******   《大正藏》第79卷No.2510   No. 2510   顯密不同頌   顯應化身說 密法性佛談   顯隨他意教 密隨自意說   顯因分可說 密果分可說   顯修行種因 密性德圓滿   顯名散善門 密稱三摩地   顯宗因人稱 密教果佛宗   顯因緣生法 密法界本有   顯興廢無定 密常住不改   顯無明分位 密大日遍明   顯是權方便 密即真實語   顯理所生末 密事能生源   顯法身默然 密性佛說法   顯性佛無形 密法身有體   顯性身失利 密自他並益   顯法身無通 密性佛靈用   顯理無六根 密見之四身   顯理無六境 密照之三金   顯理無六識 密知之種智   顯未說內證 密兼備內外   顯說分理祕 密事理俱密   顯一心為本 密三等為宗   顯以事歸理 密事理不二   顯斷障得道 密即惑成佛   顯理一事異 密事理平等   顯理無相用 密如具三大   顯理有為事 密事無為理   顯教遮情門 密教表德門   顯經淺略門 密法深祕門   顯名字相門 密曰字義門   顯多功成一 密一能成多   顯分說句義 密兼說字義   顯事劣理勝 密共居殊特   顯迷一印會 四印十八會   顯迷三祕密 兩部五部等   顯未知四曼 四持五持等   顯未知五祕 五相五輪等   顯未知五智 十六三十七   一百二十八 五百等種智   乃至十佛剎 微塵數等慧   顯皆不覺知 密獨得通達   如此等淺深 若斯等優劣   纔開其一隅 誰示彼三端 ******   《大正藏》第79卷No.2511   No. 2511   真言宗即身成佛義章一卷   問。諸經論中。說三大阿僧祇劫滿五十二位行。斷盡煩惱障所知障成佛。今立即身成佛義。有何證據 答。真言祕密藏中。如來明說耶 問。何經雲何說 答。金剛頂經說。修此三昧者。現證佛菩提 又雲。若有眾生遇此教書夜四時精進修。現世證得歡喜地。後十六生成正覺 或雲。若能依此勝義修。現世得成無上覺 或應當知。自身即為金剛界。自身為金剛堅實無傾壞。我為金剛身 大日經雲。不捨於此身逮得神境通遊步大空位而成身祕密 龍猛菩薩菩提心論曰。真言法中 即身成佛故。是說三摩地法。於諸教中闕而不書 或雲。若人求佛慧。通達菩提心。父母所生身。速證大覺位 依如是等教理文證。成立此義 問。且修此三昧者等雲文證即身成佛義雲何 答。修此三昧。現證佛菩提雲。明即身成佛 問。修此三昧者。雲何三昧耶 答。大日尊一字頂輪王三摩地. 問。此頂輪三摩地。如何修即身成佛也 答。以大日尊三字密言印印五處時。五智五佛成 問。何印時何智佛成 答。以印印心時成鏡智。速獲菩提心金剛堅固體。印額成平等智。得灌頂地福聚身。印口時成妙觀察智。得佛智慧身。印頂成成所智。證佛變化身。加持自身。成法界體性智毘盧遮那虛空法界身雲。以知即身成佛 問。其三字密言者何 答。如文可知之。印相準知唵僕欠。三昧與密言義如陀羅尼釋續記 問。若有眾生遇此教等者何文 答。金剛頂文殊儀軌經文 問。遇此教者。顯密二教中何耶 答。指法佛自內證三摩地大教王 問。大般若經等說三摩地與今此所說三摩地同異如何 答。名同意異也 問。雲何異也 答。今所說三摩地。法佛所說也。般若經所說三摩地。應化佛所說也。故名同意異雲 問。何以知爾 答。菩提心論雲真言法中即身成佛故。是說三摩地法於諸教中闕而不書等。以知爾 問。何以爾雲三摩地各異證知也 答。諸教者。 他受用身變化身等所說諸顯教也。是說三摩地法者。自性法身所說祕密真言三摩地門。是所謂金剛頂十萬頌經等是也 問。自性法身者。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廢詮談旨。一心法界真理。如何三摩地法者自性身所說雲也。若有明證文也 答。楞伽經第二卷說。復次大慧法佛說法者。離攀緣離能觀所觀故。離所作相量相故。非諸聲聞緣覺外道境界故(云云)又說大慧法佛說法者。離心相應體故。內證聖行境界故。大慧是名 法佛說法之相雲。阿闍梨耶曰。唯有法身佛。說此內證智。具如二教論說之。又金剛頂五祕密經說。若於顯教修行者。久經三大無數劫。然後證成無上菩提。若依毘盧遮那佛自受用身所說內證自覺聖智法。及大普賢金剛薩埵他受用身智。現生成佛雲 問。毘盧遮那佛者。理智法身中何身耶 答。依瓔珞經。毘盧遮那是理法身。盧遮那則智法身。釋迦名化身雲。然則是金剛頂經所說毘盧遮那佛。自受用身所說內證自覺聖智法者。是則理智法身之境也(具如二教論說之)不空三藏之所譯金剛頂瑜伽法門。是成佛速疾之路。其修行者必能頓超凡境。達於彼岸雲。次文歡喜者。非顯教所言初地。自家佛乘初地。後十六生者。指十六菩薩生。所謂薩王愛喜等也 問。何故初地歡喜地雲耶 答。初修得出世之心者。所未得而今始得。於大事用。爾如其所願。悉皆成就生極喜樂。故初名為歡喜 問。雲何出世心等雲耶 答。得出世心者。即二空智。大事用者利他。菩薩以利眾生為大事用。生極喜樂故歡喜雲 問。何故二空智出世心雲 答。與心相應名出世心 問。其二空智者何 答。生空智·法空智是也 問。二空智者如何觀所顯智也 答。且初地菩薩觀生空法空智。是二空智雲 次問。若能依此勝義修現世得成無上覺者。如何修勝義行雲耶 答。勝義行者。觀一切法無自性也 問。雲何一切法雲無自性耶 答。菩提心論意雲何無自性。謂凡夫外道二乘及次第行菩薩。皆如幻夢陽焰。所以不可信樂。必須修瑜伽勝上法人。能從凡入佛位者。亦超十地菩薩境界(云云)問。論文爾也。有經證文 答。大日經雲。諸法無相。謂虛空相。作是觀已名勝義菩提心。論雲。問。其凡夫二乘等無自性雲意何 答。論雲。謂凡夫執著名聞利養資生之具。務以安身。諸外道等戀其身命。或助以藥物得仙宮住壽。同幻夢陽焰也。二乘之人。聲聞執四諦。緣覺執十二因緣。知四大五陰畢竟磨滅。有定性者難可發生。要待劫限等滿。方乃發生。若不定性者無論劫限。遇緣迴心向大。有眾生發大乘心行菩薩行。於諸法門無不遍修。復經三阿僧祇劫修六度萬行。然證佛果(無自性雲。真言行人此皆可厭患之)問。真言行人何等修行耶 答。真言行人觀一切法無自性雲。利益安樂無餘界一切眾生。永超外道二乘境界。修瑜伽勝上法能從凡夫入佛位者。亦超十地菩薩境界(云云)問。真言行人超過十地菩薩境界者。其意何乎 答。此所修之行雲 問。若爾者非所得果乎 解雲。非所得之果 問。其所修行如何乎  答。最初遇真言阿闍梨。入曼荼羅界會。灌頂受法人所修之行。是佛境界行。非十地菩薩分際雲問。所修行非所得果者如何 論雲。真言行人欲求妙道。修持次第。從凡入佛位者。即此三摩地者。能達諸佛自性。悟諸佛法身。證法界體性智。   成大毘盧遮那佛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等流身雲次又自身為金剛界。自身為金剛。堅實無傾壞。我為金剛身者。金剛者何物耶 答。金剛界。阿闍梨雲。金剛者智也。如雲金剛堅固智。界者身也。持金剛者身。身即聚集義也。言一身聚集無量身。堅實者如來智堅固不壞雲 問。胎藏金剛與金剛界金剛優劣如何乎 答。胎藏金剛者理也。金剛界金剛者佛內證智。故無優劣 次逮得神境通者。六通中一通也。彼婆沙論雲。於自所緣無倒了達。妙用無礙無所擁滯。故名神通也。神謂等持。境謂行·化。所謂所緣境界也 遊步大空位而成身祕密文意何 答。法身同大虛而無礙。含眾像而常恆。故曰大空。諸法所依住故號位也。身祕密者。法身三密等覺十地何窺見。故名身祕密 問。三密者何乎 答。三密者。一者身密。如結印契召請聖眾是。二者語密。如密誦真言令文句了了分明無謬誤也。三者意密。如住瑜伽相應觀菩提心也 問。以身密結印契何部佛出現。餘亦爾 答。身密加持故佛部佛現。口密加持故蓮華部佛現。意密加持故金剛部佛現。亦釋。各三部佛現也。次此生入悉地者。明持明悉地及法佛悉地 問。雲何悉地雲 答。謂住菩提心雲成就悉地 問。何住菩提心成就悉地雲乎 解雲。第十一地成就最正覺。如是悉地諸悉地中最在其上。故經雲。彼悉地更無過上(云云)問。約悉地有幾種乎 答。有五種悉地。一者信悉地。二者入地悉地。三者五通悉地。四者二乘悉地。五者成佛悉地。是五種悉地雲 問。雲何信悉地雲乎 答。隨分能淨諸根。深信如來祕藏。決定不疑慮 問。指何地何位信悉地 解雲。地前是信悉地。故大日經疏曰。佛有如是方便若依行者必成菩提。此是地前信行也 問。信行者是地前。約地前有資糧加行二位之中何 答。是通二位。何知然。探玄記雲。信行地大有二釋。一者地前名信行。二者地上名信行。又約地前名信行有二釋。一外凡遠位通被。二內凡迴向等位名信行雲 問。何故地前菩薩行雲信悉地 答。地前菩薩未證真如。但依信心而起智行。故名信行 問。依此疏文。地上可名信行者。何故大日疏但地前雲 答。此大日疏意地上可名信行。而地上入悉地雲。故不名信悉地耳 問。何言入悉地耶  答。入初歡喜地入悉地雲 問。何故初歡喜悉地雲  解曰。   此位初無漏正體智起頓證遍法界真如理故。悉地者亦成就義也 問。何故入悉地雲乎 答。解入字有二義。世第一法位終入初地故入雲。二者入者解也。初證解遍法界理故雲入 問。誰證遍法界真理乎 答。初地菩薩正體智能證耳 問。唯正體智證真理後得不證真理 答。後得智不證真如理故。辨中邊論雲。真緣義邊正體智。俗緣義邊後得智雲 問。第三五通悉地者何耶  答。了知世間五通之境。猶如幻夢水月不可取著。爾時度五通仙人之地名第三 問。此五通仙人之地何位而超度耶 答。   祕密宗義者初歡喜地自有十心(餘九地亦爾)從初心至第四心得度五通境界雲 問。五通者何 答。一者神境智證通。神謂等持。由此能為神變事故。諸神變事說名為境。二者天眼智證通。此眼殊勝。故名為天。遠見無礙。故名天眼。三者天耳智證通。天義同前。遠聞無礙。故名天耳。四者他心智證通。知他心故名他心智。亦知心所。以心為先。是故。但立他心智名。五者宿住隨念智證通。諸過去生有漏五蘊名宿住。隨念勢力而能知彼故名隨念。謂此聚中雖有多法。而念力增故說名隨念。六者漏盡智證通。漏謂煩惱。盡即盡滅。故名漏盡 問。雲何通雲 答。大婆沙論雲。於自所緣無倒了達。妙用無礙。故為通。於六通中唯除漏盡菩薩未斷煩惱盡故。此五於境無擁滯故。名為通。具如古仁王經疏新經疏稍異。可勘之問。雲何二乘悉地耶 答。觀察二乘境界心不墮實際。爾時得度二乘境界。此二乘悉地雲 問。何處度聲聞緣覺境界 答。初地十心中自第五心至第八心得度聲聞緣覺境界 問。心不墮實際者何雲耶 答。不執實法爾雲。斷人執故 問。若入第二地時亦至第四心度五通境界。又至第八心度二乘境界。第十心中成佛 答。十地每地有十心。華嚴真金之喻可準知耳。此初地十心滿。即身為佛土但百心成佛。是寶炬陀羅尼經文也  問。雲何第五成佛悉地耶 答。從第九地修菩提行道。轉轉勝進成如來位。所以悉地雲 問。十心中何心而成佛耶 答。從第九心一向行菩薩修道。至第十心名為成佛。故第十名為觀見 問。何物為觀見 答。觀謂見於諦理。此進修一向觀於如來不思議界祕密功德。所以悉地。具如疏第十五卷 問。經論證文爾。調度意如何  答。為明如是義阿闍梨作二頌曰。六大無礙常瑜伽。四種曼荼各不離。三密加持速疾顯。重重帝網名即身。法然具足薩般若心數心王過剎塵。各具五智無際智。圓鏡力故實覺智。此二頌歎即身成佛四字。即是四字含無邊義。一切諸佛不出此一句。初一句明體。次句明相。次句明用。第四句顯無礙。後一頌中有四。初舉法佛成佛。次表無數。三顯輪圓。後出成佛之所由也 問。六大何乎 答。六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風大。空大。識大。是六大雲 問何以知是六大雲耶 答。大日經雲。我覺本不生。出過語言道。諸過得解脫。遠離於因緣。知空等虛空。種子真言曰......問。此五句文義配六大如何。約種子字亦爾  答。阿字諸法本不生義者。即是地大也。縛字離言說者。水大也。羅字清淨無垢塵者。火大也。訶字因業不可得者。風大也。欠字知空等虛空者。即空大也。我覺者。識大也 問。以五字五句文相配五大顯然。我覺者是識大雲六大言其意何 答。我覺者識大。因位名識。果位謂智。智即覺 問。智即是覺 雲意何乎 答。梵音沒馱冒地一字之轉。沒馱名覺。冒地曰智。故覺即智 問。諸經中三藐三冒地與沒馱冒地 雲同異何 答。皆是同義三藐三冒地者。古翻遍知。新譯等覺。覺知義相涉故。此經號識為覺也 問。金剛頂經雲諸法本不生。自性離言說。清淨無垢染。因業等虛空。與我覺本不生等雲。若同若異 答。彼此同也  問。因位名識。果位名智。所以我覺者識大也雲。因位不具智。果位無識 答。因位有智。果位有識耶 問。若爾者何因位名識。果位名智 解曰。因位識用強。智用劣。果位智用勝。識用劣。故論雲。如來無垢識大圓鏡智相應雲 問。轉何識成何智 答。轉第八識成大圓鏡智。轉第七識成平等性智。轉第六識成妙觀察智。轉前五識成成所作智 問。轉八識成四智雲。何轉八識成八智 答。轉五識時可成五成所作智。故八智雲耳。但五智用等故一成所作智雲 問。識智義何 答。識者了別義。智者決斷義。簡擇義也 問。阿味羅吽佉者是何 答。此約五佛三摩地言作如是說。故金剛頂經諸法本不生。自性離言說(云云)問。且阿字者何義乎答。且阿字有三義。所謂本不生義。空義。有義是也 何不生義等耶 答。疏曰。如梵本阿字有本初聲。是因緣之義也。故名為有義。何是無生義。若法依因緣成。則無有自性。是故為空義。又不生者是一實境界即是中道雲。中道者自性法身也 問。依何證文明此三義耶 答。龍樹菩薩雲。因緣生法亦空。亦假。亦中雲。以知具三義也 問。阿字不生義。是詮自性法身者何。大論明薩婆若有三種名。一者一切智與二乘共。二者道種智與菩薩共。三者一切種智是佛不共法。即是阿字義雲。以此文見時阿字是可有為智。何理法身雲 答。阿字本不生義具一切法故 此三種智。一字具幾所義乎 答。具三義。一者塵義。二者無塵義。三者波羅蜜義 問。雲何塵義等雲 答。塵者五塵也。一切法入阿字門乃成不生故。是無塵義。以究竟而到彼岸故。波羅蜜義雲。又羅是淨六根義。由淨六根故無塵也。吽字者因義 問。因義者何因緣 答。一切如來菩提心為因義 問。是一字具幾所字義 答。具四種字義。謂賀字。阿字。污字。麼字是也。又吽有三義。即如來三解脫也。修行除訶(有空)字者一切因不可得故。而三解脫而住大空位義也。即通字義也。字相者因義也。欠字者等虛空不可得義也。大空者遍一切處義也 問。五字者五大種子(云云)若有明證乎 答。大日經第五雲。我即同心位。一切處自在普遍於種種有情及非情。阿字第一命。縛字名為水。羅字名為火。吽字名忿怒。佉字同虛空(云云)此經文初句。我即同心位者。明心即識智。次三句表六大自在用·無礙德。後五句即是五大也 問。金剛頂經說。諸法本不生等句相配五字如何 答。諸法本不生者阿字。自性離言說者縛字。清淨無垢染者羅字。因業者訶字。等虛空者佉字也 問。其諸法本不生者何 答。諸法者心王。心數其數無量。故雲諸。心識名異義通也。故天親等以三界唯心成立唯識義也 問。諸教說五大而不說六大 答。大般若及瓔珞經等亦說六大義 如是六大能造一切佛。及一切眾生器界等四種法身三種世間 問。其三種世間四種法身者何乎 答。一切佛者智正覺世間。一切眾生者眾生世間。器世界者器世間也。四種法身者自性法身。受用法身。變化法身。等流法身是也 問。雲何自性法身雲。餘亦爾一者自性法身者。謂本來成佛常恆不變故。法者軌持軌則故名曰法。身者積聚之義。謂三密中積聚無量三昧門故。二者受用恆沙性功德故。亦名應法身。三密相應故。三者化法身。三密化用現無有休息。乃至自身莊嚴印契說法等相。而有無盡化用故四者等流法身。謂約各別三昧門而自他等流。仍所謂等者平等。流者流類也  問。以四種法身相配四種曼荼羅如何 答。大日遍照應為自性法身。四佛受用身。十六大菩薩應化法身。金剛天等等流法身也 問。何以知六大生四種法身三種世間等耶 答。大日尊說如來發生偈曰。能生隨類形諸法與法相。諸佛與聲聞。救世因緣覺勤勇菩薩眾。及仁尊亦然。眾生器世界次第而成立。生住等諸法常恆如是生(云云)問。此偈顯現何義 答。明六大能生四種法身·曼荼羅及三種世間 問。雲何知然乎 答。謂諸法者心法。法相者色法。亦釋諸法舉通名。法相顯差別。故下句雲諸佛·聲聞·緣覺·菩薩·眾生·器世界次第而成立。復次諸法者法曼荼羅。法相者三昧耶曼荼羅。諸佛菩薩等大曼荼羅。亦佛菩薩二乘者。表智正覺世間。眾生者眾生世間。器世界即是器世間也 問。六大為能生。而生一切佛菩薩二乘雲。引如來發生偈證文。今勘大日經疏曰。能生隨類形。諸法與法相等者。謂入阿字門故。即是平等法身。由此無相法身故。即能隨緣感應普現色身。隨彼種種類形。以所喜見之身。而為開示 如來智慧雲(乃至)由此無生無相之身故。一切諸佛皆從是生。一切聲聞·緣覺·菩薩種種行位。一生補處之位。皆由此阿字之理而生。一切有情世間器世間種種差別次第增長。亦由此阿字義而生。由此文顯然生一切諸法阿字。雲何為六大生一切法證文也 答。阿字與六大不所生法故爾雲無失。阿字此唯地大。生一切法雲亦無失 問。其能生雲。約生若有種 答。有三種。即上中下品生是也 問。雲何上品生雲。餘亦爾 答。上品生者。生如來真法身常住之果體。中品生者。生一切諸佛菩薩二乘。下品生者。即生有情及器世間。皆亦由此法門而得成立等雲 問。以五字置一體方何耶 答。阿字置膝。縛字心。羅字臆。□業穡□□飯穠□□穢l口□□□怒答。大日經曰。真言者圓壇先置於自體。自足而至臍成大金剛輪。從此而至心當思惟水輪。水輪上火輪。火輪上風輪。最上虛空輪 問。真言者等雲何 答。真言者。心大也。長行中所謂聖尊位者。如來內證德也。種子者。法界生種子。法界生者。即標幟者三昧耶是如來自性身也。標幟者。能生如來平等智法身。是故名為三昧耶身。羯磨身者三身各各具足 問。次文攝持四界安住心王。等同虛空。成就廣大見非見果。生一切聲聞辟支佛諸菩薩位。此文顯何義耶 答。表六大能生一切法也問。何以知爾 答。心王者識大。攝持四界者。四大也。等虛空者空大。此六大能生見非見果雲。亦生三乘果 問。其見非見果者何 答。欲界·色界·無色界。即是所生法也。皆以六大為能生。此所生法上達法身。下及六道。雖粗細有隔大小有差。然不出六大。故佛說六大為法界體性 難曰。   若爾者何顯教宗以四大等為非情物 解曰。其等教中六大色不知三種世間故。亦先表知者且若祕隱歟也。今密教則說此為如來三昧耶身。四大等不離心大。色心雖異其性即同也。色即心。心即色。無障無礙。智即境。境即智。理即智。智即理。無礙自在。雖有能所二生都絕能所。法爾道理有何造作。能所等名皆是密號。執常途淺略義不可作種種戲論。如是六大法界體性所成之身。無障無礙互相涉入相應。常住不變同住實際。故六大無礙常瑜伽雲 問。其無礙等者何義 答。無礙者涉入自在義。常者不動不壞義。瑜伽者翻雲相應。即涉入。涉入即義也次四種曼荼各不離者何雲 答。大日經第六卷雲。一切如來有三種身。所謂字印形像是也問。何物字雲。餘亦爾乎 答。字者法曼荼羅。印者謂種種標幟。即三昧耶曼荼羅。形者相好具足身。即大曼荼羅。此三種身各具威儀事業。是名羯磨曼荼羅 問。約其字印形若有幾所種耶 答。字有二種。約印亦有二種 問。其字二種者何等耶  答。字二種者。經雲聲與菩提心是也 問。其聲字及菩提心者。何物耶 答。此雲有多解 問。其有多解者何耶 答。疏曰。行者最初修行字略有四種觀字。一但觀菩提心。此菩提心即是字也。謂阿迦遮吒等也。二者觀字輪。心心所持真言為輪形入身也。三者觀種子字。四者不觀字但念聲。如鈴鐸聲次第不絕。調出入息也。聲者即字也 問。印二種者何 答。經雲。印二種所謂有形無形 問。其有無形者何耶 答。疏曰。印形者青·黃·赤·白乃至方·圓·三角等形。所住處之類。印者所執證。印即刀·輪·□索·金剛杵等類 問。何故是有形無形雲 答初心先觀畫尊。觸此觀名為有形。後漸淳純。以加持力故。自然本尊現與心相應。不別外緣故雲無形 問。形像者何乎 答。經曰。本尊之身亦有二種。所謂清淨·非清淨雲 問。其清淨者何。餘亦爾 答。疏曰。由此有相引入於清淨處。以有相名為非淨。由此三摩呬多所等引故。住清淨處寂然無相名為清淨 問。約此淨非淨因果分別如何  答。非淨因。清淨者果也。由無常之因而至常果也(云云)問。又二種尊形成就二種事。有相成就有相悉地。無相故生無相悉地(云云)問。若依金剛頂經說。四種曼荼羅者何 答。一者大曼荼羅。謂一一佛菩薩相好身也。亦名大智印。二者三昧耶曼荼羅。諸為執持刀劍·輪寶·金剛蓮華等類。亦名三摩耶智印。三者法曼荼羅。本尊種子真言。又法身三摩地。及一切契經文義等皆是。亦名法智印。四者羯磨曼荼羅。即諸佛菩薩等種種威儀事業也。亦名羯磨智印。如是四種曼荼羅。四智印其數無量。一一量同虛空。彼不離此。此不離彼。猶如空光無礙不逆。故雲四種漫荼各不離。不離即是即義 問。曼荼羅者何義 答。漫荼羅者輪圓義。亦發生義 問。雲何輪圓義雲 答。以眾德輪圓周備。仍名曼荼羅 問。如何輪圓周備 答。大日如來四佛。四菩薩。醍醐果德。十世界塵數金剛。密慧差別智印。大悲萬行三乘。六道無量應身。具如是等無量無邊眾德故。輪圓周備義。具解如四種曼荼記 三密加持速疾顯者 問。三密者何 答。一者身密。二者語密。三者心密也 問。何故是三業密雲耶 答。法佛三密甚深微細。等覺十地不能見聞。故曰密 問。加持者何雲耶 答。一一尊等具剎塵三密。互相加入。彼此攝持。眾生三密亦復如是。故名三密加持 問。佛三密與眾生三密互相涉入如何 答。吾遍法界身諸佛亦遍法界身。以我身入諸佛身者。吾歸命諸佛。以諸佛身入吾身者。諸佛攝護於吾。以吾口業入諸佛口業者。吾以口業如實讚歎諸佛功德。以諸佛口業入我口業者。諸佛說法教授加持於我。以我意業實相理入諸佛意業實相理者。   吾知諸佛心及吾自心以諸佛意業實相理入吾意業實相理者。諸佛以觀照門開示於我。是三密入我我入  次文若有真言行人觀察此義。手作印契。口誦真言。心住三摩地。三密相應加持故。早得大悉地者。真言行者三密加持故現身成菩提雲 問。何以知三密加持故現身成佛耶 答。金剛頂經雲。誦大日尊三字真言。適以印印心成大圓鏡智。印額成平等性智。印口成妙觀察智。印頂成成所作智。加持自身成法界體性智毘盧遮那法身(四佛成同也)具如前解之 問。其三字密言者何耶 答。三字真言雲。密言者亦名也 問。何故真言密言雲 答。真言者所修道非外道二乘境界。故密言雲 問。其密言體何 答。如陀羅尼纂記。勘知耳 次文入法身真如觀一緣一相平等猶如虛空者 問。若此正體智觀之。若後得智觀之歟 答。正體智觀之。若能專注無間修習。現生則入初地。頓集一大阿僧祇劫福智資糧。由眾多如來所加持故。乃至十地等覺妙覺具薩般若。自他平等與一切如來法身共同者。是菩薩後得智觀也。此即身成佛證文也 問。約十地有幾所十地 答。檢諸聖教。有五種十地 問。其五種者何乎 答。乾慧地等十地。聲聞十地。緣覺十地。菩薩十地。如來十地是也 問。其乾慧地等十地者何。餘亦爾也 答。乾慧等十地者。一者乾慧地。二者性地。三者八人地。四者見地。五者薄地。六者離欲地。七者已辨地。八辟支佛地。九菩薩地。十如來地 問。乾慧地者何。餘亦爾 答。乾慧地者謂燸前位。性地者謂燸等位。八人地者見道十五心。見地者第十六心。薄地者斯陀含離。欲地者阿那含。已辨地者無學果。菩薩十地者。一此地菩薩。始入於聖。證二空理。能利自他生大喜樂。是故名極喜地。二此地。具清淨戒棄破戒。非戒染污行人。故名離垢地。三此地。由自勝定及殊妙教·四種總持。以此為因能起三慧。三慧而照法顯現。名之為光。定等能起慧光。所以此地名發光地。四此地。妙慧殊勝。能斷煩惱如火焚薪目焰慧地。五者極難勝地。六者現前地。七遠行地。八不動地。九善慧地。十者法雲地也。釋名如九會章華嚴瑜伽唯識論 問。乾慧等十地有何差別乎 答曰。乾慧等十地三乘共行。今此十地唯菩薩行。是故差別。聲聞十地者。一住三歸行地。二隨信行地。三隨法行地。四善凡夫地。五學戒也。六第八人地。七須陀洹地。八斯陀含地。九阿那含地。十阿羅漢地。獨覺十地者。一眾善資地。二自覺深緣起地。三聖諦地。四勝深利智地。五八聖支道地。六知法界虛空界眾生地。七證滅地。八通性地。九入微妙地。十習氣薄地。如來十地者。大乘同性經雲。   一甚深難知廣明智德地(除細習氣得自在故)二清淨身份威嚴不思議明德地(轉正法輪顯甚深義)三善明月幢寶相海藏地(說聲聞戒顯二乘故)四精妙金光功德神通智德地(說八萬法伏四魔故)五火輪威藏明德地(摧異邪法伏惡行故)六虛空內清淨無垢炎光開相地(示六神通現六大通)七廣勝法界藏明界地(為諸菩薩顯菩提故)八最勝普覺智海藏能淨無垢遍無礙智通地(為諸菩薩授記別故)九無邊億莊嚴迴向能照明地(為諸菩薩現方便故)十毘盧遮那智海藏地(為諸菩薩說諸法故)今即身章中雲。十地者菩薩歡喜地等十地也 問。約此十地有真見道·相見道何爾雲耶 答。真見道。體離虛妄。親能證理。能斷障故名真。又真者理。見者是智。證真之智名真見道 問。雲何相見道雲耶 答。相見道者。類似之義。真見道之後而起於此行解。安摸倣像真見所有功能。不能證理及斷障。類似於真故名相見。修習位者。此位菩薩而更進修無分別智斷所餘障。故名修習位。即極喜等十位名修習位 問。前真相二道以何為體 答。剋性出體。根本後得無漏二智為其體性。後修習位。皆以有為無為諸功德法。以為自體 問。何等覺位雲 答。等者相似義。此位所作皆似佛果。故名等覺。覺者佛果勝智也 問。此位以何為體 答。等覺位以菩薩勝智為體 問。妙覺位者何 答。妙者最勝之義。二乘所得菩提涅槃非最勝妙。唯佛獨能所作皆辨功德最勝。故名妙覺 問。此妙覺以何為體乎 答。以佛果四智為體也 問。四智者何乎 答。大圓鏡智等 問。若爾者此二位唯以智為體 答。且論智。理實涅槃亦此二位之體也 問。具薩波若者何 答。薩波若者梵語也。漢語一切智  問。仁王經薩雲若同異如何 答。少異。即疏曰。薩雲若覺此有兩說。一雲。薩波若雲一切智。薩雲若覺者一切種智雲 問。其一切智等者何 答。一切智者正體智。一切種智後得智也 問。何以知耶 答。良賁師疏曰。一切智者。即證如智。一切種智者後得智雲  問。何故正後二智一切雲 答。正體智證一切法如故。後得智證依他萬法故一切雲 問。此薩雲若覺二諦相攝何答。立二諦攝一切。盡相攝 問。若爾者何經雲超度世諦第一義諦之外。為第十一地薩雲若覺。非有非無湛然清淨常住不變雲 答。度三賢故超度世諦。度十地故超度第一義諦雲。非謂超真諦俗諦也 次自他平等與一切如來法身共同者意如何 答。我身即印。語即真言。心即本尊。是三密平等平等遍法界。是名自三平等。吾三平等與本尊三平等同一緣相。是名他三平等也。非只本尊與吾三平等同一緣相。已成未成一切諸佛三平等亦同一緣相。   是名共三平等也 次頓集一大阿僧祇福智資糧者。資益己身之糧名為資糧。   欲趣菩提 次若依毘盧遮那佛自受用身所說內證自覺聖智法。及大普賢金剛薩埵他受用身智者。此則理智法身之境也。依瓔珞經。毘盧遮那者是理法身。盧遮那者則智法身也。釋迦名化身雲 問。其理智法身所說何者 答。金剛頂分別聖位。真言陀羅尼宗者。一切如來祕奧之教。自覺聖智修證法門。亦是入一切如來海會壇。受菩薩職位。超過三界。受佛教敕三摩地門雲 問。是理智法身為何人說法 答。自受用佛從心流出無量菩薩皆同一性。謂金剛性。如是諸佛菩薩自受法樂故。各說自證三密門 問。何處說此法 答。瑜祇經雲。金剛界遍照如來以五智所成四種法身。於本有金剛界金剛心殿中。與自性所成眷屬微細法身說法(云云)是心殿者。法界殿也。顯教所談廢詮談旨。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境此同也。又楞伽經雲大慧法佛說法者離攀緣。離能觀所觀故。離所作相量相故。非諸聲聞緣覺外道境界故同也 問。其自覺聖智教者當何經 答。金剛頂十萬偈。毘盧遮那十萬偈經是也 問。普賢金剛薩埵他受用身智者何乎 答。普者平等遍滿一切處義。賢者最妙善義也 問。約普賢若有種 答。有二種。一者依位普賢。二者就實普賢 問。此二中今雲普賢何乎 答。非此二普賢。此大毘盧遮那之大智圓滿大普賢是也。金剛者喻名。是智者也。即受用身智也  次以普賢三摩地引入金剛薩埵。須臾頃當證無量三昧無量陀羅尼者 問。入其三昧何 答。入阿字門一念法界是毘盧遮那三昧。於法蓮華印。一心不亂是觀自在三昧。於金剛慧印。一心不亂是祕密主三昧。乃至梵釋諸尊各於一法界門而得自在。若於彼解脫身一緣不亂名彼淨天眼三昧。若於大悲藏雲海中一心不亂名普眼三昧。亦名普現色身三昧。   入如是等三昧證無量三昧雲 次能變易弟子俱生我執種子集得身中一大阿僧祇劫所集福德智慧。生在佛家等者 問。變易其俱生我執種子者如何 答。   斷由俱生煩惱任運心起執實我之種子雲 問。雲何俱生煩惱乎 答。不因邪教及邪分別邪師等力自任運起。此等之類名俱生 問。此煩惱何位而位位而斷 答。煩惱障俱生之現行修道漸伏盡。八地已上不現行。人空無漏相續故。種子第十地之金剛無間道頓斷。種子不有地障故。習氣地地捨。地障故。若所知障俱生現種習地地漸伏。漸斷。漸捨。地地障故(巳上法相義也)問。真言門意而雲何斷煩惱乎 答。真言行者作三平等觀。心月輪上觀羅字時。燒滅諸煩惱障。顯本不生理。何更假地地斷惑也 問。說三密加持速疾顯所由有幾證文乎 答。一者一一尊等所具剎塵三密。互相加入。彼此攝持。二者以三字密言。加持五處成五智五佛身。   真言宗即身成佛義章一卷 ******   《大正藏》第79卷No.2512 No. 2512 .字祕釋   問。.字本不生義者何雲事耶。答。此略二義。一遮情義。二表德義。第一義者。謂此又二義。一謂一切有為有漏無明染法。從本已來自性空無畢竟不生。故本不生雲也。二謂一切無明妄想分別執著。生諸法。若染法若淨法。或功德或過患。皆悉本自自性空無無有生。故雲本不生也。謂如來三密諸法。本自遠離相對觀待。離染淨德失。善惡長短等。皆悉相對觀待法。若本染雲事無。何相對淨雲。若本長雲事無。何對短雲事。故知。染法惡法等本空寂無。淨法善法等亦不生。故淨功德諸法亦不生雲也。若強委雲名句義。本者本來雲事也。又本自也。本性也。本體也。本源也。本初也。根本也。等雲事也。不者空也。無也。非也。遠離義也。斷絕義也。等雲事也。生者生起雲事也。又發生也。出生也。有也。在也。存也。又是四相中初且舉。   第二表德義者。此無量義。佛說盡難。何況餘人乎。故且略出十義。一者如實知自心義。故即身成佛義雲。見諸法本不生際。雲如實知自心(文)又.字義雲。若見本不生際者。是如實知自心。如實知自心。即是一切智智(文)疏亦同之。此等文意雲。三密不二一心。本來本有。非始生者。遠離生相故。住異滅相亦無。四相離故。一如不動。如是自心性。本來不生不滅無為法知。如實知自心佛名雲。都心性無依本不生雲非。心性本有常住。全物為出生無故。雲本不生也(為言)二者本不生者。是一切眾生從本以來常是佛雲義。故即身成佛義雲。見眾生究竟是佛。名見諸法本不生際(文)疏亦同之。文意雲。一切眾生本是佛故。本生不雲。不生者謂不眾生雲。生者四種生。胎卵濕化也。或四種相(生住異滅)。且舉初一攝後三故。或二種生死(分段生死變易生死)。如此三種生非。必是佛在心得。佛人此等生不有。三者本不生者。依.字義者。即是一實境界義。即是中道義。意雲。一切顯教未有普遍於一切事理諸法說本不生不滅之義。所以者何。異生人天三種住心。一向有生有滅心也。聲緣二乘未知法空理不生不滅義。法相三論天台華嚴四乘。人法於不生不滅雲尚皆一心能生。諸法所生。能所二生義建立。纔真如一心法不生不滅理。一切色法並妄想等皆是有生有滅法。尚心性離事緣起法付。直無為常住法⑤ユ③аЮэ。斯真言宗恣理故ロьбЬх。事事諸法本是不生不滅法也。事心理不生。是佛身語二密也。理亦事非生。即佛意密智雲也。言有生言有滅。皆是邊執也。故今不生不滅名中道義也。不生者略語也。具不生不滅雲也。是即真實究竟不二大乘境界也。故一實境界雲也。四者正覺等持義。依大日經並疏者。唯以覺本不生故。名三昧(云云)如文可知之。五者二字義雲。自性清淨無改轉故名本不生(文)意雲。一切諸法本雲染雲塵等。無明染法離常是淨妙法身凝然不變理體智體法體ユгуЬЛ。六者三句義本不生。本者菩提心為因句。菩提心種子因。行果本源本初故不者大悲為根句。謂不者空也無也。即是第一義諦心無所住心也。萬行妙業皆依無住心實相大空得建立。若不住此心者。所行功德非實行故。又不者八不也。即文殊行義也。故行句配之。又不者空也者。且二義故大悲義也。謂譬如虛空廣大能含容一切萬物。而令生長不敢損害。大悲亦爾。能普遍一切眾生гヱヱт。及能長養不生損害故。又如虛空能生長含容一切物更無簡別。大慈悲亦爾也。普利群類等憐眾生無有差別(云云)生者方便為究竟雲句攝。謂方便有二。謂向上向下也。即於自發生佛果萬德。則向上方便也。生者顯發義也。即顯得即身成佛義也。於他生成無量大利。是向下方便也。生者生成生作義也。故總生方便為究竟雲也。七者本者法身也。法佛謂諸尊之本故源故體故宗故。不者應身如來也。應者相應等義。謂眾事應意皆作法樂。萬德隨念悉成禪悅。心法界相應。悟真如階當。三密互瑜伽。六大相涉入。此自受用雲。應同地上菩薩令彼與法界理相應故。如此自他二應義與不義相應。不者即空義故。謂虛空與自相應。亦他色塵相應。皆相違害ЙДюロ如故。生化身也。變化即生義故。八者不二大乘三諦義。本者中也。不者空也。生者有也。謂自他三密事理諸法。法然互無量萬德發生以眾生與。過恆法門顯示以群類化。機感因緣。顯生實生非。是言生即是有諦也。此有雲假有非。本有義實有義也。空者一切諸法互相圓融涉入無障無礙猶如空。空即不義也。可知之。中者如是空有二義一時具足不相離故。九者本者身密也。身密者是法體故。亦是佛部故。不者語密也。空大者即語密也。大師即身成佛義被仰故。生者意密也。種種巧用從心出生故。亦是變化義也。即是用大故(云云)十者本者體也。不者宗也。生者用也。如祕藏記。此中不者空也。空者無礙也。謂自他共三平等互相涉入圓融無障礙義也。餘可知之。 ******   《大正藏》第79卷No.2513 No. 2513 .字義   夫此鍐字者。大日法身之妙體。遍照性佛之密語。祕教真言之帝王。深理實智之尊主。所以豎遮九種心智。獨步五部之最頂。橫貫十住人法。普遍兩界之大虛。一百億部顯經。吞半音而不足。二十萬頌密藏。入片畫而無漏。聲字實相各備無盡莊嚴。性相人法同圓過恆功德。是以見體聞聲功。現生超九界心因。依法持念力。即身證三密佛果。不法持誦。天過如說之顯行。無智信受。大優順教之權修。譭謗違逆結緣。既踰權教之六度。信入歸順修因。孰比顯乘之萬行。論遮情用。則變極惡為妙善。語表德益。則即三妄證五智。佛道之難證也。猶已易到矣。法土之易往也。豈亦難生哉。何況應化淨剎。況復世俗悉地。祕密神通寶輅獨不共哉。法佛性身金言實不虛哉。余與自行密記此文。總有二八門。分為一十卷(云云)。   今釋此一字略有十六義。章句略少義理廣多。一離言。二水輪。三塔婆。四大悲。五金剛。六智身。七灌頂。八殊勝。九周遍。十證果。十一心。十二界。十三密。十四曼。十五佛。十六大。已上十六門各具十門。   大文第一.字離言說義者。此有十門。一勝義遮情。二密號差別。三遮表實義。四觀修行相。五滅罪斷惑。六往生淨剎。七即身成佛。八總攝法界。九勸修利益。十問答決疑。   第一勝義遮情門者。懸秦鏡於一心。正真偽於諸乘。諸乘無量。略攝十住。十住者。羝。人。天。聲。緣。相。絕。一。建。祕。前九名權偽。後一稱真實。後祕。則一虛之月。前顯。則萬水之影。今約二教淺深略出三十差別。所謂又雲(已下未草也)。   .字者。離言說義。瑜珈經說自性離言說。大日經雲出過語言道。又雲。縛字門一切諸法語言道斷故。釋雲。梵音縛劫跛名為語言。若見縛字時。即知一切諸法不離語言地。以是諸法無不有因有緣故。若法本來不生即是離諸因緣。是故語言道斷。復次若法是作相。則可宣說。無作則語言道斷。若虛空相是有相。則可宣說。以諸法如虛空相。亦復無相。是故語言道斷。若法有行有遷變有影像。則可宣說。若無行無遷變無影像。則語言道斷。乃至諸法若是有相則可宣說。今一切法離一切相故。不可表示。不可授人。是故語言道斷。復次。無相亦無定相。當知。一切法即相。無相即非相。非無相。如彼三自不可思議。是故語言道斷。餘法門例此可知也。縛字者鍐字之字體。復次。.字離言說義。略有六意。一離因人言說故。謂三密諸法。甚深微細九界眾生不覺。不知。心思既亡。言說豈及。故文雲因人言語皆道斷又雲(巳下未草也)。   又.字略觀之中十義。一能成法界塔婆義。祕藏記說(取意略鈔)卒都婆或.....五字所成也。或.字一字所成(云云)是故當知。.字亦有地水火風空五大義也。故金剛頂經雲。諸法本不生(地)自性離言說(水)清淨無垢染(火)因業(風)等虛空(空)此頌明.字之五大之義也。二智法身義(祕藏記說)三大慈悲義(拔苦與樂義也)。四不被垢染義。謂譬。如大海水自性淨故。一切不淨流入而無被染污。.字乳水海義如此。若能持此字者。設發起煩惱染心無染污其行業也。五令垢清淨義。謂譬如大海非只自體清淨而不被染垢。一切種種不淨流入海中者。皆悉令清淨。.字水輪義亦如是。能令行者所起十惡不淨六情染垢。悉皆成清淨之善業。六令同自體義。譬如大海中所流入諸濁染水雖有種種無量味悉皆成一味。.字水輪義亦如是。能令行者善惡無記愛惡取捨憂喜欣厭種種無量雜業。悉成平等一味清淨純一解脫之法昧。七相續不絕義。譬如泉水無斷絕。.字義亦爾。能令行者善根功德。唸唸增進無絕無退。八能令和合義。譬如旱時土地破破而不相和合若雨水潤澍和合如本。.水義亦爾。能令行者除破戒之罪障和合心於佛智。九能活義。譬如天下作旱五穀燒失人民饑死。百川枯竭魚鱗渴亡。甘雨大澍忽得蘇生。.水義亦如是。於遇於惡業之旱將失善根之者。饑於功德之食垂亡慧命之人。澍智水於三業。與法食於四曼(云云)。十難破能破義。譬如長大厚堅之竹其[□/即]難穿。若人入水於竹中。竹上下堅強其節忽摧。.字義亦爾。能令行者摧破人法兩我之堅執。證得生法二空之妙理。(云云)上來十義除前二。已下八義依水輪義也。   自受法樂門(重重涉入若因網重重圓融越錠光)。蓋聞。大日法身境界。同大虛而廣大。遍照智佛作業。越深海以甚深。將語也則四種言說絕離。欲量者也九種心識亡亡。三自一道極聖。斷言道於今門。絕空唯識至德。止心行於是處。六通聲德失神足而不進。萬才孔李卷辨舌而無談。所以。佛華法華兩教。唯絕唯心二宗。共難離言離識之旨。同論無色無形之相。形體俱無。作業何有。覺知絕離。受用豈存乎。因之自他受用唯剋報身。事理法樂無被法佛。然而至如金剛遮那二經祕密漫荼一教。內證瑜伽法樂。專立遍照智佛。自境祕密受用。殊談大日法身。三密法樂亙三世而常恆。六大禪悅遍十方而不變。事事理理互涉入。重重如帝珠。理理事事同受用。隱隱似錠光。事相作用等一如無待理平等。理性事業過剎塵。不假事差別。色心不二則離事理之異體。人法即一則泯能所之別相。名之自受法樂大概矣。故文雲所謂法佛者。常住三世淨妙法身。法界體性智。大毘盧遮那自受用佛。是也。又雲。薄伽梵遍照如來。以五智所成四種法身。於本有金剛界(乃至)。光明心殿中。與自性所成眷屬(乃至)微細法身祕密心地超過十地身語心金剛自受法樂故。各各說自所證聖智境界三摩地法(文)。今雲自受法樂者。即是自受用義也。如此大日法身。自受法樂義。並法身名自受用之意。金剛頂經。大日經。彼二經開題十八會指歸。十住心論。祕藏寶鑰。二教論付法傳。即身成佛義。性靈集分明顯示而已。頌曰。   理智法身正遍知 四曼法樂亙三際   自他心體遍智尊 三密禪嬉通十世   色心人法互能所 重重涉入如帝網   事理性相同受用 隱隱圓融超錠光   .字義(終) ******   《大正藏》第79卷No.2514 No. 2514 五輪九字明祕密釋一卷(亦名頓悟往生祕觀)   竊惟。二七曼荼羅者。大日帝王之內證。彌陀世尊之肝心。現生大覺之普門。順次往生之一道。所以者何。纔見纔聞之類遂見佛聞法於此生。一觀一念之流果離苦得樂於即身。況覆信根清淨慇懃修行。是則大日如來之覺位取於證得反掌。彌陀善逝之淨土期於往生稱名。稱名之善猶如是。觀實功德豈虛哉。顯教釋尊之外有彌陀。密藏大日即彌陀極樂教主。當知十方淨土皆是一佛化土。一切如來悉是大日。毘盧彌陀同體異名。極樂密嚴名異一處。妙觀察智神力加持。大日體上現彌陀相。凡得如是觀。上盡諸佛菩薩賢聖。下至世天龍鬼八部。無非大日如來之體。開五輪門顯自性法身。立九字門標受用報身。既知二佛平等。豈終賢聖差別哉。安養都率同佛遊處。密嚴華藏一心蓮臺。惜哉古賢諍難易於西土。悅哉今愚得往生於當處。重述祕釋意只在此。往生難處有執使然而已。方今釋此真言。略作十門。   擇法權實同趣門 正入祕密真言門   所獲功德無比門 所作自成密行門   纔修一行成多門 上品上生現證門   覺知魔事對治門 即身成佛真行門   所化機人差別門 發起問答決疑門   第一擇法權實同趣門者。若欲入此最上祕密不二大乘而修行者。先鬚髮起深般若心。然後當修三密行。若有善男善女纔入此門者。則八萬四千迷軍率黨而歸伏。一百六十妄賊引伴而馳走。四重八重群山隨風而飄去。三障五障眾海應波而消滅。由茲流轉生死之業縛證解脫於剎那。沈淪苦海之因絢成破壞於須臾。加之五種有為妄風不厭自滅。三部無相覺寶不求忽得。豈不妙哉。不快乎。如是深義依何經論說此心義。頌曰。   簡擇佛道權實岐 捨劣取勝名勝義   分別法海淺深區 無起妄執稱般若   自性法身遍照尊 受用變化諸佛陀   金剛薩埵妙德尊 古佛龍猛菩薩等   如是變化佛菩薩 所說經論分別說   若欲頓悟成佛者 應當依此心修行   問。佛道有何等數。幾權幾實。何淺何深。頌曰。   異生羝羊耽惡基 愚童持齋修善始   嬰童無畏即天乘 唯蘊無我是聲聞   拔業因種緣覺城 他緣大乘法相家   覺心不生三論宗 一道無為法華宮   極無自性華嚴教 祕密莊嚴真言法   前九住心名淺權 後一心佛號深實   各稱妙覺非實佛 水中圓鏡有何實   並名圓教皆半乘 池上玉泡無其真   從淺向深次第路 捨劣取勝相續位   問。前九種教道佛。後一種真言證道尊。有何差別。頌曰。   顯佛俱無明非明 密佛盡迷妄無餘   顯教應化二身說 密教法身一佛說   顯教立隨他意教 密判為隨自意教   顯教方便權施教 密教真實理儘教   顯教經三劫成佛 密教一生證佛道   顯說一二法身名 密略四五廣無際   顯似說一分理祕 密說事理俱密相   顯似說遮情門義 密兼具說遮表德   顯教名為散說門 真言唯說三摩地   顯教因分可說談 真言果分可說談   顯教修行種因海 真言性德圓滿海   顯說一心真如本 密說三密平等旨   顯佛不說諸一心 密說無量一一心   顯佛不說無量如 密說重重帝網理   顯以理為眾色本 密說不壞色是理   顯說理定無言語 密說理有無量語   顯教法身不說法 密教四身同說法   顯說四弘盡行願 密立五誓為行願   顯法身獨無眷屬 密具四種法身伴   顯理智佛無利生 密恆三世度眾生   顯佛證一真如理 密證過恆重重理   顯具重障不見佛 密設雖具必見佛   顯非智觀不成佛 密唯誦咒亦成佛   顯宗菩薩人師說 密藏四種法身說   顯教正像末興廢 真言常住不變教   顯教因緣所生法 密教法爾自性法   顯教多名句說一 密一字門含諸義   顯教他受應化說 密教自受法樂說   顯說理一事多義 密教俱同俱別談   顯教纔說字相門 密教字相字義理   顯不說四印密說 顯不說五相密說   顯不說五智密說 顯六大淺密深廣   顯暗三密密明明 顯暗三部密能達   顯闕兩界密獨說 顯無一觀成佛義   顯無觀字成佛門 顯無結印成佛義   顯指五百塵點始 密談本不生成道   如上差別名勝義   第二正入祕密真言門者。此有三門。一身密修行門。二語密修行門。三意密修行門。今且就語密修行門亦有三門。一誦持門。二觀字門。三解字門。誦持門者。懃暗誦其明不令文句謬誤故。觀字門者。觀明字字形相故。如觀於鼻端.字於後夜分得菩提故。解字門者。解了一一字門如實義門故。就此解了字義門中亦分為二。一略釋各各字義門。二總攝法界法身門。初五輪五智法身門。後九字九品報身門。且法身門。摩訶毘盧遮那本地法身。入一切如來一體速疾力三昧。說法界體性三昧曰。我覺本不生。出過語言道。諸過得解脫。遠離於因緣。知空等虛空。又毘盧遮那佛住降伏四魔金剛戲三昧。說降伏四魔解脫六趣滿足一切智智金剛句。.............。此五字即是降伏四魔真言句也。初句歸命三寶等義。.字是行義。本不生。傍二點是淨除義。能降伏四魔及一切苦。廣釋如下。如地生萬物。.字大地出生六度萬行亦復如是。地者堅固之義。大菩提心堅固不退。必結萬德果。若真言行者於得投華時。於.字心地本有菩提心上。植始覺菩提心種。永離疫病等橫墮之因。速至無上菩提。當知是人一字頂輪王種姓。故不輕己身。可行菩提行。於此真言法。疑謗逆緣猶勝三乘教順行。何況得投華。何況修信行人。是則.字生長義。.字是縛。畫是無礙三昧。即不思議解脫。.字水大能洗煩惱塵垢。心身精進菩提萬行不散亂。.字水大不散義。是則性德圓海。.字淨六根義。能燒業煩惱薪。淨除六根罪障。證菩提果。.字有三義...也。具如吽字義。又三解脫門。如風大能掃輕重塵類。.字風大能掃八萬塵勞證四涅槃理。.字因緣之風止息時。是名大涅槃安樂。.字大空義。周遍法界等空無礙義。如空大能不障萬有生長。.字空大遍淨穢國能成凡聖依正。善無畏三藏雲。金剛頂之肝心。大日經之眼精。最上福田殊勝功德。唯在五字金剛真言。若有受持。所獲功德不可比量。永無災障及諸病苦。消滅重罪雲集眾德。又父母所生身速證大覺位。若日誦一遍。或誦二十一遍乃至四十九遍。校量一遍如轉藏經一百萬遍十二分教。此真言之能讚文。 五大五輪六大法界十界輪圓一切眾生色心實相自身成佛圖雲。安立器世界。   盡上方世界 盡下方世界 T79001201.GIF   上方下方   世   界   依   正T79001301.GIF   右五輪名又名頂輪面輪胸輪腹輪膝輪。依行者立名。金剛界以.字一字變成五輪。胎藏界以.字一字現五輪。或共以.....成五輪世界。若約行者。以白淨信心為五輪種子。白淨信心者淨菩提心。是則如實知自心。豎者顯十重淺深。橫者示塵數廣多。余如出生國時。三毒罪業任羝羊妄想。可墮三途八難。如實知自心惡業。自別無明父母之家已來。更捨名利心深信無盡莊嚴恆沙己有。是則一重如實知自心。如周處離三害。未生悔三途。如實知持齋[□/即]食之理。時時受八關。倍倍願成果。雖然紫宸殿前生舊所。五欲妙境眼前所厭。如實知自心。初禪高臺過去慢所。離生喜樂久受不新。如實知嬰童自心。漸知火宅薪眠聲緣室。如實知二乘小滅。勿味著生空理。他緣廢詮性有差別。覺心不生獨空慮絕。如實不知有病空疾。出三大遠路期芥石盡。法華本佛猶指五百始。華嚴果佛亦留不談說。是分如實知自心。未滿如實知自心。五相五智之祕密智界理界之莊嚴。自覺本初之住心。是名自然覺。又名如實知自心。深義更問。一切眾生色心實相。無始本際毘盧遮那平等智身。色者色蘊。開為五輪。心者識大。合為四蘊。是則六大法身法界體性智。五輪各具眾德故名為輪。體相廣大稱為大名。五佛自覺覺他故名為佛。五智簡擇決斷故名為智。色者不離心。五大即五智。心者不離色。五智即五輪色即是空。萬法即五智。空即是色。五智即萬法。色心不二故。五大即五藏。五藏即五智。圖雲 T79001302.GIF T79001303.GIF 肝藏主眼阿賴耶識   大圓鏡智寶幢佛   阿□藥師發菩提心   東木春青 肺藏主鼻意識   妙觀察智轉法輪智   無量壽證菩提果   西金秋白 心藏主舌末那識   平等性智華開敷   寶生多寶行菩提行   南火夏赤 賢藏主耳五識   成所作智不空成就   釋迦天鼓音入涅槃理   北水冬黑 賢藏主耳五識   法界體性智毘盧遮那   佛具足方便   中央土用黃   已上善無畏三藏傳   .土。地。鎮星。中央。黃。土公。堅牢地神。   .水。水。辰星。北方。黑。水天。龍神。江河水神。   .火。火。熒惑星。南方。赤。火天。火神。   .金。風。太白星。西方。白。金神。風天。   .木。空。歲星。東方。青。木神。虛空天。空神。   已上不空三藏傳。   .自心發菩提。大圓鏡智。寶幢。阿□。東方。   .即心具萬行。平等性智。華開。寶生。南方。   .見心正等覺。妙觀察智。阿彌陀佛。西方。   .證心大涅槃。成所作智。天鼓。不空。釋迦。北方。   .發起心方便。法界體性智。大毘盧遮那佛。中央。   密嚴淨土理智不二五佛五智。即金剛界是胎藏五佛五智。   .發菩提心。大圓鏡智。阿□。寶幢。   .行菩提行。平等性智。寶生。華開。   .成菩提果。妙觀察智。阿彌陀佛。   .入涅槃理。成所作智。不空。天鼓。釋迦。   .方便具足。法界體性智。大日如來。   金剛界不二摩訶衍五佛心王。是即胎藏即是金剛界不二五佛五智。如知此.字五輪。餘字母亦復如是。各具五智故亦有無際智。圓鏡力故實覺智。此名自心成佛。若行者於四時中不令間斷。在眠在覺觀智不離順三摩地。即身成佛此生非難。   ...肝   ...心   .(寶部五佛).(羯磨部五佛).(虛空部五佛)脾行者觀   ...肺   ...腎   三藏雲。余依金剛智三藏傳此五字。起信修之及千日。於秋夜滿月忽然而得除蓋障三昧(云云)因茲弟子得聞此祕訣。深信多年修之既得初位三昧。有信禪徒勿生疑惑。若.虛言。修之知自。唯願勿令一生空過。復次.字金剛部阿□主肝藏眼識。所謂.字即是大日如來理法身自性清淨畢竟本不生不可得空。大悲地輪種子金剛部曼荼羅也。若約色法者。地是色法。五陰中識陰心持地。施其種子不淨。地識動取能招愛有。風空能犯之體。火地所犯之門。水空識種子下住子宮中悉成五藏。是五藏中識陰心發故名地。是色法。今肝主魂魂神氣為東方木精。青色。空青。其青色從本生。木從水生。肝從青氣及腎生。其形如蓮華葉。其中間著團珠。團肉在胸左也。肝出為眼主筋。筋窮為爪也。覺禪師雲。肝華八葉青色具五色。.字蓮華部阿彌陀佛主肺藏鼻識。所謂.字是第十一轉聲。.字是第三轉也。即大日如來智水。彌陀大悲水輪種子。神通自在之法名法身。相應相對亦名報身。蓮華部曼荼羅。肺藏主魄。魄神形體其如鼻體。西方金行主秋。其色白色。肺鼻之中自然有風息。即是風大。五陰中想陰心持風。想陰心從識生。識心從過去二因生。現在五果。謂從無明行生識名色等。妄想展轉輪轉無際。即是十二因緣。肺藏生意識。意識生妄想。妄想因緣輪轉。白氣及肺。辛味多入肺增肺損肝。若肺中無魄神。恐怖癲病。心害肺成病。若如火剋金。心強肺弱。當止肺於心。以白氣攝取赤氣。肺病則差。白氣者肺名字也。肺華三葉白色半月形。第三推左右一寸五分是所在也。.字寶部寶生尊主心藏口內。所謂.字是大日如來智火。寶生大悲。福德身曼荼羅。火大種子。梵燒一切眾生無始間隔無明妄執塵垢。出生菩提心芽種。即是如來福德之身。實智火燒貧窮業因。令福德自在。心火主夏。其色赤。從赤色生火。火從木生。五陰中受陰心持火。受心從想心生。又心從赤氣及肝生。心出為舌主血。血窮為乳。又主耳識。轉鼻喉鼻樑額頤等。苦味多入心。增心損肺。若心中無神。多忘失前後。腎害心成病。若如水剋火。腎強心弱。當止心於腎。以赤氣攝取黑氣。心病則差。赤氣者心名字也。心華赤氣有三角形。第五推正左右一寸五分所在也。.字羯磨部不空成就佛主腎胃。所謂.字是.字十一轉聲也。廣釋如餘。通三五摩多。則大日如來常住壽量釋迦本地。大悲風大種子。三解脫門三際不可得義。羯磨身事業曼荼羅。風則想陰心。持五藏六府之海水。肺風鼓動為生死海。五藏者肝肺心脾腎。胃者六府一名。胃此肚是脾府。五藏六府之海水皆入胃府。五藏六府流皆稟於胃。五味各走流。其嘉味入胃故。腎稟胃也。在第十二推下兩方各一寸半。腎在第十四推兩方各一寸半。又臍腰下左名腎。右名命門。腎敷心腹。窮寑寫米精也。主志。為北方及水。水主冬。其色黑。五陰中行陰心持水。行心從受心生。受心從想生。腎從黑及肺生。主耳。腎出為骨。主髓髓窮為耳乳。骨窮為齒。鹹味多入腎。增腎損心。若腎中無志。多悲哭。脾害腎成病。若如土剋水。脾強腎弱。當止腎於脾以黑氣攝取黃氣。賢病則差。黑氣者水名字也。.字虛空部上方毘盧遮那大日如來主脾藏舌識。所謂.字則大日如來無見頂相五佛頂輪王。大空智處寂滅真如。十方三世諸佛所證菩提。最上殊勝曼荼羅。脾藏主奄摩羅識。為中央。又主季夏。其色黃色。.字真金色。黃色從地生木。從木生火。五陰中識陰心持地。或為木藏。木青是空也。脾從黃氣及心生主口。為志。甘味多入脾。增脾損腎。若脾中無意神。多迴惑。肝害脾成病。若如木剋土。肝強脾弱。當止心於肝。以黃氣攝取青氣。脾病則差也。黃氣者脾名字也。脾華一葉黃色有四隅。五藏如蓮華向下也。內五藏外五行出成形體。此則名色。色即是五大五根。名即想等四陰心也。色心即是六大法身五智如來五大菩薩五大明王。凡日月五星十二宮二十八宿成人形體也。山島大地從.字出生。河海萬流從.字出生。金玉珠寶日月星辰火珠光明從.字出生。五穀萬果眾華開敷因.字結成。秀香美人人畜長養顏色滋味端正相貌福德富貴從.字莊嚴。.字意甚深空寂之體。取之不可取。捨之不可捨。萬法能生之理母。灌頂本源之智體。如論.字。餘字亦復如是。凡毘盧遮那經及金剛頂經採集簡要深妙最上殊勝福田甚深難解功德本體應化所說大乘小乘一切經典唯在五字。若誦一遍。所獲功德不可比量不可思議。乃至息災增益調伏敬愛鉤召眾德皆悉成就。五字真言諸佛之通咒。五印薩埵之總印。修之行者如是當知。永止災難諸病不生。五佛髻珠五智深底。十方如來利生理母。三世賢聖能護智父。加之六大四曼之總體。四身三密之別相。四聖六凡之所歸。五趣四生之實相。降伏四魔解脫六趣。.字金剛地。觀金剛座處。.字金剛水。觀心蓮華臺。.字金剛火大。成日輪觀.字金剛慧風。作月輪觀。.字金剛定空。造大空觀。遊步大空位而成身祕密。是則無生甘露之極漿。醍醐佛性之妙藥。一字入五藏之中。萬病萬惱即得不生。故大師釋中。一字入藏萬病不生。若觀日月輪。凡夫即成佛。復次凡人汗栗馱心。形猶如合蓮華。有筋脈分八。是八葉心蓮華八分肉團是也。於此心蓮華觀作開敷八葉白蓮華。臺上觀.字作金剛色。是則方便具足究竟心王。大日如來法界體性智。常寂滅相本地法身。華臺總體。超邊葉方非心言境。唯佛與佛乃能知之。以此方便同於大空而現眾像。中臺心空具一切色。無相法身而現色相。即是加持十方世界曼荼羅普門海會。無所不至。遍應法界。皆是大日如來一體色身。具足眾德故佛陀。佛陀皆是大日薩埵。薩埵悉是毘盧。天羅鬼神是法身相。故知五字諸佛總咒。若有眾生傳此教法。當至供養猶如制底。備應供德。何況信修。是人中芬荼利華。是法身舍利。積集毘盧四身。即是等同自性清淨諸佛五智。我性九識依正不二相性同如。真言大我三密平等如太虛空。法界為宮。所處通場無非密嚴。六大本尊。眾生即是無非本尊。本尊行者本來平等。我覺本初。我是古佛。智界理界我心曼荼。五部三部即是我身。能迷五大作三界城。五藏五行流轉生死。.字迷本受苦無窮。能悟五大造四曼相。五佛五智證得涅槃。即是本初。萬法總歸入一.字。地獄天堂佛性闡提。煩惱菩提生死涅槃。邊邪中正空有偏圓。二乘一乘苦樂之相。皆是六大業影果報。既是六大所作為因。還以六大所受為果。由實智故能悟六大。五智四身四曼三密熏修善心能顯能證。成無盡莊嚴大曼荼羅。由妄執故能迷五趣。生死煩惱四重八重五逆謗罪。熏習噁心能受能悲。感大苦果大那洛迦。迷悟在己。無執而到。餘字亦然。所謂.....。是約金剛界又明五藏。即肝心脾肺腎。肝藏色青主木。以.字為本覺。以.字為能破。何者。.字是木行。即肝藏種子。.字是金行。肺藏種子。金能剋木故肺亦剋肝。故知以.字為能破。以.字為所破也。行者當觀.字字義。作白色觀即思惟本不生理。金變為智劍。截破.字字相無明妄想所生五障百六十心等三重青色妄執木性都盡。即更生長.字字義本不生五智金剛大菩提心木沙羅樹王。其色漸漸增長為大圓鏡智阿□如來。即令見現金剛菩提心三摩地門。心藏色赤主火。以.字為本覺。以.字為能破。何者。水性剋火。腎亦剋心。然則以.字字義破.字字相。是故以本不生五智黑色水。沃滅無明妄想所起五障百六十心等三重赤色妄執火。更出生.字本不生五智福德聚金剛赤色火。漸漸增長智火熾燃。為平等性智寶生如來。即令見現福德金剛三摩地門。肺藏色白主金。即以.字為其本覺。以.字為能破。何者。火性剋金。心亦剋肺。以.字字義破.字字相。是故以本不生五智金剛赤色火。燒鍊無明妄想所起五障百六十心等三重白色妄想荒金。變為本不生五智金剛慧真實白色金。漸漸增長成就。為妙觀察智無量壽如來智慧金剛三摩地門。腎藏色黑主水。以.字為本覺。以.字為能破。何者。土性剋水。脾亦剋腎。以.字字義破.字字相。是故以本不生五智金剛不壞黃色地。理無明妄想所起五障百六十心等三重黑色水。更湧流本不生五智金剛黑色八功德水。漸漸溢盈出生成所作智不空成就如來身羯磨金剛三摩地門。脾藏色黃主土。以.字為本覺。以.字為能破。何者。木性剋土。肝剋脾。以.字字義破.字字相。是故以本不生五智金剛木。破壞無明妄想所起五障百六十心等三重黃色妄想土。更出生.字本不生五智金剛不壞那羅延黃色本覺土。漸漸增長成法界體性智毘盧遮那如來。此即法界六大金剛三摩地門。若念誦時者。若金剛界者。身入金剛波羅蜜定為彼尊。此即化身之體也。若胎藏者。身入文殊定。謂本尊為化身也。自他冥會。是不壞法身也。膽者果位名為降三世。大腸者果位名為軍荼利。膀胱者果位名為焰鬘德迦。小腸果位名為金剛夜叉。胃果位名為不動。三膲果位名為普賢。   嵯峨天王仰雲。真言宗即身成佛。其證何在。謹惶弟子入五藏三摩地觀。忽然於出家頭上現五佛寶冠。於肉身五體放五色光明。當爾之時。一人起席萬民作禮。諸宗靡旗皇后送衣。故五藏三摩地祕之中祕。不起於座三摩地現前之說。唯彌應仰信而已。   五藏神形 T79001601.GIF 一字入藏萬病不生即身成佛頌曰。   若凡若聖 得灌頂者 手結塔印 口誦.明 觀我大日 無疑惑者   現在生中 頓斷無明 及五逆罪 四重八重 七逆越誓 謗方等經   一闡提等 無量重罪 皆悉斷滅 無有少罪 即身成佛 永離生死   常利眾生 無有間斷 十方如來 同入三昧 三世諸佛 自受法樂   自在神力 見聞祕密 舉手動足 皆是密印 開口發聲 悉是真言   所有心念 自三摩地 萬德妙用 自心曼荼 若結一度 即越常結   一切印契 若誦一遍 亦過恆沙 無量真言 若觀一念 定勝三世   入無量定 修習妙觀 若有眾生 聞此功德 不至信者 當知是人   定墮無間 能摧佛性 諸佛無救 何況餘人 已上頌者鍐之灌頂時所傳也。此頌他人所傳。頗文義相違。仍不寫之。此頌肺一藏處也。餘亦爾也。 已上五輪具足即身門畢   次九字九品往生門。此門中有二。一句義門。二字義門。初句義門者。所謂.........。於此九字略有五句。第一.字有三義。一三身義。二歸命頂禮義。三廣大供養義。廣如守護經。次三字甘露義。如十甘露釋。次二字有六義。一大威德義。具六臂威德故。二大威光義。具遍照光明故。三大威神義。具神境通故。四大威力義。具六大威力故。五大威猛義。具速滅怨家德故。六大威怒義。具怒入地菩薩德故。次二字又有六義。一作佛義。是心作佛得久來如始覺故。二作業義。來迎引接無間斷故。三作用義。有神力自在故。四作念義。迎十念眾生故。五作定義。入妙觀察智三摩地定故。六作願義。發六八大願故。末後一字。四字合成。....也。摧破義。破佛法怨家故。能生義。能生無量真如故。恐怖義。令恐天魔外道故。.字義釋具用之。.字如前。又一百義如經。且就三諦義略有十種。於中有諦出一重諦者。頌曰。   緣起三諦即空諦 緣起三諦即假諦   緣起三諦即中諦 無量一心即空諦   無量一心即有諦 無量一心即中諦   法界三密不生諦 法界三密本有諦   法界三密即中諦 法界三密曼荼諦   如是顯教之中。猶未知其一義。何況具足知十諦深義乎。前三諦於顯教所立三諦之上作不思議三諦妙觀。即是遮情之三諦也。次三諦於密教淺略門中。且約一心成立不思議三諦無量名言。前諸教。若三乘若一乘。皆悉未知一心之位有無量數量。或知六識或知八識。或知九識或知十識。第二三諦中置無量三諦而已。第三三諦直約事事理理廣談三諦理。第三三諦之中攝事理法界而說。猶是可攝諸法。未事事祕密自法不動之諸法故。今直約本來平等無有能所自性不生離一離多之法佛三密。而建立三諦名義焉。第四一諦約本有法界體性智自性法身。不二大乘曼荼羅。深密體相用之上妙諦義矣。次.字一切諸法損減不可得故。以六義故名諸法損減。所謂苦空無常無我故。四相遷變故。不得自在故。不住自性故。因緣所生故。相觀待故。今此.字實義如是如是。當知一切諸法本來常樂我淨。一如不動無有罣礙。安住自性無來無去。遠離因緣本來不生。性同虛空故同一性。故經雲。.字報身義。復次有九種損減。所謂前九種住心未知無邊三密無盡數量故。後.字者一切諸法吾我不可得義。謂我者自在義。二種主宰義。自我己。吾我一切凡夫。此外二乘三乘同教一乘別教一乘等。皆有此吾我執。皆計自乘而如究竟自在果佛。於真言門為初心故。復次一切諸法本來平等不二智境界。非能生非所生。能遍非所破。唯是三密一心故。既無二相。何有吾我我者對他故。而離他相故。我亦不可得也。又.字化身義。第三.字門者此字二合。謂.字加.字。染不可得義。或神通不可得字出之。.字化身義。神通變化義。化身義近故。以此義為勝。又.字是一切諸法本性清淨遠離染淨義。又三昧義。妙觀察智蓮華三昧也。第四.字門者。一切諸法如如不可得故。中論雲。涅槃之實際。及與世間際。如是二際者。無毫釐差別。以無差別故。一切諸法無怨對。無怨對故無執持。無執持故亦無如如解脫。第五.字門者。所加.字是則求不可得字。如彼頌曰。同一名如。多故如如。理理無數。智智無邊。恆沙非喻。剎塵猶少。雨足雖多。並是一水。燈光非一。冥然同體。色心無量。實相無邊。心王心數。主伴無盡。互相涉入。帝珠錠光。重重難思。各具五智。多而不異。不異而多。故名一如。一非一一。無數為一。如非如常。同同相似。不說此理。即是隨轉。無盡寶藏。因之秏竭。無量寶車。於此消盡。謂之損減。地墨四身。山毫三密。本自圓滿。凝然不變。求不可得義者。頌曰。   六道四生諸眾生 本來具足無盡德   行住坐臥皆密印 粗細言語悉真言   若悟若迷是般若 或沈或動即三昧   萬得已具我不遠 以何更求於他處   第六.字門者。.亦加.點畫也。.字者一切諸法諦不可得故。.者梵雲薩跢也。此翻為諦。諦謂如諸法真相而知不倒不謬。如說日可令冷。月可令熱。佛說苦諦不可令異。集真是因更無異因。因滅則果滅。滅苦之道即是真道更無餘道。復次涅槃雲。解苦無苦。是故無苦有真諦。餘三亦爾。乃至分別四諦有無量相及一實諦。如聖行品中說之。是為字門之相。然一切法本不生。乃至畢竟無相故。語言斷道故。本性寂靜故。自性鈍故。當知無見無斷無證無修。如是見斷證修悉是不思議法界。亦空亦假亦中。不實不妄無定相可示。故雲諦不可得也。點畫如上。第七.字門者。一切諸法因不可得故。梵雲係怛縛。即是因義。若見.字門。即知一切諸法無不從因緣生。是為字相。以諸法展轉待因成故。當知最後無因緣故。說無住為諸法本。所以然者。如中論說。以種種門觀諸法因緣。悉不生故。當知萬法唯心。唯心之實相即是一切種智。即是諸佛法界。法界即是諸法之體。不可得為因。以知之。因是法界。緣是法界。因緣所生法亦是法界。前說.字門從本歸末。畢竟到如是處。今亦.字門亦從末歸本。畢竟到如是處。.字從本不生生一切法。今亦.字以無因為諸法因。始終同歸。則中間旨趣皆悉可知。第八.字門者。一切諸法離一切塵染故。梵雲羅逝。是塵染義。塵是妄情所行處。故說眼等六情行色等六塵。若見.字門。即知一切可見聞觸知法皆是塵相。猶如淨衣為塵垢所染。亦如遊塵紛動使太虛昏濁日月不明。是為字相。中論諦求見法無有見者。若無見者誰能用見法分別外色。見可見不可見見法無故。識觸受愛四法皆無。以無愛故。十二因緣分亦無。是故眼見色時。即是涅槃相。餘例亦爾。復次一切諸法悉是毘盧遮那淨法界。豈染污如來六根耶。鴦掘摩羅經雲。以佛常眼具足無減。明見常色。乃至意法亦如是等。是.字門真實義也。第九.字門者。具三身義。極略說之。.是字體報身。中有.聲。是法身。.是應身。.是化身。法身攝之略有四種。一自性身。二受用身。三變化身。四等流身。是四種身共名法身何由。頌曰。   六大普遍諸凡聖 平等成立無增減   一心法身自性佛 一體報身受用身   一相變化化身佛 一用平等等流身   納能化義四種身 就所化邊六凡夫   能化三密具所化 所化四曼涉能化   一一互融輪圓足 三三平等即成佛   三密金剛遍法界 不簡佛界非佛界   五祕瑜伽住心宮 無別密嚴非密嚴   復次法身有五種。前四身並法界身故。曼荼羅有五種。前四曼加法界曼荼羅故。聖位經偈曰。自性及受用。變化並等流。佛德三十六。皆同自性身。並法界身故。成三十七也。又禮懺經。自性身外立法界身。依此等證文。四身之外有法界身。法界身者六大法身。復次九字真言.....。常觀誠心。   心中有.字 成七寶樓觀 先凝.水觀 次作.地觀 垂瓔珞幡蓋 飛摩尼閼伽   天雨妙衣服 人燒瞻蔔香 華染四珍色 鳥發六種韻 雲路樹下樂 內殿外庭舞   說法句句妙 散曼陀曼殊 入定窟窟靜 湛二六定水 玉流八德澄 幢樂會六律   池水說六度 寶瓶開五莖 燈明燃五智 中臺開八葉 上觀九.字 臺上觀自在   葉上八佛定 次八葉之上 ..... ...如次 八尊種子身 觀音慈氏尊   虛空普賢尊 金剛手文殊 除蓋障地藏 十二大供養 次第而敷列 眾生本有蓮   覺悟極樂體 清淨大海眾 二十五菩薩 華聚山海會 日夜常守護 ..真言力   變此成極樂   祕密曼荼羅圖曰 T79001901.GIF 此九字曼荼羅源出五輪門中.字門。其.字門。曇摩伽菩薩因位。發四十八願。即是教風出.字門。.字具足即雲.字。自此.字出九字曼荼羅。從是出一百十三字真言。即是...大陀羅尼。   問此陀羅尼句義何知。大梵本句義曰。.......(歸命頂禮三身三寶度我歸依歸敬等義)。....(無惑大聖)。....(無量壽無量光無量弟子甘露神藥義)。.....(乘如來乘如去)。.........(殺賊不生應供成等正覺等義)。...(即說咒曰)。.(三身義成正覺義供養義歸命義也)。...(甘露相續壽命不老不死等義)。.....(寶座坐御安樂安座)。......(從生往生來迎引接等義)。.....(庫藏虛空藏地藏金剛藏)。.....(成就散去成果成因)。.....(威德威光威勢威猛)。......(極樂安養安樂涅槃)。......(但受諸樂故名極樂)。...(虛空往生離苦界正念安住)。..........(等虛空無障礙無對礙即得往生)。........(好音聲說妙法好音樂自受法樂)。......(一切成就滿足充樂三昧)。..........(作業周遍珍處生護生情養育出生嘉會至時等義)。..(於有緣淨信行者成就來迎願於極惡罪人成就引接)已上略句義畢。   根本祕印。二手外相叉。中指如蓮華形。是名菩提心。亦名決定往生印。亦名九品往生總印。   第三所獲功德無比門者。顯示入真言門剎那所修功德。於一切六度四攝等無盡。顯佛智慧相具住無量阿僧祇劫。常恆修行而所得之中真言之中獨為最上。今所修三密是真實故。問。於三密相應修行所得功德一向可然。若有行者唯誦真言唯結印契而無智慧。設有智慧闕餘二密偏修所得功德分齊如何差別。答。偏修偏念無智。有信所得功德超過顯教經無量劫所得功德。若於真言一生疑惑。成無間業必墮無間。是故非機隱篋泉底。   第四所作自成密行門者。修真言行者。雖無深智。唯信相應唯誦唯結。唯纔觀字印形三種祕密身相貌之時。亦雖有往昔無量重障。現在無邊重罪。及過現所起無數恆沙無明妄想等。自此密誦明力觀念力故。還成清淨。纔入此門。則三大僧祇越一念之.字。無量福智具三密之金剛。八萬塵勞變為醍醐。五蘊旃陀忽為佛慧。開口發聲真言滅罪。舉手動足印契增福。心之所起妙觀自生。意之所趣等持即成。貧女穢庭忽建如意幢。無明暗室乍懸日月燈。四種魔軍靡旗面縛。六境猾賊率黨入附。心王國土無為之樂旋踵可期。四種法身恆沙之德即身自得。又瑜伽經持誦真言之功能雲。如一切佛心。如一切佛化身。如百千俱胝不可說不可說佛設利拿。如佛真身。如佛舉念。所作事業皆同一切佛。所出言語便成真言。舉動支節便成大印契。目所視處便成大金剛界。身所觸處便成大印。如是證文其數非一。以一知萬。願有智人勿生疑惑焉。   第五纔修一行成多門者。修彌陀一法期現當悉地。問。真言教中所有行業其數無量。金剛胎藏各有無量門法。唯入一部一界修行。尚以無量。何況三部五部二十五部等若干行業。何能可修行。然則唯欲修一行一法而成佛又往生淨土。為違背教意趣耶。答。全以不可違背此教意趣也。金剛頂大日經等。皆說此理趣。眾生根機種種不同。或有入一門一尊三昧。而一印一明一觀而成悉地。無論正像末之異。修之時是即正法。悉地不簡時。信修是時。   第六上品上生現證門者。高仰大日悲願。深信彌陀本願。更以無往生異路。韋提月蓋遂現身於往生。龍樹護法期順次往生。 問。但念密行行人。以何等心願遂往生大願答。四種迴向是則往生親因。一誦四無量真言。以此功德與一切眾生共。欲令等同四大菩薩。至心發願深信迴向。二見佛法滅相。欲令等同大師興隆佛法大願。至心發願深信迴向。三為令法界一切眾生即證無上大菩提果。至心發願深信迴向。四為令自他所有善根臨終正念往生極樂。至心發願深信迴向。念誦五輪九字。兼結誦臨終四印明。志懸極樂。止相續心。當待斷末摩水時。往生此時也。臨終四印明者。金剛合掌金剛縛開心入智。各真言往生祕事也。問。真言行者往生極樂者。九品之中何品耶。答。多是上品上生。經雲現世證得歡喜地。龍猛菩薩既證初歡喜地。問。往生極樂有幾業耶。答。三歸五戒是往生業。六行四禪十善無我觀等往生業。四諦十二因緣觀往生業。他緣行者。護法戒賢往生人也。覺心不生行者。樹那提婆往生人也。一道無為行者。於...三字觀。空假中觀之。南嶽天台往生人也。極無自性法界行者。香象清涼往生人也。祕密莊嚴。內證三密行者往生人也。謂實慧真然先生極樂後往都率。雜學惑心勿令一生空過。唯以雜學善根迴向極樂。定生懈慢淨土。不還娑婆進生極樂。於自善根生疑惑心迴向極樂。又生邊地淨土進生極樂。問。大日經所說住心品十住心。以諸經論淺深義為擬屬故。復為真言次第行者漸次轉證所經位耶。答。正為真言漸次行者所經位。兼為能攝經論淺深義。覺心不生心行者。捨八不猶暗求一道轉明。見無為寂光證本地常心。靈山常住劫火不燒。曼陀曼殊晝夜而雨。見淨行菩薩從地湧出(云云)。轉證次第所經顯然。求覺薩埵勿永疑慮。非如天台別教有教無人。若不經者。無有是處而已。次第行者必經住心。如住初地轉二地位。第七覺知魔事對治門者。魔事有四種。一魔眾。二外道。三惡鬼。四惡神。魔者魔羅具語。是作障難者。譯雲殺善。障礙善行名為魔羅。令作惡行名外道。障身而令退轉佛道名鬼。障礙於善心而令棄深名神也。乃至或現佛菩薩二乘天人等。或說顯教一乘等相似佛法。而使令退修行者。棄常觀行。忽移他行法。乍至精進。乍至懈怠。又好禪定。又好論談。如是非常此魔所為。大般若經魔事品兩卷持之安之。若魔得便即能障礙一切佛法諸世間善。一向令墮在惡趣也。問。若有如是魔事之時。何當對治。答。有四種。一隨順隨轉對治門。二相逆相違對治門。三俱行對治門。四俱非對治門也。初對治者。當觀一切三世常住佛界魔界。皆是法身本有三密。如是三密互相涉入一味平等。魔羅三密與我三密本來不二。既無二法。豈有障礙。三密與三密本來平等本不生故。諸佛眾魔同一法界。瑜伽三密互相輪圓。離損離減無諍無怨。所有忿怒即是諸教令輪身。動靜威儀無非印契。所出音聲皆是真言。所念意趣悉是禪智。所有隨順可愛諸相亦如來自性輪身。所說言語無非總持。行住坐臥儘是印相。所思所覺亦智亦定。是名密教順對治相。第二相逆相違對治門者。若手結印可避除之。若誦陀羅尼加持治之。心作觀智滅之。作觀法雲何。頌曰。   我是持明者 魔即破戒類 諸佛菩薩眾 聲聞諸賢聖 善天龍八部 由護所持法   皆悉加護我 無暫捨離時 何時得其便 能障我真道 魔從無明生 我行本佛道   行者如光明 魔事如黑暗 故明暗不並 同薪火不順 魔事本不生 如幻如夢境   似空華有名 均龜毛無體 暗不消光明 妄何障真道 是曰逆對治   第三俱行對治者。順逆二治並共用之。第四俱非對治。頌曰。諸法本不生。自性離言說。清淨無垢染。因業等虛空。大日經頌曰。心無自性故。遠離於因緣。解脫於業生。生等同虛空。又雲。諸趣唯相名。佛相亦復然。佛界諸法本清淨。常樂我淨是真實。我及魔事等畢竟空寂。無所有無念無虛無著取。無增無減無彼此。無體無形無相用。無解無障無礙無自他。虛空不礙於虛空。實相何諍於實相。   第八即身成佛行異門者。凡即身證得大覺位處之行。別略有四種。所謂深智相應印明行。事觀相應結誦行。唯信作印誦明行。隨於一密至功行。第一行者內證甚深智慧皆悉相應具足。能修行印明行而即身成佛故。第二雖無深智觀慧。慇懃手結印口誦明。於字印形三種之中。隨觀修一事即身成佛故。第三行雖無如上二種智觀。唯深信解。應結印誦明自然頓成佛故。第四行設無餘二行及廣智。唯觀一義解一法。至心修行故。即身成佛故。設且無一法智慧及餘二行。唯以信為門觀一字形成佛。觀一印形三摩耶形成佛。觀一尊形相之一相而成佛。及無餘行。唯誦一明一字成佛。並結印契。且無餘密行。唯相應必定即身成佛故。總云爾也。問。正成佛一剎那之時。為三密相應成佛。為當雲何。答。正成佛之時。必定三密相應即身成佛也。問曰。若言三密相應即身成佛為當雲何。答。彼依二行一行等成佛者。是非正成佛之時。且由修餘二行不思議加持力故。忽出生餘二密等。三密具足即身成佛也。問。何等經論分別說即身成佛義耶。答。如即身義說。   第九所化機人差別門者。於此所化機總有二類。一現身往生。二順次往生。於現身門又二別。一大機即身成佛。二小機即身成佛。又於二各有二。利鈍別故。謂大機利根者直入法界體性三昧橫觀法界即身成佛。所謂一切眾生本有薩埵。法爾應住普賢大菩提心。本有.字所觀之體。本不生智能觀之體。能所一體心一境靜。覺本不生理言語道斷。覺本不生理諸過得解脫。覺本不生理因業不可得。覺本不生理等空不可得。能觀緣慮之一心。所觀字相之一境。能所一體證空理時即身成佛。是名大機橫觀三摩地。大機鈍根豎入法界體性三昧觀觀本有五輪種子。此五字即十五種金剛三昧。一字即十五字。十五字即一字。一字即五字。於此字門以八門觀之。一字攝多門。多字攝一門。一字釋多門。多字釋一門。一字成多門。多字成一門。一字破多門。多字破一門。順觀旋轉十二遍。於十二流轉每字觀察盡生死源。逆觀旋轉十二遍。於十二還滅每字觀察至涅槃理。理者本不生。入十五金剛三昧能觀理理本不生。能所俱絕。.字本不生故。.字言語不可得。言語道斷故。.字染淨不可得。得解脫故。.字因業不可得。得無自性故。.字等空不可得。首尾俱亡見本心時即身成佛。是名漸豎觀(已上共心王機)小機利根就心數別本尊。且約觀音行者釋之。本有九重.字一切眾生本有觀音種子。依慚愧不可得義。能信自性清淨妙蓮不染覺悟蓮華。於四時不令間斷修三密行。住開敷蓮華印。誦......明。住慚愧不可得理。證見本初覺蓮。是名小機觀即身成佛。小機鈍根入蓮華三昧觀....四字。於四時中應於如是勝三摩地四種威儀不暫放捨。此生次第經於十六大菩薩位。發慚愧清淨菩提心。經薩王愛喜位觀....菩提心義證四種位。次修四種菩提行。經寶光幢笑位證....理。次修四種智慧門。經法利因語位得....智。次修四種精進門。經業護牙拳位得四羯磨。於第十六生顯本有心蓮。先證蓮華三昧便轉方便即成大毘盧遮那佛。如論觀自在。餘尊亦復如是。 問。見聞世間真言行者並道心者但念者未必皆往生淨土。以何用心今度遂往生願。既以一念十念說往生親因。有心男女何絕往生思。答。有多因緣。能能當用心。謂或修真言行。或至但念佛。思他人見聞不信佛陀知見。是行非順因。或求他人恭敬作後世苦行。亦非順因。或名利讀誦法華經等。亦非順因。或名聞持戒亦非順因。或自是非他亦非順因。或學人云。十念順因別時意趣。當知同謗方等經。亦非順因。或顯密行業執自非他者。亦非順因。或彌陀彌勒之行者互為是非。是即地獄業因。如論二諦之菩薩。若知如是用心。誰人不往生。大師雲。迷悟在己。無執而到(文)。   第十發起問答決疑門者。問。依五輪門機有幾種。答。有二種機。一上根上智期即身成佛。二但信行淺期順次往生。就此行者亦有多。正往生密嚴淨土。兼有期十方淨土。問。何故念誦大日為十方淨土親因。答。此五字真言者。十方諸佛之總咒。三世薩埵之肝心。故持誦此真言。隨思得往生十方淨土乃至彌勒所及阿修羅窟等。同九字真言行者。於.....佛名號。更勿作淺略思。若入真言門時。諸言語皆是真言。何況...。此所立者以三句法門攝諸行業。且舉三部攝令知一切尊。....初一字門菩提為因。次二字大悲為根。後一字方便為究竟。....以初字為因。次二字為根。後一字為究竟。....三句分別如前。總諸佛菩薩金剛天等皆有本種子。其字具四轉故亦具三句。無量三句皆是順次往生親因。問。諸教亦以三業修善為往生業。今宗三密具足其義如何。   法佛三密甚深細 顯教妙覺非所知   智身六大極玄廣 密宗圓智獨能證   一道無為寂光佛 驚怖希哉斷言語   三自本覺帝珠尊 恭敬棄證求真覺   報佛如來默不答 變化善逝祕不談   補處等覺迷其境 飲光受職隔彼域   形體色質即身密 動寂威儀是密印   音韻聲響皆語密 粗細言語悉真言   染淨心識開心密 迷悟分別莫非智   說默情意亦意密 輪圓具足遍法界   事事理理本不二 邪正觀念無非定   色色心心自無異 圓融涉入等虛空   密行任莫令見聞 祕法妄無令傳受   淺智濫顯失福故 劣慧均爭獲罪故   無根祕篋於泉底 不信定摧實際故   非機閉談於喉內 生疑必墮無間故   非惜嬰兒於莫耶 唯恐妄想是害生   非祕顯人於瑜伽 偏非不信只招災   莫輕勿疏三部寶 可重應崇三密珍   能歸深入心蓮海 大信玄仰覺月空 五輪九字明祕密義釋一卷   右書中多載灌頂文。未灌頂者受於師可開。就中五藏祕義是大事。能能受學修之。抑記此祕釋後入三摩地。忽然化現寶生房雲。崑崙一度崩。金石即一物。毘彌兩觀凡聖無二。吾是金色世界古眾。汝亦密嚴淨土新人。若入此瞻蔔林。誰人有異熏哉。終此說者如幻不見。於此.不覺淚落慚愧熾盛。忽見密嚴有相。知生死絕而已。 ******   《大正藏》第79卷No.2515 No. 2515 密嚴淨土略觀   夫密嚴淨土者。大日心王之蓮都。遍照法帝之金剎。祕密莊嚴之住處。曼荼淨妙之境界。形體廣大等同虛空。性相常住超過法界。十方淨土為前栽。諸佛妙剎為後園。萬尊身土布列陰陽。三身依正遍滿乾坤。成以五輪種智自性。嚴須三密萬德己體。一實心地上。有七金山而圍繞。七覺法嶺間。有八德海以彌滿。海中有大悲金龜。龜上開淨識寶蓮。臺上有須彌。山頂或曼荼。其山則淨妙法身全體。大菩提心正相。高廣無邊。愍世間須彌猶卑小。性相俱常。歎生界迷盧終變壞。言形則八角。現八識珍妙之勝事。論成則四寶。放四智奇哉之靈光。無量劫跛樹行列處處。過數栴檀林熏馥境境。細妙天衣普懸其枝。華麗寶網遍垂彼樹。五綵覺華一株而雜色。六時法鳥同響而異嘴。甜果甘實屈其條。金華銀萼覆其葉。微風吹鈴鐸。喈喈響說三金法樂。華鳥囀寶樹。嚶嚶聲唱五藏禪悅。漫漫八海。以之為寶池。峨峨七嶽。即亦為珍莊。四色蓮華。開敷海中。五綵寶樹。森羅山上。波浪鼓動說十住心教。華葉繽紛飾五峰禪宮。五智池鏡無私。法界萬色誰逃。五眼光燈無晦。無明眾暗何存。六大如香。隨覺風熏十方。四時法味應樂欲遍三世。孔雀鸚鵡。數數發歸念三寶之唱。鳧鴈鴛鴦。時時作願樂三金之囀。一如白鶴舞不二汀。三密紺鳧戲漫荼水。三覺松風懸八音琴。五相坻浪調四辯鼓。三平五音爭奏天韻。四印八德澹澹自貯。上界下界諸天。奏音樂於十世。內院外院眾聖。滿供養於九空。山頂峰上廣大平等。奇事靈境殊異夥多。周匝有金剛牆。四方各開一門。東金剛門。阿□淨剎在其中。南摩尼門。寶生妙土攝之內。西蓮華門。彌陀極樂不出此。北羯磨門。釋迦淨土亦構斯。彼彼淨土各各微妙。當於其中央。或法界宮殿。廣大高妙。莊嚴映徹。八柱行列。四角正等。四門具足。諸道分明。道上下有眾綵莊嚴華。門左右有七寶吉祥幢。常雨勝妙珍寶。鎮出神靈供養。諧韻愛聲。奏諸妓樂。應節梵音。唱眾歌讚。軒楯周環嚴飾遍佈。地間有四重階道。殿上有五箇樓閣。垂繒綵幡蓋。懸華縵珠網。宮中安淨妙賢瓶閼伽。壇邊燃明靜摩尼燈燭。方便作眾妓。善巧調諸樂。歌詠妙法音。供讚淨法身。內外八供羅列壇上。福智二嚴充滿宮中。佛分主伴。壇異中邊。四邊心數壇場一。中心王曼荼。此中蓮華臺。其上獅子座。次大寶蓮華。次淨滿月輪。次八葉華王。上種子法身。體性明淨。光澤鮮白。萬德成就。二利圓滿。種子轉成無所不至五大所成法界塔婆。放五智色光。照無邊佛剎。眾德圓備。三密具足。塔婆變成周遍法界淨妙法身大日如來。無盡諸相一一圓滿。過數種好各各莊嚴。戴以五智寶冠。飾以萬德瓔珞。身被細妙紗縠法衣。體放除暗遍明智光。烏瑟髻冠。高妙無見。紺青髮毛。均等難測。頂上肉髻光滿虛空。眉間白毫明極法界。垂珠麗耳厚廣而長。懸露妙額平正而廣。面輪圓滿秋月宿質。光澤熙怡春華讓笑。雙眉皎潔笑紺琉璃光。兩眼明淨曬青蓮華色。鼻切金杖高修端直。孔隱人眼表堬M淨。頻婆赤唇上下相稱。珂雪白齒齊密共淨。四牙鮮白光潔鋒利。三寸紅赤薄淨廣長。寶珠在三寸下。甘露注一舌上。喉如琉璃筒。狀似蓮華累。所出音聲無不和雅。能聽機人莫弗等聞。頸間出圓光。咽上有點相。無所不照。無盡不顯。肩項圓滿。腋下充實。臂肘長直傭圓殊妙。掌現千輻輪。手指圓滿充密纖長。端生萬字形。爪甲光潔鞔網交絡。頷臆身半似獅子王。胸間萬字表實相印。心相如紅蓮華。身皮超白珂雪。身光任運照十方界。體明自然曜三世間。身相修廣端嚴奇特。體相縱廣量等周圓。容儀洪滿而端直。陰藏清淨而平均。七處充滿悉可愛樂。兩□漸次同以纖圓。跟廣長圓滿稱趺。趺修高柔軟順跟。趺中有輻輪文。足下備平滿相。一一毛孔放五智光。各各支分發三摩明。一如萬德瓔珞相映爭光。三等百福莊嚴互融雜綵。兩界五部依正。舉顯大日光明。十方三世理事。盡現遍照毛孔。內證自性功德廣大深遠。外用他利慈悲普周遍滿。三密法樂亙三世常恆。四曼禪悅超四相不變。放光說法兼自他兩利。神通遊戲通內外二用。橫泯十界萬法互融。豎踰三世諸佛同歸。阿□寶生賜供養於嬉鬘。彌陀不空預眷顧於歌舞。諸佛受眷養忠孝彌深。萬尊被慈愍敬喜倍切。遂乃四佛合掌。接頂於大日兩足。諸尊虔誠稽首於遍照雙趺。阿□如來。鍊五智真金。供常住三世法身。熏一如妙香。入周遍十方性佛。寶生善逝。以萬德寶珠。獻四曼即一大日。散二嚴美華。飾三密不異遍照。彌陀種覺。用種智蓮燈。奉瑜伽心王。唱八音歌詠。讚曼荼教主。釋迦遍知。轉二利羯磨。志三金法佛。捧五分塗香。上六大丈夫。如是諸供重重無盡。若斯四佛。各各無量。剎塵還少。海滴欠多。各率無量眷屬。同將難思眾會。常設理事供養。鎮致內外忠孝。十方諸佛圍繞恭敬。三昧四波親近承事。二八輪王。響歌讚於法界。十二天妃。盈供養於虛空。內證十千佛。舉法印而衛護。外院二十天。揮金剛而鎮將。此等諸尊。或被大日聽許。還自土行二利。或奉遍照教敕。往他剎度眾生。若復有人歸依大日。願生此土。心王法身大日如來。召集他方分身一切諸佛。引率自界共體四種法身。起於法樂禪悅之床。赴於應機滿願之門。應時阿□策象王。將薩王愛喜等無量大士。從東界而來至。寶生馳寶馬。與寶光幢笑等過恆仕者。從南剎而集會。彌陀飛孔雀。共法利因語等塵數所化。從西土而參詣。釋迦扇金翅。率業護牙拳等恆沙眷屬。從北方而雲集。此時心王佛頂大日世尊。乘於大覺獅子王。與自性所成眷屬四佛四波十六正士十二天妃二八輪王五大明王二十天等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微塵數微塵數諸尊聖眾。無來而來迎行者。無去而去還本土。其間儀式。具以難名。或現無量神通。或說難思深法。或佛智光明照迷暗室。或聖法妓讚清妄濁意。當於茲時。妄雲忽晴。覺月立現。慧眼始開。佛境更彰。所以草菴變金場。穢土即淨剎。森森卉木。悉是三等之法身。蠢蠢群類。僉也六大之性佛。情非情聲響。無非曼荼。覺不覺心念。靡弗定慧。本尊冥會行者。行者涉入本尊。或共分五部示主伴。或同歸一身融能所。一念證萬德。暫時極二利。若又願行淺弱。機緣未熟。且安應化淨土。次迎法性妙國。應時超九界之迷因。即身開三密之佛果(云云)。 密嚴淨土略觀 ******   《大正藏》第79卷No.2516 No. 2516 祕密莊嚴傳法灌頂一異義   大日本國金剛峰寺沙門覺鍐記   問。近代阿闍梨於兩部灌頂。或授各別印明以為源底。有傳同一印明而名最上。有用一印二明而目究竟。或授同明異印以稱妙極。師師僉是我流。弟弟隨非人傳。各有讚揚自門。一無信知他家。於一家中猶生自他之異論。在同流內既興彼此之別執。如此心行不可勝計。高祖大師本懷雲何。答。於近代之人。賢愚區分矣。知法之人隨機根卷舒。違教之輩任胸臆是非。偏執自學。妄謗他授。既非宗意。定背佛意。欲證大覺。宜捨偏執。願拋狹心。應學普門。今案一宗大意可有十種灌頂。豎論一一淺深。橫觀各各平等。欲知優劣。早須遍學。纔守井底一隅。莫測巨海九流。   第一。兩部各別。   兩部印明 各各不二 二界一法   重重無盡 三密差別 過於剎塵   五種無量 多於海滴 法身曼荼   無盡薩雲 遮情表德 皆是一門   第二。兩界不二(自門他門或同或異)。   金剛一乘 不二圓海 獨一無比   勝絕不共 一字一印 三平四漫   總持圓融 又是斯門   第三。一印二期(於自他門各有異說)。   一法身佛 具說兩部 法門無邊   教主唯一 百億諸經 牟尼獨說   詔文雖多 敕印無異 印三昧形   冥離二相 明萬法稱 何必一途   第四。同明異印(此亦非一)。   種子同如 果實眾多 本身不二 本誓非一 重重諸教 出自一心 種種異印 出從二手 雲一雲二 同異似異 舉源表本 其趣又同   第五。兩界互通(就此又夥)。   兩界不二 三密豈局 理智不二   印明寧隔 一印明一 二明印二   二印明二 一明印一 一佛一法   何增何減 圓海圓涉 互讓互顯   第六。五部同祕。   三部五部 其本唯一 心王心數   其體大日 豎差別門 四佛雖邊   橫平等壇 八印皆中 五部四身   皆是灌頂 兩界三密 何非職位   第七。萬行皆是。   入兩部壇 昇大日位 所作萬行   無非三密 舉動住止 莫非密印   開口發聲 皆是真言 心之所起   妙觀自生 意之所趣 等持則成   即身成佛 既融迷悟 我即法身   何隔事理   第八。三密平等。   二界兩部 猶已不二 三密平等   那無同一 唯以一法 則名種子   又三昧耶 亦相好身 目印號明   莊嚴所座 眷屬供具 道場佛土   第九。祕奧最極。   不二三諦 甚深難測 三密二門   祕奧易迷 雲有雲空 越顯中道   若遮若表 過權心行 相用入體   法界寂然 體性出相 三密顯現   本有性空 名之大空 性空本有   謂之真有 真言深意 殊宗五輪   密教祕趣 常住大空 三諦六大   盡名佛性 大空一法 何漏灌頂   亡空諼月 言亡慮絕 真實念誦   則亦此門   第十。輪圓具足。   如上九門 一法異義 流派差別   源本同一 若入一門 自見萬法   難思境界 慎勿是非 機堪遍學   願堪一海 法水普灑 智鏡圓照   兩部職位 十種灌頂 二界各別   兩部一同 一印二明 同明異印   兩界互通 五部一祕 萬行同位   一法三密 深奧寂然 輪圓具足   如是諸門 一法十議 豎各淺深   橫融平等 若知優劣 宜須遍學   自非海慧 何辯淺深 上來十義   各具十門 且約兩部 同一一門   略有十意   一同一印明用兩部故。謂兩界之外無別不二。兩部本一。假名不二故。   二雖多印明同為兩部故。   三兩部各別而克互通故。謂乍胎通金。正金兼胎故。   四兩部外更立不二故。謂兩部是別相。不二為總體故。以總之源本攝二異之流派故。   五兩部各不二。不二一法其數無量。無量一法唯是一法故。   六若以兩一攝盡諸法之門。兩部之外更無不二。若以二攝盡諸法之門。不二外更無兩部。若以三一攝盡諸法之門。不二兩界分為三法。乃至無盡也。   七三部。五部。無非此不二佛位故。   八真妄諸法。莫非不二法位故。   九深奧寂然。而又是不二故。謂離言之言說。是名無相。無相之印相。此曰第九契。   十如是諸門唯是一法也。一法法之上。必具如是義故。 ******   《大正藏》第79卷No.2517 No. 2517 十八道沙汰(師說)   有十八契印故雲十八道者所行道也。次第者位雲義也。又次第梵語雲達摩。此翻法。輪圓具足教次第不亂事顯雲次第也。金剛合掌少交初節普禮三返真言同數(云云)。 次塗香頭大指以捻取之(是印也不淨成行法中間塗香用之云云)次蓮合中指端不開。合面不令濫虛合。с①ьロЯЙы(云云)。 五處印之其五處。如常   次佛部印。背文付初[}/即](師傳)大指頭指側вン付。或傳蓮合сぶЯЪヤяЬ。印(散頂)。   蓮部八葉印。指Дワ不屈(頂右散之)胎藏之部。思遣之。   金部如常(頂左散之)如上思合之。   三□本□□□襼□□□褸□稃□耔□□□□飯□□馰□□□□□l列糕□禍□□□□□□□□□□□□□□□覕□椸□F□□□穀檢□□樿□□訧□埤□襦□兜馭□□樽□□飂壂累□榗□吟□椻婠橀檳夾□樾□□□□奷樽□□駾飀□□□首餺□□榖散□□奷樽餺□飀□□散□□□□□餺□□□□馜糖□駁□□餃欞□□□褓□□□□奅訇□□□□祠□□□□駭□□祤橁□□祤檢□露□□□覯梁樇□□祠□□□饅□□□□椸餃槁□□□覭□□襼□囊□椸餃榭□□□□褽□□馰□□□禔梁毼馭□□姪□姾飀□□糖□□□□餾□騙誇□□□□□襤禰□□□散□□橀欞飄□□飀□橠榙□□□□□裀□滿潭m□□□□□□駔褸□□切埤□□模觙□裀□□□魯□□橖□□□倫襼□詡襾□姏□F□□櫚楂□□K□□□黎□F□褽椸□襼□送□禁□□□□□K□□□綠□□□□□□□褸馥□滿慼慼慼慼摯e□覷褸馥□□□  五大願如次。五佛三摩地法門也。眾生無邊誓願度阿□。乃至無上菩提誓願證大日(云云)故誓願覺覺字學書惡也(云云)。 地界印背文(吉傳也如形知之)地界二大向地順迴之方。又向地地指方。三度(云云)後勝(云云)。如來拳印左拳如常。右拳以中指本大指端握之。以水地次第握之。中ヤンЕя。頭指гЁ急不折。少指вトУю方大甲下程付。ДЪ當胸觀是。   種子色。..二字白色。.字赤色(云云)。   虛空藏合掌。蓮合也(云云)。   寶車二大不曲結。請車去持上雲去。招方Зю⑥雲來。 迎請印母內縛不似例總(此傳內縛樣不似普通也)二大交押頭側。鉤者招雲也。內縛不急。中⑥ヤンы。二大端中招入方給(云云)。 降三世各以中指本握二大端二頭гЁ等分直立。左轉者逆。右方デчюЮэ。右轉者順。左方遣也。二地繫УюгЁ上向方Йы。   網印。二母指不結。火院人僻車Зю印也。普通謬。大指開立端拄三角形Йы。其印相不違文也。塵許ЗЦロデУю方掩(云云)閼伽以二母二頭取其器。結閼伽印捧器。其印二母二頭端捻作寶印。二手指合缽印勢。二頭不曲。ЛьДЗ。直Йы。火水捻三古印作。誦.......真言。加持之(溫室義也)此一法佛成也(云云)。   四明不用之(云云)次振鈴大師誡實惠僧都ЮьДЪ取(云云)五古Ьヨ①ヨ輪轉。又直Юン舉二樣共無過。先咒(加持)次逆(加持)次虛空(加持)後五處印之。如常順逆等。加持各皆誦慈救咒。鈴中□橠□□□秫露□檢□□□馘穢□□□□鶤譣□議晶頭指直ЛデЪ振之。七五三ияЬх十八道Юяд左右二度ЮьЗ⑥一度雲也(云云)此口五耳。三額。二可振。ДЪ後如前五處印之。次塗香等供大樣如阿伽....等明。並普供養真言各誦之。但至飯食燈明加持方作印樣(二方Юэ)其飲食印如阿伽印右手胸前仰之。燈明印地水握之中指立之以母指中指гь水指側Лデ立Ъы。風火背付不付二方有付為吉(云云)。 至三力處普供養摩訶毘盧遮那等可雲(云云)。   次本尊加持處結智拳印。左拳以中指握大指端(右拳亦爾)如來拳少異處。頭指峰折合。ユロьロЙ左右脅開。佛肩廣御自然脅аヱч。肩廣ユтЖワ相也。左臂ЮぶфЯ肘вヱёДс上。今大日真言誦之。四處加持如常。   次加持珠。以右手取母珠左頭指已下四指懸此③ンы。左右三度如振鈴。左右各一度。二度一度雲也。念誦佛部頭大二指以Йы。念誦了入箱(正念誦了)珠置掌中誦二真言。其後祈願末誦五大願。其次旋轉明(云云)二三珠雲五六珠許(云云)。   次本尊加持(如初)次散念誦(佛眼。大日。降三世。次若金剛薩埵。不動。其後隨意。皆了一字云云)。 後供方(如前供之)但師傳後閼伽引越後供養次獻之。   解界皆左轉(云云)常念誦。處者常我住處長日行雲也。旅所住處不定Юь⑦Яг每度解之。發遣左方花取投虛空思。左方投之(如形注了)師雲。此次第大師御作申傳。有尋雲閼伽等皆有二抔。香爐一隻一抔同物兩度供過有之如何。師口雲。有多義。一閼伽等六種供物如次對六波羅蜜。燒香被對精進精進無別體。能行五波羅蜜雲精進精進顯遍在諸度故。前後供養中間置之。二燒香者香奉供養也。三者從本兩度奉供養思ワДЁШяг無過(云云)。 十八道次護身法沙汰有之鉅細事等(或失念或依煩不注之)。 先淨三業(配佛部)三部(蓮花部)被甲(金剛部)師自尋雲。三部如次三密也。如何配蓮花部語密耶。師自會雲。體雲字иДа雲讀有之。佛部三部總體故。三密一度呼雲淨三業。相雲字顯雲讀有之。相者差別義。故蓮花部顯三部差別也。金剛部當用被甲作三□本□□□列送驃襼□□彊□□稚□誇送□□駾飀□□裀□]雜□□□□□□樨□z□言婝E驃褸□z□裀□□露桌□z□□□□稓z□□祐□駾飀□J□詡□桹Vz□羇□□稓z□□□□□驗桹T姌櫸□□襐襾淀H□□詡□□□羇□驃襼奈楅本□□□□z□姪觾飀□□褸馥□□□□□証□□□□□□□示□□□□屆撢栳□□□□診□饅□□覲榙□奐觾飀□□□逆□息兜襤□\□□飾歷兜襜□□□□□送□饁兜□□送□饁礸驃襼□□□□□橕秭飀□□槭饐駛裀□□馰□覺禖驕鎦□□□林□□□□□逆□磃彊裂□□□□□□□□彊裂□□□□□□飀□□§□□表平等義(云云)如形注了。   先真言宗義可習事。   本體入此教以唯信為前為門。此教不思議乘教神通乘也。以顯教智分不可分別度量此教三平等教。Дяг結印誦真言博地凡夫忽斷無明。即身成佛也。顯教Юь④Я以意斷惑不可難。身既等意豈結印不斷惑耶。行者理具金剛薩埵依大日加持力加持金剛薩埵我成。Дяг我越顯教果位不及真言果位。我成等覺菩薩可思也。然雲我等不可起慢心。金剛者佛。薩埵者菩薩。我成金剛薩埵者成佛菩薩雲也。於師成大日思。我不我物成(云云)佛南向。行者北向。定佛方念誦了。次香水器。次塗香器(手近置之也)。   師雲。御次第十八道馬頭等者。指十八道次第也。十八道大師御作(云云)依無量壽儀軌作之。通用諸尊共無惡。安然此十八道大師御作言(云云)。 ******   《大正藏》第79卷No.2518 No. 2518 金剛頂經蓮花部心念誦次第沙汰   問。先付題金剛界。雲何置蓮花部言耶。師口雲。儀軌如是置之人之誤事歟。金剛者或雲佛。或雲智。金剛智。此義言內佛金兩部收之。次蓮花部如言三部心念誦雲事也。儀軌歸命禮普賢金剛蓮花主文思合之(此一義也)又雲。儀軌則軌持義(云云)軌則法則次第法曼荼羅。語密ロУЬяю事也。故蓮花部言雲真言。雲法事也(蓮花部配語密)又雲。蓮花月輪是一物也。蓮花者月輪輪事也。金界月輪觀為本體。故(三義)如此等多多義依煩不書之(已上了)師口雲。先以次第始終可配因行證入方便具足五句門(因五自乃至方便具足五句各有之依煩略之也)。 先從房舍作法至著座是因也(菩提心為因云云)塗香已下至五大願了普供養而住雲者是行(云云)四無量觀已下至陳三昧耶。此間既圓滿雲者是證也(菩提心論三昧地菩提處證字被雲合之云云)道場觀入涅槃(用羯磨印等並成所作智思合之云云)大虛空藏已下畢。行法打金。方便具足也(云云)(鉅細事或恐繁或失念不註之)師雲先金界始終行.字字義句義可心得之。胎藏界始終.字(云云)是大旨。尋雲參堂(乃至)發遣等雲何.字耶。師雲。堂者塔婆。其中水輪豈非.字耶(如此次第被盡云云)問。阿字為諸字本源故為大日種子。其理大日為諸佛能生本源。故以.字為大日種子。其心雲何。師雲金剛界果曼荼羅大空點表果義故無過。尋雲。空點爾也字體.字雲何。師雲此.字非五十字隨一.總合併.字.也。此心雲何。師雲。此五十字悉諸尊諸子真言也。真言一一文字悉無不具聲字實相之義真言雲事語密ロУЬэ付聲事也。故五十字中言說不可得。何字尋處當.字一切種子真言語密為其本故。以此字為大日種子也。Дяг一切諸尊種子為大日種子。諸尊三昧耶形為大日三昧耶形。諸尊形為大日形也。大者諸義。日者佛義思合之。諸尊三昧形不出方圓等五輪。猶略之。不出方圓二。尋雲。三角半月雲何有方圓義耶師雲。圓者中切成半月。方者ЗХロлЯ切成三角。大空成水。.字水輪義同。水色青色。空色青色。空周遍法界水輪.字。其義同不周遍法界耶。.字五輪塔似義。思合之(云云)又別事初.字有能生.字從此能生.字至.字生也(云云).字大日種子。又歸命義(此字有共別二或云云)..二字共空點。是歸命義。令歸真如理方(云云)或雲。或以名為真言。或以種子為真言。或又取名初字。為種子樣。或又取御印結種子結三摩耶形。若結尊形義方如此事等能能大才覺知分лワ事也(云云)又或舉主真言攝伴方(如一印會)或舉伴攝主方(如四印會已上)問除梵字餘文字妄語雲義。書真言用漢字條雲何。師曰以橫豎二義可會也。台藏為能入金剛為所入義有之(金剛...蓮花門是也)或以金界為能入台藏為所入為所入(...金剛門是也)金界大日理智不二法界。台界又不二理法身(云云)大曼荼羅與羯磨曼荼羅是智也。參堂之間兩拳(忿怒)置腰ヵсаユЪ金剛合掌參雲。先金剛薩埵淺深二義思之。所以金剛薩埵鈴杵持不持事(金剛薩埵普賢延命居佛依之立給為異云云)。   師口雲。東寺薩寶法業四菩薩立不持鈴杵。金剛薩埵中尊奉居之(羯磨會金剛薩埵印思合之)直大日所現他受用身金剛薩埵不持鈴杵。而又印持鈴杵給樣也(佛右上眾生左上)十六尊內金剛薩埵持鈴杵(云云)此等皆有樣事也從大日劣持鈴杵方而十六內薩埵勝實不持鈴杵。只印有上臘有持物下臘也。以之餘得心(云云)即薩菩薩者只一人不得心。王愛喜總雲薩菩薩等也(餘三准知也)。其義下帖法薩埵說所見。利(利菩薩者文珠也)三昧耶會金剛薩埵五古印十六尊內金剛薩埵胸捧。同者(羊月金剛薩埵也)次普禮胡跪雲起居。真言。義一切如來兩足禮。我雲義也。гЮс⑦Ю曩(兩足)兩足(禮弭我義弭義)付一切如來雲二義。一舉大日主攝餘伴義。二者至拏吉尼等皆大日如來異名如來義也。普印事。師口雲。一切印代用此印。故雲普印也。又五指五智也。一切印五智印不出故雲普印也(云云)尋雲。普禮用此印意如何。又從此印出一切印故雲普印也(云云)。師口雲。雲以定惠二手。配佛界眾生界時左配眾生右配佛界也。左五指上右五指次第重往以眾生令歸佛界義(外淺內深)。又五體投地禮以我頂續佛足義也。又兩手初[}/即]交下圓樣圓處。表我心蓮也。表心蓮未分事交初[}/即]也。次塗香五指表五體。此五體無明塵垢被穢。次以戒香等磨瑩之也(云云)次三金觀。掌中等三業觀吽字故雲三金也。此總淨三業也(云云)付三密論月輪。眉間身密月輪。口論語密月輪。心論意密月輪(云云)。師口雲。凡夫心赤。佛心白(或凡夫心如合蓮聖人心如開蓮佛心如滿月)次護身法。大旨如常(云云)。但淨三業。三部被甲配五部。二方有之也先淨三業(配佛部)。三部(蓮花部)被甲(金剛部)師自尋曰。三部如次三密也。雲何偏配蓮華部語密耶。師自會雲。體雲字иДаЬ佛部。雲三部總體故三密一度呼雲淨三業。相雲字顯讀有之。相者差別義。故蓮華部所顯三部差別也。金剛部當用被甲作三古印。此顯有三部也。Дяг護身法顯三三平等義。佛部蓮合印。釋之者。今所言蓮華合者非三部中蓮華部。花藏世界蓮花也。未敷蓮花萬德含育義。從佛部顯蓮部蓮花部所開敷蓮花印蓮花部處猶手合。從蓮部顯金部事顯金部所兩手引分其印作之。蓮花者清淨義。為淨三業結此印。月輪雲水輪。兩手滿月令湛圓圓海淨三業也。五指五智。左台藏右金剛兩手合理智冥合義。付五指大指(空大日。種子第五)小指(地大日初.)中三指三部也。佛水風其長等。人取等吉相。我等水風片方長。小細ロ③эЯ長大иЬワ代短也。иЬワ⑥加細成平等。初.第五.表平等義如形注了師口雲。淨三業真言義。自性清淨也一切諸法自性清淨我雲也。次加持香水。師雲。空作水用(見疏)故空水捻之中с①Ююг表水輪。.字形加持水故表.形性德圓福海上表顯三密智用故作三古印也(云云)軍荼利者甘露義。使水甘露故(云云)散杖大形一尺八寸八葉(獨古形也)ワэワэ⑥г不用之。誦覽燒淨義。   次以五古印加持供物意。五指五智。從印降五智法水。使供物甘露故(云云).字觀淨地具等(云云)尋雲。上淨三業等可至此又用之心雲何。師雲。自他身異故。自他各有自他(云云)佛部心印。內縛作顯心形也(云云)又尋雲。先大日。次四禮ЗлワЯ四禮後。禮大日事雲何。師雲。稽首接足義。從下上禮上上也(云云)五悔配五智有二方。一者五段如次法界體性智等配之(云云)二者初段配阿□。乃至第五段配大日五大願配五智二方。一者如次配法界體性智等方。二者如次配大圓鏡智等方。體性智初與五異也。第二願對平等性智等。方同事。五悔普賢十願中見之。次四無量觀四佛。勝心大日(云云)師雲。妙觀察智印依.字也。....四字頭已下四指。二空涅槃點(此內義無量也思之)或又此印作無量壽也。風壽三世常住義(大日彌陀一佛義)。此等無邊義審察之。次。金剛輪是輪旦也。上正報。此下依報。此次金剛網可有佛令雲集料其料。下開門契何料耶。師口雲。下方並橫八方諸佛集料(云云)次金剛縛印。內外縛此縛共二空風側交條雲何。師雲。虛空無得法也。故普遍內外事表歟。次普賢三昧耶等正法輪身成道。次降三世等教令輪身成道(乃至)召罪。摧罪。業障除。等(約自行化他。或隨眾生意樂成道不同事臆持之)業障除依無召罪摧罪次第。金剛掌結之。今有召罪等。故虛合(云云)師傳。   次成菩提。自證。五相利他成道(云云)成菩提蓮花契八葉印(云云)成菩提五相成身廣略計也(云云)成菩提所解極不用五相。五相成身初數息觀依深祕義.字觀也。息其體水性也。息下從齊輪出。對五輪時齊輪對水輪也(云云)入觀身息心三能定如幻如焰等十緣生句也(此五舉)行者未成佛已前不思議事現心旦前可住十緣生句月上如來者大日也(新譯注見)付此文五相成身者。通達菩提心。心成蓮華。證蓮華身。佛身圓滿是五相也。廣蓮華等成蓮華攝諸佛加持佛身圓滿內外二意(云云)付五相成身以通達菩提心等如次因行等五句法門對此方。又如次對阿□等五佛方(云云)。又付通達菩提心本有法界體性智菩提發行菩提二方(如常)先付漸進行者始通達菩提心者真言見道位也。次修菩提心者修道位也(云云)。具見儀軌文。質多者心雲事也。此真言心句義上說文見。次惡第四惡(大師次第ヤЛ③ロЬ有云云)尋雲。第五方便具足.可成五古。雲何。師雲第四惡有方便具足義也。行句前因功能不失。乃至入句前因行證三具足之故(云云)次菩提心不辨能所上淺辨能所。阿賴耶者此雲無垢。初二成身只月輪許觀。從第三月輪之上若八葉種子若三昧耶形等此觀教也(云云)廣歛卷舒自在義。顯觀自在義(云云)。證蓮華月輪令普通法界舉身即月輪。月輪即蓮華。無別體前成蓮處淺月輪。蓮華有別體(云云)。佛身圓滿既自證成道極了。諸佛加持本有佛加持前修生顯得佛一體令冥會也(云云)。ヨЗ尼乃至寶冠相中大切相小小舉前內證經事印作顯也。毫相印左拳安脅。右拳安毫所如來拳作之(云云)寶冠外五古(云云)五相成身淺觀方通達菩提心處我已發菩提心思。修菩提處我已修菩提行觀。成菩提證佛身圓滿如文已成證滿思不違深觀也。又雲初通達菩提心自證成道極。後四相成身利他成道雲義。菩提心論若人求佛惠等文思合之(一義)此從深淺出義也(云云)。二者從淺至深義。至第五。自證三菩提滿足義(云云)三者此淺深二次第。初通達菩提心處橫並具義(云云)現世證得歡喜地。後十六生成正覺文准之。三義可得心之初地者初本初。地心地。依此義初地不淺(云云)次遍照尊印三昧耶會同事顯不附中如三古形(云云)次四佛ンユ曼從首手開分一度垂帶不舞。次結曹七度加持。後喉хЬЯ三度舞耳下後ロユДЪ耳上前引ヵЁЪ喉下如前旋舞。各三度了二拳二風許申如垂帶手開胸前三度舞ロ①ヱ柏掌(不合掌第一也)柏掌有多義。或摧破義。或驚覺義。歡喜義(云云)或一度。次現智身。內縛或三度。或一度。召禪智入掌。見智身前印但ДЪ有也(云云)現智見智等流身自證成道。四相成佛事成道(外被顯也)等流身自證成道四明成佛事成道(外被顯也)等流身有二義(云云)。   次道場觀道場觀已前正報此依報。國土此有自他。自遣前。此明他受用方也(云云)。此表五部。故明五輪觀。表三部時水風金三輪可觀(ДягДЁУю次第有)尋雲。空水二輪其形同圓雲何。師雲。水輪有圓。空輪無圓(云云)或空圓普遍實с①Юэ。水實с①ЮюЯ非。方圓三角等器滿足雲圓也(云云)九山表兩部九尊。八海表性德圓滿。金龜九山下亙有(或空成水用故同圓有何苦哉)道場觀時觀五字字倒觀之(云云)前五相成身大曼荼羅為本體悉收餘法。此道場觀時三昧曼荼羅為主盡一切也。法界生印(如台次第)大海印違文。大體內縛體二空合側月不合七金山又違文(云云)道場觀者法界宮(密嚴土)如來拳印。諸印或作種子或作三昧耶形。或作尊形等。不將足束不具也。此拳印大三法羊具被作顯。先道場觀三昧耶形為本其定(云云)左拳с①ьロЯЙы。表輪圓具足義。配地等事如例五輪窣塔婆也三昧耶形也。空指所無圓義。故右拳圓握之。令表圓義。或空輪雜色也。以右拳五大表五色(云云)或尋雲。五輪中地形風形不被心得雲何。師雲。地順世情且Шヱ方也。風輪遍空其形實圓也。而作半月事風有行動義。從西往東在東無西義也(余方亦爾)故作半月。或日月共圓顯月形時為異日半月顯之此方為異餘圓形。仰月作之歟(上重空點為顯圓義涅槃點時共圓作之)又雲輪中央想心.字。左右有.字(短阿也)已上三字共師子種子(云云)四佛所坐乘物從師子生也(有智馬寶馬)又有(唵僕欠是三身法報應真言云云)次虛空藏寶光幢笑總體(云云)次小金剛輪壇也(云云)。次壇上羯磨輪眷屬(云云)次振鈴不用。次開門契(左右四開)次大鉤召前後ヤсУ請見入方方三摩地ЬХロヨЪ奉請諸佛也(云云)次金剛王交臂二頭彈指驚覺義(云云)次大三昧耶師子吼義(云云)次阿伽(此雲無垢或隨水輪體雲圓滿云云)香湯溫室義。十八道沐兩足者稽首接足義。實奉令沐五體也(云云)沐浴二義。一和光同塵垢洗義。二者悟未開前我所依正二報共有垢捨清淨佛土我所令冥會。御ロэЛфЯ有垢義有之(云云)此次語三不空歸本土閼伽器濁奉令浴(云云)又語雲。阿難申佛雲。無對治難愈身瘠雲何可治候。佛言。溫室令沐眾僧其汁令浴(云云)三度ЁУШюг受與灌頂義(行者所云云)次華座非大日獨。從此印無量華坐流出海會聖眾奉令坐(云云)次讚諸佛來悅義(尚如世禮)次振鈴等作法讓前沙汰(云云)此度無沙汰(云云)而私然而私令抽擲擲時誦吽字(云云)無鈴者用印。其印相者左金剛奉安腰。右頭已下四指с①ロЯЁЪ空入其內指末下成垂振之。振鈴作法。大日智拳印又稽首接足義。以眾生頭續佛界足也。即身成佛印也。左頭指根本無明。餘四指四住地。左本有薩埵眾生界。右五指五智智拳。握左頭指初[}/即]。眾生界引入佛界義無明入明義。即身成佛義也(云云)五相成身時。既成佛了至振鈴時趣利他成道也。從參堂時吾身金剛薩埵觀本有薩埵未得自在成佛已後向利他時。自在因位思事Зю也。趣利他時智拳印引放取鈴杵成金剛薩埵也。取五古手趣外表利他義。橫表橫平等義。小ЗХロлЯ薩埵舉橫中表有豎義也。鈴子鳴轉法輪義。無明眠驚義也。或驚覺諸佛令集會義(云云)投弄轉輪表輪圓具足義。或投弄打上不見有輪圓義具表速疾義二義共無過(云云)誦慈救咒左轉右轉。虛空加持金剛薩埵成不動義。金界降三世者(不動也)不動降三毒雲降三世也。阿□所現降三世降第六天。 羯磨會(下以中握空餘指以握空義四佛冥會大日次第往也云云)大日印事。師雲。十方佛土中唯有智拳印雲。一切印不出此印。也(左本有性得五智五輪之。右修生顯得五智五輪也。一體冥會之義也)。此印法界宮(五輪ЛЬг也)圓輪圓具足義。此印形作.字也。字形...也。右拳圓點。左風仰月。大中[}/即]程三角中指已下圓形。ヨЪв頸斜地大表。.字下右引點也。仰月.字圓點摩字(云云).空風火水地。.(形似УэЛЬгЯ以右下引點顯左)一切印從此印流延也。金剛薩埵印。如應可知之。四佛印等從此流延也(云云)尋雲。左手風仰月豎立條雲何。又四佛印雲何。從此印流延耶。師雲。風豎為表通達菩提心義(云云)圓鏡力故實覺智義也。立風幢入右為表冥會義(五指配五佛頭指當阿□也云云)有人云。智拳印即身成佛印也。人死者息絕雲也。以左風輪右空輪續時息不斷。即身成佛也。風輪息也。續空事能能留心思之。次四佛印事。師雲。四佛印或作義。或作名。暫二義。義者觸地地者無明心地(膝地大也)此地為成金剛座(膝金剛座)大日右奉五智金剛觸也(又為表針印指不分五指五古三摩耶形)從本座跡下化利益趣義此五指下向覆也。二名者無明動地為令不動開右拳成五智金剛界觸之也故名不動佛(云云)准之可得心之。次尋雲。四佛四波羅蜜印同。真言異雲何。師雲印三昧耶形。平等性智故是同真言法曼荼羅妙觀察智故異也(云云)或又影略互顯(大師釋心)又四佛四波羅蜜名異體同。親依大日承仕供養。又外眾生引入義異。名異計也(云云)次金剛薩埵淺深二義。如常。薩王愛喜具足(云云)自餘准之。此尊以.字為種子事。為續羯磨波羅蜜義也等(云云)次金剛寶密號。顯號雲虛空藏(幢菩薩印如意寶安高幢雨寶義)有人云。法利因語四親近菩薩如次觀音文珠勢至彌勒四菩薩也。如次以....四字為種子。四字合成一.字四菩薩四智也。四智合成五智具足...。即大日也。次金剛藥叉。此尊。一切忿怒尊總體。此尊有影像。有本質。本質不動尊。影像金剛夜叉。次內四供養自受法樂方也。印正報方取故雲內。舞表速疾神通(云云)次外四供養他受用法樂方。香華等是依報。外器方取故雲外供。香真如熏義(云云)次四攝上帖大鉤召處乍四具足上帖召入法界宮義有之。今印向外。召入義雲何。師雲。四攝利他行印向外。弱召召入法界宮義。二空二中二無中雲法界宮(云云)賢劫千佛位十六大菩薩事有。尋雲過去莊嚴劫未來星宿劫。千佛不取只取現在千佛事雲何。又千佛乍雲而雲大菩薩事如何。師雲。大日三世常住離生死為表三世常現在現在賢劫雲歟。又大師釋中三世者三密也釋過現未(云云)雖有多義現在且語密雲義。真言蒙語密故且雲現在歟。又賢劫者普賢劫雲事也(云云)思之長端吽深淺次第。拳置膝外金剛部故也。此身份三部五部時臍已下金剛部(云云)次天等處煩事是多。後可悉之。十六尊共左拳仰之。右拳仰歟。橫歟。可尋之。羯磨會者此會印總名(云云)三十七尊(云云)(已上羯磨會部)三昧耶會中台大日如來事。尋雲。胎藏八葉中台雲金界中台言雲何。師雲。此心或雲滿月輪或雲蓮華。金界曼荼羅圓蓮華圓總體故雲中台。歟(羯磨會准之)生從縛者。此會印大旨從縛生也羯磨會印大旨從拳生也。中台印或從形雲劍印或雲ЛЬг印。四佛印中台印有重作顯也。劍印。成五□槾騃□襼□□□□駾泥褸馘稀褓□□□□z□□□禗姨z□□崙□餺□埤□□□□馘稀樂□□□□□□埤□□□駕□□□□駾飀□□□婘省秈□禗姨z□□□□□□褻婇□□饟婑□殺□褸□□□禗娙妖□梨□□□□送□□妶妧□□□送□祅妎□□泥褸□□□□□□□□□□□□□鷺□□□□露□□□□□送馘稀榜□檢□□□□□□□□□禳妨□□□□□□楏禳妨□□□楏秈□□□□兜覕姘□□楏兜送□□□□□□魯□□□襑□飀□□□誇□奾礸□馭□褽□□□亮□□彊m□□魯□饕□□□秉饞□導□K□飣楛□□□騏劉襡礹□訪□□□□嬪□□騋姈螂苤樟C祤楅□□□□奅覓祤楛□□□檢□□餃榓祤箋□□祅祛□□□□□□埤□覬□祅社□□□□□牷慼摯鞢慼慼憚嚏慼慼樊H槾飣箋□□□□聾社□□糕□□□箋□□□□饅祤槾餘□□馬□□飣箋□箋□褾□襤□椹□□□□□箋□□□□□褾□□h□褾□騏吝饛□□楮搷[騫褾□K□□觿晼慼毅牷慼慼@ 皆大日次四佛(云云)此會如何。大日次舉薩寶法業四菩薩耶。師雲。四佛與四菩薩為表一體異名義薩寶等雲也。實四佛也(云云)業菩薩拓物者。物取如雲事也(云云)尋雲。四佛所何縛日羅薩怛等雲。四波羅蜜處何薩怛縛縛已哩等雲上下耶。師雲。四佛男形。四波羅蜜女形故。為呼男女二聲上下也(云云)又尋雲。四波羅蜜真言何初置唵字。次三不安唵字耶。師雲。唵者歸命義。菩提心為因處立歸命義之也。以之得心雲也(從初也)次尋雲。三昧耶會真言何不安唵字。餘會何安唵字耶師雲。三昧耶形者內證祕密事外。次戲樂(喜也)劫樹(鬘也)羯磨(舞也)達磨(歌也已上四菩薩)次寶幢三摩耶已下。至遍照尊羯磨六度供養四攝菩薩六度收之(六度五度收時。禪智為一。起信釋論見之)勝上三摩地如來口契萬法不過定惠二法顯也(云云)次四印會金剛薩埵結智拳印。條舉初後後得心也。四菩薩即大日義顯也。寶菩薩針印(准之得心也)次一印會智拳印違例空甲中指已下皆指入以風甲端柱空屈[}/即]中(云云)左風吽字(胎藏配之)右空阿(金剛配之)風端與空端往合不往合二義共有之(兩界一體冥會之義)風與空往合是也(云云)。立左門入右地表通達心義(云云)印心額喉頂四處印此身成四佛也四佛一冥會我舉體成大日也。印五處印此身成五智義。五處配立五智有二義。   (額)   (不空左肩)   大日無量壽義(喉)阿□菩提心義心   (無此義寶生右肩)   (不空左肩)   或無量(額)大日(喉)阿□(心)   (寶生右肩)   大日三世常住佛(以無量壽。表之)人喉壽也。大日彌陀一佛義。能成妙觀察智無量壽。所成。大日五智收因果。東南因。西北果。收大日(云云)釋迦北方可御之。從天鼓流延故如何。師雲以第五.字表釋迦種子事有之。第五惡具五方。故何方御不若者也。(云云)爾以.字為種子心如何。師雲。是破有法王義也。.字有不可得字。涅槃點破義(云云)以五智分別三身時以大日阿□(對法身)以寶生阿彌陀。(配報身依新譯應身)以不空成就(配化身)六度之時後四破羅蜜收般若(云云)自性輪身大日(法住法位不二總體)正法輪身者能化所化共相順體也。教令輪身者(不動降三世等)教令輪者(折伏方便ユсЁую)義也(所化違故能化忿怒調伏也)輪者如常又尋雲。部主部母雲事如何。師雲。大日母主不二總體。金教部主佛眼部母也。世人佛眼大日母雲事僻事也(云云)一印會次百字智略之(不用)智讚四智。具足即大日也。讚四佛即讚大日也事供燈明印事。師口雲。燈明立大指也。火出來。風又吹之。故以風指加之。為顯三角形。以母指火腹Лл立。水違火者故。握隱之。為表地燒盡握隱之(是一義)又周遍法界火輪其體圓也。握五指顯之(以大押風側)顯其上智用。立三指表三角。其體本圓地水握之(云云)。普禮四佛准之可得心之。摩尼供真言五部有之(云云)及以法界力者(五字觀略之不用)入我我入淺略(如常)深祕本尊與我觀一體無二是入我我入也。三平等觀必可用之(云云)大圓鏡智有本質。(大日)有影像(阿□)今法界體性智上大圓鏡智也(云云)次百字明(可用之)印一者如文或前劍印為之(云云)次加持珠(或七或二十一。或百。或八十。或千八十雲珠數云云)以空(大日)風(阿□)承表能證所證等多義也(云云)珠數或大日三摩地。阿彌陀三摩地。或五佛三摩地三義也。先大日三摩地者。達摩者此雲法。法界體性智大日也。脅八珠四佛珠。圓輪圓具足義也。珠連不絕。大日餘尊流延事表也。百八珠百八煩惱。此煩惱不改即表百八尊事。順逆念誦順觀旋轉。逆觀旋轉。無礙旋陀羅尼義表也。或順逆表從本垂跡修因感果義。初與修同達磨許一處到表迷悟一時事也一字多含故一返申即無量返也。只一返思(此觀必作之)熏燒香。表周遍法界。阿彌陀三摩地者明記念誦。不誤不越妙觀察智事也。糸不絕珠連表無量壽。數珠弟子此數珠也。сУ五十四二連。五十四五十四ヤюг四暫置之。以二五表二五十。Дяг大師持給Ую數珠中結處又弟子有之(云云)弟子後人具Ую也非本數。非數珠此等無量義漸憶持之三四珠五六珠(云云)菩提善業雲。次引越入法界三昧(云云)大日五字真言義雲之。五字乃至無量種子真言不出此五字。一切真言不過口開合Дягヤу一字收也。.空點鍐空點也。一切種子中此五字大切義。初二字如常。.字大切義智大月輪義。.字圓點(摩訶者大義也)摩字仰月.字.字之體月輪。Юяг覽Л③ロ者大日Лгロ雲也。又覽字體涅槃點。空點菩提義。涅槃成就申大日故此覽字殊要也(云云)次吽字或大日種子。或阿□。或金剛薩埵總金界通種子故大切也(云云)次欠字五字周遍法界義。此字界顯也(云云)此五字次第雲。阿聲出來事依言說。言說依舌出來。舌赤ДワЬロэЮюг表覽字智火。密語菩提以舌為三摩耶形思合之。舌語事依風。舌與風和合語依口內空。閉不被語(云云)又諸法本不生雲。何物不不可得覽。故言說不可得等雲也。或次第義。或又一字上五不可得義。疏三平等等釋(思見合之)四種念誦百字明(不用)次。散念誦。次佛眼加持(說功能文尤思之)事供次閼伽(云云)ヤロ或瀨口義。但護摩時瀨口(云云)(此非護摩也)(云云)無垢身為表敬義浴兩足(云云)。兩足皆五體。或只兩足(云云)次解界。前結等。行者未成佛位為去畏結之此成佛已後趣化他解之。雖然入生死降三世用之。次奉送華華萬行。即行也。投華行者頂本尊入法界宮義心雖入身在此故用三部被甲等(云云)禮四佛即大日也(如前習之)發願五大願(云云)如形注了。能追可憶持之。師口雲。撥遣華因行義。此華譬行者投諸佛行者華載往淨土義表也。或從因趣果我成佛義(云云)此世天等彈指撥遣不投華一義。此不知內證真言行者不可敬世天一義也。唐國王作毘沙門惠果拜申給。再三辭退猶拜申給。拜毘沙門摧給。此等真言行者不可敬世天證也。其一義也。又神不可敬(云云)但本地大日知投華撥遣不苦(一切事以之得心無失)。 ******   《大正藏》第79卷No.2519   No. 2519   胎藏界沙汰(付法皇)師說(一卷略次第也。二卷廣次第見之)   先淺略義。金剛深。胎界淺也(因果非一義也)深祕義胎深金淺(云云)智門理法義(能證所證)第三義不二總體上有理智用。此雲蓮華部(台界)金剛部(金界)不二雲佛部(云云)第四義不二一體何前受不苦。若不說台藏事金界說之金界不說事台藏ХロлЪ說之也。故為誡慢法者一處聚集不說也。以此意經說可見之。Дяд台藏金界事知。金界台藏事可知也金界下定天等真言。台藏三惡道等真言有之。此即真言宗不思議事祕密義顯之故。人餓鬼等真言聞ヤчЁтЗмンяд祕之也。菩提心論取意雲。為不樂外道小乘法人(九種住心)可授佛乘(真言云云)論雲。大阿闍梨雲指金剛薩埵也。隨大日被授阿闍梨位故也。大師七葉ヤДэЬ被仰。青龍惠果也。乃至末學至近來被授大日ヤДэв位。故分分皆阿闍梨也(云云)不共只雲大阿闍梨不與別號大日金剛薩埵也(云云)一切諸佛八葉四行收之。一切菩薩八葉四行收之付胎ma dha ra總先分三部。三部又各有三部遍知院三角。佛部右二菩薩蓮華部。左二菩薩金剛部(云云)兩界配天(金界也)地(胎藏也)也(云云)次結內五古印九重a字等(云云)一切印不出拳與合掌可習之(云云)如來拳ヤюссЯЪ握之空押風側(云云)智拳印用別иэヨ出ЁУУロЯ握之六大種子如次a vi ra hUM khaM hUM(云云)(上五雲五輪云云)見諦阿闍梨前我心蓮兩部曼荼羅字印形。心王曼荼羅心數曼荼羅敢無雜亂具足有之(云云)先付發信解心。擇地作擅四重祕釋有之。一者世間事相山地。二心地等(云云)真言行者能能可調心地(云云)次想赴雲事。或本起字有行金界。其起趣胎藏義又赴字不惡胎藏盡法界義(云云)付胎藏或以一法盡法界時。a字一字也。大日經始終皆說a字一字也。五a五字等皆a字轉也(云云)或以二法盡法界。大日金剛薩埵(云云)或以三重曼荼羅盡法界。或四重ma ta羅。或六會ma dha ra或十三大院以盡法界(云云)寶部羯磨通在三部(云云)開堂戶用hUM字義。疏釋五字義。hUM字用開敷義。委見之。金界五悔表五智(云云)台藏九方便表九識九尊(云云)入佛三昧耶(佛部)法界生(蓮花部)轉法輪(金部)金剛鎧(被甲)覽字觀(淨三業。已上台藏護身法)付覽字觀有三部。覽字觀(云云)大力者不動降三世也(金界雲降三世也)成衣也。是大日所現五大院。又降三世御阿□所現地(云云)地神者女形也。行者入不動三摩地。成不動尊了。地神地乞請。建曼荼羅料也。不動尊華藏世界地神地主也。頭戴蓮華。即華藏世界(云云)密嚴華藏異名。或密嚴(金界)華藏(台藏)地神一三千世界地主也付遮情門此地雲根本無明心地也(我心也)此地神無明被眠睡如入定。驚覺此眠心令發菩提心義也。即我心擅建立曼荼羅也。付表德雲此地阿字心地也。神者神識義。依此義一三千界者即華藏無盡三千界也。問雲。金界無驚發地神事如何。答金界虛空曼荼羅故也天配之。胎藏地配之。以之可思之也(云云)結如來拳印誦唵步欠為三身淨土義也。五輪觀者依金界五相成身(云云)依台藏義五輪成身(云云)maM字風輪種子(云云)為灰燼不被雲劫盡火。猶不遺灰燼。雲何。Дяг此其色白灰燼者成月輪雲也。如本尊大日。不觀如薩埵者我末悟故也。開悟了如本尊可雲。Дяг入堂時我身即薩埵也。雲二方我身即本尊也觀(云云)   道場觀(可依二卷次第云云)雲大羯磨者八葉(花藏世界也)之中有(三古形也)此雲蓮華也(云云)五色界道者初用白色羅有多義。白色本色雲素色有故(云云)或五色令無雜亂義(云云)世間事相五色且щгヱ且可亂Ю④Ую也。曼荼羅五色ЮгИ一ЗЦШぶ引之(云云)佉字作業不可得字(云云)七處加持加持依正二法也。左右膝壇依報心額喉頂。正報(云云)尋雲。膝或依正不二義屬依報(云云)膝雲何報耶。師口阿□觸地印(思合之)膝金剛座也。左右膝一具不加持中間雜壇。壇與膝一義表也(云云)或依正不二之義為依報(云云)奉請偈建立曼荼羅。得奉請義。鉤印入御申義(云云)奉請偈二界雲佛界眾生界等(云云)怖魔降三世(云云)阿伽以vaM字智水洗地大垢。義思之(云云)華坐歸命。a。或如金界(云云)從大羯磨至百光王。從因感果義。入佛三昧耶已後從本垂跡義(云云)大羯磨法界定印也。二空二頭иХ內入也(云云)法界定印事疑雲以左手為下。雲何定印雲耶。惠成定事如何。師口雲。以惠佛界定左道眾生押義也。又真言宗意定即惠。惠即定習故無失。八印義并。真言及名義委有之。能憶持之(云云)大威德大日名。阿□直從此生(云云)地a字。風吽字。第一a開義思合之。 金剛不壞大惠刀思合之彌陀蓮華部雲華藏。萬德小指著背a作也(云云)一切支分生(普義也)普賢名大樂金剛薩埵事祕釋時事也。依智慧法往(疏文見合之)智火開立義思之。屈火入作蓮台也。彌陀體。觀音相(云云)迅疾三祇行一念超義。左右轉表迅疾義。以上前入佛三昧耶等未悟前事。此入佛三昧耶等悟。後佛果上事也(云云)無所不至印。三身義有之。二khaM(法)二haM(報)二aMvaMraM合立。(應)法螺已後內證功德作顯(云云)從如來心至甲者身密。從如來舌至菩薩舌者語密。從十力至開悟意密(云云)從羯磨至開悟者中臺院印真言也(云云)有人尋雲。如來會二十五尊如來舌語等有字印形可有。曼荼羅不見如何次師口雲。大本有。分流經不有見。曼荼羅不圖歟。或攝屬(隨義等云云)八印受了。普通真言師八印四智四行印雲。其有次第輪義也。本體八印俱不共大日印可雲也。中臺印四智四行預給也。有尋雲。虛空藏除蓋障各院院不奉此置如何。師雲虛空藏者。一文殊(云云)虛空藏雲金剛藏。文珠雲金剛藏(云云)金剛藏菩薩者虛空藏也。虛空不可壞者雲金剛也(云云)又除益障者觀音也。大日疏雲。見蓋障故觀自在也(云云)Дяг四行菩薩一見此別歟(此一義)又雲。觀音院部主部母。方方也疏見之中院無部主部母。義有之。觀音院地藏御如何。二義。一者正法輪者。此地藏菩薩除蓋障雲除疑等。不列除蓋障事如何。師口雲。從執金剛至相向金剛部盡之二菩薩ヤэ。或後二菩薩釋迦眷屬之義(云云)蓮華部次金剛部可有。皆終置雲何。師雲。觀音院初金剛平院終中間皆表不出此二部。或此內金剛。釋迦外金剛。內外有次故此置歟。釋迦佛部金剛部二義ヤэ(云云)釋迦四方初門本體可奉圖之。世天有四方故。世天主故(云云)又尋雲。此中不動降三世御雲何。師雲。佛部中金剛部表歟。八大佛頂釋迦勝釋迦從無間頂相出故。勝為眷屬義(云云)諸菩薩遍知院左角御(云云)天等曼荼羅分三分方或乍四方。釋迦眷屬雲樣非天。物共天具列五類諸天義(云云)分分有威德故雲天也(云云)四大明王也。加一雲五大尊(云云)   四大護院從五大院淺(云云)   遍知五大一重也。有人尋雲。二乘釋迦眷屬可置(云云)遍知院迦葉等御事雲何。師口雲。從唯蘊無我不改其心。直表入祕密曼荼羅也(密教不思議心也)顯教心迴心向大成佛異真言也(云云)或誡慢法者義(云云)如此多義有也。遍知院大樂不空身(金剛界金剛薩埵也)五大院般若菩薩者。胎藏金剛薩埵也(云云)金剛手。金剛薩埵是一體。上界有天女事(梵天妃等不一也)疑者淺深有。小乘等雲通。乃至真言教不違。爾者雲何上界有女形耶。師雲有多義。一顯教無雲。故密教有也(依遮情門也)二者女者非實女。定雲女也等。多義有之(云云)   燈明印。三方(但十八道并金剛界沙汰雲)五大種子觀結內五古印誦五字。腰。腹。心。額。頂置之五處分之者腹ДロэУюыэ下皆腰也。胸Дワыэ下腹ДロэУю程сЪг總腹也(齊輪中心總腹齊具)從胸上喉心內也(能能覺之口已下心也)從口上髮際сЪг額。上頂也。字布了誦種子。從下上建立義(云云)   次十二真言王(同印)布字了誦a A aM aH四處加持(云云)我身布字了我身即成法身思。次三密真言誦四處加持(云云)此從上下建立義也(云云)第五A+AH自身法界令普遍義。雲方便具足是也。三部字輪方如何(結外五古印)   敬念誦了一字真言時金打方如何。自行化他共打歟。又或一字前後。打方如何。師雲。自行不打。人сユгяЯЪ打也或先滿一字後人令誦斷打也(云云)師雲龍樹菩薩鐵塔已前大日現空授念誦法。後入鐵塔。從金剛薩埵受兩部大法給。其文證菩薩心論。付法傳。十住心論第十卷見。大阿闍梨雲者。金剛薩埵雲。菩薩心論供養法引不思議疏雲。非北天感得。前鐵塔內受引歟。除大日金剛薩埵。餘人與別號雲阿闍梨。現圖曼荼羅龍智時無心眼前ma dha ra現給故。至金剛智時習龍智為未來眾生圖之給雲。真言經律部蘇悉地經。蘇婆呼童子經。瞿醯經等雲。大師小乘律部真言律部具給事(祕密故也云云)古問民苦使雲。國主諸國下官使民愁苦尋問任理令安民。件使Даワ國下。大師幼童遊戲見四天王蓋ДЁЪ立Уэ。馬下見天王不見給父母告此由。父母不驚懷妊時有異相答之(云云)蓮華合掌圓成細長體也。虛心合掌ёワиЬ成中虛成雲水坐地。空坐風。(此方作也例地也)四大護院中院四角可圖之。真說違歟可思之。Ьсяヵヨся中院邊歟雲何。師口雲。從五大院淺言耶。大師雲。四方四大護者從四佛出。即表四智也(云云)是大師在唐決耳(云云)以第五A+AH字或阿彌陀。或天鼓雷。或大力為種子。鉤(東門)索(南門)鎖(西門)鈴(北門)六大印結了。佛眼印。次智拳印。言結了即身成佛想。識大印內縛言hUM字。口雲。一字金輪真言誦諸尊真言失。口法故。例如大海彼鳥羽入一切魚類皆悉死。雖然Дユв角入ヨ①ヱШ悉如蘇生。佛眼真言誦一切諸尊不失成就。故一切所修功能佛眼印⑥ДфЪ可令不失。 ******   《大正藏》第79卷No.2520   No. 2520   心月輪祕釋   夫此觀者。萬行之尊主。諸度之帝王。出凡之正門。入佛之直道言能說人則智佛理身遍照。語所乘法則祕密神通寶輅。所以豎超七宗外獨步一乘頂。橫遍六大中普貫十住心。因茲三世渤馱祕之心藏。十方索哆尊之髻珠。疑謗逆緣猶優權教戒行。信歸順因誰比顯乘智觀。何況信修。況復深行。三毒十惡變為曼荼功德。四重五逆轉歸瑜伽業行。一百六十妄執不假斷道自絕。八萬四千邪惑弗待對治忽消。三祇長劫縮之半念。六度廣行攝之一觀。煩惱生死睡暗今永斷。菩提涅槃覺月斯始彰。淺觀少行現生登初地焉。深解上勤即身證極位矣。易修易證之道既無如斯行。難值難聞之法豈有過此門。已定真言教王直語。應知削方便之跡。亦印大日法帝嚴敕。可察窮圓海之源。次釋名義略有三門。初解心。次明月。後合論。   第一心者。祕密莊嚴之寶藏。瑜伽輪圓之金場。諸法能生之所依。萬德所歸之能攝。是以體用廣大性相凝寂橫豎無邊數量難測。高昇法界最頂。深達性海源底。攝十界於四曼荼。入五部於三平等。可謂含萬像之大虛。吞千流之漫海。ci tta受梵名。集起立漢義。集起則含曼荼羅義。輪圓聚集發生等故。慮知則具薩般若慧。智慧決斷分明等故。心備思量。目之為意。心兼了別。立之言識。心持決斷。智即斯名。心有覺知。佛是其稱。心含軌則。改號雲法。心得攝持。讓語曰理。乃至無盡。恐繁不具。問。心有六七八九十等別。今所言心指何心識答。若約合略八九十識。若依開廣無量心識。問。何以得知。無量心識正為宗義。答。其證非一。今且舉此一毫當統攝彼眾毛。大日經雲。以知心無量故知身無量。知身無量故知智無量。知智無量故即知眾生無量。知眾生無量故即知虛空界無量。祕密主由心無量故得四種無量。得已成最正覺。具十智力降伏四魔。以無所畏而師子吼(云云)又十住心論雲。經雲。雲何菩提。謂如實知自心。此是一句含無量義。豎顯十重之淺深。橫示塵數之廣多。又雲。眾生自心其數無量。眾生狂醉不覺不知。大聖隨彼機根開示其數。唯蘊拔業二乘但知六識。他緣覺心兩教但示八心。一道極無但知九識。釋大衍論說十識。大日經王說無量心識無量身等。知如是身心之究竟。即是證祕密莊嚴之住處(云云)寶鑰雲。五相五智法界體。四曼四印此心陳。剎塵渤馱吾心佛。海滴金蓮亦我身。hUM字義雲。二乘智劣為說六識。大乘稍勝乃示八九。執滯不進。奚知無數。不解密意得少為足。不識已有。貧莫過此。塵剎海會即是我寶(云云)即身成佛義雲。法然具足薩般若。心數心王過剎塵(云云)故知。宗意無盡莊嚴無量心識以為宗要。問。他緣覺心共立八識。一道三自同知九識。今八九識與彼何別。答。彼八九識各不攝後。今則不爾。各攝諸識。雖略名數無減心量。依此言之。彼開而狹。此合而寬。況復彼八九識此八九等所生偽借。問。心月輪心非前七識及心數歟。答。彼心心所或攝第八九十等中。問。如是心識諸佛眾生同具之耶。答。平等具足無有增減。問。若爾佛心與眾生心。可有迷悟染淨等異。答。此有二意。一淺略遮情。二深祕表德。若依初門。眾生所有六八九識各有迷悟。俱具染淨。諸佛所具一切心識純是清淨。悉離迷妄。若依後門。諸佛眾生平等無二。同備萬德。俱圓種智。既無自他彼此差別。豈有迷悟染淨不同。問。若如後義。何故宗意轉九識得五智。答。彼初豎意。此後橫義。門已別也。義何同乎。問。諸佛各有若干心識。而今宗意以九種識配五部佛。有何所由。答。彼五佛者即是五智也。此五智者是九識也。故且相配。問。若爾大日唯法界智闕餘四智。有後一心無前八心。答。於橫就豎此義共非。大日心智所依能攝。總體本源。餘尊智心能歸所得。別相枝末。何以一中無際大虛。不攝四邊有限小空。此是豎意。若依橫義。一一智智互有五智。各各心心同具九心。流派四智猶含一心。源本一心蓋吞四智。問。凡於一心有幾種類。答。廣則無量。略乃三心。一者不二一心。二者真如一心。三者生滅一心。問。此三一心以何為勝。答。彼真俗二心此不二一心所生。能依能歸所攝。問。不二一心者指何識智。答。約正就豎。法界體性第九以後。就傍依橫。兼通四智及前八心。問。今此宗意立八識四智攝諸心智時。法界體性智第九識等攝何心智。答。約橫義者。一一心智各各相攝。依豎義者。攝圓鏡智收第八識。藏識有二。一者第八阿賴耶識。二者第九如來藏識。圓鏡又有二。一者大日心王大圓。謂六大不二大曼荼羅也。二者阿□心王大圓。謂四曼隨一大曼荼羅也(更問)圓者輪圓具足。即曼荼羅義也。問。如此等心智皆是有為歟。答。一切心智皆是無為。凝然常住無有變易。湛寂明淨超過為作。問。若爾大違一切顯教。答。彼宗智心悉從因緣之所生故不名常住。此教心智皆是如理之能起故得稱無為。所起如理猶妄名常。能生心智蓋雲無為。問。所起如理指何心法。答。顯宗所尊真如實理。皆是六大緣起三密所生故也。具如經論。問。若爾宗意不立理歟。答。亦能立之。但是不二理非彼二門理。問。所觀法門其數無量。今偏觀心。有何所以。答。如前已說。又夫心者於豎論之。萬法根本。眾行目足。諸佛能生。眾聖所歸。所以顯密大乘立之為宗。法應妙覺舉之為要。是以剎那觀之。六度四攝自然具足。須臾念之萬行眾善忽然成就。於橫言之。四曼總體萬行都名。兩部曼荼盡入之中。三種祕密未出此內。復次(云云)。   第二月者義亦無量。攝廣從略。不過三十。所謂。   a字種子 vaM水果實 圓滿具足   最上潔白 清淨無垢 離熱清涼   明照破暗 獨尊唯一 最高廣大   端正殊妙 愛樂歡喜 處中離邊   超沈定浮 遊空離地 自在無礙   巡轉無窮 常進不退 速行疾入   能成生長 拔苦與樂 遣迷顯實   一體普現 寂靜不動 涉入無礙   平等無差 能降淨水 難見叵測   能攝所依 不增不減 不生不滅   如是三十義 各含千理   復次略舉六門。總攝萬法。一一心義。謂月輪者。萬法不二之源。一心平等之本。如星辰雖多月輪唯一也。不二一心亦復如是。所具德星種種非一。能有心月如如不二。復次所顯水月雖離數量。能現空月無有別異。心月亦爾。所變法影無量無數。能生心質一如一相。復次所照所利物類森羅夥多。能曜能益月輪獨一無二。心月又如。所化所度機人雖過塵滴。能引能導心月唯是同一。心喻聚集照明等義。問。不二一心何佛之名。答。兼通諸佛。正指大日。問。若爾以彼摩訶毘盧遮那佛名配月方何。答。形體高廣大從群星。德用繁多眾於恆沙。獨尊無比最上勝妙。故譬摩訶(大多勝等)除暗遍照光明遍照高顯廣博遍明遍淨。如是等者皆是毘盧遮那之義。是亦滿月明照高廣清淨等義。佛者覺知覺者等義。即是不眠開敷常明照了如實知見等義。則當月輪明照除暗離迷等義。問。不二一心者。為一之一。為多之一。答。是無數之一。非遮二之一。無盡理事。無量心智。名之為一。問。其意雲何。答。文雲同一名如。多故如如。理理無數。智智無邊。恆沙非喻。剎塵猶少。雨足雖多並是一水。燈光非一冥然同體。色心無量。實相無邊。心王心數主伴無盡。互相涉入帝珠錠光。重重難思各具五智。多而不異。不異而多。故名一如。一非一一。無數為一。如非如常。同同相似。不說此理即是隨轉。無盡寶藏因之秏竭。無量寶車於此消盡。謂之損減。地墨四身山毫三密。本自圓滿。凝然不變。又雲。不二之理甚深難解。一如之趣祕奧叵入。所謂不二一如豈只遮二詮一之名乎。密號名字不可不知。又雲(云云)因茲當知。若觀此滿月。即念彼大日。乃至廣說。具觀萬法。遍念諸佛。具修萬行。二兩界義。謂月輪者兩部瑜伽之總名。二界曼荼之全體。色心諸法盡攝此門。福智萬德合入茲重。得種子於a字故雲胎藏。成體性於vaM水故名金剛。vaM義無數。水輪其一。水義亦廣。略則二十。名義在別。金剛曼荼vaM字為尊。胎藏海會a字為宗。是故云爾。界者界別身體族持性等義歟。復次兩界大意共以月輪同表曼荼。胎藏則九重滿月表內證九識之九尊。金剛則五部圓明顯自覺五智之五佛。復次於月具足真常獨一平等攝持等義。喻之真如理。即是胎藏界。成就顯實去迷明照破暗等義。喻之實相智。是則金剛界。復次月輪萬物能生群類所依。喻因曼荼羅。圓明究極遍淨獨尊。喻果輪圓足。復次滿月不動一體臨萬水。譬之胎藏法界定。普放千光照億剎。況之金剛薩般若。復次月輪能破不壞等金剛界意。清淨無染等蓮華界理。復次迷途人也遭於月光捨邪歸正。失珠者也顯於圓月。雨寶除貧。此是二義同通兩界。是以則知。若有觀此一箇月輪。自成修彼兩部行法。三三密義。謂月輪者。一三祕密之諸佛。二一平等之萬法。萬德眾善三等所生。三密一心諸法能攝。謂此月輪顯白淨色。備圓滿形。表出入行。示去來相。謂之色義。故名身密。圓明滿月名言avaM水聲字是配語密。具攝持不亂理。含明照破暗意。是屬心密。故文雲。以三密攝一切諸法。一切色攝身。身即印契見色也。一切聲攝口。語即真言聞音也。一切理攝心。心即本尊表實相。是三密平等。平等遍一切處。是故行者常可思。一切所見境皆遍一切處身。一切所聞音皆是陀羅尼。即是諸佛說法音。又吾口所出音皆是誨他之音。教誨前人。是身語之下理攝自心。自心即實相。實相即本尊。本尊即自心(文)又(云云)又言身者體依聚義。是亦月義。vaM等六大是其體性。ma等四曼即此能依。十八六會之雲海。七六三部之曼荼。無量珍寶之祕車。無盡莊嚴之密藏。是皆聚義。故配身密。又言語者。其名非一。口密·聲密·密語·密言·真言·真語·實語·如語·不誑語·不異語·如義語·不妄語·真實語·祕密語·持明·明妃祕密教等。乃至曼荼羅·陀羅尼等是。此二梵名各含眾義。曼荼羅者正翻可雲輪圓具足。是當月輪圓滿等義。或翻聚集。亦如月輪無量功德聚集自體。眾多眷屬森羅圍遶。或無比味無過上味。又如人持明月寶珠。向月承水。除熱渴苦成無比喜。又如月輪獨尊無比一切星辰不羅不諍。或曰發生。又如滿月發起妙用淨光生成一切萬物。或古譯壇。坦然而平。又如月輪遍照四洲不簡擇。等利萬物無愛惡。在高不慢舉。見下不沈墮。遶半腹表中道。離低昂示平等。或翻真言。又如千河萬器之圓鏡假而非實。大虛玄天之滿月真而非偽。言者聲也。如vaM等聲。或譯密語。又如滿月不惜光。盲者無見之。圓明雖破暗。瞽人豈信乎。光明周遍而難測。利益廣大而叵識。設非盲瞽不視雲中之姿。縱有眼目誰睹洲外之形。三密都名準之思之。語義準上乃至(云云)繁故略之。陀羅尼者。此翻總持。又如滿月總攝諸尊任持萬德。又譯雲明。法明·義明·三摩地明·聞持明等。具如陀羅尼義讚等。皆是月輪明照等義。又雲心者集起等義。喻如滿月光明功德聚集一身。伴星歸者充滿二儀。所出之處萬德共生。所照之境群益隨顯。能放千光與體發。所現眾像將本曜。又名三摩地。如萬水偽鏡雖與浪轉。一虛真月寂然不動。又雲薩般若。如能照光明無數所現影像甚多矣。因茲言之。一切諸法不出三密。三密萬行悉入一月。以下三重總攝總結準上三重以知之矣。四四曼義。謂月輪者。三一法身之共體。兩二曼荼之總稱。一白純淨色是摩訶曼荼羅。五大普遍體是三昧耶聚集。軌則軌持德是達磨輪圓具足。事業威儀用是羯磨無比味。此四曼荼即四法身。乃至取要言之。真俗萬行內外諸法。悉攝之滿月。盡收此曼荼。故文雲。問。四種曼荼羅一切法盡耶。答。攝盡也。問。如何攝盡。答。世間出世間內外一切教法攝於法曼荼羅。世間出世間一切人攝於大曼荼羅。世間出世間一切所依器界等攝於三昧耶曼荼羅。世間出世間一切事業等攝於羯磨曼荼羅也(文)曼荼羅義如先略說。五五部義。謂月輪者。諸識五智之心王。五部諸佛之法帝。謂滿月輪光遍滿虛空。體清淨明白。非唯自顯。兼能照他。在夜不眠。在晝常明。令他開實見。令人捨邪行。體滿眾德。用遍群類。喻之佛部覺照等義。能破暗冥。捨邪途。向正道。喻金剛部菩提心門。自離闕少常滿渴願。令他愛喜。喻摩尼部福德門。意清淨無垢照明破暗。喻蓮華部及智慧門。常進不退業用圓滿。喻羯磨部大精進門。部者部類·種族等義。此五部者即五智也。體德圓滿無有數量。明益周遍超過邊際。能放光光種種千殊。所現影影品品萬差。水中萬像能依假物。空上一月所依常法。浮他樹於輪上如實無謬。現自形於器中依本靡違。光明遍照。迷暗悉亡。喻法界體性智。明益無邊際。形體恆圓滿。清淨映徹眾像悉影。喻大圓鏡智。智義準前。所照物類彼此差別。能益月光平等同如。雖出非始生。雖沒非終滅。此無彼有。彼隱此顯。所照四洲明暗不定。能度一月體相常恆。喻平等性智。妙用難測。光明無際。照現自在邪正不謬。喻妙觀察智。形體圓滿。德用具足。雙照自他。普化物類。喻成所作智。此五智者即五佛也。乃至無盡(云云)六六大義。謂月輪者孕法界之一心。吞虛空之六大。諸佛能生之父母。萬德所依之海津。成以六大自性。飾以曼荼己體。言六大者。vu ddha vo dhi a vi ra hUM khaM mhUM是也。具如即身成佛義釋。或復月輪能破不壞平等依持即是地大。水珠所成圓淨等義是即水輪。明照清淨降伏等義喻之火輪。摧災速疾自在不沈喻之風大。無礙不滯廣大圓滿平等含容無垢等義是即空輪。處中離邊聚集發生照了破暗分明等義即是心大。周遍圓滿尊高深廣最勝殊妙無量無邊。故名為大。乃至(云云)如上所述六門配釋。或應流入下月喻中。   第三合論者。此亦具有無量過恆義理法門。帥爾難談。問。以心月輪分別法喻之方如何。答。此有三意。一者初一字所況之法。次兩言能譬之喻。二者心月兩句同是一法。三者三字二句俱通法喻。問。初意如何。答。此是祕中之顯略。但優顯中之深祕。心性法界超眾色境。一如十識離萬相域。若不寄喻此事相。何得悟入其理體。因茲暫假世月以彰真心。故瑜祇經雲。如世月圓滿。佛性亦如月(云云)教王經雲。我見自心形如月輪(云云)又金剛頂瑜伽經雲。食頃便見心圓滿如淨月。又雲。藏識本非染。清淨無瑕穢。長時積福智。是心如滿月(云云)心地觀經說。菩提心相如淨滿月(取意)攝真實經雲。譬如五十由旬圓滿月輪清涼皎潔無諸雲翳。當知此是菩提心相(云云)又雲。我已見心相。清淨如月輪。離諸煩惱垢能執所執等。諸佛鹹告言。汝心本如是。為客塵所翳不悟菩提心。汝觀淨月輪唸唸而觀察。能令智明顯。得悟菩提心(云云)如是誠文不可稱計。又菩提心論雲。一切眾生本有薩埵。為貪瞋癡煩惱之所縛。故諸佛大悲以善巧智。說此甚深祕密瑜伽。令修行者於內心中觀日月輪。由作此觀照見本心。湛然清淨猶如滿月光遍虛空無所分別。亦名無覺了。亦名淨法界。亦名實相般若波羅蜜海。能含種種無量珍寶三摩地。猶如滿月潔白分明。何者為。一切有情悉含普賢之心。我見自心形如月輪等(文)又雲。佛心如滿月。此觀若成十方國土若淨若穢。六道含識三乘行位。及三世國土成壞。眾生業差別。菩薩因地行相。三世諸佛悉於中現證本尊身。滿足普賢一切行願。故大毘盧遮那經雲。如是真實心故佛所宣說(云云)。問。次意何故心月二名同是一法耶。答。以心月不二月心即一故。是故經雲。月即是心。心即是月(文)。問。其意雲何。答。夫心理離色相。色相非心理者。可知遮情遣迷之意。非是表德顯實之義。色相有二。所謂真妄假實是也。今所絕離是遮妄假。非遣真實。言妄假者。一心緣起之色相。諸識所變之影像。言真實者。法身法爾之三色。性佛性然之四曼所以自性常住超過四相。體用廣大周遍十方。備德於萬種。滿益於千器。色相既具萬德。而一如。何不名心理。心理亦體六大而萬種。豈有離色相。故知。即色是心。即性是相。月外無心。心外無月。經中已說月即是心心即是月。豈非此意。色心俱本有。誰生能所之別執矣。事理同深祕。豈起優劣之異見乎。色心不二。名之諸佛內證法門。性相即一。稱之四身自覺境界。問。一切顯教皆言心法無色無形。不知密義作是說歟。答。如大師言。傳法聖者非不知祕而傳顯。知而相讓。良有以也(云云)故知。應化善逝傳顯法匠。且為有疾能治雖顯無形離言空藥。若值表德所化。誰隱實相真色祕寶。問。後意何故心與月輪共通法喻。答。心月互相同。法喻何不通。色心俱涉入。能所豈無融。是故經雲。藏識本非染。清淨無瑕穢。長時積福智。喻若淨滿月。無體亦無事(是空緣生虛假體用。非遮本有真實理事)即說亦非月(遮非世月)由具福智故自心如滿月。又雲。無體亦無用。即月亦非月。由具福智故滿月如自心(云云)又雲。凡夫所觀菩提心相。猶如清淨圓滿月輪。於胸臆上明朗而住。若欲速得不退轉者。在阿蘭若及空寂室。端身正念結前如來金剛縛印。冥目觀察臆中明月。作是思惟。是滿月輪五十由旬。無垢明淨。內外澄徹。最極清涼。月即是心。心即是月。塵翳無染。妄想不生。能令眾生身心清淨大菩提心堅固不退(文)又雲。繫心月輪成就觀察。是名菩薩觀菩提心成佛三昧。若有凡夫修此觀者。所起五逆·四重·十惡及一闡提。如是等罪盡皆消滅。即獲五種三摩地門。雲何為五。一者剎那三昧。二者微塵三昧。三者白縷三昧。四故起伏三昧。五者安住三昧(云云)論雲。當觀圓明淨識。若纔見者則名見真勝義諦。若常見者則入菩薩初地。若轉漸增長則廓周法界。量等虛空。卷舒自在當具一切智(文)滿月如自心者。以月喻心。自心如滿月者。以心況月。是則心月互為能所。月心同為法喻之意。月即是心者。月不二於心。心即是月者。心同一於月。若總相說。文雲。一一字即法。此一一名皆以世間淺名表法性深號。即是喻(云云)。問。已知心月互為能所。且心喻月之方如何。答。略如上所引之文。又如前所述之義。今復以彼三十種義。當重顯此不二一心。頌曰   譬如月輪 a字種子 vaM水體相   心法亦爾 普遍兩部 覺王三摩   廣攝二界 心所曼荼 a者胎藏   能攝源故 vaM者金剛 所依體故   如月圓滿 自心無闕 具足萬德   圓滿種智 如月潔白 自心白法   永離黑法 常興白善 如月清淨   自心無垢 自性清淨 無貪無染   如月清涼 自心離熱 灑慈悲水   消瞋恚火 扇涅槃風 除煩惱熱   如月明照 自心照明 本離無明   常是遮那 放五智光 破三妄暗   橫照十方 豎朗三世 如月獨尊   自心無比 諸佛所尊 萬法所歸   不二即一 同如平等 如月高大   自心無邊 周遍法界 等同虛空   如月端正 自心殊妙 純備萬善   專離眾惡 如月所愛 自心所樂   佛所法樂 聖所愛喜 如月處中   自心離邊 恆遊中道 永越邊執   離沈重過 無浮散失 如月遊空   自心離地 法雲菩薩 未離住地   心月佛陀 獨超所依 如月無礙   自心自在 具十自在 無諸障礙   涉入融通 互相瑜伽 如月巡轉   自心無窮 轉正法輪 破邪迷暗   萬德無窮 二利靡斷 如月常進   自心不退 慈悲常進 剎那無休   法樂鎮轉 須臾不怠 大悲不斷   無住涅槃 大智常恆 不住生死   如月不遲 自心速疾 轉祕密輪   剎那斷惑 乘神通車 須臾成佛   如月能成 自心生長 灑大悲水   生長善根 潤闡提地 成就佛果   如月拔苦 自心與樂 放大悲光   拔暗熱苦 發大慈晃 與明涼樂   如月遣迷 自心開悟 顯久失珠   雨常樂寶 如月普現 自心遍顯   不動一體 普現萬機 不假多身   遍臨塵剎 如月不動 自心寂然   所影九界 與浪動轉 能現三身   常如不變 如月涉入 自心融通   自在涉入 群器心水 無礙融通   千光法明 如月無差 自心平等   生死涅槃 性常平等 煩惱菩提   體無差別 色心理事 各各不二   性相真俗 同同即一 如月出水   自心亦爾 甘露智水 除二執渴   醍醐法雨 拂三毒熱 如月難見   自心叵測 祕密甚深 難解難入   如月能持 自心所依 十方諸佛   皆在自心 兩部曼荼 悉住己體   月無增減 心離損益 明昧不同   迷悟雖異 自體平等 本性一如   月無生滅 心過為作 妄雲遍空   覺月隱光 非是真滅 觀風拂霧   智鏡顯明 豈亦實生 此土緣盡   雖移他剎 非是實滅 他境化畢   雖來此界 亦非真生 假現去來   實無去來 如一虛月 臨萬器水   湛寂凝然 常如不變 超越三世   出過四相 五有為浪 不能動轉   二生死風 不得飄颻   問。以月喻心之方如何。答。此義廣多。略出萬一。頌曰。   如心即涅槃 月也是圓寂 如心是菩提   月也即遍知 如心三摩地 月也等至定   如心薩般若 月也一切智 如心兼福智   月也備二嚴 如心超真俗 月也過兩諦   如心常無為 月也離為作 如心本不生   月也逾生滅 如心無數量 月也出邊際   如心遍虛空 月也滿法界 如心恆平等   月也本不二 如心深祕奧 月也太幽玄   如心離說念 月也絕言慮 如心無假相   月也有實德 如心踰因緣 月也自法然   如心同能所 月也一境智 如心融一多   月也泯多一 如心無過失 月也離謬亂   如心通兩部 月也亙二界 如心具眾美   月也備萬德   問。空月心月有何差別。答。空月能譬喻。心月所況法。意雲。借空中假有之圓鏡。喻心內真常之滿月。又上所出如月輪義。準之知之。問。何以得知。世月為喻。心月為法而觀修之。並修念相願樂欲聞。答。經雲。菩提心相猶如清淨圓滿月輪。於胸臆上明朗而住。文雲。三摩地者更無別法。直是一切眾生自性清淨心。名為大圓鏡智(此含二意。一自性清淨心者。法界體性智。又名清淨法界。或名淨妙法身。名為大圓鏡智者。淨位第八識。意雲。前心是體。此智則名。名即能入門。體則所依法。或上下兩句俱可通二智)上自諸佛下至蠢動。悉皆同等無有增減。但為無明妄想客塵所覆。是故流轉生死不得作佛。行者應當安心靜住。莫緣一切諸境。假想一圓明猶淨月(上圓明者。所譬心月。下淨月者。能喻世月。猶者如也)去身四尺。當前對面。不高不下。量同一肘圓滿具足。其色明朗內外光潔。世無方比。初雖不見。久久精研。尋當徹見已。即更觀察漸引令廣。或四尺如是。倍增乃至滿三千大千世界。極令分明。將欲出觀。如是漸略還同本相。初觀之時如似於月。遍周之後無復方圓。作是觀已即便證得解脫一切蓋障三昧。得此三昧者名為地前三賢(是自乘位。下去準之)依此漸進遍周法界者。如經所說名為初地。所以名初地者。為以證此法者昔所未得而今始得生大喜悅。是故初地名為歡喜。亦莫作解了。即此自性清淨心以三義故猶如於月。一者自性清淨義。離貪慾垢故。二者清涼義。離瞋熱惱故。三者光明義。離愚癡闇故。又月是四大所成究竟壞去(是指世月。謂心月者不壞去故)是以月世人共見取以為喻。令其悟入。行者久久作此觀。觀習成就不須延促。唯見明朗更無一物。亦不見身之與心。萬法不可得。猶如虛空。亦莫作空解。以無念等故。說如虛空。非謂空相。久久能熟。行住坐臥一切時處作意與不作意任運相應。無所罣礙。一切妄想貪瞋癡等一切煩惱。不假斷除自然不起。性常清淨。依此修習。乃至成佛。唯是一道更無別理。此是諸佛菩薩內證之道。非諸二乘外道境界。作是觀已。一切佛法恆沙功德不由他悟。以一貫之。自然通達。能開一字演說無量法。剎那悟入於諸法中。自在無礙。無去來起滅。一切平等。如是本文繁而難舉。又可有深祕行觀。不能染紙。依法問之。問。一切本尊皆有心月。依部隨門可有差別耶。答。此有二意。一者能有佛尊雖有差別。所具心月全無殊異。二者若以大日為本尊者。法界體性淨菩提心為心月輪。若以阿□為本尊者。圓鏡藏識淨菩提心為心月輪。餘尊三意。一法界智可為心月。二圓鏡智可為心月。三當部智可為心月。此義未審。問。已知心月即菩提心。未知此心有幾差別。答。如前已說。今亦別說。廣則無邊。略不過二。一能求菩提心。二所求菩提心。能求心者。經雲。自心尋求菩提及一切智。何以故本性清淨故(云云)論雲。我今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求餘果(云云)又雲。若願成瑜伽中諸菩薩身者亦名發菩提心。何者為次諸尊皆同大毘盧遮那佛身(云云)文雲。能求心者。譬如有人欲為善與惡。必先標其心而後行其行(云云)求菩提之人亦復如是。又如狂人解毒忽起歸宅之心。遊客事畢乍發懷土之思。求菩提之心亦復如是。既知狂醉在三界之獄。熟眠臥六道之藪。何不驅神通之車速歸本覺莊嚴之床。此則能求之心。所求心者。文雲。所求心者所謂無盡莊嚴金剛界身是也。大毘盧遮那四種法身·四種曼荼羅。皆是一切眾生本來平等共有。雖然被五障之覆蔽。依三妄之雲翳不得覺悟。若能觀日月之輪光。誦聲字之真言。發三密之加持。揮四印之妙用。則大日之光明廊周法界。無明之障者忽歸心海。無明忽為明。毒藥乍為藥。五部三部之尊森羅圓現。剎塵海滴之佛忽然湧出。住此諸三昧名祕密三摩地(文)。問。何觀能發此菩提心。答。文雲。夫欲發無上菩提之心。應先深心觀察。十方諸佛清淨性海。湛寂圓明本無生滅。廣大無礙無相無為常寂滅相。愍諸眾生為諸妄想煩惱迷覆淨心不覺不知。昏昏默默貪瞋癡毒日夜燒溺。六賊攻劫五欲纏縛。昏狂既盛無所覺知。愍念此輩。從大悲海流演化身。不生而生。無相現相。假起言說示現去來。皆為憐念我等眾生。起方便智說權實教。為欲引導利鈍根性。施設種種頓漸法門。是故我等慚愧諸佛慈悲方便愍念眾生沈淪苦海。應當發起廣大之心。誓願斷除一切眾惡。誓願修習最上法門。誓願度脫諸眾生界。一切有情誓願速證無上菩提諸佛勝果。是故發起菩提之心。所謂菩提心者。即是諸佛清淨法身。亦是眾生染淨心本。尋遂根源本無生滅。十方求之終不可得。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妄心流轉即名眾生染污之身。開發照悟即名諸佛清淨法身。故不增不減經雲。不離眾生界有法身。不離法身有眾生界。眾生界即是法身。法身即是眾生界。又雲眾生界清淨。應知即法身。法身即涅槃。涅槃即如來。以是觀之。一切眾生性淨法身。與諸佛身本無差別。而諸佛如來。昔在因地迷本法身與我無異。然發大精進勤修正行。已成正覺。我今雲何貪戀淤泥不起正行。故發是心。又觀。眾生沈淪苦海。沒生死河。迷自心源。喪失慧命。愍念彼等。與我法身平等無二。雲何信任不垂救拔。是故勇猛發起大悲。度諸眾生。破魔怨敵。是故發起菩提之心(云云)。問。此菩提心與三摩地同異如何。答。是一非異。何者此心略有二種菩提心故。所謂勝義三摩地是。問。若爾修此三摩地者。歷幾時分得成佛耶。答。一念必超三祇。一生定證三身。故經雲。修此三昧者現證佛菩提(云云)論雲。惟真言法中即身成佛故。是說三摩地法。於諸教中闕而不書。又雲。從凡入佛位者。即此三摩地者。能達諸佛自性。悟諸佛法身。證法界體性智。成大毘盧遮那佛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等流身。為行人未證故。理宜修之。故大毘盧遮那經雲。悉地從心生。如金剛頂瑜伽經說。一切義成就菩薩。初坐金剛座。取證無上道。遂蒙諸佛授此心地。然能證果。凡今之人若心決定。如教修行。不起於座三摩地現前。應於是成就本尊之身(云云)如是誠文不可稱數。問。若爾不假餘諸軌儀。唯修此心得成佛耶。答。教理已分明。何以足疑惑。一心攝萬行。萬行即一心。一多互涉。廣略同融。若修一心不攝萬行。六大瑜伽五部互融。四種曼荼三密平等。二界輪圓。一心如理。總攝任持。加持涉入。如是等名義何因得成乎。所生流派之顯乘猶入眾行於唯識。能攝源本之密藏盍收萬法於一心是故經雲。若無勢力廣增益。住法但觀菩提心。佛說此中具萬行滿足淨白純淨法。論雲。此菩提心能包藏一切諸佛功德法故。若修證出現。則為一切導師。若歸本則是密嚴國土。不起於座能成一切佛事。讚菩提心曰。若人求佛慧通達菩提心。父母所生身速證大覺位。彼彼教證恐繁不具。一一義理歷劫難疆。又更可有深祕行觀。依法問之。讚曰。   奇哉一心含萬法 大哉滿月遍十方   月心即一一無數 性相常如如亦旁   顯密萬行開此道 金蓮三寶藏之倉   深修一念證心佛 唯信四時成覺王 心月輪祕釋   天治元年月日   右此書中入壇以後文義處處相雜。若不受師傳者。莫讀所引之本文。凡案佛經聞師說。於本經本教正文者。雖在私記鈔出中。未讀本文之輩不可讀一字也。鈔者見者共墮阿鼻。同入泥梨(云云) ******   《大正藏》第79卷No.2521   No. 2521   真言淨菩提心私記   傳法院覺鍐撰   夫。真言淨菩提心。是自性法身心地法界大日如來心王具體。亦一切眾生色心實相。普門海會平等種子。故大日經疏第二雲。此心即是如來自然智。亦是毘盧遮那遍一切身。以心如是故諸法亦如是。根塵皆入阿字門(文)又同疏第一雲。一切眾生色心實相從本際已來常為是毘盧遮那平等智身。非是得菩提時強空諸法使成法界也。佛從平等心地開發無盡莊嚴藏大曼荼羅。已還用開發眾生平等心地無盡莊嚴藏大曼荼羅。妙感妙應皆不出阿字門。當知。感應因緣。所生方便亦復不出阿字門(文)   又此淨菩提心。是一切眾生自然本有心地實際。即是一切智智。如實了知名為一切智者。故大日經第一雲。雲何菩提。謂如實知自心(文)十住心論第十雲。經雲。雲何菩提。謂如實知自心。此是一句含無量義。豎顯十重之淺深。橫示塵數廣多(文)又大日經疏第一雲。此品統論經之大意。所謂眾生自心品。即是一切智智。如實了知名為一切智者。是故此教諸菩薩真語為門自心發菩提。即心具萬行見心正等覺證心大涅槃。發心方便嚴淨心佛國。從因至果皆以無所住而住其心故。曰入真言門住心品也(文)復此淨菩提心是真言行者入修祕要。悉地成就速疾妙藥也。總得世間出世一切悉地速疾成就。必依真言淨菩提心一體速疾力三昧也。真言行者若以本尊三密方便。勇猛精進觀之。行之。此生必獲除蓋障三昧入諸佛境界。故大日經疏第一雲。今真言行者。於初發心時。直觀自心實相了知本不生故。即時人法戲論淨若虛空。成自然覺。不由他悟。當知。此觀復名頓悟法門也。經雲。祕密主此菩薩淨菩提心門名初法明道。菩薩住此不久勤苦。便得除一切蓋障三昧者。入佛智慧有無量方便門。今此宗。直以淨菩提心為門。若入此門即是初入一切如來境界。乃至雲法明者。以覺心本不生際。其心淨住生大惠光明。普照無量法性見諸佛所行之道故雲法明道也。乃至行人因淨菩提心。照明諸法故。少用功力得除蓋障三昧。見八萬四千煩惱實相。成八萬四千寶聚門故。經次雲菩薩住此修學不久勤苦。便得除一切蓋障三昧。若得此者即與諸佛菩薩同等住(文)又同疏第二雲。行者初入淨菩提心。雖未於無數阿僧祇劫具備普賢眾行滿足大悲方便。然此等如來功德皆已成就。何以故。即是毘盧捨那具體法身故(文)又大日經第七雲。若無勢力廣增益。住法但觀菩提心。佛說此中具萬行。滿足淨白純淨法(文)又發菩提心論雲。若人求佛惠。通達菩提心。父母所生身。速證大覺位(文)   聖人御自筆堮悀   問。何故以心名菩提耶。答。無始無終十方法界所有善惡迷悟諸法唯是一心作也。問。以何可信解之耶。答。以佛說可信也。問。其教文何等耶。答。大日經雲。雲何菩提。謂如實知自心(文)又雲。心·虛空·菩提三種無二(文)又八十花嚴雲。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文)又雲。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文)又大乘起信論雲。是心則攝一切世間法出世間法(文)又雲。心生諸法生。心滅諸法滅(文)又雲。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所謂心性不生不滅。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別。若離心念即無一切境界相。是故一切法從本已來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無有變異。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真如(文)又雲。心體離念離念相者。等虛空界無所不變。法界一相即是如來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說名本覺(文)   問。雲何雲菩提耶。答雲。菩提此翻雲覺。謂如實覺自心名菩提也。問。如何覺自心耶。答。覺心法門至下具可解釋。夫入佛智慧有無量門。入修頓證無如如實知自心耳。問。如實知自心行相法門。具如大日經住心品。從雲何菩提謂如實知自心文。至於此菩薩淨菩提心門名初法明道文。十二番說之。疏具釋之。又同經住心品下文。說超入淨菩提心門十句法門。所謂從所謂空性離於根境文。至於如是初心佛說成佛因十句經文。是也。疏具釋也。今以總相言之。菩提心論雲。如大毘盧遮那佛經雲。諸法無相。為虛空相。作是觀已名勝義菩提心。當知。一切法空。已悟法本無生。心體自如不見身心。住寂滅平等究竟真實之智。令無退失。妄心若起知而勿隨。妄若息時心源空寂。萬德斯具。妙用無窮。所以十方諸佛勝義行願為戒。但具此心者能轉法輪。自他俱利(文)大日經疏第一雲。經雲。佛告金剛手。菩提心為因。悲為根。方便為究竟者。猶如世間種子藉四大眾緣故得生根。如是次第乃至果實成熟名為究竟。然以中智觀之。畢竟不生不滅。是故因果義成。若法不然。有生滅斷常之相。則墮於戲論。皆悉可破。因果義不成也。今行者觀心實相。亦復如是。出過一切戲論。如淨虛空。於內證所行得深信力。薩婆若心堅固不動。離業受生成真性生。萬行功德從此增長。故曰菩提心為因也。此菩提心為後二句因(後二句者大悲為根句。方便為究竟句也)若望生死中所殖善根。則名為果。以睹佛法前相故(已上堮恁^。問。於此淨菩提心有分位差別耶。答。於此淨菩提心。豎略有十重分位差別。橫廣有塵數不可說淨菩提心也。故十住心論第十雲。經曰。雲何菩提。謂如實知自心。此是一句含無量義。豎顯十重之淺深。橫示塵數之廣多(文)   問。淨菩提心橫豎大意如何耶。答。如實知自心名淨菩提心。橫豎義門甚深廣大。若非佛誰知之。雖然且為深法渴仰。且為自心練磨。聊抄經論文。頗出章疏釋。先明豎十重之差別。後述橫塵數之一兩。先豎十重差別者。謂從初羝羊暗心。漸次背向明求上之次第。如是次第略有十種。一者異生羝羊心。乃至十者祕密莊嚴心。此十住心一一大意須依經論問答以章疏斷簡也。真言行者若不檢差別。更不知淺深。不同謂同。未得為得。然則始發心辟越終不知求所。智者可悉之。信者可知之。故十住心論第一雲。若能明察密號名字。深開莊嚴祕藏。則地獄天堂佛性。闡提。煩惱。菩提。生死。涅槃。邊邪。中正。空。有。偏圓。二乘。一乘。皆是自心佛之名字。焉捨。焉取。雖然知祕號者。猶如驎角。迷自心者既似牛毛。是故大悲說此無量乘。令入一切智。若豎論。則乘乘差別淺深。橫觀則智智平等一味。惡平等者未得為得。不同為同。善差別者分滿不二即離不謬。迷之者以藥夭命。達之因藥得仙。迷悟在己。無執而至。有疾菩薩迷方狂子。不可不慎(云云)   夫。從深至淺第一祕密莊嚴住心分位淨菩提心者。所謂無始無終。三世十方。周遍法界。法爾常恆。金剛堅固。自性。受用。淨妙法身。摩訶毘盧遮那如來大悲胎藏三部。四重。三密。六大。金剛界會五部五智。及無際智。四種法身曼荼。種種無量祕密曼荼。一切總持心王。究竟覺知自心之源底。如實證悟自身之數量。圓極自在一味一際。法然不壞堅固金剛智慧是也。是名毘盧捨那本地淨菩提心。亦曰能加持無相法身。是名真言究竟淨菩提心也。此究竟淨菩提。自性(理法身也)受用(智法身也)法身理智不二心王。橫究無邊無盡十方虛空界。豎盡無始無終劫跛耶法界所有諸佛三身。四身。十身。無盡色心。身土功德。智慧三身。所說一切契經海。一切菩薩。聲聞緣覺。及以法界所有六趣。四生。一切眾生善惡因果。根塵識等色心依正。如是橫豎一切諸法總體也。所以心王是諸法。諸法即心王也。心王本不生。亦諸法本不生。諸法緣起即心王緣起。心王緣起本初不生心王遍一切處。心數遍一切處。一念遍一切處。一塵遍一切處。如是心王自在迴轉無窮。無窮迴轉。當體金剛。實際堅固不可破不可壞。此心王是論體無相。猶如虛空。論性不改。亦如金剛。論相明瞭譬如光明。論用無礙自在。誠法界海中除心王餘一切諸法今無有比類心王者。則此心王體性無相是理。相用明瞭無礙是智。此智即理。此理即智。理智不二自在心王大日如來理法身名毘盧遮那。智法身稱盧遮那。故辨顯密二教論雲。若依瓔珞經。毘盧遮那是理法身。盧遮那則智法身。釋迦名化身。然則是金剛頂所談毘盧遮那佛。自受身所說內證。自覺聖智法者此則理智法身之境界也(文)依此二教論說者。真言祕教是自性(理法身也)受用(智法身也)理智不二法身所說也。理智不二故。或雲自性身所說者。是雲理法身所說也。或雲自受用所說者。是雲智法身也。又二教論雲佛有三身。教則二種。應化開說名曰顯教。法佛談話謂之密藏(文)   問。佛三身體為一體無二。為各身各體耶。答。佛三身一體無二。但約用故雲三身異。故弘法大師略付法傳雲。法·報·應化。體同用異(文)又□索經雲。三身一體皆平等毘盧遮那自性身(文)又金剛仙論雲。即三而一。即一而三。言三不傷其一。言一不壞其三(文)   御自筆堮捅   問。三身體同用異意如何耶。答。三身如來理智不二金剛。是一。此一金剛但破人執。未破法執及無明時雲變化身。次漸破法執。伏無明時雲他受用報身。次人法二執及無明頓破時名曰法身。此法身佛理智不二。故理名理法身。智名智法身。雖此理智法身俱本有。以有始覺還成義故。亦名報身(云云)今此三身體同用異。譬如金剛摧木力用是劣。次此金剛亦碎石力用是漸強。次此金剛摧破金類力用極堅固也。金剛體一隨所摧物力用勝劣故。三身體一用異也   問。佛三身說法之中所說法門更互有之耶。答。三身說法是異。亦更互有之故。弘法大師請來目錄雲。法海一味隨機深淺。五乘分鑣逐器頓漸。頓教之中有顯。有密(文)此文已雲法海一味。隨機深淺。頓教之中。有顯有密。亦顯教之中可有密教也。雖然文隨執見隱。義逐機根現而已   問。毘盧遮那釋迦三種名義三身皆有之耶。答。此毘盧遮那等三種名義三身皆有之。問。法身名毘盧遮那。亦名盧遮那亦名釋迦牟尼有證據耶。答。先法身名毘盧遮那如顯密諸經說。亦名盧遮那如瓔珞經說。亦名釋迦牟尼禮懺雲作變化身釋迦牟尼佛者是名法身也。所以者何。雲。如上金剛界大曼荼羅三十七尊。並是諸佛內眷屬毘盧遮那互體故也。此禮懺文意雲。三十七尊皆是毘盧遮那一體性金剛界身內性內證自覺聖智心王心數諸尊故。此三十七尊皆同一體性金剛界生身故。同名自性身也。金剛界義決雲。一切諸佛身即是一佛身也(文)次他受用報身名毘盧遮那如金剛頂分別聖位經說。亦名盧遮那如花嚴經說。亦名釋迦牟尼亦如花嚴經說。復次化身名毘盧遮那如普賢觀經說或名釋迦。或名毘盧遮那。聲字實相義雲。若謂應化佛或名大日尊。應化光明普照法界故得此名。故經雲。化身名盧遮那。如花嚴經說化身名釋迦牟尼。廣如諸經說(云云)   問。三身體一依用差別。爾者三身各別名義如何可通三身耶。答。三身體用不離散故。三名義理通三身也。問。三身體用若不離散。三身功能作用如何可分別耶。答。三身體用是不離散。但隨機緣感得論用差別。問。佛隨機緣感得作用差別意如何。答。三身作用次第現時。若機緣感得化身時。斷人執及以相應煩惱障。未斷法執及所知障。若機緣感得他受用身時。斷法執及以相應所知障並少分無明。若機緣感得法身時頓斷煩惱所知無明三惑(云云)問。所知障是無明也。如何所知之外論無明耶。答。障法界緣起事無知名所知障。障一心平等理不覺雲無明。法身是人法理事平等一心法故。機緣感得之時頓斷三惑。證得三身菩提者也   問。三身名如何翻耶。答。毘盧遮那有四種翻。一番遍一切處。二番遍照。三番大日四番最高顯廣眼藏。金剛頂義決雲。遍照大日二翻。此並略而名義闕也。盧遮那翻浮滿。釋迦牟尼此翻能忍。能出五濁惡世。忍難忍苦。難化化生故也。又翻度沃燋。大海底有石。名沃燋。吞大海水令海水不增。雖經日月劫數。無飽足。娑婆世界眾生亦復如是。設受五欲樂雖過百歲千年。貪慾心彌盛更無飽足。度此等眾生故雲度沃燋   問。如諸佛教法有差別。能說教主三身為有差別。為無差別。答。如佛所說教法有差別。能說教主有三身差別。問。隨所說教法。能說教主有差別方如何。答。三乘教教主。地前地上佛果。如次三身次第。佛乘圓教教主三身相即不縱不橫法身遍一切處。報應未嘗離法身。雖三身相即隨次第機感得也。為地前二乘菩薩。說三乘教。他受用身為地上菩薩說顯一乘。自性受用法身與自性所成眷屬俱為自受法樂說三平等句法門。亦三身相即故。一乘圓教機熟。設地前住前位。三身即一化身說顯一乘。若有祕密機時。法身如來奮迅示現無盡莊嚴藏。說遍一切乘三平等句法門故。二教論引瑜祇經常於三世不壞化身利樂有情無時暫息文釋雲。謂三世者三密也。不壞表金剛。化者業用言常以金剛三密業用。亙於三世。令自他有情受妙法樂也(文)   問。自性受用佛是唯佛自境界因位人人。十地等覺更不見聞。如何雲若有祕密機說三平等句法門。若法身佛為具惑機說法。是則他受用身所說教法。猶亦可雲顯教。如何雲說內證三密教耶。答。祕密機者直信解本地法身內證三密器水故。諸佛本誓加持力故。法界宮中月輪海會聖眾影現。直說內證三密故。是名真言他受用身所說教法。名金剛一乘。令他受法樂故。是非顯一乘他受用身所說教法亦非顯一乘唯是自性法身內證三密金剛。故不名金剛一乘也。問。顯一乘金剛一乘差別雲何。答。顯密差別雖是無量今以大意述也。夫顯一乘者。以無始無終無近無遠本來常住妙覺究竟如來智惠百界千如三千世間及以十方三世諸佛隨自隨他一切教法一一皆是妙覺究竟如來本地法身。本地內證境智。不二平等大慧妙法開顯。令一切眾生開示悟入佛之智見。是名開權顯實妙法一乘。復以無始無終本來法爾本有常住妙覺究竟如來性海圓明法界為花嚴一乘本源。則見等覺已還因分可說普賢境界。及以一切一乘三乘六道諸法。一一皆是性海圓明法界具德。更無異事證入果海是雲花嚴一乘究竟果分性海圓明法界緣起。一切諸教諸乘一切因果善惡諸法。與性海圓明法界。無二無別顯示名花嚴一乘。已上妙法一乘花嚴一乘並雲顯一乘也。金剛一乘者。無始無終本來常住心王毘盧遮那。心數諸尊數過剎塵同一體性金剛一周遍虛空法界互相圓融無礙如帝網垂珠。而此一切心王心數諸尊身口意業遍虛空。演說如來三密門金剛一乘甚深教。是名金剛一乘(云云)   問。顯一乘密一乘差別猶未明瞭。如何可分別之耶。答。顯密一乘橫豎多種。至下進修門。集諸宗章疏釋可開示之。今且以鏡像譬喻。豎可開示四重不同。夫鏡有無量影像。性由有本質眾像。鏡自現影像。所現影像形色差別無量。唯是鏡體非本質體。本質實體是雖為緣。實體隔礙不入鏡中。當知。所現影像唯是鏡體。已鏡體與一切影像不二一體鏡外無影。影即是鏡。一一影像。形色差別。以鏡見之一切影像皆悉一味一相。知一味一相影像後於無量影像形色體。更無異執。無異執故。常見萬像悟唯鏡體。無萬像體各別迷執。鏡影常同常別一異不可得也。鏡譬理智平等一心。影喻一心緣起俗諦恆沙諸法。因緣所生一切善惡迷悟染淨諸法皆是以無相第一義諦。一心所現影像故。心性不生不滅。諸法不生不滅。心性不一不異。諸法不一不異。心性本不生。諸法本不生。根塵識等皆同阿字法門一切皆是無相第一義諦。是三乘終教(亦名菩薩教)所明一乘義也。此一乘教理。十住心中是覺心不生心。亦是中論所明八不中道是也。又花嚴五教之中第三終教。天台四教之中別教所明佛性一乘此也。復次。非鏡體影像不異。如鏡有無邊影鏡性。一一影鏡同是鏡故。一一影像皆亦有無邊影像性。此鏡總體之中備無邊影像性。與一影像上亦有無邊影性。同無增減。一一影像。鏡體是唯一故。無邊影像皆同鏡體性故。更無差別異執。一一影像如鏡明淨。一一皆亦明淨。亦一一影像皆同明淨故。一一影像眾德周遍虛空法界相即相入重重無盡。又如帝網垂珠重重無盡。然則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又一中有一切。一切中有一。一一垂珠皆互圓融。互為主伴。今此影像垂珠圓融不思議事。唯一鏡上緣起影像論之。而此事事圓融影像皆悉唯是一。實體。鏡。亦無二無別。鏡體譬本地寂光性海圓明理智不二一心體性。緣起圓融影像事事喻一心所現所作百界千如三千世間十方三世諸佛所說一切諸教一切因果緣起諸法。此一切眾生一切諸佛同一本源。理智不二一心。亦名常寂光。亦名性海圓明。亦名中道。亦名實相。亦名法性。亦名法界。亦名佛性。亦名真如。亦名法身。亦名如來藏。亦名淨心。亦名第一義諦(理也)亦名第一義空(智也)亦名實際。亦名淨菩提心。亦名蓮花三昧。亦名阿字門。此一心所現一切善惡一切染淨緣起諸法。若普賢。因人可說事事融圓。若三乘教單理事。若六道因果依正。此等偏圓粗細善惡事事與本地法身性海圓明本源不二。一味一相開顯名佛乘圓教。是名顯一乘也。是一大法身一法界心所現緣起影像諸法之上論圓融。一大法身法本與法身緣起所現事跡。不二開顯故雲本跡異不思議一。花嚴雲因分可說果分不可說。是一異二義開示故。猶水波思之可見。但天台法花宗釋雲。根塵相對一念心起。根塵識等諸法。一塵一念百界千如三千世間諸法(并)三世十方諸佛所說一切契經海所說橫豎義理法門。本來具足圓融圓滿頓極頓速。此一念心言空法界悉空。言假法界皆假。言中法界舉中。而不縱不橫不可思議。任佛知見純一實相名圓頓一心三觀。此三觀一心亦名真如法身中道實相。此中道實相本地本有妙覺果海佛之知見名妙法一乘。故以此妙法一乘一心三觀方便修行。此生證圓教初住位乃至十地究竟。但一生入妙覺有義(云云)今所說一心三觀為入圓教初住位入修要門。住上地上功德今無所論。後當重釋(云云)法花正意令一切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為宗(云云)一一釋文至下具可引之。復次。約就真如法身性海圓明不守自性法界緣起所現影像諸法以明十玄緣起六相圓融。此十玄緣起六相圓融義理法門。五教十宗逆順自在無自性旨。明花嚴一乘教分記中卷義理分齊內。名花嚴一乘。此花嚴經所說別教一乘圓融自在法門。此明從圓教初住位至第十地因位菩薩證知分齊。故花嚴教分記上卷雲。此乘一一釋至下具可引之。此上三種一乘皆望金剛一乘猶隨他意教故。未說性海圓明真如法身內性內證法然具足心王心數。剎塵海會四種法身無盡莊嚴藏諸尊三密平等法門。復次。金剛一乘者。無始無終本來常住自性(理也)受用(智也)淨妙法身摩訶毘盧遮那一大法身心王如來。是本來法爾周遍虛空法界。一微塵許無有空處。此心王體亦有無盡剎塵心數萬德。此心數萬德亦同心王。周遍虛空法界。互不相礙。譬如虛室千光一一周遍室內互不隔礙。此心王心數一切萬德一相一味同一體性堅固金剛。猶如千光同一體性。一塊而更無有餘。又此心王心數本來法爾自性成就自受用變化等流四種法身。此四種法身一一皆同周遍虛空法界。互不相礙。又如虛室千光。又同一體性。又如千光同一體性。一塊光而更無餘相。今此心王心數無始無終。以大日如來廣大法界加持力一一如無邊內性法門。各各住普門三昧身   堮捅部C普門三昧身者大日入佛三昧耶身。釋迦寶處三昧身。普賢佛境界莊嚴三昧身。彌勒大慈三昧身。觀音普現三昧身。金剛手大金剛無勝三昧身等也。如是一一三昧耶身。皆有密印標幟。此一一三昧身亦名無盡莊嚴藏   而此能加持心王心數所加持三昧普門身。能所不二無相第一實際堅固金剛故。一一三昧普門身。一一四種法身皆舉名自性身。即此自性法身自受用法樂名自受用身。此自性受用法身機興則生。緣謝則滅名變化身如來金身之幻。又此大日如來金剛之幻。非但示現佛身。充滿十方一切世界。所現金剛菩薩等身亦復遍一切處名等流身。今此四種法身於一大法身心王心數一塊金剛。論四種故。此四種法身皆名自性身。四種皆名受身。四種皆名變化身。四種皆名等流身。此四種法身皆越三時日加持故。無始無終自受法樂故。一切諸尊互說三密平等金剛一乘甚深教。此金剛一乘大意者。四種法身·四種曼荼·三密平等內證法門無窮無盡迴轉。唯是無始無終本來常住淨妙法身大日如來心王心數同一體性堅固金剛迴轉更無餘故。是名金剛一乘。此具解釋。大日經疏第一十住心論第十也。臨文可委見耳。此金剛一乘教所說法身如來內證功德曼荼羅諸尊。如一體鏡所備無量影像之體性。唯是一體鏡更無異體。故禮懺雲。盡虛空遍法界同一體性金剛界生身一切諸佛。又雲。如上金剛界大曼荼羅三十七尊並是法佛現證菩提內眷屬。毘盧遮那互體(文)此文意雲。一大法身心王無始無終自然本有。周遍虛空法界。此心王法界海中所現諸法。唯是心王一法界體更無餘體。今此心王體性如虛空。如金剛。盡十方無邊際。亦離諸相更不可見其相。又此心王虛空性不可破壞如金剛。故雲盡虛空遍法界。同一體性金剛界。此心王內性所備無量無邊心數唯是心王一法自作故。虛空·金剛義味全同心王。故雲盡虛空遍法界同一體性金剛界生身一切諸佛。又雲現證菩提內眷屬毘盧遮那互體。又分別聖位經雲。佛德三十六皆同自性身。此雲皆同自性身者。佛德三十六。乃至普門塵數諸三昧身皆是心王大日自性自作故雲皆同自性身。此皆同自性身諸尊一一體性等虛空。周遍十方。同虛空遠離諸相。其性雖然大日加持力故。心王內性無邊心數一一義理現心王大日身密身相時。心數諸尊一一皆悉現種種身密身相皆同示現祕密法門標像。心王大日圍遶布列。此是一切心王心數諸尊橫豎圓德皆互輪圓具足。故雲曼荼羅。亦云皆悉集會。此是四種法身·四種曼荼羅·三平等句法門塵數不可說迴轉無窮。唯是大日如來心王心地堅固金剛無窮迴轉故。名金剛一乘。亦是名遍一切乘自心成佛教(云云)故聖位經雲佛德三十皆同自性身。禮懺雲同一體性金剛界生身一切諸佛。又雲現證內眷屬毘盧遮那互體。又金剛頂義決雲。梵雲毘盧遮那。此翻最高顯廣眼藏如來。毘者最高顯也。盧遮那者廣眼也。先有翻為遍照王如來也。又有翻為大日如來。此並略而名義闕也。又此如來亦名佛菩薩眼如來。亦名諸佛菩薩母。亦名諸佛菩薩最上廣博清淨藏也。所謂諸佛菩薩依之明見故。諸佛菩薩於中出生故一切賢聖於中住故。又此大日如來常住滿虛空法界量微塵等。諸佛身相一一身相皆無中邊。又無增減。故毘盧大經。說為無盡莊嚴藏三昧也。經雲持一切如來身以為其體第二顯本也。釋曰無緣智相遍滿虛空一切佛身即一佛身也(文)終   斯一策也傳法院本願上人之所製。而真門之青氈者也。然遺逸祕釋之撰集者何哉。想謂由□馭□□椹□□飀□□饅□□□□□□□□□□□□□□□馜□□祭穠祤□□□□□□□□□□□馗夾□□嫵□礸□□□□禱□□□□嫵詠□□□□□□□□□□□糖□□飯□□□□□覽□□  天和二歲次壬戌仲夏日 ******   《大正藏》第79卷No.2522   No. 2522   阿彌陀祕釋   阿彌陀佛者。是自性法身觀察智體。一切眾生覺了通依也。自證一心觀見諸法實諦。自證諸法遍知眾生心品。是故一心體相。悉攝二諦而無差。九界色心。同備五智而森羅。然則四曼聖眾。本住五蘊假身常恆。三密諸尊。常居九識妄心無邊。一心即諸法。佛界眾生界不二而二。諸法即一心。佛界眾生界而二不二。又是心是佛本來一體。更不可求是心作佛。迷卻智顯。即身成佛。至如已身外說佛身。穢土外示淨剎。為勸深著凡愚。利極惡眾生也。隨機說法。祕實義顯淺略。法身實說。開實智遮執情。故悟一心深源。九品心蓮。等開九識淨心。證三密現覺。五佛相好同成五根色身。誰遠望莊嚴寶剎。誰遙期微妙色相乎。迷悟在我。三業外無佛身。真妄一如。五道內得極樂。覺此理趣。即時心是名觀自在菩薩。於有為無為諸法。即覺一心平等理無障礙故。此心究竟。離分別取著。而證性德一心故。名為阿彌陀如來。是大意也   次釋名號。天竺稱阿彌陀。唐翻無量壽無量光等。凡有十三翻名。是則顯教所用義。但密宗意。一切名言。無非如來密號。雖然就十三翻名釋實義。一者無量壽法身如來。居法界宮不生不滅。是故大日如來或名無量壽佛。二者無量光法身如來妙觀察智光。遍照無量眾生無量世界。常恆施利益故。大日如來或名無量光佛。三者無邊光法身如來妙觀察智。無分界無邊際故。大日如來或名無邊光佛。四者無礙光法身如來妙觀察智。於有為無為真諦俗諦。乃至實相實性一切眾生種種心相草木山河等法。俱時證知無障礙故。大日如來或名無礙光佛。五者無對光法身如來妙觀察智。待對不可說也。本自無妄想故。待對不可說真覺。離真妄相對觀智故。大日如來或名無對光佛。六者法身妙觀察智。熾然赫奕照眾生意識無明暗。燒煩惱塵垢如炎光故。大日如來名炎王光佛。七者法身如來妙智光。滅眾生無明暗。現內證心殿。始悟本不生樂故。大日如來名歡喜光佛。八者法身如來妙智。能決斷真俗二諦實義。能照察有為無為諸法故。大日如來名智慧光佛。九者法身如來觀智。自受法樂。常恆不變無斷絕故。大日如來名不斷光佛。十者法身如來妙智。等覺十地尚難思議故。或名難思光佛。十一者法身如來妙智。凡夫賢聖智力不及。不可稱揚故。或名無稱光佛。十二者法身妙智。本來不染六塵故。或名清淨光佛。十三者法身妙智光明。本來常住離晝夜時方。無不照處。無不照時。超世間日月故。或名超日月光佛。是故十方三世諸佛菩薩名號。悉一大法身異名。又十方三世諸佛菩薩。皆大日如來差別智印。乃至一切眾生所出言語。無非密號名字。迷之名眾生。悟之名佛智。是故唱阿彌陀三字。滅無始重罪。念阿彌陀一佛。成無終福智。如帝網一珠。頓現無盡珠像。彌陀一佛。速滿無邊性德也   次釋字相字義。a字一心平等本初不生義。mi字一心平等無我大我義。ta字一心諸法如如寂靜義。又a字佛部義。示理智不二一心法界體相故。mi字蓮華部義。妙觀察智生法。二空實相本來不染六塵如蓮華故。ta字金剛部義。如來妙智自性堅固。能破一切妄想怨敵故。又a字空義。一心法體本自虛妄相空無故。mi字假有義。一心平等諸法如幻假有故。ta字中道義。一心平等諸法。離二邊無定相可得故。又a字有義。一心體相。本有不生無滅盡故。mi字空義。一心諸法自性不可得故。ta字不空義。一心諸法。本來法身功德無斷絕故。又a字因義。佛界眾生。因一心覺。因一心迷故mi字行義。斷人法二我。證生法二空。至佛果故。ta字果義。示不二一心如如理智。是則佛果故。如是差別法門即名字相。又如是字相。互無定相。如帝網珠不可取捨。一心平等不可得故。是即名字義。是故離字義無字相。離字相無字義。取彼捨此。取此捨彼。妄心分別。厭娑婆欣極樂。惡穢身尊佛身。是名無明。又名妄想也。縱雖濁世末代。常觀平等法界。豈不入佛道乎 ******   《大正藏》第79卷No.2523 No. 2523 真言宗義.   真言行者。超越極細妄執。入淨菩提心門之時。觀察自心義理行相法門。大日經住心品。始從所謂空性。終至祕密主如是初心佛說成佛因文之上。疏家作十故釋之中。第九故句者。是極無自性心。第十故句者。則真言門因根究竟三句之中第一菩提心為因句也。而大師三昧耶戒之中。經說如是初心佛說成佛因文是則極無自性心華嚴令解釋。古今人人相違疏家釋。所疑惑也。爾者如何可會釋之乎。   又真言淨菩提心開發以後十地功德行相。所所多分引用法華初住已上功德法門。未見極無自性心以前法華初住以上功德法門引用(云云)疏家解釋說文抄雲。疏第二雲。真言行者初入淨菩提心。雖未於無數阿僧祇劫具修普賢眾行。滿足大悲方便。然此等如來功德皆已成就。何以故。即是毘盧遮那具體法身故。是以經雲無量無數劫乃至智慧方便皆悉成就。又雲。行者得此心時。即知釋迦牟尼淨土不毀。見佛壽量長遠本地之身與上行等從地湧出諸菩薩同會一處。疏第二雲。此經宗從淨菩提心以上十住地。皆是信解中行。唯如來名究竟一切智地(乃至)末文雲。不復隨他緣轉。故名信解地。亦名到於修行地也。疏第七雲。若到修行地授不思議果。此修行地即是淨菩提心初法明門。例如聲聞見諦以後復入修道位也。又雲。此經是法王祕寶。不妄示卑賤之人。如釋迦出世四十餘年。因舍利弗等慇懃三請。方為略說妙法蓮華義。今此本地之身。又是妙法蓮華最深祕處。故壽量品雲。常在靈鷲山。及餘諸住處乃至我淨土不毀。而眾見燒盡。即此宗瑜伽之意。又因補處菩薩慇懃三請。方為說之。苟無頓悟之機。則不入其手故。不普為於一切眾生。亦是領前偈中到修行地方授不思議果。   已上所引疏文之中。淨菩提心已上十地修道位中功德行相。引用法華初住已上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菩薩功德對比之矣。   如實知自心極無自性心二種住心次第。疏家釋雲。疏第二釋真言行者為入淨菩提心門所觀十句義理法門之中。始從所謂空性。至第八離眼耳鼻舌身意。依十住心意者。是一道無為心也。後二句是極無自性心也。依此十句法門觀力所證是真言淨菩提心。初法明道信解地也。疏第二釋磨淨菩提心如意寶珠譬喻。而合法譬說處雲。次以三種三心拔業煩惱根無明種子。如利鐵開鑿去其粗礦。次觀無緣乘法無我性。如漸至軟處以藥物消化而不傷之。次生極無自性心。如灰水瑩拭使極光淨。爾時生於佛家名置在高幢雨種種寶。此釋文中。無緣乘心與極無自性心中間。更無一道無為心釋。但生於佛家雨種種寶位人。是淨菩提心生得法明道。信解行地地上人也。疏第三以三劫十地對辨真言行者六無畏悉地之中雲。經雲。若害法住無緣。當得法無我無畏者。即是無緣乘心觀察法無我性。於心外有無影像。智都無所得。心王自在覺本不生。得離法之扼縛。於法無我得蘇息處。若真言行者於瑜伽道中心得自在用時位與此齊也。經雲。若復一切蘊界處。能執所執。我壽命等。及法無緣。空自性無性。此空智生。當得一切法自性平等無畏者。謂觀自心畢竟空性時。我之與蘊法及無緣皆同一性。所謂自性無性。此空智生。即是時極無自性心生也。於業煩惱等。都無所縛亦無所脫故。雲得一切法自性平等。爾時於有為無為界二種扼縛得蘇息處。即是真言行者虛空無垢菩提心也。已上所引三劫六無畏對比。第五覺心不生心。第六極無自性心一切法平等無畏心中間。更無如實知自心釋文。但依第六一切法自性平等無畏極無自性心所證得真言行者虛空無垢菩提心。是可如實知自心(云云)。   又雲。第三無畏。於唯蘊無我心中。修曼荼羅行。第四無畏。於法緣心中修曼荼羅行。第五無畏。於無緣心中。修曼荼羅行。第六無畏。於平等心中修曼荼羅行。離垢地以去。各於自地觀心中修曼荼羅行。已上所引修曼荼羅行中。第五無緣心。與第六平等心中間。亦無如實知自心釋。下文所明阿闍梨次第中覺心不生心阿闍梨與極無自性心阿闍梨中間。亦更不明如實知自心阿闍梨分位。但如實知自心阿闍梨可有十重深行阿闍梨之中歟(云云)。   疏第七雲。如此經初品中義。若了知唯蘊無我。乃至證寂然界時。當約我人眾生壽者本不生故明種種法門。以五喻觀察性空時。當約諸蘊本不生故明種種法門。觀察蘊阿賴耶。乃至覺心前後際不可得時。當約心之影像本不生故明種種法門。極無自性心生時。當約淨菩提心本不生故明種種法門。乃至如來地。當約大悲胎藏曼荼羅究竟不生義故明種種法門。釋此不生之中覺心不生。與極無自性中間。無明第八如實知自心無明不動不生。而十住心論第十卷。釋一道無為乘約無明不動明不生。指無證據。古今學者所疑難也。是願當興隆時。普決此等疑難。欲弘御作深義焉。 真言宗義(終) ******   《大正藏》第79卷No.2524 No. 2524 祕密莊嚴不二義章   問。祕密莊嚴者。指何教心法耶。答。本有三密性德曼荼。是名祕密莊嚴心也。所謂金剛胎藏兩部海會是也。問。此兩界者。彼不二大乘及真俗中何耶。答。實體則局不二。權用能攝兩諦。問。既分兩部。何同不二。夫不二者。一心一如之理。無二無三之言。豈以不一之名。可為無二之義。因茲思之。兩部之外可有不二。不二之中何立兩部。又按祕藏記。蓮華部名理。金剛部為智。斯理斯智。凡位未顯。理智具足。覺道圓滿。即名佛部(云云)理蓮智金二部之外。既有理智具足佛部。胎理金智兩界之表。何無寂照不二法界。又智界可名金剛部。..受名義故。理界可言蓮華部。..為宗要故。已有金蓮二部。那無如來一部。若兩部之表。有金胎不二之佛部者。可同不二於祕密。若二界之外。無理智即一之法界者。莫均祕密於不二。答。汝之疑難並所立義。雖似幽深實是邪倒。非唯不知兩部之密號。兼亦有迷不二之祕義。夫不二一心者。平等平等之稱名。無盡無盡之義理。非一而一。二而不二。故以為號。如論說言。平等平等一。皆無有別異。各攝諸法故。然終不雜亂。又雲。各各別別皆悉等量。故曰平等。非謂一法故稱平等。又大師言。不二之理甚深難解。一如之趣祕奧叵入。所謂不二一如。豈只遮二詮一之名乎。密號名字。不可不知。又雲。同一名如多故如如。理理無數智智無邊(乃至)多而不異不異而多。故名一如。一非一一。無數為一。如非如常。同同相似。不說此理即是隨轉(云云)如是誠證不可勝計。猶既有無數為一如。何況無兩部名不二。亦以非一已名一如。豈以不二不言二界。又兩界者。即是菩提涅槃二德。二德之外無有一法。兩部之表誰立不二。設若言有之者。違法身應身之經。背顯教密教之理。又胎藏界者。理法身也。金剛界者。智法身也。誰離此理智二身。更立彼不二一法。若猶執有。豈只起增益一執乎。兼亦謗法智二佛也。汝已賤二德兩界。可懼謗兩部三寶。又兩界者。各是不二也。其證非一。具如大日金剛頂經。及釋開題。並二教論十住心論寶鑰等說。復次兩界者。有重重深意。若胎為宗。則金剛攝入之中。若金為主。則胎藏不出此外。各獨尊無比。同不二唯一。相即互融。輪圓周備。應知。胎藏者不異金之名。可察金剛者相同胎之稱。即理是智。名之金剛。即智是理。謂之胎藏。以各圓滿。何互相待。各離待對俱居不共。故不二中道。即一妙理者。唯在金剛中。全無胎藏外。若猶離二界立不二。豈非損兩部增一執。既墮損減增益二邊。何會絕待表德一中。復次汝言兩界非佛部。是蓮金二部。此義大謬。兩部海會。已是獨一法界。二界曼荼。豈非不二佛部。若此理智兩界。實彼蓮金二部。何以阿□金薩等。不置金界之中央。那亦彌陀觀音等。不為胎藏之尊主。勘兩部經教。見二界曼荼。大日遍照。明說佛部心王上首。蓮金三聖。未為法界體性中尊。兩部大日。既是法界尊主。二界曼荼。豈非佛部法門。又汝所引祕藏記文。還成吾義。彼記所指佛部主者。是即兩界大日法身。彼如來一部。已是理智具足佛部。此金胎二界。豈非寂照不二法界。又彼蓮金二部理智。與此胎金兩部理智。名言雖相似。義理大不同。今略出十。一此胎金理智果位理智。彼蓮金理智因位理智。故彼記雲。斯理斯智。凡位未顯等(云云)。二彼二部理智二邊權假。此兩部理智一中真實。三彼理智各不具足。此理智互相圓滿。四彼枝末流派。此根本源初。五彼別相異用。此一性總體。六彼菩薩為部主。謂觀音金薩。此如來為部主。謂大日法身。七彼臣子所度。此祖君能化。八彼所攝門。此能得法。九彼所變緣起。此能生法界。十彼真俗理智。此不二理智。若如實說。歷劫難盡。二理兩智其別如此。故以彼蓮金理智之意。莫例此胎金理智之義。且釋二異。彼二部因分等理智故。各未顯得具足。是故別更立理智具足佛部。此兩界果滿等理智故。互相證會圓滿。何離之外有寂照圓滿法界。復次金剛界者。十住心論二教論等。同引金剛頂經本有金剛界文。釋此明性德法界體性智。以是法界智。豈非如來部。未言大圓鏡何論金剛門。復次兩界諸尊密號。通名金剛。所謂毘盧遮那名遍照金剛。無量壽佛號清淨金剛等是。故知。金剛一名遍通諸部。又大日經疏中。說一切諸尊三昧耶形。通名金剛。金剛之稱。既被法界。..之言。豈只東門。又金剛者。即是佛智。佛智本遍五方。金剛何局一東。復次胎藏者。大日經雲廣大金剛法界宮也。既說金剛。何是蓮華。亦稱法界。豈非佛部。復次胎藏蓮華為宗。是約佛部法界總體。更非蓮華一部別相。夫此胎藏心蓮華者。性海內證。九識心理。本地自覺。五部佛智。言中台總體。則心王佛部遍照。論邊葉別相。則心數四部諸尊。已統萬方之蓮華也。何限一隅之芙蓉乎。又此蓮華即是理義。理理無數略攝三種。不二門理。真如門理。生滅門理。二門真如。假有實無修行種因顯教分齊。不二實理。獨一無比性德圓滿密藏境界。就此不二中。更分真俗理。此胎藏蓮者。指總體不二之理。彼法部華者。表別相真門之如。所詮理既別。能喻蓮何同。又蓮華者。表智慧義。謂大覺分智慧門等。因此立名。但今智者。正明中台實智。兼攝八葉權慧。由此知之。於蓮華一物。具理智二法。而汝言非理智具足佛部。強執唯理非智法部。妄計真諦一邊之義。未知不二中道之理。是則癡暗之甚。邪迷之至而已。疑者曰。幸遇慧日。忽除迷暗。誠此兩部法界者。實是不二佛部也。教理俱分明。何更生疑惑。抑廣可立三界。略應說一部。何不增不減唯言兩部耶。答。此有深意。留意思之。凡觀兩之一字。具含無量眾義。今入祕密名數一門。當出甚深宗要五義。   第一不二一心義。謂言兩者是一義也。所以者何。二一名兩。重一號二。一若不有者。二終不成。故何況宗意。於諸法門必具字相字義二門。且如.字亦有此義。言說義者是字相門。離言義者即字義門。餘義準之。他字亦爾。今以兩界名而為不二義。正是此意。謂二界者。字相得名。言不二者。字義受稱。既從言說之相門。得入離言之義臺。若無二界之名言。誰顯不二之義理。即相是義名之大義。即義是相稱之實相。況復兩界各是不二。二字表之。謂二一故。此二不二。各不相離故。合兩一之文。以為一二之字。又兩者二一。即一中一也。謂兩部不二。即是不二中不二。獨尊又獨尊故也。   第二無量無數義。謂兩者二一。一者無數。如偈說言。一非一一。無數為一。一猶無數也。兩一豈有量乎。又言二者。即是數數不息重重無盡等義。一字二書。必表眾多意。重言再唱。定詮無數趣。謂如並兩木名林。而顯群樹之森羅。重二夕言多。以彰萬物之非一等是。又如詵詵穰穰智智如如等是。故文雲。多故如如。誠證至多。以一察萬。餘又準之。復次兩者。謂種種無量語。重重無數義也。意雲。一者是無數義。其證如前。二者兩一也。故二無數也。二無數者。無數無數。心王心數。各離數量。實智實相。同過剎塵。一心一如。猶以無邊。萬德種智。誰敢得測。各各輪圓重重無盡。融不雜亂。一無數量。一一無數。尚以難量。重重無量。誰能稱數。名之無量無數義也。   第三亦一亦多義。謂上來二門。同時具足。故復次一非一一故雲亦多。多非多多故雲亦一。   第四非一非多義。謂亦多故非一。亦一故非多也。復次二字已非一數故雲非一。兩名未逮三位故雲非多。非多故離增益之執。非一故遮損減之失。不動萬法是一心也。不改一心即萬法也。不增一而多。不減多而一。故雲非一非多義也。復次一是多之一故非一之一。是雲非一。多亦一之多故非多之多。故雲非多。復次不二中道。既非言慮之境界。兩部圓海誰論一異之行相。法佛獨說應化俱默。三密一談七宗皆絕。自非開密藏之法門。何能談祕寶之一多。是密號家之離言表德門之遮情也。   第五輪圓具足義。謂此中有二。或於此兩之一字中。同時具足上四義。故或復兩者。雙也。兼也。圓也。備也。所謂理智具足。定慧兼備。理事相應。福智圓滿等義。如鳥具二翼飛翔圓清。車兼兩輪奔走方輿。二羽有完則千飛自在。兩輪不俱萬行悉闕。兩義亦爾。曆法思之。二界兩義。大哉圓也。兩部一理。深矣廣焉。孕法界之心空。載德海之佛地。不二一心之究極。本地性海之源底。只是兩部一宗而已。所以五藏教理。攝之字相之一門。七宗行果。挾之淺略之片隅。深遠而周遍。三密曼荼之蓮海。高妙又廣大。五智瑜伽之金場。願緣此寸心之片言。將證彼兩部之一.。 ******   《大正藏》第79卷No.2525 No. 2525 真言三密修行問答   問。真言行者三密修行行相如何。答。真言行者。若欲修行本尊三密者。先須知三密實相也。若不相應實相。三業萬行。皆虛相不實也。故大日經疏第十世間成就品雲。當字字相應(私雲。心念字字實相。雲字字相應也。言實相者。所謂淨菩提心也)句句相應(私雲。句正詮實相之體故。心念句句實相。雲句句相應也)如是作心想。念誦善住一洛叉(一洛叉者。淺略數十萬也。祕釋雲一洛叉者。此是隱語也。梵音別意。即是一見義也。令心住字字句句實相。一見一緣不動不亂。以名住於一見。是即一洛叉義也。若住一緣。心中種種無量異相境界現前亂起。更不執境界相貌。唯觀念此等異相境界即是淨菩提心。一緣不動無有取捨。名住一見。若不如是者。雖經百年誦滿千萬洛叉。猶不得成就。何況一洛叉耶云云)問。三密實相者。其法體是何物乎。   答。三密實相者。淨菩提心是也。問。淨菩提心者。本源是何物乎。答。淨菩提心本源者。無始無終本來常住一大法身。摩訶毘盧遮那心地法界也。問。毘盧遮那是遍法界舉體。而十界十如性相體用善惡相分。如何名淨菩提心。亦名實相乎。答。雖遍法界諸法本來毘盧遮那心王舉體。迷者執見善惡性相。悟者體達一切平等。故毘盧遮那心地法界。從本以來遠離一切妄想戲論。本性清淨離諸妄想。寂滅無相究竟真實。亦名實相。寂滅無相。名淨菩提心。亦名蓮華三昧。實相都無始無終。十方法界所有諸法。皆悉淨菩提心一法無窮迴轉。故淨菩提心外更無別法故。淨菩提心本不生。諸法亦同本不生也。淨菩提心是實相故。諸法亦同實相也。若心不念淨菩提心實相。三業所作皆是虛相不實。全不三密。問。法身內證諸尊三業。皆是三密也。今真言行者。傳受法身內證本尊三密。身結印。口誦明。意念本尊。是也。修行法身內證本尊三密故。設雖不觀實相。同可三密。而何。雲若心不觀三密實相。三業所行皆是虛相不實耶。答。本尊身語意三業。皆住實相。全無戲論妄想。三業所作皆悉祕密也。凡夫未證淨菩提心如實相故。設雖修行法身內證三密。若不相應淨菩提心時。身結本尊印。口誦本尊真言。意念本尊義理。不成真實三密。若人心安住淨菩提心實相時。諸身業。諸語業。諸意業。皆成三密。問。若安住淨菩提心者。凡夫三業成三密者。唯觀凡夫三業實相。可入真言法界。何必以法身內證三密方便。淨凡夫三業後入真言法界乎。答。法身內證諸尊三業。皆是一一身業。所有微塵數量。皆悉佛部諸尊。一一語業。所有無盡聲字。皆同蓮華部諸尊。一一意業。所有無窮義理。皆是金剛部本尊。此三部諸尊。皆法然具足薩般若慧。五智無際智。一一三密無邊功德。皆如天珠涉入。周遍虛空。重重無量數過剎塵。如是祕密曼荼羅。在纏出纏全無增減。然諸佛常恆安住淨菩提心祕密曼荼羅。自受法樂無間斷。利益眾生無窮盡。眾生唸唸薰習妄想顛倒。全無自利利他功德。因茲一切眾生。勤修本尊三密。觀察淨菩提心。速除無始三業罪垢。世間悉地成就。三業罪垢滅時。本尊眾相現前。名世間悉地成就。頓越三重妄執。應得出世悉地。超三妄執時。淨菩提心生名得出世悉地。已淨菩提心開發人。毘盧遮那佛現前。開佛知見。信解諸佛所行祕密。堪任祕密行阿闍梨。淨菩提心開發以上。有十住地。皆通名信解地。亦名到修行地。若初入信解地行者所有功德。唯佛與佛乃能究盡。餘人不能測量(云云)淨菩提心初生名見道位。見道以後十地。皆是真言修道位也。第十一地名如來究竟一切智地也。 ******   《大正藏》第79卷No.2526 No. 2526 勸發頌   諸佛悟三等 住萬德真城 眾生迷一如   □四生幻野 三有皆是苦 九界悉非常   聖猶隨無常 凡何遁必滅 一生既如夢   百年那異電 風葉身難持 霜露命易消   毒箭已入體 法藥未重心 無常嵐一扇   有待身四散 不救去燃石 何能免泥梨   謬一沈黃泉 恐永別白法 古賢猶能怖   今愚何不慎 為速離生死 必先厭名利   名官譬詐怨 榮樂類甘毒 愚迷醉愛死   賢智覺厭捨 生死本無常 尊卑何有定   昔樂今既無 今榮後寧有 三界六道報   生生感萬萬 天主人王位 世世經幾干   名官有何珍 望十號尊位 財利亦其舊   求萬德法樂 誰耽一旦樂 無顧多世苦   何為永劫榮 不忍暫時衰 況世間名利   非樂亦非實 愚人妄計樂 迷者虛執有   如愚獸小蟲 愛廁下臭穢 似狂兒渴鹿   逐野中陽炎 於天龍恭敬 猶以不為喜   況人君歸依 何苟可生著 設自帝何益   況彼仕慢舉 天仙彈指辱 聖賢割心悲   恥諸佛菩薩 觀我等悲啼 哀一切眾生   著世無慚愧 受難受人器 值難值法輪   今若不精勤 後必可憂悔 豈如拋萬事   發趣於一覺 修必入悉地 入定證菩提   佛昔在因位 精進既得果 我今居凡地   勤修盍成佛 唯願迷途流 一求覺道源   精修三密行 早歸五智都 勸發頌(終) ******   《大正藏》第79卷No.2527   No. 2527 密嚴院發露懺悔文   我等懺悔無始來 妄想所纏造眾罪   身口意業常顛倒 誤犯無量不善業   慳吝珍財不行施 任意放逸不持戒   屢起忿恚不忍辱 多生懈怠不精進   心意散亂不坐禪 違背實相不修慧   恆退如是六度行 還作流轉三途業   假名比丘穢伽藍 比形沙門受信施   所受戒品忘不持 可學律儀廢無好   不慚諸佛所惡厭 不畏菩薩所苦惱   遊戲笑語徒送年 諂誑詐偽空過日   不隨善友親癡人 不勤善根營惡行   欲得利養讚自德 見勝德者懷嫉妒   見卑賤人生憍慢 聞富饒所起悕望   聞貧乏類兼厭離 故殺誤殺有情命   顯取密取他人財 觸不觸犯非梵行   口四意三互相續 觀念佛時發攀緣   讀誦經時錯文句 若作善根住有相   還成輪迴生死因 行住坐臥知不知   所犯如是無量罪 今對三寶皆發露   慈悲哀愍令消除 皆悉發露盡懺悔   乃至法界諸眾生 三業所作如此罪   我皆相代盡懺悔 更亦不令受其報 ******   《大正藏》第79卷No.2528 No. 2528 諸宗教理同異釋序   竊以。心海湛然兮。雖湛本淨之水。妄風飄颻兮。忽飄動之波。徒轉生滅之海。未歸真如之都。若非大聖之指南者。何悟無始之迷方(矣)因茲鑒機根於萬品。彰教理於千殊。自鹿苑轉四諦濯我有之塵。至鷲嶺吐一實授開示之蓮。或去依他之假相。求圓成之實性。或不壞諸法之假名。而表法性之真理。一心三觀之智。達毘盧之身土於一念凡心。十玄六相之理。證遮那之相海於十信幽玄。如夫雙圓海之中嫌十如十玄之水。重如殿之間翫法然法爾之月。羊鹿車隔境。二諦八不無談者歟。權實同雖表德之談。顯密盍察遮情之旨乎。我師戒珠融朗兮。惠燈照物矣。廣搜二宗之理窟。良判五家之教門。於是(予)雖怖賢覽。憖綴一章云爾。 諸宗教理同異釋 東山醍醐寺沙門賴瑜   真言問答雲。問。修真言教所證理。與修行顯教所得理者。為有勝劣耶。答。於究竟真實理。雖無優劣。但教門力致遲速耳。又約一往分齊。非無淺深異(云云)蓋聞聖教萬差不出顯密。教理千殊亦攝同異。且初就教辨同異者。大分別有五宗差別。所謂大乘四宗各立教相。諍論舉旗鼓。自他成鉾楯。然今真言宗察四家判淺深。顯此自宗為究竟也。問。諸宗各各立教之方如何。答。法相宗依深密。瑜伽等。立三時教。故唯識疏雲。佛初成道仙人鹿苑轉四諦輪。說阿笈摩。除我有執。令少根等漸登聖位。次於鷲嶺。說諸法空。所謂摩訶般若等令中根品捨小趣大。於第三時。演了義教。解深密等說。一切法唯有識等。心外無法。初破有執非無內識。遣執皆空。離有無邊正處中道(取意)三論宗依法華。智度。立二藏教。三法輪也。二藏教者。嘉祥法華玄論雲。今依大乘經論。詳其得失。釋論雲。佛法有二種。一者大乘藏。二小乘三藏(乃至)故知。但應有二。不應立三也(文)三法輪者。如法華遊意雲。欲說三種法輪。故說此經。一根本法輪。二枝末法輪。三攝末歸本法輪。謂佛初成道華嚴之會。純為菩薩開一因一果法門。謂根本之教也。但薄福鈍根之流。不堪聞一因一果故。於一佛乘分別說三。謂枝末之教也。四十餘年說三乘之教。陶練其心。至今法華。初得會彼三乘歸於一道。即攝末歸本教也(云云)天台宗依法華。涅槃等。立五時八教也。五時者。玄義第十雲。初成佛寂滅道場說圓頓教。譬如從牛先出乳。次頓後作老比丘。說三藏教。如從乳出酪。三藏後說方等。如從酪出生蘇。方等後次說般若。譬生蘇出熟蘇。般若後次說法華。從熟蘇轉出醍醐。為第五時教也(略抄)八教者。智證釋雲。言八教者。一頓教。二漸教。三不定教。四祕密教。五小乘三藏教。六大乘通教。七大乘別教。八大乘圓教也(文)又雲。五時約豎明說教之次第。藏等四教。約橫判機理之淺深。頓等四教。並該橫豎也。又五時就部得名。藏等四教。就教得名。頓等四教。並通部教也(云云)次華嚴宗依華嚴楞伽經等。立五教十宗也。故香象五教章分教開宗門雲。初就法分教。教類有五。後以理開宗。宗乃有十。初門者。聖教萬差。要唯有五。一小乘教。二大乘。三終教。四頓教。五圓教。二以理標宗。宗乃有十。一我法俱有宗。此有二。一人天乘。二小乘中犢子部等。二法有我無宗。謂薩波多等。三法去來宗。謂大眾部等。四現通假實宗。謂說假部等。五俗妄真實宗。謂出世部等。六諸法但名宗謂一說部。七一切皆空宗。謂大乘始教。如般若等。八真德不空宗。謂終教。諸經說一切法唯是真如。如來藏實德故。九相想俱絕宗。如頓教中絕言之教。顯絕言之理等。十圓明具德宗。謂如別教一乘。主伴具足。無盡自在。所顯法門是也(略抄)探玄記第一雲。以義分教類有五。初小乘可知。二始教者。以深密經第二第三時教。總為一教。此既未盡大乘法理。是故立為大乘始終。三終教者。盡大乘至極之說。立為終教。然上二教俱名漸教。四頓教者。但一念不生即名為佛故。立為頓。五圓者。依普賢法界帝網重重主伴具足故。名圓教(略抄)次真言宗依大日經菩提心論等。立二教十住心也。二教者。大師二教論雲。佛有三身。教則二種。應化開說。名曰顯教。法佛談話。謂之密藏(文)十住心者。寶鑰雲。如來明說此。十種入金場。第一異生羝羊心。第二愚童持齋心。第三嬰童無畏心。第四唯蘊無我心。第五拔業因種心。第六他緣大乘心。第七覺心不生心。第八如實一道心。第九極無自性心。第十祕密莊嚴心(略抄)此等諸教中顯教諸乘談三大遠劫。真言明即身成佛。或顯中三乘遠劫。一乘頓成。謂頓中有顯密故。故雲但教門力致遲速耳。已上五宗立教不同也。又雖言三乘一乘別岐顯教密教殊途。破邪顯正之義。權實是同。出迷證覺之旨。顯密豈異乎」   後就諸宗究竟理。亦依橫豎二門。應作同異二義。若依二教對辨意者。諸教橫離。皆密藏本分故。故大師釋雲。華嚴地論明果性不可說。法華止觀述祕教不能傳。空論則第一義中無言說。有宗則顯真諦廢詮談旨。上自應化說下至論章疏。韞自證而不說。隨他病而垂訓(云云)故知。能絕離之言教。四宗有遠近所絕離之理性。五家無差別。故雲於究竟真實理無優劣等也。又嘉祥大師釋雲。諸大乘經顯道無異(云云)道宣律師釋雲。大小二乘。理無分隔(云云)淄州大師釋雲。如來說教。解一真如平等。利生無差故(云云)此等章疏。又明理無淺深義。知而相讓祕而傳顯(云云)蓋此謂歟。若依住心淺深義者。五宗所證真理。非無淺深故。雲一往分齊非無淺深也。   初法相宗意。有為諸法實性雲無為真理也。所謂性相永異。事理全別。故真理非諸法是性故。諸法非真理是相故。依之唯識章立五重唯識中。第五重遣相證性唯識。遣依他諸法假相。證圓成真理實性也。故釋雲。事為相用遣而不取。理為性體。應求作證(文)又真理雖非諸法。而遍諸法故。云然諸法上各自有理也。又雖遍諸法而非諸法故。有為無為全別也。故大師釋他緣心雲。性相別論。唯識遮境(云云)此意矣。   次三論家意。色空不二故。諸法外無真理。真理外無諸法。故嘉祥大乘玄二智義雲真故無有。雖無而有。即是不動真際而建立諸法俗故無無。雖有而無。即是不壞假名而說實相(乃至)以真際宛然諸法故。不滯於無。諸法宛然實相。即不累於有。不累於有故不常。不滯於無故非斷。即中道也(文)斯則真俗無礙。明實相也。大師敘此宗心雲。色不異空。建諸法宛然空。色不異色。泯諸相而宛然有。是故色即空。空即色(文)大疏又釋覺心雲。不滯有無。心無罣礙(文)二文意同嘉祥釋也。故知。此覺心乘意。諸法空即真理故。事理不二。而異性相別論之義也。問。二諦義雲。二諦唯是教門。不關境理(文)大師釋雲。真俗兩諦。得教理於絕中(文)何今真俗雲理乎。答。二諦義明四重二諦畢。次文雲。問。前三皆是世諦。不三為真諦。答。如此若爾理與教何異。答。自有二諦為教。不二為理。皆是轉側適緣。無所妨也(云云)實範上人解雲。上雲此三教門不三為理故。有初問答也。次問意。上既雲二諦唯是教門不關境理。然今不三理為第四重真諦。真理入二諦。教理無差別問也。答意自有二諦為教。不二為理。斯指上二諦唯教不關境理也。而言不二為理者。顯不三諦也。故雲不三。又雲不二也。自有二諦為教。其中究極真理為理。即上第四重也。故知。理入二諦。又在諦外。二義俱是逗適機緣。無所妨礙雲也。轉者豎也。俗真理三有次故。側者橫也。真諦即理無次故。此皆稱機耳(云云)珍海已講雲。真俗相望。以俗為教。以真為理。如教示凡夫執有聖人解空。所化眾生聞之捨有入空。所入空法。即是理也。次說二為俗。不二為真。聞之入不二理。還以空為教。如是展轉以理轉名教。最後言亡盧絕真諦中。對緣施設之義邊為教。所入正法起然之境為理也(云云)准知。今二智義釋。又雖雲有為俗。無為真。其終不有不無雲中道故。故知。今又轉側適緣。真為理。中為理歟。又義。法相家以依圓為有故。圓成真理又有也。三論宗以諸法空為理。故大師此兩宗雲空論有宗也。又法相空為門故入於真性者。依遍計空而入圓成真理故。理即非空也。三論諸法空即真理故。故知。二宗真理。是有空為深淺耳。或又法相諸法實性雲理。三論諸法實相即理。故智論雲。離有為則無無為。有為法實相。即是無為。無為相者。即非有為。但為眾生顛倒故。而分別說。有為相者。生住異滅。無為相者。不生不滅。不住不異(云云)。此釋以法相性相別論。而似屬顛倒歟。但無為相者。有為性雲無為相。無為相即有為性故。   次天台宗意。明三諦不思議之妙理也。故止觀雲。此三諦理。不可思議。無決定性(文)。謂表圓融三諦故。雲不思議。遮隔歷三諦故。雲無決定性也。當知。即一而三。不可作一思議。又即三而一。不可作三思議。又能三能一。非三非一不可作定空假中三法思議。故天台釋雲。約如明空一空一切空。點如明相一假一切假。就是論中一中一切中。非一二三而一二三。不縱不橫名實相(文)故知。此不思議三諦雲妙理。又雲實相也。彼相宗且依常無常門。遍計依他為俗諦。廢詮一實理雲真諦。三論家若依三諦門。二諦為教。中道為理。今宗不然。三諦皆不思議妙理故。事事諸法。本真如妙理。故止觀雲。圓頓者。初緣實相。造境即中。無不真實。一色一香無非中道(文)又金錍論雲。一家所立不思議。於一念中。具三千(文)安然雲。百界千如。名為諸法實相。即三世諸佛所證境界。一色一香無非中道(文)此又一念三千世界互具之理。雲不思議也。三千者。十界互具成百界。百界各具十如。成千如。千如各具三世間成三千世間也。此三千即不思議三諦。故弘決五雲。即此假法即空中二諦。二無二也。心性不動。假立中名。亡泯三千。假立空稱。雖亡而存假立假號(云云)此宗證知三千三諦。具一心不思議之理雲佛也。弘決雲。當知身土一念三千故。成道時稱此本理。一心一念遍於法界(文)大師釋雲。一念心中。即具三諦。以此為妙(文)又授決集上雲。一心具十法界。十法界是一心。心為芥子。十界如山。隨緣不變故不增減。不變隨緣故現大小。我輩若會如此妙理。自從名字能解脫。以山納芥。況後後位無可難乎(云云)又依此釋。一念三千約隨緣不變也。故金錍論雲。萬法是真如。由不變故。真如是萬法。由隨緣故(文)釋籤雲。俗即百千如。真即同居一念(文)故知。不變故一念。萬法是真如故。即真諦也。隨緣故三千。真如是萬法故。即俗諦也。問。若然與前覺心乘真俗二諦義何異乎。答。覺心乘雖明真俗之旨。未必隨緣真如義歟。本宗釋義中。無真如隨緣之言。故彼相宗雖明真俗不異。全非隨緣真如。故唯識論雲。此識若無便無俗諦。無俗諦。故真諦亦無。真俗相依而建立故(文)此識者。識性即真理也。彼以相依義雲不異。故真俗不離雲不二也。此諸法性空即真理故。非相依義也。然真如不作諸法故。非隨緣義。故智論雲。有為法實相。即是無為。無為相者。即非有為(文)故又異真如是萬法由隨緣之說耳。又三宗同雖明理智不二義。其意異。何者。唯識論中。雖雲智與真如平等平等。智是有為。理是無為故。實非平等。故慈恩釋佛智雲。佛受用身。既墮法數。生者皆滅。是一向記(文)大乘玄雲。豈有實相之境。異般若觀耶。故境智不二(文)又義疏釋佛智雲。報佛壽量。有始有終。既無終義雖勝相宗。有始說還同彼故。何同天台無始無終理智。故天台釋雲。境既無量無邊。常住不滅。智亦如是。函大蓋大(文)相宗等方底覆圓蓋。寧如天台涵蓋相稱(矣)今真俗不二義。準可知耳。或又縱雖許隨緣真如。異此宗之談。故指要雲。凡言諸法即理者。今用即體方可言即。全體之用方名不二。他宗明一理隨緣作差別法。差別是無明之相。淳一是真如之相。隨緣時有差別。不隨緣時。無差別。故知。一性與無明。合方有差別。正是合義。非體不二。以除無明無差別故。故今家明三千之體隨緣起三千之用。不隨緣時。三千宛然故。差別法與體不二。以除無明有差別(文)既雲不隨緣時三千宛然。覺心乘真際位一理平等。未見諸法別相故。兩宗真理。寧非有淺深乎。   次華嚴宗意。六相圓融。十玄無礙。是因分法門。全非果分不可說理。既圓融無礙外。更指果性不可說理。為十佛自境界。此豈同以三諦圓融妙理為極乎。五教章釋因陀羅網境界門雲。此上諸義。體相自在。隱映互現。重重無盡。故於一微塵中。各示那由他無數億諸佛。於中而說法。於一微塵中。現無量佛國須彌金剛圍世間。不迫迮。於一微塵中。現有三惡道天人阿修羅各各受業報。此三偈即三世間也(乃至)又雲。如一微塵所示現一切微塵。亦如是(乃至)此等並是實義。非變化成。此是如理智中。如量境界也。其餘變化等。皆不入此例。何以故。此並是法性實德法爾如是也。非諸分別情謂境界。但可去情思之(文)此又法性實德一塵中容無邊身土也。觀夫十界互具六相圓融。是無礙之義雖同。所存之趣終別。彼性具為惡故。指要雲。他宗極圓。雲性起不雲性具。又不談性具百界。但論變造諸法(云云)此事具為宗。故探玄立十重唯識中。以融事相入全事相即等。判約圓約中別教故也。凡一多無礙義。兩宗無別故。天台又不遮塵具三千·。釋中多雲一念三千。本經無文歟。華嚴本經。中心塵俱得。經中或雲心造。或雲。一塵中故。故知。華嚴事融。出乎如來之誠說。天台性具。起於祖師之釋義。寧無淺深乎。況復彼多雲心。此多雲塵。色心相望。塵猶事義勝(矣)但天台以華嚴性起。降一理隨緣。而慢性具。華嚴以天台隨緣。同而憍稱性。皆以末學諍論。互違本宗釋義。須俟密藏之決判。何者天台意。一心即三千故。雲隨緣。非真如作諸法也。三千即一心故。雲不變。非諸法歸真如也。天台釋雲橫即不可豎則不可此意(矣)又智禮修懺要旨雲。諸法即一心。一心即諸法。非一心生諸法。非一心含諸法。非前非後。無所無能。雖作諸法。性相本空。雖即一心。聖凡宛爾(文)指要釋如先引。斯即專遮一理隨緣之義。更成隨緣不變之旨。何亂三乘緣起(矣)又華嚴意。事事即入法性實德。法爾如是。故雲性起。全非從性起之義。故香象釋性起雲。以不起而起(文)若爾何雲一理隨緣之義乎。又言論變造諸法者。我於諸法。論事事即入爾。但與汝異。何者。汝釋雲。性中三千為體。修起三千為用(云云)既修起三千是但用。未見緣起諸法性起德。我於三乘一相緣起諸法。更談事事即入無盡緣起。此豈同修起三千但用乎。故華嚴問答雲。三乘緣起。緣集有。緣散無。一乘緣起不爾。緣合不有。緣散非無(文)又汝破他師理事分對一心雲理。三千雲事。雖雲應知理具三千事用三千各有總別。性具三千終理。又雲。又復應知。若事若理。皆以事中一念為總。以眾生在事未悟理故。以依陰心顯妙理故(文)此又若事中一念。非全理之事。那攝事三千。若雲但事一念攝三千不可。事事相礙法故。故古師雲真諦應知等。非即事心談真心義歟。又釋雲。由一性立理事三千故。故兩重三千。同居一念也(文)既雲一性無性。設雖事中一念。須以理為本。況妙樂釋明鏡。故釋雲。真即同居一念。俗則百界千如(文)真俗二諦。相望分明也。應知。性具約理。性起約事。故兩宗差降。性起猶勝。何況果性不可說理乎。所以彼宗以圓融三諦。雲初住分得唯佛究盡。故止觀雲。從初住去。三諦玄微。唯智所照。乃至唯佛與佛乃能究盡(略抄)然華嚴以事事即入。雲因人所了。未關果佛。故釋雲。普賢因人所了。名因分。遮那果人所下名果分。故分齊雲十佛境界。普賢境界。既以天台果佛所證。而為華嚴因人所了。更舉果分之理。是豈非二乘果佛之理有勝劣哉。問。大師住心論雲。華嚴大意。厚始要終。明真如法界不守自性隨緣之義(云云)。此乃以華嚴。判一理隨緣之義蔽己膗腳。發他腫足。蓋此謂歟。若爾密藏決判。疑殆猶殘。是非未決如何。答。今不守自性隨緣義者。無自性之謂也。然極無自性稱。法身自立(經雲。極無自性心生文)龍猛承恢(論雲。又深知一切法無自性文)若爾何為大師自由釋義矣。良以佛華所說事事即入。於是一心緣起攝。而未入性佛性然位。依之清涼釋諸法圓融舉十因之中。有唯心現故之因。又香象釋指一多無礙。雲十玄緣起。又雲無盡緣起。又雲隨緣約因辨教義。指此等緣起。雲真如法界不守自性隨緣之義。未必一理隨緣之義也。或望果海性德。六大三密。無盡莊嚴緣起。若華嚴無盡緣起。若天台一心即三千隨緣。皆從果海起因分法門故。雲真如緣起也。故釋論雲八種本法。從因緣起(文)五教章雲。法界緣起乃自在無窮(文)或又對三密無盡緣起。彼於一心緣起故。屬一理隨緣歟。居高降低。其理可然。在劣凌勝。其咎難免耳。若爾佛華下法華。何為過。謂彼同乘同劫。此顯密天地。不可為例耳。   次真言宗意。明性德輪圓之妙理。顯無盡莊嚴之本具也。所謂本有六大是理。法然四曼即事也。或六大中。五大是理。識大即智也。或六大四曼是理。五智三密即智也。或皆理也。皆智也。理理無邊也。智智無數也。如是六大四曼等。皆是於顯家寂滅絕離一心無相極理。自性法身。以如義所說本具輪圓之德故。永異諸宗之理耳。諸教絕離。密藏本分者。即此意(矣)故寶鑰雲。真言密教法身說。祕密金剛最勝真。五相五智法界體。四曼四印此心陳(文)(私雲。法界體者。本有六大也。故即身義雲。故佛說六大。為法界體性文)又雜問答雲。此教意。明無盡莊嚴藏本具故。證心實際時。萬德莊儼自具(文)誠夫遮情霧晴。大虛湛寂。表德光現三辰歷然耳。顯密理。淺深蓋以如此(矣)。問。性具三千。是天台之奧義。全同性德輪圓。圓融十玄。亦華嚴之幽旨。何異六大無礙。依之指要雲。圓家明性。既非但理。乃具三千之性也(云云)又雲。使三千色心相相宛然(云云)斯則一心位。三千宛爾而具。寧非無盡本具。華嚴又立事事無礙。理理無礙之義。是非理理無邊。智智無數謂。若爾何定遮表之階級。判理性之淺深乎。答。凡教淺深。是可依佛優劣。法身應化之說。無勝劣乎。理淺深亦可任教遮表。一心三密之理。無階級乎。觀夫本有六大。報化二身。祕而不談。性然四曼。理智兩佛。知而能說。謂性處性相。同攝相歸性。是故祕藏記雲。顯教相常住者。攝相歸性稱常住。譬如水波風息時波即水也。密教談性之處性相故。性相宛然而本有。譬如日月光明性相不離本有也(取意)良以。天台性具雖甚深。猶全修在性故。雲三千宛然。華嚴性起雖希有。全理之事故。雲事事無礙。是故指要修性不二門雲。修謂修持。造作即變造三千。性謂本有不改。即理具三千。今示全性起修。則諸行無作。全修在性則一念圓成。是則修外無性。性外無修。互泯互融。故稱不二(文)又雲。一一行業。因果自他雖假修成。全是性德三千顯現故。雲全性成修也。又雖全性起修。而未嘗少虧性德。以常不改故。而未始暫闕修德。以常變造故。然若知修性各論三千。則諸義皆顯(云云)探玄記事融相攝門雲。亦有二義。一相在。二相是。初中先一在一切中。謂如一教法。不礙存事。全是真理。真理遍餘一切事中同理。教事亦如理遍。是故一切法中。常有此一。二一切在一中。謂無分限理。既不改性。而全是事。是故一事攝理。無不皆盡。餘事如理。在一事中。以理無際限故。不可分故。隨一事處。皆全攝也。是故一中常有一切。若具通說有四句。初一在一中。謂別說一切差別事中。一一各有彼一法故。二一在一切中。謂通說一切悉有一故。三一切在一中。謂別說一中攝一切故。一切在一切中。謂通說一切悉有一切故。二相是者。先一即是一切。謂如一教事。既全是真理。真理即為一切事故。是故此一即是一切。一切即一。翻上應知。通亦四句。准前思之。良以。全理之事。與全事之理。非一非異。由非一門故。得相在也。由非異門故。得相是也。深思可見(略抄皆引經為證。繁故略之)私按。相在相是。十重唯識中。如次第八九融事相入。全事相即也。相在相入約用。相即相是就體也。當知。前修性不二。約豎論即。此事事無礙。就橫明即。何者。不二即義。雖當相是。無礙法是事理故雲豎。謂一心是理。三千是事。斯乃事理無礙攝也。又新師意。一心通事理。三千亙體用。雖然此又以修起三千用。即性中三千體故。於是豎攝。謂事事邊。雖同相是。體用義異此歟。心事理亦爾。又言彼彼三千互遍亦爾者。雖同橫即。是約總別相對。猶似豎(矣)故指要雲。若論諸法互攝。隨舉一法。皆得為總(文)然今事事無礙。於汝三千諸法。橫一多相望作四句。或但約用明相在。謂融事相入是也。或但就體明相是。謂全事相即是也。非但有橫豎勝劣。相入相即。第八第九唯識也。更有第十帝網無礙乎。然此等皆望真言。攝相歸性。非性相歷然義。天台既雲修正不二。非所諍歟。況文句釋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文雲。眾生正覺。一如無二。悉不出如。皆如法為位也(乃至)以如為位。亦以如為相。位相常住(文)疏記雲。位據理性。決不可改。相約隨緣。緣有染淨(文)本書釋義明鏡。又華嚴出事融所因。雲全理之事與全事之理非異等。是又雖雲事事無礙。相在相是。如次事理非一非異為因。即人同非歸理。是故探玄釋相入。雲以理成事事亦鎔融。釋相即雲依理之事事無別體。此又攝相歸性攝也。又理理無礙。是本宗無文。設許從事雲理理。全事之理故。全非同祕宗理理無邊之義。若華嚴。若天台。理是一性。故探玄雲。理既無此彼之異(文)妙樂釋雲。一性無性(文)若爾何濫性相歷然之義。水波月光之譬。可悉之。良以。六代圓明之月。放四曼之光。諸法隨緣之波。歸一心之水。明文日耀。疑冰盍解。問。性相歷然攝相歸性淺深。義勢宜然。但妙樂釋雲。一念心中。已有理性三密相海。一塵報色。同在本理毘盧遮那(七不二門)又清涼釋雲。十方諸佛。皆我本師。海印頓現。且總持教中。亦說三十七尊。皆是毘盧遮那一佛所現。然此三十七尊。各有種子。皆是本師智用流出。與今經中海印頓現。大意同也(演義抄)又般若經及瓔珞經等說六大。此等皆顯家章疏。本經明三密。四曼。六大。若爾何顯乘貶攝相歸性。密宗褒性相歷然。況復即身成佛譬帝網而言六大無礙四曼不離。若事理共各各別別。無平等義。雲何成無礙耶。答。六大。四曼。是密宗規模之說。五智。三密。即顯乘絕離之法。故大師釋雲。法佛三密。曼荼四身。四種言語不及。九種心識不緣(云云)況理理無邊。智智無數之說乎。大日經雲。以心無量故。知身無量。知身無量故。知智無量等(云云)唐阿闍梨頌雲。法然具足薩婆若。心數心王過剎塵。各具五智無際智等(云云)大師吽字義雲。同一名如。多故如如。理理無數。智智無邊。恆沙非喻。剎塵猶少。雨足雖多。並是一水。燈光非一。冥然同體。互相剎入帝珠錠光。重重難思各具五智。多而不異。不異而多。故名一如。一非一一。無數為一。如非如常。同同相似。不說此理。即是隨轉。地墨四身。山毫三密本圓滿。凝然不變(文)既雲不說此理即是隨轉。定知。密乘不共之談也。所以華嚴雲理無彼此異。天台雲一如無二。彼他受應化隨轉之說故爾。此法身如義內證之談故。理智俱無量也。所謂恆沙智智。剎塵理理。多非多多。同同相似。一非一一。無數為一。故理事各有差平二義。涉入無礙。顯家理平事差故。事事無礙。又全理之事故圓融。理理無礙又爾。故香象釋雲。唯約理性即唯一味不可即入。唯約事相即其即相礙。不可即入。今則事理融通具此無礙(文)今謂不爾。性相歷然。事理各各具差平二義故。全事之事。事事圓融。全理之理。理理無礙。又事理互涉入。此雲六大無礙等也。或又顯教諸乘極理。是真宗別事所生。理事猶非敵對。何況密理乎。故住心論雲。諸顯教皆以真如。為諸法體性。佛華。法華等。亦以此真如為至極理。今此真言法教。以吽字為一切真如等所依。真如則所生之法。真言則能生之法(文)又聖人釋雲。顯理所生末。密事能生源(文)依此等釋。顯密理差別。非同日之論歟。但妙樂之釋者。既雲理性三密相海。指事三業。雲三密。全修在性故。雲理性三密。非法佛三密也。上文雲。於化他門。事分三密。隨順物理。得名不同(云云)若法身關三密。可許色相說法。既雲於化他門。下雲現身說法。不許法身說法。又指要釋雲。而說必定應。法定無說。若相即者。法全是應無說即說。應全是法說即無說(文)妙樂疏記雲。法定不說。報通二義。應化定說若其相即俱說俱不說(文)智證釋雲。法定不說。報通二義。應化定說。此約別教。若相即門(乃至)俱說俱不說法(文)安然釋雲。此亦即三身門只以他受變化說法。而為法身自受說法。亦以法身自受不說。而為他受變化不說(文)故知。天台一家意。師資相承。皆不許法身色說也。圓教相即三身俱說者。法即應故雲說。非同祕宗法身說法耳。故知。理性三密者。全修在性義也。又理具三千即此意。然以智禮性具三千相相宛然。若同密家性相歷然。則如我可許法身色說。既不爾。故指要雲。非離應之法故。經雲微妙淨法身具相三十二等(云云)說法文。如前引。華嚴稱性亦爾。故香象大師釋雲。此理法身與諸觀智為所開覺故。經雲法身說法。授與義故(文)然我家三身各別。法身具三密。誰混即三身並所開覺之義。又不可言同別教隔歷三身。彼法身無色說故。報化無常故。或雲。相即三身。是跡門意。若依本門。三身何異密故大疏釋。釋大日如來雲。今此本地身者。妙法蓮華最深祕處也。故壽量品雲常在靈鷲山(乃至)而眾見燒盡。即此瑜伽宗之意耳(文)。又智證顯密二宗本地三身釋雲。跡門意。開權顯實之時。跨[□/即]三身。超於八教。一大圓佛也。故妙樂大師釋雲。若法華已前三佛離明。隔偏小故。來至此經。從劣辨勝。即三而一(已上)本門意。拂跡顯本之時。本極三佛。毘盧遮那一無異也。發跡顯本之前。法報二身非應。開跡顯本了本跡各有三身。故妙樂大師釋雲。若未開法報非跡。若顯本已。本跡各三。(已上略抄)既疏中以本地三身。同華臺具體。智證以即三身。判為跡門。若爾何隱本地三身。但對跡門三身。顯祕宗勝能乎。答。疏家或約開會之意。或以深祕之義。以顯經論。而成密義也。所謂以般若經等。證一生成佛等義。豈般若又與今經全同焉。智證大師釋。又即彼釋中約教理。判顯密優劣故。更不及苦勞歟。故彼釋雲。法華本佛。是理祕密。非事祕密。真言教事理俱密之佛也。其顯密二教差別也。(略抄。此約能詮示顯密異。)文雲。本門三身者。法身如來者。如如境。報身如來者如如智。合時即實而權。以即實而權之智湛然能應一切故。名應身如來也。天台大師釋。能成即報身。所成即法身。法報合故。能三世利益眾生(已上)次祕密三身體者。胎藏漫荼羅。是三部諸尊也。其三部者。即是四重圓極三重即三身也。(略抄。此約所詮辨淺深也)此又本地三身中。法身是所成如如境。無色無形理。祕密佛也。寧同中台大日具三密(矣)況復於理祕密。猶有勝劣也。次清涼釋者。彼師真言流布後。作華嚴抄故。引經軌為證歟。引憑深意未詳。若彼本師者。盧遮那佛歟。若爾何從報身智用。流出法身乎。大本華嚴經雲。圓圓海德諸佛勝。其一切佛。不能成就圓圓海劣故(文)(大師釋雲。圓圓海德諸佛者。自性法身也文)龍猛釋雲。盧遮那佛。雖攝三世間。而攝不攝故(文)。經論同雲盧遮那不攝法身。何背彼誠說。猥作此釋義釋(矣)若指大日雲本師者。其義然。顯密有勝劣。流出·頓現·似同故。若又法身流出三十七尊。雲十萬諸佛皆我本師海印頓現攝者。以金剛頂經。似攝初時華嚴歟。恐似同大唐天台山佛隴禪寺和上廣修。同山國清寺座主維蠲。以大日經判方等部歟。華嚴。方等。他受應化之說。大日金剛理佛智身之談也。勝劣玄隔。相攝何然。又般若等經。雖說六大。是有為無常法。非性佛性然體。又六大悉非能造。若依有其名字。雲同者。俱捨等中明六界。小乘中可雲說本有六大乎。大師雲。諸顯教等。以四大等為非情。密教即說此為如來三昧耶身(文)又顯中雖明四大能造之義。唯色法能造心法猶不造。何況無為法等。今意不爾。故大師釋雲。上達法身。下及六道雖粗細有隔。然猶不出六大。故佛說六大。為法界體性(文)故彼此六大全別耳。 諸宗教理同異釋(終)   建治二年二月一日記畢。雖憚下愚之才判五宗之理。難背上綱之命。綴一章之文而已。   東山醍醐寺沙門賴瑜 ******   《大正藏》第79卷No.2529 No. 2529 十八道口決(弘長元年六月十六日於醍醐寺報恩院傳授始之)   御口決雲。小野次第有二。一石山御作。二延命院造也。今本是也。又傳授作法。故僧正口雲。先灑水塗香備機師前置之。師取香塗手腕。護身法等如常。次加持香水自身及弟子身灑之。次我胸觀.字。弟子胸想.字。即師資如次觀大日金薩(云云)私雲。是擬鐵塔受法之儀式歟。又御口雲。中古以來不用灑水塗香。護身法並觀念用之。又小野僧正大師御影御前。聊啟白之後授之給。人尋申子細。答。擬受明灌頂給。又受明灌頂。授之。後十八道等可許之(受明灌頂印明在別)私雲。十八道儀軌雲。從師獲灌頂。既蒙印可已。不久當成就。弟子具此相方可為傳授(矣)此文。灌頂者弟子受明灌頂歟。師傳法灌頂歟。但准弟子具此相文。可謂弟子灌頂(矣)(御口雲。堮捅部C此處師灌頂事不可有沙汰歟。文不見故也)。   先房中作法。御口決雲。至隱處洗手漱口等。皆有作法(印言在別)雖然近來必不用歟。著淨衣等作法必可用之。先左手持衣。右手結小三古印(以空押小甲餘三指開立也)誦.字。加持三反。然後著之。次取袈裟加持如先。然後懸之。次或立或座。淨三業三部被甲如常。次住薩埵威儀。胸觀.字(次第心者胸也。御口雲。悉無Ьыу也)觀成薩埵身。想足踏蓮花。意懷慈悲。漸步到堂門前。右手三度彈指。誦.三反。次開門戶入堂內。兩眼觀..。以此淨眼。可觀見道場內本有諸佛也。住薩埵威儀者。重仰雲。故僧正口傳雲。兩手金拳左安腰。右仰安胸臨堂門也。雖然近來不然也。又仰雲。此流金拳地水火三指握之。大指少屈。以指頭押火屈側。屈風指立大指甲上也。自下皆准之。   次普禮。御口雲。上古數珠懸左風空間。寄右掌作金掌。誦明作禮也。近來不然。摺珠誦明作禮(三度作之)晴時(右扇左持珠)到禮盤下。蹲踞。先扇置磬臺禮盤間。次以右手取香呂(但無香呂箱之時。香呂有左機。仍以左手取之)次香呂移左手。杵珠取具。右手香呂柄鉤所取。臍程安之。三度禮。次置香呂(左右准前)重仰雲。凡諸事摺念珠事。三井覺融僧正摺始之。以前不摺之也。自下摺珠事准知(文)。   次著座。御口決雲。結跏半跏雖俱舉。近來多就半跏也。左下右上兩足間。或小袖或帷等隔之膚不合也。聊可生愛著心故。但衣不隔之。可覆足上故。若晴時登禮盤。先上右足。次左足引上半跏。自或施主或上臘方可登也。次著座畢。阿伽器等少少押直。次數珠少摺(不高聲也)母珠左頭指腹方當之。弟子掌中引遣。即纏頭指已下四指(或三匝或五匝不用四匝六匝)右手置左掌。弟子引懸盤上。左機置之。晴時左手乍持杵纏珠等如前。念珠香呂間置杵也。   次普禮御口傳雲。作合掌誦明三反。御記雲。先師雲。凡結印時。其臂極忿惡。極身副見苦。可相計。但印上下可依印歟。上胸程下臍程也。仁和寺等不用此普禮。醍醐不用之人。頗無其謂。祖師製作兩界十八道等次第。壇前普禮之外。已有著座普禮。何不用之哉。但晴義以見聞為先。異樣法則略之歟尋雲。十指交叉有何故乎。答。高尾口決雲。此歸命合掌相叉意者。此十指者為十波羅蜜十法界(矣)大日經疏第三雲。左手是三昧義。右手是般若義。十指是十波羅蜜滿足義(矣)古師口決雲。理智冥合定惠和合故(云云)。   次塗香。御口雲。先以右風空開香器蓋。隨便置之。大旨器前方也。次以右風空取香置左掌。三度移之塗手臂三反。晴時以左手開蓋取香等事作之。如本之時迴右手無骨之故也。   次三密觀。御口雲。蓮掌者常虛合圓樣作之。三寶院大僧正正傳。二中指端少開(矣)此中觀想意思惟未必誦文。但初心行者誦文又善(矣)凡一切觀想准之。   次淨三業。印相印處如說文(矣)祕藏記雲。淨吾三業者。他眾生三業俱時清淨故。曰淨三業真言(矣)高尾口決雲。此真言有十六字。是則十六諸尊也。此十六諸尊。與一切十方諸尊相涉入。是即禮法也(矣)。   次佛部。印相如說文明三反。御口決雲。此印佛頂形也。或佛金身形也。故為佛部印歟。   次蓮花部。如說文明三反。御口決雲。開敷蓮形也。故為蓮花部印(矣)。   次金剛部(如說文。但以左小腹。叉右大側。前方准之)御口決雲。兩手水火風三指少開如三古杵形。三古杵即金剛故為金剛部印(矣)。   次被甲(如說文。口雲。隨印五處明各一反合五反)御口雲。此印甲形也。故雲被甲印(矣)尋雲。淨三業三部被甲示何義乎。答。御口雲。淨三業三部自行。被甲化他。或淨三業自行。三部被甲化他(云云)疑雲。蓮花部雲令人樂開說法自在。是化他也。被甲雲證無上菩提。豈非自行乎。答。私會雲。自證菩提中妙觀察智。有說法斷疑功。故云爾歟。又被甲證菩提者。化功歸已意歟。堮恁]已下僧正御房自筆)雲。蓮花部說法自在等者。印言功能也。行者依此三密功力。獲得無礙辨才之功德也。然非必對他之說法等歟。又被甲證菩提等者。先被甲護身者果後方便也。成佛得果以後任本誓悲願。被大悲大慈甲冑。入生死大海。自在令度群類也。今證菩提者。此印言等功力也。此三密能修行者所得功德也。凡一座行法間。妙覺果滿頓證頓極。非一度。非二度。雖然實證以前。猶是凡地也。因位也。今雖表果後行相。猶只舉因修之功力也。可雲歟。一義雲。煩惱業苦不染著身。離諸惡趣苦。證無上菩提者。果後時。令其所度眾生獲得如是之功德義歟。猶猶可尋歟(私雲。巳上堮恁C是抄記後入見參時。被加堮悀F。此流肝心尤在斯歟)私更加一解雲。如次體相用次第也。體是總體故。三部統攝為一印言淨三業是也。相差別故三部印言各別舉之。慈悲後得智所起故屬用。或應化所起故雲用(矣)。   次加持香水。印相如說文(矣)御口決雲。先以右風空覆香器蓋。次開水器蓋置香器蓋跡。即其手便取念珠母珠移左手。右手作小三古印(此印有四樣。一空押風甲二押火甲。三押水甲。四押地甲。今依第四說也)口隨誦明(用阿密利帝明)印向器方。不迴直加持二十一反(加持者。印上下如打勢也)左手左股上二三寸計舉安之記數。次加持畢。先以右手左手珠母珠許引返。次以右手取散杖入水。先逆攪水誦.二十一反(觀.字燒淨塵垢矣)次順攪水。誦.二十一反.字流出乳水矣)誦.時左手二十一反珠反記數(矣)次器端三度叩(不合拍子)胸程散杖未上持之。先順三反迴(觀灑十方)次上下合三度許轉(觀灑自身並供具等)又水入。如是三度畢。散杖置本所。其手使可覆蓋也。又晴時以左手覆開置。即其手便取杵及念珠移右手。杵端器方向加持如先。左手如先。次加持畢。珠引反如先。次左取散杖右杵取替入水。加持並散灑如先。散灑畢散杖又左杵取替。左可置覆蓋(如前)私雲。從東北角散之者。丑寅兩部不二方故。真言以不二為本。故丑寅為始。生佛不二即身成佛表示也。後夜成道可思之尋雲。灑水入香有何故乎。答。大師御釋雲。水有清淨義無遍至義香無清淨義有遍至義。二合故具遍淨二義也(取意)。   問雲。脅機置水香珠次第如何。答。佛方為始。行者方為終。水香珠次第也。御口雲。機正中正直可置之。然少ЁЗХロлЪ置之。為易取散杖歟。 T79006301.GIF   私雲。水香珠次第。是定戒惠次第也。水香當定戒下注之。可知之。珠明記數故配惠也。廣澤戒定惠次第置之(二次第所由更問)。   次加持供物。御口決雲。先卷珠置機右手作小三古印。逆順各三反旋轉。明逆順各三反。明.......明也。左金拳安左脅。又晴時左乍持珠金拳安左腰。以右手杵臍上程逆順加持之。重意雲。順從左迴右逆翻之。又從右旋左雲順。逆反之。兩說雖異。指端向上向下不同。實順逆不可違(矣)但今依初說(矣)。   次.字觀。金剛合掌。御口決雲。金掌有二。一十指初節交叉。二兩掌平合如堅實合掌。今用初說(矣)。總論之有十二合掌(矣)十指交叉十法界圓融。十真如無礙義也。觀中頂上心中壇中地下者。御口雲。頂上.字下至無間。心中.字上至有頂。豎遍三界也。壇中地下.字橫遍十方觀之。又頂上身中正報身心壇中地下依報壇地也。 次淨地(合掌)次觀佛(合掌)觀中猶如胡麻者。御口雲。有二說。一各油遍胡麻中。喻遍空諸佛也。二遍空諸佛數多比胡麻也。故勝佛頂軌雲。觀虛空中。無數諸佛。猶如大地滿成胡麻。不可稱數(矣)(或形相微細Юю⑥比胡麻也。私雲。初義大疏中出歟。彼雲。如胡麻中油無空隙所云云。後義觀自在儀軌出Уэ。彼雲。觀空界遍滿其中有。如來形大如胡麻相好周備文。又私雲。加一義雲。遍空諸佛○以上異本)又雲。誦遍照明者私雲。密嚴上人云。.字與.字是同大日種子也。故.....。與.....者。上下差別而已(矣)又歷然見諸佛者。御口雲。此流禮幾世無漢音讀之。   次金剛起(印相如說文)但。御口雲。二地鉤結進力端合。三度舉之。明三反。私雲。此流金拳者。空少屈押火屈側。不同廣澤以火握空甲也。   次普禮(印相如說文)若晴時自.字觀至普禮。袖中胸下程作之歟。   次啟白事由。御口雲。開白時先左手取脅機珠。次取具香呂(若有香呂箱。以右手取之。後移左手)金二丁(初一丁驚十方諸佛。後一丁驚眾會義。或初一驚佛。後一驚施主也。此常傳也)。 表白詞雲(僧正房御自筆被加也)敬白真言教主大日如來(乃至)平等利益(云云)(表白別在之)後後時無表白時。用令法久住利益人天句。其詞雲。為令法久住利益人天護持佛子悉地圓滿(摩伽毘盧遮那寶號丁觀自在菩薩丁金剛手菩薩丁)御口雲。醍醐寺流。唯用摩訶毘盧遮那金一打。三打是仁和寺流樣也。然此流今用三丁。是覺洞院時始之。受寬遍僧正說。爾以來依仁和(矣)其故大日·觀音·金剛薩三打。如次驚佛蓮金三部諸尊義勝故。 問。若爾者金剛部佛部尊為本尊時。應如此耶。答。御口隨在何尊。此三種寶號全無相違(矣)。   次神分。其詞雲。抑三密修行之處。滅罪生善之砌。法味餐受為。定降臨影向給等(云云)(此句是表白有時神分樣也)無表白時。奉始外金剛部金剛天等。三界所有天王天眾已下用之。何時一切神分般若心經雲金一打之。後置香呂(若脅機置以左置之。若有香呂箱以右置之。箱坐右故以右置之)次持念珠(晴時杵又持加之也)大般若經名等金打之(神分次第別有之)次祈願(次第別有之)御口決雲。此流習祈願仰歟真言教主等。祈精句唱之時。自行摺念珠唱之。晴時心中唯唱祈精句。不摺珠也。仁和寺勸修寺摺之歟。   次五悔。御口雲。念珠懸左腕作金掌。自一切恭敬至三摩耶戒言。同印誦之。但晴時置杵而珠懸左。餘流乍合掌持杵歟。   次發願。御口雲。先懸左手念珠。左掌取直持之(或三匝盤持之隨宜。但不取香呂)金一打。次唱發願及五大願文。若晴時用勸請故。取杵香呂不打金。而唱勸請等文。   次五大願。問。四弘願中有煩惱斷句。何五大願中除之乎。答。御口雲。初度眾生句中含煩惱斷義也。問。四弘願中雖有此句別立之。五大願何攝初句乎答。又仰雲。顯乘是心外談故。向心外眾生。施化他行故。度眾生句外。立煩惱斷句(文)真言是心內故。心中所有無盡煩惱。即一切眾生故。度眾生即斷煩惱也。故檜尾口決雲。此大悲弘誓常途義。約外眾生為言。今意約內為言也。意雲。真言眾生無邊等者。眾生者是內心煩惱也。內心煩惱清淨。已隨煩惱數。諸佛顯現。是名為約內心眾生無遍誓願度等(矣)(堮捅部C私撿雲。釋論第十立五悔。悔中釋本論救拔一切苦惱眾生文雲。對治一切煩惱業障海文。此文既眾生雲煩惱也)私加一解雲。此教談即事而真故。菩提無上句攝彼歟。   次普供養。御口決雲。先珠懸左腕。二手合掌。二風作寶形。二空並立而誦明唱偈。次珠取直金一打。其後卷珠置機(矣)又說五大願終置珠。結誦普供養印明畢。又取珠金(一丁)置珠也。二說中前義為勝。此流樣也。印明等在後者。摩尼供印明並偈也。   次大金剛輪(印相如說文)御口決雲。纏二風二火少作圓形。二大指頭少入內也。重仰雲。輪有八輻十二輻千輻等。而今印形隨在何輪表一輻形。二火交纏二風上表一輻形也。二大並立是輪齊也。越法等重罪者越三昧重罪歟。   次金剛撅(印相如說文)。御口決雲。空風各頭相拄。是獨□樂□□□□□□妘濾魯□□□□□奪□□□膳□□□輻□□□□□□E□飀□□□□□□□□□聾奅逆□□□□□□磊□檢□□□□□□□□□□觟□饕□□□觛申□覝好□□□□□□□姾糖j□□□□□□□□□□□□□□□□姈□逆□証□□榕晏□□□□□□□稻良□姵]襼□覭□祏都□駧□□□婢觩□襏□奊□□□□□麗□□□□i□□□□□□褸□n糖□□  次金剛牆(印相如說文)儀軌雲。准前地界。開二大指豎之。側如牆形(矣)御口決雲。方結分際可任行者意樂。故雲隨心大小也。故圓城寺八卷次第雲。或大千界。或一四天下。或南州。或日本。或一房等皆得(取意)此中一坊為勝。順末代眾生心故。又一坊中法界籠故(云云)問。若爾前地結又可隨心大小乎。答。可爾。故儀軌雲。隨意大小摽心。即成堅固地界(矣)。   次道場觀。御口決雲。住如來拳印。冥目靜心思惟。未必誦文(矣)。說文雲。左手作蓮花拳。右手作金剛拳。以右拳小指握左拳大指初分(文)。御口決雲。蓮花拳者地水火風四指。握之以空腹押風屈側(又雲胎拳也)金剛拳者如上注之。私雲。胎拳仁和醍醐全同金拳少異。彼流以火握空甲。屈風著立空節間也。重仰雲。此印合胎金二拳。顯理智冥合兩部不二義也(云云)私雲金重胎。如次天地果因表示歟。謂地上有天。因行上立果德故。尋雲。拳有幾種乎。答。御口決雲。有五種拳。一金剛拳。二蓮花拳。三如來拳(已上三拳如先)四內縛拳(常內縛印也)五外縛拳(常外縛印也)又具忿怒拳成六種也(忿怒拳者水火握空少屈押火側。地風各偃深鉤地風端。如次當水火第二節側程矣)觀中金剛寶蓮者。御口決雲。此尊三摩耶形也。金剛者八輻金輪。寶者寶幢。蓮者蓮花也。如上種子...三字逆次配之。..為蓮寶種子可知。.為輪種子。高尾曼荼羅中有之。又重仰雲。此尊最深祕事。謂青蓮花上寶幢。寶幢上紅蓮花。蓮花上八幅金輪。金輪上三辨如意寶珠。深義更問(堮捅部C如意輪儀軌雲。金智法界自性體。住於金剛蓮即變及其寶蓮為真多菩薩手持如意寶矣)六臂身金色等者金智軌文也。文雲。六臂身金色皆想於自身頂髻寶莊嚴冠坐自在王住於說法相(矣)御口決雲。自在王坐住說法相可訓也。意雲。自在王者阿彌陀。名觀自在王如來故。觀音頂上載本師阿彌陀故云然也。身流出千光明等者。同如意輪儀軌雲。行者如是觀坐。於滿月輪中。身流出千光明。頃背圓光。復想心月輪亦有寶蓮花(矣)右第一手等者。同儀軌雲。第一手思惟愍念有情故。第二持如意寶。能滿一切希願。第三持念珠。為度傍生苦。左第一手按光明山。成就無傾動。第二持蓮手能淨諸非法。第三持輪手能轉無上法。六臂廣博體能遊於六道。以大悲方便斷諸有情苦。御口決雲。思惟手愍念一切眾生之形也。依此慈悲心。為令利安眾生。出生福智二嚴也。福者右第二如意手。智者左第三持輪手也。如意生珍寶故為福。金輪有摧破功故類智也。又御口決雲。次第左第一手按山者按光明山也。光明山者補陀落山。彼山林木等皆有光明故。雲光明山也。八大觀音者。大本如意輪經雲。圓滿意願明王菩薩(一)白衣觀自在(二)一髻羅剎女(三)四面觀音(四)馬頭羅剎(五)毘俱胝(六)大勢至(七)陀羅觀音八也(云云)。已上經意圓滿意願者。本尊如意輪歟。而或人云。圓滿意願者聖觀音也。四面者不空□索也(云云)此兩說皆謬說也。今軌心圓滿意願者如意輪也。意願如意義同故。以四面稱□索。又以不可。彼無四面故。又說雲。如意輪觀自在得大勢多羅毘俱胝白處一髻羅剎馬頭(云云)已上出小野一切明集也。又說雲。不空□索毘俱胝十一面馬頭忿怒劍如意輪不空劍一髻羅剎(云云)已上以儀軌手跡本寫之。又蓮花部等者。觀音蓮花部尊故。眷屬又蓮花部也。問。仁和寺流以大日為本尊。何今如意輪為本尊乎。答。御口決雲。為利益五濁惡世眾生。此尊殊超餘尊也。故儀軌雲。此大悲儀軌不著日。及宿時食及澡浴若淨與不淨。常應不間斷。遠離於散亂(矣)故尊師如意輪垂跡。留形於山上之雲。鎮守觀自在應現。浮影於山下之水。皆是濟度群生之祕計。利益眾生之方便而已。依之尊師作持寶金剛次第。石山內供延命院上綱。同就此尊作十八道次第。良有所以也。重仰雲。故僧正奉問如意輪功德時。僧正御答雲。金智儀軌雲。持寶蓮勝幢幢中出妙聲。誰有薄福者當滿一切願(矣)可思之(云云)。 真言唵步欠者御口雲。三歸真言也。七處各一遍合七反也。依此真言加持。反穢土草庵。成廣博嚴淨佛剎也。施餓鬼軌等。名淨土反真言。故道場觀用之也(此兩行御披覽時被加之)。   次大虛空藏。文雲。二手二中指右押左。外相叉·著手背。二頭指相戚如寶形。即成寶珠(矣)。御口決雲。地水立合二空並立也。重仰雲。二風表寶珠地水等表幢也。私雲。十八軌中此名普通供養印言也。總供養義歟。文雲。由誦此真言故。所想供養具真實無異。一切聖眾皆得受用(矣)。   次小金剛輪。御口雲。二手金拳二地二風鉤結。先胸下程印面仰順豎。三反迴轉。印五處之心也(明各一反)次印面反外。各左右三反許旋轉。印虛空身前壇上本尊供物之意也。明各一反。次反內聊指口方指舉樣散印(是晴義也。自行時如說可加持也。此注御自筆也)堨黧部C二地二風表地水火風四大種。餘指屈表輪壇也。謂輪壇四邊置四大種護者。金界根本會曼荼羅可思之。餘指有中間可思之。或人問雲。小金剛輪大金剛輪大小義如何。答。御口決雲。古來未決輒難決之。雖然且述一義者。大金剛輪補闕。通依正二報。所以通補發言吐氣。起心動念。輪壇等闕分故雲大也。小金剛輪但補輪壇闕分故。局依報也。故今文由此加持成諸輪壇曼荼羅(矣)故雲小也。以印收口者。御口決雲。帝釋宮雲口也。彼天善法堂有兩部曼荼羅並顯密教文。天福力所聚集也。歸入彼堂內曼荼羅故。雲收口也。又深祕義雲。行者口為入門。歸入心中本有曼荼羅義也。   次寶車輅(印相如說文)御口雲。三大向外撥去。三度明各一反。問。車(並)輿俱迎客乘物也。何必用寶車乎。答。御口雲。車輪雖迴轉屋形不動。似眾生依業煩惱等雖迴轉。佛性體不轉變故用車也。輿無此義之故。   次請車輅(印相如前)二大向身。三度召之。明各一反。   次召請(印相如說文)御口雲。大指三度來去。明各一反。問。請車召請等何異乎。答。御口雲。前請車時道場空中來住。今召請壇上召請。後四明壇上本尊引入。冥會義也。重意雲。召請十方諸佛。報身壇上木像等。應身前道場觀種三羯轉成佛法身也。謂十方報身召入壇上應身。此報應不二身冥會。觀成法身。成三身一體本尊也。此本尊行者。入我我入時。生佛不二而成即身成佛義(文)。   次四明(印相如說文)御口雲。誦弱進力俱鉤誦.。合指面誦.。鉤結誦.。合腕振之也。祕藏記雲。四明者鉤索鎖鈴。鉤召。索引入。鎖堅住。鈴歡喜(矣)。   次拍掌。文雲。以二手二度拍掌(矣)御口雲。先伸兩手。各屈大指初[}/即] 橫掌中。二掌相向當胸程。如旋鞠三度為舞儀。伸大指付風側三度拍掌也(他流掌面向身如纏物而手合後拍掌。此流不然也)三度拍掌覺洞院有二說。或初二相續打之。或後二相續打之。今取初說也。又拍掌有除障驚覺歡喜義。今歡喜義也。故雲令聖眾歡喜也。   次馬頭。御口決雲。二手虛合屈風水。入掌內背合。二空並立。不著二風。如口形。左右各三度旋轉。明順逆各一反。儀軌雲。一切諸魔見此印已。退散馳走(矣)。   次金剛網(印相如說文)御口雲。印面向下三度旋轉。明各一反。   次金剛炎(軌名火院密逢印)印相如說文。但印面向身開散。八指少出外掌(矣)隨轉明各一反。   次大三昧耶(印相如說文)隨轉明各一反。重仰雲。此前火院外。又以三古杵。成大結界也。   次獻閼伽。御口雲。右手五指開散掌面向下。以空火(或用風空壇障取惡)如握火碗端。熏香煙順三匝。移置左掌上。右作小三古印。誦.直如屬器。加持三匝(加持如打勢不同餘流旋轉也)次寄右手作閼伽印(印相如說文似飲食印)捧持誦明並偈。及觀想畢。次右以火風空取器端(空器內火風外)香水三度滴盤上。次又以右空火取之。還置本處(矣)。御記雲。諸供胸程加持。兩手合時聊指舉也。我身聊可為揖儀也(文)又晴時熏香煙。如繩結迴轉用三匠也(終始.)又滴香水初一度滴一滴。後少長滴之。擬二度或擬四度也。御記雲。金界五度胎並別行三度也(矣)又御口雲。金五度表五部。胎三度表三部也。十八道三度也。重仰雲。閼伽器表忉利天歡喜苑浴池。彼池有四色蓮花莊嚴池。今擬彼入花也。   次蓮花座(印相如印文)御口雲。指開立令指端少屈也。   十八道御口決上卷畢。   御請來錄雲。授我以發菩提心戒。許我以入灌頂道場。沐受明灌頂再三。受阿闍梨位一度也(文)。 十八道面受口決鈔   次振鈴(御口雲。不依次第。就大師薄雙紙等作法行之)御口雲。先以右手取杵(誦杵言也)次以頭指覆鈴右一古上。火以下三指並大指取具杵(取時努努不鳴鈴也。又以中指中古頭覆。中指左右各二指取樣雖有之。不用之也)次胸下邊鈴移左手按腰。次右掌仰杵抽擲三度(隨舉杵誦.各一反。離掌少舉之)次舉杵前上持之逆三轉(慈救咒一反)順三轉(同咒一反)加持身五處。此所五處次虛空必可用之。口失念不雲之歟(御自筆被入之)。   五處(同咒一反。御記雲。第三度杵少舉虛空三轉云云。御口御記二說歟)次以杵當右乳下。翻拳向外。不縱不橫安之。次鈴當左耳五度振之。次胸三度。次額二度(鈴言誦五三二反程為度數也)次十遍後又誦二三反振之。何羅何羅河振終也(御記雲。左腹邊振始。上振舉左乳上程暫振。右方振上樣又本腹方振下畢。畢時殊急振聞惡。聊早振畢矣。又御口雲。明十二三反。不急不綏誦程。振長短神妙也)次鈴如本安腰。以杵加持五處(慈救咒一反。御口雲。又杵胸程順豎迴。此五處加持意)次右杵如本取具還置本處(先鈴次杵也)。問。何故用五三二反度數乎。答。御口雲。中院口傳(真然)雲。耳五度表五智。胸三度表三解脫(空無相無願也)額二度表理智法身。問。何三處用乎。答。同口雲。三處表三點也。如次般若(五智)解脫(如名)法身(如名)也。問。何故耳為始額為終耶。答。御口雲。鈴聲說法義也。驚覺長眠故。先當耳振之。或驚覺諸佛義也。法身最頂故當額也。又重仰雲。故僧正無量壽法奉授後鳥羽院。之次。蒙御尋雲。振鈴終或同時用杵加持。或後用之。二說勝劣如何。僧正臨時申御答雲。鈴杵真言既別。同時如何誦兩咒乎。故此流加持後用被申。院被聞食有御感隨喜讚嘆(云云)御口雲。杵加持誦慈救咒。深祕義也。打任取杵可誦咒也。又尋雲。三度抽擲何標示耶。答。御口雲。三地超越義也。三地者一信解行地(初地)二勝解行地(第八地)。三如來地(等妙覺位也)已上注法三宮御傳也。仁王經陀羅尼釋雲。金剛鈴者表般若波羅蜜。振鈴驚悟愚昧異生。一聞鈴音覺悟般若波羅蜜。顯名摧一切魔菩薩(矣)。   次五供養(又雲理供)塗香(印相如說文)御口雲。屈大指橫掌內(矣)垂下一度明一反。此流隨在何印。伸五指印皆屈大指橫掌也。與願施無畏等類是也。前後准之。重仰雲。漸垂下勢是香塗佛身義也。   花鬘。印相如說文但空離立者。御口雲。空開各著二風側也。重仰雲。二空二風作圓形花鬘輪也。地水火交叉輪中莊嚴花也。燒香。印如說文也。御口雲。二空不付掌少離掌伸之。重仰雲。火已下皆立擬煙也。   飲食。印相如說文。前文者上方也。重仰雲。此印飲食器形也。謂缽印也。   燈明。印相如說文。御口雲。最祕傳雲。風鉤立穬麥計離火。其故火所必有風。故火背立風。雖然風逼近火。火即滅故少離立。左金拳安腰自下准之。   次壇上供具(亦云事供)。   塗香。作法准前閼伽知之。但供養明誦.為異。又塗香以後無滴水(矣)頗勿論也(御自筆可被正之歟)又說加持之時。用.阿彌....明前後又然也。取垸熏香煙置左手。以右加持如前閼伽器。次作閼伽印。捧持誦.一字(供養明也)然後返置本處(矣)。問。塗香敷花盛香事何。答。或雲。法花經雲。應以青蓮花盛滿抹香(矣)此意也。時花准塗香作之。但供養明後以右大頭等。取花投壇上三度。問。妙花用榓有何故。乎。答。御口雲。榓似青蓮花葉故。擬彼用之。青蓮唯在天竺。唐土日本無之。故用榓也。又榓有隨分之香氣也。問。何必四色蓮中用青蓮乎。答。非必用青蓮花。榓似青蓮。且出青蓮花許也(御自筆被入之也)。問。投花有何故乎。答。妙花布地意歟。諸佛會供花必散之也(御自筆被入之)問。三度投之有何故乎。答御仰雲。供三部諸尊義也。問。若爾者金界。何五度不投之乎。答。仰雲。攝三部五部意也。故瑜祇經雲。金剛即寶光蓮花。即羯磨如〃同一體(矣)三句如次金蓮佛也。問。妙花何葉用乎。答。仰雲。前後供養共四葉也。合八葉也。或供供三葉後供四葉又無失(矣)。   燒香。御口雲。右手風火指入火舍下。以空押火捨緣上取之。置左掌上加持及供養等如先。   飲食。御口雲。不取飲食。右手作三古印。少遣壇方(三反腰)加持次如捻風空。伸三指掌仰誦.明(矣)左。   燈明。印少遣燈明方加持之。次結燈明印。印面向左膝末豎安之。但只如前結三古印誦.。是口傳也(被入之)問。不備燈明飲時用印明乎。答。御口雲。加持供養印明。俱不用之也。問。事供養有六種。何理供養雲五供乎。答。御口雲。閼伽印言前閼伽事供處用之。故今不舉之。所以事理供表六度故。各可有六種也。 問。若爾者配六度方如何。答。檜尾口決雲。檀水戒香忍辱花進焚禪飲般若燈(矣)。問。有何故如此配當乎。答高尾口決雲。然水是相成滋養之義是當檀也。香是防非清涼之義。此當戒也。餘准之(矣)。又雲。即此水是佈施。水遍一切物有故喻檀也(矣)。御口雲。花有莊嚴義。喻依忍辱行感顏容殊妙之果也。私雲。焚有熾盛義。譬進勇猛也。禪食俱有長養性。故相況也。燈有破暗義。類惠斷惑(矣)。問。六供中燒香置中間有何故乎。答。檜尾口決雲。精進遍六置中間(矣)。意雲。精進無別體。通餘五度(大乘義章等釋有之)故置中間顯通餘義也。又以阿伽等熏焚可思之。又問。六供中餘各二。焚唯一何故乎。是精進逼餘五度之故也御自筆也御口雲。覺洞院於後白河法皇御前舉各譽之事可被載之(已上二十字御自筆也)御口雲。覺洞院御院參時。諸僧中此事有御尋時。總無申御答之人。覺洞院末座子細被申。御感尤深。重意雲。顯乘四攝六度經多劫修之。今教一坐之間四攝六度行頓圓滿。所以結誦四攝六度印明時頓滿足也。不起於座三摩地現前。宜可然(矣)。   次四智讚。御口雲。先金掌誦四智讚。一反讚終....雲時拍掌(旋舞等准先但無誦言文)。   次本尊讚。御口雲。又作金剛合掌。誦本尊讚也。一反重仰雲。兩種讚總別不同也前四智讚總德。今本尊嘆別德也。問。今本尊讚全同彌勒讚。有何故乎。答。御口雲。三井寺流如意輪彌勒同體習也。圓滿院僧正雲。彌勒儀軌中大慈大悲如膠漆(云云)是即彌勒觀音同體義潤色(云云)此義神妙也。   次摩尼供(印相如說文矣)問。前五供與今摩尼供有何異乎。答。御口雲。前五供是別供養。今普供養即總供養也。重仰雲。於供養有四重祕釋。大師御歸朝時。自青龍寺被送船中。 文雲。   如彼三世中 諸佛菩薩等 修行五供養 我今亦如是(文)   已上初重。   淨心為塗香 萬行為妙花 功德為焚香 果德為飲食 智慧為燈明 供養自心中   心王大日尊 心數曼荼羅 三界唯一心 心外無別法 自心自供養 色心不二故   已上第二重(以心供養心)。   五供養諸塵 六大所和合 大曼荼羅身 顯形等諸色 手印標幟等 三摩耶法身   真言色聲中 文字句義等 法曼荼羅身 供養自身佛 四處威儀等 羯磨之法身   我今四法身 諸佛同一體   已上第三重。   我今所獻諸供具 一一諸塵皆實相   實相周遍法界海 法界即是諸妙供   供養自他四法身 三世常恆普供養   我佛法界加持身 不受而受哀愍受   自他安住祕密藏(文)   已上第四重。   此四重祕釋文。留唐小子送文(云云)。   次三力偈。御口雲。不散前印誦此偈畢。次改印作金掌。唱祈願句(矣)普供養摩訶毘盧遮那等也(委在別)。問。三力者示何等義乎。答。私雲。三力雖異因緣二種也。於外緣有自他兩緣故成三力也。故因緣和合顯諸法成辨也。所謂以我功德力者自緣也。自修行功故。如來加持力者他緣也。諸佛護念故。及以法界力者內因也。御口雲。本有法界本覺佛性也。或雲。所觀境從觀心雲法界力(云云)此義不可然。大日經疏雲。由自善根及與如來加持法界力故。所為妙業皆得成就○即是於一切心法具足因緣之義也(矣)起信論雲。又諸佛法。有因有緣因緣具足。乃得成辨(矣)。普供養而住者。御口雲。今述供養義故云爾也。若又述淨土等者。應雲願成安樂國土。餘事准知之。   次禮佛。御口雲。不散前金掌。唱之本尊三遍。餘佛各一反。   次入我我入觀。印相如印文。御口雲。法界定印有二說。一說今文。一說左掌重右掌。二空拄合也。又用彌陀定印。此為常(矣)觀想准道場觀等(矣)。問。入我我入者實攝入歟如何。答。仰雲。或人義雲。花嚴等圓融法法實涉入。今教不爾。法法然具諸德何假涉入。故涉入者約本尊行者。具德無偏頗也。實非涉入也(云云)。堮捅部C圓融相即互相涉入之條。於常途之義相者。現在絕言。更不及是非之事歟。然而猶於教相。此事有相傳義趣。師受之口決歟。廣可尋歟(已上堮悀]云云)私雲。性佛性然德。雖無增損。六大無礙四曼不離故。法然圓融。性然涉入。若入我我入。勝解作意。非真實作意者。何異三乘談乎。故檜尾口決雲。唯依我修三密之力故。我心中如來顯現。已成諸佛顯現。相對更相涉入顯現。如多圓鏡相對。其影更互涉入(矣)實喻約影涉入。法全體涉入。喻取一分故。尋雲。六大四萬等。俱各各眾生所具。彼此差別耶。答。御口雲。三密四萬。雖彼此不同。六大是平等也。木幡義雲。六大又彼此差別。理理無邊智智無數故。私雲。上一法界義。下多法界義也。二義中。一法界為自義故。理趣釋雲。成一法界自他平等(文)但理理無邊等者。約四萬等義歟。彼釋雲。兩足雖多並是一水(文)。問。一法界何異一大法界遍諸法乎。答雲。彼一心法界。此六大法界故。淺深異也。非謂彼此六大各別故。延命院金界器界觀中。五大皆置一大言。謂一大虛空輪乃至一大地輪(文)又多法界義為勝(文)三大俱無邊故。但至理趣釋者。六大之義同故雲一。非體同歟。例如釋論中雲非謂一法故稱平等也。   次本尊根本印(印相如說文)平掌者虛合歟。摩尼形者作寶形也。故不空軌雲。頭指屈如寶形(文)餘度者地水空六度也。問。餘度如幢者或鈔開立何。答。合立也。常喜院鈔雲。金掌當心。中指立如蓮花。頭指屈如寶形。餘指相立(文)又或雲。虛空合掌忍願蓮葉進力寶形(矣)。   次心真言。印相如說文二地二水外縛也。   次心中心真言。印相如說文。御口雲。堅固縛者金剛縛也。作外縛。二地二水表輪。二風寶形也。私雲。三種印言初雲印。後二雲言者影略互顯歟。故儀軌中雲。心印心中心印。又軌中三種言。俱誦七反散頂上(云云)雖然大咒一反。小咒各三反。可誦之歟。御口決雲。此尊祕印祕明熾盛光軌。所說二手外縛。二火蓮葉。二風寶形。二地立交。二空並(取意)問。何印言相違乎。答。御口雲。此印言俱蓮花輪寶具足合用乎。故心中心印誦真言也。印地水火風如次輪蓮寶也。今次第心中心印闕蓮。二地二水輪故。經軌中水立合地交叉為輪故。若爾熾盛光軌。但二地交為輪義何義乎。答。結法輪時。二地交為輪故。又明具三種者。缽頭迷者蓮也。震跢摩尼者寶也。.者輪也。入縛羅是光明屬寶(已上悉師口決也)問。此印明何處用之乎。答。御口雲。當不用之。若用時三種印言。次用之此印也。   次加持念珠。御口雲。先開箱以右風空。取母珠到胸前。纏左風已下四指(或三匝。或五匝。勿用四匝六匝)即移入右掌熏香煙三反(晴時准前閼伽薰之)。 次移左右掌合三反。次珠入合掌當胸。印端少舉安之。.與.及淨珠明各七反誦之(珠入掌有二說。餘流珠弟子結目下二分。兩手風空間出外。此流弟子珠不分。二空間出之)。 次觀三度頂戴珠少舉。我欲拔濟等頌誦之。次當心程開合掌。以右風空取母珠。左手持餘珠。誦.縛日羅獄呬野。時引旋左手至第五十四緒許引違。次又右手取引違結緒許。誦惹波三摩曳吽。還前引旋方珠。而引旋左手至母珠。如是三反。不越母珠結緒(矣)次右取母珠。左取餘珠。中二三寸許相去。各作說法印(風空捻珠。餘指申立)向外隨誦真言。終一字時記數(但取數有二說。或右手至左手許。又二三寸許引去。數取等也。或隨右記數。左手次第去之。二說中此流用後說也)如是至引違緒許。反本方又記數成百八反也。次纏珠入合掌。誦結願句。誦畢三度頂戴。熏燒香如本收筥也(矣)。又御口雲。旋轉明時。晴時橫皮下豎引旋也。餘印袖下行之。具又有御記(矣)。問。作說法印為念珠有何故乎。答。御口雲。念珠表說法義故。作說法印也。問。有何故不超引違緒乎。答。御口雲。表二達磨義也。故大師所持數珠。真言院所納皆水精(後七日用之)皆二達磨也。問。不超達磨有何故乎。答。顯不超果位也問。若爾者立二種果位事如何。答。私雲。示本有果修生果歟。問。五十四珠表何義乎。答。高尾口決雲。其珠片方五十四五十四位(矣)。問。五十四位者何位乎。答。御口雲。五十二位中合等妙攝法雲。第十迴向滿心所攝四善根。開之別立成五十四位也。 問。兩五十四位中。唯一方旋轉等有何故乎。答。御口雲。或雲。旋轉方流義。不轉方不流義。即顯修生本有二義也。此流習頓漸義也。流方表因果漸證義。不流示因果頓證旨也。私加一解雲。流不流是顯此宗不行而行。不到而到行果也。流而行而到義。不流不行不到意也。故疏雲。以不行而行。以不到而到(文)(流不流義。高尾口決見)問。旋轉興正念誦顯何義乎。答。祕藏記雲。真言菩薩。或十六次第證。或十六同時證。念珠引越是十六頓證之義(取意)准此文旋轉頓證正念漸證歟。 問。何故頓為前漸為後乎。答。私雲。或雖內證同時。約功德粗細。作前後次第也。例如香象釋印紙同時讀時前後。天台判法在一心說必次第(已上約一機頓漸)或頓漸利鈍二機故。約利鈍次第也(已上約上機也)問。若爾者頓漸。或一機。或二機。證安在乎。答。金剛儀軌雲。現世證得歡喜地。後十六生成正覺(矣)一機頓漸證也。大日經疏雲。若有頓入者。若漸入者(略鈔)二機頓漸證也。   次本尊三種印言(如先作之)。   次字輪觀。御口雲。住妙觀察智之印。冥目專心思惟觀念。又說前入我我入觀。用彌陀定印。還此用法界定印也。問。字輪觀者。本有心月輪中。觀本尊種子真言。先觀心月輪方如何。答御口雲。或行者前一肘之間觀之。或行者胸中觀一肘月輪也。後說為勝(矣)。問。一肘量如何。答。御口雲一肘者一尺六寸也(光等釋也)重意雲。一尺六寸胸間難容受。故八寸雲一肘也。所以大日經疏中。十六央句史(矣)央句史者指梵語也。指量或七分。或五分。今就五分說。八寸則當十六指(矣)故是容受也。問。心月輪量既知之形狀如何。答。御口雲。本經儀軌等說不同。一肘月輪。或橫布。如橫鏡。或豎布。似立鏡。或橫豎圓滿。同置圓水精壼。此三說中。或橫圓豎闕。或豎圓橫闕。第三橫豎圓滿為勝(矣)。問。橫豎圓滿月輪中。觀種子方如何。答。御口雲。彼月輪中。從中出前。順旋轉字形立樣觀之(字皆向中央歟)例如水精壼中。以金作字旋安之(矣)。問。字形如何觀之乎。答。御口雲。隨四種法。其色分別之。私隨本尊色。字色觀之。或通用金色為勝(矣云云)。或雲。已上御口決。是密乘印信。祕宗灌頂甚深甚深幸入越顯乘之密藏。委承勝餘流之祕決。非但一生一世之機感。併是多生多世之宿緣而已。雖有注記之憚。為恐廢亡恨也。   次本尊加持(如先)。問雲。本尊加持三處用之如何。答。御口雲。通滿作法。廣澤三度。小野四度也。但覺洞院付法二人意異。實繼座主用四度說故。僧正用三度說。案延命院御意。皆有其理歟。所以金剛界次第四度用之。十八道次第三度行之故。雖然三度義為勝表三密義故。謂三處本尊加持。如次身語意三密也。入我我入。是行者身中。召入本尊故身密也。故論雲。一身密者。如結契印。召請聖眾。是也(矣)正念誦是語密義顯。故論雲。二語密者。如密誦真言。令文句了了分明。無謬誤也(矣)字輪觀是觀心月輪。故意密也。故論雲。三意密者。如住瑜伽相應白淨圓滿觀菩提心也(文)。重意雲。入我我入。正念誦字輪觀。如帝位即位。各各本尊加持。似取印鑰(矣)私雲。入我我入等三密也。本尊加持三部。所以依入我我入身業。表顯現佛部諸尊。用本尊加持。依念誦語業。顯現蓮花部諸尊故。又用加持也。依月輪觀意業。顯現金剛部諸尊。故又用加持也。故高尾口決雲。以身業顯佛部。以口業顯蓮花部。以意業顯金剛部(略鈔)。然則依凡夫粗動三業。成本尊三密(三部諸尊也)故雲同於本尊也。故或又雲三業成轉已成三祕密門(矣)。又依三密行。顯三部諸尊速疾頓成故。雲即身成佛。故即身成佛義。雲三密加持速疾顯(矣)。故知本尊加持三種義。尤以冥會三密加持文神妙(云云)。   次散念誦。御口雲。先取珠少摺。佛眼等誦之(乃至)誦金輪咒畢。殊摺珠祈請(矣)此流中間摺珠無之。晴時取杵並念珠。聊押磨念珠也。袖中外可任意。大旨顯。念誦畢一字金打之(磬下座。見大阿闍梨形勢。計打之)一字咒。七反計閑滿。其後引迴早速可誦也。其後聊摺體珠摺。能能祈念也(高聲不摺)重御口雲。最祕傳雲。每尊念誦始用印也。謂珠懸左腕。結佛眼印。彼明七反誦之。次解印取珠。第八反記數。餘尊皆准之。又雲。於念誦有多種。今蓮花部尊故。可用蓮花念誦也。誦音聞自耳。他不令聞也。祕藏記中出五種念誦。一蓮花念誦(如先注)二金剛念誦(小動舌端)三三摩地念誦(不動舌心念誦)四音聲念誦(出聲自他俱聞也)五光明念誦(念誦想口出光明)高尾口決。舉四種念誦除光明(矣)。問。念誦時有散心可治之如何。答。祕藏記雲。觀出入息為一法界。攝我身及本尊於此一法界。然後念誦(文)又御記雲。念誦右手大頭中頭指當珠上。大中珠左右頭指取珠也。左手同之。其間一二寸計去。左突遣樣為之(云云)。問。正散念誦不同如何。答御口雲。正是定散是惠。又本經儀軌等中。無散念誦說。故理性院未必用(矣)。   次五供養(如先)。   次辨供(如先)。   次事供(如先)。   謂塗香花燒飲燈如次供之。   次閼伽。作法如先。御口雲。作法如先。但結願座。此次金一打。啟事由(神分祈願等如常。委在別。御記又口雲。若有卷數者。先金一丁。次讀卷數畢次金一丁。已下如先)御自筆堮捅部C又結願時初神分時金二打。次唱五悔不用神分祈願也。問。結願時祈願摺珠事如何。答。自行又摺之。問。既事由諸尊令歸本土畢。何雲降臨等義乎。答。御師口雲。雖啟還歸之由。正撥遣之時可歸。故用彼作法何失(文)已上御堮恁C   次後鈴。御口雲。左手遣金剛盤許。取鈴少舉。於金剛盤上振之。鈴明二三反誦之。或少振絕加羅〃〃振畢。北院御室樣也。此流不振絕也(上振鈴二說准之)振絕事振鈴事也。後鈴不然。分齊短故也。北院仰雲。初鈴中間聊振絕。事外氣高幽玄聞也(云云)御自筆記之。   次讚(四智讚拍掌)。   次本尊讚(如先)。   次普供養。三力(如先)。   次禮佛(如先)。   次迴向。御口雲。先取香呂金一打(若無香呂可取珠)(云云)晴時唯取香呂打之。杵珠不取之。御記雲。先師僧正雅訓雲。取念珠時。每度必可執杵。然而依事繁略之。只灑水加持散念誦等時計取之(云云)。雅訓雖如是。此一向略儀歟。嚴重之時。猶每度可取歟。今迴向之時。縱雖嚴重時。香呂許可取歟。次迴向畢。可置香呂。   次迴向方便。   次解界。次第等如次第。但各一反逆旋轉。明各一反。   次撥遣。御口雲。以右風空火。取花插二中指端。餘指皆外縛誦明。後以右空火取花。後供養方花鬘花可投加也。取花事。前後供養方。可隨便宜。但大旨後供養方可取之。晴時解界撥遣等。迴向方便間悉可行之。重仰雲。今此撥遣花。是所召請聖眾。奉送法界宮之儀式也。問。前請時用寶車。今送時何用花座乎。答。影略互顯歟。實寶車中有花座。請送俱可有二種也。問。前閼伽後用花座。豈非相違乎。答。御口雲。准大國主客例。彼准宮中本座。非車內座也。重仰雲。撥遣總印總咒。右拳彈指。誦.縛曰羅目呬者穆明也。佛菩薩一度彈指。天等三度彈指也。今蓮花部尊故。蓮花印缽娜麼言用之。即別撥遣也。凡召請撥遣結界辨本部主部母等總。三部五部別。諸尊別差別能能可存知。委可分別也。道場觀廣略通別亦復如此(御記)。   次三部被甲(如先)。   次普禮。印明如先。御口雲。明三十一反。次取珠少摺。金一打。或取珠先金一打。後少摺之。晴時御記雲。迴向方便待終也。其程先整袈裟威儀。次念珠杵取儲之(不取香呂)迴向方便畢。不摺念珠。即金一打。若作法遲遲威儀不知。先金打鐘木可懸。其後閑威儀可懸也。可隨時早晚(矣)。   次下禮盤。御口雲。足施主若上臘方廣可下也(云云)私雲。晴儀也。自行時右先下之。   次下禮。摺珠三度禮拜如初。晴時取香呂三禮如先。畢置香呂。取扇著本座(矣)。   本記雲。 自弘長元年六月十六日迄同月二十二日七箇日於醍醐寺報恩院奉傳受之次遂日記之定有紕謬歟後賢削定。   金剛佛子賴瑜。生年三十六   道決鈔(賴瑜記畢)   問。經軌說與口傳相違中依何乎。答。御口決雲。經說師傳中。相承口傳用之。為小野習(矣)其故本經儀軌。都會壇說故。不載祕儀。相承口傳別壇故。口傳深義也(矣)。   私檢雲。大師雲。祕藏奧旨不貴得文。唯在以心傳心(矣)然則勿由違經軌文而疑嫡嫡相承口傳(矣)尋雲。都會壇別壇有何意乎。答。御口雲。都會壇者。又雲嘉會壇。或雲大悲壇。諸佛菩薩等集會總壇也。故不開說祕儀。別壇者師資二人。談話奧旨也(或雲自性會歟。又是祕密壇也。御自筆雲。自性會者。自性法身說法會座也。祕密壇者。傳法灌頂之時。小壇是也。但諸壇事。頗異說在之歟。廣可檢也)問。十八道各示何義乎。答。御口雲。有十八契印故也。十八道儀軌中。說十七印言。隨在何尊。具本尊印言成十八也(文)。 或處十八者。淨三業。佛部。蓮花部。金剛部。被甲。三古印。驚覺。地結。四方結。如來拳印。大虛空藏。送車輅。召請。馬頭。虛空網。火院。摩尼供養。本尊(云云)(尊全僧都之說)。   問。十八道儀軌誰人作乎。答。御口雲。大師受惠果口決記之給也。仁和寺惠什阿闍梨。傳天台長壽坊(藥仁或雲藥救)口說雲。慈覺大師此儀軌。弘法大師奉傳受時。慈覺大師尋此軌本說給時。大師答雲。此我記惠果口決也(云云)。其後慈覺大師入唐時。法全尋十八道儀軌梵本給時。法全雲。無梵本(云云)明知唯是口傳也(云云)。又仰雲。十八道軌依無量壽儀軌並如意論儀軌記之也。地結·方結·天結·火院·大三摩耶等出蘇悉地(矣)。又仰雲。大法付兩部。別行付蘇悉地也。故十八道出蘇悉地也。   問。五種壇法方如何。答。高尾口決雲。息災(白)增益(黃)調伏(黑)鉤召敬愛並(赤)降伏(黑白)白黃赤黑。西中東南北。息災(佛南面行者向北)增益(佛西面行者向東)調伏(佛北面行者南向)敬愛(佛東面行者西向)鉤召(一切處隨宜也云云)祕藏記雲。息災法初夜起首。增益法以白月日出起首。敬愛法以後夜時起首。調伏法黑月日中夜半起首(略鈔)。   問。以十指配十度方如何。答。祕藏記雲。十度檀戒忍進禪惠方願力智。右手小指雲檀。左手小指雲惠。先自右小指始而可數(矣)。 元祿二(己巳)年八月八日於和州長谷寺書之了。 ******   《大正藏》第79卷No.2530 No. 2530 野金口決鈔   先上堂觀。作法如十八道。   御口雲。護身法常用淨三業三部被甲。如法行時。初加三密觀也。又上堂間吾身觀本尊時。住知拳印等可步行(矣)。又觀金剛薩埵時。二手金拳。左拳面向下當腰。右拳面少向外。當右乳下也。或隨觀何尊用金掌(矣)。又御口雲。金剛拳者。地水火三指握之。空少屈以指端。押屈火側。屈風立空甲上也(云云)堮捅部C私雲。仁和寺流。金拳三指握中。火以握空甲。屈風著立空甲[}/即]間也。兩流金拳異故。為令知別記之。胎拳兩流俱同也(文)。堮捅部C私雲。追檢儀軌並大師圖作等尊像。皆以握大甲。當流習聊未審如何。尋申之處。仰雲。誠金輪儀軌東寺並高尾形像分明上。改本習可就彼說也(云云)仍薄草子等口決。以御自筆改之。為末葉記之(而已)。   次至道場門觀(疏第十雲。無能勝是釋迦之眷屬。取意又釋迦化身文)。   御口雲。二手伸掌。以右掌覆左掌背掌面當胸。以右空腹。押左空甲。次以右風。押同火背。向左風火背間彈之。三度明各一反。次改二手。各作拳皆伸風。左拳向胸安之。右拳面向左。前上持。逆順各三旋轉。明各三反。次印少動。自丑刁角至上下方。次第印之。明各一反。次印身五處。明各一反。   次開道場門觀。御口雲。先觀開法界道場門。次以右手開門戶。入堂內立門內邊誦.三反(不用印)左右目。如次觀..。想自身或如本尊。或如金薩(委細別記)徐應步行禮盤許(文)。   次壇前普禮。御口雲。立禮盤前。摺念珠。誦明五體投地。至心禮拜。觀念如次第(文)自行及晴儀等作法如十八道記也。私雲。五體投地者。先右膝投地。次左又爾也。次以右手押地。次左又爾也。次以額投兩手間地。反兩掌向頂少屈也。是則承本尊兩足接行者頂之意也。故俱捨雲。稽首接足故稱敬禮(文)。   次辨供。御口雲。辨供有二義。一雲。先承仕辨供具。備折敷。脅機置之歟。次行者著禮盤(或半疊)之後取彼供具。備佛壇雲辨供也。一雲。承仕本備佛壇。行者著禮盤之後。阿伽器等少少押直。是雲辨供。近來多分後說用(文)。   次著座普禮(印相如印文)御口雲。五輪著地者運心作觀(矣)。   次塗香。作法如十八道記(文)。   次三密觀。御口雲。蓮掌者大僧正御傳雲。二中指端少開之。委如十八道記。但彼此誦明有異。謂十八道真言三反也。三密各一反故。金界明九遍也。三密各三反故(御記雲。是只廣略之不同也)又祕傳雲。口業時用四反。意雲。斷淨身三口四意三十惡業義也。   次淨三業。御口雲。以前印安額(運心也)先唱頌。次誦明。次印四處。明各一反(先師御自筆被註之)御記雲。凡四處五處等。諸加持印。聊其處搖動許也。   次三部被甲。印相印處觀念。如十八道記(文)。   次加持香水。作法如十八道記(文)。   次加持供物。御口雲。舉多說中。且用小三古印降三世明也。右手伸五指。地大掌方入立。水風手背方偃立。空向火立。作五古形。掌面向左膝末方。前上持當胸下臍上程。順逆各三反旋轉。明逆順各一反御記雲。凡此印中立中。地水風空如次立四角像五古印面向壇。逆順加持諸供物也。各三反逆順各明一反。御記雲。先師雲。凡結印時。其臂極忿。惡極身副見苦。吉程可相計。印上下可依印體歟。但上胸程下臍程也(云云)十八道記中雖載之。此御記要故重引之。於三寶院末流。專可宛終身之口實者也。   次覽字觀(印相如印文)御口雲。或初心人。或鈍根者。誦之觀之。若久習人。若利根者。離文觀之。自下准之。謂五相成身道場觀等類也。誦.字七反等者。御口傳雲。...可誦也。   次淨地(印觀如說文)次淨身(印觀如說文)御口雲。印四處真言各一反。自下准之。但明多印四處。或印五處。唯用一反。或如本尊加持等。又誦明三反畢。後印四處。佛母加持又爾也。問。印四五處次第如何。答。四處心額喉頂次第也。五處謂額右肩左肩心喉次第也。四五俱印少動印之。   次淨三業。文雲。虛心合掌(文)。御口雲。二掌諸指端合。少掌內令虛空也。   次佛部心(如印文)止觀十度者兩手十指也。禪智者如次左右二空也。作拳者內縛拳也。   次蓮花部心(如印文)直豎禪度者。右空伸立也。   次金剛部心(如印文)直豎智度者。左空伸立也。   次後被甲(如印文)。止翼觀翼者。如次左右兩手也。御口雲左印面向身。少動搖印身五處。明各一遍。   次觀佛(如印文)。   次金剛起(如印文)御口雲。檀惠相鉤者鉤結也。印三舉者二風端三舉也。明各一反。   次本尊普禮。文雲。印真言如前(文)前普禮印明也。   次四禮。御口雲。四佛皆合掌種子並印處等如次第(文)。   次金剛持遍禮。金剛持大印者。前金剛部三昧耶印也。御口雲。先結彼印。次解印。二手伸諸指各屈大指。橫掌中。掌面仰。如垂帶之勢。次兩掌相向。三度為舞儀。各伸大指。作金掌。置頂上(運心也)如是間明一反誦之。又御口雲。伸諸輪印。皆屈大指。此流樣也。與願施無畏等皆爾也。自下准之。又仰雲。垂帶勢有二說。一兩掌從下向上。漸舉掌屈體。如打懸物之勢(文)一雲。從上漸下。以兩掌背。如押物之形也。二說中初說為勝(文)又仰雲。金掌者先左掌少窪。次伸右掌。四指押左掌中左五指間右五指指入作金掌也。故僧正傳也。御記雲。此垂帶二說。只無風情。二手掌向外向內垂下兩樣也。又此金掌口傳。自舞儀移金掌之時作法也。無舞儀之時。必不可然也。 次啟白乃至三摩耶戒明。作法次第皆以如十八道記。但發願之處用勸請。〃〃時唯取香呂不打金。表白勸請五大願等別有之(遍智院御草)御口雲。金剛界自行時唯用發願。晴儀及御修法等用勸請(御修法中。大法時初夜日中勸請。後夜發願。小御修法等。日中又發願也。後夜日中相續行之故也)用發願時打金(作法如十八道記也)其發願詞十八道中發願文。除本尊界會(乃至)明王明妃之四句。餘句悉用之。又祈願如十八道祈願。但用摩訶毘盧遮那。除觀自在菩薩名也。然祈父母師長(或施主等)之句下改觀自在菩薩。用金剛手菩薩。又初令法久住句下。佛名如十八道記。彼時三打驚三部諸尊故。必用觀自在菩薩名也。又表白神下句。御記中示異。餘作法皆同彼畢。   次四無量觀(從此以下結跏趺坐)文雲。即結定印(文)御口雲。金剛界但雲定印。皆彌陀定印自下准知。   次勝願(如文)次大金剛輪(如文)。 次金剛橛(如文)次金剛牆(如文)次金剛眼(如文)。   次金剛合掌。御口雲。金剛合掌印母故。雲一切印之首也。   次金剛縛(如印文)。御口雲。但雲金剛縛。大旨皆是外縛也。五種拳中。外縛拳故。雲作拳也。五種拳(如十八道記文)。   次開心(如印文)御口雲。三度引開也。明各一反。   次八智(如印文)御口雲。禪智併入。進力召三度明各一反。   次合智(如印文)進力拄禪智者。御口雲。屈進力合甲。著二大屈甲節間也。以下觸胸者運心也。非正觸。聊寄之也。   次普賢三昧耶(如印文)。御口雲。四處明各一反。   次極喜三昧耶(如印文)。   次降三世。印相如印文。忿怒拳者。御口雲。水火深屈。又空少屈押火側。地風偃鉤立也。但今印以左右腕。二拳背二地鉤結。二風伸立。逆順各三度旋轉。明逆順各一反。次加持四處。明各一遍。   次蓮花三昧耶(如印文)。   次法輪。前印二小交立也。是輪義也。   次大欲。如印文。御口雲。智虎口者。左風空間也。右空出入三度。明各一反。   次大樂不空身。御口雲。前印第三反入。不出用今印也。   次召罪。如印文。御口雲。進力屈火傍相向召之三度。明各一反。   次摧罪。御口雲。二中如元改餘指作內縛。先誦明。二火交拍明終。.(一拍).(一拍).(一拍)也。二火立合觀一獨古也。重御口雲。祕傳雲。召罪如先印。二風端各觀.字不鉤召。而先明二反誦之第三反三摩耶。.次.三反誦之。隨誦召之。次二風作內縛誦.。次二火外皆作內縛誦.。立合二火觀二獨古。左右火頭如次想..。又獨古兩邊觀火炎。次誦摧罪明。以兩獨古。交打如先。...三拍(矣)此印相甚深也。初心人不可授之。   次業障除。如文。御口雲。進力屈二[}/即] 者。進力各屈第一第二兩[}/即] 。合甲以二大腹。彼押屈側也。   次成菩提。蓮花三昧耶者。二手外縛。二地二空立合(文)。   次妙觀察智。御口雲。次第有兩說。中依師傳行之。無量壽印者。彌陀定印也。初印相是法界定印。有二說中其一也。大旨如印文。但二大頭拄。如三角形也。師傳者石山內供說也。前後又同之。又仰雲。從妙觀察智。至諸佛加持。同用彌陀定印也。又故僧正口傳雲。於初觀想文存爛脫。想身證十地住於如實際之句。迴即觀於空中之上讀之觀(矣)。 次通達菩提心(本有菩提心)次修菩提心(修生菩提心)。御口雲。已上二菩提心。月輪中觀種子也。   次成金剛心。御口雲。此心月輪中。觀本尊三昧耶形也。   次廣金剛。次歛金剛。御口雲。已上二種金剛。第三成金剛心廣歛觀故。第三攝也。   次證金剛身。御口雲。行者自身即成本尊三摩耶形也。   次佛身圓滿。御口雲。自身即成本尊羯磨身也。   次諸佛加持。御口雲。自身成本尊羯磨身故。眷屬圍繞義也。此諸佛加持五相攝不攝先達異義也。然今屬佛身圓滿也。   私雲。已上諸文但就身密雖記之。五相至要故粗注大概委如別鈔。   次四佛加持。   不動佛(印相如印文)外縛也。自下准之印心。   寶生尊(印如文)。二火中[}/即] 屈之印額。   無量壽(如印文)。二火蓮葉形也印喉。   不空成就(如印文)。御口雲。掌面向下少開。如加樓羅鳥座形。二大二小相拄類鳥首尾。二火垂下類鳥足歟。   次五佛灌頂。   遍照尊(如印文)。御口雲。進力著中背。進力端付中[}/即] 歟。   四佛。四佛如次。前四佛加持印用之但印處彼異。如次額頂右頂後頂左也。   次四佛繫鬘。御口雲。如次前加持印結各誦明。各解縛作結冑印。謂二手金拳。各鉤立風指。印面向身。如繞糸三度。伸兩掌。從頂後向前。如垂帶。此間無言也。御記雲。先印言。次三結。次垂帶。一佛一佛各如此作之也。 次甲冑付紙(二羽虛心合掌進力押忍願背上節禪智著中指邊矣)印相如文印處如法(矣)御口雲。明各一反。合九反。 次結冑。押紙右頭.左頭.。印觀如說文(文)。御口雲。二拳相向也。二風各順繞如纏糸。心並背(乃至)頂後十二處各三結三誦(印少動運心可當彼彼處也)次各伸掌作垂帶勢。次二掌相向。如次左右乳。左右頰及額前五處。各三度旋舞(或總大輪但三度旋舞而兼五處是吉)即作金掌置頂上(自垂帶勢至金掌無言也)次拍掌三度。明各一遍(拍掌有二說如十八道記也)歡喜咒者拍掌明也。此印晴儀顯印也。   次現智身。如印文。御口雲。先二大併入。次出彼三度召入。明各一反。即金剛薩埵。召入自身義也。前去一肘觀之。   次見智身。御口雲。不解前印。二大併入不召入也。   次四明。御口雲。先如降三世印。二風鉤誦.。次二風合腹誦.。次二風鉤結誦.。次合腕振誦.也。 次成佛(亦名陳三昧耶)押紙(二羽金剛縛忍願如蓮花葉形)如印文。御口雲。印四處明各一反。   次道場觀。文雲。結大羯磨印(文)。御口雲。二手外縛二大二小各端。相枉偃立不附風水側。開掌掌面向身當臍。   次大海。押紙(印相二手頭中各小四指叉入內。二大指頭相枉也)如印文。御口雲。二大不著風。又三度左右動搖。未必旋轉。明各一遍。   次金龜。如印文。御口雲。三度來去。明各一遍。   次寶山。如印文。御口雲。二大以右押左入縛也。此則內縛樣也。   次宮殿及本尊觀。如來拳如印文。委如十八道記(文)。   次七處加持。御口雲。以前印少動印七處。明各一遍。   次大虛空藏。如印文。御口雲。但二大並立。又與十八道印少異。彼二火外縛也。此二水外縛也。   次小金剛輪。如印文。御口雲。印五處。明各一遍。餘處各一遍。收口時無言。此晴儀顯印也。委私十八道記並御記中注之。   次啟請文雲。不改前印相(文)。御口雲。如前印。面仰誦明也。非不解前印。收口時散彼故同前印故雲不改也。但無變印事(文)。   次開門。印相如印文。御口雲。印面仰應誦真言終.。二風端開之。謂如次東西南北順旋。行者面觀向門開之。各一度。各一遍。又御口雲。若如常本教者。先東門乍座開之。餘三方起座順行道可開之。雖然方處狹少故。四方俱乍座觀想中運心也。   次啟請伽陀(亦名啟白)如印文外縛也。御口雲。每度伽陀初加我實名。但有施主時應加彼名(矣)。   次金剛王(亦名佛海會)如印文。御口雲。二臂以右押左。印面向身。二風三度召之。明各一反。三度彈指。明各一反合六反。   次百八名讚。御口雲。用合掌四智也。百八名讚在金剛界儀軌並瑜祇經等中(云云)。   次四攝。印相如先注(文)。   次金剛拍(亦名拍掌)御口雲。先三度成舞儀(無言)。 次三度拍掌。明一反如十八道記。   次聖不動結界護身。印相印處如說文。   御口雲。但逆順旋轉時。左如本胸。右劍前舉持印面。向左方當胸下程。先逆三轉明一反。次順三轉明一反。次印少動印十方。各一字明一反.........也。次印身五處。一字明各一反。然後左鞘如本左股上置。指右刀舉印。胸程三反搖動。其後捧頂上。旋轉散也。是結界義也。印十方事。始從刃刀。順次第旋。次上方。次下方也。順逆十方五處。各用一字明。初印置股上。時七反用本明也。   次金剛網(亦名虛空網)如印文。   次金剛炎(亦名火院亦名火炎)如印文。   次大三摩耶。如印文。   次閼伽。御口雲。印相及加持等作法。皆以如十八道。但捧阿伽器。先五部百字明誦之(但初行時計具用之。餘時唯用金剛部百字明也)次閼伽真言二種誦之。次唱兩種偈畢。次以右手風空火。取閼伽器端滴水五度(晴時二度。後度少長滴擬四度也)次如先置火捥。以右手空火。取火捥兩邊端置本處也。   次蓮花座。御口雲。八葉印開敷蓮花是佛座成。故殊開立也。   次振鈴。作法悉以如十八道。御口雲。但今次第雖不出杵明。取杵時可誦之。明如十八道(文)。又振鈴以前五處加持次杵少舉虛空順轉。慈救咒一反。振鈴後五處加持。慈救咒一反。次第雖不舉之用之。具如十八道記(文)。   已上成身會畢。   次羯磨會(御口雲。此會印皆以金拳為印母也。下但雲拳者金拳也)文雲。結羯磨印(文)。御口雲。二手外縛開掌二大二小端枉偃立。向身當心安之。   大日。智拳印當胸。御口雲。觀自身即成大日。四佛等又准之。   阿□。御口雲。左作金拳安臍(拳面少向下)右手伸五指。掌覆觸地(文)。又仰雲。觸地有二說。一五輪成身之時。膝即地輪故。押膝上雲觸地也。二從膝末垂下。指端正觸地也。今次第雲指端者。當後說也。   寶生。御口雲。左如先右手舒仰膝上置之(又大指屈之與願印也)。   觀自在。彌陀定印安跏上(文)。 不空。如文施無畏印他(大又屈雲)掌向老膝末持之。 四波羅蜜。如次前同四佛印也。御口雲。此中法波羅蜜。列三十七尊時。漢音呼之亂寶波羅蜜故。但舉一菩薩時日本音呼之。   薩。如文。御口雲。右羽抽擲杵者。伸諸指掌仰。大指屈掌中。三度作抽擲杵之勢。明各一反。問。掌中屈大指。廣澤觀杵。今又可然乎。答。御口雲。不然此流伸諸輪印皆屈大故印形也。私廣澤與願施無畏等不屈大。唯此印屈故觀杵歟。或傳廣澤此印。又不屈大也。   王。如印文。御口雲。但交者交肘也。右押左印面向身三度召之。明各一反。   愛。御口雲。二拳相向各風空相捻。如引弓之勢一度。明一遍。   喜。御口雲。二拳相合不著掌根。各風空相捻再彈詣。明各一遍。   寶。如文。御口雲。二大並立。   光。御口雲。二風二空如先。餘六指開散三順轉。明各一遍。此異印文。此流樣也。   幢。如印文。御口雲。左拳仰。右拳面向左膝末方。立肘於左金剛拳上。   笑。如印文。   法。御口雲。左拳火已下三指。少鉤開捻風空。想持花向右當心。右手向外伸火已下。以風空如花引開勢三度。明各一遍。   利。御口雲。左如先右金拳。想把刃作切花葉勢三度明三反。又仰雲。故僧正傳雲。右手正作劍印切之(云云)此流專用後說(文)。   因。如印文。御口雲。順逆轉三度。明各一遍。   語。如印文。御口雲。語菩薩列三十七尊時。呼漢音亂護菩薩故。但舉一尊時用日本聲(文)。   業。御口雲。二金拳相向。各從大指舒心兩頰。總相三度旋舞。作金掌置頂。明一反。   護。御口雲。二拳各伸。鉤風向胸。三度纏結左右引之。明各一遍。   牙。如印文。御口雲。但少向外安口兩邊也。   拳。如印文。御口雲。但二拳指差合也。   嬉。如印文。各面向下歟。   鬘。御口雲。二拳伸鉤風當心。三度結之。諸輪伸散(大旨屈掌)。如從額頂後垂物之勢。明一遍。   歌。如印文。   舞。御口雲。伸兩掌相向。三度施舞作金掌置順明一遍。   香。如印文。   華。如印文。御口雲。又並拳也。   燈。御口雲。二拳合面。二大並立如針也。   塗。如印文一度塗之。   四攝印。如前。   賢劫十六尊。御口雲。右金拳右乳下程仰。少向身安之。左又金拳仰。從左膝前至右膝前。四處各四度印之。明各一反。兩足結跏地輪四處分配。拳背印之。一處各四印四誦。十六度十六遍。以十六印誦運心。迴壇四面觀念(矣)。   二十天。御口雲。如前印。從右膝前。至左膝前。四處各五印五誦。合二十度二十遍也。亦迴壇四方。觀想如先。前長.字。今短.字也。又前從行者至諸佛次第。今從諸佛向眾生次第也。私雲。十六尊內陳。二十天外陳旋之歟。   次三昧耶會(御口雲。此會皆以外縛為印母也。故下但雲縛者外縛也)。 總印明(如說文)大日。如印文。阿□(如印文當心)。 寶生。如印文當額。無量。如印文當喉。不空如印文當頂。   四。波羅蜜。印相如四佛印。   薩。如印文各五古印也。   王。如印文。御口雲。進力端不著也。   愛。御口雲。前印鉤交者。進力交立。右押左也。   喜。如印文。御口雲。二度彈指明各一反。   寶。如印文。   光。如印文。御口雲。三度施轉。明各一反。   幢。文雲。前二亦不改。中指入縳。餘四指集立如幢(文)。御口雲。前二亦不改者。前印大頭不改也。前印既不改。今亦不改故雲亦不改也。中指入縛者。今依外縛也。餘四指等者。二水地合立也。   笑。如印文。   法。御口雲。外縛二風蓮葉二大並立也(或二大作縛也)。   利。如印文外縛也。   因。文雲。忍願復入縛。四豎五豎交(文)。御口雲。四者二水也。五者二地也。謂外縛二水合立。二地交立也。   語。如印文。御口雲。但禪智開偃附者。開附二風側也。   業。如印文。六外交叉也。   護。如印文。   牙。如印文。   拳。御口雲。二大捻各小根。二風又捻各大背也。   嬉。如印文。御口雲。偃立禪智者。風空間離立非二大離立也。   鬘。御口雲。前印臂展立當額也。   歌。如印文。   舞。御口雲。先外縛次解縛。二掌相向三度作舞勢。作金掌置頂(矣)。 香。如印文。華。如印文。燈。如印文。 塗。如印文。鉤。如印文。索。如印文。   鎖。如印文。御口雲。但上四交如鐶者。各空風交入。各其端相捻如環也。   鈴。如印文。御口雲。二空併入也。   次大供養會。又雲。結金剛縛印(文)外縛印也。下皆准之。   五佛。印同羯磨會五佛印。御口雲。於此會有二說。謂如次第印文行之。又傳雲。或雲羯磨會印。或雲三摩耶會印。但用三摩耶會印也。   東前薩。如印文當心。   東右王。同印右脅。   東左愛。同印左脅。   東後喜。同印安脅。   南前寶。同印額上。   南右光。御口雲。三摩耶會光菩薩印。二風作寶形。二大並立餘六指舒散旋轉也。   南左幢。如印文。   南後笑。御口雲。縛安笑處。笑處者。口傳雲人中也。   西前法。御口雲。外縛安口。   西右利。同印右耳。   西左因。同印左耳。   西後語。同印頂後。   北前業。同印頂上。   北右護。同印左肩。   北左牙。同印右胯。   北後拳。同印心上。   散花。並金拳向上散。   燒香。並金拳向下散。   燈明。二拳合面。二空並立如針。   塗香。二金拳開掌塗胸。   寶類。如印文。御口雲。通八供總印明歟。   翫具。御口雲。嬉菩薩二手金拳當腰。頭少左低。   寶樹。御口雲。鬘菩薩如印文。   承仕。御口雲。舞菩薩不空成就印。   觀法。御口雲。歌菩薩彌陀定印。   佈施。如印文。   淨戒。二金拳開掌塗胸。   安忍。左金拳安臍右伸掌   精進。如印文。   禪定。彌陀定印。   智惠。智拳印。   解脫。如印文。御口雲。法界定印有二說中其一也。懷中者御口雲。或右袖中結此印也。或左袖中結也。二說中今流用右袖義也說法。文雲。十指爪一處聚集(文)御口雲。餘流兩手各五指。齊頭取一處。圓二手指頭合。二掌根相離向身也。此流頭指已下四指。豎編烈兩手指頭指合二空並立。押二風甲側。御口雲。此印手持不縱不橫也。一向非豎也。   四印會。金剛拳大印。薩(智拳印)。   三昧耶印。寶二手外縛二中如針。   法印。彌陀定印。羯磨印(不空成就印)。   次摩尼供(如印文)。御口雲。前供事供此用之。作法如十八道記。   次四智讚。御口雲。先金掌當心誦唵縛日羅薩埵等。次舒臂指舉當額。誦縛日羅羅怛曩等。次合掌指頭成下。從臍向上掌漸仰開。散口誦縛日羅達摩等。次掌相向當胸程。三度成舞儀。三度拍掌誦縛日羅羯磨等也。又仰雲。十八道次第無舞儀。但拍掌也。然口傳用舞儀也。金界未傳受之前未用四段作法。金界傳受以後。十八道如今次第作之又得(文)。   次普供養印言(並)三力。普供養印明。如前摩尼供。三力偈如十八道。御口雲。三力偈。次加祈願句。但十八道。普供養摩訶毘盧遮那。普供養本尊界會。兩部界會(云云)。今祈願普供養摩訶毘盧遮耶。普供養兩部界會(云云)諸尊聖眾已下句。彼此全同也(文)又普供養印誦明(並)四句偈。改印作金掌。唱祈願禮佛等。委如十八道記也。   次禮佛。禮三十七尊。次第別在之。但十八道禮佛。四攝次加本尊。今無此句。又十八道。終禮兩部諸尊二句。加摩訶薩句。今但雲。一切諸佛菩薩。不雲摩訶薩也。是故僧正御房御記意也。今御口決意彼且略也。委雲之者。可加摩訶薩也(云云)。   次佛眼。如印文。但二大並立穭G中根。御口雲。上四眼(二火二空各間二手各風火間也)下一眼(二小間也)印面仰當胸。明誦七遍加持身四處(云云)又御口雲。祕傳雲。結印誦明五反畢。次印面向行者面。印面上五處(非印直付面上也)開五眼義也。次向面三順旋轉(文)。五處更問。委曲如別抄。 次本尊加持。印智拳印明...羯磨會印言也。御口雲。結印明三遍誦之。後印少上下加持心額喉頂(文)(或四遍四處各一反也)。   次佛部百字。如印文言如前。   次金剛部百字。如印文言如前。   次寶部百字。如印文言如前。   次蓮花部百字。如印文言如前。   次羯磨部百字。如印文言如前。   御口雲。此中五部百字印明。初行時具用之。餘時唯用金剛部也(矣)。   次入我我入。文雲。結定印觀(文)(彌陀定印)御口雲。金界但雲定印。皆是彌陀定印。胎藏定印者。法界定印也。此觀又初習。心中誦文觀念。久習離文觀想也。   次本尊加持。此處本尊加持。雖無本次第。今依御口決加之。仰雲。覺洞院口傳雲。本尊加持三度(廣澤)四度(小野)兩說不同也。依之故。僧正別行等。就十八道雖用三度。胎藏頸次第。舉四處加持。是則相承口傳也(云云)問。今次第不舉之。何可用四處加持乎。答。御口雲。三處之時。入我我入之後用之。故十八道並廣澤兩界。入我我入以前無本尊加持也。今次第以前舉之。入我我入與正念誦中間本尊加持。勿論成故旦略也。 次加持念珠。作法悉以十八道記中委注之但明及偈增加為異(文)。   次本尊加持。但本尊加持雲。羯磨加持者。用羯磨會印明故云爾歟。中間兩度本尊。唯大日印明。不用百字加持也。   次字輪觀。御口雲。先結彌陀定印。安結跏上。而口可誦 .....·.....·.....·.....。心月輪上順逆安布之。次諸法本不生等(文)又.字諸法本不生等又遂月輪等。又我即地大本不生等之觀想。或誦文觀之。或偏觀之。可依行者意樂也(文)。   次本尊加持。如先。   次百字加持。如先。   御口雲。或五部。或唯金剛部如前。又傳雲。總閼伽並前後本尊加持等。皆不用百字加持(文)。   次佛母加持(如先)佛母者前佛眼也。   次散念誦。遍智院御記雲。成賢。 次佛眼(二十一反)大日(台藏百反)本尊(千反)金剛薩埵(百反)降三世(百反)大金剛輪(七反)一字(百反)(念誦次第。摺珠作法等如十八道記文)。   次八供養。可用三摩會印言。   次摩尼供(如先)御口雲。後供事供此無之。作法如十八道記(文)。   次閼伽。如先。   次神分。祈願。御口雲。此結願作法也。非常時所用也。   次後鈴。堮捅部C此中後鈴雖無本次第。此記及御披覽時。以御自筆被加此畢。以此又可為相承口傳歟。 次四智讚。如前。次普供養。三力。祈願(如先)。   次禮佛(如先)御口雲。餘流後供禮佛次後夜時用後夜偈。此流自行時不用之。   次迴向二種。如例。御口雲。二種者所修功德等並五悔終段也。先取香呂金(一丁)(若無香呂時可取珠)唱所修功德等文。雲迴施法界迴向無上大菩提至心迴向之時。置香呂(或珠)作金掌可誦懺悔隨喜等也。 次解界。大三昧耶。火院。網界。不動。降三世。牆界。地界。已上。各結印誦明。一度逆轉。即解界意也。此中地結。結願時計用之。   次解三昧耶拳。御口雲。外縛掌開當心引開一度。   次解羯磨拳。如說文。言用師傳(矣)。   次撥遣。御口雲。先右風空火三指以。若前供若後供。花取一房。花本插二中端。先唱伽陀。次誦明解縛。以右風空。取花投後供方也。委如十八道記(文)。   次四佛加持。如先。   次五佛灌頂。如先。   次四佛繫鬘。如先。   次寶印。如印文。禪智亦復然者。二大又作寶形也。 次甲冑。如先。次結冑。如先。次舞儀拍掌(如先)。 次三部。如先。次被甲。如先。次普禮如先。   次四禮。如先。御口雲。結誦四禮印明畢取珠。少摺金一打或取珠。金一打後摺之。私雲。自行並晴儀珠呂杵等取置次第。御記及私十八道記中委注。故今記中不具也。   次下禮。如十八道記。次出堂。   或傳雲。出堂時自證既成。為利生出化他門之由觀之。 (本雲)弘長元年暮秋中旬於醍醐寺報恩院奉傳受金剛界之次御口決僅抽九牛之一毛塵滴巨海之一諦記之畢斯則雖恥後賢之披覽為恐當時之廢亡而已。 金剛佛子賴瑜(三十六) 加一覽畢委細珍重可為末資之龜鏡歟。 金剛佛子。憲深 此鈔者豪瑜阿闍梨受報恩院僧正御房憲深御口決所鈔也於三寶院正流者可為規模口決也。 元祿二(己已)年極月十一日於和州長谷寺槙軒寫之畢。 ******   《大正藏》第79卷No.2531 No. 2531 野胎口決鈔上   自房中至佛前。作法如金剛界(云云)御口雲。住薩埵威儀時用台拳歟。又到堂門觀改無能勝。可如十八道。無能勝是金界辨事故。未傳師口私意樂也(云云)。 著座禮佛(可用普禮印真言)半跏。塗香。三密觀。淨三業。三部三昧耶。被甲護身。御口決雲。塗香作法三密已下。印觀印明處遍數等。皆以如金剛界(文)。   加持香水。御口雲。作法如金剛界。但以不動劍印。誦同一字明(但.或加歸命句也)加持為異。又說用金界加持印明也。次..加持及散灑如金界。而散杖置本處不覆蓋也。   次加持供物。遍智院御記雲。左手蓮花拳(豎大指也)安左腰(後後半印。皆片拳可安腰。左右不定)右手劍印順逆加持之。不動慈救咒(云云)私雲。一字心咒七遍(云云)御口決雲。豎大指者。伸大指押風屈側也。此界中但雲拳者。皆胎拳也。右手劍印者。不動劍印也。順逆加持等。順逆各三旋轉。順逆各慈救咒一反。一字心咒七反者。是故僧正私記也。順逆七反旋轉誦.字也。或加歸命句也。 覽字觀(如金界)。觀佛(如金界)金剛起(如金界)御記雲。私雲。本尊禮可在之歟。 御口雲。改唱禮可用普禮印言也。唱禮天台用之。東寺不然也。   啟白。神分。祈願(作法如常)御口雲。香呂取置金打次第等。皆如金界。但祈願次第。遍智院御記中。雖示別樣。未必用之。如金剛界行之。表白神下句。別如彼記委曲作法(如十八道記文)一切恭敬敬禮常住三寶。若有助修之人。唱入佛三昧耶法界。生轉法輪等真言(文)。御記雲。入佛三昧耶印。如次第法界生印。如次第大指入掌也(云云)。御口決雲。一切恭敬等。入佛法界生。皆用金掌也。次第又舉轉法輪不用之。御記印如次第(云云)又不爾也。又自一切恭敬。至擐金剛甲。念珠懸左腕。中間不用餘印時不置之。同金剛界也。五大願以下。持念珠次第。如十八道記。私雲。廣澤金界懸左腕不改印故。胎藏置之。改印故是又一流習歟。故雖同金剛界。重記御口決(文)。   作禮方便。御口雲。用同印。不解前印(文)凡自下八方便。唱偈之時。皆用金掌。誦明之時。或金掌。或餘印。隨應不定也。若明同金掌時。不解印用之。然此中誦明時。用金剛部三昧耶印。御記舉三說中。但取第二說也。故記雲。是金剛持遍禮之印。故尤可用作禮印也(文)遍禮時用金剛杵印。故云爾歟。非唯今又成垂帶旋舞金掌之儀也。   出罪方便。印大惠刀。御口雲。如印文用金掌。又虛合也。又空加風者。屈二風合甲。以二空並押二風各側也。又說二空並伸屈二風(初[}/即] 又少屈也)柱二空頭如各捻形(矣)。   歸依方便。印金掌。施身方便(印獨古印如印文)。 發菩提心方便。印定印。御記雲。法界定印也(云云)。御口雲。胎藏但雲定印。皆法界定印也。自下准知。謂以右掌。仰置左掌上。二空偃柱。安結跏上(此印有二說中今所用是也)。 隨喜方便。印普印金掌也。勸請方便(印如前)奉請方便。印如前。迴向方便已上四方便。不解同印偈明同誦之。 次發菩提心。次佛性三昧耶戒。御記雲轉法輪(口雲。金掌五處加持)。   擐金剛甲(口雲。金掌九處加持九處者。普通五處左右脅左右股也。明各一反云云)御口決雲。改次第菩提心三摩耶戒。而如御記修法輪金甲。但印又不解前印用之。誦明印處明遍數不用之。堮捅部C五處九處等尤所可用之。此頸次第未再治者(文)如此之誤。少少有之故也。此處只金剛合掌印處明數無之。   次五大願。御口雲。勸請五大願轉明妃(印如常)三力(丁文)御口雲。勸請五大文(別在之)轉明妃者。虛空藏菩薩轉明妃印言也。下有之三力(如常)次第但舉五大願。且略全歟。如御記行之。   次四無量觀(如金界從此結跏坐)。   次地結(如金界)次四方結(如金界)。   入佛三昧耶(如印文)二空並偃立也。   法界生。(印相如印文。御口雲。但二風端少舉三度明各一反)。   轉法輪。大概如印文。然微隱故再記雲之(文)。御口雲。左掌覆右掌仰合背。八指從小次第交入。而相鉤以左空押右掌上。屈右空而端相拄。但以印左右轉三度。明各一遍。   擐金剛甲(如印文。但二風少鉤著火背初[}/即] 也)。   無堪忍(如印文御口風水散舒者開立也。二火內入者合甲也。不用異本交入也)。   次住定印。御記雲。法界定印二手重也(文)。   地神偈。大概如御記。但再記之者。御口雲。先解結跏。右腳遣後方膝著地。次左手胎拳安左腰。次右手取杵。三度抽擲。次取移左手(握之)翻拳當左乳下。右手舒五指。押地三度。此間明一反。次右取杵還置本處。次如元結跏(文)。又御口雲。押地有二說。先故僧正傳雲。右掌指端。遣左膝方。直前半疊押之。又說雲。五輪成身時。結跏膝即地輪故。右衣袖絲手。押右膝上也(二說俱掌覆押之)兩說中後說聊儀宜歟。   勸請地神。鉤印御記雲。明三反三度召之(御口雲。鉤召印也。右風三召之也。異本說也)。   地神持次第(如印文)御口雲。明三遍。   作壇。御記雲。如前順轉七處加持(文)。御口雲。先明三遍誦之。後七處加持也。七處者左膝壇前。右膝心額喉頂也。   灑淨。御記雲。定拳安腰。惠手執散杖。遍灑身五處及香花飲食等(文)。御口雲。以散杖三度叩器端灑之三度。明各一遍(但無攬香水無順逆加持也)然後散杖。又置本處覆蓋(左右手可隨宜委如十八道記)。   持地。如印文。御記雲。押三度作禮方便印也(文)。御口雲。押地二說。如先五指皆伸亦爾也。三度間明一遍。私雲。御記雲。作禮印者。用次第印文也。   次道場觀。御記雲。法界定印。御口雲。道場觀不依次第文。用大谷覺俊阿闍梨鈔也(別有之)彼鈔雲。五大印地(五古內歸命阿)水(蓮花歸命鍐)火(火輪歸命覽)風(轉法輪歸命含)空(大惠刀歸命缺)御口雲。內五古如常。歸命者明初加........句也。下皆同之。水蓮花者八葉印也。火火輪者二拳側合伸二風端相拄也。風轉法輪者。如先空大惠刀。如先又定印也。   大海。如印文。御口雲。印面博窪擬大海。內交八指類波浪也。左右轉者三度明各一遍。   金龜。如印文。御口雲。二大指三來去。明各一遍。御記中不舉用之也。   金剛手持花。如印文。御口雲。真言有歸命句(文)。 大蓮花王。如印文。次蘇迷盧山。如印文。   五色界道。如印文。御口雲。色別有明各一遍。各加歸命句。 次三重界道。歸命.三遍印同前(文)。御口雲。更用加三重界道印明也。   又住定印。御口雲。又住如來拳印(文)。御口雲改定印用如來拳印也。住此印觀想悉畢。以同印七處加持如常。次結外五印。誦五字明三遍。後加持五處。或與加持同時誦之明五遍。大谷道場觀結本尊印之處。雖似印明有二重。是一印一明也。率都婆印者外五古也。五字明者.....故。   三部字輪觀(如印文。二拳側合也。印面仰持之)御口決雲。次第意三部別約四處輪觀之。則三四十二輪也。御記意三部合。總約四處輪觀之。但有四輪也(三部者佛金蓮。四處輪者額喉心臍也)今就御記行之。謂以印當額誦而順想旋如輪(...安眉間。餘字順旋也)誦字曰........................................。   餘喉心齊三處輪准知之。但轉聲為異(文)。   且各舉初字。少少示異。以同印當咽。誦旋如前。 歸命.......等(云云)。次以同印當胸誦旋。 歸命.......等(云云)。次以同印當臍誦旋。   歸命.......等(云云)。私雲。已上依御記並御口決記之。又御口雲。御記中舉第五..等字是誤也。且故僧正有可除之命。又作圖示初心(文)。 T79008101.GIF 菩提心三昧句。同印當眉間誦旋。   菩提行發惠句。同印當咽誦旋。   成菩提補闕。同印當口誦旋。   寂靜涅槃。同印當齊誦旋。   私雲。又且作圖(文) T79008102.GIF T79008103.GIF   押紙雲。   此梵字上書順旋書已下三輪且爾也。   菩提心三昧句。菩提行發惠。 成菩提補闕。寂靜涅槃。 大真言王(內五古印)。   百光遍照王(印相如印文。但依御記引上用之)。   御口雲。金掌深叉置頂上。時搖動十指即百光也。一指百中十數也。故置十指觀百也。指即光明也。搖動者謂誦.時。上下動。又..等又動。布字次第如次第釋。頂上為中央。從內漸外。順旋布字(隨誦而想旋字)故大日經疏第十四雲。然此字輪最中置此真言王。次外一輪有十二字。謂從伊至奧。次外輪於百字。先從.等二十五字。次.等二十五。次.等二十五。次.等二十五。次此中哦若拏那磨等五字是大空點。遍一切處故同布列也(又別解釋雲。此五字在別外十二字同圓布之更問云云)問。何故違次第百光王安此乎。答。御口雲。三部四處輪身光。百光頭光故。續彼置之也。私推雲。八印四佛四菩薩也。百光王大日故安四佛前歟。故次第雲。即大日如來(文)。又疏雲。此真言即是一切法自在牟尼。此即毘盧遮那別名也(文)。同鈔雲。百光遍照王即大日如來也(文)。私雲。推尤可然。但猶可案歟。其故大月八印次。既滿足一切智智。並無所不至之兩種在之。是則先為德以八法身列。次為王大日舉也。本次第即大日如來者。總非指百光。指中央之一字歟。故件文雲。一百字是其百光也。阿字處中央位是王也。即大日如來也(文)。次文雲。伊等十二字是如來舉身光也(文)仍身光頭光相續之義猶可順文歟。疏文大日如來舉身光。即是牟尼雲歟。猶可案歟。圖別有之。   祕密八印。   大威德生(寶幢)如印文。御記雲。當額雲(文)。 御口雲。蓮合二火端微開。今不然也。   金剛不壞(開敷花)如印文。御記雲。右耳上(文)。御口雲。在空上者風空端拄捻也。非置甲上也。開敷蓮者八葉印也。   萬德莊嚴(鼓音)如印文。御記雲。左耳上小指合甲也(文)。御口雲。入滿月輪者入掌中也。   一切支分生(普賢菩薩)如印文。御記雲。入佛三昧耶印也。   世尊陀羅尼(觀自在)如印文。御記雲。火背合甲也(文)。   文殊師利法住。如印文。御記雲。合掌開火風也(文)。 迅疾持彌勒。如印文。御記雲(逆順各三轉矣)御口雲。但逆仰左手。平轉順反仰右手。轉明逆順各一反御口雲。已上八葉(文)疏第十七(祕密八印品雲)第一東方寶幢佛。第二南方開敷花王佛。第三西方阿彌陀佛。第四北方天鼓雷音佛。第五東南方普賢菩薩。第六西南方文殊師利菩薩。第七西北方。彌勒菩薩。第八東北方觀自在菩薩。當知此八印皆毘盧捨那印也(文)三菩薩相違如何(疏印言次第如今烈文)。 滿足一切智智。如印文。遍法界無所不至御記雲。大惠刀印(文)私雲如先。 一切佛心(如印文)。虛空眼(如印文)。一切菩薩(如印文)。   已上遍智院。   觀自在(如文)御記雲。八葉印也。此印儀軌未見。廣大軌出。疏中六葉印也(文)御口用八葉印也。   多羅。如印文豎風空者。御口雲。二風立合。如針二空並立也(文)經釋同之。堮捅部C疏十雲。多羅尊亦是觀自在眷屬。如大本中有五百多羅尊。皆觀音眼生(文)。   毘俱胝。如印文。御口雲。右押左也(云云)。經釋同之。堮捅部C疏十雲。時觀音額皺中現此菩薩。西方謂額上皺文。為毘俱胝也。大勢至。未敷蓮(文)。御口雲。蓮花合掌也二火端少開之(云云)。釋雲。屈十指相柱合團圓(矣)。御口雲。虛合(文)。   耶輸陀羅。准馬頭(文)。御口雲。即馬頭印也。謂虛合水風入內。合甲二空少並屈。離風如口形(云云)。   白處尊。如印文。御口雲。空水背合也(文)。御口雲。虛合者虛心合掌也。入月中者入掌內也。二水合甲。二空合側。未必合甲也(文)經釋同之。堮捅部C疏十四雲。白者菩提心住此心即日住處也。此觀音母即蓮花部主也(取意)已上堮悀F。   馬頭。如前耶輸陀羅印。經雲。如前印屈二風置二空下。相去如穬麥(文)(前印者自處尊印也)。   諸菩薩。如印文。   地藏(如印文)。御記雲。缽印青龍軌或雲。內縛地水立合也。玄法軌說(文)。御口雲。今用缽印也。謂二掌窪合。八指頭相拄。二空各著風側。上博如缽形也。本圓滿合者圓合也(云云)。疏雲。先合掌其十指頭並屈而相捻之圓屈之空入掌內。形如瓶子(文)。   諸奉教者(普印經疏異之。今依口傳用普印歟。又儀軌意歟。經雲。定惠為拳舒二風。屈[}/即]相合文)   金剛手。如印文。經釋同之。攝軌異之。   □莽雞。如印文。御記雲。疏雲。大指小指右押右入掌(文)。御口雲。餘三散立者。三指立合水火風間開立如三古杵也。非水火風各散立也。初雲合掌此意(矣)。故疏雲。其空地入掌。亦右壓左如向內。相叉合掌。但水火風指如金剛(文)。   金剛針。疏第十六雲。穿徹無明至實相際(文)。如印文。御口雲。並豎風者。二風立合如針。以惠空入定虎口者。以右空入左空風間也。問。金剛界大欲印文禪入智虎口(文)相違如何。答。私雲。彼智者左空也。以十度配十指之意也。今定者名左手。以定惠當兩手之義也。故不違也。問。何止觀十度配當又相違乎。答。或示定惠互具義也。或顯止觀一體義歟。故釋論雲。止即是觀。觀即是止。止觀一體無差別故(文)疏中二空併入掌異今說(文)。   金剛鎖(如印文)御記雲。轉法輪印內叉。二空並立也(矣)。御口雲。先結轉法輪印向身而旋轉。八指自成內縛。二空並立甲向外。縛向上。左腕外。右腕內交當胸安之(云云)。 降三世(內五古印)。   一切持金剛(如印文)。御口雲。正不至股。少左遣之。三度上下間明但一遍。   金剛拳(如印文)。御口雲。從左肩至胸前打三度(文)。御口雲。明各一遍。或但一遍歟。口傳雲。明多三度間一遍明少各一遍。前後印相明又然也(云云)。經疏中不出打勢(文)。   一切奉教(如印文)。御口雲。二空劍形也。   諸菩薩。普印。堮捅部C說教本意小大之次第歟。而最初花嚴。先為地上大菩薩。示置大乘之至極歟。念誦之最初。先觀成本尊般若菩薩。是先示所謂也。是愚案也。可早破歟。   已上薩埵院。   般若菩薩(印如文)。御口雲。二掌少窪。左仰右覆差合轉之。御記雲。大師御次第雲。先逆三轉小乘教。次順三轉大乘教(文)。御口雲。今用御記說。先說小乘。後說大乘。故逆順明各一遍。私雲。依花嚴阿含說時。本次第非無理歟(異本諸菩薩下堮悁髡部C本尊般若菩薩本尊ДУЬヤэ)。   不動尊(如印文)。御口雲。二空交入押各二火甲也。   降三世。文雲。金剛界根本印真言也(矣)。御口雲。忿怒拳鉤印言...明也(云云)順逆加持第如金界(矣)。   大威德(如印文)。   勝三世(外五古印)御口雲。降三世。勝三世。同體異名。古來未決歟。又此中不動降三世大威德。如次佛金蓮三部忿怒尊也。委如別鈔。   已上持明院。   釋迦佛(如印文)。御口雲。捻空火者。各以空抽火甲側也。私雲。此印上求下化義。更問之。 能寂母(如印文)。眼印者御記雲(佛眼印文)虛中合者。私雲。虛心合也。心即中義故。風不著火者。御口雲。屈風間不著之擬眼。非不附風端也。   毫相(如印文)。御記雲。但諸軌右頭指立也(文)。御口雲。右拳面向左當胸程持之。聊上想毫所。此又胎拳也。如先記。又依拳起印。何印不屈大指。今胎界以胎拳為印母。故金界大指少屈。以金拳為印母故也。   一切佛頂(如印文)。御口雲。五峰五指端也。圓聚指頭齊向身安之。   白傘蓋(如印文)。御記雲。疏雲。左五指各相去一寸(文)。御口雲。口傳雲。右風端拄左火根也。私雲。左指頭向右拳向左也。   勝佛頂。大惠刀印二說如先記(矣)。   最勝佛頂(如印文)。   光聚佛頂(如印文)。御口雲。地水合甲也。   除障佛頂(如印文)。   廣生佛頂。外五古。御記雲。內五古(云云)。 御口雲。用內也。疏雲。如前五古金剛印(文)。   發生佛頂。如印文。御記雲。八葉印(文)。 疏雲。即前觀音印(文)。 無量聲佛頂(如印文)。二風絞火背者。御口雲。二風各屈兩[}/即]。合甲當二空並屈甲[}/即]中。而兩空間拄之(云云)。疏雲。雙屈二空以風壓之(矣)。   聲聞眾。梵篋印如先。   緣覺眾(如印文)。御口雲。豎火輪圓滿者二中立。   無能勝(疏雲。釋迦之眷屬文云云又釋迦化身文)。如印文。御口雲。定舒諸輪。向外均首。徐垂下一度。惠手如印文。面向左當乳下前上持之(云云)。 或記雲。仰當臍(矣)私雲。他說不順持花勢。故以御口。為勝也。又依此流習。定掌可屈空歟。又今不爾歟。又經雲。申定臂五輪向外(文)。   同妃(妃密勝大口)如印文。御口雲。二空微屈而不付風也。   已上釋迦牟尼院東。   文殊(如印文)。御記雲。小指纏口傳也(無本說矣)御口雲。用口傳說也。三補吒者虛合也。故疏雲。三補吒合掌。此名虛心合掌(文)。二風捻二空者。初節又少屈捻空頭也。私雲。經疏同二小不繞之。   光網(如印文)。御記雲。定頭指鉤也(文)。 御口決雲。半印次第中。不指向方。左印向右。右印向左持之(云云)。私雲。半印或仰覆。或向身之外。若右向後供方。若左向前供方。當各乳下程。臨向方不縱不橫持之歟。殘乎若右若左作台拳。安各腰向下歟無垢光(如印文)。御記雲。定手小屈向右表光也(文)。   右腰御口雲。四指鉤立開散表光也。   計設尼(疏十雲。文殊使者計設尼也。因髮結端嚴妙得名文)如印文御記雲。三度擬勢(文)。御口雲。三度間明一遍。印豎持少向外歟。左腰。   烏波計設尼(如印文)。疏雲。火指向外之拳(文)左腰。   地惠(如印文)。疏雲。亦是大指向外之拳(文)右腰。私雲。大在外又向外者。向外印也印面向外印也。印面向外者。大指在外故。然此兩印豎持向外也。御記雲。大指在外者。非必向外歟。其指拳若縛在外之差別也。   質怛羅(疏雲。文殊使者質多羅也文)如印文。御記雲。風立(文)准前印持之左腰。   召請。如印文。御記雲。右風(矣)明一遍左腰。疏雲。右手作拳風指如鉤(取意)。   不思議。御記雲。內縛二空併入屈二風合甲。而立二空甲上也(文)。   諸菩薩。印言如前。   已上文殊院。   除一切蓋障(如印文)。御口雲。地水合甲故。疏雲。其地水指合甲(矣)空持水中者。二空併入捻水兩[}/即]中也。風火持珠者。立合風作寶形也。   除擬怪(如印文)。御記雲。二火合圓(文)。   施無畏。御口雲。右手伸諸輪(空屈掌中)向外豎持之左腰。疏雲。右手指向上而向外舒之。招物之像。   除惡趣(如印文)。御口雲。從右肩至心前。掌向心前打勢。三度明各一反。疏異此歟。釋雲。舒手向上舉之(取意)。   救護(如印文)。疏釋同之左腰。   大慈生(如印文)。向外歟。疏雲。如無畏施空風相捻(文)。   悲旋潤。御記雲。右掌覆心屈火當心空不立(文)。疏雲。悲念菩薩印。舒手掩心。而屈中指。當心拄之(取意)左腰。   除一切熱惱。作垂施願手(文)。疏雲。謂舒右手仰掌垂下之(文)。御口雲。空屈掌中。當右膝上。垂下指頭。向前下左腰。   不思議惠(如印文)。御口雲。風空持珠狀者。捻風空作寶形也。左腰。   諸菩薩。印言如前。   已上除蓋障院最南。   地藏(如印文)。御記雲。一寸許開也。二空並立也(文)。疏雲。二火指豎之一寸許。不至二空並立如常(取意)。   寶處(如印文)。御口雲。掌少向外豎持之左腰。疏雲。右手作拳(大指在外)即舒地水火指並豎之(文)。   寶手。如印文。又少向外歟。左腰。   持地。如印文。御口雲。三度各明一遍。   寶印手。外五古印。   堅固意。如印文。御口雲。二空微舉也(文)。 御口雲。舉開者風空間開之也。非二空間開之也。   諸菩薩。印言如前。   已上地藏院最北。   虛空藏。如印文。御口雲。水中文者。中[}/即] 屈二風押空上也。 虛空無垢。大惠刀印。虛空惠。轉法輪印。 蓮花印。如印文。   清淨惠。如印文。御記雲。二空入掌屈二風押空甲上(文)。   行惠。蓮花臺印也。御記雲。八葉印也(文)。   安住惠。御記雲。內縛二頭指豎。端少開二大並立也(疏說也云云)。   出現智。金剛合掌。   執杵。五古杵印。御記雲。內五古(文)。   檀度。如印文。指端向左仰也。左腰。又於此印有祕傳(更問)。   戒度。如印文。御口雲。二空並立雲直豎也。   忍度。如印文。進度。如印文。   禪度。法界定印。   般若。梵篋印如先。但今不旋轉也。   方便。如印文。御記雲。大火直立合甲(文)。   願度。如印文。左腰。   力度。如印文。御口雲。二空又同者並立也。   智度。如印文。諸菩薩。印言如前。   已上虛空藏院西。 野胎口決鈔下。   自在天子。如印文。御記雲。但頭不付手也(文)左腰。   普花天子。如印文。御記雲。心前立也(文)。向左歟。左腰。   光鬘天子。如印文。御記雲。向下(文)豎持之。   滿意天子。如印文。御記雲。側掌當胸(文)御口雲。餘三指伸之。風空側向身豎持之。 疏雲。舒右掌風空相捻如執花形。餘三指相併合(文)。   遍音天子。如印文。御記雲。但以空押水甲。或用半印也(文)。御口雲。二掌相向指頭上齊肩持之歟。私雲。兩手半印經疏別歟。故經雲。惠手空水相加風火水皆舒以掩其耳(文)。疏雲。兩手各以空水。頭相捻餘端雙掩兩耳。以火風掩(文)。但御雲。意依疏意也。   已上五天子始從東北角西行。   伊捨那。如印文。御記雲。定拳舒風火輪。屈風背火亦屈(文)。勸修寺記雲。火風空三指屈立也(文)於次第印文有二意。當流意豎火。而風空屈背讀之。餘流豎火風空。而屈背可訓歟。私雲。諸步多用主印。又雲。左拳立火輪(文)定知不屈火也。故御記為正(矣)。御口雲。三指離立如三戟也。媔部C餘流訓尤可爾。可順之歟。但諸步多事不可然歟。文雲。主者伊捨那也。又左拳立火輪(云云)。此有二說。一用主印。一左拳立火輪也(右安腰歟)然主印非立火輪文歟如何。又字可思之歟。   諸步多。疏十雲。此是夜叉之類也(文)。御記雲。用主印也(文)青龍軌注雲。先同印也。先印者伊捨那(矣)。   帝釋天。如印文。   持國天。如印文。御記雲。右手內(文)。   日天子。如印文。御記雲。二水合甲也(文)。 御口雲。廣澤二掌並仰(二地相付)二水合側。二空離而押之。車形也。今流不爾。二空並屈押各水側也。私雲。經雲。以定惠手顯現合掌。屈空輪置水側。是日天子輿輅印(文)。疏雲。顯現合掌(文)。經疏文順廣澤印歟。   摩利支。如印文。御口雲。虛掌者四指淺握。以空腹押風甲。而拳內令虛空。惠伸五指少窪覆彼也。在日天子前等者。御口雲。雖有日天子前。日天子等不能見也(為言)。 或口雲。此天本在日天子前。故寶瓶被映日光。故天眼不能見也(為言)。更有祕決不能記。   七曜九執十二宮神。如印文。御記雲。合掌二空令離立(文)。御口雲。虛合二掌間少博。二大離風並立也。疏雲。合掌二空亦並。而極磔之。與餘指相離(文)。   大梵天王。如印文。空持水者以空端捻水甲側也。前後倣之。三指伸散向外右腰。   乾闥婆王。如印文。   諸阿修羅。如印文。御口雲。左掌仰少窪橫胸前。右如印文向左掌持之(風加空者風絞空也)疏雲。右印覆臨左手上(取意)。   摩□羅伽。普印。諸緊那羅。普印。   諸人。普印。普世明妃。普印。   已上自東北角南行東方了。   火天。如印文。御記雲。但右向外施無畏風屈召三度。御口雲。左仰當心明各一遍。   火天後。如印文。御記雲。第一文者下也。手少向外也(文)。御口雲。此天子及下五仙。皆左如火印。即不改持之。問。此下六印左拳安腰。故法皇次第。五仙印皆左拳安腰。何今用火天印乎。答。相承口傳仰信。以餘流勿令疑(矣)。故疏中釋真言行者具諸相雲。一外相支分無闕。二內相如佛教敕不敢違逆(佛敕者師教也)疏家既雲佛敕。定知不可生疑惑也。何況法皇次第。火天印又左拳安腰。今既不爾故。自下六印左如火天也。   縛斯仙。水中。阿趺哩仙。風中。   尾哩瞿仙。火中。驕答摩仙。水中。   櫱□伽仙。地水。   御記雲。五仙印皆手持樣如火天後(文)。   增長天。如印文。御記雲。指皆鉤青龍軌不見。餘軌又不說也(文)御口雲。但皆二掌交腕。而二火鉤結也。   閻魔王。壇荼印(印相如印文)即人頭幢也。   死王。音印(御自筆)疏雲。黑夜神(云云)。凡死王后妃名相互(長慶次第可見)玄法亂脫軌雲。死王亦名後(云云)。   御口雲。炎魔後死王一體異名也。或雲。焰魔王變身也。疏十雲。此是閻羅明王也(文)。   焰魔後。如印文。御口雲。右五輪覆垂空入內如鈴。但少振之(廣澤振之)右腰。經雲。焰魔鐸印(文)。疏雲。閻羅後印也。經疏印相如今次第。或記雲。後勝妃劣也。不登後雲妃也(御自筆記雲。口雲後正妻妃妾也)。   焰魔七母。如印文。御記雲。從左下右打三度。明各一遍。疏十雲。閻羅七母七姊妹(文)。   暗夜神。如印文。御口雲。向右。私雲。指端前上持之歟。疏雲。黑夜天是閻羅王后也(文)。   奉教宦(深沙太王太仙府軍)普印。   拏吉尼。如印文。御口雲。定掌稍窪當頤下。仰橫如舌少出作觸勢也。右腰。經雲。申定手覆面門。爾縛賀觸之(文)。   金翅鳥王。如印文。御記雲。八指搖動如鳥飛勢(文)。御口雲。向壇前上持之三度動。明各一遍。   諸人普世明。如前。   已上自東南角西行南方了。   羅剎主。如印文。如劍印。御記雲。應向外歟。私雲。或向右歟。   羅剎斯。如印文。將兄。普印。   羅剎眾。普印。   廣目天。如印文。二掌背二腕交二風鉤結也。   水天。如印文。   難陀拔難陀。如印文。御口雲。先結兄印。誦歸命難陀。次結弟印。誦缽難娜等句也。弟印又惠掌五輪仰伸也。此二印似梵天印。   諸龍。如印文。御記雲。似金翅鳥印是九頭龍印也(文)。御口雲。腹行者順轉也。   地神。如印文。   妙音天。如印文。御記雲。惠手風空相捻餘三指散舒於定掌上如引琴(云云)。御口雲。定掌伸五指擬五絃。惠手三運動。明各一遍。經雲。仰定手左齊輪。智手空風相捻向身運動(文)。疏雲。如彈絃形(文)。   那羅延天。如印文。御口雲。向左三昧手者左手也。故經雲。如前輪印以定手作之(文)右腰。   那羅延後。如印文。加者絞也。右腰。   月天。如印文。御記雲。同梵天印。但想白蓮印立也(文)。私雲。梵天印空水端捻。異今印歟。又廣澤次第定手蓮(文)。梵天月天俱伸五指。觀白蓮為異。又經雲。定手作蓮花相。是梵天印(文)梵天印因作潔白觀。是月天印(文)。疏雲。一如梵天無異。但想有白兔為異(文)。故知御記意同經疏。違今次第二天印。又同此次第前梵天印。依憑安在乎。御口雲。用今印相但記中同梵天印者。似前梵天印故云爾也。   左手其空水相捻也。是似月也。   二十八宿。媔部C或傳雲。今掌二大開。二大表二十。殘八指八宿也。勸修寺流也。如印文。御記雲。二火縛也(文)。御口雲。外縛也。   已上從西角北行西方了。   風天。如印文。御記雲。空押風火甲也(文)。經雲。申左手側掌(文)向右歟。右腰。   魔醯首羅。如印文。御口雲。二空並立。   烏摩妃。如印文。御記雲。仁和寺方缽低雲。地天印低之極謬說也。今蓮花三摩耶印。未見本說也(文)私雲。常喜院以經疏商羯羅妃印。注入烏摩妃印下。彼印定手空風捻舒三輪也。疏雲。二印相似。前頭指少屈。此直豎而散也(文)二印者商羯羅後同妃也。此亦異今兩說如何。又私檢雲。疏第十六雲。商羯羅後缽致印(文)。   遮文荼。如印文。仰掌也。右腰。經雲。仰其定手。如持劫缽羅相(云云)。   多聞天。如印文。   諸藥叉。如印文。疏十雲。能噉世間。能食諸業垢等惡。是藥叉義。經疏異今印。   藥叉女。如印文。二地合甲。水火風間離立如三古。經疏印相異此(矣)。   諸毘捨遮。如印文。疏雲翻是極苦楚義。此輩多是餓鬼也(文)。   諸毘捨支。如印文。御記雲。但二火圓形(文)。御口雲。石山流二火合甲。此流二火端柱圓形(文)。   諸人普世。如前。   已上從西北角東行了。   淨治。如印文。御記雲。燒香印(文)御口雲。正有燒香之香呂時可用香呂歟。   不動。御記雲。如金剛界。但印十方並五處除之。指鞘抽鞘又順逆加持等。作法明遍數如金界記。   金剛鉤。如印文。如大鉤召印。但不召風也。   立身。如印文。三度轉歟。明又三遍歟。   示三昧耶。用入佛印及明也。   金剛網。火院。大三昧耶。   御記雲已上三種如金剛界(文)。   閼伽。御記雲。作法如金界。但加持用不動劍印一字明也(文)御口雲。如直付加持三度。誦明各一遍(.........文)供養明如次第(文)。   奉花座。如印文。執杵鈴。如金剛界。   讚(四智)御記雲。拍掌此處許有之(文)。御口雲。四段作法如金界。胎藏拍掌唯一度也。前後供養時讚無拍掌也。 不動尊示座。以劍印誦小咒(文)左腰。御口雲。印面向左前上持動印指彼彼尊位。中臺八葉尊別指之。遍智院等總指之。但示座次第如本次第示也。且作圖示諸會(矣)。 金剛手。如印文。環金剛甲。印明如前怖魔。如印文。御口雲。拳面向外豎持風背當眉間(運心也)是則表額皺也。忿怒義也。毘俱胝皺梵名也。疏十三雲。右拳伸風以指頭柱眉間也(取意)此釋意拳面可向身歟。又雲。謂作毘俱知形。其面如忿怒魔軍自然退散(取意)。   四方四大護。   南門(金剛無勝大護)如印文。但虛合也。種子.。 東門(無畏結護)如印文種子.。   北門(壞諸怖大護)如印文種子.。   西門(難降大護)如印文。種子.。   御口雲。已上四大護各第二略真言用也(大咒不用也)。   但歸命句下真言初。各種子加誦之也。   無能勝。如印文。印持樣如先無能勝。御口雲。印垂下如。先大指屈掌歟。二無能勝同異可決之。疏雲。右手風空捻火垂屈地水正豎。左手伸五指向外(取意)。   相向守護。如印文。御口雲。從左肩至心前。如打勢三度明一遍。   不動尊心。御口雲。右作劍印。逆順旋轉各三度。明各一遍合六遍。左拳腰。   塗香。如印文。花鬘。如印文。   焚香。如印文。飲食。缽印(印相如十八道記矣)。   燈明。如印文。口傳如十八道記(矣)。   虛空藏轉明妃。如印文。御口雲。是胎藏普供養印明也。   事供。御記雲。作法如金界。但加持不動(文)。 御口雲。加持劍印一字明如前。阿伽但供養明.如金界也。   讚心略(金掌)偈(同印)御口雲。三仰啟謝雲句不誦之。   普供養(轉明妃印明也)三力。小祈願(在別御自筆也)。   禮佛。御口雲。自讚至禮佛同。金掌唱之。 已上如來身會也。   入佛三昧耶。法界生。轉法輪(已上三印言如前)。   大惠刀。如印文。   大法螺。如印文。御記雲。委事如身密口決(文)。彼口決雲。虛合二空各押火側。風各絞自空背合甲。口雲。吹不吹二說。經及攝大軌異今說。義釋似今傳(文)御口雲。不吹為吉也。   蓮花座。八葉印。金剛惠。外五古印。   如來頂。如印文。   如來頂相。如印文。御記雲。不取袈裟也(文)右拳面向左歟。左拳安腰。   毫相藏。如印文。御記雲。惠大指置眉間。左手從此取袈裟也(文)。御口雲。取袈裟有兩說。謂先以右手取袈裟二角(威儀方也)如自左腕下纏之。令移定手。少二角出。從風空間拳面向身。安左乳下也。又說雲。如先二角結目以大指押之。大指兩邊出如狗耳。前說為勝也。   大缽。如印文。御口雲。前取袈裟手印仰伸當臍。以右拳印仰伸重上。二大端拄而如法界定印(袈裟兩掌間隔之)。   施無畏。如印文。堮捅部C與願膝與手之間。一二寸許有隙。但當膝。有之如寶生印是也。   與滿願。如印文。已上二印右無畏向外。與願置膝上仰垂。俱屈大橫掌。左俱如毫相印。   悲生眼。如印文。御記雲。但從此不取袈裟也(文)。御口雲。右手向眼先當右目右方轉。次當左目印左方轉。明一遍印形表金[金*毘]也。   如來索。如印文。   如來心。如印文。御口雲。地水並右下交取也。但大指右上也。四指端向上豎持之(別書上押之御自筆記雲)非縛只地水並右下交取也(但大指右上也)如印文。御口雲。地水內縛空交入。而押各水地甲。四指開散心前。不縱不橫持之。大旨印豎也。   如來臍。如印文。御口雲。前印水亦舒散也。   如來腰。如印文。   如來藏。如印文。御口雲。二風屈第二[}/即] 以指頭拄二空端。餘指微屈而令圓合也。經疏印異此。   普光。如印文。御記雲。地輪立合也(文)。 御口雲二空併入火內也。經疏異此。   如來甲。如印文。經雲。以二風持火側(取意)。疏雲。以二風置中背而並列(取意)經少異今印。   如來舌。如印文。御記雲。但二水不交也(文)經疏同今印。   如來語。如印文。御口雲。風水各合甲。二空微屈而不付風也。經疏同次第也。   如來牙。如印文。御記雲。二空間離如二牙(文)御口雲。即乍押風側背立也。牙形也。   如來辨說。如印文。御記雲。風不付也(文)御口雲。二空上下動也。   如來持十方。如印文。御記雲。水火風不開也(文)。御口雲。二地合甲。二空併入。未必付地也經雲。二地二空屈入相合(文)。   次如來念處。如印文。御記雲。風屈第二[}/即]也 。經雲。二空二風屈上[}/即] 相合(取意)疏雲。其捻法當令四箇指指甲相到耳(文)。   平等開悟。如印文。御口雲。空又交入也。   如意珠。如印文。御口雲。風加火背令圓也。   慈氏。如印文。御記雲。二風合甲也。疏雲。虛合屈二風至大根。二空壓之率都婆(取意)。   無能害力。如印文。御記雲。先逆三轉。次順三轉明各一遍。   本尊加持。御記雲。外五古印(五處加持文)御口雲。先結印誦五字明三遍。後加持五處。或隨加持誦明各一遍合五遍。本次第本尊加持印明。及毫相等不用之。   入我我入觀。法界定印。づ雲。九重月輪有御口決。更問。   本尊加持。如前。   正念誦。御口雲。念珠加持明及偈念珠作法等。皆以金界。但本尊明異彼也。又改本次第明。用五字明也。問。御記中念珠加持正念誦別舉之。何今不爾耶。答。依御口正念誦總各故。御記意加持與念珠斯別故為二段歟。御口師資互顯。記口成一揆也。故十八道次第雲。加持念珠並念誦(謂正念誦也文)私雲。此文正念誦注。含總別二義。謂或唯念誦法注也。或又通加持注也(是本次第加持咒珠與念誦等住定印隔遙各別也。加之一正念誦分四段書之。依先師記聊故二段書之也矣)。   本尊加持。如先。   字輪觀(法界定印)御口雲。.....又順逆誦之。三段觀想靜心觀之。 T79008801.GIF 本尊加持。如先。   御自筆也。御口雲。字輪觀次毫相悲生眼等不用之(矣)。   散念誦(次第隨意念誦者是也)。 御記雲。佛眼(百反)大日(胎千反)金剛薩埵。般若菩薩。不動。大金剛輪。一字。御口雲。佛眼(或二十一反)金大日(百反)本尊(千反)。   已下如先。但大輪七反餘皆百遍。   佛眼印明(如金界)。   五供印明(如前)。   事供(阿伽同用此)讚(心略)。   普供養。虛空藏。三力。祈願。次禮佛。   中臺四佛四菩薩五大尊大悲金剛次第也。別有之也。   後鈴。   迴向方便(所修一切等)御口雲。迴向方便異金界。彼隨意迴向後有迴向方便。故又有至心迴向句。 迴向金一打。取香呂作法迴向等句如金界(矣)。 解界。大三摩耶。火院。虛空網。不動。金剛牆。地結。已上各逆轉如金界。   加持句。金掌。奉送。(明及偈如金界)。   三部。被甲(如先)普禮(如前金打)。   下禮。出堂。(如金界)。   已上本尊加持已下法則。或加。或背。或引上等事。皆依御記說注之。此中本尊加持四處相承口傳也。委如別鈔。御自筆記雲。晴儀之時。後供養以下異之也(已上)。   又晴儀金界導師上聲。唱迴施法界迴向無上大菩提至心迴向即無間斷下座之一臘懺悔隨喜出之即下座·同音付之。此間解界撥遣等悉行之。待迴向方便之終。取念珠及杵(不取香呂)打金也。胎藏導師直唱所修一切等。下座付之。此間解界撥遣等悉行之次迴向方便終。金一打隨意迴向畢。又金一打。   弘長元年十月上旬。於醍醐寺報恩院。從朔日至第五日五箇日之間。奉傳受胎藏之次。逐日馳筆畢。未再治草本也。不可出箱外(矣)願以兩部傳受之日。必為九品往生之緣而已。   求法沙門賴瑜(在判)。   傳受人數事。   (內大臣法務)法印權大僧都定濟   (當寺座主左大臣)法眼和尚位俊譽。   法眼和尚位定勝   (金剛)權律師弘義   (左內臣)阿闍梨 實助   (治部)阿闍梨 俊真   (兵部)阿闍梨 源聖   (俊音房)阿闍 梨賴瑜   (上野公)大法師亮深 報恩院御自筆御記雲同七日加一見畢提婆之投針也資德窮底闍梨之瑩玉也師朦拂塵也。   老比丘憲深   元祿二(己巳)年仲春二十日於和別長谷寺槙軒寫之了。音隆房俊覺   時元祿二(己巳)年下秋二十一日於和別長谷寺之內。 ******   《大正藏》第79卷No.2532 No. 2532 護摩口決   不動護摩私記(息災)。   御口雲。此記者。遍知院僧正。依覺洞院上網仰。而就延命院次第撰之被記也。仍於三寶院一流之末葉。專為傳教受法之次第而已。   問。護摩義如何。答。遍智院別記雲。護摩焚燒義也(文)(御口雲。護摩焚燒梵漢別也)。   問。護摩生起如何。答。御口雲。如來為治外道事火之邪護摩法。正說一切智火之真護摩法也(外道火祠法見摩登女經)故大疏二十雲。佛所以作此說者。欲伏諸外道分別邪正。令彼知有真護摩故(文)(同十九雲。圍陀論中。有火祠之法。真言門亦有火法云云)意雲。以不知火之自性及業用。為外道護摩。以知火之自性及彼方便作業。為真護摩也。故疏雲。所謂火之自性者。即是如來一切智光也(文)。   或抄雲。億劫生死之中。適發大菩提心。是大日如來護摩力用也。   御自筆雲(堮捖灡旭|御自筆)貞元小乘錄雲。摩鄧女經一卷(三紙)摩鄧女解形中六事經一卷(三紙)摩鄧伽經三卷(或二卷二十四紙)護摩事見二卷經中歟。先年見之分明不覺悟。重可勘之(云云)。   問。於真護摩有幾種乎。答。自狹之寬二四五六也。謂二者內外護摩也。具如尊勝軌。四者息災·增益·敬愛·調伏也。具如祕藏記等。五者更加鉤召也。具如小野千心等。六者又加延命也。具如六種外護摩記(安然雲。增益壇中更加延命云云)。   問。若爾者內外·息災等意如何。答。先內外護摩者。尊勝軌下(善無畏譯)雲。若外護摩。一依常度作事法。乃至第二內護摩者。三所同一體。三所同一體者。大曼荼羅。即護摩曼荼羅。護摩曼荼羅即是己身。己身即是火天。火天即是毘盧遮那如來。毘盧遮那如來。火天。己身三種。無二無差別。同一體故具三身(矣)(私雲。作事法者。今所修護摩也。軌中分明也。三身者。大日法身。火天應身。己身化身)次四種等者。且出五種而顯餘(矣)小野千心(御口雲。忍字作千心。忍與仁通音故。即仁海作也)雲。一法所有不生寂靜。是息災之義也。所生福智。是增益之義也。斷伏煩惱。是降伏之義也。違本之無明令還歸本覺。是敬愛義也。流浪六道四生之無明。召入於本覺。是鉤召之義也(文)御口雲。約世間法者。滅災橫等。是息災也。生官位福祿。是增益也。降伏怨家等。即調伏也。召引所愛境鉤召也。召入後冥會自身。即敬愛也。此中鉤召。敬愛。細分雖異。大論是同也。例如慈悲故。敬愛攝鉤召為四種也。五種中敬愛為本。本覺無明不二義。為宗正意故。兩部一心實問故。不空護摩軌雲。如是五種護摩。敬愛為最勝(文)。   問。五種形色時面尊木爐方如何。   答。千心雲。一種各有八種別。豎五法橫七別。   名。息災。增益。降伏。鉤召。敬愛。   形。正圓。正方。三角。金剛。蓮葉。   色。白色。黃色。黑色。雜色。赤色。   時。初夜。初日。中日。一切。於夜(中夜)。   面。北方。東方。南方。諸方。西方。   尊。佛部。寶部。忿怒。金剛(鉤)。蓮花。   木。耳木。果木。若木。刺木。花木。   爐。輪。三古。一古。鉤。蓮花(文)。   私雲。豎行五種橫行讀配之。但具名有八(矣)。   始自上堂作法(乃至)護身等如常。   御口雲。今就別行故。悉以如十八道記中普禮並淨三業者。此中間有塗香三密觀。並字顯彼歟。但開白時。著座後普禮前有作壇作法。其略作法在私記右表紙。其印明雲。   先鍬印言。金剛縛豎禪智進力並立。真言曰(二十一反).........。   次加持泥。印言(づ雲)馬頭印言也。   次五色糸印言。大金剛輪印言也。   已上三箇印言。著座最初加持之。然後可入作法(云云)御口雲。作壇作法。追吾所加也。御自筆。或不用必此作法也。   次加持灑淨香水。御口雲。右手取珠移持左手叉。右以取鈴右邊三古。如付器加持二十一反明各一反。左珠取數(文)。   問。廣澤用軍荼利小咒。今何用枳哩枳哩明乎。答。遍照私記雲。息災用枳利枳利王真言。增益用軍荼利小心真言。敬愛用馬頭真言。調伏用降三世真言。但枳利枳利王真言。通諸部用加持香水也(文)。   私雲。今息災護摩故。用枳哩枳哩明也。又諸部通用明故。廣澤息災護摩用軍荼利小咒。可尋之(御口雲。軍荼利通用也。三部軍荼利在之)。   次加持□□□馰□□□□□□褸□□□芊慼慼慼慼樁o□槏□□□襏□橈□□□襏□□□□□裀□  次灑淨香水灑供物等。御口雲。先右手獨古返置本處。引直左珠如先。又右手取灑淨散杖。入灑淨香水逆順攬之。..加持。並叩端散灑如常。   次嗽口香水灑爐口。御口雲。先散杖置本所。又取嗽口散杖叩端。散灑如先(無..加持也)但散杖末下。近爐口也。加持畢散杖置本處(文)。   間。灑爐口方如何。答。或抄雲。灑有二。一謂灑水及嗽口水順灑。二直灑。故知。護摩初後皆作巡灑。於其中間供之時。但直灑耳(文)重仰雲。此義神妙初後淨爐口故。尤可巡灑。中間供爐中聖眾故。專可直灑也。   次加持爐口。御口雲。右手取三古。如付爐口加持三反。明各一反。老持珠(矣)(廣澤三度抽擲加持)次補闕。加持作法如記。但杵手動搖歟。左手記數(矣)或但七反。   次羯磨加持。御口雲。杵置本處。左珠懸腕。印相如印文。印面向身。順逆各三度。兩掌旋轉。明各一反。合六反。   次.字觀等。御口雲。右手以盤左珠。左機置之。次.字觀已上。就不動別行修之。但至散念誦殘置大金一字兩咒。餘念誦悉滿已少摺珠(矣)。   次入護摩。   次大日印明。印咒如記。御口雲。珠懸左腕。結誦印明。加持四處。明四反(文)隨在何處結印時。珠懸腕。不然時可持掌也。   次本尊印明。劍印慈救咒(文)。御口雲。明數印處等。如金界次第。但略定指鞘置膝。慈救咒一反。拔鞘順逆加持各一反。次身五處。其後指鞘也。   問。別行時何用大日印明乎。答。本次第雲。欲入護摩時。先結大日尊智拳印。誦馱都明加持身四處。若依他尊修者。大日尊加持次。可有其尊加持。縱雖行他尊法。猶可行大日尊加持。是依根本也。   次三平等觀。彌陀定印。問。觀中三平等義如何。答。如來心至智惠故。是心平等也。故大疏雲。火自性即一切智(文)次如來身口下。身語平等也。今護摩至要。以此觀為本。故小野千心雲(忍作也)。凡於護摩有五種。謂尊爐身。此三具三。謂尊言印。尊三者尊三密。三密謂身口意。爐三者爐三密。身三者我三密。心為本尊。口為真言。身為印契。是為三平等。今尊爐身各有三密。合此三三名為祕密。是法甚深無悟人也(文)。私雲。有五種者。五種護摩也。五種護摩。各有三三平等義也(為言)。又尊者本尊。爐者火爐。身者自身也。大分三種。如次心口身三密也。細論三密各有三密故。雲三三平等也。   問。本尊三密行者三業粗細大別。何雲平等乎。答。遍知院別記雲。三火五大所成。又如來並爐及行者各身口。皆五大所成。是故五大與五大不相離故和(文)私雲。三火者。本尊·行者·爐智火也。即意密也。意雲。所成三業雖有粗細之差。能成六大無有因果之別故。成三平等義也(為言)故檜尾口決雲。凡聖三密雖粗細別。而同五大所成(取意)。   問。三密本平等。何眾生受苦乎。答。即身義雲(別本)。如貧女家本有伏藏。而不鑒顯時恆受貧苦。此亦如是(文)。   次芥子加持。撤火捨置芥子器等。次第如記。但御口雲。左珠記數右以刀印(御自筆打任一古杵)如屬器加持之。次右手改印掌覆垂下。以風空火取芥子。便宜投十方。如先自丑寅順旋上下方也。謂投又至行者後也(禪林雲。以三指取芥子文。私雲。三指者風空火歟)。   問。投芥子表示如何。答。小野僧正護摩達磨雲。芥子是智惠也。觀能破金剛。或以芥子觀微細煩惱。此傳有疑。經雲。以芥子打行者面時。鬼神面破壞七分(云云)鬼神煩惱體也。芥子觀煩惱時。破鬼神可難故。今傳為勝(略抄)遍照護摩私記雲。以智惠金剛摧煩惱。若壞惡鬼怨家等(文)。運雲。加持芥子投爐中及四方。是辟除之意也(文)。   次結火天印印身四處(文)印相如印文。明三反。   次取念珠誦火天小咒百遍。   御口雲。右手取直左腕珠。念誦如常。百反絡摺珠祈請。又朱付雲。或念誦之間。供物等取置之(文)此亦同故僧正之道也(前後朱付又爾也)。雖然此說是劣。念誦畢可取置供物(矣)。   次丸香散香等取置爐傍。供物取置次第如記。   御口雲。但撤鈴杵之次(一古猶在盤)朱付次取茅草指環。貫右無名指(文)此茅草指環者。以茅作輪纏紙入置自塗香器。到此處取彼貫右無名指也。然近來不用之。   問。近來不用彼事如何。答。御口雲。白川院御時。成就院寬助僧正御修法勤仕之。爰至茅草指環之處。院御覽彼寬助切手歟(云云)依之其後小野廣澤兩流不用之(御自筆雲。勸修寺石山等流。於今用之歟)。   次右手取三古移持左手。乃至護摩終不置之(御自筆雲。三古此處始取持之也)。   次右手。取二十一枝乳木。移左手。右解結緒投爐中。次又右取乳木置金剛盤上(本爐方。末行者方)。   次右手取箸。壇木一支挑之置爐底(末佛方。是付松為令不落之故)。   次四支四度挑作井。本末置次第如圖(矣)次上六支置之。六支兩度挑之(每度三支)但自行時。以右手取壇木移置左手。次取箸挑之積(御自筆雲。是只為令積安用否任意文)。   次以松就火。御記雲。以箸續松挑。右燈明火著右方差入薪木下。   次以扇扇火。御記雲。想扇上有.字變成風輪(七反扇之)。   御口雲。明各一反。扇平持之。或傍持之。可隨宜歟。   問。扇火意如何。答。遍照記雲。以一切智智猛火。令發熾然之炎(文)。   堮捅部C尊勝軌下雲。著火之法。必不得口吹要取淨處火。隨法而用。或以扇扇之(文)。   次灑淨灑薪上(三度)御口雲。明各一反。次以三古加持爐薪(用枳哩枳哩咒)御口雲。右手取左杵加持三反。明各一反。   次自觀。結定印觀。御口雲。定印者彌陀定印也。自下准之。左手乍杵持作定印也觀想如記。   次勸請火天。投花誦明結印。觀想皆如記(文)御口雲。取房花投爐中。是則為召請火天於爐中。先設座之義也。或抄雲。天等荷葉座故。取房花移左。右手折一葉可投歟。未必然可依觀心也。   問。火天行相如何。答。大日經雲。及我成菩提時。方了火之自性及彼方便作業等。所謂火之自性者。即是如來智光也。此智光者。即....別名。即以此尊而表此智(文)(千心所引)同疏二十雲。然此火神即名為智。其相端嚴。以圓光焰鬘而自圍繞。處此光中。寂然正受三昧。由此三昧故。智性滿足。此智光者。即是毘盧遮那之別名也(文)。   次召請印明。私記雲。先結火天印誦小咒。真言末加....句(右手風三度召。左拳安腰)次結誦四明印言。想勸請曼荼羅本位火天。令冥會爐中火天。後合掌啟白雲(云云)御口雲。隨召明各一反(阿哦乃至曳呬也)。   次四攝明並莎呵句但一反。隨在何明有莎呵句。彼句上加召請撥遣句並四攝明也。本明無莎呵句非其限歟。但火天召請撥遣印。不握腕左作金拳安左腰(廣澤握腕)啟白合掌者金掌也此等印皆左有杵珠(矣)。   問。本明無莎呵句加用如何。御口雲。答雲。不加用之(云云)疑雲。護摩軌雲。若用本尊真言無莎呵字者。當加而誦(文)付中疏第九雲。莎呵是驚覺諸佛令作證明。又是憶念持義(文)。依此等文。定知可加用乎。   答。祕密奧旨。偏可信師口。祕密壇說故。經軌是都會壇談故。依之五大虛空藏軌雲。但祕術可決師口傳。像末弟子。於法輕慢有心。輒不授之(文)又大師釋雲。祕藏奧旨不貴得文。唯有以心傳心(矣)相承口傳勿生疑(矣)御自筆雲。..用否。本文不一准。或如面記者注之。或其真言自本無之者不可之(云云)或隨四種法用否有差別。..者散去義也。於息災用之。於增益者不用之等(云云)或成就義也。然者於四種法悉可用之(云云)今用否住本咒者。折中義也。所詮取捨可任意也。   次嗽口(三度)啟白並真言。御口雲。嗽口三度成之間。頌及明誦之。   次塗香(三度)頌觀言。御口雲。塗香三度間。與誦頌明同時觀之。   次蘇油(大杓三度小杓三度)御口雲。以右手取杓安大小杓懸蘇油器。大杓移左手。以右手小杓酌蘇油入大杓。如此三度。小杓移左。大杓取右。油入爐中。又如是三度。合大杓三度。小杓九度也。供畢右手取大小杓。返置杓安也。   問。大小杓表何義乎。答。遍知院別記雲。大杓名定。小杓名惠。即佛權實二智也。以權實二智之手。汲生死之大海。入不動明王大馬口(文御自筆雲。大馬口沃燒海歟云云)。   問。蘇懸薪有何故乎。答。遍照記雲。今以火天智火。貪慾之薪俱生執氣之入蘇油。焚燒令無遺爐。從自身至施主及一切眾生。煩惱俱斷。更不生之義也。同記下文雲。油主貪慾火主智惠。以智惠之猛炎燒貪慾之煩惱。更令無遺爐。薪主如來之大悲。以大悲熟蘇潤生。彼灰爐中阿字門。所謂焚燒心所之塵勞。顯得心主之如來也(文)。   私雲。薪並蘇。或類煩惱。或譬大悲是顯煩惱即菩提即事而真之義歟。故仁海....雲。初觀煩惱後觀大悲燒盡煩惱習氣時。蘇反至潤生氣以大智火燒煩惱後以大悲潤生菩提牙。是所謂煩惱。即菩提雲也.   次乳木(三支)御口雲。右手取金剛盤上乳木三支。先本後末搵油。手自仰。乍仰乳木橫三度投爐中。每度一支。   問。廣澤拳面並乳木本向火投之。此說順或記意。故彼記中雲。本末搵蘇本向火投之(文)。如何答。小野僧正記雲。取乳木三支。左右頭搵蘇。末向火投火中(文)。私雲。兩說既水火。今流橫投之。通兼本末(文)御自筆雲。此本末並投樣。諸流各各異說繁多也。不可守株(云云)。   問。乳木搵蘇意如何。答。遍照記雲。搵蘇者斷煩惱之義也(文)。   問。同雲俱生執氣之蘇油(文)相違如何。答。私雲。油有二用。一染物之用。喻習氣。二令燒物之用。類斷惑歟。或斷煩惱義者。所斷煩惱故云爾歟。   御自筆雲。相承口決雲。乳木與蘇油。即煩惱與習氣也。以智火燒之。而薪(乳木即又薪也)之外無火。薪之全體即智火也。令增盛此火蘇油也。蘇油是所知障也。是即習氣也。斷所知障令增盛智火之義。可思之。蘇油之外無火。蘇油之全體即火也。蘇油全體既智火也。是則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也。此義甚深也(云云)大乘通途之義雲。若無煩惱者。不可有菩提。依煩惱得菩提也。煩惱即菩提。全體是不二也。依薪油有火。薪油智火之全體是不二也。始可觀木油飯穀等之供具。皆是供佛之支分也。次可觀此眾物即是一一煩惱業障之體也。後可觀此煩惱之全體即智火。何咒令增盛智火。即煩惱習氣之蘇油也。更不可怖畏煩惱(云云)是則護摩甚祕之大意也(云云)次下所注之小野僧正之義可思之(矣)。   次飯(小杓三度)御口雲。右手取小杓。酌飯入爐中也。三度畢置杓安(矣)。   次五穀(小杓三度)御口雲。作法准飯(文)。   次切花(三度)御口雲。三度別取投之。   次丸香(三丸)御口雲。一度取三丸三度投之。廣澤別取。   次散香(三度)御口雲。准切花。   次蘇油(大杓一度小杓一度)御口雲。大杓一度。准前用大杓法。必小杓酌入之故。小杓合四度歟。   已上觀咒啟白准塗香(文)。   御口雲。觀咒全同塗香。啟白各改第二句。謂飯食妙供散花妙供(切花也)等也。餘如文改之。又已上諸供時。杵及珠左手持之。   問。飯穀表何義乎。答。遍照記雲。所以穀五種者。示五種煩惱。所謂貪嗔癡慢疑也。飯五穀之主總煩惱故別用。初用飯總。後用五穀別也(文)小野僧正記雲。飯是總攝煩惱。五穀者貪嗔癡慢疑等也。是最祕密也。輒不可他見。初觀供養。表承仕諸佛之義也。後觀業煩惱。顯依修行斷煩惱之義也。是精進門之意也(文)。又雲。飯五穀等。皆是世間榮樂之備也。即一切煩惱戲論之體也。為斷如是煩惱戲論。以此等供奉諸佛菩薩聖天等(文)。   問。花丸散如何。答遍知院記雲。花戲論煩惱。丸香總集煩惱也。散香微細煩惱也(云云)。   次普供養。三力。祈願(如常)。御口雲。印明(如常)。   次嗽口(三度如先)。   次撥遣。御口雲。右手取盛花器花一房。誦小咒投爐後(中瓶東前供方)結火天印。風三外撥。明各一反。左拳腰。次啟白時。依金掌誦頌(文)。 第二部主段   先嗽口(三度)私雲。朱付雲。次加薪。謂火天段之薪上。左右前後各一支加之。   次灑淨(三度)。   次加持薪(三度)(文)御口雲。此段積薪灑淨等並加持者。晴儀御修法等。有此作法(文)自行時不用之(云云)御自筆雲。但用否任意(文)後後同之。   次自觀(結定印觀)次自加持(大印咒)。   御口雲。似四攝印降三世印名大印也。咒大咒。或小咒。可任意(文)順逆加持。或大或小。各一反。小咒者................。   次勸請部主。問。不動法降三世為部主有何故乎。答。御自筆雲。部主者其部上首也。如世攝銀臣。降三世德。大略等不動。故不動降三世。雖有色慾界頂之差別。共有魔王降伏功力。尊勝曼荼羅。大日左右。只圖不降二尊可習之。況不降如次胎金之教令理智之一雙也。寧不為部主哉。   次召請印明。結誦如說文。准知前(文)。   次嗽口乃至啟白如說。又准前(文)。 第三本尊段   先嗽口(三度)又朱付雲。次加薪。謂部主段之四支上。豎六支積之。自左至右也。   次灑淨。次加持各三度(文)御口雲。六支兩度挑之。本向行者方積之。又自行時不用此作法也。   次自觀。結定印觀。   次自加持。結劍印。誦慈救咒。印處誦明。廣略准前前(文)。   次勸請本尊。誦明觀如記(一字咒)。   次召請印明。記雲。結大鉤召印(文)。御口雲。最祕傳雲。結外五古印。誦慈救咒(加召請句也)右風召之三度。明各一反。次結誦四攝印言。次依金掌唱敬白。又准前(文)。下撥遣同用此印明。但加句別(文)。   次嗽口(三度)次塗香(三度)次蘇油(大杓三度小杓三度)。   次乳木(百八反燒盡之)御口雲。右手取右機百八乳木。移置左手(末佛方也)右手解結緒投爐中(廣澤捨右機下也)次右手取三支。本末搵蘇投爐如先。如是三十六度取之。百八度投也(廣澤五支六度二支。一度合七度取之。又撤小結乳木置金剛盤也)杵取具乳木珠懸腕歟。   問。百八數並每度投三支表示如何。答雲。遍照記雲。用三支者。為伏三毒也。總用百八者。為斷百八煩惱也(矣)或抄雲。燒三支者。斷三妄執義也(文)。 次飯(小杓三度)次五穀(小杓三度)次切花(三度)次丸香(三丸)次散香(三度)已上明慈救咒次混鈍。混鈍作法如記。但重器有散香本處(矣)(廣澤雲雜和供重器置左機也)。   次蘇油(大杓一度小杓一度)次普供養印言。   次乳木。記雲。二十一支之內。六支一度取之。搵蘇一度投爐中(矣)御自筆雲。或雲表六隨眠(云云)。   次藥種右手取藥種器。置火捨跡。七度投爐中。左手記數。然後返置本處(文)(御自筆雲。口雲。以一古二十反加持之。用本尊小咒)。   次加持物。以右手取加持物器。置火捨跡。次右手取金剛盤上獨古。誦一字明。如屬器加持二十一反。左手以珠記數(杵如常左在掌)。   次加持畢杵返置本處。以右取加持物。誦一字明。投爐中一百八反。左記數如先。觀想投間作之。供畢器本處返置(文)。   次普供養印言。並三力祈願(如例)祈願摺珠(云云)。   御口雲。本尊段終故殊摺珠。能致祈請歟。   次嗽口(三度)。   次撥遣。記中勸請印者。大鉤召印。右風撥之三度。明三反。觀啟白如記。御口雲。外五古印誦慈救咒。風撥之。 第四諸尊段   先灑淨(三度)次羯磨加持。次嗽口(三反)。   次爐加持(用三古杵枳裡枳裡咒)。   次積薪。積作法如火天段。但底一支無之。又記中有圖。   次扇火。次灑淨。次三古加持爐薪。   私雲。已上准前火天段(矣)。   次自觀。結定印觀。問。轉八識得四智。經論文明鏡。轉九識得五智依憑安在乎。答。牟利曼荼羅經雲。轉九識為五智。五智令現三密五如來五菩薩五明王。如次以為五智三密(文)。   問。五智攝入五部諸尊方如何。答。即身義頌雲。心王心數過剎塵。各具五智無際智(文)本尊行者。五智塵數諸尊互相涉入。彼此影顯故雲我身即諸尊也。   次自加持。印明有口傳。御口雲。結外五古印誦.........之明也。此印明最極祕事故。記中不載之。   問。以五佛印明何用諸尊印言乎。答。既觀中五智攝一切聖眾(文)故大師釋雲。一切如來者五智佛(取意)御自筆雲。一切如來者五佛者。理趣釋等諸文有之歟。   次勸請諸尊。投花並咒。又召請印言四攝印明啟白等如記。又御口雲。召請印明。又改大鉤召等。用前自加持印明。但加召請並四攝明也。   次嗽口(三度)次塗香(三度)......。 次蘇油(大杓三度小杓三度)次乳木(三支)。次混鈍以小杓供之(前方器也)大日三杓。四佛各一杓。明如記(各一反)。   次殘三十七尊。總三杓供之。普供養明各一反。   次滅惡趣尊三杓。明各一反。次蘇油(大杓一度小杓一度)。 次普供養三力祈願(如常)次嗽口(三度)。   次撥遣。御口雲。外五古印五佛明(三撥三咒加撥遣句)啟白金掌准前(矣)。 第五世天段   先嗽口(三度)又朱付雲。次加薪五支豎積之。   次灑淨(三度)次加持三度如前(文)御口雲。自行晴義有無准前(矣)故知。自行時。壇木總二十一支也。部主本尊世天段加薪時。總三十六支也(廣澤自行晴義同用三十六支。御自筆雲。所詮二十一支略義也。廣略任意。如已前記之)。 次勸請明王天等。投花並咒。又印觀白等如記。   次嗽口(三度)次塗香(三度)次蘇油(大杓三度小杓三度)。 已上皆不動一字明   次乳木(六支)先不動三支(歸命.)次火天三支(唵阿哦曩曳莎呵)御口雲。各三支同時取。三度投之。   次混鈍。後方器以小杓供之。不動三杓。慈救咒各一反。或一字(矣)之十二天各一杓。明各一反。或歸命用.次七曜一杓。明一反。   次二十八宿一杓。明一反(已上明如記中出皆明末加息災句)次殘供供部類眷屬。明光明真言。御口雲。晴儀杓數不定。至盡供之。自行三杓以後。右手取器。移爐中也。 次蘇油(大杓一度小杓一度)次普供。三力。祈願(如常摺念珠如本尊段)次嗽口(三度)次撥遣。投花並咒印觀明白等如記已上護摩畢。   次取撤器並鈴杵等。返置各本所。御口雲。左手杵又返置本所。住散念誦作法。滿兩明畢。摺珠祈請(矣)。   次後供養。如常行之。但後夜時用後夜偈。作法如記。御口雲。段段撥遣花。投爐後前供養方。後供養撥遣花投爐後後供養方(云云)私雲。廣澤火天段撥遣花投辰巳角。又仁和寺御流方。後供花投爐中也。此等雖非當流用。為才覺記之。   御自筆雲。抑撥遣花投爐中事。非無不審。..撥遣。諸尊爐中皆本曼荼羅撥之。其後大壇之撥遣之時。又皆本宮送之。今還投爐中。太以不符順歟。北院大王之御案定有子細歟。猶猶可尋問。但此記後供花(云云)若後供養花鬘花歟。雖然猶聊不審。可尋之。私雲。後供養花鬘花也。非撥遣。彼又投爐後也。相承傳雲。御流本前後兩供花。雖投爐後。高野御室後供花被投爐中非無子細。謂爐中供物燒盡。殘惜形之時。投後供花重燒。惜諸尊聖眾之殘也(云云)但案御記意。護摩終。爐中諸尊悉以歸本曼荼羅。若爾花鬘投爐中似無其詮歟。雖然重案之。投花鬘是妙花敷地義也。護摩終故。降臨聖眾歸入本曼荼羅。重爐中示妙花敷地之義。是再請諸尊之意歟。彼法花雖付屬流通事終。依普賢來集。如來更說四要方軌也。以彼思之。依後供妙花敷地。諸尊再來爐中。而示三平等軌則歟。   問。出堂用意如何。答。祕藏記雲。又行者將出道場時。可思惟依悲願利他故出。又出後常可思吾身本尊。足常踏蓮花。口常出音。說法教誨前人(矣)此言誠至要。行者可懸心(文)。 弘長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於報恩院遂傳受功畢同二十五日又一日內記御口決畢。 金剛佛子賴瑜   同二十七日依仰小野僧正記書入了。   本記奧破壇作法結願時用之。   破壇事。   記雲。結願時畢。不起禮盤行之(或他人行之)御口雲。他人者。御修法等時。令伴僧行之(矣)。   諸尊並世天位次事。   御口雲。世天段如本記圖。諸尊段如朱付。但用五佛。五佛盡諸尊之故。況於三十二尊總供之哉。   壇場料理俱具辨備之事。 先爐壇之橛引五色(前立鳥居上引五色)次五瓶四面佛具鈴杵(有獨三五古也)置之(中瓶爐後。四瓶四角立之。鈴杵爐前。金剛盤上備之)次爐右邊五穀並飯器置之(穀佛方飯我方)杓按並置大小杓(大內方小外方)彼傍置付松。次爐前緣置蘇油器。次爐左邊。嗽口及灑淨器具之(嗽佛方灑我方)但開蓋置便宜處。器上散杖二杖並置(灑杖內方嗽杖外方)御自筆雲。行法以後。承仕覆蓋。散杖置器傍(云云)私雲。初開蓋置杖。承仕辨供之次可作之。次爐後前後供各佛供汁果子(如次向內各置之)備之。次右脅機盛花打鳴壇木(長八寸。數二十一支。或三十六支)乳木(長六寸。大結百八支。小結二十二支並置。次第隨宜)箸扇塗香加持物置之。次左脅機芥子丸香散香塗香藥種切花各香置之。   已上諸供物座位。委在本記圖(文)。   引五色糸事。   御口雲。先糸。結輪繩指入。丑寅橛頸引。逆順旋。每橛各一經。糸末下纏。而又至丑寅橛。一纏殘糸。乍鳥口豎隨橛向側以紙捻結付之也。但護摩壇立鳥居(勢並長未必定置)故至彼處。前供方自下至上順經之(八纏許中間六纏許歟)纏鳥居頸。又纏後供方鳥居頸。自上至下順纏之(纏敷如前)餘橛之次第如先。但此流必引五色不用印明(矣)御自筆雲。又不加持爐土。作壇之時皆加持之故也。但當流作壇破壇或不用之。其時尤可用印明歟(云云)。   御口雲。鳥居頸。他流作鳥口。此流都切不鳥口也。故糸只纏之。又鳥口殘糸。向外指出見苦。向內障壇供故。向側結付之(云云)。   鳥居寸法事。   御口雲。勢並長。未必定量也。   弘長二年正月二日加一見畢。   當流之支分最不疏簡末資可守之歟。   東山杇老。御判在之。 神供口決(憲深受御口說賴瑜記之)。   遍知院御記雲。向東方修之(云云)。   問。護摩既息災故向北。神供何向東乎。   答。御口雲。四種法皆神供向東方修之。東是檀施方故歟。御記雲。圖有之弊十二本。各天等方立之(云云)御口雲。先點清淨處構壇地(方二尺計也)四角立一尺餘柱引迴四目(四目稿繩紙細。長切反房花處處插之)次弊十二本。四目內立之。立次第如圖作之(云云)私雲。准奧明次第及護摩圖次第。始自丑寅角伊捨那。至於北方毘沙門。八方順旋立之。次內方四角梵天(辰巳)日天(丑寅)月天(戌亥)地天(未申)次第立之。 問護摩圖梵天(丑寅)地天(戌亥)日天(辰巳)月天(未)(申)內方四天座位相違如何。答。御口傳雲。內方四天座位。異說不同。仍不一准歟。   問。作弊方如何。答。御口傳雲。箸大體削木(檜木歟)長七八寸許。紙單方寸切插弊串。但不垂四手也。又仰雲。神供畢。弊串取置。後時紙改又用之。又長時護摩。板上立串。乍板持置神供所行之。終取置。後後又爾也而已。一香水一桶(浮香花加杓)一粥一桶(加)(杓)御口雲。本儀正合煮五穀用之。雖然有其煩故。唯淨水入五穀用之也(已上。兩供物地上置之歟。閼伽桶體歟。又常神供處置石居之歟)一香切花散米房花(折敷一枚備之)御口雲。散米加散紙(紙切具米也)。   已上六種供物。承仕辨備。行者右方置之。   先護身法(如常云云)御口雲。行者到彼處蹲踞行之。或有石彼可懸尻也。護身法(如常)。   次香水等加持二十一反。御口雲。以三古印通加持六種供物二十一反明如記(矣)。   次香水沃地(三度用杓)御口雲。右手取杓。酌香水。從四目上沃壇上三度。   次.字觀。御口雲。結誦.字觀印明歟。 次淨土變(如記)次取房花投地(一度)御口雲。本儀右手取房花。次第十二天弊下投之。雖然略儀。數花投壇中也。自四目上投之也。   次召請(大鉤召)印明並真言如記。   次香花等次第。各三度供之。御口決雲。米紙雖一器也。先米後紙。各別投之也。普供養真言用之。御口雲。香米紙投彼之。間誦彼明也。   次粥以杓供之。各一杓次第供之。明各一反。   次殘粥丑寅角沃之。   問。有何故沃丑寅角乎。答。丑寅是方始故歟。主神既彼方為始。眷屬又約初。總沃彼方歟。   次法施(心經尊勝陀羅尼等云云)御口雲。等者金剛般若偈。或理趣經偈。或中論八不偈。或仁王經劫火洞燃等頌也。金剛般若兩頌曰。一雲。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彼如來妙體。即法身諸佛。法體不可見。彼識不能知。一雲。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或又唱二歸。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也。或又誦三歸明...也。   已上諸說不同中。任意用之(云云)。   問。用神供之度數。並護摩初中後之間何時行之乎。答。御口雲。七日護摩初中後三度。百日或千日等。旬一度修之。又御修法等。諸尊段終。護摩師(伴僧中勤之)起座到神供處自成世天段歟。若自行時。護摩悉畢。行者自到神供處可行之歟。或令他人供。可同晴儀歟。   問。護摩世天段既供諸神。何用露地神供耶。答。御口雲。或說雲。大壇神供約主。露地神供約伴也。今謂不爾。此流口傳。世天段供權化之神。露地供實類之神也。謂實類神通難臨爐中。五部諸尊森羅之故。就中護摩壇。既供部類眷屬。何必約主神乎。又神供處供十二天。豈局伴乎。依之今神供次第。十二天真言。除歸命句。世天段十二天明。加歸命句。約權實二類。依憑相承口決可思之。可習之。   又重仰雲。小野有大神供作法。輒不可授之。十二月晦日供之。三寶院大僧正。以私意樂。每月晦日被修之作法更問。   問。神供時用表白等歟如何。答雲。御口雲。此流自行晴儀。俱以不用之。私雲。廣澤用之。又御口雲。神供畢。行者立去時。不見歸立去也畢。   (御本奧如此) 弘長二年正月十四日任御口決如形記之畢。賴瑜。   加一見畢。御判。 右一冊課或人書之雖無寫本朱點等以私案加之為令見安耳。   慶安二季秋八月日記之。末資寬滲。 元祿第二龍集己巳十月二十八日臨描了。於和州長谷寺槙軒寫。   絕筆記雲。   從去臘八既至今日。上病床不獲瘳。依身心易衰連日難消。塗塗秉此書時時試毫墨或讓他乎。或揮弱翰繕寫功畢。三旬於今唯傾傳弘之志誠。為後生之緣而已。蓋儻幸有平復餘命豈不答瑜師覃渥乎。 ******   《大正藏》第79卷No.2533 No. 2533 金界發惠抄捲上    釋賴瑜記   金剛界念誦私記(延命院作)   本軌雲。金剛頂瑜伽蓮華部心念誦儀軌(或無瑜伽二字)石山四卷次第二雲。若偏依佛部而修時。心月輪中可觀率都婆。即應名金剛界佛部心念誦儀軌。若偏依金剛部而修者。心月輪中可觀五古金剛杵。即應名金剛部心念誦儀軌。若依寶部而修者。心月輪中可觀寶形。即可名寶部心念誦儀軌。若依蓮花部而修者。心月輪中可觀開敷紅蓮花。即應名金剛界蓮花部心念誦儀軌。若偏依羯磨部而修者。心月輪中可觀羯磨金剛杵。即應名金剛界羯磨部心念誦儀軌。若依都部法修行者。心月輪中可觀率堵婆五古金剛杵寶珠紅蓮花羯磨杵。即應名金剛界五部心念誦儀軌。然今所傳儀軌正是依蓮花部而修行也(文)。   又別釋雲。問。爾說五部總修之儀式。可造儀軌。何者眾多要門只示蓮華部心念誦軌則耶。答。依如來意趣金剛頂經旨。不空三藏造此儀軌。末葉凡夫不可決定。但所推量。若有求法人。來欲受學金剛界法。其人漸見。其心淺深根性利鈍。是器非器率爾難知。然則示一隅究竟祕要輒不可授。其阿闍梨猶祕。於心地乃決定法器。可開究竟祕要之門。待人傳也。由此義故儀軌不盡法旨歟(云云)又濟暹僧都雲。謂雖應通五部。一切有情以心蓮花為因。而成佛果。故殊約蓮華部也(云云)私雲。娑婆世界眾生。殊於阿彌陀佛宿緣深厚故。就蓮花部勸修行也。依之顯教經論中非勸西方。真言經軌又勸極樂故依蓮花部造念誦軌則也。故五相成身住彌陀定印。心月輪觀八葉蓮花。良有以也。法印下六指相交。上四指相捻。顯六道眾生令證四身果也。又此印又有祕決。更問。又天台釋雲。釋迦如來一代說法。經處處聖教。唯勸眾生傳心偏念彌陀求生。西方極樂國土。其餘諸佛一切淨土雖有一經兩經略勸彼生。不如阿彌陀佛國處處經論慇懃丁寧勸往生(文)予於醍醐寺報恩院上綱奉傳受諸尊法等雲。次數部經軌加披覽之處。又以勸西方。顯密雖異。志趣是同者歟。   先上堂觀者。次下雲。次想吾身為本尊等。觀是也。謂於上堂觀有通別。今是別觀也。隨修何法觀吾身為其本尊也。次下雲。若觀金剛薩埵亦得者。通觀也。設修何法。觀吾身為金薩也。故圓城寺八卷次第雲。觀自身為本尊。或金剛薩埵亦得之。初心行者皆是金剛薩埵故也(文)又大師持寶金剛次第雲。參堂之間觀。吾身是金剛薩埵也。首著五智寶冠。右手持杵。左執鈴。足踐八葉蓮臺。漸次步行。想起心王五智之都。趣法界三密之門(文)此次第雖如意輪為本尊。入金薩觀。可悉之。門通觀時諸尊中何必用金薩耶。答。長宴僧都口決雲。金剛薩埵。右持五□檢□□□□□列□□騖騇□□□□騖飀□□□□□□□饟婘□□觀□奪□襛□□□魯□□□□饇榭□□埤□□餺□襛□□埤□詀□□□□觕奇□□□□□□槔黎□餓□□□餾□□饟導視兜饇榭□稀埤□觙□餾□□馭□□延褓□□□娃□馱□□餾□□姈亂J蓮禳樑笛H□□視兜驚襜褽奰□□誇□□餾□□□榳婛□□□妮□婇□送饉饜□□□□殥□□□稨□□§□□□□□□□¥□□字加持淨衣著身(文)。問。圓城寺四卷次第雲。夫欲上堂者。先在室中。洗手□□□□榷吟□□□樨□□□□□□□□□□樨□□□.................(文)言相違如何。答。小野廣澤不同歟。先師口決雲。結小三古印。誦.字加持之(云云)或次第雲。次加持衣誦清淨真言。或誦.字加持之(是師口也。皆有證文文)私雲。清淨真言者。前成佛衣真言歟。或又唵毘摩呂娑婆訶之言歟。大師儀軌中。袈裟加持用此明故(或吉裡吉裡明歟。檜尾口決吉裡者。清淨義也云云)。   次至道場門觀。石山四卷次第雲。次到門下時。住降三世三摩地。謂心月輪上有.字。遍體皆.字。變成降三世明王(其形如常)三度謦咳三度彈指(彈指辟除義也)謂左手五指舒。右手立舒五指。以右掌覆左手背。右大指入左掌。以左大指捻右大指背。便以右頭指彈指。皆作聲是也。即以右手作降三世半印。誦.字辟除亦結界(次三度扣屝)又一傳雲。三度謦咳彈指作聲(彈指雲相如前已明之)。   即入無能勝明王三摩地。謂心月輪上有.字。遍體悉吽字也。變成無能勝明王。心相赤色極大忿怒威光熾盛。作是觀也。二手作金剛拳。各舒頭指。以左手當心上。以右印誦.字三反。辟除及結界印身五處是也(每度誦.字一反云云)私雲。今次第取兩說意為此作法歟。但印十方石山二說中無之。無能勝明王者。大疏雲。釋迦化身。隱其無量自在神力。而觀此忿怒明王之形。謂降伏眾生可盡諸障也。無能勝即無可破壞之義也(文)。   時處儀軌雲。無能勝明王於一切時處。魔冤不能侵。如來初成道。於菩提樹下。以此密印言(文)私雲。時處儀軌說可然。入堂內。是為成佛也。其印相以風彈。又伸風。順逆加持指十方等。是降魔之義歟。印是怖魔印故。三度彈指等者。持寶次第雲。三度彈指誦.字。譬如世人叩門呼人。諸佛皆住法界定以驚覺義也(文)。   次開道場門觀。想開法界道場門是觀也。問。穢土草庵室內。何法界道場耶。答。疏雲。謂隨如來有應之處。無非此宮(文)論雲。若歸本即是密嚴國土(云云)彼天台猶豈離伽耶別求常寂。花嚴又談即染歸淨土。況於自宗乎。可辟除諸障者。前既用辟除結界。何又辟除耶。答。前堂外。今堂內。異故再用歟。右目有.字等者。問。大師寶鑰雲。..惠眼破無明昏夜。日月定光現有智薩埵(云云)相違何。答。此約增勝。彼就互具。故無相違。例如胎金。如次理智。又互具理智(云云)具如下辨(矣)。   次壇前普禮。略出經雲。以尊重心住正念。禮十方諸佛及菩薩。以五體投地敬禮真言曰。金剛合掌者。普禮印用金掌者。高雄記雲。當禮拜時。作金剛合掌即名歸命合掌也。此歸命合掌相叉意者。此十指者為十波羅蜜十方界也(云云)。又祕決雲。師雲。一切印代用此印也。又五指即五智也。一切印不出五智印。故雲普印。又雲。以定惠二手配佛界眾生界時。左眾生界。右佛界也。左五指上右五指次第重作眾生界。令歸佛界之義(云云)又雲。兩掌令圓處我性心蓮也。交初節即未敷形也(云云)石山次第雲。先入左足至壇前誦總禮真言作禮(蓮花合掌)可想對大日如來五部聖眾五體投地作禮(云云)高雄口決雲。堅心合掌稍低頭敬佛部諸尊。次蓮花合掌亦低頭敬蓮花部諸尊。次金剛合掌亦低頭敬金剛部諸尊了。次右手以所著袈裟揩夾於右脅。以左右手當前。裳揩上方。長跪普禮真言一遍禮拜(十方諸尊)四遍或五遍(云云)私雲。或用蓮掌。或通三種合掌。然今用金掌也。凡今禮拜通三業。誦普禮言。是口業也。五體投地是身業(五體投地如別記)至心即意業也。通法釋雲。頂局身。禮通三業(文)可思之。至心者。上所述運心也。御作次第雲。專念兩部諸尊禮拜(云云)或又持寶次第雲。至佛前次第雲。至佛前了。五體投地。拜本尊諸尊。觀能禮所禮性空寂之義(云云)。次辯供。其辯供時。入不動三摩地者。八卷次第雲。次辯供時入降三世三摩地辯備(文)除毘那夜迦障難法驗速令成就故歟。下加持供物用忿怒王印言。即此意(矣)或師雲。隨部部入忿怒三摩地辯備六供為佛部者。入不動三摩地。餘准知之(云云)六種供養即六度表示也。檜尾口決雲。壇水·戒塗·忍辱花·進焚·禪飯般若燈·精進遍六置中間(云云)壇水者。一切草木蒙雨露恩施。生長果熟故。以水為施也。或以水平等遍類施行。無偏頗歟。戒香者。天竺法極熟時。沈檀等香和水。能除熱惱。同屍羅清淨義故以香為戒也。忍辱花者。一切草木花皆柔軟故為忍辱也。進焚者。以火著薪。次第熾盛無體息故。以焚香為精進也。禪飯者。法花雲。法喜禪悅食(文)禪定長養身心故禪為飲食也。般若燈者。燈照物如般若照境。可知(矣)。   精進遍六置中間者。謂自餘阿伽塗花等皆左右備之燈香一種在中。而表六度中精進通餘六度謂勵餘五度懈怠令熾盛。是精進故。大般若有其證(云云)又以閼伽等熏燈香。表通餘度之義也。又義章中出六度各互相攝之義。精進通餘度之義顯然(矣)。   次著座普禮(略出經雲。或如來座(全結跏也)或大菩薩坐(半跏坐也)五輪著地者。御口雲。未必著地。只結誦印言禮。持寶次第雲。端身正座。金剛合掌。觀不動身。奉禮法界海諸佛運心(云云)或雲。著座普禮者。誦普禮真言。禮本尊請加持。或誦懺悔頌雲。我從無始來流轉。於生死恆起諸煩惱。具造三業罪。今對大聖尊盡心而懺悔。如諸佛所懺。我今亦如是。願垂加持力。眾生悉清淨(此頌或次第用壇前云云)私雲。今流壇前著座俱不用此頌(矣)又廣澤未必用著座普禮歟。   次塗香磨瑩五分法身者。嘉祥仁王疏雲。五分法身者。謂戒·定·惠·解脫·解脫知見也。凡夫惑累以五隱為身。聖人清高以五分法身為體(文)。又雲。法身者。真法為體。妙解為軀。故雲法身也(文)金剛界疑問雲。問。以五分法身為塗香。而塗我身雲事歟。當以塗香塗五分法身雲事歟。答。自身本具此五分法身。而以塗香塗彼五分法身意者。塗香是戒波羅蜜也。戒者即萬善之根本。所謂諸惡莫作(云云)今以戒香薰馥五分法身。蠲除煩惱之臭氣。磨瑩自性妙身正與。五分法身者。無漏五蘊(云云)。私雲。無漏五蘊者。謂戒·定·惠·解脫·解脫知見也。千手儀軌說塗香菩薩功能雲。由結此印誦真言供養故獲得戒·定·惠·解脫·解脫知見五分法身(云云)依塗香印言力。本有五分法身今顯現故。雲獲得等歟。或口決雲。五指表五體。此五體為無明塵垢所行穢故。以戒香磨瑩雲也(云云)。   次三密觀。略出經雲。即於己舌·心·手中想吽字。即想其字變為金剛(文)廣澤雲三金觀。或次第雲三金剛觀。或雲。口決雲。身口意三所觀吽字金剛故。雲三金剛(云云)私案。若約所觀金剛杵。雲三金觀。若約能有三密雲三密觀歟。御口決雲。舌上誦.四返。此乃滅身三·口四·意三十惡業。顯得三部諸尊之義(云云)祕藏記雲。以斯吽字安置身口意。觀五鈷金剛加持。則能滅無始以來三業罪障。如金剛能摧破一切物(略抄)。 御口決雲。妙契大師釋(矣)問。三業配當有何故耶。答。合掌殺縛等善惡業表相。專手作故配身業。又印言·相對時以印為身密。故今教意胸中八分肉團觀質多心故。為意密。口密可知(矣)又問。身口意各觀月蓮杵。有何意耶。答。或雲。月.身密。蓮.語密。杵.意密出。三密各具三密。是三平等義。.能證智。身語所證理也(云云)私雲。今教意三密各有斷證故。身口如次斷身口業煩惱。而證顯佛蓮諸佛也。故即身義雲。三密金剛為增上緣。能證毘盧遮那三身果位(文)或又月所證理。蓮所依定。杵能依智也。所以定中惠但斷惑故。為表斷惑證理之義觀月蓮杵歟。   次淨三業(略出教王二經無本軌。有明無印)本軌雲。次當淨三業觀法本清淨。解此真言明。得三業皆淨(文)意雲。依此印言功力淨行者粗動三業。成本尊微細三密之義也。故略出經雲。以一切法自性清淨故。我亦自性清淨(文)義決釋此釋雲。先以思惟佛功德身清淨境性。即了一切諸法自性清淨。了一切法自性清淨故。此一切清淨法性入我身中。我同法性。是故清淨(云云)祕藏記雲。娑縛(自性)婆縛秫馱(清淨自也)薩縛(一切)達麼(諸法)娑縛婆縛秫度欠(如上記云云)當知。依淨三業印言加持力故。一切清淨法性入我身中。我亦同法性。內外清淨故雲。下雲即得清淨內外清潔即此意(矣)稽首無上等者。此頌石山四卷次第無之。又二卷次第無廣澤法皇次第有大師次第或有(矣)問。稽首歸命同耶。答。稽首是身業禮。歸命即意業禮也。身意可有淺深歟。故毘沙門天禮佛雲稽首。去來現在諸佛歸命釋迦牟尼佛(文)然今無上法醫王者三尊也稽首歸命同禮三部諸尊故。不可有優劣歟。   次佛部三昧耶。印作率都婆形也。故雲。佛部三昧耶。   次蓮花部三昧耶。印作八葉蓮花形也。故蓮花部三昧耶。   次金剛部三昧耶。印作三古形。故雲金剛部三昧耶也。問。前淨三業即三部三密義。何重示三部三昧耶乎。答。或雲。謂淨三業三部被甲有二意。若約三部者。初淨三業佛部。中三部蓮花部。後被甲金剛部也。如次為體相用三大也。若配五部者。淨三業寶部(見相應經)中三部如文。後被甲羯磨部。化他作業故(云云)或雲。初淨三業者。謂今昧聞法種洗三業之垢穢。成五智之妙果。未敷蓮印。是眾生位佛性也。加持五處。是加持五智種子之義也。今依聞法彼種將聞也。次三部各別印言顯得三部諸尊之義也。次被甲印言顯得三部大菩提心堅固既著金剛甲冑。故今又加持五處。是加持五智現行之義也。又約位者。初淨三業是信位也。始翻三業妄染。信入如來藏性。故未敷蓮印即眾生佛性也。次此性既顯發名佛部。故於住位中本性·習所成二種性開發。信根成就悟入佛境界。是住位也。是故佛部當住位也。佛頂印此義也。次蓮花部其心既契佛境。故所起之行皆稱性行。故萬行開發眾德粲耀。是開敷蓮印之義也。即十行也。次金剛部稱性之行流至三處如金剛。終至佛果。故以十迴向名十金剛也。已下六峰大三古印。是生界佛界三部為形之義也。次被甲護身十地也。證涅槃之智名金剛甲也。佛果又攝第十地。佛果上三部功德圓滿故。用大三古印。可悉之。又義。淨三業者。一切善威儀也。此威儀皆向二無我性。今在凡位故用未敷蓮印也。今值教法始向二無我性。熏法種故手作未敷蓮印。口唱諸法清淨等句義。意念其理趣。成三業清淨。設又雖不知其理。依師教力一向信之。此一念信心皆攝佛境。在己心故。以佛地功德莊初信位。深教指之或雲。初心即極或雲即身成佛也。終至佛果時。初心一念初心佛境。歷然終至佛果圓滿也(云云)私雲。今此五箇印明者。若依大日經宗。初淨三業是當地前三密行。疏雲。此菩提心為復二句為因。若望生死中所殖善根。即名為果(文)。又金剛頂經雲。若有眾生過此教晝夜四時精進修是也。即地前所殖善根者此也。未敷蓮印表在生死之義也。次佛部初地位開淨菩提心佛智故用佛果印。次蓮部二地已上大悲萬行開敷義故用開蓮印。次金部八地上方便究竟也。上下六峰表上求下化。二掌重表不二。此乃二利行已滿。萬德雲顯之義也。故次第雲。三昧現前即得解脫此意(矣)即是向上方便也。次被甲向下方便。謂著大慈悲甲冑。更示果後利益也。故雲。即起大悲心。遍緣我及一切有情等即此意(矣)若依金剛頂宗者。初是通達心。未敷印表本有菩提故。次則修菩提心。修顯佛智故用佛頂印。次則成金剛心。心月觀八葉蓮故用開蓮(矣)次則證金剛身謂自身諸佛金剛攝入故。重兩手三杵示攝入之義也。後則佛身圓滿也。但作一種大三古印表三部諸尊顯現義。次釋功能雲。疾證無上菩提(云云)此意(矣)。   次加持香水。小三古印有四種。如別抄。或雲。三古印空水合.字形也。即性德圓滿上顯三密智用也。軍荼利者。甘露義。即加持水而令成.字智水。阿密栗帝是甘露義也(云云)長宴僧都記雲。...者。.不也。.老死。即不老不死之義也。是雲甘露之明一切壇場供物本尊像行者身等。皆是真如一理。今以此甘露中道理水彌灑之作其觀念也(云云)。今次第空地合作三古印。愚案雲。菩提心大地雖有萬德出生之功。作煩惱障礙故難生。而合法身大空時離三業垢障。出生三部諸尊故。空地合作三古印歟。例如天地和合生萬物(矣空是天義也)灑我及一切有情等者。疏第四雲。以性淨之戒香。和合性淨之悲水。遍灑法界眾生性淨之心地。為令一切戲論皆淨除故(云云)此中悲水者。今.字悲水也。性淨心地者。今菩提心大地也。香有周遍功。水有性淨德。謂.字悲水普遍法界一切眾生菩提心大地。淨除人法戲論。令生佛樹芽也。此戲論者。百六十心三忘執也。以散杖三度叩器摧破三毒三忘之義也。故或次第雲。洗淨戲論百六十心(云云)或雲。香水作性海觀。散杖作龍觀。..逆順加持。上下二轉之義(云云)注枳裡枳裡者。實惠僧都口決雲。吉裡吉裡明王者。軍荼利尊也。軍荼利者。即甘露也。亦名大笑明王。謂吉裡雲。清淨義也。即息災義。軍荼利者。增益之義也。甘露者。敬受之義。大笑者。降伏義也(云云)建立古摩略記凡吉裡吉裡言諸師說不同。或不動(大師說)或無能勝。或降三世。或軍荼利也。但今次第意非軍荼利咒歟。   次加持供物。高雄口決雲。若就顯教者。欲獻佛物。一切天魔鬼神等觸穢污。以此不淨食物獻佛時。佛都不受故無利益。以是以此真言等先加持了。若就真言宗者。無明妄想所生一切惡業。以真言力既淨護獻佛。然後顯法界體性所顯諸功德藏。所以先用此真言契等了。又以此真言印契。加持佛供常。亦餘一切事。亦同加持之了(云云)。   小五古印者。八卷次第此半五古印用降三世印。今次第此印誦降三世明。似為降三世印。然不思議疏檜尾金剛界口決用金剛薩埵印。可尋決(矣)略出經第一。說降三世大印功雲。若欲淨諸供具。即以此契觸諸香花飯食等。一一稱吽字。皆得清淨(文)私案。既降三世印言有淨諸供具事。半五古印亦通用二尊。何失。例如三昧耶會四佛四波印。況金薩三世同東方因位也。降三世會金薩位置三世(矣)或口決雲。半五古印五指是五智。從掌月降五智法水。加持供物。令成甘露也(云云)。   次覽字觀。燒淨自他內外不淨者。謂自身雲內。他身及供物壇地雲外。故俱捨雲。自身為內。他身非情為外(云云)或又自他有情雲內。供物大地雲外歟。今此用.字智火。燒身器垢穢。非燒其體也。若燒自身體者。同二乘灰炭者歟。故檜尾記雲。燒此身及器界。但燒諸觸穢。猶存身器。譬如以火燒火鼠衣時。但燒諸垢穢而衣猶存。但燒種種垢穢不淨。猶存本性清淨身器也(云云)。   御作次第雲。起從心即燒淨法界不淨(云云)。   私雲。五輪成身時。心有.字。成火輪。故雲起從心歟。 次淨地(二經無)次淨身(略出求清淨也)金界生起(最圓)雲。房中護淨觀念等法。是則有前。為除房障事趣明白。不更釋之。先淨地者。地若不淨何得法驗。故先行之。縱雖淨地。而身不淨。何感佛德。故次淨身(云云)真興僧都記雲。修瑜伽者。先觀諸法本性清淨。若不爾者。罪難滅。故然先觀器界。後觀自身。所以者何。器是所依。身是能依。先觀所依清淨之時。能依清淨即易觀。譬如世間為盛淨物。先淨其器(文)問。前.字燒既燒淨身器。何更用淨地淨身耶。答。前總。今別。例如淨三業及三部(矣)。   次淨三業三部被甲印言異前。問。先既用淨三業三部等。何又用耶。答。八卷次第雲。今案。初三部三昧耶之中。既顯諸尊。何因。更結三部心。則初三部即自身本覺。後三部表他身本覺。然則何可謂之(云云)問。於淨三業。前加持五處。今何加持四處耶。答。為顯五智四佛歟。   次觀佛(略)出中無明。興記雲。此先觀理佛性也。真如佛性遍在法界。如胡麻油。以虛空喻法界有性。以胡麻喻真如佛性。乃至草木無非佛性。此義如是。言遍照者。大日尊也(云云)私雲。今文未必理性遍在。此乃遍空諸佛。金剛頂經。守護經等。油摩諸佛之說分明也。如胡麻者。或表諸佛集會之數量無盡。或諸佛身量如胡麻(儀軌說)或諸佛遍法界。如胡麻油遍麻中(大疏說也)。   次金剛起。生起雲。次觀於遍空諸佛。佛皆住法界定。若不驚覺者。恐不降起歟。因次行金剛起(云云)。興記雲。此次明觀行佛性也。今助釋雲。其行佛性未遇佛法因緣以前。沈隱難知。如人入定過緣初覺(云云)今謂不爾。前摩油諸佛示從定出也。故千手儀軌雲。名驚覺一切如來印(文)又金剛王儀軌雲。驚覺盡虛空界一切如來(文)石山次第雲。由結此印誦真言。一切如來皆從定出。瑜伽者。意作此思惟。啟告諸佛。我身少惠少福設苦海。附託諸佛威神力。唯願不捨大悲本願護念。拔濟於我諸一切如來各加持護念修瑜伽者。獲無量福智。身心自在(云云)(千手儀軌文)略出經雲誦前密語三反。即念諸佛三昧覺悟(云云)。   次本尊普禮(出大師梵字次第)生起雲。諸尊隨之從定而起故。行四禮(云云)私雲。儀軌中無本尊禮。但四禮也。然四禮雖禮諸尊。但似禮四佛。故更禮大日歟。又小島次第雲。四禮前用普禮。奉禮本尊今同(矣廣澤)。   天台等諸次第等。未必用此禮(矣)智證大師決雲。何但有四禮無大日耶。答以五古可思。四禮是四佛禮大日法故。行者同彼(云云)私雲。五古是五佛。而四古曲向中古。四佛歸大日之義故。行者禮四佛。四佛禮大日。故用四禮。五佛禮自備故。不用大日普禮也(為言)又石山四卷次第。唯四禮不用普禮也。   次四禮(有二經)遍身中所有微塵數者。興記雲。身中佛性不可教故。問。一身之中但有一佛性。何雲塵數。答。一佛即是一切佛故(文)御口決雲。我心一一極微剎那。或金薩。或金剛藏等。法法塵塵。皆性佛性然功德法佛法爾曼荼也。故不空常言雲。歸命本覺真法身。乃至三十七尊住心城(文)又雲。諸法無足相。為滅之所縛。若三密外起。此凡夫之身轉為如來力(文)諸法無定相者。非顯宗諸識所變。或真如緣起之義。法法塵塵。皆具諸尊德用。或金薩。或金剛業等。隨機而現故。雲諸法無定相等也。此即德用性佛性然四曼故。永異顯也。私雲。身中五智三十七尊。乃至塵數不可說諸尊故。雲微塵數。此尊皆入金剛薩埵三摩地。故雲。為金剛薩埵也。餘金剛藏等准之。捨身遍法界者。惠捨身命義也。高雄口決中。四禮雲一一身份遍十方界。又法花雲。觀三千大千世界。乃至無有如芥子許非是菩薩捨身命處等(文)此意歟。又口決南方雲。一一身份遍往十方諸佛所(云云)分身義非捨身歟。由以此四種印等者。已下重出四禮得益。此文出千手儀軌又略出經第一雲。唯願一切如來金剛薩埵哀愍加護。願一切如來以金剛寶與我灌頂願一切如來為我轉金剛法輪。願一切如來為我作金剛事業(文)。或次第四禮名真言經。如次出此文(矣)前雲。金剛藏。今雲。虛空藏所。雲法菩薩。今雲觀自在。同體異名歟。   次金剛持遍禮(略出四禮首也)或雲。此禮中方大日也。又義總禮五部十方諸如來也(云云)私雲。今次第意。大日四佛各別禮畢。今文總禮五佛也。五佛盡一切佛故。雲十方諸佛禮事供養也。故大師開題中。一切如來者。五智如來(云云)又小野僧正千心今遍禮雲總禮金剛持。可思之。或又上五佛禮。是顯心王五智如來。今遍禮又禮心數諸尊也。故雲十方諸佛也。注....句依師傳加初者。大師御次第。此句在初。儀軌中置紇。今案。兼本軌大師二意。安首尾歟。略出經但出此一句(矣無明也)石山四卷次第。終加此句。初無也。同二卷次第。初加此句。終無也。   次五悔。石山二卷次第雲。次普賢行願(如軌)謂□跪合掌誦五悔也(云云)廣澤法皇次第。次普賢行願(云云)二四字雲。普賢行願者。總名也。五悔九方便共可云爾也(云云)安然對受記雲。五悔印明同九方便中五也。或軌有五悔印明。珍和尚說。此五悔亦名普賢行願。正可六悔。於勸情有二。一請久住世。二請轉法輪。故阿□軌出二真言(文)又新渡金剛界儀軌雲。六歸命(云云)私雲。第四段分二立六歸命也。又五悔次第。異說不同也。千手五祕密兩軌懺悔·隨喜·勸請·迴向·發願次第也。天台大師以懺悔勸請隨喜迴向發願為其五也。覺超僧都胎藏生起雲。且述今意雲。欲修萬行者。禮三寶。萬行雖多不出心行二種善也。懺悔是心。隨喜是行也。故此二種略表一切斷惡修善故。為二次第。萬行皆依佛轉法輪故。次勸請。三世一切善皆迴向故為後也(取意)問。懺悔是隨一。何五皆雲悔耶。答。天台弘決雲。皆悔罪故名皆五悔。懺悔破三業遮性等罪。勸請破法謗罪。隨喜破嫉妒罪。迴向破為諸有因罪(但軌生死為說有因)發願破邪願罪(云云)今準可知(矣)又最勝王經其意分明也。問。何故有必五耶。答。興記雲。古德雲。配五智有五。今謂為精進五相。所謂被甲加行無下無退無足(文)對受記雲。五悔是則五智。准真實經五佛如次。寂靜·調伏·求財·敬愛·增益·護摩。即是如次五悔功德(文)私雲。五悔前有表白神分等。依之或次第雲。表白神分祈願。次五悔(云云)或雲。天眾地類一切神祇皆有佛法護持誓願。故添法樂蒙權護也。又佛是理。神是智。請諸神智力。為護本尊理體。先用神分也。靈分祈願祈師息利益。是大悲先利他之意也(云云)御口雲。五悔五大願配五佛有二說。各以初配大日。或以終為大日。餘四如次配四佛也(云云)。   次五大願。此五大願出尊勝儀軌。密嚴院釋雲(其文廣故不戴之。往可見矣)或雲。初願東方金剛薩埵菩薩心門。第二南方大虛空藏菩薩福智門。第三西方觀世音菩薩智慧門。第四北方虛空庫菩薩大精進門。第五中台大毘盧遮那如來位也。此五大願次用普供養三力者。下釋此印言功能雲。由此印誦陀羅尼供養故。獲無量福聚。猶如虛空。得五神通分身百億。攝濟受苦眾生。皆作安樂利益。即於現世獲無量福。當來得生淨土(略抄)准此文。用此印言為成五大願自利利他功德也。又或經雲。救濟一切眾生。則為於諸如來廣大供養(文)准此文。以五大願功德。作供養本尊諸尊歟。   次三力。又以三力因緣和合力。為成前五大願之功德也。問。以三力配因緣方何。答。先師義雲。以我功德力者。內緣謂自修行功也。如來加持力者。外緣謂佛菩薩智識也。及以法界力者。內因。謂真如本覺性種也。彼釋論因緣具足門。本論舉諸佛菩薩緣。釋論示自修行之功。因者。本覺性種(云云)慈行釋雲。馬鳴就顯唯合他緣。龍樹據隱唯明自緣(文)可思之。問。疏十一雲。以我功德力故。以如來加持力故。以法界平等力故。此三和合故。成不思議業力也(文)此釋法界平等力未必本覺性種歟。又三俱雲緣。何雲因耶。答。法界平等力者。真如法界其性平等故云爾。彼不分親因疏緣。因亦名緣歟。大日經第七雲。我所修福(以我功德力也)佛加持(如來加持力也)普賢自體法界力(文)此文段雲普賢自體。豈非指佛性真因乎。 次四無量觀。今此四無量觀依千手儀軌文。祕藏記說同之。對受記雲。四無量心是則四智(云云)或雲。四無量者。與樂為慈。拔苦為悲。不害為喜。捨亙三事。問。彌勒為慈。觀音為悲。顯密通例。何今普賢為慈虛空藏為悲乎。答。御口決雲。佛心是大悲心也。普賢菩薩心。又佛心故為大悲歟。虛空藏配悲。出生義中。東方四菩薩為自行。南方四菩薩為化他。大悲化他門故為悲。南方幢菩薩是虛空藏故。觀音為喜。拔苦義由自性清淨故。自性淨故拔苦生喜樂故。虛空藏配喜。是平等義。性相空即平等虛空藏故。問。四無量配八識四智方何。答。初慈無量。第八識大圓境智。謂普賢之境界遍有性界也。如來藏令發菩提心。次悲無量。第七識平等性智。謂覺觀流轉諸有者。此智能折伏諸結使。令備福智故。次喜無量。第六識妙觀察智。謂自性清淨之理在有情之中。此理能作說法之用故。次捨無量。心前五大成所作智。謂此智有菩提分法七覺支。能起諸事業故(云云)理趣會儀軌雲。演心遍三界。普施於眾生。心遍眾生界。普門為極濟。隨類極救已。鹹授與菩提。心住平等。不見有自他。唯此一性相即是普賢性(文)此中初二行各以二句如次配四無量心。後二句總結一性也。今此四無量者。大日四行時。普賢·文殊·觀音·彌勒。如次慈·悲·喜捨也。或普賢·虛空藏·觀音·虛空庫。如次配之。或文殊虛空藏是一體。彌勒虛空庫又同體歟。或隨尊隨法。四行菩薩可各別歟。一切有情皆如來藏者。在纏佛性故雲如來藏。故心論雲。一切有情皆含如來藏性(文)。等同普賢菩薩者。修顯菩提心歟。故論雲。何能證無上菩提。法爾應住普賢大菩提心(文)。或又同本有普賢歟。故或處雲。一切有情皆如來藏。普賢菩薩自體遍故(文)。此普賢是在纏歟。起種種煩惱及隨煩惱者。謂五根本非一故雲種種。故大疏第二雲。謂五根本煩惱及百六十隨煩惱等(文)。准唯識等根本增百故。彼論雲。百二十八根本煩惱及彼等流諸隨煩惱(文)皆離我我所執等者。謂我我所執者。遍計所執。蘊處界者。三科法。即依他法也。能取所取者。若不離能取所取依他相見分也。若離別心境。遍計能取所取歟。瑜伽者。已下文示四無量心得益。是又千手儀軌文也。   次勝願(略出有)法皇次第雲勝心。儀軌雲。行者。廣大願。次應發勝心(等文)大師梵字次第雲。次勝願(文)今依大師次第歟。檜尾口決雲。文雲。行者。廣大願。次應發勝心。謂誦廣大願真言發其勝心。次文願一切有情至於悉地。謂正明勝心。於中文世間者。言有漏。出世間者。謂無漏。言悉地者。是梵語。此雲成就。即有漏無漏果報也(文)私雲。今一切有情下五祕密儀軌文。已上本儀軌文也。既具四種藏性者。眾生身中本具四菩薩性故。雲四種藏性歟。四菩薩者。前四無量心菩薩也。問。四無量勝願何異耶。答。或雲。四無量四智是別。勝心大日即總。總別異故。或次第四無量略勝心。或勝心略四無量(云云)願一切有情等者。問。以行者三力因緣。令一切眾生證大日果。寧非因果相違乎。答。菩薩慈悲利他為先。故行者所修力及眾生拔濟也。故前四無量心雲。以我修三密功德力故。願一切有情等同普賢菩薩等(文)然化功歸已故非無行者得益。故四無量心得益雲。身中頓集無量福聚(文)今又准知之。又略出經說勝心雲。復應思惟。是諸眾生無始以來流轉生死。皆由黑闇所。覆慳貪垢重。我今為除彼等煩惱。皆令成就世間出世諸悉地智(文)興記中勝心金剛眼·金剛掌·金剛縛。如次為信·住·行·向也。儀軌中大金剛輪·地結·方結三種印言無之。   次大金剛輪。此印言等本儀軌無。石山次第雲。出軍荼利儀軌(云云)得入金剛界大曼荼羅者。輪壇也。故題雲金剛輪也。漫荼羅者。故雲壇。新翻輪圓具足也。壇者。本垣義也。輪者。攝持義。如世車輪攝持[輳-天+田]轂軸。即輪圓具足之義也。或雲。天竺以潔淨作法築平坦壇。其上畫作諸尊像行之。是雲曼荼羅。四智四行等萬德具足故。雲輪圓具足也。坦然平土故雲壇也。即本有菩提心大地也(云云)身心備三摩耶等者。石山次第雲。入漫荼羅。受三世無障礙三種菩薩律儀。身心備十微塵剎世界微塵數三摩耶無作禁戒(自下全同此文)故知。三摩耶無作禁戒者。三世無障礙智戒。即佛性三摩耶戒也。是又三聚淨戒故。雲三種菩薩律儀也。當知。依今印言等力入輪壇。其身備禁戒。除違犯咎。如故加光顯也(云云)。   次金剛撅(亦名地結。大師梵字次第同之)次金剛撅並金剛□本儀軌無。石山次第雲。已下二種出無量壽儀軌(云云)法皇次第雲地界撅也。前成輪壇了。今更以金剛撅立地結界也。大小隨心。圓城寺僧正雲。結界。或一處。或一里。或一世界。隨意(云云)長宴僧都口決雲。自行時。一房一間(是初行者所好也)最極七里(云云)印二大合向下印即立撅之義也。雲成金剛不壞之界。即此意(矣)或雲。五方結撅。立五方。是大結護也(云云)不空□索經二雲。加持賓鐵金剛撅量長八指。加持五色線索七遍。繫撅頭上針列壇界。則得周遍七瑜繕那。成大結界。其地未拔撅去。常為結界也。   次金剛牆(亦名四方結。大師御次第同)謂隨前界量四方周匝。而成金剛牆。又是結界也。祕藏記雲。結界有二種。一者次第。二橫也。初次第者。最初菩提心是因也。佛位是果也。當觀想。自此因地至於彼果位。純一觀行淨菩提心。更不起二乘外道心。是曰次第。二橫者。我一心法界中毘盧遮那。乃至四佛四波羅蜜。十佛剎微塵數如來。宛然而有。為煩惱雲霧所□弊。不得明瞭見。觀想除去是雲霧。開顯本有莊嚴。更不起妄想無明等煩惱。是曰橫。觀是理。真言印契是事也(云云)或雲。是結界者。於上本有菩提心。起修生因行果。此十信等行位。不難起二乘外道等無明妄想境界純一行菩提心大地。故雲結界叵(云云)。又高野結界文雲。仰願諸佛歡喜諸天。擁護善神誓願。誠此事所有。東西南北四維上下七里之內。一切惡鬼神等皆出去。我結界所有。一切善神鬼等有利益者。隨意而住(文)或雲。此文集經第四說。軍荼利法之處也。遍智院御口決成賢雲。高野結界者。軍荼利結界也(云云)。   次金剛眼(略出有)石山四卷次第雲。以..瞻視。或傳名金剛眼。或傳名遍視摩吒。又雲目瞻視也(云云)二卷次第雲。又名遍視..(云云)..於兩目等者。略出經雲。次想兩目為金剛眼。復於右眸想有摩字。於左眸中有吒字。即想。摩字變為月。吒字變為日。即以金剛所成眼。瞻視虛空一切諸佛。由此瞻視。得一切如來所共稱讚(云云)問。今次第初開堂門觀雲。右目有.字成日輪。即惠也。左目有.字成月輪。即定也(云云)又石山到門戶觀雲。便..於兩目(右摩日也左吒月也)(云云)相違如何。答.凡..日月等左右配當。經軌說不同。仍隨應用歟。略出經文如先引。理趣會儀軌雲。右目置摩字。左目置吒字。右日左月(云云)又大師梵字次第雲。右眼.日惠。左吒月定(云云)故左右配當不定。此乃定惠互具。理智不二故隨應(云云)故大師寶鑰雲。摩吒惠眼破無明昏夜。日月定光現有智薩埵(云云)可悉之。對受記雲。睿和上說。次大我(摩吒觀也。如文)右眼想.字為月。左眼想.字為日(云云)記者私雲。靈巖金剛界記同日初說。安祥寺記雲。右左摩吒為日月。慈覺大師不動法記雲。右目摩日。左目吒月。略出經文同大師說(云云)御口決雲。兩拳安腰。當流習雲。自身觀須彌。兩拳觀日月。須彌半復有日月之義也(云云)。   遍觀空中佛等者。檜尾口決雲。謂以是日月輪遍視道場尊像。及視虛空中諸佛也(文)以金剛眼等者。此下得益。是略出經文也。已上印言說文。皆本儀軌文也。有暴眾生等者。暴惡眾生也。一切障礙毘那夜迦者。於佛法等作障難故云爾。於毘那夜迦有四部眾故。蘇摩呼童子經上雲。復次世間有諸障難毘那夜迦。為求過故。逐念誦人。於中分別總有四部。摧壞部主名為無憂大將。護世四王所說真言有持誦者彼作障難。野幹部主名曰象頭。摩醯首羅所說真言有誦持者。彼作障難。一牙部主名曰嚴髻。大梵天諸風神等所說真言有持誦者。彼作障難。龍象部主名頂行釋教所說諸妙真言有持誦者。彼作障難(略抄)。   次金剛掌(略出有)生起雲。金剛眼力既淨供物。乃至結界。因次結金剛掌印。令諸眾生圓十度(云云)福智二羽合等者。檜尾決雲。謂右手名福羽。左手名智羽。禪進忍戒檀智力願便般若。是名十度。即右大指名禪。乃至小指名壇度。左大指名智。乃至小指名般若度。可悉也(文)一切印之首者。同決雲。謂此印一切印為首也(文)興記雲。說印相雲。福智合一切諸行福智為首。故雲一切印之首也(文)。先師雲。此印雲。印母。又雲。印起(云云)時處儀軌雲。一切諸密印無非從此生(文)。由此金剛等者。自下功能出千手軌。但彼軌具文十波羅蜜下有得十自在一句。十自在者。演密抄九雲。十自在准攝論及花嚴經。一壽自在。二心自在。三莊嚴自在。四業自在。五生自在。六解脫自在。七欲自在。八神力自在。九法自在。十智自在(文)。已上印言說文依本儀軌。但又出略出經並千手儀(矣)十度十波羅蜜是梵漢不同。然依位淺深雲度。雲波羅蜜。正雲到彼岸也。   次金剛縛(略出有)生起雲。十度圓滿。依無結使故。結金剛縛令解結使縛(文)本儀軌雲。即彼金剛掌|十度結為拳。名金剛縛。能解結使縛(文略出經全同)檜尾|記雲。言縛者。是十指相叉把結。是十指入掌中相叉名內縛。十指頭外相叉名外縛。今是外縛。可悉(文)此印一切從縛起。印以此印為首。三摩耶會諸印等是也。金剛薩埵儀軌雲。諸三摩耶印。皆從此縛生(文)故大師即身義。三摩耶智印本出金剛縛。可思之。能解結使縛者。興記中。此印言配十回向雲。此位菩薩離憍慢等。所有縛著得解脫。心行普賢行。故雲。能解結使縛也(文)。私雲。既述功能雲。速得十地滿足。何雲十向(矣)約當歟。十向名十地歟。未審。又法皇次第雲。能解縛。又縛不縛(云云)(又下文雲。縛解。解諸縛云云)由結下功能出千手軌也。上印言依本軌。又略出經千手軌(矣)。   次開心。生起雲。自他既斷結使良堪召無漏智故。次為召入無漏智。先開心殿之門(云云)千手軌此名摧十種惑障金縛印也。功能又雲。能摧滅心中十種惑障。所謂則觀顯發暉身口意金剛(文)私雲。三業煩惱不淨十種故云爾歟。或五鈍五利十使煩惱也。   能淨第八識。亦除雜染種者。大疏第一雲。今修平等三業清淨惠門。一切蘊阿賴耶業壽種子。皆悉焚滅得至虛空無垢菩提心(文)准此釋。今開心滅賴耶中業壽種子。故雲能淨第八識亦除雜染種也。次又智召無漏智。入於藏識中者。得虛空無垢菩提心之義也。斯則三句中初地菩提心為因句。五相中修菩提心位歟。故儀軌雲。煩惱習種子善惡皆依心。心為阿賴耶。修淨以為因(文)。然興記中以開心已下四箇印言配四善根。今開心為燸位也。釋雲。以尋思智伏二障現行。故言淨藏識。雜染種者。現行非一。故雲種。種者。種類。非是種子(取意)恐違儀軌及大疏文。前金剛縛雲。能解結使縛。是則現行也。今雲種。何又現行(矣)。所以准大日經等。地前位度三妄。故雲能除結使縛。寄齊如上十地究竟也。故雲滿足十地也。儀軌雲。想身證十地。可思之。..二字等者。金剛王軌雲。開心印。先於右乳上想怛羅字。左乳上安吒字。想此二字如戶扉。以前縛印指心上。三掣開之(文)此又印言依本軌等。功能出千手軌(矣)。   次入智。生起雲。既開心門故。次召智(云云)。千手軌此印名金剛遍入印。略出經雲。金剛召入契。觀自在王軌雲。入智字印。瑜伽蓮花部念誦法雲入智印也。召無漏智入於藏識中。同本儀。略出經雲。又想面前婀字遍照光明。為生菩提心具大智。故令入己心殿中(文)石山次第雲。師口雲。以其二頭指。取前觀月輪中.字安自心滿月輪中也.想取字時。小開取訖跓相。即頂上印散也(云云)。廣澤次第雲。前一肘間有八葉蓮臺。其上有惡字。色如珂與雪。悟了智慧一切通明(其字狹印置心蓮云云)略出經雲。即得金剛召入智。此智慧能了過去未來現在一切所作事業。皆悉悟解。未曾聞百千般契經其文字義皆得解脫(云云)法皇次第一切通明者。此經意歟。由結此印下。千手軌文也。從正文雲皆得順伏加持不散(文)石山同之。   次合智。生起雲。既召入無漏智。何令散去。故次閉心殿門(文)千手軌合智印。名金剛拳三昧耶印也。瑜伽蓮部念誦法雲。開心門印三摩地。儀軌雲。如來堅固拳印。略出經雲。以婀字置於心中者。以鍐字當閉心殿門戶。此密語是一切如來金剛身證(文)私雲。.字真言終字歟。法皇次第雲。金剛縛兩空立。二風封閉心門(云云)。此以印閉也。義決雲。金剛拳者。佛堅智相也。以佛堅智持於法身印智菩提。能令成就堅牢德藏。故名封閉心殿(云云)。   次普賢三昧耶。生起雲。無漏惠既入我心。當觀我身變成普賢。故次結普賢印(文)。自開心至今普賢三昧耶本性中。無示其名(矣)千手軌雲。三昧耶印金剛王軌雲。普賢三摩耶印也。自身成普賢等者。本軌文也。千手軌雲。則觀自身等同金剛薩埵。處在月輪。又想觀金剛薩埵在身前。如鏡中影像。與身相對等無有異(文)。對受記雲珍和上說中雲。身前觀普賢。我身亦同普賢也。其言中三昧耶三字。約佛法僧。亦三部。亦三身薩怛鍐(三合)一字我入入我義也。記者私雲。以三昧耶約三三法。出大日經三三昧耶品(云云)珍和上說前觀普賢。異今文歟。注加持四處者。出惠運記。今同普賢故。殊用加持歟。   次極喜三昧耶。生起雲。既成普賢菩薩故。次以大悲箭射破厭離菩提心(文)本記雲大誓真實契又雲極喜三昧耶。理趣印。如意輪軌雲。觀喜三昧耶印也。大悲箭者。對受記雲珍和上雲。印中二空是弓。二火是箭(云云)厭離心者。檜尾記雲。厭離心者。是厭生死樂涅槃心(文)興記雲。其厭離心為菩提敵。其大悲箭如射怨箭。故雲大悲箭(文)問。厭求是菩薩之用心修行之軌則也。故起信論中。地前菩薩以厭求心趣向佛道(云云)。   爾何。答。厭求有大小。今捨二乘厭離心也。故下結法輪二乘種雲厭離。依之唯識論中雲下乘般涅槃障。起信又以二種法執為對治邪執。但意熏文不違大悲厭求故無違。況彼猶十地位捨彼。雲不念生死不取涅槃乎。興記中。以此極喜三昧耶。為通達位。名極喜地也。自合起信論文。極喜三昧耶者。檜尾記雲。極喜三昧耶者。是由作是印。誦真言。入法界定也。諸佛從定出加被行者。如來喜樂。行者亦捨厭離心歡喜。故名極喜。三昧耶者。平等義。本誓義。驚覺義也。除障之義也(文)。今次第下文意同此也。但次第雖不出行者歡喜。意可存歟。三昧耶四義者。平等本誓等也。今次第由此以下文同此意歟。   次降三世。生起雲。雖成普賢。而慈悲之義魔界難伏。故次結降三世忿怒印(文)興記中降三世為第二地乃至成佛為第十地。為修習位也。本軌雲降三世大印。千手軌雲三世勝菩薩印。金剛王軌雲勝三世印。略出經雲。三世威力決勝契也。理趣會軌雲。分二。當心前稱吽舉右噓。次吽舉同左。三吽相鉤結。次發申進力。在轉顧辟除。右旋成結界(云云)略出經雲。次即以止羽腕上置觀羽。以檀惠度相鉤豎進力度。作叱喝相貌。是名三界威力決勝契。亦名大力契。欲結此契。先應三遍稱吽字結之。似雲陰雷聲。取密語。最後稱一吽發字○若有諸魔作障礙者。見此契也。皆悉遠離被。得一切處擁護己身(文)私案。大師寶鑰雲。多【口*疑】三喝無明波涸(云云)依此經文歟。三遍稱吽是三喝之義也。由結此印等者。此功能全同。石山次第彼次第雲。三摩地法說也(云云)私案。今功能全同千手軌。前前皆爾。此何依三摩地法文乎。   次蓮花三昧耶。生起雲既成忿怒王。堪於轉輪主故。次結蓮花三昧契(文)石山次第雲。右傳名金剛蓮也(云云)千手軌雲蓮花三昧耶印。此印文並思惟說俱依千手軌。功能出本軌。千手軌雲。由結此印誦真言加持故。一切三摩地。一切方便。波羅蜜速得成就(文)法皇次第雲。得成其部轉輪主宰。速得成就三摩地。亦方便。亦波羅蜜(文)此依千手軌也石山次第雲。轉輪之主宰者。成轉法輪王也。主宰者。王義故(云云)私雲。轉輪者。王也。主宰自在義。即是觀自在王義也」   次法輪。生起雲。轉輪主宰能破二乘厭離菩提之心故。次結輪印(云云)此印文等全同等軌文也。然摧彼厭離輪句有二點。御口決點雲。摧彼厭離(於)輪(荼利)意輪是能破法輪也。或人(親賢法印)撿真興釋更讀點雲。摧彼(乃)厭離(乃)輪(於云云)彼釋雲。言法輪者。三十七種菩提分法。摧破煩惱故名為輪。言厭離者。即身見等堅執作用。摧破正見亦名輪。以正法輪轂輞輻力。摧破身中身見邊見等。故雲摧掣於自心即滅二乘種。言二乘種者。謂所知障。二乘不斷故成其種。種種性。非是種子(文)私案。二點並雖不皆文。標次結法輪印。釋摧破厭離輪。標釋論匆不可違。故御口決點為勝(矣)就中石山次第雲。口決雲。是法輪印摧二乘人。厭離生死。心種之輪也(云云)此口決既置隔法辟以輪屬法輪(矣)相承口決尤可仰信。彼真興記奧雲。餘初學此道。未圓師說(云云)若爾以未傳師說之釋。猥勿褊相承之口決(云云)況彼檜尾記雲。阿賴耶識中違背菩提種者。是二乘人忻自分涅槃。厭離生死。心種第八識自體分所(云云)此又雲厭離心種。不雲輪乎。   次大慾(二經無)生起雲。摧二乘之心。今當專求大菩提。故次結大欲印(文)本軌雲大欲印。大樂金剛軌雲金剛祕密三昧耶印。普賢金剛軌名索羅多金剛印也。禪入智虎口者。惠運記雲。口決雲。謂金剛縛左右大指頭指各相捻。以右大指出入左大指頭指之間也。是大指頭指間穴名虎口也(文)興記雲。禪為俗諦。世間法故。智為真諦。出世名故。以禪入智。顯和合義。智能喫惑故。雲虎口(文)。   智證瑜伽記雲。大欲者。以左入右虎口也(云云)石山次第同運記。今又依彼行之。隨誦而出入者。或師雲。三誦出入。即謂大欲菩提(云云)法皇次第出功能雲。二乘發悲救。凡夫入佛果。佛出度眾生(云云)理趣會儀軌雲。次除邊轉心。令歸平等智。前印壇惠交○真言曰(出法輪言)纔作此印明。二乘發悲救。凡夫入佛界。佛出度眾生。皆由是加持。獲得普賢心。真言曰○(出大欲言)如記文者。今此功能見法輪功能。然為大欲功能。深意難解。然二乘起悲。凡夫入佛界。是大欲義故。前雖滅二乘種。未及起悲。故為大欲功能歟。八卷次第同之。私雲。二乘起悲。凡夫入佛界。是前法輪歸平等智之義也。若起悲故為大欲者。可屬大樂。雲圓城大悲種故。   次大樂不空身(二經無)生起雲。志求菩提法。必以成就眾生故。次結大樂不空身印(文)對受記雲。珍和尚雲。菩薩住空後出緞故雲不空(文)次當召一切者檜尾記雲。是召次真言普賢十七尊種子。名召一切也。是誦其真言即名召也(文)私雲。今此真言梵字十九字。何雲十七尊種子乎。五祕密軌中正出十七尊種子。真言其數十七字也。謂十七尊者。金剛薩埵欲觸愛慢內四供。外四供四攝也。自成已下四句檜尾記雲。是說印真言功力也(文)智證記雲。大欲為定。大樂為惠(文)法皇次第出功能雲。凡聖同受悅。是名大我等。菩提大欲滿自成大染智(文)私雲。上二句依理趣會儀軌。彼軌出功能雲。由是真言故鹹住大悲心。聖凡同受悅。是名大我等(文)八卷次第雲。已上三箇契脫。略出經謂。法輪·大欲·大樂不空。三箇印也。   私雲。千手軌。又脫三箇言(矣)。   次召罪略出有。生起雲。雖成就眾生。而不滅罪者。自他煩惱猶有障礙故。次結召罪(文)本軌雲。次結召罪印(文)略出經雲。鉤罪契(云云)御口決雲。此印言淺略義如次第。但三誦三召也私勘雲。石山次第雲。或師說雲。三誦三來去(云云)又御口決雲。深祕義雲。如印文作印。明三反誦畢。二風三召。隨召各.誦。然誦.二風內縛誦.。二水二地內縛。二火端想..獨古左右觀火炎也。然後誦摧罪明。誦...三字時。如次三反拍也(云云)私勘雲。理趣會軌雲。次召無始來妄見所生罪。縛忍願如釘。進力傍如鉤。心想召諸罪。罪狀餓鬼形如。及印向心。召誦此誠實語。由此三密門。盡集自他業。稱吽進力跓稱索。引入掌誦□埤□□襏飀□饅駛□□□□□□觿□□□□觔□□□□□□奐□逆□□□□□埤□見□□□□視兜駕奇□□□□□□□□□□□□□□□□□□□□覽□裀□□□□檢□□□試檢□□□襛騂□□□率見□逆□視□□□槫□□□□駩□言□□□飯逆□婉□□□□□□駽□□□榭□橫痰唌慼慼熬^榭□橫□□□□□□□□□□□□□[□□□奪□□襺檢□□□□□□妎□逆□婀□□□橉□□□□□□妎□□□襺樀□□弁裀□□□□□褥□□□□襺橠□□□飯逆□□槫率雜□觟奏累□飯逆□視□礸□□療□□□□樂□□□榭□橫楚撢屆痿^榭□橫式慼歎琚慼慼慼慼數[禳埤□□□椸□視兜□覃□□□□□□□□□□□□□□□□□□訑逆□椸□稃□□□□祋率訑祈□楦□□□□L滿慼慼慼慼樟C橀□□□□□□□鷺□□□□□□□□□□□□□飀□□□□□□□□□□□秸□□□□□□□誇□□□□□襼□□誇□□穢□□□□□□飾□稨□□□□□□□□□□□□□□逆□□□觀福□□□□茵□□見□□□騪椸□□檢□□□飀□□□妎□覘□□□馬□□□□□襏□□檢□□妎□覘林□□馬□□□□□婺堙潯研A□□覘□本□□□□□送膳□□□□駧□裀□□□□□奇□橇□□□玲□□槶□□□□秕□□觟□饋楰□□□□諢撰滿慼慼撳J□□□□□□諢慼撬芊慼慼慼慼慼慼慼熬恁慼慼慼慼潰i□□□□禍□□□□□□□□□該利□奔餤韣|兩□集笲□□□□芤良□敷□餧□□□¥鍚洁慼慼潮獺慰D□□屧□□□□□峞慼禳慼慼慼慰D口|□□□譜□集藏蘤□R有兩聲。一歡喜。二瞋恚。辟除時瞋恚聲。結界歡喜聲用(文)既辟除用.。若爾何除乎。答。大師御口決又非自由。略出經理趣會軌唯用三字。故不可生疑。但智證釋違經軌說。何必苦勞。況對受記所載彼師說歟。彼既三印乎。起大慈悲等者。興記雲。又來去者。往還五趣利生之義。悲增菩薩往三惡趣。代諸眾生受取眾苦。故雲。召諸有情罪自身。三惡趣眾罪召於掌止觀滅罪。故雲召掌。惑業染污。故雲黑色。障菩提月故喻雲霧。善人畏人如見鬼形(文)私雲。兩掌是止觀二羽故。入掌是以止觀滅罪義也。來去召罪義。未必往來之義(矣)。   次摧罪。生起雲。既召取自他罪。今當摧破其罪。故次結摧罪印(文)內心起慈悲者。外現降伏相。故雲變成降三世。外雖現降伏忿怒相。內心起慈悲。故雲內心起慈悲也。本記雲。內心起慈愍(文)忍願應三拍等者。興記雲。言三拍者。伏貪瞋癡。言三惡者。貪瞋癡故(文)私案。准降三世稱者。應貪瞋癡。理趣釋中其義分明(矣)然准前所召罪者。諸有情罪者。指前文諸有情罪。即是他眾生罪也。三惡者。指前自身三惡趣罪也。故前雲召。今雲摧。召摧雖異罪體可同。故彼記意未必約自他罪三拍是摧諸有情罪之三毒之義歟。若餘似不摧自身罪。理趣會軌說召罪雲。盡集自他業文(普賢修行軌同之)又說摧罪。觀成金剛杵。相拍如摧山忿句及怒形能淨諸惡趣。誦明忍願拍。或三。或七反。文既雲惡趣。應是三惡趣(矣)私讀文點雲。摧諸有情罪三業。皆辟除。又讀前文雲。召諸有情罪。自身三惡趣眾罪。召於掌(云云)若召於掌三字唯破自身罪似他罪不入掌(矣)。   次業障除(理趣會軌雲祕密印)生起雲。雖摧眾罪而決定業難轉。故次結淨業障印(文)理趣會軌雲。次結祕密印。散壞業障輪。而成佛事業。金剛桉惹理。進力屈背合禪智。押其側(文)私雲。桉惹裡者。合掌梵語也。略出經見(矣)今文進力屈二節者。進力各屈第二[}/即]歟。或又進力各屈兩[}/即]。先師依第二說(矣)。   次成菩提心(三十卷教王經名大明印。又雲月光印也)生起雲。業障已滅。身器清淨。良堪受菩薩心戒。故次受戒(文)本軌雲。次成菩提心。自他令圓滿印。如蓮花契安於頂之左(文)興記雲。今此地中(第十法雲地也)十心圓滿。是故說雲成菩提心。自他圓滿。自圓滿已。令他圓滿。故雲自他。此地初心猶未能昇灌頂之位。故說印相雲安頂工(文)石山次第雲。印如蓮華契者。謂蓮花三昧耶印也(文)私雲。廣澤用八葉印歟。未必然。三十卷教王經說此印雲。此大明印堅固應作金剛轉。小指大指二皆豎起。是印住等攝心。此說名為月光印(文)用蓮花三摩耶印。會此經說(文)自他圓滿者。自覺覺他義。即二利圓滿義歟。此業障除成菩提。二箇印明教王略出兩經中。不出之。本儀軌中兩印言。   次妙觀察智。石山次第二雲。問。何故此定名妙觀察智定耶。答。觀諸法性相及諸法自相共相說法斷疑。第六意識所轉得妙觀察智之用也。今爰觀諸法如幻等。觀自心界理。故雲妙觀察智(云云文)同二卷次第雲。先數息觀(將入妙觀察智定初靜心方便也云云)用彌陀定印。妙觀察智真言曰(已下至於諸佛加持一印十真言也云云)唵三摩(引)地跋娜銘(二合)紇哩(二合引入云云)問。本記雲。應結等持印。二羽金剛轉仰安於臍下(文)是非彌陀印。故廣澤二卷次第如軌文。一卷次第(北院御室作)等持印外縛印仰安臍下。大指合端(文)此法界定印一說歟。何違本軌文。用彌陀印耶。答。經軌說非一。三摩地軌·法華軌·理趣會軌·金剛三軌。皆用妙觀察智印也。略出經置右手於左手上(文)是常法界定印也。而今次第注雲。師傳無量壽印也(文)。   御口決雲。經軌口決不同中。以相承口傳可依憑也(云云)況餘儀軌說分明也。大師釋雲。祕藏奧旨不貴得文。有以心傳心(云云)私助雲。五大虛空藏軌·大疏等中。可依師口之義有之。況復理趣會軌雲。縛印仰置跏趺上進力有豎雙合。禪智相跓押進力(云云)准此文者。今軌文欲明妙觀察智印雲。金剛縛仰安於臍下歟。所出真言既妙觀察智言。豈不爾乎(但此言本軌無之。千手軌出。彼軌結妙觀察智印誦此言也)問。御作次第雲。等持印外縛當前(文)答。御作無盡藏次第雲。次妙觀察智(彌陀定印云云)又御儀軌雲。次等持印結羯磨印(定印也云云)又御作儀軌雲。次等持印結羯磨印(定印也)當心(文)大師御意又二儀俱存歟。此下五相成身觀也。本軌雲。運心諸有情月上如來威速成如普賢(文)問。月上如來者。何佛耶、答。石山雲。諸有情皆有月輪如來性。由我修三密之力。速顯現彼月輪。令證大日如來位也(文)廣澤法皇次第雲。普賢大士。昔於月上如來所。發菩提心。故令一切有情如是(文)私雲。取儀軌文二師大異。廣澤意。月上如來者。已成佛如來。普賢是修因之。菩薩也。普賢大士於月上佛所發心。故雲如來威也。石次意。一切有情本有心月輪佛故。依本覺佛力今證大日如來。故雲月上如來威速成如普賢也。普賢者。大日如來也。又二卷次第雲。普賢者。是大普賢地。是自性法身也(文)速成如普賢文順石山釋(矣)但法皇意令一切眾生發心。如普賢大士也(為意)然檜尾記同石山(矣)御作次第同廣澤也。且於今文料間非一。覺超僧都成身記雲。大分為二。初明方便。從應結跏至真實智五行偈。明阿娑頗那伽三摩地是也。次明正觀。從即觀於空中迄。成本尊真言。明五相是也就初為三。一調身。初一行三句是。二調息。次一句是也。後明定中觀相。後三行是也(文)此意即觀於空中已下。正為五相文。以前為五相方便也。又玄胎五相記雲。今就此觀文有九段。一數息觀。二無識身觀。三定中普禮。四通達菩提心。五修菩提心。六成金剛心。七證金剛身。八佛身圓滿。九諸佛加持(文)此記意初一頌明入定印。端身下三句為數息觀也。諦觀下三行為無識身觀也。行者下為通達心。自下又如次第(矣)。   安然菩提心義第四雲。先修調心入定及觀十喻。不須更修阿婆頗那伽法。次諸佛驚覺。次定中禮佛。次請示行處。次教觀自心。次授徹心明。次已見滿月。次發菩提心。次心堅固明。次月觀蓮花及我為蓮花。次身為本尊。次諸佛加持(文)此意以諦觀諸法性等文。為十喻觀。不為無識身觀也。石山二卷次第雲。先數息觀(將入妙觀察智定初靜心方便也云云)運心諸有情(乃至)止息令微細(云云)用彌陀定印。妙觀察智真言曰(巳下至諸佛加持印十真言也云云)三摩(引)地跋娜銘(二合)紇哩(二合引入)次入阿婆頗那伽三昧。諦觀諸法性(乃至)普禮真言曰(出真言也)次通達本心(云云)今次第同石山次第並玄昭記。石山四卷次第。妙觀察智印言。出數息觀軌文前。但彼次第但釋軌文無配數息觀。今次第數息觀文。次即得如來不動智者。寂滅平等智歟。安然釋未判何文。若請示行處至也。見滿月可屬通達心歟。唯願諸如來等文歟。又或金剛界次第(未知作者)身心不動搖下為通達心也。又玄昭下釋雲。次空中諸如來(乃至)。   如理諦觀察。為普賢行願地。謂通達菩提心也(文)。私雲。諸義皆有理。然請所行處為達心文。應理。但今次第等行者等二句屬此文。請行處來由故。或又結前屬後段故。今案雲。既聞是說已下。可通達心。故三摩地軌雲達心雲。既聞是說已如。教觀自心(乃至)如理諦觀心唵(一合)資多缽囉(二合)底微□迦嚕彌(文)或又復想禮佛足下可為達心也。此正請達心之文故。問。法花儀軌誦通達心明畢。始靜慮專住尋求自心。令觀心無相。達人法二空義。此意以空智為通達心也。若爾今文諦觀諸法性等空觀可屬通達心也。若雲空觀達心方便。後月輪觀為此心體者。第二菩提心可無觀心。此外更不說修菩提心所觀故。雲知。以空觀為達心。月輪觀屬菩提心也。是以千手軌心地觀經等以空觀為達心(見)爾何。答。五相成身源雖自經軌中出。定法相心論所判。而至第三三摩地明五相觀行。依雲何能證無上菩提問。粗雲法爾應住普賢大菩提心。釋彼義。於內心中觀月輪文此豈非觀本有月輪。是即同本軌。雲觀心如月輪。若在輕霧中(矣)論雲。為貪瞋癡煩惱之所縛故。可思之。彼觀智軌等無相空觀為達心。菩提心遮情一邊當心論所說勝義心也。今經軌說表德實義故。空觀遮情成表德方便也。故遍空諸佛驚覺沈空理。令入表德達心也。故大師釋雲。雖入此宮初發佛。五相成身可追尋(文)但觀智心地等釋者。雖遮情。菩提心淺略故。屬達心為引入方便也。例如為小乘引入。大乘初立五位(矣)次至第二心無觀行者。二心俱雖觀月輪。明昧不同故。何無二心所觀異。依之修菩提心結雲。能令心月輪圓滿。亦明顯(矣)可悉之。煩惱隨煩惱蘊界諸入等者。大疏第二雲。謂五根本煩惱。百六十心隨煩惱等(文)私雲。五根本煩惱者。貪瞋癡慢疑也。此五根本。五度再數。成百六十心也。具如疏文也。唯識論雲。百二十八根本煩惱。及彼等流諸隨煩惱(文)前五根本加五見為十煩惱。此十中疑後三見。唯分別起惑也。餘六通俱生分別。分別十煩惱。約三界有百十二。欲界四諦下各十。成四十。色無色各三十六(除瞋也)成百十二也。俱生欲界六色無色各五(除瞋也)成十六也見修合論。成百二十八也。隨煩惱其數多。根本等流故。雲及彼等流諸隨煩惱也。蘊者。五蘊。界者。十八界。入者。十二入。新雲十二處。是三科法也。幻焰等十喻如大疏第三釋也。諸佛如胡麻者。教王經疏雲。如胡麻者。取油麻津膩滿中。以譬諸佛遍滿之相(文)。略出經諸佛遍滿虛空。如大地油麻津膩滿中(文)或本雲。諸佛如來滿虛空界。數如胡摩(文)千手軌雲。遍滿法界。一一佛身微細。由如胡摩(文)五字心品雲。無量諸佛相好具足大如胡摩。數如微塵周遍法界(文)私雲。今軌文不違何義歟。不見於身心等者。檜尾口決雲。文雲。不見於身心者。梵雲。阿娑頗那伽三昧也。住是三昧言住寂滅平等究竟真實智也。是准顯教菩提。當八地已上。何故者。住如幻三昧。是第八地也。亦文言想身證十地。故是第十地也。然今八地已上行相同故。今八地已上(矣。文)私雲。八地上無相無功用行同故。雲行相同歟。又依大日經。八地上為方便究竟故。又佛性論雲。八地已上境界皆同(文)又宗叡金剛私記雲。阿娑頗那伽者。是顯教八地以上。住如幻三昧。次想身證十地者。是十地(文)此記同。但不雲第十地(矣)是一道清淨等者。口決雲。次文是一道清淨者。是指三乘第十地究竟佛所證也。次文金剛喻三昧及薩婆若智者。是三乘家等覺菩薩所證名(矣)然今是毘盧遮那究竟位名。是亦名為大普賢地也。今是定志三乘究竟位佛。未知自心開一乘極究竟位成佛。故教汝所證一道○清淨。更令知自心理佛果極位也。故次言應滿足普賢方成最正覺也(文)又宗叡金界記雲。次雲一道清淨者。三乘十地究竟佛。次雲金剛喻等者。是三乘宗等覺。今大日經名大普賢地(文)問。一道清淨前雲三乘究竟佛。復雲一乘究竟佛。前後相違(矣)又牒金剛喻定薩婆若文。三乘等覺所證名。今毘盧捨那究竟位名(云云)金剛定等覺。薩婆若妙覺是顯密大同之提。而三乘淺位為密乘極位。其理不可爾若大日極位指薩婆若者。不順釋起盡。於一法可作兩釋。故爾何。答。一道清淨理是極無故。雲一乘極究竟位佛。然所驚顯佛想三乘十地究竟。故雲。定志三乘究竟佛。未知自心開一乘究竟佛也。故能驚密佛指一道清淨理。令知極無理佛畢。更授五相觀門。故雲應滿足普賢。方便成最正覺也。五相中前四因普賢行故。雲應滿足普賢。第五果位故雲成最正覺也。次於金剛喻三昧。作二釋也。顯等覺所入定名。今五相成身。是入定觀故。雲金剛喻三昧。故雲大日究竟位名也。對顯雲究竟也。故住心論釋第九心雲。汝所證是一道清淨未證祕密金剛三摩地(文)可悉之。次陣薩婆若句者。同文故來。故叡記不舉薩婆若也。但本軌舉者。五相祕密三摩地中。佛身圓滿為要。故爾舉也或又普賢又指佛果也。故石山二次雲。普賢者。大普賢地。是自性法身也(文)問。檢本經所驚是一切義成就菩薩。何雲顯佛。又一道清淨第八心。何雲第九心乎。答。高雄口決雲。即餘教至究竟作佛名為一切義成就菩提知真言門佛驚覺彼菩薩宣。汝莫以所得一道清淨。而為究竟等。則其菩薩答雲。我未知其理。願示悟我。即佛宣。汝滿足法界智。方則可為大覺等(云云)(毘盧遮那並金剛頂等意也云云)此釋既顯佛雲成就菩提分明也。此中法界智者。大日大圓鏡也(心月輪祕釋有)今五相觀門。是即身成佛祕觀故。圓鏡力故。實覺智之意也。次一道清淨名第九非無其證。花嚴經二十六雲。一切無閡人一道出生死(文)又嘉祥法花遊意釋法花花嚴同異雲。所言同者。同明一道清淨(文)是其證也。又義十地金剛定薩婆若如次。天台花嚴真言也。謂顯密合論次位中。天台寄十地故。雲三乘十地究竟佛。花嚴當等覺位故。雲等覺菩薩所證。天台不思議三諦雲唯佛境界。故雲佛。花嚴十玄六相雲普賢境界。故雲菩薩也又一道為顯極佛。極無攝密故。云然今毘盧捨那究竟位名也。故嵯峨灌頂文雲。一道清淨之理。於顯最極醐醍之妙果也。於祕密從此發極無自性心(文)亦名大普賢地者。瑜伽四地中第三等覺位名。故宗叡雲。今大日經名大普賢地(文)定志三乘等。准前可知。或又三乘者。小乘大乘一乘三乘中。天台究竟乘佛故。未知自心等者。未知自心開金剛一乘究竟成佛故(云云)故教誠雲。應滿足普賢等也普賢者。大普賢地。即等覺位也此即當花嚴。故香象探玄記中。指花嚴雲此普賢法也。最正覺者。薩婆若。即佛果真言也。一道清淨即天台。故祕鍵雲一道清淨妙蓮不染。又戒序釋所謂空性文雲。是空性。即所謂一道清淨一真法界之理也(文)天台止觀雲。一實不虛故。一道清淨故(文)。   次通達菩提心(指歸名通達本心。石山雲。論名通達菩提心。廣澤同之。天台三徹心明)覺超記雲。若總釋通達菩提心五字者。總自行者。三密也。若分字釋者。通達二字因行者三密也。菩提心三字因所觀菩提心也。通達之名正在意密。能觀智能通達菩提故。其身口意密。是通達之助緣也(文)玄昭記雲。謂觀自心如輕霧中有滿月也。意者。無垢淨識真如理處通達本有性德佛性大菩提心。故名通達心也(文)並誦徹心明者。教王經雲。自性成就真言攝真實經名法身求心真言。文殊軌雲瑩徹菩提真言。金薩軌號通達菩提心密語也。問。徹心義如何。答。超記雲。今言徹心者一雲。以行者質多心智月徹入行者汗栗。若質多暗心歟。又若以佛質多智月徹入行者質多。若汗栗暗心歟(文)。如意輪記雲。汝想於心中所內惡字門。以字徹於心(文)准此文者。今既雲想阿字門。以字徹於心之義也。私案。徹案者。通徹義。謂行者以能求心通達徹見自心本有心月輪之義歟。為示此智用種子並真言也。故雲想.字門等也。.字是菩提心種子故。問。但應觀心月。何用字耶。答。有二意。一者。字者是佛智。以此智加持行者心也。二者。字是能詮。以能詮字觀所詮理也。或復諸說不同。或直觀理。或直觀月。或觀種子變成月輪。故瑜伽次第法雲。先想心中所內惡字變成滿月。仰面向心。陰昧朦朧如處輕霧(文)今似月輪中觀阿字(矣)觀心月輪。若在輕霧中者。石山四雲。次雲。言輕霧者。明大悲兼也(文)。檜尾記祕藏記雲霧是水。水即大悲。月是智。故知。霧中有月。表大悲中有智也(文)興記雲。二障殘種薄如輕霧。佛他真如猶如朦朧月(文玄昭記同之)私雲。菩提心論雲。為貪瞋癡煩惱之所縛故。於內心中觀日月論(文)准此文者。以煩惱雲輕霧歟。但大師等御意示在纏本有悲智之義歟。   次修菩提心(檜尾口決雲。證菩提心。廣澤雲菩薩心。御作次第同今次第也攝真實經名大菩提心天台名無染心)玄昭記雲。二修菩提心。謂觀自心如清淨滿月輪之意。前於性德菩薩心。發修得菩提心。故名修菩提心也。是則淨除二障輕霧習氣。顯得清淨圓滿月輪也(云云)。覺超記雲。前名通達。此名修習。如大乘見修道也。又此心無垢染故名無染心。問。前亦觀月。何彼加通達言。此直名菩提心。答。心依前通達功。離障成菩提了。故今直雲菩提心歟(云云)私雲。准大日經宗。菩提局因為初地者。初地有三心中。入心是見道。即通達位也。住滿是修道攝故。如次可配歟。若依本有修生義者。通達心可在地前歟。初地入心見道是修生故。彼經意攝十信三賢。名信解行地。地前不立位。故如教誦真言等者。此三句本軌並石山二卷四卷本無之。御作廣澤等無之。故知。以真言以前軌文。結通達心歟。藏識本非染等者。古德次第。以此四句屬修菩提心。又以能令心月輪圓滿益明顯句。為成金剛心段。證金剛佛心圓滿。又爾也。或雲。先德意五相文以真言為其終(矣)今謂不爾。三摩地軌真言復食項便見心。圓滿如淨月(文)真言前無心如淨月言故。此二句文成通達心相也。今軌文。准彼可屬通達心也(云云)私雲。今軌四句二句等。皆結前之文也。所以通達心菩提心觀月輪。明晦為二心別。故今文雲自心如滿月。下文雲圓滿益明顯也。第四證金剛雲汝於淨月輪觀八葉蓮花等。指第三成金剛心也。第五佛身圓滿自心為蓮花清淨無染著者。指第四證金剛也。此等皆先德意雖結前心。以結前屬後段。是論章疏等通例故屬後段歟。後四心皆量復言。是生後文也。切文非先德次第。御作次第亦爾。若又依五相淺深科文者。以復作復告復白等可為後段初也。但第四雲應當智。今次第第四應當智為初也。或次第雲。五相皆以結之屬前。復言為後初。是次第順文(矣)但以三摩地軌備潤色。不可然。此二句同今軌四句故。又千手軌真言前雖無心如滿月言。言後無示此旨。千手軌真言後無述前意之文故。智五相皆以真言可為結也。問。藏識本非染等意如何。   答。超記雲。阿賴耶有三義。謂能藏·所藏·執藏義也。謂與雜染互為緣故。有情執為自內我故雖有三義。正依執藏立賴耶名。無我執位永捨此名。煩惱習種子善惡皆由心者。顯此識攝諸法也。習即如文。又種子異名也。具如唯識等(文)興記雲。煩惱習者。有二釋。一謂煩惱之習氣也。二謂煩惱是現行。習謂習氣。種子如文(文)超第二釋者。習即種子也。異興兩釋(矣)檜尾記雲。藏識本非染者。如來藏識。不有有為阿賴耶識也(文)。   私雲。如來藏識者。性宗第八真識。此妄義也。故雲藏識本非染也。故淨影義章第三雲。一名藏識。如來之藏為此識。故(乃至)五名真識體。非妄故(文)嘉祥寶窟佛性為第八也。不有為阿賴識者。道相宗業種生賴耶也。故法藏釋中。引經雲如來藏者。不在阿賴耶(文)不生不滅如來藏不在業種生賴耶也。故彼下雲。如來藏者。不生不滅(文)次下是心為何物等者。釋有為賴耶義也。此賴耶持染淨種子之中。起煩惱業現行輪迴六趣。依賴耶故。雲皆由心也。故興記雲。此惑業經一切皆攝第八識中。記煩惱業。生死沈淪。皆由自心故。雲由心(文)(善惡者。黑白業也)已上下轉緣起也。心為阿賴耶等者。上轉修行義也。口決雲。次又自心為阿賴耶。至喻若滿月。是有為如來藏也(文)興記雲。修清淨因福智熏習故。轉有漏證得無漏。是故第八名為大心。大者廣大。證得廣大二轉依故。雲唯識雲。由轉煩惱得大涅槃。轉所知障證無上覺。雖真體本性清淨。若不修行。誰顯淨性。是故菩薩長劫積集福智二行。顯得真如本性清淨。故雲長時修福智等(略抄)私雲。第六識修清淨因福智熏習故。轉有漏第八。成無漏第八。雲大心也(為言)真如本性者。釋藏識本非染。謂藏識中有自相及實性。今舉自相顯實性故。雲真如體也。口決有如來藏者。此意歟。若依性宗者。義章雲。次將六識對於本識。明相熏發。彼六識中起染起淨。所起染過熏於本識。彼本識中所有闇性。受彼染熏成染種子。染種成已。無明轉厚。無明厚故。引生六識。於六識中染過轉增。如是展轉積習無窮(私雲。依如來藏成界趣。下轉緣起也。無明上文意也)於六識中所修淨行熏於本識。於本藏中佛性真心名為解性。解性受彼淨法所熏成淨種子。淨種成已熏於無明。無明轉薄。無明薄故變起六識。於六識中起善轉勝。如是展轉乃至究竟(私雲。依如來藏有涅槃證得。上轉修行也。同下文也)是故六識望於本識。互為因果(文)。私雲。性宗意斷證智猶有為故。雲有為如來藏歟。無體無事等者。興記雲。此文且約識實性。說真如無色形。故雲無體相。真如無動心。故雲無事業(文)超記雲。次一行重難雲。心無形質。何為月輪。為心有體。為有心。月事通難雲。無體亦無事(云云)體事者。真實經雲。體用(文)心月輪祕釋(密嚴)雲。無體亦無事(是空緣生虛偽體用。非遮本有真實理事)即說亦非月(遮非世月)由具福智故。自心如滿月(文)檜尾記雲。次文自無體至於亦非月。是空如來藏也(文)私雲。今所遣體事指前煩惱習種子等體用也。故雲空如來藏。故勝鬘經雲。空如來藏若離·若脫·若異。一切煩惱藏故(文)前藏識中本非染釋如來藏識。即不空如來藏也。故勝鬘雲。不空如來藏過恆沙不離·不脫·不異。不思儀佛法故(文)又義章雲。如來之藏名為藏識。以此識中綩含法界恆沙佛法。故名為藏(文)今文雲。長時積福智喻若淨滿月。即此意也。凡於空不空藏諸師解異。龍樹慈恩等約淨染二法分別空不空。南嶽依淨法差別平等。為二藏。嘉祥有人義約在纏如來藏出纏法身份二義。自義同前龍樹等義淨影空不空俱約能現智。判二藏也。祕釋意法佛法爾心智故雲藏識本非染。性佛性然四曼故雲長時積福智。此等諸法非九種迷情體用故雲無體亦無事。無漏性德心月故雲喻若淨滿月。遮非世月故雲亦非月也。水尾(玄靜)口決雲。心月輪者。即第八識也。此中諸染淨種子本自有之。故於月輪上所現見。.等諸字變成三昧耶形。三昧耶形變成尊形。亦是第八識中所具法門故。即顯也(取意)月輪是白淨信心義也(云云)可思之。問。藏識本非染等。爾陣何異耶。答。興記雲。前文唯明真如本性清淨。此文明顯本性清淨。一重義深故與前別(文)超記雲。彼真實經有後七行。無初一行。今軌意者。為顯初觀心月之體。抽彼一偈加其終歟(云云)離諸煩惱垢等者。興記雲。煩惱垢者。本隨惑等。言能執者。能遍計心即是迷情。言所執者。遍計所執即實我法。等者等取遍計境。真非妄執。所緣境故(文)意雲。今菩提心離煩惱非能執心所執性等。無垢清淨如滿月也(為言)。   次成金剛心(廣澤雲。成蓮花。大師梵字次第如今次第。漢字次第雲成蓮花心。真實經堅固菩提心。天台雲金剛蓮花。亦名菩提心堅固)興記雲。三成金剛心。謂觀清淨月輪中有本尊三摩耶身也。意者為顯此菩提心堅固。猶如金剛之用。於心月輪上。觀三摩耶金剛之體。故名金剛心也(文)石山四次雲。傳法師加種子也。謂此淨月輪上有.字。變成開敷紅蓮花(文)問。諸經軌中。於成金剛心。唯觀三形。故略出經雲。於自心月輪中想金剛杵(文)。觀自在軌雲。於其月上觀一金剛蓮花(文)。何今觀種三乎。若復兼觀種子。今次第以大日為本尊。若爾可觀大日種或五部種。故廣澤次第雲。次成蓮花心月輪中鍐字。成率塔婆。前吽字。成五古。右怛路。成摩尼寶。後頡唎。成紅蓮花。左噁。成十字金剛(文)爾何。答。五相觀無一准。然諸儀軌次第等。多分第一二相但觀月輪。昧明為異。第三心月輪中觀三形。第四觀自身成三形。第五成羯磨身也。今次第此意也。然大師無盡藏次第。於第三心月四重順逆觀。並五智種子成五種三昧耶身也(四重觀門如下字輪觀出)又普賢修行軌中。於月輪中觀白蓮花。置本尊種子。成本尊契(云云)此等於第三心觀種子三形也。又金剛王軌說通達心雲。汝觀心吽字門。本性清淨如滿月(文)此文通達心。又觀種子也。今次第通達心雲汝想阿字門。又此意歟。又御口決雲。通達修菩提。是本有修生菩提心。俱心月輪中觀.字。是菩提心種子。故。金剛心金剛身俱觀三昧耶形。前心月輪中觀本尊三形。後自身成本尊三昧耶身也。第五佛身圓滿即成羯磨身也。廣斂觀今於三摩耶形論之。又於種子可有此觀也(云云)故知。經軌等隨應不可顯定(矣)但諸次第中成金剛觀三摩耶形者。御作儀軌雲。其圓滿月輪之上在紇哩(入)字。成八葉蓮華。蓮華上在五股金剛杵。雖有名三種。體無二無別成一大蓮花。普周法界(文)此釋之意字杵雖似別。終歸蓮體。故於第三觀三摩耶形也。又觀種三等。有五部各別諸尊各別五部都法(覺超意也)又石山四次雲。想此心臺。有五部總合一大卒都婆身(文)此釋非五部都法。五部都法出五種三形故。非五部隨一大日。雲五部總合故覺超記雲。今以三門分別。一者五部隨一觀。二者諸尊隨一觀。三者五部都法觀。然今受金剛頂蓮花部儀軌故須先辨蓮花部觀也。此亦有二。一辨種子三形。二明金剛蓮花。初有異說。或唯觀三昧耶形。如意軌雲觀金剛蓮花。或雙觀種子三形。如千手軌雲。有八葉蓮花。蓮花胎中觀訖哩字。或種子變成三形。如文殊軌雲。有曇字。即成般若劍(云云)次明金剛蓮花者。或雲。五古變作之蓮花也。有雲。五古為莖之蓮花也。有雲。金剛言通五部。塔杵蓮等皆名金剛。或雲金剛與蓮花也。此等釋皆先德所傳。但五古為莖名金剛蓮花者。疏釋大日經金剛蓮華雲。金剛杵上有蓮花臺也(云云)似有證據也。又金剛言通五部者。非無其義。次此中通明二部者。難詳。今軌出金剛蓮花真言了雲。汝於淨月輪觀八葉蓮花(云云)若二部何只雲蓮花耶。有雲。金剛是金剛界也。即通五部。蓮花是蓮花部也。顯在於一(云云)此義甚善。餘四部種子。三形等准而知之。次明諸尊隨一觀者。可觀諸尊種子三形。如各別軌。第三明都法觀者。對記雲。具足可雲心月上有五部種子。成五部三昧耶形。然五部三昧耶形異說甚多。具如對記且示一。有雲。心月輪中觀五種子。.....。變成五種三昧耶身。卒都婆·五古杵·寶·紅蓮花·羯磨杵(取此釋意至要故。不恐繁載之)准此釋者。廣澤約都法故出五部種三也。今次第受蓮花部儀軌故。出蓮花部種三也。問。今次第大法別行中是大法。何用蓮花部種三耶。答。題既雲蓮花部心。五相亦云蓮花。入理門雖似別於證果是一故。雖雲蓮花部。五部具足也。就中今次第並石山二卷四卷次第雲。成金剛心。金剛是五部總名乎。又石山二卷次第心月輪觀卒都婆。是即大日三形也。又四卷次第修菩提心。心月輪中觀五部種子三形也。彼既爾。此豈不爾乎。   次廣金剛。次斂金剛(廣澤雲。廣蓮花斂蓮花)大師梵字次第雲。次廣金剛。月輪上有蓮。漸遍大千界乃至法界。利益諸有情。.....(云云)次斂金剛。此蓮花漸斂乃至小千界。小還收如故。......(是二口決)石山二卷次第雲。次廣金剛。汝觀心月輪上有五古金剛。上有卒都婆。令普周法界(出廣真言)心想。此月輪金剛卒都波漸遍小千界·中千界·大千界乃至十方界次斂金剛。想此卒都波漸小而量等於己身(出斂真言)四卷次第同今次第。但斂金剛雲合金剛心也。問。本軌全無廣斂觀。依何經軌用此觀耶。答。大師金剛界儀軌不出廣斂觀。無盡藏次第·五重結護等用此觀。又先德作次第。或用。或不用。石山二卷四卷本俱用之。今次第依彼歟。略出經·千手軌·法花軌·金剛軌·觀自在軌·金剛王軌等中出。依此等經軌用此觀也。問。或金剛心次何故用此觀耶。答。上所舉諸軌中。第三相之次用廣斂可有二意。一為令所觀三昧耶形。大小無礙自在。二為遍法界諸佛引入自心中也。所謂廣觀先見三昧耶形周遍相。斂觀收之令還同自心之量。此是大小無礙之義也。次為諸佛引入者。廣斂觀時令三昧耶形令同自身量時。所冥合之諸佛隨引入自身內也。是則轉心成身相之觀門也。問。於三摩耶形用廣斂者。第四心可用此觀。何諸軌等必用第三心乎。答。可有其義歟。大師五重結護無盡藏次第廣斂後舉堅固·成就兩明。此二明如次當佛身圓滿諸佛加持言(矣)又覺超記釋廣斂雲。或第四後用之(云云)私雲。此等意證金剛心次又可用廣斂觀也。然諸軌說皆成金剛心次陳之也。具如五重結護抄記之。又四卷次第成金剛言次出廣斂二言。證金剛次舉堅固成就二明。其次出佛身圓滿諸佛加持二明(矣)依此文。不當佛身圓滿等也。注已上二種非儀軌等者。非本軌說故云爾。非餘軌無此說。以金軌說今軌加用。是口決也(為言)廣金剛意在軌者。指本軌令普周法界等文歟。依之今次第以汝於淨月輪觀八葉蓮花等文。似為廣金剛(矣)圓城寺次第以此一行文為廣斂文。屬證金剛心(矣)。   次證金剛身(廣澤證蓮花身八卷次第同之。論雲金剛身。大師梵字次第同今文。天台名金剛蓮花界。或雲如金剛)四卷次第雲。次作五古印當心。誦真言三反。想此心臺五部總合成一大卒都婆身。證金剛身真言曰(外五古也).................玄昭記雲。四證金剛身。謂觀自身變成本尊三昧耶身也。意者。令我心金剛。如金剛蓮花身。令普周法界。漸斂身量。諸佛入中。令為一體故。名證金剛身也(文)。問。此觀有想別乎。答。覺超記雲。此中觀自身成前所觀三昧耶形也。或此觀亦成菩薩身。後觀成佛身(云云)此亦可有諸佛隨一。諸尊隨一。五部都法觀(云云)問。佛菩薩別可在第五相。何此第四觀佛菩薩別乎。答。佛菩薩三昧耶身異故歟。或約當歟。又廣斂觀時。諸佛冥合諸佛引入自身故歟。應當知自心等者。問。准前後相。汝於淨月輪等一行文可屬第四相。何可除彼四句耶。答。諸次第多以此四句文屬第四。以前相結文安後相初之意歟。然今次第除者。第四相自身成三摩耶形。異心月中觀三形故。又令周法界文。廣觀義故。偏難雲成金剛結(矣)故今次第證金剛身不出彼文歟。又八卷次第雲。次證蓮花汝於淨月輪觀八葉蓮花。令周法界(私雲。是廣蓮花句也)唯一大蓮花(私雲是|斂蓮花句也云云)。   私雲。第三第四者。心身廣斂是異。何以今文為第四廣斂(矣)理不可然。依之東寺天台次第屬第四耶。答。今次第以彼文為廣金剛歟。故屬第三相。今第四除彼歟。又八卷次第以今一行文屬第四。為廣歛觀也故彼次第雲。次證蓮花○汝於淨月輪。觀八葉蓮花。令周法界(私雲。是廣蓮花句也)唯一大蓮花(私雲。是斂蓮花句也)(云云)玄昭記(文)廣斂屬第四(矣)。   次佛身圓滿(廣澤同之。四次雲。五雲成就佛身。又雲本尊圓滿。又雲證無上菩提。天台雲觀身為本尊)玄昭記雲。五佛身圓滿者。觀三摩耶金剛身變成本尊萬德圓滿身故。名佛身圓滿也。意者。已成佛身眾相圓備。諸佛入身。加持堅固還住如本(文)覺超記雲。第五相者。此亦可有諸部隨一觀·諸尊隨一觀·五部都法觀又此中隨行者本尊。或為大日。或為餘佛(私雲。四佛也。即諸部尊也)或成佛身。或成菩薩身(是諸尊也)或成五部諸尊身(都法也)或前觀成菩薩。此中觀成佛身。又可有一身二身三身等觀(更問云云)又雲。安公雲。問。第五自身成本尊身者。成何尊耶。答各隨所尊成五部身。問。若爾以菩薩身為本尊者。可以自身成菩薩身。今發大菩提心。五相成身之人何成菩薩。答。論雲。若願成瑜伽中諸菩薩身者。亦名發菩提心。何者。為次諸尊皆同。大毘盧遮那佛身(文)故知。成三十七尊身皆名成佛(云云)問。約都法成身一行者身應成一佛。雲何成五部諸尊耶。答。私案。五部可有二義。一者。一佛變化五部。二者。諸佛共集五部。今且約一佛作此說也(云云)。問。五相以配地位方如何。答。玄昭雲。軌文觀一切法如約如夢等(乃至)究竟真實智。是為勝解行地(地前三賢)謂住妙觀察智印是也。次空中諸如來(乃至)如理諦觀察。是為普賢行願地(十地也)謂通達菩提心是也。觀淨月輪中有金剛三摩耶身。是為大普賢地(等覺)謂證金剛身是也。次觀身為本尊等文。是為普遍照曜地(佛地)謂佛身圓滿是也(云云)慈覺金剛頂疏雲。五相真言。初四是因行也。後一即果位也(文)真興記雲。自下明第十地住滿以後以五種相成等正覺。言五相者。一通達菩薩心。即勝進道。二修習菩薩心。即加行道。三成金剛心。即無間道。四證金剛身。即解脫道正體智。五佛身圓滿。即後得一切種智。初三因攝。第三劫滿。後二果攝。第三劫後(文)私雲。初三因攝者。通達心當第十地滿勝進道。次二相如次當等覺位加行無間二道歟。故雲初三因攝。是三俱在第三劫滿也。後二果攝者。第四五相於佛果位如次配正體後得二智也。俱是解脫道攝也。此二非第三劫攝。故雲第三劫後也。又以成菩提以前。配十地三賢等也。所謂勝願·金剛眼·金掌·金縛。如次信·住·行·向也(第一資糧位)開心·入智·合智·普賢。如次煖·頂·忍·世第一也(第二加行位)極喜至成菩薩十種。如次十地也(初極喜第三通達位。降三世至成菩薩第四金剛心修習位也)證金剛身佛身圓滿(第五究竟位也)愚案雲。大日經宗三句既於十地論之。金剛頂宗五相何或通地前。或局十地滿後(矣)當智。五相可在十地位也。於此有二義。一者。通達心初地入心。通達位故修菩提心初地住心已上。修習位義故雲修習菩提心。可悉之。成金剛心八地上。任運無劫用行。不動搖如金剛。故後二相是如次等覺妙覺。三摩羯磨雖異成本尊身。如一佛二名故。二者。初二相為初地。本有修生雖別。俱菩提心故。猶如三句中菩提心句為初地也。成金剛心為七地以來。遍滿三千界利樂眾生。似七地以前菩薩助願受生利益。故證金剛身為八地以去。遍法界諸佛。入自身蓮花似八地上菩薩現色相國土故。問。今文顯佛沈一道理。密佛驚金剛喻三昧及薩婆若智當未能證知。更授五相觀門之意。五相開等妙二覺無異論者歟(金剛定等覺薩婆若妙覺)若爾者。廣亙十地耶。答。驚覺文顯密合論次位。故顯極佛雲想身證十地。若非合論位何雲十地。故知。金剛定花嚴。薩婆若真言也。而今十地者。於真言果地所立修生十地故。配五相何怪。故無過。又或古德義雲。今五相是第十地菩薩所證五相故。雲想身證十地。實五相功德位位證之。謂初地所證之五相乃至佛地所證之五相也(云云)私雲。准三句十心長短二義。何無其旨。然想身談十地者。若天台。若花嚴。所驚佛所證也。今五相是能驚佛所授密行也。恐似顯密混亂(矣)故大師釋第九心雲。雖入此宮初發佛。五相成身可追尋(文)。   次諸佛加持(天台雲諸佛加持印。石山二卷次第雲金剛心。又本雲金剛三昧)石山二卷次第雲。次金剛心(亦云諸佛加持)以證心清淨自見身為佛。眾相皆圓滿。即證薩婆若。定中遍禮佛。願加持堅固一切諸佛。聞金剛界言已盡入金剛界中。便說金剛心(出真言)御口決雲。諸佛加持五相攝不攝二義(云云)。   二卷次第攝五相歟。今次第注雲。自妙觀察智至於諸佛加持。可用同印(云云)此又攝五相歟。大師金界軌雲。結妙觀察智印入定。定中普禮(三反)次通達菩薩心。次發菩提心。次成菩薩想。次證金剛身。次本尊圓滿。次諸佛加持。以上五相成身觀(文)玄昭記中引軌文定中返禮佛等。為諸佛加持也。此文上即證薩婆若下首著五佛冠。住於拳印。直有大月輪。坐白蓮花座之文有之。此釋攝五相歟。石山四卷次第不出諸佛加持。覺超記意五相不攝歟。釋名中不出彼。又雲諸佛加持等五真言。屬四佛加持。為大日加持歟。故慈覺大師釋雲。大日總攝諸尊。故雲諸如來加持。初明諸如來加持者。是大日加持也。次四佛加持者。是四方四佛加持也(文)此次石山四卷次第出頂相髮髺寶冠毫相四箇印言(矣)。但二卷次第不用四箇印言。又次第有之。廣澤法皇次第·御作次第等有此印言。廣澤烏瑟尾螺髺毫相寶冠(云云)御作次第第三雲相好藏餘同。又御作儀軌如今次第不用四箇印言。天台次第又不用之。本儀軌不出之。 金剛界發惠抄中    釋賴瑜記   次四佛加持。生起雲。既成佛已故。次五佛加持(文)本軌雲。次結四如來三昧耶印契(文以下全同)此四佛加持印。本軌中但總雲三昧耶印。出印言處具不出印相。石山次第雲。今依師說各註也(云云)今印相又同彼。然其文異(矣)此四佛加持。是二經中但略出經具出印言矣。問。前五相成身既成佛。何今用四佛加持耶。答。興記雲。此第三明四智具足也。謂不動印顯具大圓鏡智。寶生·平等·彌陀·妙觀。不空·成事如次配釋(文)御口決雲。雖依五相觀唱成佛軌則。猶未決定。今以四佛加持印言印四處時。成佛義決定故。更用四佛加持。例如彼五相成身。讓付寶藏。此四佛加持後授得印鑰也(云云)問。若爾何不用五佛加持耶。答。全總作別故。用四佛加持。自成大日加持也以四佛印心額喉頂。其身總成毘盧遮那法界身故。若總別各別印。如時處儀軌也。諸軌中印心額口頂。如次成大圓平等妙觀成事。印總身成法界智(取意)或又以諸佛加持為大日加持也。其旨如先辨(矣)生起即此意。故雲次五佛加持也。   次五佛灌頂。生起雲。加持已訖故。次五佛授灌頂(文)本儀軌雲。既已加持身。次應授灌頂。五如來印契各如三昧耶(自下全同)此五佛灌頂印言印處。又在略出經中。但遍照尊印言四佛繫鬘後舉之。彼經雲。如上所說灌頂鬘。中間於頂上。應置一切如來金剛自在契(云云)(具出印言)此經既雲灌頂鬘中間。此印言似屬繫鬘。可雲五佛繫鬘歟。然出言雲。唵薩婆怛他揭多鼻三菩提跋折羅阿毘詵遮摩含鍐(乎云云)諸經鬘言皆加麼隸句。本軌雲摩羅。今既無此句。如本軌。可屬灌頂文也。問。四佛加持既印可成佛。何更用五佛灌頂乎。答。興記雲。問。四佛既顯四智。何勞此(文)亦顯四智答。前文但顯四智具足。更無餘義。今此文中顯於五法攝三身義。所望全殊。重顯無異(文)(大日自性身即真如攝。不動自受用圓鏡智攝。寶生他受用平等智攝。不空變化身成事智攝。無量說法用妙觀察智攝)。   私案。以四佛加持。印決自身成佛義畢。五佛灌頂。是著五佛寶冠之義歟。後四佛繫鬘為寶冠莊嚴之義歟。故略出經說五佛灌頂四佛繫鬘已雲。次想自身以為一切如來寶冠莊嚴(已上文)此經寶冠者。五佛灌頂莊嚴者。四佛繫鬘歟。所以經中四佛繫鬘皆雲應以所成鬘繫自頭上(云云)可思之。又五佛灌頂安頭上五方。此又寶冠五佛座位歟。常寶冠正面安五佛。中川成身院本尊寶冠四方安四佛。大日正面阿□上安之。是即安五方義歟。   次四佛繫鬘。生起雲。灌頂已畢故。次授四佛鬘(文)本記雲。於灌頂後應繫如來鬘(自下全同)略出經又四佛印文各別說之。興記雲四智心品體相難知。故雲繫鬘。又雲垂帶。皆是表示其相義也(文)三結於頂後者。本軌文也。御口決雲。結四佛印誦明畢。各分印作拳。伸風指三度縈。伸五指從頂後向前垂下也(云云)理性院用此次第。四佛印各結分二羽如垂帶。各三度也。無作拳縈儀(文)廣澤四佛印各結印。開二羽各一度懸之。故廣澤雲。上額分羽結頂後。如垂下勢(文)石山二卷次第雲。師說雲。皆印等同前。但各當額三縈已。舒五指末向身。如垂帶垂下當心。合掌頂散(云云)(八次又同之)師師相承口決明白歟。惠運記舉口決。同石山傳也。但今御口決作金掌散頂無之。石山傳等伸風指無之。可尋決(矣)。   次甲冑。生起雲。四佛鬘既得具足。今當被大誓甲冑。故次被甲(文)順和名雲。甲(夜呂比似鱗甲故一名鎧)冑(加不都)玉篇雲。鎧(口代切甲也)錍(右押切)興記雲。上來五段於無分別後得智位。緣觀正智證真如時。所證得法。自下第二明有分別得智大悲門也(文)(上來五段者。佛身圓滿。已下分五門也)二羽虛心合掌等者。本軌中不出甲冑印。石山次第口決雲(云云)口決者。檜尾口決歟。惠運說。又戴彼口決(矣)應作是思惟等者。願於已下八句同本軌文。但彼雲。次於諸有情也。興記雲。謂諸如來本願力故。從本定中擊發大悲。為化有情出後得門。以智方便後更示現發心修行種種事業。無始無終生死之中。恆被大悲弘誓甲冑。成就有情。淨佛國土。降伏魔軍。示現成覺。說法利生。滿足本願。有情無盡。大悲罔窮。此方唱滅。他界示生。大悲誓心名為甲冑。與生死戰拔濟有情。如將被甲破敵利群(矣)私案。今次第我已成正覺者。指前五相成佛等自證成道也。次下言降伏諸天摩成最正覺故者。化他成道也。大日經宗菩薩實義。成佛外跡。又可同之。又惠運記雲。文雲。為淨佛國土者。是自心界名為佛國土。淨自心之妄執。顯自心曼荼羅。故雲淨佛國土也(文)此文後成最正覺文雲明自利成佛歟。   次結冑。本軌中結冑不為別段。又不出甲冑明。但說結冑明。又拍掌為別段(矣)然今次第結冑別題令拍掌不別標也。石山次第甲冑結冑拍掌為一段。而終三箇真言出之。略出經第三雲。胸前繞腰如被甲像(文)本軌雲。二羽金剛合掌心舒進力二度相縈繞(文)由誦真言金剛拍故者。此拍掌又有教王略出二經。本軌(並)餘流次第為別段。故本軌雲。次應金剛拍平掌而三拍。由此印威力縛解。解諸縛便成堅固甲。聖眾皆歡喜。獲得金剛體。如金剛薩埵(文)興記雲。新成之佛出大悲門。已成諸佛皆悉歡喜。利有情事與我同故。言金剛拍。謂表喜相。如歡樂人開掌弄忨。喜導三業故雲三拍。正體智中大悲解散。今繫縛彼故雲縛解。正體智中大智縛束。今解散彼故雲解縛。由此悲心成堅固甲。大悲堅故聖眾歡喜。我得金剛不壞之體。猶如普賢智與理也。然古德雲。上縛者。。是根本煩惱。下縛者。是隨煩惱。今案。五相成佛。何有煩惱。若言示現印力無用。更可思之(文)檜尾口決雲。縛者。多種縛。謂斷煩惱之縛印契縛也。能斷斷縛是手指縛。所斷縛是煩惱之縛也。又此意初縛解者。能斷手指縛開解之義也。次雲解諸縛者。解脫煩惱縛之義也。文點雲。縛解諸縛解。可讀也又問。口決雲。縛解解諸縛者。上縛是根本煩惱。下諸縛者。是隨煩惱也(文)此文上縛。又煩惱縛也。文點雲。縛解諸縛解可讀也。興記所破此文歟。私案。今次第成佛軌則非一重。前雖舉業障除成菩提義。更示五相成佛義。汝以五相雲第十地後五種相。不可然。凡今宗金界以五相盡因行果德。台藏界以三句攝因果二位。若爾五相不可雲十地滿後也。就中通達心雲。若在輕霧中。寧非在纏本有體(矣)修菩提心雲。為客塵所翳。是豈十地滿後位(乎)又初金掌雲。滿足十波羅蜜。金剛縛雲。滿足十地。彼既十地滿足。何更用成菩提心乎。彼本軌言未雲十地者。手軌雲。由結金剛縛印。瑜伽者即得十地滿足(文)。故知。彼破不成耳。又本軌上文雲。能解結使縛。然今縛約大悲大智非招違害乎。興記意縛解解諸縛可讀歟。又新渡儀軌雲。縛解解者縛(文)安然對受記二雲。又雲。縛解解者縛。所云縛解者。解自身煩惱縛也。解者縛者。諸佛菩薩名為解者○縛止諸佛令止住自心內(文)意之顯(矣)。   次現智身。生起雲。行者雖成佛。而亦有供佛之願。更成金剛薩埵。故次結現智身印(文)本軌雲。次結現智身二羽金剛縛(文)。身前想月輪等者。興記雲。謂大悲故出後得門。為化有情慾現應身。故先觀現平等智用。雲現智身者依義也。先觀前所證真如故雲身前想月輪。次觀二利所依法身。故雲於中觀本尊次觀實報自受用身。故雲諦觀於相好(八萬四千不共德也)然後入於平等智用。故雲入金剛(金剛者智故)言思惟大薩埵者。謂思惟平等智用。梵雲薩埵。此雲有情。即舉所化顯能化用也(文)檜尾口決雲。又自身前至於相好。口決雲。行者前觀月輪。於中現本尊心。心是種子也。以是種子成之本尊。次文遍入金剛已者。口決雲。遍入月輪。次文大印如儀則者。本尊所持大智印也。次文身前至於薩埵。是重說所觀本尊也。思惟大薩埵。是本尊名也(文)圓城寺八卷次第雲。或師口雲。大印如儀則。謂普賢菩薩左手執五股鈴。右手持金剛杵擲抽也(文)私雲。興記意現平等智用。雲現智身。身所依義(文)次下注雲金剛薩埵。雲大印如儀則。指金薩威儀也。故指金剛雲智身也。口決文分明也。何鑿穿雲平等智用(矣)。注傳雲。以下印等者。石山四卷二卷次第無此傳。何傳乎。可尋之。   次見智身生起雲。依之印力(現智身印也)普賢現前。行者與普賢身一體無二故。次見智身(文)本軌雲。次結見智身印契。如前相(自下全同)今此現見二箇印言出教王經中。興記雲。前現智身觀現智用。此見智身智見智用。故雲見也。謂既知見平等性智大悲之用。具足我身故。雲應觀於自身(云云)此又約智用未雲人體也。檜尾口決雲。次應觀於自身者。自身是以自性理。成立五相成身佛訖。是自性法身也。今行者前所觀智法身故。為令理智無二。見行者前所觀佛。召入於自身也(文)又無盡莊嚴次第(御作)雲。從五相成身至於金剛拍。名為理法身。注雲。成者此覺悟之義。即身成佛之義。有此理法身既出現。所以智法身亦可出現。是故名現智身。智法身既出現。可見其體。此故名見智法身。彼智身既自身也。故名為智法身。成理之發智名智法身。智之下顯理。名理法身。所以理智二身無二平等也。譬如珠。珠即體雲理。珠光雲智(文)(五重結護同之)。   大師御意行者自身即自性理故。前五相成身證得自性理法身已。今行者前所觀。是智法身(自受用也。現智身也)為令理智無二平等故。此見智身是明見所觀本尊。召入自身。顯法智體無二義也。興記引此等義破雲。今案。此義意雲五相成身證理法身。此現見智觀自受用。若爾理智前後可證。尤違道理。前以他受用身為智身者。是義順也(文)私案。此大師問答也。莊嚴次第雲。何故建立理智二成耶。雲為令人易覺。亦為令有修行之次第也。唯若行立覺開時。無有次第各別義。不前不後。而有前後(文)(結後同之)興師但守口決一文。未見。次第。成此破歟。況復三身成道同時異時。是汝宗所論也。若許他受用別時者。自受用何妨。若自受雲同時者。他受何必異時(矣)。問。五相成身。是今行者修生觀門也。專可雲自受用報身。何雲自性理法身耶答。池上皇慶雲。又金剛王理趣會軌等。五相所成名法身者。恐非必指三身之中。五相觀時。本有自性本尊之身已觀見。故名法身歟(略抄)私案。五相成身理法身義非大師私義。金剛王軌雲。前觀五相成就。所謂自性之法身。今所觀(現智)者。是智身(文理趣會之義同之)既雲自性法身。三身隨一也。小野大抄等又此意也。故知。行者修生顯得通三身中。五相約法身現智就智身示顯得也。實雖同時。令行者易知故。作前後說也。故經雲。十地究竟證三身。論判到無上道圓滿三身(矣)又皇慶金界記雲。自身始成本尊之身。次於身前觀已成尊。交合一體。如意輪等諸別軌中。多於此觀智身處。或於壇上。或像心安尊種子。變成本尊。即觀自身交合一體(文)此意五相成身行者始成修生佛。現智身本有已成本尊也。修生本有交合。始本不二體也雲也。   次四明。生起雲。既見普賢須引入之。故次有四字明(文)本軌雲。次結四明印。召引入自身(文)(自下如次第)注隨其印相等者。檜尾口決雲。結四明印與稱惹。舒左右小指相鉤。乃舒二頭指少曲初分與稱吽。其二頭指互交仍屈頭拄與稱鍐。互相鉤與稱解。腕合振頂上印散也(文)第二吽頭拄者。智證大師瑜伽記雲。唱吽合進力合面而相拄(文)召引縛令喜者。如次鉤索鎖鈴可配也。興記雲。謂鉤是四攝智。引攝有情。索是善巧智。令自他一體。鎖是堅固智。令大悲堅固。鈴是歡樂智。令自他歡喜也(文)瑜伽記雲。即是四明印。此時佛在樹。著大精進甲。正伏四魔王(文)顯家多劫修行之間。滿四攝行。今教結誦此印言時。頓滿足四攝行。及降伏四魔也。   次成佛(亦名陳三昧耶)生起雲。普賢既入我身。與我同體。故次更結普賢印。身成普賢。故次入月輪中陳三摩耶(文)本軌雲。次陳三昧耶。當結金剛縛。忍願蓮葉形(云云)(自下全同)興記雲。為利有情成權應身。既稱本誓故雲陳三昧。宛如真佛故雲成本尊。言背後遍入於月輪者。即顯無住涅槃之義。謂背後顯大悲。遍入顯大智。然其生死涅槃中平等觀法身理體。故雲彼中等觀薩埵體也(略抄)此意前二智身雲他受用身。今成佛雲應化身也。檜尾口決雲。結印如文。即稱誦三昧耶薩埵鍐已想觀。背在月輪。我在其中。我是與本尊同。是如來也。薩埵鍐者。是入我義也。次即誦真言曰。如文。是真言意於先所證五相成身佛決定師子吼也。譬如二乘於自所證決定師子吼。言我生已盡等也(云云)此意誦今真言。是於前五相成佛所證陳說之義。故雲師子吼也。猶如二乘於自所證說我生已盡等四智也。今真言....,者等身義。行者等成薩身之義歟。......者。本誓證義。即陳三摩耶歟。忍願蓮葉形者。問。今成金薩體者。可用針印。何用蓮印耶。答。對受記二雲。是蓮花薩埵三昧耶蓮花印也。此軌本是蓮花心故(文)又雲。金剛縛二中入掌交合。二小指二大指各豎。頭相拄如獨股杵。是三昧耶印(出普賢軌)此法界普賢故可成五部。若縛忍願如針。是金剛部三昧耶故唯成金剛薩埵(文)又智證金界軌雲。次普賢三昧。忍願猶如針。稱誦......。次蓮花三昧。忍願如蓮葉。稱誦......(文)此記於今陳三摩耶處出兩種印言。私案。今本儀軌蓮花部心念誦故。雖金薩又用蓮印歟。五相觀門三摩耶形。又雖可五古用蓮花等。可思之。又八卷次第今陳三昧耶。以針印誦金百字。四卷次第結蓮印誦蓮百字明。小野流專順儀軌文(矣)又石山二卷次第出師說蓮葉形(云云)廣澤次第雲。用針印(文)背後遍入於月輪等者。對受記二雲。有後遍入於月輪者。謂行者後也。彼中尊者。謂行者自身也。行者坐月輪中等觀成薩埵體。我三摩耶薩埵鍐也。慈覺大師記雲。觀月輪如圓室也。如是想自身(背後遍入其中而坐。又雲。觀其形如圓珠。乃想自身)入眾中坐也(文)又雲。次觀金剛界金剛薩埵。向大日。故行者效之。亦向大日。故自背後入尊月輪。即於彼月輪中。應等觀金剛薩埵之體與我既三昧耶(本誓)薩怛鍐(文)智證金界記雲。然後遍入於月輪觀我等於薩埵體(左拳於腰右拳安心)便誦..明。印同前薩埵(如普賢誓文)安然記與口決其意同歟。興記大異(矣)問。依口決等。五相成身既成佛身。何故還成金剛薩埵耶。答。五祕經雲。若依毘盧遮那自受用身智。及大普賢金剛薩埵他受用身智(文)唯此文者。前五相成身。是自性自受用身也。今金薩者。大普賢金剛薩埵他受用身也。非十六大菩薩初金薩歟。又疏第十三雲。然師以用阿作己身。即同毘盧遮那佛。不應自有所作務。故轉作執金剛菩薩身(文)准此釋又成辨事業故且作金薩歟。   次道場觀。生起雲。既成普賢供佛之事。何無道場。故次入定建立道場等。乃觀置諸尊(文)八卷次第雲。又最上妙覺之正報此間既圓滿。更可有依報國土。是故入道場觀門(文)石山六卷次第雲。或傳雲。正報理智法身。今已圓滿成就。所以可有依報之淨土故。次有道場觀(並)羯磨真言(文)興記引六卷文畢雲。此說最好也(文)結大羯磨印者。三摩地儀軌雲。行者次應以成所作智三摩地(文)。問。器界觀時。何用羯磨智印乎。答。檜尾口決雲。言羯磨者。變事業。復變辨事業。是羯磨智。是成所作智也。由此智之威力。能建立世界等。故雲事業智(文)世界下方等者。本軌中無器界五輪之。依檜尾口決歟。略出經(並)千手軌中。出風水金三輪(金龜即金輪故)祕藏記又三輪成器界也。又依台藏宗。大日經第七卷(並)疏及攝大軌說三輪土。廣大軌(並)青龍·玄法軌說五輪土。今案。自宗意。若依若正。皆無非五大所成。故以五輪成器界也。故兩部經軌或說五輪也。然後准常途世界建立作法。或說三輪土也。五輪三輪雖似相違。廣略開合不同。故實不違歟。故住心論第一雲。器界從何起。風輪初遍空。水金相續出。地火在其中(文)故無失。其上有大海等者。本軌雲。次應想大海八功德水之水。於上想金龜七金山圍遶。想山間有河。皆八德水成(文)興記雲。道場義中空風火水地次第成界。今此文中大海為初。不說五大。海有二種。內與外也。內海有七。在七金間(下言河也)外海有一。在四州外。今言大海者。是外海也。○此文雲河簡大海故(文)私案。大海者。三輪中名水輪歟。其上觀金龜。故金龜是金輪。故興記雲。金龜餘雲金輪(文)石山次第雲。金龜是金輪也(文)又千手儀軌雲。次於下方空中想唅字。其字如深玄色。漸舒漸廣成風輪。於風輪上想鍐(橫感反)字。白色漸引大。與風輪相稱變為水輪。於水輪上想缽羅(二合)字。金色稱其水輪成一金龜。於龜背上想索字。變為妙高山。四寶所成。又想劍(平)字變成金山。七重圍繞(矣)此文既雲與風輪相稱。定知非第八外海也。就中彼外海鹹水盈滿。今言八功德水。是大別也。又第八外海等在金輪上。今大海水在金輪下。上下又別也。然彼師金龜釋金輪。大海雲外海。其理不可(矣)當知。五輪外又置水金二輪。深義難測。千手軌但雲風輪。今雲五輪。石山次第空風水金四輪也。大師釋又似六輪。金地別故。彼又五輪中在三輪。未必水金置五輪上。此等不同可尋決(矣)愚案雲。五輪上在水金者。法身本有五智起大悲度眾生。似水平等遍。故五輪上在水輪。本有五智。是自證體故住涅槃。大悲水利生故遊生死。猶如龜於水陸得自在。故更觀金龜也。此二利所成法身諸法根本。故妙高為座。故祕藏記雲。下方虛空。謂心虛空。則劍也。是虛空有法身。其法身同不可得。是欠也。是法身慈悲具足能度有緣眾生。界是慈悲斯水也。金龜佛性。是佛性能遊生死涅槃。如龜能遊水與陸。須彌是法身。七金山者。七覺支也。是法身一切法文之根源故曰須彌山為座(文)八功德水者。興記雲。八功德者。一澄淨。二清冷。三甘美。四輕耎。五潤澤。六安和。七除飢餲等。八長養諸根(文)俱捨十一雲。七中皆具八功德水。一甘。二冷。三耎。四輕。五清淨。六不臭。七飲時不損喉。八飲已不傷腹(文)兩釋其相少異。所謂欠含覽等者。本軌雲。唅鍐與缽羅(文)石山二卷次第雲。......(文)依器界觀不同。用種子有異。今次第大海水不舉種子。五輪中水輪同故歟。即結大海印者。檜尾口決雲。二手輪是鐵圍山也。二手掌是大海也。掌中刃立諸指擬七山也(文)。問。何不出五輪七金山印等乎。答。存略隨宜。七金山雖須彌莊嚴。非今正要歟。五輪在下雖持須彌。用大海金龜印言顯彼歟。依之台藏次第用五輪印言。然彼又不用七金山印言也。石山四卷次第用五輪印。無七金山印。二卷次第又不用五輪七金山印言(矣)本軌中唯出大海寶山兩明。未說印。七金山五輪等印言但無教王略出二經。大海寶山印言亦無歟。廣澤次第五輪七金山等印言悉用之。次結如來拳印者。仁濟抄雲。如來拳者。右金剛拳智。左蓮花拳理。如者理也。來者智也。理智冥合可成本尊道場。故用如來拳印也(取意)私雲。此印通用宮殿(並)本尊觀也。所謂宮殿是色心不二之曼荼。本尊即理智冥合之佛體。(矣)。問。以如來配理智依憑安在乎。答。淨影義章第二十雲。如者如理。理者是德。故龍樹雲。乘如實道來成正覺。故曰如來(文)私雲。准釋論。真理是體大。本覺智相大功德故。又大疏雲。如諸佛乘如實道來成正覺故名如來(文)又大師釋雲。各各眾生修如實道去成正覺。來化眾生名如來也(文)疏家約實智釋來義宗家據權智示來義。權實雖異來是智也。如實道者。即如理。二師意同歟。五峰八柱寶樓閣者。石山二卷次第雲。八峰八柱寶樓閣(或雲。五峰大殿也)四卷次第雲七寶莊嚴宮殿。不雲五峰八柱。本軌唯雲寶樓閣。千手軌有八大金剛柱成寶樓閣(云云)略出經有五峰樓閣。以八大金剛柱而為莊嚴(云云)觀自在軌雲。山有八峰。眾寶金成於此山中。後有五室。是室中想有八大金剛柱(云云)。   問。宮殿有五寶八柱方如何。答。妙高山八角。山有八面。每面各成一峰。其形如蓮花八葉。雖面有八峰成八角。山頂平正也。次觀五室者。殿上有五陳。列中央四方。此表五佛殿也。以五峰擬五佛位。建立中央四方。雲五峰樓閣也。謂室外雖似有五。殿內一相。是一曼荼羅界也。故觀自在軌雲。是室外似有五。而內是一相(文)又八葉樓閣者。造八角殿堂。八面各立五柱。是雲八峰樓閣。故知。八角各立一柱。為八峰八柱宮殿歟。五峰八柱時殿堂作五棟。而四方棟之外端各立二柱(左右立之)百梁之構巧。更不用中間柱。是雲五峰八柱宮殿(矣)或又立八柱者。堂內立柱。非邊八柱也。故觀自在軌雲寶中想八大柱(文)。殿內八方立八柱。於中建立曼荼羅也。.....者。問。台藏既以.一字為種子。今唯以.字可為種子。故石山次第唯以.字為種子乎。答。五字一字隨宜。二界影略互顯歟。所以台藏又不遮五字為種子。二界同以五輪為三摩耶形。彼又五輪種.....故。本軌中不出本尊種子三形等。令此等多義故。或又台藏.字五轉具足故用一字。五輪自備。金界.字無此義。故具舉五字歟。或又總必兼別。故兼用四佛種子歟。成毘盧遮那如來者。問。四種身中何耶。答。石山四卷次第三雲。問。真言宗壇上所尊大日如來者。法報化身中是何身耶。答。法身報身雖冥合而偏增。可雲報身如來。雖名報身。猶不離法身。自性法身理上所證得之報故。問。自他受用二身中何耶。答。是正自受用身。即理智和合身也。問。若爾其自他受用差別相如何。答。可見經文(心地觀經具文出)所說自受用身者。是真言宗檀上所請召也。自性身者。是檀上所觀念也。觀種子字令生者。理法身。此雲自性身也(文)此意召請法界宮自受用報身。而冥合壇上所觀種三大轉成之理法身。故雲法報冥合身也。問。圓城寺八卷次第雲。私雲。道場觀佛。是他受用身也(文)相違如何。答。或雲。法身有多種。一自受用身。謂五相成身三十七尊也。二他受用身。謂道場觀三十七尊。三變化身。謂迎請三十七尊。即遍空諸佛是也(云云)三十七尊有四種身。故道場觀三十七尊雲他受用。非遮自性自受也。私雲。今所觀本尊。是行者觀見。故自性身中加持身。故雲他受用。非第二受用身中他受用也。府同首陀會天形故云爾。具如指心抄注(矣)先師御口決雲。召請十方諸佛報身壇上木像等應身。前道場觀種三大轉成佛法身也。謂十方報身。召入於壇上應身。此報應不二身冥會觀成法身。成三身一體本尊也。此本尊行者入我我入時。生佛不二而成即身成佛義(矣)又私雲。菩提心論雲。成毘盧遮那佛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等流身(文)准此釋者。今成毘盧遮那通四身無失。問。何故諸尊道場觀中必觀種三大轉成義耶答。或雲。種子者。諸佛菩薩所證法門。謂阿□證菩提心門。寶生證福德門。於此各證法門有文字詮之。阿字詮空。婆字詮有等。此字法然常住。以言語呼此字時。人聞之於所詮義理。即思非修習顯其德。故雲種子。若無此種子字。眾生聞佛德而無由發心修行。由此義故先觀種子也。次觀三昧耶者。三昧耶此雲本誓。謂佛菩薩誓願不同。隨其本誓各有形色。而表其功德。謂如阿□佛表五智菩提心堅固不動。故觀五古金剛(矣)寶生佛住福德門。故寶珠為三昧耶形也。後觀羯磨身者。本誓滿畢。事業方成辨。故三昧耶形次觀羯磨身也。故大日經第六雲。一切如來有三種身。謂字印形像(文)是其次第轉成明據也。四佛四波羅蜜等者。舉圍繞眷屬也。其座位大日如來四方月輪安四佛。四邊安四波(東南西北如次金寶法業)東方阿□前右左後安薩王愛喜。南方寶生前右左後有寶光幢笑。西方阿彌陀前右左後有法利因語。北方不空成就前右左後安業護牙拳(已上)四佛四波十六大菩薩皆向當部本尊而座。依略出經說也。內院四隅有喜鬘歌舞(巳上第一重聖眾也)中院四隅安香花燈塗。四方門有鉤索鎖鈴。其四攝四供間安賢劫十六尊(巳上第二重也)外院四方各安五類天。外部二十天也(已上三重也)具如五重結護抄。又石山四卷次第諸尊具出之。加持四處者。此印明本軌等不出。時處儀軌出。以此印言加持時。穢土草庵變成密嚴淨土。行者凡身即成佛體也。印即理智不二印明。又三身三寶等具足言也。深義更問。又.字是三字合成字也。.有不可得。.者遷變不可得。.遠離不可得也。謂不轉有相遷變方丈。成寂靜涅槃佛土。遠離有為遷變。故為顯此淨土即三身所居初有.字。.三身義故。為顯身土俱遍法界之義。終置等虛空.字也。 次虛空藏。此印言本軌並教王略出中不出之。石山二卷次第雲。次大虛空藏(無量壽軌文也)二手二中指右押左外相叉。博著手背。二頭指相戚如寶形即成(大虛空藏儀軌二無名指外縛。豎二中指也云云四卷次第同之)准此文。今印言依虛空藏儀軌也。同延命院十八道次第二中指外縛。此依無量壽儀軌也。石山內供金界又依無量壽歟。師資影略前後互顯歟。問。兩軌相違有故耶。答。檜尾口決。惠運記中。問兩軌相違。未答。其所由。未學何決(矣)以我功德力等者。以此三力因緣和合力。從印流出無量供養雲海。成一如法界廣大供養也。由數習此定故定中見聞毘盧遮那說法。三摩地速疾現前也。故石山次第雲。修行者。縱使觀念力微。由此印及真言加持力故諸供養物皆成真實。如法界道場之中行廣大供養者。由數習此定。現生二世於定中見法界道場毘盧遮那如來在大菩薩眾會聞說無量真言。三摩地速疾現前(文)准此文。今次第一如法界等文。一讀專訓。如返自具字讀之。點雲。諸供食物成真言一如法界中廣大供養具(云云)大原長宴述三力偈意雲。謂我觀念。一一莊嚴供具等。不散失不縱想。成就住祈意也。我觀念住雲也。住字點雲。Йы(云云)問。三力配因緣方何。答。先師口決雲。因者。本覺內熏。即法界力是也。於緣有二。謂自緣他緣也。謂自修行功雲自緣。即以我功德力也。諸佛悲願雲他緣。即如來加持力也(云云)問。大日經疏十一雲。以我功德力故。以如來加持力故。以法界平等力故。以此二緣合故。則能成就不思議業(文)既雲法界平等力。法界諸法隨觀境轉故非雲法界力乎。故或古德義成此旨(矣)答。大日經第七雲。我所修福。佛加持普賢自體法界力(文)法界普賢體遍一切眾生。故雲法界平等。故釋論雲。謂本覺心平等性故(文)可思之。法界力指法界諸法者。以何為因(矣)因緣具足圓成自他宗大意故。彼三緣合者。因又名緣。故疏第一雲。由自善根及與如來加持法界力故所為妙業皆得成就。即是於一切心法具足因緣義也(略抄)。   (付紙雲。小野厚造紙上雲。由三力感應得立。一者真如淨法界熏習力故。二一切諸佛攝護力故。三眾生任運善根力故云云又引起信論文。此釋分明也)。   石山二卷次第此次出送車請車二箇印言。廣澤次第啟請。次二車並大鉤召三箇印言用之問。石山二次中此次出送車請車二箇印言。今何不爾乎。答。四卷雲。次送車輅。次請車輅(二種已上隨應作多云云)此次第舉二種名不出印言雲隨宜用不二說可隨行者意樂歟(文)廣澤次第啟請。次用二車並大鉤召三箇印言(矣)。   次小金剛輪(具足因緣之義也。文)生起雲。隨觀念力諸尊既有影現。故次作輪壇(文)本軌中出印明。然未必於印處。又真言末無。四明千手軌中真言末加四明。又此軌中雖示印處(壇上心上本尊虛空)異今次第。法華軌中說印處又異。檜尾口決雲。九處者。額·右肩左肩·心喉·頂·虛空·壇·本尊也。但加持頂及虛空時。印掌仰向上也。其真言皆加四明及娑婆賀(文)此文九數雖同。印處少異。又大師具足次第記雲。印是二手各作金剛拳。進力壇惠相鉤○印身五處。次返置頂上。次虛空。次印壇上次本尊像次供物等。次以印納口(文)今次第依此記也。然後以印納口者。問。何耶收口耶答。同大師次第雲。次以印收口雲。是毘盧遮那帝釋宮故。是加持力故。成真實大曼荼羅。加持供物故為真實廣大供具。所有三業過失皆除。功德圓滿(文)問。何強納帝釋宮耶。答。對受記三雲。又諸說中以小金剛輪印皆納口者。空海和上說雲。想納帝釋宮也。今依攝真實經。大日如來諸尊海會皆在三十三天善法堂中。故有此文(文)八卷次第雲。口者。是毘盧遮那體性宮故也(文)。石山二次雲。或師雲。以下納口。即納帝釋宮(云云)修行者。設有越法等者。千手軌雲。修行者。設有越法誤失三業破三昧耶戒。由結此印誦真言加持故能除諸過。皆得圓滿(文)問。行者三業罪。前大金剛輪時除滅。何重用此印言耶。答。此廣通本尊行者壇地供具等。補闕之功有之。寬狹異故。今軌則是行者觀門。故重用無失。例如摧罪外用業障除也。問。然今印言補闕功勝。何雲小耶。答。大小隨宜。可依真言文句多小。雲大金剛輪小金輪歟。   次啟請。生起雲。輪壇已備故次為啟請(文)。略出經有此印言。本軌文全同。想自諸聖尊等者。興記雲。一雲。請諸尊者。是觀本佛自性身也。跡佛必得本佛加被化有情故(文)又雲。曼荼羅者。法性真如之道場也(文)此意以道場所觀佛為跡佛歟。或記雲。准世俗法奉請客人之意也(文)此意為證明奉請他佛歟。興記一義雲。必招他佛證誠自事(文)。御口決雲。為冥會道場所觀佛。奉請法界宮諸尊也。諸尊依此請來座道場空中也。如十八道中送車請車兩印明(矣)。   次開門。生起雲。次啟請諸尊。應請將入壇堙C故開門(文)本軌文全同。興記雲。瞻待客佛故開壇門。猶如迎客。先開門戶(文)。想開大壇門者。智證記雲。次結開門契。先開大日門。次第開四門。每開誦真言。唱吽擘開指(進力二度也。文)御口決雲。但開四方門也。明達次第記雲。開門印壇四方開蓮華門。謂常樂我淨也(文)運心如本教者。指略出經也。對受記雲。運心如本教者。檢略出經入吽迦羅三摩地。結三摩地契手執鬘。誦本明已。為令眾生入壇場故。或以右繞其壇一匝而住。其鬘置頂。誦本明法擊之。又遶一匝住藥叉方門。以降三世形運心開金剛門結開契(如今軌文)經文廣可見(云云)。   次啟請伽陀(亦名啟白。略出經雲請會)生起雲。開門已畢故。次重啟請令入諸尊壇(文)本軌全同。又略出經出。興記雲。明諸佛許可也(云云)開。前啟請。今啟白。有何別乎。答。對受記釋上啟請雲。此表將勸請之意。非正勸請。勸請在後(文)勸請在後者。指今啟白也。謂前請意今正請也。故異也。御口決雲。前啟請從本土請於道場空中。此自空中請於壇上。如十八道中召請印言。稱名而啟請者。興記雲。言稱名者。略有二義。一稱自名而啟佛也。即如我今亦說三乘二稱佛名而啟請。即如喜稱南無佛也(先義為本也)妙心大雲稱名者。三十七尊名(未祥)阿演都(請辭文)御口決雲。行者實名稱之。檜尾口決雲。稱行者名。次誦真言文。略出經三雲。即結請會契。而稱自名。啟請一切如來及菩薩眾會。願垂降赴。三唱此伽陀(云云)智證記雲。稱己名啟請(文)明達智界記雲。先稱名比丘某甲(云云)略出經伽陀曰。願來一切諸有中。唯一堅實祕密者。用能折伏暴惡魔。現證無邊離自性。我今鉤召依教請。願同雲海來集會(文)今梵伽陀翻語歟。六卷經大意同之。問。廣澤流等。此啟白次用送車請車大召鉤三箇印言。又石山次第小金剛輪前用送車請車二箇印言。今何不爾乎。答。先德意樂不同。雖依本軌次第。以私意樂加用餘經軌印言。皆有甚意歟。然而送車請車是本土聖眾奉迎請道場空中之軌則也。既以自印言奉請壇上畢。何更儲本土請乎。小金剛輪已前輪壇未備足。何用迎請印明(矣)石山廣澤等說似重言歟。只任本儀軌次第。今次第其義可足歟。然檜尾口決又啟白後用送車請車二箇印言。啟白是請用言辭。送車請車來臨乘物歟。若爾自道場上空中降臨壇上。用二箇印明歟。   次金剛王(亦名佛海會)生起雲。諸尊入壇已。入壇故觀佛海會(文)本軌雲。次觀佛海會。諸聖普雲集。交臂彈指拍聲遍法界(文)本軌末雲。招之但雲彈指。千手軌并略出經皆但雲彈指也。石山次第同之。但檜尾口決招之(云云)然異御口義。師口決雲。作印畢二手頭指三度招之。真言各一反。又三度彈指明各一反。合六反也。檜尾記雲。二手外縛二頭指各鉤。稱....。時引放作金拳舒頭指。稱惹時交臂。稱.時各頭招次彈指作聲。即又每真言終招之。彈指三反(取意)今印略出經。名雲集契法。千手軌雲。普召集佛菩提印也。石山次第雲。左手持金剛乾搥。右手執獨古金剛杵。捶擊之。聲徹十方世界。諸佛菩薩一切聖眾召集(文)(依千手軌文也)八卷次第雲。乾槌者。如磬者。可打鳴是也。杵捶之聲徹十方觀想之(文)。問。准經軌文。今佛海會召請十方聖眾。然本尊聖者等啟白持奉請壇上畢。今何重請乎。答。前啟請啟白等奉請當本尊並眷屬。今海會為證明奉請餘十方世界佛菩薩歟。故千手軌十方世界一切聖眾(文)本軌文雲。諸如來集會皆在於虛空。若先本尊諸壇上。何雲在於虛空(矣)但百八名讚奉請本尊並證明諸佛歟又義雲。前啟白以伽陀啟案內。今佛海會之正請之義也。但十方世界者。今曼荼五佛等即十方一切佛菩薩故。金剛頂開題理趣釋等其文分明也。本軌文皆在於虛空者。依七處加持。方丈室內成廣博嚴淨土。故指室內壇上空中也。故千手軌雲。皆悉集會於曼荼羅上空中(文)(石山次第又同之)故無失。   次百八名讚(或用四智)生起雲。觀佛海會。佛德無量故次讚嘆(文)本軌雲。諸如來集會皆在於虛空。誦百八名讚。禮曼荼羅眾(文)本軌中百八名讚出梵語。教王略出經俱出漢語。此百八名讚者。十六讚。即讚十六大菩薩也。故石山次第雲。次十六讚又雲百八名讚(文)千手軌中出蓮花部一百名讚。彼讚非十六讚歟。印不出兩軌。以通用義用合掌歟。智證金界記雲。作金剛合掌唱一百名讚(文)御口決雲。依或說用四智讚也。十六大菩薩四佛總別不同。因果差別故。問。何故十六讚稱百八耶。答。興記雲。讚有十六。以四諦十六行相。斷除百八煩惱障義故雲百八(今所配釋未為指南。聞帥可知正否也)私案。十六讚十六大菩薩。配十六行相。非無的據。故仁王經祕釋(不空)雲。於瑜伽教中成普賢行。十六行如聲聞見道中十六行也(文)謂四佛各有。四菩薩成十六行。如四諦各具四行相。成十六行相也。四佛如四諦。十六大菩薩如十六行相也。況復毘婆沙第六十中。以苦集滅道如次配東西南北。然四佛又是四方佛也。顯密釋義一同者歟。若爾約所斷煩惱雲百八名何妨(矣)例如八萬四千法門約所斷煩惱標數也。又義瑜祇經疏中雲。如金剛頂大教王經百八名讚。於十六大菩薩中或六號。或七號。或八號。都有百八名德。名百八名讚(文)又對受記雲。誦百八名讚。即十六菩薩百八名也(文)私雲。既置名字。安然義為勝(矣)問。智證大師記雲。十六讚似贊菩薩不讚佛。其由如何(文)答。私安十六生滿即大日故贊菩薩即讚佛德也。問。廣澤等此讚置花座後。何相違乎。答。此示座後讚德。如讚客人而令著座畢談話也。今次第客人來入時讚德。皆有其理。然豈如依本軌次第(矣)。   次四攝。生起雲。讚嘆已了故誦四字明。彌以奉引諸尊(文)本軌雲。次結四明印。印如降三世。鉤屈進度招。索進力如環。鎖開腕相鉤。鉤合腕以振。各誦本真言(文)又出二經中(矣)由結鉤印故等者。本記無此文。御口決雲。依此四攝印言令來集聖眾。而冥會壇上諸尊也(云云)私雲。此印言力有來集引入住位歡喜四義。未必本新二尊冥合義歟。又興記雲。謂由鉤故招他意樂。同入自心。由索印故以自意樂同入他身。由鉤印故自他意樂令同一體。由鈴印故令自他心皆同歡喜(文)准此釋者。由鉤故招他佛入今佛。由索故以新佛入本佛。由鎖故新本二佛令同體。由鈴故新本令歡喜也。故知。御口決又為定量(矣)。問。以今四攝配如常四攝方何。答。興記雲。又此四明表四攝事。言四攝者。一佈施。以金等與他。二愛語。以耎語慰人。三利行。令得出此益。四同事。共他同事業。以此四事攝益有情故雲四攝。今如次配。鉤招召義。如佈施招人。索繫束義。如愛語繫人。鎖牢閉義。如利行護人。鈴歡喜義。如同事悅人(文)。   次金剛拍(亦名拍掌)生起雲。既坐故次拍掌令諸尊歡喜(文)本軌雲。次應金剛拍令聖眾歡喜(文)二經中無此拍掌。今真言加多羅二字。與前拍掌言異。有何故(矣)興記雲。明諸佛隨喜也。一佛利生諸佛隨喜(文)。   次聖不動結界護身(亦方用降三世)石山四次雲。次降三世印。真言又樣用不動尊印真言(文)本軌中雖不出此結界印言。諸尊來集後為作天網等用辟除結界也。此乃擬十八道作法歟。長晏記雲。迎請智處城如來等之時。其城以下魔等可從故。必辟除也(文)可思之。   次金剛網(亦名虛空網)本記不出此印言。今印言出無量壽軌。印文等全同彼軌文也。私案。四方結先既結畢。本土聖眾從道場空中來入畢。故今又用天網也。聖眾來入時。智處城等天魔相從。故以不動結界辟除。今更天結故彼等魔等不能障難。故雲。乃至他化自在諸天不能障難也。若無天網者。有天魔窺窬怖歟。然天結故雲行者身心安樂等也。   次金剛炎(亦名火院。又名火炎)此印言又無本軌。出無量壽軌。一字頂輪王軌此印雲阿娑莽倪尼印。阿□軌雲密縫印。念誦結護名八方火院契。或雲無等火印也。即於前方結金剛牆外。更火炎圍遶而為不合諸魔等附近也」   次大三昧耶。本軌中無此印言。出一字頂輪王念誦儀軌並十一面儀軌。今印文等同。彼兩軌蘇悉地儀軌名結大界印言。真言下注雲。是三重內結大界真言(文)私案。三重者。金剛牆金剛炎大三摩耶歟。此三重中火院外結。故雲結大界歟。今雲大結界即此意(矣)問。用牆界火院。是除摩障何更用大結界耶。答。石山次第舉此印言功德雲。經雲。假使輪王佛頂及諸相違餘真言者。皆不得其使(云云)又蘇悉地儀軌雲。假令側近轉輪王佛頂及餘相違諸真言者。不能解壞。不亦損減本尊威力諸有破明真言繼縛及卻著法皆不得便(文)又十一面軌雲。由此大三摩耶護故鄰近頂輪王尚不能侵淩。況餘諸摩等(文)依此等文為除頂輪王斷壞難用此結界也。故時處儀軌雲。修行諸尊者。五百由旬內尊皆不降赴。以輪王威德斷壞諸法(文)牆界火炎力猶此難。難押故用大結界歟。問。以此印言除彼難者。何散念誦。又用金輪言耶。答。時處儀軌雲。若不作此結彼法不成就(文)大結界雖除彼難。重請彼尊加力為成今悉地也。其義如別抄。即身義中舉即身成佛六文二證中。初舉頂輪王三摩地良有以也。   次閼伽。生起雲。既來入故。次奉閼伽奉浴(文)私雲。生起依本軌次第。故拍掌次有閼伽(矣)本軌雲。次入平等智捧閼伽香水。相浴諸聖身。當得灌頂地(文)二經中無閼伽說。入平等智者。惠運記雲。如水性平等遍一切法。方入平等性智也(文)祕藏記釋平等性智雲。性淨智水不簡情非性。彼此同如故(云云)此意也。閼伽香水者。興記雲。梵雲。閼伽此雲鬱勃。令其香水澹澹之義也(文)雜記雲。深而底不見雲鬱。閑而彼不起雲勃(文)相浴諸聖身等者。惠運記雲。由獻清淨沐浴諸如來得灌頂位。被諸佛智水灌頂也(文)大疏第十五雲。灌頂地者。如第十一地也(文)准此文。當得灌頂地者。指佛地也。又被智水灌頂。是佛地故無違(矣)想浴諸聖身者。准次第奉沐浴五部諸尊之御身之義也。問。十八道中想浴聖眾雙足(云云)今何雲御身乎。答。今軌雲諸聖身。不雲足。又口決雲。沐浴聖者御身也(文)無量壽軌(並)十一面軌雲。想浴一切聖眾雙足。大法別行不同歟。客人來到時。令洗足。是天竺法歟。智證別記雲。大師曰。捧閼伽之後此沷盤。此御足水之意也(文)閼伽香水五度等者。問。石山次第雲。即閼伽水少許三度滴於盤上(文)廣澤次第又爾也。何今雲五度乎。答。御口決雲。金界五度滴水。是奉浴五部聖眾身之義也。胎藏三度滴之。三部尊故。實二度滴之。後一度觀四度也。具如別記但可以鬱金等者。本軌雲閼伽香水。專可入鬱金白檀等香也(水丁時有此義歟)然常途閼伽入切花非無所表。雜記雲。以花浮水意者。花藏世界以功德香水海浮八葉大蓮花之義。三部諸尊於此中沐浴(此作法大師說也云云)實香花俱可入歟。可尋決(矣)若無器者。但用印契者。惠運記雲。仰掌開窪如垸即以右水垸置之。上若無水垸時。直作之印。印中觀鍐字。想滿清淨八功德水。以沐浴聖者御身也(取意)智證別記雲。大師曰。閼伽時作印受器奉獻。唐雲。閼伽無盤。青龍大師以垸為閼伽器(文)佛部百字等者。石山次第但用金剛部百字言。但真言終有惡無吽。小野愛染王大次第百字同之。御口決雲。初行時。五部百字具誦之。常途行法唯金剛部(矣)。   閼伽真言(但有二種)此二種中初真言出本軌。後真言出千手軌。五部百字真言二經(並)本記中無之。以本清淨水等者。本記中無此頌。石山次第初四句替七言二句。頌雲。以本清淨加持水沐浴法性無垢身(文)廣澤次第但用初一頌四句。其頌同今次第(矣)。   次蓮華座。生記雲。沐浴已畢故次獻座(文)。此印言本軌中無。或次第雲。此中印言雖無儀軌。先德多用之也(云云)私檢雲。無量壽軌雲。准前蓮花部三昧耶印。稍屈令圓滿即是結此印已。想從印流出無量金剛蓮花遍滿此極樂世界中。無量壽如來。及諸大菩薩。一切聖眾。各得此金剛蓮花為座○真言全同。依此軌文。替本尊句存此印言歟。真言迦摩欏者。嘉祥法花遊意雲。此花有三時。未敷之時名屈摩羅。敷而將落名迦摩羅。處中盛時名分陀利花(文)此三種中當第二花也。問。何故不取盛花。取將落乎。答。第三花開敷故印用八葉印。即此意也。小野僧正記雲。玄靜雲。八師子座印八葉開敷印也(文)仁齊抄雲。八葉蓮花印想師子座。八指端師子座觀也(大日師子座也云云)八卷次第雲。或師雲。用二契明印結八葉印。屈二頭指著中指之背。是六葉印也真言曰。....(或.)御口決雲。諸佛菩薩用八葉印。明王用六葉印天等用荷葉印也(云云)私雲。天等又用四葉印也。長晏記雲。下類天等普通坐荷葉。不爾坐四葉蓮(云云)。問。四葉印樣何。答。同記雲。天部如八葉印。左右水火風併合。不合有開(文)併合者。三指各合立。不合者。兩手三指端開不合歟。又彼記。六葉印有二說。一雲。如八葉印風付火側。一雲。二地二空掌中承如臺(文)。二義中御口決六葉印如初說也。第二說出大日經第七卷·馬頭記上及軍荼利軌(文)真言....者。疏雲阿(入)是除遣。即除蓋障義。以此為座。畢竟不起一切障故(文)今次第雲。三業堅固猶如金剛。自契此言坐.字金剛座不起一切障。故三業堅固也。   次振鈴。生起雲。諸尊既座故。次掘杵振鈴護淨結界(文)。不空□索經雲。奉請供養讚嘆念誦振鈴(文)石山次第三雲。但取杵鈴時。口稱....。安左右腰稱三遍。訖即抽擲杵三度。已逆三反。順三反旋轉。旋轉已以杵當心。次舉鈴當左耳側五度振。次當心三度振之。次當額前二度振之。即安腰本所。次以杵加持身五處畢。同時置壇場本處也。或次第(梵字)雲。先以右取鈴杵。先杵。次鈴。左手取移鈴安左腰。次抽擲五古三度。稱.字各一反。次逆三反。慈救咒一反。次少指上加持虛空三反。順轉咒一反。次加持身五處。順轉咒一反。次捲五古。翻拳當右乳上。非橫豎。次振鈴左耳。五額三心二各誦鈴明五三二反。次少少振加不誦真言。次如先鈴安左腰。以五古加持身。順轉咒一反。或振鈴終同時加持。然後取具鈴置本處。先鈴。次杵。取鈴樣。安腰時四指並捲。振時舒.付中右邊。腰安鈴樣如薩埵像(云云)御口決作法如別記(矣)問。右杵三度抽擲巡逆加持等。左鈴五三二反振。有何故乎。答仁王經次第(御作)雲。次鈴移取左手當左腰。次持右手五□桌□襉□□餃柛□□□□榳□□□□□□□□□餞檢□□□□襼□飀□□樽饋□□□□□□饋□□□□□□□散□□□□□□□□□□□□馳□□□□姾馬□□□□□□□□量梱□□□餺□□□漶慼熱u□□櫸□□□樀□□□□魯□□雷梱□榳□□□□□□□□□飀□□□□餃□□□□輻□椸騺□餞椸驃詡鷺樇□襼□飀□□□□餃□□□□樇□□□□褽□□□駐E餖礸香□槫樂□倫□□□□□□礹□飀□□□騙□□□□J椸送楸要□□楏粳詁餕□□□□□視兜駢□馬□□襾□□餺□□奷橈□□□□□□魯□□□□□信□□□□橡□餃□魯□□□露駕□槔魯□□蝐謏芋熱u□樀□□□魯□□□西□□□□礹觾糖□□□淚□椹□□□□□槾糖□視兜駧□□□□□□□詁□茶驖□□□玲□□□恣潑W奪□□□櫸□□□□□□□餕姾飀□u□□模襤禈□飀□矩葉□□□樂□□□奮□□□襮馨□□糖□□□褻□□□夾□□□□□□□□□鶣|諍□麧禴r□J姥璊J別m□晶後取鈴。亦依定起慧耶先置鈴後置五□椹□□□□鶣|諢□□□窺□鋧鶠L□□□□‥□耙臨□□□□□麥禨□□□□□□□麧驉慼慼熨r□□□l鋧鶠慼慼汃^¥賃郱炕慼慼潠獺潸|鶔D□ョ熨r|詫□□鋧禴rc□鍤□□□□□□□麧鶔D□□芊撚恣撐V□□恁慼慼慼慼慼獺慼仵泬D□奧□玥□□□□□□□□□□唌潠獺慝逢□艨鐓□質□□□珨謨□噥y判□□□貨□磣|入□□珨謨□嶡禨□□□□□|該獎□磨□韣|□L謨□麥姥□艨磨□|亡□嶡賃憿撥炕慼慼L□□□磨□珵說慼潘鶖沷r□□□瀦全□□訐□□|亡□嶩□芤□□□邪§擤□|□趨謨□磨□□□□□□□|□趨謨□□□□珨謨□‥磨□□□□□磨□怤韱□獧□□□□□□□□§□麤□□□韱□□□□灤□¥獎□磨□□|□□□□酵u□迴□竇□熒□□韣‥□□復□熒□□|晃□蜈□磨□韣‥□□鋤芧□□□§復□熒□鋧□‥瀧姨謨□□韣|入□□□¥蜈□磨□瀧姨謨□□□敷□□棦迨□□|□賬□□鶔D□謨□褉□□法身。先當耳五度振表五智也。次當心三度振三解脫也。後當額二度振理智法身義。額是身中最上。無功用之處也。表法身寂靜無動義也(云云)源運三五要雲。右手持五杵。是五佛也。左手持鈴。是鈴菩薩也。三十七尊中舉初後攝中間。是三十七智圓滿之行也。私雲。以上諸說皆有理。但大師額三度振違諸說。可尋決(矣)今來小野廣澤同用五三二反也。但石山次第雲。當左耳上七五三反隨心振(文)此二卷次第也。同六四卷六卷出。二卷可尋。已上成身會了者。問。今此成身會者。經軌中六會曼荼。現圖九會曼荼中何攝乎。答。六曼九會中各有攝不攝義故。九會密記(延命院)雲。成身會品中皆有九會。其九會間有成身儀。非九會其一也(云云)此意九會中各有成身儀。雲成身會。故通可攝九會也。然非九會隨一故非九會攝也又或雲。今成身會者。行者用五相觀修行成佛。因行滿入果。即因果合論也。是即六曼之因行五相之觀門也。若分因行異果德。則六曼外可論之。攝因從果者。可攝第一羯磨曼荼。故指歸釋第一曼荼雲(並)說毘盧遮那佛受用身以五相現成等正覺(文)既第一會中出五相故第一會攝(矣)若通論者。可攝六會。是六會因行故(云云)私雲。前義意成身會總說九會成身之儀。然未明彼九會諸尊各印言等。故羯磨會等別說諸尊印明也。故總別俱顯因行果德也。後義意羯磨等諸會是明佛果圓德。而為令眾生悟彼果德。先在初示為六會因行之成身軌則也。又更有一義。具五重結護抄記之。   次羯磨會。生起雲。諸尊既坐。今當修習諸尊所作事業。故入羯磨會可結印誦明(文)八卷次第五雲。或說雲。羯磨會為成所作智。即身成佛以後修如來事業也(文)私雲。前義約行者修生事業。後義依果方便(矣)。問。五重結護雲。羯磨會三摩耶會如來自受法樂之事(文)此釋已成佛如來自受法樂事業。何違彼義乎。答。結護雲。又通初心行者自行已滿究竟佛位。法性境界之事(文)此依前義。自受法樂說遠被未來。故何無果後方便義(矣)先結羯磨印等者。儀軌雲。次結羯磨印。於心而修習。諦觀心月輪而有羯磨杵(文)問。羯磨印何印乎。答。注雲。大羯磨印(文)又廣澤法皇次第·天台方次第等不出總印言。依之大師大儀軌記雲。次羯磨會五佛印真言(文)智證瑜伽記雲。第二羯磨會二拳置心上舉右拳拳左手力指(文)況復儀軌中雖舉。羯磨印未出言(矣)故心覺金剛界記雲。結羯磨印者(云云)不同也。今心只羯磨會諸尊印如是雲歟(云云)又或次第雲。次結羯磨印(以二金剛當心位等別。略出經縛印。或傳用定印。文)諸說不同中今次第是相承口決。故注雲。儀軌不說真言。依師傳置此真言。用大羯磨印(文)私雲。師傳者。石山內供傳也。故彼二卷次第雲。口決雲。二手金剛縛十指皆揭。以左指附右手背。以右指附左手背。其二大指二小指頭相拄附。觀想如文。真言曰。唵曰羅(二合)羯磨(引)劍(文)(四卷次第同之)但大師說雲者。舉五佛印佛顯總印言歟。故大師梵字次第雲。大羯磨印......(文)檜尾口決又爾也。故知。用總印言八祖相傳口決也。軌中舉印顯言歟。又本軌中羯磨印外出智拳印。何指彼印等乎。   大日如來。本軌雲。應結金剛拳。等引而兩分。右羽金剛拳以握力之端(文)廣澤次第雲。由結大智拳契故能入佛智。是名本師如來無上菩提最尊勝印(文)御口雲。此羯磨會印金剛拳為印母也。智證瑜伽記雲。羯磨會印皆從金剛拳而出(文)住本尊大日如來三摩地者。自身成本尊之義也。私雲。此印雲即身成佛印。左五指生界五大即行者也。右五指佛果五大即本尊也。以眾生命風續佛界大空智。表即身成佛之義也。諸佛五大。眾生五大。無二無別。故自身即本尊也。故雲住本尊三摩地也。故即身儀雲。上達法身下及六道雖粗細有隔大小有差。然由不出六大。故佛說六大為法界體性(文)雖眾生三業粗動。法佛三密微細。六大是一。故自身即本尊。故雲為法界體性也。又義。左五指是行者五智。右五指即本尊五智也。以眾生所具阿□大圓(左風指)菩提心。達大日大圓(右空指)法界智。故頌雲圓境力故實覺智。論雲。通達菩提心也。以眾生菩提心達佛智故。御次雲能入佛智。論雲若人求佛惠也。生佛五智本不二故。雲。父母所生身速證大覺位也。依之時處儀軌雲。現證大菩提故名覺勝印。心地觀經述引導無上菩提第一智印(云云)又雲。緣此印加持。諸佛為行者授無上菩提最勝決定之記。即是毘盧遮那如來大妙智印(文)可思之。   阿□尊。廣次第雲。即從頂放青色光。摧伏諸魔。得心不動(文)略出雲。由結阿□佛觸地契故心得不動(文)。   寶生尊。廣次第雲。從頂放金色光。遣雨如意寶。願求得滿足。由授所願契故能攝利他(文)略出雲。由結寶生契故能攝受利益(文)。   觀自在王尊。廣次雲。從頂放紅蓮花光。照無數世界。過斯光者。能說修多羅經法門(文)略出雲。由三摩地契故能持佛三摩地(云云)。   不空成就尊。廣次雲。從頂放五色光。照北方恆河沙世界。眾生悉得無畏利樂由施無畏契故能施眾生無畏(文)。   金剛波羅蜜。廣次雲。證得大圓鏡智(文)。石山次第雲。大圓境智也(文)自下三智同之。無證得文。   寶波羅蜜。廣次雲。證得平等性智(文)。   法波羅蜜。廣次雲。證得妙觀察智(文)。   羯磨波羅蜜。廣次得成所作智(文)。   金剛薩捶。廣次雲。以威德意氣故如弄跋折羅勢。以剎那猛利心頓證無上菩提(文)石次雲。由威武金剛拳契故速得金剛薩埵身(文)私雲。威武金剛拳者。四卷次第雲。謂左手作金剛拳置腰邊。右手同作拳仰當心。即展五指如投弄輻轉杵勢是也(文)二卷次第雲。即展五指投弄輻轉也(文)」   金剛王。廣次雲。有情利樂門中具四攝法門(文)石次雲。由金剛鉤契故請會一切如來(文)私雲。四攝者。佈施愛語利行同事也。密鉤索鎖鈴也。   金剛愛。廣次雲。設是金剛妻。自身能染著。無緣大悲曾無間斷(文)石山雲。由金剛可愛契故設是金剛妻。亦能染著(文)略出經雲。由金剛愛慾契也。私雲。設妻染著者。密教有隱語故有此言。非如世間男女染著成輪迴也。故大疏第一雲。雲女人者。即是般若佛母。得焉相應煩惱永息。非如世間欲熱更增也。以密教不可直宣故有如是隱語(略抄)染著者。菩提大欲染義也。若不爾者。何雲大悲無間斷乎。故今本儀軌文雲。菩提大欲滿。圓成大悲種(文)可思之。問。印文雲。二拳如射法(文)其方如何。答。二卷次第雲。師說如文。焉真言終。右拳向身左拳向外如放箭勢也(云云)。四卷次第雲。謂二手作金剛拳。右拳覆左拳。仰安之於心前。即與.俱右拳向身。而反牽左拳腕。覆掌向外。而起即押之。掣押同時如弓牽之勢是也(文)御口雲。二拳各風空捻如引弓之勢也。 金剛喜。廣次雲。由結金剛喜契一切最勝。皆稱歎。見微少善即便稱美。石次雲。由金剛歡喜契故一切最勝。皆為稱歎善哉(文)二拳當心彈指者。二卷次第雲。師說。二拳相向。各頭指。與大指彈也(文)御口雲。二度彈指。明各一反(云云)。問。廣澤真言一反間再彈也。謂..一彈。.一彈也。其理可然。真言悉誦畢彈三彈。何兩彈乎。故勸修寺口傳雲。作彈指三度(文)如何。答。口雲。金剛善哉故兩度彈。是善哉善哉之義歟。私雲。攝真實經雲。三遍彈指是勸喜相(文)依此文者。彈指三度歟。   金剛寶。廣次雲。置額上成灌頂。證無染智。虛空圓滿(文)石次雲。由金剛寶契故諸天人師為其灌頂(文)教王經雲。結大金剛寶。從師受灌頂(文)私雲。南方是灌頂方故。故次第上舉寶生德雲。手持五佛冠灌一切佛頂(文)又出印言功雲。常得虛空藏菩薩授與灌頂(文)密嚴院口傳雲。金剛寶密號。顯雲。虛空藏(文)天人師者。佛稱也。二拳相合等者。四卷次第雲。謂二手外縛。禪智並立。進力各屈第二節頭相拄。其上第一[}/即]小窪相拄。二端極尖。如如意寶形是也(文)。此說同廣沃。故彼印文雲。外縛進力如寶形(文)今印文何違彼乎。然二卷次第雲。或師傳雲。二拳相合。進力合如寶形(此說相合經文也。文)今次第依二卷次第也。御口又依此說(矣)高野中院次第同。二卷次第也(或石山二卷次第外縛也)。   金剛光。廣次雲。證得惠光。無不照曜(文)。石次雲。由金剛日契故得同金剛日(文)。二大二頭相拄如日輪者。如印文。二大二頭端拄中空如日輪也。御口雲。二風二空如前寶形。六指開立也(云云)。二卷次第雲。師說前印不改進力禪智。開掌檀惠戒方忍願各別立心前旋轉(云云)(四卷又同也)御口決全同。石山傳(矣)攝真實經雲。左右兩拳更互輪輪如月右轉(文)私雲。此印兩拳並轉歟。故上文雲。以此兩拳並安心上(文)。   金剛幢。廣次雲。滿所有希願又能注雜雨(文)石次雲。由金剛幢契故能注雜寶雨(文)教王經雲。豎金剛幢幡。則得雨寶雨(文)聖位經雲。由金剛幢菩薩加持故能滿有情世出世間所有希願(文)左拳立肘者。四卷次第雲。謂二手金剛拳。以右射尖。立於左拳母指上是也(文)。   金剛笑。廣次雲。若見。若聞。心生勇躍受法決定利益(文)。石次雲。由金剛笑契故得與佛同笑(文)聖位經雲。由金剛笑菩薩加持故一切有情若見若聞。心生勇躍。於法決定受法利樂(文)。   金剛法。廣次雲。堅結金剛劍。能斷一切苦。能轉於法輪成。以金剛語(文)略出經雲。由結金剛花契故能見金剛法(文)聖位經雲。由金剛法菩薩加持故證得法本性清淨。悉能演說微妙法門。知一切法皆如佛儀喻(文)右掌開向外者。二卷次第雲。師說。左拳臍左想持蓮花右豎五指。掌外。是名開勢也(文)(四卷又同之)御口決雲。左手捻風空想持花(持花印如常)右手向外。以風空如引開花葉之勢也(月上院記同之)。   金剛利。廣次雲。由結金剛藏契。斷自他一切苦(文)。略出經雲。由結金剛藏劍契故彼能斷一切苦(文)。攝真實經雲。我今右手執大利劍。能斷眾生一切煩惱(文)聖位經雲。由金剛利菩薩加持故以般若波羅蜜。能斷自他無量雜染結使諸苦(文)(結使者煩惱名也)右手如把劍。四卷次第雲。謂左手與法契同。右手亦作金剛拳。覆振想把劍也(文)。如印文。右拳覆振奉想握劍也。御口決雲。故僧正傳雲。右手正作不動拳印切之。是即切無量雜染結使之義也。切花莖也(云云)勸修寺傳雲。莖是生死也(云云)。略出經雲。又用左置心上。如煩煩障。以右為劍想以殺之(文)私雲。三經雲。一切苦。實經雲一切煩惱。何唯雲煩惱障乎。煩惱即障故云爾。非二障隨一歟。或舉重顯輕歟。八不利劍所破八迷。可通二障故又二經苦與煩惱互顯歟。   金剛因。略出雲。由結金剛輪契故能轉一切如來所說法輪(文)聖位經雲。由金剛因菩薩加持故於無量諸佛世界。請一切如來。轉妙法輪(文)覆拳進力拄者。本軌如印文。四次雲。謂二手金剛拳進力節相拄覆當臍。右旋轉是也(文)(檜尾記同之)攝真實經雲。結金剛拳以二拳面並安心上。中指中[}/即]相著(文)廣澤次第雲。覆拳進力申。臍間平轉御口決雲。二拳覆進力申合(指傍合也)當臍平轉(云云)廣澤說同(矣)石山說。拳覆進力屈節合歟。實經文二拳仰忍願中節合歟。三轉者。實經雲。我今三轉金剛法輪於十方界(文)。   金剛語。略出經雲。由結金剛語言契故能得念誦成就(文)教王雲。所有諸佛語成以金剛語(文)。聖位雲。由金剛語菩薩加持故以六十四種法音。遍至十方隨眾生類。皆成法益(文)。六十四種法音者。馬頭儀軌出六十四種梵音。釋論中雲六十八梵圓。花嚴經說六十種音。普觀釋雲。蓋隨根品所聞不同。是故諸說增減有異(文)御口決雲。金剛語菩薩是顯乘維摩大士也(云云)私雲。維摩經雲。默然無所說。密教雲金剛語菩薩。顯離四種語言。故雲淨名無言。密以如義語。故雲金剛語也。密抄釋語菩薩雲。四辯無所畏。說法無等比(文)。   金剛業。略出雲。由結金剛羯磨契故一切如來能能隨順事業(文)。聖位經雲。由金剛業菩薩加持故於無量佛剎海會。成大供養儀(文)先從禪智等者。四次雲。謂二手掌向外。舞心右左頰總三反訖。金掌置頂上是也(文)二次雲。師說。二掌向外舞三處。總三反。金剛掌置頂(云云)。勸修寺口雲。二手舒指舞合掌置頂。是非舞。所持羯磨轉形也。作事業義。真實經作二拳印作舞三反。是名種種事業印。能成就種種業(文)御口決雲。二拳相向各從大指伸總三度。舞作金掌置頂也。   金剛護。略出雲。由結金剛甲契故得為金剛堅固性(文)聖位雲。由金剛護菩薩加持故被大誓願莊嚴甲冑。返入生死。引育眾生。置於佛法(文)。二拳左右乳上相向者。御口決雲。二拳各伸風指向心。三度纏繞左右引之(云云)問。印文無纏繞等如何。答。相承口傳也。故四次雲。謂二手金剛拳當臍。縈繞引分。如是三反是也(文)(檜尾口決同之)攝真實雲。結金剛拳。舒兩頭指。安於臍上。分拳兩邊(文)故知。申頭指依經。縈繞依口決也。石山雲。又樣前業印置頂上。即從頂左右分下。如引披勢。而致兩乳上。是般若寺御傳也(云云)。   金剛牙。聖位雲。由金剛藥叉加持故能摧天魔一切諸障。能摧羸無始煩惱怨敵(文)略出雲。由金剛牙契故。設是金剛。當能摧碎(文)。   金剛拳。聖位雲。由金剛拳菩薩加持故於三密門。無量真言三昧印契合成一體(文)略出雲。由結金剛拳契故能得一切諸契。獲得悉地(文)散地鍐者。廣澤次第雲。暮琴置鍐(云云)本軌雲。散地鍐(云云)當流言契儀軌文(矣)。   金剛嬉。聖位雲。由金剛喜戲菩薩加持故於受用法圓滿快樂。得受用智自在(文)略出雲。由結金剛喜戲可喜契故掌諸歡喜(文)左小低頭者。略出雲。又用二小低頭。金剛意氣以患申敬(文)。   金剛鬘。聖位雲。由金剛鬘菩薩加持故得菩薩分法。花鬘以為莊嚴(文)略出雲。由結金剛鬘契故得美妙容色(文)二拳如繫鬘等者。御口決雲。二拳伸風指當心。三度縈之。諸指伸散。如從額頂後垂之勢(云云)私雲略出·攝真·口決等全不雲伸風指。又石山雲。以二拳當額。縈繞引分至頂後。亦縈如鬘(文)何違此等說。伸風指乎。然廣澤次第雲。伸雙拳風。繫鬘從額後垂(文)御口同廣澤(矣)。   金剛歌。聖位雲。由金剛歌菩薩加持故得如來微妙音聲(矣)略出雲。由結金剛歌詠契故得清淨妙音(文)廣次雲。以微妙音聲得聖德解脫(文)。   金剛舞。聖位雲。由結金剛舞菩薩加持故得剎那迅疾分身頓至無邊世界(文)略出雲。由結金剛舞契供養故得一切隨伏(文)。二拳由舞儀等者。四次雲。謂舞之儀式。先已明三遍舞金剛掌。置於頂上是也(文)。攝真雲。作此舞印。諸佛菩薩即大歡喜。與一切願。護行者身(文)勸修口雲。此尊三形持舞也。三形者。羯磨二手可習羯磨形也(云云)或雲。此菩薩以舞為本誓。故以舞印為三昧耶印。然三摩耶印未必作其三摩耶形。如勝身三摩耶印也(云云)。   金剛香。聖位雲。由金剛焚香菩薩加持故得如來悅意無礙智香(文)教王雲。以金剛拳儀應獻燒香等(文)或雲。向下散香煙順風上形也(云云)。   金剛花。聖位雲。由金剛花菩薩加持故能開眾生煩惱淤泥覺意妙花(文)略出雲。由結金剛花契故得諸莊嚴(文)向上散者。本軌雲。仰散如捧獻(文)。口雲。花仰散如捧獻也。攝真雲。結於此印有何利益為欲摧滅一切業障(文)。   金剛燈。聖位雲。由金剛燈明菩薩加持故獲得五眼清淨。自利利他照法自在(文)攝真雲。結此燈印有何利益。現身成就如來五眼(文)。如針者。石山雲。二手蓮華拳。合拳並大指。引附於胸(文)或口雲。禪智豎如針燈光也(云云)。   金剛塗。聖位雲。由金剛塗香菩薩加持故得佛五種無漏淨身(文)私雲。五種無漏淨身者。戒·定·惠·解脫·解脫知見五分法身。此即無漏五蘊故雲無漏淨身也。故今次第塗香處處。想磨縈五分法身(文)攝真雲。我今持此牛頭栴檀最上塗香。塗於十方諸佛菩薩及眾生身(文)。   金剛鉤。聖位雲。由金剛鉤菩薩加持故得召集一切眾生速疾三昧(文)攝真雲。結此印能令行者得大勢力。驅使一切諸天神等營辨眾事(文)略出雲。由結金剛鉤契故能為鉤召(文)。   金剛索。聖位雲。由金剛索菩薩加持故得如虛空無障礙智善巧智(文)私。無障礙智·善巧智如次正·後二智歟。略出雲。由結金剛□索契故而能引入(文)。   金剛鎖。聖位雲。由金剛鎖菩薩加持故得佛堅固無染觀察大悲解脫(文)。私雲。無染觀察者。正智觀斷惑故。大悲解脫者。後得大悲令眾生解脫故。略出雲。由結金剛鉤鎖契故能繫留止之(文)。   金剛鈴。聖位雲。由金剛鈴菩薩加持故得如來般若音聲。聞者。能摧藏識中諸惡種子(文)私雲。聞般若聲證聲本不生理之時。滅義識中業壽種生佛樹牙。故雲能摧義識等也。此聲顯觀照般若無所著理。故雲般若音聲也。略出雲。由結金剛磬契故能生歡喜(文)。   賢劫十六尊。四卷次第雲。次以.字想置賢劫十六大菩薩位位。謂右手作金剛拳當心。左手亦作金剛拳舒肘右繞壇。.字十六遍是也(文)八卷次第五雲。師雲。二羽金剛拳以右拳安腰。以左拳從左方傍至於前。以安四處。每方想四菩薩位。或說雲。右拳安心。左拳從左向右指地四處。想壇四方安立賢劫佛位。是但前一方用之。自然四方具之。或師雲。謂行者。從座起立遶壇至東北角。以此印可先誦.。以左拳覆一點壇角。如是至東南角點畢。每一角點四處。若復座觀心中辨諸位(略抄)今次第想遶四面者。石山雲。右遶壇心中巽角順遶安尊位想之御口決雲。宗叡請來賢劫十六尊。於彼輪壇外賢劫千佛中十六為上首(文)准此文者。舉上首攝眷屬歟(云云)。問。三千佛中何不舉過未諸佛乎。答。御口雲。舉現在顯過未歟。又祕傳雲。為顯三世常住義唯舉現在。過未諸佛常住如現在故(云云)問。於膝上印四處方如何。答。自左膝至右膝。大橫分四處。又於四處各豎指四處。十六處也。廣澤分四處。各於一處四處指之也。二十天印處二義可准之十六尊略頌。   東。慈氏。不空眼。除蓋障。除憂闇。   南。香象。大精進。金剛幢。智幢。   西。無量光。賢護。網明。月光。   北。文珠。智積。金剛藏。普賢。   私雲。北方四菩薩石次次第也。廣次列藏·文殊·智·普賢也。   二十天。四次雲。次以.字想二十天位所印儀式如前。但斷左遶誦.字二十反是也。此略法耳。今別欲用各各印真言在後(文)。私雲。但改左遶者。觀想中十六尊順遶故。今二十天逆遶故雲改也。俱從東北角始之。順逆遶十六尊內二十天外也。各各印言者。十六尊二十天各各有印言也。四次下並廣澤次第具出之。真興雲。然者各各印真言如胎藏界(文)八次雲。一師說雲。右拳安腰。以左拳從前至左方傍安五處。每方合二十天位。或雲。以左拳從右方前向於左方指五處。想壇外院四方安二十天位。自然具三面也。或師說雲。以拳覆點如上。前行者至東北立以右手誦.五處點之。一面各五處。四角二十處(略抄)。 二十天略頌。   東。那羅延。矩摩羅。金剛摧。梵天。帝釋。 南。日天。月天。金剛食。彗星。熒惑。 西。羅剎。風天。金剛依天。火天。多聞。   北。金剛面炎魔。金剛調伏。歡喜。水天。   理抄雲。金剛界不空所圖出歟。台藏善無畏以梵本與一行出之歟(云云)(愚雲。下文又雲。台藏一行阿闍梨圖出云云)又雲。台藏⑥ヨУ⑦草金剛界寶生草也(云云)食送者。寶草地也(云云)供物置此也(云云)。   報恩院御記雲。三尊九會者。北方三會。後人圖加之(云云)謂理趣會降三世三昧耶會也。此三尊皆異故雲三尊也(云云)。 金剛界發惠鈔中 金剛界發惠鈔下    釋賴瑜記   三摩耶會。生起雲。修習諸尊事業之竟。今當驚覺諸尊本誓故。次入三昧耶會。結諸尊三昧耶印(文)私雲。修習諸尊事業者。羯磨會也。五重結護雲。羯磨會三摩耶會如來自受法樂之事也。又通初心行者。自行已滿。究竟佛位法性境界之事(文)私雲。初意今此二會是說如來安住此二種功德常恆自受法樂也。後意示行者初心修此如來功德。自行圓滿遂究竟佛果境界之義也。   問。凡六會曼荼皆引入弟子之軌則。濟度眾生之方便也。故指歸釋羯磨儀則雲。為弟子受速證菩薩地法。又釋三昧耶儀軌雲。為弟子受四種眼(四種眼法者。四無量心歟。故瑜祇經雲。以眼起慈。以眼起悲。以眼起喜。以眼起捨。但於一切時處用四種眼法)何違此等文理。雲自受法樂事乎。答。羯三等曼荼雖自受法樂事。傳法者傳持利未來眾生。故雲引入弟子等也。後釋雲又通初心行者等。即此意也。故大日經於當來世時劣惠諸眾生。金剛頂經說。汝等將來為最上乘者。良有以也。具如五重結護抄記之。八卷次第雲。私雲。案略出經。羯磨三摩耶供養會等同儀軌之列。教王經先說三摩耶會。次安羯磨會。唯脫供養(云云)私雲。教王經第三卷先說三摩耶會印言。次明羯磨會印。然第二卷等雲羯磨會言。前後難定耳。   先作內縛五古印者。問。諸流次第不出此印言。何用此印言乎。答。次第注雲。依師傳用此印言(云云)問。石山次第無此印言何師傳耶。答。私雲。羯磨會既用總印言。三昧耶會何不爾(矣)就中略出教王二經於此會初出金剛合掌金剛縛二印(矣)又惠運記雲。先金剛合掌誦真言曰。唵縛日羅朗闍梨。次不解前金剛掌轉成轉。其真言曰。唵縛日羅滿陀(文)中院二卷次第又用二箇印言。但初真言唵縛日闌(二合)惹哩(云云或雲)(石山次第也)私雲。三昧耶會者。以三摩耶戒印為本。諸印中合掌縛是印母故。初用此印言有其理歟。故即身義雲。又以二手和合金剛縛發生成印。是亦名三昧耶智印(文)然今用五古印金薩明。是三十七尊總印言故歟。想舌上有.字者。問。前會心月觀杵。今何舌上觀字耶。於心此表本誓語言相故雲觀於舌(文)私雲。事業是心所作故羯磨杵觀心。種子即口所說故舌上觀.字也。   大日如來四卷次第雲。由大智契故能入佛智(文)略出經雲。此是毘盧遮那金剛自在契。由佛隨念契故能證菩提(文)。御口決雲。此會諸尊皆外縛為印母(云云)教王經雲。諸三昧耶印皆生金剛縛(文)便成金剛縛忍願如劍形等者。或雲。此印表五智五大冥合總體佛身也。與勝身印同之。自受用身故雲勝身也。但此勝身者。自在宮證得。故雲自在契也。忍願如劍形者。切無明根名劍印。即備智用為名。安然習塔印。予習佛身印。五佛灌頂中大日劍印一印也。又勝身三昧耶印同印也。凡金剛界成佛無非勝身三昧勝身三昧印諸尊通印也。用金輪印總即別名(云云)私案。地水叉交表生死淤泥(水土合作泥故)菩提智火燒盡煩惱薪。似利劍破物。故二火作劍也。智火增用依風力故二風附火背。智火依風力斷破煩惱生死。得理智不二妙果故禪智交也。仁海雲。或人云。此會大日印表塔形也。   對受記雲。三昧耶大日印表三昧耶。三昧耶即是塔也。印說文中指如劍形者。只說印形也。非表劍也(云云)私雲。是表劍形也。大勝金剛印如頂者。口傳雲。劍形也。是大日如來大惠刀歟。此智最上智故雲如頂也。此印同寶冠印故。又表佛頂形歟(云云)。   阿□佛。略出雲。阿□鞞佛三摩耶契。由薩埵金剛契故能為一切契尊主(文)忍願豎如針者。或口雲。是獨古印也。非常獨古義。是表獨一法身義故本軌雲大身印也。   寶生佛。略出雲。由寶金剛契故得一切寶主(文)忍願屈如寶形者。寶生三摩耶形。可知之。   無量壽。略出雲。由法金剛契故得佛法藏(文)忍願如蓮葉者。彌陀三摩耶形。可知之。   不空佛。略出雲。由羯磨金剛契故能作一切事業。忍願入掌等者。或口決雲。是羯磨印形月輪上置羯磨也。二大二小指羯磨形也。二頭二無明指月輪形也。二中指羯磨臍也(云云)。   金剛波羅蜜等。私雲。四波羅蜜印功德同四佛故不別說。或雲。四波印同前。但四佛印柔軟作之。四佛是四智圓滿之體。四波即四智事業令成就也。   金剛薩埵。略出雲。由薩埵契故得成金剛薩埵身(文)教王雲。結薩埵金剛則成持金剛(文)。此薩埵印雲五智杵印也。   金剛王。略出雲。由金剛鉤契故能召諸執金剛(文)。   教王雲。即能召一切佛(文)。   金剛愛。略出雲。由金剛愛染契故能示一切佛法(文)教王雲。勝指交染愛一切佛法(云云)私雲。勝指者。二頭指歟。此尊印二頭指交故。前羯磨會中出愛菩薩德雲。金剛妻亦能染著者。此會釋既雲能示一切佛法。又雲。染愛一切佛法。非世間男女染著義。以此為良證(矣)。   金剛喜。略出雲。是名金剛踴躍薩埵三摩耶契。由金剛善哉契故能令歡喜諸佛(文)二度彈指間誦真言。當流廣澤不同。如先會記(矣)教王經雲。如彈指勢皆以善哉令歡喜(文)歡喜彈指義也。以善哉彈指故可兩度也。或准釋論。取引維摩經並大日經中置三種善哉。三度彈指何怪。對受記雲。三彈指(文)。   金剛寶。略出雲。金剛菩薩三摩耶契。由寶契故得佛灌頂位(文)。   金剛光。略出雲。金剛光菩薩三摩耶契。由金剛威光契故得金剛威光(文)教王雲。則獲正法威德光(文)。   金剛幢。略出雲。金剛表剎(亦名金剛狀)菩薩三摩耶契。由金剛幢契故能施漏一切願者(文)私雲。寶幢是依生中依報攝。故雲表剎菩薩歟。   金剛笑。略出雲。金剛可愛菩薩三摩耶契。由金剛笑故能共一切佛笑(文)教王雲。獲得如來微妙笑(文)或口傳雲。進力禪智如寶形。忍願外縛四指並豎如幢。略出雲。此名表剎印(文)。   金剛法。略出雲。金剛眼菩薩三摩耶契。由金剛寶契故能持金剛法(文)私雲。法菩薩觀音歟。彌陀有水生眼稱。故觀音雲金剛眼菩薩歟。教王雲。能淨非法皆清淨(文)私雲。觀音有自性清淨德故。   金剛利。略出雲。金剛劍菩薩三摩耶。契由金剛利劍契故得佛最上慧(文)此利菩薩文殊也。文殊以八不利劍為三摩耶形。故就三摩耶立名。中約體雲金剛劍。據用雲金剛利也。教王雲。能斷一切苦受業(文)略出依體雲得惠。教王就用雲斷苦也。   金剛因。略出雲。金剛輪菩薩三摩耶契。由金剛輪契故能轉妙法輪(文)私雲。此菩薩轉妙法輪故雲金剛輪菩薩也。法輪義如俱捨等釋(矣)教王雲。於曼荼羅為主宰(文)主宰我義。自在義。說法自在無等比故歟。四豎五豎交者。本軌文也。石次雲。謂四者第四二指也。五者第五二指也。謂二手金剛縛二無名指置立。二小指立相交是也(文)。   問。今印文忍願復入縛(文)。寧非二中入縛內乎。故廣次雲。本縛水入縛。地立交(文)智證瑜伽記雲。因印中入縛(文)此等文非中入縛內乎。答。御口決如石山記。檜尾口決·中院次第又爾也。御作梵字次第雲。外縛二.立合。二.相交。右上(文)但忍願復入縛者。本記文也彼記上說利菩薩印雲。由縛豎忍願(文)外縛立忍願。今又作縛故雲復入縛。非入縛內也。復字可思之。廣次等恐似失復字起盡歟。   金剛語。略出雲。金剛語言菩薩三摩耶。由金剛語言契故得佛語言悉地(文)教王雲。共預諸佛談語論(文)禪智開優附者。石次雲。以二大指優附各頭指(文)八四雲。開禪智付進力第二文(文)。   金剛業。略出雲。毘首羯磨菩薩三摩耶契。由金剛羯磨契契故速得最上成就(文)教王雲。遍行一切而自在等同金剛業(文)口決雲。此印羯磨輪轉形也。故略出雲。以定度押壇惠度。為羯磨跋折羅。此名毘首羯磨菩薩(云云)。   金剛護。略出雲。勇猛菩薩三摩耶契。由金剛鎧契故得為金剛身(文)教王雲。堅持金剛護成身如金剛(文)私雲。針非常針。甲端似針故雲。鎧契。鎧甲冑一具故金剛牙。略出雲。由金剛夜叉契故得同金剛夜叉(文)私雲。以牙印噉破一切怨敵惡魔等。故教王雲。金剛牙勝印能摧諸惡魔(文)又雲。誦捨咄□□□\飀□□□□稟覕娀導視兜飀□  金剛拳。略出雲。由金剛拳契故得成就一切契(文)教王雲。得一切妙悉地(文)私雲。金剛拳菩薩位圓滿十六德故即大日也。故雲後十六生成正覺。故雲得一切妙悉地也。   金剛嬉。略出雲。金剛愛(即嬉戲妓也)密供養天三摩耶契由金剛嬉戲妓契故獲得大喜樂(文)。   金剛鬘。略出雲。由金剛鬘契故得受佛灌頂(文)前印。展當額散者。石次雲。謂不改先印。上當額是也(文)(檜尾運記同之)廣次雲。大指立展當額(文)彼記雲。外縛兩空直立展當額(云云)略出雲。如本縛長申二臂為鬘(文)教王雲。展臂各為鬘(文)私雲。繫鬘受灌頂者。擬五佛灌頂後作四佛繫鬘之義歟。   金剛歌。略出雲。由金剛歌詠契故得佛讚詠法(文)廣次雲。當具如來辯(文)。   金剛舞。略出雲。由金剛舞契故得佛攝護。賜以供具(文)廣次雲。當得如來意生身(文)私雲。意生身是變易身名也。今不爾歟。   金剛香。略出雲。由金剛燒香契故能縈潔一切界也(文)廣次雲。妙香雲周法界(文)。   金剛花。略出雲。由金剛花契故得令世間隨順(文)廣次雲。由芬馥花供養證如來四八相(文)。   金剛燈。略出雲。燈供養三摩耶契。由金剛光明契故得佛五眼(文)。   金剛塗。教王雲。舒展如塗勢得妙香(文)廣次雲。能除一切厄惡(文)。   金剛鉤。略出雲。由金剛都印主契故能攝召一切(文)。   金剛索。略出雲。由金剛□索契故能引入一切(文)。   金剛鎖。略出雲。由金剛鎖契故能制縛一切(文)。   金剛鈴。略出雲。由金剛召入契故能成就攝入一切(文)。問。羯磨三摩二會三十七尊為一轉如何。答。真興雲。准道場觀但是一佛。為利生故互為主伴。即是行者所成一佛為顯事業及與本誓。分三十七各別示現。復不廢各別化佛。為自分身。此則平等意趣之門也(云云)此義不論二會一多。三十七尊一尊義也。私案。二會相望又可有一多義歟。若依諸尊體可一。若依相狀者。可別。印言別故。   大供養會。生起雲。驚覺本誓已了。今當奉供。故次大供養會。於供物中諸尊加持故有諸尊印明。又供物莊嚴種種不同故有散花等種種印明(未詳。云云)問。供養行相如何。答。本軌雲。次大供養契供養諸如來(文)檜尾記雲。次大供養契供養如來。是故應作供養會印真言。而供養曼荼羅諸尊也(文)五重結護雲。供養會真言門菩薩以大智心發行大佛事之行相也(文)。八卷次第雲。或雲。供養會為妙觀察智。即自他平等供養事業也(云云)(覺超雲。密抄同之)問。供養能取分別如何。答。或雲。大日四波羅蜜為所供。十六已下為能供。若依此義者。儀軌供養諸如來者。限大日四波歟。故心要雲。十六菩薩持器印為如來。作大佛事(取意)或大日一尊為所供。四波以下為能供也(云云)私雲。准檜尾釋軌者。行者作印言為能供養。曼荼三十七尊為所供養也。但諸如來者。若約果門者。三十七尊皆如來故。問。若爾可有五供養義乎。答。大原口決雲。大供養者。供養有二義。一者出纏供養。謂諸佛互供養之給也。如大日供四佛。四佛供大日也。二在纏供養。如諸佛自受用三摩地。冥加一切有情。以三十七尊三摩地智業一切眾生也。即是諸佛宜在纏之一切如來供養給也。凡居出障圓明之位。是名出纏如來。一切有情在纏垢之中名在纏如來也(云云)應結金剛縛印相從心起者。石山四卷次第六雲。理須應結金剛掌及縛為始也。儀軌存略故唯雲金剛縛也。是掌及縛當於心作故。文雲。印相從心起也(文)御口決雲。此會印皆金剛縛。此縛印是心月輪也。從此心月輪流出各各三摩耶形為供養。故雲印相從心起也。因論雲。又仰雲。內縛日輪。外縛月輪也。以日月配兩部時。日為胎。以無圓缺同本有理性故月同金。以月十六分類十六大生故。又以日月類定慧時。日惠金也。月定胎也。又此流金界習從本垂跡曼荼羅。果曼荼羅故。胎藏習從因至果曼荼羅。因曼荼羅故(已上傍論也)私雲。本軌三摩耶會初雲。先合金剛掌。便成金剛縛(文)今文准彼歟。依之中院次第二會俱用二印二明。為總印言。四次亦爾也(中院所用二卷次第。又石山作歟。未詳。又石山二卷次第二會不用二箇印言)檜尾記。又日用二箇印言(矣)但今次第唯用後印言。冥儀軌文也。   遍照尊。石山次第·廣澤次第其名同也。東西南北石山如次雲阿□佛·寶生佛·彌陀佛·不空成就佛也。釋雲。已上五佛印口決所傳。不說儀軌也。此四佛契即四波羅蜜契也。更無別四波羅蜜契也(文)。廣澤次第如次雲。金剛薩·金剛寶·金剛法·金剛業。釋雲。此四佛異名也(文)廣澤次第·御作次第等四佛次用四波羅蜜印言也。石山次第·中院等次第不用四波印言。儀軌中別不出彼印言故。大師金剛界大儀軌又不用彼印言也。或義雲。今所舉四波印言也。儀軌中闕四佛也。故小島雲。問。何故不說四佛。答。攝四彼岸顯而顯之故。心要雲。此乃遮那及四菩薩。即同五如來也(私雲。小嵨次第無四佛也)三密抄雲。安本軌不載四佛。唐國阿闍梨或加四佛契。或依順本軌不加四佛(云云)或雲。以四佛言為四波印言。四佛即四波(云云)御口決雲。五佛等雲羯磨會印者。一傳雲。隨在何尊或雲羯磨會印。或雲三昧耶會印。皆於此會用三昧耶會印也。東前等者。東方前右左後。如次薩王愛·喜·阿□四親近也。四菩薩皆外縛印也。印安處石山廣澤御作等皆同也(廣澤不出薩安處也)石山雲。經文雲。今次第說十六供養契密語(云云)今所始作之。十六尊契即是雲。十六大供養也(云云)略出經三雲。次以十六大供養契應供養一切如來(文)。   薩。略出雲。於一切如來。我盡以身奉獻。普皆供養作諸事業(文)。   王。又雲。於一切如來。我盡以身奉獻。普皆供養勝上羯磨(文)。   愛。經雲。於一切如來。盡以身奉獻。普供養羯磨弓箭(文)私雲。愛鉤召義以弓箭戈遠物取鉤召義故。   喜。經雲。於一切如來。盡以身奉獻。以善哉聲普供養歡喜事業(文)。   南箭(金剛寶)石次雲金剛寶印。作羯磨會寶契當於額(文)廣次雲。縛大頭作寶(云云)御次同之。今次第羯磨會寶契二拳相合(云云)四卷次第羯磨會寶印。縛故三摩耶又爾也。故同廣次印也。委如上記之。略出雲。於一切如來身所灌頂。諸寶我今敬禮金剛摩尼(文)南右(金剛光)石山雲。作羯磨會光契當於心上。誦真言旋轉(文)私雲。今雲前會指三摩耶會歟。然二會俱其印同故無違(矣)略出雲。一切如來金剛日等。我亦敬禮熾焰威光(文)。   南左(金剛幢)石次雲。不解先印轉作金剛合掌。安頂上。舉臂長舒(文)八卷次第雲。師口雲。舒金剛縛於頂上二臂如幢(文)今次第依後說。御口決又爾也。略出雲。我今敬禮一切如來。如意寶珠。所求滿足。金剛勝上幢(文)。   南後(金剛笑)石山雲。不解先金剛掌下。當於心前。即作金剛縛。誦真言。與終郝當口散(文)廣次雲。縛作散口(文)今次第雲。同印(外縛)安口上笑處(文)私雲。笑處者口鼻間也。雲人中歟。然御口決外縛仰散口也。石山雲。敬禮一切如來作歡喜笑(文)廣次雲。作歡喜者。金剛笑敬禮(文)略出經文雲。敬禮一切如來。作歡喜者金剛笑(文)。   西前(金剛法)略出雲。以一切如來金剛法性三摩地。讚嘆摩訶法音。   西右(金剛利)略出雲。以一切如來般若波羅蜜多所出語言。隨大音聲讚嘆(文)。   西左(金剛因)略出雲。以一切如來文字轉輪為首諸契經理趣。讚嘆一切道場(文)真言多祭耶譯者。廣次按多娜耶曳(云云)一卷次第多祭耶譯(文)八卷次第按多娜曳(云云)今案本軌明(並)大師梵字次第同今言。故知。今本為勝(矣)略出經多娜曳(云云)。   西後(金剛語)略出雲。以一切如來密語。我今歌詠讚歎金剛語言(文)。   北前(金剛業)略出雲。以一切如來香雲海。普皆供養作事業故(文)。   北右(金剛護)略出雲。以一切如來種種妙花雲。普供養作事業故(文)。   北左(金剛牙)略出雲。以一切如來光明熾焰。普皆供養作羯磨故(文)。   北後(金剛拳)略出雲。以一切如來塗香雲海。普皆供養作事業故(文)私雲。已上十六大菩薩也。故經雲。如是十六大供養契。所應作巳(文)。   散花(廣次雲。金剛花菩薩)石山雲。作外金剛縛。當於心向上散。如三昧耶會散花契儀式(文)略出雲。一切如來花雲海普皆供養(文)今羯磨會花菩薩印(云云)文雲。次結散花契等者。本軌文也。偈也。觀察於十方言終言字矣。意生花者。天上他境花人中造花等也。水陸所有花者。人間蓮花黃菊等也。   燒香(金剛燒菩薩)石山雲。又作金剛外縛而當於心向下散如三昧耶會香契儀式(文)今同會者。羯磨會也。廣澤御作·中院等以傳散。皆三摩耶會儀式也。羯磨會以拳散。三昧耶會以縛散。順印母。供養會可隨宜歟。然供養會初文雲。應結金剛縛印相從心起(文)此會又以傳為印母。擬三摩耶會。冥本軌文歟。但御口決雲。一傳雲。於此會或雲羯磨會印。或雲三昧耶會印。皆用三摩耶會印也(云云)略出雲。以一切如來燒香雲海普皆供養(文)文雲。又燒香等者。此又本軌文也。人天本體香者。人天各有香也。和合香者。百和合等也。變易香者。一種香末等也(云云)私勘義忠釋雲。俱生香者。謂沈檀等也。與質俱起。名俱生香。變易香者。未熟無香。已熟之時名變易香。眾味集聚名和合香。如飲食等(略抄)准此釋。人天本體香者。俱生香也。人中所有沈檀等。其香與木本質俱起故雲本體香也。天本體香例可知(矣)。   燈明(金剛燈菩薩)石山雲。如三昧耶會燈契儀式無異(文)略出雲。以一切如來燈雲海普皆供養(文)文雲等者。本軌文也。及差別光明者。准下如是差別香者。似指人天光明別歟。然彼雲如是。今置及言。可指別光明。燈光等歟。可尋之。   塗香(金剛塗香菩薩)石山雲。不解先契轉作縛。當於心上。即解縛。如三昧耶會塗香契無異(文)略出雲。以一切如來塗香雲海普皆供養(文)文雲等者。本軌文也。已上四菩薩本軌列花香。經並奮軌列香花。又廣澤次第後二菩薩列塗燈。今次第石山等如本軌次第也。   問。於今會何不舉內四供並四攝乎。答。先言內四供者。八卷次第雲。或師雲。內四供菩薩攝北方四菩薩。或雲。內四供者。成所作智用故以北方四菩薩為內四供也(云云)真興記有二釋。一雲。業護牙拳。是業部故偏舉嬉等攝顯業等。故心要雲。嬉鬘等四北方四菩薩業力所管(云云)二雲。若依對受內供四者。成事智用故更不用(云云)此意偏舉業等略嬉等。初釋為本(云云)私雲。四釋少異。前初義舉業等攝嬉等。後初義舉嬉等攝業等。前後義業部四菩薩即內四供也。後後義舉業部略內供也。或又後義同也。業部即內供故更不出也。又大師儀軌中標次十六尊。舉十六菩薩。次舉花香塗燈結外四供養。次標內四供養。出寶契嬉戲薩埵羯磨達摩(矣)此意此五種中存內四供也。神護寺雲。次八供養花香塗燈寶契嬉戲薩埵羯磨(云云)此意五種中前四為內四供也。御口決雲。五種中寶類通八供總印言印也。後四種內四供也。所謂翫具嬉菩薩。寶樹鬘菩薩。承仕舞菩薩。觀法歌菩薩也(云云)私雲。翫具用嬉印。嬉義分明也。寶樹以珍寶掛樹莊嚴義同。鬘作莊嚴故為鬘菩薩也。故聖位釋羯磨會鬘菩薩雲。花鬘以為莊嚴(文)承仕親近持奉義似舞故。觀法觀諸法實相同。花嚴雲。言音實相即法輪故。故寶類安中間示通內外也。但大師屬內者。總即別屬也。次四攝者。真興記雲。能所二供所不攝故。以無用故略不說之。然對受雲。若欲用四攝契者。此次安之(文)神護寺雲。達摩三摩耶。次四攝(不結亦得云云)勸修寺記雲。或師說三摩耶寶契等四印即四攝菩薩也。以嬉戲契為金剛戲。以三昧耶寶為金剛鬘。以達摩三昧耶為金剛舞。以劫樹為普供養見圓城寺持念次第(云云)私雲。業部四菩薩略出經明香花燈塗供養。是即外四供也。何雲內四供。又雲北方四菩薩乎。或次第注雲。已上四供一切如來香花等已下四供。是世間所有花香等(文)然御作儀軌(並)小野廣澤次第為十六菩薩攝。可決之。或梵字次第舉寶類等五種畢雲。已上五佛雲海(云云)御作(云云)寶類(外縛二.寶形)當寶生印(三摩耶會)劫樹(外縛立二.阿□印也云云)羯磨(外縛..合立二.入掌中云云)當不空成就印。達摩(外縛合二.如蓮葉形文)當彌陀。嬉等(羯磨會嬉印也云云)以此尊可配大日歟。此意非內四供。又非四攝也。   寶類(廣雲。金剛寶印。御作雲。三摩耶寶契)石山雲。作三昧耶會寶生如來契當於額(文)八次雲。師雲。金剛縛忍願豎頭屈如寶形。或雲。金剛縛進力禪智寶形是(文)今就初說御作次第又爾。文雲等者。本軌文也。略出雲。以一切如來覺分寶莊嚴具雲海普皆供養(文)心要雲。結金剛寶印供養。令有情所求滿足(文)(廣次二經文合舉)私雲。今次第約所供立名。廣御等依印為稱(矣)。   翫具(金剛嬉戲嬉戲契)石山雲。低首於左三反此印契一同。羯磨會嬉印也(文)八次雲。師雲。二拳各腰安。側頭小低是。或說雲。舒金剛縛當心上三度旋轉(文)今就初說也文雲等者。本軌文也。略出雲。以一切如來所戲笑遊翫最上喜樂雲海。周遍供養(文)心要雲。金剛伎樂歌讚諷誦簫瑟箜篌微妙法音以為供養(文)。私雲。今名依本軌翫笑妓樂具文。取上下二字為名也。廣次等依印也。今真言有異。青龍寺兩卷本雲。唵薩縛怛他(引)哦多努跢羅縛日路(二合)餘勺與今略同(私雲。東寺所傳本是也)六卷經唵薩縛婆怛他揭多阿努怛羅跋折嚕。餘勺與今略同。又八卷次第雲。或說雲。大興善寺翻經院本所載真言亦與此同(私雲。今台山所傳本是也云云)。   寶樹(劫樹印薩埵三摩耶)石山雲。作三昧耶會阿□尊印契當於心(文)(諸說皆同也)文雲者本軌文也。略出雲以一切如來無上金剛喻三摩地修習上妙飲食衣服雲海(文)心要雲。次結劫樹印。能令諸有情能滿殊勝之願。百千珍寶翫弄諸物名衣上服。凡有所須於此樹間得滿足。無有乏少(文)私雲。劫樹名經軌文分明。故略出經注雲。西方國五長者。以種種花香瓔珞□年□送□□□□□逆□□□□□視兜糕□搾□埤□誇□禎榎□囊奪□F□□奻□□□□誇□禎槉餺□糖□□視兜飀□  承仕(羯磨三昧耶)石山雲。作三昧耶會不空成就印當於心上(文)廣次雲。縛地空合豎忍願入掌。又不入(文)八次有二說。同廣次也。文雲者。本軌文也。略出雲。以自身奉獻一切如來。雲海普皆供養(文)心要雲。於虛空藏中所有一切諸如來我皆承仕供養。一一佛前想有此身瞻禮供養。今稱又依經軌承仕文也。   觀法(達摩三昧耶)石山雲。作三昧耶會觀自在王印而當於心上(云云)八次雲。師雲(如上出)。或雲。觀自在王如來定印(文)文云云者。本軌文也。略出雲。以一切如來心奉獻雲海。普皆供養(文)心要雲。當作思惟。我今此身與諸佛菩薩身等觀。法實性無有差別。更無異相。即同一切如來之身也(文)今觀法者。依經軌觀諸法實性之文也。   佈施(寶幢三昧耶)石山雲。作三昧耶會寶生印當於心上。誦佈施波羅蜜多真言也。廣次雲。縛風空作寶地水共開立(文)八卷次第有二說。師說同廣次。或說同今次第也。文雲者。本軌文也。略出雲。以一切如來大金剛寶生檀波羅蜜雲海普皆供養(文)心要雲。檀波羅蜜者。為是寶部所收。亦由住無檀施等。虛空界一切有情所求之者。隨意願皆施與之(文)今佈施者。約行立稱。廣次依印為名。自下准之。   淨戒(香身契)石山雲。作三昧耶會塗香印當於心上。誦戒波羅蜜多真言也(諸說同)文雲者。本軌文也。略出雲。以一切如來無上菩提所生義戒波羅蜜多雲海普皆供養(文)心要雲。戒波羅蜜者。三聚淨戒一切戒行皆攝律義所管。由持戒故獲得身口意清淨果報。此即同毘盧遮那如來體(略抄)。   安忍(羯磨解地契)石山雲。作羯磨會阿□佛印誦忍辱波羅蜜多真言也(文)(廣次等同)文雲等者。本軌文也。略出雲。以一切如來無上大法覺悟忍辱波羅蜜多雲海普供養(文)心要雲。忍辱波羅蜜者。有五義。一伏忍。二信忍。三順忍。四無生忍。五寂滅忍。由持忍辱波羅蜜故。所生之處令得端正果報。眷屬圍繞(略抄)。   精進(鬥勝精進契)石山雲。作三昧耶會金剛護菩薩印而當於心上。誦精進波羅蜜真言也(文)八次雲。師雲。金剛縛進力如針當心。或雲。縛以當額即作拳。進力前後縈如縵(文)廣次同或說(矣)文雲者。本軌文也。略出雲。以一切如來不捨生死大精進波羅蜜多雲海普皆供養。廣次雲。毘梨耶波羅蜜須被精進鎧鉀摧懈怠之魔。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皆由持是戒(文)真言中努怛羅句四卷略出經闕此句。一卷兩卷軌俱有此句(矣)。   禪定(三摩地契)石山雲。作羯磨會無量壽印誦禪定波羅蜜真言也(廣次等同)文雲者。本軌文也。略出雲。以一切如來無上大安樂住禪定波羅蜜雲海普皆供養(文)廣次雲。禪定波羅蜜調伏煩惱隨煩惱冤仇。至實相大菩提路(文)」。   智惠(遍照尊羯磨勝契)石山雲。作羯磨會大日尊印誦智惠波羅蜜多真言也(文)(廣次等同)文雲者。本軌文也。略出雲。以一切如來無上調伏淨煩惱習氣大惠波羅蜜多雲海普供養(文)廣次雲。般若波羅蜜者。智惠治愚癡由如明鏡能鑒眾色。除其我執二相住大乘心。圓滿菩提證真如際(文)私雲。我執二相者。我法二執也。意雲。除煩惱所知二障圓證菩提涅槃二轉妙果之義也。成就五種明者。五明也。因明·內明·聲明·工巧明·醫方明也。此五明世出世智惠故次下雲世間出世間等。或非五明歟。可尋之。除煩惱障智者。檜尾記雲。是除煩惱障及智障也(文)私雲。智障者。所智障也。同記雲。已上六印是說六到彼岸訖(文)。   解脫(勝上三摩地契)石山雲。作妙觀察智印安印臍下誦真言也(文)廣次雲。外縛合空峰仰安懷中(文)八次雲。或雲。妙觀察智印。當臍(文)廣次雲次次第也。御口雲。法界定印有二之中一也。懷中當流右袖中也。文雲者。本軌文也。略出雲。以一切如來祕密修行雲海普皆作供養(文)今解脫者。依三解脫門立名也。問。三解脫門何等乎。答。本軌雲空無相無作(文)。問。其行相如何。答。心要雲。次入空無相無願解脫門者。所謂空者。一切皆空。空體亦空空亦不可得也。無相者。地水火風男女等相青黃赤白。於此十相一切法舉體皆空。以有為一切相不可得也。無願者。凡所修道絕三界希望之心。有所願求皆是有相。永絕妄想斷所願求之心無求是真解脫。由此三相空故即入解脫法門。悟斯正理即身有光明。廓周法界即同毘盧遮那正體智也(文)軌中無作者。無願解脫門也。問。何故六度次明三解脫門乎。答。心要雲。修行者。結六波羅蜜印。誦六波羅蜜真言。住六波羅蜜觀門。即同一切如來解脫法身。由斯六種有方便即入三空解脫門(文)。   說法(如來日契)石山雲。合指爪者。二手虛心合掌。十指各屈三節。十甲前於一處刺合掌中。令虛左大指頭指中間。右大指頭指中間並二小指中間如物目是也(文)廣次八次等同今次第印文。印文雖同印相異如別抄。檜尾記同石山。此委記葉當流印相(矣)天台次第雲。金合二小指大開直豎也。青龍寺契宗和尚相傳雲。二手金合二頭指作蓮花葉。二大指置頭指邊。是說法印(文)此印文違本軌(矣)文雲等者。本軌文也。略出雲。我今所出語言音聲令一切眾生悉皆得聞。私雲。說法稱依儀軌我今出言語文也。智證大師金界記雲。次結金剛進力合端。圓禪智著中(中指)中即是如來口。頭指為佛口。中指為舌根(文)印又佛口故表說法義也問。何故解脫次有說法乎。答。心要雲。由斯勝上之義。轉結如來口印。住三密門觀。誦三密真言。一切有情無不解脫。所出法要迴施眾生。見聞覺知悉超三界中(文)御口決雲。前解脫定。今說法惠也。以定惠二法攝盡一切功能總結之義也(云云)私雲。三空觀正智觀門。說法後得智作能也。以此正後二智配止觀。出法藏起信疏(矣)問。於此供養會事理供養如何分別乎。答。真興記雲。初所供養謂大日及四波也(舉四波攝四佛也)後能供養(十六菩薩等也)此中有二。一理供養亦分三。一金剛部四供(薩王愛喜)二寶部四供(寶光幢笑)三法部四供(法利因語)第二事供養有四。一內四供(嬉鬘歌舞)今次第等業護牙拳彼記為內四供攝北方四菩薩也。二外四供(花香燈塗)三寶類等三種供。四佈施等六度供也。此為十七供養也。解脫法四印等為觀行相也(取意)此釋意約四智分事理歟。故釋雲。後一部中類事供養。成事智用故(文)金寶法三部為理養。是即三智故。私雲。此義未詳。慈恩釋雲。三智通真俗。成事智非真(文)三智既通真俗。何偏雲理乎。成事智非真雖似局事。彼師次下釋雲。此解依論。理或有真(文)成事智又通理(矣)次四印別會。何混供養會。解脫說法又供養。何雲觀行相。故略出經出解脫功能。雲修行雲海普皆供養。說法功能雲承仕供養乎。若施分別事理者。供諸尊之時用理供(五供印言)事供(六種微供)是也。三十七尊皆所供體故。八卷次第雲。右供養會真言門菩薩以大智心發行大佛事業之行狀也(文)(四卷次第同之)此釋依大師五重結護文也。此意真言行者結誦三十七尊等印言。供養本有諸尊也。小野廣澤結誦八供印言雲理供。何此雲事供養(矣)又真言門菩薩者。曼荼聖眾也。故十八會指歸雲。彼中聖眾各持供養而住(文)又雲。互說受十六大供養法(文)具如指歸抄辨(矣)。   四印會。生起無釋。私案雲。前會供養門菩薩興大供養。供養諸佛故諸佛大悲濟物為先。故令眾成就四種曼荼法。故有此會也。故指歸釋四印會雲。為弟子授四種速成就法(文)又義八四雲。或雲。四印會是供養會總印也(文)別總有次故四印來也。 問。四印會者。其體何法乎。答。結護雲。四印會者。表四種曼荼羅。大三法羯是也(文)。   問。大三法羯何尊乎。答。延命院密記雲。但四印會有五尊。是大日如來為尊主。四佛隨從。以隨從四佛號四印會也(云云)此意四印者四佛。故現圖中用四佛種子(....)。又結護雲。次四印會用三摩耶會四佛印(文)此意以四佛為四種曼荼也。又說。四印者四方初一薩·寶·法·業四菩薩印也。故理趣釋雲。金剛薩埵金剛寶金剛法金剛羯磨等瑜伽三摩地(文)此意以四菩薩配大三法羯也。現圖中於種子二說不同。尊形四菩薩印五古寶珠蓮花羯磨也。石山雲。於四印會儀軌心要等不說印相。依阿闍梨傅有三。一通縛印。加持四處。一用四佛三昧耶印。一用大日智拳印(云云)又雲。第一用智拳印。第二用阿□佛三昧耶印。第三用無量壽三昧耶印。第四不空成就三昧耶印也(是惠運僧都御傳樣也。)(並禪林寺僧正然也)第一用阿□佛三昧耶印。第二用寶生。第三用阿彌陀。第四用不空佛(是貞觀寺僧正及代代末葉皆用之云云)。   金剛拳大印(廣次雲。金剛薩埵大印御作同之)大日尊智拳印等者。御作雲。智拳印心上(文)(廣次同之)今印惠運傳也。注或傳者。貞觀寺傳也。石山雲。代代末葉皆用此一。今次第何專用智拳印乎。大師御傳故歟。天台流契宗本傳·大原長宴記等金剛縛安心(云云)寶月三藏傳又同之。青龍法全傳右金拳安心。左金剛拳安腰(云云)心要雲。四大印者。初金剛薩埵想五智之杵。常在菩提心月輪上。其杵發無量光明。即成菩提心智也(文)本軌中出印名並真言。無印相說也。   三昧耶印(金剛寶大印法印)八卷次第雲。師說雲。金剛針印。謂普賢三昧耶印當額是也。或師雲。三昧耶會寶生印當心先達後者尚傳用金剛針印。是如來身也。或師雲。以右拳安口上(文)私雲。初二說同今次第二傳。今次第同廣澤師說義(矣)印名真言出本軌文(矣)心要雲。第二寶印即虛空藏菩薩金剛福德之聚珍寶無窮。亦能灌頂一切如來。滿眾生願也(文)。   法印(金剛法大印御作法印)八次雲。或師雲。三昧耶會觀自在王印當口。二手外縛。二中指豎合如蓮花形是也。或師雲。以右拳安額上(文)御作雲。蓮花印(喉云云)心要雲。次觀自在菩薩由斯印故能令法界清淨入無言觀門。於舌上觀五智金剛。光明赫奕說法無礙。即入勝義菩提印也(文)。   羯磨印(金剛羯磨大印御作羯磨印)檜尾記雲。次羯磨印。謂作成作智印。是三昧耶會釋迦尊契也(文)青龍寺法全傳雲。羯磨印右金剛拳安頂。左金剛拳安腰(文)心要雲。想羯磨印在月輪心上。右旋輪轉法界輪。諸佛所須皆得滿足。承事供養無所闕乏(文)問。四印會應是四佛四菩薩。例如一印會唯大日一尊。何圖中安大日內四供等十三尊。又或先德雲。四印會具二十一者。四佛四波八供四攝中尊為二十一(云云)如何。答。密記雲。以隨從四佛號四印會也(云云)但內外四供等相從攝四佛。或攝四菩薩歟。又一印會中四隅盡四瓶四佛歟。又十八會指歸雲一印會具十尊(云云)。私雲。准一印會有五佛者。用四佛印。第二說契道理(矣)問。四印表四曼義。四曼行相如何。答。石山雲。此四印會謂大三法羯。初大者。以五大色成如來之妙色身故雲大也。第二言三者。佛常安住佛性平等三昧定。恆然不變如金剛。是故示以金剛形也。第二言法者。軌則決定之義也。如來之所出言語音聲無非實相。若人聞此者。決定成佛故雲法也。第四羯磨者。事業威儀也。自如去如來威儀自如也。恆在三昧隱顯自在。隨類示現大小悲愍之形。無非皆是法性境界羯磨義也(云云)問。小野廣澤皆用一印會。就中石山次第又舉之。何今不用彼乎。答。石山雲。一印會羯磨會中大日印真言也。又有傳雲。皆拳印金剛薩埵十七字真言也(云云)今見十八會指歸。一印會具十七尊(云云)可思之(文)私雲。經軌中不出故且略之歟。不可遮用之也。金剛王院次第加一印會(文)神樂岡次第雲。次一印會儀軌不說師傳而已(文)重案大師無盡藏次第雲。次一印會雲。住於圓寂處是也。亦軌雲。眾會眷屬自圍繞者。此五部眾雲也。住於圓寂大鏡智者。一印會雲也(已上二句皆一印會也。文)此釋意本軌中一印說文分明也。何雲軌無乎。故大師儀軌並次第又舉一印會印言也。又石山四卷次第並高野中院次第引此二句文。為入我我入之文也。故引文畢釋雲。謂人大圓鏡智定諦觀三十七尊五部眷屬。入我我入也(文)然彼次第用一印會(矣)問。一印會者。一獨法身義故現圖中畫大日一尊。何以眷屬眾圍繞為證乎答。五重結護雲。如是無量色相威儀唯是不過一法性內。是故有一印會。雖是一獨法身。而塵沙萬德法門眷屬無不來圍繞也。為表最上無比之法示現獨一會也(文)私雲。塵沙萬德舉歸大日故圖大日一尊也。故智證釋一印會雲。謂一切諸尊總人大日身。佛獨一人。在(文)智拳印即表此義。左拳四指是四曼別相也。以頭指入右拳歸五智圓滿獨一法身之義(五指即五智也)故先德釋雲。不改四曼別相合入一印大日(云云)可思之。次摩尼供養。生起雲。上來供具恐不周匝。故次結普供養印(文)。問。普供養印言。何雲摩尼供養乎。答。私案。依此印言雨無量供具。似摩尼雨珍寶故也。或依此印言力。行者得無量福聚故。故下文雲。由結此印(乃至)獲得無量福聚(文)或又所雨物中有摩尼故云爾也。   一一可捧供諸供物(廣次雲獻事供)石山次第雲。即長跪如次一一取而熏燒香之煙獻之。謂塗香花燒香果子飯食燈明及賢瓶等。一一每度誦虛空藏轉明妃真言供養之。又金剛掌於中觀.字。是虛空庫菩薩種子也(文)。廣次雲。作缽印上置奉物(文)梵字次第雲。塗香燒飲燈已上五種供養作法先如閼伽作法。俱供養明用.字。飲燈許用普供養真言(云云)御口雲。塗花等作三□本□殣¥□□□艱晶印上。誦.字供之。具如別記。但飲燈不捧手。右手作三古印供之。諸流多分燈明作燈明印供之。理不可然。彼理供印也。此事供。何用彼。若用彼印者。塗花等又可用理供印。彼既不然。此何爾乎。仁和寺御流又燈明三古印歟。以六種供顯六度等如先注(矣)高雄口決雲。雖至貧人作六供養。一閼伽。二塗香。三花。四燒香。五飲食。六燈是也。此即配六波羅蜜也。然水是相成滋養之義。是當檀也。香是防非清涼之義。此當戒也。餘准之(文)。問。以六種供配五塵方如何。答。花燈二色。塗燒二香。飲食味。閼伽浴聖足觸。振鈴聲。是五塵供養義也。   次四智讚。生起雲。供養塵物已了故讚詠(文)私雲。四智者。大圓手等妙觀成事四智德。讚詠也。讚言分明也。或雲。四智讚嬉鬘歌舞四種供養也(云云)此印文分明也。   次佛眼。石山雲。虛心合掌。以風各安火上不微著。以二空捻中指中[}/即]文。小指稍開也。先加持五處。額·右肩·左肩·喉·頂也。次想開如來五眼。拭右目左目右眉左眉眉間。次順迴面門。亦想手有五眼。印形五眼也(文)私雲。二小指稍開者。二小指少開也。非廣澤如二小指。開立也。故今次第雲。二小指頭相拄中間開(文)廣次雲。合掌二頭指。著中指上[}/即]。二小指開立二大指合立著中指中[}/即]。五眼成(文)此意面三眼下二眼歟。圓城寺雲。某甲軌雲。兩手合掌二頭指。各著中指上[}/即]背。二小指頭相拄中間開。二大指頭指相拄中間開。是如來五眼。以印當胸前誦真言七反。加持身五處又加持面。或師雲。此印有兩三之說。宜用此契。二手合掌二食。著二中上[}/即]。二小指離二大頭相著中指二[}/即](私雲。同瑜祇印相)心前右迴七反。右目左目右肩左肩肩間散頂(文)私雲。此舉二說不取捨(矣)然二小指離。為所存歟。檜尾口決雲。言五眼者。左右頭中指間(其二)二大指之間(其一)二大指末與二中指下之間(其一)二小指間(其一)是言五眼也(文)私雲。此口決會小野說(矣)問。此印具五眼何雲佛眼印乎。答。既軌之中雲如來五眼。約佛所具云爾也。或約勝立名(矣)毘那夜迦者。障礙神也。毘那夜迦有四部主中第四龍象部主雲頂行是也。瑜祇經雲頂行之惡類是也。   次本尊羯磨加持(石山四卷次第此處無本尊加持。二卷次第又無之)次入我我入觀。石山雲。文雲。如是廣作佛事已。次應諦心為念誦(云云)。是文意者。上既作四會印契。真言並供養諸尊訖。今可正念誦。雲真言也。次文雲。眾會眷屬自圍繞住於圓寂大鏡智(云云)此文意入大圓鏡智定。觀念三十七尊五部眷屬自被圍繞。又作入我我入之觀雲言也(文)私雲。此雖祖師釋違大師釋。以此文為入我我入文者。於儀軌闕一印會文。而彼次第出一印會印言寧符順(矣)石山次第入我我入觀次五部百字真言·佛眼印言用之。結定印觀者。御口決雲。金界但雲定印者。皆彌陀定印也。胎藏但雲定印者。法界定印也。今定印者。彌陀定印也。下字輪觀定印。彌陀定印也。但別尊法等入我我入用彌陀定印。字輪觀用法界定印。為祕說也(云云)但為表本跡之義者。本尊為本地。行者為垂跡也。意雲。生佛本不二故本尊行者無二一體。是即一種五大故。而今作入我我入加持歸依觀。為表本尊行者本跡之義也(為言)依事相更問。祕決可思之。御口決雲。入我我入次用本尊加持印言。羯磨會大日印言也。石山次第此觀次五部百字真言用三摩耶會五部印。次佛眼印言。次本尊加持智拳印............。又都部念誦者。可誦..............。言異今所用(矣)今次第入我我入前用本尊加持印言五部百字印言也。又御口決雲。已下三處本尊加持中入我我入本尊加持。自覺圓滿義。正念誦本尊加持覺他圓滿義。字輪觀本尊加持覺行圓滿義也(云云)。   次加持念誦(廣澤雲。加持數珠念誦。或次第雲。正念誦也)或雲。宣說內證法門雲正念誦也。亦云三昧耶念誦。亦云定念誦(矣)下散念誦定說化他法門之義也。亦云加用念誦也。或又定散念誦之義也。加持念誦稱出虛空藏儀軌(矣)。   次旋轉念誦。祕藏記雲。所以念誦始三遍引越者。真言菩薩或十六三昧一一次第等證。或與得一三昧共十六同時證念珠。引越是十六頓證義(文)私雲。得一三昧者。十六大菩薩中初地金剛薩埵三昧也。凡於真言教有大小二機。如次利鈍頓漸二類也。若此中利根得初地金薩埵三昧時。即十六功德頓證。故以旋轉念誦引越顯十六頓證之義也。後正念誦次第記數念誦。故譬鈍根十六頓證之義也。故有記雲。真言門菩薩念誦有二種觀。一以旋轉明觀。則十六三昧同時頓證義。二者正念誦時觀。此十六三昧次第漸次證義(云云)問。今二種念誦是一行者所用何配頓漸二機乎。答。經軌次第中雖頓漸表相共舉。隨行者利鈍所要證別。例如普門一門經軌雖別。普門一門各通利鈍無別經軌。又或說雲。旋轉念誦有二師義。一三轉念誦。表三轉法輪。一表三阿僧祇行頓得。長宴雲。唵縛日羅(金剛也)獄呬也(密也)左波(語也)三摩曳吽(此明語菩薩真言也)此真言名旋轉明。引轉珠也。又無量壽軌名千轉也。師口借音歟。又當千反歟。軍荼利分明也。又釋淨珠明雲。尾嚕左那明名千轉。謂以此明一反加持珠。其所念誦本尊真言千轉當故名千轉(云云)。問。從母珠至結緒引轉有何故乎。答。對受記雲。即觀母母珠是彌陀。又曰佛果。線是觀自在菩薩也。從母珠轉一珠至千半擬菩薩下化也。從半至母珠擬菩薩上求。每轉一珠斷一一煩惱。斷百八煩惱。成就百八三昧(云云)御口雲。當流至半結緒。又不越本珠方引轉也。故引轉方始覺下化上求也。不引轉方本覺同時具足義也(云云)不局旋轉念珠。正念珠散念誦。又結緒不越事爾也。高雄口決雲。一反上是流義。是上求之義。即智慧。一反下是攝下之義。即利他也。殘片方是不流之義也。此記意又一方珠有引轉也。問。念誦有幾種耶。答。略出經雲。作四種念誦。所謂音聲念誦。二金剛念誦。合口動舌點誦是也。三三摩地念誦。心念是也。四真實念誦。如字義修行是也(文)高雄記雲。念誦有四種一三摩地念誦(置月輪於自心觀字相字義)二蓮花念誦(動口起音。但自耳聞)三金剛念誦(不動唇口亦不出音。動舌念誦)四音聲念誦(舉聲長短分明。自他俱聞)於中蓮花金剛二念誦好耳(文)圓城寺雲。師口雲。四種念誦之中為凡夫者金剛語為最上(文)問。念珠有幾種耶。答。略出經雲。四種數珠者。如來部用菩提子。金剛部用金剛子。寶部用寶珠。蓮花部用蓮子。羯磨部。用雜寶間錯為之(文)問。四部念誦印相如何。答。廣次雲。佛部菩薩子承空風。金剛部金剛子承空火。寶部寶珠承空水。蓮花部蓮子承水火風空。羯磨部雜寶承五指(文)私雲。當流隨在何部掌向外以風火捻珠。餘三指舒念誦。是即說法印故。   次字輪字義並無分別觀。私雲。心月輪上.....又加空點。順逆觀迴。是字輪觀也。次諸法本不生等字義。順逆觀迴。即字義觀也。是字輪字義。別觀也。次展轉相攝字輪字義順逆觀迴。字輪字義雙觀也。如是順逆觀迴遂令月輪等者。心月輪舒斂觀也。猶定心中作布字觀等者。布字觀也。腰下置.字等下單順觀也。今已成五大已下次第攝順逆觀也。以上皆心月依身觀雖異。字輪字義觀攝也。如是觀已逐住阿字下無分別觀也。石山次第此二觀後各出一字攝多觀。所謂.字本不生故.字言說不可得也(乃至).字本不生故.字等空不可得也(此一.字攝四字順觀也).字本不生故.字等空不可得也(乃至).字本不生故.字言說不可得也(此一.字攝四字逆觀也)又以.字攝餘四字乃至以.字攝餘四字順逆觀。准知之。次依身觀有一大攝多觀。所謂我即本不生故我即言說不可得也(乃至)我即本不生故我即等空不可得也(此一地大攝餘四大順觀也)我即本不生故我即等空不可得也(乃至)我即本不生故我即言說不可得也(此以地大餘攝四大逆順也)水大攝餘乃至空大攝餘。例可知之。石山記如此。私案准一字攝多等義有多字攝一義也。謂.字言說不可得故.字本不生也。乃至.字等空不可得故.字本不生也。逆觀准之。餘四字順逆例可知。五大觀多大攝一。又准之。依之大師無盡藏次第於成金剛心出四重字輪觀中。第四重有多字門入一字門觀也。但一字入多字等順逆字次第少異。大師御心順觀以.字為一字時。餘四字....次第也。石山心....次第也。順觀大師之御意....次第也。石山心....次第也。全准之。謂大師御心隨在何觀以中央字為始終。石山意不亂五字次第也。今此觀門即身頓悟之妙觀。從凡入佛之祕要也。故石山雲。成佛有二種。凡聖成佛也。凡位成佛者。若得佛智雖未斷惑。依正二報隨解融通。由未遇緣不得顯現。今依如來三密加持此身法界依正顯現。唯佛能見。是為凡位成佛也。故大興善寺和尚雲。諸法無定性為識之所轉。若三密解起。此凡夫之身轉為如來身(云云)次精進無懈。畫夜修習斷除惑障。強增顯現依正二報互相融通。神力自在凡聖同見是。為聖位成佛也(取意)先師御口雲。此諸法無定性文與歸本覺真法身文不空常言。彼弟子生疑之時。不空現法佛身給也。結定印者。御口雲。彌陀定印也。   問。既雲入法界體性三昧觀(文)豈非用法界定印乎。故八卷次第引本記結三摩地印入法界三昧文畢釋法界定印義。如何。答。今文雲結定印入法界三昧觀。結彌陀定印入。五字輪觀雲法界三昧也。五字五大是法界體性故。故即身義雲。故佛說六大為法界體性(文)儀軌文又此意(矣)圓城寺釋以三摩地印釋法界定印也。相承別故不可一同(矣)。   次散念誦。問。散念誦初用佛眼言。終誦金輪明有何故乎。答。御口決雲。用佛眼行者所有念誦功德依佛眼力乃至成佛為不令失壞也。又佛母故初用。中間念誦佛菩薩明王次第也。終用金輪彼尊斷壞餘法功。故時處軌雲。修行諸尊者五百由旬內尊皆不降赴。亦不賜悉地。以輪王威德斷壞諸法故(文)故知。若五百由旬內有修金輪法。我所修法恐難成悉地。故為防彼難。念誦終誦彼尊咒也。問。彼尊有餘法斷壞功。設我誦可壞今所修法乎。答。又御口決雲。譬如一刀。他人令持損我自身持彼防彼難也。法準可知(矣)又重仰雲。先師僧正最祕傳雲。金輪座或七師子座。或八師子座。如次表七覺分八聖道。彼佛子皆飧三古杵。杵有摧破功。謂他人修彼法成杵。來欲摧破我法時。此誦彼咒。為顯反摧破彼師子飧杵也(此大師御記之意也)先師相承祕決。尤可祕之。問。若爾者。他人修餘法我誦金輪咒。彼法可斷壞。如何答。又仰雲。先師僧正傳胎藏金輪咒後佛眼明七反誦之。意雲。我今誦金輪咒時。五百由旬內行餘法者。彼又可斷壞。為令彼生誦佛眼也。或又今所修法若為金輪有斷壞。為令生故誦也。譬如鴆鳥入海魚類皆死。而犀角入海死魚類皆蘇生也。鴆鳥合金輪。佛眼合犀角也(云云)私案。金界並諸尊法金輪後佛眼明七反可誦之歟。   次八供(三摩耶)會印言。問。廣澤用羯磨會八供印言。何用今三摩耶會印言乎。答。兩流不同。不局此事。何強責之。石山雲。次十六大供養十七雜供養作之。若不堪者作三摩耶會中八供養之法(文)私雲。十六大供養者。十六大菩薩印言也。故心要雲。十六大菩薩供養(文)十七雜供養者。內外八供寶類等三種佈施等六度也。出供養會。真興記可見之。   次解界(大三摩耶。火院。網界。不動。降三世。結界。地結)石山雲。已上七種結印各誦明一反。左轉若日眼。但解上六種結。而想諸尊住在壇上之虛空也(文)。   次解三摩耶拳。又雲。此金剛縛是一切印首故由解此印之力。故上五相會羯磨會三昧耶會之供養四印會中所作一切印。共是一印解。即被解脫(矣)理須金剛掌金剛縛也。雖爾而縛者是總故唯用一縛真言印也(云云)。次解羯磨拳。又雲。由解是一印之力故羯磨會中所作一切印契皆被解脫(云云)。   問。羯磨會印前解縛時更解脫。何重用此解拳乎。答。檜尾口決雲。上五相會三昧耶會供養三會(文)此釋為勝。前三會解界。三摩耶供養二會縛。為印母。故羯磨會以金拳為印母。故解大羯磨印。是彼會總印也。   問。何故三昧拳一度殊。羯磨拳三度解乎。答。一三隨宜。不可有定。石山二卷次第兩部俱一度解。或羯磨會根本故三度解歟。   問。前七印解成身會解畢。何攝解縳。又准檜尾釋者。有不解四印會之過乎。答。成身會中七箇印外其印多故入解縛契也。四印會羯磨三昧耶二會印故不別舉也。常喜院身密口決注羯磨會雲。羯磨印二中入三解(云云)月上院記同之。法皇次第但雲。結羯磨拳不出印相。如兩記是當不空成就羯磨印。總解一會印何局彼一佛。尤可解大羯磨總印也。付中廣澤金界略次第雲。外縛二空二地拄端中間六指為縛而當胸解之三度(文)。   次撥遣。石山雲。結大日尊劍印。取一花插二中指當心。次誦奉送真言已訖。與.聲共投花空即觀念。不來而來。不去而去。一心法界自性本宮之故也(文)祕藏記雲。佛性是常樂我淨。是即解脫之位也。當觀想以我覺心花到解脫地。亦作是觀與投花共諸佛還出而入住法界宮(文)。問。發遣印今雲如蓮葉。廣澤雲針印。相違如何答。本軌雲。忍願如蓮葉。略出經結薩埵金剛契。小野依經軌異歟。八卷次第雲。私雲。軌所說奉送印是蓮花部也。隨五部改用之。所以或傳雲。結三昧耶會大日契。一枝花捻二中指頭。即置頂上(文)現前諸如來等者。略出經雲。已作勝上利益。成就授與一切眾生竟。願一切諸佛菩薩歸還本國。若重請召。惟願降赴此契及密語一切壇中諸佛菩薩諸部眷屬。還本處者。皆悉周同(文)。   次四佛加持等。問。廣澤次第此三類印言不用之。何今用耶。答。用不隨宜。所以寶印即加持灌頂繫鬘總印言故。例如四無量心勝願總別故。或二俱用。或唯用一種(矣)故檜尾記雲。私推之。印契別有三。真言總合唯有一。次但縈繞舞並拍如五相會無異(矣)是總真言急事時用之。若縱客時具一一用五相會所明。最好佳也(文)。   次寶印。本軌雲。次當結寶印(乃至)印相從心起安於灌頂處(文)石山雲。是三昧耶會寶印故文名寶契。次文印相等者。是以印當於心作成也。文安灌頂處者。口決雲。作是印安額。額名為灌頂所故。何故今額名為灌頂所。安於彼耶。答。彼別寶生灌頂印所。今是總灌頂所。故雲安額(文)問。四佛加持等解三昧耶拳時。皆被解畢。何重結乎。答。生起雲。佛既還去故禮拜。乃誦奉送偈。既有解界。恐魔事發故。次作四佛加持三昧耶寶亦堪護身。故次結寶印。(未詳。文)。   次甲冑等。問。檜尾記雲。若有急事不能具作五佛灌頂四佛鬘及如來甲冑印。但結此印。寶部安額。誦是一總真言三反訖。是總灌頂印也(文)准此釋者。甲冑可有寶印先乎。答。記下文雲。印契別有三。真言總合唯一(云云)印三者。五佛灌頂四佛繫鬘甲冑印歟。言一者。寶契明歟。此意四佛加持結冑等除之。今次第加持灌頂繫鬘三種。為寶契別義歟。伏惟甲冑有二義。彼記意授灌頂著大智甲冑破二障怨敵故為寶契別義。此次第意灌頂既畢。出大悲門。被大誓甲冑。示現成佛。說法利生之義也。結冑可准之。   次舞儀拍掌。本軌雲。次應被甲已齊掌三拍令聖眾歡喜。以此心真言解縛得歡喜。獲得金剛體文。問。廣澤次第等寶印言次用拍掌。今何結冑次有拍掌乎。答。本軌中初說寶印印文。安處雲。分手如繫鬘。次結甲冑印不出甲冑言。舉寶印明次明拍掌。故廣澤寶印言次用拍掌歟。今次第既雲。次結甲冑印故寶印言次用甲冑印言。結冑彼類故用之歟。又本軌中有重說。軌雲。奉送聖眾已。當結加持契誦明加四處(石山雲。說四佛加持也)灌頂甲冑已(五佛灌頂。四佛繫鬘甲冑也)又為拍掌儀(文)(拍掌也)此又甲冑拍掌次第也。   次出道場者。祕藏記雲。行者將出道場之時。可思。依悲願利他故出。又復常可思我身本尊是常踏蓮花口常出音說法教誨前人(文)。   次印佛塔等者。八卷次第雲。次入三空觀門不見自他之身坐立。以助道讀誦大乘印佛印塔隨意經行(云云)本軌雲。然後依閑靜嚴飾以香花住於三摩地讀誦大乘典。隨意任經行(文)檜尾記雲。文讀誦大乘經典者。謂念誦餘暇應讀誦花嚴·法華·般若·涅槃·孔雀等大乘典。兼亦披閱瑜伽·智度·攝大乘·對法·莊嚴等大乘論(文)。准胝軌雲。出道場隨意練行。讀誦大般若·或花嚴·或無邊法門·或法花·楞伽·涅槃·大乘經論等。思惟講說(文)。 金剛界發惠鈔下 永仁三年(歲次乙未)壬二月五日酉剋記畢。 永仁五年(丁酉)十月二十七日午剋。依師主教命。以御草本令清書之畢。 金剛佛子良殿(春秋三十二)。 永仁五年(歲次丁酉)閏十月十七日酉剋。拭老眼加點畢。此書一部三卷依或人請記之畢。但於下卷者。設雖同法見定其機許之。先師祕決等載之。末資不可不慎不可不慎。 權少僧都賴瑜(春秋七十二)。 正安四年八月二十四日。於根來寺蓮花院律師御房奉付屬畢。願以此書付屬之。因無可令訪指懷之菩提。 法印賴瑜 天正三年五月中旬之比。於根來院別院中性院隨僖御房傳受之砌。專良書之了。 實名尊快 ******   《大正藏》第79卷No.2534 No. 2534 胎藏入理鈔捲上    釋賴瑜記   胎藏界念誦次第   問。何故今界名胎藏耶。答。大疏第三雲。今且約胎藏為喻。行者初發一切智心。如父母因緣。識種子始託胎藏。爾時漸次增長。為行業巧風之所匠成。乃至初誕育時。諸根百體皆悉備足。始於父母性中生。猶依真言門。學大悲萬行。淨心顯現。又此嬰童。漸具人法。習諸伎藝。伎藝已通施行事業。如淨心中發起方便。修治自地。隨緣利物。濟度眾生。故名大悲胎藏生也(文)小島胎藏釋上雲。蓮花胎藏者明法體也。以喻顯體。譬如蓮花花實鬢蕊一時具足。眾所愛樂。此法界體亦復如是。內證實體普門示現。花葉鬢蕊一切具足。為眾願樂。如彼此中含恆沙萬德。隨緣出生。如母產子。故以為喻名蓮花胎藏也(云云)私雲。兩釋俱從喻建號之中。疏意別約三句義明之。小島想據法界體出生萬德顯之。   問。金剛胎藏有淺深耶。答。先德義(密嚴)雲。初淺略義胎淺金深。是因果次第也。次深祕義金淺胎深。是智門理法次第也。第三義不二想體上有理智用。此雲蓮華部(台)金剛部(金)不二即佛部也。第四義不二一體上金胎故。傳受前後隨宜。以此意可見疏釋也(取意)。   問。依初因果者。諸佛無胎藏。眾生無金界耶。答。佛生俱具二界。故蓮華三昧耶經雲。歸命本覺真法身。常住妙法心蓮花。本來具足三身德(三身德者。胎藏字印形三身。故大日經雲。一切如來有三種身。謂字印形像文。台是蓮為本。故雲心蓮臺。故論雲。凡夫心如合蓮花也。文)三十七尊住心城(是金界三十七尊。故金剛頂經明三十七尊印言也。心城在者心月輪。金界月佃為本。故論雲。佛身如滿月文)普門塵數諸三昧。遠離因果。法然具無邊德海本圓滿。還我頂禮心諸佛(文)此(顯二界塵數諸尊法然本具也)但至因果配當者。約本有修生邊一往義。實義各具因果也。故先德釋雲。因無不滿疵。果有輪圓美(文)。   自房中至佛前作法。如金剛界次第   常喜院台藏記上雲。私雲。隨兩界行者。房中作法亦雖須替用先修十八道金剛界。且依彼作法歟。又雲。金剛合掌(念珠懸左腕也。或懸風空指間也)普禮真言三反。三度禮佛(一禮一反)不散印。漸如蹲居而禮也。但晴行法。取香呂禮(云云)私雲。誦普禮明。摺珠數作五體投地禮。如金界抄記之。五體者釋迦軌雲。五輪著地。額二手膝也。神心迴轉故。名曰輪(文)若修阿彌陀法之時。以蓮華合掌可禮歟。故無量壽軌雲。本尊前端身正立。蓮花合掌。恭敬作禮(取意)然隨修何法。皆用金剛合掌也。   著座普禮。問。今此座者何座耶。答。常喜院記雲。常途說從此時所用。結跏半跏等也。今雲。前方便之間。不可必用法座。三力後入供養法可用之。所謂金界四無量。胎藏九月輪等時也(云云)(私雲。九重月輪者。供養法初廣澤用之。今次第不爾)高野西谷記雲。前方便半跏。四無量已下全跏也。散念誦以下亦半跏(云云)私雲。當流從初至於終。或半跏或全跏。任行者意可用之。   塗香。常喜院記雲。塗香作法如常。但石山內供四卷金剛界次第也(云云)問。祕宗於諸事具三密。何塗香身儀觀念無語密耶。答。實三密具足雖宗本意。一密二密亦非無其義。就中前方便隨宜歟。又新渡金界儀軌中。初塗香時。用羯磨會之塗香真言也。或次第塗香時。如此用之。然古今諸師。未必用之。   三密觀。此觀如金剛界記。但仁和寺流。於胎藏無此觀。金界雲三金觀也。   淨三業。問。蓮花合掌中指開不開如何。答。檜尾口決雲。中指末少開(云云)然近代。或開。或不開。二說不定歟。當流開之。私雲。淨三業時。本有心蓮。初開發之義歟。   三部三昧耶。常喜院記雲。胎藏時。以入佛法界轉法輪。為三部三摩耶。但常途說。只用十八道三部印言(云云)私雲。當流用金剛界三部印言也。   問。法界生等雲三部三摩耶。依憑何在耶。答。納涼房不動次第雲。先結三摩耶印印五處。次法界生印○法輪印○(此儀軌是雲三部三摩耶)又疏第九。釋入佛三昧耶法界生轉法輪雲。初三昧耶。為加持如來眷屬故。第二三昧耶。為加持蓮花眷屬故。第三三昧耶。為加持金剛眷屬故。是故佛說三三昧耶也(云云)以此義。為其證也。   加持香水。法皇二卷次第雲。不動劍印曩莫三(云云)又或次第雲。加持香水大僧正雲。用不動劍印同一字明。..(如常)大僧都雲。加持香水(用三古印軍荼利明)私雲。杵次第者。阿彌陀院經識入寺雲。檜尾記也(云云)加持供物(不動劍印一字明)問。以劍印加持作法如何。答。常喜院雲。左拳安腰。以右刀印。逆順加持。或復順逆加持之。左拳金界金拳。胎藏蓮拳也。今胎拳用之。又拳安腰二說。一雲。拳側立向身置腰邊。一雲。拳仰安腰邊也(云云)御口決同初說。各明一遍合六反。   次唱禮。御口決雲。改唱禮用普禮印言也。或雲。唱禮天台用之。御作次第雲。次觀佛。次普禮。次遍禮金剛持....(云云)別本御作次第雲。次驚覺金剛起。次一切恭敬等(云云)御流梵字次第雲。次加持供物。次驚覺金剛起(云云無用普禮等也)。   次九方便。御口決雲。此九方便。唱偈之時皆金掌。誦明之時。或金掌。或餘印(如次第出之)隨應不定也。若明印同金掌。不解印即誦明。初入佛法界生二明。俱金掌誦之。不用轉法輪言也(云云)私雲。御作次第。入佛法界結各印。九方便各結明印唱偈。謂作禮方便。結金剛持印誦偈。出罪方便。結大惠刀印誦偈。下准之。九方便皆不用真言也。廣澤法皇二卷次第。九方便或結別印。先誦真言。後唱偈也。仁和寺御流次第。印言俱不用之。但誦九方便偈也。一卷.字次第。以口傳皆用金掌也。   作禮方便。印左拳安腰者。御口決雲。此方便用金剛部三昧耶印。不用次第印(云云)。私雲。高野南院次第(小島次第也)中院次第(明算記也)印相同今次第(文)仁和寺二卷次第持地印(云云)同御口決也。青龍·玄法·廣大·攝大四本儀軌。共雲持地印(矣)檜尾次第雲。作禮方便。二手背三古。地空結(云云)今口決專順本文也。   次出罪方便。大惠刀印者。廣大軌大惠刀印也。攝大軌普通印。今用廣大軌也。   歸依方便。合掌者。偈并印言用青龍軌。但青龍·玄法軌雲普印。廣。攝二軌雲普通印也。   施身方便。獨古印者。偈并印言同青瀧軌也。玄法·廣大二軌。雲獨古印。攝大軌。雲身同獨古杵(云云)。   發菩提心方便。定印者御口決雲。法界定印也(云云)偈并印言同青龍軌也。玄法雲定印。攝大雲縛印。廣大雲金剛縛印也。御作次第。大日定印(云云)此說會御口決(矣)。   隨喜方便。印相普印者。偈及印言同青龍軌。但記雲歸命合掌。亦云金剛合掌也。玄法·廣·攝三軌。雲歸命合掌也。   勸請方便。印相如前者。偈及印言同青龍軌。但軌雲普通印。玄法雲金剛合掌。廣大雲歸命合掌。攝大無印也。   奉請方便。印相如前者。偈及印言同青龍軌。廣大雲。請法身真言。外縛風鉤(云云)玄法攝三軌無印也。問。今此奉請。與前勸請。何異耶。答。前勸請者。請轉法輪故。雲恆以大雲降法雨也。此奉請者。請久住法身故。雲安住清淨法界身也。故阿□軌說勸請功雲。由誦此明故。一切諸如來。雜染清淨。轉無上法輪(文)又說奉請雲。由誦此真言。一切諸如來。復經無量劫。廣利益有情(文)。   迴向方便。印相如前者。偈及印言同青龍軌。諸軌皆雲普印。但攝大軌無印也。次發菩提心。   次佛性三昧耶戒。御口決雲。改發心三昧耶二明。不解前金掌。誦轉法輪擐金剛甲二明也。御作次第。此處用轉法輪。無動金剛能成就二明也。其印前風輪印。後定印。大頭捻申餘三指結護也。御流次第。前後各二種印言。同御作次第也。   問。金界用五悔。今何用九方便也。答。私案。金界果曼荼羅故。為表果位五智故。用五悔方便。胎藏因曼荼羅故。為表因位九識。用九方便也(此九識即當中台八葉。九尊也)故即身義雲。因位名識。果位為智(文)。   問。因九識成果五智方如何。答。別本即身義雲。問。轉此九識成五智方如何。答。轉菴末羅識。成法界體性智。轉阿賴耶識。成大圓境智。轉阿陀那識。成平等性智。轉第六意識。成妙觀察智。轉五識。成成所作智(文)此意以胎藏本有九尊九識因。顯金界修生五佛五智果也。又義為成中臺八葉九尊果。修因須九方便也。故真興釋雲。問。修因之中何須九方便。答。欲成中臺九尊為果。為表其相。方便有九(云云)私雲。准此金界欲成五佛果故。修五悔因也。   問。九方便配位方如何。答。真興釋雲。勝解行地有八位。一十信位。二十住位。三十行位。四十迴向位(巳上資糧位也)五煖位。六頂位。七忍位。八世第一位(巳上加行位也)此八位加最初發心位。合為九位。此九位是顯行菩薩。歷劫修行位也。今真言行者。如神通人一生成佛故。廢分位為一念觀。名九方便。密示九位也(取意)此九方便。當九位之義。如彼記辨(矣)九方便次第生起。如覺超生起釋之。   問。何故此九名方便耶。答。生起雲。由此印明等方便力。即成真實故。作彼九種事故。或是所修法前方便故(云云)小島釋雲。方便者所學有則曰方。隨法宜修曰便。四方便中。進修方便也(云云)。   次五大願者。御口決雲。先勸請。次五誓。次轉明妃三力也。今五大願者。五誓也。所以御作次第等。五誓雲五大願也。   次四無量觀者。此已下入供養法也。大日經等。不明此觀也。御作次第。仁和寺御流次第等。於此用九重.字觀。不用四無量觀也。御流次第雲。次九重.字觀(內五古印)分明諦觀。初.字門。輪圍九重虛圓白(文)又法皇次第。二觀用之。初四無量觀。後九重.字觀也。廣大軌上雲。分明諦觀。初字門輪圍九重虛圓白。正念運心四無量(文)私雲。儀軌既出二種觀故。隨宜或用隨一。或二俱出(矣)但今次第。依金界四無量觀故。住彌陀定印。作此觀歟。   次地結。次四方結。此二箇印言。胎藏經軌中。不說之故。次第注雲。已上三種印相真言。如金剛界次第(文)以金剛界例。加用之。三種中四無量觀。出台軌(矣)或雲。地結·四方結。出蘇悉地行法十八道中也。   問。前九方便配九位。此已下可配何位耶。答。真興釋雲。一雲。明初地行。於一地中。更有三心。謂入住出。今此文中。顯初入心。疏雲。入佛三昧耶。是生法身也。次法界生。第二顯初地住心也。疏雲。法界生者。是養法之身也(云云)第三顯初地得身也。疏雲。金剛薩埵。是堅固法之身也。次擐金剛甲此。第四顯初地菩薩所具智德也。疏雲。金剛鎧者。為莊嚴金剛薩埵身故。第二釋雲。依瑜伽等。從凡夫位。乃至佛位。總為七地。謂種姓地等如上出。初九方便。如前釋之。密說地前勝解行地之行相也。入佛三昧耶已下五段。如次密明五地之行相。謂第一入佛三昧耶。祕說淨勝意樂地也。第二法界生。祕說行正行地(從二地至七地)第三金剛輪。祕說決定地(第八地也)第四擐金剛甲。祕說決定行地(第九地也)第五無能堪忍明。密說到究竟地也(第十地也)私雲。初雲勝解行地者。地前三賢位也。上言種姓地是也。三賢中。十住是習種姓。十行是姓種姓。十迴向是道種姓。故雲種性地也。次雲淨勝意樂地者。初地也。餘地可知之。第三金剛環者。今次第雲轉法輪是也。儀軌金剛環也。又生起雲。義釋意雲。入佛三昧耶。是詫聖胎之義也。法界生。是聖胎具足。生在佛家也。轉法輪。是金剛事業。具足成就也(云云)又雲。復次由入佛三昧耶故。於胎藏中。不令夭折。由法界生故。初出胎時離障礙。由金剛薩埵故。能傳家業。備諸伎藝(文)。   問。今此四箇印言。依憑何耶。答。入佛三昧耶印言。出青龍軌。經并攝大軌同今印。玄法·廣大。唯有印名。不說其相也。法界生真言。同青龍軌。印又同。但印文末雲。兩頭從頂兩邊向埵瓷C頭指皆向內。漸漸至心散。印(文)廣大軌同之。玄法軌。但有印名。不說其相。攝大軌歸命次加監字。餘軌不爾。轉法輪真言。同青龍軌赦下有唵字。印同經第七也。擐金剛甲印同經。是歸命。經并諸軌。忿怒命也。無堪忍真言。同青龍軌。印同集記。玄法·廣·攝三軌。不說印相也。常喜院記雲。真言種子字。多小有異。經二疏九同。經七疏十三。供養法疏玄法·廣大等。雲含欠。青龍軌雲含欠縛入縛索。以此真言。或唯為無堪忍咒時。限含欠字。或為四大護總咒時。加持縛索思之。可知(云云)。私雲。今為無堪忍咒。勿用五字。廣大軌如今次第。五字出也。   次住定印等者。御口決雲。法界定印也。常喜院軌雲。恐是.字觀歟。今次第依青龍軌。彼軌於無。堪忍前。列.字觀。今此處置之雲何(云云)私雲。御作次第。左大惠刀前。文雲。次.字觀(金剛掌當心白色.字左頂。淨除罪垢。赤色.字觀解處。普除不淨。文)御流次第同之。但大刀處。次三世不動(順逆如常云云)次驚發地神偈。偈并印同青龍軌。玄法·廣大。攝大軌。大旨同(矣)西域記雲。佛將成覺。地神一。出請降天魔。佛言。我以忍力降之。魔雲。誰為證乎。佛垂右手。小指地之時。第二地神出作證明(文)。   問。今此等印言。約次位者何位乎。答。真興釋雲。今依此文。此下五位中究竟位也。七地中到究竟地上位。即明佛果也。問。就入佛等五種真言。配初地之初釋。何故不經後後九地。而超越明說佛地耶。答。今解此義。有顯密二家義。約顯義者。今此文中標難略易。一切菩薩創入初地。極以為難。登後後地。非如初地。如有頌雲。如竹破初[}/即]。餘[}/即]速得破。得初地真智。諸地疾當成。故今此文。唯舉初地及與佛地。略隱中間。依密義者。祕密宗人。若得初地。不經劫種。唯十六生疾得成佛。何更建立地地修道客預之位。   私雲。兩釋中。初釋其難善遣之。第二釋雲堪忍明配究竟地。今文說佛果。豈非重說乎。然第二釋雲。此地佛與菩薩雖立。今此中取菩薩除佛(云云)真興釋雲。第一明實報身成佛土相。於中更分為五。一明變為淨土之相。二明成立土地之相。三明建立道場之相。四明灌頂受職之相。五明堅固不壞之相。今此驚覺地神等者。明第一變為淨土之相也(文)生起雲。自下第二明供養儀式。略有六門。一作壇法謂驚發地神等。二建立行者依正。謂五輪成身等。三建立諸尊依正。謂道場觀等。四召請諸尊。謂治路已下也。五成身結界。謂執金剛以下也。六供養讚嘆可知也。其次第者。欲修法時。擇地作壇。安置佛像。而修其法故。作壇法以為最初(今此中行法中間唯用此作壇法。不說圖尊法具如料簡問答)前約世俗。是假立也。須約勝義以運真觀。真觀有二。一觀己身理性依正故有第二。二觀彼佛助自觀心故有第三。凡夫觀念不如實故。次召請諸佛所觀曼荼羅故有第四。佛降臨了。將修佛事業。又恐魔事故有第五。結了供養故有第六。初作壇法者。初驚發地神偈護身已了。次作壇故與壇地驚發地神。又雲。前護身法。如將作法降魔相故。驚發地神。以為證明(文)。   勸請地神。常喜院雲。諸軌未見(云云)御作次第無之。私雲。廣澤二卷次第。灑淨後有此印言。印異此文。彼雲召請地神(作缽印惠風與訶三招之。云云)御流次第無之。   地神持次第。真言同青龍軌。印同石山集記也。   作壇。真言依青龍軌。印師傳歟。   已上二種印言。青龍·玄法兩軌。但有咒無印。廣·攝二軌印言俱無之。問。何故用持次第作壇耶。答。真興釋雲。持次第第二明成立土地之相。謂所變淨土必以五大所共成也。空風火水地種子次第成故。名持次第(文)又雲。作壇第三明建立道場之相也。即以色界大自在宮為其道場。成等正覺。變為其宮密名作壇。乃至所現大蓮花王亦復爾也(文)生起雲。佛成道處除金剛座。餘地不堪故驚地神地神歡喜守護此地。令同金剛。今又以印明加持彌令堅固歟。故次來也。或說。此次有作壇真言(青龍)今唯此說。又准前所引建立法并灌頂七日法。私案先擇地平治了。次以地神次第印。加持令堅固。次於此作壇歟。然此供養法中。不別明作壇法。若至此處用心觀歟(云云)。   私雲。灌頂七日法者。七日作壇作法歟。可見大日經疏(矣)御作次第并御流次第等。不用此二箇印言(矣)。   灑淨。印咒共同玄法軌。或記雲。經第一言同青龍軌。經七并廣攝兩軌。無灑淨真言也(云云)私雲。廣大軌印言俱出之。   問。今次第印言(矣)。真興釋雲。第四明灌頂受職之相也。謂若菩薩坐蓮華臺。入金剛定。斷二障時。十方諸佛如雲集會。以五智水灌其心首。并受之。方成正覺。如轉輪王灌頂法。今說其事。略名灑淨也(文)生起雲。次灑淨經欲出此真言雲。如是所說處所隨在一地。治令堅固。取未至地瞿摩夷及瞿橫怛羅。私合塗之。次以香水真言灑淨(云云)建立法中塗地真言次有掃地真言。其注雲。再灑淨香水(云云)。故知。塗壇次淨其壇也。故次有之。私雲。二義中生起義依經文故順今文。如文義者可雲灌頂何雲灑淨耶。又准七日作壇法此次有持地。何成佛以後有第五日受持作法乎。又儀軌等此次有請白偈故。二卷次第次請白偈出八句偈(矣)御作次第等不出之。   持地。印咒俱同青龍軌。但儀軌中咒初有歸命句。今次第無之。又以朱入之。生起雲准七日法。請白在第四日。受持在第五日。故雲明日降臨。今此持地印明是受持法也。先請白祈請了。即次受持令得堅固故次來也。但名受持地其義不明。瞿醯雲。以心受持名受持地(云云)以之可思(文)私雲。廣大儀軌如今次第。但雲持地仁和二卷次第雲受持地也。   道場觀。生起雲。自下第二建立行者依正。此亦有二。一總略明依正。謂以五字成身器也(成身有多種。成或金剛薩埵如前。又如造曼荼羅時。及作法供養時等。或作大日。如觀曼荼羅時及受持時絣線時等。或作不動如振鈴時。各有其意。行者審知。今欲觀曼荼羅。先成大日身也)二別廣明正報。如次下三十二印也。別明中無依報者。非如正報有種種別義故歟。初總略名者。先覽字觀以如來智火。燒有漏身。次五輪成身地水火風空。前燒有漏舊身五大。次成無漏新身五大五輪次第如常(文)。私雲。儀軌中.字觀五字觀俱明之。今次第但舉五字觀。略覽字觀也。御作次第無五大觀。廣澤二卷次第。標五輪觀。依正二報各別委觀之御流次第雲。   次五輪觀(定印)。我心月輪上及道場中。各有.字。每下有.字。變成風輪。吹發大智火輪。燒淨自心及道場。地中不淨過患皆悉成無為大空界。只有心月輪。其上有.....五大字成吾身。其形如薩埵。大魔不能成障(文)此觀似二卷次第觀略鈔(矣)當流不用本次第觀替用。大谷道場觀也。真興釋雲。實報身成佛行相。   問。有漏心之身五大所成。今成無漏何具五大。答。自受用佛常遍色身是有為法。何離五大。即以清淨五大為身。非如凡夫離染所成。況此五大密表五智(文)私雲。相宗有為色法雲四大所成。不通心法無為。依本宗儀作此釋歟。今宗有為無為色心諸法皆六大所成故。何遮自受用身心。就中。今宗三身俱常住也。何必雲有為乎。   問。五輪觀俱何不用印言耶。答。雖可用且略歟。今替大谷觀用之。又仁和寺等次第皆用之。   器界觀。   大海。真言并印同青龍軌(矣)。   金剛手持花。印言同青龍軌(矣)。   大蓮花王真言同青龍軌。印彼軌雲。大真言王印口授(云云)作法次第雲。大途花王八葉也(云云)。   蘇迷盧山。青龍軌不出印明。廣大軌雖出印明少異。御流次第雲蘇迷內縛合肘當額(文)今次第同之。   五色界道。青龍軌雲。結大輪壇印眾色界道囉(白色中)覽(赤色幢)迦(黃色花印一二同)魔(青色彌)訶(黑色界道金剛界會部印)(云云)御流次第。五色界道外五。   道場觀。問。今次第并大谷道場觀。未顯四院十三會。其相雲何。答。廣澤次第雲。次宮殿觀(如來拳印)觀相。其大蓮花王之上有四重階道(曼荼羅前後四重左右三重也)曼荼羅壇場上有阿字。轉成八峰廣大莊嚴宮殿。八金剛為柱。遍有幢蓋珠鬘等交結。垂懸妙法衣。其殿之四方。有門開通道。每門有七寶吉祥幢。雨雜香眾寶雲。繽紛繖地諧韻愛聲而奏諸音樂。宮中淨妙賢瓶開伽。照以摩尼燈。方便作眾妓。歌詠妙法音。供養諸如來。其殿中有羯磨金剛。其上有惡字。轉成白大蓮花。其上有阿者羅缽麗字。轉成大覺師子座(師子有八方與中合九Юэ)其上阿字。成大寶紅蓮花王。其上又阿字。轉成淨月輪如是觀已。 次觀曼荼羅相(定印)觀相。中臺普光淨月輪中有.字。轉成率都婆。率都婆變成大日如來。閻浮淨金色。為應世間故。跏趺坐蓮上。正受離諸毒。身被綃穀衣。自然髮髻冠。次東方寶幢如來(阿)如朝日赤白耀之色。次南方沙羅樹王花開敷佛(阿)身相金色光明。次北方天鼓雷音佛(惡)作離熱清涼住寂定相。次西方無量壽(惡或暗)此二佛身金色。普賢(巽)文殊(坤)慈氏(乾)觀音(艮)四菩薩。中臺東遍知印(第二會)次北觀自在(第三會)次南金剛手(第四會)次涅哩底方不動佛(坤)風方勝三世(乾第五會第二院)次四方四大護(第六會)次初門釋迦(第七會第三院)次第三妙吉祥(第八會)次南除蓋障(第九會)次勝方地藏(北第十會)次西方虛空藏(西第十一會)次蘇悉地眷屬(巽。第十二)(會)次護世威德天(第十三會第四院)如是觀已。次以印加持七處(云云)私雲。今次第下方不動等五尊但雲持明院。而為一會。何今不動三世為二種而為一會耶。答。不動三世為二種者出儀軌也。故青龍軌上雲。普光淨月輪阿字置其中。次當轉阿字。成大日牟尼○以八曼荼羅眷屬自圍繞。次速遍知印。北方觀自在。南置金剛手。依涅哩底方不動。如來便。風方勝三世。四方四大護。初門釋迦文。第二妙吉祥。南方除蓋障。勝方地藏尊。龍方虛空藏。蘇悉地眷屬護世威德天次第而分有(文)私雲。依此文分二種歟。涅哩底方者坤也。涅哩底者羅剎天真言。彼天居坤故。風方者乾也。彼方是風天所居故。勝方者北也。四方中勝故龍方者西也。水天方故。凡言十三大會。先德等說不同。且相承說雲。第一中臺八葉院(九尊)第二遍知院(五尊儀軌雲遍智印。異今次第。又雲佛母院也)第三蓮花部院(三十七尊。又雲觀音院)第四金剛部院(三十七尊。又雲金剛手印)第五五大院(五尊。又雲持明院)第六四大護院(四尊)第七釋迦院(三十七尊)第八文殊院(二十五尊)第九除蓋障院(九尊)第十地藏院(九尊)第十一虛空藏院(三十尊)第十二蘇悉地院(八尊祕藏記雲四波羅密院也)第十三外金剛部院(二百五尊)或說。除中臺八葉院。開不動三世為十三大會也。或說。入中臺八葉。除外部為十三大會也。或軌文雖開不動三世。無一二等數。故順何義(矣)廣次開不動三世為一會。而計十三也。已上十三大會聖眾四百十七尊也。或雲四百十四尊也。御作次第觀雲住智拳印。山上有.字。成七寶宮殿。其上有.字。成八葉蓮花臺。臺上有.字。成率都婆。變成大日如來。東葉.寶幢。南葉.開敷花。西葉.無量壽。北葉.天鼓雷。巽葉.普賢。坤.文殊。乾.觀音。艮.慈氏(一)東遍智院(二)。北觀音院(三)南金剛手(四)西五大院(五)。 四方四大護院(六)。初門釋迦(七)第二文殊院(八)。南除蓋障院(九)。北地藏院(十)。西虛空藏院(十一)。次蘇悉地眷屬(十二)。護世天(十三)。如是一...無量聖眾。出現於.字光中。皆如來自證法性身也。十三大會諸尊。一一相好威儀分明觀已。七處加持如常(云云)私雲。十三大會以此可為定量。此次第七處加持後。結誦小金剛輪印言。御流次第亦爾。但彼住如來拳印作觀(矣)廣澤二卷次第。住定。觀畢。次寶冠舉手印(五古印)歸命.....(云云)今次第住定印觀畢內五古印(云云)不出言。大谷觀住定印作觀手本尊印(外五古)五字明(云云)御口決雲。用大谷觀文但改定印住如來拳印。觀畢同印七處加持如常。次結外五古印。誦五字明三反。然後五處加持也.   問。現圖曼荼不見四大護院在處何耶。答。四大護院現圖雖無。儀軌出其印言。有第一院外歟。無能勝結護閻曼方在金剛手外中。無畏結護。帝釋方在遍智限外中。壞諸怖護。藥叉方在觀音院外中。難降伏。護龍方在五大院外中歟。御口決雲。界道隱而不顯現也(云云)。   問。以十三大會攝三部方如何。答。中臺·遍智·五大·釋迦·文殊·虛空藏·蘇悉地七會為佛部。金剛手·除蓋障二會為金剛部。觀音·地藏二會為蓮花部也。若復為五部者。以釋迦院為羯磨部。虛空藏院為寶部也。又外金剛部東門北南。西門南北為佛部。南門東西為金剛部。北門西東為蓮花部也。又四門四護十六體。東西佛部。南金剛部。北蓮花部也。又口傳雲。中臺大日。虛空藏院內千手千眼觀音。一百八臂金剛藏。大圖畫。是示三部曼荼羅義也。大日·金剛·觀音如次佛·金蓮三部尊故。   次三部字輪觀。此三部四處輪觀者。諸儀軌中出。廣澤御流并餘次第等。至奧略用之。今次第於四處約三部。各別誦之。師傳雲。於四處歸命次唱三部字。後五類聲字一反誦之。其圖如印記中出之。但儀軌如口傳舉三部真言。四處各一反出之。青龍軌中雲寶冠舉手印(五古)身行輪布之。眉間咽心齊。阿字至娑賀。右旋轉相接。初行果圓寂方便一切處。身外如光焰(文)私雲。阿字至娑賀者。先約佛部觀之。初行果圓寂者。因行證入字。即四處住也。方便一切處者。第五.字。四處輪中無之。真興釋雲。第五惡(長)字遍一切處。隨意所作得之。此在身外。如佛身光。隨意而用。不在身內布字位也(文)。   問。何故觀三部四處輪耶。答。真興釋雲。身中法爾。本有三部四處種姓(三部是橫。四處是豎也)是成佛因緣之姓。了知此因。觀身法界。即知我身成佛之所以。為顯此義。說是法門(文)大疏雲。字輪即是遍一切處之法門也。菩薩若住此字輪者。從初發心乃至成佛。於是中間。自利利他種種事業。由入此門。皆得成就。無有罣礙(文)私雲。既雲二利事業由入字輪門。皆得成就。故知。成佛因緣姓也。   次住法界平等觀(印五古內)青龍軌雲。爾時金剛手。昇於大日世尊身語意平等觀。念未來眾生。為斷一切疑。故說大真言王曰(住法界平等觀云云)私雲。儀軌唯出真言不說印。今依師傳用內五古印歟。御作次第。雲次中印(二大惠刀外五古云云)御流次第。十二真言王內五古印(云云)真興釋雲。如上建立行者內心道場。內心觀之。建立道場猶如幻化。豈信之耶。是故金剛手為除彼疑。說此真言。明能作因。謂一身中。具有五大三業種子。五大為因。三業為緣。行者觀心為士用力。建立內心曼荼羅與外均等。不可疑悔(大疏雲。暗欠暗惡如次地水火風與今少異云云)私雲。如上建立道場者。儀軌上文。有道場建立長行偈頌。今次第不出之。廣澤此真言上十二字為布字觀。名十二真言王也。   祕密八印。儀軌雲。佛子有祕密八印。最為祕○若依此教。於真言門。修菩薩行。次諸菩薩應如是知自身住。本尊形堅固不動。知本尊已。如本尊住而得悉地(文)。真興雲。自下第二明能住尊體也(文)前明所住道場故。雲第二能住尊體也。今次第不出所住道場。唯舉通妨真言也。   大威德生。印言同青龍軌·廣大軌。大師梵字次第雲虛合。攝大軌雲。智惠三昧合舒散地風輪(文)不雲虛合蓮合也。   開敷花。言同青龍軌。印同集記。青龍軌雲。開敷淨金色。縛字金剛光。風輪屈在空(文)攝大雲准前威德印。屈風加空上印。廣大軌同青軌也。御作次第。大惠刀。梵字次第。虛合二.。安二.上(文)御流梵字次第印。大惠刀印也。   蓮花藏。印言同青龍軌。廣大軌同。攝大·廣大。印文雖異。俱八葉印歟。御作兩次第。御流次第。同八葉印。   萬德莊嚴。印言同青龍軌。廣·攝二軌同。御作次第同(矣)。   一切支分生。印言同青龍軌。但印文異。廣·攝二軌印又同。御作次第虛合雙二.屈如掬水當心(文)經并青龍·廣·攝三軌。皆雲蓮花合。御流次第缽印。   世尊陀羅尼。印言俱同青龍軌。廣·攝二軌同也。御作次第并御流次第同之。但彼兩次第。法住在先。世尊陀羅尼在後。然大日經并青龍軌等同今次第。八葉四行菩薩座位。如御作次第也。大疏十七第六印。如前二火指稍圓屈入掌○餘依舊。謂如第五即是也。此是法住印也(文)第六印者觀音印也。而今法住印違軌文。可尋決之。攝大軌雲法住妙吉祥。廣大雲如來法住印。   法住。印言俱同青龍軌。廣大軌雲。虛心合掌開散火輪。其地與空和合持之(文)攝大軌雲。蓮合火輪舒空地自相合(文)御作次第虛合開二.(文)御流次第同。   迅疾持。印言俱同青龍軌。廣大軌雲。二羽虛心合。以定惠手。交互相加持。而自旋轉(文)攝大軌雲。智定金剛掌更互搖動(文)。御作次第雲。金掌左右耳三轉。先右手覆。而左仰。次左覆右仰(文)御流次第雲。金剛合掌先上右三旋。次上左三旋(文)生起雲。諸文不同。今軌雲○(同今次第)又檢八葉印品雲。世尊大威德生印。世尊金剛不壞印。蓮花藏印(疏名如來藏印)如來萬德莊嚴印。如來一切支分生印。世尊陀羅尼印。如來法住印。世尊迅疾持印(已上)此中不對人。亦不指方住。但次第同今軌。彼品義釋初文如經。釋經了雲。復次第一東方寶幢。第二南方開敷花王。第三西方彌陀。第四北方鼓音。第五東南普賢。第六西南文殊。第七西北彌勒。第八東北觀音(四佛次第同。今四菩薩異)又祕密曼荼羅位品雲。東方寶幢如來。南方開敷花王如來。北方鼓音如來。西方無量壽如來。東南方普賢菩薩。東北方觀自在菩薩。西南妙吉詳菩薩。西北慈氏菩薩(四佛次第異。四菩薩同)攝軌以四佛四菩薩。相對八印同今軌也。但四佛不指方。四菩薩指之。即同前經。廣軌雲。東方寶幢世尊威德王印。南方開敷王世尊金剛不壞印。北方鼓音王如來萬德莊嚴印。西方無量壽蓮花藏印。東南普賢如來一切支分生印。西北觀自在世尊陀羅尼印。西南文殊如來法住印。東北慈氏世尊迅疾加持印(四佛次第異今。四菩薩同。但四菩薩方位異今。上來引文了)案今軌雲。四佛東南西北即為次第。其四菩薩。普賢觀音東之印北。為一雙。文殊彌勒西之南北。為一雙。若准廣軌。四佛以東為初。南北為次以西為後。即初東。後西為一雙。中間南北為一雙也。四菩薩東南西北從隅向偶。以為一雙。西南東北亦復如是。自餘准知。大日中央以為最後。此且約方次第。若對法門。四佛對發心修行菩提涅槃也。大日對方便。或對理性。亦有異說。更撿。四菩薩別對法門。諸文不明。但或雲四攝。或雲四行。又或八葉為四智四波羅蜜(文)。   滿足一切智智。青龍軌舉咒無印。攝大軌雲普印。經疏不說印。御作次第雲。滿足一切智智(外五)阿尾羅吽欠(云云)御流次第同。但真言有歸命句也。   無所不至。青龍軌言同。印彼軌雲。根本師口授(文)。集記四雲。有傳根本印口授外五。大師雲。金剛合掌(云云)攝大軌雲。為大率都婆止觀蓮未敷。阿尾羅峰合雙佉依羅本。二訶橫其端(文)此頌灌頂印信也。更問青龍軌雲口授可思之。法皇二卷次第。一切智智。無所不至二箇言。俱用大率都婆印也。御流次第無所不至(大刀)阿阿(引)暗惡惡(文)真言終雲。是謂祕中之祕(云云)。御流次第雲。次無所不至(虛心合掌。并立二.屈二.合端置二.上).......................(云云)儀軌印雲口授。言不出第五字。今次第定印者祕印歟。   百光遍照。師傳雲。此百光遍照引舉。八印初法界平等觀次用之。印言同青龍軌(矣)。廣大軌雲。二羽金剛合成作五智印。即置頂上。微加動搖之(云云)御作次第雲。百光王金掌安頂(云云)御流次第同之。御作等次第布字不用之。問。何故.字置頂上耶。答。疏雲。暗字一切真言之心。真言王。真言導師也。於諸真言。最最為上首(文)准此釋者。真言。王故置頂上歟。生起雲。次首中百光遍照王。已成五大法身。可有所證菩薩故。頂上置.字表之(文)。   問。何故除遍口聲八字。布五類聲五五字。而為百光耶。答。真興雲。諸佛正教雖有八萬四千差別。不過五法事理。以此百法為一切佛智德光明。為表此義名百光明也(云云)私雲。八萬四千正教。言其體者。唯色行二蘊攝也。何盡事理諸法。故俱捨雲。牟尼說法蘊數有八十千。彼體語或名。此色行蘊攝(文)只事理諸法攝百法故。擬彼雲百光也。又更解雲。表初地淨菩提心照百法明門故。雲百光遍照也。初地即究竟故。為佛果光明歟。   遍智院(大疏雲一切遍智印。又名諸佛心印也)。   一切佛心。此印言俱出青龍軌(矣)。   大疏第五雲。次於東方內院。當大日如來之上。畫作一切遍智印。作三角形。其銳下向鈍白色。光焰圍之。在白蓮花上。即是十方三世一切如來大勤勇印。亦名諸佛心印也。三角。是降伏除障義。謂佛坐道樹。以威猛大勢。降伏四魔。得成正覺。鮮白大慈悲色也(文)。   虛空眼。印言出青龍軌。但軌雲。如佛眼印(文)大疏五雲。次於大勤勇地。至於北維。置虛空眼。即毘盧遮那佛母也(文)。   一切菩薩。印言俱出青龍軌(七俱胝已下二十七字。軌無之)大疏五雲次。復於大勤勇南。至於南維。作一切諸佛菩薩真陀羅尼印。此是淨菩提心無邊行願之所集成。常能普雨世出世間一切財寶。諸求世者皆從性淨蓮華臺中。現如是法故。雲住於白蓮華(文)私雲。此院中七俱胝佛母大樂不空身。經并儀軌中不出之觀音院(儀執雲。北方觀自在文。是第一重北方觀音院也)。   觀自在菩薩。言出青龍軌。印出廣大軌。攝大軌雲。十度印開敷地空自相並(文)大疏五雲。經雲。大日右方置大精進觀自在者。即是蓮花部主。謂如來究竟。觀察十緣生句。得成普賢蓮花。故名觀自在。約如來之行故名菩薩頂現無量壽者。明此行之極果。即是如來普門方便智(文)。   問。觀音經雲。眾生受苦惱。一心稱名。觀音觀其音聲得解脫(云云)此即觀音觀眾生稱名故名觀音。今何雲因如來觀察名觀自在耶。答。彼約眾生拔苦義。此據觀音能生。故各據一義歟。故演密鈔雲。從此(蓮花部母)出生普賢故。普賢者一切觀音也(文)。儀軌雲。觀名諸佛觀。即是平等普賢觀也(文)疏中約如來之行者。約當雲如來行歟。頂現無量壽者。密鈔雲。觀音持佛師現在故。彌勒持塔師滅度故(文)御口決雲。彌陀現在佛故。貴師德頂戴。釋迦入滅故起塔之義也。   多羅菩薩。印言俱出青龍軌。玄法經疏廣·攝同青龍軌歟。御作次第雲。多羅內縛二風立空加風(文)御流次第雲。內縛二.立合(文)大疏雲。多羅是眼義。青蓮花是淨無垢義。以如是普眼。攝受群生○青是降伏。白是大慈色。其妙左二用之中。故令二色和合。不青不白也(文)。真興釋雲。多羅菩薩在觀音右。凡諸聖者皆向大日以定左右。從觀音眼生阿彌陀佛姊妹也(文)。   毘俱胝。此菩薩在大勢至右。言出青龍軌。印同玄法軌。經·疏并攝大軌意。同玄法軌也。大疏雲。時觀音額皺中現此菩薩。西方謂額此皺文。為毘俱胝。如今人忿時上有皺也(文)。   大勢至。此菩薩在毘俱胝左。言出青龍軌。印經雲。空心合掌。如未敷蓮是得大勢印(云云)御作次第雲。如來刻蓮火指少開(文)。   御流次第同。私雲。御作并御流次第。觀音次舉勢至。然今次第同儀軌也。   問。何故名大勢至。又持未敷蓮耶。答。大疏雲。次近毘俱胝左邊書。得大勢尊。如世國王大臣威勢自在。名為大勢言。此聖者。以至如是大悲自在之位故。以為名。所以持未敷蓮者。如毘盧遮那實智花臺。既成果已。後持如是種子。普散一切眾生心水中。更生未敷蓮花。此尊跡同是處○即是蓮花部持明王也(文)。   問。蓮花部明王是馬頭觀音也。何雲勢至菩薩明王耶。答。菩薩明王稱隨宜。故大疏五雲。以得大勢明王。主安立一切眾生菩提心種子(文)。真言參髯髯索者。青龍軌雲。髯髯生義也。二重上生煩惱障。下生所智障。入阿字門即不生。有大空點。謂除二障。得大空生也。索不動義。種子。動法有生滅經動。不動義。皆是不安相。傍加二點。同於涅槃。即是堅義。已離二障。同於大空。如諸佛住(文)私雲。中髯髯二字。如次煩惱·所智二障。初參字何若雲種子者。種子索字也。御作并御流兩次第。髯髯索(文)初參字無之。而儀軌有之。釋不顯其義如何。   耶修多羅。此菩薩在大勢至側。真言同青龍軌。印軌雲准明王(文)馬頭明王印歟。石山七集內縛五古(云云)御作·御流兩次第。不出此尊(文)。   問。今尊形相如何。答。大疏雲。次於明王左邊畫明妃耶輸陀羅。譯言持明稱者身真金色。以彼瓔珞莊嚴。令極端嚴。如天女像(文)。   白處尊。此菩薩在多羅右。印言俱出青龍軌。玄法·廣·攝軌同之。經·疏又大旨同。御作·御流次第又同(矣)問。此尊形狀如何。答。大疏雲。以此尊常在白蓮花中故。以為名。亦戴天髮髺冠。襲純索衣。左手持開敷蓮花。從此最白淨處出生普眼故。此三昧名為蓮花部母也(文)。   馬頭明王。此明王在觀音下。印言俱出青龍軌。廣·攝西軌經·疏等大旨同也。大疏雲。何耶枳利婆譯雲馬頭。其身非黃非赤。如日初出之色。以白蓮花為瓔珞等。莊嚴其身○此是蓮花部忿怒持明王也(文)。   諸菩薩。此觀音院二十一尊諸菩薩中。舉觀音等七菩薩。餘大白身發生等十四尊。無各別印言故。結誦總印言。故雲諸菩薩也。真言出青龍軌。印同集記。御作·御流次第等。不出諸菩薩印言也。   地藏菩薩。此印言出青龍軌。攝大軌雲。地藏同馬頭申水風餘拳(文)廣大軌雲。次右花臺中。觀阿字。放光轉成馬頭身。馬頭同地藏。申水風餘拳(文)。私雲。兩軌如馬頭印也。御作次第。內縛申地水空豎。御流次第雲。內縛二.二.二.豎合(文)。   問。大日經并善無畏所傳。及現圖等中。於此院無出地藏。今何列地藏耶。答。青龍等諸軌中。皆出地藏印言。又御作次第廣澤等諸次第又出之。本經儀軌現圖等。末必一同歟。問。真言三重.示何事耶。答。青龍軌雲。訶訶訶(三因也。謂聲聞·緣覺·菩薩之因。凡諸真言自說本尊之德。此總指地藏菩薩之德也)索怛拏(妙色身。自身極淨故。名妙色身即法身也文)私雲。示沙門形。是依聲緣因。致眾生拔濟即菩薩之因也。   諸奉教者。印言俱出青龍軌。此觀音院蓮花使者等十六尊奉教者有之。今此結誦總真言也。大疏第十雲。地.(法界)室利.(定止無垢)唅.(行空)沒藍.。此四字諸奉教者通用。隨取其一字用(云云)。私雲。軌并今次第。四字俱用之(文)金剛手院(是第一重南方金剛手院。大日左方也。儀軌雲。今院第二壇也文)。   問。儀軌觀音院次列文殊院。今何背儀軌列金剛手院耶。答。今次第所列。第一重四方東西南北次第列之。其理可然。而如儀軌次第者。第一重第二重雜亂歟。故真興釋雲。此次須列金剛部金剛手院。為慢法者綺互列故。交錯次第至下列也(文)。   問。若爾御作次第。如青龍軌列之(御流又爾也)何雲交錯次第耶。又金剛手第一重義。不共許。儀軌雲今說第二壇如何。答。御作次第所列又為慢法者歟。故祕藏記所列如今次第也。但至儀軌文者。真興釋雲。自下第三金剛部即第一重南方也。今言第二重者密言。以其中臺為第一。故大疏雲。於中臺左置金剛部(文)故無邊(矣)。   問。今次第文殊院先列釋迦院。此豈非二三重雜亂耶答。釋迦·文殊俱以有二重三重義故(現圖釋迦第二重。文殊第三重。經說文殊第二重。釋迦第三重)并舉歟。餘院其重定故招雜亂過也。又廣澤法皇二卷次第。觀音院次列金剛手院。第二重四院後第一重持明院列之。是又違儀軌并祕藏記等也。   金剛手院此尊印言。出青龍軌(矣)諸軌經·疏是同。御作次第等又同也。   忙莽雞。印言出青龍軌。但印文異今次第。軌雲。亦持堅惠杵(三股云云)攝大軌雲。部母地空入。餘相同初(文)廣大軌同青軌。大日經四同攝軌。印文少異。御作次第同今次第。印文異。御流次第內五古印(云云)大疏五雲。所謂金剛部母。亦持金剛智杵。以諸瓔珞嚴身。此是出生金剛智力三昧。所謂金剛三昧也(文)。儀軌雲由此三昧。故殺無明住地煩惱也。謂以如如無我之法。降伏一切難(文)。   金剛針(御作并御流次第。此尊月厭次舉之)此印言出青龍軌等。彼軌雲。內縛申風(空入云云)攝大軌雲。外縛堅風輪金剛針密契(文)廣軌同青軌(矣)。經四雲。定惠手為拳建立二風論而相持。是金剛針印(文)。私雲。經并攝大軌。內縛二風立合針印也。而青龍軌空入者。或雲。二空改雙入也。疏十三見(云云)今雲。以惠空入定虎口之義。內縛印本。以右空。入左空風間故云爾。無別義歟。真言縛日羅索爾者金剛針也。軌雲。以金剛銳利智觀穿法性也(文)。   金剛鎖。青龍軌雲。亦名金剛商佉羅大智之鎖也(文)言同青龍等。印彼軌雲。四輪皆相刃旋轉。惠加定(文)攝大軌雲。鎖契福智乎返鉤向身。轉舒定智少上(文)御作次第雲。輪反內(文)御流次第雲。轉法輪印反內二.出外(文)。   降三世。青龍軌雲。亦云忿怒月厭。此金剛在佛毫相而生也(文)印相集記有傳(大師說同之)言出青龍軌。青龍雲。准前金剛鎖二空開持風(文)廣大軌雲。印如金剛惠。二空開持風(文)攝大軌雲。空附風並申不相著(文)御作并御流次第外五古(云云)。   問。金剛惠印者何印耶。答。大日經四說金剛大惠印雲復以定惠手五輪。外向為拳。建立火輪。舒二風端屈為鉤形。在傍持之。虛空地輪並。而直上水輪交合。如拔折羅(文)此印外五古印歟。   一切持金剛。常喜院雲。咒同青龍。印用集記大師說(云云)青軌雲。諸金剛持地一切持金剛(文)。廣攝二軌與地持同(云云)御作御流次第無此尊(矣)真言中吽吽等重言。呵二障之義也。真興雲。此院中有五人持金剛菩薩。合之為一。名一切持金剛菩薩也(云云)金剛拳。印言俱出青龍軌(矣)。經四雲。如前以定惠手為拳。而直於心(文)廣大軌雲。金剛拳外縛(云云)七集如經印相也。   一切奉教金剛。常喜院雲。咒同青龍軌。印用師傳歟(云云)。廣大軌雲。一切奉教金剛。獨古金剛印(文)攝大軌雲。一切奉教者。如上福智拳(文)法皇二卷次第雲。定惠內縛申二風。如環空並立(文)御作御流次第不出此尊(矣)。   問。此尊何尊耶。答。私雲。准前觀音院諸奉者。今金剛手院使者。總合舉之故。青龍軌此題下注雲。一切金剛菩薩如來。三部通用此使者。謂此真言在本尊側。承命往來隨有所作也(文)。又大疏雲。在本尊側。承命往來隨有所作者也。乃至通三部使者用之(文)故知。此院中使者。有軍荼利等十二人。合之想名一切奉教金剛也。以十二合二十一金剛者。三十二尊也。   問。准前院者。諸菩薩後可舉之。此院有二十一人金剛菩薩。何不舉盡。但舉伴使者耶。答。前院本軌中諸菩薩奉教者。如次列之。此院本軌中但舉奉教金剛。不出諸菩薩印言。故任本軌說。如此列歟。   問。若爾何下出諸菩薩印言耶。答。此院有二十一尊金剛。之中舉七尊故。重舉諸菩薩印言也。但儀軌文。諸菩薩讓前院歟。   問。若爾何重舉奉教金剛耶。答。影略互顯歟。問。何故二十一尊中唯舉七尊耶。答。或雲。二十一尊中無一切持金剛別名。二十一尊中有五種持金剛。謂金剛輪持金剛(乃至)金剛手持金剛也。故知。今一切持金剛。通五人。故雲一切持金剛也。故今次第等。舉十一種金剛也。私雲。儀軌所舉忙莽雞金剛針。現圖二十一尊中無之。經軌曼荼羅現圖異故。一切持金剛別名菩薩有之歟。 胎藏入理鈔捲上 胎藏入理鈔卷中    釋賴瑜記   持明院(是第一重內西方五大院也。儀軌雲。次往西方畫無量持金剛文)。   般若菩薩。常喜院雲。咒同玄法軌。印用集記有傳。青龍軌列般若尊。不出印言。攝大軌亦不列尊。廣大軌不出印言(云云)。私雲。撿廣大軌。雖不出印言。如青龍軌舉尊名雲。中量般若尊(文)又廣大軌一本出真言(矣)御作并御流次第。闕持明院。廣澤二卷次第有之。印文雲。金剛縛申風如針印四處(文)印文先順轉等者。大師雲。梵篋印先左轉想小乘教。次右轉想大乘教。用一切佛菩薩心真言(文)。   不動尊。言同青龍軌。印同集記。青軌但雲火界印(文)攝·廣兩軌劍印慈赦咒也。玄法軌如青軌。火界印火界咒也。大疏雲。此尊於大日花臺久已成佛。以本誓故。示現初發大心。諸相不備之形。為如來僮僕。給仕執作諸務故○若行者常能念之。能除一切障。所謂不動者。即是真淨菩提心。為表此義。因事立名也(文)。   降三世。次第雲。金剛界根本印真言也。儀軌不戴之(云云)法皇二卷次第雲。次降三世(定惠作拳易懸兩地立二風)真言大咒常喜院雲。攝大儀軌不說此尊。是依經疏曼荼羅歟。廣大并青·玄兩軌說之。是現圖依曼荼羅。列諸尊故也(云云)私雲。經疏曼荼羅於此院。說不動三世二尊。無餘三尊也。青龍軌等有勝三世。無降三世也。   大威德。常喜院雲。咒同玄法等亂脫軌。忿怒命也。青龍除歸命。用唵印在本軌。或次第出印。可見之(云云)廣大軌出此尊真言無印。青龍玄法兩軌又爾也。攝大軌經并疏不出此尊也。廣澤二卷次第雲。內縛合中指。作一峰風開。屈為三戟(文)石山七集雲。印相二手內相叉作拳。二中指豎頭合。又舒二頭指。屈三戟刃即成(文)小野·廣澤兩說。今異彼(矣)。   勝三世。常喜院雲。咒同青龍軌。印同集記有傳(云云)儀軌勝三世大威德次第也。青龍軌雲。所謂勝三世○寶冠持金剛(五古云云)廣大軌雲。所謂勝三世。印同金剛惠(文)廣澤二卷次第雲。次勝三世五智金剛印也(云云)安然對受記四雲。勝三世印說五古金剛印(私雲。諸佛說皆用之云云)。   問。降三世勝三世同異如何。答。此真興僧都問答也。彼釋雲。問。金剛手院有降三世尊。今此院中有勝三世。亦名降三世。此外亦有凡三處有同歟異歟。答。一雲。各別也。別人同名。其真真言各異故。別體同名。部..非一。如金剛針。在金剛手院。亦有虛空藏院之末。執杵菩薩亦名金剛針等也。一雲。一人一名也。隨本誓故。處處出現。如地藏等也。二義俱得取捨任意(耳云云)私雲。今院二尊別舉。印言隨別。儀軌既說勝三世。而今次第舉降三世雲。儀軌不載之。若一體者。何雲如此耶。故知。延命院御心。可別體歟。然石山七集。出此院五尊。題聖三世。舉金界降三世大印咒。後標降三世。用今勝三世印言也。故知。雖一體。為顯形相印言等異。兩處現歟。故大日經第一雲。所謂勝三世。威猛焰圍繞寶冠金剛(文)疏第四釋雲。復次於下方西北隅際。作降三世忿怒明王尊。首戴寶冠。持五古金剛(文)既經勝三世。釋降三世。故知。一體異名也。但勝三世。四面八臂。降三世。一面二臂。隨機現形異故歟。又常降三世。四面八臂也。醍醐遍智院本尊。智拳印大日也。是尊勝本尊。左右脅士。左不動如常。右二臂降三世也。先師法印。勝三世被申也。   釋迦院(此東方第三重釋迦院也)青龍軌雲。持真言行者。次往第三院。東方初門中釋迦師子壇(文)。   問。大疏第五雲。次往第二院。盡釋迦牟尼(文)又現圖曼荼又第二重也。何雲第三院耶。答。大日經雲。東方初門中。盡釋迦牟尼(文)。既雲初門。可第三重也。但至疏釋者。彼疏釋雲。此中第二者。是隱密語耳。若從中向外。當以釋迦牟尼眷屬。為第三院。今則以毘盧遮遮那法門眷屬為第一。釋迦牟尼生身眷屬為第三。諸菩薩在非智之間。上求下化。故為第二。所以如此。互文者此是如來密藏。為防諸慢法人。不從師受者。變亂經文故。須口傳相付也(文)。生起雲。前一二重萬太良是法身眷屬也。第三重是生身眷屬也。即外金剛部名。釋迦亦同為其主也(文)。私雲。大疏約內眷屬。雲第一重。生起據內大眷屬雲前一二重也。   問。義釋第四雲。今則以毘盧遮那法門眷屬為第一。釋迦牟尼生身眷屬為第二。諸菩薩在悉智之間。上求下化。故為第三(文)疏釋與相違如何。答。演密鈔五雲。疏此中第二是隱密等者。謂釋迦眷屬。第三院者即在第三外院也。今言第二者。謂第一先安置中胎第一院已第二。次於外第三院安置。釋迦眷屬。名為第二。非第二院也。諸菩薩在非智之間。上求下化者。表在三院之間。即第二院也。今言釋迦第二菩薩第三者。即是從果至因說之。若約上求下化安置次第者。即名第二。故雲。隱密語耳(文)私雲。謂第一先安置中臺等者。中臺為第一。外三院為第二。故雲。次往第二院。非謂三院中第二院也(為言)諸菩薩在悲智之間等者。此顯諸大菩薩是三院中第二重也。然今義釋雲釋迦第二菩薩第三者。從果至因之義也。若約上求下化次第者。應雲第二。而義釋雲第三者。隱密語也(為言)。   問。諸菩薩在悲智之間等文。葉第二義。何為第三耶。答。悲者釋迦化道。論雲救世大悲者。之故智者諸執金剛。疏雲一向是如來智印。之故第一第二舉悲智畢。菩薩是在彼悲智法門中。上求下化也(為言)故疏雲。今此菩薩義兼定惠。又兼慈悲(文)是非謂第一重第二重中歟。若歟依疏釋者。先三院行相畢今如此。交文者隱密語也(為言)。   釋迦牟尼佛。言出青龍軌。印同石山七集(矣)青龍軌雲智吉祥印(空持水文)釋迦軌同之。又集記第五雲。各相捻空風(云云)私雲。諸說不同中。今依七集也。或雲。此印相捻三說不同。是他家大事。可尋慈覺·智證之門流也。亦可見對受記第四歟(云云)。   問。經并青龍軌雲。住彼而說法智手吉祥印(文)智吉祥印雲說法印歟。又雲。智印片手印歟。故大日經說加持印雲。空水輪相持是謂智吉祥印(文)如何。答。攝大軌雲。牟尼說法相智手吉祥印(文)玄法軌雲。住彼而說法(缽印)智手吉祥印(空持水文)私雲。此等軌意。智吉祥印雲說法印歟。玄法又雲缽印歟。又釋迦軌雲。定手水空相捻。惠手亦爾二手水空共相著。餘地火風三指散立(文)二手仰覆義。似今次第。但水火異。又著不著別。又七集如今次第印文結。為應身說法相。此意以二手作智吉祥印。雲說法印歟。又釋迦軌說形像印雲應身說法相。智手吉祥印。理手向上置臍前(文)此文意。右智吉祥印。左缽印俱說法印歟。玄法軌智吉祥印缽印。俱又為說法印歟。對受記第四雲。長意大德說中。但右申仰右空火捻向外名說法印。左名缽印(文)此文似缽印不名說法印。然住此印相說法故。俱可名說法印(矣)諸軌多分雲智手吉祥印。常雲智吉祥印者。智手作此印故歟。或兩手合雲智吉祥印歟」   能寂母。印言俱出青龍軌。大經四雲。如前佛頂印是佛眼印。復有少異。謂金剛標相(文)疏十三雲。佛眼印如前佛母印作之。是中少計異者。謂開空頭指。令去火背。一來計不相著。如仰五眼之形即是也(文)經金剛標相者。二風不付火背。似五眼形云爾也。御口決雲。不相著者。風火間開擬眼也(云云)私雲。經疏意二風端不付火。標杵形(矣)玄法軌雲。內縛中火屈風在火背。一麥不相到(文)廣軌雲。次右蓮花中顯示遍智眼○是名能寂母○印如佛頂眼同。金剛標相異(文)攝大軌(文異)意同。御作次第佛眼(內三古印)御流又同。   毫相。即言出青龍軌(矣)軌雲。右拳置眉間(舒風指。空左內掌文)攝大軌雲毫相智拳。風[}/即]置眉上(文)對受記雲。惠拳以風中[}/即]。指白毫處(文)。御作次第雲。智拳置眉間(文)。御流次第。右手作拳(胎舉)置眉間(云云)御口決同御流印。 一切諸佛頂。印言出青龍軌(文)。軌者一切佛頂。惠手指聚印頂。成密印(文)玄法軌全同。廣大軌并經·疏意同之。御作御流又意同。   問。何故雲一切佛頂耶。答。大疏雲。謂十佛剎微塵數佛頂。佛頂者是尊勝義。最在在身上。即十八不共法之別名。此尊形像一同。釋迦具大人相。唯頂肉髻作菩薩髻。亦住寶處三昧(文)。   白傘蓋佛頂。印言出青龍軌(文)。軌雲。次南五佛頂白傘蓋堅惠風(真金)定掌覆如蓋(文)。玄法軌同之。廣·攝兩軌并大經意同。疏十三雲。次白傘蓋佛頂印散舒左手。令指頭相去。各寸計以為傘。右手作拳。而豎風指。指為柄以拄左掌心是也(文)。御口決雲。以右風頭指左火根也。御作等印相。意同青龍。注真金者五佛頂中。白傘蓋其色金色故歟。故大疏雲。次於釋迦之南。置五如來頂。第一白傘(真金色)第二誓耶此雲勝(鬱金色)第三微誓耶此雲最勝(淺黃色)第四帝殊羅施此雲火聚(極白色。亦名高亦云火聚)第五微吉羅拏此雲捨(淺白色。亦名除障。亦名捻除。亦名摧碎云云)私雲。餘佛頂下舉故具引之。   勝佛頂。印言俱出青龍軌。軌雲。勝頂前刀印(金色文)常喜院雲。經并廣·攝兩軌大意同之(云云)私撿雲。廣大軌雲。勝頂前刀印(金三補吒文)七集雲。大惠刀印(云云)御作御流兩次第同之。   最勝佛頂。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最勝印金輪(淺黃文)。私雲。金輪者轉法輪印歟。故大經雲。如前輪印是最勝佛頂印(文)。疏雲。如前轉法輪印是也(文)御作次第雲。最勝佛頂轉法輪(文)御流亦爾也。   光聚佛頂。印言者常喜院雲。咒同青軌。印師傳歟(云云)青軌雲。火聚如來頂(白)玄法軌雲。淺白也。廣·攝二軌火聚印。與佛頂同。七集雲。火集佛頂印。以定惠手合為一相。其地水輪皆向下。而申火輪。二峰相連屈二風輪。量於第三[}/即]上。置虛空輪。如三目形。置火聚佛頂印也(文)御作御流次第。內三古印(云云)法皇二卷次第雲。合掌地水入月。火峰以風著火。申空推火側(文)。   除障佛頂。印言出青龍軌(矣)軌雲。捨除內成拳(內縛)風輪屈如鉤(文)。廣軌雲。惠手風輪鉤(文)攝大·玄法二軌同之歟。御作御流法皇二卷次第同。廣大軌右手作拳風釣也。青龍軌雲。內縛。今次第同彼也。大經雲。兩手為拳。風輪少屈(云云)疏釋內相叉合掌。而屈右手風指(云云)。私雲。經拳者內縛拳也。疏合掌者又內縛合掌歟。又本軌上雲。兩手外叉合掌作拳。曲釣右風幢(文)依此等文者。此尊印有三說。內縛外縛片手印也。 廣生佛頂。印言俱出青龍軌(矣)極廣廣生頂五智金剛師(文)攝大軌雲。極廣廣生頂五古金剛印。水入福智合。風屈持火中下節上一麥。極廣真言雲。輸嚕唵(二合)鄔瑟抳(二合)娑娑縛賀(文)。私雲。青龍·廣大·玄法三軌以吒嚕吽。為廣生咒。以輸嚕吽。為發生咒。攝大軌反之。可尋決之。但御作御流法皇二卷次第。如今次第。.為廣生。.為發生也。但御作御流印內五古(云云)今次第外五古(云云)。先師僧正口決雲。內五古印(云云)此則同御作等也。   發生佛頂。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廣大發生頂同前蓮花印(文)攝大軌雲。廣大發生頂同用蓮花印。曩○南一吒嚕唵(三合)鄔瑟抳灑娑縛(二合)賀(文)御作次第等八葉印(云云)真言漢注第三字如青軌。廣大等吽字也。攝大用唵字也。又青龍·玄法兩軌說印。先發生次發生。說咒先廣生次發生次第也。尊勝軌上雲。廣生佛頂王。左手持縛日羅。發生佛頂王。左手持開敷蓮花(文)今兩佛頂印。自契尊勝所持之三形(文)。   次無量聲佛頂。印言俱全同青龍軌(矣)。御口決雲。虛合二空并屈屈二風。合掌兩空間絞拄。大疏十三雲。謂三補吒雙屈二空。以二風並厭之也(文)御口決同此釋歟。今次第口雲。遏伽印者是意歟。御作次第等商佉印。   聲聞眾。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次南聲聞眾梵篋為標相(文)玄法廣大兩軌同之。攝大不列此尊也。   緣覺眾。印言俱出青龍軌(矣)印文如次第出。玄法·廣大兩軌同之。攝大軌不列此尊。經并疏有咒無印。御作次第等如攝大軌。不舉聲緣也。   問。攝大軌不說二乘印言。青龍等何說彼印言耶。答。大疏雲。此是諸佛大悲力。為利有情。於三昧中。而現聲聞緣覺真言。若有眾生。應以此法入道者。令從此門入大悲藏(文)問。二乘自利行。永無利他心故。十心論雲。隨二乘地名菩薩死。相宗判若起自利心是大菩提障。何以彼真言。為入道之要耶。答。今宗五乘融會。皆開心實相門。故為入道要。不同顯乘二乘也。疏第七委釋此旨(矣)問。緣覺佛相好何異耶。答。青龍軌雲。緣覺相與佛相何別。佛相圓滿。緣覺相疲也(文)。   無能勝。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明王智持蓮(風捻空。火屈入掌。右手為惠左定)定掌向外舒(高於頂文)玄法軌同之廣軌雲。智執蓮左心。定掌向外舒(文)攝軌上句同。下句雲定舒定外距(文)御作次第雲。惠空風持花。餘輪舒散定拳辟上擬打物勢(文)御流次第右手同御作。左拳舒五指向外(文)御口決雲。定掌徐垂下一度(云云)真言唧陵者。諸障不生義。廣·攝軌唧替日。雲日陵(二合)也。經疏此處但有印無言也。   問。無能勝者何尊耶。答。大疏雲。是釋迦眷屬。亦入寶處三昧。此是釋迦化身。隱其無量自在神力。現此忿怒明王之形。降伏眾生畫諸障(文)。   無能勝妃。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妃密勝大口(內縛並二空如口云云)玄法軌同之。但雲如釣也。經·疏并諸軌印相同。御作御流次第大旨同。真興釋雲。此院內有如來寶等。皆不說印言也(云云)。   文殊院(是第二重東方文殊院也。儀軌此次說外金剛部院。御作次第亦爾)青龍軌雲。次東第三院施願金剛壇(文)。   問。大日經雲。次至第三院。先圖妙吉祥(文)儀軌雲。次東第三院施願金剛壇(文)現圖又第三重圖文殊院。何背此等說雲第二重耶。答。文殊是第二重四菩薩隨一也。故疏第五雲。當釋迦內正東門之中。盡文殊師利(文)既雲釋迦之內。可第二重。釋迦外第三重故。但至經軌文者。真興釋雲。自下第二重東方妙吉祥院也。文雲第三亦是隱言。理實應言東第二也(圖與此異。疏文與今同云云)故無過問。疏上文雲。經中次說第三菩薩眷屬(文)同經·軌如何。答。此釋違下句釋迦之內之文。故義釋第四雲。經中次說第二院菩薩眷屬當釋迦內正東門中(文)此釋上下符順耳。或又經軌既隱密語。疏又隱語雲第三歟。 文殊師利。印言俱出青龍軌(文)。軌印文如次第也。攝大軌雲。文殊智定手火合加水上。風空如縛字戚合似青蓮(文)。經五雲。作空心合掌。火輪交結相持。以二風輪。置二空輪上。猶如釣形(文)廣大軌同御作。御流次第如青龍軌(矣)。問。今次第口授者。誰人口傳耶。答。常喜院雲。見集記歟(云云)。先師僧正口決雲。用口授說也。遍智院僧正都督次第。用儀軌說也。   光網菩薩。常喜院雲。咒同青軌。印同集記有傳(云云)。青軌雲。右光網菩薩定拳執釣印(文)。攝大軌雲。光網定為拳。屈風如釣勢(文)經并廣大記意同之。御作并二卷次第又同。御流次第雲。右手作拳屬.。如釣形(文)儀軌并諸次第皆左手。御流右手者傳寫誤歟」   無垢光菩薩。常喜院雲。咒同青軌。印用集記有傳(云云)青軌雲。左蓮無垢光青蓮而未敷。前印舒微屈(如佛身光文)御口決雲。定手向右釣立四指開散表光也(云云)表光義會軌如佛身光(矣)攝大軌雲。無垢同前印(文)經·疏·廣大軌意同之。御作御流次第又同。   計設爾。印言同出青龍軌(矣)軌雲。計設爾持力。惠拳豎風火(空押地水甲加擬勢云云)御口決雲。三度如擬勢明各一遍(云云)經·軌諸軌同。御作雲智刀。御流右手作劍印。俱不雲擬也。   烏波計設爾。印言同出青龍軌(矣)軌雲。前印火輪戰(空押風地水甲文)經·疏并諸軌大旨同。又御作等次第同也。   地惠菩薩。印言同出青龍軌(矣)軌雲。地惠持幢印。定拳地水豎(空押風火文)經·疏并諸軌大旨同。御作等次第同。   質多羅童子。印言同出青龍軌(矣)軌雲。右拳風輪杖(文)經·疏并諸軌大旨同。御作次第雲。定拳舒風空在左(文)此雲定拳與前異。集以空付風側(云云)。   召請童子。言出青龍軌。印同御作次第歟。青龍雲。召請風為釣(外拳文)御作次第雲。智拳風釣三招(文)經雲。惠手為拳。而舒風如釣(文)諸軌及疏大旨同。軌注外拳者集記雲。惠風為釣空押火側外拳也(文)風三召者。見八字文殊記也。私雲。此計設爾等五童子。是文殊五使者。故疏雲。一名計設爾。二烏彼計設爾。三質多羅童子。四地惠菩薩。五召請童子於妙吉祥左右列之。各持文殊一智也(文)。 不思議童子。印言同出青龍軌(矣)軌印文全同次第。廣大軌雲。定惠外拳叉二風屈如釣(文)攝大軌意同之。御口決雲。二手內縛屈二風合甲立二空並屈甲上也。御作次第雲。諸奉教者亦名不思議童子合掌(文)御流次第同之。   問。軌雲。如是五使者。五種奉教者(文)爾者今此不思議童子。五人隨一歟。將通五使者歟。答。對受記雲。五種奉教者初不思議童子。別記雲。不思議童子是五種奉教者之上首也(文)此意五種隨一歟。又真興釋雲。謂是即於五使者。各有一人奉教之者。想名不思議童子。與使者別。以其真言當知之也(文)此意五使者各各有一人奉教者。總名不思議童子也。故知。若依前義者。本軌文如是五使者(波)五種奉教者也可讀也。若依後義者。如是五使者(仁)五種奉教者可讀也。大疏雲。其使者下。各有作一奉教者(文)玄法軌雲。次五種奉教不思議童子(文)此等文意順後義(矣)。   諸菩薩。印言如前(矣)真興釋雲。此院內亦有觀自在普賢對面等多類。皆無印言也(云云)私雲。文殊院有二十五尊之中舉九尊。餘十六尊諸菩薩印言攝彼歟。但儀軌所出地惠質多羅召請等現圖二十五尊中。無此異名歟。可決之。又經現圖異故。不可一同也。   除蓋障院(是第二重南方除益障院也)儀軌雲。行者於左方除一切蓋障(文)疏第五雲。次於第二重大日如來左方。畫除蓋障菩薩。西方俗法。東向而治故以東為初方。南為右方。西為後方。北為勝方。今此曼荼羅壇門向西。故當大日左方也(文)。 除一切蓋障菩薩。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福智虛心合地水入月(空持水甲)併合風火輪。如持摩尼珠(文)。御口決雲。二風作寶形也。理性院風火俱作寶形也。二說中後說雖順軌文。經軌口傳中。就師口為祕說也。御作御流次第不舉此尊。法皇二卷次卷列之。疏雲。此菩薩及諸眷屬。皆是大慈悲拔苦除障門(文)。 除疑怪菩薩。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印文如次第也。玄法軌雲。尊右除疑怪內縛豎火空。寶瓶置一股(文)(疏雲。除蓋障側作二使者。今此菩薩在除蓋障右也)(文)廣大軌雲。定惠內叉拳次舒屈上[}/即]。寶瓶上金剛(矣)攝大軌意同也。御口決二火圓合也.御作次第雲。次大愛樂(亦除疑怪)內縛二火刀御流次第意同.私雲。御口決雖似違儀軌等。師口為本如先成(矣)就中法皇二卷次第雲。內縛火輪圓屬(文)御口同之。御作次第大愛樂者。不空□索經說也。對受記除疑怪文雲除垢(文)真言少御作御流次第等異。..........法皇次第咒。同今次第也。   施無畏菩薩。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羅婆諸(三字種子)阿佩演那那(無畏施也)娑縛(二合)賀(引)御流次第歸命下加羅種子也。儀軌三字為種子。下除惡趣救護惠真言。儀軌如今次第。種子字下有沙難二字。御作御流次第無此二字也。二卷次第如今次第也。   除惡趣菩薩。常喜院雲。咒同青龍軌。印似集記有傳(云云)大日經青龍軌。如今次第名。惠運記雲滅惡趣。不空□索經雲捨惡道菩薩。現圖雲破惡趣菩薩也。青龍軌雲。一切眾生無始無明覆故。常在三惡趣中。尊名似得五力。願舉之令清涼。令一切眾生出三界也(文)御作次第施無畏雲。表五根力也(文)今軌除惡趣雲。得五力聊異。然二菩薩俱可依五力歟。故疏說施無畏印雲。地為信。水為進。火為念。風為定。空為惠。此印即表五根力也。又說除惡趣雲。似諸眾生無始以來以無明故。常在三惡。今此聖者得是力。舉之令昇(文)故知通二菩薩也。御作次第高擎右臂。申五輪。如打物勢。破地獄拔眾生(文)。   救護惠。印出玄法軌。言出青龍軌(矣)青軌雲。披護惠菩薩悲手掌左心左拳安腰側(文)。私雲。悲手者惠手。悲是後得智所起故。廣大軌雲。惠悲手掩心(文)問。何故名救護耶。答。青軌雲。憶念本願。除一切苦故。故名為救護。今呼彼名。令憶本願。而救護一切也(文)又雲。又名哀愍惠(文)私雲。依哀愍救護眾生也。   大慈生菩薩。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大慈生菩薩惠風持花(散之文)廣大軌雲。直空水持之(文)疏十三雲印如前無畏施手。而以空風指捻。如人持花之狀。餘三指立而向上即是也(文)御作御流次第如今次第印。   問。何故名大慈生耶。答。儀軌雲。言此慈從自心生。不從他生得故名大慈。謂自性清淨心。不從大種子生故名自心生也(文)。   問。經第一雲。慈起大眾生菩薩(文)既向眾生起慈。何雲不從他生乎。答。大眾生者。道心眾生義。指菩薩體歟。故疏五雲。慈起菩薩十六雲大慈悲起也。   悲旋潤菩薩。言出青龍軌。印同御作次第(矣)軌雲。悲念在心上垂屈火輪指(文)廣攝軌意同之。法皇次第同今次第也。御口決雲。右掌覆心。火屈當心。空不立也(云云)。御流次第雲。右手舒五指。以掌向心。屈.拄心(文)。御口決同御流印相也。   問。何故名悲念等耶。答。疏雲。此菩薩名悲念者。此菩薩繫屬於悲。如人被他執持。故心不得自在。此菩薩身心。繫屬於悲。為悲所持故(文)此菩薩經五疏十六雲悲念菩薩。經第二疏十雲大悲纏。經一雲悲念具惠者也。   除一切熱菩薩。印言俱出青龍軌雲。除一切熱惱作施願印(文)廣·攝兩軌并經·疏大旨同(矣)。   問。何故名除一切熱耶。答。青軌雲。今憶本願。而與一切眾生。除諸熱惱。化一切眾生。令成佛道(文)御作次第雲。智與願指頭流出甘露除熱惱(文)攝大軌雲除惱。現圖雲斷諸熱惱也。   不思議惠菩薩。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次不思議惠以施無畏手。空風持珠形。火等散微屈(文)玄法·廣大·攝大三軌意同也。經雲。如前以智慧手。如執持真多摩尼寶形是不思議惠印(文)御作次第如青軌。但雲當口也。真興雲。此會中有賢護菩薩無印言也。   地藏院。第二重內北方地藏院也。青龍軌中雲。北方地藏尊(文)。   地藏菩薩。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印文如次第出也。廣大軌雲。定惠內為拳舒散火輪幢(文)攝大軌并經疏等印意同(矣)御作御流次第又同(矣)。   問。何故名地藏耶。答。十輪經疏地藏名釋雲。地者初也。藏者終也。性德大地中。結緣春始下一毛端善根種。熟脫之秋終阿賴耶識中刈納為終(文)私雲。從法身大地示現三密無盡莊嚴故雲地藏也。   問。今菩薩與在上觀音院何異耶。答。是一菩薩由本誓故。成他部伴成自部主也。   寶處菩薩。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右觀寶處尊惠散空風寶。寶上三股印(文)玄法軌經疏大旨同。御作御流次第又同(矣)。   問。何故名寶處耶。答。儀軌雲。如寶生於大海中。從寶處生故寶處也(文)。   寶手菩薩。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寶掌於寶上。一股金剛印惠拳舒水端(空押之文)經疏諸軌大旨同集記。七集同之。   問。何故名寶手耶。答。儀軌雲。寶從手出言聖者從寶生(文)。   問。寶者何處耶。答。軌雲。謂從菩提心寶而生(文)前寶處准知之。   持地菩薩。言出青龍軌。印出御作次第(矣)青軌雲。持地右寶上二手金剛印(矣)玄法軌同之。攝大軌雲。智定皆合。空地互加持(文)私雲。攝軌分明。青玄金剛印者。金剛部三昧耶印故云爾歟。廣大軌·經·疏大旨同。七集文同。御作次第如金剛部三上下(文)御流同之。法皇次第又同。但不雲三上下。御口決雲。三遍上下明各一反。問。何故名持地耶。答。軌雲。以地能持一切物故以為名也。謂諸佛荷負眾生故名持也(文)。   寶印手菩薩。言出大日經。印師傳歟(矣)青龍軌雲。寶上五古印(文)玄法·廣·攝諸軌并經第四。但雲五古。無內外說。疏雲。先作向外相叉拳○狀如五股金剛(文)此文見外五古(矣)御作御流次第。外五古印也。真言爾梨爾多者。同大日經。青龍軌云爾唎惹多。玄法軌云爾□□□□□□□□奐□本□□檢□□□□□□□飼褽□毼視兜飀□  堅固意菩薩(經雲發堅固意。七集雲堅固深心菩薩。諸軌同今題也)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定惠蓮花合併空。微拳開(文)玄法軌雲。右寶羯磨金剛印。前印諸輪合(二風指豎著二中指背為諸輪合也云云)疏十三雲。如前五股之狀。令諸指頭併相著是也(文疏前印者五古印也)。御作次第雲。二羽五輪相合如五股形(文)。   御流次第雲。蓮花合掌二.散開(文)二卷次第同之。問。何故名堅固意耶。答。儀軌雲。從金剛不壞智印生故以為名也(文)。私雲。金剛不壞即堅固義也。   諸菩薩。印言如先。此院有九尊之中。今舉六尊。以諸菩薩總印言修除憂闇等四尊也。但九尊中無寶處菩薩名(矣)真興雲。此院內亦有日光等四人。皆無印言。如是上首諸尊。又各各左右眷屬圍遶(文)。   虛空藏院。第二重內西方虛空藏院。大日前也。青龍軌雲。西方虛空藏(文)。   虛空藏菩薩。常喜院雲。咒同青軌。印集記有傳(云云)青龍軌雲。尊密同慈氏空持水中節(文)玄法·廣大同之。私雲。慈氏寶瓶印。以二空入掌中。持水中[}/即]。二風屈自押空上故。今次第印也。攝大軌雲。初印福智合風如火上[}/即]雙空入日中(文義釋同之)此印相異今次第印。七集雲。虛心合掌以二風在二火輪下。以二虛空輪入中(文)此印相屈二風置二火下歟。意同今印歟。住清淨境界三昧者。疏第十雲。所謂住此三昧。能知自心本性清淨即達如是清淨法界之境即是大空之祕藏也(文)。私雲。御作并御流次第。此虛空藏院。不出虛空藏菩薩。除蓋障院不出除蓋障菩薩。於如來身會。出此二尊也。今次第并儀軌。於兩院舉二尊。如來身會不列之。現圖方荼於地藏院出二尊。除蓋障院。不出除蓋障也。經圖俱虛空藏院。列虛空藏菩薩也。今次第專合名詮自性之理。御作現圖未審(矣)善無畏所傳曼荼十五尊中。列除蓋障菩薩也。   虛空無垢菩薩。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次虛空無垢二手惠刀印(文)。私雲。惠刀者大惠刀印義。故玄法軌雲二手作刀印(文)廣·攝二軌經·疏同之。御作御流次第又同之。   虛空惠菩薩。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虛空惠法輪(文)玄法同之。廣·攝二軌經·疏皆雲轉法輪也。御作御流次第又雲轉法輪也。虛空惠者演密鈔第八雲。謂此聖者。既虛空藏眷屬。當轉法輪惠故。雲虛空惠也(文)。   蓮花印菩薩。言出青龍軌。印用集記印(矣)。石山集記第五雲。有傳雲。外縛二地二空豎合。蓮花三昧耶印也(文)青軌雲蓮花印。玄法雲普印。攝大雲普遍印。經不舉此菩薩。御作御流又不出之。二卷次第八葉印(云云)。   清淨惠菩薩。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清淨惠商佉(文)玄法·廣·攝軌皆雲商佉印歟。御作御流又爾也。 行惠菩薩。印言俱出青龍軌(矣)今次第蓮花臺印者。御口決雲。八葉印也。法皇次第雲。蓮花臺仰地空相捻六指開立(文)青龍軌雲。行惠敷蓮花(文)玄法·攝大·疏十三同御作。御流又雲八葉也。   安住惠菩薩。常喜院雲。咒同青軌。印師傳歟(云云)軌雲。安住惠菩薩多羅印。稍開(文)玄法同之。御口決雲。內縛二頭指立端少開。二大指並立也。私雲。先多羅菩薩印文雲。內縛立空風也(文)。此印二風頭合少開故雲稍開也。故疏十三雲。作向內相叉拳合掌。申二風指豎之。頭邊少計勿相著(二空並豎)此印與多羅菩薩相似。但少開耳(與前異更問文)先師御口決。專合疏并軌文(矣)今次第如前者前觀音中多羅菩薩歟。兩手間者二手風端開。不爾者違稍開文故。或又如前者。似前指行惠印(矣)御作御流二卷三次第。如御口決也。   出現智菩薩。印言俱出玄法軌(矣)彼軌雲。出現智菩薩真言曰(普印文)廣·攝大軌雲。普通印。青龍軌雲。出現智合掌(文)此軌真言。今次第真言滿怛羅下。有沙羅(二合)句。餘軌亦爾玄法軌又入彼二字。可勘證本也。法皇次第如儀軌。加娑羅句。御作御流本。不出此菩薩(矣)問。今此菩薩何會攝耶。答。真興釋雲。出現智菩薩。攝大儀軌亦名蘇悉地伽羅菩薩也。上文蘇悉地眷屬。判為蘇悉地會。是則虛空藏院之內。以出現智為上首可有拳屬。若依圖者。此出現智位。在虛空藏院內。從此下位。有曼荼羅菩薩金剛明王乃至十一面。以此等可為眷屬。在此軌文并圖中。不見經文及疏文也。出現智在古軌中。勘之可悉(矣文)私雲。現圖壇。虛空藏蘇悉地二院菩薩中。無出現智菩薩稱。然攝大軌既出現智名蘇悉地伽羅。虛空藏院有此菩薩。圖中虛空藏院下列蘇悉地院八菩薩。虛空藏院菩薩中。此菩薩得蘇悉地稱。彼會菩薩可屬此菩薩也。故儀軌中。舉虛空藏院諸菩薩畢。次出蘇悉地八菩薩。故青龍軌中雲。次曼荼羅菩薩。金剛明王菩薩。金剛將菩薩。軍荼利菩薩。不空金剛菩薩。不空供養寶菩薩。死雀明王菩薩。一髺羅剎王菩薩。十一而觀世音菩薩形印如法教(文)玄法軌下雲。曼荼羅菩薩(乃至)一吉羅剎王十一面自在印形如法教(文)故知。於虛空藏院出此八菩薩。故蘇悉地會是虛空藏院攝歟。依之小野廣澤次第別不行蘇悉地。又小野次第示座時。不指蘇悉地院。現圖立別院者。開蘇悉地迦羅菩薩之眷屬八菩薩。而為一院。從主名蘇悉地院。是依主得名歟。此八菩薩。儀軌中雖出其名。不說印言。故又兩流次第不修之歟。其名現圖所列全同而已。   執杵(青龍·玄法軌雲執蓮花杵菩薩)印同集記或說。言出青龍·玄法等軌。但彼軌皆佛部歸命。攝大軌無歸命句歟。青龍·玄法兩軌雲普印。攝大軌雲普遍印也。御口決雲內五古印。法皇二卷次第印言。如玄法軌。真言佛部歸命也。御作御流次第。不出此尊也。   壇波羅密。印言出玄法軌(矣)軌雲。右仰忍與禪相捻(文)青龍軌標十波羅蜜稱。不說印言。常喜院軌雲。經疏并青龍·廣·攝三軌不出十波羅蜜印明也(云云)私雲。廣大軌雖不出印。十波羅蜜言說之。千手軌并最勝心明王經。出十波羅蜜印言。可對思之。法皇次第印相同今次第印御作御流次第不出十波羅蜜也。   戒波羅蜜。印言俱出玄法軌(矣)軌雲。內縛豎禪智(文)。   忍波羅蜜。印言俱出玄法軌(矣)軌雲。內縛進力禪智豎(文)七集并二卷次第同之。   精進波羅蜜。印言俱出玄法軌(矣)軌雲。准前忍進力折開(文)七集雲。內縛進力禪智豎進力折開(文)法皇次第雲。外縛風開豎少屈不合(文)。   禪波羅蜜。印言俱出玄法軌(矣)軌雲。仰右於左禪智相拄(文)七集法皇次第同之。   般若波羅蜜。印言俱出玄法軌(矣)軌雲。左手舒右覆左上當心(文)七集法皇次第同之。   方便波羅蜜。印言俱出玄法軌(矣)軌雲。左惠方握智度。右准前忍願相背。進力平舒側相拄(文)七集印同軌。法皇次第印意同今次第印歟。   願波羅蜜。印言俱出玄法軌(矣)軌雲。右手直豎施無畏。七集雲。印相右手直豎施無畏(文)。   力波羅蜜。印言俱出玄法軌(矣)軌雲。准戒印禪智進力忍願豎頭相合(文)七集雲。印相內縛。禪智進力忍願豎頭相合(文)法皇次第雲。內縛風火地合立(文)今印同石山七集也」智波羅蜜。印言俱出玄法軌(矣)軌雲。外叉作拳。壇惠直豎。互交少分。屈進力頭圓。忍願豎相合(文)。七集印文同軌也。私雲。今次第不雲二火立合。然初雲三補吒合掌。二水外縛故。二火自立合也。故同軌等也。法皇次第雲。外縛風成丸。火甲一峰地甲少分交(文)。   諸菩薩。印言如前。但於虛空藏院有多菩薩。且舉十九菩薩故。今以總印言修金剛藏千手等菩薩歟。善無畏所傳曼荼羅。列二十三尊中。金剛藏千手十波羅蜜等無之。今次第虛空藏·虛空無垢·虛空惠·清淨惠四菩薩。彼曼荼中有之。其餘菩薩異現圖壇。此院有三十三尊之中。虛空藏·蘇悉地二菩薩。當今虛空藏·出現智二菩薩。其餘菩薩皆其名異(矣)大日經虛空藏·虛空無垢·虛空惠·清淨惠·行惠·安惠七菩薩舉之。無畏現圖等菩薩同體異名歟。可尋決之」   外金剛部院。青龍軌下雲。次於東北方。布列淨名眾(文)真興釋下雲。自下第三重內護世天等也。於中有四。約四方門分別之故。此即第一東方部內也。於中分三。初東北。次正東。次東西。是即初也。大疏雲。次於東方最近北邊。布列五淨居天眾(初三名如軌文)第四意生。第五名稱遠聞。此是五那含天子耳(云云)此佛所化生非關世天也(云云)。   自在天子。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自在思惟手(側頭就手)玄法軌同之。攝大雲。惠手承己頰(文)經同之。廣大雲。思惟。御流次第法皇次第同攝大(矣)御作次第雲。惠手承..作思惟相。頭微傾掌少曲(文)。   普花天子。言出青龍軌。印似彼軌印少異(矣)軌雲。散右手風捻火背。空持火側文地水稍屈仰胸前(文)集記大師傳同之。玄法軌雲。普花風火卷火入胸前側(文)。私雲。青軌有二說中。玄同初說也。今次第空入地水內者。異青軌也。諸說中無之。恐師傳歟。御作次第雲。舒惠五輪風付火背(文)御流雲。右手作拳。立.屈.附.上[}/即]。以.押.側(文)法皇次第雲。惠手舒五輪。以風立火背立胸前(文)此等印相。大旨同軌(矣)。   光鬘天子。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光鬘空在掌(文)玄軌同之。攝大軌雲。光鬘印同前印。改空橫掌(文)御作御流次第。同今次第(矣)。   滿意。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空捻風側掌當前。獻華勢(文)玄法雲。滿意空風花(文)集記御作御流法皇等又持花印。 遍音天子(御作次第雲遍音聲天子)印言出青龍軌(矣)軌雲。遍音空加水風以掩耳(兩耳文)玄軌同之。又青軌咒下注雲。惠手側掌屈三輪(文)今印取初說也。攝大軌雲。智空加水上。舒掩惠耳門(文)御作御流次第同之歟。法皇次第雲。掩二耳(文)問。何故名遍音耶答。儀軌雲。令此音色普遍知法界諸天極歡喜(文)。 伊捨那天(儀軌五淨居天次列火天等)印言俱出青龍軌(矣)儀軌雲。東北伊捨那眷屬部多等戟印。三昧拳豎火輪風屈背(文)玄法·廣大同之。攝大軌雲。三昧拳火輪舒。正直(文)御口決雲。定拳風火空開立。風空少屈如三戟也。或次第雲。定拳立火。舒風空小曲之(云云)此似御口決(矣)。   諸步多。言出青龍·玄法等軌。印諸軌不說之。他家師等說。道海普施天普印。堅實合掌二空立去風。又用金剛合掌。權僧正說。惠和尚說。亦用堅實合掌。智證大師亦用伊捨那印(云云)今說同智證大師說歟。   帝釋天王。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帝釋印內縛二風申如針(空豎文)玄法·攝大同之。法皇次第同。經疏有咒無印。   持國天王。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右拳空豎風如鉤不相著。准此腕相叉(文)。石山集記六雲。大師左拳立風舒空。右亦如此交臂如鉤不相著。記龜印(云云)經疏印言俱不說之。   日天子。言出青龍軌等。印同大師次第(矣)青龍雲。日天福智仰水入空持側。火輪欲相並。舒二地輪(文)御作次第雲。定惠顯現合掌二水入掌。以二空著水側。二火相跓。二風舒開。勿合仰如車路形(云云)。   私雲。玄法軌印文大異。青龍軌大旨同。但不立開二風是異。御作御流次第。日天次出社耶毘社耶印言。不舉摩利支也。青龍軌雲。二妃在左右逝耶毘逝耶。摩利支在前(文)玄法軌雲。社耶毘社耶也。兩軌俱雖標其名。不出真言也。   摩利子。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寶瓶印(乃至)想在此中。日天子前不能日光天人眼(文終一句異)廣·攝兩軌雲寶瓶印也。今次第同石山集記(文)。 七曜九執十二宮神。印言俱出玄法青龍軌(矣)玄軌雲。九執二羽合空輪並。而申(文)青龍雲。定惠手相合空微屈離火輪(文)今印同玄意也。   大梵天王。印言俱出青龍玄法軌(矣)軌雲。梵天持蓮花(准月)三昧空持水(玄雲捻水)廣·攝兩軌三昧空持水。猶如執花相(文)。   乾闥婆王。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乾闥婆密印。內縛申水輪(文)青軌全同廣·攝二軌又同之。   諸阿修羅。印言俱出青玄軌(矣)兩軌雲。修羅以智手風絞空輪上(文)廣·攝兩軌又同。彼西軌不說定手。青·玄二軌雲。定手如妙音天(文)御作次第如今次第印。 摩□羅伽。緊那羅。諸人。普世明妃。自下四尊。青玄兩軌并經疏。有言無印。廣·攝二軌。緊那諸人普施明妃印言不說之。玄法寺亂達普世明妃注雲。師雲。通用一切雜類天等印。金剛合掌。今次第恐依此說歟。   已上自東北角南行東方了 胎藏入理鈔卷中 胎藏入理鈔卷下    釋賴瑜記   火天。青龍軌下雲。行者於東隅。而作火仙像(文)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定印當心(已下全同次第印文)法皇二卷次第意同之。疏十三雲。以右手作施無畏相。以空在掌中。是召請火天印(文)。 火天後。言出青龍軌印同集記(矣)玄法·攝大亦有咒無印。廣大軌印言俱無。經·疏又爾也。法皇次第惠持少下定拳安腰(文)御作御流次第無此火天後也。御口決雲。左如前火天印也。   縛斯仙。言出青龍軌。印同集記傳(矣)法皇次第同之。御口決雲。自下五佛皆左手如火天印。胸前仰印持之。御作次第雲。以右空承水中文。左安腰(文)此意左拳安腰歟。   阿趺哩仙。言出青龍軌。印同集記(矣)。   尾哩瞿仙。此仙名。青龍·玄法軌等偈頌中。雲阿底哩與仙及毘哩瞿仙。雖如此列名。諸軌中不出印言。今雲在他所仍入之出言雲。.毘裡.俱.摩.訶.裡使(云云)御作并御流次第。用今次第驕答摩婆哩輸怛摩〃阿栗□樨□□□委襬□□飀□榠簨富耤韣¥洐E□□□.。大師梵字次第雲尾哩瞿......(云云)私案。於梵字有婆哩毘裡二聲歟。   今漢語次第。或記雲。此次第大師梵字次第。後人漢字畫成也。全無相違(云云)今案於梵名。隨人或雲比裡。或雲婆裡。於一梵名。漢注不同歟。大師次第雲輸怛摩。今雲俱多摩。彼梵名雖異通用歟。嬌答摩咒。大師次第雲..。御流次第雲..等也。法皇次第兩仙俱用婆哩輸怛摩之言。青·玄等軌嬌答摩真言出婆哩輸怛摩。御流御作真言違軌文。法皇次第兩仙用一箇言如何。又五仙中後四仙印相是異。御作次第縛斯(以右空蹉水中文。左安腰)阿趺哩(地)尾哩瞿(風)嬌答摩(火)櫱哩伽(散五指云云)御流次第同之。法皇次第縛斯仙如諸次第印歟。後四仙皆雲印如前但用同印(矣)天台諸師等列五仙。以毘哩瞿為第五。東寺諸師次第。同今次第(矣)。嬌答摩仙。言出青龍軌。印同集記大師傳(矣)記第六雲。有傳惠手以空指火中文。大師惠手以空指水中文(文)御作御流次第。俱同集記初說也。   櫱哩伽仙。言出青龍等諸軌。印同集記大師傳(矣)彼軌雲。有傳以空指中指文。同縛斯仙印。大師惠手以空指地中文(文)御作御流次第散五指(文)。 增長天。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印文如次第。但如鉤下水甲二字無之。集記又同。玄法軌有咒無印。廣大·攝大印咒俱無。經疏亦爾也。   閻魔王。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焰魔定惠合地風雙入月(文)廣·攝二軌經·疏同之。集記亦爾。玄法同青軌。但下句注雲。空屈至火(文)今真言吠字。青·玄等軌縛字也。御作次第雲。壇荼印定惠合地風入內。以.捻二.(文).   死王。言出青·玄軌。印通印歟。法皇次第死王普印(文)集記六雲。有傳不用印。誦主咒者。即成主者焰魔王也(大師用主印云云)青·玄兩軌有咒無印。廣·攝二軌印咒俱無。   焰魔後。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焰魔妃後鐸惠手垂五輪猶健吒。相(文)玄法印又同之。但不出真言也。廣攝二軌印意同之。法皇次第印文同。但三振(文)儀軌暗夜神次列之。法皇次第亦爾。   焰魔七母。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七母三昧奉抽空豎鎚印(於心文)玄軌同之。但無注二字也軌無打物之形。今次第不雲抽空。廣·攝兩軌等意同(矣)御口決雲。打三度。明各一反。法皇次第雲。安心三度上下(文)御作次第不列七母死王等也。   暗夜神。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暗夜三昧拳風火並皆申(空押上文)玄軌同。但無注也。廣攝二軌同。御作次第雲。又名黑夜神。焰魔後也。印相同。問。何故名暗夜神耶。答。青軌雲。鬼魅所行處。有情多恐怖。此神於夜中加護與安樂(文)。   奉教官。言出青龍等軌。印通印歟。法皇次第雲。金剛合掌(文)御作次第等不出此天(矣)」   拏吉尼。印言出青龍軌等(矣)軌雲。荼吉尼定掌爾賀縛觸之(文)玄軌全同。私雲。爾賀縛者舌梵名也。大師梵字次第雲。諸荼吉尼(特劫波近舌文)集記雲。大師定掌以舌觸之。謂豎定掌。而以指端當眉間。而出舌觸掌中也(文)演密抄雲。謂此荼吉尼是夜叉趣攝。能以自咒術盜取人心食之(文)。   金翅鳥。印出青·玄二軌言雖出玄軌等非今咒。青軌不出言。法皇次第用儀軌言(大咒也)今次第言說處安在耶。御作次第雲。金翅鳥王(如難陀但以右空押左空。二羽散舒如三擊勢)唵枳悉娑婆縛賀(云云)今次第真言初句同之。御流次第金翅鳥不出之。御口決雲。八指三搖動如鳥飛勢也。諸人并普施明妃印言如先。 已上自東南角西行南方了   羅剎王。青龍軌雲。涅哩底方主號名大羅剎(文)私雲。涅哩底者西南南。大疏雲。次於南隅畫涅哩底鬼王是護方。羅剎王也(文)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印文同次第。玄軌有言無印。廣·攝二軌身印同竭哦(文)又廣軌或本印言如青龍也。   羅剎斯。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蓮合水入月。風豎空火交(文)玄·廣·攝三軌同之。將兄言出青龍軌。印通印歟。玄法軌印言俱不說之。廣·攝兩軌有咒無印。   羅剎眾。言出青龍軌。印通印也。玄廣攝三軌。又有咒無印。此將兄羅剎眾。御作次第法皇次第等不舉之。   廣目天。印言俱出青龍軌。軌雲。二拳而背交合。空押火輪甲。風交如索(文)玄軌同之。但風交申如索空召(文)御口決雲。二掌背合交腕。二風鉤結也。或雲。廣·攝兩軌。印咒俱不說之(云云)廣大或本如青軌(矣)真興雲。經及疏古儀軌中。不說廣目天。薄魯拏為首。大疏雲。縛魯拏是大海龍王。西方護方龍王持□索印也(云云)。   水天。言出青龍軌。印出廣·攝兩軌(矣)法皇次第雲。定拳申風小屈惠手安腰(文)是用疏釋又說歟。   難陀拔難陀。言出青龍軌等。印同集記有傳也。青軌雲。二龍左右掌更互而相加(文)意同今印歟。御口決雲。先結兄印。誦歸命難陀。次結弟印。誦缽難多等也。御作次第雲。二羽覆空絞。先以右加左。次以左加右置頂上。成九頭龍(文)法皇次第雲。如梵天印。左手端柱右腕。手間二寸許開拳。左縛兄。右轉弟(文)御流次第二手舒五指覆掌。二.相絞三縛(文)御作意同。   諸龍。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諸龍覆散掌二空互相絞(矣)。御口決雲。今次第腹行者。順旋轉也。玄軌同青軌。廣·攝二軌不說諸龍印(矣)。   地神。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定惠密頭。相拄空其掌內。奉獻形(文)玄軌有言無印。廣·攝二軌雲二空如蓋(文)。   妙音。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惠風持於空。定仰在齊。舒運動如奏樂。彼天費拏印(文)玄軌同。但無第三句。攝軌雲。惠風持於空。向身而來去(文)。御口決雲。惠手風空捻。於定掌上三運動。明各一反。費拏者琵琶梵名也。   那羅延天。言出青軌等。印依廣·攝歟。彼兩軌雲。三昧空捻風圓宛如輪勢(文)今次第雲。餘三散豎也。青軌雲。那羅延持輪定掌以舒散(文)玄軌同之。   那羅延後。印言俱依廣攝二軌歟。彼軌雲。彼後風加空(文)青·玄二軌雲。後契空。持風。圓滿如輪勢(文)此印文似前那羅延印。故攝軌雲。彼後風加空。以此為殊(文)。御口決雲。以風絞空也。故主後印異(矣)。   月天。言出青龍軌等。印師傳歟。異經疏儀軌等。青軌雲。月天三昧手(或雲。空捻火初[}/即]。應觀向月在花中文)玄軌雲。月天三昧手(觀音半印文)廣軌雲。三昧手空風持白蓮(文)攝軌雲。身印三昧手空加於風上。因作白觀(文)御作次第月天同梵天。但於此蓮上。觀淨月輪為異耳(文)彼次第雲。梵天印定手蓮捻風空(文)今次第并諸軌梵天印。三昧空持水(文)常喜院雲。今次第以空持空。是前梵天印。以空持水。如取花形作之。今月天印准彼梵天印。故以空押水也(云云)。   二十八宿印言俱出攝大軌(矣)軌雲。蓮合火空交(文)青·玄二軌雲。宿密火空交(文)此軌不出印母。疏虛心合掌為印母。廣軌雲。定惠合空建火輪交(文)私雲。小野·廣澤同。二十八宿印空火交也。廣軌空建者可尋之。 已上從西南角北行西方了   風天(此下四天г儀軌出西方天矣)言出青龍軌。印同熾盛光軌(矣)彼軌雲。定手握為拳。地水如幢建(文)青·玄·廣·攝諸軌智拳地水豎(文)。御作次第雲。惠掌立..豎附作幢相(文)。法皇次第雲。定拳立地水。立肘立幢勢(文)御口決雲。定拳者以空。押風火甲也。問。拳者次風火握空何押甲耶。答。御流次第雲。左手作拳。甲立..以.押..甲上(文)御口決既同。尤可仰信(矣)但金掌小野·廣澤異。如金界鈔記之。   摩蓋首羅。印言俱出青龍等軌(矣)軌雲。二羽外相叉。右押左。直豎地風空。空成招(文)廣·攝說半印曰三戟印。但無咒也。   鳥摩妃。言出青龍軌等。印未檢本說。青軌雲。妃密三輪開(前立文)玄軌同之。但無住法皇次第雲。外縛地風空合立以空召(文)廣·攝二軌。同青軌也。   遮文荼。印言俱出青龍玄法軌(矣)青軌雲。定手仰劫波羅置口(文)玄軌雲。定掌仰持劫波羅(文)劫波羅者髑髏梵名也。故今次第想有髑髏(文)。   多門天。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多門虛心合雙地入掌交。空豎風側屈。一寸計不相著(文)玄·廣·攝同。但玄豎字替樹也。廣·攝屈字作拄也。問。青龍軌雲。北方門內置(文)自多門始之。今何自風天始之耶答。儀軌自北方中央始之。今次第自戟始故意異。故疏雲。西北隅置護方風天眷屬(文)」   諸藥叉。言出青龍軌等。印未檢本說(文)青軌雲。虛心合掌火空內相叉。二風如鉤形水合豎(文)又雲。內縛水豎二風屈(文)玄軌雲。定拳風如鉤(文)廣·攝二軌同青軌也。御作御流次第同玄軌(矣)法皇次第雲。左拳鉤風空立(文)今印相違此等諸說。可尋決之。   諸藥叉女。印言俱出青龍軌(文)軌雲。二羽地空入掌空捻地甲風火水相捻散申。如三昧耶(文)玄軌雲。舒掌空持地。風捻空輪[}/即]。亦合手作(文)廣·攝兩軌雲前印申火輪。地空自相持(文)私雲。前印者諸藥叉印也。御作次第雲。定捻..申三指(文)。   諸毘捨遮。言出青龍軌等。印依經耶。經雲。內向為拳而舒。火輪(文)然未雲合立(矣)青軌雲。內縛火輪圓(文)玄軌雲。定拳申火小(文)廣·攝兩軌同經也。   諸毘捨支。印言出青龍軌(矣)軌雲。前印火甲背(文)廣·攝兩軌雲。前印火輪屈(文)彼軌前雲。舒火輪今雲屈令圓也。御口決雲。前印二火令圓(云云)御口決同兩軌(矣)又疏雲。次亦准前而稍屈中指(文)御作次第雲。定捻..申三指(文)。   諸人普世明妃。印言如前(已上)從西北角東行了。   淨治。言出青龍·玄法軌等。印出阿□八字文殊軌等也。又青龍軌雲。次應執香爐(文)安然雲。玄法等兩卷亂脫。儀軌雲。若有香爐者。不可要印。若無作之但執香爐真言在別可口決之(文)。   不動明王。青·玄等軌但說明不出印。准常作法用劍印。但印十方五處無之。去垢令清淨等二句青玄兩軌文也。   金剛鉤。印言俱出青龍等(矣)軌雲。定惠內成拳惠風屈如鉤(文)。   問。何故用鉤印耶。答。青龍軌雲。此鉤印能召十方諸佛菩薩。集會道場。令滿足十地位。況餘八部未生善心者。而不來至耶(文)。   立身。此印言儀軌不出之。依憑可尋之。示三昧耶。儀軌雲。印言俱不出之。大日經供養儀或雲。次舉示三昧耶以真言印○入佛三昧耶印(文)儀軌雲。次示三昧耶蓮滿無上願。令本真言主諸明歡喜故(文)。   金剛網火院大三昧耶。此三箇印言。諸儀軌不出之。准金剛界出之歟。其印言等如金界抄記之。常喜院雲。上三種印咒。經疏及胎藏諸軌等不出之。但集記兩傳用之。仍今次第舉之歟(云云)。 閼伽。印言出青龍軌(矣)儀軌中出閼伽印言。不說加持印言。今次第亦爾。御口決雲。作法如金界。但加持印言。不動刀印。一字明加持三度。明各一反。問。儀軌雲。不動尊加持二十五反(文)是豈非加持印言耶。答。是出閼伽印言。俱軌次下雲。蓮合風絞火空持風下[}/即](文)印既閼伽印。其下真言曰出閼伽明。故知。加持二十五遍者。閼伽言等遍數也。但不動尊者。出所觀尊也。故今次第雲觀不動尊加持二十五反也。儀軌無觀字故次第加之。   問。大日經七閼伽明下注雲。當誦二十一遍。以不動尊印示之(文)此豈非雲以不動刀印加持耶。答。此文甚難解。然經以不動刀印加持之。後誦閼伽明。故云爾。儀軌舉所觀體故。經·軌各據一義也。   奉花座。青龍軌有咒無印。經第七雲。定惠手相合。而普舒散之。猶如鈴鐸形。二空與地輪。聚合以為臺。水輪稍相遠。是即蓮花座印(文)此常八葉印歟。水輪稍相遠者。不審可應雲火輪歟。   執杵鈴。青龍軌雲。次執金剛杵抽擲振金鈴(文)。攝大軌雲。次執金剛杵抽擲振金鈴。是加持法轉法輪諦想執金剛如於法性當住菩提心(文)。   四智讚。儀軌此處不出讚。 不動尊示座。儀軌不示此等作法(矣)又廣澤流御作等次第不用此作法(矣)示座事委有集記耳。安然雲。花座印但於此次。用不動示位印。以不動刀印左安腰。以右示尊(准世間主客禮想之)一示毘盧遮那佛位。二示寶幢佛○(云云)問。何故不指蘇悉地耶。答。蘇悉地院。是虛空藏院蘇悉地迦羅菩薩眷屬。即虛空藏院攝故。不別指歟。   金剛手。印言出青龍軌(矣)軌雲。具印真言。即同執金剛。彼真言曰(五胎三胎文)真言如次第出(矣)玄·廣二軌同頂上欠字等者。青軌雲。佉字大空點而置於頂上。轉身作薩埵。金剛種子心遍佈諸支分。諸法離言說(文)。   私雲。金剛種子心。.字在心故云爾。故次第雲心上.字也。諸法離言說者。.字義故。故法皇次第雲。佉字大空點(欠字在頂)金剛種子心(鍐字在心文)。   環金剛甲。青軌雲。遍身被服甲(文)玄軌同之。儀軌上卷所出環金剛甲印言也。   怖魔。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惠拳舒風輪。加於白毫際(左拳安腰文)又雲。如來菩提出樹下以此印。摧伏諸魔也(文)。四方四大護。   南門金剛無勝大護。言出青龍軌。印無之。軌雲。焰魔方含字成。無勝結護。   東門無畏大護。言出青龍軌。印無之。軌雲。帝釋方花臺縛字光轉成無畏結護者(文)今次第種子.軌縛可讀.聲歟。   北門壞諸怖大護。言出青龍軌。印無之。軌雲。夜叉方博字壞諸怖護(文)。   西門難降伏大護。言出青軌。印無之。軌雲。龍方觀索字轉成難降伏(文)。   問。儀軌東北西南次第。今何南東西北次第耶。答。大師次。第雲。次大界(虛合入二風水。順逆旋轉結十方略說真言曰)。   次南方無堪忍大護(虛合開水)...。次東方無畏結護(內縛立火)..。次北方壞諸怖大護(內縛火加鉤)..。次西方難降伏大護(內縛甲立風)..(云云)今次第依御作次第歟(云云)。   問。若爾南方西方印何異耶。答。設印雖異。四方次第依彼何失。常喜院記雲。經軌出一字言何不說各別咒耶。御作次第先標大界結印。誦略說真言畢四大護。謂一字明。今次第不顯大界。標四大護。各歸命加一字明。誦略說明也。本儀軌先印。次標大界真言出廣說略說二箇真言。畢四方四大護出之。法皇次第題次難堪忍出。廣說真言。次四大護如儀軌。東北西南結印。各誦略說真言也。但印。北方。五峰。三方。如御作次第印(矣)。   無能勝。言出青龍軌。印是異。軌雲。門門二守護無能。三昧拳舉翼輪開敷。智拳心舒風猶如相擬勢(文)玄·攝二軌同之。御作次第雲。無能勝(不可越右手作金剛拳。直豎風指當心。直豎掌面向左腕。右手金剛拳怒風地。當如鵂鶹耳。張臂捧拳與頭齊之。眼目猛怒左方顯視之文)御流次第雲。右手作拳。豎.當心上。左手同作此印。高舉與頭齊(文)法皇次第雲。左舒五指。上臂至頂側。右作拳舒風。當心誦明頂散(文)私雲。今印相異此等說。依憑可尋之。大日經攝大軌雲無能勝。青·玄兩軌雲不可守護。疏雲難勝金剛也。問。今此尊何院攝耶。答。御作次第。此二守護。釋迦院攝。七集出文殊院。現圖出釋迦院。左右圖無能勝無能勝妃也。妃與相向。同異可決之。但天台次第。題門門二守護。舉無能勝相向。故知。無能勝妃雲相向守護歟。無畏所傳曼荼下方第一重內有此二尊。當今持明院(矣)今次第十三大會外出之。   相向守護。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相對舉惠拳狀如相擊勢(左拳也)玄·廣·攝三軌同之。軌相對者今相向名也。七集雲對面也。御作次第雲阿毘目佉(相向如先印相。左當心如先相。右拳捧又如先相。眼目左顧之文)七集雲。印相相對。惠拳狀如相擊勢(文)法皇次第雲。開右至頂側。左拳舒風當心(文)。   不動尊心。儀軌不出此尊。法皇次第如儀軌。今次第舉此尊。依憑可尋之。御口決雲。右手作刀印。逆順各三轉。明各三反。   塗香。印言俱出廣大軌(矣)彼軌雲。塗香印定羽握智腕。舒五輪揚掌。作施無畏勢(文)青軌雲。以定握惠腕。開惠如與願手(文)攝軌雲。觀掌向外豎止羽握右觀(文)御作次第同廣軌意也。   花鬘。印言俱出廣大軌(矣)軌雲。定惠內。相叉。圓屈二風輪峰而相拄。二空附風側(文)今次第空輪離立(文)理性院向上離立。御口決負今軌文(矣)青軌雲。相叉仰蓮印置額右旋轉(文)。御作次第雲。內縛二.圓合(文)。   焚香。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印文同。但額前下有旋轉如三字也。御作次第意同。飯食。印言俱出攝大軌(文)軌雲。二地側相著。水火風端合。空附於風下(文)青龍軌雲密合(文)御作次第雲缽印(文)。   燈明。言出青龍軌。印師傳歟。青軌雲。舉右手豎火輪。空押風。捻火中節(文)廣軌雲。智羽應作拳。水輪絞火輪。空押風地甲。火輪而直端(文)攝軌雲。觀拳豎火輪。空拄火下[}/即](文)御流次第雲。右手作拳立.。屈.附.上[}/即]。以.押.側(文)此印相同青軌。今印以空押地水甲廣軌空押風地甲(文)今印相違諸軌說如何。答。兩流俱有其由。廣澤空押火是火生空中故。有障礙火可滅也。小野水滅火故。殊押水甲令去火也。問。若爾何儀軌雲水輪絞火輪耶。答。彼約同類大種歟。火大中有水大故。今次第約外水故意異。問。何故屈風著火。風迴火火可滅故。答。御口雲。風著火者。風約近火。雲著風。若遠火不燃故。   問。若爾何軌雲空押風地甲耶。答。彼為遮迫近歟。   虛空藏轉明妃。青龍軌有言無印。真言下注雲。於印上想一寶蓮花。花上想普通種子。從此字流出種種供養(云云)法皇次第雲。觀想火峰有欠字。流出種種供具。供養三力諸尊。   壇上供物。儀軌不出之。大日經七雲。為令心喜故。奉獻外香花燈明閼伽水。皆如本教說(文)。   讚。青龍軌雲。應以清雅音歌詠而讚曰(讚如次第出之)啟謝頌(如次第出)。   如來身會。問。今此如來身會者。十三大會中。何攝耶經軌并祖師等口決。未見相攝文。且私案。今此會想明十三大會修行得果義歟。若爾既非十三隨一。若相攝者可攝諸會歟。例如金剛界成身會。明九會修行之軌則(矣)。   問。若爾此會二十餘印言。如何應配因行果德耶。答。真興僧都釋雲。初入佛三昧耶法界生轉法輪三箇印言因行也。故釋雲。軌雲初印佛等。解雲。第二明入地因行也(文)儀軌雲。初印入佛三昧耶及法輪(文)大惠刀二十餘等印言明果德也。故釋雲。軌雲。憩伽歸(等)解雲。第三明成道果德(文)儀軌雲。憩伽歸命合屈風。空輪加(甲側)文。   問。小島釋以如來身會。明反化身佛(云云)。今又可爾耶。答。今如來身會印言。灌頂小壇時用之。故知。法佛成道儀式也。三寶院有兩說。理性院一義。更問。私案。舌語牙等身語行相。法身難有。故雲化身臺歟。今宗法身如來三密具足故雲。三摩地軌雲。歸命毘盧遮那佛身口意業遍虛空。演說如來三密門金剛一乘甚深教(文)各據一義歟。   大惠刀。印言出青龍軌(矣)軌雲。憩(Лヱンユ)伽歸命屈風空輪加(甲側云云)玄軌同。但注二字無之。青軌又雲。金剛合掌。亦名歸命○或雲定惠虛心合掌也(文)廣大軌雲。作歸命合掌。風輪相捻。以二空輪加上。其形憩伽(文)攝大軌大日經又同也私雲。憩伽者朅伽。故經雲朅伽也。   問。何故此印名大惠刀耶。答。青軌雲。刀喻利智以能斷除為義○斷害身見及俱生見六十二見等。此刀即大智得無垢法身(文)真興釋雲。第一大惠刀。謂表斷障成覺相○以此惠刀金剛利智斷如是等諸煩惱故。便得無垢如來法身。此言法身者。是五分法身。是化佛成覺義也○瑜伽論雲。惠刀者。謂能永斷一切法故(文)私雲。儀軌無垢法身也。惠刀有深祕口決更問。   大法螺。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法螺虛心合風絞空輪上(文)玄軌同之。攝軌雲。定惠虛心合。屈風空絞之(文)經又同之。御作次第雲。虛心屈二風。以二空絞之。此商伽印。近口吹之(文)私雲。御作攝軌等。與今印少異歟。又可讀文點。屈風(天)空(仁)絞之。御作以(天)二空(仁)絞之可讀也御口決雲。未必吹之(云云)軌雲。近口吹之。如吹螺之狀(文)可吹歟。   問。吹法螺有何由耶。答。軌雲。即得滿一切善願。宣說大法普得聞知(文)真興雲。第二大法螺。謂表果滿說法相也。得一切善願者。顯佛果圓滿義。宣說大法等者。顯說法利生義(文)。   蓮花座。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吉祥願蓮花(文)。攝大軌雲。定惠合散舒○地空各相持風火頭令合。吉祥願蓮花(文)私雲。風火頭令合者。六葉印歟。此雲吉祥蓮花歟。御作次第雲。八葉(文)。今次第依彼歟。   金剛惠(軌雲。金剛大惠)印言俱依青龍軌等歟。軌雲。金剛大惠印(文)攝大軌雲。二羽外為拳申風。如鉤地空各豎合。形跋折羅金剛大惠印(文)此軌并經外五古印。廣軌并疏內五古印也。御作次第又爾也。御口決雲。外五古印(云云)御流次第。金剛大惠外五古印(云云)御口同之。問。何故名金剛惠耶。答。真興雲。金剛惠表佛身堅固相也(云云)大疏雲。由此金剛印能壞無知之害。一切不能壞(文)。   如來頂。言出青龍軌。印同集記有傳(矣)青龍雲摩訶如來頂(內縛)攝大雲。定惠內為拳。火空各豎合風屈持於火(文)御作次第雲。內三置於頂上(文)。 如來頂相。印言俱出青龍軌(矣)右手為拳置於頂(文)法皇次第同之。御口決雲。左手不取袈裟。為拳安腰也。問。今頂相與前何別耶。答。真興雲。如來頂表尊特大人相也。大般若雲。如來頂上烏瑟尼沙。高顯周圓。猶如天蓋如來。頂相表身量無量相也。大般若雲。如來頂相無能見者(云云)。   毫相藏。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惠拳置毫相處(文)攝大雲。惠手屈成拳。風節置眉間(文)御口決雲。此下左手取袈裟角也。私雲。御流大缽印取袈裟角也。問。何故毫相雲藏耶。答。真興雲。毫出入光故名藏也(文)。私雲。青軌雲。毫光遍十方。能滿願淨戒因也(文)准此文光遍十方而滿眾生願如庫藏出寶。成人所求故。雲藏也。大缽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取袈裟內角及掩肩之角繞肘。迴入手內。合二角如雙耳也。重於二手。引上當臍。承缽之形(文)私雲。御流次第繪圖。左手執袈裟角。其拳上右掌仰置也。御口決雲。左掌仰繞袈裟以大指押袈裟角(角出指間)右掌仰重二火端拄如法界定印也。集記第八雲。有傳雲。定掌取袈裟二角置臍輪。即掌仰以惠掌仰重。置袈裟手上(文)又疏雲。二手相重如坐禪手(文)疏并石山記葉御口決(矣)問。缽表示如何。答。疏雲。亦能定一切非器眾生。皆堪為法器也(文)。青軌雲。同如來持恆河沙諸佛標熾之儀。堪為法器也(文)。   旋無畏。印言出青龍軌(矣)軌雲。智慧手上舒名無畏施者(文)玄·廣二軌同青軌雲左手持衣二角(文)。問。何故名施無畏耶。答。軌雲。此印能除一切種種怖畏。憂患即時皆息(文)。   與滿願。印言出青龍軌(矣)軌雲。下垂號滿願(掌外文)又下注雲。持衣如前掌外如施悲也(文)。問。滿願意如何耶。答。軌雲。意雲。願諸佛與我金剛身也。亦是受我大智之身即是滿其所願耳(文)。私雲。前施無畏是大悲拔苦義。今與願即大悲與樂義也。   悲生眼。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惠拳舒水火(押空)又下注雲。地風押空背反手雲飾眼。成金箄除暗膜印。先左右眼(文。或本)右左(云云)此時不取袈裟角也。   問。何故加持兩眼耶。答。以此印加持兩眼故。成就五眼也。故儀軌雲。以此祕密方便。能淨眼根。成就佛眼。得見如來深密境界也。肉眼見一切色。天眼見一切眾生心。惠眼見一切眾生諸根境界。法眼見一切法如實相佛眼見十力(文)真興雲。如來深密境者。即解脫涅槃理也。肉眼等者明五眼用也(云云)。私雲。成就佛眼等者總句。故興釋雲。肉眼等四至果位時總名佛眼(文)又御作次第雲。惠空押地水甲申水火三度拭右左眼先右眼。次左眼。總成就佛眼(文)既雲總成佛眼。故知。儀軌成就佛眼者總句也。予十七歲。為學問歎睡眠之時。夢僧來。欲除睡眠以此印可加持眼。所授印自當今印(矣)。 如來索。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內縛風輪索(文)玄軌同之。攝大雲。定惠成拳舒風頭圓合(文)廣大意同。問。何故名如來索耶。答。軌意雲。此索從如來信解力生親能現種種形。以四攝索度一切眾生故雲也。   加來心言出青龍軌。印同集記有傳(矣)集記第八雲。有傳雲。三昧手空押地水甲。惠手地水入定掌。以空押惠地水甲。定惠二火風舒豎前(文)青記雲。心印舒為輪(文)玄法同之。又下注雲。不易前指申火相並微屈(文)私雲。前者索印歟。攝大軌雲。前印申火屈火風並如鉤。是謂如來心(文)廣軌同之。私雲。此軌前印者鉤印也。廣·攝兩軌。如來心前舉如來鉤印。青玄二軌不列鉤印。今印相異諸軌經說。依石山記師資相承口決歟。御作次第雲。內縛右大指入左風空間。火風並立少屈(文)此印相同經軌說歟。   如來臍。言出青龍軌。印同集記傳(矣)青軌雲。舒水如來臍(文)玄軌同之。攝大軌雲。右拳收火風。申水如來臍。廣軌并經意同歟。今次第印。異經軌。依集記相承口傳歟。御作次第雲。內縛舒屈惠水火風(文)御流又同之。   如來腰。言出青龍軌。印同集記有傳(文)集記雲。有傳雲。內二水合豎。大師雲。內縛舒立風火頭相附(云云)御作次第雲。內縛申惠水(云云)私雲。集記大師說與御作次第相違。可決之。青軌雲。惠手地水火風如前皆小屈(文)玄法軌雲。內縛舒惠水。是名如來腰(文)攝大雲。即前風火水。舒散(文)御作次第同玄法也。   如來藏。印言出青龍軌(矣)軌雲。全同次第印文。攝軌雲。定惠虛心合風水屈入內火合。空亦然。地合令少屈。此名如來藏也(文)玄法同之。御作次第雲。虛合二風水入內二地少屈(文)此印相同攝大也。   普光。印言俱出青龍軌(文)軌雲。普光火內交。空入風水。散地輪豎相合(文)玄軌雲。普光准大界。二空屈入月。風舒如放光。火屈如鉤形(文)攝大軌雲。普光印准前空。入月。風開。如放光(文)御作次第雲。虛合二空火指拄六指散開(文)私雲。攝軌准前者。指火界印歟。今次第不出火界印也。   如來甲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甲印。虛心合風幢加火背(文)真言注雲。空離火如少麥許(文)今次第風加火背不付(云云)御作次第雲。虛合二風加火以空指火中[}/即](云云)法皇雲。虛合風持火側。空離火如少麥許(文)諸說取少麥喻異。可決之。   如來舌。言出青龍軌。印依大師次第(矣)。御作次第雲。虛心合二水入掌。屈二空押水甲(文)青軌雲。舌相二空入(文)攝軌雲。准前如來甲。空押二水甲。爾賀縛觸印(文)私雲。爾賀縛者舌梵語也。   如來語。言出青軌等。印出攝軌。又同御次(矣)軌中雲。語門虛心合風水屈相捻。二空並少屈。地水合成峰(文)御作次第雲。虛合風水入內。二空少屈口形(文)。   如來牙。言出青軌等。印同大師次第(矣)御作次第雲。虛合二風屈合甲如牙二空開立(文)御口決。二空押二風屈側。開立如牙也。青軌雲。牙印風入掌(准前)玄軌同。注雲。三補吒(云云)廣軌雲。復准語印。以二風輪屈入掌。在空輪傍(文)諸軌大旨同(矣)。   如來辯說。言出青軌等。印同大師并石山記(矣)御作次第雲。虛合二風勾火背勿著。二大動轉。辯說勢也(文)集記第八有傳意同之。青軌雲。辯說二風輪(准前印)火側第三節空輪微搖動(文)玄·攝等軌意同之。   如來持十力。印言出青龍軌(矣)軌雲。十力蓮花合。地空屈入月。掌內節相合(相合云云)經第四雲。空心合掌二地二空屈入相合(文)廣攝二軌意同。御作次第雲。地空入中相捻六度頭相集(文)私雲。此表如來十力功德也。十力者。一處非處智力乃至十漏盡智力也。青龍軌雲。由此智印。能持如來十力之義也(文)此十力唯在果位。或通因位。二義中今約果。故雲如來持十力歟。此等分別如別抄。   如來念處。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念處風捻空(准前文)玄軌同之。但無住。攝軌雲。念處同十力。雙屈於空。風上節相合(文)。廣軌大旨同歟。集記雲。大師言虛心合掌。以風立空背。似閼伽印(文)。   一切法平等開悟。言出青軌。印同攝軌(矣)攝軌雲。次陳開悟印。前印空。加水。餘度並申合(文)青軌雲。開悟圓風甲。地水空入掌(文)玄·廣二軌大旨同也。   問。儀軌文初偈頌。從如來藏至慈氏十二印言為一段。而正出真言之時。開悟次結已上如來身會。恐似前後相違耶。答。凡今軌文於三十印言。初段入佛三昧耶。至如來腰十八印言為一段。初以偈明印。後正說真言。後從如來藏至慈氏十二印言。初以偈明印。後出言之時。開悟說為如來身會結者。開悟已上表佛身德。是內證自利之義也。普賢·慈氏等菩薩德。即外化利他之義也。佛菩薩德中。開悟已上顯佛德故。結如來身會也。故生起雲。二羽依文。開悟真言青龍注雲。已上如來身會(云云)故知。前佛果。後是佛因也。第二明佛因功德者。初普賢。次慈氏。此曰是佛因歟(云云)。彼小壇時。或自大惠力至慈氏二十七箇印言結誦。是顯自利利他圓滿之義也。或又從入佛至開悟二十八印言結誦。是顯因果圓滿之義也(入佛法界轉法因行。大惠力等是果德也)又義大惠力至開悟二十五箇印言用之。真興釋雲。度二十五有群生。但表二十五種功德(云云)。   問。儀軌并御作次第廣澤御流次第等。諸會以前如來身會行之。今何違本軌等。諸會以後修之耶。答。今此如來身會專示果德故。諸會修行之後舉之歟。但儀軌文者。真興釋雲。如來身會明成佛果德。諸會明三部普門示現也。御釋等任儀軌次第歟。廣澤等未必然。法皇二卷次第。如今次第也。   問。如來身會者。自何印言。至何印言耶。答。法皇次第雲。自大惠力至開悟二十五明名如來身會。藏一切智印(文)生起雲。就初三十印亦二。初二十八明佛果功德。後二明佛因功德(文)真興釋雲。爾時薄伽(等)自下第五明作化身佛分三。一總表化身德。二明入地因行(入佛三昧法界生轉法輪)三明成道果德(大惠力已下)此等意。入佛三昧耶等。為如來身會歟。儀軌既一段明故。或又普賢·慈氏儀軌為一段。然如來身會結不入之。常喜院入佛三昧耶等屬如來身會也。理性院小壇時。自入佛至開悟二十八印言結誦之。此入佛等三明屬如來身會歟。三寶院自大惠力至開悟二十五印言結誦之。法皇次第同歟。又覺超。入佛等三明為果德。真覺為因行也。   普賢菩薩。言出青龍軌。印同御作次第(矣)彼雲。虛合二風加火背令圓。以大捻火根(文)。青軌雲。普賢如意珠蓮花合風加火上節如寶形。玄法·攝大同之。但下一句無之。青軌上節寶形異今印。疏十三雲。作補吒。以風指。轉加二火指之背後。當[}/即]令圓是也。此又同今次第歟。   慈氏菩薩。印言俱出青龍軌。又印同集記有傳(矣)青軌雲。慈氏印准前。屈風火輪下空壓如軍持(文)玄法攝大同之。疏十三同之。又疏雲。此印如卒都婆形者。以持一切如來法身塔故。猶如觀音持佛身也(文)。問。何故彌勒持塔。觀音持佛耶。答。演密雲。觀音持佛師現在故。彌勒持塔師滅度故(文。)問。印文寶瓶印何雲如卒都婆形耶。答。三寶院流。彌勒印有祕決。更問(矣)傳法院本願釋雲。能居慈尊既號毘虛遮那(慈氏軌雲。大日慈氏同一體)所住足天豈非法身淨土。密印所表祕趣可知(文)。 三世無閡力明妃。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頂印(文)法皇次第雲。內縛申合火開風著火。空直立頂散。如來頂印也(文)。   無能害力明妃。印言俱出青龍軌(矣)軌雲。以梵夾印八遍(文)法皇次第雲。定掌開仰心前惠覆定上。是梵夾印(文)。   問。御作次第者無此二印言。何今舉之耶答。儀軌舉二印明。故今次第依彼也。故生起雲。故知。三十印攝別別功德。此二總攝無邊功德。二中前但同如來境界。後通二乘三乘凡聖。寬狹為次(文)。   本尊加持。石山集記第八雲。次本尊加持。大師五古印五處加持。真言曰。..........御口決雲。本尊加持結外五古印。誦五古明三反。然後加持五處也。師傳雲。法界定印等并毫相等印言不用之次住定印御口決雲。入我我入觀也。定印者法界定印也。御流次第雲。次入我我入觀(云云)。彼用彌陀定印也。今觀文全同集記有傳也。問。想自心九重滿月輪。九重方如何答。或記雲。九重有二說。或說平團上細九重也。今說虛圓。次第中小九重也(云云)。私雲。兩說意同也。對受記雲。珍和尚說雲。九重者內外九重月輪也。大和尚釋。仰平月輪中作大小九重(文)(大和尚者慈覺大師也)真興釋雲。言九重者非如紫宮內外九重。亦非如塔上下有九。其實中臺并八葉。各有一輪。名九重也。有九月輪合名九重。即是大日四智四攝各別壇場也(文)私雲。八葉九尊月輪雲。九重月輪也。今四攝者四行菩薩也。   問。中臺八葉月輪則可有九尊種子。何九重月輪中觀一.字。故知。可如前義耶答。一種.字即諸佛種子故。為九尊種子何失。故尊勝破地獄軌雲。九重月輪表八葉九尊義(文)或又如琉璃壺九重之內觀一.字歟。若九尊各別月輪何下字輪觀雲九重月輪有五字耶。又有九重滿月輪。其上有五字(云云)既雲其上。如鏡九重歟。但尊勝軌設雖如前二義。九數表九尊位也(為言)又御流次第雲。我心中有九重滿月(九尊位)其上有.字(文)此文或九尊住月輪。各有.字歟。或一.字遍大小九重月輪歟。   問。九重月輪何色耶。答。或處雲。輪團成九重。秋夕月光也(云云)又悉地出現品疏雲。猶如九重月在薄霧中。既雲月色。若爾純白之內。何為九重。大和尚決雲純白圓。內小大九重可有際分。安亦疑雲。小大九重可有白黑。何為純白。大和尚決雲。雖無白黑。只有重際(文)。   次取珠置頂上。御口決雲。入我我入觀次本尊加持(如先)次正念珠念珠加持明并偈念珠作法等。皆以如金界。但本尊明異彼也。又改本次第明明五字明也。珠捧頂上。誓願咒珠置本所畢。   次本尊加持(如前)次結定印。此字輪觀定印者。法界定印也。   問。以五字配五分法身依憑安在耶。答。此字輪觀。用集記有傳文也。師資相承說歟。   毫相悲生眼等。御口決雲。本尊加持如先。外五古印五字明也。毫相悲生眼。不動不用之。問。集記有傳。毫相悲生眼用之。不用不動印言也(云云)如何。答。青龍軌雲。復結根本印。真言七反已(文)私雲。根本印者。外五古印歟。玄法軌同之。 次隨意念誦。此散念誦佛眼大日(台)金剛薩埵般若不動大金一字。   次淨供物覽字用之。御口決雲。先佛眼印言(如常)。 次五供印明(如常)次事供(引上閼伽用此矣)事供加持印明(如前)。 讚(心略讚)普供養(虛空藏轉明妃)三力。祈願。禮佛(別在之)後鈴迴向方便(祈修一切等)迴向(在別)。解界(如次第出之)。   次加持句印言。出青龍軌(矣)軌雲。說救世加持令法眼道遍一切處。久住當令金剛合掌隨明遍觸身(文)。次奉送偈并真言(同金剛界)偈并真言出青龍軌。印依金界(矣)青龍軌雲。所奉請諸尊本所不為無等。本誓之所留止也(文)。   普為五類并偈(用否任意)迴向方便隨心迴向。御口決雲。普為五類并偈兩種迴向不用之。三部三昧耶。御口決雲。三部被甲印言結誦之普禮(金一打)。 胎藏入理鈔卷下   正安二年九月十二日。依或人請於根來寺中性院坊記之畢。金剛佛子賴瑜(七十五)。   同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於同院少少再治。賴瑜(七十六)。   同四年正月比。愚身清書之進之間賜此中書畢。金剛資實尊。   天正三年五月比。於根來寺中性院(道僖法印)御房傳受之砌。下總佐倉專良房書寫之了。實名尊快。   時元祿十五(壬午)祀同國同處養詮房。實名定昌。   時寶永二(乙酉)季三月下旬。於豐山書寫之。 上求菩提下化有情 ******   《大正藏》第79卷No.2535 No. 2535 薄雙紙(遍知院御記)口決第一   弘長二年(壬戌)正月九日(參宿日曜)於醍醐寺報恩院(三寶院正流遍知院付法)傳受始之。   御口雲。上古名折紙。折紙注種三尊印言等傳受之。近來別故僧正甫綴折紙。隨用書尊法引放。每尊別帖為之傳受本。號薄雙紙。是也。   問。傳受作法如何。答。御口雲。師資心上如次觀.即想大日金薩(云云)私雲。是即擬鐵塔授法之儀歟。或為師之邊一切皆即大日也。為資之邊一切悉即金薩歟。又御口雲。上古先受明灌頂授之後傳法也。近來未然也。於受明灌頂有總別二意。總者受金胎受明灌頂傳受兩界之後諸尊法傳受不用受明灌頂。金剛界部尊金界所攝故。胎藏部又爾也。別者每尊悉先受明灌頂也(云云)藥師消災軌雲。智者先從師受三摩耶戒發大菩提心得持明灌頂阿闍梨印可然後乃修持(文)十八道軌雲(如十八道私記引御自筆堮捅部^御請來錄雲。受受明灌頂再三(云云)可思之(云云)私雲。准此等文定知傳受已前可受受明灌頂歟。傳受次第。 如來部 先阿彌陀   問。遍智院目錄藥師為初。何違彼乎。答。御口雲。彌陀是吾堂本尊。故最初授之。就中既名無量壽尊。保師資之壽命於萬春。又稱極樂世界主。遂自他之往生於九品而已(有人堮捅部C私雲。阿彌陀此雲無量壽。無量壽者疏第四雲。次於西方觀無量壽佛。此是如來方便智。以眾生盡故。諸佛大悲方便亦無終盡。故名無量壽文)。   勸請等(云云)。御口雲。晴儀用勸請。自行用發願也。問。勸請發願本尊句何句次加用之乎。答。御口雲。勸請教令輪者降三世句次用之。發願本尊界會句次加之。   大金剛輪等(云云)御口雲。略儀如御記。道場觀已前大金地結方結也。如法修之時大金剛前修四無量觀。方結次金剛眼·召罪·摧罪·業障除·成菩提可加行之。隨在何尊兩說准之。問。前方便又可加行淨地等乎答。御口雲。廣儀不加用也。私雲。理性院.字觀次加用淨地淨身也(四無量次加勝願也。或准淨地)觀中心前有.字即極樂界(文)。   問。顯乘猶心清淨處即淨土處雲。或西方非西方我心即西方等(云云)祕宗極談何觀淨土於心外乎。答。私案雲。如來授教藥隨機不同。為淺智說心外為深智教心內歟。例如有相行者用本尊無相人癈本尊也(取意疏意歟)無量壽軌(不空譯)雲。閉目運心想在極樂世界對無量壽如來並諸菩薩眷屬(文)是存極樂於心外意歟。又觀自在王軌雲。入定思惟觀無量壽如來周遍法界行者己身悉在彼會(文)依此文者淨土遍十方故。何論內外別(矣)故會次第文雲。遍法界也。理實是九品花臺開性德心蓮(兮)遍十方。無盡莊嚴顯恆沙已有(兮)通三際。故和安養都率本一心之蓮臺。密嚴花藏是同佛之遊處者歟。故祕藏記雲。是花藏世界者寂上妙樂在其中。故雲極樂。當知極樂與花藏雖名異而非異處(文)(深義更問)御自筆媔部C壇者心地也(極樂者即壇上也)故大日經疏雲。佛從平等心地開發無盡莊嚴大曼荼羅已還用開發眾生平等心地無盡莊嚴大曼荼羅(云云)私奧之實說道場之建立心地之外誠何處乎。今心外者為初心行者也。例如召入如來寂靜智頌初心行者先心前觀之次禪智俱入召入心內也。金界行儀入智是也。凡道場建立有廣略不同。廣以略出經為本。略諸經儀軌中略說是也。付之或三輪五輪九山八海宮殿樓閣壇地蓮月一一建立之。或壇上直樓閣等觀之(五輪九山八海等略之)或壇上直觀蓮月等(樓閣等略之)或直心前觀蓮月。或直心上觀之(石入儀無之)如是之諸說敢非異違說。只是廣略不同也。任行者之根機可觀之。既得此意者不可守杌。但先德次第廣略不同大旨不違本說也。謂其尊本經軌若廣。今所注之私記又廣。略又如此。石山道場觀等大旨被守此旨歟(云云)此先師口決也。忌憚大概注之而已(云云)。已上(御自筆)。   其中有.字變成五峰八柱寶樓閣(文)御口雲。五峰在棟上表金五智。八柱在棟下顯胎八葉。是則兩部不二樓閣也(云云)。   私助雲。五部在上表果位五智。八柱在下示因位八識。兩部不二樓閣即二界一心法門也。   蓮華上有曼荼羅(云云)御口雲。曼荼羅者壇也。舊翻壇。新翻輪圓具足也。   花上有.字罪障消滅(云云)無量壽軌雲。次想壇中有紇哩(二合引入)字。放大光明如紅頗梨色。遍照十方世界。其中有情遇此光者皆無有不得罪障消滅(文)御口雲。是本尊種子觀也。.字是....四字合成字也。.因業義即癡也。生死流轉以無明為因。故.塵垢義即貪也。.災過義即瞋也。意顯(矣).遠離義又涅槃義也。是即滅三毒之罪障證二種之涅槃意也。依之理趣釋雲。於東門畫天女形表貪慾。南門畫蛇表嗔形。西門畫豬表癡形。北門畫蓮花表涅槃形。得入此輪壇至無上菩提。一切諸惑皆不得染污(文)可思之(云云)故知.字放本覺本淨之智光滅三毒三妄之惑闇。故雲放大光明罪障消滅也(云云)問。若爾者斷除煩惱顯證菩提歟。答。既種子雲清淨自在字尊號雲自性清淨如來。定知智光照煩惱即菩提非斷除也。依之理趣經中。設住諸欲猶如蓮花(文)或經中清淨。自在字徹照三界冥地獄諸有趣清淨如蓮花(文)私雲。或傳雲。以....四字為四親近四菩薩。以.一字為阿彌陀。是即四菩薩彌陀四德故。   此字變成○說法利生(云云)御口雲。此三摩耶形觀也。依大師御傳等也。諸尊法習或觀念修行之儀則悉為祕事。或種子為祕事。三形尊形又爾也。令尊以三形為祕事。此流習也。所謂八葉紅蓮者我性心蓮即胎藏也。橫五鈷者本有五智是金剛也。莖五鈷者是妙觀察智阿彌陀也。或說一鈷上立之者或應雲以一鈷為莖(小野僧正次第以一古為莖文)上下蓮杵表胎金。中間或五鈷或一鈷俱以表兩部不二義也。故知兩部不二之三形也。仍為此尊甚深祕傳(云云)(已上故僧正相承口傳也)問。一鈷莖可然。妙觀察智五智隨一故。五鈷說如何順妙觀一智乎。答。御口雲。各具五智無際智(文)五鈷說專甚深也。又尋雲。下此蓮花變成觀自在王如來(文)為莖獨鈷五鈷三形違此文如何。答。御口雲。蓮獨(莖)五鈷(橫)三種皆彌陀三形也。例如彼如意輪以蓮花輪寶三為三形(矣)俱以三種配金胎不二。是三形中祕傳也轉成時用蓮又約常途所用也。兩部不二妙觀察智獨鈷是祕傳故且隱密閣之歟。   御自筆雲。蓮花令三形總體也。莖枝末也。故只攝末雲蓮花也。凡令三形如此可習之也。 T79017601.GIF 蓮花理也(胎)五鈷五智也(金)以此理智和合之體為常住佛性之形。是則胎藏蓮臺也。令以此我性心蓮為彌陀之三昧耶身。理趣釋可見之。又莖一鈷妙觀察智也。令為五鈷。各具五智無際智義也。可思之。當流之習只合蓮杵為一三昧耶形表理智不二。非必以莖顯不二也。但以莖顯不二。其理彌佳(矣)不遮之歟(云云)。   此蓮華反○(云云)御口雲。此下羯磨形也。依觀經等意也。無量軌七處加持功能雲。由結此印及真言加持威力故。即變此三千大千世界成極樂剎土也。七寶為地。水鳥樹林皆演法音。無量莊嚴如經所說(文)。   問。准唯識等說。無上覺者雖神力難思。無施非情心相應化用。何有樹木說法義乎。答。彼權教意歟。真言加持力豈夫不然乎。故理趣釋雲。由此字加持故。於極樂世界水鳥樹林皆演法音。如廣經中所說(文)(大師開題雲依.字加持之)尋雲。小野次第孔雀王為座(云云)今何不爾乎。答。御口雲。彼五佛中阿彌陀今不爾也。凡形像所座頭面手臂身色等。於一佛經軌之說說師師之所傳不一准。應物之方便隨機之色身豈不然乎。餘尊皆效之(矣云云)。   召請。蓮花部(云云)。御口雲。蓮花部心印言也。右風召三度明各一反無量壽軌雲。二手內叉左大屈入掌右大曲如鉤向身招之。即誦真言曰。唵阿嚧力迦噎醯呬娑婆賀。由結此印奉請故。無量壽不捨悲願赴此道場。并無量菩薩受行者供養證明功德(取意)。   結界(馬頭)問軌雲。二手合掌二頭二無名屈入掌各相背二大並屈勿著頭指。即誦真言。唵阿密□妒納婆縛吽發吒娑婆賀。誦三反即以印左轉三匝避除一切諸魔皆自退散。便以印右旋三匝即成堅固大界(略抄)觀自在王軌雲戒方右押左外相叉忍願相柱。以進力句戒方。禪智捻檀惠頭。密言曰。唵阿密□都娜婆縛吽發吒(文)私雲。御口雲。同前軌說也。大威德並馬頭蓮花部教令輪故用之也。   華座。御口雲。佛菩薩八葉印。明王六葉印(如八葉印二風著二火背成六葉也)天等荷葉座(左掌伸向外也)今諸佛故八葉印也。自下准知之。勸修寺天等用四葉印歟。問。明同異如何(御口雲。八葉六葉印同用......明。荷葉用歸命.言也。或歸命.云云)。   理供。問。五供八供中用何乎。答。御口雲。若金界尊若胎藏尊別行時皆用五供印明。當流之習也。 讚(先四智次本尊)作法十八道記(矣)四智讚總德本尊嘆別德也。無量軌雲。修行者每日三時常誦此讚讚佛功德。驚覺無量壽如來不捨悲願以無量光明照觸行者。業障重罪皆消滅身心安樂澄寂悅意。久坐念誦不生疲惓。心得清淨疾證三昧(文)。   禮佛。問。何句次用之乎。答。四攝次可加用之。   入我我入(御自筆雲。定印是名觀自在三摩地也)御口雲。妙觀察智印(矣)問。今此觀想悉無量軌文也。而彼軌雲。於淨月上想曰哩字(文)。令何雲.字乎答。御口雲。常傳依.字成義。.生不可得義。.塵垢義。表生死淤泥出依生蓮花而不染淤泥之義也。大師傳.字也。義如先注(矣)實範上人云。□□飯□□□襯□□□銵慼慼慼憐r歟。故以.字可為正說歟。故以.字可為正說歟。左手持蓮花右手作開敷勢(云云)無量壽軌雲。全同。理趣釋雲。觀自在菩薩手持蓮花觀一切有情身中如來藏性自性清淨光明。一切惑染不能染(文)私雲。如來藏性者本覺佛性體也。故大師釋雲。觀自在菩薩手持蓮花。表一切眾生身心中有本來清淨理。雖沈淪無明三毒泥中本來清淨。理者即佛知見體也。不染不垢猶如蓮花(文)顯名之自性清淨心密謂之本有心月輪。此知見有性相。所謂性則本覺性德之菩提心。相是始覺修生之菩提心也。左手持蓮表眾生佛性也。右作開敷勢諸佛慈悲令彼開示悟入之義也。故大師釋雲。此得自性清淨如來以一道清淨妙蓮不染開示眾生拔其苦厄(文)木幡口傳曰。彌陀定印六指交重四指頭柱。表六道眾生顯得四智菩提也。是即自證也。觀音引開彼印作說法印者。趣化他門之義也。理趣釋雲。若於清淨妙國土現成佛身住雜染五濁世界則為觀自在菩薩(文)可思之(私雲。引開自受用大日之智拳印作他受用金薩之鈴杵印。准知)又風空端柱作開敷勢。是風自有開敷之功空中風專具自在之德故也(云云)觀自在王之稱偏依此印者也(云云)私雲。禪進二度是禪定義是長養義。令佛性心蓮勇猛增長故合進禪作此印歟。   八葉上各有如來○面向觀自在菩薩(文)問。觀音是因位伴。如來是果位主也。何伴居臺中主安葉上乎。答。御口雲。入我我入是生佛無二之觀門因位修行之軌則也。仍為顯因強果劣也。例如識強智劣義(矣)又祕傳雲。觀音是大悲為體故。經雲。一切如來大慈悲皆集一體觀音(文)又菩提心曰。佛心者大慈悲是也(文)又大師釋雲。以彼自體純是金故為金人。此菩薩亦爾。純以大悲為體。故知始覺道圓之後更向眾生界起大悲。是果中之果故。觀音安中臺示果上果義也。例如以方便而為究竟(文)此義甚深專相承口傳也(云云)理趣釋雲。或時想己身.紇利(二合)字門成八葉蓮花。胎中想金剛法。於八葉上想八佛(文)(法菩薩是觀音也)又圖畫樣可見御作次第(云云)問。令此文如何成入我我入義乎。答。行者心月輪上觀本尊種三羯入我義也。圓光照法界眾生得解脫同觀音。是我入義也。或漸收等己身為入我歟(御自筆雲)入我我入事(更問)。 本尊加持。先三昧會法菩薩印羯磨會法菩薩明。御口雲。此印言通觀音彌陀也。二手外縛生死結縛義也。二風蓮葉花依風而開故所謂生死淤泥之蓮花依大悲之惠風可開發之意也(云云)私雲。無量壽軌中此印言名觀自在菩薩印言。故文雲。由結此印及真言加持心額喉頂故。即自身等同觀自在菩薩(文)又二風開花義順觀音開敷勢歟。又觀自在王軌出此印言。本尊加持明數印處等可准金界等歟。問。明遍數印處等如何。答。御口雲。若次第付印處。則四處。四反。五處五反。若不付印處。明三反未必印處也。四處五處隨所各一反誦之。故金輪軌雲。印四處或五處。四心額喉頂。五額左肩心喉頂上散。每各誦一反(文)。 次又印言。三會觀自在王印大咒。御口雲。此唯局阿彌陀印言也。外縛如先。二火蓮葉是本有心蓮即蓮花部赤色故立火也。又三形雲紅蓮花可思之(云云)私雲。無量壽軌中此印言名無量壽如來根本印及無量壽如來陀羅尼也。說陀羅尼功能雲。纔誦一遍則滅身中十惡四重五無間罪。一切業障悉皆消滅。若苾芻苾芻尼犯根本罪。誦七遍已即時還得戒品清淨○臨命終時見無量壽如來○則生極樂世界上品上生證菩薩位觀自在王軌雲。次結根本印(私雲)。(印相如今文)誦密言曰。唵路計什縛(二合)羅囉(引)惹(三)頡哩(二合文)此兩軌中。令次第依無量壽軌也次又印言。胎藏蓮花藏印言。問。此印言兩軌中不舉之依用如何。答。御口雲。軌中雖不出。胎祕密八印中彌陀印言故用之也(御口雲)已上三箇印言三處本尊加持悉結誦之(云云)。問。本尊加持四處三處小野廣澤不同歟。何用三處說乎。答。御口雲。覺洞院用四處。遍智院用三處。故僧正口傳雲。小野又非癈三處說。故延命院十八道次第三處用之。故諸尊法皆依之也(云云)師資異說正不難定。覺洞說御記專可依信也。雖然遍智院三處是三部三密三學義神妙(云云)委如十八道及金界記中注之。   正念誦。御口雲。當本尊明中用簡略言為祕說(矣)。 字輪觀。心月輪在處形量種子色形等種種祕傅等如十八道記。准彼觀之問。.總體四字別相。如何誦觀之乎。答。御口雲。先.....順逆誦之。後又順逆觀念字色金色。或隨四種法觀之。   本尊加持。先大日次本尊後佛眼。問。何故第三度加持加用佛大乎。答。御口雲。大日總部主佛眼總部母故。最後本尊加持加用部主部母。是神妙義也。問。用大日佛眼。爾者大日兩部中何乎。又大佛俱印處明數如何。答。御口雲。小野流之習或金界尊或胎藏尊。未入壇以前別行時用金剛界大日印明也。明數印處如金界。又入壇之後二界印明俱用兩部次第等委曲在口傳。又入壇以後三處加持俱加用更問。次佛眼印明。當尊本尊加持時。明七反加持五處(二眼二眉眉間也)餘尊加持加用時。加持四處(心額喉頂)明各一反。御自筆雲。但明猶可誦七反也(已下御自筆)此注可被不審也。明七反者散念誦以後時事也(已上)。   散念誦。問。諸真言數返並大日二界中何乎。答。御口雲。遍數可依行者意樂。不可定量。但真言多二十一反七反。真言少百反。當本尊咒中為宗。明千反。大日者次第不付胎皆金界也。少少用胎大日有之。謂不動等也。問。通諸尊散念誦皆用佛眼大金一字有何故乎答。御口雲。先用佛眼者。所有念誦之功德依佛眼力今身乃成佛為令不失壞也。是又佛母故最初用(矣)次用大金者。凡夫所修或文句脫落或誤誦有之歟。仍誦補闕言為令彼備足也。故大日本尊明王等明悉誦訖次用之。後用一字者。為令成就處修之悉地用之也。故金輪法雲悉地成就法也。依之時處儀軌雲。持誦密語者。若不作此法。彼法不成就。不得微闕少(文)此中此法者金輪法。彼法者餘尊法也。隨在何法不得闕金輪咒。不然者悉地難成故(為言)故最後用此咒也(又大師御傳雲。此令成未成之悉地云云)問雲。同軌雲。修行諸尊者五百由旬內尊皆不降起亦不賜悉地。以輪王威德斷壞諸法故(文)依此文案之誦彼咒彌可不成悉地。如何。答。御口雲。依他修斷壞。依自修成就。例如同刀令持他人損我自持除彼難也。問。若爾我依誦彼咒可斷壞他所修法。豈非背菩薩行乎答雲。御口雲。口傳散念誦一字後結誦佛眼印明(明七反。加持四處)斯則為令已壞他法複本也。鴆鳥入海魚類皆死。如修金輪餘法滅也。犀角入水死魚蘇生。如修佛眼所壞法即還生(文)金輪喻鴆鳥佛眼類犀角。可思之。故先師僧正記。胎藏□□□□□□□□□E□□椹□□呂□□□□□□□□晼慼模鵅槭O□埤□□□□□羇痢姥誇□□奏□□□□□□□□□兜覈楅□□□兜餑□□□□□□埤□□□□饉秠□□□□褓□活憫恣慼摯鞢慼樑縑模鵅慼摯鞢慼撮痋慼慼撞痋模鵅慼慼慼慼慼潔悝芋慼敷勻晼熨D累□□□□□□□襾□□褓□□椸□□□□□襑□□□□□騰魯□飀□  撥遣。御口雲。蓮花部故用十八道撥遣印言也。無量壽軌雲。誦前請車輅真言以二大指向外撥二中指頭奉送聖眾。於真言句中除迦羅灑(二合)野句加櫱蹉櫱蹉句即成奉送(文)觀自在王軌雲。發遣印以前根本印從齊至頂上方散合掌。於頂上想觀自在王如來復本宮。誦密言曰。唵一縛曰羅(二合二)缽娜摩(二合三)穆(四文)後供理供。 次藥師   觀中花臺上有.字反成藥壼(云云)御口雲。此種子三形俱以祕傳也。常途用.字佛頂眼等歟。又師雲。藥師琉璃者。琉璃表堿M徹表無病義。有病身不然歟。   召請(佛部印二輪向身招之)消災儀軌雲。用前佛部心印。二輪向身招念真言三反(文)(御口雲。大然弟子祚壹請來也)御口雲。佛部心印。二手內縛二大並立三度召之。明各一反。二輪者二大也。同軌雲。定惠應內縛雙惠俱申豎(文)。   結界(降三世)降三世是金剛部教令輪故今用(矣)兩軌中不出之。   讚。歸命滿月界等(云云)消災軌雲。次稱揚讚歎本尊之功德。歸命滿月界○願度諸含生○(文)二句相違餘句全同(矣)不空藥師軌雲。結護讚。薩縛勃馱曩薩縛爾奈(入)迦盧拏怛摩(二合平)迦訶羅(引)都迷(存念於我)俱嚕吠女裡也(二合)入縛羅(引)怛他哦多摩訶捺耶(辨才成就義)曩謨悉羯羅(歸命頂禮義文)。   入我我入。十八道次第雲。觀念本尊坐曼荼羅我坐曼荼羅。本尊入我身〃〃入本尊身。譬如多明鏡相對互影現涉入也(文)可依此觀歟。御口雲。本尊我身無二無別。本尊入我身加持我。我入本尊身歸命本尊(云云)。   本尊加持。二手內縛等(云云)消災軌雲。二羽內相叉。兩腕稍相去開張立三二寸。禪智而來去(文)御口雲。八指內縛。左右各四指如次生佛二界四大也。一切病依四大不調。私加文雲。天台釋雲。一大不調百一病惱。四大不調四百四病一時俱動(文)而以佛界四大冥會生界四大即以生佛不二調和四大令作藥壼也。二大招之者。眾生業鬼四大三病召入藥壼內即令成理智教三藥之義也。大咒明正體...者藥梵語也。三度重言表三藥義也。道場觀中種子.字藥梵名。初一字為種子也(云云)(相承口傳也)(云云)寶壽院一三五雲。壼阿伽陀藥也。口決雲。十二方角十二大願也(云云)私雲。准此記雲。藥壺十二角表十二大願。故知十二大願壼中入阿伽陀藥喜見藥不死藥三種與一切眾生除業病鬼病四大不調病也。問。寶壽院流雲。大咒中初...者。壼後二藥。....上勝注。何三句俱雲藥耶。答。三句理智教三藥雲事諸說同也。若初句為壼者闕三藥歟。理性院次第雲。...(所謂)....(阿伽陀藥)...(喜見藥)...(不死藥已上三種不理智教三種也)....(除四大鬼業病也云云)私雲。...者但藥梵語以義配立三業也(異本了)。問。消災軌中結今印誦大咒。不空軌中結今印誦唵戰馱祇哩娑婆呵之明(兩軌俱此印名根本印)何違彼說誦...明乎。答。皆是相承口傳也。以經軌勿令疑(文)。   又印。法界定印口傳祕印(云云)御口雲。口傳者觀定印上有藥壼。彼壼中入十二淨願藥而度脫像法轉時眾生也。又深祕雲。藥師即習胎藏大日也。此時定印即觀藥缽也。日野藥師堂號法界寺。可思之。相承口傳也(云云)或次第雲。想印上有藥壼。以此妙藥能治一切眾生四大不調病(並)業病及鬼病(云云)又想此缽中有十二大願妙藥以此藥療治像法轉時眾生之一切病(云云)此二說自同今兩種口決(文已上)問。阿□與藥師同異如何。答。御口雲。注大佛頂二佛俱出可別佛歟。又消災軌未渡前付阿□習之歟。彼軌流布之後不然歟。   日光。金光菩薩印言。御口雲。常二大二頭各端拄如輪形。當流二風作寶。二大並立。是則珠寶先義也。羯三二會同故不舉異。旋轉三度明各一反歟。   月光。如印文左拳金拳也。御口雲。蓮花上在半月形。半月上有伏?。   十二夜叉。如印文。御口雲。胎藏諸夜叉印引開半印形也。左拳腰。重御口雲。十二神將擁護十二時之夜叉也。頂戴十二時獸。日光月光守護晝夜菩薩也。 正念誦(心咒)御口雲。心咒者大咒。御口雲。正念誦用大咒。但初七反悉誦之。第八反已後除歸命句。....已下心咒可誦(矣)又第二度本尊加持唯用本尊兩印明除日月等印明歟。第三度如初度也。諸尊皆初後本尊加持委行之。准知之。   字輪觀。五大。御口雲。五大者金界字輪觀也。略用之。自下諸尊准之。遍智院別記雲。字輪觀(五大)端身正坐結定印入法界體性三昧。觀我心月輪上有.....五字右旋住。而順逆誦五字。次其字義順逆觀迴。即.字諸法本不生也。.字諸法本不生故。.字自性離言說也。.字自性離言說故。.字清淨不可得也。.字清淨不可得故。.字因業不可得也。.字因業不可得故。.字等空不可得也(是為順觀).字等空不可得故。.字因業不可得也。.字因業不可得故。.字清淨不可得也。.字清淨不可得故。.字自性離言說也。.字自性離言說故。.字諸法本不生不可得也(是為逆觀)遂住.字本不生理言亡慮絕。是名無分別觀。住此觀了可乃出定(文)。   散念誦。十二神者十二夜叉言也。本尊兩咒俱用之。   撥遣。御口雲。用通撥遣印言也。針印插花誦...目奢穆之明也。消災軌雲。如前迎請印。二輪向外撥。想像虛空中還歸於淨土安居寶宮殿。真言曰。唵爾曩爾迦櫱蹉〃〃婆哦縛妒烏瑟膩(二合)灑娑婆(二合)賀(引文)又常喜院雲。出集經第二。名藥師琉璃光佛大陀羅尼。亦名結願神咒。常途名十二神將咒是也(云云)。問。有何故名結願神咒乎。答。源運三部抄雲。青龍和尚自以五色線作索即書十二將名一一結於線中限若干日要期滿願願稱意訖便解結(云云)此等說多分十二神將咒名結願神咒歟。念誦儀軌雲。以五色線搓索咒繫病人項及手足腰腹等○咒五色線發願。又以二印拄於線上。更四十九遍結四十九結後念此真言(文)七佛藥師經下雲。亦名執金剛菩薩發願要期。亦名十二大將發願護持(文)以此等文結願義可得意歟。   十二神將夜叉種子(並)本地等事。十卷抄常喜院。   .金毘羅者。(是徵明即亥神彌勒菩薩)。   .和耆羅者。(是阿魅即戍神得大勢至菩薩)。   .稱佉羅者。(是從魅即酉神阿彌陀)。   .安陀羅者。(是傳送即申神觀音菩薩)。   .摩尼羅者。(是小吉即末神摩利支天)。   .索監羅者。(是勝光即午神虛空藏菩薩)。   .因持羅者。(是十二神即己神地藏菩薩)。   .婆耶羅者。(是天岡即辰神文殊師利菩薩)。   .麼休羅者。(是大衝即卯神藥師如來)。   .真陀羅者。(是功曹即寅神普賢菩薩)。   .照頭羅者。(是大吉即丑神金剛手菩薩)。 .毘佉羅者。(是神後即子神釋迦如來)。   一行阿闍梨詮集耳(云云)。   問。何藥師如來以二菩薩十二神將為眷屬耶。答。七佛本願經下雲。藥師如來彼國中有二菩薩。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於彼無量壽菩薩眾中而為上首(文)又雲。爾時眾中有十二藥叉大將俱在會座。其名雲宮毘羅大將等(云云)問。本願藥師經雲。有八菩薩乘神通來(文)八菩薩何等乎。答。迦識淨土論雲。八大菩薩文殊·觀音·勢至·寶壇花·無盡意·藥王·藥尚·彌勒(云云)大咒功能事。本願藥師經雲。義淨若見男子女人有病苦者。應當一心為彼病人清淨澡□□檸麗樗媽槄□□□□□R□□□祽□□□□□駗□概□榶覷埤□□□□□□□□檢□□福□□□□奻楑□□□□□□諒□桌□礸□□糖□□餾□視兜驚詡託奸□□褸□□餺□□□□息□□□□櫚□饜□□妗誇香□□椸□恁慼慼慼慼憧說慼敷憛暱P□□埤□□祺□□□□姪裀□妒□祜□檢□龍□□□□□□□□□□□□□□檢□□福□□□□奻楹□□□□□□諒□桌□□礸□□糖□□□□餾□□□饑□□□□黎□□□□榆[□□□□□椸□R□□□□觚橙□褓□□□□□□□奪□□□裀□榜饑□□□觕槔□□禖□□檢□□□□椸□R□□□□□槨□□嚏慼慼摯鞢撲q檟橙□□□魯□□□楅□□□□□玲□□馭□□□量褙□祰駩飾□埤□□駝G□□槲腄撐灠癒憎ㄐ慼慼慼慼慼憐C□□□檇滿慼撙飽慼慼R□□□□□□□□□詡西□□□□□□□贊□□□□□□□□視兜餉□□□□□奧□□秕□□ 次釋迦   觀中臺上有.字(云云)御口雲。有不可得.字加涅槃點。所謂破三有而證涅槃義也(云云)私雲。法華中釋迦名破有法王。可思之。御自筆雲。此種子引法花破有法王出現於世文成義。是相承之口決也(云云)大疏第十雲。.婆(上釋迦也。婆是三有。傍有二點即是除遣三有義也文)。   私雲。此疏釋甚深。御口決又同之歟。   變成缽形。御口雲。轉非器表示也。   身黃金色○坐蓮花臺(云云)大日經雲。於東方初門中畫釋迦牟尼。紫金色並具三十二相。被服袈裟衣坐白蓮花臺(文)住彼而說法(不明分明可勘正文)○變成缽形。御口雲。轉非器為法器表示也。身黃金色○坐蓮花臺(云云)疏第五雲。於東方初門中先置釋迦牟尼。身黃金色並具光輝三十二相。所被袈裟作乾陀色。坐白蓮花作說法之狀謂。以左手執袈裟角如今之阿育王像。右手豎指以空水輪相持。是其標幟也。此白蓮花即是中台淨法界藏世尊為令此教廣流布故。以此生身標幟而演說之。然而本尊法界身無二無別故。雲住彼而說法也(文)密嚴院釋雲。為弘密藏暫現第三重坐白蓮以告本地淨妙(文)。私雲。依此釋者。大日經文第三重釋迦也。今次第住迦盧羅坐釋迦是胎八葉釋迦也。又兩釋迦同異如何御自筆雲。八葉釋迦本疏文雲。八法身(云云)既是中臺具德也。第三重釋迦此大日具德釋迦為度眾生出現世間應身也。仍為外部上首(云云)。   結界。御口雲。不動也。問。何不用金剛藥叉乎。答。御口雲。不動大鉤召是通結護通召請故。通用諸尊也。   本尊加持。智吉祥印。御口雲。是說法印也。說法是後得智作用故雲智。又依說法也。依說法令世間吉祥故名智吉祥也。此有三種。以空如次捻風火水也。三身說法不同也。又三身配當有二說。法報應如次配風火水。或逆次配之。私雲。或傳雲。左仰顯眾生上求。右覆示諸佛下化(矣)。   缽印。御口雲。以袈裟角隔兩手間作法界定印也。是則一缽形也。委如胎記。 不空成就印。御口雲。此迦樓羅座形也。二大二小拄鳥首尾。二火入內合腹鳥足歟。委如金記。   散念誦。普賢。御口雲。何明可用之。常.....歟。文殊。御口雲。五字明....。   撥遣。御口雲。用通撥遣印言。 次光明真言   本尊胎大日(口傳懸兩界)御口雲。此法尊為祕事。常金界大日或阿彌陀或不空□索也。以大日為本尊為當流祕傳。故懸兩界直不顯本尊為口傳(矣)。   種.三塔。又胎大日種三也。若用餘尊時。種三又可改歟。問。光明真言軌雲。此大毘盧遮那如來無量壽如來兩軀如來心中咒。誦一反為誦百億無量大乘經百億無量陀羅尼了。最此大毘盧遮那如來肝心祕密咒(文)私雲。依此文雖通大日彌陀二尊。終唯雲大日肝心咒。以大日為本尊之義誠可然(矣)但軌中無二界大日別。若依光明義者。順金界歟。理智中以智為光明故。又真言舉五部體。三部五部胎金異故。爾如何。答。御口雲。胎藏專明百光遍照王義。豈不順光明義乎。又三部五部一往配當。所以金界除障成身自受法樂行相也。轉九識成五智故立五部也。胎藏化度利生他受法樂行相也。開大定智悲三門諸尊攝三部也。細論胎五部。中院遍智五大文殊蘇悉地為佛部。金剛手除蓋障為金剛部。觀音地藏為蓮花部。釋迦院為羯磨部。虛空藏院為寶部也。三部時釋迦虛空藏攝佛部也(五部廢立私加之)況復種三大皆放五色光乎。   印言。外五鈷五字明。御口雲。五鈷印五峰。各放一光。故有五色光也。五字明又爾也。問。用餘尊之時此印言可餘尊印言歟。答。御口雲。可爾也。 五色光印。右手開舒五指向外(有口傳云云)御口雲。口傳者。五指少離立。指頭各放光。即五色光也。故名五色光印。此五色光明觀照亡者身也。五指五大五輪五智等歟。儀軌雲。五智如來現非我身鬥諍天魔時○從頂各放出百千光耀燒滅魔王軍類○依光明力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等皆悉解脫惡趣速得成正覺。故名光明真言(文)私雲。既五智如來頂各放光雲。是則順五色光印。又會胎藏五鈷印故。以胎藏大日為本尊。當流超絕之口傳者歟。   真言。御口雲。...(不空)....(佛部)....(金剛部)..(寶部)..(蓮部)..(光明)....(羯磨部).(真言總體)問。此真言蓮花部次置光明句事如何。答。儀軌雲。此大毘盧遮如來無量壽如來兩軀如來心中心咒(文)可思之。問。此真言何如來所說耶。   答。經雲。爾時十方一切剎土三世一切如來毘盧遮那如來。一時皆伸右無畏手摩清淨蓮花明王頂。同說不空大灌頂光明真言唵○(如常)軌雲。爾時毘盧遮那如來○說此光明真言法要(文)儀軌雲。初阿謨賀者。此三身萬德如來心中密言。次毘盧遮那者。此其如來真實明句。次摩訶穆陀羅摩尼婆頭摩者。四攝智菩薩等心中密言。次蘇婆羅婆羅婆利陀耶者。是三世三劫一切諸佛如來一切菩薩等心中密言。次吽婆吒者。此毘盧遮那無量壽如來大威神力威猛大勢力密言。破裂地獄生淨土句言。次蘇婆訶者。此證得大菩提果句言(文)私雲。經中無婆吒莎呵字也。問。誦此咒功能如何。答。軌雲。若欲得智惠。向東方誦十萬遍。必得大智慧。若欲得辯才。向東方誦二十萬遍。必得辯才。若欲得貴人愛敬。向東方誦二十萬遍。若欲得一切上下諸人愛敬。向西方誦四十萬反。若欲得長壽。向東方誦五十萬遍。乃至百萬遍。必得長壽福樂。若為死者。此真言誦一遍必無量壽如來為死者授手引導極樂淨土。況七反若十二十遍誦功德更不可量。若置墓處四十九反。必無量壽如來荷負此靈決定令生極樂淨土(文)又雲。若誦持此光明真言法師吹宛其身風來觸一切眾生之身。皆悉解脫苦果入一切佛地界會(文)光明真言經雲。若諸眾生具造十惡五逆四重諸罪○身壞命終墮諸惡道。以此真言加持土砂一百八遍。屍林中散亡者死骸上。或散墓土塔上○應時即得光明身○捨處苦身往生於西方極樂國土蓮花化生(文)。   禮佛(皆金界之通)問。本尊既胎藏。禮佛何用金界乎。答。御口雲。諸尊法習雖胎藏尊。行義金界故爾也。初摩訶毘盧遮那即本尊故。不可別句也。   散念誦。御口雲。大日者金界也。阿彌陀二小咒中任意用之。.阿тэУ明一反。又.....明也。問。召請結界撥遣如何。   答。御口雲。總召請(大鉤召)總結界(不動)總撥遣(針印目奢目明用之)。   護摩息災(云云)。問。此法專為亡者修之。何用息災乎。答。御口雲。息災是滅罪法故。為亡者修之。或鉤召敬愛專為亡者修之。鉤召是無明流轉之眾生召入於本覺故。敬愛違本之無明令歸本覺故。   (堮悀瞗^問。息災滅罪有證乎。答。檜尾護摩抄雲。息災護摩者亦有四種。一者滅罪息災謂能滅四重五逆十惡等罪。二者滅苦息災。謂能滅三途八難及以人中諸極苦果。三者除難息災。謂能滅三災七難等病苦○。四者悉地息災○善能證獲三明五通諸功德法○(云云)依此文滅罪生善專在息災法也。故為亡者依息災也。 次佛眼   問。佛眼尊佛菩薩中何攝乎。答。御目錄中諸佛攝也。私雲。既主佛眼佛母一德。可心數尊。依之安然瑜祇記雲。佛眼佛母菩薩位(文)又佛眼儀軌雲。佛眼明王(文)疑雲。兩部不二尊也。何屬心數乎。答。金輪愛染俱雖明王。是金胎不二尊也。若爾不二尊心數何廢菩薩乎。又問雲。佛眼佛母義如何。答。御口雲。疏雲。觀察應度眾生出生隨類形(文)上句釋佛眼義下句述佛母義也。又小野僧正胎藏禮懺佛眼佛母殊勝金剛(文)問。佛眼何尊所變乎。答。瑜祇經雲。金剛薩埵所變(云云)大日經所說佛眼尊者大日所變(云云)問。佛眼何部部母乎答御口雲。胎藏有三部母。金界有五部母。佛眼是總母也(云云)大師宗祕論雲。第一毘盧尊佛眼為部母。金輪非明王不動大忿怒無能勝作明妃名曰如來部。第二阿彌陀大日為部母。馬頭大明王縛語釣忿怒多羅為明妃○名屬蓮花部。第三阿□尊麼麼雞是母。孫婆大明王軍吒利大忿怒那利為明妃。○並為金剛部。三部三昧耶○說三不說五(文)小野記雲。佛部虛空眼為母。蓮花部白衣觀音為母。金部如御作也。小野僧正.祕記雲。佛部毘盧遮那佛部主故無母。般若菩薩不動尊為明王。金剛部阿□尊金剛部主金剛波羅蜜為母。金剛薩埵降三世為明王。寶部寶生寶部主。寶波羅蜜為母。金剛藏菩薩軍陀利為明王。蓮花部觀自在蓮花部主。法波羅蜜為母。文殊大威德為明王。羯磨部不空成就羯磨部主。羯磨波羅蜜為母。金剛牙金剛夜叉為明王(文)私雲。兩文雖繁多。大要故載之。但大師御意以佛眼為三部中佛部母。小野記五部中佛部無母。聊違御口決歟。雖然相承無一准。不可局定。所謂大師以佛眼為母。小野虛空眼為母。彼既異。若爾者何不成總母義乎。又佛部母故可故總母。如一中無際大虛攝四邊有限空。依之安然雲。佛眼佛母菩薩是佛部佛母。通能成就五部法也(文)既通攝五部。三部又可爾。定知可二界總母也。又此安然釋以佛眼為五部中佛部母。故五部各可有母也。仍御口決尤極成(矣)。   御自筆雲。以佛眼為總母事。口決雲。像胎大日。印五眼。是則兩部佛母之表示也(最祕最祕)(云云)又瑜祇經佛眼品說行儀金剛界也。曼荼羅居八供四攝等故也。尊體胎藏大日也。二手住齊入奢摩他之故也。又虛空眼胎藏佛母。普通佛眼金界母也。然而普通佛眼通兩部習之也。問。佛眼通兩部方如何。答。根本印為佛眼下之條勿論也。金剛吉祥印佛眼印習也。而根本印習五眼也。是金界也。金剛吉祥印習三眼。是胎藏也。可思之。既兩部之總母也。豈不通諸尊乎。又通諸尊證文在之歟。只今分明不覺悟。逐可勘之。但瑜祇經說指掌不可異求歟。於虛空眼者如此之習無之。仍不通兩部也。又兩界並諸尊次第當流悉佛眼加持加用之。且是為佛母之故也。又兩部並諸尊次第散念誦。當流他流皆悉通用佛眼大日。又可思之(已上御自筆)。   讚(四智金薩)問。佛眼法用金薩讚事如何。答。相應經。佛眼金薩所變(云云)故用之歟。問。嘆佛眼尊百八名讚何不用之乎。答。繁多故歟。○觀中變成三層八葉蓮花(云云)已下依瑜祇經大成就品歟。三層者。第一重金輪七曜。第二重八大菩薩。第三重八大明王也。花院外四方四隅八供四攝中臺佛眼也。瑜祇經注雲。法將阿闍梨雲。八大菩薩如理趣經。八大金剛女如攝一切佛頂輪王經說。又八供四攝等標幟如金剛界。七曜形別授(文)安然釋雲。以此三層二十四尊及外四面十二供尊為曼荼羅。○法將所指一切佛頂輪王經未度此國。其八金剛○具如佛眼佛母念誦集列(文)法將阿闍梨可尋之。依相承次第者龍智歟(御自筆雲)法將阿闍梨事諸師之說說繁多也。一邊不可是非歟(云云)。   問。七曜安第一重有何故乎。答。御口雲。香隆寺次第。敷星曜(云云)座下敷諸星之意歟(云云)。意雲。佛眼尊以佛力。〃〃直取七曜為眷屬降伏之故。以七曜置第一重也。是佛母一子之慈悲故歟。問。以金輪為七曜上首義如何。答。諸星悉從金輪毛孔出生可見北斗及金輪兩軌也。   本尊加持。根本印言如常(云云)御口雲。此印言出瑜祇經(印相真言如金剛界佛眼印言)此結顯五眼也。上四眼下一眼也。謂上四眼者。二火間。二空間。兩手各風火問也。下一眼者。二小指間也。先結印。面向上。誦明七反。然後印面向身加持五處。先右目橫引之(正不付之)次左目。次右眉。次左眉引如先。次額中豎引之。開五眼義也。次向身三度順旋轉也。又雲。故僧正此印言功能拔瑜祇肝要雲。出生一切法。成就一切明。滿一切願。除一切不吉祥。生一切福。滅一切罪。令一切有情見皆歡喜。○福如輪王七寶具足壽命長久。千萬俱脆○一切宿業重障七曜二十八宿不能破壞得大安樂。若持百萬返得大涅槃處(文)佛眼儀軌(一行記)雲。次佛眼明王印。以二手合掌屈二頭指。各柱中指背。並屈二大母指入掌。以印真言加持五處。真言曰。曩莫三滿多沒馱(引)南唵嚕嚕薩普(二合)嚕入縛(二合)羅底瑟妃(二合)悉馱盧者寧薩縛□□毼□□諑飩□□□□□□□諑□□□□□□□襦□覘}□□□□□□襦□□□□猷□飀□ 次金剛   問。印相表示如何。答。御口雲。表佛形也。是釋迦金輪印也。大日金輪印智拳印也。御自筆雲。但當流○兩金輪印言通用也。七曜總印言。問。印表示如何。   八大菩薩。御口雲。此中明八大菩薩種子加歸命..句也。八太明王又爾也。   撥遣。御口雲。用總撥遣(矣)。 已上三尊第十日奉傳受了。都合五尊。口決同十一日記之了。所記中誤解可為記者過。若冥正義者。偏任口決歟。是偏為紹隆佛法迴向菩提也(報恩院御自筆)同十七日加一見畢。兩界護摩等抄記之後。又及諸尊瑜伽誠一流紹隆也。後第誰不庶幾耳。末師憲深。   永仁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於紀州根來寺。以中性院草本書寫之畢。   師主仰雲。此抄是親先師御口決故。予傳法門弟雖有其數。未授與之。而今感山川往復之懇志猥焉。唯授一人之抄記。縱雖為入室之同侶。不可許之。若背此旨者。已似輕師。定違佛意有歟(云云)。 薄雙紙口決第二 佛頂部   問。佛頂者如來菩薩明王中何所攝乎。答。大師宗祕論雲。佛部舉佛母明王等金輪作明王(文)故知尊勝等又明王所攝歟。可尋之問。佛頂有幾種乎。答。御口雲。三佛頂五佛頂八佛頂九佛頂十佛頂也(堮捅部C御自筆雲)三佛頂(發生廣生·無邊聲)五佛頂(輪·蓋·光·高·勝)十佛頂(八佛頂攝一切佛頂及普通佛頂加之)九佛頂(不分明。先師遍智院雲。九佛頂八葉九尊頂相。十佛九尊外加普通佛頂云云八佛頂加攝一切佛歟云云)。 尊勝(異本)此尊勝四種法中三卷護摩抄中息災增益(云云)但如法尊勝增益也。勸請集息災增益除病滅罪(已上異本)。   發願。問。不舉勸請有何故乎。答。御口雲。且略之。晴儀可用(矣)又廣行時地結次用金剛眼等。准諸佛記知之。   觀想雲五大所成法界宮中(云云)御口雲。此道場觀悉依善無畏二卷軌(矣)問。令此五大者有為無為中何乎。答。二卷軌上雲。既去有為五蘊四大立金剛不壞五蘊。即名無漏智身。智身既無為。曼荼羅地亦爾。其曼荼羅五輪加持名為地水火風空。去有為五大立無為五大故(文)私雲。軌中有圖。依正五大順逆次第雖異。俱以無為無漏體也」   問。眾生五大是有漏法也。何雲無漏。況依報山川藪澤誰雲無為乎。答。依正五大是五智體也。何不成無為義乎。故同軌雲。五輪即是五智輪。五智便成五分法身。五輪即是五智輪。三密即是三身故(文)何況今宗性相常住不待言。豈夫不然乎。故不空常言雲。諸法無定相。雲意識之處轉。若三密解起。此凡夫之身轉為如來身(文)(此文依御口決也)問。既雲無定相又雲轉。豈成本有常住儀乎。答。御口雲。色心諸法是遍計迷情之邊雖無常。三密智眼之前本常住。故雲意識之處轉又轉者非轉捨凡身。凡身即佛身。轉得也。故大師釋雲。不轉肉身得無漏法(文)此意也。就中今諸法無定相之文並蓮花三昧經文是不空行住坐臥之常言也。寧同如常之談乎。依之覺洞院相承口傳雲。三藏常聞誦此兩文。不空弟子中於心中本有諸佛之說生疑心(矣)不空警彼雲。汝見彼冬樹之禿梢生春苑之錦花。豈為奇乎。弟子雲。世間事法是眼前境故爾也。心上諸佛不見現證猶難信也。依之不空進佛前凝觀念。頭五佛之寶冠身帶無量之光明。兩部之海會眼前顯現耳。爾時弟子疑雲忽晴覺月之朗而已(云云)大師釋雲○羝羊冬樹生春園之錦花。異生石田結秋畝之歲實(文)私雲推今此釋者。承依憑於廣智之微言呈筆墨於愚童之大意歟。又雲。有大圓明月輪(乃至)以寶瓶為分齊(云云)軌上雲想其樓閣內有寶蓮華。上觀大圓明。內有九輪。金剛階道每輪中本尊令坐(文)私雲。或大圓明內九輪間以三鈷為界道。又以寶瓶為分齊也。或大圓明外以寶瓶為分齊也。軌雲。其大圓明內分為九圓八寶瓶十二金剛杵四寶輪(文)准此文者。初說為善(矣)又雲。其中央(乃至)坐八師子座(云云)軌雲。大圓明內各坐九尊者。中心大毘盧遮那如來。頭戴五智寶冠。坐七師子座。結跏趺坐結法界印(文)問。軌雲七師子座。何雲八師子座耶。又今次第中種子尊形相違如何。答。御口雲。先師僧正雲。七師子表七覺分也。准知八師子示八正道歟。俱有表示故隨宜用之歟(云云)。   又御口雲。或說以.字為種子。今舉.字。是字形互顯而示兩部不二義也。又雲。左圓明中(乃至)成發生佛頂(云云)御口雲。善無畏二卷軌中八方八輪安八大佛頂。不空一卷軌中八方輪安八大菩薩。所以二卷軌意八大佛頂出生八大菩薩八大明王之義也。此中令次第依二卷軌也(云云)私雲。九尊圖位次第並不降二尊香爐六箇飛天等皆以二卷軌中修瑜伽品文也。但軌中不舉種子。儀形等分明出(矣)又彼軌曼荼羅品雲。九聖者等中心圓中畫毘盧遮那如來。四面尊勝等四頂輪王。四隅四波羅密菩薩。四隅半月中心各畫四大轉輪王。各畫四供養波羅密等(文)又不空軌雲。其九位者。中央安毘盧遮那。右邊觀自在菩薩。此菩薩後安慈氏菩薩。大日後安虛空藏。此菩薩左邊安普賢。大日左邊安金剛手此菩薩下安文殊。此菩薩右邊安除蓋障。此菩薩右邊安地藏(取意)已上兩說非今次第意歟。問。八大佛頂中唯於尊勝舉三形。有何故乎。答。御口雲。尊勝當本尊故種三羯悉舉之(矣)。問。若爾何中央安大日乎。答。御口雲。大日所歸法身故安中央。尊勝所變應身當本尊故。三形又舉。七佛頂尊勝別德化身歟(云云)故軌雲。一切佛頂心最為勝故○號尊勝佛頂心(文)。   又雲。下左邊半月中(乃至)成不動尊(云云)軌上雲。下左邊畫降三世尊。於半月輪。耶立走勢○右邊三角中赤光中畫不動尊於盤石上半跏趺坐(文)御口雲。中央安不二大日前左右安兩部教令輪不降二尊。可思之。所謂不動三角是火輪形也。表菩提心體。三世半月即風輪形也。顯菩提心用。風是令火增盛。譬本有菩提體依修生智用而顯現也。始覺道圓同本覺。而始本不二位是兩部不二大日也(云云)私雲。尊勝法功力專顯此旨歟。故二卷軌上雲。即此修瑜伽者不同事法。若於一念頃。證無生。轉五智成五分法身。悟三密即三身。初發心時便越百六十種心。度三無數劫行證普賢色身三昧耶。即是初發心時便成正覺(文)又下卷雲。其上悉地者三業即是三密。三密即三身。三身即是大毘盧遮那如來智。若得如是毘盧遮那之身。若證法界普現色身。同一法界同一體性。一心之外更無一物而可得立。諸佛虛空相。虛空亦無相。心同虛空故。修瑜祇者亦同一體。一念之頃越三妄執度三僧祇行。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即是悉地之身也(文)私雲。兩文既雲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初發心者淨菩提心也。彼淨菩提心即不動也。故大疏第九雲。所謂不動者即是真淨菩提之心(文)兩文同三妄執悉地前處度歟。三妄地前盡或通地上古來未決歟。但高野義地前盡也。以下不可記之迄上不二大日也(云云)雲下有異。堮捅部C御自筆雲。智證請來之曼荼羅只中央大日左右不降二尊也。此外別尊勝無之。遍智院堂本尊是也。甚深習有之。故僧正令造立也。此習三井殊令祕密也。其相承三井覺獻大僧正兼意阿闍梨常喜院故僧正。愚老其後當流令祕之也。故圓滿院僧正愚老尋申之處。大以驚歎。件本尊御經藏有之。年來成不審之處令聞之。殊所感也(云云)愚老退出之後。不日開彼經藏被拜見之(云云)委細在口傳。輒不可記之矣。又雲。前有香爐像上有寶蓋(云云)軌雲。兩明王中間修瑜伽者坐前安香爐。其像上畫寶蓋(文)。問。前安香爐有何故乎。   答。御口雲。此曼荼羅通例歟。又圖不一准。或唯畫座。行者習之歟。又虛心合掌戴頂上。而從合掌頭出香爐。僧形圖之。又雲。兩邊有六箇飛天。各執花(云云)軌雲。兩邊畫六箇乘雲首陀會天童子形。半身漏出各執香花寶鬘等(文)。問。六天何天乎。答。御口雲。五淨居天加善住天子也。   結界。不動降三世(云云)御口雲。此尊勝金剛部尊故。可用降三世歟。問。不動既菩提心體。此法成就專可依此尊乎。答。修行軌則是修生顯得義故。用降三世之智用甚可然歟。二卷軌雲。便以一切佛頂輪王印真言加持五處。○真言曰。<唵度嚕□毼□□諑鰤□□良□□□□□□□珵□□婦珵姥A玩□□□□譨□¥□詳□□耩□耙臧□間慰D□□禒婁Ё結界·護身一切處通用(文)一卷軌雲。結不動印左旋轉。避除道場中諸魔作障者。右旋轉八方上下結方隅界(文)。   華座。御口雲。佛頂雖有名明王。殆勝菩薩歟。可用八葉印(矣)餘佛頂又爾也。   讚。御口雲。若用別讚者。可不動讚歟。   禮佛。此大日及八大佛頂梵號歟。 本尊加持。二手虛心等(云云)經雲(佛陀波利譯)作慕陀羅尼印。屈其頭指以大母指押合掌當其心上。誦此陀羅尼三百八反訖(文)不空軌雲。二手合掌屈二頭指甲相背。以二大指押二頭指如彈指勢。即尊勝陀羅尼雲○誦七反已印頂上散(文)御口雲。此名寶瓶印。以寶瓶為分齊。可思之。例如彌勒用率都婆印故彼曼荼羅以五輪塔為分齊(矣)(但印瓶塔必分齊又瓶塔也雲非也)又仰雲。寶瓶並塔印及大惠刀印實體是一。一往分異。寶瓶印如文。塔印二風屈兩[}/即]柱二大端不合二風甲(矣)刀印合掌二風二大或如寶瓶作之。或如塔印作之。或如塔印作之。爾往理實寶瓶印又名塔印。餘又爾也。   又印(智拳印)御口雲。是約中臺尊歟。道場觀羯磨身法界定印。今用智拳印顯不二義歟。   又印(胎除障佛頂)胎藏雲。內縛屈右風成鉤。真言曰。歸命訶林(二合)尾枳羅拏半枳鄔瑟尼(二合)灑娑縛(二合)賀(引)御口雲。此印形尊勝三形也。蓮花上鉤為此尊三形故。問。何故尊勝雲除障乎。答。軌下雲。一切佛頂心最勝故。一切佛頂中尊勝佛頂能除一切涅槃業障故。號尊勝佛頂心。亦名除障佛頂(文)又雲。為此善住天子七反惡道之身一時消滅。是故號為除障佛頂輪王即是五佛頂輪王之一數並通三佛頂八大佛頂輪王也(文)。   本尊加持先大日(云云)御口雲。大日本尊佛眼如諸佛頂記(矣)。   散念誦。御口雲。次第奧舉三明。是又散念誦明也。金剛波羅密言小咒次用之。通佛難勝兩咒七佛頂次用之。又陀羅尼七反。小咒千反。餘百反歟。七佛頂咒胎藏釋迦院中舉之。除除障。餘七佛頂也。私雲。經軌中陀羅尼違常途流布陀羅尼。是靈驗加句本歟(御自筆雲。不然常途是加句歟)問。念誦用意如何。答。軌下雲。若初持誦十方二十萬百萬數。內有種種相現。必不得取捨。一心之外更無餘物。自心是佛。如實知自心即是菩提故。但知求無上菩提得成之日自知其時。有如是相現為如是事。應了了自知。不假須妄生分別。必墮毘那夜迦境界(文)。   撥遣通用撥遣(文)不空軌雲。即結前三昧耶印當頂上奉送。誦三昧耶真言一反。不解此印。便誦金剛解脫真言雲。唵(一)縛曰羅(二合)謨乞刃(二合)穆(文)私雲。前三昧耶印言者入佛三昧耶印言也。無畏軌雲。次應撥遣本尊○解界真言曰(如先軌解脫言也)其印相知定相叉作金剛拳向頂上解(文)。   弘長二年正月十五日傳受了具書事。 尊勝佛頂真言修瑜伽法二卷(善無畏譯)。 尊勝陀羅尼念誦儀軌一卷(不空譯)。 佛頂尊勝陀羅尼真言(外題勝佛頂軌)。 尊勝陀羅尼經一卷(佛陀波利譯)。 尊勝佛頂修瑜伽內別行成就法(安祥錄)。 佛頂尊勝心破地獄轉業障出三界祕密三身佛果。 三種悉地真言儀軌(善無畏譯)。 加句靈驗佛頂尊勝陀羅尼記(武徹述)。 一字金輪   夫金輪者大日帝王之骨目釋迦能仁之肝心現證菩提之普門速成正覺之一道也。依之儀軌中說大日金輪雲。為一切佛頂輪王之輪王也(文不空)又說釋迦金輪雲。上雲。一切佛頂主宰一字頂輪王(文)(同譯別軌)法之淵深尊之最頂唯在於斯而已。故譬功於世間。金輪立號。形德於出世。佛頂標稱(御口雲。四輪王中金輪勝。如來眾相中頂相最勝也。今尊德用最尊最上故以名故雲)故時處軌雲。纔見奇特身。諸聖眾皆殃顯勝絕不共唯佛一體故(文)(諸佛同體輪王威力勝故餘尊皆滅義也)此法甚深不可得稱者歟。未入壇輩不可輒諮學。故奇特佛頂雲。夫欲修習一字法者。先從師受灌頂。蒙印可方得諮學微妙軌則(略抄)時處軌雲。於此教法中一字不應向未灌頂者說。本尊諸教法除本受法師設雖同行人亦不得為說(文)然則纔見纔聞之輩遂見佛聞法於現生。一觀一念之族果離苦得樂於即身者也。問。一字者何義耶。答。御口雲。淺略義.一字為真言。故雲一字也。深祕義雲。時處儀軌雲。顯勝絕不共唯佛一體故(文)意佛菩薩之功德同歸此尊一體故雲一字也(為言)此義佛菩薩中殊勝不共故雲勝絕不共也。依之又五佛頂經雲。諸經處說一乘·中道·實相·法界皆是一字佛頂之異名(文)一乘中道即諸佛一體實際也。問。金輪是主大日佛頂一德心數尊也。依之宗祕論雲。金輪作明王。不動大忿怒(文)如何。答。設明王設菩薩。表諸佛同體勝絕不共義何遮之耶。況復大師以經論八證成即身成佛之時。最前時處軌文引之。其文雲。修此三昧者現證佛菩提(文)大師注曰。此三昧者謂大日尊一字頂輪王三摩地(文)又大師雜問答中。從凡入佛人云即身成佛。即身成菩薩輩雲二生成佛(取意)定知以成金輪三摩地證即身成佛。甚有深意乎。又付大日金輪印習即身成佛義。謂不動眾生五蘊而續本尊五智。又以凡夫之命風即法佛之大空。可思之。可習之。又.真言三身一體義。可思之。此字....四字合成也。.有義。.損減義。.加.則破有法王義。應身也。.塵垢義。又加.者斷惑義。斷惑是智用故報身也。.吾我不可得義。無我中大我是法身也。故即身義引經雲。能證毘盧遮那三身果位(文)。又大妙金剛經雲。又修三摩地。當於自心觀部嚕吽(三合)而成佛頂輪王。形量盡虛空法界。無有邊際。迥然清淨。得成佛身。無有生死。不轉肉身得無漏果(文)可思之(已上別記私加之)。 觀雲中臺有幟盛日輪輪中有.字變為十二輪金輪等(云云)御口雲。日輪表果地智德。又日月行度相望。以日輪速疾表此法悉地速疾也。又餘法悉地不成之時。修此法則餘法悉地又成就。故此法雲悉地成就之法也(云云)故軌曰。若不作此法。彼法不成就(文)。問。金輪表示如何。答。時處軌雲。復從日輪內湧出大法輪○金剛表極堅。圓顯福智滿利。為無戲論斷壞諸妄執。光表一切智除滅諸愚闇(文)又雲。輪變成大日(乃至)持智拳大印(云云)同軌雲。即觀此智輪變成金輪王。遍照如來身形服如素月。以一切相好用莊嚴法身。戴金剛寶冠。輪鬘為首飾。眾寶莊嚴具種種校飾身。持智拳大印。處於師子座。日輪白蓮花臺(文)又雲。一一葉右旋(乃至)安佛眼尊(云云)同軌雲。寶輪寶在前。餘寶右旋置○(珠女馬象藏兵)佛眼如來母共寶居八方(文)。御口雲。七寶加法眼安八方也。大妙金剛經雲○女寶·馬寶·主藏神寶·輪寶·如意珠寶·兵寶周匝圍繞大輪四面(文)金輪要略念誦(不空)雲。又想曼荼羅中有香水大海。於海中心有妙高山七重金剛周匝圍繞。於妙高山頂上有八葉白色蓮花。於一一葉上右旋布列輪王七寶。所謂金輪象馬珠女兵及主藏當前第八葉想佛眼尊。十佛頂眷屬前後圍繞(文)私雲。佛眼尊在處同後軌。七寶次第違諸軌說。依憑安在乎。御口雲。依攝眼毒女之說也。此書是小野僧正師資相傳之文也。故彼書題下雲。延雅雲。真雅相傳文(云云)攝一切佛頂即金輪也。眼者佛眼也。毒女者蘘俱利童女也。注彼法書故云爾也。此七寶次第若思涉被書違歟。今薄草子所注之。輪象馬珠女藏兵藏兵雖上下。猶是依要念誦法也。攝眼毒女說輪珠女馬象藏兵也。是大佛頂法七寶次第也。此則時處軌說也。凡七寶次第有三說。時處軌要略念誦大妙經也。今此抄三說悉被出之。尤為至要(云云)問。佛眼安葉上。有何故乎。答。御口雲。金輪曼荼佛眼理安葉。佛眼曼荼金輪智安葉。俱理智不二義也(云云)私雲。互以坐臺葉理智互為主伴之義可思之。又或傳雲。胎藏理佛住金界之月輪雲佛眼。金剛智身住胎藏日輪雲金輪也。俱以表不二尊也(云云)私雲。大疏雲。日喻不性菩提心。月喻菩提之行(文)既以日月喻本有修生。定和兩部理智也。不二中不二尊更問義至下可記(矣)。   結界。御口雲。不動歟。散念誦中有不動故。散念誦所舉明王用結界通例也(御自筆)又金輪軌不動讚用普供養言。可思之。私雲。諸軌中用辨事佛頂印明(矣)。   讚。問。本尊讚如何。答。御口雲。不動歟。軌雲。普供養言事如前注。時處軌中無讚。別軌雲。次誦一百名讚歎(文)奇特佛頂軌雲。次以梵讚歌詠本尊。摩稱央薩□□□騪□□□瘊窗摹冾V縛(二合)□□導□□諑飀□□□榻□□褸□送饉飩□□□□諑飾QF□□□諑饜□□毼襛□驒槾導□□諑饉饓鰩巒□□R□□□□□蝦□u□□□□□□禨蜀□□□□□□□□□□□鑣(文)(又略要有此讚文字少異)。   禮佛。或.....御口雲。..一也..字也。   本尊加持。智拳印。時處軌雲。智拳印所謂中小名握拇。頭指拄大背金剛拳乃成。右握左頭指一[}/即]面當心。是名智拳印。當誦此密言。勃嚕唵(三字聲成一字總呼之)三密纔相應。自身同本尊。能遍入佛智。成佛猶不難○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佛乘。如來之頂法等持諸佛體。是故名智拳(文)私雲。此印文同仁和說違當流傳。如何(兩異如金界說)然當流習祕密壇口傳違軌文歟(異御自筆)堮挬戮惘L大指掘不掘事。本說不一准歟。廣可勘之。但掘之說由緒尤有口傳。何容易乎(云云)。   次勝身三昧耶印言。同軌雲。次結頂輪王勝身三昧耶印心額喉頂。當誦此密語。唵僕欠(文)(印相如次第故略之)問。印形表示如何。答。同軌雲。大指為結跏。中指像佛身。名小成光焰。二掌日月輪。腕表師子座。是故名如來勝身三昧耶(文)。御口雲。如軌。此印像佛身形。故雲勝身三昧耶也(為言)。問。三字言是七處加持明也。何為金輪明耶。答。御口雲。今言通用三歸三身金輪之明也。私雲。此明三歸三身體故。或變穢土之草菴成淨剎之寶臺(七處加持是也)或轉六趣之凡身成五智之佛體(今文是也)故通用歟。問。結誦此印言時意地觀念如何。答。同軌雲。復結身勝印。誦三字密言。印觀菩提心。思惟阿字門。諸法本不生。每作觀念時定惠俱運。具如觀婀字(文)問。作此觀定惠俱運方如何。答。文雲。纔觀即了知諸法本不生。知本不生是名奢摩他。諦觀於字體。是毘婆捨那。此名為雙運。諸觀皆如是(文)私雲。諸經論中或單說事定。或單明理定。二觀亦爾。或敵對理事止觀相對。或理觀對事定。如餘經。或事觀對理定。如令軌(矣)所謂.字不生理中其心定故。是理定也。諦觀.字形體。是事觀也。境有事理心分止觀。故龍樹大論雲。修習三昧達平等理。修習智慧照差別事。事理雙達不相捨離(文)今以事觀對於理定。是諸佛之祕要菩提之妙行而已。抑又真理之外無字體。字體之外無真理。事理既無二。止觀應一體。所謂即體而用自智。即用而體而自寂。照而常寂雲止。寂而常照為觀。故同論雲。止即是觀。觀即是止。止觀一體無差別故(文)作此觀者是名如實知自心。又雲究竟即身成佛也。嗚呼八萬塵勞皆波羅密。恆沙惑障儘是真如。蓋此之謂歟。問。若約種子者應.字。若依真言者應三字。有何故以.字為所觀之境乎。答。.字是菩提心之體故。今軌雲。即觀菩提心思惟阿字門(文)又眾字之本故。故疏等中。一切字無離.(取意)又即身成佛之種子故。故別本即身義雲。觀心中本有.字為究竟即身成佛(取意)又大日如來之一字真言故。雜問答中爾也。又密教之至要故。或釋雲。密教至要不過.字(云云)依此等意且以.字為所觀歟。又不可遮就餘字而作此觀。故雲諸觀皆如是也。又通諸尊而應用此觀歟。故雲諸觀皆如是也」   次根本印言。一字頂輪王念誦軌雲。次結佛頂輪王印○印五處加持真言曰曩莫三滿多沒馱(引)喃步嚕唵(三合)(文)(印相如次第故略之)金輪略要念誦法雲。○以二輪並豎二蓋平屈兩[}/即]頭相跓於二輪甲上(文言如先軌文)私雲。兩軌印相同也。但先軌屈二頭指捻二大指頭上(文)今雲甲上。少異歟。又甲上者即大指端歟。此軌中二輪者二大。二蓋者二風也。但御口意二風兩[}/即]屈捻二大指。二風第三節皆不合離(矣)。問。三種印言分配兩金輪方如何。答。御口雲。或傳雲。第一印言大日金輪。第三印言釋迦金輪也(云云)此流習三種印言皆通兩金輪(矣)私雲。初二印言出時處儀軌。應大日金輪。大師釋彼軌文雲。謂大日尊一字頂輪王(文)。第三印言出別兩軌。應釋迦金輪歟。一本軌雲。釋迦牟尼如來所說○一字頂輪王(文)然此則一往說歟。實互具何失。   本尊加持(如先三種云云)。御口雲。又大日佛眼加用之。   次辨事佛頂印言。略要雲。次結辨事佛頂印。辟除結界。即前佛部心直豎二先頭相拄屈上[}/即]如劍(文)(印言如次第)奇特佛頂法雲。次結辨事印。止觀二羽內叉拳。禪智雙屈入掌中。然申忍願頭相拄。頂上三旋成結護(文)(言文同也)私雲。此軌說。二大併入前軌雲佛部心印。二大並立歟。次第雲內縛。二大交叉歟。三說少異如何。前軌中二光者二火也。御口雲。四處加持真言各一反。   散念誦。問。念誦終用胎大日。有何故。答。御口雲。金輪咒本尊故再不可用之。故終用胎明也。   解界。御口雲。解界如常。但結界印明可隨所用解之。要略雲。又結辨事佛頂印。左旋解界(文)別軌雲。次結前密縫印。左轉一匝即成解界(文)時處軌雲。結勝身三昧耶印。於四處各一引開。明.目(取意)。   撥遣。御口雲。用通撥遣(矣)一字頂輪王念誦軌雲。次結奉送印。准前根本印。右頭指外擲。誦迎請真言。除翳呬〃〃加櫱車句。即成奉送(文)要略法雲。又結前迎請印向外撥二中指。誦前真言。去羯囉灑野句。應雲尾野惹野。即成奉送(文)私雲。迎請印言常請車輅印明也。向外撥二中指者。二大向外撥二中也。   十七日奉傳受了同十八日記之了。   具書事。   瑜伽翳迦訖沙羅馬瑟尼沙斫訖羅真言安怛陀那儀軌。   一字頂輪王瑜伽經(不空譯)。   金剛頂經一字頂輪王瑜伽念誦儀軌(不空)。   一字頂輪王念誦儀軌(不空)。   奇特最勝金輪佛頂念誦儀軌法要(一行)。   金輪王佛頂要略念誦法(不空)。   大妙金剛大甘露軍拏利焰鬘熾盛佛頂經(達磨網曩譯或本注雲唐雲法將或雲攝一切佛頂儀軌)。   大陀羅尼末法一字心咒經(御自筆雲)。   凡諸尊之本書用不真偽不一准。廣尋決也。   弘長二年正月二十三日加一見了。在御判。 薄草子口決第三 諸經部第一 法華經 觀智儀軌(不空雲)   歸命釋迦牟尼佛宣說方廣大乘經   為諸菩薩而開示甚深最勝真實教   我今依於大教王遍照如來成道法   若能依此勝義修現世得成無上覺(文)   御口雲。依此軌文今此經法習兩部不二之法也。私雲。於此文可有多意。一雲。初大乘經者三乘教(香象釋中雲。以三乘名大乘故)次真實教者一乘(於顯乘中一乘雲實教。故天台釋雲。實教文)後大教王者真言教(金剛頂經者名大教王故)也。意雲。今經是顯乘故。先歸敬顯教能說之釋迦。傳法聖者依祕藏之義理還述法花修行之軌則也(為言)一雲。三名悉指法花也。故軌下雲。如來方廣大乘經說。一切眾生無非無上菩提法器(文)既悉有佛性雲方廣大乘。定知法花也。故嘉祥釋雲。窮理盡性之格言。究竟無餘之極說(文)又此經中說二聖二天等神咒。何不雲大教王(矣)大師於一經辨顯密差別。若具密之邊豈夫不然乎。一雲。前二名如前二義。我今以下舉兩部經也。大教王者金剛頂經也。依憑如先。遍照如來成道法者大日經也。雲大毘盧遮那成佛經故。就中軌中舉五相成身印言依教王經也。舉入佛法界生及五供印明。是依大日經也。又舉二聖二天十羅剎印明依當經也。故知且三經合論述三密軌則歟。付中大師引若能依此等二句成即身成佛義。專非兩部經為本乎。不爾者違唯真言法中即身成佛故之論釋故。   建立道場安置本尊。軌雲。此經王○一一印契儀軌真言應當於灌頂阿闍梨處躬親稟受○師專壇作者○傳及受者俱獲重罪。既得其法。即應簡擇念誦修行之處所。或於伽藍或山林樹下江河洌渚或自己舍宅與法相應。福德之地○(乃至廣說繁故略之)。   三重曼荼羅塵數聖眾(云云)私雲。臺上二佛外八葉八菩薩為第一重。第二院八菩薩為第二重。第三院四天王四明王八部等為第三重軌雲。其壇三重(文)委如下記(矣)問。威儀形色經題雲。漏出寶塔中兩足婆我鍐八大菩薩等及三重方壇(文)八菩薩外見有三重。如何。答。八菩薩等者等取餘二重尊。及三重者總稱之言也。或言總可雲及重歟。不爾者背彼經下所說故。   道場觀。軌雲。其壇三重當中內院畫八葉蓮花於花胎上。置率都婆塔(形色經雲。湧出七寶大率都寶塔文)於其塔中畫釋迦牟尼如來多寶如來同座而座(經雲。塔中師子坐上釋迦多寶○半跏而各同坐文)塔門西開。於蓮花八葉上從東北隅為首。右旋布安置八大菩薩○(私雲。八菩薩名次如次第出)於此中院四隅角內。初東北隅置摩訶迦葉。次南須菩提。西南舍利弗。西北大目犍連。次於第二院於其東門置金剛鎖菩薩。南門置金剛鈴菩薩。當塔前門金剛鉤菩薩。北門索菩薩。東門北置勢至。門南置寶手。次於南門東置寶幢門西置星宿王。次於西門南置寶月。門北置滿月。北門西置曾施。門東置一切義成就。又於東北隅置花菩薩。東南隅置燈菩薩。西南隅置塗香。西北隅燒香(經說又同)次於第三重院。東門置持國。南門置毘樓勒叉。西門置毘樓轉叉。北門置毘沙門。於東方門北置梵天。南置帝釋。次於南方門東置大自在。門西置難陀龍。次於西方門南置妙法緊那羅。門北置樂音乾闥婆。次於北方門西置羅□阿修羅。門東置如意迦樓羅。於東北方置烏芻沙摩。東南方置軍吒利。西南方置不動。西北降三世(御自筆已上略抄。經文同也)堮捅部C問。塔門西開(云云)。西開所由如何。答。雖難知此法專可修增益故歟。或經說釋迦白毫雲。照東方萬八千土(文)釋迦既向東方。故證明多寶可對向彼尊。故向西歟。故經雲。爾時佛前有七寶塔(文)然則二佛同座時。又塔門如來於二尊俱向西歟。問。軌經同塔門西開(云云)二佛同座南北如何。答。御口雲。南多寶北釋迦也。故先師僧正建立當院塔中二尊次第如是(云云)。問。二尊形儀如何。答。形色經說多寶雲。烏瑟紺髮冠。眉間素毫光普照一切。身相黃金色。定惠智拳印。跏趺右押左(文)。   又說釋迦雲。職沙紺青髮。眉間白毫光照東方八萬。身相黃金色。左定結拳印。右惠開外方。屈無明小指。敘中頭大指。跏趺左押右(文)私雲。彼報恩院塔二尊。多寶住法界定印。釋迦左掌仰置跏上。少水火鉤。右伸諸輪而向外。聊違經說。又俱結跏。兩足上下如經二尊各別。但彼經上文雲。釋迦多寶半跏半坐(文)印相跏趺俱違經說歟。然遍知院御案定有深意歟。可尋習之(裹書御自筆)報恩院塔是蓮藏院塔也。院主教嚴法印之時。令施入報恩院之間。先師僧正壞滅渡(云云)仍佛像等是古佛也。非先師之所造也二佛印相事釋迦形色經之所說並當院之像共通印歟。通印又說雲。不同也。強不可劬勞歟。次多寶印像不同事。先師口決雲。釋(理)或釋(智)多(理)兩說(云云)然者多(智)之時結智拳印。多(理)之時住定印歟。仍經說當院像各依一邊歟。就中經雲(寶塔品)全身不散如入禪定(文)當院像依此文歟。次結跏半跏相違事依有足鏡之難。經雖說跏趺左押右。全跏兩足顯現之間且猶說半跏歟。殊為謝足鏡之難。鉤鎖半座說之歟。即依二佛同座故。為顯有此難之由。半座二字置之歟。一向愚案也。不可依用。只一旦為會經與當院相違也。況如此之相違常事也。強又不可和會(矣)抑今形色經或稱之偽經。不為規摸哉。可思之。又全跏兩足雖顯現。一足猶非正顯故用之耳(已上堨I也御自筆也)問。有何故一塔中有二佛耶。答。成尋記雲。即塔。塔胎藏大日佛部法身。多寶金界大日蓮華部報身。釋迦蘇悉地金剛部應身。三身即一理故。法身塔中報應二佛座我身本成就五大。塔婆中三身悉具足。由多寶出故即三佛得顯(文)御口雲。法華法習本尊為祕事。先於二佛有三重習。第一重釋迦·多寶二佛也。第二重此二佛如次不空成就·寶生尊習之。第三重如次金胎·大日習之。即理智二佛也。又寶塔兩部不二三摩耶形也。更深祕義雲。理智二身安於一塔表二而不二之義。又一塔之中二佛定惠顯不二而二之旨。此中初不二為本。故以塔為本尊。後而二為宗。故以二佛為本尊也(云云)私勘雲。文句第八雲。觀心解雲者。依經修觀。與法身相應境智必會。如塔來說經。境智既會則大報圓滿。如釋迦與多寶同座一座。以大報圓故隨機出應。如分身皆集。由多寶出故。即知三佛得顯。由持經故即具三身(文)緣略下(末)雲。又多寶出聲是多寶不滅則成毘盧遮那。多寶昇空者住常寂光土。釋迦不滅亦成毘盧遮那。昇空者住常寂光土。古今二佛既爾。一切諸佛凝然(文)私案天台釋以理智冥合類二佛同座。嘉祥釋釋迦多寶同稱毘盧遮那。又虛空雲寂光土。天台又境智冥合故法身自受用雲居常寂光土。嘉祥二身毘盧遮那者。理智二身同法身故云爾也。故知兩師釋損今經祕義。又大師釋雲。心境絕泯常寂土(云云)第三重祕決自冥顯密二乘釋義。又大師釋雲。寂光如來融境智而知見心性。應化諸尊顧行願而分身隨相(文)今此釋為文句釋。以多寶釋迦為法報二身。分身為應身也。境智者二佛同座義也。寂光者虛空也。一塔中二佛同座。...印禪智並立。二佛同座義更問。知見心性者四佛知見....真言也。法花祕印言當流最極祕書中(更問)問。釋迦跏坐何違常例左上右下乎。答。御口雲為令多寶不見足鏡也。意雲。如常作之。足埵V多寶面故也(堙^私雲。釋迦多寶如次表智定故。多寶定門佛故。惠足上表定中惠。釋迦惠門佛故。定足上示惠中定。顯止觀平等定惠互具義也。偏定惠是大過故。依之釋論中舉修定因緣中雲。兩手或右下左上或左下右上。經一曰。已互易變(取意)又念佛宗釋中。足左上右下時手反之。手又左上右下時足反之(取意)可思之。故論中雲。若止觀不具。即無能入菩提之道(文)問。四大聲聞安中院。有何故乎。答。御口雲。法華聲聞授記故。殊賞彼義歟。故天台釋雲。二乘唯在法華菩薩處處得入(文)私雲。諸聲聞內眷屬故安中院。諸菩薩大眷屬故安外院歟。例如胎藏四重壇。第一重執金剛(內眷屬)第二重諸菩薩(大眷屬也)問。疏第一引智度論雲。生身佛阿難密跡力士等是名內眷屬。舍利弗等諸聖人及彌勒菩薩等是名大眷屬(略抄)相違如何。答。相望不定故仍無失(御自筆雲堮恁^又此經同聞眾次第。聲聞·菩薩·天·龍·四眾·八部列之故也。勸修寺習雲。四大聲聞釋迦常隨弟子諸佛內眷屬也(云云)。又雲。今經以聲聞授記為規摸。故三周聲聞居內院受授記。即破三歸一心意也(云云)(已上御自筆也)問。第三重四角四明違常例。去大威德金剛夜叉加不動烏瑟。有何故耶。   答。御口雲。今經說眾生佛性不染煩惱之義故。以不烏二尊表彼義也。不動是菩提心體。疏文分明。烏瑟沙摩表染淨一如義。大師開題雲。染淨本覺妙法(云云)可思之(御自筆)是則凡聖一如善惡不二邪正平等萬法歸一說故。染淨不二也(云云)又先師口決雲。不(胎)降(金)烏(釋)軍(多云云)此口決尤宜歟。四忿怒皆有由故也。先師又雲。或師雲。為淨六根擇外穢尊置之(云云)(已上御自筆也)。   召請大鉤召私雲。儀軌中又出大鉤召印言(矣)。   結界。不動。軌雲。次結方隅界印。二手合掌屈二頭指二無名指。以甲相背。並立二大指。押二頭指。□□□□歷衽□□□飯□□□饌□□□□□□滿慼慼滕堙摩悅X□飾O饓飾O駐u□□□□□威椸□奰□□滿慼慼慼潦D覃□□□視兜飀□  花座。御口雲。經法大旨以佛菩薩為本尊。故八葉印。.迦摩羅Лгロ明也。自下准知。 本尊加持。先大日(如記)釋迦印言(智吉祥)御口雲。法界定印。前釋迦法中印言。多寶印定印。御口雲。法界定印。通佛言者胎藏遍智院中一切佛心明也。次八大菩薩印言。又同院一切菩薩印言也。胎藏次第雲。七俱胝·佛母·大勇猛·大安樂·不空身皆在此中(文)。   正念誦。御口雲。二佛中用釋迦言(矣)祕傳灌頂已後用胎藏遍法界無所不至明也。此則通二佛明也。 明曰。曩莫薩縛怛他(引)櫱帝(引)毘庾(二合)尾濕縛(二合)目契毘藥(二合)薩□縛(二合)佗(引)阿(去)暗惡.(御自筆口傳第五惡字加之)。   字輪觀。問。字輪觀皆中央為初。今何前為初乎。付中.字是法花體。可安中央也。故大師開題雲。二十八品悉歸.字(取意).者此雲妙。又天台釋雲。二十八品俱名妙故○句句之下通結妙名(文)爾者如何。答。御口雲。.真如不可得字也。法花又雲。以一乘中道真理為宗故。.置中歟。又字輪觀布字。或前可隨宜。不可局定(矣)又開題雲。梵名九字胎藏八葉九尊意(取意)或雲。漢號五字金界五佛(云云)可尋依憑(矣)予先年感夢想畢。或高僧尋決定往生業時。彼答雲。布九字於身(云云)夢中胎藏九尊種子歟思惟之。夢覺後阿彌陀九字歟思惟。未思定之處。今字輪觀以大師釋案之。夢中思惟九尊種子者梵名九字歟。所以法華觀音人法之別元是一體。觀音彌陀佛菩薩異唯是無二也。豈夫非往生極樂之因乎(御自筆)此夢想勝絕不共之奇瑞也。厭求穢淨之輩。誰敢不欣悅乎。梵名九字誠不可異求歟。但傳法院上人之五輪九字祕釋可思之歟。猶猶憑哉。貴哉貴哉(已上御自筆)。   本尊加持。諸聲聞者。御口雲。胎藏釋迦院中聲聞眾印言也。印梵篋印。言歸命係曙缽羅底也野尾櫱多羯磨惹多吽(云云)。   散念誦。御口雲。本尊明兩說准正念誦知之讀經或一部或一卷或一品可任行者意也。問。無量壽命決定如來者何佛乎。答。御口雲。或說多寶。或說阿彌陀也。又說。大然新度經中。極樂世界西有佛。現在說法教化。彼名無量壽命決定如來(取意)二佛外佛歟(云云)(御自筆)覺印阿闍梨(平等房法印舍弟歟。廣澤流之明匠也)傳雲。件如來或釋迦。或多寶。或金大日。或普賢。或彌陀。樣樣師傳習之。雖然西方極樂猶西佛也。現在說法佛也(云云)如此傳者。金大日釋迦彌陀等久遠壽量義可有之歟。然而先師僧正以多寶大日彌陀新渡經說等為其說歟(云云)(此中多寶覺洞院相承說也。自餘同相承說也)私扶之雲。嘉祥釋雲。多寶法身佛也(云云)又或鈔雲。釋迦跡門功德。多寶本門功德(見經云云)又寬信法務記雲。師傳雲。多寶佛(文)(已上御自筆也)軌雲。即跏趺坐結定印誦如來壽量品。或但思惟品中妙義深信如來常住在世與無量菩薩緣覺聲聞以為眷屬處靈鷲山常說妙法。深信不疑。次當即誦無量壽命決定如來真言七反。作是念言。願一切有情皆獲如來無量壽命(文)言有之。別記中有之故略之。私雲。依此文指身真實佛雲無量壽命決定如來歟。若爾以釋迦可為定說歟。   問。法花肝心真言並法花補闕明出處何經軌乎(御自筆堨I也)肝心真言相傳常喜院真言集出之。可見之。善無畏金剛智不空一行相傳如此(云云)此兩真言事猶可見常喜院真言集(已上堨I也御自筆也)。   勸修寺真言集雲。法花補闕真言。是蜀郡靜泉寺僧道如讀法花。鄰房僧死。地藏語僧雲。道如經依漏闕不納冥官藏。汝持此明與彼道如。經一遍誦三遍者補闕(取意)軌雲。則次應入真如法性道場觀行而誦此偈。思惟偈中真實勝義。乃至心與真如體性相應為限。偈曰。虛空為道場。菩提虛空相。亦無等覺者。真如故如來(文)私雲。小金剛輪次有此觀。天台一真法界一道無為真理之義此文顯(矣)(御自筆堨I也)先師吉水前大僧正(慈圓)言。談之時以此偈施名譽於他門之事如面談。是一門美談也。末資尤可庶幾歟(已上)。 弘長二年正月二十一日奉傳受同二十五日記之。   具書事。   成就妙法蓮華經王瑜伽觀智儀軌(不空)。   法華曼荼羅威儀形色經(不空內題三半紙六行餘故且用外題也)。 理趣經   問。今此經顯密二藏中何攝乎。答。大師開題雲。龍猛所傳十萬頌經。就此本有十八會經。此經則十八會中第六會也(文)既雲十八會攝。定知密藏攝也。問。見經始終。唯說實相觀照之般若。未見開祕藏。況復說所同聞所說法門皆以同大般若之理趣分。定知與彼經同本異譯也。若爾何雲金剛頂部攝乎。答。開題并理趣釋以今經為密藏。不可異求(矣)依之十八會指歸雲。第六會名大樂不空三昧耶真實瑜伽。於他化自在天說(文)此文明鏡(矣)但至同理趣分者。顯密在人故。隨二機所解。取同會說成顯密二教歟。故金剛頂義決雲。此地梵網經兩卷從此經中出淺略之行相也(文)准知又可爾也。或又雖別會說。文言同何失。例如心經雖別會說文言同大般若(矣)。   法則大法或別行任意(云云)。問。付大法行之方如何。答。御口雲。此有二說。一者大日道場觀如例觀想了。次大日如來心月輪中。當本尊種三羯三身輪成及眷屬圍繞之行相觀之(矣)二者道場觀如前。兼又五相成身佛身圓滿。雲觀身為本尊(文)觀自身成本尊畢。又大日心月輪中觀當本尊種三大轉成之行相也。又兩說同入我我入觀本尊觀當本尊也。又最略說。入我我入本尊觀當本尊。五相並道場觀等如例(矣)又就大日心月輪中觀當本尊三身。有淺略深祕二義。初淺略義者。若佛若菩薩若明王若天等。三種身觀大日心月輪。是從普門入一門隨機之方便。自內院向外院利物之善巧也。深祕義者。佛菩薩明王天等種三羯三種身即觀大日即體。全無淺深轉成別。何有優劣耶。故天等明王皆居中台三十七尊所圍遶(此覺洞院僧正奉授喜多院法皇祕決也)又本尊加持時。先大日後本尊。正念誦唯本尊。散念誦隨意(云云)(又遍智院御記有之。可見彼矣)私雲。此中淺略雖似淺深有隔。五乘融會而開心實相門故。不同如常五乘異轍也。又淺略門明王為本尊置中央者。所圍遶三十七尊皆現忿怒形可觀之歟。各具五智故。餘尊又准之(矣)(御自筆)寶部法口決雲。三十七尊皆入寶部三摩地。手持寶珠(云云)明王等三摩地又如此。皆可入其三摩地也(云云)(巳上御自筆)凡今祕決源出經疏中歟。疏第七雲。就此經宗則五種三昧皆是開心實相門。○不同餘教以心性之旨未明故五乘殊轍不相融會也。若更作深祕密釋者。如三重曼荼羅中五種三昧皆是毘盧遮那祕密加持。○何有淺深之殊(文)(私雲。五種三昧者佛菩薩聲聞緣覺諸天也)又雲。大判真言略有五種。謂如來說。或菩薩金剛說。或二乘說。或諸天說。或地居天說。○若佛菩薩所說。於一字中具無量義。若二乘真言只約盡無生。○如上所說皆是隨他意語明淺略義耳。若就隨自意語明深祕義。隨入一門皆具一切法界門(乃至)諸世天等悉毘盧遮那。何有淺深之別(文)(私雲。世天者龍鳥修羅之類也)准此文。祖師得妙旨於大唐之經疏。傳祕決於廣澤之親王歟。式為當流之軌則。應備末葉之龜鏡。理既在佛意。事不恣人情(而已)(堮拲s自筆雲)疏第七文祖師覺洞院誠被存此文。珍重珍重。又祖師勝俱胝院引法華開題文被扶此義。法華開題(兩趣)雲。若以觀自在為首。則具二十七尊及無量佛剎微塵身。大日即觀音遍法界體性智。阿□觀音圓鏡自性金剛智○(以下亙諸佛菩薩及天龍人鬼等皆作此釋)國王長者身亦復如是(文)勝俱胝院私詞雲。是文真言教大宗尤至要也(云云)(已上御自筆也)。   理趣會曼荼羅為本尊(云云)。御口雲。此經曼荼羅有多種。一十八會曼荼羅。十七段曼荼羅加序品曼荼羅也。序品為能說曼荼羅(自如是我聞至而為說法是也)初中後善已下十七段曼荼羅為所說曼荼羅。於所說曼荼前十六曼荼羅為因曼荼羅。表十六大生歟。後一段五祕密曼荼羅為果曼荼羅。顯五智圓滿義歟。二理趣會曼荼羅。十七尊為本。金界九會之隨一也。三五祕密曼荼羅。當第十七段歟。御記意第二曼荼羅為本尊也。御口雲。十八會曼荼羅為本。是即金剛智自筆薦福寺金泥曼荼羅也(堮拲s自筆。金泥曼荼羅者。凡諸曼荼羅合集之歟。人不見知曼荼羅少少有之云云已上御自筆也)理趣釋釋五祕密曼荼羅雲。具如金泥曼荼羅像東南隅是也(文)是金剛智自筆曼荼羅也。彼十八會中五祕密當東南角歟。御口雲。理趣釋是不空釋也。而雲釋者。依經意作此釋故云爾也。先師雲。金剛薩埵釋不空譯。故二教論雲。薩埵釋經(文)或雲。金薩說龍猛記不空譯(御自筆堮恁C二教論文)理趣釋不空釋雲付聊儲會釋雲。不空大權薩埵。爾雲無失歟。或先德指理趣釋雲。不空祕釋(云云)又垂跡於人間諸菩薩等(龍猛·龍智·護法·天親等也)於經論造釋勿論也。不垂跡不改形乍本身作釋若有之哉。如何(已上)。   三密淨三業。理趣會儀軌(不空雲)方誦清淨明。二手未敷蓮加心額喉頂。唵娑縛○(常淨三業明也)此明密義雲。諸法自性淨。我亦自性淨。由是加持故自他獲無垢。便於自心中觀吽成金剛。三業已轉依成三密祕門(文)御口雲。三密觀淨三業攝。四威儀中用護身法之時。悉行加用三密觀也(云云)私雲。軌中舉明密義時。雲自心觀吽。故知三密觀彼所攝也。   觀請(若發願如金界)御口雲。勸請發願不加別句。如金界作之。問。道場觀並本尊加持以金薩為本尊。何不加彼句乎。答。御口雲。此流習以一法界..之習為今經祕事。依之..雲。大日如來理智不二行虛空中有.字。成如意寶珠放五色光。光中有.....字。各成如意珠.(水精如意珠).(馬腦如意珠).(摩尼如意珠).(琥珀如意珠).(琉璃寶)是遍照身中五智功德也。此如意寶珠變成法性大日如來。住定印戴金剛寶冠。冠中坐五智佛。身色白月暉坐千葉大白蓮花王。此蓮花以五□褥□檢□露□夾□□魯□□詁□□□□□□□褸□□槔□□□□ 智拳印.大日·金薩·龍猛·龍智·不空·惠果·弘法·真雅·源仁·益信·神日·真寂(已上師資相承致我予十二葉。付法只一人也。延喜二十年四月三日圓城記之)。   ....又表紙雲。青龍寺惠果和尚請惠日寺數口僧侶。五日之間十五時修懺悔法。真言教中大乘經轉讀之並修祕法祈滅罪。夢中不空三藏來雲。真言中肝心我殊以此經法為心。為心如是。一兩度示之(云云)師雲。口決雲。表紙記是理趣三昧也。真言教中大乘經者是理趣經也。祕法者此經法也(云云)又奧記雲。此法相承良雅阿闍梨傳大僧正定海。   已上..文也。御口雲。他流習(御自筆三密房流智定房等也)雲。一法界..者約表紙記。非理智不二行。彼別法也。此流習理智不二行習此經大事也。故知大日為本尊。故不加別句也。又大日金薩自他受用別。實是一體故歟。   觀雲。壇上有.字○有殊妙壇(云云)理趣會軌雲。次於所居處復觀阿字門。成妙高山王。上有寶樓閣。於是宮殿內復安本尊身。眷屬皆圍遶(文)略出儀軌雲。依前觀滿月皓白現壇中大聖處於聞(文)。   壇上有五月輪。輪中有各蓮花(云云)修行成就軌(不空)雲。曼荼羅內諸坐位先想月輪照觀形(文)。 蓮華上有.....五字(云云)理趣釋(不空)雲。.唵字者金剛薩埵法智印明也。.麼字者欲金剛法智印明也。.賀字者金剛悅喜法智印明也。.蘇字者愛金剛法智印明也。.佉字者慢金剛智印明也(文)。   如次變成(乃至)持慢印(云云)修行成就軌雲。次說五祕密金剛薩埵坐白蓮臺端嚴而處。形貌如前。成身法當住大印。金剛箭赤色。居於前而持弓矢。金剛喜悅白色。居右抱三昧耶體。金剛愛諸事普青。處後持麼竭幢。金剛欲自在白黃。居左二手拳各當胯。其頭向左少傾(文)略出軌雲。於後愛為名形服皆青色。二拳豎惠臂肘。以定羽承。共執麼竭幢(文)餘尊皆同先軌也。問。今此經中說十七尊三摩地何道場觀中局五尊乎。答。今經總說十七尊三摩地。別說五祕密三摩地。具如大師開題並文句(矣)今約別門觀之歟。問。理趣釋雲。此五種三摩地祕密中最祕密。今說修行曼荼羅像同一。蓮花座同一圓光中央畫金剛薩埵菩薩。右邊畫二種明妃本形。左邊亦畫二種。具如金泥曼荼羅像東南隅是也(文)私雲。依此文者。五尊同是同一月輪同一蓮臺也。何各各蓮月觀之乎。答。御口雲。同一蓮月是五祕密法之習也。理趣經時不爾。是理趣會曼荼羅也(云云)。   禮佛。御口雲。如金剛界禮佛不加別佛名。如先。   本尊加持。先金薩印言。印言如次第。金界三摩耶會印言也。印形表五鈷(矣)明三反歟。自下又准之。但後五尊中慢菩薩印觸兩股。明各一反。   次總印言。御口雲。木幡傳雲。此印表箭形也。二中入掌矢莖。縛上下大小優立矢гИ也。謂見本有普賢故。以大悲箭射厭離心也(云云)或雲。二大二小豎矢羽也(云云)安然雲。二空弓也(云云)金界軌雲○以二度刺心名為大悲箭。以射厭離心(文)真興私記雲。此地菩薩往百佛世界化度諸有情。其厭離心為菩薩敵。其大悲心如射怨箭(文)私雲。此地者初地。名極喜三昧耶此意也。金薩又初地菩薩故用此印歟。凡印出金界軌。明出理趣釋。十七尊種子真言也。具以此印明而為總印言也。經軌安在乎。可檢之。問。明通十七尊故可然。印局金薩者。何雲總印乎。答。以大悲心斷厭離心。一切菩薩之用心三世大士之妙行也。豈非總印耶。極喜者能益自他生大喜故名初地。且約初歟。付中欲觸愛慢是淨菩提心別德也。同可攝初地。若爾其尊何不攝耶。真言十七字即十七尊種子真言也。.金薩.欲。.悅。.愛。.慢。.意生。.髻離。.愛。.驁。.春。.雲。.秋。.冬。.色。.聲。.香。.味。此十七字字則為十七尊並種子(理趣釋意)或雲。理趣經中妙敵欲觸縛主見悅愛慢嚴澤光樂色香味。此十七尊各有三密。妙適句是大樂金剛。次四句是薩王愛喜四親近尊。次四句是內四供養尊。次四句是外四供養。次四句是四攝菩薩。又彼真言有十七字。即十七尊種子。如次配之(云云)。 次五尊羯磨印明。金剛薩大智印。御口雲。抽擲三度明各一反。問。印表相如何。答。義述(不空譯)雲。左持金剛鈴。是適悅義。置腰之左表大我。右持五鈷金剛。是五智義。轉拳向外示眾生也(文)。御口雲。慈覺大師鈴杵釋雲。般若妙聲遍入一切賢聖心身令受大樂。普於眾生自性心內開折菩提大種智牙(文)。准此釋鈴雲適悅義。是賢聖身心令受悅樂義也。杵又令開折眾生本有五智菩提牙。故雲。拳向外示眾生也(云云)私雲。置腰表大我者。大我慢義歟。故理趣經雲。左手作金剛慢印(文)意降伏眾生令歸佛道。無卑下心故雲大我慢歟。理趣釋雲。為降伏左道左行有情令歸順道(文)」   欲金剛印言。述雲。意生金剛菩薩以大悲欲箭害二乘心。所以手持是箭而現其欲離俱幻平等智身(文)御口雲。大悲箭者或處雲彈擊。令悲增菩薩從生死向涅槃彈擊。令智增菩薩從淨土向穢土彈擊也(云云)私雲。慾離俱幻等者。釋論雲。染非實染。淨非實淨。皆是幻化無實自性(文)既染淨無自性故。二法即一體。故雲平等智身歟。自下准之。   計裡計羅(御口雲。計讀吉音也)述雲。髻利吉羅於中國之言名觸。以不捨眾生必令解脫故。明觸性即菩薩故。所以住抱持相而現其觸淨俱幻平等智身(文)。   愛金剛。述雲。悲愍金剛以悲愍故。以愛念繩普縛眾生未至菩提。終不放捨。亦如摩竭大魚吞噉所遇一入口已更無免者。所以持此摩竭魚幢現其愛縛捨離俱幻平等智身(文)。   慢金剛。述雲。金剛慢以無上智令一切眾生悉證毘盧遮那如來體於世出世間皆得自在所以住傲誕威儀而現其我無我俱幻平等智身(文)御口雲。四菩薩次第先向所愛境生欲故。生欲後有觸故。觸後愛著故。愛著故思自他別生慢舉心也(御自筆堨I也)此理薩埵緣智薩埵行相也。理薩埵行者。智薩埵本尊也。千心記(厚造紙下)雲。大日義釋雲。○菩薩大貪以此貪慾因緣染著種種法界不思議色。猶如世人以染著六塵不能自捨故成種種業受之身。故受灌頂時。...立要誓。汝從今已後慎勿斷貪慾。以不斷貪慾故。不斷世間佛種(文)(已上御自筆也)凡此等即事而真之理。則三密智眼之表相。五智覺心之內德也。謂深開真言祕藏明達密藏名字之所使然也。而遍計迷情之前行欲事而墮地獄。未得謂得之中作惡業而入火坑。豈不悲乎。亦不愁乎。故大師十住心論雲。惡平等者未得為得。不同為同。善差別者分滿不二即離不謬(文)仍為末資聊事攉揚(而已)。 次五尊三摩耶印言。印明如次第(矣)修行成就軌雲。次陳眾聖三昧耶印。金剛薩埵結前金剛祕密三昧明印。及誦真言曰。素羅多薩怛梵(三合)。   次結前三昧耶印。屈二頭指申背相著如箭羽。並二大指押之。合拳金剛箭印。又以箭印二大指深相交。右押左。金剛喜悅印。次前印以二頭指互鉤。中指並大指押頭指側。如可舒。二無名指相合。金剛愛印。又次前印側捩之印二脛(文)(前祕密三昧耶印者金剛縛大指頭指為竅)又上文雲。金剛薩埵以縛日羅櫱摩印及心真言安立之。用二金剛拳放箭勢。真言曰。弱縛日羅地哩瑟智野計摩吒○(已下三井准之。印次第中羯磨印。言三摩言也。又略出儀軌同之)問。次第印言違儀軌。三摩印用前羯磨言事如何。又前羯磨言何經軌說乎。又雲。羯磨印言雲三摩印言者有何故乎。又兩種金薩印言說處何乎。答。御口雲。顯羯磨形雲羯磨印。表三摩耶形雲三摩耶印歟又一切尊印言三摩耶印誦羯磨言為祕傳也。印即三摩耶形故也(御自筆)。一羯三印言互相違事誠不審也。追可勘之(已下堨I也)一說處事說五尊印言。經軌猶多有之。五祕密軌等也。臨餘尊沙汰可被勘之歟。一師口雲。羯磨會諸尊威儀形體顯立三摩耶會(平等義)雲時令入我我入也。但其習異說非一。少少可出之。或說雲。羯磨會即身同本尊事業。三摩耶(本誓義)令本尊憶念本誓願加持攝護行者(云云)或說雲。三印羯言是表定惠(三定羯惠以之為習云云)或說雲。三印本誓羯磨言證果也(云云)又雲。表內證外用也(云云)。或說雲。羯磨尊出利生門成事業利眾生給。加應身佛。應身說法為詮。故用其言。三印住本誓悲願。應身出世依本誓也(云云)如此之義門多多也。已上師口也抑用羯磨言三印本說如何哉。頂輪王軌撥遣勝身三昧耶印用.也。此言羯磨真言也。此外其證多之(云云)此師傳也(已上御自筆也)(又私檢雲。羯磨三摩耶各五種印言出。於五祕密儀軌也)。   字輪觀(五大歟)。 本尊加持。御口雲。前兩度本尊加持各金薩印言並總印言兩種用之。第三度本尊加持兩印明并羯磨三昧各五種印言悉行之。前後大日佛眼(如常)。   (御自筆)或初度本尊加持印言盡之。兩樣共師傳也(已上御自筆也)。   散念誦。本尊御口雲。......明也。或又餘明用之歟。   般若菩薩。胎藏般若菩薩明也   讀經者理趣經也。   撥遣。通撥遣印明。略出軌雲。又作堅固縛忍願豎成針(文)理趣會軌雲(如先)心上掣開頂上合掌(文)明兩軌同如金界撥遣明也。 同二月五日一見。在御判。 薄草子口決第四 諸經部第二   理趣經之餘。段段印。振鈴次用之。   金薩印相如印文。御口雲。鈴杵印也。私雲。五尊羯磨中印伸右掌為抽擲勢。今右拳當胸。鈴杵印有二勢。准常振鈴作法。先伸掌抽擲杵。而後握杵當胸。可思之。又或傳雲。金薩鈴杵印引開大日自證智拳印趣化他門之義也(云云)故雲大普賢金剛薩埵他受用身智也。義冥合今印相(矣)問。經雲。右手抽擲本初大金剛(文)相違如何。答。師資相承口傳歟。抽擲之有無說不一同。廣略不同歟。經具文雲。左手作金剛慢印(文)大原記雲。東方薩埵青也。右乳安五鈷。左拳安腰。其拳是慢相也。以手押腰。是憍慢形也。理趣經左慢(云云)私雲。此薩埵不持鈴歟。凡薩埵有二種。大日所變(白色持鈴杵)阿□所變(青色不持鈴)但大原口決二薩埵共大日所變見歟。不分明也。如此薩埵之威儀不同也。抽擲之有無不一准歟(已上御自筆也)問。表相如何。答。理趣釋雲。本初者本來清淨法界也。左手作金剛慢印者。為伏左道有情令歸順道。右手抽擲五鈷杵作勇猛勢。者。令自他順佛道唸唸昇進得普賢之地(略抄)。   大日。如來拳印。問。經雲。持智拳印(文)相違如何。御口雲。如來拳印又名智拳印(矣)私雲。如來拳印理智冥合御口如十八記。理趣釋雲。纔結毘盧遮那大智印誦心真言。等同遍照尊(文)。   降三世。大印。御口雲。大印者似四攝印初之印也。順逆各三轉一字明各一反。大師釋雲。多隸三喝無明波涸(文)。   觀音印相如印文。御口雲。搔之者右小搔左掌也。開搔明各一反。合八反。又花依風開發故。伸右風開搔之也。雖然今法伸小指開撥。是大師御傳故用小指也(云云)(御自筆)大師御傳出理趣法故。此法故用小指也。阿彌陀等法又風義開花相應故用頭指也(已上御自筆也)私雲。以觀音大悲之智印開眾生本有之心義也。菩提心論雲。凡人心如合蓮(文)可思之。理趣釋雲。觀自在菩薩手持蓮花。觀有情身中如來藏性(略抄)抑於同肉團或觀蓮花或觀月輪。或並觀蓮月(花臺月八葉蓮)此等義門委分別歟(在別)但金界月內蓮台蓮上月義顯然歟。不可及疑殆(已上)」   虛空藏。如印文。理趣釋雲。一切如來三密者在金剛拳菩薩掌中(文)私雲。二拳相合是成辨一切事業義歟。   文殊。利菩薩印。略出雲。又用左置於心上。如煩惱障。以右為劍。想以殺之。   轉法輪。如印文御口雲。十六大菩薩中因並彌勒也(御自筆)語無言菩薩淨名居士也」   摧一切魔。御口雲。金剛牙即金剛夜叉也」   外金剛部。內五鈷印。釋雲。外金剛部者摩醯首羅等二十五種類諸天也(文)。   七母女天。釋雲。七母女天者是摩訶迦羅天眷屬也。以金剛刃印能召諸有情類引人佛道(略抄)。   三兄弟。釋雲。三兄弟者是梵王那羅延摩醯首羅之異名也。此三天表三寶三身。以事顯理也(略抄)。   四姊妹。釋雲四姊妹女天者。一惹耶。二微惹耶。三阿爾多。四阿波羅爾多。表瑜伽中四波羅蜜。常樂我淨(略抄)御口雲。已上十六段印明如此。五部具會並五祕密印明祕密中祕密故不出之。別授之(云云)故釋五祕密雲。此五種三摩地祕密中最祕密○修行者得阿闍梨灌頂方可修五密(文)可思之。   問。經中五祕密段舉言。五部具會何不爾乎。答。釋雲。所以不說心真言者。彼教中一一聖眾各有一字心真言。不可具載。今界指方隅(文)上文雲。此中曼荼羅廣大如一切教集。瑜伽經所說薦福寺大和尚金泥曼荼羅是也(文)。 正月二十四日奉傳受而同二十七日記了。 具書事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摩耶經般若波羅蜜理趣釋(不空譯或一卷或二卷)。   大樂金剛薩埵修行成就儀軌(不空譯)。 般若波羅蜜多理趣經大安樂不空三昧真實。 金剛菩薩等一十七聖大曼荼羅義述(同譯)。 金剛頂瑜伽他化自在天理趣會普賢修行念誦儀軌(同譯)。 金剛頂勝初瑜伽經中略出大樂金剛薩埵念誦儀軌(同譯)。   (御自筆雲)   弘長二年二月五日一見了。在御判。 六字經   問。六字稱如何。答。御口雲。六字者六觀音名字也。不同六字文殊等。約首髻真言等。此六觀音即為本尊。是醍醐之習也。勸修寺習六觀音所變身名六字明王為本尊。謂其身青黑色而柔軟形。六臂具足片足提(或四臂形也)名黑六字是(云云堮恁^六字神咒王儀軌法(金剛智譯雲)以說六字像身相青黑色具四臂。左第一手持大刀。第二手舉日輪。右第一手持鉾。第二手舉月輪。大暴惡相也(文)私雲。黑六字依此軌歟。此軌正不可決之問。請觀音經雲。若有眾生受大苦惱。應當淨心係念一處稱觀世音菩薩歸依三寶三稱我名誦大吉祥六字章句救苦神咒○(神咒有之)得聞觀世音菩薩名字并受持讀誦六字章句。觀世音菩薩令得安穩(略抄)准此文則稱名外舉六字章句咒。若爾六字稱可約真言。如何。答。此文又非神咒即六字也。所以稱我名者即六字章句也。意雲。六字章句之救苦真言也(為言)故彼經下說偈雲。大悲大名稱吉祥安樂人恆說吉祥句救濟極苦者眾生若聞名離苦得解脫(文)上恆說吉祥句者六字章句也。下眾生若聞名者豈非指彼乎。既雲聞名。順稱我名言。故知六觀音名字也。次下文雲。遊戲於五道普教一切眾(文)是則觀六道應同形之義也(除本身故雲五道也)依之六字經驗記(大唐道邃集)雲。六字者觀自在菩薩移名。所謂六字者。一大慈觀自在菩薩。二大悲〃〃〃〃〃。三師子無畏〃〃〃〃〃。四師子丈夫〃〃〃〃〃。五大光佈施〃〃〃〃〃。六大梵觀音〃〃〃〃〃。若應負怨人厭咒咀惡符書死人為濟度示現如是六字相(乃至)如此等惡術咒咀欲消滅人者。敷清淨六字坐稱念六字觀音名字(文)此文分明也。同儀軌奧雲。以六觀音為本尊。又以聖觀音為本尊耳(文)私雲。又准此兩說。六觀音當體為本尊。未必約所變身歟。又御口雲。覺洞院本流傳六觀音為本尊。勝俱胝院亦傳黑六字。二傳俱以奉授北院法皇。法皇作次第時。道場觀兩種俱令觀之。可辨備調伏相應香華事。御口雲。小野僧正頌雲。息沈增白降安敬蘇(云云)白者白壇。安者安息香(又雲。安息悉也)蘇者蘇合香也。故今香用蘇合香也。花安世美葉用之。但沈白壇通用四種法無失。   建四肘壇。御口雲。一肘一尺六寸四肘六尺四寸方壇也經軌說寸法不定。大一由旬。小爪甲。中間任意作之。多分五尺六尺歟。祕藏記釋水壇雲。肘量隨心(文)可思之。六字儀軌雲。唯壇邊禮盤之外設一高坐。爐壇高坐以三尺五寸為其法燈法如護摩儀軌(文)(大慈恩寺基法師撰也)(堮捅部^問。軌中壇禮盤外立高坐見。如何。答。御口雲。上古用之。近來不爾也。所謂小野僧正為上東門院御祈。被修此法時用此作法。其後不爾歟。   塗三角爐。問。調伏何用三角爐耶。答。遍照記雲。放智火之猛焰焚煩惱之稠林。火輪之形三角故爐亦三角。伏出世之魔軍滅世間之怨敵。無不依此爐以為(矣)(略御自抄筆)南方火也。調伏向南此意歟(已上)。   行法法則(如常)。祕藏記雲。調伏法取黑月日中夜半起首不論善惡日。行之不得三時行。若急速者不論白黑。其火曜星宿等尤吉。行者面向南方。蹲踞以右足踏左足上。即觀自身遍法界成青黑色曼荼羅○又想追置彼惡人於身壇上放大智火燒淨我身中葉煩惱及彼惡人貪嗔癡並所作惡事。彼此平等蒙法利益獲得長壽福樂(文)御口雲。如記者行者向南方。但三時修之(云云)。   觀中日輪上(乃至)變成金輪佛頂。問。金輪安中央有何故乎。答。御口雲。金輪有摧破之功降伏出世之魔軍摧破世間之怨敵之義也。故安中央呈此義(矣)。故小野僧正頌舉三種同體尊雲。最勝觀音馬頭尊(文)。   此曼荼左右有不動大威德。御口雲。此六字曼荼羅是本經儀軌之說無之。此曼荼羅根本貞觀寺有之。彼貞觀寺曼荼羅金輪置中央。六觀音圍繞無二明王並圓鏡等。二明王圓鏡等小野僧正加圖歟(御自筆)。曼荼羅當流所用觀宿傳也。次第如註之觀宿尊師御弟子。貞觀寺次第此相傳歟。其後鏡等千心被圖加(云云)明仙圖為才覺被加之歟。明仙僧綱補任等不見歟。或記雲。天台二會講師餘慶僧正師也。但真言師不見(云云)又明詮雲人元興寺法相宗三會已講。元律師次僧都隱者也。此真言師不見(云云)私又檢雲。六字神咒王儀軌(金剛智)雲。復說番作樣天番六字書。次六觀音。十二神。次二十八宿。三十六禽次第盡之(文)。此軌中央畫六字明王。後圖畫金輪。又軌下舉六觀音雲。千手如意不空馬頭十一准胝也。此六觀音如次圍繞六字明王歟。而彼圖曼荼羅聖觀音千手馬頭十一准胝如次圍遶六字明王歟。而彼圖曼荼羅聖觀音千手馬頭十一准胝如次圍遶金輪歟。兩說大異也。雖然皆有其理歟。軌意六字者正觀音所變歟。正觀音同六字為主。伴六觀音中不舉彼歟。圖金輪者釋迦金輪也。釋迦能說教主慈悲總體故圖中央為部主。聖觀音等慈悲別用故即圍遶為助伴。如此義門不定故。於此法定本尊諸流不同也。或約教主金輪為本尊(理性院)或約觀音正體聖觀音為本尊(又理性院)或約所變身黑六字為本尊(勸修寺歟)或六字即六觀音故。六觀音為本尊(今流是也已上)問。二明王畫前意如何。答。御口雲。降三世降天魔。軍荼利降蛇魔。大威德降人魔。金剛夜叉降鬼魔。不動通降四魔也。而世間怨敵咒咀怨念是在人故。別降人魔總伏四魔之雲。總別明王圖彼令降伏人魔也。二明王中間有圓鏡。問。二尊間安圓鏡有何故乎。答。御口雲。為令世出世魔軍怨敵等實形現圓鏡之圖也。又瑜祇經中正觀音三形用圓鏡。可思之。私雲。先師雲。釋論魔事對治中立嚴具圓珠有無門。述彼意雲。外道定力不思議既現佛菩薩諸天微妙身。何莊嚴中不現圓珠。然不現彼事。鏡珠中實形現彼故且不現也(云云)准知中間石上安圓鏡。良有以也(御自筆雲堮恁^釋論義尤可然。誠葉道理歟。抑又毘沙門藏王軌雲。欲知男女鬼病惱。以泥作藥叉形。於鏡前著咒百八問病人。即說名字蟲毒等出來(文)喜多院御室仰。六字曼荼羅前圓鏡並咒咀神等依此文歟(云云)。覺洞院僧正頻奉感之(云云)(已上御自筆)。   圓鏡迴有六箇天形。御口雲。奧圖中以梵字書其名。咒咀神也。謂ワибЗёロШь...(此未明神也)(堮捅部^西南院法印(實證)口決雲。...金峰山也。殘三天施主氏神⑥иЗЮ阿闍梨本所鎮守也。隨施主依阿闍梨其神不定。故不指其名也。問。既雲六箇天形。餘三神何乎。答。御口雲。山尾河尾奧深等也。又故僧正雲。餘三天形ワиб等三神之影像歟。我加難雲。若影像可圖鏡中。既不爾。非影像歟。故僧正被諾(矣)儀軌雲。先結定印當臍下。次鍐字為八功德水○其水中心欠字變為寶山○其上有大樓閣○中心觀自在菩薩及蓮花部聖眾皆在其壇上。諸聖眾天龍八部。又皆在中。內外供養男女諸天扶眾供具。定惠樂天奏諸音樂供養諸尊(文)驗記雲。亦汲清淨井花水書六字置於座上。即勸請六字觀自在菩薩。然後誦咒(文)。   鉤召印言。儀軌雲。二手右押左。內相叉作拳合掌相合著。左大指屈入掌。右大指曲如鉤向身招之真言曰。唵阿盧力迦噎醯呬娑縛(二合)賀(文)私雲。三度召明三變歟。   結界印言。軌雲。次結界馬頭觀音印辟除結界(文)(印言俱如十八道也)私雲。順逆轉歟(御自筆雲堮恁^召請結界等儀軌已用蓮花部。尤可爾(矣云云)。   華座印言。軌中印言如十八道(矣)私雲。但黑六字為本尊者可用六葉印歟(御自筆)(雲)黑六字之時六葉印道理尤可然。但佛菩薩明王天等花座之配當雖爾。於佛菩薩明王八葉通用又常事歟。於天等者一向荷葉氈也。可思之(已上)。   讚。軌雲。用四智讚(文)。   本尊印言(御自筆)。本尊加持。先金輪印言。次正觀音或六觀音。次本尊口傳。如此用之也。印言如次第也。四處加持明各一反歟。御口雲。此印名輪印。觀宿僧都(尊師御弟子也)夢中所感見之印也。仍說所無之(云云)此印表六輻輪即配六觀音(又如意輪手持六輪。准彼以六輪表觀音三形歟)輪有摧破義顯摧破咒咀怨念等歟。又雲說法印。摧破出世摩軍故說法雲法輪。可思之(御自筆雲)如意輪軌雲(金智)輪大妙法輪皆從意寶生所說之妙法皆以輪成就以輪為妙智能斷諸結使(文)(師口雲。意寶者思惟手也是則大慈悲相也)能斷諸結使之文與調伏相應也。觀音說法智也。以輪斷六道結使。豈限如意輪一尊。是則諸觀音大悲也。凡以六臂配當六道之時天道也(況或傳今法以如意為本尊。即以六臂為六觀也)本尊加持先金輪印言。次正觀音(或六觀音)次本尊加持。如此用之也(已上御自筆也)又木幡傳雲。此印六輪者。二手各火空捻為二輪。以右水地如次押左風水又為二輪。右風押左掌左地押右掌為二輪。合成六輪六觀音也。真言出六字經及儀軌中。經中說功能雲。若為其甲作惡咒咀若作已若當作若天若龍夜叉若羅剎及與一切能作惡咒咀悉皆滅之(文)(又神咒效驗等具如驗記出)。   又印。此印言出儀軌中名根本印。印相如軌。但軌雲。以二大指押無名指(文)。真言軌中無莎呵句。經中兩處有此明。初無莎呵句。後加莎呵句(矣)。   散念誦。御口雲。本尊者佉智佉智明。六觀音者六觀音別別明也。   讀經者阿闍梨讀六字經。   伴僧時間讀經○(云云)御口雲。聞先方便三力金打伴僧六人各讀六字經。又至護摩諸尊段裎時。六人各令滿六觀音真言(各隨一明歟)。   後加持。六字明。御口雲。時終阿闍梨率伴僧而至施主之所。加持但調伏法白聲讀之。餘法不爾。念誦聲誦之(御自筆雲)。但此法雖調伏不用白聲也(已上)(御自筆也)問。或書御加持或書後加持。正不如何答。御口雲。後加持為正。御加持當字也(御自筆雲)。或雲。後加持...義也。...已竟義也(云云)敬施主義有之。但是當字之時會釋也。木幡傳雲。行法終用之故雲。後加持。敬施主故雲御加持。二俱用之。   三類形置脅機事。御口雲。人下地中天上重之入瓦器。又覆瓦器蓋頭方向外(或不定)置之。在處如圖(矣)。   又置金剛盤事。御口雲。先取蓋置脅機乍瓦器取之置金剛盤上。三形頭向爐方也。   六足三世咒事。御口雲。六足尊者大威德也。.ワэЗХЯ咒也。降三世咒.ЛгЯЛг咒也。   燒三類形事。御口雲。以箸插彼付爐火(三類如次燒之)入本器燒之覆蓋不令散也。每時用同器燒加前灰歟。但雖本儀如是。近來此流不用之。如次插頭向本尊方投爐中。不取灰也。又無送檀越(矣)軌雲。燒天狐次燒地狐。次燒人形(文)。   燒彼形觀念事。次第雲。觀想一切眾生依作業輪迴。淨除此業得解脫灌頂名(文)私雲。得解脫灌頂名者有二意。一約所調伏之眾生。謂依淨除輪迴業彼眾生得解脫灌頂名也(為言)解脫者三點中解脫三部中佛部也。各舉一顯二。灌頂者。祕藏記雲。灌者諸佛大悲。頂者上之義菩薩初地(乃至)等覺究竟遷妙覺時。諸佛以大悲水灌頂。即自行圓滿得證佛果。是頂義也(文)。故知所伏眾生顯三德祕藏理至究竟果滿位之義也。二約能降伏之行者。謂行者發菩提心住大悲心調伏違背菩提心輪迴業。是諸佛之行故云爾也。故小野僧正護摩達摩雲。調伏者凡住大威怒頓斷煩惱障名也。行者為顯無上上菩提修三摩地法時。天摩鬼神等恐減自界令彼退還。此故內發大菩提心住大慈悲心。外現猛惡威怒之形調伏違背菩提心(略抄)又解脫者三解脫門歟。灌頂者三種灌頂歟。具如祕藏記(矣)。   (御自筆雲堮恁^或傳雲。解脫灌頂者法身理也。故一切眾生法身理令契當。為調伏怨家也(已上)問。調伏怨家斷眾生報命。非背菩提心並慈悲心。乎。所以又於大悲門中尤宜承救令其安存。是龍樹論釋故。爾者如何。   答。理趣經雲。設害三界一切有情不墮惡趣○(文)理趣釋雲。由貪瞋癡為因受三界中流轉。若與理趣相應則滅三界輪迴因。是故害三界一切有情不墮惡趣。為調伏貪等三毒也。故得速證無上菩提(文)此文可思之。問。斷三毒不墮惡趣大小通滿之掟權實大同之習也。何為規模之談。就中又違設字起盡乎。答。或人云。調伏邊設害眾生不墮惡趣(為言)所謂害眾生報命時。觀斷貪嗔癡。殺彼理趣相應故。不墮惡趣也。故經釋相符(矣)木幡義雲。貪等煩惱是生死相續業因也。斷彼生死自息。業因已果報可滅故。故知斷業因絕生死連續是設雖害眾生與理趣相應故速得菩提也(為言)私雲。後義為勝順菩薩行故。   問。斷三毒之時報命又息。怨人外眾生並行者又可被害。無明一故。爾者如何。答。龍樹釋雲。無明雖一相續別故。斷及不斷各各不同(文)可思之。問。若爾既怨親差別慈心偏頗。何雲大悲乎。答。御口雲。調伏法是輒不可修。深智所行。淺智何修乎。六字軌雲。作調伏法慈心為先。內無慈悲。自損損他不識佛意。何堪護摩。可思之燒了(文)此中有味。深思當見而已。又後三條院令成尊僧都修調伏法給。宇治殿(賴通)聞此由給(御自筆)Шйчロяンюг於戲御願成就則成佛無疑者歟(云云)誠殊勝名言諸人感心(矣)慈心為先軌文可思之(云云)私雲。慈悲普遍故反可有自他俱損之失。怨親差別故又可無平等慈悲之義。進退惟谷。佛意何測(矣)然誠論之者。相不礙性故慈悲救普及。性不礙相故怨親亦分。例如以性平等義取眾生命而依相差別義歸諸佛故。通法釋雲。相不礙性故見一味。性不礙相故睹多身。相不礙身。事理無礙一多自在(文)故知准彼以知性相無礙一多圓融名深智觀門。又雲。知佛意歟。此事欲談則佛意難測。欲默則觀念難辨。愚安謬錯歟。賢哲刊定耳(御自筆雲堮恁^又一義雲。護摩抄雲。大日如來為眾生常恆雖修護摩。何一切眾生不蒙利益哉(云云取意)答。以自智力可成就。不可依他智力(取意自業自得義歟)又問。然大日護摩有何力用哉(取意云云)答。億劫生死中適發菩提心。是其力也(云云)又問。然凡夫阿闍梨為施主修之有隨分益。如何(取意誠是背自業自得義歟)。   答。大日經疏第十一雲。行者自心無垢障故即有大勢力能。又為眾生隨分除障。由彼我無障因緣即能隨事成就也(文)此答意依行者施主感應因緣得益心歟。不爾者初重問答。大日護摩非自智力故無益(云云)今又依行者自心無垢勢力施主隨分得益(云云)前後已相違歟。仍感應之因緣之由私加料簡也。尚可尋之。若依此義以感應之因緣一人怨家之外不得滅罪命盡之益歟。然者自他俱損之難怨親差別之失可遮之歟。但此又出性相互不礙義歟。通法釋肝要歟。請加取捨(矣)又一成一切成已成如來知見理具加持成佛分齊歟。今義又准之可料簡歟。如何(已上御自筆也)。   以弓箭射十方事。御口雲。四方引旋慢射之。上方天井射立之。下方左脅機禮盤間射之。   結線事。作法如次第記。御口雲。但誦明間結之。一誦一結合百八遍也。時畢阿闍梨取之。裹紙置之。結願時後總入折櫃居折敷送施主許也。白絲。勢如珠數緒今少太極近逼結之也(自筆雲)結線事覺洞院口決雲。片筋七筋也。合十四筋。縒時誦本尊咒縒之(云云)(此由見儀軌文歟。近來必不定十四筋歟已上)儀軌雲。用線法。白線十四條為一繩。七為一片。兩片十四條右合為繩。三尺五寸為法。師以三尺五寸為百結。其線不足以四五尺亦得也。師向鬼門。彼向人門以糸繫病人無名指(男右又左女左又右)師繫右無名指。不論男女之別。百反一結萬返百結。以其結線如經所說。可著病者身(文)經雲。以白疊綖手投其綖誦咒七反。一反一結○咒訖。此綖繫著其人(文)驗記雲。以五色線作索誦六字咒。真言一座七反誦一咒。一結誦咒合三十六結咒咒了採結線繫某甲頸(文)。   解線法事。御口雲。近來不用此作法也。作三類形事。軌雲。相應物者天狐七地狐七人形七。以麵染櫱作之乎。慎莫示他人。師密自設少許麵作之。又以墨書其咒咀怨家姓名。若不知其字。若亦不知字注其在處(乃至)國郡鄉其宅其條其坊男女(文)御口雲。如軌或麵或□染櫱作之。雖然有其煩故摺紙用之。天狐鴟地狐即狐也。人形著帽子形也。此形通男女僧俗故也。   辨備供具事。御口雲。如常護摩壇辨備供具也(堮捅部^。問。三類形弓箭等供用之耶。又答御口雲。此法是法(御修法也有伴僧)護摩(無伴僧也)三類形結線六方結等作法有之。供(非護摩作法也)三類形六方結等無之。結線用不任意(供無伴僧故。阿闍梨作之。護摩若無伴僧。可同之)又本尊左右太刀弓箭供又有之。最略又無之。又供三時皆用發願。其詞曰。本尊聖者六字觀音四大八大諸忿怒等(御自筆雲)已上弓箭結線三類等外諸尊法通例也。不可限此法也(云云)。相應成就法事。六字神咒王軌(金智)雲。復次說加持相應成就法。若人欲返卻咒咀得長命者。以天番主加地番千手觀音。若有人欲得一天下之內貴女愛念者。以天番主加下番如意輪觀音對。若有人欲得萬萬億億珠寶者。以天番主加地番不空□索觀音對。若有人·欲得止物怪伏諸鬼神者。以天番主加地番馬頭觀音對。若有人·欲遭惡人不被誹謗者。以天番主加地番十一面觀音對。若有人欲被杻械枷鎖不安穩止者。以天番主地番准胝觀音對(文)。 具書事 佛說六字神咒經。 六字經儀軌(大慈恩寺基法師云云珍錄外)。 六字神咒王經驗記(大唐龍興寺道邃集)。 字神咒王經咒咀退卻敬愛成就法(金剛智譯)。 弘長二年二月二日傳受畢同四日記之 寶樓閣經   問。今此經四種法中何乎。答。小野勸請集滅罪三卷護摩集息災也。 道場觀曰七寶莊嚴樓閣中(乃至)住說法相(云云)樓閣經(不空譯)下畫像品雲。我今說畫像法而能成就一切事業○畫七寶莊嚴樓閣中。畫如來依說法坐師子座(文)私雲。如來者。依次第案之釋迦如來凡說法相專在釋迦故雲。大日經說釋迦雲。住彼而說法(文)問。樓閣經上序品說樓閣中佛者。彼率都婆中有三如來身(文)既雲三如來未雲釋迦耶。答。同品雲。爾時釋迦如來即昇寶塔與三如來同座而已(文)仍無失。 右邊有金剛手(乃至)四面十六臂(文)畫像品雲。右邊畫金剛手菩薩。十二臂黃白色其像四面。正面歡喜。右邊面忿怒相。左邊面開口。狗牙上出。當頭上面頻目。頭冠瓔珞種種莊嚴。於蓮花上半跏而坐。左邊畫寶金剛菩薩。四面十六臂。正面歡喜右面青色。作摩訶迦羅天面。左面綠色作師子面。頭上面頻眉露齒忿怒相。作淺綠色○於蓮花臺上半伽而坐(文)(十六臂持物等經中出之。十二臂經中不示之。御口雲。十二臂持物如大勝金剛十二持物。或傳雲大勝金剛。今流不爾也)同下建立曼荼羅品雲。左邊畫金剛手菩薩而作忿怒形。右手執金剛杵。左手執白拂。左邊畫摩尼金剛菩薩。種種瓔珞莊嚴其身。左手執持寶珠。右手執白拂(文)私雲。兩品中今依畫像品也。或曼荼羅品中十二十六臂中各舉兩手歟。或不爾。十六臂中無寶珠白拂手故。又雖有金剛杵非十二臂故。   □□祰□饑□襼□□囊□菉□□□□□駕□肋□□□楺礸□□□居□□嶢|□嫨灺窺□c□雥□苤□□奧□峨窺□|漥□奧□崢V嫩□鸒□□□嶢□□□□□□□°霋奇尼天女後畫花齒天女。身著素服。以手持花。於如來前畫七寶花。其蓮花上畫百輻輪齊輞具足輪周。有光焰於蓮花根下畫四天王。悉被甲冑於寶樓閣上虛空中畫梵天毘紐天大自在天。散花供養(略抄)(又曼荼羅品中四天如四天王等座位有之)。   本尊加持。根本印。御口雲。印文如刀印者。大惠刀印也(御自筆雲堮恁^師口雲。此名樓閣印也(云云)私雲。此中陀羅尼出上卷根本陀羅尼品。此品中無印文。推雲。下卷所舉金剛師子座印歟。彼文雲。二手合掌屈二頭指捻二大指甲豎二中指。如金剛杵形。直豎二無名指以二小指苾在無名指背(文)(又舊譯經校之。今印相不似次第印文歟)又陀羅尼品說樓閣陀羅尼功能雲。若纔聞此陀羅尼除滅一切惡趣。若能纔誦即得不退轉無上正覺。若纔念此陀羅尼者。獲福無量。何況久能誦持其福不可校量(文)。   心印言(堮恁^。口傳雲。此心印名安慰印也。由緒不分明。經上卷雲(不空)。若讀若誦受持若佩身上(乃至)聞聲○於現世獲無量百千功德○臨命終時心不散動。一切諸佛現前安慰(文)安慰名言若依此文歟。但此文大陀羅尼功能歟。重可勘之。凡此法此文殊勝也。委可引載也。二求兩願嚴重之由(云云)(已上御自筆)。 隨心印言。此兩種印言俱出上捲心及隨心陀羅尼品中說功能雲。此陀羅尼威力如此能息一切怖畏能滅一切惡障能生一切功德能成就六波羅蜜能成就如來境界。纔誦此陀羅尼者皆能成辨一切事業(文)。又此二箇印各兩說不空經中未分明。而次第已上三種印新舊經大同少異(云云)聊未審。不空經下說清淨如來心印雲。先以右手拇指捻頭指甲上如鍡。餘三指展之。次以左手屈其頭指屈大拇指押三指甲上二手相對置於心前(文)(言又別有之)次說一切如來心印雲。先以左肘當胯展仰掌屈即無名指小指以大母指押之。右手准前印不改(文)(言又別有之)私雲。此兩印如次當心印隨心印歟。若爾許者印相相違。若不爾者經文不見。如何。右經可檢之。又說祕密印雲。先以右手置右膝上以大母指捻中指甲上。次以左手仰橫安心上以母指押中指無名指甲上舒頭指及小指(文)又此印似隨心印歟。委可尋之。私雲。本尊加持委行之可用二菩薩等印言歟。 先金剛手菩薩印言。二手合掌二中指內相叉二頭二大加金剛形豎二無。面著二大直豎二小磔開。真言曰。唵薩縛怛他櫱多摩訶縛曰羅(二合)。賀縛耶馱羅馱羅吽吽泮吒。 次寶金剛菩薩印言。准前印唯磔開二頭指安印當心。真言。唵杜嚧(二合)杜嚧(二合)摩尼摩尼摩訶摩抳密爾與(二合)怛末尼(二合)娑縛(二合)賀(引)私雲。此二菩薩印言經中出之。本尊加持可加用之歟。加之又四天王四天女一切聖眾印言出之(御自筆堮恁^金剛手寶金剛印言尤可加行。皆有口傳也。只二菩薩印言許可加用之。四天王以下雖見經可略之。當流之習如此(已上御筆)。   勸請·發願·禮佛·讚等可同釋迦法(云云)。私雲。召請·結界·發遣又可用總印言歟。或結界無能勝歟。又奉送真言雲。唵薩縛怛他櫱多縛曰羅(二合)矩盧爾底沙摩羅抳尾哦底入縛(二合)羅〃〃(二合)〃吽〃娑縛(二合)訶。誦此真言通一切處用。所謂奉送本尊獻閼伽香花飲食等用之(文)(堮恁^結界無能勝尤可然之(或傳雲。不動云云)奉送等只可用通用。諸尊法習大旨用經軌說事無之歟(已上御筆)。   散念誦(隨意)私雲。隨意者樓閣陀羅尼或心咒或隨心咒任意歟。或三中或一或二或三用不任意歟。 (堮恁^散念誦佛大(胎)釋迦本尊言(三種)二菩薩無能勝·大全·一字如此可用之也(已上御筆)護摩中卷護摩品雲護摩真言曰。唵娑縛(二合)訶缽底部囉部縛入吽吽泮吒娑縛(二合)訶(引)。以此真言加持油麻白芥子和蘇。一遍一燒滿一百八遍能令一切真言法速得成就。除遣一切障者。毘那夜迦一切罪一切煩惱一切冤家惡友皆得摧伏禁止令其迷惑。一切惡夢災怪不祥事自然消散(文)。   為亡者修此法(云云)御口雲。此法滅罪為本故也。大理趣房者小野僧正弟子。住上醍醐。其住房於今有之。法王宮者寬平法皇御子也。 具書事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祕密陀羅尼經三卷(不空譯)同經(菩提流支貞元)。   牟梨曼荼羅咒經(同品異譯云云)。   同月四日奉傳受畢同七日記之。 薄草子口決第五 諸經部第三   兩寶陀羅尼經。問。此法生起如何。答。彼經(不空譯)爾時憍睒彌國中有一長者名曰妙月。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雲何善男子善女人諸貧匱者可得富饒。諸有疾病令無疾病。佛告妙用。若善男子心念手持書寫但聞名字受持隨喜廣為他敷演者。長夜安穩受諸快樂安樂豐饒故。若有人欲受持此兩寶陀羅尼。應供養一切如來。一日二日或三日專心誦持愛敬淨信三寶。諸天悉皆歡喜即雨財寶穀麥。為彼讀誦法師故即說陀羅尼曰(已上略抄)曩謨(引)婆(去)哦縛帝(一)縛曰羅(二合)馱囉(二合)婆(引)哦囉怛(奴逸反)具灑<(引)耶(三)怛佗(引)櫱多(引)野(四)怛爾也(二合)他(引)唵索嚕閉(五)跋捺囉(二合)縛底(丁以反六)□哦□阿左□(七)阿左跛□(八)嗢(烏骨反)伽(引)跢爾(九)嗢陛娜爾(十)薩寫縛底(十一)馱(引)孃(上)縛底(丁以反十二)馱曩縛底(十三)室唎(二合)麼底(十四)缽囉(二合)婆縛底(十五)阿(上)麼□(十六)尾麼黎(十七)嚕嚕(十八)素嚕閉(十九)尾麼黎(二十)阿娜多悉帝(二合二十一)尾娜多悉帝(二合二十二)尾溫縛(二合)計始(二十三)鴦矩□(二十四)□矩□(二十五)地地冥(二十六)度度冥(二十七)跢多□(二十八)多羅多羅(二十九)縛曰□(二合三十)阿襪跢爾(三十一)步計屋計(三十二)吒計吒計(三十三)襪囉灑(二合)尼(三十四)爾澀播(二合引)娜爾(三十五)婆哦挽(三十六)縛日羅(二合)馱囉(三十七)娑(引)哦囉(三十八)□□兜襼導駩□褸膳□□餘□毼襼導驄叢□□泌□□□□諑駾獎□□□□諑饛□襛□□飩□□□□諑饛□襛□□飩□□□襛□□□騖餀餘□毼襼導驄□□襛□□□騖餃夾□□□諑騶□泌□□□□諑饛□襛□□□驁□□餽F□□□諑騶□飩□□□□諑饛□襛□□□饃禮□餃夾□□□諑騶□飩□□□□諑饛□襛□□□餘□□□□襛□□□□□襼導饛□□襼導饛□襛□□□□□襼導駾婇均犛J導駾婇均犛J□□□□餼楛餼楛□□□導餼毼□□饛餿□襛□□□駴□□□兜□□□□兜襼導騷□□導□□□□鰣□□□□□□□□□□□□□□□□醯□□□□□□趯□□□□□□□□良□□醋□u□□□□□□□□□□□逃□□□薨鉯□□□迨薨鉯□□□□□□艩□玩□□葩□□葧蝦□□□□□□□□□□掔□逃□□□汯□□□□□□□葩□□□□□k葥□□□□□□□□□□□胯□□□□□□□醯□m□□□□□葩□□□□□□葥□□□□□□□□□□傲□汥□□□□□□□□葩□□□□□□葯□□□□□□□□□□□□□□□□□玩□□葩□□□□□□葥□□□□□□□□□孥□□櫫□橦□□□□□□□□玩□□葩□□□□□□葥□□□□□□□□□孥□穫□滿播╮慰D□□□汩□葥□□□□□□〣¥痺滿播╮慰D□鞢慼慼慼慼慼慼漿陛慼慼慼慼慼慼慼慼慼慰D□滿播╮慰D□□□葥□□□□□□〣□□□晦□巨□|□□婥□□k□□□□□k□□□煦□□□澧□孩□≧□戰□□敷□□   種子三形。印如金剛界(云云)。御口雲。種子.字三形如意寶珠也。印三摩耶印用羯磨明。或二會印明俱用之(御自筆)大師御傳雲。本尊釋迦·種.·三(寶珠)印(智吉祥)言經大陀羅尼(云云)但此記或傳中除之。石山觀祐阿闍梨傳。大日經疏釋迦入寶處三昧。猶如大海出種種寶等雲文引。釋迦為本尊義成。為潤色大師傳歟。凡流流異說不可有盡期。然而努努於本傳莫傾動。無冥加失法驗也。可慎可慎。於一切法有誡者師資之通例也。動伺他流發迷亂之心故也。但為潤色本傳兼學尤可許之歟。然而先師猶誡之雲。真言自相之習雖有彼此無。雖有此彼無。世上諺雲。真言習如鋸刃(云云)此謂也。然天台吉水本流聖天供無之。當寺三密房之本流求聞持法無之。互雖無全非恥辱。濫伺他流欲補闕。還是愚之至也。非啻一法。一法內細細又以如此。能能可斟酌歟(云云)(已上御自筆)。   三種真言在經(云云)御口雲。心及心中心並小心三咒也。   三寶院傳者。當流相承傳(矣)又傳。本尊寶生尊圓行傳。御口雲。圓行者八家中其一也。八家者東寺五家天台三家也。東寺五家者大師圓行惠運常曉宗叡也。天台三家者傳教慈覺智證也。釋迦印陀羅尼。問。釋迦印者何印耶。答。御口雲。智吉祥印。羯磨印根本咒。問。根本咒者何耶。御口雲。大咒雲根本咒也。陀羅尼也。或傳以持世為本尊。經言持世言故。御口雲。持世菩薩與福德菩薩歟。問。經言者何明耶。口雲。此法心真言持世法名根本真言。此法心中心持世名心真言。此法小心持世名心中心也。兩法三種言皆同咒也。一字不違也(已上御自筆堮恁^或雲。兩寶陀羅尼經持世陀羅尼經同本異譯(云云)仍一法習歟(云云已上)問。道場觀如何可觀之耶。答。御口雲。隨在何尊為本尊。或佛或菩薩道場觀並法則等可用彼(矣)。 具書事 佛說雨寶陀羅尼經(不空譯)   弘長二年二月四日奉傳受同七日記之了願以披覽抄記之功必為順次往生之緣(而已)。 寶篋經   御口雲。此法為今世福後世菩提修之。問。此法生起如何。答。釋迦如來應無垢妙光請垂降臨時。至中路豐財園中有古朽塔。於彼塔前如來依金剛手請說此陀羅尼也(取意經)。 本尊釋迦種.三舍利(云云)問。此尊種三依憑如何。答。御口雲。本尊依能說教主。三形依所說歟。雲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文)(御自筆堮恁^今法以能說釋迦為本尊。其釋迦以.為種。以舍利為三形。尤為甚深。雖有全身碎身差別。三世諸佛皆可留其舍利說此經。然而依當劫出世之教主以釋迦為本尊。職而斯由也。過去迦葉當來彌勒說此經之時種三更不可有差別。皆又.舍利歟。可思之。說所事如前(已上御自筆細書也)私雲。種子依我法神咒經說歟。又雲。三種俱依所說陀羅尼歟。故經雲。現在未來一切如來分身光儀過去諸佛全身舍利皆在寶篋印陀羅尼。是諸如來所有三身亦在是中(文)私雲。此中三身者字印形三種祕密身也。既盡三世諸佛三身。若爾釋迦種三羯三身非陀羅尼所攝耶。又法報應三身既三羯二身有之(御自筆雲)觀中臺上有.字。變成舍利。舍利變成釋迦如來(文)問。思生身行相轉羯磨身成三昧耶身舍利。故密嚴上人式雲。攝威儀(羯磨身)歸平等(三昧耶身)分一體成多身(文)(分釋迦一體成無量利也)若爾何違彼耶。答。種三羯轉成次第是道場觀通例。初不可疑生身行相。是為留舍利人天施化度於法界也。佛雖生得自在專受胎生良有以也。理實言之。諸尊三種祕密身法然本有曼荼故不可論前後。然而為利生或作種三大次第或雲羯磨身為舍利也。又彼上人式文彼淺略可義也。若依深祕者。釋迦如來以大悲方便入□生三摩地故云爾也。威儀者指羯磨部釋迦。平等者指平等性智寶生也。彼上人奉鳥羽院敕宣奉對三寶院大僧正被傳宗大事。當流.祕事即此事也(已上異本)問。此道場觀依憑何文耶。答。御口雲。經中雖不分明。陀羅尼既雲舍利。教主又釋迦也。故以意作此觀想也。經中不舉羯磨身約教主。是諸經法通例也(云云)。 本尊加持。智拳印。私雲。此印舍利印義今用之歟。密嚴院式雲。不改四曼別相合入一印大日(文)深義更問。舍利祕事。   根本印。御口雲。智吉祥已下三種印言皆釋迦印言也。   正念誦.。.明舍利明邊用之歟。   散念誦。御口雲。本尊明陀羅尼奧。釋迦三種明中陀羅尼奧千反餘名百反歟。經中說陀羅尼功能雲。如是法要神力無窮利益無邊。譬如幢上如意寶珠常雨珠寶滿一切願(文)又雲。若復有人。慳貪業故生貧窮家。衣不隱身食不續命○由神咒力及塔威德。滅貧窮報富貴忽至。七寶如雨無處闕乏○若有吝惜財寶忽滅(文)已上現世福德文也。又雲。復有眾生。重罪報故百病集身苦痛逼心。誦此神咒二十一反。百病萬病一時消滅壽命延長福德無盡(文)已上現世滅罪文也。又雲。若有惡人死墮地獄。受苦無間。免脫無期。有其子孫稱亡者名誦上神咒纔至七遍。洋銅熱鐵忽然變為八功德池。蓮花生承足寶蓋駐頂。地獄門破菩提道開。其蓮如飛至極樂界。一切種智自然顯發(文)又雲。供養香花至心發願誦念神咒。文文句句放大光明照觸三途。若具皆碎眾生脫苦佛種牙萌。隨意往生十方淨土(文)已上後生得脫文也。夫今此法者現世是滅罪增福之利益隨眾生之各心。後生復西方十方之往生任含識之諸願。凡濟生利物之祕計出離得脫之妙術唯在此一行者歟。又御口雲。召請結界發遣等用通印言(矣)」 具書事   一切如來心祕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不空譯)。   弘長二年二月十四日傳受同日記御口決(云云)。 心經   問。經中無儀軌觀法等。爾者依何經軌耶答。御口雲。依陀羅尼集經第三卷作此次第也。   觀雲心前有.字(乃至)成月輪(云云)。問。今文依何軌耶。答。樓閣蓮月等是諸尊通例故。設雖無經軌說加之何失。況般若菩薩儀軌雲。即於壇中本尊像前開四門(文)依此等意歟。又雲。上有.字變成梵篋。梵篋變成般若菩薩(文)。問。集經中不舉種子三形。般若菩薩軌中纔雖示種子非.字。故彼軌雲。於其殿中觀地字門成般若波羅蜜佛母(文)爾者如何。答。.與.涅槃點有無雖異。字體是同。仍非強相違歟。或地.字可讀入聲歟。例如阿讀惡。況大師釋中上舉文殊般若二菩薩。下雲..真言為種子。是則逆次舉二菩薩種子也。密嚴院釋此文雲。上字般若菩薩。十言曼殊師利。但一字真言種子法身(文)故知依憑明鏡也。次三昧耶形。是胎藏持明院中般若菩處既手持梵篋。又大師釋雲。覺母梵文調御師(文)覺母者般若佛母。梵文者梵篋也。但若雲篋者可有二四不同失。故具雲文也。能所雖異理致是同而已。又雲。通身白色(乃至)眷屬圍繞(文)陀羅尼集經第三(阿地瞿多譯)雲。其菩薩身除天冠。外身長一肘。人肘一[石*(麗/木)]。是通身白色。此中文如次第。兩臂依屈。右臂屈肘側在胸上。其左手印五指申展掌中畫作七寶經函。其中具有十二部經。即是般若波羅蜜藏也。右手垂著右膝之上。五指舒展。即是菩薩施無畏手。菩薩身上著羅舒綺繡作□□□□樅□□□禜□袱u□□□□□□□□□駩□□□□□□騇□橖□□j□□楅驠□□□□□□~覛□□□□□□楅□□姚樑秒□逆□騖□□襮□婭□飀□□□□□騖餉檻襮□□□飀□□□□□□騖饅送□駛觚桌□□□詙□□顆□屋諾□□□□騮□□□□逆□箋□□禱楏□駛襐□□□R□□□□□魅褻票□□□□□□□□□□□□觕□□P鸞□□□□視兜□訣鷺□饕□□□□□□□黎□□穡羇□□漣魯□□□□□p□姭□檢□□□□□黎□槶□襐□□□□□□玲□□殺□F□□□□□p飯□□}祊□□駎□□□□□□Z□□□W□□□□□□□□妢□□□□□楏□旅□□橤雜□□□i□椹□視兜飀□  御口雲。此中通身白色者遍身白色義也。又如菩薩形者此尊本菩薩。而雲如菩薩者簡明王等忿怒形而為示柔軟形義云爾也。簸箕光者其形如並列劍其色五色雲簸箕光歟。未詳定(矣)寶璫者耳璫也。耳璫者耳金也。環釧者手頸環也。問。修習般若軌(不空)雲。□其殿中觀地字門成般若○佛母。次十波羅蜜圍繞及八供四攝鉤鎖並八方大眾皆本種子觀想而成(文)圍繞眷屬相違如何。答。尊法經法既異。何必一同(矣)。   問。祕藏記雲。五大院中座般若菩薩(天女形白肉色並在六手。一手持梵篋。五手作契印文)兩手六手相違如何。答。此又准前也。故般若菩薩法三目六臂(見)問。若爾二種形像有淺深歟。如何。答。御口雲。依臂多少不可定淺深歟。私雲。御口雲。誠可然。且存一義者。可有淺深也。所謂心經出集經中。此釋迦所說故。般若菩薩法出修習般若軌。彼大日所說故。依之祕鍵雲。又此尊真言儀軌觀法佛金剛頂中說。此祕中極祕。應化釋迦在給孤園。為菩薩天人說畫像壇法真言手印等。亦是祕密陀羅尼集經第三卷是○顯中之祕祕中極祕。淺深重重耳(文)此中顯中之祕者心經法也。祕中之祕者般若菩薩法也。既雲淺深重重。豈夫不然乎。   (媔陰s自筆)依手臂多少淺深事可有二意歟。一如前義(祕鍵意也)二臂淺六臂深也。一六臂淺二臂深也。仁王經儀軌雲。二臂(左手般若梵篋。右手說法印云云取意)集經第三雲。二臂(左經函右施畏手取意)三家次第雲。般若菩薩此尊有六臂。各作六度印。以知惠總攝五波羅蜜(文)此兩三文意。六臂表六波羅蜜之總攝。聖教通例以總攝多含為甚深。既以般若含攝五波羅蜜。二臂般若梵篋(或經函)施無畏等總攝五波羅蜜。智度多含施無畏說法大悲利物之標示。甚深甚深。可思之。何況或先德雲。仁王經軌意四種法行之。修習軌息災歟(云云)。仁王軌多含之習又以顯然也。例二臂不動如常途。四臂不動天等中尊也。先師受常喜院口傳雲。二臂身是本身也。更現四臂。是雜類者易見身也(云云)四臂淺近之身。可思之。祕鍵意又專可信之。所詮依機隨事可斟酌者歟(已上御自筆)。   問。何故修習般若軌雲。金剛頂說耶。答。彼軌中既說真言儀軌觀法故又大師三學錄中以彼軌攝金剛頂部故。又以儀軌雲經云云佛說。是大師處處通例。況彼軌中。我今依瑜伽演說觀行法(文)豈不雲佛說耶。問。彼軌中雖舉種子尊形。全不示手臂形相。若爾何以六臂為深祕乎。答。雖不舉手臂。祕藏記中釋五大院中般若菩薩雲六臂(云云)豈非法身說耶。付中儀軌中舉眷屬。十波羅蜜八供四攝也。集經中二天十六神也。是又非法應二身所說淺深耶。然則右次第心經法二臂尊。般若菩薩法六臂尊。良有以也。   問。般若菩薩是胎藏部尊也。大師何故彼軌攝金剛頂部耶。答(云云)兩部互通二界互具義歟。   經臺印。集經第三雲。般若無盡藏印(一名般若眼又名般若根本亦名金剛般若心印相異意同次第)如高坐上安置經藏。當心著之。誦咒時專想繫念。一切經藏皆從印出悉入心中。般若無盡藏陀羅尼咒曰○(明梵漢雖異。大旨同。但..雲唵利伊)佛言。此陀羅尼印有四種名。一名般若無盡藏。二名般若眼。三名般若根本。四名金剛般若心。此陀羅尼印有大功德。若能至心如法挍授隨誦一遍出生一萬八千修陀羅藏○乃至展轉出生無量無盡修陀羅藏○是故名為無盡陀羅尼印。此陀羅尼印即是十方三世諸佛宗祖○要當先誦此陀羅尼並作此印滿百萬遍。然後修行餘般若法。決定成就。是故名為般若根本。此陀羅尼印悉能照了一切般若波羅蜜法故名般若波羅蜜眼。此陀羅尼印悉能摧滅一切障礙。悉能住持一切諸佛菩薩功德。故名金剛般若心也(文)御口決雲。今此四名是般若菩薩四功德也。即又四波羅蜜也。第一般若無盡藏實相般若。理法身從般若母出生。即寶波羅蜜也。理趣經中說此三摩地也。第二觀照般若法波羅蜜從是出生。光讚般若放光般若說此三摩地也。羯磨波羅蜜從般若根本出生。護佛果護十地護國土功德。仁王般若說此三摩地也。金剛波羅蜜從金剛般若心出生。不動尊等。即摧破魔怨之功力也。能斷金剛般若等說此三魔地也。總別合論成五種般若也(云云)問雲。經臺印依憑何耶。答。御口雲。此印二手各水火皆立表經臺故之爾也。私雲。經中如高坐上安置經藏(文)其證也。   無盡藏陀羅尼(又名修習般若文)問。經中無盡藏舉異名中。全無修習般若名如何。答。私雲。案雲。修習般若依儀軌中又說此陀羅尼故云爾歟。   (媔陰s自筆雲)此義尤可然。但修習雲義猶不明歟。愚案雲。大日經三句法門中大悲為根修行句歟。諸部般若已含無盡藏一名(今四名隨一總即別名也)般若無盡之義利豈不含無盡藏中哉。是則大悲萬行修習般若名字也。猶可案之歟(已上)。   梵篋印。私雲。此印集經並般若軌中不出之。出胎藏中。依彼歟。問。若爾彼印文順逆旋轉表轉大小乘教之義。今何不爾耶(媔陰s自筆雲)梵篋印出仁王等軌歟。分明不覺悟。可勘之也。順逆旋轉無之事是限般若。廣不亙大小乘之故歟。一向愚案也。取捨在意(矣已上)。 心經陀羅尼。此陀羅尼是又集經中舉大心小心等中大心咒也。故大師釋雲。此菩薩有身心等陀羅尼。是經真言即大心咒(文)。   問。彼經中於印身心俱出之(般若身印般若大心印般若小心印)而真言中無身陀羅尼之稱。何雲身心等陀羅尼耶。答。言總歟。或舉別名歟。問。大小心等陀羅尼如何。答。經雲。般若大心陀羅尼咒曰。歸命同前跢姪他(一)揭帝揭帝(二)波羅(二合下同)揭帝(三)波羅僧揭帝(四)菩提(五)莎訶(二合云云)是大心咒用大心印。般若小心陀羅尼咒曰。跢姪他(一)揭帝揭帝(二)波羅(二合)民(彌應反)揭帝(三)波羅惹(爾西反)地莎訶。用小心印。般若心陀羅尼咒曰。跢姪他(一)從弭哩(二合)曳從彌哩(二合)曳(二)室唎(長音)室吒(刃假反三)莎訶(四)用奢摩他印○(云云)問。三種印如何。答。經雲。般若心印准前。唯改以右大指捻著頭指。般若大心印准前。唯改以左大指向下(略抄)前印者。二手合腕掌開。各頭中無名指頭曲拄。二小二大各豎開。是身印也。   私雲。此中心印者當小心印歟。此外不出小心印故。心陀羅尼用大奢摩他印故。彼印是法界定印也。   大惠刀印。修習般若軌雲。本尊三昧印。二羽金剛合掌二大指各捻二頭指初。則誦本尊真言七反訖。頂上散之。真言曰。娜謨婆哦縛帝(一)○缽羅(二合)枳孃(二合)幡(引)囉苦跢曳(引二)唵(三)仡利地(入)室哩(四)秫嚕(二合)底尾惹曳(五)娑縛賀(引)(此言雖同次第梵漢異故且出之)私雲。印相合掌雖異同是刀印也。   散念誦。御口雲。本尊咒無盡藏言。千反或心經陀羅尼歟。   十六善神咒。經雲十六神王。咒曰。娜(上)謨曷羅(上)怛那(二合)跢羅(二合)夜耶(一)跢姪他(二)訶訶(上音三)醯醯(上音四)吽吽(五)戲利戲利(六)彌利彌利杜銘徒杜咩(七)鞞伽波呬尼(八)毘摩羅呬尼(九)底哩(二合)嚀(上)底哩(二合十一)般羅(二合十一)底羯蘭(二合)陀(十二)鞞多持質怛羅(二合)雞都(十三)般羅婆(二合)薩婆(上)□□雜□□□□□褸□□諑雜□□糖諢溘齱慼槭P□□溘齱慼犛插慼慼慼撕╮撢齱慼慼慼摯U飾□雜□□馗□□褼□□橆殺□□□□馗□□導□□諑□諑□□□□騎端□□□□饉駾嫗□□穠奩樿毼□□驂□□□□□騎端□□□□饉駙□□□褸□駾□□□□□□□□騎端□□□□餃奓□□□諑饕槾鍊□□□□□騎端□□□□餕糕毼□□□□□□□□騎端褸膳□驂□訃□科縷□□□□襐諑餞□褸膳□□饉駙□□祛驗□褸膳□□餕馮□□褸膳□□□□□導□□諑騷□□褸膳□□騎瑰芊慼慼慼憤翩慼慼撩k□□娃□□□□□槭駽□視兜饕□□□□□□□埤□□□□□□□□□□□禁毘嚕神王·跋折嚕神王·迦毘嚕神王·羯闚嚕神王·鈍徒毘神王·阿爾嚕神王·沙爾嚕神王·印陀嚕神王·婆姨嚕神王·摩休嚕神王·鳩鞞嚕神王·真陀嚕神王·拔吒徒嚕神王·毘迦嚕神王·俱鞞嚕神王(文)(御自朱書雲)口決雲。十六善神者四天王十二神將也。今經處說其名號實令契當歟(已上)。   禮佛。御口雲。南無般若菩薩(次第不出梵號。用漢號也。餘准知)   召請。結界。撥遣。又用通印言(矣)。 具書事 般若心經 陀羅尼集經第三 傳受日同十六日記 菩提場經   御口雲。此法以滅罪為本(矣)問。生起如何。答。波吒離子城大婆羅門毘鈕達多。財寶豐饒多聞聰哲。而無子息。常作是念。若無子息當生何趣。又斷我族波羅門。仍詣佛所而白佛言。令我獲得子息。爾時世尊為彼說菩提場陀羅尼也。故經雲。吾今為汝廣稱讚敷演。大波羅門。有菩提場莊嚴陀羅尼大教王。由此陀羅尼種殖一切善根能演一切意願(文)。   道場觀(如釋迦可觀曼荼羅)御口雲。釋迦法道場觀用之。觀曼荼羅者菩提場曼荼羅觀之也。經雲。○然後令畫四門四角鉤倚。四角畫四天王。中央畫佛形像。於門門中畫寶樹。於東門畫吉祥天女。南門畫辨才天女。西門商棄尼天女。北門花齒天女(文)私雲。依此文者。可准寶樓閣道場觀歟。試作觀雲。觀想壇上有師子坐。坐上有蓮花臺。臺上有.字變成寶缽。缽變成釋迦牟尼如來。住說法相。四方四角吉祥天女·辨才天女·商棄尼天女·花齒天女及四天等恭敬圍繞(次第可觀曼荼羅者此意歟御自筆雲)道場觀以經軌文行者任意住之也。舊所畫置道場觀皆以如此。當流石山道場觀等此類也(已上)又經說入曼荼羅功能雲。念誦者面向東坐。應後夜入曼荼羅護身法結界。入此曼荼羅。一切罪障悉皆消滅。一切悉地皆得成就。一切福聚皆得生長。獲得佛菩薩(文)。 本尊加持。根本印。二手平掌(乃至)根本印者經文也。又說印功能雲。纔結此印滅一切罪。一切如來安慰其人亦成請一切如來。結此印一切如來甚深恭敬其人(文)又雲。即前根本印舉右手通一切處。用即成一切印。一切如來所加持。以右手安於臍下。以大指捻頭指。此印通一切印。一切如來所加持。由結此印遠離一切罪障(文)。   陀羅尼(在別)御口雲。菩提場陀羅尼也。經雲。爾時釋迦牟尼如來○即說菩提場莊嚴陀羅尼雲。曩謨婆哦縛帝尾補拿縛娜曩建贊努得訖使(二合)缽多缽羅(二合)婆(引)娑計都母羅馱寧(三合)薩怛(二合)櫱跢寫曩謨婆哦縛帝捨(引)枳也(二合)母曩曳怛他(引)櫱多(引)夜(引)囉賀(二合)帝三藐三沒馱(引)野但爾也(二合)他(引)唵冒地冒地冒地冒地薩縛怛他(引)櫱多虞(引)者羅馱羅馱囉賀羅賀羅缽羅(二合)賀羅賀羅(二合)賀羅摩賀(引)冒地唧多馱囉主盧主盧捨怛囉濕弭(三合)散祖爾帝薩縛怛他(引)櫱多毘色訖帝(二合)虞□□銈o鞦□□蝦□汨鞦□□醧□□猥□猿□□□□□櫫□□□□□□蜀□□□汯□□□□蝦□醨櫫□□□□□□□□□□□□□□□□□□□□□□□□□□櫫□□□□□糟□□□□□□□□裡櫫□□□□□盥□□□□□汥裡鬨□鬨□□〥撥□□□□□□艩□□□□□□□□聤□峞慼慼慼慼慼慼慼藍鍹陛慼慼慼慼熱T□敷□薄慼慼慼慝□□□k□萬唌慼樑V詣|□□堊□§□豥□□□□□飺蝖慼樑X□敷□翩慰D踧□シ□□耙臦□□□獺憚_¥□儐嶧□晥朗薧匯□敷□灤□§□嶢□薩□□□□J□□k□珵□□¥晥朗薧藏□□鐠□□   隨心陀羅尼。問。此隨心及次心中心陀羅尼用何印耶。答。御口雲。以一印誦三明也。三種陀羅尼咒遍可見本經。經說大咒雲。每日誦一百八遍。即見諸佛壽命百歲遠離疾病賢聖擁護。若誦二十一遍。遠離地獄業。一切罪悉滅。若誦七反。一切鬥諍得勝(略抄)又雲。我今說修行心心中心功能。若誦心陀羅尼百千反。得為持明仙中斫羯羅伐底。飛騰虛空隨意遊行。壽命一劫(略抄)御口雲。   勸請。發願。禮佛。如釋迦法(矣)。   召請。結界撥遣用通印言(矣)   經雲。結界。陀羅尼。用通印言(矣)。 經雲。結界陀羅尼。唵三曼多布(引)囉拏(二合)若曳娑縛(二合引)訶。   奉送。唵馱羅馱羅弭裡惹曳娑縛(二合)訶。   獻坐。唵索那哩惹曳娑縛(二合引)訶。   護摩。唵麼黎尾磨羅惹曳娑縛(二合引)賀。   迎誦。唵缽羅(二合引)縛囉惹野悉並娑縛(二合引)賀。 具書事   菩提場莊嚴陀羅尼經(不空譯)。   傳受同前同十六日記了   二月二十五日一見了。在御判。 薄草子口決第六 諸經部第四 無垢淨光   問。生起如何。答。迦毘羅城波羅門劫比羅戰荼歸敬外道不信佛法。有善相師而告言。汝卻後七日必當命終。時波羅門聞此語已心懷驚怖。誰能救我。即往佛所而白佛言。唯願救我苦。佛言。此迦毘羅城三岐道處有古佛塔。於中現有如來舍利。其塔崩壞。汝應往彼重更修理及寫陀羅尼以置其中。依法七反念誦神咒。令汝命根還復長久。壽終生極樂界受大勝樂。次復於妙喜世界如前受樂。後復於兜率天相續受樂。波羅門聞此語已。心懷歡喜。即欲往彼壞塔修營。依之如來依除蓋障請說此陀羅尼也(取意)。   道場觀(如常。但無垢淨光之由可觀之)御口雲。常阿彌陀道場觀用之。但本尊阿彌陀觀無垢淨光之由也(云云)。私雲。一經始終全不見無垢淨光即阿彌陀義。如何。經雲。爾時世尊○即於頂上放大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遍覺一切如來已還歸本處。從佛頂入時。佛即以美妙悅意迦陵頻伽和雅之音而說咒曰(文)。准此文則以釋迦可名無垢淨光歟。又所說法門塔中安舍利並陀羅尼似寶篋經。彼既以釋迦為本尊。今何不爾耶。答。御自筆雲。本尊事本經文誠雖然。餘尊法必以能說主不為本尊歟。既相承口決(或次第也)百光遍照大日入彌陀三摩地也(云云)可仰信之。仍種三道場觀等偏以彌陀建立之。無垢淨光之名號其理又可然歟(已上御自筆)或次第雲。壇上有.字變成樓閣。中有月輪。上有八葉蓮華。上有.字。變成開敷蓮華。變成無垢清淨光如來。住妙觀察智印放無垢清淨光明。遍照十方世界眾生。拔苦與樂。無量菩薩聖眾圍繞(文)。   本尊加持或三昧耶會印陀羅尼。御口雲。三摩耶會無量壽印也。陀羅尼經中出。南謨颯哆颯怛底(顛以反下同)弊(毘也反脣音一)三藐三佛陀俱胝喃(奴暗反下同二)缽唎戍(輪聿反下同)陀摩捺娑三薄(去聲引)質多缽唎底瑟恥哆喃(四)南謨薄伽跋底阿彌多喻殺寫怛他揭怛寫(五)唵(引聲)怛他揭多戍第(七)阿喻毘輸達爾(八)僧□□襑娑□□駾□簠吽慼慼慼潠U醋□□□□Q□□狩□蚌□□□□□□□□□囉阿喻(十一)薩囉薩囉(十二)薩婆怛他揭多三昧(十三)焰菩提菩提(十四)勃地勃地(亭也下同)毘勃地(十五)菩馱也(十六)菩馱也薩婆幡婆薩縛薩怛婆南戍唎拏(上)毘戍第(十七)毘揭多末羅[土*(珮-王)]焰(十八)蘇勃馱勃第(十九)虎嚕虎嚕莎(引聲)訶(引聲)。   又說功能雲。或施七寶或隨力施。當持咒。本置於塔中供養此塔○欲命盡者更延壽。一切宿障諸惡趣業悉皆滅盡○一切所願皆得滿足(文)。   蟻子百八丸。御口雲。取蟻塚土和水作丸似丸香形(矣)(阿嚕力經雲。以又蟻封泥作十萬小塔文蟻封泥者蟻塚土歟)。   正念誦御口雲。雖可用陀羅尼。廣博故用阿彌陀明歟私雲。別本御次第用........小咒也。   散念誦。御口雲。阿彌陀法散念誦。但本尊加用今陀羅尼歟。   召請。結界。發遣等准阿彌陀法(矣)。   大理趣房無垢淨光十二光佛其一也。大理趣房事如先記。成蓮房。御口雲。仁和寺兼意成蓮房也。成喜院師也。勝俱胝院。當寺勝俱胝院明海後改雲實運也。實範上人(乃至)敬愛行之(云云)御口雲。鳥羽院此法被仰付中川實範上人。上人奉支度。院為知食子細知不知以此支度被見勸修寺寬信法務。法務既出敬愛支度候上能知子細候奏申。仍上人遂被修法了。後王密房漏聞此由參三寶院大僧正(定海)許申雲。中川上人奉仕彼法(云云)未曾有事也。奇怪奇怪(云云)。大僧正莞【口*完】爾默然一切無返答(云云)後復實範漏聞此由被申樣。ヤЮгШロЁ。義範僧都為圓光院(賢子中宮御骨安之在上醍醐)後世菩提以小理趣房(賴照阿闍梨)令修彼法。義範自筆清書有之。是反不知子細歟(云云)大僧正存此事默然。又仰雲。賢子中宮是白川院御寵後也。重愛頗超李夫揚妃。絕倫過法一天謳歌之(云云)為彼御菩提被造圓光院。又彼中宮者延命院僧都(元果)御弟子廣壽上人再誕(云云)其故醍醐人貧無住寺計。愍之為彼中宮而成儲醍醐依怙之方便也。殆似大權之化現歟。 具書事   無垢淨光陀羅尼一卷(貞元圓覺雲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   無垢淨光真言一卷(運)。   梵字無垢淨光陀羅尼一本(仁海雲一卷)。   傳受又如先記又同日也。 咒賊經   御口雲。為除盜賊難修此法也。此唯一座法也。十二月晦日修之。或又每月晦日修之(云云)故經雲。擗除兇惡賊者皆銷滅令其隱(文)御自筆雲。寬信法務雲。兵難修之(云云已上)問。今此經可佛說耶。答。御口雲。相承口傳雲。小野僧正依孔雀明王經所選出也。或本書共中抄出也(云云)依經義理抄故雲佛說也(矣)(御自筆雲)或本批雲。為仁靜大威儀師(云云)(仁靜範俊僧正親父也)。   道場觀。(御自筆雲)此只用訶梨帝法道場觀歟。三形改果用刀為除賊歟。其外無差異歟問。此觀本說如何。答。問。訶梨帝為本尊事依憑如何。答。經雲。當以二十九日為訶梨帝耶。燃燈燒膠香○鬼子母前讀是七反(文)依此文歟。問。鬼子母女者誰耶。答。御口雲。即訶梨帝母也。   本尊加持。降伏印。如印文。問。此印言說處何乎。經中有兩咒。何不用彼乎。答。此印言出訶梨帝軌歟。且付彼行此法故不用經明歟。經雲。咒一切賊法。...........縛賊咒。........我今為。..經不為解。..[云云]。散念誦。御口雲。散·勸·發·禮·讚五種悉以如訶利帝次第也。勸請。呵利帝母鬼子神。揵陀山中諸眷屬。 發願。本尊聖者訶利帝母揵陀山中諸眷屬等。   讚。唵缽納摩邏哦係摩攬迦摩羅哦母答□姛稿榛糕榻□□訖餀駧□□饜□埤□  禮佛........。   散念誦。(御自筆雲)又妙抄出之。可見也。御口雲。佛·大日本尊·愛子·法施·大金·一字也。行法用意。御口雲。道場觀以前唯用地結。四無量觀大金剛四方結及金剛眼等不用之。故云爾也。又正念誦字輪觀等者。入我我入觀又不用故云爾也。問。地結既用之。方結何不用之乎。答。御口雲。下劣天故成方結等。壇場難降臨之故也。又道場觀以後天網火院大三昧耶不用之。結界又不用之歟。問。後供之時略塗花等。有何故耶。答。御口雲。相承口決雲。此法師馳晦日行故總略故略之(御自筆雲)嚴覺口傳雲。訶利帝法不行後供養(云云)(凡天等不修之已上嚴覺口傳也已上御自筆也)。   禮佛已下作法如常。御口雲。解界唯地結餘無之。 撥遣。右拳彈指一度...目乞者穆 T79020901.GIF   問。訶利帝法唯用一燈。向外。今何用兩燈乎。又果子二壞用之。今何不爾乎。又佛供七壞今何八壞乎。答。用二燈事常作法故。無果子事略儀歟。八壞訶利帝(並)七子合論八壞歟(御自筆堨I)範俊僧正每月晦日修之。其作法。行者右方燈臺一本。但燈心七筋挑之。七燈心歟(已上)。   道場觀。七鬼者七子也。訶利帝法七壞別配當歟。此尊子息多種也。五子七子九子五千子一萬子(或五百子一千子也)最勝王經中散脂大將者訶利帝夫也。娶彼生五百子也。問。今此法為顯已犯盜人有修之義耶。答。御口雲。此法元意為除盜人難也。然又何廢彼義耶。問。若爾為顯盜人可修何法耶。   答。御口雲。隱岐院御時。盜人入東寺寶藏盜取佛舍利等靈寶畢。誠是朝家之悲歎。東寺之衰微故選諸寺智行輩可有御修法之由被宣下畢。又此事可修何法雲事被仰下之處。一長者安井宮(道尊)五大虛空藏。二長者先師僧正聖天供。三長者親嚴佛眼。各此旨奏聞了。又勤修悉地成就盜人顯了。此中親嚴僧正佛眼法。神妙申之由先師稱義。其故說彼尊功能雲。若有惡人作留難者。想彼人在瑜伽定下。誦真言二十一返。所有作留難者皆悉銷散。慈心相向不能障礙(文)又後白河院御時。九郎判官為發謀叛籠居(矣)依之院為息彼難修法被仰付先師覺洞院僧正。仍修佛眼法。悉地成就。彼判官被刑罰。依此等先證。此法誠可然也。但聖天奏聞。小野僧正記中為顯放火者修聖天法見故也(云云)(堭s自筆)覺洞院令奏佛眼法事。時名匠等皆悉令稱美(云云)。 本書 佛說咒賊經 壽命經   御口雲。此法雖有目錄。同延命法故。先師不作次第歟。仍私就小野流作加之(云云)又御口雲。此法為增壽延命修之。故金智譯經雲。今我以一切如來威神力故。轉非命業便增壽命(文)所以如來大悲之心愍眾生之死怖故。殑伽河側依四天王請說此法也。故經雲。一切有情無能免者所謂死怖。我愍是故說對治法(文)又御口雲。普通大日於欲界頂說法時。降三世敕可降伏魔王之由。依之降三世右足踏大自在左足踏同妃。天妃俱及命盡。大日為令彼蘇生說延命法也。男女定惠故以定惠兩足踏之歟。然不空所譯壽命經中。以左踏自在天以右踏妃(云云)。此甚深祕說也。大自在煩惱障易斷故用左。妃所知障難斷故用右也(云云)。   道場觀。問。金剛壽命薩埵智身者何菩薩耶。答。御口雲。延命菩薩也。問。種子既同普賢菩薩。何非彼菩薩耶。今菩薩與普賢同以.字為種子故。爾者如何。答。御口雲。普賢金剛薩埵俱是本身。延命普賢延命同又變身。所以延命菩薩即金薩所變。普賢延命又普賢所變也。既雲金剛壽命。是延命義也。又雲薩埵智身。薩埵所變意也。但至種子同者。以一種之梵字為異尊之種子。其例多端(矣)(御自筆)種子相違事不及和會歟。小野醍醐同異亙諸尊不一准之故也。即今經法當流用..。不可有妨也(已上)問。一字用異尊誠可然。但此菩薩則延命。何延命法.字為種子今何用.乎。答。且為顯經尊二法異歟。例如心經與般若菩薩之法本尊同雖般若菩薩其種子是別也。.(心經).(般若尊也)也。問。普賢延命法雲。甲冑轉成金剛壽命薩埵智身(文)同今經尊名。如何。答。名同異體其例非一。猶如延命名雖同二種異故。況復彼普賢延命二十臂。今尊兩臂。二尊持物大異故。問。何故金薩普賢所變名延命耶。答。普賢金薩同一切眾生本覺佛性體也。佛性即眾生心識也。彼心識之分位假立命根(唯識等釋也)心識體性雲本身。假立命根雲變身。良有以也。問。若爾足用一重本末。何分兩重耶。答。御口雲。普賢金薩顯密異故。依之理趣釋雲。此菩薩本是普賢。從毘盧遮那佛二手掌親受五智金剛杵即與灌頂。名之為金剛手(文)又所變身延命不乘象持鈴杵。普賢延命乘象等。又普賢金薩所變義故。又顯密異故歟。(御自筆雲)普賢登灌頂位時。自大日受得金剛杵畢。名金剛薩埵。仍普賢薩埵普賢·延命已上四尊同體也。雖同聊異事延命法時可有沙汰(已上)。   本尊加持。五鈷印。御口雲。外五鈷印。言.......。祕祕。御口雲。此中祕祕者.字加涅槃點為祕事。經陀羅奧雲。..(云云)今加點..(云云)涅槃是常住不滅義。即三世常住金剛壽命意也。即是證入義也。   又印。印相如印文。御口雲。頭指相鉤者。二風鉤結印面仰持之。分手繫頂者被甲義歟。次結胄是鎧故。私雲。次結胄印文雲。如擐甲冑勢(文)何局胄耶(御自筆)是一印分甲冑也。初安頂上甲也。後遍身旋轉冑也。仍結句如擐甲冑勢(云云)仍不局冑也(已上)或傳雲。二風鉤是延命表示也。風是眾生命息。以眾生命風冥會金剛壽命成三世常性壽命之義也。左右如次觀行者本尊(文)。 金剛壽命陀羅尼。怛姪他(一)奢犁(二)者拿者犁(三)彌那抳薩縛(二合)薩底(二合)稽(四)斫訖浪(二合)櫱南(五)缽羅(二合)捨滿都薩波路哦(六)薩婆薩怛縛(二合)南(七)阿娜□諑□□餿□□□□趥蜰□(九)遮□詁憛慼慼慼W□蛂牖峞慼慼慼慼撳活W□□y□□□□□W□□□□□良□□kH□□□□□n□□□□□U□kH□□掔□□m□□□胯□□□□□□傲□舐□□□□□□□□犖犖S蝦□□□□迨□□□□□穫□□□□□□□□□□□潧□□□□良□趑ひ趑ほ□□□□□□□□□□□□□m□諯□憿慼潮邂噬鮐□□k□□□集□□擤譥紂□   次結胄印。作法如金剛界結冑印。但印處聊異。明加句也。一處三繞三咒如金界(矣)印處頸胸腰肩腕膝胵是也。肩以下各結左右。先右後左。然後豎首頭。但無旋舞等儀歟。   正念誦.......。   散念誦。御口雲。本尊者正念誦明也。金剛壽命陀羅尼。經中陀羅尼如先出(矣)四天王者又同經中四天王言。非胎藏中四天王明也毘沙門天。始尾(二合)帝(一)始尾怛梨(二)栗利。 毘樓勒叉天(持國天)磨登霓磨登擬尼(二)輸磨輸謀(三)。   提頭賴吒天(增長天)者禮者禮者羅唎。   毘樓博叉天(廣目天)未臨麼麼磨。問。今此尊散念誦不舉大金剛輪。有何故耶。答。散念誦用半不用調。若加護摩咒成調時。除大○咒。卷數不載之。非不調彼明也。必可誦之。一切尊散念誦皆以准知之。又口傳。寶生三世明者。...........〃等明也。但不載卷數者。最祕事故不載之也。 召請。撥遣。用總印言(矣)。伴僧多時不斷轉讀之(云云)御口雲。普賢延命法時事歟。彼此同故。彼大法故。伴僧二十口故。雲伴僧多也。此法非大法故。不過六口故。又延命法無讀經故。經中說讀誦功能雲。若有讀誦此經日日受持乃至一遍。恭敬彼善男子善女人應如佛想。終不墮三惡道。定增長壽命。若人每日為一切眾生轉讀此經。終無夭死短命之怖。亦無惡夢厭魅咒咀惡形羅剎鬼神之怖。亦不為水火兵毒之所傷害。一切諸佛菩薩攝受護念其處。亦為佛所護持(文)。 本書 佛說一切如來金剛壽命陀羅尼經(金剛智譯)。 同經一卷(不空譯) 童子經   御口雲。十五鬼神等令小兒怖畏。仍為除彼怖畏修此法也(云云)凡今此經是如來成道初。大梵天王來佛所。惱亂小兒之鬼神形名作事悉述之。攝護童子之神咒說之也。故雲護諸童子陀羅尼經(矣)。   以月八日(乃至)。令持之(云云)經雲。於月八日十五日受持八戒○誦我所說陀羅尼咒者。令此女人即得如願所生童子安穩無患。盡其形壽終不中夭(文)(別紙雲。白黑月八日十五日文)御口雲。此又唯一座作法也。又別行法次第有之。令持之者彼日書寫供養此經。令懸小兒頸也。問。師說雲(文)。誰人乎。御口雲。若遍智院御詞。指覺洞院也。若又覺洞院御詞。指勝俱胝院也(別本有此言也)。   以去垢明二十一反加持筆硯(文)。問。去垢明何明乎。又加持樣如何。答。御口雲。去垢明者。.........明也。加持樣是先以墨順摩之。二十一反加持誦去垢明也。次以筆逆順誦..。加持如常。灑水加持也。   又子母令受八齋(云云)。御口雲。此至施主許書寫供養之儀也。不然時無用此作法(文)。   結線。御口雲。導師自結線也。初十五結十五神各名唱之。後百八結誦慈救咒也。   問。經雲。當以五色線誦此陀羅尼。一反一結作一百八結。並書其鬼神名字。使人齎此書線語彼使言。汝今疾去行。速如風到於四方○爾時大梵天王○即說護諸童子陀羅尼咒雲。多姪他阿伽羅伽寧那伽伽寧婆漏隸祇齡伽婆隸婆隸不隸羅扠彌修羅俾遮羅俾婆陀尼波羅呵曷利沙尼那易彌那易蘇婆呵。世尊。我今說此陀羅尼。護諸童子令得安穩獲其長壽故(文)私雲。經中經中唯百八結誦陀羅尼(云云)次第誦慈救咒(云云)又經書鬼神名(云云)口決十五結唱神名(云云)旁相違如何。答。御口雲。諸尊軌則皆師口為本故。自違經軌是多。付中彼鬼神上首栴檀乾闥婆是不動化身雲事相承傳也。供物中備不動供。可思之。仍誦慈救咒為祕說(矣)。故知以百八結配神王歟。問。十五鬼神名字如何。答。經雲。第一名彌酬迦。第二名彌迦王。第三名騫陀。第四名阿波悉魔羅。第五名牟致迦。第六名魔致迦。第七名閻彌迦。第八名迦彌尼。第九名梨波坻。第十名富多那。第十一名曼多難提。第十二名捨究尼。第十三名揵吒婆尼。第十四名目佉曼荼。第十五名藍婆(文)問。誦陀羅尼除彼惱亂。誠可然。誦神名彌彌增力可致障礙。如何。答。唱彼名改邪心歸善心致擁護歟。又准經中雲書鬼神名字汝今疾去。唱彼名為令彼速去歟。或又對治魔事有四種。一隨順隨轉對治。二相逆相違對治。三俱行對治。四俱非對治。具如釋論中說(矣)四中當第一對治歟。所以唱彼神名。自家實德故。論雲。如是諸見本有本覺自家實德非過患故。若作是解。諸邪見類伏從如化(文)(御自筆雲)此問答尤至要也。口決雲。於善神者顯名字也。時彌增勢力施利益。例如三寶依唱名得巨益。於惡鬼神等者喚名字顯形體之時失勢力也。例如六字法鏡。又如修禪人傍置釋鏡。又如天狐地狐等顯本名心降伏。又如世間驗者顯惡靈怨家名加持時必令攝縛。又孔雀經三卷有數多真言陀羅尼。口決雲。大旨是善惡鬼神名字讀誦之時。善神聞增威光。惡鬼神聞馳散。此經殊世間之悉地速疾成就時。氣瘧病等忽消除。職而斯由也。又內發三毒煩惱。悉外顯惡鬼邪神也。外惡鬼神降伏。內三毒罪障消滅也。故金剛頂雲。三惡趣罪黑色。如雲霧。眾多諸鬼形(云云)(取意罪業形色顯事真言教不共密談也云云)今經世出世悉地仰可信。三卷經下卷軸本至佛說一偈。貪慾瞋恚癡是也。世間三毒三寶皆已斷實語毒消除(文)世間能說師此經讚嘆通言也。誠珍重珍重可信可信(已上御自筆也)問。十五鬼神者鬼與神歟。如何。答。不爾歟。疑雲。鬼神其體別其用異。故釋論中舉十鬼十五神畢。次下問鬼並及神雲何差別。答障身為鬼障心為神。爾者如何。答。彼鬼神其數別故別體也。今不爾故。但於一人有障身心(云云)二用故雲鬼神歟。或通別義門異故。通門時二名互得故。神名鬼神歟。例如因緣俱通門時名緣(文)又因便述通達對治義者。釋論雲。謂有眾生作如是觀。一切諸法唯一心量。無心外法。已無外法。豈一心與一心法作障礙事亦作解脫事。一即是心。心即是一。一攝法界。心攝法界。無量無邊妄想境界寂靜無起(略抄)私雲。准此文觀想。魔界三業皆是法佛三密。如是三密互相涉入一味平等。魔三業與我三密又本來不二。既無二法。豈有障礙。諸佛眾魔同一法界離損離減。行者鬼神瑜伽自在無諍無怨。所有忿怒形即諸教令輪身。動靜威儀無非印契。所有隨順相又諸自性輪身。所說言語無非總持等。留心能能可觀之。通一切尊法有障難時可住此觀也(御自筆雲)滅罪之規摸頓悟之軌範誠可如此觀門歟。珍重珍重(已上)。   封經送之。御口雲。薄樣長一寸四五分計文作書寫經如例卷之。表以別紙又捲續飯付彼續目表上下.字二書之T79021201.GIF(裹書雲。私雲。料紙長理性二寸五分云云。或流二寸)(云云)是即准和國封字也。天竺封用此字歟。或中又書.(本作).字是封字也。總書三字也。當流必不爾也。經尻頭又續飯封。此表練絲一筋先豎懸纏四方(尻頭糸如十字)自上至下次第纏捲。十卷計豎絲下末纏絲末真結結之。本樣別賜之若圖彼者。 T79021301.GIF 彼本樣裹紙御記雲。此遍智院僧正自手被結之也。覺洞院僧正被進。御室之繪圖聊令相違也。 T79021302.GIF   憲|記之(云云)。彼本樣木作以紙捻封結之。私又寫彼持之。御口雲。事相如此事為祕事。努力勿令外見(矣)若違此言令外見者成談密事而已。又如此封結畢。相副結線以別紙裹之。送施主之許也。或流以結線經上封結。當流不爾也。但避天一帝白方(云云)御口雲。太白一日迴也。一□(乃至)十日如次東八方順迴上下配之。天一曆注之。可見之。   弘長二年二月十八日。已上二種法奉傳受。而。同十九日記御口決了。是則為弘隆佛法迴向菩提也。   御記雲。同二十八日一見了。在御判。 金剛佛子賴瑜 薄草子口決第七本 諸觀音部上   問。觀音稱如何。答。法華經雲。以何因緣名觀世音。無量眾生受諸苦惱。一心稱名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略抄)菩薩大悲觀稱名音聲令彼脫苦故雲觀音也。委旨如天台嘉祥等釋(矣)(御自筆雲)是觀世音釋歟。觀自在釋閑可被注入。於觀音者名稱殊有益故也。(有人)私檢雲。疏第五雲。謂如來究竟觀察十緣生句得成此普眼蓮華故名觀自在。約如來之行故名菩薩。須觀無量壽者明此行之極果。即是如來普門方便智也(文)。私雲。究竟觀察十緣生句故雲觀自在(見)。如來普門方便智惠者。頂上無量壽也。疏第四釋無量壽雲。此雲如來方便智(文)下如引之(已上御筆)問。觀音有幾種耶。   答。六觀音八大觀音等不同。先八觀音有三說。一者大本如意輪經六雲。圓滿意願明王菩薩(一)白衣觀自在(二)一髻羅剎女(三)四面觀音(四)馬頭羅剎(五)毘俱胝(六)大勢至(七)陀羅觀音(八)(云云)此中第一本尊如意輪歟。而或人云。圓滿意願者聖觀音。四面者不空□索也(云云)是皆誤歟。今軌心。意願是如意輪也。意願如意義同故。四面又非□索歟。彼無四面故。二者義範手跡本雲。不空□索(一)毘俱胝(二)十一面(三)馬頭(四)忿怒鉤(五)如意輪(六)不空鉤(七)一髻羅剎(八)(云云)三者。小野一切明集雲。如意輪(一)觀自在(二)得大勢(三)多羅(四)毘俱胝(五)白處(六)一髻羅剎(七)馬頭(八)(云云)又六觀音有多說。先當流相承說雲。御口決雲。小野僧正被注進御堂關白記雲。一正觀音(又雲。大慈觀音地獄道能化)二者千手(又雲。大悲觀音餓鬼道)三馬頭(又雲。師子無畏畜生道)四十一面(又雲。大悲光普照修羅道)五准胝(又雲。天人丈夫人道)六如意輪(又雲。大梵深遠天道云云)此中異名。道邃六字經驗記中出。配六道事。請觀音經中出。又故僧正小野僧正除不空□索加准胝不被耳心然祖師說故目錄依彼說(矣)(御自筆雲)小島僧都記雲。以觀音配六道之文出摩訶止觀文。真言等餘宗所不雲也(云云)又餘說雲。除准胝入不空。安軌中舉六觀音雲。千手觀音如意輪觀音不空□索觀音馬頭觀音十一面觀音(取意)此軌有疑(文)。   私雲。請觀音經中。垂形六道雖濟彼苦。未出六觀音名字也。故彼經雲。大悲大名稱吉祥安樂人恆說吉祥句救濟極苦者眾生若聞名離苦得解脫亦遊戲地獄大悲代受苦或處畜生中化依畜生形○或處阿修羅濡其調伏心○現身作餓鬼教發菩提心○大慈大悲心○善教一切眾遊戲於五道普教一切眾○令離生死苦(文)次餘說者。除准胝加不空□索也。私雲。八觀音中舉不空□索不舉准胝。准胝經軌中觀音說不分明。不空□索經中畫像法雲。畫聖自在菩薩(文)入不空其義可然歟。小野僧正說依天台止觀文。彼又非憑據歟。(御自筆雲)小野僧正注進御堂關白之古狀雲。右六觀音形色名號如此。皆慈悲相也。大略出摩訶止觀。子細之旨先師不傳記也。   治安三年二十二日權律師。   已上出妙書。可見之。已上御筆。   先正觀音。種子.(云云)御口雲。正觀音諸觀音總體能變本身也。.字又通諸觀音之種子故。殊用此尊也。問。別御次第中出.字。師資相違如何。答。御口雲。.字是諸法諦義諦觀察一切眾生佛性心蓮令開示悟入是此尊力故用此字也。.字滅三毒證涅槃義也。觀音又具此德。故經雲。若有眾生多三毒。常念觀音便離三毒(取意)故以.字為種子也。然則師資相成而非相違也。付中道觀中或說舉.字(矣)。   私雲。於佛性有體用。.字約體。故大師釋雲。.字妙者眾生心性也(取意).字約用。佛體不染煩惱義也。故經故。清淨自在字徹照三界冥。地獄諸有趣悉淨如蓮花(文)故知體用各舉。師資互顯也又儀軌中有不同如下舉(矣)(堮悁蛣坐w).普.聊非通途故祕抄用.。可思之(已上御筆)(有人)私又雲。.字清淨自在義。.字諦觀諸法義。觀音觀眾生本淨心蓮令開示悟入義也。眾生佛性心蓮不染煩惱淤泥故用.字。此性體等覺十地不能見聞。唯佛知見故。用.字也。又左手持蓮花是.字表示也。右手作開敷勢。.字功能也。當流祖師覺洞院用.字。遍智院用.字。師資影略。不可局執(矣)又大師釋雲。此得自性清淨如來以一道清淨妙蓮不染(左手蓮.字也)開示眾生□其苦厄(手開發右即.字)。   三形。初割蓮花。御口雲。觀音彌陀是在纏出纏之別。因位果位之異故。以未敷蓮表在纏義也。初割是漸令開敷本有心蓮意也。大日經疏第四雲。即觀自心作八葉蓮花。阿闍梨雲。凡人干栗馱心狀猶如蓮花含而未敷之像。有筋脈約之以成八分。男子上向女子下向(文)祕藏記雲。凡夫心如合蓮華。聖人心似開蓮華(文)菩提心論雲。凡人心如合蓮華(文)私雲。疏干栗多心喻蓮。記及論質多心雲蓮。今觀音三形眾生佛性故。專約質多心歟。又干栗多第九識真如理。悉多第八識本覺智也。俱佛性心蓮也。故華嚴經雲。無一眾生而不具足真如智慧(文)。   道場觀。大聖觀自在瑜伽觀行軌(不空)雲。次最下方空中觀賀字。黑色。其字變成風輪。其形半月。於風輪上應觀縛字。白色。其字變成水輪。其形圓滿。於水輪上。應觀羅字。金色。其字變成猛利金剛杵。流出金剛火焰。其形三角。從下向上。至於字輪及以自身火焰梵燒。唯有灰爐。即以此灰變成金輪。白色堅密。隨量大小。其形正方。次於金剛輪上觀想八葉大蓮華具寶鬢蕊於蓮華臺上。想娑(上聲)字。黃金色。其字具無量光明。及此娑字成聖觀自在菩薩。結跏趺坐。身如金色。圓光熾盛。身被輕穀繒綵衣著赤色裙。左手當臍執未敷蓮華。右手當胸作開花葉勢。具頭冠瓔珞。首戴無量壽佛(文)私雲。今道場觀依此文歟。左持蓮華右作開花勢等深義如彌陀法中記之。又以.字為種子。依此軌也。瑜伽蓮華部念誦法(不空)次於壇中觀阿(上)字成月輪。於月輪中觀紇唎(二合)字。成本尊身。放大光明。無量眷屬普觀於圓光內私雲。以.字為種子。又依此軌也(已下異本)祕藏記釋八葉觀音雲。觀自在菩薩白肉色。右手執開敷紅蓮花(文)高尾圖雲。右如記屈諸指掘蓮莖。左伸掌風空屈作開敷勢也。又記觀音院雲。正觀自在白肉色。左手取蓮華。右手開敷花之形。高尾圖如記。又文殊院雲。大聖觀自在菩薩白肉色。左手執蓮華(文)圖雲。左手伸地水而風空火捻掌向外也。又釋迦院雲。觀自在菩薩白肉色。右手持白拂(文)圖雲。右如記左拳腰(文)(已上以異本入之)(有人)私雲。胎藏諸院中准記文等。觀音院中聖觀音同今尊也(已上)。   尊本加持。蓮華部心印...○(云云)問。今此印言出何軌乎。答。此印言諸軌中出之。聖觀自在軌中名觀自在菩薩心印言。如次第(矣)一印念誦軌印言同之。阿嚕力經唯出言又同(矣)說自心陀羅尼經中唯出言。除.併..言也。又大悲成就軌中加...除.字。印如前。金剛頂降三世軌中除....四字(矣)(御自筆)諸軌中.字有無不定也。.字無頭而加.畫。此事委能可習之。祕中祕也。三部心三咒皆有.字。其由緒能可習之。悉曇祕事在此事(云云)但悉曇諸師皆存知之歟。祕不祕勿論歟。.字不加之。諸軌或祕密之義歟。或但說蓮華一印故略之歟。是愚推也。可尋明師(矣)(已上御自筆)聖觀自在軌雲。即觀本尊心上有圓滿寂靜月輪。於月輪中。右旋安布陀羅尼。其字皆放白色光。遍周法界。其光還來入行者頂。於修瑜伽者心月輪中准前右旋布列了了分明。其字復放光明。准前作觀。如是觀已彼瑜伽者自身與本尊觀自在菩薩身等無差別。如彼鏡像不一不異。次應思惟字義。阿(上)字門者一切諸法本不生故。囉字門者一切法遠離塵故。拿字門者一切法相不得故。此拿字為加聲變成力字。從此力字中流出迦字。迦字門者一切法無造作故。應如是觀。繫心於真言文字之上即思惟字下所詮義門。本來不生等如上。四義如是作觀終而復始名為三摩地念誦也(文)私雲。今文非為念誦之用心。又離可為入我我入字輪二種觀歟(御自筆)。入我我入正念誦字輪觀是非各別觀。只入我我入一觀也。本經儀軌等意。大旨只一種觀也。人師作私記時。為令行者易覺各別列之(云云)且自覺覺他覺道圓滿三義為令了知之歟(已上御筆)問。印立右空事如何。答。御口雲。胎藏曼荼羅觀音院中臺右故立右也。金剛部心印立左空。准知金剛手院在中臺左故也。   又印言。此印言觀自在妙香印法出之。不空譯也。又說自心陀羅尼中唯說印無言。金剛三藏記也。印法中說功能雲。若人持此一字真言能除一切災過疾病。命終之後常得極樂上品上生。餘諸所求世間出世大願隨持得成。何況依此教法而行者一切悉地不久圓滿也(文)。私雲。一字者.字。取真言終字歟。文此軌中出香印圖。.故雲妙香印法歟(御自筆雲)此文又理趣釋出之。俱末句聊令違歟。釋命終之後當生安樂國土得上品上生歟可見之。但釋.一字歟(已上御筆)問。印表示如何。答。御口雲。二風作未敷蓮華形。彼尊三形也。風有開花功。可開示眾生本有心蓮之表示也。問。今此言千手明也。何用此尊耶。答。種子既同用.字。言何不爾耶。付中印既聖觀音印。此印用二明。又妙香印軌說故(御自筆)又多尊通用常例歟。又正觀音用此咒。證引妙香印法也。   法菩薩印。金雲。祕印。御口雲。十六大菩薩中法菩薩即是觀音也。金者金寶抄也。又雲妙抄也。勝俱胝院妙僧都作故雲妙抄也(但兩抄各別歟)問。何故雲妙僧都耶。答。御口雲。太元法請來小栗棲御廟在勝俱胝院。妙與廟通音故。隨彼云爾也。彼院妙僧都建立也。彼僧都信地藏故。依勝俱胝劫中文立彼院號也(云云)隨心咒經(智通譯)雲。救見六道眾生令離苦解脫。印以兩手大指二頭指相捻二中捻。並頭相柱。二無名指各押二小指甲上。中間使開。當額上著。咒曰。唵(一)薩波者芻陀(去)羅(二)伽羅(去)耶(三)莎(去)訶(四)說自心陀羅尼經雲。二羽各蓮華拳便以惠拳旋遶。定拳作開白葉蓮華勢。是羯磨印(請如來)□饓□□□諑飯逆□□□□訓E□□靈飯□□觀埤□□ˍS□禖□□□觀奪槄檢□□□□姭飀□磻禗雜□□□□滿慼慼摯□□□□□諑饉□襼導駾婼□導褸□□□□襼導驒諑襼導□奚□□□諑饛駴□□□禭□□□檇滿撰縑慼慼摯鞢憚纂﹛撙飽慼慼潛媯灠鎳i□□□□膳□□襏壘□覜□□□□□□  次法菩薩讚者(西方讚也)縛曰羅達摩蘇薩怛縛羅地縛曰羅缽娜摩○蘇馱迦○路計濕縛羅○蘇縛曰羅乞叉縛曰羅寧怛羅曩謨薩都帝。   散念誦。本尊....明也。白衣部母故用之。馬頭結界故用之。白衣真言(出十一面軌)唵濕吠(二合)帝濕吠(二合)帝半拏羅縛(引)悉爾娑縛(二合)訶。馬頭真言下馬頭法中在之。又白衣(出最勝明王心經)唵(一)迦致(知曳反下同)尾迦致吒孕(二合)迦致(二)娑婆(二合引)賀問。召請發遣如何。答。御口雲。蓮華部尊故准十八道。餘觀音又爾也。一印念誦軌(不空)雲。又結前印誦真言三反。以印左旋三反。又誦真言三反。以印右轉三匝即成結界。又結前印誦真言七反。以禪度向身招之。蓮華部聖眾皆來集(請加翳呬醯夷。遣改為櫱瑳櫱瑳已上略抄)私雲。前印者蓮華部心印。言者....明也。此軌意召請結界撥遣用此印言也。但此一印法故爾歟。例如求聞持歟。出堂後所作事。聖觀自在軌雲。出道場常轉大乘華嚴般若等教及印佛印塔經行旋遶卒都婆令速成就(文)私雲。儀軌中說五相觀可用之歟(御自筆付大法時用之。別行時不爾)問。此尊有一印法儀軌修之耶。答。御口雲。天台修之(三井)東寺不爾歟。但已是後入唐請來也。東寺豈不行乎。 具書事 大聖觀自在菩薩心真言瑜伽觀行儀軌(不空)觀自在大悲成就瑜伽蓮華部念誦法門一卷(不空)。   觀自在菩薩心真言一印念誦法(同譯)。 觀自在菩薩大悲智印周遍法界利益眾生熏真如法一卷(同譯)。   金剛頂降三世大儀軌(同譯)。   瑜伽蓮花部念誦法一卷(同譯)。   阿唎多羅陀羅尼阿嚕力品第十四(同譯)。   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咒經。   觀世音菩薩隨心咒經(智通譯)。   觀音別法(不知作者)。 降三世大會中觀自在菩薩說自心陀羅尼經(金剛三藏譯)。   龍猛菩薩集觀自在菩薩心真言。 佛說大方廣曼殊室利經觀自在菩薩授記品第一(不空譯)(奧題雲。觀自在多羅菩薩儀軌經文。多羅菩薩本書歟)。   觀自在菩薩說普賢陀羅尼經(不空譯)。 金剛恐怖集會方廣儀軌自在菩薩三世最勝心明王經(不空)。   (御自筆雲)   阿嚕利經雖為多羅本經。正觀音具書入之也。可被書加歟(已上)。 弘長二年二月二十二日奉傳受同二十三日記之。 薄草子口決第七(末) 千手   千光眼經(三昧蘇縛羅譯)雲。歸命千光眼大悲觀自在具足有千手其眼亦復然作世間父母能施眾生願(文)千手儀軌(不空)雲。行者應從瑜伽阿闍梨處求受菩提心律儀戒。入大曼荼羅受灌頂。住勝解行地。捨身命財。勇猛精進。懷悲愍心不厭生死(文)私雲。此中勝解行地者地前三賢位也。   種子.問。依憑何耶。答。儀軌出。   三形開蓮。問。正觀音既初割蓮。今用開蓮。有何故耶。答。御口雲。千手觀音中為王。故莊嚴寶王經雲。歸命蓮華王大悲觀世音(文)後白河院建立三十三間御堂安置千體千手號蓮華王院。又此意也。私以此御口安之。既此尊有蓮華王名。又於蓮華中以八葉開蓮為王。此義同故為三形歟。正觀音以未敷蓮印。今尊用八葉印。可思之問。諸觀音中正觀音是本身也。正體也。專為王為主耶。答。御口雲。於所變身中以千手為王(為言)問。若爾未敷開敷蓮義招違害耶。答。本體是本有故未敷也。未用修生故開花也(云云)故千光眼經雲。自在遊諸世界破二十五有(文)破有是化他故也。依之理趣釋雲。觀自在菩薩手持蓮華。觀眾生心中如來藏性或染不染(略抄)不染是本有義也。千光眼經雲。今遊諸世界破二十五有(文)破有是斷染義故雲修生也。斷惑即開花義故用八葉。祕藏記雲。凡夫心如合蓮華聖人心似開蓮華(文)。可思之(已上)。問。彌陀觀音自證化他不同。大悲利生義觀音殊勝。若爾破有斷惑義何不具之耶。依之經雲。一切如來大悲心皆集一體觀世音。極樂稱為無量壽。娑婆示觀世音(文)如何。答。正觀音是大悲總體千手大悲別用也。故兼二十五有施利生應形之益也。又於化他又有自行化他故無失。問。正觀音既現三十三身。何異二十五有垂形耶。答。彼雖垂形未同千手千眼當體配二十五有各具四十手(矣)(御自筆雲)此聖千對當重重之問答。愚老天性闇鈍身蓋開疑殆哉。珍重珍重(已上)。   道場觀。儀軌雲。於下方空中想憾字。深玄色成大風輪。風輪上想鍐字。白色。變成水輪。水輪上想缽羅(二合)字。金色。成一金龜。龜背上想索字。變為妙高山。四方所成(乃至)於妙高山頂上想有八葉大蓮華。於蓮華上有八大金剛柱。成寶樓閣於蓮華胎中想紇哩(二合)字。從字流出大光明遍照一一佛世界。所有受苦眾生過光明照觸。皆於大光明中湧出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具無量相好。熾盛威德十波羅蜜菩薩周匝圍繞。八供養菩薩各住本位。於寶樓閣四隅有白衣·大白衣·多羅·毘俱胝等四大菩薩。各與無量蓮華部眾前後圍繞諸天八部以為眷屬(文)問。今菩薩有何故具千手千眼耶。答。千光眼經雲。是觀自在菩薩昔於千光王靜住如來所親受大悲心陀羅尼。已越第八地心得歡喜。發大誓願。應時具足千手千眼(文)又千手經雲。觀世音菩薩白佛言。我念過去有佛。憐愍我及眾生故說此陀羅尼。一聞此咒故超第八地。我心歡喜故即發誓言。若我當來堪利安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發此願已。應時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文)略抄)(御自筆雲)千手千眼因緣事或記雲。千臂經上卷雲。菩薩過去毘婆屍佛化降魔身。千眼各出一佛。如次為賢劫千佛。千臂各化出一輪王。以為千代輪聖王(文)(常喜院始陀羅尼經文引之。大略同今文云云)又雲。字義成就觀自在三昧耶般若瑜伽品法雲。若入百字門亦現百手。若入千字示現千手。今入四十二本字母時成就四十手○(云云)愚老雲。持物四十手四十二事以此文可思之歟。此瑜伽品法請來人不分明。可尋。千手具書觀自在三昧耶般若字義一卷。此玄奘譯也。若同本異譯歟。可尋之。又常喜院勘文雲。觀音示同千臂眾生事安然教時義雲。劫初有千手者。觀音對現絡千手千眼千三昧名(文)三十卷教王經九雲。大自在天由逼迫舉自千手打其千面(文)(已上常喜院勘文)愚老雲。此文不動尊降伏自在天時事也。此三十卷文為證千頭被引之歟(已上)。問。何故強願千手千眼耶答。現二十五菩薩為利二十五有眾生也。故經雲。今遊諸世界破二十五有(文)問。若爾以千手千眼配二十五有方如何。答。同經雲。如上大悲處現二十五菩薩各具十一面四十手。得二十五三昧斷二十五有。一有當配四十手四十目。合為千手千眼(文)(又雲每手掌中有一慈眼文)問。若爾今本尊何有能化耶。答。御口雲。南閻浮分也(唐本千手像大手四十手。其餘皆小手有之。高尾曼荼羅同之)故經雲。謂如意珠及蒲桃手法是為何界所現身耶。答言○如來所說今四十法是施無畏觀自在菩薩為南瞻部州所現身也(文)問。今此四十手約五部分配方如何。答。同經雲。其四十手今分為五。一部之中各配八手。一者息災法用佛部尊。化佛手·羅索手·施無畏手·白佛手·榜桃手·鉞斧手·戟槊手·楊柳手。二者調伏法用金剛部尊。跋折羅手·金剛杵手·寶劍手·宮殿手·金輪手·寶缽手·日摩尼手·月摩尼手。三者增益法用摩尼部。如意手寶弓手·寶經手·白蓮手·青蓮手·寶鐸手·紫蓮手·蒲桃手。四者敬愛法用蓮華部。蓮華合掌手·寶鏡手·寶印手·玉環手·胡瓶手·軍持手·紅蓮手·錫杖手。五者鉤召法用羯磨部。鐵鉤手·頂上化佛手·數珠手·寶螺手·寶箭手·寶篋手·髑髏手·五色雲手。隨其處欲無不成辨(略抄)問。一有各四十手五部各八手有何故耶(御自筆)答。千手千眼具足一身之由緒先段已被成畢。其上以千手配當二十五有。一有豈無四十手哉。以四十手配當五部。一部又豈無八手哉。既是理在絕言歟。此外於有別由緒者。就手始可成故也。依故可非成手歟。如何(已上)又御口雲。此州分手諸經少異。所謂千手經四十一手。千光眼經四十二手。攝無礙經四十三手也。問。若爾以千手二十五有各配四十手相違如何。答。御口雲。約持物雲四十手也。所以千手經中以兩手作一合掌。是合掌手故為一手。雖四十一手還成四十手也。千光眼經四十二手又合掌如先。寶缽手重兩手作法界定印。印上置寶缽故。四十二手又成四十手也。前經寶缽片手也。攝無礙經又兩手如先。但化佛手兩手捧頂上置化佛故。四十三手又成四十手也。前二經化佛手片手也(云云)或雲。四十四手(云云)(御自筆雲)手重半問答。事勸修寺興然阿闍梨雲。千手經四十二手。合掌有二手故也。凡於佛菩薩手臂全無半手尊。如何。答。此難難遁。但清水寺定深抄雲。此尊合掌二手是根本手也。仍雖名四十手尊而有四十二手。本手之外更誓出四十手故(寶缽合掌各用二手。故持物雖四十。於手數有四十二也。合掌二手成四十一。而左右必對當不用半。故寶缽加一手成四十二手。四十二字陀羅尼門為相應也。其文有別云云四十二字事愚老下記此畢)記者(興然)私雲。千光眼經雲。理智持寶缽。定惠蓮華合(云云)。相葉此說優美也優美也(已上興然記)愚老雲。攝無礙經四十三手興然定又可成此義歟。或四十四手此抄被記之。可相葉興然素意歟(已上)私雲。高雄曼荼羅千手四十三手歟。其故化佛並寶缽手各片手。其外結跏上以兩掌作妙觀察智定印。此手四十手持物外歟。又合掌兩手故成四十三手歟(御自筆)如是深記者合掌四十外(云云)此像手數重能能可算計歟(已上)問。觀中舉面具二十七面(文)爾者依何說耶。答。御口雲。千手經中一面千手。千光眼中五百面千手。常現圖像十一面千手。祕藏記二十七面也(高尾曼荼羅又二十七面也)今二十七面者依祕藏記等說歟。儀軌中不出面數。故雲。祕藏記雲。二十七面具有千手千眼黃金之色(文)(云云)問。面不同表示如何.答。御口雲。十一面十波羅蜜加本面為十一面也。儀軌中。十波羅蜜周匝圍繞(文)是即本面為主。十一面為伴。表十度並圍繞觀音之義也。次二十七面者開十度為二十七度也。謂十度中前六度各開三種三六十八也。後四度各開二八也。並前成二十六。更加本面為二十七面也。十度各開三二。儀軌及唯識論中出(矣)次五百面是千眼表示也。一面各有兩眼故成千眼也。故千光眼經雲。觀自在菩薩頂上顯現五百頭面具足千眼(文)問。千手經一面並四十一手千光眼四十二手等經中不分明如何。答。御口雲。經文雖不分明。彼等經如是習之。是口傳也。但千手經四十一眼經四十二可謂分明歟。千手經一面雖不分明習爾也(御自筆)凡面數(十一面又出寶生經)十一面五百面(千光眼經攝無礙經十一面。又寶生經)二十七面(祕藏記高雄曼荼羅千手經但現文不分明)一面(千手經千臂經姥陀羅尼經但現文不分明)十一面·手臂經姥陀羅尼經四十一面五十面(已上三種說處未勘)千頭千舌千足千頭等於當尊第一祕事也。千金莫傳此謂也(云云已上)問。十一面二十七面等形狀如何。答。見現圖十一面像。或頭上二重各五面當頂上。二重上一面並本面有十二面也。或二重中下重當中央安彌陀。下重除彌陀四面。故頭上十面合本面十一面也。又千光眼經雲。二十五菩薩三方各三面後一面十面迴安之。又頂上安一面也。合本面十二面也。但本面有三眼(矣)二十七面。高尾曼荼羅圖像下二重各七面。上二重各五面。本面三面合二十七面也。但本面三面各有三眼也。五百面座位本說並面像未檢之。   問。軌中觀自在菩薩十波羅蜜菩薩圍繞(云云)觀音是大悲一德即後得智作用歟。若爾十度中後四度作用也。何以十波羅蜜為眷屬耶。答。主伴無盡。何必局定耶。又十度可有互具儀歟。問。白衣等(文)爾者可雲千手觀音別德乎。答。御口雲。此四菩薩千手四德也。所謂白衣息災德故。今軌中說白衣明功能雲。或有惡人無辜作留難者。相彼人在瑜伽者足下。誦真言二十一返。所有留難者悉皆消滅。慈心相向不能障礙(文)(此文同佛眼功能。私加之)大白衣未朋德。軌中欲知未來善惡事成不誦彼明。眠中夢見之(取意)未朋義歟。多羅慈悲德。從觀音眼生。經雲。慈眼視眾生。又大疏雲。由此菩薩從悲而生。亦復眾生到於悲處也(文)。毘俱知忿怒德。毘俱知即皺梵名也。額有皺是忿怒形也(云云)。十波羅蜜八供四菩薩印言儀軌中出之。印表示可思之。   本尊加持。蓮華五鈷印。御口雲。又雲九峰印。又名補陀落山印。補陀落山形也。彼山有九峰。八方八峰中央一峰也。二火合立為中峰。餘八指頭為八峰也。   真言大陀羅尼(云云)御口雲。用千手經所說大陀羅尼(矣)問。此印言何經軌說耶。答。儀軌中印言俱出之。是名根本印言也。經中唯舉陀羅尼無印。即名大悲心大陀羅尼也。經軌陀羅尼文句大異(文)(觀自在說自心陀羅尼經中出此印)經中說陀羅尼功能雲。一宿誦滿五遍除滅身中百千萬億劫生死重罪(文)又雲。誦持大悲神咒者。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名大悲心陀羅尼也。唯除不善。除不至誠(文)御口雲。一宿五反者。故僧正說雲。誦此陀羅尼一度誦五反雲事也(御自筆雲)雖有多說此義宜歟。勸修寺興然阿闍梨理明房義雲。毛詩中宿者誠也(云云)意至誠心誦五反(為言)私雲。是專義也。專誠也。或又一心義也。御口雲。此義順下除不至誠之文神妙也(御自筆)毛詩事非興然之自義。清水寺定深義引之也。定深抄雲。有人云。一宿者致誠名也。毛詩一宿是誠義故其也(云云)定深凡舉七師異說中。毛詩事第七義也。智虛空藏以此義為佳(云云已上)儀軌雲。由結根本印誦此陀羅尼能作四種成就事。一者息災。二者增益。三者降伏。四者敬愛鉤召等所有希望世間出世間果報皆得滿願。本教中處說(文)(私雲。本教者千手並千臂經等歟)千臂千眼經上雲。其有業報命根盡者。誦咒滿一千八十遍即轉業障(略抄)。   又印。八葉印口傳。御口雲。口傳者八葉蓮華上有寶珠觀之也。真言。問。此印言出何軌耶(御自筆雲)口決雲。八葉印諸觀音通印也。即是總印也根本印也。其證蓮華部三昧耶印已八葉印也。又十一面軌金界蓮花三昧耶印也。此等本說豈非通總義哉。大疏十雲(觀音真言釋)所謂大悲為體也。猶如金人。以彼自體純是金故名為金人。此菩薩亦爾。純以大悲為體(文)同十三雲(觀音處)身心內外純以大悲為身也(云云)同第八雲。花者是自慈悲生義也(云云)香花供養頌雲。萬行為妙花(文)三句中大悲為根可思之(大悲萬行也)先德並師傳以等誠文八葉印諸觀音總印義成之(花表大悲義也)於諸觀音強不可尋各各本說歟(云云)次...真言為千手言事只以口傳習來也。仍諸家真言集皆千手小咒出之。寬信真言集見音頸軌(云云)而全不見。如何。惠什阿闍梨雲。出妙香印法。又見蓮花頂法(云云)是又不分明。強不可尋證文事歟(已上)。   發願。問。發願句不舉本尊聖者句。不用彼耶。答。御口雲。可用之。通句故略之。   讚。問。本尊讚何耶(別次第雖出之必不用云云若廣轉故歟)。   字輪觀....(云云)問。唯觀四字耶。答。御口雲。中央置.字。四邊觀四字。如阿彌陀字輪觀也。   散念誦。問。用阿彌陀聖觀音有何故耶。答。御口雲。阿彌陀是本師也。聖觀音本身故舉之也。聖觀音法本尊以前唯舉阿彌陀不舉餘觀音。可思之。馬頭以下觀音又准此千手也。白衣是部母故諸觀音法用之。   問。別御次第中聖觀音本尊後舉之。何違彼乎。答。彼雖本身。約菩薩義同本尊為先。例如諸尊法皆不論佛菩薩明王等正念誦用本尊明。今次第意雖菩薩。本身故為先。例如本師阿彌陀為先(矣)師資互顯全非相違(矣)問。若爾十八道記散念誦次第之中。何本尊後舉聖觀音耶。答。彼又同師宗義歟。問。別次第中白衣馬頭等外舉餘觀音何今乎。答今略次第故歟。此御記廣本可尋之。或又本身部母結界三種不可過故歟。私雲。儀軌中說五相成身觀。可用之歟(御自筆)付大法時用之別行時不爾也。 具書事   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祕密法經(三昧蘇縛二合羅譯)。 金剛頂瑜伽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修行儀軌經(不空譯)。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馬頭   二卷儀軌雲。賀野紇裡縛能摧諸魔障。以慈悲方便現大忿怒形成大威日輪照曜無邊界修行者暗瞑。速得悉地故(文)私雲。賀野紇裡縛者馬頭梵音也。故此軌中名聖賀野紇裡縛大威怒王。一卷軌號何耶揭利婆觀音菩薩也。以慈悲方便等者。御口雲。觀音皆是以大悲而為心府。以大慈為骨目。其中當尊殊慈悲勝故雲馬頭也。二卷軌雲。取子近喻如羸飢馬草食更無餘念(文)但念水草餘無所知義雖通一切畜生。馬殊是勝。何況飢馬乎。且譬法者諸佛菩薩皆是大慈大悲為本。濟生利物為先之。故雲經雲。佛心者大慈大悲是(文)此譬一切畜生念水草也。其中殊主大悲德是觀音也。故經雲。一切如來大悲心皆集一體觀世音(文)以此比畜中馬勝也。觀音中馬頭強勝故類飢馬也。所謂利益眾生大悲心似飢馬念草也。飢中以慈悲方便現大忿怒形。良有以也。又同軌雲。次授與三世無礙三種戒菩薩之律儀先引入輪壇。受與本所尊持明灌頂應示曼荼羅○親對灌頂師具受本尊教。決定無疑謬。然後勇進修(文)私雲。准此文先受受明灌頂。後可傳受此法歟。御口雲。諸尊各有受明灌頂(云云)此文又是證也。受與本所尊持明灌頂是明鏡者也。   種子.。問。二卷軌中.字。今.依憑何耶(御自筆雲)種子事.(七集胎軌大疏等出之已上)。   三形。白馬頭。御口雲。白馬頭者葦毛馬之頭也。諸馬中此馬力強勝。故為今忿怒形三昧耶身歟。(御自筆雲)三形事白馬頭(石山妙抄是則相傳師口也。祕藏記已上)二卷軌雲。焚燒世界成一大火聚。大馬口等眾流俱湊吞納無餘。盡成猛焰說是馬頭尊微妙心。亦如大馬口吞噉焚燒一切眾生藏識中若干熏習雜種心等(略抄)藏識中雜心者蘊阿賴耶業壽種子歟。是即生死輪迴因緣故焚燒彼也。   尊形。二臂或四臂。問。二卷軌中八臂(云云)今說何經軌耶。答。一卷軌雲。其菩薩身長佛一磔(長短正當以人一肘)總有四面三面。頭上中面頂上。左手屈臂手當乳前抱紅蓮花。右手仰掌五指中申臂。肘平屈。其掌擎真陀摩尼(略抄)私雲。依此文歟。但四面違道場觀三面歟(矣)。   道場觀。二卷軌雲。觀樓閣中有蓮花胎。於蓮花胎中想紇裡字。從字流出大光明。遍照無邊佛世界所有受苦眾生。過光明照觸皆得解脫。從此大光明中湧出馬頭大威怒王。有四面皆忿怒。虎牙上下出現。八臂各執器杖。安坐寶盤石上蓮花臺上。有碧馬頭頭髮如螺焰。身色赫[亦/火]如日輪。遍身火焰炯燃逾災火焚燒內外人天業障。無量忿怒眾及十波羅蜜圍遶。八供養各住本位。樓閣四隅波羅跢摩·波羅遮那·一髮羅剎·阿婆羅底等四大童子前後圍遶。又八大龍王八方圍遶。又十二大天王重四邊圍遶(略抄)(御自筆)形像事。身色。晨朝日暉色(大經一)非黃非赤如日初出色(大疏五)身如火色(菩提場經第二)肉色(大原抄圓圖三面二臂也)赤肉色(攝無礙經祕藏記)千臂。二臂(不空□索經第九·馬頭一卷軌五佛頂經一)小野僧正注進五佛頂經一宇治殿。四面二臂(集經第六)一面四臂(授記經大原經本)三面八臂(八字文殊軌集經第六)四面八臂(當尊三卷軌乘水牛)三面四臂(攝無礙經)三面二臂(大原圓圖)三面六臂(觀音集圓堂)已上。   本尊加持。印言如次第。御口雲。印順逆轉如十八道。但明各一反。一卷軌雲。何耶揭利婆心印。二手外縛並二大指相著。各屈一[}/即]勿著食指。大指來去。唵(一)阿密唎都知(二合)婆(去音)婆(平去二)嗚□榳楚慼潛媄M端□□□駧□□□歷稀婠□禭□□□稻□□□□□□禳奿□□□□□□□□□□□□□□稻□□□□□□□楊□襑□□端醠R□□觟□餺□稻□□□□□□騪□□□馜□□□□□□□□□□逆□□□禖□□粳□□□□□息衽□□□□滿慼慼慼慼敵陛慼潘嚏撢部慼慼憫芋潰i□□□□□□□□□□□□□□□□□□□詁委襼□□餽□娀檢□□□□□□□□□□□□□□糖□□□□□□檇滿摯鞢Z□R馘j□\□□椽□□□騫襤馭□橁□□□□□□嬪□□□□□□□視兜驒□□□委□陋□□褸□□□□□□奏旅禳奪□□奸訪榭□□□□稟桌量耔□□□□□驚□□□樧□□視兜□□奾□□□□□膳□□□□□□□驦□□□楅秸□□□□□□訃屆慼F□□委雜□□□碌□詁□令□□□大□□□□襾□□褓□膳□□□□□駴□□□□□□□楊糖□□□□□□□□□□□襻楑□□饇□□□□□□襮榬□□禗觚槔襼□□□楈妒□□觙□送膳□□槔襼□□□□糖□□□□□□□□□□□□□□□□□□□□稻□□□禔□□□□□導□□□□兜飣秶□□□如意輪軌·八字文殊·無量壽軌等也。是本流布也。諸家皆用之歟。言八字軌(此軌名心明)十一面軌·最勝心明經·如意輪軌無量壽軌此印言說所如此。石山延命院等既此印言合如薄草紙被用之。於當流者可印信也。問。此印言各別之誠證聞之了。如薄草子合說之。本文如何。答。無量壽儀軌·如意輪軌二本(不空寶思惟)此等軌合說之也。八字文殊軌等合說之歟。逐可勘之。問。合說之本文然也。雖然當尊儀軌等合不說之。何用餘尊軌等乎。答。諸尊印言閣其尊經軌用餘經軌說條通途之習也。始不可驚。況其尊祕印祕言多出傍經軌也。即當尊隨分祕印十一面軌印也。出十一面軌了。可思之(已上)。   結界(但二卷軌見降三世歟。可用之)御口雲。或不動或馬頭。當本尊即用結界名自結界也。   讚(四智)私雲。本尊讚又可用之歟(打任不用之)又一卷軌雲。讚曰。(別儀軌有之二卷)唵跛娜麼(二合)儗(寬以反引)帝(一)哦(引)娜儗(准前)多(二)布(引)若(自羅反引)吽(引三)二卷軌雲。次誦本尊讚歎曰。唵縛日羅(二合)達摩蘇婆怛縛(二合引)羅他縛日羅(二合)缽娜麼(二合)蘇輸(引)馱迦(二合)路(引)計濕縛囉(二合)蘇縛日羅(二合引)乞叉(去)縛日羅(二合)寧(上引)怛囉曩牟(引)櫱都諦(引)。   馬頭功能事。二卷軌雲。若纔憶念是威怒王。能令一切作障難者悉斷壞。一切障者不敢親近。常當遠離。是修行者所住之處四十里內無有魔事。及諸鬼神等常與諸大菩薩共同得住(文)又雲。常憶念大威怒王故。滅無量罪得無量福。命終以後生安樂國。從馬頭尊右胸而生(文)又雲。我大慈大悲馬口大願深重故。化一切眾生專勝諸尊。由大慈故不著生死。由大悲故不住涅槃。常住無明諸境界中斷盡種種諸惡趣六道四生生老病死之苦。又能噉食滅盡事。近取喻者。羸飢馬草食如無專他念。此本願力故十佛剎土無不現身。瑜伽者起深菩提心每日誦一百八遍。大威怒王現身奉事修行者喻如奴婢。恭敬猶如婆哦鍐。二世菩提何非成(文)御口雲。婆哦鍐者佛名也。意雲。本尊恭敬行者猶如諸佛(為言)或雲。婆哦鍐者蘋。本尊順行者如蘋順風也(為言)又二卷軌中出五相觀(矣)。 具書事   何耶揭利婆觀世音菩薩受壇法。 聖賀野紇裡縛大威怒王立成大神驗供養念誦法品上下(不空譯)。   弘長二年二月二十五日。於醍醐寺。二十二日奉傳受。二十五日記御口了。夫馬頭有緣之誓願。滅乎質無始之罪障。照大慈悲之智光。開三藐三佛之覺花(而已)。   求菩提沙門賴瑜。   (御記雲)   同三月三日一見了。在御判。   願翻今日鸚鵡盃之興。欲預當來馬頭尊之益(矣)。 薄草子口決第八 諸觀音部下   十一面。御口雲。為除病患疫病等難修此法(矣)。   種子.御口雲。此種子是此尊梵號。......中.字為種子也。取梵號中為種子。或初字或中或終不定也(矣)(御自筆雲)依之或傳用.字也(已上御自筆)。   三形。軍持。御口雲。軍持者寶瓶也。(御自筆雲)或祕說雲。軍持中悲水。甘露水(云云)或雲。軍持者無口瓶(云云已上)(御自筆)。   道場觀。十一面經上(不空譯)雲。若欲成就者。以堅好無隙白檀香彫觀自在菩薩。身長一尺三寸。作十一頭四臂(手面形相如次第。但經中手先說面後說)觀自在菩薩身種種瓔珞裝嚴像成已。於有佛舍利處安置。持誦者身著淨衣。若在家者持八戒。三時供養無限數念誦(文)御口雲。十一面者。或具本面或除本面二說(云云)又別次第堮捅部C十一面經加本面。為十一面。千光眼經本面之外有十一面(云云)私雲。十一面經如次第。千光眼經中說所現菩薩面像雲。順有十一面。當前三面作菩薩相。右邊三面白牙出上相。左邊三面忿怒相。當後一面暴笑相。頂上一面如來相。菩薩本面而有三目(文)誠千光眼經雲。頂有十一面。今經中雲作十一頭四臂。雖似相違。此經中雲。最上一面作如來相。非本面歟。若爾十一面俱頭上十一歟。故知十一面稱元名頭上面歟。何為相違乎。但今尊本面兩目歟。可見圖像(矣)又祕藏記釋蘇悉地院十一面雲。有十一面。左右二面青黑色。有四手。左上手蓮花。次一手鍕持瓶。右上手施無畏契。次一手係數珠(文)高尾曼荼羅像又本面並左右二面各有三目。頭上二重安八面下五面上三面。總合有十一面也。右下手作與願印捻風空。餘行相如記。高尾曼荼羅像非三目。若被思渡歟。若又有異本歟。可被勘多本也(御自筆雲)形像事面有三目有。千光眼經文千手像事也。十一面三目像經軌圖像不見歟。今眼經文引之。只為面數准例也。二臂(面數不出之。集經第二)二臂十二面(玄奘經。東寺印。佛像集經之第四。此像左持澡□。瓶插蓮花也。非手結也)四臂十二面(軌上七集東寺寶藏圖)四臂十一面(高尾曼荼羅)已上皆加本面定也。   或問雲。不空玄奘等經加本面十二面也。何雲十一面哉。答。本面真實面也。十一面方便面也。示權實故本面上現十一面也(云云)十一面神咒心經(玄奘譯)義疏雲。若合本面應十二面。而十一面是方便麵。本體常面是真實面也(文)。或人義依此疏文歟。尤神妙。但愚老未檢見彼疏正文也。名號已十一面也。何有十二面乎之旨。諸人最前致此問。以今疏文會釋之。尤大切也。高尾曼荼羅為十一面。彌可仰信。可仰信(已上御自筆)問。十一面如千手十一面。表十波羅蜜等歟。如何。答。御口決雲。今十一面者表十一地。若十二面又表十二地(加等覺也)又雲。天竺有十面鬼神。作時氣溫病等。為伏彼增一面現十一面形也(云云)。   本尊加持。根本印。祕印也。有口傳(云云)御口雲。口傳雲。十指深叉以十指頭觀頭上十一面。金掌置頂上此意也。更加行者本面成十一面也。私雲。依此口傳者。本尊加本面成十一面義歟。十一面心密語儀軌經中(不空)雲。十一面根本印二手外叉合掌以印置頂上。即成本尊身。誦根本密言七反(略抄)此文既雲即成本尊身。十指觀十面。誠巧妙(矣)根本密言者。同經上卷雲。觀自在菩薩○說自根本密語曰。曩謨羅怛曩(二合下同)怛羅(二合下同)夜(引)也曩莫阿(引下同)裡夜(二合下同)施攘(二合引)曩娑(引)哦囉吠路者曩尾喻(二合)訶羅惹(引)也怛他(引下同)櫱多(引)夜羅訶(二合下同)帝三藐三沒馱(引)也曩莫薩縛怛他櫱帝毘庾(二合)羅訶(二合)帝毘藥(二合)三藐三沒馱(引)毘藥(二合)曩莫阿(引)哩夜(二合)縛路枳帝濕縛(二合下同)囉也冒地櫱怛縛(二合下同)也摩訶薩怛縛(二合)也摩訶迦(引)嚕尼迦(引)也怛爾也(二合)他唵娜羅娜羅地裡地裡度嚕度嚕壹知(步矣反下同)縛知者隸者隸缽羅(二合下同)者隸者隸(二合)者隸矩蘇銘矩蘇摩縛麗壹裡弭裡止裡止致惹(引)羅麼跛曩也跛羅摩秫馱薩怛縛(二合)摩訶迦(引)嚕尼迦娑縛(二合下同)訶(引下同)私雲。今次第除歸命句舉之。御口雲。或歸命句漢語舉之(云云)玄奘譯十一面神咒心經也(御自筆雲。小野習也。非當流傳也已上)不空經說功能雲。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清淨心慇重心憶念作意(玄奘經雲。每日晨朝時如法清淨念此咒一百八反)現世得十種勝利。何等為十。一者離諸疾病。二者一切如來攝受。三者任運獲得金銀財寶諸穀麥等。四者一切怨敵不能俎壞。五者國王王子在於王宮先言慰問。六者不中毒藥蟲毒寒熱等病皆不著身也。七者一切刀杖所不能害。八者水不能溺。九者火不能燒。十者不非命中夭。又獲四種功德。一者臨命終時得見如來。二者不生於三惡趣。三者不非命終。四者從此世界得生極樂國土(文)(十及四德玄奘經大旨同矣)玄奘經雲。若誦一反即能除滅四根本罪及五無間令無有餘。況能如說而修行者(文)小咒...(云云)以大咒奧為小咒(矣)此咒前印用之歟。   又印言。問。此印言出何經軌乎。答。不空經中雲。通蓮花部一切尊說修行儀軌。當結本部三摩耶印。二手合蓮花掌散餘六指如開敷花。密言曰。唵缽納謨(二合)納婆(二合)縛(引)也娑縛(二合引)訶(引略抄)私雲。餘六指者水火風六指歟。八葉印依此文歟。但次所舉言是別次第雲。此咒未見說所。但智證在唐記出之(云云)勸修寺法務雲。出諸家真言集(文)(御自筆雲)不空經中卷所出之印言蓮花部三摩耶印言也。仍號本本部三摩耶也。今所用印本部三昧耶。言....咒也。此當尊小咒也(已上御自筆也)問。今所用八葉印如千手印。上觀寶珠乎。答。彼千手四十手持物有諸願成辨之表示。仍彼四十手持物總習寶珠三形也。故觀彼也。十一面無如是之義。何可觀寶珠乎(別次第堮悀])。   讚。本尊讚出於不空經中 具書事   十一面觀自在菩薩心密語儀軌經三卷(不空譯)。 十一面神心咒心經(玄奘譯)。   十一面觀世音神咒經(耶捨屈多譯)。 陀羅尼集經第四(御自筆雲)玄奘屈多兩經集經第四同本異譯也。寬信法務檢之雲。件四經雖有增減。大旨同之。屈多玄奘兩譯與軌上全同。集經其外出五十二印二十四咒餘三本無之。不空本中下出行法儀則。餘譯闕之(已上寬信)愚老信寬信之故。四本末檢合之寬信祖師勝俱胝院小野流師範也。仍覺洞院日記祖師法務被注之。此上愚老行海法印書籍大略傳之。其上小野四人明匠書籍(折紙等也)於三人者少少又傳之。豈忽緒寬信乎。四人明匠者理法。理明·文泉·兵部也。四人共寬信弟子也。時人號四天王(云云)理法外今三人折紙隨分傳之也(已上御自筆)。   同月二十六日奉傳受同二十七日記了。 准胝。除災。延命。除病。求兒。   先除災文不空譯經雲。若在家菩薩。誦此陀羅尼。或於人間。常作國王。若勞世務無諸災橫儀。若出家菩薩。三時念誦。現生所生求悉地現前(取意)日照譯經雲。復次有法。若在路行誦念此咒。無有賊盜惡獸等畏。若欲往渡江河大海。誦咒而渡無有水中惡獸等難(略抄)金剛智譯經雲。復有一法。若有王難。被繫閉枷鎖禁其身者。誦此陀羅尼即得解脫(文)(日照譯又有此說)。   次延命文。無畏大道場法雲。又授三藏口傳密意雲。若有苾芻苾芻尼優婆斯優婆耶童男童女。命欲終盡。不問宿殃大橫小橫。但命盡三七日得遇此法。敕閻羅王令幽冥所更與延壽。合終之命卻得增壽。每一灌頂增二十一年壽命於壽命長短悉自能知(文)御口雲。先師僧正此文殊被稱美。不動尊能延六月住之誓願非物數歟(御自筆雲)不動立印軌雲。又正報盡者能延六月住(文)問。延壽只六月歟。強不可為望。如何。答。荼吉尼知定業眾生。兼六月奪其精食之。大日疏委如記之。仍六月六月相續延壽也(云云)今准胝功力敕閻王。每一灌頂增二十一年壽。是又二十一年二十一年相續延壽歟。六月與二十一年相續雖不異。猶非同日論歟(云云)先師所存如此而已。愚老雲。一灌頂何事哉。答。無畏軌雲。父母遇此法。得入灌頂。能令子孫皆同得福。善男女得入灌頂。能令父每延年增福(文)此受明灌頂歟。可尋(已上御筆)善無畏獨部法雲。先當淨心。然後結印。印想心上誦此咒百八反。誦此咒時能使短命者長命。加魔羅病尚得除差。何況餘罪(文)(此文通除病滅罪也)又雲。若有短命長病眾生。月十五日夜曉燒安悉香誦此真言一千反。增壽無量(文)。   除病文。日照譯經雲。復次有法。於病者前以墨畫其病人形像。咒楊枝打此畫人形。亦便除差○若有病人。為鬼所著身在遠處。應咒楊枝具滿七反寄人持打。即亦除愈(文)金智譯經雲。或取童女所縒之線念誦一遍作一結。如是滿二十一結。與病人小男女等。頂上繫著惡魔鬼魅等病皆得除差(文)不空譯經雲。又法。若人患鬼魅病。取柳枝或茅草誦真言拂患者身。即得除愈(文)。   繫生文(付夜啼)金智經雲。若求子。於畫彼葉上書此陀羅尼並畫童子。以紫綵裹之。念誦一千八十反。安著髮中。即孕(文)日照經雲。又法。若孩子夜啼。令童女右縒線。誦真言加持結二十一反。繫於頸下。孩子即不夜啼(御自筆雲)不空譯雲。若女人無男女。以牛黃於插皮上書此真言令帶。不久當有男女(文)或以此文為牛王加持證文。而文不分明。不可然歟(已上御筆)私加之。   滅罪文。不空經雲。若出家在家菩薩誦持此陀羅尼滿九十萬遍。無量劫造十惡四重五逆五無間罪悉皆消滅(文)金智日照等經中說同之。   菩提文。日照經雲。若有薄福眾生無有少善根者○若得聞此大准提陀羅尼法。速疾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文)不空經雲。又法。若人無宿善根無菩提種不修菩提行。纔誦一遍則生菩提牙。何況常能念誦受持(文)。   愛念。無畏譯經雲。又宰臣事王。若為卑官。被所持者不相念。但每夜三時向本尊前誦此真言一百八反。一返一呼所事者名。即得大人愛敬。如臣敬君。如子敬父。所有言說彼皆信受(文)。   所望。宦位。福祿。又雲。又每欲於王及大人受求官及物等。但依前法一遍稱名。自雲。某為某事。願得如意。悉皆得之(文)又雲。若人總無福祿官位。但於二七日中至心念誦。隨有緣力加功。依法即得福祿官位。隨意處樂(文)。   知善惡事。不空經雲。又法取一明鏡置於壇中。先誦真言加持好花一百八遍已。然後又誦真言一遍一擲打鏡面。於鏡面上即有文字現說善惡事(御自筆雲)此中現青衣童子等事(無畏記)此事至要至要也。可引載歟除睡眠事(日照軌)除口舌事(同軌)得聰明事(金智日照)此等功力大切也。可引載歟。無善根種子生菩提牙事。金智軌不空軌此功能大切中大切。既菩提文被引載。珍重珍重(已上御自筆)。   種子.。御口決雲。又取梵名中為種子也。文此尊是無佛性人與佛性故。..中取初字歟。   三形。賢瓶。問。瓶名賢瓶意如何。(御自筆雲)諸瓶(寶瓶·賢瓶·胡瓶·軍持等也)面如談之(已上御筆)私雲。承御口決雲。賢瓶常花瓶以綵帛成莊嚴也。胡瓶是瓶頸外有取柄並小口。小口端作龍頭等歟。寶瓶水瓶等通名。   尊形十八臂。私雲。金剛智軌雲。兩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八臂三十二臂八十四臂名可隨處求(云云)但祕藏記釋釋迦院准胝雲。白黃色有十八手。遍身有白輕羅緯綿之文(文)高尾曼荼羅同之歟。   觀中。白螺為釧(文)。問。白螺為釧意如何。答。未決歟。又雲。第五把微惹布羅迦果(云云)問。此果何果耶。答。御口雲。子滿果歟。子滿果者柘榴果也。一向推量也(云云)但別次第石留(云云)不空軌俱緣果(云云)此果有沙汰(已上御自筆)又雲。第八跛折羅。問。何。答。金剛杵也。又雲。第四把澡灌(文)。問。何物乎。答。御口雲。手洗也(御自筆雲)別次第雲。水瓶(云云)手洗異說也。不空□索心咒王經雲。右邊二手。一持蓮花。一持澡灌(文)又雲。下手執持澡瓶(文)准此說者。澡灌者水瓶歟。又彼法道場觀中水瓶(云云)。問。今道場觀依何軌耶。答。金智儀軌歟(御自筆雲)然也。依金智不空兩軌歟。又八臂像有現圖非所要。故不及出之(已上御自筆有本上押紙此處書入Уэ元來付紙也)。   本尊加持(初印言)御口雲。此印又三鈷杵印歟。但二風端各付火背也(御自筆雲)石山內供記雲。大師御傳根本印三鈷印(云云取意)(已上御自筆)。   私雲。此印善無畏大道場法中名隨心護心契。同作獨部法號總攝二十五部大曼荼羅印也(但二母指聊不審也軌雲。二母指捻右手無名指中節文右手者恐應雲左右云云)真言出金智不空日照等所譯經中。皆以同(文)此三經是同本異譯歟。又無畏大道場法中出之。說功能雲。若誦此准提真言一遍。即同誦一切陀羅尼一遍(文)。   又印言。問。此印言用當尊事出於何經軌乎。答。御口雲。印金界三摩耶會護菩薩印也。彼菩薩與准胝同體故用彼歟(御自筆雲)印金智不空軌共出之。言出不空軌。印即護菩薩印也(已上御筆)。   結界。御口雲。不動(或烏芻沙摩歟。雖然可用不動也)金智軌烏芻沙摩。不空軌無能勝也。雖爾不動可宜歟。結護無能勝烏芻沙摩是共羯磨部。結護明王故用之也。今准胝釋迦所變並護菩薩習。是共羯磨部也。仍用之(已上御筆)。   讚。問。本尊讚如何。(御自筆雲)小讚出梵字軌。寬信法務用之歟。大讚出不空軌。廣博故不用之(御自筆)。   召請(金智軌本尊印言二大來去之由雖出之。只通召請可宜歟。已上御筆)   散念誦。本尊咒可正念誦(可宜小咒)歟。又可用大咒歟。烏瑟沙摩解穢咒(出二陀羅尼集經歟)唵修利摩利(一)摩摩利摩利(二)修修利(三)莎訶(四)(功能不出之)(御自筆雲)為產生可用此咒歟(已上御筆)同心真言。唵俱路(二合)馱曩吽弱(此咒常事歟)軍荼利軌雲。便易及諸穢處用烏樞瑟摩金剛心密印言加持五處。諸魔不得其便速得成就(文)」   炎摩天咒。.焰摩耶莎呵。問。諸觀音法阿彌陀正觀音白衣馬頭通用何違彼例乎。答。准胝觀音攝不攝有論(矣)(御自筆)縱雖為觀音。不似普通觀音。仍用此念誦歟。問。祖師小野僧正既攝六觀音中。何違彼乎。答。顯義門多端歟。所以可觀音處據少少出之。御口雲。胎藏八葉中觀音以.字為種子。今此尊種子.字也。種子既同。何非觀音乎。又莊嚴寶王經一經皆說觀音事。彼經中准胝又有之。故又胎藏遍智院五尊中置三角智印<2535 224 2欄圖>(三角火輪形表智印也。私雲。滿字有胸故三角歟)左右各有二尊。左邊大樂不空身(普賢延命也)中台左邊金剛部諸尊從此菩薩身出生右邊七俱胝佛母也(准胝也)中台右邊蓮花部諸尊豈非觀音乎(云云)又同譯金智六字儀軌舉六觀音雲。若有人欲被杻械枷鎖不安穩心者。以天番主加地番准胝觀音封(文)此軌正不可決也。已上記者後日勘入之。   私雲。金智譯准胝陀羅尼經奧題雲。准胝觀音經(文)又日照譯經雲。復次有法○誦咒一遍印成一塔。如是數滿六十萬遍。即得睹見聖觀自在菩薩○隨心處求皆得滿足(文)此中咒者准胝咒也。依此咒力所睹見豈非本尊准胝乎(云云)設雖非本尊既雲聖觀音。是本身也。故處變觀音歟。但至散念者。別次第堮捅部C此尊釋迦化身歟。不動又釋迦化身故用之歟。私雲。釋迦是准胝咒能說佛故殊舉之歟。不動總辨事尊故用之。烏芻沙摩者別次第媔部C此法結界明王見。仍用之私雲。為產生修之故用彼言歟。故陀羅尼集經九說烏芻沙摩解穢咒功能雲。若見死屍婦人產處六畜產生血光流處。見如是種種穢時。即作此印誦解穢咒。即得清淨。所行咒法悉有效驗(文)故知為產生修之時。結界又可用烏芻沙摩歟。散念誦咒又可解穢咒(矣)(御自筆雲)金智譯經奧題事凡珍重珍重在指掌。此事愚老所不見及。諸人傳未出此證。愚見不及歟。不審不審之餘此奧題猶有疑也。廣可見他本。先德面面此事劬勞沙汰若未出此證者。先德不可免管見之失歟。釋猶猶珍重珍重。次於日照譯經文者。愚意頗有疑也。其故今所被出文雲。即得睹見聖觀自在菩薩(文)即次句雲。或見金剛主菩薩(文)愚老雲。此金剛手也。此尊為金剛部主改主字歟。七八行奧文又雲。一日一夜不食正念誦咒。乃至見金剛手菩薩。與彼菩薩即將是人往於自宮(文)(是手字也。又觀音事無之)次一二行許奧文雲。如是等諸塔之前誦咒。右繞即見阿缽羅是多菩薩及呵底菩薩。隨其所願皆悉滿足(文)愚老雲。阿缽羅之多菩薩者是無能勝菩薩歟。呵底菩薩可尋之。愚老案雲。此等文三部之上首之菩薩覆護准胝持者給也。觀音(蓮部)金剛手(金部)無能勝(佛部王部之時通羯磨部也)文前後更不局觀音。准胝住處專胎藏界也。護菩薩雖有金界。是展轉隱住所也。仍就胎藏界且舉三部上首菩薩歟。然者此證文愚意非指掌也。如何。猶猶奧題證直千金也千金也。所詮石山道場觀小野諸明集等雲准胝觀音。又小野僧正注進御堂之上可仰信也。可仰信也(已上御自筆也)(堨I)或疑雲。觀音頂上戴阿彌陀。准胝不爾。又勸請如來部中如何。   答。或雲。內山真乘房義雲。五部互具故。准胝是蓮花部中佛部歟。(已上)又尋雲。用焰摩天咒有何故乎。答。御口雲。准胝敕焰摩王而延二十一年之壽命(云云)依之公家御修法必副修焰摩天供也。此法為除病延命修之。故加用焰摩天咒也。   護摩。獨部法雲。受納護摩集十一。火天法印。直豎右手後三指頭指少曲頭大指屈在中頭指來去。咒曰。唵(一)阿耆那曳(二)阿蔽歌弊(同上三)娑訶那(上)夜(四)地弊(同上五)地跛夜(六)莎訶。 具書事   佛說七俱胝佛母准胝大陀羅尼經(金剛智譯)。   七俱胝佛母所說准提陀羅尼經(不空譯)。   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日照譯)。   七俱胝獨部法(善無畏譯)。 七俱胝佛母心大准胝陀羅尼二十五部大三曼荼羅尼獨行灌頂懺悔大道場法(同譯)。   傳受如先。同二十八日記之了。 如意輪   御口雲。遍智院讓十八道。而不被作別次第(矣)如意輪念誦儀軌(不空)雲。先入諸佛如來海會灌頂道場受灌頂已發歡喜心。從師親受念誦法則(文)同瑜伽(同譯)雲。從師獲灌頂。既蒙印可已。弟子已具此相。方可為傳授(文)准師口。此中灌頂者受明灌頂歟。先受受明灌頂可傳受此法也(御自筆先受受明灌頂事不可限此法。諸尊法通例也。常如談之)私雲。依師口且出種三羊等(矣)。   種子.(..)三形。金剛寶蓮。御口決雲。甚深祕傳雲。青蓮花上寶幢。寶幢上紅蓮花。紅蓮華上八輻金輪。金輪上三辨如意寶珠也。更問(云云)私雲。三辨者三纏之事也。辨字中書糸也。或雲。辨辮也。三辮可讀(云云)此字ヱт訓可尋。三辨心三③ンУю由歟。可尋。纏字有興歟(已上御自筆也)。   尊形。六臂。或雲。二臂四臂六臂十臂十二臂經中見(云云)私雲。但祕藏記高尾曼荼羅如意輪六臂也。持物等皆如十八道次第也(御自筆雲)六臂所持六輻二輪事又能能可習。甚深也(已上御自筆)問。三種之字與三形成一種羯磨身事如何。答。(御自筆衷被注)種子三摩耶事.(..)或雲。.本尊種。.寶種子。又.輪種子(云云)此事出持寶金剛次第。可仰信(件次第有二本。一本大師。一尊師御作也。兩本共出之也)口雲。以.為輪種子事。粗雖有證據等。猶非無不審。一高尾曼荼羅御筆也。而降三世三昧耶會四波羅密內寶波羅密三昧耶形不圖寶珠被畫八輻輪也。種子即任例.歟。是事第一殊勝證驗也。但由緒愚老未習之。又未案得之間。只雖仰信。猶孤疑未休也。一金智軌以輪為妙智。能斷諸結使。猶轉大法輪。此為福智路文。福一字以為證。是又髣拂。疑未散。今傳一祕義。隨喜記者稽古之間顯之翰墨也。但自元有存知者彌可被仰信也。寶輪共用.事是財施(福)法施(智)也。.大悲本誓也。大悲本誓之故以福智二嚴財施法施施與眾生標示也。以智面以輪為三形。以施(壇波羅蜜也即福也)面以.為種子。況此智輪即摧無福業也。甚深甚深可祕密也。此為福智路誠證。彌以令契當歟。可思之。凡末世行人以懈怠為先。破戒無慚也。貧苦無福惠。即此謂也。此尊本誓金智軌雲。此大悲儀軌不擇日及宿時食及澡浴若淨與不淨。常應不間斷遠離於散亂(文)末代行者尤可仰信。然者當寺根本尊師以下祖師(乃至)前大僧正(定海)以下大旨皆以當尊為本尊也。山上如意輪堂即尊師御持佛堂即御本尊也(既燒失悲哉悲哉)當寺初行十八道本尊當尊也。鎮守清瀧本地又當尊也。仍為當寺通本尊。可仰信。可仰信而已(已上御自筆也)。   道場觀。御口雲。如十八道但變為金寶輪句改之。用前祕傳為殊勝祕事也(云云)。又三字成三種三形事委曲如十八道記(矣)。   本尊加持。御口雲。三種印真言如十八道經軌雖多不出三種印言也。印相表示等如十八道記。又仰雲。此尊祕印祕明熾盛光軌說心中心印用心咒為最甚祕事。彼印二手外縛二火蓮葉二風寶形二地立交二空並立(取意)此印言各具蓮花輪寶故為祕印祕明也。二地交立輪也。餘可知(矣)明三種者缽頭迷(蓮)震跢摩尼(寶)入縛羅(輪。.光明故屬寶也。云云委如十八道記矣)私雲。十八道所出三種印言不空如意輪瑜伽文全同。金剛智譯法要又同之。不空念誦儀軌言是同印少異。寶思惟摩尼陀羅尼經中唯出三種言。大旨同(矣)寶思惟摩尼輪念誦法中根本一印三種言出之。文言如寶思惟經也。不空儀注祕決唯大咒註釋(又大師御作儀注祕決有之)又寶志和尚修行儀軌大咒出根本印(矣)故知此尊印明不出三種也。又義淨如意心陀羅尼咒經又舉三咒。但大咒中歸命句異餘經軌。彼經雲。南謨佛馱耶南謨達磨耶南無僧伽耶南無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具大悲者怛姪他○(已下如常)都表如意輪念誦法說大咒功能雲。誦此真言於三七日中滿三十萬遍。聖者即現持誦人前。隨心所求皆得成就(文)如意輪陀羅尼經雲。若國王誦念。於七日中六時各誦一千八十反。若后妃九百反。若王子八百反。若公主七百反。若宰官六百反。若比丘一百反。若男子一百六反。若女人一百三反。若童男一百反。若童女九十反。此名課法。持念稱名。一切勝事皆獲成就(取意)如意心陀羅尼咒經雲。發心希求此生現報者。應當一心受持此咒○但止攝心口誦不懈。百千種事所願皆成(文)(已上兩文通三種咒功也)如意輪瑜伽說心印功雲。一切諸意願應心之所念。由結此印故皆悉得成就(文)又說尊功雲。六臂廣博體能遊於六道。以大悲方便斷諸有情苦(文)又雲。持寶蓮勝幢幢中出妙聲。雖有薄福者當滿一切願(文)(三形功能歟)御口雲。故僧正以此持寶蓮勝幢文為當尊殊勝文給。 不空□索   御口雲。為滅罪並勝他修此法(矣)(故籐氏長者攝錄臣修之)又仰雲。一切有情眾鳥繫此尊索網不誤故。雲不空□索也。   種子.。御口雲。梵名中取.字也。空梵名初字歟。   道場觀。不空□索心咒王經下雲。於壇中畫聖觀自在菩薩形像。其像立在蓮花座中。頂上螺髺紺髮垂下。首上寶冠畫無量壽佛。其尊者身一切莊具而嚴飾之。形狀白色如頗胝迦。應作四臂。右邊二手一持蓮花一持澡灌。左邊二手。一持數珠。一施無畏。面貌端嚴凞怡寂靜○(文)上卷雲。方畫觀自在菩薩形像。聖面有三目。以翳泥耶鹿王皮而覆肩上○尊者四臂。左邊上手執持蓮花。下手執持澡瓶。右邊上手施無畏。下手執數珠○又下卷雲。復觀自在菩薩像前應畫不空□索咒王。其形色相非赤非白。衣服赤色頭髮動搖。面有三目赤色赤光。耳璫垂下。口出四牙。二上二下兩眉。或頻下唇時動。身有四臂。長短瓔珞交垂胸臆。於尊者前雙膝著地。曲躬瞻仰。側耳而聽(文)(又雲。一手執刃。一手執索文)疑雲。兩處文手臂持物俱違次第。如何。又上卷文聖觀自在菩薩著鹿皮同次第不空□索歟。而下卷中。觀自在前有不空□索咒王(云云)相違如何。又次第雲三面。經雲。三目。不出面數。如何。(御自筆雲)薄草子並別次第(白)所出之三面四臂像大師御筆(高尾曼荼羅)樣也。四臂持物聊不違也。即以鹿皮為袈裟也。此像愚老本說未撿得。閑可勘之。諸來表雲。經疏祕略載之圖像。密藏之要實繫於茲(文)縱雖無本說。更不可疑(文)(已上御自筆也)。   □索菩薩。私雲。祕藏記雲。不空□索白肉色面上三目並三面。左右二而。大青色。著鹿皮裙。有四手。左一手執開敷蓮花。次一手□索。右一手說法之相。次一手取鍕持瓶(文)准此文者。面目各舉一互顯歟。高尾曼荼羅又面目同之。但右第一手違之。不空□索咒王事未撿之。問。此尊何故以鹿皮為袈裟乎。答。御口決雲。此有淺深二義。淺略義者。此菩薩因位帶盲母卜居於山中著鹿裘。朝霞拾峰果夕嵐酌谷水至孝。而間獵師入彼山見鹿皮誤實鹿不慮射之。諸天感至孝令彼蘇生並開母眼。依此因緣今又著鹿皮袈裟也(顯經中出之矣)次深祕義眾獸中念子功無過鹿。此菩薩又悲愍眾生勝餘菩薩。故為表彼義懸塵皮也。   問。次第並經中冠中有彌陀(云云)。興福寺南圓堂御作不空□索冠中安比丘像。相違如何(但南圓堂修理時改比丘形安佛形也。法性寺禪定殿下仰也。御口決也)御口雲。彼比丘像者法藏比丘也。寶藏比丘即地藏也。彌陀變身即地藏菩薩歟。地藏彌陀一體可習之。三井大阿闍梨(慶祚)每日所作彌陀行法也。最後終焉時不合期故。課弟子行圓法橋令修彼。行圓入持佛堂進佛前時。拜本尊地藏菩薩像也。雖不審修彌陀法畢出堂後。慶祚尋行法已來。行圓致本尊相違不審。慶祚以外感心。既存地藏彌陀一體義(云云)私雲。大師御筆高尾曼荼羅。觀音院不空□索頭上安羅髮形佛像(文)筆作雖異同大師造書也。相違如何。然為令知彌陀地藏是一體造畫別形歟(御自筆媔部^阿彌陀地藏同體也。彌陀化度利生尚不飽足。又即因位寶藏比丘形示同地藏菩薩身現六道衢⑥эУЪ恣化度利生施御也。仍寶藏地藏同名也。地寶萬物出生處依也。但或用法字是又說法智故歟。兩字共有由乎(已上御自筆)本尊加持。根本印。御口雲。此印表示蓮花索也。當尊所持索是也。索末有蓮花也。不動索金剛索也。索末有杵也。所謂二風外縛二空是索形也。火已下合掌蓮形也。不動大獨鈷印。二風獨鈷金剛。餘四攝索也。金剛索義顯(矣)兩印不同。可思之。問。此印言何經軌說乎。答。御自筆雲。印言共出千手軌也。石山內供雲。根本印(云云)(已上御自筆)又真言(用前印。真言出第三十卷經第二)不空□索神變經第一雲。以大悲心讀誦受持此祕密真言百八反者。是人則為十方一切如來一時讚歎而攝受。於千劫來積集惡業一切重罪皆悉消滅。速得觀世音菩薩夢覺。現身當與諸願(取意)。   散念誦。問。散念誦不舉本師彌陀。有何故乎(御自筆雲)舉不舉不定也。無定量也(已上御自筆也)。   發願。不空□索蓮花部中諸尊諸尊。自在王咒經上雲。諸作事成就也。唵阿暮伽毘闍耶吽泮吒。   法功能事。神咒王經下雲。若有成就尊者聖觀自在菩薩不空□索心咒王法。即得如是無量功德。如如意寶及劫臘波樹所求皆得(文)。 具書事   不空陀羅尼自在王咒經三卷(寶思惟譯)。   不空□索神變真言經三十卷(菩提流志譯)。 本書多之凡諸尊本書皆別可注之(已上御筆)傳受日如先同二十八日記之了是偏為紹隆佛法迴向菩提也。 金剛佛子賴瑜 三月五日一見了。在御判。 薄草子口決第九 諸文殊部 五字文殊   御口雲。五字約真言及首髻。八字六字一字等又同之。或首髻未必然歟。八字六字等非八髻六髻等有之故。問。何故無三字四字七字二字乎。(御自筆雲)三字文殊事梵字文殊一字三字等並忿怒真言(慈覺)一本又理趣經文殊曼荼羅四尊頂有三髻歟(已上御自筆)私雲。文殊者亦云曼珠具雲文殊師利。此雲妙吉祥。又雲妙德。或雲妙音具如大日經疏中辨之。凡此尊是諸佛之深智三身之妙惠。說法利生之德遍及十方。除癡授惠之用廣被九界。可知眾生之帝師諸佛之父母也。三世覺母之稱職依是而已。仍為祈智惠專可修此法(矣)(御自筆雲)文殊名號事以外廣博也。大日經疏·教王經疏·菩提場經義釋·法花義疏(嘉祥)玄應音義藥師經疏等出數多名字也。可見之(已上御筆)問。此法出於何經乎。答。五字陀羅尼頌(不空)雲。五千瑜伽中金剛大師說聖文殊童子五字祕密法。修此三昧者疾入諸佛惠見成就佛身。此法最祕密。大師口傳授(文)私雲。五千瑜伽者金剛頂部經歟。儀軌中標金剛頂經故。又大師口傳授者金剛智口決歟。又金剛智譯文殊軌題又雲金剛頂經。定知可金剛部所出(矣)問。不空所譯三卷文殊經同讚法身禮等大師胎藏部經出之。若爾何雲金剛頂部耶。答。今五字頌並五字勝相·並儀軌供養法等彼三錄中金剛頂部舉之。金剛頂部義不可異求也。但三卷經等彼中印明儀軌觀法等悉不說之。故此尊通諸佛智惠義亦屬胎藏歟(御自筆雲)亙兩部事。五字文殊五智金界。八字胎八葉胎界。然而胎八葉文殊並文殊院文殊皆又五字文殊習也。所詮諸文殊皆蓮花部尊兩部可通歟。先師雲。或雲。五髻表五智。為諸佛智母。愚老雲。諸佛者五佛也。無字文殊軌雲。五方如來皆在於頂五髻之上(云云)大疏第五文同之也。八髻八智也。是胎八葉尊也(又八大童子也)一髻金界一印會歟。六髻(可檢之)(已上御自筆)問。行者用心如何。答。文殊供養法(不空)雲。行者應發普賢心。從師應受金剛戒。不顧身命起慈悲方便。可堪入解脫輪。應從師受三摩耶。契印密語如經說(文)御口決雲。普賢心也。菩提心論雲。應住普賢大菩提心(文)金剛戒者三摩耶戒也。佛性不變故。此戒無畏戒無失壞故雲金剛戒歟。大師遺誠雲。密戒者所謂三摩耶戒。亦名佛戒。亦名發菩提心戒。亦名無畏戒等(文)解脫輪者五解脫輪(五部輪也)即輪壇也(灌頂壇也)以輪圓具足義雲輪壇也。依之瑜祇經釋曼荼羅雲。悉成諸佛乘聚○更無過上味(文)集諸佛而成壇。猶如醍醐具眾味故大日經疏四雲。夫曼荼羅者名為聚集。今以如來真實功德集在一處(文)意雲。受三摩耶戒入灌頂壇。可受受明灌頂印明也。次契印密語如經說者即是也。然後可傳受此尊法也(為言)金智軌雲。其阿闍梨以金剛印如法念誦為弟子灌頂已。然後授以心陀羅尼念結祕印。以金剛縛並建忍願屈其節。印上花散而供養(文)。   上堂作法。五字陀羅尼頌雲。清淨澡浴體。襲上妙衣眼。塗香便嚴好。趣於精舍門。先想色身形。作金剛薩埵。左手持金剛。右執光明磬。門戶稱吽字。怒目除不祥。即五體投地。敬禮世尊足。一心以歸命。作佛常住想。次雙膝長跪。發露諸過咎。以此清淨句。懇誠為懺悔(文)私雲。此中清淨句者淨三業真言也。   發願(如次第)。   勸請(文殊師利大聖尊蓮華部中諸聖眾)問。供養法用發願勸請依經軌說歟。如何。答。八字文殊軌雲。發願並勸請可爾歟。問。若爾神分表白等如何。答。六字經儀軌雲。次神分表白次普賢行願(在別文)。   道場觀。問。座上有.字。字變成智劍(文)大師釋雲。文殊利劍絕諸戲○..真言為種子(文)依此釋。智劍時可用.字歟。相違如何。答。供養法雲。上觀師子妙高座。座上復有七寶樓。中想七寶蓮花王。上想曇字。具威光。遍照法界靡不用。其字變為金剛利。了了諦如本形(文)私雲。用.字者依此軌歟。此軌五想觀中雲。月中有曇字變成般若劍(取意)祕鍵釋依金智軌歟。彼中五想觀雲。月中觀□奭祌褥□楊□□□□饋楏觥婍妗□□□□散□□□□禖禮□□□□□禬□□□□z□楫□□韣¥口R(..)內劍為三形。何故耶。答私雲。.有照法界義。是智之用。劍有斷妄執德。又惠之功智惠義同故。又利劍表以不空理同.字大空故。   問。劍變成文殊(乃至)花上有般若梵篋(文)依何經說耶。答五字陀羅尼頌雲。虛空諸如來。悉隨劍而○。量同己身已。便成大聖形。身如紫金。作妙童子相。五髻被首飾。冠寶五方冠。右持金剛劍。上發火焰色。左手持青蓮。有般若梵篋。住諸妙色相。身處淨月輪(文)私雲。此中妙色相者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也。故依此文歟。問。般若梵篋(文)爾者何般若耶。答。或雲。理趣經(云云)或雲。心經(云云)私雲。陀羅尼集經釋般若菩薩所持梵篋雲。其中具十二部經。即般若波羅蜜藏(文)心經理趣經中十二部經悉難存歟。故知通諸部般若歟。或可通諸大乘經。例如五藏中般若藏(矣)所以諸大乘經文殊傳持故(御自筆雲)胎藏界般若菩薩梵篋印大師次第雲。逆轉小乘。順轉大乘教(云云)大小經不可闕漏歟。可思之(已上御自筆)金智軌雲。即於壇中心畫曼殊師利菩薩童子形。右手執金剛寶劍。左手持摩訶般若梵篋。壇輪四周寫阿羅跛者曩字(文)不空別軌雲。於曼荼羅中書文殊師五髻童子形狀。身如鬱金色。種種瓔珞莊嚴其身右手把金剛劍。左手把篋坐於月輪中。於月輪四面周旋書五字陀羅尼(文)私雲。兩軌說全同(矣)今次第無青蓮。故密嚴上人圖像雲。師子背蓮花臺。臺上月輪。月輪上文殊。首頂五佛寶冠。兩手持物如次第也。   召請。蓮花部心印言。御口雲。此尊又蓮花部尊故用彼印言也。西方四親近中利菩薩也。故軌中雲。其字變為金剛利(文)結界馬頭准之。儀軌中用降三三世(矣)。   讚。四智。問。何不用文殊讚耶(御自筆雲)雖有本尊讚。用不不一准者。諸尊法之通例也(已上御自筆)。   本尊加持。根本印真言。不空供養法雲。次結金剛利劍印結月。忍願申如劍。由此金剛利妙印當獲般若甚深智。金剛利真言曰。唵。私雲。此印言供養法軌中名金剛利劍印金剛利言。說印功雲。由此金剛利妙印當獲般若甚深智(文)五字頌中名大聖印。說印處雲。心額喉與頂各誦此一遍(文)言如前。   又同印誦五字明。五字頌雲。不解根本印。阿羅跛者娜(文)私雲。上文結祕根本印誦百字真言(文)未出印形。推劍印歟。金智儀軌中此印名祕印。今次第號根本印。定知根本印者應劍印。又不空祕密心真言中出此印言(矣)又金智軌及不空五字頌中出五髻印。又兩軌並不空供養法中出文殊灌頂印明。所謂二手圓合·二空入中。進力如寶。想額。誦明想佛灌我頂。真言曰。唵囉怛曩(二合)俱捨阿迄哩耶(二合)吽。又供養法中出曼殊羯磨印言。所謂二手金拳左置心上。右如執劍勢。真言。唵縛日羅(二合)底乞叉拏(二合)曇。私雲。前劍印標三摩耶形。今印表羯磨身歟。說印功雲。由此羯磨妙智印身獲如尊等無畏(文)。   五髻印言。金智軌雲。十度和合戒惠檀方忍力願進各頭相合。禪智並立。誦陀羅尼。於心上左右肩喉安於頂上。各一遍。作此法已。五方如來皆在於頂五髻之上。陀羅尼曰。娜麼三曼多勃陀南阿缽羅(二合)低訶多沙(上)娑娜南怛姪他唵羅娑(桑邑反)摩羅阿缽羅(二合)底訶多沙(上)娑耶麼路陀哩[尼*奚](尼奚反)吽吽薩祭吒莎縛訶。不空頌雲。戒惠及壇方進禪力智度忍願等皆各印成如五峰。誦此本真言○(真言少異也)私雲。別御次第出此印言。但印同金智軌。言異兩軌而用五字明。不空軌意地水如前。二大立合為中峰。各空風合為兩峰歟。   五字真言功能事。文殊師利法品雲。又念誦數滿一俱胝離諸苦難。滿二俱胝遍五無間等一切罪障永盡無餘。三俱胝遍證悟一切諸三昧門。四俱胝遍獲大聞持。五俱胝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文)文殊說祕密心真言雲。為誦一遍能除行人一切苦難。若誦二遍除滅億劫生死重罪。若誦三遍三昧現前。若四遍總持不忘。若誦五遍速成無上菩提。乃至但心信受經十六生次成正覺(文)(金智儀軌見但心信受等無之)金智軌雲。若有眾生遇此教晝夜四時精進修。現世證得歡喜地。後十六生成正覺(文)又不空供養法雲。若有智者依此法○(自下三句金同前軌文)又金智軌雲。舉要言之。精進修持現於此生證得初地。後十六生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文)私雲。初軌意十六生外有成覺位。後兩軌意成道十六生攝也。兩說相違如何。答。密嚴院御義十六大菩薩加大日成十七尊義。故愚案抄雲。按瑜伽經說大日一字心密等中。持明阿闍梨思惟十六義誦一字心密三十七圓滿(文)又此宗意但信受者於現生中經歷十六大菩薩生次成大日。故金剛頂經雲。若但信受經十六生次成正覺(文)。問。若爾者兩軌說如何會之答。彼抄會雲。且有四意。一者第十六金剛拳生四智具足故。自是佛故。二者此正覺者修成佛歟。彼次成正覺者成性德佛歟。三者歡喜地者金薩住也。十六生者成法界智之生歟。四者如彼極無自性心中雲歸普賢而證果也(云云)私雲。第三義意除金薩位加大日雲十六生也。第四義意因中果義歟。私雲。於拳菩薩具因果二義歟。十六隨一故因也。諸德圓滿故果也。故以十六生可成義歟。大師雲。十六生者指十六大菩薩生(文)可思之。(御自筆)總即別名(總十六生別歡喜地)義諸學者皆立之。此四義外歟。如何(已上御自筆)問。十六生成佛者。何雲即身成佛耶。答。十六次第證。十六同時證。俱是即身成佛也。具如即身義抄故。五字陀羅尼頌雲。此法諸佛為最上乘者說。根性下劣者疑惑不能信眾生性淨故。諸佛大誓力以相應法印現成諸聖身。即於一坐中便成最正覺。若隨此法者應作如是信。或起於一念言。我是凡夫同謗三世佛。法中結重罪。未受灌頂位及非同事者。不應妄稱說(文)或述文意雲。一座成覺者示行者修支分之行儀。更登住行等位之後。方一座成覺也。依凡夫之言不可雲薄地凡夫。地前又凡夫故。或又行者入定位五相觀而念自身即本尊時。不起其座三摩地功德現前。於自身內成本尊身也。雖然出現時尚居因地。未至果位究竟也。先師義雲。一座者非繩床半疊等座。隨在何尊從初發心至果滿。但住一尊三摩地不移餘尊三摩地雲一座。例如法花雲諸法空為座。起信論但坐正意(真空理也)不爾者既此尊金智不空軌中同述晝夜四時精進修。既雲四時修行。豈無行住坐臥威儀耶。又發心已後菩薩辨受職灌頂等事。必有行住坐臥之威儀。何雲不起繩床等。耶。但深行灌頂不起座於定中辨事業歟。又言。我是凡夫法中結重罪者。約三密相應智眼邊。非約人天邊歟。若約業惑邊。又如是談者。恐又招重罪歟。以相應法印現成諸聖身者即此意而已。   字輪觀(五大)私雲。又說可觀.....歟。.為中。餘字順旋布。其字義如儀軌說。不空軌雲。阿羅跛者曩者是滿一切願義。何以故。阿字者樂欲可菩提義。羅字者深著不捨眾生義。跛字者第一義諦義。者字者妙行義。曩字者無自性義。樂欲菩提。不捨眾生。深著第一義諦中行願行。修習諸法無有自性。若如是修滿一切願。此諸願中證如來位。及執金剛不求自得(文)金智軌雲。阿者是無生義。羅者是清淨無染離諸塵垢義。跛者亦無第一義諦。諸法平等。左者說法無有諸行。曩者諸法無有性相言說文字皆不可得(文)。   散念誦。白衣如觀音部出之。大威德明曰。唵瑟致利迦拿嚕跛吽欠娑縛(二合)賀。又有大咒。問。結界既馬頭。何不用彼耶。答。御口雲。俱蓮花部尊故。二俱用故。   發遣。供養法中印金剛利劍印。明金界發遣明。俱修唵缽娜摩薩怛縛穆句。改缽娜摩用渴哦也。五字頌中印結祕根本印(文)同劍印歟。明曰。唵縛日羅(二合)底乞瑟拏(三合)穆(文)(金智軌同之劍印文)。   五十萬遍功事。金智軌雲。或於羅索如前畫像。五十萬遍亦得成就。成香泥塗舍利塔。梵寫五字旋繞念誦五十萬遍。曼殊室利現其人前而為說法。常得諸佛及執金剛之所護念。一切勝願皆悉具足(文)不空軌雲。念誦數滿五十萬遍。即獲無盡辨才。如文殊室利菩薩等無有異。飛騰虛空。所求世間出世間事悉得成就(文)又雲。又法。於舍利塔四面周旋右轉。書五字陀羅尼。遶塔行道念誦勿令斷絕滿五落叉遍。爾時如來及文殊師利執金剛等於虛空中與現其身仍為說法(文)。   五相成身事。不空供養法雲。行者應修阿薩頗那伽法。修此法者不動支節止出入息令其微細勿令散亂。即應現於虛空一切諸佛。猶如胡麻。遍滿十方。以金剛彈指告行者言。善男子。汝觀本心。行者聞已。即想自身禮諸佛足禮畢。諦觀本心白諸佛言。心相無體。雲何修證。諸佛告行者言。善男子。汝觀心中月如在輕霧。即誦瑩徹菩提真言諦觀心月。真言曰。唵質多缽羅(二合)底味□迦嚧彌。行者應了了諦觀。不久當見清淨菩提心。離諸塵垢淨如滿月。即誦菩提心真言曰。唵菩提質多沒怛波那夜彌。想菩提月中有曇字。如金色。輝耀如日。放大光明。便變成般若波羅蜜劍。離諸分別能斷煩惱。想為智劍。真言曰(金剛智軌雲。於其月中觀□奭逆□褥□□□□□楊□兜饔□姑不□□□諑□□□□□榙□□□襢q榵□□□□□滿慼慼槽\驠兜□□諑饛□□□□□榙□□□覓榔□騇□□□□滿慼慼慼撳迭摯□□□□□□□□□□□騪檇滿慼慼憬f□□□□諑騍□姑烈□□□諑□□□□□□□□檻□妙□□□□□□□□呂□□□□□褽□□禈□□□檢□滿慼慼撓徦_□]□驒椸饉驀]□駸□□橫□□褸騃□□□□□□□□諑□奐□□□榙□□□研□□禮□□駉姜_E飀□祤票□逆□□□XC□j□□□□□□□□□□□□櫸□□□z□□□駢□妳□娜□□j□□□□□□□□橘茶娷□□□□□視兜駧□□□□□□□□□埤□□姜滿牖□觛j□婇□□襼□□□□□□□奇橇□□壘□覭□□□□□□埤□□奈□□□□□襼黎□□□龍□□□□飼觀姩□□椽龍□覜□□□裀□奪□樧□□□□規□□□□□□褽□□□餓□W□奿□□証□□□□□□□証□□証婜禘魯□証婜稀□禂□□□□娗□襹楏□□囊饁禭觭□□□馬□ ̄H□□奉□□矩j□□腹慼歎邿隉澆魽摯X餾□□襦□列裀□□西□褸□□□□z□□奪□□餾□褸□鮥□□韱□蜀□□□□閏□□□□瘀D□□萩□雥說慰D□□□譨瀧譏□□縈□□艦□□□韣|晃□礡璃r薩謨□□n□□□韣|□婦撌炕慼慼潘鶪`萩□雥飽熨r|□□□雨□□¥鍥飽熟栺f楫□□□瀨窨□□麥□§麤譥□洁慾j麥□□□韣|□□□□□□¥戣窨□縈□□艦□□□□□窨□□蕭╮慼熨r□□詳□□□部糯□□鰣悅□□□□□韣□□□□□□莤□瑧藏□□□□□莣¥□翩慼慼慼慼慼慼慾`□□□□瀧□滎□□□□§灩玩戣溥纖邪□ 具書事   金剛頂經曼殊師利菩薩五字心陀羅尼品(金剛智譯)。 金剛頂瑜伽經文殊師利菩薩儀軌供養法(不空譯)。   五字陀羅尼頌(同譯)。 金剛頂超勝三界經說文殊師利菩薩說祕密心真言(同譯)。   金剛頂瑜伽文殊師利菩薩法一品(同譯)。   弘長二年二月晦日奉傳受之。   同三月四日記之畢。 八字文殊   御口決雲。東寺別名先舉如題天台先舉總名雲文殊八字。又為祕法也。八字陀羅尼儀軌雲。欲受持此真言者。先當訪覓具德知解真實道行大阿闍梨邊而受灌頂已。敬白諮請傳受。此教親蒙傳受。然可修念(文)私雲。此灌頂者又受明灌頂也。   息災。天變。惡夢。儀軌雲。若求息災除難殄滅七種災難。所謂日月蝕五星違失常度○當心中畫滿字(文)又雲。若臥時誦一百八返即得好夢(文)私雲。依儀軌說者。此是一隅。實於一切事可修此法歟。具如下出(矣)。   四無量。大金剛○。問。不用勝願有何故乎。(御自筆雲)口決雲。勝願總四無量別也。仍並用之。或隨一用之。即略四無量勝願許用之。次第有之也(已上御自筆)。   道場觀。問。今此觀依何經軌耶。答。八字儀軌雲。觀想於本尊。金色放光明。乘師子王座。採持智惠劍。左執青蓮花。花臺立智杵。首髻八智尊暉光遍十方。如對行仁日(文)又虛空藏印處雲。想成妙樓閣上有大蓮花。諦心觀本尊。住於寶帳中。周匝幢幡蓋天衣香雲海遍滿於虛空。眷屬中圍遶(文)私雲。依此等文作此道場觀歟。問。八智尊座位如何。答。同儀軌雲。或於院中畫妙吉祥童子。其頂八髻。前五髻頂上髻頂後兩髻一一髻上皆有佛身(文)問。八大童子十六大天如何。答。八大童子儀軌中出之。又胎藏文殊院列之。十六大天者般若菩薩眷屬十六神王歟。陀羅尼集經中出。   本尊加持。印言如次第。祕印也。子細有口傳。御口雲。口傳者即以二大頭之間觀師子口噉食行者或施主等煩惱業障不祥怨家等可觀之。風空間少離如口形也。寶藏陀羅尼經雲。運心想本師釋迦牟尼佛及文殊五髻童子像請乞加備便結其大精進印。印曰兩手合掌八指相叉皆屈入掌內。以二大指少屈相並押著二頭指屈。[}/即]上口八字陀羅尼曰。........。次說。如意寶印曰。次兩手相叉二頭指相權屈其火母指入於常內相叉。此印亦名大精進如意寶印。即說陀羅尼曰。....................若誦此真言及結其印。依廣作一切事悉得成就業.若欲莊嚴身上著衣之加持衣。七遍著之。即得護身。常得人恭敬。身若欲入陣戰鬥之時。所有器杖並皆加持一千十八反。隨身將入即得降伏。其賊自然退散。若降伏一切怨敵。以此真言加持衣著之。即得降伏(文)八字儀軌雲。爾時世尊即說八字大威德心真言曰。唵(引)阿(引入惡聲)味(引)羅□毼襼導餽餉榴□□娃□□榭□□奰□□□□□訇□逆□驁□□祐□□□□椸驁□□□秸礽神增□□楛□□□□禓□福□□□□褓□□□□□□礸□秜□□□□楅□□□□□□礸□祟唌慼慼慼慼熱u□□椸□□□□□□礸□□槔飼□橛□飀□妒□□□□楊□□□□□□□□□□□□見□□□妴酋□□□□□□覷□□□□□馴酋□□□□□槔□□□□奪□□□□ぺ□即]疼病者。加持煖水一百八反洗浴。即得好夢便得除愈。若每日晨朝以水一掬加持七反持遍飲○壽命長遠。若加持飲食七反遍食者。毒亦不能為害。若惡人怨家當須念誦。即自降伏○慈心相向。有恐怖處○即得無畏。若臥時誦一百八反。即得好夢○若人患瘧。持誦者視彼患人面誦此真言一千八反。瘧即除差。若入陣時當以牛黃畫此真言帶於身上。一切刀杖弓箭鉾斧不能傷害○常須念誦。所有五逆四重十惡等罪悉得消滅○若能每日三時依法入道場時剋一百八反。所求皆得大富貴○臨命終時得普門三昧。及見文殊師利菩薩(文)私雲。今次第中言同儀軌明。印同經印歟。但二大著風側。聊異御口歟。經次印言又可加用歟。別御次第又用彼印言歟。真言功能殊勝故。不恐繁文載之。令行者生欲樂(而已)又經雲。三部聖者法具含八字中。菩薩及金剛諸天咒祕藏皆屬八字攝(文)。   讚(四智)(可有本尊讚歟。常不用之。如先記云云)儀軌中有梵漢兩讚。梵讚曰。縛日羅(二合)底(丁以反)乞儭拏(二合)摩訶(引)夜(引)曩(一)縛日羅句(引)捨摩賀(引)庾馱曼祖(引)室利(二合引)縛日羅(二合)儼鼻利野(二合三)縛日羅(二合)沒茅曩謨素都帝。   字輪觀(五大)私雲。又說中央觀種子八字順旋可觀之歟。軌中曼荼羅圓輪中書.字。次從字後右旋八方如次書八字也。准彼可觀歟。   散念誦。八大童子。御口雲。胎藏文殊院八大童子明用之。光明童子。胎藏八字軌真言內也。無垢光(兩說同但軌係係矩忙羅云云)計設尼(軌中歸命句次枳履二字無之)地惠童(又軌中歸命句次呬履二字無之)質多羅(此兩軌中救護惠歟。言大異。軌雲。歸命係摩護惠歟。訶訶訶娑摩(二合)底羅缽羅(二合)底招然(二合)娑縛(二合)賀(引))召請(藏軌全同)不思議(軌中歸命句次。係係(引)緊旨反羅拽徒之句有之御自筆)胎藏加字大旨種子歟。可檢之。例如四大護言加種子(已上御自筆也)私雲。八大童子次第藏及軌異胎藏次第如所出。八字軌次第。召請·計設尼·救護惠·鄔婆計室尼·光網·地惠·無垢光·不思議惠也。但今依胎藏明次第可誦歟。問。文殊蓮花部尊也。仍結界又馬頭也。何有深意。散念誦中用金剛部降三世明耶。答。文殊曼荼羅四角降三世無能勝大威德馬頭四明王畫之。故用之歟。   文殊功能事。同經雲。若有諸智者。能起一念心。依法畫此像。獲福德無量。供養生恭敬。所有俱胝劫。四重五逆罪。極苦諸惡業。觀敬童子形。報障皆當滅(文)。   垂形事。又雲。文殊大菩薩。不捨大悲願。變身為真童。或冠或露體。或處小兒聚。遊戲邑聚落。或作貧窮人。衰形為老狀。示現飢寒苦(文)。   種子不同事(此事如例次第可存也)儀軌雲。若求福慶祿位吉祥事者。心中書室利(二合)字。若求息災除難殄滅七種災難。所謂日月[蟲*薄]蝕。五星違失常度。兵賊競起。水旱不時。風雨失度。惡臣背逆損害國民。武狼惡獸食噉眾生。五穀不成。如是災禍急辰官符王難死厄怕怖等事。欲令消散者。當心中書滿字。若求降伏怨人。相好噁心者中而晝談字。若有惡人難降伏。屠兒獵師。外道不信佛法者。令噁心摧滅或令破壞者。心中應書梵文瑟置利(二合)字(文)。   起首不同事。又雲。復說差別事。三時或四時。無令有退轉。若為息災故定夜以之初。若智福智門。後夜而起首降伏。日正午愛敬。欲眠時鉤召又同前(文)。 具書   大聖妙吉祥菩薩祕密八字陀羅尼修行曼荼羅次第儀軌法一卷(淨智金剛譯)。   佛說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真諦譯)。   傳受如先同四日記畢。 文殊法   御口雲。此法通諸文殊用之。又初心行者為滿五十萬反又用此次第。但未受十八道之人除之。 道場觀。金翅鳥王品雲○八葉蓮花中央畫佛作說法相。右以綵畫文殊師利菩薩。作令常瞻仰佛相。左畫那羅延天。四臂持四種標幟器杖。那羅延畫金翅鳥王。作遊可畏恐怖形。近金翅鳥王畫阿盧拏天。於大聖文殊師利後畫無盡惠菩薩及善財童子須菩提。合掌而住(文)御口雲。金翅鳥王文殊化身故為眷屬。無盡惠又智惠義同故歟。須菩提是解空第一。文殊住八不空理故空義同故歟。別軌中文殊坐金翅鳥座(見)問。那羅延天所持四種標示如何。經中阿盧拏天者何天耶(御自筆)四種標示者四臂持物也。形像可見之。 具書   文殊師利根本大教王金翅鳥王品。   大聖文殊師利菩薩讚佛法身禮(不空譯)。 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佛剎功德莊嚴經三卷(同譯)。   傳受如先同五日記之了。   同七日一覽了。在御判。 願以文殊值遇之因必為智惠開發之緣而已。 金剛佛子賴瑜 薄草子口決第十 諸菩薩上   五祕密。為滅罪修之。   五祕密儀軌雲。夫修行菩薩道證成無上菩提者。利益安樂一切有情以為妙道。一切有情沈沒流轉五趣三界。若不入五部五祕密曼荼羅。不受三種祕密加持自有漏三業身能度無邊有情。無有是處(文)私雲。五部五祕密者五部各有五尊。五尊悉如次金薩欲觸愛慢五祕密也。所謂金薩是大日。欲是金度。觸是寶度。愛是法度。慢是羯磨度。乃至金薩即不空成就。欲即業。觸即護。愛即牙。慢即拳。具如儀軌(矣)故雲五部五祕密。兩部諸尊雖心王心數過塵數。五部所攝。五部即五祕密故。一切諸尊舉入五祕密也。又合四菩薩為一種金薩。金薩者是一切眾生大菩提心體也。此菩提心即以欲觸愛慢妄體而為德。此談甚深故雲祕密而已。次三種祕密加持者三密加持也。廣則剎塵海滴之三密。中則五部五祕密之三密。略則金剛薩埵之三密也。凡此五祕密三密是濟度群生之妙術頓成菩提之祕要也。故雲若不入五祕密不受三密加持能度有情無有是處也(取意)又御口決雲。祕密教之稱偏依此尊也(云云)誠夫十八會之骨目百千頌之肝心。祕密教之稱職而依之。故軌雲。如來圓證功德祕要(云云)可思之(御自筆雲)先師口決雲。祕密教者真言總名也。不可必限五祕密。而金薩置中欲觸等圍繞殊表染淨不二生死涅槃一體。是名祕密。是義又密教總德也。此總德五尊顯故。今尊名祕密也(云云)(已上)。   種子.御口雲。..金薩名。.大日種子也。所謂薩埵是因位菩提心。大日即果滿成正覺德也。而和合成一種子示因果不二染淨一體之旨也。問。別御次第用.字相違如何。答。准御口意。重.字示金薩大日不二義歟。二尊同以.字為種子故。依之祕藏記雲。大日經吽字為金薩種子。金剛頂經吽字為大日種子(取意)(御自筆)理趣經奧五祕密段種子用..事。此經有兩段。初五尊各別也。是因也。因未冥會。各別位也。故初段用單.。又各別蓮月也。後五尊果位也。備萬德於一體冥會位也。故用重..。又坐同一蓮月也。今別次第種子..甚深也。可思之(已上)問。理趣經法中以.....五字為五尊種子。其理可然。今以一字為五種子。其義難得。如何。答。理趣經中五尊各別為本。今軌五尊一體為宗歟。依之彼法蓮月俱五種。今法同一蓮月也。殊立祕密稱專在於斯意歟。又理趣經說一尊出生四尊之旨。今同中明四尊歸入一尊之義歟。例如無量·法花開經合經異(矣)依此義意今經為勝。准法花故。一向愚推。可承御口決(矣)五祕密法。別次第或說種子.....五字三形五鈷也。件或說勸修寺傳歟。彼傳五字雖各別。本誓是一成一五古習為最祕事也。仍今法有以五字為種傳也。又非無其理歟。更問(已上)私雲。兩界開合雖異。互具總別義不遮之。例如金胎理智雖別互具理智(矣)法花收入出生義誠尤可然。但理趣一經內既有十八段。始能說段。次十六所說段也。是因分也。後第十八一段五祕密即果也。是只一經內淺深因果等相待也。爾者以一經不可相待五祕歟。出生因分諸段收入果分五祕者尤可然歟。   三昧耶形。五鈷。私雲。五鈷即五智故表五祕密歟。五智又五部故三形一種五種准前種子(矣)。   道場觀。儀軌雲。想自身為金剛薩埵。處大月輪。坐大蓮花。五佛寶冠容貌□妀□□□□□□□祤矩剛扱佺禲慼慼慼撬s□□□吟槔崙□□穇□□饟□□□餞□□□縷□□□襼□□飀□禖□□□□□□饟妙□□□□□□□□□□□□□檢□□□証□□□z□□□列□□□息□驒裀□□□□□□□視兜駧□□□□□□饟□褙□□□□□□榭□礽□□□□□□□□□□妒□覆□□□騖飀□□□□□橇□□□□□□E饉饜□□椸□□□檢□□□部慼慼慼慼慼慼慼z□□□□□送□E□□□饟娏騖飀□□□□□s□□□□□□桌□□j□福□□媸□□□劣□穚妘魯□視兜餖□□□□□媸□□娀娖槦說□□□□□榛□□夾□□□□饕□□□□□觀□駭餾□□□檢□□□□□□覲橇□□□□槾騿□饇□□□騖騉□□□駭饇□□□饟□部慼慼慼漿□囊姾騿□□□餺□□□□□□□□□□□穇□□觕妊□餿部慼慼慼慼慼慼慼慼慼慼憫砥慼慼慼慼慼慼慼慼慼慼憫部慼憤窗慼慼潘U稀橫□□□□□□□橝□□奾□□□駉□□□□□□□□□□奷檢□□□□樅□視兜□褻□□□礸□□玲□□  問。五尊印相持物表相如何。答。其表示是大菩提心金薩以欲觸愛慢為眷屬。欲菩薩持弓箭表凡位大菩提心欲遠射取佛果菩提妙果。觸菩薩把金薩。既射取大菩提果故堅把持不失義也。愛菩薩持摩竭魚幢。大菩提心堅把持故高出三有城廓食噉菩提功德之表相也。慢菩薩者設雖有菩提心。其心早劣未足為勝。此心高出有勇健勢故作慢印而押腰也。合此四種功德成彼一種金薩。既菩提心高出有勇健勢故。左手持鈴。是般若妙聲遍入一切眾生心內令開發故。右手抽擲五鈷杵表眾生本有五智菩提朋動義也(依佛說法眾生菩提心朋動也鈴聲類說法故雲也)又鈴真言吠捨惡句遍入義也。以五智菩提(五鈷也)令遍入(振鈴也)眾生心內義也(已上)。 問。理趣釋與修行軌四菩薩座位四方四角相違如何(御自筆)。答。理趣會曼荼羅等諸尊座位不同。諸師料簡種種也。廣可沙汰之(已上)問。同一月蓮有何故耶。答。儀軌雲。五身同一大蓮花者為大悲義。同一月輪圓光者為大智義。是故菩薩由大智故不染生死。由大悲故不住涅槃(御口決又如此矣)私雲。蓮月俱一種表各別五尊即是一種大菩提心歟。疑雲。祕密口決(後入唐)雲。月輪者表大悲故不住涅槃。白蓮者表大智故不染生死(文)相違如何。答。私雲。蓮月各具二義故。月光明邊表大智照妄闇故。水珠所成邊表大悲。大悲水潤生草木故。蓮又有泥中邊表大悲。大悲翅敷生死泥故。不染淤泥邊表大智。智不染煩惱故。約法能者兼悲大智兼智大悲。悲智互具足慈惠本無二也。凡厥此五尊建立始終皆表五智圓滿義。大菩薩心行者以等大智大悲對於生佛。鉤召引入縛更無上下勝劣障。有大智故鉤召佛德入我身。有大悲故攝入眾生入佛家。有大智故必有大悲。有大悲故必有大智。智悲雙導甚深甚深。就後入唐口決月為大悲。潤草木等義歟。事近世靜遍僧都道範阿闍梨等立此義歟。凡靜遍於自相者以故覺洞院傳受為宗。實賢僧正以靜遍並蓮道上人傳為味立義(云云)道範又自相教相以靜遍為肝要歟。於此蓮月後入唐相違事者。靜遍義為髣拂。今所注誰人不庶幾哉。珍重珍重(已上)。 問。五尊變三十七尊(云云)爾者如何可觀念耶。答。別御次第雲。五尊正非變三十七尊。唯內具三十七尊之德也(云云)私雲。儀軌雲。金剛薩埵住大智印者。從金剛界至金剛鈴菩薩。以三十七智成自受用他受用果德身(文)此中金剛界者指大日歟。總體故舉通名歟。或字誤歟。更可有二意。一者以從大日至鈴菩薩三十七智而成金剛薩埵自他受用果德身也(為言)二者三十七尊各以三十七智成自他受用果德身故。金薩又以三十七智成身也(為言)既金薩一種具三十七德。五尊豈不然乎。五尊既五智。五智攝三十七智故。又義雲。各具五智。無際智故五尊各可具五智。若爾何不變作一門三十七尊耶(御自筆)。五尊變三十七尊事可有四重義也。初重(三十七尊住本形本位歷然矣)第二重(攝三十七尊為理趣會十七尊。以金薩為本尊矣)第三重(攝十七尊為五祕密五尊。是五祕密法也)第四重(攝五尊為愛染王一尊而已)已上四重習愛染王法習也。彼法可出之(已上)問。五尊五智表相如何。答。儀軌雲。欲金剛持金剛弓箭射阿賴耶識中一切有漏種子成大圓鏡智。金剛計裡計羅抱金剛薩埵者。表淨第七識妄執第八識為我癡我見我慢我愛我成平等性智。金剛薩埵○(如上引)愛金剛持摩竭幢。能淨意誠緣慮於染淨有漏心成妙觀察智。金剛慢者以二金剛拳置胯。表淨五識質礙身起大勤勇盡無餘有情皆頓令成佛能淨五識身成成所作智(文)私雲。藏識中有漏種者蘊阿賴耶中業壽種子也。即生死相續體。前射取大菩提果者違今文(矣)然弓箭有二能。射拂業壽種而射取菩提果也。例如唯識論雲損本識中染種勢力益本識中淨種功能(云云)或又即事而真教故有漏種即菩提果也。例如欲觸等即大菩提心體也。第七識妄執第八等者。第七識緣第八識見分而計我也。故天親頌雲。依彼轉緣彼(文)第七依彼第八起而還緣第八見分同觸菩薩從金薩出而把金薩。第八識金薩菩提心體也。又第六意識緣三世非三世一切法故。譬摩竭魚吞食一切鱗族也。五識質礙身者。心身受中身受在於五識身故云爾歟。慢是六七相應惑也。五識唯貪瞋癡相應。若爾有何故慢菩薩配五識耶(御自筆)五尊所持之表示自傳他傳種種不同也。不遑毛舉。留意可取捨也。   本尊加持印言。御口決雲。印形表示明遍數三處本尊加持存略等皆如理趣法口決也。問。第一番印言對理趣經法。印同言異如何。又此言說處何安耶。又加四攝明意如何。問。次第所舉真言用四攝明有何故耶。答。儀軌雲。瑜伽者心不散動。即誦真言曰。縛曰羅(二合)薩怛縛惡。由誦此真言故。金剛薩埵法顯現(乃至)即誦四字真言。弱吽鍐斛(引)由誦此真言故。金剛薩埵智身招入令縛令喜。瑜伽者定身交合一體(略抄)私雲。准此文...者金剛薩埵也。次四字明為令彼金薩冥會行者用之歟。又依此軌文略取用之歟。   次印言。問。軌中大智印用此明。故軌雲。次結前金剛薩埵大智印誦根本真言曰(.....言也)相違如何。答。用印言未必如經軌。或依口傳或任私意樂歟。問。極喜三摩耶印名大獨鈷印依憑如何。答。金薩軌雲。二手金剛縛。二中入掌交合。二小二大各豎頭相拄如獨古杵形。是名普賢菩薩三摩耶印(略抄。五祕密軌又同之)私雲。二小二大立合擬獨鈷上下鈷歟。 次五尊羯磨印明。儀軌中雖出此印言未必雲羯磨印明。又前印明上出之(印相如次第。羯磨金薩印也)前印文結前金薩大智印(云云)指今印文也。故軌中雲四祕羯磨印而不雲五尊耶。答。軌中不雲羯磨印。說金界羯磨印故云爾歟。付中軌中雲。五尊三摩耶印。羯磨印何不爾耶。但四祕羯磨印者大智印上舉之。故雲四種。羯磨言非簡大智印也。   問。四菩薩印言依何說耶。答。儀軌雲。次應結四祕密羯磨印。即誦金剛歌讚。此讚四句每結一印。當誦一句。讚曰○(云云)私雲。讚者次第所舉四菩薩羯磨四明。一處舉為讚也。四句者即四種明也。又次下四句別分為四明。各印相示之。如今次第(矣)但愛金剛言讚時婆縛明時薩縛(云云)。   次五尊三摩耶印明。儀軌雲。次結五祕密三摩耶印○(云云)私雲。五尊印及言全同次第故不出之。但印言功能次第不出故舉之。初說金印言功雲。由此結此印誦真言故。神通壽命威刀相好等同金剛薩埵(文)次欲功雲。由結此印故能斷微細無明住地煩惱(文)次觸功雲。由結此印故能拔濟護持一切受苦眾生界皆獲大安樂三摩地(文)次愛功雲。由結此印故獲得大悲解脫愍一切有情。由如一子皆起拔濟安樂之心(文)次慢功雲。由結此印故獲得大精進波羅蜜。剎那能於無邊世界一切如來處作廣大供養(文)已上五種印功能也。但愛金剛印相少異次第歟。軌雲。准前印進力互相屈。忍願進力併合如眼勢。豎戒方相合。檀惠亦然(文)。   正念誦總咒。.....言也。   散念誦。御口雲。本尊三種中初咒千反。五尊各別明羯磨三摩明俱用之。次第如本尊加持也(御自筆)次第並別次第正念誦伴僧御加持皆總咒(云云)此等總咒兩咒中....咒更更不可用之。專....咒也。但散念誦千反咒行者隨意略咒(....)可宜歟。但可任意也(已上)。   鉤召。結界。發遣。用總印明歟。散念誦依出降三世可用彼印明於結界歟。然此尊通五部故可用總結界歟。故儀軌雲。金剛薩埵五祕密即為如來部。即金剛部。即是寶部。即是寶花部即是羯磨部(文)又雲。雖通五部。五部各有五部故。是金剛部中五部故可用降三世歟。聞御口決可決定(矣)。   禮佛○(已上禮佛不審)御口雲。不審者第一欲菩薩梵名..。今..不審。又第五慢菩薩梵號..者鬘梵名而非慢梵號歟。故云爾也。慢..也。   又五相成身觀。金薩儀軌雲。次結定印。遍觀虛空界一切諸佛猶如胡麻。即誦此密語曰。唵(一)薩縛愉哦質多(二)母答波(二合)娜夜(引)彌(三)由結此印誦密語。滅一切障。獲得安樂悅意。超魔羅境。即同諸佛。得一切世天供養。即誦通達令密語曰。○(言如金界)次入為種緣生三摩地智。觀一切法如幻如陽焰如夢如影像如聲響如光影如水月如變化如虛空。由作是觀也。是心於染於淨通達無礙猶如虛空。次應入菩提心觀誦菩提心密語曰(言如金界)則於身中當胸憶間觀圓滿月。皎潔清涼無限數。多誦通達菩提心密語。必得心水澄淨菩提心月影現於中。次則於此滿月上觀五鈷金剛杵了了分明。誦密語曰。唵底瑟□導□□諑餀馗姾導□□諑飀□□□□□□榭□橫j□勵□□□□□□□□□□□□□□埤□楯橫吽慼槭P姾導□□諑餘□諑□□諑餿□□□□□□神□□□□饅婇□□誇□覽□□□□□□□六□□□□橫楯橫j□部撓媄L□楅覈□□□□□部慼澆晼慼慼慼禳敵E飀□□□□□□□□□芊慼慼慼慼慼慼澎情慼摯鞢熬恁慼慼慼慼慼慼樊勀韟C証□褓楈矩j□□楯橫吽慼戮O馗姾導□□諑騖餘□□□□諑送馯□襼導饐□視兜駧□□□□□□視祈矩襤鞢慼慼慼慼慼憤硃隉犛K□□糖□□□□酓a□祈矩j□□□□褸□□□□輻□□□□□飼褽□奅姾飀□觬□□□□□□□□□□□部慼澆晼撓堙慼慼慼慼慼撫|□□□駬□□鞳慼慼慼樁e埤□□妝姈□餑□埤□□□□娓驉潸薄摯鞢潸薄憫芋慼撫鶠慼潔瓮P姾奏娀埤□□□褸餑□□□埤□z□覜□□□□埤□□□夾□□楏褻奪□秈□樓z□奊□句也。又金界舉五喻。今舉九喻雲九種緣生者。五喻且觀五蘊空。九喻觀四大五陰空歟。大日經中舉十喻。唯識論舉八喻也。廣斂觀第三攝故且略彼歟。 本書事   金剛頂瑜伽五祕密修行念誦儀軌。 弘長二年二月六日奉傳受同八日記之了。 虛空藏   問。此法為何事可修之耶。答。儀軌雲。我依金剛頂經說寶部虛空藏法。為愍念在家薄福少德者所求世出世勝願多不遂意。若依此法修行。業報等障皆悉消除。福德增長心神適悅(略抄)私雲。依此文為福德可修之歟。又小野僧正記中為增益滅罪修之(見)仁和流為福德智慧修之(見御自筆)此法為福德智慧音聲可修之。   一。最勝王經玄樞四引大集經雲。從虛空中能雨無量珍寶。爾時地神乃至阿迦尼吒天皆歡喜唱音。此大菩薩可名虛空藏。時佛印可名虛空藏(云云)密經等之中福德文不及之。但大虛空歲念誦法一稱一念所得福聚文殊可信之。以前如被引之。   一。智慧功能理在絕言也。不及出誠文。凡今尊有四習。兩界儀軌求聞持軌也。軌大旨說福求聞持並說福智也。於滅罪者。諸尊通途功能也。福智是當尊別利生也。   一。虛空藏菩薩經(寶思惟譯)雲。若欲得智慧。若欲得眾愛惜。若好歌詠欲得第一音聲。若欲得王位百官位。若欲得。種種資財種種眷屬○。皆持此咒亦稱念我名(云云)(此文雖有諸經殊為音聲。誠證出之也)法輪寺有三局。福德間智慧間音聲間(云云)可思之。雖世俗假言既顯實德。可貴之也(已上)。   問。何故名虛空藏耶。答。御口決雲。虛空是不可破壞義。又三輪清淨義也(身口意雲三輪也)藏者能藏所藏能生義也。謂能藏者能含藏萬德故。所藏者此萬德為煩惱等所覆藏故。能生者彼萬德依此尊力能出生故也。此不可破壞能藏所藏等義出大疏十一併教王經疏第四等也(已上)私雲。凡當尊則一稱一念所得功德廣大如虛空。又一稱一念攝無邊德似藏。故雲。虛空藏也。軌雲。一稱一念所得福聚尚猶虛空。何況作意如法修持所願必獲殊勝成就(文)又此菩薩以無邊功德令滿眾生願。如開大庫藏而貧者與珍寶故云爾也。故虛空藏所問經第四雲。虛空藏菩薩得虛空庫藏充足諸有情。此藏無窮盡無邊功德聚得此清淨藏(文)又同第五雲。此菩薩於當來世必得成就虛空庫藏。能隨有情心之所求皆從空中雨如是寶(文)。 問。今此虛空藏十六大菩薩中何菩薩耶。答。御口雲。南方四親近中寶菩薩也。儀軌中寶部虛空藏菩薩(文)可思之。問。傳受方如何。答。軌雲。行者先應灌頂道場親對師受得儀軌(文)問。小野僧正(仁海)記雲。受學兩界大法之人。餘尊法只見儀軌得心修之(文)高祖大師既得灌頂之後。祖師受學諸經軌。付法傳並遺告等分明也。兩說相違如何。答。御口決雲。故僧正傳覺洞院說雲。或流灌頂已後師受覽之。或流灌頂已後雖末傳受。私披閱修之。但不授他(矣)當流入壇已後私披見。又授他無失。問。道場莊嚴方如何。答。儀軌雲。隨所樂處作一方壇作八曼荼羅。周匝懸幡上安天蓋。於壇西面安虛空藏菩薩像。持誦者壇東對像念誦。以種種時花散壇上。燒香燈明飯食果子隨力所辨以為供養(文)。   種子。.三形寶珠。問。.為寶珠種子。意如何(御自筆)。殊有其習。深祕深祕也(已)(上)。   道場觀。問。地上有八功德水。水中有寶山(文)意如何。答。地者金輪。八功德水者內海。寶山者須彌山歟。問。臺上有.字(乃至)左手持如意寶珠(文)爾者依何經軌耶。儀軌雲。想壇中有寶樓閣。內有八葉開敷蓮花。○本尊並及眷屬皆來集會(又請虛空藏印觀想也)求聞持儀軌雲。虛空藏身作金色。寶蓮花上半跏而坐。於寶冠上有左手執白蓮花。花臺上有如意寶珠。右手復作與諸願(取意)(善無畏不空兩軌全同)私雲。依聞持軌歟。本儀軌中不說圖像故。但寶臺有無不同(矣)祕藏記雲。虛空藏菩薩肉色。左手持開敷蓮花。上有如意珠玉寶。右手持寶劍(文)高尾曼荼羅圖像如記。寶珠寶劍皆有火炎。頭上者著五佛寶冠也。又御口雲。守朝已講所持正本尊像左持寶珠右作與願。是則道慈善議勤操護命等本尊也。大師又以此尊像修聞持法歟。謂之悉地成就本尊。又法輪虛空藏左持如意右取空劍(云云)妄如遺告抄。 本尊加持。根本印言(金界)金界羯磨會寶菩薩印也。此印言金界軌並虛空藏軌出之畢。私雲此印形表蓮花上寶珠歟。內縛是蓮花也。故密嚴院口決雲。內縛蓮花印也。肉團蓮花也(云云)寶形又寶珠也。一印軌中。白蓮花上有寶珠(云云)可思之。復此印言儀軌中名三摩耶印言。但印文二羽金剛縛(文)又軌中出羯磨印言文雲。止羽當心仰掌。智力捻如寶形。觀羽仰掌向前作施願之勢。念我身同虛空藏菩薩(取意)羯磨真言曰。唵縛日羅(二合)囉怛弩(二合引鼻聲)憾。   又印言(一印)御口雲。一印者求聞持儀軌。彼說一印法故。今印言出彼(矣)風空作寶。火已下握之。或伸之。雖似兩印。終是可印也。受灑水灑供物等時伸三指也。軌中說明功雲。若能常誦此陀羅尼。從無始來無間等一切罪障皆消滅。常得一切諸佛菩薩共所護念(文)(兩種儀軌始終文言全同)又密嚴上人傳理性房求聞持第八度悉地成就印有之。更問。   召請。大鉤召歟。又儀軌雲。請虛空藏印。二羽金剛縛直豎。忍願反戚如寶形。進力各屈如鉤鉤身招之。迎請真言曰(略抄)唵薩縛怛他(去)哦多(引)毘曬(引)迦縛日羅(二合)囉怛曩(二合)薩縛(引)捨(引)跛哩布囉迦弱吽鍐斛(引)怛覽。   結界。御口雲。軍荼利。儀軌雲。軍荼利身印。壇惠內叉。以戒方並押交上。以禪智並押戒方。忍願直豎。頭豎頭拄。進力屈如鉤。作三鈷形。即隨誦言。左右轉各三匝。成辟除結界(取意)真言曰。曩謨囉怛曩(二合)怛羅(二合)夜(引)耶娜莫室戰(二合)拏摩賀縛日羅(二合)矩嚕(二合)馱耶唵戶嚕戶嚕底瑟吒(二合)底瑟吒(二合)滿馱滿馱賀曩賀曩阿密哩帝吽發吒娑縛賀。私雲。以戒方並押交上禪智屈二無名合背。從二小令縛之間入掌。而以二大指押彼背。進力屈如鉤者。二風鉤立二中背而不著歟。   讚。御口雲。讚四智。若用別讚者南方讚也。儀軌雲。虛空藏菩薩讚曰。縛日羅(二合)囉怛曩(二合)素(上)縛日羅(二合引)羅他(二合引)縛日羅(二合引)迦捨摩賀(引)麼扼(二合)阿(去引)迦(引)捨櫱婆(去)縛日羅(二合)荼(馱夜反二)縛日羅(二合)櫱婆(去)曩謨窣堵帝。是即南方讚也。珍重珍重。   禮佛。御口雲。南無虛空藏菩薩(云云)。   字輪觀。御口雲。五大。   散念誦。御口雲。本尊者寶菩薩言正念誦明也。   軍荼利小咒。唵阿密利帝吽發吒(又用大咒)。   發遣(用總發遣印明歟)儀軌雲。次結三摩耶印奉送一切聖眾。奉送真言曰。唵縛日羅(二合)囉怛曩(二合)穆(御自筆)召請發遣結界等總別如例可任意也(云云巳上)。   出堂所作。儀軌雲。轉法大乘·印佛·印塔·廣行檀施。常須饒益一切有情(文)。 具書事   大虛空藏菩薩念誦法(不空譯)。   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八卷(同譯)。   傳受同前日同九日記了。   三月十三日一見了。在御判。 薄草子口決第十一 諸菩薩中   普賢。為滅罪修之。普賢念誦法(不空)雲。歸命禮普賢。法界真如體。我今依大教。金剛頂勝初。略出修行儀(乃至)若求解脫於依阿闍梨。求受於灌頂。若得許可已。方依本教修(文)御口決意雲。普賢與金薩理智不同。故普賢釋雲法界真如體。金薩智故。五祕密儀軌雲。金剛薩埵智身(文)若約眾生所具佛性。則理行二佛性真如本尊覺體也。故菩提心論雲。一切有情皆含如來藏性故。華嚴經雲。無一眾生而不具足真如智慧(略抄)私雲。此中真如者理佛性普賢也。智慧者行佛性金薩也。權宗於一切眾生理佛性雖遍在。行佛性有無不定。今遮彼故雲無一眾生等。又起信論中一切眾生悉有真如(文)是約普賢也。釋論中一切眾生皆有本覺(文)是約金薩也。師資各舉理行互成(矣)又五祕密經雲。瑜伽者作此思惟。我應發金剛薩埵大勇猛心。一切有情具如來藏性。普賢菩薩遍一切有情故。我令一切眾生證得金剛薩埵位(文)此文又明二佛性歟。勝初者勝初瑜伽也。灌頂者受明灌頂歟。或又受傳法灌頂者。雖不師受依本教得意而修行之歟。 問。普賢字義如何。答。大疏雲。普者遍一切處義。賢者最妙善義(云云)香象釋雲。德周法界雲普。淨順善稱賢(文)。   種子.○三形五鈷。問。種子三形依憑何說耶。又.為種子意如何。答。普賢延命口決雲。八葉座上有命字(.字也)或成五智杵(文)。普賢彼普賢延命本身故用彼種三歟。又此尊菩提心體也。以菩提心為第一命。故大日經雲。.字第一命(文)可思之。或.劍(石山)問。.劍用種三意如何。石山誰人耶(媔部C御自筆報僧御筆也).為種事。普賢理即真如也。.真如能生也。種子雖有了因生因差別。皆是諸尊能生也。普賢真如理豈以.不為種子哉。三形是理劍歟。石山者石山內供也。延命院師小野僧正祖師也(其德行大略如權人矣已上)。 或.。賢瓶(胎藏)御口雲。胎藏八葉中普賢種三也。   道場觀。問。依憑何文耶。答。普賢金剛薩埵軌雲。次想自身在須彌頂本初無中邊。普賢境界曼荼羅中央。普賢菩薩與八金剛明妃圍繞。四隅嬉戲等外供養金剛鉤女等。四門無量圍遶(文)(御口雲。八金剛明妃者八供養也。金剛通名也)又雲。修行者當觀自身如普賢菩薩。戴五佛冠。身如水精月色。右手持五鈷金剛杵。左手持金剛鈴。身處在滿月輪了了分明(文)(五相成身中文也)私雲。依此前後兩文作今道場觀歟。普賢菩薩軌中不出儀形等故。但鈴雲金剛雲般若。名雖異同表智故。乘白象王者依法花乘六牙白象等文加之歟。問。普賢與金剛顯密異初後別。依之理趣釋雲。金剛手○者此菩薩本是普賢。從毘盧遮那佛二手掌親受五智金剛杵即與灌頂。名之為金剛手(文)故又胎藏所圖普賢法花所說白象普賢不持鈴杵。何違此等說普賢持鈴杵耶。答。御口決意理智二身。又所變身延命。普賢延命別。能變身豈一同耶。依之以理趣釋成御義(矣)但私會今文者。普賢儀軌中依不出儀形今文約其體終是一金薩軌文轉用歟。五祕密軌雲。金薩者是普賢菩薩也。一切如來長子。是一切如來菩提心。是一切如來祖師(文)此文示初後雖異終是一身歟。理智雖別剋體唯一也。又義雲。所變普賢延命既持鈴杵。能變本身豈不爾耶。依之普賢菩薩軌中雲住慢印。又欲觸愛慢八供四攝等圍繞(見)若爾普賢何不持鈴杵乎。但至理趣釋者。五祕密軌雲。如經所說有三種薩埵。所謂愚童薩埵·智薩埵·金剛薩埵。以金剛薩埵間其二種薩埵修行得此金剛乘人即名金剛薩埵。准此釋理趣釋且約智金二種異分普賢金剛也。大師釋舉四種薩埵中。普賢是智薩埵攝故。今普賢持鈴杵者。普賢金薩間雜而約得密乘令持鈴杵歟(但理趣釋普金一人初後見。五祕密軌二人見。又普金同體異體經軌說不同也堮拲s自筆)普賢薩埵同異並所持物不同料簡之趣尤至要也。凡於一尊同體異名異體同名異體異名各各不同也。不可勝計。或儲會釋或不能和會。聖見定雖有由緒。凡見不知由緒者。管見之所致歟。強不可劬勞。於不儲和會彌增疑心故也。於此普賢法者以普賢金剛薩埵軌為宗要。是諸流大略一同之習歟。持鈴杵既出彼軌歟。可仰信(矣已上)又御口決雲。薩埵有四種。一普賢薩埵。二金剛薩埵。三大樂金剛薩埵。四付屬薩埵也。此四名通於金剛普賢二菩薩也(云云)私雲。大疏高尾口決等出薩埵不同(矣)私雲。出普賢儀形不同者。御口雲。乘白象而兩手作合掌。是華嚴法花等經所說普賢也。又胎藏八葉中普賢頭著五佛寶冠。左手執蓮上有劍。三鈷柄圍繞。右手伸掌屈地水向上也。故祕藏記釋此普賢雲。白肉色。左手執蓮花。上有利劍圍繞(文)文殊院普賢頭冠無五佛。左手持蓮。上有三鈷杵。右手伸五指掌面向上也。祕藏記雲。肉色。左手蓮花在三股跛折羅(文)已上依高尾曼荼羅圖像記之。兩院尊同二手屈肱也(不乘象也)。   召請。大鉤召。金薩軌中雖出印言。真言繁廣故。可用大鉤召印明歟。軌雲。則結金剛薩埵大誓真實印並誦密語。請聖眾降曼荼羅中(文)私雲。大誓印者極喜三摩耶印歟。上文彼印雲索多羅大勢真實印故。   結界。降三世。儀軌雲。次應住勝三世忿怒金剛三摩地立印○以印左旋辟除人天諸魔。右旋成結方隅界。即以印加持四處誦密語曰(略抄)私雲。印言常降三世大印大咒也。勝三世降三世同異如何。大日經中二尊俱出(矣)可決之(御自筆雲)勝三降三之同異古來之沙汰也。廣可尋(已上)。   本尊加持。根本印言。私雲。此印言出於金薩儀軌。名金剛薩埵三摩耶印又功說雲。由結此印修行者當住普賢大菩薩三摩地(文)金界軌名普賢三摩耶印言。五祕密軌中名三摩耶印言也。   又印言外五鈷者。三摩耶會金薩印歟。又常外五鈷印歟。言說處何耶(媔陰s自筆)是普通外五鈷印也。別次第可見之。言金剛界十六尊中普賢言也。出十六尊軌(已上)。   又印言。胎藏支分生印言也。問。有何故此印言用普賢印明耶(御自筆)是八葉九尊中普賢印言也。出胎藏軌等。豈不用此尊印明耶(已上)。   字輪觀(如次第)問。石山所出字輪觀字義依何說耶(御自筆)。誠不審也。顯經中廣可勘。華嚴涅槃經等字義多說之歟(已上)。   散念誦。問。此中本尊金薩(云云)本尊與金薩歟。若爾...即本尊普賢明也。金薩明何耶。又本尊即金薩。金普既二尊。何雲即金薩耶(御自筆雲)本尊與金薩二尊可有之勿論歟。其明名有多數。可任意。打任本尊。..明千反可宜歟。金薩金界羯磨會明若胎薩埵院明可宜歟(已上)。 讚。又有別讚出儀軌(云云)(別讚打任不可用之)普賢儀軌雲。摩訶(引)索(引)佉摩訶(引)囉(引)哦摩訶(引)縛日羅(三合)摩訶(引)馱耶(四)摩訶(引三)枳孃(二合五)耶(五)摩訶(引)羯摩(六)縛日羅(二合)薩怛縛(二合引)爾也(二合)悉地野(二合)冥(七)又功說雲。又誦次所陳最勝真實讚。能纔稱念故速令悉地圓(文)」 具書事   金剛頂勝初瑜伽普賢菩薩念誦法經一卷(不空譯)。 普賢菩薩行願讚(同譯)。   普賢金剛薩埵瑜伽念誦儀軌(同譯)。   金剛頂勝初瑜伽經中略出大樂金剛薩埵儀軌。 普賢延命(又為增益延壽修之)問。延命普賢同異如何。答。御口決雲。兩法是同法。但本尊異也。依之二尊同用壽命陀羅尼經及軌也(云云)私雲。不空軌雲。當觀.字○成大金剛壽命菩薩(文)(壽命菩薩者延命菩薩也)同軌雲。.字是普賢延命種子也(文)故知二尊雖別真言儀軌等同故。一經軌中交譯歟。例如彼天台前後兩番經雖異兩番五時經名揉譯為一部歟。問。二尊各別方如何。答。御口決雲。論實體則四尊雖同體。約分相則四種自差別。所謂金薩普賢如次智理二身。如先註(矣)延命普賢延命即如次又金薩普賢之所變。本身既理智二體。末身隨又應兩用(云云)私雲。理智各有體用故。開而為四尊。以用歸體。唯金普兩尊也。合理智而攝一心。而大日一尊也。釋論末師釋雲。四覺圓合唯同一覺(智)四理無差唯是一理(理)理智無二契合心源○不二大乘離言果滿故(文)可思之。又理智同眾生一心。理心上假立命根雲普賢延命。智心上假立命根雲延命菩薩。委如先注(矣)(此寄權教之謂馳實教之談而已)。   種子。.不空軌雲(如上所引)。 三形甲冑。金智不空兩軌所說印言既甲冑印言故。三形甲冑義自成歟。(御自筆雲)三形甲冑事先師僧正聊迴私案雲。以無常喻箭。顯經等說。是防無常箭事不如金剛甲冑。是愚案也(云云)愚老私勘大日經疏第九金剛甲真言句義雲。次明甲義。若法是造作故所成。當知但有假名從緣遷變。尚不能自固其性。況能蔽押六塵利箭耶(文)此文令覽先師之處頗有感(矣已上)。   道場觀。普賢延命口決雲。須彌山頂有.字。變成七寶殿堂。其中有.字變成八葉蓮花。花上有四.字成四大象。像上有.字成千葉花王座。座上有.字成圓淨月輪。輪上有.字成八葉蓮。蓮上有.字變成金剛甲冑。而轉成金剛壽命菩薩。著五佛冠。具足二十臂。操持諸印(云云)又雲。八葉座上有命字(.也)成五智杵。轉成本尊金色之相。具二十臂。執持諸寶(云云)又雲。口決雲。此尊通身黃金色。著五智寶冠。具足二十臂。而執持十六尊並四攝三摩耶標幟(右方薩王愛喜寶光幢笑鉤索。左方法利因語業護牙舉鎖鈴)被殊妙輕衣鬘絛緩帶坐千葉寶花。花下有四大白象。其象各向外方立。像頂上有四大天王。向外方立。誓護世界(文)(此金剛智口決云云未審)問。此尊五佛寶冠二十臂等表示如何。答。同口決雲。金剛壽命薩埵智身者。五智聚集而大樂金剛薩埵以四波羅蜜十六大菩薩而為二十臂以五分法身而為寶冠。內四攝供養而為禪悅。外供養而為法喜。四攝方便三世諸佛而為毛孔。頞已上過去千佛。心已上現在千佛。心已下未來千佛。以此尊三世常住金剛壽命薩埵智身(云云)。問。大象五千群像表示如何。答。同口決雲。四象表生老病死四苦(云云)表示未檢之。(御自筆)五千象事或古德義雲。仁王經(古譯)手持五千劍輪(云云)五千輻輪表摧五千惡也(云云)今五千象可知之(云云已上古德義)問。三世常住金剛壽命義如何。答。此菩薩一身以三世三千佛身成之。三世佛身同在現在一身故雲三世常住歟。又十界中常住不滅身是佛界。此菩薩一身即三世佛身故雲三世常住。是金剛智口決意不出此歟。問。何故三世諸佛為身十六菩薩等為臂耶。答。御口雲。現在悉地中強勝是延命也。悉地中大悉地故。一人力此事難令成就故。聚集多佛多菩薩。而現身成彼悉地也。問。象鼻卷獨鈷杵事如何。御口決雲。獨鈷須彌山也。無熱池邊有大象。帝釋戰修羅時乘彼象。像拔大山打破修軍也(云云)意被大誓甲冑降伏天魔惡類成三世常住正覺乘彼象雲歟(御自筆)帝釋手持一鈷。是須彌山。執持習也。依此山王也(云云)。 召請。結界。本尊加持。正念誦。字輪觀散念誦。發遣等。皆以如前延命法(矣)」   伴僧(半分念誦半分讀經)御口雲。念誦明者。.....咒。經者金剛智譯壽命經也。此大法故伴僧二十人。前延命非大法故不過六口(矣)」   御加持。降三世咒。問。依兩軌說者。斷天並後命尊也。延命加持不符順耶。答。御口雲。斷噁心延善心故。金剛壽命加持尤順歟。依之述甲冑印意雲。為降伏天魔惡類成最正覺故被此大誓甲冑(文)又天摩惡類奪眾生報命故。降伏彼魔覆護眾生壽命之結護尊故用之。私雲。若彼天未蒙降三世苦治。爭願大日令蘇生三世常住壽命。恐唯萬六千壽極未及常住命。故知斷命之苦反延命之因也。例如釋論中斷根本無明雲報恩無盡也。問。延命普賢延命儀形異如何。答。理性院授心抄雲普賢延命像者。乘三頭象。大象之下有一大金剛輪。金輪下有五千之群像。三臂像白肉色。左五鈷鈴。右手五峰杵。頂戴五佛之寶冠。千葉白紅色蓮臺座(云云)是最勝...經所說也。普賢延命像(云云)但延命者大安樂不空身菩薩也。不乘象。左鈴右杵也。金剛智三藏為延楊貴妃之真身命畫金剛壽命菩薩像(云云)其像者口決雲。乘四佛像。像之頂上有四天王尊像。二十臂也。十六四攝三昧耶形持之(云云)大略二臂二十臂同象像也(文)祕藏記大樂不空金剛真實菩薩(白肉色。寶冠在五佛。二十手。各持十六四攝三昧)(文)御口決雲。大樂不空菩薩是普賢延命也。又故僧正最勝陀羅尼經所說延命彼乘三頭象(御自筆)故僧正最勝陀羅尼經二臂乘象像外題。延命像被書之。兩尊同體之旨被存之旨(已上)私雲。當流習二臂持鈴杵之像不乘象。是延命菩薩也。二十臂持十六菩薩四攝標幟無象。即普賢延命也。二菩薩形像兩流傳相違如何可決之。(御自筆堙^流流差別不始於今。何可和會乎。若強欲會者。以故僧正所存可決之歟。如上出之(已上)。 壇場莊嚴事。先於御聽聞所之間建大壇。大壇左邊建護摩壇(近來隨便宜或右邊建之)次十二天壇。次聖天壇建之。各壇上支分如常木法。但大壇上經箱共安之。又中央火捨不用之。大壇護摩壇之間建七層輪燈燃四十九燈。或說佛前大壇。之間建輪燈(云云)。   付此法招魂作委細如祕鈔。此事祕事故普通不許之。故今次第不載之。其本說三十卷教王經十四諸經要集第十九有之。 具書事   如延命法舉。   普賢延命菩薩法口決(金智譯)。   延命菩薩(為增益延壽修之)問。此法生起如何。答。儀軌意雲。毘盧遮那如來於色界頂成等正覺。即下須彌頂於金剛寶樓閣依一切如來請欲轉法輪時。即入三摩地觀見大自在天剛強難化執持邪見非服我寂靜大悲之身堪任調伏。即入忿怒三摩地。從胸臆間現出五峰金剛大菩提心。流出四面八臂威德熾盛降三世身。遍禮大日及一切諸佛。唯願世尊示於我何所作為。佛告降三世。汝今降伏彼難化諸天等令歸三寶發菩提心。即伏彼而歸三寶。唯大自在天持威德而生拒敵。降三世種種苦治乃至於死。左踏大天右踏天後。於是毘盧遮那佛入大悲愍三摩地已。即說金剛壽命陀羅尼。復入金剛壽命三摩地。乃結印加持彼天王。還復得甦更增壽命。歸依諸佛發菩提心。灌頂受記證得八地位(金智壽命念誦法不空壽命經法取意杓之。兩軌文言少異義理同。但金智軌不出足踏天後也)御口決雲。普通右踏自在左踏后妃。是則定惠相順故。而今不空軌左踏男。右踏女。此則甚深祕也(云云)。委如壽命經法記之。又金剛薩埵儀軌雲勝三世四面八臂。左腳踏摩醯首羅。右踏烏摩(取意)此文同今軌(矣)但降勝同異有論歟。   道場觀。不空儀軌(護摩法)雲。火既熾已。於光焰中觀八葉蓮花。於花胎中。當觀.字。光明晃曜遍照成大金剛壽命菩薩(文)金智軌雲。即於火中想八葉蓮花。於花胎中想於.阿字。光明遍照成金剛壽命菩薩(文)問。兩軌同八葉花臺(云云)次第千葉蓮臺依憑如何。又種子兩軌..也。次第或.字也。相違如何(朱加炎點。又別義歟)答。或雲。大勝金剛為本(云云)瑜祇經雲。身住千葉大白蓮花(文)抑此法以大勝金剛為本事如何。私雲。理性院口傳雲。普賢廷命二臂像白內色。左五鈷鈴。右五峰杵。頂戴五佛之寶冠。千葉白紅色蓮臺座(云云)是最勝陀羅尼經說也(云云)此經說順當流延命像。恐依此說歟(御自筆)千葉蓮座事。覺洞院口決雲。千葉蓮第二地菩薩所座也。此宗意初地頓極第二地即極滿佛也。大勝金剛為本。第二地已上不可有佛也。   問。千葉事暫爾也。以此尊為極滿佛事如何。答。金剛智口決可見之。五智聚集(云云)。四波羅密十六尊為二十臂(云云)三世諸佛為毛孔(云云)又額心上下為三世三箇佛(云云)豈非究極佛哉。問。大勝金剛為本義如何。答。諸佛中以佛頂為最上。頂相勝故也。此尊祕經說可見之。十方淨妙國○最尊獨無比。大轉輪王能摧諸佛頂能攝諸等覺親近為眷屬(文)當尊豈非最勝果滿之佛乎。普賢延命金剛智口決也。此尊最甚深祕經誠文也。仍大勝金剛雲為本歟。可思之。猶猶可受明師口決而已(已上)次.乘不可得義乘運載為義。從近至遠。行延義故為延命種子也。.又本初不生義。生滅是無常。不生不滅即三世常住義故。為金剛壽命種子歟。又大日經雲。有情及非情.字第一命(文)故為延命種子歟。問。延命菩薩持鈴杵。依憑安在耶(御自筆堮恁^延命(持鈴杵)像出普賢延命經最勝陀羅尼經等也。延命普賢延命。於本身聊雖有薩埵普賢差別是則同體也。延命二臂表普賢延命二十臂初後也。法同法也。只讀經有無伴僧等多少差別也。仍二臂延命本說普賢延命經等引之無失也。理性院口傳意又同之歟(委奧注之歟)又種子..差別。.加涅槃點證入意也。一往延命.普賢延命.雲。再往只一同也。仍.朱加涅槃點此意也(已上御自筆)。   召請(大鉤召)。結界(降三世)。   本尊加持。甲冑印。壽命言。   結胄印。被甲言。御口雲。結胄時結處肩已下各左右結。但先右後左。一處各三結一咒也。無舞儀合掌等歟。又印相表示等如壽命經法時記之。不空儀軌雲。次結金剛壽命加持甲冑密印各以二手作金剛拳。以進力右押左。相鉤安於頂上。即誦壽命真言七返(上文雲。金剛壽命真言曰。唵縛曰羅(二合)喻□娑縛(二合)賀)金智軌雲。復想金剛薩埵菩薩相好。即結金剛壽命陀羅尼印(不空軌雲。金剛壽命加持甲冑密印)二手金剛拳。以頭指右押左相鉤安於頂上。即誦金剛壽命陀羅尼七遍安於額上。分手繫頂後直舒一指。遍身施轉如環甲冑勢(不空軌雲。直舒進力旋轉如環○)甲冑真言曰(不空軌雲。護身被甲真言)唵砧(謪簪反)縛日囉(二合)欲。由加持此印故。獲得金剛不壞。離諸災橫。見者歡喜生恭敬(文)私雲。不空軌中結處悉舉之。但聊違次第結處。又終作垂帶勢。又壽命陀羅尼者。次第中初明也。兩軌俱有之。軌中說功雲。受持念誦每日各三時別千遍。過去所有惡業因緣短命夭壽。由持此陀羅尼故。信心清淨業障銷滅。更增壽命(文)。問。第三度本尊加持何故不舉大日耶(御自筆雲)大日及加用諸尊或初度或第三度本尊加持舉之也。今不舉大日者且略之也。尤可加用也。   散念誦。本尊二種歟。但壽命真言千反。   執金剛真言。金智壽命經出。吽吽屍棄(一)薩縛訶。   四天王。又同經出。壽命法載之。   讀經。金智譯壽命經也。   四種法作壇事。不空軌雲。若作息災延命法者。面向北座。當作圓壇。諸聖眾悉皆白色身。著白衣供養白食。諸供養具一切皆白色。燒沈香。若作增益富饒法者。面向東座。身及聖尊及身衣服並及供養食果器物一切黃色。燒白檀香。若作調伏法者。面向南坐。身及本尊衣服供具一切盡皆深青黑色。燒安息香。若作敬愛法者。面向西座。身及本尊衣服供具一切盡皆赤色。燒蘇合等香(文)。 具書事   佛說金剛壽命陀羅尼經(金剛智譯)。   金剛壽命陀羅尼念誦法(金剛智與不空譯)。   金剛壽命陀羅尼經法(不空譯)。   弘長二年二月六日奉傳受已上三尊。同十日記御口決畢。願以三尊祕決之抄記必得三世常住之壽命(而已)。 金剛佛子賴瑜   地藏。御口雲。此尊為滅罪福德菩提修之。地藏儀軌(不空)雲。若欲供養者。安置菩薩像。向面西持誦。燒香散時花供養慈悲尊及無量壽佛。現世得福利後世生極樂。持念心咒者受人供無罪。誦持神咒者具足輪王寶。常見地藏者。不受定業報。常聞地藏者不得百病。然誦根本印者速得無上道。一切佛菩薩常當來守護隨意奉事。誦持神咒者摧伏諸魔軍。供養地藏者成就一切願。不簡淨不淨。當念一切時。當獲得安穩。當念急難中。消除諸障難(文)私雲。准此文者。兼除病所望等歟。凡厥鷲嶺月隱一伏如馳龍。花雲暗三會猶遙。佛前佛後之昨今。濁惡濁世之人天。若非地藏方便之力。爭有我等得脫之期。因茲如來慇懃之付屬獨勝他。眾生濟度之利益偏被自。故本願經下雲。現在未來天人眾。吾今慇懃付屬汝。以大神通方便力勿令墮諸惡趣(文)本師付屬既不誤。末代男女誰絕望(矣)且釋名者。地生萬物。藏收眾寶。此菩薩以福智二德施於眾生似彼故云爾歟。若約法者。地者菩提心大地。藏者無盡莊嚴藏也。此菩薩為濁世導師。而觀知一切眾生無盡莊嚴恆沙已有令彼開發。故雲地藏也(已上愚案也。勿為指南矣)問。地藏有幾種耶。答。御口雲。小野僧正記中。出六地藏種子。 問。.三形別未見經軌本說(矣)(云云)。   種子。.御口雲。疏中.三業因也。(云云)此尊化眾生令生三業菩提故。以.為種子歟(非師傳也)。   三形幢。御口雲。地藏南方幢菩薩是一尊故用幢歟(媔部^。私雲。大師胎藏次第地藏旗(文)又地藏有勝軍地藏故。以幢為三形歟。問。地藏大悲菩薩憐愍一切眾生。而軍旗征伐怨敵之器相也。何為地藏三形耶。答。大悲有降伏用。釋尊舉一指降魔。即萬行精進力也。不空伏醉象忽入慈心定。可思之(已上堙^。   道場觀。不空儀軌雲。若復有人欲供養者。當畫地藏菩薩像。內祕菩薩行外現比丘。左手持寶珠。右手執持錫杖安住千葉青蓮花。東北方畫觀自在菩薩。東南方畫勢至菩薩。西南方畫金剛手菩薩。西北方畫文殊童子。四大菩薩各卒眷屬。本師無量壽佛最後慈悲身體圍繞(文)又無畏軌雲說畫像法。作聲聞形像者。著袈裟端覆左肩。左手持盈花形。右手施無畏。令坐蓮花。後作居坐大士像。頂著天冠。著袈裟。左手持蓮花莖。右手如先令安座九品蓮臺(文)私雲。形像依後軌初說與初軌說歟。兩臂中左手依初軌。右手依後軌歟。祕藏記雲。地藏菩薩白肉色。左手執蓮花。上幢幡右手持寶珠(文)次第三形注蓮花上有幢者。順此記文歟。高尾曼荼羅地藏院地藏菩薩兩手持物如記。右手當心。掌仰上在一圓珠也。此像頭著天冠。如常菩薩形。非沙門形也。同無畏軌後說也(媔部^大疏第五雲。次於北方畫地藏菩薩。於種種間飾雜寶莊嚴地上。以金銀頗胝水精四寶為蓮花座。令窮極巧麗。其菩薩在花臺上。光焰周遍其身如在胎藏。故雲處於焰胎也。此聖者主持寶王心地性中性起功德無邊寶藏故。其標幟以一切珍奇雜寶綺錯莊嚴也(文)(已上堮恁^問。現比丘形有何故耶。答。御口雲。初出現娑婆世界時示此形也。是即令此界眾生出離之表示也。出家形是出三界相故,問。蓮花上幢方如何。答。高尾曼荼羅圖雲。T79024301.GIF 召請(大鉤召)。無畏軌雲。次請印二羽三補吒進力來去(文)三補吒先虛心合掌也。明不出之。 結界。軍荼利。寶部金。又馬頭(蓮花部台)御口雲。軍荼利根本印。兩手各以大押小甲。餘三指離立如三鈷交腕。順逆各三轉。明各一反。大小二咒中隨意用之。小咒。.......   本尊加持。御口雲。兩種印言俱出於胎藏也(但後印本次第用缽印。今印作內縛頸次第印也)問。兩印表示如何。答。初印御口雲。二中離立是表黑白二幢也。地獄中眾生惡增時現黑幡。善增時現白幡。彼眾生善惡增者依歿後追善也。又義雲。二幡福智二嚴也。從彼二幡出生福智受與眾生歟。   字輪觀(五大)散念誦。問。何故用寶生言耶。答。地藏南方四親近中幢菩薩。寶部尊故用部主言也。問。儀軌中雲本師無量壽佛(文)何違此文耶。又寶部尊義用寶生者。可用幢菩薩言(媔陰s自筆)地藏金界寶部胎界蓮花部也。今付寶部用寶生也。若付蓮部時可用阿彌陀(云云)問。爾者印言不用幢菩薩。二種共用胎藏乎。答。印言等且付儀軌用之歟(已上)。   讚(四智)問。別讚(如何)。   禮佛。御口雲。梵號中..地..藏也。   發遣。御口雲。用通發遣印言。無畏軌雲。以觀手禪進彈(文)(御自筆雲)此印即通撥遣也(云云)。   印言事。不空軌雲。爾時地藏菩薩即說心咒曰。<曩莫三曼多沒馱喃訶訶訶索怛拏娑縛(二合)訶。次說印相。外縛二風如寶形。二空並立。地水四指散立。纔說此咒已。十方一切佛菩薩皆悉歡喜當作證明。於時地藏菩薩白世尊言。若有一切眾生誦持此心咒墮三塗。我誓不得大日普賢位。是神咒一切如來智慧。無量菩薩慈悲心。若有人結誦。一切所作皆得成就。更無過者(文)又雲。若有人每日誦此心咒三百五遍。其人臨命終時見地藏菩薩往生安樂國。復每日平旦日午日沒三時。洗浴別著一具淨衣。即誦此咒一千反。現生具足七寶(文)無畏軌雲。爾時地藏菩薩○有空中示現無量神通。以神口說咒曰。唵閻摩他閻摩爾俱苾俱苾三曼多娑縛賀。   次說心咒。唵炎曼他娑縛訶。   次說心中心咒。唵砥呬(二合)。   又此軌中護摩相應物事委細說之。檢可見。   尊像功德事。不空軌雲。若復有人常見此菩薩面。決定罪障皆悉除滅(文)又雲。或復住於善心作塔及佛像恭敬供養。速成無上道。如是等善根不具足者。不至佛道。若欲至佛道。安住於懺悔法稱念地藏菩薩恆沙萬德。速得無上正等菩提(文)十輪經雲。假使有人於其彌勒及妙吉祥觀自在普賢之類而為上首兢河沙等諸大菩薩摩訶薩所於百劫中至心歸依稱名念誦禮拜供養求諸所願。不如有一人於一食間(乃至)禮拜供養地藏菩薩(文)(又本願經中舉多種功德檢可見)。 具書事   地藏菩薩儀軌(輸婆迦羅譯)。   金剛頂地藏菩薩念誦法品一卷(不空譯)。   地藏菩薩本願經三卷。   弘長二年二月十一日於報恩院奉傳受。同十二日記。御口決傳受同先同十四日記之。 此尊目錄中雖彌勒次列之為調卷前後之。 薄草子口決第十二 諸菩薩下   彌勒(御口雲。為滅罪修之)。   大疏第一雲。慈氏菩薩者。謂佛四無量心今以慈為稱首。此慈從如來種姓中生。能令一切世間不斷佛家故雲慈氏(文)大師釋雲。彌勒菩薩三摩地門所謂大慈三昧一切如來大慈無量悉名彌勒(文略抄)御口雲。彌勒因菩薩大金剛輪小金剛輪轉法輪是一體也。故成就院寬助僧正欣求都率。而最後終焉時。結誦小金剛輪印言(云云)可思之。   種子。.御口雲。淺略義.字菩提心為因義。彌勒為釋迦補處。又示因義。又西方四菩薩中因菩薩故。深祕義大日彌勒一體故。用大日種子。三形塔印無所不至又可思之。私雲。三種真言中第三明初.字為種子歟。大日經疏第十釋彼真言雲。然此真言以.字為體。即是本不生義。生者生老病死一切流轉之法。彼即體常自不生。是阿字義也○又能知法體不生故。達鑒群機一切心性無所不了現覺。隨彼所應得者而成就之。即是慈中之上。遍施眾生無有窮盡也(文)依此釋則知阿字不生義故。達眾生心性。達心性故。隨應度者而令成就之。是慈也。故知.字即慈本故為種子也。   道場觀。慈氏儀軌上(五大觀品無畏釋)雲。漫拏拿大圓明內更觀九圓明。八金剛界道其中圓明慈氏菩薩白肉色。頭戴五智如來冠。左手執紅蓮花。於蓮花上畫法界塔印。右手大母指押火輪甲上。餘指散舒微屈風幢。種種寶光於寶蓮花上。半跏而坐。種種瓔珞天衣白帶鐶釧莊嚴。於八圓明中安四智三摩耶等。下曼荼羅中一一分別(文)又同上卷(真言品)雲。觀遏字變成法界塔。在於圓明中又轉變塔成慈氏本尊身。即此尊身即是俞哦者身。是故三密轉成三身。故以心量心以心觀心。如實知自心。即是母地心。初發心時便成正覺。此心發時便成普賢色身三昧耶身(文)又下卷(畫像品)雲。其畫像中心畫大圓明。更分為菩薩。中心五圓四隅四半月。圓明中間。用十二金剛界道。金剛頂上安率都(二合)婆法界印。中心置本尊慈氏菩薩。首戴五如來冠。左手持蓮花。花上置法界塔印。右手作說法印。結跏趺坐。左圓業波羅蜜。右圓寶波羅蜜。前圓法波羅蜜。後圓金剛波羅蜜。東北半月花菩薩。東南半月燈菩薩。西南半月塗菩薩。西北半月燒菩薩。又圓下左邊半月降三世。右邊三角不動尊。兩邊各三箇首陀會童子(取意)私雲。依此等文作此觀歟。種子三形約真言本文。尊形依畫像密說歟。若觀色相莊嚴可依五大觀本歟。又眷屬圍繞委觀之。可依畫像品歟。問。別次第觀違今觀事如何。答。廣略隨宜歟。又別次第中尊依五大觀品說。圍繞眷屬依曼荼羅品說歟。今私眷屬圍遶依畫像品。是又略儀故。高尾曼荼羅八葉彌勒頂上安塔。左手執蓮花。上在軍持。右手屈肱。掌面向外伸諸指也。祕藏記雲。白肉色。右手執蓮花。上在鍕持瓶(文)。問。頭上佛與塔相違如何。答(云云)。御口雲。演密抄雲。觀音指佛師。現在故。彌勒持塔師。滅度故(文)依此釋者。彌勒可戴塔歟。觀音彌勒俱戴本師也。意雲。彌陀現在故戴佛也。釋迦入滅故戴塔也(為言)。   召請(大鉤召)。儀軌中出別印言。二手金拳各伸風交腕三召之。明曰。鄔□毼□□諑集□伐][白*左]啷(二合引)俱捨[白*左](更請入道場請住兩種印言有之)仍印言多故用大鉤召印言歟。   結界。不動。又可用降三世歟。儀軌中辨事印言用之故。隨又別御次第散念誦用不降二尊言。可思之(又御口意無能勝歟)。   本尊加持。初印言。御口雲。印名寶瓶印。言梵名加種子也。...梵名.種子故。又雲。口傳用無所不至印最祕說也。御口雲。虛合二風兩[}/即]屈拄二空頭也(云云)私雲。別次第二風作寶形(云云)是則塔印異說歟。此兩印俱表彌勒三形歟。塔瓶同彼尊三形故依之。儀軌中蓮花上安塔。高尾曼荼羅蓮花上軍持。可思之(媔部C御自筆雲。報僧御筆也)印塔輪寶瓶三種也。但輪瓶同體異名也。菩提心義第五雲。大方廣莊嚴經。釋迦成道欲轉法輪時。有菩薩名轉法輪。即以輪寶奉獻世尊。世尊受之持轉法輪。其輪唯一自具八輪。以標一實佛智具八法身。是大日尊正法輪身(云云)大藏嚴經第十一雲(大略如上。但輪有千幅)(云云)普曜經第七勸助記法品第二十三雲。發意轉法輪菩薩○叉手帳此金色香水。滿瓶弘逝洗浴淨心眾垢無遺。於時世尊則轉法輪而勸助之○(云云)此經大莊嚴經同本異譯也。而莊嚴經說輪。普曜經說瓶。今彌勒輪瓶以之可思歟(已上)又御口雲。用塔印最祕說者。習彌勒大日無二一體為當尊祕事也。   種子。.又同也(云云)私雲。於二尊一體傳可有四種不二。謂依報不二正報不二依正不二是生佛不二也。初依報不二者。密嚴院式雲。抑此天者(都率天也)若就淺略者。應化等流之淨剎。若依深祕者。淨妙法身之佛土也。能居慈尊稱之毘盧遮那。處住足天(知足天也)豈非法身淨土。密印所標祕趣可知(文)(私雲密印者今塔印歟。此文通正報不二深義。更問)次正報不二者。儀軌下雲。灌頂說法悟無生。慈氏大日同一體。毘嚕左那即慈氏。一生菩薩即愈哦。自心即是母地心。母地即是慈氏尊。三種無二元一體。是故我求如實智(文)(私雲。此中一生菩薩者彌勒也。此文通本尊行者不二也。菩提心者即行者自心故)次依正不二者。謂此塔印是大日慈氏依報五輪也(都率密嚴)又正依五輪也(大日慈氏)故知依報輪圓之法界能住所住瑜伽之佛體也。依之密嚴院塔釋雲。舉十德中或十方淨土入塔中。或三世佛陀攝一塔。故依之塔印祕事者。或習三形。或習尊形。或習依正不二。此等習經印形悉有之。甚深甚深更問。甚深哉。雙圓性海談四曼自性。尊高哉。重如月殿說三密自樂。委細在口傳。不能縷記而已。次本尊行者不二者。既上所引軌中。三種無二一體(文)三種者大日慈氏行者也。又同軌上(五大觀)雲。若為欲現世不捨色身速證慈氏宮同會說法得大悉地者。必依此愈哦念誦。必獲無上大悉地。頂上觀三角智火遍身燒盡五蘊皆空。唯有空寂從中觀金剛座。要下金剛輪(有真言)金剛輪上觀水輪。形如滿月(有言)又水輪上當心上想火輪。三角赤色(有言)又於肩上觀半月。狀若黑風(有言)又於頂上觀欠字為虛空具。一切色(有言)以五智輪嚴身。普通真言一切佛心印加持五處。即成金剛不壞無漏智清淨法身(略抄)私雲。今此五大嚴身觀者。以本尊五大莊嚴行者身心也。謂.字不生種子落地輪。則待水土緣始芽故有水輪。雖有水土緣不遇燸氣不生根莖等。必待日輪燸氣。得具根莖葉。故有火輪。雖有水土燸緣不增長。必待風力得生長。故有風輪。雖有水土風。皆悉堅實。何能生物。故最上有虛空也。行者手結印。口誦明。意作五大觀。時轉凡夫三業。而成本尊三種無二元一體即此意歟(五大嚴身義依祕藏記意)(御自筆)五輪嚴身四種不二之義非啻一尊之肝要。為三密之心符。深專地慮之懇念可作雲空之覽。而已(已上)。 又印言(台藏八葉印言)疏第十七雲(八印品)第八印合掌(掌心相到)已先左轉(右覆左仰)次右轉(左覆右仰)即是也。此是迅疾持印。謂如來祕密神通之力。加持迅疾之義也(略抄)御口決雲。合掌者合掌也。順逆各三轉。明各一反。合六反歟。又疏曰。瑜伽謂諸佛瑜伽也。摩訶瑜祇爾此真言主。住大瑜伽也。未得瑜伽令得之。謂能授與修行者願。於瑜伽而得自在也。瑜藝詵伐哩欠空也。闍哩生也。謂空生也。迦是作也。作此生等於空也。   雞莎訶(文)問。疏雲。第七西北彌勒菩薩。第八東北觀自在菩薩(文)此釋八印中第七法住為彌勒印言。第八迅疾持印言為觀音印言見。仍違本說用此印言耶。答。御記不自由。別次第並延命院胎藏次第此印言用彌勒也。故胎藏迅疾持彌勒(文)凡八印配八葉尊事。疏與延命院次第文殊彌勒觀音三菩薩配當相違。可決之(媔部^本文師傳相違時一向付師傳。小野之習也。先先如言之(已上堙^。 又印言(胎藏如來身會印言)此印言慈氏儀軌中出軌上(真言品雲)慈氏菩薩住發生普遍大悲心三昧耶。真言曰○(如次第)其心手印相。以智定二手虛心合掌。以二風輪屈二火輪下。餘如依舊。以印加持五處。即成慈氏菩薩真身(文)。私雲。前兩說中當寶瓶印歟。疏第十雲。時彌勒菩薩住於普遍大慈發生三昧。自心說者普。謂平等。遍滿一切法界也。稱於法界而生大慈能遍與一切眾生正法之樂。是彼所入門也○阿誓單闍耶(此謂無能勝也。闍耶是勝。阿是無)薩縛薩埵(一切眾生也)阿奢也(心性也。謂彼先世所習行諸根性慾奴竭多(知也。謂能了知眾生諸根性行)○若有眾生能通達受持讀誦此法。行者不久即同彌勒之行也(文)(大師雲大慈三昧以與樂。為宗文)大師釋此真言雲。若誦此一真言。則為持入彌勒所證所說一切法。即不經三大劫一生成佛。常途說雲。彌勒菩薩位居十地當來成佛。如此之說所謂未了之言(文)又雲。大慈三昧亦是大日如來四行之一也(文)私雲。既雲四行隨一。定知大日彌勒一體也。疏雲。四佛四菩薩是醍醐果德無淺深故(云云)又儀軌雲。.字變成塔變成慈氏身。此身即行者身。故三密轉成三身。以觀心如實知自心。即是菩提心(取意)此中有味。深思當見。真言教意以如實知自心為宗。故大日經中說。雲何菩提。謂如實知自心(云云)大師得此文而釋謂如實知自心此是一句含無量義豎顯十重之淺深橫示塵數之廣多(云云)實如實知自心雖通十住心。且大師約觀音所證而第八住心立如實知自心之稱。無畏據彌勒所證示如實知自心之義。謂慈氏三乘初觀音一乘初也。各舉初顯後。兩祖舉二途二尊成一揆也。然如實知自心是三乘一乘各謂名我。實尋實原源唯真言談也。三種無二一體軌文良有以也。又軌中更有印言。上卷(真言品)雲。以昧怛(二合)唎也菩薩法界印加持本尊及己身五處。便成慈氏真體(文)。   法界印。二手內縛二中伸立。一寸半許離二風。著二火背。以二大捻二火上[}/即]。開二大來去(取意)。   又法界印。如前印。二風相背屈。二空並押火中文。火開離如先風幢來去(取意)(此印二風不審)真言。納[牟*古](引)□□□□□□諑餘□導□□諑飣□襼導□毼褸□駴□□□□□□襼導糖□□□□□囍捸]二合)羅(上引)耶(二)母(引)地薩怛□□□□襼導□毼褸□騎□□餘□□□□□□□□□□□S〨羚□芯□□□羚□芥□□□□□□□魽慼樑R□□□(二合)妹怛利(二合)妹怛羅(二合)莽曩洗(八)妹怛羅(二合)糝婆(上)□□襼□飥餘□導□□諑駴□氡□□□□芯□S〧□□槔耳(二合)賀(上)。上件真言兩印用之(云云)。 正念誦。大悲三昧咒。   字輪觀(五大)私雲。此法五大觀專相順歟。儀軌中有五大觀品。又三形既塔婆故。   散念誦。別次第雲。佛眼。大日。本尊。   四波羅蜜。不動。降三世。大金。一字。   私雲。本尊正念誦咒歟。四波羅蜜者羯磨三摩中何咒耶(御自筆)可用羯磨咒。諸尊通例也(已上)。   禮佛。御口雲。梵號............。漢號南無彌勒菩薩。   讚(四智)軌說同如意輪。問。何故二尊讚同耶。答。御口雲。三井流如意輪彌勒同體習之。圓滿院僧正雲。彌勒軌中。大慈大悲如膠漆(云云)是則觀音彌勒同體義潤色也(云云)此義實神妙(矣)私雲。四行菩薩中約彌勒觀音二尊見如實知自心之義。成二尊一體義歟。所謂觀音大悲開示眾生之佛性而拔其苦厄。彌勒大慈觀知眾生之心性而與正法樂也。此慈悲者憐愍心徹骨髓令度脫無餘眾生之苦成就無盡法界之樂心也。此心即如實知自心故。依之軌雲。自心即是母地心。母地即是慈氏尊(文)又彌勒三昧軌雲。大慈心三昧耶。疏雲大悲發生三昧。是則慈悲如膠漆故。   真言功能事(大悲三昧咒)儀軌下雲。此法不可思議力如如意寶雖無所言隨所願處必不違願。此如來法印亦復如是。雖無言無相。作一切法必得成就(文)又雲。若持真言者。若見聞覺知者。乃至供養親近承事伴侶等者。即同供養一切諸佛及賢聖(文)。   尊功德事。上生經雲。若有欲生兜率天者。當作是觀繫念思惟念兜率陀天持佛禁戒。一日至七日思惟十善行十善道。以此功德迴向願生彌勒前者。當作是觀。作是觀者。若見一天人民見一蓮花。若一念項稱彌勒名。此人除卻千二百劫生死之罪。恆聞彌勒名合掌恭敬。此人除卻五十億劫生死之罪。若有敬禮彌勒者。除劫百億劫生死之罪。設不生天未來世中龍華菩提樹下亦得值遇發無上道心(文)。 具書事   慈氏菩薩略修愈哦念誦法上下(無畏譯)。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   佛說彌勒下生經(鳩摩羅什譯)。   傳受同前同十三日記之了。 抑雖諸佛悲願無淺深十方剎土無優劣。大師門弟者專剎中心於都率雲遂上生於內院者歟。依之密嚴禪議言高祖既住末資蓋願(云云)此言銘肝而已。但如予愚鈍類忝雖信仰大日餘暉。猶難顯質多之花臺屢雖傳高祖遺風。又難攀都率之雲閣。仍所欣是遂順次往生於九品期見佛聞法於三會而已。 金剛佛子賴瑜敬白   勢至(御口雲。為滅罪修之)問。大勢至名義如何。答。觀經雲。疏第十雲。得大勢亦入此三昧與觀音同。由是彼眷屬故。髯髯(是生義。所以有二重者。上是煩惱障生。次是所知障生。入阿字門。即是二生舉體皆不生也。上有點。是大空義。謂除二障得大空生也)婆(入)字是真言種子之體。娑是不動義。不動住動之法即有生滅。凡物有生滅者。即有住動之相。故經雲。動不動法皆是不安之相。傍加二點同於涅槃。即是堅住義。已離二障同於大空。堅住此位如諸佛住。即是大勢位也。如世人有大官位多諸財力威伏多人名為有勢之人。此勢即是位也。言度二生同於佛生即是如來之位。得此大位。大勢故名得大勢也(文堮恁^疏第五雲。得大勢尊如世國王大臣威勢自在名為大勢。言此聖者以至得如是大悲自在之位故。以為名。所以持未敷蓮者。如毘盧遮那實智花臺既成果已復持如是種子普散一切眾生心水中更生未敷蓮花。此尊跡同是處。亦能普護一切眾生潛朋之善。使不敗傷唸唸增長。即是蓮花部持明王也(已上悹媔部C御自筆雲)寶積經雲(無量壽經歟)以智惠光。普照一切。令離三途。得無上力。故此菩薩。名大勢至(文)又思益經雲。我之投足處。振動三千界。及魔宮殿故。名得大勢至(文)(已上兩文以。或抄出之未檢正文也已上)。   種子。.疏雲。娑(入)字是真言種子之體(文)御口決雲。觀音勢至是阿彌陀大定大悲德。觀音種子加摩多表大定義歟。   三形。未敷蓮。御口雲。如觀音表眾生本有心蓮也。   道場觀。問。今此觀想依何經軌耶(御自筆雲)答。此道場觀依七集注之歟。七集雲。圖肉色。左手持蓮花。右手當胸屈地水火三指。坐亦蓮花(云云)又攝無礙經出之。大略如前(已上)。   印。未敷蓮。御口雲。蓮合二中端少開。   言。...三字義疏釋如上所引。   正念誦(本尊咒)散念誦。別次第雲。佛眼。大日。聖觀音。本尊。白衣。馬頭。一字(云云)。御口雲。聖觀音用不任意。諸觀音中不用有之又大金可有之。   召請。結界。發遣。准諸觀音用之。 勸請。本尊聖者大勢至。蓮華部中諸聖眾。 禮佛。南無大勢至菩薩。 隨求。御口雲。為滅罪蛇毒修之。分經中分明(矣)理性院口傳雲。息(災)增益敬愛三種修之。又滅罪產生修之。仁和寺等為滅罪產生修之(云云)(御自筆雲)(產生事勸請集注之上勿論也。可用之)又理性院口傳雲。圓光院聖靈之御追善一周忌之內百箇日遍智院義範僧都被修此法(云云)。敬愛著赤色淨衣(云云)不空儀軌陀羅尼漢注雲。歸命本覺心法身。常住妙法心蓮臺。本來莊嚴三身德。三十七尊住心城。普門塵數諸三昧。遠離因果法然具。無邊德海本圓滿。還我頂禮心諸佛(文)。御口決雲。相承傳雲。此頌不空常言也。初三句約胎藏諸尊。次一句約金界諸尊。次三句舉兩部眷屬諸尊。後一句歸敬兩部王數剎塵諸尊之義也(云云)(意雲。大日經字印形雲三身。故雲三身德。金剛頂經說三十七尊故)私雲。解雲。初七句所歸為本。後一句能歸為宗。初中初一句總標。中間五句別釋。後一句總結也。總標中本覺者智(金剛)心者一心(不二)法身者理(胎藏)別釋中先胎後金。各有本末主伴。胎中妙法者。中胎法身八葉八法身九尊雲妙法。法者法身義也。此九尊居眾生身中八葉心蓮。故雲住心蓮臺也。次句舉伴。第一重已下三重曼荼羅身故雲三身德也。金中三十七尊者。五智此五智在眾生心月輪故雲住心城也。普門三昧者。五部各有十不可說微塵數眷屬故雲塵數等也。此兩部心王心數諸尊法佛法爾四曼性佛性然三密故。上雲本來今雲法然具也。次無邊德海本圓滿理智一心本具輪圓義總結也。終句中我者能歸行者。心者不二一心。諸佛者理智兩部佛陀也。問。歸命頂禮再用有何故耶。答。歸命約意歸。頂禮約身敬也。   問。七句一句俱有能所。何上雲所歸下雲能歸耶。答。雖俱有為本義異故。例如雖金胎各有蓮月為宗異(矣)又義雲。理智不二中不二佛殊勝故再歸敬歟。心諸佛者不二心諸佛也。釋論雲。言諸佛者。即是不二(文)問。歸敬中意業禮為勝。身業禮為劣。依之小乘經中雲。稽首去來現在諸佛歸命釋迦牟尼佛(文)(香象釋雲。意業勝故釋迦雲歸命也)若爾不二諸佛何以身業致敬耶。答。稽首頂禮意異故通法釋雲。頂局一身禮通三業(文)禮既通三業。不二佛勝故以三業禮歟。此文至要故。不恐繁文委注。披覽人勿嘲哢(矣)(媔陰s自筆雲)禮法力顯密釋繁多歟。然而就此頌被述義尤至要也。不空三藏行住坐臥以此偈為口實。兩國末資豈不一揆哉(已上御自筆)。 問。隨求字義如何(此儀軌頗偽書也)答。隨求儀軌(不空)雲。是真言是為無數億恆河沙諸佛智根本。無量諸佛是真言。出生。佛之妙道由持是真言故。三世諸佛經無數萬億劫毘盧遮那如來自法界智中盡無數劫求得。由是名隨求即得真言(文)疑雲。下文雲。若人須臾得聞此真言。千劫已來積造三業重障。應受種種生死地獄餓鬼畜生。不更重受即得往生。或得波羅門家生。或得大剎利種家生。乃至到菩提道場最勝之處。皆由讚美是真實功德。如是以此因緣名隨求即得真言(略抄)此文意眾生願望隨求即得此名(見)相違如何。答。立名甚深而或約諸佛求得此咒。或約眾生願望求得之文義含之何失(矣)。問。作壇法如何。答。同軌雲。作壇法者如法花儀軌更不說(文)。   種子。.御口雲。梵名中取初字為種子也。   道場觀。問。今此觀本說何經軌耶。答。不空所譯經軌中不見歟。祕藏記雲。大隨求菩薩深黃之色。並有八臂左上手蓮花上在金輪光炎。次手梵篋。次手寶幢。次手索。右上手五股跋折羅。次手鎊鉾。次手寶劍。次手鉞斧鉤(文)私雲。次第戟鉾也。記中鎊鉾者同者歟。字誤歟。高尾曼荼羅圖像彼中持三戟鉾。又曼荼羅八臂持物同之。頂上戴佛(矣)又金輪八輻輪也。寶幢·戟鉾·鉞斧出圖(矣)(堮拲s自筆)鎊(玉篇雲。普炮切削也文)鉾戟鉾(同物歟已上)問。今此菩薩何菩薩耶。答。理性院習雲。隨求者觀音別名也(云云)私雲。胎藏曼荼羅中蓮花部觀音院菩薩也。雖蓮花部尊非直觀音。二菩薩俱在彼院故。   召請(大鉤召)。結界(無能勝)(御自筆印。內縛豎二中指頭相跓。明如前出孔雀明王儀軌已上)。   印。御口雲。二手作拳各伸風。左安腰。右印逆順各三轉為結界。明各三反(此印出金界中)或右手風空捻火屈入掌。左手伸掌向外(出胎)。 言(御自筆雲)唵呼嚕呼嚕詵荼利摩登擬莎呵。(堮捅部^問。大日經疏中無能勝釋迦眷屬(云云)。既羯磨部尊歟。而隨求菩薩胎藏中蓮花部尊也。若爾相違如何。隨求經雲。無能勝大明王大隨求陀羅尼(云云已上)。   讚(四智)。問。別讚如何。 本尊加持(梵篋印如常)真言。此明經及軌中俱出之。不空經名一切如來隨心真言。同軌名心中真言。同軌名心中真言。神咒經名心中心。文句異不空經軌明。不空儀軌雲。心中真言曰。唵(引)跋羅跋羅三(去)跋羅三跋羅(如來智心利益眾生)印捺哩(二合)野尾式馱□□□襼導饐□奚奷□盟J導□西□□□槔輦露馱□U導飩□毼□□諑□□襼導□覈□□□訪□鷺□□奪□訇亳Z隉滿慼慼慼慼撥均慼慼慼慼慼慼慼慼XD玲□□□□□□□□□□□□□□□□□□逆□□稽駔飼褽□□椸□□□娏騖饐□□委□視兜飀□  八印。師傳雲。振鈴次用之。御口雲。此說雖為師傳。振鈴次不用之。本尊加持時用之。但第三度本尊加持處歟。問。本尊加持印言八印中第八印言也。再用此印歟。如何又必可用此八種印言歟如何(御自筆)。本尊加持二箇度第八印言用之。第三度(若初度)八印共用之。仍第八印言三度用之也。此八印言必可用之。但八印並用之時。略真言用之。本尊加持第八許用之。...言也。   第一印言。印出印相布觀問(內五右印)彼雲。如五智杵形是名縛曰羅(文)言大陀羅尼出經軌中(矣)。   第二印言。印觀雲。猶如用斧形。是名跛囉戒(文)印相如次第。言出經及軌。經名一切佛心真言(或本一切如來心文)軌號心佛心真言。軌雲。唵○設帝(毘盧遮那如來九會世界)缽羅○母爾(三十七尊)尾母□□橚兜褸膳□□□□褙□餉榔A□□□譯□□□□□騃□□□□襺模槔□騃□□檢□□□視□槔蓮□□馲□□飀□□□視□槔降益導騖餀顆□□□視□槔倫紐□檸鶠潘Z祓顆□g□□吟槔葉馨□飀□  第三印言。印觀雲。似如盤索形。是名跛奢印(文)。印相如次第言經軌俱名一切佛心印(經異本雲。一切如來心印)軌雲。唵○縛底(三世諸佛)縛曰囉○母捺囉(一切智印成就六波羅密)地瑟奼○娑婆賀(一切諸法靈驗現前成就)。   第四印言。印觀雲。次以金剛縛屈二火中[}/即] 。以頭戚相拄。以二空並押。是渴哦印(文)(此印相違次第印形仍委引之)言經軌同名灌頂真言(經異本雲。一切如來金剛被甲真言也)軌雲。唵○母□□褸□福□檟橛榜□馯□崢□葯□健約麥□□迢狨槔□(一切如來舒金色臂)薩縛○櫱他(智水灌頂)薩縛○鼻曬罽(洗百六十心煩惱所知障)摩賀○迦縛左(永斷生死一切苦)母捺囉帶(入我我入)薩縛○娑婆賀(等同如來遍法界身)。   第五印。印觀雲。次以止觀羽十度交初分。合成輪叉形。名大威德轉。即是斫羯羅(文)(此印。又違次第文)言雖名一切如來灌頂真言。軌又別譯經名灌頂印真言。唵○縛□(諸佛集會流出智水摩頂護念成就)縛囉〃〃(成就菩薩)缽囉○尾秫弟(成就正覺)吽(斷眾生煩惱障)吽(斷眾生所知障)發吒○娑婆賀(自他涅槃成就)。   第六印言。印觀雲。猶如三戟形。是底裡戎羅(文)(印相如次第)言經名一切如來結界真言。軌並別譯經名結界真言唵○枳□□覈□□痴{楩梗□□□覈□奢□□姾姶□饐□訾□□□痿T□覮□□概馬□溝t□□□□褸□穬□J概饋□□n奏褸□□飩□□□覈□□飀□  第七印言。印觀雲。是進多麼抳(文)(印相如次第)言經名一切如來心中心真言。軌名佛心真言(別譯同之)唵尾摩黎(遍法界如來智)惹野○發吒(三界眾生皆有佛性成就)娑婆賀(成就)<。   第八印言。印觀雲。次以止觀羽反覆面相合。想如持梵篋。摩訶尾爾也馱囉抳印相(文)(次第不舉印相故引之)言如前引註(矣)又觀門雲。次第面輪結想同於本尊八臂標幟相不解大指印(文)又觀門布字並十大印別說之。   八印略真言(小野說)御口雲。又說一一結前印用此言也。此言皆彼金剛鉞斧等三形梵名也(云云)。前所引觀門中梵名同之。 正念誦(隨心咒)散念誦(本尊八種中第八言千反)字輪觀(五大)撥遣(通印言)。   陀羅尼功事。儀軌雲。若有人纔聽是真言題名。若誦題名人親近。若誦題名人。一處住。是人一切天魔惡鬼一切善神王皆來守護。食五辛魚完亦婬姊妹若一切女人畜生女。諸毘那夜迦不能為障礙。皆隨晝夜守護。除災難令得安穩。何況自誦若具足誦。一切重罪悉消滅得無量福德。死必生極樂世界。但雖作極重罪不隨地獄。殺父母殺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燒經像穢伽藍謗人謗諸法教。自是非他。如是作重罪決定生極樂世界上品。自蓮花中化生更不受胎生(文)又雲。摩訶陀國俱博波羅門不見聞佛法。日日殺生經五十年。命過去人間致閻羅王宮。即閻王白帝釋言。罪輕重何。帝釋曰。是罪人善金札無一善。惡鐵札不可計。速阿鼻地獄可追遣。則獄率請事投入。爾時地獄忽然為蓮花池彌滿八功德水。地獄變成淨土。罪人不異佛。爾時閻王詣帝釋宮言。此俱博不罪人神變如上說。帝釋答曰。二生善曾無不所知我。則詣佛界白釋迦文佛言。俱博善如何神變如此。爾時佛言。俱博自生不作一善。俱博葬所西去一里有率都婆。其中在此根本真言。朽率都婆真言墮落地上。其文一字隨風飛繫彼俱博骸上。爾時帝釋來歸奇異十八地獄移每地獄。如此遂成不受苦。爾時俱博並諸罪人一時蓮花臺藏世界成諸佛菩薩。上方世界無垢佛是俱博也。滅罪之功如此。何況自持。若至心持念人何罪有小許。以是此真言名隨求即得成佛自在也(取意)。 經下雲。若人壽命欲盡。誦真言復得延命。增長久久命存常獲安樂。得大念持。若以金剛杵纔念誦加持。一切疾病皆得除滅。日日誦持者得大聽惠。有大威刀。具大懃勇。辨才成就。一切罪障定受業報悉皆消滅(略抄)又雲。烏禪那城有王。名梵施。彼有一人犯羅。王敕殺者將往山中斷其命。殺者領罪人至山屈將刀欲殺其罪人。右臂帶隨求陀羅尼。心復憶念。由此大明力其刀片片段壞猶如微塵。殺者見此事。怪即上事白王王聞已生怒。復敕殺者將此罪人送藥叉窟。即送藥叉窟。諸藥叉歡喜欲食罪人。被帶大隨求。大光明晃曜。藥叉眾悉驚怖各念。此火欲來燒我。送罪人安窟門外。旋遶禮拜。爾時使者上事復白王。王聞已更倍嗔怒。又敕使者。縛擲深河中奉教往擲河。便枯竭猶如陸地。所縛繩自斷。王聞此事生大奇特。喚彼罪人問其所緣。罪人白言。於身上唯帶大隨求陀羅尼。王即讚言甚大奇特。說伽陀曰。大明甚微妙。能摧於死罪。諸佛所加持。□濟諸有情。能解脫苦痛。大明大威德。能脫非時死。大悲尊所說。能除大疾病。速證大菩提。爾時彼王歡喜。即取彼隨求供養禮拜。即以繒帛繫罪人首。與其灌頂。冊為城主(五天竺國法若授官榮皆以綿帛繫首。灌頂然後授職之已上取意)。   傳受日元同十四日記此尊口決了。 願以傳受之因等俱博滅罪之昔依抄記之切同羅人除難之古而已。 金剛佛子賴瑜 具書事   佛說普遍光明清淨熾盛如意寶印心無能勝大明王大隨求陀羅尼經上下(不空譯)。 金剛頂瑜伽最勝秘密成佛隨求即得神變加持成就陀羅尼儀軌(同譯)。   佛說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神咒經。   隨求菩薩八臂所執標幟印相布觀門(叡請來)。   御自筆三月二十七日一見了憲| 薄草子口決第十三 諸明王部第一 五大尊   御口決雲。於五大尊有向上向下二義。向上者。因位窮滿猶未斷佛地一障等覺位為斷佛地障根本無明現五大尊忿怒形。雲向上五大尊也。向下者。果位圓極五智如來為降伏難降眾生又現忿怒形。雲向下五大尊也。謂大日如來為降伏欲界頂魔王現降三世身(延命軌見)或又為降色界頂魔王現不動身(不動軌出)此等向下忿怒身也(云云)私雲。向上時入金剛喻定現五尊身斷無明而到佛地證五佛果德也。是斷惑證理即五尊五佛也。問。向上向下依憑如何。答。五大明王義(御口雲。般若寺作)雲。有人云。顯教說斷惑證理證後(云云)今五大尊斷惑形五佛理證後也。忿怒體入金剛喻定加行形也。四智圓滿形受諸佛灌頂時成正覺形也。祕宗意。菩薩有二種身。一轉法輪身。於智處城受古佛印可四智圓滿微細身。二者教令輪身。諸佛本誓汲引眾生為令入佛果而於無相中現名相化眾生身也(取意)此中二義如次向上向下五大尊也。顯修行種因故向上為本。密性德圓滿故向下為宗。上下兩義寄顯密示之也。問。忿怒形名教令輪身意如何。答。五尊義雲。教者教道義也。令者嚴敕義也。輪者摧破義也。一切眾生煩惱摧破令入如來體性故(文)。 不動。   為調伏延壽除病等修之。調伏通自下四尊也。問。不動字義如何。答。底哩三摩耶上雲。所謂無動者即是真淨菩提之心。為表是義故因事立名(文)(大疏第九釋全同之)意雲。真淨菩提心法然不變義擬事法不傾動故雲因事立名歟。木幡口傳雲。不者.字本不生義。動者.字風大義也。是則表胎藏大日教令輪義也。.字胎藏大日種子也。.字不動種子也。中台自證大日為化他下轉故雲不動也(不之動轉義也)問。此尊約九識五智時何識智耶。答。五尊義雲。此尊第九阿末賴識成法界正體智時斷惑形也。第九識第八識被顯識也。是雲無垢識則法界正體智也。是智斷煩惱所知二障。煩惱障者俱生分別惑。所知障者所知真如障法執也。佛身上無法可取捨離有無邊。所謂知菩提心體也(略抄)私雲。第八識猶執相應義。權實二宗論有無不定。第九是既答無垢識。何雲有二執耶。或第八識中淨分或真如理雲第九故聊不審(矣)又覆所知境故雲所知障。所知義何必局真如耶。又分別俱生通二障。何屬煩惱障耶。問。種子如何。答。次第雲.。御口雲。.風義。即眾生息風也。為延命修之。良有以也。故立印軌雲。又正報盡者能延六月住(文)問。如彼准胝尊敕閻王增二十一年壽。若爾六月延壽何為勝德耶。答。御口決雲。荼吉尼知必死眾生。六月以前取彼心食之不動伏彼延六月壽。故雲六月住也。實六月六月延之故勿致短促難(矣)問。疏第十荼吉尼言處雲。能知人欲命終者。六月即知之。知已即作法取其心食之。雖取其心然有法術。要以餘物代之。此人命亦不終至合死時方壞也。毘盧捨那以降伏三世法門欲除彼故化作大黑天神。在曠野中以術悉召諸荼吉尼而訶責之。猶汝常噉人故。我今亦當食汝。即吞噉之。然不令死彼。伏已放之悉令斷肉。彼白佛言。我今悉食肉得存。今如何自濟。佛言。聽汝食死人心。彼言。人欲死時。諸大夜叉等知彼命盡爭來欲食。我雲何得之。佛言。為汝說真言法及印。六月未死即能知之。知已加護勿令他畏得損。至命盡時聽汝取食也。如是稍引令得入道(略抄)准此文者。延六月壽是大日如來方便或大黑天神力也。何雲不動功耶。又雖荼吉尼取彼命。以餘物延六月命。何假當尊力耶。又大日如來命盡位與荼吉尼。何有延報盡義耶。答。御口雲。能延六月住者。約不預大日化荼吉尼云爾歟。私雲。荼吉尼入他物。延壽是非實有情。如化人等。故非延壽也。大日既以方便延六月壽。不動又彼以本正命終時又重延六月六月也。又不動大黑同大日變身故俱有六月住義歟。   (媔部^重倩案。荼吉尼依食精氣。眾生不待命盡。六月先立可死。大日憐之。六月之間不可死法術。是授荼吉尼。然者大日且六月夭死延之給許也。未雲延本壽歟。今不動延本壽也。問。爾者何雲能延六月住乎。答。假夭壽六月延本壽六月六月也。但是正命終時又重延六月六月也雲義同之歟(已上堙^。   道場觀。御口決雲。道場觀次上用大精進惠劍印言。般若寺次第出之。口傳曰。印相只無處不至印也。未必如印文也。私雲。諸軌中出此印。如彼次第歟。問。坐上有.字(文)般若寺次第儀軌大疏等皆以..二字為種子。何今用一字耶。答。別次第用一字依彼歟一字二字一流內異說也。別次第共出之。且又廣略不同歟。三形又准之(已上堙^問。儀形一一可奉觀之(云云)如何觀之耶。答。立印儀軌雲。次說無動尊畫像儀作法。於袈裟上畫聖者無動尊。左垂一索髮。左目而現眇。右手操銳劍。左手執□索。安坐寶盤山。現吒吒喑嗚。作怖三界相。其身遍青色。上言袈裟畫者。或赤或乾陀褐色等繒綵。是名為袈裟(文)私雲。吒吒喑嗚者忿怒形也。不動使者念誦法雲。著赤土色裙衣。左垂辨髮。瞻眠斜視。手執劍索。坐寶蓮華。蹴眉嗔面作怖三世狀(文)疏第五雲。依涅哩底方畫不動明王。如來使者。作童子形。右持大惠刀印。左持□索。頂有莎髺。屈髮垂在左肩。細閉左目。以下齒嚙右邊上脣。其左邊下脣稍翻外出。額有皺文。猶如水波狀。坐於石上。其身卑而充滿肥盛。作奮怒之勢極忿之形。是其密印標幟相也(文)。   問。儀形等表相如何。答。底哩三昧耶上雲。又明尊義。即是大日世尊差別智身。以大願故於無相中而現作相。閉一目者有深意。示現極惡醜弊魔之義。頭上七種髮表七菩提分。左垂一髮。向下者垂慈悲之義。悲念下惡極苦眾生也。右手執劍者如世間往戰防禦亦皆執利器然始得勝。菩薩亦爾。左手執索者是繫縛之義。又如世間密投一人如有違逆難伏者即以繩繫縛投將。諸佛祕索降伏四魔亦復如是。坐盤石上者亦是不動之義。如世山嶽亦以石鎮押方始不動(文)大日疏第五雲。此尊於大日華臺久已成佛。以三昧耶本誓願故。示現初發大心諸相不備之形。為如來僮僕給使執作諸務。所以持利刃以□索者承如來忿怒之命盡欲殺害一切眾生也。□索是菩提心中四攝方便。以此執繫不降伏者以利慧刃斷其業壽無窮之命令得大空生也。若業壽種除。則戲論語風亦皆息滅。是故緘閉其口。以一目視之意。明如來以等目所觀一切眾生無可宥者。故此尊凡有所為事業唯為此一事因緣也。鎮其重障盤石使不復動。成淨菩提心妙高山王。故雲安住在盤石也(文)私雲。大師釋雲。阿遮一睨業壽風定(文)私雲。以真淨菩提心中四攝索鉤召引入縛一切眾生。又以菩提心中智劍斷眾生身中蘊賴耶中業壽種也。此中業壽種以根本無明為本。故儀軌中釋不動所踏自在天雲。大自在天是眾生自心。所謂無始無明住地。於諸惑中得自在故。唯除大菩提心無能伏者。斷其命已即起佛惠門(略抄)令雲斷者非斷除無明無明體轉成功德故雲斷也。即事而真使然之故。起佛惠者此意也。故密嚴經雲。根本無明於幻人中能作幻質。於德人中作德質。不可取一非一故(文)此中幻德二人如次生佛也。既雲不可取一非一。定知無明即菩提心菩提心即無明也。無明菩提不同是生佛異。見法既本妙。何有取捨耶。又疏文不動重障盤石而成菩提心山王(取意)可思之。大師釋雲。阿遮一睨業壽風定(文)依前所引疏意也。無明業壽歸大空時當體菩提心故雲定也。劍索表示甚深甚深。不動愛染兩尊羯三兩種八祖相傳良可然乎(更問堮恁^又風動種子.以.字為體。.字即風大種子也。外書雲。風是天地忿也(云云)今又忿怒形故。以.為種子。可思之(已上堙^底哩三昧耶經下雲。又法欲禁他軍令不得動者。於旗旛上。畫無動尊。身作黃肉色。四面上下出牙。四臂作怖畏嗔怒狀。遍身火焰作吞他兵勢(文)問。一面二臂四面四臂淺深如何。答。御口雲。一面二臂深也。四面四臂淺也。   問。或開兩目或開一目不同如何。答。御口雲。開兩目大日不動。開一目釋迦不動也(云云)私雲。諸儀軌·大疏等大日所變不動閉一目(見)大師御筆繪像密嚴聖人安置木像不動俱開兩目。經軌說中開兩目尊未檢之。疑暗未晴者也。諸真言師皆如御口決。於愚身此不審未散者也。又大師寶鑰中舉兩部教令輪身。阿遮一睨○多隸三喝(云云)梵語集雲。...此雲不動(云云)睨者玉篇雲。以右眼見雲睨(取意)即一目開不動右目開。大師御意又大日不動非一目開耶(媔部^十卷抄雲。大日經說尊形雲。一目而諦觀。而東寺五大尊並智證大師請來不動尊像兩目俱開。是出文了。私雲。胎藏八卷次第雲。開一目只表第一義諦。二目俱開為善(云云)此說本(文)可尋(矣)但立印軌雲。左目而現眇(云云)使者軌雲。口兩角微有牙出。怒眼赤色(云云)底哩經雲。眼斜視此等文不言閉眼。故二目俱開歟。現眇而斜視同體也(云云)(已上十卷抄)又私會寶鑰文雲。宋韻中以悲愍眼見雲睨(取意)以兩眼住悲愍心。一見根本無明種滅故云爾歟。降三斷三毒故雲三喝。不動斷一種無明故雲一睨歟。玉篇宋韻勘可見。依口傳記之。或書雲。王玉雲。睨(魚計切。說文雲。哀視也)廣韻雲。睨(以右眼雲睨也云云)(以上堙^問。不動如降三世有踏天摩義耶。答。有故儀軌上雲。如瑜伽會中。佛成正覺。大集會中一切曼荼羅所攝三界之主有摩醯首羅者。不從召命。而作是念。我是三界之主。更有誰尊而召我耶。爾時無動白佛言。此有情犯諸佛三摩耶法。何事治之。佛言。即當斷彼也。時不動明王即持彼以左足踏其頂半月中。右足踏其妃首半月上。爾時大自在即命終。悶絕中證無量法而得授記。命終者是彼一切心法永斷入無生法性故。於此中得一切佛法。非是殺也。時無動白佛言。此大自在天當更雲何。佛言。汝應甦之。時無動即說法界生真言。爾時大自在者即復甦息生大歡喜(略抄)大疏中又有此意。問。不降二尊同降伏自在天者。二尊何異耶。答。御口決雲。降三世降伏欲界頂魔王。今尊降伏色界頂魔王故異也。問。不動入火生三昧事如何答。同軌雲。是本尊自住火生三昧也。又明火有四義世出世各有二種故。世間火者。一內火。三毒煩惱名之為火。能燒諸眾生諸善故。二外。能成熟眾生長養萬物。出世火者大智火也。如九十五種外道法中事火為最。如大火龍及出世火。燒眾生亦燒眾物。此無動智火能降伏火龍異道。 又燒等覺已還一切眾生煩惱乃至菩提習氣亦燒一切眾生無明煩惱黑闇障故(取意)立印儀軌雲。如七日光照大馬口等眾流俱湊吞納無餘盡成猛焰。說是大威怒王聖無動尊妙心亦如大馬口吞噉一切眾生若干種心等成大火光界(文)御口雲。大馬口者入眾流穴也無海水增減依此穴也。彼穴似馬口歟。意雲。劫盡時七日輪現燒諸物時。眾流悉入大馬口無餘。而被照日輪馬口皆成猛炎。不動火生三昧焚燒一切眾生業壽種如彼大馬口也(為言)大馬口者妃馬口海也。妃馬口海者妃馬陰藏海也。又沷燋海同之歟。召請(大鉤召)。   結界(降三世或自結界)御口雲。不降二尊如次胎金二部總結界。但通兩部總結界不動也。不動使者軌雲。以右手中指已下三指掘大指為拳直豎頭指。以印右轉即成結界。左轉成辟除。明曰(略抄)唵吽莽賀呬莽畔馱爾滿馱滿馱縛曰隸(二合)跋曰利(二合)尾吽泮吒。   花座。御口決雲。諸明王皆用六葉印。明歸命.也。私雲。當尊軌中六葉印歸命.歟」   讚。本尊讚出底哩三摩耶經中卷(云云)。   本尊加持(先大日印言)問。諸尊法中初度本尊加持不用大日印言。今何用彼耶。又二界中何耶。答。初度第三度兩樣也。加用之印言又如此。二界中灌頂以後之習有之。如面談(矣)。   根本印(獨鈷印)此印明出諸軌中。十四根本印中第一也。御口雲。此印雲獨鈷印。二風立合是獨鈷形也。二手合成杵雲大獨鈷印也。極喜三昧耶雲大獨鈷同之。唯一手作金剛拳申風小獨鈷印也。三鈷印大小又同之。又木幡傳雲。八指內縛四攝索也。二風立合智劍也。故此印雲劍索印也(云云)私雲。助之內縛或月輪或蓮花菩提心體也。即不動總體也。此內縛菩提心中以四攝索鉤召入縛眾生。以菩提心中二風智劍斷眾生業壽種也。二風即眾生命風也。是業壽種。以業種作智劍。所斷業種即能斷菩提心智劍無二體故。即事而真印相不待言歟(堙^(雲)私助甚深也。不動以.為種子。即是命風也。外縛命風即事而真故。即內令不斷絕菩提心命也。不退菩提守護增長本誓是也。善無畏釋可見之。又二風智劍八指四攝索事即又當流習也。面如談之(已上堙^。   次劍印(如常)十四根本印第十二印也。般若寺次第奧雲。定手火風並甲。地水屈掌內。空押地水甲。惠手亦如是。惠劍入定鞘即置左股上。誦真言七反。拔出惠劍。定鞘當胸左。惠劍左三轉。為辟除右三轉為結界。次指四方四角上下結界。但自東北角可起首之然後印五處。或師雲。結界後劍入鞘當心三反振捧頂上旋轉而散之(文)又彼次第題下注雲。用慈救咒四方四角上下一字咒(文)御口雲。注墨合點是覺洞院私書入給也。彼次第墨合點皆爾也。本尊加持注。又爾也。順逆各慈救咒一反印五處。一字咒各一反。三振又旋轉時無誦明也。三度振者印上下也。次少舉三橫旋轉也。問。此印表幟如何。答。於此印或習三摩耶形如常。又如令次第歟。或習尊形也。雖書記有憚聊記之。或師口決雲。風火並立。不動入火生三昧形也。風是命息菩提心體也。即.字也。火指並立入火生三昧義也。眾生命息存位必破有燸氣故。風不離火也。不動經中雲。是大明王無其所居但住眾生心想之中(文)此明王即眾生心也。故以風為尊體。此文甚深也。留心思之。又彼師雲。密嚴院此尊式雲。教令輪所居眾生三角火輪(文)(未檢正文)不動尊畫三角形中。眾生三角火輪義歟。三角火輪者。經中雲。一切眾生心想之中是也(云云)私助雲。唯識論中眾生總報為第八識。眾生命終時粗識去雲第八識存位燸氣猶在(云云)以五指配九識時。風指第八識也。此第八識眾生總報。命體存故有燸氣。故立火指並風指也。此等表相雖似胸臆。何背佛意。經軌中儀形表示悉示之。如上所引。若爾何不成此儀耶。又別師口傳雲。風火並立。火是菩提心智火。此菩提心堅固不變故。寄風堅密示彼義也。地水並屈生死淤泥也。水土和合成泥故。上置空指。是示妄體空無義也。而左手錶生界故。仰掌生死泥為面。右手佛界故掌覆菩提心智火為面也。以右刀指左鞘。二手風火合。始覺之修顯智火冥會本有菩提心義也(云云)更祕中深祕。印明有之。不能委配(更問媔部^有三箇祕印也。祕中祕也。又委行時十四根本印悉用之。彼印言如出般若寺次第。寶山印(文)二空入滿月(云云)二空併入合腕伸立歟。如須彌形(矣)眼密印二空入滿月(云云)又併入歟。御口雲。左右眼眉間各明一反。二風間是眼形也。作一眼也。口密印印相如文。御口雲。二地端出水屈左右表牙形也。此印作口形故。私雲。二大下唇二風火上唇歟。加持四處印二地二空各各建立(云云)。御口雲。四指各離立也。火炎印風豎跓定掌(云云)御口雲。傳雲。定掌諸輪伸散五指離立以右風指定火根也。火依風增盛故。指火根表火炎也。左五指開散前。上持表火燃形也。順逆轉明各一反。又真言有口傳者。用火界咒為口傳也。火炎輪止印。二拳三指背合少前上持之歟。私雲。以空隔風火故。火即歸滅歟。離風火不增盛故。或以空押火表火滅無義歟。商佉印空加地水者。以空押地水甲也。御口決雲。覺洞院祕說雲。二手仰右火端拄左火二[}/即]間。右水屈節拄左地屈側似貝形也(云云)。羅索印惠空加三輪者。空押三輪甲歟。明用一字咒也。三鈷印。三輪開立如三鈷杵也。明又一字明也。問。十四根本印。十四數表示。又三處本尊加持。皆俱可用歟。如何答。十四根本禮佛以後入我我入以前可用之也。   字輪觀(五大或.).字觀者。心月輪上有.字。是因業不可得義。因業不可得故。果位又不可得也。因果不可得故。生死涅槃無別。生死涅槃無別故。本尊自身無隔故。有大自在力大堅固力。悉摧破自他怨敵魔緣。令圓滿大菩提直道(云云)御口決雲。故僧正此一字字輪觀殊勝也(云云)。   散念誦。此中大日用胎藏事者。當尊彼大日教令輪身故歟又件明有降伏四魔名故也。   發遣。通印明。   十九布字。般若寺次第雲。右手作拳。以此每所誦字佈置之。自身成聖尊。.(頂).(頭).(垂髮).(額).(兩耳先右次左).(右眼).(左眼).(鼻).(口).(舌).(兩眉).(喉).(兩乳).(心).(臍).(兩脅).(腰).(兩髀).(兩膝).(兩足)。御口雲。右手金拳隨彼彼處誦明之時。正以印當彼處也。但又口傳結妙觀察智定印置跏上。誦彼彼言。運心觀之。晴儀用後說。自行用前印為善(矣)又明首尾歸命成就句加用之。曩莫薩縛怛他櫱帝毘芽薩縛目契毘藥薩縛怛羅他阿遮羅贊拏.誦。印頂中間如次第。乃至...誦印足也。問。此十九布字加用何處耶(御自筆)見別次第追可有書寫也。問。布字用十九事如何。答。有淺深二義。淺略義者。對瑜伽論所說十九無知用十九歟。所謂以十九字布身份而成金剛智體時。前際無知後際無知等十九種無知悉滅故。深祕義者。擬大日經所說十九執金剛用十九布字也。不動是金剛部教令輪也。金剛手院二十一尊可攝此不動一尊故。後義古來祕義也。立印軌說十九布字雲。從頂至足一一身份普布之。不過十九數。如是說了自身成聖尊。一切天素羅等不能動搖之(云云)此即破魔怨成金剛身有十九功德也。可思之。真言句義事(出底哩三摩耶經大日經等)大疏第十雲。戰荼(極惡也。所謂暴惡之中又甚暴惡也)摩訶盧瑟拏(大忿怒也)薩頗吒也(破壞也)□毼要□椹□餘□□毼襠□□□饔導襹□騮□規□□□駔襾□□秈□z□□襏姾□櫚□□□□奓送饉□槶□□祐□□□□糖□□□奓送饉□槶□□□□□□矩u□□□□□禜粿姨X魽慼慼慼慼慼慼撚|□□滿慼撓堙熟丑慼慼慼慼j□妳□橖□□騫□□視兜飀□ 火界咒(出立印軌)言如次第。功能事。立印軌雲。纔說妙真言。一切眾身如劍揮斷。一時擗地猶如利劍斷芭蕉林。除十地大菩薩等。一切佛國土三千世界威被大忿怒王威光焚燒。同一體成炎聚(文)。   一字心咒(出同軌)立印軌雲。次說聖無動一字心言。曩莫三滿多縛日羅(二合引)喃憾(引)用是一字真言能成辨一切事業作通用一切印(文)私雲。寬信法務真言中出三種言功事。聊未審。未必彼彼言功(矣)。   尊德事。問。軌雲。若纔憶念是威怒王。能令一切作障難者皆悉斷壞。一切障者不敢親近。常當遠離。是修行者所住之處無有魔事及諸鬼神等(文)御口決雲。小野僧正頌雲。見我身者。發菩提心。聞我名者。斷惑修善。聽我說者。得大智慧。智我心者。即身成佛(文)又雲。一持祕密咒。生生而加護。奉仕修行者。猶如薄伽鍐(文)(已上兩頌小野僧正依經軌意作之云云)不動祕密法雲。此不動使者。毘盧遮那之化身。一持之後生生加護(文)(不動根本咒功也。非三種言之明也)立印軌雲。無動尊現身奉仕修行者。猶如婆哦鍐。得成三摩地(文)御口雲。婆哦鍐者如來名也。意奉仕行者猶如奉仕諸佛也(為言)(媔部^見我身者等。阿嚕唅□誇□姨z□襼□□飀□倫壘□拌禍□□□□□□驠□禛楹□□□□□奰□P禭□□□□□□□□□楑□□□榙□□□驕禛椹□禍□□□□□□□□□□飀□  布字功事。立印軌雲。復次聖無動布字祕密法。從頂乃至足。一一安布之(乃至)是聖無動尊。摩訶威怒王。而字祕密法。十九種真言。並布諸支分。修真言菩薩。作是佈置也。自身成聖尊。一切天素羅。及十地菩薩。不復能動搖(文)又雲。復次觀自身。成就尊形狀。以真言文字。布身諸支分。一百由旬內。所有難調伏。鬼神所持者。皆悉能散壞。又正報盡者。能延六月住(文)(勸修寺真言集中彼文出火界咒功聊不審可決之)。   八千枚事。同軌雲。復次無此力。聖者無動心。能成辨一切。事業之法門。菜食作念誦。數滿十萬遍。斷食一晝夜。方設大供養作護摩事業。應以苦練木。兩頭□蘇燒。八千枚為限。已成初行滿。心所願求者。皆悉得成就(文)不動使者祕密法雲。如是無量力。不動聖者毘盧捨那使者心一切離益成就法。欲受持者先行四種精進行。自約身心令念不散。一志堅固故。速得證驗。令滿一切所願。雲何四種自約。一者斷食。二者服氣。三者食菜。四者[}/即]食。隨力所辨自約自身。已專誦根本真言。一洛叉乃至三洛叉。已一日一夜水亦不食。廣大供養莊嚴道場。於畫像前燒苦練木。如大母指長十二指兩頭著蘇密。誦咒一遍燒一枝木。滿一千八遍。燒了即止。世出世事便願滿(文媔部^瞿醯經中雲。換衣是外潔。斷食是內潔若內外淨潔。所得果報微妙第一(云云)(此文至要。真言行者常可臆持歟已上堙^。 問。八千枚表示如何。答。御口決雲。當流習付釋迦不動修之。而釋迦往昔同位修行時。往來娑婆界八千度也。故往來娑婆八千反(文)准彼行故用八千枚也。先乳木千枚燒之。次混屯供三度。次芥子十反。各用慈救咒。餘七千又同之。常百八乳木燒盡次八千枚燒之。但百八乳木三支取之。八千杖每度一支燒之。傍有助修人置百杖。又盡百枚置之(云云)八千枚作法是大概也。更問(已上堙^問。苦練木是調伏相應木。何用息災乎。答。西南院義雲。凡於四種法有總別義。總言之。不動調伏尊故。苦練木雲調伏相應。別言之。不動又有息災等功。故今圓削用息災。是調伏中息災。例如愛染王行息災等。猶向敬愛等是又敬愛中息災等也。或雲。苦練木通息災調伏也。五佛頂經中出息災(云云)或雲。金剛王院流八千枚又三角削調伏行之(云云已上堙^·或傳雲。芥子八千度是如芥子許無非是菩薩捨身命處(文)為表此儀燒之。問。乳木苦練木者何木耶。又勢如何。御口決雲。ヤиХ木(云云)祕密法雲(如先)別次第雲。長八指削之。調伏之時用苦練木(三角削之)息災之時用黃櫨枟等(圓削之云云或聞書枟ヤиХ)(云云)問。切乳木事如何。別次第雲。三春最初甲子日取木。若忽不可修者。件日取始置之。至於其殘者不擇日時。他日取之無咎也(文)。   物語事。御口雲。鳥羽院御時人多夭死。自院勸修寺寬信法務之許被仰下雲。四海夭死一天衰弊也。為除彼難可修何法乎。早早可計申(云云)寬信法務奏申雲。不動功能除天下夭死(云云)然則可被修不動法(云云)仍又自院被仰付高野御室令修給了。法務存外被思。私雲。立印軌雲。次除死災法。以乳作護摩。一千遍為限。能除厄災難。又除夭死法。以骨瀘草搵蘇乳密。護摩滿一十萬遍。能除夭死難。所謂國人民疾疫行夭折故名大厄難(文)法務依憑此文歟(堮恁^興然阿闍梨記雲。立印記雲。又除夭死法。以骨瀘草夭死難(文)先年此鳥羽院御宇。民部卿顯賴奉雲。世間頓死頻發。為止此可被修行法可令考申給(云云)先師法務依此文不動法之由被申上。仍仁和寺御室(覺法)令修此法給。先師仰雲。予勘文。御室令修法給條其謂無事也(云云)。直蒙此事仍抄記之。興然(云云)(已上堙^理性院口傳雲。又鳥羽院御時。自院三寶院僧正之許被仰下雲。法勝寺塔心柱被直事朝家大事也。何御祈可被修哉。可令計申給(云云)大僧正先師法眼被仰合之剋。先師被計申雲。可被修不動法(云云)仍大僧正被奏聞其由。即大僧正被勤行彼法了。仍彼心柱無為被直了(堙^此時之院宣(正文)請文(安文)三寶院經藏有之也(已上堙^又同口傳雲。新宅田地等始建立之時者尤可用不動鎮宅加持住處印言也。新宅內等不動尤可修之。又六寸金銅像鑄之母屋心柱上長夭不知人而彫入之也。 一洛叉事。諸軌中出。五洛叉遍事。立印軌雲。乞食作念誦滿五洛叉。遍數畢便斷食滿一日一夜。應以戰娜迦。其形似蓽豆。和蘇作護摩。一萬數為極。無動尊現身奉仕修行者。猶如婆哦鍐。得成三摩地(文)。   不動生生加護事。木僧正靈付染殿後。以淨藏貴所奉祈彼。總無驗。本尊不動祈請此事。本像不動背向。又前迴向猶祈請之處。彼靈於我致功。而我有一持之後生〃加護之誓。速祈請大威德(云云)。 具書事   金剛手光明灌頂經寂勝立印聖無動尊大威怒王念誦儀軌品一卷(廣智共遍智譯)。 底哩三昧耶不動尊聖者念誦祕密法上中下(不空譯)。   底哩三昧耶不動使者念誦法(同譯)。   不動尊使者祕密法。   五大明王義(般若寺僧正釋)。   弘長二年三月十六日奉傳受了。   同十九日記御口決了。賴瑜。   同二十九日一見了。在判。   勝賢僧正雲。不動真言行者通本尊也。我修三昧護摩一萬餘日也(云云)。   末資豈匆諸哉。亡魂若有靈者。定垂照覽歟。 薄草子口決第十四 明王部第二   降三世(東方金剛部教令輪身也)。   問。立名字義如何。答。疏第十雲。所謂三世者世名貪瞋癡降此三毒名降三世。又由如過去貪故今受此貪報之身復生貪業受未來報。三毒皆爾。名為降三世也。復次三世者名為三界。○大天之主○彼怖未曾有。更有何眾生而勝我耶。○以能降伏三世界主故名降三世明王也(略抄)遍智儀軌雲。摧三世有毒令即證菩提。是甚深祕密降三世瑜伽(文)理趣釋雲。三世所謂摩醯首羅義。由此印得降伏淨信引入佛道(文)私雲。儀軌並理趣釋當疏中二義歟(堮恁^又大師釋雲。怛隸三喝無明波涸(文)大日經疏十雲。降三世雲以此.帝[口*(肄-聿+余)]字為體(文)玉篇雲。喝乙芥切。嘶聲(云云)或雲。此尊大咒.三度是三喝之義也。即伏三毒故三度誦.也。.即忿怒義故。即身義雲。.字名忿怒(文)伏三毒是三嘶義也(已上堙^問。儀軌等中說勝三世聖三世二尊。彼二明王中以誰為降三世耶。答。或雲。勝三世也。或雲。聖三世也。聖三世家義雲。翻譯異故名雖不同。尋其實體聖三世即降三世也。故聖三世四面八臂尊也。勝三世家義雲。經勝三世之處儀軌出降三世。明知同體雲事。又石山內供延命院上綱以降三世印明用聖三世印明也。又金剛薩埵儀軌說勝三世印明儀形等印言。降三世大印大咒全同。又儀形四面八臂兩足踏自在天並妃也。又金剛王儀軌舉勝三世印言又全同降三世印言(矣)(御自筆雲堣炊炕^降勝等差別延命院既未決之由(云云)末學輒不可是非歟。只為才覺猶猶可勘歟。瑜祇經疏第三雲。第一降三世。大日經雲。怛隸(三)路迦(世)尾惹耶(勝)翻雲勝三世亦云聖三世(文已上堙^。   種子。.理趣經雲。時金剛手○持降三世印說此金剛吽迦羅心(文).(文)不空儀軌雲。為降伏一切現吽迦羅身(文)。 三形。五鈷。○尊形。八臂四面。不空軌雲。則時示現四面八臂極黑大威怒形相(文)壽命多羅尼儀軌(不空)雲。於是世尊入忿怒三摩地。從胸臆間現出五峰金剛大菩提心也。流出四面八臂威德熾盛奇特難睹降三世金剛菩薩身。左踏大天。右踏天後(文)私雲。說從五峰金剛流出四面八臂(云云)五部金剛者五古歟五鈷又為三形。此五鈷變成四面八臂尊。三羯依憑在斯歟。   道場觀。遍智儀軌雲。又稱明顯言金剛即變成吽迦羅金剛暴怒處月輪。身流火光聚。遍體玄青色。大自在天王妃烏摩為座。歷然分明見。即以印加持(乃至)定接於彼頂。惠踏彼王妃烏摩乳房上。摧彼我慢故以足加於頂(文)又雲。降三世瑜伽二羽印當心。惠手持五鈷。怒臂如下擬。次箭劍直執定上五鈷鉤。次弓。次執索。皆引直臂持四面正青色。右黃左綠色後紅。威忿怒自在天王妃為座。如前說(文)不空軌雲。爾時忿怒王皆令得安穩。則尚右足下踏大自在魔王。左足下踏魔婦人。於國土有情皆令得快樂(文)。理趣釋雲。降三世立印。其二足相去可立。折屈右膝舒左膝。兩足左踏摩醯首羅。右踏烏摩妃(文)私雲。兩足所踏男妃左右異不空。諸軌並遍智說左男右女。但不空降三世軌右男左女也。今次第依此歟。左右不同口決如延命法中記之。問。兩足踏天及妃意如何。答。五大明王義雲。第四禪頂生十地菩薩。何故降三世降伏自在天。大自在天一切眾生無明住地惑。是諸惑根本也。菩提心外無能伏斷。今降三世喻菩提心故在東方。自在天喻於無明。金剛喻定現在前時。此惑斷盡。是時菩提心顯明。乃真如理性會畢(文略抄)。私雲。釋意同疏第九並不動三卷軌中釋不動所踏自在后妃。不動踏彼時斷其命。然後說法界生真言令蘇生。降三世踏彼天因緣。金剛壽命陀羅尼金智不空兩軌中出。治彼斷命。然後說壽命陀羅尼令蘇生。此中全不雲大自在天即無明。又不雲三世是菩提心。無明菩提心配當是疏及底裡三摩耶經不動事也。聊不審也。依義轉用歟。又如不動法御口決者。不降二尊如次降伏色慾頂魔王(云云)而如般若寺釋者。降三世降伏色界頂魔王見。旁此釋不審也。如御口決者。彼壽命軌既大日於色界頂成覺即下須彌頂說法時入三世三摩地降難調自在天等見。定知須彌頂取降伏魔王可欲界頂歟。彼大疏底裡三摩耶經中雲佛初成覺大集會等不雲下須彌頂。定知成道處第四禪頂降魔歟。就中不降二尊是中東主伴尊應不動降色頂三世伏欲頂歟。問。不降二尊同降天魔。二尊德還可同耶。答。疏第十釋二尊雲。如來說此二明。皆是彼法佛三昧。為令行人從初發菩提心守護增長令生成佛果圓終不退失不墮在非道者。即不動明王是也。為降伏世間難調眾生故。即降三世明是也(文)(御自筆雲)不降二尊色慾二界雜亂事。五大明王義色界頂用降三世且是大都也。細論色不動欲降三世。問。大都義如何。答。五大明王義雲。大自在天體何物。五大尊又爾。自在天無明體。五大尊五智用也。此天並五大尊何處住。若依通途說。第四禪頂有。若依祕密釋。有一切眾生身(文)五大尊既有第四禪。降三世何不降之乎。問。爾者不可限不降。軍等三尊亦可降乎。答。明王義雲。大自在天一切眾生無明住地惑也。是諸惑根本也。菩提心外無能伏斷。今降三世喻菩提心。故在東方(文)祕藏記意中東二因既菩提心句也。降自在天。豈非不降二尊哉。仍無雜亂失歟(已上御自筆媔部^祕藏記雲。降三世黑色。大忿怒之二牙上左手持三股跋折羅。右一手一持鎊鉾。二端有三股叉。在火炎中(文)高尾圖像雲。   召請。大鉤召。結界(不動或自結界)。   本尊加持。大印大咒。言不空軌中出。印餘尊儀軌等中多分出歟。言又爾也。是結界印言故。別次第雲。此印祕傳二手伸掌。先各膝上覆。次反掌置之。然後兩手舉作拳作大印也。私雲。掌覆反是轉三毒煩惱即成菩提心義歟。不空軌說明功雲。誦此真言一遍。則無量無邊魔界各苦惱熱病。於行者生障礙無便者。反成僕從。乃到防難(文)又雲。若欲濟助重病人者。對像前咒香水一百八遍。急撮入病者懷內。則醒起(文)又印言(御自筆)同印說處何耶。此印出極深密門歟。可檢之。小咒別次第雲。.............。熾盛佛頂軌雲。唵爾索婆縛日羅(二合)吽發吒。   散念誦。問。何本尊前舉不動耶。答。彼五尊主故。例如諸觀音法散念誦千手等本尊前舉聖觀音也。問若爾彼散念誦不盡諸觀音。今何盡五尊耶。答。彼部母結界二尊白衣馬頭必具之。今又諸明王中五尊表九識五智。故不可闕減也。所以除餘觀音如不用愛染王等咒歟。或又影略互顯歟。故別次第觀音法散念誦中六觀音悉用之歟(御自筆雲)是只廣略不同也。薄草紙略本。餘觀音且略之也。   發遣(總印言)。 具書事   降三世忿怒王念誦儀軌(不空)。 金剛瑜伽降三世成就極深密門一卷(遍智譯)。 弘長二年三月十五日奉傳受了。   同十九日記御口決了。 軍荼利(南方寶部教令輪身也)。   御口決雲。此尊通三部。所謂甘露軍荼利佛部。金剛軍荼利金剛部。蓮華軍荼利蓮花部。五大尊義雲。軍荼利菩薩意如何。此尊第七末那識變作平等性智時斷惑形。何惑斷。凡位第七識執我是則自他分別惑也。此惑令眾生常生死輪迴。不得二乘菩薩。何況大菩提果。如何觀斷此惑。又何位得平等性智。菩薩初僧祇四十心位先伏人執末那。第二僧祇斷。第三僧祇除(文)私雲。相宗末那煩惱非潤生(文)何雲生死輪迴惑耶。軍荼利儀軌雲。阿闍梨若見如是法器人方引入輪壇。受與本所尊持明諸灌頂。應示曼荼羅。親對灌頂師具受本尊教。決定無疑謬。然後勇進修(文)。私雲。當尊持明灌頂文也。   種子。.三形。三鈷。問。別次第雲。種子.(..)。相違如何。答。儀軌雲。又於寶樓閣中央觀.字。於兩邊觀.吽字。是甘露軍荼利法身種子(文)別次第依此文歟。又.字明王通種子歟。仍用之歟。所以.字恐怖聲降伏義故也。 尊形四面四臂等(云云)儀軌說羯磨印言功雲。由此密語印加持自身等同甘露尊。隨意所樂觀念四臂八臂乃至兩臂千臂。住本尊瑜伽三摩地。蓋須歷然分明(文)道場觀。 軌次說本尊身相。應觀四面四臂。右手執金剛杵。左手滿願印。二手作羯磨印。身佩威光焰鬘。住月輪中。青蓮花色。坐瑟瑟盤石。正面慈。右第二面忿怒。左第三面作大笑容。後第四面微怒開心(文)又上文雲。二手捧當額。即思惟本尊軍荼利。身色瑩如碧頗梨。威光逾劫焰赫奕佩日輪。嚬眉笑怒容。虎牙上下現千目視不瞬。晃曜盛如日。千手各操持金剛諸器杖。首冠金剛寶。龍瓔虎皮裙。無量忿怒眾金剛及諸又圍遶作持衛。私雲。依此二文作此觀歟。問。龍瓔虎皮裙(文)爾者龍瓔者何物耶。答。以四蛇為瓔珞義歟。故五尊義雲。問。平等性智初地乃至佛果時得自他平等智無一分障。何故此尊以四種蛇為瓔珞。唯識第九雲。凡夫位第七末那四煩惱常俱。所謂我癡我愛我執我見也。今此四煩惱喻四種蛇故。依表因位煩惱形。以蛇喻所斷煩惱者。何故此蛇乍生為瓔珞。大乘意觀煩惱菩提體無二等故。此蛇乍生為佛身瓔珞無妨(略抄唯識四煩惱我癡我見我慢我愛也。我執聊未審廣故)(御自筆)小野僧正雲。此四種煩惱喻毒蛇之心。無始生死惑業不斷而常發遍計所執。遍計所執者譬如夜枕上起鬼相繩上起蛇覺徐徐顯光明之時得非鬼非蛇之覺(云云)初鬼蛇迷心染分依他起性(云云)後覺非鬼非蛇之時是淨分依他起性也。此覺悟心雲圓成實性。此因位之第七末那四煩惱常共也。依輪迴生死不絕故(文)(已上御自筆)。   本尊加持。儀軌雲。即結本尊羯磨印。智押惠度甲。餘如三股形。惠手亦如之。右押左交臂。密言曰(如次第)御口雲。各水火風三指離立。如三杵。順逆各三轉。明各一反。合六反。印言功能如上出之。   又印言。軌雲。次結本尊三摩耶印。檀惠相交入掌並屈戒方押叉間。忍願並申進力屈如鉤。住忍願初願間誦此密言曰。○私雲。次第印相如被甲三鈷印。儀軌印相如不動口密印。聊相違(矣)言同次第也。又說功能雲。當誦七反。了分明觀本尊及自身為本所尊。由此印密言加持故。聖不越本誓受與悉地(文)。   召請(大鉤召)。軌中又出印言。十度內叉禪度入掌。智度向身招之(取意御自筆)是金剛部召請也。智度者左也。唵縛日羅(二合)持力(二合)□□□□□□諑饑□橫□□說楓□□□諑騷□□□□□□檢□  結界。御口雲。不動或降三世或自結界自下尊又准之。軌雲。次應避除諸魔作障難者。當用降三世威怒眼印密言(文)。   字輪觀(五大)。私雲。又用小咒歟。軌中說彼字義故。又軌中布字觀.(頂上).(心).(兩肩).(齊).(兩髀).(兩脛).(二足)私雲。若用此觀者。可加用入我我入觀也。但非師傳。   發遣(總印言)又軌出印言。軌雲。又結前金剛部母印。以智度向外擲。誦此密語曰。唵縛日羅(二合)持勒(二合)薩跪薩蹉婆哦鍐阿密哩(二合)跢○軍拏裡娑縛婆縛南○補曩羅哦魔曩(引)也娑婆訶。 具書事   甘露軍荼利菩薩供養念誦成就儀軌(不空譯)。   傳受如先同二十日記御口決了。 大威德(西方蓮華部教令輪身也)。   調伏。閻曼德迦軌雲。況餘諸天龍八部作障難者。先誦此言滿一萬遍。則能作種種猛利調伏法(文)。   所望。又雲。欲令聖者疾得降臨速除障難滿本願者(乃至)誦一萬遍已。及諸香藥一擲火中。盡一百八枝已。所求之願皆得成就(文)(香藥和合物委出可見)。   惡夢。又雲。若有惡夢。由加持力皆悉不現。究竟消滅(文)又雲。若見惡夢。誦七遍惡夢不應(文)。   咒咀。又雲。若能每日誦一千遍。一切惡人怨家不得其便。令彼作惡法不成。咒咀厭禱悉破壞(文)。   (巳上兩文心中心咒功能也今文又通怨家矣)怨家。又雲。若有惡人怨家於善人起惡意相厄害者。應當鑄一金銅威怒王像。其像隨意大小。於一淨室作三角壇。安像壇中。壇底畫彼人形。或書姓名。像面向北。持誦者身著黑衣。面向南坐。結鎙印。忿怒勵聲日三時念誦一七日。其惡人或患惡疾。或患惡瘡。或身喪滅(文)或雲。鎙印者大印之祕名也。鎙槊也。槊者鎖乞底(云云)可思之。   瘡疣(已下私加之)軌雲。如上文末。   息災(付除病)又雲。又法。結心中心印。遙揮設都盧方。其家國界(災)起疾病旱勞。若欲解時起大悲心。遙想彼國界人眾互起慈悲心相向如父如母如男如女。誦真言一萬遍。即得息災(文)此中設睹盧者。   軍陣。又雲。又法欲出軍陣得勝者。取茅草葉一百八枚。長十二指。搵胡麻油三角爐中燒蕀刺柴。燃火護摩七夜。誦真言一百八遍。於真言句中稱彼將師名。一遍一擲火中。即得彼軍陣破得勝(文)。   離愛。又雲。又法。以蕀刺柴焚火。取苦練葉書二相愛人名。以葉相背用蛇皮。裹以鼠狼毛。為繩纏葉上。用一百八枚。於真言句中稱彼名。誦言一反一擲火中。彼二人相憎不和(略抄)此外惡人遠去衰喪滅亡等有之。檢可見。又理性院口傳雲。此尊本誓降伏蛇道之怨靈邪氣執著。調伏惡龍等。除風雨旱魃等難。彼時專可修之(云云)。   種。.三。寶棒。私雲。此尊無量壽佛教令輪身故用.歟。寶棒可決之。   尊形(六頭六面六臂六足)軌雲。六足六首六臂(文)五尊義雲。六臂六面六足(文)。   道場觀。儀軌雲。聖閻曼德迦威怒王身乘青水牛。持種種器杖。以髑髏為瓔珞頭冠。虎皮為裙。其身長大無量由句。遍身火焰洞然如劫燒焰。顧視四方如師子奮迅(文)又雲。又畫彼像。及想己身並青黑色。六足六首六臂。所以淨六趣滿六度成六通(文)祕藏記(五大院)雲。閻魔德迦尊黑色極忿怒之相。在六面六手六足。左右二手作契。左一手持鋒鎊。次一手握輪。右一手持劍。次一手持棒。在火炎之中(文)私雲。依此等文作此觀歟。但右第二手持物相違可檢經軌說也。又高尾圖像。問。乘水牛意如何。答。此尊具權實二智。而於生死涅槃得自在。猶如水牛於水陸得自在故(云云)又五尊義雲。此尊乘水牛意如何。此水牛力勝餘牛故。又牛喻正體智。此尊妙觀察智用故。五俱第六識住正體智中。何以故。牛喻正體智說大白牛車。又雲。牛喻正體智。車喻後得智。權智被引實智故。乍二運載義也。又牛王喻如來一德故。運戴行人令至薩婆若界故(文)私雲。五俱第六識者五同緣識也。所謂與五識俱起第六識雲五俱意識也。大乘意雲。一身八識既容俱起(云云)不同小乘二心不並生故。問。識是所依心王。智能依心所。若爾何雲識住智耶。故唯識論釋轉識得智義雲智雖非識。而依識轉說轉識得(文)既雲而依識轉。定知智是能依能住也。如何。答。能所義門無一准。何必局定(矣)依之俱捨論中釋四識住雲。四是所住。識是能住。識所住故名四識住(文)此中四者四蘊也。智又行蘊攝也。可知識又住智也。仍無失。問。若爾妙觀察智唯正體智歟。如何。答。慈恩釋雲。三智通真俗。成事智非真(文)三智者大圓平等妙觀也。可通正後二智也。下牛車喻權實二智。可思之。但妙觀用故住正智者。彼用有正後中住正智也(為言)。 問。文雲。牛喻正智車喻後得(云云)何文乎。答。法花中雖有大白牛車文。不雲喻正後二智歟。但權智是實智所引所起故。約同牛引車。亦以意云爾歟。又可尋之。   問。六面六臂六足(文)標相如何。答。如次第。又儀軌同之(如上所引)五尊義雲。何故此尊在六臂六面六足。因時第六識遍行五心所善十一心所俱緣上分依他斷惑。表因六識故。此尊身在此相(文)私雲。此釋意第六識斷惑形故現六臂等形也(為言)六臂等表六識故釋起盡極不審。第六隨一。六臂等全數也。又遍行五數一切心中定可得故之心所可爾。善十一又唯善心中可得生故之心處可然。雖然斷惑專可依智慧力。何不舉外境中定惠等心所耶。所以二十一心所與意識相應可成斷惑也。又上分依他文不審。恐字謬歟。淨分歟。可無漏智。即妙觀察智歟。無漏智斷惑故俱緣。或後此文又不審。無漏智起位所依心王並餘相應遍行善心所等皆無漏也。行相同故何雲後。若雲緣者。何緣淨分依他斷惑雲耶。可檢正本(矣)問。此尊儀軌中說損他法。有何故耶。答。五尊義雲。智簡擇用故。自他煩惱俱被除此轉法輪智故。又三世諸佛依此智遍三身淨土說法斷疑。依之重煩惱眾生被損彼智(文)私雲。妙觀察智通正後二智。正智能直斷惑故。後得智起大悲。大悲起化身。化身說法(文)依聞法眾生斷惑故。如此雲歟。又實教意二智俱直斷惑也。釋論雲。後得斷無明。正智斷隨相(略抄)可思之。手千臂持物劍金剛戟叉輪皆具摧破之功。斷惑智惠表示也。   本尊加持。根本印。軌中名根本印。印相如次第(別次第朱付雲。此印名鎙印云云)說功雲。此印有大威力大神驗。纔結此印誦真言。其人等同大威德忿怒明王身無有異(文)言(大咒或三字明)軌雲。勝根本真言曰。曩莫三滿多沒馱(引)南(一引)阿缽羅(二合)底賀多捨娑曩(引)南(二引)唵羯羅羯羅(三)矩嚕矩嚕(四)摩摩迦哩閻(五)伴惹伴惹(六)薩縛尾覲南(二合引七)諾賀諾賀薩縛縛日羅(二合)尾曩(引)野迦(九)暮羅馱(二合)吒迦(十)爾尾旦多迦羅(十一)摩訶尾訖哩(二合)多嚕比儜(十二)缽左缽左薩縛納瑟[伯*鳥](二合十四)摩訶哦那缽底(十五)爾尾旦多迦羅(十六)滿馱滿馱(十七)薩縛櫱囉(二合)憾(十八)殺目佉(十九)殺部惹(二十)殺左羅拏(二十一)嚕捺羅(二合)摩曩野(二十二)尾瑟怒(二合)摩曩野(二十三)沒羅仡麼(二合)撚泥縛那曩野(二十四)摩尾覽縛(二十五)羅戶羅戶(二十六)曩納曼拏羅末弟(二十七)缽羅(二合)吠捨野(二十八)三麼野麼弩娑麼(二合)羅(二十九)吽吽吽吽吽吽娑頗(二合)吒娑頗(二合)吒娑縛(二合引)賀(引)又說功。纔誦此真言。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所有天魔毘那夜迦於世間出世作障者處居宮殿皆大震動。恐怖不安皆來雲集頂禮大威德尊白言。唯願哀愍令我無畏。爾時威怒王白佛言。我今所說真言。十地菩薩聞此真言不隨順佛教法者尚能銷融。況餘諸天龍八部作障難者(文)私雲。大咒者此真言歟。根本印可用根本明。故勸修寺真言集中。以此功文而舉心咒功。聊不審。違軌文歟。三字明者。軌雲。次誦三字明。隨處一一布(文)明次第也。   心印。軌雲。心印如前根本印。舒二頭指屈如三戟叉(文)私雲。二大無改。聊違次第歟。真言如次第。軌名大心真言。又說功雲。結此印誦真言。所作事法皆得成就(文)。   心中心印。軌雲。如前心印。直豎二頭指即成(文)御口雲。二頭指直立怒杵義也。軌中心中心言如次第。說功雲。結此印誦真言。能辨一切事(文)又真言功如上所引(矣)御口雲。此真言句讀事不定。但儀軌中付一二等句。.字可屬下句也(云云)私雲。大威德軌中朱付之何軌耶。又寬信法務真言集(御自筆雲).屬上句。如何。此尊儀軌大師御請來又仁並睿錄外等數本在之。御請來注無之。睿錄外有之歟。分明不覺悟。追可考之。但別次第......。如此點之。可仰信也(已上御自筆)。   召請。結界(發遣等准軍荼利知之)又召請言(出軌)唵(一)殺目佉(二)殺步惹(三)殺左羅拏(四)阿徒牟娑拿(五)跛羅戎幡捨訶娑多(二合)。   讚(大威德明王讚出軌)。曩謨(引)縛羅那縛日羅(二合)櫱羅(二合)曼儒具灑摩賀(引)摩拿娑賀娑羅(二合)吠遇尾惹曳尾覲曩(二合)羅瑟吒羅(二合)跛末娜迦曩謨娑都帝(別次第不用之)。   散念誦。問。本尊三種言中何明千反誦之耶。又三種俱可用歟。唯一種歟。如何(御自筆雲)三種共可用之普通。千反心咒惡夢祈心中心咒也。   布字觀。別次第堮捅部C入我我入觀以前結彌陀定印。布字觀次不改印。又入我我入觀但布字觀。本尊行者身俱可觀之歟(云云)御口雲。先住定印。心月輪中觀當尊種子三形。次布字觀。次入我我入觀(云云)此意但布字觀行者身歟。定印又彌陀法界可任意歟。此意布字本尊行者共可觀之。問。心月輪中唯觀種三而不觀羯磨身。事如何。答。祕雲。布字觀時成六頭六臂六足羯磨身故歟。意雲。心上觀種三。是三種轉成中種三約心觀之。羯磨身約身故。次布字觀有之。行者身即成本尊故。次為令冥會壇上已成本尊故。次有入我我入觀歟。舊成新成無二一體故。然則布字觀唯可約行者歟。本尊元六頭六臂六足也。何重作此觀耶。不動十九布字本尊專在之。如大師御筆像。是以修生行顯本有意歟。問。儀軌中誦三字明。隨處一一布未配頂心腰。配當依憑何在耶(御自筆雲)諸字軌可考之。縱雖無依憑。頂心腰即六頭六臂六足歟。於此尊豈非然哉。可思之。 具書   聖閻曼德迦威怒王立成大神驗念誦法(不空譯)。 十六日奉傳受了。同二十二日記之了。 金剛藥叉(北方羯磨部教令輪身也)。   五大尊義雲。金剛藥叉意雲何。此尊眼等五識至佛果位成成所作智時斷惑形也。爾斷何惑。斷三界分別俱生惑。其斷惑次第並體用何。後三識斷惑一剎那位。先五識俱被引。斷惑何故爾。後三識體用各異也。前五識體用俱等。前五弱後三強故(文)又雲。何故雲成所作智。眼等五識遍化作身土。化身造作佛事。眾生前成利益事新也。祕藏記雲。二利應作故曰所作。妙業必遂成之稱也(文)唯識論雲○瑜祇經(金剛焰口品)雲。在佛名金剛大藥叉。吞噉一切惡有情及無情等物三世一切惡穢觸染欲心。令彼速除盡。吞噉無有餘(文)理性院習雲。不食之人以咒加持飲食施之忽噉食(云云)。   種子。.三形羯磨輪。瑜祇經雲。當觀吽一字成大羯磨輪。放光焰金色(文)今種三依此文也。所謂.降伏義。輪摧破義。故.字變成輪歟。大疏雲。.恐怖聲(文)可思之。   尊形。三面六臂。儀軌等中出。如下所引」   道場觀。金剛藥叉。息(災)儀軌雲。唯願薄伽梵聽示現權身說大威神驗真言。佛言。欲現何權。答曰。現大聖藥叉金剛形。過去佛已現。現在佛今現。未來佛當現。我今非過去非現在非未來。現我自心三昧忿怒而守護佛法愍念有情。佛言。仁者善可現權說大靈驗真言。即時未起座現三面六臂大威忿怒毒形。以七珍瓔珞莊嚴身。其身長大無量。遍身火焰燃如劫火威猛。顧視四方如獸王勇猛。誦真言(略抄)又雲。藥叉王自現身加持持誦者。即念憐愍有情故示現妙形像。二世菩提何非成就。設諸惡人魔鬼神等起噁心欲惱害行人遠近來向行人住處。則路中自所殺害。此神驗三十里外圍繞令無諸障礙(略抄)瑜祇經雲。我今更說金剛藥叉形。六臂持眾器。弓箭劍輪印及薩埵羯磨。五眼布忿怒。三首馬王髻。珍·寶·遍嚴飾(文)其餘諸尊盡如金剛界(文)。問。六臂持物表示如何。答。六臂持物是左手弓輪鈴右手箭劍五鈷也。此中弓箭表敬愛。劍輪表降伏。鈴杵表本身金薩也。又祕決雲。仁王經本尊不動尊改索手令持十二輻輪。又右手劍銳向輪方也。斯則破十二因緣生死輪轉意也。金剛藥叉左右手持劍輪准之。劍輪降伏義。可思之。弓箭為敬愛事。准..尊弓箭可知之。問。金剛藥叉是金剛盡菩薩(牙菩薩也)教令輪也。何雲本身金薩耶。答。相應經總一部十二品皆有本尊。悉以金薩為本身也。況復金薩者一切義成就菩薩即釋迦也。釋迦又金剛藥叉正法輪身也。可思之(已上或人說)。   (御自筆雲)本身事。   一。不空成就(五佛五菩薩五大尊五輪相配之時當之。又出攝無礙經)。   一。釋迦(不空成就同體故。又悲花經出之。釋迦因位為大藥叉噉食未發三乘菩薩者)。 一。虛空庫菩薩(出金剛智軌)。   一。催一切魔菩薩(出理趣釋)。   一。金剛歌菩薩(心要意以嬉鬘哥舞為羯磨部四親近時歌菩薩當牙菩薩也)。   一。牙菩薩(已上御自筆也)。   大師御作東寺五大尊中金剛藥叉依瑜祇經被造之。右足踏花。左足少屈勢也。問。五眼三首表幟如何。答。或雲。五眼表金五部。三首表胎三部(云云)斯則表五部三部圓滿義。一身具五三。又顯兩部不二義歟。   問。馬王髺意如何。答。或雲。此尊頭髮逆上似馬嘶鬣。故云爾也(御自筆雲)五眼三首事當流習如是。神妙神妙。又坐大羯磨輪事。當尊北方羯磨部故也(已上)問。其餘諸聖尊盡如金剛界(文)意如何。答。除中臺金剛藥叉其餘三十六尊圖位形像如金剛界也(為言)四波羅蜜四佛十六大菩薩二十五輪各住本位。八供四攝十六大護等無量眷屬恭敬圍繞故。問。今金剛藥叉不空成就教令輪身。何有三十七尊圍繞義耶。答。各具五智無際智故無失。   本尊加持。斯印言出瑜祇經中。印名根本印。明雲金剛盡明也。問。印形表示如何。答。此印表摩竭魚之首。二小二牙也。內縛二中二無明齒也。故經雲。戒方忍願指內相叉為齒(文)二大二頭間為兩眼。故經雲。進力禪智由如笑眼形(文)(此表示如別次第尤可然)。   又印言中言出瑜祇經。印金剛牙菩薩三昧耶印也。   又印言金剛界牙菩薩羯磨印言也。今尊與彼菩薩同體故歟。二小二頭可觀四牙(矣)經中說初金剛盡明功雲。誦此一千八。隨順而攝伏三千世界中上至有頂類。若加持男女能令阿尾捨。三世三界事盡能知體咎○若與人食毒。誦明三七遍擲印加彼器。即成櫱嚕拏噉食諸龍毒。或觀成本尊。或印成本尊。皆得攝彼毒。若令人敬愛以印遙擲彼。或想以印擊彼。如奴僕(文)私雲。阿尾捨者。或經注雲縛。是令攝縛怨靈等義也。又雲。若欲得仙藥及往極樂界知足天王宮。隨所意便得(文)問。此密教安養知足往生意如何。答。或雲。依金剛藥叉加持斷三有輪迴煩惱業苦遂安養都率往生也。斯則三品悉地下品得仙(穢土)中品(極樂淨土)上品知足密嚴也(云云)私雲。此尊三首五眼表金胎五部三部。安養都率又密嚴華藏故。依此尊加持生兩土歟。儀軌雲。又金剛藥叉為施調伏說大威怒王根本大心真言(是咒印甚)祕密故非表。儀軌即在別卷。親近阿闍梨承事可習學甚深故也(已上注也)誦此咒時一切魔王鬼眾不得安穩怖懼之事。如大靈驗真言無異。但印咒別。若欲行此咒。如聖不動尊念誦儀軌而作法(文)私雲。此印言可尋決(矣)已上五大尊祕決記之。又御口雲。圓融院御時廣澤寬朝僧正·延命院無果僧都·天台慈惠僧正等五人明匠令修五大尊法。院自御聽聞所及叡覽之時。修僧五人中三人同於本尊(云云)叡感尤深而及御尋之時。寬朝僧正申雲。真言行者同本尊事常事候(云云)此事在記。文少相違也。今所書語傳也。 具書事   金剛藥叉瞋怒王息(災)威神驗念誦儀軌(金剛智譯)瑜祇經(金剛焰口品同譯)。   五大尊明王義釋(般若寺記通五尊書也)。 傳受抄記如前是則為紹隆佛法迴向菩提也。 金剛佛子賴瑜 (御自筆)四月三日一見了。在御判。 薄草子口決第十五 諸明王部第三   愛染王法(上)經雲。造像安於西。行人面西對(云云)御口雲。此法以敬愛為本故。設何法修之。本尊安置方。行者淨衣爐壇等皆以敬愛相應用之。但五種相應印明中隨法用隨一為異(矣)付三十七尊記之(云云)御口雲。修此法有二樣。或付十七尊修之。所謂依小野僧正大次第。彼次第就金剛王儀軌勝佛頂儀軌造彼(矣)或付三十七尊行之。所謂依瑜祇經說也(云云)。問。祕抄雲。或依小野大次第十七尊行之。或依金剛界成身羯磨會行之(文)付三十七尊本說聊相違如何。答。相應經愛染王品雲。結大羯磨印及誦根本明○又結金剛界三十七羯磨。及以本業明速成百千事(文)既瑜祇文用金剛界三十七尊印明(云云)故知二義俱不違(而已)(御自筆堮恁^瑜祇經序品三十七尊各說一字明。是專其誠證也。凡或一經悉愛染王本經習之故也。仍第三重極祕習有之也。或記雲。小野僧正自筆大次第之奧日記雲。以金剛王儀軌為愛染王儀軌。禪念律師所傳(云云)御口雲。禪念律師者宗叡弟子也。尋雲。金剛王四臂。愛染王六臂也。手臂說相違。何依彼記作此次第。小野僧正說恐有疑耶。答。彼軌所說咒既同。豈異尊耶。但至手臂相違者。愛菩薩法中說四手愛染王像。或本末身不同歟。金剛王本身愛染王變身故。例如普賢菩薩普賢延命二臂二十臂本末不同故也。或瑜祇經中法全無別儀軌。但以經為儀軌。以此為習。大師御意如此(云云)或記雲。範俊流金剛王即愛染王習也。即付大次第之心也。種.三箭即此心也。諸尊改觀十七尊又此心也。愛菩薩即愛染王習時如此(已上)義範傳以金剛薩埵習愛染王。 種。.三五鈷一印明誦(云云)故....明即愛染王一字心咒習也(文巳上)御口雲。相應經並金剛王軌之外又有儀軌等。雖然彼兩種外不用之。彼皆偽書(矣)(御自筆雲堮恁^或古德雲(淳觀)金剛王者非東方四親近中王。只於諸尊中得自在故名金剛王。故彼軌用愛染軌全無失(云云)愚難雲(且舊難也)金剛王儀軌雲。毘盧遮那如來自性成就法身大菩提同金剛界中流出一切如來鉤召智自他愛用異名金剛王菩薩身三昧耶三摩地念誦儀軌(文)如此文者無諍。東方金剛王儀軌也(已上御自筆也)壇上有.字變成五峰八柱寶樓閣(云云)御口雲。五峰表金界五智。八柱示胎藏八葉。斯則兩部不二之樓觀也(云云)問。以.字為樓閣種子有何由乎。答。壇上有.字字變成赤色蓮華(云云)御口雲。赤色是敬愛色故當尊敬愛尊故然也。問。.為蓮種。有何故乎。答。經雲。清淨自在字徹照三界冥地獄。諸趣悉淨如蓮花(文)惟雲。蓮花不染體故以清淨自在字為種子歟(御自筆雲)..(因業不可得癡).(塵垢不可得貪).(災禍不可得瞋).(涅槃)四字合成字也。是則滅三毒證涅槃也。故為清淨(滅三毒)不染(涅樂)蓮花種子也(已上御自筆也)。   蓮華上有.字變成熾盛日輪(云云)御口雲。熾盛日輪或表果地智德之勇健。或顯此法悉地之速疾也(云云)。問。.字為日輪種子事如何。答。.字是菩提心種子故日輪又喻菩提心故然也。又雲。.日天梵名初字故。先日御口雲。諸尊明中取初後字為種子(云云)。私雲。檢雲。疏第十雲。凡諸真言中隨取初中後字用為種子皆得也(觀察記宗要之字耳矣)疑雲。初義不明。以.字月輪為菩提心處處說分明。依之菩提心論雲。我見自心形如月輪(文)別本即身義雲。本有心月輪觀本有.字(取意)加之菩提心論中以日輪喻三毒煩惱見。故論雲。一切眾生本有薩埵為貪瞋癡煩惱之所縛故○若當合宿之際但為日光奪其明性所以不現(文)爾者如何。答日輪為菩提心事非無依憑。大日經疏雲。日喻本性菩提心。即是毘盧遮那自體(文)但至菩提心論文者。今教專談即事而真故。三毒體元本有菩提心體故。月輪是修生菩提心故。所以愛染王之稱大染法之義專依論藏之意歟(御自筆雲堮恁^菩提心論雲。於內心中觀日月輪(文)此文學者了簡多端歟。而今分日(即事而真故也)月為本有修生之義誠巧妙乎。但以日喻能覆貪瞋癡。猶只可禁忌之歟。論雖有但為日光奪其明性所以不現文。但是為取月輪闕分非取日輪能覆之義分也。爭雖一旦以日可喻三毒煩惱乎。譬喻有全喻有分喻。今只為取十六分明昧顯修生菩提也。雖有但為日光之詞。更以日不可及喻煩惱歟。是愚案淺略一義也。不可用之(已上御自筆也)。   日輪中有。.變成五鈷金剛杵(云云)御口雲。本尊種及三有二習。一種.三五鈷(或五□橉□餺□}□駮□□□□□□□倫襼□□□榕□□□熨r‥□□鋦嬦□郵五鈷也。先達隨事教隨一。依之末學多思各別傳。自是非他。尤不可而也(云云)私雲。或祕記雲。諸師各有異解。或言。.字為種子。兩三胡杵為三昧耶(兩三胡杵上下相交。是依金剛界說耳)或言。.字為種子。白蓮華為三昧耶(是依瑜祇經初品耳)或言。..二字為種子。各成人形杵。二杵轉交為一五智杵然後變成一身兩頭尊(此是依祕軌文)或言。更以.字為種子。以箭為三昧耶(是依金剛界理趣會耳)又御口雲。種子重吽三形人形杵也。人形杵者上三鈷下二鈷也。上三鈷人形頭面兩手。下二鈷兩足形故雲人形杵也。 T79026401.GIF 此二種人形杵逆順交會二方各成五鈷。合十鈷也。是則定惠不二義也。.又杵種子。重二.表理智不二而示兩杵交會義也。印又用內外五鈷印。是人形杵印也。二手各成半五鈷印。合又成五鈷印。二杵交會人形杵義也(云云)私雲。此外更有人形杵印。又顯兩杵交會之形。言重..更問(御自筆雲)人形杵事除二障令歸本有一體之五智。乃至男女赤白之二滴事等以為深祕之傳等有之而已(已上御自筆也)問。人形杵義出何經軌乎。答。御口雲。無正經軌說。出日本先德作中最極祕密..法歟。依之故僧正雲。此尊印明瑜祇經所說三印三明五種相應印明外皆是田舍真言師等所傳也。偽假說也。不可依信(矣)(云云)私雲。經軌說是都會壇說也。誰知此尊祕印祕明皆祕密壇傳故。師師口決第第面受付法在於今歟(御自筆雲)喜多院御室仰雲。勝賢僧正所傳受之。三寶院流專似御流(仁和Яг御室御傳⑥г號御流云云)無屈曲無今案省略正直歟被覺悟(云云)(已上御自筆也)問。以.字為種子。有何所由乎。答。私案雲。.字是忿怒義故為忿怒尊種子歟。故大日經第五雲。.字名忿怒(文)。 問。若爾不動大威德何..字為種乎。答。忿怒是五大中風大義。故大師即身義中引大日經文雲。.字名為風(文)故知.字雲忿怒事專依.字體也。然則..同以.字為體故為忿怒形種子也。今尊.字又爾也。或外書雲。風者天地忿也(文)內外雖異義理是同。五大尊種子皆以有.字體之字為種子。良有所以也(御自筆雲)私義尤可然歟。但.為忿怒尊種子者總義歟。付當尊聊可有別義歟。.因也。因者根本無明也。一切惑障等因無明生。.損減義能損減無明。.大空義。趣入之可斷無明。自我所生障本有俱生障等諸地菩薩猶如醉。若持愛染王根本一字心。此障即除滅不得少親近(乃至)觀一吽字聲出入隨命息。○但觀字因起等同於大空(文)當尊不共別德偏此一字心也。更不可異求者也。又祕藏記釋.字之義聊異之。.磨字有義又增益義。.空義損減義。仍空有之中間立中道。中又不可得也。入.字門不可得又不可得也。.安身口意。觀五□橇□□□□稃□□□□□夾椸馥□□□□□□□□秠□□秉餺□□襏欖□□襏呂□□□□□□椹□飀□  身色如日暉住於熾盛○(云云)御口雲。身色如日暉者。顯身體赤色義也。斯則敬愛尊故表赤色也。又深祕義雲。此尊是慈悲染心肝憐愍徹骨髓見眾生苦。憂念故身毛孔血流而遍身悉赤色也。涅槃經住極愛一子地之義可思之。故涅槃經第十六雲。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慈悲喜已得住極愛一子之地。見諸眾生為煩惱病之所纏。切心生愁腦憂念如子。身諸毛孔血流出。是故此地復名一子。○菩薩摩訶薩修捨心時則得住於空平等地(文)(御自筆雲堮恁^或雲。極愛一子地者初地又第八地菩薩也。其身如紅簑。眾生毛孔出血故紅色(云云)初地第八地事可尋之(已上御自筆也)。   三目威怒視。御口雲。三目表三部。謂三目具一身顯三部一體(文)或雲。三目即表不二也。左胎右金中不二也(中目細笑眼相口傳)又雲。左佛眼右金輪中愛染。所謂諸佛三身也。佛眼法身。金輪報身。愛染王化身。三尊一體義也。嚴覺記雲。三目者照三界義也。威怒視者諸佛忿怒是從慈悲生故。怒視即慈悲眼視眾生之義也(云云)私雲。今教意怒體即慈也。何成悲生義乎。故疏第十雲。如佛常教以慈對治於瞋○今以大忿瞋而除忿瞋。難解難信(文)忿瞋即慈悲體即事而真談難信解故雲難解難信也。故知以明王大忿怒視而除眾生忿嗔也。悉如下記(御自筆雲)私雲。五尺之身份以面為首。面上又以眼為最。今尊三目殊可習之也。三目事可有重重歟。三目只忿怒形具足形相歟。餘明王如此(云云)(賢覺義也云云)又表三諦(成就院義)此等義初重歟。又三部三密(面注之)又三界(照見三界施與三品悉地云云嚴覺義)第二重又表法身般若解脫之三點。今尊聚集三世諸佛果德囊括十方薩埵大悲。大悲顯彼身色。果德表今三目也。觀音大悲雖有金人之誠文。不如今尊極愛一子。普賢雖極如如法身果德。又不可如今三目果也。諸佛萬德雖恆沙。不可過此二法(果德慈悲)今含藏二德之故其德齊等大日也。三目表三點事。涅槃經寶師疏第三雲。伊字三點若並則不成伊縱亦不成○如摩醯首羅三目獨得成伊○解脫之法亦非涅槃。如來之身亦非涅槃。摩訶般若亦非涅槃也○來證涅槃。須有能證身須有智惠。大煩惱等滅。此三法合名證涅槃。若唯身亦非涅槃。唯般若亦非涅槃。唯解脫亦非涅槃。此亦各別未有斷證亦非涅槃○如來之身金剛心後證智斷二德。身智無礙自在之義名為解脫。即此般若依身自在。一一皆與二不相離。名祕密藏。非諸凡夫二乘境界故。未曾為物分明顯示故(云云)(已上第三重)三德祕藏釋如此(云云)此義就密教有祕中祕口。先師僧正雲。命盡之時口傳也。先師覺洞院唯授我一人(云云)(已上御自筆)。   首髻師子冠利毛忿怒形(云云)御口雲。此五種法中降伏之標標也。餘流師子冠降伏義持者無畏義也。當流習今師子冠表自在度人無空過義也。故疏第一雲。今此宗明義言師子者。即是勇健菩提心○猶如師子隨所執縛必獲無遺。即是自在度人無空過義也(文)可思之(云云)。或雲。書怨家姓名置師子口中。是摧破義也。玄祕雲。或師雲。不限調伏。又書檀或姓名可置之。但經又且出調伏一義歟。此義優也。相葉自在度人無空過義(矣)或雲。小野僧正謂調伏法時書那磨置師子口。師子牙有血(云云)。問。忿怒形(文)爾者忿怒是隨煩惱其一。瞋煩惱其性也。何為利生方便之姿乎。答。諸佛菩薩濟度順逆方便有之。若爾者何為疑乎。付中今宗談即事而真之旨故。三毒三妄之煩惱自成法界曼荼之聖眾。又述直約諸法之理。故五障五蓋之迷倒性顯佛界瑜伽之功德。若爾者狼以顯網勿擁密關(矣)問。瞋癡等尋其本者唯心一性法故。煩惱當體即菩提。是顯乘又同之也。若不然存凡夫所起癡等者。諸佛又愚癡不可有覺者義。曼荼羅聖眾又可有三有輪轉乎。如何。答。顯乘是緣起因分法門故。唯心為本。攝相歸性談煩惱即菩提義故爾也。今教性德輪圓法門故。事理諸法各各別別法然本有也。故瞋煩惱本不動降三世形也。癡煩惱又軍荼利四蛇大威德水牛等也。故知顯雖雲煩惱即菩提。實歸唯心一理故。轉煩惱成菩提也。今不得理。貪等事法性佛性然果德故。煩惱全菩提。故大日經疏第十雲。如佛常教以慈對治於瞋。○今以大忿瞋而除忿瞋。難解難信(文)可思之。然則雖不改凡夫所起三毒而又異(矣)又不動九界迷情。雖名等流法身而又非有六道輪迴也。又佛果雖有癡煩惱。無所不覺也。仍無過。問。三毒已同何成能所斷。若成能所斷義者。豈非轉捨乎。又果位存癡許覺者。恐成有名無實歟。餘又爾乎。答。今教於顯教所絕離之唯心無相之位。更以法身言心緣詮彼故。教主同聞等皆心內法門自受法樂談也。教主心王毘盧遮那第九識。八識已下心王心數皆圍繞眷屬也。第九識心王從法門身現羯磨身時。貪瞋癡等心數又從法門身現執金剛等羯磨身。雲不動愛染王等也。此法界曼荼羅聖眾皆無礙涉入故。諸尊互具諸德無一分未滿一法未等。故大疏雲。若少分未等一法未滿即不名集會(文)然則貪瞋癡等又信進懺等德具之。故佛果癡雖不改迷界癡具爾德癡故雲大癡。又異迷界但癡故成能所斷義。又具覺知義也。又以癡斷癡義以喻示之。染雨水衣以雨水洗之。思之。爰知諸法歷然不動一塵一法。遍計分別前見之成毒。三密智眼前觀之為藥。迷悟在心無執而到(矣)若雲汝強存癡故可無覺智義者。汝宗於佛果許性惑。彼惑中有癡。若爾者可無覺知乎。若雲性修義殊者。今又緣起性德談異故。雖繁言行者用心大要故注大概(而已)(御自筆雲堮恁^煩惱即菩提事一宗肝要歟。愚朦未散。重欲被指授。一面雲。爰知諸法歷然不動一塵一法。遍計分別前見之成毒。三密智眼前觀之為藥。迷悟在心無執而到(矣云云)今雲。一塵一法中性然具萬法。其萬法中癡成毒覺成藥。故不動癡即藥歟。若爾今教意性然諸法歷歷不雜亂如納粟(諸法諸塵)於一器(一法一塵)(云云)今癡粟覺粟已是各別也。非挫癡雲覺。何雲不動一塵一法哉。若是癡覺已一器。挫一器可雲癡覺歟。顯家無此義歟之故也。但癡粟覺粟中各又性然具萬法。重重帝網之圓融是也。仍無失歟。猶欲被指授(矣)一面雲。雨水等(云云)此一雨中染衣雨洗衣雨可各別歟。然其不審。又如前粟。若又濕雨時其衣不宜。而以件雨水洗之時。其衣嚴麗歟。是挫一染洗各別雲也。然法譬可不齊歟。法一塵一法中癡覺性具(文)已別也。譬喻挫一雨非各別故也。但是非全喻。常途以慈治忿。今教以忿治忿也。如以雨水洗雨水衣(云云)只為顯此一義也(云云)。   一。如天台性惑不可疑癡事。   天台如談性惑。自家又談事惑也。天台所談分齊性惑是體(真如實相一味平等義也)修惑是用(歷然各各諸法也)天台於一體可具諸惑道理立之。如於法身有可具諸相道理。故弘決釋為諸相本也。今祕宗於性德歷然諸法一一各各具之也。然者於性德顯密所談雖殊。於其體邊者又談性惑是同(為言)已上條條猶不審也。此奧可被注也(已上御自筆也)。   又安五鈷鉤在於師子頂(文)。御口雲。此約鉤召之表相也。或雲。五鈷是五部五智五種法成就義也。大師表雲。受持頂戴福利無盡。外以摧滅魔軍內以調伏煩惱(文)或雲。師子冠者顯理界極(胎大日)五鈷示智界極(金大日)鉤者鉤召。一切眾生煩惱染心同於本尊大欲大染。而令證五智菩提之心也。理智冥合義可思之(內山義)私雲。師子在下表因位勇健之菩提心。故疏雲。言師子者即是勇健菩提心(文)五鈷在上顯果地顯德之五智德。故大師釋雲。果位為智(文)諸佛五智皆具眾生誘引之利他德故兼鉤因果德同安頂。是示發心究竟無二義也。故菩提心論引經雲。發心畢竟二無別(文)可思之。 五色花鬘垂。五色是五部色垂彼花鬘則五種相應之標幟歟。   天帶覆於耳(御自筆雲)文選東京賦雲。夫君人者黈纊塞耳。注雲。以綿大如丸懸冠兩邊當耳。不欲妄聞不急之言也(文已上)御口雲。帝王耳上垂白帶或插黃綿。為不聞非法事也。明王本誓擬彼歟。即王者威儀也(云云)。禪林義帝王冕垂左右耳。奏聞外事不聞之。奏聞時舉之聞。聞已必行。文集雲。冕旒垂親勞體(文)明王本誓依行感應亦復如是(文)。   左手持金鈴(乃至)安立眾生界(文)御口雲。此手約息災之表相也。左鈴妙聲遍入一切眾生身心。令得大乘法樂開發本有五智菩提故。右杵向外。故慈覺鈴杵釋雲。般若妙聲遍入一切賢聖身心令受大樂。普於眾生自性心內開折菩提大種智牙(文)故知此鈴杵儀形是未安者令安存標相故。雲安立眾生界也。故即身義釋大悲句雲。憐愍心徹骨髓。諸有所作皆為令眾生建立也(取意疏釋同之)又藥師經雲。常以大乘而安立之(文)或雲。不動眾生迷體。元是金薩故云爾也。菩提心論雲。一切眾生本有薩埵(文)可思之。   次左金剛弓右執金剛箭(云云)此定惠表示也。左弓定右箭惠也。御口雲。此手顯敬愛德也。冥合有二義。一箭合絃是冥合義也。二所放矢至何處立物為冥合也。私雲。此手持樣不同。或箭合絃引而如射虛空勢(天台習歟)或矢遣弓手方右取矢頭未合也。或弓箭各兩邊豎持之。或弓如先矢當胸橫持之(此御筆本圖樣也)又伏見愛染王堂寸增三百體愛染王中尊如御筆圖木像也。是定祖師遍智院僧正御計歟。彼女院所歸體故。可尋之。   如射眾星光能成大染法(云云)御口雲。此尊摧破三光天子之障難故雲如射眾星光也。所以熾盛日輪日天子。持彼手輪月天子。弓箭手射眾星故雲除三辰障難也。此餘流習也。當流習雲。取星光指速疾之義合此法悉地速疾也。故星光指雲射非射星也。不然者不順能成大染法之句故(御自筆堙^祖師元海僧都口決雲。如射眾星光是速疾義也。或書日觀相日月輪光矢射散道場內(文)又摩尼射光(文)如此證文顯然也(已上元海口決)(已上御自筆也)。   左下手持彼(乃至)速滅無有疑(文)御口決雲。餘皆總德。今此手示別德也。故疏雲異說師師習區乎。仁和寺大御室範俊流等持仁王習之。醍醐流打任習所求事也。即虛拳也。但當流最後至極習有二傳。一者人王上觀所求事。第二重大師御意(云云)更問(云云)玄祕鈔雲。彼者或傳雲。所求事也。作空手隨處求臨其時以三摩耶置彼手成願。息災用輪。增益寶珠。調伏一鈷。敬愛蓮花。鉤召鉤。延命甲冑。三寶院權僧正雲。彼者隨所求事(梵字書)可令持之。或師雲。所求事三昧耶形以千手四十手三摩耶形可准知之(云云)。此傳有奧。或可觀念。或梵字書可置歟。私傳雲。持人王人頭十字上有人王。六粒宛如牛玉(云云)大僧都彼手後冷泉院御名梵字書令持之。調伏故也。神日律師雲。彼者指人王也。但不雲何粒耳。仁和寺於御室問小野僧正給。仁黃答申給(云云)唐本像或令持人頭或指日輪。或抄雲。令持人頭即令持人王之義也。人頭有人王故也(云云)皇慶闍梨雲。肉團人頭月輪同意也。能可得心。持神魂似日輪。實不日輪(云云)最祕傳雲。彼者心也(大師口傳)問。心者無形相。雲何可令持乎。答。於心內如如不思議疏下置心者肉心也(云云)又大日經疏曰。訶栗馱心(云云)此傳祕之中祕也。輒不可授之。付此傳可觀想有肉心歟。或書心字可量歟。心字者阿字也(見最勝光明心經)大師御持佛彼手拳而持物慥不見(云云)然者只今作拳尤優也(文)(已上抄文)御口雲。權僧正者勝覺權僧正。神日律師者益信弟子也。大僧都者松橋大僧都(元海)是明海僧都受法師也。又仰雲。此玄祕抄者勝俱胝院明海僧都作也。初於勸修寺寬信法務為師受法。彼時私記雲金寶鈔(勸修寺流要書也)後改彼師就松橋元海大僧都學法。彼私記名妙抄。是寬令記也。金寶抄更記加(矣)後又記祕事口決雲玄祕抄。此玄祕抄小野之肝心當流之骨目也。永以無出固門外(矣)世間多妙抄雲祕抄。甚非也。   右蓮如打勢者。御口雲。赤色蓮花端少白色為深祕習也。赤色敬受色。白色本有心蓮也。依敬愛法打顯本有白蓮義也(云云)玄祕抄雲。右蓮如打勢者。以右手蓮華令打持彼手邊。是即令摧滅噁心障難之輩也。故次下文雲。一切噁心眾即滅無有疑(文)。(御自筆雲)醍醐傳有三重。更可問。所求事初重也(已上御自筆也)或記雲。持彼手有二傳。一者所求事(醍醐傳也)二者人黃也。人黃者第八識也。心藏也。善惡皆由心故。令持心時隨五種法可用心也。若息災此心從無始以來與他人行不善非法。酬彼先世怨念等此生一切不祥。受故持人黃。以本來清淨蓮打破彼不祥。是息災心也。增益時除慳貪業。調伏時除怨唸咒咀。敬愛時除相背業。鉤召時背佛道入外道之業除之。而鉤召佛法令入本尊三摩地也。故知一切但人黃上可有用心也(是小野說云云)又或師口雲。於此手有去識還來習。謂左手第八識神魂將去時以右手本有心蓮打取彼神魂令還來。故延命法可觀此手(云云)私雲。彼手人黃者眾生總報體即第八識也。彼識持業壽種故。下雲一切噁心眾者。所持業壽種也。右手蓮者第六識菩提心體也。所以五智中蓮花智皆是第六識處轉。故知以第六識菩提心蘊賴耶中業壽種。焚滅故雲一切噁心眾即滅無有疑也。大日經疏蘊阿賴耶中業壽種除無垢菩提心生(云云)可思之。   以諸花髮索絞結以嚴身(云云)。作結跏趺坐住於赤色蓮(云云)長水子璿釋雲。抽一腳為半伽。於中以右押左為降魔坐。以左押右為吉祥坐。若兩腳相押為全加。此坐能令儀相端好。廣如智論說。故偈雲。見畫加趺坐魔王尚驚怖。何況入道人端身不傾動(云云)私雲。三種座中今結跏者。是全跏坐也。智論偈既雲見畫彼坐魔怖。故知今明王結跏又降魔義歟(御自筆雲)諸座事本經儀軌中往往有之。座法雖多大旨不過五種。可見之(已上御自筆也)。   次赤蓮。是說敬愛。赤色西方也。西方又敬愛方故。四種蓮中取赤蓮也。   蓮下有寶瓶兩畔吐諸寶(云云)御口雲。此五種法中約增益之表示也。又此寶瓶是地天三摩耶也。或表萬德圓滿義也(云云)或雲。蓮花座下寶瓶表福。師子冠上五鈷表智。坐福戴智。非以理智功德而為身心。又以福智二嚴而為依報也。或傳雲。師子冠表智。師子畜類中有智也。執縛諸獸。又智斷之用也。即是金剛界也。依為空曼荼羅有頂上為冠。寶瓶表理表福。萬法出生理用福用也。即是胎藏也。依為地曼荼羅為座。當尊以福智二嚴多為依正。又經題瑜伽瑜祇豈非兩部理智之相應哉。乃至赤白二諦之根元男女敬愛之悉地職而悉發於理智冥合。併懸於當尊之悲願。今師子寶瓶之習頗契道理歟。可思之已上以或傳意注之。可早破可早破(已上御自筆也)或師雲。蓮下有寶瓶。有二傳。或蓮下可寶瓶也。或蓮許有寶瓶也。蓮前畫之。非蓮座下也(御自筆雲)當流蓮下常事也。但五指量時蓮前也。是為令極少歟。長帶於心藏故歟。問。雨寶但兩邊不通八方乎。御口雲。舉左右顯前後等歟。私雲。兩畔左右如次胎金表示也。中央寶瓶表兩部不二歟。所謂理智不二尊坐兩部不二瓶良有以也。   金剛界三十七尊前後圍繞(文)。御口雲。三十七尊圍繞有三重義。初重大日到阿□所與阿□同處坐。中臺大日所置愛染王也。餘三十六尊如次圍繞(矣)但大日至阿□所者。是圍繞佛菩薩中初尊故歟。第二重大日變成愛染王觀之也。第三重大日舉體即愛染王故。   花座。口雲。明王六葉印(云云)御口雲。如常八葉印。以二風各著二火背成六葉也。朱付雲。先本尊印言。御口雲。三十七尊印言前結誦本尊三印三言也。且除五種相應印明(矣)。   三十七尊印言(金界羯磨明用之)御口雲。三十七尊印言有三重習。今但舉初重印言。第二第三重重祕之。第二重羯磨會明用三摩耶會印也。第三重甚深祕傳雲。用相應經序品印言也。所謂外五鈷一印誦彼三十七尊也。但中臺.字初加.....句也。顯大日即愛染王義也。故先誦......。次.四反(四佛)次.四反(四波)次....(東四菩薩)次....(南四菩薩)次....(西四菩薩)次....(北四菩薩)次.四反(內四供)次.四反(外四供)次.四反(四攝也)如次誦之。結句..加之(云云)私助雲。於一五鈷印。可盡三十七尊位。所誦中鈷二中頭觀...。四邊鈷二空(東)左風(南)二小(西)右風(北)順旋各指頭觀四佛種。又中鈷上[}/即]四波。種四方鈷各上節四方四菩薩言。各順旋觀之。次四方四鈷中[}/即]順旋觀內四供。次中鈷第二[}/即]順觀外四供。次四方四鈷下節順觀四攝明也。一印而攝三十七尊次位。實甚深者歟。相應經雲。常持此讚王結大羯磨印。以一字心明三十七圓滿(文)(私雲。讚王者十六大菩薩頌也。大羯磨印者外五鈷印也。一字明者三十七尊各各一字明也)又雲。持明阿闍梨思惟十六義。誦一字心密。三十七圓滿(文)以此二文成一五鈷印誦三十七尊明也。問雲。何故密嚴院愚案抄雲。安瑜祇經說大日一字心密等中雲。持明阿闍梨(乃至)三十七圓滿(文)(具可見經文也)此釋既一字心局大日.一字(見)如何。答。案經文比來次第。上舉三十七尊一字明。次說十六大菩薩讚畢。然後雲思惟十六義誦一字心密等。豈局大日明乎。但至先德釋者。且為成十七尊義。一字中大日明別舉之歟。仍無過。問。序品大意分二段歟。初總說三十七尊言。後別說大日印言歟。所謂後段中雲。常當持普賢菩薩一字心明(文)以上文案之。普賢名唯在大日故。爾者猶不明如何。答。普賢通總別。或釋雲。三十七尊皆名普賢(文)上段雖局大日稱。下文通諸尊。何過乎。付中下文雲。此名普賢金剛薩埵三昧耶三十七智深密相應(文)非通三十七尊乎。又雲。此五鈷印即五部。五智各各具五尊。五部各具五部義也。唐阿闍梨頌各具五智無際智圓鏡力故實覺智之即身成佛深義。偏在於此印言(而已)問。三重印言俱用之歟。將隨一歟。如何。答。用隨一。就中唯傳初重者。初重若三重悉傳者唯可局第三重。第二重准知(矣)。   理供。問。五供八供中何乎。答。五供印明(矣)問。或人云。五供八供任意如何。(御自筆雲)諸尊行儀不出三部。大法(金台)別行(蘇悉地)也。而小野流習縱雖出胎之法。必就金及別行行之也。仍今法就金時用八供。就別行之時用五供也。又金別行用五悔也。仍何法小野用五悔也。天台何法用九方便也。廣澤之習可尋之。粗九方便用之歟。可問之(已上御自筆也)。   讚。御口雲。朱付別讚在之(云云)雖然但用愛菩薩讚不用大次第讚也。   入我我入(定印)。御口雲。朱付敬愛時用一肘觀者。今處舉入我我入觀改之用一肘觀也。是復入我我入觀也。又雲。前一肘觀也。定印者彌陀定印也。問。一肘觀次第如何。答。大次第(小野僧正作)雲。先於自身前觀阿字門成淨月輪。於輪中觀斛字成金剛愛菩薩。身硃砂色身放紅光。二手持箭。分明觀已誦四字明。結印引入自身。四字明雲。....。便以印加持四處。真言曰。唵縛日羅(二合)羅哦阿地瑟吒(二合)娑縛□妖□□樧□□□□□□□騖飀□□□□規□餉U埤□□□□□襉□□裀□□□駴祈飯禈□﹛慼慼慼z□□好□□□□樂□□賂檢□楦□□模□□□□樧□樂□□□□□檇滿慼慼戮O馗姾導□□諑駾□□□□煩情慼憮滿熨□□駎□奼□□礸□□□□祂□襼□□□□□□□視兜餛鷺□□□娼□□□‥r蕭說瞬r萩□集□N□橯□貨穫□峞慼慰D判□□迴憛慼慼潠c□□袼}□□□□□□莣¥意踣|□□吥□□□□□韣|□鞢慼慼慼暱汁央慼慼慼慼潠U□□□蛩□□□□□□□莯□敷□□檄}鍥憛慼慼毆E粵苨瀦□|□□莦邥縑憛慼慼慼慼潠U□韱□□□□¥口|□耨□瀦□□擨□□鎣□   答。玄祕雲。勝佛頂儀軌在之。但小異可見之(文)又雲。禪念律師傳有此一肘觀(云云)問。文意如何。大次第口決(仁海口決成尊記文)先於自身前觀阿字(乃至)引入自身者自身之本性愛菩薩故。先前觀菩薩引入自身者是則教之方便也。舉體法然之佛身也。○彼人者胎藏界女母也。.蓮華者女人之八葉向下。○自身從花入者金剛界男父也。即男子八葉向上。件莖一右杵也。理趣釋雲。二根交會五塵成大佛事(文)二根者自蓮華彼五鈷也。五鈷者有情五體也。五鈷一鈷皆義同也。○遍其形體支分者父骨因母肉因遍覆生長○被帶衣者如大國男女始會時衣(已上委在口決耳)○........者其印相者赤白和合雨部不二理智冥合之形也。者三身一體定惠不二之義也。..者金剛。○...者初..(金剛界男)次..(胎界女)..此雲愛染。即是定惠互愛之。二愛和合之身體也。.者乘不可得義。乘者一切眾生皆悉乘如實道來成正覺身也。處乘者母之蓮也。依之三世諸佛皆坐彼蓮。.者.字因緣至極之位也。父母因緣胎內之五位。經五智圓滿之形成自證圓極住無處作之位。然後修欲觸愛慢之行(文)私雲。依大次第。此記意一肘觀專付十七尊次第可修之歟。一肘觀者。行者前去一肘量觀月輪等故雲一肘觀。非月輪量也。故雲前一肘觀(矣)問。猶如被帶衣等訓釋如何。答。高野房海闍梨記雲。師說雲。故人傳如披帶衣讀之。法務御房御記。如披帶衣令訓之帶衣者夷懸也。別別頸帶衣等令著用衣也。如披帶衣鎖ヤШфЪ而著衣也。披其衣懷中抱人樣。彼此和合即成一體無二自他令敬愛也。愛菩薩三業自身三業彼人三業三三平等更無隔別觀也(已上)私雲。法務誰人乎。醍醐定賢勸修寺寬信歟。或抄雲。披帶衣不可讀(云云)。私雲。或軌付岐流假名。仍勘玉篇等之處無岐流讀。韻抄雲。比良久比呂久。玉雲。敷羈切開也(云云)付之私案之雲。披帶衣歟。解帶入同懷中相抱義歟(云云)。已上闍梨記也。私雲。或人云。猶如披帶衣之上下(云云)此點順文歟。所以准初諦觀己身文今又諦觀可為初歟。又夷懸衣雲上下歟(御自筆雲)披帶衣之習不一准。為才覺尤大切。醍醐小野多分只披訓用之。リжЗロンгЗワсЮヱ密合之由(云云)寬信法務傳專用著之訓也(云云)梵網經雲。各各披九條七條五條袈裟(文)但未披見經文。遂可勘之。如此文者。著訓不可疑歟。玉篇切韻等廣略非一。廣可勘歟(已上)(御自筆也)問。自名彼名事如何。答。御口雲。自名者能愛之名(行者或施主也)彼名者所愛之稱也。若無所愛之時以大師為所愛也。是為祕傳(矣)(御自筆雲)大師若國王隨時可觀之。此條非必當流之規模。通途之習而已。又壽命祈焰魔天。觀也。私雲。若爾彼人又可觀大師而已。或記雲。彼人者所愛人。若常自行無別處愛時。我前一肘奉觀弘法大師。真言終.字次不唱彼所愛人名可誦加弘法大師遍照金剛。是最極祕傳也(文)。 御自筆雲   同三年正月十五日一見了。   道俗貴賤仰崇之尊也。委細之勘注。尤可為興隆歟。 薄草子口決第十六 諸明王部第四 愛染王(末)   本尊加持。先根本印。此印文並真言出相應經中染愛王品也。相交即成染者御口決雲。以右火押左火側也。是理智冥合定惠和合之意也。愛染義專在於斯(矣)仁和習雲。以左押右。是則弓箭和合標幟也(左弓右箭)(御筆自雲)是惠運傳也。彼傳祕祕說名法身印(云云)妙抄可見也。 次外五古印。又印文並明出同經中愛染王品也。 次內五鈷印。言同經中瑜伽成就品所說也。印經中無。御口決雲。相承口傳也。已上三明二印中。初印言大日所說。次二明一印金剛手所說也。凡師資互說顯定惠和合。因果各陳示理智歷然而已。問。初印言愛菩薩印言歟。..愛梵名故。所以此經中百八名讚中金剛頂羯磨會中金剛愛真言並雲羅哦故。又此經中印外縛忍願交立。金剛頂三昧耶會金剛愛印外縛進力交立。並又染義。故此經疏雲。此真言是金剛部中金剛愛密號故。真言雲摩賀羅哦(文)次印言又經中說彼印言了雲此名金剛王頂中最勝名(文)故知金剛王菩薩印言也。後明又經中說雲金剛薩埵一字心(文)是又金薩真言也。若爾何以此印明為愛染王印言耶。答。諸師異說不同。或雲。一金剛愛。二金剛王。三愛王和合。第三為祕說也(云云)又雲。金薩愛菩薩一體和合尊也。故經雲金剛薩埵妻(文)一體不二故用重字。定惠和合故二中立交(文)又雲。實王愛冥合尊。修得王菩薩。內證最勝轉輪王也(云云)御口雲。當流習東方金剛部四菩薩所變也。經雲。左手持金剛鈴右執五峰杵儀形如薩埵安立眾生界(文)是表金剛薩埵也。頂上五鈷鉤表金剛王也。故經雲。此名金剛王頂中最勝名(文)又雲。時金剛王以所持鉤擲於虛空寂然還住(取意序品)弓箭手錶金剛愛。經能成大染法(文)是愛義也。經序品中愛菩薩名金剛染菩薩故。明王低首表金剛喜菩薩也。持彼蓮華手別顯明王德也(云云)又或祕傳雲。總攝三十七尊德。大日如來所變也。別金剛部四親近所變也。種.。三五鈷。染愛王品以大咒名一切如來心真言。愛染王品以此法名一切如來共成就法。亦云。又結金剛界三十七羯磨(文)明知不限愛菩薩等一菩薩也。故該三十七尊德大日所變也(云云)但難會者。染愛愛染一體異名定惠差別歟。付中如來說此印時。入馬陰藏三摩地說之。馬陰藏是豈非愛染王三摩地乎。又次印言。經中說愛染王畫像法畢。後說愛染王一字心明曰等(文)無爭者歟。後言又經說功能雲。所持愛染王根本一字心(文)誰疑之乎。問。三字五字明俱雲一字心有何故乎。答。御口決雲。五字是五種法真言也。望五種法各一字故云爾也。三字中..是成就義諸明通局也。非真言正體。.一字正真言故雲一字也。   五種相應印(隨一用之)問。此中印文出瑜祇愛染王品中。明出處如何。答。御口雲。明相承口決也。兩說中...五種言中加一字說為勝(矣)印相相應經內五鈷印為本。大次第內三鈷印為本。但兩印俱二空鉤結聊異三五鈷印(文)今依經說。內五鈷為本也。注隨一用之者。御口雲。隨所修法唯用一印明。一座不通用五種印明也(云云)私雲。案經意。初說五字咒。次說根本印。次又說五種相應印不出別明。定知五鈷印並五種相應印同可用上五字明雲事。就中將說五字咒時雲。復說愛染王一字心明曰(文)一字心稱專五種相應印各可用一字之義顯之歟。次用...明事。愛染王品終說此印不示明。其後瑜伽成就品初說此明不示印。後品奧若持愛染王根本一字心(文)故知兩品合印明周備。故可用彼明之道理炳然歟。進力捻忍願者。以二風押二火甲指頭齊等也。布瑟置迦增益梵語。母奈羅印梵名也。進力如蓮葉者。御口雲。二風端拄二火上節背如蓮形。伽跢耶敬愛梵名也。下降伏印二風上[}/即]不屈如三角形為異也。下梵名准知(矣)隨誦而招召者。二火上召之。(御自筆雲)伽跢耶者敬愛句也。但雖調伏之難降伏者令敬愛雲伽跢耶。只令諸人等敬愛名縛悉加羅吒也。所詮伽跢耶敬愛梵語。取物摧伏方雲也。馬頭真言句義可思之。世間於處體敬愛至極時必令降調順伏也。今尊令順伏難斷難調之無明之故。殊用伽跢耶句也。又染愛愛染兩品置之事能能可存知歟。兩品一體異名之條諸流之習大旨爾也。其由緒定惠差別教主差別名字差別等也。名字差別者。或金剛愛說金剛染菩薩號付。且置兩品也(已上)。   正念誦(大咒或五字)私雲。兩說中可用五字咒歟。是愛染王品所說故。又先先御口決雲。大小二咒中正念誦用小咒(云云)若爾...明可用之。然經中彼雲金剛薩埵一字心故。又大咒雲染愛王真言。五字明說愛染王一字心明。定知三明中五字咒此尊正心咒歟。   本尊加持(染印)。染印者前根本印也。二火交是染義故。云爾也。   字輪觀。問。.字了義不可得字義依憑何耶。答。御自筆雲。凡諸尊字輪觀石山寺所出不審多之。華嚴涅槃等顯經廣可勘也(已上)或人云。.了義不可得者出如意祕決不空.字為識大種子專依此意歟。了別是識功能故。私雲。大師如意祕決又爾也仁和寺澤見抄雲。.字敬愛不可得(云云)。   本尊加持。羯磨印者外五鈷印也。   金剛吉祥。此三種印言如佛眼法記(矣)。   散念誦。問。本尊三種(文)三種次第並遍數如何。答。大中小次第。大小各百反。中咒千反歟。經雲。念誦一千八反(文)問。金剛吉祥三百反。有何故耶。答。御口雲。經所說遍數故也。   後供養。已下如常。經雲。結大羯磨印及誦根本明兼示三摩耶一字心密語(文)羯磨印根本明等者何印明耶。答。次第表紙雲。羯磨印(云云)染印也。或五鈷印也。根本明者大咒或五字咒也。三摩耶者外五鈷印或內五鈷印也。一字心者五字咒或.悉地也(云云)私雲。愚案雲。結大羯磨印者。前染愛品所說根本印(即染印也)及誦根本明雲。彼品所說明(即大咒也)兼示三摩耶者。今愛染王品所說五鈷印。故經雲。豎合如五峰是名羯磨印亦名三昧耶(云云)。言一字心密語者。今品次文所說一字心明。即小咒也(文)私雲。大羯磨印者今品所說外五鈷印也。故雲。豎合如五峰是名羯磨印也。根本明者又當品所說五字明也。三昧耶者內五鈷印也。一字心者.悉地明也。此印明非當品所說而指下品所說故雲兼示也。所以.悉地用內五鈷印事。以此文可為證也。古德說恐當品所說印明雲兼示事不可然。又染印全無大羯磨印名故。但至亦名三昧耶文者。內外雖異同五鈷印故。三昧耶稱通用歟。就中既雲亦名。正名內五古印歟。問。次下文雲。常結羯磨印誦大根本明(文)既雲大根本明可大咒。又大咒所用羯磨印可染印也。又次文說五字咒雲。復說愛染王一字心明曰(文)同品前後一字心不可相違。如何。答。此難實可然。但大根本明者。今五字咒五種相應明故。一切法盡五種故。約義雲大根本明也。不依文言多少也。或又對下品所說...根本一字心今五字明雲大根本明歟。所以經文又雲。誦大根本明結三摩耶印(文)三昧耶印雲五鈷印。無爭此印所用大根本明豈非五字咒耶。況復上品中舉大咒數遍雲三十萬遍。今文雲一千八反。定知可別咒也。又一字心語雖通兩品所說。兼示下一字心故雲下品所說也。就中此文強雲外五鈷印者。內五鈷印依憑一經前後難得者歟。此義若違經意者歟。賢攬刊捨(矣)又一義雲。初二句如次染印大咒。如祖師義。三昧耶者內五鈷印。一字心者五字並...也。印言但一語含說兩種故雲兼示也。此兩字可配下句(矣)(御自筆雲)印言料簡尤可然歟。文義之可推誠巧妙歟。但佛以一音說眾生各得解。隨學者了見其義無邊也。爾者於當流者任當流祖師先師之了見不可異求歟。但為才覺曝文義事。相教相通例也。尤可庶幾也。抑以五字咒名大根本明事。五種相應明。不依文言多少約義也。況大咒數遍二十萬也。五字一千八也。定知可別咒(云云)今雲。此義雖可然。見經文之前後。愚意了見聊又差異也。先以五字咒可名大根本明義極成之後。遍數不同可備其由緒歟。以反數不同名大根本咒由緒不可證之歟。經文愚見所及。以大咒可雲大根本歟。其故經文雲。常結羯磨印誦大根本明○置於師子口念誦一千八(乃至)奧文雲(隔十一二句許)復說愛染王一字心明曰.....(云云)次即說印(外五古印也)此經文比未次第。無爭常結羯磨印誦大根本明念誦一千八等文第二品染印大咒指之歟。其奧文復說愛染王一字心明曰.等。復說根本印(五古印也)既奧別段置復字說之。豈混亂哉。但反數相違事。第二品三十萬一切真言主(乃至)速得大金剛位(乃至)普賢菩薩位(云云)是總德也。當品置於師子口念誦一千八等七曜陵逼之別功力也。更不可相違歟。為潤色彼次第之袖書之一義粗出愚見也。重可被取捨(矣)問。三明功能如何。答。經說初印言功雲。若持此真言及以密印力印心額喉頂。如金剛頂身。一切諸罪垢纔結即當滅。若寂災增益敬愛與降伏隨其所愛者纔誦此真言。彼即當獲得。若毒若相憎。纔結誦當息。加持食七反。我當降甘露(文)私雲。金剛頂身者愛染王身歟。此尊諸佛王諸菩薩頂故雲金剛王。又雲金剛頂歟。頂中最勝名(文)可思之。又說。次印言功雲。若纔結一遍及誦本真言。能滅無量罪。能生無量福。扇底伽等法四事速圓滿。三世三界中一切無能越。此名金剛王。頂中最勝名。金剛薩埵定一切諸佛母(文)此中金剛王者。或雲。此尊金剛王菩薩變身故金剛王。儀軌用今尊儀軌。可思之。御口雲。此尊於三十七尊中為尊主故云爾也。三世三界中一切無能越(文)可思之。非東方隨一菩薩也(云云)或雲。於諸尊中得自在。尊故云爾也(云云)意同御口決也(御自筆雲)此軌文可為東方王菩薩軌之義在之。軌現文無爭之故也。上卷如注之。諸流中或習薩埵。或王傳。或王愛合身慢。當流又或東方四親近合體習。然東方王軌義已非無所據。二義互可依用歟。但此尊祕傳已法界身也。獨一尊特體豈限東一合哉。但不可遮三十七尊十七尊等。可思之可思之(已上)。   金剛薩埵妻者。御口雲。妻齊通音。訓ёЬЁ也。故祕藏記雲。妻者齊也(文)意雲。定惠均等互相攝入故云爾也。故今尊定惠均等之體理智不二之尊故。雲金剛薩埵妻一切諸佛母也。又說。後明功雲。○若持愛染王根本一字心。此障速除滅不得少親近。常於自心中觀一吽字聲。出入隨命息不見身與心。但觀字因起等同於大空。堅住金剛性全成金剛體。速轉自身分便同金剛身。○自性所生障無得此方便。決定同金剛。三界無能越(文)御口決雲。此障者上所舉本有俱生障自我處生障本有俱本輪三障也。此三障根本三毒即佛地一障微細妄執也。等覺十地非境故。經雲。諸菩薩各如醉人不知所從來(文)菩提心論名無始間隔是也。故今經文雲無始無初際本有俱本輪也。但雲除滅者。非斷捨除去義。煩惱即菩提云爾。故上文雲。時障者忽然現身作金剛薩埵形。下文雲。自性所生障決定同金剛之故(云云)安然疏雲。一切眾生共所迷惑無始無明住地名俱本輪。本有思惑名俱生障。本有見惑名自我障。地持經雲。等覺菩薩為無我輪之所輪者。即此自我見惑也。一法界理自性具足此三惑障。從理起業從惑生業。一切眾生差別而起。然其本性一法界障一切眾生同體而有。若斷同體自性之惑。共成同體自性之佛。此自性障義諸教所不說(文)私雲。此釋意。法性同體惑歟。是即性惑歟。宗人可尋(矣)若性惑則何雲障者乎。彼不可成障難故今宗修惑當體即事而真故成金薩形也。若又雲金性起修者。又不可也。今宗性德圓滿本具貪瞋癡等元是不動愛染等形故。全不論性修異。彼金性起修之談猶以緣起修惑歸本有性惑。故攝相歸性之義未及性相歷然之談歟。故知於三毒根本約粗細分別三妄四妄。未必性修義門也。故知以御口決可仰信(矣)問。今文本有障成薩埵身(云云)菩提心論雲。一切眾生本有薩埵為貪瞋癡煩惱之所縛故(文)相違如何。答。經約本有菩提之智眼談之。論依遍計分別之妄見論之歟。   觀一.字聲者。.字薩埵自體愛染王種子也。因業不可得字也。此因有善惡二因。惡因自性之惑。善因金剛薩埵。此善惡入.字門俱本不生。不生故心體自如不見身心別。故雲不見身與心(文)但觀字因起等者。.字起因是.字也。此善惡因業從.字起而歸.字大空故。雲等同於大空也。大空即金剛理性故。雲堅住金剛性也。如此觀時。即轉行者身便同本尊愛染王身故。雲速轉自身分便同金剛身歟。斯則自性三惑成金剛薩埵形義也。故雲自性所生障決定同金剛等也。已上私案不依古德了簡。末學不可依用歟(御自筆雲)此私了見三密頓悟之肝腦一座即極之骨目歟。可行人勵羊心末資備龜鏡者歟。但是就瑜伽成就品愛染品一字心文被記之間。諸文偏屬愛染。了簡只限當尊歟。大法別行諸尊瑜伽中三密觀(又名三金觀。此號尤有由歟)專肝要也(云云)或雲。一座行法諸行相只為助成三密觀也(云云)或雲。一座行法中成佛之行相非一。即三密觀其隨一也(云云)如此以此觀為肝要也。今倩見常於自心中等一段經文。是偏說三密觀之行相歟。付之聊加了簡(云云)常於自心中觀一吽字聲(是且舉心密身口略之歟)出入隨命息不見身與心但觀字因起等同於大空(是四句拂外塵至極也。字因起者。因緣生法無自性。無自性故雲等同大空。.字已以.為體。是則字因起也。可思之。不見身與心者。金界軌雲。如是諦觀已不見於身心。住寂滅平等究竟真實智。云云)堅住金剛性。全成金剛體。速轉自身分便同金剛身(是四句開內戶歟。金成等者五鈷三摩耶身也。次速轉等者。金剛身羯磨身也)問。亦者。.字法文身歟。法門身何必屬拂外塵耶。   答。今觀文不立必字印形。前已今觀成佛隨一也雲成佛必可具羯磨身也。顯家成佛心成佛也。密成佛心身成佛也。可思之。次三摩耶身者今觀已雲。三金觀三處觀金剛之故歟。何觀五鈷金剛豈非三昧耶身哉。凡非可立字印形。此問答共用歟。問。頓悟成佛有三種。漸超頓也。今所立三密觀成佛自修德移性德。自外塵開內庫已。非頓悟釋。如何。答。五相成身即身龜鏡頓悟規模也。其行相如是歟。何不順修乎。抑又雖發心即倒不失迂迴徑路。只遲速差別也。不可劬勞歟而已。已上任胸臆私記一義可蒙許可者歟(已上)。問。三十萬遍大中小三咒中約何咒耶。答。經雲。若真言行人持經三十萬遍。一切真言主及金剛界大曼拏拿王皆悉集會。一時與成就○即說明曰。.....○....(文)依此經文可大咒也。問。行者用心如何。答。金剛王儀軌雲。若真言行菩薩當住大菩提心所作功德迴向等覺果故大悲利益速得成佛。若異此者。非但不得悉地是名越三昧耶。謗一切佛法。決定墮三惡趣。若所以處作皆為菩提利益有情。意所求願無不成就(文)私雲。此中等覺者非因滿指佛果也。果地又雲正等覺故。付中真言行者若行者順解脫分善豈欣求因滿耶。既又雲果故。抑又今此用心不局當尊法可通用一切法也。又香象釋雲。至心發菩提悉地成滿願不發菩提心所願不成就(文)(御自筆雲)金剛王軌文意大略經軌悉出之歟。頗理在絕言之謂也。記者何殊愛染王法引之金剛王一軌出之哉。可通用一切法之由雖被記。尚以不審也。如何。答。搜記者所存。尤有由緒。太有興哉。祖師勝俱胝院記雲。白川院御年二十五之時。被仰義範僧都雲。今年極重厄年也。○延壽法如何。僧都奏雲。可行悉地成就法。御宣旨雲。何悉地成就法。僧都奏雲。愛染王法也。宣旨雲。極貴事哉(云云)(或記雲。)(範俊僧正被問之。云云。雖有此記不依用。豈捨祖師說乎)義範奏聞詞定有由緒歟。可仰信。今記者所存有興乎。抑上代祖師達者大略大權之化現也。更不可奇之。義範僧都成尊之弟子勝覺之師範。堀川烏羽之明匠。既是末代也。而其靈德敢不恥上古。繁記錄剩人口。或時於道場言談喧喧。承仕法師成奇伺見之處敢無人。只與大師御影(繪像也)相共言談之。承仕成奇特思竊卻隱(云云)彼玄奘之入毒龍屈。般若寺之開入定之廟。雖希不思議猶不聞說法音不交言談之辭。異國上古無此例者歟。恐可雲大權化現歟。件御影為本房遍知院重寶令相傳之(云云)此祖師奏聞之趣豈不仰信哉。悉地成就用心王軌誠證殊被出此尊。猶猶有興(矣)(已上御自筆)問。人形杵事如何。答。靈巖口決雲。染愛王(定也男也).表示二方五鈷杵愛染王(惠也女也).二方五鈷定慧和合形。.二方十鈷杵六臂器杖。皆表定慧印契。染愛右手作五鈷契。愛染又同之。定慧和合契以二手內五鈷結之(文)私雲。此口決實深奧。但染愛愛染注定男慧女慧未審。然定慧互具義歟。金所具胎。胎所具金。可思之。又兩手定慧十指十度止觀配當相違。可思之。兩.合之為定慧和合言。兩杵合之為理智冥合印。印明俱甚深也。故知染愛愛染愛王二菩薩冥會一體可雲愛染王歟。又人形杵印更有二傳。更問。但當流傳用此印(矣)(御自筆雲)是如被記。定慧互不相離之義宗大事祕中祕也(云云已上)又金剛王儀軌雲。前所觀者為之法身。今所觀者為之智身。相合表一體故(文)私雲。前所觀者。五相成身時.字變成本尊(見)指之雲法身歟。今所觀者現智身處解字變成本尊(見)指之雲智身歟。此文又理智冥合尊雲事分明者歟。   問。二頭像事如何。答。最極祕密羅哦法(日本先德作不知其名)又法於本尊前安一五鈷。作念誦法但造其杵。先二種人形。其形上作三鈷印作二鈷。無中鈷。至於中把處應彫之。此二種人形杵逆順交會成五鈷杵。無有闕減處。以其左二鈷形而指合於右三鈷之二方。其右二鈷形而相合於左三鈷之二方。是故成五鈷也。能可祕密觀。是三昧耶身變成愛染王菩薩。其形一身兩頭面各著大寶冠。右面赤色忿怒形。左面白肉慈形。並遍身白肉著紅蓮華色衣。儀形如金剛薩埵。右手當心橫取五鈷。左手持五鈷金剛鈴。坐紅蓮華上處月輪中。八供四攝各住本位。行者面向西方。持念真言作如是觀也。或雲。左面赤肉忿怒形。右面白肉慈形。遍身白肉焰光圍遶。坐蓮座。左手持五鈷。右手執所著之天衣端。右膝立踐左足上。是曼荼羅像形(文)同奧文雲。初觀雲。日輪上..二字(吽右斛左)此二字色紅頗梨放光互照。各成人形杵(如上說)此杵腹合為五智杵。橫在月輪上。此杵轉成兩頭一身愛染菩薩(如前說)如是觀已專住念誦(文)。 具書事   瑜祇經中染愛王品愛染王品瑜伽成就品。   金剛王儀軌。   勝佛頂儀軌。   於此法者。弘長二歲七月十七日雖遂傳受。聊依寺中不閑不終鈔記令退出畢。仍同八月二十一日記讀畢。   求法沙門賴瑜   此外大次第(並)通用次第傳受之。通用前次第些顯畢。大次第又十七尊之次第記時可注之。故今不記也。 烏瑟沙摩。產生。   私雲。准穢積金剛法說者。為病患渴水枯木毒蛇惡鬼怨家相愛智慧福貴等又可修之。但產生事彼軌中雖出一切事。未舉之歟。出集經第九中如下引之(堮拲s自筆雲)產生事常喜院抄雲。勸修寺記雲。於產所行者口有塗血之鬼。為除之產所修此法(云云)又雲(常喜院抄)祕說令遲留。產生速成就之(云云)問。證文如何。答。無能勝譯經上卷雲。若婦人過月不產。浴之即產(云云)同下卷雲。若懷孕過月。加持水一百八反令服產(矣云云)口塗血事證文可勘之。但面所被引之。集經第九文粗誠證歟。猶可尋之(云云)(已上堙^問。今此尊何佛菩薩變身耶。答。御口雲。有二傳。或雲不動變身也。其義大日經疏(不空譯)壽命經穢跡金剛經中出彼意雲。大日以不動召大自在天。彼天不隨召。重猶召之。其時大自在現糞穢為桓而住。不動現穢跡金剛形噉食彼糞穢(不動腹大或作或畫此意也)降伏大自在而將佛所來(云云)私雲。壽命經中未必現烏瑟沙摩形。如何。穢跡金剛經中釋迦如來入涅槃時。諸天來集。而唯有我慢梵王不來。以種種不淨而為城塹。時如來沙摩耶。又大疏何文耶。聊不決狐疑。再欲預高斷者也。穢跡金剛大滿陀羅尼經文不壞金剛即烏瑟沙摩也。即次下鉤鎖說陀羅尼。其陀羅尼即烏瑟沙摩咒也。勿論也(噉食事略之許)又大日釋迦之差別不限此經。所所令相濫事多之歟。次不空譯壽命經大日現。降三世也。自本降三世現烏瑟沙摩事無之。自本色界頂時不動。欲界頂並須彌頂時降三世也。今壽命經須彌頂說也。可見經也。次大日經疏第九卷有之。第九卷曰。摩醯首羅○化作一切穢污之物○住其中○時不動明王○即化受觸金剛(即是不淨金剛也)○爾時不淨金剛須臾悉噉諸穢令盡執彼令來至佛前○尋便逃歸如是七反○佛言。即當斷彼命也○以左足踏其頂(略抄)如此文不動化烏瑟沙摩事明白也。如何噉食諸穢又。以分明也。但不動腹肥滿事無之。此相承之口決也。但廣可勘也(此一段可被記改歟。已上堙^。   又御口決雲。或雲。金剛藥叉化身也。瑜祇經金剛焰口品雲。有佛名金剛大藥叉吞噉○三世一切惡穢觸染欲心令彼速除盡吞噉無有餘(文)金剛焰口者金剛藥叉也。依此文成金剛藥叉所變義也。依之或說。五大尊修法時金剛藥叉壇懸烏瑟沙摩像修。為之祕說(矣云云)私雲。烏瑟沙摩軌雲。普賢即諸佛受職持金剛。為調伏難伏現此明王體。以其法勝故淨與非淨俱(文)又准理趣釋。普賢菩薩灌頂持五智杵名金剛手。今明王又金剛薩埵變身歟(御自筆雲)本身種種也。釋迦(大佛頂經第五但未見正文。可勘之)不空成就(祕藏記仁王軌)業菩薩(祕藏記)普賢(本軌)金薩(如面但普賢意同歟)不動金藥叉猶可勘。如是雖種種。只普通不動金剛藥叉可用之歟。又蘇婆呼童子經真言中有烏瑟沙摩句仍云爾(云云)雖然不可必然歟。件真言句義雲。烏瑟摩俱魯陀(淨不淨一切鬼神不見已上)以此句義一向一佛不可雲歟(已上御自筆也)。   種子。.三形。獨鈷。御口雲。.字是忿怒尊通種子也。仍又用之。私雲。大日經雲。.字名忿怒(文)委如先記。杵又有摧破之功。忿怒形又有降伏之用故為三形歟。   尊形種種。御口雲。此尊形種種不同之義也。   道場觀。問。本說未檢。說處何乎。答。此觀無能勝譯經出之。上下二卷和合出之也(云云)問。打車棒者何棒耶(御自筆)。答。如車輻形棒也。口傳也(云云)。   印。(獨鈷印)御口雲。是內縛大獨鈷印也。烏瑟沙摩軌雲。普焰契又陳禪智成杵狀。真言用根本名獨鈷金剛(文)私雲。普焰契者。彼軌上文雲。二羽內縛開掌。二小合二空少屈押二風側(取意)此印二空伸成針當獨鈷印也。   真言(根本明)同軌上文出。但無歸命句。.已下舉之。穢跡金剛軌又有之。但大異(矣)穢積金剛軌雲。唵伐折羅俱嚕陀(一)摩訶摩羅(二)訶那訶(三)麼他(四)微枳羅(五)尾陀慢(六)沙咩社置羅(七)藍謨馱羅(八)烏樞沙摩俱嚕馱(九)吽伴吒(二合十)娑婆訶(文)(號大圓滿陀羅尼也)又說功能雲。若有世間眾生多被諸惡鬼神惱害。但若善男子善女人誦此明者。諸惡鬼神共不能害。永離苦也(文)。   又印(內三鈷印)真言(解穢真言)御口雲。解穢二字俱平聲清而讀之。陀羅尼集經第九說功能雲。若見死屍婦人產處六畜產生血光流處。見如是等種種穢時。即作此印誦解穢咒。即得清淨。處行法悉有效驗。若不爾者。令人失驗反被殃害面上生瘡。解穢神咒必不得忘(文)私雲。產生時正念誦散念誦等專可用此明歟。   又印真言。軍荼利軌雲。便易及諸穢處用烏樞瑟摩金剛心密言印加持五處。諸魔不得其便。速得成就(文)烏瑟沙摩軌雲。往諸觸穢處。惠羽掘成拳。禪度豎如峰。護身加持五處(文)真言又出此軌(矣)蘇悉地經下雲。若於穢處不淨處緣事須往。先誦烏樞澀摩真言作印印持五處任意而往。仍須常誦真言不得廢亡(文)。問。今此尊是金剛部尊也。何不用金拳而用蓮花拳耶。答。御口雲。蓮華表本來不染義。仍往穢處時用蓮花拳(胎拳也)甚有深意者歟。   結界。御口雲。不動也。問。何不用降三世耶。答。御口雲。金剛部尊故雖可然。不動通結界故。又雲。不動變身故依之散念誦本尊先用不動明也。可思之。   散念誦。本尊。御口雲。本尊明三咒俱用之。但隨一千反。   伴僧。御加持。御口雲。俱用大咒(矣)私雲。產生則可用解穢咒歟(御自筆媔部^伴僧御加持咒無之由祕抄被注之。私雲。若有修法者可用大咒歟。但小野傳後加持不動慈救咒也。又嚴覺後加持不動也。伴僧不注之。寬信伴僧後加持共俱嚕馱也。師弟不同如何。今雲。准之伴僧俱嚕馱。後加持慈救尤可宜歟(已上堙^。 具書事   大威怒烏瑟沙摩(二合)成就儀軌(不空譯)。 穢積金剛說神通大滿陀羅尼法術靈要門一卷(無能勝三藏譯)。   (御自筆雲)具書濟濟有之。逐可注之。 金剛童子。所望。產生。   所望事。三卷軌中雲。又於神通月○對像念誦所求皆得(文)(神通月者三長齋月)又雲。又法誦真言加持昌蒲。一千八遍繫於臂上。於他人邊出言。所求皆得稱意(文)又雲。又法乘船入海誦真言十萬遍。海龍王即來現身。所求皆得(文)。   產生事。又雲。婦人產生取蘇一兩加持二十一反令服。即易產不受諸苦(文)理性院口傳雲。息災增益調伏三種法皆可通用之。但以調伏法常可修之(云云)同軌上曰。今於佛前為彼等類說息災增益降伏等法令知佛法有大威德神通自在(文)(彼等類者無福貧匱謗三寶等類也)私雲。理性院口決依此文歟。但依三卷軌說者。此法總五種法別百千事皆可修此法(見)然而延壽義殊越餘尊德。所以或雲。延五千歲或又壽命萬歲(文)彼不動能延六月住。准胝二十一歲壽。豈如當尊延壽之力乎。故軌雲。又欲得延壽者。飲乳食大麥誦真言十萬遍○或有伴無伴應護自身。結甲冑印念誦(乃至)三相現。若光相壽命萬歲(文)又雲。又延壽法對像前塗壇供養。於熟銅器中置牛黃念誦(乃至)光出手把即壽五千年(文)(御自筆雲)凡諸尊功能本經本軌說各無盡也。面面雖無勝劣。只各以本流相承之師口。為習用之也。本書說雖嚴重。非師口不依用之。但為才覺可勘注之也。當尊此流調伏息災所望產生之外不依用之也。薄草子息災等四種法護摩注出之間。內題下不注之也。然當尊延壽功力誠雖嚴重。當流縱有其請不可修之者歟。凡今法三井流行之。東寺大師雖有御相傳。自往古不預公請歟。私祈修之耳(已上)私雲。初依經軌之明文雖讚延壽。後承肝定之高斷可信師口。大師雲。祕藏奧旨不貴得文。唯在以心傳心(文取意)。御記既冥大師雅意。末師盍仰信乎。   種子。.。三形。三鈷杵。金剛智軌雲。觀自心花內威光盛月輪。吽字成獨鈷變成忿怒尊(文)問。獨三相違如何。答。三卷軌中。右一手持底裡賞俱金剛杵(文)御口雲。三鈷金剛杵也。故知三形依不空軌也。道場觀又用彼軌說(矣)然則黃童子獨鈷青童子三鈷歟。又不空軌中右手持獨鈷金剛(云云)此說如何。答。御自筆記雲。如是相違諸尊通例也。不可必會歟(云云)。   尊形(黃青)御口雲。黃童子者阿彌陀化身。青童子金剛薩埵變身也。東寺無修此法。但三井修之(矣)私雲。金智一卷軌中題雲。無量壽佛化身大忿怒迅俱摩羅金剛(文)(奧題雲。大忿怒金剛童子)道場觀雲。身色如黃雲(文)依此文。定知彌陀化身黃童子也。又不空三卷軌中雲。身如吠琉璃也(文)(廣略同也)彼軌金剛手所說(見)依此軌成青童子金薩所變義給歟(媔陰s自筆雲)黃童子金智譯慈覺請來一卷軌說。題目既無量壽(云云)誠勿論也。青童子不空譯大師並慈覺智證安然等請來三卷軌說。大師御流用之。又勿論也。抑三卷軌上卷。種種瓔珞以莊嚴。身如火色(文)亮惠阿闍梨雲。火色即黃也。仍大師御流青黃兩童子習之(云云)為才覺出之。不可必依用歟(已上媔部^。   道場觀。不空軌上雲。其像獨身從海湧出住大海中。身如吠琉璃色。身有六臂。臂膊□□□忡□妻□□□送駛j□檻ョ慼撳q□□□□秉送□□□□□□□□□飩□□□視□礸□□□楱□□碌奏□□練□楱□□□□飥驗z□□□聾橇□□□□□榜饅橛穛□□姛訣□□視兜□□□□□□□□□□票□駛□証□□□禈□詈種□□呂□□□□式~訹□練□□j□□□□□□ョ慼慼慼慼慼H奚□□□□倫訊J簞f□□□稷埤□□□□□□□禮磻馭□□牷慼慼慼撐灠藍飽慼樁a□L□□□娀□妝夾j□□□□□□□驈穇□□夾□□□□□駾妣□□妣□檢□□□□妝好□視兜飀□□□□妝好□好□檢□  答(御自筆記雲)杵者ワб也。只普通棒歟。但見繪像。件棒形上如獨鈷杵下如杖。下頭有緒T79027701.GIF其形如此。母沙羅棒者此形歟。棒一頭如鐵杵形(云云)此繪圖令符順歟(已上)。 本尊加持。初根本印言。此印言出不空三卷兩軌下卷。又一卷儀軌經中有此印言。金智軌中出明(矣)。   次獨鈷印並言。御口雲。此印有三說。二大或押二中。或押二無名。或押二小。今用第三也(云云)私雲。付不動修祈雨法。押二無名。深義更問(御自筆記雲)水指尤有其謂歟。未習也私雲。或口傳雲。以空押水。空中水可思之。又今印雲龍索印。尚尚有深義。傳記有憚歟(請雨經法時可注歟)此第二印言三軌中出如先印言。但彼三軌中俱今獨鈷印用前第一根本明。又用前根本印。印身五處用今明(云云)。   又印(師子爪印)。三卷軌上雲。二手高舉曲其十指為師子爪○作師子爪。更互上下○此印一切印中最勝(文)(名開修羅窟印也)。   隨心真言。此言出一卷儀軌經中(矣)。   又小咒(印共也)此言出三卷軌下卷。軌雲。次結前根本印安心上。以心真言加持心。真言曰(文)(言如次第。准此文此明可用初根本印歟)。   結界。御口雲。不動也。私雲。今尊金薩變身故。金薩不動慈悲忿怒異同。是菩提心體義同故又用不動歟。   散念誦。御口雲。本尊明三種俱用之。問。四種明中除何明耶。答。(御自筆記雲)四種可用之。一種除之者小咒也。無印咒也(云云)。   伴僧御加持。御口雲。此法東寺不修之。仍伴僧等咒不沙汰之。但若修者可用第二咒歟。 具書事   聖迦抳忿怒金剛童子菩薩成就儀軌上中下三卷(兩本有之。聊文出沒廣略不同歟)。 佛說無量壽佛化身大忿怒俱摩羅忿怒金剛念誦瑜伽儀軌法(金剛智譯)。   金剛童子念誦儀軌經。   金剛童子出生摩尼如意供養儀軌(不空譯)。   御記雲具書逐可注之。 薄草子口決第十七 諸天等部第一   本命星供。   御口雲。本命約七星論之。當年星依九曜言之。此法俱每日一時行法也。諸星出現時修之。謂戌時歟。但御修法三時如別次第。日曜晝一行之(矣御自筆)記雲。御自筆者御自筆堮捖Q加之。自餘面面皆如此。   北斗供並屬星供。當流習三時一時任意。打任一時也。但護摩修法三時勿論也(已上)問。北斗七星者何星耶。答。北斗護摩儀軌雲。(一行)謂北斗七星者日月五星之精也囊括七曜照臨八方。上耀於天神。下直於人間。以司善惡而分禍福。群生所朝宗萬靈所俯仰。若有人能禮拜供養長壽福貴。不敬信者運命不久。私雲。依此軌則今此七星是諸曜之精眾星之主也。信毀是殊罪福良新者歟。尋雲。北極北辰是北斗歟如何。答。私雲。北極是北斗。北辰非北斗歟。故北斗軌雲。我為末世眾生說是北極七星儀則(略)(抄)是則北斗七星雲北極七星也。又七佛所說神咒經雲。我北辰菩薩名雲妙見。今欲說神咒擁護諸國土所作甚奇特故名雲妙見(文)既妙見雲北辰。尊星王非北斗故。或雲北極者紫微宮五星隨一也(云云)此說又非北斗歟。大師寶鑰雲。南斗隨運北極不移(文)私雲。此文名北斗歟。南斗北斗相對故。又最勝王經開題雲。如七曜旋北辰(文)或雲。此文七曜迴北斗義歟。私雲。七曜迴妙見何失。論語第一雲。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文)尚書第一雲。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在察也。璿美玉。璣衡玉者。正天文之器可運轉者。七政日。五星各改口。璿音旋(文)或雲。請來表旋璣者北斗七星隨一也(云云)可尋之(御自筆雲)妙見尊星王北斗北辰北極同異當流他流說說不同(云云)大理趣房寂圓雲。智證尊星王者妙見也。即北辰也(云云)北辰者七星軸星也。北斗者北辰上如蓋是也。論實皆總北斗也(已上寂圓常喜院雲。寶心阿闍梨雲。三井雲尊星王。東寺雲妙見也文)寬信法務記雲。北辰妙見也。當紫宮中心星下在之。此妙見者即是尊星王也。其形在所畫妙見形是也。當頭光上頂上畫七星。即紫宮也。若木像光中作紫宮(已上寬信)範俊僧正口傳雲。北辰北斗同事也。又北辰妙見尊星王同物也(云云已上)當流口傳雲(自實繼座主方傳之)妙見北辰一法也。北斗法又同之。妙見諸星上首也。北斗眷屬也。妙見法與北斗法開合不同也。合時雲妙見開時雲北斗。妙見種種利益方便之時七星顯(云云)故妙見持七星。是表其旨(云云)最祕事也。如大日與四佛。又妙見雖上首。為北斗輔星事互為主伴常事歟(已上)。   嚴覺僧都口傳雲。北極圖。 小野六帖有此圖但銘合點三箇許也。自餘無之。 T79027801.GIF 已上以諸傳意案之。妙見尊星王一體異名歟。喻木星如或名歲星或名木星等。自餘一體上雖立主伴本末開合分身等異。既皆異體異名也。如大日與四佛諸傳相監之間愚老且加了見也。以北極圖可思之歟。能能可分別。薄草子雲。北辰妙見尊星王同異說說也(云云)。仍說說少少出之。是當流雖可依用之說說。取捨可在意而已(堮恁^初學記雲。日令為星故其字日生為星。注雲。年星一名明星一名木星(東方木精)北辰一名北極一名□魄。此所謂無移三星也。論語譬如北辰居其所向。眾星共之。魁鬿[鬼@應]□□□果]□□□栗]。此謂北斗七星名也(云云)問。北斗七星形相差別如何。答。祖師寬信法務祕說雲。四如斗三似柄。西國鬥著柄(云云)愚老雲。北字七星在北之故歟(已上御自筆)。   先辨備供具。令承仕作之。檀樣圖奧有之。御口雲。是中品檀樣也。七幡幣並錢茶果配七星。阿伽器左右飯汁果中尊金輪供也。餘飯如圖記(矣)略品壇樣圖之者。 T79027901.GIF 幡幣供物等三種。是中施主本命星為本。七星悉請之。左(行者也)施主當年星為本。九曜十二宮悉請之。右施主本命宿為本。二十八宿悉請之。金輪供如先(矣)問。中品圖七種幡幣局七星。下品圖三種幡幣兼當年星本命宿。爾者略儀還巧妙乎。答。御口雲。故僧正傳雲。或說七種幡幣本命當年本宿配之(云云)私雲。今北斗供故七里為本。故中圖有其理。付中七星飯四邊備四飯本命曜宿屬星供之。中央飯供妙見。略儀妙見及本命曜供不別備之。若爾略儀何成巧妙(矣)問。以七幡配七星次第如何(御自筆雲)答。蠟燭供七星次第。行者左最初貪也。次第右轉最後破也。是則大略准虛空現形之位歟。然幡准之最初(行者左)貪最後可為破歟。但是私案也。先達不及必此沙汰歟(已上)問。銀錢方如何。答。御口雲。十枚十二錢連續隨施主年數增一枚重之幡下器橫備之(如法義三重備)十二連錢表十二月。用季數者為報過去之覆護恩。增一枚為保未來之延算也。入此門習法。眾生延齡增福併依三辰之衛護習之故。有如此等標示(矣)又錢外圓內方。像圓蓋方載(云云)私雲。或儒客雲。外圓象天內方象地。天地和合生萬物。陰陽調合成諸事。錢形良有以也(云云)木幡口決雲。用紙錢無人愛著故天等納受之。銅錢有愛著故不納受之。或雲擬錢此意也。理性院流雲擬錢也(御自筆雲)此義尤可然。但擲珍財表慇重常義也。銀銅不容易用擬錢歟。燒之有由緒歟。於人間如紙燒淨之於冥道為珍奇贈物也。外法燒祭物此義也(已上)問。御佛供方如何。答。御口雲。金輪白飯。諸星交飯。本式五穀和合飯也(五穀和合堅煮粥也。中古用飯)中儀小豆飯。略儀白飯指小豆也。生熟任意。熟為本。最略儀金輪諸星皆用洗米(矣堮恁^覺禪雲。錢非供物。出財物奉義也。仍後供養後奉之。供畢必可然(云云)。 問。茶方如何。答。御口雲。本儀末茶和水用之。或茶葉煎彼水用之。最略定葉摘用之。或只盛佛器不和水也。問。幡並幣方如何。答。御口雲。如法幡幣每時改之。但串用木串歟(御修法等儀也)常作法但弊錢等改幡通用(矣)幡等寸法無定量可依紙。手足等皆以如圖紙切成別不付之。弊紙方寸切插之。立幡下ЗХロлЪ直之不立也。壇前普禮。私雲。觀想親對金輪佛頂七星九曜十二宮二十八宿等眾星禮拜歟。問。或傳雲。入壇以後修天等法未必行禮拜(云云)如何。答。御口雲。代宗皇帝為多聞天開眼請惠果。惠果雖奏辭敕命彌切。仍赴請安祥漸臨壇場時。毘沙門像匆倒地破裂如微塵也。依此等說歟。雖然惠果是千佛之一佛三身之一身也。何同實類之凡乎。而我等纔雖傳三密印璽。猶未斷一毫之煩惱。所行雖同佛陀果報還攝人趣。若爾何不歸諸天耶。故大師釋雲。灌頂之人處所是佛境界。所得之果不然(略抄)又曼荼羅外部既在天等。雖八祖豈不禮曼荼羅乎。天竺震旦之靈廟多是外道之士之所歸。未斷惑之實類也。可思之(已上)。   發願(常發願兩部界會上加此句也)問。勸請用否如何。御口雲。設護摩設施主許修之不用勸請(矣)但御修法用之。彼又聊違天等修行之軌則歟。   觀中上有.字成八輻金輪等(云云)。問。眾星上首用金輪有何故耶。答。御口雲。一切諸星從金輪毛孔出生。仍以能生金輪為上首也。北斗儀軌(並)金輪儀軌可見之。   問。前金輪法雲十二輻金輪。今雲八輻輪。又彼雲持智拳印。此雲住定印。又彼雲形服如素月莊嚴法身。此雲身黃金色三十二相。兩說相違如何。答。御口雲。前大日金輪著五佛寶冠故雲莊嚴法身。今釋迦金輪羅髮形。故雲三十二相等。故無失(矣堙^問。何故星上首用釋迦金輪耶。答雲。釋迦是人天能化故。眾星上首用釋迦金輪歟。問。道場觀中何故不舉妙見及七曜耶。答。御口雲。七曜九曜所攝無別體故歟。妙見且略歟。若安彼者金輪後邊七星施布外安之。星圖曼荼羅見。又蠟燭供圖可見之。問。大師最勝王經開題雲。如七星施北辰(文)今此七星者何乎。若雲北斗者。北辰即北斗也。豈夫然耶。若雲七曜者。既雲七星如何(御自筆雲)星通號也。不可有難。七曜義可宜歟(已上)。   結界(馬頭)問。結界用馬頭有何故耶。答。寬洞院口決雲。天等多用馬頭(云云)愚推雲。小野略頌雲。最勝觀音馬頭尊(文)最勝者金輪也。觀音又勿論馬頭。方方相應歟(已上)。   花座(荷葉座)問。用兩座有何故耶。答。御口雲。花座(八葉印......)中尊金輪座也。荷葉座諸星座也。故用二座(矣)。   次蠟燭付火。御口雲。蠟燭者。廣五六分長六七寸許木纏布搵油每飯頂立之(端折曲為令火易付也)至此處以脂足阿闍梨彼付火。次第如圖一二等次第也(仁和寺令承仕付之。當流或用承仕也)此則天愛光明故作此儀式歟。又最略定蠟燭唯結願時用之。餘時不爾也。最略定不用蠟燭。壇上備三燈也。結願用之者。若他流之習被思違歟。如何(已上)。   現供。御口雲。前供養金輪飯食等次諸星供物供養之。如次錢茶飯果各別用加持供養印明。片手作之如常飯食等(矣)七星次第如圖(矣)餘飯又爾也。但妙見飯七星已前可供之。又依略圖者。本命星當年星本命宿次第也。又金輪飯汁果子一度供之。七星錢茶果子飯各別供之也。次燈明供之。又如略圖者。燈又果子次供之歟。諸星供物皆以前供時供之了。燈居壇上之時。塗花燒飯果茶燈錢是其次第也(已上)。   讚(四智天龍八部)御口雲。四智讚終用拍掌如十八道(矣)後供養讚或用或不用二說。覺洞院不用之。今用歟。次又作金掌誦別讚。天龍八部讚者。孔雀經奧偈也。彼偈雲。天阿蘇羅藥叉等○隨處住處常安樂。   禮佛。御口雲。三十七尊如例禮。四攝智次加之。   頂輪王印言。問。印金輪兩軌中出。彼兩軌俱用歸命.明。今明何軌所說耶。答。今明出北斗護摩儀軌。但彼軌中次下所舉召北斗印誦金輪北斗兩明也。彼印通二尊歟。今印依金輪軌。明據北斗軌。是又祕傳歟。召北斗印言來去三度明各一反歟。此印言又出北斗軌。問。印形表示如何。答。   北斗總印言。御口雲。地水火三指端合。三指間離立。二風空端並間開離作四三形而表七星也。又說作八葉印表八星七星加妙見也。今次第依初說(矣)又御口雲。七星中一星傍有小星。雲之妙見說有之。妙見雖諸星主。顯互為主伴義現小星形歟。   (御自筆雲)補星即尊星王者石山內供御傳也。實繼座主記雲。妙見記雲。北斗輔星者妙見輔星也(云云)又雲。妙見北斗一體異名。第七輔星是也。故...言北斗言用之(云云已上)。   曜執宮總印。如印文虛合二空並退也。   問。印形表示如何。   宿總印。印如文。問。表示如何。   本命星印言。御口雲。此下五箇印言隨年隨人異故不舉之。印言別怙有之。隨用行之。但本命當年易知故用別印明。曜宮宿施主等檢出隨彼用別印明。若不爾者曜宮上所舉用曜執宮總印言。宿又用上所舉二十八宿總印言(矣)。   金剛吉祥成就一切明(出相應經)印相如印文。戒方自壇惠叉間併入(矣)御口雲。金剛吉祥者佛眼名也。相應經中佛眼品名金剛吉祥品。可思之。問。印表示如何。真言曰。   妙吉祥破諸宿曜明(出相應經)御口雲。妙吉祥者文殊也。文殊又為眾星主故用之。問。印表相如何。   散念誦。御口雲。本命星千反。金輪當年星各百反。大金七反。餘皆二十一反(凡反數任意云云)一字後法施。心經尊勝陀羅尼各七反。其外金剛般若偈等誦之。法施後磨念誦能能祈請(矣)問。金輪法本尊金輪故終一字改之用胎大日明。今何不爾耶。答。今本命星當本尊故不同彼歟。又御口雲。承仕聞法施音而來幣並銀錢等壇傍燒之。但故僧正出堂內大床令燒之。如法時幡又每時燒之。略儀幡殘七日間通用也。最略儀每時弊錢承仕取置結願時幡等皆燒之。錢切殘紙等皆取置此時燒之歟。幡幣串等不燒之又用之歟。 發遣。唯彈指無投花(矣)又先右手投花一葉後彈指也。問。天等法不用振鈴入我我入觀字輪觀有何故耶。答。天等法大略准外法疏理觀。天台相傳雲。佛菩薩表煩惱即菩提義。天等顯菩提即煩惱之理。仍殊為祕密(云云已上)問。當尊功能如何。答。北斗護摩儀軌雲。若有人能禮拜供養長壽福貴。不信敬者運命不久。是以祿命書曰。世有司命神。每至庚申日上向天帝陳說眾人之罪惡。重罪者則撤算。輕罪者去記。算盡紀失即至命亡者。是故如來為末世薄福短命夭死眾生故說是一字金輪北斗七星供養護摩之儀則。為供養者令其屬命星數削死籍還付生籍。若諸國王於自宮中作曼荼羅。如法護摩禮拜供養。北斗歡喜為擁護故。久居勝位恆受安穩。若后妃夫人後宮婇女王子群臣三公百官上下和睦不行非法。人民熾盛稼穡豐饒。國土安寧無有災難。不現變怪。疫病死亡不起境內。怨敵群賊自然退散(文)北斗念誦儀軌雲(金剛智)若有人欲供養者。先發拔濟心於清淨之處以香花飯食供養持念神咒結印契。如是供時八女及一切眷屬現身隨意奉仕。成就無量一求若慈位即得。何況世間少官位榮耀。若求壽命削定業籍還付生籍(文)(私雲。此軌中北斗八女云云。七星加別星雲八女歟。加妙見云云)北斗七星延命經雲。若有女人懷胎難月。若遇此經信敬供養。即一得母子分解。厄難消除。所生兒女皆得端正長命果報。若有善男子若女人。須知北斗七星管人生命。一生之中所有災厄官事口舌釜鳴百怪。若遇此經敬信供養一妨害(文)問。供本命星方如何。答。北斗延命經雲。 T79028101.GIF 貪狼星第一子生人向此星供。 巨門星第二丑廖生人向此星供。 條存星第三寅戍生人向此星供。 文曲星第四卯酉生人向此星供。 廉貞星第五辰申生人向此星供。 輔星武曲星第六已未生人向此星供。 破軍星第七午生人向此星供。 (私雲此圖經初有之) 又此經說七星寶號雲   南無貪狼星是東方最勝世界運意通勝佛。 南無巨門星是東方妙法世界光音自在佛   南無祿存星是東方圓滿世界金色成就佛。   南無文曲星是東方無憂世界最勝吉祥佛。   南無廉貞星是東方淨住世界廣達智辯佛。   南無武曲星是東方法意世界法海遊戲佛。   南無破軍星是東方淨琉璃藥師琉璃光佛。   若遇年災月厄禮此經七拜(文)私雲。已上佛號是七星本地歟。可尋之(御自筆堮恁^是七佛藥師名號也。七星及一切星宿藥師化身者一傳也且依此文等歟(已上)。   軫宿事。御口雲。軫音神也。或讀珍誤也。或人唱眾星名請道場至軫宿無影向。是即讀珍故也。 具書事   北斗七星護摩祕要儀軌(一行)。   北斗七星念誦儀軌(金剛智)。   佛說北斗七星延命經。   弘長二年十月十九日記了。   當年星供。又雲屬星供。   御口雲。望行者施主等屬當年星供之。故雲屬星供(矣)九曜中一星也。先本命星一生中星不改。今當年星每年改之。隨在何人當九曜中其一也。問。九曜何星耶。答。疏第四雲。諸執者執有九種。即是日月火水木金土七曜及與羅□計都合為九執。羅□是交會蝕神。計都正翻為旗。旗星謂彗星也。除此二執之外其餘七曜相次直日。其性類亦有善惡。如梵曆中說(文)私雲。七曜有善惡者。日月木三星是善餘及羅□惡星歟。問。又雲。復次如是執曜即是曼荼羅中一種善知識門(文)若爾者皆開心實相門知識。何分善惡乎。答。疏雲。彼諸本尊即能順世間事業而作加持方便。以阿闍梨善擇吉祥時故(文)。問。此九曜約法性德則其體何物耶。答。疏雲。就九執中日喻本淨菩提心。即是毘盧遮那自體。月喻菩提之行。白月十五日。眾行圓滿喻淨菩提。黑月十五日眾行皆盡喻般涅槃。中間與時昇降喻方便力○五執即持五色蘇多羅。土為信木為進金為念水為定火為惠。其餘二執羅□主為覆障。彗星主見不祥。故不直日也(文)。私雲。此文意日月二星表五佛五轉。木等五曜示五色界道。羅計二星表覆障等也。 道場觀。座上有種子成三形○(云云)御口雲。隨當年星種三尊委可觀之。但九曜種子如別捲出。三形皆星形也。或種又可用通種子無失。如朱付(矣)尋雲。今此星曜宮宿日月攝屬方如何。答。星曜屬日天宮宿攝月天歟。故十二天軌雲。日天與諸星眾七曜諸執遊空。一切光神俱來入壇場同時受供。月天與諸住空二十八宿十二宮神一切宿眾俱來入壇場受供(文)此文星曜為日天伴。宮宿為月天伴故。問。若爾何日月屬曜耶。又北斗軌雲。北斗七星者日月五星之精也(文)此文星還為主耶。如何。答。諸法不過現量。日月光明形體勝諸星。豈夫伴耶。但曜名通主伴歟。所以日月五星。未必依主伴歟。或又互為主伴意歟(御自筆雲)雖雲七曜不雲七星歟(云云)此意如何。七曜九曜本命曜時皆雲曜。當年星時通雲星。如何(已上)。   焰魔天供。御口雲。焰魔梵語此雲靜息。或大日化身也。又地藏化身也。大疏第五雲。焰魔王真言亦佛化身也(文)亥剋者冥眾夜增威光故用彼時也(云云)十二天儀軌雲。焰魔天喜時。人無威橫死疫氣不發。此天嗔時。又非時死疫氣充滿(文)故知為橫死除疫可修此法歟。御自筆(為時行延壽殊修此法也)。   道場觀。問。.字為種子如何。答。彼真言中取初字也。謂梵號真言中取初中後字為種子。是通例故。御口決如先記(矣)又疏第十雲。凡諸真言中隨取初中後字用為種子皆得也(觀察取宗要字耳文)私雲。准此釋者。今.字彼天明中宗要字歟。故疏釋.字雲。乘於如如而進行者即是去成正覺也(文)所以此天斷眾生善惡業令到佛果故用此字歟。問。若爾何不用終字耶。答。頭上在空點而示二空菩提故。初字猶勝歟。是只梵號初字漢號之靜息義也。斷惡業人之至佛果。是則靜息義也。即又乘不可得義也。旁珍重珍重(已上)。   乘水牛。問。水牛者何水牛耶。答。或雲。於水牛有二。大威德所乘青色。焰魔天所乘白色(云云)理性院焰魔天次第雲。乘青水牛(文)。問。其身肉色(云云)疏雲。黑玄色(文)相違如何。理性院雲。身赤肉色(文)同今說歟。疏第五雲。次右方在大日之南作焰魔法王。手執壇拏印此印相猶如棒形。上有人首。作極忿怒之狀。以水牛為座。身作黑玄色。阿闍梨言。少時掌因重病困絕神識。往詣冥司睹此法王。與後同共語言。貌甚慈忍。然此壇拏印以忿怒形檢效生來處犯。口出火光至為嚴切及驗出家以後切業便爾寂然不復有言。焰摩王及後尋即降階善言稱歎慇懃致敬求受歸戒。因放卻還此。至蘇後其兩臂繩所繫持處猶有瘡痕。旬月方愈也(文)師口雲。焰魔王忿怒形。焰魔天慈忍形也(云云)愚雲。隨機現形色歟(已上)。   獻座有二意。御口雲。左手荷葉座印作二觀想也。為中尊觀水牛座為眷屬想荷葉座也。   蠟燭付火。付火次第如星供(矣)。   禮佛。提婆天梵名。..王梵號也。   壇荼幢印(梵語歟。唐言可尋之)(御自筆雲)大原記雲。但拏者此髑髏(云云)又人頭幢(云云已上)此印出疏第十三卷。言出第十卷。御口雲。.字下有種子注。.字是縛不可得字。此天得無縛三昧解眾生縛義也。疏第十雲。亦以本名為真言也。以初字為體。更問之。所謂無縛三昧也。毘縛是堅固住義。亦是除諸縛也。謂以理除縛不以非法也(文)問。縛者何縛耶。   答。疏第十三雲。鍐音縛也。二縛。謂煩惱所知之縛悉令如空也(文)准知此釋以無縛三昧力令解脫眾生煩惱所知二縛義歟。 次後(即言出胎藏歟)此印言胎藏次第中當死王印言。次第中焰魔後印言異今印言。同次下妃印言。疏第十今名明雲死王真言也。故死王與後名異體同歟。玄法亂脫軌雲。死王亦名後(文)又疏第十雲。次死王真言此是閻羅明王也(文)此釋又死王焰魔王一體歟。或雲。焰魔王變身故云爾歟。御口決雲。凡死王后妃名相亙也(云云)私雲。今次第妃印言胎次第雲後印言。實後與妃又相亙歟。疏中釋明雲。此即死義也。由本意願我斷一切眾生命根(即是無明煩惱也)此明於死法門而得自在。即佛所現化非真殺一切眾生也。以初沒字為種子(略抄)。   太山府君。次第奧雲。焰魔天子深砂神也。   五道大臣。司命司錄。   拏吉尼。出胎藏中。掌面向口許。或出舌如觸掌。今不爾也。拏吉尼因緣出疏中。檢可見。   遮文荼。奧雲。役神也。印言出胎藏(矣)。   成就仙毘那迦。御口雲。聖天也。具如彼次第也。五處各明一反。   諸神。御口雲。三度來去明各一反(御自筆堙^或雲。諸眷屬(太山府君五道乃至成就仙等)悉為地藏菩薩化身之旨十輪經見(云云)可勘之。愚老雲。后妃等即為焰魔王化身之旨見六波羅蜜經疏歟。彼疏雲。閻魔羅王○軌雲。雙王治男鬼時身則為男。治女鬼時則為女。名雙王也(云云)。 此事或雲。出十一而經疏(云云已上)。   撥遣(右手彈指三度)問。星供等皆一度(云云)今何三度耶。答。御口雲。一三隨宜歟。 具書事   (御自筆雲)右德雲。今天別無本經軌等。但大日經同疏形像眷屬等說之。胎軌疏等印言說之。大旨以石山次第所習傳之也(云云)。雖有阿謨伽次第。先德如此注之也。無別本經儀軌等之故歟(已上)。   弘長二年十月二十二日奉傳受了。 同二十四日記之畢。賴瑜 薄草子口決第十八 諸天等部第二   十二天供。   問。此法生起如何。答。十二天軌雲。爾時普賢菩薩觀察人天哀愍一切無問自說言。一切眾生四大違變有種種病。或鬼魔來作種種病。迷倒世間減損壽命。雲何對治如是內外種種損害。謂諸眾生不知恩故有如是違。以何為恩。謂地水火風日月諸天皆有內外養育之恩。雲何得酬如是諸恩。謂四大種有其精。天及日月天等也。供養此天有種種利。器界生界皆悉增力也。○謂彼天有十二也。地天水天火天風天伊捨那天帝釋天焰魔天梵天毘沙門天羅殺天日天月天也(文)。私雲。十二天名有益損。天喜時有益。天瞋時有損(益損相如儀軌)故用此供也。四大種精既以法界曼荼之聖眾群生引入之知識也。若爾此宗草木成佛許發心修行之儀。誰疑之耶。故大師即身義雲。諸顯教中以四大等為非情。密教即說此為如來三摩耶身(文)此釋屬三摩耶身。今軌為羯磨身也。問。天神是多。何就十二天展供耶。答。軌雲。謂十二天總攝一切天龍鬼神星宿冥官。是故供養了知此十二天即得一切天龍等護也(文)問。供養諸天時觀心如何。答。軌雲。是十二天乃是往昔諸佛為度眾生而來現也。是故行者不可依形。執天唯觀彼天法身莊嚴(文)。   發願。   道場觀。問。瑟瑟座(文)何座耶。答。御口雲。切石座。石切疊上也。常不動座也。朱付十二天種三尊委時可用之(云云)私雲。具不動手臂形相十二天種三等可觀之歟。四臂相者。第一右手持劍。左手持索。第二左右手共作牙印當口左右也。十二天種三者。其座上自東北角巡遶有.(三戟槍).(獨古杵).(軍持).(檀荼幢).(大刀).(龍索).(風幢).(寶棒)又內四隅.(赤蓮花東北).(金剛缽西北).(日輪東南).(月輪西南)等十二字成十二天等(云云)(御自筆雲)師口雲。付瑜伽護摩軌以帝釋可為始。何自伊捨那供之耶。答。東方諸方始故以帝釋為始。伊捨那又諸天上首故為始。兩說也(云云)胎軌略出經第四以伊捨那為始也(云云)已上師口也(已上)問。以不動為中尊有何故耶。答。儀軌雲。即請外部金剛部主四臂不動忿怒明王供養歸依。爾時諸天隨順教敕歡喜護持也(文)故知外部主故為中尊歟(御自筆堙^師口雲。何以不動為中尊。不動又具四臂哉。答。師案雲。十二天既四大種精也。木火土金水以土為中方。故北斗曼荼羅九曜座位以土曜為中。大師曰。堅牢地神不動心為四大種之精靈。十二天以不動豈不為中尊哉(云云)次四臂事。口傳雲。垂應向下(云云)(出利生門。為諸天主廣施利益之故現多手也。千手觀音大悲利物至極也。故如現多手云云)已上。   入佛三昧耶(朱付)問。此法四明次用入佛印言有何意耶(御自筆)。口雲。引實類諸天令冥會壇上權化之天等之故。召請之時必用此印言也。是天等法通途法則也(已上)。   現供。問。諸天供具多少心淨染中納受何耶。答。儀軌雲。夫天眾不就世財。唯喜順正。所以不輕少施而悅應施也。大不悅(文)私雲。理性院習雲。用紙錢是無人染著故。依之彼流次第雲擬錢。不雲銀錢(或軌中又擬字歟)此傳冥今說歟。問。十二天攝一切天龍鬼神盡。若爾少供何足無邊類受用哉。答。軌雲。謂由三種義乏少供物一切受用。一由三密加持。謂運心法界實相妙供。二由大慈悲。三由彼諸天主福力多如龍得少水以自福力變灑諸國。況於諸天○又縱雖色味下劣由先三義故皆成清淨微妙醍醐。如耆婆悲一切萬物成藥尼健咒毒毒返成藥。世間尚爾。況行者隨順佛教起大慈大悲作三密加持哉。又由天福而彼下劣供物成清淨微妙供。如石磨男得石成玉作世女取沙為金也(文)私雲。又釋上三義中約第三義。初釋依初二義歟。   本尊加持。不動。問。不動印言中何耶(御自筆)劍印慈救咒也。次十二天(如下舉)。   檀樣。問。十二天座位次第依何說耶。答。御口雲。外方八方座位諸說無違。內方四天座位三說不同。十二天軌說如今圖。金剛頂經說梵(辰巳)地(丑刀)日(未申)月(戌亥)也。瑜伽護摩軌說改角在正方。梵(東)地(西)日(南)月(北)。 T79028401.GIF 已上三說中第三說梵地中間安日月。甚巧歟。日月居須彌半腹梵天下地神上故。初二說聊違此義歟。雖然當流用初說也(云云)。私雲。初二說依橫布義歟。故供養軌雲。中央本尊四隅梵天地天日天月天如是而住(文)後說依豎布歟。故印言軌雲。上方梵天下方地天(文)又供養軌雲。四天安四隅。次第准八方天順旋次第。梵地如初說。日戌亥。月丑刀歟。若爾四說歟。付中八方天帝為始伊為終順旋。內外俱違當流說。爾者依何軌耶(御自筆雲)帝為始伊為終。兩樣端堮悁p注之(已上)又印言軌中八方天初伊終毘上方梵下方地日月不指方角也。又勸請軌圖又異三說也。彼圖雲。天供壇樣。 T79028402.GIF 問。供天次第如何。答。軌雲。或依方位始自東方迴順供之。或有別願依息災等法而供之。若求息災帝釋為始。若求增益梵天為主。若求調伏大自在為主。若求敬愛毘沙門為首。餘迴順供○若有四大病隨用四大精天。如是為首。為富用毘沙門。為貴更用梵天(文)(刀兵旱魃官位定惠水風等又如軌也)但當流習不問四種法。不論四大病。皆以始自伊順旋至於毘。內方又梵地日月次第也。雖然供養時總以一印一明通供也。委如次第朱付(矣)。   大自在印言。印言如軌但印言軌雲。右手作拳安腰右(文)又咒雲。唵噌捺羅耶Л③ロ。供養軌雲。伊捨那天喜時。諸天亦喜。魔眾不亂也。舊雲。摩醯首羅也(唐雲大自在)此天瞋時。魔眾皆現國土荒亂(略抄)問。軌中諸天真言皆無南字。今加之耶。答。御口雲。..俱等收義也。是諸天各舉主等收眷屬之義也。而.字既有南字無用歟。仍誦時除彼也。私雲。等取義冥軌。文謂。十二天總攝一切天龍鬼神星宿冥官○所以然者。地天與地上諸神樹下野沙諸鬼神俱來入壇場同時受供。水天與諸川流江河大海諸神及諸龍眾俱來入壇場同時受供○(餘天皆同)故知地天明.字等取地上諸神等。水天言.字等取江河等諸神也。   帝釋。印言如印言軌。但軌雲。右手同前。又咒雲。唵斫羅也Л③ロ。供養軌雲。天帝釋者地居之主。注記眾生所作善惡。此天喜時國土安穩人民不亂。瞋時刀兵相戰地居諸王皆悉不安(文)。   火天。印言軌勸請軌俱左手作拳安腰。雖然御口雲。如朱付作之。右風三召明各一反。言同軌也。供養軌雲。火天喜時有二利益。一者人身熱氣隨時增減。二者時節不逆。此天瞋時亦有二損。一者人身熱氣。二者非時增減(文)。   焰摩天。印言如軌。彼軌中印文如焰魔天供次第中壇荼印文也。供養軌雲。如焰魔天次第引之。   羅剎天。御口雲。左刀印者不動劍印也。軌又同之。軌雲。右手作拳安腰右(文)言又同也。供養軌雲。羅剎天喜時諸噉害鬼隨亦喜。不唾毒氣不作惡行。此天瞋時皆悉亂現(文)。   水天。印同胎藏。言同今軌也。供養軌雲。水天喜時有二利益。一者人身不渴。二者雨澤順時。此天瞋時亦有二損。一者人身乾渴。二者器界旱魃萬物乾盡。或雨大雨。世界滿水流損草木及與眾生(文)。   風天。印言同胎藏。今軌言同印異也。供養軌雲。風天喜時有二利益。一者人身輕安舉動隨心意。二者器界安穩無有傾動。而隨世間有令風。和不損情非情等。此天瞋時亦有二損。一者人身及意而不隨意。二者大風吹滿散破世間。或不吹風。草木不隨時也(文)。 毘沙門天。棒印虛心合掌雙地等(云云)今軌中印非棒印歟。別次第中此尊舉三種言中。初印同。彼次第第二印雲伽馱棒。理性院次第第三印名寶棒。棒印可決之。言同今軌也。供養軌雲。毘沙門喜時藥叉眾喜。不害人民不行毒腫。瞋時皆亂(文)。   梵天。印言軌雲。右手作拳安腰右。左手五指相著豎之。小屈其高小許過肩。即成蓮花相(文)此印半蓮印歟。但朱付同胎梵天印今用之言同軌異胎也。供養軌雲。梵天者上天之主眾生之文。此天喜時器世間安穩無有亂動。何以故。劫初之時此天成器世間也。此天瞋時世間不安有種種病(文)。問。此天成器界或為眾生父者。是梵天之僻見外道之宗計。何為佛教之談耶。答。解脫門之所現之善知識為引實類似同彼計故。彼同軌下文雲。是十二天乃是往古諸佛為度眾生而來現也(文)又大日經雲。若諸天世間真言法教道如是勤勇者為利眾生故(文)或依深祕。則彼邪見等即祕密佛乘而開心實相門也。故大師釋雲。若解真言實義。則若天人若鬼畜等法門皆是祕密佛乘。故文雲。我則天龍鬼等(文)委疏第七可見。   地天。印言軌並胎地天印言全同。軌雲。先合掌。風以下四指頭相跓前方開。二空各著風側(文)供養軌雲。地天喜時有二利益。一者人身堅固色力增長。二者器界地種味力增長。此天瞋時者亦有二損。一者人身亂壞色力減少。二者器界地味力皆違本(文)。   日天。印言如軌。胎印異此。言同也。供養軌雲。日天喜時光不損物人眼不鈍○此天瞋時失度無光。雖有眼目不能見物(文)。   月天。軌雲。如前梵天印但作掌中有月潔白相(文)言同也。供養軌雲。月天喜時。冷光增物人無熱病。瞋時皆捨(矣)。問。此諸天何故有喜瞋耶。答。軌雲。如是諸天謂。諸國王人民以非治世作不善業。殺盜常行而捨正法。諸天愁憂便生嗔恚。若天災欲起。先有瑞怪。謂無雲而雨(矣)諸星隨亂(無雲而雨者諸天悲泣之淚也)若止惡業以正治世。諸天歡喜皆悉來護(略抄)問。此諸天瞋怒時有何對治乎。答。軌雲。若有如是四大精天瞋怒難者。王及人民入於如來五輪塔中受持諸戒歸依三寶攝心而住。應作如是觀。地依水生。性空故地亦無常。水依風生。性空故水亦無常。火依水風生。水風空故火水亦無常。風依虛空。虛空無體故風亦無常。風空故火空。火空故水空。水空故地空。地空故地上所生有情非情皆悉無常。作此觀時。諸天瞋滅無所依住。爾時行者還作此觀。虛空雖無尚有虛空。是故得名虛空。名必有體。所以虛空有故風亦有。風有故火水地等皆悉有體。作此觀時諸天歡喜。威光倍增安穩而住(文)。問。法施功能如何。答。軌雲。若人○於此天像前講讀般若甚深經法令此諸天皆大歡喜者。諸天歡喜故。一切眾生歡喜。行者一切眾生喜故。諸佛亦喜。諸佛喜故。出世間悉地圓滿(文)。 具書事   十二天儀軌(唯印言說之)。   供養十二天威德天報恩品一卷(不空)。   十二天總勸請天供法。 薄草子口決第十九 諸天等部第二   聖天供(本)。   問。立名如何。答。憬瑟軌雲。故祕法雲。六通自在故名聖天。智惠自在故名大自在。成就敬愛故名雙身毘那夜迦王。成就五穀故名六臂天(文)御口雲。雙身是權實二天交抱之形也。所以約權身雲聖天。本身大聖觀音故依實身雲歡喜天。觀音現女天形令彼生歡喜故。依之含光軌雲。以慈善根力令諸毘那夜迦生歡喜心。然後呵責令不作障(文)不空軌等中權實並舉雲大聖天歡喜雙身也(御自筆雲)聖天一切毘那夜迦上首也。集經所說一切毘那夜迦印用普通聖天召請印。可思之(已上師傳也。已上堭s自筆)私雲。此天有多稱。二名如先。或雲毘那耶迦天此雲象鼻。故含光軌雲。毘那夜迦又名毘那怛迦。此雲象鼻也。其形如人但鼻極長。即愛香塵故也。唯今大聖天其頭眼耳鼻舌諸相皆似象。能隨行者故也(文)或約處住歟。住毘那Уロ山故或名哦那缽底王。此歡喜梵語也。故金智經雲。金色迦那缽底(文)或雲九目天。約眼目故。菩提流支軌雲。其金色身正立有三頭。各面上三目合成九目(文)或雲雙夫。二天交抱故。問。四種法中約何耶。答。御口雲。息災為本兼通餘也。故含光軌雲。有增加句可隨所求事。所謂息災增益敬愛調伏鉤召等○但常途之時加息災語(文)先沐浴天像法如表紙記。半印者身印半印也。印文如浴油加持出之。但直手不洗之。立尊湯扱懸自塵穢除也。但初夜念誦法施許也(云云)御口雲。初夜作法自壇前普禮至於灑水加持如常行之。次金二打。次供養印真言。次念誦法施(如日中等散念誦也)次摺珠祈請。次金一打。次立座○先取去天覆。御口雲。若銅器或白瓷或瓦氣等置壇上。彼器中立本尊覆紙袋。行者普禮前取去彼覆也(紙袋形端捻也)次浴油加持。御口雲。右手壇上多羅油。取居右脅火缽上。右手作半印。作左手珠數記百八反加持之。但口傳用心中心咒。其故大咒百八反時剋久多羅油熱故。本文雲。自(云云)心行者受用程寒溫也。多羅者缽梵語也。有取柄銅器也。私勘雲。大智律師六物圖雲。梵雲缽多羅此名應器有雲。體·色·量皆應法故○缽是梵言。此方語簡省下二字(文)准此釋。缽是梵語略言也。但律家用鐵缽瓦缽。今銅缽也。   加持供物。前印者前身印半印也。非常加持物印也。   次本尊立多羅中。火缽上油取置本處。以疊紙覆本尊取之立多羅油中也。皆以右手作之也。放著者。御口雲。立油中云爾也。問。油中立像。像向方如何。答。御口雲。異說不同(云云)為男愛女修之。女天可向行者而立之。為女愛男法反之也。但二天交抱側向行者為祕說(矣)。   道觀。毘那夜迦山者。御口雲。七金山隨一毘那夜迦山也。聖天住彼山也。彼山中有油海。又有蘿□。聖天常浴油海食蘿□故。今作此供養也。問。發願雲雞羅山。今雲毘那夜迦山。相違如何。答。私雲。毘那夜迦山彼天本居所。雞羅山彼天說神咒會處歟。故使咒法經雲。爾時毘那夜迦於雞羅山集諸梵天自在天等及無量鬼神等。從座而起禮大自在言。我今欲說一字咒。聽我所說(取意大自在天軌又同之)故知雞羅山會處也。或一處異名歟。可尋決之(御自筆雲)雞羅山事未勘之。大明咒賊經中出之歟。件經未見之。但或人云。件經未渡經也(云云)可尋之。毘那夜迦山一所異名非歟。毘那夜迦山油池。常浴之遊戲。又蘿□根常食之。又自然所得酒食彼等歡喜遊戲。今供其作法也。但或雲。油池在雞羅山蘿□在象鼻山(云云)已上師傳也。其中如或說者。象鼻雞羅山是異處歟。可尋之(已上)。   有..字(云云)。御口雲。二字男女二天種子也。.行不可得字也。此天作障難。是主惡行。歸不可得字義惡行消滅之義也(御自筆媔部^祕口雲。行煩惱也。十二因緣無明緣行(云云)今聖天雲。第七識煩惱體顯姿也。仍行不可得字用也。祕事也(云云已上)。   反作箕(云云)御口雲。三形異說(云云)或蘿□為三形。或歡喜團用之。今用箕為祕說。二相向形表二尊交抱義歟。此箕有除虛糠止實之功。是則遮惡持善攘災招福之標示也。勸修寺法務記。毘那夜迦山似象耳故。彼耳又似箕故用之(云云)此說不可。彼山雲象鼻山故(御自筆雲)但成典僧正像鼻山形似箕故為三形(云云)寬信又雲。箕耳也。六處愛其一也(云云)。愚老雲。耳六處愛事不審不審。憬瑟記雲。此相抱像表六處之愛○一者以鼻各觸愛背。二者以胸合愛。三者以手抱愛腰。四者以腹合愛。五者以二足踏愛。六者著赤色裙。是偏表敬愛(文)六處如此。耳事如何(已上)。   變成男女二像象頭人身(云云)金光軌雲。次說像法。像頭人身左牙出右牙折。面少向左。其鼻向外瘺。身色赤黃。有六臂。左上手把刀(金剛智雲把劍)次手把果盤(金剛智雲喜團)下手把輪右上手把棒。次手把索下手把牙。於此像前誦前大真言。所求皆成。又像。有二天身相抱。正立雙。像頭人身。其左天著天花冠。鼻牙短。其目亦細。著赤色袈裟福田相衣。身白肉色。右天面目不慈。鼻長目廣。不著天冠及福田衣。身赤黃色。唯以黑色衣而纏其頸肩。此天以面相著前女天面作愛惜相。是像顯權實相。於此像前持誦先第二真言。善增惡減。又像。二形如先。相抱正立。唯以男天面繫女天之右肩而視女天背。亦以女天面繫男天之右肩而視男天背也。目細牙短為婦天。其二天並不著法衣天冠。而現本毘那夜迦身。於此像前持誦先本第三真言。一切惡事皆悉消滅也(文)御口決雲。此軌意二權像男女同繫袈裟。二實像二天不著法衣。權實像女天著男天不著也。今次第未見何像。可觀權實像也(云云)私雲。軌三種像中俱著法衣。二權像不分明。如何。但彼軌上文雲。佛菩薩為男女天化度眾生(文)。此文意歟。權實像中權著法衣故。准知歟。憬瑟軌雲。其雙身天像夫婦相把立。其長七寸或五寸作之。二天俱像頭人身但男天面繫女天右肩。而令觀女天背。亦女天面繫男天右肩而觀男天背。足踵背俱露。現手足柔軟。如壯肥女人。男天頭無花鬘。肩係赤色袈裟。女天頭有花鬘。而不著袈裟。手有玉玉環。亦用其兩足踏男天足端。二天俱白肉色。著赤色裙。各以二手互抱腰上。其右手覆左手背。二天右手中頭端令至左手中指中[}/即]背上(取意)私雲。此軌文又男著女不著事違口決。如何(御自筆雲)憬瑟含光弟子也。權實像等讓含光其外之像出之歟。但是愚推也。不爾憬瑟再何記之哉(已上)御口雲。毘那夜迦作佛法障難故。仍觀音為治彼現女形。同彼息障難也。女天雲聖天。是權化故。男天雲歡喜天。是彼婬欲熾盛現女形順彼生歡喜故云爾歟。私雲。軌意實天著法衣歟。或又男天觀音變身歟。若爾今軌初雲。依含光口傳制此儀軌(云云)含光儀軌雲。菩薩現此身為其婦(文)相違如何(御自筆雲)先德雲。權實天之時男實類女十一面化(云云)而爾往尋實之時實毘盧遮那也(云云)依之祖師定賢法務(勝覺僧正師也。祕抄務抄者法務抄也)記雲。入堂禮佛之時可觀大日法界等流身也(云云)此指本尊也。況憬瑟含光軌可不記記之歟。如端雲。又含光記雲。尋此實即權。佛菩薩降伏諸懈怠故現此身也○權即依實故一字重。實即依權知佛菩薩化也(文已上)無畏軌雲。取香木樹造其形像。夫婦令相抱立之。身長五寸。像頭人身。身著天衣及腰裳。夫鼻□露□□櫞□□芣¥□□貥□□敷□熒□□□獪□意□劇□耙孱□□敷□□□□鯊□瑾腆怴撮禳慼慼慼慼慰D嶡□□□□□□孱□¥嶨□□□□□□□¥禤蘆鋦□稐|□鋦□□□□□苦鋦□□¥□蘆鋦□□|□鋦□蛦□i□苦鋦□□‥□□□鯊□菩□□□敷□□   召請(印如軌第二印也)私雲。無畏不空兩軌印文聊異。不空印文同次第下心印墨晝印文也。無畏軌異彼印者。名小作內縛也。明兩軌全同。但俱無.字。今如何意耶。(御自筆雲)答。.召請字也。尤可加之。四攝初鉤字也。可思之(已上)。問。不用結界。何故耶(御自筆)天等不引五色。不打撅。不用結界也。然而又有無不定也。今天殊同實類不用之。如祈雨法等(矣已上)。   閼伽(普通明次用之)御口雲。捧器誦常閼伽明畢。次誦加此明也(此明出無畏軌矣。但終野字又有耶字也)私雲。無畏軌中閼伽唯用此一明。塗香燒香種種供具皆用此明(各三反)見。今塗香等不爾歟。如何。(御自筆雲)答。或傳塗花等用之。今傳不爾也。水歡喜別咒通咒用不二傳也。   本尊讚。此讚出不空軌中。但無扇底迦羅句也。此句通四種法加之也。仍本書且除之也。   本尊加持。大日加持(胎印明歟)。   身印。此印無畏軌並菩提留支經中出歟。雖然無畏軌中印相少異。彼又名根本印。支經中印相雖似今印不雲身印。可尋決(矣)含光軌中用身咒也。印大異今印也。為簸物勢者。御口雲。印上下動也。   心咒。此咒同無畏軌並含光軌。但無畏軌明句雖同文字聊異。含光軌文字雖同聊闕句。但雲那翼迦尾那翼迦再不雲之也。又金剛智菩提流支等經中雖有此言。大異也。若爾依何經軌耶。如是雲印相雲真言諸文之相違常事也。各隨師傳取捨非一。印言增減又以如此。或以一印誦三咒。或以一印用兩咒。或偏用含光印相。或偏付本軌本經。或雖違本書偏用師傳。今薄草子印依師傳歟(已上)扇底迦羅之句隨四種法可改用之(云云)含光軌雲。若欲息災於娑縛賀上加扇底迦羅(二合)之句。若欲求財於娑縛賀上加報瑟置(二合)加之句。若欲求敬愛除前句加縛試羯羅拏之句。若欲調伏惡除前句加阿毘遮嚕迦之句。若欲求延命除前句加惹爾多之句。若欲鉤召除前句加鴦俱捨之句。如是諸語含眾多悉地也(文)無畏軌雲。此大身咒用息災敬愛之法(文)。   第二印(可雲心印歟)此印出無畏軌中。此軌名心中咒印也。含光軌雖有此印文又異心咒。此真言含光軌中無.一字。無畏軌中無...三字也。無畏軌雲。是咒用增益福聚之法(文)含光軌雲。有增益加句。如前准常途之時用息災句。又雲。是真言中顯權實義所以者何。儗哩者觀自在菩薩種子字也。菩薩現此身為其婦而勸進令毘那夜迦不作障礙。有往昔因緣。如餘部說。是為權義。次虎者是毘那夜迦神種子。此常隨魔也。何隨魔。謂恆常隨逐一切有情伺求其短。然天魔地魔不爾。唯時時來而作障難。毘那夜迦常隨作障故名常隨魔也。假使梵王及憍屍迦諸天龍等不能破如斯障難。唯觀世音及軍荼利菩薩能除此毘那夜迦難也(御自筆雲)四部法雲。爾時觀自在菩薩大悲熏心。以慈善根力化為毘那夜迦婦女身。往彼歡喜王所。彼王見此婦女欲心熾盛。欲觸彼毘那夜迦女。而把其身。於時婦女形肯受之。彼王即憂作敬。於是彼女言。我雖似障女。昔以來能受佛教得袈裟衣。汝若實欲觸我身者可隨我教。即如我至盡未來世能為護法不。又從我護諸行人莫作障礙不。又依我已後莫作毒心不耶。汝受如是教者為親友。時毘那夜迦言。我依緣今值汝等。從今已後隨汝等語守護佛法。於時毘那夜迦女含笑而相抱。時彼王作歡喜言。善哉。我等今者依汝敕語至未來護持佛法不作障礙而已。仍可知女天是觀自在菩薩也。是則如經說雲。應以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等者即此也(云云)已上或抄引四部法。件法末師抄歟。可尋之(已上)有往昔因緣者。此因緣歟。但本說不審。若大明咒賊經歟。件經又未得之。或雲。件經未渡經也。如蓮花三昧經等(云云)可尋之。覺禪阿闍梨抄雲。歡喜天本傳文雲。摩羅醯羅州有王。唯噉牛肉大根。時國中牛漸少。民以死人肉供死人少故。復用生人肉。是時國中大臣人民發四兵。欲害其王時王成大鬼王毘那夜迦。以諸毘那夜迦為眷屬。飛空而去。其後彼王國中行疾病。是時大臣人民十一面觀音悲願觀音現毘那夜迦女形誘彼噁心。時彼毘那夜迦王歡喜。即疾病國中不行人民安穩也(云云)此因緣又本說可勘之。又有因緣追可書之(已上御自筆堮捅部^御口雲。此真言表權實像也。..如次女男權實種子也。加.是舉能降伏軍荼利。彼尊種子故軍荼利伏毘那夜迦見集經等中。問。觀音伏彼。何更如軍荼利降耶。答。私助雲。四種對治中觀音約隨順對治除彼難軍荼利依相違對治伏彼障歟。又尋雲。.第八識自性清淨心故。又第六識歟。妙觀察智種子故。第八識有斷惑德。真言釋論等意也。又第六有斷障功。法相及諸宗意也。然觀音對治誠可然。而第七識無斷惑事。何軍荼利有降伏用耶。答。真言教意即事而真故。執我即斷惑也。所以卷四蛇為瓔珞。良有以也。若爾何毘那夜迦惡行雲伏彼耶。   答。彼又惡行即善行知雲伏。非斷除也。(御自筆雲)先師雲。心咒事.(觀音).(聖天).(軍荼利)此權實二天之咒也。.觀音者第八識菩提也。.實身第七識惑體也。.軍荼利正斷惑障之智也。是則以第八識菩提淨第七識煩惱之意也。軍荼利四蛇我癡我愛我見我慢也。斷之者即平等性智軍荼利忿怒身也。般若寺五大明王義可見之。又軍荼利除伏毘那夜迦之尊也(云云已上)問。光軌中有往昔因緣(文)何因緣耶.答。無畏軌中雲。大自在天王為摩女。為婦所生有三千子。其左千五百毘那夜迦王為第一。行諸惡事領十萬七千諸毘那夜迦類。右千五百扇那夜迦侍善天為第一。修一切善利領十七萬八千諸福伎善侍眾。此扇那夜迦王則觀音之化身也。為調和彼毘那夜迦王惡行同生一類成兄弟夫婦示現相抱同體之形。其本因緣具在大明咒賊經(文)(御自筆雲)本因緣事如次上注之。猶可尋也。 寫本雲。 弘長二年十月二十九日子刻記了。賴瑜。 同三年三月十四日一見了。在御判。 諸天等部第三 聖天之餘   第三印。此印檜尾傳也(云云)依何經軌耶。無畏軌雲。心中心印二手金剛縛(文)含光軌說又異此兩印(矣)御口雲。作此牙印而口兩邊向豎如牙形也。   心中心咒。此咒同不空軌並含光軌。無畏軌雲。唵虐虐□榳]□視兜餖□□□□□□□□屋□□宥□獦□韣R又能降伏軍荼利。含光軌雲。此真言偏顯兩實義。是故以一字重為二字。尋此實即權。何故權。謂佛菩薩為降伏諸懈怠故現此身也。諸有障難從懈怠起。若止懈怠者障難不起也。權即依實。是故一字重稱也。實即顯權。是故知之佛菩薩化也。佛者毘盧遮那佛。即宣言無所不至之身。我為化度隨類眾生普賢最後現毘那夜迦也。菩薩者觀世音菩薩也。佛菩薩為男女天化度眾生(文)私雲。准此釋於此一真言得二實二權兩像歟。謂依淺略門迷情實類障礙神故。約深祕門大日等流普門身。故密嚴上人釋雲。不動九界迷情同等流法身(文)可思之或又約字相是實類種子。惡行故約字義又權化真言。惡行不可得。故雲。知含光軌意於兩種真言成三種形像歟。問。心咒心中心咒立名淺深如何。答。御口雲。於大咒中取肝心故雲心咒。又心咒中猶抽肝心故雲心中心也(云云)故知心咒淺心中心深也。問。兩咒說字同三字也。雲抽肝心耶。又心咒顯權實不二可深。心中心表二實。是可淺耶。答。兩咒雖同三字非不抽肝心既..中唯抽作字故。又第二咒二物相合雲不二。權實異轍種子分岐。是則豎差別意也。第三咒一字還成多。是一非一一。無數為一。理理無邊智智無數橫平等談也。所以性佛性然功德。言權則悉權也。言實則皆實也。何分其種耶。故知深也。三種義門一切諸尊三咒皆可如此歟。兩咒淺深義甚深甚深。凡教相之大都專雖可存此義。於今兩咒加此料簡。記者不共之智解歟。古德未顯此心符。末資定宛其口實歟。抑愚老問雲。深窺性海。何有水波之差別哉。今只因海波上且欲聞權實之一味(矣)答。.實類毘那夜迦種子。.女天權化觀音法體也。而再往尋之。其實類身又遮那之化現也。其故男天毘盧遮那善惡和合權實性然當體也。故是為實類身。女天毘盧遮那大悲純金一德也。故是為權化權身。再尋之曰。挫大悲化現之相(四曼也)權末悟性(六大也)實本之時。實即.二身共用.也。實上立權(.)實(.)性上分性(.)相(.)教相通途之談歟。大師御意。法然上法然隨緣上隨緣。法然隨緣可思之。今..咒法然上法然隨緣之義誠可為甚深歟。此義所詮又記者義雖一撥。聊為取捨注之而已。問。此義文證如何。答。上卷並當捲上所引之含光軌文也。謂權即依實○實即顯權等之一改文也(已上御自筆堨I也)問。第三咒用何法耶。答。無畏軌雲。是咒降怨調伏之法(文)含光軌雲。行者若欲縛惡人用此咒。若遣除惡人亦用此咒(文)。悅與印言○牙印者。三印中第三印也。言出金智軌歟。但異今明(矣)九目天軌雲。敬愛悅與真言。唵那縛斫乞芻婆羅吽(引)摩尼曳吽泮吒(文)。   (御自筆雲)此咒婆羅吽以下與薄草子不違。那縛斫乞芻加句也。九目梵語歟。餘咒相違外是離合差別加句有無也。隨事依法加句增減等不一准。可思之(已上御自筆)御口雲。聖天令悅與之義歟。   調和印言。御口雲。聖天成瞋恚時。以此印言令調和也。故不空軌名調和毘那夜迦法(云云)私雲。此印言全同不空軌並集經。無畏軌印大異言少異。初除.置許吽也。御口雲。二大來去三反明各一反。   佛慈護印言。御口雲。此印言增諸天威光印言故加用之。非局當尊。可通一切天等也。印相二大二小立合也。四處加持明各一反。   佛眼印明(如常)。   供蘿□等。御口雲。蘿□酒團等皆各別供之。加持身半印心中心咒(各三反)供養印明如常。或明今咒灌油(又雲浴油歟)御口雲。自此下散念誦也。右手取杓(杓遣指端方柄風空間出取也)汲缽油奉懸本尊御頭。隨懸誦明。左珠記數。若求增益等。誦心咒。若求降伏等可誦心中心咒也。百八反滿畢置杓於多羅。左珠懸腕作金掌。誦法身偈(諸法從緣生等四句)次破印摺珠祈請也。第二第三遍等皆以如此(矣)問。初後二時四三反數有何意耶。答。無畏軌雲。次念誦以匙酌油灌其像身。一日之中七百反灌之。平旦四百反。日中三百反。正灌油之時至心慎肅勿生他念。每一百反終讚嘆供養數數發願陳所念之事。若三日乃至七日。一切善願隨意成就一切惡事悉皆消滅(文)不空軌雲。率油灌其二像頂身。一百八反。一日之中七反灌之。平曉四反。日午時三反。共成七反。已後每日更咒舊油以灌其像。如是作法(乃至)七日。隨心所願即得稱意。正灌油之時數數發願(文)兩軌既以念誦多少雖異。四三反。數是同故用四三也。 問。何故非三五等耶。若又七分二則二時各可三百五十耶答。七二十一等念誦反數故分三百五十則非滿數。故皆所求圓滿之表示歟。四三加次四曼三密之表相歟。相用次第必然故非三四次第歟(御自筆雲)四三如次。四曼三密之義頗難一定歟。只暗三三密。五五智等配當難。猶難遁歟。只七反兩時三反半雖可分之。半條ユロЯЛч。不宜。仍四三分之。而四配後夜。後夜天等食時日午佛菩薩食時也。今十一面同雖供之。所宗者本天也。仍以增數四配後夜歟。猶可案耳(已上)問。無畏軌灌油後發願(云云)不空灌油時發願(云云)兩軌相違如何。答。御口雲。深智人灌油間以.字智水洗.字本不生體義深可觀念。此觀非深法則不如不觀(矣)故淺智輩可但信也。亂觀本尊還成忿歟。故知無畏約深修人故。作深觀不生他念故。發願祈請灌油後也。不空約淺智故。正灌油時發願歟。又集經第十一同之(御自筆雲)此條不可有劬勞歟。祕鈔薄草子等共浴油百反後能能可發願祈請之由(云云)。 第二第三四又如此(云云)明知於師傳者是浴油後也。何況於此事者後字時字更不可有差別歟。灌浴之時雖前後。雖中間稱時更不可相違後字誠可限後。時字豈不通前後中間哉。可思之。抑世間相傳雲。中古有行者修此供(不知修師名字)頻凝理觀其夢中歟。本尊示雲。於戲真如馥哉(云云)當流相承口傳雲。只聖天供。貴人愛子等如備膳。調氣味致丁寧清淨。試之加鹽慇懃調供。第一故實也。必有驗(云云)問。不用初夜時有何故耶。答。無畏軌雲。是自在天處他化自在天降遊下界風輪之纏淪其身故。用酒藥蘿□及油等之物常持齊。故暮時不受供養(矣)問。無初夜時。大法時小壇自何時始之耶。答。聖天供後夜始之。不同十二天初夜修之也(御自筆雲)十二天聖天和合每日三時也。問。用油多少如何。答。不空軌雲。當取一舛清胡麻油以淨銅器盛之(文)御口又同之歟。問。七日間用舊油耶。如何。答。御口雲。用舊油也。行法終多羅覆蓋。不可寄不淨也。故不空軌雲。更咒舊油以灌其像(文)減更可加。不可增一舛歟。問。行者誤以杓觸尊頭時可作何行耶。答。御口雲。或誦.字。彼尊種子故。或誦.字。觀音種子故。或誦大金剛輪咒懺悔意歟。   供蘿□等(印言如前)御口雲。此供了祈請勝前前能能摺珠祈念也。   散念誦。御口雲。本尊三咒中隨事敬愛增益等心咒·調伏等心中心咒。隨一咒千反可誦之。佛眼二十一反。大金七反。其餘各百反。法施如星供處記之。問。用胎大日明有何故耶。答。御口雲。胎因曼荼羅近外部故也。問。用十一面言事如何。答。私雲。聖天本身故。問。何故散念誦不用軍荼利明耶。答。已是本尊降伏之咒也。通途不可誦之。事遲遲可誦(云云)是奉勘發之由歟。又已誦調和咒意大旨同軍荼利歟。仍且略之歟(已上)。   檀樣。問。供具團居何故耶。答。御口雲。此法息災為本故表圓形也。或顯所求圓滿義也。私雲。理性院作圓壇而供又圓居之。不空軌雲。當以白月一日於淨室內用淨牛糞摩作圓壇隨意大小(文)無畏軌雲。作二肘圓壇以瞿摩夷和黃土塗作之(文)。 問。用一瓶有何意耶。答。御口雲。上古明匠後七日法聖天壇承仕誤居一瓶。仍於今傳彼風歟。圓壇一瓶尤相應歟。仍或傳增益時用二瓶(云云)可思之(已上)。問。修中用意如何。答。御口雲。殊斷婬。酒用不二說。承仕同之。問。蘿□團等行者受用耶。御口雲。食不二說。經軌說不同歟。但不受用為勝(矣)承仕又准之。問。蘿□團送施主事如何。答。御口雲。七日間一二度許送之。近來未必然歟。先師被送之不然之時ヤэワ。可隨時(已上)問。作團事如何。答。御口雲。米粉和水如餅平中小豆粉串柿。切入端捻如石榴形煎油入ユю也。或ヤсШь土гЁロт等中入也(御自筆雲專當流說也)問或記說雲。遲遲時用軍荼利明。障礙時用觀音言。有何故耶。答。私雲。含光記雲。菩薩現此身為其婦。而勸進令毘那夜迦不作障得(文)故障礙時用十一面咒也。又遲遲時誦降伏明。悉地令速疾歟。問。此天現象頭有何意耶。答。含光軌雲。謂如象王雖有瞋恚強力能隨養育者及調御師也。哦那缽底亦復如是。雖現障身能隨歸依人乃至歸佛者。是故此天現象頭也(文)。若爾唯現一形耶。答。同軌雲。形有多種。或似人天或婆羅門。或現男女端正之貌(文)。問。此天降伏尊唯觀音軍荼利耶。答。同軌雲。大廣智言。若有毘那夜迦障難者。應修真言法。有三部。即三尊。佛菩薩金剛。即毘盧遮那·觀音·軍荼是三部。能制三業懈怠。是故修哦那缽底法者。先應敬禮三尊(略抄)問。當尊功能如何。答。使咒法經雲。我有微妙法。世間甚希有。眾生受持者皆與願滿足。設眾惡來侵我悉能加護。上品持戒者我與為帝師。中品持戒者我與人中王。下品持戒者富貴無窮也(文)私雲。已上文依御口決略抄。但此經有二本。略本如所引。廣本雲。上品持戒者我與人中王中品持戒者我與為帝師(文)又九目天法文同之。已上二經一軌皆菩提流支譯也(御自筆雲)此文廣本九目說等可宜歟。略本或如廣本直之本有之也。道理又可然歟(已上)。問。今法深勝如何。答。不空軌雲。右此大聖祕要之法人間希有寶。勿傳之。宜誡慎也(文)。九目天法雲。此四種真言一期中最後臨終時一國之中一人可傳受。更不可兩人傳。必以金銀銅等七寶器施師許可印真言(文)。含光記雲。如上微妙祕義末代智者應以祕之。應安梵夾中。於非器人勿妄傳授赦(文)。   物語事。御口雲。或人聖天供料物送小野僧正許。僧正受彼而不修供。彼人參尋供子細。僧正答供由。爾時安置聖天片角出小音不供也(云云)僧正起瞋奇怪取彼尊投捨給。是等行儀權者所行歟(御自筆雲)此事或山門吉水之流祖師處行也(云云)仍吉水流於今不修聖天供。憚恐故歟(堮捅部C此事大御堂大僧正被語雲。皇慶阿闍梨云云。其後此流聖天供不行之云云普通大法之時並水歡喜行云云)。 具書事   大聖歡喜雙身大自在天毘那夜迦王歸依念誦供養法(善無畏)。   佛說金色迦那缽底陀羅尼經(金剛智)。   九目提婆羅惹愛敬法(金剛智)疑。   大聖天歡喜雙身毘那夜迦法(不空)。   毘那夜迦哦那缽底瑜伽悉地品祕要(含光)。 大聖歡喜雙身毘那夜迦天形像品儀軌一卷(憬瑟)。   權現金色迦那婆底九目天法(菩提留支)。   便咒法經(同二本廣略)。   聖歡喜天式法一卷(般惹羯羅)。   陀羅尼集經第十一。 薄草子口決第二十 諸天等部第四   施餓鬼(御自筆外書雲。在天雲神。在地雲祇文。天神地祇是也)。   問。靈祇天仙等(文)靈祇何者耶。又召天仙等何故耶。答。靈魂神祇歟。經雲。及婆羅門仙等(文)施彼功德廣大如經中說(矣)問。點定淨處掃地(文)何處可為淨處耶。答。軌雲。寫淨地無人行處或水池邊樹下(云云)問。莫用桃柳石榴樹下(文)意如何答。御口雲。桃柳等下大力鬼王住故。卑劣鬼難臨故。不用彼樹下也。問。儲一器淨食(文)何時儲之耶。答。御口雲。時食之時食上分取入彼器置便宜處。若每日施食施食後可取之。(御自筆是長日令修略儀也。若一七日二七日乃至百日自行為施主限日數。別飯一盃可儲之)問。和淨水(文)何意耶。答。御口雲。餓鬼飢渴故。不和水難受用故。如常渴人喜滋潤食(矣)高尾口決雲。水是相成滋養義。是當檀波羅密也(云云)。   桃柳不用之事。東山往來雲。荊楚歲時記雲。桃者五行之精。厭伏邪氣(文)灌頂經雲。禪提比丘咒龍。以彼柳名鬼怖木。石榴者鬼子母神所愛也。有如是等因緣。於件等木下鬼神不來也(已上東山往來·荊楚記並經可勘之)問。三種器中何勝耶。答。軌雲。或一分或少許或一器皆須安淨銅器中如法。如無銅器白瓷亦得。如無瓷器可用漆器(文)准此文銅器尤勝歟問。向東方而施(文)有何故耶。答。御口雲。東方檀波羅密方故行施向彼方也(有本說御自筆)四分律抄批第十四雲。佛言。我佛法中有六方。所謂六波羅密。東方即檀波羅(乃至)東方屬眾生心。若有眾生等能供養彼波羅密則為增長壽與財(文已上)問。人定時行之(文)何時耶。答。御口雲。亥剋驅仕燒火而行。我後立(或坐)行之。歸時行者驅使俱不迴顧也(御自筆雲)冥道鬼神等夜得勢力也。仍人定令相應也。毘羅三昧經雲。夜鬼食時(云云已上)。   淨土變。御口雲。如常七處加持依此印言加持。轉瓦礫荊棘成微妙淨土之由觀念也。問。餓鬼其果報下劣難臨廣博嚴淨土。何用此印言耶。答。御口雲。依真言加持力雖下劣來集(矣御自筆)邊鄙難臨王宮。然而有喚之時自在出入敢無怖畏。如可思之。   普集印言。御口雲。先右手取食器移持左手。右手作普集印向外誦明七反。然後風指三度召之。問。軌中莎呵上有曳計呬一切冥道餓鬼眾之句。何今除之耶(御自筆雲)且略之歟。真言句義中且有來集句歟。問。咽喉印言。御口雲。彈指三度明各一反。   頌。軌中有廣略二頌。依廣抽要歟。   五大願(如常)加持飯食。御口雲。印用妙書朱付也。以大指腹摩中指甲。先摩後彈。如是三度。次以印向食器後誦明七反。但真言不依妙說。歸命句同誦之。問。摩伽陀國七七斛食(文)意如何。答。御口雲。摩伽陀國者彼國有供大人米。一粒勢鳥頭許也。此米唯國王所受用。非餘人所用。但智行高僧被許之。謂玄奘三藏等也。此勝米餘國無。唯在彼國。故雲摩伽陀國也。西域記第八雲。摩揭陀國稻種其粒粗大香味殊越光色特甚。彼俗謂之供大人米(文)七七斛者。或雲七七四十九石歟。今謂不爾。依加持飲食咒力。一石各各七石增倍也。誦七反故雲七七石也。故軌雲。誦此咒一七反。一切餓鬼各各皆得摩伽陀國所用之斛七七斛之食已皆得生天(文)私雲。七斛米必依七反力論增倍。以七為本歟。所以上下四方中各置一。其數七成故。依之俱捨等積極微成微塵等皆七七增故。故經雲。我有方便。令汝能施若於百千恆河沙餓鬼及波羅門仙等上妙飲食。如是等眾乃至一一皆得摩伽陀國所用斛七七斛食(文)此文既不雲誦七反而雲七七斛故。若爾合七粒成一粒。又此七合成一粒。故雲七七斛歟。尋雲。斛者指米粒歟。又積鬥成斛雲名歟。若非米粒者。何必雲摩伽陀國所用之斛耶。若雲米者。此字為米。依憑安在耶(御自筆雲)答。若以微塵等增倍准今七七斛。斛者尤可指米粒也。其故一斛米粒具算計之千萬億米可有之。其一一米粒各各令七倍者。一斛米粒自然七斛米粒可增倍也。仍斛者指米粒不可有過歟。如何。又積鬥成斛之義不可違失歟。但凡此咒不可然歟如何。其故自微塵至隙塵等。尤以四方上下七倍為定量道理極成。今七七斛等增數何可必准之哉。米粒用供大人米。器物出摩訶陀國大鬥。尤可然。於增數者何必為七七斛哉。可思之。然者依咒力增多。雖有一分道理猶非極成歟。此事暫可雲未決歟。如何。抑斛可有米義歟。之依憑更不可及尋歟。日本國器物斗舛也。斛雲器物無之歟。天竺不知。斛雲器物ヤэхчЗьу難知歟(已上御自筆堮恁^。   甘露咒。御口雲。此又歸命句同誦之。   水輪觀。御口雲。右手五指垂下勢似鈴印。掌內觀.字也(云云)軌雲。此名普施一切餓鬼印(文)(御自筆雲)愚老雲。此與願印歟。可思之。普集並開咽喉印檀波羅蜜印歟。又可思之(已上)。   食寫地。右手取食器寫置之。問。更不顧。有何故耶。答。御口雲。迴顧鬼類生恐怖歸去故。此事發遣後歸時用意。然因便舉之歟。問。不近殿皏蛚它釵騝N耶。答。御口雲。堂塔等皆有守護神故。小鬼類等雖近故也(御自筆)食器寫了即置之也。   五如來名號。御口雲。置食器作金掌稱名號也。此五如來名號即五佛稱也。寶生·阿□彌陀·大日·釋迦如次配之。但軌中五如來具舉。經中舉四如來闕第三甘露王(矣)又經軌同舉梵漢二名中。經中梵漢二名外得益別舉(先漢後梵)軌中漢名下加得益(文)謂灌法身心令受快樂等(先梵後漢)今所舉依軌文也。但第四名號下得益。咽喉寬大受食安穩(文)。 第五如來下雲。悉除恐怖(下同)第三下無圓滿相好一句。第二下福德(文)問。經中除彌陀名號有何故耶。答。御口雲。施餓鬼本意身心快樂得益為極果故。此一尊總具四如來德歟。故誦四如來名自備也。例如四印會不舉大日也。仍經中除之歟。又御自義灌法身心是法施義也。法施別唱故且除之歟(御自筆雲)大師御口決雲。甘露王如來者妙觀察智用說法身也。甘露是妙法故。既受妙果堪為法器。便可授法(云云)故雲。灌法身心令受快樂(云云)(私義。以此文可依憑歟已上御自筆)。   大師御口決(云云)經雲。若欲施諸波羅門仙等。以淨飲食滿盛一器即前真言加持二十反投淨水。如是作已即為以天微妙飲食供百千俱胝恆河沙數婆羅門仙。彼仙人得明食故以明威德各各成就根本所願諸善功德。各各同時發誓願言。願令是人等延命長色力安樂。又令其人心所見聞正解清淨具足成就梵天威德行梵天行(文)此文意也。   菩提心菩薩戒。御口雲。俱作金掌可誦二明也。   光明真言。印言同可用之。   三歸。御口雲。歸依佛等三歸也。又誦三歸言。   ...(不用印明二十一反歟。是金剛合掌可宜歟)。   心經(一卷或三卷等也)。   發遣。棚事(如表紙記)問。不過三尺有何故耶。答。御口雲。小身餓鬼長不足三尺故。過彼則不及歟(云云)。 具書事   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不空)。   施諸餓鬼飲食及水法(同)。   已上二尊十月二十八日奉傳受。   十一月二日記了。賴瑜。 地天。御口雲。福德門以此天為第一。仍修此法則福德自在無疑者歟。問。福德義豈如寶生多聞吉祥等耶。何雲第一耶。(御自筆)答。雖不過寶生等雲第一常事也(云云)是非私問答。先德義也(云云)大疏第十雲。地能持萬物。一切萬物依之生長。當知即是佛心。猶如來心。能持萬物深入持本三昧而說真言也。亦是釋迦方便化身耳(文)地天儀軌雲。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童男童女等。常攝五根繫念至心。我地天及功德天。禮拜恭敬供養及念誦我真言者。我常恆出地味資潤彼人令其身中增長壽命。是地精氣充溢行者身中得色力得力○得人天愛敬得無比大福德○此生彼生及千生萬生無極得巨多廣大福德。日日千萬眷屬掬養(文)私雲。此天瞋喜損益如十二天軌(上引之)。   道場觀。字變成寶瓶。御口雲。此瓶中有七珍萬寶可觀之。瓶變成堅牢地天(文)儀軌雲。男天肉色。左手缽盛花。右手掌向外。女天白肉色。右手抱當心。左亦抱當股(文)。 問。女天者何天耶。答。彼軌上文雲。爾時地神堅牢及功德天相與白佛言(文)。女天者此功德天歟。可尋之(御自筆)今教習離欲梵天皆有后妃。仍每天有男女也。功德天常吉祥天也。 本尊加持。大日加持如常。根本印言(大指來去三反明一反)儀軌中名根本身印。印言全同今次第依彼軌也。集經第十一舉地天印言。印同言異也。彼經言雲。唵(一)婆彌陀哩(二)陀那陀若(三)缽囉(二合)婆(上去)囉怛(二合上去)爾(四)莎(去音)訶(五)。   印言功能事。經雲。若有人等日日相續受持此印至心誦咒供養地天。得一切珍寶(文)軌雲。若有人誦持此咒滿足十萬反為最初法誦咒供養地天者。富貴無極七珍無限速成一切悉地(文)。   瓶印(即缽印也)御口雲。似飲食印也。此缽中有七珍萬寶觀之(此印言出胎藏也)私雲。此印言在疏中。疏第十三說印雲。次地天印先合掌其十指頭並屈而相捻令圓屈之。空指令入掌內。其形如瓶子即是也(文)疏第十出言雲。缽□(二合)體毘曳(二合)(地神名也。即以彼名為真言云云第三字為種子文)。   散念誦。本尊兩種印言中千變任意。問。用不動咒有何故耶。答。御口雲。不動是地天本身故也。疑雲。疏中釋迦化身(文)如何。答。御口雲。不動化身義不自由。大師最勝王經伽陀雲。堅牢地神不動心(文)付中五大尊中不動是中央也。地天又中央故。又不動頂上蓮是表花藏世界堅牢地神義也(云云)私雲。大師釋大地不傾動義雲不動心歟。若爾疏釋釋迦化身義歟。或又釋迦不動歟。若爾兩釋非相違歟。又御口雲。結界召請撥遣等通結界等也。祕傳雲。此法每時解界時必解地結也。湧出地天為令歸本土或為出生七珍萬寶。若不解地結違彼等義故(云云)種子梵號中初字取之。 具書事   堅牢地天儀軌(善無畏)。   集經第十一(疏第十第十三等也)。 水天供   建立道場等(云云)或記雲。此法向北方修之。水方故也。壇敷青色絹布等用之。或紺布用之。三時行之。佛供十六壞汁果子一面各二壞也。後夜粥八壞備之。但向北方可修之由並十六壞佛供事見陀羅尼集經第十一(云云)私雲。今次第奧圖大小佛供各二壞也。十六壞說不可依用歟。又如法說可加彼如何(御自筆)。答。十六壞等事妙抄說上。本說又集經也。旁可依用。但雖如法時常不可用之。只可付薄草子等也(已上)(御自筆)又同記雲。又樣飯食果子粥燈等各七壞(但粥後夜用之)飯等七壞之內二壞本尊前後之料五壞五龍供之。料部類必來入故也(云云)(御自筆)(私雲。此說用不如何。此說又同前常不可用之。   發願。縛嚕拏天者。水天梵號也。   又或說雲。至心發願。唯願大日。 釋迦如來。觀音金手。本尊界會。水天聖者。三千界主。輪蓋龍王。難陀拔難。諸大龍王。自下如常。   (禮佛加句准之)問。釋迦觀音金剛手勸請事如何。又輪蓋龍王何龍王耶(御自筆)此事請雨經法習也。輪蓋事其時可有沙汰(矣已上)。   道場觀(此道場觀護摩儀軌說也。大旨不違也)問。.字為種子事如何。答。彼天梵號中取初字也。.字又水輪種子故甚符順水天歟。又理性院習雲。師雲。.字為輪蓋種子。或.字..字皆任心為輪蓋並諸龍通種子全無難事也。仍先德皆任心所用也。但以.字為輪蓋種子。其義勝。.是諸字王故也(云云)。 (御自筆當流水天供不可及輪蓋沙汰歟。經法時事也)(御自筆)理性院流以印為最極祕事(云云)但寶心阿闍梨方傳之(云云)宗命方一切不傳只我一人傳之旨理趣房被申(云云)可尋之(已上)又委觀之則身前有.字成清淨琉璃寶池。其上有.字成八功德甘露香水海。海中有.字成七寶莊嚴宮殿。其內有妙壇場。其上有.字成龜(自下如次第)大疏第五右曰難陀左曰跋難陀。首上皆有七龍頭。右手持刀左手持□索乘雲住(文)。   本尊加持。缽印。御口雲。來去三度明各一反。或說。勸請印者。御口雲。召請名勸請也。私雲。此印言出陀羅尼集經第十一。彼印文雲。呼水天印如缽印大指來去(云云)真言如次第但漢字也。   結界(有無不定)御口雲。若用者不動也。私雲。此印言說處可尋之。集經第十一雖舉兩印異今印也(此印言者何印言哉)。   龍索印言。出胎次第。大日經第二真言藏品有此真言名縛魯拏龍王真言也。廣大儀軌雲。歸命阿(種子)幡(水也。輔甘反)缽多(甚也)曳(助聲也)娑縛賀。大海中龍王諸龍王同此真言索印。左手作大海龍王一切智水大法雨而得自在名為王。阿字本不生無有此岸彼岸。名大智慧海。自在龍王位中普門法雨自有情。   又印言。御口雲。此印前龍索印半印也。   正念誦用之。御口雲。是容有說也。若有正念誦則可用之也(為言)天等正念誦無之故」   諸龍印言。軌雲。歸命銘(種子)伽(堣])捨爾(潔散)曳娑縛賀。此是一切諸龍通用此真言。龍噉食雲障。萬像明現太虛廓然。又起無盡雲普雨法雨。或用索印右手○。   散念誦。問。誦廣目天明何故耶。答。御口雲。諸龍上首故。   道場莊嚴。口傳雲。御口雲。缽水觀大海水。糸觀龍索也。又說。糸不入缽中。前置之也(後說為吉矣)尋雲。何諸物皆青色耶。答。御口雲。水色故也。問。白色是水色耶。答。御口雲。經軌說不同也(云云)或記雲。龍索青色生糸三尺許用之。但片端結。可聞口傳也。 缽盛神泉水(有汲所)入熏陸香紺青白膠等香藥置壇中央。以青生糸成○入小土器置缽中(可聞口決)是彼天三形龍索也。缽青瓷缽也(云云)青色幡二旒壇前左右隅立之。幡壺引渡.....五字書也(青色染絹或以青色染紙造之)幡串檜一尺六寸許切圓削六青塗用也。缽水後夜每替之。花瓶柳桂可差也。供花加。散杖桂枝(或柳用之)相應物紺青色缽水並閼伽等入也。龍索中.字青紙書頭程可籠也。其後以諸龍真言加持之。其後供養之。佛舍利一粒壇上可安置。觀想密一生也。其故有口傳。又取神泉苑石書.字。壇上安置。又以淨折敷缽上覆之。行法之時Ьэвンы。私雲。已上雖他流習為才覺載之(御自筆雲)此等習大旨大法時口傳等此供引寄歟。仍聊今案相交歟。但缽並糸事此供習也(已上)。   弘長二年十一月三日奉傳受即記了。   同三年三月下旬令一覽了。憲深。 毘沙門天   御口雲。為福德專修之。毘沙門功德經第四雲。又毘沙門天王名字得無量福德於一切世間無喻。所以者何。此天王從左手中湧無量七珍寶。從右手中顯一切法藏。隨諸眾生欲賜與一切寶物。若聞毘沙門天王名。消滅一切業障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文)又一卷毘沙門功德經雲。又於眾生無量苦中有二重苦。一貧苦。二死苦。此中雖受死苦不可受貧苦(文)。   名號事。祕密藏王咒經雲。我為未來世一切眾生而作大歸依所。最顯三身名字。一者毘沙門天王護世者。二者羯吒天王。三者不思議王。示如是三身之字○雖示如是種種名字。遂為行者萬億方便之事現前。而以本願名字度眾生。稱是而為毘沙門天王護世者。譬如諸佛世尊之於一乘別三乘。我亦復如是(文)。   道場觀。座有.字。御口雲。真言中取初字為種子也。此字米倍二音。倍音為勝。仍當流種子真言梵號皆讀倍也。問。此字相義符順彼尊方如何(御自筆雲)答。毘沙門吠Ёь曼У略語也(其義在悉曇中)吠Ёь..翻多聞。仍.字相多聞也。可思之。多聞者此天於佛會會悉聞持正法也。故持塔也(已上御自筆)。   變成寶棒。御口雲。棒是軍兵具足。此尊帶甲冑現猛將之形故。以彼為三形。彼棒頭安一顆如意寶珠即表福德圓滿之義。故雲寶棒也。左手棒塔以眼視之。御口雲。左手塔是南天鐵塔也。彼塔內納一切教法。此尊佛法擁護之體故。捧彼以眼視之。甚有以也。私疑雲。或塔中安寶珠。或塔中安舍利。此義如何。答。御口雲。當流習寶珠舍利是同體異名一種別義。又約能說人云舍利。依所說法雲教。人法一體為甚深義。故舍利即教法也。又尋雲。或又以手押腰如何。答。御口雲。此形像為當尊祕事。其身即五輪塔。五輪成身深義五大嚴身奧旨可思之。故知又持塔義也。私助雲。彼尊身即塔婆心是舍利也。身中有心故。塔中安舍利。故知南天之鐵塔棄身焉求。東流金玉在心即近。故大日經雲。大菩提心如意寶滿世出世勝希願(文)又疏第四雲。心蓮花臺中摩字門即無障礙菩提心。亦如意寶珠。是阿字門(取意)又第六雲。心蓮花臺達磨馱都所謂法身舍利也。若眾生解此心菩提印者。即同毘盧遮那(文)是一義也。又一義雲。菩提心體即五輪塔又鐵塔也。即舍利也寶珠也。故大疏第六雲。復次梵音制底與質多同體。此中祕密謂心為佛塔也(文)。又祕藏記雲。我心觀月輪。輪上觀阿字變阿字成如意寶珠。寶珠遍滿法界。口誦阿字。隨疲即寢印用卒都婆印(文)(此文有舍利大事。更問)故知五大塔婆眼前遮。三金馱都心上備。大師雲。雙圓性海談四曼自性。重如月殿說三密自樂(文)密嚴院釋雲。聲字實相各極性海之深理。大三法羯互振本地之高德(文)深義更問(御自筆雲)塔婆舍利等習甚深甚深尤肝要也。但當流最極之習可見祕抄。不可異求歟。抑塔中有寶(成舍利)棒頭又有寶。兩寶差別如何。答。是定惠兩寶也。定寶積集功德。惠寶破邪成正。定惠合成施利益也。其習如此。可思之(已上御自筆)問。此觀中加觀吉祥天有何故耶。答。御口雲。夫婦故爾也。又軌中又如此故也。不空經雲。中心畫釋迦牟尼佛作說法相。佛右邊畫吉祥天女作天女形。眼目廣長顏貌最靜。首戴天冠。瓔珞臂釧莊嚴其身。右手作施願印左手執開紅蓮花。左邊畫毘沙門天王。身被甲冑左手掌七寶率睹婆。右手執七寶棒。二足踏夜叉(文)尋雲。中心安釋迦意如何。答。不限毘沙門。菩薩天等多釋迦安中尊也。為說主之故歟(已上)祕藏王咒經雲。若有行者。造作天像時如鉗琉璃並金色面令示忿怒。於當知以右手令押腰以左手令執持降伏大拔折羅杖。然左足邊造監婆像(文)右足邊造毘監波像。陀羅尼儀軌雲。一丈五尺畫天王身著七寶金剛莊嚴鉀冑。其左手執三叉戟。右手抑腰。別本雲神。又一本雲。左手捧塔。其腳下踏三夜叉鬼。中央名地天亦名歡喜天。左邊名尼藍婆。右邊名鬼藍婆。其天王面作可畏猛形。怒眼滿開。一本雲。瞋眼見一切鬼神狀。其右邊畫五太子及兩部夜叉羅剎眷屬。左邊畫五行道天女及妻等眷屬(文)私雲。經軌說不同。今次第形像依何經軌耶。   入佛三昧耶。問。用此印言有何意耶。   (御自筆雲)第十八卷如記之(已上)。   荷葉座。問。常歸命.也。今用.義如何(御自筆)。..兩說也。同事也。   讚。問。用吉祥讚有何故耶。答。御口雲。夫婦不離故道場觀並觀。故讚又爾也。私雲。不空經雲。為毘沙門天王並諸眷屬每念恩德故。常應誦吉祥讚令彼天王護諸吉慶(文)故知依此讚天王生慶悅故誦之歟。   問。此天王並吉祥兩種讚出何處耶。答。吉祥天讚彼尊十二名號經出(御自筆雲)此毘沙門讚出石山道場觀。本說可尋。寬信法務記雲。檢諸私記併用諸天讚。此讚祕祕中祕讚也(云云已上)。 本尊加持。初印言。朱付藥叉印(云云)此印似胎藏諸藥叉印故云爾歟。私雲。此印出不空經及般若軌。名毘沙門天王根本印也。經雲。以二手右押左內相叉豎二無名指頭相合。二頭指屈如鉤。右印請時向身撥。若發遣時向外撥(文)(軌文同之)但經中此印用身咒。軌中用小咒。而今異兩說用心咒事如何。推雲。身心兩咒中心咒勝歟。所以別行軌中心咒功能勝。仍根本印用心咒。是甚深祕說歟。或又此印依別經軌歟。說文少異故。明是別行儀軌中舉身心兩咒中心咒也。又不空經等中兩咒俱舉之。雖然皆異今咒。又般若軌中身咒·大心咒·心咒·心中心咒四箇明雖舉之皆大異也(御自筆雲)藥叉印不空經·般若軌共名根本印(云云)又大咒名大身陀羅尼(云云)今薄草子初印言既是也。而今異兩說用心咒如何被記。未得其意如何。若被謬記歟。若又愚見之謬歟如何。心咒大師御傳也。雲所傳雲功能誠殊勝也。普通毘沙門真言者此心咒也。尤可然歟(已上)御口雲。二風與呵招者三反誦之。三度招是雖本儀。大咒多故一反誦訖三度召之。但初度與呵同時也。別行軌雲。天王大身陀羅尼曰。曩謨羅怛曩怛囉夜(引)也曩謨(引)失戰荼縛曰羅幡拿拏曳曩謨阿他劫路(引)步跢羅也地(入)捨也縛左曩(引)薩也摩賀(引)囉(引)惹薩也夜乞叉地婆多薩也薩縛摩多薩也。薩都多薩也婆捨那缽縛薩縛賀摩娜薩也呬嘛馱吒呼尼缽囉沙夜弭怛爾也他俱祖□弭俱□弭沙尾尾捨拿摩娜薩也摩賀(引)囉惹(引)翳畔馱伽寧哆拿摩蹉睹薩縛賀。若有受持者清淨念誦三十萬反。天王加備處作事業起心動念降伏(乃至)一切榮祿官職我隨汝心願(文)又說心咒功能雲。若有受持我念誦心真言作諸供養者。唯我身心意在汝身上。愛汝念無盡。若有人求財求官位求一切諸心事。自令汝願滿足。不令惡人害。能令汝等受持我法者。即得富貴安樂。男女端政奴婢車乘五穀豆麥田莊妻妾必決定與。汝等成就一切樂具隨汝意願滿足。乃至命終得處生處。隨汝意願所生不相違背。若不實者我不名為護法天王。我必替汝墮阿鼻地獄。汝等受持讀誦者。於我法中生少疑心誹謗輕罵者。是汝等皆口業地獄因緣未盡。即知此人無有出期(文)私雲。神妙經中身心兩咒功能出此勝德。大旨同(矣)。   又印言(御口雲。此名寶棒印也)印胎藏出○言不空經題奧舉之。又般若軌雲。唵(一)三曼哆勃馱南吠室羅摩拏耶娑婆訶。誦此真言二十一反。所求皆悉成就(文)。   吉祥天印(在口傳)御口雲。八葉上有寶珠觀之故雲口傳也。私雲。此印言不空毘沙門經中出。但明題奧有之。.上加歸命句也。印名吉祥天女身印也。   散念誦。御口雲。本尊兩咒大咒二十一反小咒千反。但滿一洛叉時誦大咒也。   法勝能事。不空經雲。若能持是教。諸願悉成就迅疾如箭射。諸王敬彼人。而求皆成就。獲得無盡藏(文)又雲。若人尊重心。愛敬此教法。應當求成就。決定無有疑(文)。   尊功能事。神名經雲。若聞我名者知有我者。當於是人邊左右如護眼精如護己命令無諸惡者惱亂(文)。 具書事   毘沙門天王經(不空)。 北方毘沙門多門寶藏天王神妙陀羅尼別行儀軌(禪林祿)。   毘沙門寶藏天王神妙陀羅尼經(與前軌同本異譯歟)。 摩訶吠室囉末那野提婆喝囉闍陀羅尼儀軌一卷(般若斫揭羅)。   佛說毘沙門天王祕密藏王咒經(恩情)。   大乘毘沙門功德經七卷(恩情)。   毘沙門藏王咒經三卷(都盧)。   毘沙門經一卷(達摩伽耶)。   大乘毘沙門功德經一卷(恩情)。 吉祥天(付石山次第御口雲。為初心可用石山次第矣)。   御口雲。為福德修之。十二名號經雲。若有苾芻苾芻尼近士男近士女諸有情類。此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能受持讀誦修習供養為他宣說。能除一切貧窮業障獲大富貴豐饒財寶(文)一百八名經雲。若有國王王子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婆羅門剎利毘捨首陀。若受持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無垢讚歎。其王剎利國界所有眾生一切怖畏逼惱普皆息除。一切怨賊人非人怖亦不為害。一切財穀皆悉豐饒。吉祥天女於彼王剎利宅中常處居止○若有持吉祥天女名號。彼獲如是福利(文)問。今此等經皆釋迦如來於極樂世界對觀音說。有何故耶。答。吉祥天住極樂歟。故十二名號經雲。爾時觀自在菩薩大吉祥天女菩薩各坐一面(取意)或又此天女觀音變身歟。故毘沙門經奧記雲。吉祥天女亦名功德天。自有真言。婆藪仙三藏雲。是觀音菩薩化身(文)但此文未決定。此天女十二名號百八名號中無婆藪仙名。或三藏名歟。或真言句歟。可尋決。又可檢餘本(矣)說之(見)此天女事於安養說有何故耶。答。私雲。吉祥天觀音變身故。約本身所居土釋尊於彼土說此法歟。故不空毘沙問經雲。吉祥天女亦名功德天○三藏雲。是觀世音菩薩化身(文)(御自筆雲)今天本身事觀音誠本文不可疑之。大吉祥天女經雲。吉祥天女。汝當於吉祥寶莊嚴世界成等正覺號吉祥摩尼寶生如來(文)口雲。今天·寶生尊一體分身也。又口傳寶菩薩所變習之。寶生同事天淺近菩薩今少相應歟。此尊結界馬頭也。寶部蓮花部兼之歟(已上)。   發願。本尊聖者。吉祥天女。侍女眷屬。部類天眾。或吉祥天女。一切佛母。梵王帝釋。諸眷屬等。   道場觀。月輪中有.字。取真言中字為種子也。問。字義如何。答。.吉祥也。金剛吉祥真言可思之。此道場觀依集經歟(已上)左手持如意珠右手作施願。問。集經中左手持如意珠。右手施無畏(文)毘沙門經雲。右手作施願手左手執開敷紅蓮花(文)。相違如何。答。皆非無表示。今次第依內山次第歟(御自筆雲)今次第依內山次第歟(云云)。內山亮惠事歟。然者石山內供豈依亮惠哉。尤不審如何(已上)推雲。左右手如次福智二嚴也。謂福手持如意寶以後得大悲手施與一切眾生之義歟。集經意左如先。右手眾生與福令無畏故作無畏手歟。毘沙門經意。左手以寶珠替開花。是此寶珠即表佛性心蓮歟。大日經雲。大菩提心如意寶(文)可思之。或又此寶珠非雨世財。又有開本有心蓮之功故持蓮也。左右梵王帝釋四大天王圍繞。問。吉祥天多門天妻女也。四王猶不可圍繞。何況梵王帝釋何為眷屬耶。答。經既雲。大吉祥天女菩薩摩訶薩梵釋何不恭敬(矣)又經雲。一切釋梵護世讚揚稱歎(文)又經雲。俱胝如來圍繞(文)如來既然四王不圍繞乎。故知。深位大士假示多門妻女姿歟。或又此天是論其本深位菩薩故。實類梵釋天四王圍繞歟。或又互為主伴義歟。例如隨行對法時心王隨淨惠(矣)或又極樂曼陀羅觀音安中臺八佛居八葉。委如先記。可思之(御自筆雲)覺洞院口雲。師雲。此天毘沙門妻下賤吉祥菩薩殊本地顯尊也。仍如此(云云已上)。   像王以鼻纏取賢瓶。問。以鼻取瓶事有何意耶。答。集經雲。瓶中傾出種種寶物灌於功德天頂上(文)故知。天女頂上為灌寶物纏取之也。俱胝如來圍繞此天女菩薩。   問。何故如來圍繞天女耶。又菩薩天勝劣異。何雲菩薩耶。答。初問准前答可知之。次菩薩者約本身。觀在薩埵化身故。或約當體歟。如釋論中此中菩薩言通收三聚一切眾生(文)或又法界曼荼聖眾雲菩薩則皆菩薩也。雲天則天也。不滿諸德聖眾無故。依之疏第一雲。若少分未等一法未滿即不名集會(文)集經第十雲。其功德天身端正赤白色。二臂畫作種種瓔珞環釧耳璫天衣寶冠。天女左手持如意珠。右手施無畏。宣臺上坐。左邊畫梵摩天。手執寶鏡。右邊畫帝釋天。如散花供養天女。背後各畫一七寶山。於天像上作五色雲。雲上安六牙白象。鼻絞馬腦瓶。瓶中傾出種種寶物。灌於功德天頂上。天神背後畫百寶花林頭上畫作千葉寶蓋。上作諸天妓樂散花供養(文)毘沙門經雲。如毘沙門法中引之。   召請。大鉤召印明。或次第雲。作八葉印。以右頭指召之。唵摩訶室哩野曳醯翳呬......(如四攝印並拍掌)石山次第用此印言。但不加四攝明(文)。 結界(馬頭)。此尊觀音變身蓮花部攝故用此結界也。   本尊加持。印被甲印。問。用被甲印依憑何事哉。集經第十說心印雲。左右無名指小指頭叉在掌。豎二中指頭相拄。以二食指頭各捻中指上[}/即]背。並豎二大指(文)此印歟如何。真言十二名號經出。但......句有異。經雲。阿洛乞叉茗曩(引)捨野(云云)勸修寺真言集雲。阿(上)落吃瑟弭(四合)曩(引)捨也(二合云云)又別經一百八名真言雲。阿羅乞灑弭(二合引)茗曩(引)捨野(云云)諸說少殊。今言依何(文)十二名號經中說功德雲。此大吉祥陀羅尼及十二名號能除貧窮一切不祥。所有願求皆得圓滿。○或常受持不間作饒益心。隨力虔誠供養大吉祥天女菩薩。速獲一切財寶豐饒吉祥安樂(文)。   八葉印(在口決)御口雲。口決者八葉上觀有如意寶珠也。私雲。此印出毘沙門經中。名吉祥天女印也。   真言。正念誦用之。此明又同經題奧有之。又毘沙門天儀軌中出。御口雲。天等法無正念誦。若有正念誦則可用此言(為言)。   寶菩薩印言。此印言出金界次第(矣)。問。用此印言有何故耶。答。或雲。寶菩薩印言即習吉祥天印也。私雲。今天女殊眾生與福。寶菩薩又福德聚門尊故加用之歟。又理性院習雲。此天雖女形非實女。是表功德出生義也。寶生佛變化也(云云)。故用此印言歟。御口決意。今尊寶菩薩處變。用此印言。寶生又私加印言雲。集經第十雲。功德天施珍寶印。左右中指無名指相叉入掌。二小指向外相叉。右壓左。右頭指曲豎。左頭指直豎。二大指屈入掌中合腋(用誦大咒文)又雲。波利富樓那(一)遮利三曼陀(二)達捨尼(三)摩訶毘訶羅伽帝(四)三曼陀(五)毘陀那伽帝(六)摩訶伽梨波帝(七)波婆彌薩娑台(八)三曼陀(九)修缽梨富隸(十)阿夜那達摩帝(十一)摩訶毘鼓畢帝摩訶彌勒□饃粘禍□雜□□驆兩□□雜□□送饈痢禍□□雜□□送□□□□□雜□□騾□飩□奰□雜□□□□□樨樀奪□□□□□□□□囊□□□樨褥□□□□稅端謏里m兜駧□□□□□粳襤祑□埤□禭□馜□□□□□□詛榜飾陋□□祑□埤□  散念誦。本尊三種中第二小咒千反。問。用隨求咒有何故耶。答。御口雲。隨求菩薩除黑耳障難故用此咒也。隨求經上雲。由隨求威德他敵皆滅壞(文)御口決契此文歟。釋論抄雲。涅槃經雲。功德女是姊。隨所至處能作吉祥。黑闇女是妹。隨姊至處能作災禍。二不相離。彼文廣說(文)(御自筆雲)黑耳事俱捨論光師疏第五委說之。可見之(已上)問。天婦是主伴勝劣義。何毘沙門咒本尊前不舉之耶。例如千平等法聖觀音咒先舉。如何。答。彼本身化身可然故。今夫妻同垂跡故不同彼歟。   讚。此讚出十二名號經中。問。分別十二名號方如何。答。經雲。吉慶(一)吉祥(二)蓮花嚴飾(三)具財(四)白色(五)大名稱(六)蓮花眼(七)大光曜(八)施食者(九)施飲者(十)寶光(十一)大吉祥(十二)是為十二名號(文)問。毘沙門法多聞吉祥兩讚同用之。何今不爾耶。答。勝兼劣。劣不帶勝故歟(御自筆堙^毘沙門吉祥印言讚並禮佛句皆加用之。吉祥石山次第並薄草子毘沙門印言等一事不加用之。何至讚有不審哉。誠依主伴差別不加用之歟(已上)(御自筆堮悀G十帖皆如此)。   撥遣。御口雲。用通發遣(矣)或次第雲。前召請印言...改之加櫱車櫱車.句也。   護摩。御口雲。此法本無護摩。但權僧正說雲。吉祥天護摩是四段也(云云)。仍任祖師口說且舉護摩歟。四段者。火天·部主·本尊·諸尊也。 具書事   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不空)。   陀羅尼集經第十卷。 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無垢大乘經。  (御自筆雲)此經一百八名雖舉之。十二契不舉之歟。更問(已上)。   神供。此神供雖目錄內。護摩時傳授抄記了。仍略之。 薄草子口決第二十   (御本記雲)   弘長二年黃鐘上旬。尊法五十一尊(六十餘帖)經軌一百六十四部(一百九十九卷)敬以傳授披閱已訖。抑賴瑜幸遇明師之慈誨忝傳祕法之幽旨。仍恐癈忘粗記綱概。即一部二十卷。號雲口決也。屢雖悼愚記之謬解。再悅備賢覽之刊定。一鈔毛目是散縵。再治綱領即該括。誠厥一宗之肝心三密之骨目而已。相承之遺弟傳持之末資。護惜如眼精。敢勿令散失。仰願兩部諸尊三國祖師。知見懇悰令成求願尊法傳受之功經軌披覽之善。正酬海岳之師恩兼滿往生之素懷(乃至)法界平等利益(矣)。   醍醐寺三寶院末資賴瑜記。   三年四月三日加一見畢。   傳法院闍梨者一山之英傑也。依有事緣時時來住弊房。同宿學侶隨機仰指授屬餘暇。諸尊瑜伽等任先師一重目錄(普通可授目錄也)傳受之。即本經儀軌等為補助口決披覽之。所註記既及二十卷歟。夫諸尊之瑜伽者一門之修行也。末世之機根專可樂求之。所草緝定為利物方軌歟。末資誰人不庶幾哉。珍重珍重(矣)。   報恩院僧正東山隱老憲深在御判。 ******   《大正藏》第79卷No.2536 No. 2536 祕鈔問答第一(亦號白表紙一)   問。何故名白表紙耶。答。御口決雲(報恩院僧正御房口決也。下准之)此抄覺洞院勝賢僧正為奉授仁和寺喜多院御室被抄之。御室彼本有御傳受。僧正口決被書制。再治之後被遣僧正計。令蒙彼印可給。彼本長七寸計卷物。以雲母紙為表紙。故雲白表紙也。此有重重不同。初重本十五卷。第二重本十七卷。第三重本十七卷。本故遍智院僧正(成賢)委細堮悁酗均C第四重仁和寺禪覺委細記。五十餘尊有之(云云)賴瑜於仁和寺北院御自筆本拜之。彼本十七卷本。檀紙打料紙長七寸計卷物赤木軸。以厚紙為表紙(無表紙竹端折返付也)以御自筆表紙端勝勘畢令書也。彼本中少少以色紙二行三行切續事有之。彼本仁和寺遮那院僧都許有之。故二位法印御房以彼本被書寫。十五卷本。又以彼僧都本書寫Йью。彼立紙卷物也。彼仰雲。仁和寺十五卷本雲。再治本十七卷本草木歟。又成賢所進本被祕藏之本有之(云云)私推成賢所進本者。有堮悒I三寶院第三重本歟。予於高野禪定院十五卷本並異尊彼法印御房奉傳受畢。聞書有之。   問。受法時作法如何。答。報恩院御記雲。命雲。受法之時先德聊有作法。先灑水等。次我心月觀大日種。弟子心月觀金薩種。而後可傳受。   私雲。命者遍知院僧正嚴命也。   阿□。   問。阿□者梵漢中何耶。答。梵語歟。下禮佛雲。...(云云)問。金剛號何等乎。答。不動金剛。   問。今此佛種子三形何等耶。答。種子.三形五古(云云)澤抄勸修寺等同成就院。成喜院等又同。   問。橫豎五古平等差別意如何。答。以上下五古表佛生五智。橫五古無上下異故顯橫平等儀。豎五古上下殊故示豎差別義歟。又妙抄(寬命阿闍梨記實運口決)仁和寺七卷抄(成就院)澤見抄(寶壽院)十卷抄(常喜院)等中。但雲五古無橫豎注。唯觀五古歟。小野抄妙抄等此法出滅罪法。五古有摧破功故歟。三金觀中掌中舌上。心內觀五古斷淨身口意煩惱。可思之。   問。勸請發願句何等耶。答。如次第出之。十卷抄澤抄等但出勸請無發願句。澤抄雲。發願句以此心。可作。別書之物無之(云云)問。道場觀依何耶。答。十卷抄觀同之。澤抄雲。壇中有八葉蓮花。蓮花上有.字。變成白象。像上有.字。變成淨月輪。月輪中有.字。成八葉蓮花。花臺有.字。變成五古金剛杵。杵變成阿□佛。住觸地印得身不動。從頂放青色光摧伏諸魔。乃至四親近菩薩及金剛部諸尊。各持本標幟於前後圍繞(云云)。   私雲。成就院七卷抄同之。得身不動者。澤抄媔部C高野金堂安阿□。即是得身不動之心也。為結界地之故也。結界義摧魔殊大切之故也(云云)。   問。今次第取袈裟角等如何。答。淨遍抄雲(覺洞院口傳)師雲。調威儀之行儀歟。又雲。師雲。名怖魔印。是無動義歟(云云)疏怖魔義(云云)。   問。八供四攝住本位之方如何。答。私安於大月輪中有五小輪。中央輪安本尊。四方輪四菩薩。大輪內小輪外四隅安內四供。大輪外第二院四方安四攝。四隅安外四供。第三院安二十天歟。次第等者取二十天歟。石山觀雲。樓閣中有八葉大蓮花臺上有月輪。輪中有.吽字。字變成五古金剛杵杵變成阿□佛。具觸地印。眷屬圍繞(云云) 勸修寺出圖雲 T79030101.GIF 又樣安金剛界三十七尊。但大日位安本尊。本尊位安大日也(云云)   私雲。此圖中除內四供。又十二天中除日月。加曜宿事依何義耶。   問。四親近等向何方耶。答。或皆向本尊。或各向外方。或本尊並諸尊各向一方也。假令阿□佛向西。諸尊同向西也。此等三義皆依經軌說異也。   問。道場建立方如何。答。御記雲(報恩院記自下准之)凡道場建立有三種。一隻壇上觀蓮花月輪。二觀樓閣。其中觀蓮月。三五大須彌大海樓閣蓮月等也。所詮是廣略異也。可任行者之意樂。但本書有所見歟(云云)   問。道場觀種三大轉成佛三身中何耶。答。御記雲。道場觀之時。以種子三摩耶等觀立佛(法身之遍法界故)召諸佛(報身之淨土佛故)繪木像佛(應身也。顯色相故)此三身既一體令冥會畢。入我我入之時。此三身一體。本尊與我身又令冥會也。凡理具即身成佛顯教皆所談也。加持顯德之成佛但密宗談之歟。加持者凡聖同雖具覺性。依迷悟暫以三密加持力顯德。本有佛體如拂雲翳。有月輪顯現故雲加持顯德成佛也。是則顯教所不說也。大師即身成佛義可思之。又如是雖冥會。尚為顯本跡之義有加持歸依之觀也。即正念誦等也(云云)。   問。振鈴左右手持鈴杵。表示如何。答。御記雲。命雲。鈴杵杵手印。杵五智即表上求菩提。鈴手覆表下化眾生義也。鈴聲驚覺長眠之義。化眾生之義也(云云)五三二反表相如金界抄記之。   問。理供時八供五供中何印言用耶。答。御記雲(報恩院記也。自下准之)諸尊行儀不出三種。大法(金胎)別行(蘇悉地也)而小野流習縱雖出胎之法。必就金及別行行之也。仍今法就金時用八供。就別行時用五供也。又金別行用五悔也。仍何法小野用五悔也。天台何法用九方便也。廣澤習可尋之。粗九方便用之歟。可問之(云云)   私雲。廣澤大法別行俱用八供歟。五悔亦爾也。九方便不用之歟。但八供者羯磨會八供印言用之。小野用三摩耶會八供印言也。彼此異也。又廣澤五供印明胎藏許用之。別行等不爾也。   問。召請結界何等印言耶。答。薄草雲。召請金剛部。若大鉤召結界降三世(云云)。   問。本尊讚何等耶。答。次金剛薩埵(云云)媔部C以金剛薩埵讚為阿□讚也。若修法金剛薩埵讚密密阿闍梨許可唱之也(云云)。   問。佛菩薩既異。何用金薩讚。故石山次第用佛讚耶。答。佛菩薩雖異同菩提心為因故歟。佛讚又諸佛通用故歟。無阿□別讚故如此用之歟。薄草讚四智佛讚。若金剛薩埵(云云)。   問。禮佛句何等耶。答。次第舉梵名也。澤抄禮佛媔部C南無阿□佛可有歟(初阿□禮佛雖有之。又四攝之三反用之。云云)。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耶。答。先阿□佛印言。羯磨會阿□佛印言也。澤抄雲。本尊根本印(觸地契加持四處。是名能滅毘那夜迦諸惡鬼神印。)(云云)勸修寺雲。阿□軌雲。即結根本印加持於四處文。師口雲。左手作金剛拳。仰安臍下右手舒掌。而加持四處然後作觸地印也(云云)。   又印言如次第出。媔部C金寶三摩耶印用羯磨咒(云云)。   私雲。今金寶者誤歟。妙抄印言爾也。金寶抄阿□印言不出之。澤抄雲。獨古印名無動如來大身印(云云)媔部C獨古印。二手外縛立合二中指。   次四菩薩印言。三昧耶會印。用羯磨會真言。   常喜院十卷抄用羯磨會印言。澤抄等本尊二箇印。別印明替用之。若唯一印一明三度俱同印言用之也。   問。正念誦真言何耶。答。羯磨會明(云云)妙抄雲。正念誦大咒(云云)   御口決雲。隨在何尊正念誦其尊小咒用之(云云)   澤見又同今次第用小咒也。但妙抄文字誤歟。或本正念誦本咒(云云)本咒者小咒歟。薄草同今本。   問。字輪觀何等耶。答。薄草雲。字輪觀(五大或在別)(云云)。   私雲。或在別者。被指石山次第字輪觀歟。   祕本媔部C字輪觀石山。   (又勸修寺次第出。此圖儀軌說。云云。但第四字.字也。又字義唵字門諸法無流注。乃至呼字門諸法無因緣。云云) T79030301.GIF 問。散念誦何等言耶。答。如次第出。   祕本媔部C散念誦本尊真言。羯磨會三昧耶會兩真言並大咒。此三種皆用之(云云)   澤抄雲。佛眼大日本尊(第一言)降三世一字(云云)。   問。伴僧並後加持咒何等耶。答。祕本媔部C伴僧咒並御加持咒。先例修法之例未聞之。仍師說又不分明。若始用之者共可用大咒歟(云云)私雲。澤抄又兩種俱不出之。問。諸如來次第中何無大日耶。依之仁和寺七卷抄。小野石山道場勸修寺次第等出大日法如何。答。大日兩界次第有之。故更不出之。故小野妙抄廣澤澤見勸修寺金寶等不出之。   問。護摩作法如何。答。   部主大日(妙抄雲。部主大日。金。云云)。 自加持(智拳印羯磨會明)召請(大鉤召印同明)諸供物(同明)撥遣(彈指同明)。   本尊。   自加持(三摩會印。羯磨明)召請(大鉤召羯磨明)諸供物(同明)加持物(同明)撥遣(彈指同咒加撥遣句也)   又三卷護摩抄雲。召請二羽金剛縛直豎。忍願反戚如寶形。進力各屈如鉤召之。明如上。撥遣准召請(云云)   澤見雲。本尊段召請發遣供物用第二印言。芥子用第一言(云云)。   私雲。護摩抄明如上者。羯磨明也。澤抄第二印言者。三昧耶會阿□印言也。第一言者。羯磨會阿□言也。 問。今法四種法中何耶。又本誓如何。答。小野勸請集並仁和寺目錄中四法中不舉之。仁錄本誓中滅罪出之。妙抄又爾也。令護摩中息災(云云)三卷護摩抄四卷護摩抄又同息災(云云)或雲滅罪息災詞異而義同者歟。軍荼利軌雲。從阿□如來少喜世界請軍荼利菩薩(云云)。   寶生佛。   問。寶生與多寶同異如何。答。或雲。一體(云云)問。多寶東方寶淨世界佛也。寶生南方相違如何。答。或雲。寶生多寶寶髻一佛異名也。但東南相違者。東南俱寶義。東方淨菩提心如意寶。是故東佛雲寶幢陀佛。發心即到故。萬德大圓鏡中有之(云云)祕本媔部C私雲。寶髻屍棄寶勝寶掌寶生佈施波羅蜜佛多寶皆同尊也。各有證據。故寶髻如來陀羅尼之奧去寶生真言也(云云)。   又五輪九字祕釋雲。末那識平等性智花開敷寶生多寶(文)同體也。 問。此尊梵號密號何等耶。答。密號平等金剛。梵號如次第下出之。 問。種子三形何等耶。答。種子.三形如意寶珠(云云)理性院仁和寺等次第皆種三同之。   問。何故此尊以.字為種子耶。答。如..法記之。   問。勸請發願何等句耶。答。如次第下出之。澤抄如今次第。理性院雲。本尊界會寶生尊寶部一切諸薩埵薄草如今次第矣。   問。道場觀有異耶。答。理性院雲。結如來拳印當心。觀念。前有.字字變成寶殿樓閣。其內有壇場。四面皆有階道。寶樹行列。皆垂瓔珞羅網。其壇上有.字。變成蓮花。其上有.字。變成滿月輪。上有.字。變成如意寶珠。寶珠變成寶生如來。戴五佛寶冠。身相黃色。住羯磨印。持三昧耶形。始四菩薩無量眷屬圍繞(云云)   私雲。寶生如來螺髮形。而今著五智寶冠。似大師作法次第。寶冠彌陀。深義可尋之。又持三摩耶形(云云)羯磨印。持如意寶珠歟。次下文雲。觀念之時密一同體之旨可思惟之(云云)實尊形所持觀念甚深者歟。 澤抄雲。壇中有.字。成馬座。座上有.字。成滿月輪。月輪中有.字。成八葉蓮花。花臺有.字。變成如意寶珠。寶珠變成寶如來。從頂放金色光。雨如意寶珠。悉令一切眾生滿足所求。四親近菩薩寶部諸尊恭敬圍繞(云云。成就院抄同之。常喜院十卷抄同今次第)。   問。今觀中金剛寶如來(文)何尊耶。答。無抄雲。大師御筆抄雲。金剛寶如來真言..........法號如意金剛..金剛寶菩薩(顯名虛空藏)又名寶生如來(妙淨土身也)真言曰......其契印。如來縛豎智定進力如寶形。由結此印誦真言故。速得佛灌頂位。雨雜寶世間出世一切勝願隨心成就(文)。   私雲。安此文意。金剛寶如來者。寶菩薩寶號歟。其故明羯磨會寶菩薩明。印三昧耶會寶菩薩印。又如意金剛即寶金剛號故。而今名寶生佛者。准觀音彌陀淨穢土之身。寶菩薩寶生是因果異淨穢別也。今從因名金剛寶如來。猶如彌陀雲觀自在如來而已。   問。惠手作拳膝上(文)惠字如何。答。注雲。根本本先師御自筆本定字也。   私雲。十卷抄又惠字也。然傳寫誤歟。右羽施願印。是惠手故定拳置左膝也。故金剛界次第雲。左拳如前相。右羽仰置膝上(文)前相者上文雲。左拳安於臍(文)安臍自當膝上也。   問。召請結界何等印言耶。答。薄草雲。召請大鉤召結界降三世(云云)准今抄散念誦出軍荼利言。可用軍荼利歟。問。讚禮佛何等耶。答。先四智讚。次寶菩薩讚。祕本媔部C修法此讚密密可唱也(云云)禮佛梵號如次第出之。   問。入我我入觀如何。答。十卷抄雲。壇上本尊共自證眷屬入我身加持我我。亦率自位眷屬入本尊身。奉歸功德法身相。互攝入如鏡中現色像(文)。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耶。答。先與願印言也。但言加四攝明也。問。真言加四字明有何故耶。答。朱付雲。此真言石山傳(云云)此真言者。本尊加持許用之。自餘之事有羯磨會咒(云云)或雲.祇經南方四菩薩....也。是南方不二義也。仍南方佛用四字明。凡一切真言終用四字。是深祕也。即生佛不二。本尊行者不二。如此一切悉地不二義也(云云)   私雲。大師御筆寶菩薩真言加四字明。如先引。今准彼寶生佛明加四字明歟。   又印言三昧耶會寶生印言也。薄草用一種印言。三昧耶會印用羯磨咒也。今次第四菩薩印言既三昧耶會印用羯磨言。本尊寶生佛尤可然歟。澤抄七卷抄等如今次第用二箇印言也。理性院(宗雲)如薄草三昧印用羯磨明。更加用二種印言。次寶珠印以兩手相叉。二頭指相拄屈。其大母指入於掌。 唵帝儒入縛羅薩婆邏託沙陀迦悉地耶悉馱也真多摩尼囉多娜吽。   又印二手外縛。二頭指相合如寶形。   ..............(云云)。   問。三昧耶會寶形印。其理可然。羯磨會施願印。有何由耶。答。澤見媔部C施願與寶形其印形雖異。其心是一。施願以寶珠施與之心也。施願手上寶有可觀也(云云)   私雲。此義實有味。理性院習尊形右手與願上安寶珠。觀密一同體之旨。甚深甚深。能能澄心可觀也。   次寶部四菩薩印言。各三昧印用羯磨明。可知之。理性院用寶菩薩檀波羅蜜毘沙門吉祥天冰迦羅天印言也。澤抄等不用四菩薩印言也。常喜院抄用四菩薩印言。如今次第(矣)但振鈴次用之。   問。正散念誦何等言耶。答。正念誦羯磨言。理性院澤抄等同散念誦如次第出。理性院雲。佛眼大日(五字)本尊(羯磨三昧真言)寶珠兩真言(帝儒入縛羅舍利真言...舍利羅.....)寶波羅蜜寶菩薩羯磨會言。如意輪圓滿金剛。虛空藏。持世梵天毘沙門吉祥炎魔拏吉尼言也。薄草如今次第。但四菩薩言除之。   問。字輪觀何等耶。答。薄草雲。五大(云云)。   問。護摩作法如何。答。護摩抄雲。   部主(寶菩薩今次第以大日為部主。云云)。   自加持(三摩印羯磨明)召請(同印。右頭召之。明如上)諸供物(如上)撥遣(准召請)。   本尊。   自加持(三摩印羯磨明)召請(二手外縛。忍願如寶形。進力各屈召之。明如上)今次第用大鉤召印明諸供物加持(同明)撥遣(准召請)   諸尊(三十七尊如常)   世天段(如常)   澤抄雲。本尊段(召請撥遣諸供物第二印言。芥子用第一言。云云)   私雲。第二印言者。寶生三昧耶會印言也。第一言者。同佛羯磨會言也。問。降三世五重結護雲(文)何事耶。答。五重結護明。五部修行中寶生文雲。次結寶生尊與願印。即心月輪上觀....寶。即以此尊此部中臺。以..尊置..方。每三十七尊真言加..句至末。誦..部百字明之(文)又雲。摩尼寶者。表萬德義。依玉女必出生財寶。依前行必出珍物。無玉時有所行。而不生財物。有玉而無所行時亦不生財物。於寶珠與行願相應。乃能兩二世財雖有本覺之理。與願行之智相應。能顯滿德之體。故以喻表此義也(文)。   私雲。為別此等文雲五重結護雲歟。   問。此法四法本誓中何耶。答。勸請集中四法本誓中不舉之。仁和作中四法中增益舉之。本誓中福德出之。今次第增益也。   阿彌陀。   問。梵漢中何耶。答。梵語也。此雲無量壽也。問。何故名無量壽耶。答。大日經疏第四雲。次於西方觀無量壽佛。此是如來方便智也。以眾生界無盡故。諸佛大悲方便亦無終盡。故名無量壽(文)。   問。此佛密號如何。答。清淨金剛。又雲大悲金剛。又雲壽命金剛也。   問。今此尊種子三形何等耶。答。種子.三形八葉紅蓮花(以五古為莖。立橫五古上。或以獨古為莖。云云)理性院雲。.字(或.字。又.字)開敷紅蓮花獨古為莖(云云)澤抄勸修寺種如今次第。三形獨古蓮花。   問。何故種子用.字耶。答。御口決雲。.字是....四字合成字也。所謂.因業義。即癡煩惱也。生死流轉以無明為因故。.塵垢義。即貪煩惱也。.災禍義。即嗔煩惱也。此三毒是三界流轉之根源。六趣輪迴之濫觴也。.遠離義也。是則遠離三毒之惑障。證得二轉之妙果之義也。故觀音經雲。若有眾生。多於婬慾便得離欲。若多嗔恚便得離嗔。若多愚癡便得離癡(文)此經婬嗔癡是...字相也。三種俱雲離者.字字相也。觀音經文私加之。   又理趣釋雲。於東門畫天女形表貪形。南門畫蛇表嗔形。西門畫豬表癡形。北門畫蓮花表嗔形。得入此輪壇至無上菩提。一切諸惑皆不得染污(文)當知以此一字顯滅三毒雜染得自性清淨涅槃。故為得自性清淨如來之種子。瑜祇經以.字號清淨自在字。可思之。祕本媔部C種子事.(癡).(貪).(嗔).(理)(云云)又密嚴院義雲。以....為法利同語四菩薩種子。合四字為.一字。如攝四菩薩為阿彌陀一尊也。故為種子耳。   問。以八葉紅蓮花為三形。有何由耶。答雲。觀音勢至因行菩薩故未敷蓮也。阿彌陀果德佛故開敷蓮也。於因行中勢至表本有佛性。故未敷蓮也。觀音修生行故初割蓮也。或又表本有修生二種菩提心歟。此尊西方敬愛佛故用紅蓮花也。   問。何故此尊以。字為種子耶。答。如..法記之。   問。勸請發願何等句耶。答。如次第下出之。澤抄如今次第。理性院雲。本尊界會寶生尊寶部一切諸薩埵。薄草如今次第(矣)。   問。道場觀有異耶。答。理性院雲。結如來拳印當心。觀念。前有.字。字變成寶殿樓閣。其內有壇場。四面皆有階道。寶樹行列。皆垂瓔珞羅網。其壇上有.字。變成蓮花其上有.字。變成滿月輪。上有.字。變成如意寶珠。寶珠變成寶生如來戴五佛寶冠。身相黃色。住羯磨印。持三昧耶形。始四菩薩無量眷屬圍繞(云云)。   私雲。寶生如來螺髮形。而今著五智寶冠。似大師作法次第寶冠彌陀。深義可尋之。又持三摩耶形(云云)。   羯磨印持如意寶珠歟。次下文雲。觀念之時密一同體之旨可思惟之(云云)實尊形所持觀念甚深者歟。   澤抄雲。壇中有.字。成馬座。座上有.字。成滿月輪。月輪中有.字。成八葉蓮花。花臺有.字。變成如意寶珠。寶珠變成寶如來。從頂放金色光。雨如意寶珠。悉令一切眾生滿足所求。四親近菩薩寶部諸尊恭敬圍繞(云云。成就院抄同之。常喜院十卷抄同今次第)。   問。今觀中金剛寶如來真言.........。   問。因論雲。觀音勢至頂上戴佛瓶。有何由耶。答。木幡上人云。觀音重師德。戴阿彌陀佛。勢至敬親恩。瓶中入父母遺骨戴之。問。蓮莖五古獨古異如何。答。御口決雲。獨古為莖是表此尊妙觀一智也。又五古為莖。各具五智故表此尊有一門五智也。謂法利因語如次大圓平等妙觀成事彌陀法界智也。凡於諸尊或以種子為祕事。或以三形為祕事。或尊形為祕事之中。今尊以三形為祕事。是當流之習也。謂八葉紅蓮我性心蓮。即胎藏也。橫五古是本有五智。即金界也。莖獨古(或五古)阿彌陀妙觀察智也。在兩部中表不二一心義。故此三形為甚深祕傳也。   問。蓮獨五古三種俱為三形耶。答。御口決雲。三種俱彌陀三形也。例如彼如意輪。以蓮花輪寶三為三形(矣)但以三種配金胎不二者。何道場觀唯用蓮花。然彼且例常途義。為祕金胎不二祕義用常途義。   又御記雲。當流之習合蓮杵為一三摩耶形。表理智不二。未必以莖不二也。但以莖形不二。其理彌佳(矣)不可遮之(云云)。   私雲。御記口決聊似相違。然顯義門多端歟。石山理性院澤抄。但以獨古為無橫五古也。   祕本媔部C作法次第雲。三昧耶開敷蓮花(以一古為莖。橫五古上立之)金寶雲。開敷花以獨古為莖。覺俊平救以獨古為三摩耶(云云)御記雲。命雲。阿彌陀以三昧耶形為祕事。 T79030601.GIF   蓮花理也。五古五智也。莖一古妙觀察智也。可思之。祕祕也。   私雲。或以五古為莖。是妙觀察智則具五智意歟(已上御記也)。   或雲。獨古為三摩耶形事。不灌鈴灌者阿彌陀灌頂。合兩腕時合掌為獨一法界大獨古。即自水火風開之為八葉。是獨古上八葉蓮也。即兩部一體上開八分肉團為開敷。是成佛義也。覺開敷義(云云)師雲。花藏院大事內有之(云云)不灌鈴法三御子作(云云)。   私雲。諸說少雖有異。以獨古立橫五古上契大師次第(矣)。   問。勸請發願句如何。答。如次第出之。理性院雲極樂教主彌陀尊。蓮花部中諸聖眾。發願雲。本尊界會彌陀如來。蓮華部中諸大薩埵(云云)。   澤抄雲。極樂教主彌陀尊觀音勢至諸薩埵(云云)勸修寺雲。極樂化主彌陀尊。下句如澤抄。   問。道場觀五峰八柱(文)五八何表示耶。答。御口決雲。五峰在棟上表金五智。八柱在棟下顯台八葉。是即兩部不二樓閣也(云云)私助雲。五峰在上表果位五智。八柱在下示因位八識。是則因果不二之宮殿。二界一心之樓觀者歟。   問。.字放光滅罪依憑何耶。答。無量壽儀軌雲。次想。壇中有紇哩(二合引)字。放大光明。如紅頗梨色。遍照十方世界。其中有情遇此光者。皆無有不得罪障消滅(文)。   私雲。儀軌道場觀文也。   問。注或一古上立之有口傳(云云)前一古為莖。今一古橫布。前後相違。又口傳者何口傳耶。答。傳者金台不二祕傳也。又文點可讀。或一古上立之。故石山理性院澤抄成就院抄等皆以一古為莖也。   問。又說(小野傳文)何說耶。答。小野次第雲觀想。壇上有.字。變成金色孔雀王。上有.字。成蓮花。上有.字。成圓明月輪。月輪上有.字。變成開敷紅蓮花。以獨股金剛杵為其莖也。其蓮花變成無量壽如來。身色紅頗梨色放大光明。結等持印。具無盡莊嚴。菩薩聖眾前後圍繞(石山道場觀同之)作法次第(御作)雲。於面前觀安樂世界。琉璃為地。功德乳海。於其海中頡哩(二合)字放大光明。如紅頗梨色。遍照十方世界。其中有情遇斯光者。無不皆得離苦。其字輪成獨古。首上有開敷蓮花。立橫五古上。即變其花為無量壽如來身。在寶蓮花滿月輪上。著五智寶冠住定印。身相紅頗梨色。自頂上放紅頗梨光。照無量恆沙世界。皆悉紅頗梨色。亦諸聖眾前後圍繞(文)。   私雲。小野次第雖有孔雀座。無五智冠。作法次第雖有五佛冠無雀座今小野傳者依何文。可尋決(矣)。   問。何故今佛坐孔雀耶。答。或雲。孔雀食毒蟲資身命。阿彌陀顯三毒自性清淨義為其德。依觀音稱名離三毒文。理趣釋東門女。南門蛇。西門豬(是三毒也)北門蓮花。三毒即自性清淨義也。   私雲。金剛頂義釋雲。於纈哩字輪中種子所反孔雀座者。其世間以孔雀鳥而瑞會。此禽麗狀具種種色。復有明惠。善應時宜轉法輪。王以之為座。以轉大法輪不非器故(文)今依此文者。彌陀相好類此鳥麗狀。又應時說法同彌陀說法斷疑為座歟。   問。八大菩薩者何等菩薩耶。答。小野真言集雲。.(表三身).(觀自在).(彌勒).(虛空藏).(普賢).(金剛手).(文珠).(除蓋障).(地藏云云)。   私雲。以八大菩薩曼荼羅經八菩薩被配當歟。於八大菩薩理趣經曼荼羅經等二說不同也。而今八菩薩者可依曼荼羅經說歟。   問。又說(云云)何說耶。答。常喜院抄雲。觀壇上有.字。變成七寶莊嚴廣大樓閣。寶柱行列珠鬘玉王。其中央師子座。其上有.字。變成大寶蓮花王。其上有.字。變成滿月輪。其中有.字(放大光明)變成蓮花形。即變成阿彌陀如來。身量廣大無量由旬。其色黃金。諸根相好圓明。光明赫奕踰百千日月。大慈悲相住定印。眉間白毫普照無量世界。遇斯光者悉斷煩惱速趣菩提。觀音勢至等無量大菩薩無量大眾前後圍繞。水鳥樹林皆演法音。國土莊嚴備如本教(勸修寺次第同之)又說有之。大體同小野觀末異。澤抄雲。壇上有.字成孔雀座。座上有.字成淨月輪。其上有.字成紅蓮花。花上又有.字成八葉赤蓮花。為獨古莖變成本尊。即身色紅頗梨。放大光明。相好圓滿住奢摩他印。無量聖眾圍繞(云云。理性院成就院觀又異此矣)。   私雲。薄草多本中。第二重本大旨同今次第。第三重本小異也。   問。召請結界何等印言耶。答。薄草雲。召請蓮花部結界馬頭(云云)勸修寺等同之。今此召請結界本儀軌出之。   問。讚禮佛等何等耶。答。先四智。次阿彌陀讚(云云)。   媔部C阿彌陀護摩有伴僧之時。本尊讚大阿闍梨許密密可唱之(云云)。   禮佛三十七尊次。三尊總眾禮之。如下出之。   中川實範次第雲。次佛曩謨摩訶毘盧遮那佛。曩謨阿哩野弭跢婆耶怛他櫱跢。曩謨觀自在菩薩摩訶薩。曩謨得大勢菩薩摩訶薩。曩謨極樂界會一切聖眾。曩謨金剛界一切諸佛菩薩。曩謨大悲胎藏界一切諸尊(云云)。   私雲。此禮佛不禮三十七尊歟。   問。自觀者何觀耶。答。薄草第二重本此觀用入我我入觀(見Уэ)第三重本入我我入(先入觀音三摩地。云云)此次第入我我入觀以前用此觀也。勸修寺次第雲。入我我入之前可用觀音三摩地(云云)中川次第又爾也。儀軌雲。即入觀自在菩薩三摩地。閉目澄心觀自身中圓明絜白。猶如清月。仰在心中。於淨月上想曰哩(二合引)字。放大光明等(云云)今文略抄薄草第三重本具引。   問。本軌文.字也。何今雲.字耶。答。御口決雲。常傳依.字。.生不可得。.塵染義。表生死泥生蓮花不染淤泥之義也。大師傳.字也。實範雲。曰裡字傳寫時呬誤咀歟。可.字。故以.字為正說(云云)。   私雲。大師作法次第雲。於淨月上想.紇哩(二合)字(云云)中川實範彌陀次第雲。於淨月上想呬哩(二合)字(云云)口傳次第相違歟。又薄草第二重.字。第三重本.字也。又儀軌或本雲。於淨月上想.紇哩(二合)字(文)故知.字.字隨宜歟。然作法次第.字。又蓮花種子。又觀自在三摩地故以.字可為正說歟。又作法次第此觀用廣斂真言也。故作法次第雲。即想。此八葉蓮花漸舒漸大量同虛空。即作思惟以此覺花照觸如來海會。願成廣大供養。觀畢定中誦。唵娑頗羅(二合)跛娜麼(二合)。心不移此定。則於無邊有情深起悲愍。以此覺花蒙照觸者。於苦煩惱悉皆解脫等同觀自在菩薩。即想。蓮漸收斂量等己身。想已誦。唵僧伽羅(二合)跛娜麼(二合云云)問。此觀中初行者心月輪中觀蓮花。而後雲。一切眾生身中具此蓮花。豈非前後相違耶。答。私安此則行者本覺佛性心蓮故。一切眾生佛性其體一故。非相違歟。釋論雲。一切眾生各別性故。本覺佛性平等性故(文)又一本覺遍多眾生。譬空中浮眾水(云云)此是譬意。法實體遍也。可思之。   問。八葉八佛何佛耶。答。儀軌雲。於臺上有觀自在菩薩。於八葉上有如來。入定面向觀自在菩薩(云云)私推中臺觀音。八佛彌陀歟。前道場觀觀音勢至等圍繞彌陀。今反彼而顯互為主伴之義歟。又理趣釋觀音段曼荼羅雲。中央畫觀自在菩薩。前安金剛法。右安金剛利。左安金剛因。正後安金剛語。於四內外隅各內外供養(ヤэ文)實範祕決葉佛臺觀曼荼彌陀果還歸觀音大悲之因之意(云云)或人云。覺洞院法印(親快)口傳雲。果必從因生故(云云)私述意雲。彌陀妙果本不取正覺因位願體被成。此弘願外別無果位故。故玄倧法師頌雲。因位遠極樂果還深(文)御記雲。奉問雲。阿彌陀法觀自在三摩地花臺安觀音。葉上安佛意如何。命雲。因位識強智劣。識強故觀音安中臺。智劣故葉上如來皆入定相也。又此八葉九尊習不惡之說歟。此觀自在三摩地即心蓮觀故也(云云)或八葉俱...。或十方佛習也(云云)。   問。此觀外可用入我我入觀耶。答。薄草第二重本入我我入(定印ЬЪ)出此觀(矣)第三重本雲。入我我入(先入觀音三摩地。云云)出此觀畢更出入我我入觀(耳)今次第雲自觀。此外可用入我我入觀也。中川次第。次觀自在三摩地(出此觀也)次入我我入觀。結定印觀。本尊坐曼荼羅。我亦坐曼羅。本尊入我身。我身入本尊。譬如鏡影互相涉入。本尊入即加持我。我入即歸依本尊。加歸用雖差別真實平等也(云云)。澤抄雲。入我我入。或入觀音三摩地也。具如儀軌文。略觀本尊大日所變之彌陀。行者彌陀所變之觀音也。   私雲。此文或言觀音三摩地用入我我入歟。或又為入入我入觀。先入觀音三摩地雲歟。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耶。答。先法菩薩印言。   此印言儀軌菩薩作法次第。觀自在三摩地觀次出之。故知此印言觀自在三摩地加持。未必本尊加持歟。故第三重本不出本尊加持也。而今次第出此印言畢標又印。出根本印言。為本尊加持印言歟。薄草第二重本本尊加持下出此印言也。私案。此印言觀音印言。何為阿彌陀本尊加持(矣)故儀軌雲。即結觀自在菩薩印。即誦觀自在菩薩真言等(文)又雲。次結無量壽如來根本印(等文)。   又印(觀自在王印。賴瑜御自筆本又雲ыэ乃至本印сЪ御ン⑦ヤэ)儀軌雲。次結無量壽如來根本印。二手外相叉作拳。豎二中指。頭相柱如蓮花葉形。結此印已誦無量壽如來陀羅尼七遍(文)此即本尊加持印言也。而以觀音印言為本尊加持印言。深意難測歟。若以觀自在三摩地加持印言為本尊加持者。道場觀七處加持印言。豈本尊加持耶。依之妙抄根本印。唵阿密栗多帝勢迦羅吽。或大咒也。理性院此印誦羯磨會明。澤抄結此印。大咒七反。小咒一反誦之。又中川次第。次本尊加持根本印大咒出之。又義觀自在印言用。彌陀印明者。相承師說也。理趣釋等出(云云)勸修寺次第述觀音三摩地意雲。此觀深祕心觀自在菩薩者即阿彌陀也。故理趣釋說無量壽佛曼荼羅雲。中央畫觀自在菩薩。如本儀形(文)彌陀即觀音故作此釋。又儀軌文雲。蓮花八葉上各有如來。面向觀自在菩薩。此即阿彌陀佛故葉上令坐諸佛也。今以彌陀說觀音者。理趣釋雲。自性清淨法性如來者。是觀自在王如來異名。名則此佛名無量壽。若於淨妙國土現成佛身。住雜染世界則為觀自在菩薩。一體異名住普現色身門也。今說穢土修行。入觀音三摩地現證其功德也(已上)。   私雲。今本尊加持三種次第者。先作觀音印言預穢土利益。以此為因生西方。為蒙彌陀利益。次用彌陀印言之中。初根本印從煩惱縛泥中生佛性心蓮。故外縛蓮葉也。後顯果德開敷義故作八葉印也。實範上人本是法相宗人。後歸真言。受彌陀根本印言時。聞印生死縛泥生佛性心蓮之口決。信心銘肝隨喜餘身。終勸修寺嚴覺為師。窮真言奧旨。彼上人擬來前夜嚴覺感夢想雲。勸修寺池見青龍現翼日彼上人來臨(云云)此則青龍寺法水可流入於中川之奇瑞也。予彼一流相承之。今記前後所戴次第是也。   又印(八葉印言)。   此印言胎藏祕密八印內阿彌陀印言也。大疏並攝大廣大兩儀軌撿之可見(矣)已上三種印言也。   祕本媔部C本尊加持次第。先大日。次根本印大咒。次同印(羯磨咒)次理趣經觀音段印言。次胎藏蓮花藏印言。次決定印..〃〃。或說四十八願印決定往生印(云云)。   私雲。此本尊加持印言。薄草第三重本出之。   問。今三種印言。三處本尊加持用次第如何。答。薄草第二重本三處各用二種印言。第三加持加用大日佛眼也。此通例也。故知今次第三處加持可同彼歟。第三重本初根本印(大咒)次同印(羯磨咒)次理趣經觀音段印.。次胎藏蓮花藏印言。次定印(羯磨咒)第二度。三昧耶印第三度。先大日印明。次本尊印明。五種如先。次四十八願印言。次決定往生印言。次觀音印言。次勢至印言。次佛眼印言也。   澤見三處本尊加持振鈴。次本尊加持大日印言(智拳印..言)定印小咒(ヤЁэУ咒)入我我入。次本尊加持本印大咒七反。小咒一反。又印(左.相捨空端如環勢。右又如此。左仰右覆兩.甲合也)真言(小咒)師雲。依此印言本尊與行者同體不二。大金剛輪印言可用之。正念誦後本尊加持定印大咒一反。外縛印。小咒一反。或用決定往生印言(內縛火風空各開立)真言。阿密□妒納婆吠吽。六八印(內縛大小指各開立。各說法利他印)真言。.....。三三品往生印(定印仰惠手覆合。惠大指入掌。餘九指搖動有觀口授)真言(小咒)佛眼印言(如常云云)。   問。決定往生六八印言。兩流同異如何。答。彼流決定往生印。內縛(如上出)此流梵篋印也。真言彼初無唵字。終除..加.也。又成就院抄雲。決定往生淨土真言(先念本師阿彌陀佛尊號。後念真言)................(云云)又觀修寺真言集出此明。加歸命及.也。舉功能雲。若念一遍如阿彌陀經九十萬卷。決定往生極樂(出於彼驗記並諸家真言集等云云)又小野僧正真言集加歸命並唵。終無莎呵句也。彼雲。此真言出般舟三昧(云云)常喜院雲。見彼經全無此真言。可撿新度經也(云云)常喜院真言舉兩種明。歸命句亦無也。又彼十卷抄雲。決定往生印。二羽無名大指合。餘開立。真言加歸命也。報恩院法印(憲淳)雲。先師法印(覺雅)決定往生印以梵篋為習。仍善光寺一光三尊觀音勢至同結此印也。三國傳來尊決定往生靈地旁有由歟(云云)次四十八願印者。澤內縛大小各開立。常喜院抄內縛大小合頭也。此流二手合掌。二中二無明各屈合甲。以二大押二中甲側。二頭二小各散立也。明諸流皆五字真言也。又仁濟口傳雲。四十八願印(二手外縛大小端合用大咒)次四十八願成就印(虛合二地二風開。二大豎.....)已上二印五大願之後三力偈之前加用之(云云)(仁和寺或說又五大願次用也)又平等房法印(永嚴)奉授傳法院本願印言大獨古印(或名四十八願成就印)外縛二大二小合立。真言五字明也。此印明者彼法印造九體阿彌陀。於大塔本願上人為導師供養之。說法殊勝聽聞諸人皆感歎。法印殊隨喜佈施被此印明。仍世間號之佈施印(矣)聖人傳授雲。彌陀如來四十八願成就五字真言力感淚無極(云云)(予此印明菩提院阿闍梨奉受之)九品往生印言。澤抄印言如先出。十卷抄雲。上品上生(定印)中品中生(先印捻中指)下品下生(先印捻無明指)已上皆用大咒也。澤抄有觀口授者。右頭指為始。左小指為終。次第搖動。觀九品往生之由也。觀修寺慈覺大師密傳九品說法印明用之。九印九明也。其廣故不戴之。理性院高野後僧正御傳。二手合掌誦..(乃至)...。各火也。已下三指開立。誦.....。次各捻風空。誦.......。次改風各捻火。誦.....。次改火捻水。誦......。次兩手引放。左仰右覆。相向各捻風空。誦.....。次捻火水。誦西明准知。次兩手腕交各捻空風。誦......。次以空捻火水。誦兩明可知。然後作彌陀定印。......已下誦之也。此印言故理性院觀俊法印朝暮念誦之次被用之。行法時未必然歟。   問。薄草理趣經觀音段印言如何。答。二手各作蓮花拳。仰左掌舒右頭指。自左小指至大指次開之。次掌中三度搔之。謂開八葉意也。真言曰。.(云云)勸修寺傳雲。左右手金剛拳。以右拳小指始。自拳小指迄大母指一一解畢(仰左拳覆右拳。申右小指。自左拳小指至大指次第開也)真言曰。紇唎解釋雲。左拳是所化眾生。所化未開功德。故卷指作拳。仰能化利益故仰拳也。右拳是能化聖德為表全金剛智作拳也。下化眾生故覆拳向下。檀度者表施世出世利益。以右檀度開左拳者。能化說法即檀行所攝。而開化福惠故也(云云)。   私雲。當流用理趣經印之時。以小指開之又搔掌。同彌陀印之時。以右風指開之。以風於空中得自在。表觀自在義。用彌陀印之時。以風指開之三搔掌表八葉。彌陀三形相應(矣)勸修寺仁和寺無搔掌。以小指開印。勸修寺用彌陀印。澤抄唯用理趣經印。不用彌陀印也。私雲。左拳仰表上求菩提。右掌覆示下化眾生義。以右風指開右掌。觀自在王如來令開示眾生本有心蓮之義也。又勸修寺有金剛蓮花印。口雲。先結三昧耶會印。誦羯磨言畢。即此印二頭開立。二大二小豎合成五古印。誦十甘露明此印兩部大日也。金剛杵金剛界。中指蓮形胎藏界。是則理智不二兩部合行之也。最祕最祕。   本尊加持之時。本尊大日彌陀自身觀音彌陀可觀之。   問。正念誦何言耶。答。羯磨會法並言。薄草同第三重本羯磨咒。理性院同澤抄...小咒。   祕本媔部C......(阿彌陀儀軌五相成身。佛身圓滿真言用此言。仍以此言用正念誦咒。尤可然。古一傳也。金雲。觀自在王咒云云)。   問。字輪觀何等耶。答。 薄草。T79031001.GIF 理性院。T79031002.GIF 又理性院.一字觀之。   端身正坐結定印。觀念。我身中菩提心皎潔圓明猶如滿月。復作是思惟。菩提心體離一切煩惱隨煩惱蘊界處。及離能取所取法無義故。一相平等心本不生自性空故(云云)。   又觀五字雲。   即於圓明淨月上想.字。從字流出無量光明。斯光明所照之處則成極樂世界。斯.字者....四字合成之一字真言也。.字一切諸法因不可義。一切法離垢義。塵者五塵。亦名能取所取二種執著。.字自在不可得義。.名涅槃由覺悟諸法本不生故。二種執著皆遠離證法界清淨。.字亦慚義也。若具慚愧不為一切不善。即具一切無漏善法。是故蓮花部亦名法部。由此字加持。於極樂世界水鳥樹林皆演法音。若人持此一字真言。能除一切災禍疾病。命終之後當生安樂國土上品上生(云云)。 石山 T79031003.GIF (字義同上。故別不出之。儀軌壇上分佈八曼荼羅者。顯字輪觀曼荼羅也)。   私雲。字輪觀字義中。當流.字寂靜義不審。第二.字是寂靜不可得故。又理性院.字一切法本不生義。初.字義也。當流.字雲清淨自在字之故雲清淨無染義歟。.字慚愧義出大師釋。又理性院.字自在義出何處耶。   問。散念誦何等言耶。答。如次第出之。薄草第二重本本尊明。次加光明真言明。第三重本加光明真言決定往生言也。   報恩院私次第雲。佛大本(二種)藥師。彌勒。 普文正千十一如意。勢。愛染。金剛童子。馬頭。大一(云云)。   理性院雲。佛眼大日(誦五種.字明)本尊。觀音。勢至。地藏。滅惡趣。隨求小咒。光明真言。降三世。大全一字(云云)。   澤抄雲。佛眼大日(胎)本尊(大咒。小咒)決定往生。正觀音。馬頭。一字(云云。)   開。撥遣何印言耶。答。蓮花部撥遣印言如十八道(矣)。   問。伴僧御加持咒何耶。答。伴僧大咒御加持。若有者大咒。妙抄雲。羯磨咒(云云)澤抄雲。御加持(大咒)伴僧同(云云)理性院伴僧羯磨咒。或大咒又小咒。三種言任意用之。   問。護摩法作法如何。答。   部主段(以觀音為部主妙抄雲。胎藏大日)。 本尊段   自加持(三摩印。羯磨言)召請(蓮花部心印言)諸供物(羯磨咒)加持物(..........)發遣(准召請)。   諸尊段(如常)世天段(如常)。   理性院(本尊此尊護摩私記有之。自加持。八葉印。羯磨咒芥子明.......)。   問。此尊法四法本誓中何等耶。答。勸請集四法中不舉之。本誓中滅罪舉之。仁和錄中四法中敬愛舉之。本誓如先。今次第就敬愛修之。勸修寺十種行法記中後生舉之。   儀軌雲。於壇西而無量壽如來像。持誦者於壇東坐。面西對像(文)准此文敬愛可行之。勸修寺又敬愛修之。 釋迦   問。今此佛名梵漢如何。答。梵語。具雲釋迦牟尼。此雲能寂也。疏第五雲。佛眼亦是釋迦牟尼佛母。此方譯為能寂母也(文)。   問。此尊密梵何等耶。答。梵號....。密號寂靜金剛。問。今尊種子三形何等耶。   答。種子.三形缽(云云)諸流種三同。理性院雲金缽。七卷抄雲寶缽。澤抄同。勸修寺雲大缽。十卷抄或雲寶缽。又雲大缽也。   問。何故用此種三耶。答。御口決雲。.是有不可得義。而加涅槃點。是破三有證涅槃之義。故為種子也。法華經釋迦名破有法王。良有以也。故大疏第十雲。.婆釋迦也。婆是三有。傍有二點。是除遣三有義也(文).是離義。故云爾也。十卷抄雲。.(.是有義。二點是除義。釋迦如來除二十五有因。故應受一切人天供養。故為缽種子也云云)。   次缽為三形者。御口決雲。轉非器成法器之標示也(云云)或雲。此缽是風輪形也。謂如世界依止風輪。三界眾生悉在釋迦缽中蒙益。故以缽為三形也。故法花雲。今此三界皆是我有。乃至唯我一人能為救護(文)可思之(云云)。   私雲。如以缽救物。釋迦救眾生故以缽為三形耶。或抄雲。救生死苦器之義(云云)彼抄約所救眾生。此約能救釋迦也。覺洞院法印(親快)口傳雲。缽是梵語。具雲缽多羅。此翻應器。所謂釋迦隨大小根說大小法。隨大小物設大小器故為三形也(云云)。   勸修寺雲。又佛前安缽者。如來大悲為令地獄餓鬼等眾生飽滿諸食也。故軌雲。則得地獄一切餓鬼食諸食(云云)。   問。勸請發願句何等耶。答。如次第出之。   理性院雲。本尊界會釋迦尊普賢文殊諸薩埵。本尊界會釋迦如來普賢文殊諸大薩埵四大聲聞諸賢聖眾(云云)。   澤抄雲。一代教主釋迦尊十方分身諸如來本尊界會釋迦如來。十方分身諸佛善逝(云云)勸修寺雲。本尊界會釋迦尊。三十七尊諸聖眾(云云)。   問。今此道場觀依憑何耶。答。大旨石山道場觀也(云云)。   理性院(寶)雲。壇上有.字成寶樓閣。其內有妙壇場。其上有.字變成寶蓮花臺。其上有.字成淨滿月輪。月輪上有.字變成金缽。金缽變成釋迦牟尼如來。身色紫磨黃金。住智吉祥印。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具足圓滿。普賢文殊等諸大菩薩。乃至聲聞緣覺等諸賢聖眾。前後圍繞(云云)。   勸修寺雲。樓閣中有妙座四方正等其上有月輪。輪上有白蓮花臺。臺上有婆字。字變成大缽。缽變成本尊。金色之身具四八相。被服袈裟。應身說法相。右手吉祥印(開掌水空相捻左臂是也)左手向上置臍前(開掌仰之也)無量眷屬圍繞恭敬。入寶處三昧。眷屬同入。乃至天等皆是如來所化之身(云云)。   澤抄雲。月輪中有.字成寶缽。寶缽變成釋迦如來。身色黃金。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為流布教法化度眾生住說法相(云云)(七卷抄同之)御記雲。命雲。或雲。釋迦像結跏左上(云云)此事不可然。寶塔中二佛同座之時。如常右上。南座多寶足鏡可奉見也。仍左上歟。然者常途釋迦必不可然歟(云云)づ雲。足鏡義餘任義歟。可有餘義歟。   問。今次第觀中釋迦坐迦樓羅座。有何由耶答。義譯雲。阿字輪中種子所變迦樓羅座者。此鳥威力能降諸龍。所成四大海中迦樓羅隨所向方龍即降伏。不空業王以之為座。表以智用隨方羯磨。攝人天一切諸龍無不歸者(文)文意顯也。   或雲。迦樓羅者金翅鳥也。扇生死大海。取人天大龍也。疏雲。毘盧遮那金翅鳥王(文)又雲。即虛空進行之義也(文)。   問。又觀雲。心上作說法印(文)說法印者何印耶。答。疏第五雲。於東方初門中先置釋迦牟尼。身真金色。併具光輝三十二相。所被袈裟作乾陀色。坐白蓮華。作說法之狀謂以左手執袈裟角。如今雲阿育王像。右手豎指。以空水輪相持。是其標幟也。此白蓮花即是中台清淨法界世界。為令此教廣流布故。以此生身標幟而演說之。然與本法身無二無別故。雲住彼而說法也(文)。   私雲。准此釋者。今釋迦是第三重釋迦。而迦樓座是八葉中不空成就坐。佛與座相違。所以八葉釋迦法身(疏雲入法身文)第三重釋迦應身也。故祕藏記雲。釋迦是心王所釋迦。雲亦此初釋迦者第三重釋迦也。心王釋迦者五佛中釋迦也。故種子真言印契皆別。種子別者..也。真言又別也。如下出(第三重釋迦明初安種子。八葉釋迦言終置種子)。印契別智吉祥。左右印別故。依之勸修寺理性院次第.為種子。故但用智吉祥印言。不出不空成就印明。迦樓羅座五佛中釋迦座義訣並祕藏釋分明(矣)然倩案之者。實雖內外異本跡別。其體實一故。印契真言等通用歟。例如天台雲本跡雖殊不思議是一也。就中第三重釋迦身坐白蓮。而顯與心王大日無別義。恐坐心數釋迦座。何怪耶。又石山觀理性院宗命次第如今次第。宗命僧都次第又明用不空成就印言(三摩耶印。羯磨言)澤抄又用羯磨會印言。   問。次第雲赤色袈裟。疏雲乾陀色同歟。   答。或雲乾陀者赤色歟。大師御袈娑此義歟。大師御相傳乾陀穀黃黑色(云云)或雲。乾陀未必袈娑色歟。   問。召請結界何等印言耶。答。薄草雲。召請鉤召(云云)御口決雲。召請大鉤召。結界不動也。此等通召請結界。故羯磨部用之無違。理性院同之。   問。本尊讚何耶。答。北方讚(石山道場觀別讚有之)。   問。梵語三段(如常)何讚耶。答。或雲。吉慶釋迦八相吉慶故用之(云云)づ雲。此讚讚釋迦八相作佛也。而一具讚故三段可用之歟。密密可唱(云云)。   問。禮佛句如何。答。如次第梵號出之。理性院同。勸修寺雲。南無釋迦牟尼佛(云云)。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耶。答。三種印言出之。先根本印言。問。何故根本印名智吉祥耶。答。御口決雲。是說法是後得智作用故雲智。此說法令世間吉祥故名吉祥也。此印有三種異。以空如空如。次捻風火水也。即是三身說法不同也。又三身配當有二說。一者以應化如。次配風火水也。二者逆次配之也(云云)或雲。吉祥是福也。福智二嚴歟。   或雲。此印左手仰配眾生上求菩提。右手覆示諸佛下化眾生也(云云)澤抄此印後僧正傳(云云)十卷抄此印名毘盧捨那化身印(師說用之。云云)七本媔部C宗叡僧正說雲。釋迦印有三種說法印。其印相者左右手當心前。反指大母指各相捻。是法身印也。次中指大母指頭相捻者。是應身印也。二無名指各各捻大母頭者。是化身說法印也(云云)真言出胎藏經軌(矣)。   又印(缽印)朱付雲。私雲。法界定印。但取袈裟角事相違(云云)言歸命.出大日經第二。   問。何故此印雲缽印耶。答。御口決雲。以袈裟角隔兩掌間作法界定印。是一缽形也(云云)。   十卷抄雲。如來缽印。得地獄一切餓鬼飽食諸食(云云)又印言(不空成就印言)此印言出金剛界也。   問。此印表示如何。答。御口決雲。此印迦樓羅座形也。二大二小各柱。是鳥首尾也。二火入內立鳥足也。   澤抄出三種印言。初根本印言。如今次第也。次不空成就印言(羯磨會之媔部C香隆寺僧正說。云云)。   又印(二大中小六指各豎頭相柱。以二食指向內相叉。右押左。無名指亦爾。開腕四寸Юэ)。   唵薩婆悉底雞毘輸陀羅泥莎呵(云云)。   私雲。此印出陀羅尼集經。此印言今次第等不出之。   問。正散念誦何等言耶。答。正念誦大咒。或歸命.。理性院同之。澤抄唯歸命.。大日言廣澤通作法也。散念誦如次第出。   問。此中本尊次第舉金輪不動舉降三世。有何由耶。答。金輪有釋迦金輪。故舉之歟。降三世未詳。理性院次第雲。佛眼大日本尊金輪普賢文殊不動大金一字(云云)此說為吉(矣)又澤抄雲。佛眼大日本尊(大咒。小咒)降三世一字(云云)普賢文殊釋迦脅士。何除彼耶。此次第意結界可用降三世歟。又薄草金輪不動降三世不用之。結界尊何除彼耶。   問。字輪觀何耶。答。薄草雲。五大(云云) T79031301.GIF 問。伴僧後加持咒何等耶。答。俱釋迦院真言(云云)。   問。護摩作法如何。答。   部主(以金輪為部主妙抄大日台)。   本尊段。自加持。胎藏釋迦院印明。召請印明(如上)但以右頭指召之。   諸供物(如上)   加持物(歸命.)撥遣印明(准召請)。   諸尊段(三十七尊詣之)。 世天段(如常)   澤抄雲。召請撥遣缽印歸命.。諸供物(同咒)問。今尊四法本誓中何等耶。答。小集中四法本誓俱不舉之。仁錄本誓中滅罪舉之。今次第息災修之。勸修寺同之。 藥師   問。今此尊梵號密號何等耶。答。梵號如次第出之。密號者不動金剛。   問。藥師阿□同異如何。答。先德祕釋雲。阿梨耶識大圓鏡智寶幢佛阿□藥師(文)此意阿□藥師同體也。或雲。石山次第出阿□種三。雲種.三古(云云)此則阿□佛種三也。故阿□藥師同尊也。又小野廣澤諸次第皆阿□藥師行法別出。故知尊也。又御口決雲。注大佛頂二佛俱出。可別佛也。又消災軌未渡前付阿□習之。彼軌流布後不然也(云云)私案。以.杵為種三。是付阿□之義歟。以.壺為種三別佛義歟。   問。此尊種子三形何等耶。答。種子.三形藥壺(云云)。   御口決此種子三形俱以祕傳也。常途用.字佛頂眼等也(云云)。   妙抄雲。師說雲。種子.三摩壺名十二上願壺也。祕事也。大谷傳.三壺。又說.三壺。又說.三五古(理趣房傳同第二說)又說.三。獨古。又說.三五古(云云)金寶雲。種.三金剛杵(三古又五古)已上內供理趣平救。或阿字。又吠琉璃。又琉璃。已上平救出之。睿能聖用吠琉璃字.(種)壺(三巳上)。   內供雲。師說大谷用此種。   私雲。祕抄第三重本堮恁C妙抄雲金誤也勸修寺傳雲。種子.。又.。又.。今用第一傳(矣)。   三昧耶佛頂印T79031302.GIF。又五古。又琉璃箇(藥器也)今用第三(云云)。   私雲。此流雖出多說。.藥器為所存。故同今次第也。理性院又全同今次第(矣)。   七卷抄雲(成就院)種子.字(又.又.)三摩耶(在口傳或五古。云云)澤抄雲。.壺(在口決)媔部C五古等有樣樣以壺為祕。十二角壺表十二妙藥之意也。壺中有十二妙藥。十二大願也。十二大願救眾生之藥也。其內殊所取第七願眾病悉除身心安樂之願也(云云)口傳者此意也。石山道場觀出.字金剛杵(矣)。   問。以.字為種子意如何。答。或雲..有不可得。.自在不可得。有者四大鬼業病也。此尊以理智教三藥自在滅四大鬼業三病之故。以此字為種(云云)大疏雲。良醫變毒為藥。能治病(文)可思之。   私雲。形音義引金剛頂經在字也。但流布本自性也。又大師字母釋。自相不可得(云云)若依自相本者。四大鬼業病是情有自相故。不可得字義門彼自相滅。故用此字歟。唯大疏文者。四大鬼業自相。自相即理智教藥之義也。   問。發願勸請何等耶。答。次第出之。薄草同之。澤抄又同。理性院同(又說雲。藥師琉璃光如來下句同又說以下хЛЁ)勸修寺(理性院又說同下хЛЁ)。   問。道場觀有異說耶。答。祕本媔部C道場觀(金寶同之)壇上有.字。變成象。像上有.字。成蓮花臺。臺上有.字。成月輪。月輪上有.字。成金剛杵。金剛杵變成藥師如來。光明具足相好圓滿。日光月光十二神將護法聖眾前後圍繞(云云)金寶雲。諸師同之(云云)。   私雲。此道場觀阿□藥師尊習意歟(云云)已上堮悀]。   勸修寺次第雲。壇上有.字。成大寶宮殿。殿中有.字。變成象。像上有.字。成蓮花臺。臺上有.字。成月輪。輪上有種子。變成藥師如來。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日光月光十二神將等(云云。具釋本尊形像。如不空所譯念誦儀軌。云云)理性院(宗雲)壇上有.字。成四寶莊嚴宮殿。殿中有.字。成淨滿月輪。輪中.字成紅蓮花臺。臺上有.字。成(某)變成十二淨願醫王善逝慈悲尊像。身色黃金色。法界定印住。上置琉璃壺。左脅日光。右脅月光菩薩。十二神將等諸眷屬圍繞(云云)寶心次第異之。澤抄雲。壇上有.字。變成白象。像上有.字。成蓮花臺。臺上有.字。成月輪。月輪上有藥壺。壺變成本尊藥師如來。七佛八供四攝日光月光八大菩薩。乃至十二大將前後左右圍(云云。或雲。十二神將七千藥叉。樂音樹下在之。彼淨土有無如何。今觀淨土儀式歟。云云)。   問。召請結界印言何等耶。答。薄草雲。召請(佛部印二輪向身招之)。 爾曩爾迦翳醯曳呬婆餓妒(引)瑟抳捨野娑訶(已上印言出儀軌。云云)。   結界(降三世)理性院雲。召請大鉤召。結界不動(刃印慈咒)或無能勝(口印。云云)或雲。陀羅尼集經並一字頂輪王經等。以無能勝真言為藥師真言。釋迦藥師一體習。釋迦忿怒無能勝也。釋迦無能勝則藥師故(云云)。   問。讚禮佛何等耶。答。四智(如常)本尊讚歸命滿月界等二行頌也。石山道場觀。梵語讚出之。禮佛梵號如次第出。理性院等同。勸修寺雲。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云云)。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耶。答。本尊二種日光月光十二藥叉六箇印言也。初內縛印...明。問。印標幟如何。御口決雲。八指內縛。左四指生界四大。右四指佛界四大也。一切病依四大不調起。而今以佛界四大合生界四大令調和作藥壺。以二空召眾生四大業鬼三病。入藥壺內令成理智教三藥。以二大覆蓋之義也。大咒中...者。藥梵語。三重言表三業也。種子.字藥梵名中初一字也。是相承口傳也(云云)問。若爾能結此印可誦大咒。何不爾耶。答。今印言印出消災軌。言出陀羅尼集經。消災軌雲。二羽內相叉兩腕相去。開張三二寸。禪智而來去(文)此軌此印出大咒。順今口傳歟。但今次第依陀羅尼集經歟。彼經中此印出今小咒。不空念誦軌中此印出。唵戰馱祇哩娑婆呵之明。消災念誦兩軌俱此印名根本印也。澤抄法界定印名根本印。誦大咒。今次第兩腕相去一寸許(云云)誤歟。違軌文。又背現量故。勸修寺次第雲。相去五寸許(云云)。   問。以三藥治三病方如何。答。澤抄雲。大咒舉三藥者。謂以理智教三藥除眾生業病鬼病四大病之三也。以善根藥治業病。以咒藥治鬼病。以醫藥治四大病。又以三身藥治三毒病。可知之。   又印言(法界定印大咒)薄草雲。法界定印。在口傳祕印也(云云)。   問。口傳者。何口傳耶。答。次第出之。又御口決雲。前此定印上觀藥壺。後義定印觀缽也。深祕雲。藥師即大日觀之。此時定即觀入藥之缽也。日野藥師堂號法界等。依此印也。相承口傳也(云云)。   妙抄雲。法界定印(此印上觀藥壺。施主及一切眾生治惡業煩惱病。真言大咒或小咒祕之。云云)大咒(如常)心咒曰。唵鞞殺逝鞞殺逝三沒羯帝莎呵(云云)已上。   澤抄雲。本尊根本印(用法界定印。在口傳。誦大咒一反。想。成十二變自缽口出七佛妙藥。云云)又雲..(敬禮)....(世尊)...(藥)..(師)...(琉璃)..(光)...(王)..(如)...(來)..(應)..(正).(等)...(覺)已上歸敬分。...(所謂)....(藥)...(藥)...(藥)....(上勝)..(云云)已上。   私雲。此大咒。出消災軌呼嚧〃〃〃。小咒出陀羅尼集經第二。澤抄心咒雲中咒也。勸修寺次第雲。不空所譯念誦軌出別小咒(云云)此雲小咒歟。私檢不空念誦軌。兩本俱有歸敬句也。但無羅曷帝三藐三沒馱野之句也。 日光菩薩印明(注雲。私雲。金剛界光菩薩印也。云云)。   御口決雲。常二大二頭各端枉如輪形。當流習二風寶形。二大並立。是則珠寶光義也。旋轉三度明一反(云云)。   私雲。澤抄雲。二風二空頭相枉圓合六指散舒旋轉(文)此印文又同。可作日輪形歟。妙抄雲。金剛縛二大指直豎。二食指屈中[}/即]而端相枉。餘六指散舒向外三旋轉(文)御口決同此文(矣)常喜院抄同妙抄也。   祕本堣擖種子.三昧耶形日輪(云云)。 月光菩薩印明   御口決雲。蓮花上在半月形。半月上有伏菟(云云)。   妙抄雲。月光菩薩印。右手作拳置腰。左手大指小指相捻如執花。豎臂向外。想。掌中有伏菟(文)。   私雲。兩手左右今次第相違。澤抄如今次第也。祕本媔部C月光種子.三昧耶形月輪(云云)。 十二夜叉印明   妙抄雲。十二藥叉印(十二皆用也)右手作拳屈入指如鉤(文)。   御口決雲。十二藥叉印胎藏諸夜叉印引開半印形也。   祕媔部C問。十二神將咒或曰眷屬咒。或用本尊明。兩說何樣可習哉。答。此印明以眷屬之印明本尊加持之時加用也。凡此大咒或號藥師大咒。或號十二神將咒。共有證據。互不可是非。而今傳暫用十二神之咒。問。十二神將各別印明無之歟。答。未檢之打任無之歟(云云)。   問。日月十二神將擁護樣如何。答。御口決雲。日光月光如次晝夜各總守護晝夜也。十二神將各別擁護十二時也(云云)或雲。三重守護。一晝夜。二十二時(如先)三唸唸守護。七千藥叉也。十二神將各具七千。合八萬四千也。大佛頂啟請法八萬四千金剛手者是也。祕密主釋藥叉速疾隱祕之義也(云云)。   問。正散念誦何言耶。答。正念誦(心咒)....咒也(云云)。   理性院澤抄用小咒也。御口決雲。今心咒者大咒也。初七反具誦之。第八反已後除歸敬句。...等正說咒可誦也(云云)若消災軌若念誦軌大咒中奧正咒雲心咒也。 念誦軌雲。南謨薄伽筏鞞敬社窶嚕蔽琉璃缽唎婆羯囉闍耶怛他揭多怛姪他唵鞞殺社鞞殺社三沒揭帝娑呵(云云)。散念誦如次第出之。理性院(寶雲)佛眼大日本尊孔雀明王日光月光不動閻魔天十二神將大金一字(云云)。   宗命傳雲。佛眼大日本尊(大咒。小咒)延命日光月光十二神將大金一字(云云)澤抄雲。佛眼大日(台)本尊(大中小)二菩薩八字三世十二神一字(云云)。   問。字輪觀何耶。答。薄草雲。五大(云云)理性院同之。   問。伴僧後加持咒何耶。答。伴僧(根本咒)後加持(同或十二神將咒)祕媔部C三寶院雲。小野僧正御加持大咒用之。此門跡用之由被傳(云云)律師十二神將(云云)但可隨時歟。薄草雲。伴僧御加持(根本咒。天台十二神將咒)問。七佛藥師者何等耶。 答。或雲。北斗延命功德經雲。北斗七星雲現在七佛。是雲七佛藥師。破軍星雲淨琉璃世界藥師(云云)。   私雲。七佛藥師法天台修之。先年比為東二條女院御產御祈。叡山奧果僧正被修七佛藥師法。等身木像(薄佛)七體並居予拜彼也。七佛本願經下雲。禮拜七佛如來。讀誦此經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燈。造彼如來形像七軀。一一像前各置七燈。其七燈狀圓若事輪(乃至)十九夜光明不絕。造雜綵幡四十九首。並一長四十九尺。放四十九生。如是即能離諸厄難(文)七佛藥師本說此文歟。   問。十二神將種子本地等何等耶。答。十卷抄雲。   .金毘羅者(是微明即亥神彌勒菩薩)。   .和耆羅者(是阿魁即戌神得大勢菩薩)。   .彌爾羅者(是從魁即酉神阿彌陀佛)。   .安陀羅者(是傳送即申神觀世音菩薩)。   .摩尼羅者(是小吉即未神摩利支天)。   .索監羅者(是勝光即午神虛空藏菩薩)。   .因持羅者(是天一即巳神地藏菩薩)。   .婆耶羅者(是天罔即辰神文殊師利菩薩)。   .摩體羅者(是大衝即卯神藥師如來)。   .真陀羅者(是功曹即寅神普賢菩薩)。   .照頭羅者(是大吉即刃神金剛手菩薩)。   .毘佉羅者(是神後即子神釋迦如來)。   一行阿闍梨詮集耳(云云)。   問。護摩作法如何。答。 部主段(以延命為部主或金輪)   妙抄雲。妙抄之部主大日(云云)。 本尊段   自加持(佛部心印心咒)召請(印明同上。二天召之)諸供物(同明)加持物(..)撥遣印明(准召請)。 諸尊段(三十七尊日光月光)   自加持(五古印。五智明)召請(五古印以右頭指召之。明如上)諸供物(五佛羯磨明。日光月光滅惡趣真言)撥遣(印明准召請)。 世天段(十二神將加供之唵俱毘羅莎呵)   權僧正傳雲。本尊段燒供十七杓也。謂本尊三反。日光月光二杓。十二神將十二杓也(云云)。   理性院雲。部主(大日金。又孔雀明王。又不動)諸尊(三十七尊八大菩薩日光月光)世天(如常)(云云)。   澤抄雲。本尊段(召請內縛印小咒芥子同之。供物大咒用之)諸尊段(三十七尊加二菩薩總印別言)後火天段(十二藥叉供之印言如上。云云)。   媔部C.爐底可書之。但常書壺。書其上書種子事(有之)。   問。今尊四法本誓中何耶。答。十集中四法不舉之。本誓中延命產生除病出之。仁錄中四法中息災增益之本誓如先三種舉之。今次第理性院增益息災修之。勸修寺雲。消災軌雲。塗拭曼荼羅方圓隨本意(云云)此則出增益息災之二說也。但今用增益(云云)。   澤抄媔部C增益息災之間常就息災行之(云云)。   理性院次第題下雲。除病延命增福生產(云云)。   問。道場莊嚴如何。答。妙抄雲。建立壇場安置本尊。新寫藥師經一卷置壇中(本願或隨願七佛等)造五色幡懸五方。高四十九尺。造七層車輪。燈燃四十九燈。香花飲食隨力所辨。以五色線四十九結繫病人項。所修之間每日放生四十九頭(水陸有情)請七口僧(一人阿闍梨。二人讀經。四人念真言。云云)澤抄雲。堂莊嚴事(在別記但大師寶不令用堂嚴。只令修息災御也。)(云云已上)消災儀軌雲。造本尊像。寫藥師經。六時行道。燃七層燈。造造幡四十九尺。日轉經四十九遍。放水陸生命四十九頭。時花慇懃。供養咒五色線發願。又以印柱於線上更四十九返。四十九結後念此真言。加持真言等(文十二神將咒也)。   勸修寺雲。付此等說可行其事。五色線以十二神將咒加持之。以同咒法結之。加持時印尊印也(云云)。   石山道場觀題下雲。經書寫安置之。造五色幡。長四十九尺。作七層車輪。燈四十九燈。放生四十九頭。以五色咒索隨咒四十九結繫彼人身。讀經四十九卷。七口僧用之。陀羅尼集經第二雲。仍教令作藥師佛像一軀藥師經一卷。造幡一口。以五色成四十九尺(云云)自下意同上。   問。阿□藥師同異如何。答。御記雲。命是舊尋也。古皆以阿□行藥師也。而齋然弟子祚一消災儀軌請來之後別行藥師也。歸命滿月界之讚此軌說也(云云)大師御入唐之祈。藥師被造之。仁和寺喜多院藥師堂本尊是也(云云)私雲。見東要記也。已上。   問。七佛藥師名號中第二佛名如何。答。御記雲。妙寶淨土寶月智嚴光王日王如來(云云)產祈(云云)有易產之功能(云云)或雲。南無寶月智嚴光音自在王佛能救產難(云云)(三井禪仁法印樣也)。 佛眼法   問。今此尊梵號密號何等耶。答。梵號.....。密號珠勝金剛。金寶抄出之。   問。今尊佛菩薩等中何攝耶。答。遍知院目錄澤見等攝諸佛(矣)又常喜院十卷抄攝菩薩部。   私雲。既佛眼主佛眼一德可心數尊。何攝如來耶。故安然瑜祇記雲。佛眼佛母菩薩法(文)又佛眼儀軌雲。佛眼明王(文)。   問。胎藏大日居金界月輪雲佛眼。是則不二尊。何雲心數菩薩耶。答。王數義未必可依不二尊。如金輪者金界大日居胎藏日輪故。雖不二尊主佛頂一德。故是心數尊也。又愛染明王雖兩部不二尊猶是明王攝(矣)又義可如來部。小野勸請集雲。佛眼佛母大覺尊(文)澤抄雲。佛眼如來(文)又諸佛義不二可依一德心數。各主大日一智又心數(大日即心王。餘尊即心數)然皆雲佛(矣)。   問。今尊種子三形何等耶。答。種子.三形寶珠(云云)祕本媔部C金雲。種子.(大理趣房)三普通說T79031701.GIF。佛頂眼T79031702.GIF(師主祕說也)又說..(石山內供又大教院傳也)又說...。祕雲。三寶珠種.(祕說已上)御記雲。佛眼種.三寶珠祕說也。打任種.三佛頂眼也(云云)理性院雲。種子.三形佛頂眼(云云)勸修寺雲。種子.。又.三昧耶佛頂眼。T79031703.GIF澤抄雲。.頂佛眼。或金剛眼(謂一古左右有眉並目也)胎藏諸尊位雲。種子..三形佛眼T79031704.GIF石山內供傳T79031705.GIF(金剛眼)後入唐僧正傳T79031706.GIF月光中五眼。 問。今次第何故.字為種子耶。答。   問。勸請發願句何等耶。答。如下出之。薄草同。但發願初加本尊界會句。金寶抄第三出二說(初說如理性院或說如澤抄。下出之)理性院(宗)佛眼佛母大覺尊八大菩薩諸薩埵。發願初二句如薄草第三句諸大薩埵(三句許之)。   同院寶心次第雲。本尊界會佛眼尊八大菩薩諸薩埵。或金剛吉祥佛眼佛母殊勝尊三層八葉諸聖眾本尊界會佛眼佛母殊勝金剛八大菩薩諸大薩埵(云云)。   澤抄雲。金剛吉祥佛眼尊八大菩薩諸眷屬(云云)本尊聖者。金剛吉祥佛眼佛母諸大眷屬。   勸修寺雲。本尊聖者佛眼尊一切佛頂轉輪王(云云)。   問。道場觀有異說耶。答。祕本媔部C道場觀(普通用之)樓閣中曼荼羅內有.字。成三重八葉蓮花。上有.字。成月輪上有.字。成蓮花。上有.字。成佛眼明妃。身如水精色。戴五佛冠。住法界定。內重八葉。前有.字(已下如面。云云)。   理性院雲。檀上有蓮花臺。臺上有.字。變成佛頂眼。眼變成佛眼佛母。住大白蓮。身作白月暉。兩目微笑。二手住臍。如入奢摩他(自下與今歟第意同。又別本雲。兩目微笑戴五智寶冠。云云)勸修寺雲。樓閣中有八葉白蓮花。花臺上有.字。字變成佛頂眼形。形變成其尊。謂黃金色二臂也。首戴五智寶冠。住法界定印。聖眾眷屬圍繞(云云)。   澤抄雲。月輪中有.字。作三層八葉蓮花。於花臺有.字。等虛空不可得。放白色光明。變成獨古金剛杵。法界體無有邊際。一切如來在於杵內無間隙。杵變成佛眼如來。兩目微笑住定印。身色如素月。寶冠(師子冠)寶衣天帶飾首。眾寶珠瓔珞五色花鬘索索微妙嚴身。光明熾盛一切支分出生十凝河沙俱胝佛。內院八葉前葉有一字頂輪王。右旋有七曜使者。第二八葉金剛手等八大菩薩(如理趣經)第三八葉右旋有八大明王。又於花院外四方有八供養四攝菩薩。如是諸尊各戴師子冠。又外四方八大護天二十八宿等恭敬圍繞(云云)。   問。今觀中即成本尊...(文)何梵語耶。   答。既雲本尊...。指佛眼尊也。奧真言注雲。金剛吉祥佛眼(文)故知金剛吉祥梵名指佛眼也。故澤抄勸請雲。金剛吉祥佛眼尊(文)又薄草雲。中臺有.字。成佛頂眼。變成佛眼尊(文)玄祕雲。蓮上有.字。變金剛眼。眼變成佛眼明妃。身(文)准此等文可佛眼尊(矣)。   問。今此佛眼尊何佛菩薩所變耶。答。檜尾口決雲。若寂災法佛眼。佛眼者有二。一大日變。二金剛薩埵變也。若大日變者。於臺上置大日種子(謂鍐字也)並置佛眼尊種子(謂魯字亦寧字也)若金剛薩埵變者。於臺上置佛眼尊。於下金剛薩埵本位置大日如來(金剛薩埵變成佛眼尊。住於臺上故。薩埵本位在大日如來。云云)。   問。此二說出何處耶。答。澤抄雲。此尊有二。一大日變。見大日經普通真言藏品。二金剛薩埵變。見瑜祇經.......品(云云)。   私雲。瑜祇經大成就品說分明也。大日經真言藏品中虛空眼歟。胎藏印同佛眼印也。疏雲。一切佛菩薩母虛空眼(文)又御記雲。虛空眼胎藏之佛母佛眼金剛界之佛母也(云云)此記似別尊。胎藏虛空眼明異佛眼明也。又勸修寺最祕次第雲。御說雲。先須自成大日。三十七尊等印明變成金剛薩埵(印明如上)薩埵變成佛眼佛母(云云)。   私雲。此本尊加持次第口決也。金剛薩埵印明者。外五古吽悉底明也。准此說者展轉所變也。   問。入奢摩他(文)何義耶。答。入定義也。奢摩他此雲止。即是定也。問。佛眼曼荼羅明王座位如何。答。今次第雲。第三花院自前葉右旋安步擲降三世等(文)問。玄祕抄四帖本右迴有步擲等八大明王(云云)六帖本降三世八大明王(云云)相違如何。答。案三重葉。第二重花葉當第一重金輪葉左右。第三重葉如金輪葉。當正方有之。四帖本就正方舉之。故舉步擲也。六帖本如菩薩。自左葉舉故出降三世也。勝俱胝院草本四卷立紙卷文也。今次第具舉八大明王。故雲步擲降三世等。實不四帖本也。但六帖本降三世為始者。准金剛手(右葉)具作此說歟。實步擲可為初也。今次第奧舉印言時步擲為初。故薄草列次第如今次第(矣)此尊曼荼羅並委細事如玄祕抄傳受記委辨之。又今抄下以步擲不動為上首(云云)故知步擲為上首之時降三。舉初不動為上首之時初舉步擲也。   問。佛眼金輪如次台金大日。何為主伴居臺葉耶。答。佛眼金輪俱兩部不二尊。雖不可有淺深。為顯互為主伴之儀故。金輪壇佛眼安前葉。佛眼壇金輪安前葉也。或又理智互作方便故。釋論第三雲。十種如理本有法身有德方便(文)(本有法身者智也)論抄雲。若能起為方便十種真如。若能入為方便十種本覺(文)以理智如次配台金可知(矣)。   問。菩薩明王如次居第二第三重葉。其理可然。七曜何居第一葉耶。答。御口決雲。香隆寺次第敷星(云云)座下敷諸星之意。佛眼一子慈悲以七曜為近眷屬。而為降伏彼也。遍知院御記雲。以七曜居內院者。義範傳雲。九界妄染不離自證菩提故(云云)此義甚深也。報恩院御記雲。內院布七曜事。七曜不祥之根本也。依之入曼荼羅內院。令降伏噁心成曼荼羅聖眾之心也。觀本尊觀皆座下布七曜也。曼荼羅內院住是本尊座下習也。以此為祕。此事理性房不傳(云云)此事仁和寺方習之(云云)又雲。佛眼尊其座下敷諸曜宿。口決人年以當年敷中央。餘星順迴之。惡人等如是(云云)以之可思之。敷之者降伏之義也。經文觀惡人等令在足下此義也(云云)。   私雲。胎藏四重圓壇。第一重安金剛手等內眷屬。第二重安諸大菩薩大眷屬(文)此又准彼歟。   問。何故金輪為七曜上首耶。答。諸星悉從金輪毛孔出生故也。見北斗金輪兩軌。具如北斗處出之。   問。召請結界何印言耶。答。薄草雲。召請大鉤召。結界不動(云云)(玄祕同之)。   問。讚禮佛如何。答。先四智(如常)次金剛薩埵(偷誦之)問。何故本尊讚用金剛薩讚耶。答。祕本媔部C佛眼則金剛薩埵之所變。仍以金剛薩埵讚用佛眼讚歟(云云)問。若爾大日所變故可用大日讚耶。答。四智讚是大日讚故。何再舉畢。咒復大日所變虛空眼總非佛眼歟。又依勸修寺說大日遠故。   問。若爾四佛法禮佛何再唱耶。答。彼不相續故。禮佛如次第出之。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耶。答。先根本印言。印又如次第。此印言出瑜祇經(矣)問。開五眼方如何。答。上開四眼。下開一眼為五眼也。今印文此意也。故延命院金界次第雲。兩手合掌。二頭指各著中指上[}/即]背。二小指頭相枉中間開。二大指亦爾(文)。   私雲。中間開者。通上二頭二中間也。二大亦爾者。二大間又一眼也。又說勸修寺雲。二小指開者。指頭亦開也(是祕也云云)私雲。此意二小指開立。小指無明指間各作一眼。下開二眼。上開三眼成五眼也。廣澤又爾。故法皇次第雲。合掌二頭指著中指上節。二小指間立著中指中[}/即]。即五眼成(文)或雲。二小指端著二無明指背。無名指間作眼形也(云云)。   祕本媔部C二小指令作之樣師說各異。或開立無著。或雖立合去二無明之側。是等偽說也。只立合二小指間作一眼也(云云)理性院亦同之。問。二說中何順經文耶。答。瑜祇(大成就品)雲。二手虛心合掌。二頭指屈附二中指上節。如眼笑形。二空各捻忍願中[}/即]交亦如眼笑形。是名根本大印(文)他流意雲。二空各捻忍願中節之間作一眼也(二大間令無隙歟)二小後微開者。二小各開立之義也。今謂不爾。二小間微開作一眼也。既不雲二小各開。而雲微開。知他流誤也。問。印五處五眼等(云云)如何。答。印五處如常。印五眼者。媔部C口傳雲。先右目左目右眉左眉。次眉間豎眉間上拭之。想成五眼。又以印兼誦明。右旋拭面三頭。一切見者皆歡喜(云云)師主口傳也。究竟祕事也(云云)(私雲。瑜祗經說也。已上)理性院次第雲。自身開五眼者。作印加持五處(謂額左右肩心喉也)言如常說。次開五眼(謂以印摩右眉(其一)左眉(其二)左目(其三)右目(其四)兩眉中間別至鼻上(其五)十卷抄開之。   私雲。此說眉前印。目後印。與今說異。然本經文若以印拭目及眉(文)今流說冥經文(矣)金剛界次第雲。由結此印誦真言加持故。諸魔不得其便。從初行時至成就時念誦遍數舉獻此尊。設誤失三業念誦成就獲得悉地。或有惡人作留難者誦真言二十一反。作留難者皆悉消散不能障礙(略抄)。   又印言朱付雲。如尊勝塔印。媔部C金雲。祕印也(云云)。   問。如印文。是尊勝寶瓶印也。付中下尊勝印文如今文。何雲塔印耶。答。尊勝法雖出瓶印。祕說用塔印。今又可如彼歟。彌勒法瓶印又爾也。瓶印雲塔印歟。勸修寺次第雲。小咒印金輪。亦言軌雲。其印如前作金剛合掌已並屈二頭指。甲合併豎大。各押頭指側(文)此雲金剛合掌。今次第雲虛心合掌。例如大惠刀印。有虛心金剛二說歟。十卷抄金剛合掌也。真言小咒。此小咒佛眼梵號也。   祕本媔部C佛眼小咒......。或以此明用小咒。用不可隨時(云云)。   金剛吉祥印言(御記雲。金剛吉祥佛眼異名。云云)。   破諸宿曜印言(此真言異常。如句可尋也)。 成就一切印言   次第雲。或說。此三箇印言非本尊印明只加用也。是偽說也。此三種用本尊印言祕中祕也(云云)私雲。理性院勸修寺等雖加用三印言。未必雲本尊印言。澤抄不用此印言。寶心次第三箇印言中。金剛吉祥用七曜總印。餘二如常。   金輪印言(根本印雖非本尊加持印明。本尊加持處加用之。云云)。   澤抄雲。金輪(內縛二中立合如刃形。屈二風捻二中指上[}/即]。二大並立)歸命.(云云)。   媔部C二頭付二中上[}/即]。三摩耶會大日印也(云云)。   理性院寶心傳雲。智拳印.(云云)宗命傳同今次第印文(矣)。   私雲。今次第宗命傳依釋迦金輪。寶心傳依大日金輪歟。澤抄印可尋之。三昧會大日印可大日金輪歟。寶心傳羯磨會大日印也。澤抄振鈴次用根本印言金輪印言也。然今第一重七曜上首故尤可釋迦金輪歟。   問。金輪印雖非本尊印加用之(云云)金剛吉祥等印明既本尊加持攝。此則七曜等印言故歟。若爾第二重上首金輪印言非本尊加持攝耶。故理性院等用本尊加持印言(矣)。   答。相承口傳定有深意歟。但於金剛吉祥明者。中間雖有七曜明。此真言前後句佛眼明故立金剛吉祥名。故用本尊加持也。故偏七曜印言金輪。次下別舉之。次至理性院說者。彼七曜使者印言。又用本尊加持。故異當流義歟。又問雲。智拳印誦.大日金輪印言。而今釋迦金輪印用大日金輪言。似印言相違乎。答。御記雲。但當流兩金輪印言通用也(云云)故知印言互顯歟。當流北斗上首金輪種子既.也。彼釋迦金輪也。若爾.真言何不通釋迦金輪乎(玄祕妙抄薄草祕抄等皆用.也)理性院一本次第用.字。一本同.字也。又金輪曼荼羅用.字。東安寺曼荼羅用.字。..字可為二種金輪異歟。又通用歟。 七曜總印總咒   理性院寶心傳雲。七曜使者印如內三古印(是總印也。云云)宗命傳如今次第。澤抄雲。合掌開二風二空(云云)。   私雲。今次第七曜九執十二宮神總印用七曜總印。澤抄用北斗總印。今七曜總印用北斗總印宜歟。理性院內三古印可尋之。   問。澤抄八大明王后用此印言。今何在八大菩薩前乎。答。澤抄依菩薩明王天等次第歟。今依曼荼羅次第。金輪七曜居第一重。故金輪次舉之。其理可然也。又理性院兩傳同今次第(矣)八大菩薩總印言(注雲。八大菩薩印言胎藏諸菩薩印言用之)。   印金剛合掌胎藏諸菩薩印普印(云云)。   總咒。 子真言故。   問。此真言何雲總咒乎。答。八大菩薩種子真言故 .(金剛手).(文殊).(虛空藏).(轉法輪).(觀自在).(虛空庫).(金剛拳).(摧魔怨)下所舉八菩薩真言終字也。理趣經一字心是也。祕本媔部C一切菩薩真言歸命........澤抄雲。歸命迦薩縛他尾摩底尾枳羅儜達摩馱賭濕佐多參參訶娑婆訶(云云)。   私雲。澤抄胎藏遍知院諸菩薩真言也。堮悕狴X觀音院等諸菩薩真言也。又勸修寺八大菩薩印多分異今次第矣。 八大明王總印言   印金掌理性院同之。澤抄雲。如金剛部印也(云云)祕本雲。八大明王印言。胎藏一切持金剛印言用之。金剛部三昧耶印也(云云)金雲(云云)總咒又八大明王種子真言也。.(步擲).(降三世).(大笑).(大輪).(馬頭).(無能勝).(不動)奧八大明王各別真言終字也。   理性院用此真言也。祕媔部C一切持金剛真言..........(云云)澤抄用此真言也。勸修寺八大明王印少少異今次第印也。   或說。七曜總印言八大菩薩八大明王別印言中舉初顯後可知之。又說(此各舉各別印言)。 日曜印言   印文注雲。祕雲。常缽印也。日曜持缽也(云云)朱付雲。此印二大事不審(云云)。   私雲。常缽印二大指未必入掌內歟。二大事者二大指歟。   薄草雲。合掌風以下四指頭相跓。前方大開。以二空頭各跓水下[}/即] (文)此印文文雖異意同(矣)。   胎藏缽印地天用之。日天福智顯現印也。   轉法輪。   問。金界結此印誦九反印九處。今又爾耶答。未必然歟。印處等如次第出之。   步擲。   祕媔部C步擲真玄雲.....(云云)。   降三世。   祕媔部C降三世言玄雲............。   私雲。今小咒故。左右三轉各一反。合六反歟。   大威德。   玄祕雲....薄草等...。   大笑。   印文朱付雲。二頭指初圓合。來去之時勿著。   真言媔部C玄雲.........。   大輪。   私雲。印小金剛輪印。印處異彼矣。   馬頭。   私雲。印如十八道。但無順逆旋轉歟。   無能勝。   祕媔部C無能勝印玄雲。虛心合掌十輪之端相枉令密合(云云)。   御記雲。無能勝印可如虛心合掌歟。   不動。   私雲。印相加持等如金界。但十方加持無之歟。   祕本媔部C本尊加持金輪印言大咒印小咒印八大菩薩八大明王。已上五印用之。師主口傳也(云云)。   理性院寶心次第雲。第三加持。先大日定印胎藏八字明五古印寶部五字明(加句誦之)五眼印(大咒如前)金剛智拳印.。 七曜使者印如內三古印(是總印也)明金剛吉祥成就一切明用之(是其通明也總咒也)故諸宿曜印言成就一切明印言八大菩薩印言八大明王印言也。澤抄振鈴後大日本尊印(大咒)金輪印言八大菩薩總印八大明王總印言七曜總印言。第二度大日印言(金)本尊印言(大咒)第三度(正念誦後)又印(金剛合掌。並屈二頭指甲合。並豎大指各押大指。印四處五處)心咒........次大日(外五古)言五字明(云云)勸修寺(最祕媔部^本尊加持。先金剛界大日印明。次金剛薩埵一字心真言。其真言曰。吽悉地印外五古。次本尊大咒印明。次小咒印明。師說雲。此中次第先須自成大日。三十七尊等印明變成金剛薩埵(印明如上)薩埵成佛眼母(云云)金剛薩埵印明如上者。指瑜祇成就品也。今本尊加持依此意也(已上)。   問。正念誦何言耶。答。理性院雲。根本咒(瑜祇經咒也)薄草同之。澤抄雲。正念誦用小咒(云云)(媔部C大日......次小咒........。云云)。   私雲。正念誦其尊中雖用小咒大咒是根本咒。瑜祇經所說故用之。此尊印言出瑜祇經故也。又小咒歟。故妙抄雲。正念誦大咒又小咒(云云)。   問。字輪觀何等耶。答。薄草雲。字輪觀五大(云云)理性院同。   問。三度本尊加持用印明方如何。答。祕本媔部C本尊加持次第。初度大咒佛眼印小咒印金剛吉祥破宿曜成就一切(已上五本尊)金輪七曜諸菩薩(總)諸金剛(總)第二度本尊二金輪。第三度如初度(云云)。   問。散念誦言何等耶。答。如次第出。此中本尊真言五種者。佛眼大咒心咒金剛吉祥破宿曜成就一切明也。薄草雲。大日本尊金輪七曜總咒八大菩薩總咒八大明王總咒大金一字(云云)理性院(宗雲)大日本尊金輪七曜八大菩薩八大明王大金一字(云云)寶心傳雲。大日本尊金剛吉祥破障成就八大菩薩八大明王大輪陀羅尼一字(云云)勸修寺雲。先大日。次金剛薩埵一字真言。次佛眼一切佛頂心真言七曜八大菩薩八大金剛金剛吉祥等三明。所餘任意末後一字(云云)澤抄雲。大日(台)本尊(大咒)頂輪王七曜總咒八大菩薩總咒八大明王總咒破障不動三世成就明(云云)。   問。伴僧後加持咒何等耶。答。伴僧咒下注雲。振鈴以前唱金剛界大日真言。振鈴之後勸誦本尊根本大咒(云云)金雲。祕說也。普通前後共眼也(云云)。   元抄雲。三寶院權僧正付金剛界修此法給。仍初鈴以前伴僧誦金大日言。振鈴以後本尊佛眼咒御加持同咒。鳥羽僧正範依胎藏行之。初鈴以前胎大日真言。彼僧正傳雲。依胎藏修是勝說也(云云)(妙抄雲。師主口傳雲。振鈴前大日真言。振鈴後本尊咒。祕說普通前後共誦佛眼真言。云云)理性院傳雲。振鈴前大日或金或胎。兩事一流傳也。振鈴之後根本咒(云云)理性院澤抄伴僧後加持俱大咒同今說。   問。諸尊法皆三力金後至振鈴誦佛眼咒。何今不然乎。答。修法時諸法皆振鈴以後誦本尊明。今此法佛眼本尊故。振鈴後誦彼明。故鈴以前誦大日明也。例如彼金輪法。一字金後誦大日明。振鈴後誦一字明(矣)澤抄雲。或振鈴已前伴僧誦大日五字。次鈴以後誦佛眼真言。小野樣(云云)。   問。今尊雲佛眼佛母。何部母乎。答。大師宗祕論雲。第一毘盧尊佛眼為佛母。金輪作明王。不動為忿怒。無能作明。名曰如來部。第二阿彌陀大日為部母。馬頭大明王縛訶約忿怒多羅力明妃○各屬蓮華部。第三阿□尊普屬金剛部(文小野記雲。佛部虛空眼為母。蓮花部白衣觀音為母。金剛部如祕論也。云云)..祕記(小野僧正)雲。佛部毘盧遮那佛部主故無母。般若菩薩不動尊為明王。金剛部阿□尊金剛部主。金剛波羅蜜為母。金薩降三世為明王。寶生寶部主。寶波羅蜜為母。金剛藏菩薩軍荼利為明王。蓮華部觀自在蓮華部主。法波羅蜜為母。文殊大威德為明王。羯磨部不空成就羯磨部主。羯磨波羅蜜為母。金剛牙金剛藥叉為明王(文)。   私雲。論中佛眼為佛部母。小野記中五部佛部無母。三部中佛部虛空眼為母。此即當佛眼歟。御記雲。虛空眼胎藏佛母佛眼金界佛母(云云)兩部理智佛雖異同是佛部大日也。檜尾口決佛眼能變出大日金薩。大日所變佛眼依大日經。而彼經所變虛空眼故。御口決雲。佛眼是三部五部總母也。胎藏三部母。金界五部母。皆此攝故(云云) 問。大師既為三部隨一佛部母。何通三五部乎。答。祕雲。佛部是二界總體。何不攝五五部。猶如一中無際大虛攝四邊有限空也。又如藏識割字總識十二部經中修多羅(矣)。   問。八大明王中步擲如何呼之乎。答。仁和寺對馬音呼之。步擲。醍醐寺漢音呼之雲步擲也。   問。曼荼羅樣如何。答。澤抄雲。中央佛眼。前全輪。右旋日月火水木金土。次金剛手。乃至摧一切。次步擲(乃至)不動。次八供四攝也(云云)勸修寺雲。大成就品師說雲。此中八大菩薩十二供養菩薩各攝菩薩。八大金剛各攝金剛。七曜使者各攝諸大天王。以此三層及外四面十二供尊為曼荼羅。能攝法界所有佛菩薩金剛天等(云云)。   問。護摩作法何等耶。答。 部主段(以金輪為部主)   金雲。釋迦金輪。祕說。大日(云云)。   護摩抄雲。   部主(金)。   自加持(根本印一字明)召請(印如上。右頭召之。明同)諸供物(明同)撥遣(印明召請)。 本尊段   自加持(根本印明)召請(印如上。右頭召之)諸供物(明如上)加持物(......)撥遣(准召請)。   諸尊段(私雲。本尊加持)。   七曜八大菩薩八大明王。都一曼荼羅供之祕媔部C金雲。諸尊段。三十七尊八大菩薩八大明王(祕事北斗七星供之。鉤召部八大菩薩八大明王真言。已上)。   私雲。諸尊段七曜觀請。世天段在之。兩度勸請歟(云云)又媔部C私雲。諸尊段如常三十七尊勸請。八大菩薩八大明王可請加歟。三十七尊外方八大菩薩八大明王如曼荼羅可居歟。   息災滅惡趣供之。爐中在所如何。   供物咒八大菩薩總咒。八大明王總咒。次供次第先三十七尊。次八大菩薩八大明王滅惡趣(云云)。   私雲。曼荼羅坐位第二葉八大菩薩。第三葉八大明王。花院外內外八供四攝等。八大菩薩居三十七尊外方者。豈非內外相違乎。然七曜等既居第一重。八大菩薩外四供四攝外居有何苦(矣)。   又勸修寺傳雲。此中八大菩薩十二供養菩薩各攝菩薩。八大金剛各攝金剛等(文)隨應可居歟。   澤抄雲。諸尊段中央金輪。右迴七曜。次八大菩薩。次八大金剛(印言大鉤召供之)。   問。今尊四法本誓中何等耶。答。小集四法中息災本誓中不出之。仁錄中四法中無之。本誓中延壽福德天反舉之。今次第就息災敬愛行之。   祕本媔部C息災增益之間常就息災行之。師口雲。息災第一法也(云云)。   私雲。先師僧正九即判官謀叛隱居之時修此法。時之明匠感之。真言功能可思之(云云)(先師者覺洞院僧正也)。 御本雲   當初雖記此抄未再治。故正安二年二月中旬勘加重治定畢。法印賴瑜(春秋七十五)此祕抄問答者。安養院殿御時。先師法印(賴惇)令書寫進之處。彼御本少少依令朽損重令書寫(御)仍以當院正本。仰信瑜阿闍梨令校合給乎。但於第一卷者。增喜可書寫進之由被仰下之處。折[}/即] 依有不堪右筆之子細。初一尊令書寫之畢。於寶生以下者愚弟賴聖所令書進上也(矣)。 正平二十一年八月二十一日 法印權大僧都增喜(六十八) (已下御記)   祖師僧正所令書寫之本。世上擾記之刻。於他所有文字處處損失之子細。仍書寫一部畢。但第一第四兩卷殊無其形損之間。以中性院草本仰增喜法印(賴瑜法印緣弟也)令寫第一卷畢。第四卷者信瑜寫之。其餘悉以彼本令交畢。   貞治五年十二月十九日記之   東寺沙門聖珍 祕鈔問答第二 大佛頂   問。今此佛頂諸佛頂中何乎。答。玄祕雲。攝一切佛頂(云云)。   媔部C此法本尊有二傳。一者一字金輪為大佛頂。謂智拳印大日。二者攝一切佛頂輪王為大頂。是法界定印大日也。大日入金輪三摩地可習也(云云)御記雲。大佛頂胎藏大日。金輪金剛界大日也。但大佛頂陀羅尼有五段。謂五佛頂真言也。故靈嚴傳有五段印也。然者大佛頂金界大日歟。互通用又常事也(云云)。   又雲。佛功德頂相勝。故佛頂法又勝(云云)。   傳受集四雲。大佛頂是諸佛頂總名也。或說雲。八大佛頂雲大佛頂。或說雲。五佛頂雲大佛頂(云云)問。佛頂有幾種。又佛菩薩明王何攝乎。答。佛頂有多種所謂三佛頂五佛頂八佛頂九佛頂十佛頂也。御記雲(報恩院)三佛頂發生廣生無邊聲也。五佛頂輪蓋光高勝也(要略軌為五指名。大指為初。又五佛頂經胎軌)八佛頂(如常)十佛頂攝一切佛頂普通佛頂加之。九佛頂不分明。先師遍知院雲。九佛頂八葉九尊頂相。十佛頂九尊外加普通佛頂(云云)知八佛頂加攝一切佛頂也(云云)又御記雲。佛頂法表佛頂相。佛頂相顯佛形成也。三佛頂三部之頂相。五佛頂五部。八佛頂八葉八佛。九佛頂八葉九尊。十佛頂九尊外加辨事佛頂也(云云)次佛菩薩等相攝者未詳。然大師宗祕論中。舉佛部部母明王等雲。佛眼為部母。金輪作明王(文)又今次第並澤抄玄祕等指一切佛頂即大日也(文)此等說似為佛及明王矣。理實主佛頂一德一門心數尊。何屬佛乎。亦如來形。可非明王攝乎。推可屬菩薩歟。但經論釋者既雲作。直非明王歟。故下釋雲。不動大忿怒(文)次至即大日者形相同故云爾。直非大日歟。大日入佛頂三摩地故雲也。勸修寺勸請雲。八大轉輪諸薩埵(文)此軌雲菩薩。然薩埵通四種故非證歟。   問。今尊種子三形何等乎。答。次第雲。種.三八輻輪(云云)勸修寺有二說。初重說雲種子。.三形千輻輪(云云)第二說同今種三也。又十二輻輪也(云云)澤抄雲。白蓮華上有.字。變成金輪。雲變成攝佛頂(云云)又勸修寺以..二字為本尊種子。是則兩部不二尊故普用二字。即理智冥合成佛之體也。   傳受集第一雲。種子.三金輪印智拳印大師御傳也(云云)。   問。勸請發願句何乎。答。如次第下出之。   小野勸請集雲。大佛頂或(一字金輪轉輪王三十七尊諸聖眾)。   金輪佛頂轉輪王。八大佛頂諸轉輪(文)(今次第依後句也)澤抄用初勸請也。勸修寺雲。一字佛頂尊。八大轉輪諸薩埵(文)理性院雲。金輪佛頂轉輪王。八大佛頂諸轉輪(云云)。   私雲。依勸請句者可智拳印大日。道場觀勸請恐似相違歟。然為顯理智不二義勸請道觀各用隨一歟。   發願句如下出之。理性院雲。金輪佛頂八大佛頂諸大轉輪(文)初二句同勸修十字者。八佛頂種子加中尊..歟。若依熾盛光佛頂。十字真言者加..歟。   問。道場觀依何乎。答。玄祕全同依彼觀也。元抄有二說。後說(云云)壇上有.字。成大蓮華王遍法界。其上有.字。成寶宮殿。其中央有七寶師子座。上有白蓮華。其上有.字變成金剛輪。輪變成攝一切佛頂輪王身即大日也。紫摩金色。住法界定印。印上持八輻輪八佛頂八恆沙俱胝諸尊七寶前後左右恭敬圍繞(云云)。   私雲。理性院勸修寺八佛頂不觀種三直觀尊形也。   問。觀中大輪一一輪輻間出生八方八色金輪。今此大輪定印所持輪。此輪所生八方輪花上有八佛頂八佛頂是似本尊所持乎。   答。從所持輪出生八輪。居本尊前後左右。由八佛頂為能圍繞眷屬也。故澤抄雲。右施佛身。有光聚佛頂(乃至)無邊音聲佛頂。此外七寶圍繞(云云)。   問。覺洞院御口決雲。中尊持輪平可觀之。輪輻之間八佛頂居故(云云)此又非佛頂為所持乎。答。私雲。若所持輪如大威德所持輪。豎觀之者所生八輪難居本尊前後左右。故所生八輪又平可觀之。   問。八佛頂次第何乎。答。如次第出之。勸修寺廣澤理性院又同之。金寶雲。二卷儀軌上卷四方四隅次第也。小野真言集最勝為始。廣生為後(私是左右為始。順次第歟)最勝無邊光聚廣大白傘勝佛佛尊勝極光。貽藏次第白傘勝佛最勝光聚除障廣生發聲無量聲。定元律師物語雲。石山內供對般若寺僧正問八大佛頂次第。僧正授雲。最勝佛頂為始。無邊聲為後。朝此讀僧正夕頓滅。仍不能尋其由消(云云)已上妙抄。   私雲。今八佛頂次第又異上三次第也。   問。八大佛頂各有異名耶。答。爾也。金寶雲。最勝(金輪攝諸輪王)無量聲(無邊聲以響遍照)光聚(神通放光)發生(廣大。大轉輪。高佛頂。破魔)白傘蓋(異相奇特)勝佛(無比)尊勝(除障。捨除。摧毀。除魔。摧碎)廣生(極廣。最高。難都。辨事。黃色)已上依小野真言集內供道場觀傳事集等注之(云云)。   問。次大輪外七寶圍繞(文)說何事乎。答。如文今付之。勸修寺次第雲。八恆沙俱諸佛圍繞。其外七寶四面圍繞(云云)如何。答。今次第不出八恆沙諸佛。七寶外舉八大菩薩八大明王。勸修寺第一重輪中台不二大日攝一切佛頂八方右旋光聚乃至無邊聲八佛頂也。第二重八恆沙俱胝諸佛圍繞。一一方各可安一切恆沙俱胝諸佛歟。此外七寶前安輪寶。順旋圍繞(矣)理性院次第雲。八恆河沙俱胝諸佛乃至七寶眷屬圍繞(文)同勸修歟。廣澤次第舉八佛頂畢雲。此外七寶圍繞。八恆河沙俱胝諸佛如來圍繞(云云)此次第似七寶外有八恆諸佛(矣)。   問。八大菩薩八大明王何等乎。答小野略頌雲。最勝觀音馬頭尊。無邊慈氏大輪尊。光聚虛空大笑尊。廣大普賢步擲尊。白傘金剛。降三世。勝佛文殊大威德。尊勝除蓋不動尊。極光地藏無能勝(文)。   私雲。此中虛空者虛空藏金剛金剛手也。   問。召請結界何等乎。答。媔部C結界不動降三世任意(云云)。   理性院雲。召請大鉤召。結界不動劍印。慈救咒(云云)。   問。本尊讚何讚乎。答。以不動(云云)媔部C不動讚金輪儀軌普供養真言用之。仍殊此法相應歟。故用之。但御修法之後供養不出聲。只密密可唱之(云云)勸修寺本尊讚雲。   曩莫薩縛枳然野(一)摩姤悉尼(二)薩縛惹誠地(三)拏悉尼(四)野捨悉尼寧(五)方補縛弩迦(六)曼多謎(七)三摩沙他(八)尾地野知波(九)捨迦羅摩利寧(十)曩謨率都帝(十一)怛羅他利捨迦羅縛裡地曩謨率都帝(云云)。   問。禮佛句何等乎。答。次第下本尊並八大佛頂梵號出之。八大佛頂如道場觀。順次第唱之。理性院但唱本尊梵號。不唱八佛頂梵號..........(云云)勸修寺禮佛句如今次第。本尊八佛頂梵號也。又說雲(三十七尊次)。   南謨翳迦乞叉羅沒馱鄔瑟尼灑(一字佛頂)。   南謨馱奢尾沒馱〃〃〃〃(十字佛頂)。   南謨沒馱路者爾〃〃〃〃(佛眼)。   南謨薩縛沒馱薩埵(一切佛頂)   南謨地瑟馱達磨縛曰羅(護法金剛。云云)。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先智拳印(大師御傳云云。大陀羅尼奧咒......等。云云)理性院智拳印.。傳受集雲。師說雲。一切佛頂皆通智拳印(云云)次根本大印亦名一字心祕印明。一字心真言。歸命.。勸修寺雲。印相。二頭指屈入掌中。以二大指押(以大指頭押風指甲傍也)。   真言大陀羅尼(出大佛頂首楞嚴經第七)又小咒(最祕也云云)。   私雲。印文二頭指屈入掌者。玄祕印文同之。今屈二頭指甲(云云)注以大指押風傍即同意也。真言小咒最祕者。大陀羅尼奧咒怛爾也他(已下)今次第前印拳是也。   澤抄雲。印業障除印。五處真言陀羅尼。奧爾也他等。   私雲。此印言同勸修寺。兩流俱本尊加持用此一印言也(云云)。   理性院雲。次卒都婆印。陀羅尼。....(等除...也)。   私雲。理性院二印二明也。寶瓶印作卒都婆歟例如彌勒印祕決(矣)言除初句者。藥師心咒除彼句可為護耳。又金剛王院三部抄...句也。   次本三昧耶印言十字真言。真文分明也。   私雲。當流三箇印言為本尊印言也。 八大佛頂印真言 光聚佛頂印   勸修寺雲。地水入掌勿絞。豎合二風付火背。二空並豎(云云)。   私雲。今印文異言同。   黃色佛頂(內五古印)勸修寺雲。廣生佛頂(外五古印。云云)無邊聲佛頂。   私雲。兩流印文雖異印相是同。勸修寺雲。如前商佉相近口吹勢(云云) 八大菩薩印言   文殊。   今次第與玄祕印文雖異印相是同。胎藏文殊印少異。以二水付二地背之故。   除蓋障。祕雲。福智虛心合地水空入月空持水中。併合風火輪如持摩尼珠(云云)台藏同之。今次第媔部C或說二頭二中作寶形。是俱異說也(云云)祕雲。報恩院口決雲。但二風作寶(云云)理性院如堨I也。   問。佛眼法八大菩薩與此八菩薩同耶。答。四菩薩同四菩薩異。同中金剛印同言異。文殊觀音虛空藏印言俱別也。八大明王印言。   步擲。印文左右共作其相對立之雲者。此印者右三古印。左□□□□□□□□□□奪□□□□□□□□檢□榓礸□諑□□□饋褓□□□□□散□□□□□奐□樀□□姛□□□□送檢□□奪□□□□□□□□□□□□□□□□□□視兜膳□穛桌□□覘縷□□襤衽□□□  大威德真言....(云云)。   問。下舉此尊言...三字也。又布字觀雲。頂上.。心上.。腰.(云云)何今四字耶。   答。此事實難思。然玄祕又爾。守祖師說歟。今抄第一佛眼法中八大明王中大威德明三字也。   無能勝。問。印文結此印。安心者。掌仰安歟。又向胸歟。答。可尋之。佛眼法無能勝印十指圓合立(云云)又大笑步擲印又異今大笑步擲印也。又八大明王次第異今次第。彼步擲降三世大威德大笑大輪馬頭無能勝不動次第也。   問。八佛頂八大菩薩八大明印言何時用乎。答。媔部C八大佛頂八大明王八大菩薩。初後本尊加持二度可用。中間二度本尊印許也。凡行法時四處。本尊加持可用禮佛次一處。正念誦前後二處。字輪觀了一處也。仁和寺三度行之。小野方用四處也。加持真言皆三反可誦也。本說分明也(云云)報恩院御口決雲。小野本尊加持四處者。付行兩界用四處也。隨修行尊法別行之時唯用三處也。謂入我我入次初度本尊加持也。正念誦後第二度本尊加持。字輪後第三度本尊加持也(云云)故遍知院薄草子等皆用三度也。第三加持時可盡諸印言也。仍八佛頂等印第三加持時可用之也。   問。可爾何正念誦前出之耶。答。今次第未必頸次第故本尊加持印言。次盡諸印言也。依之玄祕本尊加持三箇印言。次出正念誦真言。其後舉八佛頂等印言(矣)此二十四箇印言一處用猶繁多。況兩處結誦乎。故理性院次第成此旨(矣)彼次雲。本尊加持印等。先智拳印.。次率都婆印言。陀羅尼奧咒正念誦本咒。或五字本尊加持如前字輪觀(五大如常)本尊加持大日本尊印明。如前八佛頂八大菩薩八大明王。已上各別印明用之。若略者總印咒用之。通諸佛歟。金剛虛空合掌。 八大佛頂替之   八大菩薩諸菩薩印咒(如台藏)   八大明王一切持金剛印言(如台藏)。   次佛眼加持(如常。云云)。   私雲。今次第雖舉普通佛頂印言。總別俱用無略儀歟。不出菩薩明王總印言故。然可隨時歟。佛眼法七曜八大菩薩八大明王用總印言故。例亦可爾乎。   問。普通佛頂印文十指深交有何由乎。   答。私雲。十佛頂義顯歟。例如十一面印時深交表十一面(矣)故金輪佛頂·軌雲。修行者。若為事像急速不能遍結十佛頂印。但結此印。誦諸佛頂真言。普通於修行亦無亡失(文)。   熾盛光佛頂印言。熾盛光儀軌雲。若誦此真言者。所有執曜惡星陵逼本命胎業宿等皆悉變為吉祥。遠離生死流轉疾成無上菩提也。   私雲。次第大日劍印者文名也。小野僧正作也。下所舉攝眼毒女又同作也。   問。正念誦真言何等乎。答。出二箇言。初十字真言。第二祕密一字心者.也。歸命.如上出之。第三大佛頂小咒陀羅尼奧咒(玄祕同之)理性院本咒或一字或五字(云云)。   私雲。本咒者陀羅尼奧咒。一字者.。五字常五字真言歟。勸修寺雲。觀其真言字從口遍十方法界皆成佛身。各各放無量光。加持護念行者(云云)。   澤抄雲。正念誦。唵摩訶縛日羅瑟抳灑吽怛路懶利惡吽(云云)。   媔部C是大勝金剛真言也。用之大佛頂真言。但彼.上加.。是不然也。   問。字輪觀何乎。答。五大理性院雲。五大(如常)勸修寺雲。字輪觀圖(私雲。此觀雖非當流所用甚深故截也) T79032501.GIF (中二字本尊種子也。兩部不二故並用二字。是即理智冥合成佛體也)。   (觀我心中有.字。成八輻金輪王。其上有..字。及八佛頂種子右旋住。一一字明放無量雜色光。射十方佛剎。爾時十方諸佛以八輻花輪擲行者頂上。此輪放光明照行者身心。三業極重罪悉消滅忽成佛身。不似結護供養速得諸佛三昧。十方諸佛不見自身。況餘菩薩乎。不見自身者約無見頂德論此故也)。   問。散念誦何等言乎。答。如次第出之。理性院雲。佛眼。大日。大陀羅尼小咒。大勝金剛。八佛頂(成普通佛頂)佛慈護。不動。大金。一字(云云)勸雲。八佛頂並部主真言可用之(云云)澤抄雲散念誦。佛眼。大日。大陀羅尼不動。難勝。忿怒。一字(云云)金剛王院三部抄雲。大陀羅尼以一萬八千反為限。遍知院僧都常修此法滿一萬八千反。   問。伴僧後加持何等咒乎。答。伴僧咒大陀羅尼後加持咒小咒。理性院雲。御加持小咒或不動(云云)澤抄雲。後加持用恆爾也他咒。伴僧八口若二十人。   訶誦大陀羅尼(振鈴以後一時別七反。云云)勸修寺雲。後加持金輪真言(云云)。   問。護摩作法如何。答。   火天段(如常)。   部主段(以佛眼為部主)。   護摩抄雲。部主金輪。自加持智拳印一字明。召請大鉤召。印明如上。諸供物如上。撥遣准召請(云云)。   勸修寺雲。部主孔雀明王。   理性院雲。部主佛眼或不動。此法滅罪第一也。若為菩薩為亡者部主阿彌陀。增益部主寶生或如意輪(云云)。 本尊段   護摩抄雲。自加持(虛心合掌以二頭指入掌中。以二大指押之。歸命.)。 召請(印如上。以頭指召之如上)諸供物(同咒)加持物(同咒)撥遣(准召請云云)。   私雲。召請撥遣違今次第。可知之。 諸尊段   護摩抄雲。諸尊八大佛頂八大菩薩八大明王。自加持本三昧耶印...........................召請同印。十指召之同明。諸供物同明。普供養。撥遣准召(云云)。   勸修雲。諸尊八佛頂(云云)理雲。八佛頂三十七尊(如常。云云)。   三部抄雲。諸尊段二說。一三十七尊(如常)一八大佛頂以各別明供之。但三十七尊如例供之。八大佛頂頂相副供之。以此為好(云云)。   澤抄雲。諸尊段八大佛頂之。或中置大日普通佛頂印言(云云)。   問。大佛頂四法本誓中何乎。答。今次第敬愛息災調伏修之(云云)勸修息災增益。澤抄雲。息災理性院滅罪增益。小集四法中不出之。本誓中天變舉之。仁記中不舉。本誓中產生舉之。妙抄天變舉之。   問。壇場莊嚴如何。答。如次第記。澤抄雲。但大壇護摩壇不辨行之。不用小壇(云云)。   問。或說以十六枚鏡置壇上(云云)其說何。   答。授心抄上雲。鏡十六置大壇說護摩壇時作法也。口傳雲。造明鏡入箱中安置大壇上。每時執五古以小咒令加持之一百八反。結願後見鏡者得眾人貴敬。得萬人愛敬。除心中眾患所願速成就(云云)此事為祕事也。又雲。置十六香爐大壇(云云)香呂者十六口火捨。此火捨每方相替燒之。北方(沈香)東方(白檀香)南方(安悉香)西方(蘇合香)中方(甘松。青木。雞舌。薰陸。零陵。云云)□□駁□□□□□隔R夾□□□□橛□逆□糕□□倫襼□□□□飀□  問。本尊何佛乎。答。授心抄雲。有二說。大師御傳以攝一切佛頂輪王可為本尊(云云)攝一切佛頂者金輪佛頂也。大日金輪為本尊也。禪林僧正傳雲。白傘蓋佛頂為本尊也(云云)。   私雲。二傳金輪授一切如次金台大日所變。異今金輪。則為攝一切佛頂。聊相違歟。可尋決之。   澤抄雲。本尊事用大佛頂曼荼羅也中尊大日金輪。後釋迦金輪。迴七寶。左右有竹草之是也。大佛頂者大日金輪也。最勝佛頂名一字金輪。〃〃〃為大佛頂也。大日金輪者以七師子為座。首著寶冠。住智拳印也。釋迦金輪螺形。以須彌山為座。是天等之主也(定印上置輪)此大佛頂曼荼羅一字金輪法共通也。但金輪曼荼羅不可用之。   私雲。此說同授心抄歟。此等作法雖非當流所用為才覺出之。   問。文卷何乎。答。支度如次第載之。   又支度卷數如遍知院支卷集並師支卷集。檢可見之。   問。請書請文如何。   問。大佛頂本經儀軌何等乎。答。 大佛頂如來放光悉怛爾缽陀羅尼一卷(請來)大佛頂如來道場儀軌一卷(運)大佛頂碑一卷(叡)大佛頂如來密用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十卷(貞元錄)。 大佛頂通了曼陀羅一張。注大佛頂陀羅尼(運)大佛頂疏一部三卷。大佛頂廣聚陀羅尼經一卷(仁)。 金輪   問。金輪佛頂有幾種乎。答。有三種。一者大日金輪。即智拳印大日坐日輪是也。二者釋迦金輪。是羅髮形住法界定印。印上置輪坐須彌座也。十卷抄第二雲。大日金輪以七師子為坐。有寶冠智拳印也。釋迦金輪羅髮形。以須彌山為坐。是天等主也。定印上置輪(云云)小野僧正雲。大日金輪法身。釋迦應身。我化身(云云)妙抄(引之)。   私雲。此中今本尊是大日金輪也。即身義雲。大日尊一字頂輪王(文)元抄雲。大日金輪身金色。載五佛冠眾生座如常結跏趺坐。仰左手掌當心置輪。右手作施無畏(云云)可尋之。釋迦金輪佛形如釋迦像作法界定印。當臍上置輪(云云)。   問。今尊種三何等乎。答。今次第種三十二輻金輪(云云)妙抄雲。有二說。一說如今文。或雲.十二輻輪師主祕說也。小野傳(云云)金寶同今次第歟。玄祕又同。但或傳種.(云云)澤抄如今次第也。授心抄雲。種子.三形金輪(八輻千輻云云)勸修寺院雲。初重如今次第。第二重種子.三形千輻輪(是最祕也)第三重種子.三形如第二(最祕也。云云)奇特佛頂經第一(印契品)雲。即觀十二輻金輪(文)。   問。勸請發願何等乎。答。如次第下出之。勸請集同。理性院同。勸修雲。一字金輪遍照尊八大佛頂轉輪王(云云)澤抄三句同勸。下句同今次第也。發願理性院雲。本尊界會一字金輪八大佛頂諸大轉輪(云云)。   澤抄同。但第三句或說最勝佛頂(云云)。   問。今道場觀依何乎。答。依玄祕文也。   澤抄雲。壇中有.字。變成七寶宮殿樓閣。樓閣中有七師子座。座上有.字。成八葉白蓮花臺。臺上有日輪。輪中有.字。變成八輻金輪。輪變成金輪王遍照如來。形如索月。以一切相好用莊嚴法身。截金剛寶冠。輪鬘為首飾。眾寶莊嚴具種種校飾身。持智拳印。輪王前葉上觀佛眼。全七葉上右旋布列。七寶眷屬圍繞。   私雲。七師子坐理性院八師子坐(云云)理性院同澤八輻輪也。勸修寺同今次第十二輻輪也。   問。大佛頂尊勝佛頂八佛頂圍繞金輪佛頂何不然乎。故西雲。略軌說曼陀羅。於一一葉上右旋布列。輪王七寶所謂金輪象馬珠女丘及主藏。當第八葉安佛眼尊。十佛頂眷屬前後圍繞(文)又頂輪王經第二雲釋迦牟尼佛復觀頂輪王。於佛左邊不遠畫白傘蓋頂王○自勸輪王去白傘蓋頂王不遠高頂王等(云云)。 此等說以八佛頂寧非為金輪佛頂眷屬乎。答。主伴義隨宜。何必一同(矣)如熾盛光佛頂者。以佛頂文珠金剛手七曜九執等菩薩天等。注為眷屬。無八佛頂圍繞義乎。但至要略軌者。十佛頂是佛眼所具德故云爾歟。依之瑜祇經中上雲。觀作一切佛母身。下雲一切佛眼輪王。是即佛眼佛母身具十佛頂德。故名一切佛頂輪王也。次於經文既釋迦觀頂輪王。是釋迦金輪也。何以彼為大日金輪難乎。   問。金輪五言儀軌雲。如世金輪王具七寶眷屬。如來頂輪王以佛無上寶為眷屬圍繞(文)此意如世輪王具七寶。出世金輪佛頂具八佛頂無上寶也。故頂輪王儀軌雲。一字頂輪成本尊。坐八葉蓮花。於一一葉上想佛眼尊(文)既雲一一葉上。八葉上豈非觀八佛頂乎。答。兩軌文答者潤色。五言軌以金輪佛頂七寶對世輪寶等雲佛無上寶也。次念誦軌文者。一一葉上想佛眼尊者。佛眼具八佛頂德之義也。若不爾者前葉居佛眼。七葉如何安八佛頂乎。故知佛眼雖居前葉。其德通八方故云爾也。五言軌雲。佛眼如來母其寶居八方故無失(或八佛頂可為眷屬歟。法務抄雲。十佛頂眷屬圍繞。云云)報恩院記雲。佛眼八體事。   私勘雲。時處軌雲。寶輪寶左前。餘寶右旋置佛眼。如來母共寶居八方(文)以此文居佛眼八體歟。尚是不可然。文心可思也。追勘之憲深。又金輪曼陀羅佛眼八體居三密房今案也。是誤也(一落乞字)頂輪王念誦儀軌。文字落Ую本ЯЪ如此圖也(云云)。 問。中台有熾盛日輪(文)注日輪有何故乎。答。御口決雲。日輪表果地智德。又日月中日輪行度速疾故。表此法悉地速疾也。又餘法悉地不成時修此法成悉地。故雲。儀軌雲。若不作此法彼法不成就(文)。   問。金輪威德勝故斷壞餘法。何餘法悉地依此法乎。故儀軌雲。謂輪王威德斷壞諸法故(文)何。答。修諸尊法時恐彼斷壞故。散念誦時用一字請加被為成我法悉地也(云云)又愚案雲。此尊威力斷壞餘法。如日輪滅闇故歟。   問。一字頂輪王(文)何一字為名乎。答。御口決雲。淺略義.一字為種子故也。深祕義。儀軌雲。顯勝絕不共。唯佛一體(文)意菩薩功德皆歸此尊。故得一稱之義也。此義一切佛菩薩中此尊獨得故雲勝絕不共也(云云)。   問。諸尊多分以一字為種子可得此稱。又大日是普門體。豈無不共義乎。答。諸尊又雖一字為種。非如今尊種明俱一字故誤。又餘尊雖一字為明。多字明中取一字故異。今尊本一字也。又大日雖普門體兩部各別。今尊二界不二故彼此異也。勸雲。本尊兩部不二成此佛體也(云云)。   私雲。金界大日居台藏日輪。是兩部不二義也。種子三身一體義至下可辨。又御口決雲。金輪壇佛眼理置葉。佛眼壇金輪智安葉。互雖有主伴義實顯理不二之義也。   問。圍繞眷屬澤抄理院等佛眼七寶次第也。何後佛眼舉乎。答。今次第依經說歟。要略軌舉七寶畢雲。當第八葉想安佛眼尊(文)。 T79032801.GIF (瑜伽儀軌(不空)雲。白肉色。著赤衣。二手持兵寶持金剛虛空戴天冠。無能勝為師。佛眼如來母共寶居方(文))。   (身赤色。三面四臂。左右面青色。右第一手作拳。舒頭指高舉。次手左一手持一古杵。左二手皆持三戟叉。著天衣)。   (身色水精。住定印。兩目微笑。住白蓮花月輪中)。   (身色索月。住大智拳印。處白蓮花月中。戴五智寶冠。坐八師子座。以輪細嚴身)。   (白色女形女天女)。   問。此法召請結界何等印言乎。答。理性院雲。召請大鉤召。結界劍印慈救。金剛王院雲。結界辨事佛頂(云云)。   問。讚何等乎。答。四智讚。此尊無本尊別讚歟諸次第中不出之。   問。禮佛句何等乎。答。下出也。薄或......(云云)理性院雲。..........。勸院雲。曩謨翳迦乞叉羅沒馱野瑟尼灑(一字佛頂是本尊禮也)曩謨陀奢尾沒馱鄔瑟尼灑(十字佛頂)曩謨沒馱路奢爾〃〃〃〃(佛眼)曩謨薩縛沒馱薩埵〃〃〃〃(一切佛頂八佛頂也)曩護地瑟吒達摩縛曰羅(云云)。   私雲。此中理院禮佛真歟。一字佛頂梵號故。今次第梵號佛頂金輪其文似上下歟。薄....闕。佛號應雲。..(歸命)....(字)..(佛)..(頂).(佛也)勸說十字佛頂眼等。豈非當本尊兼歸之。   澤抄雲。南無一字金輪(三反)南無諸大傳輪(云云)。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三印三明也。先智拳印.。妙抄雲。三寶院權僧正傳智拳印。歸命.(云云)。   私雲。智拳印儀軌名覺勝印。此印表即身成佛義。故雲。軌雲。現證大菩提故名覺勝印(文)所謂以行者有漏五大通入本尊無漏五大之義。又以眾生命風續法身大空之義。可思之。金剛頂經說因業等虛空。大日經雲不捨於此身遊步大空位。甚深甚深。   更問。真言.字....四字合成也。謂.是有義。.損減義。.加.破三有之義。即破有法王應身也。.塵垢義。又加.斷客塵煩惱之義。斷惑是智用故報身也。.吾我不可得義。無我中大我是法身大我也。今此三身大日三身故。即身義雲毘盧捨那三身果位。二教論宣大日三身。故此.字即身成佛言。故大妙金剛經雲。若修三摩地當於自心觀部嚕吽(二合)而成佛頂輪王形量盡虛空法界無有邊際。迥然清淨得成佛身。無有生死。不轉肉身得無漏果(文)此文理性院最極祕事口決相稱(矣)大師二經一論造即身義之時。以一字頂輪王三摩地最初被舉之。有深意者歟。 次勝身三昧耶印言。印表示等如次第記之。言功能者。儀軌雲。此毘盧捨那佛三字密言共一字無異(量歟)適以印密言印心成鏡智。速獲菩提心金剛堅固體。印額應當知成平等性智。速獲灌頂地。福聚莊嚴身密語。印口時成妙觀察智。即能轉法輪。得佛智慧身。誦密言印頂成成所作智。證佛變化身。能伏難伏者由此印密言加持自身成毘盧捨那佛虛空法界身(文)大師以此文證即身成佛義(給)此印表金輪身形。故雲勝身。此印此尊三昧耶故雲三昧耶也。 後本根本印言   根本印玄祕妙抄授心抄薄草子等同之。念誦儀軌雲。結印雲五處。真言歸命.(取意)印文如今次第。要略記雲。以二輪並豎二蓋平屈兩[}/即] 。頭相跓於二輪甲上(文)前軌屈二頭指。捻二大指頭上(文)今軌雲甲上似異。然大指頭雲甲上歟。今次第置二大指上(云云)此意也。二輪等者。彼軌中以輪蓋光高勝五佛頂。如次配大頭中無小也。御口決雲。二風屈兩[}/即] 捻二大頭時。二風甲背不合也。又妙抄雲。勸修寺法務傳祕印雲。二手外縛二中指豎合端如劍形。屈二頭付二中背(云云)祕雲。金剛界五佛灌頂中遍照尊印也。真言如上(云云)(歸命.也)玄祕又舉此說也。金寶雲。印有三。一用智拳印(前師授此印)一內縛立二中指屈上[}/即] 如劍。以二頭指付中指上[}/即] (後師授此印。大日劍印。云云。有之)一後師雲。凡此尊印有此三也。真言歸命.。口傳雲。其上可加孔雀明王咒也。大日劍印(見)。究竟祕事也(先後兩師俱授之。云云)。   私雲。三印者三字誤歟。初後二師二印故。又大日劍印印又異。彼雲。以二手當心合掌。屈二頭指中[}/即] 橫相跓。以二大拇指並押二頭指上[}/即] (文)內縛合掌異。又真言歸命.....(云云)。   問。真言注依口傳用之(云云)口傳何事乎。   答。若有所求事殊作祈請時結此印。本尊真言加孔雀明王言誦之。為祕事口傳也。理性院授心抄出三印三明之中。第三根本言。次更用孔雀王印言也。前二印言全同本次第也。根本言..........(云云)彼抄雲。若有祈請所求一切事者。於此應加孔雀王陀羅。孔雀王印。以二手內相叉。直豎檀惠。頭相跓。禪智亦直豎並相跓。其印即成誦真言三反或七反。與頂輪王合誦。應如此真言句誦真言曰。   唵摩廋拿迦蘭帝娑婆賀(云云)。   又勸修寺最祕雲。先結勝身三昧耶印誦一字明。次結智拳印。誦加句真言。以孔雀王印亦同誦加句真言(云云)。   私雲。理性院三印言外加用孔雀王印言。勸修寺智拳印誦加句言。今流根本印請加句言。隨在何印用加句言。句祕傳也。   問。孔雀經本尊加持本尊咒下在加句。今何異彼乎。答。加句隨宜歟。故澤抄金輪法本尊加持雲。.........(云云)今次第又非無其例。光明真言本咒上加之。具如下孔雀經法時辨之。法務抄雲。內縛孔雀印........(云云)又........(云云)。   問。三種印言俱大日金輪印言耶。答。御口決雲。或傳雲。第一印言大日金輪也。第三印儀軌雲。曩莫三滿多沒馱(引)南步嚕唵(三合云云)。今所出真言非儀軌說。依口傳用之。此印言釋迦金輪也(云云)然此流習三種印言俱通釋迦金輪也。   私雲。初二印言出時處軌。但應大日金輪印言。故大師釋彼軌文雲。謂大日尊一字頂輪王(文)第三印言應釋迦金輪歟。一本軌雲。釋迦牟尼如來○一字頂輪王(文)薄口決但明不爾。釋迦金輪明雲。............青表紙雲。釋迦金輪印。二手外縛。二中指如蓮葉。真言雲。歸命烏瑟尼灑唵...(云云)。 次辨事佛頂印言。薄草第三加持時用此印言。理性院第三加持時八佛頂總印七寶印咒用之。儀軌辨事功能雲。辟除一切不祥諸作障者(文)。   問。字輪觀何等乎。答。薄雲。五大(云云)授心抄雲。心月輪上.字功能觀之(云云)妙抄雲。軌雲。思惟其字義。諸法本無壞無塵亦無深。清淨如虛空。如是順逆可觀之(云云)。 T79033001.GIF 問。散念誦何等乎。答。如次第出之。理性院雲。佛眼本尊孔雀大金(云云)又勸修寺或次第雲。佛眼孔雀本尊白傘光聚高佛頂勝佛頂不動大日(云云)澤抄雲。大日(金)佛眼本尊孔雀不動無能勝(云云)三部抄雲。佛大本尊佛慈護辨事普通孔雀無能烏瑟Дс大金佛眼(小咒)。   問。伴僧咒何等乎。答。三力金打後佛眼咒。振鈴後一字真言唱之。一字金後胎藏大日真言加歸命唱之。澤抄雲。但三力偈後佛眼真言。振鈴以後至於後鈴本尊咒不打一字金也。又雲。或雲。振鈴以前誦佛眼真言。鈴以後本尊咒。一字金前誦大日五字真言。妙抄雲。金打後真言。曩謨薩縛沒馱冒地薩埵縛(二合)南阿尾羅吽欠。權僧傳雲。......後說小野說師主傳也。前說法務傳也(取意)授心抄雲。三力偈後佛眼咒。初鈴後加歸命。一字咒後鈴後胎藏大日真言加歸命句。或金界大日言(云云)。   私雲。御口決雲。諸說雖不同如今次第注可用之(云云)。   授心後鈴後者誤歟。一字金後歟。   問。後加持咒何等乎。答。辨事佛頂真言(云云)澤抄雲。後加持一字咒(云云)妙抄雲。御加持本咒(權僧正傳圓宗寺御修法之時彼用也)又說辨事佛頂真言五佛頂經出。曩莫三滿多沒馱南唵吒嚕(二合)滿馱娑婆呵(云云)。   問。護摩作法如何。答。護摩抄雲。   部主(孔雀明王)。   自加持(孔雀明王印言)召請(同印。外縛以二頭指召之。同明)諸供物(同明)撥遣(准召請)。 本尊段   自加持(智拳印一字明)召請(大鉤召)諸供物(同明加歸命句)加持物(同明)撥遣(准召請)。   諾尊(三十七尊如常)。   理性院雲。部佛眼。印五眼印。又五古印明。........又.......。澤抄雲。..爐底輪中心可書.字。本尊段(用智拳印一字咒。芥子同)後火天段(中心至佛眼迴七星大鉤召印言云云)三部抄雲。部主段(佛眼)諸尊段(三十七尊加入佛頂云云)。   問。今法曰法本誓中何等乎。答。小集曰法中息災本誓中不出之。仁記曰法中如先本誓中央變產生出之。妙抄同之。今次第息調增出之。授心抄雲。金輪法者普通息災法。本軌行者面向東修之(云云)然可增益有摧破用。仍除伏法可修之(云云)澤抄雲。付增益修之(軌曰。瑜伽者面東文。但普通付息災師說也。云云)。   問。支度卷數如何。答。如覺洞院遍知院支卷集。御記雲。金輪時處儀軌大師御筆本非御請來。仁珍等請來也。   尊勝法(梵號...........密號除魔金剛)。   問。今此尊號密號何等乎。答。梵號.....。密號除魔金剛。問。此尊有幾種名乎。答。有六名。故七卷抄雲。尊勝佛頂摧碎佛頂除蓋佛頂除業佛頂捨除佛頂(云云)。   問。此尊種子三形何等乎。答。種子.三形三古鉤(玄祕同之)理性院寶心傳同之。宗命傳種子.三形塔(云云)。   七卷抄雲。種子...。三摩耶形金剛鉤(善無畏軌)蓮花鉤(攝一切佛頂經)一古鉤(小野圖云云)。   問。勸請發願何等乎。答。如下出之。勸請發願流同理性院。宗命傳雲。本尊界會尊勝佛八大佛頂諸佛頂。   問。觀中大日住法界定印坐八師子座(文)說何事乎。答。如文。問。儀軌雲。大圓明內各坐九聖者中心大毘盧捨那如來。頂載五智寶冠。坐七師子座。結跏趺坐。結法界定印(文)印並座相違如何。答。御口決雲。七師子表七覺分。八師子表八聖道歟。何所座義隨宜歟。金輪座又有此不同也(云云)法界印者。玄祕雲。二卷儀軌上雲。淩乃用大日法界印。加持五處。即成具足五分法身。具萬德之身。其法界印相以權智各作金剛拳。智手執權風幢。加持五處。便任當心上。己身為毘盧捨那如來三身(文)(成身處文)又雲。中圓畫毘盧捨那如來歟。戴五佛冠○於七師子上結跏趺坐。手結法界印(云云)(曼荼羅處文)。   私雲。案此二文意。中尊住智拳印。若爾可.字。何故今用.字乎。答。今曼荼羅中尊用.字事。又是同軌圖曼荼羅也。豈乍依二卷軌捨圖意乎。但以圖與文相違者。圖表理。文舉智顯大日不二也。或書.字。或書.字。共無失(云云)已上。   私雲。彼玄祕道場觀。又.字法界定印也。今用.字者。指圖曼荼羅歟。彼玄下出圖中無畏軌圖中尊.字也。不定軌圖中尊.字也。   口決雲。或說以.字為種子。而今種子.字是全法界定印。尊形台種尊互顯表兩部不二義也。左右安不動三世。兩部教令輪即顯此旨也(云云)御記雲。尊勝中央。攝一切佛頂金剛界之大日也。種.也。但法界定印。是兩部不二之義歟(云云)又中央大日則尊勝也。三井傳圖像大日寶冠有七佛頂形大日即尊勝也。仍八大佛頂也(云云)愚案二卷軌兩處文如玄出之。又一卷軌上雲。結法界印。下雲。手結法界印。兩軌兩處文分明。設種子.字.字尊形唯金界智拳印大日也。法界定印者傳寫誤歟。依之常喜院十卷抄又雲法界印。又遍知院本佛尊勝。彼又智拳印大日也。又澤抄雲。其中因明有.字。成法界率都婆。變成大日如來。戴五佛冠。瓔珞嚴身。住智拳印。於七師子上結跏趺坐。又勸修寺深祕習雲。大日為本尊。故可思惟中央圓明內有可嚕吽字。成鉤形。鉤形成大日尊。此尊住法界定印。智證大師圖中作法界定印。即此意也。可觀此印相上承金剛鉤。即同尊勝佛頂手印相也(云云)。   私雲。此說法界定印大日也。儀軌權智者權與智也。即正體後得也。左手雲權。右手雲智。以兩手配二智也。大疏第六釋經權智雲。智誦領解前偈中覺本不生。方便謂領解前偈中加持神力(文)方便者指權也。   問。今曼荼羅尊位依何文乎。答。御口決雲。善無畏二卷軌中八方八輪安八大佛頂。不空一卷軌中八方輪安八大菩薩。二卷軌意八佛頂出生八大菩薩八大明王之義也。一卷軌意以大菩薩出生八大佛頂八大明王之義也。今文依二卷軌也(云云)。   私雲。九尊圖位次第並不降二尊香呂飛天等。皆以依二卷軌中修瑜伽品文也。但儀軌中不舉種子。儀形等分明出。   又彼軌曼荼羅品雲。九聖者等中心圓中畫毘盧捨那如來。四面尊勝等。四頂輪王○四隅波羅密菩薩。四隅半月。中心各畫四大轉輪王。各畫四供養波羅密(文)又一卷軌雲。其九位者。中央安毘盧捨那。右邊觀自在菩薩。此菩薩後安慈氏菩薩。大日後安虛空藏。此菩薩左邊安普賢大日左邊安金剛手。此菩薩下安文珠。此菩薩左邊安除蓋障。此菩薩左邊安地藏(取意)。   私雲。兩說共異今次第。後圖玄祕中有之又勸修寺習依不空軌觀自身作金剛波羅蜜佛菩薩像之文。用金剛波羅蜜印言。次又依相己身成本尊已示文。用瓶印陀羅尼也。故述雲。以大日如來住金剛波羅蜜法門言尊勝功德(矣)所以金剛波羅蜜功德為此法悉地也故散念誦加用此小咒。又護摩本尊段可用此咒也(云云)深祕大日義。以大日為本尊之義。至下可辨之。   問。.字變成鉤(文)何強尊勝舉三形乎。答。御口決雲。當本尊故三種具舉之。問。若爾中央不安尊勝置大日乎。答。御口決雲。大日是所歸法身故安中央。尊勝所變應身而當本尊故安前葉。七佛頂是尊勝別德化身故安左右後葉也。故儀軌雲。一切佛頂心最高勝故號為尊勝佛頂心(文云云)。   私雲。此御口決違下口傳文。然終無違下口傳。專以大日為本尊之意也。今御口以尊勝為本尊之義也。各據一義不相違耳。   問。若爾大佛頂法八佛頂尊勝何居後葉乎。答。彼法中央攝一切佛頂是本尊。尊勝非本尊故爾也。問。後入唐傳以白傘蓋佛頂為本尊。何彼居左邊葉乎。答。大師御傳以一字金輪為本尊。是即中央攝一切佛頂故。彼義不可依用歟。問。有何故大佛頂尊勝各八佛頂座位種子有異乎。答。座位不同者。尊勝八佛頂無畏二卷軌並一卷軌說四方四隅次第。是為其次第也。大佛頂八佛頂光聚為前葉(當尊勝後葉)順旋無量聲在前左隅也(當尊勝後右隅)是又大佛頂經軌說歟。此外小野真言集最勝為始。極廣為終。順旋次第也。台藏次第白傘為始。無量為終。此非順逆次第也。種子不同者。金寶第六雲。最勝..無邊..光聚..發生..白傘..勝佛..尊勝..廣生..上字小野真言集大佛頂次第並理趣房等傳也。下字內供傳也。八大佛頂種子更有異說。謂二卷儀軌上可見之(云云)。   私雲。八佛頂兩箇種子上字大佛頂種子也下字尊勝八佛種子也。此中光聚尊勝種子同。餘異本說可尋之。   問。大佛頂八法佛頂種三尊具舉尊勝七佛頂何不爾乎。故澤抄具舉之乎。答。大佛頂法八佛俱伴故八佛頂同。尊勝當本尊故。七佛頂伴故有異歟。但至澤抄者。八佛頂同注舉種三尊。尊勝本尊故異七佛頂。儀形手印等具顯之也。故文之中同前有.字成鉤。鉤變成尊勝佛頂。兩手臍下如入禪。掌中承蓮花。花上有金剛鉤。戴五佛冠。於蓮花臺結跏趺座。或又大佛尊勝影略互顯歟。澤抄大佛頂八佛頂不出種三。彼又互顯歟。又尊勝軌中不舉種三。八佛頂皆明。其身莊嚴手臂所持等耳。問。口傳雲。不空軌大日外無尊勝(云云)抄何文乎。答。不空軌雲。想道場中須彌山。於山頂上想七寶樓閣中毘盧捨那佛與八十俱胝十地滿足菩薩摩訶藏以為眷屬而圍繞(文)又雲。自想己身成本尊。己○即誦尊勝陀羅尼曰○所誦之聲不高不下。一心緣觀毘盧捨那佛了了分明(文)。   私雲。上文大日為本尊。下文雲己身成本尊。誦尊勝咒。一心觀大日。是即大日尊勝一體義(矣)。   勸修寺最深祕義。以此二文為證。以大日為本尊也。其道場觀等異常曼荼也。無畏軌上雲。大圓明內分為九圓。八箇寶瓶十一箇金剛杵四箇寶輪八箇寶輪。八寶瓶中豎八金剛杵。承四金剛輪。金剛杵者獨古。曼荼羅中以三古分界道。今與此異。謂圖畫像顯露。示人故存淺略義。道場觀行者獨了。豈非深祕乎。今三古表淺略。一古示深祕者。三古表以三尊功德分界道。三尊者大日尊勝光聚也。大日中央可為曼荼羅上聖。尊勝.為種。是本尊也。光聚佛頂印三昧耶。是成本尊德(是以淺略家或尊勝成光聚為今本尊也)故以此三尊功德分界道也。獨古作界道者。顯唯大日一法身功德成曼荼羅也。故今以大日為本尊。是深祕也。 T79033201.GIF 大日為本尊。故可思惟中央圓明內有可嚕吽字。成成鉤形。形成大日尊。此尊住法界定印。智證大圖中作法界定印即意也。可觀此印相也。承金剛鉤即同尊勝佛頂印相也。   又野決雲。尊勝如法尊勝此本尊金界大日也。種子.尊形金台不二義也。石山道場觀種.尊形法界定印得心歟(云云)又澤抄師說雲。中台大日種子.變成金鉤。鉤變成法界體性智尊勝。住智拳印。座七師子(文)。   私雲。此等又成大日即尊勝義(云云)。   問。智證請來曼荼羅大日不動降三世(文)其形像如何。答。醍醐寺遍知院堂本尊即此曼荼也。中尊金界智拳印。大日光中有三十七尊形像。脅士左不動如常。右降三世二臂(異常像也)勸修寺深祕傳.字成鉤鉤成大日尊。住法界定印。智證大師圖中作法界定印此意也。印上承金剛鉤。同尊勝印相也(云云)。   私雲。此意中台大日雖為本尊種三是.鉤也。   理性院大日種三.塔。尊法界定印也(不安鉤)智證曼荼羅勸修寺說遍智院造智定是異。正不如何。祖師記作未資邪正雖難知。本儀軌雲手結法界定印。雲智拳印。儀軌又分明也。又常喜院所持曼荼羅中尊智拳印大日。光無種子尊形等。左不動。左手持索。右手持鉤(有火炎)右二臂降三世。左手拳持乳前。右手執三古杵。三尊俱坐像也。遍知院三尊同此歟。勸修寺智證請來雲法界定印。頗不審(矣)報恩院御記雲。智證請來雲。曼荼羅只中央大日。左右不降二尊也。此外尊勝無之。遍知院堂本佛是也。故僧正令造立也。此習三井珠令祕密也。其相承三井覺猷大僧正兼意阿闍梨常喜院故僧正愚老。其後當流又令祕之。故圓滿院僧正愚老令尋申之處。大驚歎件本尊御經藏有之。年來不審之處令聞之殊所感也(云云)愚老退出之後。不日開彼經藏。拜見之(云云)委細口傳趣不可記之(矣云云)。   問。二臂降三世依憑何等乎。若尊勝觀圖曼荼中降三世。或六臂或四臂。光臺院御室御本尊尊勝曼荼羅。半月中四臂降三世圖之。若爾二臂何怪。無畏一卷二卷儀軌俱四臂。不空軌不出降三世不動。常圖六臂。依何乎。無畏軌上雲。下左邊畫降三世尊。於半月輪邪立走勢。青色狗牙上出。四手。兩手結三昧耶印。一手結心印。一手執縛折羅。左邊三角赤光中畫不動尊。於盤石上半跏趺坐。一目怒出。一目合咬。下脣一邊反出。赤髮交鎖垂下左邊。身復肥滿如童子形。右手把劍。左手執索(文)。   問。不動三世居三角半月。有何由乎。答。御口決雲。不動菩提心體故三角火輪形也。所謂淨菩提心斷人法戲論如火燒薪。故雲見我身者發菩提心。可思之。三世半月風輪形。即顯菩提心用。謂本有菩提體依修生智用而顯現如風令火增感也。或師傳雲。尊勝曼荼羅表五輪。謂中央月輪是水輪。三角火輪。半月風輪。六箇飛天空輪。五淨居天空居天。故此五天加善住天子。故成六天也。下香呂是地輪也(香呂灰置故。灰地攝也)道場觀初雲。五大所成法界宮兼之。問。觀中前有香呂像上有寶蓋(文)如何可訓乎。答。有二說。像字屬上句讀之。或屬下句讀之。屬下句為正(矣)故儀軌上雲。兩明王中間修瑜伽者座前香呂。其像上畫寶蓋。兩邊畫六箇垂雲首陀會天。童子形。半身踴出。各執香花寶鬘等(文)既雲其像。可屬下句也。   問。召請結界何等乎。答。薄草雲。召請大鉤召。結界不動(或降三世)問。讚何等讚耶。答。下雲。四智不動(云云)問。禮佛句何等乎。答。如下次第出之。   問。禮佛梵號何等乎。答。媔部C怛□嚕迦烏瑟尼沙尊勝梵號也。若欲略時只是許用不唱八佛頂也(云云)常院圖像抄又以此為尊勝梵號也。   問。八佛頂中有尊勝梵號。何更舉之乎。   答。私案雲。今約本尊邊。下依八佛頂義歟。例如阿□寶生等禮佛再舉。三十七尊邊本尊邊異故。勸修寺雲。本尊梵號。南無阿哩野(聖者)鄔瑟抳灑(佛頂)尾惹野(尊勝)曩摩(稽首)尊勝梵號。南毘只羅嚕鄔瑟抳灑(云云)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先瓶印言。出不空一卷軌故。軌雲。二手合掌也(如次第出)即誦尊勝陀羅尼曰謂七反。上下散頂上(文)又出大妙金剛經也。玄祕抄同之。理性勸修澤抄又同(矣)宗命次第寶瓶印。小咒........(祈願)莎呵又業障除印陀羅尼(云云)又印智拳印。出金界軌(矣)妙抄禪林寺傳雲。用智拳印。大日真言(祕事也)醍醐權僧正傳雲。外五古印用歸命阿....(深祕說也)師主口傳雲。率都婆印用陀羅尼(極深祕說也)玄祕此印用尊勝小咒也。野決雲。小咒可用五古印。出本說(云云)。   今次第媔部C問。今智拳印所加持四處歟。答。本尊加持印本說不分明。之印加持四處。此智拳印有本說。故可印五處(云云)私雲。此記不審。報恩院御口雲。隨在何尊就台藏行之。本尊加持印言真言三反後加持五處也。若依金界並別行者。本尊真言三反後加持四處也。   又印雲。除障佛頂印言也。出台藏儀軌(矣)玄祕妙抄此印言名根本印言。玄祕雲。此印言出台藏界二卷軌。以此印用大咒(云云)此次台藏謂禁言出。理性院此外用金剛波羅蜜印言。西南御口雲。塔印。五大明。最祕事(云云)又理性院第三加持時。七佛頂不動三世印明加用之(寶心次第)元抄雲。率都婆印祕也。大日為本尊內也(云云)。   問。正念誦何等言乎。答。尊勝小咒理性院用小咒。又有祕傳(云云)澤抄雲。胎言(云云)。   問。字輪觀何等乎。答。薄雲。五大(云云)理性院(宗命)雲。觀五大種子。但有口傳。加.。此事門說之祕傳也(云云)。 石山圖 T79033401.GIF 此字輪觀勸修寺理性院俱用之。   愚案雲。尊勝曼荼羅表五大。五大觀尤相粗歟。道觀既雲。五大所成法界宮中建立之故。   問。散念誦何等言乎。答。如次第出之。理性院寶心次第如今次第(矣)宗命次第雲。佛大(本五種)八大佛頂(各別若總咒)寶生不降帝釋善住天子大金一字(云云)澤抄雲。佛眼大日本尊(陀羅尼小咒)八字二明王一字(云云)問。薄草奧金剛波羅通佛頂難勝忿怒。咒出之。何料乎。答。御口決雲。加用真言出之。金剛波羅蜜言用之。通佛難勝兩咒七佛次用之也(云云)。   私雲。大日住金波法門。雲尊勝功德故。軌雲。觀自心作金剛波羅蜜佛母菩薩像(文)仍勸修寺本尊加持用金波印言。今散念誦加用之。十卷抄雲。但用此一切佛頂印言難勝佛頂真言。即得辨諸事業不成就者(云云)仍加用之歟。三箇真言薄草出之。又御記雲。儀軌意通佛輪王難勝忿怒王兩咒必可誦。不然者佛頂法不可成就之由(見云云)。   問。伴僧御加持何等乎。答。次第俱用陀羅尼也(諸流大旨同)宗命次第雲。御加持(用大陀羅尼除障佛頂不動慈救咒)澤抄同。今次第媔部C御加持陀羅尼七反。或慈救咒。但本陀羅尼(云云)問。此尊護摩作法如何。   護摩抄雲。 部主(寶生如來金輪)   自加持(三昧耶印羯磨明)召請(同印。進力如鉤召之。同明)諸供物(同明)撥遣(准召請)。 本尊段   自加持(塔印.....)召請(外五古印同明)諸供物(同明)加持物(同明)撥遣(准召請)。 諸尊段(三十七尊如常)   理性院雲。 部主段(寶生不動降三大日祕)本尊段(尊勝)諸尊段(曼荼羅中大日八佛頂二明王)世天段(帝釋善住天子可加供) 三部抄雲。部主金輪(云云)。   澤抄雲。本尊(用一尊)諸尊(或九佛二尊供諸尊了)八佛二尊。以小杓各一杓(云云)問。此尊四法本誓中何等乎。答。小集四法中息災增益舉之。本誓中除病滅罪出之。仁錄中四法如先。本誓中延命除病滅罪出之。妙抄除災滅罪舉之。今次第就息災調伏增益修之(云云)。   問。支度卷數何乎。答。如遍知院支卷集並師支卷集(云云)。 如法尊勝法(增益行之)   問。何故名如法乎。答。御口決雲。如寶尊勝如法愛染是祕法。以舍利為本尊。故實廣ぼ如寶。而題如法者如寶義為不顯露。祕如寶書如法也。故今抄第十四卷不立祕抄題。題如寶十四有深意也。問。若爾何雲..十四乎。答。如寶就彼法故。猶為祕如寶雲..十四歟。問。今法本尊何等乎。答。玄祕雲。大壇之上鉤天蓋不懸本尊。敷曼荼羅。中央立塔。安置舍利(更有祕事口傳云云)授心抄雲。天蓋懸淺黃色幡九流也。壇中央敷曼..中心立七寶相輪樘一基。長似多寶塔。其中安木像本尊界會也。暫安佛像歟。天蓋中央幡長。仍其半分少少相計可卷置塔後也(云云)。 寬信法務如法尊勝記雲。師說雲。大壇敷曼荼羅。曼荼羅中央蓮台安置塔婆。上釣天蓋。中央並四隅懸黃色幡(中央一流。四隅各二流)自餘作法如恆。   私雲。大曼荼羅者出三十四成就法。如其文者須懸大壇也。而師說不用未唯安塔勤修不懸尊像也(云云)私雲。玄中央塔安佛舍利。授心安木像本尊(云云)。   如寶尊勝者。佛舍利為本尊故。玄注祕事口傳者。金寶並妙抄雲。口授雲。或安置如意寶珠(云云)金寶勝俱胝院本製作。妙抄實運御口決寬命記之。故玄口傳者寶珠事也。又西南御口雲。能作性寶珠也(云云)授心木像事不審。但下句暫安佛像歟(云云)終可安佛舍利歟。故勸修寺記雲。七寶多寶塔一基中安置木像本尊。是則可奉勸請で一山本尊暫安佛像歟(云云)。   深祕抄雲。天仁二年範俊僧正於鳥羽殿被修之時。塔中彼僧正所持之寶珠安之。本尊像不懸之(云云)久安三季十月十日於白河殿寬信僧都修此法。護摩壇懸普賢延命之像(云云)人奇之。同四季八月十八日前大僧正於三寶院修此法。御塔幡等自一院送遣之。但大壇懸不空儀軌曼荼羅(大日為中尊。畫八大菩薩)塔所持佛舍利並寶珠安之(云云西壇瓶插柏枝)或記雲。師說雲。本尊塔內安佛舍利。天仁御修法相傳寶珠。法務勤仕同之(云云)。   私雲。範俊僧正寬信法務塔為本尊。不懸別本尊歟。   然大僧正懸曼荼羅。壇中安塔用塔印良有以也。塔是大日如來三昧耶形。故彼抄下雲。此法以塔為本。然者率都婆印尤宜可祕之。大日為本尊(文)可思之。故或抄雲。寶珠大日如來三昧耶形也。以塔為本尊。置三昧耶身歟(云云)授心抄相輪塔者。或記雲。相輪者九輪也。樘者柱也。九輪表九界輪迴也。聖位經雲。從無見頂上相流出無量佛頂法身雲集空中可成法會。光明遍覆如塔相輪(文)或記雲。問。壇中安寶珠心如何。答。此法付增益行之。故以寶生尊為部主之心歟。此傳無妨。又遺告雲。如意寶珠自然如來分身。惟真言如意寶珠也。口密之密輒任儀軌(云云)此文寶珠為大日三昧耶形。大日滅罪眾生罪障增福延命即是尊勝佛頂也。故儀軌下所言悉地成就七種夢者。說五部灌頂。而亙五部皆亦尊勝佛頂大摩尼寶。大日既攝五部也。七夢出儀軌(矣)如疏五雲。真陀摩尼通諸佛菩薩三摩耶形(云云)又此心歟。此事書載有恐有憚。只為了法之旨。一旦注愚案早可破之(云云)。   問。摩尼通諸尊。具經疏文如何。答。大日經一(具緣品)雲。復於南方救世佛菩薩大德諸尊印。號名滿眾願真陀摩尼珠。住於白蓮上(文)疏五雲。次後於大勤勇南至於維作一切諸佛菩薩真陀摩尼印。此是淨菩提心無行願之所集成。常能普兩世出世間一切財寶諸救世者。皆從性淨蓮花臺中現如是寶。故雲住於白蓮上。阿闍梨言此是通一切印。亦可於諸方面皆置之。若諸佛菩薩經中不言所持印相者。亦執此無價寶珠。皆得也(文)問。幡長寸法懸方何。答。玄雲。中央幡三丈。八流各八尺也(云云)金妙中央三丈。四隅九尺(云云)玄一本九尺。金奧八尺(云云)玄妙等四隅各懸二院。授心四方四角各一流也。中央幡長故中央塔後卷置之。六帖玄祕圖打懸一ХロデЗ。 T79033501.GIF 如法尊勝次第圖一倍③Ю⑥ДヱюЮэ。   問。四邊八尺或九尺。中央三丈乎。答。決疑抄雲。問。用大幡不局祈雨。如法尊勝法用大幡有何故乎。答。一字軌雲。供幡起勝魔(文)依此文今為勝魔用大幡。不存表示故不立屋上。天蓋中中央懸之。疊上於足也(云云)。   問。天蓋色何色耶。答。元抄雲。張空色天蓋。蓋四角懸淺黃色幡二流(合八流)又天蓋中懸三丈幡(淺黃色)結上之(云云)唐橋次第雲。青色天蓋。幡淺黃色也(云云)。   私雲。淺黃色者。黃色淺歟。增益色故常ヤДワ非歟。如雲淺青色也。但天蓋像天故青色歟。天蓋方六尺歟。絹青染作蓋黃染可作幡歟。   問。天蓋媯e何物乎。答。或次第雲。或本蓋淺青色也。畫首陀會天。指蕨形。幢下圖指輪(金薄紙ДЁЪ其上輪⑥ロヱЮэ)蕨形根各三古片手押也(金薄紙ロヱ也。是羯磨杵形也)蕨形末縛日羅杵押也(金薄紙ロヱ也。杵者三古手申也)..中央幡壇上③ン置也。四角各像懸也(云云)。   私雲。蕨手根三古形。兩本玄祕並金寶兩方三古杵押也。又玄祕等畫首陀會天。角像懸事無之。可尋之。   玄祕圖蓋下四維骨木蕨手本畫三古形。別次第押半三古。寶瓶下面畫輪三古。四輪一皆銅薄也。授心圖下畫八葉蓮花。花臺八葉各有月輪。八葉間各出半三古。總八箇三古。九箇月輪也。八流幡四方四角懸也。故彼記雲。幡九流。天蓋八方可懸之。中央一流可懸塔後(云云)當流修此法。天蓋懸幡事可依玄祕記。薄草如法尊勝守此旨(矣)又四帖玄祕天蓋骨本各有三古形。六帖本並金寶無之。妙抄並別次第畫半三古。彼御草本可見之。報恩院有之。問。敷曼荼羅方如何。答。玄祕圖中畫八葉。臺上畫八輻輪。四方葉畫八三古。四維葉畫三辨寶珠(有火炎也)輪珠杵俱無別花座。第二重界道內四隅各有月輪。其間四方有五箇月輪。合二十四輪也。第三重界道內四隅畫三古(有火炎)當四方中有返花也(元抄雲。三摩耶曼荼羅。云云)授心圖第一重界道內有九箇月輪。中央畫大日三形。四方輪如次畫虛空金手除蓋觀音三形(順旋東為始)四角畫普賢文殊地藏慈氏三形(順繞辰巳為始)第二重四隅如次畫嬉嫚歌舞三形(自戌亥始於)當大日左方第二重歌舞間畫三古炳劍。劍有火炎。三古印有花座(有葉)第三重四方畫鉤索鎖鈴三形(大日前為始)四隅畫香花燈塗(戌亥為始)三形也。又三十四成就法出曼荼羅歟。然當流用玄祕曼荼。彼臺上立多寶塔。安佛舍利為本尊也。餘非今所用。為才覺出之。敷曼荼羅寸法金寶寶方六尺給佛師可令圖(云云)問。壇上塔方何。答。塔長三尺許(云云)四卷本塔圖下雲。塔中柱籠真言。寶篋印陀羅尼菩提場莊嚴陀羅尼種中陀羅尼法身偈。已上真言梵字書之籠柱中(云云)六卷本圖無此注也。妙抄雲。大壇不懸本尊(上鉤天蓋)敷曼荼羅中央立塔。安置佛舍利。口授雲。或安置如意寶珠(云云)元抄雲。其中彼僧正所持寶珠置之(文)理性院口傳雲。塔中舍利一粒如意寶珠(云云)。   問。九輪方如何。答。薄草如法次第雲。輪日八造之。每輪書尊勝荼羅尼。仍總百八反也。合十二枚以為一輪。故為九輪(文)四百八枚輪以何物造乎。答。勸修寺記雲。塔空輪有九輪。於一輪所各有十二鏡。鏡中徹穴。柱橫穿穴橫入木(若鐵等云云)鏡抽入柱也。一重各十二枚。都合百八枚也。每鏡尊勝荼羅尼一反書之。自中向外字頭向內書梵字也(云云)授心抄雲。件塔輪有九輪。於一輪有十鏡。鏡中徹穴。又塔心柱橫穿穴橫入木。若鐵為安鏡也。九重者。一重十二枚鏡也。都合一百八枚鏡也。每鏡書梵本尊陀羅三反。合一百八返也。自中向外字頭向內迴書之。以此塔立大壇中央為本尊也。是為深祕口傳。亦用一百八箇相輪。如阿利多羅經(云云)寬信記雲。如本說有百八相輪。打金薄葉書咒一本盛函。各置一相輪(云云)而師說以銅薄即作相輪百八枚(弘三寸計)押金薄安輪。表堨H梵字書迴不空譯尊勝陀羅尼。天仁御修法閉襲十二枚盛一輪。凡為九輪(云云)。   私雲。兩說雲鏡。寬信記以銅薄作相輪百八枚。此押銅薄紙歟。   西南御口雲。此九輪非常以以金如為九輪。押金薄之紙圓切陀羅尼一反書之。如此百八枚十八枚重中穴ヤンЪ心柱入貫為一輪。下橫指柱穴入木令持輪。如此次第重入為九輪也。次第上狹輪。如常塔九輪Злワ也(云云)寬信記表堮悛羅尼。理性院記輪下堛羅尼·一反書之(云云)若表堛羅尼一反書歟。若不爾者其數增百八反歟。玄祕雲。輪可書事..(聖者)..(佛)...(尊勝)..(稽首)....以此題目雲。書不空陀羅尼也(云云)尊勝別行成就三十四法雲。可有國王衰禍欲至。以雜物作百八箇浮圖相輪。又打金薄葉各書咒本。於一一相輪最上頭函內盛之安置。即得衰禍消滅福德延長(文)。   私雲。此軌意作一百塔。一一塔最上輪函中薄紙書咒可油之。又阿利多羅經雲。作十萬小塔。一一塔前誦三千五百返。所求悉地皆得(文)此文作十萬小塔。各各塔最上輪函中可油陀羅尼歟。授心雲。亦用一百八箇相輪。如阿利多羅經(云云)今所引雲十萬小塔。可檢證本(矣)如此經軌雖不同。一基塔九輪攝一百八反陀羅尼。為相承口傳也。故授心抄雲深祕口傳。又勸修寺記雲。今依祖師傳。塔九輪中一百八枚鏡書尊勝陀羅尼(云云)問。浮圖相輪者何物乎。答。授心抄雲。先師授雲。浮圖者雲何事也。正教未渡唐之時。佛像浮水上流來故。時人稱佛像雲浮圖歟。然此法浮圖相輪者佛塔也(云云)勸修寺記雲。浮圖相輪是塔名也。故薩雲。分陀利經雲。七寶浮圖從地湧出(文)(是浮圖云云。塔之證也)是多寶塔也。又慈恩傳第二雲。波賴斯國又..是迦膩色迦王所造。高四百尺。其週一裡半。高一百五十尺。其上起金銅相輪二十五層。中有如來舍利一石(文)(是相輪為塔之證也)。   私雲。此證文分明。然又浮圖雲塔。佛塔故無違前義歟。報本雲。增俊阿闍梨雲(天仁伴僧)天仁二年御修法。天蓋曼荼羅用。古物。先年覺意僧都仙院御祈奉仕。此法之令儲物具(云云)。   問。無塔淨光陀羅尼經雲。相輪樘陀羅尼(文)加樘字有何由乎。答。樘達即丑庚二切柱也。又車樘也。 私雲。塔心柱九輪籠陀羅尼。故雲相輪樘陀羅尼。故知浮圖相輪者。浮圖者指塔名也。相輪者塔上九輪歟。故慈恩傳雲。寺有率都婆相輪摧毀(文)相輪塔莊嚴具也。   問。何故用九輪乎。答。授心雲。九輪者表九界輪迴也。十界中佛界以前九界輪迴未盡故雲。仁王經雲。三賢十聖住果報。唯佛一人能盡源(文)義章雲。唯佛一人斷有漏種(文)故有九輪一也(云云)。   問。二乘聖者得盡無生菩提。備不受後有德。菩薩又至初地位時離分段生。何雲九界輪迴乎。答。二乘菩薩雖離分段未出變易。故屬輪迴也。況復義章雲。人分段者八地時盡。天分段者至佛乃盡(文)因滿位猶存天分段(矣)。   問。今此塔以何物可造乎。答。西南院御口雲。金銅塔也。若金銅難得以木造可押金薄也。   勝俱胝院。 玄祕圖 天蓋圖 T79033701.GIF   (此二流幡筆者⑥ЬЗ歟。本ЯЮЁ 天蓋媢 T79033702.GIF  敷曼荼羅 T79033703.GIF 中央立塔圖 T79033801.GIF 當流可用此圖也 理性院授心抄圖 T79033802.GIF 天蓋圖   幡九流。天蓋八方可懸也。中央一流可懸。塔後懸之。   敷... T79033803.GIF (多寶塔圖在別)   問。本尊種子三形等何乎。答。妙抄雲。種子.三摩塔(云云)理性院宗命傳雲。種.三塔印。外五古明(云云)唐橋次第雲。種子.三形塔印〃〃(云云)或說種子.三摩耶形。   私雲。當流如法尊勝之時專以大日可為本尊歟。以塔為本尊故。元抄雲。此法以塔為本尊。然者率都婆印尤宜可祕之。為大日本尊(云云)。   問。勸請發願何等乎。答。如法尊勝出之。   問。道場觀何可觀乎。答。薄草雲。道場觀雲。尊勝曼荼羅(云云)玄祕雲。觀尊勝曼荼羅。如次第(云云)元抄雲。觀想。五大所成法界宮中有圓明月輪。其中央大蓮花。其上有.字。字變成法界率都婆。率都婆變成大日如來。前圓明中有.字。字變成鉤(蓮上鉤也)鉤變成尊勝佛頂。八大佛頂圍繞(云云)。   私雲。薄草玄祕等意委尊勝道場觀用之歟。問。如法愛法時。其道場觀佛舍利觀之。此舍利成愛染之義觀之。今何不爾乎。恐如寶義難成乎。答。道場觀雖常尊勝法觀今以舍利塔為本尊。故雲如寶歟。玄祕雲。觀尊勝曼荼羅。如次第(云云)寬信雲。中央蓮台安置塔婆。自餘作法如常(云云)又或口決雲。.字法界種。相好如圓塔者。寶瓶印尊勝宮印也。疏家並軌文如意珠意在之故三寶也。私推雲。.字法界種今道觀雲。.字成法界率都婆(云云)相好如圓塔者。此印圓滿形故雲圓塔歟。但此文說金剛密持尊事歟。金剛密持尊拳菩薩之。何為今尊勝宮印乎。故雲金剛密持尊。.字法界種。相好如圓塔。覺名法身塔(文)然今口決所出別文歟。可尋決(矣)或次第如法尊勝道場觀雲。次結如來拳印置心上。觀有.字成八葉蓮花遍法界。此蓮花上有.字。成五峰八柱寶樓閣。此法界宮殿中有.字門。成大蓮花。此大蓮花上有曼荼羅。曼荼羅上有.字。成寶蓮花臺。臺上有大圓明月輪。以三古為界道。以寶瓶為分齊。其中央大蓮花上有.字。成法界率都婆。率都婆變成大日如來。戴五智寶冠。輪鬘嚴法身。住法界印。結跏趺坐。處淨月輪七師子座。左圓明中有.字。成白傘蓋佛頂。右圓明中有.字。成最勝佛頂。中圓明前有.字。變成金剛鉤(蓮花上安鉤也)鉤變成尊勝佛頂。首戴五佛冠。手執金剛鉤。項背有圓光。遍身如車輪。暉曜奕赫住三摩地中。後圓明中有.字成放光佛頂。尊勝左圓明中有.字。成勝佛頂。尊勝右圓明中.字成廣生佛頂。光聚右圓明中有.字成無邊聲佛頂。光聚左圓明中有.字成發生佛頂。下左邊半月輪中.字成降三世。右邊三角光中有.字成不動尊。前香呂像上有寶蓋。兩邊六箇飛天各執香花(云云)此寬信法務如法尊次第道場觀也。彼法務付金剛界大法修之。道場觀但用尊勝觀也。又別如法次第雲。觀想。五大所成法界宮中有大圓明月輪。以三古為界道。以寶瓶為分齊。其中央大蓮花臺上有.字成法界率都婆(付此塔婆有重重口傳等。此法本意有塔中事)率都婆變成大日如來(付此中台又有口傳等)戴五智寶冠。瓔珞嚴身。住法界定印。結跏趺坐八師子床。左圓明中有.字成白傘蓋佛頂。右圓明中承蓮花。於蓮花上金剛鉤。鉤變成尊勝佛頂。戴五智冠(師口雲。八大佛頂共圍繞。雖然以此尊為本尊。故中臺依出除滅罪障三昧安前)後圓明中有.成放光佛頂。尊勝左圓明中有.字成勝佛頂。尊勝左圓明中有.字成廣生佛頂。光聚右圓明中有.字成無量勝佛頂。光聚左圓明中.字成發生佛頂。下左邊半月中有.字成降三世。右邊三角光中有.字成不動尊。前有香呂。像上有寶蓋。兩邊有六箇飛天各執花。無量聖眾前後圍繞(云云)。   私雲。有中台口傳者。智拳印法界定印事歟。或法界印事歟。不空一卷軌中台智拳印。大日八大菩薩四攝八供為伴。後入唐請來。中台法界定印。大日八大佛頂不動降三世六箇飛天為伴(無畏三卷軌)智證請來中台大日不動三世也。   問。大師請來曼荼羅。大日八大菩薩。如何可成尊勝曼荼乎。答。或八大菩薩八大佛頂大日助伴。今此軌意以大日習尊勝歟。又大妙金剛經說八大佛頂八大菩薩八大明王。此經意八大佛頂八大菩薩同體異名歟。謂最勝佛頂是觀自在(乃至)廣生佛頂即地藏歟。問。召請撥遣何等乎。答。如尊勝法出之。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薄草雲(玄祕同)印鉤召如台藏次第(云云)。   私雲。台藏除障佛頂印言。此印言出胎藏二卷儀軌。玄祕雲。以此印用大咒(云云)次彈指勢(如次第。云云)   私雲。此印出一卷軌。   玄雲。二手合掌。屈二頭指。甲相背以大指押二頭。如彈指勢。即誦尊勝陀羅尼(云云)元抄以此印誦小咒。阿密裡多言也。同妙抄玄祕也。   次智拳印(一說。云云)。   私雲。智拳印誦陀羅尼(云云)。   元雲。智拳印。大日真言(云云)妙雲。智拳印.(云云)理性院雲。外五古印.....。又法界定印.....(云云)唐橋傳雲。智拳印陀羅尼是石山傳(云云)或記雲。如法尊勝有三重祕印。可習之。師雲。外五古印。歸命.....勝覺權僧正傳又無所不至印。陀羅尼同傳。觀第一義諦自身如意珠(云云)小野僧正用金剛波羅蜜印明(云云)金剛波羅蜜即尊勝也。大日入金剛波羅蜜三摩地。稱本尊佛頂(云云)(仁和寺祕傳也)。   次率都婆(祕雲。云云)玄雲。密印小咒。元雲。又率都婆印(祕也。大日為本尊時也。云云)理性院雲。塔印...(云云)勸修寺雲。印塔亦尊勝。言真言大日(金剛界)若訶琳(云云)。   私雲。祕雲者。野決雲。如法尊勝率都婆印.....言用也。只尊勝可用之。但甚深故輒不可授之。努力努力(云云)。   西南御口決雲。凡何法以此印言雖為最極祕事。此法殊用此印明。有依憑由緒。其故尊勝破地獄儀軌中出此祕明(矣)野決既專此印明出如法尊勝。又大僧都御房率都婆印為大日本尊時也(云云)如法尊勝肝心在此印明歟。又深祕抄雲。此法以塔為本尊。然者率都婆印尤宜。可祕之(云云)。   問。讚禮佛何等乎。答。如尊勝法歟。四智不動禮佛尊勝八大佛頂梵號。理性院又說。唯本尊許唱之。   問。散念誦何等乎。答。如尊勝法(文)玄祕正念誦用小咒。元抄小咒。或台藏除障言下注雲。私雲。正念誦用此咒。可宜歟(云云)愚安雲。如此尊勝時正念誦可用......言歟。散念誦如尊勝法。愚案雲。又.....可加誦之。字輪觀又可觀此五字歟。授心抄雲。正念誦可用.....。功能甚深(云云).字空點有無可尋決(矣)問。伴僧後加持咒何等乎。答。授心雲。御加持咒(用大陀羅尼又除障佛頂)真言又不動慈救咒吉說(云云)伴僧(大陀羅尼用之)勸修寺等用之。或雲。御加持除障佛頂伴僧大陀羅尼。   問。護摩作法如何。答。玄祕雲。護摩壇懸延命(云云)但權僧正範俊依院宣奉為公家延季被待之日。不懸尊像於護摩壇(云云)御記雲。命雲。如法尊勝..壇普賢延命懸之事寬信法務之私案也。其子細見於彼抄。然者當時若修之者必不可懸之。仍又捲數普賢延命尤不可載之。唐橋雲。護摩壇懸普賢延命一鋪。為增益延命歟。玄雲。部主寶生尊更有祕事(云云)御口決雲。祕事者寶珠能作性等也。理性院雲。部主段(寶生尊。三摩耶會印言。降三世。不動。祕大日。云云)勸修寺雲。部主(降三世。不動。祕大日。云云)唐橋次第雲。部主段(寶生尊。三摩耶會。祕大日。云云)澤譽說(云云)。 私雲。准勸修寺等說者。玄祕雲事者大日為部主為祕歟。 本尊段   薄草雲。本尊尊勝。玄祕同之。授心抄同之。諸供物咒(尊勝小咒)蘇油三度。次燒供三度(飯歟)次五穀(粥三度)次五穀(三度)次沈香。次白檀。次乳木。次又沈香。次白檀。次安息。次丁子。次薰陸。次甘松。次霍香。次苓陵香。次乳反香。次又安息。次龍腦。次丁子。次荳□□訑□馬□□奭□□□□首飀□□奭□□□□□姈□□□姲□□□馜□□□□□鄰□□□□飀□  (口授雲。已上蘇油雲作法是十五日事歟。自餘時如常為之。凡此法白月一日始之。至十五日結願之。但餘日始之。結願日如上可作之。授心抄雲。十五日香藥者。此法始自八日至十五日可結願也。件結願時可燒香。故雲十五日也。云云)。 諸尊段   授心抄雲。諸尊段(...中大日八大佛頂三明王可供之。云云)勸修寺同之。   報恩院本雲。諸尊段曼荼羅。火天壇。世天壇(如常)。 世天段   授心抄雲。世天段(帝釋善住天子可加供之。云云)。   問。此法乳木用何木乎。答。玄祕雲。骨路草(ヨэ根也高野在之)無時柏木或松木四角削之。又活路草(ロьЗヨэ也)授心抄雲。骨路草在高野(тХЁгвб)小野抄雲。ロьЗヨэ根也(云云)。   私雲。骨路活路同異可尋決之。授心似同物。覺洞院次第雲。乳木二十一支。骨路草或用格路草(云云)此為別物也。又雲。百八支。柏木一削四角(云云)。   問。尊勝法香藥何等乎。答。玄祕抄雲。   一。每日香藥。黑沈香。白壇。安息。薰陸。丁子。已上可用丸香散香等。多可通諸壇。若不足者可限本尊段歟。   檳榔子。天門冬。訶利勒。久參。桂心。伏苓。已上可用本尊段藥種各別盛之。各三度可供之。   一。十五日香藥。沈。白檀。紫檀。前香。已上四種香未以蜜和一器供之(各三度可用匙)安悉。丁子。薰陸。已上以蘇和一器可供之。甘松。霍香。苓陵香。已上以蜜一器可供之。乳頭香。龍腦。丁子。已上香水各可為丸香。每香可加荳□□□奭□□樨□□□□試饛□□□試囊□□楎□□標姽E饌飄□□菉□□□□□□飀□  右件香藥等諸壇丸香散香處可供之。凡此法白月一日始之。至十五日結願之。但餘日始結願如上可作之(云云)(已上玄祕香藥等。金寶抄唐橋次第同之)報恩院本雲。右件香藥等諸段丸香散香處可供之歟。   (私記雲。五段其可供。若香藥不足本尊段計。云云。件合香四壞丸香散香取去其處置之。三匙ШШ可供之。始自十五日後夜時迄初夜三時共可供也。件日阿闍梨伴僧用心陀羅尼一千反可令滿。云云。儀軌說歟。第二七日滿日。初後夜日中三時十五日香藥可供之。云云。私雲。初香藥後文與今本無異。本奧記雲。金剛佛子勝賢交了憲深。云云)。   唐橋次第雲。始自十五日後夜時迄初夜三時共可供之。件日阿闍梨伴僧用心陀羅尼三千反可滿之(云云)儀軌說歟。第二七日滿日初後夜日中三時十五日香藥可供之也(云云)妙抄略頌雲。沈。白。紫檀及煎香。安息丁子。薰陸香(已上香每日。師主口傳)。   甘松。霍香。苓陵香。乳頭。龍腦。荳□□□□□□□馯ず氶慼慼慼牖R□□楈饋□□□□□□□□廓□導□□□□G□□饕□□□□□□飥□埤□□□□□□□□□□□□奰□□□□□□□禲□□□□雜□□□穘□□□|□奮餖□祿□衽□□□□旅祜襤驗□禛□□埤□証□□□□□□□□□□□泥襛□□□□□□□□□褓□□□□E□□□□□□□□□□□□□□駾鼱`□□飥□□□驗□襹□□□□□□□繵鎗憿慼撳J□□□□□□驤娏□□□裀□□□□□□□楷樄禜□□檳飲□奭□稊□試囊□□□□□奭□姨f□□□□樄禜□見□檳蟿敁媮嘀砥慼慼潰a羇礹□□□□□E□□□□□□襠□驙□□□□飀□ 護摩壇圖 T79034101.GIF 勸修寺寬信法務記雲。久安三年十月·十日如法尊勝請。仍件日令進支度(在別)大阿闍梨法務權大僧都寬信。伴僧二十口。院嚴·明海(護摩壇已上二十講)增俊·念範(手替)定海·隆賢·尊雅·祐源·寬詔·尊覺·淳觀(已上有識)增仁·快勝·行俊·滿覺(神供)寬緣(居箱役)賢嚴·信助·智海·隆。大行事從威儀師信舜。同十四日天晴。於白河押小路美福門女院御金勝寺被行之。大行事信舜當日辰剋具承仕等參仕壇所。未剋請取壇具等。申剋阿闍梨率伴僧御出。即仰宰相阿闍梨淳觀令道場莊嚴。大壇不懸本尊。上鉤天蓋懸幡。四角各二流。中央一流。合九流也。敷...立相輪塔一基。八輻輪一牧。羯磨四牧。閼伽器四前。花瓶五口。立樣引五色。並神供等如常修法等。護摩壇懸一鋪半普賢延命像。自餘皆如例增益法。但脅機支分在差。圖注之。委細在圖。又記雲。仰淳觀阿闍梨莊嚴道場。有大壇護摩壇。無餘小壇。大壇不懸本尊。以塔為本尊。大壇上鉤天蓋。敷曼荼羅。八葉中央立相輪塔。八輻輪上立中瓶。四隅怒杵上立四角花瓶。四角花瓶中置羯磨四牧。食道居閼伽等器。橛五色。佛供等如例修法。護摩壇懸普賢延命像。爐形塗增益(天仁爐同之)自餘如例增益法。但脅機支分有差異(云云)此勸修寺時記也。   問。何故增益爐壇懸延命乎。答。或傳雲。為延命塗延命爐(云云)或雲。尊勝法者專有延齡之功。故通延命法歟。或雲。是增益法之中延命之行故塗總法爐。懸延命像而表延齡之術也。小野傳延命法以尊勝為部主。故尊勝法以延命為部主也(云云)。   勸修寺寬信法務如法尊勝次第中圖 T79034102.GIF (相當十五日之時取去。丸散二器可置。合香四盃也。如來合香可置)。   問。御修法如何。答。法務同記雲。十四日亥剋承仕打金。伴僧(著五怙)皆參。次大阿闍梨(著平袈裟)上堂。次御幸依仰大阿闍梨參著御加持座。結彼抄著禮盤開塔門戶令籠了。即初夜時被始行之。伴僧三力之後誦佛眼真言。振鈴之後誦尊勝陀羅尼及正念誦之程。護摩師立座步壇前。先禮大壇方。次禮護摩壇。次著禮盤修護摩。及護摩末神供師立座行神供。了著本座次護摩了還本坐。次大阿闍梨金一度打。伴僧誦一字真言。後行後供養。了自禮盤下。參後加持座。發願竟。次修.....言拳加持之。次著本坐。次還御。次阿闍梨伴僧退出。即以隆榮令塔付御封了。承仕等番番守護無斷絕。修中御幸連連客人濟之歟。次結願作法(如常)開塔戶取被物。參後加持座令進了。次後加持了還本座。其後置佈施大阿闍梨被物。一重裹物。御馬一匹。助修裹物一。各被引了。奉行兵部大輔實延佈施取二十餘輩。次還御。次大阿闍梨以下退出。及申剋入寺了。   私雲。彼法務記。天仁康治保延聊雖有存略大旨同之。仍不載彼記等。   嚴覺僧都說雲。此法最後臨終時可傳。代代祖說也(云云)。   問。四箇大法五箇祕法中祕法攝。伴僧並大壇小壇料理何乎。答。理性院授心抄大壇護摩壇兩種小壇圖之。似大法道場莊嚴(矣)。   勸修寺記雲。大段..段無聖天十二天壇(云云)又上所引唐橋次第大壇護摩壇也。伴僧十二口(云云)彼次第奧支度雲。伴僧八口(云云)金寶又別次第皆八口(云云)。   (私雲。八口十二口Юьг中法非六法也。除堂大十二天之說合支度等。兼兩種小壇者可大法。大法伴僧十六口十八口二十四歟。既不爾。是中法祕法也。又護摩壇別立故非小法。小御修法大壇兼護摩。伴僧六口故。但勸修寺寬信法務久安三年十月十四日為鳥羽院御祈。於白河金剛勝院被行之伴僧二十口也。交名有之)。   問。此法四法本誓中何等乎。答。增益修之(云云)問。請書請文何乎。答。請書。   範後僧正引率枚口伴僧立兩壇。又立塔。壇上行尊勝法由所聞食也。件法寬信定傳習候歟。然者勸修候乎。早相尋可令申給候者。依御氣色言上如件。   五月十一日兵部權大輔時信(奉文)。   進上咄中納言之殿。   院宣如此。件法候歟如何。①ユロДсх可勤仕之由可令申給也。我君我君謹言僧都御房。申剋顯賴(請文)。   私申   件法令立大塔。有一百八之空輪。每輪書尊勝陀羅尼。兼日沙汰可候事歟。   被尋仰尊勝法如形雖傳習候。為無心之行法不肖之者尤其憚候歟。但左右可隨御定候。可然也樣可令計奏給。恐恐謹言。   五月二十一日。寬信(請文)。   問。表白如何。答。南贍部州大日本國。太上法皇莊嚴祕藏道場。有勤修如法尊勝法。大願旨趣者。世屬末代佛力未空。人無強信。我悉清潔久持福祐。彌崇佛法。尊勝佛頂者。比之三世如來消難博之業第一也。尋之五部諸尊延欲盡之命殊勝也。故忉利善住天子持咒全壽。支那大聖文殊歎教利人。方今如法尊勝行法者。限奉守國主福祐必增長。爰以捧八幡微妙之俱具。瑩七寶莊嚴之塔婆五千欄楯色相映光。百八相輪祕影說莊蓋懸幡。燒香散花。天帝釋眾蒙降臨授百壽。閻羅王起誓影向除病。   私雲。寬信法務彼修此法之肘表白歟。   亥剋承仕打金。伴僧皆參(著五怙)次大阿闍梨上堂(著平袈裟)居笞入三衣。每時隨身。圓壇所者從僧持參。伴僧中可然。人取之置左脅機。開白之時香呂笞隨身。次御幸依仰法務參著御加持座。給被物著禮盤。開塔門令籠了。即被始初夜時。   問。支度卷數何乎。答。   注進。尊勝御修法一七箇日支度事。   合。   一。蘇密。名香(白檀)。   一。五寶。金。銀。琉璃(青)琥珀。水精。 五香。龍腦。鬱金。白檀。麝香。沈香。 五藥。赤箭。人參。伏苓。甘草。檳榔子。 五穀。稻穀。大麥。小麥。大豆。胡麻。 一。每日護摩料。 黑沈香(燒香料)白檀(塗香料)乳木。骨路。草(件草無者代用活樓草或代用柏木)。 安息。熏陸。丁子。檳榔子。訶利勒。人參。桂心。伏苓。 每日十五日護摩料   沈。白檀。紫檀。煎香。安息。丁子。熏陸。甘松。霍香。苓陵香。乳頭香。龍腦。荳菽。白芥子。蘇和香料密(和香料)乳(燒供料)酪(燒供料)。   一。天蓋(空色)幡九流(之中一流長三丈。淺黃。八流長各八尺。淺黃色)。   敷曼荼羅一鋪(方六尺給佛師可令圖)多寶塔一基。   一。壇供(米十二石)。御明油一斗五升。雜穀鹽合七斗。敷布二段。阿闍梨一口。伴僧八口。承仕二人。驅仕六人。見丁二人。   淨衣黃色。 右注進如件   天仁二季八月十二日。   權僧正範俊奉為。公家被修之。 尊勝御修法所 奉供   大壇供六十三箇度。   護摩供六十三箇度。   諸神供九箇度。 奉念   佛眼真言五萬二千返。   大日真言六千三百返。   普賢延命真言六千三百返。   尊勝陀羅三十五五返。   同小咒六萬五千返。   白傘蓋佛頂真言六千三百返。   最勝佛頂真言〃〃〃〃。   光聚佛頂〃〃〃〃〃〃〃。   勝佛頂〃〃〃〃〃。   廣生佛頂〃〃〃〃。   無邊音聲〃〃〃〃〃〃。   發生佛頂〃〃〃〃〃〃。   不動〃〃〃〃〃〃。   降三世〃〃〃〃〃〃。   一字金輪真言五千反。   右奉為禪定仙院御息災安穩增長寶壽御願圓滿。始自六月十三日至於今日。並三七箇日夜間。率十二口伴僧。殊致精誠奉修如右。 康治二年七月三日阿闍梨權大僧法眼和尚位寬信。   卷數   尊勝御修法所   奉供   大壇供   護摩供   諸神供   奉念   佛眼真言   大日真言   尊勝陀羅尼   同小咒   白傘蓋佛頂真言   最勝佛頂真言   殊勝佛頂真言   廣生佛頂真言   光聚佛頂真言   無邊聲佛頂真言   發生佛頂真言   不動真言   一字金輪真言   右奉為。御息災延命增長寶尋御願圓滿。始自五月十五日至於今日。三七箇日夜之間。率六口伴僧殊致誠奉修如右。   年月日。   私雲。此卷數出玄祕(矣)。   問。此法勤修人人何等乎(勸修寺寬信記雲)久安三年十月十日有如法尊勝法請。仍件日令進支度。同十四日於白河金勝寺始行之。大阿闍梨法務權大僧都寬信。伴僧二十口。院嚴明海等也。法務御抄雲。   增俊闍梨(天仁律僧也)雲。天仁年御修法。天蓋敷曼荼羅用古物。先年覺意僧都仙院御祈奉仕此法令儲法物具(云云)同抄雲。敷曼荼羅以小野僧正舊本寫之(云云)(私雲。法務勤修之時事也。若天仁以前小野僧正有御勤修之歟)。   同御抄雲。天仁二年八月十八日權僧正(範俊)依院宣奉為公家。於鳥羽殿壇所被奉仕此法。僧正老爛光覺為手替。偏以行之。委傳受之(云云)(伴僧八口。增俊。云云。三七日勤修。云云。私雲。御)保延六年勸修寺法務。依院宣雖獻支度四箇年許延引歟。古道具等被尋之。皆以失了。何塔許有之。康治二年六月十二日法務(寬信)鳥羽院御祈。致勤修之(伴僧十二口三七日)久安三年十月十四日。同院御祈。法務重被奉仕之(伴僧二十口。三七日)師主醍醐座主僧都(實海)。   大僧都玄海於本寺被修如法尊勝法。於真言結願(云云)(伴僧八口。支度有之。三七日)。 貞治五年七月十五日書寫了 (本雲)以中性院(賴瑜)自筆本校合ЁУю本ЯЪ重Ъ校之 文明十六年(甲辰)十月五日夜半書也。右筆五大堂末代禪曰依難背方命禮白麻|後見取捨所仰候。 文明十七年(乙巳)正月七日夜一交畢 實雄 永正十八年四月十二日他筆自交合了 明鍐 元龜次年(癸酉)八月十七日書之畢 賢映 此祕鈔問答全部尊雄僧都與奪也 尊海上人 祕鈔問答第三   光明真言   問。本尊胎藏大日(云云)何不用一尊懸曼荼羅耶。答。御口決雲。此以本尊為祕事。常金大日。或阿彌陀。或不空□索也。今以台大日為本尊。是為祕傳。故為祕本尊懸兩界曼荼羅。為令人知何尊也。此即此法本尊口傳也。玄祕雲。懸台藏曼荼羅可行之。或說阿彌陀為本尊(大理趣房傳敬愛行之)或說以不空□索為本尊(覺意僧都傳)或說以金剛界大日(小理趣房傳。云云)授心雲。先師口授雲。本尊以阿彌陀為本尊普通習也。以大日為尊為祕事。兩界大日皆為本尊(云云)但台藏大日為深祕。百光遍照義故(云云)。勸修寺次第雲。懸台藏曼荼羅。或只懸八葉九尊(云云)問。大法別行中就何修之乎。答。次第雲。就十八道修此法(云云)媔部C就大法修之。一師傳也。更不違背(矣)理性院傳雲。兩界十八道任意廣略可隨時(云云)問。種子三形何等乎。答。.塔(云云)理性院深祕傳(宗)雲。種子第五.三昧耶形法界塔婆又五古(云云)又說種子.(云云)澤抄種子.三形索。或.塔(云云)口傳雲。.索。付不空□索之時也。.塔大日為本尊之時也。打任可懸台藏大日一體。然祕本尊之故總懸台藏曼荼羅也。以阿彌陀為本尊是偽說也(云云)又說.塔(云云)祕雲。前口傳與三寶院口決相符(矣)仁和寺御流種子.三形光明也。又今次第下出後說。又本尊阿彌陀。種子.三形開蓮。或光下出之。何為偽說(矣)。   問。勸請發願何等乎。答。次第雲。勸請發願禮佛皆如金剛界(云云)理性院次第雲。至心發願唯願本尊大日如來。內證塔界。三十七尊。兩部界會。澤抄雲。勸請如金剛界。無別本尊句(云云)。   問。道場觀大日如來住法界定印(云云)理性院次第雲。住大智拳印(云云)相違如何答。今次第或說。本尊金剛界大日。種子.(云云)當知今初說種子.。台藏大日為本尊雲義也。理性院依後說金剛界大日義也。澤抄又出兩說中。以金大日為本尊之時。印智拳印也。而理性院本尊加持五古印也。理性院次第雲。心前有.成七寶宮殿。種種莊嚴其殿中央有珍妙壇場。其上有.字成圓淨大月輪。其上有.字成大覺師子座。其上又有.字成淨滿月輪。其上有.字成大寶蓮花王座。其上有種子字變成率都婆。五大所成。方圓三角半月團形。放五色光普照苦器眾生拔苦與樂。此率都婆變成毘盧捨那如來半石身。身相白肉色著五智寶冠。結跏趺坐。住大智拳印。背後有圓光。萬德莊嚴具足圓滿。又從大日如來御頂上放五智光明。遍照十方恆河沙世界一切有情生死黑暗。悉令離苦得脫。四智四行等無量微塵數聖眾眷屬前後圍遶(云云)御流次第雲。心前有.字變成金剛光明心殿。其內.字轉成八葉蓮花座。其上有.字變成光明。光明變成大日如來。放自然光明遍照法界眾生。上自有頂下至無間。遇此光明者皆離苦得樂。自性所成眷屬前後左右圍繞(文)。   私雲。御流次第種子三形雖異大旨同今次第歟。拇尾次第雲。壇上有.字成大蓮花王。上有.字變成五峰樓閣。七寶莊嚴。其中有曼荼羅壇。中有.字成八葉蓮花臺。上有.字變成法界率都婆。率都婆變成大日如來。光明具足相好圓滿。放隨方光。四佛四菩薩十三大會佛菩薩。乃至外金剛部天等恭敬圍繞(云云)勸修寺雲。道場觀如台藏(云云)。   問。召請結界印言何等乎答。理院雲召請大鉤召。結界鉤印慈救咒(云云)。薄草同之。   問。振鈴後用八印等乎。答。薄草不用之。理性院雲。振鈴祕密八印滿足無所不至百光遍照三十七尊(三摩耶印羯磨咒)五供印明(云云)梅尾次第同用三十七尊印言(矣)。   私雲。以台大日為本尊者。尤可用祕密八印言歟。但十八道行儀故。薄草不用彼印言歟。   問。禮佛何等乎。答。薄雲。禮佛如金剛界(云云)梅尾次第台藏四佛四菩薩禮之。問。入我我入觀如何答。理性院雲。觀本尊我成大日如來身。眷屬圍繞。本尊與我身互相涉入一體無二也(云云)梅尾次第雲。先觀本尊置壇上可觀。我身即印也。語即真言也。心即實相也。此三密平等。平等遍法界即本尊體也。如我三密平等。本尊三密亦如是同一緣相也。如本尊與我身三業平等。已成未成一切諸佛三平等亦如是。又非唯諸佛一切眾生本來自性理與我及諸佛平等無差別。又六大無礙生佛無別。故本尊與我更無妄體。一切眾生亦如是。眾生所受報即是虛假也。我所見即是實也。是故本尊遍法界身故我在其中。即以本尊為體。我亦遍法界。故本尊亦在我三密之中。以我為體一切眾生皆亦如是。彼此互入如因陀羅網重重影現(云云)此觀次重用祕密八印。   私雲。以花嚴帝網無礙義觀三平等之旨。似有與(矣)此中有味。深思當見(矣)。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先外五古印。五字明也。理性院傳。內五古印。光明真言。澤抄雲。印(外五)言(台五字明。或光明真言)。   私雲。祕抄澤抄兩流俱用外五古。此可為正歟。就中內五古外五古印。如次表內證化他之義。而今法專化他為本歟。   又印言五色光明印光明真言。澤抄同之。御流次第唯用此印明也。印文雲。右手施無畏。從印五指放五色光。上有頂下無間。照受苦眾生即得清冷。惡業消除(左手拳安腰。云云)授心抄雲。口傳雲。內縛五古印。光明真言常習。又智拳印。光明真言為祕傳。又授雲。結塔印誦光明真言。但真言初.下有步欠加句。加持四處。是為最極祕事(云云)又澤抄外五古印。光明真言。又以金大日為本尊之時智拳印(名能滅眾罪大光明印)光明真言(云云)又梅尾次第雲。本尊印。智拳印。外五古印。與願施無畏印。皆同誦光明真言。此三印中智拳印是法身印。一印會獨一法身印故。五古印是報身五智圓滿兼自利利他故。與願施無畏是大悲化身義可知。此約能成佛身說(文)約所成功德。如次大智大定大悲印也(云云)又雲。次寶印(外縛。以二中指作寶形。真言中有..句是也)蓮花印(前印以二中指作蓮葉。真言中有..句是也)八葉印(此印。成千葉寶蓮花放大光明。為祕中祕。云云)智拳印。已上四箇印又用光明真言也。   私雲。此流七箇印中智拳印最祕事。光明真言有加句歟。   心地觀經雲。是名引導無上菩提第一智拳印。亦名能滅無明黑暗大光明印。以結此印加持力故。十方諸佛摩行者頂授大菩薩勝決定記。是大毘盧捨那如來無盡福壽大妙智印(文)諸佛境界經雲。是名菩薩引導第一印。亦名能滅無明暗印。依此印加持諸佛與行者授無上菩提最勝決定之記。本是毘盧捨那如來大妙智印(文)依此等文以智拳為祕印也。又依此經文智拳印為總印。三義皆具足此一智印中。真中......句義具足可悉之(云云)。 又玄祕中引此二經文為金界大日為本尊之證故。玄祕雲。智拳印功能事。心地觀經雲。諸佛境界經雲(云云)。   私雲。見此印相功能。以金大日為本尊非無其理。但台藏中有百光遍照。以台大日為本尊最優美也。或人云。台藏大日此滅之時種子.三形五色光(云云)(私雲。此傳有思歟已上)私雲。此種三似御流種三(矣).字百光遍照。中央字故雲有思歟。予年來此法奉受於報恩院僧正御房。為自行修之。彼祕印等尋申之處。仰雲。當流次第所出二印二明之外無別印言(云云)。   後覺洞院法印(親快)奉尋。又以同前。弘安七年二月二十二日。於仁和寺真光院法印御房奉傳受。澤見抄之次彼印祕決被授之。其印相左右手伸五指。左手置左膝上。如與願勢。右手右乳前向外作施無畏勢。左五指從小指至大指如次想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右五指從小指至大指如次觀天聲聞緣覺菩薩佛。誦光明真言。轉惡趣入善趣。引世間入出世。轉小向大。以因歸果之義。留心可觀(矣)此印明醍醐勝賢僧正奉授於喜多院御室之祕決也。澤抄雲。右手開五指想放五智光明照五道眾生(云云)此口傳常行手印事也。私案作前印右五指五佛。左五指眾生。放五智光明照五道眾生迷闇。令離苦得樂之義觀之。儀軌雲。五智如來○從頂各放出百千光明。燒滅魔王軍類○光明力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等。皆悉解脫惡趣得正覺。故名光明真言(文)准此文者以五指頭可觀五智如來頂放光明(矣)又外五古印。五古指頭可同之。此又放光明可觀之。五古印五智五佛之義。經軌說故。又真言句義五部明也。御口決雲。....佛部。....金剛部。..蓮花部。光明..。....羯磨部。.真言總體也(云云)故知放五智光明誦五部明。照五道眾生之義也。又御記雲。光明真言法五色表五智也。智光明也(云云)又南勝院法印(經瑜)被授雲。左右手各作金拳。左置右膝上。右安乳前。相向誦光明真言。右手從小指次第開作無畏勢。左手又從小指次第開作與願勢。是即放五智光明照光道眾生。令開顯本有五智之義也。又木幡上人被授雲。左掌仰右掌覆捻風空。臨左掌上旋轉如取物之勢。然後兩手合作塔印。誦光明真言也。是則取生死海五道眾。安法身塔中之義也。或雲。右施無畏。左與願印(言同)口傳雲。惠手上利益至有頂眾生也。定手下利益無間眾生也(云云)大御室御傳雲。左手拳按腰。右手開舒掌。想現五色光普及其人上(云云)明惠上人云。右手作施無畏。掌中右旋有光明真言字。放金色光照受苦眾生(云云)或雲。內五古印。光明真言。口傳雲。以法界體性智光斷第九菴摩羅識所起惑障。以大圓鏡智光斷第八識所起惑障。以平等性智光斷第七識所起惑障。以妙觀察智光。第六識所起惑障。以成所作智光斷前五識所起惑障。以五智光破九識所起惑暗也(云云)問。真言句義如何。答。以此真言配五部之義。如先出之。.者一切真言本母也。...三字合成三身具足義如常。...........者。不空毘盧捨那大印也。......者..者摩尼珠。即一切如來福德聚門下大智大悲所生功德也。..者是蓮花。即一切如來法身。又是大悲也。..者是光明。即一切如來大智慧也。...者易也轉也。謂前諸功德依此真言力易成就也。又轉滅罪障轉得福德也。言.者第四轉即烏聲也。謂為毘盧捨那大印所印故。於此三不善根中印現如來功德也。.字因義。謂菩提心為因。恆沙功德從此而生(云云)理性院雲。句義....(無間)....(大日如來)..(大).(印)..(寶)..(蓮花)..(光明)....(轉法輪).(菩提心義亦金剛不壞義)小野僧正同小野僧都傳也(云云)。   問。字輪觀何乎。答。薄雲。五大(云云)理性院台藏字輪觀用之。梅尾次第五大觀用之。若略時雲。結定印可觀字義。心中有.字。諸法本不生故自身本不生。自身本不生故一切眾生本不生。自身眾生身本不生故諸佛本不生。是故自身眾生身佛身法界一味平等無二。如如是觀畢結本尊契加持四處(云云)問。正散念誦何等乎。答。正念誦光明真言。散念誦如次第出。薄雲。佛大本尊阿彌陀不動大金一字(云云)理性院雲。佛眼大日(兩部)本明淨土反阿彌陀大金一字(云云)。   澤抄雲。佛眼大日(先金界百反。次台藏三百反許。三時當千反)光明(千反)或阿彌陀不動。或炎魔天八字一字(云云)媔部C阿彌陀炎魔天小野之滿之(云云)。   問。伴僧後加持咒何乎。答。如次第記之。澤抄雲。後加持光明真言。伴僧同之。問。護摩作法如何。答。如三卷四卷護摩抄可見之。問。本尊段自加持召請印言何等乎。梅尾次第雲。自加持無所不至印。光明真言。召請外五古印。光明真言(云云)此印言甚深者歟。理性院雲。本尊段諸事用本明。但芥子明.加相應句諸尊段三十七尊(云云)此法先德以台藏大日為本尊。或以金界大日為本尊。俱有其故。令傳存金行。是師傳也。又.字成五色光明。光明變為本尊(云云)梅尾次第諸尊段八葉九尊供之。勸修寺同之。   問。今此法四種本誓中何等乎。答。次第雲。就息災修之(云云)澤抄同之。理性院敬愛鉤召(云云)小集中滅罪舉之。仁錄中息災滅罪出之。問。就息災者台藏曼荼羅可懸北方乎。答。理性房口傳雲。遍知院僧都(義範)為圓光院聖靈被修此法時。向東曼荼羅修之(台大日本尊也)遍知院僧都入滅之後。三寶院權僧正御房入死後室研先學盡祕法幽旨(云云)而範俊僧正傳雲。以金剛界大日為本尊。向西方修之(云云)又雲。或向北方奉懸台藏大日一體。就息災行之。或向東方懸東...。就增益行之(云云)。   私雲。或抄雲。六道四生一切有情惡業煩惱鉤召智火焚燒(云云)准此義者。為亡者就鉤召可修之歟。   問。次第儀軌大日彌陀合體真言也(云云)何文乎。答。光明真言儀軌雲。此大毘盧捨那如來無量壽如來兩軀如來心中咒。誦一遍為誦百億無量大乘經百億無量陀羅尼畢。最此大毘盧捨那如來肝心祕密咒(文)。   私雲。依此文以阿彌陀為本尊。依儀軌說。何此雲偽說乎。就中毘盧彌陀同體異名。安養藏同佛遊處。予來以阿彌陀為本尊。故就台藏結大日心月觀阿彌陀。修光明真言法。資先師二親等菩提兼為自身往生極樂之因(耳)。   問。真言功能如何。答。儀軌雲。若有眾生隨處得聞此大灌頂光明真言二三七反。經耳根者即得除滅一切罪障。殺眾生具造十惡五逆四重諸罪。猶如微塵滿斯世界。身壞命終墮諸惡道。以是真言加持土砂一百八反。屍陀林中散亡者屍骸上。或散墓上。遍皆散之。彼亡者若地獄中若餓鬼中若修羅中若傍生中。以一切不空如來不空毘盧捨那如來真言本願大灌頂光明真言神通威力加持土砂之力。應時即光明身及除諸罪報。捨所苦身往於西方極樂國土。蓮花化生乃至菩薩更不墮落(文)又雲。復有眾生。蓮年累月。瘺黃疾腦苦楚萬端。是病人者先世業報。以是真言於病者前。一二三日高聲誦此真言一千八十反。則得除滅宿業病障。若為鬼嬈魂識悶亂失音不語。持真言者加持手一百八反。摩捫以手按於心上額上。加持一千八十反則得除差(文)。   別儀軌雲。若為死者此真言誦一返者。必無量壽如來為死者授手引導極樂淨土。況七遍若十二十反誦功德更不可量。若置墓所誦四十九遍。必無量如來荷負此靈決定令極樂淨土(文)又雲。若誦持此光明真言。法師吹死其身風來一切眾生之身。皆悉解脫苦果入一佛地界會。並禽獸靈類脫畜生業。皆悉證得人天果也(文)又雲。建立父母墓所。以真言書制無量壽梵字。安置父母墓所。亦彼靈雖經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不墮惡道必往生極樂淨土蓮花中寶坐上。成佛時從眉間放白毫光明。故名光明真言。若有一切眾生耳聞一返真言。此人滅除無量億劫微細生死重罪證得大三昧地。常誦持人無量壽如來荷負令生極樂淨土(文)。 後七日法   問。何雲後七日乎。答。正月自第八日至於十四日修此法。故雲後七日也。問。第八日初夜始行者第十五日日中是結願。三七二十一座故。何雲至十四乎答。運時十四日日中結願也。報恩院御記雲。十三日初夜(當日初夜。十四日後夜)十四日後夜(丑剋當日日中同初夜)十四日日中(十五日後夜同日中。如是運時十四日日中結願畢。云云)。   問。後七日修何法乎。答。次第雲。行法次第(兩界隔年修之。云云)隨甲乙年修兩界也問。隨甲乙年修兩界之方如何答。醍醐甲年金界。乙年台藏。故覺洞院僧正文治五年己酉修台藏界。建久三年壬子行金剛界。又遍知院建曆二年壬申修金剛界(云云)又理性院次第題雲金剛界(甲歲後七日)台藏(乙年後七日云云)又仁和寺甲歲台藏。乙年金剛界也。故澤抄雲。此法付兩界修之。甲歲台藏向東(伴僧坐東為上)乙年金剛向西(伴僧座西為上。云云)野決雲。甲季(台藏或金)乙季(金剛或台云云)問。今法種子三形何等乎答。種子.。三昧耶形如意寶珠(師說雲。五佛皆入寶生三摩地。云云)理性院雲。金剛界種子.。三形如意寶珠。台藏界種子.。三形如意寶珠(云云)澤抄雲。有.字變成寶瓶(云云)媔部C本尊(地天即不動也)種.。三寶珠(瓶入物也云云)。   問。勸請發願如何等乎。答。次第雲。勸請(無本尊句)聖朝安穩增寶壽。天長地久成御願(文)發願可准之。理性院次第奧雲。歸命摩訶毘盧捨那佛。四方四智四波羅蜜十六八供四攝智。教令輪者降三世。兩部界會諸如來。外金剛部威德天。不越三昧三昧耶降臨壇場受妙供。護持聖主增寶壽。玉體安穩成御願。風雨順時成五穀。貴賤諸人恆受樂。天下法界同利益。眾生無邊誓願度。福智無邊誓願集。法門無邊誓願覺。如來無邊誓願事。護持聖王成御願(云云)。   澤抄雲。勸請發願(無大尊句。云云)媔部C如兩界無本尊句(云云)。   問。道場觀樣如何。答。野抄第三雲。雖行兩界。實寶生如來法也。種子(.)三昧耶(寶珠)尊形但壇上置佛舍利本尊三昧耶並舍利で一山三寶一伴可觀之。台藏又如意(云云)(覺洞草祕抄第三也)又次第雲。本尊寶生尊。種子.。三昧耶形如意寶珠(師說雲。五佛皆入寶生三摩地)種子三昧耶形羯磨身兩界共同。台藏因曼荼羅行寶菩薩。口傳雲。本尊三昧耶形並壇上舍利で一山寶珠三寶一體可觀之(云云)。   私雲。三寶者本尊三昧耶形寶珠壇上安置佛舍利室生山寶珠雲三寶也。但依因曼荼羅等者。釋台藏本尊也。意雲。台藏因曼荼羅故寶菩薩為本尊。金界果曼荼羅故寶生佛為本尊也(為言)然印言二尊俱二界通用也。   理性院次第雲(金剛界)結如來拳印當心。想心前有.字成七寶宮殿。其內有殊妙壇場。其上有.字成淨滿月輪。月輪上有.字成寶蓮花。其臺上有.字成如意寶珠。寶珠變成大日如來。身相微妙戴五智寶冠。結跏趺坐住正受。持智拳大印。一身四面。項背有圓光。萬德具足圓滿也。四佛四波羅蜜十六大菩薩八供四攝賢劫十六尊外金剛部二十天。乃至無量無數聖眾眷屬各住寶部三摩地前後圍繞(矣)七處加持如常。   台藏觀雲。住定印。想心前有.字變成廣博嚴好寶殿樓閣。其內有妙壇場。其上有大羯磨金剛。其中央臍輪上有.字成八葉開敷紅蓮花。其臺上有月輪。月輪上有.字變成如意寶珠。寶珠變成大日如來。紫摩黃金色。戴五智寶冠。結跏趺坐。住正受。法界定相一身四面頂背有圓光。萬德莊嚴具足圓滿也。四方四維葉上坐。四智四行佛菩薩乃至三部四重曼荼羅海會佛菩薩明王無量無數重重烈坐(矣如來拳印。七處加持如常。云云)。   私雲此流兩界道場觀略抄歟。   澤抄雲。彼法觀(是非本書Юэ)妙高山頂有高臺。其上有.字變成寶瓶。寶瓶中有如意寶珠。此寶珠往六十六箇國悉降五穀還來入寶瓶之內成堅牢地神。於大地能令平福(云云)媔部C此法大日心月輪觀本尊種子事無之。只大法道場觀此道場觀替觀之也。   私雲。准此口決者。三寶院又寶生尊道場觀大法道場觀處可替用也。   問。行兩界事具行之乎。答。二界俱略行歟。理性院口決雲。單行儀法則別行略次第用之。如十八道也。夫十八道者。蘇悉地行法也。故對兩界曼荼欲陳供養用此作法。全無不足。又醍醐昔先德台藏年被用七支念誦次第。但雖用略次第前方便之作法。五悔九方便勸請五大願前後禮佛名號。隨兩界普通實可用之。又五大願第五句兩界俱可唱替。護持聖主成御願(或僧寶壽可微音也。云云)問。後七日修兩界法。有何故乎。答。夫歲有支幹。支幹有甲乙。法異理智。理智當台金。是故隨甲乙歲供理智尊。內外想悉地成就也。以彼金輪等一尊為本尊。其威德殊勝本誓甚深。感應不空悉地無疑。雖然一尊猶略也。偏也。甲乙難當兩界共盡法界之諸尊。二界又理智甲乙相應。仍為隔年之修法。供兩界之諸尊。是則勸請無滿。悉地豈空乎。金台如次智理。理智如次陽陰。陽陰即如次甲乙。故金台如次甲乙。醍醐流內外相應者歟。   問。召請結界何等乎。答。理性院雲。金界召請大鉤召。結界降三世大印咒。台藏召請大鉤召。結界不動劍印慈救咒(云云)問。讚禮佛何等乎答。次第雲。金剛界年四智。台藏界心略加唵(云云)野抄雲。台藏年心略如唵次不動(云云)金界年四智不動也。理性院如此也。次抄雲。讚台藏(心略加唵不動)金剛(四智不動云云)。   私雲。兩流問之。   禮佛(兩界俱加五大尊梵號)理性院雲。金界三十七尊五大明王兩部句如常。但不動尊三反唱之。台藏五佛四菩薩五大尊兩部如常。不動尊三反唱之(云云)澤抄同之。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野抄雲。金剛界印明..印明.....次外五古印(中指如寶形)............。寶生印(三昧耶印)明(若羯磨明也)寶菩薩(三摩耶印。羯磨明)。般若僧正卷數被書本尊真言名近代祕不書之(寶生真言)台藏印明。印(如金)明.....。次五古印(如前)明歸命(如前).....寶生印明(加前)寶菩薩(如前云云)。   私雲。已上當流相承印明也。世間流布祕抄後七日次第非祖師相承祕決(云云)。   理性院祕決雲。金界印明。印三摩那會契(但中指作寶形)言五智種子心(如寶部之句)又寶印言。口傳最祕(云云)台藏印明。印五古契(但中指寶形)言五種阿(如寶部句)又寶印言。口傳最祕(云云)澤抄不出本尊印言。媔部C本尊地天即不動也(云云)。   問。正念誦何等乎。答。野抄雲。正念誦(寶生)又次第雲。正念誦(如前)散念誦。佛眼大日本尊三種藥師延命聖觀音如意輪不動吉祥天大金一字(云云)理性院祕決雲。金界正念誦..........。台藏正念誦..........也。伴僧真言。佛眼大日藥師延命不動吉祥天一字(云云)澤抄雲。念誦。佛眼大日藥師正觀音延命不動(已上各百反)吉祥天(千反)一字(云云)問。字輪觀何等乎答。五大。   問。後夜偈二界俱用乎。答。理性院雲。金界後夜時用之。台藏後夜時不誦之。時彼流口傳雲。後夜偈金剛頂經所說故。仍傳法灌頂後夜時台藏故又不用彼偈也。當流傳法灌頂後夜用彼偈。今又可用歟。故覺洞院御記雲。金界年後夜時禮佛之後打金唱後夜偈。次又打金迴向如常。台藏季後鈴後唱(云云)澤抄後夜偈甲不誦之(云云)彼流甲季台藏也。理性院說符合(矣)。   問。伴僧咒何等乎。答。報恩院御記雲。振鈴已前佛眼真言(如常)振鈴已後。當界大日藥師大咒延命正觀音不動吉祥天一字。舊記無正觀音咒(云云)念誦數返依護摩長短。大旨百反許也(云云)。   私雲。舊記者覺洞院野抄歟。彼雲。伴僧三力偈以後誦七種真言。佛眼大日藥師延命不動吉祥天一字(云云)理性院同野抄歟。澤抄同報恩院(矣)如前出之。   問。二界略行次第如何。答。金剛界。   壇前普禮。著坐。普禮。塗香。淨三業。三部被甲。護身。加持香水(用所持杵。軍荼利小咒)加持供物(同用降三世所持杵。小咒).字觀。觀佛。金剛記。本尊四禮。金剛持遍禮。表白。神分等(可簡略)五悔。勸請。五大願。普供養。三力(金一打)大金剛輪。地結。四方結。金剛眼。道場觀。大虛空藏。小金剛輪。送車。請車。大鉤召。四明。拍掌。辟除。結界(降三世大印大咒)虛空網。火院大三摩耶。閼伽。花座。振鈴。三十七尊印明。五供印明。普供印明。理供讚(四智)不動。普供。三力。祈願。禮佛(三十七尊五大明王兩部句如常。但不動尊三反唱之)佛眼加持。入我我入。本尊加持(口決)正念誦。本尊加持。佛眼加持。散念誦。五供印明。普供印明。現供。閼伽。後鈴。讚等。普供。三力。祈願。禮佛。後夜偈。迴向。迴向方便。解界等。奉送。三部被甲。普禮。出堂。   胎藏界。   壇前普禮。著座。普禮。塗香。淨三業。三部被甲。加持香水(用所持杵不動一字咒)加持供物(用同杵不動慈救咒).字觀。觀佛。金剛起。本尊四禮。金剛持。遍禮。表白。神分(可簡略)九方便。勸請。五大願。普供養(轉明妃)三力偈(金一打)大金剛輪。地結。方結。金剛眼。入佛三昧耶。法界生轉法輪。環金剛甲。無堪忍(乃至)灑淨持地(如常可行之)次道場觀。大虛空藏。小金剛輪。淨治路。大鉤召。辟除。結界(不動刃印慈救咒)虛空網。火院大三昧耶。閼伽。花座。振鈴。入佛法輪。祕密八印。滿足一切智智。無所不至。一切佛心虛空眼明妃。諸菩薩一切持金剛(或不動)普施明妃。五供印明。轉明妃。現供讚(心略不動)轉明妃。三力。祈願。禮佛(五佛四菩薩五大尊兩部句如常。不動尊三反唱之)佛眼加持。九重月輪。.字觀(定印)本尊加持(口決)本尊加持。佛眼加持。散念誦。五供養印明轉明妃。現供。閼伽。讚轉明妃。三力。祈願。禮佛(但後夜時後夜偈不誦之)後鈴。迴向。方便。解界等。加持句。奉送。三三昧耶。普禮。次取香呂例迴向了(金一丁)立座。   私雲。已上兩界頸次第理性院次第也。金界用五供印明。台藏用金剛持遍禮四禮金剛眼等事。恐似令行歟。只兩界略次第改道場觀。用寶生尊道場觀可修之。   問。真言院東西有金台二壇。隨甲乙年行壇可修之乎。答。兩壇共備閼伽等。但行壇不行之。東寺結緣灌頂御影供等行壇修之。後七日不爾也。   問。護摩作法何乎。答。二壇摩本尊共自大壇召請之。   息災護摩。   部主段(降三世)。   自加持(又印明)召請(同印。以大指召之)諸供物(小咒)撥遣(准召請)。   本尊(不動)。   自加持(刃印。慈救咒)召請(外五古。右頭召之同咒。加召請四指句)諸供物(同明)加持物(一字心加息災句)。   諸尊段(可隨甲乙年。三十七尊十三大院)。   自加持(內五古印。五字明。可隨甲乙年)召請(外五古印。同咒)諸供物(同明)撥遣(准召請)。   增益護摩。   部主段(甲年金界大日乙年台藏大日)。   金剛界大日。   自加持(內五古印。真言.....)召請(外五古印。右頭三召。真言同)諸供物(同明)撥遣(准召請)。   胎藏界大日。   自加持(內五古印。.....)召請(外五古印。右頭召。同明。加句召請四攝句)諸供物(同明。增益句)撥遣(准召請)。   本尊段(寶生)。   自加持(寶生三昧耶印。羯磨明)召請(同印。二風召之同明如召請四攝句)諸供物(同明。加增益句)撥遣(准召請)。   諸尊段(可隨甲乙年)。 自加持(內五古寶印五字明)召請(外五古寶印同明)諸供物(同明)撥遣(准召請)。   問。十三大會廣博可難觀乎。答。報恩院御記雲。胎藏年諸尊段事。不及十三大會候。只八葉九尊可被觀候。自觀。爐中可被觀九尊候。自加持外五(.....)召請撥遣如台次第(大鉤召。發遣如都替)諸供物(五種阿字如前)昆屯(九尊中央三反)此外人御料也。大納言僧都御房Ю⑦ЬЯг護摩記定可被申歟覺候。又第三重之樣寶珠僧都御房可被申候歟。   私雲。此報恩院僧正御房被遣蓮藏院僧正御房之狀也。   理性院傳。金界年三段護摩息災部主。金輪(七寶具足故)或不動。增益部主。寶生尊.字(で一山同體觀之)金剛界曼荼羅故以如來為本。仍寶生尊為部主也。或吉祥天為部主。.寶(で一山同)尊像如常。口傳雲。二種護摩俱地天殊可供也。火天本尊部主諸尊地天世天。已上六段行之。兩界同此定也(云云)。   台藏二段護摩。息災部主。如金剛界。增益部主虛空藏.寶(で一同體觀之)。   台藏界者。曼荼羅故以菩薩為本。仍以虛空藏為部主也。或如意輪為部主。.(..)共成寶(で一同一)尊形如常。或又吉祥天為部主如前(云云)。   澤抄雲。息災..(不動。爐底畫台藏行者向北)增益..(吉祥爐底)(畫寶殊金剛行者向東。云云)。   私雲。請段作法難委出。小野無用故略之。   問。不動等為本尊者。護摩壇可懸別本尊耶。答。御口決雲。當流二段俱不懸本尊也。大壇護摩增益一壇護摩息災二壇。共自大壇召請之。兩段護摩各三時勤之。   問。五大尊供如何。答。不行供養法。始自中央不動。次第到五尊前。誦普禮之真言禮之。各結誦印明。三時有此作法矣(云云)理性院口決雲。五大尊供每日初夜時許也。但禮供也(云云)澤抄雲。五大尊供(備供物。次第禮之。初夜一時。或三時懸。次第甲年中不動。乙年中降三世)草雲。念誦法(如常)次以智拳印......次不動劍印。慈救咒並四大明王印言結加之。報恩院御記雲。三時登正面。始自不動。次第各至其前乍立修之。   問。聖天供如何。答。行法(如常)後夜日中二時修之。理性院口決同之。澤抄雲。聖天供(如常)後夜日中二時如法修之。北庇行者向東修之。或向北(云云)報御記雲。後夜日中始修如例。覺洞院御記雲。金界年東繞。台年西繞(云云)問。十二天供如何。答。無供養法。普禮真言並各別印明等。大略同五大尊供。初夜一時許行之。理性院雲。十二天供又每日初夜許也。禮供也。澤抄雲。十二天供不修行法。備供物。次第許之。東壁北端多聞。次伊捨那等如常。南折壁日天月天(東г日西г月)北折壁梵天地天(東梵天西地天)護身法等(如常)次以大劍印不動慈救咒並大鉤召。言又十二天各別言等用也(云云)覺洞院御記雲。十二天供。金年繞東。台年繞西。始自伊捨那次第風天供。又北歸毘沙門天次第地天供。又歸南日月天供也。每天前一度拜。二度揖也。初夜時許也(云云)報御記雲。各至其前乍立修之(云云)。   問。諸神供作法如何。答。覺洞院御記雲。諸神供初日第四日第七日初夜時護摩。中間諸尊段程。金界年繞東。台年繞西。出後戶於堂前巽角梨二本西梨本修之。台藏年者。於東梨本修之。世天段程可修之。可遲遲故。諸尊段程起座。其香花散米等膳色掌調儲之(云云)問。第七日當十四日歟。被日日中結願。何雲第七日初夜乎。答。報恩院御記雲。十四日日中運十五日後夜日中即結願。故十四日夜神供十三日夜行之(云云)澤抄雲。神供初中後二箇度供之。台巽金神(云云)媔部C台年巽。金年坤神供處也(云云)。   問。後加持作法如何。答。洞御記雲。下禮盤三拜。次向行壇一拜。次還本座向御衣方。後加持發願(詞在別。音曲如普通修法發願)發願了阿闍梨出慈救咒。伴僧同唱之。後夜時略發願。無左右出慈救咒。日中時後加持略之(云云)澤抄雲。後加持(初夜後夜被御衣)不動慈救咒用之(云云)媔部C發願句以下如常。御修法咒慈救咒百反如常(云云)問。音九時香水加持如何答。十二日未明御衣機前置香水桶(安機上)小行事酌神泉水入淨桶。以布覆之。機邊傍立揚枝(大阿闍梨料)又敷同枝於板敷(置打敷上伴僧料。云云)野抄雲。發願詞雲。 至心發願。加持香水。得大靈驗。金輪聖王。玉體安穩。增長寶壽。五穀成就。萬民豐樂。乃至法界。平等利益。   次五大願。自十二日後夜加持香水。座立取揚枝杖加持二十一返許。伴僧各取揚杖立建。加持香水三時三日九時之故也(云云)。   覺洞院別御記雲。十二日初夜時之後。香水加持(安香水於當界第三柱下。以布裹桶口置機上。一口裹布一段阿闍梨賜小行事)各取牛黃杖向香水機方。大阿闍梨立疊上。伴僧立床前土壇。大阿闍梨發願畢。各勵聲誦不動慈救咒。二十一返許畢。大阿闍梨以牛黃杖橫打香水機置杖。伴僧聞其音。各牛黃杖指入慢下打板置不複座退出畢(委取兩記意抄記畢)澤抄雲。香水發願(先大阿闍立香水桶前捧香水)(杖發願。伴僧同之立床子下。捧同杖作法)至心發願。加持香水。得大良藥。天眾地類。倍增法樂。護持聖主(三反)。玉體安穩。寶壽長遠。天下太平。萬愍豐樂。及以法界。平等利益(生法終句護持聖王成御願)。   次五大願。次以慈救咒同音加持之。十二日丑剋仰預僧。令汲香水入新捔量八足上。楊枝杖等在之(神泉苑水。云云。先例汲造灑司水非例。云云)自十二日後夜時三日九時加持香水(御加持以後也。云云)問。結願作法如何答。十四日運明日後夜日中時結願。卷數付楉立曼荼羅左邊(案文置脅機上。伴僧卷橫□淚禕腆送□飀□  覺洞院御記雲。十三自初夜時運時二時相續。花香粥等調之間。大阿闍梨暫令坐本座。其間伴僧雖不散為法則小行事吹螺又始了。今日被書御卷數所作人交名道具目祿伴僧交名等。卷數二通。一通者(所作人交名一紙橫插之)小行事即立內道場。一通者一紙書置脅機(云云)。 T79035101.GIF 澤抄雲。十四雲御結願事。此日運十五日後夜日中三時有御結願也(可有御卷數用意也)大阿闍梨著平袈裟上堂。入室弟子持三衣筥置左機上。每時相持上堂退出(但近來作法伴僧著小袈裟。云云)問。加持香水作法如何。答。野抄雲。先諸僧共著床子。次新任僧綱讀八宗奏(近來奏以前香水加持。云云)次長者持相承五古水精念珠寄香水機下。長跪而坐(折右膝。立左膝。著草鞋)但南殿作法立勤之。次護身結界(其間五古納表衣前。或傳置香水器右)次取五古加持香水(不動真言二十一反或十反)次取散杖入水。..加持各二十一反。而後取散杖置器上。右器次左器。次先取右散杖御前三度。次取左散杖自身宮內公卿等灑之三度。還著本座。御論義之後給大樹退出。歸時以下臘為前。師說雲。以五古總而逆順加持各三反。而後而袖中持五古。於兩手上小低頭閉目。想彼で一山委細口決。或傳雲。長跪而坐。護身之時檜扇上置水精念珠並五□檢□隸巨禮綠□埤□禮蓮□□□□□□□□□飀□  媔部C口決雲。袖堳糷郊j(兩手持一之)主上心月輪觀寶珠で一山。又觀寶珠彼此冥會一體不二(委細如每朝護身法。云云)又雲。南殿作法必立奉仕。加持香水無居儀(五古念珠納胸)又雲。清冷殿儀跪勤之。無兼儀(五古念珠同納胸。或機上。當香水器右潘扇置之。其上置之。云云)又雲。近代先加持香水。次八宗奏。可就此義道理。所之讀八宗奏即論義相應歟。報恩院御記雲。覺洞院被注進御室之本也(云云)遍知院御記雲。加持香水(以所作法略之)。   先諸僧著床子。以依催長者寄香水機下。   長跪而坐(或右膝著地)次五古置香水器右方(念珠懸腕)次護身結界(三部被甲。地結。四方結。天結)次取五古三度抽擲。次順巡加持(先逆次順歟軍利小咒)次取移五古左手。次取右散杖入右器。..加持各二十一反。了散杖置右器上。次取左散杖如右器加持。了如右散杖置器上。次取右散杖三度奉灑主。了散杖置器傍。次取左散杖三度灑先自身。次諸卿宮中。次以五古誦慈救咒一百八遍。奉加持主上(金剛念誦之)。   次以五古於袖中持。兩手上額少低頭閉目。想彼で一山(云云)次立座還著本坐。   次御論義等。加持香水。昔依公卿催。近代無催。加持香水八宗奏前後不定。先例日記在之。   予參勤之時為用意書之。   東寺末葉成賢記之。   或香水一器。散二。或香水二器。散杖一。或香水二器。散杖二。香水器(或銅器或大土器或黑土器)已上報恩院御自筆本書了。又或次第雲。先諸僧共著床子。次長者就香水機下(持相承五古水精念珠)。   起座經問答乞子間。到機前跪而坐(口傳雲。折右膝立左膝)南殿作法立勤之。次護身結界。此間五鈷誦不動真言。加持香水二十一反(或五十反)次以散杖入水唱..。加持二十一反。次器上置散杖(先右器。次左器)次取右散杖灑御前三度。次取左散杖灑自身宮內公卿等三度。   師說雲。以五(古)總逆順加持各三反。其後藏五古於袖中捧持。兩手低頭閉目想で一山(祕口雲。如先出之)次經本路複坐。次新任僧綱讀八宗奏。或加持香水以前讀之。次論義。次賜祿。次諸僧退出(云云)。   私雲。此說雖同前為才覺出之。   澤抄雲。同夜(十四日夜)大阿闍梨為加持香水被參內堙C著大師請來之衲衣。持曩祖付屬之五鈷。兼又持水精念珠(兩達磨)若御物忌之時被行南殿儀(云云)多清冷殿儀也。長者大阿闍梨若參御齊會之時。從佈施堂諸僧共參內堙C不然之時諸僧參會右兵衛陣之後。從真言院參。先諸僧共著床子。阿闍梨立從床子寄香水機下長跪而坐(但於南殿台立作法)次五古置香水器之右。後三部被甲護身等。次取五古先加持右器二十一反。次加持左器二十一返。又總加持兩器。隨氣色耳。次取散杖入香水。以..各加持二十一反。而後散杖置器上。其右器也。次左器又如此置散杖。次先取古散杖三度灑御前(奉灑主上)次取左散杖先灑自身。次灑他身及宮中法界(此間五古持左手)次取五古總加持(順逆各三反)而後於袖中持五古。兩手上額小低頭閉目。想で一山(云云)作法了後如常著床子。其後餘事等有之。御論義等也(云云)。   私雲。大旨其作法兩流同歟。故覺洞院僧正(勝覺)。   文治五年(己酉)台藏界時從佈施堂被參。加持香水。於時亥剋終許也。 建久三年(壬子)金剛界時不參會堂並佈施堂。直令參加持香水(閑院內堙^於時戌剋也。遍知院僧正(成賢)建曆三年壬申金剛界時酉剋許不參會堂。參佈施堂。從佈施堂令參給歟。   問。道場莊嚴如何。答。母屋東西北三面。南面東第一五間引回蓆(號壁代)南面東第二三四間引直布幔。兩界前各立壇脅機禮盤燈臺等。當界壇四隅立橛引回五色糸。壇中央立金銅塔。安立瓶輪羯磨等如常。四面備香花。居佛供十六壞果子十六壞。左脅機置塗香灑水器散杖等(已上佛具取出道具奉櫃安之)右脅機置打鳴(大阿闍梨具也)行壇供香花立五瓶。居佛二壞。不引五色糸。北壁代當兩壇中間懸五大尊像(中央不動。左降三世。右軍荼利大威德)其前各立黑染機。機上立花瓶。備香花佛供。左右立燈臺。西廂南第三間(加角間計之)北面立息災護摩壇。同第四間東向立增益壇(撅五色杓箸等大阿闍梨具也。自餘物具在本院)北廂東二間(加角間計之)東向立聖天壇。東廂懸十二天像(東壁東北角毘沙門天。次伊捨那天帝釋天火天炎魔天羅剎天水天風天。南壁東日天。西月天。北壁東梵天。西地天)其前各立機。機上立花瓶。備香花佛供。左右立燈臺。當界壇傍立八足機。其上置御衣(台藏界年母屋第二間東柱下立之。金剛界年第四間西柱下立之)母屋東第三間頭敷大阿闍梨座。南廂東第三四五間(加南間許之)通南柱立床。敷伴僧座(台藏界年東上。金剛界年西上。云云)。 覺洞院圖(建之三年後七日勤仕時被圖之) T79035201.GIF 問。五大尊座位隨在何年不動居中央乎。答。澤抄雲。甲年中央不動也。乙年中降三世(文)仁和寺甲年台藏。乙年金剛。所以不動台藏教令輪身故。金年降三世居中歟。醍醐不論甲乙不言金台。何年不動居。五尊相望不動本身。四明王所變故。依之覺洞院甲年金界指圖。遍知院甲年金界指圖。同中居不動也。兩流五尊次第皆有其理歟。   問。開白等作法如何。答。報恩院並覺洞院御記雲。先伴僧等參堂(時始小行事吹貝。聞彼聲伴僧參堂)伴僧各自後戶出入。其後大阿闍梨相具舍利守參堂經大阿闍梨坊西緣。自正面東戶入(甲乙年皆爾。為宿坊便故)踏內陣東間右。著大阿闍梨御座。舍利守前立(或後立)不踏彼右而昇。經大阿闍梨前至禮盤下。置居筥於左機上(灑水器東端)取舍利袋登禮盤。自自五色下置金剛盤之後。經本路而著伴僧座(矣)其後大阿闍梨起座。先向行壇一拜。次向當界三拜。著禮盤。普禮塗香等如常。表白(詞在別)神分。祈願。五悔。勸請(後夜發願。詞在別)普供養。三力。打金。伴僧誦佛眼真言。振鈴後役人次第進。先息災護摩師。次增益護摩師。遶西各進修護摩(各三時)次五大尊供。登正面東間。於不動前三拜。一度拜。一度揖。各至其前乍立修三時。十二天供金界年繞東。台年繞西。自伊捨那天至風天供之。又多聞地天供歸南日天月天供也。每天前一度拜。二度揖也。初夜時許之。聖天供又金年繞東。台年繞西修之如常。後夜日中二時也。仍開白不修之。諸神供護摩諸尊段程金年繞東。台年遶西出後戶。於露地修之。初中後三箇度也。餘伴僧等振鈴後誦大日(當界)藥師(大咒)延命聖天觀音不動慈救吉祥天真言百反許。役人等各復本座之後一字。金打。伴僧等誦一字咒百反許。了後供養後鈴。次大阿闍梨出讚普供養以下如常。次下禮盤三拜。次向片壇一拜。還本座。向御衣方後加持(其作法如先記之)次大阿闍梨出堂。舍利守起座取舍利置居箱置大阿闍梨御前退出。伴僧等自後戶退出。舍利守每時乍置舍利於居箱納道具唐櫃乎。已上兩記取要記之。   問。支度卷數何乎。答。覺洞院支度案。   注進。   真言院後七日御修法香藥事支度。   合。   蘇。蜜。名香。(沈)。(白檀)。(丁子)。   五寶。金。銀。琉璃。真珠。水精。   五香。沈。白檀。熏陸。鬱金。龍腦。 五寶。白木。人參。黃精根。遠悉。苟杞。甘草。地黃。訶利勤。桂心。木蘭。   淨衣十五領(白色)自餘如常。   右注進如件。   年。月。日。行事。阿闍梨。   卷數   真言院御修法所   奉修   大壇供二十一箇度   息災護摩二十一箇度   增益護摩二十一箇度   五大尊供二十一箇度   十二天供十四箇度   聖天供十四箇度   諸神供三箇度   奉念   佛眼真言二萬八千返   大日真言二萬一千返   藥師真言二萬一千返   延命真言二萬一千返   觀音真言二萬一千返   不動真言二萬一千返   吉祥天真言二萬一千返   一字金輪真言二萬一千返 右奉為金輪聖王天長地久玉體安穩增長寶壽。兼為年穀成就天下泰平。率十四口僧綱大法師等殊致精誠。後七日御修法依例奉修如右。   建久三年正月十五日大行事。   大法師嚴圓   權僧正法印大和尚位勝賢。   今度三行被書。先度五行被書。共無難。靜遍阿闍梨書之。   問。書所作人交名伴僧交名之樣如何答。所作人交名真言院後七日御修法僧等交名事。   大阿闍梨   權僧正法印大和尚位勝賢   伴僧   權律師法橋上人位成賢息災護摩   權律師法橋上人位範賢增益護摩   傳燈大法師位能遍五大尊供   傳燈大法師位行運十二天供   傳燈大法師位章覺聖天供   傳燈大法師位任賢諸神供   傳燈大法師位靜遍舍利守   大行事   傳燈大法師位嚴圓   右修僧交名注進如件   建久三年正月十五日   大行事大法師嚴圓   阿闍梨權僧正法印大和尚位勝賢   範賢清書之   此所作人交名具御卷數進公家   伴僧交名   建久三年真言院後七日御修法請僧等事 阿闍梨權僧正大和尚位勝賢。金剛界成寶權律師(息災護摩)。   範賢權律師(增益護摩)   能遍已灌頂(五大尊供)   行運阿闍梨(十二天供)   乘覺阿闍梨(聖天供)   元嚴阿闍梨   源政阿闍梨   海淵阿闍梨   行賢阿闍梨   任賢入寺(諸神供)   乘雅阿闍梨   靜遍阿闍梨(舍利守)   良範阿闍梨   大行事   小行事重嚴   本供物請正命丸   大野末貞   以前交名等如件   建久三年正月十五日   成寶律師清書之   此繼加年年入道具唐櫃   伴僧交名堮捅   自八日任例參宿真言院。十四日參勤加持香水候於閑院內埵釣隞騿C當講定範。眾權律師貞敏。來向待賢門邊即扈從。今年伴僧之內二壇護摩成寶範賢兩律師。勸修寺別當石山座主也。同是入室之弟子也。可謂道面目歟。齋會講師為骨肉之親弟。故同宿當流萬事令扶持了。又大元阿闍梨宗嚴律師醍醐住侶同門弟也。三人共為一寺之住侶。勤仕顯密御願。此康治二年祖師前大僧正定海勤仕時粗有此儀也。相葉希代例歟。加之番興福別當權僧正覺憲也。兄弟共為僧正職。為顯密長者。先代未聞歟。文治五年勤仕之時此儀大旨如此。希代之例及兩度。家之光花道之龜鏡也。   康治二年前大僧正勤仕時堮捅部C   凡今年真言法所大阿闍梨定海。御齋會講師珍海。大元阿闍梨賢覺法橋。是皆醍醐住僧定海之門弟也。三人祇候宮中共勤嚴重御願。誠希代之暗事也。   問。道具目錄如何。   五古金剛杵一口。五古鈴一口。   獨古杵一口。輪一口。   羯磨杵四口。橛四口。   金剛盤一口。商佉一口。   金銅壺一口。五色糸二條。   荼院壺一口。覆面二帖。   水精念珠一連。金銅塔一口。   佛舍利二壺。   以前目錄如件。   大阿闍梨權僧正大和尚位勝賢。   道具目六繼加年年納道具唐櫃。   十五日旦小行事取渡佛具等。東寺執當令參請取道具歸畢。   問。後七日御修法日記何等乎。答。覺洞院文治五年御修法胎藏記並雜用記。建久三年金剛界御修法記。又建曆二年遍知院僧正御勤仕報恩院雜記等有之。其文廣博故不能載之。撿可見之。   問。後七日御修法次第法則如何。答。真言院後七日御修法次第。 請定伴僧十四口(大行事在其內)凡僧別常書交名覽長者。以各別請書屆之(件請書用一紙。無懸紙。不立文。東寺職掌為吏。縱雖二三長者觸寺家召之)。   當年擇吉日付支度於行事。並不載壇脅機佛供燈明等注。 香藥淨衣許。前一日大行事奉仕阿闍梨房。□劣□□□驅□稀妲馱□□  當日早旦自東寺寶藏渡道具唐櫃。執行所司率中綱職掌等渡之。大行事請取舁居阿闍梨南面。長者參真言院(推鈍裝束小袈裟)差定所作。僧侶(以迴文催之)息災增益護摩。五大尊供。聖天供。十二天供。神供。 行事所送香藥淨衣各請取後賦淨衣於伴僧。   小行事奉仕道場莊嚴(見差圖)。   事燭藏人馬。敕使渡御衣(入筥)有職出達申。次之長者著南面座(推鈍裝束小袈裟)令有職示耳著座。由藏人持御衣置長者前退著座。有職進出取御衣賜大行事。即置道場機上。居有物果子於藏人座前。勸酒盃。此間公役瀧口御藏小舍人仕人等。於便宜賜酒餚。三獻訖撤之。藏人退去。   時剋小行事吹螺。   十三口伴僧著南床座(淨衣等袈裟)台藏界東上。金剛界西上著之。   大阿闍梨著座(淨衣平袈裟)入自南庇東戶昇。母屋中央東間著之。伴僧一人持居箱相從。同昇置箱於當界左脅機。 退著南床。進到當界禮盤下禮拜三度(先向行壇一拜)著禮盤。前方便。表白神分。供養法。   振鈴以後所作僧侶參進。 息災增益護摩(三時修之)五大尊供(同前)聖天供(後夜日中二時)十二天供(初夜一時)諸神供(護摩終以終之七日三度)。   後供養了。大阿闍梨複本座。   御加持。   大阿闍梨並伴僧退出。   中間三時行法大概同之。但開白外無表白。日中御衣加持。 三日九時加持香水儀(或號御藥加持)御衣機前又立機一腳置香水桶(寅剋小行事向神泉酌之。舊例酌造灑司水近代不然)香水機邊寄立楊枝(或置桶上阿闍梨料)同機下置同杖(打敷上置之。伴僧料)始自十二日後夜至於十四日初夜加持之。或始自十二日初夜終於結願時(十四日所運行日中時)。   結願儀十四日運行十五日分。後日中結願。卷數付楉(在機)立曼荼羅左邊(以伴僧交名橫插卷數與楉間)脅機置卷數案文。   加持香水儀(大內或裡亭。於主上當時御在所行之)。   行事藏人奉仕。御殿御裝束。   僧侶入月花門停立弓場(兩儀經右使東脅砌)。   長者預參。法眼上著健馱穀子袈裟持曩祖五古水精念珠。但念珠納筥令親近門第持之。於弓場取之。   主上出御御座。出居著座。諸卿著御前座。僧從參上。   入仙花門昇長橋。經東簀子著座。   加持香水。   長者起座。經問答乞子間就機下。護身結界灑水畢。經本路複座。御物忌時於南殿被行之。長者乍立致作法。   讀六宗奏(或加持香水以前讀之)最末律師起座。進立機下讀交名(兼尋取綱所持參)。   論義。 給祿。公卿取僧綱祿(僧跪受之)殿上人取凡僧祿。   緇索退下。   十五日儀。   平壇供小豆粥(膳男儲之)。   返納道具唐櫃。於東寺寶藏書目錄。合點入唐櫃。又加納伴僧交名(其堬嵼扆O錄)付封所司中綱。下部等令參上請取之。   飾香水瓶立東壇砌(膳男役)。   入香水於白瓷瓶。次麥門冬苔葛等飾之居基帳。 藏人為奉迎御衣。長者對謁儀一如初日。   居餚物果子小豆粥等於藏人座前(各備高壞一本)勸酒盃。公役瀧口已下賜酒餚。同初日三獻訖撤之。有職取御衣置藏人前。大行事取之。   僧有職藏人取之起座。大行事渡御卷數香水等於御藏小舍人。長者並伴僧等歸本寺已上東長儀載之。雖繁文次第法則等最要故今具載之。   問。讀八宗奏事如何。答。綱所生注八宗人交名持之。新仁僧綱尋取彼持參。著座臨其時起座進立機下讀之(微音歟)。 祕鈔問答第四 孔雀經法   御口決雲。仁和寺以孔雀經為本。醍醐以仁王經為宗。然而互以御修法等勤之(云云)仁和惠什闍梨雲。唐朝不空日本聖寶修孔雀經法降雨(云云)准此記醍醐為本歟。   問。此法本尊用雀經曼荼羅耶。答。懸孔雀明王尊像為本尊。不用孔雀經曼荼羅。故御記雲。道場孔雖觀曼荼羅。修法時只孔雀明王一體懸之(云云)仁和寺大師御本尊孔雀明王一體為累代重寶。御室大法之時必被懸件御本尊(云云)。   又理性房口傳雲。儀軌所說之曼荼羅者。敷..也。普通流布孔雀明王一體畫可為懸曼..也(云云)。   問。此尊種三何等耶。答。種子.。三形孔雀尾半滿月(云云)予於仁和寺拜見北院御自筆祕藏。彼本種子.。三形如今本也。金寶雲。種子.(普通說)或.(祕說)三摩形孔雀尾(云云)又薄草子有三本之中。初二本.。祕本.(.或.)澤抄雲。面二說俱舉。媔部C種子.常說也。以.為祕。縛不可得義。水輪種子。三形半月不觀尾也。普通說。祕說尾中半月(云云)祈雨時修此法。以.字為種子也(云云)御記雲。命雲三形孔雀尾中半月文用之事。是仁和寺本傳也。故祕之。實運雲。今案之由被注不可然歟(云云)(私雲。命者遍智院僧正嚴命也)寶心雲。問。今尾半月並滿月(云云)二箇月輪尾上有耶。澤抄雲。犀角有半月文。件文月十五日圓滿孔雀尾半月文可同彼也。此則七日悉地成就表示也(云云)元抄雲。孔雀尾上置半月並圓滿形。白月七日至十五日半月形。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如圓滿。無不成就悉地故置圓形青也(云云)口傳中引俱捨文。顯尾德也。   光記雲。於一孔雀輪青黃赤白等有一切種因相如是。如是果從如是因如是生(文)此等果滿業所感歟。月輪又一切種因中所感也。寬信法務雲。理趣經中半滿月等。而為莊嚴之意也(云云)。   問。道觀中具緣果吉祥果何物耶。答。澤抄雲。俱緣果形木菰(云云)又下卷馬頭所持雲。微若布羅迦。唐言子滿果。此間無。西國有(云云)口決雲。微若布羅迦孔雀明王所持俱緣果也(云云)又被雲吉祥果者柘榴也(云云)。   私雲。釋論第八柘榴木名吉祥果。故彼果雲吉祥果也。   問。何故孔雀明王以彼為所持乎。答。澤抄口決雲。俱緣果是毒也。持彼表降伏怨敵毒也。吉祥果即藥也。持此一果內有多實。顯孔雀明王備諸德也(云云)。   私雲。右第一手持蓮花。第二持俱緣果。以第一手蓮花顯俱緣怨敵毒本來無染之儀例如愛染王雲。又蓮如打勢。一切噁心眾即滅無有疑也。左手藥果與眾生為示所求事圓滿。第二手持有月輪孔雀尾也。此愚安也。不可為南(矣)。   俱緣果者。儀軌雲。持俱緣果(其果形似木菰文)義淨譯雲。柚子(文)又雲。奇特佛頂經雲。俱緣果此土無。隨時取花果。枝葉相兼端正者(文)准胝金智軌雲。右一手持微惹布羅果(漢雲子滿此間Яг無。西國有文)不空譯持俱緣果(文)准此文者。孔雀明王所持可雲俱緣果歟。理性院次第雲俱緣果也。然不空□索經雲俱緣果。依此文可俱緣果歟。准胝軌俱緣果者。可別果歟。澤抄為同果(文)可尋文也。或醫書雲。俱緣果...。或雲毒果也(云云)又醫書雲。椽椽果(和名雲加布知。云云)陀羅尼集經雲。尾惹布羅伽果。此雲甘子。   私雲。依陀羅尼集經者。准胝軌俱緣果甘子歟。彼非毒果。今俱緣果對吉祥果出毒果(見)醫書毒果說契今義。柚甘加布。知又非毒乎。   理性院宗命寶心次第。並肝心抄青表紙皆雲俱緣果。也。理性院次第(宗命)雲。觀念。須彌山頂上有.字成七寶樓閣。樓閣內有.字成八葉大蓮華。蓮華上有四肘大壇。壇上有金色孔雀王(寶心次第雲。壇上有.字成圓淨大月輪月輪上有.字成金色孔雀王)孔雀王上有.字成八葉白蓮花臺。臺上有.字(.字半月孔雀上)字變成孔雀尾。尾變成佛母孔雀明王。身色白肉色輕穀天衣瓔珞莊嚴具足四臂(身白色著白繒輕衣。佛冠瓔珞耳璫臂釧種種莊嚴。金色孔雀王上結跏趺坐。住慈悲相。四臂具足)右第一手執開敷蓮花。第二手持俱緣果(狀似木菰)左第一手當心上掌持吉祥果。第二手執三五莖孔雀尾。佛母右邊右旋有七.成五古杵。杵變成微缽屍屍棄等七佛(右迴七佛世尊慈氏菩薩圍繞。微缽屍棄毘捨浮羯句諾迦牟尼迦攝波釋迦牟尼皆各定相)又有.成慈氏菩薩。皆頭向外坐(慈氏菩薩左手執軍持。右手揚掌向外作施無畏勢)蓮華內院四隅..二字。成緣覺聲聞四大眾。於外院有.字。成四大天王八部眾八方天王二十八大藥叉將十二宮神諸曜宿。各持本標示列居之(乃至聲聞辟支佛諸天曜宿等圍遶恭敬)壇場四面開道寶樹行列。微妙莊嚴讚歎佛德。如此觀畢七處加持(文)(已上注是寶心次第示異)私雲。此觀委細故載之。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二印明俱出儀軌(矣)。   勸修寺說雲。左右手內相叉。二大指二小指各直豎。頭相拄即成。結當心誦明七反。以印加持四處。頂上散印(文)言同儀軌說也(云云)第二印言口傳如次第出之。理性院宗命記雲。又樣(祕)外縛二大指端合立。六指浮翼想(外縛無說處。口傳用之。云云)此記不雲二小指不審也。今次第善無畏傳(云云)口傳者指之歟。何雲無說處乎。又寶心次第雲。口決雲。二手外縛深叉。二大二小立合。二掌根相合。振開之。以右大指押左大指上累之。以此印當心前。誦真言七反。次加持四處。次左右水火風六指端搖動之。想拂去不祥(文)。   私雲。二大指累不審。澤抄雲。本尊印左右手內相叉。二大指二小指各直豎。端相跓即成。結當心誦明七反。但師傳外縛也(云云)。   媔部C二大口гЁ。二頭二中二無明羽。二小尾。中間六指三度來去外拂不祥攘。縛怨敵縛御記雲。命雲。儀軌所說五箇印明。予度度大法之時不用之。不可祕用之故也(云云)明口傳者。以金輪咒為加句也。   法務抄雲。孔雀真言終加.。也理性院青表紙雲。第一密事........雲為祕事(云云)。   私雲。若金輪若孔雀。殊有祈請所求事之時。可用加句用也。故金輪佛頂同用雲。若有祈請所求一切事者。於中應加孔雀王陀羅尼(文)孔雀法例又然也。但加句安不同。正咒何如何。愚安雲。如今次第當尊咒歟。後可加他尊咒歟。但祕抄金輪法明如今明加之。 澤抄金輪時.........(云云)此明當理。然光明真言加句他明安初矣。可隨宜歟。理院孔雀經本尊加持言。.字加初也。又澤抄振鈴次本尊印言。媔部C以大日劍印本言加.明也(云云)本尊加持處前所出印也。言無加句也。金寶根本印如初印。口傳出第二印。此意根本印口傳作外縛印非別也。妙抄唯於外縛印。拂厄難印名羽打(云云)師主祕說。或傳雲。外縛善無畏傳(云云)口傳雲。真言可加彼咒(云云)元抄唯出無畏傳。今次第所載口傳彼抄有之。澤抄大日劍印加.明。此印言當用金輪法本尊加持也問。散念誦何答。如次第出。又無能勝次入讀經大金剛○也。北院御自筆本無讀經大金。薄草子散念誦又不出之。澤抄讀經本尊次舉之。但准餘散念誦大金尤可舉之。大金有無小野廣澤不同故。讀經法定習也。何可除彼乎。仍薄草一本讀經大金。大金安之。理性院雲。散念誦佛眼大日本尊七佛梵號(如經)。   經大金一字(云云)澤抄雲。佛眼大日本尊(萬反)經(下座也)不動(或不用之)八字無能勝一字(云云)問。禮佛祈雨時加須菩提句。有何故乎答。陀羅尼集經第十一說祈雨法雲。五龍王前龍別各安一大瓦瓶。瓶上各以白粉泥土之。其瓶身上以真牛黃各畫四箇須菩提像結跏趺坐。一一瓶中口著龍花。若無生花以綵花(文)既瓶畫須菩提。定有由緒歟。愚推雲。須菩提解空第一。故祈雨時唱彼名歟。所以欲雨從空降故。或記雲。須菩提先世龍身(文)故唱之歟。又金剛童子軌雲。又欲雨者觀虛空誦二十一反即甘雨降(文)真言雲。唵迦度□□□□□□□□□□□餺□□J□□□訏餾□□□□|□□□耔□驒□□晼慼標T□□□覷□□耔□□□□楚慼慼熱u□  問。勸請句如何。答。享抄雲。如常教令輪者歟。大孔雀明王慈悲尊。七佛慈氏諸聖眾。或樣歸命摩訶毘盧捨那佛。毘缽屍等諸如來。慈氏菩薩諸大士。摩訶摩輪利弭底也羅慈阿難陀等諸聖眾。釋梵二天四天眾二十八部藥叉將。羅剎波等諸龍王。山王河王諸仙人十二宮神本命星七曜九執諸宿曜半支大將諸護法訶利底母諸眷屬外金剛部諸天等不越本誓三摩耶(云云)法務御房枕雙紙雲。歸命摩訶毘盧捨那。四方四智四波羅蜜。大孔雀明王慈悲尊。七佛慈氏賢聖眾。兩部界會諸如來。外金剛部威德天(云云)寶心肝心抄雲。教令輪者。降三世大孔雀明王慈悲尊。七佛慈氏諸賢聖。二十八藥叉將。經中所說諸冥眾問。讚何等乎。答。先四智讚。次孔雀經讚。理性院次第雲。孔雀經讚阿闍梨堪能可誦。不堪伴僧中可誦之(云云)法務枕抄雲。孔雀經法時下座伴僧出讚(云云)祕抄仁王經媔部C四智不動共出聲誦之。如不動法(云云)准彼今又阿闍梨可出之也。或阿闍梨出兩讚。或下座誦之。如仁王經法記之。問。伴僧(上下番不斷讀孔雀經。云云)其作法如何答。御記意雲。開白時諸僧著座後。奉行人來可始行之由示之。其時伴僧一臘召承仕仰金(至禮盤下取脅機金鞠居右手三十六打之)其後始時表白等如常。三力金後伴僧二十人同時讀經(不滿佛眼真言)暫讀經之後下番十人退出。上番十人猶讀經。大阿闍梨散念誦後以扇叩脅機。此時伴僧一臘召承仕令打金催下番。金間伴僧漸參。皆參後一臘示皆參之由。大阿闍梨一字金打之(大阿闍梨於下座讀經。時依色一臘召承仕也)諸僧止經誦一字真言。但一兩人猶可讀經。不斷經故後鈴之後讀(四智孔雀讚共出聲誦)大阿闍梨出之。或下座誦之。次大阿闍梨打金。隨心迴向回向方便伴僧一臘出之。迴向方便終金打。其時下番上臘(一二三臘)取經蹲居。發願四弘(微妙音唱之)終一切諷誦上音。大阿闍梨聞此音又金一打。下番同時讀經(右次第載發願五大願。近來用四弘也)大阿闍梨下禮盤著本座(矣)。上伴十人退下。其後大阿闍梨退出。卒伴僧上伴參施主處。御加持作法有之。其作法先印明觀念等。次發願畢。但五大願大法開白結願時許用之。中間時皆用發願許。其終摺念誦。此時諸僧又滿咒也。小御修法時開白結願又唯發願許也。但印明觀念等有之。又大法小法俱後夜時。但印明觀念許摺念誦滿陀羅尼也。若又施主御聽聞處令坐給。大阿闍梨打一切諷誦金。下禮盤著平座。有御加持作法。上番十人乍坐本座。大阿闍梨摺珠時滿曼荼羅也。此間下番十人下音不聞程讀經。不斷經故為令不斷絕也。他所有御加持之時高聲讀之也。次後夜時大阿闍梨率上伴著座畢。起座著禮盤。前方便如常。至神分處金一打。其時上番下臘中迴向勤之。不取經蹲居。ヵсаユЪ微音迴向句唱之。但終迴向大菩提句音上。迴向後大阿闍梨金二打。令法久住已下如常。此時下番退出畢。次之日中等皆開之。結願時大阿闍梨並上番伴僧著坐。下番伴僧相替退出。改裝束歸參入(大阿闍梨從人除之)大阿闍梨參入之時。僧綱少少門內邊參向。開白時如此。又伴僧中公達有職一人三衣筥役勤之。持三衣筥。筥上差孔雀尾三筋。從置左脅機上(開白時)後後置經機上也。又伴僧中勘計經卷數。書入卷數中如例調可立壇左方(矣)(安一通置脅)其作法有下也。   番僧參不事。 開白結願時。上下番二十人皆參也。其中間時。時中上番十人下番十人三時中間讀經勤之。而近來遍智院僧正御房建保請雨經御修法之時。伴僧窮屈二三人相替勤之。以其例報恩院僧正御房時。大法時下番中少少留讀經也。   讀經發願迴向事。   開白時無迴向。結願時無發願也。澤抄雲。結願時下番迴向無之(云云)未詳。可尋決之御加持有無事。   結願座後夜時無御加持。日中時結願用御加持也。又御加持滿咒事。大阿闍梨音必不舉。百反取數摺念珠。祈請伴僧等聞念珠摺畢止音也。理性院(宗命)記雲。八色幡可懸..壇十二天聖天。如例可莊嚴(云云)發願時上下伴伴僧各集會。法則如常作法。金一打後佛眼真言如例可念誦。初鈴後轉讚孔雀經。護摩壇等阿闍梨三人請供立各至壇場。如例可行(云云)後鈴前可畢。鈴後如形孔雀經讚阿闍梨堪能可誦。不堪伴僧中可誦。禮佛迴向如普通(云云)。   私雲。如和當流者。大阿闍梨正念珠終。護摩壇阿闍梨起座趣時處。又小壇(十二天聖天)阿闍梨護摩混屯供處立座(見)而今同時起座如何。八色幡仁王經法懸之歟。孔雀經又用彼幡歟。可尋決之。寶心傳雲。護摩師正念誦終起座。護摩師著座程十二天起座。其著座程聖天可起也(云云)。   澤抄雲。次主上令著御所了。承仕打金。次大阿闍梨如法三度禮拜著座(以下作法如例)振鈴後下番退出(但近來早出歟)正念誦(千反)了高聲令接念誦時。護摩阿闍梨立座(前後禮大壇)著拜盤(作法如例。但授花有說)混屯供時小壇(兩壇各有表白神分祈願等)阿闍梨各奇(初夜十二天。後夜日中聖天)施天壇時神供師立。次大阿闍梨念誦(每時一萬反)了下座讀經(每時一部也。但不堪人一卷。初夜上卷。後夜尚上卷。以下如次第每日一部。結願日後夜中卷。日中下卷。並開白上卷足一部意。但結願時於禮盤上念誦了後讀下卷)大阿闍梨令上天阿蘇羅句之時打下番之金。仍下番參會後大阿闍梨著座。後供養迴向方便畢打金時。則下番發願了。五大願(伴僧役也)了打金。即下座了御加持(伴僧上番許也。了退出)後夜時大阿闍梨並上番參會著座了打金。下番迴向了打金。令唱令法久住時下番退出。結願時(下番迴向)大阿闍梨並上番參會了。於時承仕放幔張文。相具硯筆。始自大阿闍梨次第令注付卷數。都合了書入御卷數(伴僧下臘所作)一通(案一通置脅機)五大壇左方。其後大阿闍梨著座。御結願畢(已上)問。護摩師等起座方如何答。澤抄雲。正念誦(千反)了高聲令接念殊時。護摩阿闍梨立座(前後禮大壇)著禮盤(作法如常。但投花有說)混屯供時小壇(兩壇各有表白神分祈願等)阿闍梨各寄(初夜十二天。後夜日中聖天)施天壇時神供師立(云云)理性院次第雲。護摩壇阿闍梨普通大壇振鈴後。暫起座著護摩壇。經法大阿闍梨正念誦程起座也。次護摩師著座程十二天師可起座。其著座程聖天可立也。同時立騷見也(云云)宗命僧都記同時三人俱立也。當流護摩作法雲。大阿闍梨振鈴之後護摩師起座進佛前(自大幔之外至護摩壇前程挑幔入也)至護摩壇前。先向大壇本尊之方三禮。次壇前普禮一度(已上作法別在)口傳曰。右作法如此。然大阿闍梨正念誦畢念誦高摺。聞之立座進也(云云)此口傳與廣澤說全同。小野正念誦不摺珠。置機時可鳴歟。御口決雲。護摩師起後頃之中二天阿闍梨向十二天壇。是初時許也。後夜日中聖天阿闍梨如先頃之起向聖天壇也。神供師一七日初中後護摩世天段之處起座。可向神供所也。   問。召請結界何印言耶。答。召請大鉤召。結界不動或無能勝。理性院雲。不動劍印。慈救咒。或無能勝印....(云云)。問。字輪觀如何。答。 石山圖雲 T79035901.GIF 問。護摩作法如何。答。三卷抄(覺洞院)雲。   部主(釋迦金口)。   自加持。召請。諸供物。撥遣。   本尊。   自加持(外縛)召請(同印次六指召之)諸供物撥遣。   諸尊(七佛慈氏)。 自加持(孔明王印明)召請(大鉤召印明)諸供物(本尊明)諸如來(一切佛心如台藏。慈氏迅疾持緣覺。如台聲聞)撥遣(彈指)。   ...........。   私雲。諸尊段觀並印言如次第出矣。   問。今尊四法本誓中何乎。答。就息災行也(云云)小集四法中息災之。本誓中延命天變舉之。仁錄四法中如先。本誓中延命除病天變產出之。妙錄中延命天變列之。   問。後加持咒何等乎。答。次第記之。理性院青紙雲。唵疾(引)羅(引)紇蘭(二合)帝(引)娑縛(二合)賀(引)。 後加持真言(云云)仁和寺同下卷奧真言。後加持用(云云)此說同今次第說歟。   問。御加持作法何。答。其作法先顯畢。   理性院流御加持作法雲。扇上置杵奉向聖主。念珠押摺。淨三業。三部。被甲。並本尊印真言結誦之次。取杵合掌發願(文)發願畢誦本尊真言。順逆迴杵奉加持聖主。伴僧等同音誦真言百反了。摺念誦內心憑本尊之悲願仰法威力。思聖眾御願專致信心可奉祈請也。次又以杵如先百反誦之。摺念誦高聲雲。南無本尊界會大聖慈悲不動明王。四大八大諸大忿怒尊○護持聖王玉體安穩寶壽長遠無邊御願決定圓滿(云云)此間念珠摺事無隙。其終殊急高聲三度許摺гШюЮэ。伴僧聞之同時止音(矣)即阿闍梨伴僧退出(云云)仰雲。取杵合掌發願(云云)當流不用合掌也。但孔雀經法時御加持取孔雀尾。具杵持之臨御加持處。扇上置尾並杵摺念誦等也。發願時唯取杵合掌也。發願畢置杵取尾誦本尊咒。順逆迴之奉加持聖主也。伴僧同音誦之百反畢。置尾摺念誦致信心祈念之歟。又取尾如先。百反誦之。摺念誦高聲雲。南無本尊界會三世佛母孔雀明王等(云云)又仰雲。當流滿真言百反摺念誦事。初後許。中間摺珠無之。二百反滿咒無之。又結願時只取杵持發願。無合掌。滿咒時以杵順逆加持有之。孔雀經時以孔雀尾順逆加持作之。當流亦爾。廣澤又同也。結句摺珠事。當流次第гчヱ摺ДЬ摺止也。非三度摺也。但調伏御修法五大尊法。中間摺珠。慈救咒三反終....雲時。珠Зяг伴僧得意又三反滿終也。若八反。四反終Зю也。若十二反。六反終Зю也。依阿闍梨摺珠之樣。伴僧得其意可滿咒也。餘御修法中同摺珠事無之。半誦事無之。能陀羅尼假令三人一反滿畢可摺珠歟。故六反也。若二人二反終可摺珠也。故八反也。十二反等可准知之。   問。印明觀念並發願句事何。答。當流先淨三業三部被甲不動印明結誦畢。次結定印。自身心月輪上觀本尊種子三形尊形。次觀施主心月輪同。然後我與施主一體無二之由觀之。次結誦本尊印明摺念誦畢。次發願。其發願詞小野廣澤同。祕抄澤抄全同(矣)理性說少少異也。其詞有祕抄作法中。故今不出之印明廣澤此外出淨地淨身小金剛輪大虛空藏方結空網火院示三昧耶等。此等作法宛如早早念誦也。然觀念無之。澤抄雲。御加持(經下卷小陀羅尼用之)大阿闍梨持五古孔雀尾漸漸近御前。取三衣筥於居筥者暫令持從僧。若有勸賞時大阿闍梨並伴僧各退出。更著束帶令參御加持。縱無勸賞公家御修法結願御加持時。有御座之時皆束帶也(故成就院僧正於二間御加持之時。本淨衣聊有由緒歟)問。孔雀經各各所持歟如何。答。開白時經各各懷中。著座後各置前機。結願後各懷中退出也。   問。大阿闍梨三衣箱役人耶。答。御記雲。又三衣箱役伴僧中公達有職一人。開白結願從大阿闍梨(云云)澤抄雲。以下臘伴僧令持三衣箱。箱上著孔雀尾三筋。置左脅機上。後後置經機。是御加持料也。已上。   私雲。御加持料者孔雀尾事歟。彼尾大阿闍梨與杵俱持向加持處。故以彼尾奉加持聖主事有之歟。   問。結願時卷數誰人沙汰乎。答。御記雲。次結願作法如常。經卷數勘計卷數書入役等伴僧中勤之(云云)澤抄雲。結願時(下番回向無之)其時承仕取幔張文。相具硯筆。始自大阿闍梨次第令注付卷數。都合了書入御卷數(伴僧下臘所作)一通(安一通置脅機)立大壇左方(云云)問。引佈施並徹作法如何。答。澤抄雲。若有勸請時大阿闍梨並伴僧各退出。更著束帶令參御加持。設無勸賞公家御修法結願御加持時有御座之時皆束帶也(故成就院大僧正於二間御加持之時。本淨衣聊有由緒歟)近代無此儀。只於壇所上幔令曳佈施。皆淨衣平袈裟也。若勸賞敕使來告時。凡人自禮盤下舉之。法親王只乍禮盤上。令承給。傾少有揖氣歟。已上。   御記雲。大阿闍梨佈施伴僧取之賜從僧(矣)(若內媋っ暷邞闍梨自持可出歟)伴僧各自持出給所從。故覺洞院僧正大佛頂法時。座主覺繼法眼先自分持出給從僧畢。歸來僧正分徹之(云云)遍知院僧正時。淨真憲深等律師取之。伴僧一臘座主光寶等分伴僧中。門弟撤之。問。護摩壇等已下伴中何人勤耶。答。妙抄雲。護摩置大二衣皆悉上番中修之。神供下下番之中修之(云云)澤抄雲。次書伴交名所作(護摩聖天十二天神供下番發願)並上下番押大幔上(但上書座末程歟)問。續經發願迴向句如何。答。妙抄出之。彼抄發願迴向下番所作。又發願次用五大願也。遍知院御記並報恩院御記。下番發願。上番迴向(云云)又發次用四弘也。發願迴向句異妙抄句。多少不同。其句至仁王經法處注也。問。大阿闍梨伴僧裝束等事何。答。澤抄雲。大阿闍梨並伴僧著平袈裟(但伴僧初度許著之)皆參壇所(各隨身孔雀經)以下臘伴僧令持三衣箱。箱上著孔雀尾三筋。置左脅機上。後後置經機(是後加持料。云云)遍知院御記雲。伴僧皆參(淨衣裳袈裟五怙褲)次阿闍梨上堂。三衣筥隨身之伴僧持之。淨衣平袈裟。裳表褲暫著下座。三衣箱脅機置之(至於結願不取之。云云)。   私雲。此就仁王經法記之。孔雀經法可准之歟。   壇場莊嚴。   問。莊嚴方何。答。大壇中瓶孔雀尾五筋立之(或中瓶外別立瓶插尾。云云)理性院寶心雲。中瓶必可指孔雀尾也。五莖三莖若一筋。口決三筋助之(云云)澤抄雲。輪羯磨用不任意耳。又中央花瓶或不用之。花瓶同故歟(云云)。享雲。大壇中瓶孔雀尾五莖立之(云云。)   宗命僧都記雲。三□□業□□p埤□□椹□□E駭□□□覜□匿□椹□□□□送餺□奰□□□F□□□橝E餺□□椸□□□匿□□□□覜糖□□□□糕□□□餺□□□□G□□□駭□□□□□□飀□  私雲。少少義有興歟。悉曇字記中加三古摩多(云云)此少少言。未必第三第四摩多。故淨土宗群疑論中亦有此詞歟。但仁和寺又未必然歟。 澤抄口傳中瓶立五莖(云云)又同本異譯義淨儀軌雲。或三或五孔雀尾(文)准此文者。或五莖或三莖也。小野廣澤所用葉此軌文矣。   問。五方名香用何香乎。答。中央沈香。東方白膠香。南方紫礦香。西方安悉香。北方熏陸香也。故享雲。中央火捨燒沈香。東燒白膠香。南燒紫礦香。芥子鹽和合(云云)西燒安悉香。次蘇和之燒(云云)北燒熏陸香(已上五名香見禪林軌)若無紫礦時湯黃鹽芥子舂和合燒之師傳也。或中央火捨捻續五名香燒之(云云)理性院次第(寶)中央院沈水香(餘四方全同元抄)或東方燒香替用百和香。南方燒香替用湯黃。無紫礦時芥子鹽舂和合用之。紫礦者是有情身份之香也(云云)或雲。以落馱血作紫礦(云云)可尋明之(文)。   西南院御口決雲。仁和寺御室紫礦配南方事。任成入道御尋ヤэンяг。彼申雲。或本說紫礦瑩或之精也(云云)而彼星火星也。南方火方故相配也(云云)。   私雲。香藥抄雲。紫礦香主五藏邪氣破積血。全創生肉(文)白膠香者日本記雲。白膠木此雲農利泥。主風庠浮腫齒痛(云云)義釋娑羅樹汁也。本草楓木之脂也。一名楓香一日子樹(云云)安悉香者。香藥抄雲。主心。腹惡氣鬼痙紙裹之。但入漆器良(云云)今安息者。安悉香也。和名久良羅(云云)熏陸香或松木чЯ。   問。燒五方名香有本說耶。答。儀軌出之。畫像軌雲。中院聖眾燒沈香等供養。東方天眾應燒白膠香而為供養。南方天眾以紫鍾芥子及鹽相和燒之供養。西方天眾以蘇和安悉香燒之供養。北方天眾應燒熏陸香而供養之(文)壇場法式雲。於東方持國天王燒白膠香。南方燒紫鐘芥子以鹽相和。西方燒蘇和安悉香。北方燒熏陸香。於佛及摩訶摩瑜利天神前燒眾名香(文)。   問。孔雀明王手臂有異耶。答。今次第四臂也。澤抄並常喜院圖像抄同之。理性院青衣紙雲。眼授雲。範僧被甲。權僧正御房雲。孔雀明王法六臂像為深祕。常四臂加二臂。二臂者。左手持梵篋。右手持月輪是也。   私雲。四臂者如儀軌二像也。高尾九幅曼荼羅中有左手持孔雀尾。右手持俱緣果。坐蓮花。於六臂者無指本說只傳歟。尤可為祕矣。   問。孔雀明王梵號密號何耶。答。 梵號.......。密號。佛母金剛。又護世金剛。   問。大法時立大壇護摩壇小壇(十二天聖天)方如何答。當流樣先於御聽聞所方建大壇。大壇左邊建護摩壇。次十二天壇。次聖天壇建之。但近來隨御所便宜。護摩壇等或右邊建立也。下圖出之。今孔雀經法時大壇具五瓶四面阿伽器等備之。輪羯磨置之。中瓶梓孔雀尾。中瓶後置經箱。輪前置中央火捨。鈴杵護摩壇小壇供具等如常。妙抄圖大壇右邊護摩壇聖天壇十二天壇建之。理性院授心抄圖。大壇右邊護摩十二聖天立之。青表紙圖。大壇右方建護摩壇。大壇左方十二天聖天壇立之。勸修寺圖。大壇置鈴三杵。護摩壇三古杵也妙抄圖。大壇置鈴五古。護摩壇置鈴三杵。當流不爾。大壇置鈴三杵。護摩壇三古許置之。如勸修寺也。   問。修大法時行聖天十二天供有何由耶。答。或雲。今行祕法求大悉地。故殊請諸天守護。又祈毘那迦障難。是故別行此二壇也。但聖天十二天皆大壇供之儀也。若爾大壇供時可行之。今護摩時供之。未加其由緒(云云)。 T79036201.GIF 備大佛供小佛供汁果子事如仁王經圖。佛前火捨者兼不斷香。故大火捨置之。或佛前火捨之前別置之。當流不爾歟孔雀法大壇壇上支分聊與仁王經法異。中央火捨置之。中瓶指孔雀尾。脅機置孔雀尾等。殊彼故今出大壇圖示其異。護摩壇小壇仁王經法圖同故不出之至下可知耳。   問。支卷何耶。答。   注進。孔雀經御修法一七箇日支度事。   合。   蘇密名香(此礦。白檀。龍腦。沈香。各一兩)。   五寶。金。銀。琉璃。真珠。水精。   五香。沈。白膠。紫礦。安息。薰陸。 五藥。白木。人參。黃精根。遠志。[J/匈]把。 五穀。稻穀。大麥。小麥。菉豆。胡麻。 孔雀尾五莖。   壇二面(方六尺)小壇二面(方三尺)。   禮盤二基。半疊四枚。   脅機六前。經機二十前。   燈臺十二本(大八本中四本)切燈臺二十本。   壇敷布四段。大幕二帖。   蠟燭布一段。佛供覆布一。   芥子袋。   壇供米二十七石之內。 大壇料八石。護摩壇八石。聖天壇三。 石五斗。十二天壇三石五斗。諸神供。 三斗。供所薪料二石一鬥。佛器等直。一石六斗。   油七斗之內。 大壇御明八升四合。護摩壇一斗五合。聖天壇五升。十二天壇三升五合。讀經所二斗二。合供所料七合。阿闍梨房油七升。伴僧並行事僧房油一斗四升七合。   閼伽棚二基。閼伽桶三口(在杓)。   折敷六枚。足桶三口(在杓)。   長櫃三合。 阿闍梨。伴僧二十口。行事一人。承仕四人。驅仕八人。見丁二人。   淨衣(白色)。供料如常。   右注進如件。   年。月。日。行事大法師。阿闍梨。   孔雀經御修法所。札雲。孔雀經御修法權大僧都成。   奉供   大壇供二十一箇度   護摩供二十一箇度   十二天供七箇度   聖天供十四箇度   諸神供三箇度   奉讀   大孔雀明王經三百八十部   奉念   佛眼真言二千一百反   大日真言二千一百反   本尊真言二萬一千反   護摩真言二千一百反   一字金輪真言二千一百反   右依宣旨為祈請甘雨。始從今月十三日至於今日一七箇日夜之間。二十一口伴僧綱大法師等殊致精誠奉如件。 建曆元年七月二十日行事法橋上人位嚴圓。   阿闍梨法印權大僧都成賢。   私雲。支度中五香中白膠等香如洗記。五藥中白木和合呼金剛良。人參和名加乃爾金剛文扼。黃精和名於保衛美。又雲也末惠美。遠志一名棘苑。一名葽繞。一名細草。五穀中菉豆小野抄雲。菉豆者一種非一所作。但荒野中自然所生也。和名乃郎豆(云云)。   問。支度內壇已下等如何。答。覺洞院二年記雲。   御修法支度內御不審事。   一。壇已下佛具事。   右大法之時。伴僧等壇等(院御物)皆所被渡作也。受新調之儀不可候者也。於佛具者皆所候也。   一。孔雀尾事。   右先多自公家被送之。仍任先例所載支度也。但粗阿闍梨相具也。又先例也。今度早隨仰可用意作也。   一。供米事。   右人供如常之由令注進事。是又先例也。其故者大法小法佛供人供皆以所被裁定案也。仍無其隱候歟。雖然為御不審委重注之。   一。僧膳事。   右朝暮支度僧前大法定例也。今度於本寺被修之。可送本寺之由御下知可作歟。   芥子袋事。裁縫生斷共以無煩作歟。可裁縫之人。強雖非少女。如淨衣等之裁縫。可致精進潔齋也。又五穀多小如常御修法可作也。   一。五色絲事。   右先例多被載於支度。然而今度卒爾之間。可有煩歟之由令存故不注載之。可用故物支度也。若已被調儲者可送給候歟。   一。敕使參否事。   先例不分明。於御衣者先例不被渡候歟。   問。孔雀經法大阿闍梨伴僧等供米支配方何耶。答。准仁王經法支配可支配。如不出之。   問。壇行事可存知事何。答。道具事。請定帳文等事。香藥事。道場莊嚴事。開白結願事。已上兼尤可存知也。凡修法之間始中終一向相計可下知歟。但壇行事者出世方。可沙汰之。大行事者世間方。可奉行之。承仕等可存知事者。大行事可令下知也。   問。支度驅使八人見丁二人(云云)其役何等耶。答。驅仕等□勤並散所法師原可用之。此內勤仕大炊役者。佛洪汀果子飲五穀九香芥子壇木等每日熟調之。此大炊法師或號立預也。承仕請取之。每日可辨備之。又料理道場塗爐引幔等。皆承仕所作也。又催伴僧庭拂ЮуЬЗюг驅仕役也。又芥子入芥子袋以水Зぶヱ。其外物可洗入此袋Зぶヱлワ也。見丁役者花Шт乳木等致沙汰也。乳木等寸法壇行事可仰含也。但見丁者禁堨P洞時者[(日/匈)*斥] 殿勤之。本坊之時□勤法師原役也。   問。承仕四人(云云)大壇等役何耶。答。大壇護摩十二天聖天如次可住臘次歟。大壇為上臘役。聖天為下臘役。其仁者金堂眾(三寶院後戶)寺家所司並中間法師等也。金堂眾勤仕之時者號預歟。皆各受壇行事之命。請取壇已下支分可料理道場也。爐土以驅仕可令取之。又燈油請取之可致沙汰矣。為撅鳥居等穴兼燒針一可用意歟。   眾會金大壇承仕到禮盤前。左膝突地。右膝立居。以右手脅機打鳴。取左掌上居打之。先二打。續聊令有程又一打之。其後前金響程打之。員數三十六也。但大阿闍梨入堂遲遲時。不限三十六四五十可打之歟。又大阿闍梨早參之時。雖不滿可六可打止歟。又終二打續好好程經一打止也。可置香火。次護摩壇以下承仕各入幔內。各至諸壇前可置香火。各可退出也。仁王經法承仕六人故。大壇護摩各二人故。大壇承仕二人之時。次臘一人幔內置香火也。   問。孔雀經法請書請文如何。答。   覺洞院僧正御房時請書。   被倫旨併炎旱漸涉旬播殖也。忌期非修密法。爭降甘澍。仍自來十七日可被始行孔雀經法。可令勤修之由宜仰遣者綸旨如此悉之謹狀。   五月十五日左衛門權佐長房。   謹上醍醐寺座主權僧正御房。   請文。   孔雀經御修法事。   右子細存旨所申上候也。于于今者。綸言及度度不可申左右。不顧器量之不肖。早任宣旨自明日(十七日)率二十口伴侶。於本寺道場可令勤修狀所請狀如件。誠恐謹言。   五月十六日權僧正勝賢,   問。伴僧請定何耶,。答。   請定。   孔雀經御修法伴僧事。   實繼法眼(護摩)範賢律師(十二天)。   能遍已灌頂(聖天)行運阿闍梨。   叡信阿闍梨。乘覺阿闍梨。   元嚴阿闍梨。乘源大法師。   祐賢阿闍梨。源政阿闍梨。   覺善大法師。海淵阿闍梨。   行賢阿闍梨。信惠阿闍梨。   勝運入寺。成賢阿闍梨(神供)。   賢海內供。任賢入寺。   乘雅阿闍梨。靜遍阿闍梨。 右自今日(十七日)於本寺為祈雨可被始行。仍請定如件。 建久二年五月十七日行事法橋定慶行事本名定延聊有所存改之畢。   承仕四人。賢清。能善。昌元千慶。   此請定以寺家堂童子迴之。   問。孔雀經御修伴僧張文方如何。答。   上番。   定範大僧都(十二天八部)勝海僧都(聖天八部)。   覺隆律師(二十一部)繼尊律師(十七部)。   全賢律師(神供十六部)行嚴律師(十六部)。   觀圓大法師(三十部)公命阿闍梨(十七部)。   乘玄阿闍梨(十六部)定運阿闍梨(十五部)。   下番。   源政阿闍梨(發願十部)勝運阿闍梨(二十八部)。   章覺阿闍梨(二十部)任賢阿闍梨(三十六部)。   實覺阿闍梨(二十一部)良嚴阿闍梨(十五部)。   叡覺阿闍梨(二十五部)淨尊大法師(十七部)。   淨真大法師(十部)除遍大法師(二十部)。   私雲。此帳文天幔上押之(竹針⑥хЪаユШヱ)初帳文不付部數經讀畢書之。   問。孔雀經法小野勸修寺先例何乎。答。寬治三年五月二十一日(庚寅)小僧都定賢於東寺為祈雨孔雀經法。同二十二日(辛卯)終日雨降。依有法驗同二十八日轉任大僧都(云云)同七月九日猶依炎旱。於醍醐寺釋迦堂修孔雀經法。同十一日即雨降。同二十三日結願(無勸請為一年之內故歟)或說雲。天治二年權大僧都勝覺。為祈女院御產修孔雀經法。十四日王子誕生。依法賞五月十八日被補權僧正(云云)又產主補任雲。勝覺大治二年九月十一日。待賢門院女院御產(第四王子)孔雀經法並牛王加持參勤。勸賞任權僧(云云)金剛王院聖賢闍梨雲。勝覺僧正於本寺為祈雨被修孔雀經法。釋迦堂乾坤也。不引厥五色。是依口傳也。定賢法務存生時手代被修之(云云)建久二年被下覺洞院奉行長房狀雲。寬治三年定賢法務兩度行此法。共有其驗之由被記置候。又定海大僧正給請雨經法之請申請。修孔雀經法。有其驗之由語傳也(云云)又遂狀雲。定賢法務二箇度內一度東寺即勸請。一度醍醐寺又有法驗(云云)定海僧正為祈雨被修此法事僻事也天承御讀經被行之(云云)座主補任雲。大治五年大旱□。七月一日於釋迦堂修祈雨。孔雀經御讀經。內五日甘雨普潤。勸賞賜阿闍梨五口。寄置彼堂(但天承元年二月二十八日宣下追被仰下)(云云)天承二年閏四月十四日補二長者。自今夜始行孔雀經法。同二十一日結願。有御夢想。法驗揭焉之間劍法印為勤修孔雀經御修法被補二長者。依劍法印為散位之間去長者職(云云)建久二年五月十七日權僧正勝賢於醍醐寺三寶院為祈雨被孔雀經法。自同二十二日戌剋至於二十三日巳時。大雨滂沱(矣)仍二十四日結願畢。同二十五日彼勸請。以阿闍梨五口被置清瀧之社乎。   院宣雲。   被院宣併於當寺被修孔雀經法事。年記久隔。蹤跡又稀。今預希代之招請。忽顯速疾之效驗。七日之內甘雨忽降。非啻一時之悅豫。定為萬代之美談歟。法驗之至叡感不少。於勸請者。任申請可置阿闍梨五口於清瀧社之由所被宣下也。以此旨可仰遣者。院宣如此悉之。謹言。 五月二十四日。左衛門權佐長房謹上。醍醐座主僧正御房。   謹請。   院宣事。   右孔雀經御修法之效驗。殊依有叡感勸賞事。任申請阿闍梨五口被寄置清瀧社條。誠是一宗之面目。萬代之龜鏡也。滿寺諸僧異口同音所長申也。者謹可請如件   勝賢誠恐敬白。   五月二十五日。權僧正勝。   或記雲。成賢建曆元年七月二十日。依祈雨孔雀經法勸賞任權僧正(云云)問。孔雀經緣起何。答。大唐大曆六年三藏不空和尚。玄宗肅宗兩皇帝嚴命。於上都內道場所翻譯注是也。大師弘仁元年表雲。一百餘部金剛乘法門之中珠有三部經法(乃至)佛母明王經等念誦法門。佛為國王持說此經(云云)。   問。此法勝能如何。答。儀軌雲。佛告阿難陀。若諸世間災福適惱刀飢允畢疾疫起時。或彼國王及諸王子大臣等為降伏故。於王宮或於勝地或伽藍或大宅。依法淨地建立道場。五肘方壇也。尊位並供(如軌。枕雙紙引之)又雲。或有急速天難至時。可隨自力分。於一淨處。以瞿摩夷白檀香塗香圓壇。九位中安佛。及以三古莖孔雀尾豎於壇中。上其並物等(如常。云云)(法務枕雙紙出之)問。修孔雀經法之時。野干鳴吉凶事何。答。青表紙雲。白川殿上皇御祈令修此法給。修中之間野干頻鳴。從院被仰下雲。野干鳴極驚怖思食(云云)予(理性房)申雲。孔雀經法修中野干鳴吉瑞相也。孔雀經本書中見(云云)一院甚有御感(云云)。   孔雀經法(三藏文明譯)。 若於其方有屍婆(是野干鳴)如前所說諸同伴皆不應恐怖。此則是其咒成就相(文)問。鳴眾會金作法如何答。請流說不同歟。或取金鞠置半疊上安之。只當流作法承仕至禮盤前蹲踞。取脅機金鞠居左手。右手取鐘木三十六打之。三時合一百反也問。孔雀經法軌何等耶。答。   大孔雀明王經三卷(不空譯慈覺請來)。   大孔雀明王經略儀軌一卷(禪林)。   梵字佛母孔雀明王經一部三卷。   梵字孔雀王真言一本(慈覺錄)。   孔雀壇場法式一卷(義淨譯智證錄)。   大孔雀明王畫像儀軌一卷(不空譯智證錄)。   孔雀王咒經一卷(貞元)。   大金色孔雀王經一卷(貞元)。   佛說大金色孔雀王咒經一卷(貞元)。   孔雀王咒二卷(亦云孔雀王陀羅尼經。貞元)。   大孔雀咒王經三卷。   佛說大孔雀明王畫像壇場儀軌(一卷)。   問。小野廣澤修法勤否異如何。答。報恩院御記雲。   修法兩流(仁和醍醐)。   勤否事。   一。請雨經法(一向醍醐流修之)。 仁和寺僧正寬空村上御宇修之(年記可尋不降雨)天祿三年同人又修之(又不降雨)世傳雲。依之仁和寺流於今不修此法歟(云云)。 勸修寺權僧正範俊永保二年七月修之(九箇日遂不降雨)或雲。範俊逐電(云云)可尋之。依之勸修寺流於今不修此法。而建保元年成賢僧正修之。頗非據歟(云云)。   一。如意寶珠。   大略醍醐行之。仁和寺勸修寺希雖修之其習不同歟。   一。仁王經法。   醍醐寺修之。仁和寺又修之。   一。孔雀經法。   仁和寺專修之。醍醐又修之。   一。轉法輪法。   醍醐專修之。他寺不分明(矣)。   一。如法愛染王如法尊勝。   醍醐勸修寺專修之。仁和寺又修之。但於如寶尊勝者仁和寺不分明。可尋之。 一。後七日守護經法花普賢延命。   仁和醍醐兩流通修之。   一。大元法。   兩流通雖行之有子細。醍醐可修之。   一。熾盛光法。   雖兩流通行但於大法者天台修之。   一。五大虛空藏法。   雖兩流俱行但以醍醐為本。   一。金剛童子法。   雖兩流通行但於大法者三菩薩行之。   一。圓滿金剛法。   唯醍醐寺行之。   一。鎮宅。   此法專天台行。但東寺兩流行之。   一。鎮壇。   仁和醍醐兩流行之。   一。招魂作法。   此專醍醐行之。但仁和寺又受醍醐行之歟。   此外藥師阿彌陀等諸佛。金剛輪尊勝等佛頂。理趣六字等諸經法。正觀音千手等諸觀音。一字六字等諸文殊普賢彌勒等諸菩薩。不動降三世等諸明王。多聞吉祥等諸天等。皆是兩流通行之。 此記先師僧正御房依一院(嵯峨法皇)之敕命被注進畢。其時弘長三年五月十日也私抽彼御記書之。   或記(仁和歟)雲。祕法。 孔雀經仁王經請雨經普賢延命後七日太元已上大法限東寺修之。 如法尊勝。五大虛空藏。如法愛染王。已上非大法有大壇護摩法等也。   小野醍醐專行法。 大佛頂。如法尊勝。諸雨經。五大虛空藏。轉法輪。如法愛染王(云云)。問。大法祕法何等乎。答。或雲。四箇大法。五箇祕法。四箇大法者。仁王經。請雨經。孔雀經。守護經也。五箇祕法者。如法愛染。如法尊。轉法輪。後七日。大元也。   問。引大幕幔代懸草等如何答。幔代懸草等強無定寸法。柱樣豎立。又橫木結渡其幔。紙捻結付上懸草外出Дヱюヤэ。內ЮワЮэ。幔ヤロэУюг③①Ё。四野幕Зю也。問。御修法時共人可候何處乎。   答。大法等晴儀床子用之條粗有所見歟。常小御修法等只徘徊庭也。大童子隨意用不元難歟。設有иУヵЮЬ可宜歟問。迴御修法表白有無如何答雲。護摩相續修法被成之時表白無之。中絕之後又被始之時可然歟。   問。壇所參入之時用明歟如何。答。松明大童子役也。晴儀雖明日猶可用松明也。問。御加持發願讀經發願等音色如何。答。御加持發願音色重ヱЗю也。仁和寺初二字計開(半僧地候)終決定圓滿決定成就二句四字俱聞。醍醐諸句四字俱聞。但護持聖主等護持二字計聞。御名不聞二反也。終二句具聞。二句後大阿闍梨陀羅尼始誦。或伴僧一臘誦之。但調伏五壇等能陀羅尼伴僧役也讀經發願如常發願音色也。迴向又如常也。 祕鈔問答第五(抄本第四) 仁王經   問。本尊不動明王(云云)爾者於此法種三尊有異乎答。爾也。今流種子.。三形十二輻輪。尊形不動(右手持劍。左手持十二輻輪也)玄祕金寶妙抄以此種三尊同為所存也。又妙抄或傳雲。不動為本尊。種子.。三形劍(云云)宗命寶心兩會種.三輪尊不動(云云)。   私雲。此二傳不動本尊義雖同當流。以.為種。以劍為三形。恐迷此法正道。.劍是大日所變常不動種三也。今不動是金剛波羅蜜菩薩所變故。以.輪為種三也。.輪是又金剛波羅蜜種三故。故金剛界羯磨三昧二會。.為金剛波羅蜜種。仁王經雲。中方金剛波羅蜜菩薩手持金剛輪。故亦享抄雲。種子.。三形梵篋。尊形般若菩薩(左手持梵篋右手作說法印)又說。種子.。三形十二輻輪。尊形金剛波羅蜜菩薩(手持金剛輪也)又奧雲。更有口決。不動為本尊。種子..。三形十二輻輪(云云)今次第奧雲。或說本尊般若菩薩。種子.(或).。三形梵篋(或傳云云)問。三傳依馮何出乎。答。仁王經下卷雲。中方金剛波羅蜜菩薩摩訶薩手持金剛輪。放五色光。與四俱胝菩薩往護其國矣。此文金剛波羅蜜本尊證也。仁王念誦法雲。由結此印誦陀羅尼故。行者自心即變成般若波羅蜜菩薩○其菩薩像法結跏趺坐白蓮華上。身黃金色○首戴寶冠○左手當心持般若梵篋。右手當乳作說法印(文)又修習般若軌雲。行者即於壇中本尊前想七寶樓閣。而開四門。於其殿中觀蛇字門。成般若波羅蜜佛母。以十波羅蜜圍繞(文)此二文般若菩薩為本尊之證也。念誦法雲。第一東方金剛手菩薩○依教令輪觀作威怒降三世金剛。四頭八臂。摧伏一切摩醯首羅大自在天○第二南方金剛寶菩薩○依教令輪觀作威怒甘露軍荼利金剛。示觀八臂○第三西方金剛利菩薩○觀作威怒六足尊。手臂頭各六。坐水牛上。第四北方金剛藥叉菩薩○觀作威怒淨牙金剛示現四臂。第五中方金剛波羅蜜菩薩○轉法輪菩薩也○依教令輪現作威怒不動金剛。摧伏一切鬼魅惑亂諸障惱者(文)依此文以不動為本尊。也問。仁王經文分明也。何以金剛波羅蜜不為本尊乎。故澤抄以金剛波羅蜜為本尊乎答。私雲。除內外障難教令輪殊勝故。經中雖明五菩薩護國利人。儀軌中探經意述五大尊。除災與樂也。故儀軌雲。摧伏一切鬼魅惑亂諸障難者(文)此意也。故今次第奧雲。說說各雖有由緒。以不動為本尊。殊有深意(云云)御口決雲。仁王經法於東寺修之。或以五菩薩為本尊。或引迴五菩薩或引迴五大尊歟。然當流籠十五尊引之。為祕本尊不令人知何尊也。五大尊為本尊之時。小壇大壇右邊建之。五菩薩為本尊時。脅壇大壇左邊可建之歟。又西南院御口決雲。不動尊是大菩提心體。自初發心至成佛消滅內障。可依此尊力。又拂劫七難九橫外難。又可任此明王之功故為本尊也。又最祕傳般若菩薩不動明王不二體。所以般若菩薩又有消除內外障難之功。尤凡三世諸佛成覺道無不由智惠。斷煩惱所知二障。降伏天魔成覺位故。但次第等舉不動。是祕不二尊不顯說也。勸請雲。本尊般若持明王可思之。次第中口決所持劍輪自性教令二身和合義實有味(文)非無依馮。大師仁王經次第道場觀雲。觀想。.....五輪世界於勝地上有.字變成五部樓。樓無量嚴飾本有具足。方別懸六幡繒綵珠網間間嚴之。內三重曼荼羅於五方中各有.字變成蓮臺。各於臺上有.字變成輪光。又光中中方有....字變成十二輻金輪現作威怒金剛波羅蜜菩薩。即遮那法輪形。右持五忍劍。左持十二輪金輪。青黑色而火焰遍身。東中有.字變成五古金剛杵。現作威怒金剛利菩薩。身淺綠色。右利刃五古劍。左金剛拳。南中有.字變成如意寶珠。現作威怒金剛寶菩薩。身青黃色。右持吠琉璃色寶珠。上發黃光焰。左手如前西中有.字變成利刃三古劍。現作威怒金剛利菩薩。身赤肉色。右持三古劍。左手如前。六頭面。北中有.字。變成忿怒五古。現作威怒金剛荼刃菩薩。淺黑色身。右持五古。左持金剛鈴也。中尊八方如次羯磨三古寶冠箜篌觀之。西角四瓶(已上二重)四角外四供四門四接四方八方天(已上三重)依本教觀之。三重外界道四重四角釘於佉陀羅木橛。如是觀畢(文)。   私雲。中尊雲威怒金剛波羅蜜多菩薩。是菩薩明王不二名也。又所持中輪菩薩三形(金剛波羅所持也)劍明王三形(不動所持故)是又預自性教令一體義也。四尊又准之。故知菩薩明王一體義。源出大師索意。深可信之。彼御次第奧記雲。以此經次第並祕密曼荼羅繪圖倍講經座經嵯峨天皇高覽。於時弘仁十三年九月十五日(文)見此御記淚與筆俱下。仍不恐繁文具載之。   問。諸次第出輪種子不同。御作....。澤抄..。理性院.。勸修寺.。今次第.。何有如此異耶。答。..是金輪梵號。.金剛波羅蜜種子。.不動種子。大師御意舉自性教令二身種子。示不二義也。故出尊形雲。現作威怒金剛波羅蜜菩薩。威怒言可思之。此菩薩明王即大日自性教令輪故雲遮那法輪也。今次第用.字者。.金剛波羅蜜種子故為顯同體義用.也。具如前記。理性院但不動為本尊。勸修寺般若菩薩為本尊。故用..也。澤抄依梵名也。問。金波般若其體別。.是般若菩薩種子。何為金波種乎。故元抄雲。.字變作梵篋。梵篋變作般若菩薩(云云)加之般若菩薩六臂。金波二臂。手臂多少異乎答。金波般若二菩薩同異隨宜。手臂持物等又不定。今經金波持輪。祕藏記金波持篋。祕抄般若祕記等六臂。仁王軌之身即便變成般若波羅蜜多菩薩。而為一切諸佛之母。其菩薩像結跏趺座白蓮花上。身黃金色。眾寶瓔珞遍身莊嚴。首戴寶冠繫冠白繒兩邊垂下。左手當心持般若梵篋。右手當乳作說法印(文)此文二臂歟。又種子隨宜。元抄又說。.字為金波種。御作次第此意歟。凡今經或金波或般若或不動為本尊也。然當流意三尊一體義為所存歟。極祕之鈔雲。壇上有.字變成十二輻輪。輪變成中方金剛波羅蜜多菩薩。手持金剛輪(云云)一本仁王軌雲。金剛波羅蜜多者。此雲到彼岸也○依前法輪現妙勝身。行願圓滿住等覺位也○又以法輪化導有情令無數天至彼岸故。依教令輪現作威怒不動金剛(文)此軌示金波不動一體義。別本舉般若故。又一體故歟。元抄註雲。依經並軌意抄之(云云)又勸修寺祕本雲。種子.變成十二輻輪。輪變成二臂不動。右手持劍。左手持輪(云云)此說同當流義歟。彼本雲。種子.或.(云云)問。輪有八輻千輻等。何今用十二輻輪乎。答。今次等媔部C世間災難皆從十二因緣生起(文)仍今以此般若法輪摧破彼十二因緣災難之意也(云云)。   私雲。十二因緣是眾生輪轉煩惱業苦次第。未必可招災難。故經中於難地因雲。不孝父母。不敬師長等。不行正法等(文)又大師釋中災禍之奧出時運天罰等矣。天罰者由教令垂理。天即罰之(云云)今經所舉當於天罰歟。然輪轉故招災難。寧不依十二因緣乎。經上文舉災起因雲。一切有情造惡業故。令諸國土種種災起(文)十二因支中行有二支無惡業哉。大師又災起因出業感矣。又良賁疏雲。一切有情造惡業故者。由衰滅十惡增也。由十惡增有諸難起(文)愚案雲。多種輪中用十二輻輪者。輪有摧伏能。故為摧破十二月災難故。諸流俱用十二輻輪歟。大師業感者。如此災難是一切眾生苦業感何開輪迴別業。經中雲。一切有情造惡故即此意(矣)。   問。勸請發願何等耶。答。如下出之。   勸請。初夜日中。 本尊般若持明王。四大八大諸忿怒。護持仙院除不祥。玉體安穩增寶壽。   發願(後夜)。 本尊界會。般若明王。四大八大。諸大忿怒。護持仙院。玉體安穩。   問。道觀中五大尊種三等何乎。答。中尊種三前顯畢。三世金寶澤抄理性勸修寺種.。玄祕妙抄今次第.字。御作次第.字也。三形皆五古也餘三尊諸流種三同也。但御作次第西方種.。北方三形五古。異諸流也。   問。常五大尊種子....。今次第不爾乎。答。今五大尊是五菩薩合體五尊故異彼種子歟。   理性院次(寶)雲。心前有.字變成廣博嚴淨寶殿樓閣。其內有殊妙壇場。齊分五位。其上皆有.字變成瑟瑟座。其內央瑟座上有.字成滿月輪。月輪上有.字轉成十二輻金輪。金輪變成本尊不動明王。身色青黑。童子肥滿形。安坐寶般石上。住火生三昧。頂上戴蓮華。左垂一結髮。額有水波皺。兩目開不瞬。以上齒嚙下脣成忿怒相。右手持利劍。左手執十二輻輪。遍身有迦樓羅。炎熾盛過劫火。內心含慈悲。愍念有情。外相現忿怒降伏魔障。又東方瑟座上有.字成五古金剛杵。杵變成降三世尊。四面八臂形。持諸器扙蹈天及後。南方瑟座上有.字變成寶珠。珠變成軍荼利明王。具四面八臂。以蛇為瓔珞。西方瑟座上有.字變成利劍。利劍變為大威德尊。六面六臂六足形。以觸髏為瓔珞。坐水牛上。北方瑟座上有.字變成牙形。牙形轉成金剛荼叉明王。五眼忿怒形。三首馬王髮以珠寶遍嚴飾。又八供四接菩薩護世八大等引率於所部眷屬同繞恭敬(云云)仁王經念誦法雲。於壇中心畫十二輻輪。東畫五股金剛杵。南邊畫金剛寶西邊畫金剛劍。北邊畫金剛牙。此上五事即是五方菩薩義中所執之熱。東南隅畫三股金剛杵。西南隅畫寶冠。西北隅畫箜篌。東化隅畫羯磨金剛杵。當四角上置四賢瓶。金銀銅瓷雜瓦亦得受一鬥。已下(別本念誦儀軌雲。一升已下。云云)滿瓶盛水。插技條花。用四色繒。各長四尺。青黃赤緣如上次第。繫四瓶項次。第三重。東門畫金鉤。南門畫金剛索。西門畫金剛鎖。北門畫金剛鈴。東南角畫香爐。西南角畫荷葉。於中畫雜花。西北角畫燈東北角畫塗器。所畫杵等皆有有光焰(文)。   私雲。儀軌文無第二重言。諸流曼荼圖異歟。仍勸修寺圖第一重不動。第二重四方四明王。四隅羯磨三古寶冠箜篌。第三重四方四接。四隅塗香香呂荷葉燈器也。玄祕圖中央不動。四方五古(東)寶珠(南)劍(西)牙(北)四隅三古(巽)寶冠(坤)箜篌(乾)羯磨(艮)第二重四方降三世軍荼利大威德金剛藥叉。四隅四瓶。第三重四方四門鉤索鎖鈴。四隅香花燈塗。東方帝釋持國。南方火天增長。西方廣目水天。北方風天多聞。此八天四方四隅間安之。八方天中取五天四天具舉內四供何乎。此圖息災曼荼羅也。故玄祕雲。北方懸曼荼羅(云云)又今次第就息災修之(云云)御口決雲。小野僧正時被圖仁王經曼荼羅增益曼荼羅也(佛師如照也可懸東方歟)權僧正時改增益被圖息災曼荼羅(佛師珍海也)爾以降當流皆就息災修此法也(云云)私雲。十卷抄付增益修之。   此兩本曼荼羅三寶院被安置。報恩院。寺務時被渡於報恩院畢。予此曼荼羅誰人可有御付屬乎尋申之處。僧正御房仰雲。一本付三寶院。一本可安當院家(云云)彼御意實深(蓮藏院)定濟(遍知院)兩僧正可被付屬也。而其年九月六日御入滅。不及兩本配分。二本俱在報恩院。兩方經藏付封。及敕封五旬間無開。五旬以後蓮藏院僧正以報恩院僧正御契狀備叡覽之時。契狀明鏡故蒙敕許開經藏令管領給畢。故兩本曼荼羅蓮華院相承今奉安置報恩院。予永仁六年九月下旬兩本曼荼羅親奉拜畢。兩本俱三輻也。諸尊座位隨增益息災異歟。報恩院御記雲。命雲。仁王經曼荼羅小野僧正始被圖出之。增益曼荼羅也。僧正懸此曼荼羅息災被行之。此曼荼羅利菩薩三形被圖。鉤事恐失錯歟。仁和寺覺印阿闍梨(平等房法印永嚴親弟也)謗雲。不辨鉤鉤之兩字之人所圖歟。此事以外誤歟(云云)又命雲。權僧正(定海)此曼荼羅息災被圖。成是無詫事也(云云)又御記雲。顯良語雲。故朗澄律師雲。台藏文珠院文珠印作刃形也習之。雲刃形是一傳也。鉤是文珠三昧耶形也。仍作刃形無其難。而覺印阿闍梨如此難也。頗以不可然矣。略出經雲(羯磨會利菩薩)由緒金對藏鉤契故(云云)(可見正文也)又命雲。大僧正被圖之時。以珍海已講令圖之。而珍海以草本令見覺信法務。他人夢歟分明不覺語。仍珍海感惡夢。謂眾多兵士來搦珍海擲沒深砂河。則自其時受病不幾逝去(云云)是則清瀧神罰也(云云)。   又命雲。叡山妙香院僧正此曼荼羅可奉拜之由。以行嚴僧都被仰遣。此曼荼羅當寺之祕蹟其聖目。但於今者曼荼羅集中Ю⑦ЬЯ皆令圖。所所披露。雖不可有子細。又無左右被奉請叡山之條愚意難測。進退惟谷。可慎可慎。   私雲。命者遍智院僧正御房御命也。   曼荼羅圖出之 玄祕圖 T79036901.GIF 蓮藏院僧正御房祕抄奧被寫玄祕圖雲。北方懸曼荼羅大僧被圖之(云云)。 勸修寺圖 T79036902.GIF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答。先五大尊(云云)薄雲。不動(劍印救咒)降三世(大印大咒如金剛界)軍荼利(兩手各三古大咒)大威德(朔印大咒)金剛夜叉(印言如瑜祇歟。云云)西南仁王口雲。五大尊印言如常。但不動劍印。慈救三三昧耶攝召印言(云云)理性院(寶雲)五佛加持五菩薩加持有之。次根本印念誦法。以兩手皆相附。二頭指屈於掌中。以大拇指各押二指頭。置心上(文)勸修寺口傳雲。以大指各押二頭指之頭也(云云)若依此口傳今印相似違儀軌乎。私案既雲二頭指不雲二頭指。各字起字左右大指各押二指押風小頭也。彼所引落文字故作此口傳歟。青表紙引彼文雲。以兩手臂相附。收二頭以二小指屈於掌中。以大拇指各押二小指頭。置於心上誦經中...七反(文)此文加以二小指四字為善。二小指小字增歟。前本為勝。可勝本見矣。澤抄雲。直立餘四指師說也。軌文六指雲。此說同勸修寺所引文矣。上想梵篋者。兩手合豎。水火上有焚篋可觀之。   澤抄雲。想此印置梵篋。其中有八萬法藏(云云)。   次梵篋印言如常。次無所不至印此印言當流不共相承歟。祕口雲。二風寶形以之為最祕(云云)理性院寶心傳雲。護菩薩印。二手外縛。二頭指立合加持四處真言曰。......次不動獨古印。火界咒。次自在契。慈救咒。次經臺印。陀羅尼七反(已上)。   宗命僧都傳雲。今次第中用前二印言也。   澤抄經臺印。金剛縛風如針。此二印用地室利輸嚕多咒也。光寶記雲。先無所不至印。無盡藏明。次經臺印。經奧陀羅尼(或小咒)次外五古印。慈救咒(已上用印)次第最祕說極肝心也(云云)私雲。薄草五大尊中。不動劍印慈救咒。西南院被覺洞院口雲。五尊中不動外五古印慈救咒(云云)具如上辨矣。   問。召請結界等何印言乎。答。薄雲。召請大鉤召。結界降三世(云云)西南院(親快)雲。覺洞院御記抄雲。結界不動劍印。慈救咒(云云)召請(如先)。   問。字輪觀撥遣等何耶。答。薄雲。字輪觀(五大云云)發遣通發遣歟。寶心雲。梵篋印。頭指發遣真言末加發遣句也。問。護摩諸段作法如何。答。覺洞院三卷護摩抄。仁王經(息災)部主(金剛界大日)自加持。召請。諸供物。撥遣。   本尊   自加持(經題經咒)。召請諸供物.。加持物。   撥遣。   諸尊段(五大尊)。 自加持(外五古慈救咒)召請(大鉤召同)諸供物(同)撥遣(彈指)。   律御抄雲。..火天段(如常)。部主(大日或般若菩薩)本尊(不動)諸尊(五大尊種三如前)世天(如常)加持物乳木等(息災如常)本尊諸供物真言(一字明加持物同用之。或用護菩薩真言羯磨會也)餘段段各咒可用(云云)。   律御抄者覺洞院僧正歟。東寺沙門親快(云云)。   光寶法印記雲。仁王經護摩火天段(如常)部主段(般若菩薩)種子.。三形梵篋。尊形(如胎)自加持印明梵篋印明。召請印明(大鉤召印言)諸供物本尊言。撥遣印明(准召請)。   本尊段 中方尊種子.三形(十二輻輪)尊形(如曼荼羅)自加持印明(無所不至般若無盡藏)召請印明(同上。以右頭指召之)諸供物(經陀羅尼小咒)加持物咒(種子言).撥遣印明(准召請)。   諸尊段。   自加持印明(外五古慈救) T79037001.GIF 召請印明如前(以右頭指召之)諸供物(蘇油塗香乳木三種慈救咒混屯供各別咒。中央三杓。慈救咒。四大明王各一杓。各別咒)撥遣印明(准召請)世天段(如常。口傳雲。帝釋並水火風三天各三杓供之)光寶法印為遍知院仁王經法伴僧一臘勤仕護摩壇。定依僧正御房口傳記之歟。寶心記雲。自觀心上有.字成十二輻輪。我身舉體十二輻輪也。變成不動明王。五古印慈救咒。勸請奉送儀式如常。以頭指來去(云云)私雲。今流改.用.。自加持經顯印經咒。光寶記雲。無所不至印無盡藏明也。諸供物加持物.也○寶心雲。諸供物加持物慈救咒或一字心也。   問。後加持作法如何。答。西南院御記雲。修法後加持作法。先率伴僧參後加持所著座。扇上置獨古護身法(淨三業三部被甲)四方結本尊印明。降三世虛。空網火院大三摩耶。次取獨古。持左手摺念珠唱發願。   至心發願 唯願大日 本尊界會   不動明王 四大八大 諸大忿怒   兩部界會 諸尊聖眾 外金剛部   護法天等 各各還念 慈悲本誓   皆來集會 同心加護 護持聖眾(或佛院)   〃〃〃〃 消除不祥 消除災難   惡靈邪氣 三世怨敵 厭眉咒咀   作障難者 惡夢惡想 諸不吉祥   怖畏急難 非時中夭 天變怖畏   理運非常 年月日時 一切惡事   摧破嶽塵 皆悉消除 真言法樂   薰入五體 御產平等 〃〃〃〃   除病延命 增長寶壽 玉體安穩   恆受快樂 無邊御願 決定成就   決定圓滿   次出加持咒(本尊咒口雲。慈救咒愛染王大咒等百反能程也。自餘隨真言大小可相計也)加持間有觀。   口傳雲。施主心蓮花臺上觀置本尊種子。施主無明妄想無始罪障消滅(云云)加持了念珠摺暫令祈念(此間伴僧退出)。 次解界(大三摩耶火院空網降三世四方結地結)次護身法次退出。   已上初夜作法。   後夜後加持發願無之。護身結界等後摺念珠出加持咒(觀念加初夜)咒遍滿念珠摺祈念耳次解界。次退出。   師雲。息災法加持之中間念珠不摺之。初後二坐許摺之。調伏初中後三度念珠摺之(云云)。   已上普通御修法初後夜加持作法也。   問。今尊四法本誓中何乎。答。小集四法中息災降伏。本誓中不出之。仁錄四法中如先。本誓中除病天變出之。妙抄中天變舉之問。新古二經五菩薩五大力同異如何。答。澤抄雲。一金剛孔菩薩。軌雲金剛手菩薩。真言。唵縛曰羅(二合)薩怛縛阿(入)二龍王孔菩薩。軌雲金剛寶菩薩。真言。唵縛曰羅(二合)羅怛那(二合)唵。三無畏力孔菩薩。軌雲金剛利菩薩。真言。唵縛曰羅(二合)底乞瑟拏淡。四雷電孔菩薩。軌雲金剛荼叉菩薩。真言。唵縛曰羅荼叉吽。五無畏孔菩薩軌雲金剛波羅蜜菩薩。真言。唵縛薩埵縛(二合)縛曰哩(二合)吽(云云)此抄意之同也。   問。修仁王經法開白結願等作法如何。答。遍知院御記雲。   開白作法。   道場莊嚴畢開白時。承仕鳴金。伴僧(淨衣白裳表褲五古袈裟)各聞金音皆參。大阿闍梨(淨衣白裳表褲平袈裟)三衣筥隨身(伴僧持之)上堂。先著平座。伴僧進三衣筥置脅機(至結願不至之)退去著座矣。   次大阿闍梨起座。進佛前取香呂。三禮著禮盤。次前方便(如常)若有新佛開眼有之。次表白神分祈願五悔(如常)三力金後伴僧二十口各讀經(不誦佛眼真言)暫讀經之後下番十人退出。次護摩師大阿闍梨振鈴後。起座舉幔入內。至於護摩壇前。而大壇方三度禮畢登禮盤。次餘小壇(十二天聖天)阿闍梨各起座又入幔內。各至小壇前著半疊。大阿闍梨散念誦間護摩並小壇所作畢退下復本座(矣)次大阿闍梨讀經畢催下番金(以鐘木叩脅機召承仕令打金)打金之間下番漸參(若伴僧宿所遠。以驅使金以前兼可催之)下番皆參之後一字金打之。此時伴僧止讀經。一字真言誦之。次後供養。次後鈴。次讚(大阿闍梨出之或下座誦之)已下如常。但迴向方便之後金一打。次下番上臘取經發願(並)四弘一切諷誦(云云)大阿闍梨金一打。下番始經矣。大阿闍梨上番退出。下番不動座讀經也。次時大阿闍臨神分時金一打。爾時上番下臘申迴向(云云)畢大阿闍梨金二打。令法久住等如常。其時下番退出。下番發願。   至心發願 轉讀般若 功德威力   天眾地類 倍增法樂 聖朝安穩   天下泰平 護持仙院 玉體安穩   增長寶壽 院內安穩 諸人快樂   及以法界 平等利益 四弘(一切諷誦)   上番迴向(開白時無迴向)。 所修功德。迴向三寶境界。迴向天眾地類。迴向聖朝。   所修功德。迴向護持仙院。玉體安穩。 增長寶壽。迴向天下。迴施法界。迴向無上菩提。   一。結願作法。   伴僧皆參如例。行日中行(結願作法如常。神分祈願等後供養之後行之)。   次庇間御簾上之。次公卿著座。   次出御。次幔上。   次勸賞仰之。次御加持   次御佈施(並)御馬。次各持佈施退出。   無當座賞時出御後後加持也。   以上遍知院成僧正御房。於賀陽院殿被勤修仁王經御修法之時記也(初私取意改記之)光寶法印記雲。   開白作法。   承久元年二月六日天晴。今日師主權僧正(成賢)於高陽院殿奉仕仁王經法。大行事法橋嚴圓並孝賢阿闍梨承仕等末明出京。堂莊嚴事等奉行之。大阿闍梨令出大炊御門豬熊之壇所給。予即出京。以籐大納言(大炊御門室町)之亭為宿所。扈從昏黑之程參向豬熊之壇所。穿燭之後自御所御使到來(中御門中納言奉)(云云)出御之剋限也。早可被參仕(云云)仍伴僧等兼以參上。大阿闍梨曰。御參(淨衣香平袈裟同裳)下及前驅從僧二人也(大法勤行已及度度。之其身為前宮不可及威儀之由兼以評定)予一人列轅參上。伴僧等(同平袈裟)行嚴僧都已下僧綱兩三參向中門之外。即上堂(此中光海阿闍梨三衣筥役勤之)其後有職等皆參著。其間中御門納言召承仕尋諸僧之參否。皆參之由申之。即申上事由忽出御。其後納言歷南殿南面來日隱間雲早可被始行(云云)予召承仕仰金承仕重慶打金(三十六)其後大阿闍梨等著禮盤。作法如常。三力偈之後打金。上番同音讀經。下番各退出。振鈴之後予起座入幕內先一拜。大壇方小揖。次向護摩壇普禮三度。即登禮盤。作法如常。次行嚴進入修十二天供(不禮大壇直壇前普禮也)護摩末淨真修神供(其所南遲潺後築壇之際也)次大阿闍梨散念誦了。乍禮盤上讀經(以成一時為剋限)予護摩了著本座。行嚴又同複大座。大阿闍讀經一部召承仕(以扇叩右脅機也)被催。下番其間大金剛輪真言二十一反被誦之。下番參上後打一字金。及至迴向方便畢打金。下番發願五大願。其後又打金。下番即讀經。大阿闍梨著下座之時止經聲。次向御所(西方)御加持(作法如常)其後自下臘次第退出了。   結願作法。   二月十三日天晴。午剋被修結願時。自豬熊之壇所乘車。予如初日扈從。午一點令參御前給。言儀如開白。全賢行嚴已下伴僧皆參即著。權中納言宗行來道場雲。御結願可被相待左符御參(云云)大阿闍梨伴僧等暫祇候道場平終。遙有驚蹕音。左符即令參給。玄御卿相多以參上。宗行卿又來雲。已出御。早可被始行。仍·大阿闍梨登禮盤。三力偈之後上皇入御。振鈴之後予起座修護摩。深賢律師又修聖天供。各複本座之後。大阿闍梨下座。予承仕令取張文相具現筆。次第令付部數卷數之清書兼書儲之。付部數了之後。即書入之立文結付之(淨真律師役也)立大壇東(案一通置左脅機)其後大阿闍梨著禮盤修後供養閼伽之後。供佛佈施了金一打。讀卷數讀了(不打金)事由神分後鈴等如常。迴向方便了金一打。下禮盤著下座。次承仕令撤經機。令搴庇御簾(南格子五間。東妻戶一間)其後小時間上皇出御。公卿著座。籐大納言(師經)源大納言(通具)三條中納言(公直)按察使(光親)別當(經通)等著座。次院司殿上人二人東妻參入。西第一間並御前之幕等褰之。次御加持。大阿闍梨向御前(西向)磨念珠發願。五大願伴僧誦咒百八反之後。又磨念珠良久。祈請之後止加持音。次被引御馬一疋(置鞍)御隨身二人引之。從僧一人請取之。次公卿起座(末座先起)列立中門廊。左符自無著公卿座歟。人人列立之後。左符被立加列。各立定之後被置御佈施。大阿闍梨一重左符被取之(裹物中為九家取之)予也。下籐大納言也。已下次第取之。其間宗行卿進出。仰之大阿闍梨以下從僧等不可昇堂上。於階下可請取佈施(云云)仍大阿闍梨被物淨真律師取出之。於日隱間給之。於從僧予分光海阿闍梨取之。於渡殿邊給之。全賢僧都已下各自取之。下臘前退出。予並覺海阿闍梨為取出三衣箱之暫相待。大阿闍梨退下。予立渡殿西邊。大阿闍梨自東妻戶退下。予即進。從公卿猶列立中間廊。籐亞相按察使兩人退出。大法無為神妙之由被賀申。小時之後即退出了。大阿闍梨今夕歸本寺了。   報恩院僧正御記雲。   仁王經法。   下番發願(取經。結願時無發願)發願句如先上番迴向(開白時無迴向)迴向句如先.   一。伴僧。   淨衣裳袈裟(平袈裟五帖隨時)表褲。   開白經各懷中著座後置前軌。結願各懷中退出。   一。三力金後。   開白時二十人伴僧同時讀經。不誦佛眼真言。暫讀經之後下番十人退出。次時大阿闍梨神分金(一打)其時上番下臘申迴向。迴向後大阿闍梨金二打。令法久住利益等如常。其時下番退出也。   一。一字金後(金以前隨催下番皆參)伴僧止讀經。一字真言誦之。待後鈴。   一。金事。   開白時伴僧等皆參之後。奉行人來可始行之由(云云)其時伴僧一臘召承仕仰金(三十六抄之)其後始時次次左阿闍梨散念誦讀經之後。以扇叩脅機。此時伴僧一臘召承仕。下番並令打金之間伴僧漸參。皆參之後一字金也(皆參之由一臘又示申之)大阿闍梨於下座讀經時。只依示氣色一臘召承仕也。   一。後鈴後。讚四智不動大阿闍梨出之。或下座誦之。兩讚共誦之。迴向方便伴僧一臘出之如例。   一。迴向方便金後。下番上臘取經發願並四弘一切諷誦(云云)其後大阿闍梨金打。下番同時出經。即大阿闍梨上番退出。下番不動座讀經矣。   後加持。初後夜兩度也。迴向方便並發願金後。下番即讀經大阿闍梨著下座之時。止經聲微音讀之。其後御加持發願後。上番誦咒(慈救)下番微音讀經。後夜無發願如常。又開白結願。次五大願在。伴僧可得其意。   一。結願作法。當日日中也。大旨午一點始也。下番伴僧互相替退出。結願時以前皆參。上番十人又扈從人外參。大阿闍梨參入之時。僧綱少少門邊參向。開白如此。又三衣箱役伴僧中公達有識一人。開白結願同相從之。結願作法如常。經卷數勘計卷數書入役等伴僧中勤之。後加持開白並中間上番十人許誦咒結願二十人皆誦之也。大阿闍梨佈施伴僧取之。於道場正面交替。從僧伴僧各自持中門廊邊交替之。覺洞院僧正大佛頂之時。座主實繼法眼先自分從僧給。歸來僧正分取之了(云云)頗過分事歟。遍智院僧正之時。淨真憲深等律師達大旨取之。座主光寶等分之門弟之中公達有職取出之而已。   已上伴僧為所知粗記之。餘大法准知之。私雲。已上報恩院僧正御房。正元元年四月比令勤仕仁王經法之時記之。當流末弟專守此旨。可為龜鏡之故。不恐繁文具載之。   問。仁王經法表白神分等方何乎。答。   敬白。祕密教主三世常住淨妙法身摩訶毘盧捨那如來。金剛界會三十七尊。四方四智四波羅蜜十六八供四攝薩埵。九會曼荼羅諸尊聖眾。大悲台藏悲生曼荼羅四智四行十三大會海會諸尊。教令輪者五大明王外金剛部護世威德天等。殊本尊聖者(般若明王息下可唱〃〃〃)〃四大八大諸大忿怒。仁王般若甚深妙典五百餘部金剛乘教總淨法界宮密嚴國土帝網重重三密四曼境界。驚言。今南贍部州大日本國太上天皇為致攘災。於一天施招福於萬民殊擇曜宿相應之嘉辰。建般若護國之密場。專一心之叡襟修三密祕法御事ヤэ。其御願旨趣如何者。夫權智醫王之良藥神咒為醍醐。還念摩尼之靈寶。以般若為珠珍。纔唱其首題無災難而不除。咒仰其本尊無壽福而不備。方今瘴煙火熾千門萬戶之宅無道。飢饉煙細五幾七道之民誰免。誠非佛陀之境界者難拂天照之災殃者歟。依之太上天皇以民苦為正體之苦。以國憂為叡襟之憂故。早就瑜伽祕密之儀。則開般若護國之密場。於戲添五濁之亂慢。於天運之災殃輒雖難轉加十善之餘薰。於神咒之祕密感應何空。昔普明之脫急難也。猶由般若八偈之功力。今上皇拂夭薩子也。偏答經王三密之德用者也。然則寶祚久耀日月之光。黎民永霑雨露之恩。仰願本尊界會般若明王四大八大諸大忿怒。伏乞經中所說諸大薩埵帝釋四王護法善神。轉過為福。成就御願。滅罪生善圓滿悉地(御也)。   敬白。抑祕密勤修悉地圓滿砌〃〃。次神分大般若經名(丁)仰乞真言教主大日如來兩部曼荼羅諸尊聖眾。外金剛部金剛天等殊本尊聖者〃〃〃〃。四大菩薩四大忿怒五方各具四俱胝聖眾。八供四攝帝釋天水火風神四大天王(乃至)一曼荼羅中諸大聖眾。各各大悲本誓還念此瑜伽祕密道場臨降影向。所設供具哀愍納受。無二叡襟知見照覽。速飢饉疾疫等眾難消除。玉體安穩寶祚延長。天下泰平萬民快樂。御願速疾成就圓滿。為摩訶毘盧捨那佛名(丁般若明王〃〃〃〃)打。金剛天等(丁)帝釋四王(丁)水火風神(丁)十二大天(丁)部類使者(丁)七曜九執(丁)十二宮神(丁)二十八宿(丁)諸宿曜等(丁)乃至法界平等利益(丁)。 此又報恩院僧正御房正元年中被修此法之時表白也。   問。勸請發願句何乎。答。本尊般若持明王(文)。   小野勸請集雲。三世佛母般若尊。五大力等諸忿怒(文)法務御房枕雙紙雲。本尊般若持明王(文)。   元抄雲。一說如今次第。又說本尊聖者般若尊。五大忿怒諸眷屬(文)發願如今次第也。   報恩院御記雲勸請(神夜日中)本尊般若持明王。四大八方諸忿怒。護持仙院除不祥。玉體安穩增寶壽發願(後夜)本尊界會般若明王。四大八大諸大忿怒。玉體安穩。   理性院雲。本尊聖者不動尊。四大明王諸忿怒(勸請)本尊界會不動明王。四大八大諸忿怒。梵天四王水火風天(發願)。   澤抄雲。三世佛母般若尊。五菩薩等諸薩埵本尊界會般若佛母。五大力等諸大薩埵(云云)私雲。澤抄本尊習般若菩薩。理性院習不動明王皆偏也。今習不二尊故雲般若持明王也。持字顯何字乎。   問。禮佛何等乎。答。五大明王梵號。元抄理抄等同之。   問。讚何等乎。答。先四智讚(如常)次不動讚(云云)。   媔部C四智不動俱出聲誦之。如不動法(云云)枕抄雲。大阿闍梨不出讚也(云云)遍智院記雲。四智不動大阿闍梨出之。或下座誦之(報恩院記又同之)法務御房抄雲。大阿闍梨不出讚也(云云)玄祕雲。四智並不動讚誦之(下座誦之)。   問。道場莊嚴法如何。答。遍智院指圖雲。   一。道場莊嚴。   先於御聽聞所之方建大壇。大壇右邊護摩。次十二天。次聖天。次第建立之。但隨御所之便宜。護摩小壇等左右可不定歟。   又理性院口決抄雲。壇場建立次第。御前方大壇建立。次護摩壇。聖天。十二天。次第建之。 暫付息災大壇(西)護摩(東)十二天(次東)聖天(次東)皆本尊向南。行者向北也(云云)。   私雲。圖與記相違矣。可作處便宜歟。又幡懸作法圖。此圖未必所用出經說異歟。 T79037401.GIF (攝真實經中東南西北佛。白青金紅五色是表。寂調財愛壇法守護經悉同之 T79037402.GIF (瞿醯經雲。東白幡。東南紅幡。正南黑幡。西南煙色幡。西方赤色幡。西北水色幡。正北黃幡。東北赤白幡。云云)。   或雲。或又大壇左建護摩壇。大壇右立小壇(聖天十二天也)大壇聖天壇有本尊。護摩壇十二天壇無本尊也。勸請大壇尊供養之。又大壇護摩壇立橛引五色。聖天十二天壇不用橛五色也。又妙抄圖。護摩壇以立聖天壇。其次立十二天壇。各燈臺二本。壇左右立之。今圖不見之。又彼圖大壇金剛盤上置鈴五古。護摩壇置鈴並三杵。勸修寺圖今圖。護摩壇但置三古。大壇置鈴三杵。聖天壇燈臺二本壇奧隅立之。十二天壇無燈臺也。理性院口決雲十二天聖天次第異者。依勤仕人上下也(云云)大壇護摩壇各大佛供八壞。小佛供八壞汁果子十六壞(田果子木果子各八壞故)也。大佛供四隅瓶左右各一壞。其次小佛供。其次汁。其次木果子田果子也。若壇狹汁果子內引入可居之。十二天壇不動阿伽器等左右佛供汁果子。十二天供十二壞各居本位也。聖天壇白飯二壞。交飯二壞。果子二壞。蘿葍二壞。美酒二壞。歡喜團二壞。汁二壞備之。阿伽器一前。花瓶一口。十二天花瓶不用之。理性院勸修寺佛供十二壞。不動中央一壞居之。十二天壇又花瓶二口立之。大阿闍梨座。妙抄圖。慢內副西幔南小行敷之。今副南慢東西行敷之。勸修寺幔外副西壁南北行敷之。仁和寺同妙抄歟。勸修寺經機燈臺立機右端。今機前中立之。又今圖不斷香火捨別不置。佛前火捨餘三方火捨大置燒不斷香也。玄祕圖如此也。經箱後安佛舍利也。妙抄圖此佛舍利所安別火捨燒不斷香也問。後夜粥何乎答。理性院流四壞居之(云云)四角各一壞歟。當流八壞居之。瓶左右前居之歟。北斗次第見問。壇上經箱唯入仁王經許乎答。報恩院御勤仕時記雲。今度經箱所納(般若僧正御筆仁王經。今度無沙汰不納〃〃)舍利張御筆施餓鬼儀軌一卷(三寶院在之)小野僧正筆兩界小曼荼羅。大僧正持經仁王經一部(同院)御筆心經一卷(已上)。   私雲。舍利張經箱後安之。箱內所納物非歟。   問。護摩爐底三形何乎。答。報恩院記雲。十二輻輪可書之。   問。天蓋幡員數如何。答。其數如次第出之。   法務抄雲。仁王經法時件八色幡支度載二十四流也(四方各同色二流。四角各同色四流)東北四流(赤白色)正東二流(白色)東南四流(紅色)正南二流(黑色)西南四流(煙色)正西二流(赤色)西北四流(水色或青)正北二流(黃流。已上都合二十四流。一方皆同色)東南西北各二流。四角各四流(云云)但壇上青色天蓋帳其蓋懸(云云)天蓋並幡等皆載支度。仍公家被調備給之物等也(云云)宗命僧都記雲。仁王經法時八色幡各可用也。天蓋又大壇長帳也。其蓋青色也。其蓋端懸八色幡也。天蓋四方。幡色赤白(艮)白(東)紅(巽)黑(離)煙(坤)赤(亥)緣(乾)黃(坎。已上幡出瑜祇經)件幡二十四流一方皆同色。東西南北各二流。四角各四流也。八色幡有二說。一但八流。二二十四流懸天蓋。畫八葉蓮華。每葉間在半三股(合八枚也云云)。   私雲。法務抄出二十四流。宗命記雖出兩說未判取捨。今抄媔部C上代先德多用二十四流。而仁海僧正之時被用八流。仍定海元海實運皆懸八流(云云)兩記赤白色者肉色也。今次第雲。肉色是也。澤抄雲。艮赤白(云云)元抄雲。東北四流(肉色赤白色。云云)餘文如今次第載之。   問。幡色師傳如何。答。媔部C肉色薄紅梅(云云)肉色又赤白色(云云)薄紅梅義也。又出紅赤異雲。以薄為赤色。以濃為紅色。淺深差別也(云云)。   私雲。赤色紫色攝歟。若論薄厚者。紅薄紫深也。各有淺深。何紅薄雲赤色乎。釋論疏雲。紅紫碧綠四淺四深(文)青紙雲。赤白色(紅梅)赤色可染蘇芳也(云云)。   問。今法梵號密號何等乎。答。青紙雲。密號智惠金剛巧惠金剛梵號阿(.)利也(.二合)婆<羅(.二合)攘(.二合)婆羅(.)密(.)多(.云云)。   問。支卷何乎。答。   注進。仁王經御修法一七箇日支度事。   合。   一。大壇所。   蘇。密。名香(沈)。   五寶。金。銀。水精。琥珀。真珠。 五香。沈香。白檀。薰陸。安息。甘松。 五藥。荳菽。桂心。遠志。白木。甘草。 五穀。稻穀。胡麻。大麥。小麥。菉豆。 禮盤一腳(在半疊)。壇敷布一段。 佛供覆布一段。大幕二帖(在慢代懸草二牧四寸釘二連)。經機二十前切燈臺二十本。   壇供米五十六斛九斗四升四合(加人供之)。   御燈油一斗七升五合(七升御明。一斗五合不斷經坊油等料)。   桶二口之內(閼伽桶一口。手水桶一口。足桶一口)杓三支之內(閼伽杓一。手水杓一。足桶杓一)。   折敷三枚。閼伽棚一腳。   長櫃一合。   阿闍梨。伴僧二十口。   承仕六人。驅仕八人。   見丁二人。淨衣白色。   一。護摩壇所。   壇一面。脅機二前。   燈臺四本。禮盤一腳(在半疊)。   壇敷布一段。芥子袋。   壇供米八斛四斗。御燈油七升。   桶二口之內(爐桶一口。神供桶一口)。杓一支(神供料)。   折敷三枚。長櫃一合。   一。十二天壇。   壇一面。脅機一前。   燈臺二本。半疊一枚。   壇敷布一段。蠟燭布一段。   壇供米三石五斗。御明油三升五合。   一。聖天壇。   壇一面脅機一前。   燈臺。半疊一枚。   壇敷布一段。壇供米三石五斗   御燈油七升。火缽一口(在火箸)。   一。供所雜具等如例。   右注進如件。   承久元年二月三日。   大行事法橋上人位嚴圓。 阿闍梨前權僧正法印大和尚位成賢。 注進仁王經御修法一七箇日支度事。   合。   五色糸二流(各三丈五尺大壇護摩壇)。   蘇。密。名香(沈)。芥子袋。   五寶。金。銀。水精。琥珀。真珠。   五香。沈。白檀。熏陸。安息。龍腦。 五藥。荳菽。桂心。遠志。白木。甘松。 五穀。稻。胡麻。大麥。小麥。菉豆。   天蓋一(青色)。   八色幡各一流(白。紅。黑。煙赤。綠。黃。肉)。   壇四面(大壇一面。護磨壇一面。十二天壇一面。聖天壇一面)。   脅機六前(大壇二前。護摩壇二前十二天壇二前。聖天壇二前)。   禮盤二腳(半疊四枚)。   經機二十前。   燈臺三十二本(高十二本壇壇料短二十本讀經料)。   壇敷布四段。供蓋布一段。蠟燭布(一段)。   大幔二帖(幔代木色草二枚。釘二連)。   閼伽棚一基。   桷五口之內(爐桶一口。閼伽桶一口。神供桶一口。手水桶一口。足桶一口)。   閼伽折敷五枚杓三支。   長櫃二合。   米百十六石七斗六升(能米定壇供人供雜器等直合是)。   油六斗三升。 阿闍梨伴僧二十口行事一人承仕六人驅仕十人見丁二人。   淨衣白色。   右注進如件。   建歷三年七月日行事法橋嚴圓。 阿闍梨權僧正法印大和尚位成賢仁王經御修法所。   奉仕   大壇供二十一箇度   護摩供二十一箇度   十二天供二十一箇度   聖天供十四箇度   諸神供三箇度   奉讀   仁王般若經七百五十部   奉念   佛眼真言二千一百遍   大日真言二千一百遍   般若無盡藏真言二萬一千遍   仁王般若陀羅尼一百反   不動明王真言二萬一千反   降三世明王真言二萬一千反   軍荼利明王真言二萬一千反   大威德明王真言二萬一千反   金剛夜叉明王真言二萬一千反   護摩真言二萬一千反   一字金輪真言二萬一千反 右奉為大上天皇御息災安穩增上寶壽御願圓滿。始自今月六日迄於今日。並一七箇日夜之間殊致精誠奉修如件。 永久元年二月十三日阿闍梨權僧正法印大和尚位成賢。   私雲。   五香中甘松者。小野香藥抄雲。若無骨路草者可用甘松香(云云)近來唐人多持來(云云)以可用手膝草(云云)多在世間五藥中荳菽者。或香藥抄雲。荳菽者多種。肉荳菽。紅荳穀。白荳菽。草荳菽。和名雲。高連香之實加宇禮牟加宇美(云云)。   問。御修法人交名注進方如何。答。遍智院時注進雲。   注進仁王經御修法僧交名事。   大阿闍梨。   前權僧正法印大和尚位成賢。   伴僧。   權大僧都法眼和尚位光寶(護摩)。   權少僧都法眼和尚位行賢(十二天)。   權律師法橋上人位深賢(聖天)。   權律師法橋上人位淨真(神供)。   大行事。   法橋上人位嚴圓。   右注進如件。   承久元年二月十三日。   大行事法橋上人位嚴圓。   阿闍梨權僧正法印大和尚位成賢。   問。仁王經御修法供米支配如何。答(云云)。   仁王經御修法供米事。   合百十六石七斗六升。   支配。   十三石三斗。四壇御佛供料。 六十五石一鬥。伴僧二十口行事一口供米。一石四斗四升。承仕六人供米。 一石二斗八升。驅仕六人並見丁二人供米。五石四斗。雜器料並立預請使。   並八十六石五斗二升。   所殘米三十石二斗四升。   建保七年二月九日   問。請書請文如何。答。   正元元年四月日。為除天下疫癘飢饉之難。報恩院僧正御房被修仁王經法請書等。   四月十四日。院宣到來。   來二十七日可被始行仁王經法。可令參勤給者。院宣如此。仍執啟如件。   四月十三日。左小辨高輔。   謹上。醍醐撿校僧正御房。   逐啟(札紙)。 支度委可被注進申之由被仰下候也(同端書雲)可申沙汰之條條注別紙。又可給候可存知候也。   即被進辭狀雲。   自來二十七日可被始行仁王經法。可令參勤之旨謹承候了。但憲|智行皆闕人望尤卑。縱住先師之御傳雖令勤修。於當時之效驗者難至者歟。仍所辭申之趣可然之樣可有御被露候憲|恐惶謹言。   四月十四日。前權僧正〃〃。   十五日重。院宣到來。   仁王經法事以御請文之旨美聞候處。別仰爭可被申子細哉。於心可令勤修給候者院宣所以也。仍執啟如件。   四月十五日左少辨高輔(奉)。   謹上醍醐撿校僧正御房。   逐啟。   急可令注進支度給候。伴僧永久之度十二口候歟。今度何樣可候哉。可為二十口候哉。且可令計申給候由同被仰下候也。   被進御請文雲。   仁王經法事重被仰下之旨謹承候畢。猶猶乍貴莫大之所用。不算祕法之效驗。為胡為法恐憚不少候。然而敕定及度度候。爭遁避申候哉。早自來二十七日卒二十口伴僧可參勤之旨。可然之樣可有洩御披露候憲|誠恐惶謹言。   四月十五日前權僧正〃〃(請文)。   逐言上。   支度進上之候。隨被仰下之旨委注之候也。此外可罷入之物任先例令注進別紙候。大慢普通四大之布用之候歟。猶大法者大壇小壇皆引迴候間。以外長久罷入候也。大法大慢二重引之候間。乍二帖長久罷入候也。伴僧員數事。中古以來大旨二十口候歟。就中先師成賢僧正五箇度奉仕皆二十口候。如此事大旨依近例歟。仍無左右二十口之由載支度候畢。然而可依御定候也。供供十六日又院宣到來。   仁王經法支度入見參了。天蓋幡等四數迫之間新調難葉候歟。早可被借渡。兼又經並經機御用意可候歟。先規又何樣候哉。隨御存知可被注申。且如此事委為有御尋。門弟一人今明之間可令進給之由。內內被仰下候也。仍執啟如件。   四月十六日。左少辨高輔(奉)。   謹上。醍醐僧正御房。   (札紙)內內啟。   經機者。白木物候歟。故僧正御房令勤修給之時。開白結願儀委細可注給候。為存知候也。供所雜具等可有御用意候間。可被下任官功之由內內沙汰候也。其間事御弟子御參之時委細可申承候也。一定何日可有御參哉。承存可參會候也。幡若必可被新調之物候哉。然者其樣委細可被申候也。   (同端書雲)疊者不被載支度候。然者不淨之所之疊被借渡候條何樣可候哉。不可有苦候歟。   御請文雲。   大法支度之內。天蓋幡被借渡候事。可存其旨候。經者大阿闍梨伴僧皆令隨身候也。於經機二十前載支度候畢。可有御用意候。先規如然候也。白木之物也。門弟一人參上事。明後日日早旦座主定|法印可有參上之旨令申候。早可有御參會候也。恐恐謹言。   四月十六日(申刻)前權僧正〃〃。 疊事自本被敷疊強無不淨候者可被用之候。不然者可被借渡候也。兼又道場之板敷兼日不被洗候也。開白結願之儀即付迴季被注進畢(在別)。   問。供米下行事如何。答。二十七日申剋院宣到來。   仁王經供米事如此催定候也。早遣請使可有御問答候。不進見來之人人。雖代物任和巿可令致沙汰之由可被仰遣申子細雜掌候者。示蒙仰嚴密可觸遣候也。內內御沙汰分者。申定雜掌御參之時可申候。為御存知委細注申候也。恐恐謹言。   四月二十七日。左少辨高輔。   疊員數事昨日令申畢。急急可承存候。   來三十日可被始行候(云云)前日可有御參候。恐恐謹言。   別紙注文被相副之。   御修法供米。 (左大臣)三十石。讚岐國。(春宮大夫)三十石。幡磨國(新大納言)十石薩摩國。(中宮權大夫)十石。尾張國。(平宰相)十石。出雲國。(行證)三石。丹波國。雜掌追可申。十七國в內Я御ДУ(一位殿御房)六石油(同)。已上神崎莊。   御返事雲。   仁王經供米注文給預候畢。早遣請使可令問答候子細候者。急可申入候也。雖代物任和巿同可致沙汰之由承畢。可召仰此旨內內御沙汰分事同承候畢。可存其旨候。來二十九日先令參之由候同承候畢。可存其旨候。恐恐謹言。   四月二十七日。法印定海(座主御房)。   問。伴僧請定如何。答。二十八日伴僧請定出之。   請定。   仁王經御修法伴僧。   定濟法印(護摩)。定俊大僧都   俊譽法眼(十二天)。聖顯律師。   顯成律師。宗遍律師。   通海阿闍梨(聖天)。親尊阿闍梨(神供)。   實照阿闍梨。祐嚴阿闍梨(迴向。)   全成阿闍梨(發顧)。瑩賢阿闍梨。   寬真阿闍梨。範秀阿闍梨。   憲位阿闍梨。俊真阿闍梨。   忠覺阿闍梨。實助阿闍梨。   右依院宣。自來三十日於冷泉殿御所可致始行。仍請定如件。 正元元年四月日行事法橋上人位勝進問。道場莊嚴方如何。答。二十九日座主法印通海律師出京。當日巳剋參御前。承仕六人驅仕等。壇脅機並雜具等。隨身參儲。仍道場莊嚴了。佛供等借之了。但閼伽棚短之間大行事返之。仍造改之間開白以前不進之。又幔代木用□之間返之了。仍以檜造改進之。   問。開白作法如何。答。三十日酉下剋被下淨衣(帶相具之)戌剋開白。左行事法橋勝進(鈍色指貫下結。裳袈裟紫五帖)參御前著座。道場東大床催伴僧。以驅仕申案內次伴僧皆參(各著平袈裟)但僧綱兩三人大阿闍梨御參之時。為參向門前徘徊中門廊邊。次伴僧一臘座主法印參上(乘輿從僧二人。鈍色指貫下結。大童子二人下結)伴僧之內一兩人參門前也。次大阿闍梨申案內。即御參。淨衣香染御裳袈裟也。每時如此(御輿從僧二人。鈍色指貫。大童子二人下結)伴僧之內僧綱兩三人參向門前矣。大阿闍梨中門廊東面履脫登。南端妻戶入。經大床御參。實助阿闍梨持三衣笞扈從。參向之僧綱同相從。大阿闍梨經渡殿道場東妻戶入堂。相從僧僧綱之內親尊律師勤御簾役。南面大幔端間入雲(幔役同人)經幔內御著座。次三衣笞役人經幔外西端入置脅機。即經本路著伴僧座了。扈從僧綱各著座了。次奉行人申案內。次出御御聽聞所。次奉行辨可始之由仰之。次伴僧一臘召承仕令打金(三十六。承仕蹲踞禮盤前。取右邊金сヱ⑥居左右打之)次大阿闍梨登禮盤。次三力金後伴僧讀續(不誦佛眼真言)暫讀經之後下番十人退出。次振鈴後護摩(座主法印)十二天(俊譽法眼)如次起座入堂。聖天不起。後夜時可開白之故。次護摩末神供(親尊律師)起座出。經大床中門廊南妻沓脫下南庭南樓木下供之。承仕兼用意儲之。次護摩十二天。出堂復座之後。大阿闍梨著平座讀經。   次伴僧一臘召承仕催下番。其詞雲。下番хы⑥Й(云云)次下番皆參(但結番之間五人也。凡雖下番十人可讀經。哀窮屈分五人勤之。其番張如下出之。且先師僧正例也)一臘又被申雲。下番皆參(云云)。   次大阿闍梨登禮盤一字金後。伴僧一字真言誦之。但伴僧一兩猶微音讀經。不斷之故也。   次後鈴之後讚四智不動。下座出之(親尊律師誦之每時如此)。 次後供養如常次迴向方便伴僧一臘出之。 次迴向方便終金後下番上臘發願(微音也云云)終一切諷誦雲時。大阿闍梨一打。下禮盤著座。   次後加持。於道場有之。大阿闍梨發願五大願之後。伴僧唱慈救咒。大阿闍梨摺念珠之時止聲。次伴僧退出(下臘前)但下番五人猶留道場讀經次大阿闍梨退出矣。   問。後夜時如何。答。後夜時印初剋申案內。伴僧皆參(步行開白結願時之外。修中皆五□蔦訣魯□飣穘□□諑証□□□□□祺堜^□碌□□□□□□□□觶□□□□祺□碌奮聾奅奠□□□□羷^□稑祺礿E□□ご堶說慼慼慼慼K□□□□G□□□□□槥U椹□□穘□□□□□□□榙□□□□觔□□□□□□□□□□□□夾□吝飥□裀□榙□□□□□□□□□□□□□□襼□□□□□□□□□□□□奠□言□馘□□□□膳□□馯ぅ`□□□□□□□誇□祺礹□□□騁□饇□□餃逆□穘□□褸□種□□□□□襏□壟□□□□□□□□□□□□誇□婖□□□椻奉□□□□□□觕□□□□  次後加持。大阿闍梨大慢南面端經慢外東妻戶出被參常御所。伴僧上番十人隨阿闍梨之後參。阿闍梨並伴僧兩三入後加持處。其外御持佛堂前弘庇著座。後加持發願無之。阿闍梨摺念珠之後出咒。伴僧同音誦之。念珠摺畢時止聲退出矣。   問。日時作法如何。答。日中時午初剋申案內。伴僧阿闍梨參如例。大阿闍梨入堂路次如後夜時。俱後夜時之外御著座之後隨仰打金。護摩聖天有之。十二天無之。每事不違後夜。但用勸請如初夜時矣。次日初夜時酉終成頭申案內。出御無之。後加持被參常御所路次同後夜。聖顯律師勤指燭役。著座之樣同後夜。御加持發願以下如開白。但五大願開白結願之外無之。   問。御修法效驗如何。答。第三日初夜時終地振有之。自梢井宮內內被召尋。晴繼彼請文雲。一昨日亥剋許小地震候。吉動天下可立直候歟。天子吉大臣可受福之由見候也。內內以此旨可令申入給。恐恐謹言。   五月四日。大舍人頭晴繼。   五月三日於弘御所去夜地振吉瑞也。法驗之至無止事之由卿相待臣有其沙汰(云云)又冷泉前相國御夢想之洛中異類異形鬼等集會雲。仁王經法被行之各於今者洛外可退出(云云)此事又嚴重之由同前廣御所有其沙汰(云云)此事左少辨語申座主御房(云云)又隆親卿靈夢事有之(云云)如此奇瑞上古未聞。末代何有歟。一七日之間風雨不侵枝塊。都鄙殊以靜謐是則七難即滅之金言無誤。國土安樂玉章忽顯。非祖師僧正之驗。末代誰人有此事哉。   問。結願作法如何。答。七日庚戌日中時結願。先午一點大行事(衣裳並著座如開白)參御所催伴僧。即伴僧參上(各著平袈裟)僧綱各從僧一人大童子一人(如開白)次座主法印(輿)從僧二人大童子二人(如開白)僧綱兩三人參向門前(亦如開白)中門廊東南北妻戶入著座次大阿闍梨申案內。即御參。從僧大童子等。僧綱兩三參向門前如開白。次大阿闍梨著座之後。奉行院司申案內。公卿七人著公卿座(大納言。資季。道雅。宰相。中納言。雅忠。定實。經俊)。次出御(御讀經如例有之)。次奉行院司可被始時之由示也(伴僧後御簾引上告之)次一臘召承仕仰金。承仕打金。次大阿闍梨登禮盤。振鈴之後護摩聖天如例。出堂復座。大阿闍梨又著平座讀經。其時通海律師勤卷數役。以承仕令立本尊左邊(矣)。   次阿闍梨登禮盤後供養等如常。次下禮盤著座。次一臘召承仕時說之由亦奉行人(此間承仕撤經機置承仕宿矣)。 次五位殿上人六人參庇御粗卷(自捲至東六間也)次四位殿上人大幔西端一間上之(打懸幔代自懷取出紙捻結付幔代也)次公卿著座大床次御加持(如常但五大願有之如開白)次被仰勸賞敕使藏人東宮大進資宣。先仰一座公卿。次入東面妻戶。於大阿闍梨前仰之。其詞雲。仁王經法勸賞醍醐寺五重塔可被置阿闍梨三口(云云)。   大阿闍聊令指給。   次御佈施綾被物一重公卿(資季)一臘取之。裹物一殿上人(光國)取之。次御馬(黑糟毛號朝霜)被引之御隨身二人。自西中門庭上東向引之。東中門前引向御前。然後東向引之。其時大阿闍梨從僧真譽進出請取之。於中門中賜大童子。大童子賜御力者。此間伴僧佈施置之。各裹物一(僧網絹凡僧紙)座主法印佈施花山院大納言(道雅)取之。其外著座公卿次第取之。末殿上人取之。末座一人奉行辨取之。次伴僧各持佈施。下臘前退出賜面面從僧。但實助阿闍梨為三衣筥役之間歸參透渡殿邊徘徊。次聖顯律師歸參撤座主佈施賜從僧退出。又俊譽法眼撤大阿闍梨御佈施賜從僧。大阿闍梨座主御退出之時。僧綱兩三人如先參門前。通海律師自門前歸參。本尊道具等以驅仕奉渡阿闍梨御宿所矣。   御佈施取交名事。 光國朝臣。長顯朝臣。(褰大幔院司)親繼朝臣。高經朝臣。盛長朝臣。(仰勸賞職事)資宣朝臣。經籐光朝。經任。時俊。兼賴。賴。信。高輔。   成功院宣。   仁王經法供所雜具並拵事。早召付成功可令致沙汰給候僧事也。次可被舉法橋一人歟之由被仰下候也。仍執達如件。   五月一日左少辨高輔。   謹上醍醐法印御房。   仁王經結願次第(自餘大法同之)。   道場儀如日來。但寢殿東西妻戶並御念誦堂懸覆御簾剋限大阿闍梨伴僧等參集。先是公卿已下皆參次奉行院司申事具之由次入御御聽聞處次院司仰出御之由次承仕打鐘次日中時始(其義如開白)次結願時畢之由阿闍梨以預告奉行院司(或伴僧上眾勸御簾)次令殿上人卷御簾(建久元年大法結願藏人役之。建曆二年藏人役之。承元三年殿上人卷之。建長四年六位無人之間殿上人卷御簾)此間承仕法師撤經二十前。自道場內撤之(建曆長例如此)次公卿著座(日隱東簾卷。高麗帖)次四院司參進(入東面妻戶)褰阿闍梨座前大幔代(大阿闍梨或付紙捻。於幔常不然)(云云)次被仰勸賞(建保例如此。建曆二年三月普賢延命法結。親輔仰為藏人頭勸賞件度記後加持之後由注之。仍建長度加持已後被仰之。先例已不同也)。次後加持次公卿起座(奉行院司角牛之)次御佈施(院司仰主曲代催儲之)阿闍梨一重一裹(大臣取被物之時參議若從三位取裹物。大納言取被物者四位殿上人取裹物)伴僧一裹(僧網絹。凡僧紙)。次伴僧持佈施退出。次伴僧撤大阿闍梨佈施。次阿闍梨退。次公卿退。   此報恩院僧正御房被下伴僧中記。   問。支度何乎。答。報恩院御勤仕時支卷雲彼記雲。   釜一口。臼一基。杵二支。箕一枝。   已上。   此外供所之苞垣等臨期有御沙汰歟。   已上折紙書之加進支度畢。 支度先師仁孔支卷之內仁支度不違之令書進之。但季號等書改之(云云)。   正元元年三月一日行事法橋勝延。 阿闍梨前權僧正法印大和尚位憲|(深)。 私雲。仁支卷者仁王經孔雀經支度卷數之事也。日付違諸文日矣。   御修法所   奉供   大壇供二十一箇度   護摩供二十一箇度   十二天供一七箇度   聖天供一十二二箇度   諸神供三箇度   奉讀   二王般若經六百十五部   奉念   佛眼真言二千一百返   大日真言二千一百返   本尊真言二萬一千返   不動真言二千一百返   降三世真言二千一百返   軍荼利真言二千一百返   本威德真言二千一百返   金剛荼叉真言二千一百返   一字金輪真言二千一百返 右奉為太上天皇御息災延命增長寶壽玉體安穩天下泰平御願圓滿。始自四月三十日迄今月今日。並一七箇日夜之間。率二十口僧綱大法師等殊致精誠奉修如件。 正元元年五月七日阿闍梨前權僧正法印大和尚位憲深(禮之)。   仁王經御修法前權僧正憲深。   問。張文方何乎。答。   上番。十五部。   定濟法印(十八部)。定俊大僧都(二十五部)。   俊譽法眼(二十七部)。聖顯律師。   顯成律師(二十五部)。守遍律師(二十九部)。   運海律師(三十部)。親尊律師(二十部)。   實照律師(三十部)。祐嚴律師(二十五部)。   下番。 全成阿闍梨(三十二部)瑩賢阿闍梨(二十八部)寬真阿闍梨(三十部)。範秀阿闍梨(五十部)。   憲位阿闍梨(五十部)。俊真阿闍梨(三十五部)。   俊圓阿闍梨(三十部)。印禪阿闍梨(三十六部)。 忠覺阿闍梨(二十七部)。實助阿闍梨(十七部)。 私雲。遍知院張文案二十人此定出之。 定。   下番上五人。   小輔阿闍梨(發願)。加賀阿闍梨。   三川阿闍梨。大貳阿闍梨。   二位阿闍梨。 初日亥子丑可勤之。第二日辰半巳同二日申半酉。第五日卯辰半。 同日未申半。   下番下五人。   形阿闍梨。幡磨阿闍梨。   治部阿闍梨。大輔阿闍梨。   大臣阿闍梨。   第二日卯辰半。同日未申半。同日亥子丑。第三日辰半巳。 同日申半酉。   已上三箇日勘之。後後准前。   問。就當流被修仁王經法先例事何。答。三寶院權僧正勝覺(遍智院僧都義範寫瓶)。   長治二年(乙酉)彗星出現。其戒如曳紅絹長五丈許。仍以醍醐座主法眼勝覺被修仁王經法。三七箇日中消失了。始行之月日不記。重可勘之。   保安元年十月十三日。於土御門內埵P法被始行之。   同二年五月十九日。於本寺同法被修之同四年十月三日。同法始行三七日(云云)修處不注之。 去二月十九日御即位同十月十五日御襟也(若此祈人不分明)。   三寶院大僧定海(勝覺付法寫瓶也)。   長承元年二月十六日。於室町泉殿以醍醐座主定海被修之。   保安六年正月內堙]什始也)御惱殆及危急。一七箇日中御惱平愈歟。   同年七月日於鳥羽殿同法又被行之。   康治二年正月二十一日。於昭陽捨勤修同法。   (松橋)權大僧都元海(定海付法寫瓶也)。   久安六年十月七日。於白河殿美福門院御祈。以醍醐座主元海被始行(同法三七日)。   結願之御佈施解御衣一襲給之。左大臣取之。   仁平三年八月二十日。於花山院同法被修之。三七日(依日次不宜猶一日延引)。   (勝俱胝院)權少僧都實運(元海付法寫瓶之)。   保元三年二月二十六日。於本寺三寶院日蝕御祈。以醍醐座主實運同法被修之。三七日之內一日忽密雲覆天。蝕不正見(矣)。   法印權大僧都乘海。   嘉應二年二月二十一日。於閑院殿以醍醐座主律師二七箇日。為天變飢饉疫癘等消除修同法。修中施其驗。   遍智院權僧正成賢。   建曆三年七月二十七日。於押小路殿被修同法之。   建保四年三月二十三日。於賀陽院殿被修之。   同五年。六月二十日。於同院御所被修之。   同七年二月六日。於同御所被修之。   同年四月又被行之。   報恩院權僧正憲深。   正元元年四月二十七日。飢饉疫癘等消除被修之。   長治二年月日。天變御祈。三七日被修之。   大阿闍梨勝覺(於時座主法眼)伴僧十六口。   同三年正月二十二日始行三七日。阿闍梨同。   保安元年十月十三日。於土御門內堻Q修之。阿闍梨同(於時少僧都伴僧十六口)。   同二年五月十九日。於本寺被修之。阿闍梨同。   同四年十月三日。二七箇日被修之(御褉御祈歟)阿闍梨同。   天承二年二月十六日。於角殿二七箇日被修之。阿闍梨定海伴僧二十人(結願被引馬)。   同年九月十三日。於土御門內堻Q修之。二七箇日。   長安二歲三月十七日。於白河殿被修之。二七箇日。伴僧二十人(結願被引馬)。   同三年四月二十五日。於鳥羽南殿被修之(七箇日)結願被引馬。   同四年四月二十八日。於二條內堻Q修之。二七箇日。   保延二年六月十八日。於白河泉殿御祈被修之。   同六年二月一日於北六條壇所被修之。七箇日。同十日依勸賞阿闍梨五口賜。   康治二正月二十一日。於土御門內堻Q修之。但二十八日日次不宜之間一日被延修之。大阿闍梨伴僧法眼平袈裟。當座賜勸賞賢覺令敘法眼了。已上定海。   久安六年十月七日。於白河殿美福門院御所被修之三七日。阿闍梨元海(於時座主)仁平三年八月二十日。公家御所於花山院被修之。   保元二年二月十三日。於鳥羽田中殿被修之。三七日伴僧十六口。結願被引御牛。已上元海。   保元三年二月二十六日。於本寺三寶院公家日蝕御祈修之。二七日。   私雲。此度有驗之間被轉少僧都歟建保三年十月二十六日。於押小路殿二七日被修之(實運修之)勸賞。定範敘法印了(護摩壇被引御馬)。   同四年三月二十五日。於高陽院殿被修之(結願被引馬)。   同五年六月二十日。於同御所被修之。勸賞。光寶轉大僧都。又被引馬。   同七年二月六日。於高陽院殿被修之。   同年四月日又被修之。已上成賢。   元永元年四月二十八日。禁中嚴覺僧都修之。是天下發疫癘之難。國土有飢饉之憂故。有驗。   嘉應二年二月二十一日。於閑院內堶戮修之。二七箇日。但後七日依御神事於本坊修之。是為天下飢饉並疫癘之難所消除之也。太白星盡觀冒日輪之故也。修中有其驗。   私雲。大體雖同少少相違事有之。又先記不載伴僧員數。被引御馬事等無之故再載之。   問。仁王經法本經儀軌有幾種乎。答。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二卷(亦云仁王般若經。或一卷。圓覺。貞元)新譯仁王經二卷(內雲。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御請來仁王經二卷。不空譯。貞元新入目錄。圓覺)。   仁王般若念誦法一卷(不空譯。真元新入目錄。仁。圓覺)。   仁王念誦儀軌一卷(內雲。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念誦儀軌。不空譯。貞元新入。御請來列外題)。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並觀行念誦儀軌一卷(不空。仁。珍)。   仁王般若陀羅尼義釋一卷(不空譯。貞元新入。仁。珍)。   新譯仁王經疏三卷(本末御請來六卷良賁作)。   新譯仁王疏法衝抄五卷(遇榮作)。   (御本雲)。   於時文明十六年十月十一日書寫畢。   次年正月十三日夜一交畢。   三寶院末弟沙門實雄。   於時永正十八年四月十九日書寫畢。   佛子明鍐。 祕抄問答第六(鈔本第五) 請雨經法   問。今此法種三尊何佛菩薩耶。答。本尊釋迦。種子.。三形缽(云云)金剛王院習(云云)種子.。三形寶瓶。尊形大日也。觀音種子.。三形初割蓮花。金剛手種三如今次第出也。理性院並仁和寺釋迦金剛手種子等如今次第。觀音種子三形如金剛王院說。但仁和寺澤鈔或小野僧正說也。輪蓋難陀等俱.字為種子。金剛王院輪蓋.字為種子。今次第觀中一說觀音.字為種子也。其祕同之。寶心雲。師傳以.字為輪蓋種子。又.字.字.字皆共住心為輪蓋並諸龍通種子(云云)。   問。觀中變成寶缽(口決雲)爾者何口決耶答。御口決雲。轉非器眾生作法器之標示也(云云)(不引疏雲)能令一切非器眾生皆堪為法器之標幟此意也。西南御口雲。寶缽又大缽觀大海。堪海水龍王得力昇空。降雨潤五穀。可益眾之標示也。   私雲。先師報恩院御口決意。眾生非機不行佛法作惡。故惡龍得力不降雨。若有眾生法器修佛法。善龍德力降雨。故有此口決也。故十住心論第一引經雲。若諸眾生不行善法。龍增勢力。於四天下起惡雲。五穀不成。若閻浮提人隨順法行。五十七億龍注於眾流(文)。   問。今此觀依何耶。答。初道觀元鈔並玄祕觀同彼。依憑未檢之。理性院次第(寶雲)結如來拳印當心。想壇上有.字變成難陀優婆難陀龍王宮中吉祥摩尼寶藏大雲道場寶樓閣。其中央有眾寶莊嚴寶蓮花臺座。其上有.字變成金缽。缽變成釋迦牟尼佛。住說法相。三十二相八十隨好具足圓滿也。如來右邊有蓮花座。其上有.字。字變成初割蓮花。蓮花轉成觀自在菩薩。如來左邊有蓮華座。座有.字。字變成五智金剛杵。杵成金剛手菩薩。又佛前右邊有荷葉座。座上有.字。轉成三千世界主輪蓋大龍王。又佛前左邊有二荷葉座。座上各有.字。轉成難陀拔難陀二龍王。乃至無量無數諸大龍王眾前後左右圖繞恭敬(種子三形尊等皆可觀念。青色道場座莊嚴等准知之。云云)。   金剛王院次第雲。結如來拳印。觀想壇上有.字成大寶樓閣。其內有壇場。四面皆有階道。寶樹行烈垂□珞羅網。其壇上有.字。變成大寶蓮花。蓮花上有.字成滿月輪。月輪上有.字。從此字流出甘呂乳水。普灑法界。此字變成賢瓶。從此瓶中出甘雨。普潤國土允早。此瓶變成摩訶毘盧捨那如來。身色如素月光。首戴金剛寶冠。瓔珞嚴飾身。被天妙輕衣。住法界定印。想毘盧捨那佛遍身流雨注甘露。八功德水色珂雪。淋灑六趣。一切有情煩惱之火盈滿法界。於此大日右有.字成蓮花座。上有月輪。輪上有.字成初割青蓮。青蓮變成觀自在。身肉色。左手持未開蓮花。以右手如開一花。又大日左有.字成蓮花座。上月輪。輪上有.字。五古杵成金剛手菩薩。身肉色。左手作拳當左胸。右手當心。持五古杵。十二天七曜二十八宿。及輪蓋難陀拔難陀五大龍王。乃至無量無數諸大小龍王。前後左右圍繞(云云)。   私雲。今次第並理性院釋迦為本尊。種三同。金院大日為本尊。種三尊與今異。但傳雲。毘盧捨那佛釋迦佛(云云)然今變化法身說故以釋迦可為本尊也。故雲住說法相說請雨經(云云)觀音兩流以.字初割蓮花為種三。今以.開蓮為種三。兩流種三如常觀音種三也。然今.信清淨身在字。故表水自性清淨義也。又水有開花功故(依雨露花開故)祈雨時以.開花為種三。聊有所存歟。但愚案矣。   或記雲。壇上有.字。流出甘呂乳水。成八功德水池。其池中有.字變成難陀龍王吉祥..寶藏大聖道場寶樓閣(假屋則龍宮大火中)以眾妙寶幢幡蓋真珠羅網而為莊嚴。其眾寶羅網音唱大慈離苦法文。..無量光幡照即觀離觀中邊佛大慈悲力故。降臨大雲輪輦上。天鼓雷去自然鳴。驚諸天龍神。不捨本誓故成淨月輪。月輪上有皆來集會道場。所詣中央有.字變成蓮花臺。上有.字字變成淨月輪。月輪上有.字。摧伏毒害(云云)變成釋迦牟尼佛。住說法相演說請雨經佛左右金剛手觀自在(如常).五.蓮也。佛右前有.字變成索或力。力變成無邊莊嚴威德輪蓋龍王。得不退轉住願力故。為欲供養恭敬禮拜於如來聽中正法。來此贍部州。右膝著地合掌。向佛恣問。如來佛左前有難陀烏波難陀二龍王。又五大龍王等諸大龍王眷屬八十億百千那由他諸龍王眾。圍繞恭敬。次第而坐聽受說。滅一切苦得受安樂。忽於此日本國注大甘雨。一切百草苗稼增長。萬果成就。豐饒國土(云云)。   私雲。此觀想處依憑可尋之。不審矣。又以.字為龍王種子。請雨經是為令生長萬物也。而諸法本不生義非招相違耶。今次第等以.字為種子。此字相名也。名詮自性故。請雨名可顯自性之義。甚有便歟。   問。本尊二菩薩皆觀青色色(云云)今法增益修之可黃色耶。答。青色水色故雖增益用青色歟。   問。謂毘盧捨那成釋迦等(文)成如意珠。釋尊雨舍利是即寶珠(云云)即馱都故舉毘盧捨那何由耶。答。大日以.字為種子。.字水大種故。大日不變釋迦。龍降雨義有便。金剛王院次第。大日為此法本尊此意也。故道場觀雲。有月輪。有.字。從此字流出甘呂乳水。普灑法界。此字變成賢瓶。從此瓶中出甘雨普潤國土允早。此瓶變成摩訶毘盧捨那如來。遍身流雨。注甘呂八功德水。淋離六趣一切有情煩惱之盈滿界(云云)。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耶。答。智吉祥印西南御口決雲。空押火。火空無之義也。伸立風地水。表成五穀之義也。謂降.字水潤地大。.字種子以.字因業風大之功可令成五穀果成之義也。次釋迦缽印。金剛王院但用此印言異。彼次第雲。本尊加持結瓶印。誦馱都鍐明。次釋迦缽印。大師御傳雲。左手乍執袈裟角置香前舒。右常於左掌上重置右手。而宛令如法界定印勢。真言歸命.   私雲。彼流以大日為本尊故。初印言異今次第矣.   次觀音金剛手印明如文。金剛王院觀音金剛手如次蓮花部金剛部印言用之。次輪蓋龍王印。今此印明諸流同歟。問。輪蓋何天耶。答。兩言雲。小野次第雲。輪蓋印。水天也(云云)疏第七雲。又縛嚕弩是水龍主水故。印是具大悲水能遍灑一切也。如月長養世間一切物。佛亦能長一切眾生菩提心也(文)口傳雲。水天三千界龍王之主輪蓋龍王也(云云)理性院青紙雲。縛嚕弩龍王者。輪蓋龍王也。縛嚕弩者水天也(云云)常喜院十卷抄等以今此真言出水天明。故知輪蓋印水天也。   問。輪蓋即善女龍王耶。答。野決雲。師說雲。輪蓋女水天一體也(云云)問。或雲。善女是阿那婆達多龍王也。非輪蓋(文)歟答。阿那婆達多....轉雖異是同梵號也。故烏瑟沙麼儀非說水天咒。雲歸命阿那婆達多路伽捨爾曳莎呵(云云)問。阿那婆達多水天義爾也。未聞輪耶。答。請雨經序分中。列阿那婆達多難陀拔難。無出輪蓋名。而至正宗段輪蓋發問。輪蓋既發起眾也。通序中除此耶。故知阿那婆達多是輪蓋也。故智度論雲。阿婆羅邏龍王善心作佛弟子。除飢饉故常降好雨。是故國豐。又此釋尊當善女輪蓋行相。蓋改心眾生飢饉別降雨潤草之間。如來說世樂神咒為拔苦與樂術。又御遺告釋善女雲。有悲心。為人不至害(文)又孔雀經雲。無熱惱池縛嚕弩(文)又雲。此池有龍王。名善女。元是無熱達池龍王類(文)依此等文定知善女輪蓋水天同體異名也。吒(云云)此善女龍王(云云)次難陀拔難陀印明。今等出印胎藏諸龍印也。次所出諸龍印胎藏水天印也(延命院次第可見之)依之玄祕並理性院金剛王院次第二龍諸龍印言如胎藏(云云)胎藏二龍印。先定掌仰以惠掌覆。誦難陀。是咒印也。次惠掌仰以定掌覆。誦缽難陀。是第印也。   私雲。今二龍諸印依廣澤歟。   彼胎藏御流次第雲。次難陀婆難陀(二手舒五指覆。二.相絞三轉).........。次諸龍(內縛二.圓合)........。別次第雲。.....(云云)依廣澤次第分明也。二龍明。小野廣澤同也。諸龍明。流異之。今用何明耶。玄祕中母屋幡書諸龍明之中出。.....准之可用小野明歟。或又輪蓋明出水天言。今又可用彼明歟。又小野僧正印信。一切龍印。二羽覆空絞。真言曰。.......(云云)。   彼印信雲。   請雨經。   釋迦如來如印真言常種子.。   金剛手菩薩如例種子.。   正觀音印如例種子.   一切龍印。二羽覆空絞。真言曰。   ..............。   ........。   諸事在口傳之。   長曆三年二月十九日。   傳授阿闍梨僧正法印大和尚位仁海。   私雲。已上澤見所引載之。   小野次第雲。   請雨經法。 增益行者向東。本尊釋迦。金剛手觀自在。   釋迦如來言。如常。種子.。   自下全同前所引故不出之。九條唐橋次第引之。   私雲。本尊加持七箇印言中。初度第二度加持但用釋迦智吉祥並缽印言計也。第三加持七箇印言悉結誦之。兩言次第可見之。   問。正念誦何明耶。答。次第出之。雨言雲。不空成就胎藏釋迦真言(云云)金剛王院大日為本尊。故出大日明也。理性院不出明。念誦畢祈願句雲。念誦真言功德殊勝。諸大龍王倍增法樂。各各還念慈悲本誓。降澍。甘呂雨普潤國土(文)問。字輪觀何等耶。答。雨言雲。六輪觀五大(云云)理性院金剛王院同之。但理性院雲。有習。兩度用之(云云)。   問。散念誦何等言耶。答。雨言雲。佛眼大日觀音金剛手。輪蓋難陀拔難諸龍。能寂母大雨經咒。降五雨障咒。寶珠。讀經。大金。一字(云云)今次第所舉大方等經六卷經歟。金剛王院次第雲。佛眼百反。大日千反。釋迦千反。觀音金剛手輪蓋難陀拔難陀五大龍王諸龍已上各百反。經多小任心。大金剛輪二十一反。一字百反。理性院真言次第今同。但不付反數。彼大日為本尊故千反。此釋迦為本尊故大日可百反歟。今次第施樂陀羅尼者。請雨經所說陀羅尼也。經雲。有陀羅尼。名施一切眾生安樂(文)理性院雲。施樂陀羅尼用所口決有印。最祕最祕(云云)除五雨障者。又彼經所說陀羅尼也。故經雲。誦此陀羅尼。即當降雨。飢饉惡世多餞疾疫。非法鬥諍。人民恐怖。妖星變怪。災害相續五種雨障亦皆消滅(文)五種雨障者。圓側仁疏雲。五種雨障者。旱災有五。一地領者。鬼神瞋以土雨空中。以風吹雨向餘處。二風領。以風消雨。三火領。以熱氣消。四修羅瞋故無雨。一指廣半閻浮。二相合背廣四天下。五重雨。天子放逸忘雨(文。元抄引之)又起世本因經雲。於虛空中有五因緣。能障礙雨。一羅□阿修羅王從其宮出。即以兩手撮彼雨雲擲置海中。二火界增上力生。彼中間雨雲燒滅。二以風界增上力故生。則彼雲擲置於彼迦陵伽磧中。或復擲著空曠野等。四彼行雨諸天子輩有時放逸故。彼雨不得時降雨。既不依時自消散。五此閻浮世間人輩其中多有不如法行。耽樂諸欲○以思行故。習非法故。天則不雨(文)。   私雲。疏經五種中四同。疏第一經第五異。然行非法惡行故鬼神瞋(文)。   問。除滅五障陀羅尼其文廣博。殆及半部。散念誦如何誦之耶。或說雲。除滅五障...但爾也(云云)他薩羅〃〃悉裡〃〃索嚕〃〃曩(引)哦(引)南(引)惹縛〃〃爾尾〃〃祖舞〃〃(出經)。   私雲。此陀羅尼經初二行。可出此二行歟。或又舉初顯後歟。明師可尋之。   大方等經二咒者。大方等無相經出。無咒。二咒者羯帝婆利羯帝僧羯帝婆羅僧羯帝婆羅早羅延抳三婆羅早羅延坭婆羅婆沙羅摩文闇摩文闇庶羅坭遮坭波捨羅坭波遮羅坭三波羅遮羅坭比提嘻利薩疑醯薩隸醯逼嚧〃〃郗究疑牟究疑頭坭比羯抳陀耶賴坭陀耶僧答子(云云)。   問。勸請何等耶。答。小野勸請集雲。一代教主釋迦尊。觀音普賢諸薩埵。輪蓋龍王難陀等五大龍王諸眷屬(云云)玄祕抄如今次第出之。雨言祕記雲。   本尊聖者慈悲尊。大雨經中諸聖眾。輪蓋龍王難陀等五大龍王諸眷屬。兩部界會諸如來。外金剛部威德天。護持國主成御願。增長寶壽恆受樂。甘雨普潤五穀。國土萬民令安穩(以下如例金剛王院次第同。但初二句大恩教主等句也。兩言二說異今次第也)。   澤抄雲。大恩教主釋迦尊。護持國土成御願。增長寶壽恆受樂。兩部界會諸如來。觀音普賢諸薩埵。五大龍王諸眷屬。甘雨普潤成五穀。國土萬民令安穩。   私雲。源運次第以大日為本尊。而本尊句舉釋迦事如何。澤抄無輪蓋龍王句事。未審。請雨經以輪蓋為發起眾。又是善女水天同體也。何除之耶。合次第勸請全同玄抄矣。外金剛部次有不越本勢等二句(如常)又雖無五大龍王句。龍神八部諸護法句攝彼歟。   問。發願句何等耶。答。元抄無之。雨言雲。   至心發願 真言教主 大日如來   四方四智 四波羅密 十六菩薩   八供四攝 教令輪者 降三世尊   本尊界會 大慈大悲 大雲經中   諸大聖眾 輪蓋龍王 難陀拔難   諸大龍王 兩部界會 諸尊聖主   外金剛部 護法天等 還念本誓   降臨道場 等設妙供 哀愍納受   護持國土 消除不祥 消除災難   增長寶壽 恆受快樂 甘雨普潤   五穀成就 (二句二反或三反) 國土安穩   萬民豐樂 天下法界 平等利益   澤抄雲。   至心發願 真言教主 大日如來   四方四智 四波羅密 十六菩薩   八供四攝 大恩教主 釋迦大師   觀音普賢 難陀拔難 五大龍王   諸大龍王兩部界會(以下全同。俱注二句二反計或三反。注無之)私雲。金剛王院次第大旨同。恆受快樂下有平等利益之句。五穀成就下注有或三反句。哀愍納受彼雲攝受諸大龍眾。彼雲龍王也。觀音普賢金剛手雲普賢也。   問。五願末加句如何。答。   雨言雲。諸大龍王增法樂護持國土成御願(云云)金剛王院同之。理性院雲。諸大龍王增威光甘雨普潤五穀。問。伴僧讀經何時耶。答。建保記雲次供養法。則上下伴僧讀經(如仁王經法)振鈴以後下伴十人退出(云云)三力金後不誦佛眼咒。二十人伴僧讀經。振鈴以後上伴十人計讀之。   問。當流二捲一捲經。用何經耶。答。勸修寺用二卷經。當流用一卷經也。二卷經慈覺智證請來。一卷經大師御請來也。當流所用。尤契祖師請來矣。   御請來錄雲。   大雲輪雨經一卷(二十四紙云云)。   八家祕錄雲。   大雲請雨經二卷(內雲。大雲輪請雨經。不空譯。貞元新入目錄。圓覺列外題。仁珍列內題。海雲一卷。或雲三卷)。   問。禮佛句何等耶。答。禮佛三十七尊如常。雨言雲。   南無謨馱冒地婆多他哦多。   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金剛手菩薩。南無輪蓋龍王。   南無難陀拔難陀。南無五大龍王。   南無諸大龍王。南無金剛界〃〃〃。   南無大悲胎藏界〃〃〃。   私雲。金剛王院禮佛同之。但初句謨馱冒地句無之。理性院南無摩訶毘盧捨那佛次舉三尊諸龍名。二龍別唱。謂南無拔難陀大龍王(云云)又南無金剛界之次南無經中前說五十三佛(云云)次胎藏也。澤抄三十七尊次有南無設馱句。次一佛二菩薩諸龍等如先。   問。梵號如何。答。   ...........。   ................觀。   ..........金。   ........輪。   .........難陀。   ........五。   ........諸龍。   問。讚何等讚耶。答。先四智讚(如常)如孔雀經讚梵語。理性院次第雲。前前次第皆用四智讚。不用餘讚。   私雲。可用御讚並諸天讚(云云)又本雲。讚四智讚。孔雀經讚等(云云)。   問。行法次第如何。答。如今□□□□□□  理性院次第雲。夫欲修此法者。前日莊嚴道場可修懺悔讀戒經(云云)二卷經雲。昇高座時。先禮十方佛一切佛。燒香散花(云云)問。次表白神分(文)神下句何耶。答。雨言雲。敬白真言教主大日如來。四方四智四波羅蜜十六。八供四攝薩埵。教令輪者五大忿怒。殊別大恩教主釋迦牟尼如來。觀音金剛手等諸菩薩。三千世界輪蓋龍王難陀拔難陀諸大龍王並五大龍王等。不可說不可說。若干大小龍王。大雲經中諸尊聖眾。兩部界會九會四重外金剛部護法天等。御前每驚言(某)。   澤抄雲。敬白。真言教主大日如來。四方四智四波羅蜜十六尊。四攝八供。殊大恩教主釋迦如來。觀音金剛薩埵等諸大菩薩摩訶薩埵。三千世界主輪蓋龍王難陀拔難陀等之諸大龍王(並)五大龍王等之不可說不可說。若干大小龍王等。總兩部界會諸尊等(如常)。   金剛王院次第雲。敬白。真言教(乃至)總兩部界會諸尊聖眾。外金剛部護法天等御前每驚申某(云云)初大旨同。   問。次四無量觀(文)何。答。如常行法觀歟。   理性院次第雲。次住定印。閉目入慈心定。想一切眾生依飢饉同苦。起慳貪邪見等心。作不善之業。罪過無量。我今勸修密法祈請甘雨。願本尊界會諸大龍王等。速覆慈悲大雲降普潤之甘雨。一切眾生身心快樂。未來永永依心堅固廣作佛事無有間斷。即誦四無量勝願等真言(云云)又本雲。五大願先起大慈心。一切眾生依飢餓苦起慳貪邪見等。以罪過無量。我修此法成就五穀(乃至)世界雨隨虛之雨拔苦與樂。又願依此功德慈悲大雲遍覆法界。雨大法雨。十方界眾生共皆令離苦得樂。未來永永施作佛事念無間斷。次三部護身(云云)。   私雲。次第五大願。次作此觀也。   問。何故今雲不用地結方等耶。答。下雲。此法不用地結天結等。是則自在勸請龍眾於壇上為供之也(不用撅五色同其意也)理性院次第雲。次三部護身地結方隅結如十八道。若依集經意者無結界(云云)別本雲。大金剛輪印言。地結印言(俱地結者開白時許用之。至結願時可解之。自餘結界不用之)。   私雲。集經說不用者如今次第。不可用之。天網亦不用。金剛院次第道場觀前唯大金剛輪許。不用地結方結。但彼次第理性院一本天網用之。金剛王院結界亦用之。今次第天網結界俱不用之。   問。道場觀(文)二種觀中何用耶。答。雨言用復觀也。彼雲。口傳雲。種子二形形像等一切皆青色可觀之。或輪蓋左難陀右拔難陀觀之(云云)問。次奉請(文)何等耶。答。雨言雲。大鉤召(殊可有用意云云)金剛王院次第雲。大鉤召四明(文)理性院雲。次奉請(持香呂云云)。   私雲。今次第奉請者。結大鉤召印。請言莎呵前奉請諸龍等亦大鉤召印。言雲奉請也。故注雲。殊可有用意即此意也。亦彼奧雲。大鉤召真言終轉輪法謹請雲。輪蓋八大龍王五大龍王諸龍等。乃至清瀧權現等可奉召請也。可祈乞雨(云云)。   私雲。業應雲。謹請輪蓋龍王(乃至)謹請五大龍王。謹請清瀧權現等。各領所部來入道場。所設供具哀愍納受。降澍甘雨普潤國土。成就五穀(可有...句歟)莎呵次四明印言結誦之。   問。理性院本尊等又請之。今何不爾。又彼雲奉請。此何雲謹請乎。答。既雲如轉法輪。此流異彼流歟。轉法輪法但清等六大護諸神不清大輪尊之故。又奉請謹請眼目異名也。故今次第雲奉請矣。問。若爾何不請諸神耶。答。今祈雨故但請清瀧歟等者。等取眷屬歟。又等者等取諸神歟。護摩處雲。善女龍王並清瀧大明神。又日本國伊勢大神宮八幡大菩薩加茂春日等神冥眾。可加供之(云云)。   理性院次第雲。小金剛輪淨治路(如台藏)次奉請(持香呂)。   一心奉請大恩教主釋迦牟尼如來。   一心奉請觀自在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金剛手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經中說五十三佛。   一心奉請盡空法界一切諸佛。 一心奉請十方世界自界他土地前地上一切諸大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無伽莊嚴海雲威德輪蓋大龍王一心奉請難陀拔難陀二大龍王。   一心奉請經中所說百八十七諸大龍王。 一心奉請八十四俱胝百千那由他諸大龍王等。   以本誓故降臨壇場。各依本位次第而坐。證智證明請雨行法定念本誓。起慈悲所設供具哀愍納受。隨喜悅與奮迅威力遍覆大雲降澍雨。普潤國土五穀成就。   次大鉤召印言(云云)。   又次第雲。 一心奉請大恩教主三身即一釋迦牟尼如來。盡空法界一切諸佛。觀世音菩薩摩訶薩。金剛手菩薩摩訶薩。 一心十方世自界他方地前地上一切諸大菩薩摩訶薩。   一心梵王帝釋四大天王及以三界一切諸天。 一心無邊莊嚴雲威德輪蓋龍王難陀拔難陀龍王經中百八十七龍王一一可盡。   一心八十億百千那由他諸龍王等。   以本誓願故降臨壇場。各依本位次第而坐。證智證明清雨行法。慈悲哀愍納受。所設微供隨喜悅與。甘雨普潤五穀成就。天下法界平等利益。次大鉤召印。   問。次花座(文)何等印言耶。答。雨言雲。花座並荷葉座(文)。   私雲。花座釋迦觀音金剛手等佛菩薩座。荷葉座輪蓋難陀等諸龍座也。   問。示三昧耶(文)何印言耶。答。雨言不出示三昧耶。未必用之歟。   理性院次第雲。印如蘇悉地。   私雲。指彼經歟。經中何耶。今謂入佛三昧耶印言也。此大日經中出故。大谷勝藏略次第雲。示三昧耶(入佛三昧耶印明文)都替次第同之。延命院次第有之。   問。次部母加持(文)何尊印明耶。答。雨言雲。部母加持(佛眼若能寂母)(云云)問。本尊既釋迦。羯磨部部業波羅蜜印言。所以五部部母是佛部佛眼尊。餘四佛如次金寶法業四波羅蜜歟如何。答。今佛眼印言者。若以五部攝三部。釋迦院攝佛部。故用佛眼印歟。所以三部部母是佛部佛眼。蓮花部白衣觀音。金剛部□莽雞也。問。次迴向(文)其句何耶。答。雨言雲。所修功德迴向三寶願海。迴向三界天人。迴向輪蓋龍王迴向難陀拔難陀。迴向五大龍王。迴向諸大龍王。倍增法樂離業證果(一反二反或三反)國內明神(云云)行疫神等(云云)一切神等(云云)登霞(云云)貴賤(云云)聖朝(二反)。   唯願本尊 大恩教主 釋迦牟尼如來 觀音普賢 輪蓋龍王 難陀拔難陀   五大龍王 諸大龍王 兩部界會   諸尊聖眾 外金剛部 護法天等   還念本誓 同心加持 同心加持   消除不祥 消除災難 增長寶壽   恆受快樂 除災旱魃 甘雨普潤   五穀成就(二句二反) 國土安穩 萬民豐樂   迴向天下安穩 迴向法界 迴向大菩提   問。護摩作法如何。答。雨言雲。大阿闍梨正念誦時。護摩師護身法。次赴壇場入幕內。於護壇前先禮大壇本尊三度。次壇前一禮(云云)。   火天段(如常)。   部主段(釋迦金剛為部主。種子.。三形八輻輪)。   護摩抄上(覺洞院)雲。自加持(二手內相叉作拳豎。二中指屈上節如刃形並立。二大指屈二頭捻二大指頭上)。   歸命.召請(同印。屈二頭指各住中指上[}/即]。以右頭指召之)同明   諸供物(同明)撥遣(彈指同明)。   本尊段。   雨言雲。本尊段勸請(本尊印明右頭指召之)供物(不空成就真言或本尊咒)加持物(不空成就咒。一字心)撥遣(准召請)。   護抄雲。自加持(智吉祥印釋迦真言台藏)召請(大鉤召印。同明)。   諸供物胎藏釋迦言加持物。歸命......。   元抄雲。本尊印胎..印大缽印也。真言金不空成就.......可祕之。   諸供物咒.......。   加持物咒同(云云)。   私雲。元抄護摩抄異師資顯歟。雨言大旨同咒抄歟。   本尊印雖二印二明缽印用不空成就明。為相承祕傳矣。諸供物用金明。加持物雖二說可用一字心歟。   撥遣護摩抄雲。彈指本尊真言加....(云云)。 雨言三十七尊觀音金剛手菩薩各五杓(云云)。   護摩抄雲。曼荼羅諸尊自加持釋迦印明。諸多如台藏(云云)。   元抄雲。諸尊段末觀音金剛手輪蓋難陀供之(觀音金剛手印言種子三形如常。輪蓋印者金剛手合掌。難陀等如台。云云)。   私雲。請雨經曼荼羅釋迦觀音金剛輪蓋難陀等龍王也。何護摩抄舉聲經覺耶。就中經通序中無舉聲緣名耶。然雖不舉別稱何無聲聞眾等。故經初雲。與大苾芻眾(文)別名中雖無觀音金剛手。既為本尊。經雲。又諸菩薩摩訶眾彼既爾也。此豈不然耶。咒復曼荼羅佛前有一人僧形。即須菩提歟。   愚安雲。一佛二菩薩諸龍王等可觀。道場中不舉聲聞緣覺故。雨言諸尊段三十七尊觀音金剛手二菩薩供。難陀等諸龍世天段供之。故今不舉之。此說為善(矣)。   問。就曼荼羅如何觀耶。答。愚安雲。   觀想。我心月輪上有.字成寶珠。變成釋迦如來。具三十二相住說相。請雨經左右有.字。變成金剛手觀音。相好圓滿。輪蓋難陀拔難陀等諸龍王前後左右圍繞。如此可觀之歟。若依之抄等者觀常諸尊段三十七尊。燒供時釋迦二菩薩等可供之歟。理性院諸尊段。天穀不空成就五十三佛觀音金剛手供之。第四龍眾段。輪難陀拔難陀供之。此流部主段無之。金剛王院部主段。釋迦觀音金剛手供之。第四諸尊段。輪蓋難陀等二龍五大龍王等供之。無別諸尊段也。諸尊段召請護摩抄外五古印。以右頭指召之。五字明(云云)。   私雲。大鉤召印明可用之。理性院爾之諸供物。護摩抄雲。釋迦小咒。金剛手胎藏。觀音台藏。諸聲聞緣覺台覺(云云)。   私雲。一佛二菩薩可然。或本尊加持所出明可用之。金剛王院用三印四明也。愚安雲。不用聲緣。可供輪二龍歟。   撥遣(准召請)。   世天段。   雨言雲。不動十二天水天(加杓)次輪蓋難陀拔難陀等加供水天邊觀之(云云)。   輪蓋......(五杓)。   難陀......(三杓)。   拔難陀......(三杓)。   諸龍.......(五杓)。   理性院次第雲。次入護摩作法如常(大同加持兩部明用之本尊加持)大阿闍梨正念讀畢程可始護摩。大壇本尊奉請渡也。芥子結界不用。 第一火段(如常)但段段護摩供後呂中撥遣如常。大壇可奉送也。   第二本尊段。釋迦.缽印一字明(如觀請句並四字明。作法如常)燒供次第(供明一字咒如相應句)塗香三度蘇油大杓三度(小杓九度)護摩木百八支。飯三度。五穀三度。花三度。九香三度。散香三度。蘇油三度(如先)次普供養印言。三力偈。祈願等。次護摩九技(二十一支內三支Шぶ三度也)次加持物(千反)其觀念。至本尊心蓮花臺。成眾多如意寶珠出一一毛孔。供養十方無邊諸佛海會。此寶殊各降澍甘雨普潤國土世界。草木長養五穀成就。   第三諸尊段。混長供物如本二器分之。取數花投爐中想成蓮花。   諸尊坐之。召請大鉤召。四字印明天鼓雷音三杓。本明..。   不空成就三杓。本明......。   五十三佛三杓。總供之。普供養明。   觀音三杓。蓮花部心明。金剛手三杓。金剛部心明。   第四龍眾段(或雲。於龍眾段可混屯宜事也)取數花投呂中想成荷葉。諸龍王坐之。召請大鉤召如常。 輪蓋三杓....。   難陀三杓...。   拔難陀三杓.....。 諸龍三杓......。   第五普世天段(如常)但水天加杓(云云)。   金剛王院加持物觀雲。觀念。此粳米丸供。至尊心蓮花臺成如意寶。從一一毛孔流出無量如意雲海。而供養盡虛空界諸佛菩薩。從此寶珠各流出平等智大甘露乳雨。普潤及國土允旱。成就五穀。及極熱苦眾生盡拔苦與樂。便還來我及與彼。雨無量珍寶賤資具(云云)。   問。此法四種法本誓中何攝耶。答。小集四法本誓中不出之。仁錄中本誓祈雨舉之。今次第理性院等增益修之。問。壇場莊嚴等何。答。如次第記之。祕抄大旨同也。理性院抄雲。神泉園東北角造壇所。屋子午造。東西有庇。南端阿闍梨房。次北南壇所。其次北護摩壇所。北天壇等四北中間西戶立。是向水天方之意也。東庇番僧等息所也。幡淨衣等青色也。大師叉刀角所令供之。大路邊故。近代嵨度經聲不斷絕。總上下諸人可禮拜。供所屋池邊印西角造也(云云)又別借屋造之。雜人居處也(云云)金寶雲。卯酉借屋五間三面也。以青幕四方並屋上引張西端三間壇南北庇伴僧座也。東端母屋並庇等阿闍梨宿所也。總以青幡每間散立屋上。幡長八九尺計也。   私雲。兩記雖出之有違。今次第記者不可用之。   問。大師御影(備香花等。云云)唯香花許歟。答。或記雲。大師御影香花御供飯二壞也(每朝一度備之。阿闍梨結供養印供之。請大慈心之加護。祈真言道崇而已。云云)問。大壇不用撅五色。有何由耶。答。御口決雲。大壇護摩壇俱不用撅五色者。凡修此法為甘雨普潤勸請諸龍。於壇上展供養故不用彼也。立撅引五色。龍王等難來臨故也。此法次第不用地結方結結界天網等即此意也。   問。小野僧正或度大壇立箭引五色(云云)(玄祕舉之)又理性院次第地結方結天網用之。結界計不用。又金剛王院次第結界又不用之(餘三種又爾也)何今不用耶。答。彼兩流根根雖一非正流故也。野決中結界降三世(云云)今次第相違如何。   問。經箱入請雨經一部二卷(云云)二卷經勸修寺用之。當流用一卷經。何今入二卷經耶。答。御口決雲壇上經箱納二卷經。伴僧讀一卷經。此當流習也。兩部雖異調卷不同也。但開為二卷時上卷終加天龍八部讚之計異。或記雲。經箱可有打敷。或經箱可有折敷。或經箱年來所持本尊佛舍利現佛持經大師御筆內外題經等奉入。為懸憑也。常大法作法(云云)。   私雲。幸心院仁王經箱。記同之。   問。佛舍利等置壇中央(文)有何故耶。答。在行何法佛舍利安壇上為祕事。其中祈雨尤可安舍利。龍王殊歸敬佛舍利故。可影向於壇上之因緣也。又舍利有甘雨普潤之德故。御遺告雲。然如意寶珠為皇帝方伺其實體。自然道理釋迦分身也。或時出善風發雲。於四州令生長萬物。利益一切眾生。水符陸地萬物誰不蒙利益哉。或記雲。永久時以檜造蓮花在葉座。如燈臺也。安置佛利捨(云云)。   問。雲仁王經法舍利安經箱後。今何不納箱中耶。答。如此事隨宜歟。或記雲。佛舍利東燒不斷香(大火捨用之)佛舍利西安請雨經箱(可有打敷云云)。   問。五瓶用青瓷又插柏桂枝事何故耶。答。御口決雲。青色是水色故用青瓷瓶。若白瓷塗紺青也。榓柏桂青色木故用之。又玄祕朱付雲。插竹柳柏葉(云云)御口雲。柳主水。木外典等見歟。柳植東青龍儀竹又其色青故歟理性院雜記雲。柏桂榓等交花瓶插之(云云)玄祕雲。中瓶榓一枝柏一枝桂一枝插之(云云)朱付雲。開五瓶事見尊勝軌。又每日新水和青黛五寶五香。口插竹柳枝柏葉等(云云)集經同用竹楊等大旨同之。軌並一卷二卷經皆用四瓶。又集經四瓶外五龍前。龍別各安一大瓦瓶。瓶上各以白粉塗之。其瓶身上以真中黃各畫四箇須菩提結跏趺座(云云)御口雲。三說中今付尊勝儀軌也(云云)。   私雲。不空譯一卷二卷經無壇樣用四瓶。何經別譯一卷二卷經歟。可檢之。集經十一雲。五龍王前龍別各安一大瓦瓶。瓶上各以白粉塗之。其瓶身上以真牛黃各畫四箇須菩提像結跏趺座。一一瓶中口若龍花若無生花。以採花宛其瓶頸上花鬘交經。其壇四角各別安一赤一赤銅水罐。其罐各受可一斗者。滿盛淨水大須盡飾。其口插柳柏枝竹枝。亦得中用各並葉。取意(云云)。   問。若青黛等和水令青之(云云)青黛何物耶。答。御口決雲。青黛範渡方習紺青也。今不爾。灰墨入瓶水也。為祕事。輒不可授之。又□□□□□夾□□□□□□□姓檢□氡□□□□□‥□□□□悅□□M唌鴃憎腹梡麆遄慼情慼撩笱鴃慼戮鞳慼潑l□攬臐慼慼潑荂慼慼慼慼摯捸慼慼潸p□□□□塤K□□S□□□□□   問。何故散枝用楊枝耶。答。柳是青木故。主青童王方故歟。報恩院記雲。灑水事復夜取菩薩花花水也(云云)灑水入錄青。散杖用揚枝(云云)。   問。壇敷(用紺布。其上敷茅草。云云)答。或記雲。以紺佈壇引迴。其上敷...。不置輪羯磨。不用□五色也。壇中心奉安置佛舍利佛舍利東燒不斷香(大火捨)佛舍利西安經箱(可有打敷)經箱前安中央花瓶。四角安四瓶。五瓶皆以紺青和水令青入滿。各柏葉桂支楊柳榓取合可插瓶口也。四面供養花用榓柏也。瓶水花每朝替之每度以紺青和..水也。又..水同可入紺青也(云云)大雲經雲。以金精或渡石黛和水令青。悉使瓶滿。種種草木諸雜花蕊埵。若瓶內(文)問。禮盤半疊下敷何耶。答。敷茅蓆(云云)理性院記雲。禮盤半疊下吉祥草敷之。   問。護摩爐塗增益三形如常(云云)何。答。或記雲。增益爐畫寶珠形也。青色。色取諸尊皆青色觀之。是又不用撅五色也。諸供物皆如本壇染青色。瓶水日別替之(云云)。   私雲。增益色雖黃色。今為祈雨故用水色歟。彼記雲。護摩壇又敷吉祥草備諸供物。又以青茅為座。之爐主壇所西戌亥角土用之。人用井邊也(云云)。   問。十二天壇(如常。云云)其作法如何。答。雨言雲。此法初夜一時行之。但永久度二時行之(初夜後夜)開白時微音有表白神分祈願等。以火捨蓋為打鳴。或別用之。後夜粥二壞備之。此法不立花瓶。不懸本尊也。或記雲。十二天供每日初夜一時行之。中央佛供二壞。並前後燈者不動料十二壞。蠟燭者十二天料也。金音微音。表白乃至五悔法則等喉內但祈雨供異。別可聞口傳(云云)。   私雲。不動佛供居中央事不審。正面閼伽器等左右居之。汁果子等居之。十二天蠟燭四角其內角居之(如神供十二天位)見仁王經法差圖矣。仁和寺打鳴用火捨蓋。當流二說也。   問。十二天供種三何等乎。答。雨言雲。私雲。十二天供中央不動。種子..。三昧耶形俱哩迦羅大龍王可觀之。龍可降雨。屋上幡可思合之(云云)。   問。念誦可如常耶。答。異常念誦也。謂水天千反加除五雨障咒五寶珠咒。異常念誦也念誦(佛眼大日不動。十二天中十一天各百反。水天千反。除五雨障咒。寶珠真言法施大金一字)。   問。聖天壇(如常。云云)如何答。或記雲。聖天像青瓷器奉立。青紙帳可奉覆也。後夜日中二時計也(云云)西南院御口決雲。此非常浴油等聖天供也。行水勸喜天也聖天(如常)者為祕而不顯露歟。金剛王院實賢大僧正修請雨經法之時。常聖天供修之。仍不降雨(矣)故報恩院僧正御房令聞此給。餘流請雨經實而不知之被仰(云云)雨言用常浴油聖天供。故雲次取壇上之浴油居火(文)又雲灌油用心咒。但異常供者。禮佛次入我我入。次本尊加持。三印三明(云云)(大咒心咒。心中心印言)。次正念誦(心咒或心中心咒)本尊加持(如常)字輪觀(五大或本尊咒)次浴油後蘿酒等畢用字輪觀。此傳尤宜歟。大日加持。本尊加持(如前)悅與印言。調和印言。佛慈護印言。佛眼加持。次供蘿□酒團等在方也。次灌油。次後供供蘿□酒團等。次散念誦如常。   私雲。祈雨時何必用入我我入正念誦等修常聖天供何失。 建保三年祈雨借屋(遍智院僧正御房) T79039101.GIF (本記雲) 天治二年十月十一日以小野僧正御房手跡草案本書之(云云)   小野僧正御房圖 T79039201.GIF   二壇各四角折也。幡竿可用何木哉。壇樣經案所幡立所(內八流外九流)木公寮所進。 T79039202.GIF T79039203.GIF 壇所五間四面假屋一宇。門西向四門壇所一門阿闍梨修所。以青幕覆屋上並引巡壁也。   七間假屋一宇(伴僧十五口住房大藏有供奉)。   壇所僧房敷設掃離寮供奉。   長久四年五月五日阿闍梨僧正法印大和尚仁海注進。 T79039204.GIF T79039205.GIF   私雲。請雨經法者。仁和寺無別相承歟。澤見所載此法印真言等小野僧正印信也。卷數等又彼僧正卷數載之。可尋之。   問。曼荼羅圖繪事何答。作法如次第記之。敦抄雲。修此法當日巳時渡居神泉苑。召佛師令圖繪曼荼羅二鋪。而一鋪懸道場(繪佛像也)一鋪敷大壇(繪五部也)金寶雲。曼荼羅圖相二種也。謂大曼荼羅敷曼荼羅也。龍寶之中畫釋迦觀自在薩埵輪蓋難陀等為大畫。五大龍王為敷。一頭龍頭一尺。三頭龍三尺。五頭五尺。七頭龍七尺。九頭龍九尺。是五類龍王也(云云)野決雲。三龍輪蓋中難陀拔難陀五龍一首三首五首九首(云云)集經十一雲。其壇界畔作一重。而開四門。壇之東門將以泥土作一龍王身。身長二肘。一身三首。其龍立地。龍身一肘在於壇內。二肘在外。次於南門又以泥土作一龍王身長五肘。一身五首。其龍立地。龍身一肘在於壇內。四肘有內。次於四門又以泥土作一龍王身。身長七肘。一身一首。龍身立地。龍身一肘在於壇內。六肘在外。次於北門又以泥土作一龍王身。身長九肘。一身九首。龍身立地。一肘在內。八肘在外。次壇中心又以泥土作一龍身。身長八肘。一身一首。龍頭向東(文)。   私雲。敷曼荼羅依此經說歟。或記雲。懸曼荼羅敷曼荼羅俱青色絹墨書也。懸...三輪長七尺。敷...又三輪也。賜佛師於神泉苑奉圖。永久御衣絹幡國絹染藍也。天蓋依急略之(云云)蓋相傳習也。..寶蓋也(云云)。   曼荼羅圖。   私雲。懸曼荼羅中尊釋迦。左金剛手。右觀音。前右龍王輪蓋。右邊二龍難陀拔難陀院也。佛前僧形須菩提也。敷曼荼羅五方龍王五大龍王歟。   小野僧正被仁和寺狀雲。   大雲壇具。   懸曼荼羅一禎。   敷曼荼羅一禎。   青色幡二十一流(一流長一丈六尺)。   右依禪命付定額僧聖紹奉送如件。   長久四年五月十五日。僧正仁海。   進上。仁和寺宮御室(侍)。   報恩院自筆記雲。曼荼羅圖繪事。   三幅青御索衣什張形(云云。作所沙汰。云云)墨繪也。御口計以朱綵之(云云)理性房記。墨畫之上以朱糞[J/縛]綵之。龍鱗同之。佛師可授八齊戒事(已上)。   又別記雲。懸曼荼羅三幅。青色國絹。廣四尺八寸。長六尺二寸。皆墨畫。口計朱綵色。   敷曼荼羅三幅。國絹青色。廣四尺八寸。長六尺二寸。皆墨畫。口計朱аю此又報恩院御記(云云)。   一眾僧洗浴事。   永久記雲。於人供屋戌亥間立釜。於間沐浴(云云)或記雲。塗壇等作法如本法(諸說不同也。但阿闍梨以用心以建立之)。   曼荼羅圖相分二種。謂大曼荼羅敷曼荼羅也。龍宮中畫釋迦自在薩埵輪蓋難陀等(為大)畫五龍(為數)但道場觀之時者。五龍之中至中心龍王者。可觀釋迦前也(云云)唐橋次第在之。   又別記雲。本尊..每度奉圖繪也。是先例也(青色絹交)可支度也。若有靈像者必不可新圖事也。   問。新圖開白可開眼其作法如何答。野決雲。本尊開眼事新被圖繪。供養大雲輪請雨曼荼羅。始本尊必可唱。並觀音金剛手輪蓋難陀拔難陀等。兼五大龍王形像各為一一具五眼佛真言。敷曼荼羅一度可開眼(云云)問。造幡書梵字立懸次第如何。答。如次第記也。又敦抄池此邊子午借屋五間三面造之(為壇所)壇所母屋上立十二幡懸幡(皆青色也。長七八尺許)幡以梵字書十二天梵號。屋上覆四面門引紺幔。又母屋之內二十八流幡懸樣四角各三流。四面間各二流也。但大壇並十二天壇後間不懸之。又壇所西面。庇自南第三柱本一丈計去。庭一丈三四尺計幢懸(已上幡都合四十一流也。可立中央之幡立庭也。是依濟衡年中祈雨太元法日記。借屋圖在別。云云)理性院記雲。永久壇所五門三圖皆有板敷。壇所四面表皆紺布曳迴。子午屋也。上立十二天幡。件幡久隨十二天位各真言梵本書之。中央書不動慈救咒。仍屋上幡十三本也。...御衣紺幡等皆國紺青色。內陣幡二十八流也。每屋柱十四本。各左右二流也。或角柱各三流也(云云)內陣二十八流可書諸龍真言也。又大壇十二天壇後幡可略歟。又小野僧正八流支度。每屋南西北柱八本各一流可懸也。是一說也。東佛後故不懸歟。那連譯二卷雲。四角各懸青幡七牧。合二十八流也。各一丈(云云)玄祕雲。壇所屋上立幡十三流也。中方書一字真言並輪形。餘十二流各隨天方懸之。各天真言以梵字書之。餘二十八流母屋北四間並十二天間不懸之。又南端四柱並東庇五柱總不懸之。此二十流幡以梵字書胎藏諸龍真言。謂.....也。三寶院權僧正用四十一流幡給。懸樣如上。但以屋上中央幡庭中立之。謂壇所西面庇自南第三本一丈計去庭立。一丈五尺計幡懸幡也。小野僧正用二十一流給。屋上十二流。餘八流母屋柱懸之幡只如常。以青色為異。手足端續飯付之(云云)。   小野流唐橋記雲。壇所母屋四間每柱懸青幡。以墨書梵字。即諸龍之梵號。或種子也者(如台藏。云云)。   屋上八九尺青幡十三基。書八方天地天日天月天之種子。中心書金輪佛頂種子。並輪一枝為法成就者(云云)。   報恩院御記雲。永久幡大法廚子兩言箱在之。中央幡手足無之。破裂三壺也。兩言四壺今一壺破失歟。壺廣九寸(金定)但端白也。端Льаユ也。豎一尺。端廣Д一寸二三分。頭高Д六寸(Льаユв外也)其形如普通幡。左右в端⑥中л打入юёЮвчヨЯ打入之。仍頭紺二重也。   ........(.字若書落歟)。   十二天幡一(多門天)。   中壺六寸(端內也)端一寸豎六寸五分。三壺上豎五寸。下四寸五分。頭高三寸。手長一尺三寸六分。廣一尺六分。手ЛьаユЮЁ。頭手長一尺三寸。廣一寸五分。足長三尺五寸。廣二寸。端ЛьаユЮЁ。總五尺七寸。壺二尺二寸。 T79039401.GIF 已上幡皆國紺青色ユ口ロデэУэ。   .字幡頭出Уэ。   ........。   建保幡皆有三寶院可見之。   或記雲。永久有理性院。此幡義範時幡也(云云)。   私雲。幡數並懸雖有異。以遍知院僧正御房建保例可為指南。彼時母屋上立十二流。內柱本二十八流。合四十一流。中央幡或立屋上。或立庭上。彼幡或書金輪種子。或書不動慈救咒。諸說雖異彼時書慈救咒當流並理性院俱幡三壺上引亙書之(今次第並玄祕一字真言.字也。小野次第雲。金輪佛頂輪一牧矣。今又加輪此義歟)已下報恩院法印被記加之。三寶院權僧正永久被修此法之時。賢覺法眼被勤壇行事。建保遍知院僧正被修時行賢法印。又勤修伴僧壇行事理性房例歟。幡梵字報恩院僧正御房令書給(云云)中央幡歸忿怒歸命.也。以是為祕中祕(云云)不動者十二天之主。中央立方為相應歟。被時幡今在三寶院經藏。又同紙形留報恩院畢。金剛王院實賢僧正被修此法。遂以不雨降。仍改此法被修孔雀經經法之雨下(云云)結願後彼伴僧教性法印參報恩院。修法內外作被尋之間一一以相違。法印大驚(云云)退出之剋僧正御房被示雲。尚尚中央幡事極Ую僻事也(云云)又此法事有委細記錄。雨言祕記(云云)遍智院僧正御房被修之歟。聊有三本不同(云云)此記寺中人猶以見知稀歟。寶池院大僧正為修此法被作次第之時。始感得此記(云云)但稓芑本歟。遍智院御自筆並報恩院御書寫本定留彼門跡等歟。內外委曲不披彼記者。猶難其蒙本(云云)理性院古記雲。寬信法務第子寬緣已講(信緣法印子息)來成法眼御房弟子請雨經法申請之間。先以前所學之樣語申。是範俊之傳(云云)爰法眼能能聞畢被申雲。ヤぶДЪヨ候歟。已講Д⑦候。法眼被申雲。範俊僧正請雨經法雨иьДэンюг道理哉(云云)此外無言辭。遂不被授與(云云)又急意(亮阿闍梨隱居高野號)成蓮房法眼御房被示雲。其六字河林隨分所習傳也。尤貴重之法也。請雨經法少少不審書候也。可然者犯法替仕(云云)河林之祕法尤可為貴重事也。而爭軌被許愚眼耶。只深可有御祕藏也。請雨經優界不及敵對也。有出仕之憚。無祕曲之珍(云云)法替條頗輕哢歟。無承諾止畢。   問。幡數長短書如何。答。如次第記之。玄祕如今記。但彼於保僧都今雲。成尊僧都於保僧都(大僧歟)實運所被指大僧都者。橋大僧都有。元抄雲。建立一丈三四尺計幢懸幢(云云)理性院記雲。又屋上十三本幡十二天九尺計歟但永十二天幡六尺。中央一丈六尺也。遍智院建保記雲。十二天本長一丈計。中央三尺計增之(云云)未資以近例。可為定量歟。   問。立籍並銘事何。答。玄祕如今次第記。理性傳雲。又北門內立札。其銘雲。不淨穢氣人不可入。又赤物不可雲持入(云云)遍知院建保時札銘雲。穢氣之人赤色之物不可來入(云云)又雲。北門內立制札(云云)妙抄雲。從西門出入來去。其餘三門不得輒入何。答。依龍方也(云云)。   私雲。似相違歟。   問。神供在處並修作法如何。答。如次第記之。元抄同之。   理性院記雲。神供刃刀方泉出處傍右多立所也(云云)又雲。神供作法供物等(如常)但西方水天最初供之。想彼龍王(云云)又請加彼龍王供之(云云)龍供神供各別人供之。若無人者一人所役(云云)又雲。神供每夜有之(云云) T79039501.GIF 私雲。彼龍王者善女龍王歟。水天同體故。供輪蓋之時又可想彼龍王歟。輪蓋又善女同體故。作法如常。但弊帛十五本。十二天外加輪蓋(中)難陀(左)拔難(右)也。此外清瀧權現等觀之。能能可祈供矣。   法施(心經尊勝陀羅尼無盡藏。仁王陀羅尼寶珠言等也)。   或雲。敷□供之。師雲。不爾時□笠用之。   問。水天供在處修作法如何。答。如次第記之。雨言雲。東庇母屋之北端間向西修之。水天方也。每日初夜一時修之(云云)或記雲。永久五年權增正御房被修請雨經法之時。私被加修水天供。青色幡二流長也(本尊方也)以紙染藍作之。私沙汰故用紙。如法以絹可作歟。先師寶心營作之(云云)又雲。理性房令勤仕給之時。壇方三尺八寸。燈臺四本也。急速諸事如法可調行也。但又私略時准常供有可事哉。飯四壞若五壞可調供也。向北方修之。水曜又壬癸方雨起方也。西方又水天方也。永久水天供向西方行之。不違大壇方。又龍方也(云云)。 T79039502.GIF 幡圖樣也。   私雲。當流燈臺二本幡壺引渡.....言書之。缽中入神泉水。觀大海龍。索青色生糸三尺計片端結為龍頭。彼中青色紙書.字可籠也。具如薄口決(矣)。 集雲。若欲作此水天印咒法者當作縱廣四肘水壇開四門。其壇北面安天坐。向北安十六盤飯食供養燒薰陸香。咒師洗浴著新淨衣。面向北坐。誦滿足一千八十反。祈雨先得。若入水作此印法履水如地(文)祕密決疑抄雲寶心說雲。三寶院僧正祈雨法令修給時。始被加二事。即水天供孔雀經讀經也。是無舊例(云云)問。五龍祭事何耶。答。玄祕雲。如今次第也。雨言雲。以茅造五龍形。其中龍種子籠之。阿闍梨書之二四字雲。長久年終三箇日作之。始自十一日夕十三日畢。是須御修法初日同始也。而公事自然懈怠(云云)小野次第雲。發願中間結願作之(云云)成尊狀雲。此祭自大師作之。雖然無遺告文(云云)金寶雲。先奏聞公家。五龍祭三箇日陰陽寮所為也。於室屋之中不修之。須修於池邊。張青幕修之(云云)雜記雲。又五龍祭是陰陽寮所役。第五日在之。祭文大師御筆(云云)澤抄雲。先奏聞公家。五龍祭三箇日陰陽寮所為也(云云)金寶同。決疑抄雲。五龍祭事於神泉苑祭之。東脅(云云)陰陽師五人各祭一龍也(云云)。   或記雲。陰陽五龍祭事。以楊柳造五龍形。五色色取祭之。五方坐也。供物魚物海藻飯酒等也。其五龍灑水故雨澤(云云)其時想應水天上雪始雨也。又龍舌水也。盤下出水則.耨法水取之。陰陽師極祕事(云云)問。茅龍作事如何答。雨言雲。小野次第雲。其體如遺告用茅(云云)賢覺雲。龍形龍供之當日造之。以茅造九尺龍。又造八寸龍。八寸龍上紙押金薄押之。九尺龍頭載之(云云)。   口傳雲。大小龍中納龍種子.字(書青紙也)或舍利納額。或結付頭。或納腹中。或不納之別入龍穴(用此說)又八寸小龍計造之(三寶院傳)大小二龍造(理性院傳也)已上雨言也。玄祕雲。以茅作龍王形押紙。其上坤金薄。以舍利入額畢開眼之種種供養之。謂散供也。其龍長或說八寸或說九寸(依遺告可定之)如是作了池放之供養。元抄雲同玄祕說也。野決雲。諸龍種子.或.或.(云云)西南院口決雲。玄祕散供者。非如神供前用之散米等也。如法熟食美膳故(云云)或記雲。茅龍造樣以茅造蛇形。有大小二龍。大以黑色纏之。以金色紙押金薄也。大須小令乘。如遺告也。蛇中入.字也。殊大師機緣深御龍王也。門跡遺弟尤可奉憑也(云云)澤抄雲。又杉造龍王之形(其體如遺告用茅云云)問。龍形開眼作法何答。雨言雲。龍形造了開眼之。謂佛眼大日印言如常用之。次龍印明加持之。內縛豎合二風令圓如環。真言曰.......。   私雲。臨中島作法時。淨土反次可開眼之歟。可問之(云云)。   元抄雲。件龍形可開眼以佛眼大日印言。並龍真言加持之。又以佛舍利有結付龍頭之樣(云云)或又佛舍利入筒奉之(云云)。   問。龍供作法並在處如何。答。玄祕甚龍放之所者。延命院僧都於池刃刀角被行之(龍出現之處也)小野僧正於中島辰巳角被行之(云云)供具一前。半疊相具。阿闍梨至件處也。   私雲。更有龍穴。最極祕事也(在於口傳)龍放池內事七箇日間大切之時只一度計也(云云)朱付雲。龍王出現所當東門池中有石之處。   遺告池中現(云云)僧正說付之也(云云)野決雲。二說中島巽縱北方右下在之。可用此說(云云)御口決雲。龍穴者東說為祕說。水底入有空(云云)可祕之。義範僧都最後此龍穴事權僧都房被授Уэ。野決雲。龍供事師說雲。以所造龍於中島巽維阿闍梨向東供之。敷茅蓆而以龍安其上。供物。花一杯。香一杯。米一杯。五穀粥一桶。水桶加杓。弊帛二本。供物等皆敷荷葉盛之供。作法勸請印大鉤召。真言....也。供物咒同。餘作法金神供。但善女計供之。餘天等不供之。法施後能能祈請了。供物並器等皆裹。敷蓆穴邊泥底埋。然後其夜可獻舍利。錄壺入之。乍壺可獻之(云云)。   私雲。此作法神供散米也。熟食說相違。又玄祕龍形放池(云云)未必然。是又相違歟。   元抄雲。供物香花散米五味粥(並)幣帛(已上供物等水濁時少計堀埋之)龍供真言。唵縛嚕弩野娑婆賀。用此真言事正口傳之(私雲。孔雀經無熱池。縛嚕弩此義尤葉歟。云云)雨言雲。口傳雲。淨水一桶。五味粥一桶。散米一器。散紙一器。花一器(各青瓷器敷荷葉盛之總種種珍物供之。居第盤供也。云云)。   理性院記雲。龍供事自第三日供之。難陀拔難二龍王供第五日供。吉祥龍供以茅作龍長一丈。眼言僧正御房令勤修祈雨法之時。予忝渡中島之龍穴。第三日白銀之箱大七分計造。其奉入佛舍利。龍穴奉入。本傳第五日龍供時舍利奉之。然而故御房之時日次吉日故第三日奉舍利。仍第四日甚雨滂沱也。第三日龍供雖早速是可謂吉例也(云云)。   私雲。此宗命僧都記也。故御房者理性房也。   雜祕(寶心)記雲。龍供作法大略如神供。供具白粳飯。密。酪。乳。粥。五穀粥。果子汁。燈明。花。燒香。可備。土器敷蓮花裹之。金銀御幣二捧(紙押薄⑥⑤ю也)又部類眷屬供物幣等(云云)又備閼伽香花等。如此供物供養之。後裹荷葉龍穴底深埋之。又法施施樂陀羅尼五十三佛各殊可備之(云云)。   私雲。龍供供物等諸說聊雖有不同。如雨言野決等可用之。   問。茅龍居樣何。答。賢覺雲。彼龍穴右上龍向西居之。茅蓆上居之。行者向東供之。敷衣居其上(云云)問。龍供頸次第如何答。雨言雲。先三密淨三業之部被甲冑摩利支。次加持香水。後(五杓)小三右印吉裡吉裡咒..。次.字觀。次淨地。次淨土反(羯磨印)次如來拳印。龍宮之中有.字。變成荷葉座。座上有.字成龍索。龍索變成善龍王形。如遺告說。諸眷龍觀了加持七處。次召請印明。內縛二風令圓如索。右風召明曰.........四明等。次飯食加持等(如神供)次水五杓。次香五杓。荷五粥七杓。次米。次散紙。次種種物等捧供之散也。次水五杓(已上皆....之咒用之)次普供養印明祈願等。次殘供和合眷屬等皆供盡之。次普供養三力能能祈請雨也。次五大願。法施心經無宮藏陀羅尼。仁王經陀羅尼。寶珠真言。大龍八部讚。次三摩耶真言。次佛名。次回向。撥遣。被甲。不作結界也。諸供物上可觀甘呂種子.字。供了供物並龍供土器敷蓆押裹龍穴泥中深埋也。 私雲。此頸次第作法等中不出故載之。   問。龍穴在所何乎。答。野次第雲。從中島相當東方水底有五六尺計石。其石面上大土器計穴也。二四四字之。但當東門有池中石上也。聖賢抄雲。東門中島中八尺計有石。中大土器口計穴底深無限。是龍穴雲也(云云)已上同之。傳受集第三(覺俊)雲。池艮方池底入有石。件石龍現。仍其石(云云)又西有石。同第一雲(賴照)島刃刀方楊木。西下тワгЯ有石。水出時流。無水時現也(云云)賢覺雲。島東西北方水際楊木。其木下水底有二石(一南一北)石上水五寸計在之。其石也。其石西ЁУヨьЯ有穴也。木根ЬьлЪ及以手探之。件石水滅出現。水噌隱也。以上同之。傳受集第三(覺俊雲)島辰巳有平石也(云云)宗命雲。中島辰巳角二三尺計去。水底七八尺石(云云)已上同之。傳受集第三(覺俊)雲。戌亥有龍穴也(云云)。   已上諸說雨言勘之。   私雲。勘雲。玄祕雲。小僧正於中島辰巳角被行之。延命院僧都於池(刃刀角)被行之龍出現所也(云云)。   野決雲。二說中中島巽維北方石下在之。可用此說(云云)理性院(宗命)記雲。龍穴當池發心有護摩木。其木前有非三非一石。其中舉方大石下有件穴。祕中祕也。..木者楊柳也(云云)寶心說雲。龍穴島東岸有護摩木。件木前有非一非三石。其中舉方石是也(云云)雨記同。或記雲(唐橋)池北有泉。閼伽井也。刃刀泉神供島戌亥有坑。龍穴也。同神島辰巳有平石龍石也(云云)澤抄雲。又私造龍王之形(其體如遺告用茅)供養種種妙供。放池中。大師御時龍王出現處也(但當門池中石上也云云)。   私雲。龍穴事總自家之祕事。別祈雨肝心。   澤抄意東門池中石上者。龍穴在處歟。西南口決雲。東門說為祕說。水底入有穴。可祕之。義範僧都最後此龍事權僧正御房被授。予故報恩院僧正御房奉傳受。御遺告時仰雲。此龍穴事者祕祕中深祕也。更問。凡龍供事出外典歟。論語雲。龍自非神人為神(文)野決雲。中島巽維北方石下在之(云云)可思之。   問。獻佛舍利作法何。答。小野次第雲。同日入夜大阿闍梨入室門弟一人相具。令持佛舍利龍王奉之。取餘人不知見之(云云)舍利銀小壺入乍入龍穴也。正入時可謂...三明。法施心經無盡藏十二因緣天龍八部讚初夜時已後可為之。亥子時計(云云)。   佛舍利具二十種物入穴。五寶五香五藥五穀也。   問。伴僧拜水天方事何。答。如次第記之。澤抄雲。修中間伴僧正命禮拜(云云)誦曰。天下法界旱消除。甘雨普潤五穀成就(云云)小野僧正授成尊自筆雜記雲血脈。弘法大師真雅僧正聖寶(不雨)寬空僧正(不雨)元果大僧都(雨)元真僧都(不雨)僧正仁海(雨)番僧坐方上下十五口奉懸弘法大師御影。甘雨普潤五穀成就。被始行日中三白食乳酪飯白吾。初夜一度百反巖本緣在口決。五龍祭七日之間何可祭(中夜三夜也。任陰陽寮不知歟。作法之又何度哉。又池以頭置何方哉)金色龍以何物可作(密事阿闍梨內內供之。以不用金薄神供之次)假令始修後二三日大雨可修七日哉。年來之間七日內雖降雨九箇日奉修。何況七日不雨亦可延修(云云)。   私雲。此有壇樣圖等。上出之故今略也。   問。修中不降雨又有降術耶。答。或記雲。若修中不降雨。茅龍作龍頭中破書...籠可入龍穴。必降雨(云云)件咒三世諸佛悉共宣說真言。曰。唵烏俱隸母俱疑度帝尾度帝(三)〃〃〃(四)馱爾哦帝(五)馱南賴帝(六)馱曩僧答真娑婆賀。若不降雨者有龍頭破作(云云)。   大佛頂經雲。若天下大旱作一九頭龍。佛佛前種種供養咒之七反。投於有龍水中即雨。理性院房物語雲。土泥國握取說雲。鯨ёン⑥長五六尺計切。幣插紙四手付祭水神降雨。又大和國詫人云。我善女龍王之神泉山科寺高山密通護國也。五穀飯祭我。誦理趣經禮懺為法施(云云)雜記雲。五大平等是至極丸決定降雨觀行也(云云)。   問。結願後伴僧行道等如何。答。二十人別立。不伴中出讚突缽三段缽了。上伴十人遶大壇行道如曼荼羅供。持金剛。眾無言行道。下番本座列立打鐃缽三突三匝行道了。上人十人著本座終。方下番又心缽音複座矣(此行道後鈴後也。讚了次也。讚吉慶漢語如次第記之)壇後壇與本尊之間為行道之路。建壇之時用意立之。   雨言雲。賢覺雲。法成就之時大阿闍梨並伴僧率唱毘盧捨那密號七八反計。道場行道(云云)。   私雲。降雨如此可作歟。   長宴雲。師口雲。吉慶大偈九頭龍讚也(云云)問集經中雲。八弟子伴僧用二十人伴僧耶。答。大法作法故用二十人。准當修法者八人中法儀歟。澤抄雲。三箇食者(乳酪粳米也)四望者(四方也)人弟子者(伴僧也)建一咒師者(護摩阿闍梨也云云)。   問。祈雨處並祈雨作法何。答。   集經十一雲。若欲乞雨可就國中四望勝地及好地泉有龍之處(文)又雲。乞雨之時每日以煮五穀一石散地上神等食。作法時共八弟子伴悉曾經入都道場者。令驅使外餘人不得輒○遣一師座於壇內。多燒雜香至心誦咒(云云)。   又別法雲祈雨之人。是出家苾芻應具律儀。若俗仕應受八形。作法之時喫三百食。每日香湯沐浴。著雜淨青衣。於壇四面以青物為座。即以香塗手。先應三密加持。自身及護持壇場|案|上置此大雲經。於一切有情起大慈悲心。至誠請一切佛菩薩加持。晝夜至誠讀此大雲經。或三人乃至七更替讀。誦經聲不應間斷。允旱之時如是依法讀此大雲經。或經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定降注甘雨○若又主不雨○應發願讀經所生功德迴向諸龍。願皆離諸苦苦難。發菩提心。為一切有情降注甘雨(云云)(問。上下番發願迴向如何。答。下番發)願雲。   至心發願 轉讀經王 功德威力   天眾地類 倍增法樂 諸大龍王   聞法得益 七日修中 甘雨普潤   五穀成就 護持聖王 御願圓滿   天下法界 平等利益   次五大願(甘雨普潤成御願一切諷誦)。 下番迴向雲○所修功德○迴向輪蓋龍王○迴向難陀拔難○迴向五大龍王○迴向諸大龍王○迴向善女龍王○迴向一切龍神。甘雨普潤決定成就。迴向護持聖王。玉體安穩。增上寶壽。言內安穩。諸人快樂。迴向天下。迴施法界。迴向無上大菩提。   私雲。已上依右記也。遍智院報恩院經法時。下番發願。上番回向也。又發願次用四弘也。妙抄發願迴向俱下番役也。發願次用五大願也。今記同妙抄歟。   問。支卷如何。答。   注進請雨經御修法一七箇日支度事。   合。   蘇(七合)密名香(白檀沈水等香)   五寶。金。銀。琉璃。真珠。水精。 五香。熏陸。白檀。蘇合。龍腦。安息。 五藥。人參。伏苓。天門冬。甘草。白芥子。   五穀。大豆。小豆。稻。大麥。胡麻。 金青七兩。曼荼羅二鋪。御衣絹七丈(青色)。大青瓷器百小青瓷器百(閼伽器料可具尻居)。青瓷瓶器十四(花瓶料)。一丈青幡一流(相具一丈三尺。棹一支)八尺青幡二十八。六尺青幡十二(相具一丈。棹十二)。壇二面(方六尺爐桶一口)。小壇二面。禮盤二基。半疊四枚。脅機六前。經機二十前。燈臺十二本(大八本中八本)。四燈臺二十本。壇敷料紺布(四段)。紺幕二帖。蠟燭布(一段)。佛具覆布(一段)。芥子袋。   壇供米二十七石之內。 大壇料八石。護摩壇八石。聖天壇二石五斗。十二天壇三石五斗。諸神供三斗。供所薪料二石一鬥。佛器等直一石六斗。   油七斗之內(一石一斗四升九合歟)。 大壇八升四合。護摩壇一斗五合。聖天壇五斗。十二天壇三升四合。讀經所二斗二合。供所料七合。阿闍梨房七升。伴僧並行事僧房油一斗四升七合。 閼伽棚二。基閼伽桶二口(在杓)。折敷六枚。足桶三口(在杓)。長櫃三合。   阿闍梨。半僧二十口。 行事一人。承仕四人。驅仕二人。見丁二人。   淨衣(青色)。供料(如常)。   年月日。行事。大法師。   私雲。小野僧正並阿闍梨又醍醐義範僧都支度雖有之。聊異支度體故以祕抄支度載之。   神泉花御修法所   奉供   大壇供二十一箇度   護摩供二十一箇度   十二天供十五箇度   聖天供十五箇度   諸神供七箇度   奉讀   大雲輪請雨經二百部   奉念   佛眼真言二千一百遍   大日真言二千一百遍   大金剛輪真言二百遍   一字金輪真言三千遍 右依綸旨始自今月十四日至今日為甘雨普潤。芥雞難追鳳之跡。泥蛇似競飛龍之翔乎。仍謹所辭申也。以此旨早可令奏達之狀如件。   第三度   知法而仕朝何不肯聖主之仰。出家而歸佛。豈不願法力之嚴乎。仍總所請申候也。然則率二十口伴侶。於神泉勤三三急修於龍池邊(云云)。   問。伴僧請定何乎。答。   請定   請雨經御法伴僧事。   座主定海阿闍梨(護摩壇)澄成〃〃〃(十二天供)。   禪惠〃〃〃公觀〃〃〃。   林覺〃〃〃(神供)賢覺〃〃〃(聖天供)。   定明大法師廣圓〃〃〃。   範賢〃〃〃琳勝〃〃〃。   禪宥〃〃〃源意〃〃〃。   院嚴〃〃〃聖賢〃〃〃(水天供)。   良勝〃〃〃寶心〃〃〃。   聖海〃〃〃元海〃〃〃。   真勝〃〃〃賢尊〃〃〃。   右自來十四日神泉苑為祈雨可被始行。仍請定如件。 永久五年六月日。行事。大法師。賢圓。問。張文方何乎。答。   請雨經御修法伴僧交名事。   上番 座主定海阿闍梨(護摩壇)澄成〃〃〃(十二天)。 禪惠〃〃〃公觀〃〃〃   林覺〃〃〃(神供)賢覺〃〃〃(聖天供)   定明大法師廣圓〃〃〃   範賢〃〃〃琳勝〃〃〃   下番   禪寬大法師。源意〃〃〃。   院嚴〃〃〃聖賢〃〃〃。   良勝〃〃〃寶心〃〃〃。   聖海〃〃〃元海〃〃〃。   真勝〃〃〃賢尊〃〃〃。   永久五年六月十四日。   問。供米支配方如何。答。   請雨經法御供米合百十七石九斗六升。   支配。   一。御壇供十四石九斗(五壇料)。   一。人供七十四石六斗四升(伴僧並孔雀經眾已下役人等)。   一。雜器料三石(行事請之)。   並九十二石五斗二升。   殘米二十五石四斗二升(京御斗定云云)。   問。誦經送文方如何。答。   遍知院僧正請雨經法時高野誦經送文。   奉送。 錦橫皮一懸(赤地)皆水精念珠一連(已上御影堂御誦經檢校)。   八丈絹一疋(奧院御誦經藏信)。   白布二段(餘堂濟信。大塔嚴祐兩所御誦經各一段)。   上紙六帖(鎮守兩所御幣各三帖印一)。 右自今月六日於神泉苑為祈雨被始行請雨經法。仍御祈禱奉送如件。   建保三年六月六日。   問。請雨經法勤修交名時代等何。答。 淳和御時大師一度天長元年(甲辰)於神泉苑雖七箇日全無雨。延修二箇日急降膏雨。任小僧都。   清和御代真雅僧正一度(貞元十七年)。   延喜御代聖寶僧正一度(延喜年中)。   同御代觀賢僧正二度。   延喜年中神泉修法二十七日降雨。二十九日結願二十口僧從以度者一人。 同十年九月一日(已剋)神泉修法結願任大僧都。   同御代觀宿僧都一度(延喜五年)。   村上御代救世一度(應和三年)。   圓融院御代元杲內供二度。   天錄三年依炎旱於神泉苑修請雨經。七箇日之天下驚盛任權律師。   天元五年修請雨經法。第五日雨降。結願日任小僧都。   花山院御代元杲一度。   寬和元年七月五日結願。可僧正之由雖有御定。以先師元方贈賜大僧都。   一條院御時元真僧二度(延喜元年一度延曆二年一度)。   後一條御時仁海二度。   寬仁二年六月四日修之(干時阿闍梨)七日陰。八日黑雲遍滿雨至夜半。八月十八日任權律師。 萬壽五年五月十四日修之(大僧都)二十三日結願。九箇日。劍法師長元五年修之。又同六年修之。   後朱雀御代仁海三度。   長曆二年月日修之(法印)第七日雨降。任權僧正。   長久四年五月八日修之。十四日甘雨。十五日結願。賜度者。又被聽輦車。   寬德二年修之。   後冷泉御代成尊一度(庚平八年)。   白河院御代範俊一度(永保二年)。   堀河院御代義範一度(寬治元年)。   鳥羽院御代勝覺一度。 永久五年六月十四日始修之(於時小僧都)二十一日結願。以定海阿闍梨補權律師。   佐渡院御代成寶二度。   建曆三年建保七年四(今度任僧正賞也)。   同御代成賢僧正一度。   建保三年六月六日。於神泉苑被始行請雨經法。第十二日七日甲剋黑雲急聳雨即降。仍初夜時(亥剋)結願了。今夜賜當座之勸賞。則淨真阿闍梨任權師了。   四條院御代。實賢僧正二度。   延曆二年七月二七日延行。聊降雨。阿闍梨三口。仁治元年又修了。   已上帝皇五代。勤修二十八度。阿闍梨十七人。自天長元年以來至仁治元年四百五年也。   大師五十一御年令修始之御。   問。三寶院流勤修記何耶。答。永久權僧御房御勤仕記其文廣博故不載之撿可見之遍知院僧正御房勤修記雲(先寶記之歟)。 建保三年之夏四月二十一日以後雲收天晴雨不降。仍任例祈雨事池邊被行。適雖降小雨敢不及普潤。炎旱既亙數日。農夫屈力忘耕。作誠一天之災難萬民之愁歎也。依之降綸旨。自六月六日於神泉苑被勤修請雨經法。大阿闍梨醍醐座主權僧正(成賢)今此法者弘法大師門跡相傳之規模。小野僧正虛驗揭焉之祕法也。而稟承慥雨。當聞祕藏未修他門。抑永久五年六月中旬之比。當寺座主權僧正(勝覺)於神泉苑被勤行此法以來。帝一十一代。年九十九年也。方今任相傳之舊記。興絕文之法式。是則稀代之勝事。誰人不貴哉。是故為備末之龜鏡。記當時之見聞而已。   開白時亥剋半也。   前方便。開眼。表白。神分。祈願等。五悔。勸請。五大願。普供養。三力(金一打)次供養法。則上下伴僧讀經(如仁王經法)振鈴以後下伴十人退出。愚身歸宿所了。   又第六日初夜時聽聞聞供養如例。但後供養四智禮孔雀經讚二種許也。鐃缽無之。第七日(五月十二日)申剋自醍醐山峰黑雲急聳。白日俄蔭。雷音響天。雨腳降地。道路忽成河。陸地皆如池。是則龍神之納受大師之加被也。實時代雖末世法力猶以新也。貴賤之褒美都鄙之感悅何事如之乎。見聞皆濕袖。感淚與雨俱而間。依叡感無極思食。御使左馬權頭忠綱奉院宣稱。日來之炎旱非只事。是則可然時至天災也。凡人力不及。只仰法驗。然修法始之後旱□彌增盛也。行雲收盡追日無憑。既七箇日欲空過。為世為法尤不便思食之處。今日降雨。法驗揭焉不能左右事也。不限此甘雨餘事無疑。自今日殊所憑思食也。此上猶強祈請者。還似輕法威。早可有結願。勸賞任請(云云)仍初夜時(亥剋)結願了。今夜賜當座之勸賞。則降真阿闍梨任權律師。其結願作法者。後供養之後金(一丁)結願事由神分祈願等了。閼伽後鈴。四智讚。孔雀經讚(天龍八部讚。已上讚無缽鐃)次吉慶梵語三段如例。鐃缽初中後三段打之。相續打。中間缽如曼荼羅供時。此間上伴十人入幕內。無言行道三反畢退出。著本座時缽T79040101.GIF打各居。其後普供養。三力。祈願。禮佛。五悔。第五段了(一打)上下伴皆入幕內。合敬....佛。行道七反了皆還著本座。暫時之後各各退出歸宿所畢。今度結作法理性院行嚴被申行(云云)。   問。請雨經法經軌等耶。答。   大雲請雨經二卷(內雲。大雲請雨經。不空譯。貞元新入目錄。圓覺列外題。仁珍列圓題)。   大雲輪請雨經二卷(貞元。圓覺。私雲。恐前件經是名隨尊稱譯)。   大雲請雨經一卷(內題雲。大雨經請雨品第六十四。貞元。圓覺。天竺闍那捨譯)大方等大雲請雨經一卷(內雲。大方等大雲經請雨品第六十四。天竺三藏闍那崛多等譯。貞元。圓覺)。   大方等大雲六卷(一名大方等無相大雲。一名大雲無相經。一名大雲密藏經。或四卷或五卷。曇無懺譯。貞元。圓覺)。   金剛先焰心風雨陀羅尼經一卷(菩提流支譯。貞元)。   (根本記雲)。   先年比雖記之。永仁七年正月比。重勘他流等具盡等書入畢。   三寶院末葉法印賴瑜。   康安二年九月九日寫之。 寫本損失處處不及寫之耳在御判。 祕鈔問答抄第七(抄本第六七八初祕鈔第六) 法華經   問。此法本尊種子三形哉。答。如次第出。理性院傳一說如今次第。宗命僧都傳。本尊大日(胎)種子.(五大)三形寶塔勸修寺一說如今次第。又說。本尊普賢。三昧五古。最祕說。本尊大日。種子.。三形率都婆傳受集一說.為種子問。口傳中先觀大日種子三形(等文)種三何哉。答。玄祕之觀想。心月輪上有八葉蓮華。華臺上有.字。字變成塔。塔變大日如來。為利眾生現釋迦身出娑婆世界。說法花經(等文)薄草子祕本又爾也。但今觀釋迦種三異也。次所出最祕傳釋迦種三尊全體大日三種身也。問。大日釋迦一體義依憑安在哉答。大日經雲。東方初門中畫釋迦牟尼○坐白蓮華臺。住彼而說法(文)疏第五雲。此白蓮花即是中台法界藏世尊為令此教廣流布故。以此生身標幟而演說之。然與本法身無二別故雲住彼而說法也(文)先德釋雲。坐白蓮告本地淨妙(云云)法花儀軌雲。於塔中畫釋迦牟尼如來多寶如來同坐而坐。塔門西開。威儀形色經雲。塔中師子座上釋迦多寶半跏趺坐而名同坐(文)私雲。經軌意以二佛為本尊。此釋迦多寶又與大日一體也。故嘉祥法花緣略下雲。又多寶出聲。是多寶不滅。則成毘盧遮那。多寶昇空者住常寂光土。釋迦不滅亦成毘盧遮那。昇空安住常寂光土。古今二佛既爾。一切諸佛類然。文天台文句第八雲。觀心者依經修觀。與法身相應境智必會。如塔來澄經。境智既會則大報圓滿。如釋迦與多寶同坐一坐。以大報圓隨機出應分身皆集。由多寶由故三佛得顯。申持經故即具三身(文)私雲。天台釋以理智冥合為二佛同坐。故知多寶理法身。釋迦自受用報身也。嘉祥釋釋迦多寶同稱毘盧遮那。此以多寶釋迦為理智法身歟。分身諸佛應身故雲即具三身也。又大師寶鑰下雲。寂光如來融境智而知見心性。應化諸尊顧行願而分身隨相(文)此又同天台等釋。寂光土虛空會也。如來釋迦多寶也。此二佛理智二身故雲境智。同坐故雲融也。理智即法身。自受用故法報二佛也。分身諸佛雲應化。故又三佛具足也。御口決雲。今法最祕傳雲。釋迦多寶如次金台二界大日習也。所以多寶結定印。釋迦住說法印。說法斷疑智所作故。御記雲。先口決雲。釋(理)多(智)或釋(智)多(台)兩說(云云)多智之時結智拳印。多理之時住定印歟(云云)此等口決等具如薄草子抄也。嘉祥法花論疏第二雲。問。多寶釋迦分身佛。此三何佛耶。答。依文判者論主雲。多寶是法身。釋迦為報身。為化身佛也(文)。   私雲。此釋又同天台三佛顯觀之釋。異寶鑰之意(矣)。   問。就兩界行法之時通諸尊有此習(文)其習何。答。御口決雲。於此有三習。一雲。大日移阿□位。中台觀本尊也。一日大日心月輪中觀種三尊形。大日入本尊三摩地給觀之。一雲。大日全體即本尊觀之(云云)灌頂發問記雲。有淺深多種說。一者若修不動不段本位涅哩底方。例如金界降三世曼荼金剛薩埵。變為降三世住其位也。一若以不動並坐中台大日。例如釋迦多寶二佛同坐。疏雲。左右令無差異(今本尊若本住大日左。於中臺可安大日左。若本尊本居大日右。可安大日右也)一以若不動安中台。以大日移置西彌陀位或東寶幢位。疏雲。彼尊移安中台。其中位跡更表地印(地印其尊三摩耶形也)一最祕說。大日心月輪中觀彼別尊種子。變為印形。大日舉體成三三昧耶印形。印形變為尊像。並餘著屬尊等同入彼尊三摩地。同繞本尊。遲為主伴之義也(云云)問。道場觀中.字變成塔。塔變成大日如來。住法界定印。為利眾生現釋迦身(文)御口決以釋迦多寶如次配金台大日。理智相順可爾。又淨妙抄等祕傳雲。種子.。三形率都婆。金界大日直想本尊也。又雲。多寶釋迦如次雖台金大日。金界大日觀釋迦為本尊也(云云)此等義會理。何雲今釋迦台大日所變乎。答。今觀是出玄祕抄。師資相承習有深意歟但御口決約理知相順邊。理實台金本不二也。釋多豈異體。理身生智應不二義。自顯智身變智化隔歷旨猶有。又儀軌雲。虛空為道場菩薩虛空相亦無等覺者真如故如來(文)此文明法花法大意也。愚案虛空為道場者。空中湧出寶塔道場依報也。菩薩者智即金智身也。虛空者理台·理佛也。相通二佛相狀也。亦無等覺者雲遮前智身也。真如故如來理佛變成釋迦如來也。故知此文理佛所變義分明歟。御記雲。先師吉水前大僧正(慈圓)言談之時以此偈施名譽於他門之事如面談。是一門之談也。末資尤可粗幾歟(云云)彼御口決雲。彼大僧正法花法事被相尋東寺天台明近之處。內內種三印言出。遍知院僧正法華法大意被出今一偈。大僧正感歎禁堨P洞醍醐成|智行兼備之·由被次奏。因茲名聲聞一天。德行彌四海給問。本尊加持印處如何。答。初印五.明。此印言出玄祕。口傳兩部大日令坐塔內也者。御口決雲。法花法習本尊為祕事。於二佛有三重習。第一重釋迦多寶二佛也。第二重此二佛如次不空成就寶生尊習之。第三重如次金胎大日習之。即理智二佛也。深祕義雲。理智二身安於一塔。表二而不二之義。又一塔之中有定惠二佛不二而二之旨。此中初以不二為本。故以塔為本尊。後而二為宗。故以二佛為本尊也(云云)今口傳三義中當第三義(耳)私雲。大師釋中寂光如來融境智者今塔印也。此塔是金台大日理智所居故寂光土也。大內並是表二佛同坐。故雲融境智。知見心性者真言也。四.即開示悟入。四佛知見故(開顯雲。佛知見者眾生心性也)故敷抄雲..印....(云云)又今次第玄祕出五.者。彼又不相違。菩薩心論之物而言之。第五.字是具足方便善巧智圓滿義也(文)故玄祕雲。.(開白).(示行).(悟燈).(入入).(方便善巧智圓滿之義也。云云)可思也。御記雲。真言四.以口傳加第五.字也。又御記雲。塔不二大日二佛兩部大日也。是則理智不二之大日之中理智德顯也(云云)又祕說。寶塔開戶者。金寶雲。大日劍印(但二大指之間少開之為異)二手虛心合掌。屈二頭指置二大指頭。其間少開之。寶塔戶開義也。是此流究竟祕事也(云云)私雲。塔印也。雲劍印事如何。印智拳印者。法花法用此印。金輪儀軌文分明歟。愚案雲。以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類金輪佛頂持諸佛體。金輪法用智拳印顯之。非法華法用智拳印之義歟。明用五.金印台明是顯兩部合行之義也。宗命僧都傳雲。塔印無所不至真言今言歟。智拳印用......(云云)又說雲。智拳印歸命.(云云)勸修寺最祕雲。智拳印阿阿暗惡(云云)。玄祕護摩部王。金剛大日時智拳印。歸命.(云云)又宗命傳雲。本尊台大日印明五古。五字明。又印法界定印五.(云云)澤抄外五古。五字明。又智拳印。..明。問。正念誦何言耶。答。無所不至明也。理性院但五.也。媔部C師雲。本尊加持加歸命句誦之。念誦等初二十一反許加歸命句後。後五字許可誦之。問。散念誦中無量壽命真言等何乎。答。薄草子中。無量壽命決定如來真言法花肝心真言法花補闕真言出此為別趣。可見彼(矣)問。無量壽決定如來者何佛乎。答。御口決雲。或說多寶。或說阿彌陀。又說大周然度經中。極樂世界之西有佛。現在說法教化彼。名無量壽決定如來(取意)或抄雲。新譯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經雲。西方有佛。名無量壽決定如來。其佛陀羅尼與法花儀軌無量壽如來陀羅尼一同也。而多寶東方寶淨世界佛也。既所居淨東西別阿彌陀寶佛乎。御記雲。無量壽命決定如來一習多寶(云云)未見本說歟。一本自件佛御坐也。有所見歟。私雲。軌文雲。誦如來壽量品。深信如來常住在世之處靈山常說妙法次當即誦無量壽決定如來真言(略抄)此軌意約釋迦本遠壽量名無量壽命決定如來歟。次讀經者。澤抄雲。先誦不動咒而後可誦法花(十羅剎中黑子不動云云)問。召請結界等何乎。答。薄雲。召請。大鉤召。結界。不動○字輪題梵號。如石山薄草子等出(矣)問。護摩本尊段印言何乎。答。自加持。塔印。五.。召請。外五古印。同明。諸供物。加持物。同明。撥遣(准召請)十羅剎真言。唵阿帝伊利野Л③ロ。問。此法四法本誓中何乎。答。小集四法中不出之。本誓中延命舉之。仁錄四法中息災本誓之中。滅罪舉之。妙抄滅罪延命舉之。儀軌塔門西門(云云)何不出增益乎。澤抄雲。曼荼羅向西方。可依增益歟。但依行者願求息災等又無咎(云云)傳受集同之問。都嚕婆香者何香乎。答。澤抄雲。此法都嚕婆香為祕事(或都嚕婆沈水香入蘇油云云)煎入缽置中瓶(結願了眼云云)傳受集第四之他家說雲。兜樓婆香。或說萱草。或萱根。又說芸香。是用法花法之香也(云云)授心抄雲。法花法頭盧婆香煎入香水用之。件香唐物靈香也。輒難得故口傳以草香煎替用之。或塗香用之(云云)。   問。禮佛又說(云云)初說不出其名如何。答。初說釋迦多寶法花許可唱之歟。問。支度伴僧八人。又法花大法伴僧十六人。或十八人成二十人。何雲八人乎。付中上既雲上番下番(云云)相違如何。答。此法修護摩之時事歟。可尋決也。 理趣經法   問。說經曼荼羅(文)何曼荼羅耶。答。御口決雲。此經曼荼羅Я有多種。一十八會曼荼羅。十七段曼荼羅加序品曼荼羅也。序品為能說曼荼羅(自如是我聞至而為說法是也)初中後善以下十七段曼荼羅為所說曼荼羅。就中前十六段曼荼羅為因曼荼羅。表十六大生歟。後一段五祕密之曼荼羅為果曼荼羅。顯五智圓滿之義歟。二理趣會曼荼羅十七尊圖之。金界九會隨一也。三五祕密曼荼羅當第七段歟。十八會曼荼羅為本。是則金剛智自筆薦福寺金泥曼荼羅也。御記雲。金泥曼荼羅者。凡諸曼荼羅合集之歟。人不見知曼荼羅少少有之(云云)又理趣釋釋五祕密曼荼羅雲。具如金泥曼荼羅。像東南隅是也(文)今說經曼荼羅者。初十八會之曼荼羅歟。或雲初段之中序分曼荼羅。道場觀當彼之故。又御記雲。理趣經法付說經之曼荼羅。行祕說之一法界...之說也。一塵之中土一法界之意也。付十七尊行樣常事也。理趣會之曼荼羅也(云云)問。就大法可行之(文)其作法如何。答。御口決雲。此有二說。一大日道場觀如常觀畢。其大日如來心月輪觀當本尊種三尊轉成並眷屬圍繞之義也。二者道場觀如先兼。又五相成身佛身圓滿觀自身成本尊畢。又大日心月輪中觀當本尊種三尊轉成之行相也。又西說同入我我入之時。本尊當觀大尊也。又最略說入我我入本尊觀當本尊。五相及道場觀等如例異。又御口決雲。就大日心月輪中觀當本尊三身者深淺二義。若淺略意。若佛菩薩若明王天等三種身觀大日心月輪。是大日普門身入一門三摩地之義也。若祕義佛菩薩明王天等三種身。側觀大日全體也。更無深淺之別。何有優劣異。故明王天等皆居中台。三十七尊所圍繞也(是學洞院僧正奉授喜多院法皇祕決也)。   問。本尊種子三形何。答。如次第此習。祕宗奧旨真言源底。故雲祕密源底也。當卷於理經法有深祕淺略二說。今次第最深祕故。遍智院僧正御房此卷被授人之時。初說被切出之。今又寫其本故別卷籠中也。   問。觀中是一塵之中土也(文)何意耶。答。一多無礙大小圓融意也。所以一塵之中容無量剎那。一毛端納塵數之生佛之義也。   問。法性大日如來住定印(文)二界之中何尊耶。答。既雲定印。台大日歟問。今法以說經曼荼羅為本尊。第二既毘盧遮那金界大日也。故理趣釋雲。遍照報身佛(文)付中理趣經金剛頂部經也。豈理佛所說耶。又序分中金剛大毘盧遮那(文)又今次第媔部C今尊金界大日也(云云)如何。答。此法有淺深。中今習祕宗源底故。理智不二之尊。兩部一心之佛也。種子.(金)尊形定印(台)印(智拳印)言.此則非顯兩部不二之義耶。但至難者第二段毘盧遮那所說曼荼羅也。序分之中毘盧遮那是能說教主也。以彼為本尊歟。例如孔雀經請雨經以能說佛為本尊也。次金剛頂部者。瑜伽經雖金剛頂部。明三界不二之義也。例亦可然耶。至序分文者金剛二字可屬上句也。故理趣釋雲。身口意三密金剛(文)又第二段.大日報佛。彼又不二之義也。堮挼痐H耶。後人誤歟。御口決雲。今此次第就一法界..也。此流以此習為今經祕事也。..雲。大日如來理智不二之行。虛空中有.字。成如意寶珠放五色光。光中.....字(各成如意珠).(水精如意珠).(碼腦如意珠).(摩尼珀如意珠).(玖珀如意珠).(琉璃寶)是照身五智功德也。是如意珠變成法性大日如來。住定印戴金剛寶冠。冠中坐五智佛身色白月暉。坐千葉大日蓮花王。此蓮花以五古為莖。是一塵之中土也。又遍法界之身也。渡我身也一切眾生身也。 智拳印。大日.。金薩。龍猛。龍智。不空。惠果。弘法。真雅。源仁。益信。神日。真寂。已上師資相承到我十二葉付法只一人也。延喜二十年四月三日於圓成寺記之(у)....。   又表紙雲。青龍寺惠果和尚請惠日寺數口僧。五日之間十五時修懺悔法。真言教中大乘經轉讀之。並祕法祈滅罪。夢中不空三藏來雲。真言之中肝心我珠以此法為心(云云)令如是一兩度示之(云云)。   師雲。口決雲。表紙記是理趣三昧也。真言教中大乘經者是理趣經也。祕法者此經法也。   又奧記雲。此法相承良雅阿闍梨傳大僧正定海(已上..文也)御口決雲。三密房流以一法界..者約表紙記。非理智不二行。彼別法也(云云)此流習理智不二行習。此經大事也(云云)私又寶心次第雲。臺上有.字成法界法性率都婆。率都婆變成金剛大毘盧遮那如來。身相白肉色處寶蓮華臺上。結跏趺坐持智拳大印(文)此又雖為大日本尊未知理智不二五種寶珠深義。又以金剛二字屬大日。恐違理趣釋(矣)問。召請結界等印言何等耶。答。召請大鉤召結界不動也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耶。答。如次第出之。箭印木幡口決雲。二中入掌矢莖也。大小偃立矢гЗ也。謂見本有普賢故。以大悲箭射離厭心也(云云)或雲。二大二小矢羽也。安然雲。二空弓也(云云)寶心傳雲。智拳印..明也。又大樂印十七字明。大樂印金剛奈不空身印。大欲大俱金薩印。故今次第十七字明用極喜三昧耶印也。彼次第二印二明也。今三印三明也。五部具會以前十五箇印言如別卷(云云)。   私雲。十五箇印言次印理趣經法出之。又蓮花院僧正御房御傳受本於此具出。十五箇印言。彼又報恩院僧正御坊御本切紙。紐青綾也。彼本奧書雲。嘉禎四年十一月四日於極樂房奉傳受畢。實深權少僧都憲深(云云)已上仍彼本具出故無以前十五印言。如別卷注也。五祕密印言事如下辨之。但朱付者今依師說傳。彼本墨書以六字御本被磨之(云云)。   問。字輪觀何耶。答。五大歟問。正散念誦何等耶。答。如次第出之。問。下理趣經法用總咒。今以說經曼荼羅為本尊。故本尊則大日故用.也。問。爾若何道觀中。字為種耶。答。今法以兩部不二為宗。故種.。言.歟。恐彼形像住定印(文)種尊不二義歟問。護摩作法如何。答。次第出之。護摩抄雲。   部主金剛薩埵。般若菩薩。自加持。內五古印。......。召請(內印外以右頭指召之)諸供物(同咒)撥遣(准召請)。   本尊段自加持。智拳印.。召請(外五古印同咒)諸供物(同咒)加持物(同咒)撥遣(准召請)。   諸尊(三十七尊如常)。   理趣經法(第三重總本同法或說。云云)。   問。本尊何尊耶。答。金剛薩埵(云云)問。經法大旨以能說教主為本尊。今何不爾乎。答。經法本尊隨宜。仁王經(或五大明王為本尊。或以五菩薩為本尊)六字經(金輪六觀音為本尊)以能說教主不為本尊故。而今經存二義。以說經曼荼羅為本尊之時。以能說大日為本尊。前次第意也。以理趣會曼荼羅為本尊之時。依所說法取本尊也。今次第是也。又五大尊種三等諸流大旨同歟。本尊加持二種印言五大尊羯磨三昧耶印。言理性院宗命次第等全同。   問。理趣經出深祕淺略二次第。法花又有淺略次第。何不舉乎。答。以理趣經淺略顯。可舉法花淺略之義歟。如薄草子。問。本尊加持印言如何。答。初金剛薩埵印言。金界三摩耶會印言也。印形表五古。明三反歟。自下文准之。但後五尊中慢菩薩印言。兩眼明各一反。三處本尊加持中。初二印二明並五尊羯磨三昧印明悉結誦之。第二第三度本尊加持准用薩埵印言。總印言許也。又御口決雲。初二度本尊加持。用五印言。第三度盡諸印言也。問。明十七尊。種子真言。故可雲總言。印金薩印也。何雲總印乎。   答。真興私記雲。此地菩薩往百佛世界。代度諸有情。其厭離心為菩提敵。其大悲心如射怨箭(矣)私雲。此地者初地名極喜三昧耶此意也。金薩又初地菩薩故用此印歟。極喜地者能益自他生大喜故名。初地者約初歟。或又隨何菩薩可經初地位故總印歟。又欲觸愛慢。是淨菩提心別德故同可此指乎。   次五尊羯磨印言。   金薩大智印。御口雲。抽擲三度。明各一反。印表相者。御口雲。鈴適悅義。是賢聖身心令受悅樂之義也。杵又令開眾生本有五智。故拳向外示眾生也。欲金剛印。御口雲。大悲箭者或處雲彈擊。令悲增菩薩從生死向涅槃彈擊也(云云)又御口決雲。此四菩薩次第先向所愛境生欲也。生欲後有軍起觸。後生愛著也。生愛著思自他別生慢譽心也。此等即事而真之理。非迷情遍計之謂。佛惠所照變毒為藥。故如此也。住妄情心行如此事。為三途業因無出離期矣。行者專可用心者歟。問。五尊羯磨印三昧耶印何意耶。又儀軌中後三昧耶會用羯磨印。今何違彼乎。又羯磨言出何文。答。御口決雲。顯羯磨形雲羯磨形。表三昧耶戒雲三摩耶印歟。   私雲。羯磨印金拳為印母故界羯磨會金薩印也。三摩耶印外縛為印母。故極喜三摩耶印外縛也。又雲。三摩耶故欲軍等印相依拳依外縛。從金薩本雲五尊羯磨三昧耶也。   又御口決雲。隨在何處三摩耶印用羯磨言為祕傳。印即三摩耶形故。又御記雲。或說雲。三印羯磨言是表定惠(三定羯惠)以之為習(云云)或說雲。三印本誓。羯言證果也。又雲。表內證外用也(云云)或說雲。羯尊出利生門。成事業利眾生。如應身佛。應身說法為詮。故用其言。三印住本誓悲願。應身出世依本誓也(云云)又撿私雲。羯磨三摩耶各五種印言出五祕密儀軌也。大樂金剛薩埵念誦軌並普賢金剛薩埵念誦法。俱羯磨印用三摩耶明也。又念誦法五尊三摩耶印用同三昧耶明也。故雲。軌雲。是普賢菩薩三摩耶印。前羯磨密語(文)此軌羯磨語者五祕密軌三昧耶言也。彼軌四句別為四尊三摩耶之明。四句貫用為讚也。金薩軌四句貫用准為讚。弱縛曰羅等四明三摩耶羯磨各四印用之也。金薩羯磨印金剛慢印。三摩耶如今次第極喜三昧耶印也問。理趣經法可用五祕軌印言乎。答。此事其難解。可聞明師。口決私雲。五祕密同一蓮月深故歟。問。理趣經十七句中。自第二慾箭清淨句至第九慢清淨句八菩薩當羯磨三摩後四菩薩。而大師文句雲。次四句明四親近菩薩。次四句明內四供養(文)有何深意。內釋四供養耶。答。此文難解。述義此尊中前四雲智身。後四雲三昧身。智定雖異俱是慾觸愛慢。五祕密金薩兩軌羯磨三昧雖別同是慾觸愛慢之。但金薩軌此菩薩外出內四供(矣)文句意十七尊中此外無內四供。故配四句歟。儀軌文八菩薩定惠雖異同慾觸愛慢四種故更舉內四供歟。又如寶..次第舉十七尊雲。意生金剛計裡枳羅愛金剛意氣金剛後四菩薩同名。加女字也。次舉春夏秋冬(外四供)色香聲味(四攝)也。但意生等八尊生等八尊對五祕軌。初四尊印同言異。後四尊言同印異也。又他化自在天。   理趣軌雲。八尊名同言多分異耳。   問。今經段段印明如何。答。金薩右手作金拳(云云)。   問。五尊羯磨印右手舒掌(文)相違。又經右手抽擲(文)今無其義如何。答。今印相理性院勸修寺等同。若舒若拳。俱杵手故。密嚴院傳雲。金薩鈴杵印大日自證智拳印引開。赴化他門之形也。故金界大日雲自受用身智。雲金剛薩埵他受用身。五祕經文可思也。御記雲。凡薩埵者二類。大日所變(白色持鈴杵)阿□所變(青色不持鈴)俱大原口決二薩埵俱大日所變見歟不分明也。如此薩埵威儀不同也。抽擲有無不一同歟。澤抄朱付雲。右拳只立也。不仰之。或說二拳安左右腰。真言......(云云)又密嚴上人東字五菩薩。中尊大普賢金剛薩埵也。作鈴杵之勢。十六大菩薩初金薩實持鈴杵。是顯二身勝劣也。大普賢金薩大日赴化他門三形也。傳法院本堂金薩是也。大日印有二說中。諸流皆用大日拳印。經智拳印如來拳印名智拳印也。理趣釋雲。纔結毘盧遮那大智印。誦心真言。等遍照尊(文)。   私雲。前後諸段皆隨其尊用其印。今既金界大日也。何用如來拳印。經既雲智拳印。釋又雲大智印。後說順經釋(矣)。   降三世印。當大印。左右三轉。明各一反。澤抄雲。五古印內外共用之。但外(云云)小野胎藏金剛手印。降三世用以五古印。觀音印如印文問。阿彌陀法用此印。以頭指開搔。今何用小指乎。御記雲。大師御傳出理趣經法。故此法故用小指也。阿彌陀等法又風義開花相應故用頭指也(云云)愚按雲。花開依泥土助。故以小指開之。阿彌陀印以風開之。風於空有自在義。故觀自在之時以風開之歟。仁和勸修開許搔無之。似闕八葉歟。虛空藏印如文。但仁和勸修二大同交不並立也。拳菩薩一章文殊印如印文。但右手刃印三度動之。如切勢也。澤抄雲。左拳安左膝上。如持梵篋。以右拳立右膝上。如持刃(文)勸修雲。以右拳安右腰。以左拳安左膝上(文)略出雲。又用左置於心上。如煩惱障。以右為刃。想刃之(文)准此文當流印相為正說也。   轉法輪印。如印文澤抄雲。小金剛輪印(但小指不鉤)口決雲。二頭指鉤結頭向外也。勸修雲。左右金剛拳頭指合。即輪壇印(覆兩拳拄頭指側也)。   虛空藏印如印文。左右刃印。左內右外。互如抱胸。胸前一舞亦交安頂(以右頭中置左頭中上交也)勸修雲。左右各作刃印。左向右直立。左手仰著右手下。二手相付從之也(云云)摧一切魔印。諸流同。普賢印又同。今此段降三世教令輪會普賢為本尊。第三何異耶。此大師文句問答也。彼釋雲。問。前第三章與此第十一章同異如何。答。恐前唯為金剛部。此則通四部歟(文)外金剛部印內五古印。仁和勸修外五古印也。釋雲。外金剛部者。摩醯首羅等二十五種類諸天也(文)七母女天印文。勸修外五古印。頭指來去(云云)澤抄雲。外縛右風三來去(云云)釋雲。七母女天者。是摩迦羅天眷屬也。以金剛鉤印能召諸有情類引入佛道(略抄)三兄弟者諸流同釋雲。三兄弟者是梵王那羅延摩醯首羅之異名也。此三天表三寶三身。次第顯理也(略抄)四姊妹印。諸流同釋雲。四姊妹女天者。一惹耶。二微惹耶。三阿爾多。四阿波羅多。表瑜伽中四波羅蜜。常樂我淨(略抄)此次蓮藏院本舉五部具會印言。印言其文如初法中出之。恐傳寫落歟。理性院本五部具會印。外五古印(加持四處)真言.....(最祕云云)蓮藏院次第雲。段段印明(如先)先振鈴。次段段印明。次八供養。次事供以下(次第如此用之。云云)今本無此文也。正念誦已下全同(矣)御口決雲。段段印明中五部具會印明祕事也。軌不可授之(云云)。問。五部具會何文耶答。無量無邊一段文也。故理趣釋雲。復說平等○一切如來無量者。此顯金剛部中曼荼羅皆具五部。一一聖眾具無量曼荼羅。四印等亦無量。般若波羅蜜多無邊故一切如來無邊者。顯寶部中具五部。五部曼荼羅四印等亦無邊。一切一切法一性故般若波羅蜜多一性者。顯蓮花部中具五部曼荼羅。四印等同一清淨法界性也。一切法究竟故般若波羅蜜多究竟者。顯羯磨部中具五部曼荼羅等。四印得至究竟無性談也(文)。   私雲。金剛部等各具五部。故雲五部具會也。   問。今此釋雖四部各具五部。不出佛部五部。何雲五部俱會也。答。佛部是四部總合位故。舉四部自五部備也。例如開示悟入四字具五.義(矣)就中印既大日外五古印。是舉總含別歟。勸修寺流雲。第十六會本尊金剛界五佛。種子.....。印言金界羯磨會五佛印言。此意五部各有五部之義也。澤抄雲。第十六段無量無邊段(圖雲。五部具會。云云。行金剛界曼荼羅歟)無印言。或師說有印言。謂用吽明金剛夜叉印(云云)。   私雲。既雲行金剛曼荼羅。五部具會義歟。無印言者無此段別印言也。或師說不順五部具會之義。似局羯磨部歟。   問。經文配五祕密方如何。答。理趣釋雲。菩薩摩訶薩乃至至得大樂最勝成就者。此是欲金剛妙妃菩薩三摩地也。菩薩摩訶薩乃至得一切如來大菩提最勝成就者。此是金剛髻梨玄羅明妃菩薩三摩地也。菩薩摩訶薩乃至即得一切如來摧大力魔最勝成就者。此是○金剛薩埵菩薩三摩地也。菩薩摩訶薩乃至皆悉成就者。此是金剛慢明妃菩薩三摩地也。此五種三摩地祕密中最祕密(文)。   五祕密印如次第出。澤抄雲。有五種印言。皆重.字。一切段印。二蓮花合掌。二小二大開立之。左手以大押水甲。右安腰。四梵篋印。五外縛印。又總印(外五古)誦大樂真言也(此總印言用時不用各別印言也)勸修寺五祕密尊種子....。印言五尊羯磨印言也。今次第朱付雲。五部具會五祕密之二段諸尊傳不載之。今依師說傳之(云云)御口決雲。五部具會並祕密印明祕密中祕密故雲。薄草子次第不出之。別授之(云云)釋中釋五祕密雲。此五種三摩地祕密中最密○修行者得阿闍梨灌頂方可修五密(文)又五部具會寶心傳雲。智拳印.。或說羯磨會三十七尊印。瑜祇經三十七尊一字明用之。又說外五古印.....(云云)澤抄段段印言許無別行法軌則。勸修寺十七會皆別別行法。故皆出本尊種子三形。故彼雲。一座行法第一金剛薩埵會許行之。諸會皆可准之(云云)。   問。召請結界等何印言耶。答。召請大鉤召。結界降三世。字輪觀五大。撥遣通撥遣也。   問。四法本誓中何耶。今次第雲。就敬愛修之(云云)理性院兩流俱就息災敬愛修之(云云)。   問。理趣會攝二界諸尊耶。答。御記雲。此理趣會安西北角。九會諸尊乃至胎藏十三大會一一諸尊皆攝此一會也。故大師九良房此會合圖出給也(云云)。   私雲。西北角是方始。故九會中理趣會安彼角示攝諸會之義歟。   六字經法。   問。六字者指何物乎。答。御口決雲。六字者六觀音名字也。不同六字文殊等約首鬘真言等。   問。六字經雲六字神咒。請觀音經說誦大吉祥六字章句。此等皆說所說神咒。非名六字耶。答。六字經出多真言。皆文字並句。或不足六句或增六句。何指神咒耶。又至至觀音經文者。上立三稱我名。下雲六字章句。可名稱也。故六字經驗記雲。六字者觀自在菩薩稱名(文)。   問。今此法種子三形本尊如何。答。妙抄雲。種子.(行不可時)三形弓。尊像(左右第一印。左第二戰。右刀。左第三月。右日。云云)玄祕同之。石山道場觀雲。種子.。三形初割蓮花。尊形觀音(云云)理性房傳雲。六字本尊正觀音。種子.或.。三形白拂或獨古(云云)薄草子一本種子.。三形圓鏡。尊形聖觀音。又一本六觀音為本尊。種子......(云云)今次第正觀音.。三形妙抄中出。謂獨古八葉蓮寶形甲冑(云云)此中不出馬頭三形。傳寫誤歟。白馬頭是三形也。御口決雲。以六觀音為本尊。即醍醐之習也。勸修寺習六觀音所變六字明王為本尊。謂其身青黑色而柔軟形也。六臂具足(或四臂)行足引舉名黑六字也。妙抄雲。六字明王為本尊。是勸修寺法務務傳歟。六字儀軌雲。次說六字像。身相青色。具四臂。左第一手持大刀。第二手舉月輪。右第一手持杵。第二手舉日輪。大暴惡相(文)(四臂說也)或雲。觀宿僧都以金輪為本尊。即貞觀寺僧正傳也(云云)或雲。或金輪為本尊。是曼荼羅中央尊故歟。非本尊可為部主也。或以六觀音為本尊。此習尤宜傳也。然數體兼行自語相違歟。或正觀音為本尊。自餘觀音似無用。凡六字者觀音名號(名字同也)六種各別也。其子細天台山龍興寺道邃記。今法觀音可為本尊之文證顯然也。其中撰一尊可為宗文證又明白也(云云)(勝日記)私雲。決雲六字法。以六觀音可為本尊也。依法本尊一多不同。何失。何依雲本尊可一尊耶。如彼理趣五祕密法。以五尊為本尊。多種雖為本尊非亡主伴儀。彼金薩為主。四菩薩為伴。今又六觀音中正觀音本身也。餘所變故。或又今法息災時正觀音為本尊。調伏時六字名號為本尊也。   問。道場觀中金輪六觀音六字明王皆是舉。何為本尊耶。答。御口決雲。覺洞院傳六觀為本尊。勝俱胝院傳以黑六字為本尊。二傳俱以奉授北院法皇。法皇作次第時。道場觀兩種俱令觀之(云云)。   私雲。御意祕抄意佛菩薩明王俱舉。以六觀音為本尊也。澤抄雲。座上有.字。轉成獨古杵。杵轉成觀自在菩薩(云云)此意以觀音一尊為本尊也。理性院道場觀雲。觀想行者前者.字。成七寶莊嚴寶樓閣。珠縵羅網幢蓋瓔珞種種嚴飾。閣內有.字。成藥妙蓮花臺。臺上有.字。成淨滿月輪。輪中有.字。成獨股金剛杵。金剛杵成正觀自在菩薩。身色黃金色。左手取未敷蓮花。右手施無畏勢。相好圓滿。威儀巍巍。分三十三身無剎不現身十九種。說法心念不空過咒呾噁心。眾患令退散。惡靈神咒類皆消滅。凡蓮花部八大觀音。無數聖眾八萬護世十二大天梵釋四王天龍八部。集會場壇前後圍繞(云云)。   私雲。宗命僧都次第。但以觀音為本尊也。寶心阿闍梨不爾。如上引之。   勸修寺流雲。蓮花上有.字成弓。弓變為本尊。六字明王黑色六臂。左右第一手結印。第二持戟。第三持月輪。右第二持刀。第三持日輪。十二神將蓮花部聖前後圍繞(文)。   私雲。此但以六字明王為本尊也。   常喜院十卷抄雲。六觀音形像異名印相。大悲觀音者。不空□索變。身色紺色。右手執青蓮花。左手施無畏也.。大悲觀音者。十一面變也。身色肉色。右手執紅蓮花。花上有壺。其口有獨口。左手施無畏.。大光普照觀音馬頭變也。身色青色。右手取蓮笞蓮花。左手施無畏印也.。天人丈夫觀音聖觀音變也。身青白色。左手執青蓮花。右手施無畏也.。師子無畏觀音者。如意輪變也。身色白色。右手執蓮花。花上有三古.。大梵深遠觀音者千手變。身黃金色。有六面慈悲相也。左手執紅蓮花。右手施無畏印.(云云)(傳受集第二同之)。   私雲。此六觀音入不空□索。除准胝。今次第反之。又別次第與今別。如意輪持蓮手右。今左。片手不出施無畏。彼此種子又異。又此文大悲觀音為不空□索。天人丈夫為正觀音。小野注文大慈配正觀音。天人丈夫為準胝。今次第依之歟。小野注文下引之。   問。六觀音皆片手作施無畏印耶。答。寶心雲。六觀皆面向中尊坐。各任本誓施無畏。早速令成願念(云云)。   私雲。兩手中一手持本誓三形。一手作施無畏。其印實可然(文)。   問。六觀中或加不空或加准胝。邪正如何。答。小野僧正依止觀文作注進。具如觀音處記之。又儀軌舉六觀音雲。千手如意不空馬頭十一准胝也。此儀除正觀音歟。依此文此六觀音正觀音為中尊為本尊歟。或以所變六字名號為中尊為本尊歟。凡於此法定本尊諸流不同也。或約教主。釋迦金輪為本尊(寶心義)或約觀音正體。聖觀音為本尊(宗命傳)或約所變身。黑六字為本尊(勸修寺傳)或六字即六觀音故。六觀音為本尊(薄草)或六觀音六字明王但為本尊。今次第也。澤抄雲。道安金輪六觀音不動大威飛天。中央安金輪。左右安二明王意如何答。此金輪釋迦金輪也。故薄草雲。金輪佛頂釋迦金輪也(云云)又理性院次第雲。身色黃螺髮形(文)御口決雲。金輪有摧破之功。降伏世出魔軍。故安中央呈此義(文)或又金輪觀音同體故安中央也。又安二明王者。降三軍荼大威藥叉四大明王。如次降伏天魔地魔人魔鬼魔。不通破四魔。世間咒咀怨念專人所作故破彼通別二尊圖之(云云)寶心雲。又曼荼羅左邊隅不動明王。右邊隅大威德。是防護此法障難。上虛空有飛天等。陳種種供養(云云)。   問。曼荼羅前安圓鏡。其左右安六箇合掌天形。何意耶答。薄草雲。........(壇之左方)...(左方.)西南御口決雲。此等皆咒咀神名也。此中...(.)者金峰山也。殘三天不出其名。施主氏神ヨиЗЮ阿闍梨本處鎮守也。此三神隨施主。依阿闍梨其神不定。故不指其名也(云云)。   私雲。安圓鏡事。噁心咒咀等合現本形為息崇歟。作障礙物其體顯不作障難故。釋論嚴具圓珠有覺門引可為證(文)御記雲。兩忿怒六箇咒咀神。小野僧正後被圖加歟。六箇之內三神影像歟(云云)鏡觀音三形也(瑜祇經說也)為寫咒咀神影也(云云)修禪人傍置釋鏡之故。為寫魔障之影也。鏡必寫本身故也。謂變化物大身必寫也(云云)奉尋雲。曼荼羅也貞觀寺傳也。何故觀宿仙明等傳用之。又三箇神影何鏡中不圖之耶(云云)又雲。奉為水尾天皇被修之。其時以曼荼羅為本尊。釋迦金輪六觀音也。件曼荼羅在貞觀經藏歟(云云)問。召請結界何等印言耶。答。次第雲。召請蓮花部心印明加....之句召之(云云)勸修寺雲。結界馬頭(云云)理性院雲。召請大鉤召。結界不動(云云)儀軌雲。二手右押左。內相叉作拳。合掌相合著。左大指屈入掌。右大指曲如鉤。向身招之。真言曰。唵阿盧力迦曀醯呬娑縛(二合)賀。召請印言也。又雲。次結界。馬頭觀音印。辟除結界(文)印言俱如十八道出之。   御口決雲。召請結界等儀軌既用蓮花部。尤可然(云云)。   問。華座印言何等耶。答。軌中印言如十八道(矣)但黑六字為本尊者。可用六葉印歟。御記雲。黑六字之時六葉印道理尤可然。但佛菩薩明王天等。花座之配當雖然。於佛菩薩明王八葉通用。又常明歟。於天等者一向荷葉也(云云)問。本尊加持如何。答。先金輪印。二手內縛立合。二中指屈上[}/即] 如鉤形並立。二大指屈二頭指。今端置二大指上。真言歸命輪.。釋迦金輪印言通二金輪。釋迦金輪言別有之。然金輪法祕抄不用之。故今不出。御口決雲。印言供通兩金輪也。正觀音印蓮花部心印言.......。又說金輪次六觀音印言用之。其印言第八卷出之。可見彼(矣)次觀宿明仙二箇印言如次第出。澤抄唯用此二箇印言也。理性院金六觀音並二箇印言用之。但金輪印智拳印.也。   私雲。此專大日金輪印言也。今金輪釋迦金輪。故彼次第雲。身色黃金螺髮形。住法界定印。印上持八輻輪(文)相違如何。   重案。澤抄又此法金輪印言智拳印.也。兩說既同。雖釋迦金輪今尊加持可用此印歟。觀宿傳印如印文。御口決雲。此印名輪印。觀宿僧都(尊師弟子也)夢中所感見之印也。仍說處無之。此印表六輻輪。即配六觀音。如意輪並持六輻輪。准彼今以六輪為觀音三形也。輪有摧破之義。顯摧破咒咀怨念等歟。又雲說法印。摧破出世魔障故說法雲法輪。可思之。御記雲。如意輪記雲。轉大妙法輪。皆從意寶生。所說之妙法皆以轉成就。以轉為妙智。能斷諸結使(文)師口雲。意寶者思惟平也。是即大慈悲相也。能斷諸結使之文。而調伏相應也。觀音說法智也。以輪斷六道結使。是豈限如意輪一尊。是則諸觀音大悲也。凡以六臂配當六道之時。輪天道也。況或傳今法以如意輪為本尊。即以六臂為六觀音也(云云)又木幡上人云。此印六輪者二手各火空捻為二輪。又以右水地加押左風水。為二輪。又以右風押左掌以左地押右掌為二輪合成六輪六觀音也。真言出經並儀軌中(矣)。   問。口傳左右大捻為祕傳。有何故乎。答。私案雲。如意輪軌雲。以輪為妙智。能斷結使(文)以空捻無明。空無明之義也。是斷結之意也。故為祕傳歟。明仙傳印。此印言出儀軌中。軌名根本印。印相如軌。但軌雲。以二大指押無明指(文)真言軌中無莎呵句。經中出處初無莎呵句後加莎呵句(矣)理性院說雲。輪印觀宿僧都尋他家傳之(云云)而以此印為根本印。或說觀音印也(云云)又陰陽變閉印(云云)又後印。澤抄口決二大以右押左相交表調伏。又二頭附二中。此等事不同。常三古印也(云云)。   問。正念誦(本尊咒)何咒耶答。...咒也。 問。本尊加持(如先)者如何。答。前印言中觀宿明仙二箇印言許可用歟。第三加持時本尊加持如常。金輪又二箇印言歟。六觀音白衣不動大威德印言如下捲出(矣)不動劍印慈救咒。報恩院御記雲。本尊加持先金輪印也。次正觀音或六觀音。次本尊。口傳如此用也(云云)。   問。護摩部主本尊等息災調伏印言如何。答。部主。金輪。   自加持釋迦金輪印歸命.召請。准前根本印。屈二頭指各住中指上[}/即]。以右頭指召之。同咒諸供物。同咒撥遣。彈指同咒。   部主。大威德。   自加持。根本印。...。召請心印咒諸供物心中心咒(已上部主二說也)。   或被甲。經咒諸供物。經咒加持物。經咒撥遣准召請本尊六字明王。自加持。被甲心。經說咒召請同印。右風召之。同咒諸供物。同咒加持物。同咒撥遣准召請(已上本尊二說也)。   諸尊。六觀音不動大威德。   自加持。金輪印明或聖觀音印明召請。大鉤召印明諸供物。六觀名別咒。二明王名別之咒撥遣。彈指...........。 諸尊。五大尊。   自加持。內縛五古印。慈救咒召請。外五古印。同咒諸供物。五大尊各別咒撥遣......(已上二說也)。   世天(如常)但加持咒咀神等名稱名。普供明末加(某甲)........。   問。修此法時花何物耶。答。調伏法不用□花。安世美葉用之也。不局此法。何尊法調伏時安世美⑥可用也。迴御修法不動護摩ヤЁ⑥用之。   問。燒三類形事如何。答。如次第記之。御口決雲。雖本儀如此近來此依不用之。如次以著捽彼。頭向本尊方投爐中。不取灰。無送壇越許也。燒三類形之間觀念事如薄草子口決。元抄雲。心懷慈心能應觀練內護摩義也。若作調伏法慈心為先。內無慈悲自損損他。不識佛意。何堪護摩。思之燒耳(云云)理性院習雲。觀想。此三類形共彼怨家怨念噁心現形者也。今以本尊慈悲猛利智火。彼惡口焚燒。則彼噁心忽滅。還生慈心。為施主而順伏。但滅其噁心不可思損其體。若阿闍梨住慈悲行之。自他俱有益。若以噁心行。必自損損他也。能能可存念耳(云云)十卷抄第三雲。師雲。不送灰尤好(或雲。不作三類形。以觀行用之)非是欲損彼身斷其命根為燒滅其惡作心所除消三毒煩惱也。外現降伏相。內發慈心。不然者自損損他(文)。   問。作三類形事如何。答。儀軌雲。相應者天孤七。地孤七。人形以麵染櫱作之。慎莫示他人。師密自設少許麵作之。以墨書其咒咀怨家姓名。若不知其字。注其在所乃至國郡鄉其宅其修其坊男女(文)御口決雲。如軌或麵或□□□椽□□□樿□榜饅隔飀□奪□襛□□樨□□襴□□奅榑□駔襼□□餅穵□□□□□□□□□禍□□□□□□□□祥□礿禕夾凌□□□活慼s□埤□  答。御口決雲。天上地中人下重之入小瓦氣。以小瓦氣覆蓋。頭方向外(或不定)置右脅機上(在前如圖也)護摩終欲燒之時。先取蓋乍器取之。三形類方向爐置金剛盤上。又摺人形怨家姓名可書也。觀修寺仁濟口雲。小土器二重(下器為受灰也)盛三類形。又上置土器。燒時三土器開立置。以箸筴人形。誦咒燒之。一土器受灰。次天。次地。作法如先。燒畢以二器重灰器上置本處矣(云云)理性院雲。先取人形等。以咒加持七反燒之。人天地次第也。古天人地隨折可有用心事也。   私雲。三流說其次第是異也。可尋之。   問。弓箭等事如何。答。先本尊左右立弓箭大刀等ヨюгЁワ間弓箭太刀也。施主調送也。弓張立。箭倒立也(本尊右方)薄草子羽上立之。太刀抽鞘立也。本尊左也。或雲。勸修寺嚴覺鳥羽院御時。此法被修ンюЯ。弓⑥弦гШЁЪ立Уэンяг。院被御覽。故僧正(範俊)гэЪヵЛ立ЁロЬ敕定ヤэンэ。玄祕抄雲。嚴覺奉仕院御修法。承仕前行備物具之間。佛前太刀此圖定張立之。而院被仰承仕雲。弓弦гШЁЪ可立。故僧正хДЛЙЁЬ(云云)此為定說。或人說誤歟(又矢置爐邊祕妙與薄異也。薄抄爐左邊。矢羽向行者方置之前矢如今。羽向右方置之。玄祕同之)。   問。以桑弓葦矢置壇。射六方事如何。答。置壇上事如圖。射六方事爐前弓矢取上下四方射之。四方引幕射之。上方天井射立立。下方左機與禮盤之間射之。六筋射一筋殘具弓置之(云云)其射散矢伴僧中隨使取集入爐中燒也。報恩院僧正御房被修此法時。光賢僧都取集燒爐。葦矢六寸許紙⑥羽гДтЪЁэ⑥ЛワЬロЗЮэ。弓一尺二寸許可作之。射散矢承仕可作加(矣)理性院流射之由ЁЪ其矢取置機。實不放射也。又後時此矢用也。當流每作加之。但所殘矢未定何(矣)澤抄弓一尺二寸。矢五六寸(云云)結願時射弓之後順匝。弓箭七具並脅機弓矢等。於爐中燒之。祕密抄雲。投三類形於爐。其上三矢射畢後。東西南北天地射之。是祕說也(云云)問。大小結乳木用何物耶。答。葦矢гユЪ為乳木也。其長息災調伏隨法可定寸法歟。澤抄長四寸八指也(云云)西南院之二十一乳木許矢гワЪ用之。百八ггロЗЁЪ用之歟。寶地院之說二十一乳木葦гロЗЁЪ用之。百八餘木被用ンэ。理性院次第奧雲。此法異也。常調伏法以葦為乳木。長四寸(云云)澤抄雲。付息災行時不用葦矢。只例乳木也(云云)。   問。結線事如何。答。如次第記。結線時六口中隨宜。以兩手③ЮЯЁЪ入中引結。結時誦本尊佉知佉知咒。一結一咒。百八反結之。薄草長三尺五寸(云云)百八結不足故。今來四尺五寸Зю事。太珠數緒⑥ЬЮэвфЯыюЮэ。右ыэЪ左ヤ③Зю也。二十一筋⑥ыэЪ紙裹左脅機端置也。結線時至承仕取之。結線伴僧前機置之。次時如本置護摩壇脅凡。又臨其期置結線前機。如先七日三時皆如此也。西南御口雲。故報恩院僧正御房被修此法時。開白許置護摩壇脅機。承仕臨結線時。取此置伴僧前機。七日間不返。置在伴僧機也。近來用此說也。澤抄雲。散念誦誦六字咒時。阿闍梨自所變一結三時十五結也。但結願八結。七箇日百八結也(云云)授心抄上雲。番僧中知法之輩一人。結線役可勤仕之。結線者白糸вбэУю⑥六尺五寸若五尺。若施主身長用之。左в糸ыэЪ六字咒百返念誦一結。又百返念誦一結。如此千返十結。百返百結之後。施主與之。施主護用之(云云)。   私雲。澤抄返數最少。授心遍數最多。一七箇日之間難結耶。一反一結。百八返百八結宜歟。三尺五寸百八結難。五尺許可用之歟。今次第雲。行筋七筋也。今十四筋縒時誦本尊咒縒之也(云云)報恩院雲。此由見儀軌文歟。近來必不定十四筋歟儀軌雲。用線法白線十四條為一繩。七為一片。兩片十四條。右合為繩。三尺五寸為法。師以三尺五寸為百結。其線不足以四五尺亦得也(文)。   驗記雲。以五色線作索。誦六字咒直言。一座七反誦一咒一結。誦咒合三十六結咒。咒了採結線繫其甲頸(文)。   私雲。儀軌右合。今口傳左合。相違可尋之。又結線白線糸用之。   問。解線事如何。答。御口決雲。近來不用此作法。結願雲。後結線入裹紙中。左右端中折合。以紙捻上下二處щиЪ入折櫃。居折敷。送施主許也。理性院雲。若長日修此法。七日一筋可結歟。悉地成就之後解之(云云)又雲。結線送施主許。守令懸持也(云云)。   問。燒三類形事何時耶。答。護摩了未置鈴杵以前燒之(云云)。 次芥子(是加持物也)次以桑弓蘆矢射六方東西南北上下次第也。下方爐中。上方天井射也。矢六拾取如本脅機置之(云云)問。伴僧讀經作法答。振鈴以後六口俱讀經。其音色加持經者讀法花經(矣)護摩間(本尊段已後歟)六口皆誦咒。六口各別誦六觀咒。但其中結線一人誦本尊咒結線。其分託傍人。自分咒令滿人也。誦咒事念誦未必出聲也。理性院流六口中三人讀經。三人誦大首咒也。此誦咒人中結線歟。   問。御加持作法如何。答。御口決雲。如常時六字真言問。護摩壇撅用箭事奈。答。當流以常大矢立橛穴引五色。鳥居又用矢。鳥居引五色гワУю羽本ЯсЬиЮэ。理性院仁和寺常橛立其側並立矢也。澤抄橛鳥居料矢Лч。佛邊立矢ロэсУ(云云)。   問。曼荼羅圖今所用何耶。答。御口決雲。曼荼羅當流所用觀宿傳也。次第如注之。觀宿尊師御弟子。貞觀寺次第此相傳歟。其後鏡等千心被圖加(云云)明仙圖為才覺被出之歟。明仙僧綱補任等不見歟。或說雲。天台二會講師。餘慶僧正師也。但真言師不見(云云)又雲明詮人ヤэ。元興寺法宗三會已講元律師次僧都隱者也。此真言師不見(云云)澤抄雲。六觀音觀宿僧都逆置之。明詮僧都順置之(云云)問。前置二明王。中間安圓鏡。有何故乎。答。御口決雲。降三世降天魔。軍荼利降地魔。大威德伏人魔。金剛藥叉伏鬼魔。不動通降伏四魔。之中世間怨家咒咀怨念專在人。故安大威德為令伏彼也。總伏四魔。不動伏人魔。故總別並舉也。次安圓鏡者。鏡殊等中作障難。魔鬼等實形現鏡中。故不能作障難。故瑜祇中正觀音三形用圓鏡。可悉之。   問。圓鏡左右有六箇。小月輪何物耶。答。委在口傳。畫咒咀神等也(云云)御口決雲。...........也。...者。...........也...者。金峰山也。餘三月輪無名者。御口決雲。山尾河尾奧深等也。故僧正雲。餘三天形ワШб等三神影像歟。或難雲。若影像可圖鏡中。既不爾非影像也。故僧正被諾(矣)西南御口雲。殘三天形施主氏神ヨиЗЮ阿闍梨本處鎮守也。此三神隨施主依阿闍梨其神不定故不指其名也(云云)座以泥作藥叉形歟。或抄雲。本尊曼荼羅有多種。一者醍醐方。中尊一字金輪周匝安觀音形像。持物未知本說。法成寺被造六觀音剋。仁海律師進勘文雲。依先師所傳注進之(云云)其文可尋之。貞觀寺經藏有種子曼荼羅。中央.字。從前右匝.....六字也。見聖千馬十准加種子。但馬頭種子.。是.歟。台藏馬頭種子..。故成尊僧都自以貞觀寺本所寫本一紙有種子七字。先年勝覺僧正壇所見彼。更無不動大威德月輪天等像。二者或人所持圓曼荼羅。中央書正觀音種子。周匝有台藏蓮華部諸尊種子。三者古六字次第三五大明王為本尊。懸五大尊像(云云)四者又古次第雲。以焰曼德迦明王為本尊(云云)五者山前唐院有曼荼羅。影雲六字天王。其中尊六臂立像。左右第一手作印(或六字代返閉。云云)今四年持物如本圖。鳥羽院又六像是也(云云)。   私雲。此抄有圖像。中央月輪安金輪迴六箇月輪。安六觀音。左右安不動大威德。前有圓鏡。迴此鏡有六箇天形。皆合掌也。上有蓋。蓋左右各有一箇飛天也。但.字玄祕薄草子文如此。常喜院圖像抄又無空點。或雲。玄祕以朱書空點也。又理性院次第圖之。貞觀寺僧正傳六箇飛天乘雲。 T79041201.GIF 此圓曼荼羅小野僧正被圖之。貞觀寺僧正中央金。六觀音。圍繞只種子許也。私雲。六箇二箇飛天多少可尋之。 六字明王像 T79041202.GIF 問。今此四法本誓中何耶。答。小集雲。四法中調伏。本誓中咒咀也。仁錄入四法中如先。今次第護摩息災調伏行之。範俊僧正唯調伏行之。三寶院權僧正御房調伏息災隨時行之(云云)又小野僧正於東北院息災被行之。大理趣房手替(云云)又已發調伏。未發息災(云云)權僧正御房御物語雲。文德天皇御宇水尾天皇春宮時。天皇御腦敕雲。今度命難存。可有讓位。而春宮幼稚(八歲ЬЮэ)惟高親王成長。以件親王可有讓位歟(云云)於時貞觀寺僧正為春宮御持僧。勤修六字法之間。春宮御即位如本意。如支度法驗揭焉也。金輪為本尊。其後樣也。殊勝祕密之習也(云云)觀宿大僧都(貞觀座主東大寺別當也)貞觀寺入壇資。惠宿僧都(貞觀寺別當也)觀順弟子也。一長者大和國人也。又尊師入壇弟子也。   真雅 源仁 聖寶 觀賢   惠宿 觀宿   問。已發未發者何別耶。答。或雲。已發怨家等顯時也。未發時者怨家等未顯現。兼推量ЁЮЬЁЪロ子иЙワЯ修也。   私雲。凡調伏法或怨親平等觀。或五大無礙觀可作之也。   澤抄雲。師說雲。以鉤召印怨家成五大無礙觀(云云)即想。法性內五與世界外五大無二無別也。法界五大與自身五大無二無別。故法界即自身。自身即法界也(無礙故安鉤召歟)問。此法供修時可用結線耶。答。西南記雲。供時用否不任意。又結線伴僧一人無時阿闍梨散念誦之終結之(云云)今次第阿闍梨自作讀經前可作之歟。結線讀經大金一字列之或人記雲。若護摩若供時散念誦之時阿闍梨自可結之。若時了於下座結之。或於高座上片端令取施主給之(云云)是古體之事也。不可然(云云)問。此法藥種何物耶。答。建長中大宮院御產。報恩院僧正於時法印。兩度參勤之時。藥種鐵末昌蒲鹽鹹ヨгь。此五種和合柳杓ЗヱёЪ供之也。仁濟口雲。本尊段加持物。鐵末用之。藥種鐵末判鹹昌[J/補]五種和合。柳ロёьхワ酌爐中ヱию也(云云)當流說同也。但加持物黑芥子。常喜院雲。調伏加持物。蔓菁或芥子(文)授心抄雲。此法鬼臼鬼箭布子射摩藥種用之。次安息香名香用之。深可祕之(云云)問。六觀音印言何等耶。答。聖觀音。唵阿嚕力迦莎賀。千手八葉印。唵縛日羅達磨紇哩。   如意輪。二手外縛。二風寶形。二水蓮花葉。二地端交立。二空並立唵缽頭銘震跢摩底入縛拿吽。十一面。金剛合掌。互深交唵嚕雞入縛拿吉哩。准胝。二手內縛立合。二中指屈二頭指。附二中指上[}/即]。開二大指附二頭指之側。唵者禮至禮准胝莎呵。   馬頭。二手合掌。二頭指二無名指屈入掌。各相北普二大指微屈。勿著頭指。唵阿密栗都嗢婆縛吽頗吒莎呵。   問。小野流勤仕六字法人誰耶。答。   小野僧正仁海。後冷泉院御時息災修之。   三寶院權僧正。白川院御時又息災被修之。 報恩院僧正。大宮院御產兩度勤仕之。   蓮藏院僧正實深。東二條院御產御勤仕之。   寶池院僧正定濟。又後御產勤仕之(文安七年九月)西南院法印實勝。於皇后宮御所(土御門)御產御祈勤仕之(永仁四年十一月十四日)。   問。支度卷數何耶。   答。如遍知院支卷集。 祕鈔問答第八 聖觀音   問。何此尊名金剛眼耶。答。妙觀察智具五眼故歟。祕藏記雲。五眼高懸邪正不誤(云云)。   問。種子三形何耶。答。如次第。妙抄雲。種子.。三摩蓮花。或獨古(云云)薄雲。種子.。三形(如次第出)寶心傳同薄。宗命傳種同。三未敷蓮(赤色。師說以獨古為莖)又說。種.。三八葉蓮花(云云)。   私雲。.字為種子。依觀行儀軌。.字為種子依念誦儀軌也。   御口決雲。觀音彌陀因果別故。以來敷蓮表在纏義。初割是漸令開敷本有心蓮之義也。   私雲。左手持未敷蓮。右手作開花勢。約左所持未敷蓮。約右手開花勢雲初割蓮花歟。又左手未敷蓮表眾生本有佛性。右手開花觀音開示之義也。故祕鍵雲。以一道清淨妙蓮不深開示眾生(云云)。   問。今道場觀依何說耶。答。私雲。今觀依念誦儀軌。薄草子觀依觀行儀軌也(石山觀同之)。   澤抄雲。行儀二樣。一依觀行儀軌別行也。一依念誦儀軌大法也(云云)。   問。本尊加持印言如何。答。蓮華部心印言。此印言出諸軌中。聖觀自在軌一印念誦如次第出也。說心陀羅尼經中但出言。無.並..句。又大悲成就軌中加...除.字。降三世軌中四字除之。御記雲。諸軌中.字有無不定也。.字無頭而加.畫。此事委可習之。祕中祕也。三部心三咒皆有.字。其由緒可習之。.字不加之。諸軌或祕密之歟(云云)又印言(法菩薩印)此印言觀自在妙音印法出之。薄草子雲。金雲。祕印(云云)。   私雲。金寶抄中不出此印。妙抄有此句。彼妙抄雲金也。又印(觀音段印)左蓮花拳。以右金拳風開之。其故如次第記之。或雲。風於空中得自在。故表觀自在義也。   又印言加五佛種子者。各具五智之意也。   問。此尊散念誦用大威德訶利帝咒有何故耶。答。大威德阿彌陀所變故。觀音彌陀一體故用之歟。   問。種三形本說依憑何耶。答。十卷抄(心覺)雲種子多說。.(聖觀音軌).(胎惟謹軌).(胎青龍軌).(胎八葉院).(同觀音院).(金剛界)三昧耶形異說。初割蓮(觀自在院)法注印(八葉院觀音)開敷蓮華(文殊院觀音)白拂(釋迦院觀音)獨古(金剛界圖。但開蓮上橫三□檢□椸□□襏□□橖□z□飾□□□□□□禊□褸□□□導餺□□□□□□□□□□□□□□□□櫸□樇□□禜□稓j□□□□裀□□□□饋□□□□北□□□諑視兜馜□□□□□□□□□診□觙□□□慄□﹛慼慼慼慼﹛慼慼慼慼慼慼慼慼敷[讀奊□槶□□□□□枯□□□櫸□稓﹛熨□□旅□□□□□□□□飽慼摯X騖飀□櫸□荅娓﹛慼慼慼慼慼慼慼敵z□□□視兜饕□□□□□□餽娀檢□□□﹛憐銵慼慼慼慼慼慼慼慼慼慼憫芋慼慼播[□□□□逆□婁□□﹛慼摯□□□訧□□磊椹□□ 問。四法本誓中何耶。答。小集四法中敬愛。本誓中除病也。仁緣息災敬愛出之。本誓中除病滅罪產生出之。   問。護摩本尊段印明如何。答。自加持。蓮華部心印明召請(同印。大指召之)諸供物。加持物(同明)撥遣(准召請)。 石山說 T79041401.GIF 成就院 T79041402.GIF 千手法   問。此尊種三等何耶。答。如次第出之也。諸流同金寶三。種子.。三形缽(云云)七卷抄.字或.字。三形紅色蓮花(取意)諸流大旨開蓮也。   問。正觀音既初割蓮。千手何開蓮耶。答。正觀音初割望彌陀果德故。千手八葉對餘觀音故。所變身中以千手為王。故雲。莊嚴經雲。歸命蓮花王大悲觀世音(文)或又從初割蓮花生開蓮。如正觀音本身生千手化身。故例如花嚴譬乳(矣)木幡記雲。千手以三摩耶形為習也。四十八手持物隨所求用之。若產生時以蓮花為三形。花實相並表母子共安穩(餘准之)此先師理性院行嚴法印說也。又蓮花上如意寶珠為三形者。如意隨眾生願出生萬物。故不用別別三形。只以如意寶珠為三形。甚深習也(云云)報恩院御記雲。又私案雲。千手三形蓮上寶蓮本有理性。是得自性清淨也。此自性上具萬德義也。仍蓮上置寶也。寶表萬德也。千手能滿萬願。觀音至極千手雲是意也(云云)。   私雲。以四十手持物配四種法事至下可知之。   問。觀中具面(文)依何經軌耶答。經軌說不同。百數無一准。千光眼經·攝無礙經中出十面五百面。千手經·千臂經·姥陀羅尼經中說一面。祕藏記高尾曼荼羅二十七面也。今依此說歟。又三十一面三十面五十面說有之。理性院(寶)次第雲。頂上有二十五面(云云)表化二十五有歟。又御記雲。命雲。千手非啻具足千手眼。又令具足千頭千足給也。此事被知哉(云云)不知及之由答申。命雲。令雲今度佈施可授申也。於千頭千足者。人皆不知本說。不出證據。而甚隱密證據也。其證者千手軌也(不空譯大師請來)件軌所云千手陀羅尼少異常也。其中一句雲。ДロХьЁロг翻雲千舌。ДロХьгяУч雲千足。ДロДь室羅灑(二引)也千頭義也。是隨分隱密事也。公顯僧正之千手供養之時。常令具千頭千足給之。此由雖令釋更不出其故。聞者成不審(云云)又命雲。千手利他。千足自利。可思之(云云)又雲。宣陽門院御院夢想雲。故淨土寺二品語申之。此間有所勞氣。御本尊千手可令祈申御(云云)。   件御本尊大師御筆也。以上三種子書之。中央.。右..以下千手陀羅尼書之(梵字)是故法皇御本尊也(云云)。   始行日件御本尊被奉渡了。御手替令勤仕乎(已上)。   私雲。此御記初破損。殘所書乎。故遍知院僧正御房被仰下御手替報恩院御勤仕之。   問。千手各持三摩耶(文)現流布像四十手。相違如何。答。千眼經雲。得二十五三昧斷二十五有。一有當配。四十目合為千手千眼(文)此意以千手配二十五有時。一有各四十手。而現圖像四十手南浮分。故是四十手也。問。若爾或四十一手。或四十二手。或四十三手不同有之如何。答。四十手者約所持物。不依手數也。以兩手合掌。合掌一手故。寶缽化佛手又爾也。問。以四十手所持三形配四種法方如何。答。千光眼經雲。准今略說四十手法。其四十手今分為五。一如來部。二金剛部。三摩尼部。四蓮華部。五羯嚕摩部。一部之中各配八手(合為四十)其五部中亦有五法。以何為五。一息災法。用佛部尊。所以有化佛手·□索手·施無畏手·白拂手·慢排手·鉞斧手·戟槊手·揚柳手(是為八法)二調伏法。用金剛部尊。是故有跋折羅手(三古金剛)金剛杵手(獨古金剛)寶劍手·宮殿手·金輪手·寶缽手·日摩尼手·月摩尼手(是為八法)三增益法。用摩尼部。是故有如意珠手·寶弓手·經手·白蓮手·青蓮手·寶鐸手·紫蓮手·[J/補]埵手(是為八法)四敬愛法。用蓮花部。所以有蓮花手·合掌手·寶鏡手·寶印手·玉環手·胡瓶手·軍持手·紅蓮花手·錫杖手(是為八法)五鉤召法。用羯磨部。所以有鐵鉤手·頂上化佛手·數珠千寶螺手·寶箭手·寶篋手·髑髏手·五色雲手(是為八法)隨其所欲無不成辨(云云)。   私雲。四十手持物雖別物言之。可攝開敷蓮三摩耶形。故雲。一切如來皆入此蓮花中合為一體也。一切如來者。五部諸尊故。若依淺略者一門中五部也。各具五智故。若依深密者普門五部。千手即大日故。同於四十手五部五種法配當爾。十二臂十八臂時又有爾耶。答。以廣從略。可爾配也。   問。本尊加持印言如何。答。根本印(蓮花五古印)御口決雲。此印雲九峰(文)又雲[J/補]陀落山印。此印彼山形也。彼山有九峰。中央一峰也。二火合立九中峰。八指頭為八峰也。木幡記雲。三部各有五古印之中。今印蓮花部五古印。故雲蓮花五古印也。[J/補]陀落山九峰形也。九峰中中嶽有觀音也。又二中立合作蓮花形。故雲蓮花部五古印。九峰又不說印。儀軌中印言俱出之。然印用彼。陀羅尼用經所說也。儀軌所說文句大異也。經說陀羅尼功能雲。一宿滿五反。除滅身中百千萬億劫生死重罪(文)御口決雲。一宿五反者。故僧正說雲。誦陀羅尼一度誦五反之事也。雖有多說此義宜歟。勸修寺理明房儀雲。毛詩中宿者誠也(云云)意至誠心誦五反也(云云)。   私雲。一有專誠之義也。或又一心之義也。御口決雲。此義神妙也。彼經下文雲。誦持大悲神咒者。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者無得名為大悲心陀羅尼也。唯除不善。除不至誠(文)今儀順除不至誠雲文(矣)。   毛詩事非無然自義。清水寺定深抄雲。有立宿者致誠名也。毛詩一雲。宿是定義故(云云)定深舉七師義中。智虛空藏以此義為佳(云云)常喜院抄雲。一宿者行法有六時。宿晝夜各三也。於此六時各誦五反亦成三十反。是故有三十種勝利。謂除十五惡死(屬夜三時)得十五善生也(屬晝三時)晝陽屬生。夜陰屬死。此咒有治死益生力。故晝夜定宿勸誦持也(云云)又御記雲。命雲。一宿五反事打任一宿一宿也。今度一時五反可滿也(云云)。   私雲。命者遍知院僧正教命也。   印言御記雲。可此印諸觀音印也。又總印也。蓮花部三昧耶印八葉印。可思之。言為千手真言事。只以口傳習來也。諸家真言集中。千手小咒出之。寬信真言集見青龍軌(云云)而全不見如何。惠付阿闍梨出妙香印法。此又未分明(云云)金寶抄雲。小咒出青頸觀音儀軌。可見之。大谷傳也(云云)此真言用八葉印。理趣房傳也。常人所用陀羅尼出世間流布千手經(云云)又印言說處何耶。   問。散念誦本尊後舉正觀音。本跡次第相違歟。故薄草子正觀音本尊次第也如何。答。薄草子觀音部次第。散念誦不盡六觀音(本身)白衣(部母)馬頭(結界)此三種加用故。後化身五種觀音法正觀音本身。咒ヤтУ次誦之。今次第諸觀音法皆加用六觀音故。為相違六觀音後舉之也。又千手雖所變身。當本尊故六觀之前舉歟。例如正念誦舉當本尊。散念誦舉大日也。問。用加梨底言。有何故耶。多聞吉祥又爾。答。   問。召請結界等何。答。如先薄雲。字輪觀。五大。或.。 石山字輪觀 T79041601.GIF 問。護摩本尊段印言何。答。自加持印根本印。小咒。召請。同印。以古大指召之。諸供物加持。同咒。撥遣准召請(矣)。   問。今尊四法本誓中何耶。答。小集中四種法中不出之。本誓中產生除滅所望舉之。仁祿中四法中息災敬愛列之。本誓之中滅罪產生出之。妙抄中除災產生舉之。今次第就息災敬愛修之。薄草子所望除災產生修之(云云)妙抄息災除病敬愛行之。   問。千手愛法如何。答。次第中如記之。遍知院御時被出之。埣中理性院有此習。大旨全同。但鴛鴦尾施主妻頸令懸之也。此時法種子.。三形寶珠。根本印。中指作寶形也(在口傳云云)根本印。二水二風交觀敬愛義也。謂男惠。女定也。定惠指交男女敬愛義也。中指寶觀之。男以女為寶。女以男為寶也。勸修寺習同之理性院寶心流記雲。加持物觀。此團丸供變成鴛鴦尾。入從本尊御口至蓮花臺成無量蓮。喻雲海從一一毛孔流出。供養虛空法界諸佛菩薩。便還來射拂男女增惡隔別厭菩提心。男女一體和合互起無二敬愛之心。加持物本尊智惠也。仍調伏法ЮЬЯг以加持物怨家摧伏觀也。夫妻入身中相和合敬愛觀也。是最祕事也。根本印。二水二風交觀敬愛義也。男惠。女定也。定惠指交觀男女敬愛也。中指上寶觀也。男為女寶。女為男寶也。讚岐院奉為皇嘉門院不和之時法務御房令修之。予為御手替。於時相承分傳上書副兩文所奉傳受也。又樣。種子.。三形隨所求調伏。劍增益如意寶珠祕印。二手虛合。二大二小開立。二中指端少開。如來敷蓮花。用愛深王。唵摩訶羅誠真言末縛曰羅達摩.加讀也。部主愛深王。諸尊六觀音(已上)敬愛法小野良勝阿闍梨傳也(云云)。   勸修寺流用此記金同。但加持物觀射拂男增惡隔別厭離菩提心(云云)聊不審。菩提三字誤歟。應雲射拂男女憎惡隔別厭離之心也。夫男女敬愛之心雖遠菩提心豈射拂同闡提耶。   馬頭法   問。此尊種三形如何。答。如次第出(矣)妙抄雲。種.又.三摩白馬頭(云云)勸修寺說同之。但雲三形馬首也。理性院同今次第。但三形之白馬頭也。或抄.為種子。常喜院抄雲碧馬頭也。成就院抄種子.或.或.。三形白馬頭(云云)澤雲。.白馬頭小野黑馬頭用之(云云)薄雲。三形白馬頭。御口之白馬者葦毛頭也。此馬力施故為今尊三形也(云云)。   問。尊形如何。答。觀三面二臂忿怒形(文)石山說同之。理性院宗命傳雲。身色肉色。首有白馬(二手四手八手)今付四臂。前二手結本馬口密印。右第二手持三古鉤。左第二手持未敷蓮華。頭髮張青有三面。安頭上各戴天冠(文)(寶心三面二辟也)常喜院抄雲。馬頭明王具四面八臂。面皆忿怒形也。頂上各戴天冠。左右二手結根本。馬口印。右第一手執□□□□椸□□穇□□逆□□□□穇□□蜱f¥禤耦珵□□雥□□¥□耦鋤□潧□句禦珵□□憛慼慼慼礡慼慼L□□□□嫨□¥□□□□□□□□□□□□苤□¥嶡□□□□嫨□徇嫦鋦□□雥□□□敷□嫥□懧煄慼慝□□璧嫩□□莧娞□□艩□孱□¥□□□□¥禤耦珵□□□□耦珵□□□耦珵□□§嶡楚潸|吥□呣¥□鋤蘆珵□韞訞。一手執珠數。一手執索(文)胎藏圖四臂結印立右足也。左趺翻向外也。後本一面四臂。二手結印。右手持三古鉤。右手持未開蓮華(文)御記雲。手辟不同事。二臂(不空□索經也。第九小野僧正注進宇治殿馬頭一卷軌。五佛頂經第一)四面二臂(集經第六)一面四臂(授記經大原後本)二面八臂(八字文珠軌)四面八臂(當尊三卷軌)三面四臂(攝無礙經)三面二臂(大原圓圖)三面六臂(觀音集圓堂。云云)。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答。初印言印馬頭。二卷儀軌青龍玄法等軌出。言出台藏軌。印文爾也。第二印言印依一切軌歟。但軌文外縛也。言護摩儀軌台藏儀軌等說歟。   問。石山延命院等俱初印用第二言。何今不爾乎。答。御記雲。別次第三印言並用之。回一雙之印言不違本說次第歟。石山延命院等既此印此言合如薄草子被用之。於當流者可仰信也。問。合說之本文如何。答。無量壽儀軌如意輪軌二本(不空寶思惟)此等合軌說之也(云云)澤抄雲。二箇印處如今第一第二加持用之。但第二外縛立大指。為祕印(云云)儀軌說也。彼次第初名根本印。第二名心印也。第三印出十一面軌也。智勝傳雲。頭指頭通合著之。大指並立。與中指相去二寸許。馬頭口也。二小指外豎合也(云云)。   私雲。今傳他門傳二小指內外不同也。智證傳似外法中師子王印歟(第三言說處何。又第印名持毒有何故耶)理性院次第(宗)出別印言。又印金剛縛。進力屈如鉤......。成就院抄又出別印處。不空□索經雲。馬頭觀音印(虛合二風指屈入掌中令背相著。二大拇指並伸二頭指中[}/即] 上下)真言。唵(一)度嚕(二)跢嚕拿(三)缽頭(二合)未(四)弭暮祇(風曳反舒五)。此印三昧於諸法中最為奇勝(文)御口決雲。結界如餘觀音馬頭(自結界)二卷軌可用降三世見。   問。結界字輪觀何乎。答。薄雲。五大(云云)。 石山字輪觀圖 T79041701.GIF 問。護摩本尊段印言何。答。自加持(第一印馬口印)小咒。召請。同印。二大指召之。諸供物。加持物。同咒。撥遣(准召請矣)。   問。此尊四法本誓中何耶。答。小集四法中不出之。本誓中滅罪舉之。仁錄四法中息災舉之。本誓中不出之。今次第息災調伏行之。澤抄息災行之。小野說調伏(云云)。 十一面   問。此尊種子三形等何等耶。答。如次第出之。妙抄雲。種子.。又.。三摩軍持(云云)勸修寺種.或.。三形同前理性院寶心傳如今次第。宗命傳種子.也。成就院雲。種子.或.。三形軍持或開敷蓮花(云云)御口決雲。軍持者寶瓶也。軍持中有悲水(甘露水也)。   或雲。軍持者無口瓶(云云)。   私雲。勸修無小口瓶圖。仁和抄中如常水瓶圖之(有小口也)。   問。觀中尊像四臂十一面(云云)爾者面手等有異說耶。答。有御記雲二臂(面數不出之。集經第二)二臂十二面(玄奘經東寺也。佛像集經第四。此像左持澡雖瓶蓮花非掌手洗也)四臂十二面(軌上七集東寺寶藏圖)四臂十一面(高尾曼荼羅)已上皆如來面足也。或問雲。不空玄奘等經加本圖十二面也。何雲十一面哉。答。本面真實面也。十一面方便面也。示權實故本面現十一面也(云云)十一面神咒心經義疏雲。若合本面應十一面。而十一面是方便面也。本體常面是真實面也。或人義依此疏文歟。但愚考未檢見彼疏正文也。名號既十一面也。何有十二面乎。之間諸人最前致此問。以今疏文會釋之。尤大切也。高尾曼荼羅十一面彌可仰信(云云)今次第媔部C十一面經加本面為十一面。千光眼經本面外有十一面(云云)。   私雲。十一面經(文)今如次第。千光眼雲。頂有十一面。當前三面作菩薩相。右邊三面白牙出上相也。左邊三面忿怒相也。當後一面暴笑相也。頂上一面如來相也。菩薩本面而有三目(文)十一面經雲。作十一頭四臂。雖似加本面說頂上十一面之文還同。千光眼二經同。大面外存十一面也。千光眼經雲。頂上有十一面。是實義也。何雲二經不同乎。恐誤歟。問。本面三目相違如何。答。御記雲。面有三目者。千光眼經文千手像事也。十一面三目像經軌圖像不見也。今眼經文引之。只為面數准例也(云云)。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答。初根本印言。印十一面像軌中即說之。言同軌上捲出之。但今真言五六行許有歸命等句。御口決雲。或歸命句漢語舉之。玄奘等譯十一面神咒心經也。小野習也。非當流傳也。三卷儀軌不空譯也。又印言勸修寺前印用此言。澤抄出二箇印言。同今次第(矣)初印用小咒也。理性院寶心傳印外縛。中指立合用今言。宗命傳如今次第矣。成就院抄前根印又用此真言。此抄更出印言。檢可見。又寶心傳外縛。置頂上用......小咒。   問。召請結界等如何。答。召請結界等可准千手等。字輪觀。五大。又石山圖。 T79041801.GIF 問。護摩本尊段印言何。答。自加持。金剛合掌印置頂上。言大咒奧咒。召請。蓮華部心印明。諸供物加持物。小咒。撥遣(准召請)問。今尊四法本誓中何耶。答。小集四法本誓中俱不出此尊也。仁祿四法中息災舉。本誓中不出之。今次第息災行之。授心抄雲。十一面法者。天下發疫病之時。瘡發時。水幹不調時。鬥諍合戰勝負等。修此法者勝利揭焉(云云)。   (本雲)   以賴瑜御自筆本校合之本重授點了   文明十六年少[J/昏]九日寫也一交畢。   增上寺貞譽大僧正。   安永九子年十月二十七日。   大庵寺毫譽拜寫三十八歲。 祕鈔問答第八(鈔本第八終祕鈔第八之餘) 准胝法(密號最勝金剛)   問。今此菩薩六觀音攝不攝如何。答。小野流六觀音中指准胝除不空□索。餘流入不空□索除准胝歟問。不空□索觀音義兩流共許也。准胝攝觀音事不明。夫觀音皆頂上載本師阿彌陀佛。而今尊無此義(是一)觀音多分居蓮花部中。而准胝在遍知院(是二)又蓮花部真言皆或有缽都摩句。或有.字。而無之(是三)又蓮花部尊從極樂世界請之。而尊從阿迦尼吒天請之(是四)又觀音皆勸請等雲蓮花部中。而今雲如來部中(是五)又經軌等中不見觀音(是六)依此等義非觀音。何小野指觀音耶。答。木幡口決雲。小野僧正依摩訶止觀文入六觀音中(是一)又六字曼荼羅中央畫釋迦。迴畫六觀音之中有准胝(是二)御口決雲。胎藏八葉印中觀音種子用.字。今尊又.字為種子(是三)又莊嚴寶王經皆說觀音事。而彼經中准胝又有之(是四)又胎藏遍智印三角智印左大樂不空身(普賢延命)右七俱胝佛母(准胝)如次出生金剛部蓮花諸尊。所生既蓮花部觀音院尊也。能生豈非觀音攝耶。付中金剛手院能生既金剛薩多智身也。准胝豈非觀音體乎(是五)又私檢一文雲。金剛智譯准胝陀羅尼經奧題雲。准胝觀音經(文是六)又同譯六字神咒王儀軌雲。復說番作樣(乃至)若有人欲彼械伽鎖不安穩心者。以天番至心地番准胝觀音對(文是七)二文俱雲觀音。明鏡者歟。師主僧正御記雲。金智譯經奧題等。凡珍重珍重。在指掌。此事愚老之所見。及諸人傳未出此證。先德猶不可免管見之失歟。猶直千金也。珍重珍重。但至諸難者。實雖難遮。天台靈山聽眾。止觀文入之。觀宿尊師弟子曼荼羅列彼。付中經軌誠說分明。何強疑之。但至觀音戴本師等者。勢至等雖觀音部攝。不載本師。馬頭葉衣雖觀音其真言中無缽都摩句及.字。次至雲不居蓮花部者。八葉觀音居佛部中。文殊院虛空藏院觀音。豈蓮華部攝乎。又經雲觀音請極樂者。如意輪從[J/補]陀落請之。何必西方乎。次至勸請者。以胎藏十三大院攝三部之時。遍知院文殊等佛部攝故。雲如來部中也。又勸修寺蓮花部中諸薩埵(文)又經雲經軌不見者。金剛智譯經軌說分明也。如此成申疑非相違歟。又先年於伏見即成院。奉遇菩提院僧正行遍。事相教相讀話之次。申出金剛智經軌文時。彼僧正仰雲。准胝菩薩觀音攝不攝事。於仁和寺流古來異義。文理雖左右。未聞如此明證。即被書取畢。誠夫正預仁和酉〃賢哲之讚仰。寧非末世後代愚昧之龜鏡乎。   問。此尊種子三形如何。答。如次第出。妙抄雲。種子.。三形甲冑又五鈷(小野)或賢瓶(云云)石山種子.。三形甲胃(云云)理性院宗命傳。種子.。三形蓮花。寶心傳如今次第也。勸修寺傳。種子.或.。三形商伽(云云)成就院傳。種子.或.又.。三形賢瓶或甲冑又蓮花(云云)澤抄。種子.。三如今次第也。次第媔部C無名書雲。小野僧正傳雲。種子.。三形三古或甲冑。大師御筆記雲。種子.。三賢瓶(云云)御口決雲。賢瓶者瓶有多種。寶瓶賢瓶水瓶胡瓶軍持等也。所謂賢瓶常花瓶。以綵帛成莊嚴也。胡瓶是瓶頸外有取柄並小口。小口作龍頭等歟。寶瓶通名歟。水瓶如常。軍持常水瓶無小口也。   問。三教指歸下出聲聞僧所持雲。破口軍持(文)常水瓶(見)何。答。彼指歸勝本破口瓦瓶(云云)。   問。勸請發願句何乎。答。如下出之。理性院次第雲。准胝佛此摩訶薩。如來部中諸聖眾(云云)澤抄雲。上句如今次第。下句雲。如來部中諸尊聖眾。彼抄堨I雲。六觀音列行蓮花部中。只別行如來部中。私雲。小野專列六觀音可雲蓮華部乎。廣澤未必六觀音攝歟。今勸請恐似反逆歟。故勸修寺次第雲。本尊界會觀世音蓮花部眾諸薩埵(文)。   問。道場觀依何經軌乎。答。於此尊有金剛智所譯經軌中軌文也。金智念誦法門雲。其像作黃白色種種莊嚴。其身腰下著白衣衣上有花。又身著輕羅綿神天衣。以緩帶繫腰。朝霞絡身。其手腕以白螺為釧。其臂上釧七寶莊嚴。一一手上著指環。都十八臂(手臂持物如次第)菩薩下作水池。二龍王共扶蓮華莖。於蓮華上安准胝菩薩。其像周圓安光明光焰。其像作憐愍眼看○(文)不空念誦儀軌雲。其像面有三目十八臂。上二手作說法相。右第二手作施無畏。第三手執劍。第四手持寶鬘。第五手掌俱緣果。第六手持鉞文。第七手執鉤。第八手執金剛杵。第九手持念珠。左第二手執如意寶幢。第三持開敷蓮華。第四手軍持。第五手□索。第六手持輪。第七手商佉。第八手賢瓶。第九手般若筴問。觀中上二手作說法相。何印相乎答。仁王般若念誦法雲。作說法印。以大拇指押無明指頭。餘師舒之。   問。持物中微若布羅迦果並澡灌者何物乎。答。澤抄雲。口決雲。孔雀明王所持俱緣果也(云云)御記雲。不空軌俱緣果(云云)此果有沙汰。但別次第石留(云云)十卷抄(有圖像)雲。漢言子滿果。不空本朝緣果(云云)私雲。孔雀明王所持俱緣果吉祥果俱有。彼吉祥果是石留俱緣果何石留乎。況彼口決雲。俱緣果是毒。吉祥果即藥也(云云)今見不空軌。俱緣果(云云)理性院孔雀所持雲俱緣果也。愚安雲。金軌微若布羅果此間無(云云)若石留何唐國無。不空雲俱緣果。可非孔雀所持俱緣果。故知非吉祥俱緣別果也。恐古德誤。或孔雀所持雲俱緣果。或雲吉祥果歟。又朝緣果者。朝字誤歟。第四手澡灌者。記雲。別次第雲水瓶。又雲手洗。異說也(云云)私雲。不空□索心咒王經雲。下手執持澡瓶(文)准此文者。澡灌者水瓶歟。彼法道場觀水瓶(云云)又第四手數珠。不空軌雲寶鬘。第九手寶鬘。不軌雲數珠也。今次第金智軌也。   問。兩四臂等文。手臂不同有何所表乎。答。念誦法門雲。若求不二法門者應觀兩臂。若求四無量通觀四臂。若求六通者當觀六臂。若求八聖道當觀八臂。若求十波羅蜜圓滿十地者應觀十臂。若求如來普通廣地應觀十二臂。若求十八不共法者觀十八臂。即如畫像法觀也。若求三十二相當觀三十二臂。若求八萬四千法門者應觀八十四臂(文)私雲。隨眾生所求雖手臂不同。為本尊是可十八臂故。雲即如畫像法觀。可思之。依之諸流道場觀中。觀十八臂像。金剛智不空兩軌俱出十八臂畫像歟。但不空軌中三摩耶形舉商佉歟。勸修寺流道場依不空軌出商佉。   問。召請結界何等印言乎。答。今次第不出之。理性院寶次第雲。召請大鉤召印明用之。但真言末......誦加之。想法界宮阿迦尼吒天毘盧遮那自性眷屬眾會中坐給。准胝佛母並奉勸請。辟除結界不動又產生祈請時烏瑟沙摩。二手作蓮華拳。左安腰。右加持五處。......(云云)澤抄雲。迎請印言(內縛三古印二大來去)唵左隸祖隸准胝壹醯曳醯薄伽縛底..。避除印言(左右以大指押地水風甲。立合火頭即成。以印旋身三匝)。唵俱嚕悼那□榃□□□□餖□□□□□□□□□□□六零饉飀□□□□□□□□槄椸□奮□□□□□□□□□□□□□社楎□□□□□□□□□□葉□□□□□駧□□□□□□□□□□□□□□□襼□□□□□□□□□□襼□□  問。本尊讚何等乎。答。儀軌有讚不用之(云云)御記雲。小讚出梵字軌。寬信法務用之歟。大讚出不空軌。廣博故不用之(云云)。   問。禮佛句何乎。答。次第下出之。理性院雲。..............。或南無准胝佛母摩訶薩。勸修寺雲。南無阿利耶母陀婆哦縛底。   問。本尊加持印言如何。答。初印三古杵印。今次第媔部C金雲。祕印外五古(云云)無名抄雲。石山內供記雲。弘法大師御傳雲。准胝根本印三古(云云)無抄雲本師御傳三古印。然者少開二頭一變許不可付中指歟。又雖不說准義可知也(文)澤抄雲。本尊內三古。但師說開二空著風側。以二風付二火。是名身印。小咒用初加...也(云云)理性院勸修寺次第印相同澤抄也。金剛智軌雲。先以二手小指二無名指相叉入掌。二中指直豎。頭指者二頭指頭附二中指上節側。二大指各附二頭指側(文)私雲。澤抄理性院印相葉此軌文。此印未必三古印歟。今內五古印者。依大師傳歟。無抄義準可知(云云)依此文而作內三古歟。又此即內三古印。常三古杵左右二古頭著中古頭。故雲。澤抄雲內三古。理性院雲。口決雲。內三古印也(云云)善無畏大道場法中名隨身護身契因人獨部法號總攝二十五部大曼荼羅印。但彼印文二母指捻右手無明指中節(文)此文內三古印也。真言出金智不空日照等軌中。皆以同。此三經同本異譯歟。又無畏大道法中出之。   又印。金剛智軌雲。以二手向外相叉。二頭指二大母指並直豎即成(文)勸修寺口傳雲。外縛二頭指如蓮形。二大並立(云云)澤抄雲。外縛並二風。蓮形二空並立。名根本護身印。但師說內縛(云云)御記雲。印金智不空軌共出之。言出不空軌。印護菩薩印也。護菩薩准胝同體故同印也(云云)言澤抄用此咒。勸修寺此印用前大咒。但澤抄前印此小咒初加...用之。理性院如今次第(矣)。   問。正散誦何等言乎。答。如次第出之。理性院澤抄正念誦用大咒也。散念誦理性院雲。佛大本正延八孔易產梵帝炎訶大(云云)。   澤抄雲。佛眼大日本尊(小咒如常)正觀音白衣八字馬頭炎魔一字(云云)。   問。今散念誦釋迦烏瑟沙摩炎魔天何故乎。答。准胝釋迦化身故用本身明也。故無抄雲。准胝是釋迦如來所現也(云云)金智軌此尊結界出烏瑟沙摩故用彼言也。不動今所用故此言歟。獨行法雲。四部眾命欲終時。敕閻魔王增二十一年壽命(云云)此故誦炎魔王言也。又今次第埵麂くQ注之。   問。字輪觀何乎。答。薄草雲。字輪觀五大(云云)今次第媔部C石山別用之。金雲.等(云云)。 石山圖 T79042101.GIF 勸修寺圖 T79042102.GIF 金智軌雲。此唵字安月中。以左隸祖隸准胝莎縛訶字從前右旋次第周布輪緣(文)不空軌同之。   問。勸修寺圖契兩軌。石山圖似違軌乎。答。凡字輪觀有二說。一自身胸中觀如石山圖觀之。又於前一肘間觀之如勸修寺圖觀之。隨何觀於前迴故。兩說俱不違軌文而已。又金智軌雲。唵字門者。是流注不生滅。復於一切法為最勝義(不空雲。是二身義)左字門者。於一切法無行義(不空雲。不生不滅義)隸字門者。於一切法是無相義。祖字門者。於一切法是無起住義。隸字門者。於一切法是無好義(不空雲。無垢義)准胝門者。於一切法無等覺。低字門者。於一切法是無取捨義。莎縛字門者。於一切法是平等無言說義。訶字門者。於一切法是因寂靜無住涅槃義(文)。   私雲。兩軌字義如此。而石山字義門依何經軌乎。可尋決之。   問。伴僧並御加持咒何等乎。答。如次第出也。理性院同也。澤抄又同(矣)。   問。護摩作法如何。答。   部主段(以釋迦為部主。媔部C金雲。台藏大日。師說。馬頭正觀音)護摩抄雲。部主釋迦(自加持印明如台藏召請。同印。右頭召之。同咒)諸供物同咒撥遣(准召請)。   本尊段。護摩抄雲。諸供物咒(大咒奧咒.........)澤抄雲。本尊段以前身印並小咒一切用之(云云)私雲。身印者內三古印。小咒者大咒奧咒也。   諸尊段(三十七尊請之。護摩抄雲。能寂母加供之。今次第媔部C金雲。或六觀音。云云)澤抄雲。諸尊段。此尊佛部時。三十七尊請之。觀音部時。六觀音也。劍印各言用之(云云)。   問。此尊四法本誓中何乎。答。小集四法中不出之。本誓中延命舉之。仁錄四法中息災舉之。本誓中不出之。妙抄除災延命除病求兒修之。 牛黃加持事   問。付此尊有牛黃加持。其作法如何。答。如次第出之。但於牛黃加持獨在。理性院尊師御所持牛黃即有御院故。御產御祈必此法彼院家勤之。彼理性房法眼記雲。准胝若護摩若供之時。置佛前欲入時之時。神分前以三古或印誦軍荼利小咒加持牛黃如常。次本尊咒百反。次易產咒。次孔雀明王咒。次延命咒各七反。然後神分供養法等如常。若近產生期者。取生氣水(妊者生氣方)入淨瓦氣。以上真言等咒之。本尊咒千反許。但牛黃磨水之間。誦本尊咒並產生安穩真言(唵缽羅抳〃〃娑縛賀)以此水獻產者而令塗產門也。又說散念誦終一字真言前。取五古加持牛黃。不動慈救咒。准胝咒。延命咒。孔雀明王。易產。訶利帝六箇真言。各百反。每時可加持之。臨產氣分期者。取妊者生氣方井水入土器。磨手黃隨水加持。.字.字二字觀軍荼利小咒加持之。次以六箇真言各三百反加持之畢妊者產門令塗之。此二說中後說為吉。法則已前加持作法頗物怠歟。   問。聖寶僧村上御降誕之時行之(云云)年記如何。答。御口決雲。聖寶僧正延喜九年御入滅。而村上延長四年御降誕。年記已隔數迴。雖祖師記恐誤歟(云云)。   私雲。自延喜九年至延長四年十五年歟。   常喜院抄雲。尊師(聖寶僧正)天曆皇帝降誕之時加持之(云云)或雲。延喜二十二年(元辛酉)延長八年(元癸未)承平七年(元辛卯)天慶九年(元戊戌)村上帝天慶六年御降誕(云云)然則自尊師入滅延喜九年至天慶六年村上御降誕。隔三十四年也。又常喜院天慶皇帝者村上帝也。彼天曆是天慶次季也。此文誤歟。但祕抄所載者。被載常蓮房三卷抄歟。今文不違彼也。故知常蓮房誤歟。又或雲。彼御降誕之時。彼修求兒法。非牛黃加持法。理性院獨相承。餘流不知之。   問。牛黃加持本說何乎。答。常喜院抄雲。理雲。本文有許聞。不知何書未見及。但師師相傳口傳也(云云)予於伏見即成院。奉遇菩提院僧正行遍。事相教相事讀話之次。彼僧正雲。牛黃加持事。就准胝法依憑勘出。但彼尊經軌中雖有其文。依訶梨帝軌有得心合。設雖救彼文不得口傳。難得心者也(云云)。   問。用兩文知作法樣如何。答。私推雲。金剛智准胝經雲。若求子於彼葉上書此陀羅尼並畫童子。以紫綵裹之。念誦一千八反安著髮中即孕(文)(陀羅尼者大咒也)訶利帝母法雲。又法女人欲得男女者。月經後澡浴取黃牛乳母子同色者。揲乳一升置銀器中。以左手無名指攬乳。誦真言加持一千八十返。然後取服。至七日內則得有胎(文)依兩記者指此二文歟。   問。牛黃加持作法必付供護摩修法可此作法歟如何答。次第裹。全不可依修法。是則作法也。此事許行之。如法成其產期可行之。凡者作法全無風情。只磨牛黃以准胝真言加持之。咒師以牛黃與產人令塗產門也。但故實運僧都頗不被甘心(云云)又訶利底愛子成就法雲。又法若有難產者。加持牛蘇一百八反或二十一反。與產婦契及塗產門。必得易產(文)私雲。此文指掌。何懷疑殆。但加持真言訶利帝(小咒)歟。說小咒後有此文故。准胝軌彼尊真言有懷妊切故。以彼言加持牛黃。師資相承祕決歟。   或記雲。產生安穩真言。   唵缽羅羅抳〃〃〃〃娑婆呵。   唵砠縛曰羅欲濟娑婆呵。   本尊咒 .(無行).(無相).(無起住).(無收).(無等).(無取捨).(平等無等言說).(無因寂靜無住)。   百反許加持之(云云)。   加持事。先以吉裡〃〃〃真言加持水二十一反。次結印(如常三古)次摩彼灑摩也。摩之間以行手摩彼以左手咒遍。以千反為限(云云)真言根本真言也。以白地摩也(云云)如此後付產門(云云)或令吞(云云)此加持。故待賢門院御產時。故三寶院僧正勝覺度被仕之。必有效驗(云云)理性房又美福門院御產勤仕之(云云)。 又符事 T79042301.GIF (堮捅部C或人云。理性房雲。太元上佛陀羅尼經產生封我獨傳。三寶院僧正知之云云。私雲。件封若此歟。可尋之)。   以薄樣書此符極小書也。臨期令吞之。又以杵此符リШЪ。以其押臍字上上押之。三反若七反又二十一反(云云)人能能令教可令勤仕也。故待賢門院御產理性房勤仕之。件牛王加持一間籠居勤仕之。若屏風立迴。   牛王根本印明(最祕祕)。   內縛二中指合立。真言.文牛王德咒者是也。   又印(祕中祕)結前根本印。以左大指押左風甲。以右大指越自左大指上押右風甲。右空風Дワ⑥左空風間穴入。又真言末娑婆賀之上。祈男子加野字。祈女子娑婆賀下加.字。牛王印結大德根本印。開二風著火背第三節也。或祈福結此印。為女人入左袖內。為男入右袖內也。為女以左風召之。為男以右風召之。行法結願之時如此可作也。   先師權僧正之牛黃者。萬德一門諸尊三摩地也。若供之時者。種子.本尊(有口傳)印言如前(又有口傳)真言。   歸命.....。   此事相承希有也。   私雲。理性院敵弟外不授之祕事。此等印言歟。   支度。遍知院僧都中宮御產祈。   注進。准胝佛母御修法支度事。   合。   五色糸。各三丈五尺。   蘇密。名號。   五寶。金。銀。真珠。琉璃。水精。   五香。沈。安息。薰陸。白檀。白脅。   五藥。檳郎子。可梨勒。遠志。甘草。石昌蒲。   五穀。稻穀。大麥。小麥。大豆。胡麻。   御明油。壇供等。   阿闍梨。伴僧。承仕。驅仕。見丁。   淨衣。(白色)。   右注進如件。   元永二年五月十四日。阿闍梨權少都。   壇等自本有之。仍不載此支度耳   自來二十一日始修件法。可令祈請中宮御產平安給之由有院宣者。此定支度令進上給了。   如意輪法。   問。此尊種子三形何乎。答。種子.(..)三摩耶形金剛寶蓮(云云)(口傳雲。蓮上寶幢輪上寶珠。云云)澤抄雲。.(..)金剛寶蓮(紅蓮上寶也。云云)野決雲。輪無之如何。妙抄雲。種子.(..)三摩金寶蓮(師祕深祕雲。紅蓮花上置震多摩尼寶。不空軌雲。同上八葉蓮花ヤэ。上有如意寶珠。如紅頗梨色。赫赫光明至無世界。於光明中想自身本尊像。云云)理性院同今次第。種子座位如今也。勸修寺同澤抄。種子座位同彼也。授心抄雲。師說雲。種子..二字。或用一字。三形賢瓶上寶珠(云云)(此雖理性院是大異矣)私雲。此說未審。違延命院次第。又背儀軌說故。金剛智軌雲。中有紇哩寶怛羅安兩邊。之金剛寶蓮共變為所尊(文)兩邊言醍醐勸修寺等得意替歟。今次第媔部C此尊寶部蓮花部共通。.字寶部也。.字蓮花部也(云云)此義金剛不別體歟。   問。觀中手臂等何。答。如十八道口決記之。敦抄雲。光明山者補陀落山也。樹花常有光明表大悲。南印度有此山(云云)私雲。仁和勸修寺。三形蓮花上寶珠(云云)闕輪歟。勸修寺道場觀雲。輪中三字紇哩字。變成寶蓮花二怛洛字變成寶珠(文)澤抄雲。月輪上有.字。左右..字。三字變成金剛寶(文)此意金剛名寶珠。非別體歟。故金剛寶蓮印注。紅蓮上寶也。可悉之。今流習。御記雲。或雲。.本尊種子。.寶種子。又.輪種子(云云)此事出持寶金剛次第。可仰信(件次第有二本。大師一本尊師口傳也。兩本出之也)口雲。以.字為輪種子事。粗雖有證據等。猶非無不審。一高雄曼荼羅御筆也。而降三世三昧耶會四波羅蜜內寶波羅蜜三昧耶形。不圖寶珠被畫八輻輪也。種子即任例.也。愚老未習之間。狐疑未休也。一金智軌以輪為妙智。能斷諸結使。猶轉大法輪。此為福智路文福一字為終。是又拂[髟/非]疑未散。今傳一祕義隨喜記者之稽古之間。顯之翰墨也。寶輪共用.事。是財施(福)法施(智)也。.大悲本誓也。大悲本誓之故。以福智二嚴財施法施。施與眾生標示也(云云)野決雲。.(..)此三字變成蓮花輪寶也(云云)此意三字如次成三種三形歟。此三種變成本尊一尊也。若別取.字者。三形中蓮何字所變乎。故知三字三種俱本尊種三也。故儀軌雲。金剛寶蓮共變為所尊(文)共字可思之。但延命院次第。寶蓮變成本尊(文)持金剛次第。.字成如意輪(文)未必取三種歟。然持寶本一字為種故。延命院舉二顯顯一歟。私雲。三字變成金剛寶蓮即變成本尊(云云)此意.(..)三字逆次成金剛寶蓮。此三種三形俱變成本尊歟。若別.一字為本尊種子者。三形中蓮何字所變耶。故知三字三種俱本尊種子三形也。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答。三種印相表示等。如十八道記。御口決。此尊祕印祕明。心中心印用心咒為最甚祕事。此即依熾盛光軌也。此印言俱具蓮花輪寶三種也。先印三種者。二火蓮葉即蓮花也。二風寶形是寶珠也。二地立交輪也。言三種者。缽頭迷蓮。震跢摩尼寶。吽輪也。今印言三種不具備也。   問。召請結界字輪觀撥遣何。答。如十八道也。石山字輪觀圖如十八道也。成就院抄圖。中央置.字。右旋布心中心咒。.安前也。   問。護摩本尊段印明何等乎。答。部主媔部C正觀音(小野醍醐)馬頭(小野云云)護摩抄雲。增益寶菩薩(云云)自加持心中心印心咒召請蓮花部中心印大指召之。諸供物心咒加持物心中心咒撥遣准召請(矣)。   問。本尊讚何用彌勒讚乎。答。御口雲。大慈大悲拔苦與樂用雖異。慈悲體同故。或本文雲。慈悲如膠染(文)可思之。   問。今此尊四法本誓中何乎。答。小集四法中增益敬愛舉之。本誓中不出之。仁錄四法中息災敬愛舉之。本誓中福德滅罪產生出之。妙抄息災增益敬行之。次第媔部C常就息災修之但敬愛增益隨時共行之。   問。以六觀音配六道方何妙抄第一雲。聖觀音大悲。破地獄道三障。此道重苦宜用大慈。千手大悲。破餓鬼道三障。此道飢濁宜用大悲(傳受集。大悲救地獄大悲救餓鬼)馬頭師子無畏。破畜生道三障。獸王威猛宜無畏。十一面大光。普照阿修羅道三障。其道情忘嫉疑偏用普照。准胝天人丈夫。破人道三障。人道有事理。事伏憍慢稱丈夫。理則見佛性故稱丈夫。如意輪大梵深遠。破天道三障。梵是天主。標主得臣也(云云)又小野僧正注進文雲。   六觀音像事。   注進   大慈觀音者正觀音變也。救地獄道。身色青白也。左手取青蓮花。右手施無畏也。大悲觀言者千手變也。救餓鬼道。身色黃金也。六面。左手取紅蓮花。右手施無畏。師子無畏觀音馬頭變也。救畜生道。身青。右手取蓮花。花上有梵篋。左施無畏。大光普照觀音十一面變也。救阿修羅道。身肉色。左手取紅蓮花。花上有瓶。自瓶口出獨□樧埤□榖□□□□餺□襤□□□奇□□□□□□□□□□□□□□□橝□z□□榖□□□□禢姪□□□□大□□□□□□□驁□□□□□□□□樓z□□□□□□□埤□榖□□□□□□□□□累□□□□□□□□驒榭□□□樂□□□累槉駭飀□□贊□□□□詀□□檢□ 治安三年三月二十二日權律師仁海。 私雲。此依御堂關白為被造法城寺六觀音像被仰下被勘進之狀也(妙抄所載有種子印真言)彼殿下令旨(云云)。   彼殿下仰雲。先日所被仰下六觀音座位事。院源僧都說深譽僧都說不同。是非難指南也。但檢古風。真言奧義相傳瀉瓶。無如弘法大師之流。然者嵯峨法帝敬之留勘解廳而成居住之場。淳和天王受之仰內藏寮而賜飢塞之育者。足下選法之流未傳眇眇祕中(云云)隨中狀我願進山可有也。早可啟給之狀依仰上達如件。   七月二十八日。但馬守。   謹上。醍醐大僧都御房。   常喜院抄雲。一大悲觀音。地獄道眾生極悲深故。現大悲像救其中眾生。二大慈觀音。餓鬼道眾生以慈悲為喜故。現悲念之心救其中眾生。三師子無畏觀音。畜生道眾生小者為大被食弱為強被食故。施無畏救其中眾生。四大光普照觀音。阿修羅道眾生在極闇之中。不知父不知母不辨妻夫不辨兄弟。只打訟為宗故。現光明相令知其義救故。五天人丈夫觀音。人道眾生不離欲之故。常樂天人貌能故。現大丈夫相故。六大梵深遠觀音。天道眾生大梵天王為首故。現其天王像救其中眾生(文)。   又雲。大慈觀音不空□索變也。大悲觀音者十一面變身也。大光普照觀音馬頭變也。天人丈夫觀音聖觀音變也。師子無畏觀音者如意輪變也。大梵深遠觀音千手變也(略抄)此抄意。六觀音入不空除准胝也。妙抄意入准胝除不空也。故妙抄雲。師主雲。六字章句陀羅尼觀音處所說也。依止觀六字即是六觀音之釋是舉。皆六觀音(是所引文也)小野僧正取準胝不取不空□索。可仰此說(云云)八家祕錄以准胝不出觀音部(云云)。   問。如六觀音配六道。以如意輪六臂可配六道耶答。爾也。今次第報恩院堨I雲。金智軌雲。第一手思惟(地)愍念有情故。第二持如意寶(鬼)能滿一切願。第三持念珠(畜)為度傍生苦。左按光明山(修)成就無傾動。第二持蓮手(人)能淨諸軌法。第三手持輪(天)能轉無上輪法。六臂廣博體(云云)。   問。如意輪六臂救六道苦。餘五觀音何用乎。 答。如意輪正雖度天道。兼度餘五道也。准五觀音又雖兼正各可度六道歟。   問。一觀音度六道一觀音力歟。又依五觀音歟。答。二義俱可有。一觀音力何不化六道。地獄既化六道。觀音豈不然乎。又今教諸尊互具攝入故。六臂即六觀音。例如彼六根互用作二釋。或雲。一根發識緣一切境。或雲。一一根處遍有諸根。今又可二意也。   問。若爾六臂配六觀音安在耶。答。金寶抄雲。第一思惟手是即聖觀音也。修無垢三昧能救地獄受苦。第二寶珠手是千手也。修心示三昧雨寶能救餓鬼飢饉。第三念珠手馬頭也。修不退三昧能度畜生愚癡。右第一光明山手十一面也。修歡喜三昧能度修羅鬥諍。第二蓮花手准胝也。修日光等四種三昧教化人道。第三金輪手如意輪也。修不動三昧等十七種三昧能破天道有也。石山內供傳也(云云)。   不空□索(密號。等引金剛)。   問。何故立此名乎。答。御口決。一切眾生眾鳥繫此尊□索網不誤故。雲不空□索也。媔部C觀音菩薩說不空□索神咒之時。現此形故。名不空□索觀音也(云云)。   問。今尊種子三形如何。答。如次第出。妙抄金寶同.□索也。薄草子又同理性院。又同勸修寺傳種子.或.或.。三形□索或五古或半敷蓮花赤色(云云)澤抄又.索也。成就院抄雲。.字或.。三形二說同今次第也。   問。勸請發願何乎。答。如次第出。理性院同澤之不空□索大聖尊(云云)。   問。觀中三目四臂(文)持物諸流同耶。答。常喜院雲。三面四臂。面上有三目。左上手持赤蓮花。下手持深瓶。右上手施無畏。下手執數珠(云云)成就院抄如今次第。理性院寶心傳又同。但賢瓶雲水瓶。勸修次第雲寶瓶也。宗命傳同十卷抄。但右上手念珠。下手施無畏也。左下手持水瓶(云云)。   問。此尊手臂有多少耶。答。爾也。妙抄雲。師說雲。寶志和尚現不空□索身有八臂。南圓堂像亦爾也。近代世間所畫作皆八臂(文)又雲。南圓堂樣(在別)但一面三目八臂。先二手當心蓮合歟。左手索。右白拂。次左上T79042501.GIF右錫杖。左下施無畏歟(或本軍持也)右與願歟。又次一面四臂。第一二手說法。次左索。次右軍持也。次又三面六臂。左第一蓮花。第二索。第三刃戟。右第一瓶。第二施無畏。第三揚牛也。又祕本(在別云云)金寶抄雲。四臂(自在王咒經上在之)黃白三目也(手臂持物等如常喜院抄)八臂(無本說俗傳也)第一手合掌。第二(左開敷蓮花。右錫杖)第三手(左右施無畏)第四(左□索右白拂)師主雲。一卷經說形像雲。如自在天(云云)彼天三目八臂也。知此可八臂。又十一面經淄州疏雲。觀音有八臂引不空□索經(云云)私雲。不空軌上圖畫不空□索如大自在天。玄奘譯雲。畫作觀自在菩薩似大自在天(文)二十卷教王經第一同之。此三本經言三目八臂。不說八臂持物也。或雲。昔長岳右承相被造丈六像安置興福寺南圓堂。弘法大師為本尊。其像三目八臂。第一手合掌。第二(左持蓮花右持錫杖)第三手(左持□索右持白拂)第四手(左右俱與願印)或雲。左施無畏。右與願(云云)金寶妙抄別書也。今次第堛鰶陶Q引妙抄。恐誤歟。又三十卷經第二卷說二臂。第八卷明六臂。第十三卷說十臂三十二臂。第十五卷說四臂。第二十卷說十八臂也。   問。禮佛句何乎。答。如下出之。   問。今尊何故以鹿皮為袈裟乎。答。或雲。諸獸中鹿殊悲子故。菩薩悲眾生之義表故也。。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答。初根本印言出千手儀軌。御口決雲。此印蓮花索也。二風外縛二空交入。是索形也。火已下合掌蓮花合掌故。不動大獨古印金剛索也。依不動索未有獨古。今尊索未有蓮花也。第二印言。印如先。言出三十卷經第二。澤抄此言名祕密真言也。第三印言。此印說處可尋之。金寶雲。彼印八葉蓮花印也。天台長宴口決雲。以世間流布根本印為彼印(云云)是全無見處(云云)言出自在咒經上卷。妙抄名心真言。彼抄雲。三卷不空□索經上名不空陀羅尼自在咒。類祕抄有雲。以此咒名決定成就真言(云云)第四印言。不動大獨古印。言不空奮怒真言也。金寶雲。師主僧授雲。不空□索之忿怒身不動獨古印。是究竟祕事也(云云)不空奮怒王在三十卷經。彼經第四雲。奮怒王印。合腕相著豎開掌。二中指二無名指二小指頭各並相著。以相去半寸。二頭指各中指側中節上屈如鉤。二大母指並伸之。相去半寸。置印頂上(文)此則忿怒王印也。今不用之。第五隨作事業成就咒。此真言出心咒王經上卷。宗命傳此真言用八葉印也。金寶雲。不空□索決定成就印言事。彼真言自在咒經初真言也。彼印八葉蓮花印也(云云)。   問。何故此真言名隨作事業成就乎。答。妙抄雲。隨作何事。若誦此咒悉皆成就(云云)師主口傳雲。今此咒用不動獨古印(祕說云云)此法眾物以此印可加持之(云云)私雲。理性院寶心次第又用五箇印言。第一印言如今次第。第二印。口決雲。虛心合屈二頭指押二中指後(似佛眼印)明今次第三明也。第三印。口決雲。內縛二頭指立合小屈之(出刃印)明今第三明也。第四印。口決雲。連合二頭環。二大併入中。二頭索也(云云).....第五口決雲。決定成就真言(今次第第四言)印內縛立二中指合如針(右像結此印也)又更祕印明。口決雲。瓶印.....(最祕)澤抄本尊加持二印二明也。初根本印祕密心真言(今第二言)又印(二手虛合屈二頭指當中指上[}/即]。二大指並押出三十卷第三卷也)薄草子用二箇印明。今次第第一第二印言也。   問。正散念誦何等言乎。答。如次第出之。澤抄雲。正念誦事業成就咒。散念誦佛眼大日無量壽本尊二咒八字馬頭一字(云云)理性院用兩說。   問。散念誦何舉准胝乎。答。六觀音中入不空□索時。除准胝故歟。   問。伴僧後加持咒何等乎。答。今次第俱用第二咒。澤抄同今次第俱用祕密心真言(云云)理性院兩說。一說同今次第。一說用作事業明。   問。字輪觀何等乎。答。次第媔部C石山別在之。金雲.等(云云) 五大又石山圖 T79042601.GIF 問。護摩作法如何。答。   部主段(馬頭或聖觀音)護摩抄雲。部主忿怒王自加持(獨古印)召請(同印。右頭召)。   本尊段。自加持二手合掌。虛掌屈二頭指當中指側上第一[}/即]文。其二大母指相並平伸。真言。唵缽頭摩陀羅阿暮伽惹野泥主魯主魯莎呵。召請同印。二大指召之同咒。諸供物同咒。加持物。唵阿暮伽毘闍耶□榳]□□婁□楏□□□□□□□□□□□□奭□□槔褽□□□楚慼慼熱u□  問。今此尊四法本誓中何乎。答。小集四法中息災出之。本誓中不舉之。仁錄同之。   白衣法(密號離垢金剛)。   問。今尊何故名白衣乎。答。成就院抄雲。此是蓮花母。白是本淨菩提心。蓮花種子所含藏處。萬德莊嚴從此出生。故以為名(云云)私雲。彼七卷抄理性院次第白衣法外大白衣法有之。   問。今此尊法依何經軌乎。答。金寶抄雲。白衣觀音元指ユю次第。或說以葉衣觀音即為白衣。或師以白處尊為白衣(或說用蓮花部母者即此也)不空□索經第八雲。白衣觀世音菩薩。左手摶脅髀上。仰掌執不開蓮花。右手側揚掌半跏趺坐(云云)如意輪經雲。白衣觀世音菩薩(云云)第九雲。白衣觀世音母菩薩。左手執開蓮花。右手仰伸臍下半跏趺坐(云云)又雲。第二十二雲。次半拏羅婆徒爾白衣觀世音菩薩。手執蓮花(云云)胎軌雲。白處尊髮冠襲純白。缽曇摩花手(云云)大日經疏第五雲。半拏羅縛悉寧。譯雲白處。以此尊常在白蓮中故以為名。亦戴天髮髻襲純索衣。左手持開敷蓮花。從此最白淨處出普賢故。此三昧名為蓮花母也(云云)或師雲。白處者白衣是也。唐摺本寶冠上覆白繒。左右端垂肩上。驗知不空□索經第八·九·二十二·三十並雲白衣觀世音母。又皆有半拏羅婆徒爾之句。又十一面軌白衣真言有此句。又大疏譯雲白處(云云)理性院次第雲。公家依宿曜勘文彼行之。七曜攘災決雲。一切星曜不吉祥。誦此真言能令吉祥(云云)。   問。此尊種子三形何等乎。答。如次第出。勸修寺種子.。三形未敷蓮花白。七卷抄雲。種子.或.。三形缽曇摩華(云云)澤抄雲。種子.。三形白蓮花(云云)理性院種.三白蓮(云云)。   問。勸請發願如何。答。如次第出之。勸修雲。大慈大悲觀世音(云云)。   問。觀中缽曇摩花左手(文)二手一手不分明。又眷屬圍繞義兩重違常例。又下舉兩手頂上佛手歟。若爾眷屬圍繞如何答。此觀未審。十卷抄又同之。但無左字。彼朱付雲。左缽頭摩華。右作與願勢(云云)理性院次第同之。但左手二字無之。薄草子下二手為本尊手歟。澤抄雲。壇中有.字變成月輪。月輪中有.字變成蓮花臺。花台上有.字變成白蓮花。白蓮花變成白衣觀自在菩薩。首戴天冠身著葉衣。左手執念珠。右手持印文。足踏白蓮花。光明赫奕乃至無量聖眾前後圍繞(文)勸修寺次第雲。壇中有月輪。輪上有赤蓮花。花上有沙字字變成白蓮蓮。花變成本尊。身色白黃二臂。左持蓮花。右手安膝上。而立右膝。無量蓮花部聖眾前後圍繞(文)私雲。澤抄觀宜歟。七卷抄同之。但星宿眷屬缺矣。薄草子雲。日月輪中有.字成缽曇摩花(白蓮花)變成白衣觀自在菩薩。冠襲純白。其身白色。頂上有觀自在王住說法相。以淨天衣覆垂。左手執寶鏡。右手把揚枝。蓮花部聖眾並一切星宿恭敬圍遶(云云)此觀宜歟。三十卷經雲。左蓮花。右揚掌(文)敦抄雲。抑白衣觀音為星宿主事。詳不見。葉衣觀音法說星宿事。然者用同一佛為星宿之主歟。但又此兩尊頗異歟。私雲。仁和勸修意。非星宿主歟。眷屬不舉星宿之故。然而十卷抄出此尊真言功能雲。若有眾生纔誦一反。一切日月星宿皆大歡喜加護行人(云云)又七曜攘災決雲。一切星宿不吉祥。誦此真言能令吉祥(文)依此等文可星宿主之義顯然也。   問。召請結界等何印言耶。答。蓮花部召請結界如十八道。   問。禮佛何耶。答。如次第出。理性院同之。   問。本尊加持印言如何。答。初印出千手軌。又十一面軌中雲。內縛二頭指圓合也(文)澤抄此印名根本印也。七卷抄又名根本印也。真言西天岳僧金俱吒撰大白衣觀音陀羅尼出。彼書明功能雲。若日月在人本命宮中及五星右本命宮鬥戰失度。可立大息災觀音或文珠八字熾盛光佛頂等道場。各依本法念誦。一切災難自然消散。一切曜不吉祥。誦此真言能吉祥(文)私雲。息災觀音者大白衣觀音也。故題雲九曜息災大白衣觀音陀羅尼也。澤抄雲。此印用別真言。唵濕吠(二合)帝惹致爾半拏羅縛(引)悉爾惹吒(引)麼矩吒馱(引)哩抳娑縛(二合)訶(云云)此出十一圖軌(文)七卷抄此印用今次第第二言也。勸修寺同澤抄矣又印言。言出十一面軌。澤抄雲。又印仰惠羽施願定羽作拳進祥峰合。心真言。唵缽羅拏捨縛哩吽發吒(云云)。   問。正散念誦真言何等耶。答。正念誦小咒(云云)小咒第二(.).等咒歟。澤抄今咒雲中咒歟。故今彼不舉彼咒故第二咒雲小咒歟。散念誦如次第出。媔部C金雲。字輪觀.等(云云)澤抄雲。佛眼大日無量壽本尊(用中咒)八字馬頭一字(云云)。   問。伴僧後加持何咒乎。答。大咒(云云)澤抄俱用心真言。   問。白衣何部母乎。答。御記雲。命雲白衣蓮花部之部母也。凡一法部主部母明王明妃之四種有之。凡一切法通部主。五佛通部母四波羅蜜也。別主母如各別法(云云)。   問。護摩作法何乎。答。   部主(聖觀音)護摩抄(正觀音。如千手法阿彌陀)。 本尊段(內縛印小咒)召請(蓮花心印明)諸供物(本尊小咒)加持物(......)撥遣(准召請)。   諸尊段(六觀音)。   問。今法四法本誓中何乎。答。小集四法中息災。本誓中不出之。仁錄四法中不出之。本誓中天反。   葉衣法(密號。異行金剛)。   問。此種子三形何等乎。答。如次第出。理性院種子.三形鉞斧(云云)勸修寺拓留鉞斧俱出種子同。十卷抄種子同。三形吉祥果。或□索。或未敷蓮花。或伏或鉞斧(云云)澤抄種子同三形未敷蓮一三五(云云).未敷蓮(已上普通)又吉祥果(或用調伏).(摧破義也。鎮時有田歟)鉞斧(云云)。   問。勸請發願句何耶。答。如次第出之。媔部C本尊界會觀世音蓮花部中諸聖眾。理性院雲。葉衣觀音慈悲尊蓮花部中諸聖眾。二十八大藥叉將各各部類諸神將。發願雲本尊界會葉衣觀音蓮花部中諸尊聖眾二十八大藥叉將等。澤抄雲。葉衣觀音諸薩埵蓮花部中諸聖眾。   問。道場觀中本尊手臂等有異乎。答。諸流大體四臂像也。持物等又同也。今次第觀全同寶壽院一三五道場觀矣。澤抄雲。六臂二臂隨相對可觀之。若觀四臂時。不可用未敷蓮三形也。二臂像時。隨持物可有消息(云云)今次第媔部C金雲。圖雲。肉色。左手垂持索。右手當乳持如意幢。立左膝坐赤蓮花。或本坐白蓮花(云云)葉衣觀自在經雲。左手持□索。右手仰施願。或吉祥果持(云云)野決雲。左實不持索。持索可觀也(云云)一三五雲。二臂四臂不同也。但鎮時四臂像也。二臂時不可用鉞斧。持物用三古也(云云)。   問。召請結界何等乎。答。理性院雲。召請蓮花部心結界馬頭(云云)一三五召請印(右手前把左右腕。於頂上左手四指來去)曩謨。吠室羅末拏薩也摩地以瑟捺羅薩也悉波縛睹多莎呵。四天王結界印(二手小指屈入掌中。右押左。豎二中指無名指左離一寸。二頭指拄。二大指並屈入掌中)。唵波帝也畔馱畔馱含吽弭莎呵。兩印言出毘沙門別行儀(云云)。   問。禮佛句如何。答。媔部C金雲。.........。又說。.........。理院雲。..................。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耶。答。如次第出二箇印言。理性院命傳八葉印大咒。初印言又用之。寶心傳用第二印言。印或金掌也。勸修寺准用第二印言也。澤抄印八葉金掌。言同心真言也。七卷抄八葉印根本陀羅尼又心真言也。野決雲。本尊真言..字。有無兩本也。彼經諸本有之(云云)。   問。正散念誦何等言耶。答。正念誦心真言諸流同。散念誦如次第出。澤抄雲。佛眼大日聖觀音本尊(陀羅尼心真言)八字馬頭一字。   問。千手等諸觀音皆聖觀音所變。尤可有聖觀音咒。澤抄舉彼。今次第白衣又誦彼。入孔雀咒耶。答。媔部C孔雀明王以二十八大藥叉為眷屬此葉衣又指領藥叉故用之歟。但伴咒用否可隨事歟(云云)野決雲。兩尊俱二十八大藥叉為眷屬故歟。用否可隨心歟(云云)聖觀音又可有。今繁故除之歟。   問。諸觀音皆用千手等六觀音咒。今何不爾耶。答。彼於六觀音互用歟。今尊非六觀音攝故歟。   問。若爾何故白衣散念誦用千手咒。又六觀音攝准胝。何不爾耶。答。白衣非六觀音攝。蓮花部母故。准胝小野雖雲六觀音攝。他流不許故。又阿彌陀出設准之。正觀音千手十一面如輪舉彌陀□索不爾。香王觀音用彌陀咒。藥衣多羅等不爾也。   問。字輪觀何乎。答。媔部C金字輪.等(云云)問。後加持伴僧咒何等乎。答。心真言諸流同之。一三五雲。伴僧念誦事。先佛眼鈴。後本尊小咒。日別各五十反(云云)。   問。護摩作法如何。答。 部主段(聖觀音或馬頭)護摩抄雲(孔雀明王)自加持(印明如常)召請(同印。外縛以大指召之。同咒)諸供物(同明)撥遣(准召請)。   本尊段。自加持(八葉印。..........)召請(蓮花部心印明)諸供物(本尊咒)加持物(同咒)撥遣(准召請)。   諸尊尊(六觀音。吒枳王二十八大藥叉)自加持(如降三世印。二風互相鉤。....。又諸藥叉印明)召請(外縛二頭指屈如鉤召之。以八縛日羅經屍阿羯荼微羯荼..........)。   諸供物(同咒。二十八藥叉各別也)撥遣(准召謂)。   問。今尊四法本誓中何乎。答。小集仁錄中。四法本誓中無之。今次第就息災行之。理性院雲。息災增益(云云)。   問。廣澤就此尊有葉衣鎮。當流用否如何。答。今次第媔部C葉衣鎮事可尋之(云云)又野決今尊散念誦用孔雀言以雲葉衣鎮。孔雀王咒用之(云云)私雲。祕抄薄草玄祕等雖無葉衣鎮作法。小野又非不行歟。其次第報恩院有之。外題雲葉衣鎮(私小野傳云云)。   葉衣鎮(息災於新亭覆殿修之夜叉供一壇別行之)。   行法如常。但自護摩燒供時。伴僧八口八方天咒各誦之(一人別一天也)鎮第七日夜也。但依日次第五六日可修之。或第八日後夜日中時以後修之。以鎮可為結願也(私雲。為第八日者未明可修之歟)。   鎮作法。   第七日初夜時。散念誦畢。未修護摩以前。阿闍梨伴僧供三部被甲。次小野所立機各取之迴宅。謂先伴僧一人懸像竿持之(無間斷誦。先加持之)次一人持東方四夜叉機(誦.摘枳吽弱真言加持之不可間斷)次一人南方四夜叉。次一人西方四藥叉。次一人北方四藥叉。次一人四隅四夜叉。次一人四方地下四藥叉機(但此四夜叉機四枚或書作石埋土。為令不朽損也。縱難書木札可納銅筒也)次大阿闍梨上方四藥叉(已上加持並真言皆如東方)已上七口(伴僧六人阿闍梨)人別札四枚持之。都合二十八枚也(此內四枚或石也)凡伴僧入口內。一人本尊竿。六人機。一人夜叉供也。其後阿闍梨並機出道場。繞家一遍(無間斷誦真言)始自東方隨方次第打機天井堛O。暫取去桁內銘向外。以切釘次第東南西北打之。或銘向內(云云)次四角機。先東北角一枚(一夜叉)次東南次西南次西北。各一枚打之。次下方機四枚。先東方一枚(一夜叉)次南西北各一枚板敷下打之。但或傳四方垣下掘地埋之(云云)或說不被踏之處埋之(云云)既不被踏之所(云云)然者諸說中垣下可宜歟。次上方前四角機上。今少上打之。東北東南西南西北。其次第子也。已上承仕昇階令打之歟。如此之間。各無間斷可誦真言也。抑私雲。下方上方打之(云云)上方阿闍梨持之。阿闍梨既為結句。仍約句上方打之歟。然而八方上下為常次第。其上昇天井。次尤上方可打之歟。可尋之。如是鎮畢。阿闍梨助修共。又三部被甲之後。還入道場。如本安置本尊修護摩畢。結願之後乍納櫃彫寢殿梁可納之也。開天井彫梁事。兼日可用意也。又後加持可行之。如常作法。   二十八大夜叉真言。   二十八枚札磨牛王合米書之。但地下四方夜叉。或作石書之。   .........(長大夜叉)。   ..........(妙目夜叉)。   ..........(圓滿夜叉)。   ....〃〃〃〃〃〃(黃色夜叉)。   已上東方四藥叉。   ....〃〃〃〃〃〃(師子)。   ......〃〃〃〃〃〃(小師子)。   ....〃〃〃〃〃〃(螺)。   ...〃〃〃〃〃〃   已上南方四藥叉。   ...〃〃〃〃〃〃(師子)。   .....〃〃〃〃〃〃(師子髮〃〃)。   ...〃〃〃〃〃〃(自在師子)。   ....〃〃〃〃〃〃(青色〃〃)。   已上西方四藥叉(東方第四西方第四同也。葉衣經共加字。孔雀經共劫字也)。   ....〃〃〃〃〃〃(能持〃〃)。   .....〃〃〃〃〃〃(持葉)。   ......〃〃〃〃〃〃(勇進)。   ...〃〃〃〃〃〃(無名〃〃)。   已上北方四藥叉。 東北方)   ....〃〃〃〃〃〃(有五〃〃)。   (西南)   ......〃〃〃〃〃〃(五處〃〃)。   (西南)。   ....〃〃〃〃〃〃(乎山)。   (西北方)   .....〃〃〃〃〃〃(雪山)。   已上四隅四藥叉。   (地下東方)。   ...〃〃〃〃〃〃(地〃〃)。   (地下南)   ....〃〃〃〃〃〃(妙地〃〃)。   (地下西方)   ..〃〃〃〃〃〃(黑〃〃)。   (地下北方)   .....〃〃〃〃〃〃(小黑)。   已上四方地下四藥叉。   (東北方)   ...〃〃〃〃〃〃(日神)。   (東南〃〃)   ...〃〃〃〃〃〃(火神〃〃)。   (西南)   ...〃〃〃〃〃〃(月神)。   (西北)   ...〃〃〃〃〃〃(風神〃〃)。   已上四隅上方四藥叉。   已上真言皆以梵字可書之。名號不可書也。   夜叉供(修法之間。每日初夜一時修之。或如修法小壇伴僧起座供之。或初夜時後供之)。 者座。塗香。三密淨三業。三部被甲。加持香水。加持供物(三古印軍荼利小咒)。次加持飲食印(右手以大指磨中指甲兩三反。餘三指直之。以大頭彈指誦咒七反)真言曰。....怛他櫱多縛嚕枳帝唵跋羅跋羅三婆羅婆羅吽。   次甘露法味印(作施無畏印。右手豎臂直上臨食器)真言曰。曩謨蘇魯婆耶怛他櫱多耶怛姪□唵蘇魯蘇魯缽囉囌嚕囌嚕莎呵。   次一字觀。   先右手中有.字如乳色。變成功德海。流出一切甘露醍醐。即誦.字一七反。展開五指向下臨食器上。想從字中流出乳等一切皆得飽滿。明曰。.........。   次金剛起(乃至)表白神分等(如常)。 次發願(本尊聖者二十八大諸夜叉將部類眷屬兩部〃〃)次五大願(如常)次地結四方結。   次道場樓閣內有大壇。壇上有二十八荷葉座。座上有.字或二十八夜叉眷屬圍繞(七處加持。或雲。種.。三形鉤。二十八夜叉通用。云云)。   次大虛空藏三力偈(如常)。   次勸請(普印)。   至心勸請 二大八天 諸藥叉   與諸眷屬 還念本誓 來臨於此   受此供養   次送車輅。次諸車輅。次召請(以右手把左手腕。於頂上左手四指來去)真言曰。...室羅末拏薩也摩地以瑟捺羅薩也悉地婆睹婆多..。   次結界(二手小指屈入掌中。右押左。豎二中二無名指。相離一寸。二頭相拄。二大指並屈入掌中)。唵婆帝也畔馱畔馱唅吽彌莎呵。 次虛空網。火院。閼伽。荷葉座。五供印明。次事供(但燈明。次粥上臘燭燃之。隨位次第誦二十八藥叉各別真言。供之合掌)讚(諸天又天龍八部)普供養等禮佛(南無諸天藥叉)。   次藥叉總印。外五古印(祕口也)真言曰。唵..濕縛(二合)囉..。   散念誦(佛眼大日葉衣心真言藥叉一字у雲。田水真言尤可誦之歟)。   次後佛養(如常)撥遣(彈指..穆乞叉莎呵)。   或付十八道可修之(云云)。   壇圖壇方三尺六寸。雖向東一二次第不可違之也。 T79043001.GIF (此鎮作法者。以報恩院僧正御房御自筆本寫之у者報恩歟)。 澤抄雲。葉衣鎮記。   一。可辨備事先兼白送支度。擇鬼宿直日可令圖繪等自本尊像。具可見經文(依台藏圖肉色)次作石四枚並本札二十四枚。各別可書二十八大藥叉將真言。有說。件札以布或紙可裹之。於四枚石者可入銅箱(自餘支物悉載支度也)。   一。壇場事大壇如常。但依息災修之。小壇內巡八方而各位塗白壇香可備供物。但中尊斷殊可增加之(行法間撥遣可多有口傳有用意)。   一。行法事限七箇日修之。但本尊並機等開眼供養用意可有之。大阿闍梨正念誦了摺念誦之時。小壇供師立座寄之(初夜時也)一。正鎮事第五日或第七日初夜。如例供師寄小壇。或結願作法了還著本座。大壇護摩供了(或以前之)後供養以前八日。伴助起座入幕內。更三部被甲。各持八方札誦吒枳王明遶壇三匝了。各持念本尊隨方立烈。阿闍梨取上方札四枚捻之。次令解法。伴僧昇高足。於天井之上下桁令打付之歟。小壇供師以四箇石出道場外。相具承仕夫等。即四方城廓邊。始自東方次第令掘穴埋之。有說。歸入著本座。即大阿闍梨後供養。   一。結願事第八日日中時。結願儀式如常。但破壇之後。卷本尊像納油櫝。安置中心樑上了退出。   先行文。   經雲。若欲作此者。先於我前誦此葉陀羅尼滿三十萬返。然後作法。無不應驗(文)鎮護文(宗叡雲。葉衣鎮國文)。   法雲。護持國界拔濟苦難(文)又雲。亦能消除水火災難(文)又雲。亦能鎮護方隅地界(文)。   車輅。次招請印(右手把左手腕。於頂上左手四指來去)曩謨吠室羅末拏薩也摩地以瑟捺羅薩也悉他波縛都莎呵。   四天結護印(二小叉入。無名二中開立。二頭屈。二大立)。   佛眼。大日。聖觀音。本尊(大小)。馬頭。不動。八方天。八字。護庫。一字。小壇。 根本印(用台藏諸夜叉印)真言(二十八大藥叉各別言)讚(諸天讚用也)佛眼。大日。葉衣。藥叉等。各別咒。慈護。   二十八大藥叉將真言。   (私雲。梵漢並舉。真言與前同故不載也)。 T79043101.GIF 葉衣鎮事。   支度有別本尊等身當日圖之。 二十八大藥叉將札作之(二十四木殘四石)以牛王各書其明(作法口傳)小壇立之。即伴僧中如法久修之。大壇振鈴之後著座(作法如常)護摩(如常)伴僧八口本尊真言之次。令誦八方天明。各一天明令誦之。第五日若第七日當大陽直日鎮之。阿闍梨散念誦畢起座。伴僧五人相共隨方位取札各立本方。三部被甲。誦吒枳王真言二十一反打之(委細口決)鎮了後護摩修之。   已上澤見記。   問。葉衣鎮支度卷數何等乎。答。   注進。葉衣觀音七箇日支度事。   合   圖繪。御等身本尊一鋪(可安櫃中)。   蘇蜜。名香二裹(各安悉)白檀。   五寶。金一兩。銀一兩。琉璃五粒。水精五粒。真珠五粒。   五香。沈。白檀。安悉。龍腦。鬱金。   五藥。白木。人參。黃精根。甘草。遠志。   五穀。稻穀。大麥。小麥。大豆。胡摩。   牛王一顆。作石四(各方一寸。長六寸。一一納銀筒)。   大壇一面(六尺五寸。加爐桶)小壇一面(三尺五寸)。   脅機三前(一前小)燈臺六本。   禮盤一腳。半疊二枚。   壇敷布二段。蠟燭布一枚   佛供覆布二丈。芥子袋。 大幕二帖。壇供米十一石九斗(八石四斗大壇供三石五斗小壇供)。   五穀各一鬥。油一斗四升(一斗五合大壇供三斗五合小壇供)。   閼伽桶二口(加杓)。長櫃二合。   供所雜事(如常)。三寸針二連。   鐵鎚一柄。新鋤鍬各一柄。 阿闍梨。伴僧八口。承仕二人。驅仕四人。見丁一人。   淨衣(白色)。   右注進如件。   年。月。日。阿闍梨大法師。   卷數。 佛眼。大日。本尊。八字。馬頭八方天。護摩一字。   問。前代勤仕人誰乎。答。近江守顯隆宅。天台永意阿闍梨鎮之。幡磨守家成八條新宅。東寺永嚴律師修之。 又天養元年十月二十三日(日曜)當第七日有此鎮(云云)寬信行之歟施主可尋之大勢至(密號。持輪金剛)。   問。此尊種子三形如何。答。如次第出。澤抄同之。七卷抄雲。種子.或.。三形同次第也。御口決雲。觀音勢至施大定大悲德也。故觀音種子加摩多表大定義也。未敷蓮表眾生本有心蓮也。   問。勸請發願如何。答。如下出。澤抄雲。大慈大悲得大勢蓮花部中諸聖眾。   問。道場觀尊像如何。答。澤抄等同之。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答。澤抄雲。印虛合如未敷蓮花(文)七卷抄同之。今次第印如初割蓮花。但違三摩耶形歟。就中此抄以初割蓮花為觀音乎。言澤抄七卷抄有三.也。歸命三髯髯索莎呵(云云)。   問。何故名大勢至乎。答。大日經疏第五雲。得大勢至尊。如世間國王大臣。威勢自在。名為勢言。此聖者以至得如是大悲自在之位故以為名。所以持未敷蓮者。如毘盧遮那實智花臺既成畢已後。如是種子普散一切眾生心水中。更生未敷蓮花。此尊亦同是處。亦能普護一切眾生潛朋之善使不毀傷。唸唸增長即是蓮花部持明王也(文)寶積經雲。以智惠光普照一切。令離三途得無上力故。此名大勢至(文)。   問。召請結界等如何十八道字輪觀五大。   問。護摩本尊段印言如何。答。自加持本尊印言。召請蓮花心印明。諸供物加持物同咒。撥遣准召請(矣)。   問。此尊四法本誓何。答。小集四種法本誓中不出也。仁錄本誓中滅罪舉之。傳受集雲。調伏時鉞斧。   問。真言參髯髯索者何義耶。答。胎藏青龍軌雲。髯髯生義。二重上生煩惱障。下生所知障。入阿字門即不生。有大空點。謂除二障得大空生也。索不動義。種子。動法有生滅經動。不動義。皆是不安相。傍加二點同於涅槃。即是豎義也離二障同於大空。如諸佛位(文)。   私雲。台藏真言有三參字。今釋不解。今次第有二.字。自契今釋(矣)。   (本雲)。   文明十七年卯月二十五日一交了。   同十月二十一日。以中性院經藏御自筆御本。又交合畢金剛佛子實雄。   永正十八年卯月二十六日書之畢。   金子明鍐。   元龜次年八月十二日書之畢賢映。   安永九庚子霜月上旬。野州毫譽謹拜校。 祕鈔問答第九(抄本第九第十初)   延命法(密號。真實金剛)。   問。今尊種子三形如何答。如次第出。妙抄雲。種子.。三形同之。勸修寺傳雲。種子.或.。三形甲冑又三□毼□□□駐□□□祑□□¥□腹慼C三形俱甲冑。澤抄雲。.五□毼贊□□累痢夾□香牷慼慼藪。三甲冑(云云)私雲。.乘不可得義。乘運載為義。從近至遠是行延義故。為延命種子也。又.遠離義也。遠離無常壽命得涅槃常住惠命義故。為三世常住金剛壽命種子也。大日經雲。有情及非情。.字第一命(矣)大師雲。金剛內外壽(文)(可思之)。   問。勸請發願句如何。答。如次第出。澤抄同。理性院雲。本尊界會延命尊金剛部中諸聖眾。發願雲。三世常住延命菩薩(云云)。   問。觀中千葉寶蓮華臺(文)理性院傳。八葉蓮花座(云云)相違如何。答。不空軌雲。大既滅已。於光炎中觀作八葉蓮花。於華胎中。當觀.字光明日光曜遍照成大金剛壽命菩薩(文)金智軌雲。即於火中想八葉蓮華。於華胎中想.字光明遍照成金剛壽命菩薩(文)理性院依軌歟。又理性院口傳雲。普賢延命二臂像白肉色。左五□橈□□□□劣埤□□餺□□□□□□□駙□娉□w□逆□列□□□奰□□□□□□□饋褓□□祋□□□□□□□秶□□□□淚□飣枯□﹛撐灠贅O□□□□□□埤□楅□饋本□馭□□□□雜□驗楚慼慼潘X□□□□□楑□禳毅鵅慼慼慼慼慼牷潘k□□□(云云)。   問。二臂二十臂大異。何雲無異耶。答。御記雲。延命(持鈴杵)像出普賢延命經最勝陀羅尼經等也。延命普賢於本身聊雖有薩埵普賢差別。是則同體也。延命二臂表普賢。延命二十臂初後也。法同法也。且讀經有無。伴僧等多少差別也。仍二臂延命本說普賢。延命經等引之無失也。理性院口傳意又同之歟。又種子..差別。.加涅槃點。證入意也。一往延命.普賢.。再往只同也。薄草子.朱加涅槃點此意也(云云)。   問。召請結界何等印言耶。答。召請大鉤召。結界降三世。   問。本尊讚何耶。答。如次第出。   問。禮佛句何。答。如次第出。理性院雲。...........。勸修寺同今次第(矣)澤抄雲。南無延命薩埵。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耶。答。初印二風鉤結有情命風息也。以眾生無常息風相續本尊常住命風。令無常命成常住壽也。澤抄口傳雲。覆今頭懸樣著甲冑思也。祕也(云云)。彼抄又外五□本□覭□F□□□□□□□□□□□□□□□□□□本□□□□□□□□□□□□□□桌標奰□□□□觥□殮二字。今五字具誦之歟。故知彼二印一明。此二印二明也。理性院二印二明。初印言同今次第。第二印明異今流。五古印。或二手外縛。二大二小頭相柱。...........。私雲。或說印依何經軌耶。真言似壽命經大咒奧小咒合(矣)觀修寺用今次第初一印言也。   問。正散念誦何等耶。答。正念誦諸流同本咒。散念誦如次第出。澤抄降三世。前舉八字除後執金剛。理性院本尊次壽命經炎魔天咒八字執金剛。俱不用之。四天咒又無字輪觀五大。諸流中今次第念誦契說。執金剛四天各於經中說陀羅尼故。御記雲。命雲。延命法執金剛四天咒用壽命經所說咒也。但聊有祕口。謂真言上各加延命咒也。..........(云云)。   問。伴僧後加持咒何等耶。答。伴僧本咒。後加持降三世(云云)理院澤抄俱伴僧後加持俱本咒(云云)。   問。護摩作法如何。答。部主降三世。金雲。胎大日。理性院同。本尊自加持甲冑印言。召請外五古印。右風召之。同咒。加持物諸供物同咒。撥遣準召請。澤雲。五古印一切用之。諸尊三十七尊如常。勸修同。又說。寶生五尊增益故用之(云云)。   問。今尊四法本誓中何耶。答。小集四法中不舉之。本誓中延命出之。仁錄四法中增益。本誓中同先。   問。攝無礙經延命觀音今延命耶。答。野決雲。彼經千手三十皆觀音說也。延命德名延命觀音非今延命也(云云)。 普賢延命法   問。今此菩薩胎藏諸尊中何菩薩耶。答。次第媔部C師傳雲。胎藏大樂不空身。即普賢延命一佛也。仍迦字可為種子(云云)。   問。此尊種子三形何等耶。答。如次第出。妙抄雲。種子.又.。三形甲冑。大御室傳雲。.五古(云云)金寶抄雲。如前也。理性院兩流俱同今次第。澤抄又同。勸修寺種子.。三形甲冑。第二重次第雲。種子.。三形如初重(矣)野決雲。.字事指本說無之。.可有歟(云云)。   問。以甲冑為三形有何由耶。答。御記雲。先師僧正迴愚案雲。以無常喻箭顯經等說歟。防無常箭不如金剛甲冑。是愚案也(云云)愚老私雲。勘大日經疏第九金剛甲冑真言句義雲。次明甲義。若法是造作故所成。當知但有假名。從緣遷變。尚不能自固其性。恐能蔽捍六塵利箭耶(文)此文令覽先師之處頗有感(矣云云)。   問。勸請發願句何等耶。答。如下出之。理性院雲。普賢延命大聖尊十方諸佛執金剛。發願雲。本尊界會三世常住金剛壽命薩埵智身(云云)澤抄雲。三世常住延命尊。下句如今次第。勸修寺雲。阿利耶縛日羅三昧耶十方雲集諸薩埵(云云)。   問。觀心中黃金色(乃至)執持十六四攝標幟(文)如何。答。金剛智口決雲。此尊通身黃金色。著五智寶冠。具足二十臂而執持十六尊並四攝三摩耶標幟(右方薩埵王愛喜寶光幢笑鉤索。左方法利因語業護牙拳鎖鈴。云云)祕藏記雲。大樂不空金剛真實菩薩(白肉色。寶冠在五佛。二手各持十六四攝三昧。文)七集雲。肉色二十臂(文)私雲。身色黃白不同如何。理性院兩流又黃白異也。勸修寺如次第(矣)金智口訣雲。八葉座上有命字(.也)成五智杵轉成本尊。金色之相具二十臂執持諸寶(云云)私雲。二十臂所持三形薩埵五□槎□□□□□□□□□□□礹□□楯槏□□□□襹□□□□□□□□□□□□□□□□□姍襏□□☆鼢瓷慼慼唌憚d設粳□□□槫□□□□□□□□□槫□□□橎椹□□□□□襋□|□□□馭□諑飀□  問。延命普賢延命儀形異如何。答。授心抄雲。普賢延命像者。乘三頭象。二臂白肉色。左五古鈴。右手五峰杵(最勝陀羅尼經說)延命者大樂不空身菩薩。不乘象。左鈴右杵(云云)御口決雲。大樂不空身菩薩。是普賢延命也。又故僧正最勝陀羅尼經所說延命。彼二臂乘三頭象之像。外題延命像被書之。私雲。七集雲。大樂不空身菩薩。肉色二十臂(云云)是則同金智口訣乘四頭象普賢延命也。祕藏雲。二手各持十六四攝三昧(文)故知大樂菩薩雲延命恐誤歟。   問。若爾二尊實別體耶。答。御口訣雲。凡延命普賢延命。如次金薩普賢所變。本身既理(普賢)智(金薩)二體。末身隨又應兩用。然約分相則四種自差別。論實體四尊同一體也。私助雲。理智各有體用故開為四尊。以用歸體故唯金薩二尊。又合理智攝一心即大日一尊也。例如雲四覺圓合唯同一覺也。   問。何故今尊三世諸佛為身十六菩薩為臂耶。答。御口訣雲。現在悉地中強勝是延命壽也。悉地中大悉地故。一人力此事難合成就故。聚集多佛多菩薩而現身成彼悉地也。   問。三頭四頭象事如何。答。今次第媔部C金雲。三頭四頭象事。三頭象經說。四頭象不見說處。師傳也。其相承者。惠果大師真雅源仁益信亭子院法帝寬空寬朝濟信(已上)三寶雲。天台本一身頭像。少野僧正所持本四頭象。像頭立四天王。成尊僧都雲。乘四象表對治生老病死之四苦也(已上堮悀])十卷抄雲。問。像有三頭。一身三頭歟。當三身歟。答。師說雲。一身三頭。三頭表老病死三苦。一身表生歟。或三身三頭也。例如四頭四身(云云)帝釋所乘之像現三十二頭(云云)彼抄雲。堮捅部C二臂菩薩乘一身三頭白象(普賢延命陀羅尼經說也)二十臂像乘三箇白象(經說。此一說也)二十臂像乘四箇白象(金剛智口訣。東寺行。天台不知歟。云云)私雲。今諸說中今次第金智口訣意也。   問。召請結界何等印言耶。答。召請結界如延命法也。   問。本尊讚何等耶。答。如次第出。   問。禮佛句如何。答。如次第出。澤抄雲。南無延命菩薩(云云)理性院雲。..........〃〃〃勸修寺雲。南無阿利耶縛日羅目佉三昧耶薩埵縛(云云)。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耶。答。四箇印明中。初二印二明如延命法記之。第三大樂印言如金界記。第四印言圓行傳(云云)野決雲。或傳大樂不空印真言用之。圓行傳雲。二手外縛。二大二小立合。.祕印明(云云)。理性院三印三明。不用大樂印言。第三加持加用四天王別印言也。澤抄二箇印言如延命法。此外四天王總印。內縛各風火直立。口訣雲。四指觀四天也。真言。唵漸婆羅奢隸多羅耶莎呵。   問。正念誦散念誦何言耶。答。正散念誦今次第朱付雲。根本咒結冑咒共滿之(云云)澤抄唯用本咒。理性院雲。正念誦...........(或用此咒云云)散念誦如次第出。理院金薩次讀經。四天後誦炎魔天言。澤抄執金八字三世前舉之。但執金剛台藏真言也。西南院薄草子四天胎執金剛神咒。唵沙遍陀羅夜莎訶(云云)理性院執金剛四天用經所說明也。   問。散念誦中本尊咒並經用何耶。答。本尊咒甲冑結冑二咒俱誦之。經金剛智經讀之。玄祕雲。三寶院權僧正令讀金剛智譯壽命經。法親王同之。前大僧正令讀不空譯經(云云)(前大僧正者誰耶)今依權僧正御房說也。薄草子四天王真言前讀經(云云)大阿闍梨乍著禮盤散念誦之間讀之。野決雲。經卷數如儀軌說。阿闍梨伴僧每日四十九卷可讀歟。三時之間。二時十六卷。一時十七卷許。可讀歟。雖然遲口阿闍梨如何真言反數本說人別十萬反(見)然人別難滿。十人十萬反可滿歟。經大壇右脅機置之。   問。伴僧念誦讀經如何。答。伴僧二十人中。上臘十人念誦本咒也。下臘十人讀經。金剛智譯也。建久六年八月中宮御產御祈。法務僧正覺成修之。伴僧十六口。無不斷經。延命法伴僧六口也。普賢延命大法故伴僧二十人也勸修寺口訣雲。請三七淨行比丘。轉讀此經各四十九反。念誦此真言滿一萬遍(云云)阿闍梨率伴僧二十人云三七人歟。   問。御加持咒何耶。答。降三世(云云)玄祕雲。前大僧正御房御加持用降三世真言。仁和寺法親王用延命真言(云云)。此流用降三世咒也。澤抄雲。後加持(本尊咒伴僧同。或說降三世。云云)。   問。降三世斷天並後之命尊也。何延壽法用彼。用延命言葉道理耶。答。御口訣雲。彼尊斷噁心延善心故。金剛壽命加持用彼明。其理可然耶。彼天後等奪眾生報命故。降伏彼而覆護眾生壽命故結護。   問。本尊讚雲毘喻。又雲唵砧欲。其義如何。答。媔部C三寶院雲毘喻(毘者不老。欲者不死。及不老不死不可得義也。常住不滅也。滿足義。云云)唵(三身佛眼佛寶)砧(法眼法寶)欲(惠眼僧寶云云)。   問。本尊讚誦方如何。答。媔部C此祕密讚出聲不可誦。若用金剛薩埵之時。出聲可誦也。今傳兩說之內祕密讚也(云云)私雲。御修法時。阿闍梨用此讚時。密密可唱之。若用金薩讚者。出聲可誦之(云云)。   問。護摩作法如何。答。   部主段(降三世或無量壽)護摩抄雲。降三世為部主。種子.。三形五古。口傳雲。.是命體也。五古是命用也。今法時用此種三為祕事自加持常印明如金界.召請同印。右風召之。   諸供物此明王小咒。撥遣準召請。   本尊段自加持(前第一印言)召請。外五古印。右風召之。言同諸供物言同加持物(.....)撥遣(準召請)。   諸尊段(三十七尊如常)。   世天段(如常。但加持供執金剛四天王。各真言初加壽命句。祕事也。.....句也)。   澤抄雲。本尊段召請撥遣用外五古印真言如常。芥子供物皆同。但撥遣時。除..句。兼不加...句也(云云)私雲。..是壽命義。撥遣壽命理不可爾。除此句實可然。不加...句事不審。..句有興延命法時又可存此旨(矣)。   問。乳木何等耶。答。媔部C乳木(長十指)穀木桑榾婁草烏□□騎椹□□裂磃□祭□襼□□  問。今法四法本誓中何等耶。答。小集四法並本誓中不舉之。仁錄四法中增益列之。本誓中延壽舉之。   問。道場莊嚴如何。答。如次第記之。媔部C天蓋幡等或不用之。先德多不用也(云云)又縱雖用又黃色幡小野流無之(云云)元鈔雲。長承二年二月日。於白河殿院御祈。仁和寺宮修此法。天蓋懸八色幡。佛前大壇間立。輪燈燃四十九燈(云云)又今次第媔部C大壇上張白蓋。蓋四角懸幡各二流(合八流黃色)護摩壇樣以黃土塗作方形。其上書甲冑形(云云)口傳雲。四十九燈事。輪燈一基有七層各燃七燈。七七四十九燈。高六尺許也(云云)澤抄雲。七層輪燈高七八尺計。每層燃七燈(云云)又雲。經機二十一前(御經二十一卷。口別五卷)但可依伴僧數(轉經每日一千卷。口別五十卷)小燈臺二十一本放生。每日四十九頭。護摩壇以黃土方形塗之。聖天十二天壇如常。大阿闍梨每時著平袈裟。伴僧開白結願許著之。中間小袈裟也(云云)私雲。小野伴僧開白結願又小袈裟也。大阿闍梨如廣澤平袈裟也。 延命招魂作法(理性院雲。去識還來作法也)   此事出三十卷教王經第十四卷也。此事獨有當流餘流無之。北院御室從覺洞院僧正有御傳受。其後仁和寺有此法。其後御遺弟御室有可令修招魂法給之敕。御室被申雲。我身雖相承此法。正付法成賢可被仰付也(云云)仍彼時遍知院僧正被勤仕(南勝院法印御房說也)報恩院御記雲。命雲。此作法極祕事也。先年七條既此怪異出來之時。故御室被奏申雲。密宗招魂法成賢所習傳也。他流輒不知之歟(云云)仍延命御修法被始行之。彼御法慇懃令勤仕之。女院今御無為也。   問。衣服加持作法如何。答。初夜時終乍居禮盤以承仕取彼衣服。令置左脅機上。開灑水器蓋取散杖攬水。誦..加持如常(但以三古印誦軍荼利咒加持也)次以散杖灑衣服三度。已下作法如次第記之。   問。今印本經與今次第相違如何。答。御記雲。命雲。招魂法白表紙本說聊有差異歟。彼印白表紙。外縛十指三度來去(云云)本說二手十指向外。乍十指來去。如世間招人之勢(云云)本說三十卷教王經也。奉尋雲。彼兩說之中可付何耶。本說可經說歟(云云)後日或人云。七條女院御祈時即用本說。由御物語(云云)私雲。外縛之說付何說哉可奉尋之(云云已上)玄祕抄雲。活命印。左右手十指堅固舒豎側合向外。鉤十指作招勢。則為金剛縛即成(云云)私雲。此印相。出去魂以掌招入縛內令歸本之義歟。若如御記者。今次第先縛後招神魂入縛內之義也。如經說者。以兩掌去魂招入之義也。經雲。是印相合置頂中(文)似雲合掌歟。今案玄祕印相經等並師傳合印歟。二手相兼殊勝也。所以二掌向外三度招之入縛內。真言三反誦畢解印。作金剛合掌可誦偈文也。   問。本說何耶。答。三十卷教王經十四雲。爾時一切如來為令普盡三世增上主掌大自在天得活命故。從一切如來心出是大明王曰。唵(引)縛日羅(二合)薩埵吽(引)弱。此大明印堅固應作祕密鉤。諸指向外而舒展。是印相合置頂中。死者能令得還命。說是印明時。而彼下方跋婆摩饗那世界跛婆彌沙囉爾哩瞿沙如來。忽從大自在天身中出現說此頌曰。大哉一切正覺尊。諸佛大智無有上。能令死者有情身。去識還來得活命(文)。 問。招魂者外典法也。人死時去移餘趣。外道神我常住計。何為真言之祕事耶。故於佛教始自小乘終至真言破之。依之俱捨雲。相續由惑業。更趣於餘世。大日經疏雲。識神若常雲何有死生(文)故知今法可雲去識還來法。隨外典名目雲招魂法也。猶如擬外道大祠法有真言護摩法也。然其義水火異也。內典去識還來者。心識依身而住故。離身不可孤去也。有為識心剎那生滅法故。今生壽命盡時。前業所感第八識等將滅。以印真言加持力助先業等。未來識心令相續。今生壽命令延。雲還來也。經雲去識還來得活命即此意也若無真言加持力。先業所感識心滅盡時若依今生所作業。或依順後業。相續餘趣識心時。此生壽命可斷絕也。今以印言力延今生壽命。似外典反魂等。故雲招魂法也。實不同彼義如護摩法也。故大疏十九雲。外典圍陀論中有火祠之法。然大乘真言門亦有火法。所以然者。為攝伏一類故。佛以圍陀事而攝伏之。然其義趣猶如天地。不可相並(文)今又雲。招魂雖同彼義異如水火不可混亂耳。此事及委細記。為止但事相真言師同外道見也。勿難繁文而已。   問。以真言力令未來色心相續延壽如本我等既現見。依惑業轉趣餘趣。何非現見耶。答。彼業果別故。此同業果相續故。況復轉趣餘趣。今生本有末心相續中有初心故。中有五蘊非我所見也非現見也。   問。藥師經雲。引其神識至炎魔王之前。又雲。彼識得還實非雲去識還來耶。答。會釋如先。彼經疏雲。當知此是藥師如來及經之威力。令彼患人第六識見分之上起此三種行解相分。一為炎魔王。二為王使。三為己身。為自識神所依。隨使而行至炎魔王前。其實神識未曾離身。若是本識隨所捨處則成死屍不可離身。若是六七等識依本識故而得現起。若離本識無種子故。無由得生。是故八識俱無離身孤行之理。藥師如來及經威力令彼患人見如此相。似有往來實無往來也(文)。   問。若爾何有佛說招魂經耶。答。彼譯者擬外法立題歟。例如道智經中說五常(矣)或偽經歟(矣)。   問。招魂去識還來本說何耶。答。三十卷教王經十四雲。爾時一切如來為令大自在天活命故。從一切如來心出是大明曰。唵縛曰羅(二合)薩埵吽(引)弱。此大明印堅固應作祕密鉤。諸指向外而舒展。是印相合置頂中。死者能令得還命。說此印明時而彼下方跋娑摩饗那世界跋娑彌沙羅爾哩瞿沙如來。忽從大自在天身中出現說此頌曰。大哉一切正覺尊。諸佛大智無有上。能令死者有情身。去識還來得活命(文)諸經要集十九雲。淮南子曰。天氣為魂。地氣為魄。   問。既知魂與魄別。命時依己。何故以衣喚魂不喚魄。答曰。魂是靈。魄是屍。故禮以初亡之時以己所著之衣將向屍魄之上。以魂外出故將衣喚魂。魂識己衣尋衣歸魄。若魂歸則屍口纊動。若魂不歸於魄則口纊不動。以理而言招魂(文)(常喜院傳雲。或人云。此印明大師御傳云云。三十卷本其時未渡。然而在唐傳之。云云。是小野流說云云)。   問。今此作法但就普賢延命行之耶。答。媔部C招魂作法不限普賢延命法。延命法用之。又有此怪異時。縱不行此等法。但作此作法何無耶。   問。就御修法之時何時行耶。答。如先記之。光寶記雲。右作法者修法初夜之後御加持以前行之。令著彼衣服之後行御加持。每初夜時行之。後夜日中不行之(云云)。   問。招魂衣服加持。初左轉後右轉何故耶。   答。左轉是辟除義。衣服垢穢等除卻安活命印言。右轉結界義故。招魂入結界內。為令不去歟。 壇場莊嚴圖(遍知院僧正御房於水無瀨殿被修此法之時圖之。承久元年九月八日)。   問。開白結願作法如何。答。先開白作法。承久元年九月八日。前權大僧正(成賢)於水無瀨殿奉仕普賢延命法。大行事嚴圓法橋並孝賢阿闍梨相具承仕。昨日參水無瀨殿請取雜具等莊嚴壇場事了。大阿闍梨當日未明令參給。以鄉二品廬為宿所。大法道場廣御所也。亥剋被行開白時。宗行中納言奉行之。大阿闍梨已下著平袈裟皆參申事由。即出御承仕打金(三十六)其後大阿闍梨登禮盤作法如常。三力偈金畢之後。上臘十人誦佛眼真言(振鈴已後本尊咒)下臘十八讀經(金剛智譯)振鈴後光寶僧都起座進入幕內修護摩。全賢僧都修十二天供。淨真律師修聖天供(矣)護摩末憲深律師修神供。護摩師護摩了復座。全賢又同。大阿闍梨散念珠了。乍禮盤上讀經如法花一時之程。大金剛輪真言二十反了後。一字金打之(其時下臘止經聲)伴僧二十口。皆悉同音一字咒後供養等如常。次大阿闍梨下座。次向御前方加持如常。其後自下臘次第退出之。 結願作法   九月十五天晴。今日結願牛剋被修之。大阿闍梨登禮盤。其義如例。光寶法眼淨真律師。護摩聖天所作了復本座。其後後供養如常(卷數兼清書下臘十人經部數等。以前皆書付之。當座作法無之)大阿闍梨下座之後。召承仕令塞庇御簾。次院司殿上人二人參入道場。御前並大阿闍梨之側(左右)大幕塞之。次御加持向御所方作法如常。御加持後御佈施。大阿闍梨一重。籐原大納言(師經)取之。裹物中將隆清朝臣取之。伴僧僧綱五人。土御門大納言(定通)中御門中納言(宗行)左大辨(定高)等取之。凡僧紙裹殿上人取之。大阿闍梨已下佈施等。如例各取之退出。大阿闍梨一重教深取之。光寶法眼裹物光海阿闍梨取之。事了各退出了。   報恩院御記雲。建保六年四月十五日。一院御夢想普賢延命法被始行。去七日權中納言宗行卿為御使。此旨被仰下畢(其此大阿闍梨座遍智院)則於三寶院西廊被始修之。伴僧二十口。光寶大僧都(護摩)行嚴僧都(十二天)實覺法眼·全賢律師(聖天)深賢律師·淨真律師(神供)憲深律師·乘源阿闍梨·定運律師·果運入寺(迴向已上番番)章覺阿闍梨(發願)尊祐阿闍梨·寬乘大法師·成信大法師·幸賢律師·賢寬阿闍梨·繼覺阿闍梨·孝賢阿闍梨·成真阿闍梨·淨尊阿闍梨·大行事法橋嚴圓。承仕六人(可注交名)。   十五日未剋許。御衣藏人參入(交名可尋注之)本尊新佛也。紫御衣絹以金泥被圖之。四天像被圖加。開白時之次。大阿闍梨開眼之。伴僧上伴十人念誦(.....咒)下番十人讀經(金剛智譯壽命經)後加持咒(降三世)伴僧下番十人。二番分之讀經(一番各五人也)又時長一時也。於大法者。前前二時許也。今度此兩事自由之密儀也。大阿闍梨等境節日來窮屈之間。如此被行也。輪燈在之(七層四十九燈)天蓋無之。伴僧燈下番許十燈也。上番無之。輪燈燈臺公家之流通物也。開白時三力金之後。念誦讀經同時出之。下番經一卷許讀之後退出。上番迴向之後下番退出。迴向先大阿闍梨金一打。次迴向。次金二打。神分也。 時發願詞   至心發願 唯願大日 本尊界會   三世常住 普賢延命 金剛部中   諸大眷屬 兩部界會 諸尊聖眾   外金剛部 護摩天等 還念本誓   降臨壇場 所說供具 哀愍納受   護持仙院 息災安穩 增長寶壽   無邊御願 皆令滿足 乃至法界   平等利益 下番發願   至心發願 轉讀經王 金剛壽命   甚深妙典 天眾地類 倍增法樂   聖朝安穩 天下泰平 護持仙院   玉體安穩 增長寶壽 御願圓滿   天下法界 平等利益   五大願 一切諷誦 上番迴向   所修功德。迴向三寶願海。迴向天眾地類。迴向聖朝。所修功德。迴向護持仙院。玉體安穩。增長寶壽。迴向天下。迴向法界。迴向無上大菩提。   下番發願時畢金一打。次發願四弘一切諷誦(云云)次金一打退下盤。後加持初夜(發願)後夜(發願無之)許也。結願當日後夜後加持略之。結願時(即日中時也)行之。發願五大願在之。結願二十三日也。二十二日雖滿一七日。依日次惡今一日延行也。結願作法。伴僧二十人皆參之後被始時。三力金後經讀念誦同時之。振鈴後護摩聖天等如例。護摩十二天初夜許也。聖天後夜日中二時也。神供初中後三度皆如例。結願後加持之後御佈施置之。先僧二人(裳裝束)上御簾。承仕一人大幔上之(大阿闍梨座許也)正面一間伴僧不著座不敷疊。佈施取道斷也。大阿闍梨一重一裹伴僧一裹皆如例。佈施取公卿三人。權中納言宗行卿·治部定家卿·從三位家衡卿。殿上人少少六位雖可參。遲參之間被置之了。御牛一頭被引之。抑伴僧集會之間。咒經之遍數取之卷數書加畢。其後當座封之卷數案書加之。插案文於卷數。令交替承仕了。承仕入大壇內。卷數立大壇傍。案脅機置之畢。其後被始時了。護摩十二天師自正面次間入(自東第四間也)蹲居搔上幕入也。聖天師自第五間入也。令座勸賞之有無未定。追可記。內道場之儀在別記(云云)。   問。支度如何。答。遍知院僧正御勤仕時。支度注進。普賢延命御修法一七箇日支度事。 合   一。大壇所。   蘇密。名香(沈香)。   五寶。金。銀。琉璃。琥珀。真珠   五香。鬱金。蘇合。白檀。丁字。白膠。   五藥。天門冬。呵梨勒。桂心。地黃。苟杷。   五穀。稻穀。大麥。小麥。菉豆。胡麻。   禮盤一卻(在半疊)七層輪燈一基(高六尺)壇一面。脅機二前。燈臺四本。壇敷布一段。佛供覆布一段。大幕二帖(在幔臺。懸革三枚。四寸釘一連)經機十前。切燈臺五本。壇供米五十六石九斗四升(加入供定)御燈油五斗九升五合(七升御明。四斗九升輪燈料。三升五合房油料)桶三口之內(閼伽桶一口。手水桶一口。足桶一口)杓三枚之內(閼伽杓一。手水杓一。足桶杓一)折敷三枚閼伽棚一卻。   長櫃一合。 阿闍梨。伴僧二十口。承仕八人。見丁二人。   淨衣(黃色)。   一。護摩壇所。 壇一面。脅機二前。燈臺四本。禮盤一腳(在半疊)壇敷布一段。芥子袋。骨婁草二十一束。壇供米八石四斗。御燈油七升。桶二口之內(爐桶一口神供桶一口)杓一枝(神供料)折敷三枚長櫃一合。   一。十二天壇。 壇一面。脅機一前。燈臺二本。半疊一枚。壇敷布一段。蠟燭布一段。壇供米三石六斗。御燈油三升五合。   一。聖天壇。  壇一面。脅機一前。燈臺二本。半疊一枚。壇敷布一段。火缽一口。壇供米三石五斗。御燈油七升。   一。供所雜具等如例。右注進如件。   承久元年五月五日。大行事法橋上人位嚴圓阿闍梨前權僧正法印大和尚位成賢問。伴僧張文並交名注進如何。答。(各二行書之。爰略也)。 光寶權大僧都。全賢權小僧都。實覺法眼。淨真權律師。憲深權律師。章覺阿闍梨。仁賢阿闍梨。尊祐阿闍梨。幸賢阿闍梨。賢寬阿闍梨。孝賢大法師。成真大法師。實照大法師。觀秀大法師。心海大法師。全圓大法師。慶俊大法師。賴賢大法師。教深阿闍梨。光海阿闍梨。   注進普賢延命御修法僧交名事。   大阿闍梨。   前權僧正法印大和尚位成賢。   伴僧。   權大僧都。法眼。和尚位光寶(護摩)。   權少僧都。法眼。和尚位全賢(十二天)。   權律師。法橋。上人位淨真(聖天供)。   權律師。法橋。上人位憲深(神供)。   大行事。   法橋上人位嚴圓。   右注進如件。   承久元年九月十五日。大行事法橋上人位嚴圓。   阿闍梨權僧正法印大和尚位成賢。   問。卷數如何。答。普賢延命御修法所。   奉修。   大壇供二十一箇所。   護摩供二十一箇所。   十二天供十七箇所。   聖天供十四箇所。   諸神供三箇所。   奉讀。   金剛壽命陀羅尼七千卷。   奉念   佛眼真言二千一百遍   大日真言二千一百遍   本尊真言十萬遍   又真言二萬一千遍   降三世真言二千一百遍。   執金剛菩薩〃〃〃〃〃〃。   持國天〃〃〃〃〃〃。   增長天〃〃〃〃〃〃。   廣目天〃〃〃〃〃〃。   毘沙門天〃〃〃〃〃〃。   護摩〃〃〃〃〃〃。   一字金輪〃〃〃〃〃〃。 右奉為太上天皇御息災安穩增長寶壽御願圓滿。始今月八日迄今日。並七箇日夜之間。殊致精誠奉修如件。   承久元年九月十五日。阿闍梨前權僧正法印大和尚位成賢。   問。今法具書何等耶。答。一切如來金剛壽命陀羅尼經一卷(金剛智證)金剛壽命陀羅尼經一卷(不空御請來智證)佛說一切如來心光明加持普賢菩薩延命金剛最勝陀羅尼經一卷(不空運)一切如來普賢延命經一卷(叡)護命法門神咒經一卷(貞元圓覺)壽延經一卷(梵釋)佛說招魂經一卷(梵釋缺本)金剛壽命念誦法一帖(不空御請來慈覺智證)梵字金剛壽命真言一本(慈)護命放生儀軌一卷。諸佛集會經一卷(天台所用。唐書云云。惠什雲。大師御作云云)金剛智口訣一卷。法三宮次第一卷。石山內供釋一卷。   五祕密法(密號。真如金剛)   問。此法何尊為本尊耶。答。懸五祕密曼荼羅為本尊也。五祕密儀軌雲。夫修行菩薩道證成無上菩提者。利益安樂一切有情以為妙道。一切有情沈沒流轉五趣三界。若不入五部五祕密曼荼羅。不受三種祕密加持。自有漏三業身度無邊有情。無有是處(文)私雲。五尊中金薩是菩提心體。此菩提心以慾觸愛慢為德。此則即事而真談。此談其深故雲五祕密也。   問。今此法種子三形何等耶。答。如次第出。薄草子雲。種子.。三形同。理性院傳同今次第。又薄一本雲。.....五字變成一五古金剛杵(文)澤抄雲。.五古。源運傳.獨古也。今次第奧出此等說(矣)私雲。今用.字。重.字示金薩大日因果不二之義歟。二尊同以.字為種子故。祕藏記雲。大日經吽字為金薩種字。金剛頂經吽字為大日種子(取意)以.為種子。又此意也。御口訣雲。..金薩名。.大日種也。此則三字和合顯大日金薩因果一體之旨也。   問。理趣經法以.....五字為五尊種子。其義可然。今以一字為五尊種子。理豈然耶。答。理趣經五尊別體為宗故。蓮月各五種也。今法以五尊一體為要故。同一月輪同一蓮臺也。立五祕密稱專在斯歟。或又如如意輪以三字為一尊種子。今以一字為五尊種子。何強責之。御記雲。理趣經奧五祕密段種子用.。此經有兩段。初五尊各別也。是因也。因不冥會各別位也。故此初段用單.。又各別蓮月也。後五尊果位也。備萬德於一體冥會位故用重.。又坐同一蓮月也。今次第種子.甚深也。可思之。今次第或說。種子.....五字。三形五古也。此說勸修寺傳歟。彼傳五字雖各別。本誓是一成一五古習。為最祕事也。澤抄又同。但種子別。.....如次金欲觸愛慢種子也。今法有以五字為種子傳也。又非無其理歟。更問(云云)私雲。或說以五字為種子。異理趣經法。彼五字成五種三形。此五字成一五古。故彼此異也。   問。勸請發願如何。答。如次第出。澤抄雲。金剛薩埵五祕密四種明妃諸薩埵(文)理性院雲。本尊界會本初自覺普賢金剛薩埵智身同體大悲祕密內證慾觸愛慢四金剛妃(矣)私雲。澤抄似重言。理抄言繁。今次第勸請殊勝(矣)。   問。觀中今尊坐同一月蓮有何故耶。答。儀軌雲。五尊同一大蓮華者為大悲義。同一月輪圓光者為大智義。是故菩薩由大智故不染生死。由大悲故不住涅槃(文)私雲。蓮月俱一種表各別五尊即一種菩提心。   問。後入唐口決雲。月輪者表大悲不住涅槃。白蓮者表大智故不染生死(文)相違如何。答。私雲。蓮花月各具二義。謂於月光明邊表大智。照妄闇故。水珠所成邊表大悲。潤草木故。蓮又有泥中邊表大悲。悲翅敷生死泥故。不染淤泥邊表大智。智不染煩惱故。約法者。兼悲大智兼智大悲故。悲智互具足。慈惠本名備。凡厥此五尊建立始終皆表五智圓滿之義。大菩提心行者以平等大智大悲對於生佛。鉤召引入縛更無上下勝劣障。有大智故鉤召佛德入我身。有大悲故攝引眾生入佛界。有大智故必有大悲。有大悲故必有大智。悲智雙導甚深者歟。又薄草別本雲。師說雲。.變成五古。五古變成五尊。此字中.金剛薩埵。.大日。此二尊一體分身入慾觸愛慢三摩地也。慾觸愛慢是四佛四智也。中台大日是金薩。此五尊即五智也。五佛和合一體故。同一月輪同一蓮華坐也(云云)私雲。理趣釋雲。同一蓮華同一圓光體不異故。輔翼悲智不染生死不著涅槃(文)。   問。此尊變三十七尊(文)意如何。答。正悲變宣內證事也。儀軌雲。金剛薩埵住大智印者。從金剛界至金剛鈴菩薩以三十七智成自受用他受果德身(文)私雲。金剛界者指大日也。普門體故舉通名歟。此軌意慾觸愛慢成四佛又成四波。乃至成鉤索鎖鈴。五尊即變成三十七尊也。此則金薩一門三十七尊雲大智印也。所以各具五智故。一一尊皆出三十七尊雲大智印也。若爾五尊實變成三十七尊也。所以所持杵鈴表三十七智具足義也。所謂右手杵金剛薩埵三昧耶。左手鈴鈴菩薩三昧耶也。略舉初後二菩薩三形顯中間三十五菩薩三形是即顯三十七智圓滿之義也。   問。召請結界何等耶。答。召請大鉤召。結界降三世。   問。本尊讚何等耶。答。金剛薩埵讚(云云)。媔部C金剛薩埵讚出聲誦有何事耶(云云)。   問。禮佛梵號何。答。如次第出。媔部C此五尊梵號未勘說處。欲梵語..也。今雲..不審也。慢..也。今雲。....華鬘也。非慢歟(云云)薄草子出梵號。如今次第又一本出漢字禮佛雲。曩謨縛曰羅薩怛縛摩訶薩怛縛曩謨伊左哩□縛曰羅(慾)〃〃髺離吉羅縛曰羅(觸)〃〃囉哦尾步底縛曰羅(愛)〃〃縛曰羅摩(引)囉(慢云云)理性院次第所舉如今次第也。   問。重舉五尊梵號用否如何。答。媔部C禮佛普通五尊許用之。五大尊不用之(云云)或說此五尊即五大尊習之用之歟。但非常事(云云)薄草不出五大尊梵號也。理性院同薄草也。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耶。答。初印言。印金界三昧耶會金薩印也。言出今尊儀軌。以此印言對理經印同言異也。   問。言加四攝明有何故耶。答。軌雲。瑜伽者心不散動即誦真言曰。縛曰羅(二合)薩怛縛惡。由誦此真言故。金剛薩埵顯現(乃至)即誦四字真言弱吽鍐斛(引)由誦此真言故。金剛薩埵智身。召入令縛喜。與瑜伽者定身交合一體(略抄)次印言。軌中金剛薩埵大智印用今明名根本真言也。今用極喜印。依相承口決歟。今印名大獨古印。故金薩軌雲。二手金剛縛。二中入掌交合。二小二大各豎頭相枉。如獨古杵形。是名普賢三昧耶印(略抄。五祕密密軌又同之)私雲。二小二大立合。擬獨古上下古歟。本尊加持初二箇印言薄草同之。理性院本尊加持但用五尊羯磨三昧耶十箇印言中。金薩羯磨印用今第二咒。異今次第。經內五古印.。澤抄本尊加持唯用五尊羯磨印言。金薩印言同理院也。西南院薄草一本。本尊加持用四箇印言。先初金剛薩羯磨印誦二箇言。今次第初二種本尊加持兩明也。次極喜三昧耶印。娑摩耶斛蘇羅多娑怛梵(二合)次索羅多印言。修行成就儀軌雲。結金剛薩埵祕密三昧耶印。金剛縛大指頭指為竅。右大指妙逼加持心額喉頂。真言曰。索羅多薩埵鍐次愛染王印言。內五古。言吽橘枳吽弱(云云)此次第五尊羯磨三昧耶印言振鈴。次結誦之。   問。十箇印言諸流同歟如何。答。羯磨五尊中後四尊五尊三昧印言諸流同也。   問。儀軌曰。祕密羯磨(文)何雲五尊羯磨印明耶。答。軌中前出金薩埵印明畢。又明此印用別明雲。次結前金剛薩埵大智印。誦根本真言曰。應結祕密羯磨印(文)故知軌對金薩四菩薩明連舉為讚故。故軌雲。讚四句每結一印當誦一句(文)至下四印四明名別說之。今次第前金薩印言下。各別印言舉之故。雲五尊羯磨印明也。   問。正散念誦等何耶。答。次第總咒。理性院雲。十七字或一字明(云云)澤抄雲。......(云云)散念誦如次第。澤抄雲。本尊(十七尊)四尊八字三世(云云)字輪觀五大。薄草別本雲。字輪觀在檜尾次第(云云)私雲。.....五字可觀也。.字流注不可得。.字吾我不可得。.字因業不可得。.字.字等空不可得。   問。後加持伴僧咒何等耶。答。俱總咒。澤抄同之。   問。護摩作法如何。答。部主段(愛染王或金界大日)自加持(內五古印.....)召請(外五古同咒)諸供物(同咒或大咒)撥遣(準召請)本尊段。自加持(大獨古印十七字明)召請(大樂不空身印大召....右頭鉤.右大指入虎口.上四交如環.二大指入掌搖.金掌..)諸供物(總咒)加持物...撥遣(準召請)。   問。今尊四法本誓中何等耶。答。小集四法本誓中不出之。仁錄四法中不出之。本誓中滅罪舉之。今次第就敬愛行之。澤抄息災修之。   問。此五尊具三十七尊方如何。答。儀軌雲。金剛薩埵是毘盧遮那。欲是金剛波羅蜜。計裡計羅是寶波羅蜜。愛是法波羅蜜。慢是羯磨波羅蜜。金薩是阿□。慾是薩。計者是主。愛是愛。慢印是喜。乃至四攝又如次慾觸愛慢也(取意)。   問。何故四菩薩以慾觸愛慢為名耶答。慾者菩薩大慾。以智慧為體。是出離解脫之本也。觸者共和悅互安住大樂之法。是禪定體也。愛者是愛縛義。攝取長眠之眾生誘入佛道。慈悲甚重之行相也慢者傲慢。利生得自在。心不謙下故。是即勇猛精進之義也。   問。五尊俱戴五佛寶冠有何故耶答。表各具五智之義也。是則超過餘尊。不共德也。   問。五祕密與理趣同異如何。答。野決雲。大略一法也。但菩薩以住各別月輪為理趣會。以住同一月蓮為五祕密。然者種子真言互通用之。今以.字為五祕種子。聊有所以歟。案理趣釋意。初段說十七尊曼荼羅。是雖顯實相之理趣。諸尊暫次位各別主伴相分。此時中尊種子單.或.。十七尊種子真言別也。而至終段設五祕密曼荼羅。是則所說理趣經事理平等因果不二也。相即互融輪圓具足(矣)顯此義故。五尊同住一月輪坐一蓮華也。此時即重.也。此字是初因也定也理也。後果也慧也智也。重字即定慧和合理智不二之義也。仍理趣經五祕可謂一尊一法始終也。又用........真言。此明瑜祇經為金剛薩埵真言。名無不相應真言。說其故雲。誦此明則於一切法終得平等無二無染無常無違無礙之身(矣)同雖金薩明。有此功能故。尤相應此法者歟師傳如此(云云)大師理趣經文句(云云)。   問。今此最初最後兩掌同異如何。答(云云)私雲。五祕密事深祕故不顯說也。所謂今此曼荼一月蓮上有.字。變成五古杵。變成五祕密五身也。此即金剛薩埵至極究竟位也。前理趣會曼荼慾觸愛慢各居別蓮月。各住本威儀也。今此五祕密一體無異故居同一蓮月也。五部諸尊離此曼荼別無其體。是則五部肝心諸尊父母故。為表獨一法身。但用重吽字一字。良有以也。故理趣釋雲。成無上菩提要妙速疾法門雖有多種。皆攝四法。所謂一大慧。是般若波羅蜜也。二大靜慮。是大三摩地也。三大悲。於生死不疲倦。四大精進。濟拔無邊有情令證金剛薩埵。是故現自在位同一蓮月同一圓光體不異故。輔翼悲智不染生死不著涅槃(文)私雲。智定悲進如次慾觸愛慢之四菩薩也。又五祕密軌雲。五身同一大蓮花者。為大悲義。同一月輪圓光者。為大智義。是故菩薩由大智故不染生死。由大悲故不住涅槃(文)可思之。 五大虛空藏   問。修此法時懸何本尊耶。答。次第雲。懸曼荼羅。或只懸五大虛空藏像。即以彼五尊用此法本尊(云云)玄祕雲。五大虛空藏曼荼羅可懸之。圖像如經(云云)。   問。今次第以五尊為本尊。玄祕以曼荼羅為本尊歟。然開經說唯圖五尊。其外無別尊。何為二種異耶。答。瑜祇經文雖五尊曼荼羅時一圓明外可圖八供四攝也。但經不舉者。一密中上佛眼曼荼羅雲。又於華院外四方圍畫八大供養及四攝等使者(矣)。今又可同彼故不別說歟。常喜院圖像抄圖五大虛空藏八供四攝等十十七尊曼荼雲....也。玄祕曼荼羅者十七尊曼荼羅也。又勸修寺第三重祕本圖五箇曼荼羅。第一一圓明五輪中輪畫法界虛空。四輪順迴畫四波羅蜜。一圓中四輪外四隅畫內四供。外院四方畫四攝。四隅畫外四供也。第二金剛虛空藏為中。薩王愛喜順繞畫四方。八供四攝如先。後三曼荼羅寶光蓮華業用為中。如次南西北四菩薩畫四輪。八供四攝如先(但十六大菩薩非前右左後次第。如四波順繞次第也)此五箇曼荼中。初重以寶光虛空藏曼荼為本尊也。故勸請句寶光虛空藏菩薩三十七尊諸聖眾(文)。   問。五尊種子三形何等耶。答。如次第出之。諸流大旨同歟。 妙抄雲。種子.。   ....。三摩。T79044201.GIF   勸修寺第三重本雲。法界虛空藏。種子.。 三形 寶珠T79044202.GIF   金剛虛空藏。種子.。三形五古鬼目之上置寶珠T79044203.GIF   寶光虛空藏。種子.三形寶珠。T79044204.GIF   蓮花虛空藏。種子.三形蓮華上寶珠。T79044205.GIF   業用虛空藏。種子.。三形羯磨上寶珠。T79044206.GIF   五菩薩中隨行者意樂。何菩薩中取其一尊為本尊行之。所以五相成身觀時。可成其一尊身(矣)(但以寶光菩薩為其本體。或業用菩薩。今用光耳寶光。是五部中寶部故)勸請雲。五大金剛虛空藏三十七尊諸薩埵(云云)若一尊為本尊時。八供四攝圍繞。若五菩薩為本尊時。三十七尊圍繞也。玄祕覺洞院注或雲。古傳雲。道場觀。一古三古羯磨皆豎。其上觀寶(云云)。畫像立杵上畫寶(云云)但東方橫杵上置寶也(云云)。私雲。勸修寺圖。初寶似蓮華莖。立一古上可置寶歟。如初圖五方皆三辨寶於南方立。三辨寶稱如何。若寶重為三辨者。可雲二辨耶。愚案雲。諸方皆用三果珠者。南方珠可三重歟。故玄祕覺洞院注雲。安祥寺請來曼荼羅。寶光虛空藏三形。 T79044207.GIF   可為證本歟(云云)或又一種三辨寶為南方三形者。餘方一果寶珠歟。玄祕雲。靈巖(行)和尚雲。三辨寶者如馬蹄形(云云)或抄雲。三果之玉下二果上一置也(云云)一果。 T790442081.GIF   問。勸修發願句如何。答。如次第出之(玄祕雲。若祈天變等可用七曜星等。若增益時可雲三十七尊等)今次第朱付雲。七曜星宿句。通息災可用歟。又天變可用之。只息災時可通用也。理性院雲。本尊界會五虛空藏寶部會中諸聖眾。本尊海會五大虛空藏寶部會中諸尊聖眾。又說同今次第一說。澤抄雲。能滿諸願虛空藏三十七尊諸聖眾。妙抄玄祕同今次第。但玄祕發願雲。本尊五大虛空藏尊(云云)。   問。道場觀依憑何等耶。答。瑜祇經雲。行者應畫五大金剛虛空藏。於一圓明中等自身量畫之。於一圓中更分為五。於中圓畫白色虛空藏。左手執鉤。右手持寶。前圓中畫黃色虛空藏。左持鉤。右手寶金剛。右圖中畫青色虛空藏。左執鉤右持三辨寶。於大光明於後圖中畫赤色虛空藏。如前左持鉤右持大紅蓮花。左圓中畫紫色虛空藏。如前左持鉤右持寶羯磨。是名大虛空求富貴法(文)。   問。何故五尊皆持寶珠耶。答。玄祕雲。師說雲。三十七尊皆入寶部三摩地。各持虛空藏(云云)一切義成就輪五部富貴吉祥法也(云云)或雲。經又雲。於一圓中更分為五(文)。   師說雲。五方五智五佛各入虛空藏三摩地故。作五方色形。持五部三摩地。現五部身。右皆持寶成就富貴。行者亦以五部三摩耶印入證五部虛空藏身。例如大樂金剛五祕密法。五方五佛各與四大菩薩一一皆入大樂五尊三摩地(云云)一圓明者是明星標幟故。可作明星色也(云云)。御記雲。法界虛空藏寶珠(如文)金剛虛空藏三古上可畫寶。寶光虛空藏三辨寶珠(如文)蓮華虛空藏蓮華上有寶珠。業用虛空藏羯磨上寶珠也(云云)奉尋雲。中方與寶光其別如何。命雲。異說區區也。一說只寶ヤяг珠一果也。寶光三辨也(云云)一說何皆三辨也(云云)。   問。道場觀等自身量(文)何義耶御記雲。命雲。本經意不然。等身量者本尊身量也。瑜伽習本尊身量等自身量也(云云)澤抄雲。今此五大虛空藏亦是明星天子本身故。處明星圓明之中。以七曜九執二十八宿而為眷屬(云云)。   問。五尊何皆持鉤耶。答。覺洞院御記雲。或雲。五尊皆持鉤意。南方寶菩薩種子鉤種子也。五佛皆入寶部三摩地故(云云)又護摩品幢菩薩處雲。生字雨諸寶。結彼本業印能召一切寶(云云)。又雲。成就富貴金剛虛空藏鉤召五字明王(云云)私雲。此等文寶與鉤尤可相具歟。大吉祥經雲。此大吉祥真言能除一切不祥。能鉤召一切福德(文)(已上御記)私雲。五尊皆左手持鉤。右手持寶。若雖有寶不鉤召者。何得彼寶。右手寶以左手鉤授與眾生之義歟。   問。何故以五部名為五大虛空藏名耶。答。五大虛空藏攝五部諸尊故。以五部名為五尊稱也。所謂五部諸尊皆入寶部三摩地雲五大虛空藏也。以五佛種子為五尊種子。良有以也。   問。五大虛空藏何故以五獸為師子座耶。答。心地義訣雲。.字輪中種子變成師子座。師子諸獸中王。極行無畏故。....佛亦復如此。諸法主變化無礙自在故。師子為座。.字輪中種子變成象座。其象力於諸獸力用無能過者。金剛王據其上。以表其堅力無礙故。像為座。.字輪中種子變成馬座者。諸世間尊貴吉祥莫先於馬。馬有慧用。世以為寶。灌頂法王具吉祥故為座。.字輪種子變成孔雀者。世間孔雀鳥為瑞禽。狀具種種色。復有明慧。著應時宜。轉法輪王以之為座。.字輪種子變成迦樓羅王座。此鳥威力能降諸龍。隨所向方龍能降伏。人天一切諸龍無不歸。是故不空業王以之為座(文)。   問。召請結界何等耶。答。召請大鉤召。結界軍荼利。玄祕雲。辨事軍荼利(云云)理性院同之問。本尊讚禮佛何等耶。答。本尊讚寶菩薩讚。禮佛次第舉五佛梵號。媔部C金雲。禮佛句。南無法界虛空藏(三反)南無金剛虛空藏。南無寶光虛空藏。南無蓮花虛空藏。南無業用虛空藏(云云)又媔部C禮佛句。作五尊各唱一反唱三反(云云)理性院用漢號。   問。禮佛南方加..。北加..。有何由耶。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耶。答。總印明二種五部肝心外五古印。唵縛日羅羅怛那阿阿暗惡沙呵(云云)此印言但異今二箇印言。玄祕初印言同。但無莎呵句也。第二印外五古言無。但覺洞院注入雲。今次第第二言無莎呵句也。今兩言初言無莎呵。後言有之。玄祕反之。影略互顯歟。妙抄雲。印內五古印(五峰皆想寶珠。但中指作寶形。祕祕說也)真言(同今次第第二言也)又印(虛心合掌。以空捻水中文。以二風押空上。真言如先云云)通密印。內縛二大指並立如鉤(真言如常)又如瑜祇經八天印可用之(云云)師主極甚祕雲。外五古印真言曰(三寶院傳祕中祕說也。五部肝心在之云云)...........。口授雲。振鈴之後五種印並甚祕印可結之(云云)理性院出二箇總印言。先外縛五古印(但中指作寶形。是總印咒也)。...........。次同印(總印咒也)............。澤抄二印言外五古印.....。同印阿尾羅吽欠纈利惡(云云)。   問。野決次第初言反數出之。真言反事經一千反。五部肝心五十萬遍(云云)修此法必如此可滿歟。答。次第媔部C必不然。殊丁寧令修之時可然歟(云云)。次各別真言。法界虛空藏印如次第。玄祕理性院同。勸修寺金寶抄澤抄二中如針(云云)金剛虛空藏等四菩薩。諸流大旨同。澤抄南方故進力寶形(文)真言諸流不同。野決雲。真言說說事。法三御子上加歸命。歸命.。自餘準之。範俊種子上加......。自餘準之。五部肝心種子上加............。餘尊準之(云云)。   私雲。金寶同法三御子說。勸修寺種子上加唵縛日羅。唵縛日羅鍐(云云)全尊準之。澤抄中東加。勸修寺餘三方增......句。......。餘準之。理性院如今次第也。此中今次第兼文理二證。文者五部肝心也。理者諸尊皆持寶珠。尤可有..句也。問。此五箇印言何處耶。答。今次第玄祕等。本尊加持處用之。愚案雲。第三加持處可用之歟。澤抄振鈴次用之。本尊加持處唯用總印言也。金寶雲。振鈴已後作法常羯磨會印言行之。五大虛空藏法羯磨會三十七尊真言加..句。皆金剛合掌。但五佛印用經印。中指如上口傳。五佛真言加..句(云云)口傳者。中指寶形。但中央中指如針歟。理性院總別印言皆振鈴後結誦之。五大虛空藏印言為五佛印言。次四波印咒同前四佛。次二手外縛。二頭指如寶形。羯磨會十六大菩薩八供四攝言終一字加.....誦之也。......(乃至)......。師口雲。十六大菩薩八供四攝同以法印通用之。或金剛合掌(云云)本尊加持處總印二種結誦之。   問。何故此外本尊加持處加用破諸宿曉等印。答。金寶雲。..疏中雲。今此五大虛空藏菩薩亦是明星天子本身故。處明星圓明之中。以七曜九執二十八宿而為眷屬故。此法亦用金剛吉祥破七曜等三真言印(文)。   勸修寺記雲。此三種印言加用本尊加持。彼三明皆有破宿曜等功能故也(云云)今但用兩印言。玄祕七曜總咒二十八宿等咒加之。問。總咒又樣(印如是云云)前印何印耶答。媔部C兩總印內隨宜可用歟(云云)私雲。印注雲。台藏總印(云云)第二印歟。玄祕並妙抄中。外五古印用此明故。野訣雲。............。此付台藏行時總咒也。五部肝心付金剛界行之而用此咒。兩部不二之義歟(云云)。   問。正念誦何等耶。答。如次第出。理性院同之。澤抄雲。.....。散念誦如次第出。玄祕雲。能滿諸願虛空藏真言。金剛吉祥破宿曜障七曜總咒。二十八宿總咒等(云云)。覺洞院注雲。散念誦佛大總別軍大一(云云)香龍寺傳雲。佛大本八破軍一(云云)已上理性院同今次第(但軍荼利咒不用之)。   問。字輪觀何等耶。答。媔部C字輪觀。金雲。五大尤為吉(云云)。 玄雲 T79044401.GIF 依無盡藏次第(已上)。   私雲。此字輪觀。玄祕本有。非覺洞院被注入之。此字輪觀尤可相應觀。此五字五大虛空藏種子真言故。金寶雖用此字輪觀。字義異此也。   問。後加持伴僧咒何等耶。答。台藏虛空藏真言除歸命加.。加持伴僧俱用此咒也。澤抄加歸命。台藏用之。勸修寺如澤抄玄祕雲。蓮臺僧正伴僧台藏虛空藏明令誦之。但小野流伴僧本尊真言可誦(云云)覺注雲。蓮台僧正說用之(云云)同記雲。或人傳(理)伴僧金剛界寶菩薩真言(云云)。   問。今法壇場可安佛舍利耶。答。如次第下記之。玄祕雲。先德口傳雲。修此法者必佛舍利五粒若一粒安壇中行之(云云)又妙抄雲。壇中央小塔安置奉籠佛舍利五粒或一粒。是即虛空藏三摩耶如意寶珠也(今次第媔部C最祕。口決雲。壇上舍利本尊三形寶珠也。室生山三種冥會一體無上可觀念。云云)今次第媔部C金雲。施主姓名並祈願意趣書注青紙黃紙等。舍利塔之內。或不可安置之。極祕事也。三十六會咒可加誦(但無本說歟云云)。   問。此法可用結線耶。答。妙抄雲。以黃色糸(六尺計)時別三十六結。三時一百八結之。線可懸施主之身。左合緒一反一結。百反百結。千反千結。可送施主許(云云)(師主雲。近來不可用之)結線咒可用歸命.......(云云)或次第中有結線咒(云云)。   問。何故今法名金門鳥敏法乎。答。玄祕雲。匡房日記雲。金門鳥敏法(云云)。是作文字也辛酉年雲事也。小野僧正件年被修此法故歟(云云)妙抄雲。金門鳥敏法者。件年被修此法。仍如此書之(云云)報恩院狀雲。祖師仁海正本寺百箇日勤修之。匡房卿被行金門鳥敏法之由處。勘申治安之例歟。   問。護摩作法如何。答。部主段。息災增益。部主異如次第出之。玄祕雲。金輪或佛眼(云云)本尊段(印明等次第出之)澤抄雲。本尊段。以第一印言一切用(云云)私雲。第一印言者。外五古中指寶.....也。   問。澤抄但外五古印。今通內外五古印何由耶答。次第媔部C用內外五古事。表內證外用(云云)或顯上求下化之意歟。是一師說也。但自加持召請改用內外五古印事。必不可然歟。諸尊段媔部C金雲。三十七尊皆入寶部三摩地。各持虛空藏印一切義成就輪五部富貴吉祥法也(云云)澤抄雲。三十七尊皆持寶口雲入寶部三摩地各持虛空藏印五部富貴皆也(云云)。 報恩院僧正御勤仕時道場圖 T79044501.GIF (у雲阿闍梨座大幔內可敷之)。 問。道場莊嚴佛舍利入經箱安置壇上(云云)經箱者入經歟。答。玄祕雲。必佛舍利安置壇上中(云云)唯此記者經箱為入佛舍利歟。凡安經箱事。可付經法。若為奉懸憑者。可入瑜祇經歟。報恩院僧正御房被修仁王經法之時。壇上經箱內仁王經。外佛舍利。小野僧正筆兩界曼荼羅。御筆心經並施餓鬼儀軌被納之。以彼思之。瑜祇經五大虛空藏本經何安置壇上。不懸憑耶。   問。付今法作五相觀方如何。答。..疏雲。五相成身之所當隨所樂。或一以自以五佛身成五菩薩。只一印十三四印十七五印共行之。.....即五佛種子故。須先成五佛。次轉五佛成五菩薩。轉法界之圓明成明星之。從明星圓明。會法界之圓明。五菩薩者。虛空藏經雲。口今準此經。即有五方大虛空藏菩薩。是即五菩薩也(云云)私雲。隨行者意樂。五菩薩中隨一為本尊。其尊一印明用之。本尊其尊為中台。八供四攝圍繞十三尊曼荼羅也。四印十七者。大圓中五種輪安五菩薩。四印者四方菩薩印也。八供四攝圍繞十七尊曼荼羅也。五印共行之者。五菩薩為主。大菩薩四時十六大菩薩各為件。八供四攝外院圍繞三十七尊曼荼羅故。雲五印共行也。   問。今此法四法本誓中何等耶。答。小集四法中增益舉之。本誓中天變所望出之。仁錄四法中息災增益出之。本誓中天變福德出之。玄祕雲。為祈天怪異息災行之。為富貴增益行之(文)。   問。祕印何耶。答。玄祕雲。師雲。祕祕中深祕。千金莫傳(云云)..........覺洞院玄注雲。或口傳雲。二手虛心合掌。五指各寶形。五古寶印也。五部總印也。明用總咒。此寶冠印也。但用不有心(云云)又雲。口傳雲。二頭二小開立。二中無名二大如寶形。但二名密屈中指下邊也(云云)。   問。支度卷數如何。答(支度請文禮紙收之矣進也)。 注進五大虛空藏御修法一七箇日支度事合。   蘇蜜。名香。白檀。   五寶。金。銀。真珠。水精。琉璃。   五香。沈。白檀丁子。鬱金。龍腦。   五藥。人參。伏令。赤箭。石菖補。天門冬。   五穀。稻穀。大麥。小麥。菉豆。胡麻。   壇二面(大各護摩壇方壇六尺)。脅機四前(兩壇各二。前長各二尺五寸。廣各一尺二寸)燈臺八本(兩壇各四本)。禮盤二腳(在半疊二枚)。壇敷布二段(兩壇料)。供蓋料布一段(兩壇二丈)芥子袋。大幔一帖(在慢臺懸草一枚針一連)。壇供米三十石。燈油一斗八升。桶五口之內(爐桶一口。閼伽桶一口。神供桶一口。手水桶一口。足桶一口)。杓三支之內(閼伽杓一口。手水杓一口。足杓一口)折敷三枚。長櫃二合。閼伽桶一基。 阿闍梨伴僧承仕三人驅仕四人見丁二人。   淨衣(白色)。   右注進如件。 弘長元年六月日行事法橋上人位勝延阿闍梨前權僧正法印大和尚位憲深。   五大虛空藏御修法所。   奉供   大壇供二十一箇度   護摩供二十一箇度   諸神供三箇度   奉念   佛眼真言二千一百遍   大日真言二千一百遍   本尊真言二萬一千遍   八字文殊真言二千一百遍   金剛吉祥真言二千一百遍   破諸宿曜明二千一百遍   成就一切明二千一百遍   軍荼利真言二千一百遍   大金剛輪真言二千一百遍   一字金輪真言二千一百遍 右奉為太上天皇御息災安穩增長寶壽御願圓滿。始今月六日迄於今日。並一七箇日夜之間。殊致精誠奉修如件。   弘長元年七月十三日。阿闍梨前權僧正法印大和尚位憲深。   問。請書請文如何。答。   請書。   來月六日可被始行五大虛空藏法。率十口伴侶可令勤仕給者。院宣如此悉之謹言六月二十日權右中辯高輔(奉)。   謹上醍醐檢校僧正御房。   追申。   於二條殿可被行候可令存知給。兼又可令注進支度給。   請文。   來月六日可被始行五大虛空藏法。率十口伴僧可令奉仕之旨。謹承候畢。今年被行此法。尤雖可被選智行之輩。言上子細其恐候之間。無左右勤修之條。猶猶恐憚入候。可然之樣可有洩御披露候。憲深恐惶謹言。   六月二十三日前權僧正憲深。   問。醍醐流勤行此法先例誰人耶。答。治安元年(辛酉)小野僧正百箇日修此法。滿五十箇日夜有御夢想被行勸賞。醍醐座主覺源敘法眼是其讓也。應德三年遍知院僧都堀川院御祈修此法(云云)天養二年。小僧都元海。於三寶院廊長星祈修此法。兩壇護摩伴僧八口也。總八七箇日修之。及第四七日長星不現。久安三年大長星祈。前大僧正於同院護摩堂被修此法。第二七日長星不現。三七結願。保元元年十二月之比。美福門院御祈。權律師實運勤仕此法。兩壇伴僧八口。三七箇日也。長承三年待賢門院御祈。賢覺修之。三七日。建保六年十月。遍知院僧正(成賢)被修之。弘長元年(辛酉)七月六日。祖師權僧正(憲深)被修之勸賞。阿闍梨二口被寄置報恩院了(奉行中宮大進經業)。   問。伴僧請定樣如何。答。   五大虛空藏御修法伴僧事。   公惟僧都(護摩)。光賢律師。   嚴豪僧都。瑩賢阿闍梨。   寬真阿闍梨。範秀阿闍梨。   俊圓阿闍梨。玄慶阿闍梨。   勝舜阿闍梨。弘義阿闍梨(神供)。 右仍院宣自來六日於二條殿御所可被行。仍請定如件。   弘長元年七月日。行事法橋勝延。   問。伴僧張文樣如何。答。仁王經法等書之。可準彼矣。   問。此請書可載金門鳥敏法如何。答。不爾歟。   奉行內內問狀。   來月六日。可被始行五大虛空藏法候。先例行之季季注候哉。伴僧先度且可申合之由被仰下候。前前請書只五大虛空藏(云云)。   書載候。金門鳥敏法之由候歟。不審候。此事邂逅之事候之間。申合之後可進請書之由相存候之間。先內內如此申候。委細可蒙仰候。恐恐謹言。 六月二十一日醍醐檢校僧正御房(高輔)返事。   來月六日被始行五大虛空藏法之旨。內內承存候畢。此法既有金門鳥敏之祕號。左於辛酉季者。每度有勤行候歟。然而其例邂逅之事候。治安元年(辛酉)祖師仁海僧正。於本寺百箇日嚴修之。匡房卿被行金門鳥敏法之由。所勘申治安之例候歟。次永保元年(辛酉)範俊僧正勤行。依治安例歟。此外祖師元海實運勝賢僧正先師成賢僧正等。度度雖勤修之。非辛酉季候歟。僧中之記錄於事不分明之上。無四度許候歟。諸家定令勘申候歟。先先御請只五大虛空藏候。金門鳥敏祕號候之間。不及被露候歟。伴僧先師成賢僧正勤修之時十口候也。近例候。若可參勤候者。老後所勞殊令計會任先例可為本寺之旨。可然樣可有御沙汰候也。恐恐謹言。   虛空藏(密號。如意金剛。梵號。.......)。   問。今尊種子三形何等耶。答。如次第出。勸修寺傳。種子.或.或.。三形如今次第。理性院兩傳如今次第。或抄雲。種子..(依胎)(藏)..(依金剛界)三形劍(金剛)寶(胎藏)石山..也三寶。   問。觀中尊形如何。答。如次第出。諸流大旨同歟。宗命傳雲。右手執白紅蓮莖。蓮上有寶珠(云云)七卷抄雲。右手當左乳。頭指大指捻寶(或上持如意寶云云)祕藏記雲。虛空藏菩薩肉色。左手持開敷蓮花。上在如意珠玉寶。右手持寶劍。高尾曼荼羅如記。寶珠寶劍俱有火炎也。御口決雲。守朝已講所持正本。尊像左持寶珠。右作與願。是則道慈議勤操護命等本尊也。大師以此尊像修聞持法給歟。謂之悉地成就本尊也。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答。初印明金剛界儀軌並虛空藏軌出之。第二印言出胎藏儀軌。御口訣雲。虛心合掌。以空捻水中文。以二風押空上。此故僧正口傳也。故雲薄草書別紙押印文上也。此印儀軌中名三摩耶印言故。印文二羽金剛縛(文)又軌中出羯磨印言文雲。止羽當心仰掌。智力捻如寶形。觀羽仰掌向前作施願勢。念我身同虛空藏菩薩。真言曰。唵縛曰羅(二合)羅怛弩(二合。引。鼻聲)憾。理性院兩流同用羯磨印言也。第三印一印者。御口訣求聞持軌說一印法。其印也風空作寶。火已下握或伸之。雖似兩印一印異也。求聞持法受灑水灑供物等時伸三指也。   問。召請結界等印言何耶。答。如五大虛空藏可用之。   問。讚文何讚耶。答。御口訣雲。四智讚。若用別讚南方讚也。此尊儀軌出南方讚雲虛空藏菩薩讚也。   問。護摩本尊段印言何。答。自加持三摩耶會寶菩薩印羯磨明。召請同印。右頭召之。同明。諸供物同咒。加持物.......。撥遣準召請(文)。   問。今尊四法本誓中何耶。答。小集四法中增益出之。本誓中無之。仁錄四法中不出之。本誓中滅罪福德智慧舉之。御記雲。此法為福德音聲修之。故法輪寺有三摩句。福德間智慧間音聲間(云云)。   問。軍荼利結界印言何耶。答。儀軌雲。軍荼利身印。壇惠內叉。以戒方並押交上。以禪智並押戒方。忍願直豎頭拄。進力屈如鉤。作三古形。即隨言左右轉各三反。成辟除結界。真言曰。曩謨囉怛曩(二合)怛羅(二合)夜(引)耶娜莫室戰(二合)拏摩賀縛曰羅(二合)矩嚕(二合)馱(引)耶唵戶嚕戶嚕底瑟吒底瑟吒滿馱滿馱賀曩賀曩阿密利帝吽發吒娑婆賀。   問。禮佛何耶。答...............。   求聞持法(梵號密號。如虛空藏法)。   問。何故名求聞持乎。答。私雲。聞者可聞。持者憶持。就虛空藏菩薩求聞持故。雲求聞持也。三教指歸(云云)儀軌雲。誦滿一萬遍。一經耳目(文)義俱解說。心無遺忘(云云)。   問。此法種子三形何等耶。答。種子.。三形寶珠。又說。種子.。三形寶劍(云云)大師御次第。種子.。三形寶珠(云云)密嚴院次第雲。種子成三昧耶形(有口云云。理性院相傳上人次第此種三不出之)勸修寺.字寶珠也。種三兩說口傳如次第記之。   問。次第雲。大師御傳。種.三寶劍(云云)大師求聞持次第.字寶珠。相違如何答。種子三形事。或記雲。.如意。.如意(大師入唐以前).智劍(大師御入唐以後)此.劍者。密嚴院遇於理性房法眼所口決也。此口決以後開上品悉地給(云云)至此條者有極祕決之子細(云云)本尊加持之時加印明有習。極祕密故不能記錄(云云)私雲。大師御次第雲。唵字反如意寶(文)。   唵字可.歟。可檢御筆本。本尊加持加用印明者。予木幡上人(真言)根來寺良悟房阿闍梨(隆盛)兩人明匠奉受彼印明畢。求聞持法印信故不能書記。密嚴上人依此印明成悉地故。雲悉地成就印也。予當初於仁和寺真光院奉拜求聞持本尊佛具。上人在世時。自理性房方被乞乳。乳皆盡乳被湧懸佛具被進。兩祖入滅後。本願弟子淨法房。彼佛具密嚴院重寶候。可返給由。寶心阿闍梨方被申。寶心返狀雲。實此佛具密嚴院印信傳法堂灌頂候者也。仍返獻之(云云)此狀相具佛具有之。親拜見彼等。大事相承條無異論者歟。   問。發願勸請等用否如何。答。理性院次第雲。勸請句發願句。本尊界會能滿諸願虛空藏尊寶部會中諸尊聖眾(云云)西南院次第雲。神分祈願(如常)次五悔(但印護身印)次發願(金一打作護身印當心唱之)至心發願。唯願大日。本尊界會。虛空藏尊。降臨壇場。所設妙供。哀愍攝受。護持弟子。心中悉地。速疾成就。次普供養。三力(護身印。口雲。今作法不用。金一打。五悔發願也。云云)密嚴院次第(西谷本)。次表白神分(任例作法準例)理性院相傳本雲。次表白神分次五悔次發願次五大願(云云)大師御次第同之。薄草雲。表白神分任意(云云)。   問。此次用何印言耶。答。諸次第皆結界印言也。大師御次第雲。次結界。先印誦陀羅尼。先左三邊(無文)以為辟除。次轉右三邊。兼指上下。以成結界(具如文云云)私雲。先印者護身印也。密嚴院次第雲。次結界。作護身印先誦明七反。次左轉三邊。右轉三匝。兼上下指之。各誦一反合八反。是結界十方界也(云云)。   問。道場觀如何。答。大師次第雲。次道場觀。以先印誦陀羅尼七反。觀想。壇上有阿字成七寶樓閣。內有紇利字成八葉蓮華。其上有唵字變成如意寶。轉成虛空藏菩薩。身黃金色。首著五智寶冠(文者三十五佛)頂有圓光。眾寶琉璃莊嚴其身。結跏趺座。左手持蓮華。其上安如意寶。右手作與願印了(云云)密嚴院次第雲(西谷)次形像真身。不二觀(師記雲道場觀)作護身印閉目應思惟。本曼荼羅上有月輪。月輪中有寶蓮華。蓮華上有.字成如意寶珠寶珠種子(有口)種子成三昧耶形(在口)三昧耶形身成尊形(相好威儀如儀軌說)本尊真身即與此像等無有異(云云)理性院上人本與薄草同。勸修寺次第雲。次道場觀(可用如來拳印)應想壇中有寶樓閣。其內有妙蓮華臺。上有圓淨月輪。月輪上有.怛落字。其字變成如意寶珠。放紅頗梨光。其寶珠變成虛空藏菩薩像。身真金色。寶蓮華上半跏座。容顏殊妙作熙怡喜悅之相。於寶冠上有五佛像結跏趺座。菩薩左手執白蓮華。微作紅色。於華臺上有如意寶珠。吠琉璃色。黃金光發焰。右手復作與諸願印。八供養四攝菩薩諸尊聖眾圍繞恭敬。觀如是已。七處加持(云云)(西南次第依此觀歟)。   問。召請印言何等耶。答。薄草如出之。   問。明二十五反有何由耶。答。西南御口雲。觀虛空藏經雲。天冠有二十五佛。當彼數誦二十五反歟。大師次第雲。次請虛空藏菩薩。作先印誦陀羅尼七遍(又二十一反者)已。即舉大母指。向堜菑@度。頭指如舊(云云)密嚴院勸修寺等本二十五反。   問。華座印言何等耶。答。薄草如出之。   問。槙上蓮華者何等耶。答。西南雲。槙上гэロУ也。又有莖蓮也(云云)大師次第雲。誦陀羅尼三反。想槙上蓮華坐尊像冥合。次復作想。唯願尊者暫住此了(文)。   問。次五供(先印明文)何無閼伽耶答。朱付雲。師說先閼伽。次次餘供(云云)。   私雲。諸流次第閼伽在花座前。薄草何不爾耶。大師次第雲。次閼伽。先左手取閼伽器。右手作先印。誦陀羅尼三遍。觀想。操浴本尊(無文)次華座。以印誦陀羅尼三返。觀想。從印出生花座獻本尊了(無文)次前供養。塗香時花燒香飲食燈明。各取左手。以右手印誦陀羅尼一反。一一可奉供(是具如文)次運心供養。作先印誦陀羅尼三遍。諸供養物得成辨。如不辨供物。但作運心。供養法亦成就(具如文)理性院勸修寺又閼伽華座五供次第也。   密嚴院次第(理性院本)雲。閼伽。擎閼伽器誦明三反。想本尊並聖眾足。次華座。作護身印。誦明三反。槙上蓮華以之為座。次五供塗香。誦明一反用塗其壇。次取華誦一反布散壇上。燒香飲食燈明。次第取之。皆誦一反。手持供養置在壇邊(云云)。   又西谷本雲。次五供(先印明用之。師說加閼伽)先以護身印。取閼伽器置左手印掌。誦明一反。澤水於盤可準例歟。次取塗香誦明一反塗壇。次取華亦明一反布散壇上。燒香飲食燈明。次第取之。皆誦明一反(云云)手持供物(除飲燈。只運心供養也。置在壇邊。云云)散華者。口雲。只可散大壇上也(云云)。   私雲。密嚴院兩本異。但西谷本奧書雲。傳法院本願上人授大乘房院主給次第也。口傳西谷大乘房弟子閑觀房口傳也(云云)私雲。閑觀房授房海。房海授隆盛。隆盛授賴瑜也。故知薄草說相異此次第(矣)尤可仰信之。理性院相傳本違血脈相承本。不審。又仁和寺次第閼伽華座前後可任意(云云)若依此文。何無相違歟。   問。薄草雲。次普供養(印明如先文)問。不舉讚耶。答。朱付雲。師說讚四智次寶部(文)大師次第。次讚曰(舉寶部讚也。云云)西谷次第雲。次讚(四智手印準前)(云云)。   問。普供養三力祈願等如何。答。西谷本雲。普供養印明如先。作是念而言。諸佛菩薩福惠薰修所生幡蓋清淨香花眾寶之具悉皆嚴好。諸供養物悉得成辨。即持供養一切如來及諸菩薩。以我功德力如來加持力及以法界力。普供養摩訶毘盧遮那佛。普供養本尊界會虛空藏尊。普供養兩部界會諸尊聖眾。所設妙供哀愍攝受。護持弟子。即獲聞持悉地成就。及以法界平等利益。   次五大願(如常。隨心祈願加之。印如上。云云)私雲。隨心祈願者。五大願終加一句可隨所求(矣)御作次第雲。眾生無邊誓願度(乃至)菩提無上誓願證。深廣大智誓願得(文)此次正有御名。大師次第外在之。   問。禮佛句何等耶。答。薄草不舉禮佛。朱付雲。師說禮佛(云云)大師次第雲。次禮佛。南無摩訶毘盧遮那佛。南無虛空藏菩薩。南無諸尊聖眾(云云)西谷次第雲。禮佛(印如上。禮三十七尊之終。禮當本尊三反可唱南無虛空藏菩薩也)理性院次第雲。................(云云)。   問。本尊加持印明何等耶。答。薄草雲。次本尊加持(印明如先加持四處)西谷本雲。次本尊加持(印明如上護身印)先誦明三反。加持四處。想我身本尊萬德圓滿福智具足(云云)私雲。此本尊加持。先結印誦明三反。加持四處事。當流相承口決全同。殊勝殊勝。   問。正念誦作法如何。答。薄草雲。次正念誦(以手印插珠。誦明記遍數云云)西谷本雲。次正念誦(師說用水精珠)先作法準例。以印插珠。誦明記遍數。誦時閉目(已上薄草觀也。但如輪而轉。下在委細。口傳之注)彼本奧雲。口雲。淨珠明並旋轉真言等。皆用本尊明(云云)。   問。旋轉時切真言句方如何。答。南無阿迦捨揭羅波耶(一句一轉也)唵阿利迦摩利慕利莎呵(一句一轉也)。   問。薄草雲。次入法界觀(文)如何。答。西谷本雲。次入法界觀(廣歛卷舒三反許。云云)至誠瞻仰○(已下同薄草)。   問。正念誦後本尊加持如何。答。西谷本雲。本尊加持如先(云云)誦明三遍後四處加持也。理性院相傳本雲。結印誦明七反。加持身四處(文)。   問。散念誦何等言耶。答。西谷本雲。次散念誦(佛眼大本軍一各百反許也。已上五云云)常喜院記雲。散念誦(眼日尊八字文殊軍荼利破障一字云云)。   問。今法時前後供理供事供俱用耶。答。理性院次第雲。五供印明普供印明現供(云云)此俱用之。大師御次第。密嚴院次第。但現供許。不用理供歟。御次第雲。前供養塗香時華燒香飲食燈明。各取左手。以右手印誦陀羅尼一反。一一可奉供(文)密嚴院次第雲。次五供塗香(乃至)燈明。次第取之。皆誦一反。手持供養(云云)此等文唯現供無理供說(文)。西谷本雲。次五供(先印明用之)此文似有理供歟。私雲。若有理供者。如常五供印明違一印法義。又護身印用者。彼印明事供時用之。何別結誦(矣)。   問。諸次第不出振鈴。不用之耶。答。或記雲。師雲。雖無次第可有振鈴。五供已前也(云云)。   問。振鈴作法如常耶。答。西谷本五供處側付雲。振鈴口真言用本尊明(云云)私雲。五三二反鈴明替用本尊明歟。今次第雲。求聞持法諸事用此一印明(云云)可悉之。   問。真言句義如何。答。南無(歸趣義)阿伽捨(虛空義)揭羅婆耶(藏)唵(三身義)阿利(空有)迦摩利(蓮花也。蓮花有三名。未敷者雲屈摩羅。將落名迦摩羅。處中盛時名分陀利)慕利(無垢義光明義)莎呵(成就義云云)。 問。薄草雲。次後供(文)如前供耶。答。如常五供後阿伽也。西南雲。次左方事供。塗華燒食燈明如前(云云)仁和寺本雲。次後供養。運心供養。或普供養。真言讚。三力祈願五大願。禮佛閼伽(後供次供可隨體也云云)理性院相傳本雲。次讚。次祈願。次四智讚。次閼伽(云云)西谷本同薄草也。   問。薄草何不舉五悔耶。答。西谷本同之。西谷本雲。次五悔(中間取後一段最後共用)次迴向(結願時迴向以前可有神分云云)西南本同之。結願五悔後。此所取念珠香呂。金一打結願事由神分等。次金一打迴向。 問。先安置本尊莊嚴道場(云云)其作法如何。答。勸修寺次第雲。當於絹索白□我淨板上。前畫滿月。於中畫虛空藏菩薩像。其量下至不減一肘。或復過此。任其力辨。菩薩滿月增減相稱。身金色。面正向西。或容向北。淨物覆之(云云)。   問。護淨如法(文)作法如何。答。常喜院雲。師說雲。右手結護身印。加持身五處。左金拳安腰(云云)。問。辨備供物置在壇邊(文)答。又雲師雲。閼伽等供具事也。二說中只如常兼居之也(云云)勸修寺雲。塗香諸華燒香飲食燈明也。塗香者白檀為之。華以隨時藥草所生者宛。若無時華者。以粳米或喬麥。或取橘柏木葉。或用丁香。以宛華用。燒香但以洗壇龍腦隨應用之。食除薰穢。每須新淨。燈明用牛蘇通許(文)。   問。出外復以淨水洗手(文)何水耶。答。常喜院雲。師雲。晨朝酌之分二桶(一閼伽佛供等一手淨水云云)或記雲。所用閼伽桶可有二口。一口普通所用。今一口掌中等水料也(云云)私雲。普通所用者。如常阿伽水歟。   問。以左手取水口。入右掌內飲之(云云)實飲之耶答。常喜院雲。師雲。實飲少分。觀.智水(云云)私雲。出證雲。集經第六攝真實經中十一面軌中(可引見之)或師雲。只觀法也(云云)。   問。入堂辨備供具之後。更出如前飲之(云云)爾者飲水三度耶。答。私雲。第二反飲水事重委釋也。意雲。初受淨水飲之。後入堂辨備供具之後。又出外飲水灌頂。次入堂門也。依之薄草並西谷次第。飲水二度也。西谷本雲。次復以此印如前承水。誦明三反也。灑頂及身即令內外一切清淨。次往詣像前至心禮拜(云云)薄草同此。二本但不雲飲水(矣)今次第又爾委釋。又飲之事不審。   問。前既辨備供物(云云)何更雲辨備供具耶。答。前承仕辨供物置壇邊。行者重入備壇歟。   問。灑淨作法如何。答。次第記之。薄草雲。復作前印。掌承淨水誦明一反。灑諸供養物並壇及近壇之地(云云)西谷次第雲。復作先印。但舒地水火。以左手取散杖。以淨水入右掌。三反誦明。各一反灑諸供物壇及近壇之地合三反(云云)常喜院記雲。師雲。不用..等。只右手作護身印。地水火三指開舒。左手以散杖取水置右手印上。誦明三反灑供物等及自身。是即加持也。第二第三亦如是(云云)。   私雲。今次第雲。取水入右掌內。薄草〃掌承淨水。以右手散杖取水入右掌歟。然後掌內水灑諸供物等歟。將亦入掌誦明三反了。散杖入灑水器。如常灑之歟。其時如常右手取散杖歟。可尋之。或記雲。先以一印加持香水二十一反。真言同明也。次以..加持如常。散杖入水作一印。風空捻餘三指。向外展散灑其水也。灑間左手捧散杖直豎安左膝上也(云云)。   私雲。此記又不審。初散杖入水者。以散杖灑歟。而後灑間左手捧散杖(云云)前後不符合耶。   問。諸尊法皆有塗香。何令無塗香耶。答。或記雲。師傳雲。次第雖無塗香用之。又或壇圖灑水塗香俱出之。   問。加持供物作法如何。答。薄草雲。作護身印置塗香上誦明一反。餘花等乃至木壇各如是(云云)。   問。六種供中何塗閼伽又實印置供上耶。答。西南次第雲。先閼伽塗香華燒香食燈木壇(真言各一反。口傳雲。印端向供物等也。云云)。   問。檀樣如何答。壇圖(東向)或南向本方故 T79045001.GIF (二時行之。日中作法如圖。後夜粥二杯)。   百日百萬反者是正念誦也。謂一時五千反。一日二時一萬遍。散念誦百遍。是百萬遍之外也。凡散念誦。佛眼大日本尊百遍。八字文殊不動一字也。行法了蘇乍置脅機加持百八遍(本尊咒一印)蘇器下桑葉敷。又穀葉用七葉敷或八葉敷是葉。若然蘇多小橘ヤЬ又柑子ヤЬ或大柑子許也。蘇器熟銅器如灑水器也(云云)本枇雲。正覺房上人樣聞記之了(云云)問。橛五色用否如何答。常喜院雲。師雲。大壇重木壇之時。大壇立橛引五色歟。但木壇許不用之(云云)西南院雲。五色鳥居等如常護摩也(云云)私雲。今無護摩作法。何用鳥居耶。但為攪乳歟。   問。壇上辨備供物之樣如何。答。諸說不同。一說上圖出之。西南院圖大壇本尊前二隅立瓶。瓶內方各佛供。次汁次果子。行者前二角立燈臺。木壇外壇上當前備阿伽等。木壇上敷乳樹葉。其上置蘇器也。或記雲。於木壇中安蘇器。奧二隅佛供一杯各加汁端二隅果子一杯。但寄蘇傍。又行者前一面備閼伽等。已上木壇所安也。又大壇奧二隅華瓶各一立之。端二隅燈臺各一本立之也(云云)。結願壇樣。木壇只安蘇器許。大壇十六杯佛供備之。各加果子。安樣如常。奧二隅華瓶各一口立之。端二隅側燈臺各一本立之。又大壇前備閼伽等。其前安鈴杵。如常(云云)。   問。蝕時作法如何。答。常喜院記雲。師說。當日月蝕日。先結願百日行法(或說雲。結願座當蘇加持法)次本尊木壇等移露地高顯淨處。如常修一座行法。至正念誦不限數遍待日月蝕。若蝕顯現時。早置正念誦珠取散念誦珠。急速數反畢。殘一字明打金一度。次發願(先結護身印誦明三反加持。以印彼散杖)。   至心發願 加持牛蘇 唯願大日   本尊界會 虛空藏尊 兩部界會   諸尊聖眾 大慈大悲 同共加持   轉成五智 醍醐妙藥 服食此藥   即獲聞持 一經其耳 文義俱解   永無遺忘   次五大願。次誦明攪蘇。至復滿勿限數遍。復一字以後如常(云云)或記雲。   至心發願 加持牛蘇 真言威力   成就乳海 明星天子 降臨影向   所設微供 哀愍攝受 火煙氣相   三密之中 隨得一種 速疾現前   護持弟子 福智圓滿 一切所求   皆令滿足 滅罪生善 臨終正念   往生極樂 頓證菩提 及以法界   平等利益   次五大願(云云)理性院雲。先日來行法念誦數遍。於本所已辨。結願事由聊可啟之。次露地作法。謂點清淨地天晴處。荊拂荊發可作借屋。方七尺高六尺許也。四方以清蓆引迴。其上可曳新淨斑幔。但東西便宜方可有出入戶。若無幔者。新淨布幕可用之。又上方可覆蓆幔等。但南方三分一不覆可開之。蝕光當蘇器之料也。又道場內二重三重可敷蓆於土上。其蓆上安木壇。其前敷半帖(若圓座)為行者座。又脅機立之置灑水塗香。打鳴有之。又道場淨蓆上茅草敷之。雖無本說。吉祥草故。本向本尊方。末向行者方(敷茅草是師說也)次懸本尊。像向北(暫可垂帷帳)其木壇上五種供具及種種財物隨力堪施捨(文)香華等物如常。閼伽雖無本說。準普通備之。自餘物等又可備之。若多木壇無所者。壇邊淨蓆上。若脅機可置之。蘇器木壇中央重敷樹葉七枚。其上置器(用生葉。乾葉不用云云。各生葉難有耶)葉末向行者方敷之。或雲。葉端向外迴敷非也。又乳器行者方近安之。有便宜故。又攪乳散杖桑穀何東枝用之。長一肘量大小指許。首寶形作之(不削皮乳樹故)脅機置之。或雲。散杖不切折之(云云)不可然事也。又道場內設雖助修人輒不可令見之。況他人耶。祕法祕術不可顯露。供物運送道之間。入箱櫃等可運之。若如此事等不慎。本尊不納受。悉地不成。但師匠並成就人無憚耳。又承仕能能可沐浴潔齋。若非要者雖承仕不可出入(矣)淨行助修兩三人悉地可祈請也。前成就人尤可啒請也。助修人皆可念軍荼利大咒。蝕復滿事承仕見可申也。又雲雨時者。不及露地沙汰。蝕既現承仕入道場香置火挑燈明。舉覆面參行者許可申案內。即行者入堂致發露懺悔發至誠信。瞻仰尊顏生真身想。取香呂(或華枝)禮拜三度畢。著座塗香三部被甲加持香水加持供物(已上二分成辨一切事印。本咒加持)次閼伽並五種供具。自餘財物一一以運心左右皆一度供養之。次金一打發願句。   至心發願 唯願本尊 能滿諸願   虛空藏尊 一切諸佛 一切菩薩   還念本誓 降臨壇場 所說供具   哀愍納受 一百箇日 勇猛精進   一百萬遍 最勝心咒 薰修勝福   真實不虛 今當月蝕 加持牛蘇   本尊界會 諸佛菩薩 同共加持   得大靈驗 悉地現前 文義憶持   明瞭覺悟 永不忘失 乃至一切   諸餘壽福 成就圓滿 自他法界   平等利益   次五大願普供養印言三力偈一打。次結大印當胸前。誦本咒七反。又加持身五處。各真言一反。次結成辨一切事印。誦本咒加持蘇二十一遍。次取乳樹散杖攪乳。不限反數異相現為限。若異相現蝕不復滿。攪乳可止之。異相不現蝕既復滿。攪之可止。悉地前以散杖先本尊次大師可奉運心供養。次師主二親。前成就人行者。助修承仕乃至來臨諸人。同以散杖付木葉可令嘗之。其殘乍器密持可令門跡相傳之(已上理性院寶心流日記取意略抄)或記雲。蝕時移壇於露地事。日蝕時其日後夜。月蝕時入夜移之。於本處百萬遍了結願。蝕時舁出壇。或不結願出壇。復滿足之後結願。兩說也(云云)。   又雨時作法。攪蘇等事可準前可知之。但散杖用桑枝。其日後夜以刀不切。以手可折之。供乳以散杖三皂入穀葉。木壇或大壇置之。奉供本尊。次大師次行者等獻之。作法如先。   問。攪蘇時兼見蝕歟耶。答。儀軌雲。目觀日月兼又看蘇(文)集經第五雲。咒曰若見日月一不得驗(文)同第六雲。仰看日月咒蘇(文)千解經雲。別使入看咒師若見法師即不成(文)私雲。集經前後相違者。以千解經立之。約自他故不違歟。儀軌文可準之。   問。依念誦知悉地方如何。答。或記雲。正念誦百反。蝕始上品悉地。二百反始者中品。三百反始者下品。四百以下者下下品相也。又乳湧事百反誦者上品悉地。二百反誦者中品悉地。三百反誦者下品也。三百反猶不誦者不可加持(云云)私雲。前記中不限反數。異相現為期。可念誦見。   問。蘇安壇蘇分如何。答。上如出之。西南雲。牛蘇一兩入之(可懸押之)集經三兩(云云)銅器淺廣厚尻不可圖。日月蝕時剋上下器自影覆故為宛日月光作淺廣也。又其器必可塗滅金。不然者蘇入銅毒出也。又安蘇事者。同記雲。自開白初安之(云云)。或加持時許安之。或蝕時安蘇於小壇。餘時安脅機若大壇邊(云云)。   問。軌文卻退圓滿者何義耶。答。月上院雲。蝕晴雲卻退。蝕晴日月如本明相現雲圓滿也(云云)。   問。又雲。其數乃終亦無時限。然於中間不容間闕(矣)意如何。答。同傳雲。百萬反咒反結願必不可計當蝕日歟。先前後通計百萬遍畢。為知念誦之成不。相待蝕可會也。咒數滿終至蝕日。中間不限時。猶無間闕可滿真言也。其中間譬有日二百乃至雖一季二季。只可相待蝕期也。而今者不然。兼知蝕日。咒反結願計當其日歟。可思(云云)。   問。又雲。私雲。諮啟菩薩足下(文)意如何。答。諮啟者申意歟。足下字文點雲。其意不審。可思。諮啟菩薩足下雲歟。意歸敬之義歟。例如稽首攝足歸故稱敬禮(云云)。   問。助修人誦何真言耶。答。或記雲。五大尊真言各可支配(矣)又說。皆誦軍荼利真言也(云云)私雲。前記中用後記也。   問。念誦時觀想如何□上院口雲。本尊所誦真言行者所誦真言。相應涉入巡環往來也。唯念誦總終此真言一一留住行者心月輪上可觀也。初.至終.十八字真言巡環往來也。本尊與行者所誦真言更非別真言也(云云)。   問。行者食事如何。答。或記雲。百日間持齋。後夜粥或未曾水(云云)報恩院御口雲。修中菜食或持齋(云云)私雲。持齋人粥明相現後食之。而後夜粥頗不審也。   問。汲閼伽水作法如何。答。行者汲之。或同法令汲之。蝕時丑時以前。或ヤンовЯ汲之。閼伽桶二口。一口本尊料。一口行者料。行者先以本尊印咒加持之後結印汲之。先洗頂上。次洗頭面。次洗兩目。乃至一身皆洗之了飲之。未必洗之。只可觀想也。飲事實飲。但風病者只舌許觸水也。密嚴院聞書常喜院記之。師雲。晨朝觸之分二桶(一閼伽佛供等一手水淨水)。   問。行法日數並修時時剋如何。答。或雲。百日之間。除滅日沒日取百箇日。其日數遍不入百萬反之內(云云)今流不爾。只計蝕日當結願日開白日。不擇善惡日(云云)常喜院記也。   問。百萬反配時方如何。答。西南記雲。百萬遍正念誦也。仍一座萬反。二座各五千反。三座三千三百六反。百日定。若五十日者一倍可滿之。凡多少如初時不得增減(云云)常喜院雲。修時一日一上或一日兩上。集經雲。三時。二時晨朝日沒。三時加日中(云云)。   問。知悉地相之方如何。答。儀軌雲。其蘇即有三種相現。一者氣。二煙。三火。此下中上三品相中。隨得一種法則成就。得此相已成神藥。若食此藥即獲得聞持。一經耳目文義俱解。記之於心永無遺忘。諸餘福利無量無邊。蘇悉地經中雲。其三種相謂煖氣煙光。如是三相應次第現。若上成就即具三相。若中成就具前二相。若下成就唯現初相(文)私雲。此經說未必乳相歟。   問。修此法悉地不成。重可修耶。答。爾也。儀軌雲。今略說小分功德。如至卻退圓滿已來。三種相若無。法不成就。復應更從初首而作。乃至七反。縱有五逆等極重罪障。亦皆銷滅法定成就(云云)。   問。結願時必乳可合蝕乎。或如本說尤可然。但伺本軌意。依乳合蝕非成悉地成。為悉地成不也。爰末世凡夫所修行法。設雖重度數難顯效驗。就中露地作法有其煩。又蝕又蝕時若有雲雨障者其事無念也。設晴天又異相不現者頗遺恨。遠近諸人口遊歟。只能能致內信可存隱便歟。   問。乳配分事如何。答。先配也。或記雲。本尊師匠行者知識師匠請露地獻之(云云)常喜院雲。分蘇四分。本尊師匠行者知識。五分如先。成就二說。一雲。本尊奉送之前。少分置樹葉等供壇便宜處。一雲。結願奉送之後下座捧本尊(云云)。   問。所用數珠何等耶。答。水精念珠或寶念珠也。   問。供華用何華耶。答。或記雲。華瓶柏木東南枝葉取用也。供華又爾也。   問。起首時何時。耶答。或記雲。次第見可。始於晨朝。雖爾初夜可始行也。生星出程也(云云)又此法不用撥遣(云云)。   問。本尊向方並行者衣色如何。答。常喜院雲。向方面正向西。或容向北(文)師主雲。蝕時向北(云云)行者準之。行者衣色黃色(云云)。   問。壇寸法如何。答。又雲。集經雲。四肘五綵木壇(云云)別作一方木曼荼羅。下至一肘。過此任意。下安四足。或編附上面。去地稍須四指。其□彃芊慼慼慼慼模鼥窋港祛媯灠闕u□  問。今法必可拜明星歟。又拜時何時耶。答。常喜院雲。或說雲。修此法之間。每日拜明星。師雲。今流不必爾。明星出時不定故也(云云)或記雲。拜明星事。丑時後夜時後也(云云)或記雲。對向明星出現之時。施設香華二瓶。燒香發誓願雲。燒香之者諸佛菩薩之使故。若香雲致明星之方者。願速成。香雲行他方者更懺悔(矣)散華發誓言。今散妙華成華蓋。高飛虛空到於宮殿之上。即可知所求成(文)或記雲。凡修此法每七日終可行神供。所供神名阿流那。是明星天子所變也。供時印言名護身印。唵阿流那莎呵(云云)。 T79045301.GIF (供物加持等皆用護身印言)。   問。護摩作法如何。答。此法無護摩歟。   問。伴僧後加持咒何等耶。答。助修人咒如先出之。後加持無之。   問。四法本誓中何等耶。答。祕案本誓智慧福德。   正安二年(戊丑)二月二十九日。根來寺中性院坊。求聞持法記續畢。故僧正御房(憲|)仰雲。三寶院流無荼吉尼法者。三寶院僧正時依夢想吉除卻畢。求聞持法雖有之。於當流者彼法事疏簡不及委細(云云)仍先年雖記此抄。於求聞持閣之。倩案闕此法故。薄草為本。以大師一本次第。密嚴院一本次第。並古記等令抄記了。呈初心之所用。定有紕繆歟。後賢判定耳。   法印賴瑜春秋七十五。 大師次第一本當流薄草相具密嚴院二本(一本理性院相傳。一本高野山西谷相傳)四本皆別次第也。   或記雲。   誦經咒結願時許也。阿闍梨著座禮盤後誦經行之。然後供養法始之。本尊極略定一尺六寸作之。大壇南ШьЯ以鳥居立下懸之。若木像佛供阿伽器內居之。若閼伽器左右處有所居也。咒願雲。三寶境界不可思議恆沙劫中稱揚難盡施主護持。悉地成就。壇波羅密具足圓滿。正念誦。散念誦。佛眼。大日寶生。真言。本尊遍數用之。次南無明星菩薩。不動。降三世。軍荼利。大師寶號心經一字。已上一校(云云)。   又或記雲。   日月蝕時法成就事如何耶。答。有二師口傳。一雲。其時下界總無魔眾故。所求悉地成就(矣)二雲。護持佛法冥眾者皆鬼畜形也。仍冥持守護佛法威德大自在故。其時所作事業無礙。悉地速疾成就耳(云云)其證據雲。阿育王昔一日內欲立八萬四千塔婆。可敕冥諸夜叉神。夜叉神願大王日光而無光照(云云)其時大王諸尊者優婆啒多雲。日輪令無光耀給(云云)時尊者隨請以神足力障日光令日蝕現。國之大王所果(云云)此明師口傳也。吉吉可祕之(云云)。 祕鈔問答第十(抄卷第十一)   普賢法(密號。真如金剛)。   問。此尊種子三形何等乎。答。如次第出。薄草子雲。或.劍(石山)或.賢瓶(台藏)寶心傳同之。宗命傳.五古。勸修寺.五古。澤抄.五古(云云)。   問。觀中尊像如何。答。身白肉色。被五佛冠。右手持杵。左手執鈴(云云)勸修寺次第雲。身水精色。首戴五佛冠。左手持五古杵。右手掌向外屈地水二指。白象上蓮八為座(文)理性院等同今次第也。   問。理趣釋雲。金剛手者。此菩薩本普賢。從毘盧遮那佛二手掌。親受五智金剛杵。即與灌頂。名之為金剛手(文)准此釋。今儀形金薩。就中普賢金薩顯密差異初後不同。故法花普賢等不持鈴杵乎。答。私案。普賢儀軌中不出儀形。普金其體是一故。金薩軌文轉用示普賢儀形歟。故五祕軌雲。金薩者是普賢菩薩。又普賢軌中。此菩薩以欲觸愛慢為眷屬。中尊普賢寧非金薩乎。理趣釋者。五祕經雲。如經所說有三種薩埵。所謂愚童薩埵·智薩埵·金剛薩埵。以金剛薩埵間其二種薩埵修行得此金剛乘人。名金剛薩埵(文)既以金薩雜二種薩埵。定知智薩埵又金薩也。然約金智異分普賢金薩歟。或普金間雜而得密乘時持鈴杵歟。御記雲。於此普賢法者。八普賢金剛薩埵軌為宗要。是諸流一同之習持鈴杵。既出彼軌歟。可仰信矣。又御口決雲。乘白象而二手合掌。是花嚴法花等普賢也。又台藏八葉中普賢。頭著五佛寶冠。左手執蓮上有三古柄劍(有火炎)右手押掌屈地水向上也。文殊院普賢頭無五佛。左手持蓮上有三古杵。右手伸五指。掌面向上也(云云)。   問。八金剛妃者何尊乎。答。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三種印明。宗命傳三印明全同之。薄草子出三種中。初印二手外縛。豎二中指也。寶心傳用三箇印言。第二印言同薄初印言。此印言出金薩軌。名金剛薩埵三昧耶印。金界軌名普賢三昧耶印言。五祕軌號三摩耶言也。第二印言。寶心傳五古通內外。明雲。..........。今印又屬二歟。指(云云)屬字不審也。石山並勸修寺說普賢三昧耶印言也。澤抄如今次第初印言也。又印羯磨金薩印用理趣經總咒。寶心此印用.........。   問。召請結界等何等乎。答。召請大鉤召。結界降三世。字輪觀五大。發遣通印言。 石山字輪 T79045401.GIF 問。護摩本尊段印明何乎。答。自加持普賢三昧耶印言。召請外五古印同明。諸供物同明。加持物........。發遣准召請。   問。今尊四法中何乎。答。小集四法本誓中不舉之。仁錄四法中不出之。本誓中滅罪列之。今次第就息災行之。   文殊法。   問。文殊有幾種乎。答。一字五字六字八字不同有之。   問。約何等儀有此異。又何無三字四字等乎。答。御口決雲。五字約真言及首髺立稱。八字六字一字又可准之。或必然歟。八字六字等非八髺等有之。又御記雲。三字文殊事。梵字文殊一字三字等。並忿怒真言。一本(慈覺)理趣經文殊曼荼羅四尊。頂有三髺歟(已上師物語)又雲。五字文殊五智金界。八字台八葉台界。然而台八葉文殊菩薩文珠院皆又五字文殊習也。所詮諸文殊皆蓮花部尊可通兩部歟(云云)私雲。既雲五字唯真言為名。非約髺歟。若約髺之時。雲五髺文殊也。   問。今尊種子三形如何。答。如次第出。薄雲。.劍。石山.劍。私雲。此種三兩說俱可通諸文殊歟。石山記雲。五字八字各別。且付遍法(云云)。   問。觀中尊形何文殊乎。答。依石山道場觀歟。通諸文殊遍法觀世。此依金翅鳥王品歟。御口決雲。金翅鳥文殊化身故為眷屬。別儀軌文殊坐金翅鳥座(云云)鳥王品不說手臂持物又雲。文殊師利菩薩作令常瞻仰佛相(文)。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根本印台藏文殊院文殊印也。出台儀軌歟。真言出文殊軌(矣)薄外縛二中作劍形。出金界儀軌歟。三昧耶會利菩薩印也。不空供養名金剛利劍印。又雲金剛利妙印也。   問。召請結界等何等印言乎。答。召請蓮花部心印言。結界馬頭印言。字輪觀五大撥遣可用蓮花發遣歟。 T79045501.GIF 五字文殊(密號。般若金剛)。   問。此尊種子三形何等乎。答。如次第出。宗命傳.青蓮花。又說.利劍。勸修寺.劍(或青蓮華)澤抄同今次第也。十卷抄....。隨法用之(云云)七卷抄.或.或.。智劍梵篋(云云)。   問。觀中.字變成智劍(文)大師釋雲。文殊利劍絕諸戲。..真言為種子(文)相違如何。答。儀軌說不用。各舉一義也。故供養法雲。曇字變成般若劍(文)今文依軌也。金智軌雲月中觀□奭逆□褥□楊□視兜飣禍□□禭□□襤禍□□□□禖禮□埤□□□□散□□褻□□禬□□z□楫□□□□□□□   問。..俱何為劍種子乎。答.字有照法界之義。是智之用。劍有斷妄執之德。是惠之功。智惠義同故。又利劍表八不空理。同.字大空故。   問。今此尊形像依何經軌乎。答。五字陀羅尼頌雲。虛空諸如來悉隨劍而□□□縷□□□□□麗□稿樂□□□□□□□□□駉奭□裀□□□□檸j□褓□□□□□□□□□□□□y□□櫸□□□j□駢□妢□□飼襦騉□裀□□姪覜証□視兜駧□□□騉□言誇膳□□□□□襆□□□秖溺□□□□□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二印二明如文。澤抄二印一明。劍印如今印。又二手合掌。二頭折屈大指其入校(師說祕印云云)明五字明也。前印正念誦前。後印正念誦後。諸尊大旨有多印。兩處分明之。理性院三印二明。或外五古印。或梵篋印。俱用五字明。外縛中指劍形。唵縛曰羅底乞叉儜三摩耶薩埵梵用之。勸修寺劍印五字明。七卷抄二印二明。劍印五字明。五髺印誦本真言。曩莫三滿跢沒馱(引)南阿缽羅(二合)底賀哆捨娑曩(引)喃怛爾也(二合)他唵羅羅薩麻(二合)羅阿缽羅(二合)底賀多捨曩(引)俱摩羅路跛馱哩抳吽(引)吽(引)薩頗(二合)吒吒吒娑縛(二合)賀。   問。召請結界等何等乎。答。如先出。   問。護摩本尊段印明何等乎。答。自加持劍印五字咒。召請外五古印(中指劍形)右風召之同咒。諸供物加持物同咒。撥遣准召請(文)。   問。今尊四法本誓中何乎。答。小集四法本誓中不出之。仁錄本誓中智慧出之。   私雲。案字輪觀可觀五字咒歟。不空軌雲。阿字者樂欲菩提義。羅字染著不捨眾生義。跛字者第一義。者字妙行義。曩字者無自性義也(文)。 八字文殊   御口決雲。於今此尊。東寺先舉別名如題。天台先舉總名雲。文殊八字。又為祕法也。八字軌雲。欲受持此真言者。先當訪覓具德。知解真實道行大阿闍梨邊而受灌頂得灌頂也。敬白諮請傳受此教。親承傳受然可修念(文)。   問。今尊種子三形何乎。答。如次第出。澤抄.青蓮花上五古或劍(無火炎)又口傳(雲一切無畏)寶心傳.師子口。宗命.青蓮花上三古杵(或蓮上五古杵)勸修寺同今次第。十卷抄又同。   問。觀中尊形如何。答。諸流大旨同。如今次第出之。聖眾三重圍繞者。第二請召童子等八大文殊次第迴之。皆面向中尊如奉教勢坐蓮花上各乘師子。同輪外四角中有四大明王。第三院四攝十六大菩薩等各住本方也。四大明王。東南降三世。西南大威德。西北無能勝。東北馬頭。十六天者。八方天各有後故成十六天也。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三印三明。初師子口印。軌雲。文珠根本印從師密受之。御口決雲。以二大二頭間觀師子口。噉食行者或施主等煩惱業障不祥怨家等。可觀之。寶心次第雲。御口決雲。師子口印。以此為祕印。作此印有重重委曲三重(云云)三重習者。或習雲。內縛兩母並豎作口。是普通習也。次外縛是師子毛義也。次外縛小指牙作也。師口雲。第一內縛二空並立小鉤(師子口也)第二非內非外縛印。二空如先。第三外縛二小開立。二空如先予奉受木幡上人也。   問。八字配八大童子方如何。答.(光綱).(地惠).(無垢光).(不思議惠).(請召).(計設尼).(救護惠).(烏波計設尼)出儀軌(云云)理性院口傳雲。除.字真言終加.字(云云)........(是遍知院手跡也云云)已上今傳雲。八字八大童子種子。仍加中尊種子.字也。若如理性院傳者。八大種子一闕歟。此印言出寶藏陀羅尼經。彼經雲。運心頂想。本師釋迦牟尼佛及文殊五髺童子像請乞加備結其大精進印。印四兩手八指相叉皆屈入掌內。以二大指少屈相並押著二頭指屈[}/即]上。八字陀羅尼曰(如次第出)。   問。如隨四種法種子異。三形等可爾乎。答。澤抄雲。印契差別門。要當師密受。福慶.如意寶印。虛心合掌。二水內相鉤交。屈二火背以相合。二風屈著二空頭(師說也)息災天變。.五古印內縛(在口決)敬愛怨人。.蓮花(師說)印八葉(師說)惡人降伏。.劍印小劍(師雲羯磨會利菩薩印也云云)准此說三形印又可爾。然今流不出印三形不同(矣)又印言出同經。次說如意寶印。以兩手相叉。二頭指相拄屈。其大母指入於掌內相叉。亦名大精進如意寶印。即說陀羅尼曰。......................。又印言出胎藏儀軌歟。宗命流以內五古印為祕印。又內縛二中劍形印用八字明也。澤抄二印一明。初師子口印。又印虛心合掌。二水內相鉤。二火屈背爪相合。二風屈著二空頭(云云)(後入唐傳)言八字。   問。召請撥遣等何乎。答。准前可知之。   問。護摩本尊段印言何乎。答。自加持師子首印八字明。召請同印明。諸供物加持物同咒。撥遣准召請(矣)諸尊段。八大童子明如胎。四明王者降三世大威德無能勝馬頭明可用之。   問。今尊四法本誓中何等乎。答。小集四法中息災舉之。本誓中天變惡夢出之。仁錄四法中如先。本誓中天變惡夢智慧出之。今次第隨四種法用種子不同也。可通四種法也。 八字文殊鎮(其作法如次第記之)   彌勒法。   大師釋雲。彌勒菩薩三摩地門。所謂大慈三昧。一切如來大慈無量悉名彌勒(略抄)御口決雲。彌勒者因菩薩。大金剛輪轉法輪是一體也。故成就院寬助僧正欣求都率。最後終焉結誦小金剛輪印言(云云)。   問。今尊種子三形何等乎。答。如次第出。諸流大旨同。御口決雲。若淺略義。.字菩提心為因義。彌勒又西方四親近中因菩薩故。又為釋迦補處。是因義也。深祕義大日彌勒同體故。以.字為種子也。三形塔是又大日三摩耶形也。故二卷儀軌雲。慈氏大日同一體(文)可思之。私雲。彌勒真言中。初.字為種子也。大疏第十釋彼真言雲。此真言以.字為體。即是本不生義○又能知法體不生故。達鑒群機一切心性。無所不了現覺隨彼所應得者而成就(云云)即是慈中之上(文)常喜院圖.。或.。軌上卷真言品雲。觀遏字變成法界塔。又轉變塔成慈氏本尊身(文)。   問。觀中本尊儀形眷屬圍遶等何說乎。答。本尊儀軌形。二卷軌上卷觀門品文。眷屬圍遶。下卷畫像品意。以四波羅蜜從大尊後右旋安之。同卷大曼荼羅品。四方佛又從後右旋安之。四波又爾也。曼荼品內院四隅安內四供。畫像品四隅安外四供之。 畫像品圖 曼荼羅品圖 T79045701.GIF 第二院第三重並天等座位如常。   大曼荼羅品雲。大圓明更分為九圓。最中心本尊。四面四波羅蜜四面四圓四方佛。各依本部四智波羅蜜菩薩。四隅四內供養。今觀依曼荼羅品歟。御記雲。命雲。尊勝彌勒兩曼荼羅地大旨相似物也。尊勝以三古為界道。以寶瓶為分齊。彌勒以五輪塔為界道。差異此許也。自中川源運僧都許為誂種子。彌勒曼荼羅地送之。而源運令書尊勝曼荼羅(云云)源運隨分不覺也(云云)命者遍智院僧正命也。   問。何故以不動三世為脅士乎。答。私雲。慈氏大日同一體故。以大日教令輪為脅士歟。例如尊勝曼荼羅。大日為本尊故。不降二尊脅士(矣)。   問。十卷抄雲。右手作說法印(文)異今印乎。答。儀軌上卷觀門品雲。右手大母指押火輪甲上。餘指散伸微屈風幢(文)同卷畫像品雲。右手作說法印(文)各依一品說也。高尾曼荼羅八葉彌勒頂上安塔。左手執蓮花。上在軍持。右手屈肱掌面向外伸諸指也。御口決雲。觀音本師彌陀現在故戴佛。彌勒本師釋迦入滅故戴塔也(如來入滅起塔義也)演蜜抄雲。觀音持佛。師現在故。彌勒持塔。師滅度故(文)皆是重師德故頂戴之。木幡口傳雲。觀音戴本師。敬師德義也。勢至戴瓶入父母骨。重親恩故也。孝養父母奉仕師長意也。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三印三明也。初印瓶印。祕說塔印也。御口決。虛合二風各屈兩[}/即]拄二風頭也。今次第作寶形。是即塔印異說歟。瓶塔俱此尊三形故。二印俱用也。故儀軌中蓮上安塔。高尾圖蓮上置瓶。可思之。凡以塔印為最祕者。大日慈氏同一體習。為當尊祕事。種子.又此意也。私雲。大日慈氏一體事出儀軌說。種子.印塔印。深顯此旨也。故儀軌下之。慈氏大日同一體。□□奷□□□覷□視兜□□婧□□□□□□□妅□□□□觛榵唌慼慼撓迭慼漿娶□糖□騱□漶慼潠謘慼憧說慼潰c娶□履導□□□馭□□襏□□□□觟□騃□妅□□羚觛榵唌摯鞢樞齱慼慼慼慼憧說慼慼摯鞢潠瞴慼慼慼慼慼慼慼慼慼慼憤插熱}礸餞橙□禡禭□襯榵兜駁□□示□{粘妱□羇魯□□□□□□褓□□□祂□□榵□□妱□□□□桌□廬姛襐□□□□□□□□□□馜送□E□□飀□□□□□□□□□□□□□□□魯□□福□□飯□□□□□滿慼慼憤楚慼z□□□.梵名.種子也。覺洞院彌勒法界定印上安塔。東南院彌勒以兩手結塔印(云云)又印此台藏八印中迅疾持印言也。迅疾持彌勒也。又印此印言出台藏如來身會。又此尊儀軌中出之。真言品也。已上次第所出三種也。第三咒青龍軌名大悲三昧咒也。又儀軌中出二印。法界印。二手內縛。二中伸立。二寸半許離。二風著二火背。以二大捻二火上[}/即]。開二大來去(取意)又法身印。如前印。二風相背屈二空並押火中文。火開離如先。風幢來去(取意)真言。納[牟*古](引)賴怛曩(二合)怛羅(二合)夜(引)耶(一)納莫婀哩(二合引)也[(二/止)*我]虜(引)吉底濕[(二/止)*我](二合)羅(上引)耶(二)母(引)地薩怛[(二/止)*我](二合)耶(三)莽賀薩怛[(二/止)*我]耶(四)莽賀迦(上)嚕顧迦耶(五)怛濕他(二合)鄔□毼□□諑飥餘□導□□諑騎□馴兜襼導飥餘□導□□諑□□氡□¥湦□□□□□□□醰□莽賀糝也薩[(二/止)*我](二合)賀(此真言前二印用之)石山次第前兩印用小咒。真言在別(云云)指此咒歟。澤抄前法界印。此真言怛濕池已下用之。又根本印(瓶印)言(小咒)又迅疾持印言用之。法界印後用之。理性院但用初瓶印小咒。又有祕說。   問。軌說同如意輪(文)何二尊讚同乎。答。御口決雲。三井流如意輪彌勒同體習之。圓滿院僧正之彌勒軌雲。大慈大悲如膠染(云云)觀音彌勒同體之證也。   問。召請結界等印言何乎。答。召請大鉤召(義軌中出別印言)結界不動。字輪觀五大。撥遣通撥遣。 石山圖 T79045801.GIF 問。護摩本尊段印言如何。答。自加持塔印。.......。召請(法身風幢來去召之)請供物加持同咒。撥遣(准召請矣)。   問。今尊四法法本誓中何乎。答。小集四法本誓中不出之。仁錄四法如先。本誓中滅罪舉之。 大勝金剛   此尊或名攝一切佛頂。或名愛染王。二傳如次第記之。覺源宮僧正傳雲。十二臂金剛薩埵也(云云)大師釋。十二臂現身者金薩也。故知大日入金剛薩埵三摩地歟。靈嚴口決雲。一大勝金剛.十輻金輪。口決雲。一字金輪佛頂也(云云)敦抄雲。智證圖書此尊(大勝金剛)愛染王也書付。安置經藏(云云)私雲。樓閣經雲。金剛手今大勝金剛是金薩也。大師釋分明歟。   問。此尊種子三形如何。答。如次第出。理性院傳.智刃。又說.率都婆(師口雲。所持器杖等隨所求為三形也)或五古(云云)高野僧正傳種.三蓮花(云云)。   問。觀中尊像手臂等如何。答。今此尊出瑜祇經。故經雲。爾時遍照薄伽○後現身手具十二臂持智拳印。復持五峰金剛蓮花摩尼羯磨鉤索鎖鈴智刃法輪十二大印。身住千葉白大蓮花(文)寶樓閣經中雲(不空譯)於樓閣中畫如來。作說法坐師子座。佛左邊畫金剛手菩薩。十二臂黃白色。其像四面○頭冠瓔珞種種莊嚴。於蓮花上半跏而坐。左邊畫寶金剛菩薩。四面十六臂○(文)私雲。安二經意。喻祇經大日入金剛薩埵三摩地。雲十二臂大勝金剛。樓閣經釋迦入金剛手三摩地雲十二臂金剛手歟。十二標幟。先智拳印。左右手。左手蓮花羯磨索鈴法輪也。右手五古摩尼鉤鎖智刃也。此十二臂三形表自利利他德也。謂四佛三形自利。四攝三形利他也。又智刃文殊大智自利。法輪彌勒大慈利他德也。四佛四攝大日眷屬。文殊彌勒釋迦弟子。以顯密二利德歸智拳一印。以兩手作之也。樓閣經以釋迦為本尊。瑜祇經以大日為本身。可思之。以十二臂攝三十七尊事。如瑜祇抄記之。   問。十二臂中以兩手作一印。何經雲十二大印乎。答。私案。實智拳印兩手故。雖十一種約手臂數雲十二大印也。彼千手雖增四十手約所持三形雲四十手。合掌手寶缽手化佛手共兩手故。實四十三手歟。故知彼尊約所持。今據手數也。寶心次第雲。.字變成千輻金輪。千輻金輪轉成大勝金剛。身色如日處千葉大白蓮。臺上結跏趺坐。花鬘瓔珞等種種莊嚴其身。面門微笑。首有五髺。從五髺放光明。其光無至遍於十方。具十二臂。第一左右手作智拳大印。第二手右持五拳金剛。左執蓮花。第三手右持摩尼寶。左執羯磨金剛。第四手右持索。左執鎖。第五手右持鉤。左執鈴第六手右智拳。左執法輪(矣)又大聖御前勝金剛寶。身色如日暉。住熾盛日輪。左執妙大寶幢。右觸地印。大聖右金剛蓮花鉤。身黃色住黃色輪。左執鉤右與願勢。大聖左金剛寶大庫。身綠色住綠色輪。左執大圓鏡。右當胸施無畏勢。大聖後金剛大染蓮。身紅色住紅色輪。左執大紅蓮。右拳仰臍前。又八供四攝等無量聖眾前後圍繞(云云)。   問。名勝金剛寶又持大寶幢之義如何。餘又爾也。答。勝金剛寶者。眾生理具之淨心與諸佛自證之覺心一體無二故。今尊持一切眾生自性淨心之寶幢。頓破生死之苦輪。勝煩惱敵軍。是名勝金剛寶。持妙大寶幢也。次金剛蓮華鉤者。諸佛眾生一味一相之法故。今尊迴慈悲平等之□。以定惠四攝之鉤鉤召一切有情。令引入佛界。是故名金剛蓮華鉤。而持鉤也。金剛惠蓮華定也。次金剛寶大庫者。庫者藏也。功德集成之所。寶財施與之義也。則以定惠四攝之方便鉤召於一切眾生。令安置如來大悲之庫藏之義也。又如清鏡之面顯現萬像。不嫌好醜形。大聖之化儀平等而利益順逆之像。是故號金剛寶大庫。執持大圓鏡。是則事業成辨之智也。次金剛大染蓮者。染者諸佛之慈悲眾生之樂欲也。夫一切眾生者違付本覺遠隔真理。染著穢濁貪愛諸塵。依之久經迴生死輪轉六道。今以如來內證之功德被下印言之威力。方便加持速令一切有情歸入本覺之宮。是則大染敬愛之義也。是故名金剛大染蓮。故持大紅蓮也。蓮華者表蓮華部。蓮花部者大悲三昧之本源也。佛界之敬愛者以慈悲為本也(云云)。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二印一明也。先智拳印。瑜祇經說尊像雲。持智拳印。別不明印相。明出經中(矣)次本三昧耶印。小野....雲大勝金剛印。二羽內縛。出二中同合(云云)瑜祇經雲。金剛最勝心。內堅十度縛。忍願屈如頂。是名根本心(文)法三記雲。印相如頂者。謂刃形也(云云)理性院流雲。或師說刃形(云云)但此說自流不用之(云云)當流用刃形也。野決此外四佛四攝智刃法輪十箇印明。本尊加持可加用見。   四佛印明。金界羯磨會金寶法業四菩薩印。金印。右手仰掌三反抽擲之勢。大指屈掌中。真言曰。........。寶菩薩印。外縛進力寶形。禪智並立。真言。........。法菩薩印。左手持花。右手作開敷勢。真言曰。........。業菩薩印。左右舉三反舞金掌安頂。真言曰。........。 已上瑜祇經所說成就最勝尊等四真言也次四攝印明。印如羯磨會四攝印也。........。........。........。........。   已上經所說成就金剛鉤等四真言也。 次妙吉祥菩薩印明(金界三摩耶會利菩薩印)........。 次金剛輪菩薩印(小金剛輪印)...........。   已上十箇印明。是則本尊十二臂中除智拳·二手餘十手所持三形印言也。理性院流此印言第三加持時加用之。又金剛吉祥·破宿曜·成就一切三箇印言加用之。又振鈴後瑜祇經序品三十七尊印言行之。云云。   問。散念誦中四佛明如經者何乎。答。金剛摩尼蓮華巧業四種明也。如上出之。........等也。   問。此四菩薩明也。故雲成就金剛手等。何雲四佛明乎。答。或雲。此即四佛明習也。大師儀軌中標四佛明印出此四明也。野決雲。此明雲四佛明。印用羯磨會金寶法業印也。理性院雲。四印明此外四攝明妙吉祥金剛輪愛染王降三世金剛吉祥等三種明加用之。   問。不出結界言乎。   問。勸請句如何。答。理性院雲。大勝金剛遍照尊(或遍大勝金剛尊。又本尊界會大勝尊)三十七尊諸聖眾。寶心傳雲。大勝金剛大轉輪勝金剛寶等四瑜伽。 問。發願句如何。答。理性院雲。本尊界會大勝金剛四瑜伽尊諸大轉輪。   問。召請結界等何等乎。答。召請大鉤召。結界降三世。字輪觀.....。撥遣通撥遣。理性院流雲。召請佛部心印言加...句。或大鉤召印言並結界辨事佛頂印明如常。或不動刃印慈救咒。奉送本三昧耶印。端挑花隨.投之。..............。   問。御加持咒何言乎。答。野決雲。一字頂輪王經三雲。此一切辨事真言。於佛頂教中。一切佛頂心於一切事業處當修行者以此應護身(文)御加持等用之此意。歟歸命......尊勝無畏軌出。通佛頂咒.....若是辨事佛頂真言歟。   問。護摩部主段等何尊乎。答。以佛眼為部主(文)理性院雲。或義部主佛眼。.寶殊。尊形如常(本印)又五古印。有口傳明.......。又雲。成佛眼.五古杵。形如天女。右持寶殊。左作施無畏勢。坐寶蓮。出菩提場經。虛心合掌。二大指入月。二頭指二小指開立如五古杵形(圓行傳)本尊段。自加持印。內縛忍願劍形言經咒。召請大鉤召印同咒。諸供物同咒。加持物一字心咒。撥遣准召請(文)。   問。今法四法本誓中何等乎。答。小集仁錄中。四法本誓中不出此法。今次第就敬愛修之(云云)。 隨求法(密號。與願金剛)   問。此菩薩種子三形何等乎。答。.梵篋。理性院傳如上。又說.五古(或三古)勸修寺傳.或.梵篋(云云)。   問觀中尊形手臂如何。答。如次第出。諸流大旨同。澤抄右手先舉。左手後舉。異餘也。持物等同今次第也。金剛智金泥曼荼羅並禪林僧正請來金剛界一會曼荼羅中有此菩薩同八臂也。右方四手五古鉞斧刃索也。左方四手輪梵篋戟寶幢也。左右二手索戟相違歟。   問。此菩薩曼荼羅中有何院乎。答。台藏觀音院居。是三部中蓮花部尊也。理性院習雲。隨求菩薩觀音別名也(云云)此說不審。觀音院內觀音隨求二菩薩有之。何雲異名乎。又小野廣澤列諸尊法中。隨求不列觀音部。出諸菩薩中。依今抄澤抄等。本尊聖者大隨求無能勝等大明王(文)但理性院。隨求菩薩慈悲尊蓮花部中諸聖眾(文)又雖非觀音。觀音院尊故雲蓮花部。不可有失耳。   問。本尊加持印明何等乎。答。梵篋印。理性院名根本印。真言經軌中俱出之。經名隨心真言。軌名心中真言。神咒經名心中心。文句異不空經軌也。不空軌雲。唵(引)跛羅跛羅三(去)跋羅三(去)跋羅(如來智心利益眾生)印捺哩(二合)野尾戍馱□□□襼導饐□奚奷□盟J導□西□□□槔輦露馱□U導飩□毼□□諑□□襼導□覈□□□□□遄慼慼慼慼慼慼慼慼慼慼慼慼慼慼毅氶慼撐}埤□□□□□逆□註□□□□□□□□翩摯癒慼撕╮P禭□□□穚□□馜□□奪□□...。勸修寺梵篋印用隨求真言。澤抄雲師說.率都婆(在口傳)印五古。言隨心真言(云云)常喜院同今次第印言也。石山內供傳又同(矣)。   問。隨求八印振鈴次用之(云云)其用樣如何耶。答。若行羯磨會三十七尊印明者。先大日印。次此八印明以阿□已下印明如常。廣澤三十尊印言畢。用八印言也(云云)若就別行者。用本尊加持印明可宜歟。勸修寺流八印言用本尊加持也。理性院振鈴次用之。第一印名根本印。梵雲縛日羅。唐雲五古金剛杵。言勸修寺用隨心真言。澤抄雲。小咒也。下印又爾也。第二印名一切如來心真言。梵雲跛羅戍。唐雲鉞斧。第三印名一切如來心真言印。梵雲跛羅幡捨。唐雲索。第四印名一切如來被甲真言印。梵雲渴哦。唐雲劍。第五印名一切如來灌頂真言印。梵雲斫羯磨縛。唐雲輪。第六印名一切如來法界真言印。梵雲底理戍拿。唐雲三鈷叉。第七印名一切如來心真言印。梵雲振多摩抳。唐雲寶。第八印名一切如來隨心真言印。梵雲摩訶尾爾也馱羅尼。唐雲大明總持。   私雲。真言有大小咒中。勸修寺如先印言用之。理性院仁和寺。前印用後小咒也。野決雲。八印真言各皆有大咒。又小野流有略真言小咒。宜歟(云云)此八印言。印出印相布觀門。言出經及軌也。   問。召請結界等何等乎。答。召請大鉤召。結界無能勝印。御口決雲。二手作拳各伸風。左安腰右印逆順各三轉辟除結界相各三反又印。內縛豎二中指頭相跓。真言。唵呼嚕呼嚕詵荼利摩登擬莎呵。字輪觀五大撥遣通印言。   問。大疏雲。無能勝釋迦眷屬(云云)既羯磨部尊也。隨求蓮花部尊也。何用彼結界乎。答。隨求經雲。無能勝大明王大隨求陀羅尼(文)仍用之歟。   問。護摩本尊段印明何等乎。答。自加持梵篋印隨心真言。召請同印。.......。諸供物同咒。加持物........撥遣准召請(矣)。   問。今此尊四法本誓中何乎。答。小集四法中不舉之。本誓中滅罪出之。仁錄四法中如先。本誓中滅罪產生出之。今次第就息災行之。授心抄雲。先師口傳雲。此法息災敬愛增益修之。又男女無子息者。修此法必得子息。又石女無子。修此法生子息。又為產生修此法也(云云)。 地藏法   問。地藏有多種乎。答。御口決雲。小野僧正記中。出六地藏種字同.字也。三形別。未見經軌本說(矣)又種子異說。......。   問。此尊種子三形何等乎。答。.寶幢。勸修寺.或.蓮花上幢幡。宗命傳.金剛幢或缽蓮花上有幢。寶心傳種如先。三形錫杖。成就院.金剛幢或如意寶幢(云云)大師台藏次第地藏旗(文)。   問。觀中尊形如何。答。如次第出。道場觀(又樣)壇上有.字成蓮花臺。其上有.字變成寶幢。寶幢變成地藏菩薩。出家菩薩形相著解脫相衲衣。右手執淨菩提心寶珠左手持六度圓滿錫杖。承釋尊慇懃付屬化強剛難化眾生。留跡於伽羅陀山遍益於六道苦器。福智二嚴自為莊嚴。恆沙萬德為眷屬(云云)(薄草子中捽之)理性院次第雲。無量恆河沙分身地藏前後圍繞。互為主伴各佐化儀(云云)儀軌雲。作聲聞形像著袈裟。左手持盈花形。右手施無畏。令坐蓮華。復作居坐大士像。頂著天冠著袈裟。左手持蓮花莖。右手如先。令安坐九品蓮臺(文)(九品者九重歟)私雲。儀軌初說比丘形。後說著天冠菩薩形也。台藏曼荼羅地藏院地藏著天冠。同軌後說也。御口決雲。出娑婆世界之時示沙門相。此界眾生勸出家之表相也。或雲。金界幢菩薩最勝王經妙幢是等地藏也。   問。六地藏儀形不同。又六道配當如何。答。十卷抄雲。六地藏第一(地獄道)白色(或本肉色)赤蓮花印(左手蓮花。其上童子頭並幢。右手月輪)梵號。尾薩縛缽哩布羅迦第二(餓鬼道)白色(或肉色)赤蓮花印(左蓮花。其上三胡寶殊。右施無畏)梵號。羅怛曩迦羅第三(畜生道)白色(或肉色)赤蓮花印(左蓮花。其上輪寶右手有胸意)梵號。羅怛曩幡尼第四(修羅道)白色(或肉色)赤蓮花印(左蓮花。其上刃。右施無畏)梵號。馱羅抳馱羅髯第五(人道)白色(或肉色)青蓮花印(左蓮花。其上印右上)梵號第六(天道)白色(或肉色)赤蓮華印(左蓮花。其上羯磨大日處三昧。日輪之內有日也)梵號。怛羅荼也捨也。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三印三明也。初根本印。御口決雲。二中離立表黑白二幢也。地獄眾生惡增時現黑幢。善增時現白幢。彼眾生增善惡者。依追善有無也。又義二幢福智二嚴也。從彼二幢出福智施與眾生之義也。三種中前二種印言出台藏。後一種印言出金界也。澤抄用二箇印言。但第二印異今印。虛合開申二空著風側(文)。   勸修寺唯用初印言(矣)宗命用二箇印言。第二印如本次第缽印也。今用頸次第也。寶心傳用初一印言也。   問。召請結界等何等乎。答。召請大鉤召。結界軍荼利或馬頭。字輪觀五大。撥遣通印言。理性陀召請蓮部心印言。結界馬頭。   問。護摩本尊段印言何乎。答。自加持。三昧耶會幢菩薩印。羯磨會同明。召請同印。二頭召之。明同。諸供物加持物.......明。加持物同咒。撥遣准召請(矣)。 石山圖 T79046101.GIF 問。此尊四法本誓中何乎。答。小集四法本誓中不出之。仁錄本誓中滅罪舉之。今次第息災增益敬愛修之(云云)御口決雲。為滅罪福德菩提修之(云云)。 轉法輪法   問。何故此尊名轉法輪乎。答。小野厚造紙上雲。大日初成道時。大眾中有轉法輪菩薩以輪奉佛雲。受之以輪當腹為眾生說法。故名轉法輪(文)大莊嚴經十一雲。爾時眾中有一菩薩名曰轉法輪。持眾寶輪備有千輻莊嚴○由是菩薩先願力故感此輪玉。供養過去諸佛。皆有此輪。然後轉法時。彼菩薩持此輪寶奉獻如來(文)菩提心義第五雲。引此經雲。其輪唯一自具八輻。以標一實佛智具八法身(文)私雲。今次第道場觀三形雲。千輻輪箇益等。圖雲八輻輪。二義俱可存歟。故理性院授心抄道場觀雲。臺上有.字成八輻金輪(或千輻)輪變成金剛輪轉法輪菩薩(云云)。   問。何故此法主調伏乎。答。此法由來為摧魔怨敵故主調伏也。故摧魔怨敵法雲。世尊我今為欲未來末法之時護國王及護國界諸有情故。說祕密最勝祕密中祕密摧魔怨敵法○若有鄰國誓侵國界。或自國。內軍眾寮少或後怯弱。有不臣起惡叛逆。即應取苦練木而作一幢。長十二指周圍八指。削令極圓。如世尊所敕一切天龍八部。令護諸國護國王及護國界一切有情。為除災禍令安樂(文)。   問。轉法輪菩薩是慈氏。何有摧怨義乎。答。降伏怨敵令安穩國界。是大慈與樂義也。故理趣釋雲。一切有情調伏即為菩薩者。本是慈氏菩薩。由此菩薩內入慈定深矜愍難調諸天。外示威猛令得受化引入菩提(文)可思之。   問。此法以何尊為本尊乎。答。諸流說不同。如次第出之。當流以大輪金剛為本尊也。金雲。師主雲。轉法輪法以彌勒為本尊。此尤祕事也。大妙金剛經以彌勒為轉法輪菩薩(云云)此二傳實義無違。大輪金剛是彌勒變故也。妙抄雲。本尊彌勒。部主大輪金剛。師主口傳雲。今此部主本尊壇可懸之(云云)。 私雲。金師主者寬信法務。妙師主者實運僧都歟。勸修寺以彌勒菩薩為本尊也。玄祕雲。以大輪明王為本尊。此明王彌勒之教令輪也(云云)當流專依此傳也。敦抄同之。澤抄勸請雲本尊聖者轉法輪。轉法輪菩薩為本尊歟。堨I雲。本尊事。大輪明王即彌勒也。可用慈心三昧也(云云)仍彌勒為本尊歟。寶心傳以不動為本尊。宗命傳以轉法輪菩薩為本尊歟。又雲。無別本尊以筒為本尊也。澤抄雲。本尊有七重樣。一無能勝。二金輪。三地藏。四轉法輪。五彌勒。六大輪。七不動。謂本尊曼荼羅其說非一。但師說轉法輪菩薩以之為說(云云)覺禪抄雲。師雲。儀軌本尊不分明。小野流以彌勒為本尊。雖然理趣經入大輪段曼荼羅用之。大輪金剛彌勒忿怒身(自性輪彌勒。教令輪大輪金剛也)仍二尊無相違。但轉法輪菩薩法故。彌勒甚勝(云云)(私雲。加之理趣釋雲。入大輪如來者。是纔發意菩薩之異名也。文)朗澄記雲。謂釋迦之法末時。釋教漸澆薄。為外道異人被破壞佛法時。行此者以慈氏可為本尊入慈心三昧。轉法輪摧破邪法也。此尊內住慈心三昧。外現大輪金剛形也。釋迦法滅之時者。以此尊可為本尊也(云云)寶心流口決雲。轉法輪法者。儀軌不指本尊。仍上古小野僧正始被修此法。既無本尊。而近來有樣樣本尊。今案道場觀時結如來拳印加持七處故變穢土成淨土。次大虛空藏印言加持故。無量供養具自然出現。次以大鉤召印明勸請十六大護五類諸天併諸大威德神將眷屬。於壇中供養之。次入降三世明王(降伏三世怨故以為名也)三摩地敕語十六大護五類諸天(則示難事令祈請矣)次結大心印。十字佛頂真言七反誦之。則幢念誦百八反(云云)此法行義以之為要。更不可用別本尊(云云)又雲。或彌勒為本尊。降伏法入慈心定可修之故。或大輪明王為本尊。是彌勒忿怒身故。或轉法輪菩薩為本尊。能說教主故。或大威德為本尊。是第六識所轉轉法輪智故。或降三世為本尊。理可然(矣)或金剛手為本尊。是與降三世同也。或金輪佛頂為本尊。釋迦金輪也。今轉法輪軌全無別本尊。以十六大護五類諸天勸請供養時。勸請釋迦金輪安中央為證誠。其理可然。例如六字法以六觀音為本尊。金輪為中尊也(云云)敦抄雲。或傳雲。以摧一切魔菩薩為本尊。是金剛夜叉也(是又慈氏菩薩也。理趣釋雲。摧一切魔菩薩是慈氏尊也。云云)玄祕抄雲。以大輪王名轉法輪明王。名轉法輪菩薩又分明。攝一切法頂經故。轉法輪法以此明王為本尊也。調伏行之尤忿怒尊可為本尊。但彌勒菩薩既大輪明王本身。彼為本尊義更無違。然前說勝。是師資相承傅也(云云)。   私雲。小野僧正本尊轉法輪法曼荼羅有之。中臺別圖大輪明王。合月輪圓切上押付也。曼荼羅廣絹二幡。故知以大輪明王為本尊。即小野僧正御房索意也。此尊報恩院相承奉安置之。予永仁六年九月日正拜見之。   問。今尊種子三形何等乎。答。如次第出。敦雲。種同三八輻輪。玄祕種同三輪。或.輪(大金剛輪為本尊也)又.蓮花上金剛輪(就轉輪為本尊出之)妙抄.迅疾時。勸修寺.軍持(彌勒為本尊也)宗命傳同敦抄。寶心傳十二輻輪(不動為本尊)澤抄種.三八輻或千輻俱輪端劍形也。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二印二明。小金剛輪大金剛輪印言如常。妙抄出小金輪印言許(矣)玄祕雲。印明小金剛輪。又雲。大金剛輪印明(云云)澤抄雲。本尊二種印言(小金剛輪為小咒以大金剛輪為大咒)或次降三世如常。或次十字佛頂(內縛二風拄二空背。口傳雲。..下加.字.........也。但番僧小咒不加之)媔部C復三種印言用否任意。若用三種俱可用之(云云)妙抄雲。大妙金剛經法花軌中。以小金剛輪印為轉法輪印(云云)或次十六大護等(用大鉤召印言)。   問。伴僧咒何等乎。答。十字佛頂咒也。敦抄雲。或傳雲。伴僧並御加持誦降三世咒(云云)私雲。伴僧可令讀十字佛頂真言歟。宗命記雲。二條院御時。寶心降三世真言為御加持咒。源運大威德真言為御加持咒(矣)澤抄雲。後加持小金剛輪伴僧同。或說大阿闍梨大金剛輪若三世(或說後加持咒用降三世。云云)。   問。勸請發願句如何。答。如次第出。密密唱之。妙抄雲。本尊聖者轉輪尊十六大護藥叉。又說摧魔怨敵轉輪尊十六大護五千神(云云)澤抄雲。本尊聖者轉輪尊八大菩薩諸眷屬本尊聖者常轉法輪八大菩薩諸大眷屬(云云)理性院雲。本尊界會五類一切威德天。十六大護藥叉將。各領所部五千神。日本國中權實類。大小神祇諸冥道。不越三昧〃〃〃降臨壇場〃〃〃。怨敵軍兵悉降伏。國界有情恆受樂。發願准之。   問。本尊曼荼羅何等乎。答。如次第出。敦雲。白河院御祈。僧正範修此法。懸金輪曼荼羅行之。是為部主之故。三寶院權僧正(勝)理趣經纔發心轉法輪曼荼羅用之。或轉懸佛眼曼荼羅(是轉法輪菩薩大輪明王之故也)私雲。大輪明王轉法輪菩薩曼荼羅菩薩同體異名也。形像是同。印言同用小金剛輪(云云)勸修寺傳雲。增邊所懸金輪。或佛眼曼荼羅也。本尊曼荼祕咒示之(云云)私雲。本尊曼荼羅中央彌勒菩薩。四方降三世等四忿怒。四角內四供。第二重外四供四攝菩薩。第三重十六大護圍遶也。澤抄雲。轉法輪御筆樣曼荼羅在喜多院(此御筆佛眼曼荼羅轉法輪菩薩也。云云。未詳)或金輪曼荼羅用之。或理趣經轉法輪菩薩曼荼羅用之(云云)。醍醐寺報恩院小野僧正所持轉法輪法曼荼羅有之。   問。入賴口等青黛等何乎。答。如先注之。但報恩院祕傳灰墨也。入五穀舛等者。橫舛(枳子)ロьУХт也。入蘇油引生鹽者。潮指引中引取也。鹽辛也。若無潮者。以例鹽入水用之也草子隨得用之者。媔部C或蓮根用之。澤抄雲。例佛供果子之外。干棗蓮根為佛供(云云)朱付雲。四角各各干棗二壞蓮根二壞。例果子外居具之。二八十六壞也。並木果子總三十二壞也。今流意。田果子木果子各二壞。十六壞也。別不用之。干棗等木果也。檀木苦練木者ヤиХ木也。   問。藥種相應物等何等乎。答。如次第出。藥種中鬼臼者。和名雲奴波乃美。本草和名雲。鬼臼ロьЗヤиワ(云云)鬼箭者亦云赤箭歟。和名加美乃野。可良射於者。和名加良須阿布波。多作夜干字(云云)或和名鬼臼又雲烏扇也。相應物鐵末者。чЗэヱШ或ロЮヱШ。玄祕雲。別藥花石木敕豆丸水精脂也。豆模舛相應物鐵末引生鹽酢(云云)肝心抄雲。別藥巴豆花石木(蓮根也)敕豆丸棗模舛(枳子)水精指(柘榴也)相應物白芥子附子鐵末酢五穀稻穀大麥小麥菜豆油麻(云云)(權僧正御房支度也)澤抄雲。別藥事水精指(石呂)花石木(蓮根)引生鹽潮。已上物法不成時入器細末塗佛供(云云)常不用之。不知承仕。件供不用人料也(云云)引鹽或加蘇油(云云)此說吉也。相應物附子鐵末和鹽芥子。次用之(云云)又乳木命木用之。師說松木(云云)金寶雲。有人云。以棲為乳木(云云)。   問。別香等用樣如何。答。祕本媔部C安息香麝香甲香蘇合香霍香。已上五種別香細末丸香並散香可入加也。藥種巴豆花石木(蓮根)敕豆丸(干棗)模舛(枳子)水精指(柘榴)已上五種別藥入一器可用藥種也。相應物鐵末等三種和合藥種。次百反供之也。又藥種細末和合用之。   問。銅筒並立檀方如何。答。如次第記之。妙抄立說雲。銅筒其內想怨敵引入。師說雲。身書檀越形。彼足下書怨敵姓名。可籠彼銅中。是小野極祕事(云云)或人云。取等身事九寸(云云)是所生等身也(云云)金寶雲。同之。但左足下書怨敵姓名(云云)澤抄雲。幢事(本說苦練木。長十二指。周圍八指。文。近代用銅如何中瓶前立之。爐後中瓶前立筒也)彼幢迴於二計而上畫十大藥叉形。下畫三大龍王三大後並日本神等。若用銅者彫虛幢。上下蓋令有八輻輪。輪迴書十字佛頂咒(..........十字外加.字為說也).字.字向行人前也(輪齊中書.字也。口決也。輪齊本體.字。加.字也)又幢中入白紙若絹。畫怨家形(本法五尺或七寸)於兩足怨家性名記之(左姓右名)又畫行役神像(五頭天王也一肘量也)而令踏怨家頭又畫不動尊像而令踏其腹中也(此等最極祕事。努能能可隱便)幢行法之時。安壇(覆紙也)餘時取納之(云云)件怨家形。結願之時入爐火燒之(五頭天王不動不可燒。可切放歟。尤可用心也)媔部C畫怨家臥形。頭五頭天王令踏之。腹不動令踏也。足書怨家姓名也。又說不動不畫也。二傳也。私雲。畫施主形令踏怨家姓名常事也。而畫怨家形足書同姓名。頗無其謂歟。然彼意為顯怨家書彼姓名歟。私雲。今次第筒彫付十六大護(云云)澤抄彫透(云云)又澤筒迴二計上。十大藥叉旋彫之。下三大龍王大天後迴彫之也。而玄祕圖計。上彫法護(乃至)廣目五藥叉。次下彫阿陀薄(乃至)持明五藥叉。其下彫三大龍王。彫三大後。上下蓋有八輻輪。澤抄輪端書迴十字。.字書輪齊也。理性院以十字佛頂真言八輻間九字書之。終.字書輪齊也。一輪間二字並書。若..若..若.也。不加.字也。彼記雲。古本下輪齊中書.字雖然如蓋.字下輪可書之(云云)澤抄上下書.字。.字重書歟。今次第意.字書上下蓋輪齊。加.字輪迴可書之歟。金寶抄畫施主形故。足下令踏怨家姓名。今次第畫怨家形故。胸間書付其姓名故。無澤抄難也。又無用不動五頭天王等也。金寶等勸修寺傳也。故彼流口傳雲。施主形畫怨足下令踏。可入幢中。立幢裹不顯(云云)私案。畫形像入筒中。為攝伏彼也。而畫施主形理不可然。又怨家足書姓名如澤難。今流畫怨家姓名書胸除前難也。儀軌雲。所有怨敵返逆主師當書彼名於輪輻間(文)又筒立壇事。鈴後立。如次第破之。澤中瓶前立。義宜歟。軌雲。立於幢在壇中央(文)既葉軌文。又散念誦時。阿闍梨自可及取歟。又筒壇蓋輪齊梵字尾向當銅阿吒縛俱而覆阿吒縛俱向行者立也。   問。施主像納筒中如何。答。西南院記雲。古人說雲。筒中可納施主形。是令防怨人害之思也(云云)今案之。御產之時若被修之者。可納施主形歟。是則以古人一義令對順當時之便宜歟(云云)。 玄祕十六大護像 蓋圖   報恩院轉法輪筒廣二寸長八寸也。銅筒十六大護如玄祕抄圖。四界打端Хロл合。合目釘。上下五打也。蓋尻俱打覆。尻覆端三方自尻面釘打也。尻蓋面如圖輪界打十字佛頂真言書也。尻蓋ロг二分計也。   蓋尻面書梵字樣   報恩院筒蓋尻圖   (筒迴十六大護界打也。又十六大護名字梵字同界打之。釘也)。 T79046401.GIF 此筒小野僧正所持二箇筒內也。覺洞院時(勝|)一被進喜多院御室。今一師資相承報恩院有之。   毘首羯磨藥叉......。   劫比羅〃〃...〃〃。   法護〃〃...〃〃。   肩目〃〃..〃〃。   廣目〃〃...〃〃。   護軍〃〃..〃〃。   珠賢〃〃..〃〃。   滿賢〃〃..〃〃。   持明〃〃..〃〃。   阿吒縛俱〃〃....〃〃。   縛蘇枳龍王......。   蘇摩那龍王...〃〃。   補沙毘摩天龍王....〃〃。   訶利帝大天後........。   翳羅縛嗟大天後......〃〃。   雙目大天後.....〃〃。   次實繼座主自筆本書之了。   予永仁六年十一月中旬比。於報恩院見之。其筒內以薄樣經續三枚半續。又如此續二則ДсЯ續合。僧著衣袈裟。等身像。墨書。右足下以朱...阿毘捨迦吽發吒橫書之也。此像畫施主形令踏怨家之義歟又筒底香藥紙入捻入之。西南記雲。或最祕口雲。筒中可入香(安息麝香甲香青木香丁子)藥(附子昌蒲鬼臼鬼箭射巴豆)結護之後為施主之護也(云云)又予理性院筒相尋上野僧都之處。彼僧都雲。理性院筒銅筒。銅筒蓋尻如常桶尻圓押入。十六大護等不畫也。此筒權僧正御房之時。以小野僧正御房筒為本被移之筒也。日記有之(云云)又觀俊法印時被造銅筒。十六護等界打也。金剛院筒長八寸廣三寸四分。以苦練木作之。尻入尻也。蓋半分計切迴入。筒內半分外筒勢也。蓋面書八輻輪。媯L輪。梵字頭向外。順旋十字佛頂真言加.書之中書.字也。又尻內書八輻輪。八輻間十字佛頂咒除..順旋書八字也。筒表以染書十六大護形像並名字。其表赤染塗之也。 蓋內 T79046501.GIF 尻內 T79046502.GIF 私案。當流筒長周量違次第寸法。十二指六寸八指四寸故。澤抄又十二指八指量也。又儀軌雲。即應取苦練木而作一幢。長十二指。周圍八指。削令極圓(文)然今金剛筒玄祕蓋圖等符合(矣)若七分為一指者。長增八寸。周圍量亦廣歟。可尋決之。   問。就十八道。行時何故用四無量觀乎。答。御口決雲。彼觀御遺告名怨親平等觀。違逆怨敵等依此觀力可歸伏隨順故。十八道不用此觀。今加用之。   問。觀中本尊儀形如何。答。如次第出玄祕雲。大輪明王形像或二臂。如攝一切佛頂輪王經文雲。爾時慈氏尊菩薩現作大輪金剛明王。遍身黃色形大光明。右手持八輻金剛輪。左手持一獨古金剛杵(文)或六臂。理趣經轉法輪菩薩品亦名金剛輪菩薩理趣會曼荼羅。圖在之(七集內供)雲。曼荼羅菩薩黑色忿怒形六臂。右第一持三古。左第一持獨古杵。次左右兩手結印置頂上。次右第三手持劍。次左第三手持輪(文)(理趣會圖同之)圖位(同)雲。曼荼羅菩薩黑色忿怒形。面上三眼鬚髮上舉如炎。六臂。左右二手結三昧契仰頂前。右一手持三□檢□椸□□槍謙鶣§□□□□芣¥□鋧□擁□□¥禦鋦□□□薩□鰣粵芯□妤□¥□□莧牷慼慼慼慼慰D孱□巨泣¥禤耦珵□耙臘□§□□□□¥□耦珵□楫藍§□□珵□□¥祺□□艦鋧吩□雨□□□□芯□□□□灤□¥□呦□驧□□□□耤□楫祺□□□□□□愨□□□□□雨□鯇□鰹¥□鋤□□集□鞳慰D禦珵□楫臘□□敷□礡慼慼憎腹慼慼慼撰陛璋韝釬r|蜀□□□□□□□¥禦鋦V□楫藍¥□鋦□□芥謯{□□韣□   問。何故內四供位安一佛頂三明王乎。答。野決雲。金輪等五尊雖無曼荼羅現圖。護摩部主並諸尊段尊故。為用意安之。但是觀念也。不能圖像(云云)第三院外四供四攝位安十六大護神祇等。又可准之。野決雲。始毘首羯磨自前右迴一方四箇各可安之。自餘神祇等任各各位住此位。可思之。   問。內四供位可安四明王。何五尊乎。又除降三世入不動乎答。愚案雲。金輪不動安一位歟。如釋迦多寶不動五大尊主故。替降三世用之歟。勸修寺次第雲。月輪上有.字變成軍持。軍持變成彌勒菩薩○降三世等四大忿怒四方圍繞。四角有內四供四菩薩。第二重外四供四攝菩薩圍繞。第三重十六大護八方圍繞(云云)理趣釋雲。若修金剛輪三摩地建立曼荼羅畫八輻輪形。齊中畫金剛輪菩薩。於八輻輪間畫八大菩薩○八輻輪外院四遇畫四波羅蜜菩薩。內院四隅安四內供養。外院四隅安四外供養。內院四門安四菩薩。東門金剛薩埵。南門降三世。西門觀自在。北門虛空藏(略抄)。   問。千輻劍輪(文)劍輪形如何。答。千輻頭作劍形歟。可見圖(矣)。   問。大鉤召時請諸神有用意乎答。爾也。口傳雲。專請二十二社。其餘神祇等日本國中大小神祇冥眾句。總奉請也。但當時今修法之處鎮守有。尤可有用意也。理性院專請十八社畢。謹請日本國中諸大明神各鎮所部類眷屬諸神等。來入道場各各就座所設供具哀愍納受。怨敵軍兵眾悉皆降伏。國界安穩諸人快樂..。或怨家障難噁心消滅。施主諸願速疾成就..。或怨唸咒咀噁心消滅等(云云)如此隨時依事可雲也。但無天照大神請句。聊有口決。但心中憶念奉懸持不出言語也(云云)又彼專十八社中奉請高野清瀧。今次第二十二社中不奉請彼乎。醍醐流專可奉請清瀧(矣)薄草子請天照八幡賀茂春日當所神五社畢。謹請五類諸天靈祇等各鎮所部。來入道場。......(云云)勸修寺八幡三所賀茂上下春日四所三社許勸請之。   問。次當入降三世勝金剛忿怒三摩地(文)何三摩地乎。答。降三世三摩地歟。薄禮佛後佛眼加持。次用此觀。野決雲。入降三世三摩地。敕十六大護故。此尊儀形尤委可觀也(云云)理性院正念誦後用此觀(矣)。   觀文雲。次住降三世明王三摩地。敕語十六大護日本諸神。則結降三世印當胸。觀我心上有.變成五古金剛杵。從心遍體。我身舉體五古金剛也。轉成降三世明王。身青黑色。具四面八臂。利牙出現。笑怒恐怖形也。二手結印當心前。二手持劍索。二手持弓箭又右手持五古鈴。左手持三古戟。住降伏之相。左足直踏烏摩天後乳。右足直踏摩醯首羅天王胸。猛利火焰熾燃遍身。我身即是如來教令輪身也。如此觀念畢。可作敕語。頌雲。汝等十六大護者。藥叉龍神大天後。日本國中諸大神。各領所部諸神等。受佛付屬護國界。還念佛敕起慈心。怨敵軍兵悉降伏。國界有情恆受樂(文)(怨家噁心悉消滅。施主所願悉成就)。   次降三世真言二十一反誦之。次上方諸天敕語。汝等上方諸大天。還念佛敕起慈心。(以下准前)真言三反。自下又可准之。   私雲。今次第直結誦印言後誦敕語也。偈又異。薄敕語頌又異今次第也。此入降三世觀等薄入我我入觀處用之。別無入我我入觀。理性院字輪觀處用此觀等。不用別字輪觀(矣)今次第結界所用此觀印言等不用別結界也。今次第入我我入字輪觀俱有之。結界印言無之。理性院用不動結界印言。薄用降三世結界也。不用結界有由。故上一文雲。凡此法不作結界。仍地結金剛牆空網。火院等不用之。是則神祇冥眾併為請壇上也(云云)薄不用地結方結天網。火院用結。未審。理性院地結等五箇印明悉用之。理不可然歟。   問。散念誦中出十字佛頂內縛印何由乎。答。先結誦印言。次右拳按筒上。左手記數。百八反可滿之歟。妙抄雲。祕院雲。右手作金剛拳按筒上。誦彼十字真言(云云)。   問。此法四種諸尊本誓中何等乎。答。小集四法中降伏舉之。本誓中不出之。仁錄又同之。   問。次讚(文)何讚乎。答。四智讚。野決雲。因菩薩讚用之。理性院四智讚。次用諸天讚。梵語或漢語阿演都泥縛左哦索羅緊那羅那羅乞鑠迦羅那缽羅縛羅達磨櫱裡(二合)多地伽羅(二合)尾達磨左缽羅(二合)捺磨燥企也(四)爾銘多部多銘缽羅迦捨夜(五)怛爾賀室羅摩拏也馱鋡漢語。天阿修羅藥叉等來聽法者。應至心擁護佛法視聽尊名勤行世尊教(云云)。   問。護摩段印言何等乎。部主金輪。薄雲不動。決雲釋迦金輪。自加持十字佛頂印言明。召請十字佛頂印。二頭召之同明。諸供物咒。野決雲。歸命.撥遣准召請本尊段。自加持小金剛輪印明。召請同印明。右頭指三度召之。諸供物同明。加持物咒。野決雲。..(種子)..(怨家).....(降伏)...(破壞)護摩抄加持物咒..。諸尊段(五大尊十六護)護摩抄雲。自加持降三世印明。諸藥叉諸龍印明。如胎藏諸天後印。左拳申中指以頭指付中指背。右拳付腰。真言。.........。召請大鉤召印。真言末稱十六大護名..........。諸供物降三世明末加某........。十六大護五類諸天稱名。以普供養明供之。各真言加某........野決雲。諸尊段事。勸請事。大鉤召印明末。五大尊種子十六大護名號可唱之。總合請之。供物五大尊十六護各別供之。撥遣總彈指也。五大尊種子皆.。本三昧耶上立劍觀事法三傳也。五尊殊入降伏三摩地義也(云云)世天段如常。但日本國中大神宮以下神祇冥眾可供之。各唱名供之也。准十六大護供之。野次雲。世天段事供物咒或說諸神用.嚕迦〃〃Лгロ用之。諸神分各別唱名可供之。七曜二十八宿次也二十二社也。諸神爐中請之(云云)妙抄世天段圖第四重請十社。今第四重可請二十二社也。 T79046701.GIF 問。此法支度何乎。答。   注進調伏御修法一七箇日支度事。   合   蘇蜜。名香(沈水)。   金銅筒一口。給細工可令作。   五寶。黃金。白銀。真珠螺唄赤珠代用。琥珀。 五香。沈水。薰陸。白檀。丁子。龍腦。   五藥。赤箭。人參。天門冬。訶梨勒。桂心。   五穀。稻穀。大麥。小豆。菉豆。油麻。   別香。安悉香。麝香。甲香。蘇合香。藿香。   別藥。巴豆。花石木。敕豆丸。模舛。水青指。   相應物白芥子。附子。鐵末。引生鹽酢。 壇一面(方八尺在爐桶)脅機二前(長二尺二寸廣一尺二寸)。燈臺四本。禮盤一腳(在半疊)壇敷布一端。大幕一拈在幔代結諸供蓋布。文芥子袋。壇供米八石四斗。御明油一斗五合。閼伽棚一基。閼伽桶二口(在杓)折敷二枚。足桶一口(在杓)。長櫃一合。 阿闍梨。伴僧八口。承仕二人。驅仕四人。見丁二人。   淨衣(黑色)供料如常。   右注進如件。   壽永二年九月九日。 阿闍梨法印權大僧都勝賢調伏御修法所。   奉供 大壇供百五個度。護摩供一百五個度。諸神供三十五個度。   奉念   佛眼真言三十五萬遍。   大日真言一萬五百返。   十字佛頂真言三十五萬遍。   本尊真言十萬五千返。   同真言一萬五百返。   不動真言一萬五百返。   隆三世真言〃〃〃〃〃。   大威德〃〃〃〃〃〃〃。   成就一切明七百五十返。   護摩真言一萬五百返。   一字金輪真言七萬三千返。 右奉為禪定仙院玉體安穩增長寶壽天下泰平四海安穩。始去月十二日迄於今月今日。並五七箇日之間。率六口大法師殊致精誠奉祈奉念如件。   壽永二年十月十七日。   阿闍梨法印大僧都勝賢。   私雲。五香中薰陸五葉松чЯ。別香中安悉香者。又雲安息香也。和名久良羅。甲香者阿岐乃布多具甲也。蘇合者或抄雲。合諸香煎其汁。謂之蘇合也。藿香者小野厚造紙雲。藿[J/(□@非)]老(云云)香藥抄雲。療風水毒腫惡鬼霍亂心痛(云云)別藥中花石木者柘榴也。水精脂者蓮也。或雲蓮根也。模舛者和名加良太智乃美。敕豆丸者授心鈔雲。干棗(云云)理性院青表紙雲。故白河院以範俊房僧正令勤仕轉法輪給之時。芸臺子書什物紙裹大栗計物被送。   芸臺子者草香也。轉法輪相應物也(云云)私雲。今支度中不出草香可尋之。   問。別香藥所用樣如何。答。別香多種香細末丸香散香可入加也。別藥多種入一器可用藥種也。   問。相應物何處可供耶。答。相應物藥種。次投爐中供之(西南百反供之)次加持物如常。今次第雲。鐵末引生鹽酢和合百反供之。..護摩雲。三度供之(云云)反數可隨宜歟。   問。請書請文方如何。答。覺洞院時請書等雲。   自來十六日轉法輪之法可令參勤給。不動供者被請替他人作了。今法早早可令進支度給者。依御氣色執達如件。   九月九日左衛門權佐定長(奉)。   謹上醍醐座主御房。   (追申)先先伴僧何口候哉。   請文。   自來十二日可令勤行轉法輪法之由。謹以承候了。但件法殊祕法候。非高德耆年人者。輒勤候歟。勝賢依先師所傳。聊雖受習彼法。以不肖身爭可應其仁哉。旁其憚無極候。雖然御定難背之間。無左右所令獻支度也。猶可被選有智宿老輩候歟。以此旨可然之樣可令披露給候勝賢恐惶謹言。   九月九日權大僧都勝賢。   逐上啟。   御壇所何所可候哉。可承安內。兼又彼支度內銅筒一口候。銅細工一人早早召給可沙汰造候也。自十二日始候者。今日必必可召給候歟。重恐恐謹言。   問。修此法先例如例。答。理性院授心抄。仁海成尊範俊三代支度載之。仁海支度萬壽二年三月。成尊康和二年八月二日。範俊天承二年五月二十一日也。三代支度全同彼支度。五寶等並別香別藥相應物全同覺洞院支度也。但彼支度壇乃至芥子袋八種不載之。又壇供米次所舉閼伽柵(乃至)長櫃五種又不載之。又寶心院口決載覺洞院支度相應物中者白芥子。彼支度雲。相應物鐵末引生鹽酢白芥子附子(高野)壇供米八石四斗。御明油一斗五合。阿闍梨。一口伴僧。承仕二人。驅仕四人。見丁二人。淨衣(黑色)三代支度分明故。彼三代被修此法歟。又近寶池院僧正(定濟)被修此法也。 祕抄問答第十   (本雲)。   以賴瑜自筆校合本重校了。   永正十八年五月六日書校了。   佛子明鍐。   元龜四年(癸酉)八月二十六日賢映 祕抄問答第十一本(抄卷第十三) 不動法(密號。常住金剛)   問。此尊種子三形何等乎。答。二說如次第出。妙抄雲。種子.三形智刃。又說.索。又說.俱力迦羅(法三御子傳也)。   金寶如初說也。寶心說同今次第初說。宗命流同第二說。此第二說般若寺傳也。勸修寺流種子。(或阿路含□□□兜送餑□□褸□□□□□饋楂□□觴□禈壟□□□襼□饋楂□□□□□饋柛□H□□諯□三形俱力迦羅。七卷抄.智刃。十卷抄同般若寺傳。石山次第雲。.字(此字黑色。表忿怒調伏之色。其形半月懷物如風種子也)智刃(智惠為刃割斷愚癡故)澤抄.(或.淺義)智刃(或刃索)。   問。俱利迦羅是龍。何為三形又取劍何別舉乎答。澤抄媔部C俱利迦羅二物而非二物也。謂俱利迦羅纏劍為三形。俱力迦羅觀鞘也。飲劍即鞘義也。是觀定惠二法。俱利迦羅定劍惠也(云云)。   問。觀中瑟瑟座(文)其體何物乎。答。御口決雲。切石名也。小野五寶記雲。四瑟瑟此五色石也。不動明王坐石是也。世間所無也(文)私助雲。朗詠瑟瑟波(文)切石疊重似波形歟。本幡上人記雲。瑟瑟者寶名。五寶等中有之歟。以瑟瑟寶作座也。法花儀軌雲。金銀真珠瑟瑟波利(文)西南義雲。瑟瑟是斑貌也。不動座眾色交疊。即此意也。蘇悉地疏四雲。五寶者。下文雲。謂金銀真珠螺貝赤珠。或雲。金銀真珠瑟瑟頗梨等(文)。   問。今此尊儀形等表相如何。答。底哩三昧耶經上雲。又明尊義即是大日世尊差別智身。以大願故於無相中而現作相。閉一目者有深意。示現極惡醜弊之義。頭上七種髮表七菩提分。左垂一髮向下者。垂慈悲之義。悲念下惡極苦眾生也。右手執劍者。如世間征戰防禦亦皆執利器然始得勝。菩薩亦爾。左手執索者。是繫縛之義。又如世間密投一人。如有違逆難伏者。即以繩繫縛投。將諸佛祕索降伏四魔亦復如是坐盤石上是不動之義。如世山嶽亦以石鎮押方始不動(文)。   大疏第五雲。此尊於大日花臺久已成佛。以三昧耶本誓願故。示現初發大心諸相不備之形。為如來僮僕給仕執作諸務。所以持利忍。以□索者。承如來忿怒之命盡欲殺害一切眾生也□索是菩薩心中四攝方便。以此執繫不降伏者。以利惠刃斷其業壽無窮之命令得大空生也。若業壽種除則戲論語風亦皆息滅。是故滅閉其口。以一目觀之意。明如來以等目所觀一切眾生無可宥者故。此尊凡有所為事業唯為此一事因緣也。鎮其重障盤石便不復動。成淨菩提心妙高山王故。雲安住在盤石也(文)。   十卷抄雲。身色紺青(調伏也)頂一髻(表無二慈)左垂七結(表七覺分)面門有小波文(六道疫勞相也)閉左目(表掩大悲)開右目(降魔相也)二牙出現(呵天魔相也)閉其口(絕諸戲論也)右手執銳劍(殺害煩惱魔怨相也)左手持□索(拘縛魔怨引拘菩薩等也)遍身現火炎(如來惠火燒外道邪智也)石山道場觀雲。結根本印作十九觀。第一觀此尊大日如來化身(實相花臺也。久成佛以本願故為如來使者執持諸正務也)第二明中有阿路唅□□□兜褸送堅褽□□隉慼慼敵h饌椸騺□□餾□送□□□□□□說□誇□姾□駬□□褽療□露馘兜□□褙□□□□穚□□褙□□駬□□[奭□□□騂妻□吟褸□綠□姵椽□□誇□模槔璉□□□F□駬□□□送□□吟詬送□□毼駬□□楞□□概u襞□□□覂□駬□□□□□祽□□□□吟霸□奅□□訶□□□駬□□餉椸□銵慼慼概u襼□餉橁□□誇□裀□橁□橁□□駬□□□□□□□□□樄□楏□□吟褻妅覂□□褻□橭□夾□駬□□詖饅楏□吟覷□槔倫玲□飼橫鐒J□駬□□□□□祊□吟覮□□槔紐i褸馯□粿□駬□□□櫸□□□吟觿□□□□切埤□奈粿□□□□□□委□餾□駬□□饖□□□詣□吟襙騰率□槔列□槄□o□□□駬□□□□□□□吟詎□槔□□□□□饋埤□麗□餾□□□驫襱□□駬□□□□□□□吟訪祿率諑駬□□□挸狶f□吟□□□諑駬□□□□□搾□□概u診□□□□嫿姎□騰旅□□粿偷□□駬□□□□□□楊□槾偷□W□吟診□□□□離夾□□□q橁□導駬□□□□□□奭□椽□□□褸□□□獵i|□嬦□□□□□□□□□□趥□獵i|□□□□□熒□□□□□韣□□□□□   私雲。此觀雖有非儀形當流依憑祖師釋故具載之。前引疏中殺害一切眾生者。斷為一切眾生生死輪轉本賴耶中業壽種子故云爾。非殺假者眾生也。故下釋雲斷其業壽無窮之命也。例如彼理趣經殺害三界一切有情文釋。則出三界輪迴因(乃至)為調伏貪等三毒也(云云)降三世斷眾生三毒故雲殺害三界等。不動斷輪迴業壽種故雲殺害一切眾生也。故大師釋雲。阿遮一睨業種風定。多隸三喝無明波涸(文)即此意矣。   問。此尊有一目開兩目開異。又有二臂四臂別有何由。答。御口決雲。開兩目是大日不動。開一目釋迦不動也。是則淺深也。一面二臂深也。四面四臂淺也。護摩世天等中尊不動四面四臂也。立下形也。底裡三昧經雲。又法欲禁他軍令不得動者。於旗旛上畫無動尊。身作黃肉色。四面上下出牙四臂作怖畏嗔怒狀。遍身火炎作吞他兵勢(文)私雲。儀軌並大疏等釋。皆大日所變不動一目開也。何雲大日不動兩目開。此事實未審。大師又雲阿遮一睨。然大師御筆繪像並木像等兩目開也。密嚴上人本尊不動開兩目。此等皆可大日不動也。但經疏雲一目視之。大師雲一睨者。采韻以悲愍眼見雲睨(取意)玉篇雲。睨魚計切。說文雲。隻視也(文)故知以兩目任悲愍心一見業壽種永斷故。雲一目雲一睨歟。御記雲。使者軌雲。怒眼赤色。底哩經雲。眼斜視。此等文不言閉眼故。二目俱開歟。現眇而斜視同體也(云云)私雲。底哩經閉一目者有深意(文)大疏第五雲。細閉左目(文)立印軌雲。左目而現眇。廣韻雲。睨右眼視雲睨也(云云)此等又難消。恐疑殆未散矣。又御記雲。十卷抄雲。大日經說尊形雲。一目而諦觀。而東寺五大尊並智證大師請來不動尊像。兩目俱開。是出文。私雲。胎藏八卷次第雲。開一目只表第一義諦。二目俱開為善(云云)此說本文可尋。但立印軌左目而現眇(云云)。   問。頂上有蓮花有何故。答。十卷抄雲。或說雲。不動尊花藏世界地神也。仍頂上有蓮花標示之(云云)木幡口決雲。不動花藏世界堅牢地神故。頂上戴蓮花也(云云)私雲。或記雲。壽永三年七月二十二日(丁午)自今日成就院大僧都於仁壽殿。被行遷宮御修法息災不動法。伴僧十二口。無護摩壇小壇等。無御加持仰。神分之中有堅牢地神眷屬部類法樂莊嚴詞。御卷數中有地天真言。御結願八月三日滿二七日御遷宮八月二十一日也(云云)此記意又不動堅牢地神之義被存歟。   十卷抄雲。□姾茶姬奭□□□□訏騖飀□z□觤□R樂□□奭□□□□□呂□□□□□襏□埤□櫸□荅娓z□□□□楰□檢□□tn□□□鶔D趥□捻□□詡□集邪¥砥撲腹撞ㄐ慰D□□嶡□□□□□□□□□¥□鋦□□集□禦珵□蛦祧l□□腹慼慼慼慰D趥□令□揨□鋧B□□□□灤□¥祺□□□□□□□韣□□□楫□該□寶艩□□□□□滎□□□¥□福□r兣§□□集鋩□□‥瀩□□□韣§□□熤鋦□¥踡荂慼撞撬G□珩顫噫□雨珥□鋤楫□諢□艩□‥□譏□□□□□□□□韣□   問。二童子形貌如何。答。八大童子軌雲。羯羅形如十五才童。著蓮花冠。身白肉色。二手合掌。其二大指與頭指間橫持一古杵。天衣袈裟嚴妙飾○制吒迦亦如童子。色如紅蓮。頂結五髮(表五方五智)左手執縛日羅。右手執金剛棒。順惡性之者故不著袈裟。然以天衣纏其頭肩(文)□姾領□□□□□埤□□□楔□□北□□夾□□  問。本尊加持印明何等。答。十四根本(在別)石山道場觀。般若寺次第等出之。檢可見矣。又薄草子第二重祕本委注之。其文廣故不載之。   根本(獨古印)此印明出諸軌中。十四根本印中第一也。御口決雲。此印雲大獨古印。二風立合。是獨古形也。二手合成杵雲大獨古。極喜三昧耶大獨古印同之。唯片手作金拳申風小獨古印也。三古印大小同之。又御口決雲。二手各四指內縛四攝索也。二風立合智劍也。故此印雲劍索印也。私助雲。以內縛四攝索攝縛眾生。以二風智劍切業壽種也。二風是眾生業壽之命風。此命風作智劍為菩提心體。即事而真。表示甚深者歟。御記雲。不動以.為種。即是命明也。外續命風。即事而真故。即內令不斷絕菩提心命也。不退菩提守護增長本誓是也。善無畏釋可見之真言句義.........(歸命一切如來).....(一切以妙)...(總攝諸佛功德)..(吒呵攝煩惱隨煩惱)..(暴惡義。步擲明王現其相).....(大忿怒義。六足明王示現其體相).(空義大笑明王示其實相)....(噉食義。馬頭明王示現其相)...(離一切縛義。大輪明王出現其相)..(智火義。無能勝明王出現其相).(恢畏之義。即真言體。無動明王是佛印中為金剛部。金剛部中為佛部。三部各有三部故。是以真言體置無能勝降三世前。所以無能勝是佛部明王。降三世是金剛部明王也。無動明王通二部故以真言體置二明王中)..(堅固義。降三世明王顯現其相也)..(本尊無動定惠二身義)祕密中祕口也。能能思之。   劍印慈救咒。此印言十四根本印言中第十二印言也。薄雲。劍印如常。惠劍入定鞘。即置左股上。誦真言七反。惠劍拔定鞘當胸左。惠劍左三轉為避除。右三轉為結界。次指四方四角上下結界。自東北角可起首之。然後印五處。印畢如本於左股上劍指鞘也。始劍入鞘置左股上。慈救咒七返誦之。其後抽劍逆順旋轉四方四角上下並五處加持等。皆用一字咒。是師主御傳也(云云)。   問。此印表示如何。答。劍印者利劍形故。習三摩耶形也。或師傳雲。習尊形也。風火並豎不動入火生三昧之義。風是命息菩提心體也。風種子即.字不動體也。火指並立入火生三昧之義也。此風指以識配五指時。第八識大圓鏡智。第八識即菩提心體。若約行者第八能求心也。若依本尊圓鏡智所求菩提也。此識智因果不同迷悟差別實其體無二也。故經雲。是大明王無其所住。但住眾生心想之中。可思之。愚案雲。屈地水以空押之。顯生死泥性空水土合成泥故。豎風火煩惱性空上所顯不動智劍故。風不動體。外書中天地忿雲風也(云云)大師即身義引大日經。.字名為風文。.字名忿怒(云云)內外典旨趣一揆者歟。故知風指不動忿怒體。寄火指此尊菩提心智火也。降魔印立風指。可思之。天台釋舉一指降魔(云云)實甚深者歟。又忿怒尊種子皆有.字體。良有以哉。   大惠刀印。薄雲。大精進惠劍印。二羽三補吒風屈初節合峰跓空上[}/即]。真言曰(一字心)此印明道場觀前用之。今何入本尊加持印言。然用此印隨宜今用本尊加持何失。十卷抄雲。道場觀前用之。   問。名大精進惠劍有何由賴瑜弘安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參二條富小路本院御前。法印御房(遍知院)御手替可勤仕之由蒙仰(不動供也)仍即於御念誦堂授不動祕印明畢。無所不至印。二頭作劍形。二大間開也。二頭劍形習有相劍。二大二風間穴習無相劍。二火已下六指為劍火炎也。以此印先慈救咒九遍誦之。次以三字配印三處。先順誦...。後逆誦...也。謂右風空間.。二大間.。左風空間.也。二大兩部大日中穴劍形不動也。..二界大日中央無相劍兩部不二義。甚深甚深。真言有相無相中。以無相為玄極之義。此印顯矣。慈救咒九遍誦之。此尊九徹義也。謂徹三界九地之義也。准彼今大精進惠劍者無所不至印。今作劍形故歟。   又御口決雲。寶塔開戶。般若無相之利劍也(云云)九徹者。或書雲。九徹極祕印。結劍印出火炎。以劍印燒盡九品煩惱。一欲界五趣地。誦心文咒一返。以劍印一度。二離生喜樂地。誦心文咒一反。第二地煩惱燒盡自下作法同之。已上九品煩惱以劍印燒盡義也。斷九品煩惱遊大空位圓滿佛果。雲不捨於此身(乃至)而成身祕密即此意也。次結塔印。口傳有之。口傳雲。二空各付二風中間劍形也。此雲空無相之利劍也。真言心文終加.也(云云)。   私雲。此記九地煩惱總雲九品歟。應雲九地煩惱。九地各有九品也。或又雲。斷九地各各九品煩惱歟。又雲。心文咒者何咒。一字心咒歟。可尋之。如先師口決者。以劍徹九地斷九地煩惱意也。例如八不利劍絕妄執心(云云)彼文珠劍斷八迷。此不動劍斷九地煩惱之義也。古圖劍圖堛сУ雲ヤэ。面金薄押裹。劍薄押也。ЁвтбЯЪё⑥ロぶЗ。上醍醐寺五大堂不動劍同之。但彼劍左右各有四雲。又劍Дワ一雲合九雲ヤэ。表九徹歟。天台人來見。彼我宗大事甘心Ёンэ。 T79047101.GIF 心印依憑何乎。答。三三昧耶攝召印言。喜多院御自筆御本印文真言間有真言二字。今本報恩院僧正御房御本寫之。彼二字無之。又御室御本攝召指聲付假名也或雲。此印名一切如來所中印也。   問。何故名三三昧耶攝召。答。七卷抄雲。謂三三昧耶者是底哩三昧耶也。梵雲底哩。唐雲三也。梵雲三昧耶。唐雲平等。今雲三摩耶攝召者。准大日經。從初發心乃至成佛。位位常有三法成就。一除障相應。二相續不斷。三究竟成就。亦證三身三寶三事初後平等故。名三平等法。若不具足此三平等。則有障起·間斷·不成就三事。不至菩提故。此法中以是三三摩耶攝召印明。從初發心乃至成佛。攝召明王永不捨離。纔結此印明長得成就(云云)結印誦明。善無畏雲。此三三昧耶除障相應相續不斷究竟成就。是大日經三句法妙。菩提心為因大悲為緣方便為究竟之義也(云云)私雲。此印言出底哩經歟。又此印用慈救咒小野所傳也。次五古印慈救咒。五古配五大尊時。二中當不動故作劍形歟。野決雲。五古印五大尊總印也。二中作劍形。祕說也(云云)澤抄媔部C五古印二中不動。右頭降三世。二大軍荼利。左頭大威德。二小金剛藥叉。是行者向北時也。自餘壇又隨四尊本方可配之(云云)。   十卷抄雲。若依台藏行時。可用外五古印慈救咒。其故外五古大日法界心字印不動大日意業故用之歟。外五古印即五大明王也。慈救明中有五大明王種子。謂戰荼金剛藥叉摩訶路灑拏大威德沙波吒也。軍荼利吽不動怛羅吒降三世也。..理智莊嚴也(云云)澤抄配五尊同今次第配當。故知今印言俱通五大尊總印總明也。五壇法時。中壇專可用此印明歟。妙抄雲。五壇中壇阿闍梨尤可用此印言也。澤抄朱付雲。五壇中壇時。外五古印慈救咒用之。只時不然。又宗命流外五古印慈救咒。以五峰配五尊為祕事。真言配五尊事如今流也。寶心流自在契慈救咒也。勸修寺大獨古印慈救咒或一字心咒。此兩咒出使者祕密法。但慈救增句歟。   心印施殘食明。此十四根本中心密印。七卷抄此明雲心中心咒也。但彼此明用劍印也。十四根本明。石山般若寺次第出之。薄草子口決記之撿可見。   問。召請結界等何等印言乎。答。召請大鉤召。結界降三世。或自結界也。御口決雲。不降二尊如次台金二界總結界也。但不動通兩部總結界也花座御口決雲。諸明王皆用六葉印(八葉印二風著二火背也)明歸命.也(云云)自下諸明王可准之。私雲。當尊儀軌中。六葉印歸命.用之歟。字輪觀五大或.一字觀之。般若寺次第出之。薄草子第二重本用之。石山圖.....。撥遣通印言。字輪觀可用.一字矣。   問。散念誦大日言何。答。薄雲。大日(台文)諸尊法大旨難用金界大日明。不動台藏大日教令輪故用台明也。若爾大日加持可台大日印言歟。又本尊加持中三處中。薄草初重本。初加持時用大日加持。第二重祕本第三重加持時用大日加持。相違如何。御口決雲。大日加持二說故無相違也。御記雲。於大日加持灌頂以後之習有之。如圖讀矣。此事如第一卷抄之入我我入十九布字觀等。如薄草子祕本撿可見之。能延六月住事。如薄草子口決記之。   問。護摩本尊段印明何等。答。自加持劍印慈救咒。召請獨古印同咒。諸供物同咒。加持物一字心咒。撥遣彈指...。   問。此尊四種法並本誓中何等。答。小集四種法中息災調伏舉之。本誓中不出之。仁錄四法中如先。本誓中除病延壽天變舉之。今次第息災調伏行之。   問。二童子印明如何。答。十卷抄雲。□姾茶姬奭□z□□□□婁□□導褸□鰤□tu□□□□□□□良□蛦祧u□□□□□□□□趥□獵□□□□拉□¥□~□□□穫□趥□羚□良□□□□良□鼥□慣□□□□□□□ 八千枚事   御口決雲。當流習付釋迦不動修之。其故准釋迦往來如如反燒八千枚故。付釋迦不動行之。常百八枚乳木燒之畢。次燒八千枚也。但常乳木三支宛燒之。八千枚一枚宛燒之。其作法薄草子作法中有之。支度作法不審等三帖有之。又私記有之煩故更不記。可見彼也。   問。調伏時苦練木。息災時黃櫨枟(云云)何木乎答。苦練木ヤиХ木也。或記雲。枟ヤиХ(云云)。   西南御口決雲。凡於四種法有通別義。通言之不動是調伏尊故。苦練木雲調伏相應也。若別言之。不動又有息災德故。彼木圓削用之也。是則調伏中息災也。例如彼愛染王敬愛尊故。若增益若息災。又向敬愛方修之。是又敬愛中增益等也。或雲。苦練木通息災調伏也。故五佛頂經出息災矣。三密房流三角削之調伏燒之(云云)五佛頂經說九種法歟。三種各具三種。可見之。   問。二童子印言何等。答。八大童子軌雲。□姾茶姬奭□滿z□□□□R¥□□□□□穫□□羯羅(二)底瑟吒(三)縛日羅(二合歸命本尊)。制吒迦童子真言曰。種子.外五古印。唵羯嚕麼。(一)制吒迦(二)吽吽(三)發吒(四)喃(歸命本尊)。 安鎮法   問。此法就何尊行雲。答。付不動修之。但非常二臂不動四臂不同也。此安鎮十二天為本故。天等尊主四臂不動故。本尊懸十二天曼多羅也。澤抄雲不動鎮宅。安鎮鎮宅同事也。   問。鎮宅鎮家同異如何。答。澤抄堸O雲。更無異同事也。但舊屋神ロьяЮ卜ЁУю⑥鎮家卜雲Яч。其此作法不用八字文殊鎮用也。新宅八字文殊鎮不用也。神ロьяУюЯ不動法用事Дх不聞。私雲。祕抄安鎮付不動修之。鎮家付八字文殊行之故別事歟。當流次第等雲。安鎮雲鎮宅同事歟。野決雲。安然和尚頂蓮義雲。五大力菩薩祕釋雲。不動明王為安鎮國家故。號金剛手持輪文。但本尊加持咒雲鎮宅咒又支度雲不動鎮宅矣。   問。此法種子三形尊形何等。答。種子.三形八輻三鈷輪。尊形四臂。不動澤抄雲。種子.三形獨古。十二天種子有通別(師說.字通用)尊形(中央本尊四臂迴十二天也)。   問。觀中四臂不動依何文。答。護摩儀軌雲。畫四臂不動尊。青肉色。二手金剛拳。頭指小指各曲如鉤形安口兩角相如牙。右手持刀令豎。左持索半跏右押左。坐盤石上。威焰光明遍身如火(文)又底哩三摩耶經雲(如上引)。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答。二印二明。獨古印鎮宅咒。刀印慈救咒。今本第二印有印文無刀印言。喜多院御室御自筆本有刀印棕名也。薄五印三明。今二印外獨古印鎮宅咒外五古印慈救咒三三昧耶攝召印慈救咒。澤抄三印二明。初本尊加持劍印慈救咒。後本尊加持印二手金剛拳。頭指小指各曲如鉤。安口兩角相如牙。不動一字明(云云)媔部C四臂不動此印向外畫行者。印只印前向作也(云云)又印二拳付相合。各空出風火間慈救咒(但師說終加.)媔部C二手作金剛拳令背。二拳共以二大指出二頭二中之間(云云)又正念誦後又印出大鉤召印。先不動一字明。次鉤召言末....句(云云)此又本尊加持印歟。   問。散念誦何故用台大日乎。答。媔部C餘法皆用金界大日。至此法用台明。由緒不分明。但此明有降伏四魔之名故歟(云云)私雲。不動法又用台明。何雲至此法用此明乎。凡不動尊是台藏大日教令輪身故。用彼明不用金明也。金界大日教令輪身降三世故。   問。伴僧咒如何。答。野決雲。三力後佛眼振鈴後不動慈救成護摩之時。八方天真言(伴僧八口宰一天)伴僧十二人十二天咒。各一天神妙。八人八方天之殘上臘四人可滿之。日月梵地四天各一天可滿之歟澤抄雲。伴僧十二口(或慈救咒或讀天地八陽經云云)媔部C伴僧三力偈後佛眼真言振鈴之後。乍十二口讀天地八陽經。常經法三力偈後讀經。是法不然。振鈴後可讀也。或說振鈴後伴僧唱慈救咒。兩說中常讀經也。   問。散念誦真言何等。答。如次第出。澤抄雲。佛眼大日本尊(慈救)鎮宅咒加持住處真言四大明王八字地天一字(云云)私雲。今次第不出加持住處八字事如何。八字專鎮家咒。尤可誦。野決雲。法施事心經十二卷仁王經偈理趣經偈般若無盡藏真言等任意(云云)。   問。護摩本尊段印明何等。答。自加持劍印慈救咒召請大鉤召印同明。諸供物同咒。加持物........。撥遣彈指慈救咒世天段(如常行之)澤抄雲。世天段(十二天供也)常七曜二十八宿同供之。今十二天許供。七曜二十八宿不供之。中尊四臂不動小杓一度也。   問。今此法四法護摩供中何等。答。護摩壇也。澤抄雲。..(屬大壇)小壇(十二天但有無隨時歟。云云)。   問。結願作法如何。答。本尊納竹筒雋梁入之澤抄雲。結願之後本尊入細櫃安置。覆殿樑上退出(云云)朱付雲。樑上釘一處許打付也。今流本尊表紙鎮宅咒等書之。筒奉籠時。散念誦咒並印加持之。散念誦咒各百反許誦之。次結印加持三反若七反。伴僧此間可滿慈救咒也。此作法時伴僧內親近弟子留之。自餘輩令退出。可有此作法也。表紙梵字鎮宅等咒可書之。澤抄朱付雲。予問雲。大尊表紙書真言。又籠本尊之時。有加持等。答雲。不用習之。表紙書真言事ДхヤяЭх。人意故ヵЛ加持事不知之(云云)。   問。召請結界等何等。答。可准不動法也。薄雲。召請大鉤召結界降三世字輪觀.字若五大(云云)。   問。此法四法本誓中何乎。答。小集仁錄中四法本誓不出此法。但小野廣澤俱息災修之。   問。御加持有無隨時(云云)如何澤抄雲。御加持無之。野決雲。後加持無之歟。且移從以前故無之歟。於新宅行之故。本尊曼多羅圖次第堨X之。壇樣圖野決出之。 T79047401.GIF 私雲。如常十二天壇無撅五色歟如何。   問。八方天真言何真言。答。御室御自筆本不置料紙也。常八方天真言歟。金剛智三藏安鎮國家法作。八方天旗旛畫八方天。持旗人誦八方天咒也。彼真言異常真言有加句也。彼書雲。   東方作白色旗。旗上畫天帝釋。持旗人誦天帝釋降怨真言。   ...............。   東南方作黃色旗。旗上畫火天。持旗人誦火天降怨真言。   ...............。   南方作黑色旗。旗上畫炎魔天。持旗人誦炎魔降怨真言。   ...............。   西南方作□□□逆□奈駎□□觜滿慼慼@ ................。   西方作赤色旗。旗上畫水天。持旗人誦水天降怨真言。   ................。   西北方作青色旗。旗上畫風天。持旗人誦風天降怨真言。   ................。   北方作黃色旗。旗上畫毘沙門天王。持旗人誦毘沙門天降怨真言。   ...............。 東北方作綠色旗旗上畫伊捨那天持旗人誦伊捨那天降怨真言。   ................。 大將自誦不動明王真言(慈救咒)想自身成不動明王身。若作此法。彼賊自當殃盡決定無疑(略抄。善無畏三藏和尚因國請而所制也)。   理性院安鎮用此法也。 降三世法(密號。最勝金剛)   問。何故名降三世乎。答。疏第十雲。所謂三世者。世名貪嗔癡。降此三毒名降三世○復次三世者名為三界○大天之主。彼怖未曾有。更有何眾生而勝我哉○以能降伏三世界主故。名降三世明王也(略抄)。   問。其種子三形何等。答。如次第出。石山種.或.。三五智杵或索。妙抄.五古或智劍。理性院同今次第。勸修寺同石山也。七卷抄.或.或.。三形如石山。或抄.或..(大師).三如石山也。澤抄如今次第。   問。觀中本尊身色何色乎。答。今次第不出之。勸修寺次第雲。壇上有月輪月輪上有吽字。字變成五古金剛杵。杵變成降三世尊。四面八臂。正面青色。右面黃色。左面綠色。後面紅色。四面皆忿怒也。左右第一手結印。右第二手持五古第三手執箭。第四手把劍。左第二手持劍。第三手執弓。第四手把索。有二足左踏自在天頂。右踏烏摩妃之乳房(已上極深密門說也)身相極黑大威怒形也(念誦軌說)無量忿怒聖眾前後圍繞(四方可觀。四大忿怒中央安降三世故。雲不動觀本尊前方也)十卷抄雲。降三世四面八臂。笑怒恐怖形。四牙露出。即起平身立右足右旋躡彼傲慢者大自在欲王摧至於地也。左足按於彼頂踐彼王妃烏摩乳房上。摧彼我慢故。以足加於頂。身流火炎。遍體玄青(云云)私雲。踐男妃左右異者。不空諸軌遍智軌左男右女。不空降三世軌右男左女也。今次第依此歟。手臂又有不同歟。智證尊勝曼多羅畫二臂降三世。光臺院御室御所持尊勝曼多四臂也。   問。今尊兩足所踏天妃何天乎。答。此欲界頂魔王也。出壽命經。不動所踏天妃色界頂魔王也。出底裡三摩耶經等。而今尊所踏天妃五大尊義說色界頂天妃。彼等問答等如薄草子口決。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答。大印大咒五古印諸流同之。但五古印明諸流不同。寶心流五古印。............。宗命傳內五古印明同。勸修寺流外五古印。曩莫三曼多縛曰羅赦訶。澤抄同理。外五古明同理性院也。或抄雲。五古印小咒。唵爾娑縛爾縛曰羅吽。儀軌中有發吒句也。初大印大咒出不空軌。五古印出極深祕密門言可尋也。   問。散念誦中何故本尊前舉不動乎四尊主故例如六觀音中千手等。散念誦本尊前舉聖觀音也。   問。召請結界等何等歟。答。召請大鉤召。結界不動或自結界。字輪觀五大。發遣通印言。 石山圖 T79047501.GIF 問。護摩本尊段印言何等乎。答。自加持印明如金界。召請同印明。諸供物同咒。加持物唵□□□氬崢□□k□鼥□|□□熥□□□   問。今法四法本誓中何等。答。小集四法本誓中別不出之。但調伏中舉五大尊。仁錄調伏別舉之。今次第息災調伏行之。 軍荼利(密號。甘露金剛)   問。此尊何部尊。答。若約兩部者。金界大日所變故。金剛部尊也。   御口決雲。此尊通三部。甘露軍荼利佛部。金剛軍荼利金部。蓮花軍荼利蓮花部也。五大尊義雲。此尊第七末那識變作平等性智時斷惑形(文)。   問。此尊種子三形何等。答。如次第出。妙抄..三古智劍。薄雲。.三古。理性院同之。勸修寺.賢瓶。石山同。次第有.字兩邊有.字變成三古杵(云云)澤抄同薄也。七卷抄同石山。但三形或賢瓶(云云)或抄雲。.(大師).棒劍(云云)軌雲。中央觀婀字。於兩邊觀吽字。是甘露軍荼利法身種子(云云)澤媔.(..)以三字為種子也。如意輪<.(..)體也。貞觀寺傳以.字許為種子也(云云)又勸修寺有此習。此三字變成三股(阿字成中古二邊吽字成左右二古也。云云) 問。觀中本尊面手前後如何。答。手前面後觀之。七卷抄十卷抄宗命流等。又如此觀之。勸修寺寶心次第。面前手後觀之。彼觀雲。須彌山有大寶殿。其殿無價摩尼所成。四方正等具足四門。殿中有瑟瑟盤石。盤上有種子。種子變成三形。三形變成本尊軍荼利明王。四面四臂。正面慈。右第二面忿怒。左第三面大笑容。後第四面微怒開口。右手執金剛杵。左手滿願印。二手作羯磨印。身佩威光焰鬘。青蓮花色也(羯磨印者根本印也)無量忿怒眷屬前後圍繞(勸修寺流方)又雲。成軍荼利明王。身色瑩碧頗梨。威光踰劫焰赫奕佩日輪。嚬眉笑怒容。芽牙上下現。以惡毒龍為瓔珞。虎皮為裙。面上有三目。頂上有髑髏。坐瑟瑟盤石青蓮花(寶心流)私雲。此二說俱出儀軌也。   問。以毒龍為瓔珞(文)何表乎。答。五大尊義雲。何故此尊以四種蛇為瓔珞。唯識第九雲。凡夫位第七末那四煩惱常俱。所謂我癡我愛我慢我見也。今此四煩惱屬四種蛇故。表因時煩惱形以蛇屬所斷煩惱者。何故此蛇乍生為瓔珞大乘意觀煩惱菩提體無二等故。此蛇乍生為佛身瓔珞無防(略抄云云)。   問。今尊有手臂不同乎。答。如次第出。儀軌雲。自身等同甘露尊隨意所樂觀念四臂八臂乃至兩臂千臂。住本尊瑜伽三摩地。蓋須歷然分明(文)智證請來五大尊中。軍荼利一面八臂。左右一手結根本印。右第二拳申風。次手持三古。下手舒五指仰掌。右第二手作拳。於左股上持三古鐵斧。第二手持輪(云云)。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答。三古三明。初羯磨印小咒出。當尊儀軌御口決雲。左右水火風離立三古杵義也。順逆各三轉。明各一反。合六反也。此印軌雲本尊羯磨印。第二印言又出軌。軌雲本尊三摩耶印。薄用內三古印。今朱付雲。或說被甲印(云云)宗命傳為二印。俱用大咒也。並羯磨印言為三印二明也。寶心如薄草子。內三古印大咒。羯磨印小咒也。澤抄又同之。三摩耶印觀念摧破流轉生死之業增長福德(云云)依此說者。似增益可修歟。又儀軌雲。一切魔障悉皆遠離。所有怨敵不善心者皆得摧壞(文)依此文可調伏也。又印言此大三摩耶印明也。此印明用此尊依憑何。   問。召請結界等何等印明。答。召請大鉤召。義軌於金剛部印言。唵縛曰羅持力(二合)曀絲曳(二合)呬婆哦鍐阿蜜哩(二合)跢軍裡娑縛訶(云云)結界御口決雲。不動或降三世。或自結界。自印尊准之。字輪觀五大。撥遣通印言。 石山 T79047601.GIF 私圖之。(說儀軌字義故) T79047602.GIF 問。護摩本尊段印言何等。答。自加持內三古印。召請同印言。右頭召之。諸供物加持物同咒。撥遣准召請矣。   問。今尊四法本誓中何乎。答。小集四法本誓中不出之。仁錄四法中調伏出之。今次第就息災調伏行之又儀軌雲或方或圓隨意大小○於室中安本尊。像面向西。瑜伽者面向東(文)依此文增益息災可行之歟。   大威德法(密號。持明金剛又雲。大威德金剛)。   問。此尊種子三形何等乎。答。如次第出。石山同理性院同。勸修寺傳。種子.又.。三形寶棒又獨古。妙抄.棒智劍。七卷抄.如意棒或獨古杵。又.劍亦.輪。十卷抄種子...或..(大師).。三形寶棒或利劍或輪或獨古(云云)澤抄.(或用三字明為種子)寶棒(云云)。   問。觀中本尊儀形何。答。如文。勸修寺觀雲。左上手執戟。次下手執弓。次下手執索。右上手執劍。次手執箭。次下手執棒。次髑髏為瓔珞頭冠(云云)寶心流同之。手持物異今次第。又祕藏記雲。左右二手作契。左一手持鋒鎊。次一手握輪。右一手持劍。次一手持棒(文)是又異。台藏圖雲。六面六臂六足。左右第一手結印。右第二手持棒。第三手持劍。左第二手持索。第三手持戟坐盤石也(文)十卷抄雲。東寺講堂五大尊中像同之。但乘水牛。三井寺智證大師五大尊中像不結印。持弓箭坐水牛。自餘如上(云云)私雲。勸修寺觀依八字文殊像歟。今次第大體同東寺像歟。左第二手持輪意。抄自持索。圖頗不審。但右第二手持棒。與今次第異之。常喜院十卷抄觀同今次第矣。   問。此尊乘水牛有何由乎。答。御口決雲。此尊具權實二智。於生死涅槃得自在。如水牛於水陸得自在故。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三印三明皆出彼尊儀軌。初根本印出大咒。名勝根本真言也。三字明是布字明也。此根本印名鎙印。鉾義歟。鎙оヵ訓ヤэ。澤抄此印名棒印。理性院雲。內縛二中指直端相合(文)大咒其文廣故不出之。薄草子口決載之。澤抄結根本印誦二明。先誦三字明置己身。.(頂).(口).(心)想三字遍三處成本尊。次誦七字明又置我身份。.(頂).(額).(左右目).(口).(心).(左右臂或說膝).(臍)以印加持身五處等同本尊(云云)私雲。七字明如意輪真言用今尊。依憑可尋。次二箇印。澤抄有之。但二大交為外縛。與今說異也。理性院同此說歟。一三五又同矣。又彼抄雲。本尊加持。小野祕說結根本印。誦三種真言(不改印改真言)廣澤有此傳也(云云)私雲。小野說者未撿之。理性院傳根本印用大心真言(第二咒)心印用心中心言。心中心印用三字明也。   澤抄三處本尊加持異。初本尊加持。根本印大心言。心印心中心咒也。第二加持三印三明。如理性院傳也。正念誦後第三加持如今次第也。勸修寺根本印大心咒。心中心印心中心言。又說根本印勝根本真言。心印大心言。心中心印心中心言也(此說同義軌心)第三真言讀文句不定。御口決雲。但儀軌中付一二等。.字屬下句。但今次第....點之。可仰信也。私雲。常喜院並寬信法務真言集.屬上句也。......(云云)澤抄.字屬下句。瑟致利迦拿跛吽欠。   問。召請結界等何等印言。答。准軍荼利用之。結界馬頭可宜歟。字輪觀(如常)者五大也。又....蓮花部教令輪。又其種子.字故用彼歟。撥遣通印言。或可用蓮花部撥遣歟。石山有別字輪觀。   問。布字觀如何媔部C入我我入觀以前結彌陀定印布字觀。次不改定印入我我入觀有之。   問。布字本尊行者間可觀何身乎。答。常行者身觀之。如本文者。先可觀本尊身(云云)然者自身本尊俱可觀歟(云云)或抄雲。於中畫大威德明王。身口心安三字。謂頂安唵字。口安惡字。心安吽字。成就尊身已。對此像前應當佈於自身。一同壇中像七威驗並皆如是(文)十卷抄雲。入本尊三摩地。先結根本印即入觀。先以三字置己身(如先出釋)七字置我身份同之本尊身也。七字者.......。頂上額兩眼口心兩膊臍也。如此布字了。即以根本印加持五處(用三字明云云)七卷抄理性院等又以三字配頂口心。何當頂心臍乎。私雲。此布字觀本尊繪本等。為成實身。或行者為成本尊六面六臂六足身也。布頂心腰如次成六面六臂六足。其理可然也。故十卷抄雲。.成本尊身上分。.成中分。.成下分。六面六臂六足(云云)布頂口心者。違三分義歟。薄雲。頂上.(成六面)心上.(成六臂)腰.(成六足云云)御口決雲。先住定印。心月輪中觀本尊種子三形。次布字觀。次入我我入觀也。布字本尊行者共可觀之。不動十九布字本尊專在之。如大師御筆像者。以修生門顯本有意歟(云云)又雲。諸家軌可考之。雖無依憑頂心腰六頭六臂六足歟。   問。護摩本尊段印明何等。答。自加持胎藏印心咒。召請內五古印(古風召)心咒。諸供物咒。加持物心中心咒。撥遣彈指。   問。此尊四法本誓中何乎。答。小集四法中調伏舉。五大尊別不舉之。本誓中怨靈惡夢咒咀所望出之。仁錄四法中調伏不舉之。本誓中惡夢舉之。   金剛藥叉法(密號。護法金剛)。   瑜祇經雲。有佛名金剛藥叉。吞噉一切惡有情及無情等物三世一切惡穢觸染欲心。令彼速除盡。吞噉無有餘(文)。   問。當尊種子三形何等。答。淺深二說。如次第出。石山同初說。妙抄師主口傳.智劍。理性院.羯磨杵。又.八輻輪(宗命傳也)又說.金剛牙(羯磨輪)寶心傳也。勸修寺.金剛牙(淺說).金剛牙(祕說)七卷抄.(或.)金剛牙(或羯磨輪或五古或刃)十卷抄圖抄種子...(大師).。三形鈴劍牙形羯磨輪五古(云云)澤抄.又.。五古或牙(云云)。   問。道場觀於臍輪中當鈷於五分(乃至)一輪安五尊其樣如何。答。臍輪者羯磨輪臍歟。彼一輪臍觀一月輪。總五輪臍五月輪也。一月輪中各安五尊。中央月輪中本尊金剛藥叉。四方四波羅密菩薩。今四月輪各中方四佛。四方四親近十六大菩薩可觀歟。總五五二十五輪也。道場觀下解文分明矣。   問。觀中本尊儀形何。答。如次第矣。本尊....者。北院御室御自筆本。本尊金剛藥叉(云云)又.字變成大羯磨杵者。此行側.摩羯首最祕(云云)三形中薩埵羯磨者。六臂所持弓箭劍輪鈴五古也。薩埵羯磨指鈴杵歟。理性院成就院觀出此六。今羯磨不當鈴杵如何。十卷抄雲。薩埵羯磨鈴杵(云云)私作觀雲。壇中有.字變成蓮花座。座上有.字(祕說.)變成大羯磨輪(祕說摩羯首)輪變成金剛藥叉明王。身青黑色。五眼忿怒形。三首馬王髺。三面六臂。正面布五眼。左右面各有三目。三面皆開口。上脣在牙。右第一手執五古。第二手執箭。第三手執劍。左第一手持鈴。第二手執弓。第三手持輪。左足直踏蓮。右足引舉踏蓮。眾寶瓔珞嚴飾其身。威猛暴惡火焰熾盛。堅固精進持念真言。至心禮敬供養眾生。我時觀身加持憐愍。速除惡人惡魔惱害。令成世出世間悉地。乃至無量金剛部眷屬前後圍繞。   私集諸流道場觀。任愚意作此觀。後賢添削耳。   問。五眼三首六臂持物有何由。答。五眼表金五部。三首表台三部。馬王髺者此尊頭髮逆上似馬嘶髺故雲也。御記雲。五眼三首事。當流習如此神妙也(云云)六臂持物弓箭表敬愛。劍輪顯降伏。鈴杵示本身薩埵也。   問。金剛藥叉金剛牙菩薩教令輪也。何雲本身金薩乎。答。金薩是一切義成就菩薩即釋迦也。金剛藥叉釋迦教令輪身故無違矣。智證大師請來五忿怒中。北方忿怒尊一面四臂也。又仁王經疏釋金剛藥叉菩薩之示現四臂(文)但彼四臂像者烏瑟沙摩歟。故彼疏雲。今案依此軌文。北方被畫四臂烏瑟摩明王無其失矣(云云)。   問。此尊本尊加持印言何等。答。三印三明中。初印言出瑜祇經。初印屈二頭指。合端置二大指上(云云)經文雲。進力及禪智由如笑眼形(文)今置二大上者似置甲上釋。澤抄雲。師說雲。進力禪智相捻。勸修寺傳雲。二大指並立。以右頭指鉤之。捻右大指也。左頭指大指亦然也。或二大指並立。二頭指圓鉤之。指端相拄而不捻二大指也。今印相二頭屈合端捻大指端。雲置上歟。澤抄明以師傳加...三字。吠捨.吽..(云云)第二印金界三昧耶會牙菩薩印也。言出瑜祇經。第三印言金界羯磨會牙菩薩印言也。彼此同體故。理性院用二印二明。宗命用第一第三印明。寶心第一印言第二合掌用第二明也。勸修寺初重習金界羯磨會牙菩薩印言。深祕用瑜祇初印言也。深抄三印三明。瑜祇根本印言(今第一印言也)金界羯磨會印言(今第三也)又外五古印用根本明也。   問。今次第羯磨會牙菩薩印來去有何由。   答。薄草子並餘流傳不來去。今案彼四指表牙故。以此牙召入一切惡有情等。吞噉義歟。又牙動吞噉義歟。   問。召請結界等何等答。召請大鉤召。結界不動。字輪觀五大。發遣通印言。 石山圖 T79047801.GIF 問。護摩本尊段印明何等。答。自加持。根本印大咒。召請諸供物大咒。加持物。......。發遣(如先)。   問。當尊四法。本誓中何等。答。小集四法中敬愛舉之。本誓中所望出之。仁錄四法中調伏出之。本誓中不舉之。今次第就息災調伏敬愛修之。   問。陀羅尼伴僧加持陀羅尼作法如何。答。古五檀等十二反十反八反等也。其一反者。先讀出地兩三聲之後讓謗輩。次眾放六音〃〃〃〃。   怛羅吒憾□媽□撚驒叢療□□騮□□縷□□□□褸□□□痴u□  怛羅吒憾□媽□撚驒叢療□□□□□縷□□□妝腄撙鴃慼撓f芤耙穩部慼摩瓟樖D□□ 長日御修法其反數重疊還無骨之間六反也。先一反上臘出之。次一反下臘。第三反又上臘。此第三反之時。阿闍梨念珠摺之。其所第三切一反間。....三所有之。第三....時摺之。初..打出聲故顯然也。第二....咒放有之。其次..如此出之。第三咒放無之。以如此事能能可聞知之也(已上)初重也。次第二重三反。其子細如上。先末座出之。次上臘一反讀之。次又下臘讀之(第六反也)此第三..阿闍梨又摺念珠。第三反終上臘又咒放五音許唱之。其後伴僧猶念珠音未止之間取地(云云)次第早可取之。凡取地事第二重成。聊引上高取之。初重乙第二重甲也。次念珠次第早摺之。Л①Л①ЛЬ終Л⑥長可摺畢也。其時同音.長止地音也。若八反者。第四反第三..阿闍梨念珠摺之。又第八反修..摺之。若十切。初重第五反終..摺之。後重第十反終摺之。十二切又可准之。若七反初第三反終摺之。後第七反終可摺之。若以出時若引Шヱ①ヨ時。歸命句讀之。曩莫三曼多縛曰羅赦。讀此句之時。始....略之。又末Д可三度可讀之。上臘並能讀可讀之也。多羅尼伴僧二句也。醍醐堂衣勤之。   又略儀咒放六音如前。   怛羅吒憾□媽□撚驒叢療□□□□褸□□□痴u□  娑破吒也吽怛羅吒憾□媽□□□  降三世。咒放六音如前。   唵蘇娑爾蘇婆吽櫱裡訶拏櫱裡訶拏吽櫱裡訶拏〃〃〃(中間咒放如前)。   婆耶吽阿曩野ヵヱ婆哦梵縛曰羅吽泮吒。   唵蘇婆爾。蘇婆吽櫱裡訶拏櫱裡。   軍荼利(始咒放六音同前)。   室戰拏摩訶縛曰羅俱路馱野〃〃(中間咒放)。   唵虎嚕虎嚕。底瑟吒。底瑟吒。   滿馱。滿馱。訶曩。訶曩。   阿密哩帝吽發吒室戰拏。   此尊又第二重讀歸命句(初重無之)。   曩謨羅怛曩但羅夜也曩莫。   大威德(始咒放六音同前)。   唵紇裡瑟。室利。尾訖哩。哆娜曩。   薩縛設咄論娜捨野〃〃(中間之咒放同前)。   薩擔婆野。薩擔婆野。娑發吒娑發吒。娑縛賀唵紇哩瑟室裡尾訖裡。   金剛夜叉(始咒放六音如前)。   唵摩賀藥乞叉。縛曰羅薩怛縛弱鍐斛。   跋羅吠捨野吽〃〃〃〃(中間之咒放如前)。   摩賀藥乞叉縛曰羅薩怛縛弱鍐斛。   跋羅吠捨野吽。   唵摩賀藥叉縛。曰羅薩怛縛。   私雲。降三世大威德金剛藥叉真言。本歸命句之故。第三重無歸命句也。天台流金剛童子咒藥師十二神將咒。始咒放中間咒放讀之。又歸命句第二重讀之事如軍荼利。 烏芻沙摩法(密號。不淨潔金剛。又雲火頭金剛。又雲。愛觸金剛)。   問。此明王何佛菩薩所變乎。答。御口決雲或不動變身也。其義大日經疏。不空譯壽命經。穢跡金剛經中出。彼意雲。大日以不動召大自在天。彼天不隨召。重猶召之。其時大自在現糞穢為桓而住不動。現穢跡金剛形噉食彼糞穢。召大自在天而來佛所也。或金剛藥叉化身也。瑜祇經金剛藥叉焰口品雲。有佛名金剛大藥叉。吞噉口三世一切惡穢(云云)依此文成金剛藥叉所變義也。是故或說。五壇修法時。金剛藥叉壇修烏瑟沙摩法。以此為祕說也(已上御口決也)私雲。烏瑟沙摩軌雲。普賢即諸佛受職。持金剛為調伏難伏現此明王體(文)依此文者。金剛薩埵所變歟。御記雲。本身種種也。釋迦(大佛頂經第七但藥叉法文可勘之)不空成就(祕藏記仁王軌)業菩薩(祕藏記)普賢(本軌)金薩(普賢同意)不動金剛藥叉。如此雖種種。只普通不動金剛藥叉用之(云云)仁王疏雲○依教令輪現作威怒淨身金剛示現四臂。摧伏一切可畏藥叉。今安依此軌文。北方被畫四臂烏瑟沙摩明王無其失矣(文)底哩三摩耶經上見不動所變身也。   問。此尊種子三形何等。答。.字獨古。理性院.寶棒(或獨古)勸修寺.三古。七卷抄.或.龍索(或棒)澤抄同勸修寺說。   問。觀中本尊儀形如何。答。如文。御記雲。此觀無能勝譯經上也。二卷令出之(云云)勸修寺觀雲。壇中有吽字變成三古杵。杵變成本尊大威力明王。遍身黑色。焰起忿怒形。右目碧色。髮黃色豎笑。下脣牙上出。衣虎皮褌蛇為瓔珞。左手持杵。下□索。右上手並屈豎頭指擬勢。下手施願。眉間頻威。其目可怖。無量眷屬四面圍繞(云云)宗命流觀雲。右第一把跛折羅。左第一手向肩把赤索。其索盤屈狀似盤蛇。右第二手臂下仰大指博。頭指直下。舒其餘三指纔屈向上。左第二手屈向上把數珠。用中指頭指搯其珠(文)寶心流觀如今次第。但彼雲寶棒也。打車棒者。御記雲。如車輻形拂也(口傳也)又二臂像。身赤色忿怒形。獨牙露出密目(如狸眼)髮黃色上衝。左手持杵。右手執娜拏棒。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答。三印三明。初獨古印。今尊軌雲。普焰契又陳禪智成針○名獨古金剛(文)二空立合為獨古歟。真言又出此軌(矣)又二大二小展立如獨古形也。第一印內三古出金界等解穢真言(御口雲。本聲清讀之)出多羅尼集經歟。第三印言出當尊軌歟。又蘇悉地經軍荼利軌等有此印。寶心傳三古印三明。初智拳印根本明。第二獨古印解穢明。第三內縛二大立合....(云云)宗命傳三印三明。初印二手金剛拳。屈二頭指相枉如環。真言根本咒。第二右手作拳豎禪小咒(...咒)第三印二小相鉤掌中。二無名中指食指直豎相傳。二大指安在掌中解穢咒也。勸修寺流二印二明印。右手四指作拳並立禪指。唵凝路馱那吽弱(此印言出軍荼利軌。此印言同理性院)又印內縛立合二大明根寺明。此流雲小心印小心真言。又雲棒印也。澤抄二印三明。初印以右手無名小指。從左手背後入中指無名指芰間。以右大指押右無名小指甲上。握左無名小指。次屈左無名小指。復以左大指左無名小指甲上作環相鉤。各豎兩頭指及中指。頭指枉來去。根本明。又印二羽各虛拳。禪智捻餘甲開。右拳握左進度。直如嶺拳頞於其頭。捧真言(....言也)。   問。召請結界等何等印言。答。召請大鉤召。結界不動。字輪觀五大。撥遣通印言。   問。護摩本尊段印明何等。答。自加持二手各中指已下三指拳。以大指押二頭立合。.......。召請同印。以右風召之同明。諸供物解穢咒。加持物....咒。撥遣准召請矣。   問。今尊四法本誓中何乎。答。小集四法中降伏。本誓中產生也。仁錄四法中息災調伏。本誓中不出之。私雲。准穢積金剛經說者。為病患毒蛇惡鬼怨家相愛智慧福貴可修也。 金剛童子法   問。此法東寺天台何所修乎。答。御口決雲。此法天台修之。其中三井流專修之。東寺不修此法矣。此尊有二種。黃童子阿彌陀化身。青童子金剛薩埵變身也。御記雲。黃童子金智譯慈覺請來一卷軌說。題目無量壽。其證勿論也。青童子不空譯大師並慈覺智證安祥等請來三卷軌說。大師御流用之。又勿論也。抑三卷軌上卷。種種瓔珞以莊嚴身。如火色(文)亮惠阿闍梨雲。火色即黃也。仍大師御流青黃兩童子習之(云云)為才覺出之。不可依用歟。理性院口傳雲。軌雲。金剛手言。從我三昧生(文)從我三昧生者。西方我..也(阿彌陀也。云云)。   問。當尊種子三形何等。答。如次第出。理性院.五古杵。勸修寺.又.。三古又獨古。七卷抄.三古。十卷抄.五古。金剛智軌雲。吽字成獨古。又成忿怒尊(文)不空三卷軌中。右一手持底裡賞俱金剛杵(文)御口雲。三古金剛杵也。澤抄.三古或獨古(云云)宗命記雲。口雲。東寺用青童子六臂像。種子.或.。三形五古或三□檢□餺委詻□奭□□□□z□楫□□臘薤艱晶。以補沙鐵作金剛杵量。如...經(云云)或雲。補沙鐵者棺針也。   問。觀中本尊儀形如何。答。三目六臂也。理性院澤抄等同之。勸修寺二臂像也。故彼觀雲。壇上有盤石石上有吽字。字變成三□橇□□好□□娮□□呂□□□奭□□□□□□□□□□□□□□□埤□□□□□□櫸□□□裀□□□□□□□□磻□□□襏□□□□□橇□□率□□□馱□隆□□□□□楚慼慼慼慼慼慼慼慼慼撫劦^□□□□□□□□□□□□□E□□□□□□j□□□□□□□□槬□□□□□□□□埤□□□□□□逆□□□□□□□橇□褸□□驗z□□□□饅馱□K□□□□□礹□□  問。底裡賞俱金剛杵者何杵乎。又母沙羅棒何棒乎。答。御口決雲。底裡賞俱者三古金剛杵也(云云)私雲。底裡此雲三。賞俱此雲□榭□□送馘稀褓□婇□馘稀檢□垓□婇□□□F□□□奾□□簦鶦□□韣|禳瑩l□□□¥栮間慝□□□□韣|□□□□□□擰驥□□□□□芥□□臘□若悅□□葩□□璣□PIC>T79048101.GIF其形如是。母沙羅棒者此形歟。棒一頭如鐵杵形(云云)此繪圖令符順歟。野決雲。義淨三藏千字文。母沙羅玉見。以彼安此寶棒歟。花藏院二四字雲。底哩商俱者八角棒也(云云)私雲。底哩三梵語也。又決雲。金剛杵何棒乎。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答。三印四明也。初根本印。印文難得意。軌雲。以二中指相背豎。二無名指於中指中[}/即] 外橫交。二頭指鉤二無名頭。二大指於中指前中節頭相枉。二小指頭相合。向下豎如針。二大二中間二寸許偃立(矣)此根本印言出不空三卷軌下卷。又一卷軌經中有此印言。金智軌中出明也。第二獨古印。御口決雲。此印者三說。以二大或押二中。或押二無明。或押二小。今用第三說也。私雲。此第二印言三軌中出。如先印言。但彼三軌中。俱今獨古印用前根本明。前根本印用今明。印身五處。第三師子爪印。二卷軌上雲。二手高舉。曲其十指為師子爪。隨心真言出一卷軌(矣)又小咒(無印)者。此言出三卷軌下卷。軌雲。次結前根本印。於心上以心真言加持。心真言曰(出今明也)准此文。此明可用根本印歟。理性院中寶心根本印獨古印俱用根本明也。二印一明歟。但根本印二大並立。捻二中上[}/即] 。異今流也。又口傳雲。..立內叉乍二向地下也(云云)宗命三印三明同今流。但不用小咒也。勸修寺二印三明。第一根本印言如今次第。第二最勝印。軌雲。二手內相叉作拳。二小指頭相合。用前第二根本真言(文。二小指立合)軌說此咒曰。曩謨(一)囉怛曩(二)但羅夜野(三)曩莫室戰拏縛曰羅幡拏曳摩賀藥尤灑細曩缽多曳(四)怛爾也他(五)唵(六)度曩尾度曩(七)迦抳矩嚕馱(八)薩縛演怛羅抳(九)吽。   第三結前根本印誦心真言。唵迦□□□□□□□□□□□□□Z□□□□□□□□襼□□榷□姍襏□□馜□滿慼慼慼慼慼慼慼慼慼潰i□□□□□□□□□□馜□□□□□□褸□□□j□□□樈祉□□□馜□□□視□□□□□娙\□□□□□□□□□□□□飀□滿慼慼慼慼慼暱晦F駾□楰□楰□□]□□□□□□□禊□□□  問。今尊金剛手所變。何散念誦中本尊後舉之。答。本身舉先後隨宜歟。四大尊法散念誦本尊前舉不動。今祕抄千手等法聖觀音。本尊後舉之。又澤抄此法散念誦金剛手本尊(云云)理性院如今次第。兩說俱可用歟。澤抄口傳雲。執金剛與金剛童子同尊也。執金剛古譯。金剛童子新譯也(云云)御口決雲。本尊四種中三種用。可除小咒歟。又四種俱用可宜歟。   問。御加持伴僧咒用何。答。今次第不出之。勸修寺用第一根本明。今又可准彼歟。澤抄雲。後加持根本真言伴僧同之(云云)。   問。禮佛句何乎。答。理性院傳。......。勸修寺說。南無聖迦抳童子。御口決雲。此法東寺不修故不出也。若修者可用第二咒歟(云云)。   問。召請結界等何等。答。召請大鉤召。結界不動。字輪觀五大。撥遣通印言。   問。護摩本尊段印明何等乎。答。自加持獨古印。唵迦□□楺□□□□□□□□□□□奏□□□□□褾□饐□□□□□騿楰□□□□□婁□楏□□視兜飀□  問。今法四法本誓中何。答。小集四法中調伏。本誓中產生所望舉之。仁錄四法本誓中不出之。今次第就息災調伏修之。   問。壇中安舍利事如何。答。野決雲。此等事必不可然歟。外如法尊勝體歟。媔部C舍利塔並白檀像事必不用之。凡不限此法。舍利塔像等可用見事。必不用之。但依本說用之可宜歟。   問。忿怒尊種子何故用有.字體之字。答。.字是風大種子。風有忿氣故用忿怒尊種子歟。唐韻雲。風者天地之使。陰陽怒而為風(文)大日經雲。.字名忿怒(文)即身義引此文雲。.字名為風(文)可思焉。   御本雲。以元祖法印御自筆之本書寫再校合畢(云云)。   右雲。永正十八年三月二十四日。於根來寺以十輪院御本令書寫畢。   佛子明鍐(春秋四十六歲)。   於准安永九庚子九月十六日。於野州大庵精舍現住毫譽白雄(春秋三十八歲)。 祕鈔問答第十一(末) 多羅(梵號....。密號悲生金剛。亦行願金剛)   問。今此菩薩何部尊乎。答。蓮花部觀音攝也。故安然祕鈔中。列觀音部出五本經軌之中。一本雲。觀自在多羅念誦法(文)大日經疏第五雲。多羅菩薩是觀自在三昧。故作女人像。多羅是眼義○如是普眼攝受群生(文)蘇摩呼經下雲。多羅此雲妙目精(文)又疏雲。如大本中有五百多羅尊皆從觀音眼生(文)。   問。今尊種子三形何等乎。答。次第雲。種子.。三形青蓮花(云云)五十卷抄。種子.或.又.。三昧耶形青蓮花(已開卻合是。云云。成就院說)理性院雲。種子.。三形蓮上螺(云云)。   問。種三表示何。答。.是如如不可得義。即平等義也。蓮清淨無垢義。今尊慈悲及法界眾生平等無染著故。佛眼雲青蓮慈悲眼。可思之。或又眾生本有理佛性自性清淨義故。用此種三歟。故青龍軌雲。此菩薩從觀音眼中生。見法實性。名為普眼。見如如體也(文)又以.為種子者。.眼義。蓮花無垢義。以無垢清淨普眼攝受眾生故。以.青蓮為種三歟。故疏雲。多羅是眼義。青蓮花是淨無垢義。如是普賢攝受群生(文)多羅此雲救。可思之。   問。勸請發願何乎。答。如下出之。理性院雲。多羅菩薩慈悲尊。蓮花中諸薩埵。本尊界會悲生金剛(云云)。   問。道場觀如何。答。如次第出之。十卷抄雲。壇上有.字成寶蓮花。上有.字(或睹弄字)變成青蓮花。轉成多羅菩薩。身色青白(或肉色)著□□□□X~□□□□□騧□□覦□□毼襐□□□□溶魦吽慼z□□□□□□□□魯襯樓z□□I□□騃□飼詡諑□□□駧□□□□□□□埤□秖溺□□□□□□□降□□□磻餕□□□楦饜□□襼□□埤□□□□□裀□妘茶囊誇□□□□□□□□□J央慼慼慼慼慼慼憎腺D□嶧驉憮Y蝩狦□蘤邪□   問。右手與願施無畏何異乎。答。一兩手臂經軌說不同故隨宜歟。或又心經法中雲。右手垂著右膝之上。五指舒展。是施無畏手(文)此文以與願名施無畏。又大疏第五雲。其像合掌。掌中持此青蓮花。手面向觀音如微笑(文)又多羅念誦法雲。寶冠首戴無量壽。右現殊勝與願印。右以定印持青蓮(矣)理院(宗命)傳雲。壇上有.字。變成蓮花臺。臺上有.字。字變成淨滿月輪。輪中.字。字變成蓮上螺。螺變成多羅菩薩。青白色相離。中年女人狀。左右手和合持青蓮花圓光周遍(略抄)私雲。此依大疏意歟。   問。召請結界何等乎。答。召請蓮花部心印言。結界馬頭。   問。禮佛何乎。答。......。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青蓮根本印。儀軌雲。應結青蓮根本印。定惠二羽內相叉。進力禪智豎相枉(文)授記經雲。次結青蓮花印。想多羅菩薩誦一千八反(文)青龍軌雲。聖者多羅尊內縛豎風(文)私雲。印名印相依此等文也。真言觀音授記經雲。爾時觀自在即為多羅菩薩說陀羅尼曰。娜莫羅怛娜(二合)夜耶娜莫阿利耶縛嚕吉帝濕縛(二合)羅耶冒地薩埵耶摩訶薩埵耶摩訶迦路尼迦耶怛妮他唵多利咄多利咄唎莎縛(二合)訶(文)或雲。本經咄哆唎三字無之。十一面儀軌歸命句(如上文).......。又說功能雲。由此印言助本尊力為瑜伽者於諸有情大悲除遠速獲成就(文)又陀羅尼集經雲。觀世音菩薩隨心咒。印同前印。咒曰。.(一)多(去)唎多(去)唎(二)咄多(去)唎(五)咄唎莎訶(云云)不空心印言。此印言十卷抄五十卷等不出之。理性院宗命僧都次第出之。本經軌可尋之。又理性院出別印言。印內縛立合二風如未敷青蓮花。真言。唵多隸都多隸都隸莎呵。又同心真言(印如前)唵矩嚕矩嚕莎呵。   已上一印二真言出十一面軌(云云)。   又此多羅菩薩有五箇咒。皆觀音所說。如十卷抄出之。本尊加持青蓮花印。.............。   問。正念誦何言乎。答。如次第出。但此咒大咒奧言也。本尊加持散念誦可用大咒也。此咒如歸命句也。散念論如次第出。理性又如此也。   問。字輪觀何等乎。答。五大(云云)。   問。伴僧後加持咒何等乎。答。如次第出之。   問。護摩諸段如何。答。部主段。部主正觀音。本尊段。蓮花部心印言。召請同印。右大指召之。同明。諸供物同明。撥遣准召請。本尊段自加持。印青蓮根本印言。召請蓮花部心印言。右大指召之。諸供物咒。大咒奧咒。加持物。......。   問。四法中何乎。答。就增益修之(云云)又題下雲。為延壽所望可修此法(云云)理性院雲。此法者為聰明並產生修之。見陀羅尼集經並多利心經(云云)妙抄所望產生出之。 香王(梵號。俱陀曷羅社也。密號)。   問。此法依何經軌乎。答。依香王菩薩陀羅尼經也。義淨譯。此尊又觀音部尊也。但祕錄中觀音部不舉之。   問。種子三形何等乎。答。種子.字。三形蓮花(云云)理性院雲。種子.。三形寶器(云云)私雲。理性院以梵號初字為種子。今流彼字加空點為種子。..香梵語歟。漢注雲健陀也。三形寶器者缽也。   問。勸請發願何乎。答。如下出之。   問。道觀中右臂垂下。施無畏乎(云云)何。答。此文以與願手雲施無畏(矣)又黑鬼三五箇者。三五者少少雲事歟。 問。召請結界何乎。答。召請大鉤召(蓮花部心印言)結界馬頭。   問。禮佛何乎。答。南謨健陀曷羅社也菩地薩埵婆也〃〃〃。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印八葉印。理性院雲。印口決(寶器缽印也)私雲。此陀羅尼出香王陀羅尼咒經。經雲。先次至心誦十萬返。然於觀世音像前作四肘方壇。花香等供養。夜用牛蘇燃燈莫令斷明。其夜半咒師須起著淨衣。像前誦此陀羅尼三千八返。至曉須了不淨惛睡。其日咒師自有人送錢財等物(文)。   問。正念誦等何耶。答。私雲。陀羅尼外無爭小咒可誦陀羅尼歟。散念誦又爾也。字輪觀五大歟。   問。護摩諸段何乎。答。部主段。聖觀音(如先)本尊段。自加持八葉印陀羅尼。召請大鉤召陀羅尼。諸供物咒陀羅尼。加持物..。撥遣准召請。諸尊段。世天段如常。   問。此尊四法等中何乎。答。理性院雲。為求福可修之(云云)經雲。有人送錢財等物(云云)故知四種法中增益修之歟。   青頸法(梵號。爾拿建制。密號)。   問。今此尊何部尊乎。答。此又觀音部尊也。安然祕錄觀音部列之出四本軌。軌中一本題雲。青頸大悲王觀自在念誦儀軌(云云)。   問。此尊種子三形何等乎。答。種子.。三形蓮花(云云)。   問。真言初字既非.。何今為種子乎。答。.字是蓮花部通種子故。今為此尊種子歟。...如次為佛蓮金種子故。   問。勸請發願何乎。答。如下出之。   問。道場觀依何經軌乎。答。青頸觀自在菩薩陀羅尼咒經雲。次當說此青頸觀自在菩薩畫像法。其像三面。當前正面作慈悲熙怡貌。右邊師子面。左邊作豬面。首戴寶冠。冠中有化無量壽佛。又有四臂。右第一臂執杖。第二臂執持蓮花。左第一執輪。第二執螺。以虎皮為裙(文)。   問。今尊現三面四手表示何事乎。答。私案豬面表愚癡。故理趣釋雲。面門畫豬表癡形(文)是則入生死苦海之因而邪行故在左邊。師子示勇健菩薩心。故大疏雲。師子譬勇健菩薩心(云云)是則到涅槃樂岸之因而正道故現右邊。正面慈悲。是悲有拔苦功。拔生死苦。慈有與樂德與涅槃樂。故有慈悲面也。此慈悲令眾生拔苦與樂故現□妀□□襼□□□□□□稷檢□秠□玲□□□馯□覕姈□輻□禸姪褸騺□□□□□□樓z□□□□□□□□□z□襛□峞慼撕丑慼槽c□□□奷褓□□稼□樞□□□□送□□□裀□□衽禭□□  問。召請結界何等乎。答。蓮花部召請結界可准前。青頸儀軌雲。馬頭辟除結界(文)。   問。禮佛何乎。答。理性院雲。.......。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心印。此印於一印上表本尊所持四種物也(云云)儀軌雲。二手外相叉。左大母指插入掌。右大母指直豎。二中指作蓮花葉形。二無名指直豎。二小指左押右豎相叉(文)私雲。面印文並堮挶鴞鱁O等皆違儀軌。印文而堮捋P儀軌到合違何軌乎。於此尊有四本儀軌。廣可檢之。言或雲出不空□索經第四歟。印又爾也(云云)安然祕錄中。今尊經軌中不舉彼經。檢可見之。   問。正散念誦等何乎。答。如次第出之。字輪觀五大歟。   問。護摩諸段何乎。答。部主段。聖觀音自加持等(如先)本尊段。自加持心印言。召請蓮花部心印言。諸供物..言。加持物咒可用。種子.(加...)可用之歟。可尋之。撥遣准召請(矣)。   問。四種法等中何乎。答。就息災修之(云云)理性院次第奧雲。智證大師錄雲。金剛智譯千手身咒與千臂經大身咒。菩提流支譯千手姥陀羅尼。青頸儀軌中寶幢陀羅尼。皆同本(云云)除病延命滅罪敬愛等功能殊勝。可引見經文也(云云)。   阿摩提(梵號。如題。密號)。   問。今尊何部乎。又梵漢中何乎。答。儀軌雲。無畏觀自在菩薩。一名阿摩□訧□□訏騖飀□□□□□視兜馗□□□□裀□z□覓□□□□□□鷺□□□□□□□撚餾□娙魯□□奪□□禊□□□撚驚禭□□□□□□□□□□□□飀□  問。施無畏專聖觀音德。故觀音經雲。是菩薩能以無畏施於眾生。又何此尊立無畏稱乎。答。御口決施無畏雖通諸觀音。今此尊專掌施無畏德也。   問。尊名何呼之乎。答。報恩院本北院御本俱阿摩提。常喜院抄阿摩□裀□□□褙□撚餾□□□  問。本尊種三何等乎。答。種子.。三形鳳篌(云云)理性院雲。種子.或.。三形如先(云云)。 問。何故今尊以..為種子。三形亦爾乎。答。.是此尊初字故為種子。.觀音部通種子故歟。以鳳篌為三形。此尊所持物故。媔部C普通尊像左右持鳳頭與箜篌。是辟事也。鳳篌者一物也(云云)。   問。勸請發願何乎。答。如下出之。   問。道場觀依憑何乎。答。儀軌雲。觀自在菩薩像如波羅蜜形。三目四臂乘白師子座。頭向左膝下。首戴寶冠。以白蓮花嚴飾。前二手執鳳頭箜篌。左手掌摩竭魚。右一手持吉祥鳥。白色。左足屈在師子頂上。右足垂下。嚴以天衣瓔珞。遍身火焰。面貌慈悲向左諦視(文)理性院次第雲。觀自在菩薩身白肉色。如波羅蜜菩薩形。其菩薩毫相之中有兩道光明。一道直入諸地獄中。救苦眾生令得解脫。一光來修行者頂。想遍己身眾惡業皆悉消除內外清淨。三目四臂。自下如今次第也。   問。如波羅蜜菩薩形(文)何菩薩乎。答(云云)。   問。若雲四波者。彼菩薩皆一面二臂。今尊三面四臂兩手既多小異。何雲彼菩薩乎。若云爾者。既雲波羅蜜菩薩。非彼何乎。答。手面雖異。形貌似彼云爾歟。就中四波中法波羅蜜身肉色(云云)問今尊身色。又俱蓮花部義同也。又義指般若菩薩歟。或處雲。般若波羅蜜佛母菩薩(文)又祕藏記雲。五大院中座般若菩薩(天女形白肉色。並在六手。文。既雲波羅蜜又身色同故)又義波羅蜜形者。入定相也。故金剛般若開題雲。波羅蜜形者。所謂入定相耳(文)今尊定妃義同彼歟。又儀軌一本雲波羅蜜形無菩薩字(矣)然諸次第雲波羅蜜菩薩形。文字脫歟。又寶心次第奧雲。波羅蜜形者女形也(云云)。   問。今尊身白肉色。又所持物所乘師子皆白色。有何故乎。答。此皆息災義歟。故此尊專可行息災歟。又三目四臂表三身四德歟。   問。吉祥鳥者何鳥乎。答。覺禪抄雲。或傳雲。吉祥鳥者金翅鳥也。可黃色。今尊雲白色若舍利鳥歟。..加點..讀(云云)..即吉祥歟。舍利鳥其色白(云云)或雲。吉祥鳥食眾生心腦(云云)私雲。五十卷抄中。此尊圖像兩種出之。一圖一面四臂乘師子。左手吉祥鳥ЬДロ在頭尾長垂。又圖一面四臂乘師子。光上有菩薩形像四臂。左手鳥似鴿形(矣)。   問。召請結界何乎。答。可蓮花部召請結界。   問。禮佛何耶。答。曩謨阿利也阿摩隸薩他多櫱多。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印如印文三度召之者。媔部C二羽芙蓉。二風如鉤當心。每至..字即動其鉤契(文)十卷抄雲。其印以二羽芙蓉。二風如鉤當心。每至..字即動其鉤契。誠心念一百八不散印。為一座之修行。須遣助伴持珠記數。如此一日三時(文)。   朱付雲。師雲。念珠懸左印中。以大指記數不用助伴(云云)今次第意。本尊加持時。結此印誦真言三反。真言誦訖時可召之。雲三度召之即此意也。然後又結可誦後真言也。   儀軌雲。其印以二羽(乃至)不散印。為一座之修行真言(真言今咒也)真言儀軌中雖有歸命句。依師說今怛爾也他已下用之。   問。印言功能何。答。法雲。當見大聖。諸願滿足眾人愛敬。得宿命智能證十地三昧現前○此真言有大神力。能滅眾生一切業障速獲神驗。所求如意(文)。   問。正散念誦何等乎。答。如次第出之。字輪觀五大歟。   問。護摩諸段何等乎。答。部主段。正觀音(如先)本尊段。自加持。本尊印大咒或小咒歟。召請蓮部心印言。諸供物小咒。加持物小咒末......。撥遣准召請(矣)。   問。今此法四法等中何乎。答。息災或敬愛(云云)私雲。若依儀軌雲。能滅眾生一切業障(文)又滅罪可修之。   持世法(梵號密號)。   問。今尊何部攝。經軌何乎。答。蓮花部也。薄草子表紙批出九部經軌。謂持世陀羅尼經一卷。持世經四卷。持世陀羅尼別行功能法一卷等也。安然祕錄觀音部中不出持世菩薩經軌。諸經部中持世舉十三部經之中有此等經也。常喜院雲。是法雨寶陀羅尼經法也。彼經與持世菩薩經同本異譯也。私雲。祕錄中以雨寶經出方等法不出持世法也。御記(報恩院)雲。或雲。雨寶陀羅尼經持世陀羅尼經同本異譯(云云)仍一法習歟(云云)。   問。種子三形何等乎。答。種子.。三形頗羅果(云云)。   問。此尊何故以此等為種三。答。此法增益為本故。以吉祥福德可施與眾生故。以施與不可得字為種子。以吉祥果為三形歟。柘榴雲吉祥果。釋論柘榴木雲吉祥果也。   問。勸請發願何等乎。答。如下出之。   問。道場觀何乎。答。持世別行法雲。其像身容青色黃色。坐蓮花座上。結跏趺坐。身作種種瓔珞。頭冠環釧種種莊嚴。於右手中執頗羅果(此雲大柘榴)左手當施無畏手。其像面當作微笑之容○其大像上兩邊。作二天仙人。雨嚴七寶滿虛空中(云云)。   問。召請結界何乎。答。蓮花部召請結界歟。常喜院雲。召請奉送作本尊印(云云)此義以根本印言可作召請歟。   問。禮佛如何。答。南無...............。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印軌名根本。儀軌雲。第一根本印。以無名指捻大指上[}/即] 文。又以大指押無名指甲上兩手亦然。相合腕兩小指博著中指中[}/即]背。二中指頭指相拄並。二大指二頭指直立(文)私雲。軌文與次第印文少異。軌二頭直立(云云)今文合掌不開二頭。然朱付二中二頭指頗側合(云云)印仰開二中二頭側合也。遍知院印口傳可見之。朗澄雲。師口雲。此印破柘榴形造之(云云)可悉之。印一種言三種。根本心·心中心也。十卷抄雲。別軌雲。施護應用頭指。及於中指第三[}/即]屈大母指豎。此印名持世菩薩根本印(文)私雲此印相又異今印文。   問。三咒說處何乎。答。覺禪抄雲持世菩薩念誦次第。雨寶經大咒並一。小咒戴義淨持世軌。根本咒雨經心真言。軌心真言經心真言。軌心中心真言雨經小心真言(云云)御記(報雲)此法心真言。持世法名根本真言此法心中心。持世名心真言。此法小心持世名心中心也。雨法二種言皆同咒。一字不違也(云云)私雲。此法者雨寶陀羅尼法也。   問。印言功能何。答。儀軌雲。若結印開誦大咒心等。如法誦持。一切願滿所求之者皆得解脫(文)。   問。正散念誦何等乎。答。如次第出之。字輪觀五大歟。   問。今法讀金剛般若有何故乎。答。私雲。此法增益福德法故。執心為破彼讀金剛經歟。例如真言行者本尊境界現時。用十緣生句觀(矣)。   問。理性院宗命流雨寶陀羅尼經法。散念誦出雨寶經。今准彼可讀持世經。況復讀經可在經法。今何持世菩薩法讀經乎。答。私案雲。讀持世經福德執心彌可增故。用金剛經歟。理性院准常經歟。普賢延命雖尊法。散念誦讀壽命經。守護經法雖經法。不用經乎。又十卷抄媔部C師雲。可轉讀雨寶陀羅尼經。(云云)。   問。伴僧後加持咒何乎。答。如次第出之。   問。護摩諸段何乎。答。部主段。如意輪為部主。自加持心中心印心咒。召請蓮花部心印言。撥遣准召請。諸供物心咒。本尊段。自加持根本印言。召請蓮花部心印根本言。撥遣准召請。諸供物同言。加持物心中心咒。   問。四法等中何。答。就增益修之(云云)理性院雲。為求福修之。同雨寶陀羅尼(云云)。 般若菩薩(梵號。.......密號。大惠金剛)。   問。今尊何部依經軌乎。答。下如來部中(文)寶心傳又如來部(云云)。   問。種子三形何等乎。答。種子.。三形梵篋(云云)理性院等種三同之。   問。何故以此等為種三乎。答。般若菩薩宰智慧故。..智慧梵名故。其中.字為種子也。   問。諸尊種子取真言梵名等初字。何今不爾乎。答。諸尊種子初後隨宜中。此尊梵名中今字雖有中間。一句中修故取之歟。就中惹字生義。此尊有智慧出生德。故大疏雲。惹字門是生義(文)又梵篋為三形者。文殊為諸佛母。如梵文調御師故。大師雲。覺母梵文調御師(文)。   問。勸請發願句何乎。答。如下出之。問。心經中雲十六善神。今何雲十波羅蜜乎。答。經依集經故。集經雲。左右畫八神王十六善神也(文)故雲十六善神也。尊法依般若儀軌故。軌雲。以十波羅蜜圍繞(文)故雲十波羅蜜也。   問。道場觀依憑何乎。答。可檢之。但今文全同石山七集五大院般若佛母圖也。理性院雲。蓮花上有.字。變成般若梵篋。梵篋變成般若波羅蜜多佛母菩薩。於白蓮花上結跏趺坐。身色如黃金。眾寶瓔珞莊嚴遍身。首戴寶冠。繫白繒兩邊垂下。左手當心持般若梵篋。右手當乳作說法印。以大拇指押無名指頭(云云)私雲。二臂六臂相違。五十卷抄雲。胎雲。肉色額上有眼。左第一手持梵篋。第二手仰掌安臍地。第三手仰屈風指舒餘四指。右第一手屈風指立四指當梵篋上。第二手施無畏。第三手豎掌屈水指舒四指。著鎧坐赤蓮花(云云)祕藏記雲。五大院中座般若菩薩。天女形白肉色。並在六手。右一手持梵篋。五手作契印(文)今次第雲。六手當此文(矣)又此尊真言儀軌觀法。佛金剛頂中說。此祕中極祕。應化釋迦在給孤園。為菩薩天人說畫像壇法真言手印等。亦是祕密。陀羅尼集經第三卷是(文)此釋心經本尊集經所說無違。金剛頂經者指修習般若軌歟。若爾彼軌中不出手臂(矣)故知今尊依台藏部經軌歟。又理性院今本尊雖二臂。與心經本尊少異。彼右手施無畏。此右手說法師(云云)。   問。二臂六臂表示何乎。答。御記(報)雲。仁王儀軌雲。二臂(左手般若梵篋右手說法印)集經第三二臂(左經篋右施無畏)三家次第雲。般若菩薩此尊有六臂。各作六度印以知智慧總攝五波羅蜜(文)此兩三文意。六臂表六波羅蜜。二臂表五波羅蜜之總攝。既以般若全攝五波羅蜜。般若梵篋(或經篋)施無畏又總五波羅蜜(云云)私案。左梵篋或經函表智慧故。大智自利德也。右施無畏或說法印。是大悲利他德也。知二臂表大智大悲二德六臂表六度也。但六臂作六度印者。梵夾施無畏。台藏十度印中。般若願度二種也。餘印未必當(矣)如何。   問。般若菩薩十六大菩薩中何乎。答。朗澄傳雲。護菩薩即般若菩薩旨。見修習般若儀軌。又理趣經雲。文殊會四種甲冑即此意也。四種大品金剛利之三摩地也。即般若即護心也。故上金剛拳菩薩段雲。持一切如來語印即得一切如來法者。此名金剛護菩薩三摩地。故能普護無邊有情界。常以大慈甲冑而自莊嚴(云云)私雲。般若菩薩即護菩薩義。儀軌文分明也。以文殊四種甲冑護般若菩薩同體義不可。文殊般若其體別。所以台藏十三院中。文殊院五大院主異故。   問。心經今法經尊雖異。本尊可同。然彼經本尊雲如波羅蜜形。女形歟。今尊何雲著冑乎。答。朗澄雲。甲冑者護菩薩三摩耶形也。護菩薩三摩地和合護法故著甲冑也。即是定惠和合心也。私雲。此義無其理。然其體雖一。經尊二法時其形異。何失。手臂既多小異。成就院七卷抄雲。般若菩薩首戴五佛寶冠。身著金剛冑(文)又心經尊又可有定惠和合義。故祕鍵雲。次二字約定惠立名(云云)。   問。今觀何不出圍繞眷屬乎。答。略之歟。故七卷抄雲。遍毛孔中流出無量諸佛。四攝八供養八方天等恭敬圍繞(文)又儀軌雲。於其殿中觀地字門。成般若佛母。以十波羅蜜圍繞。及八供四攝鉤鎖八方天眾皆本種子字觀想故成(文)。   問。召請結界何等乎。答。宗命傳雲。召請大鉤召。結界不動(云云)。   問。禮佛何乎。答。...............。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乎。答。先經臺印無盡藏言。七卷抄本尊三摩耶印用今咒也。   問。今此印言出何經軌乎。答。經臺印出陀羅尼集經。又名般若無盡藏印也。御請來仁王軌名般若波羅蜜多根本印。慈覺請來軌同之。言出修習般若軌也。陀羅尼集經雲。此陀羅尼印有大威德。至心誦一遍出生萬八千陀羅尼藏(乃至)十方三世諸佛無盡法藏。至心書寫讀誦。百千萬億恆河沙劫生死重罪於須臾悉滅無餘(略抄)次印言。印梵篋印。言般若菩薩咒。出台藏(矣)七卷抄同之。理性院宗命傳。梵篋印用無盡藏咒末..以下言也。又出別印。二手虛心合掌。二大指並立。屈二頭指而端相拄置二大指上(文)言無盡藏言也。此印言出修習般若軌歟。但軌文雲。即結大尊三昧耶印。二羽金剛合掌。二大指各捻二頭指初(文)今雲虛心合掌異軌(矣)成就院七卷抄如軌用之。次護菩薩印言。此印言又出修習般若軌。印言全同也。   問。何故用此印言耶。答。般若護菩薩同故。儀軌出之故。軌雲。又作是念。我身與般若波羅蜜菩薩無二無別。即以金剛護菩薩真言加持四處。二羽金剛縛。進力豎如針。印心額喉頂。成本尊瑜伽。即誦金剛護真言曰。縛曰羅囉乞叉鹹(文)理性院成就院等次第。不用此印言也。   問。正散念誦何咒乎。答。如次第出之。字輪觀五大歟。   問。伴僧後加持咒何等乎。答。次第不出之。私案初二咒中何咒可申歟。   問。護摩作法何等乎。答。部主段。以大日為部主。或不動(云云)三卷護摩抄雲。自加持劍印慈救咒。召請獨古。右頭召之。同咒。諸供物同咒。撥遣(彈指).....。   本尊段。自加持胎藏印明。召請大鉤前明。諸供物同明。加持物........撥遣彈指准召請。   問。今法四法等何等乎。答。今次第不出之。宗命傳雲。息災法(云云)。   藥王法(梵號....)。   問。此尊何部。又依何軌乎。答。常喜院十卷抄媔部C千光眼經雲。若欲消除身上眾病。當修揚柳藥法。其藥王觀自在像(文)私雲。准此文。蓮花部歟。觀自在雲故。又以蓮花為三形。可思之。又理性院宗命次第雲。又藥王藥上經在陀羅尼(云云)可依此等經歟。   問。何故名藥王乎。答。文句第十雲。觀經曰。昔名星光。從尊者日藏聞說佛惠。以雪山上藥供養眾僧願我未來能治眾生身心兩病。舉世歡喜號曰藥王(文)玄贊第十雲。今菩薩願為藥樹。療八塵之痼病。除七漏之深痾。勢力無雙威神罕超。故名藥王菩薩(文)。   問。種子三形何等乎。答。種子.三形蓮(云云)理性院雲。又三昧耶形。蓮花上置物觀之。有口決(云云)宗寶二次第同口決者。蓮上觀藥壺歟。   問。勸請發願何等乎。答。如下出之。宗命僧都勸請全同。發願藥王菩薩諸眷屬等(文)。   問。道場觀如何。答。如次第出之。成就院常喜院同之。理性院次第雲。樓閣中有八葉蓮花。臺上有月輪。輪上有.字。字變成蓮花。蓮花變成藥王菩薩。右手當乳持樹枝。左手拳安腰。首戴寶冠。環釧瓔珞莊嚴其身。青蓮花上半伽座。相好圓滿眷屬圍繞(云云)私雲。此觀委曲神妙也。此觀所持樹枝者。揚柳枝歟。千光眼經雲揚柳藥法。依所持歟。故知蓮花部也。猶如揚柳觀音(矣)又准今此菩薩願為藥樹釋者。別樹歟。然千手經雲。若為身上種種病者於揚柳手(文)依此文者。揚柳雲藥樹歟。   問。召請結界何等乎。答。私若蓮花部。蓮花部心印馬頭。可思之歟。若不爾者。大鉤召不動歟。今次第散念誦出不動意。結界不動也。   問。禮佛何乎。答。..............。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印金剛合掌真言。私雲。鞞逝捨者藥梵號。囉惹耶者王梵名也。理性院次第又出真言。曩莫三曼多沒馱南吠爾也產捺羅(二合)薩怛縛(二合)野娑縛賀(云云)十卷抄媔部C千光眼經雲。唵縛曰羅達磨(金剛法也)者敬(上)爾耶(二合藥也)羅惹野(王也)娑縛(二合)賀(引)此文只為知藥王梵語書之(云云)。   問。散念誦何等乎答。正念誦...言也。散念誦如次第出(矣)。   問。散念誦何不用大金剛輪乎。   問,御加持伴僧咒何等乎。答。   問。護摩諸段何等乎。答。部主段。釋迦。自加持。台藏釋迦院印明。召請印如上。右風召。明如上。諸供物同明。撥遣准召請。本尊段。自加持。本尊印明。召請大鉤召。前印明。諸供物同明。加持物。..。撥遣(彈指)。   問。今法四法等中何等耶。答。為除病可修之歟。千光眼經分明故。   龍樹法(梵號。那伽閼賴樹那。密號)。   問。今此法出何經等。又何部乎。答。理性院(寶)次第舉此菩薩道場觀印言等畢雲。已上無畏三藏祕法中出之(云云)准散念誦舉白衣馬頭等。蓮花部尊歟。又小野纂要。妙音如來阿彌陀(云云)妙雲龍樹佛號也。   問。種子三形何等乎。答。種子.。三形梵篋(云云)理性院成就院同之。   問。何故.為種子乎。答。此菩薩梵號真言初字故。梵篋為三形者。此菩薩上從四天王下至大海龍宮觀諸文故歟。   問。勸請句何乎。答。如下出之。   問。道場觀依憑何乎。答。五十卷抄雲。善無畏三藏祕法中在之(云云)理性院同之。如先出。私雲。龍樹形像五十卷抄出之。僧形合掌形也。八祖中龍樹形像異(矣)。   問。召請結界等何等乎。答。私案。可用蓮花部召請結界等歟。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部金剛合掌諸菩薩通印故用之歟。又善無畏祕法中出之故。二種真言同祕法中在之。成就院七卷抄同之。理性院一印三明也。宗命寶心同印。金剛合掌言。唵那伽閼賴樹那莎呵。又言。歸命佉多吽莎呵。又雲。唵縛曰羅婆灑監莎訶。又常喜院十卷抄雲。龍樹印明以左手掌仰向右手腕上。右掌覆。二掌背相如蛇口。若人遇毒龍蛇復作此印向之。唵薩婆謳婆提..(云云)又五十卷抄雲。龍樹甘露奧言。唵娑枳底婆婆沙羅底度多羅那耶(三)娑縛賀。善無畏三藏祕法之中在之(云云)。   問。正散念誦何等乎。答。正念誦第二言歟。散念誦本尊二種俱可誦之。字輪觀五大歟。   問。伴僧御加持咒何等乎。答。   問。護摩作法如何。答。部主金剛薩埵。自加持。三昧耶印羯磨言。召請外五古同明。諸供物同明。撥遣准召請。本尊段。自加持。本尊印言第二明。召請大鉤召同明。諸供物同明。加持物.佉多吽。撥遣准召請(矣)。   問。今尊四法等中何等乎。答。   馬鳴法(梵號。阿濕縛婁沙。密號)。   問。此法何軌又何部乎。答。五十卷抄雲。依蠶養儀軌。是金剛智說。多說福分也。准散念誦出白衣馬頭。可蓮花部歟。馬鳴立名本跡等出釋論第一。   問。種三何等乎。答。種子.。三形僧句形。   問。何故用此種乎。答。.此尊真言初字故。線句一也。此法為蠶養修之故為三形也。   問。勸請發願何等乎。答。如下出之。   問。道場觀何乎。答。如次第出。別本軌雲。其形六臂又一臂(云云)或次第雲。馬白肉色戴花冠有六臂。左第一手□持。次手舒掌。以大指捻火水中。次手持糸。右第一手持管。次手施願。次手斤坐青蓮花。乘馬左右垂。馬左右口二人童子。左童子其形如矜迦羅。後有三人。一人合掌。頭上有馬頭。馬前一人立。弟子啟請諸供養僧形也。此曼荼羅皆有白雲上。衣冠總唐人形也。著靴馬口二人(名蠶室)後三人(蠶母蠶命蠶印)馬前一人(發願弟子)今此六臂僧者別儀軌說歟(云云)私雲。此宗命僧都次第奧出之。心覺五十卷抄圖之。成就院七卷抄二臂像。今次第其文少異。故出之。七卷抄雲。壇中有白蓮花。臺有月輪。輪中有.字。變成線句。線句變成馬鳴菩薩。身相白肉色。首戴花冠。二手合掌坐白蓮花。著淨白衣瓔珞莊身。乘白馬垂右足(於六臂各持標物。別本軌雲。其形六臂又二臂云云)及無量眷屬圍繞(云云)私雲。此觀殊好(矣)。   問。召請結界何等乎。答。大鉤召或蓮花部心印言。結界馬頭歟。   問。本尊讚何。答。如次第。又說雲。小千大千化為蠶室○吐絲線巡千世界供養。感應福祚無邊(常喜院)。   問。禮佛何乎。答。南謨阿濕縛婁沙〃〃〃。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印名玉環成就一切所願印。印文如次第記。媔部C普通本尊加持之時。置念珠。而此法左手結印。右手持念珠。可誦真言也(云云)遍數若七反若二十一反可誦歟。大佛頂軌出別印言。合掌當心誦七反(云云)今可准之。薄草子各別印言。先出二印後舉三明。已上石山(云云)第二印金剛合掌。七卷抄初印言如今次第也。次別本軌雲(中指交右押左腕相離。以印印五處)又真言曰。曩莫三曼多沒馱南迦縛羅(二合)縛多曩吽馬鳴紇哩(二合)莎呵。心中心咒。唵縛曰羅斫迦羅吽弱吽鍐斛。理性院初印言第二印第二咒二箇印言也。大佛頂儀軌雲。喚馬鳴菩薩咒印。唵薩婆毘那忽流〃〃頭〃豆〃〃〃坐〃〃〃力莎呵。以左右二手十指相叉。合掌當心了誦七反。頂禮菩薩求聰明。若每日作印供養菩薩。滅愚癡罪惡。別行儀軌雲。若有信男信女不論淨不淨。日日晨朝時受持妙真言(文)又雲。現世有無量快樂。後生往生極樂(文)。   問。正散念誦何等乎。答。正散俱次第出明也。字輪觀五大。   問。伴僧御加持咒何乎。答。如次第出明。   問。今法護摩作法何乎。答。部主段。釋迦。自加持。台藏印言。召請印言如先。右頭召之。諸供物同明。撥遣准召請本尊段。自加持。本尊印言。召請大鉤召。本尊咒。諸供物同咒。加持物同咒。..。撥遣准召請。   問。今法四法等中何乎。答。向東方修此法。為蠶養可行也(云云)媔部C向東方由緒何。增益可修之故歟。私雲。向東方者。出儀軌故。儀軌雲。始自三月三日東南像向西。以廣大供養二十八日(乃至云云)。   滅惡趣法(梵號。阿波夜惹賀密號。除障金剛)。   問。此尊何部。又依憑何乎。答。題下雲。小野大抄下雲。地藏也(云云)又妙抄雲。本尊界會滅惡尊。寶部會中諸聖眾(文)此意寶部也。雅西二卷抄中。以地藏為蓮花部。若此尊地藏同體。可蓮花部歟。又五部三昧相攝可悉之。源運三部抄。蓮部不出地藏(矣)今次第媔部C滅惡地藏同佛事。雖見大抄。此條非普通說(云云)今次第意未必同體歟。故勸請雲。大慈大悲滅惡尊。除蓋障等八菩薩(云云)私案。滅惡尊南方除蓋障院破惡趣菩薩也。地藏北方地藏院菩薩也。二院既異。形像手臂印契異。何必同乎。又依憑依法全儀軌歟。   問。今尊種子三形何等乎。答。種子.。三形樹枝(云云)妙抄雲。種子.三摩幢寶珠(云云)理性院同今次第(矣)。   問。阿故用此種三乎。答。種子此尊真言初字故。三形樹枝者。或柳枝或菩提樹枝也。但高尾曼荼羅除蓋障院破惡趣尊持柳枝也。相承口傳柳雲無罪樹名。尤順滅惡趣名。小野厚雙子下雲。阿說陀樹此雲無罪樹(文)大疏第五雲。優曇缽羅阿說他木。此二木是過去佛菩提樹也(文)若依此釋者。揚柳菩提樹一義歟。常喜院雲。先師雲。優缽羅樹者合昏。阿說陀樹者柳也見演密抄五雲。私雲。三昧耶形時齒木用阿說陀木(云云)相承口傳雲用桑木。聊似違疏釋(矣)。   問。道場觀依憑何等乎。答。石山七集雲。面白黃色。左手仰屈火舒地水風雪當心上。右手施無畏。坐赤蓮花也(云云)。   問。召請結界何等乎。答。召請大鉤召。結界不動。   問。禮佛何乎。答。.......〃〃〃。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印石山雲。有傳雲。定拳安腰。舉惠臂舒五指向上是也。打破地獄(云云)大師雲。印如施無畏印。但高舉(文)疏十三雲。除惡趣印即如前舒手合掌向上舉之即是也(文)言出台梵本軌。疏十三雲。一切眾生無始以來以無明故常在三惡趣中。今聖者已得如是五力願舉之令得清昇也。所以者何。上尊者已自能拔出。亦當舉一切生界也(矣)朗澄雲。長慶雲。諸佛所傳只陳破地獄之趣。未說拔眾生之義。設雖菩薩大悲。何有破法然道理地獄乎。觀拔舉眾生猶可殊勝(云云)私雲。若立法然故者。眾生受苦又先業所感定拔彼乎。若拔彼者。共業感地獄不破彼乎。咒復地獄共業感。何雲自然道理乎。又法然故不可破者。壞劫時何破彼乎。妙抄用地藏印言雖祖師所傳難思(矣)但大抄地藏者破地獄義邊同故。但常喜院十卷抄五十卷等。傳勝俱胝院說地藏外別不出之。   問。正散念誦何等乎。答。如次第出之。字輪觀五大歟。   問。何用除蓋等八種乎。答。今本尊除蓋障院九尊同故。彼院八箇菩薩言用之也。媔部C八箇真言在胎藏。其定可用之也(云云)。   問。伴僧御加持咒何等乎。答。如次第出之。   問。護摩諸段何乎。答。部主段。除蓋障。自加持。台除蓋障印言。召請彼印右風召。言同。諸供物同明。撥遣准召請。本尊段。自加持本尊印明。召請大鉤召印明。諸供物同明。加持物..。撥遣准召請。諸尊段。自加持。滅惡趣印言。召請大鉤召印言。諸供物九尊真言。撥遣准召請。   問。今尊四法等何乎。答。就息災修之。或又此法滅罪為本。仍中院護摩阿彌陀光明真言滅惡趣。此三殊可修之也。妙抄雲。保元四年始自正月三十日五七日勤修此法。美福門院鳥羽院御祈令修之者也(云云)。   圓滿金剛(梵號。......。密號。如題。又佈施金剛)。   問。今尊何部何菩薩乎。答。源運三部抄。蓮花部列之。今次第准散念誦舉寶菩薩者。寶部歟。心要雲。檀波羅蜜者謂是寶部所收(文)媔部C圓滿金剛者。十波羅蜜內檀波羅蜜菩薩也。圓滿金剛者彼尊密號也(云云)。   問。此尊種子三形何等乎。答。種子.。三形甘露盛器(云云)妙抄雲。如今次第出之。又雲。祕說雲。種子.。三寶珠。部言如先(云云)理性院口傳雲。種子.。三形寶珠。以之為祕。印言如先。金剛王院三部抄但出初說(矣)妙抄理性院祕說。三形雖同種子異(矣)。   問。今尊何用此種三乎。答。.施與不可得義。佈施波羅蜜之義相應。又此尊真言初字故也。器有救物之功故。以甘露妙藥施與眾生救彼苦故也。或以此甘藥施與眾生。是佈施波羅蜜之標示也。   問。勸請發願何等乎。答。如下出之。理性院同金剛王院雲。檀波羅密圓滿金剛摩尼部中諸大薩埵(云云)。   問。道場觀依憑何乎。答。七集雲。圖肉色。左手持金盛花。右手屈水火風立地空。坐赤蓮花。著羯磨衣。祕藏記雲。檀波羅密菩薩肉色。持甘果(文)。   問。羯磨衣者何衣乎。答。小原抄雲。羯磨台藏十波羅蜜毘俱胝。金剛四波羅密等所著衣也短小衣歟。事業衣也。或侍女唐衣(云云)。   問。召請結界等何等乎。答。召請大鉤召。結界不動。准散念誦舉軍荼利者。可用軍荼利歟。   問。本尊讚何乎。答。寶菩薩(云云)理性院又同之。   問。禮佛句何乎。答。..........〃〃〃。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此印言出千手軌玄海軌(矣)印相如印文媔部C中指大指可寶形之旨。不見於印之說文。依口決寶形作之(云云)妙抄雲。印言如台藏(云云)右手仰掌。屈忍度與禪度相捻。餘度皆舒(文)此片手印如台藏也。常喜院五十卷抄舉兩說之中。勝俱胝院相承如妙抄。成就院相傳如今次第也。理性院宗命僧都傳雲。印右手舒五指。屈中指與大指合端作寶形。仰此印置左膝上。左手同作此印。仰而當胸裡(有口決云云)此印文全同當流口決。注有口決者。自持施他口決也。伏惟醍醐三流中三寶院理性院其口決一揆。三部抄等無此口決。三流相承可察之。灌頂最極大事。兩說無相違可仰信之。常喜院十卷抄雲。或人云。右與他之義。左自利之義。自取物與他義也(云云)御口決雲。以自所持財寶等施與於他之義。雲自持施他也。予先師僧正御房台藏重受之時。御門弟僧綱凡僧數輩列座。彼等人起去之後。檀波羅蜜祕印被授之。斯則此祕鈔被祕藏也。仍南都中道上人高野空教上人等。遂傳法[}/即] 之後。祕鈔傳受申請時。不被出御本。各以本大法祕法外尊被授之(云云)醍醐寺遂傳法之中。蓮藏院寶池院兩僧正松橋法印弘義律師外不被授之。予雖不遂傳法。賜彼御本畢。式部律師遂傳法隔數年之後。雖申入傳受。不賜御本。而木幡迴心房本傳寫以彼本遂傳受畢。予當初雖遂傳受。他事無隙。送數箇年。重隨思出記之。如彼章安大師。二十四歲聞天台大師講。六十九記之(矣)印言功能。千手儀軌雲。由結此印誦真言三反。滅無量劫堅吝惡業種。獲得三種施福。所謂資生死施無畏法施。即檀波羅蜜圓滿。現生獲得富饒。資生緣具足。心得自在。壽命長遠(文)私雲。三種施中資生施者財施也。又印言。前印言出胎藏。此印言出金剛界大供養會。不空心要雲。檀波羅蜜者為是寶部所收。亦由住檀施等虛空界。一切有情所求之者。隨意願皆施與(文)私雲。此印言等如金界發惠抄記之。   問。正散念誦何乎。答。正念誦可用初明歟。散念誦本尊明二種歟。理性院散念誦同今次第。十卷抄雲。佛眼。大日。虛空藏。十波羅蜜。軍荼利。一字(云云)。   問。護摩諸段何等乎。答。部主段。寶菩薩。自加持。金界寶菩薩印言(三昧耶印羯磨明)召請同印言(右風召之)諸供物同言。撥遣准召請。本尊段。自加持。本尊初印明。召請大鉤召印前明。諸供物同明。加持物.......。撥遣准召請。諸尊段。十波羅蜜菩薩。自加持。檀波羅蜜明。召請大鉤召印言。諸供物十波羅蜜真言。撥遣彈指......〃〃〃。   問。今法四法等中何等。答。就增益修之(云云)。   本記雲。   永仁五年八月二十六日加點了。   金剛資賴瑜。   以賴瑜御自筆校合本交之畢。 祕鈔問答第十二本 異尊法第三   北院御本外題異法鈔第三。此卷唯題下列尊名。表紙內不書之。   帝釋法。   問。今天名梵漢中何。又居所何處乎。答。開題雲。因陀羅者梵語也。翻雲帝釋也(文)演密抄雲。帝釋因陀羅略語。此雲尊主也(取意)此等釋如次為漢梵也。實範雲。抄意帝一字為梵語者既違開題。斯依耳且開題意釋為漢語難思。玄贊雲。梵雲釋迦提婆因陀羅。釋迦此翻為能。提婆天也。因陀羅帝也(略抄)私雲。此意帝釋梵漢交舉名也。然疏第七雲。因陀羅是天帝釋異名(文)彼疏第一雲。毘盧遮那者。是日之別名(文)既毘盧遮那別名雲日准。帝釋異名漢號也。故大師釋合疏意(矣)十卷抄雲。帝釋有二種。一東方帝釋。約八方之時。以帝釋屬東方也。二北方帝釋。須彌山。從闍浮提在北故。帝釋住須彌山故云爾歟(云云)石山抄雲。東門帝釋天是此界帝釋也。後餘是餘界須彌山帝釋也(云云)平等房十卷抄北方帝釋(云云)私雲。胎藏外部東方。又兩北方二所居。不居北方(矣)御口決雲。東方本方帝釋。今一方須彌頂帝釋歟。   問。今尊種子三形何乎。答。種子.三形三古(或獨古云云)十卷抄(常)雲。種子.三形獨古(云云)又種子.。   問。何故今尊用此等種三乎。答。種子。梵名真言初字故。三形所持物故。   問。勸請發願何乎。答。如下出之。   問。道場觀如何。答。如次第出之。護摩軌雲。東方帝釋乘白象。五色雲中身作金色。右手持三股當心。左手托胯。左腳垂下。三天女各手持蓮花。以盤盛雜花(文)十卷抄雲。壇上有荷葉座。座上有.字字變成獨古。獨古變成帝釋天。赤色右手持杵。左拳安腰。著冑及天衣。忿怒形也。眷屬圍遶。   問。今本雲被□□□訣□□□□祤駩□□詁大□埤□□□□屋崎禎□訢訣□□襤駩□驂□□□饈□累殺□□漶槭民{ˇ□□¥伂躞邟Y袈裟歟可尋之。□□□妎□□□□□□騥□□視兜駎□示□□□廊□臨□芧i‥堥□□臨□堤韣¥嶢耬嶨□¥嶢耬嶨□¥薄撲獿D□敷□□   問。帝天坐四寶合成須彌山。何雲坐金山乎。答。四寶中金寶勝故。據勝為論雲金山歟。又十卷抄雲。黃色坐須彌山。其山色(云云)隨山色雲金山歟。   問。召請何等乎。答。頸次第雲。大鉤召印明真言末加本尊名號並召請詞(云云)天等不用結界。用結界者馬頭也。   御記雲。覺洞院口決雲。天等多用馬頭(云云)當流天等此次用入佛三昧耶有之。請星供等有之。若用入佛三昧耶印言。可用結界印言也。故薄草子屬星供用入佛三昧故有結界。本命供無入佛三昧耶故不用結界也。私案天等授入佛三昧耶故。雖避除無其恐歟。若不入三昧耶難住壇上歟。   問。獻座何等乎。答。天等用荷葉座也。   問。讚何等乎。答。御口決雲。無本尊讚。四智讚許用之(云云)如佛菩薩等。或又何天等四智讚後諸天讚可用之歟。禮佛如下出之。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初印明。台藏外部中帝釋天印言也。四無王中帝釋印明也。第二印明。十二天中東方帝釋天印言也。印似台藏諸步多印(矣)第三印明。既處未詳。金界二十天中帝釋。初時縛二風空相立印用今明。今印說處可尋之。妙抄第一印明金界帝釋天印明。二箇印言用之故。彼抄雲。帝釋天(金色內縛二風二空相立)唵縛曰羅庾馱(文)。   問。正散念誦何等乎。答。如次第出。   問。天等不用正念誦。何舉彼乎。答。天等供時無正念誦。護摩時用正念誦故舉之歟。北斗護摩次第入我我入字輪觀正念誦舉之。北斗供時無彼等也。餘可准之。依之西南院記薄草子。四天王辨才天等。皆無正念誦等。唯散念誦計也。結界有無不定。若用者。天等皆馬頭結界也。   問。今此法誦釋迦明有何故乎。答。釋迦諸天主歟。例如星供散念誦。如迦金輪咒(矣)依之四天王供。散念誦用釋迦言也。   問。若爾何不誦不動咒。乎。不動十二天王故。護摩世天段中央供不動乎。答。如此事隨宜不局定歟。   問。護摩作法如何。答。   問。四法中何等乎。   四天王法。   問。四天王何等。又依何經軌乎。答。第一東方持國天。梵號...也。集經雲。東方提頭賴吒天王(文)孔雀經雲。東方持國。是彥達縛王(云云)大元經雲。東方提頭賴吒天王。領乾圉婆軍眾(云云)私雲。前後經舉梵號。孔雀經舉漢號。提頭賴吒此雲持國也。仁王疏可見。   第二增長天。梵號......也。集經雲。南方毘嚕陀迦天王(文)孔雀經雲。南方增長。是矩畔拏主(云云)大元經雲。毘樓勒叉天王。領鳩般荼眾(文)梵漢相對可知。   第三廣目天。梵號.....也。集經雲。西方毘嚕博叉天王。孔雀經雲。西方惡目。是大龍王(云云)大元經雲。西方毘留博叉天王。領龍軍眾(文)惡目廣目又翻名歟。仁王疏翻雜語眾。   第四多聞天。梵號.....也。集經雲。北方毘沙門天王(文)孔雀經雲。北方多聞。是藥叉王(云云)大元經雲。北方毘沙門天王。領藥叉。仁王疏雲。北方毘沙門。此雲多聞眾(云云)又依馮等集經等歟。   問。種子何形何等乎。答。持國天種子.三形刀。增長天種子.三形刀。廣目天種子.三形三古戰。多聞天種子.三形寶捧(云云)平等房十卷抄雲。東方種子.(或.)三形刀。南方種子.三形戟(或刀)西方種子.三形索(或戟)北方種子.三形(或塔云云)常喜院十卷鈔種三同今次第也。   問。何故用此等種三乎。答。種子四天各別咒答初字也。三形四天各所持物。但平等房西方.取真言終字也。東方.未祥。可尋之。三形又非一准。常喜院北萬多聞天。右手托腰左手捧寶塔(云云)又媔部C東方天右持刀左擎寶塔。南方天左掘刀鞘右持刀柄。西方天左持書卷右持軍。北方天左捧塔右持三古杵(云云)如此所持物不同故。三形又有異說。然今次第付一說注之歟。但西方索三形依集經也。   問。勸請發願何等乎。答。如下出之。   問。道場觀依馮何等乎。答。陀羅尼集經第十一雲。東提頭賴吒天王像法。其像身長量一肘作。身著種種天衣。嚴飾極令精妙。與身相搆。左手甲臂垂下把刀。右手屈臂向身仰手。掌中著寶寶上出光。南毘嚕陀迦天王像法。其像大小衣服准前。左手亦同前天王法申臂把刀。右手執槊槊根著地。西毘嚕博叉天王像法。其像大小衣服准前。左手同前。唯執鎙異。其右手中把赤索。毘沙門天王。其像大小衣服准前。左手同前執鎙拄地。右手屈肘擎於佛塔。   問。今觀異經說乎。答。石山七集出台藏外部四天身色持物全同之故依彼也。祕藏記雲。東方天赤肉色持鉾。南方天赤肉色持利劍。西方天白肉色持三股鉾。北方天黃色(略抄)此記持物少異。其色大旨同歟。記中多聞天不出持物。彼尊儀軌雲。手執三叉戟。右手托腰(文)又一本雲。左手捧塔(云云)或傳雲。為護佛法右持塔。為護世間左持鉾等(云云)東大寺大佛殿四天王。東南西北如次青赤白紺色也。東寺講堂北天紺色。餘方又同東大寺歟。   問。壽命經列四天北南東西次第。今何東南西北次第乎。答。集經等次第順次第故。壽命經次第別之意也。其故彼經以毘沙門對揚眾為上首故。初舉北方也。增長天相對方故次舉之。東西如常次第故。各說神咒此次第也。故經初雲告毘沙門等四天王言。終雲毘沙門天等一切大眾可思之。然彼又依方次第可如今次第歟。依之遍知院僧正御房被修延命供養數真言次第。持國增長廣目多聞次第被列之。   問。何四天王法舉梵天乎。答。媔部C帝釋為四天王故用之。私雲。帝釋居須彌頂。須彌半腹四邊有四天主伴之儀故歟。雖有帝釋雲四天王法者。例如有五佛雲四印會。觀中央者如護摩世天段中央。觀不動尊勝法中央置大日(矣)。   問。召請何等乎。答。大鉤召印言末加四天名號。如禮佛除南無次加召請句(矣)。   問。獻座何等乎。答。用荷葉座。座有四種一田可觀之。   問。讚禮佛何等乎。答。讚。四智讚。次天龍八部讚用之。禮佛。南無地利多羅瑟吒羅南無尾嚕荼迦。南無尾樓跛乞叉。南無吠室羅摩拏。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先帝釋印言出台藏(矣)。   次四天王總印言說處何乎。寶樓閣經雖出四天王總印言。非令印言。印並真言口決如次第出之。又常喜院十卷抄出總印言。四天王總印內縛二地二水各散開。四天王通心咒出集經。.(一)漸婆羅(二)謝輦羅夜(三)..。   次四天王各別印言。   持國天印。   左拳豎風舒空。右拳豎風舒空。腕相交如鉤不相著真言。曩莫三曼多沒馱南唵地隸多羅瑟吒羅羅羅缽羅未馱耶..。   增長天印。   二羽背相合。火輪如索。地風空屈如鉤。水申。真言。曩莫三曼多沒馱南(引一)唵尾嚕荼(二)迦荼乞叉(二合)地跛多曳(三)..。   廣目天印。   二手交合著二腕相背。空押火輪甲。風火如索。真言。曩莫三曼多沒馱南(引一)唵尾嚕博乞叉(二合)那伽地跛跢曳(三)..。   多聞天印。   虛心合雙地入掌相交。二空豎並水火豎合。二風屈火背一寸不相著。真言。曩莫三曼多沒馱南(引一)吠室羅(二合)應拏野..。   次吉祥天印言(如常)。   問。正散念誦何等乎。答。次第出之。散念誦四天咒何乎。本尊咒增遍數。若用總咒如常千反總咒中何乎。可本尊加持咒。集經總咒可百反歟。   西南薄草子雲。四天王(總咒別咒云云)如此御記者。又加四大王別咒各如百反歟。或本尊加持總咒千反。四大別咒百反歟。   問。伴僧御加持咒何咒乎。答。如次第出之。此總咒出陀羅尼集經第十一。又阿吒婆俱經下捲出此真言(矣)彼軌雲。唵(一)瞻皤羅(二)謝圉羅耶(三)莎呵(四)。   常喜院抄又出四天王真言。   ...地哩(一合)底呬哩(二合)弭哩婆羅缽羅(二合)沙羅鼻裡鼻..(此言出菩提場經也)。   問。護摩作法如何。答。   部主段。帝釋為印主。自加持內縛。二頭二大立合。言歸命.....招請。前印頭指召之。言同。諸供物同明。撥遣准召請。   本尊段。自加持四天王總印明。召請。大鉤召前明。諸供物同明。加持同明。撥遣准召請。   諸尊段。三部諸尊請之。大日日金剛乎。觀音也。   私雲。此天護摩諸尊段。請三部諸尊由緒可尋之。   又媔部C此法雖有護摩但常不行之(云云)。   問。四法等中何等乎。答。就增益修之(云云)。   問。四天王各別法有之乎。答。媔部C今所書者四天王供也。常被行也。又有各別法。但多聞天之外自餘三天。普通不修之(云云)西南雲四天王各別法。石山道場觀有之(云云)。   最勝太子(毘沙門太子也)。   問。今此天何天乎。答。薄草子頭下方毘沙門第三太子(云云)常喜院抄雲。諸經要集序。告道空雲金色人答曰。我是毘沙門王之子二郎最勝太子。我父王者奉護玄奘(文)此文雲二郎。雲第三太子事相違。總言之者。毘沙門有五人太子平等房抄雲。最勝太子·獨揵太子·那吒大子·常見太子·禪尼師太子(云云)或說雲。一禪尼·二獨健·三那吒·四鳩跋羅五甘露(云云)或文雲。禪貳師·二獨健·三那吒狗拔羅四常見·五最勝(云云)私雲。第二說開那吒鳩□騷□埤□□□□□□□□駔□□□□□□□□禋□奐覽□□U□□□稷□奐□殺□□□楂□□□祔□□□□□□詫□□Y□□□□媽□□□□概□□駩□□□□□□□餺□□祏椹□□□□□榙□□□□□□□□磻□q駬□飯□□□□□□□□□飲□□覲驖□誇□檢□□□□□□□槎□褸□刺□□□飲設礹□□□□椹□□□□馭□□□□飣□□□□覭□□襋□□□□□□□覲驖□□飣□□□□□飾□碌□□觟□飀□  問。今尊種子三形何等乎。各。種子.三形刀劍(云云)理性院傳雲。種子三形輪(云云)常喜院抄雲。種子.三形如意寶珠(云云)。   問。種三表示何乎。答。人三形刀劍二種歟。又刀即劍歟。   問。勸請發願何乎。答。如下出之。理性院(云云)。 本尊聖者最勝太子諸大夜叉部類眷屬(云云)問。道場觀如何乎。答。如次第專依勝俱胝院說也。理性院次第雲。觀念前有.字成寶殿。其內有妙壇場。其上有.字變成荷葉座。上有.字變成輪。輪變成本尊最勝太子。相好莊嚴殊勝。輪捧二手。無量眷屬前後左右圍繞(云云)又隨軍護法儀軌為最勝太子儀軌。可見彼軌(矣)。   問。何故最勝太子名如意天王乎。答。此尊又以如意寶珠為三形故歟。   問。左廂面(文)廂字何意乎。答。玉篇雲。廂思羊切。序也。東西空也。私雲。頭左右指出面故云爾歟。所持物縛折羅者。金剛杵梵名也。   問。召請何等乎。答。准先記之。獻座又如先。   問。禮佛何乎。答。理性院雲。南無本尊聖者最勝太子(云云)。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印二手外縛(云云)薄草子雲。合掌當心。即以二大指右押左交入掌。二頭指並豎。餘三指交作拳。然頂載之。三上三印(文)私雲。此雲合掌雖似相違實是同。餘三指交作舉者。外縛舉故。與今印文無異也。薄草子印文。同常喜院十卷抄也。又理性院印言全同之。次真言出隨軍護法軌也。又薄草子出心印。二手內縛。二小二空出來去(善惡一切用云云)。   問。正散念誦何等乎。答。如次第出之。理性院雲。佛眼大日毘沙門最勝太子吉祥大金一字。   問。帝釋四天雖舉釋迦。不舉不動。今何舉彼乎。答。不動又外部主故歟。毘沙門是父也。尤可舉之。何舉帝釋。帝釋四天王故。此尊又四天攝故歟。然理性院不舉帝釋舉毘沙門之義宣歟。   問。護摩作法如何。答。   部主段。以毘沙門為部主。自加持台藏毘沙門印言。召請。大鉤召前言。諸供物同言。撥遣准召請。   本尊段。自加持本尊印言初明。召請大鉤召同明。諸供物同明。加持物同明。或種子..撥遣准召請。   諸尊段。帝釋四天王吉祥天請之。   問。此尊四法等中何乎。答。儀軌雲隨軍護法。為降伏怨家建佛法幢可之歟。故文雲。昔五國大亂有千日。德明行多法遂無一切驗。行此法降伏五國五方軍。五國平安。故是名隨軍護法。   妙見(梵號....)。   問。今此菩薩名妙見有何故乎。答。七佛所說神咒經雲。我此辰菩薩名曰妙見。今欲說神咒擁護諸國土。所作甚奇特故曰妙見(文)。   問。如經者妙見北辰同體歟。若爾尊星王北極一別體乎。答。御記曰。妙見尊星王北斗北辰北極同異。當流他流說雲不同。大理趣房寂圓雲。智證尊星王者妙見也。即北辰也。北辰者七星軸星也。北斗諸北辰上如蓋是也。論實皆總北斗也。常喜院雲。寶心阿闍梨雲。三井雲尊星王東寺雲妙見也(云云)當流口傳雲。妙見北辰一法也。北斗法又同之。妙見諸星上首也。北斗眷屬也。妙見法與北斗法開合不同也。合時雲妙見。同時雲北斗。妙見種種利益方便之時七星顯(云云)故妙見持七星。是表其旨(云云)最祕事也(云云)小野六帖雲。或人云。北斗七星是妙見也。貪狼星等者仙人語也。大集經見也。或人云。此言非也。雖列七數但一星也(云云)私案是又非也。七星宮殿也。宮殿內有蓋星。其下有軸星。是其辰星辰星號妙見。又神咒法雲。北斗者妙見菩薩宮殿(文)又理性院(宗命)極祕抄雲。石山說以妙見為北斗(云云)北辰妙見也。北斗七星也。非妙見也。北斗北辰別體者僻事也。補星雲北辰。又雲妙見歟(云云)勸修寺次第雲。妙見又雲北辰。又雲尊星王(文)私雲。小野六帖。報恩院御記。又理性院極祕抄(青)中。皆有圖。煩故不載之。後可注之。   問。妙見本地佛身乎。答。報恩院御記雲。勸雲妙見有二傳。一觀音所變一百名讚說。二藥師所變七佛所說神咒經說。藥師入妙見三摩地(云云)。   問。今尊種子三形何等乎。答。種子.三形星形(云云)平等房抄雲。種子.三形如意寶(云云)常喜院五十卷抄中。成蓮房成就院說同今次第也。勝定房說同平等房也。勝俱胝院說種子.三形星印(云云)理性院兩流同之。正統極祕抄中雲星形星印形同事歟。   問。何故以此等為種三乎。答。.真言初字故。.又諸尊通種子故歟。星形是諸星通三昧耶。又此尊歸依供養得長壽福貴。如寶珠雨珍寶故為三昧耶形歟。   問。勸請發願何句乎。答。如下出之。理性院同之。勸修寺次第雲。本尊界會尊星王。北斗七星諸曜宿(云云)。   問。道場觀如何。答。諸流說大旨同之。今觀依神咒法也。薄草子奧出形像不同。理性院宗命僧都次第奧出同。或雲。本朝往古圖畫妙見形像非一途。印相不同。但靈嚴寺等有等身木像。左手當心持如意寶。右手作與願印。大底同吉祥天女像。又尊星王軌說樣樣。可見彼軌(云云)又四臂像赤白肉色嚬眉而慈怒形。右第一手持筆。第二手持月輪。左第一手持記籍。第二手持月輪。天衣瓔珞皆如前。身立馳走。青龍背引上右足。腰屈視地相。右邊畫作持硯者形如藥叉。而令著天衣瓔珞。為赤肉色甚可思之。形皆令現黑雲中(結妙心印誦滿妙咒百反削死籍記生籍。必與記算令百二十年之春秋)又有並所現忿怒像。儀形如前所說四臂像。但黃色開口逆髮中有七蛇。除前所持日月輪。右手持[}/即]刀。左手持金輪。餘無相違(或經雲除刀弓箭云云)司命司祿二神隨從左右(每至庚申日巡轉於閻浮提書記死生善惡所作事云云)。   問。珥璫環釧者何物乎。答。耳懸金貫珠歟故。或雲真珠寶璫也。鐶釧手УЪワ也。   問。北斗七星十二大將(文)十二大將者誰乎。答。前後圍遶眷屬中十二神將有之。成就院等道場等無此二句。然雲眷屬圍繞(矣)。神咒法說畫像法雲。當於中央畫一大月輪。中畫作菩薩像。左手持蓮花花上作北斗七星形。右手作說法印。五指並舒向上。以大母指捻頭指側乎。掌向外。天衣瓔珞珥璫環釧莊嚴其身。五色雲中結跏趺坐。又圍遶於菩薩畫七肖輪。輪中作北斗七星神形。以為內證之眾。次外院東方寅位畫甲寅將軍。虎頭人身。左右手持捧。次叉位丁巳神。牛頭人身持搥。此諸神等皆著天衣瓔珞坐盤石上(文)私雲。依此軌今尊又如藥師。以十二神將為眷屬也。   問。讚召請等何乎。答。如先記之。   問。禮佛何乎。答。如印出之。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初印五十卷抄雲根本印。先仰左手右手還覆左手相叉。以右手無名指頭累押左手中指內根[}/即]。以右手中指押左無名內根[}/即]。後以左無名指逆累押右手中指內根[}/即]。以左手中指頭捻右無名指內根[}/即]。總淚正如索。以小指直豎頭相拄。以二大指向身。頭指相拄即成(召請時開大指來去云云)私雲。印文雖異印相是同也。理性院印文如今次第。此印難結故。他印文載之。言出七佛所說神咒經並北辰經第三也。第二第三印言可知之。理性院第二言雲呵妙心真言。成就院抄又立此名。但真言.字彼雲..也。第三真言成就院抄尊星王心咒心覺僧正傳(云云)八葉印堥氾[寶珠不可然(云云)今尊又寶珠為三形何不觀之。勸修寺後二咒。俱用金剛合掌印。勝俱胝院第三言用被甲印(文)。   問。正散念誦何等乎。答。正散如次第記之。理性院全同。勸修寺雲。正念誦大咒。散念誦餘二咒(云云)。   問。伴僧御加持咒何等乎。答。如下出之。   問。護摩作法何乎。答。部主段。以金輪為部主。自加持智拳印一字明。召請。大鉤召印同明。諸供物同明。加歸命句。撥遣准召請(矣)。   本尊段。自加持物根本印明。召請。八葉印心咒。諸供物同明。加持總咒。撥遣准召請。   諸尊段。七星九執十二宮二十八宿請之。   問。今此尊四法等中何乎。答。就息災修之(云云)理性院同之。息災事。陀羅尼經並念誦法說分明也。   或雲。公家四季奉御燈。是妙見歟。或雲。三井寺此尊雲尊星王法。大法行之。東寺雲妙見法供修之。大法無行之。   辨才天法。   問。今此天八印中何依憑何乎。答。理性院(寶)(云云)辨才天亦云妙音天。是揵闥婆部類也。功能可見最勝王經第七(云云)依憑出台藏儀軌(矣)大疏十雲。次妙音天。是諸天頭詠美者。與乾闥婆稍異也(文)。   問。辨才妙音同體其證何乎。答。大疏第五雲。薩羅薩伐底。譯雲妙音樂天。或四辨才天(文)又有別名。薩薄草子題雲辨才天。又雲妙音天。又雲大辨天(云云)。   問。辨才者何義。妙音又爾何。答。加祥釋雲。總別一種。辨別者。左眼為明。在耳為聽。在心為智。在口為辨。總辨者。對辨名辨(文)又最勝疏第五雲。辨才即四辨才。即捷智才。即藝能有捷智藝能。故雲辨才(文)又妙音者。或處雲音超百千梵眾故名妙音天(云云)。 問。今尊種子三形何等乎。答。種子.三形琵琶(云云)薄草子雲。種子.或.。三形如先理性院同今次第。成就院同薄草子(矣)。   問。今尊以彼等為種三有何故乎。答。.真言初字故。又彼字翻妙故。妙音義歟。琵琶所持物故為三形。又疏第十釋妙音真言雲。初薩字為體。是堅義也。若有堅住即有生住異滅之相入阿字本來無堅。私謂。以此妙音言辭柔軟悅可眾心令得歡喜者說無堅令知無常。驗得如來堅固之法也(異抄)依此意以無堅義為種子歟。   問。發願勸請句何乎。答。如下出之。理性院雲。大聖大悲辨才天部類屬諸天眾。大聖大悲辨才天女諸大眷屬(云云)。   問。道場觀如何。答。如次第出之。薄草子奧雲。女天形有八臂。左第一手持缽。第二手持三古杵。第三手持弓。第四持輪。右第一手持缽。第二手持鉤。第三手持矢二侯。第四手持索。經雲。或執三戟頭圓髻。左右檀持日月旗。又雲。常以八臂自莊嚴。各持弓箭刀稍斧長杵鐵輪菩薩□素(云云)私雲。辨才天八臂。妙音天二臂也。形像大相違。辨才天八臂中不持琵琶為三形如何。今案。於一尊手臂多小不同。其例是多。何以手臂多小雲別體乎。又一尊用多種子三形是多。八臂之時隨所求用何三形何妨(文)。   問。野蠶衣者何衣乎。答。玉篇雲。蠶在含切。吐糸者(文)私案。世間山сщЬ雲物。以彼糸作衣歟。   問。讚召請等何等乎。答。先如記之。   問。禮佛句何乎。答。如下出之。最勝疏雲。摩訶(此雲大)薩羅悉知婆底(此雲辨才)提婆仳(此天女云云)。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此印言出台藏軌。宗命僧都次第雲。辨才即妙音。惠風持於空運動如卷樂。彼天費拏印者。定手舒五輪了仰安齊輪。惠手舒五輪。空風相捻。仰安心上。三度彈琵琶之勢。謂伏印投外三度(云云)費拏印者。成就抄雲。文雲費拏印者琵琶也(文)今次第為梵漢(矣)平等房十卷抄出別印言雲。以左右手合掌。二中指相叉入掌來去。............(云云)五十卷抄同之。   問。正散念誦何等言乎。答。如次第出之。寶心傳雲。散念誦佛眼大日乾闥婆王本尊(云云)。   問。此散念誦用釋迦閻魔天乾闥婆言有何故乎。答。釋迦外部主。又此天乾闥婆攝故歟。或雲。此天是閻魔天姊故(云云)此說可尋之。   問。護摩作法如何。答。護摩抄等不出之。   問。今尊四法等何乎。答。未見四法判文。妙音天為管絃等祈可修之歟。又文雲。若人供養此天。令人口辨多智慧(文)准此文者。為智慧辨才可修之歟。又近來為福分修此法。最勝疏雲。真諦三藏雲。此第九地菩薩具四辨才。復能施化故立此號(文)依此釋者。為得辨才可修之歟。   咒賊經法。   問。今經可佛說乎。答。相承口傳雲。此經者小野僧正依孔雀咒王經選出也。或又本書等中抄出也。依經義理抄出故雲佛說也。例如大師儀軌指經也。常喜院十卷抄雲。從孔雀王咒經書出之(云云)。   問。本尊種三何等乎。答。本尊訶利帝。種子.。三形刀(云云)經雲。當以二十九日為訶利帝耶。燃燈燒膠香鬼子母前。讚是七反(文)訶利帝為本尊依此經文也。   問。何故以.刀為種三乎。答。.刀俱有摧破功故為種三。為降伏盜賊也。即身義雲。.字名忿怒(文)可思之。   問。勸請發願句何等乎。答。勸請。呵利帝母鬼子神。捷陀山中諸眷屬。發願。本尊聖者呵利帝母。捷隨山中諸眷屬等。   問。道場觀依何乎。答。御記雲。此只用訶利帝法道場觀也。三形改果用刀為降賊歟。其外無差異歟(云云)。   問。七鬼者誰乎。答。先師僧正御口決雲。呵利帝母夫。最勝王經所舉散胎大將也。娶彼所生子有多種。五百子一千子。今彼中七子為眷屬故雲七鬼也。   問。召請等何等乎。答。召請大鉤召。結界無之。   問。讚禮佛等何等乎。答。大尊讚。   唵缽納摩邏哦爾摩攬迦摩羅哦母答□姛稿榛糕榻□□訖駸□□□饜□導視兜飀□  禮佛.........。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降伏印。此印說處何乎。言在呵利帝軌也。   問。何不用咒賊經中咒乎。答。今法呵利帝為本尊故。不用經咒用彼咒也。   問。散念誦何等乎。答。佛眼大日本尊愛子法施大金一字也。愛子真言......。   問。行法用意何乎。答。如次第記之。   四方結等者。大金剛輪金剛眼等又不用故雲等也。入我我入觀又不用故雲字輪觀等也。又道場以後天網火院大三昧耶法界不用之。   問。後供時略塗花等不用供養印言有何故乎。答。此法師馳晦日行之故。急遽故略之。   問。讚○禮佛已下作法如常。爾者解界同乎。答解界唯用地結許撥遣右舉彈指一度目者言。   問。洗米八壞燈明二本如常(云云)壇樣如何。答。 T79048901.GIF燈明但二燈燃向外也 問。此法四法等何乎。答。類祕抄雲。寬運闍梨雲。傳聞小野僧正(範)小兒祈修之(云云)彼經者說除賊難無其謂歟(云云)小野門人云。此說僻事也。僧正每月晦日被行訶利帝法一時。是為除賊難也。其時被讀此經。小兒祈時不然(云云)御記雲。寬信法務雲兵難修之(云云)。   常喜院雲。仁海僧正書寫此經授仁靜大威儀師。遺室置大佛供莊倉殊有靈驗(云云)又雲。凡經供養竟。食及草子等一切不得食。令修真言者得真言無效(云云)。   畢裡孕迦羅法。   問。此尊冰哦羅同異何乎。答。同體。舊譯雲冰迦羅天。新譯雲畢裡孕迦羅天也。理性院次第。於此尊內題雲畢裡孕迦。外題雲冰迦羅天也。薄草子又爾也。   問。今此尊訶利帝子乎。答。爾也。愛子成就法雲。時歡喜母復白佛言。世尊我今復說愛子畢裡(二合)孕迦羅尼法(文)此文訶利帝愛子分明也。今媔部C理性院雲。冰迦羅是訶利帝愛子也(云云)。   問。此尊種子三形何等乎。答。種子.。三形吉祥果(云云)宗命傳雲。種子.。三如先。寶心傳雲。.字也。   問。何以此等字等為種三乎。答。..俱真言初字故。或又此真言梵字雲......(云云)儀軌真言付梵字如此。理性院等出說(矣).法界不可得。.慢不可得也。疏釋.字義雲謂以法界為體(文)同.字相(矣)子相字義雖異。法界體義同故。二俱為種子歟。吉祥果者。成一切願之表示歟。故本經雲。滿一切願無所闕乏(文)。   問。勸請發願句何乎。答。如下出之。理性院雲。本尊界會畢裡孕迦羅大藥叉女歡喜母天諸子侍女無量眷屬(云云)。   問。道場觀何乎。答。愛子成就法雲。我今復說畢哩(二合)孕迦刻像法。取好白栴檀香木無瑕隙。長六指或一揭乎。今巧匠彫作童子形。頂上有五朱荼髻子。相好圓滿。次種種瓔珞莊嚴其身。於荷葉上交腳而座。右手掌吉祥果作與人勢。左手揚掌向外垂展五指。此名滿願印(文)私雲。今觀依此文也。童子形者童男歟。冰揭羅童子經童子女(文)女形歟。   問。召請等何等乎。答。如先記之。讚。四智天龍八部讚。如次第記之。禮佛如下出之。寶心傳雲。召請印。二手合掌。二大指並屬入掌印。以二大指召之三度。真言曰..........句加之(云云)誦金剛合掌。必裡孕迦羅....。拍掌三反已上。   私雲。用拍掌四智讚也。何本尊讚用拍掌乎。又彼傳雲。現供右塗花燒飲果子。先想奉供養佛菩薩等。左塗花燈飲果等。次想供養畢哩孕迦鬼子母等(云云)。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印言俱出愛子成就法也。   問。真言功能如何。答。愛子成就法雲。若有受持此陀羅尼法者。我及愛子畢哩(二合)孕迦羅。並諸眷屬等。擁護是人。不令一切諸鬼神有諸侵擾(文)冰揭羅天童子經雲。取赤色花。每花一誦。一擲童子身上。滿十萬反。其童子必來現身。即得滿一切願。日施千人上妙衣食無所闕乏(文)。   問。正散念誦何等乎。答。正念誦前咒。散念誦如次第出之。   問。護摩非法何乎。答。   問。今法四法等何等乎。答。此法就增益可修之歟。儀軌雲。妙衣食無所闕乏(文)或雲。為祈所求專可修此法。呵梨帝增益本尊故。供今尊必是可成就。世間人付愛子申事必成就也。宗命傳雲。於貴人帝王攝祿等。貴所可奉供物者。以此天心咒加持百反。若千反送之必蒙饗應敬愛(云云)又造立此天安置密室。以所食上分奉供養者。晝夜不離行者之邊。千人上妙衣食施與之令不斷絕(云云)。 (本雲)應永十年六月二十五日以賴瑜法印御自筆之校本重校之。 祕抄問答第十二末(抄本第十四) ..第十四   問。修此法有幾種。答。御口決雲。修此法有二種成就十七尊修之。謂依小野僧正大次第。彼次第就金剛王儀軌勝佛頂儀軌被造之。或依三十七尊行之。謂依瑜祇經雲也。今准第依後說也。   問。今次第誰作乎。答。御口決雲。此次第勸修寺範俊僧正製作也。此祕抄覺洞院(勝賢)為奉授北院御室(守覺)被記書也。而..如寶二尊。以範俊製作本奉授法親王畢。爰親王餘卷等覺洞院草為本。加彼口傳等被再治畢。然於..如寶二尊不加私御詞。以正本被為祕抄第十四也。但立題異。..(第十四)如寶(第十四)賴瑜又以僧御房御本書寫畢。但彼御本三半紙草子香表紙也。私為同餘卷作卷物畢。   問。今尊種子三形何等乎。答。.字五古。石山.五古。理性院同。又宗命傳雲。種子.三形五古。次.字弓箭。第三.五古(云云)又傳.兩三五古(云云)薄草子三十七尊次第.五古。金剛杵十七尊次第同之。勸修寺傳雲.五古鉤。又說.箭(云云)妙抄雲.五古箭(勸修寺法務說)又說.箭(祕祕說)又雲.白蓮(最極祕密羅哦在也)金寶雲。最極祕密羅哦法出三樣。謂.字為種弓箭為三(是一).字為種五古為三(是二)更出一樣雲。依經序品。.字為種白蓮花為三(云云)玄祕雲。本尊種三有三樣。種.(或重吽)三五古(或五古鉤)種.三箭。師傳曰。此二樣隨事可用之。先德達各教一樣。依之人多思各別傳。自是非他尤不可也。或傳雲。.為種白蓮為三。蓮者人天生愛之花。白者諸色本。為雜色所染。是故為染三昧耶也(云云)享雲。鳥羽(範)僧正傳。種子.字。三形金剛箭(云云)。   問。勸請發願句何等乎。答。如次第出。理性院上句如今次第。印句雲三十七尊諸薩埵。又如今次第。又說金剛部中諸薩埵發願雲。本尊界會。愛染明王三十七尊。諸大眷屬(云云)。   問。觀中本尊儀形如何。答。儀形諸流皆如瑜祇經之說也。   問。其標幟如何。答。澤抄雲。此尊是金剛薩埵儀形。而相具王愛喜義矣。當前二手錶薩埵。能召諸金剛攝伏而為僕使。弓箭二手錶愛。能生歡喜。一切佛菩薩盡為染愛妻。三界中天人等悉敬愛。次二手錶喜。自他大悅得平等。諸怨退散。頂上鉤表王。能生大鉤。上一切佛下至外人盡來為成就。就隨心前樂速令獲得(云云)御記雲。愛染王付三十七尊行開廣義也。攝之時十七尊也。尚攝之時即五尊也。五尊尚又攝愛染一尊也。委辨之者。身色如日惲者。理性院傳雲。身體赤色義也。御身真實白色也。此菩薩大慈悲憐愍眾生如母念一子。慈悲徹骨髓。血肉顯外相故其身赤色也。是住極愛一子地之三昧貌也。可見涅槃經十四(矣)又此尊普賢菩薩。顯雲普賢。密雲金少。   花嚴經(普賢行願品)說。此尊淺略三摩地。瑜祇經明此尊深祕三摩地也。住於熾盛輪者。澤抄雲。古德雲。熾盛輪者。外金剛日輪也。日輪有熾盛猛炎故也。或又雲。一字佛頂及愛染明王。並約果地智慧。以日輪形現本尊形(云云)三目者。同抄雲。伊字三點面上三目。不縱不橫之義也。若照見三界之相可施與三六悉地之義歟。御口決重重義如薄口決。   首髺師子冠者。同抄雲。經雲。解脫義。又無畏義。又自在義歟。一切瑜伽教中。此法最尊最上表為王義也(云云)享雲。或傳雲。師子冠調伏眾惡。又表持者無畏歟(云云)金寶雲。師子表大菩薩。又菩薩攝伏奪人王者(云云)玄祕抄雲。准大日經疏。今明王師子冠表自在度人無空過義也。可祕之。或傳(享所載也)是不知本說歟(云云)寶心記雲。師子獸中王也。遊行世界更無怖畏敵對之思。表此尊於三部五部中為主之義故著師子冠也。   利毛忿怒形者。澤抄雲。師雲。利毛者其毛豎也。寶心記雲。利毛燃髮上豎威猛熾盛貌也。   五古鉤者。澤雲。大師請來表雲。受持頂戴福利無極。外以摧破魔軍。內以調伏煩惱。鉤者鉤召義也。經雲。鉤召彼愚童令染愛諸佛妙法。成本有法身故(文)寶記雲。冠上有五古鉤。鉤表自在鉤召諸事。即是王義也。五古表本有功德。謂五智也。如五智寶冠(矣)。   五色花鬘垂者。澤雲。師雲。五色者五部具也。結界物也。相應物也。花鬘佛莊嚴具也。佛供養物也。寶雲。花鬘天帶。萬行修因之感得佛果自然之莊嚴也(云云)左持鈴右執杵者。澤雲。金鈴是攝召義。又驚覺義。歡喜義。五峰杵是寂災義也(云云)安立眾生界者。未安者令安義也。利益眾生意也。藥師經雲。常以大悲而安立之(文)可思之。左弓右箭者。澤雲。師雲。以定弓惠矢和合時。自成敬愛之義。利眾生故。經雲。定惠刀莊嚴(云云)古德雲。弓箭愛染不違之義。於所求萬願速疾圓為之義也。寶雲。以弓射矢。其矢行速疾也。表今法悉地速疾義也(云云)如射眾星光者。澤雲。師雲。射者照義也。眾星者一切眾生各別佛性也。或雲速疾義也。威光射光如流星光也(云云)。   常喜院十卷抄第二雲。釋八佛種子之一一字明放無量雜色光。射十方佛剎(文)寶雲。射字今用指訓也。日月光ДЗЯг用射字。以指指月用指字。眾星射光。遠至諸方速疾也。非今尊悲願切。勵威力赴利生道之速疾也(云云)。   享雲。如射眾星光者。謂眾星雖光顯形。日月出現時隱沒無形。此菩薩結印誦明一切罪障怨敵魔緣消盡。速得悉地故為顯也。延喜二十二年六月二日。於般若寺聞之。佛子寬空能成大染法者。寶雲。行者得益速疾滿足義也。   澤雲。依上光照之力。能顯本有理具佛性。以此義故。能成大染法歟。或雲。染者愛染之義也。射眾星故一切和順。所以名成染法(云云)左下手持彼者。澤雲。師雲。持者加持之義。彼者煩惱怨敵也。又雲。彼者自性所生之障。持者斷證之義也。依持壞之歟。或雲。彼者惡人之積也。或隨所求事(云云)今寶雲。彼者行者肝也。大師御文也(云云)。   勸修寺最祕習雲。持皮者持所求人之人黃也。打勢者以蓮打人黃也。此心雲。牛有牛黃。鹿有鹿黃。人有人黃。今得持所求人之人黃。而打伏之者。即成令彼人敬愛慈念我故(云云)大疏十雲。人身中有黃所謂人黃。犢牛有黃色也。若得食者。能得極大成就。一日周遊四域。隨意所為皆得(文)(義釋第十意同)但被雲黃藥也。又持彼手中書所祈事名。其次書吽摘枳吽弱娑縛賀安置之也。所祈者謂某名某事(云云)心雲。雜人黃力令所為隨意。若不置所祈事名者。成就可遲。不樂何事故。今案事名時人黃令其事速疾成就(云云已上勸修寺說)媔部C諸說中以根本無明為祕。諸事作障之無明持。何願不成哉(云云)自性所生之障根本無明也。瑜祇經說之其定可用也。小野說人黃(云云)。   常喜院雲。是隨阿闍梨所欲所持五種三摩耶也。雖然今師說雲。行者人王肉心肝也。不令奪生氣持件人王給歟。是雲王雲黃同可知也。五古鉤向彼手召罪義也。又蓮如打勢者。摧罪義也。書求事置彼手掌中。其上有人王有觀想也。伏除無始之惑障。成就一切之悉地也。享雲。故僧正雲。彼者隨所求梵字書可令持之(云云)。   或抄雲。彼手作空手。隨所求臨其時以三昧耶置彼手成願(云云)息災用輪增益珠。調伏一古敬愛蓮花鉤召鉤延命甲冑。世流布像令持人頭。就斯有種種祕說(或抄雲人頭十字上有人王六粒宛如牛王云云)。   又或抄雲。彼手令持如意寶珠。增長壽命令成就所求(云云)又為敬愛令持神心加我神心(云云)又廣慶闍梨抄雲。肉團人頭日輪同可知也。能可心得。持神魂似日輪。實不日輪(云云)神日律師傳雲。彼人王也。仁和寺故大御室小野僧正問給仁黃答申給(云云)大師御持佛彼手奉而捧物慥可見。然者葉此意(已上)又有最祕傳。大師御傳也。更問。   寶心雲。通滿吉習所求願也。行者能能思密。隨時可思持所求相應之三昧耶。如千手四十手持各別三摩耶也。凡愛染王持彼手如意輪寶捧手不空□索手聖天足卜皆是同事也。令滿足所求之處也(已上)右蓮如打勢者。澤雲。如打勢者。降伏之義也。文雲。一切噁心眾速盡無有疑(云云)然用敬愛等打厭離之心。令敬愛違背本覺之者(已上)寶雲。蓮花自性清淨之體.字為種子。即慚愧義。又蓮花蓮花部。三昧耶敬愛相應物也。佛菩薩敬愛大慈悲心也。然即以此大慈悲心敬愛之蓮。加持怨家噁心眾。令相順敬愛之義也(云云)住心赤色蓮者。澤雲。住者座也。赤色蓮者。敬愛相應之本色也。仍明王坐此座歟(云云)蓮下有寶瓶者。澤雲。蓮者座也。下者前也。瓶者正表增益義也。是地天三摩耶形也。明王以此為座(云云)明王為行者與寶故。又雲。增益一切福堅固如金剛(云云)。   問。三十七尊前後圍遶(文)薄雲。金剛界三十七尊等。金界三十七尊普門三十七尊。今明王東方四菩薩攝。何普門諸尊圍遶一門明王。答。御口決雲。於此有三重習。初重大日令座阿□(二佛同座)中台置今尊也。互為主伴故但三十七尊皆入置三摩地也。第二重大日變成愛染王觀之。第三重大日舉體愛染王故。私雲。各具五智故。三十七尊各各具三十七尊故。今愛染王一門三十七尊歟。   問。振鈴後用三十七尊印言何印言。答。今次第羯磨會三十七尊印。用瑜祇經三十七尊一字明。薄雲。金剛界羯磨會印明用之。御口決雲。此三十七尊印言有三重習。初重用羯磨會印明如薄草。第二重三摩耶會印用羯磨會明。第三重甚深祕傳用相應經序品印言。結外五古印。三十七尊言。謂中央.字。加本尊句。終加..句誦之。以三十七尊一字配五指安之也。......(安中右頭).(二空頭東阿).(左風頭南寶).(二小頭西阿).(右風頭北不).四反誦中古初[}/即]四方順安之四波也。....(東四菩薩安二大初[}/即]四邊順迴)....(南四安左風初[}/即]四邊安)....(西四菩薩二小初[}/即]四邊安之)....(北四菩薩右風四邊安)次.四反(內四供四方四右中[}/即]安)次.四反(外四供中右第二[}/即]順安)次.四反(四攝四方四右下[}/即]安)..以一印盡三十七尊。實甚深者歟。相應經雲。常持此讚王。結大羯磨印。以一字心明三十七圓滿(文)(讚王者。十六大菩薩也。大羯磨印者。外五古印也。一字明者。三十七尊各一字)又雲。持明阿闍梨思惟十六義誦一字心密三十七圓滿(文)以此文成一印三十七明也。次第有最祕傳者指此口決也。但三傳中。今次第所舉初說無之。   問。召請結界何乎。答。如次第出。問。可本尊讚禮佛何乎。答。本尊讚薄草出。愛菩薩讚禮佛如次第矣。   問。入我我入觀何觀。答。薄雲。定印觀想。本尊三密與我三密平等平等無二無別(敬愛時一肘觀此應用之)御口雲。定印者彌陀定印也。用一肘觀之時。不用入我我入觀也。又十七尊次第雲。我心上可觀本尊種子三形等如常(云云)理性院次第雲。觀想我心月輪有.字。字變成五古杵。我身舉體即五古杵也。此杵轉成愛染明王。具足六臂。持物分明。身色如日暉。相好圓滿。即本尊入我身中加持我。我入本尊御身中。歸依本身。即本尊與我一體無二也(略抄)澤抄雲。入我我入時。先行者自身觀種子三形。成金剛薩埵身。又變成本尊。次大日種子三形。又觀之成大日尊。大日尊變成本尊。然後互相涉入也(云云)一肘觀事。薄口決出之。其文委記之可見。彼仍今不出之。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答。三印三明。薄草子同之。理性院二印三明也。或內五古印一字明。或冒地心印用之。或雲。勸修寺流二印三明外五古印。又用一字明(云云)私雲。經觀文無內五古印。證文口傳。一字明用內五古印也。   亨雲。羯磨印明如經小咒。.....印。外五古。表除外障。...印內五古。表除內障(云云)此意羯磨印根本印。即染印也。薄挑經雲。結大羯磨印(染印也。或五古印)及誦根本明(大咒或五字咒)兼示三昧耶(外五古印或內五古印)一字心密語(五字咒也。或...云云)御口決雲。五字咒雲一字心者。雖五字約五種法各一字故云爾也。一字明(有口傳)者。宗命傳雲。一字心印(有口傳)入我我入觀。即結印令加持頂上有觀(云云)私雲。其印師子冠印也。今明口傳者。指此事歟。次五種相應印(皆指之)者。薄雲。五種相應印(隨一用之云云)。   御口決雲。此中印文出瑜祇經雲。愛染王品中明相承口決也。...五種言中加一字。於.悉地初用之。謂......也。是息災明也。增益等可准之。印相瑜祇經內五古為本。大次第內五古為本。但兩印俱二空鉤結常三古印。今依經說。內五古印為本也。五種印言中。隨所修法隨一用之。五種皆不用之也。而今次第為結之。此次第勸修寺作故。當流不爾也。又說五印通用...也。薄舉二說。然御口決所說為勝也。宗命僧都記雲。種印言五種相應真言二說。全同當流也。但入我我入後結印子冠印誦...加持頂上異今流也(文)寶心闍梨記根本印言。外五古印言。五種相應印。皆用.....。又有別傳。又內五古印...(或用冒地心印也)傳受集雲。真雅御傳以三昧耶印為宗。實惠御傳以五種印為宗。真然僧正御傳以根本印為宗。此愛染王種子三昧耶形羯磨形。此三人御傳各別也(云云)金寶抄雲。外縛五古印用大咒。又用小咒(理趣房傳。私雲此傳葉經)大咒用根本印(內縛豎交中指)小咒外縛五古印或內縛(賴照阿闍梨傳也。大谷出此小咒二印不言大咒印)木貝授雲。大咒內縛中交。小咒印內五古印。但通曼外縛也。吽悉地真言外五古印。是全不知人也。而幸得此第三外五古印言(云云)玄祕雲。根本印大咒。口傳雲。二中交。定弓惠箭交義也。此印雲染印。又雲弓箭印。大威德金智口決可見也。次五古印。先德雲。於此印為拂外障作外五古印。為除內障作內五古印。真言(經名愛染王一字心).....。師說雲。平等王真言者此小咒也。金剛薩埵異名也。真如平等義。善惡平等義也(云云)五種相應印(隨法用隨一)真言義。..五種相應印用此真言義範僧都傳也。三寶院權僧正以之為祕事(云云)妙抄雲。根本印(內縛二中豎右押左名弓箭印。惠運傳雲。左上叉之名法身印)真言(大咒)又外五古印用心咒(口傳雲除外三障)真言.....。又內五古印用小咒(口傳雲除內三障)真言...。五種相應印(以內縛五古印為本)真言五種印用.....(云云)私雲。傳受金寶勸修寺流傳也(傳受集寬信法務嚴覺口傳記。金寶明海記寬信傳)玄祕妙抄醍醐流也(明海移醍醐。改名雲實運。為元海弟子作玄祕。寬命記實運口傳雲妙抄也)此等說聊又異當時相承歟。澤抄如今次第。但外五染印內五次第也。五種相應印。皆用...也。   問。正念誦何言。答。次第雲五字明(云云)澤抄雲。根本一字心。又說大根本明(云云)。   問。字輪觀何等。答。本尊五字咒觀之如次第圖。澤抄第四吽。又重.字也。敬愛不可得。.字生不可得(云云)餘三字義如今次第出。   問。今.字了義不可得依憑何。答。大師如意輪祕決有之。   問。散念誦本尊所用降三世咒有何由。答。降三世今法結界也。諸尊法皆結界明。本尊後用之。故薄草子本尊後用之。理性院寶心傳如今次第也。宗命傳雲。佛眼大日本尊降三世八字孔雀炎魔天金剛吉祥破宿曜一切成就一字(私雲。不用大金印如何)澤抄佛眼大日本尊(大根本三昧耶)八字降三一字(云云)。   問。護摩諸段印明如何。答。薄雲。..(敬愛)部主(降三世)本尊段(自加持外五古印五字咒加持物同聞此咒)諸尊段。   問。今尊四法本誓中何。答。小集四法中敬愛本誓中天變所望出之。仁錄四法中敬愛調伏舉之。本誓中延壽福德天變所望舉之。   問。師子冠口籠物事如何。答。經雲。又彼取那摩置於獅子口(文)玄祕雲。或雲。阿尾捨盧迦惡人姓名。惡星等名也。是摧破義也(云云)或師雲。不限調伏。又書壇越姓名可置之。但經又且出調伏一義歟。後義優也。金寶雲。師說雲。那摩此雲人。謂檀越名也。若亦書調伏姓也。頗祕事(云云)享雲。或傳雲。子冠調伏眾惡。又表持者無畏歟。大僧都彼手後冷泉院御名梵字書令持。是調伏故也(云云)寶心記.................。前大政大臣殿籐原(某)北政所(某)令伽陀耶(敬愛)..如此書之置師子口。後以五古印杵加持一百八反。....(云云)遍知院僧都(義範)北政所御所如上行之(云云)准此如上書之可行也。所願可隨事歟。   問。護摩本尊段燒蓮花事如何。答。妙抄雲。以紅薄樣若紙赤色染八葉蓮花造本尊段燒之百八枚也。紙二帖許入(云云)或雲。紅薄樣作蓮葉。熏白檀丁子藥種。次誦大咒燒供之。但一百枚誦一反。敬愛最祕也(云云)松橋僧都傳雲。護摩用紅蓮花萼百八。無之時用造作(云云)勝俱胝院相承傳雲。敬愛壇以紅薄樣造蓮花百八枚。六枚乳木之次燒之(云云)享抄玄祕有此說。如此等事。皆如瑜祇經拾古抄記之。   問。付此尊如千手敬愛作法有之。答。有之。妙抄雲。以紅薄樣造八葉蓮花。五寶置上。其上鴛劍羽重置之。又以同薄樣書小咒。..上書姓名並所求事覆之(.....姓名所求事..如此書也)敬愛法時用之祕說也。但護摩之時入箱壇中置之。又人形杵用之。以堅木可造。堅木尤吉也(云云)。   問。瑜祇愛染王品命業胎事如何。答。   報恩院御記雲。命雲。瑜祇經愛染王品雲。若七曜後逼。命業胎等宿。畫彼形那摩置於師子口。念誦一千八。速滅不復生(文)命業胎者。三九祕要法事也。或人以二月五日生屬畢宿。即畢為命宿。以軫為業女為胎。   一九(畢觜參井鬼柳星張翼命策襄安危成壞支親)。   二九(軫角允氐房心尾箕斗業榮襄安危成壞支親)。   三九(女虛花室壁奎婁胃昇胎榮襄安危成壞支親)。   若為觜宿人。以觜為命。以角業。以虛為胎。餘可准之(云云)鳥羽院御時高野御室御修法之間。白河院被尋申雲。三九祕要者何事哉。爰御室不覺悟候之間。伴僧之中兼意阿闍梨勘申之(云云)如此之事。臨期迷惑。能可思慮之事也(云云)已上暗書之。定僻事多歟。追可勘注之。已上御記也。   如寶(第十四)。   御口決雲。如寶者屬舍利。修愛染王法故雲寶字也(文)。   問。勸請(且中初夜用之)後夜何。答。發願也。但此法祕法。外大法。初夜勸請。後夜日中可發願歟。金寶抄雲。如法愛染法大壇三時護摩壇(三時敬愛)降三世護摩(三時調伏)此明王蓮花部為部主。金剛部為部母(云云)此抄又准出大壇護摩二壇。不出聖天十二天小壇。非大法行儀也。所以大法建木壇護摩壇外立二箇小壇。中法立大壇護摩壇二壇也。小法大壇兼護摩一壇也。   問。勸請發願句何。答。勸請句如愛染王法。但下句用斷盡諸障勇猛者。發願本尊界會金剛愛染十七薩埵諸大眷屬。如次第出也。   問。今法觀中。.塔中安.舍利者何由乎。答。私案。.字金界智身。種子.字。台藏理佛種也。智法身為所住塔婆。理佛為能住舍利也。大日經雲。一時薄伽梵。住如來加持廣大金剛法界宮(文)疏釋雲。薄伽梵者。毘盧遮那本地法身(理法身也)其所住處名佛受用身(自受用即智法身也)此即台理佛住金智身也。雖似能所別。實是一體理佛。智身本一心故。大日經雲。淨菩提心如意寶。疏雲。謂心為佛塔也。   問。以.字為舍利種依憑安在。答。大師祕藏記雲。我心月輪之上觀阿字。變阿字成如意寶珠。寶珠遍法界(文)大日經雲。大菩提心如意寶滿世出世所有希願(文)菩提心種子是.字也。菩提心論雲。即讚.字是菩提心義(文)先德釋雲。檀金鍊蓮體。.字法佛之姿。阿雪放用光。.文性身之色(云云)。此意..俱佛舍利之體也。又五部塔中安三部金剛義也。故釋雲。所住是五輪塔婆。依報正報輪圓之法界能住。則三金舍利生身法身瑜伽之佛體(云云)。   問。輕羅綿衣者何衣乎。答。   問。本有俱生障者何障乎。答。瑜祇經瑜伽成就品雲。時薄伽梵。面門微笑告金剛手言。此障從何而來。從一切眾生本有障無始無覺中來。本有俱生障自我所生障。無始無初際本有俱本轉。時障者忽現身作金剛薩埵(文)安然疏雲。一切眾生共所迷惑無始無明住地名俱本輪。本有思惑名俱生障。本有見惑名自我障。地持經雲。等覺菩薩為無我輪之所得者。即此自我之見惑也。一法界理自性具足此三惑障。從理起業。一切眾生差別而起。然其本性一法界障。一切眾生同體而住。有斷同體自性之惑。共成同體自性之佛。此自性障義。諸教所不說。今真言者一散亂時。一切眾生共所迷惑自性障幻化自分如金剛薩埵形。口身放光明迷惑等覺以還菩薩及以一切凡夫行人故(文)私案。今此釋。天台法性同體三惑義歟理惑同伴故雲從理起業。意從惑生業義歟。此惑義似性惑(矣)今宗修惑當體。即事而真故。成金薩形。安然釋雲。幻化身份如金剛薩埵形。金剛手外一障者作金薩故。雖似順經文。尋經本意。三惑常體即金薩形也。欲觸愛慢金薩德故。又御口決雲。此三障者。三毒根本微細忘執也。故今經雲。無始無初際本有俱本輪。心言雲。無始間障也。煩惱當體即菩提故。故忽然現身化金剛薩埵形。又下文雲。自性所生障決定同金剛也。   問。入馬陰藏三摩地(文)何三摩地乎。答。瑜祇經染愛王品雲。爾時世尊。復入馬陰藏三摩地。一切如來蟲陰玄深寂靜熾然(文)嚴覺僧都記雲。昔有諸釋尺欲見其陰藏。爾時佛出陰令見之。忽然化蓮花(文)見觀佛三昧經(二莖三花云云)故或人以馬陰藏三摩地雲蓮花三昧也。又有文雲。染者陰藏之別名也。先師法印(經瑜)口決雲。此有多說。或蓮花三昧也。表愛染即清淨義也。或雲熾盛三摩地。故經雲。寂靜熾然忿怒威峻也。意雲。此明王化度利生熾盛。如眷馬淫慾熾盛故雲馬陰藏也。或此尊入寶瓶中。隨眾生樂求施與財寶。如馬陰常時藏密隨用而出故雲也(云云)私案。今觀舍利轉成大日如來。此大日如來。為除一切眾生本有俱生障。入馬陰藏定。現愛染王身也此愛染王即金剛薩埵也。初地金界者。淨菩提心除蓋障定也。所以果位智法身。為除眾生本有障。入初地除蓋障定。雲馬藏三摩地也。此除蓋障定。即如實知自心也。迷自心故煩惱頻起。悟自心故。蓋障永除。顯如馬發欲時出陰。息欲時陰陰故。除蓋障定雲馬陰三摩地也。此義殊勝也。尤可祕之。   問。從身色如日暉(等文)何文乎。答。前愛染王法道觀可用之。其表示義理如先辨之。   問。意生金剛等十七薩埵(文)何薩埵乎。答。理趣會十七尊也。其種子曼荼羅如左圖之。其名字如下出之。   問。讚四智(文)唯可局此讚。答。可用本尊讚矣(愛菩薩讚也)唵羅摩索怯捨也婆拿哩多曩麼帶曩麼貍婆我挽耽惹吽梵穀係缽羅底車句索漫惹□攷1f□  問。次前肘觀(文)本說何。答。玄祕雲。勝佛頂儀軌在之。但小異可見之(文)又雲。禪念律師有此一肘觀(云云)今文全同小野大次第也(仁海僧正作也)。   問。文意如何。答。大次第口決(仁海口決成尊記)雲。先於自身前觀阿字(乃至)引入自心者。自身之本性愛菩薩故。先前觀菩薩引入自身者。是則教門之方便也。舉體法然之佛身也。彼人者胎界女母也。.蓮花者。女人之八葉。向下自身從花入者。金剛界男父也。即男子八葉。向上件莖一古杵也。理趣釋雲。二根交會。五塵成大佛事(文)二根者自蓮花彼五古也。五古者有情五體也。五古一古皆義同也。遍其形體支分者。父骨因母肉因遍覆生。彼帶衣者。如大國男女始會之時衣(已上委在口決)........者。其印相者。赤白和合兩印不二理智冥合之形也。.者三身一體定惠不二之義也。..者金剛義。經雲。金剛一為乘不壞諸法教(文)自身即不壞金剛佛體也...者。初..(金界男)次..(台界女)..此雲愛染。即定惠互愛之二愛和合之身體也。.者乘不可得義。乘者一切眾生皆悉乘如實道來。成正覺身也。所乘者母之道也。依之三世諸佛皆坐彼蓮。.者.字因緣至極位也。父母因緣胎內之五位經五智圓滿之形成。自證圓極住無所作之位。然後修欲觸愛慢之行也(云云)私雲。依大次第並此記者。一肘觀專付十七尊次第可修之歟。前一肘觀者。行者前去一肘量。觀月輪等故雲前一肘觀也。   問。猶如披帶衣者如何訓之。答。房海闍梨記雲。御說故人傳如披帶衣讀之。法務御房御說。如披帶衣令訓給。帶衣者夷懸也。別之頸帶衣等令著用衣也。如披帶衣。鎖ヤШфЪ而著衣也。披其衣懷中把人樣。彼此和合自他令敬愛也。愛菩薩自身彼人三業三〃平等更無隔觀也(已上)。   或軌付岐流假名。玉扁等無此訓。韻抄雲。比良久比呂久。玉雲。敷羈切開也(云云)案之。披帶衣歟。解帶入同懷中把義歟(已上房海記)御記雲。披帶衣之習不可准為才覺尤大切。醍醐小野。多分只披訓用之歟。リёЗロンгЗワсЮヱ密合之由(云云)寬信法務傳專用著之訓也(云云)梵網經雲。各被九條七條五條袈裟(文)但未披見經文。追可勘之。如此文者。著訓不可疑歟。玉篇切韻等。廣略非一。廣可勘歟(云云)私雲。或人云。猶如披帶衣之上下。此點順此文歟。唯初諦觀已身文。今文諦觀可為初歟。又夷懸上下歟。問。真言註自名彼名者誰人名乎。答。御口決雲。自名者能愛人名(行者或施主名)彼名者所愛人之稱也。   問。若無前愛人時可觀誰人。答。御記雲。大師若國王。隨時可觀之。此條非必當流之規模。通途之習而已。又祈壽命時。可觀閻魔天雲也(云云)。   問。十七尊印言何。答。意生金剛印。小野口決雲。意生金剛者。最初之欲心也。印相者三藏阿目伽金剛所譯義述雲。以大悲欲箭射二乘心(文)計裡枳羅印。同口決雲。計裡枳羅者觸也。和合位也。義述雲。以不捨眾生必令解脫。印相者義述雲。明角牛性即菩提故。所以住把持相。愛金剛印。口決雲。愛金剛者。愛念悲愍之名也。不空三藏所譯略釋雲。表大悲念眾生徹骨髓。印相者義述雲。未至菩提終不放捨。亦如摩竭大魚吞噉所遇。入口已更無免者。所以持此真幢。意氣金剛印。口決雲。意氣金剛者。所欲成畢我慢位也。印相者不空釋雲。如天竺人慢於前人以二手狂腰。以不敬威儀便成於慢。已上惠邊之慾觸愛慢也。即中東南西北之五智如來之事業也。意生金剛如印。口決雲。意生女者義述雲。金剛見菩薩。於淨穢土唯見一切勝義真實之諦(文)。   計裡枳裡女印。口決雲。計裡女者義述雲。於生死解脫不厭不住(文)愛金剛女印。口決雲。愛女者義述雲。由住貪愛性故。所以持悲愍之契。意氣金剛女印。口決雲。意氣女者義述雲。出入三界自在無畏。於生死炎而得大我之體(文)已上定邊之欲觸愛慢。即四波羅蜜菩提之事業也。次女四嬉鬘歌舞也。口決雲。此已上者定惠互欲觸愛慢。即心身愛染之義也。女男為所欲嬉鬘歌舞也。已上煩惱即菩提習也(云云)時春印。口決雲。時春菩薩者。即世間之春[}/即]也。義述雲。能以菩提覺花起供養。雲海亦以方便授與眾生(文)時兩印。口決雲。時雨菩薩者。夏三月時也(口決雲。雨者以雲成故。持梵香雲)不空釋雲。以表般若波羅蜜香。能熏眾生無始無明臭穢不善法(文)時秋菩薩。口決雲。秋月白故似燈明。義述雲。以智燈破諸黑闇。亦以方便授眾生(文)時冬印。口決雲。文雲。金剛霜雪菩薩。能以之亦無漏蘊香塗眾生心體。滅煩惱之熟(文)已上四菩薩者。如次花香燈塗四菩薩也。即春夏秋冬四季也。四季遷變。此法然之作業也。即生死即涅槃之習也(云云)。   色印。口決雲。鉤菩薩者。即色塵菩薩也。文雲。以色清淨智。於淨妙妙界起受用之身。於雜染界起變化色身。尤攝來之事故持鉤為契(文)。   聲印。口決雲。索菩薩聲塵菩薩也。文雲。以聲清淨智。能表六十種梵音。普周法界而為引入之事故。持索以為契。   香印。口決雲。鎖菩薩者。香塵菩薩也。文雲。以香清淨智。發金剛界自然名稱之香。入一切心以為止留之事故。持索為契。   味印。口決雲。鈴菩薩者。味塵菩薩也。文雲。以味清淨智持瑜伽三摩地者。上法味為歡喜之事故。持鈴為契(文)已上四菩薩。如次色聲香味也。一切所緣境界。能緣之身心。不出四嚴。此四塵之即體皆佛體。已上即事而真之習也(云云)便能振動等者。口決雲。振動十方者。若同一此理趣十方諸佛皆定起。即互悉地。與給安慰十方者。若行者片時證此理時。一切萬德自身具足故。心身安慰心外法不求也。近求心不生也。十方者亦自身也。自身即法界之。拳者空指握之。法界一如拳也。持彼手同之萬法不出之也(已上仁海口決成尊記也)。   問。入我我入觀依憑何。答。祕藏記雲。先觀本尊安置壇上。次觀吾身即印。語即真言。心即本尊。是三密平等。平等遍法界。是名自三平等。吾三平等與本尊三平等同一緣相。是名他三平等。非只本尊與吾三平等同一緣相。已成未成一切諸佛三平等。亦同一綠相。是名共三平等。同一緣相故。真言印契等故。引入諸佛於吾身中。是曰入我。引入吾身於諸佛中。是曰我入入我我入故。諸佛三無數劫中所修習功德具足。我身又一切眾生身中本來自性理。與吾及諸佛自性理等無差別。而眾生不知不覺輪迴生死。因茲我為眾生發慈悲。吾所修功德。自然成一切眾生所作功德。是則真言行者利他之行(文)。   即身義雲。如來法身眾生本性。同得此本乘寂靜之理。然眾生不覺不知故。佛說此理趣覺悟眾生(文)。   私雲。一切眾生身中本來自性理。與我及諸佛自性理平等無別者。六大法性理也。眾生三業諸佛三密。雖似有粗細。六大無礙故。三業三密互相涉入。彼此加入如常細珠故。行者三業常轉成本尊三密也。此理本來如是。眾生虛計分別故。不知此趣。故以入我我入觀門令知此理也。故雲佛說此理趣覺悟眾生即此意(矣)。   問。本尊加持印明何等。答。先智拳印等者。御口決有祕傳。更問。五峰塔印者。五古五峰表塔形故雲五部塔印。此五峰即五部法門故。師子冠安五古鉤。故雲即師子冠歟。 染愛王(說大咒品號)愛染王(說五字明品號)大勝金剛心(說一字心品號)。   次內五古一印誦大中小三明也。   次五種相應印。真言.....者。御口決意。...明五字中加一字。隨法隨一用之。又先師法印口授雲。先內三古印二大交誦.(息災)次進力捻忍願背四指頭並齊誦.(增益)次進力如蓮葉誦.(敬愛)次進力捻忍願上[}/即]戚三角誦.(降伏)次進力鉤三度招誦.(鉤召也)或又五種真言皆加...言。謂....等也。或又加五種句。.扇底迦羅.....等也。   私雲。此意隨在何法五種真言具誦之歟。當流.......餘又等也。   問。字輪觀何字觀。答。有月輪不出其種子。先師法印雲。或.....五字也。諸尊通用故。或.....也。當尊真言故。   私雲。唯圖月輪不書其字事。顯有通別二義歟。或又前愛染王法字輪觀出之故。今更不出歟。   問。散念誦何不舉大金剛○答。可舉歟。前愛染王法決用之。又小野流通例故。   問。召請結界等何等。答。可准所愛染王法御加持伴僧咒。又可大咒歟。   問。護摩諸段印言何等。答。可准前法(矣)。 四種法本誓等又可准前(矣)弘長三年三月十日。於醍醐寺報恩院。以僧正御房御自筆御本書寫畢。仰雲。此法是道肝心宗骨目也。依感汝求法之志授與之。努〃〃〃不可及披露(矣)醍醐雖義範流。無此法相承故。三寶院權僧正御房(勝覺)入範俊室相承之。松橋大僧都(元海)從寬信法務相承之。其後師資相承。覺洞院僧正(證賢)以此次第奉授仁和寺守覺法親王(矣)但御本三半紙果子香表紙也。私為卷物也。賴瑜醍醐受法以前。於仁和寺。從二位法印御房(經瑜)奉此如法愛染王法。其次第全同之。彼實賢大僧正方相傳也。季來聊懷不審之處。同三寶院正統本之上無疑殆之處。文永五年七月七日。彼法印御房奉尋如寶一印三明事之處。彼仰雲。花山院大納言(師繼)對面時。事相奧旨內談之次。彼大納言雲。如寶愛染王事。仁和醍醐我我雲皆從勸修寺相傳(云云)同相尋性喜僧正之處。授初重第二重等次第畢。重教誡之後。最後祕本所授畢。彼本奧注相承血脈也。又奧砂子手者此法也(云云)賜此本挍所持本是同也。我本無血脈等許異也(云云)故知。性喜僧正本。當流本全同歟。勸修寺相承勿論者歟。彼法印御坊被授一印三明雲。   先口傳心合掌誦.....。次作外縛誦...次豎合忍願誦....。次立左風誦.。次立合二小誦.。次立右風誦.。次立合二大誦.。次二水作內縛.....。二大召誦...(三召三誦也)此印相今次第不見也。勸修寺流人尋之。如次第結內五古。二明誦第三明時召之。   又四重祕印被授雲。二手右拳相向持誦....。次作內縛誦....。次二中立合作蓮葉誦....。次二中相交誦....也。口傳而兩拳鈴杵手(欲息災)內縛持彼手(觸增益)二手作蓮花手(愛敬愛)箭手(慢調伏)也。   又三目印。二手內縛。二風立合。以二大各押二中指甲側。左又下右大上。其三穴三目也。真言曰。..........。又去識還來印。言外五古印。二頭指三度召之。.三反誦之。是去魂召入之義也。次內縛二大並立。押風指側三度。.三反。是還來魂留藏之義也。又此尊持彼手蓮花手有去識還來義也。此三個印明。非今如法愛染法所用所傳受印言故次記之。故報恩院僧正御房仰雲。於當流此尊三印三明五種相應印明外全先。餘印言其外印明。傍流人私案立歟。非正統所用。私又見澤見抄。瑜祇所說印明更無用餘印言也。   問。今尊兩部中何部尊。答。御口決雲。當流習金界中東方四菩薩所反也。鈴杵手錶金剛薩埵也。故注雲。義形如薩埵也。頂上五古鉤表金剛王也。故經雲。此名金剛王頂中最勝名(文)弓箭手錶金剛愛也。故經雲。能成大染法是愛義也。明王低首表金剛喜菩薩也(云云)或傳雲。總攝三十七尊德。大日如來所反之別。金剛部四親近所反也。名一切如來共成形法。總攝三十七尊也(云云)。   先師法印口傳雲。此明王兩部不二尊也。其故五輪中地輪方形.字形台藏大日也。水輪圓形.字形金界大日也。三角火輪出地輪。此三角不動三摩耶形也。不動台大日所反教令輪身可思之。半月出水輪。是即降三世三摩耶形也。此降三世金大日所反教令輪身可思之。所以尊勝曼荼三角中繪不動。半月中圖降三世。良有以也。空輪寶珠形也。此則持彼手所持愛染王三摩耶也。此空輪半月上重三角之形也。故知。不動三世不二雲愛染王也。又金界大日住台藏日輪雲金輪。台藏大日住金界月輪雲佛眼。此二尊不二雲愛染王。是即不二中不二也(云云)。 問。如寶本尊何等。答。玄祕雲。奉懸曼荼羅十七尊曼荼羅(理趣會)但中尊圖愛染王敷曼荼羅中央立塔安舍利(口傳云云)。   報恩院。僧正御房。正元二年二月。為大宮女院御產御祈。被行如寶愛染王法。本尊事降三世(云云)仍目六雲。丈六降三世敷曼荼羅天蓋中央幡以承仕請取之。目六內降三世不可入。返進之。敕問雲。故俊嚴僧正行此法之時。丈六大威德奉懸之。今度不爾如何。御返事雲。本尊非大威德候。奉懸降三世之習候也。然而此流習不用件本尊候。有習事候。仍今度不用之侯也(云云)。   勝光明院寶珠安七寶塔內。本安置壇上為本尊歟。又如法愛水記雲。本尊白檀造五指量。七寶塔入之。立壇中心不用別本尊曼荼(云云報恩院御自筆)。   問。道場莊嚴事如何。答。玄秘雲。大壇帳天蓋懸八流幡(如仁王經法)奉懸曼荼羅。十七尊曼荼羅(理趣會)但中尊圖愛染三。敷曼荼羅中央立塔安舍利(口傳)護摩二壇敬愛(曼荼羅左)調伏(曼荼羅右)一說雲。調伏壇懸降三世(云云)一說雲。不懸之。凡二壇護摩俱不懸本尊(云云)後說為吉(云云)金剛界理趣會曼荼羅。為愛染王曼荼羅。但中尊安本尊也。高野後僧正傳(云云)是雲。十七尊曼荼羅也(已上玄祕勝俱低院御草自筆寫)報恩院御勤仕時指圖(今出川殿御所公卿座) T79050701.GIF 或傳雲。兩壇護摩大壇傍敬愛其次調伏也。或又大壇左右可隨處便宜(矣)今圖振初說(矣)。   又別說雲。三壇(大壇並..二壇)皆以硃砂塗之作赤。或..壇許塗之。大壇有敷。...及天蓋並懸赤幡九流。於懸此幡有二種說。一天蓋中心一流。四方四隅各或四隅左右懸。中心如上本尊(如先五指量安塔是也)私雲。報恩院被行此法之時。中央幡赤色。餘八流八色幡也。   中央幡許新調。餘八流古幡被借渡畢。本尊勝光明院寶珠西園寺七寶塔被渡。奉安置其中也。彼寶珠奉入朱漆唐開之。其中有金銅箱。開件箱有三小箱之中銀箱奉入寶珠也(有敕卦)七寶塔龕迴樣Зяг塔檻欄蟻壁下ヤヱ也。仍其前寶珠奉安置畢安置壇上(矣)。   問。天蓋色幡寸法敷曼荼羅等如何。答。   同記雲。天蓋空色幡九流(中央一丈八尺。八流六尺。一流中心付之。餘八流蓋四隅左右付之)敷曼荼羅一鋪赤色絹書之。方六尺。七寶塔一基內安本尊。大塔中心安之。塔三尺五寸(云云)。 天蓋圖 T79050801.GIF 如法愛染王天蓋圖 T79050802.GIF 如法愛染王敷曼荼羅(大法房在之) T79050803.GIF 私雲。玄祕敷曼荼羅異此圖。中八葉蓮。迴又八葉四曼葉畫半三古。四隅葉畫寶輪。其外有界道。界道外有二十四箇月輪。四曼輪四攝四隅輪外四供。其外輪十六護也。外反花等如今圖也。   問。二壇護摩作法如何。答。同記雲。一敬愛護摩壇事(向西)部主(降三世)本尊段(愛染王)諸尊段(曼荼羅)壇敷布以硃砂赤色塗染(云云)一調伏護摩壇事(淨衣黑色)本尊(降三世)部主(不動)諸尊段(五大尊)降三世明王像一鋪(丈六隨意云云)兩壇護摩藥種相應物等。只可准知常作法也。   已上大壇護摩一壇合三壇共三時行之。但調伏護摩法不依大壇(云云已上)玄祕雲。敬愛護摩壇愛菩薩為部主。或觀音降三世護摩壇不動為部主。師傳雲。敬愛壇以紅薄樣造蓮葉百八枚。六枚乳木次燒之。 小野如法愛染王壇樣(並人形五古等)壇上四方花箭順置之。花箭者蓮華莖為花箭也。有說以硃砂塗蓮華形。又壇敷(云云)赤色塗之。爐底不畫五古可書種子也。本尊種子也(云云)。 T79050901.GIF 花箭人不可令見之。..自作可置之。行法終取而可隱置之。乃承仕不可令見之(云云)以紅蓮華者一百八。護摩者紅色紙造也(云云)相應物之時可燒之。勸修寺成寶如法愛染護摩次第雲。敬愛壇奉懸愛染王十七尊曼荼羅。塗八葉爐以硃砂彩色之。灑淨蘇口二器香水中硃砂入之水色令赤色。右方塗香。左方散香蘇合鬱金白檀薰陸紫金紫鉚。已上六種香末合用之。蘇油入加引生鹽。乳木合歡木桑木穀木花木用之。丸香安蘇香等六種香密丸用之。藥種呵梨勒檳榔子天門冬紅花和合用之。加持物赤芥子用之(云云)調伏護摩安置丈六降三世明王像(若等身畫像)塗三角爐以青黛彩色之。灑淨漱口二器香水青黛入之水色令青色。右方散香安悉丁子麝香甲香。已上四種香末合用之。蘇油入引生鹽。丸香上安悉等四種香松汁膏合眷丸之。藥種昌蒲·鬼臼·鬼箭·射干·巴豆·鐵末引生鹽酢。已上九種和合用之。加持物鐵末用之(云云)私雲。勸修寺寬信成寶。如法愛染就金剛界行儀。各委細次第作之。其中寬信次第。付十七尊不觀舍利。成寶次第道場觀。如當流所用觀。佛舍利種三等成愛染王羯磨身之義觀之。彼次第香藥中出波津香(矣)先師法印(實|)仰雲。波津香者。龍腦異名也。此龍腦者。波津國崛出香也。深山桂木чЯЮэ。雷電音。夜依彼緣桂木生чЯЮэ(云云)勸修寺性基僧正修此法之時。支度中有波津香。門徒人人相尋ンяЬх何人不知此香彼支度五香雲沈水丁子白檀波津香麝香(云云)餘支出五香出龍腦。不波津。故知。波津是龍腦香也。又仰雲。有二壇護摩中。敬愛護摩是大壇護摩之調伏護摩。且範俊方懸降三世。但能作性所反降三世非常降三世歟。然當流二壇俱不懸本尊也。故勸修寺如法愛染次第雲。調伏且安置丈六降三世像(若等身書像云云)玄祕不懸說為吉(文)。 問。支卷如何。答。   如法愛染王一七箇日支度事。   合。   五色糸三具(各三丈五尺)。   蘇。蜜。名香(白檀丁子安息)。   五寶。金。銀。琉璃。水精。虎珀。   五香。沈。龍腦。鬱香。白檀。丁字。 五藥。人參。伏苓。天門冬。石昌補。可梨勒。   五穀。稻。大麥。小麥。大角豆。小豆。   相應物(長一尺五寸。蘇五芳四筋。口一寸極可直。鴛羽二筋。鴦羽一筋。赤薄樣十五枚。硃砂十兩)油二斗九升四合(大壇八斗四合。兩護摩各一斗五升)壇供米二十一石(七石大壇。七石敬愛護摩。七石調伏護摩)。   大檀三面。脅機六前。   燈臺十二本。禮盤三腳。   半疊三枚。壇敷布三段。   佛供覆布六丈。麻子袋二。   大幔三帖。折敷六枚。   杓六柄。閼伽棚一腳。   長櫃一合。桶十口(之內□□桶二口。閼伽桶二口。神供桶二口。足桶二口。手水桶二口)。   阿闍梨一口。伴供八供(之內二人。兩壇護摩)。   承仕六人。驅仕十二人。見丁四人。   淨衣九領(之內一領阿闍梨。八領伴僧但其內七領赤色。一領青黑色)。   白布十五段(三段大壇護摩壇。四段承仕四人。六段驅仕十二人。二段見丁四人)。   七寶多寶塔一基。   敷曼荼羅一制(當日之早旦賜赤絹一丈八尺可圖也)。   傘蓋(空色方六尺)。 幡九流(一流一丈八尺赤染也。一流白色。一流紅色。一流黑色。一流煙色。(白黑Юэ)。一流赤色。一流水色(青色)。一流黃色。一流肉色)。   調伏護摩。   五寶。金。銀。水精。琉璃。琥珀。   五香。安息。麝香。甲香。丁子。蘇合。 五藥。鬼臼。鬼箭。射干。巴豆。赤芥子。 五穀。稻。大麥。小麥。胡麻。菉豆。   相應物。   引生鹽。頭酢。油黃。鐵末。   能米(二十七石二斗同)。   四石(阿闍梨日別五斗)十九石二斗(伴僧八口日別二斗)。 一石四斗九升(承仕六人日別三升)一石九斗二升(驅仕十二人日別二升)。   六斗四升(見丁四人日別二升)。   右注進如件。   月。日。   問。相應物中頭酢者何物。答。下所舉支度但酢。又勸修寺支度之酢六升也。   注進。愛染王御修法支度事。   合。   大壇所。   一。蘇。密。名香。   五寶。金。銀。真珠。琥珀。螺貝。 五香。鬱金。龍腦。薰陸。甲香。麝香。 五藥。牛黃。赤箭。人參。石昌[J/補]。天門冬。 五穀。稻穀。大麥。小麥。大豆。小豆 一。天蓋(空色畫赤色八葉蓮花)幡八流(八色各一流。白紅黑煙赤綠黃肉。長各八尺)。   敷曼荼羅一鋪(白絹八尋合佛師可令圖也)。   一。多寶塔一基(高一尺六寸。內安八葉蓮花合細工可令造也)。   一。壇一面。脅機二前。   燈臺四本。禮盤一腳(在半疊)。   壇敷布一端。大幕一帖。   壇供米八斛。御明油一斗二升(私房油料)。   一。護摩所(在二邊)。 壇二面(在爐桶二口)燈臺八本。禮盤二腳(在半疊二枚)。 壇敷布二端。壇供米拾陸斛。御明油(一斗四升)。   一。別香。 沈。白檀。丁子。芸提草。青目香。安息。蘇合。   ○。本書中食慥不見。仍不能書也。   別藥。 遠志。檳榔子。伏苓。甘草。桂心。花石木。巴豆。昌[J/補]。鬼箭。水精指。   相應物。 白芥子。紅花十枚。鐵末。引生鹽。酢天木香一束。蘇摩那花木一束。說相木一束。恆沙仙木一束。   一。阿闍梨。伴僧十二口承仕三人。驅仕六人。見丁三人。   淨衣(赤色)。   長櫃三腳。人供並自餘雜具等如常。   月日。行事。如真。   問。別香中芸提草。別藥中花石木水精脂。相應物中天木香等何等物。答。芸提草者。香藥抄中藥香歟。彼和名草香也。花石木者。報恩院御勤時。從公家狀雲。香藥事以支度被尋醫家之處。水精脂花石木。都不存知之由申之。又牛黃被借渡候歟。阿闍梨被隨身哉。又鬼臼鬼箭等難得也。其物又何哉。返事雲。支度兼日被進尤可有御尋候歟。但水精脂蓮根也。花石木柘榴也。又牛黃牛王各別物也。牛王時被借用事候歟。牛黃尤可被召醫家也。鬼臼ЗЗф草也。鬼箭⑥Явчロь也。此等非大事物之由(云云)如此之旨重御使牛黃事。只今醫家御尋之處。牛黃牛心黃物候可沙汰進(云云)天木香五葉松也。蘇摩那花木者仁冬也。說桐木者桐木也。恆沙仙木者чсヨШワ也。   如法愛染王御修法所。   奉修。   大壇供〃〃〃〃度。   敬愛護摩供〃〃度。   調伏護摩供〃〃度。   諸神供〃〃〃〃度。   奉念。   佛眼真言〃〃〃〃遍。   大日真言〃〃〃〃遍。   降三世真言〃〃〃〃遍。   本尊真言〃〃〃〃遍。   平等王真言〃〃〃〃遍。   金剛吉祥成就明〃遍。   妙吉祥破諸宿曜明〃〃遍。   成就一切明〃〃〃〃遍。   一字金輪真言〃〃遍。   右。   年。月。日。阿闍梨〃〃。   問。請書請文如何。答。報恩御勤仕之時。自來十三日為。女院御產御祈。引率十口伴侶。可令勤修如法愛染王法給者。院宣如此悉之。謹狀。   二月三日左京太夫家經。   謹上。民部鄉僧正御房。   追申。支度可令進給。於今出川殿可被修候。   自來十三日。女院御產御祈。可勤修女法愛染王法之旨謹承候畢。早率十口伴侶可參仕之由可有洩御披露候。憲深誠恐謹言。   二月。三日。前權僧正憲|   (追啟)支度進上之。此內金銅塔並天蓋八色幡等。若流通物候者可被借渡候。又五色糸香藥等。來八九日之程早可沙汰預候。為調備候也。此法以香藥為詮候。近來典藥寮等之所進。多分不如法候歟。能能可有申御沙汰候歟。又彼寶珠當日早任例可被送渡阿闍梨壇所候也。伴僧當流之習大旨十二口候也。然而隨被仰下十口之由載支度候乎。   問。伴僧請定如何。答。   請定。   如法愛染王御修法伴僧事。   座主法印(兩壇護摩)經俊僧都。   俊譽法眼(敬愛神供)光賢律師(調伏神供)。   祐嚴阿闍梨。全成阿闍梨。   憲位〃〃〃重祐〃〃。   俊圓〃〃〃勝舞〃〃〃。   右依。院宣。自來十三日。於今出川殿御所可被始行。仍請定如件。   正元二年二月。日行事〃〃〃。   問。伴僧交名注進方如何。答。   如法愛染王法伴僧交名。   定濟法印。經舞僧都。俊譽法眼。   光賢律師。祐嚴阿闍梨。全成〃〃〃。 憲位〃〃〃重祐〃〃〃位圓〃〃〃弘義〃〃〃。   折紙注之。初行一文字引下書之。僧名一界書之畢。   自五壇中壇(淨土寺)宿所經舞僧都之許。如法愛染王伴僧交名。何樣被注進哉。其案文大切之由被尋之間。未承及。仍注文不知之由返答申了。其後卿相雲客等中以外沙汰出來(云云)或端注進。或進上(云云)或一一俗性書之。或面面似名書之(云云)皆以嘲哢解顏(云云)中壇注重。而與此注文首尾一同。但中壇交名事(云云)事一字相違。此兩注文神妙之由有其沙汰(云云)此事何可及評判哉。然後年為存知記之。   二十九日(晦日)申刻御產平安。仍以承仕御結願事尋申。奉返事可有御結願也。又可被御馬也。可存其旨(云云)仍結願了(結願是初依也。御佛供不可居也。而壇行事不知之令居畢)其後御幸道場卷御簾而御半出御感之仰濟也(云云)此事頗異諸壇(矣)雖為一身之面目。決為萬代之美談者歟。   如法年記事。   勸修寺覺禪抄雲。如法愛染王法。承曆四年霜月比。範|僧正為當院御祈。於大條內堻Q修之大壇並兩壇護摩。每日九日多日之間。一身行之。珠寵起於斯(云云)義範尋問之。次義範僧都勤行之(日時可尋。勝|先師義|慥被修之)次醍醐僧都(勝|)於主上御前被修如法愛染王法(云云。日時可尋。已上法務寬|記也)。   源運僧都一院御祈修(云云)助修八人。 先跡悉地成就法事。故白河院二十五御年被仰故範僧正雲。今年重厄第一年也。若過今年暫世間有。慥可延命之法如何。範俊申雲。可令行悉地成就法給者。院仰雲。悉地成就法者何法哉。僧正奏雲。愛染王法也。院仰雲。極吉事(云云)其後僧正行如法愛染王法(云云)永林雲。故小野住僧源算之語永林(云云)法務有御抄。私雲。金寶抄此記被勤修義範(云云)頗僻見歟(已上覺禪抄)。   妙抄第一雲。白川院御年二十五。皆被仰義範僧都雲。今年極重厄年也。若過今年者今且可有世。可延於壽命法如何。僧都奏雲。可令悉地成就法。御宣旨雲。何悉地成就法。僧都奏雲。愛染王法也。宣旨雲。極貴事(已上妙抄)。   王代記雲。大治四年七月七日。白川院崩御(御年七十七云云)。   私雲。如王代記者。法皇二十五御年。當承曆二年歟。   鳥羽僧正支度雲。承曆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云云)是當法皇二十七御年歟。然而初度遍知院修給。第二度鳥羽僧正修給歟。   安永九子年十月十九日。   野州大庵寺毫譽白雄謹寫。 祕鈔問答第十三 馱都祕決   問。舍利何名馱都乎。答。舍利馱俱梵號。新古不同也。舊譯雲舍利者訛也。亦云室利羅也。故俱捨頌疏第八雲。梵雲馱都。此雲身。即佛身界也。亦云室利羅。此雲體。佛身體。舊雲舍利訛也。大疏第七雲。梵雲達磨馱都名法界。界是體義。佛之舍利亦名如來馱都。言是如來身份也(文)。   問。師資相傳口決也(文)指何事乎。答。私案。於今此法者。本經本軌師資相承。以御遺告意。作修行軌則歟。故仁和寺等無此法矣。   問。佛舍利念誦私記。沙門遍照金剛造(文)此則儀軌。何雲無本軌乎。答。彼私記又次第非儀軌師資相承根本也。或彼記正不難決(文)。   問。今法種子三形何等乎。答。委見道場觀。種子.三形如意珠也。薄草子別本雲。種子.三形舍利。寶鈔同之。祕本如今次第出之。理性院正統用今次第。寶心流不出別種三。於蓮花其上。釋迦舍利過去諸佛舍利聚集觀之也.   問。何故以.寶珠為種三乎。答。或雲五智明中.字在中間。東西理智合南北定惠。合。不二字故為種子(云云)私雲。此義非理。諸尊種子。皆取真言初終字為種子。五智明非今尊明。何取彼言中乎。況復不二位。彼言可.字。大日種子故。又定惠理智配當依憑何乎。故知。今釋迦入寶生三摩地故。寶生真言終字為種子也。以初後字為種子。是報恩院理性院口決也(理性院青表紙記)。   問。何故以此字今為舍利種子乎。答。御口雲。今字四字合成字。.如如義。即法身德。.行點即寂靜義。正體寂靜智行般若德也。.是遠離義矣。遠離解脫德也。此三德祕藏理本生死煩惱具足故。有.字塵垢字。是則生身有漏肉身。即三德祕藏理故。以此字為種子也。此宗肝心以生佛不二為本意故。大師釋雲。不轉肉身。得無漏法。證於佛位無有生死(文)是則相承口決也(云云)私案。釋迦如來入寶生三摩地。身變成.字意。.字有不可得故。斷三有證二空菩提故。有.字如如義。一段化義盡入滅故有.字。入涅槃後等智火燒肉身故有.字。留舍利利末代眾生。寂靜涅槃上利他行故。有寂靜不可得行點也。   問。勸請發願何等乎。答。如下出也。   問。道場觀依憑何等乎。答。御作次第雲。次道場觀(如來拳印)此室內變成靈山淨土。鷲峰山頂上有.。變成八葉大蓮花王座。座上有.字。變成五峰八柱寶樓閣。閣中有.字。變成大蓮花座。座上有.字成淨滿月輪。月輪中有.....五字。變成五輪法界塔婆。方圓三角半月團形也。地水火風空五大所造也。此則諸佛法身舍利。變成本師釋迦牟尼如來。相好分明住說法相。即入寶生如來三摩地。變身成.字。字變如三辨寶珠。其色赤色如紅蓮花。自寶珠中流出無數寶珠。往來十方世界。雨無數珠寶。施一切眾生。此則檀度行也。而彼一一寶珠還來成一體。如本成本師釋迦牟尼佛。普賢文殊等諸大菩薩。舍利弗目連等諸大聲聞。圍繞前後。如是觀畢以印加持五處。真言曰唵步欠。   問。今次第蓮月中觀.字。摩缽彼次第蓮月上觀五字五輪相違如何。答。薄草子中祕本。八葉白蓮花下有花藏世界也。又護摩次第雲。花藏世界下有口傳二字也。口傳雲。壇上有.字成八葉白蓮花(花藏世界也)其上有.....五字。變成五輪塔婆。莊一一嚴皆以梵字摩尼所成也(已下同)私雲。此意以五智所成塔。為所住摩尼殿。御作次第。為能住三摩耶形歟。然實無違依正本不二故雲法界。是塔婆即法身舍利即此意也。故密嚴院釋雲。所住者五輪塔婆。依正報輪圓法界(文)又御作次第雲。法身舍利變成釋迦如來者。法身生身不二舍利。故密嚴釋雲。論能住者。生身法身瑜伽佛體也(文)。   問。以大悲方便。入福德莊嚴寶生如來三摩地(文)依憑安在乎。答。薄祕本雲。以大悲方便。入寶生三摩地依憑。御作次第分明也。又大疏第十雲。次釋迦如來入於寶處三昧。寶從彼出名為寶處。猶如大海出種種寶。若至彼淵則隨意所須無所不足也(文)私雲。四方四佛中雲寶處。寧非福德聚門乎。又密嚴院釋雲。攝威儀歸平等。分一體成多身。舍利實義祕經在斯(云云)私雲。威儀者。釋迦羯磨部尊故。平等者。寶生佛是平等性智故。若改羯磨身而成舍利三昧形(平等三昧耶一義)故雲歸平等者。何必雲實義祕趣乎。分一體成多身者。釋迦一身入寶生三摩地。變身成.字。字變成無量寶珠舍利。故云爾也。密嚴聖人。以鳥羽院宣。謁醍醐定海大僧正御房。授灌頂祕決宗大事給故。式文有此祕事故雲祕趣在斯也。   問。即變身成.字(文)意如何。答。如文。   問。身者釋迦身也。.色塵字也。情非情異。身成字者。有情成非情乎。答。今宗六大普遍故。字印皆如來身。何偏雲非情耶。情非情是增相減相不同故。況復末法中一字心咒經雲。分佈舍利已。當隱諸相好五身為此咒。佛有二種身。真身及化身。若能供養者。福德無有異(文)既佛身變成.字。如來誠說。此經說.字佛真身歟。等生身雲福德無有異之故。   問。.字變成珠。珠即馱都(云云)一字心咒經以.為種子。祕藏記以.字為種子。今何雲.字哉。答。舍利種淺深。.字為種子淺略義歟。故薄草子略本雲。.字變成如來舍利(云云)今.字又雖深祕說。今入福德聚門三摩地。為貧苦人與福故。殊以.字為種子歟。先師西南院御口雲。當流又以.字為種子。甚深之祕義也(云云)私雲。報恩院第三重祕抄第十四如寶愛染道場觀雲。此法界宮中有.字成滿月輪。輪上有.字成寶蓮花。其上有.字成七寶塔婆。其中有.字成如來舍利。舍利變成如意寶珠。放無數色光。遙照泥梨底。受苦眾生。遇此光明拔苦與樂。是大日如來本誓身也(文)。私雲。.字塔中安.字。舍利兩部不二義甚深。更問。祕藏記雲。我心觀月輪。輪上觀阿字。變阿字成如意寶珠。寶珠遍滿法界。口誦阿字。隨疲即覆印用率都婆印(文)此釋實甚深也。委細如先如寶愛染記之。今文御作次第雲變身成.字(文)依此說歟。   問。從本以來如意珠者(乃至)利益哉者。依憑何乎。答。御遺告雲。如意寶珠。是從無始以來。非有龍肝鳳惱等。自然道理如來分身者也偏鳳肝龍惱(云云)大虛言也。所以者何。自然道理如來分身。惟真實如意寶珠也。自然道理如來分身者。是任祖師大阿闍梨口決成性玉也。密之上密。深上深者。輒不注儀軌。是大日如來所說也(文)。私雲。薄祕本。雖如芥子已下二十七字無之。覺洞院舍利式雲。雖如芥子。猶是遮那周遍之一分。雖似玉碎。無異萬德圓滿之全體。戒定惠解之所熏習。慈悲願行之所依止(云云)又雲。案道理意。在大海底龍宮寶藏無數玉。而然如意寶珠為皇帝方伺其實體。自然道理釋迦分身也。何以知之。此玉從寶藏通海龍王肝頸下。藏與頸不斷常住。或時出善風發雲於四州。令生長萬物。一切眾生水府陸地。萬物誰不蒙利益哉(文)。   問。龍肝鳳惱名如意。可雲虛誕乎。答。誠誕也。   問。法花義疏第一雲。迦樓羅者此雲金翅鳥王。海龍王經雲。翻為鳳皇。如意者此鳥頸下有如意珠也(文)智論第五十九雲。有人言。此寶珠從龍王腦中出。人得此珠毒不能害。入火不能燒(文)此等皆佛菩薩所說。何雲虛誕乎。答。彼等經論說如來分身寶珠。或通鳳皇頸下。或至龍王腦中故云爾。而龍肝鳳腦即雲如意珠虛誕也(為言)。   問。觀佛三昧經說金翅鳥心。釋論所引經遮多利鬼變為如意珠(云云)如何。答。彼一時一會說歟。或又如意珠有多種歟。自然道理。分身寶珠無數寶玉中為皇帝也。智論雲。有人言。諸過去久遠。佛舍利法既滅盡。舍利變此珠以利益眾生(文)智論中出多種故寶珠有多種歟。又義經論隨機說。依別意趣說龍肝鳳腦為珠歟。此等非正義故雲虛誕也。故釋論疏第一雲。有教所說。金翅鳥心後成此珠。有教所說。遮多利鬼變為此珠。有教說。佛舍利法欲滅時。變為寶珠。有教說。龍王福力感得。出寶奇妙神珠。智度論說龍王頭上有此珠故。報恩經說龍王耳內案此珠故。有說龍王藏深密處。有說龍王安自腦中(文)雜寶藏經第七雲。此如意珠。是摩竭大魚腦中出(文)私雲。此等文皆隨機說。理實自然道理。釋迦分身真實如意寶珠也(云云)。   問。壇上釋迦分身寶珠足雨寶。何強通海底寶珠乎。答。御遺告雲。彼海王常此通能作性御許親近分德所以可觀。大阿闍梨曰。歸命頂禮在大海龍王藏並肝頸如意寶珠權現大士等。三返誦之。觀念可念誦本尊真言。御口決雲。本尊真言者。寶生如來真言也。千反誦之耳(有作法文曰)東要說雲。大師所持寶珠。依分其德。龍王所持寶珠。專施其用。今以大師之真言加持能降甘雨。成就穀稼故。非此寶珠之德。彼龍珠何施力用。又非彼大龍有勢之威。此寶誰致守護。以之思之。大師珠龍王福力誓約相應得悉地。   問。是故今寶珠(乃至)並精進峰寶珠集會一體無二也(文)精進峰者何峰乎。答。御遺告雲。大唐大阿闍梨耶所被付屬能作性如意珠頂戴渡大日本國。勞籠名山勝地既畢。彼勝地者。所謂精進峰。土心水師修行之岫東嶺而巳(文)精進峰者。大和國室宇山也(文)理性院青表紙雲。釋迦是精進門佛也。今彼佛舍利納彼岫故雲精進峰也。土心水師者。仁和寺澤見雲。堅惠法師也。土心堅惠下作也。水法三水也(云云)。   問。又如來入此寶生之三摩地(乃至)莫不歸此所(文)意如何。答。此五大虛空藏法歟。五智如來入寶部三摩地雲五大虛空藏歟。五大虛空藏種子。即五佛種子故。又如來者釋迦如來也。釋迦入寶生三摩地。餘四佛又入故云爾也。或又如來者大日如來歟。謂大日如來入寶部三摩地。成法界虛空藏。餘四佛又入成金剛寶光蓮花葉用四種虛空藏歟。故瑜祇經出真言雲。.....。高尾五部肝心記雲。.....。可悉之。又彼記出五大虛空藏印明畢雲。已上五佛(云云)又安然瑜祇經疏中雲。五方五智五佛入證五部虛空藏身。例如五祕密法。五方五佛入大樂五尊三摩地。(略抄)。   問。即放金色大光明(乃至)無上菩提心(文)依憑何乎。答。悲花經雲。眾生福盡。三災將現經卷沒地。利益都絕。當於此時。舍利出金剛際昇大虛雨種種花。又其花中雨諸珍寶名衣萬味飲食。一切所須皆隨心令與。眾生見彼色觸其身。皆出三乘得不退轉。又其花中發聲說法。眾生聞已發菩提(文)私雲。今次第依此文也。   問。又此遙照泥梨之底(乃至)皆得解脫(文)依何文乎。答。蓮花西經雲。舍利光明遙照泥梨。罪業眾生併拔苦與樂不可勝計(文)私雲。今段依此經歟。智度論五十五雲。是寶常能出一切寶物衣服飲食。隨意所欲盡能與之。亦能除諸苦惱疾苦樂(文)私雲。此釋通二段意也。   問。又我心月輪中(乃至)虛空藏菩薩(云云)依何乎。答。此不依依憑入我我入之義成之也。   問。召請印言何等乎。答。薄草子祕本雲。召請大鉤召(云云)理性院雲。大鉤召(但真言末如句)..........(云云)御作次第召請大鉤召印言具載之。真言..上雲.....加句。祕祕(云云)私雲。無召請句矣。   問。餘法壇上繪本像。並觀成本尊非實佛故。召請本尊曼荼聖眾令冥合。其理可然。今法生身舍利。何必用召請乎。答。先師御口雲。今法召請法身般若解脫三法祕藏理。令冥會壇上舍利也。三德即三辨寶珠三身三部三寶也。印言表此義。可思之(云云)私雲。此意今生身舍利故。召法身般若等法報等令冥會之義。即三身相即佛舍利義歟。佛舍利本具三德理。然今用召請。是不召之召義也。又愚案雲。召請で一山並東寺天上人中海底佛舍利。令冥會壇上舍利之義也。或召法身舍利之義歟。壇上本尊等三身份別義。如金界抄記之。   問。結界何等印言乎。答。薄祕本雲。結界(口雲降三世云云)御作次第雲。結界(不動尊)定手申火風屈地水。以空押地水甲。惠手亦如是。然則惠劍入定鞘。即置左股上誦真言七。即拔惠劍定鞘當胸左。以惠劍左轉三反。即成辟除。右旋三反。是名結界。即印四方四角上下。真言曰(慈救咒具出之)。   問。若依通結界應不動如御作。若依別結界應軍荼利。寶部明王故。何今用金剛部降三世乎。答。媔部C高尾口決雲。寶部可用降三世(見)(云云)今依此義也。地藏院法印(親快)雲。   問。振鈴五三二反誦咒有何由乎。答。御作次第雲。以右鈴於心上五度振之。驚覺五部諸尊。次當額三度振之。覺悟三界眾生之無明長臥也。當耳二度振之。驚二乘心。令入大乘義也。總十度也。十波羅密義也。二度觸耳。眾生身界中惑障煩惱四重五無間一時消滅。還得菩薩律儀(文)御作仁王經次第雲。左耳邊五度振之。是則自他法界五智通達驚覺之義。次心前三度振。此是自他三身三密三部顯了自在之義。次額前三度振。此亦自他同共諸佛果上三點三德三智究竟圓滿甘露灌頂受得之義。已上三處振鈴普皆三世常恆自他受用適悅歡喜之義(文)私雲。兩釋相違。各顯一義歟。義門多端故。又小野僧正持本四種念誦法雲。左耳邊五度振。五智義。即因位也。亦過去之義修因得果故。心前三度振。三佛之義。即果位也。是現在之義也。額前二度振。二點二智之義。即未來一證已後。盡未來際化眾生令得此因果故也。俱仁王經次第額三度。違諸流等說可尋之。又有別義如金界抄記之。   問。讚何等乎。答。四智讚。次南方讚。   問。禮佛句何等乎。答。如梵號下出之。薄祕本雲。南無平等性智福德莊嚴寶生如來(二反)(云云)為祈增益漢號猶勝歟。福德莊嚴句相應故。御作次第。禮佛三十七尊中。北方雲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四攝。次無舉本尊名也。   問。我我入何等乎。答。祕決雲(別在或道場觀等有入我我入觀)御作次第雲。次入我我入觀(法界定印)我心上有八葉蓮花。蓮花上有.字。變成淨月輪。月輪中有.字。變成三辯如意寶珠。自此珠中流出無量佛舍利。一一舍利往來十方世界教化眾生現身說法。又變成如意寶珠。雨無量珍寶百昧飲食。一一舍利集成一體。還入心上寶珠中。即成如意寶珠。寶珠變成大覺牟尼世尊之身。本尊入我身中加持我。我入本尊御身中歸依本尊。本尊與我無二平等也(文)。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先釋迦印言。此印言出大日經胎藏儀軌矣。   問。何故用此印言乎。答。釋迦佛舍利本身故。就中釋迦入寶處三昧。珍寶從彼三昧出。如大海出種種寶。若至彼淵所須隨意也。真言又此意也。故疏釋真言雲。然此真言。初薩字為體。娑者是堅義。若令同於阿字。此堅本來不生。即是諸法中而得自在。等於虛空。能為一切寶淵也(略抄)。   又薩縛託隸奢(一切煩惱也)泥蘇馱娜(摧伏也。通上句號摧伏一切煩惱也)薩縛達磨(一切法也)縛勢多補囉計多(得自在也。通上句雲。於諸法中而得自在也。以除諸障故得自在也)伽〃那(虛空也)娑麼〃〃(娑麼無等義。即是等同虛空也。是行等應於一切自在Юэ)(略抄)私雲。真言義可知矣。   御作次第雲。次釋迦缽下以左手取袈裟二角。結法界定印凹。大悲胎藏八字真言曰唵阿(入)毘羅吽欠吽枳裡(入)惡(入)。   私雲。今次第取袈裟角事必不用之(云云)御次第相違言又異。可尋決之。   次寶生印言三昧耶印羯磨言。   問。有何故用三昧印羯磨言乎。答。御口雲。諸尊印言二會印言。合用為祕事也(云云)今案。羯磨印闕寶義。三摩印二中作寶形。寶珠形故。略出經雲。由寶金剛界故得一切寶生。雖有.種子。闕寶生義故。羯磨言..寶。...生。.種子也。印言同具寶珠德故。今用彼印言也。朗證雲本尊三昧耶印。外縛月輪形。福智圓滿形。二中作寶形。心月輪中生福智二種寶形(云云)御作次第雲。次本尊加持外縛。二中指如蓮葉。二頭指如寶形。二大指並置。二小指交合上右。自印中流出無量無數如意寶珠。其色赤色。如紅蓮花。自寶珠中各放千光明。中光明一切有情。應光顯現佛性理。亦自一一光明中。雨無量珍寶名衣萬味飲食。施與一切眾生。所得有情界拔苦與樂不可勝計。真言曰。 唵佛陀捨囉縛曰囉囉多曩摩尼縛曰羅怛落娑縛賀.   私雲。此印似第三寶光虛空藏印少異。上中蓮葉等也。言似今寶菩薩寶光二言置舉歟。本經軌可尋之。   次寶菩提印言。   印出金剛頂經並儀軌。略出經雲。由寶界故得佛灌頂位。言注雲舍利真言也。口傳習之(云云)遍知院口傳雲。故御房仰雲。第二真言無本說。先德所作歟。報恩院御口雲。此明未知本經軌說矣。大師御筆金剛寶如來真言令書此明也(云云)私雲。羯磨會寶菩薩真言。加佛舍利名也。真言加句常事歟。謂.....佛舍利也。.....寶菩薩明也。今以寶菩薩印言用舍利印言之時。加佛舍利言也。但御口決聊不審。極祕抄雲。大師御筆抄雲。金剛寶如來真言。..........(云云)御作次第二印言雲。次心印二手外縛。二頭指如寶形。二大母指並置。右中指上二地二水端相合如針。自印中流出青色三辨之寶珠。自珠中放白色光明。遍照上方無量世界及十方恆沙世界。每光明無量化佛住說法之相。而往十方世界教化眾生。令證無畏。真言曰。唵縛曰羅囉怛曩摩尼縛曰羅怛落(云云)私雲。此印大虛空藏印也。明今次第寶光虛空藏言終。加摩尼縛曰羅句也。   次寶光虛空藏印言。   印五大虛空藏中。南方寶光虛空藏印也。出瑜祇經矣。高尾五部肝心記雲。圓印二頭二大。如三辨寶置頂左。唵縛曰羅囉怛曩怛落莎呵(云云)(同印者。兩手外縛中指如寶形法界虛空藏印也)言非寶光虛空藏明。此明說處何處乎。先德寶光如意二種合舉歟。何唯於寶菩提明生疑乎。御作次第第三印言雲。次心中心印二手外縛。以二中指如寶形。自印中流出金剛輪。自彼十二輪每輪放五色光明。每光明有白色一辨如意寶珠。自寶珠中流出五億俱胝光明。每光明有五億俱胝如意寶珠。一一寶珠變成虛空藏菩薩身。一一菩薩自眉間放白色光明。遍照十方恆沙世界。每光明流出白色寶珠。自寶珠之中流出無數十恆沙佛舍利。變成如意寶珠。雨無量珠寶施眾生。一一本末寶珠還為一體入印中。真言曰。唵縛曰羅囉怛曩唵(云云)。   私雲。此印言者。印者三昧耶會寶生尊印。言者羯磨會寶菩薩明也。二會混合。佛菩薩合成。是即法祕印祕明歟。雲心中心印言可思之。極祕鈔雲。金剛寶菩薩(顯名虛空藏)又名寶生如來(妙淨土身是也)真言曰......(云云)。   此說合今印言歟。今次第第三印大頭中三指。名作寶形習三辨寶珠。即觀三德祕藏理相承祕決也。密嚴院或雲三金舍利此意歟。三金是三密。金剛即三部也。三部三密三德祕藏理故。故祕藏記雲。又是以三密配三部。語為蓮花部。意為金剛部。身為佛部。又配三點。語為法身。意為般若。身為解脫(文)先德雲金舍利義乎。當流相承口決冥符。   何故雲三辨寶珠。其珠三類乎。答。於辨字有三字。一辯說之辨字中有言也。二[辮-糸+□H□鋨楚熟活熨r□艨B□鋨塊郤礡熨r□□飽熟£□四□九d韣□艨楚暫煄慼潠禳憧|□□絔r□芧□□艣□四□韣§[□‥□韱□□□□□□矷撮驉敷搳慼暫絜楚璋巀打騿撥Nサ懥□韱□□耩□□□矬矢@擁□□絔r¥鴃腹慼撳恣慼慼慼慼矷潑l□□芨□□芥臐暫晬D□湥□□耩□¥嶢芥氋獢慰D□□□□擁□⊥□艦⑸r¥鴃慼慼慼慼慼熟楚慼慰D惱欨鄔□韱□□□□□□□□獦□|內□胥嵧啦□□c□□□□□□□□□艨楚慼慰D惱欨鄔□韱□□□□薦□□□艦杅臐慼е羸⑦D□□□□□胥□□艦芊撥F晴珧□兣|□□□偤K□□□   問。三辨珠表三德者。四果五果其數增乎。答。設雖四五果。見一方時三果故非相違歟。但三辨義順四顆義。火炎在三方。其炎端(сЬлюヵЬ)三故。若五顆三顆義違三辨歟。或又每珠頂有一辮光炎歟。若爾三果宜歟。   次大精進如意寶珠印言。   此印明出寶藏陀羅尼經。並文殊師利寶藏三昧經矣。薄草子祕本不用此印明。今題下注雲。非本尊印明(云云)然寶珠法相應印言故加用之歟(媔部^八字文殊法出此印雲。合掌二頭指作寶形(云云)今外縛二頭作寶形(云云)妙抄寶珠法用印明許。次兩手相叉二頭指柱。屈其大母指入於掌內相叉。諸說少異。薄祕本奧挑出如意寶印言。印文如妙抄也。   問。正念誦何言乎。答。今次第出寶菩薩言。薄祕本出寶光虛空藏明矣。御作次第不言何言也。   問。字輪觀何等乎。答。薄本雲。五大(云云)。   御作次第雲。次字輪觀(彌陀定印)我心月輪上有八葉蓮花。蓮花上有.字。字變成滿月輪。光明照曜。如白珠玉。上有.字。是則三身之義。頂上義。珍寶不可得義。歸命義。萬物出生義。無量百千萬億乃至恆河沙陀羅尼門。自此一字中出。此心月輪漸大。遍滿小千界中千界大千界乃至法界。利益一切眾生界。漸小如本一肘入心蓮臺中(文)。   問。散念誦何等乎。答。如次第出之。   問。多聞吉祥明加用何故乎。答。彼二天俱主福之天故歟。又彼二天俱持寶珠寶棒。又為三形故。   問。伴僧後加持用何明乎。答。佛眼(云云)又護摩次第振鈴。朱付雲。伴僧本尊咒(云云)。   問。餘法伴僧後加持本尊咒中用之。今何用佛眼咒乎。媔部C勝覺僧正行此法有委記。外儀如佛眼法(云云)仍約外儀用佛眼咒歟。又御遺告調能作性寶珠雲。大阿闍梨者。同口含名香。誦不動真言三百反。次誦佛眼真言一千反令為究(文)私雲。能作性珠加持言故。御加持等用之歟。又實賢僧正建久二年(辛亥)潤十二月十四日。依院御惱。於六條殿被修增益御修法(伴僧六仁)佛眼曼荼羅(三寶院經藏本三補)大幕上懸之。其前立佛壇。上敷生絹(橫覆之)其上本尊帳寄曼多羅方奉居(云云)又不奉懸本尊寶生佛。奉懸佛眼曼多羅。可思之。   問。妙抄雲。本尊可懸釋迦金輪。壇中心安舍利塔(文)相違如何。答。彼抄意。種.。三形舍利。本尊釋迦金輪故。今次第異也。又如寶愛染種子.。三形寶珠。尊形大日故。以大日可為本尊也。密嚴院或又法身舍利故。大日為本尊也。今種子.故。寶生為本尊。為祕本尊。懸佛眼曼多羅也(文)。   問。芥子供何處用乎。答。薄本雲。後供養理供事供。閼伽前芥子供有之(云云)御口決雲。芥子入物壇下置。到閼伽處開入物。以杓酌入別器。置後供壇方供之。加持印明如餘供物。以三古印誦.加持之。誦.供之。如飲食即置壇供之也。或口傳雲。芥子入小器前供養事供後後供養閼伽前結誦寶光虛空藏印明供之(云云)紅白芥子供之。或雲。難得時可用普通芥子也。   問。今法何故用芥子供乎。答。御遺告雲。大阿闍梨三時念誦。亦以五口僧內。每時芥子供(文)依憑此文歟。又寶鑰雲。寶珠之邊必有惡鬼圍繞(文)准此釋者。為辟除惡鬼等難歟。此芥子有摧破之力故。故准提多羅尼經雲。先加持白芥子一萬八反。然後取芥子誦真言一反。一擲打彼鬼魅者。滿二十一反其鬼魅馳走(文)。   問。若辟除義。如護摩芥子可投十方何供乎。答。新仁王經雲。如摩尼寶體具眾德。能鎮毒龍諸惡鬼神(文)准此文。以此供本尊者。鎮惡鬼神之力可有之歟。   問。護摩作法何乎。答。   部主段。部主釋迦。.寶缽。法界定印。歸命.....〃〃〃。召請印如上。右風召之。明如上。諸供物。歸命.。撥遣印明准召請本尊段。自加持寶生印明如先出。召請大鉤召印明。右風召之。諸供物。正念誦加持物同咒。撥遣彈指寶生明。   諸尊段。三十七尊。皆入寶部三摩地。皆以寶珠為三摩耶形。.....為種子。此五字成五佛。各持寶珠四波羅蜜等。又皆持寶觀之。真言雲。............。於此法者。有增益護摩次第可見之。自加持等。皆法界定印。   問。今此法四法中何等乎。答。就增益修之(云云)實賢雲。寶珠法增益法(云云)又通息災也。凡行此法之時。著息災淨衣行增益法也。供養法付增益進息災卷數也(云云)私雲。大治二年權僧正御勤仕記有之。建久二年覺洞院勤仕記有之。讀書共以息災歟。但建久圖增益爐也。一海記淨衣赤色也。敬愛歟。   問。修此法時壇上安佛舍利何粒乎。答。薄草子祕本雲。壇上安佛舍利五粒(若一粒)又極祕鈔雲。壇中心置佛舍利五粒。或一粒行之(云云)又今次第奧雲。壇中心安塔婆。佛舍利五粒盛金壺。或銀。隨力所辨。又三粒若一粒。可隨求得歟。以五粒為至要(云云)。   問。何故五粒為至要乎。答。御遺告納寶珠中三十七粒(云云)表三十七尊歟。三十七尊本體五佛故。用五粒也。追勘御遺告雲。佛舍利三十二粒(云云)私雲。三十二尊是五佛別德故能作性珠能攝三十二。總體故為五佛歟。大日四佛總別雖異。同佛體故。對三十二菩薩為能攝珠也。或又十六大菩薩惠門十六也。四波四攝內外八供定門十六也。定惠雖異。兩種十六。是四攝故。舉別顯總也。大日獨能攝體故。為能作能珠也。釋論三十二法中。不二為能攝三十二為所攝。今能作性珠能所攝。擬彼三十二粒為所納也。故大師釋雲。能攝大乘者。根本總體不二大乘。所攝大乘者。二重三十二大乘(文)可思之。密巖院中心體相用四法總位。別立為三十七尊。可悉之。若約能攝。大日法身義一粒也勝歟。又義三十三粒者。表釋迦三十二相歟。東寺八十粒顯八十種好歟。   問。天竺最初佛舍利幾種乎。答。惠影智論疏二十一雲。佛入涅槃時。入如金剛三昧。自碎其身。為八斛四斗舍利。佛身只長丈六。今骨肉等盡為舍利故得多許。若骨舍利色則紅白。肉舍利者則紅赤。八國王分各得一斛。只有八斛。但量舍利人。以自密塗舛割取得於四斗故雲八斛(文)。   問。舍利安塔婆有何故乎。答。密嚴院釋雲。所住是五輪塔婆。依報正報輪圓之法界能住。即三金舍利生身法身瑜伽佛體(文)私雲。五智五部三密三部瑜伽涉入之義歟。又如寶..次第雲。.字成七寶塔婆。其中有.字成如來舍利(云云)祕藏記雲。.字變成寶珠。口誦.字用率都婆印(云云)如寶本尊加持用五部塔印(內五古)此等意.字五輪。大日如來種子三形也。五部印率都婆印。俱大日印也。此等意法身舍利義也。密嚴院每月二十八日大日緣日。行舍利講。此等深意示此意也。又五輪塔中安舍利。表即身成佛義也。故彼式雲。昔若觀己體有法身舍利。自心即性佛馱都。今早證三密五智之本覺。訪六趣四生之舊親(文)我等身體是五輪也。五輪成身義可思之。自心即舍利也。故經雲。大菩提心如意寶(文)自身五輪安菩提心舍利。是則即身成佛之義也。是就法身舍利成即身成佛之旨也。又先師僧正御口決雲。生身舍利。淨飯王宮誕生身。不捨彼身。菩提樹下作佛。入涅槃後。留身骨。是舍利即具三德祕藏理。理佛體故。生身舍利。即身成佛之人證也拜之。我等凡身具縛身骨。與釋迦身骨無異可觀。實菩提心論出即身成佛證雲。如金剛頂瑜伽經說。一切義成就菩提。初座金剛坐。取證無上道。邃蒙諸佛菩薩授此心地。然能證果。凡今之人。若心決定如教修行。不起干座三摩地現前。應於是成就本尊之身(文)可思之。   問。舍利與寶珠同異如何。答。金寶抄並妙抄等。..法寶珠法各別舉種三真言等別出之。謂舍利法釋迦金輪印明歸命.也。馱都法大精進如意寶珠印言也。今次第意。舍利寶珠全一種法。道場觀其旨分明也。御遺告雲。東寺大經藏佛舍利即如意寶珠。彼能作性玉以本之故(略抄)遍知院僧正雲。舍利法寶珠法為一法。以之為祕事也。行儀等更無替。印言等無異。只任御遺告之旨可習也。是即宗之心符。法之肝心也。權僧正勤行之時。名佛眼法修之。其猶祕名號故也。行法偏寶珠法也。又寶珠有二樣。一者如御遺告。二者舍利即寶珠也。共大師御傳也(云云)真雅僧正毘沙門祕釋雲。毘沙門天。左手持塔內真陀摩尼寶。是則如意寶珠也。如意寶珠者。是三世諸佛舍利是米粒也。依此寶力故名福田王者。持佛舍利故也(文)又金剛智十六善神王形體雲吠室羅摩拏。善神左手持舍利塔(文)私雲。如此等釋者。金剛即寶珠雲事無異論者歟。前雲塔內如意寶。今釋雲舍利塔。可思之。   問。寶珠相承何乎。答。先師僧正(報恩院)雲。勸修寺習一顆。謂門葉相承玉是也。精進峰不埋也。彼峰但安置法習也。醍醐寺習二顆。一者惠果相傳玉。在彼峰。二者門葉相傳玉。此玉鳥羽勝光院寶藏。即大師御作也習也(云云)覺洞院御記雲。範俊僧正所進寶珠事。右件寶珠者。異高祖遺告作法。銀瓶內納數粒佛舍利。以五色線絡付之。重納銀莒。又以五色線絡結之。是則相承之口決也。凡者於彼所造之作法有二說。一者如遺告說。永無見其舍利。一者如當時之作法。是為自他欲令拜見之時奉出之。二說共以有甚深益。更不可論勝劣真偽。仍大師已兩說共被用之。先青龍阿闍梨相承之珠。如遺告之說。以彼珠者早籠名山之岫。人以不知所在。永期未來際。為鎮護國家之重寶。一切有情非情。誰不蒙利益(云云)次者東寺大經藏甲乙瓶舍利。代代長者守之。後七日御修法晦日御念誦等。聖朝安穩天下泰平御願。只以之為本尊。兼又緇素為結緣。時時奉出之。諸人皆拜見之。敢無隱密之儀。然者兩說。其證已分明也。然不知此子細之輩。纔伺遺告文偏執一隅。苟傳嫡嫡祕決。守師師相承。何反疑滯哉。委曲更難載竹帛。今依嚴旨難背。粗注進如件。   建久三年四月十日。僧正勝賢。   本記雲。勝賢僧正。依關白殿仰注進狀案文正文。有烏羽寶藏。   奉納寶珠唐櫃日記。   金銅筥一合納(方八寸計深四寸許蠻繪界打)。   一。銀筥一合(口三寸許。淺蓋角入四方筥也。以五色線絡捲之)有納物(祕而不書之)。   一。黑染小筥一合(口三寸許。深蓋角入丸筥也。以平組捲之。有錦袋赤也)玉一果(以赤小袈裟裹之)。   金小塔一基。籠紫檀小箇中。以祖卷其上。 金銀琉璃虎魄(已上各一果)真珠三粒(已上裹以紙捻結之)金一裹(最少分)丁子抹香一裹。五穀香藥粒一裹。   此外(繽榔子一果。水精一破。桂心一折。人參一切。鬱金一果。已上不堣])。   一。銀蒔蠻繪小筥一合(口三寸許有錦折云云深蓋角入丸筥也。以糸捲之)麝香臍一銀(烏羽折)麝香(抹香)人參。桂心(已上各堹。以紙捻結合之)。   一。檀紙一裹。金琉璃虎魄水精真珠(已上各一裹)物實一裹(其勢如槏領平其膚似牛玉不知何物)物骨一折(其毛赤不知何物)。 已上本納也(此外金銅筥裹檀紙納之)今加入勝賢僧正注文一遍加封畢。   件金銅筥。以赤袈裟裹之。納八角赤唐櫃也。本勝賢僧正付封無勘封。又無目銀。   去元曆之比。大夫尉源義顯謀反之時。醍醐座主權僧正勝賢。奉法皇詔賜件寶珠於本寺勤仕御祈。其後不及納。送以崩御。粗依得其告。建久三年四月八日已酉。遣藏人頭中宮亮勝原宗賴朝臣於彼僧正宿坊(清淨光院)奉請之奉安置於內堙C同十日於大炊御門富小路亭。勝賢共奉開之(僧正依為臘僧不仕參內也)即如本奉納(僧正相共納之)付愚封返奉內埵P十四日乙卯。於二間奉開之備叡覽。即於御前書此目祿加納唐櫃畢(敕付之外又愚封之云云)關白兼實。   建久六年八月一日。仁和寺宮(守覺)中宮御產御祈。被行如寶愛染王法之時。被取出之間。十三日御產。同十四日暫宿納蓮花院寶藏。穢限以後來二十日。如本可奉納勝光明院寶藏之由御藏人少將公定畢。   建久六年八月十四日。關白(在判)。   本記堮捅部C月輪殿被入勝光明院寶珠唐櫃日記案。   遍知院雲。寶珠三寶院流二顆習也。一者惠果付屬珠也。二者大師於吾朝能作性珠也。彼惠果付屬珠。室生籠之。能作性珠。長者付屬之珠也。而勸修寺一顆習也。惠果付屬珠。此門葉相承珠也。室一山不籠此珠。只法許安置也。仍一果習也(同口雲。凡此珠法身之珠也云云)報恩院御口決雲。寶珠相傳事。當時與勸修寺其習各別也。此事殊不可混亂矣。當寺二果習之一果。自大日相傳至惠果。自惠果大師御相傳。為鎮護國家令埋室一山給畢。一果大師御作能作性珠也。自大師相傳至範俊。範俊進白河院。令埋法勝寺圓堂壇給。後自圓堂壇堀出。被納鳥羽勝光明院寶藏。以彼珠代代被行寶珠法也。而故覺洞院僧正時。自後白河院賜件寶珠被行彼法。其後法皇崩御。仍不能返納。而故九條殿攝政之時。彼事有御尋。仍被進彼珠畢。其時有疑。然而被注進子細之間。件寶珠記錄雲。銀筥慥以備叡覽畢。此事宗大事也。勸修寺彼寶珠不被埋名山。惠果御相傳祕口傳等被埋之寶珠。自大日至範俊相傳寶珠唯一果也(云云)寬信法務記雲。大治二年法皇以權僧正(勝賢)被作法也。法皇御所持珠(故範俊僧正被獻之)並去年自築紫所獻珠等。裹赤色袈裟被置壇上。不令見他人。伴僧等在戶外(云云)又雲。範俊僧正副遺告書進故院。天承元年夏。予於院見之。上皇被仰僧正雲。聖武天皇。東大寺寶藏雖納珍寶。既無別物。況於餘帝玉哉。朕集得一天寶物已。此珠之令然也(云云)覺禪雲。勝光院寶珠。實範俊僧正所造也。長者相傳之寶珠。在法勝寺圓堂(云云)此事建久六年八月三日。於三條御壇所慥所承也(云云)仁濟雲。東寺長者大阿闍梨。代代祕密相承難得寶心肝不傳。其能作體範俊被進白河院(云云)是末代長者難安置之故歟(云云)又雲。佛隆寺東峰也。寺一丁許去三峰東西習。其中西嶽件寶所也(云云)。   御遺告雲。彼勝地者。所謂精進峰。土心水師之岫東嶺而已。努力努力勿令知後人彼處(云云)常喜院。惠果付屬珠埋で一山畢。大師作給。範俊時奉進白河院。所謂者。室生山龍池之南。石塔之北。其上草不生。   私雲。諸師記不同。寬信法務記不雲何珠。惠果相承珠歟。法皇所持(云云)故不埋名山歟。覺禪記勝光明院珠。範俊所進珠。長者相傳珠者。惠果付屬珠歟。習一果歟。又如仁濟記者。以能作性珠進白河院。長者不相傳歟。此記雲。有大師所造能作性珠。若爾何雲一果乎。如報恩院御口者。勝光明院法勝寺寶珠一種。大師所造能作性珠也。範俊相傳珠也。元範俊自造珠歟。又如覺洞院記者。長者相傳有二說中。東寺甲乙壺舍利。又能作性寶珠歟。諸師不同中。當流相承口決為定量。何者高尾五部肝心記奧雲。大氐青龍寺惠果阿闍梨付屬真多摩尼法。大師土心水師授之(云云)爰土心水師竹木目底有で一山峰。東寺一阿闍梨。行後七日御修法也。彼峰應觀想壇上(云云)此記分明。八祖相傳寶珠。埋で一山事無其論也。故當流極祕抄。五大虛空法全載此文也。故知。長者付屬寶珠。是大師所造能作性寶珠也。   問。覺信法務記。自築紫所獻珠者何珠乎。答。常喜院雲。或師說雲。白河院御時。從鎮西神崎御莊進鯢玉被問諸宗。醍醐權僧正(勝覺)被勘申雲。雜寶藏經雲。三竭魚腦有如意珠(云云)依之權僧正被修寶珠法(云云)件事賢覺法眼被勘申彼寶珠者。法勝寺愛染王堂佛壇下被埋之(云云)彼記築紫所獻珠者此珠歟。   問。寶珠相承如何。答。大師。真雅。源仁。聖寶。觀賢。一定。元杲。仁海。成尊。範俊。但付法相承相違者。仁濟雲。石山內供被隱居故般若僧正。以一定律師傳之。一定傳元杲也(云云)實賢雲。日本國寶珠造人。大師範勝賢僧正(已上三人)御作寶珠五指量。愛染王白川院御時。法勝寺圓堂壇中心埋(云云)。   覺洞院記自造寶珠不見之。 寫本雲。 永仁五年九月晦日根來寺中性院依師主御命令清書畢。 今此抄者祕宗之肝心當流之血脈也設雖為入室之弟子輒不可寫之何況他人哉努力努力不可他見者也。 三寶院末資佛子賴淳(春秋二十六)。 永仁五年夏比於根來寺記之畢令同法令清書畢自又加校點畢。   金剛佛子賴瑜(春秋七十二)。   內題。 祕抄問答第十三   元應二年十一月十四日於根來寺東室禪房書之畢深可祕之。   佛子寬昭(春秋五十一)。 永正十八年五月十五日於江州總持寺實雄等書之畢。 安永九庚子九月十二日於野州佐野大安寺毫譽白雄謹寫(春秋三十八)。 祕鈔問答第十三(抄卷第十五) 太元法   問。大壇行道作法。答。今次第誦四句偈行道也。   理性院雲。光阿闍梨執香爐(燒香)行道七反。其詞雲。 南無歸命頂禮阿吒薄俱大將太元明王四句偈。只今文(終句我今至心歸命禮)本次第無此行道頌。奧閼伽伽陀常頌。次誦此四句偈。   問。.字觀每度.字三反(云云)何。答。每度不審。自身頂上等各三反歟。理不可然。但如金剛界。觀畢總可誦三反歟。又下出.字觀故雲每度歟。   問。加持香水作法如何。答。今次第如常。理性院雲。阿闍梨灑淨之後。伴僧一人請取灌頂器散杖。後方步一匝。灑繞伴僧壇所內外。是則發願時一度許也(或三匝)。   私雲。發願時者何時。開白時歟。可尋之。   問。勸請發願何等。答。勸請次第如出之。但十六教令二句無之。堨I出之。私雲。十六八供等二句尤可用之。理性院不用。理性院雲。本尊界會阿吒縛尊印句同之。此法三時俱勸請句不用。發願故今不出之。理性院。次勸請(三時用之)。   問。次五相成身(文)如金剛界乎。答。少有異。野抄雲。成金剛心心月輪上有.字。變成千輻劍輪。真言曰。   唵底瑟吒縛日羅..。   廣金剛(觀如常)唵娑婆羅....。   斂金剛(觀如常)唵僧迦羅縛日羅..。   證金剛(觀如常)唵縛日羅..他摩俱含。   佛身圓滿。千輻劍輪變成本尊身。青黑忿怒。四面八臂持器杖。脫臂纏蛇者。七寶絞絡甲真言曰(結護咒)。   南無(一)多律(二)多勃律(三)婆羅勃律(四)拓頡迷拓頡迷(五)但薩散淡烏鹽毘..(諸佛加持等如常)。   私雲。此野抄覺洞院御草。五相觀門可守此旨。當流此法付金界大法行之。理性院次第就別行故。無用五相觀門等。小栗棲常曉本次第。通達心修菩提心如金界。成金剛心雲。汝觀心月上有五智金剛。上有率都婆。渡授心真言。唵底瑟奼(二合)縛日羅(二合)沒馱。次廣金剛心諸佛復告言。汝觀心月輪金剛率都婆。令普周法界故授此真言。唵娑頗(二合)羅縛日羅(二合)沒馱。次斂金剛心。唵僧者賀羅縛日羅(二合)沒馱。率都波斂而同等自身量。次證金剛身身成率都波。堅實無傾壞。虛空諸如來。皆入率都波。如鏡現萬像。真言曰(如金界言)次佛身圓滿(觀門真言如金剛界)次金剛心(但或本雲。諸佛加持觀念異樣也)。   私雲。此次第如常。金界觀蓮花。大日為本尊者此觀相應。   問。次道場觀(如來拳印云云)答。野抄雲。道場觀。先金剛合掌真言曰。唵娑縛婆林度唅吽(此印言雖在次第不可用)。   定印器界觀(如金剛界)如來拳印。   須彌山頂(先大日觀如常。次入當尊三摩地無作法口傳).字變成千輻劍輪。輪變大元明王。身青黑色。身長八尺。四面八臂。當前佛面青白色。左面青黑黃色序牙相叉三眼。眼赤如血。右面赤黑色。作神面嗔相。虎牙相叉三眼。左右安牙。髻髮頭上面黃白色作惡相。亦三眼。虎牙相叉。眼赤如血色。最上頭用赤龍纏髻。火焰連聳。頂上身懸蛇。左第一手執輪。第二執槊。第三合掌。當前作供養印。第四手執索。右第一手執跋折羅。第二手執棒。第三手合掌。第四手執刀。腕臂上纏蛇。著七寶絞絡甲。像頭皮作行纏。腳著履踏二藥叉。皆黑色。其神作抄惡相可畏雄狀。十方諸佛一切菩薩。十四部金剛三十三天神。二十八部星宿天四天王所領四方鬼神八龍王軍眾。百千天龍興雲致雨龍王日月天子軍眾。一切火天魔兵令伏閻羅五道大將軍阿修羅鬥戰眾羅剎婆主軍兵鬥戰者。五方大將藥軍眾阿利他遮文荼毘那耶鬼神王摩醯首羅天王等。無量無邊天眾地類前後圍繞。七處加持。口傳雲。先觀大日。次心月輪觀。當本尊種子大日變成彼尊之種子可觀之。大日入當本尊之三摩地雲念也。觀中跋折羅者三古杵也。行纏者гぶワ也。小栗棲本次第如金剛界。但觀大日種子三形尊形。別不觀太元也。   問。於真言院所修後七日法。隨甲乙本(醍醐甲金乙台仁和甲台乙金)金台異。今法又於神祇宦同七日勤之。偏就金剛界乎。答。野抄媔部C異說不可用之。唯就金剛界修之(常曉根本之次第。可行之)(云云)。   又口傳雲。金界年以.為種子。台藏年以.為種子也。兩部共劍輪為三摩耶形定惠合體故也(云云)私雲。此則師資相承口傳也。尤可仰信也。三摩耶定惠合體兩部不二義也。今次第就金界行儀。.字為本尊種子。又是表兩部不二之旨歟。理性院就諸尊別行次第修之。可守常曉律師根本次第矣。   問。本尊手臂持物等依何經。答。經中間出四面八臂持物次第。如道場觀出之也。小栗棲像小異。儀軌中雲。身長丈尺。青色四面也。當前佛面。左面虎牙相叉三眼。眼赤如血。左面作神面嗔相。亦虎牙相叉三眼。左右安牙。髭髮頭上一面作惡相亦三眼。虎牙相叉。眼赤如血色。最上頭用赤龍纏髺。火焰連聳頂上懸蛇八臂左上手執輪。次槊。次左右第二手。當前合掌作供養印。次下手索。右上手執跋折羅。次下手棒。次下手刀。即腕臂上皆纏蛇。著七寶絞絡甲。膞上皆龍也。今乘唅盲出二面。皆赤黃色。二眼含其上。左面皆青黃色。上面黃白色。右面白色。左面赤黑色。前面青白色。手皆青色。像頭皮作行纏。腳著履踏藥叉。金剛手阿吒婆俱經雲。上好絹高八尺作怒形四臂。左上手執火輪。右下手作大怒印。左下手託胯。右上手執跋折羅。身皆黑黃色。理性院次第雲。壇上有.字。變寶殿樓閣。其中有妙壇場。其上有寶石座。其上有.字。變成大刀。大刀變成阿吒薄俱大將。其身青黑色忿怒形。四面八臂執持種種器杖。亦作印契。以毒龍莊嚴身而起立。四王百部天龍夜叉羅剎婆等。前後圍繞。奉教敕鎮護國界利益有情(云云)。   問。開門次用何等印言。答。次送車輅。次請車輅(云云)。   問。當流金界不用此二ン印言。今付金界行儀何用彼乎。答。送車請車順世儀故。為請淺位明王天等殊用之歟。理性院依別行儀故。小金剛輪。次用送車請車印言也。   問。請十方諸佛印言如何。答。如次第。小栗棲本次第雲。左右無名指反叉置掌中。二中指直豎端相拄。二食指屈中指上[}/即]。捻背二大指並豎。捻中指節側。頭指來去七反。即一切佛來座(文)真言曰。   私雲。大旨同。但今次第。頭不著中指背。本次第捻背(云云)今次第朱付雲。內五古印事。似兩次第文歟。   問。請一切菩薩印言何。答。兩次第文異意同。本次第雲。二腕相拄。二大指並附。二小指又然也。餘指散曲豎如執蓮花。指上來下去。咒同。   問。請金剛眾印言如何。答。此二次第意同歟。本次第雲。兩腕側豎二大指正。各取二小指甲上。二無名指側豎頭相拄。二中指直豎。端向外。二頭指不相拄來去。私雲。本次第未必如三古歟。   問。請本尊大鉤召如何。答。本次第請金剛眾。次略請本尊印明。其所在○闕行祕密故歟。或頸次第雲。請本尊(口傳)咒曰(如次第召之)。   問。次下三十三二十八部印言。本次第不出之依憑何等。   問。東方天王印言何。答。本次第雲。側左手中指次下三指握拳。又屈頭指小曲。於中指[}/即]下文大指來去(文)言同。私雲。印言同。   問。南方天王印言如何。答。本次側右腕附左腕根上。二掌相背無名相鉤。是舒如索。二小指二大指小曲。頭指來去(文)言同。   問。西方天王印言何。答。本次雲。左手側腕。以右手腕著於左手腕節上。二手中指以下。屈三指於掌中作拳。屈二大指。各押上二頭指交如索申之。大指來去(文)言同。   問。北方天印言何。答。本次雲。左手側腕豎。亦屈頭指以下四指。置掌作拳。屈大指押頭指上。右手腕亦然也。側之作拳。大指直舒向上。右手拳左拳上重附右大指來去(文)言同。   私雲。已上四天王。如次持國增長廣目多聞歟。   問。四天所領兵印言何。答。本次雲。反叉頭指中指入掌。無名指直豎頭相合。上[}/即]平。二小指又相叉入掌腕合。大指來去(文)言同。   問。諸龍王印言何。答。本次雲。右肘端置左肘中。亦以右手。復四指少曲。以大指博頭指少屈。左手頭曲向右手。左手亦如之。狀如蛇口用之。二手各四指來去(文)言同之。   私雲。   問。天龍興雨印言何。答。本次雲。左手臂腕如前不改。但行左手小指無名指頭相叉入掌中。右押左二中指直側豎頭相拄。二食指中指背上[}/即]二大指少曲。各二食指入中[}/即]頭指來去(文)言同。   私雲。本次第印文不審。可勘勝本矣。   問。日天子等印言何。答。本次如朱付也。月天子印文雖異其意同。日月真言俱同也。今次第二明也。   問。火天兵印言何。答。本次雲。焰天兵也。印文雲。豎右手王指屈。大指捻無名指下文。其頭指少屈曲。與中指第一[}/即]頭指來去(文)言同。   問。閻羅兵印言何。答。本次雲。側左手腕握四指。仍稍出頭指。三分計大指來去(文)言同。   問。修羅戰軍印言何。答。本次雲。左手中指以下齊屈頭指。掌十分許去。大指頭又小曲。東方天印相應(文)言同。   私雲。此印左右大異。可尋決之。   問。五方夜叉軍印言何。答。本次雲。以左手四指向下。曲右手鉤其二大指直申忿二大指來去(文)。   私雲。鉤字在處異朱付。然猶不審。朱付右手仰也。四字本次第無之。   問。訶利陀印言何。答。本次雲。二中指無名指相拄。絞以小指相叉。以大指向上相叉。以頭指相叉。大指來去(即金剛合掌)。   私雲。二次第未必合掌。然雲合掌可尋之。   問。毘那夜迦印言何。答。本次雲。八指豎相叉。二無名指垂下掌背向。二大指直豎附頭指邊大指來去(先三母多掌二無名外叉下二大來去文)言同。   私雲。似合掌外縛相違矣。   問。摩醯首羅印言何。答。本次文同朱付也。但各字又字也。二大指又豎附近頭指來去(文)言同。   問。次迎請印言何。答。本次如朱付也言同(矣)。   問。四攝印言何。答。本次雲。次結四明印。印如降三世。鉤屈進度招索進力如環鎖開腕相鉤。鈴今腕以振。各誦本真言。真言曰。縛曰即(二合)矩捨弱縛日羅(二合)幡捨吽縛日羅(二合)薩普(二合)吒鍐縛日羅(二合)吠捨惡(云云)。   問。啟請使者何。答。本次雲。次啟請使者。執香呂其誦可請(在別文)野抄雲。請本尊印(用大鉤召印明)啟請使者。執香呂可誦其頌(云云)(頌如今次第出之)理性院次第。請車輅次有啟請文。理性院次第雲。次執香爐啟請。至心奉請諸佛菩薩金剛眾本尊界會阿吒薄俱明王二十八部眾四大天王。並諸所領兵眾諸大龍王日月星宿火天閻魔王。並諸冥眾修羅羅剎五方夜叉遮文荼毘那夜迦魔醯首羅天眾地類。皆來集會擁護。國界無諸災難。風雨順時五穀豐饒。護持國主。天長地久。玉體安穩。萬民快樂(云云)。   私雲。理性院請車輅。次用啟請頌。野抄請本尊。次用此頌。今次第請車輅。次諸佛菩薩金剛眾本尊諸天等。各以印言結請之各各印。終雲來去此意也。然後用迎請印言。是總召請之義也(文)真言末加噎醯呬句。良有以也。   問。印佛部印明蓮花部明印明頗似相違耶。答。所請廣通佛菩薩天等故。印佛部言觀音部。而顯通佛菩薩所請歟。   私雲。今次第請車輅時。來住道場上虛空。次結誦各各印言並迎請印言之時。來入道場內。總別召入義歟。次用四攝印言。與壇上本尊令冥會畢。何更唱啟請文矣。野抄意。以大鉤召印言奉請道場內。重誦啟請文。呼其名奉勸護國利民之祕術之義也。然不用四攝印言。似與壇上本尊無冥會義歟。理性院先唱啟請文。次結誦大鉤召印言。復用可攝印言。專冥道理矣。又今次第勸請佛菩薩等。各用印言。雖如法事繁時。長為阿闍梨有其煩歟。只總勸請似巧歟。   問。四天結界方如何。答。其作法如次第出之。本次第雲。次立四天結界(可執劍弓箭棒咒云云)其咒同今次第咒也。野抄雲。四天結界。先執劍結界。次取弓箭咒之。而射四方。次取棒結界也(經捲上雲。咒弓箭而射四方云云)。   問。弓箭等寸法如何。答。弓二尺。箭。一尺二寸五分。刀一尺四寸五分。鉤一尺五寸五分。棒一尺九寸。鐵杖二尺。已上各百具。當時各七十具(云云)建久九季修理左衛門尉功(云云)此等具足流通物。納小栗棲相藏每年渡之。理性院雲。次四天結界。取劍刀弓矢棒可作結界護持。其真言曰。唵波諦耶盤陀盤陀唅吽泮吒。   次八部都咒。八部神守護國界。令一切眾生作救護(云云)用大鉤召印。   曩謨勃陀耶(一)。曩謨達麼耶(二)。   曩謨僧伽耶(三)。曩謨阿利藥叉。   曩謨帝佛利藥叉。曩謨揭濫藥叉。   阿吒薄俱娑婆呵(云云)(已上理院次第有之)。   私雲。寶心方次第也。報恩院略次第又同之。   問。太元怒使印言何。答。本次雲。以左右手急作拳內怒三度齒叩囓下脣。以二手棒撩著二腿上。此大將身印。咒曰。唵(一)多律(二)多勃律(三)也○(云云)。   私雲。野抄雲。用結護神咒也(云云)結護咒者。今次第所載咒也。   理性院次第雲。唵(一引)勃叉〃〃(二)速〃〃〃(三)泮〃〃〃莎呵(云云)報恩院略本同之。理性院本印文末雲。此大將身印惡鬼神自打自縛自求死是命(云云)又注雲。是則本尊印也(云云)理性院此印次用與立劍輪印言也。此即祕印也。野抄雲。此處唯用怒使印言許不用與立劍輪印言也。又理性院並報恩院略次第。振鈴後大日(乃至)降天鬼印言不用之。直用五供印明也。   問。以自護身(文)意如何。答。本次雲。以左右二手大指押無名指內[}/即]。左右同百事不畏(不破刀兵鬼神傷文)。   私雲。此已下六箇印本次第用小心咒(云云)今次第所舉咒歟。今次第奧雲。結護神咒也。   問。著甲印文先繞頭三匝(文)頭者何頭乎。答。本次第雲。以左手執刀豎。右手空頭繞三匝(文)空指頭繞歟。   問。應身(文)其義何。答。本次雲。正立剋右腳以左手頭指。以下四指向前詫跨。以右手大母指押中指。以下三指背上中[}/即]。以刀指向前申(指一切病即差指一切鬼魅自伏指江海面即竭文)竭。   私雲。行者正立。以右手頭指病鬼等差伏等故也。   問。刀印如何。答。本次雲。執石榴枝長三尺二寸咒三反。右手取一端。左手三度撫附左跨。左手如金剛跋折羅(文)又注雲。傳之左手作拳(云云)同今次第印文。   問。弓箭印相如何。答。本次雲。以左手大指。押頭指無名指小指甲上。以左手小指無名指屈置掌中。捻大指頭指甲上。左手中指邊甲放右大指彈指(文)。   私雲。   問。降伏魔印言何。答。本次雲。懸腳坐。急作拳。捺左右兩腿上。忽以上脣囓下脣腩列看。是則大降伏印也(文)。   私雲。   問。縛一切鬼印如何。答。多次第文異意同。   問。敕鬼神印如何。答。木次雲。以左手執降。以右手大指捻小指無名指甲上。頭指中指直豎(鉤印也)。   問。火輪印如何。答。又異義同。本次注雲。三呼三吸即傳來(文)又雲。已上五種用大咒(文)。   問。不空使者印言如何。答。本次雲。以左右手合掌當心八指空。具作供養印。後即大指捻頭中指。屈置左右掌中。無名小指相著如佛頂形(文)言同。   問。降伏天摩印言如何。答。本次雲。以左右二手腕合。二大指博近頭指邊。中指豎申。二頭無名小指屈請曲頭相拄。中央空掌(文)言同。   私雲。本次第。此次金剛王金剛拍不動劍花座閼伽振鈴等有之。今次第。大日智拳印前有之。前後可尋決之。   問。八供養(文)何會乎。答。野抄媔部C金剛界三昧耶會。八供養印明也(云云)。   問。理性院報恩院略次第用五供印。何今八供印言乎。答。大法別行異故。彼兩次第付別行故。野抄用八供印言(矣)。   問。心略讚(如常)何四智本尊外用心略乎。答。野抄並理性院等次第。用四智本尊兩讚不用一略。愚推雲。真言院後七日隔年修金胎。而太元何年付金界故。兩部合行之意歟。心略台年用之故。   問。禮佛句何等。答。野抄雲。南無五大明王。南無阿哩耶訶陀....(七反)南無四大天王。南無二十八部藥叉。南無四十二部羅剎女等(云云)理性院雲。南謨本尊界會阿吒縛大將(二反唱之)。   問。入我我入觀如何。答。自身心上有本尊種子。變成三昧耶形。從心遍體吾身舉體三昧耶形也。召將成本尊羯磨身。相好圓滿眷屬圍繞。又於壇上本尊眷屬圍繞。而住相對於我。本尊與我融通涉入無二無別也(云云)。   問。次部母印明(文)何印明耶。答。野抄雲。部母忙莫雞印明(文)印二手合掌。大指名押小指甲。餘三指離立。如三古杵。真言歸命怛裡吒怛裡吒慈行底莎呵。   問。本尊加持八印言何。答。如次第出矣。或抄雲。小栗棲流八印有三箇口決。謂金剛合掌為始。預立劍輪為終。   第一合掌。第二作左右舉三合打。第三左拳仰。右拳伏令之。第四左拳仰。左拳伏合之。第五以拳左右置乳上。第六以前印置腰左右之。第七左右水火內及。風空各端柱。作三角揮彼方。第八右作劍印。左手舒打八方(預立劍輪印也)。   又說。第一金剛拳三臂合面。第二右舉上左拳下。面合重之。第三以內拳左拳上右拳下。面合重之。第四二拳安左右腰。第二拳各左右乳當之。第六金剛合掌。第七三古印(如忙莫計印)第八右手作劍印。左手舒五指立臂。右劍指左掌。是名與立劍輪印。   又記。第一左右拳置腰左右。第二定惠拳三合打之。第三左拳仰。右拳伏合之。第四右拳仰。左拳伏合之。第五左右拳置乳上。第六左右水水火內及。地水風空各端柱立。作三角揮彼方。第七合掌。第八預立劍輪印。右作劍印。左手舒指八方。從南始之在口決。又雲。打八方。謂以右劍印打左手掌八方也。   私雲。今次第八印。此三說中有此印。其次第前後矣。三說文次第相違計歟。野抄全同第三說。宣慶阿闍梨傳(云云)口決。右與立劍印。左手八輻輪也。右手劍也。八輻各輻峰劍加與也。仍成劍輪之力用猛利殊勝。摧怨破邪也。是名與立劍輪印也。太深祕也。餘家未傳之。此傳範俊傳良雅。良雅傳定之(云云)理性院次第雲。本尊加持用小心咒自護身印。兩手合掌。二空捻二水中[}/即]各內也。   小野次第雲。本尊加持金剛外縛。忍願立如針當心。大小任意(云云)次七箇印用小心咒(云云)小栗棲本次第雲。次本尊加持(印三昧耶契大小咒任意)又理性院雲。本尊加持印三昧耶契載之。普賢三昧耶印也(普通印云云)口決所在自護身印也。最極印(云云)。   淨蓮房抄本尊加持印。自護身印也(云云)。   或記雲。又傳與立劍輪。外縛中指立合劍形作之。小指大指合立輪形也。不用八箇印也。常杖房阿闍梨定覺流也。今上乘境流也(云云)。   問。正散念誦何乎。答。次第出之。野抄雲。正念誦如次第出之。散念誦。佛大聖觀音。虛空藏。五大尊。心咒。心中心咒。結護咒。救護咒。四天王。吉祥天。地天。法施大一。   問。今散念何故用正觀音虛空藏咒乎。答。問。字輪觀何乎。答。野抄雲。五大種子。略次第雲。阿字本不生義可觀(云云)野抄字輪觀後加持雲大日加持。   本尊加持部母加持(媔部C地莫雞印明也)。   私雲。常法第三加持時。大日加持本尊加持佛眼加行也。而今佛眼加持之處。用部母加持由緒何意乎。又轉法輪法禮佛後用佛眼加持。次入我我入後三處本尊加持如常也。請雨經法禮佛後用佛母加持本尊加持。入我我入後三處本尊加持如常。   問。今法伴僧何人乎。答。十四口。加大行事十五口。如後七日伴僧歟。大元伴僧。小栗棲執行女人夫僧也。必以彼僧為大行事。弓箭等今取渡歟。小栗棲執行代代皆女人也。此法於官廳勤之。其道場ロヵユ等。修理職沙汰(云云)又伴僧大陀羅尼。如尊勝陀羅尼誦之歟。   問。護摩作法如何。答。   息災護。   本尊段(種.三千輪)(私雲。三千輪者。三形千輻輪之故。野抄雲。.千輻輪文)。   自加持印明(二手內縛。二中指二大指二小指立合小心咒)召請印明(如自加持云云)。   私雲。召請印外縛也。故野抄雲。勸請外同印小心咒(云云)。   問。自加持召請何故內外異乎。答。私案。自加持示內證義故內縛也。召請勸請本尊他故用外縛歟。   諸天段各別咒。或通用...咒也。 問。何故通用..咒乎。答。野沙媔部C......在。北斗出諸天通真言也。或用諸曜並諸鬼等。如此冥眾通用(云云)。   調伏護摩。   火天段部王段本尊段。如次第說之。   問。諸尊何等乎。答。野抄。 諸尊段(五大尊)自加持內五古慈救咒召請(外)同印。五大尊(五杓)十方諸佛(三杓)一切菩薩(三杓)滅惡趣(三杓)。 世天段不動(三杓)十二(十二杓)七曜(三杓)二十八宿(三杓)十四部金剛(三杓)三十三天神(三杓)二十八部星宿天(三杓)四大天王等(三杓)八龍萬千龍(三杓)修羅(三杓)羅剎(三杓)五方藥叉(三杓)遮文(三杓)毘那夜(三杓)摩醯首羅(三杓)天眾地類(三杓)或十四部等。以...咒各一反。 問。十二天伊並諸神供如常如何。答。可有用意歟。野抄雲。十二天供炎魔天位觀十四部金剛等眷屬念誦之時。伴各咒可誦也。神供和合供之處。十四部金剛等可供。   問。開白時行道如何。答。野抄雲。開白之時。先阿闍梨大壇七反。行道之後七反禮拜之。著禮盤行之。經中雲。入壇七匝行道禮七拜(云云)。   問。壇上安佛舍利歟如何。答。小栗棲寶藏所安生佛舍利。取出之置壇中心行之。近來行者不知之歟。入塔立之故。經上雲。於壇上佛舍利安四枚(文)。   問。加持香水之水何井水乎。答。大和湫閼伽井水汲之入香水也。香水十五日早旦所進上公家也。小栗棲承仕之沙汰也。此法不參後加持。結願畢歸本寺也。   問。此法四法本誓中何乎。答。小集四法中調伏本誓中不出之。仁錄四法本誓中不行之。今次第調伏息災二種護摩用之。   小栗棲本尊像樣。   問。壇場莊嚴樣如何。答。或記雲。先置土居立柱。八大並敷。八牧小壇。其上敷...壇。四角立鐵燈臺。打□曳迴五色糸也。□柱內結付也。中央輪塔。又四方三□檢□楏□□礸□□□□□餅□□□祅□□騮□姽F□□樂□□□□□楅□□q祈□□飯□□□檢□□□□□□□□襤楛□餅□□祈□□妝櫚壘□飀□□槽F□□□□祈□饐□□F□□□饐□□□饅逆□婧□□逆□□褸□R礹□□□□□□褻逆□□饐□□□□逆□婧□□□兜□□□飣旅秭□□褻禜餺□□□□□□□□□□□□f褻稀奮□Q□□祅□□□觤□□□禕襼□□妊喜□□□妊哄慼慼憫[驎□祜□檢□□□褻礸□稀埤□□禜□F□□□□□觥□□糖□□□餅□□褻稀埤□□診□□禖糖□□□□□□稊□□裀□□楣禕禍□□□榷□□□□□□□□□□□□□□大□祤□□□□驒□□□□執□□□□□S□箋楅□礸□夾□□□楛□□□駇訓□□□□飣旅礽□□□□姻聾□鈴□□□K□□¥□嫦□□邪¥T□□嫦□豤韣¥錐□□□□□c左□□工胣¥嶢芥□□耦□□譥□¥□□□□□¥祺□□□□□邪c□□□□□□¥T□□□耦□¥□□□邪|蜀□□¥□□□□芩□□□□□□邪c西□□□|詫□□□墾晤韣|□忥□□滎□□□□□□V嬨蘤□¥□□□□□□□□□耦湥□耦□韣¥□□耦湥□□□c□□□□□□韣|該□f□□□□□□□□□□□□e邪¥T□□h□□□豤韣□□□¥□□□□□□¥□□□□k蹦□□□□蕁泯□□□□□□□c□□□□□¥□夥□□□芤苨多綏□韣§縑慼嬈□耙□楫□|鰳牷摩牷慰D□□□§S夢§衋J邪|□□□c□□□¥□耬角c□耙□□□|驉慼慼L□耙□c□□□駣c□耙□靨□c餩□耙□□□□粵芯□□□□□襣□□□靦健顣§□縥□□□韣□   問。起首何時耶。答。徒每年正月八日後夜時始之。阿闍梨七日夕方復住壇前。件壇所大內媕H時被定仰下也。時司下部等時申發願時。後共時本寺入寺吹螺十二時無間斷。文官使汲秋篠寺閼伽井水。取爐土進也。以之用香水並塗爐(云云)香水入大瓶。立大壇未申角也。   問。奉渡御衣事如何。答。御衣使八日夜奉渡。御衣使藏人一人(立門外不入)小舍人等暫逗留。如形可儲酒餚。是恆例依法也。   問。結願作法如何。答。大阿闍梨讀卷數後作結護也(卷數г覆面ЁЪ書之)其間伴僧等。持牛黃杖加持結護畢。加持音止振鈴也。然則結願時。御衣加持香水加持結護三箇條事。共可得之。御衣加持香水牛黃。如此加持用皆小心咒。   御衣加持發願雲(但發願初夜時用之。後夜日中灌身直作加持也。如常御修法也)。 至心發願 唯願大日   本尊界會 阿吒薄大將   四王百部 部類眷屬   兩部界會 三部五部   金剛天等 盡空法界   一切三寶 還念本誓   降臨影向 護持國主   護持國主 惡人惡念   怨唸咒咀 惡靈邪人   三世怨敵 天變怪異   所表惡事 年日月時   隱選非常 內外厄害   未然消除 真言威力   護摩薰修 薰入御衣   聖朝安穩 天長地久   國界安穩 無諸災難   無邊御願 決定圓滿   決定成就   香水加持發願。   始自十二三四三箇日之間。每時可有之。三日九時加持行法後。阿闍梨取楊枝杖立佛前。又伴僧等各立本坐。持楊枝杖。伴僧中堪能人。發願諸眾同音取次第發願。已後高聲誦咒行道。但行道者伴僧許也。阿闍梨立以前作加持也。七日之間。上下不斷念誦。又時替剋可有發願奉代...也。皆用小咒(云云)行道三匝。其詞雲。   至心發願 加持牛王   甘露神水 得大靈驗   護持國主 玉體安穩   增長寶壽 儲君王子   國母諸宮 各各御願   成就圓滿 大臣公卿   文武百寮 晝夜長時   安穩泰平 風雨順時   地味增長 五穀豐饒   萬果成就 天下國土   萬民快樂 五大願(如常)   結護作法者。結願之時立迴屏風立。隔伴僧座可作法也。大阿闍梨讀卷數畢後。伴僧上番下臘二人。下番下臘二人。或下臘四人役(云云)但相鬥其器人可勤也。入屏風內立。大壇四角柱傍。取壇上八方弓箭劍刀棒戟鐵杖等。祕置幔外。小機左手取金剛杵付腰故。手次第取劍刀等。或雲棒為初(云云)誦結護咒可結界。四方四角天下國土。可作射切打勢也。始自丑寅角巡逆結界之。辰巳未申戌亥。各一人立作之。或入一人可作結護迴也。然阿闍梨並結護人許。可入屏風內也。或傳雲。以一具鎮內以一具鎮外(云云)。   四天王小咒(等雲結護咒。   南(一)多縛(二)多勃律(三)波羅勃律(四)柘頡迷〃〃〃(五)怛羅散淡(六)烏鹽毘(七)莎呵(八)。   又結願之時。大阿闍梨諸事作法畢。猶禮盤不下。取綠絹切被頭如長頭巾。則作怒使印住明王之威儀。自禮盤下棒卷數迴壇三匝。或以以綠絹切。纏頭如上作法(云云)此條近來阿闍梨傳絕事歟。綠絹切一丈一尺(大藏省沙汰也)。 已上理性院寶心次第記之 天蓋圖(地黃色ЯЪ蓮花赤色也) T79052701.GIF (米央寺體舊黃色幡一流懸之。但依舊ШぶтЪ結付。更中央白色幡一流云云)。 息災護摩。 部主大日(金界)諸尊段。三十七尊 T79052702.GIF 每時大阿闍梨大壇三匝迴之次普禮盤作法等如常。故繞三匝。頌文諸有永離一切過。無邊功德莊嚴身 T79052703.GIF 調伏護摩 部主不動。諸尊段。五大尊 T79052704.GIF T79052801.GIF T79052802.GIF T79052803.GIF (西面小壇二置左右也。右香等並大佛供。左小佛供十壞)。   四天王結護作法。   結願時如例御加持了。次四天結界。伴僧上番下臘二人。下番下臘二人。合四人。大壇四角立。其次第。先必丑寅角。辰巳未申戌亥。如次立畢。然後初帳角柱棒始。次第打入六動丑寅咒。伴僧之中上臘誦之。下臘令勤之。   御加持香水加持。並御衣加持。皆本咒誦之。伴僧本咒用之。但香水加持之時。禮盤乍立發願等行之。伴僧共立牛王杖加持如真實院(云云)御加持初夜後夜許。如常。但十二日乃至二十四日。牛王加持三時修之。合一日五時之加持也。   自天蓋圖已下妙抄出之。   問。懸曼荼羅樣如何。答。東中十八面三十臂像(長一丈二尺四寸廣七尺七寸)東北六面八臂像(長九尺三寸廣五尺六寸)東南一面四臂像(長九尺四寸廣五尺四寸)東南一面四臂像(長九尺七寸廣五尺四寸)南方虛空藏像(長八尺五寸廣六尺六寸)北方(東)毘沙門像四臂(長九尺七寸廣五尺五寸)北方釋迦像(五十九尺長六尺八寸廣五尺五寸)。   已上六鋪。後七日御修法之時懸之。   又四面八臂像(法淋寺像也。又雲。小栗棲也)。   左。輪(一)契(二)印(三)索(四)。   右。跋打羅(一)棒(二)印(三)刀(四)。 是化現像(云云)但經中卷說此像所持物此定也。仍道場觀如是可觀之。但小栗棲像持物。左右等聊相違(矣)其圖如上出之。   問。太元明王何佛化身乎。答。性雲。敬禮元帥。是....身及以釋迦諸佛變觀音無邊身乃至(略之)。   問。太元法相承次第如何。答。傳法相承血脈惠果阿闍梨。惠應阿闍梨。或本文際不空弟子常曉律師。寵壽阿闍梨。命籐阿闍梨。泰舜律師。譽好阿闍梨。信源阿闍梨。賀仲阿闍梨。元杲僧都。 T79052901.GIF   信源阿闍梨   源慶淨秀入寺   覺源僧正定賢法務   仁海僧正成尊(義範勝覺賢覺靜聖宗印勝因範俊良雅定海   進恩阿闍梨仁海   賀仲延命院僧都弟子也。仍傳授於元杲僧都畢。信源宮僧正弟子也。信源信恩兩人小野僧正弟子也。進恩弟子。安養房流芳源阿闍梨。仁珠房阿闍梨定覺流也(法算弟子也)定覺第二十七代別當也。今上乘院定覺流也。抑宣慶(二十三代)定慶(二十四代)慶覺(二十五代)等時。太元根本流陵遲。相傳絕畢。依之此法傳習醍醐仁和。隨時勤修。御願醍醐相承如此。彼根本流陵遲。於時範俊僧正。以太元法授良雅。今修法願。良雅逝去之後。權僧正勝覺。又以太元法授淋覺律師令勤修。御願是白河院御時。顯隆卿奉行也。淋覺入滅之後。保延元季之比。先師法眼(賢覺)望申被補任畢。先師日記雲。去天仁之比。太元阿闍梨定慶逝去之時。法淋寺三綱上卷雲。太元阿闍梨近來不法也。是則取次第之讓。多被補任非器之者故也。可被尋補證器之人。所謂勝覺並範俊。此二人者被傳太元法之由有其聞。仍被尋件人人。日以彼人補別當。且撰其仁可舉申之由被仰下。以其器人可被補任(云云)爰白河院聞食此由。為顯隆奉行。先被尋醍醐勝覺之日。被申雲。範俊法印上臘也。仍不可申左右早可尋彼法印(云云)依之又被問鳥羽法印(云云)其後太元阿闍梨事。被仰下院宣狀。如何未披覽。   問。支度卷數如何。   注進。   太元明王御修法五寶香藥等事。   蘇三兩。蜜三合。   一。大壇料。名香(白檀香)。   五寶。金。銀。琉璃。真珠。琥珀。   五香。鬱金。蘇合。白檀。丁子。白膠。 五藥。天門冬。呵梨勒。桂心。地黃。芍杞。   一。息災護摩壇料。名香(沈香)。   五寶(如前)。 五香。沈水。薰陸。龍腦。丁子。白檀。 五藥。人參。黃精根。檳榔子。桂心。甘草。   燒料。藥種。呵梨勒。遠志。地黃。   一。調伏護摩壇料。名香(安息香)。   五寶(如前)。   五香。龍腦。鬱金。麝香。白檀。甲香。 五藥。巴豆。鬼臼。伏令。鬼箭。石昌蒲 燒料。藥種。鐵末。附子。射干。   右香藥等注進如此。於自餘物者。被載永宣旨狀。仍重不注進之狀如件。 保延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阿闍梨大法師賢覺。   太元修法所。御卷數案也。   奉供。   大壇二十一箇度。   息災護摩供二十一箇度(天曆五年圓照卷數伴僧十五人)。   調伏護摩供二十一箇度(天慶天曆皆無聖天供神供七箇度)。   十二天供一七箇度(故法眼加行聖天部無准之云云)。   聖天供二七箇度(或伴僧十四人十六人二十人人數日記不定也)。   諸神供三箇度。   奉念。   佛眼真言五百反。   大日真言二千一百反。   本尊三種真言各一百反。   同結護咒十五萬反。   聖觀音〃〃〃。   延命〃〃〃。   仁王經陀羅尼〃〃〃。   孔雀明王〃〃〃。   不動〃〃〃。   十二天。   聖天。   四王天總咒。   吉祥天。   大金剛輪。   一字金輪。   右奉為。 金輪聖王天長地久禪定仙院太上天皇儲君王子國母諸宮大臣公卿文武百寮。晝夜長時恆受快樂。天下大平萬民豐樂。地味增長萬果成就。五穀豐饒無諸災難。依例始從今月八日迄於今日。一七箇日夜之間。引卒十五口伴僧。殊致精誠奉供奉念如件。 天養二年正月十四日阿闍梨法眼和尚位賢覺。   淨衣十七領也。古沙彌十五人請之。近來無之。   天慶三年泰圓泰舜圓照等卷數廿口伴僧也。   已上懸曼荼羅次第乃至卷數等。皆理性院記錄也。   妙抄中又出支度卷數矣。   又說。   注進。太元御修法相應物支度事。   合。   蘇。蜜。名香。   五寶。金。銀。真珠。琉璃。水精。   五香。安息。沈水。丁子。麝香。甲香。   沈水。白檀。龍腦。薰陸。白膠。 五藥。人參。黃精根。甘草。遠志。白木。鬼臼。巴豆。昌蒲。鬼箭。附子。   淨衣十七領。黃色。   右注進如件。   年正月七日。行事大法師。   太元法所。   奉供。   大壇供二十一箇度。   息災護摩供二十一箇度。   調伏護摩供二十一箇度。   十二天供七箇度。   諸神供七箇度。   奉念。   佛眼真言。   大日真言。   本尊真言。   同結護真言。   一字金輪真言。   右奉為。   金輪聖王玉體安穩。增長寶壽。恆受恆樂。無邊御願。決定成就。決定圓滿。兼天下太平萬民豐樂。始自正月八日至於今日。七箇日夜之間。卒十五口之伴僧。殊致精成奉修如件。   年正月十四日(行事大法師阿闍梨大法師)。   太元御修法所注進。   後七日御修法僧等交名。   大阿闍梨傳燈大法師位。   傳燈大法師。息災護摩。   傳燈大法師。調伏護摩。   傳燈大法師。十二天供。   傳燈大法師。神供。   右修僧等異名注進如件。   年正月十五日。行事大法師。   太元御修法所。   請雜香事。   丁子香十兩。白檀香十兩。   蘇合香十兩。薰陸香十兩。   安息香十兩。百和香十兩。   苓凌香十兩。青目香十兩。   蘇。蜜。   右依例所請如件。 承曆二年正月一日行事傳燈大法師覺禪阿闍梨傳燈大法師。   臨時太元御修法所謹奏。   供奉。御修法之狀。   大壇供七度。。   十二天供七度。   神供七度。   奉念。   太元結護真言十六萬八千反。   護摩真言二萬一千反。   一字真言二萬三千六百反。   阿闍梨傳燈大法師位(年五十三臘三十五)。   真言宗元興寺。   番僧十五口。 傳燈大法師位延釋(年七十一臘五十五)真言宗元興寺。 傳燈大法師位行觀(年五十五臘三十五)真言宗元興寺。 傳燈大法師位安憲(年五十四臘三十五)。   如照(年五十二臘三十三)。   靜照(年五十二臘三十二)。   寬算(年四十七臘二十七)。   湛然(年四十八臘三十七)。   聖珍(年四十六臘二十七)。   遍空(年四十三臘二十二)。   妙鑒(年四十三臘二十一)。   興好(年四十二臘二十一)。   傳燈歸位僧承圓(年三十九臘二十)。   行事傳燈僧慶湛(年三十二臘十一)真言宗元興寺。   右依。仰旨始自去月二十八日半夜。至於今月六日日中一七箇日夜之間。天變怪異兵革之事為未然消除。致誠專慎勤修供奉如件。謹奏。   天曆五年五月六日。阿闍梨圓照。   問。太元帥法緣記如件。答。寵壽注申緣記狀雲。太元宗第二阿闍梨傳傳燈大法師位寵壽謹言。   注申太元帥法緣起之狀。   右寵壽謹檢故實。先師律師法橋上人位常曉。承和五季奉詔入唐。隨使赴道暮湖解纜秋風飛帆。同年八月到淮南城。住廣陵館。爰本朝沙門靈宣之弟子有兩三人。始逢律師陳曰。吾等大師靈宣和尚。此日本國人也。為望佛日早入唐朝。戒珠全瑩惠鏡恆照。專為國土之衛護。亦為人天之歸依請益究功。擬還之際。官家惜留敢不許。遂垂沒之時。命吾等曰。求法之志。為思本國。而大國留我微志未遂。意徒若蒼浪之途絕。告素懷之旨畢。方今佛像聖教皆渡本鄉。但未傳者太元帥之道而已也。斯尊則如來之肝心。眾生之父母。衝國之甲胃。防難之神方也。此亦唯為國王專行宮中。輒為黎廣不及城外。是所以祕重密法也。次待得本國求法之人。將屬此深密之法多。故鄉之恩以此為報。汝輩莫共努力。努力者吾等深守此言。久待其人。今得遇子。先滿願足矣。因太元帥明王諸身曼荼羅法文道具等授與祖師諦。於是律師適傳此法未詳用修。便遇棲靈寺灌頂阿闍梨文際和尚。始學法儀。漸究尊道。授以太元帥法。許以阿闍梨位。又逢華杖寺座主元照大德。重問家義。得此文道具等。並習學金界大法自餘諸尊法決畢。以同六年歸本朝矣。乘林迴棹虛往實歸。爰承和聖主聞斯法之神驗。深以崇重之。同七年仰所司依法造作一百利劍一百弓箭。法壇種種道具等被莊嚴也。同年十二月。始修之於常寧殿。迄於嘉祥三年。行來總歷十一箇年也。至於仁壽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列賜官府。准真言院。每年正月永修於宮中之由。已載新式以為國典矣。同月三十日。以山城宇治郡法林寺。永為修法院。具者在官府也。始自同二年正月。更以常寧殿為修法堂被行件法。然則此法。漢土渴伽不出城外。日州相承專修禁中。承和寶曆始遵行。仁壽聖代。更尊重佛法之顯驗皇德之使然者也。抑貞觀七年八月。儲君從東宮移內堙C仍後町所納尊像道具等。可移他前。於時大臣諸卿奉敕議申。以件尊像等可移置之處。若擬置於白虎樓下。納御齊會調度。仍六宣茲矣。若欲移之。於翔鸞樓。彼機只有左右事。又將納之冷然院。此□□櫸□□□埤□□{窗慼撫|榳妗裀□□櫸□□□□糖□□檇滿慼慼慼{□□瑮恁慼慼慼潑W妖□□觜□□□□橁□秭飀□活撚|□犓苤歎ョ慼撳H葉□□□□□餾□□□□□□□□□□活慼慼慼潰a祹□H□□□椸□椸駮酋□榜騵私□□□殺□□褒量祅□橛□□□詩礹□□□□□□列餺□□□□□□□R□檢□黎□□□□□□□□□□□□□樼駕楱□□□□□□D□□□□□□  太元經儀軌曰。   此是毘盧遮那身。亦名阿陀薄俱。   元帥本體是如來。為救世間現種種。   四面八臂堅利身。執持器杖隨類護。   若有國王歸元帥。即鎮一切將軍眾。   守護彼王國界內。消伏鄰王怨敵事。   摧滅逆臣自調伏。國內無諸疾疫苦。   一切世間有情類。念時神咒稱名號。   降除內外所生障。必與世間出世願。   欲息災者即息災。求榮愛者施榮愛。   降伏惡等一切業。一一無不成就者。   若聞阿吒薄俱名。口堣@誦讚歎者。   常當擁護無諸難。世間寶貨悉圓滿。   能歸依者得勝利。生謗逆者被重禍。   是故一切世間人。悉應歸依大元帥(云云)。   又雲。國土表弊雨澤不調。以此咒安四城門上。即得風雨順時。此咒鎮國土。四方一切鄰敵及大臣不起逆心。若有國大臣誦持此咒者。其王境上無惡人惡賊及諸鬼神等(云云)夫以如來說法隨機不同。釋尊現身隨類亦異。或名之顯密教。謂之大小乘。支流雖若干。本源尚惟一。譬如良醫隨病與藥者哉。咒守此法大日如來開金口而說。普機菩薩籠鐵塔以親聞。師資相承血脈不絕。祕密之亦祕密。甚深之亦甚深矣。然猶有怨敵之敵類。是怒靈驗之揭焉也。貞觀十二年。大宰府貢朝綿一萬長。為海賊被劫奪。爰新羅賊乘此際來侵之。鄰國賊難天下騷動。同十三年正月。御修法間。屢賜敕使宣雲。可降伏鄰國賊難之勤。專在太元帥之力。須能勤仕之。寵壽謹奉口宣。專愚身力祈禱國家更無懈怠。即使鄰國賊難已從畢伏。雖休明之德化。抑專在太元之扶持者乎。方今寵壽蒙去貞觀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宣旨。併律師常曉卒去。贊為太元帥傳法者。遵行聖旨住法琳寺。歸命護宗粉身報德。但生年六十二夏臘四十三。壯齒已頹。殘命漸盡。專存弘通之志。遍企鎮國之誠。而今注緣起靈驗之由言上梗概謹言。   貞觀十九年正月十九日。阿闍梨內供十禪師傳燈大法師位乘印闍梨物語雲。常曉律師。昔臨秋篠寺閼伽井之時。水底忿怒形影現。覆自身之背後。而長大也。顧視頸上更無物。底猶在之。成奇異之思。則圖繪其形帶身持之。渡海入唐之時。自然得遇此尊法。先拜見本尊之處。與本國秋篠寺化現之像是同。爰知。機緣甚深。明王先立示現給。依之今每年御修法之香水。汲用彼寺阿伽井水(云云)彼秋篠寺。光仁桓武二代之御也。在大和國戌亥角。當於奈良面也。又法淋寺。齊明御願(後岡本改也。丁已年建立)。   又法林寺被置畢分度者申狀雲。   一。清因唯傍例被置年分度者。三人受戒。以後令誓護國家守護法道狀。   可試度經論真言等。   太元宗業一人。   阿吒薄俱經一部三卷。   同上佛陀羅尼經一卷。   金剛界業一人。   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一部十卷。   新譯仁王經一部二卷。   胎藏界業一人。   六波羅蜜經七部十卷。   孔雀明王經一部三卷。   抑年分度者。利生弘法之勝緣也。顯密之棟樑。因茲成立。國家之鎮護。由此威嚴。就中此等者。佛法弘隆之砌。師匠護持之庭也。若無得度之末弟者。誰守尊師之遺教哉(云云)五箇條之內一箇條略抄唯大師三部業歟。   內山記雲。大乘院良雅權僧正寫瓶入室弟子也。白河院御時。鳥羽院御即位之時。小栗棲別當有事決定畢。仁和寺寬助僧都太元法學。院宣御返事不習(云云)次醍醐勝覺僧都尋御不習(云云)次小野範俊僧正其時長者也。所今尋御被申雲。信恩阿闍梨僧正仁海。悉所傳授(云云)嫡嫡傳來(云云)仍有宣旨可被行此法(云云)以大乘院良雅阿闍梨被補別當。大乘院之後。仁和寺醍醐人人。競望無雙事如何尤不審。何ロЁьыэ習來。江帥院申雲。太元法與立劍輪印傳為極也。仍白河院被尋仰(云云)仁和寺信算流也。雖有八箇印。無與立劍輪作法(云云)小野是信恩流。悉備與立劍輪作法(云云)。   承安元年七月下旬之比。於內山阿闍梨傳之。乘印傳之(云云)報恩院御記雲。命雲。彼良雅阿闍梨閉眼之剋。自範俊所傳得之太元法小彼子上。件院宣等指合。全仁修理別當令持人進。前大僧正其詞雲。良雅之所傳皆也。悉奉寫瓶了。今所殘只是許之。此懇志爭無御哀憐哉。然者此全仁。能能御憐愍可作(云云)仍於太元者。大僧正御傳珍重歟。權僧正於此比者。恐已有無沙汰。恐理性三密哉。仍大僧正便宣也。時問理性房雲。大元法被傳習誰人哉。賢覺答雲。□入寺習候也。然者太元三寶流頗優美也(云云)建保六年五月十九日御物語也(云云)。問。此尊本書何等乎。答。金剛部元帥大將阿吒婆俱經三卷(海)佛說阿吒婆句太將元卒將無邊神力隨心陀羅尼經三卷(仁)阿吒婆□□□q祰礸□□□奰□□□兜□褓□□縷□氤躪□擣‥□僥□溯□□垥□□僥鴩迥□晃□上佛陀羅尼出普集經一卷(仁)太元帥全身金剛三昧耶法三卷(曉)太元阿吒薄句無邊甘露降伏一切鬼神真言一卷(仁)梵字遏吒薄俱真言一本(仁)阿吒婆俱次第一卷(小栗棲根本次第)太元次第一卷(小野僧正)。   本雲。   以元祖法印御自筆書寫再校合畢。 元龜四(癸酉)年八月十四日書寫之訖。賢映。   於維。 安永九(庚子)九月二十一日書寫畢野州大庵寺十三代毫譽白雄春秋三十八歲謹書。 祕鈔問答第十四本(抄卷第十六祕抄第十六) 毘沙門   問。何故名毘沙門天王乎。答。祕密藏王經雲。我為未來世一切眾生而作大歸依所。最顯三身名字。一者毘沙門天王護世者雲。二者羯吒天王雲。三者不思儀王雲亦。如是三身之字。雖示如是種種名字。遂為行者萬億方便之事現前。而以本願名字度眾生稱。是而為毘沙門天王護世者。譬如諸佛世尊之於一乘別三乘。我名復如是(文)毘沙門功德經第四雲。又毘沙門天王名字。得無量福德。於一切世間無喻。所以者何。此天王從左手中湧無量七珍寶。從右手中顯一切法藏。隨諸眾生欲賜與一切寶物。若聞毘沙門天王名。消滅一切障。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文)。   問。普禮前有觀念乎。答。薄又次第挑雲。口傳雲。天等供著座普禮之前。先取五古當胸。觀念我心月輪上有此五古。舉身悉成五古(云云)其後普禮等世天等具噁心故。先自身成金剛薩埵也。若自身不善有崇故作此事也。已上勝俱胝院口傳也。   問。今尊種子三形何等乎。答。種子.。三形如意寶珠。薄又本雲。座上有.字。變成寶捧(或寶珠或說塔)私雲。三種三形皆種子.字也。理性院又用三種三形也。寶心流.字如意寶捧也。勸修寺.字寶捧也。七卷抄同之。十卷抄同。澤抄雲。.(或.)寶捧(或塔云云堜弇*氖﹞])。   問。道場觀用法界定印違常例乎。答。媔部C如來拳印用之也(云云)薄草子理性院等次第。皆用如來拳印也。上所舉頸次第又爾也。私雲。今次第初有器界觀故作定印歟。此山頂有.字。不可作如來拳印歟。例如胎藏器界道場觀(矣)然今道場觀結雲。如是觀也如來拳印明加持七處(文)此意以定印二觀畢。七處加持時作如來拳印(見)十卷抄雲。道場觀羯磨印○如是觀畢例印指檀地(云云)。   問。今次第持雙山頂有唵室羅宮。薄草子等。須彌山半腹有此宮(云云)相違如何。答。私案。諸經論說。皆須彌北面半腹有毘沙門天。而今次第雲。一山名持雙山。此山頂有此宮者。須彌半腹當持雙頂故云爾歟。澤抄雲。壇中有.字。變成九寶宮殿。其中有二肘壇。其上有荷葉座。座上有藥叉。二字變成二鬼座(尼藍婆毘藍婆)座上有種子。變成三形。三形變成本尊毘沙門天王身(云云)寶壽院一三五同之。七卷抄雲。壇中有鬼座。上有.字。變成寶捧。寶捧變成毘沙門天王(云云)澤抄媔部C藥叉二字可觀梵字歟(云云)私檢或次第雲。座上..二字。變成二鬼座(文)可思之。又澤抄媔釧恘i沙門踏三夜叉之像。足下三夜叉。二鬼中書地天也(云云)今次第雲。地天承腳。二部藥叉。左右扶之(云云)。   問。或寶捧更有口決(云云)何口傳乎。答。以塔為三形雲口決也。是祕說故不出其體也。但今以塔為三形之時。用.字為種子也。廣澤以塔為三形之時。.字為種子也。   問。左手捧金身寶塔。右手執寶杵(文)薄雲。左手捧塔。以眼觀之。右手執寶捧(文)意如何。答。十卷抄雲。捧塔婆表護佛法。持鉾杵等世間器杖表世間。阿地瞿多譯雲。右手捧塔。他經軌等。左手持塔。或偏持器杖不持塔(見軍陳法)或唯持塔不持餘物(見別曼荼羅)。或令隨人所要左右有異。為護佛法令右持塔。為護世間令左持鉾等。隨所樂歟。御口決雲。今次第全身寶塔者。此塔中安佛舍利也雲。全身舍利寶塔之義也。此舍利即如意寶珠也。薄奉塔以眼視之者。塔是南天鐵塔也。彼塔內納一切教法。此尊是佛法擁護之天故。捧彼以眼視之也(云云)。   問。佛舍利教法相違如何。答。御口決雲。約能說人云舍利。據所說法雲教法。人法一體故非相違也(云云)私雲。釋論雲。言諸佛者。即是不二摩訶衍法(文)可思之。   釋尋雲。或形像以手押腰如何。答。御口決雲。此形像為當尊祕事。其故何者。其身即五輪塔。五輪成身五大嚴身。可思之。大日經雲。真言者圓壇。先置於自體(空輪置頂也)自足而至臍。當思惟水輪。水輪上火輪。火輪上風輪(文)以手押腰持塔之義也(云云)私雲。此尊身即五輪塔婆也。心是舍利也。身中有心。是塔中安舍利之義也。故先德釋雲。昔若己身有法身舍利。觀自心即性佛馱都。今早證三密五智本覺。訪六趣四生之舊親(矣)又疏第六雲。蓮花臺磨馱都。所謂法身舍利也(文)又雲。復次梵音制底與質多體同。此中祕密謂心為佛塔也(文)。   御記雲。抑塔中有寶(或舍利)捧頭又有寶。兩寶差別如何。答。是定惠兩寶也。定寶積集功德。惠寶破邪成正。定惠合成施利益也。其習如此。可思之(云云)私雲。左手寶珠。有出萬物之功故。積集功德之義也。右手寶捧有摧破之功故。破邪顯正之義也。薄第二重本雲。塔中有八萬四千法門。捧首如意寶珠也(云云)祕藏王咒經雲。若有行者造作天像時。如紺琉璃並金色面令示忿怒。於當知以右手令押腰。以左手令執持降伏大跋折羅杖。然左足邊造監婆像。右足邊造毘藍婆像(文)准此文右手押腰。左手持塔歟。今次第右手執寶杵(云云)左右所持隨宜歟。故陀羅尼儀軌雲。一丈五尺畫天王身。著七寶金剛莊嚴甲冑。其左手執三叉戟。右手把腰(別本雲押)又一本雲。左手捧塔。其腳下踏三夜叉。鬼中天名地天。亦名觀喜天。左邊名藍婆。右邊名毘藍婆。其天王面作可畏猛形。怒眼滿開。一本雲。瞋眼見一切鬼神狀。其右邊畫五太子及兩部夜叉羅剎眷屬。左邊畫五行道天女及妻等眷屬(文)十卷抄雲。阿地瞿多譯雲。右手捧塔。他經軌等。左手持塔。或偏持器杖不持塔(見軍陳法)或唯持塔不持餘物(見別曼荼羅)或人云。隨人所要左右有異。為護佛法令持塔。為護世間令左持杵等。隨所樂歟(云云)。   問。前置吉祥天有何故乎。答。御口決雲。吉祥天毘沙門妻故安也。不空經中中心畫釋迦佛。右邊畫吉祥天。左邊畫毘沙門也。問。四十二部羅剎王二十八部藥叉將(文)何等乎。答。可檢之。澤抄雲。吉祥天女五部太子八大藥叉將二十八使者。及無量藥叉眾等諸大眷屬。前後圍繞(文)。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乎。答。藥叉印七卷抄名根本印。私雲。此印出不空經及般若軌。名毘沙門天王根本印也。經雲。以二手右押左。內相叉豎。二無名指頭相合。二頭指屈如鉤。若印誦時自身若撥遣時向外撥(文)(軌文同之)但經中此印用身咒。軌中用小咒。而今異兩說用心咒事如何。推雲。身心兩咒中。心咒勝故。根本印用此咒歟。或又此印依別經軌歟。諸文少異故。明是別行。儀軌中舉身心兩咒中心咒也。又不空深妙經等。兩咒俱舉之。然皆異今咒。又般若軌中。身咒大心咒心咒心中心咒。四箇明雖舉之。皆大異今咒也。二風與呵招者。御口決雲。三反調之三度招。是雖本儀。大咒多故。一反誦說三度招之。但初度與呵同明也。又印名伽馱捧印。御口決雲。寶捧印也。此即胎藏所出毘沙門天印言也。但胎藏言有歸命句也。澤抄此印用前大咒。真言大師御傳者。不空經題奧舉之。胎藏軌下雲。歸命吠室羅摩拏野娑婆賀。般若軌雲。唵三曼多勃馱南吠室羅摩拏耶莎婆賀。又印(祕印)口傳中指如針印者本印。又中指如寶形。口傳二中指立合如針印也。表示口決者。此印習塔印也。納法身舍利全身塔也。真言說處可尋之。七卷抄雲。此印明。金界次第出之(云云)妙抄雲。印內縛豎二火如塔形口傳也(次第中指一古也)理性院兩疏中。寶心次第出此印言。文雲。二手內相叉作拳。二中指直豎頭相合即。成(或雲。立二中塔形云云或雲寶棒印云云)........(云云)今次第..替.也。七卷抄...俱無之。三印三明同今次第也。宗命次第用前二印二明也。澤抄四印二明也。初本尊加持。二手內叉。二水立相合。二風屈鉤招之。小咒(云云)(.......)私雲。此印似今初印而異也。次本尊加持前印言。又印內五古印一(三五此印名伽馱棒印)用大咒(今次第初明也)第三本尊加持又印(虛合二地內叉。二空並立。二風如鉤。付二火側一寸許不付)大咒。私雲。此印同今次第二印也。胎藏印也。密印(虛合二地二火入掌。各合背。二水二風空許端去)小咒(云云)(..咒也)私雲。此密印異今次第密印也。勸修寺二印二明。先胎藏印用大咒。後澤抄初印言也。但二頭鉤不招也。此印出毘沙門天王經並隨軍護法也。次吉祥天印明心印(被甲印)言等出處。至吉祥天處可知之。八葉印(有口傳)者。御口決雲。八葉上有寶珠可觀之。私雲。此印言不空毘沙門經中出。但明題奧有之。.上加歸命句也。印名吉祥天女身印也。今真言名心真言。   何故前心印不同心真言身印用之乎。答。次大藥叉印明。印二風鉤之者。二頭立小鉤勿著也。薄草子一本雲。二手作拳。申二風屈二拳。面合。二風端相對。一寸計相離不著(云云)明全同之。今二拳向合者。面合之義也(理性院同之)勸修寺次第雲。八大藥叉印。二手內縛。二風如鉤形。二水合豎(出胎軌等)此印異此印相矣。又雲。八大藥叉女印。二羽地空入掌。空捻地甲。風火水相捻。散由三昧耶(風火水合豎開如三古也)出胎藏矣(云云)私雲。此二箇印。如延命院胎藏次第也。二種言如胎藏次第出用之。彼次第加歸命句無.也。此二種言。又出大日經第四矣。   問。八大藥叉者何等乎。答。摩尼跋陀羅(寶賢)種子.。布魯那跋陀羅(滿賢)種.。僧瞋爾耶大將(散支)種.。娑多祁哩(眾德)種.。醯摩縛多(即是住雪山者)種.。毘灑迦(大滿或持法)種.。阿吒縛迦(無比)(力)種.。半遮羅(密嚴功德天女)種.(種梵名下注皆漢號也)已上毘沙門印言三種。吉祥天印言二種。大藥叉印言一種。總六箇印言。如次本尊加持之處用之。   問。禪尼子童子印言何不用之乎。答。彼又雖可結誦。暫略之歟。如是印言廣略隨宜也。故薄草子一本。但出吉祥天印言。又本吉祥天禪子俱出之。理性院又俱用之。   問。其印言何乎。答。禪尼子童子印金剛合掌明。唵禪尼師曳莎呵。或唵奢舉多羅夜莎呵。   問。毘沙門五太子何等乎。答。一禪尼只。二獨鍵。三那吒。四鳩跋羅。五甘露。又說。一禪尼師。二獨鍵。三那吒拘跋羅。四常見。五最勝(云云)(已上薄草子奧出之。又十卷抄有之)或記雲。那吒拘拔羅童子。那陀羅童子雲。拘拔羅子雲也。不空祕密法五人太子印真言。禪尼師童子金剛合掌。唵奢舉多羅夜莎呵。   獨建童子合掌二大放去。唵蘇蘇婆都留婆馱曳莎呵。   那吒拘拔羅童子合掌當心。唵那□□□導□□諑饔奐□^埤□  常見童子堅心合掌當額。唵瓖求梨耶曳醯呬莎呵。   最勝童子二手中指無名指掌內入之相叉。小指頭指立之。左上右下膝上押。咒曰。唵陀岐知〃〃〃毘娑知〃〃〃陀羅尼〃〃〃闇〃醯〃多摩〃〃真多摩〃〃〃唵吽吽□□□^埤□□□□□樺□椹□□襐□□祤□糖□□□□飀□  問。伽馱捧印。廣澤與今次第相違。又寶捧即伽馱捧乎。答。伽馱捧印。小野廣澤習異歟。可尋之。又如御口決。伽馱捧即雲寶捧歟。或次第雲。伽馱捧印內五古印。大咒。次本印合掌。屈二地二火入掌。以二大押火甲。以二召之。小咒。次寶塔印。定惠外縛。二中指立合。二頭指屈。以二大指押之。小咒歟寶捧印內縛。二中指立合。小咒。次如意寶珠祕印。金合二小指叉入掌。二頭指寶形二大指並立。小咒(最極祕密云云)私雲。伽馱捧印別也。伽馱捧初印。同廣澤說。第二說又異今次第雲。廣可檢之。理性院又內縛。二中立合雲寶捧印也。   問。本尊讚何乎。答。.....等(云云)石山道場觀雲。唵薩縛菩陀沒地櫱帝吠俱嚕耶娑婆呵(或用諸天讚云云)薄草雲。舉此讚畢。其下朱付雲。法務枕造紙雲。檢諸私記。併用諸天讚。此讚祕之中密讚也(云云)又本尊讚。次用吉祥天讚歟。兩手俱舉之故。薄雲。讚(先四智次本尊。次吉祥天。或天龍八部用之)吉祥天讚。如吉祥天法中出之。   問。召請結界等何等印言乎。答。薄雲。請大鉤召(真言末加本尊名並召請詞云云)又召請次用入佛三昧耶印明也。   問。何用此印言乎。御記雲。引實類諸天。令冥會壇上權化之天等也。故召請時。必用此印言也。是天等法通途法則也(云云)。   問。引入實類天於壇上事。大鉤召印明也。權實二天令冥會四明印言是也。其中何煩結誦入佛三昧耶印言耶。私案。諸佛菩薩引入壇上。不用入佛三昧耶印言。是佛菩薩本入佛三昧耶之人故歟。然實類天等未入三昧耶之體故。令冥會壇上權化天無授入佛三昧耶印言之義歟。例如彼印。可時欲授兩部印璽之時。先授入佛三昧耶印明。了故薄草子頸次第雲。大鉤召入佛三昧耶四明(云云)餘流未必天等次第用入佛三昧耶印言也。用此印言。當流規模之善巧者歟。澤抄雲。次召請印(右手前把左手腕。於頂上左手四指來去)......薩也摩地以瑟捨羅薩也悉他波縛都婆多..(云云)(一三五召請印言同之)次結界(不動)今次第□□□□□□□□□馘稀患□□□□□飯□□□覽F□□橡q駭飀□□誇馘稀椹□□奅夾□□□委觥□□埤□礸□□□□□□□觥□□□□□誇馘稀椽□□□□□□榕委襼□□□□□□□襛□駎□□衽□□□□□□□歷□□妎□□□□槫□□□□□□詛□□裀□□□祰飀□□息礸楱□妎□□□a奩楸□崙□□□□...(是四天王總印。台軌多聞天印云云)十卷抄此印明乎雲。上下東西南北加持魔障。皆是不敢近於道場(毘沙門天領藥叉羅剎二部鬼神也。二鬼座此所領云云)。   問。散念誦真言何等乎。答。如次第出矣。薄雲。佛眼大日本尊吉祥天禪尼子童子八大藥叉法施大金一字(云云)理性院說同之。   問。何今法施置一字後乎。答。誦法施兩說也。故互顯一說也。依之薄草子等星供次第等。法施置一字後也。又次第軍者。軍荼梨真言歟。若爾結界可用軍荼梨歟。散念誦等必依結界尊歟。故薄草子不動散念誦不出不動歟。寶心次第雲。佛眼大日觀音本尊吉祥天禪尼師諸藥叉檀婆羅蜜大金一字法施等(顯密在心云云。壇度明在胎藏)澤抄雲。佛眼大日梵天帝釋本尊(大小)天女童子夜叉夜叉女四天總咒慈護(云云)寶壽院(一三五同之)。   問。天等用入我我入觀正念誦字輪觀等歟。又獻坐何等言乎。振鈴用不如何。答。初□□□□示□□□□□檢□橫□馭□□檢□橝芊慼牷撬b送□覭□□檢□稼□□□襼□□奏觔覭□□檢□□□□□□業稼□□倫襼□□稼□□覭□□褓□□□□□□檢□□□□□□椹□□駭送□□□□□□詈□□□襼□□楌禖秈□□香□觀□□□楌禖社□□□詈□□□□□□□□□餺□□□□□禗□□□禭□□□礹□騖□飯□□□□□□□觔襐椻□鷺□□駟□□□□□□□稼□□□□□□§□揀R字無言無說。.字一切大吉祥。.字無我無他。.字無戰無敵。.字無乘無載(云云)又澤抄並一三五用正念誦也。但入我我入觀諸流皆不用之矣。廣澤天等皆用正念誦。別行佛菩薩法不用字輪觀。字輪觀大法許用之。   問。何故不用入我我入等乎。答。御記雲。天等法大略准外法。疏理觀故。天台傳雲。佛菩薩表煩惱即菩提之義。天等法顯菩提即煩惱之理故。殊為祕密也(云云)私雲。入我我入字輪觀等。甚深觀門故。外部尊等不相應歟。   問。勸請發願如何。答。今次第俱不出之。薄一本唯發願許也。又一本雲。勸請。佛法護持大天王。吉祥天女諸眷屬。發願。至心發願。唯願大日。本尊界會。多門天王。吉祥天女。禪尼師等。八大夜叉。諸大眷屬(云云)理性院。勸請發願同之。寶心流雲。勸請。護持佛法多門天。四天王眾諸眷屬(云云)發願。勸修寺流雲。本尊界會多門天。八大夜叉善神等(無發願也)澤抄唯發願無勸請也。發願雲。本尊界會多門天王。五部太子諸大眷屬。媔部C勸請本尊句無盡出之。物行法只用發願(云云)。   問。護摩作法如何。答。祖師傳雲。毘沙門護摩四段也。即火天三部諸尊毘沙門段十方世天段也。媔部C真實口決非只為才覺(云云)澤抄雲。..(四段行之息災行之)火天段(如常)諸尊段(如常)本尊段(召請等印。內縛二水立合。以二風招之。小咒芥子供物同)世天段(如常)靈嚴傳三段行之(云云)勸修寺傳雲。此法若付大法而行時。道場觀用心金剛界二十天位可安本尊。是故護摩諸尊段供三十七尊。若付別行之者。中央本尊八供四攝圍繞之所以。諸尊段時供八供四攝。若爾道場觀。亦可想八供四攝(云云)。   問。修此法三時歟。又一時乎。答。今次第媔部C毘沙門三時一時之行法。任意無蠟燭白佛供許也。如常供天等後夜置粥。日中備佛供也(開白時又爾也)澤抄雲。三時一時行法任心如常。行法無相違。又護摩常用之(云云)。   問。今此尊四法本誓中何乎。答。四法中增益本誓中不出之。仁錄本誓中福德四法中不出之。   吉祥天。   問。立名如何。答。勸修寺次第雲。吉祥天亦云功德天。故胎藏軌下雲。吉祥功德天(文)十卷抄第九雲。梵曰...。摩訶大也。室利有二義。一者功德義。二者吉祥義。是故曇無讖及伽梵達磨阿地瞿多等三藏。共雲功德天。唐末諸三藏。皆翻為吉祥(云云)御口決雲。此法為福德修之(云云)十二名號經雲。能除一切貪窮業障。獲大富貴豐饒財寶(文)。 問。此天何佛菩薩所變乎。答。御記雲。大吉祥天女經雲。吉祥女。汝當於吉祥寶莊嚴世界成等正覺。號吉祥摩尼寶生如來(文)口雲。今天寶生尊一體分身也(文)口傳雲。寶菩薩所變習之。寶生同事天淺近菩薩今少相應歟。此尊結界馬頭也。寶部蓮花部兼之歟(云云)。   問。此尊種子三形何等乎。答。種子.。三形如意寶棒。諸流大旨同之無異說歟。御記雲。.吉祥也。金剛吉祥真言可思之(云云)。   問。尊形印相如何。答。愚案雲。左手持寶捧。雨七珍萬寶。施與一切眾生。成就各各願望故。右手作施願之勢歟。二手印相。諸流大體同歟。但勸修寺右手施無畏(云云)。   問。集經雲。右手持如意珠。左手施無畏(文)毘沙門經雲。右手執開敷紅蓮花相違如何。答。左右手如次福智二嚴也。左持如意表福。右施願以後得大悲。施與一切眾生之義也。集經意。左如先。右手眾生與福令無畏之義歟。無畏施之意歟。毘沙門經意。寶珠在蓮上故。舉寶珠座歟。或又寶珠與世福之義。開蓮令開佛性心蓮之義歟。又御記雲。寶部兼之(云云)可思之。   問。左右梵王帝釋四大天王圍繞(文)吉祥天。四王隨一多聞天女妻女。四王猶不可圍繞。況梵天等乎。答。經既雲大吉祥天女菩薩摩訶薩。梵釋何不恭敬乎。又經雲。俱胝如來圍繞(文)如來既然。梵釋四王何不圍繞乎。例如孔雀明王七佛圍繞。又如觀音曼荼八佛圍繞觀音矣。互為主伴何怪歟。或又深位大士假示多聞妻女姿歟。實類梵釋四天何不恭敬乎。御記雲。覺洞院曰。師雲。此天毘沙門妻下賤吉祥菩薩殊本地顯尊也(云云)既雲菩薩何非梵釋四王所歸乎。   問。纏取賢瓶傾之溢落七寶(文)意如何。答。集經雲。瓶中傾出種種寶物。灌於功德天頂上(文)。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三印三明。先被甲印。勸修寺名大三古印也。此印說處何乎。集經第十說心印。似此印而異。真言出十二名號經。但......句有異。經雲。阿洛乞叉茗曩(引)捨野(云云)勸修寺真言集雲。阿(上)落吃瑟弭(四合)曩(雲)捨也(二合)(云云)常喜院真言集如經說也。澤抄雲。阿落訖叉弭茗曩灑也(云云)七卷抄雲。阿落瑟弭曩捨也(云云)諸說不同。今明依何說乎。十二名號經有茗字。異今明(矣)次八葉印(在口決)(云云)御口決雲。八葉上有如意寶棒觀之也。   私雲。此印出毘沙門經中。名吉祥天女身印也。澤抄媔部C八葉印但六指頗屈之口傳也。其中觀寶珠也但真言殊。唵毘摩羅櫱羅伐底三婆羅吽(云云)。   同。.....言下(正念誦用之云云)澤抄同之。廣澤爾也。今流何雲正念誦乎。答。御口決雲。小野天等法。雖無正念誦。若有正念誦者。可用此言也(為言)此小咒毘沙門儀軌出之。又經奧有也。   次寶菩薩印言。此印言出金界次第矣。   問。何故用此印言乎答。或雲。寶菩薩印言。即吉祥天印言習之也。御口決意雲。寶菩薩吉祥本身。故加用之歟。私雲。今天女殊眾生與福故。寶菩薩又福德聚門故加用之。澤抄又五古印三明也。初八葉印小咒。如今第二印言。次內三古印陀羅尼(今初咒也)又八葉印毘摩羅言(如上出也)又印虛合二水入掌。以二空各押水甲。心真言(小咒也)次施珍寶印(左右中指無名指相叉入掌。二小指向外相又。右押左。右頭指曲豎。左頭指直豎。二大指屈入掌。師雲。二大並立)真言用陀羅尼(云云)口傳雲。二手內縛。二小指以右押左交立。二頭共立。右鉤之。左直立二大並立。押二中側。此印寶瓶形也。從此瓶雨珍寶習也。道場觀象鼻纏取瓶也。祕印也。此印出集經第十。名功德大。施珍寶印也。澤抄真言陀羅尼者。朱付雲十二名號經咒也(云云)集經陀羅尼雲。   波利富樓那(一)遮利三曼陀(二)達捨尼(三)摩訶毘羅伽帝(四)三曼陀(五)毘陀那伽帝(六)摩訶伽梨波帝(七)波婆彌薩婆咶(八)三曼陀(九)修缽梨富隸(十)阿夜那達摩帝(十一)摩訶毘鼓畢帝(十二)摩訶彌勒僧祇帝(十三)醯帝從(十四)三搏祇希帝(十五)三曼陀阿陀(十六)阿□婆羅尼(十七)娑婆呵者雲散去。此咒求財物故。無娑婆可為是不著莎訶而已文)。   私雲。此印陀羅尼出集經故。澤抄陀羅尼者指此咒歟。朱付恐誤歟。指此根本咒雲陀羅歟。此經前後雖有小咒故勸修寺用此咒。但印異矣。然彼澤抄上內三古印用陀羅尼(云云)彼陀羅尼出十二名號經咒。下陀羅尼可用之。何為誤。又一三五次第又爾也。又十卷抄雲。師說雲。內縛二頭立合。如寶珠兩一切寶(云云)。   問。召請結界等印言何等乎。答。石山次第雲。召請吉祥天真言末如....句。結界馬頭如十八道(云云)或次第雲。八葉印以右頭召之。唵摩訶室哩野曳翳醯呬......(拍掌)澤抄如石山次第。但右風召之。結界又同。今次第奧雲。八葉印頭指召之(云云)媔部C二頭三度來去(云云)撥遣彈指。   問。散念誦言何等乎。答。如出矣。澤抄雲。佛眼大日聖觀音本尊(心真言又讀誦)馬頭梵天帝釋四天總咒隨求(或訶利帝)慈護(一字替也)。   問。何故用隨求咒乎。答。御口決雲。為除黑耳障難用隨求咒也(云云)。   問。何故除彼障難乎。答。隨求經上雲。由隨求威德。他敵皆滅壞(文)。   問。黑耳何必作障難乎。答。釋論雲。涅槃經雲。功德女是姊。隨所至處能吉祥。黑闍女是妹。隨姊至處能作災禍。一不相離(文)俱捨光記第五雲。黑耳吉祥天姊妹二人。常相隨。遂姊名吉祥。所至之處。能為利益。妹名黑耳。由耳黑故雲以為名。所至之處。能作衰損(文)四十天涅槃經第十二。功德天言。我與此妹行住。共相未曾相離。隨前住處。我常作好。彼常作惡(文)十卷抄雲。師傳雲。欲僻黑耳者。可誦隨求咒一百反(云云)隨求小咒雲。唵(引)跋囉跋囉三跋羅三跋羅印□裡(二合)也毘戍達□□□襼導饐□襼導餀奚奷橚票□毼□□諑□□□  問。護摩何乎。答。增益作法如常(云云)部主寶菩薩(云云)澤抄雲。..(付增益如後七日云云)勸修寺傳雲。息災。又增益部主毘沙門天。又大日。功德天軌雲。著鮮白衣。手把香爐。供養於白索細工坐(云云)又三。咒師於壇門南坐(云云)已上息災證也。又同軌雲。若有欲得財寶增長日。以香花種種美味供養於我(云云)此增益證也。諸尊段。若以大法行時三十七尊。若付別行者八供四攝(但八供四攝皆天女形也)護摩本尊段之設座真言不可用荷葉真言。是雖天眾。荷葉不為座(矣)毘沙門別行法。說多聞天座雲。安像中心蓮花上(云云)彼既爾也。此又可同(云云)又雲。此法若付大法行時。金剛界二十天位可安本尊故。護摩諸尊段供三十七尊。若付別法行之者。中央安本尊。八供四攝圍繞之。若爾道場觀。亦可想八供四攝(云云)(已上勸修寺說也)私雲。今次第道場觀。梵天四王圍繞之勸請。又梵王帝釋諸眷屬(云云)故可用荷葉印言也。護摩諸尊段別事也。若明王等又諸尊段三十七尊等故。而勸修寺道場雲。梵天帝釋恭敬儀。勸請本尊界會功德天三十七尊諸薩埵(云云)前後相違。御口決雲。此法本先護摩。但權僧正說雲。吉祥天護摩是四段也(云云)仍任祖師說。本護摩也。四段者。火天部主本尊諸尊也。   問。字輪觀.等(云云)如何。答。五大觀之歟。又字輪觀不用之。石山觀雲。.......觀之。   問。此法行時如何。答。澤抄雲。三時一時任心如常。行法護摩常人用事也(云云)。   問。今法四法本誓中何乎。答。小集四法中增益出之。仁錄本誓中福德舉之。   炎魔天。   問。炎魔天梵漢中何乎。答。御口決雲。炎摩梵語。此雲靜息。此炎摩王。是或大日化身也。或又地藏所變也(云云)藥師經疏雲。炎摩王者梵語。唐雲靜息王。以靜息罪人。令後過不起。前過易滅。故名靜息。又以正法勸諸罪人。令於前罪生慚愧。罪得易滅故稱法王(文)大賢師雲。焰摩唐雲靜息。曉悟罪人止眾惡故。即由此義雖鬼界攝亦名法王(文)。   問。此法何時可供乎。答。薄雲。師說雲。以亥剋可供之(云云)師口決雲。冥眾夜增威光故。以亥剋供之也。澤抄雲。付十八道師說。以亥剋供之。此法一時行法也。鳥羽院御時常有之。皆一時被行之(云云)又雲。不可有振鈴之印不用之(云云)今次第媔部C初夜一時行之。三時不爾。鬼類故夜許行之。   問。此尊種子三形何等乎。答。種子.。三形檀荼印。勸修寺傳雲。種子吠字。三如先也。   私雲。..二字。俱炎摩王。兩真言初字故。俱以為種子也。疏第十雲。凡說真言中。隨取初中後字為種子皆得也(觀察取字要之字耳文)。   問。用此二字有何故乎。答。私案。.字是乘不可得義。即運載義也。此炎摩王。裁斷眾生善惡業。敬言惡善。令眾生運載佛果故用此字歟。又除短命夭壽令長命。是運載之義也。   問。若爾何不用終字乎。答。頭上安空點示二空菩提故猶勝也。所以乘二空智到佛果。證二空菩提義也。疏釋.字雲。乘於如如而進行者。即是去成正覺也(文)又理趣釋雲。頭上有圓點半月。表二空菩提(文)可思之。御記雲。梵號。初字即漢號。靜息義也。斷惡業令到佛果。是即靜息義(云云)次.字縛不可得義。即無縛三昧義也。故疏第十雲。亦以本名為真言也。以初字為體。更問雲。所謂無縛三昧也。毘縛是堅固住義。亦是除諸傳也。謂以理除縛。不以非法也(云云)私雲。炎摩王斷罪。以道理斷善惡。專除煩惱所知二縛。令到涅槃菩提三身。故雲以理除縛。此裁斷非隨愛憎而浮沈故雲不以非法也。   問。何故知二縛乎。答。疏十三雲。鍐音縛也。謂煩惱所知之縛。悉如空也(文)故知。此天以無縛三昧。令解脫眾生煩惱所知也。   問。觀中炎魔法王肉色。左持人頭幢(文)疏第五雲。次左方在大日南。作炎魔法王。手執檀拏印。此印相猶如棒形。上有人首。作極忿怒心之狀。以水牛為座。身作黑玄色(文)身色等相違如何。答。身色隨宜歟。但諸流次第皆肉色(云云)人頭幢檀荼印。梵漢不同歟。或雲檀拏杖。或雲檀拏幢。大原記雲。檀拏者。此髑髏(云云)人頭幢(云云)此天或忿怒形。或慈悲形不同也。現流布像隨兩樣也。疏第五。阿闍梨言。少時嘗因重病困絕神識。往詣旨司。視此法王。與後同共語言貌甚慈忍。然此檀拏印以忿怒形。檢效生來所犯。口出火光。至為嚴切。出家以後功業便爾。寂然不復有言。炎魔王及後。尋即降階。善言稱歎慇懃致敬。求愛歸戒因放卻。還比至蘇後。其兩臂繩所繫。縛處猶有疾痕。旬月方愈也(文)御記雲。師口雲。炎魔王忿怒形。炎魔天慈忍形也(云云)愚案雲。隨機現形色歟(云云)。   問。所乘水牛何色乎。答。理性院次第雲。乘青水牛(云云)勸修寺次第雲。乘黃牛(或乘黑牛。或白水牛)或雲。於水牛有二大威德。所乘青色炎魔天所乘白色(云云)澤抄雲。乘黃豐牛(云云)。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炎魔王印二明。眷屬十餘印言也。檀荼印言。印出疏第十三卷。言出第十卷也胎藏次第炎魔天印言。如次第出矣。石山次第雲。炎魔王印。二手合掌。二風二地相背入月二空並立。從二風中[}/即]上超之致二火內。第三[}/即]相枉。水火頭合相合。真言初咒也。理性院一本用此真言名炎魔王印。一本用今次第印名檀拏印。言同也。澤抄二印二明檀拏印。用唵焰魔耶莎呵明也。今次第。檀拏印用二明故非別印歟。勸修寺次第似石山印。十卷抄如今次第矣。次後印普印明沒哩底野言也。   私雲。此印言。小野台藏次第為死王印言。疏第十。今後明雲死王真言。故知。死王與後名異體同歟。故玄法亂脫。軌雲。死王亦名後(文)又疏第十雲。次死王真言。此是閻羅明王也(文)此釋閻魔王死王一體見。王言可然。延命院次第。炎魔王印言外。舉死王印言。似後立王名(矣)。   次妃印言思手鍵吒明摩利怛野言也。此印言。小野次第出後印言。廣澤次第印用此印。明用前死王明。彼此相違如何。然今印言依石山次第。又御作台藏次第。妃印言同今次第矣。勸修寺次第同之。次太山府君印等。 問。何故用此等印言乎。答。彼皆炎魔王眷屬故歟。御記雲。或雲諸眷屬(石山五道乃至成就仙)悉為地藏菩薩化身也。愚老雲。后妃等即為炎魔王化身。又旨見六波羅蜜經疏歟。彼疏雲。閻魔王○此雲雙王。治男鬼時身則為男。治女鬼時則為女。名雙王也(云云)此事或雲出十一面經疏(云云)此中拏吉尼遮文荼印言。出台藏次第(矣)太山炎魔天子也。深砂神也。遮文荼役神也。澤抄眷屬印言。唯用太山符君印言許。后妃等不用之。散念誦后妃等言用之。勸修寺。本尊加持炎魔妃閻魔七母暗夜神奉教官四箇印言加用之。散念誦炎魔王並眷屬五箇言誦之。   問。召請結界印言何等乎。答。薄雲。召請大鉤召(但真言末加炎魔耶翳醯)結界不動(云云)獻座(但有二意一水牛座二荷葉座云云)蠟燭付火(各誦本尊明也)撥遣。右手彈指三度(問。北斗供等一度。何三度乎。答。御口決雲。一度三度隨宜矣)。   問。水牛座印何乎。答。澤抄雲。結界荷葉印。或觀水牛座。或觀荷葉座。但二座中用隨一也(云云)理性院傳雲。右掌仰胸前作荷葉形。想水牛荷葉座(云云)御口決雲。左手荷葉印作二觀也。為中尊觀水牛座。為眷屬想荷葉座也。   問。散念誦加用不動北斗何故乎。答。不動結界尊故用之。北斗者。澤抄雲。佛眼大日地藏(或釋迦)本尊第二言(唵。吠縛娑縛吒耶吽)后妃七母太山府君(增數反)黑夜神(不入卷數)五道大神司命司祿拏吉尼遮文荼成就仙毘那夜迦心經(若金剛波若)慈護(云云)。   私雲。釋迦地藏炎魔王本身故歟。   理性院次第雲。佛眼大日本尊諸眷屬等如上。北斗法施(心經尊勝陀羅尼金剛般若)大金一字之後燒銀錢。勸修寺次第雲。佛眼大日閻魔天七母暗夜神舉教官一字用之(無定數別)十卷抄卷數雲。佛眼大日炎魔天后妃七母太山遮文荼拏吉尼一字(云云)。   問。蠟燭付火次第如何。答。如下十二天供委記之。   問。此法無護摩乎。答。澤抄雲。此法無護摩也(云云)今文不出之。   問。今尊四法本誓中何乎。答。小集四法中不出之。本誓中延命除病出之。仁錄又本誓中延壽舉之。四法中不出之。   問。壇場莊嚴並幣帛擬等用不如何。答。薄雲。幣帛擬錢等用否二說也。但石山次第圖無之(云云)薄出圖雲。交飯十一杯。如次炎魔王后妃太山五道司命司祿拏吉尼遮文成就毘那也。白佛供四壞。大小各二壞。弊四本(左右並之)銀錢二壞盛之。委如圖矣。石山次第雲。先辨備供物。所謂五穀粥(以堅調為言。應加香花水。但蘇蜜加入粥。又傍插果子)檀上檀敷並散花(如例)尊像向南。其壇四肘。若三肘(可隨處便宜)又儲閼伽一前。並飯羹果子燈明各二壞。若壇一方。而彼粥上插蠟燭。隨位次第分居。其次第在圖(文)理性院傳雲。蠟燭供十一壞。可奉獻之。又擬錢三壞。幡三本。幣各二本。可有之。是炎魔北斗七星九曜料也。擬錢常錢形也。紙十二枚。重彫也。歲數當供。結願時一字真言後燒之(云云)當流無幡。只幣四本。本尊方壇端左右二本置之。銀錢又二壞。壇中左右居之。擬錢弊法施時燒之。擬錢數施主年增一重此十二錢彫。星供用如此。准此又可爾歟。   水天。   問。修此法時向方如何。答。理性院記雲。此法者向北方修之。水方故也。壇敷青色絹布等用之。或紺布用之。三時行之(云云)澤抄雲。此法三時也。數壇三時也(云云)今次第媔部C水天一時三時任意(云云)。   問。此天種子三形何等乎。答。種子.。三形龍索也。勸修寺傳雲。種子.又.(或...三字變寶)三昧耶龍索(或如竟寶云云)十卷抄雲。種子.。三形□索(云云)理性院水天供口決雲。師雲。.字為輪蓋種子。或.字.字。皆任意為輪蓋。並諸龍通種子。全無難事。仍先德皆任意所用也。但以.字為輪蓋種子。其義勝。.是諸字王故(云云)(寶心記也)御記雲。當流水天供不可及輪蓋沙汰歟。輪蓋經法時事也。私雲。彼流輪蓋。即習水天故作此記也。故寶心祈雨私記雲。縛嚕拏龍王者。輪蓋龍王也。縛嚕拏者水天也。彼輪蓋一物也(文)。   問。道場觀如何。答。如文理性院次第雲。想身前有.字。成清淨琉璃寶池。其上有.字。成八功德甘露香水海。海中有.字。成七寶宮殿。種種莊嚴人間無比類。官殿內有妙壇場。其上有.字成金龜。龜上有.字。字變成龍索。龍索轉成水天聖者。身色綠色。右手執刀。左手持龍索。頭冠上有五龍。天衣瓔珞莊嚴其身。又四天女持妙花陳供養。乃至無量龍眾眷屬。前後圍繞(云云)(此觀委之故載之)大疏第五雲。右曰難陀。左曰跋難陀。首上皆有七龍頭。右手持刀。左手持□索。乘雲住。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二印三明也。先缽印並明。御口決雲。去來三度明各一反。私雲。此印言。出陀羅尼集第十一。彼印文雲。呼水天印如缽印。大指來去(云云)薄雲。如飲食印。但二大指來去有觀念。此缽印觀大海。海中召請諸龍(云云)次龍索印並明。此印言出台藏軌(矣)十卷抄名諸龍印言。勸修寺流。名水天印言也。澤抄同之。理性院又同。又印言說處可尋之。諸流次第。皆左手拳風指鉤。右拳安膝也。今右拳風中未審。薄雲。定拳申風少屈。惠手安腰(或右拳云云)薄此外出諸龍印言。如胎藏次第(矣)次諸龍印言。廣目天印言。又如胎次第也。理性院流。此四印明外。廣目天難陀跋難陀印言用之。澤抄雲。水天印(定拳申風少屈。空勿入掌入。惠手安腰)師說內縛.圓合唵阿播缽多曳莎呵。水天妃印(合掌屈二風押二火指頭)唵縛嚕地曳莎呵。廣目天印(左右外拳背合風索招空)明如延命胎藏次第出。諸龍印言。如胎次第出之。又印(右拳腰左拳風直立少屈)唵縛嚕拏耶莎呵身印(金掌屈二頭指押二大指)........又印(內縛二風圓合).......(云云)已上七箇印言。初四初度本尊加持用之。第二度次一。第三度彼二印言也。   勸修寺。水天難陀跋難陀諸龍三種印言用之。十卷抄又五龍印言同之。印外縛二地開舒。.......。七卷抄唯用二印二明也。龍索印風鉤印...。並....明也。   問。廣目天印言。散念誦後出之有何故乎。答。媔部C此印言散念誦時明用之(云云)薄中撥遣三部被用後出之。小野次第。廣目天本尊加持用。謂水天水天妃廣目天諸龍四箇印明用之。   問。召請結界等印言何等乎。答。薄雲。召請(大鉤召印明真言末加本尊名號並召請句)結界有無不定。獻座。撥遣(彈指三度)理性院流雲。召請(宗命傳大鉤召並加句如今流寶心傳本尊印言言末勸請句右大召之)結界(不用之)獻座(宗雲。四葉蓮花印。....。寶雲荷葉印言也)小野次第(同宗命說也)澤抄召請(如今次第)花座(四葉印......。四葉印。八葉頭中無名合側為一葉。合為四葉也)撥遣(投花)唵縛嚕馱野穆乞叉穆(云云)。   問。散念誦用廣目天言有何由乎。答。厚抄雲。或諸天主故。或同體歟。御口決雲。諸龍上首故。澤抄雲。水天與廣目天同天也。孔雀此旨見(云云)孔雀經(不空)雲。西方有大天王。名曰惡目。是大龍王。以無量百千諸龍而為眷屬(文)佛眼大日廣目水天妃諸龍一字或慈護(云云)理性院雲。佛眼大日天鼓雷音廣目諸龍法施一字。寶心傳雲。佛眼大日釋迦觀音金剛手本尊輪蓋難陀跋難諸龍善女龍王法旋(心經理趣經偈。請雨經五十三。佛名發菩提心三昧耶戒。及祕密深奧真言等)大金一字(云云)私雲。釋迦觀音金剛手請雨經本尊故舉之歟。仍寶心流水天法本尊加持。彼佛菩薩用之。彼流行法畢。立座禮拜二十一反。其詞雲。南無歸命頂禮本尊界會水天聖者諸大龍王等。甘雨善潤五穀成就(云云)次出堂。   澤抄雲。禮拜二十一反。其詞雲。天下國土。炎旱消除。甘雨普潤。五穀成就(云云)時畢降半疊以後二十一反拜之。每時如此也。私雲。當流今次第。並薄草子等不出之。故禮拜不用之歟。然薄草子中。小野次第有此禮拜。其詞同澤抄矣。   問。道場莊嚴方如何。答。如次第出矣。薄雲。青色幡二流(長五寸)小野次第。幡長五尺(云云)今五寸者。寸字誤歟。壇左右立之。青梵缽盛水。壇中心置之(有口傳)又青色糸置之(有口傳)大慢壇敷淨衣皆青色也(矣)御口雲。缽水口傳者。彼水觀大海也。糸口傳者。彼糸觀龍索也。今次第委細。口決者無糸口傳也。糸盤缽前置之。今次第圖如此。又說。糸盤入缽水中也。薄草子圖如此。御口決意。前說為吉(矣)或雲。龍索青色生糸三尺許用之。但片端結可聞口傳也(云云)今末必結之。③ンЪгЁ⑥出歟。澤抄雲。當作四肘水壇。其壇北面安水天坐青色幡二流(長五尺或三尺五寸)本尊左右懸之。青色糸壇中心置之(作法有口傳)十六盤飲食大飯八壞。五穀小飯八壞。果子八壞。小豆羹八壞。燈明四燈。五穀粥八壞(但用後夜)如例八供養備之。四角四瓶。但柏葉柳等用之。燒薰陸香。咒師洗浴著新淨衣面向北坐(云云)理性院雲。青色幡二流。壇前左右隅立之。幡壺引渡。.....五字書也(或青色染絹或青色染紙造之)幡串檜一尺六寸許切圓削。六青塗用也。缽水後夜每替之。花瓶柳桂可差也。供花也。散杖桂杖用之。又柳(云云)。   私雲。御口決意雲。大小佛供各二杯。御汁田果子木果子各二杯。幡二流。花瓶二口。燈臺二本。阿伽器等一前。灑水塗香打鳴等也。小豆羹者小豆汁也。   妙抄雲。此法者向北方可修之。水方故也。檀敷青色物用之。若絹若布或紺布用之。三時之。龍索青色生糸三尺用之。但可結(委細口傳)佛供十六杯。汁並果子各二杯也。後夜粥八杯(云云)略時佛供等各三杯也(云云)當流祖師口決妙抄既爾也。集經說如澤抄。何不用彼等乎。御記雲。十六杯等事妙抄說。上本說又集經也。旁可依用。但雖如法時。常不可用之。只可付薄草子等(云云)。   問。今此法四法本誓中何乎。答。小集四法本誓中不出之。仁錄本誓中祈雨舉之。陀羅尼集經雲。誦咒滿足一千八十反。祈雨先得。若入水中作此印。履水如地也。印缽印。明。四跢姪他烏馱(去聲)迦提婆耶□醯□醯莎呵(云云)於上醍醐理趣房大理趣房。被修水天供之時。龍索成實龍登空之時。坊柱取付登其柱。其爪ヤЬヤэンэ。   地天。   問。此天法修何事乎。答。御口雲。福德門以此天為第一。仍修此法。則福德自在者也(云云)疏第十雲。地能持萬物。以一切萬物依之生長。當知即是佛心。猶如來心能持萬物。入持本三昧。而說真言也。亦是釋迦方便化身耳(文)。   問。此天種子三形何等乎。答。種子.。三形寶瓶(云云)澤抄種.三缽(或寶瓶)妙抄雲。.(又.或.)三賢瓶(或缽云云)。   問。用.字寶瓶有何由乎。答。內證真如境名缽裡體徽(云云).第一義不可得故歟。如自內證心地出功德大地生萬物故為地天種子歟。寶瓶又出七珍萬寶故為三形也。御口決雲。寶瓶中有七珍萬寶可觀之。   問。道場觀兩手持寶瓶(文)澤抄雲。左手持缽盛花。右手掌向外(云云)相違如何。答。理性院(宗命)次第雲。觀想壇上有.字成七寶。座上有.字。變成寶瓶。寶形變成堅牢地天女。身色白肉色端嚴美麗種相具足。左手持缽盛花。右手掌當向外。或兩手持寶瓶。法寶生所依處出過語言道。能令壇地堅固不傾動。生長佛心地內證真如鏡名缽裡體徽也。是則釋迦方便化身也(云云)准此次第。印相兩方。不可為相違。   問。今次第雲男天。彼次第雲天女。相違如何。答。儀軌雲。男天肉色。左手缽盛花。右手掌向外。女天白色。右手鉤當心。左亦鉤當服。私雲。准此文者。堅牢地天有男女二類歟。男天肉色如今次第出。澤抄寶心等次第同也。女天白肉色如今引。但印相違儀軌可決之。御記雲。今教習離欲天猶有后妃。仍每有男女也(云云)儀軌雲。地天及功德天。禮拜恭敬供養。及念誦我真言者。我恆出地味資潤彼人○得巨多廣大福德。日日千萬眷屬掬養(文)。   問。髮囊羯磨衣何謂衣乎。答。澤抄髮囊讀之髮此字歟。可檢字書。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二印二明也。先根本印言。儀軌中名根本身印。印言全同今次第也。集經第十一舉地天印言中。印同今印。明異今明也。彼經明雲。唵(一)婆孫陀裡(二)陀那陀若(三)缽羅(二合)婆(上音)囉怛(二合上音)爾(四)莎(去音)訶(五)(云云)。   私澤抄用二印二明中。印用集經所說真言也。   次瓶印並言。此印言出胎藏軌歟。御口決雲。此印似飲食印。即缽印也。此缽中有七珍萬寶觀之也。   問。不似常瓶印何雲瓶印。付中其似缽不似瓶子乎。答。安然對受記雲。想花瓶(云云)雖似缽形。只花瓶觀之歟。疏第十三說地天印雲。先合掌。其十指頭並屈。而相捻合圓屈之。空指入掌內。形如瓶子。即是也(文)准此文。今少兩手寄合。如瓶子可作之歟。理性院兩流用二箇印言同今次第(矣)。   問。散念誦用不動咒有何由乎。答。御口決雲。不動是地天本身故。   問。疏中釋迦化身(文)如何。答。御口決雲。不動又釋迦化身故。況大師最勝王經加陀雲。堅牢地神不動心。付中五大尊中不動中央。五大中地大又中央故。又不動頂上蓮花表花藏世界。是即堅牢地神戴大地之義也。澤抄雲。佛眼大日不動本尊慈護心經等(心經許讀餘物不續也)或大日次釋迦地藏觀音等言誦之(用否任意云云)。私雲。釋迦本身其義可然。地藏觀音何意乎。宗命傳雲。佛眼大日如來慈護釋迦地正觀音本尊功德天大金一字(云云)寶心傳同當流。   問。召請結界等何等乎。答。御口決雲。召請結界撥遣等。用通召請結界等也(云云)大鉤召不動結界等撥遣彈指歟。又口決雲。最祕傳雲。此法解界。每時必解地撅也。湧出地天令歸本土。或為出生七珍萬寶也。若不解地結違彼等義之故也(云云)私案。此法總不可用地結。為用地結召請時。難湧出故。例如彼轉法輪。法勸請十方神祇等。故地結方結界等不用之矣。   問。此尊四法本誓中何乎。答。等集四法中增益出之。本誓中不舉之。仁錄本誓中福德出之。四法中不舉之。 安永九庚子十月六日夜。   天王山毫譽白雄(春秋三十八歲)謹書。 祕鈔問答第十四 北斗   私雲。祕鈔三本中十五卷本。馱都為第四卷。北斗為第十五卷。此十五卷本。三寶院為初重本。仁和寺雲再治本。又名野月也。十七卷本二尊俱不入之。此本醍醐(云云)第二重本兩寺本全同。十五卷本有少異歟。第三重堨I祕本十八卷馱都為第四。北斗為第十八也。仁和寺遍知院僧正時。被進此本雲。成賢前進本(云云)彼本堨I遍知院僧正被付故。又遍知院僧正(成|)御自筆目錄加異尊被調二十卷。又除彼二尊也。故彼目錄奧雲。此外馱都一卷。北斗一卷(云云)但此目錄許未調卷歟。二十卷本報恩院等無之。但此目錄報恩院西南院傳寫異。報恩院御傳寫錄第七第十八九二十四卷顯許。未注尊名。報恩院本記雲。以遍知院僧正(成|)御自筆本書畢憲(|云云)西南院本記雲。以遍知院僧正御房(成|)御自筆本書寫乎法印親快。   問。題北斗(云云)何故七星名北斗耶。答。此七星在北。而似天竺斗形故雲北斗也。故御記(報恩院)雲。祖師寬信法務祕記雲。四如斗三似柄。西國鬥著柄(云云)愚老雲。北字七星在北故歟。   問。北斗北極北辰同異如何。答。大師釋雲。南斗隨運北極不移(文)淮古仁王南斗北斗文。北極當北斗也。七佛前說神咒經雲。我北辰菩薩曰妙見(文)准此文者。北辰非北斗歟。大師最勝王經開題雲。如七曜旋北辰(文)此釋北斗七星雲七曜歟。勸修寺眾星記錄雲。以尊星王為眾星之帝王。次有北方饒之北斗即七星之精也(云云)准此記者。大師御意。北辰妙見尊星王也。北斗能圍繞伴故。又御記雲。精者主也(云云)北斗既七星精故。北斗王七曜伴故。依主伴義(云云)七曜旋北辰歟。若爾北辰北斗歟。或抄雲。 問。北極者北斗歟。答。要錄雲。魏石氏雲。北極者北辰也。台氏雲。北極者北辰也(二說同也)或文雲。辰者妙見菩薩也。北極在紫微宮最中。北斗在大微宮北。運轉四方圍遶(云云)又是記北斗七星旋尊星王歟。准此記者。大師南斗隨運北極不移者。似北極雲妙見歟。若爾運轉南斗可雲北斗歟。寧非違經南斗北斗乎。   問。儀軌雲。北斗七星。日月五星之精也(文)七星當日月五星方何。答。北斗指尾法雲。第一貪狼星。是日精也。第二巨門星。月精也。第三祿存星。火精也。第四文曲星。水精也。第五廉貞星。土精也。第六武曲星。木精也。第七破軍星。金精也(文)又七星贊雲。大陽亦名破軍星(日曜)大陰亦名貪狼星(日曜二月)熒或星亦名武曲星(火曜)辰星亦名廉貞(水曜)歲星亦名巨門星(木曜)大白亦名祿存星(金曜)鎮星亦名文曲星(土曜)(云云)天門(隆武)雲。日月五星北斗所變。北斗日月五星精也。私雲。北斗七星既日月五星。兩說不同。可尋之。   問。北斗七星形像如何。答。妙見並咒經雲。畫七小月輪。輪中畫作北斗七星神形為內院眾。西南第一月輪畫貪狼星(小赤黑色左手持日)次西(二)月輪畫巨門星(身面等白黃色。左手持月)次西(三)北月輪畫祿存星(小赤青色。左手持火珠。珠上火焰起)次北(四)方月輪畫文曲星(面色小青黑色。左手掌向外。五指垂下。掌流出水。水流下形也)東(五)北月輪畫廉貞星(身面黃色。左手持玉衡)東(六)方月輪畫武曲星(色小青赤色。左手柳枝持)次(七)東南月輪畫破軍星(其色小白赤色。左手持刀)是諸星皆作夜叉形。頭髮赤色。天冠瓔珞莊嚴其身(文)私雲。准此軌文者。初說為正(矣)順軌文故。   問。此法何故舉一字金輪種三等耶。答。小野傳雲。金輪變作北斗七星。御口決雲。星從金輪毛孔出生(云云)金輪北斗能現本身故。曼荼羅中台安之。例如尊勝曼荼羅中台安大日矣。   問。若爾二種金輪中何乎。答。釋迦金輪也。釋迦金輪天等主故。釋迦所變雲釋迦金輪。羅髮形也。大日所變雲大日金輪。寶冠形也。小野傳雲。大日金輪變成釋迦金輪。釋迦金輪變入北斗三摩地(云云)私案本身釋迦既大日所變故。所現金輪又爾歟。   問。金輪種三何等耶。答。次第雲。種子.。三形不出之。薄草子八輪金○也。澤抄雲。種子.。三形輪八輪(云云)私雲。此尊真言種子同.也。雲一字金輪此故也。   問。何故名妙見。種三何等耶。答。七佛所說神咒經雲。擁護諸國土所作甚奇特故名曰妙見(文)種子。.三形星形也。.字為種子之義。如妙見法記之。翻梵語集雲。藪達梨捨苑。譯曰妙見。   問。七星通別種子何等乎。答。如次第出之。玄祕雲。北斗總印言.或.(云云)七曜九執十二宮總印言。二十八宿總印言。又.或.(云云)妙抄同之。別種玄雲。貪.巨.祿.文.廉.武.破.。   問。別種子有異乎。答。覺禪抄雲。貪.又.巨.又.祿.文.廉.又.武.又.破.又.。已上勸修寺傳真言初字也。但..本地種子歟(云云)。   問。勸請發願何等乎。答。勸請如下出之。發願薄草子雲。本尊界會一字金○北斗七星諸宿曜等(云云)。 理性院次第雲。至心發願。唯願大日一字金輪。北斗七星。七曜九執。十二宮神。二十八宿。諸宿曜等。還念本誓。降臨壇場。所設供具。哀愍納受。護持護持。消除不祥。消除災難。增長福壽。垣壽快樂。心中所願。決定成就。家內安穩。諸人快樂。乃至法界。平等利益(文)。   問。道場觀依憑何乎。答。依玄祕觀歟。石山·道場觀。金輪種三尊不出之。妙抄雖同玄祕觀。九曜十二宮等種子不出之澤抄大體同妙抄觀(矣)理性院次第雲。觀想自身面前虛空中有.字。變成七寶宮殿。其內有瑜妙壇場。其壇上中天有.字成日輪。日輪上有.字。變成寶蓮花臺。其上有.字。轉成金輪佛頂尊。又號轉輪王(是釋迦金輪也)處蓮花臺上結跏趺坐。身色如黃金螺髮形。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具足圓滿。法界定印上持。八輪金輪頂輪王御前有箇荷葉座。其上皆有.字。即成北斗七星。色相威儀微妙端嚴。名依本位列住(武曲星有制星)又有一荷葉座。其上.字。成土曜大仙。卜中央位。又有數多荷葉座。其上有.字。成日月火水木。金羅暖計都各居本方本位。又十二宮神二十八宿四方圍繞。各各皆無量眷屬諸皇等侍從。   私雲。寶心流有兩本中。此委細觀也。宗命僧都方次第雲。道場觀。又有深祕(云云)指今觀歟。   問。本次第九曜等.字為種子。此次第九曜又.為種子相違如何。答。各舉一邊也。玄祕妙抄俱..。俱為諸星通種子故。薄草子第二院十二宮。第三院二十八宿。皆以.為種子也。   問。理性院寶心流。兩本俱觀日輪。今流廣澤等諸次第無日輪何。答。愚推雲。金輪居日輪故歟。然金界智拳印大日居胎藏日輪。是大日金輪也。今中尊是釋迦金○出日輪未祥。又釋迦金輪居日輪歟。可尋之。大日金輪十二輻金輪為三形。釋迦金輪八輻輪為三形。又彼智拳印此定印也。又彼雲。形眼索月莊嚴法身。此雲身黃金色具三十二相。又彼著五佛寶冠。此螺髮形也。故知。前金輪法本尊。是大日金輪也。今北斗法本尊。釋迦金輪也(但澤見金輪法三形八輻金輪也)。   問。何故眾星上首用釋迦金輪耶。答。御口決雲。一切諸星從金輪毛孔出生。仍以能生金輪為本尊也。此等義見北斗儀軌並金輪儀軌(矣)。   問。北斗座位兩流異。正不如何。答。現圖曼荼羅如理性院次第。金○前安七星(矣)愚案雲。金輪既坐須彌座。而七星南列空中現給。金輪前義契南列現(矣)然祕抄並澤見一三五等。如今次第雲金輪後等可撿本經儀軌等。   澤鈔第一雲。本佛頂曼荼羅中尊本金輪後。釋迦金輪迴七佛有左右竹草之是也。大佛頂者。大日金輪也。最勝佛頂名一字金輪。一字金輪名大佛頂也。大日金輪者。謂七師子為座首。著寶冠住智拳印也。釋迦金輪螺髮形。以須彌為座。是天等之主也(定印上置輪)此大佛頂曼荼羅一字金輪共通也。但金輪曼荼羅不可用之(云云)私雲。竹曼荼羅。須彌座上圖大日金輪(前後有七寶)其上圖釋迦金輪。本尊左邊有竹三本。右邊有牡丹草也。此曼荼羅外題雲金輪曼荼羅(一樣或雲竹曼荼羅)澤抄為佛頂曼荼羅。題聊相違歟。又約共通儀歟。常途金輪曼荼羅。七師子座上智拳印大日前後左右七寶圍繞也。   問。召請何印言耶。答。薄草字雲。召請大鉤召(云云)覺洞院星供次第雲。召請大鉤召印明歟。以同印可誦本尊真言。未加召請句可誦之(云云)理性院寶心傳大鉤召。想金輪及北斗。並諸星宿等奉勸請(云云)宗命傳雲。召請結大鉤召印。鉤召北斗諸曜宿等真言。唵缽娜摩句捨吽弱。   金剛合掌。啟白。 至心奉啟。妙見菩薩。北極七星。貪狼巨文。祿存文曲。鹿貞武曲。破軍尊生。今為某甲。災厄解脫。壽命延長。今作供見。唯願垂哀。降臨此家。納受供養。擁護某甲。所願隨心。速疾圓滿。速疾圓滿(云云)此次召請北斗印言出之。妙抄雲。請唯用召北斗印言也。   問。結界何印言乎。答。今次第下雲。結界馬頭或無能勝(云云)薄草結界馬頭(云云)理性院結界不動(或馬頭)(云云)御記雲。覺洞院口決雲。天等多用馬頭結界(云云)。   問。馬頭用結界有何由乎。答。覺禪雲。凡諸星中。以觀音為本主。觀自在普光色身三昧也(云云)惠什雲。妙見者觀自在異名也(云云)妙觀察智義也(云云)依此等義用蓮花部結界也。   問。獻座何等印言耶。答。薄草子雲。花座荷葉座。理性院寶心次第同之。宗命次第雲。花座(八葉並荷葉云云)御口決雲。花座中尊金輪座八葉印。......言也。荷葉座諸星座。荷葉印歸命.言也。故用二座也(云云)。   問。若爾何印頸次第唯花座乎。答。堨I雲。有主之時供其座許(云云)私案。今次第下座主伴中。舉主座許。薄草子主伴俱示其座之義歟。又勸修寺北斗次第。唯用荷葉座印言不出花坐(矣)彼次第道場觀主伴俱舉。伴居座主無座乖世儀(矣)今次第是禪覺法印作故。非覺洞院正本。故不可定量歟。屬星供炎摩天供等無主故。唯用荷葉座。十二天供等四臂不動為主故。花座荷葉二座用之。此明主故六葉印歟。知用二座之義為勝(矣)。   問。禮佛句何乎。答。薄雲。南無一字頂輪王。南無北斗七星。南無七曜九執十二宮神。南無二十八宿諸宿曜等(云云)理性院雲。禮佛(三十七尊如常)南無一字金輪。南無北斗七星(三反)南無九曜。南無十二宮。南無二十八宿。南無金剛。南無大悲胎藏。又有異說煩不出之。勸修寺流雲。南無金○佛頂。南無北斗七星。南無七曜九執。南無十二宮神。南無二十八宿。南無諸宿曜等(云云)澤抄雲。次禮佛。南無摩訶毘盧遮那佛。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文珠師利菩薩。南無妙見菩薩。南無北斗七星。南無七曜九執。南無十二宮神。南無二十八宿。南無本命元神(三反)南無三部界會一切三寶(云云)。   私雲。此不禮三十七尊。直作此禮歟。此禮可然乎。但是本命供禮佛也。若北斗供。北斗七星三反可禮歟。仁和北斗供本命供別故也。寶樹院一三五。本命元神次。某甲大星諸宿曜等二禮有之。但此付屬星供出之。   覺洞院作屬星供媔部C禮佛三十七尊如常。四攝次本尊句當年星也。九曜隨一用梵號為禮佛本尊句(文)私雲。北斗供禮佛可准之歟。西南北斗護摩禮佛雲。...........。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印出金輪軌。言北斗軌。先頂輪王印言如次第出。玄祕薄草全同。理正院宗命傳同寶心傳雲。虛心合掌。以二大指捻二無明指甲。二中指如蓮葉。二頭指開出來去(文)真言同今本出之。   問。此印召北斗印也。何用金輪印乎。答。北斗護摩軌舉召北斗印。出金輪北斗兩明。今次第印出金輪儀軌。故知。寶心依北斗軌。玄祕等依金輪軌。明兩流俱依北斗軌也。金輪兩軌中金輪明。俱出歸命.明也。但寶心所出印。與今次第召北斗印少異。如下記之。次妙見印言。此印言如妙見法記之。宗命傳雲。妙見印言八葉。或被甲印大咒。心中心咒。摩訶室裡曳謂吠娑縛訶。次召北斗印言。此印言出北斗儀軌(矣)玄祕妙抄薄草印言全同。寶心傳雲。召北斗印如頂輪王(文)此印相示不雲蓮葉。今次第二中二小俱蓮葉也。廣澤一三五印。並澤見印同當流印(矣)勸修寺出北斗護摩祕要軌文。全同今流也。理性院印相依何文乎。   次北斗總印言。妙抄雲。一行軌說出於阿陀密經(文)玄祕妙抄全同今次第。理性傳雲。虛心合掌。以二大指捻二無名指甲。二中指端相合。二雙二小開立。如五□樧導視兜糕□□□□□□裀□□□□□裀□崙□□襴□□□□□□雜□□□言□□視兜饅雜□奏□禖衽□□□□□□奪□禍□□□□□□□□□□□□□累觕□□□□鶴□馳奪□□楏□□□□□□□□□□□□觀祉□□□□褓□裀□姬□□□□視兜糖□□祐□□□□觟□饋□|□褾□□□□□□□□□楏□□□弁□□□□□裀□□襼姬□□飯□視兜□訣碌□□□□□□□□□□□□祅妎□觔□□□鷺□□□□辰□□槫□□息禊□□□□□□□□□襼□□□□騋奇榭□埤□□□□□奪□馭□□奪□□□□□□□馭□□  問。此印五古形表示何乎。答。朗澄雲。根本印二手內相叉。以二空相叉捻二水甲。二火豎合如針。二地二風開立如五古印。口傳二手虛心合二火內相叉。二水立合。二地二風開立。是五古印。是五星總印。二水指水曜也。水曜即北辰也。北斗在水曜宮殿(云云)此印即最祕印也。此印出阿陀密經說。此口傳付彼說印習(云云)私雲。理性院二火立同初說。口傳同當流說。口傳同北斗記(矣)常喜院雲。以水曜為北斗(云云)薄草子北子總印雲。二手合掌十指相著。二風二空極相開之(文)玄祕北斗各別印出此印。故印文下注雲。七星各可作此印歟(云云)妙抄七星各別印用合掌。又說同玄祕(矣)仁和澤見一三五。以薄草子印名北斗總印也。   問。此印表示何等乎。答。御口決雲。地水火三指端合。三指間離立。二風二空開立。作四三形表七星也。當知前五古印表五星。非七星表示。今印表七星故。為北斗總印。其義相對(矣)又澤見口傳雲。是印二小二頭四星也。二無名二中二大三星也(云云)此又表七星也。   問。或雲。以八葉印為八星總印(云云)。八星者何乎。答。七星具妙見歟(云云)玄祕出護摩勸請印言雲。愚案雲。可用八葉印妙見小咒歟。八葉印既妙見印也。總印用也。說故可思之(云云)今次第八葉印。依此文歟。   問。北斗中妙見屬何星乎。答。武曲星。輔星也。   問。妙見是七星主雲尊星王。蓋此謂歟。何雲輔星乎。答。互為主伴故現小星形歟。設雖大星互為主伴何失。例如隨行對法有心王(矣)報恩院御記雲。補星即尊星王者。石山內供御傳也。實繼座主記雲。妙見軌雲。北斗補星者。妙見輔星也(云云)(已上)勸修寺次第雲。八星者下雲北斗八星(文)故知。具輔星。為八星也。此中輔星者。北斗指尾法雲。有一輔星。是屬第六星。是承相也(云云)。   問。又雲八女(文)說何事乎。答。如文。   問。北斗是欲天四王天眷屬也。何唯女乎。答。朗澄雲。又北斗八女者。七星並輔星也。凡北斗可有男女二星欲天類故。輔星可有男女。故八女者女方取也(云云)又類祕鈔雲。北斗軌(餘)智雲。北斗八女(云云)可見之。終南山圖女形也(云云)又妙見菩薩咒經所說七星。皆男形也。又北斗護摩集雲。唐本北斗曼荼羅所圖七星。白衣女形也。此曼荼羅皇帝遊妄終南山之時。影向曼荼羅也。故世天號終南山曼荼羅也(取意)報御口雲。法勝北斗堂造營之時。白河院人人今尋法雲。北斗男天歟女天歟(云云)成就院僧正申雲。颯多而曩野伴惹密惹野女(云云)女天也(云云)勸修寺法務雲。七星如七辨(云云)男女二天也。可修(云云)世人不許之無本說(云云)。   北斗七星儀軌(金剛智)雲。北斗七女(云云)私雲。北斗圓曼荼羅圖女形也。次諸曜總印言。薄草玄祕妙抄等全同。理性院亦同。妙抄今印外。七曜總印九曜總印別出。七曜總印。虛心合掌。二大指外縛(云云)九曜總印。先合掌十指相著。二風二空極相開(云云)大日經第四雲。以定惠手相合。虛空輪而建立之。是一切執曜印(文)出胎藏儀軌也。 次十二宮總印咒。薄草子七曜九執十二宮總印言。唯一種印言別不舉之。同印言故也。今別舉者。七曜九曜第一院故為一種。十二宮第二院故別舉歟。例如二十八宿第三院故別舉之。然二十八宿。其印言別故舉之。十二宮同印故。令諸曜其理可然歟。金輪北斗雖一院。其印言別故舉。設雖別院同印言何別舉乎。但妙抄別舉。玄祕如薄草。   次二十八宿總印言。玄祕雲。虛心合掌。二火外相叉。二空亦相叉(延命院熾盛光軌雲。空火交著畢)妙抄理性院仁和澤抄等印言同也。澤抄媔部C此印二十八宿習也。二火十數二十習。自餘八指八習。合二十八宿也(云云)私雲。此口傳二大二中叉立。所中未聞(矣)。   問。正念誦何等乎。答。妙見小咒(云云)理性院寶心傳雲。頂輪王咒。宗命傳雲。妙見咒或金輪咒(云云)仁和寺澤見雲。正念誦頂輪王.。北斗咒如常(云云)寶樹院一三五同之。仁和流諸尊正念誦。大日當本尊兩明誦之。今又金輪北斗兩明。即此意也。小野但用當本尊明。可用北斗真言乎。例如尊勝法。以大日為中台。正念誦用尊勝小咒(矣)然今用妙見小咒。妙見北斗同體意歟。   問。散念誦何等乎。答。如次第出(矣)薄草雲。佛眼大日金輪八字文殊妙見召北斗北斗總咒七曜總咒二十八宿總咒本命星當年星本命曜本命宿金剛吉祥破諸宿曜炎摩天大金剛輪一字法施。覺洞院屬星供。媔部C佛眼大日(金)頂輪王(釋迦金輪真言)北斗總咒九曜總咒二十八宿總咒當年星咒(本尊)本命星咒本命曜咒本命宿咒法施(理趣經若略時同偈般若無盡藏真言)大金剛輪一字(云云)私推。此堮恁C北院御室御記歟。此書題雲。星供作法(野月)勝賢作(云云)寶心傳雲。佛眼大日金輪八字白衣北斗總咒(千反百反)九曜總咒(千反百反)二十八宿(百反)瑜祇經三種印明當年星土曜羅暖計都火曜炎摩天法施大金一字(云云)宗命傳同今次第念誦也。澤見雲。佛眼大日頂輪王(在別)白衣延命八字本尊本命星當年星本命曜本命宿本命宮七曜總二十八宿總星息災一字(云云)法施一字後。或大金前隨宜(矣)。   問。法施用何文乎。答。妙抄雲。次法施心經八不頌法身偈等(如常)又雲。心經二十一卷八不偈二十一反(云云)。   問。伴僧後加持咒何等乎。答。師傳雲。召北斗咒也。理性院又同歟。澤抄雲。後加持(普通北斗咒伴僧明云云)私雲。北斗總咒歟。報恩院僧正御房參勤北斗御修法之時。被用北斗總咒了。但是別儀也。可用召北斗咒(云云)仍彼弟葉皆用召北斗(矣)。   問。道場莊嚴辨備供具等何乎。答。如次第出之。又圖見。   問。五穀交飯已穀多加之(云云)何。答。本儀五穀粥。堅煎如常。御佛供高盛可立蠟燭之頌故。五穀和合飯煮盛之(云云)香隆寺雲。堅調麋十一壞。以五轂蘇密等和合煮之。麋上立蠟燭(文)最略儀如常。赤飯小豆許具米煮為飯也。   問。命穀等知之方如何(命木又爾也)答。如次第出之。   問。幡七流。寸法常紙橫長(云云)如何。答。如法儀幡七流。當紙橫長ヤУюоЬв幡形木當裁之。幡七流幣各二本。串五六寸許紙四方切(二寸四五分歟)二重折立樣垂幡下。ЗХロлЪ臥具之。幡中紙橫長一二寸許增可作也。幡幣串定建物也。如法儀。幡幣每夜可替也。略儀。幡一七日通用。幣紙每夜可改也。又略儀幡三流也。幣又爾也。   問。銀錢三壞(文)銀錢錢形數並重數。盛器數何。答。一連十二文也。又重數。假令十歲人。增一枚十一枚重之。又三壞各一重盛印。如法儀。一壞各三重盛之。圖三重盛之見澤抄雲。先付師說。以十二貫為一連。隨人年可用之。若十歲之人充十連。但本命三星供者。三所各十連也。並三十連也。自餘准之(云云)勸修寺雲。銀錢一連十二文貫之。隨施主年數三壞各盛。其數謂以一連當一歲也(云云)此兩流隨年數不增數也。   御口決雲。十二文表十二月。假令十歲人用十連者。為報過去覆護。增一連者。為保未來遐算也。故十歲人用十一枚也。阿施密經延壽品雲。錢圓掌天。內穴方掌地。雲陳那羅形。是人倫初因形也(人倫初因者。母胎宿時形也)故以一實充年數報神恩以陳錢量數得未來之算(取意)私雲。相承口決專合經文(矣)如他流者。恐難得未來算歟。錢形母胎宿時形者。胎內五位中。耎內堅肉等形歟。此形增長。出胎以後成人故。專為保未來遐算增其數。實優美歟。又錢形表天地者。女陰陽合坐。萬物以錢得一切珍寶故。表天地形也。供養之祈。現當悉地何事不成(矣)。   問。何故星宿供錢茶乎。答。供錢事。理性院傳。銅錢有執著故。星宿納受難有歟。紙錢無愛執故有納受歟。彼流雲。擬錢也。御口決雲。拋珍財表慇重之義也。銀銅不容易故用擬錢也。勸修寺傳又此意也。或雲。茶是仙藥也。星宿是仙故愛茶歟。孔雀經雲。歲星大仙鎮星辰星大仙(文)如次木曜土曜水曜也。七佛所說經等可見之。   問。用茶方何。答。御口決雲。本儀末茶盛器也。或茶葉以水煎盛其水也。最略儀茶葉盛之也。   問。獻座唯舉花座許事如何。答。堨I雲。有主之時。供其座許。護摩時俱用可宜歟。故西南院實|北斗護摩次第雲。花坐(八葉印)唵迦摩羅莎呵。荷葉座歸命.(云云)。   問。蠟燭放火何時付火乎。答。朱付雲。承仕聞振鈴聲參。以脂燭蠟燭端付火(云云)(兼指燭用意也)。   問。造蠟燭方如何。答。御口決雲。櫺木ЮуЬ⑥度五六合。長五六寸許木細削。上方卷布□油立飯上也(云云)私雲。世常蠟燭者。漆木實舂ЁоэЪ。疑麻ロьЯ燈心卷。漆實油胡摩油三分一具ロワ合。燈心上ロヱюヵЬ三四度許ヤю⑥雲蠟燭也。如[J/補]穗也。然星供蠟燭可用布歟。自在王咒經中雲。先作吉祥禁身咒了。即以蘇膏塗布為燭(文)。   問。何故星供用蠟燭乎。答。御口決雲。天愛光明故用蠟燭也。   問。次五供印明次普供養印明。薄草星供理供不用普供養。今何舉之乎。答。兩界大法理供用普供印明。十八道等草聖天供雖別非護摩。理供又用普供印明(矣)隨宜歟。   問。現供燈明次供蠟燭次第何。答。私雲。塗花燒燈蠟燭(次第如圖中一二等次第也)果茶錢次第歟。果等先中。次本尊右。次本尊左也。   問。次讚(四智)(云云)唯四智讚乎。答。未付雲。先本尊讚(云云)薄草雲。讚四智(天龍八部)(云云)西南院護摩次第如薄草。勸修寺同之。理性院用兩讚中。諸天讚初四句許用之。理性院次第雲。諸天讚。阿演都泥縛左哦索羅緊那羅羅那羅乞鎖迦羅那野缽羅(二合)縛羅縛羅達摩櫱裡(二合)多地伽羅尾達摩左缽羅羅(二合)捨摩燥企也(二合)爾銘多部多銘多缽羅迦捨夜怛爾賀室羅摩拏也馱□尤□□襦□鋦□^□□□¥□迨臧n祥A□□苤慼慼慝犅糯嘎O□□□□工□¥□□□□蜀□嬣¥粵蘆□□□認□腹慼潸p□□□□□   今流四行十六句悉誦之。澤見諸天讚。南謨蘇都底莎呵。或又用孔雀經十六句也。   問。入我我入定印(云云)何定印乎。答。先師御口決雲。金界入我我入字輪觀。俱用彌陀定印。胎藏兩觀同法界定印。諸尊法入我我入彌陀定印。字輪觀法界定印用之為祕說(云云)西南院護摩次第雲。次入我我入(頂輪王三摩地云云。    問。禮佛次本尊加持(云云)諸尊段。若護摩若供。皆入我我入以後。用本尊加持唯度也。今何有四度本尊加持乎。若准金剛胎藏。四度本尊加持歟。先御口決雲。兩界四度諸尊法三處(云云)又中間兩處加持。當本尊北斗除之如何。澤抄用二度本尊加持。正念誦前金輪印言北斗(兩種印言)正念誦後北斗兩種印言也。不用入我我入字輪觀也。理性院兩流。俱用三處本尊加持如常。俱寶心中間加持。唯用金輪加持許。宗命三處具用之。   問。薄草不用八字文殊印言。今何加用耶。又彼散念誦妙見前用之。今何諸星後用乎。答。彼次第。佛菩薩天等深淺次第也。今初後本主。中間攝伴之義歟。   問。字輪觀何乎。答。次字輪觀(五大)(云云)宗命傳雲。五大殊有口傳。尤可用乎。私案。北斗日月五星精故。五星即五大故歟。   問。散念誦遍數何乎。答。妙抄雲。佛眼二十一反。大日金○各百反。召斗千反(翻經說)北斗總咒百反(行軌說)餘真言各百反。大金一字不出之。澤抄雲。本尊千反。本命星當年星本命星曜本命宿本命宮各三百反(云云)御口決雲。本命星千反。金輪當年星各百反。大金七反。餘皆二十一反。凡遍數多小住意(文)一字後法施。心經尊勝陀羅尼各七反。其外金剛般若偈等誦之(云云)。   問。散念誦終燒幣帛等事如何。答。承仕聞法施音來燒之。若一七日幡通用。幣帛銀錢每夜改之。若如法儀。幡又每夜可改之。但燒事。幣錢時終承仕取置。結願夜燒之。如法儀。每夜幡幣錢可燒之。理性院同之。勸修寺雲。銀錢幡等。每初夜時贊供之。至次日中取燒之(云云)私雲。此三時行之時也。   問。薄草圖如法儀。錢茶果如幡數各七杯。今護摩圖錢茶果何各三杯耶。答。私案。七流七杯配七星歟。略儀幡三流。錢茶果各三杯。中七星。左二十八宿。右九曜料。故知。略儀盡諸星。如法儀似局七星歟。當知今三重錢茶果通諸星。七流幡供七星互顯歟。又供金輪飯汁果子備之。是供但初夜一時許故。護摩三時故。日中大小佛供汁果子等備之。故初夜蠟燭等星供許。無本尊佛供如常三時行法也。後夜粥八杯備之。日中後夜無蠟燭錢茶果等也。又覺洞院作祕抄本圖。全同今祕抄圖(矣)今圖依彼也。但彼圖供故。燈臺一二本。本尊方立之。今護摩四本立之為異。   入護摩。   問。大日加持本尊加持作法何。答。先大日加持。散念誦後。殘大金一字珠摺後。珠懸左腕。結誦印言。加持四處明四反。次本尊加持結印明誦三反。後加持四處歟。此二加持時。不加四種句也。   問。三平等觀法界定印(云云)何。答。西南護摩次第雲。三平等觀(彌陀定印)或(法界定印)(云云)先師御口決雲。用彌陀定印也。   問。加護摩句何時加之乎。答。火天段時。結火天印言。火天明百反等加護摩句。召請撥遣。言未加召請句。加撥遣句不加護摩句也。但是當流習也。理性院廣澤。召請撥遣言。又加護摩句也。但所加別也。加持芥子藥種等時。明又不加護摩句歟。是當流說也。   問。撥遣注雲。取一花投佛前彈指一度(云云)堨I雲。佛菩薩明王撥遣彈指一度。天等彈指三度(云云)相違如何。答。薄草本命星供屬星供。俱彈指一度(云云)。又御口決雲。唯彈指無投花(矣)又右手取花投彈指(矣)(云云)天等三度彈指事不審也。今文護摩段撥遣。薄草大壇撥遣也。又覺洞院並澤見等。後供養後撥遣彈指三度(矣)。   問。次取八葉花投薪上(文)意何。答。□花八葉取投爐中也。意為妙見七星坐之義也。堨I。八葉以紙捻結置之(云云)私雲。此八葉不雜亂故。承仕兼結束入盛花中也。玄祕雲。勸請印言。召北斗印真言也。但此中亦想妙見菩薩。愚案雲。可用八葉印妙見小咒歟。八葉印既妙見印也。又北斗總印用之。說有故可思之(云云)私雲。准此記者。以投八花結八葉印。召請事理相順(矣)澤抄雲。北斗段取白花七葉投爐中成七荷葉座。座上有七.字成七星。但本命星觀。中央餘六星為伴。合掌啟詞雲。 至心奉啟。北極七星。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尊星。今為某甲。災厄解脫。壽命延長。得見百秋。今作護摩唯願垂哀。降臨此座。納受護摩。擁護某甲。悉地從心。   召請撥遣。用召斗印言。芥子供物普通言也。但燒供以小杓七度供之(云云)普通言者。北斗總咒也。此流北斗護摩六段也。今次第。五段外有後火天段也。第二金輪段。智拳印.咒也。   問。塗香十二度中。妙見三度。本命星三度。餘星各一度(云云)誦何真言供之乎。答。媔部C妙見三度。用妙小咒。本命三度。用本命星別咒。餘六星各用北斗總咒。   問。蘇油何度乎。答。蘇油供妙見一尊故。唯三度也。私雲。舉主顯伴之意歟。然餘供既十二度。何局蘇一度耶。   問。取加持物器金剛盤上安之(云云)違常例何。答。愚推雲。禪覺本仁和流歟。仍置金剛盤上。是仁和作法也。當流置火捨跡(云云)。故西南護摩次第雲。以右手取加持物器置火捨跡(云云)遍知院不動彌陀護摩次第如此(矣)又媔部C加持物加持何法用不動一字明。尊法雖改全無相違(云云)此事不審。遍知院彌陀護摩用彌陀咒。又芥子加持咒。既隨尊用異也。加持物隨四種法異。又隨尊何不異耶。但不動結界通諸尊。結界加持又可然歟。投時真言西南雲。誦.真言投爐中。或誦妙見小咒(加句)投爐中百八反(云云)。   問。撥遣召請加撥遣句(云云)媔部C撥遣以八葉花投爐後彈指三度。誦召北斗真言。改勸請句加奉送句(云云)。私雲。奉道者撥遣也。兩界等。大壇撥遣雲奉送也。   問。諸宿段自觀三摩耶形(口傳)(云云)何口傳乎。答。御口決雲。此尊.字為種子。師子首為三形為祕傳也(云云)西南護摩次第雲。口傳雲。.字變成師子首(云云)。   問。召請印外縛二頭鉤。堨I雲大鉤召印(云云)依憑何乎。答。私雲。此印似三摩耶會愛菩薩印。然祖師玄祕雲。勸請印言。外縛二頭指屈如鉤招之(文)言全同。今次第依此記。澤抄召請撥遣大鉤召印用諸宿總咒。加召請撥遣句用之。理性院大鉤召印言歟。   問。大壇遣獨古印。插花投爐中(云云)不當流儀乎。答。投爐中後。高野御室。始被投爐中。仍仁和流成此作法。當流大壇撥遣花投爐後供養壇也。禪覺奧記雲。本抄並薩御抄引合私書之。依御抄作如此作法歟。報恩院御記雲。護摩撥遣諸尊爐中皆本曼荼羅撥之。其後大壇撥遣之時。又皆本宮送之。今還投爐中。太似不符順歟。   問。北斗供與本命供同異如何乎。答。醍醐寺北斗供。以七星為本尊故。又雲本命供。隨人本命星雖異。皆七星攝故。仁和寺北斗供。總供七星故雲北斗供也。本命供。隨人別隨一為本尊故。總別異故。為別作法也。   問。若爾北斗本命異如何。答。北斗護摩。以北斗曼荼羅為本尊。金輪為中尊。七星九曜十二宮二十八宿。三重圍繞。道場觀等如醍醐(矣)但本尊加持印言。散念誦真言護摩六段等雖有少異。行儀作法大旨同(矣)本命供先供物並備壇上。次著座普禮。次燈香。次淨三業三部被甲等。次加持香水。次加持供物(三古印.〃明)次施甘露明加持之(同印.......)次淨地淨身金剛起。次表白神五悔。次發願。 至心發願。唯願大日。大聖文殊。妙見菩薩。北斗七星。本命元辰。七曜九執。諸宿曜等。降臨壇場。所設妙供。哀愍納受。護持某甲。消除不祥。增長福壽。所求悉地。決定圓滿。及以法界。平等利益。次五大願。普供養三力。次四無量觀次勝心大金剛輪。次地結。次四方結。   次道場觀(如來拳印)。   壇上有師子座。座上有.字。變成八葉蓮花。花臺有.字成智劍。智劍變成大聖文殊。首戴八髮。身鬱金色。右手執智劍。左手執青蓮花。上立智杵放大光明。照十方世界。此光中無量星宿悉顯現。即文殊變成妙見尊。其前有三荷葉座。中座上有.字變成星形。星形變成本命星。左邊有荷葉座。座上有.字。變成本命宿。右邊有荷葉座上有.字。變成當年屬星。各身相殊妙光明映徹。無量星宿。前後左右圍繞Йэ(加持七處)。次大虛空藏。小金剛輪。次送車輅。請車輅。次大鉤召(真言未呼本命星名。加請句並四字明如常。但不結四攝印也)次馬頭(僻除)次虛空網。火院大三昧耶。次閼伽(本說雲。若用蠟燭者於此處宜著文)次四明。拍掌。次文殊印言(八字)次召北斗印明。次諸曜印明。次諸宿印明。次五供養(如常月供)次讚四智或諸天讚(南謨蘇都帝莎呵。或孔雀經十六句)次普供養三力祈願等。次禮佛(如先出)次佛眼印明(如常)次正念誦(本命星當年星本命宿各百反)次本尊加持(三種本命等各別印言師說以合掌誦三咒也)次散念誦(佛眼大日白衣文殊北斗三夏破障慈護心經七卷許)本尊(本命等三種各千反)次佛眼印明。次後供養。次讚普供養三力祈願等。次禮佛。次迴向。次解畏。次撥遣(以右手作拳彈指三度)次三部被甲護身畢。出堂。   若用銀錢者誦法身偈。若心經等燒之。錢枚諸說不同。先付師說。以十二貫為一連。隨人年可用之。若為十歲之人。充十連。但本命三星供者。三所各十連也。並三十連也。自餘准之可知 T79055101.GIF 洗米三煎茶三。皆白瓷用之。或黑器用之。   果子白瓷Юьг白瓷盤。黑器Юьг黑器盤用之。   本命供事。上古諸說不同。用否隨時歟。劍共當年星事。不帶本命號。仍似無其謂歟。然而當時依為要星專用也。為除當年星時。八替生月宮。是則一說也。彼時者本命宿之所可並請本命曜也。曜宿雖其體別。為是生日之中二星。仍屬一而用來也。但非無曜宿各別供義。然而當年星殊為用供也(云云)。   私雲。已上澤見文也。且出醍醐流圖示異。如法儀圖。如今次第出。略儀圖出之 T79055102.GIF 仁和寺本命供。唯請三星供之。本尊又一輔圖三星懸之。醍醐本命供。中央七星。左二十八宿。右九曜十二宮悉請之。仍常星曼荼羅懸之為本尊也。但今所專歸。中央施主本命星為本。左方當年星為本。右方本命宿為本也。定左右事。仁和約本尊中為第一。左方本命宿為第二。右方當年星為第三。供次第文可爾歟。醍醐約行者定左右故。供次第。又本命星。次當年星。後本命宿也。左右坐位。實不違供次第異歟。又圖仁和無幢。幣紙錢直置壇上不備器歟。重案當年星第二院。九曜隨一。本命宿二十八宿隨一。第三外院也。供養二等次第。違曼荼內外淺深。(矣)醍醐供養次第。尤可然乎。又理性院。本命供北斗供別歟。供次第奧雲。本命星供北斗供之。定三時行之。金輪為本尊故。有振鈴作法。日中佛供二壞。初夜佛供三壞(本命當年諸星)幡幣錢茶等有之。後夜粥二壞。當年星供。只初夜一時許行之。又本命星供不付金輪時。只如當年星。初夜一時可供。不可用振鈴之作法(云云)私雲。當流本命供金輪為本尊。不用振鈴正念誦等。只初夜一時也。屬星供金輪不為本尊也。護摩時計三時行之。有正念誦入我我入振鈴等也。理性院供時。金輪為本尊之時行之。有振鈴等作法也。   問。兩流當年星供同異如何。答。此又醍醐以星曼荼羅為本尊。中央當年星為本。九曜十二宮請之。在邊本命星為本。七星請之。右邊本命宿為本。二十八宿為本。二十八宿請之。仁和寺但圖當年星許為本尊。星請之。澤抄圖等分明也。又當流從施主方圖當年星許奉渡之者。又一星為本尊歟。凡常途星曼荼羅者。香隆寺僧正圖之給歟。於圓曼荼羅者。天台慶圓座主。以今案被圖之。小野祕曼荼羅者。仁海僧正被圖之。範俊僧正幼少之時。為彼被用中台圖妙見也。彼曼荼羅。殊以屬星供為本尊(矣)雞圖之。又三魂七魄神等表示之。報恩院有之。僧正御口決(云云)覺洞院屬星次第雲。仁和雲野月。壇前普禮著座普禮。塗香三密觀。淨三業三部被甲加持香水(枳裡枳裡)灑淨加持供物(小三古枳裡枳裡).字觀淨地觀佛金剛起。普禮表白神分祈願等。五悔發願五大願普供三力。大金剛輪地結四方結。道場觀(如來拳印)地上有.字放赤色光燒淨諸不淨。此清淨琉璃。地上有.字放黃色光成一方壇。壇上有.字變成荷葉坐。坐上有.變成星形(若日月二星Юьг可用日月輪。餘星形可用之)星形變成當年星(尊形具可觀之)八曜十二宮等。前後圍繞。本尊左方。北斗七星右方。二十八宿等來座。七處加持。大虛空藏。小金剛輪。送車輅。請車輅。召請(大鉤召印明次以同印可誦本尊真言。未加召請可誦之)次四攝。拍掌。虛空網火院大三摩耶閼伽荷葉坐。五供印明。普供三力現供。讚四智。普供三力祈願禮佛(四攝次可禮本尊)本尊加持(先大日次頂輪王。北斗總印明。九曜總印明。二十八宿總印明。當年星印明。次本命星。同本命曜宮宿次佛眼)散念誦(以前真言等但佛眼為先)法施大金剛輪一字後供讚(四智)普供養等。迴向迴向方便。解界撥遣(彈指三度如常)澤見第八雲。當年星(若要星供)行法(付十八道。是則一師說也。若欲修別行大旨如本命供)先發願之時。改本命元神句可唱當年屬星(若某大星自餘句同之)次道場觀之時。改三本命可觀一星(當年若要星)次本尊加持。改三隻可用一星印明。次正念誦。改三種可用兩咒(先北斗次本尊)次散念誦。改本命等三種真言。本尊一咒(千反若萬反)自餘真言等同前。次錢數同前。但為十歲之人以十邊分左右。各五連懸之。若為十一歲之人。今加二連。一方各六連可懸。是合左右等同義也。但皆准之。已上此等外。不可有別相違歟。 T79055201.GIF   (洗米煎茶果子等各Яヤюг前後供養也)。   私雲。醍醐屬星供圖。同本命供略儀圖。但是當年星為本故。中央請九曜。左請七星也。供錢中左右次第也。愚案(云云)當年星供不請金輪。何前後供可有白佛供汁果子乎。仁和流不備彼。其理可然。但仁和本命供雖請金輪。又不請備前後供白飯汁果子又不審。可尋明之。理性院寶心傳。若本命若屬星。請金輪時可用白飯等。不爾時可蠟燭供許也。又若供若護摩。三時行之時。雖請金輪。後夜粥。日中備佛供故。初夜時不用也。宗命傳如當流屬星供。雖不雲要星供歟。故覺洞院雲。九曜中。以當年星為屬星。又雖不屬星。當年殊成崇。又可有助星等尤可令祈供。羅計都若日月木三星供之。其作法如屬星供作法(文)又覺洞院次第。於本命供有一夜作法。野月雲。本命供一夜作法。當本命日。但一夜一座供之。甲子歲人。即以甲子日為本命星(師說也)隔月有之。一年六箇度也。行儀作法。皆如北斗供。或助修兩三人。金剛般若經。若理趣經等。令轉讀之。   蠟燭圖。   幡七流。幣十四本(一具各二交)銀錢三杯。茶三杯。干蓁三杯。已上如常星供。蠟燭五十七杯。白佛供四杯。汁果子等如常。   又仁和寺有大北斗供。   澤見雲。大北斗事(日中時繼後夜。但結願之時修之。有結願御加持)大壇(付護摩御本命星供之)。   小壇六(次第別之。殘六星為本尊歟散念誦各別書住置脅機等也)。   伴僧二十口(如常。小星不立。鈴杵打鳴用火捨蓋)。   籠大小壇引大幔。護摩壇小壇等之間。不引隔大幔也。 T79055202.GIF    小壇皆不置鈴杵。脅機一腳。燈臺二本。瓶二口。前備花一前歟。以火捨蓋為打鳴。 護摩壇 T79055301.GIF 本尊護摩壇小壇皆懸北斗曼荼羅。但各以一星為本尊。護摩壇御本命星。小壇餘六星各如次一重星為本尊也。小壇脅機(文)皆注散念誦置之。一杓立紙書之。非折紙卷置之。上付一二也。一大壇置餘次第小壇置也。 大壇 T79055302.GIF 御聽聞所。   問。大北斗法。大師相承法歟如何。答。此法成就院大僧正。依白河院御命始被修之。今案作法歟。自爾以降門跡。相承勤修之。未必大師相承法歟。故仁和寺專行之法歟。勸修寺傳受集雲。件法大上法皇。以成就院大僧正(寬助)年來度度令修給。僧正遷化之後。御室又令勤仕給也(云云)或雲。三井覺祐僧正。尋申花藏院宮雲。東寺被修大北斗法自古相傳歟。宮答雲。無本說。寬助始修之(云云)或記雲。大北斗法者。白河院御時。成就大僧正(寬助)被勤修之。伴僧二十人。大壇護摩壇小壇等。如法儀式也。勸修寺寬信法務。天承元年五月二日。於白河御所。鳥羽院御祈七箇日勤行之。伴僧十二口。不用六壇小供。聖天十二天壇有之。如法御修法作法也。蠟燭供。大壇許居之。醍醐三寶院大僧正被修之。伴僧六口。中壇御修法。餘六段供也。息災法三時行之。如此勤行之。先跡雖有之。本文祖師等相傳未分明事歟(云云)報恩院抄中雲。法務雲。蠟燭者。若有大壇護摩壇之時者。大壇許可供之。護摩壇略之(云云)此記似有大北斗法歟。然而報恩院修法兩流勤否雲。大北斗一向仁和行之(云云)又勸修寺有星供祭文作法。先壇上幡七流。銀錢三杯。飯三杯(若洗米若飯者應可盛五穀)果子三杯(種種隨伴種各三杯也)茶三杯。燈明三盞(備之如常)閼伽塗香花燒香一前(辨之如常)次脅機上置大器盛茶。後後供料也。塗香灑水等如常。次著座普禮(乃至)供物加持(如常)次金打數度暫間斷。又二度打之。次勸請印明。金剛合掌立開二大指招之。誦總諸天真言三返。真言曰。唵路迦路迦佉羅耶娑縛賀。次勸請偈(合掌)。   至心勸請 大聖文殊 香山仙人   梵天七曜 暗虛二星 北斗七星   及以本命 二十八宿 三十六合   降臨影向 所設妙供 願垂納受   次讀初段祭文。   次供茶(不取手運心供養)。   次虛空藏明妃(金剛合掌)。   次中段祭文。   次供茶。 飯花(洗)果子閼伽塗香花燒香燈明(已上八種不取手運心)。   次普供養印明。轉明妃(合掌)次取香爐(一打)表白(但神分祈願任意)。   次發願。   至心發願 唯願大日 大聖文殊   白衣觀音 佛眼菩薩 北斗七星   及以本命 當年屬星 九執曜等   二十八宿 三十六禽 降臨壇上   所設俱具 哀愍納受 隨喜悅與   護持大施王等。   次五大願(如常)○即置香爐取念珠念誦大日白衣佛眼。次攘災咒(唵薩縛怛(二合)室哩曳三摩曳婆縛賀)次北辰(唵摩訶師利曳地利吠莎呵)本命當年星。北斗總咒七曜二十八宿二十六禽(唵阿詣羅阿詣羅僧迦羅僧迦羅莎呵)次一字次置念誦合掌誦明曰。   阿(引)演(引)都泥縛○左哦素羅(一)緊那羅○羅乞鑠迦羅那野(二)缽羅縛羅達摩薩裡(文)多地迦羅(三)尼達磨左缽羅(二合)捨麼操企也(四)爾銘多部多銘多○缽羅迦○捨夜(五)怛爾賀室羅(二合)摩拏也馱(引)□埤□  次弄手祈願。次迴向。次獻茶(酌脅機茶加入壇上器)次普供養(如前)次後段祭文。次普供養(如常)次奉送真言(天等遣如常)次承仕一器。入壇上之供物等。於其上燒銀錢。各奉送本宮之心也。清淨處散之。或河中入之施水中有情也。不移桃柳石留木之許矣(云云)。   私雲。三段祭文並表白。本次第雖載之。其文廣故略之。欲修者檢本次第(矣)。   問。本命星元神星當年星本命宮本命曜及宿異如何。答。本命星元神星。依生年取七星中故。一生涯無違。當年星隨年不同。取九曜中也。本命宮生月宮也。本命曜生日曜。取七曜中也。本命宿又生日宿也。取二十七宿中曆七曜二十八宿順旋掌日故。   問。知此諸星等作法如何。答。私別記之。薄草子具之知。元神星寅覺洞院御記雲。陽命(子寅辰午申戌)前一衝(謂子年者丑為前一也衝者等之未方佛菩薩等供養之)私雲。先十二神中。子寅午申戌為陽。餘六為陰也。假令子年本命貪狼星人。元辰在未武曲星也。前一者。子陽前一丑。此向時雲衝也。玉篇雲。衝向也(云云)謂未故。寅年本命祿存星人。前一卯故。彼衝酉。文曲星為元辰也。戌年前一亥故。巳為衝。文曲星為元辰也。餘准之。陰命後一者。寅年本命巨文星人。後一子故。彼衝午故。破軍星為元辰也。餘倣之。略頌雲。陽命雲。前一衝為元辰。陰命後一衝為元辰(云云)又知本命星樣。左手押。風指下中上[}/即]。火指上[}/即]。水指上中下[}/即]。如次置貪巨祿文廉武破乎。又逆次從水中[}/即]至風中[}/即]。未申酉戌亥配彼(矣)隨當十二神之年。取其本命星也。所謂子年人。以貪狼星為本命星。寅亥年人。以巨文星為本命星。餘可准之。此等並知。九曜之法。別抄委記之。本命宿本命曜本命宮。從施主方檢出之。   問。生月宮本命宮同耶。答。同也。今次第圖。以本命宮名生月宮。澤見本命供。若除病當年星入生月宮。本命宿處。普請本命曜也(取意)此意又本命宮雲生月宮也。凡得本命稱。一生涯無違曜宿也。本命稱簡當年星之詞也。或雲。宿曜道人。本命宮生月宮別宮也。宿曜道勘雲。付生時天幡。以月曜所在宮宿為本命宮宿(云云)此事未得其意可尋決(矣)月曜是生日曜宿中。應雲生日曜何雲生月宮宿乎。故曜宿供法雲。本命者。七星之中生年之一星。十二宮中生月一星。曜宿中生日之二星(九曜二十八宿中二星是也)。   問。北斗七星各別種印言何等耶。答。薄草子如出之。澤抄種子印言全同。妙抄雲。本命供次第雲。各皆用金剛合掌。香隆次第雲。二手合掌。十指相著。二風二空極相開之(七星各用此印云云)玄祕同之。但妙抄種子異說。廉貞.武曲.說有之。又玄祕妙抄別真言有之玄祕雲。貪狼星.(指尾法)唵陀羅尼陀羅尼吽(指尾法)。   歸命知羅布羅尼迦他曳娑婆呵(六帖)。   巨門星.。唵俱嚕陀羅吒。   歸命多羅多羅多羅賀尾婆婆呵。   祿存星.。唵婆羅多伽吽。   歸命迦〃〃〃利迦〃〃那羅尼娑婆呵。   文曲星.唵伊利陀羅吒吽。   歸命缽羅缽羅婆夜羅婆夜羅尼娑婆呵。   廉貞星.。唵吐吒羅尼奄。   歸命迦〃〃(引)哩賀〃〃夜利尼娑婆呵。   武曲星.。唵誡都嚕吽。   歸命到到利利迦迦舍利賀哩賀夜哩尼娑婆呵。   破軍星.。唵婆娑陀捨七吽.   歸命婆底多羅婆底婆利〃〃摩訶婆利舍利尼娑婆呵。   已上北斗七星。各別種印言乎。梵字真言在六帖(云云)。   私雲。薄草澤抄等。但出初真言許。理性院兩種真言俱出之。   問。九曜各別種印言何等乎。答。薄草子。九執中以兩咒配日星日曜等。妙抄但標曜名各出兩箇言。但羅計俱雲星也。故澤抄標曜名出薄草咒。但薄草依玄祕歟。彼中星舉兩明。曜出一言。薄中略星一明也。九執下注雲。當年星本命星。其體雖一。內供七集。星曜真言各別出之。尤優美也(云云)此義者。於九執中。七種約作當年星。本命曜之二邊。以兩咒為星曜別咒也。祖師相承尤可仰信之。然而愚案一義雲。羅計二星當年星時。各既用兩咒。七星何不爾(矣)若彼雲。下不作本命曜故者。設雖不作曜。星邊用兩明。七星七曜。亦二咒互用何妨(矣)勸修寺七星皆題曜名。玄祕中星二咒出之。又理性院。九曜各出小咒。隨人年當之(云云)玄祕等七曜咒。非用當年星咒。復玄祕北斗七星。各出二箇明。是即本命星既用二明。九執例可爾也。又勸修寺眾生記祿雲。又日月天子日月曜。是同體星辰也。但日月曜之外。亦日月星是同名異體也(文)是中同名異體可尋決之。次種子者。薄草日曜.。玄祕同。妙抄.。澤抄同。薄印諸抄同。月曜.。玄同。妙.。澤同。印薄玄妙同。澤雲定拳。火空相捻直豎。如持蓮花。左手作胎拳安腰(文)火曜薄.。玄妙澤同。印諸說同。水曜.。諸說同。了澤雲。二羽內縛豎合。二頭指二大指並立。又二大指立異(矣)木曜.。澤.。印薄等缽印。澤二手金剛合掌。二空直立(文)金曜.。諸說同。印諸說(矣)土曜薄.。玄同。妙.。澤.。妙中又出澤種為果本(矣)印諸說同。羅□薄.。玄同。妙.。澤二說俱出。印薄玄二手各展。立五指向面(文)妙雲。定惠堅固合雙建。二空輪豎同於種(文)澤雲。七曜總印。師說金剛金掌。計都薄.。玄同。妙.。澤同。印二手內叉。左中指押右中指初[}/即]內(文)玄同妙。印羅□星印也(文)澤雲金剛合掌。玄祕雲九執。各初真言梵本有迴向明(云云)。   問。總印明何等乎。答。理性院次第雲。定惠端合。二空退立當心。真言。唵櫱羅醯入縛裡耶缽羅缽多儒胝羅摩耶娑婆呵。   問。十二宮種印言何等乎。答。正月師子。或六月。薄.。玄同。妙.。澤同二月雙女。或七月。薄.。玄同。妙.。澤同。三月秤或八月。薄.。玄同。妙.。澤.。四月蠍或九月。薄.。諸說同。五月弓或十月。薄.。諸說同。六月摩蠍或十一月。薄.。諸說同。七月寶瓶或十二月。薄.。諸說同。八月魚或正月。薄.。諸說同。九月羊或二月。薄.。諸說同。十月牛或三月。薄.。玄妙同。澤.。十一月男女或四月。薄.。玄同。妙.。澤同。十二月蟹或五月。薄.。諸說同也。印者薄雲。各別又用。總印堅合。建二空同幢(文)玄同之。   澤雲總印虛合。二火二空相叉。用金剛合掌。又是師說也。言諸流同。但薄玄妙真言初。加歸命句。澤真言初加.。理性院勸修寺。俱加.也。但秤言。薄玄雲哦智捨洛。諸流皆雲兜羅也。又勸修寺真言末。無婆多曳句也。餘流皆有此句也。玄雲。石山七集中更有真言。可見之(云云)。   問。總印咒何等乎。答。用前九曜總印言(文)。   問。二十八宿種印言何等乎。答。二十八宿種子。大旨同俱無宿。薄玄.。妙.。澤.壁宿。薄玄.。妙澤.。印者薄雲。諸家次第用總印。虛合二火二空相叉(云云)玄雲。有人云。大然請來胎藏軌有各別印(云云)可考之。妙雲。本命供次第雲。堅固合掌。二火二大指各外縛(云云)真言者諸說同。但薄玄加歸命句。妙抄澤抄理性院勸修寺。加.為異。虛宿明。薄玄理雲陀爾瑟他。澤抄勸修寺雲陀荼他也。昴宿明。薄玄雲基栗底訶。妙抄等皆雲基栗柯也。又薄玄。二十八宿明。各真言末有曩乞灑怛羅之加句。理性院勸修寺仁和寺。無此加句也。玄祕雲曩(引)乞灑(文)怛羅者。宿梵語也(文)故知。總名故用不任意歟。   問。二十八宿總印咒何乎。答。妙抄雲。歸命唵諾乞灑(二合)怛羅(二合)濕蘇那爾曳娑縛(二合)賀(云云)勸修寺雲。歸命諾乞察怛羅爾祖娜曩□□□□□□視兜駐□□□□□□□□□□□□□□□□□□  問。羅□計都梵漢中何乎。答。大疏第四雲。羅□是交會蝕神。計都正翻為旗。旗星彗星也(文)或雲。彗星箕星同體異名也。計斗是梵號。翻或雲彗箕(云云)羅□梵號。此翻雲殍(云云)。   問。七星中相具二星何星乎。答。勸修寺記雲。此北斗相具二星列行。其二星微細。人間不見之。此即羅□計都之精也。羅□精雲玄義。計斗精雲招搖。北斗並玄義招搖九星列行。為九曜之精。精者主也(云云)。   問。三十六禽總印咒何等乎。答。二手內縛。二風空端合彈指(是地類神等也)唵阿詣羅阿詣羅僧伽羅僧伽羅娑縛賀。   問。護摩作法如何。答。次第具記之。   問。四法中何乎。答。妙抄雲。所望除災延命天變(云云)玄祕雲。息災或付大法修之。但用別次第尤宜。   問。此法功能何乎。答。北斗護摩祕要儀軌雲。若有人。能禮拜供養。長壽福貴。不信敬者。運命不久。供養者。令其屬星削死籍。還付生籍(文)。   北斗七星護摩法雲。修此護摩法者。削於死籍記。記長壽禮。神驗最明。延命增算除災招富。延命之法。無如此者也(文)香隆寺指尾法雲。夫此七星上曜於天神下直人間。以司善惡而分禍福。若有能禮拜供養。於一生中無有橫惡之事。長壽富貴。死籍削生機還著。不信敬者。運命不久。貧窮多病。率大小便利及穢惡事。並不得向此緣(文)。   北斗念誦儀軌等。如薄草子口決引之。   問。具書有何等乎。答。北斗七星延命經。妙見菩薩陀羅尼經(忿怒形七星出之有二經)七佛所說神咒經。寶星經。阿陀密經。宿曜經(不空譯)五大尊或偽經(云云)攘災決(金口譯)一行別行傳。一行儀軌。除災教令輪軌(慈覺錄)胎藏儀軌(澄然錄七星九曜十二宮二十八宿等各別下。有此儀軌也)護摩儀軌(不空譯禪林錄)(七曜二十八宿形像三九祕要壇樣有此軌也。普通之不空譯儀軌之奧有此圖像節也)星抄(小野)北斗七星護摩。祕要儀軌北斗七星護摩法(一行)。 比校了   寫本雲 永仁六年八月四於根來寺中性院重加點畢。三寶院末流金剛佛子賴瑜(生年七十六歲)貞治三年秋比誂人令寫之正本雖在門跡餘卷依損失一部新寫之間內書加之也。 祕鈔問答第十五(抄卷第十七) 聖天   問。今此天住七金山。凡卑障難之體。何雲聖天耶。答。御口決雲。雙身天是權實二天相抱之形也。故依權身雲聖天。本身是大聖觀音故依實身雲歡喜天。觀音現女天形。令彼男天生歡喜故。依之含光軌雲。以慈善根力令諸毘那夜迦生歡喜心。然後呵責令作障(文)不空軌等中權實並舉雲大聖歡喜雙身也。報恩院御記雲。命雲。普通袈裟著不著如次權實二像抱合也。此中女天(十一面化身)權身為看實類男天障礙現女身相抱也。其則以第八識菩提淨第七識之煩惱之意也。   私雲。彼光軌所載之往昔之雲因緣見於何經書哉。可尋見之。   問。若爾此天有幾號(文)。答。或雲毘那夜迦天。此雲象鼻。含光記雲。唯今聖天其頭眼耳鼻舌諸相皆似象。能隨行者故也(文)或名哦那缽底王。此歡喜梵語也。故金智經雲。金色迦那缽底(文)或雲九目天。約眼目故。菩提流支法法。其金色身正立有三頭。各面上三目。合成九目。或雲雙身天。二天相抱故。此外二者如先出(矣)。   問。當尊種子三何等耶。答。種子..三形箕箕(云云)金寶雲。種..三蘿葍根(云云)理性院傳種.三蘿葍根(下品習也)又種.三□溥飽慼慼慼慼□腄慼撈腹潘D□礡慼慼採.三蘿葍根。若歡喜團(云云)私雲。此等諸說中今流舉祕說也。   問。以心咒配聖天等種方如何。答。御記雲.(觀音).(聖天).(軍荼利)此咒權實二天咒也。可思之。.即觀音第八識菩提也。.實身第七識之惑體也。.軍荼利斷除惑障之智也(云云)。   問。種三俱用二種。有何由乎。答。御口決雲。二字男女二天種子故用二字也。.字行不可得義也。此天作障難。是惡行之義也。而歸不可得字義。惡行忽滅。善行速成之義也。不可得之上行是善行故。又御記雲。祕口雲。行煩惱也。十二因緣無明行(云云)今聖天者。第七識煩惱體顯姿也。仍用行不可得字也(云云)私雲。十二因緣中行是業非煩惱歟。然意三業取煩惱相應思故屬煩惱歟。又御口決雲。三形異說。或蘿葍根。或歡喜團。此等淺略義也。以箕箕為祕說。以二箕相向形。表二天相抱儀。此箕又有除虛糠留實米之功。是遮惡持善。攘災招福之表示也(云云)澤抄媔部C三形祕說。箕去惡物也。仍此尊一切不吉祥事令去之標示也(云云)理性院傳雲。件箕形者。簸捨惡事撰殘善事之(云云)。   問。觀中成歡喜天男女二像(文)知男女二像如何。答。理性院次第雲。座上有..二字。.字變成箕形。箕形變成大聖女形。身色白肉色。載天冠。鼻牙短目細少。著解脫幢相衣。相好圓滿。眾相具足。.字變成鉞斧(或共成箕祕)鉞斧變此毘那夜迦王男天身。形色赤黃色。目大鼻長黑色衣纏其頸。種種以瓔珞飾其身。女天觀世音所變。以大悲方便治難治之惡。男天本有俱生大惡魔王。大日如來變化隨類化度。方便各顯佛法之威驗(云云)。   問。今此二天權實分別如何。答。御口決雲。二權二實。一權一實。三權分別有之。二種像男女俱著袈裟。二實像二天俱不著法衣。權實像女天著。男天不著也。今次第未見像。然可觀權實像也。   問。若爾其證安在乎。答。光眼軌雲。又像有二天身相。抱正立雙。像頭人身。其左天著天冠。鼻牙短。其目亦細。著赤袈裟福田相衣。身白肉色。右天而目不慈。鼻長目廣。不著天冠及福田衣。身赤黃色。唯以黑色衣而纏其頸肩○是像顯權實相○又像二形如先相抱正立。唯以男天面繫女天右肩。而視女天背。亦以女天面繫男天之右肩。而視男天背也。目細牙短為婦天。其二天並不著法衣天冠。而現毘那夜迦身(文)私雲。此文如明權實像並二實像也。又彼軌上文雲。佛菩薩為女男天化度眾生(文)此文顯二權像歟。然上所引道觀出權實像儀形畢。其下雲。女天觀音變身男天大日所反。似前後乖角歟。又憬瑟軌雲。其雙身天像俱像頭人身也○男天頭無花鬘。肩係赤色袈裟。女天頭有花鬘。而不著袈裟。手足有瓔珞環。亦用其兩足。踏男天足端(文)此軌袈裟著不與前說異。而男權女實歟。御記雲。憬瑟是含光弟子也。權實像等讓含光。其外像出之。但是愚推也。不然者。景瑟再何記之哉(云云)又御記雲。先德雲。權實天之時。男實類。女十一面化(云云)而注尋實之時。實毘盧遮那也(云云)依之祖師定賢法務(勝覺僧正時也。祕抄務抄者。此法務抄也)記雲。入堂禮佛之時可觀大日法界等流身也(云云)此指本尊也。恐景瑟含光記所不記記之歟。又含光記雲。尋此實即權。佛菩薩降伏諸懈怠故現此身也○權即依實故一字重。實即依權知佛菩薩化也(文)又准含光記者。今次第..為種子。可二實像歟。   問。聖天手臂有不同乎。答。金知軌雲。其像形人身。像頭六臂。其身正立鼻右向曲左。上手把刀次手把歡喜團。下手把劍。右上手把棒。次手把縛折羅。下手把索。身作金色。腳踏金山(文)無畏軌雲。取香木樹。造其形像。夫婦令相抱立之。身長五寸。像頭人身。著天衣及腰裳。夫鼻腋下婦鼻腋上四葉為座(文)。含光軌雲。像頭人身○赤黃有六臂。左上手把刀。次手把果盤。下手把輪。右上手把棒。次手把索。下手把牙(文)憬瑟軌雲。其雙身天像夫婦相抱立。其長七寸或五寸。作之二天。俱像頭人身(文)修行祕密法雲。高五寸亦六寸。八指形像建立(文)私雲。兩軌俱六臂。兩軌不少手臂數。然無畏憬瑟記雲。夫婦相抱二臂相抱歟。六臂像兩軌同不雲相抱雲故現流布像皆二臂也。勸修寺次第雲。大聖歡喜天象頭人身肉色。右手持□j□櫸□□崎□□□□□送□□□□□□□□駬□□□練兜騋婑□奈□□□□兜視兜飀□  私雲。金銅本像浴油義如常。畫像浴油如何。或以鏡移其影可浴油(矣)(云云)澤抄道場觀雲。殿中有白圓壇(師雲。是付息災歟。調伏敬愛可用意云云)。   問。召請印言如何。答。第二印也。本尊加持三印中第二印也。但如軌者。無畏不空兩軌印文少異不空印文如下第二心印文也。無畏軌文名小作內縛故異。今印文也。真言全同兩軌言。但俱軌無..字。今何加乎。   答。御口決雲。弱此召請字也。尤可加之。四攝初釣字也。可思之。   問。何故不用結界乎。答。御記雲。天等不打橛引五色。不用結界也。然而又有無不定也。今天等殊同實類故不用之。如斯兩法等(矣。云云)澤抄雲印請(內三古印大指來去)唵篩迦羅主拏禰縛哆野翳醯枳莎呵。(云云)此印就無畏軌也。理性院勸修寺等同今次第印言。言加弱也。   問。閼伽明處真言次可用之(文)何真言乎。答。御口決雲。捧閼伽器。以右手誦.。加持兩手以捧持。先誦常歸命...真言。次誦真言等也。此明出無畏軌(矣)。   問。無畏軌中塗花燒香等又用此明。今又可爾乎。答。御記雲。或傳塗花等。用之。今傳不爾也。水歡喜別咒通咒用不二傳也(云云)。澤抄雲。次閼伽(唵利惹耶莎呵惑中心咒用之云云)勸修寺次第雲。次閼迦結小印(加持浴油印)誦心咒加持閼迦水(.....)然後誦當尊閼伽真言並常閼伽真言及伽他。奉獻之(云云)(當尊真言如今次第出)。   問。荷葉印言如何。答。薄本命供雲。荷葉座(右手作拳安腰。左申五指仰掌舉肩上)真言雲。歸命.(云云)勸修寺聖天次第雲。次荷葉座(印舒左手仰與肩臍真言歸命.又歸命惡云云)私雲。此次第閼伽先用荷葉座。理性院印如先言歸命.。澤抄雲。師雲。其印不高舉也(云云)口傳雲。天等位下故荷葉座印不高舉歟(云云)。   問。現供前蘿葍酒團留之(云云)意如何。答。薄雲。一一捧供俱蘿葍酒團此時不供之(云云)。   問。現供前普供三力懸古如何。答。現供次普供養有無不定歟。故星供炎魔天供等不用此印言。毘沙門供等用之。又聖天薄草理性院勸修寺等次第皆用之。   問。本尊讚何軌說乎。答。不空軌說。但無扇底迦羅句。此句隨四種法加用之。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三印三明也。但用大日印明台藏大日印言歟。理性院傳雲。先大日印(所用印真言可聞傳。智拳印云云)寶心傳雲。大日加持(五古印).....。次身印言。此印無畏軌並菩提流支經中出歟。雖然無畏軌印相少異。彼又名根本印。流支經中印相雖似今印不雲身印。可尋決之。含光軌中用心咒之印大異今印也。為篩物勢者。三度作篩勢也。篩捨不吉等之事之義歟。此身印名箕印此意也。身咒同無畏含光軌明。但無畏軌明句雖同文字聊異。含光軌文字雖同聊闕句。但雲那翼迦尾那翼迦。再不唱也。又金智流支等經中雖有此言大異。若爾今明依何說乎。但加句無畏軌雲。此大身咒用息災愛敬之法(文)含光軌四種法句隨法用之見。御記雲。如此印相真言。諸文相違常事也。各隨師傳取捨非一。印言增減又以如此或以一印誦三咒。或以一印用兩咒。或偏用含光印相。或偏付本軌本經。或雖違本書。偏用師傳。今次第依師傳歟(云云)私雲。理性院勸修寺流依含光軌也。彼軌雲。二手外縛。二頭指如寶形。是契相。用前大真(文)大真言今身咒。兩流俱用此外縛印也。修行祕法名根本大真言。又雲身咒。次心咒印。此印出無畏軌。此軌名心中咒印也。含光軌雖有此印又異(矣)心咒出含光無畏軌。俱無畏軌無...三字。含光軌中無.一字也。理性院次第雲。二手內縛。以右中指頭合豎立交。於左中指頭指二指如右相合豎立。即左右頭指各輔中指背也。大指並立咒(如今次第)私雲此印依含光軌歟。勸修寺次第第二印如今次第文。注雲。儀軌並集經第十一及含光軌出此印(云云)澤抄出心咒印雲。內三五印含牙印。師雲。二風付中指。二天指附頭指下。有說(云云)朱付雲。二中指開立無著表牙形。以之為說(云云)媔釵髡L舌打印。成典被結此印之時。本尊聖天舌打給。其名舌打印也。本尊愛此印令味給意歟。   問。..咒顯權實方如何。答。含光軌雲。是真言之中顯權實義。所以者何。儗哩者。是觀自在菩薩種子也。菩薩現是身為其婦。而勸進令毘那夜迦不作障礙。有往昔因緣。如全部說。此為權身。次虐者。毘那夜迦神種子。此常隨魔也。雲何隨魔。謂恆常隨逐一切有情伺求其短。然天魔地魔不爾。唯時時來而作障難。毘那夜迦常隨作障。名常隨魔也。假使梵王及憍屍迦諸天龍等能不破如斯障難。唯觀世音及軍荼利菩薩能除此毘那夜迦羅也(文)御口決雲。..如次女男權實種子也。加.是能降伏軍荼利種子也。軍荼利伏毘那夜迦。見集經等中(云云)。   問。觀音既伏彼噁心。何又用軍荼利乎。答。私雲。准釋論四種對治。觀音隨順對治。軍荼相違對治也。以違順方便對治彼障難。令歸佛法(矣)。   問。以五大明王配諸識時。軍荼利第七識。何有斷障之義。第六八有斷惑義故。答。御記雲。先師雲。心咒事.觀音。.聖天。.軍荼利。.觀音者。第八識智體也。.實身。是第七識相應惑體也。軍荼利斷彼惑障。平等正智之故。第八第七識俱有斷障功歟(云云)私助雲。釋論斷十煩惱。意薰中以清淨分薰染片分第七斷惑義也。次心中咒印。口傳雲。牙印。此印檜尾傳也(云云)無畏軌雲。心中心咒印二手金剛縛(文)含光說異是兩印(矣)含光記雲。前印改左右小指無名指為外縛。是契用前第三咒(文)理性院用此印。今次第付左右口邊想二牙者。御口決雲。於口兩邊向豎如牙形也。此印實似牙。而澤抄以第二印名牙印。頗不似牙乎。心中心咒不空並含光記。無畏軌雲。唵虐虐□榳]□□□□餖□□□□□□□□□槾飀□宥□獦□韣R又能降伏軍荼利種子也。含光記雲。此真言偏顯兩實義。是故以一字重為二字。尋其實即權。何故權。謂佛菩薩為降伏諸懈怠故現其身也。諸有障難。從懈怠起。若止懈怠者。不起障難也。權即依實。是一字重稱也。實即顯權也。是故知之佛菩薩化也佛毘盧遮那佛。即宣言無所不至之身。我為化度隨類眾生普現最後現毘那夜迦也(云云)菩薩者。觀世音菩薩也。佛菩薩作男女天化度眾生(文)私雲。准此釋者。於此一真言得二實二種兩像歟。所謂若依淺略門迷情實類障難神故。若約深祕門大日普門等流身故。先德釋雲。不動九界迷情同等流法身(文)或又若約字相門是實類種子。惡行故。若依字義門者。權化真言。惡行不可得故。知。含光意於兩種子真言成三種形像歟。   問。安諸尊種。心咒心中咒。大咒中取要雲心咒。心咒中抽簡故雲心中心咒。今何兩咒俱三字無淺深乎。付中心咒權實並舉故可深。心中咒二實故可淺乎。答。兩軌俱雖三字非抽要。..中唯取.故。又第二兩咒別權實殊轍。種子分岐。是即豎差別之義也。第三咒一字還成多。理理無邊等。橫平等之意也。所以性佛性然功德言權皆權也。言實悉實也。何分其種(矣)故為深也。御記雲。兩咒淺深義甚深甚深。凡教相之大都專雖可存此義。於今兩咒加此料簡。記者不共之智解歟。古德未顯此心符。未資資定。宛其口實歟。仰愚老問雲。深窺性海何有水波之差別哉。今只因海波上且欲聞權實之一昧(矣)答。.實類毘那夜迦種子。.權化觀音法體也。而再往尋之。其實類身又遮那之化現也。其故男天毘盧遮那善惡和合權實性然常體也。故為是實類實身。女天毘盧遮那大悲純金一德也。故是為權化權身。再尋之。日[*座]大悲化現之相(四曼也)權末悟性(六丈也)實本雲時。實即.二身共用.也。實上立權.實.性上分性作相.。教相通途之談歟。大師御意。法然上法然。隨緣。隨緣上法然隨緣。可思之。今..咒法然上法然隨緣之義誠可甚深歟。此所詮又記義雖一樣。聊為取捨注之而已。   問。字輪觀下或本尊咒(文)何乎。答。雲......(或字輪觀用之云云)私雲。.字無之如何。   石山道場觀雲。 T79055901.GIF 或浴油之後蘿酒等耶用字輪觀者。下所出浴油之後用字輪觀歟。   問。字輪觀等可用之乎。答。未必然。依之薄草子本尊三種印言次悅與印言。調和印言。慈護印言。次佛眼印言。結誦乎。次右方供蘿葍酒團等乎。次灌油也。次又供蘿葍酒團等(左方)也。次散念誦等也。正念誦字輪觀不用之。理性院又同之。澤抄勸修寺用正念誦。字輪觀不用之。入我我入觀諸流皆不用之。悅與印用牙印。私雲。牙印者三印中第三印也。言出金智軌。俱異今明(矣)九目天軌雲。敬愛悅與。真言。唵那縛斫乞芻波羅吽(引)摩尼曳吽泮吒(云云)御記雲。此咒波羅吽以下薄草子不違。那縛斫乞芻加句也。九目梵語歟。金咒相違多是離合差別加句有無也。隨事隨法加句增減等不一准。可思也。   問。用悅與印言有何由乎。答。御口決雲。聖天令悅與之義歟。調和印並言出不空軌並集經。無畏軌印大異。言少異(初除.置缽吽也)御口決雲。二大來去三反。明各一反。   問。用此印言有何由乎。答。御口決雲。聖天作忿之時。以此印言令調和也。故不空軌名調和毘那夜迦法(文)佛慈護印菩提明。此印言說處可尋之。   問。今此印言用有何由乎。答。御口決雲。此印言增諸天威光。印言故用之。非但局當尊。可通一切天等也。印相如文二大二小立合也。四處加持明各一返。佛眼加持如常。   問。供蘿□酒團等方如何。答。御口決雲。蘿□酒團等皆名別供。之加持身半印心中心咒各三反。供養印明如常。或明今咒也。   問。灌油(又雲浴油)作法如何。答。御口決雲。右手取杓汲缽油奉灌本尊御頭。隨灌左手記數。若求增益等誦心咒。若求降伏等可誦心中心咒。百八反滿畢。置杓於多羅。左珠懸腕。作金掌讚。次作普供印。彼明偈誦之。次又作本金掌誦法身偈(諸法從緣生等也)次破印。摺珠祈請也。第二第三反等亦如此(矣)。   問。後夜日中四三反數可何由乎。答。儀軌中說此反數故也。無畏軌雲。次念誦。次題酌油。灌其像身。一日之中七百反灌之。平旦四百反。日中三百反。正灌油之時至心慎肅勿生他念。每一百反終讚嘆供養。數數發願陳所念之事。若三日乃至七日一切善願隨意成就。一切惡事悉皆消滅(文)不空軌雲。率油灌其二像頂身一百八反。一日之中七反灌之。平曉四反。日午三反。共成七反。已後每日更咒舊油。灌其像如此作法乃至七日隨心所願即得稱意。正灌油之時數數發願(文)兩軌俱四三反數故如此作(云云)。   問。無畏軌雲。灌油後發願。不空軌灌油時發願。兩說相違如何。答。御口決雲。深智人灌油間。以.字大智之油水洗.字本不生之理體之義。深可觀之。凡理智冥會。定惠和合可成可願者也。淺智輩可但信也。亂觀本尊還成忿歟。知無畏約深修人。不空據淺智輩歟。私雲。此觀以淨水奉洗本尊之觀。世非浴油歟。御記雲。紫不可有劬勞歟。祕鈔薄草子等共浴油七百反之後。能能可發願祈請之由(云云)第二第三反如此(云云)明知。於師傳者。是浴油後也。何況於此事者。後字時字更不可有差別歟。灌油之時前後雖中間稱時。更不可相違。抑世間相傳雲。中舌有行者修供(不修師名字)頻擬理觀。其時夢中歟。本尊示雲。於戲真如馥哉(云云)當流相承雖供之。所宗者本天也。仍以僧數四配後夜歟。澤攝雲。次取杓汲油。浴二頭身(一杓一咒數百反)下油時。慇懃祈願。百反之終讚一度(如上)次摩尼等如是滿四百反(心咒二百反。心中心二百反)日午三百反(心咒二百反。心中心百反)合二時七百反也(日中浴湯每百反之終讚。普供養。三力同用之。如後夜云云)。   理性院次第雲。次浴油以心中心咒浴之。後夜四百反。日中三百反。每百反成祈願合掌雲。至心奉獻浴油供養。唯願聖天哀愍納受。護持護持。所願成就(云云)供蘿□酒團合掌雲。至心獻蘿□酒團(下四句如先)。   問。何故後夜日中不用。初夜又起首何時乎。答。後夜首日中合二時也。依之大法小壇聖天供後夜初之。十二天供初夜修之。十二天聖天合每日三時也。無畏軌雲。是自在天處他化自在天。降遊下界。風輪之纏綸其身故用酒藥蘿□及油等之物。常持臍故暮時不受供養(矣文)。   問。若爾何故上雲。怠時之時行之。但初夜雖備供具供養法並浴油不行之。只念誦法施許也(云云)乎。答。私案。准前軌文。初夜不備供具。念誦法施許可行之。澤抄朱付雲。或三時可行之。初夜不備供具。只花水供也(云云)此說會軌文。又雲。聖天供打任二時行之。後夜日中也。初夜不行(云云)。   問。依軌文以持臍故不受初夜供。何供酒乎。答。修行祕密法雲。毘尼宗有酒所指教人者。五百世無手。此法以酒供養奉。附子此毒物能醫師得之除病。安身藥和合人令得悅賀酒。此歡喜水妙藥也。田夫此酒令悅也。能飲人藥成。惡飲人毒成。此天並人心令歡喜故。以酒供養此歡喜水耳(文)。   問。此法必後夜可起首乎。答。修行祕密法雲。此法初修有兩時。一者平旦。二者日中。此兩時也。此平旦增益時也。日中吉祥時也(文)勸修寺依此文故修息災時日中可始之(云云)然小野廣澤必後夜起首歟。   問。壇形並供樣如何。答。當流日中白飯二杯。交飯二杯。汁果子各二杯。蘿□酒團各二杯。水瓶二口。阿伽器等一。前方壇備之。具如圖(矣)後夜粥二杯。居佛供跡。蘿□酒團許也。團一器盛三。大根盛一也。又祕抄別本圖大根各盛三也。理性院勸修寺圓壇備供具也。宗命記雲。後夜日中二時修之。後夜粥蘿酒團也。日中大小飯汁果子蘿酒團也。有忿事初夜又供之(云云)。   勸修寺記雲。近來作法立方壇而並備供物於圓(矣云云)又雲。始修於日中之時供之。但是日中作法也。後夜用粥二杯不備飯等。於蘿□酒團者二時用之。團以三丸盛一杯。蘿□根以三顆盛一杯也(云云)日中供物(如先)私雲。不空軌雲。作圓壇隨意大小(文)無畏軌雲。作二時圓壇(文)如軌可圓壇(矣)。   問。何故壇上用一瓶乎。答。上古後七日聖天供承仕誤居一瓶。仍今傳彼風(矣)就中圓壇一瓶。尤相應歟。仍成就院增益時用二瓶(云云)可思之。   問。多羅油份量七日間用舊油乎。答。御口決雲。一升油入多羅。行法終多羅覆蓋。不可令不淨。若一升減時更加不可增一升也。故不空軌雲。當取一升清胡麻油。以淨銅器盛之(文)又雲。更咒舊油以灌其像(文)。   問。灌油時行者誤以杓當中尊頭時可作何行乎。答。御口決雲。或誦.字。彼尊種子故。或誦.字觀音種子故。或誦大金剛輪咒。懺悔意歟。   問。修中有障礙。成就及遲遲時作何行乎。答。薄雲。或記雲。若事遲遲誦軍荼利真言祈請。修中若致障礙令十一面真言(云云)十卷抄雲。若置聖天像猶有障礙者。持念軍荼利明王真言。毘那夜迦捨毒心(云云)。   問。禮佛唱何名乎。答。今次第薄草子不出之。宗命次第雲。南無哦多縛底帝縛羅惹諸毘那夜迦眷屬等(云云)澤抄雲。南無摩訶毘盧遮那佛。南無十一面觀世音。南無軍荼利明王。南無大自在天。南無哦那簸底帝縛羅惹(三反)南無三部界會一切聖眾(云云)勸修寺次第。南無摩訶毘盧遮那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縛日羅軍荼利。南無哦多縛底禰縛羅惹。南無毘那夜迦諸眷屬等(云云)私雲。此中勸修寺說為吉。含光記雲。修此法時。先應禮敬大毘盧遮那佛。次禮觀世音。法後禮軍荼利。即得效驗。遍照與觀音是其本尊身。軍荼利是其調伏者。所以先歸禮也(文)彼流依此軌。實巧妙。若略禮之者。後二句許可唱之。本尊並眷屬故。   問。散念誦用胎大日言有何由乎。答。含光記雲。佛者毘盧遮那佛。即宣言無所不至之身。我為化度隨類普現。最後現毘那夜迦也(文)此文不見何大日。然出流隨類義。胎藏大日勝歟。澤抄雲。次念誦(或不用之云云)朱付雲。散念誦。古說不用。但多分用之也(云云)。   問。召請結界撥遣如何。答。召請如次第出。結界無之。撥遣。薄雲。彈指三度(云云)。   問。開白結願奉沐浴天像之方如何。答。開白以前以淨器令佛淨湯。能調寒溫。入名香以身印(半印)誦唵阿拏婆折羅婆跛隸拏..真言百反。若(二十一反)加持之後浸像奉沐浴。以紙奉拭之奉安置也。口傳雲。當紙取奉入湯。以直手不奉洗湯汲懸自塵穢除也。壇上。置瓦氣奉安本尊(當紙取之也)結願畢。又如此奉沐浴。可奉置本廚子也。   問。浴油加持作法如何。答。御口決雲。右手取壇上多羅油。居右脅火缽上。右手作半印。左手珠記數。百八反加持之。但口傳用心中心咒。大咒百八反。時剋久多羅油熱故本文雲。自(云云)心行者。受用程寒溫也。取多羅置壇上。右手取疊紙當本尊。取之奉立多羅中也。若為男愛女修之。女天向行者而立之。若為女愛男行之。男天向行者而立之。但二天交抱側向行者。為祕說也。   問。三時修之時。初夜作法如何。答。初夜作法自壇前普禮至灑水加持。如常行之。次金二打。次供養印真言。次念誦法施如日中散念誦也。次摺珠祈請金一打。次立座(矣)。   問。修中行者用意如何。答。御口決雲。殊斷婬。飲酒用不二說。承仕同之。蘿□酒團等行者或受用之。或不爾。二說經軌說不同。但不受用為勝(矣)承仕又准之。儀軌雲。其獻食必須自食。始得氣力(文)修行祕密法雲。所供遺咒。師服無咎。餘可制也(文)團等送施主許事。御口決雲。七箇日之間。三度許送之。近來未必然歟。先師送之。不然時ヤэワ。可隨時歟。   問。悉地有無兼知悉地成不方何如。答。寶壽院一三五雲。依供養勝劣有悉地差別(云云)造天像安置住處。必以所出所食之物取其上。分應供養。除障增富(云云)或抄師雲。欲知法成否。以初時供物置西淨所或西北方。或置屋上與鳥烏。戰未即知成。若不受者知不成。受請潔謝罪供之(云云)若不來者。更加持同所見之。十卷抄雲。初日供物入一器。酒入之。加持置屋上。鳥來噉者感。若不來者又加持置同所(云云)若夢中有驚怖事。大自在天明用之印在。以二小指無名相叉。於掌內豎二中指頭相捻。以二頭指各加中指背第一節。下半分大指來去。有懺悔事者。調和咒用之。又心經(云云)。 問。悉地遲時摺本尊。無供物油時作法等如何。答。一三五雲。普通雙立之(行者在女天祈請時腹摺。愛敬時鼻摺。增益時用之。云云)離別時背立(可隨男女)摺背也。諸祈不成時耳ロヱ也(云云)又或記雲。常測向立腹摺。別離時向立即一人背定也。背摺。愛敬時鼻摺也。諸祈不成時者耳下。無供物時曰足之中。大根二筋取著交置也。無油時香草法汁浴也。又所念字置樣。常足下置也。敬愛時脅攝。持者之脅也。增益時鼻下指。口傳雲。盜人求得者時以鼻舒三千大千界。彼盜人所在處致。以鼻即縛取。本主處返來也。又男女愛敬之時。舒鼻彼男女意縛取如前。令來愛敬意時也。又餘事如此用也(云云)或記雲。成就院遲兩體耳ヱЖю。猶遲誦軍荼利咒以劍加持。又以柘榴木加持。猶遲茅菴ロШ無ЁЪ為方難堪時香火逆燃天像倒立(云云)此中或記者非正統書。用否任意(矣)。   問。作團方如何。答。御口決雲。米粉和水。如餅平中小豆粉串柿切入。端捻如石榴形。煎油入ユюЮэ。或ヤсШь土гЁロтЮ⑦Ь⑥х可入也。或記雲。歡喜團和合物。蘇麵蜜旱薑鳴和太太比真桑木壇面Ёщ比具留見石榴伊知古已上十一種也。或記雲。麥粉土薑鳴薑楜桃覆盆子③Уё蘇蜜名香真桑木壇面Ёщ比十一種。普通米粉小麥粉(加若無者不加之)二種ЁЬ子合Ъ。團中小豆сЪヵЯШユЪ入。若十一種一種хヤьг加лЁ。若小豆無яд榓橘葉ЯЪх有如伏□體(云云)或記雲。蘇麵蜜(已上息)薑鳴薑③УУё真桑木壇面Ёщ比(以上調)具留見石榴伊知古小豆ンユЯсЗ。   問。團入鹽歟如何。答。報恩院御記雲。佛供等一切雖不入鹽。於聖天者人用定團汁入鹽。ヵヵ①тЪ令供。是口傳也。只大事人美物調進之定。清淨氣味令調也。   問。此法四法本誓中何乎。答。小集本誓中所望出之。四法中不出之。仁錄同之。御口決雲。息災為本。兼餘也。故含光記雲。有增加句可隨所求事。所謂息災。增益。敬愛。調伏。鉤伏。鉤召等○但常途之時加息災語(文)。   問。外法雲。荒神供內法雲。聖天供所供神同異如何。答。荒神聖天其體同也。十卷抄雲。私雲。凡人身如影不離。作障礙神名荒神。是則毘那夜迦也。昔顯形告舍利弗言。我是三寶荒王那行都作神也。凡不敬我之人常貧無福。多病多患。仍今法可修此法。設雖不持誦真言法。但造立天像安置住處。於食上分奉供此天。福德自在出現(云云)祕密(云云)若首聖天像有障礙者。持念軍荼利明王真言。毘那夜迦捨毒心(云云)祕密祕密。   問。聖天緣起如何。答。或傳雲。有山名毘那夜迦。此雲象頭山。又名障礙山。其中多有毘那夜迦。其主名歎喜。與其眷屬無量眾受大自在天敕。欲往世界奪眾生生氣。而作障難。是摩醯首羅未歸佛法時也。爾時觀自在菩薩。大悲薰心。以慈善根力化為毘那夜迦婦女身。往彼歡喜王所。時彼王見此婦女欲心熾盛。欲觸彼毘那迦女。而抱其身。於時障母女故不肯受之。彼王即作愛敬。於是彼女言。我雖似障女。從昔以來能受佛教得袈裟。若實欲觸我身者。可我教即如我至於盡未來世能為護法否。又從我護諸行人。莫作障礙不。又依我已後莫作毒心不乎。汝受如是教者為我親友。時毘那夜迦言。我依緣今值汝等。從今以後隨汝等語修護佛法。於時毘那夜迦女含笑而相抱時。彼王作歡喜言善哉。我等今者作汝敕語至於未來護持佛法。不作障礙而已。仍可知。女天是觀自在菩薩也。是如經所說。應如。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云云)像是婬欲熾盛者也。毘那夜迦亦爾。仍頭似象。是以非女形者雲何敕彼。依菩薩以大悲方便現女形度之(云云)(十卷抄所引)。   十二天供。   問。天神是多。何就十二天展供養乎。答。十二天軌雲。所謂十二天總攝一切天龍鬼神星宿宜官。是故供養了知。是十二天即得一切天龍等護也(文)。   問。何故供此天乎。答。同軌雲。一切眾生四大違反有種種病。或鬼魔來作種種病○謂諸眾生不知恩故有如是違。以何為恩。謂地水火風日月諸天皆有內外之養育恩。雲何得酬如是諸恩。謂四大種有其精。天及日月天等也。供養此天。有種種利。器界生皆悉增力也(文)(具出十二天名下如舉)私雲。十二天各有益損。天喜時有益。天瞋時有損。故用此供也。益損相加儀軌出(矣)。   問。今天種子三形何等乎。答。今次第舉中央不動種三。不出十二天種三。種子.三形利劍理性院同之。澤抄雲。種子.三形獨古(云云)朱付雲。.獨古四臂不動種子三形也。四臂不動種子不加第二點也(云云)七卷抄並一三五次第皆.字也。石山道場觀理性院等次第.也。故知。廣澤以.為種子。小野.為種子也。十二天種子三形等七卷抄澤抄理性院(寶心)次第石山道場觀等具觀之。澤抄雲。祖師說十二天種子短吽用之。.十二天通用之。此時無三昧耶形。只種子變成羯磨身也(云云)道場觀中瑟瑟座者。如不動法記之。   問。道場觀十二天具觀方如何。答。寶心次第立心前有.字成寶心宮殿。其內有大壇場。其上中央有瑟寶石。其上有.字成利劍。利劍變成不動明王。身青黑色忿怒形也。四臂具足。第一右手持劍。左手持索。第二左右手共作牙印當口左右。住熾盛猛利迦樓羅炎中半跏坐。又壇場四方四角內四隅有荷葉坐(其員十二)其上自東北角巡遶有.(三戟槍).(獨古杵).(軍持).(壇荼幢).(大力).(龍索).(風幢).(寶棒)又內四隅.(赤蓮花東北).(金缽西北).(日輪東南).(月輪西南)等十二字。成十二大天。各坐方本位。皆有無量無數部類使者。如是觀已七處加持如常(云云)澤抄壇上.字變成七寶宮殿。其中有曼荼羅中央有.字。變成獨古杵。杵變成四臂不動。青肉色前二手作拳素印。次二手作拳牙印。次二手持劍索。各本位有荷葉座。東北方葉上有.字。成三戟叉。變成大自在天。東方葉上有.字成獨古杵。變成帝釋天。東南方有.字成賢瓶。變成火天。南方有.字成壇荼印。變成炎摩天。西南方有.字成劍。變成羅剎天。西方有.字成龍索。變成水天。西北方有.字成風幢。變成風天。北方有.字成寶棒。變毘沙門天。內艮隅有.字成蓮花。變成梵天。內乾隅有.字成缽。變成地天。內巽隅有.字成日輪。變成日天。內坤隅有.字成月輪。變成月天。各無量與眷屬前後圍繞(云云)。   石山道場觀十二天種子三形尊形具觀之。其文廣故不載之。檢可見(矣)但日天種子.字也。今次第十二天種子三形不出之。頗非本意歟。今供十二天為本。不觀種三等。理不可然。石山澤抄等其文廣博。觀想難觀歟。私更作觀想雲。心前有.字成寶宮殿。其內有曼荼羅壇中瑟瑟座。座上有.字成蓮花。上有.字成利劍。變四臂不動尊羯磨身(第一右手持劍。左手持索。第二左右手共作牙印當口左右也)四方四角內四隅各有.字成荷葉座。其數十二也。其上始自東北方順遶有........文字。又內四隅艮乾巽坤如次有....字。此十二字變如次為三戟·獨古·軍持·壇荼大刀·龍索·風幢·寶俸(八方天)蓮花·缽·日輪·月輪(內四隅)如次變成大自在·帝釋·火天·炎摩羅剎天·水天·風天·多聞·梵天·地天·日天·月天·十二天也。各天衣纏身。諸天各有無量眷屬前後圓繞(云云)或又可觀。四方四角內四隅各有荷葉。其上各有.字變成十二天。儀形具足(云云)。   問。何故諸天中尊安不動乎。答。儀軌雲。即請外金剛部王四臂不動忿怒明王。供養歸依。爾時諸天隨順教敕歡喜護持也(文)。   問。荷葉座下此時指蠟燭(云云)其作法如何。答。先結誦荷葉座印言畢。次以脂燭燃火。隨十二天次第誦各明。蠟燭可付火歟。至現供處燈明供之。次右手結三古印。誦......明。三反許加持。結飲食印。誦.供養之。正不捧供具也。   問。蠟燭者何物乎。答。蠟燭者。廣五六分。長六七寸許。木(蘇或檜木歟)削布卷指油。佛供上立也。或雲。正蠟燭ロс穗如Юю物。彼油染可用也。東大寺東南院莊有之(云云)。   問。天等何故用蠟燭供乎。答。御口決雲。天愛光明故用此供歟(云云)。   問。十二天蠟燭次第如何。答。奧圖在其次第。伊帝(乃至)日月次第也。御記雲。付瑜伽護摩說。以帝釋可為始。何自伊捨那供之耶。答。東方諸方始故以帝釋為始。伊捨那又諸天上首故為始。兩說也(云云)胎藏軌·略出經第四以伊捨那為始也(云云)(已上師口也。云云)。 問。澤抄一三五中以梵天為始。所以彼色天伊帝欲天故何乎。答。私案。約曼荼羅。從內至外故。今自外之內故。若梵天色天故。初供地天日月等劣伊帝。何先供乎。理實不可依天勝劣內外歟。地日月雖劣伊帝居內。但可依經軌。列次第歟。   問。蠟燭指火事何人役乎。答。承仕可指火也。或阿闍梨自付之。澤抄雲。荷葉印次有拍掌承仕聞之。進寄指蠟燭也。打任前供養閼伽時可集寄也。然承仕難知故聞指掌進寄也(云云)但當流荷葉印次無拍掌故承仕仕兼可祇候歟。   問。本尊加持印言如何。答。御口決雲。不動劍印慈救咒。次伊捨那唐雲自在也。左拳頭中大伸立有隙如三戟也。印言如印言軌(矣)次帝釋印左各小如先者。左各小屈為拳也。火立風付火背。空付頭指側也。印明俱如印言軌(矣)次火天印如常。左掌仰火空捻。右手開掌。屈大指也。此印言猶勸請軌(矣)御口決雲。右風三召明(三反)次炎魔天壇荼印。二手合掌二地二風入掌合甲。以二空押二風側也。印言如軌但軌雲。如炎魔天供次第中壇荼印文(文)次羅剎天。左刀印左手屈地水。以空押彼甲。風火豎如刀。次水天龍索印。內縛二風立合。圓此印同胎藏言同軌也。次風天幢印。左手胎拳地水並之也。此印言同胎藏。今軌言同印異也。次毘沙門天棒印。虛心合掌二小內交入。二空豎並二風屈火背一寸許不著也。石山道場觀所出棒印異此印也。今軌中印非棒印歟。多聞三印中第一印同也。次梵天左半蓮印。左手以空持水如取花形也(云云)今軌左手五指相著豎之(云云)次地天缽印。飲食印也。此印言同軌並台地天印言也。次日天如缽印。但大指無明名指本也。又胎日天印異之。今印言同軌文(矣)次月天如梵天印。有伏兔(云云)石山雲。仰掌想中有月潔白(云云)軌文如石山印文也。已上十二印中片印皆片手作拳安腰也。   問。薄草子朱付雲。已上十二真言未南字金寶等無之(云云)今儀軌並石山道場觀並妙抄出十二天真言無南字。金寶抄本無十二天供如何。答。指妙抄雲金寶歟。薄餘處又爾也。又南等取眷屬之言也。故石山約主。今文主作俱舉之也。御口決雲。咒未加南。是等義。因陀羅帝釋南等取部類眷屬之義也。曳同意也。澤抄不用十二天各別印言。但不動印言許也。慈救咒以大指捻中指無名指甲。火指頭指立之。兩手不立(云云)四臂不動印如安鎮法。以二頭二小觀牙(云云)。   問。次念誦法施(文)何等真言乎。答。薄雲。佛眼大日不動十二天法施大金一字(文)(十二天各百反)。   澤抄雲。佛眼大日不動十二天(各別)吉祥慈護。或光明真言心經也(云云)。   十二天壇(每日初夜時行之。白佛二壞不動料汁二壞。果子二壞。居之十二壞。蠟燭供十二天料也)。 T79056401.GIF 石山圖 T79056501.GIF T79056502.GIF 澤抄圖 T79056503.GIF   私雲。以上諸說不同中當流依初圖也。御口決雲。八方天座位諸說無違。內四隅四天座位三說不同。十二天儀軌說如薄草子圖。金剛頂經說梵(辰巳)地(丑刀)日(未申)月(戊亥)也。瑜伽。 護摩軌說改四隅安四方。梵(東)地(西)日(南)月(北)也。已上三說中第三說梵地中間安日月甚巧妙歟。日月居須彌半腹。梵天下地神上故。然當流用初說也(云云)私雲。初二說依橫布義歟。供養軌雲。中央本尊四隅梵天地天日天月天如是而住(文)第二院依豎布歟。故印言軌雲。上方梵天。下方地天(文)又供養軌安四隅。次第准八方天順旋次第者。梵地如初說。日戊亥。月丑刀。故若爾可四說歟。就此八方天帝為始。伊為終順旋。內外俱違當流說(矣)爾者依何軌說乎。答。御口決雲。東方諸方始故以帝釋為始。伊捨那諸天上首故為始。兩說也(云云)。   問。召請結界等何等乎。答。召請大鉤召結界不動(刀印慈咒)撥遣(不動天等不動投花天等彈指)。   問。十二天形像如何。答。伊捨那身淺青肉色。三目忿怒二牙上出。以髑髏為瓔珞。右手持三戟鉾。左手持劫波(器盛肉也)頭冠中有二仰目。乘黃豐牛。帝釋身金色。右手持三古。左手拖右胯(或左拳當腰)左腳垂下乘白象。住五色雲中。火天身赤肉色。四臂第一持仙杖。次手持軍持。左第一施無畏。次念珠(石山左右手反文)遍身有火炎。乘半月(或乘青羊)焰魔身赤黑色四臂。右手持人頭幢。左手仰掌(與願印)乘青水牛羅剎身赤肉色。右手持劍左手作劍印。乘師子。水天身淺綠色。右手持劍(或邊)左手執龍索。頭冠上有五龍。住水中乘龜。風天身赤黑色。著甲冑。右手持執獨古頭創。創上有緋幢(或雲風幢)左手托胯(或左拳安腰)住雲中乘獐。多聞身金色(或肉色)著七寶莊嚴甲冑。右手持寶棒。左手捧寶塔。視之乘右左二鬼上。梵天身赤肉色有四面(正面左右頭頂也)四臂。右一手仰掌置腳上。次手持一古戟。左一手持賢瓶。次手執蓮花(或右一一右鉾二垂與願印。左一持赤蓮花。二手持軍持瓶)住五色雲中乘三鵝。地天身肉色。右手當胸與願。左手捧盛花器。住黑雲中。日天身赤肉色。二手持蓮花(或右手捧日輪左拳安腰)住赤雲。乘四馬上(或乘五馬背後有輅車。背右左有三古鉾。各付幢。住日輪中)月天身白肉色。右手執月形左拳當腰(或二手各持赤色蓮花。左右相向)乘四鵝(或乘五馬。如日天赤。如日天有輅車。住日輪中。或持月輪乘七鵝)。   問。此十二天供何時修之乎。答。澤抄雲。大法小壇外十二天供。別修ユЬ不聞。及鎮宅御修法略物供ЙыЮЬ施主ユгд可行。此十二天供也(云云)。   問。今此供四法本誓中何乎。答。小集仁錄四法本誓中俱不出之。澤抄雲。增益若息災修之。常就息災行之(云云)。 六重五正行(一重)助正(二重)五念門(四重)三心(三重)四修(五重)三種行儀(六重)也。   二十二仵。第一重五仵。謂讀誦(一件)也等也。但贊嘆供養開合故法數時開為二雲デЭх。仵時合為一。第二重二仵(助正)第三重三仵(三心)橫豎二不取故三仵也。第四重五仵(五念門)第五重四仵(四修)第六三仵即合二十二仵也。   五十五法數。第一重六種(開供養正行故)第二重二種(正助)第三重(三心)中第一仵(至誠)下有三四句故合之為十二種。同第二仵下有二四句。即為八種。同第三仵下亦有二四句。亦為八種。但兼行與唯願。於願行四句中自顯故法數及仵數不取之也。此亦合橫豎二種故第三重中都成三十種。第四重五種禮拜等五。第五重中第一仵有五種(要決五種恭敬修之)故總別合為九種。第六重自有三種故都合五十五法數也。   訶梨帝(又雲。呵利陀鬼子母呵利陀翻雲黃色。金剛智譯准胝經雲。呵利底菩薩文訶利底毘那經雲。訶利多菩薩文)。   問。行此法方如何。答。妙抄雲。像面向西。於時誦者壇面東對像念誦。或四時三時乃至一時。不應間闕。若間斷法即難成。亦不得誦金剛部真言。及雜念誦恐難成就。每時一百八變。為常正念誦時可離共人語。從白月一日五日及十六日二十日起首(云云)愛子成就法雲。若持誦者一心專誦此真言。更不雜修。歡喜母常隨擁護不離左右。不久必現其身。若若修行此歡喜母法欲令速驗者。當別置淨室。極須慎密。不得於佛堂精舍中作法。恐難成就。又不得使人見此像及知作法。必失效驗(文)或說雲。供時遙去堂處。於闇室不用燈明供之(用燈明於堂修者。彼鬼神成怖畏故云云)。   問。此尊種子三形何等乎。答。種子.三形吉祥果。七卷抄種.(或.)三(如先)。澤抄種.三(吉祥果或刀)私雲。吉祥果者柘榴也。畫像法或雲。吉祥果大如□□N□□□□□□□□視兜饋橫□□□駥娏□埤□□□□□□□□□馭□送□檢□□□□□□□□□□□□□□□□槬□□□□駥娏□視兜饋□|□□□□□福□□飯□□藪或.)又是訶利帝種子也。三形利刀吉祥果(云云)彼流本尊加持又用冰迦羅天印言(矣)。   問。觀中宣臺者何座乎。答。宣臺Уロтヱь。帝王御即位時令著給之座也。謂以玉飾座也。釋玉座也。澤抄雲。寶宣臺座十卷抄雲。宣臺爾雅雲。璧大六寸謂之宣(文)故知。宣臺者。六寸玉座也。然此天像隨意大小之座。五寸像是相契六寸座耳。玉篇雲。宣思無切。說文雲。天子宣垓兒雲垓子也。胎外五位臺也。今天所座相似天子降宣之座。故雲宣臺歟(云云)又媔部C又玉篇雲瑄普宣。爾雅雲璧大六寸謂之宣。郭璞曰。漢書曰。瑄玉是也(云云)問。婉者何子乎。答。廣□□□□饋箋楈逆□聾□□□□□□餳聾□□省□□□q褓□□□□綠□□□□溺□□□□q榜餺□□□□□□□□奭□□飾□□□□□□□□□□□視兜饕□□□|□□□□□□□□□□□毼視兜餽□□□□z□j□□□□□□□奪□□飣□饑□□□□□□□騲□讀□□餺□□□□□鷺□z□□飣票□□視兜饐□□□糖□□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三印三明也。初印澤抄名根本印。言同也。但面印文如今次第。彼媔部C二手申五指。以右手握左掌(但毘沙門召請印。但彼握腕也。此握掌也)左掌乍五指三度招之(云云)然今流叉入右手招之。今次第右手招(云云)右字誤歟。薄草子左手向身三度招(云云)或傳用召請印者。宗命傳雲。以前印言雲召請印。妙抄又此印名大藥叉。如召請印也。若爾何為別傳乎。或以此印今法用召請印也(為言)非本尊加持用別召請印也。次降伏印二手內縛。二無名指立合以二頭指捻中指背。二大指立押二無名叉上。二大指頭捻。二中[}/即]二無名指頭出虎口。真言如常者。用初真言也。故薄雲。真言心真言用前咒也(云云)又妙抄此印用初記(矣)愛子印如印文妙抄此印外愛子召請印。此印以二大指召之。言同理性院。又用三印三明(矣)勸修寺用一印二明。以此印誦二明也。初印五處而散頂上也。或說雲。用被甲印(云云)此當之初印歟。若爾二印二明歟。澤抄三印三明也。但第二印金剛合掌用初言。根本印愛子印同今次第也。 問。散念誦何等乎。答。薄雲。佛眼大日本尊愛子法施大金一字(云云)宗命傳雲。佛大如正吉大一(云云)寶心傳(云云)本尊愛子法施等三歸真言如來慈護觀音真言(云云)澤抄雲。佛眼大日本尊愛(若祈盜賊咒賊經上卷)藥師延命破宿(已上三種不載卷數)慈護(云云)勸修寺次第雲。次念誦(無定散不同)佛眼(小咒)大日普現文殊本尊童子天讀經(咒賊經七卷。但祈請難之時用之)一字(云云)。   問。勸請(文)又可用發願乎。答。可用之。薄雲。本尊聖者訶利帝母揵陀山中諸眷屬等(云云)妙抄又唯出發願(矣)澤抄唯出勸請也(云云)堮捅部C此法ЮЬчьヨ發願ЁЮьг七眾勸請用來也。   問。禮佛何等乎。答。薄雲。.........。南無加妙。南無增喜。增喜自在。自在飛行。南無安住。安住同蘇。同蘇受授。受授香味。香味得賊(已上九子也)妙抄雲。禮佛(餘句如常)南無歡喜母女訶利帝母(三反)南無加妙○(九子如先)南無五百諸子(云云)理性院次第雲。禮佛(餘句如常。或先歸命三寶)..........(餘句如妙抄)勸修寺次第雲。次禮佛(大日乃至四揭如常)南無大聖歡喜母。南無半支迦大將。南無冰揭羅童子。天。南無五百諸子諸眷屬等(不用五大尊兩界總禮云云)澤抄雲。南無摩訶毘盧遮那佛。南無訶利帝母(三反)南無五百愛子。南無一切三寶(云云)禮佛三十七尊等無之。只此四句許也(云云)訶利帝母法雲。先供養一切如來文殊師利菩薩普現等一切菩薩。然後供養我訶利帝母。何以故。我本藥叉女如來授與我三歸五戒菩提心律儀戒。又對說十地菩薩是故先供養諸佛菩薩(文)勸修寺依此文。念誦時用文殊普現等真言也。澤抄雲。若人不知九子鬼名時。雖供禮敢不受用。能知名號。供之雖有眾生貧報多得福利(云云)散念誦時此名各一變可唱歟。或著座時唱之(云云)。   問。讚何讚乎。答。如次第出。薄又同之。理性院雲。讚(諸天拍掌三度)勸修寺雲。次讚(天龍八刀)曩謨率都沒馱野等八句如孔雀經。   問。本尊懸張方如何。答。本尊帳垂供時舉之(云云)澤抄雲。本尊像上垂紙隱本尊可修之。行時此紙不取去也(云云)今次第媔部C繪像上垂絹事有之(云云)又澤朱付雲。覆紙上書九子名也。永嚴法印修時書之。   問。辨供方如何。答。白佛供七壞(或洗冰)無蠟燭果子二杯。不置汁。鬼神暗得便故打仕不用燈明。然依為供物具一燈用之。佛供七壞內一杯本尊。一壞散暗鬼。五壞五百子等料也。 薄草子圖樣 T79056701.GIF 燈明外向光明暗ЗデЁ 勸修寺圖樣(雖不用後供養准常莊嚴花燈等左右並備之)。 T79056702.GIF 愛子成就法雲。於念誦處及所居必須清淨。不用燈明。又常燒沈水香(文)依此文者。可不用燈明。又可燒沈香也。務抄雲。洗米(大二盃小五壞)柘榴果子香花如例。但不用燈明(云云)私雲。勸修寺流八杯配當如何。   問。召請結界等何等乎。答。薄雲。召請(大鉤召明末加本尊名號並召請句)結界無之獻座(荷葉)撥遣(右手彈云云指)澤雲。召請(金掌二大指招之)唵致尾致□□....(云云)撥遣前召請印二大開出之(云云)。勸修寺流雲召請(以本尊印誦本尊咒三反。召入指。或用大鉤召印明云云)。 問。護摩部主諸尊等何等尊乎。答。如次第出(矣)勸修寺次第雲。部主文殊又冰揭羅天(今用之)諸尊段若大法三十七尊。若別行八供四攝皆天女形也。諸尊段若不供四攝者。沒座荷葉明供物雲時。普供養真言用之。   問。此供四法本誓中何等。答。小集四法中不出之。本誓中惡夢產生舉之。仁錄中愛舉之。勸修寺雲。愛子成就法雲。像面西。其持誦者壇西東對像念誦文依其文者。增益可行之。但今相傳息(災)修之(云云)澤抄朱付雲。產祈行之息(災)法也。淨衣白色也。又為祈福修之。增益法也。淨衣黃色也。常行法初夜一時也(云云)。   問。施食時用此尊明何故乎。答。御口決雲。呵利帝取人子食。釋迦如來為息彼殺害取底母子隱之。底母歎切。如來問雲。汝如悲子一切眾生悲子。如此速息彼害與汝子。底母喜。自今以後息害。但以何資生命乎。佛言汝與一切眾生盞飯。其後缽下被隱子被與底母畢。觀佛三昧經雲。爾時曠野鬼神白佛言。我恆散人。今不殺當食何物。佛敕鬼王。汝敬我敕弟子常施汝食乃至法減以我力故令汝飽滿。鬼王聞喜受佛五戒(文)涅槃經雲。制諸多弟子於眾生食齊曠野鬼神(文)。   童子經供。   問。為何事修此法乎。答。御口決雲。十五鬼神等令小兒怖畏。仍為除彼難修此法也(云云)私雲。今此經如來成道初大梵天王來佛所。惱亂小兒鬼神形名作事悉迷之。擁護童子之神咒說之故雲護諸童子陀羅尼經(矣)。   問。今供本尊並種三何乎。答。本尊乾達婆王。種子.三形篳篥。理性院大梵天王乾闥婆王為本尊。種子..三形。澤抄雲。種子三形等.獨古(不動四臂也).(梵天).(婆王).(十五鬼通用也)權僧正說雲栴檀乾闥婆不動化身也。故道場觀旃檀乾闥婆後觀不動也(云云)(如下引)寶心傳雲。.變成三戟鉾。戟鉾變成旃檀乾闥婆王(文)又雲。三戟叉各一叉指貫五鬼頭(文)。   問。觀中其中亦.字(云云)有亦二字未審如何。答。可見正本。薄雲。其中亦.字(文)此文可然。上宮殿種子出.字。故又終前後言似重言。上既雲前後左右。何又雲前後乎。寶心傳雲。前後左右。有十五鬼神及眾多眷屬圍繞(文)澤抄雲。中央不動尊(有說四臂)前梵天。後婆王繞。三方十五鬼神圍繞(各有種子用否任意云云)大原長宴口決雲。童子經四臂不動旃檀乾闥婆王為本尊(云云)又澤抄雲。壇上有.字變成七寶宮殿。其中央有.字。變成獨古杵。杵變成四臂不動。青肉色。前二手作牙印。次二手持劍索。坐盤石上左有.字。成大梵王持寶鏡右有.字成乾闥婆。以右手押膝。左手持..戟。利毛形頂上有手頭。耆年宿德形也。坐石上垂右足而著甲冑。又有十五種子(或通用.字)變成十五鬼。各各圍繞(云云)。   問。十五各別種子如何。答。澤抄雲。   (五).(牟致迦獼猴形)(六).(摩致迦羅剎形)(七).(閻獼迦馬形)(八).(加彌尼如女形)(四).(阿波悉摩羅舒摩形)(九).(梨婆低狗形).(富多那豬形)(三).(騫陀鳩摩羅天女形).(旃檀乾闥婆王).(四臂不).(大梵天王)(一).(彌迦王師子形)(十一).(曼多羅提貓子形).(彌酬迦牛形)(十五).(藍婆蛇形)(十四).(目佉曼荼薰狐形)(十三).(揵吒婆尼雞形)(十二).(捨究尼鳥形)(四).阿婆悉尼野摩形)(五).(牟致迦獼猴形)(六).(摩致迦羅殺女形)(七).(閻彌迦鳥形)(八).(迦彌尼婦女形)(三).(騫吒鳩摩羅天女形).(大梵天王)(九).(利波低狗形).(彌迦王師子形).(四臂不動)(十).(富多那豬形)(一).(彌酬迦牛形).(旃檀乾闥婆王).(曼哆難提貓子形)(十五).(藍婆蛇形)(十四).(目迦曼荼薰狐形)(十).(揵吒婆尼雞形)(十二).(捨究尼鳥形)。   以上以正本書之。與面少少相違可為。面定之由法印示之(云云)。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三種印言俱出胎藏次第。澤抄雲。不動(二手金剛拳。頭指各曲鉤形安口。兩角相如牙。四臂不動印也)用不動一字明梵天(左水空相捻拳右手安腰)唵沒羅瘡摩寧莎呵。婆王(內縛申水輪印頭合)歸命尾戍馱薩縛羅縛係汝爾莎呵。   問。正念誦用不如何。答。正念誦不用之(云云)澤抄正念誦雲。不動一字明(矣)。   問。禮佛何等句乎。答。不動婆王十五童子禮之。薄同之。澤雲。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大梵天王。南無旃檀大鬼神(王云云)。   石山雲。南無摩阿毘盧遮那佛。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大梵天王。南無旃檀大鬼王。南無一切三寶(云云)理性院如石山禮佛但一切三寶上加南無十五鬼神等句(矣)。   問。散念誦何等乎。答。如次第出(矣)薄同之。澤抄雲。佛眼大日不動(慈救千反)婆王(三百反)讀經八字三世慈護(云云)。   問。付供養法行之。真言經供養作法也(云云)其作法如何。答。塗香以下作法如常。先金二打表白。次經題。次金一打發願五大願。次讀經(初四五行歟)次釋。次神分祈願等也。如常行法乎。散念誦。後讀經(一部具訓讀)次誦真言結線乎。次後供養如常。   薄草子雲。散念誦後供養等。童子經供養時散念誦之後讀經。次真言結線。次供養。次對經了(云云)媔部C經書寫供養一座作法也。乾闥婆王供七日ЮЬ行力ヤэ(云云)澤抄雲。供養法只一座也。更無日數。又此法更無護摩(云云)寶心雲。日別初夜供之(云云)此不局一口歟。   問。書寫供養作法如何。答。如次第出之。薄雲。三禮·如來唄·表白·經題·發願·四弘·讀經一反·結線(五色糸七尺斗)神分祈願·六種迴向。次對經也(云云)勸修寺傳雲。先三禮。次表白。神分。次發願四弘。次經題。次訓童子經一反讀之。次始自梵天至於十五小鬼一一捧供物。次普供養真言。次以五縛真言五色絲百八反。次回向(云云)理性院傳(寶)著座·塗香·三部被甲。加持香水灑淨。加持供物。.字觀(金二丁)三禮·如來唄·表白·神分·題名·發願·四弘·發菩提三昧耶戒·淨士變大鉤召·普供讚禮佛。次結線。次六種迴向。發遣三部破甲立產(云云)澤抄雲。先著座塗香以下作法如常。次事由。次經題名並釋。次祈願寶號等。次六種。次迴向。次神分祈願也(云云)又朱付雲。著座。次塗香。次淨三業三部被甲。次灑水。次金二打。次三禮。次金一打。次如來唄。次金一打。次表白。次經題。次金一打。次發願。次五大願。次金一打(不可打歟)次讀經。次經題(此次寶號)祈願等。次神分祈願。次供養淨真言(打)次六種(打)次降座畢。經供養別用時作法如此。但供養法之次經供養時。三禮·如來唄·供養淨真言·六種迴向不用之(云云)也。供養法。次供養經作法。先著座。次塗香。次淨三業三部被甲。次灑水。次加持供物。次金二打。次表白。次經題。次金一打。次發願。次五大願。次金一打。次讀經。次經題。次神分祈願(云云)私雲。此作法供養法畢。更別座有供養歟。或塗香淨三業等出供養法作法歟。祈願後不出六種迴向故非別座歟。   問。兒生氣方水吸之(云云)假令妊胎時生氣難知。如何。答。澤抄雲。或師雲。妊胎之間。母氣方用之。誕生之後子生氣方用之。但若有煩者可用坊內水(云云)私雲。設雖妊胎。其子一歲故生氣方何難知耶。理性院次第雲。一歲生氣東方(云云)。   問。若爾此供並供養作法至兒何年用之。乎。答。寶心次第雲。若男若女十六歲已後不行之。母懷妊之間同供之。產生安穩之事經文見(云云)澤抄朱付雲。為少人護有此事。十五歲以前可見此刀也(云云)。   問。向東唱乾闥婆王等名立產中何乎。答。澤抄雲。次向東方立唱旃檀乾闥婆王名號(百反)次十五鬼名(各七反)。   問。桑技入硯水(云云)入方如何。彼木枝割入也。   問。白黑月八十五日(文)黑月八日十五日何日乎。答。黑月二十三日晦日八日十五日也。若小月二十九日當十五日也。澤抄雲。用白月多分說(云云)經雲。於月八日十五日受持八戒(文)。   問。十五日鬼神名何等乎。答。經出之。第一彌酬迦鬼...。第二彌迦王鬼..。第三騫陀鬼..。第四阿婆悉摩羅鬼(....)第五牟致迦鬼(...)第六魔致迦鬼(...)第七閻彌迦鬼(...)第八迦彌尼鬼(...)第九梨婆泥鬼(...)第十富多那鬼(...)第十一曼多難提鬼(....)十二捨究尼鬼(...)十三揵吒婆尼鬼(....)十四佉曼荼鬼(....)十五藍婆鬼..。   問。取墨誦去垢明加持。取筆..加持二十一反(云云)其作法如何。答。御口決雲。先取墨誦去垢明(.........)順磨。二十一反加持。次置墨取筆逆順誦..加持如常。灑水加持也。澤抄雲。次淨觀入彼水(以三古印。加持二十一反。用吉裡吉裡明也)次摺墨執筆(誦..二字云云)朱付雲。摺墨之間先.。次誦.。各反數無定。墨摺之間用之(云云)。   問。令其母受八齋戒(云云)此作法必用乎。答。御口決雲。此到施主處書寫供養時作法也。不然時無此作法也。薄草子雲。又子母洗浴令受八齋戒(云云)。   問。誦真言結線(云云)其作法如何。答。今次第下雲。次取小芥子導師捧負拜置檀上。次以五色糸付師左手。糸未持他清淨之人。咒一結盈百八反。後唱種種寶號。祈詞任意(云云)御口決雲。導師自結線也。初十五結十五神各各唱之。後百八結誦慈救咒也。澤抄雲。五色線(薰燒香置機上加持二十一反。用不動一字明。師說也)此間辨備供物(云云)朱付雲。以獨古加持五色糸。當日經書寫以前縒儲也。其作法如常(云云)又雲。結線百八反。師雲。先不動一字明百反。次婆王咒七結(或一結)歸命尾戍馱薩縛係爾莎呵用之(云云)今次第雲。不用經中前說咒。用慈救咒(云云)寶心雲。誦大梵天王所說。結線一百八反(云云)或作法雲。次以五傳真言五色絲一百八反。或說五傳真言。用不動真言。是一說也。口傳也(云云)私雲。五縛真言者。經所說咒也。又彼雲。五色線一筋長五尺許細少(云云)理性院雲。五尺許兼可縷儲之(云云)薄雲。七尺許(云云)今次第雲。五色絲六七尺許所入也(云云)私雲。結此五尺一百八結十五結難結(矣)御口決雲。經說並餘流結線雖用五縛咒。當流用慈救咒。相承口傳也(云云)。   問。經料紙長何寸乎。答。理性院雲。二寸五分。勸修寺二寸。澤抄三寸斗(云云)御口決雲。長一寸四五分許(云云)皆料紙薄樣(云云)澤抄雲。食以前書寫之。當日晨朝也(云云)。   問。對經方如何。答。御口決雲。先書寫經卷之。其上以別紙又差。續飯付端(尻頭同付之)付目上上下.字書之(天竺對字)T79057001.GIF   如此書畢以練絲先豎懸四方(尻頭形十文字也)自上至下次第纏十卷許豎下糸未纏糸未。真結Зю也。本樣圖有之。如此封畢相副結線。以別紙裹之。送施主許也。或流以即結線纏封經上也。當流不爾。以此經令懸小兒頸也。澤抄雲。經以結線卷之。令紙裹上下書封。其上又裹之生子安枕上(若令懸頸也云云)朱付雲。件結線經上紐體卷。或只③ンЪ別加之。其上紙裹可封之。護體緒可付也。是無本說。只今案也(云云)或流雲。件結線經之上卷可與施(云云)下作佉雲。件經○糸○令持生子枕方者大安樂。更無病患也。俗不其旨知。只大底書持者無殊無驗(云云)此作法違懸頸也。御口決今抄後大師御記者全同成就院七卷抄也。未必當流所用歟。薄草子書寫供養作法並乾闥婆供無此說(矣)可尋決之。   問。書寫經軸用不如何。答。當流未見用軸(矣)廣澤用之。澤抄雲。經奧可書釋迦梵天婆王等種子。只以命木為軸也。   問。辨供樣如何。答。若只經供養時佛供二十杯(不動二童子揵闥婆十方鬼神並眷屬料也)阿伽器等一前燈明二燈經香呂打鳴(付鐘木)若供此外有灑水(付散杖)。 塗香委圖經供養物圖 T79057002.GIF 揵闥供圖 T79057003.GIF 理性院供物圖。宗命方如次蠟燭共十五。如經文。 T79057101.GIF 寶心方圖 T79057102.GIF (或佛供十七杯之內二杯乾達婆十五鬼各一杯可立ьヨЛヱ是飯佛供之時也)。   澤抄雲。洗米十七杯(大二杯小十五杯)乳粥果子等(專用柘榴若黑大豆)御明二燈(或四燈)每供物之後書十五鬼名立札(艮為首旋三方。可除前方。不動婆王御不立札也)壇敷並供師座用薦(云云)朱付雲。果子餅無之。若柘榴十七杯。皆用之。若黑大豆十七杯。又大豆也。二種同時不用之。燈明常二燈用之(云云)供物之圖別有。私雲。當流此供等不用蠟燭也。澤抄又不用彼也。供物等飯若洗米俱用之歟。   問。供物等掘穴埋方何乎。答。供物等入桶。尋子生氣養生方。堀穴深入。可避天一太白方即誦鬼神遠行大咒也。澤抄雲。供畢檀供等入桶封之(宛如鎮作法)送施主之許令埋生氣方也(除天一太白方云云)朱付雲。施主許生氣方埋件桶可送也。白絲□祰□□□觚i糕□□飀□□□磻送□□□糖□飀□□埤□□□□□□□□□□饛□□□□送□導襼□□送□飥□□□□□□□□□饅□驠榗□□送□馬□□□□送□式槭P嬌□□□奅□奜□j□F膳聯嬌□□□奪□奜雜□□□□□娾□□觭糖□□覭□香□□□裀□訧□□□□禗埤□襤送□□□□□□□□□□禗奾□□□□□  問。召請結界何等乎。答。今次第薄草子等不出也。理性院宗命次第雲。召請以大鉤召印言召請梵天並婆王。又右手空火相捻。以風三度召誦普集明。召請十五鬼神。結界不動也。   問。今此供四法本誓何乎。答。小集仁錄四法本誓中不出之。   童子經略本佛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   爾時如來成正覺。有一大梵天王。來詣佛前。敬禮佛足。而作是言。南無佛陀耶。南無達磨耶。南無僧伽耶。我禮兩足尊照世大法王。於閻浮提最初說神咒。彌酬迦彌迦王騫陀阿波悉摩羅牟致迦。摩致迦閻彌迦。迦彌尼利波坻富多那曼多難提捨究尼揵吒波尼目佉曼荼藍婆。南無佛陀成就此咒護諸童子為惡鬼神之所嬈害。一切恐怖悉皆遠離。蘇婆呵。時梵天王聞此咒已歡喜奉行。   護諸童子經。此略本澤抄奧出之。未知傳來。   問。真言行者或為灌頂受法。或為修諸尊法若護摩若供。取吉日艮辰為依曜宿。將依支幹耶。答。御口決雲。當流習取曜宿不依支幹也。設雖凶會頃日。於曜宿相應日可用之。又出三寶事。不遮師資襄日也。於世間事諸事襄日可除之。   問。若爾曜宿善惡如何。答。畢鬼翼軫角穴房斗虛壁奎婁此十二宿為吉宿。餘為惡宿也。瑜祇經雲。心柳昴牛鬼不簡日月吉凶也(云云)曜中日月木為吉曜。火水金土為惡曜也。然灌頂用金曜之例有也。   問。何故用曜宿不依支幹乎。答。或古雜書雲。真言宗唯依曜支(子丑等)干(甲乙等)隨佛教故。佛法中用曜宿。外法用畜生。曜宿處天畜類在地。佛法最上。所以用上界眾。加之天有悲愍隨佛所說。誓願護持。畜生者。形有暴惡。心無悲愍。以流為道。故迷惑人信之。出支幹定吉凶。不利業報及時[}/即] 及易。因之或時吉。或時凶。一天台宗止觀法門以十二支神為魔(云云)涅槃經雲。佛法中無曰。以教心為善(文)私雲。此雜書記自冥。祖御口決甚神妙。尤可依用乎。曜中日月等天趣攝也。二十八宿曼荼羅第三重列之星宿類也。故雲上界眾。辰已午等畜類故雲畜生也。   問。准涅槃經說。何佛法中選日月吉凶乎。大日經疏第四雲。如是執曜即是曼荼羅中一種善知識門。彼諸本尊即能順世間事業而作加持方便。以阿闍梨善擇吉祥時故。與彼真言本誓法爾相關。為作加持得離諸障也(文)私雲。准此文。真言行者可日時。悉地成不可依日時吉凶之故。   問。善無畏一行不入付法祖。有何因乎。答。此先德問答也。密嚴院紀雲。問。八大師中以善無畏並一行不入付法相承內。傍列其名意如何。答。今案之。彼兩人同受兩部大法。雖為密宗規摸依末傳彼且除之歟。又非嫡嫡相承入入室寫瓶故歟。謂無畏從龍智受胎藏。隨金剛智稟金剛界。一行受胎於無畏。稟金於金智。各於一師之所未許兩部師位。於自餘六祖者則不如是。皆嫡嫡相承具受兩部大法。入室寫瓶獨不二深祕故歟。又無畏唯有胎之付法。未聞金之付法歟。一行兩部未授他人歟。仍付法傳並十住心論等中不取之歟。但於大疏等者。師師相承讀傳來(矣)於宗。得悉地。尤是可歸依。仍又雖傍祖列歟(云云)私雲。付法八祖中何故除大日金薩。非付法祖列無畏一行為八祖乎。今案。大日餘薩佛菩薩境界故且閣三國中可歸敬。付法祖師列之歟。   問。末代真言行者悉地難成。對治方如何。答。同記雲。經說雲(取意)。發何心者必成就悉地。謂有深信者能得悉地。何深信。謂久久修行雖不得法驗不生疑慮不生退心也。如此人必定成就悉地。或本尊為試故。或諸天等為試其信心深暫以押之故。或宿障重深故暫雖似不成。宜能成就。自不知故。或魔旬成妨暫覆□□埤□飥□裡Xh□□誇□淪□□□□□□飀□ 守護經。寶樓閣經。心經。無塔淨光。熾盛光。   報恩院記雲。命雲。理性房私圖繪。除災教令輪之曼荼羅。是祕曼荼羅稱進知足院殿(云云)而天台座主行玄被參之時。被見件曼荼羅。行玄座主雲。此熾盛光曼荼羅也。不受口傳之。只本經文圖之歟(云云)是理性房遺恨也。又賢覺一切法。用蠟燭供由。見彼文度集。取如此之。今案多之歟。頗無益事歟。 祕鈔問答第十六 異尊第一 守護經   問。今此法等名異尊有何故乎。答。今此法雖大法。非常途所修。異仁王經等故雲異尊也。北院御自筆御本外題異經法(云云)彼本題下注四尊名。重表紙堮悒|法名了雲。已上法等校合畢(云云)彼正本。仁和寺遮那院唯心房僧都所持也。予正並其本畢。今報恩院御本。三半紙牒文香表紙也。但題下計注四法名(矣)。   問。今此法為何事可修乎。答。題下雲。鎮護國家可修。此法之旨所見也(云云)既本經題雲守護國家主。題一部想稱也。鎮護國家為正宗也。故經第九雲。若諸國王。受持此陀羅尼門。能令無量眾生。現在安樂長壽命。終得生善道故。我偏說守護國王(取意)。 問。此法誰人修之乎。答。性靈集雲。其所請來經法中。有仁王守護國界主經。佛母明王經等念誦法門。佛為國王將此經摧滅七難。調和四時護國護家。安己安他。此道祕妙也。空海雖得師授。未能練行。伏望奉為國家率弟子等。於高雄山門。從來月一日起首至法力成就(云云)如此記大師令勤行終歟。又或記雲。承元二年四月二十七日。仁和寺御室於加湯院殿。一院御祈一七箇日御勤行大法作法心。此記道教僧都記歟。私檢年記。承元年中。後高野御室道法。為後鳥羽院御祈被修此法歟。其時為彼法助修。遍知院僧正御房(成賢)此守護經被修歟。其卷數右狀雲。狀雲。右奉為禪定大王御願圓滿。始自去二十七日迄今月今日。一七箇日夜之間。殊致精誠奉供如件。承元二年潤四月四日。阿闍梨法印權大僧都成賢(云云)或雲。北院御室御勤仕是誤也。北院建仁二年八月二十五日入滅也。至承元二年隔五回豈可然乎。   間。勸請發願如何。答。如下出之。   問。種子如何。答。種子.(云云)常喜院抄雲。以.字觀月輪中置於頂上字也。如珂雪。此想成已。即釋自身坐月輪中。便得成毘盧遮那(文)又雲。種子.....。   問。何故今經於.字為種子乎。答。今經以.字為成佛之玄軌故為種子也。故經第九雲。於月輪中作唵字觀。於後夜分得成阿耨菩提(云云)。   問。何故觀.字成正覺乎。答。大師雜問答雲。問。此月輪唵字是何物。由觀念是得成正覺。答。此字三身一體。理智不二義也。月輪即表理圓滿智清淨(文)此字三身一體理智不二故。觀此成正覺也。經中雲。十地究竟證三身。是三一體義也。謂中明始覺道圓同於本覺之儀。是理智不二義也。通法釋雲。始覺圓合唯同一覺也。理智不二契合心源(文)可思之。   問。此字三身一體義如何。答。雜問答雲。問。彼唵一字何顯三身。答。以三字合為一體故。一阿字是法身義。二烏字是應身義。三麼字是化身義也。問。何故此字配三身乎。答。守護經佛如是說故也(文)。   問。三形何乎。答。三昧耶形塔婆(云云)又口決雲。以塔婆為三形葉經意(云云)。   問。以塔婆為三形經說何乎。答。私案。種子既三身具足.字也。...三字。如次法報應三身義。經說分明也。尊形毘盧遮那。又三身具足體也。五智具足塔婆。寧非三形乎。況復以塔婆為大日三形。是兩部諸經軌之施設也。十卷抄雲。.字變成塔婆。所成五大轉成毘盧遮那如來(三身佛果云云)又身三重祕本朱付雲。實運說以塔用三形也(云云)問。道場依憑何乎。答。守護第九(儀軌)雲。我今當說住金剛城勝曼荼羅之儀則。當曼方作面開一門。上安閥閣以為莊嚴。一面各自在三十二磔手之量。四面欄楯盡成三重共十二角。以種種寶用作花鬘。而尊莊嚴。於壇中心畫毘盧遮那如來像。並畫四波羅蜜菩薩四方四佛各菩薩。或安種子。一一菩薩各有一俱胝那由他菩薩。以為眷屬。以安十二供養菩薩。最外一院安置十天。彼一一尊各有真言。五佛真言如上說(文)私雲。如上說者。第二卷五佛。各用唵惹護婆也。經中次四波已下乃至十天言舉之。   問。何故此壇名金剛城曼荼羅乎。答。口決雲。金剛城中金剛座主觀曼荼羅以之為祕說(云云)私雲。守護經釋。以經所說金剛座為能驚座可思之。   問。道場觀中。火水地色違常說如何。答。朱付雲。五大色異常途。然而依經說用之。經第二雲。作五大觀。一者觀一者觀地作白色觀。二觀水作綠色觀。三觀火作黃色觀。四者觀風作黑色觀。五者觀空作青色觀(文)准經文者。火黃赤者赤字誤也。可色字。   問。有壇名金剛城(文)何城乎。答。口決雲。金剛城中金剛座上觀曼荼羅。以之為祕說(云云)。   問。金剛座是當經教主釋迦成覺座。金剛城曼荼羅。是經所說擇地造壇曼荼羅也。故經雲。若欲建立曼荼羅時。先擇其地。若山若野等(文)何違經文作此傳乎。答。今此金剛城曼荼羅者。依.字觀成大日曼荼羅也。說此曼多通大日釋迦故。若能驚佛座如今說。若所驚釋迦座。亦金剛城座歟。雜問答雲。或經雲。此金剛城曼荼羅毘盧遮那如來。於人上中為天主說。今於此我菩提樹下。為諸國王說多故。大師守護經釋雲。若所驚菩薩矣者。違守護不座道場之文(云云)。   問。天上何有金剛座乎。答。大眾雲。謂隨如來有應之處無此言(文)自在宮既在下界。金剛座何無上界乎。又二教論引守護經雲。此陀羅尼者。毘盧遮那世尊色究竟天為天帝釋及諸天眾也。廣演說。我今於此菩提樹下金剛道場。為諸國王及與汝等。略說於此陀羅尼門(文)若依此說。於金剛城金剛座說今經歟。   問。今經本尊可教主乎。答。私云爾。今經教主釋迦。今本尊大日故。   問。寶樓閣經法花經等。能說教主為本尊。今經豈不爾乎。答。法本尊隨宜我約所說尊如孔雀經仁王經等也。或約法門主心經等也。今又依所說曼荼羅。但於法花。以釋迦多寶二佛為本尊。偏雲約教主乎。   問。禮佛如何。答。本尊既大日。又就金剛界行儀。如金界禮佛別不加句歟。   問。本尊加持印言如何。答。五種印言。俱依經說也。五種印是金剛界羯磨會五佛印也。言異後也。故經第二雲。右作金剛拳當心。握左手頭指名能無上最勝印。本師毘盧遮那印。陀羅尼曰。唵吽惹護婆。以唵字安所觀月輪中。置頂上如珂雪。自身成毘盧遮那。次入不動三昧。以左手所被衣服兩角繞其手腕以拳執之。上出兩角。右手按地名能摧伏印。是阿□印也。如上毘盧遮那真言。以吽字處月輪中。置頂上成阿□如來。從頂放青光。復於南方西向北方坐。左手如前。右手仰掌名滿願印。此寶生印也。亦誦前毘盧遮那真言作惹字觀。此身即成寶生如來。即從頂上放金色光。復於西方面向東坐。左手仰掌當於臍上。右手仰掌重左手上。以大拇指令頭相拄此印。名為第一最勝三昧之印。即阿彌陀如來印也。亦誦如上毘盧遮那真言作護字觀。即成阿彌陀如來。從頂上放紅蓮花色光。復於北方面向南坐。左手如前。右手展掌豎向外名施無畏。誦毘盧遮那真言作娑字觀。成于于空成就如來。即從頂上放五色光(略抄)。   問。五種印既別。真言何同乎。就中五字五如次五佛種子。何如次不誦一字乎。答。經中四佛段皆雲。亦誦前毘盧遮那真言故用一明也。   問。若爾何四佛等觀一字乎。答。觀據勝為論觀隨一。誦處通論而顯各具五智之義歟。   問。第二印言依憑安在乎。答。又十卷抄雲。真言.....(云云)此意種子又用之。三形五論塔婆故。種子真言後五佛歟。   問。結界何印言乎。答。或雲。石山次第。結界用降三世(云云)薄草子中。付金界行儀出頸次第出降三世(矣)今次第散念誦出不動降三世。   問。召請何印言乎。答。大鉤召印言歟。   問。正念誦何言乎。答。如次第出之。   問。字輪觀何乎。答。五大觀可用之。   問。散念誦如何。答。如次第出之。   問。本尊真言二種(文)一.....。二......也。本尊加持既出四佛印。何彼言不別誦乎。答。四佛言又用大日明故不別誦歟。   問。用迴向輪陀羅尼有何故乎。答。石山次第雲。以前供具恭敬諸佛菩薩。由此力故。五無間等極重罪業得消滅。何況經罪。復以此種種善根迴向眾生。願諸眾生。速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文)。   問。何不舉讀經乎。法華理趣孔雀仁王等經法。既散念誦讀經。今何不爾乎。答。讀經隨宜。如普賢延命者。雖尊法散念誦讀經。今法雖經法不用讀經歟。又雖可有讀經經。略不舉之歟。又寶樓閣經法。又無讀經也。又遍知院僧正御房。承元二年被修守護經供無讀經。當流專可守此儀(矣)。   問。伴僧後加持咒何乎。答。次第如出之。   問。護摩如何。答。如次第。   問。部主段部主金輪(云云)何金輪乎。答。本尊既大日。可大日金輪歟。自加持智拳印一字明召請大鉤召一字明諸供物同明。   問。本尊既自加持召請土印言何乎。答。自加持智拳印.....。召請大鉤召印同言。諸供物加持物可問咒。三卷護摩次第雲。加持物.(云云)今次第加持物用.....。撥遣准召請(矣)。   問。諸尊段何尊乎。答。可七尊請之方曼荼羅觀之(云云)方曼荼羅者。媔部C今經者以四佛居四隅方曼荼羅也(云云)私雲。經所說四佛居四方。釋何雲居四隱乎。設雖居四方。何遮方壇之義乎。   問。四種中何乎。答。次第雲。就增益修之(云云)媔部C為國家等御修法。就增益修之(云云)三卷護摩記雲。守護經息災(云云)。   寶樓閣經法。   今此經者。新舊兩譯各三卷。舊經菩提流支譯。新經不空譯也。今次第依不空譯也。或雲。寶樓閣經牟利曼荼羅經。同本異譯(云云)可尋之。   問。今此本尊何尊乎。答。釋迦又胎藏大日(云云)理性院雲。釋迦住智吉祥印(云云)此中釋迦為本尊說經教主也。   問。種子何字乎。答。.。又雲。.....五字為種子也(云云)理性院雲.(云云)。   問。三摩耶形如何。答。缽又塔婆(云云)理雲。五峰樓閣(云云)。   問。道場觀依何經乎。答。依不空譯中卷畫像品也。經雲。我今說畫像法。畫七寶莊嚴樓閣。於樓閣中畫如來作說法相。坐師子座。佛右邊畫金剛手菩薩。十二臂黃白色。其像四面(形相如次第出)左邊畫寶金剛菩薩。四面十六臂(四面形如次第出)於蓮花臺上半跏坐。於其座下畫鉤奇尼天女。金剛手座下。作吉祥天女。於吉祥天女後。畫金剛使者天女。鉤奇尼天女後。畫花齒天女。於如來前。畫作七寶花。其花百葉。以金為臺。吠琉璃為莖。其花上畫作百輪齊輞具足。輪外周匝皆光炎。於蓮花根下畫四天王。蓮華下畫水池。以七寶莊嚴。於池於寶樓閣上虛空中。盡梵天毘紐天大自在天散花供養(略抄)今次第異經等前後(矣)私雲。本尊說法相者。左右手各大指捻中指舒餘指也。   問。右邊金剛手與瑜祇經大勝金剛同異如何答。或雲。彼此俱雲金剛手。又同十二臂也。同體也。私雲。未必同體歟。其故今經雲四面十二臂。不出所持物。彼經說渡現身手具十二臂。全不雲四面。既一面四面異。又今經舊譯雲。有十二臂皆執刀杖。瑜祇經出所持物。雲金剛蓮花摩尼羯磨鉤索鎖鈴智劍法輪。未必刀仗。所持物既異。故知可別體(文)又手臂並所持物隨宜。何必別體乎。經第二曼荼羅品雲。左邊畫金剛手菩薩而作忿怒形。右手執金剛杵。左手執白拂。右邊畫摩尼金剛菩薩。左手持寶珠。右手執白拂(略抄)此二菩薩。是畫像品二菩薩歟。亦手臂多少異(矣)又舊經中雲。右邊畫執金剛菩薩。手執白拂。又可右手把杵左手把鉞斧。左邊畫寶光金剛手菩薩。一手擎寶珠。亦可一手把數珠。一手執白拂(略抄)故知。雖一體手臂多小不定歟。   問。左邊寶金剛菩薩者何菩薩乎。答。或十六大菩薩中南方金剛寶菩薩也。此寶菩薩者。則虛空藏菩薩歟。仁王經軌雲。金剛寶者。如彼經經雲。虛空藏菩薩也(文)理趣釋雲。二金剛寶菩薩。毘盧遮那左邊虛空藏菩薩矣私雲。此又難知。金剛寶。金剛舊經雲。摩尼金剛。二經俱雲十六臂。而南方寶菩薩並虛空藏二臂也。又今菩薩四面也。彼二菩薩各一面也。面手既相違。何雲同乎。祕藏記雲。金剛寶菩薩肉色。左手與願印。右手承寶(文)又雲。虛空藏菩隨肉色。左手持開蓮花上在如意珠玉寶。右手持寶劍(文)。   問。召請結界等何乎。答。可准釋迦法。召請大鉤召結界(御記雲。結界無能勝。或傳不動云云)。   答。南無釋迦牟尼薩怛他薩多。又可唱三菩薩名歟。   問。本尊加持印言如何。答。今此三種印出下卷。三種言出上卷。先根本印。新舊二經文言雖異。印相是問。但今次第依新經文(矣)新經雲。智者結此印誦相本密言。即成先行供(文)古經雲。作此印時。應誦上說根本咒(文)根本咒者。今陀羅尼也。新經名根本陀羅尼也。今全同新經。古經少異。   新經說言功能。若纔誦。即得不退轉無上正覺○此陀羅尼有大威力。一切諸魔終不能作其障礙。一切怨家惡友鬼神藥叉羅剎人非人等。不得其便增長無量善根。若纔念此陀羅尼。獲福無量。何況久能誦持。其福不可校量(文)無違。然上朱付示相違義。悉非也。此印又雲安慰印。故新經雲。是名則名心印亦名慰印古經雲。名為安慰手(文)言新經上雲。復說心陀羅尼曰。唵摩尼縛曰禮(二合)吽(文)古經雲。說陀羅尼咒曰。唵摩爾跋黎吽(文)次隨心印言。印新經下雲。次法隨心印。准前心印相。大母頭指相捻猶如環。依前左膝上。古經下雲。隨心印者。以右手拇指與無名指相拄。餘舒三指。仰安膝上。復以左手拇指與小指舒餘三指以掩於心。又右手大指捻無名指端仰當心。展舒三指。左仰於左膝上屈拇指一[}/即]。餘悉展之矣。私雲。今次第印相。依新經。古經二說俱異今印相(矣)言新經上雲。復說隨心陀羅尼曰。唵摩尼(尼輕反)馱(上)禮□□□雜□□□□□□□□□□□西□□□□□糖荂熬T□□□視兜飀□□□□□□□□□□□□□糖□埤□□□□□□□□□□褸□示□□□誇□穢□□□秅粿□□□妱□□□椏餾□□奪□□□□□槦露□□□□□□□□婀□餺□□羇□訊姵□露膳□□檳□□□□餽□□診□□饁□靈娀埤□□送□稫襤騭礸膳□□駎□□駕箋□□□樈□饡□馱□駕□□□□□□□□祊量□□□K□視兜驒□糖□埤□□□□□□榭□□奰□埤□□□□褸□示□□□□餺□□穫襱□□□榭□□奰□□□□□埤□□駩槔僚誇□穢□□□橛□□祜□□□祅□□祂□□□視兜□□□□□婀□□樀埤□□□靈姬□□□餖祿紐X倫淪□□視兜□□□□視□妗橫楅□\□□□□□觚□禈□□□□□奰□□□□糖□□□稟桌□□□誇□□□□露□祊量□視兜馬□□□□褓□□□□□□□□□□□□□□騖膳□□褻奪□□□□□□□祏□□□姛襏飀□□□祹褓□息福□□□□□□□□□逆□□□訑逆□□息□□□□□歷簢つ拯□敷□蠟擤苤□§□□耩□集鋨□櫫□□□□鋦□□臧□□□□□¥□鋤□□¥騿慼撫S警□臥禦鋤警□□□¥齱慼潸l□□臥禦鋩□□□□□敷□灤□□□攬□□紇□§□□□拉□兣□□□□拉□I諨□韣c□橤□拉□¥□珧□膦莤韣‥耤□攬□□□莤□攬□□□兣¥嶡□□尪¥□耙□□譥□韣|□□雥□□諨□□□□櫫□□氧擤苤□|□吥□□雨□櫫□¥熥鍥□□□開二頭指安印當心(文)古經下雲。第十二真多摩尼金剛菩薩咒印同前。唯開其二手頭指不相拄。結跏趺坐以印當心(文)私雲。今印不依經說。依師說用寶菩薩印。金界等說也。言同二經。但經漢字故。所用文字兩經少異。印言俱在下卷也。十卷抄雲。師雲。今法以釋迦為本尊也。仍種三如彼但本尊加持。以根本印可用心真言也(云云)然今次第。以三印三明為本尊加持印言也。理性院用經說。此外又吉祥天等四天印言同用之。文依經印言歟。御記雲。只二菩薩印言計可加用之。四天王以下。釋經可略之(云云)。 問。正念誦何乎。答。次第雲心咒。   問。散念誦何等乎。答。如次第出。薄祕本雲。佛眼大日(台)釋迦本尊三種二菩薩(金剛手寶金剛)無能勝大金一字(文)。   問。諸尊法等散念誦。多分用金界大日言。今何台明乎。答。今法祕說。以台大日為本尊故。或又台藏大日所居寶殿樓閣寶王故。大日經如來信解遊戲神變生大樓閣寶王(文)。   問。本尊既釋迦。何本尊外舉釋迦乎。答。根本心隨心三種本尊真言外。常釋迦言誦之。故別舉之二菩薩金手寶金二明也。無能勝唵護呂護呂明也。五十卷抄雲。散念誦寶金剛四天王真言加用之(云云)。   問。字輪觀何乎。答。五大歟。   問。伴僧後加持咒何乎。答。如次第出之。   問。護摩諸段所用尊何乎。答。部主段以釋迦為本尊之時。以台大日為部主。以大日為本尊時。以釋迦為部主(矣)部主段自加持根本印言。召請大鉤召心咒諸供物加持物同心咒。撥遣准召請。諸尊段三十七尊二打。   問。金剛手寶金剛東南各四親近隨一。何別請乎。答。設二菩薩雖同三十七尊中金薩寶菩薩阿□寶生伴也。今為大日伴故別請也。或又手臂既十二十六臂。異金薩寶菩薩。何別不請乎。又彼二尊。一度雖請之。供時別可供之歟。諸尊段滅惡趣別如供之。   問。今尊四種法中何乎。答。就息災修之(云云)十卷抄雲。問。此法四種護摩中。何付修乎。答。師雲息災。又雲。此法為亡者修之(云云)勸修寺雲增益。經上卷雲。念誦人面向東坐(矣)是其說文也(云云)妙抄滅罪出之。   問。修行時處如何。答。經雲。修行此法。不假簡擇吉祥宿曜。齊戒於舍利塔前。白月十五日。鮮淨衣隨力供養(云云)。   問。此曼荼羅如何。答。理性院次第出之。 T79057601.GIF (圖曼荼羅如此云云) 勤修寺次第圖 T79057701.GIF 私雲。理性院付息災圖之。勸修寺依增益圖之。當流可依息災歟。但勸修寺二菩薩左右違經文。理性院鉤奇尼等四天座席背經文。可尋決之。前曼荼羅不出手臂不同。五十卷抄出二種圖。中初圖如經說。寶金二菩薩十二臂也。   心經。   問。此法依何經軌乎。答。次第雲。依陀羅尼集經。為神明法樂可修此法(云云)。   問。此法本尊何尊乎。答。般若菩薩(文)。   問。經法多分教主為本尊。何今不爾乎。答。取本隨宜。今約法門主為本尊也。   經所說真言。既般若菩薩真言也。故為本尊也。依之大師釋雲。今此經說大般若菩薩大心真言三摩地法門(云云)法華等教主為本尊。彼經本跡二門說釋迦近成遠成之儀故。即教主為本尊。今經不爾。釋迦佛說般若菩薩心真言故異彼也。餘經法等本尊可准之。又寶心次第雲。又釋迦為本尊住智吉祥印。是以教主為本尊也(云云)。   問。種子三形何等乎。答。種.三梵篋(云云)理性院寶心流雲。種.三梵篋(云云)私雲。大師祕鍵雲。..真言為種子(云云)心經法時以.字為種子。甚葉大師釋(矣)就中宗命僧都正流。以.字為種子(矣)般若菩薩尊法時。以.字為種子。經法尊法不同(矣)但般若菩薩軌中出.字(矣)。   問。勸請發願何乎。答。如次第下出之。又理性院雲。勸請般若菩薩慈悲尊十六善神諸眷屬發願本尊界會般若菩薩靈山會中諸大菩薩。   問。道場觀如何。答。如次第出。   問。簸箕光者何光乎。答。御口雲。簸箕光者。其形如並列劍。其色五色雲簸箕光歟。未決定(矣)寶璫者耳璫也。璫者金也。環釧者手頸環也(云云)私雲。真珠寶璫者。耳以金貫懸真珠瓔珞歟。   問。經函中具十二部經(文)今此十二部經者通諸經乎。答(云云)難雲通者。次下即般若波羅蜜藏(文)若雲不通者。梵篋中所納局般若一部不通諸大乘經乎。答。可通諸大乘歟。六度經般若藏通諸大乘故。恐大師釋雲五藏般若嗛一句(文)或局也。般若菩薩唯以般若經為三摩地門故。   問。右手垂差右膝之上五指敘展(矣)是即與願手也。何雲施無畏手乎。答。此事忘難解。可尋決之。理性院次第雲。左手當心持般若梵篋。右手當乳作說法印(文)宗命僧都傳同今次第也。常喜院雲。右手施無畏(云云)不雲垂也。又多羅菩薩道場觀。一本雲右施無畏。一本雲右與願印。與願施無畏名相通歟覺禪抄心覺闍梨雲。菩薩坐青蓮寶冠坐。無量壽佛。又光上有一佛左蓮上寶篋。右施無畏。阿彌陀(云云)私雲。古圖正觀音也。彌陀無其謂歟(云云)私雲。此阿麼提形像也。見彼圖乘師子阿摩提觀青圖之。光上圖菩薩像。右手垂膝上。作與願手。而既雲施無畏。可知相通也。又千手施無畏手。膝上垂下。與願手也。   問。十六善神何等神乎。答。十六善神者。十二神將加四天雲十六善神也。若加梵天帝釋雲十八善神也。今梵天帝釋別舉故。雲十六善神歟。   問。修習般若(文)如何。答。軌雲。行者即於壇中。本尊像前。總七寶樓閣而開四門。於其殿中觀地字門。成般若波羅蜜佛母。以十六波羅蜜開繞。及八供養四門鉤鎖並八方天眾。皆本種子字觀想而成(文)。   問。召請結界何印言耶。答。理性雲。召請大鉤召結界不動(云云)。   問。禮佛何乎。答。...............。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乎。答。經臺印無盡藏咒。此印言依集經第三歟。十卷抄雲。以二大指各捻二小指甲上。平出小指下[}/即]中[}/即]。相背博之。二中指二無名指。各相背博直豎。向上各屈。二頭指背令平。中[}/即]背相著。與示指相構令平。如高座上安置經藏。當心著之當誦咒時。專想繫念一切經藏。皆從印出悉心印(云云)此即集經第三文也。御口雲。此印上觀梵篋也。而朱付上想梵篋事不然(云云)此儀不可。既雲經臺印。若不想梵篋者何立此名乎。就中經中雲繫念一切經藏。豈非印上想梵篋乎。次梵篋印心經陀羅尼。此印出台藏文殊院等歟。言出今經(矣)次大惠刀印無盡藏咒。此印言出修習般若軌(矣)彼軌雲。即結本尊三昧耶印。二羽金剛合掌。二大指各捻二頭指物[}/即]。誦本尊真言七反。真言曰。   娜謨婆哦縛帝(一)缽羅(二合)如孃(二合)幡(引)羅茗跢曳(引)唵(三)紇唎地室哩(四)秫嚕(二合)底尾惹曳(五)婆縛(二合)賀(引六)(云云)。   私雲。此印甚深。大惠刀祕印上。刀劍是般若相應之義顯然也。儀軌說有深意歟。八不利刀歟。   問。正念誦何乎。答。如次第出。   問。字輪觀何乎。答。寶心雲。五大如常(云云)。 問。散念誦何等乎。答。如次第出。但本尊三者。三字誤歟。可二字。心經陀羅尼無盡藏咒故。   十六善神咒。   問。撥遣何等乎。答。如常。   問。護摩作法如何。答。   部主段。以不動為本尊(云云)自加持召請等如常。   本尊段。自加持經臺印。經多羅尼召請大鉤召印經咒也。   諸尊段。三十七尊如常。   世天段。加十六善神(云云)。   問。今法四種法中何乎。答。就息災修之(云云)。   無垢淨光。   問。此法依何經軌乎。答。此經法也。大師御請來無垢淨光陀羅尼一卷(云云)又餘師請來無垢光陀羅尼經一卷(云云)或雲。大師請來錄中。無無垢光經。但梵字真言中無垢光真言一首(云云)。   問。題下為滅罪後世修此法(文)依憑安在乎。答。經雲。聞此陀羅尼者。滅五逆罪閉地獄門(文)又雲。除一切障滅一切罪。永雄一切地獄等(文)。   已上滅罪之證也。   又雲。日別一返誦念此咒滿足百年。是人命終之後往生極樂界(文)又雲。若有人為亡者稱其名字。至心誦咒滿七十七反。若彼亡人墮惡趣者。應時即得離惡道。若生天受樂。或稱彼名依法盡寫陀羅尼置佛塔中。如法供養。亡者得離生天上。或得生兜率天宮乃至菩薩(文)已上後世證也。覺禪抄雲。本院御時為都芳門院修之。阿闍梨醍醐人(云云)御口決雲。鳥羽院御時。中河實範上人。為賢子女御被修之(云云)委如薄草子口決記之。   問。勸請發願何等乎。答。如下出之。   問。本尊何尊乎。答。本尊阿彌陀。百光遍照大日入彌陀三摩地也(云云)御口決雲。本尊阿彌陀觀無垢淨光之由也。勸修寺傳受集一雲。無垢淨光法。以阿彌陀為本尊就。敬愛行之。是十二光佛其隨一之故也(云云)仁海濟雲。今法以阿彌陀為本尊祕事也。仍實軌祕本尊懸金界總曼荼羅歟。但此尊兩界共坐何強用金界乎。祕傳雲。曼荼羅金界。但其中行其尊(云云)覺洞院御口雲。本尊阿彌陀。種三如常。印言如三昧耶會。實範上人。鳥羽院御時。修此法奉懸金界曼荼羅(云云)寶心傳雲。釋迦為本尊。又舍利塔中安彼...為本尊。滅五逆重罪。得勝福延命證大菩薩位也(云云)又雲。或傳雲。以阿彌陀為本尊奉。為圓光院中宮御菩薩故。返智院僧都依院宣被修此法(云云)有說雲。儀範奉賴照修之(云云)御口決雲。本尊諸說雖異。以彌陀為本尊相承口決。可仰信之。仍種三道場觀等。偏以彌陀建立之(云云)。   問。種子三形等乎。答。種子.三形開蓮(云云)理性院雲。阿彌陀為本尊.紅蓮(云云)。   問。為祕本尊懸金界曼荼釋。若爾金界彌陀種子.字也。何彼字不為種子乎。答。口傳既雲。百光大日入彌陀三摩地。.字又百光王種子也。又胎藏以.字為彌陀種子。本跡俱.字故。今為種子有深意歟。若爾為此法可懸台藏曼荼羅歟。..台大日為部主故懸金界。實範意樂歟。次三形今雲開花。他雲紅蓮。理實開敷紅蓮花也。當流彌陀法時。以開敷紅蓮花為三形故。蓮花表白在清淨故順無垢之義(矣)。   問。道場觀何乎。答。御口決雲。常阿彌陀道場觀用之(云云)觀中無垢清淨光如來者。阿彌陀名號也。雲清淨光是也(云云)。   問。召請結界何等乎。答。彌陀為本尊者。召請蓮花印心印言結界馬頭印言。若釋迦為本尊者。彼法召請結界可之。但今流依彌陀也(云云)。   問。禮佛如何。答。如彌陀法禮佛。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印八葉印言陀羅尼。又印彌陀根本印言小咒。取陀羅尼一句歟。   問。何陀羅尼中取此句乎。答。此即無量壽梵號也。.無梵語。..量梵名。..壽梵語也。今以.字為種子。是此言初字故歟。御口決雲。諸尊種子。以真言初字為種子。或以終字為種子也。   仁王經陀羅尼釋雲。凡言種子者。引生義攝持義。且如十字合成一句。以初一字而為種子。下之九字所有觀智依。引生攝入初字(文)又金界羯磨會等諸尊真言。皆以終字為種子。彼於終字具引生攝入之義歟。   問。若爾何唯以.字不為種子加空點乎。答。為顯證菩提義歟。理性院傳雲。或傳雲以阿彌陀為本尊。取一句為明........(云云)私雲。此加.字為一句。今言除彼字可尋決之。北院御室御本。陀羅尼句切......為一句。奧出小咒如今本除終字(矣)。   問。正念誦何乎。答。如次第出。   問。字輪觀何乎。答。五大歟。或如阿彌陀法.....歟。然今.字為種子故可五大。彌陀法.字種子故....也。   問。散念誦何等言乎。答。如次第出之。   問。伴僧後加持咒何等乎。答。如次第出之。   問。護摩作法如何。答。部主段。胎藏大日為部主。自加持等用彼大日印言。本尊段。自加持初印言。或後印言。召請八葉印(以右頭招之)言第二小咒諸供物小咒。撥遣准召請印言。   問。四種法中何乎。答。就敬愛修之(云云)。   異尊第二。   北院御自筆本題雲。異尊法(云云)此外題也。題下列十二尊。如今本重表紙內二界列其名已上挍合了(云云)。   熾盛光法。   問。此法依何經軌乎。答。熾盛光佛頂儀軌一卷(禪林)內題雲。大聖妙吉祥菩薩說除災教令輪法(出文殊大集會經息災除難品)安然祕錄雲。熾盛佛頂威德真言儀軌一卷(仁運)(云云)。   問。今此佛頂八佛頂攝乎。答。大原長宴雲。熾盛光佛頂八佛頂中無其名。即釋迦也。一字金輪是釋迦此三同也。熾盛八佛頂中最勝是也。   問。題下為天變可修此法(文)有何證乎。答。妙抄第一天變舉十法之中出此法(矣)或本不舉之。或處雲。疾病流行鬼神亂。異國六賊侵掠。是時修此法消滅諸災。獲得一切吉祥(云云)若依此說者。怨家除災等雲可修之歟。凡此法天台行之。東寺自行ЮуЬв外不修之歟。   問。今法本尊何乎。答。道場觀雲。熾盛光佛頂如來首冠五佛頂。二手如釋迦(云云)長宴僧都雲。熾盛八佛頂中最勝佛頂也。又釋迦院最勝佛頂也。若釋迦尊也(云云)私雲。兩手加釋迦(云云)說法相歟。而最勝佛頂。左手取蓮華。華上在金輪。印相異乎。故祕藏說雲。釋迦黃色說法之相也。最勝佛頂亦名金輪佛頂。黃色左手取蓮花上有金輪(文)又此尊首冠五佛頂(云云)釋迦羅變形。祕記佛頂雲金輪佛頂。是釋迦金輪歟。故本尊加持用釋迦金輪印安佛眼尊同。大日金輪以佛眼為伴。又有首冠大日金輪歟。又種子.三形十二輻俱大日金輪種三故。小野護摩雲。大日金輪法身。釋迦金輪應身(云云)二種金輪淺深異歟。又金寶抄引此文雲。以之安之。二尊是一佛歟(云云)。   問。何此尊立熾盛光名乎。答。儀軌雲。身諸毛孔放大光明(文)。   問。種子三形何等乎。答。種子.三形十二輻金輪(云云)儀軌雲。於花心中。金或銀畫一金輪佛頂一字陀羅尼字悖嚕吽字(文)。   長宴口決雲。.字者即熾盛光頂也(一字頂故)三昧耶形十二輪金輪(云云)私雲。以輪有摧破之劫。表今尊有除災教令之德。故以輪為三摩耶形也。   問。勸請發願何等乎。答。如下出之。   問。道場觀中。八葉蓮花中臺有.字。又後葉有.字變成十二輻金輪。變成熾盛光佛頂(文)儀軌雲。於花心中金或銀畫一金輪佛頂一字陀羅尼字悖嚕吽(三合長聲呼)字。後光畫熾盛光佛頂。身諸毛孔放大光明(文)加軌中台畫種子。後葉畫尊形。而今中台後葉俱觀.字後葉字轉作三形尊形釋。如次第者。二箇種子重說。如儀軌者。種子臺葉相違。彼此俱不明如何。答。長宴口決雲。.字者即熾盛佛頂也(一字頂故也)故種子字畫Зюг法曼荼羅意也。後畫佛頂大曼荼羅現也(云云)私雲。此記意依儀軌文。中台種法曼荼羅後葉形大曼二曼雖似異。熾盛光一佛二曼故。更非二尊也。又愚案雲。中台.大日金輪種子。後葉.釋迦金輪種子。法身應身雖異。終是一佛故。後葉釋迦金輪為面示三形尊形轉成也。所以首冠表大日二手示釋迦。故儀軌雲。首冠五佛相二手如釋迦(文)大日釋迦一體雲熾盛光佛頂歟。熾盛光即表大日義也。又常喜院圖像抄。台上.字大日(如台藏)即熾盛光也。後葉.釋迦金輪也。前葉佛眼左右葉。金剛手文殊也。四隅葉。觀音不思議救護毘俱胝四菩薩也。   問。如此圖者。中台即本尊也。今次第。何後葉安本尊。答。以邊葉為本尊何失。如尊勝佛頂等。況復中台種子。又同本尊種子故。不可相違歟。   問。儀軌並今次第。文殊金剛手居本尊左右葉。其左右各安二菩薩。何圖中居四隅葉乎。答。左右葉文殊金手向本尊居歟。例如守護經四佛也。故彼二尊左右當四隅葉。猶尊勝八佛頂四隅雲尊勝觀左右(矣)。   問。召請結界何等乎。答。召請大鉤召結界不動。   問。禮佛何乎。答。南無熾盛光佛頂如來或梵號。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先金輪根本印(釋迦金輪印言)次本尊印言。如次第注之。或雲。右印言娑羅樹王佛真言印契(云云)。   問。何今尊名娑羅樹王乎。答。長宴雲。熾盛光者。娑羅樹王漢語歟。即於娑羅樹王所聞熾盛佛頂法門功德也。即娑羅樹王佛頂也。經雲。我從過去無量劫中。娑羅王佛所聞此妙法。我今說之(文)又雲說過去娑羅樹王如來真言除災難法(文)覺禪記雲。劫初我者文殊也。娑羅樹王即釋迦佛也。別本經印言娑羅言。先德顯之存異義。深義有之歟(云云)。   問。大日劍印用光聚佛頂真言(文)小野劍印無此言如何。答。或雲。唐書有大日劍印雲文歟(云云)可尋也。   問。正念誦何乎。答。前大咒(云云)娑羅樹王真言也。石山次第雲。次正念誦熾盛光佛頂真言。兼誦文殊等八尊真言(文)此說非常義歟。   問。散念誦何等乎。答。如次第出之。私雲。金輪咒本尊中可存歟。   問。本尊讚何乎。答。經雲。   問。伴僧後加持何咒乎。答。如次第出之。   問。護摩諸段如何。答。   先部主段。佛眼自加持印明如常。召請前印右頭指招之。明如上諸供物同明。或......。撥遣印明准召請。   次本尊段。自加持被甲印大咒。召請被甲印。右風指召之。言如先加持物。....。   問。今法四種中何乎。答。就息災修之(云云)寶心口傳雲。先年大殿御慎季故。法眼被仰雲。可修何法乎。法眼申雲。除災教令法尤可置歟。重仰雲。彼本尊早可奉圖之(云云)仍給佛師圖進之。彼本大殿令釋天台行玄僧正之處。彼僧正申雲。此叡山祕法熾盛光曼荼羅也。他門不可行之(云云)又安祥寺實嚴闍梨申狀如座主說(云云)大殿依兩人申狀御無音歟。法眼所存。件法雖非大師御請來。是後入唐宗叡傳來也。東寺可修之也。例如八字文殊雖非大師御請來。圓行請故東寺修之。又設天台雖修東寺何不行。彼三井寺尊星王。東寺名妙見供修之。此又可爾乎。就山熾盛先。諸尊皆金剛合掌也。法眼所進圖。依儀軌說。用諸尊各別印尤可祕藏本(矣)(云云)。   問。真言功能何乎。答。大妙經雲。若誦此真言者。所有執曜惡星後逼本命胎葉宿等。皆悉變為吉祥。速離生死流轉疾成無上菩提(文)。 祕鈔問答第十七 異尊法第四 北院御本雲。異法抄第四(是下別尊名。此卷又表紙內無別名) 金翅鳥法   問。今尊梵漢何又何故此鳥為本尊乎。答。迦樓羅密言經(般若力譯禪林請來)雲。迦樓羅者天竺方言。唐雲金翅鳥。蓋非敵體之名。乃會意而譯也(文)仁王疏(末)雲。揭路荼者。此雲妙翅。妙翅鳥神也。雲迦樓羅金翅鳥者訛謬也。毛羽之色雜以眾生豈唯金色(文)又迦樓阿尾法(不空譯)雲。爾時那羅延天白魔醯首羅言。我乘迦樓使者。能成世間所求事(文)密言經雲。大梵天毘紐天大自在天王愍眾王故。化成此身居止妙高山側金山之內淡海傍(文)又雲。具悲愍心演拔濟法。以為迦樓羅(文)私雲。雖畜類。今此鳥有利眾生心故。今為所歸尊也。今軌文又此鳥見梵王自在天化身。或雲。文殊化身。文殊師利根本教王金翅鳥王品題可思之。仁和寺成蓮房次第。此法舉五字文殊真言可悉之。   問。此尊種子三形何等乎。答。種子.三形三古(云云)理性院宗命傳雲。種子...三形篳篥或寶螺(云云)成就院種子.三形柘榴枝(云云)成蓮房雲。種子.三形篳篥(云云)勝定房傳。種子.(或).(梵號初云云)。   問。勸請發願何等乎。答。發願如下出之。薄草子(西南雲)金翅鳥王威德者。部類眷屬諸鬼神金翅鳥王部類眷屬。理性院雲。本尊聖者迦樓羅王。金剛部中諸聖眾本尊界會加樓羅部類眷屬(云云)。   問。道場觀依何乎。答。石山七集雲。迦樓羅女肉色。面如迦陵頻羅身如天人形持銅鈸子有羽亦者吹螺。迦樓羅密言經等雖出形像異今說也。理性院雲。壇上有.字字變成寶宮殿鈴鐸繒蟠珠鬘瓔珞半滿月等而為莊嚴。宮殿內又有.字字變成□。□上有.字字變成八葉紅蓮花臺。花臺上有...三字字變成篳篥(或寶珠)篳篥變成金翅鳥王身。觜羽足等。皆以毒龍蛇為瓔珞。足爪極利如針。恐怖可畏形。毛羽鳥體金色立蓮臺上令觀察。下方世界諸金翅鳥部類眷屬。前後圍繞(文)成就院雲。樓閣中有荷葉座座上有.字。字變成篳篥篳篥變成迦樓羅天。身肉色如天人。面似迦樓羅。上手持篳篥吹之。薄草子雲。又有一繪圖形如迦陵頻鳥。而有觜橫含三古杵。左右各執蛇左右踏蛇(文)私雲。前觀像如迦陵頻鳥。鳥形也。後觀鳥面人身也。或雲。淨土迦陵頻鳥身也(云云)又五十卷抄出二種圖像中。一身手人體。面足鳥形也。四臂。又文殊師利菩薩變化身忿怒金翅鳥大金輪明王像。身手人體。鳥足面人面有鳥觜。此圖依嵐兩經說歟。薄草子繪圖者此像歟。   問。召請何等乎。答。理性院雲。大鉤召印明如常。但真言末..上加...醫醯呬弱吽鍐斛(矣)。   問。禮佛何乎。答。如下出之。   問。初印二大指以左押右者。台藏次第石山記。乃青龍玄法軌等。皆以右押左。何違彼乎。答。密言經雲。迦樓羅跛迦叉印。二大指相交。左押右手背向上。餘指散舒以八指向上扇之即成(文)。   私雲。凡作印作法。右上左下。胎藏等依此說也。然今任本軌說。左上作文也。依之成就院出此印雲。以定空拘惠空。左如鳥羽(文)又理性院胎藏用之以右大指。左又如鳥飛形(云云)言出金翅鳥王品。說功能雲。欲摧破怨家。取蚊皮一枚。誦真言投火中二十一反。即彼怨家摧滅(文)。   亦云。又法欲令主敬愛者。以乳粥護摩二十一反。即得隨意(文)又雲。若一切患病者。加持水二十一反灌於頂上疾即差(文)次心印言。此印言出密言經。朱付雲。此印明常不用之。煩鬼病之時可用之也(云云)又媔部C此印二小指鬼觀之。以頭中無名握之。繫縛彼鬼觀之。二拳合又責鬼。猶降伏之由可觀之。密言經雲。迦樓羅心印。左手頭中名三指把右小指。右三指握左小指。二大指各押頭側初開其印。大指相去三寸許。乃徐徐用力拗二小指。然合腕二大指相並。為唯用力拗時存其行。鬼神之身與我二小指無異。今當降伏鬼神。則被縛之。病者作鬼悟求瞏請今當門。其故教命救病差(文)又言。密言經名迦樓羅心密言。彼經..下有。唵跛佉如莎縛訶句。即台藏真言也。又印言。此印出金翅鳥王品。金翅鳥王品雲。此名金翅鳥王。通光印亦名驚怖諸龍印(文)說功能雲。當來末法時用之。護持佛法擁持國王及國界。令諸有情皆得安樂(文)密言經雲。迦樓羅菩薩事。印二手虛心合掌交初分。左押右即成。此印能辨一切事眾印之首。能出王諸印(文)此印又左上也。西南院御記雲。大印金剛合掌也。大師御傳以此印為最祕(云云)金翅鳥五大所成也(密言經說)而此印五大和合印仍為祕(云云)私雲。密言經雲。渡地水火風空五大之神。而共成此印各有所施(文)。   問。迦樓羅有五大神之力如何。答。密言經雲。夫迦樓羅有五種力。第一在他方能禁眾毒。第二火觀能禁眾毒。第三風觀能起病人。第四水法能蠲眾苦。第五虛空觀能散眾苦(文)真言又出密言經名清淨毒密言也。   問。正散念誦何等乎。答。如次第出之。西南薄子雲。佛眼大日文殊本尊(三種)一字又本尊一種除諸天言(云云)理性院雲。佛眼大日釋迦不動軍荼利如來慈護本尊(大小)正觀音金剛手八字水天廣目八方天歡喜天難陀優婆難陀諸龍大金一字(云云)。   私雲。此中軍荼利正觀音金剛手水天廣目八方天歡喜天等。何故舉之乎。又軍荼利諸菩薩先列不審。如來慈護。廣澤天等散念誦用之。一字前誦之。本尊前用之何故乎。又西南御記無大金事落脫次。   問。護摩作法何乎。答。部主段。那羅延天。本尊段。自加持初印言。召請大鉤召第二言諸供物。諸尊段。世天段。可供諸龍王。   問。番僧後加持咒何等乎。答。俱可大咒用。   問。四法等中何乎。答。西南院雲。調伏息災可祈之。   摩利支天法。   問。摩利支梵漢何乎。答。   問。造像法何乎。答。   摩利支天經雲。長一寸為男為女五分之作印坐立蓮葉。如帝釋像安置髮中。憶念莫不成就一切所願(文)常喜院雲。造像法。金銀赤銅白檀紫檀。似天女形。身長一寸二寸三寸乃至一肘。其中最勝者二寸為好(云云)摩利支花鬘經雲。其像身長一寸二寸乃至一肘(文)。   問。何時修法乎。答。集經雲。作此壇者。臘月十五日為勝(云云)又摩利支天法中雲。庚子日正月一日。餘月取建日為始(云云)安然抄雲。若欲供此法者。出家人。每日本旦。若在家人。每六齋日黑月一日修之。但一切諸事所用十八契印也(云云)。   問。今尊種子三形何乎。答。種子.三形天扇(云云)理性院。   問。何故以此等為種三乎。答。.真言初字。天扇所持物故也。   問。勸請發願何句乎。答。如下出之。勸修寺雲。本尊界會摩利支三十七尊諸薩埵。   問。道場觀依憑何乎。答。末利支提婆花鬘經雲。作天像法。其像二手。左一手屈臂向上。平橫左乳前把拳。拳中把佛形。如諸法師高座上所地形。於其佛中作西國萬字文形。亦如佛像胸上字。字四回各作日形。一一著之著四箇日形。其佛上作炎形。右一手甲臂及指臂垂下(文)摩利支天經雲。摩利支菩薩像如天女形○頭冠瓔珞種種莊嚴極令端正。左手地天。扇如維摩結前天女扇。右手垂下。揚葉向外展五指作與願勢(文)私雲。依此等文作此觀歟。妙抄觀同。但臂如等十一字文字。如等七字注書之。觀修寺理性院大旨同。勸修寺末舉眷屬。又雲。後有娑多羅室羅利夜使者。右有計室爾使者。左有摩爾使者。又無量眷屬前後圍繞(文)寶心次第○地天扇(如維摩詰所持扇)各有日輪(合四箇日形也)此作法宜歟。   問。天扇形何乎。 勤修寺樣 T79058201.GIF 問。召請等何等乎。答。大鉤召。   問。禮佛何等乎。答。如下出之。   勸修寺雲。南無摩利支天。南無娑羅室利夜。南無計室爾。南無摩利爾(云云)。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   初印言印朱付雲。此印大金剛輪印也。摩利支天儀軌名根本印。陀羅尼集經雲。身印花鬘經名頂印也。安然雲。摩利支天有二印。一者如大金剛輪印。即是謂身印。二者隱形印(文)真言出摩利支天經名心真言也。功能事摩利支天經雲。此咒通用一切處當得成佛(文)理性院次第雲。根本心真言誦之時。一切怨家消散。一切善願成就(文)又印言寶瓶印。妙抄雲。亦名甲冑印。亦名菴室印。亦云金剛城印也。隱形印者此印也。摩利支經雲。次結摩利支安但祖那印(唐雲隱形)以左手虛掌作拳。大指微屈。頭指甲捻如環。已下三指握拳合密。又合掌中作孔安。自心前想自身入孔中藏以右手本掌。右旋摩此印蓋孔上(文)花鬘經雲。左手掌是末利支心。右手掌末利支身。於左手掌心中我身隨在末利支天藏身。我者末利支在我頂上護於我身末利支印。口中數數誦咒者。得大驗(文)真言經名身真言也。   問。何故此真言加...句乎。答。先師御口決雲。若自身若他身。入此寶瓶中有日天子前可想之。若入病家若趣怖畏處處時結誦此印言深可作此觀想。入寶瓶諸鬼類等不能見之。何況日天子光明被映奪天眼不能見故免諸難也。故口用日天子言歟。石山抄雲。若有難時想在此中。若為他人修此想在此中也。此天在日天子前天眼不能見。何況餘見等乎(文)摩利支經(不空)雲。結摩利支安但祖那印(唐雲隱形)想此印即是摩利支菩薩身。我自身隱藏於摩利支菩薩心中。一心專注不間斷。誦先前根本及心真言不限反數。但虔誠至心。必獲菩薩威神加護。一切怨家惡人。悉不能見。一切災難皆得解脫(文)。   問。修此法時有幾種乎。答。理性院次第奧雲。七種所行時者。一睡眠時。二實寢時。三沐浴時。四遠行。五發容。六飲食時。七廁時也。以身印(隱形印)加持五處隱入金剛堅固智拳城中。又印言印內三古印朱付雲。此三古印必不用之。常金剛輪印寶瓶印二手許也(云云)私雲。諸流次第不出此印。依憑可尋之。   問。散念誦何言乎。答。念誦初言。散念誦如次第(矣)。   問。何用胎大日乎。答。今尊胎藏外部故歟。   問。護摩作法何乎。答。觀修寺雲。部主大日天諸尊。若大法三十七尊。若別法者供四攝(十二尊皆天女形色)本尊段。設座真言荷葉明如常。諸尊段。若八供四攝者。設座荷葉明供物時。普供養真言用之(云云)私案。本尊段。自加持初印言。召請大鉤召同音。諸供物加持物同明歟。或加持物..。撥遣准召請。   問。四法中何乎。答。勸修寺雲。息災行之(云云)妙抄雲。向常喜院抄雲。日月蝕日作此壇者得大驗(云云)。   大自在法(梵號摩醯首羅)。   問。今此天三界天中何天。又有何利益乎。答。玄贊第二(本雲)命隨欲得名為自在。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名大自在天子。不樂異熟果。樂自樂他。返為樂具而受用之名大自在。又解他天主名自在天。第四禪主為大自在天(文)義疏雲。法花經同聞眾所列自在。為欲界第五天。大自在天子者。欲界第六天(文)文句第二之自在即第五。大自在者即第六。自化五欲他化五欲。有人言是色界頂大自在。此不應超至彼也(文)大疏第十雲。如摩醯首羅天王有一明名曰勝意生明。以此真言力故。能於一肘作大反化遍此三千大千世界。現為一一眾生現所愛樂諸利益事。極彼受用皆實不虛(文)智論雲。大自在天。那羅延天。俱摩羅天。此三天恭敬之令得一切願(取意)私雲。此則此天利益也。   問。今尊種三何等乎。答。種子.三形戟叉(云云)薄草子雲。種子.三形如前。理性院(寶心)種子.。又....。三形輪(云云)。   同。何故以此等為種三乎。答。.者此尊一字真言故。成三摩耶形梵名初字故。陀羅尼集經雲。窒梨首羅。唐雲三叉戟頭(文).者此尊又真言初字故。又.吾我義。外道計此天為我。今為法身大我故。以.為種子故。.字義雲。唯有大日如來。於無我中得大我也(文)私雲。大日大我德。.字大自在天也。又諸外道等。依字相計吾我。今以不可得字義為種子也。金剛頂經。佛成道時。令不動尊降伏三千界主大我慢著(云云)故知。大自在我慢天。依不動降伏而歸不動菩薩心智體。還成利益眾生事。是即吾我不可得之字義也。   問。勸請發願句如何。答。如下出之。   問。道場觀如何。答。石山七集雲。大自在天。黑色垂黃牛。左手持三古戟(文)祕藏記雲。大自在紫邊持鉾乘黑水牛(文)迦樓羅密言經雲。大自在天通身青色三面。正面作天王形。右邊頭如夜叉形。而見忿怒形露於牙齒。左邊頭作天女形花貌紅白。三面具天眼。螺髻寶冠有圓光而作赤色四臂。左上持三古叉。下手持瓶。右上手持花供養本尊。下手數珠當心。嚴然而立。   問。或有六臂像聖天立也(文)何形乎。答。石山道場觀雲。大自在天(聖天主)觀想種子變成大天身。其像端嚴。像頭人身右牙。於右牙折面小向左。其鼻外瘺有六臂。左上手把刀。次手把果盤。下手把輪。右上手把缽。次手把索下把牙(云云)十卷抄雲。四肘壇中心有四葉蓮花。花臺中心有.字。變為大自在天。其東葉上置.字。南葉上置.字。西葉上有.字。北葉上有.字此四葉蓮花外迴。有數多荷葉座。其上有.字變成諸天日月鬼神。神母等依壇下護三十四王天(云云)。   理性院次第雲。摩醯首羅天王三面六臂。顏妙奇特端正可愛。著天衣瓔珞嚴身。兩手腕上各有環釧。上手向上捧一天花。右手向下作捻裙勢(略抄二臂違初標六臂矣)又雲。身白肉色著花冠。有三目八臂。左第一手拳安腰。上手持三戟叉。次手取輪。次手持棒。右第一手持幢。上手持鉞斧。次手持寶螺。下手持刀。白牛垂下右足(文)私雲。今觀一面二臂。石山觀一面六臂。密言經三面四臂。理性院圖三面六臂。又三目八臂也。持物又非一同。所乘又今觀黃牛理圖白牛。安鎮軌雲對牛諸說不同也。   問。今本尊天三界中何天耶。答。此事難定。然愚案。欲界第六天歟。其故護摩軌雲。東北方伊捨那天。舊雲摩醯首羅天。亦云大自在天乘黃牛(文)又安鎮軌雲。東北方畫伊捨那天乘對牛。右手持三古叉。左手叉腰(文)合大自在天同兩軌。然伊捨那摩醯首羅六天王故。故安然釋雲。摩醯首羅有三種。一四禪主名毘遮捨。二初禪立名商羯羅。三六天主名伊捨那(云云)既乘牛色天豈有畜類乎。故知可欲天也。   問。弘決雲。毘紐天此翻返勝。阿含雲無色天。俱捨第三禪頂也(取意)大疏十七雲。韋紐天。自在天別名。正雲毘紐(文)此意為色天乎。依之法花文句雲。是色界頂大自在。雲贊釋第四禪主名大自在乎。答。弘決釋者。彼小乘義也。彼釋下雲。淨影雲。處在欲界之極(文)次文句玄贊釋者。彼有人解也。故玄贊述自義雲。他化自在天名大自在天子(文)文句述自義雲。自在即第五。大自在即第六(文)又義可第四禪頂天也。疏十一雲。摩醯首羅天王。能於一肘作大變化返三千界(文)又探玄記二雲。摩醯首羅者。依智論此雲大自在天。有八臂三眼騎白牛。以大千界極自在。更無過故立名也(云云)既雲返三千界。又雲自在無返。第四禪天王也。又手臂所乘全同。理性院道場觀本尊故知可色頂主(矣)但於乘牛者。列曼多聖眾時變所乘牛歟。例如極樂變水鳥等(矣)又薄草子出大自在小自在言中。今真言大自在言也。小自在真言。嚕捺羅耶也。此真言欲界自在真言也。   問。如聖天像(文)聖天雙身各二臂。何類六臂乎。答。聖天形像非一。或一身六臂。或雙身各二臂。今以觀喜自在天類一身六臂歡喜天也。   問。召請讚等何等手。答。如先。常喜院抄雲。大鉤召真言末。加本尊梵號那羅延提婆羅若也曳計曳計(云云)先如記無違(矣)。   問。禮佛何乎。答。同抄雲。南無摩訶毘盧遮那佛。南無那羅延提婆羅惹也。南無那羅延后妃等諸眷屬。南無一切三寶。   私雲。今三十七尊四攝。次可加本尊梵號歟。私案。禮佛應雲。南謨摩醯濕伐羅提婆歟。花嚴經音義雲。摩醯首羅正之摩醯濕伐羅。言摩醯者此雲大也。濕伐羅者自在也。謂此天王於大千世界得自在故也(云云)又應雲。南謨摩醓首羅提婆也。故除災教令軌雲摩醓首羅。此雲大自在(略抄)。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印出青龍軌。文雲。二羽外相叉。右押左直豎地風空(文)言出青龍玄法兩軌也。又印言。此印言未檢依憑。真言此天真言加...歟。又薄草子出印言。本尊印(出熾盛光儀軌)惠羽五輪舒承頰。真言曰。歸命唵醫係曳呬摩系濕縛(二合)羅娑縛賀(云云)。   問。正散念誦何等乎。答。正念誦初咒。散念誦如次第。   問。何故舉烏摩妃乎。答。自在天眷屬歟。   問。護摩作法如何。答。   問。四法等中何乎。答。理性院傳雲。先德相撲祈修之。陀羅尼集經出二印一言畢雲。作印咒能福山覆海。不得與人結惡。必為報仇於前人慎之(云云)二印一明者。非今次第所載印明也。   蘘虞利童女法(經雲常瞿利童子也)。   問。今此名梵漢中何。又此尊住處何乎。答。嘉祥義疏第十二釋法華陀羅尼雲。常求利此雲大體(文)准此釋可梵語歟(文句玄贊無之也)蘘虞利童女經(瞿多)雲。我(世尊也)於一肘在靈山北側香山中。於其山中見一童女(文)依此文者。此童女住香醉山也。   問。此童女權實中何乎。答。藥師經疏(靖邁)雲。常求利童女。藥師如來前變。故知權者也。又妙抄此法觀音真言。觀音前變歟。   問。今尊種子三形何等乎。答。種子.三形黑蛇。祕說種子.三形孔雀尾(云云)薄草子雲。或傳種子.三形三戟叉(云云)又說同今次第初說也。常喜院平等房等說。又同初說也。金寶抄又同。妙抄雲(如薄草子出之)。   問。此等種三有何前由乎。答。.字諸天通種子故。或又此尊有拂內外障難之功故。忿怒字為種子歟。故常求利經(不空)雲。若人受持此經日誦一反。但非滅世間諸毒。亦能除滅身十三毒(文)又經雲(禪林)若人聞常瞿利大明身咒。卻後七年不被毒蟲復害。亦摧滅身中毒惡(文)黑蛇所持物故為三形也。祕說.為種者。此尊一字真言故。儀軌雲。或撲字一字真言(文)孔雀尾又所持物故為三形也。此孔雀尾有拂一切災難之德故為祕說也。故不空□索經第二十雲。加持孔雀尾。拂彼身上則滅一切恐怖災厄(文)金剛童子軌下雲。取孔雀尾一莖加持一百八反。拂彼身上。彼人被毒所中皆除差(文)。   問。尾拂惡毒可為三形。何作惡毒為三形乎。答。私案於諸尊三形可有滅毒威德二義。今以蛇為三形攝鎮彼令降伏不令作毒害故為三形歟。例如孔雀明王持俱緣果(毒也)顯降伏怨顯毒。持吉祥果以子滿顯具眾德。今尊尾蛇二可准彼歟。故經(瞿多)雲。爾時常瞿利。說此咒已。其雪山中有毒惡龍蛇。聞此咒聲悉悶絕。可悉之。   問。勸請發願何句乎。答。如下出之。理性院勸請同發願雲。蘘瞿利女大慈悲者。降伏鳥王諸眷屬等(云云)。   問。降伏鳥王者何乎。答。今童女眷屬中。有降怨鳥王。指彼歟。故經雲。世尊復告降怨鳥王。汝等同為眷屬。大力群強聞吾常瞿利大明咒。皆須隨順資助。使役方便。救護不得違逆(文)。   問。道場依何軌乎。答。蘘虞利成就法(二運)雲。身綠色。狀如龍女。具足七寶。頂有圓光。應想四臂右第一手持三戟叉。第二手執三五莖孔雀尾。左第一手把一黑蛇。第二手施無畏。又想。七寶瓔珞耳璫鐶釧臂腳釧莊嚴其身。並以諸蛇用為瓔珞(文)蘘虞利童女經(不空)雲。我於往昔住雪山北。遊香醉山見一童女。百福相好莊嚴其身。鹿皮為衣。以諸毒蛇而為瓔珞時。諸毒蟲蟒蛇之類。前後圍繞常為伴戲(文)蘘俱利童女法雲。又像畫常瞿利形。作一童子百福相好莊嚴其身。鹿皮為衣著嬌奢那衣。大神車髮。毒蛇相縛環玔(文)私雲。依此等經軌意歟。嬌奢那衣可尋之。薄草子觀少異。今觀皮全同。妙抄並金寶抄觀(矣)常喜院又同。理性院少異。手臂同之。諸說七頭四臂。平等房圖又爾也。今所引畫像法。二臂不雲七頭(矣)今觀三五莖者。少少孔雀尾雲。   問。觀中經雲種子三形有口決(云云)何口決乎。答。前祕說種三也。   問。召請禮佛等何乎。答。召請如先記。禮佛如下出雲。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根本印言。俱出蘘虞利童女成就法也。   儀軌(安祥寺)雲。以二手相縛。如掬物勢。以二小指相並。餘八指各散開微曲。即成此印。誦前根本真言。加持身五處(文)(根本言者今真言也又義軌雲隨心真言也)妙抄等又用此印言。儀軌雲。修行者欲成就此法。先斷五重不食油斷語於一靜處三時染浴三時換衣結印誦隨心真言誦一萬返。則先行法成就。然後作一切事必獲成就(文)(妙抄雲。滿一萬反。吉祥成就。於真言句中增加左羅娑縛尾餘..句)次隨心印並明。鳥頭陽入閼伽供養。又用名香(私雲。鳥頭者附子也)儀軌雲。隨心印以右手五指散開微屈。如師子爪欲即成(文)又軌雲。或撲一字真言也。覺禪抄雲。私問。所傳印言。安祥寺請來軌。何不用大師請來軌說乎。答。御請來軌雖有二大咒不說印。禪林瞿多經又爾。傳教說四箇咒不說印。仍印言並說軌說用之(云云)。   私雲。妙抄金平等房常喜院抄等二箇印用前大咒。理性院又爾也。又宗命僧都別次第雲。以二手相傳。如掬物勢相並。餘八指各散開微屈。如師子爪形。即結此印誦隨心真言七反。咒曰。撲莎呵隨心小咒.....。又印(大師御傳)虛心合掌。二小二大二風。各屈掌中。即舒二風。以頭指置二空上。以二風來去。即成縛印(文)。   私雲。大師傳印相未審。傳寫誤歟。可見勝本。今本朱付雲。諸毒蟲以此印明加持有效驗(云云)毒女經雲。說此咒已。其雪山中有五箇惡毒蛇四散。毒蛇牙落頭破星散(矣)。 問。正念誦何等乎。答。如次第出。   問。散念誦何故用藥師孔雀咒乎。答。今尊藥師所變故用之。猶觀音法用阿彌陀明(矣)孔雀尾說三昧形故用之歟。   問。護摩作法如何。答。   問。四法等中何等乎。答。或為毒蛇等所食。或有腫物之時可修此法。故童子經雲。若常受持。一切毒中及毒藥不能害。名有毒蛇齒此人者。其蛇頭破作七分(文)又雲。此印此一切病腫中病。每月三印時。硃砂印印病。隨印消滅(文)。   大黑天神法(又夕大暗夜天)。   問。今尊名梵漢中何乎。答。新仁王經雲。摩迦迦大黑天神(文)。   問。今此神何神。誰所變。住處何處乎。答。新仁王經疏下雲。大黑天神鬥戰神也。若禮彼神增其威德。舉事皆勝故卿禮之。何以知者。三藏引別梵篋雲。孔雀王經說。烏屍尼國城東有林。名奢摩奢那雲屍林。其林廣滿一由旬。有大黑天神。是摩醓首羅變化身。與諸鬼神無量眷屬。常於夜間遊行林中。有大神力。多諸珍寶有隱形藥。有長年藥遊行飛空諸幻術藥。與人化易。唯取生人血肉。先約斤雨而化藥等。若嚮禮者。唯人血肉皮有大力。即加護人所作勇猛。鬥戰等法皆得勝也。大疏十雲。毘盧遮那。以降伏三世法門欲除彼故。化作大黑神(文)(彼者荼吉尼鬼也)又大黑天神。過去於無量示現灰塗身。在曠野中(文)神愷記雲。大自在天變身也。或雲。堅牢地神化身也(云云)南海傳雲。西方諸大寺處。鹹於食廚柱側。或在大庫門前(文)神愷說雲。余久聞天竺等風。並吾朝土風。諸寺安此天莫非豐饒。因之為斷彼輩之疑。以野谷夢事引尋貽之焉(文)神愷記如薄草子引之。   問。今尊種子三形何等乎。答。種子.三形袋(云云)理性院常喜院等同。妙抄又同。又雲。師主口傳雲。種子.三袋(云云)成就院種子.三形刀(云云)。   問。何故用此等種三乎。答。種子此尊真言初字故。袋納食物故。尊本誓雲。吾寺中令住眾多僧。每日必養千人之眾。乃至人宅亦爾也。   問。勸請發願句何等乎。答。如下出之。   問。道場觀依憑何等乎。答。今觀依神愷記歟。其文同故。而媔部C於南海傳恐誤歟。石山道場觀。勝俱胝院道場觀同。俱妙抄初文異。其文雲。壇上有.字變成樓閣。其中央有.字成荷葉座(自下全同)常喜院五十卷抄所。載勝俱胝院說。同今次第也。平等房十卷抄又同今次第也。成就院七卷抄雲。壇中有荷葉座。座上有.字變成刀。刀變成摩迦迦羅神。身青黑色。大髮上豎極忿怒形。三面六臂。前右手權執劍。次右手執人髮。其形裸。合掌長跪。次左手執羊角。次左右手執象皮。張背後。以髑髏為瓔珞。以蛇珥璫臂釧乃至眷屬圍遶(云云)妙抄雲。台藏圖六臂(云云)南海傳第一雲。坐把金囊卻踞小床。一腳垂地。每時油拭黑色為形(云云)。   問。大疏雲。摩迦迦羅天大暗夜天(文)何故名暗夜天乎。答。台藏青龍軌下雲。暗夜神炎魔侍後也。鬼魅所行處有情多恐怖。此神於夜中加護與安樂。眾生虛忘業迷失隨稠林。如來於中夜成佛為照明(文)大疏第十釋黑夜神真言雲。以夜暗之中多有恐怖及諸過患。為欲除破無明黑暗中長諸障垢等怖畏。說此真言(文)私雲。安軌及疏意。此於夜暗中除恐怖與樂故。雖得此名。實出生死長夜中除生死煩惱苦。令得菩提涅槃樂故。得此稱也雲。如來於中夜成佛為照明此意也。故唯識論雲。未得真覺恆處夢中故。佛說為生死長夜如來為照明□時妄闇忽晴。覺月雲朗。   問。召請禮佛等何等乎。答。召請如先記。禮佛如下出。理性院雲。召請右手拳屈頭指召之。本尊咒加召請句也。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金掌本尊言。妙抄平等房抄等同薄草子。摩迦迦羅天用普印。攝大中雲。摩登迦羅神。摩迦迦羅野娑縛賀(文)又印言。此印言俱出神愷記妙抄常喜院平等房抄等。又同之。但平等房抄記火來去(云云)火字誤歟。成就院七卷抄。二明俱用普印也。又妙抄師傳理性院准用初印言也。   問。正散念誦何等乎。答。加次第於之。   問。散念誦何故不動摩醯梵天七母用之乎。答。不動世天主故。摩醯首羅此天本身故。如先引。梵天是三兄弟中故用之。故理趣釋雲。摩度羯羅三兄弟者。是梵王·那羅延·摩醯首羅之異名也(文)七母是大黑眷屬故。理趣釋雲。七母天者。摩迦迦羅天眷屬也(文)又雲。中央畫摩迦迦羅。以七母圍遶(文)。   問。摩醯首羅七母書何等乎。答。私案。摩醯首羅言。摩醯濕伐羅言也。即自在天言也。七母言朱付雲。台藏炎摩七母(云云)彼明歟。五十卷抄雲。有七姊妹者。一左悶拏。二嬌吠黑。三吠瑟拏微。四嬌摩裡。五印捺利。六方捺哩。七未羅呬弭。是七名皆是真言也(文)此七種明可用之歟。摩七母即餘七母歟。   問。護摩作如何。答。   問。四法等何等乎。答。   問。今此天行法次第。可如餘天等乎。答。未必然歟。其次第薄草子如出之。理性院次第雲。著座塗香。淨三業。三部被甲。加持香水。加持供物。.字觀(如常)次總神分般若心經(丁)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丁)次合掌發菩提三昧耶言(丁)發願句。金掌。   至心發願 釋迦如來 普賢觀音   諸大薩埵 照覽隨喜 慈悲護念   大黑天神 部類眷屬 還念本誓   來到此所 所設供具 喜悅納受   護持〃〃 息災安穩 天神本誓   方便力故 種寶財寶 種種飲食   自然出現 相續不斷 富樂豐饒   無所令短 房中安穩 諸人快樂   興法利生 隨意成辨 乃至法界   平等利益   五大願普 供養三力 大金剛輪   佛慈護二手外縛。二大二小端相拄當心。真言曰。   唵沒馱昧怛利縛曰羅羅乞叉含。   次道場觀。金剛合掌。次大虛空藏。次召請。右手拳屈頭指召之。唵摩迦迦羅也曳蓋呬莎呵。   四明拍掌。閼伽荷葉座。次前供養(但不取上古置供之)讚(金剛合掌)摩訶迦羅野曩謨素都帝。   普供三力本尊印。金剛合掌。...迦羅耶莎呵。次念誦只本尊計誦之。法施心經仁王偈金剛經偈等。次後供養作法如前(但香花閼伽汁也不取上之)讚普供三力(如先)抑最前發願詞中。有祈願迴向之句。仍此前重不唱之。撥遣右拳。以頭指作彈指。唵摩迦迦羅耶母乞叉穆。次立座。供物。折敷。饗(如人用)飯(一升盛)汁菜。三種二種。隨時但可豐也。酒可美不可嫌。清濁果物九度可煮。私雲。此作法與薄草子作法異。仍為才覺之。又此作法易行神妙歟。   寶藏天女法。   問。今尊何佛菩薩所變。又與多羅佉天同乎。答。或雲。聖觀音化身也。宗命僧都出此尊印雲根本密印。輒莫傳觀音印也。故知印者同印。可彼化身(矣)或雲。吉祥天也。八家祕錄中。吉祥天女部入。寶藏天女陀羅尼經故。然難信其故。彼部印中。又辨才天軌列之。辨才天又同體乎。彼錄題雲。吉祥天女法六(如吉祥天女辨才天女法矣)然吉祥天法六接故可同天。又新渡儀軌題雲。毘沙門身寶藏天女儀軌(云云)依此題者。多聞天同體歟。又多羅法同體也。惠運請來寶藏天女陀羅尼奧題吒羅佉法(云云)。   問。軌雲。寶藏天女名吒羅佉。佉是即梵漢不同也。梵號雲....故。   問。此天種子三形何等乎。答。種子.三形蓮花。祕說種子.三形寶珠(云云)。   妙抄雲。種子.三形寶珠(云云)薄草子雲。師傳.理性院種子.三形寶珠(云云)五十卷抄成蓮房勝定房勝俱胝院種三同。祕說.寶珠也。平等房說又同之。心覺十卷抄.寶為種三也。   問。何故以此等為種三乎。答。.是梵號初字故。.字諸天通種故。.字可尋之。蓮花寶珠。此天所持物故為三形也。故陀羅尼法雲。我於人間而為導師。接入一切水離六塵由如蓮花生游泥不為所染(略抄)寶珠雨珍寶滿生願故。又.為寶珠種子故。今梵號中取.為祕說也。   問。初請禮佛何等句乎。答。如下出之。   問。道場觀依憑何等乎。答 寶藏天女陀羅尼法(禪林)其像法天女身長二尺五寸。頭作花冠。所點花端正。身著紫袍金常烏靴。右手抱蓮花。左手抱如意寶珠。天女端正光明。世間畫師無能畫者。私雲。諸流觀大旨同。今軌文薄草子引之。理性院次第雲。壇上有.字成七寶莊嚴宮殿。宮殿中有.字。成琉璃玉大壇。大壇上有.字。成五色珍妙繩床。繩床上有.字。成滿月輪。月輪中有.字。字變成如意寶珠。寶珠變成寶藏天女身色白肉色天女形。端嚴美麗。種種圓滿。頭載花冠。種種瓔珞莊嚴其身。高二尺六寸。左手持如意寶。右手抱蓮花紫袍金帶。威儀相好。世間無法部類天女眷屬前後圍遶(云云)私雲。此觀委細作之。今觀注有口決。又前祕說種三也。紫袍金帶可知。烏執者黑沓歟。玉篇雲。靴肝靸戈切也履也(文)又雲靸履也。   問。召請禮佛等何乎。答。召請如先記禮佛下出之。寶藏天讚。薄草子載之。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此印言於禪林寺請來陀羅尼經(矣)軌雲。右手把珠數念誦真言。此名玉環印(文)諸次第背此印言。宗命僧都傳雲。蓮花部三昧耶印。或合掌真言今言也。文結玉環印八種真言(云云)真言具載之。今煩故略之。又薄草子舉之可見彼。又最祕傳雲。根本密印。輒莫傳觀音印。真言吒羅佉言也。   問。真言功能如何。答。平等房抄雲。誦滿一千返。諸願如意。此法必須五日受持。即早成就。此法與吒羅佉天法同之。件儀軌有三十餘功能並八種利益(云云)常喜院抄雲。五月五日前七日內長齊淨潔行此法。天女不喚自來。五月五日夜。存念誦千八三受心昏來必莫語。有所問隨問答之。長生好樂世間萬事終身奉事。乃至依姊妹必須分明。勿生狐疑。   問。正散念誦何等乎。答。如次第出也。   問。何故用寶菩薩吉祥天言。答。今天所福利故用彼言歟。   問。護摩作法如何。答。   問。四法等中何等乎。答。薄草子批雲。兵戈勝負求福修之(云云)勝定房傳雲。福分兼為勝負志意修之(云云)又為官位所望降伏狂賊可修之。故儀軌安祥雲。若居官者祿位高遷。種種所願無不如意(文)又雲。一切狂賊欲來相害者。一呼吒羅佉。於是群賊。皆自僕自打其身如被人害。忽慾放之。但言即放賊驚懼而走(文)。   伎藝天女法。   問。今尊何故名伎藝天乎。又何天攝乎。答。今此天伎藝第一。隨眾生所求。諸藝能令成就故立此名也。伎藝天女法雲。化十二天女顏容端正。伎藝第二。我今為欲利益一切有情。於諸業藝速能成就(文)又此天從摩醯首羅天髮際生天女故。彼天攝歟。大自在天畫像法雲。從其髮際化生一天女(文)又天女法雲。大自在天神通變化。須生眾伎藝天女(取意)。   問。今天種子三形何等乎。答。種子.三形天花。祕說種子(如前)三形寶珠(云云)理性院常喜院等。不出種三也。   問。何故用此等種三乎。答。.諸天通種子故。天地彼天所持物故。寶珠雖非所持物。彼天誓願富樂事。隨前求滿足故。以寶珠為三昧耶歟。如意寶珠隨所求雨珍寶等故雲如意。故天女法雲。我今為欲利益一切有情。所祈願豐饒吉祥富樂之事。隨心悕求悉能滿足(文)又雲。常令行者豐饒吉祥(文)又此尊印作寶形印即三形標示故。寶珠為三形也。   問。觀請發願句何乎。答。如下出之。理性院同但發願下句諸大眷屬(云云)。   問。道場觀依憑何等乎。大自在天女畫像法雲先盡摩醯首羅天王。三面六臂。顏貌奇持端正可畏。從其髮際化生一天女。殊妙可喜。天上人間天能勝者。著天衣服瓔珞嚴身。兩手腕上各有鐶釧。左手向上捧一天花。右手向下作捻裙勢。身可長三尺。或隨大小任取稱量畫像畢(文)理性院次第雲。壇上有七寶宮殿。殿內有荷葉座。座上有字字變成摩醯首羅天。三面六臂(已上如先軌文)口傳雲。現流布面像身體肉色。著青衣。左手捧盛花之器。右取裙立草座之上(云云)。   問。召請禮佛等何乎。答。召請如先記。禮佛可檢。又召請可用本尊如言歟。故真言任本尊加持。除曳計呬之句。召請時用之(云云)印文來去召請之義也。   問。本尊加持印言何等乎。答。薄草子雲。伎藝天女成就法印。二手合掌。二名指二中指外相叉。指面著其手。二頭指戚頭似寶。二大指頭立來去。即成誦召請明曰(明如今次第載)結此印已。隨誦此明七反。召請本天與諸眷屬悉皆降至。種種加備。結此印誦根本明。印心額喉頂即成。護身一切鬼魅不敢親近(云云)私雲。薄中被引成蓮房十卷抄文也。理性院有此文。誦召誦明(云云)然成蓮房本抄。常喜院五十卷抄載彼文。平等房十卷抄皆請召明。此文印文雖異印相還同也。今次第真言注。本尊加持除曳計呬句(云云)。   私案。儀軌中此天印言加此句者。本尊加持時何除彼。例如本尊加持時。不用數珠。馬鳴本尊加持印言用珠。彼即依儀軌說故。既印名雲伎藝天女成就法印。不言召請印。故又薄草子更出印。次結神通攝召一切印。以右手中指直豎。次以名指苾在中指後。以頭指鉤名指頭。以大指橫押頭小二指甲。以中指如鉤勢。向外鉤向身來。即是誦根本明。於..字上加所召者名誦之。若結此印誦明攝召。一切悉皆立至。是印亦通一切處用。若逢怨賊惡人慾相刑害。結印展其中指望彼撝之。自然散壞。諸惡鬼神指之消滅。結此印誦根本明印。私雲。此印相難結可檢餘文。   問。正散念誦言何等乎。答。正念誦本尊言。散念誦如次第出之。   問。今散念誦摩醯首羅烏摩姓聖天大黑言。何故用之乎。答。摩醯此天本身能生故。烏摩彼天妃故。聖天彼天眷屬。大黑又彼天所變故。   問。護摩作法如何。答。   問。今尊四法中何等乎。答。儀軌既雲。豐饒富樂事。隨所求圓滿增益可修之歟。或又為業藝可修之。同媔部C聖天法悉地遲偽者。可修此法(云云)有故乎。   私案。今天聖天。俱大自在天所變故。此天誓願成一切所求。故依此天加力聖天悉地可早速歟。   於維安永辛丑十年正月拜書 ****** 釋摩訶衍論第十廣短冊(勸劣向勝不退門)   四信理觀   論雲。若觀彼佛真如法身(文)意如何。   答。為贊自所說。引經文中雲觀彼佛真如法身。此文意也。   問。爾者今此觀門者。四心下品人可雲所修耶。   答。雲此事學者意不同雖不一定。且存一義者。可雲四心下品之觀門也。   問。就答申不明。凡無相理觀是深位之所修。利根之觀門也。而十信是未得不退之淺位。心外差別之智品也。寧四心下品之人凝真如法身之觀乎。依是第五卷論釋以平等見諸佛說之文判發心已去。法藏和尚解今論文述入十住位得少分見法身住正定位也。如解釋者。初位已上觀門。而非住前淺位之行相(見)爾者所答申背此等文理。審定成立申。   答。自元所答申勸劣向勝不退門之意。四心下品之人勸西方不退土之教門也。彼引證經文豈交別類之觀解耶。所以於淨土修因有事理觀門。專念西方等明有相之事觀。若觀彼佛等述無相之理觀。有無觀門雖異。俱是四心下品之所觀也。但至雲十信淺位不可修無相理觀者。今論意雲二心下品之人既止輪修行時修真如三昧。四心下品之位觀真如法身。何過耶。次至第五卷論釋者。彼雲見法身。此雲觀法身。其意頗異歟。次至法藏釋者。違論解釋故。不及會通。如此成申者。御難自被遮者歟。無過可答申也。   問。所答申尚不可然。今論意正定聚稱在初住已上。而今依觀佛法身之修因所成得益。既雲住正定聚爰知信滿入住之人修理觀往生淨土。住位不退正定聚雲事。但至雲四心下品人勸西方引證經文何交別類者。論釋且雖舉四心下品之教門。經文廣顯多類之往生也。若不爾者。住正定聚之文招違害故。次至言有無觀門俱四心下品所修者。今所立義科中更不出無相理觀。何為四心下品之觀門耶。憶念他方淨土種種依正論判局有相事觀故。次至雲十住菩薩修真如三昧者。依教門僅雖修真如三昧。觀門尚微劣也。何於往生業因可許理觀耶。爾者會此等難今度分明成申。   答。凡淨土因行者。論藏之施設髣拂。文義首尾易迷。且開作釋引證之始終案經論所說之文相。於四心下品之修行。九品上生之業因。宜存事理之二門也。實夫雲真如三昧之秋月既照止輪修行之窗。觀佛法身之春花方熏專念西方之室事。豈有異論乎。既依教門自許理觀者。何竷i妨往生之業因耶。但至住正定聚文者二意可存申。一雲。指西方處不退土雲正定聚也。故元曉法師釋今文雲。九品往生皆名正定(判)雙觀經其有眾生生彼國者皆悉住於正定之聚(宣)一雲。四心下品人終可至初住正定故云爾也。是以通法大師第一卷疏雲。既得往生由見佛故終無有退。漸次得入正定聚故(云云)此意也。若如所難述初住已上行相者。已雲住正定聚。何為得益文耶。次經文雲顯多類往生者不可爾。所引經文說相明故。不須重釋論判。經論意全同也雲事。誠明鏡也。若非四心下品之觀門者。引之何用乎。次至雲所立義科中更不出無相之觀門者。論且合釋有無二觀。經廣別說事理二門故。以若觀彼佛以下經文合謂以專意念佛因緣之文。以畢竟得生等文可合隨願得生以下論文也。凡輕毛之修行雖疏。乘願力託報土。四心根機雖劣。屬強緣許往生。是則雖無真如三昧之力用。依彌陀超世之願生無漏無生真土。暫所難之文悉約此機釋也。何塞一類劣鈍之釋文。可遮四心下品之理觀乎。隨諸文雖勸事行。強不遮真如理觀修行耶。故無過可答申也。   問。所成申尚不葉理致。先就正定聚。二會釋俱不明。就初會釋。今論意以三賢十地定正定聚。馬鳴菩薩須彼初門之論判分明故。而違論釋以處不退雲正定聚成申條甚不可然。但至元曉釋者。彼師於正定聚有三釋中。立者所依憑第三釋歟。其義違論釋故不可依用矣。故第二釋雲。十解已上名為正定。定不退位為正定故(文)此釋同論家定判者耶。次雙觀經文者。淨影大師彼經疏雲。習種已去位分不退說為正定(述)釋彼經文指初住已上為正定聚之旨明鏡也。後會釋又不可然。可舉終可至之處者須舉十地佛果等。何可指初住正定耶。是以新羅元曉。十解已上菩薩得少分見真如法。是故能得畢竟往生(判)長水子[王*(虍-七+一/(谷-口+目))]。十信滿足及三賢位人。以觀真如法身。觀修習故願生彼國(宣)諸師解釋一致也。論藏何違此義耶。次至雲非四心下品所修引之何用耶者。雖非正證。因為顯有往生多類引之歟。或同文故來歟。次以若觀彼佛等經文合謂以專意念佛因緣文雲事不可然。論家釋彼文雲。憶念他方淨土種種依正(文)觀依正二報。是有相事觀也。豈可合無相觀門耶。所成申招此等難。分明成申。   答。凡四心下品人云可作無相觀解事。文理兩證如先重出申。問難及多重。立者愚昧難決者耶。但今論意以初住已上為正定聚御難。立者自元所不遮申也。然而今所引經正定聚者。指處不退所成申也。所以爾者。論家立得善處定不退門科名。作永離惡名從定不動之解釋。成處不退義畢。所引證之正定聚。豈不有處不退義耶。就中所引經者是指觀經等歟。筆削記中。修多羅等者即阿彌陀無量壽瑞相及觀經等(判)而彼無量壽經既簡無諸邪聚及不定聚。述皆悉住於正定之聚。今所引非指彼經文耶。若爾者淨影釋習種已去。違經論之施設者耶。依之群疑論中。位行雖淺唯遇勝緣唸唸進修大乘聖道。決定無退故得名為正定聚也(判)此釋深葉經王之深旨者歟。次遠指初住已上存申意。因果相對不一準故。四心下品是不定聚攝故。望之正定聚為得益也。所以畢竟得生者往生西方之義。住正定聚者生彼土後漸次至初住(為言)通法大師釋既得往生由見佛故終無有退。漸次得入正定聚故。存此旨(見)彼元曉等釋者違文理。必不可依用也。次至雲依正二報有相觀。何合無相行者。雲有勝方便。雲念佛因緣。不簡無相理觀故。何可局有相事觀耶。若如所難者。今論遂於往生修因可忘無相之觀門耶。但至種種依正論釋者。且舉色相觀之一邊歟。無過可答申也。   問。於十信位可許理觀立申事。甚背論家之性相歟。所以三身章中。依遍分別妄想事識見應化身(乃至)見從外來取色分齊(文)。十信菩薩二乘人等者不作唯心觀解故。依事識見心外佛身。若許無相理觀者。豈不見無邊色身耶。又分別事識雲不緣真理事。論家定判也。未以如理為自境界之高斷分明故。而十信既事識分齊也。更不可作真如法身之觀解(矣)是以群疑論中釋淨土業因雲。淺根之人未能觀理。為作色觀觀報化身。深根之人能觀實相。為說無相觀於法身(判)輕毛淺位之人不可作理觀雲事分明也。加之吉藏大師觀經疏。觀諸法實相名念佛法身。觀如來相好光明國土等雲念佛生身。今論種種依正等釋。當念佛生身。更非念佛法身義耶。以若觀彼佛等經文合專意念佛之文成申事。難得其起盡。次正定聚經文指處不退會申。此又不可然。今論無處不退名正定聚。何猥正定聚之稱可通位與處耶。但至得善處定不退之科門者。得善處之三言當即得往生之文。定不退之三字指住正定聚。何科名不退定處不退耶。或又處定不退指終無有退經文。住正定聚文非為正證。故不可混亂也。如何。   答。十信理觀事止輪門之輪判分明也。又唯心觀解舉勝為論十解已上(判)十信又非無彼觀解。故第八卷本論。當知唯心無外境界(宣)釋論修此三昧通達一切無量諸法同體一相無差別故(判)既許唯心無境之行解。作諸法同體之觀門。何成申旨背論深旨耶。但至三身章文者。於十信定散二心見佛不同故。且屬心外見佛之類歟。云爾非遮定中見佛也。又四十心凡夫俱雖意識分齊。三賢位許業識唯心之觀解。例又十信依事識雖緣心外境。何又不許業識見佛之義耶。故筆削記中委成此旨(矣)次至群疑論釋者。雖述淺深二根之不同。未遮十信理觀。何忽備難文耶。次至吉藏釋者。彼具釋雲。但念佛有二種。一者念佛法身。二者念佛生身(文)既念佛言通法身生身。亙有相無相。今論念佛因緣之詞雲可通二種。誰疑之耶。次正定處不退事。所引經文就事理二觀明二重因果。若觀彼佛已下述理觀之修因得果。已上文明事觀之修行得益。雖因果二重。同以極樂為得果處也。何事觀得果許處不退。理觀得果不許處不退耶。第一卷八因緣中。雲以勝緣力而為安立正定聚故。彼勝緣力者當義科中如來方便殊勝門。安立正定聚故非同今得善處定不退門耶。故彼第七因緣引今本文為能化教法。可思之。如此答成之上者。諸難悉被遮者歟。無過可答申也。觀經疏(吉藏)雲。但念佛有二種。一者念佛法身。二者念佛生身。念佛法身者。如須菩提在石室中端坐念諸法實相。名念佛法身。念佛生身者。念如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金容挺特。名念佛生身。今念無量壽佛是非念佛法身。乃念佛生身。何者。正觀如來相好光明等故也。然念佛生身復二種。一者但念佛。二者通念五種。謂念佛念徒眾國土時節等(文)探玄記第三雲。四約退不退。謂入十住已去不退位三賢菩薩生處。名為淨土。於中亦有四果二乘等。如阿彌陀土生彼皆住正定等。堪任已還輕毛退位三聖眾生共生之處。不名淨土(文)起信疏(法藏)下雲。引經中二。先引經。從常見佛下釋經文。言若觀法身得畢竟往生等者。但往生之人約有三位。一如蓮華未開時信行未滿。未名不退。但以處無退緣故稱不退。二信位滿足以去花開見佛。入十住位得少分見法身住正定位也。三者三賢位滿入初地已去。證遍滿法身生無邊佛土。如佛記龍樹菩薩等住初地生淨土等也。此中畢竟等是後二位也(文)同論疏(元曉)雲。住正定者。通論有三。一者見道以上方名正定。約無漏道為正定故。二者十解以上名為正定。定不退位為正定故。三者九品往生皆名正定。依勝緣力得不退故。於中委悉如無量壽料簡中說(文)。   報身報土。   問。引何經文證勸劣向勝不退門耶。   答。引若人專念西方極樂世界等文。證勸劣向勝不退門(見)故論雲。如修多羅說。若人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修善根迴向願求生彼世界(文)。   問。爾者西方佛土可報身報土耶。   答。此事經論施設區。諸師解釋非一。故或雲報身報土。或雲化身化土可有二傳也。   問。所出申二傳俱以明。先就雲報身報土傳難思。夫定能化之佛土專可任所化之機根也。既十信凡夫之所見也。寧雲報佛之身土耶。是以本論雲凡夫二乘心所見者名為應身。釋論述隨識粗細所見佛身隨粗細故。明知十信凡夫之能化身土可非報身報土雲事。次就化身化土傳不明。思彼佛土者。佛身廣大而說身量無邊非是凡夫心力所及。國土寬廣而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判)可知非化佛之身土雲事。是以善導和尚釋雲。西方安樂阿彌陀佛是報身佛土(判)是豈非定報佛之身土耶。抑出申二傳中。立者終何傳可存申耶。   答。於西方極樂報土化土之諍論舉旗鼓。論師人師解釋成鉾楯。先哲尚迷是非。今愚豈辨邪正耶。雖然拾權實二教之判文。探顯密兩宗之義理。報身報土之義可立申也。今論中釋報身。具勝妙因受極樂果。自然自在決定安樂遠離苦相(文)阿彌陀經中。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說)經論之文義全同也。可知極樂自在之身可報身雲事。是以善導和尚引三經說定報佛之身土。懷感禪師會諸論文成報土之義理(矣)但至雲十信凡夫所見可非報身者。乘彌陀別願力具惑凡夫生報土。何過耶。言他力往生此意也。依之觀經玄義雲。若論眾生垢障實難欣趣。正由託佛願以作強緣。致使五乘齊入(判)次至三身章本釋二論文者。就大途之義相。西方佛土異彼歟。如此存申者。御難自被遮者歟。無過可答申也。   問。所答申不可爾。凡按諸經之施設。鼓音聲經中。於彌陀如來出父母王國魔王調達等。他受用既非生身。何存父母等耶。又觀音授記經示彌陀入滅之行相畢。定未來補處之弟子。他受用是不斷常之佛也。寧存入滅等之相耶。依此等經說。變化身之佛土雲事不可有異論(矣)是以淨影大師定凡夫事淨之土。智者禪師凡聖同居上品淨土(判)文理俱指掌。會釋盍迷心耶。但至報身章釋者。受極樂果者簡化身非受樂相之詞也。何以此成彌陀報身義耶。次至阿彌陀經文者。且對娑婆世界云爾也。故天台釋雲。若望賢首猶是下品。但比娑婆故名極樂(文)次善導懷感兩師釋者。背文理故難信用者耶。次彌陀別願事。誰所共許耶。西方是凡聖同居土故。異生等往生於彼。何猥成報土義。構他力往生之會通耶。會此等諸難分明答申。   答。凡安養淨土者勝過三界之國。月朗無漏無生之光。廣大無邊之境。花發非有非空之匈。見色皆真色也。花池寶閣悉寶藏因行之所成。聞音悉法音也。水鳥樹林皆彌陀果地之所作也。何濫準同居之莊嚴。強可抱界內之疑胎耶。重窺經論之施設。再詳諸師之解釋。觀經說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心地觀經。八萬四千相好定地上能化。又初地二地等所坐之華葉。百葉千葉等也。而彌陀如來所坐之蓮華。八萬四千葉(云云)是豈還地前能化應化身耶。依之群疑論雲。八萬四千相好是唯他受用身佛(判)加之那伽羅樹為八宗之高祖。述清淨國者出於三界。娑藪般頭為千部論師。判勝過三界道。爰知珠珍之臺非界內之所有。寶玉之林非同居之莊嚴雲事。是以禮懺經說受用智慧身阿彌陀佛。佛地論出報身土判或西方等處處不定。安養淨土非化佛之身土雲事。顯密說根一揆耶。但至鼓音聲經說者。慈恩大師會之雲。此是他受用身示現亦有父母王國。實即無之。實無女人惡道等怖(文)化現父母等非實類父母(為言)次至觀音授記經者。他受用身又有入滅相。故心地觀經雲。前佛入滅後佛成道不同化佛經劫現(文)又不斷常者約多分歟。依之淄洲大師最勝疏雲。言相續者約多分說。不同化身多百千劫始一現故(釋)慈恩法師唯識疏雲。言湛然者簡他受用。及簡化身彼時斷故(述)此等釋意於他受用許少時間斷(見)次至淨影釋者。彼義章中明事相真三種土之時。以西方凡夫事土(判)是守往生人之一邊。未知彌陀別願之廣大。故彼釋難信用。次天台釋者。不應經論之說文。所以者何。今論決定安樂遠離苦相文。與阿彌陀經無有眾苦但受諸樂言。其意全同也。何以彼經文望娑婆世界雲名極樂耶。是以群疑論。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等故。唯是他受用土也(判)次彌陀別願事。凡彌陀如來是濁世利物之導師。娑婆有緣之薄伽也。六八願之弘誓遠被未來之眾生。三三品之淨剎為在惡凡夫也。是以具縛底下之凡夫不斷一毫之惑直生無漏之報土。是五劫思惟之所成。他力別願之所果也。若如所難者。何更號別願。又可稱超世之願耶。故無過可答申也。   問。所成申尚不明。凡以三乘同見之佛身定變化身。西方佛土既二乘凡夫雜居故。可化身之佛土雲事勿論也。故觀經中以聲聞人分中三品。故於凡夫位分下三品。既二乘異生生在。豈雲實報土耶。依之佛地攝論唯識等論中。地前生化土。地上居報土(定)但至八萬四千之相好者。穢土佛尚具此相好。況淨土佛身何不備之耶。所以觀佛三昧經中。過去毘婆屍佛備八萬四千之相好(云云)彼佛豈非變化身耶。加之檢經軌說。無量壽儀軌雲。想無量壽如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了了分明(說)觀經雲。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當觀於一丈六像(宣)據兩經之明文。誰此雲報身耶。次所坐蓮華準佛身相好可存之也。次至勝過三界道等文者。不及私會通。惠遠義章雲。後門之果形前非苦。是其相似出世果故。故論宣說無量壽國不屬三界。實論苦諦生滅果故(釋)妙樂釋籤雲若大論中明安養國非三界者。且是非此娑婆三界耳。若就彼土具有三界故(宣)解釋誠以明鏡也。何以此為報身報土之的據耶。次至慈恩釋者。殊勝妙顏實類女人(見)何雲實即無之耶。又他受用身現父母等有何用耶。就中慈恩作報土化土之二釋中。化土潤色引彼經文成之者耶。次他受用有入滅相雲事不可然。彼心地觀經說。所化機從前位進後地之時。前地能化隱滅。後位能化顯現。此且雲入滅也。   更非彌陀入滅之後逕多劫如中觀音成道也。次他受用身不斷常事。莊嚴論雲由無間常故一切諸佛命身常住。佛地論雲。   謂受用身恆受法樂無間斷故(宣)既雲無間常雲無間斷。何許少時間斷耶。凡所成申一一雖不稱理致。不遑細細重難。先會此等難分明成立申。   答。凡淨土穢土是如次報化二土不同也。既雲安養淨土。豈雲化身之土耶。是以同性經中。淨土成佛者皆是受用身。穢土中者皆是化身(云云)撲揚大師引此經文。故知化身所居土者不得名淨(判)善導和尚以今經文證報土之旨(矣)爰知西方淨土非化身土雲事。但至雲三乘人雜居故可化土者。此事諸師解釋不同。所立義亦不一准。且依善導懷感兩師之解釋存之者。善導自問曰。彼佛及土既言報者。報法高妙小聖難階。垢障凡夫雲何得入。答曰。若論眾生垢障實難欣趣。正由託佛願以作強緣致使五乘齊入。懷感禪師。然以阿彌陀佛殊勝本願增上緣力。為令彼地前諸小行菩薩等識心雖劣。依託如來本願緣力(乃至)故名生他受用土(判)是則彌陀別願之所致。何始為奇耶。次至佛地攝論等判文者。群疑論會之雲。佛地論等說初地已上生他受用土。地前菩薩生變化土。此據自力分判地前地上居二土別。不據他力別願勝緣而說(述)會釋誠明鏡也。誰可作疑貽耶。次至彌陀如來相好多少者。先觀經說。彌陀如來實身廣大無邊。非下劣凡夫之所知故。為引入方便且令觀一丈六像也。故經次下文雲。無量壽佛身量無邊。非是凡夫心力所及。然彼如來宿願力故。有憶想者必得成就(文)依此義文按儀軌說。為初心行者且示三十二相等形相歟。又儀軌中雲廣如無量壽經所說。可知儀軌意不可違觀經說雲事。次於勝過三界文者。惠遠妙樂等釋俱不葉理致。恐似胸臆會釋(矣)故曇鸞道綽善導等諸師。探經論之玄旨專成報土之義理(矣)次雲妙顏天子實類女人事。文證何耶。無明證者不可作重難也。雲示現父母等事。為化分段身菩薩。更現父母王城等也。依之太賢釋雲。既報上無實女。佛及菩薩化為母等。化分段等(文)次慈恩釋。作報土化土二釋中。唯報土義為所存正義(見)故上生經疏中。通報化二土之義為有人釋。以唯報土義為自義(矣)次心地觀經文。彼次下雲不同化佛經劫現。此文所顯他受用亦非許少時間斷耶。依之淄洲大師釋不同化身多百千劫始一現故。實冥契經說者歟。而約前後地之機見。御難頗不可爾也。次至佛地莊嚴等論文者。彼約自受用。未據他受用。故不可為相違。無過可答申也。   問。難答雖及多重。尚非無不審。報化二身之所化者。變易分段各別也。是以慈恩通贊疏雲。報佛所化變易身化土菩薩分段身(文)而西方淨土之往生人分段身故。不可言報佛身土。是以雙觀經中。疑心修善人在極樂邊地受胎生等(說)嘉祥大師。又彼土壽雖無量必終訖。故知彼土分段生死(判)若爾者唯變化土可非報佛土也。依此等文理。天台嘉祥淨影等諸師。盛談化身化土之義(矣)但至同性經文者。對報土唯淨。且化身土雲穢土。非遮淨土。是以唯識論雲。變現無量隨類化身居淨穢土。為未登地諸菩薩眾二乘異生稱彼機宜(判)既雲居淨穢土。何西方淨土非變化淨土耶。荊谿湛然大師釋雖是淨土。由有男女及須彌等。此同居淨土。既其不同。同居穢土亦應不等。專有所據(見)又撲揚大師會彼經文雲。為對受用化稱為穢亦不相違(文)但至所出申釋者。撲揚於變化淨土作長時暫變之二釋中。不許長時淨土義前作彼釋也。述實義之時。今同前說。多經論中說生淨故(文)。以西方為變化長時淨土(見)次他受用有間斷雲事。尚不可然。能現智品平等性智也。佛果相續無間斷。所現他受用何可有間斷耶。又佛地莊嚴等不約他受用雲事不然。淄洲大師釋此中含身攝自他受用。通他受用雲事分明也。如何。   答。總相粗論之時。二身所化分段變易雖殊。據實通論之日。二佛所化可通分段變易也。故彼七地以前悲增菩薩預他受用之教化。十地菩薩列變化身會座等。此意也。若爾者西方教主報身以分段身為所化。何過耶。況彌陀如來弘誓異他佛悲願故。以常途之謂情不可為重難也。但至受胎生文者。天台法華疏雲。處華臺久者為胎生。非實胎也。例蓮華化生者亦稱濕卵而非濕卵(文)是即非實胎生也。次至唯識論居淨穢土文者。慈恩釋此文雲。暫變淨土(文)非長時淨土也。撲揚釋恐違慈恩釋。故不可依用也。所以親光論師釋報土處處不定義。或雲西方等處處不定。慈恩大師以西方唯報土義為實義。違此等判文變化長時淨土(判)背師資稟承者耶。次他受用身間斷事。設能現雖無間斷。所現報身間斷。何過耶。如此答成者。諸難悉被遮者歟。無過可答申也。 觀經疏第一雲。問曰。彌陀淨國為當是報是化也。答曰。是報非化。雲何得知。如大乘同性經說。西方安樂彌陀佛是報身報土。又無量壽經雲。法藏比丘在世饒王佛所行菩薩道時。發四十八願。一一願言。若我得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願生我國。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今既成佛。即是酬因之身也。又觀經中。上輩三人臨命終時皆雲阿彌陀佛及與化佛來迎此人。然報身兼化共來授手。故名為與。以此文證。故知是報(乃至)問曰。既言報者。報身常住永無生滅。何故觀音授記經說阿彌陀佛亦有入涅槃時。此之一義若為通釋。答曰。入不入義者。唯是諸佛境界。尚非三乘淺智所闚。豈況小凡輒能知也。雖然必欲知者。敢引佛經以為明證。何者。如大品經涅槃非化品中說雲。須菩提言。何等是不生不滅非變化。佛言。無誑相涅槃。是法非變化。世尊。如佛自說。諸法平等。非聲聞作。非辟支佛作。非諸菩薩摩訶薩作。非諸佛作。有佛無佛諸法性常空。性空即是涅槃。雲何涅槃一法非如化。佛告須菩提(乃至)為是新發意菩薩故。分別生滅者如化。不生不滅者不如化耶。今既以斯聖教驗知彌陀定是報也。縱使後入涅槃。其義無妨。諸有智者應知。問曰。彼佛及土既言報者。報法高妙小聖難階。垢障凡夫雲何得入。答曰。若論眾生垢障實難欣趣。正由託佛願以作強緣致使五乘齊入(文)同經疏(天台)雲。安養清淨池流八德。樹列七珍(乃至)凡聖同居上品淨土(文)群疑論第一雲。問曰。今此西方極樂世界。三種土中是何土攝。釋曰。此有三釋。一是他受用土。以佛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其中多有一生補處。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等故。唯是他受用土也。二言唯是變化土。有何聖教言佛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等。即證是於他受用身土。何妨淨土變化身之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以觀經等皆說為凡夫眾生往生淨土。故知是變化土。三通二土。地前見變化土。地上見他受用土。同是一處。各隨自心所見各異。故通二土(乃至)問曰。前第一釋。若是他受用土者。雲何地前凡夫生。若是變化土者。雲何地上聖人生。釋曰。計彼地前菩薩聲聞凡夫未證遍滿真如。未斷人法二執。識心粗劣。所變淨土不可同於地上諸大菩薩微細智心所變微妙受用淨土。然以阿彌陀佛殊勝本願增上緣力。令彼地前諸小行菩薩等。識心雖劣。依託如來本願勝力。還能同彼地上菩薩所變淨土。微妙廣大清淨莊嚴亦得見。故名生他受用土。佛地論等說初地已上生他受用土。地前菩薩生變化土。此據自力分判地前地上居二土別。不據他力別願勝緣而說(乃至)八萬四千相好唯是他受用身佛。非是地前所能觀見。下文言然彼如來宿願力故。有憶想者必得成就。故知乘宿願力觀見他受用之身。亦乘宿願之力生他受用土(文)往生論雲。大乘善根界。等無機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文)三身義林(慈恩)雲。初地見佛坐百葉華。即是稱可百大千界。且阿彌陀佛眼如四大海水。眉間毫相如五須彌山。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應是初地菩薩所見(乃至)此他受用雖有父母亦現受生。不先處天方下成佛。鼓音聲經說。阿彌陀佛父名月上。母名殊勝妙顏。子名月明。奉事弟子名無垢稱(乃至)無量壽論雲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既是報土無實女人。佛及菩薩化為母等。化分段身故現此相。化變易身未見誠說(文)佛土義林雲。觀經所說諸觀及孝養父母等(乃至)十念為淨土因者。此有二義。一雲。准攝大乘等。西方即是他受用土。觀經自言阿鞞跋致不退菩薩方得往生故。非以小善根因緣而得生故。無著天親淨土論言女人根缺二乘種等皆不生故(乃至)又說阿彌陀佛身量毫相如五須彌。非他受用何容乃爾。又觀音授記經言。阿彌陀佛滅度之後。觀音菩薩次當補處。十地大形說當補處。非他受用是何佛耶。二雲。西方通於報化二土。報土文證如前所說。化土證者。鼓音聲經雲。阿彌陀佛父名月上。母名殊勝妙顏。有子有魔。亦有調達。亦有王城。若非化身寧有此事。故觀經說九品生中。亦有阿羅漢須陀洹等。故生彼者通有三乘。其土通是報化二土。若依前解。此是他受用身示現亦有父母王國。實即無之。實無女人惡道等怖。九品生中阿羅漢等借彼名說。實是菩薩。二釋任情取捨隨意(文)演祕七雲。論三變化身至諸利樂事等者。問。瑜伽論七十九雲地前菩薩不生淨土。攝論亦云。生淨土者是別時意。如何今雲化居淨土為未登地菩薩等耶。答。傳有兩釋。一雲。二乘異生亦生故。觀經等皆誠說故。瑜伽攝論言不生者。據受用土。不遮化土。二雲。不生。瑜伽攝論以自會故。又大乘同性經雲。淨土成佛者皆是受用身。穢土者皆是化身。故知化身所居土者不得名淨。此言淨土據暫變說。即如法華三變淨方。維摩等同。詳曰。今同前說。多經論中說生淨故。同性經中為對受用化稱為穢。亦不相違(文)淨土論雲。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文)釋籤第六雲。大論二十八雲。有佛土說一乘。純菩薩也。有佛土雜如彌陀也。多菩薩僧少聲聞僧。若大論中明安養國非三界者。只是非此娑婆三界耳。若就彼土具有三界。故無量壽經(乃至)雖是淨土。由有男女及須彌等。此同居淨土。既其不同。同居穢土亦應不等(文)大乘義章十九(淨土義)雲。分別有三。一事淨土。二相淨土。三真淨土。事淨之中三門分別。一總辨相。二別顯之。三約諦明定。總相雲何。事淨土者是凡夫人所居土也(乃至)次別顯之。事淨有二。一是凡夫求有淨業所得之土。如上諸天所居等是(乃至)二是凡夫求出善根所得淨土。如安樂國眾香界等。由從出世善業得故。受用之時能生出道(文)又雲。次約四諦辨定其相。前兩門中。初門之因唯是集諦。分段因故。初門之果體唯苦諦。分段果故。後門之因有其兩能。一正感佛果。二傍招淨土。佛邊一向非集能生功德。不集生死諸有果故。傍招土邊亦集非集。形於向前初門之因得言非集。求出善根是其相似道諦攝故。當分實論。體性是集。能招有為生死果故。後門之果形前非苦。是其相似出世果故。故論宣說無量壽國不屬三界。彼無貪慾故非欲界。以在地故不名色界。有形色故非無色界。以是相似道家之果。攝之屬道。故不名苦。似佛淨土菩提道攝。當分實論。體性苦諦。生滅果故。有漏報身所依處故。事淨如是(文)淨土論(迦才)雲。言是化土者出觀音授記經。經雲(乃至)阿彌陀佛正法滅後。過中夜分明相出時。觀世音菩薩於菩提樹下成等正覺(文)心地觀經雲。他受用身諸相好(乃至)先佛入滅後佛成。不同化佛經劫現(文)最勝王經疏(惠沼)雲。應身非化身者。是地前身故。問。若他受用雲何。下雲。應身者從無始來相續不斷。一切諸佛不共之法能攝持故。眾生無盡。用亦無盡。他受用身既現滅度。如何得言無始相續不共之法能攝持故。答。言相續者約多分說。不同化身多百千劫始一現故(文)唯識疏第十雲。言相續者簡自性身。有生滅故。言湛然者簡他受用及簡化身。彼時斷故(文)。觀經雲。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當觀於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如先所說。無量壽佛身量無邊。非是凡夫心力所及。然彼如來宿願力故。有憶想者必得成就(乃至)何況觀佛具足身相。阿彌陀佛神通如意。於十方國變現自在。或現大身滿虛空中。或現小身丈六八尺。所現之形皆真金色(文)又雲。阿難當知。無量壽佛身如百千萬億夜摩天閻浮檀金色。佛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眉間白毫右旋婉轉如五須彌山。佛眼如四大海水清白分明(乃至)於圓光中有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化佛。一一化佛亦有眾多無數化菩薩以為侍者。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文)。   他方佛土。   論雲。隨願得生他方佛土(文)意如何。   答。明專意念佛之勝利。雲隨願得生他方佛土。此文意也。故論雲。謂以專意念佛因緣隨願得生他方佛土(文)。   問。爾者今此他方佛土可雲局西方淨土乎。   答。義門不定。學者存知不一准。且依一義者。可雲局西方也。   問。所答申不明。夫開本釋二論之施設按他方佛土之寬狹。以諸如來之言不局一佛。隨願得生之文可通十方(覺)依之異譯論。必得往生餘佛剎中(宣)人師隨意往生十方淨土(判)他方佛土之言不局西方淨土雲事。解釋誠分明也。爾者如何可答申耶。   答。本自所答申引證經文既雲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若他方佛土可通十方者。何可引局西方經說耶。是以論雲即得往生妙樂土故。妙樂土稱唯在西方極樂故。高祖大師又最上妙樂在其中故雲極樂(判)(給)但至以諸如來文者。通釋迦彌陀二佛故雲諸如來歟。故無際大師釋雲。勝妙方便具通願教。謂如西方彌陀如來本願攝受。此土釋迦說教誘導。皆方便故(文)。或又諸佛皆隨眾生願樂化導西方淨土故云爾也。如彼藥師經等所說(矣)次至隨願之詞者。凡生安養淨土事。依願力往生故。雲隨願往生。是以論中釋隨自所願即得往生此意也。次至異譯論者。無違今論文。雲他方雲餘剎。其意全同也。何為難端耶。對此土指西方雲餘佛剎也。人師釋用否可任意。故無過可答申也。   問。所答申尚不可然。凡眾生願樂萬差也。諸佛方便何局一佛土耶。依之長水子[王*(虍-七+一/(谷-口+目))]。如隨願往生經所說十方皆有淨土。若欲生者隨願往生(判)加之唐朝無際。然此論中四五六門汎令念佛。即前所謂縱意寬緣一切諸佛(文)依此等解釋。雲不局西方事分明也。但至妙樂土稱者。十方佛土皆妙樂也。何必局西方耶。隨大師釋既妙樂言在華藏界。豈局西方乎。次至引證經文者。無際大師釋雲。其第七門引證經說專念西方阿彌陀佛。以狹證寬(矣)爾者今度分明成申。   答。凡所立義科之大旨。勸四心下品之人令生西方不退之土意也。得善處定不退門專非成西方處不退義耶。依之筆削記中釋如來有勝方便句。勝方便者即念佛三昧十六觀門及佛願力等(判)是則非指觀經所說十三定善等觀門耶。但至雲眾生願樂萬差者。今論且約四心下品一類之機也未盡一切機歟。次至大師釋者。極樂與華藏為成同處義作此釋。故知妙樂稱局極樂雲事。無際等釋背當段大意。故不可依用也。   華開見佛。   問。以何人為勸劣向勝不退門所化耶。   答。以十信位中四心下品人為所化機也。故論雲。所謂顯示得十信位前四種心。更不勝進下品眾生故(文)。   問。爾者四心下品人生西方佛土已。即時可雲見佛聞法耶。   答。生彼土已即時可雲見佛聞法也。   問。就答申難思。夫信行未滿之人生七寶花之中。蓮華未開之前如何可有見佛聞法義耶。依之賢首大師釋中。如蓮華未開時信行未滿未名不退(乃至)信位滿足已去。華開見佛入十住位(文)文理實明鏡也。可知四心下品信行未滿之位。雲不可見佛聞法事。爾者會此等難審定分明成申。   答。本自所成申開論家之所釋。生彼土已眼見如來具相好像。耳聞聖說深妙梵音(文)論判實分明也。何乍生彼土雲不見佛聞法耶。但至御難者。設雖蓮華未開之前。何無見佛等義耶。是以妙樂大師釋中。如安養界下品生人。在蓮華中常聞彌陀觀音說法(文)聞法既有。見佛何無耶。或又釋以十信上品上生人意。不生華中故。不可論華開前後(矣)次至賢首釋者。違論釋故不及劬勞。無過可答申也。   問。答申旨尚不明。蓮華未開之前可見佛聞法成申事甚以不可然。開觀經說。或雲當華敷時大悲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放大光明住其人前。為說甚深十二部經。上文或雲。華既敷已開目合掌讚歎世尊。聞法歡喜(宣)是皆華開已後雲見佛聞法。何雲未開已前見佛耶。是以論主餘處釋雲。信心清淨者華開則見佛(文)或又考善導觀經疏。在華內時有三種障。一者不得見佛及諸聖眾。二者不得聽聞正法。三者不得歷事供養(判)但至論釋者。約華開已後云爾。非未開之位歟。次至妙樂釋者。在蓮華中者生有無量蓮華中(為言)非謂合蓮華中也。次十信上品上生存申事不可然。按觀經所說。上品上生人生彼土已。見佛菩薩色相聞寶林演說妙法即悟無生法忍(略鈔)四心下品人豈往生彼土即可證無生忍乎。準仁王經施設。無生忍在七地已上故。是以吉藏法師釋。當知此是七地無生也(判)淨影大師所釋四地已去名為上品。生彼即得無生忍故(述)而背此等文理以十信雲為上品上生人事。甚不可然。如何。   答。凡生合蓮中是依罪障。若無見佛聞法之益者。依何有華開期耶。彼娑婆臨終之時尚有見佛聞法。況生極樂之後無聞法等義者。極樂名言無其實歟。依之或釋中舉六時聞法樂。或論中出得大法樂益。但至觀經文者。且明華開以後見佛。未遮華中見佛等。不可成相違。次善導釋。彼又釋下品下生五逆十惡故。是且抑止門意。更非實義歟。次妙樂釋。蓮華未敷之前未受彼土淨味色香等故。以法味為食(為言)若如御難者。釋意趣無其詮耶。次九品階級次位配當事。諸師釋義不一準。所詮閤諸師釋可任觀經說。而經中說九品三輩業因專為五濁凡夫(見)依之善導和尚以十處經文雲定為凡夫不為聖人。明知九品往生人皆於常沒凡夫雲分九品差降事。何況十信菩薩何遮上品上生義耶。依之一師釋雲。上品上生取十信及十信前能發三心(文)但至無生忍難者。於無生忍有重重不同。諸經所說不同。諸論解釋各別也。華嚴經說無生法忍在十信位。本業經明無生法忍在十住位。依之迦才淨土論。懷感群疑論。俱成無生忍在地前義。若爾者吉藏等解釋違經說故不可信用耶。無過可答申也。起信論疏(法藏)下雲。但往生之人約有三位一如蓮華未開時信行未滿未名不退但以處無退緣故稱不退。二信位滿足已去華開見佛。入十住位得少分見法身住正定位也。三者三賢位滿入初地已去。證遍滿法身生無邊佛土。如佛記龍樹菩薩等住初地生淨土等也。此中畢竟等是後二位(文)筆削記第六雲。料簡往生之人。正是說於已生彼者。若觀經中具明九品。天台所判。上三品人始從習種終至解行菩薩。中三品是十信已下。以能持戒孝養等而求生故。下三品是今時悠悠凡夫。以作眾惡重罪臨命終時遇善友勸方願生故。上上品見佛聞法便證無生故是道種人。上中品位當性種。上下品位當習種(文)法華疏記第七雲。法食等者。法食聞法也。如安養界下品生人。在蓮華中常聞彌陀觀音說法。喜食者聞法歡喜。正聞屬法食。聞已為喜食(文)觀經雲。上品下生者(乃至)即自見身坐金蓮華。坐已華合。隨世尊後即得往生七寶池中。一日一夜蓮華乃開。七日之中乃得見佛。雖見佛身於眾相好心不明瞭。於三七日後乃了了見佛。聞眾音聲皆演妙法(文)又雲。下品上生者(乃至)經七七日蓮華乃敷。當華敷時大悲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放大光明住其人前。為說甚深十二部經。聞已信解發無上道心(文)又雲。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乃至)具足十念(乃至)即得往生極樂世界。於蓮華中滿十二大劫蓮華方開。觀世音大勢至以大悲音聲為其廣說諸法實相(文)善導疏第四雲。又下品下生中取五逆除謗法者。其五逆已作。不可捨令流轉。還發大悲攝取往生。然謗法罪未為。又止言若起謗法即不得生。此就未造業而解也。若造還攝得生。雖得生彼華合逕於多劫。此等罪人在華內時有三種障。一者不得見佛及諸聖眾。二者不得聽聞正法。三者不得歷事供養。除此已外更無諸苦(文)十住毘婆沙論雲。若人修善根疑則華不開。信心清淨者華開則見佛(文)觀經疏(善導)第一雲。第二即以道理來破者。上言初地至七地已來菩薩者如華嚴經說。初地已上七地已來即是法性生身變易生身。斯等曾無分段之苦。論其功用已經三大阿僧祇劫(乃至)神通自在轉變無方。身居報土常聞報佛說法(乃至)更憂何事乃藉韋提為其請佛求生安樂國也。以此文證。諸師所說豈非錯也(文)又雲。看此觀經定善及三輩上下文意。總是佛去世後五濁凡夫。但以遇緣有異致令九品差別。何者。上品三人是遇大凡夫。中品三人是遇小凡夫。下品三人是遇惡凡夫(文)又雲。第四出文顯證者(乃至)定為凡夫不為聖人(文)觀經疏(吉藏)雲。前明上品上生發菩提心修行經七日則生彼國。見彼佛身聞說妙法則悟無生法忍。問。此是何地無生耶。解雲。此是七地無生。何以得知耶。解雲。上下品生百法明門得歡喜地。下品既得歡喜。當知此是七地無生也(文)雙觀經疏(惠遠)雲。細分九品者。前上品中(乃至)四地已去名為上上。生彼即得無生忍故。初二三地名為上中。生彼國已逕一小劫得無生忍(乃至)種性解行名為上下。生彼國已過三小劫得百法明門住於初地。故知地前乃至(文)群疑論第六雲。細分九品者。且上品三人諸師取捨有多同異。一師雲。上品上生四五六地菩薩。上品中生初二三地菩薩。上品下生地前三十心菩薩(乃至)一師雲。上品上生取十信及十信前能發三心能修三行悉名上品上生(乃至)所以諸師判此三品高下不同者。以無生法忍經論判位或下或上。仁王般若說無生法忍在七八九地。諸論中說無生法忍在於初地或在忍位。菩薩本業瓔珞經說無生法忍在十住位。華嚴經說無生法忍在十信位。占察經說無生法忍在十信前凡夫位。故諸師各據一位得無生法忍分上三品高下不同也(文)淨土論(迦才)上雲。   惡趣往生。   論雲。即得往生妙樂土故(文)文意如何。   答。依如來方便即明生妙樂土。雲即得往生妙樂土故文意也   問。爾者三惡趣有情同可有往生淨土義耶。   答。此事雖無論判。三惡趣眾生可往生淨土也。   問。所答申不明。夫論雲趣向假人。經雲若人專念。此非簡惡趣耶。何況所引經文說所修善根迴向願求生彼世界。鬼畜等類豈有迴願之心乎。爾者所答申不明。審定可成申。   答。本自所答申雖無論家之解釋。伺餘處之判文。或說三惡趣往生極樂。或述於五趣中悉能修西方淨業得生極樂。爰知三惡趣之有情往生極樂土雲事。但至御難者。且舉勝為論雲若人等歟。次至所引經文者。六趣有情皆列佛會作信受奉行之禮。何無迴願往生之義耶。如此成申者。御難自被遮者歟。   問。所成申尚不可然。開觀經等說相案淨土業因。致孝養仁義之行。依持戒修善之誠。十三定善正觀依正二報。三心念佛專感無漏真土。惡趣愚昧之有情何致此等行相乎。彼小乘見道尚惡趣依身簡之。況大乘善根之境豈得往生乎。   答。三惡趣眾生雲可往生淨土事。如先重成申(矣)但至御難者。無量壽觀經說。無量諸天龍夜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文)稱讚淨土經。聽法眾中有諸天八部阿修羅等(見)既為聽法眾。何無願求心乎。但至孝行持戒等難者。群疑論引經雲。化生龍持八關齋戒(乃至)壽終之後皆當往生阿彌陀佛國(文)既有畜類持戒之行。孝養仁義之心何無乎。又淨土論雲。至於龍鬼八部。能發菩提心專念阿彌陀佛(乃至)臨命終時正念現前者皆得往生也(文)釋文誠分明也。誰成異論乎。故無過可答申也(文)淨土論(迦才)上雲。若男若女無根至於龍鬼八部。但能發菩提心專念阿彌陀佛。厭惡穢剎欣樂淨土。臨命終時正念現前者皆得往生也(文)群疑論第二雲。問。往生眾生唯此人趣得修淨業而得往生。為通餘趣亦得往生。及已終者於冥道中亦得往生否。釋曰於五趣中悉能修西方淨業得生極樂。案諸天既能來聽觀經。及觀經下文言無量諸天龍夜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稱讚淨土經列眾中。言無量諸天阿素洛等為聞法故皆來聽法。故知悉欲願生淨土。皆能習淨業得生西方。又按菩薩處胎經第四卷說。化生龍持八關齋戒。金翅鳥欲食不得。請問其法。龍為說八關齋戒。金翅鳥隨龍往海龍王宮中。爾時龍子復與金翅鳥而說於偈。是時龍子龍女心開意解。壽終之後皆當往生阿彌陀佛國(乃至)以此準知。五趣眾生悉得往生極樂國也(文)。   無明所發。   問。迴向所修善根可生極樂耶。   答。迴向修善可生極樂也。故論中。所修善根迴向願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文)。   問。爾者今此所修善根可雲無明所發乎。   答。此事雖難定。非無明所發可答申也。   問。所答申難思。凡往生淨土人是具縛底下之異生。常沒五濁之凡夫也。今論文又四心下品之人。煩惱未斷之位也。既具惑所發之善根。豈非無明妄心之作業乎。是以惠沼大師釋中。知足淨土亦是生死由定信故攝彼無明是有覆性(判)可知淨土之業因無明之所發雲事。爾者所答申招此等難。分明成申。   答。本自所答申往生淨土之業因可非無明之所發。凡欣求淨土者。出離生死之行業。上求菩提之用心也。何同輪迴之業因更為無明之所發乎。何況極樂世界者出過三界之淨土。出世善根之所感也。若雲無明所發者。豈雲出世善根之所生乎。就中今論意。五十一位悉始覺淨智之修行也。十信四心之菩薩修西方往生之業因。尤始覺智之所發。可非無明之所起(矣)是以對法論雲。非業煩惱力所生故。非業煩惱增上起故(判)但至御難者。雖具惑凡夫之所修。菩提心所起之善故。非無明所發也。次至惠沼釋者。二義中不正義故不可依用也。如此成申者。諸難悉被遮者歟。無過可答申也。   問。所成申尚不可爾。西方佛土凡夫往生皆分段身也。若爾者分段業因專可無明所發也。有漏業因四住為緣受分段身之誠說無異論故。但至雲四心下品之所修可始覺淨智之所發者。今論意十信位亦非不造生死之業因。所以十信菩薩修十善等。是非輪王業因乎。若爾者設起始覺智雖修菩薩行。又起發業無明造生死業。何過乎。次至對法論文者。約自受用土之因歟。爾者此難如何可會申耶。   答。凡安養淨土之業因。諸師解釋不一準。是非粉紜勝負難定。雖然今論意依諸佛如來之勝妙方。便念他方淨土之種種依正之時。何忽可起無明妄想之心念乎。是以吉藏法師雲。別則以菩提心為業因。餘善為緣(判)慈恩大師雲。淨土因者。一由善根。二由大願(乃至)如世有支資愛取潤方感內外二土果故(宣)但至有漏業因四住為緣之經文者。彼約穢土分段。淨土受生異彼也。次至雲十信菩薩造輪王業者。彼權教意歟。今論者覺知生死輪迴之業果是過患更止彼念。何造生死引業乎。依之無際大師釋雲。能至未來新業不起(判)次至雲修十善者。第七卷本論文雲。信業果報能起十善。厭生死苦欣求無上菩提(文)既欣無上菩提所修十善故。不可成輪王業因也。次對法論文約自受用土雲事不可然。慈恩大師引彼文成依善根大願因緣之義畢。生佛土義總相雖爾。然佛四土勝因各別(文)是總通四土之因。何雲約自受用土乎。故無過可答申也。   問。所答申尚不明。淨土因果者十二有支之所攝。欲色二界之分齊也。依之群疑論雲。未離欲惑往生淨土。無明支行支即是欲界(乃至)若已離欲界欲得色界心。十二有支即色界攝(文)既無明行之所感。豈不依煩惱力乎。又釋潤生義之時。現潤種潤雖二義不同。煩惱潤生義決定。煩惱潤生決定。無明所發勿論也。但十信不起新業雲事難思。仁王經中說十信雲。十善菩薩發大心(乃至)上品十善鐵輪王(文)是則非依十善修因得鐵輪報乎。今論又不可忘彼義。故慈行大師雲。以至信滿方能斷盡(判)加之緣起經雲。內法異生起福不動業無明所發(文)內法異生是三乘凡位也。今論十信內法異生故。造福不動二業何過。爾者如何。   答。凡依欣求無上佛果起迴願往生之心念修十六想觀。念淨土依正之時不可起無明煩惱之道理極成者。何必拘人師解釋乎。況十二緣起攝不攝者。群疑論出二釋中一釋雲。此十二有支據三界說故。於淨土不分別也(文)此釋葉道理之上者。所出難文不可依用也。次至煩惱潤生釋者。凡淨土受生者聖眾加被心不顛倒。彌陀來迎大聖授手更無惡境。何起煩惱潤受生耶。是以慈恩大師引世有支資愛取潤之例證。成以善根大願為因緣生彼土之旨(矣)次十信新業事如先重成申。棄背生死樂求出離之菩薩。何可更造生死業因乎。小乘凡位尚不造彼業。何況於大乘十信乎。慈行釋頗難信用者乎。但至輪王報者。是依古業感彼果。若依此難者。十住已上又作輪王。是可依新造業乎。彼既依古業。十信又可爾也。仍無過。   問。所立尚非無不審。觀經雲。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文)善導釋此文雲。第一福即是世俗善根。曾來未聞佛法。但自行孝養仁義禮智信故名世俗善也(文)既未聞佛法之行。豈雲始覺智所發乎。就中罪福不動之三業同雲無明所發事。緣起經所說分明也。西方淨土之業因既福不動二業之所攝也。寧雲非無明所發乎。依之群疑論雲。西方業因者三業中福不動二業攝(文)又撲揚釋雲。若資糧道有漏善法皆向佛果。十王果業在何位造。若許此位造彼業者。雲何得言皆向佛果(文)准此釋於資糧位並發生死因及佛果因(見)今論十信起無明所發之業事。在何怪乎。   答。觀經所說三福淨業出世菩提之善根故非三業攝也。雖世俗仁義之行。依釋尊之教行此善。豈同儒家五常之行乎。群疑論釋者二釋中一義也。同第二雲。以三業並據穢土業說。不約淨土論也(文)次撲揚釋者亦一義也。同釋雲。感三界業若善若不善皆無明引。總名無明。資糧等道有無漏善皆向佛果。非無明發。總名為善。非謂無明所發福等不感三界(云云)釋文分明也。仍無過。觀經雲。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淨業(文)同經疏(善導)第四雲。言三福者。第一福即是世俗善根。曾來未聞佛法。但自行孝養仁義禮智信故名世俗善也。第二福者此名戒善。就此戒中即有人天聲聞菩薩等戒(乃至)第三福者名為行善。此是發大乘心凡夫自能行之。兼勸有緣。捨惡持心迴生淨土(文)群疑論第五雲。問曰。又大小乘論引契經說有罪福不動三種業。未知三種業中為用何種業而得往生極樂國也。釋雲。有說。於三業中用福業及不動業生西方也。三福即是福業。十六觀若得上界定心。即不動業也。有說。非三業攝。以三業並據穢土業說。不約淨土論也。故淨土業非三業也(文)淨土義林雲。佛地經論及攝大乘皆言。勝妙出世間善根所起唯說無漏善根為因。雖有如是諸文不同(乃至)對法雲。非業煩惱力所生故。非業煩惱增上起故。然由大願清淨善根之所引發。總而言之。淨土因者。一由善根。二由大願若不修善根佛土無因。不發大願佛土無緣。因緣具足方感果故。如世有支資愛取潤方感內外二土果故(乃至)生佛土義總相雖爾。然佛四土勝因各別。謂法性土(云云)了義燈第六雲。內法異生若諸放逸及不放逸起福不動。所有無明。一雲有覆。信為依故(乃至)內法異生求善趣生。雖不能了彼生死苦。是於生死起定信故。又復求生知足淨土亦是生死由定信故攝彼無明。是有覆性。一雲。若放逸者起於福行。通有覆不善。無明所發。以放逸者當感惡趣。經唯說彼不放逸之者造非福行不感惡趣故。如何不起不善無明發於福行(乃至)若求知足希見佛等即有覆發。此釋為勝(文)演祕第六雲。問。准本業經佛母品雲。一切善受佛果。無明受有為生滅之果。是故善果從善因生。是故惡果從惡因生名善不受生滅之果。唯受常住之果。論雲善惡俱招異熟。豈不相違。答。有釋雲感三界業若善不善皆無明引。總名無明。資糧等道有無漏善皆向佛果。非無明發。總名為善。非謂無明所發福等不感三界。詳曰若資糧道有漏善法皆向佛果。十王果業在何位造。若許此位造彼業者。雲何得言皆向佛果。故義有餘。今者會之略為二釋。一經隨轉。隨化地部。化地部言。善非有因。二據三乘無漏資糧加行正位漏善。遠近皆名佛果因也。無明為緣故無明惑本所引漏善亦名無明。故雲無明感三界果。由斯不言諸餘煩惱及餘漏善感生滅果。若也執文不許餘善感異熟果。亦應取文唯一無明能感漏果。自餘煩惱皆不能招。文中唯說無明得故。此既不爾。彼何則然。故知經論各據一義。並不相違(矣)。   永離惡道。   論雲。常見於佛故永離惡道(文)意如何。   答。明善處不退義。雲常見佛故永離惡道文意也。   問。就答成不明。夫思極樂世界者。寶池側鳧雁鴛鴦交聲。樹林間共命舍利調翅。既惡趣之隨一也。豈非雜類之畜眾乎。爾者論譯不明如何可答申乎。   答。本自所答申任論釋。但至難勢者。慈行大師謂淨土中無實惡道之名(矣)阿彌陀經說。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文)非實類畜眾者全不可成難(矣)無過可答申也。   教法無常。   論雲。三世不動四相不遷(文)爾者可指所學教法乎。   答。可雲指所學教法也。   問。答申旨難思。夫教法是色行二蘊之所攝。有為無常之法體也。依之性相釋雲。牟尼說法蘊數有八十千。彼體語或名。此色行蘊攝(判)若爾者何可雲三世不動等乎。   答。本自所答申標歸依所學教法門者。所述釋義可雲所學教法之義相也。但至難者。今論意異小乘之謂歟。依之上論雲。三世諸佛為自恩師不能生滅不動軌則(文)況今論挾深密之義故。色塵文字尚存法爾常住義也。   身體明白。   論雲。心海澄淨身體明白(文)意如何。   答。明往生人之行相。雲心海澄淨身體明白也文意也。   問。今付之按四十八願之隨一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文)何違真金色經文雲身體明白乎。   答。明白未必白色歟。是則顯清淨義也。故雲依妙正清此意也。   稱名念佛。   論雲。謂以專意念佛因緣(文)爾者可雲稱名念佛乎。   答。依一義者可云爾也。   問。就答成開論釋。謂專注意憶念他方淨土種種依正(文)何雲稱名乎。   答。善導釋中。六字之中攝在依正(文)唱六字名號攝依正二報。故更無相違。   去嘉元元年(癸卯)之冬。中性院先師上網寢病床之日。命愚質雲。我化滅之後。每年忌辰可勤豎義抉擇。我頃日欲就勸劣向勝不退門記彼短冊。然未遂其功。露命將消。爾須書此短冊而勤彼豎問。遂乃至翌年正月朔旦未刻寂。然滅度愁傷屠肝。遺訓止耳。由茲拭千行之淚綴十題之草而已。此草本經於醍醐寺報恩院上網憲淳之一覽。即就第四重會釋中少少被添句。因重書入此中。同九月十九日再治畢。   金剛佛子順繼(四十五歲)。 ****** 《大正藏》第79卷No.2538 大疏百條第三重第一。   六大法身。   問。上達法身下及六道(文)。今此法身可雲大日如來耶。答。不然也。兩方也。若雲非大日者。今文明六大為四曼體性之義。所變四曼舉十界也。然案住心論寶鑰等歸敬序。六大四曼各別歸敬時。大日四曼中舉之。若爾者。今上達法身者尤可指大日(被得)。況又廢立佛身。不過四種身。大日既自性法身也。豈不名法身乎。定知舉佛界雲法身可指大日雲事。若又云爾者。宗意以大日為諸法根源。尤當六大若爾者既可能變六大。何攝所變之十界乎。爾者兩方。答。自元所答申非大日法身也先德。以大日定六大法身何攝所變之四曼乎。且難勢一邊其理顯。但至雲以大日屬四曼者。四曼是別相也。而大日為諸尊總體。判乃至世天等悉是毘盧遮那已體若四身中一身別相佛定。何雲諸尊總體乎。可知大日六大體性故依為諸尊能造為諸尊總體雲事。次至住心論等釋者。為顯六大為四曼體性之義。四曼中舉加能造六大歟。或又如先德釋者。四萬之外有法界曼荼羅。法界曼荼羅者。六大位直存四曼之相歟。為顯此義。因四曼歸敬法界曼荼也。次佛身配立不出四身雲事。於四身可有開合之義合大日法身有為自性身。又有四身局四曼分六大法身別立先德祕釋引聖位禮懺二經文立五種法身義。專此意也。實菩提心論成大毘盧遮那佛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等流身者雲四身別相毘盧遮那總體之旨分明也。又祕經標薄伽梵雲以五智所成四種法身。薄伽梵外舉四身乎。凡四身者自性受用等也。自性身阿□佛者。經說分明也。大日雲自性身事。還微隱說歟。以四身配立為難勢事。更不及苦勞也(矣)。   重難雲。思大日如來者。為曼荼羅中臺尊相好具足佛身也。既有對諸尊之一身。何雲諸尊能造體乎。若能造六大。曼荼羅海會總體故。別一處不可圖之。況又能造六大色形有無未定。以相好具足羯磨身定能造六大事。甚以不可然設。六大位許色形。六大四萬能造故。以非四曼別相之色形可為六大色形。若存一曼色相者。為餘曼荼羅能造之時雲何。以羯磨形佛身造三昧耶形。能造為本所造為本。能所造法尤可相順也。羯磨形。三昧耶形相順成能所造事。大所難思也。加之法體相者以不二為體以差別為相。若於六大位存羯磨形尊體者。既異餘法三等。豈不二總體義乎。四曼差別有何異乎。但至雲以大日為六大法身者。先德立五種法身證之時。望阿□等四身大日為總體故。總體義門以同六大。且名六大法身也。非理盡釋歟。凡總別義門重重也。一切諸法總體雖六大。於四曼中又各有總別義。各彼總為大日別為諸尊也。為薩王愛喜以阿□為總體。為欲觸愛慢以金薩為總體。以阿□金薩等不可雲六大法身。故知以大日雲諸尊總體。直不可定能造六大也。大日既具四曼相故。是則別之中總也。非總中總。次住心論等會釋甚不可爾。六大四曼說文既各別也。何猥以六大屬四曼中乎。六大為四曼體性之義可顯之者。於長行可設其釋。何窄頌文存因便釋乎。又六大位有四曼雲事甚難思。常四曼以何為差異乎。所詮四曼別相也。六大總體也。以異別相可為總體之義。總體位重存四曼別相事。非自語相違乎。   答以大日為六大法身事。非私案立。專任先德釋。故祕釋雲。復次法身有五種。前四身並法界身故。曼荼羅有五種。前四曼加法界曼荼羅故。聖位經偈雲(乃至)又禮懺經自性身外立法界身。依此等證文。四身外有法界身。法界身者六大法身(文)。四身外法界身者指大日也。既雲法界身者六大法身。大日即六大也雲事。何及異義乎。隨今章釋故。佛說六大為法界體性(文)。非指法界體性智乎。若非法界體性智者。六大說法界體性說文何乎。若法界體性智。可大日條勿論也。凡宗意以大日為海會總體事。誰異求之乎。若四曼隨一佛體。何故雲海會總體乎。但總別重重故。大日雲總事別之中總也成申事甚不可爾。我名金剛菩薩(乃至)。名種種惡趣眾生。大悲曼荼羅正標此義也。釋指一曼荼羅諸尊總名大日。若隨一佛。此義雲何。若別中之總。此上有何總乎。是豈以海會能造體非為六大之義乎。凡一家意。人法一致。為法之處無不成人。若爾無當六大法體之人乎。但至雲曼荼羅中臺佛對諸尊者。約實義見大日之時。諸尊舉大日也。故別非可圖畫中臺。為顯總別義且對諸尊圖一佛尊位也。如支分生曼荼羅者。以四重海會諸尊為大日如來五體支分建立曼荼羅。是則深祕曼荼羅示大日實體也。故宗先達以支分生曼荼羅教相談義出語事深禁之。顯深祕實義故也。次能造六大色形有無事雖及異義。今答成意有色形義也。六大色形先德祕釋往往出之。為彼末資尤可仰信之。設許色形。至雲可存不屬四曼色形者。一切色形悉盡四曼。何有異四曼色形乎。然四曼差別相故。諸相各各相對。設談不離義。不改其相互相攝入。如雲他宗相入法門。六大色形舉一全收舉一相。諸相悉一相也。然非廢餘相。不改餘相之相只一相也。故四曼中三昧耶形有方圓三角等五輪形相。六大造之時。以方圓三角之相成一方。圓三角不逆方。餘相又如此。故知六大位一切色形等諸相無不具之。此諸相舉成四曼一一法也。成四萬時。六大有分限。各別非成之。是必非成一具六大之義。多具六大。此義門無相違也。次羯磨形。三昧耶形可相順雲事。如次上成。次以不二可為總體雲事。答成趣專此意也。而顯家不二無明緣起之前存差別之相故。法性根源諸相泯不二稱不二體。今宗不爾。性相歷然。故法性源底萬像歷然。此萬像之上有常同常別之二義總體以常同為表故不二也。別相以常別為本故而二也。常同不泯諸相故。非無而二義。常別鎔融無礙故。不妨不二義也。次先德六大法身會釋不可然。若四曼佛何猥雲六大法身乎。設雖總別義重重。總根源可六大也。大日既諸尊根源。此上更無別佛。豈非六大。乎。故大日經雲。我一切本初。號名世所依。說法無等比。本寂無有上(文)。今章釋雲。我者大日尊自稱(乃至)。一切法本祖。如來法身眾生本性(文)。既雲一切本祖。何雲局大曼一種非諸法根源乎。又雲無有上。若四曼佛。此上有能造六大。何雲無有上乎。又今宗以六大為所證理。同諸教真如理也。而釋本寂無有上句雲。如來法身眾生本性同得此本來寂靜之理(文)。本來寂靜理者。指我一切本初體也。既為所證理。豈非六大體性乎。次住心論會釋事。大日如來六大法身義分明。兩義會釋何強相違乎。聖教如此例惟多。香象釋起信論三大義為生滅門。生滅門相用二大真如門體大也。為顯起必依不起。生滅門中又釋舉體大。次六大位又有四曼雲事。前而二不二等義門其旨顯畢。六大色形舉一全收也。四曼別相故。其相差別。其旨大異也。何相濫乎。   一。問。六大法根源故。不可有和合共成之義。而羯磨形聚方圓等之形以青黃等之眾色成。既和合共成。豈非四曼乎。答。今所挍羯磨形四曼中羯磨也。六大羯磨不可雲和合共成。羯磨人相未必借諸緣之處自有此相可意得也。例如以四大成四味一青色必四大和合成然青色邊一種色非四大。又四味四大八事和合成眼根。眼根又有八事之外。如此顯形眾色合成人體。羯磨人邊又一種色別有之也。問。爾者大日上顯形色四曼歟。答。不爾。六大法身許羯磨形義。一切色相六大處有之可意得也。故大日上四曼相直六大也。先德法界曼荼羅者是也。此四曼舉一全收。舉一曼餘舉一曼相也。非如別相四曼互形對差別。一曼中各各諸相又隨如此。假令蓮花一舉一切三昧耶形舉蓮花形也。然不壞諸相舉一字諸字一字也。故以阿字為六大字此義也。問。約六大門海會諸尊悉六大尊乎。將以大日一尊為六大諸尊可雲四曼尊乎。答。前後句俱可許。先曼荼羅建立。大日標為海會總體義安中臺。諸尊標為所造四曼之義各各形相差別。然論實義乃至世天等悉是毘盧遮那已體。何有淺深之別(云云)。海會諸尊皆大日故悉六大法身也。故諸尊體皆六大法身。四曼各各諸尊所具別相也。每尊具四曼也。三密各各諸尊作用也。以之可為實義。故一流習觀音文殊等諸尊上有三重祕釋。淺略義大日普門總體諸尊一門尊體也。第二重大日如來為度人住各各三昧名諸尊。第三重諸尊全大日也。但此段教相談義可斟酌事也(矣)。   成佛二利。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文)。今此成佛為通自證化他。將如何。答。可局自證也。兩方若雲局者。成佛言是廣。何簡化他乎。是以宗家釋中於今成佛開自他受用(見)。何雲局自證乎。若又依之云爾者。疏中指今成佛。然此自證三菩提(文)。唯局自利雲事。實以分明也。如何可承乎。   答。可局自證。存申意任疏家釋義。今題專為明說經由來顯四身生起之旨文也。毘盧遮那唱自證之成佛之後。出神變加持之應用說今經雲意也。若爾者。成佛位唯自證化他應用偏可有神變加持之位(覺)。是以宗家釋今成佛句判修得始覺智身。是豈非簡化他乎。但至自他受用釋者。因受用言便一往釋也。無相違(矣)。   重難雲。開疏家釋義。於毘盧遮那出三義。即自證化他義分明也。成佛言若非簡化他之言者。雲毘盧遮那成佛之時。何強局自證乎。是以宗家開題。四身配當畢攝四為三之時。變化等流合為一身。法應化三身如次可知(云云)。以成佛句為應身。於應身內應外應二義有之。故尤可通自證化他。若依金光明經三身說。第二應身雖局化他。不可雲局自證乎。又覺苑釋以顯四句配三大之時。成佛以下為用大。用大佛豈非化他乎。但至疏釋者。成佛言自元通自證化他故。且約自證之邊釋生起也。若約化他者。毘盧遮那為自證。成佛以下可屬加持三昧。次至宗家釋者。既受用中開自他受用之上。不可局自受用智身之條勿論也。准唯識論智殊勝中具攝三身釋者。他受用可雲智身歟。若不爾者。釋神變句之時。判變化法身。若如御答者。今題額終可雲不舉他受用歟。次言便會釋甚不可爾。今成佛言既局自受用。何猥受用言可令被他受用乎。   答。凡經文料簡專可任疏家定判也。然此自證三菩提釋無異論之上。何穿鑒成佛言可雲通化他乎。現覺諸法本初不生文。同釋第六卷菩提實義謂覺自心從本以來不生即是成文也。彼成佛既不通化他。今成佛豈交化他乎。且如先成申顯自證化他生起之旨。題號也。神變加持言專顯化他文句也。可知成佛在自證位雲事。若如御難成佛約化他時者毘盧遮那為自證雲住成佛以下加持者。成佛句可顯化他。詞也。既不爾。定知加持三昧位唯局神變加持句雲事。次至毘盧遮那三義者。毘盧遮那總體。成佛已下別義也。開毘盧遮那所具之三義。自利為成佛。化他為神變加持。故成佛言局自利可潤色歟。次至開題釋者。且約內應三身配立顯義門多端歟。不爾者配立三大時。以成佛為相大。相大豈通他受用乎。次約金光明經說。可局化他雲事甚不可然。疏家宗家釋豈可致鉾楯乎。次覺苑釋者。背自證三菩提釋故不可依用。次至疏釋料簡者。其義先顯畢成佛句非顯化他之詞故。不順生起之義也。次修得始覺智身文會釋不可然。釋意以雲智身簡毘盧遮那理身簡神變加持色身簡異釋也。而亙三身智身詞。何成簡異釋乎。受用言雖開二種。修得始覺智身釋成佛言治定釋(見)。次至變化法身釋者。神變加持位雖可有受用以下三身。約化他義相勝且舉變化身顯他受用歟。故釋神變者他受用應化身乎。不可有相違(矣)。   鐵塔誦出。   今經可雲龍猛菩薩鐵塔誦出之文乎。答。爾也。今付之凡開今經序思法傳之次第。收北印土之石窟。誰是雲南天之鐵塔。採樵之野人所傳也。誰是雲龍猛大士乎。加之第七卷經無畏三藏金粟王之塔下受聖加被所感見也。非鐵塔誦出之文雲事。其證非一。如何。   答。凡兩部大經八祖相傳之祕決一宗規模之骨目也。是以宗家釋中。此經及大日經並是龍猛菩薩南天鐵塔中所誦傳也(文)。解釋良分明也。誰貽疑滯乎。但至經序者東宮學士所撰也。淺智之俗士爭知相承之印璽乎。次於第七卷者。鐵塔誦傳本猶修行軌則不明故。重請大聖加被所感見也。若此供養法非鐵塔誦出者。龍猛論中爭載之乎。不可有相違(矣)。   重難雲。兩部大經鐵塔誦傳事高祖定判。疑殆雖有憚。為顯一家之正脈且代他門加重難之處也。凡鐵塔誦傳明據者金剛頂義訣也。彼義訣中雖雲誦出金剛頂百千頌。未見誦傳大日經。實兩部大經真宗骨目也。若誦出大日經。委記鐵塔事之時。何閣之不載乎。是以造玄海雲承青龍血脈。俱胎藏相承雲大日金薩掬多相承。不雲龍猛傳授乎。依之傳教智證等經遊大唐廣求真宗。各製血脈之時龍猛付法唯局金界。設一家末資雖賞高祖血脈。他流門派各重相承互成偏黨諍。更可非一決之義。但至雲經序俗士所撰者。忝蒙敕詔冠此經傳來於經首令流布天下。豈載龜毛兔角之事乎。若鐵塔誦傳經。此事尤奇特也。何閣奇特緣起苟記樵夫傳乎。次第七卷事龍猛誦傳經中有供養法文。設雖有無畏感見。翻傳此經之時。何捨龍猛誦傳經加感見經可為一部經乎。次至菩提心論引大日經者。譯者加言也。非論正文歟。猶如婆娑一十六字也如何。   答。凡思一宗傳來。龍猛菩薩開鐵塔親從金剛薩埵承祕密印璽廣流布人間。故以龍猛為閻浮流布元祖。此外誰人正傳法身說乎。其旨不空三藏承金剛智口說所記義訣文分明也。誠夫南天鐵塔捨那內證法界宮本有心源一大塔也。於兩部祕法何不收之乎。龍猛為初地薩埵正開自心制底還以內證法傳加持門之時。唯局一界何略胎藏乎。又金剛薩埵吝之雲不授乎。又龍猛鐵塔誦傳義訣釋分明也。此外誰人入鐵塔傳來胎藏乎。證文安在乎。又雖有大法相承。雲不傳大日經甚不可爾。經與法不可各別。經是法龜鏡也。何乍授法不許其龜鏡乎。況又要略念誦法未開鐵塔。先毘盧遮那現真身為龍猛說之。彼既當供養法卷。供養修持次第既鐵塔未開前許之。入塔後可授全部雲事。道理必然事何事如之乎。是以貞元錄第十四雲(圓照律師)。金剛智往南天竺於龍樹菩薩弟子名龍智受學金剛頂瑜伽經及毘盧遮那總持陀羅尼法門(文)。又表製集第四雲(飛錫不空碑文)。開元二十九年達師子國其國有普賢阿闍梨耶者。位鄰聖地德為時尊。從而問津(乃至)。即授以十八會金剛頂瑜伽並毘盧捨那大悲胎藏五部灌頂真言祕傳(文)。又超遷記不空行狀雲。尋普賢阿闍梨等(乃至)。請開十八會金剛頂瑜伽法門毘盧捨那大悲胎藏建立壇法(文)。又御請來表雲。和尚乍見含笑喜歡告曰。報命欲竭。無入付法(文)。又性靈集第九雲。和尚告曰。欲得大覺。應當學諸佛自證之教。自證教者所謂金剛頂十萬偈及大毘盧捨那十萬偈是也(乃至)。從法身如來暨我大廣智三藏和尚師資傳授於今六葉。佛法深妙在此教(文)。又祕密釋雲(御遺告)。我到日彼大阿闍梨曰。我命既竭。待汝既尚。已果來。我道東矣。故吳殷纂雲。今有大日本國沙門來求聖教。皆令所學。可如潟瓶(文)。兩部大經六葉相承者青龍口說也。豈非師資相承祕決。乎。又雲無人付法簡餘人。雲可如潟瓶獨取大師。何以一流絲第造玄海雲等血脈望大師相承。成同日論乎。最澄圓珍等或承傍出順曉或傳義操法全等。比指付法有在高祖血脈。不足為論者歟。次經序事。龍猛誦傳經傳法聖者以一本收彼石窟歟。樵夫求得事一世奇特故載之。何失祕密印璽非相承故爭記之乎。次第七卷事。三千餘頌梵本中雖有此卷。依不分明請大聖加被時所被指授者。全三千餘頌經中供養法卷也。既非別經。若爾者翻出大聖指授分明經何失。或六卷三十一品間往往示修持行儀。而供養軌則不分明故。重請大聖指授也。三千餘頌經別無當第七卷之五品經也。大聖拔前六卷中說供養軌則之文空中現故。別為一卷經翻出也。菩提心論所載供養次第法者。此文可在六卷間也。大師頌文三千經卷七軸者。七卷六卷開合不同故無相違。次菩提心論所引經文譯者所載也。雲事不可然。凡諸經載譯者詞時悉注書之。即如菩提心論五●義釋也。粗書例者婆沙一十六字歟。彼於譯場舉疑難故。為塞後代疑三藏私加一十六字也。故光寶等作釋時。述此旨令後人不謬。而菩提心論譯場有何疑載之乎。三藏譯場專不妄。筆授筆語交肩。證義潤文並膝。三藏何恣加私語乎(矣)。惠果碑(性靈集第二)雲。和尚常告門徒曰。人之貴者不過國王。法之最者不如密藏(乃至)。從金剛薩埵稽首扣寂。師師相傳於今七今葉(矣)。非冒地之難得。遇此法之不易也。是故建胎藏之大壇開灌頂之甘露(文)。 T79060801.GIF 實智俗緣。   疏中以如實智知過去未來(乃至)故名為覺(文)。說何事乎。答。訓之。付之實智稱偏名證無相平等之理之正體智。而今見所緣之境。三世情非情等之事法也。專是權智俗緣之義相。全非實智證如之文勢。爾者疏家高斷一且不明如何。   答。可有二義。依常途諸教義實智雲不緣事者。相宗權門之謂也。性宗意如理如量二智互以事理為所緣義可有之。是以釋論抄如雲皆能開示種種法義是故得名一切種智。即根本智亦緣俗也(文)。實性宗意。事理境自元不二故。證理智偏不住理兼有俗緣用也。故今如實智雖是正智也。為顯有俗緣用雲覺如三世情非情等法也。一義雲。若依自宗實義。今成佛者毘盧捨那內證成道故。以自證智雲如實智也。三世情非情等法者。六大四曼諸法各住法位為自證境界故。以諸教正智契證無相真理故雲不緣俗事不可為難。不可有相違(矣)。   重難雲。先付常途義不明。凡思真俗二智不同對事理二境稱也。殊性宗意。二智自元一體故。依事理二境開兩用為二智也。若互事理雲為所緣者。還似雲二智體別各具二用。存一照二巧義。尤開二智事可任事理二境也。但至慈行釋者。以皆能開示文定根本智事。依憑安在乎。以是故得名一切種智結釋。見尤可後得智(被得)。是以論中根本無明明與後得智相違義。礙一切種智(文)。乍見一切種智文釋根本智事尤不審也。但至實智稱者。嘉祥釋雲。二智皆如實而照直名為實。皆有善巧悉稱方便(文)。次就後義難思。設雖自宗也。自證·加持義門大分。思自證位者。言心俱絕無相寂滅也。何以有有諸法雲為境界乎。是以疏下釋一切智智文。非但一切種遍知。一切法亦知是法究竟實際常不壞相(乃至)。如是自證之法說者無言觀者無見(文)。簡雲遍知一切法知究竟實際常不壞相為自證位(見)。今知三世情非情等者。當遍知一切法重。知究竟實際自證智雲事甚不可然。今文顯密對辨。自宗俗智望顯雲如實智也。若爾者下文指此成佛雲自證三菩提者。成佛自元存二智。故今約後智下依正智也(矣)。   答。會初難雲。性宗意。真理緣起成事事諸法。諸法當體全性空也。故不依性空理無事事諸法。事事諸法外全無性空理。事理一際全體交徹故。纔見事無不通理。證理之處更不隔事故。全住一邊無隔一邊也。若爾者對真俗二境暫雖得二智名。所緣二境事理交徹。能緣二智一體不二故。證理如實知即有緣俗事之能。此義門超絕餘宗故。為顯其奇妙殊雲實智緣諸法也。是以肇論宗本義雲。漚和波若者大惠之稱也。了諸法實相謂之波若。能不取證漚和功也。適化眾生謂之漚和。不染塵累波若力也。然則波若之門觀空。漚和之門涉有。涉有未始迷虛故。常處有而不染。不厭有而觀虛故。觀空而不證。是為一念之力權實兩惠具足(矣文)。但至抄釋者非慈行私釋。專依香象釋也。無明頓盡名一切種智文釋上本智成。自然而有已下文釋下後智顯。故若彼一切智後得智。證發心位明佛果圓滿義相時。唯局後智闕自證正智乎。三祇劫滿初證佛果位雲無明頓盡名一切種智。尤可明自證也。至礙一切種智文者。一切種智名隨處不定也。不可局見。次會後難雲。先理性有相無相顯密大界畔也。顯家一心本源不知有表德實相。故雲無相一心。此一心無明緣起。凡夫顛倒迷心上有有諸法現。十界諸法在此位。故歸一心本源緣起諸相悉亡究竟寂滅雲無相理性也。自家意。彼一心本源無明迷相不緣起六大四曼諸相歷然備。此四曼位有十界依正故。以事強不可雲俗事。此性德輪圓諸法上依一流相傳四重義分。此性德諸法非無明緣起相。故遮迷情所執雲無相為初重(遮情也)。次此性德諸法為密機開說時。機有淺深故教門分二重。為劣機全以此性德諸法寄擇地造壇等有相軌則分別時方相貌說印契真言等。為第二重劣惠有相。兩部大經等所說大途此義門也。次為勝惠施設真言實義當相即道。舉足下足開口發聲等法門。為第三重勝惠有相。此位又為無相。故住心論。若入●字門悉離一切相離相之相無相不具(文)。此重也。又大日經。甚深無相法劣惠所不堪等(云云)(文)。所顯無相法勝惠法門(聞)。簡時方相貌有相且雲無相。次此性德諸法各住法位為機不開說為內證所覺之處。雲第四重自證無相。前二重為機施設故有他緣相。此重法佛內證永離他緣相故雲無相。然性相常住諸法宛然。若不爾者。六大四曼等之諸法緣起虛假相可非法實性乎。故以自證境雲有常無常等諸法也。且然此自證三菩提等解釋無異論者乎。但至下疏釋者。彼顯密對辨釋也。釋論一切智俗智故知緣起諸法分齊也。自證智知性德諸法位雲亦知是法究竟實際常不壞相也。所詮於十界依正一一有緣起性德二分。顯乘智知緣起一邊不知性德邊故。以此性德一邊約自不知雲無相理也。自家此性德諸法上開後三重故。究竟實際諸法至極可為內證境也(矣)。   自證說法(在別)。   中臺自證。   然此自證三菩提(文)。今此自證為局八葉中臺將如何。答。此事雖可有用意。且順問題者。可雲局八葉中臺也。兩方。若雲局中臺者。雖四重階級不同也。悉如來內證境界也。何局八葉中臺乎。若又依之云爾者。考疏下文。或雲從佛菩提自證之德現八葉中胎藏身。或雲如來但住自證之法即不能度人(乃至)。漸次流出漸入第一院。此等解釋無爭局中臺(見)。爾者兩方如何。   答。凡思四重圓壇者。出居外朝說聽之儀式被未來機說會故。四重皆雖非自證之位。且付四重中有分別自證加持之義門故。又中臺八葉為自證。以三重曼荼羅為化他也。其故於大日如來可有二義門。以曼荼羅總體全為遮那一身。疏中往往有其釋。乃至世天等悉是毘盧遮那己體等釋是也。此位獨一毘盧遮那體不見四重階級。又無教主同聞主伴。從此位被催往昔悲願流現三重曼荼羅聖眾莊說聽之儀式。雲四重曼荼羅。對流現三重雖名中臺加持身。神變不改自性故。全獨一法界毘盧遮那也。故中臺雲自證也。第二十卷疏釋專顯此意(矣。獨一法界之位不見四重階級義門是一對流現三重被雲中臺教主義門是一)。但至難勢者。顯密對辨意也。顯教現隨染業幻之身說隨他緣起之法門。故對彼說法雖被未來機。教主直法性身說性德輪圓之自內證法門故雲自證之境界談自受法樂也。於自家重分別自證加持之時。被機說聽故。不可雲自證中臺八葉為自證事一往義門也。   重難雲。案文相次第。自證位不能度人故。住加持現所喜見身說所宜聞之法(見)。是豈受用以下三身現加持世界對實行機非雲垂隨類之說教乎。況復指彼身說云然此應化非從毘盧捨那等。全同加持世界變化身說文。若爾者加持世界能現位自證三菩提者可指自性會。故可通四重雲事。但於大日存二義門雲事。甚不可然。如答申。獨一法界位不存四重差降以此位定自證。何雲四重隨一中臺為自證乎。以大日為獨一法界身之時。四重悉無非捨那己體。而對流現三重中臺三重外有中臺體。義門大異也。何混此位猥可名自證乎。至第二十卷疏者。於四重且約義門不同見功德差別之時。從三重曼荼羅悲智等德各現加持世界一門知識故。隨所現之跡能現自證位。為度人云流現也。中臺終不現成一門知識故唯雲自證也。誠機情局見也。總別德中別德親局見總德疏局見故。三重別德雖現成一門善知識。中臺總德無對機情現。為顯此義門不同。且中臺雲自證也。約實四重悉無非自證也(矣)。   答。先四重悉加持門之所現也雲事。疏家處處明文不遑毛舉。且如常論義。且出其一。疏第三卷上舉自證蓮花成曼荼羅畢。次然以如來加持故。從佛菩提自證之德現八葉中胎等(云云)。是豈非雲從自證位依加持現四重曼荼羅乎。若爾者三重曼荼羅流現非所怪。可會以中臺八葉為自證釋文也。其義勢既第二重答顯畢。重示其義者。於大日如來有絕待相待二義門。約絕待義門者。四重悉捨那己體故。以大日無可為教主之義。凡稱教主可對同聞伴。獨一法界之身對何可名教主乎。故此位法住法位永絕說法儀式。而依往昔悲願為莊說聽所現身。三重曼荼羅聖眾也。對三重伴獨一法界捨那之上有為主之義相。此則大日上別相也。此別者對三重別總體。相待總故望獨一法界絕待總還被雲別德也。釋論不二與所入可准例之歟。所詮相待之總雖非自證極位。又不可雲流現之末。獨一法界毘盧遮那現三重一門身之時。還被雲中臺故。為顯流現次第。中臺雲自證也。若不爾者中臺為自證釋四重悉為加持釋可為鉾楯乎。次文相起盡事雖自性會。被未來機故雲所喜見身等也。且第三卷釋四重流現之時。從普門方便現第三重一切眾生喜見隨類身(文)。是豈非自性會乎。但然此應化等者。四重中且約第三重作釋。故順加持世界變化身之文顯第三重釋迦歟。若如難勢。大日唯雲局中臺者。悉是毘盧遮那己體釋如何消之乎。支分生曼荼羅顯何義門乎。於大日有二義門事不待言事歟。此義必定所立義門隨可成乎(矣)。   十地菩薩。   疏中。則雖十地菩薩尚非其境界(文)。爾者可雲自宗十地菩薩也乎。答(云云)。兩方也。若雲自宗十地者。凡自宗菩薩初學位行內證法。何簡之乎。是以宗家釋三密之義雲。等覺十地不能見聞故曰密(文)。彼既顯家十地也。今何不爾乎。若又依之云爾者。釋諸佛自證三菩提超越心地經文。菩薩亦如是依心進行故。名此心為地。以心尚有所依故。未名正遍知(文)。諸佛自證之位唯佛果所知。自宗十地尚非其境界(見)。爾者如何。   答。於自家十地有本有修生二門。本有無垢十地雖無差降。修生顯得十地非無淺深。設雖自宗也。十地位佛果一障未斷。爭契自證之法乎。但至難勢者。顯密相對之時。自宗諸法皆雖內證境界也。於自家細論。因果智品不同也。以佛智內證之法關十地證知乎。次宗家釋顯密相對義門也。不可有相違。   答。欲答此論義可定文段大旨。先文段鉤鎖次第。佛住自證位之時。十地並生死人不蒙益故。為度彼等住加持三昧。雲起三業化用也。故知十地菩薩加持三昧之所被之機也雲事。就是若自證說義。可加持世界之所被之機。雲加持世界有二義。一說顯。此義可顯十地。自證位非顯人境界故。出加持世界說顯一乘等雲度之也。二說密。此義可密十地意雲。自性會(自證三菩提也)。非實行因人境界。故出加持世界雲說密度彼也。若加持說義可密十地也。自證極位非迷人境界故。出加持門說今經流傳未來雲益彼人。故當經正所被機可雲十地菩薩也(矣)。   重難雲。先就自證說義雲顯十地。不明自性會非顯人境界故。出加持世界雲益之者。於自性會有實行因人(聞)。若無實行因人者。尤可明可度密機之方法。釋一經緣起之時。何閣詮要密機示度顯機之由來乎。頗似傍論。且又可無為教文所被之密機乎。次就雲自證說義密十地思自家十地菩薩者。初開發金剛寶藏。何有隔自性之義乎。初地開心明道之位。即入法界宮也。雲各引無量當機眾同入法界曼荼羅專顯此旨也。何苟成加持世界所被拜隔自性之隨類之形聲乎。又於加持世界有顯密異義。可成上兩義難。次付加持說義指當經未來之機雲事不可然。案文說相。佛住自證位。十地生死依不蒙益。為度彼現三業化用(見)。尤可對向能化之機。更不見未來機乎。凡未來機者會座無實行因人。對自性所成眷屬之所說教門。傳法聖者流傳授未來真言機也。今文更不如是。現所喜見身說所宜聞法之義相約現座機之條分明也。五情所對悅可眾心之譬說更無異論乎。加之緣謝即滅機興即生更不順自性會之義相乎。   答。雲第一加持世界顯機義。雖有自性會說法。自受法樂說更無被機之義故。以實行迷人偏可定顯機也。凡以說內證之法為密教。何實行迷人契如來內證之法乎。是自宗正意也。但真言機者。上上信解人。以空空無著智於超情境界懸有生信解之人。此人直信如來內證故深嫌方便跡。為此人不可雲住方便而說法。故不可成加持三昧之所化也。不行而行不到而到法門深顯此旨乎。故知雲出加持方便說法者。幾度可雲被顯機也。次第二義意。廣勘自宗教門。於十地菩薩有二種。約本有無垢十地。如所難修生顯得之前存十地明昧也。依之或釋初地判以其自覺心故便得佛名然非究竟大牟尼位也。或釋第十一地而後所見圓極。此透以十地菩薩為實行迷人故。可定教門所被機也。若爾者何以唯佛與佛境界自證為其境界乎。諸佛自證三菩提超越心地之文可引作證。次第三義。凡未來機者。法身直說隔因人之視聽故不臨會座。名未來機。然佛住加持三昧意樂親鑒所被機。如本性信解說相應之法門故。如對現座機故。自性會諸尊形色性類悉隨應度機本緣性慾。無不成攝化方便。依之雲現所喜見身說所宜聞法也。若以雲所喜見身雲非自性會者。第三卷疏從普門方便現第三重一切眾生喜見隨類之身(文)。雲非自性會乎。彼既許自性會者。全同今文強責可加持世界乎。但至緣謝即滅之文者。設雖自性會也。許為機現義者。機有出沒故。應用可談生滅。其生滅者自性身上生滅故。可常生常滅之義。不可同顯應化佛迦韋誕生雙林入滅之義相也。仍無失(矣)。   即事而真。   問。疏中明應化身。即事而真無有終盡(文)。所言真者為指第一自性身將如何。答。非自性身歟。兩方也。若雲非自性身者。法說雲緣謝即滅機興即生。譬說雲若捨加持然後隱沒。於應化當分既無常住義。定知而真者可歸自性身雲事。若又云爾者。今宗意。四身悉談法然常住之義。四身同述性德輪圓之旨。若爾而真之義何直不關應化乎。爾者兩方也。   答。自元所答申非自性身也。應化自本有本有常住之義。何當體不雲真乎。但至難勢者。凡於四種身各有法爾隨緣之義。令出難文應化隨緣之義也。即事而真者可應化法爾義。是以聲字義中。於四身各判有法爾隨緣之義。不可有相違(矣)。   就此論義。謂應化有二樣。一加持世界應化。二自性會應化也。付加持世界應化之義又二。一應化當分論而真之義。二歸第一自性身論而真之義。於應化當分雲論而真之義。於加持世界應化難雲而真歟。加持世界隨染業幻影像身故。可有所歸真也。此所歸處自性會四身中應化身加持世界影像身本身故。歸彼可雲而真。一設加持世界應化。中臺自性身所現故。歸能現身可雲而真也。故加持世界經文毘盧捨那如來加持故奮迅示現等(乃至)。非從毘盧捨那身或語或意生等(云云)。中臺自性身所現之義分明也。爾者雲於當分論者。可指自性會本身。雲指自性身者。可指能現教主也。付自性會應化之義中。當分義自證應化也。自證位可有四身故。雲歸第一自性身可中臺大日。外三院中臺所現故。上兩義中加持世界應化義自證說義也。彼義今文見加持世界釋文故。自性會應化義加持說義也。今文見自性會說文故。   一此論義可有問題用意。古問題雲。明應化身即事而真無有終盡(文)。今此真者為指第一自性身。將如何(云云)。若欲救此題者。應化先思加持世界應化歸自性會應化存應化當分而真之義心地。答。歸第一自性身。難者中臺自性身意得應化當分難可有而真之義時。自本答第一自性身應化當分也。自性會應化雲自性身故。望加持世界三身自性會四身皆被雲第一自性身也答。重難如何。   問。對加持世界三身。自性會四身有為第一自性身證據乎。答。顯密合論三身其證也。顯密合論之時者。密三身為法身顯三身為應化時。密三身皆得法身名。而法身自性身新古兩譯不同也。既名法身。可雲自性身之條勿論也。四種法身其陳。此道解釋自性會四身。共名自性身可意得也。又二教論。對加持世界三身大日經注自性身說法。大日經四身說法也。皆非雲第一自性身乎。問。若爾者問題如何。答。明應化身即事而真之義(見)。爾者於自性會應化身當體可雲論而真之義乎。或歸自性會四身中第一自性身可雲論而真之義乎。 問。明應化身。即事而真(文)。今此而真者。加持世界應化當體可雲論而真之義乎。答。可爾也。兩方。若云爾者。思加持世界應化實行因人所見故。隨染業幻影像非法身體。何當體存而真之義乎。加之今此應化毘盧捨那所現(見)。所現尤可歸能現本故。歸第一自性身非雲而真乎。若又依之云爾者。即事而真之詞於當體論之(見)。如何。答。凡即事而真者。自宗先達同直約諸法得其義(見)。若於當體不論者。可同諸教攝相歸性之義。非一宗規模法門歟。凡自宗意。法法悉曼荼莊嚴。塵塵併法然具德也。況於佛身豈不當體存而真之義乎。但至難者。於凡夫所變者。誠雖為影像佛身。其本質直大日如來應用故。偏不可定影像佛身。若爾者實行所見應化直法身三業故。雲即事而真有何苦乎。   重難雲。加持世界應化乍許凡夫所變影像之佛身。當體有而真之義雲事尤自語相違。如答成。正被雲而真之處。法身所現三業也。彼非凡夫所變。何雲當體乎。咒其法身所現三業者。自性會應化身歟。三重曼荼羅從中臺自性身所流現故。若約彼身雲而真者。彼非實行所見聞故。不可雲即事。加之案釋文鉤鎖上。雲非應化從毘盧遮那三業生成應化不生之義畢。取幻師捨加持所現幻事隱沒喻合金剛幻即事而真(見)。譬說幻事隱沒時無幻事體。可知而真之義可歸幻師也。若爾者應化而真義雲而真之時息應化之相可歸自性身雲事。依之下文釋加持世界應化身不生義。所以無盡無邊際者以不異如來遍一切處常住不滅之身(文)。彼不生既歸自性身。此而真豈不然乎。但至雲即事而真自宗規摸也者。凡夫妄見虛妄故廢之。歸其真實本體教之自宗教相也。以森羅萬像談六大四曼之時。凡夫所見直爾。實行迷人可雲見自性會乎。既不云爾。定知迷見不物立。直教法性為一家之教相貌也。云爾又迷見即不可雲真。真妄岐異故。   答。於應化當分可有而真之義存申意。文勢分明故也。若而真指別處者。即而兩字何詮乎。宗家釋雲自宗取日月光明之喻。尤以迷所見當體顯為而真之義也但至雲迷人所變非真者。所變與所現其義甚別也。雲所變之時一向可關迷人。雲所現之時為迷人所現應化身體也。此應化身如來加持用(可有三業)。凡夫所變影二分和合一體不二尊也。此中凡夫所變影虛妄。真實如來用物立名金剛幻。雲即事而真也。若雲而真時雲息應化之相者。何雲無有終盡乎。無有終盡者。應化之用雲無終盡故。文意。緣謝即滅即事而真之用故無終盡(為言)。何此文歸自性本身應化作用永滅意得乎。次至法譬釋者。彼明自性身所現之義。即事而真無有終盡之二句明應化當體常住之義也所詮緣謝即滅機興即生約為自性身所現之邊。即事而真無有終盡約應化當體之釋文也。就應化當體實見入而真之時者。成自性會應化身也。真妄和合加持世界身忘妄見真。即自性土應化法身故也。但至下文者。不異者等同義也。等自性身常住不滅之身應化身常住不滅也(為言)。見毘盧遮那所現之邊有起滅。見非所現邊等毘盧捨那常住不滅也。問。加持世界應化身有自性會本身故。對彼本身可談生而不生等之義。何起滅之義約自性身不生常住之義雲約自性土應化乎。答。自性土本身應化遮那作用也。見自性土四身之時。中臺體受用已下三身作用故。然此體用不對他故。各本有常住也。加持世界應用對實行他故。有生滅故。能所現義望第一自性身可談之也。自性土本身全其實體。強不可雲能所現也。但此義不可雲荒涼。真妄和合義頗有憚(矣)。   問。即事而真無有終盡(文)。爾者自性土應化身當體可雲存而真義乎。答。可爾也。兩方。若雲如講答者。上爾時世尊往昔大悲願已下文明應化而生義。非從毘盧捨那已下文明應化不生義。畢取喻之時。幻師譬自性身幻事譬應化身(見)。既望自性身談生而不生等義。即事而真之義何獨於當體論之乎。是以下變化身說文歸自性身談應化常住義(見)。若又依之云爾者。即事而真之言所顯於應化當體可論之(見)。況又自性會應化身本有凝然四身也。何於當體論之乎。   答。於當體可論存申意。案即事而真之言。事者應化也。此事直為雲真置即而言也。若歸第一自性身雲而真者。即字無用歟。其上真者簡虛妄之詞也。應化若不歸自性身之時不可雲真者。應化身可雲虛妄體歟。自性土四種法身豈存妄法乎。當體既有真義者。而真談何必雲歸第一自性身乎。但至文相起盡者。上且談應化起滅之義時。應化自本自性身作用。望自性體釋起滅義也。即事而真無有終盡者。非起滅分。對他之時者。有起滅之義。此應化真實故。強無生滅之相也(為言)。起滅無常相無有終盡常住義也。下文會釋如前條。   問。即事而真無有終盡(文)。今此而真者可雲指自性會四身中第一自性身乎。答。爾也。兩方也。若云爾者。思即事而真之言者。以事當體為真(見)。若應化為事自性身為真者。事真既別也。不順即事言乎。若又依之云爾者。   答。自元答成意案文相起盡。上望自性身明應化生而不生義。取幻師幻事喻合彼法譬雲即事而真。無爭望自性身可論而真之義雲事。但至難者。自元應化用自性身體也。而今文顯應化作用實體雲而真故。所指真可自性體。是以下文釋變化身。所以無盡無邊際者以不異如來遍一切處常住不滅之身也(文)。遍一切處常住不滅之身者。第一自性身也。當經毘盧遮那文故。彼常住義既歸自性身談之。此無有終盡之文豈不歸自性身乎。重難雲。應化作用故。論其實體可自性身雲事。顯家常途義門也。其故顯教意以大定智悲三德定佛實體故。應化色相唯是隨妄之作用無當分實體故。歸第一自性身可雲真實也。是則攝相歸性義門也。今宗。四身各本有。以談自性常住之義為諸教超絕之規摸。若爾者於應化當分以四身本有之義非雲而真乎。是則性相常住義門也。依之宗家釋。顯教談攝相歸性義故。取水波之喻。密教演性相常住義故。取日月光明喻(云云)。若雲歸自性身者。可同顯家攝相歸性之義乎。且自宗先達以即事而真為一家超絕釋義。定知非歸第一自性雲事。但至釋文鉤鎖者。明能所現之義迷無有終盡之義。其意頗異也。能所現之義二身各別義門故。望自性身可釋之。無有終盡之義明應化常住之旨故。尤於當體可論也。次至下文者。彼又變化常住之義不異毘盧遮那常住義(為言)。若歸自性身。廢應化身歟。若爾者何雲應化常住之義乎。   答。可自性身存申意。任釋文鉤鎖既許毘盧遮那所現。所現表不實之義。能現具實體之義。以所現應化許雲即事者。而真又何還應化乎。尤可歸能現自性也。但至難者。誠談應化之位事非顯全同。爾者又不遮能所現義故。其義前又非顯全別。所詮四身自元本有。於本有位應化作用自性體故。體用共本有。不待他妄而存。自性身遙見機緣可度赴加持時。全法爾之用上具隨緣之能故。彼隨緣用向機緣也。此隨緣用實體法爾作用也。能現自性也。故以法爾之用非不可遮為其實之義。又能現之體體用相望時體故。歸之可存為實之義此兩義中約文鉤鎖起盡者。歸自性身雲無有終盡(見)也。次即事而真無有終盡之句非上合說雲事不可然。以下加持世界釋文見。起滅邊際不可得之文顯應化常住義之旨分明也。彼合說即事而真無有終盡句何忽釋別事乎。譬說此義雖不分明。雲若捨加持然後隱沒處。幻術自元幻師作能故。幻事隱沒歸幻師。有常住義故。合彼譬說心雲即事而真無有終盡也。次至雲歸自性身者攝相歸性義也。許四身法爾義其上且談體用能所現義故。不可同攝相歸性之義。例如六大四曼能所生。所詮歸自性身時。不息應化作用。體用不離故。其用即見體迄也。但難勢義雲而真即事何物乎。今雲事對機緣應用也。機有出沒故。其應化有生滅。然此應用其體真實故。不對機緣之時雲法爾常住之意故。此應用若自性會應身。雲真實處不對機緣故。可指自證位。若爾者攝加持相歸自證性故。尚攝相歸性之義乎。只以加持門應化望能現自證。望自證位所望不同。攝相歸性之義可同。次至下文者。經文變化身不生義也。然雲以不異如來遍一切處常住不滅之身故。歸自性身之條勿論也。若不爾者何成不生之釋乎(矣)。   住心三句。   問。疏中入真言門住心品(文)。今此住心可雲通三句乎。答。可通也。兩方也。若雲通者。既雲住心。是可住淨菩提心義。依之疏下文結此品。已說淨菩提心諸心相竟從此已後明進修方便及悉地果生也(文)。明知住心品唯局菩提為因。根究竟。具緣品已下所說也雲事。若又依之云爾者。釋品號。竊謂入住之義以兼修行故(文)。既有修行義。何局菩提心乎。爾者兩方也。如何。   答。可通三句也。依金剛手問正答菩提為因大悲為根方便為究竟。三句說何及疑殆乎。是以疏中釋今住心品。雲自心發菩提(乃至)。發起心方便。明五轉之旨。然五轉三句開合不同也。通三句雲事旁以分明也。但住心名稱雲觀察三心。何不雲住心乎。次第三疏釋。住心品雖明三句。以淨菩提心為宗故。約勝云爾也。故下文佛已開示淨菩提心略明三句大宗竟(文)。進修方便等至淨菩提心以前行也。非根究竟也。不可有相違。無過可答申也。   此題不治定。品號住心雲有三句歟問歟。住心品所明雲通三句歟問歟。一邊治定可作問題也。今題分可品號住心雲有三句歟問。而古來此題問答住心品所明。頗背題歟。此中住心品所明通三句歟。雲局淨菩提心歟論義。始終可有落居也。通三句義。先三句問答正在此品。又明淨菩提心畢。此等悲為根本方便波羅蜜滿足(文)。又我說諸法如是令彼諸菩薩眾菩提心清淨知識其心(文)。此文疏宣無非為此三句法門。三句決了文正在此品。又信解行地觀察三心(文)。彼三心疏釋三句。何品如此三句說分明乎。但至雲住心品多分明淨菩提心者。疏佛已開示淨菩提心略明三句大宗竟(文)。一部經大途雖淨菩提心為本。根究竟略明有今品(見)。問。此品結釋已說淨菩提心諸心相竟從此已下明進修方便及悉地果生也(文)。若此品所明無偏頗許通三句。何結已說淨菩提心乎。可知雖有根究竟說文。淨菩提心因明之故。非正宗也。佛開示淨菩提心略明三句大宗竟釋又此意也。故付正宗成已說淨菩提心之結釋(覺)。進修方便根句悉地果生究竟句(見)。若爾者根究竟二句非雲具緣品已下所說乎。次至雲三句問答在此品者。彼一部總標也。非此品別文。雲何菩提已下經文正住心品別文也。總標屬初科段總結屬後科段聖教常例也。如何。   答。釋品號住心之時。約五轉作釋。五轉三句開合不同也。非顯今品所明通三句之義乎。但至雲雖有三句說文根究竟非正宗者。誠佛已開示淨菩提心疏釋雖似因明。以三句決了諸經之說文等。何於三句有偏頗乎。觀察三心之文又強不見淨菩提心為本乎。以此見。佛巳開示等疏釋且約說文多少歟。又付此文私加一義雲。今經以頓成為宗旨故。因根究竟次第證入三句義只於一念淨菩提心之上開之故。開示淨菩提心之時。雲明三句大宗也。故疏第三雲。上文金剛手直問毘盧捨那。雲何得一切智智。佛亦直答如實知自心是名一切智智。今此中教授義亦同然。直舉無相菩提便即勸令修證。更無行位差別可以錯於其間。雖前品廣明諸相作種種名字莊嚴。至論心處意皆如是也(文)。此文意上文者指雲何菩提謂如實知自心之文。問。雲何得一切智智果。答。如實知自心之意。只行者介爾汎汎所發貪嗔癡等自心之外答無汝所求之一切智智果。今此中教授義亦同然者。指具緣品經雲是故汝佛子應以如是惠方便作成就當獲薩般若之文。疏釋雲。汝今幸自有心何不證此(文)。自心體淨菩提心。勸令修證大悲為根。如實知自心是名一切智智者方便究竟果也。幸自有心何不證此文三句備。心因能證行所證果。此皆自心之上義說因行果三句也。問。淨菩提心者可非卒爾貪嗔癡等。彼染污非淨。生死心非菩提。故以信心為菩提心之體(見)。信有澄淨義向菩提之心故。非指彼雲淨菩提心乎。答。淨菩提心有二義。住心品經往往所明並疏家大途釋義。以卒爾心為淨菩提心。九句中心相句對明淨菩提心。彼心相句既通染淨。六十心染污三劫六無畏等淨心也。所詮緣起之相通染淨。約心性本性清淨也。故宗意以貪嗔等為不動愛染之三摩地乎。是勸行者所令安住淨菩提心樣也。本有為表以信心。為菩提心修生門之前明行者初入方便門也。其信心所信之處即前所謂無相菩提心也(已上因論生論問答也)。但至雲根究竟有具緣品以下。彼進修方便者。至菩提心方便故。地前行也(見)。若爾者悉地果生者。對生死之善得淨菩提心為悉地果(見)。其故具緣品初生後文。上品已約種種心相對辨一切智心竟。然此妙果以何方便而能得至耶。故此品次。明入曼荼羅行法具眾緣支分及所要真言皆於此中廣明(文)。約種種心相對辨一切智心者。淨菩提心也。其故上疏。此經從淺至深廣明心相皆為開示淨菩提心本末因緣(文)。指之雲妙果。故以淨菩提心雲悉地果生之旨分明也。若爾者至彼妙果。進修方便豈非地前之行乎。若以彼為根句者。因深根可淺。故可知非根究竟句雲事。若爾者於住心品明三句之中。就淨菩提心結前生後也。可知具緣品以下所明地前行並悉地果。還淨菩提心也。所詮今經宗令修行者安住無相菩提心之時。頓機發心即到。漸機直難安住故勸晝夜四時之行也。具緣品所明七日作壇之軌則修行曼荼羅儀式悉被生死之人教門也。無明癡愛覆盲冥樂求果之人豈見諦位乎。   一。住心品局因句。根究竟雲有具緣品以下義。於住心品雖有根究竟說文明因句之因示根究竟也。非正所明雲局因句也。故一品總結文。巳說淨菩提心諸心相竟(文)。或皆為開示淨菩提心本末因緣也(云云)。又案文相次第。三句略答畢所徵雲何菩提。還因句發問(見)。此外根究竟之問不見。可知因句問答住心一品畢雲事。又明心相。為顯菩提心也(文)。而六十心釋此答前問中諸心相句。三劫之文雲亦是答諸心相。六無畏文判猶是答前心相句。此等諸文明菩提心雲事疏家判釋也。此外三十外道並十心說文為心續生答說。彼心續生者。菩提心為所期所續生心品也。釋有幾心次第而得是心耶故。是心者菩提心故。又十緣生句文答修行之句(見)。彼修行句可得菩提心方便之修行也。故經供養行修行從是初發心(文)。此等諸文悉明因句文也(見)。可知其間雖有三句說說因句之因明之雲事。具緣品已下明進修方便悉地果生(文)。彼正根究竟說文也。凡思如來現瑞加持之元意者。為令金剛手起三句之問。定知此三句一經至要也雲事。若爾者何唯明因句闕根究竟乎。可知具緣品已下所明修行曼荼羅軌則根句悉地果品等所迷諸悉地之果究竟句也雲事。故疏六卷三十一品釋畢重宣一經大意之時。約三句明重重法門。可知上來所說三句具有雲事。但至雲具緣品明地前行故非地上三句軌則者。凡於三句者可有地前地上。癈立。疏第三二重釋見。初重釋雲。行者初發一切智心。如父母和合因緣識種子初詫胎中。爾時漸次增長為行業巧風所匠成。乃至胎誕育時。諸根百體皆悉備足。始於父母種姓中生。猶如依真言門學大悲萬行淨心顯現(文)。此於地前分別三句(見)。方便究竟果雲淨心顯現。指初地淨菩提心(見)。此行定可有地前。至初地方便行故。而被雲大悲萬行。豈非地前存根句乎。若爾者初發一切智心者。指行者遇知識起一念信心之位也。真言能所不二宗旨故。對一切智纔發信心。此信心即雲一切智心也。地前三句義住心品文處釋(見)。行者一花或塗香等釋也。行者言可約今時未證之行人。故一花塗香等言顯微少義之詞也。豈指地上廣大之行乎。次地上三句釋。同第三雲。復次初入淨菩提心門見法明道。如識種子歌羅羅時。前七地以來為大悲萬行所含養。如在胎識無功用以去漸學如來方便。如嬰兒已生習諸伎藝(文)。此文地上三句義分明也。若不約地前地上者。二重釋為何乎。若爾者具緣品已下設明地前行可雲根句也。況又修行曼荼羅義廣。何不通地上行乎。故明修行曼荼羅義出十六重深行。非六重地前十重地上乎。又具緣品定地前行事。具緣品初釋雲。上品已約種種心相對辨一切智心竟然此妙果以何方便而能得至耶故此品次明入曼荼羅行法具眾緣支分及所要真言皆於此中廣明(文)。此文以初地淨菩提心為妙果見故。雲地前行也。雲地上行時。古義雲此妙果者。此言指淨菩提心。妙果者佛果故。其能入方便地上行也(云云)。私義雲。上品已約種種心相對辨一切智心者。彼即佛果也。其故彼說因句文。明彼因句之樣。教眾生介爾汎汎所發心外無一切智智果。雲如實知自心也。自心者。無別樣為謂眾生常途心也加自言也。以此心雲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此心即為一切智智果也。故以此心指此妙果也。所詮顯初地即極之義也。初住此心見初地也。忘能住相歸所住見即佛果也。今宗佛果本覺位故(矣)。   三密具闕。   疏中入真言門略有三事(文)。爾者唯依一密二密為有成佛之類。將如何。答。可有也。兩方也。若雲有者。凡三密修行入我我入之方便即身成佛之直路也。一捨之爭有同於本尊之義乎。是以宗家釋雲。若三中一闕即不能至平等之處。龍樹論當須具修三密行(文)。此等諸文不許一密成佛之類(見)。若又依之云爾者。眾生根機萬差也。何無一密成佛之類乎。依之大品經雲初發心時即得無上菩提論中住法但觀菩提心(文)。是豈非許一密成佛乎。爾者兩方也。答。自元所答申可有一密等之類也。凡真言機萬差故。上上信解機發心即到。未必用印契真言。下下劣鈍人不任廣學。可行一印一言等。是以密嚴先德於即身成佛出四種機中。第四隨於一密至功行(文)。一密成佛之義無異論者乎。但至難勢者。約大途之義相依三密具足之人也。不可有相違(矣)。   凡真言行者住三密觀行可即身成佛也。即身成佛者同於本尊義也。同於本尊者令行者三業歸入本尊之三業義也。其本尊三業者行者所具本有三密也。道場觀等本尊者十方淨土之諸尊也。故有召請撥遣等義。而淨土諸尊者本覺佛趣加持門身也。本覺佛者眾生本具三密故也。故疏雲。見加持身即本地身也。見本地身即行者自心耳(文)。自心本具三密依妄想顛倒因緣從無始曠劫以降於三業犯無量罪障藏本有三密。今遇此教以三密加持之方便加持行者三業之時。三業眾罪消滅處顯得三部諸尊。此雲三密加持速疾顯。用此行之位雲入我我入。此觀所成立雲同於本尊也。故大途三密行一闕。所闕之業無加持故。不可罪障消滅。罪障不滅。難顯本有。不顯本有。不可有同於本尊之義。故三密相意觀行宗至要也。就之於義軌等中所明之三密修行。古來有具不具之二義。具義以前所明之道理大途其旨也。又大師雜問答。若三中一闕即不能至平等之處如車一輪闕都無所到(文)。又八祖相承次第法則無不依三密軌則故。次不具義。凡真言機有二類。一有相劣惠機。二無相勝惠機也。無相勝惠中又有二機。一發心即到機。聞自心是佛教生一念之深信之時。即時成佛故。不須修行不及三密具不具之沙汰。二須修行之機舉足下足觀密印。開口發聲思真言。意之所念知妙三摩地。是可雲修無相三密。然非結印誦咒等之行不及具不具之論有相劣惠之機者。就儀軌等所明之三密行行之也。於此機可有具不具之尋也。約此有相之機者。機類不同故。隨行者所樂可有行一密二密機也。凡真言教喻國王庫藏。如本性信解無不施之。若爾者。一密二密。隨眾生根機。有或不堪廣行者或好一行之者。何不授之乎。設依一行二行行。三密自元不離故。此一行之上具足餘二行功德可即身成佛故。先德釋於即身成佛行異出四種中。舉第三二密行第四一密行(見)。問。爾者宗家若三中一闕釋。如何可意得乎。答。古義雲。約三密具足之機。一往釋也(云云)。此義無其謂。是釋三平等之義之釋也。若如所立者。約一行二行機不可雲三平等歟。又三平等之義決定。何有許一行二行之義乎。私一義雲。彼釋全不向修行時三密具不具之義。釋也。以三密名平等處釋也。三密雲平等事。等到實際故也(為言)。此顯密對辨意也。顯家。三業中意業到法根源。以心實際為諸法根源故。身語二業無明緣起之法始現相賴耶之位起故。不至實際法也。今教談色心實相之旨故。三業齊以雲到實際為宗規模也。未必雲三密具不行不到佛果。問。設爾雲三密具至佛果者。自非簡一密二密成佛乎。   答。設一密二密行者非不具三業。或互具義或有無相三密故。不可有相違。互具之義者。誦真言一密行者上。所誦真言語密也。動舌端身密也。肉舌身根故念真言意密也。結印觀念上三密。結印意為意密。息風為語密(云云)。息風有阿聲。以是為誦咒。意密誦咒准前。住觀念之時必有身儀。此等大途約無相三密歟。所詮以一行二行成佛果之時。開顯本有三密可雲到三平等處也。如顯乘依意業計非到實際。雲三中一闕等也。是容有釋也。又問。一切真言行者必雲具三密者。先德四種行異釋如何可會之乎。答。彼祕釋雲。問。正成佛一剎那之時。為三密相應成佛。為當如何。答。彼依二行一行等成佛者。是非正成佛之時。亦由修餘二行不思議加持力故。忽出生餘二密等三密具足即身成佛也(文)。此釋意。至佛果之位金剛心一剎那日來間依所修一密二密等功德忽出生餘一密二密等以三密功力滅三業所犯無始罪障到佛果故。以三密具足之力可雲成佛也。問。以多念修行可定其行體。何以一剎那之心可治定行體耶。加之彼一剎那心依多念一密等所被引生之功德也。何必雲因行乎。況又正成佛一剎那者。佛果初剎那歟。何雲因滿乎。答。先行一剎那事。所難之趣漸教意也。真言頓成宗故。尤以一剎那行可雲成佛也。彼花嚴頓教尚雲一念不生即至佛。況自宗乎。於發意頃便至所詣之論文判此經深旨。若爾者一行二行方便遠因非成佛正因也。次雲所生功德也事。釋論依地前三惠生長地上萬行(文)。地前所引生。十地功德雲非成佛之因行乎。依一密二密遠因引生三密。以彼一念三密之行為成佛之直因意得。有何相違乎。次正成佛雲指佛果事。常以雲釋論正盡已盡。正盡因滿已盡果滿之例。今正成佛因滿意得歟。此義不審。彼菩薩地盡文。正盡釋因滿。准彼今成佛正故。可有佛果也。所詮正字有將義歟。可見字抄。設不爾。可讀點。正成佛一剎那(云云)。不爾者。不順次句為三密相應成佛之文。成佛之後具三密。不可問三密相應成佛歟。將又非問限歟(矣)。 大疏百條第三重第二。   宿善有無。   自宗意。宿生不結緣佛教之人。今生遇此教可雲成佛乎。答。一切悉可藉宿善也。兩方。若如講答者。凡今教以直修頓悟為一家超絕之規模。何不藉宿善無發心成佛之類乎。是以宗家釋。雲密乘頓悟初心凡夫此生證悟。義決中。此經所說直入直修直滿直證判。若又依之云爾者。經中。無大乘宿習。未曾思惟真言乘行彼不能少分見聞歡喜信受(文)。可有宿善(見)。答。凡一家所立難信難解之法門諸教超絕之祕決也。依之非上上信解之機。難信難信之法。非空空無著之智。難入難入之門。若不依宿善之力。緣底忽成上根上智之人乎。是以疏中。雲宿殖善本神情明利故即能忍受其言。義軌中。淨信決定者宿殖諸善本(文)。但直修直滿顯即身成佛之義也。非簡宿善之詞。宗家釋對三祇遠劫雲此生證悟也。不可有相違。   又樣(是論義本雲堮悀])。   自宗意。宿生不值遇今教。今生始發心。可有即身成佛之類乎。答。可有其類也。兩方。若有其類者。凡密教甚深也。若無過去結緣。如何忽入頓入之門乎。是以經說無大乘宿習未曾思惟真言乘行彼不能少分見聞歡喜信受。疏家判於此祕密乘未曾修習則造次聞之不能信受。此等說相。悉於宿生無此教結緣不即身成佛(見)。若又依之云爾者。宗家釋中。餘教頓悟根熟待時頓入大乘密乘頓悟初心凡夫此生證悟(文)。對餘教根熟密乘雲初心凡夫。非顯無宿習乎。爾者兩方也。   答。凡於宿習可有總別不同。總雲一切佛教之宿緣必可依宿習也。真言上上根智之所行也。若曾無宿緣。如何忽成上根利智之人乎。若雲此教宿習。一類可有不依之機也。故大師釋雲。冒地非難得。遇此教難也。此釋意。遇此教即非顯可證悟乎。且一邊令出解釋分明也。但至一邊。約有宿習之機也。不可有相違。   此論義以有宿善之義可落居也其故一家意殊以擇機為宗。疏中釋文非一也。輪王寶器喻干鏘鏌□譬等也。又菩提心論。若有上根上智之人。不樂外道二乘法。有大度量。曾銳無惑者。宜修佛乘(文)。又不空三摩耶戒義雲。自非上上決定之信解空空無著之心智。誰能信難信之法入難入之門(文)。此等諸文意非上根上智機。不可授此教(見)。若不依宿善。依何成上根上智之人乎。案起信釋論意。聰明闇鈍依無明厚薄(見)。而無明一無明故。一切眾生所具無明不可有厚薄故。無本性利鈍。若非無明微薄。不可成上根上智人。若不依過去宿善。依何無明微薄乎。此道理必然故。以宿殖深厚人可定真言機也。是以經疏儀軌等中。盛說非宿善難入此教之旨。故大日經具緣品。無大乘宿習未曾思惟真言乘行彼不能少分見聞歡喜信受(文)。疏第四釋雲。若諸眾生未曾於過去無量佛所久種善根。於此祕密乘未曾修習。則造次聞之不能信受。若傳法人徒以善心差機為說。或當增其誹謗斷彼善根(文)。無宿習者不許此法事。此文分明也。但至雜問答初心凡夫釋者。餘教根熟雲宿善者。簡彼初心凡夫故。可無宿善之義故。尤可定根熟文也。今義餘教頓悟與密乘頓悟簡異有二段文。上餘教頓悟根熟待時等文。簡法花一乘頓悟也。法花為三周聲聞說之。彼三周聲聞花嚴會座如聾如盲也聲聞也。為此聲聞經擬宜(花嚴)。誘引(阿含)彈呵(方等)洮汰(般若)四教調練調熟機根。後說法花一乘時。斷三重無明得初住無生悟。此初住悟者。三諦相即覺故。以初後相即即雲得佛果也。故根熟待時者。經四教調練待法花說時位也。頓入大乘者。入初住位也。故根熟者強非宿善也。所詮顯密相對意顯一分談頓悟義。為初心凡夫直不與頓悟教。先以餘教其機次第調練。待機熟時後授頓悟之教也。密乘不爾。初心凡夫直與此教也。直入直修者。此意也。何故有此顯密差異。顯一乘執一乘真實故。非好一乘之機。直依難授一乘。先以餘教調練。終入直實一乘也。祕宗無量乘故。隨眾生本性信解運出法王庫藏。何強假餘教調練乎。所詮不向宿習有無釋故。真言機不可為無宿習證文(矣)。   重難雲。此釋次下。顯教教力劣故。頓不能引初心凡夫。密教教力勝故引初心凡夫(云云)既任教力釋意不依宿緣有無(見)。如何若宿殖深厚人強無教力勝能故又此生證悟言非簡他生乎。   答。設宿善人也。顯教力引初心凡夫不可令頓悟也。次此生證悟文頓悟因為顯從凡入佛之旨。雲此生證悟也。下望花嚴判頓悟異時。此教從凡入佛位(云云)。故上文望法花且同頓悟義以根熟不為差異。傍為顯頓悟異。對頓入大乘雲此生證悟也。若無宿習義。以雜問答釋為依憑。密教此生對顯他生之詞也。而此生根熟相對文故。定知根熟待時指他生宿習也。簡異之此生證悟。以度無宿習之人為此教規模(覺)下教力勝因由專顯此意乎。又宗家釋雲。非冒地難得遇此教難也(文)。此釋意。遇此教可成佛(見)。若堅任宿善有無。偏不可約遇教有無。但至雲上根上智人必可有宿習者。諸教談種姓事不同也。今教以本有曼荼羅可為種姓故。其種姓體即可十住心也。依遇緣不同可顯何種姓。遇淺略教時顯淺略姓。遇深祕教時顯深祕種姓。例可如雲薩婆多遇緣不同成利鈍別。若爾遇密教流布世蒙阿闍梨指授時。教力勝故即顯本有祕密曼荼羅種姓故。雲上根上智人也。又一無明事。設雖迷時無明一也。遇此教忽成上根種姓時。無明頓可微薄故。未必假他生熏習也。若又尋遇此教宿緣。設雖微少緣也。可成其緣也。假令渡誦持陀羅尼人下流。潤其水或遠吹陀羅尼風來觸身等雲宿緣不可雲宿習。無修習分故。從無始曠劫以來無無佛法。曠劫流轉間不可有不遇此等緣之人。然雲今生遇教緣至可法爾也。設論宿習義也。逆推宿習緣。終可歸法爾也。次至經疏文者。約有宿習之機也。自本無宿習答成。約一類機也。一切真言機悉不雲無宿習也。存宿習機前專可談無宿習者不可成之旨故。   一生成佛。   能於此生滿足地波羅蜜(文)。一切真言行者悉發心已後可雲一生即身成佛乎答。約正機可爾也。付講答難思。眾生根機萬差成佛因緣不一准。何無遠劫成佛之類乎。是以疏中。雲經無量阿僧祇劫於一念中恆殊勝進。攝真實經。述我曾過去百千劫中修者願海。經疏說相分明也。何無其類乎。   答。凡今宗意頓覺成佛為宗要故。引大論羊馬神之三喻。以神通乘類今教。判出發意頃便至所請專顯此意也。加之疏下文。於劫跛出時分妄執之二義畢。若一生度此三妄執即一生成佛何論時分耶(文)。此等解釋於一家不許遠劫之類(見)。但至疏家釋者。餘乘菩薩經無量劫所修之行一念具(為言)。如第三劫文也。次經文約結緣之機歟。不可有相違。   此論義者。尋發心已後經遠劫成佛歟。可定判論義。菩提心論並宗家處處釋定判故。經軌並疏家釋中經劫義雖見。非定判故。可設會通也。若尋發心已後必不隔生一生成佛歟。可兩方歟。宗本意即身成佛教故。於發心生雖可成佛。根機萬差故。可有隔生類歟。凡定密機不過三類。一大機二小機。三結緣機也。此中大小二機雖一門普門得果不同也。於成佛位不可雲隔生。雖遇此教一生不成佛可雲結緣機也。若爾結緣機可許發心分歟。發心重重故。或可有經多劫之義歟。其故三種悉地宮中第一密嚴佛國大機悉地故。一生成佛義無子細第二十方淨嚴。第三諸天修羅宮。此等世間出世一門之悉地也。十方淨嚴順次往生故。非即身成佛。諸天修羅宮又且可生彼處歟。又十六生有為隔生儀軌說歟(可勘之)。若爾設雖經多生。望三大遠劫少分屬無可雲即身成佛也。或又即身成佛者。未必一生成佛義以不轉肉身得無漏法為即身成佛本意。是則雖頓成之義也。未必簡隔生之詞歟。疏第九雲。如初發心時。一切功德即與如來等。從此已後經無量阿僧祇劫。於一念中恆殊勝進轉深轉廣不可思議。以此義故名為祕密藏中無作功德(文)。是歎真言行者始受三摩耶戒時功德文也。無作功德者戒體無表也。上舉聲聞凡位學位無學位三重所發無表戒無優劣之義。釋真言行者初發心時所得無表功德四十二地無表功德無勝劣之義也。乃至後取輪王太子在胎藏時領四天下八部群神宗敬喻。與第三劫輪王太子喻全同也。若爾或顯發心即到歟或初地即極歟旨故。從此已後經無量劫等者。釋果後方便也。彼果後方便所修功德初發心位皆成就之故。雲名無作功德也。若從此已後等釋有未證處故。雲經遠劫行之者。不順釋首尾歟。是以次下。金剛手問。此善男子善女人入此大悲胎藏曼陀羅獲幾所福德聚。佛言。從初發心乃至成如來所有福德聚。佛是善男子善女人福德聚與彼正等也(文)。以此文見。從此以後經無量劫文。果後方便歷事所作利益眾生事也。於一念中者。初發心時也。意雲。發心已後經遠劫所作利眾生事。於初發心一念中可雲恆殊勝進等也。不爾者於一念中文如何可消乎。攝真實經下雲。爾時金剛手菩薩摩訶薩告諸大眾言(乃至)。我曾過去百千劫中修諸願海。乃遇大慈毘盧遮那如來。第一會中得聞是法。超第八地證等覺位。此祕密法難得難遇(文)。此文經劫位結緣分也(云云)。私雲。金剛薩埵從顯入密人(見)理趣釋雲。金剛薩埵本是普賢。遇毘盧遮那手掌親授五智金剛杵名金剛薩(云云)。若爾於無量劫修諸願海者。依學顯教位也。於第一會中過大慈毘盧遮那者。初遇密教位也。此位雲超第八地證等覺位故。一生速疾旨分明也。疏第三劫經雲。復次真言門修行菩薩行諸菩薩。行無量無數百千俱胝那由多劫積習無量功德智慧。具修諸行。無量智慧方便皆悉成就(文)。於此文疏有二釋。一於顯教經三大阿僧祇劫所得功德。真言菩薩初發心時悉成就之(云云)。二無量僧祇所集功德者。真言行者發心已後普賢眾行也。即果後方便利他眾行也。此等功德初發心位具足也(云云)此第二釋取輪王太子喻也。前第九疏釋大旨同也。故以此經文不可為真言行者未證位所經時分(矣)。   一。正機即身成佛傍機可有經遠劫之類者。前所出三類中以何為傍正乎。答。一本即身義雲。大機正機小機傍機(云云)。今傍正不爾。大小二機俱可為正機。以結緣機雲傍機也。尋雲。思三乘所經時分。聲聞六十小劫緣覺百大劫。菩薩三無數大劫也。隨根上下時分如次長短也。今真言行者定上根上智尤可經長遠時。何以時分短促為規模乎。   答。彼三乘時生死厭怖心重鈍根也。然厭心猛利故覺悟疾也。菩薩厭怖心輕故。居生死中作利眾生事故。其時長遠也。獨覺無利眾生事厭怖心輕故。其時中也。真言行者。最上利根。其時速疾事顯無盡莊嚴本具故也。顯教許緣起妄故。斷妄歸源時分長遠也。其故妄從無始串習故。三大無數劫間積自行化他功德。漸漸對治無始串習虛妄。終到本源者也。真言十界諸法悉本有輪圓具德故。不許緣起妄。只依無始間隔隔生佛迄也。遇此教信本具德纔凝三密修行時。本尊三密被加持。三業上無始間隔頓除。顯輪圓具德。故即身成佛也。非闕利眾生之行。初發心已後普賢眾行即果後方便是也。   三喻顯密。   今疏中舉羊馬神三喻(見)。爾者三喻俱可雲喻真言行菩薩乎。答。但以神通喻真言行也。兩方也。若但雲局神通者。凡根機萬差頓漸超行非一也。若於真言行許漸修。何無譬羊馬之密人乎。是以考大論說。以此三喻譬利根菩薩(見)。若又云爾者疏下文舟車神通至到一處(文)。以舟車譬顯行。以神通為密行(見)。加之宗家處處釋中。但以神通為真言行(見)。爾者兩方也。如何。   答。可局神通也。凡一家意以速疾頓成為至要。爭以羊馬漸行可為其喻乎。加之案文相鉤鎖。上明三密頓成之旨畢。引大品智論之兩文證之。若取羊馬為喻。有法譬不齊之過。神通相爾不應生疑此經深旨也之釋。專以神通顯為引證之義也。且一邊難其理顯然。但至一片者。頓漸超之三類實疏家所釋也。然彼於即身頓證上。且開之也。次大論文上舉羊馬神三喻畢。喻罪多福少福多罪少但行清淨之三菩薩。利根堅心三菩薩但行清淨中重開之也。不可有相違。   此論義為顯智論上下三菩薩釋綺處起尋也。委見論首尾不及尋歟。智論三十八(但有調卷不同歟)。先舉大品經三菩薩文。其三菩薩者。第一第二今疏所引大品二菩薩也。第三初發心時與般若波羅蜜相應等(云云)。次雲釋曰等。先釋第一菩薩畢。次舉三喻因神通喻粗合第一菩薩畢。次舉羊乘菩薩合羊乘。次舉馬乘合馬乘菩薩。羊乘菩薩雲或至或不至等。馬乘菩薩經三十百阿僧祇劫成佛(云云)。次神通人如上說(文)。上說者指以第一菩薩合神通釋也。若大品三菩薩配三喻。第一菩薩既合神通畢。第二菩薩喻馬乘。第三菩薩可類羊乘歟。第一即上菩薩位菩薩也。第二即得無上菩提菩薩也。勝劣既分明也。豈以勝菩薩喻馬乘。以劣菩薩類神通乎。加之馬乘菩薩三十百阿僧祇劫成佛(云云)。豈初發心時即得無上菩提菩薩乎。又羊乘菩薩久久無量阿僧祇劫或至或不至(云云)。而第三菩薩初發心時。與般若波羅蜜相應。有淨佛國土成就眾生功德(見)。豈是羊乘菩薩乎。定知大品三菩薩俱雖可喻神通。舉第一顯後二歟。羊馬二相對為顯神通速疾事舉之也。又大品三菩薩三種俱釋利根堅心。而馬乘菩薩雖利根未雲聖心。又前世少福德(文)。大品三菩薩皆宿福源厚義(見)。又羊馬乘菩薩前世福德薄鈍根心不堅(云云)。大品三菩薩大相違。又至論下結三喻菩薩。第一罪多福少。第二福多罪少第三釋但行清淨福德畢。但行清淨中有三種。又舉大品三菩薩。解釋既定判也。何及異論乎。又入印經中舉五種乘。一羊乘行。二象乘行。三月日神通乘行。四聲聞神通乘行。五如來神通乘行。此五種菩薩中初二菩薩於無上菩提不必定。後三菩薩於無上菩提必定(云云)。此經五種與智論三喻同也。像乘替馬乘神通中開三種也。大品三菩薩神通中可開雲事。以入印經可為其證(矣)。   教主真應。   今經教主可雲自性法身也乎。答。爾也今付之凡法身周遍法界之體。遙超言議之域。無相寂滅理遠隔機感之分。說法專可在他受變化之身也。依之疏中舉說教之起因。上明法身內證之位畢。下若我但住如是境界即諸有情不能以是蒙益(乃至)。示種種諸趣所喜見身說種種性慾所宜聞法(等文)。此等文意。法身自證之境界眾生不蒙益之故。以為他現之身非雲說此經乎。   答。凡法身說法諸教超絕之規模一家不共之實談也。是以疏家釋教主成就之句雲本地法身。宗家舉兩部教主自性受用佛(判)。況又楞伽法佛說法之文。智度性身妙色之句諸文既煥然。何及疑殆乎。但至難勢者。顯家權門之謂情也。次至說經之起因者。於法身有自證加持之二身。彼文自證之位出加持門說法義相也。非雲他受變化也。次諸趣所喜見身者。現四重圓壇之中。第四重有喜見隨類身故。不可有相違(矣)。凡雲此經教主先德異義區也。故堀池僧正抄雲。大師御意以隨自意四種中自性身為教主。兼伴通四身。慈覺安然等。以自受用身為教主兼餘三身說。覺超雲他受用。覺苑雲他受變化也(文)。此重重義中今尋雲自性法身說歟他受用身說歟論義也。大師御意與覺苑釋相違也。但光明山重譽會大師御釋從覺苑釋雖雲法身說。實成他受用說之旨。但重譽義無其謂。宗家處處釋判顯密優劣之義時。以法身說法為一家不共規模。故楞伽法佛說法之文智度性身妙色之句。馳胸臆會文驅自宗取義等(云云)。若他受用為說主推功歸本雲法身說。何強如是釋乎。且破法身色相釋會通。乍存色相雲直不說法乎。 問。依疏家釋案教主真應。明說經緣起時。被催往昔悲願現身說法(見)能現自性身也。所現身豈非他受用乎。依之指彼現身說法文。然此應化等(文)。以自性法身雲應化乎。加之緣謝即滅機興即生(文)。任機感佛也雲事分明也。自性法身本有常住佛體也。何隨機緣雲生滅乎。見一部始終疏釋。說法在加持位(見)。其證文毛舉不遑(教主論義加持說證文悉是也)。又會座有實行機(見)且指一處。疏第一雲。然此諸解脫門所現諸善知識各引無量當機眾同入法界曼荼羅。為饒益此初入法門實行諸菩薩故。如來加持奮迅示現大神通力也(文)。現加持世界瑞相事。為饒益會座實行初入法門諸菩薩也雲事。釋文實分明也。而法性身非生死人所見。何會座交實行機乎。但至教主成就句本地法身文者。演密抄雲。如一切諸佛說法儀式皆住於應身。即本地身為教主也。推功歸本言法身說(文)釋意。薄伽梵自性身。如來加持他受用身也。自性身住他受用身雲說今經故。正說位可他受用身也。然雲薄伽梵舉本地身事。他受用身說推功歸本。法身故。教主成就句舉本地身也(為言)。   答。凡真言教以定教主於法身為宗義大綱。其故今教諸佛自內證法門也。性德輪圓之旨三密四曼法相本具輪圓之德相無盡莊嚴表德。此等法門悉顯法身內證義門也。而思三身佛。受用以下身為他現佛身故。不可說內證條勿論也。內證法門唯佛與佛境界。非凡情所及故。尤為法身佛可說此法門也。故說法言語定如義語。如義者稱可法性義也。故三昧經。我說法者以汝眾生在生說。故說不可說(文)。隨他意語說法非如義所說之旨。此經分明也。應化佛已雲不用如義。如義法身所用也雲事分明者歟。依之二教論。或雲應化開說名曰顯教法佛談話謂此密藏。或雲自性受用佛與自眷屬自受法樂故各說三密門。謂此密教。或他受用應化佛隨機說。謂此顯也。自受用法性佛說內證智境。是名祕也(文)。寶鑰。極無自性心以外七教並是他受用應化佛所說。真言密教兩部祕藏是法身大毘盧遮那如來所演說也(文)。但至說經緣起者。雲今經教主有二義。一自證說。二加持說也。若自證說義。彼文說加持世界故。非今經教主。加持說義。於自性身有本地加持二義。遠被未來機住加持身說故。非他受用身也。委細如教主論義。然此應化並緣謝即滅等又如前前論義。今經雖被機。處處經疏文被未來機(見)。若會座有實行機。何強指未來機乎。就中今經所說雖亙三十一品。取其詮要無非修行曼荼羅軌則。而七日作壇曼荼羅。於當來世時劣惠諸眾生等(云云)。以是思。一部始終經併為未來劣惠機(覺)。若他受用所說以現座地上機可為正為。何閣之被未來劣惠說有相法乎。又彼劣惠者十地菩薩歟。他受用所化故。而彼劣惠人經演無明癡愛覆盲冥樂求果。豈證位聖者乎。若又有有相無相二種法門故。無相法門正為正所被十地菩薩。可雲此勝惠人。有相法門為地前凡夫等劣惠所設也。故流通頌。甚深無相法劣惠所不堪為度彼等故兼存有相說(文)。有相兼存故。雲正所說無相法門也者。如前雲擇地造壇等有相曼荼羅一經大都所說也。無相法門何處說之乎。若爾對正所為所演正所證法門不載之。以被傍機法門為一經正宗事。豈可然乎。定知法身所說故。會座依無實行。所化機悉在未來故。經疏皆出機時雲未來也。但兼存有相說者。雲無相勝惠機古來有二義。一自性會中金剛手等自性所成眷屬也。密教法佛自內證法門故相應久已通達聖眾法門也。然大悲無息為度未來機無方便中。設方便無相法立相說之故雲兼存也。一未來機中有勝劣二機為勝惠示舉足下足皆成密印等當相即道之旨。是宗本意故可為正所說。劣惠難契之故。兼述有相軌則也。故大日經所說印契真言等悉無相法門也。此上添有相軌則教。又成有相法門也。故無相勝惠機於有相法門可證悟無相之旨。依之疏如言三月念誦。即是性淨圓明三點法門。豈可作九旬解乎。又如言東方寶幢佛。乃是初發淨菩提心也。豈可作四方解耶(文)。此等皆即有相悟無相說文。必非可二重。次會座實行當機事如別論義。所詮加持世界有實行機故。為饒益彼現瑞相也。初入法門者約當詞也。雲初可入法門實行菩薩意也。次覺苑釋無其謂。先如諸佛說法儀式(云云)。例諸經教主歟。何經以法身住應身有為法身教主之說乎。實推功歸本。諸經皆可雲法身說。既不爾。可知定教主正可能說人。今以本地身為教主。無爭直本地身說也雲事。其上密抄意。薄伽梵法身如來。加持應身。雲法身住應身說也。爾者如來加持猶說教主文也。但以廣大金剛法界宮為住處歟。諸經例皆以住字下為住處成就句。住字下有說教主之例乎。又文訓讀如何。住字真身住應身詞也。教主住所住住字不足歟。   又問。宗家以題額配當四身時。神變雲他受用應化身。加持雲等流身。若神變加持位為教主。非雲受用已下身乎。答。大師配當四種法身也。非為他現身故異覺苑義。自性會四種法身共陳此道。神變加持位雖可有四身俱。於應身神變加持義露故。隱顯互論且配應身等也。   住處五佛。   如來加持廣大金剛法界(文)。今此文唯為說所住文將如何。答。依一義唯說所住歟。兩方也。若唯雲說所住者。住心論中釋今經文。以如來加持等文配釋五佛四曼畢。言宮者顯所住處(文)。明知所住唯局宮一字。如來加持等句舉能住五佛雲事。依之祕經理趣經等經首舉五佛為能住。彼既爾也。准知此經文可能住(被得)。若又依之云爾者。開疏家解釋釋廣大金剛法界宮。次又釋歎加持住處(文)。所住之義分明乎。爾者兩方。如何。   答。唯說所住也。思住字起盡。如來加持等薄伽梵之所住(被得)。是以疏中釋如來句。其所住處(文)且一片令出疏釋分明也。但至宗家釋者。今經開心內曼荼羅之故。異常途義門。約理智身心等五佛即為所住也。故宗家釋住處名五佛祕號妙德也。次祕經等文文勢異此今經。更不成難(矣)。   所住義疏釋分明也。如來加持釋其所住處名佛受用身。廣大金剛法界雲釋歎加持住處。故又諸經通序五成就例。皆住字以下住處成就句故。且今經梵本無通序。譯者以例加之(見)。例者可諸經例。若爾諸經通序皆今文處明住處故。今經不可違彼。然雲通能住歟釋疑從宗家釋起。十住心論第十雲。薄伽梵者總舉塵數諸尊德號。具釋如疏。住者顯能所二住。言各各諸尊住自證三昧句。次以如來加持等文配釋五佛四曼畢。釋言宮者顯所住處今此心王如來無始無終各各安住自法界三昧。引合普通真言藏品諸尊住各各三昧文。付此釋古來重重義。一義雲。如疏家釋明所住文也。自宗意所住宮殿等即五佛四曼體故。配釋不可有相違故。住心論第十祕經註釋。住所名即五佛祕號妙德也(文)。又釋所住自證三昧句。樓觀等即內證功德法門故。疏釋經大樓閣寶王文。云然此第一寂滅之相等。樓觀即釋自證法門體。一義雲。宗家唯釋能住義也。上釋五佛即心王雲心王如來無始無終各各安住自法界三昧。無爭心王如來釋如來加持等五佛各各安住釋住字自法界三昧釋宮字雲事。此義經住字迴文未盡可安宮字上也。薄伽梵總句。如來加持等五佛別句。俱說能住文也。宮一字雖所住處也。非樓觀等器界。顯住諸尊內證三昧之義也。經文含多義故。宗家別釋此一途義也。疏家釋並諸經通序例通途義門故。非所遮。一義雲。宗家御釋。如來加持等文存通能所住義也。雲住者顯能所二住釋。此住字約能住見約所住見可有二義勢(被得)。又言。宮者顯所住處(云云)。可知上文通能所住雲事。又住心論釋下引祕經文畢。能住所住俱配釋五智。可知今文五佛可通能所二住雲事。此義訓讀文謂。薄伽梵住如來(乃至)法界住如來(乃至)法界宮(云云)。故住如來(乃至)法界兩度讀之也。但能住薄伽梵。但所住宮字。中間諸句通能所住也。問。住如來(乃至)法界讀時。五佛為所住聞。何雲能住乎。答。薄伽梵雲住五佛三摩地故。人法主伴相對且雖為所住。望宮殿樓閣能住佛身故。為能住也。此義各各安住自法界三昧等釋。大日如來住五佛三摩地義故。能住釋也。心王如來者。當薄伽梵句。故今釋標。此總明大祕密究竟心王如來大毘盧遮那等(云云)。標既大日心王也。結釋豈不爾乎。問。既所住邊釋不見。以何宗家雲釋通能所住之義乎。答。結釋今此心王如來當薄伽梵句。各各安住當住字釋條分明也。若爾自法界三昧者非如來加持等五佛釋乎。故未及宮字釋。宮字明所住處(文)。處字起盡舉所居土雲事分明也。五佛一向屬能住。住字可安法界字下。既無其釋。可知宮字連續五佛可為住處雲事。且雲住者顯能所二住釋。五佛不通能所住何設此釋乎。以上三義中能住義契釋起盡歟。今釋初釋今此大日經明如是無量四種曼荼羅身住處及說法利益是則祕密無盡莊嚴之住處故經雲一時薄伽梵住如來加持廣大金剛法界宮一切持金剛者皆悉集會畢。有五佛四曼配釋。四種曼荼羅身能住義分明上。下所舉五佛四曼能住義分明歟。加之明五佛四曼身量廣大無邊義畢。下經引雲世尊身語意等同虛空之文合。所居住處何存三密乎。雲言宮者顯所住處。所住處局宮一字雲事分明歟。若五佛明所住處。何局宮字作此釋乎。此義住處即可雲五佛自證三昧也。五佛所居器界樓觀等即雲內證三昧也。自宗意無諸識所變依報無一心緣起國土。器界樓觀等全法性甚深妙德遮那內證法門也。成所住義邊為依報。成能住義邊為佛體也。問。雲住者顯能所二住釋。依三義料簡如何。答。先通能所義。住字兩度讀。一度為能住一度為所住故。雲通二住也。謂薄伽梵住如來加持等五佛三摩地讀能住也。住五佛宮讀所住也。三摩地能住佛所入定故。雖雲所住猶是能住也。能住義住字下為顯可安宮字上事。雲通能所二住也。意雲能所二住界畔以住字顯也。置上時能住住非住所住義。置下時住所住之住非住能住之義。以住字上下為能所住故。住字自本顯能所二住界畔字。雲能所住中間顯可安之旨也是五佛四曼為能住義治定上釋也。所住義義勢如能住義。薄伽梵能住如來加持等所住。有其中間顯能所二住不同故。雲顯能所二住也。問。付所住義疏家宗家釋一同歟。答。此有二義。一不同也。疏家釋名佛受用身。胎藏理佛住金剛界自受用義也。宗家所住五佛名字連胎藏五佛名。以知於胎藏理佛上約人法不同為能所住也。猶如唯識論第十明自性身身土雲雖此身土體無差別猶屬佛法性相異故。一義雲。宗家釋。見所住時可雲住金剛界智佛也。而舉胎藏五佛名事。自本理智互成能所住事。顯兩部不二之旨也。雲智非異理智。智若異理。不可成所住。故為顯此不二之旨。雖舉理佛名。不違名佛受用身疏釋也。   大自在天。   所引智論文。十住菩薩住處名大自在天(見)。今此天可雲色界攝也乎。答。非色界攝也。兩方。若雲非色界攝者。智論文。亦名淨居(文)。是豈非雲淨居天之攝乎。是以慈恩大師述其淨居上有實報土(乃至)。即色究竟天攝。淨影大師。五淨居上別更有一。以此通前色界合有二十三天(判)。此等解釋色天所攝(見)。若又依之云爾者。疏中簡智論說。不獨在三界之表也(文)。三界之表言非雲三界外乎。爾者兩方也。   答。非色界攝也。勘智論正文。第四禪有八種(乃至)。過是八處有十住菩薩住處亦名淨居號大自在(文)。既以第四禪定八天分齊雲過是八處。無爭自在宮非色天攝雲事。且疏釋分明歟。但至一邊難勢者。慈恩釋權門一途之性相歟。淨影釋讀文雲。以此通前色天合有二十三天(云云)。二十三天隨一非色天攝也。不可有相違   重難雲。既以此處為一天數。無爭天趣所攝也雲事。若界外土不屬色界。何強名天乎。亦名淨居論文非顯五淨居流類也乎。凡界內界外分別約能居人業煩惱。人執未斷人所變為界內。具三界業煩惱故。所居土即三界分齊也。人執已斷人所變為界外。既出離三界業煩惱所變土故。是即非約處有別。只從能變心分別界內界外者也。約三界判時。十方世界間何處非三界內乎。良以十方世界者以三千界所成也。自他三千界中間有三千界不攝之處雲事。何聖教見乎。淨土者蓮花藏世界也。而一花百億國故無離蓮花藏世界三千界也。若爾三千界外別在一處名大自在天雲事尤不審也。若此土雲界外者。強不可指一處。既過五淨居以往雲在此土。定知下五淨居一類天也雲事。是以疏第五。次於東方最近北邊布列五淨居眾(乃至)阿闍梨言。此是五那含天子耳。過是以上有菩薩受佛職位處。亦名淨居天。多是一生補處菩薩。是第二院所攝非此中所明也(文)。列外部之天趣中既出此天。外金剛部界內分齊故可天趣攝(被得)。若此處第二院。於外金剛部不及釋歟。但第二院所攝者指能居菩薩也。故雲多是一生補處菩薩。指之雲是第二院所攝。約能居雲事分明也。意雲。五淨居天上更有一處。第三重雖可圖。能居人第二院所攝故。今雲不圖之也。且慈恩淄洲釋分明歟。抑十住菩薩住大自在天者。仁王花嚴等所明十地菩薩成十天王義歟。十住者第十地(見)。十地經說第十地菩薩當生其中故。若爾下九天既界內也。此一天豈界外乎。但至三界之表釋者。表字有上訓。此天於三界內處最上故雲之表也。所詮此釋嫌指一處釋也。故三界之表文尤可指一處之詞。而雲三界外。不成指一處之辭歟。又大乘意。無色界許有細色。其處可有色界之上。故胎藏曼荼羅五淨居上安四無色天。若大自在界外。其處可有無色上。雲三界之表故。而諸文雲在色天上。豈雲無色與色界中間在界外土乎。三界一雙法門故。中間不可交他類。次至智度論文者。第四禪有八處者。約俱捨婆沙等小乘且雲八處也。意常教意第四禪有八處。今謂過是以往有十住菩薩住處。小乘教雲所不知也意也。次至出過三界經文者。自本難者意非界外土處別有故。此天雖界內也。約成他受用土之邊雲出過三界也。   答。以此處定十住菩薩住處。尤可界外土。十住菩薩生得自在故。隨類受生時雖六趣間無不住之處。以其處別不可定菩薩住處。而今雲過是以往有十住菩薩住處。別指菩薩住處(見)。若爾十地菩薩既盡界內業煩惱。何以色界地定其住處乎。又非隨類受生處(覺)。若隨類受生。於此處先可住常色天。同彼可受生故。而唯識疏釋此天。以極勝處淨居不知亦不至彼(文)。五那含天字猶不至。況餘凡類乎。定知唯十住菩薩住雲事。但至為天數者。處鄰近色天故。因順且雲天。例如無量壽經淨土菩薩雲因順餘方故有天人之名。淨居名亦同之。次至雲界外土離色界別不可定處者。界外土即三界處離三界處事。佛地論作三釋。其中如實義者釋所存實義(見)。彼釋雲即三界處離三界處一邊不可定故。離三界處義許之(見)。若爾者。色界外雲有界外土事何苦乎。彼蓮花藏世界。界內土有葉中。葉上土並臺上非界外乎。次至疏釋者。既非此中所明也者。指亦名淨居天。此天非外部所攝雲事分明也。舉一生補處菩薩事。從能住人所住天明非界內攝事也。但至雲非界內於此處不可釋之者。此天在色界上鄰近色天。故依外部攝歟省設通妨釋也。次十天王事。彼為利他所受生也。今住處有菩薩受佛職位處(文)。是即自受用成道處故非利他義。常智所成覺者此處也。次至雲色無色中間可有此天者。無色界雖許細色。於其處未治定。不知設具細色有欲色二界間受生。乍謂色界上雲三界之表。無色處有欲色二界中(覺)。設又色界上許有無色。准常教不立無色處。且色界上雲有此天歟。實可雲無色上也。次三界之表會釋不可然。於表字雖有上訓。猶是外義也。表堣漸~義故。以色界頂雲上時。尤可用上字。上下相對故。何用表字乎。外書或雲天表或雲物表。皆外義也。今疏多分用外訓。如雲常情之表等。次三界外至雲非指一處訶者。約簡界內且遮之故。雲三界之表也。所詮智論意。他受用淨土必有在界外定意故。周遍法界大自在宮。不可論界內界外。何獨嫌於界外定在大自在宮耶也。   王所分別。   問。心王所住之處(文)。爾者今此心王可局中臺大日耶。答。義門不定也。雖然且存一義。可局大日也。付答申不明。夫凡於識諸宗配立雖不同。以八識九識定心王事。其義既一揆也。而以九識配九尊意。八葉中臺齊可名心王。以五佛盡九識義。五佛同可稱心王。若局大日一尊名心王。自餘八識可稱心數乎。爾者難思。如何。   答。自元所答申於兩部諸尊王數配立不一准。所謂大日心王五佛心王九尊心王也。其中今文可大日心王義也。其故教主同聞相對判王所。教主可中臺故。是以次下。心王毘盧遮那成自然覺。爾時一切心數無不即入金剛界中成如來內證功德差別智印(文)。但至難者。此宗意以八識定心王事所不遮申也。以第九識為法界體性智之時。大日雖似局第九。第九自元八識之總體故。攝九識心王為大日一尊也。故知邊葉諸尊義門不定故。互得王所之名也。不可有相違。   本堮捅部C   表答道範之義勢也。但彼意以四佛四菩薩醍醐果德九尊雲心王也(又雲毘盧遮那也云云)。私一義雲。凡心王緣慮之總體。心所差別行解也。若爾顯乘八識是緣慮之總體。五十一心所隨應相應。設雖立第九識。非緣慮之體故。無心所相應之義。然密教第九識又八識之總體也。八識與是相應。如常王所相應也。故八識望第九差別行解故雲心所。望餘心所緣慮總體故雲心王。依之王所義門不定也。又雲四佛四菩薩醍醐果德。是八識齊相應第九。行解無別故。依一聚法殊更雲即一毘盧遮那(八辨肉團思之)。   問。心王所住之處(文)。爾者今此心王可局中臺大日乎。今此題常王所分別論義聊異歟。王所分別論義。於兩界諸尊何為心王何雲為心所尋也。今此題意。宗家釋中於心王有三重配釋。一大日心王。二五佛心王。三九尊心王也。此三重配立中。今雲心王所住之處之文。付何配立雲可定心王尋也。付其今釋教主之故可大日心王。雖然今疏四佛四菩薩或雲醍醐果德。或雲即一毘盧遮那。或雲大日如來具體法身。故九尊大日如來一體所具功德為令知人。全自中臺中分出八葉尊(見)。依之疏第二十雲。為欲分別如來內證之德表示於外故。於一法界中作八葉分別說耳(文)。疏家處處釋。大都八葉屬中臺不為別佛之旨(見)。若爾設指教主大日雖為心王。強不背九尊心王義歟。此入廉論義。疏家處處釋大日外以八葉為別尊歟否事可沙汰。問。常王所分別論義。問題如何。答。心王所住之處(文)。爾者今宗意。於四重曼陀羅聖眾。心王心所如何分別之乎可尋也。一。今宗意。心王可局大日也。王所者世間王臣喻也。爾者國無二主道理故。王不可存多體也。第三卷等三重流現王臣喻分明也。問。爾者今宗意以八識為心所歟。諸教不許之如何。答。剋性定王所時。奄摩羅識為心王。八識可為心所也。然八識居中間。望奄摩羅識成相應伴雲心所。望信進慚等所相應總體被謂心王也。第九識如翠帳君。八識如萬國君長。貪信等心所如諸國民。萬國君長望民雖得王名。如望翠帳君猶是臣。故一本即身義雲。於金剛界七十三尊。毘盧遮那心王。餘七十二尊是心數。乃至於胎藏界會五百尊。又毘盧遮那心王。餘是心數也(文)。先德祕釋雲。言中臺總體。則心王佛部遍照。論邊葉別相。心數四部諸尊(文)。又別本即身義雲。問。五智分心王心所方如何。答。法界體性智是心王。餘四智是心所也。問。諸宗皆以大圓鏡智為心王。今何獨以之攝心所乎。答。宗法門中如是說故。以大圓鏡智攝心所。問。其證文如何。答。菩提心論雲。於是即成法界體性中流出四佛。故能出智為心王。所出之智為心所(文)。王不可成他所生。四佛既大日所生也。問。諸教意以緣慮總體為心王。以差別行解為心所。八識既緣慮總體。各各心所差別行解相應。何不為心王乎。若以第九為心王以八識為心所者。可雲八識差別行解第九相應乎。答。尤可存其義也。顯乘雖立第九識。第九佛性真識也。八識緣起之妄情也。其旨各別故。不談相應之義。今宗意九識皆性德真識非緣起之妄情故。第九緣慮總體八識差別行解相應。可雲有緣慮分別作用也。問。爾者不可雲貪嗔等心所直第九識相應。答。又可雲相應也。八識緣慮離貪信等別無其行解。謂八識與第九相應者。即隨可雲貪信等第九相應也。雲諸尊皆同大毘盧遮那佛身即此意也。假令開四佛為各四菩薩故。成十六大菩薩。故離四佛無十六大菩薩。然十六大聖為大日如來十六功德故。雲後十六生成正覺也。而四菩薩各非不謂依四佛。故知以八識為差別行解之時。貪信等諸心所行解即被雲八識差別行解也。又八識非無分分緣慮總體之義。   又樣(文中元八月二日為下院問答講被書之)。   問。心王所住之處(文)。爾者今宗意。於曼陀羅諸尊心王心所如何分別之乎。答。義門不定故。或通四佛四菩薩。或局大日可有二義。問。御答不一定故。疑難隨兩方也。若通四佛四菩薩者。凡定王數約世王臣喻也。而國無二主道理故。不可存王多體。況今宗意。大日普門總體。諸尊一門別德也。何尊比大日可得心王名乎。故下疏。中臺如翠帳君。第一重如宗枝內弼。第二重如朝廷百揆。第三重如萬國君長(文)。今文又雲心王毘盧遮那。心王詞局大日一尊雲事豈有異論乎。若又局大日者。於諸宗雖識配立不同。或以八識為心王或以九識為心王。而轉識得智時。八識四智第九法界智也。五佛同可為心王雲事不可有異論。是以宗家釋。五佛即心王(文)。又檜尾口決中以九識配九尊。而四佛四菩薩同名心王。何局大日一尊乎。   答。義門不定故。所答成不一定。兩邊疑難俱答者所存也。但剋定王所義者。以大日為心王。餘尊可為心數也。國無二主道理分明上。疏家處處釋以大日定心王不及異論者歟。且當段心王所住之處必有塵沙心數以為眷屬釋。教主同聞相對定心王心數實以分明也。若廣論王所義。可有重重義門。是以祕藏記。或以八識為心王。或以第九為心王。或以九識為心王。此三重義門准諸教立八識九識為心王之義門歟。此外又以十佛剎微塵聖眾為心王釋。顯一曼荼羅諸尊悉為心王義門也。是則或依諸尊皆同大毘盧遮那佛身義。或以各具五智無際智義一門諸尊各各具足無際智示為心王之義也。然實尋為心王義。諸尊悉存為大日普門義也。故剋定時獨可局大日也。是以一本即身義。具勘兩部諸尊。胎藏五百尊以大日為心王。以四百九十九尊為心數。金剛界七十三尊。以大日為心王。以餘七十二尊為心所判。是豈非盡理決定義乎。加之先德釋。言中臺總體。心王佛部遍照。論邊葉別相。心數四部諸尊(文)。此釋既八葉望中臺判王所不同。四佛不可為心王事無異論者乎。但至五佛心王等釋者。可有二義。一以四佛配八識。為心王或即順常途義門或相望不定義勢也。分雖得心王名。猶是宗枝內弼非真實心王也。二疏家處處釋。以三重曼陀羅聖眾為眷屬。八葉屬中臺。其旨前大意處顯畢。汎雲之時。悉是毘盧遮那己體故。一曼荼羅聖眾悉分別大日內證功德可雲令知人也。心王緣慮外別無心所行解故也。此時不可分王所不同。支分生曼陀羅顯此意也。而八葉其體八識故。望貪嗔等差別行解。所根應總體故。總體義門全同奄摩羅。八識外無奄摩羅行解故也。此故以八葉尊殊雲大日內證德也。然立八識。八種義門差別緣慮行解不同也。猶順心所別約奄摩羅識。八識行解舉一全收不可論彼此異。是則真實總體也。此舉一全收緣慮寄差別義門。或開八識或開無量心所也。入法一致宗故。隨開成諸尊體。或邊葉八葉。或為三重曼荼羅聖眾也。 加持尊特。   然以自在神力(乃至)。威猛大勢(文)。今此一段文為明今經說聽之儀式。將如何。答。明當經儀式也。兩方。若雲明今經說聽者。能現之體雲心王毘盧遮那。是則可今經教主。所現加持身豈非加持世界之佛身乎。是以下文釋加持世界之生起。毘盧遮那如來奮迅示現身無盡莊嚴藏(文)。文勢既全同也。可知今尊特身可三業無盡之化用雲事。若又依之云爾者。思今文段。釋一切持金剛者皆悉集會之句。既當經之同聞也。何雲加持世界乎。爾者兩方也。如何。   答。自元所答申明今經說聽也。明今經集會之儀式時。釋加持世界之奇瑞何用乎。且一片難勢其理分明也。但至一片難者。能所現之義重重故。望加持世界自性會雖為能現。又望自性會以自證可為能現也。次至能現雲毘盧遮那者。毘盧遮那名通本地加持故。不可有相違。   疏雲。心王毘盧遮那成自然覺(乃至)。故以相況也(云云)。付此一段文。自證說義。即不名一切集會也。以上文正明今經說聽之儀式。此一段一切持金剛者皆悉集會經文釋也。於中即有無量無邊持金剛者已上文釋一切持金剛者句。由此眾德以下文釋皆悉集會句也。然以如來已下文因明從自性會教主同聞現加持世界主伴之旨也。加持說義。古來義雲。為釋自性會同聞持金剛者集會舉自證法門身王所主伴也。約菩提義即有無量無邊金剛印已上文是也。約佛陀義已下正自性會一切持金剛者皆悉集會釋也。付中即不名一切集會也已上文皆悉集會句釋也。雖有持金剛者釋。未釋持金剛義故。然以自在已下文持金剛釋也。釋持金剛因釋自自證法門身現加持門持金剛者之旨也。此釋可有約佛陀義前。彼文加持門釋故。其初可釋自自證現加持義也。然以佛陀菩提二義分別自證加持故。依不可雜其中間別言此釋下也。   問。佛陀菩提二義約四曼法羯二曼也。何必以彼二曼分別自證加持乎。四曼各居法位可自證。四曼各起利他用可加持門。菩提為自證佛陀為加持門。不葉道理。如何。答。實爾也。然法門羯磨相望。功德法門幽玄也。羯磨形粗現也。以隱顯義門且分別自證加持。一往釋也。其例第三卷疏從佛菩提自證之德等三重曼陀羅流現釋。以法門身為自證。以羯磨身為加持門也。私一義雲。一段文悉經一切持金剛者皆悉集會釋也。其中即不名一切集會也已上文以深祕義釋持金剛者及集會義。深祕者即自證法門也。凡加持門說法儀式雖有利他義。不同他受應化身利他。即自性身利他故。神變不改自性也。其旨第二十卷疏往往其釋。引能能可見之。然以已下釋深祕前神變體即自證故。強雖不可存能所現異。然於如來有自在加持力故。現加持門主伴身施破未來眾生無明煩惱之用也(為言)。安立此義不見雲約佛陀菩提二義釋一雙相對全淺深位。何是為自證加持二位乎。其上爾時一切心數(乃至)。乃能持之者自證位也。此位挫釋約佛陀義約菩提義。二義俱全內證功德差別智印上二義也(見)。又佛陀菩提二義淺深大異。何佛陀釋下雲由此眾德等約功德法門作釋乎。凡集會釋偏約功德法門釋(見)。云爾不可雲非今集會釋。一切持金剛者皆悉集會經文釋旨分明故。故知今會座約深祕義作釋雲事。如釋教主成就句即毘盧遮那本地法身。所詮神變不改自性故。為顯遙異顯家所談旨也。若又即不名一切集會也已上文約自性會故。然以已下文明加持世界雲義(自證說義)。不可然。不順故以相況文也。其故指經持金剛者文雲帝釋持金剛相咒。若加持世界。疏主私釋也。故以相咒何合詞乎。若私釋。上先標加持世界持金剛相咒帝釋義畢。次述相況道理其後有故以相況結成。只直不可雲故以相況也。   信解因果。   如來信解(文)。今此信解可雲果位乎。答。可因位也。兩方。若雲因位也者。既雲如來信解。何雲因位乎。依之下經文或雲諸如來印從如來信解生。或宮室殿堂意生之座如來信解願力所生(文)。此等文無爭信解言者在果位雲事。若又依之云爾者。開疏家釋。始從直正發心乃至成佛於是中間通名信解地(文)。信解名稱專在因位(見)。爾者兩方。   答。自元所答申可因位存申意。疏中釋樓閣寶王。於一切實報所生最為第一(文)。實報所生之言顯酬因行所成樓閣也。若爾彼能成信解可指因行雲事分明也。但至如來信解等經文者。覺苑釋中謂。如來昔因信解願力故。今至果位酬因起用也(文)。為取昔因行舉今如來也。   問。如來信解(文)。今此信解可雲有果位乎。答。付今此文尋。可雲局因。其故神變加持釋既局因(見)。故疏如是遊戲即是菩薩自在神通(文)。又雲。毘盧遮那本行菩薩道時等(云云)。神變既局因。信解何忽該果乎。文意依菩薩信解遊戲神變自利利他萬行所成就果位樓閣寶王也(見)。若信解通果為樓閣寶王能生。何義邊乎。下經宮室殿堂意生之座雲如來信解願力所生故。願力言專指淨佛國土成就眾生因位願力(見)。問。始從真正發心乃至成佛於是中間通名信解地(文)。通名信解言攝乃至成佛句歟。若殘始終取其中間。可非真正發心又信解地歟。真正發心者初地淨菩提心也。何簡信解稱乎。疏雲淨菩提心以上十住地皆是信解中行之故。又抄第九。以今此如來信解文為信解通果證文乎。答。乃至成佛者非取佛果。指因滿詞歟。正成佛有等覺位之故。佛果已成佛位也。或又疏十五雲。謂始從菩提心乃至究極佛惠。於是中間不退不轉。是故世間號之為菩提薩埵(文)。此文雖雲乃至究極佛惠。除佛惠也。雲菩提薩埵故。今文勢全同也。若爾成佛言設指已成佛位。中間言可除成佛也。次抄釋如來信解文有二釋。後釋依因信解起果德故。成如來信解故雲如來信解也。所詮以因信解成果位樓觀之旨。疏釋分明也。若果位信解以是雲成樓閣寶王樣如何。又疏釋其旨不見乎。又問。疏雲。上說金剛法界宮即是如來身。次雲大樓閣寶王亦即是如來身(文)。今如來信解文直非指佛果者。此釋如何可消乎。答。如此釋。今信解可雲局果歟。不依雲如來信解雲通因條分明也。雲始從真正發心等故。故知初如來加持句可被今樓閣寶王故雲如來身也。今住處文前廣大金剛法界宮廣說故。如來加持言被此文條勿論也。疏釋讀點雲。次雲樓閣寶王亦是如來身(云云)。如來加持言遠被故。疏私釋樓閣寶王亦如來身也得意故。通妨為菩薩身師子座也。   一。總雲信解有通局二義。局因義大概聞畢。淨菩提心以上十住地皆是信解中行。唯如來名究竟一切智地(文)。十地佛果名字各別時。信解稱名十地(見)。又經。此四分之一度於信解(文)。四分之一上上方便心也。至佛果時超越十地雲度於信解。信解若通果。何必雲度於信解乎。故抄引此文為不通果證文。問。雲當思惟此一切智信解地。一切智即非雲信解地乎。又經第四(密印品)。諸如來印從如來信解生(文)。生如來印豈非果地信解乎。若可指因信解者。雲如來信解何用乎。又疏十三雲。如來信解謂。是何法。謂無貪等善根也(文)。無貪等善根豈簡果乎。若信解言可局因者。處處經文雲如來信解。何用哉。是以抄於信解雖釋二義。以今如來信解文為名果證文。但至淨菩提心以上等釋者。釋信解行地觀察三心經文故。信解稱且雖名十地。唯如來等釋意。信解名通佛果。一切智地名為顯局果義。置簡持唯言也。若不爾者唯言何所表乎。當知准就前三句義中更開佛地釋。觀察三心句中攝佛果也。故知信解行地文顯雖似指十地。密存通佛果旨。故置唯如來簡持言也。但至此四分之一度於信解文者。且約因信解歟。上信解行地文指十地故。見彼雲度於信解也。或又准大師斷微細妄執至佛果故經雲此四分之一度於信解釋。四分之一者指微細妄執也。以彼能度雲信解故。以佛果名信解也。四分之一度信解可讀也。若爾者疏家宗家各據一義。疏以信解為所度故名十地。宗家以信解為能度故名佛果也。答。思信解言源從信解行地文起。而信解行地十地名稱條無異論事歟。故先達義雲。自宗不立地前位之故。攝十信三賢之功德。置十地故。以十地名信解行地也。信十信解行三賢。信解言有因位之條無異論者歟。但至一切智信解地文。是堅答者潤色文也。何返為難依憑乎。其故疏釋此信解地雲。即是初入此信解地(文)。信解言設許通佛果。初入言可有初地也。何以最後信解雲初入信解乎。加之此初入信解位雲名度三大阿僧祇劫。度三劫得初地事。於宗大體定判事歟。又述此初入信解義。轉生極無自性心(文)。極無自性心位為三句中因句。因句豈非初地乎。若此信解地直雲佛果。以佛果可名極無自性心乎。此義更無處也。若爾者何有雲一切智即信解地也義乎。故知此文疏釋舉益勸修故。有二重舉益勸修也。上有三劫十地兩段說。其下有舉益勸修文故。一切智十地舉益。信解地三劫舉益也。當段經文又隨二段說分明也。復越一劫昇住此地者。超三劫至十地義也。此目近詞故。指信解地雲此地也。復越一劫又第三劫事疏釋分明也。次此四分之一度於信解者。十地舉益釋上一切智也。故文一切智信解地可讀也。此料簡尤符合大師釋。祕藏記雲。越三妄執越三阿僧祇劫是即十地究竟也(文)。是當復越一劫昇住此地釋。過此修上上方便心斷微細妄執至佛果故經雲此四分之一度於信解者。合經分明也。既一切智信解地二重。以信解地為一切智所度事更無異論者乎。但付此釋。以微細妄執為四分之一信解為能度義。甚不可然。四分之一指佛果條。疏釋分明也。何忽遣疏家釋以微細妄執雲四分之一乎。故知經文以信解雖為所度。所斷之惑不見故。斷微細妄執者宗家加釋也。意雲。四分之一佛果度信解之時。斷微細妄執(為言)。古來於宗家釋者。雖有為第十地佛果二重之義。未見及為一重義乎。若爾何有雲一切智即信解地義乎。次至處處如來信解文者。以當段如來信解文餘處可例也。依始從真正發心(乃至)成佛釋。雖存如來信解通果之義。無局果義。若爾者雲如來信解故。指果雲事不可有之也。加之當段如來信解局因(見)雲事。以前重重如成之。故知依酬因起用義因信解雲如來信解也。如來信解依主釋也。意成如來信解故殊雲如來信解也。處處文同此意也。次至雲無貪等善根之釋者。設因信解也。其體何物不聞之故。雲無貪等善根有何苦乎。以雲無貪等善根定佛果返不審也。於因位無無貪等善根得意歟。如何。就中如來信解願力所生文宗家釋報佛土。此信解願力若不因位。酬因報答義未顯。何以彼文釋報佛土耶。   樓閣緣生。   問。如來信解遊戲神變生大樓閣寶王(文)。今此樓閣可雲從緣所生也乎。答。可有其義也。兩方。若雲從緣生者。能住佛身既本地法身也。所住樓觀豈從緣生乎。依之疏解此文。此是遍一切處身之所住之處。當知如是樓觀亦遍一切處也(文)。依正俱談遍法界之義。何雲緣生之法乎。若又依之云爾者。疏實報所生最為第一(文)。實報所生之言非顯緣生之義乎。答。有其義存申意。凡於自性身土可有法爾隨緣二義也。本地法身土雖法爾。加持身土隨緣故。是以宗家引經如來信解願力所生(隨緣)。法界標幟大蓮花王(法爾)。文判自性法身法爾隨緣之土。今文既雲如來信解所生。同彼文隨緣之義乎。但至本地法身者。對餘三身且雲本地法。非雲自性身上本地身歟。次遍一切處事。自性身隨緣何無遍法界之義乎。不有相違。   付從緣生有二義。一答因位萬行緣成果位樓閣義。二自性身上加持身隨機緣生故。彼所住樓閣又從機緣生義也。此二緣生中今文雲酬毘盧遮那因行所生大樓閣寶王迄。疏家釋大體定判也。此一段非自性身酬因身之故。不可雲酬因行生條勿論也。故知當段釋且即順常途義歟。故設雖自性身所住樓觀也。有隨機緣出加持門義者。可可雲從緣生歟雲論義。爾者例尋廉也。故於自性身雲有隨機緣之義歟邊且可閣之。此論義聲字義法爾隨緣釋。引大日經四身說文一段可明也。聲字義雲。法然隨緣有者。如上(乃至)。故曰法然隨緣有(文)。付此文依自證說加持說義料簡二樣也。自證說義。自性身但局法爾。受用以下三身雖通法爾隨緣。對自性身唯法爾。故且可雲局隨緣也。於受用以下三身加持世界示現身隨緣條勿論也。自性會三重曼陀羅當受用以下三身。雖是法爾之身也。加持世界本身故。隨跡猶雲隨緣也。故疏家處處釋。三重曼陀羅為度人故釋漸次流現由也。故聲字義釋始標如上顯形等色或法然所成謂法佛依正是。次引經文畢釋謂有二義一明法佛法爾身土。法佛身土局法爾事。釋文分明也。次二明隨緣顯現謂菩薩隨福所感及如來信解願力所生故者。報身說文也。故釋雲。若謂報佛亦名大日尊故曰信解願力所生(文)。上信解願力文為報佛之說文雲事分明也。次引三身文處雖無法爾隨緣註釋。被釋報佛既隨緣上。三身悉隨緣條無異論。故不及註釋歟。且經文又隨緣義分明也。結句如是身及土並有法爾隨緣二義者。四身悉非雲通法爾隨緣。身土各通法爾隨緣故置並字也。法身身土法爾三身身土隨緣故。雲並有法爾隨緣也。問。以初段經文為法報二身說文事無其謂。見彼疏(十六)。釋。隨諸菩薩福德所感意生之座及宮殿從如來信解生其座羅列亦作三重如上大悲藏生曼陀羅布列次第也(文)。既以信解願力所生文釋三重曼陀羅。自性會座也。何為報佛說文乎。 答。有二義。一所現加持世界相也。亦作三重者於加持世界受用土現三重羅列相事雲如自性會大悲曼陀羅也。故次下疏以如來本願力故。於等至三昧中普門示現也(文)。普門示現言專有加持世界也。故上釋加持世界悉現普門境界祕密莊嚴不可思議未曾有事(文)。又經奮迅示現(文)。二自性會三重也。加持世界本身故為隨緣文也。如處處疏釋。次加持說義四身各通法爾隨緣中。始標且約法身法爾邊標之也。四身各雖通二義。法身法爾為表。三身隨緣為本故也。初段經文說法身身土文也。說自性會座經文故。於此文釋有法爾隨緣二義者。即自性身身土通法爾隨緣二義義也。法爾邊釋。一明法佛法爾身土者。法佛身土通法爾隨緣中。簡隨緣雲法佛法爾身土也。若謂報佛(乃至)。信解願力所生者。次引經文預釋也。信解願力者。指從十智力信解生文也。雖無願力言。信解言自願力義顯故無相違。問。爾者故經雲。次經文可引。而雲又雲時彼如來等。故知以前釋初段經文釋次所引文非前釋也。加之閣信解願力所生全同文指從十智力信解生異文雲事。甚不葉道理乎。故疏釋十智力生文。諸本尊等皆當座於意生所感之座也(文)。是豈非雲前段宮室殿堂意生之座全同也乎。答。初段文。大日如來於定中所現自性會儀相也。故例大悲曼陀羅也。現自性會三重並八葉中臺時。何雜加持世界乎。且說文一相續文更說別事義相無之乎。若爾自性會座雖有四身。體可雲法身身土也。況又隨緣顯現若報佛。何不標其身乎。一段大綱四身說段別別有之。何綺若謂報佛文前雲有報身釋乎。次至當座於意生所感之座釋者。自性會隨緣義報身隨緣義其義同故。釋文隨相似何失。凡報身菩薩能化故。自性會第一二重所居土本跡異更無別也。又問。若於自性會存法爾隨緣二義者。法爾自證位。四重法門身可有之。隨緣加持位。又可有四重加持身。而見釋文。八葉中臺為法爾三重曼陀羅為隨緣事如何。法界標幟大蓮花王等文為法身法爾。疏釋彼文雲。是即中臺八葉之花也(文)。八葉中臺義分明也。無量菩薩隨福所感宮室殿堂意生之座等文釋隨緣顯現。疏釋彼文雲亦作三重等。三重曼荼羅義分明也。如何。答。是如疏家處處釋。於四重曼陀羅。中臺八葉為自證。三重曼荼羅為化他通也。故彼隨緣文自性會三重條分明也。但中臺三重自證化他分別事。或影略互顯歟。又有一義。如自證說論義記之。次三身舉隨緣顯法爾也。以法身法爾隨緣可義准故也。結釋並有法爾隨緣者。上舉四身並身土畢雲並有故。並言可通四身也。如是言專被四身也。何並有法爾隨緣釋唯局身土不通四身乎。 大疏百條第三重卷第三。   菩提心體。   付明十九執金剛。且第一虛空無垢執金剛可雲通本有修生乎。答。可局本有也。兩方。若雲局本有者。釋此金剛。即是菩提心體(文)。菩提心言既不簡本有修生。何雲局本有乎。加之先德祕釋。以初五種金剛配屬五轉時。今此金剛為發心轉配開佛知見。於五轉中第二既修行點也。若此金剛局本有。修生菩提心可非五轉之攝乎。又開佛知見。菩提心論。雙開菩提心(文)。雙字起盡非雲開本有修生二種菩提心乎。又此金剛當雲處處虛空無垢菩提心歟。名義全同故。若爾者判初地菩薩得至虛空無垢菩提心故。尤可修生菩提心。設雲局修生。不可雲局本有乎。若又云爾者。既雲即是菩提心體。體言所顯可指本有歟。本有修生體用不同故。依之先德釋。初二是菩提為因也。中分本有修生二門(文)。以第一第二金剛如次非雲本有修生二種菩提心乎。   答。可局本有答申事顯難勢一邊。凡自宗本覺門修行故。以安住本有菩提心可定發心位也。是以五相成身初通達心是本有菩提心也。觀輕霧中月輪故第二修菩提心即修生菩提心也。故以明朗月輪為所觀故。若爾者以最初發心位可定本有菩提心也。今虛空無垢執金剛當最初發心位故。可本有菩提心義決定。但至菩提心言通修生者。今雲菩提心體故。體言起盡如先成。修生菩提心第二金剛故。總非雲無菩提心修生。今金剛雲本有菩提心迄也。次至五轉配釋者。五轉門第一轉約本有菩提心歟。無點●字表本有故。修生菩提心可屬第二行點也。是即一家意。以本有菩提心為最初發心故也。依之祕藏記雲東●行亦因。深顯此意也。所詮三句五轉二配立中。三句配立因句開本有修生二種。五轉配立時修生菩提心屬第二行故。因唯本有也。依之先德約三句之時。以二種金剛體為因句。配五轉之時。以第二為行點。修生菩提心屬行之故也。次至雲以第一配開佛知見故可有二種菩提心者。開佛知見通修生雲事未必治定歟。止觀第一釋開佛知見雲。觀名佛知止名佛見。於唸唸中止觀現前。即是眾生開佛知見(文)。既以汎爾所起心念為開佛知見體。是豈非局本有乎。但至雙開釋者。約金胎兩部歟。彼處殊以●字月輪不二觀顯兩部不二妙旨所故。可雲開兩部佛知見也。次至處處虛空無垢菩提心釋者。酬地前生死所殖修行開本有無垢菩提心為初地位故。能開心雲修生也。所開菩提心本有也。得至虛空無垢菩提心等者。以本有菩提心為所至處義也。本覺門修行以歸本有為所得果故。直以初地心非雲虛空無垢菩提心歟。初地能開能至心也。虛空無垢菩提心者所開所至體也。全不可濫之。或又自家意。以初地位直可有為本有義也。以金剛薩埵為初地事一家定法也。而金剛薩埵唯本有義。豈以初地非為本有乎。   一。問。先德釋配當三句時以第二金剛為因句。而何雲三句之中當大悲為根乎。   答。自元修生菩提心屬行物也。有亦行二義故亦因邊為因句。約亦行邊又可為根句也。故此義邊雲當大悲為根也。配五轉之時為行點●字。釋東●行亦因故。東●行義邊根句也。亦因邊因句也。問。於東●中能起心所起行二物有之。能起心為因所起行為根。行即非為因歟。答。修生菩提心所起行。一往義分雖似有二物。真實剋論未必別物歟。約一往義分意得。此二相屬不離故為一種金剛。此二物隱顯互論顯心隱行因句也。顯行隱心根句也。故三句配當時。初二為因句。非決定義也。   問。第一金剛雲通本有修生義。先德初二金剛菩提心為因中分本有修成二門雲釋。如何第一第二如次非雲本有修成乎。答。可有二義。一依三句五轉二配立第一金剛通局義有之。三句配立分別本有修生二種金剛如次配故。第一局本有也。五轉之時第二為行故。本有修生菩提心俱存第一金剛也。五轉中因轉不可局本有故。若存此義。可為分別答也。謂於初二金剛有二配立。若約三句配立。可雲局本有。若約五轉配立。可雲通本有修生也(云云)。二者雲分本有修生二門釋。強非雲如次本有修生歟。只第一第二因句因句雲有本有修生迄也。若爾者第一通本有修生第二局修生何失。問。祕釋中。第三第四大悲為根此中亦具萬行大悲(文)。而第三雲萬行為緣。第四雲成大悲曼荼羅。彼既第三第四如次萬行大悲(見)。又第五第六為方便究竟。第五隨順眾生方便第六隨順菩提方便旨分明也。若爾者第一第二何如次不相配乎。答。義門多端也。不可一准。但第三萬行第四大悲者未必直當第三第四歟。第三虛空生故。當真實生句萬行彼緣故。以萬行不可為第三金剛。又第四金剛被雜色衣也。以雜色衣喻大悲曼荼羅故。雲大悲迄爾也。然此大悲指曼荼羅體故。所成究竟果也。根句中大悲萬行能起行者所發大悲也。義門大別也。故知於根句中雲具萬行大悲。大悲非大悲曼荼羅歟。是只於根句中雲有萬行大悲二迄也。問。若爾者何第四金剛為根句乎。大悲曼荼羅究竟果故。尤可為究竟句也。如何。答。以三句約十心之時。芽莖枝葉等皆根句分也。第四金剛莖葉花實漸次滋繁位故為根句也。但成大悲曼荼羅者。以能成為金剛體。所成大悲曼荼羅實可屬究竟句也。   一。問。第一虛空無垢執金剛有正釋復次二釋(見)。古來正釋約本有復次約修生料簡。若爾者約釋文。第一金剛設局本有。約金剛體可雲通修生乎。如何。答。復次釋約修生見處如何。復次釋虛空無垢金剛雲●字門平等種子迄也。本有不可雲平等種子歟。剩種殖方便根芽漸生位修生(見)。故。平等種子位可本有(被得)。又種殖方便不可雲虛空無垢復次釋。彼修無住行喻釋(見)。修無住行進修萬行位故。第二遊步金剛釋也。全非第一金剛釋。故知復次者強非述別義。為顯第一第二生起義寄喻釋之迄也。次明發行金剛印也結釋專顯此意也。不述別義雲復次事。疏前後例多之(矣)。   闡提定性。   如一闡提必死之疾(乃至)。於救療因緣心不怯弱(文)。爾者救療定性闡提事可雲自宗不共之談乎。答。爾也。兩方。若雲自宗不共者。凡定性迴心法花誠說。闡提成佛涅槃全言也。顯教一乘盛談其義。何雲一家不共之談乎。是以人師或雲二乘作佛唯在法花。或述闡提有心猶可作佛。若又依之云爾者。釋大那羅延力上標謂持祕密神通之力下結不共一切摩訶那羅延力。明知祕密不共義也雲事。答。可一家不共之義也。大師解今文舉花嚴法花等不共之義畢。不共義重重非一。此中義密不共顯之義(文)。解釋實分明。但至難勢者。一乘教意雖談闡提定性成佛之義。有教無人歟。宗家以方經丸藥之譬顯差異也。不可有相違。   堮捅部C   雜問答雲。問。若雲密不共顯。此不共力療必死之人者。即同顯教。所以然者。花嚴法花等教亦是不共於小乘(三乘教共小。一乘教不共小也。華嚴雲不共般若此意也)。建立此不共大乘之家皆救療彼必已死之人。不應定言祕密之力獨能救療。答。雖雲救療之義同不共之言一。而密有兼顯之義。顯不知密之意。即意密方便深密難量故。所為猶勝顯不共力。又救療之義雖雲意同。義趣少異。問。其異雲何。答。如直服丸藥等與誦藥方等遲速淺深豈同而論(文)。就此釋古來致不審雲。療必死之人事。花嚴法花等既有其說。若不得密家真實之成佛。一切眾生又爾也。何必指闡提定性乎(云云)。多分會釋之實爾也。約過之重且雲必已死之人也(云云)。   私會雲。今不共者先與花嚴法花不共同之雲密有兼顯之義此意也。先德以大那羅延力為第八住心。雲第七住心之能化智印。而雲療闡提定性。豈不同法花義乎。然同救療中。密猶有所不共顯(為言)。有所不共者即方經丸藥不同也。   付此論義可有二樣。一者於顯一乘更不許必已死之人救療之義。二者許自教分救療之義也。不許救療義。六度經謗方等經(定性)。一闡提等重障唯以陀羅尼藏力治之。以此說為顯密界畔誠證故。若許顯一乘救療之分者。何必顯力唯治輕病不能治重病。治重病者唯雲局陀羅尼力乎。故宗家釋。四藏之藥但治輕病(文)。又雖有自教分救療。顯力不成真實佛之故雲不可雲救療者。何必別局重障雲不救療乎。餘輕障人無真實救療故。故知消滅重障功能獨有祕密力雲事。況又今一段意救療必已死人。唯局祕密神通力之故。雲不共一切摩訶那羅延力見。若許顯一乘救療義者。不共言可與顯一乘乎。以必已死人救療雲不共故。而雜問答。唯此中義密不共顯之義也(文)。既雲密不共故。遮顯一乘條勿論者歟。又對一乘教問答時。取方經丸藥喻釋成心。花嚴法花等有救療說雲無實益條勿論歟。故宗家一處釋。設千年讀大素本草等。四大病依何療(云云)。讀方經分雲無救療事分明乎。問。宗家後七日之奏狀雲。淺略趣者如大素本草等經說病源分別藥性。陀羅尼祕法者如依方合藥服食除病。若對病人披讀方經。無由療病(文)。此釋意總顯類方經密同服藥。然於顯非無自教益。若爾今付救療必已死人。花嚴法花類讀方經。何不許自教益乎。彼此方經丸藥喻不可相違故。答。凡取方經丸藥喻事喻療病與不療條勿論也。性靈集釋隨分明歟。但性靈集於顯教雖有自教益。望真言實益奪自教益為讀方經分齊也。是則少分屬無義也。雲讀方經言下非許有自教益也。故知有自教益奪之類方經性靈集也。自本無自教益故類方經雜問答也。然於方經言全無差別也。又問。花嚴法花雲療闡提定性事。一切眾生知本有佛知見性故也。若不許此分者。三乘教如何別乎。若許此分。尤可談一性皆成之旨也。同餘眾生具一本覺者。何不許成佛之義乎。凡立闡提定性。於身中談無法爾無漏種子故也。其中總無三乘無漏種子雲一闡提。無四智無漏種子雲定性二乘。一本覺宗旨豈許此等類乎。於一乘教前定性闡提可有自教益雲事無異論者乎。故花嚴立分位五性雖許定性闡提。實存一性皆成之旨故雲分位五性乎。況又定性二乘者入無餘二乘事也。而入無餘二乘生界外淨土送八六四二萬十千劫數心想還生迴心向大者。涅槃楞伽等大乘經說也。彼迴心向大不可雲密教力。菩提心論判入寂迴心雲經三無數劫故。又諸大乘經不可雲一向虛妄說哉。答。一乘教知有本有佛知見性故異三乘教。然未知五相三密方便。實不能救療必已死重障也。有知不知不同。何無三乘一乘差異乎。又已知有一性。悉不可雲可救療之。雖知一切眾生具佛知見性。悉如不度盡。所詮一乘教前雖無實闡提定性。重障人故不能救療事。如不度無緣眾生。說度闡提定性。簡三乘教雲可度迄也。次入寂迴心事誰知能化佛非真言佛乎。菩提心論說經劫數。為顯二乘難化失且順常途釋也。次涅槃楞伽說事。權多實少經故無相違。又無諸大乘經虛說過。所說入寂迴心皆述密義故。   一。許自教之分救療之義。一乘教既知一性皆成旨不許實闡提定性。若於顯教許有自教救療分者。何強局闡提定性雲不救療乎。依之雜問答。直服丸藥等與讀藥方等遲速淺深豈同而論(文)。思直字起盡。真言不讀方經直服丸藥。顯教讀藥方為本服丸藥為傍。又於藥有淺深之故。淺藥且隱之只雲讀方經也。然遲速淺深言非雲無分益也。若偏讀方經許更不許服藥分。不及雲遲速歟。遲速言於療疾遲速也。終不療病。何可雲遲速乎。加之次下顯密對辯時。餘乘先歷諸法而後成正覺。今此宗意初發心時直住心實際攝諸法。故致遲速之異耳(文)。此釋以成佛遲速為顯密差別之故遲成佛者。可顯自教成佛也。若真言成佛不成顯密對辯釋也。故知先歷諸法合讀方經直住心實際可合直服丸藥。上下文義既一致也。無爭許分救療雲事。且方經丸藥性靈集釋既全同也。彼既雲讀方經非無自教益。是豈不爾乎。問。今此釋起前那羅延力上又重出大那羅延力。二箇那羅延力差異以大字釋簡別由也。那羅延力以大勢力雖救護眾生。未能療必已死病。今此大那羅延力療必已死疾故雲不共見。而此不共宗家判密不共顯之義也。若爾何於顯許救療分乎。諸佛醫王明見如來性者。見金剛寶藏義也。諸菩薩尚不能爾者。四乘觀智義門三乘一乘顯乘皆悉雲菩薩非遮之乎(四乘觀智者。下智觀。聲聞。中智觀。緣覺。上智觀。菩薩。上上智觀。佛也。是涅槃經所說也。私入之)。答。今大那羅延力明金剛智印故。釋密救療條勿論也。故宗家密釋不共顯。專此意也。而今顯雲救療此必已死人文。因總救療之事局真言事歟。通顯乘事歟尋也。爾者有顯一乘分救療義者。據實通論時可雲通顯也。見雜問答起盡。不共之義者大不共小之義歟者。為顯救療義通顯事浮不共言問大不共小之義歟也。若不爾者。唯此祕密神通力即能救療。為顯此不共之力以大別之(文)。密不共義分明。何問大不共小義歟乎。答之不共之義重重非一者。為顯此救療義通顯一乘故。不共義雲重重非一也。然今局密故雲唯此中義密不共顯之義也也。唯此中義釋專餘處示通顯事也。不爾者釋鉤鎖如何意得乎。然未正聞救療義有顯故。重有若雲密不共顯已下問答也。答彼時雲救療之義同(乃至)。密有兼顯之義等。顯若不許一分救療義者。何雲有兼顯之義乎。終答類丸藥方經事顯密對辨故。隱丸藥分唯屬方經也。若終顯局方經。何雲遲速不同乎。若度定性闡提事可局密。法花涅槃可雲密經乎。二乘記別有法花。五千上慢涅槃所度故。涅槃有別法門。法花度三周聲聞外更無別法門。尤可雲唯密經也。而雜問答花嚴法花為顯教疑密不共義乎。   發心即到。   初發心時即成正覺(文)。爾者發心以後更不須修行可有成佛類乎。答。可有其類歟。兩方。若雲有其類者。發心修行之軌則顯密通滿之義相也。若不須修行。如何到所到之處乎。是以菩提心論上舉名官財寶之二譬喻畢釋成發菩提心修菩提行意。一切行者可須修行(被得)。若又依之云爾者。既雲初發心時即成正覺。有修行不見乎。爾者兩方。   答。可有其機也。眾生根機萬差也。一類頓大之機何逢此教之時即無開悟類乎。是以智論文雲於發意項便至所詣。高祖釋判發心即到。且今文分明乎。但至一片者。約大途之義相云爾也。雖然非遮其一類者。強不可成難(矣)。次菩提心論文。彼又約通途之義門也。三摩地之段。問雲何能證無上菩提答法爾應住普賢大菩提心意。專顯不須修行之義見。不可有相違。   付此論義。發心以後者。凡自宗於發心位有二。一最初發心初聞真言教起深固信心位也。二初地發心答生死所殖善初開法明道位也。經疏處處雲發心。多分初地發心也。以五轉三句因句為發心。彼初地故。今此初發心時即成正覺文當花嚴經初發心時便成正覺文。故先德以此勝迅執金剛判第九住心。若爾者此初發心可初地。宗家以初發心時便成正覺文成顯果密因義故。故如古題思初地即極論義可有答事也。然此尋本意。最初發心後雲用修行歟尋也。故題可攝最初發心也。   一。發心以後可用修行道理。凡今教以頓悟頓滿為至要號神通乘專此意也。若有不用修行類。尤以發心即到義可為祖師傳來祕要。而八祖相承祕決偏有三密修行法則。傳教傳法名言併任傳法印可軌儀乎。是以疏第一。或有說言。但觀心性無相無為。不應種種紛動行菩薩道。此說非也。如以四種不生觀礦中金性雖復在因在果常自無減無增若不以方便消融滓穢則此不生之金無由可得。行人亦復如是。若不以三種祕密方便供養行門消融百六十心礦石之垢。何以得此淨菩提心(文)。此釋意。發心以後不用修行義深遮之。若許其類者。何偏簡之乎。且菩提心論為祕密肝心論。述發心義相時盡理成可具修行之旨。又自宗意雖生死所殖位也。發心等義相全用果德也。開佛果萬德為十地功德之時。為因行證入位也。地前位又以十地功德為地前所用故。果德既有發心修行。因位豈闕彼乎。古德詞雲。因無不滿疵果有輪圓美者。專非顯此道理乎。又修行發心上橫具德故。於其功德不可雲無闕滅。今宗以事相為規模。若三密行門可為宗肝要者。讓理性具德不可廢事相修行。即事而真談專以事可為前也。問。具緣品初。金剛手聞佛說擇地造壇真言手印等修行軌則起佛法離諸相等問。佛答之為當來世劣惠眾生說此有相方便。為無相勝惠機不說之(見)。如彼經說。於真言機有二類勝。惠之機非雲不用修行軌則乎。答。於彼文古來學者存二義。一彼無相勝惠機者。指自性所成眷屬會座金剛手等也。故劣惠機雲於當來世時。真言實行機會座無之。設勝惠也。實行機可有未來也。而未來一向雲劣惠。無爭以久已通達聖眾可為勝惠雲事。若爾者實行之機必可依擇地造壇等修行軌則雲事還分明歟。問。知舉足下足皆成密印開口發聲悉是真言意之所念悉是三摩地機前。別不可用修行軌則。此機聞即事而真道理非即究竟乎。以此機可為無相勝惠機。如何。答。是又有二義。一義雲舉手動足皆成密印者。勸前有相機上觀心也。彼文密印品所說也。指為有相機所說真言密印雲舉手動足等。故知似有三密有相方便別所行。實教身份舉動外無密印。粗言軟語外無真言。顯即事而真義故非別所行雲事。故疏釋於有相中知無相。一義雲。設有無相一機信皆成密印道理故不用供養軌則。數安住此觀心。即是無相三密修行也。何雲不用修行乎。一義雲。於未來實行可有勝惠劣惠二機也。擇地造壇等軌則被劣惠機說也。舉足下足等當相即道教文間有之。被勝惠教文也。故流通頌甚深無相法劣惠所不堪。為應彼等故兼存有相說(文)。堪不堪之義事於實行之機可論故。故知大日經正意雖有無相法門。為被劣惠兼說有相法門也。問。爾者具緣品以下說。尤約無相可說之。何兼存說為本往往說之乎。答。佛正意雖有無相。未來機多有相劣惠類故。多分設有相教文也。問。機類萬差也。何聞即事而真教無直開悟類乎。彼花嚴頓教猶談一念不生即至佛更不用修行(見)。又於他家或有一言半句下開悟旨。被顯乘劣機猶以如是。況真言上根上智何無最初發心究竟類乎。發心即到宗家高斷豈及異求乎。又疏所引大品經出二類真言機時。或有菩薩初發心時即上菩薩位得不退轉。或有菩薩初發心時即得無上菩提便轉法輪(文)。此中即得無上菩提類更無修行(見)。是以引智論文以神通證之時。於發意項便至所詣(文)。於發意項言殊顯無修行之義(見)。又疏第六。若行人初發心時能如言正觀心佛性者。亦則名為入如來定。豈煩漸超四處方至究竟耶(文。四處者因行證入也)。此文意。遇真言教如說觀心佛性者不經因行證入四位直至究竟(見)。如言正觀位最初發心位也。入如來定者非證究竟佛果乎。又菩提心論。依雲何能證無上菩提問答法爾應住普賢大菩提心。住菩提位非為即成佛乎。答。凡菩提心者能求心也。故不空釋雲。發求菩提心名為菩提心(文)。以能求心何直雲所求果乎。能所義門水火故。設雖機類萬差也。起能求心必可用可至所求果之修行也。但至頓教者。唯理非事義門故。修行等心直見理性故。不許事相修行也。此前強不雲發心。理性前無發不發差異故。故雲一念不生即至佛。不生信解約餘教見時。可通發心修行也。彼教釋。八識緣慮如來藏平等顯現。餘相皆盡非不起八識。只理性顯現不雲緣慮差別。發心修行亦是可例也。況又頓教三乘教分齊也。何不送三大遠劫乎。又以不談修行強不可為規模。一乘教勝頓教立見聞解行證果海三生專存修行乎。次他家者禪家事歟。准頓教可得之。清涼大師釋南北禪宗不出頓教故。次至大品經文者。對餘教為顯頓成旨也。非遮修行也。故疏中雲。入真言門略有三事(乃至)。行者以此三方便自淨其心即為如來三密之所加持故。乃至能於此生滿足地波羅蜜。不復經歷劫數備修諸對治行等。引二類菩薩文顯三密頓成旨釋故。尤可存修行也。故大品經但行清淨三類菩薩俱用修行(見)。彼中二類菩薩故。何雲無修行乎。次智度論文又隨此意也。雖雲於發意項便至所詣。非無修行分。速疾故對羊馬雲於發意項也。故下疏。舟車神通至到一處釋。俱過五百由旬險難(見)。次至疏第六文者。彼又為顯自身即佛理雲無發心外別究竟果也。豈煩漸超等者顯頓成旨也。實雖有修行。依自身即佛道理得頓成果故。修行且遮不釋之也。次菩提心論先勸安住菩提心也。次●字月輪觀門三密修行軌則往往明之。是豈非雲何能證無上菩提答乎。一。發心後更雲可有不用修行類義意。不空釋明真言超餘教直入直修直滿直證(文)。四箇直字俱簡顯言也。其中直滿直證者為遮何言。依修行功證果位。不可雲直證。諸教皆如是談故。直滿直證句尤顯不用發心後修行義(被得)。加之大日經。雲何菩提謂如實知自心等者。問答三句中因句也。故雲何菩提者問發心位。謂如實知自心答答直究竟果也(見)。其故下重舉誰尋求菩提等問。疏述彼文意雲。菩提心名為一向志求一切智智。若一切智智即是菩提心者。此中誰為能求誰為所求等(云云)。此釋意。上謂如實知自心答直以究竟果答見。若以究竟果為菩提心。何不許菩提心位即究竟類乎。故知用修行劣鈍類也。若約正機可發心即到也。凡機者可發義也。可發教機也。教既自心是佛教也。有契當自心是佛之旨機尤可設此教也。而自心是佛前更無可用修行道理也。自心者何物乎。指眾生汎爾所用心(覺)。自言所顯尤此義也。汎爾心即佛。為得何事更可用修行乎。若必可用修行。以自心是佛不可為宗教大旨。故菩提心論安住本有月輪為菩提心。此位判眾行皆備。無菩提心外別段修行雲事實分明乎。然有難契此正意劣機故。重出五相三密行體雲當須具修三密行等也。且疏如言正觀等釋分明乎。彼釋雲正觀故。不可雲用觀行。若用修行。豈煩漸超四處釋如何消之乎。但至雲三密修行八祖相傳祕決也者。八祖傳來被未來惡世機故。惡世劣機多勝機少。祖師意樂殊以化難化為規模。以三密修行為相承祕決。專此謂也。然所授祕決凡即是佛印璽故。本意可在發心即到也。次至種種紛動等疏釋者。彼破執著見言也。曾執不可用修行故。成可有修行旨也。今成發心即到義時。劣機前不遮用修行之義也。而彼執者以用修行思大失故破之也。故演密抄破一類執禪者(文)。次五轉事非雲無功德。發心位可具五轉功德故。自心發菩提等五轉釋明發心所具五轉(見)。若不爾者。每轉置心字顯諸點皆自心也。其自心者發菩提心。菩提心雲謂如實知自心故。但至雲歷事可行之者。一家事理俱密宗也。未必可留事一邊乎。若佛果萬德悉歷事可行。還可同顯家遠劫修行。雜問答先歷諸法釋專非簡之乎。今此宗意。初發心時直住心實際攝諸法故(文)。發心位諸點功德雲具足事非雲一家超絕談乎。   一門普門。   從此一門得入法界即是普入一切法界門也(文)。今此文意可雲顯得一門之果之時即得普門法界之義乎。答。爾也。兩方。若如講答者。凡一門普門因行既各別也。得果豈同乎。是以疏中。行者精勤不久成此仙身。更轉方便即成毘盧遮那佛身(文)更轉方便之言無爭一門果上重可修普門行雲事。若又依之云爾者。即是普入一切法界門也(文)。此豈得一門果即非雲入普門之果乎。爾者兩方也。   答。得一門果時即可契普門之果也。思一門諸尊。到於實際之人無非遮那已體。是以釋眾會之眾。若少分未等一法未滿即不名一切集會也(文)。所同尊體既不隔普門。能同行者豈留一門乎。是以下疏。然其學者隨於一法明道而得悟入。即是普入一切諸總持門。如從一門見王即是遍入千門萬戶(文)。但至更轉方便釋者。一門之行元為入普門方便故。契一門之果時轉一門方便之相即成普門毘盧遮那身(為言)。不可有相違。   從此一門得入法界(文)。今此法界者可雲普門法界乎。付此題有論義相違。古來義雲。得入法界法界雲普門法界之時者。一門即普門也。雲一門法界時。一門即一門也(云云)。其故為普門法界時。從此一門者一門因行也。依一門因行所入法界即普門法界故。一門即普門也。重即是普入一切法界門者。上得入法界雖指普門法界。未顯言故為簡一門濫釋成即是普入一切法界門也。或又上得入法界普門自證。後普入法界出各各一門成一解脫門善知識化他方便也。出一切一門故雲普入一切等也。   問。何不雲出雲入乎。答。入加持三昧義也。問。上雲同於本尊次雲從此一門。此目近言故。同於本尊位可雲從此一門。何雲指一門因行乎。答。常義雲。指若諸行人慇懃修習文雲從此一門也。同於本尊位雲得入法界故。   私雲。能令三業同於本尊即一門因行也。真言修行以入我我入之觀為至要。故可雲令行者三業同本尊三密之行也。故指同於本尊文雲從此一門因行事無相違。次此得入法界法界雲一門法界時。一門即一門義也。從此一門又一門因行也。依一門因行所入法界一門法界故。一門即一門也。問。爾者何雲即是普入一切法界等乎。答。可讀文點即是普入一切法界門(云云)。又一義雲。得入法界為一門法界。一門即普門義。為普門法界。一門即一門義。其故得入法界為一門法界之時。從此一門指一門因行。前二義中可用後義。依一門因行所成果。隨能入先為一門法界也。然為顯一門即普門道理釋即是普入等也。次得入法界法界普門法界意得時。同於本尊位得一門果位可意得也。實同於本尊位也。此一門法界位重入普門法界位雲得入法界故。成一門即一門義也。即是普入一切等者二義。如前。故今題得入法界答一門法界。即一門即一門義也意得。論義違也。問。爾者如何可作題乎。答。從此一門得入法界(文)。今此文可雲明一門即普門義乎。   一。一門即普門義。疏家處處釋大都一門即普門義也。又案道理。自宗殊餘教以同於本尊為證果故。一門行者假令文殊行者。五相成身觀時至第五佛身圓滿位以成相好具足文殊羯磨身雲成一門果也。然文殊全大日所具智慧也。此智慧離微細妄執間隔所得智慧故。舉一全收不隔餘德故疏或雲三重曼荼羅之諸位身皆是如來一種法門身故得稱佛(取意)。或雲乃至諸世天等悉是毘盧遮那何有淺深之別也。曼荼羅諸尊遮那萬德故互相融舉一全收。何契一尊時隔餘尊乎。故知一門普門因行差別所入果無二雲事。一門即一門證文有二所文。一更轉方便即成毘盧遮那佛身文。二花嚴入法界諸善知識文也。先更轉方便文會雲。一門因行時轉捨思局一門心也。普門外設一門行者是方便也。故轉捨一門局執心雲更轉方便也。次花嚴入法界門諸善知識文即順常途釋也。問。爾者一門即一門義如何。此義通。海會諸尊望大日有隔故。同一尊時可雲不得普門果歟。答。於所同尊體可舉一全收。遮那萬德故。然一門義軌源為劣機所設方便教文也。故實一尊體無隔餘尊。且以殊餘尊義相教之也。行者依此義軌行時。封思有殊餘尊一尊心得一門果之時。猶契一德分也。此時隔普門微細妄執猶殘也。例如雲釋論抄全總作別約境法體說。得與不得約心迷悟說矣。   四聖四隅。   以四聖者而為上首(文)。今此四菩薩可雲八葉四隅菩薩乎。答。可第二重菩薩也。兩方。若雲非八葉四隅之菩薩者。凡於曼荼羅雖有三本不同。於第二重無舉普賢慈氏觀音三菩薩。八葉中既有其名體。定知四隅菩薩也雲事。若又依之云爾者。下疏中明四重曼荼羅之生起。從大悲方便現第二重摩訶薩埵等諸大眷屬(文)。今文又以四菩薩為大眷屬。可知第二重菩薩也雲事。   答。可第二重菩薩也。疏釋四菩薩雲。諸菩薩大悲方便普門攝受無量眾生輔佐法王行如來事名大眷屬(文)。第三卷第二重釋文義全同也。何處以四隅之菩薩有名大眷屬之說乎。但至菩薩名體相違者。實如難勢也。雖然第二十卷疏中觀音文殊彌勒已在八葉中漸出於外故。次圓中復有文殊觀音等(文)。此釋意八葉中四菩薩悉出外院(見)。若爾者第二重尊何除之乎。但至不舉之者。剎塵海滴之菩薩如何舉盡之。且舉三五也。況又除蓋障八葉中無之乎。不可有相違。   付此論義先可知曼荼羅諸尊座位也。於曼荼羅有三本不同。一經所說(疏五)。二阿闍梨所傳(疏六)。三現圖曼荼羅也。經所說阿闍梨所傳之二本四方俱三重也。但是有三重四重之二配立。八葉中臺為所圍繞。能圍繞分三重。疏家處處判文。又間有雲四重曼荼羅之釋。付之又有二樣。一中臺為所圍繞。八葉為能圍繞。能圍繞立四重曼荼羅。第二十卷疏釋為以八葉大悲曼荼羅第一重此意也。二合八葉中臺為所圍繞為第一重。加能圍繞三重合能所為四重。疏第一上標發起大悲胎藏曼荼羅。次釋四四法界圓壇故。四重壇不可除中臺。次現圖曼荼羅前後四重左右三重曼荼羅也。前者下方也。後者上方也。上方四重者遍智院(第一重)釋迦院(第二重)文殊院(第三重)外金剛部(第四重)。下方之四重者。五大院(第一重)虛空藏院(第二重)蘇悉地院(第三重)外金剛部(第四重)。左方之三重者。金剛手院(第一重)除蓋障院(第二重)外金剛部(第三重)。右方三重者。觀音院(第一重)地藏院(第二重)外金剛部(第三重)。經所說阿闍梨所傳兩種曼荼羅。於上方除釋迦院於下方除蘇悉地院。餘皆如現圖。故四方俱三重也。阿闍梨所傳曼荼羅諸尊。第一重百十九尊。第二重七十四尊。第三重百八十二尊。都合三百七十五尊。已上各四方合之故。言第二重菩薩主。現圖曼荼羅除蓋障地藏虛空藏三菩薩也。上方釋迦故非菩薩。除蓋障一菩薩同今四菩薩。餘二曼荼羅第二重主文殊除蓋障地藏虛空藏也。文殊除蓋障有今四菩薩中。地藏虛空藏無之故。約名體非第二重菩薩。又配八葉四菩薩之時。三菩薩名體全同。觀音除蓋障相違。若除蓋障有雲觀音義。可全同四隅菩薩。第十六疏釋四隅菩薩時。或以除蓋障替觀音(文)。八葉菩薩有舉除蓋障除觀音所(見)。若爾者今四菩薩四隅菩薩可名體全同。問。或以除蓋障替觀音者。指何文乎。答。具緣品列七日作壇曼荼羅時。普賢慈氏尊及與除蓋障除一切惡趣(文)。指彼文也。故彼具釋雲。前緣起列眾中或以除蓋障替觀音或以除一切惡趣替文殊(文)。然今四菩薩第二重菩薩可意得也。其故此通序文雖無梵本。例諸經五成就文傳法聖者所置也。一切持金剛者以下明眾成就文也。十九執金剛既第一重內眷屬也。四大菩薩寧非第二重大眷屬乎。且大眷屬疏釋無異論者歟。又四隅菩薩疏家處處釋直屬大日如來成非別尊之旨。何為眾成就人體乎。故疏雲。四佛四菩薩醍醐果德(文)。又第二十雲。然此八葉及中臺五佛四菩薩豈異人乎即一毘盧遮那耳為欲分別如來內證之德表示於外故於一法界中作八葉分別說耳(文)。又雲。是故八葉皆是大日如來一體也。又蓮花成曼荼羅。以大日為花臺。以四佛四菩薩為臺實。第一重為鬢蕊。以第二重為花藏。以第三重為根莖條葉。是又花臺與眾實全表一體義也。又支分生曼荼羅釋雲。從咽以上至如來頂相出現四智四三昧果德佛身(文)。四智四三昧者四方四隅之八尊也。體雲果德佛身。何屬眾成就之句乎。但至與第二重菩薩名體相違者。第二十疏雲。已在八葉中釋如常。所詮釋意四隅菩薩為度人悉可下第二重(見)。若爾者以無第二重其名字何定不可有此菩薩乎。又如以第二重除蓋障替八葉觀音以除惡趣(有除蓋障院)。替八葉文殊。八葉四菩薩定局普賢文殊觀音彌勒不可心得。統剎塵海滴菩薩為四三昧時。且舉普賢等四菩薩攝餘諸尊也。准之舉餘菩薩為稱首。可有攝餘菩薩也。舉除蓋障除惡趣。是其的據也。   一。以四隅菩薩可為眾成就句事。以八葉尊望大日。有為一體處。有為別體所。釋文不定也。疏二十雲。此八葉即是大悲胎藏第一重也(文)。又雲。超八葉絕方處等(文)。又雲。以中臺為菩提心以八葉為大悲外三院為方便也(文)。雖是問言。答不遮之故為證文。又雲。次又知有勝法無上心稍進引入第二第三。皆是大悲句也。次成佛果。入中臺即是方便句也(文)。此釋以中臺為方便故。可攝八葉大悲句(覺)。又疏。四方葉有四伴侶之菩薩(文)。以四隅菩薩雲四伴侶菩薩(見)。既雲伴侶。豈非為眷屬乎。若爾者今四菩薩名體既四隅菩薩全同也。何以之為大眷屬不列眾成就句乎。又第三疏明三重曼荼羅流現時。從大悲萬行現第二重等(云云)。第二重菩薩一向從大悲德出現(見)。而今四菩薩簡異十九執金剛一向智印義。兼定惠又兼慈悲(文)。今四菩薩兼諸德不局悲一德(見)。無爭非第二重菩薩雲事。又疏。前緣起列眾中或以除蓋障替觀音等(文)。是釋四隅菩薩條無異論。而雲列眾。何強眾成就之句除之痛眾言乎。問。以四隅菩薩設許眷屬。可雲內眷屬。何雲大眷屬乎。故疏第三雲。第三重如萬國君長。第二重如朝廷百揆。第一重如宗枝內弼。中臺如垂拱之君(文)。八葉屬眷屬尤可攝宗枝內弼也。宗枝者王一族也。向外主事雲朝廷百揆。向內弼君雲宗枝內弼。四菩薩內證德未向外故可內弼條勿論也。釋漸出於外。第一重猶雲內眷屬。判內證之德四菩薩豈雲大眷屬乎。答。實爾。今付內眷屬內隨德勝劣分別之時。菩薩雲大眷屬也。以朝廷百揆非名大眷屬之義。或又約菩薩類同准第二重且雲大眷屬歟。問。爾者四佛四菩薩醍醐果德等釋如何。答。三重曼荼羅悉毘盧遮那已體也。其中且付八葉作此釋。強非簡餘。故疏二十雲。如八葉中普賢是菩提心文殊是惠彌勒是悲此菩提心即是大日如來而有菩提心也大惠即是大日如來不離此大日如來別有惠也悲即是大日如來不離於大日如來別有悲也當知准此說之萬德皆爾(文)。此釋既以海會萬德准八葉菩薩離大日別成無其德之旨。無爭四佛四菩薩醍醐果德者且約始釋之顯餘也。   實行當機。   今經會座可有當機實行人乎。答。不可有實行人也。兩方。若雲無實行人者。疏中門今經現瑞加持之因由。各引無量當機眾同入法界曼荼羅為饒益此初入法門實行諸菩薩(文)。於會座有實行雲事無異論者哉。若又依之云爾者。今經法身內證之說聽久已通達之境界也。豈交實行因人乎。依之宗家釋明兩部說會。自受法樂故與自眷屬各說三密(文)。爾者兩方也。   答。不可有實行。凡三重曼荼羅聖乘皆從心流出眷屬心內三點法門。教主既法性身也。眾豈生死之人乎。依之智度論此釋。明眾亦是法性身非生死人所見。宗家從果向因之人非從因至果之人(判)。但至難勢者。明加持世界之事也。非今經說會更不可成難(矣)。此論義古搆為兩方論義。此段不審也。付此論義定判事有二箇條。一教主。二雜問答釋也。宗家意以教主定自性身事定判也。若爾者自性身會座不可交無明未盡因人。法性身非迷人所見故。又雜問答問今此中無因人者誰為被教之人耶答斯三密會中雖無正被教之因人而若有眾生遇此教慇懃修習如說修行觀念即是被教之人也。此釋既自性會中無被教之人云事盡理問答。以此兩條思。宗家釋定判也。設於疏釋雖有見兩邊處。宗家釋無會通。可為定判論義也。問。於十地許證理者。顯密通滿義相也。法性身者是理故。於十地何無分分見法性身之義耶。答。約顯乘可有其義歟。自宗不可許之。其故法性身者三密具足佛體也。無盡莊嚴本具表德實相雲此位也。是法源底故。有一分之迷之時。不到此位也。顯乘以無相空理定法性之故。彼空理別無體性。只所斷煩惱永不生處思理性故。所斷煩惱分分。所顯空理分分也。從自宗見不可許證理。證性者只表德理也。空理者無煩惱迄也。故遮情理者即順常途義也。自宗意表德理外無所證理也。問。設雖表德理也。分分何無顯之之義乎。答。豈不言前乎。法源底定表德理。於源底何有分分乎。問。疏前後釋何見乎。答。大都今經加持門說見。皆有實行證文也。加持門被機義相也。說聽為機起。何強簡現座機乎。故覺苑今教主為他受用。專成有實行之旨。又疏中無實行見文釋集會文。到於實際故名集會(文)。若有實行人。集會眾不可漏之。而釋文此集會人一分未等一法未滿人無之(見)。又第三卷釋四重壇生起雲。從佛菩提自證之德(乃至)。從普門方便現第二重一切眾生喜見隨類之身(文)。三重曼荼羅聖眾悉從毘盧遮那內證功德所現也見。故聖位經雲從身流出眷屬。祕經雲自性所成眷屬也。又疏雲(第六)。三重曼荼羅所示種種類形皆是如來一種法門身也(等文)。如是諸文不可勝計。大日經會座不出三重曼荼羅。而三重壇中無實行迷人云事。處處解釋分明也。又支分生曼荼羅此為良證。   一信證(寶淨院僧正。傳法大會行始人也。此釋勘可見之。乾栗多抄今文不見)雲。本有法身說內證時。有隨自隨他之二說。隨自法界宮無實行。隨他法界宮專有實行(云云)。隨自法界宮無實行證文引出居外朝一段文。彼文不出外民為無實行證據。隨他法界宮有實行。證文引各引無量當機眾同入法界曼荼羅文。問。隨他法界宮者今經會座歟。如何。答。此事尤不審也。可尋明匠。然大日如來說今經。有隨自隨他之二說(云云)。隨他法界宮為今經會座(見)。私雲。合兩所經不可雲結集流傳。故正今經說處可隨自法界宮。於隨他法界宮說今經者。指海會現前說聽歟。第六卷釋海會現前相雲。了了聽聞事如正說時無異(文)。既雲如正說時無異。對瑜伽行人現三重曼荼羅海會說大日經雲事分明也。問。各引無量當機眾文。會座有實行(見)。其故上釋現加持世界瑞相事令動執生疑為說今經也雲因彼疑問而演說之等是也。復次以下。普賢祕密主等於現瑞事久已通達故不可動執。解脫門所現知識引當機眾入自性會之故。此實行人迷人故實動執也。為此人現加持世界瑞相(為言)。若爾者有會座實行事分明也。如何。答。先如此難全非別義。何為正釋復次二乎。故知於所現加持世界釋二由也。正釋為動執生疑。如前難。復次現此加持世界事。動執生疑外又別有用也。謂於自性土無實行因人。加持世界中有可度實行故。誘引彼人為令入法界曼荼羅雲現受用以下三身也。 問。見釋文次第。先引當機眾入法界曼荼羅畢。於法界曼荼羅有此初入法門人故。為彼饒益示現大神通力(見)。釋文既二重也。無爭於自性會有實行雲事。若如料簡初入法門實行諸菩薩者加持世界之機歟。若爾者何雲初入法門乎。答。釋文不一准。或上重有次第釋。或同位有再釋。今者標引實行人有入自性會。次為度如是人釋現加持世界也。但初入法門者。初入法門指同入法界曼荼羅位。實行諸菩薩指加持世界機也。意隔前同入法界文雲為度此初入法門人加持世界實行也。所詮此義同入法界曼荼羅非為本釋。為度加持世界實行人云現大神通力也。為顯度之令得何益省所云同入法界曼荼羅也。故雲此初入法門實行諸菩薩時。意有加持世界之上為釋能入人且舉所得果故無相違也。釋入法門畢人不可意得。問。此義復次普賢祕密主(乃至)。久已通達釋意如何。答。於現瑞文有二意中。為釋實行饒益義疑問必非如來本意(為言)。意雲。見現瑞普賢祕密主等雖生疑問。是且假相也。久已通達聖眾故。如來現瑞本意實於加持世界有實行人故。為度彼現大神通力也(為言)。問。現瑞自元許有二意者。何強為釋一義非一義乎。況又金剛手等疑問為說經因由為饒益遠未來機也。何必度加持世界實行賞翫金剛手疑問益未來蔑如乎。答。疑問假相也。加持世界益真實也。且真假義門相對作此釋。作釋巧妙也。   一。問。有實行義現瑞為令實行人生疑問也。而何雲為饒益此初入法門等乎。饒益是利益義也。未聞生疑問乎。謂祕密主等久已通達故。於加持境界實無疑。會座有實行菩薩。此人實可生疑問。故可雲奮迅示現大神通力也也。饒益言甚不順此義門。答。自本正釋復次不別義。展轉釋也。見現瑞金剛手生疑問迄勿論也。此金剛手疑問久已通達故全非自身所用。有會座實行人為饒益彼生起疑問也(為言)。   問。爾者不順結文。可結金剛手發起疑問也。何結奮迅示現大神通力也乎。此結文現瑞相直非雲為實行乎。答。如來現瑞元意為說法也。說法又為饒益實行之人也。而說法依疑問可生起故。有金剛手疑問也。此疑問專實行所疑也。而實行之人直依不可舉疑問。金剛手代集會疑心生問也。如是事為饒益實行之人故結奮迅示現大神通力也。此義不可雲正釋金剛手疑問復次釋實行疑問。復次釋只顯金剛手疑問本意釋如來現瑞元意迄也。   探玄記雲。此等並是法界緣起佛境界中差別法門然此諸眾各洞一門入佛界內眷屬佛別德故稱自在又於一門入一切門作用無盡故名自在(文)。   化身說段。   今經非從毘盧遮那佛(乃至)。起滅邊際不可得一(文)。可雲說變化身文段也乎。答。依宗家釋者可爾也。今付之案文段之鉤鎖。上明示現之義畢。雲非從毘盧遮那身等。無爭彼三業生顯不生之生也也。若此一段化身各別之說段。受用有現身無說法。變化有說法無現身。況又上未明化身。指何雲非從等乎。故知上下文一具現身說法周備雲事。爾者高祖解釋一旦不明。如何。   答。凡今經自性身之所說也。現瑞加持之相尤可通受用以下三身。既有受用等流。依何可除變化乎。況又疏上。然此應化非從毘盧遮那佛身等(文)。依此文(見)。若爾既雲應化。化身之段也雲事更不及異來乎。但至難勢者。上無盡莊嚴藏通三身總說也。約彼中變化身經雲非從毘盧遮那等。疏雲轉釋佛莊嚴藏。受用無別說。故以總說為別說。不可有相違(矣)。   付此一段文。覺苑安然等意。上下文段一具未見受用變化二身各別說段故。上明無盡莊嚴藏示現之義畢。其上以四不生觀門明所示現像不生義合故經雲乃至起滅邊際不可得經文。次牒而毘盧遮那已下經又返明而生義也。付明而生有二段。前段無盡莊嚴藏現身。當段而毘盧遮那等說法也。問。三業無盡藏中語業無盡豈非說法乎。答。語業實非說法者不可出之歟。然三密先屬現身份當段文見。故經雲。而毘盧遮那一切身業一切語業一切意業(以上現身)。於有情界宣說真言道句法(是說法)。既三業外雲宣說真言道句法。無爭示現三業無盡莊嚴藏者現身份未及說法雲事。問。安然覺苑其意全同歟。答。覺苑釋上下為一具文迄爾也。然受用變化間何身雲事釋文不見。安然釋先達義上下俱為受用說段加闕變化身失。未見正文。可堪之。但上舉般舟三昧之定中所現佛身為四不生之推遣畢。合經故經雲等意。於定中所現佛身作此釋故為他受用身(云云)。釋論意。定中所現佛判他受用身故。宗家御意(二教論)。三業無盡莊嚴藏註釋受用身說法。非從毘盧遮那以下文注變化身說法。又現執金剛以下文注等流身說法。故經雲非從毘盧遮那等牒文。非合上文。凡分一具文上半為合經文。下半為後段牒文。其例無之歟。又牒文初安經雲言。如雲下經雲又現執金剛等。然經雲非從等文為合經言而毘盧遮那等文為牒文事尤不審也。又安然等意。文段料簡如何。見釋文。所以無盡無邊際者以不異如來遍一切處常住不滅之身也者釋經非從(乃至)。起滅邊際不可得文(見)。若不可得以上經文合上釋。今此釋釋何文乎。故知此釋釋非從等不生文。雖常無起滅五字牒上釋為而生釋來由也。問。不生文釋。直可明毘盧遮那三業不生義。釋文不順經文。故知無盡無邊際者牒前段無盡莊嚴藏文為而毘盧遮那以下三業示現文起因也。無邊際者無盡義也。故上疏明除疑天女意業無盡義雲。即是無邊際義也(文)。意雲。毘盧遮那所現三業無邊際事。所現三業全不異能現毘盧遮那故也。其故毘盧遮那遍一切處身故。所現應用又遍一切處無邊際也。如何。答。起滅邊際不可得經下雲無邊際釋。豈不釋經文乎。不可得無義故。故知雖雲無邊際意取起滅也。邊際者起滅兩際故。無盡者不滅義也。即顯常住義也。為釋變化身不生義判其體常住旨也。上疏釋應化身雲即事而真無有終盡。今無盡義也。所以無盡無邊際者可讀文也。意雲。變化身常住故。以不異毘盧遮那常住不滅身也(為言)。雲變化身不生義非雲無變化身。只即事而真義也。而生義約機見故。以有離法身其體所現身生滅無常也。不生義不及機見故。即法身常住不滅也。若如先義。雖常無起滅文為指何乎。文勢所推隔之身也以上文為下而生釋來由也。若爾者上釋明無起滅義雲事勿論也。若上所現無盡莊嚴藏分。不應雖常無起滅釋。釋文相連尤不審也。問。轉釋佛莊嚴藏者。今文全轉釋前段(見)。兩段若各別身。何轉釋受用為變化身乎。答。有三義。一雲。轉釋受用成變化身也。立義分前門後法慈行釋引可為證。問。彼法門。法門自本隨說文廣略法門有淺深。今此佛身不可准彼。其故他受用身八萬四千相好轉釋時。不可成三十二相。又廣大身量轉釋不可成丈六身故。答。古來此會釋不分明歟。私雲。助此義雲。香象密嚴疏釋應化相好雲。若論應化相好德者。謂法身等所有相好隨機粗細示現前相更無別相(文)。此釋意。應化相好全法身所有相好隨機示現也。若爾者報身所具相好法身相好轉地上機也。變化身相好法身相好轉地前粗機也。准彼受用變化相好全大日所有相好隨機粗細示現也。故無盡莊嚴藏法身相好現隨機一重釋畢。今變化身段彼無盡莊嚴藏隨粗機轉重釋故。雲轉釋也。所詮法身無邊相海任機局見分出八萬四千為他受用。又彼他受用相海為淺機分出三十二相為變化身也。二前段三業無盡莊嚴現瑞總說故通三身。變化身總說中化身邊再釋故雲轉釋。等流身又爾也。故雲又廣前相。受用無別說段故。以總說段且註釋受用身說法也。三設別身也雲轉釋何失。約身不同以現瑞義同雲轉釋也。第六卷疏釋我覺本不生等五字義時。第二字以下轉釋●字義(文)。轉釋●字為●字乃至轉釋●字為●字等。皆轉釋●字。如成各別字轉釋受用。成變化何有相違乎。況又彼五字即為五佛乎。   一。初段為三身總說義。疏釋一向三身總釋義歟。答。不爾。奮迅釋迄三身總釋也。無簡別故。如行者內修般舟三昧以下受用別釋也。定中所現佛身他受用故。無盡莊嚴藏釋可有二義。一受用別釋義。變化等流對凡情現。能化所化可相對。何無邊際身為有分限凡情所見乎。而無盡莊嚴三業無邊際義故。問。爾者何成三身總說乎。答。無盡義不定也。若約變化等流。以數身可成無邊際義。下疏如雲變化身。普於十方(乃至)。教化群生。而莊嚴藏釋一身無邊際義也。如受用漸大身(見)。二准天台三身相即無暫離時既許法身遍一切處報應未嘗離於法身故知二身遍於諸法釋。變化等流於一身可許遍法界義歟。若爾無盡莊嚴釋通受用等三身無相違。所詮疏家釋於一段文存總別釋。宗家御註釋任疏釋。   一。問。四不生釋預釋不生義合非從等文。其釋無相違。若非從等文各別說段。四不生釋無經文。如何。答。三業示現釋也。凡今疏例生因設不生釋事多之。下越百六十心生廣大功德經釋之時。有四不生釋。彼生字釋也。為顯今宗生者不生生事以不生釋也。是即一宗肝要也。   一。三身總說段義說等流身之時。何雲又現執金剛等乎。三身示現等有前段故。不被置又字。如何。答。此又字非被現字。致宣說真言道句法清淨文也。意雲。現變化身如宣說真言道。又現等流身宣說真言道也(為言)。意等流雜類身故非真言道。法門說覺故殊更如是說也。又現執金剛普賢蓮花手可意得也。一。私一義雲。所以無盡無邊際者等者指前段無盡莊嚴藏也。疏無盡釋無邊際義故。雲無盡無邊際也。標轉釋佛莊嚴藏雲無盡無邊際。無爭牒前段無盡莊嚴藏為釋變化身不生起因也。付其前段為三身總說段意。其中牒化身邊也。若又局受用者。牒受用無盡為化身不生起因事如常釋。意雲。所現三業無邊際事不異毘盧遮那遍法界身故也。以不異以下當非從以下經釋。化身不生者未必緣謝即滅義。以化身常住義雲不生也。不異言所顯所現三業上直存常住義也。即事而真意也。以化身見遮那所現。有本無今有義故。化身無常義也。故化身見常住。非遮那所現義故。即雲不生義也。經非從乃至意生化身雲非遮那所現。一切處以下非遮那所現故雲其體常住也也。起滅邊際不可得者雲無生無滅意也。生滅即雲邊際。如雲心前後際不可得。次雖常無起滅者牒上以不異如來(乃至)之身文。化身雖無生滅隨機緣示現故雲有緣謝即滅機與即生起滅義也。雖字當經而字釋(矣)。   四身配立。   又現執金剛普賢蓮花手等(文)。爾者可雲等流身乎。答。爾也。兩方。若雲等流身者。凡案宗家釋。於四重壇分別四身之時。以外金剛部定等流身。第一二重菩薩等可變化身也。是以護摩次第雲金剛蓮花等為變化身。祕藏記。外金剛部龍鬼等為等流身(文)。解釋實分明也。若又依之云爾者。變化等流專佛形非佛形之不同也。菩薩身豈非等流乎。爾者兩方也。   答。凡三身四身開合不同也。三身之時以雜類身合化身。四身之時開等流為別身。明知九界之身悉名等流雲事。但至宗家釋者。護摩釋且約四重壇分別四身一往配立也。祕藏記以大日四佛釋迦為三身。等流身定可通菩薩也。但龍鬼等者。等言所顯不局龍鬼歟。不可有相違(矣)。   此論義先可勘宗家釋異說。二教論雲。又現執金剛(乃至)清淨句法(此明等流身說法。言等者舉金剛蓮花手兼等外金剛部諸尊文)。祕藏記雲。毘盧遮那為法身四佛為應身釋迦為化身外金剛部龍鬼等為等流身(文)。又雲。自聲聞乃至仁尊配變化身(文)。別本即身義雲。大日遍照為自性身四佛受用身十六大菩薩應化法身金剛天等等流法身(文)。護摩次第雲。毘盧遮那佛雲自性身四方佛雲受用身金剛蓮花等菩薩雲變化身外金剛部雲等流身(文)。先德釋雲。弗改九界迷情悉目等流法身(文)。以上六箇釋中。二教論註釋先德釋者三身局佛界九界為等流(見)。但於二教論祕藏記一處釋有了簡。餘四箇釋以菩薩屬變化(見)。但祕藏記一處釋有了簡。所詮別本即身義並護摩次第以菩薩為變化身定判也。又先德釋菩薩為等流身治定。然上菩薩義門不定可答可通變化等流歟。問。菩薩義門不定樣如何。答。菩薩為變化身有二義邊。一自宗四身擬顯義。二自宗無變易身實類菩薩義也。擬顯義者。唯識等意於變化身中有雜類身。彼雜類身六道隨類身也。宗等流身當彼雜類身。若爾者等流身者。局六道隨類身不可通變易菩薩故。佛現變易身菩薩可屬變化身也。二於自宗無實類變易身義者。凡等流身者。同事攝時同所化類所現身雲等流身也。等流者同類義也。然自宗意無實行十地菩薩故。不可有變易身菩薩。況又不轉肉身得無漏法宗義何存變易菩薩乎。若無實類變易菩薩。何同彼有等流身菩薩乎。故知現菩薩形可屬變化身也。問。菩薩名通地前地上。何局地上成此義乎。設所化六道也。何同彼無等流菩薩乎。答。地前分段菩薩全受六趣果體。若同彼身。六道隨類雜類身也。此外菩薩者地上變易菩薩也。十界配立尤此義也。次菩薩屬等流義。設無所同實類。為凡界不現佛身。現終修行可至菩薩身。同因位相故可有等流義也。又引顯十地菩薩為令入密現同類形。可雲等流身也。有如是義門故菩薩又屬等流也。又一義雲。菩薩何必局變易身乎。恆教雲地前地上菩薩故。若爾者現分段菩薩形化導人天。何不雲等流乎。異雜類身事彼成父母親戚等現。不令所化機思別段能化。此菩薩雖分段身也。所化機別思有菩薩故。六道外別雲菩薩也。然為人現人形為天現天形故雲等流也。分段菩薩自元人天形故。   普賢蓮花手。   又現執金剛普賢蓮花手菩薩等(文)。今此三菩薩直可雲自性土聖眾也乎。答。可爾也。兩方。若直雲自性土聖眾也者。於加持世界現瑞相之三身中。今說等流文段也。何雲自性會聖眾乎。依之上牒時彼菩薩(乃至)芽種生起文畢。謂將說此平等法門故先以自在加持感動大眾悉現普門境界祕密莊嚴不可思議未曾有事因彼疑問而演說之(文)。可知欲說今經自性土之外先現瑞相(見)。若又依之云爾者。疏中以三菩薩雲三點。而下疏。第一重伊字三點諸內眷屬(文)。三點之言無爭自性土聖眾也雲事。兩方也。   答。直可自性土聖眾也。凡從如來內證之功德為利眾生現四重曼荼羅之聖眾。以法身為主。非生死人之所見故。四重聖眾各各具無盡主伴為未來機說法名自性會。受用以下直對實行身故。各為一門主引當機眾說各各三昧號加持世界。是則自性加持只任機見之有無。於其身體不可有二重之示現。神變不改自性故。全自性土無盡主伴之身約機情局見取一尊為主思一門主伴之會場也。一門必成普門之方便故。雲現瑞加持之相也。自宗諸法皆表德法也。必現瑞與說法非前後。越三時之加持日。豈論前後脩短之異乎。   又現執金剛普賢蓮花手菩薩等像貌(文)。爾者可雲自性會座聖眾也乎。此題意不審也。自性會與加持世界許有二重。今又現執金剛等經文雲說何邊尋歟。若爾不及問事也。其故上牒時彼菩薩(乃至)芽種生起文釋謂將說此平等法門故先以自在加持感動大眾悉現普門境界祕密莊嚴不可思議未曾有事因彼疑問而演說之。三身示現文加持世界瑞相也雲事不可及異義事歟。若加持世界所現身直自性會聖眾歟。若又自性會聖眾四種法身體故不預實行機見。故別現影像身。自性會本身加持世界影像身二身雲各別有之歟尋。問題可置直字歟。謂顯家意預凡夫機感。三身相性宗意唯影無本佛也。第一重聖眾本質身故。以加持世界等流身直不可雲第一重聖眾。加持世界身迷人所見故。是影像佛非本質身故。又相宗意。迷人所見佛菩薩等質影雙存然直浮機見邊猶是能見者心影像故。直不可雲本質佛。準是等義門。真言教意超絕餘教故。實行所見加持世界聖眾直拜見自性土聖眾歟。又如顯教拜自識所變影像佛雲直非自性土本身歟尋歟。   問。古題通可尋來。其故下於金剛手疑問有正釋復次二釋。復次釋發起大悲胎藏曼荼羅等(云云)。金剛手疑問見加持世界之相唱舉其身說也。若爾者現瑞直可有見自性土義歟。加持說義。自性土自元為未來機從自證位出現聖眾故。雲奮迅示現等無相違歟。故下疏師子深堀喻處師子奮迅文自性會說意得乎。答。下復次釋古來存二義。一指七月作壇曼荼羅也。金剛手見如來加持之相預推知七月作壇曼荼羅儀相雲唱舉之也。二為顯神變不改自性義作彼釋也。又有推知自性會說法雲義。復次有多義。正釋意定加持世界瑞相。而上何浮今文及雲加持世界歟自性會歟尋乎。問。題置直字成論義樣如何。答。其義大概先立顯畢。加持世界實行機所見也。而其所見直見自性土本身歟。又雲機見所變影像身歟心地可問今此三菩薩直自性土聖眾歟也。   又現執金剛普賢蓮花手菩薩(文)。可雲直自性土聖眾也乎。答。於加持世界所說法門有顯密異義。若約說密義。直可有雲自性土聖眾義也。兩方。若雲直自性土聖眾者。凡自性土聖眾四種法身體故。更非迷人境界。而思加持世界。為實行因人現受用以下三身也。此所見隨染業幻影像身直可非自性土本身。若又云爾者。疏中以今此三菩薩釋舉此三點乃至攝在其中。又第六卷疏釋四重曼荼羅時。第一重伊字三點諸內眷屬(文)。三點言全同也。無爭直第一重聖眾也雲事。加之釋等字。乃至諸天八部五通神仙以外現曼荼羅之所表示例可知也(文)。外現曼荼羅抄釋第三重。既以等字讓第三重。無爭前段佛身四方佛當段菩薩等下三院也雲事。若爾者直自性土聖眾全非顯成加持世界所見之義乎。   答。自本所答申於加持世界有顯密二義。若約說密之義。能說直可雲法身也。凡以應化定隨染業幻佛。顯家常途謂也。密教設雖因人也。機感相應預其益之時。直可拜自性土身說也。凡今教意不許無明緣起法故。塵塵併無非六大四曼體性。以此旨為宗規模。若爾者法門既直領自性土法門。至身說何強遮自性土乎。若凡夫見自識所變影像之故直雲不可拜本身者。是相宗等所談歟。若約此義。諸法隨可如是歟。法法悉可自識所變故。然諸法直乍許性然具德。至教主雲不爾事。彼此異因為何乎。若拜自性土本身者。其處即可名自性會。雲何雲加持世界乎者。此段深可思慮處也。所詮自性會普門曼荼羅也。加持世界一門曼荼羅也。若約法體一門外無普門。離普門無一門故。一門又舉一全收故。無隔普門處。然迷人帶無始間隔故。機情必有局見。解脫門知識從一門現時拜一門相隔餘門故非自性會也。雖隔餘門所見一門無非曼荼羅體性。只以分全為迷悟差異計也。即事而真宗旨非顯此義乎。   序分得益。   所謂初發心(乃至)生起(文)。今此文可雲舉當經得益乎。答。可加持世界得益也。兩方。若雲加持世界之得益者。宗家釋中引如來之日加持故身語意平等句法門文注自性身說法。說法既在得益何無乎。是以疏中釋得益文。即同大日如來(文)。非今經以大日不可為得益乎。若又依之云爾者。見經文次第現瑞加持之相上發金剛手疑問因彼疑問說此經(見)。若爾未無說法。何進舉得益乎。爾者兩方也。   答。非今經得益也。三身瑞相上有此得益。可加持世界得益義鉤鎖分明乎。是以疏中舉時彼菩薩(乃至)芽種生起文畢。謂將說此平等法門故先以自在加持感動大眾悉現普門境界祕密莊嚴不可思議未曾有事因彼疑問而演說之(文)。解釋無爭非今經得益雲事。但至宗家釋者。經家以明眾會儀式文且注法身說法。非正說法位不可成疑難也。   重難雲。見得益之文明真言行者即身成佛之義述頓覺成佛神通乘教之旨。而加持世界對實行迷人所現佛身故。所說法門可非即身頓成之旨。疏中若於異方便門開顯密意亦皆不離如是寶乘也(文)。是豈非指加持世界之說乎。若爾者既所開會法門也。何直雲說真言寶乘乎。但至雲自性身說法經家所載故不可明得益者。凡序分述一經大網者也。若爾者說法得益何有殘處乎。故聖位經序具明四身說法及得益。況又設雖經家詞也。許明說法者何必簡得益乎。次至牒文難者。雖今經得益也。三身瑞相之後有此文故。牒加之何有相違乎。例如總標屬初科總結屬後科料簡序分鉤鎖因通序五成就文預明自性會說法畢。所謂越三時(乃至)。平等句法門是也。故大師以此文注自性身說法。次此說法以何為起因省故。有三身瑞相說。其上如是現瑞相說今經得何益省故。所謂初發心(乃至)。復有芽種生起得益說有之。故得益文雖鄰瑞相之說。通明前段自性身說法得益也。次至雲三身瑞相後依金剛手疑問說今經其上可有當經得益者。如此難勢瑞相前不可有自性身說法。而於瑞相文前有自性身說法雲事宗家定判也。若爾者強不可遮得益乎。上如成申序分者經家詞述一經大網故。前立正宗說法得益預明之有何相違乎。   答。非今經得益存申意。疏中釋所謂初發心以下經文。次又釋言所謂清淨句者等(云云)。牒清淨句文釋得益文。而清淨句者加持世界等流身說法文也。若明自性身說法得益。何牒清淨句者文釋之乎。但彼次又釋言等文雲清淨句異釋義有之。設異釋義也。釋文十地次第此生滿足義分明上。得益文清淨句說其旨同也雲事無異論者乎。加之得益文釋畢重有瑞相釋。芽種生起釋次復次如來所現十佛剎微塵數等者。加持世界釋故。若明當經得益。加持世界釋畢後可有得益釋。何瑞相釋中間雜今經得益文乎。是豎道理也。但至雲今得益頓覺成佛義故不可為加持世界得益者。於加持世界說法顯密事不一定事也。若說密義。以頓成為得益。有何相違。此義。異方便者非指加持世界也。開會如常顯也。設說顯義也。既經指加持世界說雲真言道句法故。以頓成為得益有何苦乎。是則經文開會加持世界說雲真言道句故。其得益又隨明速疾頓成之旨也。次至雲序分述一經大綱故說法得益等粗可明之者。諸經序分強非述大綱。只通序明五成就別序明一經緣起迄也。今經通序明五成就因明說法時。時有三平等句詞故。宗家雖注自性身說法。未及明得益故。不注說法得益也。若今得益文此經得益。何不注說法得益乎。例如引聖位經文注此說自性身受用身說法及得益。設又預可明得益。尤身語意平等句法門次可安得益文。何間越瑞相後置之乎。雖有文鉤鎖了簡。正說瑞相錯亂故。不應道理也(矣)。 大疏百條第三重第四。   佛果開合。   經文。所謂初發心(乃至)十地次第此生滿足(文)。今此文以佛果攝十地可雲不別立乎。   答。不可攝十地也。兩方也。若雲不攝者。開疏家解釋解十地滿足句。乃至成菩提無行可增(文)。十地之中開佛果雲事誠以分明也。加之下疏。就前三句義中更開佛地為上上方便心(文)。此豈於信解地三句中非雲開佛果乎。若又依之云爾者。雜問答中。乃至滿足第十地位以此一行一道至於第十一地(文)。此釋專依今文(見)。若爾者既雲第十一地。佛果非別開乎。   答。別可立佛果位也。凡地位之開合不同有十一地十二地四十二地等判文。未見以佛果合十地誠說。且一邊令出宗家解釋分明也。但至疏釋者。十地滿足句含因滿果滿也。如彼起信如菩薩地盡之句含正盡已盡置因果二位也。次至下疏釋者。三句自元通佛地故不可成難(矣)。   重難雲。經文既雲十地次第此生滿足。若十地滿足之句中存佛果者。何雲佛果別開乎。以起信論如菩薩地盡文為例證事不可爾。彼雲菩薩地盡故。已盡位在佛果(聞)。今雲十地滿足。滿足體既十地也。何雲通佛果乎。滿足盡其義大別也。不可雷同。次至雲更開佛地釋三句中攝佛果故雲開之也未必雲十地中開之者。此會釋甚不可爾。就前三句義者指信解行地觀察三心文也。三心中攝佛果。信解地何除之乎。信解行地觀察三心上下句不可有寬狹故。次至以雜問答釋為佛地別開的據者。料簡所存難知。如此料簡者。經十地滿足句雲加釋唯局因位一生補處並佛果二位歟。若爾違前以已滿足為佛果故十地滿足句含因果二位。若於雲乃至滿足第十一地位中雲開佛果者。十地雲攝佛果義有何相違處乎。所詮雜問答移釋疏釋也。疏乃至滿足十地文。問答雲乃至滿足第十地位。唯以一行一道文。問答雲以此一行一道。疏而成正覺文。問答雲至於第十一地也。更有一轉法性以下釋重明十地滿足句中攝因滿果滿二位也。若爾者疏釋問答釋文義既全同也。何必以問答釋為佛果別立證據乎。但至第十一地釋者。自元為明十地滿足句攝佛果殊雲第十一地也。凡真言行者十地滿足之位可證佛果也。其故十地十六生開合之不同也。故疏以今經十地同金剛頂經十六大生。而彼十六生以四智為體故。至第十六生四智圓滿之位即佛果也。故儀軌雲後十六生成正覺專此意也。拳菩薩種子用●字。豈非有深意乎。若爾者十地位圓滿外。更不可有得佛果之義。以此道理第十地攝佛果也。以之思之。立十一地約總別義門。一說或即順常途義門也。以十地攝佛果可為宗實義也。次至雲地位配立雖不同也無立十地盡諸位之說文者。若有正說文者何及尋乎。於十地滿足經文作而成正覺之釋之上。殆可雲定判。無十地攝佛果分明釋文故。此尋來也。釋論記第一影兼等妙在十地乎從合說故(文)。可引作證(矣)。   答。付此答可有二義。一經十地次第此生滿足文唯局十地此外別可有佛果。疏而成正覺者疏家加釋也。非經十地滿足釋以此趣十地之外雲立佛果樣。二經十地滿足句中正滿因已滿果故。十地滿足經文含十地佛果。非十地攝佛果故。別雲立佛果樣也。常答第二義也。凡居高攝低功德無量執劣潛勝定入源底者。高祖定判也。何以劣十地攝勝果位乎。若有十地攝佛果之義者。地位廢立中尤可出此廢立也。但有此廢立不可及尋雲事不可爾。可有此尋雲事誰所定乎。不可及尋雲事頗不足言事歟。疏中不明地位廢立不同者。雲十地言中攝佛果之處可有之歟。可及其疑。而有十一地十二地(乃至)四十二地等重重廢立不同中唯立十地無盡因果之廢立。今文若當其廢立者。何以此不為一箇廢立乎。故知無十地廢立尤十地不攝果證據也。但至雲十地滿足句中攝佛果何佛果別雲開耶者。既約正滿已滿十地滿足句中雲攝因果二位故。不可依雲十地滿足。次至雲滿足體既十地也何雲佛果哉者。滿足者究竟圓滿之義也。若爾者十地究竟圓滿之處得佛果故。滿足句中雲攝佛果有何相違乎。如雲彼十地究竟證三身。究竟滿足其義既同也。十地究竟乍許佛果。何必十地滿足簡佛果乎。又起信論證發心段又是菩薩功德成滿之文。人師釋現報利益受佛位故為自受用身位菩薩地成滿之位即為佛果明證也。次至更開佛地釋者。自元所答成三句通因果。十地雲局因也。故就前三句義者指如來答說之三句也。更開佛地開字開說開也。非開合之開。意雲。十地段信解行地觀察三心者。前三句中有十地故。約彼觀察雲三心畢。今此四分之一者三句中方便究竟之句有四重方便究竟。彼第四重佛果故。開說之雲此分之一度於信解也(為言)。若如難觀察三心文中含佛地故。今開彼說四分之一。何雲度於信解乎。此四分之一在信解中故。而既以信解為所度。定知能度佛果非信解行地之所攝雲事。次雜問答釋。若明十地中攝佛果之義。何以佛地雲第十一地乎。第十一地之言殊非顯非十地攝。之旨乎(矣)。   次又釋言。   疏中。次又釋言所謂清淨句者等(文)。可雲上清淨句法之文異釋也乎。答。不爾也。兩方。若雲非清淨句之異釋者。次又替復次之詞也。尤可清淨句異釋也。若非上異釋者。何雲清淨句者乎。若又依之云爾者。見今釋段未見異上之釋。何雲異釋乎。定知所謂初發心已下釋也雲事。若重牒清淨句。何雲所謂乎。爾者旁有疑。如何。   答。今一段可所謂初發心等之釋也。既不雲復次。何雲上異釋乎。所以所謂初發心已下經文明得益之文也。然今對餘乘明頓成之旨。此豈非得益乎。但至牒清淨句者。自本以明此生滿足之義為清淨句故。所謂已下經文轉釋上也。如雲次又釋歎加持住處也。故牒釋清淨句。自成述初發心已下之經意也。或又次又釋言所謂。清淨句者等讀更無相違(矣)。   一。付此題聊可有用意。問清淨句異釋歟時。取為清淨句釋異前清淨句釋釋別義歟可問意。而思清淨句釋。只以前釋餘義述未必思別義之釋者。答。非清淨句異釋。然思清淨句釋可有答者。是若答非清淨句異釋思為所謂初發心已下釋難。論義可違也。故問題略異字只可問清淨句釋歟也。為清淨句釋義者。前段開示如來清淨知見法門簡異愛見所生不清淨法門釋雲清淨句法之旨。今述頓成之旨教文故。釋名清淨句法之由也。然頓成之故非可名清淨句。依開示如來清淨知見之法門行。得速疾頓成之益故。標清淨句者釋其旨也。故當段前釋上餘義也。未必別義也。餘義聊異正釋故。雲次又釋言也。既清淨句者牒釋分明也。何非清淨句釋乎。復次行者初發心已下釋。所謂初發心等之經文消釋分明故。當段豈非清淨句釋乎。次又釋言者。指疏私釋雲釋也。   問。一段釋專明頓成之旨。所謂初發心已下之經文此生滿足義全同也。清淨句文未必頓成之義。可知所謂初發心已下釋非清淨句釋雲事。若清淨句釋置次又言之意尤可述別義。而不見別義。可知釋所謂初發心等經文故。直指經雲次又釋言也。例如廣大金剛法界宮經文雲次又釋歎加持住處。答。清淨句者牒釋分明之上。更所不及異論也。又頓成之旨非清淨句義雲事不可然。既標清淨句者釋頓成之旨。何雲非清淨句義乎。次至雲次又言所顯可述別義者。正釋餘義其義聊異。雲次又釋言何過乎。次至次又釋歎例證者。是又未必可一定。復次次又雖文言上下其意同也。若餘義若別義別段初置復次言事疏家例也。於次又言何必為怪乎。   一。雲釋所謂初發心已下經文義。今此一段文見文復次行者初發心時已下釋文略釋(見)。彼釋以頓成為至要故。標頓覺成佛神通乘。若能不虧法則方便修行文全同下真言法要方便修行之文。於此生中逮見無盡莊嚴釋同此生滿足釋。即同大日如來文同下而成正覺釋。文言相對一一全同也。定知復次行者已下廣略釋釋所謂初發心已下經文雲事。但至清淨句者牒文者。此事甚難會。古來兩義依此牒文起也。古義雲所謂清淨句者。讀改初發心乃至十地等文雲清淨句也。改文牒事非無其例。立義分摩訶衍者總文慈行大師牒大覺經八種身法文釋。故彼釋雲本論所牒應是此經。故次論雲。馬鳴菩薩正攝彼文是故說言摩訶衍者總約義牒也(文)。身法者總可牒。身法摩訶衍義故。改文牒摩訶衍者總也。今又可准彼(云云)。又一義雲。可讀文點。次又釋言所謂。清淨句者等(云云)。所謂初發心所謂二字牒雲釋言所謂也。述前段清淨句義釋頓成之旨故。雲清淨句者等也。述頓成之旨教文雲宣說真言道清淨句法故。雲清淨句者述頓成之義為所謂初發心已下釋也。私一義雲。次又釋言者。指所謂初發心已下經文事如先。次又釋歎正證文也。復次雲次又其例無之歟。雲復次之時以復字為本。雲次又之時以次字為本次字為本之時可指各別文段之條勿論也。經文雲釋事往往其例多之。所謂清淨句者代經設疏釋也。經雲所謂。自本述上清淨句法言也。故再舉清淨句法文釋次第此生滿足頓成之旨也。經所謂字含此意故。疏家顯之雲所謂清淨句者等釋之也(矣)。   界趣輪迴。   經文。有情類業壽種除(文)。可雲三妄之中粗妄分齊也乎。答。不局粗妄也。兩方也。若雲不局者。開疏家解釋為有情癡愛因緣造身口意種種虛妄不清淨業乘如是之業生六趣之身(文)。六趣輪迴之業果人執品所發也。尤可局粗妄也。若又依之如此者。下疏判第三劫。第三重微細百六十心煩惱業壽種除(文)。文勢既全同也。若爾者彼既極細妄執也。是何局粗妄乎。   答。可通三妄也。今宗意一念越三妄至初地淨菩提心。然今所得之果雲虛空無垢大菩提心。何局初劫不通後二劫乎。但至疏釋者可有二意。一且約過重舉分段粗苦。據實通論可通二執二死也。一三妄執自本一煩惱粗細故。於人執並分段苦可分粗細極細三重也。釋論末師釋其實二苦通依本末一切不覺此意也。若界趣之業果通三妄。何以之為局初劫之證乎(矣)(已上古百條第二重樣。已下第三重時被書之)。   緣業生增長(文)。今此緣業生可雲通第三劫所度妄執乎。答。是有數義。一局粗妄執。二通第三劫。付通第三劫之義。又有二義。一界趣業果定人執分齊人執品通三妄故。輪迴之業果隨雲通第三劫義。二後二劫定法執界趣輪迴業果人法二執之所發故法執之邊雲通第三劫義也。   難雲。付初義難思。度緣業生所得果既虛空無垢大菩提心也。疏家宗家處處釋斷三妄得初地(見)。若爾者設雖局第三劫不可雲局粗妄乎。次二執二死付雲通三劫之義難思。粗妄二乘所斷也。爾二乘於人執品惑無所殘。若不留種子即不異二乘攝論文雖破人執。猶有法執。但淨意識不知其他。菩提心論釋諸論一同判文也。若後二劫猶存人執品。二乘可雲不斷盡人執乎。況又拔業煩惱株杌無明種子文明緣覺之斷位文也。而此文說習氣斷雲事大都宗義也。人執習氣既攝粗妄。初劫斷盡之。何許通後二劫義乎。是以第二劫初。為除智障觀蘊阿賴耶等(云云)。定知後二劫局所知障不通人執雲事。次輪迴業果通法執雲事不可爾。發業潤生人執品不共業也雲事性相所定也。實法執迷說法體性如幻虛假是執實有之心也。此分不可有發業之義。發業之煩惱必對有情作用起之者也。假令以嗔煩惱起殺業。此嗔對於我不饒益有情所起也。此不饒益相必五蘊和合。有情上作用有之。只五蘊法體執實有分。彼五蘊體於我不可起雲不饒益也念。若爾者爭起忿恚心乎。若不起忿恚心者。何發殺生業乎。餘一切善惡業可例之。況第三劫第八識相應微細妄心也。當釋論三細分歟(通法疏雲。若法相宗。根本無明智礙一種染煩惱礙三不相應。說尚不及。道豈能斷文)。然三細。業轉之二細心境未分。至現相之位雖有心境之二分。取心內虛幻境未起實有情。況於發業煩惱乎。答。先雲局粗妄執義。界趣業果人執所發也。而人執煩惱粗妄執也雲事大都道理也。凡人法二執性相之所定。一惑粗細也。三妄又以百六十心別粗細為三重。可知其粗分人執品細分可法執雲事。若爾者人執品惑不可通後二劫。若人執通後二劫。於第二劫何強雲為除智障等乎。第二劫所除不可局智障故。覺苑後二劫中唯斷法執釋深得疏家起盡乎。況又第三劫當三細惑。四種住相於一切時而能發起法執分別論家定判也。人執若通第三劫三細可雲不局法執乎。設又人執習氣許通第三劫。以微細習氣分不可發業潤生。今緣業生直舉發業潤生惑(見)。故可局粗妄執之條勿論也。但至所得果雲虛空無垢菩提心者。三妄地前地上事大諍也。設三妄地前義也。宗意三妄頓斷故。三妄斷果齊有初地也。其中約過重且斷粗妄雲得初地也。其故今文明三身說法得益也。凡舉得益事。為令見聞者生欣慕之心也。而輪迴業果尤人所恐也。故以離之殊為得益也。變易生死非凡夫所知。設示之。不可生欣慕之心。更非厭捨境。以雲離之為得益無其詮者歟。又輪迴業果依法執故不局粗妄雲者。界內發業潤生不可依法執之旨。如先第三難委成之。次至雲第三重微細百六十心煩惱業壽種除復有佛樹牙生文全同今文彼既第三劫也今文何局粗妄乎者。自元所離生死有二種生死故。彼舉變易業壽也。不雲六趣果故更非難歟。次二執二死俱通三劫故。設輪迴業果也。雲可通第三劫義。凡人法二執一法粗細也雲事。顯家所談也。所迷人法一法上體用故。能迷二執隨一心粗細也。今宗意。所迷人法自元法爾法性具德故。未必可雲一法體用。能迷二執又隨別也。故知人執惑直有迷法性之分故具微細用也。其義分既齊等故。開粗細極細之三重之時。二執俱可開之也。其□發業潤生用在迷人之邊故。界趣輪迴業果可雲通三重也。第三重微細百六十心煩惱業壽種文。文勢既全同。何彼雲約變易乎。況今宗不立變易。何彼文忽明變易業壽乎。但至攝論等文者。二乘人執種子斷華嚴宗意始終二教異義也。始教意許種子斷。終教意不許之。若爾者攝論自元法相所依論故。依權門之意許種子斷歟。菩提心論雖雲破人執分別。無種現分別。有約現行是以智論中。二乘雖破三毒亦不了了盡如盛香器餘氣故在(文)。人執不斷盡之旨分明也。又攝論如雲以法無我未淨故人無我亦不清淨。法執未斷前不斷盡人我(見)。又釋論無際釋於異相品分粗細種現釋粗種現三賢斷之細種現佛果斷之。此釋人執通三劫的據也。二乘同三賢故。斷粗種現不斷細種現。故知緣覺之習氣斷者。且二乘相望一往說也。若望大乘。緣覺可雲人執未斷盡也。次至為除智障等釋者。人執斷初劫既說之故。為顯先所倍。且約智障釋也。故第二劫終括始終之時。終超度人法有無二障(文)。豈第二劫又非雲斷人執乎。次法執品惑發輪迴之業故。雲可通第三劫義專依釋論之意也。故釋論明業識上下二熏之時。上熏成變易下熏成分段(見)。既業識成二種生死。豈輪迴業果不至第三劫乎。業識本覺動起最初一念也。設雖第三劫也。不可過此分。凡第三劫一乘教所離妄執也。釋論疏以三細定一乘教所斷之惑。其文如先引。又論釋下轉緣起之旨。根本無明熏真心時於此時中具起四相(文)。四相中滅相界趣輪迴業果也。既無明迷真位起輪迴業果。定知無明未斷前可有輪迴業果雲事。是以無際釋。其實二苦通依本末一切不覺若不爾者分段豈無識等五支變易豈不通法執耶(文)。二苦俱依本末不覺之旨分明也。又慈行十法同時釋顯此意歟。通法釋此分段苦遠因業識近因事識。又雲。苦果總報應依現識(文)。既三細位立分段之果。明彼斷位之時何不釋離分段業果之義乎。但至雲於法執不可有發業義者。約二乘聖者先斷人執法執獨有位者。發惡業義不可有之。二執俱有位二執各別無起之。唸唸迷心必二執俱起。何發業義必雲有人執之邊乎。發業作用既亙二執。明斷時之時何不釋斷彼作用之旨乎。所詮界內業果以粗強人執為本。同時法執之勢力助成彼業果也。以離人執之法執許非雲發輪迴業果也。定輪迴之業果□依之時。廣可通三妄執故。斷三妄可雲止彼業果也。次至雲現相取心內虛幻境故不可發業。是如先會離六識獨第八識分發業潤生不可申。粗細勢力互和合發業故。細分雲有其用也。又現識虛幻境事對六識一往釋也。一切迷心從實執起。依他境虛幻相後得智境界也。何下轉迷真位致此行解乎。故知對望六識外門境其相微細故且雲虛幻也。彼如慈行釋如八目明見空明瞭。何雲迷心乎。且對第六作此釋也。第八虛幻釋又以如此。業轉二相心境未分事。此又不共許。所詮發業心中八識可具有之道理分明。八識各可雲有發業用也(矣)。 下地(正平二十四十月十四日大□遊覽之刻於彼旅所被書之也)。 付此論義有重重事。先尋起今宗意斷三妄得初地。而今文斷六趣輪迴之因業果雲得虛空無垢大菩提心故。六趣業果雲通三妄歟雲不審在之。答之有三樣。一分段業必人執品惑所發也。其故發業潤生煩惱人執品惑雲事性相所判故。其道理二執體用之迷也。發業之義必有迷用之邊。其故假令廝殺生業事。依對他有情起忿怒心。執五蘊之法體□有許起殺生不可有之故。人執已斷小乘聖者無受界內分段果此道理也。若依法執發分段業。諸阿羅漢等又起分段業可感界內果。法執未斷故。既不爾。法執無發業能分明道理也。故知界趣輪迴業果但可局粗妄執也。今越之得初地雲事。三妄一時斷中約過重且舉粗妄也。二六趣因業果可通三劫。釋論意。無明熏本覺生業識之時。具成二種生死故。業識有上下二熏。上熏成變易下熏成分段(見)。通法釋分段果遠因業識近因事識(文)。又無際釋。其實二苦通依本末一切不覺若不爾者分段豈無識等五支變易豈不通法執耶(文)。隨疏釋第三重微細百六十心煩惱業壽種除復有佛樹牙生(文)。文相既全同當段。彼業壽豈非六趣輪迴之業果乎。既雲第三重。界趣輪迴之業果通第三劫雲事釋文分明者歟。問。發業潤生人執品作能也。雲事如先成而後二劫唯法執也。疏雲第二劫初為除智障觀蘊阿賴耶。人執品初劫斷盡(見)。依之覺苑釋後二劫中唯斷法執。若法執無發業潤生用。何通第三劫乎。答。此又有二義。一雲分段果依二執故。後二劫設雖法執也。通第三劫不可有相違。但至雲法執可無發業用者。於發業可有親疏。親發業事對有情心故。迷用人執品作能也。然人執自元以法執為體故。兼法執可有發業能也。若不迷法體。何起發業用乎。無際其實二苦釋存此意也。但至雲二乘無學不發分段業者。法執有發業義雲事。約二執之在時之時事也。斷人執畢非雲法執獨發業。例如雲釋預流七生中中中下合潤一生下三品惑共潤一生。中下並下中下下各雖有潤生之用。斷中中品時中下品不能潤生斷下上品時下中下下不能潤生。雖然如不可雲無潤生能。二人法二執各各通三妄執也。粗妄執既有寂然界所度一重法倒。後二劫各可有人執品惑也。故界趣輪迴業雖人執之所發也。通第三劫無相違也。問。二執一惑上粗細也。粗惑淺智所斷事道理極成。依之以人執定二乘所斷專此心也。何人執品惑雲通三劫乎。答。顯宗意實如所難。所迷人法一法上體用故。能迷二執隨一惑粗細也。自宗意不爾。人法自元法爾故。以人未必雲法上一分作用。法性源人法俱有之也。故能迷惑二執俱直迷法性人法故。必非淺深之惑。然於法又不遮有粗細行相。人執行解望法執有粗強相。故。當凡夫等情數數起行相人執品也。法執行解微隱雖俱生人執。當凡情難知也。然法性源底許有人法。顯之時二執一時可斷之條道理分明者歟。問。依拔業煩惱株杌無明種子文立第五住心之意。依人執習氣斷雲事大途之義也。若爾人執之分初劫盡習氣。何雲至第三劫乎。答。彼約二乘智故。小乘半字教教人執之一邊故。於人執雲無所殘也。而真言行者寄齊諸教之三劫判三妄斷位時。二執可齊等故至第三劫也。故知緣覺習氣斷者約自教談也。顯密大乘不可許之。是以智度論雲二乘雖破三毒亦不了了盡。攝論雲以法無我未淨故人無我亦不清淨。此等大乘論非不許小乘習氣斷乎。彼華嚴終教二乘種子斷尚以不許之。故釋雲。但能折伏不能斷種(文)。況於習氣乎。   一。問。依業識上下二熏成二種生死之樣如何。答。凡立變易生死。嘉祥淨影俱存三種變易。一微細生滅變易。此釋此通凡聖故雲此通凡聖變易。二種生死上唸唸生滅義邊名變易故雲此通凡聖。二緣照無漏變易。緣照無漏者六七二識相應無漏智雲緣照無漏也。此二識因位所用故雖無漏也。猶以有緣觀之相名緣照無漏。依無漏智力斷六七相應之惑盡分段果得清淨光明之依身雲緣照無漏變易也。是釋此該大小故雲此該大小變易。二乘無學生界外土受此變易也。大乘地上菩薩(淨影意通三賢)。又受此變易故。雲此該大小。又名別盡別生變易。勝鬘所說之變易此變易也。故淨影釋。勝鬘所說第二為宗(文)。通途二種生死中變易者是也。三真證法身變易。此無為法上有隱顯之相名變易。故此變易變易非死(文)。無為法故不雲生死也。此釋此唯在大故。雲此唯在大變易。問。付第二變易六七二識緣照無漏所受變易其義別也乎。答。爾也。六識變易此死生彼如分段生死。第七變易無此死生彼義。只以唸唸旋改雲生死。問。爾者第七緣照無漏變易通於凡聖變易聖邊如何別乎。答。生死邊同也。名變易之邊別也。此變易簡分段粗果受殊勝果報之邊名變易。唸唸旋改邊非名變易。第一以唸唸旋改之邊名變易歟。問。釋論變易三種中何乎。答。釋論變易釋無始本具而合勝鬘所說故。異三種變易歟。所詮第八識上唸唸生滅其體也。無明熏本覺成業識之時初有微細生滅。以此生滅為變易體也。能熏無明勝鬘說無明為緣。寶性論雲生緣惑。所熏本覺勝鬘雲無漏業因。寶性論雲生因惑。故勝鬘所說無始本具變易也。而雲三乘聖人之所受事。依三乘無漏力盡分段粗果初顯無始本具變易故。從所顯三乘聖人云受變易果也。問。爾者業識果體可雲從無始以來清淨光明色心也乎。答。此事難思。可存二義。一生死者唸唸生滅體故。以業識微細墮滅定變易體也。爾清淨光明等果報邊依無漏勢力初可所得。二第八識上自元有此殊勝果報。此變易猶屬妄故。至佛果之時捨之。妄法分盡無明緣起法可收八識分故。光明殊勝果報我等身中無始所具也。然分段粗苦被映奪不顯故。思不淨依身也。故知八識上微細生滅有二邊。一分段行苦。二變易果體。此二合為三種變易第一。以三乘緣照無漏力顯之邊為第二故。三種變易中第一第二釋論變易可意得也(矣)。  隨種種趣。   經文隨種種趣宣說一切智智法門(見)。爾者可雲說依惡業感惡趣之法乎。答。可有其義也。今付之凡諸佛方便利生為先。說教本意息患為主。是以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諸佛通戒。善惡二業非皆齊等性相之所判也。既感惡趣受重苦。教此業因有何利益乎。是故諸教中雖說人天乘不說惡趣乘專此意也。爾難思。   答。凡今宗。以示真實相為宗趣。以即事而真為規模。性德自爾法門也。豈簡六趣業果乎。爰知滯緣起之法相顯家極佛猶不足採履。開無盡莊嚴惡趣有情齊有喜得寶。依之經中雲乃至說生摩□羅伽法。宗家判皆是自心佛之名字。但至難勢者。開自心實相。則惡趣業因大貪大嗔所發故。非凡夫隔礙之迷。所受果體隨焦熱大焦熱猛焰融通霍霍呼呼寒冰故。即是自心本具之水火全不作重苦也。次至經文等者。顯家常途之教相來不可成疑端(矣)。   此尋依遍計所執之捨不捨可落居事也。所執不捨義十界因果不動一轉。惡趣業因何必遮之乎。舉手動足皆成密印也。惡趣身業豈非舉手動足身儀乎。開口發聲悉是真言也。惡趣語業豈開口發聲言語外乎。惡趣果體既曼荼聖眾行者心地所開發也。成彼業因之法何故簡之乎。若強可誡十惡等者。宗家釋雲行十惡入真如發大欲得法身。疏家釋或名五遮邪見之人。或名種種惡趣眾生。大悲曼荼羅正表此義也(云云)。此等釋尤無用歟。設有深意作此釋。淺智行者見之可造惡業故。然不顧此咎作如此釋。定知非所簡雲事。金剛薩埵欲觸愛慢為四親近處於同一蓮臺同一月輪。深顯此旨也。若依遍計所執捨之義者不可教惡趣業也。顯密雖異也說法源從大悲心起。大悲以拔苦為義。彼可拔苦者專在惡趣果體。大悲利生門教惡業令感苦果何用乎。若受苦報非可助。佛大悲心起因尤不審也。又佛大悲顯教所談也。於密家者未可雲必不要大悲利生義。大日經疏一部始終為大悲利生說法雲事。其文溢眼其說餘耳。又佛可無大悲之德乎。若許大悲之德。必以息患可為主。不說遮惡持善之法者。爭息眾生患累乎。但至雲惡趣果體既曼荼聖眾也豈非行者所樂果耶者。果體實曼荼具德事置而不論之。是則十界融會之體性如來萬德之一門也。依三密修行開發自心本具曼荼羅時。所顯本具無盡莊嚴藏也。而依惡業所感果體凡夫隔歷之妄情前隔餘界所得一界之相也。果體雖不別義門大不同也。不可一混。例如相宗依他事法約其體後得智境界佛眼所證知也。然迷情見之時。帶遍計相故非證知依他。然凡夫所知色聲外別非有依他體。今又爾也。凡夫所受惡趣之外別非有曼荼聖眾。隔歷情前所受返不可雲曼荼全體。若約曼荼體性。八熱猛炎●字智火所生。八寒冷冰●字智水體性也。六大無礙故猛炎即冷冰全體冷冰又猛炎全體也。故苦患自元隔歷之前所受也。融會十界無堪難苦患也。問。一家意運出法王庫藏以授無盡莊嚴寶為宗旨。故隨眾生性慾無不與之。若有樂欲惡趣之人。法王庫藏定可有此業因。何不授之乎。答。若有樂欲惡趣之人者。說彼惡趣三密可為其因行也。其三密者只果體上汎爾所用三業也。一家意因果齊等故。全以果體行儀住其意樂行。有同於本尊之義。是雲得果也。諸尊修行皆以如此。故今疏隨種種趣隨種種性慾。示彼行因之時指一事雲。若有人志求五通智道等(云云)。是願外道故望佛教願惡趣義同也。而說瞿曇仙等真言行法(見)。是全教外仙三業也。胎藏五仙三密軌則專此意也。金翅鳥法搖動六指二龍印旋轉兩手等。是豈非教惡趣業因之軌則乎。若有一類有情樂欲地獄之苦果之者者。為彼可教地獄三業也。然現無彼類故。真言軌則不說此法也。理在絕言事也。但至雲法王庫藏無十惡業耶者。全無其業故。非雲不授之。曼荼羅行因同於本尊行故。全以果體三業為其因行也。宗行雲不行而行。宗果雲不到而到。偏此意也。雲當知真言果悉離於因果。又以此意也。造十惡業等感惡趣因果別故。非真言因果義也。故不可成得曼荼羅聖眾之因業。但法王庫藏有十惡業等故。真言持明禁戒法專可行十惡(見)。可見學處品疏。次造五逆入真如等釋或為願當相即道之深義歟。或表法歟。故觀音儀軌雲男女二根交會五塵成大佛事文。理趣釋成定慧二法和合義(矣)。天台釋雲。指本不斷住惡法故普現色身從何而立(文)。   繪木法然。   問。畫作諸佛菩薩(乃至)。四重法界圓壇(文)。爾者自性會中可雲有繪木等形像尊乎。   答。可爾也。兩方也。若雲有者。凡思繪木等形像。迷人直不能見法界宮真實四曼故。傳法聖者課巧匠之功所令造作也。自性會聖眾既見真實四曼。更摸寫形像有何用乎。可知於自性會中不可存形像曼荼羅雲事。若又依之云爾者。一家意一塵一法無非本具輪圓之德。無盡莊嚴曼荼羅豈簡形像一法乎。爾者兩方也。   答。自本所答成可存自性會也。是以住心論中歸敬六大四曼三密之時。於四曼中上舉□鑄刻業及威儀畢。下結成如是自他四法身法然輪圓我三密。□鑄刻業形像曼荼羅也。指彼雲法然輪圓。豈非雲自性本具體乎。但至難勢者。形像曼荼羅雖有自性會。形像故以異真實有親迷人之分故。以彼形像曼荼羅傳法者授迷人令知真實曼荼羅也。次至雲自性會有真實曼荼羅形像何用哉者。既授迷人之時。以形像曼荼羅成傳法儀式。何雲無其用乎。不可有相違(矣)。   重難雲。凡思自性會。心性本有具德故。遠離造作之義。而形像曼荼羅今時巧匠所作本無今有體性也。豈於自性會許此等義分乎。非巧匠之功無形像之故。本無義分明也。造作法故其體生滅無常也。何順自性界自性常住義乎。依之即身義中。引金剛頂經證四曼之時。於四曼各出三重四曼。一諸佛內證四曼。二住持四曼。三行法所成四曼也。此三重四曼中。住持四曼形像四曼也。自性會四曼第一內證四曼也。行法四曼雖似非諸佛內證。行者於瑜伽中行顯內證四曼之時。真實四曼加持涉入故。尚自性會所攝也。於形像住持曼荼羅者。表示真實曼荼羅迄更無別義。何還所表真實曼荼羅同雲居自性會乎。形像者相似義也。思自性會法法悉真實不可有相似假立法。真實海會雲有形像假立法事。其理尤難思處也。但至雲一家意塵塵悉法然之體也者。餘教對雲九界緣記假相故唯佛界真實也。自宗意十界悉性德輪圓法談非緣起假立法故。塵塵併雲法然具德也。然形像十界曼荼羅為本體重模寫似彼之形故。大異本體法也。何混亂彼此成其義乎。次至住心論歸敬序者。歸敬真實之四曼之因為示四曼有多類。舉加住持四曼歟。然法然輪圓結成約真實四曼故。有何相違乎。或又今所疑今時巧匠所作形像也。誰知法界宮有非巧匠所作□鑄刻業尊體。   答。繪木等形像法然事。宗意一塵一法無非法然具德。何局形像一種雲非法然之體乎。形像依巧匠之功初成故。以本無今有之法雲非法然者。有為諸法皆非法然之體乎。見十界依正能居有情或以父母交愛之因緣成之。或依濕氣香氣等之諸緣生。謂所居依報。或借雨露水土之緣。或依四大眾緣造作。悉無非本無今有法。而雲十界輪圓曼荼羅。十界依正直為法界曼荼羅之故。法然本有義所不待言也。為迷人所見故。不可雲非法然有。九界迷情所見外無法界曼荼羅體故。只於遍計分別之法直為法界曼荼羅也。是則即事而真直約諸法理也。若爾形像曼荼羅何必非法然之體乎。借巧匠功事於法界曼荼羅諸法有法爾隨緣之二義。隨緣之邊專存因緣生義也。本無今有相有為法上生住異滅之四相也。自宗意存四相常住之義故。以有本無今有義不可雲非法然體。故知生表本無義常恆生故無本無時分。只表此法空義也。滅後無義又以如此問。諸法緣生道理不背法然義事實可爾。形像曼荼羅異諸法也。其故迷人不見法界曼荼羅真實佛菩薩之故。傳法聖者課巧匠之功摸寫之為迷人之所見也。故於法界宮者不可有形像曼荼羅。既有真實佛體。形像有何用乎。答。一塵一法無非法界曼荼羅所攝道理先已成畢。不可漏形像之條勿論也。但至道理難者。繪木等形像可有法界宮也。實體形像其體既二物也。何無法界宮乎。例如相宗依他圓成二法雖假實異也。正後二智境界非無其體。形像相似義也。故例依他非有似有也。此形像尊可有示迷人之義故。借巧匠之緣顯之為住持四曼也。住持邊雖為遍計分別所見。捨相見性全法界曼荼羅也。以三密智眼加持者此意也。又大日經疏離世間書寫文字更雲有法性文字者。雲妄心謬見也。尤可准據之。法性文字例法界宮形像。世間書寫文字例巧匠所作形像也。如離世間盡寫文字無法性文字。離今時巧匠之形像無法界曼荼羅之形像也(矣)。   四重自性(別搆論義在之彼今四重壇局自性會歟將通加持世界歟通局搆故異今搆也別書之)。   疏中畫作諸佛(乃至)。四重法界圓壇(文)。爾者今此四重壇可雲自性會也乎。答。可爾也兩方也。若雲自性會也者。金剛手疑問見現瑞加持之條末推知一切智智之宗本問彼因起也。故所唱現身說法悉可舉加持世界之瑞相也。何忽以此文雲為自性會乎。是以疏中。從大悲胎藏現韋陀梵士形(文)。大悲胎藏可自性會。所現梵士豈非加持世界乎。若又依之云爾者。於曼荼羅雖有三重四重等之不同。悉於自性會。論之。大悲曼荼羅四重壇何雲加持世界乎。   答。可自性會於金剛手疑問有正釋復次二釋。正釋約加持世界。復次約自性會也。復次又加持世界與正釋如何別乎。是以疏文。發起大悲胎藏曼荼羅也(文)。大悲胎藏曼荼羅言不及異論歟。但至難勢者。問意甚深也。顯雖舉加持世界現瑞。密預推知自性土身說並舉之也。所疑一切智智自證極位故。於其條末可有自性現瑞二重也。上疏。金剛手亦復如是普見加持世界唯說平等法門即知如來將演遍一切乘自心成佛之教故下文所問乘此而生(文)。專顯此意也。次至雲現韋陀梵士等者。大悲胎藏指自性位。以自性會世天等為所現。不可有相違(矣)。   重難雲。凡現瑞生疑專今經起因句也。金剛手疑問唱舉自性會者。何依此疑問有說今經之義。為無量眾生廣演分佈言專對加持世界之實行人舉說法義相(見)。若此文為自性會。自性土背說諸佛自證三菩提義相乎。復次釋末隨類形聲悉是真言密印。或久或近無非毒鼓因緣(文)。是偏當機實行聞法得益義也。以之自性土說法得益相雲事大非背宗大綱乎。但會此事有二義歟。一舉自性土第三重義相。二舉今經未來流通益(云云)。雲約第三重會釋不可爾。從大悲胎藏現韋陀梵士形釋對機說法義分明也。遠被未來之分不覺乎。若此雲自性會第三重者。行者精勤等猶可雲第三重事也乎。夫若不然者說瞿曇仙等法之處全不見別處者乎。次雲約未來流通會釋又不可爾。先指瞿曇仙之一事畢。次如是或現佛身說種種乘乃至現非人身說種種乘等(云云)。此文專前金剛手所唱現身說法文指會(見)。若爾者現韋陀梵士等釋指現瑞之條勿論也。且又四重壇中最劣舉外金剛部現身說法等略第一第二重等。有何故乎。但至正釋復次二釋者。今疏例置復次言。強不述別義事惟多。或正釋約行者復次約如來。故正釋雲。問意雲。如何令我等逮得如是自覺之慧。雲何得此慧已能為無量眾生廣演分佈等(文)。約行者之條分明也。又復次釋雲。於薩婆若平等心地畫作諸佛菩薩乃至二乘八部四重法界圓壇等(云云)。約佛之旨又分明也。次至雲大悲胎藏言可自性會者。大悲胎藏曼荼羅者指具緣品七日作壇曼荼羅也。故具緣品大悲胎藏生曼荼羅(云云)。發起者唱加持世界現身說法。預為顯具緣品所說之悲生曼荼羅也(為言)。所發起具緣品所說之曼荼羅。能發起唱舉金剛手加持世界現瑞文也。疏奧卷處處有發起言。皆雲下所說先立顯文也。且如當卷五大文下雲發起五字義。次至雲有二重條末者。今條末者。金剛手正所見聞現身說法也。然自性會說法未無之。何正為所見聞乎。故見加持世界之條末推知自證宗本故。自性會非今本末攝也。   答。自元所答申可自性會也。異以前釋雲發起大悲胎藏曼荼羅之詞可自性會之條勿論也。若俱加持世界。何事新標此中問意雲發起大悲胎藏等乎。四重法界曼荼羅者。舉大悲胎藏曼荼羅(見)。且四重壇名目指自性會之條。處處釋文分明也。何處有以加持世界名四重壇說處乎。但至雲自性會說法未聽聞金剛手所唱身說俱見聞見者。自元唱舉自性會雲義。金剛手見加持世界現瑞推知自性會身說預唱舉雲故。自性會雲先立說法之難不可有之乎。先重如答成。普見加持世界等釋意。見加持世界之現瑞推知自性會說法唱之雲也。下文所問乘此而生也釋專顯此意也。次至雲自性會唱舉不可成自性會說法起因者。凡說經大經金剛手見條末廣大推知自證宗本甚深事得彼自證事。以何為因根究竟得之問也。以答此問為今經也。對自證之極位。自性會條末故。次為無量眾生等文對實行見事。自元答成意依加持說義故。約未來機事如常。次現韋陀梵士等釋約未來流傳成申意。彼未來行者依此經修行時。述海會現前相也。如雲十九執金剛下釋若諸行人慇懃修習能令三業同於本尊等。十九執金剛豈加持世界聖眾乎。舉此未來海會現前益自性會各各成一種差別乘成所以也。故現佛身說種種乘等猶示海會現前相雲。彼功歸自性土金剛手疑問直唱自性土也。次約第三重雲事。大悲胎藏自證極位也。大悲胎藏為自證事。具緣品大悲胎藏生曼荼羅釋分明也。現韋陀梵志形等者。自證法門身現第三重羯磨身義也。自性會曼荼羅雲大悲胎藏生曼荼羅王此意也。此義行者精懃已下釋述未來機依教修行之義也。不述此義不顯自性會現身說法如來廣大應用也雲義故。明未來流傳之相也。故瞿曇仙等真言行者迄自性土也。行者精懃以下明未來流傳相也。如是現佛身已下釋明自證現四重壇之樣故。強不局第三重也。但別舉瞿曇仙一事事。為明如來廣大應用故。且付應用勝舉瞿曇仙也。次至發起言者。難勢意大悲曼荼羅指七日作壇之曼荼羅故。自性會曼荼羅也。諸佛菩薩等四重彼舉曼荼羅聖眾故非自性會乎。但至發起言者。金剛手疑問先立自性會說法預舉其身說故。發起自性會雲也。故不違下文發起義也。次可有二重條末雲事。金剛手疑問詮見應用廣大推知宗本甚深起問也。自性會既許應用。舉如來廣大應用之時何漏之乎。自證說前自元唱自性會雲義不可有之也。加持說義尤二重條末可存也(矣)。   又樣(此搆愚草任也所論尤不審故聖憲先條追被書之)。   四重法界圓壇(文)。今此四重壇悉為局自性會聖眾。將如何。答。可局自性會也。兩方。若雲局者。於金剛手疑問有正釋復次二釋。而彼疑問見加持世界現瑞唱舉彼現身說法起三句問。不可及異論。若爾者設探疑問深意兼問自性會。不可雲局自性會。故知大悲胎藏標且雖約自性會。指現身說法雲四重壇故。可通加持世界雲事若一向局自性會。金剛手疑問依現瑞生起不可許歟。若又云爾者。今疏前後雖有三重四重不同。雲圓壇悉指自性會見。爾者兩方如何。   答。可局自性會也。如難勢一邊。標此中問意發起大悲胎藏曼荼羅也。大悲胎藏曼荼羅不通加持世界者。雲此中問意不可雜加持世界。若爾者四重壇豈通加持世界乎。但至疑問生起者。若此難意。唯可局加持世界。何雜自性會乎。故知金剛手見加持世界瑞相預推知自性土身說故唱舉自性土也。可知正釋復次經文所存一邊一邊釋也。正釋付經文顯相約加持世界釋。復次兼經文所存約自性作釋也。   重難雲。疑問生起既不遮依加持世界。設兼有指自性土之義。不可廢加持世界。故知復次釋合論自性加持雲事。若一向約自性土。且如有人志求五通智道即從大悲胎藏現韋陀梵士形為說瞿曇仙等真言行法等(文)。是指疑問現身說法一事(見)。既對實行現身說法也。豈非加持世界哉。但至雲四重壇者。今四重未必胎藏四重壇。以佛菩薩二乘八部四類雲四重壇(見)。若爾以雲四重壇不可定自性會。次大悲胎藏曼荼羅事難者意不雲無自性會。故加持世界邊讓正釋。復次釋加顯處自性會故。約彼雲發起大悲胎藏也。   答。可局自性土存申意強不違難勢意。難者意於金剛手疑問以表堣G樣存通自性加持義。答者彼二意開為正釋復次也。所詮復次釋通加持世界見處下所舉現身說法釋也。答者所存自元加持說義故。自性會身說遠被未來機現之故。不異加持世界義相也。自性會說法隨未來機種種性慾現第三重喜見隨類身雲現韋陀梵志形。說自內證法門雲為說瞿曇仙等真言行法也。胎藏五仙真言豈非是乎。行者精勤等者明未來流傳益也。上疏釋十九執金剛雲。形色性類皆有表像各隨本緣性慾引攝眾生者。自性會現身說法也。各隨本緣性慾者非指未來機乎。次若諸行人慇懃修習能令三業同於本尊等者明未來流傳益。同今文行者精勤不久成此仙身文。彼從此一門得入法界則是普入一切法界門也者同今更轉方便即成毘盧遮那佛身文。彼十九執金剛自性會聖眾事無異論。上全同彼。今文何強責加持世界乎。   一。付自性加持合論義。疏家處處釋。八葉中臺為自證。外三院為加持。外三重為度人釋流現旨。第二十卷等疏釋分明也。若爾者胎藏四重壇可有自性加持合論義。 安立無量乘。   問。所謂安立無量乘(文)。爾者今此無量乘者為顯乘。將如何。答。可密乘。兩方。若雲密乘也者。思今此無量乘。加持世界受用已下三身所說之法門也。若爾者加持世界身為實行迷人所現也。可非如義語說法。何直雲說密乘乎。況又隨種種趣說種種性慾等文。專逗機說法義故。可隨他意語說。不可雲隨自意語所說法門乎。若又依之云爾者。案說文次第。如來應供正遍知得一切智智彼得一切智智為無量眾生廣演分佈等(文)。今無量乘者彼廣演分佈法門也。從大日如來一切智智所起無量乘說豈顯乘乎。加之宣說一切智智(文)。一切智智無量乘專簡顯詞也(見)。爾者兩方也。   答。可密乘也。疏中釋加持世界雲。金剛手等亦復如是普見加持世界唯說平等法門即知如來將演遍一切乘自心成佛之教故下文所問乘此而生(文)。已加持世界雲唯說平等法門。若說顯者何雲平等法門乎。又所例法華白毫所照萬八千土種種因緣皆是開示佛慧不說三乘教者妙樂釋也。彼釋既以一乘為現瑞。此豈以顯為現瑞乎。依之加持世界所說之法門。變化身段雲宣說真言道句法。等流身段雲宣說真言道清淨句法。得益文隨舉真言頓成之益。是等義相豈顯乘乎。又加持世界無量乘。而此一切智道一味所謂如來解脫味(文)。專說融會五乘義相簡顯乘不融諸乘(見)。是以疏中述釋彼文時。一切眾生色心實相從本以來常是毘盧遮那平等智身非是得菩提時強空諸法使成法界也(文)。是則一切智智無量乘從寶玉庫藏所運出無盡莊嚴故。真以無量乘為使成法界之體(見)。既自宗源底法門也。豈此義開顯乘乎。但至雲加持世界實行迷人所見聞故可非如義語說者。此一段所可思也。應化佛說顯時猶如義語說也者一傳也。況於說密乎。設又如義語不與應化佛傳意應化佛說顯時事也。說密之時可用如義語也。所詮應化佛說密。傳說法身說故非應化自分法門。隨根本可雲如義說也。例如傳法人流傳兩部大經之時傳法人設雖非見諦阿闍梨所流傳之經不可雲妄語所說。次至隨種種等文者。釋自性會第三重之時雲現一切眾生喜見隨類身。釋十九執金剛之時。雲各隨本緣性慾引攝眾生。是等皆雖自性會也。判隨機緣之義。以雲隨機不可雲非密。故大師釋。顯教密教逗機證滅(文)。密設雖隨機緣。所說法門不改自性故。雲隨自意語說也。非如彼顯乘法門施設假立故雲隨他意語說也。   一。問。加持世界說許密者。違雲雜問答密大日說顯釋迦說如何。答。雜問答雲。又釋迦說有密教者。或經釋迦言。此金剛城曼荼羅。毘盧捨那如來於天上中為天主說。今於此我菩提樹下為諸國王說。然則釋迦從大日尊為所被機傳說此教。所以顯中有密故雲顯密並說(文)。故知應化佛自分說皆顯教也。說密教事傳說大日教故非自分說。以雲釋迦說顯為正義。爰知設雖應化佛也。說密言語可雲如義語也。非應化自分所說故。唯有自性法身以如義真實言雲又不違也。   一。問。疏於異方便開顯密意。亦皆如是法乘不離(云云)。異方便者指何物乎。答。此文加持世界說密支證也。異方便者可指顯。異對同詞也。於方便可有同異二種聞。故知異方便者可顯。若非顯者指何物乎。若爾加持世界所現可同方便(被得)。同自性會方便可說真言也。以之為本別指異方便故。異方便非現瑞之相聞。然開顯密意者開會意也。   一。一義雲。加持世界者大日所現應用也。三乘五乘教文剋本悉無非大日之應用。先德釋三乘五乘悉思我教主尋實尋源皆是真言佛也此意也。金剛手疑問見如來無盡應用條末推知自證宗本深廣生疑問。彼應用條末何無隨他方便乎。故知加持世界可通顯密也。異方便指示加持世界若不通顯者。何用乎。況又釋迦所說教中有顯密者。宗家定判也。塵道世界說雲局顯。局密不足義也(矣)。   又樣(第二重又樣古百條樣)。   所謂安立無量乘(文)。今此無量乘可雲顯乘也乎。答。可密乘也。兩方。若雲密乘者。今此無量乘加持世界所說之法門也。而加持世界非法身之說。尤可顯乘。加之隨種種趣言顯顯教逗機之義。種種方便道句專示權乘之旨也。依之宗家引此文證如常義。若又云爾者。復次釋中述此無量乘之義。一一本尊身語心印即是一種差別乘也(乃至)。隨類形聲悉是真言密印(文)。無爭密乘也雲事。答。可密乘也。無量乘者即無盡莊嚴加持之境界也。無盡莊嚴豈非一家不共之名目乎。但至難勢者。於加持世界說顯乘雲事所不共許申也。依之上疏。金剛手等亦復如是普見加持世界唯說平等法門即知如來將演遍一切乘自心成佛之教故下文所問乘此而生也(文)。此釋豈於加持世界非雲說三平等句之密乘乎。次至性慾等雲者。何必局顯乎。如十九執金剛雲各隨本緣性慾也。次宗家釋未雲顯教乎。依之住心論以此經文證深祕也(矣)。如此成申。不可相違(矣)。   五字能造。   疏中以五喻發起五字義(見)。爾者以五字直可為能造五大乎。答。不爾也。兩方也。若雲不能造五大者。開疏家釋。阿字門為地乃至佉字門為空(文)。以五字直為能造五大事無異論者哉。加之宗家釋中或雲六字即能造之體。或雲能造阿等遍法界相應。疏家宗家之釋義一揆非示五字能造之義乎。若又依之云爾者。大師處處釋中以六大為能造以四曼三世間定所造。若爾者五字是四曼隨一之法曼荼羅也。爭直為能造五大乎。   答。直不可雲能造之體也。凡於六大有法位隨緣二種。隨緣六大即四曼所攝也。法位六大以為諸法能造之體。而彼體堅濕暖動無礙了知也。自餘諸法悉可為所造四曼也。何強以五字為能造之體乎。既諸字悉四曼之所攝也。有何道理別以五字忽可為能造之體乎。但至令出難釋文者。約為五大種子義邊也。全直非為其體也。   重難雲。於法位六大色形有無事古來未決大事法門也。然唯以堅濕暖動無礙了知性定法位六大事難思。六大諸法能造體性也。然堅濕暖動六境中觸境隨一也。阿強勝餘境獨成能造體乎。了知心法又何物乎。若心王心所悉取六大中了知。色心相對法也。色法中觸境隨一取定六大體。心法何全取之乎。於色心有偏頗事尤難思。其上心法法曼荼羅所攝歟。諸佛內證四曼時以諸尊三摩地為法曼所攝故。又於三摩耶曼荼羅有平等本誓除障驚覺四義。本誓豈非心法乎。凡以六大盡諸法之時。諸法體性悉六大也。以四曼盡諸法時。諸法別相悉四曼也。故如來發生偈於所生四曼立諸法名乎。心法既諸法體也。何一向為能造六大乎。若於心法一種從義門能造邊屬六大所造邊屬四曼。色法又隨可如是。若爾者於六字有能所造二分。所造邊雖為法曼荼羅種子。能造邊直可為六大也。故知今宗可立多具六大也。理理無邊法門專依此道理也。故約色青黃赤白黑雜也。約形方圓三角半月團形也。約性堅濕暖動無礙了知也。如此多具六大和合一塵一法乃至一剎那心成也。此能造隨一約詮門之時。●●●●●六字有之也。是則顯一切六大能詮字也。故此六字直可為能造六大也。是以住心論歸敬六大四曼三密時。六大歸命●●●●●最極大祕法界體(文)。歸四曼時出摩多體文字為法曼荼羅。寶鑰中出五大字義。歸命金剛內外壽●離言●垢過●等空●因●(文)。出字義之意為取五字也。又即身義釋六大無礙常瑜伽頌時。引大日金剛兩經說五字文證六大義。若五字局四曼更無為六大之義者。何猥如此釋乎。直舉六大有何難儀乎。又開題釋。六字則能造之體。能造阿等遍法界而相應。所造依正比帝網而無礙(文)。能造所造相對六大四曼之條勿論也。而雲六字則能造之體。何以此六字為四曼中法曼乎。又先德釋。四曼外立法界曼荼羅。四種法身外立法界身。彼法界身者直六大法身體也(見)。六大法身所具四曼雲法界曼荼羅也。爰知六字大日所具法門身直六大法身體也雲事。六大法身存顯形色相故。可雲大曼荼羅之條分明也。若爾者當之法曼荼羅何無之乎。彼此異因不可得故。   答。凡分別六大四曼之時。文字既定四曼中法曼荼羅也事。一家通滿之義相也。六大總體故貫通諸法。文字別相無貫通諸法義何成諸法能造之體乎。況又以十二摩多三十五體文為四曼既定。此諸字中何強抽六字為六大乎。若於字成六大義邊可有之者。諸字隨可同。別取六字之條尤不審也。無配當六大別取六字。此則以別為總故。其義頗不符順歟。故知文字自元諸法能詮名字故。以法曼文字詮顯六大義門為六大種子故。依此義邊六字雲六大也。若六大能詮直雲可六大者。法曼之文字大三等名定時。即以文字可雲大曼荼羅三摩耶曼荼羅等歟。能詮所詮義門各別故。能詮為法曼所詮為大三等。若爾者詮顯六大文字又不可雲六大。以六字為六大名字之義邊為六大種子事大師釋分明也。故雜問答雲。何故●字為火輪種子。答。見此間火字即如知火體。為生覺之因故雲種子(文)。故知種子者了因種子也。五字為五大成了因種子事。五大名字詮顯五大故也。定知堅濕暖動性貫通一切諸法體故為能造六大雲事。若以方圓等之形為六大。四曼三形別樣如何。若六大方圓等能造故四曼方中具六種形圓形等又云爾也者。所具方形等又以慧分折。重可具方形等。如此重重致無窮失。豈可然乎。餘青黃等多具六大例又可爾也。但至雲觸境之隨一也難者。是顯家未了所談也。自宗意。諸法能造故不可雲局觸境。故知堅等作用顯處成身觸所知且為觸境也。若如難勢者。以堅濕暖動遂可不為六大乎。若乍許普遍之六大。猶雲觸境攝也者。不足言事也。次至心法難者。心無形相故別難分六大四曼分。然當我等情所顯心四曼心也。有別相故。簡非情故。此心了知性六大也。可貫通非情。彼了知性當情難量。非情所具了知顯乘猶不許之。況於凡情乎。以之推餘。情所浮堅濕等作用觸境分可四曼所攝。直為六大體堅濕暖動性非凡情所知之境。次六大引證諸文皆是以五字為五大種子故。為取五字所詮五大舉能顯之五字也。次理理無邊事一家意強局六大不可雲理。四曼諸法無為體故雲理理無邊歟。故吽字義理理無邊釋下出山毫三密海滴四曼。豈以四曼三密非雲理理無邊乎。宗意雲有為皆有為也。雲無為皆無為也。何法非理乎。設又以三大分別門六大且雲理。隨四曼諸法能造六大各別也。宗意不談緣起故。不雲以一法成諸法之義。如四曼別。能造六大各各別如雲彼唯識論然諸法上各自有理內各別證。然諸法六大同同相似故。六大雲平等。四曼雲別相也。次至先德釋者。以能造六大見所造四曼之時。全體六大六大之外可雲四曼之分無之。約此義邊六大位立四曼稱也。有處不改四曼別相合入一印大日者此意也(矣)。   更生分別。   問。是分別之上更生分別義(文)。今此文釋何經文乎。答。釋第三句也。兩方。若雲釋第三句者。上離一切分別梵雲劫跛既第一句釋也。次雲無分別言無爭牒第二句雲事。若爾者何雲第三句釋乎。是以覺苑釋雲。離一切分別者遣粗分別也言無分別者遣細分別也(文)。此釋意為第二句釋(見)。若云爾者。准下以無妄執分別故無分別亦無無分別釋。第一句總句次二句遣粗細分別別句也(見)。若爾者今文細分別釋故。是豈非第三句釋乎。若第二句釋。第三句釋何有之耶。   答。可第三句釋。如難勢一邊令出疏釋。第一句故置故字。非顯為總句之義乎。若為第二句釋者。第三句何用乎。又略第三句釋有何所以乎。依之智證釋。離一切句是總舉也(文)。此釋豈以第一句非為總句乎。但至雲牒文作釋。次第可第二句者。今以出粗細二種分別梵語為其專用釋也。出總句分別梵語之時。第二句粗分別梵語不異之故。且閣之出第三句無分別梵語也。分別無分別相對故。無分別雲次雲也。不雲次句故強不可成難。次覺苑釋釋意難思。若為第二句釋之時者。無分別無字不為能遣無。以細分別雲無分別故。以初離字被一切分別無分別可讀之也。然如覺苑釋者。夜帝釋更義故非無梵語。爾者第二句無字可能遣無。粗細二種俱雲分別者。以何為粗細簡別起盡乎。其上第二句唯一重分別也。而出梵語之時雲可雲劫跛劫跛夜帝。如此可有分別分別更也。經文既不爾。頗似自由釋義。又下以無妄執分別故等疏有異本。一本雲。無分別亦無無分別也(云云)。如抄釋者。初以無妄執分別故遣粗分別句也。第二遣細分別亦無無分別句可遣能遣句。初句故字因由難被細分別。無粗分別細分別猶可存故。何況成遣能遣之因由乎。   重難雲。初雲離一切分別言指初句之條分明也。次雲無分別文指第二句義豈有異論乎。初次相對分明故。若只對分別言雲次。直可雲初雲分別。既雲初雲離一切分別。初句故雲初事分明者歟。次雲若非第二句指分別者。次言不相對初歟。綴文尤不審也。又舉粗細二種分別者。尤雲無分別可顯細分別也。細分別分別相隱可有雲無分別義故。如彼大乘意雖許無色界細色細故雲無色。又細故言無釋論人師釋也。智證釋專顯此意歟。故彼釋舉離一切三字雲總舉。分別二字除之。可知雲釋初句分別粗分別次句無分別細分別也事。又覺苑意。釋離一切分別遣粗分別第二無分別遣細分別故。此釋意無分別無字有指細分別。夜帝以不釋無義第二句無字為能遣不可得意。故知次無分別句釋雲劫跛劫跛夜帝也。今經以無字替劫跛夜帝四字故。唯雲無分別也。是則義翻也。若正翻。第二句可翻分別更分別也。故抄釋妄不可難改經文。凡此經梵本無畏所傳流布唐朝。何作釋時不見梵本妄改經文乎。故知梵本經第二句雲劫跛劫跛夜帝今經翻無分別也。可知無分別者細分別也雲事。或又抄釋。所以重言等者劫跛已下應長聲讀也。應雲劫跛劫跛夜帝。若劫跛劫跛夜帝六字俱出第二句梵名者。不及雲長聲讀之歟。勸長聲事有切文可讀之義之時事也。不爾者此指勸無用故。若一向第二句無可切文之樣。何成長聲指勸乎。故知初劫跛指第一句分別也。此釋推梵本可雲離一切劫跛劫跛夜帝。離字為被第二句雲長聲讀之也。可知第二句無分別梵語劫跛夜帝也。初劫跛為釋第二句舉加第一句劫跛也。若爾以梵語對經文第二句無分別直約所離雲事分明者歟。次至雲無第三句釋者。當段釋以二重分別可雜亂釋粗細二種分別。以顯其差異為至要。尋伺六識二重例證專此意也。遣粗細二種分別畢重雲無無分別。可遣能遣之義極成故不及釋也。疏釋前後例不釋盡經文事不始於今事也。設答者義。釋所離能離釋無之乎。次下以無妄執分別等釋一本無分別亦無本。以無妄執分別句合釋第一第二句。無分別亦無句第三句釋故無相違。若一本無分別亦無無分別本。無粗分別故無細分別。又能遣心雲無之也。其故第一句遣粗分別之處一切妄執分別悉遣盡心。第一句置離一切言。其上細分別無分別故除之。能遣心又能持故不可簡之歟省故。彼等猶說可遣義也。故後後文被簡異初分別粗分別也顯也。或又可為以遮粗分別遮細分別之所由。虛空離一切分別故。粗細互相望可成離之所由也。故無細分別故可雲無粗分別也。今且以粗分別為所由。釋論上下下上因緣可引作證。又能遣無成所由事。能遣智必對所治妄有之故。無所治能遣隨無之也。如雲始覺隨無也。   一。虛空出三義。一畢竟淨故。二無邊際故。三無分別故(云云)今經離一切分別無分別無無分別者。三義中以無分別義說也。若爾者三義中以無分別義可存三句意。故第一句順為總句義(矣)。   生死所殖。   疏文。此菩提心為後二句因若望生死中所殖善根即名為果(文)。爾者顯乘極果可雲生死所殖之善乎。答。可爾也。兩方。若雲如講答者。思顯教極果離二種生死得二轉妙果。何雲生死之人乎。定知但可約常沒凡夫也。依之下疏。判舟車神通至別一處。以如常八九住心合論初地淨菩提心(見)。若又依之云爾者。第七卷疏中。於此真言體相不如實覺故。名為生死中人(文)。顯教極佛既不知真言之體相。何不雲生死之人乎。爾者兩方。   答。顯乘極果猶可攝生死中也。見今釋文。對初地淨菩提心地前雲生死人也。然自家初地判從初地則得入金剛寶藏。顯佛未開金剛寶藏。何不攝地前生死所殖之善乎。且下疏釋分明也。但至一邊者。於自乘雖談離生死。望真言猶無明之邊域也。何非生死乎。是以經雲我是凡夫。宗家判顯乘之佛滯斷常二行。次至到一處釋約能寄齊歟。   重難雲。以諸教絕離為密藏本分。諸教絕離者顯教究竟至極之果也。密藏本分者無盡莊嚴表德實相也。若爾者顯教極佛既居諸教絕離之位。以彼為密藏本分。豈非為初地淨菩提心乎。是以非青非黃等經文明淨菩提心上遮情無相義說文也。以彼文引證如常第八住心。故寶鑰中於第八住心上引非青非黃等之經文畢釋雲。此明法身真如一道無為之理。於諸顯教即是究竟理智法身。若望真言門即是初門(文)。既引說淨菩提心之經文判顯教理智法身。是豈以顯教極佛非為密乘之初地乎。又橫統諸教文。如說如實知自心十緣生句。佛性一乘如來祕藏皆攝其中(文)。如實知自心又初地說文也。佛性一乘非指法華乎。又第九住心經中說極無自性心雲。如是初心佛說成佛因故於業煩惱解脫而業煩惱具依(文)。又疏釋成佛因因字雲。此心望前二劫猶如蓮華盛敷若望後二心即是果復成種(文)。此心者極無自性心也。後二心者根究竟也。以極無自性心為因句事釋文分明也。彼釋文殊全同今此菩提心為後二句因若望生死中所殖善根即名為果釋。豈以極無自性心可屬生死中乎。但至雲顯乘極果未開金剛密藏故可在地前者。約顯教談不談表德之實相故。不雲開金剛寶藏。密教見之。諸教絕離密藏本分故。可雲開金剛寶藏也。所詮此論義疏家宗家釋意以顯乘之極佛判真言初地歟。否尋也。或又於真言初地有遮情表德之二門。約得遮情之理以如常八九極果為初地淨菩提心也。未必雲開金剛寶藏歟。次至雲或以顯佛雲凡夫或滯斷常二行者。彼顯密對辨門故別通也。今雲生死所殖文地前地上相對未必顯密對辨門。若爾者顯極佛何強雲生死人乎。故上疏。即雖十地菩薩尚非其境界況餘生死中人(文)。十地位雖無明未盡也不雲生死人乎。可知生死人者對作證真如之法身菩薩未證凡位雲生死人也。如彼肇論等未斷惑位雲生滅人。次至到一處約能寄齊雲會釋甚不可爾。彼釋歎真言行者超第三劫之功德對如常八九依漸行門超第三劫。明之故舟車指八九神通指真言也。舟車專顯漸行之喻也。何為能寄齊真言行者乎。況又上舉餘乘菩薩。何非舟車乎(矣)。   答。凡定顯密差異事。以知真言體相為密人以不知為顯人。是大途界畔也。而第七疏。於此真言體相不如實覺故名為生死中人(文)。知真言體相不可雲顯佛。不知故雖極佛也尚稱顯。何不雲生死人乎。所詮如難者所存以未得法性人名生死人。真言法性者無盡莊嚴本具也。未得之者依何不名生死人乎。不成法性常住體故。是以金界儀軌初夜成道佛遍空如來彈指驚覺雲汝之所證處是一道清淨金剛喻三昧及薩般若智尚未能證知(文)。一道清淨天台之極理兼攝花嚴。此上授五相成身祕觀。一道清淨佛在五相前。何雲開金剛寶藏乎。又五相中通達心初地歟地前歟未決定。何未授五相一道清淨佛返定初地之分齊乎。若又雲一道清淨佛第八住心也極無可在初地者。此義甚不可爾。初夜成道佛何局第八雲非第九乎。若雲非第九者。花嚴盧捨那佛可雲後夜成道之佛乎。設於極無有自分勝進二位故勝進分雖非一道清淨之位。起金剛座求五相祕觀之位故。未至通達心也。況如常第九極佛自分位故可攝一道清淨中也。加之十住心論中引大日經第三劫說淨菩提心之文為第十住心引證。八九不置地前。何強以說初地經文獨證第十乎。但至諸教絕離為密藏本分者開會意也。開會顯極果屬密藏故。今尋分顯密界畔雲顯極果猶降地前歟為初地歟諍也。若約開會門者。以四家大乘為四行菩薩三摩地故。論義不可來也。次以非青非黃等經文釋顯教理智法身事。或又開會意歟或約遮情義門且同顯歟。但雖遮情之言同也。顯密意大別也。顯以無相之空理為遮情理。密無空理。只表德有相理遠離妄情計執故。遮執情計法為表德理雲非青非黃等也。故被雲非青非黃等理全表德理也。非理空無青等諸相說非青非黃等。顯教一心本源無一物相故。直無諸相雲非青非黃等也。故雲遮情空理。然以非青非黃等之義相同。且顯極佛同初地遮情也。次至橫統諸教文者。彼又以諸教所說為一切智智無量乘意也。五種三昧道等其意同也。非顯密界畔門故來不可成難。次至雲至到一處文約能寄齊雲事不可然者。凡案三劫說文。初二劫以所寄齊為表。第三劫以能寄齊為本也。故第三劫標。復次真言門修行菩薩(文)。又第二劫結釋。心中祕密種種不思議事從此已後方乃說之(文)。依之於第三劫法華壽量長遠(第八)並華嚴善財詢求知識(第九)。俱釋祕密合第二劫結釋心中祕密也。若爾於第三劫雖有八九。並是約能寄齊不為如常顯行也。然八九寄齊如常故。對離待對第十尚以漸行義門喻舟車也。所詮第三劫能越心為八九能寄齊度第三劫之樣。離待對真言行者度第三劫之樣。此兩邊義說喻舟車。俱初地菩薩故雲至到一處也。上餘教菩薩者非今舟車菩薩。文勢相連未必見舟行菩薩乎。故一乘不許經劫義彼餘教菩薩為第二劫菩薩也(矣)。 大疏百條第三重第五。   發心識體。   經文。自心尋求菩提(文)。爾者真言行者最初發心之識體可雲第八識也乎。答。可第六識也。兩方也。若雲第六識也者。以五點五智之次第案發心之識體尤可第八識(覺)。是以心要釋中。夫修行者初發信心以表菩提心即大圓鏡智紇哩娜野心(文)。大圓鏡智第八識故。發心之識體非第六雲事。誠以分明也。若又依之云爾者。最初發心尤可厭欣之心。然厭欣是第六識行解也。依之釋論中。以意識中本覺智分熏意識中無明癡分厭生死苦樂求涅槃樂(文)。爾者最初發心能求之心豈非第六識乎。   答。可第六識也。粗識煩惱未斷之時難顯細識行解。薄地凡夫爭可起深細之第八乎。是以瑜伽論以卒爾尋求等之心第六識(判)。今既雲尋求菩提。何雲第八乎。但至一邊難勢者。轉識得智之時無漏之第八也。是則地上行解也。非最初發心也。如此可成申(矣)。於發心有二義。一以厭求為發心。戒序雲。菩提心者此有二種。一能求菩提心二所求菩提心。能求菩提心者(乃至)求菩提之心亦復如是。又如狂人解毒忽起歸宅之心遊客事畢乍發懷土之思。求菩提之心亦復如是。既知狂醉在三界之獄熟眠臥六道之藪何不驅神通之車速歸本覺莊嚴之床此則能求之心。所求心者所謂無盡莊嚴金剛界身是也(文)。此釋以厭生死苦樂求涅槃心為菩提心(見)。又大日經因句菩提心以尋求心為菩提心(見)。故疏雲。菩提心名為一向志求一切智智(文)。又經雲。自心尋求菩提等(云云)。又菩提心論。取名官財寶二喻以樂求心喻菩提心(見)。二於自心成佛教起真實之信為菩提心。故疏雲。菩提心者白淨信心義也(文)。又引智度論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文。不言施戒多聞忍進禪惠人能得歡喜獨說信人(文)。凡釋菩提心一段文於寶藏功德離疑惑之心為發心行相之由往往釋之。又定識體行解。厭求行相在第六識。故釋論第五。以意識中本覺智分熏意識中無明癡分厭生死苦欣涅槃樂(文)。瑜伽論以卒爾尋求等五種行相定第六識不共業。又第六識不作唯心行解故。論第六心外見佛雲第六識。心內見佛雲業識。又第四卷釋第六識雲。此識全緣事之境界。未以如理為自境界(文)。又第八識緣心內境。凡外塵現相賴耶位初所現也。七轉識緣之作心外行解。第八識行相微細故。緣心內所浮五塵俱現之境。故起信論釋現相雲。隨其五塵對至即現。無有前後。任運而起常在前故(文)。若境心外不可有任運而起常在前故義也。以識行解對發心行相思之。若以厭求定發心。可雲六識發心。厭求心外行相非第八識行解。故若聞自心即佛之教生真實信為發心。心內信故可為第八識。若爾者此論義。厭求心內信以何雲定自宗發心可尋歟。隨發心行相識體可定故。或義雲。第八識有厭求之心。第六識有唯心觀。此事不一定(云云)。私雲。第八厭求立所何文乎。如釋論等性相者。緣五塵俱現之境微細分位爭致厭求行相乎。第八有厭求雲事尤難思。又慈行釋。焰水虛乾如似實濕。第六不了妄計為法。焰水虛乾如似有濟舟之用。第六不了妄計為人(文)。厭求行解源從實我實法實執起處也。第八既見焰水位未生實解。何有厭求心乎。次第六識雖非真實證理識。分作唯心行解不可遮之歟。   凡名義意識長境也。初聞唯心之教文於是生實信。於唯心名義轉故。尤可意識之作能也。不可有第八識轉名義之義也。若爾至修惠之位離名義起自心是佛之深信之位。初地真淨菩提心也。是可第八識。即大圓境智也。白淨信心者約是歟。最初仰信自心是佛之道理之位聞惠分齊歟。若爾轉名義之上故可第六識也。故此尋第八識之義以唯心之信定菩提心。任釋論第四判文唯心之行解一向不關第六義門可立之也。第六識之義以戒序能求之菩提心之釋為立所。設雖真言行者也。最初發心可入自厭求之心故可第六識。設又定以唯心之信解發心之體。第六識何雲不作此行解乎。趣可立此義也。凡付此論義能能可有用意也。六八行解不定。又發心之行相不定。無其用意為致難。答者彼方此方違行難致取定難也。   問。經文自心尋求菩提(文)。爾者真言行者最初發心識體可雲第六識也乎。   答。依一義可爾也。兩方也。若雲第六識也者。疏中釋菩提心。白淨信心義也(文)。聞自心是佛之教發決定信心可名菩提心。是則唯心信解故可第八識(覺)。是以釋論中。六八二識如次定心外心內行解。加之釋第六識未以如理為自境界。信自心是佛之法門。豈非以如理為所緣乎。是以不空釋雲。夫修行者初發信心以表菩提心即大圓鏡智(文)。大圓鏡智第八識故非為八識發心乎。若又依之云爾者。設雖真言行者也。最初發心之位未除一毫之惑之時。何起深細第八乎。是以釋論中。地前四十心定意識熏之分齊。況又大師戒序釋能求菩提心。雲狂醉在三界之獄等。以厭求心為能求菩提心。厭求行相豈非第六識乎。是以瑜伽中以卒爾尋求等五心定第六識不共業。爾者兩方。如何。   答。可第六識存申意。於自宗發心有二貌也。若以厭求為發心。專可第六識之義。難勢一邊顯。又釋論第五。以意識中本覺智分熏意識中無明癡分厭生死苦欣涅槃樂(文)。厭求心意識分齊也雲事論家定判乎。設雖真言行者也。不發棄背生死之心難入佛法故。最初發心尤可厭求心也。且菩提心論以名官財寶貪求心喻菩提心又此意也。於第八識緣心內虛幻境故難成厭求行相歟。設又以自心是佛之信解為菩提心。第六識何無其分乎。凡意識緣名義境故。聞自心是佛之教信之。初從名義可入之條勿論也。觀行純熟之後亡能所之相之位雖第八識也。初生信之時雲第六識。在何相違乎。是以南嶽大師大乘止觀上雲。以何依止此心修習止觀也。答曰。以意識依止此心修行止觀也。此義雲何。謂以意識能知名義故。聞說一切諸法自性空寂本來無相但以虛妄因緣故有諸法然虛妄法有所即非有唯一真如亦無別真相可取。聞此說已。方便修行知法本寂唯是一心。然此意識如此解時。唸唸熏於本識增益解性之力。解性增畢更起意識轉變明利。知法如實久久熏一心故。解性圓明。自已照己體本唯真寂。意識即息。爾時本識轉成無分別智。亦名證智。以是因緣以意識依止真心修行止觀也(文)。但至雲意識以真理不為所緣者。意識遍緣之識也。何強以真如不為所緣境乎。性相意釋因唯第六發心修行。斷惑證理悉定意識作能。設許釋論家第八識信惠相應作唯心觀解。於淺位第六識分作唯心解事何遮之乎。凡第八恆起識故。我等凡夫常恆雖非不起之。更無證知分事。行解微細故也。若證知第八識。極睡眠位六識滅之時。第八尚不滅。何彼位無緣慮分乎。故知最初淺位之發心可非第八雲事。又釋論三賢位雖許業識唯心之觀。於十信不許之。而或信真如三寶。或止輪門修行專修真如三昧(見)。是豈非意識乎。設又真如三昧觀行雖第八識也。發心信自心即佛之道理最初心故。轉名義位雲第六識。有何怪乎。次二識見佛釋。心外自本第六識行解故。約位上下配當識粗細一往釋也。次至未以如理為自境界論釋者。是尤難會。古會通雲。釋分別事識得名故如此釋。非遮此識真理為境。此會通難信用。若許理為境界。如分別事識名又可有分別理識之名。出意識諸名之時既無其名。故知此識地體以理不為境之識故名分別事識(為言)。私會雲。意識緣名義故。約真如名義可許緣真理也。然名義尚是事法非真實理體故。真實理證智境界故。遮彼雲未以如理為自境界也。如彼相宗識變如屬依他也。然識變如非不名真如也。故釋百法時。於六無為各分識變依如二。故知釋論意。證真如無漏智與第八識相應起證發心三心中業識心是也。有漏智位有緣真理微細能所之相故可第六識之分齊也。次至心要釋者。古會通雲。彼釋阿□佛之位故初地發心也。約無漏之第八故雲大圓鏡智。今所論者凡夫薄地最初發心故可第六識也。最初發心問題簡異地上發心之辭也(云云)。或義雲。所求菩提心也故雲訖哩娜野心。若約能求心。可質多心。故釋末所觀義(見)。故夫修行者初發信心者能求菩提心。即第六識也。以表菩提心已下所求菩提心。所觀境也。當菩提心論圓明淨識(云云)。私雲。兩義俱不審也。初會通。夫修行者初發信心言取最初發心(見)。若釋阿□位不可雲修行者故。次會釋又難思。以表菩提心詞可指初發信心。何其體別乎。甚不順文勢。一義雲。此文釋令初心行者同五方佛位之義也。其中今文令同阿□佛釋也。謂以行者初發信心表示五轉中菩提心。菩提心四智中大圓鏡智也。五佛中阿□佛也(為言)。故釋終此表東方阿□如來金剛部也即大圓鏡智是結釋。行者信心能表。阿□圓鏡所表也。能表第六識。所表第八識也。若共第八識。何必為能所表乎。初發信心直雲大圓鏡智者。表字尤難思。為何乎。又釋次當禮南方福德聚寶生如來(乃至)。次禮西方阿彌陀如來(乃至)。次禮北方不空成就如來也(乃至)。次入十六大菩薩三摩地位(等文)。明初心行者入三十七尊三摩地次第修行義相。以能修心為第六識不可有相違。若堅以所同體定能修心。不空成就前五識也。以前五識可為能修心乎。初心行者上曾不可有事也。又雲大圓鏡智故雲八識發心也者。今所論最初發心識體者地前薄地發心也。大圓鏡智無漏智故地前不可起。何以薄地之發心雲大圓鏡智乎。可知彼阿□位故。佛果上五轉發心歟。或初地發心歟。更不可為地前發心證。若地上等發心。非今所論。大圓鏡智。性相釋。釋大圓成事唯佛果起雲唯佛果初起也。若又自宗意。初地之位同金剛薩埵故。金薩大圓鏡智一分也。此義可雲初地起也。   一。心地觀經於凡夫賢聖發心識體各出二種。凡夫二心者五同緣意識獨頭之意識也。可見經文。賢聖二心者正後二智也。凡夫發心可意識(見)。問。獨頭意識可爾。五同緣意識如何成發心體乎。五識既非發心識。同緣意識與五識同一行相也。何為發心識乎。答。五同緣意識直不可成發心識。見聞覺知為前導引生獨頭意識發心故為發心識歟。問。若爾者五識可為發心識體乎。答。獨頭意識正發心識體也。同緣意識與彼同類而成加行故為發心識也。五識非同類故不為自悟心也。此經文六識發心之誠證也。其故凡夫二心定意識至下凡夫所觀菩提心相猶如清淨圓滿月輪(文)。同菩提心論之三摩地之菩提心以圓明之淨識為所觀。若爾者雲普賢大菩提心故。可第八識雲事未一定也。此宗菩提心。何識可雲普賢大菩提心也。問。此經會釋如何。答。心地觀經權多實少經故明顯乘發心也。此義不爾。以月輪為所觀事非顯法門歟。故先德引此文證心月輪義。   一。金剛界儀軌。煩惱習種子善惡皆由心。心為阿賴耶。修淨以為因。六度熏習故。彼心為大心(文)。以此文為八識發心證。其故是五相成身修菩提心段明菩提心之體文也。菩提心體觀清淨滿月輪之時。為顯自心清淨義有此證文。意雲。煩惱等種子依第八識之故。可雲第八識不清淨之物。善惡皆由心之故。此第八又成淨業因六度熏習之時。彼第八識成大菩提心也。所詮以藏識為菩提心之旨分明也。具見儀軌文。引可見之。六識發心義會此文。五相成身修菩提心所觀菩提心也。非能求心。所求菩提心雖第八識也。雲能求心第六識也也。故儀軌文修淨以為因者正能求菩提心也。因者菩提心為因義故。是則第六識也。若第八識。以此修淨之力令第八識成大心(見)。由第八力不可雲令第八成大心。刀不剪刀眼不見眼道理分明故。依第六識修淨因可令第八識成大菩提心義。如大乘止觀雲依意識力本識轉成無分別智。   一。八識發心義。戒序能求菩提心雲何可會之乎。答。第八有雲可有厭求心義。厭六趣果心專以心外實執為先。是粗強行相也。第八緣心內虛幻境。不可作心外實執故。不可起厭生死之心。故知八識發心義可會即順常途歟。其故彼文對平城嵯峨等帝皇所授文也。無厭俗塵之心者難入真言上乘故。先勸此厭心令信自心是佛之教也。於自心是佛教起深信第八識也。以之可為正發心也(矣)。   大悲為根。   就明三句且可雲大悲為根者大悲即根之義也乎。答。可爾也。兩方也。若雲如講答者。疏中猶如世間種子藉四大眾緣故得生根(文)。以四大為根之能生。而下疏雲大悲地界等四大即為大悲。無爭大悲根能生非直根也。是以疏中從大悲生根(文)。若又依之云爾者。疏家解大悲為根之義。猶如樹根執持莖葉花果使不傾拔也(文)。莖葉花果喻萬行。能執持之根可大悲(被得)。爾者兩方。   答。可大悲即根也。凡所修萬行大悲所發行故。萬行能生之根尤可大悲也。依之經文說此等悲為根本。疏家釋以五字門為緣生大悲根。經疏文相誠以分明也。但至令出難釋文者。大悲居中為智門五義成所生為萬行成能生也。故知四大眾緣者智門五義非大悲也。次大悲地界等者。大悲能生五大故雲大悲地界等。依主釋也。不可有相違(矣)。   大悲生根義三句總釋雲。藉四大眾緣故得生根(文)。以四大為根能生緣事分明也。而至下雲大悲地界(乃至)大悲虛空。以五大為大悲。可知大悲為根雲事。問。第二句中有大悲與萬行。大悲為根者。以萬行可雲根歟。若爾違下疏。下疏雲。根是能執持義猶如樹根執持莖葉花果使不傾拔也(文)。以果實可喻方便究竟。若爾者芽莖枝葉非喻萬行乎。故疏爾時無量度門任運開發由如芽莖枝葉次第莊嚴(文)。萬行既根所持也。可知根直非萬行雲事。若爾者既大悲所生為萬行之能執持根當何法乎。又疏處處釋以第二句或為大悲或為萬行二義門見。此外無別法。可喻根法體尤不審也。如何。答。此事先達了簡未分明。加愚推雲。可喻萬行也。於萬行之上有上求下化二用。以下化眾生用喻根。以上求菩提用譬莖葉花果也。下化用向下喻根。上求用向上喻芽莖枝葉也。喻如世間種子殖大地之時被五大養育向下生根向上生長芽莖技葉終得果實。三句法門又如此。菩提心種子落凡夫妄想之心地以大悲心加此菩提心之時起萬行。此萬行大悲心所生也。故專有下化眾生作用。積下化眾生行之時。菩提心次第生長終得一切智果也。此菩提心生長又萬行體故。萬行通根與莖葉花果二喻也。問。若爾者以依大悲所生萬行二作用喻根喻芽莖枝葉。何必以根為莖葉花果之能執持乎。答。望大悲雖所生兩用也。二用相對之時。下化眾生用可成上求菩提行能持也。其故菩薩修萬行求菩提。為成就下化眾生之用也。故知上求行可成下化眾生所持也。此根義近成萬行能執持故。望行雖名根。果實此根所成故。望第三句第二句雲根也。故疏雲。且如行者修供養時若奉一花或塗香等即以遍一切處淨菩提心(因句種子)。興供養雲普作佛事(萬行根句)。發起悲願(大悲乃至)。即是普於一切智地(乃至)無餘有情界皆悉生根也(文)。此釋於一切智地並無餘有情界所生之根悲願所生廣作佛事也(見)。故知以萬行為根體雲事。此義迄違文此等悲為根本並生大悲根等文也。悲為根本文悲為根本可訓也。與大悲為根文同事也。生大悲根文大悲所生根故。雲大悲根依主釋也。問。以大悲喻五大。智門五義其位同歟。答。不爾。智門五義菩提為因句也。五義者五大也。五大者五智也。以本有五智為菩提心體故。住心品所住心菩提心也。以自心發菩提等之五轉釋心故。五轉即五智也。住本有五智雲發菩提心也。大悲此菩提心上緣無餘眾生所發悲願心也。故直第二句攝也。根能生不可雲屬因句也。此大悲心養育前大悲心令到一切智地之果事。如世間五大養育種子令得果實。故大悲喻五大也。若約法說者。五智上有大悲用。以悲門五智為大悲五大也。   問。大悲為根經文讀大悲為根訓甚不可爾。三句問得一切智智果事。問何為因何為根雲何究竟也。答之雲菩提為因大悲為根等。出根體非雲大悲乎。況又菩提為因既因句體即菩提也。大悲又可同彼乎。   答。此事實難思。但大悲生根義勢。金剛手問以何為根可訓也。方便為究竟有向上向下讀文有異釋故。雲方便為究竟訓釋在之。若爾大悲為根讀有何相違乎。次菩提為因可准之。故依本有菩提為修生因可意得也。故知金剛手問三句俱問能成因也。此會釋猶不審也。問三句能作之體。自此問之前三句體聞。爾者此三句何法所成可問也。而上未無三句說。何閣三句體越問能作之法乎。   大悲即根之義處處疏釋。第二句雲大悲句故。可知大悲即根也雲事。又釋第二句。猶如樹根執持莖葉花果使不傾拔取喻畢。次舉法說釋梵音謂悲為迦盧拏(見)。若非大悲即根者。法譬釋文不相順歟。又疏上舉發起悲願皆悉生根結成。若以悲不為根。上下釋文不可符順。且第七卷生大悲根之釋分明歟。但至雲大悲地界等文以大悲喻五大上以四大為根能生以大悲可為根能生者。見解釋鉤鎖。隨行者以無住心所修萬行即由大悲地界等(文)。五大所養育萬行也。若爾者何以彼文雲大悲生根之義乎。故古文點雲。大悲地界所執持等(云云)。雲大悲即根故大悲被四大養育時萬行功德增長也。故以上所舉萬行直非為五大所養育也。隨所修萬行者。為釋萬行生長因由標萬行也。意雲。菩提心所起萬行大悲根蒙五大養育之時開榮增長(為言)。此義不審也。文勢所推萬行直可被五大之養育(見)。又五大各舉大悲。隨五大大悲體可各別。若一種大悲。一處舉之可足。每度舉之事頗文繁無用歟。一義雲。大悲地界等讀依主可意得。五大非大悲施功能。又萬行施功能也。然五大大悲施功能作用展轉成萬行能生故。雲大悲地界等也。意雲。執持大悲地界持萬行。潤大悲水界潤萬行等也。問。五大者何物乎。   答。智門之五義也。即本有五智也。故可當菩提心。菩提心所具五智功能發大悲。此大悲譬根故。為譬樹根能長養之世間五大以智門之五義釋此義也。問。今云爾時無量度門任運開發由如芽莖枝葉次第莊嚴。上雲執持莖葉花果不傾拔也。可雲其體同也乎。答。其體可同也。上下俱萬行故。但上直大悲所生萬行故雲根所執持莖葉花果也。今明所修萬行猶被五大養育之義故。其義聊異也。然置大悲之言又為顯根之所持之義也。其意同也。一義雲。上執持莖葉花果者。萬行屬根方便究竟果喻莖葉花果也。故上下莖葉其體別也(云云)。此義不爾。以三句喻種根果之時。芽莖枝葉可屬根也。以究竟果為方便究竟。尤局果實不可譬芽莖等乎。又開三句為十心之時。因位皆為根句。芽莖等屬根之條分明也。何是屬果實乎。故於根有二義邊。一望芽莖枝葉雲根義。二望果實雲根義也三句表望究竟雲根故似局初義。為果實根事為芽莖枝葉根故也。故二義返一義也。問。此義從大悲生根釋雲何可會之耶。答。古點雲。大悲生根(云云)。意根大悲故雲大悲生根也也。但此義生字甚無用也。為令知根體即大悲也。只可雲大悲根。雲生何用乎。若為顯第二句生起置生字。可雲從大悲根生。雲大悲生根。無爭大悲能生根所生也雲事。愚推一義雲。從大悲生根讀大悲即根可意得也(矣)。   一。根是能執持義(乃至)。皆悉生根一段文料簡事。大悲即根義。莖葉花果萬行菩薩萬行大悲起故。大悲能執持譬樹根莖葉花果執持也。梵音謂悲為迦盧拏者雖釋經大悲文。本大悲根法譬二故。今正明根法說兼為經大悲釋也。且如行者等者。為顯大悲為根之義舉萬行也。修供養時一花一香等即萬行體也。遍一切處淨菩提心者即因句也。萬行依因句生而大悲根執持也。譬莖葉花果種子生長而如被樹根執持也。樹根雖種子所生也。今且萬行望菩提心所生望大悲為顯為所執持之義。根種子所生邊不釋也。發起悲願迴向群生等已下正釋大悲為根之義也。此大悲心為上求下化修行成能生根也。迴向群生者。下化眾生行依三力加持上求菩提行也。發起悲願文可被下三力也。意發起悲願迴向群生之行蒙三力加持。成佛果故。雲所為妙業皆悉成就也。即是一切智地等者。依悲願所修行蒙三力之加持成佛果因。以悲為一切智地根之義也。發起悲願迴向群生於無餘有情界生根義也。故望兩邊成根義結成雲即是一切智地(乃至)。無餘有情界皆悉生根也。大悲生根義料簡一段。大悲生根義萬行為根義(爾所執持莖葉花果可譬究竟句)。根萬行有二重義(爾莖葉花果可譬萬行也)。根萬行各別義根譬願(云云)。依悲發願依願修萬行也。梵音謂悲等者。是非根法說。只經大悲為根中根釋先畢。釋大悲文迄也。且如行者等者。約萬行明根事如先義。但根即雲萬行義。若奉一花或塗香等供養直舉根體也。若根萬行別義。大途如成前大悲即根之義也。發起悲願迴向群生等者。迴向群生萬行也。蒙三力加持萬行也。此二種萬行即根故結皆悉生根。又此萬行雲發起悲願故。於萬行令有根用悲願故。雲大悲生根也。   顯行事度。   疏中爾時無量度門任運開發(文)。可雲今此度門中有顯行之事六度乎。答。約行體可有也。兩方。若雲有者。今此度門真言行者所修也。何用顯行事度乎。是以宗家釋中。開得本有六度萬行功德更不勞事六度(文)。不用事之六度雲事解釋誠分明也。若又依之云爾者。真言教事理俱密之宗也。何強遮事六度乎。是以疏中如摩訶般若所明六度十八空皆入大悲句中(文)。可知有顯行事度雲事。爾者兩方也。答。自本所答申約行體可有也。凡真言行者普門方便之行業一切智智之諸乘也。簡何行乎。是以菩提心論。乃至身命而不吝惜(文)。且一邊其理顯。但至難勢者。自本事六度者取所修行體也。非取顯乘用心也。次宗家釋已雲不勞非遮事六度之詞。是以一處釋中。若且依此說偏棄捨六度等者無有是處也。又此即身成佛之深道也(文)。此釋豈以事六度非為即身成佛之直道乎。不可有相違。無失可答申也(矣)。顯行事六度者常檀戒等六度也。所謂檀度者財施法施無畏施等。戒度者五八十具戒等也。簡密行六度是雲顯行事度也。密行六度者是又有事理六度。常事理供養是也。事六度者檀飲戒香忍辱花進燒定水惠燈明精進遍六置中間(文)。是密行事六度也。又五供印明為理六度。此事理六度對前顯行事六度皆雲理六度也。雜問答雲。此真言行人初發心時即住頓覺成佛神通乘於此生中逮見無盡莊嚴界生無邊三昧總持門即於此中開得本有六度萬行功德更不勞事六度住於自性不生六根過故(文)。此釋意。顯緣起法門故。行事六度對治六根弊無六弊之處得六功德名六度功德也。此宗意。無盡莊嚴本具德有六度功德故。以印明加持之時開顯本具之德故雲不行事六度也。問。見真言行者祖師先蹤。往往行事六度。高祖龍猛為引生王太子與其首。青龍和尚四分秉律。高祖大師絕穀漿顯精進道。又禪定智慧何祖師不學之。菩提心論雲乃至身命而不吝惜。勝義深般若釋真言行者應觀彼等。又供養法卷若無勢力廣增益住法但觀菩提心(文)。是說檀度經也。文意若有錢穀等勢力之人直可行事度。無勢力人以菩提心可充檀度(見)。又於戒大師御遺戒雲。顯密諸戒以十戒為戒出常十善戒。雲祖師行跡雲經論釋文。真言行者行事度事不可及異義。何釋不行事度乎。答。雜問答雲。何行六度稱劣惠人(乃至)。稱劣惠人行度偏故暫得劣名深惠人之不行事耶兼能行事(等云云)。此釋深惠人者真言行者也。劣人者顯行者也。顯人云行度偏。知有相事一邊不知事理不二無相境界。故雲劣人(見)。既雲同行度。真言行人行事度迄勿論也。付其以用心為顯密差別。謂顯人依對治門行度故。知事一邊不知事理不二度事。密人知六度之體性自性界具德事住事理不二觀解行故雲密行也。是則用心不同所行六度體同也(見)。問。既真言行者以三密加持力開得本有六度故。不勞事六度(云云)。事六度本有六度其旨別也聞而雲兼能行事時。不依本有六度用事六度歟。爾者上下釋文似參差。如何。答。上且任宗正意釋不行事六度之處依印言加持開發本有具德之由。是則自宗心內修行不見心外相意也。行事六度事。以心外相為先。謂檀度我外見有所施境致施行。戒作止持犯多分對他人。又以止身語過非為戒體。身語過非在心外者也。自性界無身語過非故也。忍忍八風。八風悉對他人也。所詮向對治門可雲心外行相也。簡心外雲非密行者。不可許行事六度也。故上以行六度定劣人。而雲兼能行事。設雖真言行者也。引他劣機之時可行事六度也。四攝法方便有勝劣重重化導故。對所化之邊心外相故偏雖事六度也。能行人知事理不二道理故。不可雲一向事度。故成勝人所行也。故釋雲。深惠於事覺理。理即事事即理。不是理不非事。無心取捨。菩提淨故(文)。問。兼能行事者。深惠事度者事理不二故雲兼歟。如何。答。不爾。深惠以心內行為本故。行事不為正。然為利他兼行事度故雲兼能行事也。然兼所行事不同劣人所行。即事理不二事也(為言)。又五重結護舉事六度畢。又是即身成佛深道也(文)。引劣人化他方便雲行事六度者。何雲即身成佛之深道乎。   答。凡真言行者以三種菩提心為至要。行願菩提心以化真言行者強不為本。眾生愚朦不可強度。真言行者方便引進者。以化強剛難化人為真言行者用心(見)。既為菩提心體。何不雲即身成佛之深道乎。若於真言行中存傍正。非真言正意故傍行也。故雲兼能行事。而五重結護對一向可思可棄捨事度之人顯為真言行者所行之旨。雲即身成佛深道也。不行事六度非雲不可即身成佛(矣)。   方便究竟。   經文方便為究竟(文)。今此方便究竟為局佛果。將如何。答。依實義可局佛果也。兩方也。若雲如講答者。疏中解觀察三心之文雖有長短二釋。未見局佛果之說。何雲局果位乎。是以疏第八地以去皆名方便地(文)。若又依之云爾者。疏中釋究竟之句或雲萬行所成一切智智之果說名方便。或述醍醐妙果三密之源。非局佛果乎。爾者兩方。   答。可局佛果也。三句是因行果之次第也。若爾究竟之句既當果德。何不局佛果乎。是以宗家釋中。從凡位修行六度圓滿成佛故曰以方便為究竟。成佛以後以大悲濟度眾生故曰方便為究竟。向上向下讀文有異(文)。雖出向上向下之二義。究竟之句但名果位(見)。且一片令出疏家釋分明也。但至一邊難者。依八地已上純無漏相續義暫同果位也。引八地已上境界皆同之文專顯此意也(矣)。凡於三句有長短廢立。短三句於十地地地具三句。又於十地分別長三句之時。初地為因。七地已前為根。八地已上為究竟。此等廢立不同也。若爾者何唯可尋方便究竟局佛果歟乎。又於方便究竟有向上向下二義。向上之時方便與究竟其位別也。若爾者雲方便究竟唯局佛果歟問約究竟之邊歟。若約方便邊。第三句通因也。故旁此問題大樣也。謂受今題答不局佛果。難者長三句之時以八地已上為第三句故。答通因意得難唯可局佛果。答者若通因果諸位分別三句之時可局果。短三句廢立一一地皆有三句故雲答通因者。如何可加重難乎。又設長三句佛果為究竟。尋方便究竟句通因歟。向上方便前方便在因故答通因。究竟句答通因意得重難。論義可相連也。問。爾者問題如何。答。尋通因果二位長分別三句之時究竟句唯為局佛果乎問題。不可有相違(矣)。   一。三句是因行果次第故。於因果諸位長分別之時。唯以佛果可為第三句也。故疏家處處釋以究竟至極果為第三句之旨分明也。豈非局佛果乎。故疏雲。方便為究竟者。謂萬行圓極無可復增。應物之權究盡能事即醍醐妙果三密之源也(文)。又雲。即彼萬行所成一切智智之果說名方便(文)。第二十卷雲。又知有勝法無上心稍進引入第二第三皆是大悲句也次成佛果入中胎即是方便句也然此八葉及中胎五佛四菩薩豈異身乎即一毘盧遮那耳為欲分別如來內證之德表示於外故於一法界中作八葉分別說耳(文)。此等說文悉第三句非局佛果乎。但至以八地已上為方便究竟句者。彼信解行地觀察三心文釋故。約十地且分別三句之時。八地已上純無相觀不同七地已前有相無相間雜故。八地已上為究竟句也。彼文不開佛果故。不可成通因之證也。十地佛果並立而以八地已上為究竟之句時。可成通因證文也。問。第三疏雲。復次初入淨菩提心門見法明道如識種子歌羅羅時前七地已來為大悲萬行之所含養如居胎藏無功用已去漸學如來方便如嬰童已生習諸伎藝至如來一切智地如伎藝已成施於從政故名大悲胎藏生(文)。此釋雖存佛果八地已上為第三句(見)。如何。   答。此釋三句開四句釋。謂無功用(八地)已去為方便。如來一切智地為究竟。若爾者向上方便義。八地已上有親成佛果因之義故。別為方便因也。以八地已上為方便故。七地已來為大悲句也。實十地皆大悲句。且八地已上為方便句也。是一往說也。實向上方便之時。大悲句方便其體可同也。故大師釋雲。從凡位修行六度圓滿成佛故曰以方便為究竟(文)。因位行悉為方便(見)。豈非大悲句乎。若第三釋八地已上混為方便究竟。至如來一切智地已下釋無用歟。又喻意無功用以去雲習諸伎藝。一切智地雲伎藝已成施於從政。究竟與未究竟其重分明也。何以無功用以去為究竟句證乎。問。八地已上境界皆同釋何雲不開佛果乎。故至下就前三句義中更開佛地為上上方便心(文)。八地已上言非收佛果乎。答。如佛果開合論義委細記之。   雲何菩提   問。雲何菩提謂如實知自心(文)。今此菩提者可雲問能求乎。答(云云)。兩方。若雲問能求者。上疏釋菩提心。以寶藏為所求。於寶藏功德離疑惑心為能求菩提心。菩提心者即是白淨信心義也者此意也。而疏釋如實知自心文。即是開示如來功德寶處(文)。答。說既約所求問。若能求非問答乖角乎。若又云爾者。如來答說粗舉三句畢。其上付因句重徵釋云云何菩提(見)。若爾何非能求乎。爾者兩方也。   答。可問能求也。上雲菩提心為因徵釋雲何菩提。豈非問能求乎。若問所求。可問雲何究竟也。究竟之果所求故。但至疏釋者。可有二義。一雲。答說能求也。自心實雖舉寶藏所在。知字指能求菩提心也。以知寶藏所在之心可為菩提心故。但至疏釋者。答說自元舉所求顯能求菩提心故。雲開示寶處也。一雲。問雖能求也。答以所求答也。無相違。   付之有二義。一雖雲知自心以自心為答至要也。故疏先總標開示如來功德寶所。開示開說義也。此文雲說功德寶處也。而寶處者指自心之條無異論者歟。加之人聞寶藏發意雖勤求。不知其所在無由進趣(云云)。今文示寶藏說文也雲事誠分明也。若爾者答說非約所求乎。是則問者且思能求所求各別也故。雖問能求之心。答者為顯心自證心之旨。答汝所問能求菩提心即所求果也能求心外別不可求所求也。此文若能求心即非雲所求果。下菩提心名為一向志求一切智智若一切智智即是菩提心者此中誰為能求誰為所求等(云云)。若一切智智即是菩提心者者。躡今雲何菩提謂如實知自心文也。不爾為指何文。故知今文能求菩提心即所求一切智智果也雲文意也雲事。一可所求。大途起盡如前。但以知字即為所求一切智智也。此答說見所求事源起從下疏一切智智即是菩提心者釋。然自心寶藏之所在也。知之能知心可雲一切智智也。其故上釋菩提心以白淨信心為體義。引智論我第一甚深法微妙無量無數不可思議不動不倚不著無所得法非一切智人則不能解故以信力為初文證之。此中信能求菩提心第一甚深之法。所求寶藏。一切智人寶藏能證人也。故寶藏一切智能知所知雖有不同。俱望菩提心在所求果也。疏如實知自心位為佛果之旨分明也。故知以知字可雲一切智智也。依之具緣品橫統諸教文。如實知自心名一切種智(云云)。彼釋豈非以知字雲一切種智乎。又當段疏即是行者自心耳者釋經自心。若能如實觀察者釋如實字。了了證知是名成菩提者知字釋也。以知一字為一切智智之條分明者乎。此義如先義違問直非為答所求。如實知為菩提心。如實知位佛果故。佛果所求果故。自成答所求也。若問所求。非違因句徵釋。又深違下疏若一切智智即是菩提心者牒文。問所求答所求。無能求即為所求之說文故。又菩提心者依主釋故。菩提二字所求也。今略心字故問所求雲事不可爾。設依主釋。菩提心三字俱為因句名。徵彼菩提之時何非因句雲徵所求邊乎。凡六種釋皆得名釋也。依主為能依名也。分之不可為二名乎。又心字起盡強不可一定。故菩提心論引此經文之時。菩提為因等(云云)無心字。是豈非菩提直為因乎。   重難雲。先付問能求答能求之義難思。以功德寶處為所求既共許處。以今文既定示功德寶所之文。豈非所求乎。以此文約所求顯能求成申事。意趣難量。答說若所求何雲顯能求乎。若知字能求故舉所求自心為取能求知字。答至要在知字。疏家釋專可釋知字。然即。是開示乃至故復指言釋一向寶藏釋也。何雲以能知為所用乎。又即是開示者知字釋雲事常義歟。此義甚不可然。開示者雲今此經文開說寶藏文也意。若以行者開曉雲開示者。此上可有說字也。謂可雲說開示寶藏功德也。其上開字有開解開曉等義故雖可名能知心。示字不可名行者開悟。是知識教示義故。若爾開示者開說之義可非開悟義。非詞不足。背示字起盡。故知今文說所求寶藏文證也雲事。加之問答俱約能求違下疏釋。其故下疏一切智智即是菩提心者指此文歟。彼文意牒能求。即為所求其上搆難也。此文若問能求答能求。一切智智即菩提心者躡何文言乎。次付問能求答所求雲義難思。問答尤可相順。問答乖角豈非大難乎。其上如實知自心文。綴文起盡以知字可為至要。故知可雲如實知自心者名菩提心也。見問所求時雲知自心。為取所知自心舉能知無相違者也。其故菩提心者求菩提心也。而為顯其所求體問雲何菩提之時。如實知自心雲菩提心故。為顯所求是自心也答如實知自心也。若問既能求答如實知自心之時。可取能知之義極成故。全非答所求也。問既所求時雖舉能知意為取所求也顯者也。故疏家釋知字不為本付所求寶藏釋。全無相違。次以能知名一切智故答所求成申事又不可爾。此義意所求既定寶藏。一切智是寶藏能知心也。何雲所求乎。又上釋菩提心之時。菩提心雲白淨信心。所求寶藏雲第一甚深法。一切智為彼能證體。三種既區別也。此中能求白淨信心所求第一甚深法條。疏家釋義分明也。若以一切智答之。非能求非所求為付何答乎。又如實知自心有十重淺深。何必定一切智乎。而是定一切智而以所求答成申。甚不順道理乎。   答。先付雲答能求之義。此義知字正答能求菩提心文也。但至開示功德寶處之難者。以開示二字見知字釋事。古來一義也。雲說字不足也難。如此解釋文廣略常事也。殊今疏未再治草本故。文句不首尾事惟多。蘊古智嚴再治專此意也。又示字事行者開悟可雲開示歟。開示悟入四佛知見因行證入配之示字既當行。未必教示乎。次釋文偏釋所求寶藏知字釋無之雲事不可爾。了了證知是名成菩提已下釋豈非知字釋乎。但釋寶藏結釋故復指言事。自元所成申。問者意以欣求寶藏名菩提心迄領解。未知此寶藏所在故。失進趣之方便。故重徵雲何菩提也。徵意雲。徵所求法知在何處可發菩提心也。徵問既雖徵菩提心。不審專在所在之處故。答殊物立所在釋也。故復指言結釋此意也。然正答在知字故。已下諸文皆約知字成釋也。設又開示雖開說義也。不可有相違。約功德寶處成答故。且閣知字釋先雲開說寶處也。寶處為本答之旨以前往往顯畢。次至雲問答俱約能求違下疏者。謂如實知自心文。菩提心為一切智智之旨未顯。此挫雲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等故。雲一切智智即是菩提心等也。委如上成。次付以所求答初義。至問答乖角難者。以相違問為此答肝要。不可准常例。其故問者意能求所求定思可有二物故。求何法物名菩提心徵問。為顯自心自覺深義答以所求體直為能求心。顯不行而行之軌則。示不到而到之得果。成自心即佛之旨也。故違問為答巧妙也。故了了證知是名成菩提等釋悉明自心即佛之道理也。下一切智智即是菩提心者所躡專此故也。但至知字者。此義前依雲何菩提徵答謂自心可順此義。加如實知三字以知字可為本故(以結句言為一段肝要因明習也)。若爾可雲以能求答。何雲乍置知字自心為要耶。難只雲自心其義可不定。一切眾生無不具心。悉不雲發心人故。如實知自心體性之時。其自心可雲一切智果體也。故加如實知三字顯自心即所求體之旨也。文意雲。顯如實知自心自心之外無所求之果也。或又讀文點雲。如實知自心(云云)。如實知之時。此自心即被雲寶藏之所在也。若如實不知者。雖聞自心言豈有得寶藏期乎。了了證知已下釋明如實知時自心即道之旨也。次以能知名一切智義難。此義專任橫統諸教文也。但至雲一切智直非所求者。如上成於所求有二物。謂所證寶藏能證一切智也。發求寶藏意之時。不得一切智不到寶藏故。一切智為所求也。若一切智不可雲所求。何下疏雲菩提心名為一向志求一切智智即是菩提心者此中誰為能求誰為所求乎。上雲聞寶藏發意欣求。下雲菩提心名為一向志求一切智。所求果通菩提心一切智事無異論者乎。但至雲如實知自心有十重淺深者。約所寄齊且釋淺深也。於能寄齊不可有淺深。若不到極底者。何雲如實乎。故知以真言行者一念如實知自心從所離妄執之淺深寄齊如常判有十重淺深雲事。爭是知一念乎。雲三大僧祇越於一念●字。是如實知自心位也(矣)。   付雲何菩提謂如實知自心問答有重重義。一雲。問所求答所求(如常)。此義以所知自心為答詮也。自心寶藏所在也。寶藏既所求體也。教彼所在以所求答也。問答不可乖角故。問問所求也。付此義雖問所求。所問菩提心也。初地淨菩提心望生死之善所求果故。雖問三句中因句。約為所求之邊問之也(云云)。此義不爾。上釋菩提心之時。釋於寶藏功德離疑惑之心為菩提心菩提心者即白淨信心義也畢。今又忽以菩提心為寶藏體乎。故知言問所求。直可雲問一切智智果也。一雲。問問能求答以所求答。顯自心之外無一法之義。返明能求所求一體之旨也。此義答詮自心也。故疏雲。如人雖聞寶藏發意勤求若不知其所在無由進趣故復指言(文)。故復次言者如實知自心文也。釋意上明菩提心聞寶藏功德發意進趣也。而不知彼寶藏所在。菩提心向何進趣。故雲示其所在也。所在者自心也。以自心為答詮之條分明也。此義文點或如實知自心讀。或如實知自心讀也。所詮為取自心也。若此文問能求菩提即非答所求果者。下疏菩提心名為一向志求一切智。若一切智智即是菩提心等(云云)。此釋誰尋求一切智智等經文也。上有一切智智。即為菩提心(云云)。文雲誰尋求等問起也。說一切智智即菩提心也文何乎。非今問答文無可指之處也。故知問能求菩提心之時即答所求果也雲事。一雲。問答俱約能求。答又以知字可為本故。如實知自心者為菩提心故。問。此義此疏釋如何得意乎。答。此有二義。一雲。雲謂如實知自心雖明能求菩提心。挫此文雲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等故。菩提心即雲為一切智智果也。問。經何如此說乎。答。為顯初地即極之義歟。一雲。答如實知自心為菩提心之時。如實知自心之外無佛果故。自成菩提心即為一切智智果義也。故疏如實證知名成菩提(文)。又問即心是道者何故眾生輪迴生死不得成佛答以不知如實知故。如實知自心即為佛果之旨分明也。故指此文雲一切智智即是菩提也。故疏第三具緣品橫統諸教文如說如實知自心名一切種智(文)。如實知自心名一切種智之條分明歟。有此意故經此位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問。能求菩提心。雲如實知自心而此坪雲成佛分證成道。何直雲一切智智果乎。若約究竟果答。非理不盡乎。答。一家意本覺門法門故。雲因雲果我等介爾汎汎所起妄想等心念之外全以雲無其體為規模。故雲如實知自心強非謂究竟佛果。只雲菩提心者如實知自心也。然如此知自心之外無佛果覺故。即是為一切智智果也。三句五轉自元橫德故也。品號釋自心發菩提(乃至)。見心正等覺者。五轉皆雲自心也。自心言甚有味。問。自心外有何法喻寶藏自心雲示彼所在乎。答。實無二體。寶藏者無盡莊嚴具德也。此萬德備自心故自心且為所在也。自心行者妄心寶藏佛果德相故。且約此義邊喻寶藏所在之二也。剋論其體何有二物乎。一雖有重重義。雲問所求義不得其理。違下疏若一切智智即是菩提心者文故。又若問所求。展轉此文有諸法無相謂虛空相文。以彼文宗家證第八住心。以第八住心可為真言究竟果乎。乃至至末結上諸文。我說諸法如是令彼諸菩薩眾菩提心清淨知識其心(文)。以略心字之起盡雲問所求者。結成文菩提心清淨置心字。如何可意得乎。故疏釋彼文。佛已開示淨菩提心(文)。三句中因句之條更無異論者乎。又彼諸文不可雲不鉤鎖雲何菩提問答。鉤鎖相連次第疏釋分明也。謂誰尋求菩提等三問依菩提心即為一切智智起(見)。彼所徵雲何菩提等之文事不可及異論。又自下諸文答三問次第轉徵釋下故。雲問所求義只一往義也。不可為始終所立義。又知自心文或讀知或讀知自心。共不順文章。大師釋如實知自心有十重淺深。無爭如實知自心可讀也(已上大意)。   又樣(第二重古百條樣)。   雲何菩提謂如實知自心(文)。今此菩提可雲問所求菩提乎。答。可爾也。兩方也。若雲所求之菩提者。思疑問生起依三句中菩提句(見)。彼既因句故可能求菩提心。今所問何忽所求乎。若又依之云爾者。即是開示如來功德寶處也(文)。寶所言豈非指所求乎。答。可所求也。是以疏釋如人雖聞寶藏功德發意勤求若不知其所在無由進趣(文)。若約能求作問。此釋如何消乎。但至一片難者。可有二意。一上雲菩提心為因故。心字能求也。今唯云云何菩提略心字故可所求也。一於初地菩提心有因果二義。望地上根究竟能求因也。望生死之善即究竟果故。今約所求邊致問也。如此成申不可有相違。   堮捅部C   私雲。雲何菩提問問能求心也。躡因句故。如實知自心答約所求也。問能求心答所求一切智也。自心本具果德為令知別不可求之道理也。故下疏。菩提心名為一向志求一切智智。若一切智智即是菩提心者等(文)。此釋非指今雲何菩提謂如實知自心是阿耨多羅等文乎。若爾問問能求答答所求義分明者歟又一義雲。問所求也。答行者自心也。所求一切智智果則本有金剛寶藏也。行者能求自心全所求果也(矣)。此義實順疏上下者乎。   初地即極。   即是初發心時便成正覺(文)。爾者今此正覺可雲究竟大牟尼之位也乎。答。依實義可爾也。兩方。若雲究竟之位也者。今此文釋菩提心為因之句。設雖自宗也。立十地次位。何無初後明昧乎。無爭初地分證成佛也雲事。是以下疏解初地位。然非究竟大牟尼位(文)。若又依之云爾者。問不得成佛之言必不見分證。答便成正覺何非究竟乎。況又上菩提心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文)。非分證雲事誠以分明也。   答。可究竟正覺也。凡自宗意。遮那總德且約功德品數開為十地也。佛德無隔礙。行者同於本尊之時。何契一德有隔餘德乎。爰知十地橫平等位一成一切成義決定雲事。依之宗家釋中以橫豎十地判顯密之差異。但至一邊者。以初地為分證雲事所不共許申也。   問。初發心時便成正覺(文)。爾者今此正覺可雲究竟大牟尼位乎。付此題聊有不審。住心論雲。是因是心望前顯教極果於後祕心初心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宜其然也(文)。此釋意。密初發心位顯佛果故雲初發心時便成正覺(見)。若爾今分證究竟尋於密中所論也。今便成正覺顯正覺故。不可雲分證究竟。若思違論義者。答究竟成佛也初地故難可分證。約密爾也。而今成佛指顯圓滿正覺位故。雲答究竟成佛者。論義可違也。且置此事。自宗意付雲初地位分證歟究竟歟之義(第二重如百條)。   重難雲。自宗意。開捨那果德為十地次位事所不諍申也。然約行者修顯之門。非無智品明昧。故於十地可有二種。開佛德為十地所同德體也。是名本有無垢十地。行者入證之地位能同智品也。是為修生顯得之行位喻月十六分明增加。若爾何無初後明昧乎。是以疏中或釋四十二地階次不同。或以十地位述逾廣逾深等。判等覺位雲更有一轉法性生補於佛處。或雲於常寂之體如在羅縠。如此諸文一部之間彌淪。若非宗實義。往往設此釋何用乎。但至雲問成佛不見分證者。對生死雲成佛。何非分證乎。例如因句雲若望生死中所殖善根則名為果。望根究竟是因句故。可分證之條勿論也。次至指菩提心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祕密最上菩提心故雲無上菩提心。有何相違。次至以橫豎十地為顯密差異者。凡於一家於諸法門有橫平等豎差別二門。豎差別義同顯故非密乘規模。橫平等義一家不共之談故。賞此一邊雲密教橫義也。是則以本有無垢十地為正十地體故。密教雲橫義也。不同顯教一向於能證智立十地故局豎差別一門。故知以本有無垢十地定十地實體奪能證智之時。雖非無初地即極之義。約行者實行門無始間隔頓難除故。可存十地明昧也。次一斷一切斷等事。是花嚴宗事事圓融法門也。一家未見此釋。若以之為宗規模。花嚴宗可雲不劣密乘歟。   答。今宗意釋從初地即得入金剛寶藏。金剛寶藏者自心本具無盡花嚴藏也。以是為究竟至極之理。若一迷殘。何到究竟實際之理地乎。又約能證智雲者。得一智之時可圓滿五智。各具五智無際智者此意也。不覺即已。覺必可得無際智。況又宗意人法一體也。故十地即十六大生也。一門即普門道理。疏家處處判文分明也。若爾者約人之時既有一得一切得義。約法地位何強遮一成一切成之旨乎。又當段文鉤鎖尤可初地即極之義也。其故釋除蓋障三昧文。見八萬四千煩惱實相成八萬四千寶聚門(文)。計煩惱種類不過八萬四千。彼悉見寶聚門之上有何所殘雲初地不極乎。且疏家宗家釋。三劫見地前初地即極起盡也。其故三劫成佛之義顯密同之。顯約時分故經遠劫成佛。密約妄執故一念度三妄即頓成佛。釋若一生度此三妄執即一生成佛何論時分耶專此意也。凡一生二生成佛約究竟成佛雲事。更所不及異論也。而雲度三妄一生成佛。又三妄斷位初地(見)。是豈以初地非為究竟成佛乎。但至疏家處處釋立地位淺深者。可初地即極道理分明。雖有諸文悉可雲即順常途也。又於今經第三劫無量無數百千俱胝那由他劫(乃至)。皆悉成就文疏家作二釋。一餘乘菩薩於無數阿僧祇劫所集功德真言行者於初地位雲頓具足之釋。一雲真言行者於二地已上經無數阿僧祇劫所集功德智慧於初地位悉成就之釋。付此後釋取輪王太子喻。既雲不行二地已上普賢眾行其功德智慧初地悉得之。豈以初地非為自證圓極位乎。故知二地已上普賢眾行者果後方便也雲事。又三妄上立微細妄執。是則十地所斷也。超三妄雖得初地。微細妄執尚殘故。初地不極也。就中以三妄斷位寄齊如常。十地獨雲出過待對。若於三妄斷盡初地得究竟果。以顯乘極佛直可雲真言佛乎。若爾不可有顯密淺深歟雲事。三妄外立微細妄執事。祕藏記過此修上上方便斷微細妄執至佛果故釋也。彼以佛果一障為微細妄執(見)。今所論付地前三劫義沙汰也。十地所斷雲微細妄執事不分明。又雲三妄外立微細妄執歟事一箇尋也。治定不可成難。但一義雲。顯密自本本始二覺義門也。一家先達盛成此義。若爾者於同妄執情有邊雲三妄執為顯人之所斷。雲真言行者所斷寄齊門之意也。理無所斷邊雲微細妄執故。約真言行者雲三妄斷。微細妄執開三重寄齊如常三妄也。微細妄執外無所斷惑故。三妄斷盡位究竟果也。然非情有三妄故。顯乘極佛與密佛其位遙異也。法門廢立區故。三劫斷位寄齊如常之時。以微細妄執為地上所斷。顯在地前。地上密行位故。極無自性心雲於業煩惱解脫而業煩惱具依此意也。初業煩惱三妄後業煩惱微細妄執也。以顯極果為初地又此意也。或寄齊如常時分三祇談妄執三劫之時。後二劫置地上故。第二第三妄執為十地所斷佛果一障為微細妄執。祕藏記釋也是以顯為因以密為果判文。又以天台花嚴為十地等覺釋文等此意也。或以微細妄執名三妄不依寄齊門直為真言行者所斷。雲三大僧祇越於一念阿字。或雲頓越三妄入心真等。初地即極見判文悉是也。次祕藏記料簡不可爾。既以橫豎二義判顯密差異。何雲密中有豎義乎。總密教中雖有橫豎二義。祕藏記釋簡豎義故不為密乘義也。其故若密中豎差別。十地功德品數差別雲豎差別故。全不背橫平等之義。而祕藏記橫豎二義。以初地即極為橫義。以不極為豎義。故二義相違背難一混者也。又行者實行之時初地不極故。乍存豎差別義立橫平等之義雲初地與十地無高下意如何。十地佛德故。約德體以無淺深。雲為橫平等之義。祕藏記釋不爾。彼釋源自雲十念往生起。謂問西方初地菩薩所生土也以十念為十波羅蜜十波羅蜜即十地也若爾者一念當初地故可雲一念往生何雲十念往生乎。答之以橫義會意。十地自元無高下故。得初地位即十地滿足故。十念具足生初地所生土無相違(為言)。若爾者專約行者實行釋。實行前非成初地即極之義乎(矣)。   尋求菩提。   問。自心尋求菩提及一切智(文)。今此文為前三問悉答之。將如何。答。具答之也。兩方。若雲具答者。見前三問尋求成覺發智也。今此答說唯初尋求答說未及第二第三答說(見)。若答二三問。尤可安成覺發起言。既不然。何雲三問具答乎。若又依之云爾者。鐘谷應何局一種乎。爾者兩方。   答。可具答也。道理如一邊。但至一邊難勢者。尋求菩提一切智三種答說也。問言雖重重也。案其肝要。第一疑尋求。第二疑菩提。第三疑一切智智也。以自心答為彼三種。三問悉被遮故。不可有相違。若如難勢。自心尋求菩提分可成第一答。菩提所求故。若爾者及一切智智文非無用乎。   重難雲。凡思三問三問悉亙能所。答尋求菩提等。何能所俱會之乎。加之尋求問答自心尋求。誰為能求分雖被答。誰為所求問不被答。第二問問能覺人所覺體也。而以菩提一言可為何答乎。況又菩提言名能求所求。第二問全非能求所求義邊。何設菩提答乎。第三問問起源以自心為一切智故。依之生起三問也。而答自心即一切智智。豈散問者疑殆乎。可知可局第一答雲事。但至雲一切智智文無用也者。第一問既亙能求所求之兩邊故。自心尋求菩提答能求邊。自心一切智智答所求邊故。讀自心尋求菩提及一切智智。能求所求俱自心也顯為第一問答。更無相違也。爾者如何(矣)。   答。如難勢尤治定三問可得此答義也。第一問先立既顯畢。第二問問能覺智所覺法也。經誰為菩提者能覺智也。菩提智故以自心為能覺以一切智可為所覺法。自心即一切智無能覺之法。問以何為能覺之菩提體也。又問所覺法為能覺所覺也能覺既無何為所覺也。是第二問意也。雖疑能所之兩邊。以疑能覺為本故。以菩提言答之也。但問誰為覺者者。強非疑人。理智相對判人法之時。以智為人故。菩提雲覺者也。第三問經疏意頗似異。經直問發起一切智。疏雲誰發起此心令至妙果故。發起言不被一切智。若從疏見經。發起言含兩邊。謂發起心發起一切智也。若爾經疏影略互顯歟。所詮第三問以疑果為本。問意雲。一切智果以心修行所可得果體也。而以自心為一切智。無能到心故。問不可有所到果也。答意雲。能到心自心也。所到果自心也。心自證心道理故。是則經當知真言果悉離於因果者此意也。然第三問疑在所到果邊故。答自心即一切智智也。但至雲自心依雲一切智智生疑問又用同辭何為彼答乎者。成問答事不可依同辭。例如長水子璿以首楞嚴本性湛然雲何忽生山河大地文問瑯□覺覺朗聲答雲本性湛然雲何忽生山河大地(云云)。此時子璿大悟。是豈非問答同辭證據乎。但此例證禪機緣故不可為教相問答例證。所詮領解自心即一切智智之旨。雲不可有所得之果疑不可生也。而不達彼旨生疑殆故。再舉自心一切智辭示之也(矣)。   此論義先治定前三箇問意可定悉答歟否也。問答先達異義多端也。且任疏顯文存一義雲。疏釋三問雲。菩提心名為一向志求一切智智若一切智智即是菩提心者此中誰為能求誰為所求(釋第一問)。誰為可覺誰為覺者(釋第二問)。又復離心之外都無一法誰能發起此心令至妙果者(文釋第三問)。如釋文。三問悉有能所。第一能所分明也。第二可覺所覺也。覺者能覺也。第三發起此心能發起令至妙果所發起也。三問各雖亙能所。第一第二問難在能邊。第三問難在所邊。疑能對是所故所有疑難所對是能故能有疑。故三問皆亙能所也。付之第一問問者意。以自心為能求以一切智智果思為所求處。聞說自心即一切智智可為能求。雲自心所求一切智智故成無可為能求之法。故問誰為能求也能求既無。對何有所求果。故問誰為所求也。雖有兩問能求方正問也。第二問問者意思自心是能覺之心一切智是所覺法也處。聞說自心即一切智智也。自心已所覺法也。以何物為能覺心。故雲誰為覺者。所覺之法為能覺心成所覺者也。能覺既無之。何有所覺法。故雲誰為可覺也。是問正有能覺邊能所難准前。此義經誰為菩提成正覺者菩提可為能覺之智也。菩提智故誰為菩提成正覺者可訓也。第三問發起菩提心思可至一切智智果之處說自心即一切智智也故。所到一切智智果既自心。所不發起此心可到妙果。何強用發起菩提心乎。此問正疑在果也。謂思妙果發起菩提心終可至處聞自心即所到果故。成無所到果。故雲令至妙果。若無所到果者。望何發起菩提心。故雲誰能發起此心。此義經誰發起彼一切智智文可讀誰發起彼一切智智歟。其故疏誰能發起此心釋經誰發起。疏令至妙果釋經彼一切智智。故如是訓合疏釋也。如經見文。可讀誰發起彼一切智智。如是讀違疏發起此心釋也。疏此心雲發起經一切智雲發起故。又疏令至妙果句釋何經乎。故經文微隱。如是讀合疏釋也。或又發起言可亙心妙果二。發起果者即得果義也。經自元第三問問果故唯雲發起彼一切智也。疏三問齊為顯通能所加誰能發起此心釋也。令至妙果句正經文釋也。 一。三問具答者。自心尋求也菩提也及一切智智也。第一問可為能求之自心雲所求果故。問誰為能求故。為所求果自心返答為能求菩提心也。如是答顯密教意無能所能所義也。第二問難自心即一切智無能覺智故。又答雲。為所覺之一切智自心返為能覺之菩提故。雲自心菩提也。自心兩字三次讀之。自心尋求自心菩提自心一切智可意得也。第三問聞自心即一切智智果故。難一切智果發起菩提心所可到也然此心直為一切智智果誰發菩提心到妙果乎故不可有妙果故。答以能起菩提心直為所起一切智智果也。如是答。不行而行不到而到之旨顯也。下經當知真言果悉離於因果者專此意也。所詮問者依如常顯乘謂情。三問悉酬因感果義門為定量難也。答者依宗實義以真言果非修因所得之義答也。   又樣(第二重古百條樣)。   經文自心尋求菩提及一切智(文)。今此文可雲三問悉答之乎。答。可爾也。兩方也。若雲悉答者。思前三問。尋求成覺發智也。今文自心尋求菩提及一切智可讀也。若爾但答尋求一問不通餘兩問(覺)。若又依之云爾者。問既三種也。答說豈局一種乎。答。可三問具答也。案疑問來由。問菩提心即依為一切智智果能求所求義亡成覺得果理不可有也。故今答答尋求成覺等悉行者一心上義門也欲顯自心本具曼荼也。故知經文自心尋求菩提一切智智讀之為三問答事。更不可有相違(矣)。   地前信行。   疏中即生諦信如說而行(文)。今此信行可喻生死所殖善乎。答。爾也。兩方。若雲如講答者。今文菩提為因之譬說也。何雲地前行乎。是以下疏初地菩薩得此虛空無垢菩提心(乃至)。即是菩提心為因(文)。菩提心初地也雲事無異論者乎。若又依之云爾者。開發金剛寶藏初地之位也。今文聞寶藏功德懸信位也。何雲初地乎。可知生死之信行非登地行相雲事。   答。自元所答成可地前信行也。凡雖自宗也非無地前行。是以或云然此信力本從真言門供養儀軌行法如說修行得至淨菩提心。或述若不以三種祕密方便供養行門消融百六十心礦石之垢。何以得此淨菩提心。此等豈非地前信行乎。若爾今文寶藏開發以前也。可地前事誠以分明也。但至一邊者。於三句可有兼正。正雖有地上不遮兼通地前事也。故一花一香等微行為根句(見)。如此成申不可有相違(矣)。信行為地前義。上菩提心望生死所殖之善釋雲為果義畢。述其由睹佛法前相故(云云)。以見佛法前相定菩提心事分明也。其上取寶藏喻釋即生諦信如說而行。其次乃至施功不已漸見前相(文)。漸見前相位當前以睹佛法前相之法說。若爾漸見前相既初地之位也。即生諦信如說而行在自此前。何非地前信行乎。但至雲諦信信言當白淨信心如說而行指根句大悲萬行者。凡於信行可有重重。有以初地淨菩提心為白淨信心以二地已上大悲萬行為修行事。又有於地前分信知識言教修生死所殖之行事。所詮信行可當因根二句。今疏意於三句。有地前地上二廢立歟。地上三句處處釋文是也。地前三句地前信行為因根二句以初地為究竟句也。故疏雲。且如行者修供養時若奉一花或塗香等即以遍一切處淨菩提心興供養雲普作佛事等(云云)。此釋因根二句在地前之旨也。若地上行。不可雲一花一香等。此判今時我等所修一座行法為三句所攝之旨也。又第三卷具緣品大悲胎藏生大曼荼羅釋。地前地上三句之旨見歟。凡一家意。全開佛果之功德為十地行位。以十地行位為真言行者最初始行行體也。故大師釋釋真言行者超越十地之義雲。越所行也非越所得果(云云)。是豈以初心行者所行非雲超越十地乎。因根義若通地前。即生諦信如說而行何必地前簡之乎。即生諦信為初地義。一段上下文悉以信定初地淨菩提心體也。故上今行者觀心實相亦復如是(乃至)。得深信力(乃至)。萬行功德從此增長故曰菩提心為因也(文)。深信力者菩提心也。萬行功德者指大悲為根(見)。次取喻畢釋菩提心即是白淨信心義也。引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論文證之。乃至釋根句生起。為令如是淨信心堅牢增長(文)。以信悉判初地淨菩提心之釋段。即生諦信文。何忽違前後雲地前信乎。但至佛法前相之文起盡者。是尤難會。但設會釋。即生諦信初地如說而行地上行也。乃至言立歸地前明生死所殖行雲施功不已。漸見前相者即生諦信位也。故爾時於寶藏功德離疑惑心者釋上即生諦信義。堪能發起殊勝加行文釋上如說而行句也。故菩提心即是白淨信心義也者終結釋以信為初地淨菩提心之旨也。乃至施功不已文立歸明地前行事。善知識言應自勤修方便而開發之(文)。開發之位淨菩提心也。故下疏即是開示如來功德寶所(文)。勤修方便地前行故。彼思雲施功不已也。又九句答說雲。然此信力本從真言門供養儀軌行法如說修行得至淨菩提心(文)。依地前行生信心為初地淨菩提心事。處處釋文分明也。何局此一處以信降地前乎。但地前有三句雲事所不共許申也。於地上三句配位分明也。何處有以因根二句置地前分明釋文乎。   無相至極。   疏文即是無相菩提心亦名一切智智(文)。爾者自宗意可雲以無相為極乎。答。可爾也。兩方。若雲無相為極者。凡留無相為顯家極理。開有相定表德實義。依之六大四曼悉遮那內證境界。字印形像併性德輪圓法門也。若爾何雲以無相為極乎。若又云爾者。第七卷經說甚深無相法劣惠所不堪。當卷疏述凡有相者皆是虛妄。以無相非為極乎。爾者兩方。如何。   答。以無相可為極也。凡如來內證之境界絕言語域超心行處。何雲有相法乎。是以經中稟金剛手佛法離諸相法住於法位何故大精進而說此有相不順法然道問答於當來世時劣惠諸眾生(乃至)。為度彼等故隨順說是法。無相實義也雲事誠以分明也。但至難勢者。有相無相重重故。為下機明顯乘無相。為上根說表德之有相。是向預機領解施設也。如來內證智之境界五言十心不及處。離言心之相且雲無相也。宗家釋五居足斷十慮手亡顯此意也。如此成申不可有相違。   先於自宗雲有相無相法門重數有二義。一自證說學者義。無相遮情法門即淺略重也。有相表德法門即法佛自內證法門故深祕也。六大四曼五相三密等之諸法門皆是表德有相之重也。住自證極位說兩部大經。其所說法門者此表德有相法門也。此位非被機法門故。無淺深重故。宗意以無相為淺以有相為至極也。二加持說學者於宗法門存四重。先大分二。遮情表德也。表德中有三重。初二重被機法門。第三重自證極位法佛內證法門不被機之位也。故初重遮情。第二重被劣惠有相。第三重被勝惠無相。第四重不被勝劣二機法住法位自證法門也。此中第三重雖雲無相。舉足下足皆成密印開口發聲悉是真言意之所念妙三摩地之三密體故。非無相之空理。又有為勝惠機情施設之相故。猶是有相也。故大師釋。若入阿字門悉離一切相。離相之相無相不具(文)。是第三重釋也。第四重自證極位為無相事。凡相者形貌也。於法法為他所緣之時有他領解之形。是名相。法法自性不落他領解之處無他可領解之貌之故雲無相。謂假令約水雲。他人所知有濕潤性圓白相灌濯用。是人知水之相也。是則水上一相也。不盡水體。其故水者六大無礙故。一水大處備六大色形。隨有六大作用。是住自位水體也。又諸法能造故十界依正悉收此一水。如此具無盡無盡水是住自位水也。法佛證知水大之時。遍智作用無涯畔故。一念中證知無盡無盡水。而為機說此水大之時。應機情之局見。故終說水一邊相。不契水自體是雲相也。他宗(俱捨)釋住自位雲性他緣邊雲相此意也。又立第四重無相學者擬花嚴因果二分法門案立此義(云云)。至相釋雲。理圓言偏。言生理喪。法無想相。思則亂生(文)。是釋果性不可說義釋也。非謂無果分可說之法。法圓滿也。所說一片也。以圓滿法為果分故雲果性不可說也。今又如是。六大四曼等各各自體一處具足一切。是為自證極位之法。為機說時施設一相故。不雲自證法也。然非說非自證之法。故異顯乘。四重證文。初重遮情淨菩提心非青非黃等說也。第二重證文。具緣品所明擇地造壇真言手印諸尊儀軌等也。故經說七日作壇曼荼羅之時。金剛手舉疑問雲。佛法離諸相法住於法位所說無比類無相無為作何故大精進而說此有相及與真言行不順法然道(云云)。佛答之雲。於當來世時劣惠諸眾生以癡愛自弊盲冥樂求果為度彼等故隨順說是法(文。略抄)。是以第二重劣惠有相對自證無相說也。又第四重自證雲無相說文也。又第三重證文供養法經雲。甚深無相法劣惠所不堪為度彼等故兼存有相說(文)。甚深無相法者簡劣惠故被勝惠法門聞。然成機所解故不及第四重。故為第三重也。此文並證第二第三二重。甚深無相法第三重兼存有相說第二重也。第四重證文祕經雲。我本無有言但為利益說(文)。簡利益說雲我本無有言。故自證極位聞。不見機故而此位雲無有言。自證位無說法(見)。又有言可有相。既雲無言。知無相也雲事。問。言相可一轍雲事有證文乎。答。釋論雲。既絕言說豈得有相無言(文)。此經文自證後三重。但為利益說中可有勝劣二機之利益故。先達相傳雲。兩部大經大途說第二重有相法門間交無相。祕經被勝惠第三重也。故祕經所說法悉為深祕。兩部所說法多分淺略也。問。疏第四雲。若著相之人而輒爾為說甚深空義。即令怖畏疑惑增其不信若利根深智而輒授以淺略法門。即以為不順無為正道而生輕慢等(云云)。此淺深二重何重乎。答。是即同第七卷經。甚深空義者甚深無相法也。下淺略法門以簡利根深智見。甚深空義者利根所解也被得。淺略法門授著相人故當劣惠有相。   又問。彼疏釋擇地造壇問答文也。彼問答自證位雲無相。劣惠法門雲有相。若爾甚深空義者指自證位。又若以第七卷為本。被勝惠之法門故。金剛手問佛法離諸相之位第三重無相。答。如前成金剛手問答以第四重自證對第二重劣惠有相也。故疏釋為度彼等故隨順方便說文。若我捨方便直為眾生說如是自證之法。彼等雲何悟解(文)。自證之法釋分明故。法然道者第四重也。又甚深空義者。著相人利根深智二機相對。甚深空義授利根教門。淺略有相法門授著相人教文(見)。全同供養法經。可知甚深空義者第三重無相也雲事。是空者無鈍根所解有相故雲空。非豁虎無物空。又二教論上雲。初重二諦與常談同次二諦有八種人為不知名字相等四人說真諦中無佛無眾生為後四人故說真諦中有佛有眾生(文)。   有相至極義雲。二重真諦中。初真諦顯真諦。顯無相為極故。雲說真諦中無佛無眾生也。後真諦密之真諦也。密以有相為極故。雲說真諦中有佛有眾生也。佛生者雲十界依正歷然真諦中具也。誠顯法性離一切諸相故雲無相空理。又雲一心本源。而無明妄起熏此一心之時。一心和合無明成色心諸法。此位成十界也。佛界至極覺智故居無相一心。應化色相尚隨染業幻故。雲十界悉無明緣起也。或又對九界立佛界故。雲無明緣起也。釋論等意也。一人覺真還源之時。漸漸空緣起色心終至佛果歸一心本源之時。色心萬差相悉盡只證顯無相空理也。是真實覺悟境界故為真諦。故以無相為至極也。自宗意。顯所談一心本源六大四曼三密法相歷然備。是雲無盡莊嚴藏。又雲金剛寶藏。又雲恆沙已有也。是則捨那內證之境界故。以之為真諦。無過之位。故以有相為至極也。此位非凡夫妄計相。又非四言假說之相故。可雲無相。故大日經說此位佛法離諸相(乃至)。無相無為作(文)。然對顯乘之一心無相之極理無佛無眾生具無盡莊嚴有佛有眾生故。雲有相至極也。問。此義於自宗唯有真諦無俗諦法乎。答。二義。一以遮情為俗諦以表德為真諦故。俗諦無相真諦有相也。遠異顯。一(堀也)。以顯為俗諦以密為真諦。又有一義。為勝劣二機所說有相無相法門也。以有相為俗諦以無相為真諦。雖雲無相不同一心無相。法法自爾無方便相故雲無相也。   無相至極學者義。說真諦中無佛無眾生如先。述顯真諦無相之義也。說真諦中有佛有眾生者。真諦言尚呼前顯真諦也。意顯無相真諦說有佛有眾生。成密俗諦法門也。此有佛有眾生重可有被勝劣二機有相無相之二重也。此二重於密尚俗諦故。此上五居足斷十慮手亡至極無相為真諦也。彼位又可雲無佛無眾生也。此義顯真諦密俗諦合雲此二諦也。先義顯密各真諦取雲二諦也。真真二諦也(矣)。   犢子人執。   問。五眾和合有人法(文)。今此有人法計直可雲人執品煩惱也乎。答。不可爾(矣)。兩方也。若雲不爾者。思此宗計。立五法藏時三世法外雲不可說藏有人。豈非人執品惑乎。是以西明釋是我執故煩惱障攝。嘉祥判出於俗諦別有人體。若又依之云爾者。二十部異計雖不同也。齊斷三界惑同證羅漢之聖果。若不盡人執惑。爭有此等義乎。無爭所計我法我也雲事。是以處處釋同薩婆多舉之。彼既不計人我。此豈非法我乎。爾者兩方也。   答。可法執也。既五眾和合有人法(文)。乍許和合爭雲人實乎。是以宗家釋中。唯蘊無我句中攝諸部小乘盡(文)。犢子已諸部隨一也。何不攝唯蘊無我乎。加之慈恩大師釋乃至成佛此我常在。淄洲大師述實是法執。但至一片難勢者。約凡位情解雲人。論所計實體法我也。是以淄洲釋或雲唯有學凡作如是計。或釋今據情解妄謂為我。專顯此意也(矣)。   重難雲。凡思犢子所計。即蘊離蘊非即非離三類外道中同計非即非離我之犢子外道故。得犢子部名。外道所計非即非離我可人我之條。不可及異論。同彼犢子部何法我乎。況又人法二我迷從計執相可判之。以執諸法體實為法執。而非即非離計以我為實故。全非法體實計。何是雲法執乎。加之此計源嫌外道以我計即蘊離蘊雲可我非即非離宗計也。雖有即離非之不同。我體返可一物(被得)。即蘊離蘊我既非法我。非即非離我何忽相違乎。抑以犢子我定法我。犢子外道所計可雲法執乎。彼此異因不可得故。且西明煩惱障攝釋全非自義。舉三藏解(見)。淄洲實是法執釋頗非背祖師解釋乎。但至雲計五眾和合有人法故可非實人執者。雲五眾和合上非即非離有此人也。若以和合體直為人。即蘊計雲何別乎。彼即蘊計中計五蘊總我。以五蘊和合雖計人尚為人執。不可定執和合故可非人執。其上今非即非離計故。和合處直可非雲人也。次至雲二十部雖異俱斷三界惑證應果故可非人執者。西明釋未成羅漢時解。淄洲釋唯有學凡作如是計。羅漢位不帶此計故非難也。次至乃至成佛此我常在慈恩釋者。是又約有學位情解也。於有學位設證羅漢。思可有此我也。然實到羅漢位時我執斷盡故。不可起此計(矣)。   答。凡思二十部宗計。根本上座大眾二部也。此二部餘流有三明六通大阿羅漢各作異計之時。二十部分者也。若犢子部於應果位不作此計。何強為一部計乎。故知犢子大阿羅漢計非即非離之我雲事。若爾如難勢雖分二十部。俱斷盡界內惑得無餘涅槃迄所共許之上。於應果位不可作此計之條治定。以此計不可為人執之段又勿論也。又於有學位作此計雲事不可爾。設雖未斷。入佛法初逢人無我教信其理。豈褒賞非即非離我為所存實義乎。此計若人我執。計我故可我見歟。若不爾者僻執故可邪見歟。是俱見道所斷也。於有學位何存此見乎。未成羅漢釋尤難思處也。就中釋犢子計。諸師釋義雖不同。多分存法我義歟。淄洲實是法執釋。嘉祥出於俗諦釋。僧侃假名釋。此三釋可法執。嘉祥釋。入真觀之時既得人無我理畢。而出俗諦之時誤猶思有我。計相雖似人我。實所是可法實計。人我已斷故。俗智誤以法我思人我也。又僧侃假名釋所計我定名字故。可法執也。名字法數隨一故。是當情計相雖似人我。以我執已斷道理執我名字計我。釋非計實我故可為法實執也。但至雲外道所計非即非離我人我犢子我可人我者。外道所計人我之條無異論。犢子所計同彼故。約計相可雲人我也。然我執已斷人所計故。實挍法執也。例如雲二乘斷惑本宗不知第八識故雖不知種子斷之義大乘見之得煩惱永不生事可依種子斷故斷種子。又寂然界一重法倒並成實所談法空。是等本教雖談法空。實不許之也。初劫人無我分齊也。知我蘊兩倒者約情解。實雲人我空分齊也。又成實法空小乘教可人空分齊故實人空也。是等皆不依情解。以道理定二空之分齊也。今亦如是情解人執。以道理定法執也。次至雲計有五蘊和合之上非即非離之我者。任智度論文見五蘊和合之處。直計非即非離之我(覺)。其故我若離蘊五蘊和合之處不可雲有我。既依五蘊有故。我若即蘊者依和合不可有。雲依和合有意。不五蘊和合之時無我(聞)。故知五蘊體直非我也。依之以和合計我雲非即非離我也。故知和合之處雲有我可非實我。和合假故。而是執實。下地法體實所計我見成思實我也。挍實處在法體實故雲實是法執也。實是法執釋實言所顯計相且許人執(被得)。次凡夫五蘊總我事。凡我者常一主宰義故。全合多物不思為一我也。凡夫妄認自身思實有一物是我身也。是雲五蘊總我。自聖教判之。判彼計一身之物五蘊體和合妄思一物也。故雲五蘊總我也。全當計執無五蘊思也。今以四大和合有眼法之例雲五蘊和合有人法故。計和合之條分明也。若許和合非實人我之條。又無異論者乎。次慈恩乃至成佛釋約學位見雲事不可爾。釋次第直述犢子計相(見)。   無雲舉學位見辭。何枉雲約學位乎。次至雲西明述三藏解者。慈恩大乘付囑正嫡也。淄洲又慈恩付囑正統也。法相三祖定判慈恩淄洲撲揚三師釋為定判。而淄洲設實是法執釋。若爾雲西明三藏解。釋恐難信用乎。若又非玄奘別三藏。   一。淄洲釋未必二釋歟。約情解人執也。雲其體實法執也歟。情解迷至阿羅漢位不可有之。於有學凡作此情解釋唯有學凡也(矣)。   古題雲。兩部計為屬人執(云云)。此尋起。犢子部立五法藏時。以非即非離我為第五不可說藏。唯識論意即蘊離蘊非即非離之三類我俱為外道所計我故。人我之段勿論也。同彼第三我故雲人我執歟尋也。薩婆多(說一切有道人)雖立三世無為。無立不可說藏。又攝二十部異計為六宗之時。犢子雲我法俱有宗。薩婆多雲法有我無宗。薩婆多不計人執雲事更所無異論也。若爾合二部計不及有人我歟尋事也。若爾者別局犢子可作問題也。問。邊見聲聞中別出此二部。非其宗計同乎。又下三十事中補特伽羅下出犢子有部兩計同有數取趣者(文)。二部俱非雲計人我乎。答。當段舉實有執迄也。諸部中此二部殊談有事增勝故。計相別也見。故犢子如四大和合有眼法如是五眾和合有人法是人法在不可說藏中(文)。又釋薩婆多雲。神人一切法門中求不可得陰界入實有自性(云云)。犢子舉人法實有執。薩婆多舉陰界入實有執。人法計執不同。俱帶實有偏執故。邊見聲聞舉之也。既有部宗計雲神人一切法門中求不可得。遮犢子計(見)。何是尋計人我乎。又同數取趣者計事。如計有神我從今世趣後世之外道計犢子薩婆多兩部計三世法法實有。故人法三世不同。以三世實有義邊同同彼外道也。全非二部宗計雲人我也。犢子計不可說藏雲人我義。三世法藏雲人我義更無之也。   犢子所計五法藏者。三世無為不可說藏也。三世法藏如薩婆多三世法實有故。分三世為三。其體七十五法中除三無為餘七十二法也。無為者三無為也。此外佛法說無我遮即蘊我離蘊我。此二種所斷迷也。於五蘊非即非離我佛法不遮之。此我不說為即蘊不說為離蘊。故雲不可說藏。佛在世有雲犢子外道一類外道。計非即非離我。同彼所計故雲續子部。是薩婆多分也。於此非即非離我諸師解釋區也。一西明述三藏解。煩惱障攝(云云)。故於有學位有此計雲無學無之也。犢子部斷盡三界見修之惑證阿羅漢入無餘涅槃。若實人我執何如此乎。成此計犢子大阿羅漢三明六通大阿羅漢也。問。宗計者各宗極所計。斷惑未究竟之位所起迷執何為宗計乎。答。餘部有學位無許我意。入佛法初信無我道理故。而此一部有學位計有此我。故為宗計也。凡立宗名事強不約無學究竟覺。隨應得名。故此一宗約因位計立其名也。二淄洲釋雲。實是法執(文)。計非即非離人我樣。人我分即蘊離蘊二種盡。非即非離處不可有實人。故法體實謂我也。約犢子計人我相。校所執實體只法我分也。此釋慈恩釋犢子計。計乃至成佛此我常在故。成佛者阿羅漢也。阿羅漢位不可有人我故。設實是法執釋也。三又淄洲釋。有學凡成此計(云云)。此釋所計我為人我歟。若法我。阿羅漢不嫌之。何強雲有學凡乎。此釋有學凡二位歟。若此我為人我執。於有學可雲成此計。如西明未成羅漢釋。若此我為我見。凡位有此見故雲凡。我見見道所斷故。於聖位無之也。若此釋讀有學凡。有學中凡位起此見(為言)。問。俱捨分別三學之時。學無學俱於無漏分之。何學位通凡乎。答。可尋之。問。此第三義慈恩乃至成佛此我常在之釋如何消乎。答。是約凡位所見謂。於凡位先計有非即非離我。此我成佛計可有之有也。此我不思過失故也。四嘉祥釋雲。入真觀故即見我空出於俗諦別有人體(文)。此釋不雲有學無學。入空觀之時知我空人我執自元所斷故出觀後緣俗諦時思有非即非離我也。是俗智有迷亂故。思已斷人我尚可有也。是即謬見也。問。有學位煩惱未盡故可有謬見起。於無學位何迷亂智生乎。答。唯識論雲。阿羅漢尚有赤鹽迷(云云)。又光釋雲。暫迷亂故率爾於境欲貪現前(文)。小乘意。阿羅漢位俗緣智有漏心故有暫時迷亂也。然以真諦觀可為定。故不可雲人我未斷也。五智論僧侃記雲。犢子但計假名。異於外道不妨是羅漢(文)。此釋意當於犢子計無思計假名。人執已斷人作此計故。只計人我名字雲無當執之實體也。計名字之分非實人執故。雲不妨羅漢也。問。此計名字法執歟。如何。答。於名字作實計可雲法執歟。名字法數故。或又無覆無記心歟爾可似工巧心等攝。 大疏百條第三重第六。   即心之印。   然後為說即心之印(文)。今此即心之印者可雲指真言教乎。答。爾也。兩方也。若雲指真言者。今經即不如是簡異尤可顯經。加之案文相之次第。上諸蘊和合中我不可得者小乘教也。次諸法從緣生都無自性者指大乘權教。但為薄福已下文尤可顯一乘(被得)。況又薄福不信等文全同法華之說。即心之印豈非為說實相印乎。文義既全同也。可知即心之印者顯一乘理非真言雲事。若又云爾者。上釋諸法實相者今經心實相也畢。開會釋次雲即心之印。真言教也雲事。爾者兩方。   答。可真言也。即心之印者心實相義故。但至難勢者。先至簡異釋迂迴直往簡異也。上鈍機直難教真言故。先於餘教調練其機根熟後說真言也。今經為自性所成眷屬直開心實相。故簡異之也。次似法華說事。機根調熟後說之事同法華故。是以出生義雲。起化城以攝之。由糞除以誘之。及乎大種姓人法緣已熟三祕密教說時方至。遂卻住自受用身據色究竟天宮入不空王三昧等(文)。金剛頂經說擬法華釋之也。今文可准彼乎(矣)。   此論義即心之印指密歟可問。指今經歟不被問歟。不順今經即不如是簡異釋故。謂上說今經之樣往往釋畢不可雲今經即不如是之故。定知上舉他經說可簡異今經即不如是雲事。所詮於即心印可有二義。一指法華說也。不能自信作佛等之文全同法華說之故。四十餘年機根調熟終說法華一乘云然後為說即心之印也。印言專同法華為說實相印文也。故疏上。然後如來以印實相等(云云)。彼又指法華也。問。今一段文意顯雲漸開密雲直約。為顯密差異(見)。今在中間舉法華說為屬何乎。答。是猶可述顯漸開義。先漸開直約相對直不說心實相。或說我不可得。或說緣生無性。述遮情說開會彼所顯理今經心實相也故。此雲漸次。直不說雲漸次也。今經諸法體挫直說心實相故雲直約也。此漸開直約相對之上又兼有頓悟漸次之義也。漸開對劣機之故持漸悟之義也。直約對勝機說故有頓悟之義也。故疏標直約諸法義雲頓覺成佛入心實相門也。故上先釋漸開義畢。次漸開對劣機法門故。釋調練機根旨也。直約諸法令識其心者。正對漸次開實相兼對漸悟故。總簡異上文雲今經即不如是等也。直言含兩邊歟。   問。此義諸法從緣生故都無自性句中攝法華所說歟。答。可爾也。上總舉顯大小乘教雲漸次開實相故。其中付勝舉法華說顯漸悟旨也。問。即心之印者開會法華雲密心實相意歟。答。此事尤可思。文勢即心之印者直心實相義也(見)。釋文鉤鎖上開會諸經令歸此經心實相畢。此心實相旨尤難領解之故。種種調練機而後說之(見)。若爾者。即心之印者。直心實相上下鉤鎖符順若猶顯分釋文不下也。一義雲。即心印者強非開會也。只法華當分為說實相印分也。此望祕密法猶漸次開實相說。說之調練機根不能直授也。今經直開心實相。不借調練方便。此超絕諸教之義相故雲為祕要藏也。二指密也。取密可指金剛頂部歟。今經今經即不如是處始可舉之。以前非今經說(見)。若上雲說今經畢。不被雲今經即不如是也。又機根調熟後說即心印。於今經曾無此義。金剛頂經出生義雲。我能仁如來憫三有六趣之惑常由蘊界入等受生死妄報空華無而空計衣珠有不知。於是乎收跡都史天宮下生中印土。起化城以攝之。由糞除以誘之。及乎大種姓人法緣已熟三祕密教說時方至。遂卻住自受用身據色究竟天宮。入不空王三昧普集諸聖賢。削地位漸階開等妙頓旨(文)。此釋意。釋尊一代間說三乘一乘法調熟機根。所化機成可受真言祕教之位之時。卻自受用宮(涅槃雙樹實身雲住大自在宮)。說金剛頂經也。今疏釋似彼義相。可知即心印者可指真言密教雲事。問。舉金剛頂經說為簡異今經歟如何。答。又有二義。一雲。為簡異也。俱雖密經也為歎今經說相且簡金剛頂經藉機調熟而後說也。若爾直約諸法言含不藉機調熟之義歟。謂不借調熟直說(為言)。一雲。成上漸次義也。其故諸經直不能開。漸次開之事。依劣機難信自心作佛之旨故也。直約諸法專明自心作佛之義之故。自心作佛義難信故。種種調練其機機根純熟後說心實相門也。故今經即不如是者對漸次開實相之詞也。對然後為說即心之印文非雲今經即不如是也。   又樣(第二重古百條樣此搆不可然云云)。   然後為說即心之印(文)。今此即心印為今經將如何。答。直非今經可答申也。兩方。若直雲非今經者。即心之印言顯直約諸法義。何非今經乎。是以見文相次第。上舉顯經所說開會即今經心實相也畢。次為薄福不信淨諸垢障將護其心者。上來所明遮情門也。然後為說即心之印者。可指具緣品已下表德法門也。若又云爾者。不能信作佛乃至即心之印釋。專順法華不自信作佛菩薩為說實相印之文。況又今經即不如是者非簡異即心之印乎。   答。自元所答申直非今經也。今經即不如是簡別言專顯異上之義故。但至難勢者。今文段示迂迴直往二機之別也。故上淨諸垢障等先依顯教調練機義也。然後為說即心之印者。顯家極位人授菩提心義也。故即心之印直非顯教。迂迴人終所與密教也。今經等者為直往上根人說今經義相也。如此成申不可有相違。無過可答申也。   直約諸法。   直約諸法令識其心(文)。可雲自宗不共之談也乎。答。爾也。兩方。若雲自宗不共之談也者。直約諸法者指非青非黃等遮情法門(見)。顯家盛談遮情無相義。何雲自宗不共乎。是以疏中或雲如摩訶般若以無量門入諸法實相。或雲即是摩訶般若等中曆法廣明者是也。全以今經文讓般若經非不共之說雲事誠以分明也。若又依之云爾也者。標今經即不如是釋直約諸法。無爭不共之談也雲事。爾者兩方也。如何。答。可不共之談也。直約諸法是即事而真之義。令識其心又現覺諸法之謂也。不共之談也雲事無異論者哉。且一邊令出文起盡分明也。但至一邊者。非青非黃等顯文雖似共顯。其意頗異也。此初地淨菩提心上遮情故。全表德上義門也。顯直以無相為極理故。更不知有表德。青實相不壞故而亦非非青釋專顯此意。次讓般若等且約遮情之一邊也。無相違(矣)。   此論義搆兩方事不可爾。標今經即不如是述直約諸法令識其心。餘教曾無此法門(見)。浮何處為兩方乎。是搆兩方事。非青非黃等經文見說遮情一片文思同大般若等空無相說故兩方也。若如是今經即不如是簡異何處乎。又直約諸法直言對漸次開實相之詞也。大般若等說專漸次開實相之處在之。簡異彼雲直約諸法。返雲同彼乎。故知今經取諸法當體直教淨菩提心故。異諸教之說(為言)是解釋治定處。見經文一向遮外道之執計等說非青非黃等故。見不超大般若等說故。此不審起也。故知可定判論義。   問。非青非黃等經文既釋破外道計執之故。更非直取諸法為淨菩提心之說文。若爾何雲直約諸法等乎。答。此段古來難義也。宗義落居大可在此事。能能可尋明匠(矣)。   私一義雲。說非青非黃等之經文破計執顯淨菩提心表德實義之條勿論也。而宗意。破計執終顯得處不可雲表德實相也。彼分從密見顯之形也。自宗意。雲非青詞即有是青之意也。此是青之意雲非雲不顯言深意。只非青言上遮計執之義表實德之義並存也。故宗意無是青意者。強不可雲非青等也。故疏釋非青文先述遮外道之計執之義畢。青實相不壞故而亦非非青(文)。非青句釋青實相不壞也。在初釋之後後皆顯之也。凡宗意遮情法門者全表德法門也。唯局遮情一邊是顯家義相也。故宗家處處釋顯雲遮情密雲表德也。問。遮情遮迷執所計表德表自家實德義門大別也。何雲自宗遮情直表德法門也乎。答。非雲遮情表德說相不別。於自宗表德理外無雲遮情理物也。雲非青時。先下地存淨菩提心青此青雲非情計青之故。遮他顯自教文雲遮情法門也。顯不知表德故。遮情理者無相空理也。故有可雲遮情理之物。於自家。彼於雲空之理開六大四曼之表德實相故。可雲遮情理物直表德之實義也。   問。爾雲非青言非妄計青。表德青可所意含。何非青言直雲有是青義哉。答。於非青言直有是青義雲事。專依今經即不如是直約諸法令識其心釋所安立也。非青等言。若是青之義不顯。何雲今經即不如是等乎。其義往往上成畢。經初標雲何菩提謂如實知自心乃至彼法少分無有可得。淨菩提心外微塵許法說無之旨處。定一切諸法悉心實相也畢。其後重徵雲何自知心。謂若分段(乃至)。一切分段中求不可得(文)。所遮諸相悉淨菩提心如實相也雲事經文鉤鎖分明也。例諸字字相字義思之字相。世童子所用字義法佛內證文字也。且付五大雲之。●字言說不可得者言說字相也。不可得字義也。若字相唯成所遮返不成此字字義。諸字不同在字相之邊字義邊皆一箇不可得故。可無諸字差別乎。而自宗意。言●字言說不可得。以言說不可得言說●字意得。以因業不可得因業●字意得。諸字皆如此故。字義邊諸字皆分。是即雲言說不可得言上即言語意得義。雲因業不可得言上即因業意得義也。宗家釋若入●字門悉離一切相離相之相無相不具深成此旨也。或雲(願智房良慶)。密遮情法門者詮顯空理也。六大四曼法門其體空有不二故不可雲一向有故。有徹底性空義也。為遮他情計此徹底性空之理物立說遮情法門也。若以表德欲遣情計。悉情計所執相故。可成以血洗血。故說遮情空對治之。自宗聲字實相故說空之教門(聲字)。必可有所詮空理(實相)。若不詮顯空理者。聲字實相各別。遮情教門可非自宗教相。自宗意說空能詮之言即為所詮理故。聲字實相相違釋宗家判非密義。問。徹底性空者如何。答。空有不二體見有舉體全有見空舉體全空。有不礙空空不礙有。互融無礙空邊雲徹底性空也。徹底者徹有底也。徹底性空華嚴宗名目也。五教章中卷在此詞(矣)。   又樣(兩方搆不審故後時被書直之)。   直約諸法令識其心(文)。爾者可雲今宗不共之談也乎。答。爾也。今付之不明。夫思直約諸法釋文。指淨菩提心非青非黃等說也。而彼說文雲摩訶般若中曆法廣明者是也同般若經說(見)。若爾者何雲自宗不共說乎。答。可自宗不共談也。上舉諸經說釋皆是漸次開示實相門畢。標今經即不如是釋直約諸法令識其心。無爭自宗不共之談也雲事。但至非青非黃等說文者。案說文次第。初雲何菩提謂如實知自心者。直示寶藏所在故標表德實相也。次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彼法少分無有可得者。微塵許法。淨菩提心外無別法釋故直述表德實相也。其下往往付凡夫著所明諸法實相故。雲非青非黃等下存是青是黃義也。雲青實相不壞故而亦非非青專此意也。但同摩訶般若事同經諸法邊也。若全同何雲今經即不如是乎。次至雲非青非黃等遮情觀門也者。凡今乘之遮情觀門者全顯表德觀門也。離表德之實相別不可有遮情觀門。非情假青黃等實相非青非黃等故。雲非青非黃也。若遮一向。更無表分。顯乘空觀何異耶。   頓覺成佛。   頓覺成佛入心實相門(文)。可雲今此頓覺成佛自宗不共之談也乎。答。爾也。今付之凡頓覺成佛義一乘規模之所談實教通滿之軌則也。若爾何於顯一乘不許此義乎。是以處胎經說魔梵釋女一生成佛之義。法華明龍女無垢之成道。加之睹卒天子三重頓圓益。善財童子一生即身之說。諸文披煥然。何強稱不共之說乎。   答。頓覺成佛即身頓證之義直修直滿之談也。何非不共之說乎。是以會三乘一乘之諸說結直約諸法令識其心。無爭不通顯乘雲事。加之菩提心論述唯真言法中即身成佛。宗家引二經一論之文成祕密不共之義。但至難勢者。諸教中頓成或約理性一味之談。或述初後圓融之義。況又龍女成道會初住分證(妙樂釋)。善財三生判果隔因故(香象釋)。本宗自設會通不足備難端歟。   一。凡付此題有二樣。一即身成佛自宗不共歟雲事。二顯一乘許頓悟歟雲事也。古來即身成佛論義為定判難勢可一片也。頓悟論義兩方論義也。有此異事。即身成佛義廣。即身義約體相用釋即身義。其中約體相之時。父母所生身即證大覺位之意也。即宗家釋不轉肉身得無漏法。又此意也。此義曾不通顯之義也。約用即身頓成也。故即身義。如常即時即日(云云)。又頌三密加持速疾顯(云云)。此義有通顯一乘之義。宗家釋中顯一乘許頓成見。釋往往有之故。又以頓成經劫為顯密差異之釋惟多。故頓成兩方也。一乘頓悟論義此一邊義故。兩方。今題雲頓覺成佛故似頓成論義。然非即身成佛論義也。然此題即身成佛自宗不共之論義意得來。其故今頓覺成佛言指處。簡諸教漸次開心實相門釋今經即不如是直約諸法令識其心。指此坪雲說頓覺成佛入心實相門。故餘教無此義聞。又直約諸法雲頓成。可知以不轉肉身雲頓成雲事。問。即身成佛餘教許之(見)。故別本即身義。餘教此教即身成佛相對理成故同也。智成故異也(云云)。是豈即身成佛非許餘教乎。又以非全同不許之。頓悟義又可爾。顯頓悟非三密加持速疾顯頓悟故。答。於法門縱奪之義重重也。餘教即身成佛者。餘教以頓成妄名即身成佛且許詞也。於自宗假不許之也。其故以即身成佛為一家超絕規模故。菩提心論。唯真言法中即身成佛故(文)。是豈雲通餘教乎。又即身義。諸經論中皆說三劫成佛今建立即身成佛義等(文)。局一家雲事分明也。問。如即身義問答。頓成義餘教不可許。以頓成為即身成佛(見)如何。答。於頓成有二義中局自宗義潤色也。若頓成許餘教義。自元即身義廣兼頓成之義故。以頓成義邊對遠劫餘教(三乘教)。問答可意得也。   私雲。頓成義自宗不共覺。即身義顯密對辨明密家超絕之義之時。以頓成遠劫為其差異立即身成佛義故。若頓成義許顯。以一家不共即身成佛亙顯義不可釋成。故又諸經論之言何除華嚴法華等一乘經乎。又殊當段頓覺成佛入心實相門以直約諸法義。雲頓覺成佛故。全不通顯也。就中。然後為說即心之印等釋。指法華說事分明也。簡彼雲今經即不如是處標頓覺成佛故。凡不轉肉身道理頓覺成佛義門更非別義也。若自宗意。立過患功德二際有可改過患之際者頓不可改之。其故此過患無始曠劫之間所積習也。爭頓翻之乎。顯宗立過患際故尤可借遠劫修行也。而一家意。自身全體捨那己體故。一點不添一點不除。故翻一念之迷得此覺悟也。無別所作故一生成佛也。問。若爾何雲三密加持速疾顯乎。非雲借修行功成佛乎。答。三密加持者。一切眾生本來圓滿三身果德。然三業各有迷。是雲無始間隔。釋論雲根本無明。此迷隱本有三身不顯雲凡夫。三密加持者無別樣。本有三身作業也。身密佛部諸尊作業。語密蓮華部諸尊作業也。意密金剛部諸尊作業也。作行者新起作業自徹本有三部諸尊。此時三業上無始間隔又自消融也。無始間隔者無其體性。即迷情假有物也。行者作業不實之時。此間隔大施作用。是雲有用成事。行者作業真實時此間隔無居所不對治自去。是雲無體即空。問。三密加持者何義乎。答。加持者入我我入義也。自宗觀法以之為至要。古德雲。正念誦本尊加持字輪觀皆入我我入之義也(云云)。加持之義實本尊行者互雖有其義。今且本尊加行者雲加。行者持之雲持。初心始行之時間隔雖未除。修行力用徹本尊。本尊作用又來加行者。頓機一念轉迷成本尊身。漸機間隔猶不盡故數數修行數數加持。間隔又數數微薄也。如此次第積功終間隔盡。行者相隨亡成本尊全體也。問。行者三葉本來三部諸尊也。何為本尊乎。答。常淺略義以為已成如來淨土佛身為本尊。召請撥遣等作法皆此意也。若依深祕。本尊行者全非二物。只於我等一身被見迷義邊內證悟被見義邊有之。被見迷義邊雲行者。被見悟義邊雲本尊。故終亡行者邊成本尊也。故五相成身第三金剛心觀本尊三摩耶形。第四金剛身轉行者自身成本尊三摩耶形。第五佛身圓滿三形轉成羯磨身。此第四位亡行者也。故金剛界八卷次第雲(益信作)。為表本跡之義作加持歸依觀(云云)。以本尊為本身。以行者為跡身也(矣)。   一乘經劫。   如餘遠離方便諸菩薩乃至心之影像(文)。今此薩中為有顯一乘之菩薩。將如何。答。可有也。兩方。若雲有者。思一乘菩薩盛談頓成之旨。何可屬無量劫之菩薩乎。依之華嚴經說初發心時便成正覺。高祖大師判頓教之中有顯有密。若又云爾者。五祕密經雲若於顯教修行者久經三大無數劫。宗家告成三大為限(判)。設雖一乘也可經三祇劫數(見)。爾者兩方。   答。凡以時分妄執為顯密差異。而以一乘教定第三劫。若一乘教不歷三祇。何以為第三劫乎。是以第三劫疏釋舟車神通至到一處專顯第三劫能所寄齊(見)。況又今文對直觀自心實相真言行者雲遠離方便諸菩薩。若三乘若一乘不可殘顯乘菩薩(被得)。且一片難其理顯。但至一邊者約事理融通之義。非實修實行之談。次宗家釋。顯教許頓成理成之義邊也。事成故不許之。故更不成難也。不可相違(矣)。   付此題有邊邊尋。一談心影像三乘教分齊也。故疏第七卷五重不生文釋第二劫。約心之影像本不生故明種種法門(文。云云)。又釋第五無畏。於心外有無影像智都無所得(文)。凡影像者。以一切諸法觀自心所變故。諸法悉以自心為本質所觀雲影像也義也。一乘教。諸法悉理內法門。強不談心所變故。天台立性具三千義。華嚴述性起稱性之旨。此等義門以諸法不為心所變也。故第三劫說八九住心。無境界之經文影像不出常寂滅光故雲無境界(云云)。以境界為影像。而以遮境界為第三劫。故一乘不許影像之義(見)。二觀人法二空(云云)。人法二執第二劫分齊也。極細妄執二執外微細之妄執也。故第二劫終超度人法有無二障(云云)。第三劫猶二執分齊。何雲超度乎。又第二劫釋。今以如幻等門照有空不二。而人法二空之相亦不當心(文)。如此釋第二劫處處文。約人法二空釋之。釋第三劫之時何處有約二空釋乎。又釋論疏釋二障二礙復有何別文三細惑非三乘教所斷(見)。二執六粗分齊故。一乘教惑在二執外(覺)。三疏家處處釋以極無置初地。而今菩薩所簡異淨菩提心菩薩也。可知非一乘菩薩雲事。一乘教同淨菩提心故。四經無量阿僧祇(云云)。宗家釋以顯一乘屬頓悟(見)。故或雲頓教之中有顯有密。或雲餘教頓悟根熟待時。餘教頓者非指一乘教乎。爾者今此遠離方便菩薩者三乘教之分齊非一乘雲事分明也。   答。先標如餘遠離方便諸菩薩。此方便者三密方便也。遠離之菩薩若一乘若三乘豈漏顯乘分齊乎。又餘者非對真言今之詞乎。對真言雲餘。何必局三乘教乎。若強雲對三乘教者。真言非倍顯一乘之法門乎。此道理分明。影像二執遠劫通一乘可意得也。先影像事緣起性德顯密差異也。許緣起者以諸法可雲影像也。故第三劫釋雖雲不出常寂滅光許影像之分歟。經無境界者心外雲無境界意也。於第二劫有影像釋事。初劫存心外實有之法故。簡彼殊為成心所變之義有影像釋也。次人法二執事。是釋論第八識法執相應尋可顯事也。故覺苑釋。後二劫中唯斷法執(文)。或二執俱有通第三劫之義。可見界趣輪迴之論義。次以極無同初地事是又別尋也。設同初地或齊遮情分歟。或以為第三劫能越之邊且同初地歟。又以顯極密因之義開會為初地者。密菩薩故不可為顯。今以顯一乘置經劫菩薩中歟否尋也。次經劫事。且付此一段可明此論義也。凡以一心三密為顯密差異。一心者諸法本源為一心隨無明妄熏成諸法之義也。無始迷故還本源事不能頓。故知一心宗旨必可經僧祇也。況又至佛果之時得一切諸法清淨本源。妄熏所成諸法故。諸法垢染悉對治可還清淨本源也。故起信論雲。以垢無量無邊遍一切法故修一切善行以為對治(文)。遍在一切諸法垢染非僧祇行者何對治之乎。是併談一心緣起故也。故大師釋雲。翫一心利刀顯教也。揮三密金剛密藏也。遊心於顯教。三僧祇渺焉。入身於密藏。十六生甚促(文)。所詮一乘雲不經劫者。可雲一乘教不談一心緣起之旨歟。設自教存其義。顯密對辨日自宗意曾不可許此義事也。此義既決定。一乘經劫之段無疑。是以五祕密經。若於顯教修行者等(文)。又大日經開題。上標佛華法華牛啼顯關未入。下釋時歷三大。佛華法華一乘經三大雲事豈非定判釋乎。又住心論第一。上雲牛羊等車遂紆曲而徐進必經三大無數劫。下釋所以如來與大小二牛。經三大牛羊等中有大小二牛(見)。彼大牛豈非一乘教乎。宗家御釋旁以分明也。但至頓教之中有顯有密釋者。本宗約相即圓融之義門談頓成之義故。且同彼釋也。非始終之御所存歟。又第三劫疏雲。如餘教中菩薩行於方便對治道次第漸除心垢經無量阿僧祇劫或有得至菩提或不至者。今此教諸菩薩即不如是。直以真言為乘超入淨菩提心門。若見此心明道時。諸菩薩無數劫中所修福慧自然具足。譬如有人以舟車跋涉經險難惡道得達五百由旬。更有一人直乘神通飛空而度。其所經過及至到處雖即無異而所乘法有殊(文)。此釋大意歎真言行者超第三劫所得功德文也。頓漸相對歎之。其意餘教菩薩經無數阿僧祇劫所得功德。真言行者越第三劫一生一身中得之。經劫菩薩譬舟車。真言行者譬神通。所乘法顯密異故雖有遲速之不同。所到之處俱淨菩提心故雲無異也。若餘教菩薩非一乘教至到處不可雲無異。三乘教菩薩留第二劫不至第三劫。何雲至到之處無異乎。又所經過者指三妄執也。而三乘教菩薩極細妄執未經過。何雲所經過無異乎。故知於同越第三劫顯一乘真言以修行遲速為差異雲事。若爾者經無量僧祇菩薩者。無爭指顯一乘雲事。又智度論釋大品羊馬神之三菩薩之時。羊馬經劫神通一生也。顯一乘不可雲屬神通。疏家宗家釋以彼神通證密故。以羊馬菩薩不可雲有頓成之義。羊馬菩薩大論釋經無量僧祇故。定知三乘一乘菩薩俱羊馬分齊可經僧祇雲事。次至餘教頓悟根熟待時之釋者。彼且任本宗釋許初後相即之旨。前猶釋宿生結緣經遠劫之旨也。法華三周聲聞今生開初住分證之覺約初後相即之義且許頓悟。尋宿生結緣以大通智勝佛時覆講法華之結緣為下種五百塵點劫之間熟之。至法華會上得初住覺。故異真言初心凡夫不待宿生結緣直證悟(為言)。故知餘教頓悟者初住分證之覺也。而天台初住已上斷四十二品無明證四十二品中道(判)。不斷後位之無明。爭開究竟妙覺之悟乎。元品無明斷位猶等妙二覺彼宗大諍也。況於初住許斷彼無明乎。故知頓悟者且約相即義門一往談也雲事。況又妙樂大師釋中述圓教意有有長有短之釋(妙樂釋雲。定短為勝文)。何彼宗偏定釋頓成之義乎。又花嚴宗以行布圓融之二門判修行之次位。約圓融之門雖雲初發心時便成正覺。次第行布門存四十二位之階級。何不送三祇之劫數乎。故香象大師判圓教時分雲。若依圓教一切時分皆悉不定也(乃至)。或一念或無量劫等不違時法也(文)。僧祇劫數強非所遮乎。   重難雲。天台華嚴兩宗以相即圓融為宗義。相即圓融之法門舉一全收道理也。若爾者得一位處可得一切位之條勿論也。既一處得一切。依何更雲經時劫乎。故香象釋雲。所斷惑一斷一切斷。所得法一得一切得。所成位一成一切成(云云)。又五教章中雲。由此緣起妙理始終皆齊得始即得終窮終方原始(文)。依一多緣起道理談一即一切之義。依何不許頓悟之義乎。所詮彼宗意。一切諸法舉一全收故。一處收一切故。能障惑一障具一切障。斷此一障之時一切障皆盡。被障何有所覺殘之法乎。天台相即其意惟同歟。若爾者頓成之條勿論也。故香象釋。不成即已成即舊來如斯(文)。舊來如斯覺既不異自宗凡身即佛之義。於悟證之門何強存頓漸乎。漸悟前舊來如斯覺不可許乎。但以緣起性德之不同成頓漸之義事不可爾。先一乘教雖談緣起非無明緣起歟。華嚴宗十玄緣起之法門雲一多緣起。更不雲無明緣起。若非無明緣起。難勢之旨更不可共許申。設又自宗意雖為無明緣起。緣起法門上得一即一切道理開始終皆齊之覺者。何不許頓悟乎。自宗談即事而真。非無真事二分。然挫事見真。頓悟覺開也。若有真事二分。事者非妄緣起之事乎。次起信論生滅門法相終教前談也。可非圓教之意。次至請來表者。一心利刀者一心緣起義也。一心緣起旨權宗所談非一乘談。廣雲顯教雖通一乘三乘。西天流布三乘教分齊一乘宗支那始故。約天竺流布且以三乘教指顯教也。五祕密經又此意也。次至開題釋者。佛華法華牛一乘教羊車鹿車之駕小乘教也。若爾者不舉權大乘歟。故知下時歷三大等者舉權大乘上下影顯也。大師處處御釋以五位三大為他緣覺心之法門故。若不爾者顯密對辨釋終可漏三乘教乎。次至住心論釋者。下大小二牛釋上牛羊等車有寬狹也。如小乘雖有羊鹿二車舉羊顯鹿。故大乘又雖有大小二牛舉小牛顯大牛歟。或又牛中雖有大牛久經三大釋且約小牛歟。如上雖舉牛羊不出羊車時也。次至第三劫疏釋者。居第三劫指餘教可第二劫菩薩也。故欲明超第三劫之心。先歎其功德(文)。第三劫能越心悉可攝歎德句中。何強除一道極無乎。但直以真言為乘者且據勝為論意歟。若爾可對第二劫之菩薩之條勿論也。又五百由旬寶處他緣覺心之二心。作法華釋之時。以五百由旬之寶處為自宗極果也。不可雲局一乘所到之處。但至雲不可雲第二劫菩薩極細未斷所經過同也者。於法門有粗論細論二門。對小乘唯斷人執者。大乘諸宗皆二執共斷故。約此義門且雲所經過同也。若約細論門。於第三劫三箇住心所斷可有淺深。背暗向明次第故。御答意猶粗論門義也。或又大乘皆以佛地為究竟果故。以五十一位等之行位可雲所經過歟。設雖有淺深經五位可到佛地之義皆同故。雲所經過及至到之處無異也。故第七住心引智論入佛道初門文證之。是豈以彼佛果非同淨菩提心乎。   答。凡於即身成佛者雖有當體速疾二義。即身義初諸經論中皆說三劫成佛等問答。以顯三劫成佛疑密即身頓成也。故知以頓成義專為即身成佛至要雲事。而菩提心論唯真言法中即身成佛故是說三摩地法於諸教中闕而不書文即身成佛義。唯局密不通諸顯教雲事。論藏決判更不及異論乎。若爾者顯一乘許頓成雲事深非背論家宗家意乎。加之諸法不如現量。顯一乘若存即身頓成旨者。四宗宗匠豈於清涼殿及顯密雌雄諍論乎。所詮此法門以緣起性德可落居事也。不談性德之旨。實有無始之迷。爭輒可除之乎。但至雲天台華嚴相即圓融之法門舉一全收故可有一斷一切斷等義者。全理之事故雖談事事鎔融。非無理事二分。彼事者無明緣起事故。無始熏習之無明頓不可除之條勿論也。圓融義門雖頓悟之旨也。頓頓修行送三祇遠劫也。慈行大師述一乘義唸唸頓悟唸唸漸修(乃至)頓悟漸修大要門(云云)。此意也。又圭峰釋。先最初斷根本無明。後次第除枝末惑(云云)。迴轉身眩目人。知轉身故也斷無明也。然迴轉勢力不盡之程。眩目未息故。見大地迴轉。是如枝末惑未斷也。端坐數數歛念慮。眩目漸止見諸法如本性。喻取成頓悟漸修之義也。又經理即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文)。頓悟皆深教法門也。然非不存漸修之義。是則以事法為無明熏成之法故。借對治門除之有漸修之義也。以顯定方便對治道此意也。若一乘實許頓悟。不可雲修對治道歟。自宗意。事法本來無盡莊嚴本具故。更非妄熏所成法。翻一念之迷之時恆沙已有一時顯故。不借方便對治道。即身頓成之義專此所以也。取捨如反掌深義深可思之。若一乘教如自宗性德不許無明緣起事。違香象釋圓融之義。彼釋雲。若唯理性即唯一味無可即入。唯約事相即互相礙無可即入。今約事理融通具斯無礙(文)。事若不依無明本有之德。依何互相礙乎。事事圓融既定理性德用互相礙。定知無明差別義門也雲事。若爾者事事融即專非歸理性之談乎。故釋雲。全理之事事亦鎔融(文)。次至雲即事而真之法門無明緣起之義也者不足言事也。是殊顯性德義門也。顯密對辨。顯事雲妄緣起法不知直真。自宗意為雲事當體直真也雲即事而真也。即字有此意。緣謝即滅機興即生如來金剛幻也。豈雲妄緣起法乎。次至雲第三劫疏指第二劫菩薩者。此料簡甚不葉經文。經說歎淨菩提心功德諸菩薩無數劫間所積集功德智慧初發淨菩提心之位頓得之。齊所得功德以頓漸簡異計也。至到一處之喻又此意也。若第二劫菩薩。所得功德遙異也。何齊之及遲速之對辨乎。殊今文顯密對辨釋也。未至第三劫。顯對第三劫密行判優劣事是可有乎。顯密相對時。以顯乘佛果。或齊真言初地。或為未證凡夫。於顯乘纔至第二劫菩薩對第三劫真言行者事非論限乎。若又二教對辨門。以各各宗極望真言之義在之。今三劫觀門心續生之次第也。設雖顯一乘也。返對辨第二劫。不可有齊所得事。況真言行者乎。又細妄執斷人極細妄執斷人至到一處也雲事何邊乎。經過是路今三劫法門故。以所超劫可為其路也。第二第三劫所超雲無異乎。旁以難思。定知於第三劫有三箇住心中。對一道極無二心歎真言行者德雲事。但至雲細論之日三箇住心之所得可有淺深者實爾也。今三劫廢立故俱為第三劫能越心方雲至到一處也。故即是欲明超第三劫(文)。一道極無既置第三劫。為極細能越之心之條豈有異論乎。   所執捨不捨。   今疏中釋法明道取毒蛇喻(見)。爾者得法明道之時可雲改迷情所執乎。答。可爾也。兩方也。若雲改所執。今宗以即事而真談為一家規模。以直約諸法說為超絕謂。雲即事雲直約。專以凡情所執法直非為捨那內證乎。若又云爾者。自宗意談成佛之旨。若無轉迷開悟之分者。何必存成佛義乎。爾者兩方也。   答。所執捨不捨古來未決也。然任相承傳改所執成佛義可存申也。凡尋佛教顯密雖異。無非迷方指南。若於凡情一轉無所改者。說教本意為何乎。今文又暗中為利寶被破迷人思毒蛇。以明燈照之時。毒蛇只是迷情所執也。體用都無。只有利寶全不見蛇相。以之合法暗中生死長夜也。利寶依他諸法也。迷人凡夫也。毒蛇相遍計所執也。明燈法明道也。若不改所執者。以明燈照之時。猶可見毒蛇相。既不見此相。無爭改所執雲事。誠夫遍計所執者當迷情所現心外實境也。體用都無故是喻空華。覺悟前見如是無法事所難思也。依之疏釋當知真言果悉離於因果文。若於如是緣起法中而言有因有果即是遍計所執墮於斷常一異不入中道(文)。又菩提心論。真言行人既破人法上執。或為無始間隔。未能證於如來一切智智。故欲求妙道修持次第(文)。不改無始間隔不得一切智智果雲事論釋分明者乎。無始間隔者遍計所執異名也。可改所執雲事旁以分明也。如何。   重難雲。凡今宗以凡身當體。直為捨那己體為宗規模。故知凡夫位所具足法更以無所改為宗義(見)。先德釋。不動九界迷情悉目等流法身(云云)。迷情設染分依他故許其體不壞。所執必迷情上俱轉。若改所執。何雲不動迷情乎。凡夫迷情帶所執佛果悟情無所執故。又慈氏儀軌雲。或起於一念我身是凡夫。同謗三世佛。法中結重罪(文)。案此文意。我身者鎮帶遍計分別凡身也。若思可改所執。是則我身是凡夫意也。既深誡之。定知不改所執雲事。抑遍計所執者當迷情所現心外實有境也。迷情分既心數諸尊內證三摩地故。是不可除條共許之處歟。有能迷情。此情上可現所執實境雲事豈及異論乎。如答成。乍存能執情雲無所執存境歟。此段尤難思。又若約性宗義者。不局心外實境。又以無明為所執歟釋論空無明釋遍計所執。若爾者緣慮八識其體全本覺。和合無明時成緣慮分別心。故知分別計度心偏無明所作也雲事。若息無明。分別心悉留成本覺靈明不生真智也。而今宗挫分別計度三性諸心直為諸尊內證三摩地。無明不捨條分明也。無明若存。不見心外實境事又以勿論也。雲不改所執事旁以分明者乎。但至雲教迷方指南者。自宗意不可遮此義。眾生迷自心本源。諸佛說教為示此本源也。爰顯機其根劣故直不能示本源。且順凡情分迷悟說轉迷開悟旨。彼如小教順凡情說法體恆有。真言直示本源故以迷妄當體為捨那己體也。彼如顯大乘挫情所謂有談徹底性空。雖空有異也准例等之也。故知迷悟只知不知也。別非有不知體。尋不知體全是知體也。知短為不知。何別有令不知者乎。次至當段釋文者。為顯迷悟異且設即順常途釋。奧疏文又以爾也。所詮於自宗有遮情表德之二門。遮情邊且遮迷情。表德邊返取所遮情談具德也。故宗家先德釋。遮情為顯義以表德為密義也。密中遮情法門即順常途意也。說初地淨菩提心之時雲非青非黃等。見疏釋。所遮青黃等外道情計也(見)。是豈非遍計所執乎。而青實相不壞故而亦非非青者顯表德釋也。以外道所計所執相直非雲實相乎。   答。可捨所執存申意。存轉迷開悟之義故也。所詮此法門一家意許開悟義歟。否依之可定也。若許開悟義者可有所改迷。不變迷者簡何雲開悟乎。所改迷者諸法上隔歷相也。窮此隔歷源根本無明也。無明傍本覺真心時被雲妄心也。是則八識緣慮體也。起此緣慮心必變現心外境。遍計所執者正所變現心外境名也。根本無明又非真心。所變現迷境還當無明也。本末似異其位還一也以息迷見為覺悟。所執若有迷見何息乎。故知以息所執相可為覺悟也。但迷見者全不遮無盡莊嚴具德。此見上以有間隔不融之相可為迷見。間隔不融事者帶所執故也。覺悟後者貪嗔等諸法和融信進慚等融通無礙故。起一念處三性諸心齊等顯現。此時何變心外實境乎。故知所執相開悟前不存雲事。重意雲。迷時起貪時。染著可愛境不染餘境。是則境思心外實有法故有此隔歷情。見此心外境事依心迷也。即心迷為無明。心外境為所執隔歷相為無始間隔。似三種異其物返一也。然染著心全非可簡法。以愛染慈悲鉤召眾生佛果大用故。今此愛染上有不融相分隔悟也。餘嗔癡等可准例之。此隔歷相迷時似有其物。依之起惡業擾惱身心感非愛果受大苦惱故。然真實知見前見此隔歷相。融通無礙法性具德外更無一法。又具德上無成隔歷用。虛假不實不思議因緣也。其體都無。覺悟前更不存之。以之雲捨遍計所執也。行者觀心前強無簡所執觀相。挫凡身當體直觀捨那己體故。所執似觀佛體。所執無實體故自漏所觀佛體也。例如唯識觀中邊論三性等觀唯識或除遍計依圓二性觀唯識有兩論異說。故自身即佛觀解前可雲不捨所執。然得覺悟時所執不存故。捨所執雲成佛也。是則教門所判也。非行者觀心。抑不改所執雲成佛學者所存尤不審也。隔歷相不雲所執。見心外實境名佛智歟。若爾者常沒凡夫有何不足垂佛化度之乎。不可雲真言教為機不施設故無濟度義。真言經軌文悉雲為最上乘者事。豈一向虛說乎。況又西天祖師凌鯤溟忘身命。高祖大師浮鯢波棄生涯事為何乎。若許利生分雲有轉迷義事不可待言。   一。問。今宗意可雲遍計所執能遍計情上所變現也喻如向繩依思蛇迷心所現蛇相歟。若爾者不改能迷情者。不可息所執相。捨所執義可雲止能迷心歟。答。是有二義。一義雲。緣慮心上無起所執。彼相宗於法曾無實我實法相。計有實我法名所執。今宗實我實法又法性實德也。故執之無誤也。所詮相宗意。法性直不成妄執境故。對之不起所執依他假有實無也。執此假為實之時。其實相體用都無故雲所執也。今宗無非山河大地卉木叢林人畜等悉法性實德。更無似有假法也。故諸法執實契法性實德心念也。何依此心雲變現所執乎。即迷時心無始以來有無明。對此無明境界上有隔歷相。是名所執(正隔歷相兼通無明)當心隔歷相只法上豎差別義也。迷心見彼豎差別義全不思隔歷。帶隔歷相無明非念慮故。知變現所執迷心更無之也。當境當念未必取心外相。然即無明心故。後時想像彼念時思有心外分別也。例如相宗五八識非能遍計識雲我法分別熏習力故諸識生時變似我法。今又爾。無始無明熏習故生心時。似有心外分別實非計隔歷相心也。三密行滿得淨菩提心時。即心無明去故。境上隔歷相隨亡也。故釋法明道以明燈照之時。蛇毒相去雲得玩好具也。一義雲。心上迷相依心現也。設當情所對諸法雖無盡莊嚴具德也。情念是上分別隔歷相。此相豈不依分別心乎。迷界中三性心俱雖帶遍計分別。善心順真故強不遮之。染污心殊分別強盛發業引果。若不息此分別心。何有改所執期乎。假令貪嗔等煩惱雲自身外有他人。依隔歷之相所起也。若心不帶隔歷相。全不可起貪嗔等。故知制伏貪嗔等可除所執也。改所執畢心得自在位發利益眾生大用時。以貪染心引他令入佛道以嗔恚心調伏難化眾生。染污諸心悉無雲不成佛果大用。此時貪嗔等豈帶隔歷相乎。殊住自他融通觀解所起從無緣大悲心品也。故知行者意樂貪嗔強不思妄法。迷時依之起遍計分別故且制伏之。覺悟之後返起貪嗔等為佛果大用也。若上上根智人修行位以染污心成化他大用。強不可遮之。   一。儀軌本經等盛依三密行滅三業眾罪斷煩惱惑障義(見)。捨所執義。可雲對治煩惱等上所執相。如雲破其有病說大般若約遍計所執明諸法空。斷煩惱者以煩惱雲成寶聚門也。故知正斷坪有遍計所執也。問。不捨義此經軌等說如何可見乎。答。依真言加持煩惱等即成具德雲斷也。是對顯乘說也。顯思過患依三密加持成功德。過患相息雲斷也。本覺對治次第門。問若爾雲何斷義成耶答以斷煩惱心。學者此文得雲。染淨始覺煩惱斷思過患心。無明不捨故無斷義(云云)。可准彼歟。   一。性宗意許有體無體二種遍計。無體遍計如相宗。故五教章(中卷)三性義雲。所執性中者。雖復當情稱執現有。然於道理畢竟是無。以於無處橫計有故。如於木石橫見有鬼然鬼於木畢竟是無(等文)。此釋不違相宗。以心外實境為所執也。又無明為所執故。清涼釋雲。無明名所執。豈局遍計存境乎(云云)(正釋可見)。問。無明為所執可雲有體遍計歟。答。不爾。香象釋根本無明雲。有用成事無體即空(文)。起信論如人迷故謂東為西文。迷東為無明思西為業識故知緣慮分悉本覺緣起作用也。依迷真性生緣慮分別。迷分為無明故。無明邊無緣慮也。非緣慮不可有其體。故雲無體即空。有成緣慮妄心作用故雲有用成事也。問。此無明心境中可攝何乎。答。即心迷相其體非心故。猶可攝外境也。心上現迷相故。准相宗意得。無明當遍計能取。外境當遍計所取。能取所取俱雲遍計存境故。無明可屬境也。問。性宗意可計依他內境乎。答。是有二義。自受用色論義也。但眼識所現境可遍計妄境。性宗意以本覺真心為心。非本覺法外境也。二有體遍計者。五教章中引阿毘達磨經雲。世尊說法有三種。一染污分。二清淨分。三染污清淨分。依何義說此三分。於依他性中分別性為染污分真實性為清淨分依他性為染污清淨分。依此義故說三分。釋曰。阿毘達磨修多羅中說。分別性以煩惱為性。真實性以清淨品為性。依他性由具兩分以二性為性。故說法有三種(文)。此釋分別性者遍計所執也。舊譯所執雲分別性也。既以煩惱為分別性。是則染分依他故雲有體遍計也。問。有體遍計無體遍計其體別乎。答。未必爾歟。既於依他性中分真妄二分為遍計圓成二性。妄邊或雲染污分或雲煩惱。彼妄者剋性無明也。煩惱者三細六粗妄心故。真妄和合體也。是則依他性也。而此妄一邊名煩惱。故實其體睹無。問。爾者何雲有體遍計乎。答。擬始教詞也。始教意以煩惱為有體法。彼煩惱今雲所執。故且雲有體也。實煩惱體本覺。和合無明之時無明為表故雲所執也。喻如風水和合名波故濕性動相二分具足然風用為本故雲波動不雲波濕。煩惱中隱真邊妄邊物立雲一向分別性也。凡性宗。無體遍計望相宗見猶近有法也。故少分存有義。是則圓成上直起所執故似依他分。是以談三性一際義之時。真該妄未妄徹真源性相通用無障無礙(文)。所執偏無。豈徹真源乎。又所執不可雲真隨緣。三本三末相融遍計偏不雲無。但其有情有有故。若糾實體其體全無也。問。性宗三性重位如何。答。有一歌(心源上人明慧弟子)白露乃越能禮賀色波楚禮奈賀羅紅葉仁遠計波紅乃玉。華嚴宗師歌也。白露圓成實性也。紅葉遍計所執也。紅玉依他也。合法能能可思案之也(私雲。明慧上人弟子心源上人。心源上人弟子觀壹上人。觀壹上人弟子明智上人也)。   住無為戒。   不從師得住無為戒(文)。今此無為戒可雲佛性三昧耶戒乎。答。其體可同也。兩方也。若雲三昧耶戒者。凡思三昧耶戒。逢現前阿闍梨作法受得戒也。何雲不從師得乎。是以疏中(十七)開本性戒制戒之二種。性戒長時所持戒沒栗多有時願戒(文)。而覺苑師判今持明者戒沒栗多也。無爭有時願制戒雲三昧耶戒故非本性屍羅事。若又云爾者。既雲佛性三昧耶戒。非顯本性無為戒乎。是以宗家祕密釋中以屍羅清涼義釋三摩耶戒。爾者如何。   答。自元所答申三昧耶戒其體可同也。凡一家意。諸法悉性然法故。三業上防非止惡功能本性歷然名佛性三昧耶戒也。今得初地之時雖非作法受得之義。其體更非別物也。是以高祖釋中三昧耶戒或雲無為戒或雲菩提心戒。專顯此意也。況又如五祕密經。受三昧耶戒時得初地之功德(見)。若爾今初地所具戒故全非別法也(矣)。   又樣。   問。不從師得住無為戒(文)。今此無為戒者可雲佛性三摩耶戒也乎。答。可爾也。兩方也。若雲三摩耶戒也者。既雲無為戒。以淨菩提心上離諸過義邊為防非止惡之義為今戒(見)。故雲心之本性即是屍羅此意也。非作法受得之戒故雲不從師得(見)。而三摩耶戒對現前阿闍梨作羯磨受戒之軌則。既非自然之屍羅。豈以今戒雲三摩耶戒乎。若又云爾者。雲佛性三摩耶戒。佛性之言非顯本性戒義乎。又祕密釋以三摩耶戒名菩提心戒。今淨菩提心上所具戒體故非菩提心戒乎。爾者兩方。   答。可三摩耶戒也。凡於戒顯密戒體分。以真言行者所受戒名三摩耶戒故。今所明戒淨菩提心上所具戒體也。豈非真言行者戒乎。若爾者可三摩耶戒之義勿論也。況又持明禁戒品疏分屍羅沒栗多二種戒。沒栗多為律因事制戒。屍羅釋本性戒。下引涅槃釋性自能持戒是也。彼為真言行者所持戒。專同今心之本性即是屍羅釋。但至雲三摩耶戒作法受得戒故非無為戒義者。今所簡聲聞戒對現前十師以一白三羯磨等眾緣所受得戒體也。彼戒非自元身中具足。以堅固信心對現前十師受之時。至第三羯磨竟身中初發得七支無表。以之為戒體故有為戒體也。佛性三摩耶戒雖有作法之軌則。以阿闍梨加持方便顯行者所具佛性上本來所具足三業上防非止惡之功德也。全初非身中來在戒體故名佛性戒。是以對不現前十師授之。羯磨軌則又不同如常。祕密故略之。不從師得所簡。既白四羯磨聲聞戒也。全不遮現前阿闍梨。何雲三摩耶戒作法。受得之故非今無為戒乎。第五卷疏以三摩耶戒名三世無障礙智戒。三世無障礙言專非顯無為理乎。有為墮三世故有三世障礙。三世無障礙者顯不墮三世之義也。豈非雲無為戒乎。又無為戒者學處品疏(十八)雲。有為戒者此是修行方便故雲有為戒也。而無為戒者即是本性戒。非是修成。對此有所行之方便。故言有為。然深觀同無為戒也。以不離阿字門故(文)。爰知三摩耶戒所受四重十重依受戒軌則成行者所持之邊且有有為戒之義。此戒體菩提心所具德故。即是無為戒也。雲深觀同無為此意也。   重難雲。以三摩耶戒為今無為戒事難思。今釋經成就住無為戒釋也。此真言行者得初地淨菩提心之時自然所具戒也。或得語言陀羅尼。或得五神通等。其旨既同也。彼五神通等對師不學之自然所得功德也。今住無為戒又以可爾。例如定道二戒別無作法受得之儀。若有漏定若無漏道發之時七支過非自息雲定道二戒也。今又真言行者得淨菩提心之時一切過非自不轉雲住無為戒被得。三摩耶戒設雖佛性戒也。有師授方便。行者又有護戒之意。其意大別也。何雲三摩耶戒乎。但以禁戒品釋為三摩耶戒證文事雲何。覺苑釋。今持明者戒沒栗多(文)。持明者戒者非指三摩耶乎。而是雲沒栗多。全非取屍羅本性戒乎。如律因事制者既雲如。是例同也。直非雲聲聞戒。故以沒栗多釋別後服風等。是指下舉五大觀中風大觀時第四月在風輪中(乃至)。此一月中但飲風而住不食餘一切食也此飲風亦是以●字出入息為食非如外道飲氣而生文也。彼既真言行者深密禁戒法也。沒栗多何雲聲聞戒乎。若爾者對之屍羅本性戒故可不假受持戒。屍羅言既同也。今心之本性即是屍羅戒非三摩耶戒事誠以分明也。次無為戒者。三摩耶戒彼有為戒也。以真言十重為有為戒故。然非如聲聞戒。顯心本性故。深觀雲同無為戒也。同字起盡非顯異今住無為戒哉。次三世無障礙智戒者。戒體常住事所不遮申也。以假師授不假師授為今尋詮也。故現前不現前十師等更不違難者所存也。   答。凡三摩耶戒者。依阿闍梨加持方便受此戒之時獲得初地義相也。故五祕密儀軌雲。應時集得身中一大阿僧祇劫福智資糧。從此已後堪受廣大供養(文)(可見二教論主釋)。得一大阿僧祇劫福智者指初地位事。處處經軌等文全同也。今淨菩提心上所得戒體可三摩耶戒之義勿論也。所詮今宗依阿闍梨加持顯無盡莊嚴已有也。戒體又無盡莊嚴功德中有之。假阿闍梨加持雖似作法受得之義相。於其戒體本有具德故。又可雲不依師授。阿闍梨加持又非適今。全代補大日如來。大日如來應用亙三世而常恆也。何於受戒論舊客異乎。現前阿闍梨顯戒體方便也。戒體無三世相。若得戒。舊來如斯也。何以三摩耶戒擬常途授戒搆難勢乎。但至禁戒品釋者。彼釋於戒先分二種。屍羅沒栗多也。屍羅本性戒故正真言戒也。沒栗多定期限戒故當聲聞戒。然一向不可雲非真言行者所持。上兼下故。真言行者又持聲聞戒也。故如律因事制者指事如也。然成真言行者所持故又雲別後服風等也。彼定一月二月等期限故雲沒栗多也。既五大深密觀也。何直雲聲聞戒乎。故知若聲聞戒若真言戒。定期限制三業雲沒栗多也。是以覺苑雲持明者所持。然此非三摩耶戒義相。以屍羅本性戒可雲三摩耶戒也。又屍羅戒不可雲一向本性功德無行者受持之義。所詮彼疏釋有爛脫故。文勢不鉤鎖故。讀文雲。戒西方音有二。一者屍羅。此是修行戒也。謂淨身故須行之。二者沒栗多。戒有二。謂本性戒及制戒也。本性戒謂淨諸根。今沒栗多須成就故制之也(乃至)。屍羅長時所持之戒。沒栗多是有時願之戒(等云云)。屍羅戒既雲謂淨身故須行之。若無行者受持之分。何雲如此乎。然又雲本性戒。非顯本性具德事乎。又御遺誡文。顯密戒以十善戒為體(云云)。密戒者非三摩耶戒乎。故學處品疏。於十重禁出二重。先舉三摩耶戒所授四重十重畢。後往往舉聲聞十重具足慧方便持之。明不異前十重之旨。又有所行之方便故言有為。然深觀即同無為戒也(文)。即同無為戒者同前三摩耶戒所授十重(見)。三摩耶戒雲無為戒事分明也。今成就住無為戒可三摩耶戒事無異論者哉。疏十七卷雲(學處品)菩薩戒略有二種。一在家。二出家。此二種中復有二種。一自性修行。二是制戒。今此十戒是菩薩修行戒也。以此善性故一切菩薩應行之即涅槃所謂性自能持戒戒雲自性戒也(文)(私雲。白弟子師問物詞也。四師教三問詞一也。羯磨翻雲事業)。   金剛寶藏。   行者最初開發金剛寶藏(文)。爾者開金剛寶藏為真言不共之談。將如何。答。依一義可爾也。兩方也。若如講答者。金剛寶藏名菩提心若爾發菩提心義顯乘盛談。何雲自宗不共談乎。況又金剛寶藏名稱源出涅槃經。而彼經真金藏者即佛性也(文)。佛性之義何不許顯乘乎。若又依之云爾者。宗家釋中顯藥拂塵真言開庫(文)。開寶藏偏在一家(見)。   答。凡一家意以無盡莊嚴為寶藏之體。若爾者性德輪圓法門專可自宗不共之所談。依之宗家釋。金剛一宮開內庫授寶(文)。但至難勢者。於菩提心有遮情表德二義。顯乘菩提心遮情故。寶藏義偏可名表德菩提心。次至涅槃經說者。可權多實少經。不可有相違(矣)。   此尋源從涅槃經貧女伏藏起。彼伏藏喻涅槃佛性理。而涅槃經顯經故。所說佛性可指顯教極理也。若爾者金剛寶藏雲顯許之歟也。但涅槃經雖名真金藏。正名金剛寶藏名字無之歟。今疏處處以淨菩提心名金剛寶藏。謂釋九句問大乘有七義。彼第四性大義金剛寶藏(云云)。彼真言大乘故不可通顯。又今文越百六十心生廣大功德釋也。是初地淨菩提心故不可通顯。下疏十地段。然此經宗從初地即得入金剛寶藏(文)。既云然此經宗。專簡顯之詞也。金剛寶藏何與顯乎。正名金剛寶藏許顯處一處無之歟。然釋三句中因句之時。取貧女伏藏之喻明淨菩提心。彼喻專依涅槃經歟。若爾淨菩提心名金剛寶藏事依涅槃經貧女伏藏說也。故有此疑也。會之古來存二意。一涅槃經權多實少經也。說伏藏之處述密義也。彼伏藏既喻佛性。若約顯佛性可無相空理。而涅槃伏藏收真金之藏也。專顯表德之義覺。況又涅槃經於涅槃立常樂我淨四德。表德之義分明也。不可雲如常遮情之理。一隨宜轉用也。涅槃所說雖顯理也。是喻伏藏故。其旨同無盡莊嚴藏。故轉用喻淨菩提心也。又一義雲。顯乘究竟理開會即真言理故。諸教絕離密藏本分義。以彼伏藏為真言理也。或又一道極無齊自宗初地故。以至到一處之義彼寶藏為淨菩提心也。雲雖巧拙難易不同獲寶無異路。此意也。宗雲寶者皆金剛寶藏故。又一義雲。今金剛寶藏者何強共許涅槃伏藏設種種會通乎。取喻事隨宜其上金剛名自宗不共之義。名金剛乘教或立金剛名號等。以金剛為簡顯之詞。既收金剛寶藏也。何許顯乎。問。或抄述涅槃經義雲。金剛寶藏吾所有三點四德我所成(云云)。涅槃伏藏直名金剛寶藏之說在之歟。可尋明匠(矣)。   續生文段。   以下答心相續義也(文)。爾者以下唯為至離於斷常文。將如何。答。可爾也。兩方也。若如講答者。凡思心續生之義。廣通十住心。若局離於斷常之文。但世間三種住心可漏出世淨心乎。是以住心論解今文。從此已下十種住心佛答心相續義也(文)。明知雲至三劫文事。若又云爾者。上牒離於斷常已上文畢。次第配釋時。雲已下答心相續。無爭不通餘文雲事。依之十心終以心續生文結成(見)兩方難思。如何。   答。不可通三劫文也。六十心心相之答說非續生答。若以下言通三劫可間起六十心乎。故知住牒文可局十心雲事。但至宗家釋者。十心顯文雖似局世間。其義廣該橫豎重重十心故。以十住心為十心義其中可含也。約彼釋十種住心佛答心相續也。若十心但局世間者。三乘一一地雲有十心。何處十心乎。無爭今十心雲通出世事無相違(矣)。   重難雲。十心文含十住心之義故。宗家御釋雲約彼事。其義雖似巧。不葉經疏起盡之故難依用其故經十心文以持齋為第一。以施心為次五。第七護戒生天。第八所歸天中撰勝田也。若開十心之時以空定為第九。以空法作證為第十。此等義門豈通出世淨心乎。又第一住心釋一向行惡行不修微少善。豈持齋心乎。若以十心如次許為十住心義。住心引證經文尤可引之。而唯為第二第三住心證文第四已上證文引三劫文。定知宗家意以十心文直不為十住心雲事。但上牒離於斷常已上文次第配釋九句答說之時。指以下詞至雲不可通所牒之外。彼釋論廣大末那文雖雲此中有二門。散說門廣通後段。指牒文中雲此中猶該後段。況今文雲已下。通所牒外文有何怪乎。慈行意此中言定局當唱。准釋若雲此下可通後段。今雲已下故。該後段有何相違乎。是以三卻終此經從淺至深廣明心相。皆為開示淨菩提心本末因緣。若但依常途法相。則不得言諸佛大祕密我今悉開衍(文)。三劫文若非心續生答說者。何引歎續生之文結成之乎。次十心終引心續生文事。凡十心之義廣通十住心事不遮申。今說文可局世間三種住心分齊申也。故彼釋因十心釋明其義廣旨畢合續生之文故。意不違三劫終結成也。故疏雲。未至自心實際大金剛輪中間更無住處。雖果復成種展轉滋長。然互不出●字門故。雲最上大乘句心續生之相諸佛大祕密外道不能知(文)。自心實際大金剛輪者第十住心也。是以前皆雲心續生故廣可亙三劫之旨分明也。又彼疏下釋第十決定心畢。從此即發聲聞菩提初種子心皆應准例前文廣分別說。乃至三乘一一地皆具十心。迄第十地具種子芽皰葉華果等。有求佛地智生觀畢竟空得至金剛際也(文)。十心義廣雖亙世出世。今說文局世間之條分明也。若不爾者何雲准例前文廣分別說乎。故十心說文直非十住心。宗家釋以十住心為續生說雲事決定。已下言不至三劫文。此兩邊如何會通乎。次至雲間越六十心者。六十心自元三劫攝屬文故何雲間越乎。若雲六十心非續生答說者。三十外道說文又不可雲續生答說。然以彼文為續生答說事所共許也。六十心可准彼。其故為明淨心最初生起由說愚童凡夫違理心故。以三十外道文屬世間八心為續生之答說也。六十心又如此為明能越淨心。先說所越妄心之故。屬能越心可成續生答說也。   答。凡續生答說通局事宗家疏家釋義蘭菊。先哲異義多端也。且任依憑相承一義存十心說文即十住心義申也。疏家釋牒文作釋次第續生答說局十心雲事分明也。而宗家判善無畏三藏雲從此已下十種住心佛答心相續義也。十住心續生答說也雲事又無異論。若以十心文直不意得十住心。疏家釋如何和會乎。殊雲善無畏三藏曰不採疏家意直任解釋之旨分明也。但已下言不局所牒文雲事甚不可爾。其故上舉九句問答文畢。先釋九句問。次於偈頌配釋九句答說。至長行初雲以下答心續生。以下言簡異前前諸句詞也。若不局所牒文者。何為其分齊乎。釋論例難不可爾。彼指此中。抄意指所牒文故全不該後文。如今已下言不該後段也。而至子段雙標雙徵因後段故預該後段也。餘師雲此中言該後段。此中者直不指牒文。總指因緣段雲此中也。故當唱乍指此中通後段之義無之也。又抄若雲此下可通後段者。牒文初雲此下可該後段也。今非牒文初。次第配釋畢至下雲以下之故。異抄釋可通後段之意也。次六十心文續生答說也雲事不可爾。若為明能越淨心且舉所越妄心者。全屬三劫說文不可為別文段。而六十心文別牒釋釋此答前問中諸心相句也。全不為三劫所屬文也。況又三劫所斷妄執雲一二三四五再數凡百六十心。其說文雖別有牒屬三劫。若如難勢以六十心全雲舉三劫所斷之妄執者。一二三四五再數等文可有重言無用之過乎。次十心結文合心續生文會釋甚不可爾。招立已成過歟。其故以自心實際大金剛輪文定第十住心。以其已前為心續生。是豈非十住心乎。若十心文不含此義者。豈於十心結文作此釋乎。疏家釋既十心義不局世間三種住心之旨分明也。許有世間出世等長短無盡十心者。其中以十住心十箇續生為十心之義何強簡之乎。次至三劫終合心續生文雲事。彼未必合心續生說。為雲菩提心本末因緣諸佛大祕密也。此經演說之引合彼文也。故彼文略心續生之相句只不得言諸佛大祕密我今悉開衍合也。若顯以三劫文為續生答說之義者。尤可舉心續生之相句。何略之乎。次至八心說文不見通世出世者。種子芽皰葉等名字廣含說世出世一切十心也。解義(所謂持齋等文也)。且舉世間顯出世歟。或又准觀畢竟空至金剛際之釋者。空法作證義在等覺因滿。持齋等言廣該出世何過。若爾疏家釋且約世間釋之。舉初顯後也。故疏釋第十心畢雲從此已後即發聲聞菩提初種子心。是還非釋種子心乎。准例前文釋其旨分明者乎。若定今十心局世間。出世心雲有十心。乃至以十地配十心等。不依今文為依何文乎。故知今十心其意廣之條不及異論者歟(已上義依覺顯房意私加潤色矣)。   自然外道。   謂有一類外道計一切法皆自然而有(文)。可雲今此自然而有義佛家遮之乎。答。爾也。今付之自然本有之義自宗規摸之實談諸教超絕之義門也。何強遮之乎。依之以遠離因果法然具頌成即身成佛之義。述菩提實義說當知真言果悉離於因果。加之菩提心論雲法爾應住普賢大菩提心。釋大衍論立非作非造自然意。誠遮顯家劣相降緣起因分。歎自宗實義稱性德輪圓。此等文理豈以自然而有之義非為規摸至要乎。爾者一且難思。如何。   答。實於佛家非無自然而有之義。是則不忘因緣生自然也。而外道不知因緣生義。妄認有為事相執本性如然之法。故遮之也。自本自然外道執見遮著相偏執。若融通無礙之觀智之上約一相之義門所立法相。三十見計併可非所簡。依之他宗釋判迷情四句四句皆非悟情四句四句皆是此意也。不可有相違(矣)。   重難雲。如答成。有為事相非因緣不成故非自然有之法。無為理性本性如然故雲不簡自然之義歟。是相宗分別依圓二性依他事法必定眾緣所成也義門也。若性宗意。雲有為法實相即是無為故。尋有為諸法至實全以無為理性。事相前因緣虛假不實也。無為自然有法故無為定至實體。可雲自然有法也。喻如以風動緣生浪之時似有異水之一物尋波至實性全水故水非風所成浪必非風所成雲自然本有水也。而水外雲有浪別體時。此浪非風力不成故。必待因緣可雲因緣所成也。況一家意。草木叢林悉如來三摩耶身故。即法性具德輪圓妙體也。蓮華鮮潔棘刺利端法性具德待何因緣乎。但至雲我所立不忘因緣上自然也外道宗計不知因緣成自然也者。外道何一向雲不知因緣成乎。故嘉祥大師以震旦三玄中莊子同自然外道載莊周辭雲。魍魎問影。影由形有。形因造化。造化即無所由。本既自有。即末不因他。是故無因而有果(文)(魍魎者影外微陰也。鄭玄註也)。如此釋雖知因緣成之義。根源自然故枝末因緣無其力實雲無因也。是豈異真如緣起諸法因緣生義歸真如見雲自然有乎。釋論非作非造自然意立四法熏生上非此意乎。   答。凡因緣佛家大宗故。更不可有遮之義。故慈行大師釋儒宗五常道宗自然佛家因緣(文)。設談自然。因緣自然相對互不壞之故。因緣自然因緣。自然因緣自然也。取一不可廢一。而外道留自然邊路忘因緣正道故尤可破之也。但以性宗法性緣起例同之事甚不可爾。彼自然更不及法性位。以有為淺近事相談自然有故。更不可成例難。約水波言之。如雲不知波全水高下粗細波相必不假風力自然有。波自然有見水時事也。見水時不依波相故不雲自然波也。於水上且許有異水波時。必可依因緣力也。無自然波故。所詮莊周辭造化若當法性位一分可有同性宗之義。而彼所立造化六識分齊未及三細。況法性乎。六識緣起前談自然。佛家更非所許。況真言自然義盡八識緣起事相畢法性無相位所立諸法也。顯家佛智猶未至。豈比外道小見作對論乎。況又一家所立諸法一向非賞自然。一家諸法言有為皆有為言無為皆無為也。有為邊盛談因緣生義。無為邊又存自然本有之旨。因是法界緣是法界因緣所生法亦是法界故。因緣不壞自然自然不壞因緣之旨解釋分明也。   梵王我見。   謂是梵天王(乃至)生於異見(文)。爾者可雲外道等於梵王起我見乎。答。依一義不可起我見也。兩方也。若雲不起者。開經文標執著我名我有結如是等我分。中間所舉三十異見悉可我見(被得)。若爾於梵王何雲不起我見乎。依之俱捨論執大自在生主或餘時等為世間因生世間者必先計度彼體是常一我作者(文)。若又依之云爾者。案性相意。身邊二見非上緣惑。欲界人何於梵王起我見卒。爾者如何。   答。不起我見存申意。大小乘性相意。十一遍使惑中除身邊二見餘九定上緣之惑。故但至難勢者。三十異見多分我見故。約大途云爾歟。次俱捨論文光法師釋之。邪行相智(文)。邪行相智者不染無知故非我見也(矣)。重難雲。凡我見者名有身見執自身實體計有異他一物之意也。而計梵王為我。成劫初世界一有情無之。梵王最初生獨為世界主。後分身成六道有情計故。六趣有情皆是梵王化身也。以梵王為真實本身故。梵王計自身實體。豈非有身見義乎。故疏舉劫初梵王畢計為最初有我者。從是以來謂是梵天王能造世間(文)。梵王雲起我見事分明也。但至雲身邊二見非上緣惑者。約世間多分見歟。不緣他地法為自身故。何遮一類外道緣他地為自。五見自元僻見故不可順道理。設雖他地法也。執為自體何雲非我見乎。例如非量惑不順理起。況又身邊二見非上緣者。有部一途宗計故。是以淨影大師出成實義。十使皆緣上皆緣下(云云)。有部意貪嗔等定非上緣惑。而唯識論第六下地煩惱互緣上地。瑜伽等說欲界繫貪求上地生味上定故。既說嗔恚增嫉。滅道亦應增嫉離欲地故(乃至)餘五(無明疑邪見見取戒禁取也)緣上其理極成。而有處言。貪嗔慢等不緣上者。依粗相說。或依別緣(文)。上緣惑既不局九。何強遮我見乎。抑光釋邪行相智。不許計梵王為我歟。若雖計我我見依不起他地之法令誣會邪智。是則枉會通也。煩惱體尤任其行相可定。既不異計自地法為我之見。設緣他地何雲非身見乎。   答。身邊二見不緣上地雲事任性相所判。凡我見者執自之心也。何於他地起此見乎。他地非自故。欲界內他身雖非自。界繫法自地愛攝受故。有非他道理故。於一身中具足五趣業煩惱。於何身可起身見也。望他地之時無此道理故。不可起身見。條其理必然也。但至難勢者。設雖計梵王為自身實體。其計不當梵王之義分明。不可雲身邊故。以彼計釋計梵王名字。所計名字欲界繫法故。不可雲計色界梵王。又於名字不可起身見故。以其見雲邪智也。次至義章釋者。成論義強非大小乘性相所依用。次於疏釋者。於梵王起我見行相雖似身見可非身見道理分明。不可依雲起我見。例如雲若信邪法是不信攝。邪法非所信境故。如雖有忍許義以其心不為信。梵王異地法非我見境故。雖謂我非我見也。又如於佛果雖起貪愛佛果以非染污境即善心欲非染污貪。次貪嗔等煩惱上緣事。貪嗔實異俱捨等所判歟。於身邊二見猶有子細故。唯識論雲。總緣諸行執我我所斷常慢者得緣上故(文)。總緣時雖有緣上地之義。別緣時唯局自地也。若緣梵王為我者。即別緣故非我見也。故述記第六(末)雲。總緣現身為我。即通有色界法。此我見是總緣故得緣他地。若別計一色等為我。即無他地緣(文)。此釋已離欲人以色界我見緣現身為我之時。現身欲界依身故。所得色界法欲界依身二界法和合為一身。緣此身為我故。所執我有他地法也。他地者欲界也。別計欲界一法起我見不可有之。今總緣諸行釋又可准之。謂未離欲人計欲界依身為我之時。所執我有三界法故。總緣時下地我見有緣上地。若別計上地一法為我。可非身見也。問。有三界法者何等乎。答。述記雲。和雜計為我。即上界種子等法也。又不計現行故(乃至)。乃以三界合緣為我。除此不得緣別生故(文)。解釋實分明也。光釋雲。諸外道等執大自在天梵王生主或餘時等為世間因生世間者。於大自在等粗苦果處必先計度彼體是常。常謂常見。一我作者。我謂我見。即由斯理身邊二見唯是見苦斷。計我常已方於我常起世因執。因執謂戒禁取。纔見苦諦時。於自在等常執我執永斷無餘故。彼我常所生戒禁因執亦斷(文)。此釋於梵天王生身邊二見(見)。其故是釋戒禁取見見苦斷所由也。先於大梵等果處計我常展轉起因執。我常見見苦諦之時被斷故。依彼轉起戒禁取見隨斷成見苦斷也也。而我常見釋我謂我見常謂常見故。緣大梵等起身邊見之條勿論也。若又此我常見雲邪智歟。光釋不爾。雲即由斯理身邊二見唯見苦斷故。又以依邪智之起不可為見苦斷之所由。故會之雲。光身邊二見非上緣惑雲事論家定判也。何背之乎。故知釋所存。先時於欲界法以起我常見梵天等執我常。依此執展轉起戒禁取見起。身邊見斷畢。於梵天粗果執我常念息。因執隨不起。故以展轉相因義見。見苦所斷(為言)。此釋詮。戒禁取見因執故可雲見集所斷。為釋見苦所斷事也。根本從身邊見展轉起故雲見苦斷也。問。見光釋。雲於自在等粗苦果處必先計度彼體是常等。直於自在等果處起常我見(見)。此常我釋身邊二見故。不見展轉生起乎。答。臨釋文實雖難見。九上緣定判決定上以展轉生起道理可校此釋也。故光同卷下釋雲。對法者言。此有情常非身邊見。是邪智攝也。言邪智者。謂無明相應邪智也。於欲界中先起二見執我執常。次復即起獨頭無明緣彼大梵謂為我常。行相朦昧不能決執。所以非見(文)。正理論雲。生欲界中若緣大梵起有情常見。為何見攝耶。理實應言此二非見是身邊見所引邪智(文)。   一身邊二見非上緣惑事。光第十九引婆沙十八雲。問。何故此二不緣他界耶。答。准爾所緣境力故。復次此二見准於粗果報轉故。謂此二見唯於粗顯現見諸蘊執我我所及計斷常。若生欲界於色無色界微細諸蘊。不能現見故不執為我我所(等文)光十九雲。又解。疑相應智名為邪智。謂隨身邊次後起疑。緣彼大梵為常無常為我非我不決執故。亦是非見(文)。光釋雲(十九)。又解。身邊見後引起欲界無覆無記。但緣欲界說梵王名謂為我常。名為邪智。非緣彼體。無覆無記非緣上故(文)(此文聞梵王名字執我。名字欲界繫法故雲證文也)。 大疏百條第三重第七。   觀空智慧。   世尊欲對明出世間觀空智慧(文)。今此觀空智慧可雲唯蘊無我心也乎。答。爾也。兩方也。若雲唯蘊無我心也者。疏中釋觀空之智。觀自性空故不生有見(文)。自性空之言中道畢竟空義故。不順小乘單空之義乎。況又下了知緣起之空(文)。以二乘偏空不可雲緣起之空乎。若又依之云爾者。住心續生之次第尤對第四住心可判勝劣也。如何。 本堨I雲。對斷常空雲緣起。顯中道義也。若爾小乘偏空非中道空。不可雲緣起空乎。   答。可唯蘊無我心也。觀空者偏空之義是則人空智行相故。但至難勢者。自性空言何必簡小乘乎。依之三論宗立四種之性空時。以二乘空為一種。次緣起空者。談因緣生事佛家大宗。緣起法上空故雲緣起空也。是即遮外道自然法上空詞也。次對斷常事中道重重故。依之天台於三藏教立離斷常中道(見)。   重難雲。凡教淺深順凡情建立為淺教。以遠凡情為深教。而凡情著有故順之設見有得道之小教也。今破外道觀空時。尤以遠凡情大乘之空可破之也。小乘單空順外道空故不可為能破乎。若以小乘空破之。專可釋人我空之旨。四種性空中陰上無人空小乘人我空故。以無許人我之義偏遮遺之。故是單空義也。而今見能破空並遣有無見解正因緣故。非空非有之觀門也。全非偏空義乎。況又見非有非無俱非分別無分別之經文。外道非有非無觀尚遮之所立空故。正是不可得空義相也。若爾寂然觀門猶不可及。況小乘乎。但觀空者單空義也雲事所不共許申也。十二門論大分深義所謂空也者。豈偏空乎。釋具足六波羅蜜無所障礙故。以雲空不可定偏空。次至雲自性空者。四種性空中有小乘者。彼陰上無人空歟。若指彼全非自性空義。陰上無人空者。五陰法體上雲無人我也。今自性空對以知因緣有故即離無見雲自性空。直因緣有法。指歸雲自性空(見)。若爾因緣生五蘊法體自性空義(見)。全不見陰上無人無性義乎。次緣起空事可緣生無性義門條勿論也。雲緣起法上空會釋不葉文義乎。次住心續生次第事。淺深相對不可一准。以八心最初種子心直對真言作釋乎。付中如前雲第四住心尚濫外道故。尤可對大乘道理分明。續生次第難不可來者也。   答。可第四住心也。既雲出世間觀空智慧故。可第四住心也。凡出世間義廣雖通第四已上住心。如是得名約初立之事。聖教常習也。如無雲天等。若第六住心等頗不及雲出世間歟。直可雲大乘觀空智慧等也。猶如雲第二劫今大乘不可得空空相亦不可得也。思今對明說內外相望簡濫說文也。小乘隨分雖立離斷常中道。偏空觀門猶濫外道故。為分別第三第四住心觀空智慧相濫有此說文也。大乘不可得空。何及簡濫乎。證寂然界偏真觀門望第二劫緣生中道觀作對明。既約鱗次。今又可爾乎。但至雲以小乘不可為能破者。今簡濫對明說故。強非能所破義歟。設又雖明能所破義。以小乘無我空觀遮外道分別空見有何奇乎。次至雲非有非無之觀非陰上無人義者。所遮有無者斷常二見也。故了知斷常(文)。人我見雖無量也。不出六十二見。而六十二見以斷常二見為根本故。非有非無觀專可人我空義也。既對斷常空觀順離斷常中道義故。可三藏教觀門義決定。次至非有非無等經文者。外道分雖作非有非無觀。不出斷常分域。故了知緣起空離於斷常(文)。觀空智慧所離斷常故。不可雲不對斷常甚深觀也。次至雲自性空非陰上無人空者。此難實難會。然因緣有者五蘊法體有也。自性空者人我無性義也。例如彼相宗後二無性有依圓有無變化無。似有無性別。合二性有無立中道。今例爾也。法體有故離無見人我空故。離有見立中道也。次緣起空者。成人我空義時。尤可知緣起道理也。自本執人我事。不知法緣起故依執自然實有諸法。法法上計常一主宰實我也。而法有借他因緣力知無自然性時。法體猶知無自然性。何了有主宰實我用乎。故人我空義尤可雲緣起空也。   貪嗔俱起。   付明六十心且可許貪嗔俱起之義乎。答。不可俱起也。兩方也。若雲不俱起者。六十心判與善種種雜起之心。三性各別善心猶俱起。同染污性貪嗔何不並生乎。依之下釋或一時雜起(文)。若依之云爾者。唯識論。貪與嗔疑定不俱起愛憎二境必不同故(文)。不俱起雲事分明也。如何。   答。不俱起也。凡論一念相應心心所事。必可五義平等也。而貪嗔所緣行相全別也。爭有知緣相同之義乎。依之慈恩釋。貪嗔不俱境既不同行相亦別以相違故(文)。且唯識論文分明乎。但至一邊者。善雜起者。前後間雜起(為言)非雲同時俱起也。次一時雜起者。六十心中約並起心品也。故次或次第而生(文)。不可有相違無過可答申也。   重難雲。實俱捨法相性相不許貪嗔並生之義歟。今疏未必以性相為本事多之。與善種種雜起之釋前後間雜義雲事不可然。或一時雜起文既一念並起雲雜起。上雜起何忽相違乎。且又見六十心行相可雲善心行相多之。所謂如農夫心歌詠心等是也。然有漏妄心計度分別故。猶屬見惑遮之。既屬見惑心故。設雖有漏善心也。可有染污心俱生義故釋與善種種雜起之心(覺)貪嗔設雖行相相違俱染污性故。不可比善染污相違。爰知依行相相違不許並生。權門一途性相也。是即被對粗顯行相不知有微細相通之義故也。假令為降愛子非起嗔心為誑怨家成夫婦等。豈貪嗔不並生乎。次相違行相心品不並生雲事非一定義歟。唯識論中。貪嗔俱五受相應(文)。而貪對順境故歡行轉煩惱也。憂苦逼迫受故戚行轉心品也。歡戚行相大相違。猶許相應。何強責貪嗔乎。嗔樂喜受相應又以同。嗔戚行轉樂喜歡行轉故。又依釋論意。根本無明薰真心時。於此時中具起四相(文)。四相品既盡一切諸惑。而雲具起四相。一切諸惑一念同時並起雲事論家性相也。若爾何必分行相順違論境界差別乎。   答。相違心品不可並生道理。釋文如前前。若許並生。諸心雜亂作用難分歟。但至與善種種雜起之心文者。為誡初心行者令簡別善染污心也。初心行者善惡交雜無間間起故。簡去染污心為令擇取善心作此釋也。若一念並起無釋詮者歟。故疏第四雲。毛髮謂六十心等。與善種八心共體而生。及以覺察則宜除剪。未得出世間心以來。雜起紛亂難可條緒。故名毛髮(文)。釋意與善種八心雜起心品名六十心。是條緒雲可除剪也。若一念並生。豈停善有除剪染污之義乎。若爾前後雜起不一同何過。次六十心中有善心雲事所不共許也。行相似善心從染污心起時非善心也。如慈心雲愛見心垢之慈智心釋世智辨聰也次相違行相相應雲事實相違法。不可有相應義。唯識論雲。猶明與闇。定不俱生。如秤兩頭低昂時等。諸相違法理必應然。決判無異論者乎。但貪憂苦相應事慈恩釋雲。愛迫二境得俱起故行相不違故(文)。貪憂苦相應時可有戚行轉義歟。貪定歡行轉煩惱事。俱捨一途性相也。故彼不許憂苦相應。大乘意異彼歟。次至釋論具起四相釋者。若彼釋許一切諸惑同時俱起。本覺緣起前不存三世相一途義門也。今於妄緣起法中貪嗔等相對論俱不俱義門故。不可同彼義。若四相具起為法量。何及此尋乎。若彼論釋約貪等一煩惱時。此一惑上存十法同時義之義。未必釋貪嗔等並生義歟。嘉祥釋雲。纔起一念心遊道外故名外道(文)。此文意雲。心無分別能契道。而若一念分別起。是心道外令遊也。故是雲外道也(為言)。   五見末惑。   所以不說五見者以屬見煩惱多在六十心中也(文)。爾者今此文為述以五見為末惑之所由。將如何。   答。可爾也。兩方也。若雲述所由者。凡大小乘性相雖有六煩惱十隨眠之不同。俱以五見定本惑。何今忽雲為末惑乎。是以下疏。根本六煩惱(文)。若又依之云爾者。思惑品廢立無過三妄執。而三妄根本已局五鈍。無爭五見再數末惑也雲事。如何。   答。明末惑之所由也。今文意以在六十心中為不說五見之所由。而彼六十心為再數末惑。在初劫所度見惑。若以五見為本惑。讓六十心其意難得者乎。且一邊難勢其理分明也。但至一片者。今宗意異顯家所談也。次下疏文即順常途意歟。無相違。   此論義重譽濟暹異義也。朝譽義以五見為再數末惑故。本惑唯局五鈍使也。濟暹義五鈍五利俱成本惑成兩箇再數。五鈍為本惑再數成修惑百六十心。五見為本惑再數成見惑百六十心。修惑百六十心雲屬愛煩惱。見惑百六十心雲屬見煩惱。依朝譽意料簡一段文。此文通妨釋也。大小乘性相以五見為本惑。而今再數本惑唯舉五鈍不出五見。故設此通妨也。先五見再數末惑故非本惑。不舉之。所以知再數末惑者。見初劫所度六十心多分五見類也。以五見在六十心中知為末惑事。故為所以以在六十心中不根本煩惱也。問。屬見煩惱者雲五見煩惱事歟。又多在六十心者。屬見惑多分在六十心中。小分不爾雲事歟。答。見言五見也。屬者雲屬五見類惑事也。意見六十心多分五見類惑也。小分不爾。在貪嗔等故。故屬見者直非雲五見之詞。然五見部類惑故成五見不說之由也。   問。設見雖五見也。今雲屬見故。以屬五見之惑雲在六十心故。不聞五見直在六十心乎。答。今屬見者未必以伴屬主之義。煩惱總開二類(智度論)屬愛屬見者。彼屬見者五見種類無盡也。合五見故以無盡種類雲屬見煩惱也。故二類攝屬義非伴屬主之義。假令可雲六十心中身見開多種皆攝雲屬身見之惑(乃至)。戒取有多種皆攝屬戒取之惑等也。次多在者。六十心中多分屬見類可雲多在也。屬見惑無量也。何彼無量屬見惑雲多分在六十心中乎。故知文便聊以多言雖似被屬見。意可被六十心也。文章錯綜之體其例多之。問。五鈍再數五見成末惑樣如何。答。如教相抄。至第三破時引生五見也。問。至第三破時定引生五見歟。答。不可為一定。五重皆五鈍可有再數事。又至第四第五破時可有引生五見事。今約大途也。問。以引生他類惑何強為末惑乎。凡引生義不定也。染污心有引生善心事。以善心可為末惑乎。又以五見可有引生貪等事。其時五見為本惑貪等可為末惑歟。答。今引生者非謂成別惑。貪等五見相應起時。以所相應法雲引生。約自性體猶可五鈍惑。既至第三破時貪我所色起我見(云云)。見貪我所色心貪見二相應。謂執我所我見也。染著此貪也。自性體貪。相應體我見也。今且為顯引生五見為末惑之由。至第三破雲引生我見也。所詮以成相應體為末惑也。問。依成相應體為末惑。五見為自性體貪等為相應體時。貪等可成末惑歟。答。不爾。相對五見五鈍時。五鈍所緣廣故成本惑。五見所緣狹故成末惑也。所緣狹即至再數破可生道理也。故教相抄(第三)雲。貪等五種所緣尤廣故雲本。五見煩惱所緣稍狹故雲末(文)。五鈍使所緣廣五見所緣狹由廣釋之。引可見之。五鈍使中慢境尤狹。五見中我見尤廣而我見相應慢雲我慢。是七慢隨一也。餘六慢不與我相應。可知我見狹慢廣雲事。   一。問。所緣寬狹者五鈍使所緣通漏無漏故廣。身見等所緣局有漏故狹。若爾者邪見之境通漏無漏。何以邪見不為本惑乎。答。邪見雖境廣。非數起之惑故非本惑。所詮以具二義為本惑也。一所緣廣。二數起也。五鈍二義共具。身見雖數起之惑所緣狹也。邪見雖所緣廣非數起。邊見見取戒禁取之三二義共缺。故五見非本惑。問。數起之惑何必成本惑之由乎。答。數起之惑常隨逐有情。依之引起諸惑故成本惑也。又數起勢力強勝故。源深流遠道理也。又問。性相意鈍使之中除疑無明餘三非無漏親迷之惑。何五鈍皆雲緣漏無漏乎。答。今宗意也。可見教相抄。又問。所緣寬狹何成本末之由乎。答。狹攝廣中。能攝本所攝末常義也。所詮本惑者行解微細也。末惑者行解粗強也。粗強惑分別增故其境惟狹。微細之惑分別劣故其境惟廣也。   依濟暹義。五見不根本煩惱通妨如前。但六十心定見惑故以雲在六十心中。今五鈍再數修惑故雲無此中通妨也。屬見煩惱者。雲屬見惑歟雲屬五見歟。兩義有之。此師准修惑雲屬愛類見惑雲屬見類。可雲屬見惑之義歟。然多在六十心中多字六十心中在不屬見煩惱聞。六十心既悉見惑也。何有多小之義乎。故知雲屬五見類惑。六十心中在不屬五見之惑故順多在言也。私記以見修二惑雲屬見屬愛事。先以五鈍為愛以五見為見也。以愛類五鈍再數成修惑。以見類五利再數成見惑故。愛見即雲見修也。   問。五鈍既通見修故。六十心中在五鈍惑。何五鈍為本惑再數雲成修惑乎。答。先大主見修事五鈍五利也。然鈍使通見惑事性相所定也。而彼未雲本末。今五見再數末惑存鈍使。案其道理。以性相鈍使為見惑時。為重迷惑不雲親迷惑。重迷可親迷眷屬故為五見再數末惑也。問。大小乘性相疑唯見惑也。何今為修惑根本乎。答。私記有問答。所詮密教意。疑通見修故異性相(云云)。私雲。何必雲密教意。大乘義章於疑開疑事疑理二。見修本迷事理惑故。疑可通見修也。但此師五見局見惑雖同小乘性相。五鈍悉雲通見修。異性相所判。凡性宗通滿義。花嚴終教意釋但一煩惱有粗有細見道斷粗修道斷細故。一切煩惱通見修。又大乘義章。大乘所說一切煩惱無不迷理於中粗者判為見惑細為修惑(文)。不同大小乘性相。又不順性宗通滿之義。於圓密兩教立各別性相事尤不審也。   問。以五鈍為五見再數末惑。約引生歟約相應歟。答。是可約相應也。五見再數百六十心百六十心皆可五見類。故知末惑貪等五見相應惑也雲事。若非相應。依五見引生可雲末惑歟。引生義不定事如前成。故知末惑者約本惑種類可談也。問。五鈍自本通見修。設非五見種類。謂見惑何過乎。答。今五見為再數末惑雲在五鈍故。可雲約種類也。橫並十使異為見惑。今以五見為本惑再數成見惑百六十心故也。問。今文起五見為通妨不為本惑事也。今文分成通妨樣如何。又以六十心定見惑事如何。又五鈍再數百六十心定修惑事依憑何乎。答。先通妨樣疑者雲。五見為根本煩惱五鈍等。何今舉再數本惑時除五見乎。通妨雲。屬五見煩惱在六十心中故今不舉也(為言)。意六十心定見惑。五鈍再數定修惑故。雲在六十心中為末惑事聞也。為見惑故今雲不舉之。今所舉為修惑事聞也。見修類別故今不舉通妨也。次六十心定見惑事。明初劫見惑斷處。度世間六十心(文)。又疏上。未得出世心以來與善種種雜起之心(文)。最初出世心見道故見道所斷(被得)。未得出世心者。得出世心後不可起見故。又第四卷疏文隨同之。殊彼明治地處故。明平地行者心授傳法灌頂之旨。住金剛薩埵三摩地位初地見道故。所治毛髮等尤可見惑也。次五鈍再數定修惑事。六十心所讓五見見見惑。今煩惱依類別不舉之。故可修惑條勿論也。若不爾者。以在六十心中今為不舉所由事何故乎。   三劫地前。   付明粗細極細之三妄。爾者可雲三妄悉地前斷之乎。答。爾也。兩方也。若雲地前所斷者。凡地前初劫地上二劫諸宗一同定判也。設雖自宗何背通滿之義相乎。是以宗家釋中。越三妄執越三阿僧祇劫。是則十地究竟也。過此修上上方便心斷微細妄執至佛果故(文)。三妄斷位雲十地究竟。無爭地上經二劫雲事。若又依之云爾者。疏中。若以淨菩提心為出世間心。即是超越三劫瑜祇行(文)。淨菩提心初地故。地前三劫義無異論者乎。爾者如何。   答。凡三劫顯密寄齊之分域。十地待對出過之行地也。可知三劫地前雲事。若後二劫地上。顯教大乘又可開無盡莊嚴藏乎。判從初地即得入金剛寶藏故。且一片難勢令出疏釋分明也。但至一邊者。顯密縡異事不限此一事歟。次至宗家釋者。十地究竟者即雲初地究竟意也。自宗橫十地故。為顯初地與十地無高下之義雲十地究竟也。若不爾者可違宗家處處釋之故無相違(矣)。   本堨I雲。私一義雲。此釋大日經舉益勸修文也。故經雲。復越一劫昇住此地者。說越三妄得十地益事。此四分之一度於信解者。明越微細妄執得佛果益事也。故知越三劫正所得初地也。而今明二重益故雲十地究竟也。於十地中不遮有十重轉勝也。   問。演密抄意地上二劫見釋如何。答。抄第三雲。若就第二阿僧祇劫乃當別教分齊(乃至)。以幻焰影響旋輪乾城六喻拂前空相雙辨有無故名中道。即從初地至八地也。問。第三劫滿得成佛否。答。若越三妄執即得成佛。故疏雲。復越一重極細妄執得至佛惠也(文)。   一。若以淨菩提心為出世間心等文一段料簡事。演密抄意。於經出世間心生有二。一淨菩提心。二佛惠初心也。故置不定。若言淨菩提心為出世間心時。地前三劫義也。佛惠初心為出世間心時。地上二劫義也。古義雲。此師於疏雖有地前三劫地上二劫二釋。地前三劫釋局此一處。自餘諸文悉地上二劫義也(云云)。私雲。此釋始終存兩義歟。抄第四釋十六重玄時有二釋。初釋以第六無畏同初地十六重為一行者次第證入次位。後釋六重與十重二箇配立俱為從因至果之次位。初釋意。六無畏既有地前。三劫六無畏其位同故成地前三劫義也。以是見。疏前後極無心或雲虛空無垢菩提心或雲淨菩提心。皆極無可為初地之義。若淨菩提心言不必局初地。今文何定初地乎。又虛空無垢菩提心抄處處釋定初地。若此師極無思在八地已上。可會釋名淨菩提心並虛空無垢菩提心文也。而不會之。無爭如是諸文存地前三劫義雲事。問。見若以淨菩提心等文勢。隨出世間心意得樣可定三妄執體(覺)。而三妄執不替出世間心許意得替。不順文勢也。故知初劫有三種三妄故。對彼置不定若言雲事。答。此難實爾也。私雲。准抄下雲論時釋。約時分三劫地前三劫也。時分顯行也。不可及十地密行故。約妄執三劫地上二劫也。故淨菩提心為出世間心時。所越三劫可時分。以佛惠初心為出世間心時。所越三劫可妄執。顯不定雲若也。即是超越三劫瑜祇行者雲三祇時分意也。   問。經文既雲越世間三妄執。非時分何置時分妄執不定言釋經乎。答。容有釋也。常教三劫者。約時分故寄彼見經出世間心。若以淨菩提心為出世間心。可雲超越三僧祇時分也。今以佛惠初心為出世間心故雲越三妄執也(為言)。故次作常途祕密二釋示其差異也。問。爾經時分三祇顯行雲在地前者。釋第二劫別教第三劫圓教。豈顯行在地上非雲斷後二妄執乎。答。經三祇時分時非無所斷妄執。故顯第二僧祇間所斷妄執比真言行者細妄執斷位寄齊七地以前當別教分齊。第三僧祇間所斷妄執比真言行者八地以上極細妄執斷位配圓教。是以時分三祇寄齊妄執三祇義門也。實真言行者從初地入大空三昧故。不可比顯乘智觀。故知顯三祇間所斷妄執今粗妄執分齊也雲事。   陀羅尼義雲。得至佛惠初心者。真言佛惠初心也。約顯宗當圓滿正覺位也(文)。又雜問答雲。問。經雲。真言門菩薩無量無數劫積習。無量功德智慧皆悉成就者。是何位菩薩乎。答。是初心菩薩也。問。抑今此無數劫者三劫之中何劫乎。答。是第三劫也。問。第三僧祇是八地以上。而何言初心菩薩乎。答。真言教意異餘教故爾耳(文)。依此兩文。佛惠初心者初地位也。故上下釋一同成地前三劫義也。問。爾何置不定若言乎。答。以下三種三妄釋案之隨妄執可出世間心不定。謂若以聲聞見道為出世間心。以我倒所生三毒為三妄。若以三果為出世間心。以根境界迷為三妄。若以無學果為出世間心。以業煩惱株杌及無明種子為三妄。故雜問答雲。問。經雲越世間三妄執出世間心生者。彼三妄執者何。答。於妄執有多種。問。何等乎。答。一者百六十心三重度故雲三妄執。二者度世間心離我倒所生三妄名越三妄執。三者六根六塵六識制伏此三故雲越三妄執。四者斷業煩惱無明故雲度三妄執(文)。越世間三妄執文既存四種三妄故置若不定言也。問。地上二劫義陀羅尼義與雜問答會釋如何。答。陀羅尼義以第三劫雲初心菩薩故可八地以上。若約顯教當佛果(為言)第三劫有一道極無二心。約一道心初越第三劫故當第八地。一道心三劫未盡位故。一道心佛果也。極無第三劫深位故可當九十地。又於極無三劫盡位故當佛果。於真言門猶因位帶後位妄執故雲初心菩薩也。所詮八九十三地為因句金剛心為根句佛果為究竟句。因句故雲初心也。如是初心佛說成佛因故此意也。金剛界儀軌驚覺文又此意也。守護經此位雲我是凡夫。何不雲初心乎。問。設以八地已上在為因句之義。今三劫配立也。何以第三劫雲初心乎。答。後二劫雖真言十地也。前二劫顯行為面故。第三劫始在真言門言。於真言第三劫初故。雲初心也。次雜問答第三劫雲八地已上定餘教義。對此雲初心菩薩故。定知初地也。故異陀羅尼義釋。今宗以顯極密因義為規模故。顯第三劫位明為真言初地之義也。故今第三劫者非真言行者第三劫。指顯時分第三劫也。案雜問答釋起。釋第三劫經無量無數劫百千俱胝那由他劫文雲第三劫也。彼無數劫疏釋顯教所經時分也。故非密第三劫。所詮有於三劫經文顯相與密意二途。顯相通從初地至第七地真言行者斷細妄執寄齊如常第二劫菩薩。於真言八九十地斷極細妄執位寄齊如常第三劫也。三劫六無畏擬儀外跡者此意也。若依密意。顯三僧祇在地前。密後二劫十地出過待對。今第三劫能越心釋初心菩薩事為顯顯極密因義。且以第三劫隨所寄齊顯判也。故疏或雲超入淨菩提心或雲舟車神通至到一處此意也。   一。此心望前二劫文料簡。此文地前三劫證文也。極無心既第三劫也。而此心定因句望根究竟二心。又初地為因。二地已上為根。八地已上為究竟。疏家定判也。第三劫能越極無心雲因故。所越三劫有地前雲事無異論者歟。地上二劫義。抄第四雲。此心屬八心中第五花種心第六成果心。後二心者第七名受用種子第八嬰童心也(乃至)。又解。此心即是三心中菩提心望前來三劫。論時當第三劫。如蓮花盛敷。望後二心即根與究竟此菩提心卻為因。故雲如是初心成佛因故也(文)。此釋意先初釋三劫約八心見也。初劫種心第二劫可配芽皰葉三心歟。於第三劫中有八九十三地。八九地為第五花種心。第十地為第六成果心歟。此師於第三劫中不開一道極無二心故。以極無可盡第三劫故。花種成果可配當三地也。第十地因位究竟故為成果心也。第七受用心金剛心以佛果為第八嬰童心也。故第三劫望金剛心及與佛果猶成果心分齊故雲果復成種也。花種果前相故屬果猶雲成種也。十心雖異配當十地之義。八心自本隨位可有重重配當之旨疏釋分明故。今約三劫配立八心義門也。後釋約三句。如宗家釋也。但因句者八地以上。根究竟等妙二覺歟。是又三句配立不定故。初地望生死所殖善雖極果也。望二地以上根究竟如卻為因句。八地已上第三劫望前二劫雖如盛敷蓮。望金剛心並佛果根究竟卻成因句也。又私義雲。此師非不存地前三劫義。後釋釋彼義歟。雲望前來三劫論時釋為何乎。釋意約時三劫。雲當第三劫也。簡異約妄執第三劫(覺)。約時三劫顯行故。顯行可有地前故。能越心可初地。故知十地因根究竟配當疏家釋分明故。約三句欲釋因句可初地故。如是釋也。謂約時見第三劫。極無心可初地。若爾今此心者可因句。後二心者雲可二地已上根究竟也。抄上下見二途釋依此兩義也。若約所寄齊顯判三劫。極無心初地也。若約能寄齊密行判三劫。極無心可有八地已上也。   一。舉益勸修一段文料簡。地前三劫義。昇住此地者初地也。疏釋即是初入此信解地故。信解地名局十地歟。通佛果歟。雖有異義。初入信解言可名初地也。信解地初故。若佛果信解。何雲初入信解乎。又設雖佛果有信解名。名信解地說處無之。信解行地觀察三心文疏判淨菩提心以上十住地皆是信解中行。是正信解地說處也。彼中不可雲有佛果。釋更開佛地為上上方便心意。觀察三心文約十地(見)。故知今文二重舉益勸修也。上說三劫十地畢。為彼三劫初地為得益。為十地佛果為得益。勸三劫十地修行文也。故經當思惟此一切智信解地者。先並舉二重得益。謂一切智與信解地也。復越一劫昇住此地者。信解地為得益邊別說也。疏雖釋初入且約初釋也。實可通十地也。信解地稱無所局故。此四分之一度於信解者。一切智邊別說也。四分之一者。指一切智。度於信解者。至佛果時雲超度信解地也。是即標信解地局因起盡也。古此信解依祕藏記釋有雲能度之義。此義甚非也。不合疏釋故。四分之一既能度也。疏釋上上方便心故。若爾信解豈非所度乎。地上二劫義。一段文可見佛果十地說文也。其故鄰十地說有此舉益勸修。可局佛果條勿論歟。故一切智信解地者。一切智信解地可讀也。信解地言通因果故。為簡異因信解加一切智言也。此義也度於信解文越因信解可意得也。其故上信解行地者。佛果攝十地說文也。故信解地言面雖明十地。意含佛果故。所含佛果信解地取出為所得果也。此文如是見事依就前三句義中更開佛地文也。彼三句義者指信解行地觀察三心文也。彼三句約十地也。從彼三句中開出佛地故。佛地猶帶信解稱也。然為顯非前所舉因信解雲度於信解也。若昇住此地句非佛果。此分之一文不流便歟。問。見一段文。極無自性心者當昇住此地位。極無心既非佛果。何以昇住此地雲佛地乎。答。此義意。以第三劫為八地已上故。且約能越心舉極無自性也。昇住此地所得果故。其意聊異也。問。信解言既通因。若爾者初入信解可初地。何雲佛果乎。答。雖信解言廣。今且局佛果。雲初入佛果意也。故疏。即是初入此信解地(文)。此言所顯。信解又有所局聞。況又此字移經此一切智此字見。彼既指佛果。此信解豈非佛果乎。   一。疏第六釋八地三昧道文與今行者初觀空性等釋全同也。定知極無心在八地已上雲事。地前三劫義會之。第六疏雲。如上所說一生補處及八地三昧。是約教道法門作如是說耳。然祕密乘人於世諦中即能通達第一義諦者。從初發心時即具行大空三昧。其謂不然。則於一生之中不能頓滿諸地也(文)。當段行者初觀空性時等文與第六卷菩薩明度第七地位文全同也。而第六卷能驚覺八地三昧道也。當段蒙驚轉生心極無心也。故知極無心在八地已上雲事。初觀空性時等者當第三劫所謂空性等文。彼釋沒心實際。今文釋心之實際亦不可得。其釋又全同也。可知沈空心第八住心也雲事。彼沈空心雲菩薩度第七地之位故。猶可第八地攝故。為地上二劫證文也。會之雲。疏自八地三昧道釋教道法門。依實義從初地得大空三昧(云云)。故知今文實義意可初地乎。若爾還可成極無初地證文也。所越第三劫豈非地前乎。依地上二劫義者。釋大空三昧從初地可得。極無隨在初地不見。故知當段依教道法門於八地已上釋沈空之義也。所詮大空三昧與極無心不可雲全同也。若全同。疏第六雲。佛地雖同名大空定(文)。極無心可雲至佛地乎。尋常八地三昧道者雲沈空心也大誤也。既以八地三昧道為能驚。故雲如幻三昧。何所驚沈空心乎。   一。祕藏記雲。越三妄執越三僧祇(乃至)度於信解(文)。以此文為地上二劫堅證文。雲越三妄執十地究竟故也。會此文。依舉益勸修二重得益義可會之也。越三妄執是即十地究竟也者。以十地為三劫得益意也。過此修上上方便心已下。以佛果為十地得益意也。問。爾者可雲初地究竟。越三劫所得可初地故。何雲十地究竟乎。答。三劫得益為十地時有遠近不同。十地悉成得益也。故雲十地究竟。況又宗家釋十地雲。密教所謂橫義也。初地與十地無高下故。今卿所難顯教地地遷登之義也(文)。故所得初地雲十地究竟也。殊彼文成證文事難西方說十念往生雲。極樂是初地菩薩所生處也。而以十念為十波羅蜜。十波羅蜜配十地。言何雲十念往。有彼釋得初地即雲得十地釋文也。此釋既經文見二重之條分明也。過此修已下釋此四分之一度於信解經明佛果。合經分明故。越三妄執等釋復越一劫昇住此地文條勿論歟。爾者昇住此地為十地故。不見佛果也。若此釋地上二劫義。可見因滿果滿二重得益歟。明越三劫所得益之時。尤可局佛果。因滿猶三劫分齊也。何為所得益乎。若因滿為三劫能越心舉之。雲非得益者。復越一劫昇住此地文意。此地指得益條分明者歟。故知三劫益見舉初地無此等難故順解釋雲事。   一。十六重深行阿闍梨事。疏第三卷明十六重玄有二段。一釋漸次證入大悲胎藏發生三摩地文時。出十六重行位。六重六無畏也。十重離垢地以去(云云)。從第二地至佛果十重歟。或離垢地為初地有後十重即為十地之義。演密抄釋二地以去。二釋經曼荼羅位初阿闍梨文傳教灌頂阿闍梨為初。第二第四無畏(寂然界)。第三第五無畏(覺心不生心)。第四第六無畏(極無自性心)。從此復有十重深行等(云云)。是意十六重玄也。初傳法灌頂阿闍梨攝六無畏中初三歟。或且舉善無畏為傳教灌頂阿闍梨略第二第三歟。復有十重。從前兩義可見。付初漸次證入十六重玄。地前三劫義。極無自性心初地離垢地以去二地已上故。十六皆次第證入之位也。故地前三劫義分明也。既雲。以行位分之作十六重深淺不同(云云)。十六重次第證入次位條無異論者歟。且經漸次證入文又分明也。若爾為第三劫極無自性心既有離垢地前。何第三劫雲有八地已上乎。此文尤的據也。以地上二劫義會之。明漸次證入位有二箇配立。一約六無畏從因至果明漸次證入。二約地上從因至果明漸次證入。六無畏其位廣。通地前故。十重其位狹。局地上故。雖雲十六重。十重與六重也。為示配立不同明二箇證入也。故抄第四雲。漸次證入而有二種。初約六無畏從因至果以為漸次。後約十地從因至果以為漸次。二門併彰總有十六。非次第修行經十六位也(文)。但抄有二釋。初釋以十六為次第證入位(見)。釋離垢地為第七重玄發光地為第八重玄乃至如來地第十六重玄。依此釋存地前三劫義歟。次深行阿闍梨文。三劫地前義如前漸次證入文。別無委曲地上二劫義。光明山重譽述義雲。從傳教灌頂阿闍梨至極無自性阿闍梨。從下至上明阿闍梨位。從此復有十重深行已下。從上至下明阿闍梨位(取意)。故從下至上時。從地前至第十地故。極無在八地已上。從上至下時。從第十地向下明其位也。乃至於解三密人中等者。從初地向下明阿闍梨位時可有二重。一寂然界。二傳教阿闍梨也。略寂然界故雲乃至也。於解三密等者。為明傳法灌頂阿闍梨先舉金剛薩埵與毘盧遮那也。其意最初傳教灌頂位初作阿闍梨事業時。觀自身同金剛薩埵及毘盧遮那。受彼加持力為作事業及住師位也。謂觀同薩埵事為作灌頂事業。觀同遮那事為住師位也。故抄雲。至臨事時即觀自身。復為金剛薩埵遮那不應自作事故。故下疏雲。次觀自身作毘盧遮那。所以然者。以大日如來是此大悲胎藏阿闍梨故。是故行者若行阿闍梨事時。即應以自身而作本尊。若作曼荼羅諸作務時。即以自身作金剛薩埵也(文)。問。今深行阿闍梨同漸次證入十六重玄。若爾從淺至深可明之。復有十重已下文何從上至下雲明之乎。又從上至下所表何事乎。答。位分齊雖同上十六重玄其意異也。上約漸次證入次位。今明阿闍梨位故。其文何全同乎。次上下不同。從淺至深義約修生顯得之旨。從深至淺次第真言行位本覺門軌則為顯異如常。明從果向因義。誠真言阿闍梨同曼荼羅尊位作傳法軌則故。所同尊位既從果向因人故。明能同阿闍梨行位時。從上向下釋之也。或又從上向下約解脫門所現知識歟。又文起盡復有十重深行次雲乃至於解三密人中等。明初傳教灌頂阿闍梨事分明也。十重若從淺至深。傳教灌頂阿闍梨釋何用乎。定知前傳教阿闍梨為初極無阿闍梨為終。後十重為初傳教阿闍梨為終。故二種順逆次第分明故。又釋論本覺行位可引作證。問。此二次第抄釋有起盡乎。答。抄先釋六重阿闍梨畢。如是次第從下至上皆得名為阿闍梨也(文)。其次明十重阿闍梨故。十重從上至下可意得也。若不爾者簡異何六重阿闍梨下設從下至上釋乎。問。地前三劫義以十六重次第證入位即為深行阿闍梨。若爾乃至於解三密入中等釋為何乎。答。出前十六重中出六無畏與十重各終阿闍梨也。十六重中此二殊勝。其故於阿闍梨有二種義。一為受者成師範。紹襲如來位令不斷佛惠義。二作阿闍梨事業調支分具足道儀義。毘盧遮那具第一義。金剛薩埵具第二義。故舉此二顯具阿闍梨二種義也。故疏舉金剛薩埵毘盧遮那畢。是故作最初阿闍梨事業時。即須觀照自身同於金剛薩埵毘盧遮那(文)。上來雖出三劫地前地上兩義。宗家御意可三劫地前義。其故三劫待對如常分位九種住心分齊也。十地待對出過位可有第十住心。故引第三劫真言門菩薩等經文證第十住心。意從初地為顯不共顯之義也。又於極無自性心雖有地前地上二義。宗家意全不謂雲八地已上之義。且又疏釋分明也。第六無畏釋虛空無垢菩提心。初地菩薩得至虛空無垢菩提心。疏家定判故。第六無畏初地也雲事分明也。又淨菩提心定初地。經雲此菩薩淨菩提心門名初法明道。疏雲淨菩提心已上十住地故。但淨菩提心名初地事。疏家處處釋不遑毛舉。而以淨菩提心定第三劫。又疏家處處釋也。且第三劫超入淨菩提心文分明也。又疏第三。復次初入淨菩提心門見法明道。如識種子歌羅羅時。前七地以來為大悲萬行之所含養等(文)。又以十地名不思議地。舉益勸修疏。極無自性心名不思議地。又從初地即得入金剛寶藏(文)。金剛寶藏密乘不共雲事所不待言也。第三劫極無猶顯分齊故。殆不可雲開初地金剛寶藏。又此心望前二劫等疏文。宗家釋雲。前二劫者他緣一道二劫也。後二心者後真言門根究竟二心也(文)。以極無定因句為初地條無異論者歟。又寶鑰雲。頓越三妄入心真(文)。此等諸文一揆也。宗家御釋不可及異求事也。良以三劫六無畏淺略行位。十地深祕行位也。故疏第三雲。初劫智惠猶與二乘共行。非深般若。二劫智惠尚與二乘共聞。亦非甚深般若。第三劫等虛空心無邊智惠一切二乘不能思議。乃名甚深般若。堪作祕密行阿闍梨也。就祕密中又漸次轉深乃至佛為十地說般若。即九地非其境界。唯大毘盧遮那得名究竟阿闍梨也(文)。是十六重深行阿闍梨末釋也。此釋三劫為淺略阿闍梨。此上以十地為深祕阿闍梨(見)。極無堪作祕密阿闍梨者。非直雲祕密阿闍梨。又三劫上續十地之旨分明也。   一宗意約實證初地即極也。其旨如常。若爾者實證門地前三劫勿論也。於地上無行位故雲地前三劫歟地上二劫歟尋。許地上行位門來故。教門前論義也。三劫依疏家宗家等所判雲如何可見乎尋也。故地上二劫義。地前三劫見文雲約實證門會釋不可爾歟。故地上二劫義。地前三劫見文一一可會釋之也。若雲約實證門者。雲地前三劫義人見地上二劫文可會教門前歟。爾者何成問答相違乎。地前三劫實義。地上二劫教門故。故知俱教門前論義也。但有地上位實修實行前悉雲經之學者歟。彼前付實行可有此論義也。經十地行位時斷後二妄執歟(地上二劫)。先於地前斷盡三妄於地上者斷微細妄執歟(地前三劫)。如是論。初地即極論義三妄外別雲立微細妄執歟論義成此二論義。三劫地前地上可成側也。謂許立四妄執義與初地不極義。可有三劫地前地上尋故也。   一。儀軌中尊勝儀軌初發心時雲度三劫故。地前三劫文也。五祕密經與觀智儀軌俱得初地時雲集得一大阿僧祇劫福智故。地上二劫文也。慈氏儀軌雲越三無數劫得一生補處三摩地故。又地上二劫義也。   問。此論義教門前論。說文更雲無說地上二劫文而慈氏儀軌會即順常途。豈非許教門地上二劫義乎。答。即順常途與自宗教道其意聊異也。宗無十地次第行位。且為開功德品數立十地次第。是教道法門也。然無雲送三祇時分。若於此十地雲經三祇。一向即順常途也。宗更無此義故。但慈氏儀軌本三祇時明妄執斷之旨歟。時為本說故。越三祇雲至一生補處也。順常途故。若唯約妄執。可雲至初地也。問。教門實證則順常途三重別如何。答。且指一事雲。從初地得大空三昧實證。至八地始雲得之者教門。大空三昧密乘不共三昧故不關顯乘。不可雲即順常途。若於第八地雲沈空者。可即順常途。八地沈空顯乘法門密乘更無此義故也。問。教門大空三昧雲得八地何意乎。答。諸教八地已上雲無相無功用故。且順彼雲八地三昧道也。問。爾者非即順常途乎。答。雲得八地計順餘教。所得大空三昧餘教無之故。一向不同餘教。不雲即順常途也。   一。舉益勸修文。地上二劫義為一重益。以昇住此地文為佛地故。抄意如是。但宗家釋。設地上二劫義也。可雲二重益也。釋雲越三妄執十地究竟(釋復越一劫昇住此地經)。雲斷微細妄執至佛果故(釋此四分之一度於信解經)。二重舉益分明也。所詮明斷三劫所得益故。一重舉益。細論從第三劫中開出佛果一障斷三劫得極無故。釋是即十地究竟也。斷佛果一障至佛果故。雲斷微細妄執至佛果。細論門意為二重舉益也。此義初入此信解地者指極無心也。信解名雖通十地。為第三劫能越邊雲初入也。度於信解文度因信解可意得也。問。依宗家意第三劫能越心有一道極無。何今局極無為能越乎。初入言尤可一道心乎。答。此又有粗論細論。粗論門不爾。細論日。一道心第三劫未斷盡故。實為第三劫能越物可局極無。第三劫極無自性心生經疏說相分明也。第三劫所得唯見極無心故。問。細論意於第三劫有一道極無真言三箇住心。何除真言乎。真實能越可真言故。答。三劫配立誠可爾。今開出佛果一障故。因分齊極無可極也。此義真言因位分齊寄齊顯故。極無至第十地佛果獨離寄齊。真言不共位也。故佛果一障顯乘智行所不及也。以真言為果地法門專此意也。又謂。因位人等四種言說皆不能及者。指四家大乘。四家大乘為因位真言為果之旨分明也。又如是絕離並約因位談。非謂果人也(文)。又其證也。可知存顯密合論次位雲事。   三種三妄。   凡有三種三妄執也(文)。今此三種三妄可雲上所舉粗細極細三妄中於粗妄開之乎。答。可爾也。兩方也。若雲開粗妄者。宗家釋中。以四種三妄配斷人時。粗細極細三妄為真言行者所斷。今三種如次為大乘人三果無學之所度。斷人已各別也。無爭於粗妄不開之雲事。若又依之云爾者。上以粗細極細三妄為三重。云然就第一重內開三種三妄。無爭粗妄開之雲事。爾者兩方也。如何。   答。粗妄中開之也。既初劫中三種三妄也。開粗妄雲事不及異求歟。且一片令出第一重內起盡分明乎。但至雜問答者。三劫自元顯密共斷惑故。正雖舉真言行者所斷。兼約所寄齊顯人顯密斷位故。配釋四人也。全非雲各別之惑也。仍無過。   重難雲。見雜問答釋。開四種三妄事。依斷人不同立重重三妄(見)。既以斷人不同為四種三妄由。無爭非雲開粗妄雲事。若開粗妄。唯真言行者所斷故。不可成斷人不同由。就中四種三妄中三種既斷人不同顯。真言行者聲聞(三果)獨覺(無學)故。隨一三妄豈不配別人乎。故知然就第一重內者。上開時分妄執二重故。返其時分約顯人開重重三妄故。指粗妄執非雲第一重雲事。若全指彼粗妄。三果無學等者真言行者歟。夫豈不爾乎。又雲以三乘上中下出世間心合論一阿僧祇劫。結釋初劫顯文偏約所寄齊三乘說之故。直不明密人所斷粗妄之旨分明也。終非不判粗妄斷位。所詮明真言行者粗妄斷位以顯三乘所斷三種三妄寄齊明之。故說文偏約時分初僧祇明之雲事。但至雲初重三妄聲聞見道所斷故大乘人者一往配釋也。見釋文次第。第二重三妄雲三果所斷。第三重三妄雲無學所斷。於初重三妄釋我倒所生三毒根本等不出斷人。至下雲學摩訶衍人初得出世初心與小乘見道適齊等。無爭出初重三妄斷人釋也。然彼行者並然亦稍離等二段文重委釋前三果無學所斷也。若三段俱大乘人釋。相連湛寂文。湛寂說文可雲局大乘乎。故知經文顯相雖約小乘見道。密意含大乘人故。所含大乘人物立。見修無學三道。且約三乘分配三妄結釋故成立多種妄執之由也。   答。上雖有時分妄執釋。無第一二重判文。何云然就第一重內乎。尤可云然就時分釋中也。於三妄既一重二重等釋文分明也。三重妄執釋畢云然就第一重內。指粗妄雲事豈及異論乎。咒又於劫跛開時分妄執二義配釋常途祕密義畢往往所明妄執斷義豈猶雲述時分義乎。於初劫舉重重妄執畢結是超越一劫瑜祇行。瑜祇行既密行也。所越一劫者何物乎。非上所明妄執乎。但至宗家釋者。實釋意難思。既以斷人不同為立多種妄執之由。唯蘊無我句唯可雲局大乘歟。而疏釋唯蘊無我一句中攝盡諸部小乘。宗家以彼文為第四住心名字。若局大乘。豈如是乎。殆可雲局小乘。不可雲局大乘。故知初劫文自本合說三乘故。唯蘊無我句可有三乘見道。而約斷人開多種妄執時。三人所斷說文分明故。且以通大小見道配當大乘人一往釋文也。可非再往實義。三種妄執既約斷人開之旨分明。大乘人一種約見道位可雲開之。為順餘釋大乘人也。次至學摩訶衍人等釋者。上約小乘三道明三種三妄斷位畢。經密意彼處有顯大乘人故。寄齋小乘三道明大乘人三種斷位也。何前見惑唯局大乘人云明彼斷人乎。若爾然彼行者並然亦稍離等相連尤難思。定知三重共大乘所斷也雲事。但至雲相連湛寂文者。從知如是甚深之法已下後段釋也。文勢相連事雖大乘人也。同緣覺斷位雲拔無明種生十二因緣故相連釋也。次至雲三果無學等者直可真言行者歟者。於此一段三劫六無畏直雲明真言行歟尋可顯事也。但答者所存為明真言行者粗妄執斷位比擬顯大小乘人人執斷位顯之故。雲三果無學等也。合論一阿僧祇劫結釋又此意也。所詮經文明真言行者粗妄執斷位也。故能越行雲瑜祇行。然若依宗實義。三大僧祇越一念●字故。不可分三重妄執。只所變一念迷心也。此開三重為三劫妄執事。寄同顯三祇說故。疏家探彼深意寄諸教斷位釋之也。   一。問。初劫顯大乘人者。大乘菩薩但立斷人執計位通教菩薩歟。答。可有二義。一抄初劫雲通藏通二教意。通教菩薩歟。通教菩薩經三乘共十地故。見道修道等斷位全同二乘。謂第三八人地見道三乘俱斷見惑。從第四至第七四地如次聲聞四果也。然三乘共行故。三乘同斷三界修惑也。第八支佛地聲聞不至此位。獨覺與菩薩於此位斷習氣。當經拔業煩惱株杌及無明種子。又餘教於菩薩但許人執位事(天台淨影釋論等也)。二約菩薩二執並斷。且以人執斷邊同初劫。又見修無學三道於人執一邊且寄齊明之(云云)。私雲。見證寂然界生起釋。湛寂中菩薩進至寂然界(見)。若爾如是斷惑可有一類菩薩(覺)。通教菩薩尤其義相當歟。但此菩薩尚進至第二劫(見)。雲至第二劫乃異二乘。疏釋顯此意歟。若爾第二劫菩薩非通教菩薩。如何。但此義至第二劫者約文段歟。未必菩薩至歟。但若約菩薩可轉向餘乘義。謂通教菩薩預三界唯心教文破偏真執成第二劫菩薩時異二乘也(為言)。   緣覺斷習   經文拔業煩惱株杌無明種子(文)。今此株杌種子唯可雲局緣覺所斷乎。答。可爾也。兩方也。若雲局緣覺所斷者開疏家釋。初劫三重三妄見修無學之所斷也。三果學人無學聖人相對分明故。若爾今文設雖局聲聞。不可局緣覺乎。是以演密釋存此旨(見)。若又依之云爾者。大師立十住心時。第五雲拔業因種心。非依今經文乎。若不緣覺不共所斷。誰為第五別稱乎。   答。可局緣覺也。業煩惱言前前所斷又爾也。今所加株杌種子也。是則指習氣(被得)。然同性經中於緣覺立習氣漸薄地。豈非顯勝聲聞之義乎。住心淺深專此意也。但至學無學相對者。於二乘俱有學無學。聲聞舉有學緣覺舉無學互顯也(光明山)。或又聲緣相對且雲學無學歟(道範)。不可有相違。   付雲無學聖人所斷最難斷處之文異義多端。付緣覺斷習義。業煩惱株杌無明種子指習氣也。凡二乘所斷三界見修分齊也。於此見修有正使習氣。於正使中有種子現行。此中聲聞斷正使分齊不及習氣。緣覺智惠深利故斷正使。又兼斷習氣也。故今文段有三重三妄中。初重三界見惑。第二重三界修惑。已上二重正使聲聞所斷也。第三重業煩惱株杌無明種子習氣緣覺所斷也。緣覺非不斷正使。聲聞舉所倍也。樹身喻正使種子。枝條花果等譬現行。故習氣喻株杌等也。於習氣中為顯無明與諸煩惱之不同喻株杌與種子也。凡株杌者樹殘伐後殘所也。樹殘伐種子斷義也。殘伐後如不生枝條花果。種子已斷煩惱不吐現行。既種子斷後猶殘所為株杌種子。豈非習氣乎。問。此義上三果學人下無學聖人誰人乎。三果學人可前三果。雲學人故。無學聖人可第四果。學無學相對無異論故。若爾聲聞有學無學相對非明之乎。答。付此義有數義。一前三果聲聞後三果也。修惑斷果故。謂斷欲界修惑六品得一來果。斷後三品得不還果。斷上八地七十二品得阿羅漢果。留滯者顯修惑漸斷之義也。意雲。迷根境界修惑三果學人留滯處也(為言)。無學聖人者。緣覺雲無學。習氣緣覺所斷故。   問。緣覺斷習氣者。正使外別起斷道歟。   答。不爾。只斷正使時。聲聞智用淺故不反習氣。緣覺智用深故習氣不殘也。拭垢穢時。如弱拭有餘殘健拭無餘殘。問。爾緣覺斷習位可有學。何雲無學乎。又聲聞第四果可無學。何雲三果學人乎。答。付之古來重重義。一聲緣俱有學無學之二位。聲聞舉學位緣覺舉無學互顯也(重譽義)。但此義異前義勢。三果前三果故。又於緣覺無學位存斷道歟。尤不審也。一二乘相對聲聞學無學俱雲有學。緣覺學無學俱雲無學(道範義)。但此義勢。緣覺可學位。斷惑故。緣覺學位對聲聞且雲無學也。前三果有聲聞無學。非約斷位無相違也。故上雲淹留修行。今雲拔業煩惱等。文勢別也。一對無學聖人云三果學人。無爭前三果也。故聲聞四果相對雲學無學也。然此文為緣覺說文事明轉向餘乘之義也。聲聞無學迴心中乘拔株杌種子即緣覺學位也。雖無學聖人意緣覺學位故為緣覺說文也。又拔株杌種子畢即得無學果故。此文有緣覺學無學之二位也。此義無學聖人但斷習氣計也。正使已前斷盡故。問。聲聞無學有迴心中乘證文乎。答。住心論雲。以羅漢等迴心亦成獨覺故(文)。問。此義前三果者舉修惑斷位歟。若爾預流果見惑斷果也。何為修惑斷位乎。又果道斷惑俱捨等不許之。如何。答。三果人進斷修惑故。雲三果學人也。雖舉三果意取後後向道也。向果相攝時。後後向道攝前前果道也。謂阿羅漢向攝不還果。不還向攝一來果。一來向攝預流果也。超越證人至第十六心時。不得後後向道得前前果道。可思之。   一。緣覺不斷習義。嘉祥法花義疏。中乘斷習經論無文。但取智優劣譬三車不同(文)。此釋諸經論中雲無緣覺斷習之說文故。又天台七異三同。淨影五同六異中。無斷障異故。又宗家釋判住心之淺深時。四五住心淺深約斷障不同不見故。又疏第七雲聲聞緣覺三昧分異漏盡即同故。故知今文無學聖人者二乘無學並舉也。業煩惱株杌無明種子者非想地第九品惑也。二乘無學俱先起金剛喻定斷非想地第九品惑得無學故雲無學聖人所斷也。如雲斷六一來果斷九不還果等也。三果學人者前三果也。後後向道屬前前果道義如前。或又明修惑留滯之義故。直舉三果無相違歟。謂預流果欲界六品惑留滯。斷之捨預流果得一來果故。後後可准之。所詮留滯者久住前前果道不移後後果事。依分分修惑不修行速疾故也。問。且約欲惑六品斷人云者。留滯六品惑頓不進。是一來向人也。何雲預流果乎。答。捨預流果事。六品惑斷盡移一來果時事也。其以前住預流果也。預流果人斷六品惑邊一來果方便故名一來向。下地預流果人也。只預流果人為此振舞可意得也。後後可准之。問。依有學無學何對雲不斷習者。可局聲聞無學。何對聲聞前三果雲無學處可存緣覺無學乎。宗家釋。拔業因種一句中攝譬支佛乘盡(云云)。局緣覺通聲聞不見乎。又唯蘊無我稱設通二乘。拔業因種稱偏可局緣覺。勝前可為後住心名稱故。例如他緣大乘名不簡四家大乘付始名法相。覺心不生名簡異前故獨在第七。答。湛寂在三乘故。實此位有菩薩。然猶二乘為面。於二乘中猶聲聞為面說故。三果無學相對聲聞為本也。然彼無學處存緣覺也。故雲生十二因緣等舉緣覺所觀也。所詮三劫配立一行者次第昇進次位寄齊餘乘顯故。真言行者修惑斷位如聲聞三果人。非想地惑斷盡位雲如二乘無學也。文顯相對前三果故。聲聞無學為面。能所寄齊專不可忘緣覺也。次宗家釋雖通二乘。聲聞於第五住心無所用故。且判攝譬支佛乘盡也。緣覺不共義門不釋故。何作難乎。次至雲住心立名後後可倍前前者。是實難也。但四五住心自本依三昧異立二種住心故。依四諦觀拔業煩惱株杌聲聞。觀十二因緣實相拔業煩惱株杌緣覺也。故拔業煩惱句下在三昧分異之義。故取緣覺邊為第五別稱也。故此句望上臨下二乘義門顯也。對前見修道雲無學聖人。聲聞無學為本望後生十二因緣句。此句緣覺觀門顯也。故湛寂釋下三乘俱有(見)。設菩薩為寄齊雖舉之。二乘俱有段勿論也。彼湛寂者指業煩惱株杌無明種子之文也。若雲局緣覺義。湛寂二乘如何可意得之乎。   一。大師御釋緣覺斷習義見乎。答。第五住心引同性經緣覺十地文。彼第十地習氣漸薄地也。引證既分明也。何不存其義乎。故嘉祥引此文成緣覺斷習義。又第五住心初上舉緣覺觀門畢。業惱株杭猶此而拔無明種子因之而斷(文)。猶此者指緣覺觀門也。全非聲聞觀。故知株杭種子依緣覺觀門拔故。非聲聞分聞。此字起盡可思之。又十住心釋背闇向明求上次第。於背闇有十重。四五背闇可有不同條勿論也。聲聞不可雲人執未斷盡。諸教無其說故。緣覺不可有法執斷之義。又諸教不許故。若不約習氣。以何第五住心背闇為所倍第四乎。或人云。世間三種住心未斷惑位故。雖無背闇之不同。如為三重。二乘又可准之乎。爾背闇向明約大途說歟(云云)。此義非也。世間雖無斷惑。分非無背闇之義。第一淨心由漸故。不及沙汰。第二持五戒。除五種過非。是背闇也。第三若約欲天。持十善戒除十種過非故。背闇倍第二色。無色天以有漏智斷惑故。何雲無背闇之義乎。若爾局四五住心無背闇之不同雲事。尤背宗家解釋。   一。湛寂位有聲聞(見)。拔業煩惱中可攝聲聞堅道理也。其故指拔業煩惱株杭無明種子文雲如是湛寂故。湛寂位與拔業煩惱株杭位可一。而湛寂位取三獸渡河譬。此中有三乘人(文)。若爾聲聞既在湛寂位。拔業煩惱中何除之乎。或會之雲。湛寂義廣可亙見修無學三道也。以人執不生名湛寂故。見道約見惑不生雲湛寂。三果約修惑不生雲湛寂。無學約習氣不生雲湛寂。故三獸既等雖入湛寂之潭。隨足跡所至處有淺深(見)。湛寂有淺深事不可遮之也。若爾初二重聲聞湛寂。拔業煩惱等緣覺湛寂。故以湛寂雲有二乘。拔業煩惱位不可雲有聲聞(云云)。此義不可爾。疏釋湛寂時。五根本煩惱及百六十隨煩惱等皆畢竟不生故名為寂(文)。人執惑斷盡處雲湛寂條勿論也。三獸淺深同斷人執得人空不生之理。智有淺深故。釋所得理隨有淺深之由。全人執未斷盡位非雲入湛寂潭也。未斷惑品不可雲畢竟不生故。加之見釋文起盡三乘同到一所時。猶有三乘淺深(見)。聲聞可取無學一果也。不可通前三果乎。若於聲聞中猶立重重湛寂。三獸譬尤不足歟。又湛寂位。一切外道所不能知(文)。拔業煩惱重。離建立宗等(文)。外道不知義上下既同也。所不知位阿寬狹別乎。私雲。重重湛寂義難勢尤難遮故。三果中無學與拔業煩惱緣覺合此兩種可指湛寂也。故踏人執斷盡義雲如是。未必指文也。但至上下外道不知同者。說文雖似其意別歟。下外道釋內外外道。內外道二乘歟。湛寂之源底菩薩獨到故。別為歎菩薩所入雲一切外道所不能知也。上雲離建立宗等但局外外道。故上下別也。況又大外道通力等聲聞不及緣覺。故離建立宗等者專可局緣覺也。其上彼建立宗等所被謂。十二因緣甚深理有佛無佛性相常爾處也。是豈非局緣覺乎。   一。緣覺不斷習義第五住心引同性經習氣漸薄地文。如何可會之乎。答。天台意。藏通二教各有二乘。藏教二乘俱不斷習。通教二乘聲聞局正使。緣覺侵習也。同性經。緣覺十地中第十地習氣漸薄地也。彼通教緣覺也。故有斷習義。今十住心所立第五住心藏教二乘也。故無斷習義。故天台於藏教二乘立七異三同時。以斷障同為一。釋通教二乘時。習盡不等故果小異(文)。問。爾何第五住心引同性乎。答。雖非正證明緣覺義便引之也。如此例聖教多之。問。以何第五住心知非通教二乘乎。答。第五住心小乘也。十住心四對時定小乘故。通教天台釋四教時雲初一小乘後三大乘。故通教三乘俱大乘也。   一。習氣斷義淨影五同六異時立斷障同。如何會之乎。且又諸經論二乘斷惑不雲有不同乎。答。緣覺習氣斷者。斷正使時智慧深利故。不殘習氣斷也。故為習氣別不起斷道也。只同斷人執。聲聞留正使緣覺兼習氣也。所斷惑品其體不別。能斷智品不起別斷道故。不雲斷障異也。然細論門時。雲習氣斷不可有二乘不同也。   一。梁攝論明二乘斷惑雲。以法無我未淨故人無我亦不清淨(之)。又智度論雲。二乘雖破三毒亦不了了盡。如盛香器餘氣故在(文)。二乘俱不斷習氣(見)。如何。答。可有二會釋。一二乘言言總也。實局聲聞也。故智度論往往出舍利弗等大阿羅漢三毒殘習。緣覺不出。但此會釋未盡歟。攝論以法無我未淨故之由。緣覺不可除故。一習氣重重也。真實盡諸煩惱習氣事但可在佛果。故釋論雲。如來地中四相都無究竟清淨(文)。無際釋佛果所斷微念雲。並前殘習(文)。故緣覺不可盡習氣。然二乘相望時。聲聞所不及習氣一分斷。此規模雲緣覺斷習也。習氣漸薄地漸言顯此義也。   一。習氣者不染無知歟。不染無知俱捨釋亦名習氣數習煩惱之氣分故故。若爾不染無知有二無知。定障根障無知也。聲聞斷之。斷習義何局緣覺乎。答。習氣即不染無知事未定。光釋於不染無知體出十一師義時。煩惱習氣義在之。然俱捨正義雲不染無知劣惠為體三性門中善無記攝。不用煩惱習氣之義。可知二無知體劣惠非煩惱餘習雲事。問。爾何雲亦名習氣等乎。答。令智劣惠事依煩惱殘習故。有財鄰近等釋意雲習氣也。   學摩訶衍人。   學摩訶衍人(文)。可雲真言行者也乎。答。顯大乘人也。兩方也。若雲顯乘之人也者。凡論能所寄齊事。專以密人可對顯人也。而今雲與小乘見道適齊。寄齊之旨分明也。以顯人對顯人無其詮者乎。加之次下淨菩提心少分增明(文)。淨菩提心非密乘不共之名目乎。若又依之云爾者。見疏前後間舉密人時。或雲真言行者或雲瑜伽行人。今雲大乘人。可指顯人也。是以宗家釋中。判四種三妄時。以第三妄執雲大乘人。非依今文乎。   答。可顯人凡於經初劫三重三妄文有二重釋。初約小乘。次學摩訶衍人以下文約顯大乘。是則湛寂之中三乘人也。若爾同共一法行者故。尤可顯人也。但至能所寄齊者。今文強非顯寄齊旨。同共一法人與小乘齊顯所以不墮小乘迄也。全以小乘非寄齊顯大乘之義也。是以覺苑判通教菩薩。但至淨菩提心者。開會之意也。世間八心種子心。如雲淨菩提心少分增明也。無相違(矣)。   付學摩訶衍人為顯人古雖有重重篇目。多分湛寂三乘中菩薩定學摩訶衍人。湛寂菩薩見顯人故。學摩訶衍人成可顯人。此會有二義。一學摩訶衍人即湛寂菩薩也雲事所不共許也。彼所寄齊有三乘中菩薩也。此能寄齊真言行者也。故其體別也。一學摩訶衍人即湛寂菩薩可共許也。彼湛寂菩薩得無量寶王菩薩也。無量寶王豈非無盡莊嚴藏乎。湛寂理者人空理也。此理約顯人無相之空理也。約真言人表德寶也。真言行者斷粗妄執得表德寶譬大香象到源底也。又疏一切外道所不能知文釋內外外道。宗家以內外外道判九種住心。無爭譬大香象王菩薩真言行者也雲事。若爾同共一法中等者同粗妄斷義也。問。爾湛寂菩薩進到證寂然界(見)。而證寂然界菩薩六無畏能所寄齊時為所寄齊顯人(見)。湛寂菩薩豈非顯人乎。答。此事實難思。且會之於湛寂重實所寄齊有三乘。然初劫小乘為表故。菩薩隱以二乘寄齊真言行者也。證寂然界勝進時顯彼菩薩釋生起也。或又此中有三乘人者。所寄齊三乘也。故非合前三獸譬也。三獸中二乘譬兔菩薩可喻馬歟。或又三獸譬且約初劫顯相所寄齊為二乘。雲此中有三乘時探密意開菩薩也。   一。學摩訶衍人為顯人。以雜問答釋為規摸。依根機非一開四種三妄時。三果無學真言行者既移疏釋。以三毒為大乘人所斷。豈不依學摩訶衍人釋乎。彼大乘人既顯人也。學摩訶衍人豈密人乎。若學摩訶衍人定密人宗家大乘人釋依憑何乎。實此難難會。凡宗家以初重三妄判大乘人所斷事甚難思。疏中於餘三種三妄雖舉斷人。初重三妄不舉斷人故。宗家加釋歟。初重三妄必非可局大乘人。餘三種有各別配當故。所殘被配大乘人也。如是釋大小顯密人悉所以被舉盡也。所詮大乘人通可舉三種三妄能斷人也。而第二三妄付顯相為三果所度。第三三妄對三果定無學所度。初重強無別配當義門故。於是舉菩薩顯通三重之旨也。若爾以根機非一之由建立四種三妄事一往義門也。非再往實義歟。又移學摩訶衍人云事不可爾。彼學摩訶衍人具三種三妄舉之。然彼行者等者第二三妄。然亦稍離等者第三三妄也。此三重俱學摩訶衍人故。若爾何但局初重乎。若依義被釋大乘人時無相違。三人配當外大乘人殘故。若移文任文可移之。而文既學摩訶衍人通三重。何局一重移之乎。其上以根機非一為立四種三妄之由。依學大乘人通斷三種三妄之文時。根機非一之由不立也。或雲。學大乘人唯見惑斷人舉之。釋初重三妄時斷人未見故舉之也。次然彼行者並然亦稍離等二段文。返重委釋前三果無學事也。故疏家釋既舉學大乘人事。但局初重三妄故。成根機非一之由也(云云)。此義甚非也。先付見道雲與小乘見道適齊意。小乘為本大乘人寄齊(見)。何以此釋初重三妄但成局大乘人之義乎。又然彼行等二段釋還前段釋雲事甚不順文勢。若非學摩訶衍人相連釋。釋文不足歟。又雲修禪定道品諸度。菩薩所修六度修行也。豈三果學人所行乎。   一。與小乘見道適齊(文)。能所寄齊必可顯密相對雲事。顯大乘人義如何可會之乎。答。今適齊者強非能所寄齊義。從本於初劫三重三妄有大小乘人。先約小乘釋三重三妄畢。付大乘人又釋有此三重之事時。大小同斷見惑得人空不生。為釋菩薩不成小乘之由雲適齊也。小乘見道適齊。雲不墮聲聞正位意也。若明寄齊。然彼以下釋文可明寄齊。更不見寄齊義乎。故知三重皆釋大乘人斷三種三妄樣故非寄齊門釋也。   一。答先淨菩提心者開會意也。顯密不同雲大乘心密一分淨心顯現也。凡開會有重重。起一切一分善心無非真言淨菩提心一分。此淨菩提心全開真言行者也。一分起顯人也。故八心最初種子一分淨心顯現(云云)。若爾小乘見道無非淨菩提心一分。曼荼聖眾列小乘義專此意也。然今大小相對時。大乘親真言故嫌小乘雲淨菩提心少分增明也。凡疏家處處釋以真言為大乘對如常也。今從大乘中顯大乘分出為初劫三乘。有屬真言之邊故雲淨菩提心也。次行者者是又以真言人名行者也。三劫釋文下地明真言行者也。然寄如常顯釋之時。動舉下地真言行者處有之。初劫終行者未過此劫等釋。真言行者豈名極無言說處乎。極滅言語言三昧小乘三昧故。故證寂然界顯菩薩雲行者也。若彼行者密人。以三乘上中下出世間心合論一阿僧祇劫(文)。真言行者事新足雲合論乎。或又行者言未必局真言歟。   見惑寬狹。   學大乘人出世初心斷見惑(見)。爾者可雲二執見惑悉斷之乎。答。可局人執也。兩方也。若雲局人執者。經唯蘊無我句含三乘見道之中。今明大乘人見道(見)。若爾大乘見道二障分別起俱斷之。何於見惑有所殘乎。是以疏度無量見網(文)。無量言無所簡乎。若又依之云爾者。既與小乘見道適齊(文)。可局人執品分齊(覺)。如何。   答。可局人執品也。凡思學摩訶衍人。湛寂位未及證寂然界。何斷法執乎。依之經雲彼出世間心住蘊中。疏宣然未度法障未名真淨菩提心。但至難勢者。深教意見道必不斷一切見惑歟。依之或釋中。但一煩惱有粗有細。見道斷粗修道斷細(文)。粗細俱可有分別俱生故。不可有相違。   重難雲。開疏家釋案菩薩次第勝進之義相。湛寂位雖有三乘。菩薩進登寂然界。此寂然界菩薩進至第二劫(見)。釋三乘徑路始分顯此意也。若爾他緣乘既法相大乘故。以此見道位於唯蘊無我之位釋與小乘見道適齊(見)。故約菩薩見道尤任法相大乘所判可存見道義也而他緣乘意。於見道斷二障分別起。於修道位斷法執俱生。至金剛心位斷人執俱生也。故知學摩訶衍人見道可通二執見惑雲事。但至雲湛寂位不斷法執者。若約菩薩時。實未斷物法執俱生也。人執俱生雖未斷也。菩薩強以是不思所斷惑。故留惑故。故菩薩雖可約法執俱生判未斷義。同二乘見道說故。且人法相對見修相對義門隱之也。湛寂重雖有三乘具。二乘為表故。見道說唯蘊無我也。若別說菩薩見道。不可雲唯蘊無我。三乘合說故。二乘為本雖雲唯蘊無我。菩薩邊唯蘊言約修惑可意得也。設約小乘。見道雲唯蘊無我時。可有見修相對之義也。無我者見惑也。對此唯蘊可根境界淹留修行義故。故學摩訶衍人寄齊三果時。然彼行者有法執當心(文)。彼明修惑留滯之義文也。然菩薩二障見惑既斷故。留滯法執俱生雲有法執也。人執俱生未斷。彼無溜滯義故。但雲法執當心也。故知唯蘊無我句含總別二意也。唯蘊無我一句攝諸部小乘盡者總義也。大小相對義故。唯蘊法執無我人執也。文處以此句為見道別義也。唯蘊留修惑無我遮見惑也。故約大乘人時可見修相對義門也。次至經疏文者。彼又約菩薩強不可雲法障。初劫小乘為表故。設大乘寄齊小乘明故雲法障也。同共一法中而昇沈有異者專此意也。次至終教斷惑者。初劫菩薩不見終教大乘菩薩。勝進至他緣乘菩薩故。又寂然界證偏真理。法相十地釋四五六地寄同羅漢故。於地上猶有偏真義。終教大乘無漏智現行上假不可雲證偏真理也。   答。凡案三劫配立。真言行者斷三妄勝進心續生位也。為顯此觀行寄大小權實諸教斷三妄之分位說之故。強不可盡一教始終也。以寂然界一重法倒文並第二劫第二重法無我性文見。初劫三重三妄可局人執品(覺)。設大乘見道也取斷人執見惑邊可為初劫三乘也。湛寂三乘既同得人空理(見)。若通二空。三獸一河譬可不齊故。其上五根本煩惱等畢竟不生(云云)。若約法執。豈畢竟不生乎。湛寂既人空理。三重三妄何通法執乎。彼三妄斷盡位雲湛寂故。又大乘諸宗斷惑義不一准。難勢唯法相一宗樣也。天台立四教判一代宗教之時。通別圓大乘何先斷人執見惑次斷人執修惑事。不異小乘斷道。初劫大乘有寄天台。依之覺苑初劫菩薩判通教菩薩。又淨影意釋三賢斷人執地上斷法執。釋論一師意又爾也。故大乘最初不可定二障合斷。但至雲初劫菩薩勝進第二劫故初劫時可法相大乘菩薩者。所不共許也。三乘侄路始分者。設別菩薩也。判菩薩智品時雲初劫菩薩共二乘第二劫菩薩不共二乘。有何相違乎。次見修分別事。凡唯蘊無我觀門大小簡異名目故人法相對義勿論。且同見修相對之義雲者。是又可同小乘見修故。以雲見修相對不可為通二障潤色。次法執當心有古尋。修惑雲法執時無子細。設實法執也。人執修惑起因舉之也。上來問答學摩訶衍人定顯人所設會釋也。若為密人。御難如何。故問題可有其用意歟。   一。初劫菩薩為法相大乘。初劫即可為地上乎。見道初地故。於三劫有地前三劫地上二劫異義。地上三劫義無之乎。答。今三劫若約時分一乘所經三劫歟。若他緣乘三劫。第二劫分可盡三劫也。不至第三劫故。故知約他緣乘三劫意得。今初劫彼第二劫從初地至七地也。今第二劫彼第三劫八九十地也。彼初劫未斷惑位故可有三劫前也。問。爾者三果無學等寄齊豈地上乎。又證寂然界豈第二劫滿乎。其上疏常途諸論所明。經一阿僧祇證寂然界(云云)豈第二劫菩薩乎。答。如先雲相宗十地四五六地雲寄同羅漢故。有同共一法義也。又人執斷修惑位同法執修惑斷位也。次寂然界第二劫滿事。寂然界菩薩同支佛。第六地既同聲聞羅漢故。第七地尤可同支佛也。左初劫小乘為本明故登地菩薩。同小故義門淺近也。次一阿僧祇事。自本今三劫配立約一乘教故。三乘教第二僧祇可當一乘教初僧祇也。例如釋論抄雲性相兩宗相去較一僧祇也。   法執當心。   然彼行者有法執當心(文)。今此法執可雲人法二執中法執也乎。答。可人執修惑也。兩方也。若雲人執也者。既雲法執。何雲人執乎。是以次下。不起我倒(文)。可人我倒不起之義(覺)。若爾對彼雲法執當心。尤可常法執(被得)。若又依之云爾者。所寄齊已雲三果學人。是則修惑斷位也。能寄齊法執可指修惑(覺)。   答。指修惑可雲法執也。今淹留修行者明漸斷之義。而第三重業煩惱猶人執品也。進第二重斷法執乎。且一片難勢其理分明也。但至一邊者。修惑迷事惑故。為顯迷法自相之義雲法執也。次不起我倒者。指見惑雲我倒也。故上我倒所生三毒根本(文)。若爾對見惑雲法執。可修惑義勿論也。仍無失。   法執當心者可人執品修惑道理分明也。先三果學人所留滯人執品修惑之義無異論。今設約學摩訶衍人釋所斷惑何忽相違乎。況第三重業煩惱株杭等不通法執。返淺位明法執斷之義乎。又釋第三重時。然亦稍離下地三執(文)。彼為第三重之來由指第二重雲下地三執也。於下地三執有數義。雲法執義曾無之乎。若法執約何雲下地三執乎。又所留滯人執修惑。法執者雲舉所依義不可然。見文相之次第。依法執當心留滯六度修行(見)。法執留滯義故非明修惑漸斷之旨。若爾者肖文大旨乎。前三果學人以留滯惑為所斷。今何不爾乎。若法執所依所留滯雲人執修惑也者。尤可舉修惑體。假令以法執當心。修禪定道品之時修惑起可雲稽留淹滯也。既無修惑言。可知直依法執稽留淹滯雲事。若爾背文相之大旨也。又人執已斷後可雲法執當心。修惑未斷之位何進雲法執當心乎。粗惑未斷位細惑行解不顯。不可雲當心也。故知今法執可指人執修惑雲事。但不起我倒者。於我倒言有二樣。一對法執人執雲我倒雲我蘊兩倒二種業煩惱網是也。一見修相對見惑雲我倒。唯蘊無我位雲我倒所生三毒根本是也。今依後樣指見惑雲不起我倒也。問。於我倒有寬狹事如何。答。我倒者我見也。我見見惑故。見惑雲我倒事無子細。二執相對人執雲我倒事。人者我義也。常一主宰見上所起諸惑雲人執。故總雲我倒也。凡凡夫所起煩惱從我見無雲不等起事。故唯識論。二障諸煩惱同薩伽耶見而為上首(文)。雲人法二我此意也。其中人執品惑迷用惑故主宰義勝猶得我名。雲我法二執時雲我執也。又其中分別見修之時。我見見惑故。剋性雲我倒也。見惑不局我見。四見從我見展轉起故。舉本攝末見惑雲我倒也。問。人執修惑雲法執有其例乎。答。可尋之。常釋論中五種人見者。執如來藏故法執如雲人執也。今又修惑迷事法故。人執雲法執。何過(云云)。又淨影釋。以執取相雲法執。釋論人師准計名字相為見惑執取相為修惑。淨影意人執修惑名法執歟。但常義。淨影以執取相雲法執故異釋論意(云云)能能可尋之。彼師執取計名雲地前二輪惑。智相相續雲地上二輪惑。二輪者見修歟。若爾執取相可人執修惑歟。   一。法執義了簡文段。前條見惑論義以盡二障見惑之義可成也。大乘人見修道寄齊二乘明。故見道斷二障見惑。修道斷法執俱生也。故修諸度時稽留淹滯者。二地以上菩薩明法執修惑漸斷之義也。拔業煩惱者。十地菩薩明人執習氣斷之義。所詮大乘菩薩於地上見道斷二障見惑於修道漸除法執俱生並與二障習氣。是寄齊小乘三道明故。修惑斷邊寄菩薩斷法執修惑。緣覺習氣斷邊寄菩薩修道習氣斷也。故下地三執者。假令初劫寄同法相大乘第二劫(若第六地)第七地可同緣覺習氣斷也。若爾者指前六地可雲下地。六地間所斷法執俱生雲下地三執也。三執者根境界迷也。小乘迷根境界起人執修惑。大乘迷根境界起法執修惑。所詮法執義。法執名字依難名人執也。二執名字諸教同名目也。今疏何猥可改其名目乎。又舉起因義。難勢前顯畢。法執當心正舉今所斷(見)。若爾明菩薩法執斷位之條勿論歟。   下地三執。   然亦稍離下地三執(文)。指何地雲下地乎。答。可聲聞地也。兩方也。若雲聲聞地者。緣覺於凡位預斷下八地惑起無漏智斷非想地之惑故。尤指下八地可雲下地也。是以覺苑法師釋稍離下之八地三妄執故。以聲聞雲下地證據何在乎。若又依之云爾者。下地三執者可指前三果所度三妄也。若爾彼不盡九地之修惑。何但下八地乎。   答。可聲聞地也。今文以大乘菩薩斷位齊二乘斷位明之時。同緣覺斷位釋也。若爾大乘菩薩無凡位斷何舉下八地凡位斷義乎。況又株杭種子顯緣覺斷惑勝聲聞之義也。若非想地惑。二乘俱斷。不可為緣覺不共之稱。故知學大乘人斷聲聞(下地)。所斷九地見修(三執)。畢明進斷緣覺所斷業惱株杭義。故云然亦稍離等也。但至聲聞雲下地者。三乘共十地時對支佛地(第八地)。指已辨地等(第七地等也)。雲下地也。   重難雲。今文明學摩訶衍人寄齊雲事。所不共許申也。於初劫開三種三妄之時。初重見惑學大乘人所斷也。第二重聲聞所斷。第三重緣覺之所斷也。故云然彼行者等並明前三果無學斷位也。故云然亦稍離(乃至)。生十二因緣等委消釋第三重經文。若爾直明緣覺斷位故。尤約凡位斷之義可釋之也。凡一切緣覺必先凡位(順解脫分位也)。以有漏道合斷下八地五部惑。五部者四諦修道即見修二惑也。其後時劫滿時從燸善根不起於座次第修之。依第四禪起無漏道經見道十六心時。緣上界忍位斷非想地之見惑。次以九無間九解脫道斷非想地九品修惑。是雲三十四心斷結。又菩薩三十四心緣覺有雲百六十心之釋。正理意也。下八地惑凡位斷故。於聖位不斷之故。今明緣覺斷位故。凡位斷邊云然亦稍離下地三執也。拔業煩惱株杭等者可指聖位所斷之非想地惑也。無學聖人者顯此意也。若爾者下地者可下八地之條勿論也。若非凡位斷者何雲稍離乎。三界煩惱有雲一惑粗細之義邊故。非想地惑喻株杭種子也。但為緣覺不共說文事。雖斷非想地惑事同聲聞。兼除習氣之義邊故。成緣覺不共說文又存習氣斷義也。十二因緣文專顯此意也。故第七疏雲。聲聞以極觀察智雖知諸法實相。不能分拆推求十二因緣實相。辟支佛智慧深利故。以總別之相知之(云云取意)。十二因緣觀門不通聲聞。今拔業惱株杭事依十二因緣觀門見故。緣覺不共之義分明歟。設又以大乘人寄齊緣覺。作能所寄齊時所寄齊為本可明故。大乘人雖無凡位斷之義。比緣覺凡位斷之位云然亦稍離故。下地者可下八地也。次約三乘共十地聲聞地雲下地事不可爾。三乘共十地約常三乘非建立歟。故天台判通教三乘為大乘三乘。 答。見文段大旨。明初劫三重三妄有二重釋。學摩訶衍人已下文約大乘人並釋三種三妄之條無異論者歟。若爾者然亦稍離等文可大乘人釋。何直緣覺說文乎。況又第二重修禪定道品種種諸度(文)。約菩薩所行六度明淹留修行之義(見)。若直三果人。何雲修種種諸度乎。諦緣度三乘各別所行故。若又再返三果無學作釋。加顯何乎。頗重言無用歟。次下八地義依覺苑釋歟。彼師下地雖有二釋。拔業煩惱株杭文釋非想地第九品惑。若爾者下地雲下八地義。有不明非想地前八品斷位之過。下地雲欲界義。上八地中但明非想一品有不明餘之過。凡雲株杭雲種子顯餘殘詞也。若非想地正使。甚不順株杭種子之言乎。但至雲三界惑一惑粗細故於非想地惑有餘殘之義者。其意不審也。九地煩惱界繫既別也。何雲一惑乎。於欲界煩惱具三界惑故斷欲惑之時上地惑可雲餘殘。起地地各別斷道之時分分所斷各別也。何強非想地惑雲株杭等乎。可知三界惑正使既斷後猶帶餘殘習氣故。約彼雲株杭等事。若爾者云然亦稍離之處可盡三界正使也。何局下八地乎。次十二因緣文明緣覺斷位雲事。凡明寄齊習以所寄齊為本故無相違。上無學聖人文且略之歟。或又三種三妄文自元合說三乘故。今菩薩邊釋文也。生十二因緣等觀門直菩薩觀門故。不可有相違。演密抄此意也故以拔業煩惱株杭等文為證寂然界菩薩。次聲聞地雲下地事。三乘共十地雲通教事。天台一家意歟。諸宗未必立通教。爾者同性經十地三乘共十地可雲常三乘歟。或又二乘有地名。望緣覺聲聞雲下地何過。勝鬘經此三地彼三種意生身者。以三乘為三地。若爾者既雲聲聞地支佛地也。三乘又上中下故。聲聞雲下地不可有苦。   一。拔業煩惱等文。明緣覺斷習之義故非正使斷。故下地者非下八地雲事不可然。設此文明緣覺斷習之義。正使斷上可存習氣斷之義也。但局習氣雲明斷位者。緣覺三十四心斷結外又起斷道雲有習氣斷位歟。曾不可有此義。只三十四心無漏上緣覺智慧深利。兼有斷習氣之分也。若爾者倍聲聞明緣覺斷習之義。其斷位只可舉斷非想地惑之位也。下八地凡位斷位以有漏道不可除習氣故。若爾者拔業煩惱株杭文緣覺斷習說文可明斷非想地惑之旨也。如何。答。習氣斷義實爾也。然心續生次第以倍前前之處為後後住心。齊前前之處讓前前後後略之也。若爾者正使斷分二乘無勝劣。九地斷惑偏讓聲聞明聲聞智分所不及習氣斷計可為緣覺斷惑故。今業惱株杭約地可通九地。九地惑皆可有餘殘習氣故。何獨局非想地乎。若又前無學聖人聲聞無學明轉向餘乘之義。別可起習氣斷道也。其時聲聞無學依惑餘殘智慧不明瞭故。再修四諦觀之時漸漸煩惱習氣可盡也。行法智除欲界餘殘。行類智除上界煩惱餘殘。可未必見修各別歟。於上八地地地類智各別可起之歟。   一。拔業煩惱株杭義可局小乘也。見人執品分齊株杭種子故。菩薩以人執分不可雲株杭種子。拔株杭種子者顯諸惑斷盡之義故。故菩薩釋第三重微細百六十心煩惱業壽種除。斷第三劫之時明拔種子之義。如何。答。三重三妄自元二乘為本故。約小乘雲拔株杭種子也。菩薩斷位同彼故。雲拔業煩惱等有何相違。所詮此文明緣覺習氣斷義。菩薩又斷習氣寄同彼事不可有相違也。   演密抄第三雲。言即是無學至最難斷處者。即非想地第九品煩惱最極微細名為難斷處(文)。 大疏百條第三重第八。   兩種外道。   今疏中舉內外兩種之外道(見)。爾者內外道中可有顯教修行之菩薩乎。答。約文顯相不可有菩薩也。兩方也。若雲無菩薩者。既雲此宗中說有兩種外道。此宗言所顯顯教悉可屬外道(覺)。依之所不知之法無量寶王(文)。此豈非金剛寶藏乎。是以宗家釋中釋顯教隨機而說故雲內外合今兩種外道文。若又依之云爾者。經中歎湛寂之理雲一切外道所不能知。二乘猶得此理。菩薩何不知之人乎。   答。自本所答申。約文顯相者菩薩不可有之也。湛寂之理三乘同所證也。其中二乘不到源底故且雲內外道屬不知之人。菩薩喻大香象王雲盡其源底。何返雲外道乎。又此菩薩不可雲密人。同共一法菩薩故。但無量寶王者歎人空理且雲寶王也。次宗家釋疏意兼於此菩薩存能寄齊真言行者故。搜密意爾判也。如此成申不可有相違(矣)。   堮捅部C   演密。內外道附佛法外道(云云)。即犢子部也。故常二乘非不知人也。無量寶王私記雲。彼愚法人不能知自所得二乘菩薩終可迴入佛大寶王之位(云云)。   此論義內外道中可雲有顯乘菩薩也。凡三劫說擬儀外跡顯修證之深淺故。何處作淺深之對辨之時。多分顯顯淺密深之旨也。今列人空不生之理之時。舉清潭與寶王二喻。清潭遮情無相之理也。故二乘同入之。寶王人空上表德理也。無盡莊嚴藏故雲無量寶王。若俱約顯理者。顯同遮情理也。取二喻何用乎。只清潭底岸分事可足。何強別取寶王喻乎。又非表德不順無量寶王言歟。無量寶王既表德理見不知之。內外道中可有顯乘菩薩之條勿論也。就此顯乘菩薩有二義。一今於初劫顯密對辨故。初劫菩薩也。不通九種住心。初劫所寄齊二乘為本。見寂然界生起之說湛寂位有顯菩薩(見)。即三乘共行菩薩也。以彼菩薩可屬內外道也。若今無量寶王顯乘理內外道雲局二乘者。雜問答釋雲何消之乎。故雜問答雲。經雲諸佛大祕密外道不能識。其外道者是何外道。答。於外道有二種。問。何等耶。答。一外外道。二內外道也。問。何雲外外內外。答。外外者內外故雲外外。內外者。於內有二道。依之言內內外。耳問。其意雲何。答。於教大論有深祕淺略二道。即祕言內內。淺言內外。問。何故雲之耶。答。真言教諸佛自內證教故雲內內。顯教隨機而說故雲內外。問。經文既雲外道不能知不說內外外道。如今依何文立兩種耶。疏雲。經一切外道所不能知者。此宗中說有兩種外道。謂外外道不入不識。內外道入而不識。故種種因量諸師無能出其過者。因此立二外道也(文)。此釋既顯教隨機而說故雲內外(云云)。對真言內證顯教雲內外。不局二乘之條分明也。以今兩種外道所不知之無量寶王同諸佛大祕密之文。無爭無量寶王祕密理顯乘菩薩尚不知故雲外道不能識事。宗家殊合今文事。外道言通菩薩證據也。其故若局二乘雲外道者。彼文處外道不能識文。疏判凡夫二乘兩種外道。不可求餘處證文。而諸佛大祕密外道不能識之義不可局凡夫二乘故。立內外兩種之外道廣雲通顯教。其證文引今文。今內外道不局二乘雲事無異論者乎。問。此義前三獸渡河大香象王為密菩薩歟。如何。答。先達義雲(道悟房顯圓房)。前大香象王菩薩顯菩薩也。今無量寶王者密理也(云云)。實上香象雲到其源底未雲得寶王。可知窮人執遮情理不得表德理也。水喻遮情寶王喻表德。到其源底窮水分故顯菩薩也。凡舉湛寂理不知人有三重。初離建立宗等者外外道不知之義也。故疏如前所說建立淨不建立無淨等種種宗計皆不相應(文)。是湛寂理專二乘所證故。遮外之外道計也。次三獸渡河喻意。歎菩薩所得湛寂理故二乘為不知人也。故疏獨有大香象王漸次深入到其源底(文)。兔馬不到源底故。於湛寂理尚有不知之分。第三重一切外道所不能知文此湛寂理為表德理明內外外道不知之義也。故三重釋聊異也二顯密對辨之意。顯可通九種住心。設湛寂理也。見表德理之時九種住心不可及。故今於初劫對辨。內外道可通第三劫也。例如第二劫終顯密對辨文第三劫一道極無攝上來中。今不雲上來。相攝之義殊無相違。私雲。前大香象王可真言行者。大香象王釋述窮湛寂理之旨也。以真言行者寄齊顯之時。於顯教不可許窮源底。又於所寄齊中強歎德菩薩何用乎。其上一切外道所不能知文。既祕密理雲內外外道不知。其所不知處指湛寂文之條勿論也。湛寂理若非密理。何雲不知處可存祕密乎。文鉤鎖甚不符順者歟。故知雲離建立宗等迄約顯相舉二乘湛寂。雲如是湛寂文。於人空理存遮情表德二義就表德邊有歎德說也。況又清潭寶王俱一具喻也。而此寶王為有何處。定可有源底也。例如海底有寶珠故大香象乍言到源底尚雲不得寶王事尤不審也。問。爾者此中有三乘人同以無言說道等(云云)。三乘中菩薩即真言菩薩歟。答。此事能能可思案之。可有顯密二義也。若密菩薩義。上舉三獸喻顯三乘人也。其下雲此中有三乘人等。無爭前三獸法說也雲事。同以無言說道等者。且約所寄齊作此釋也。故雲淨心漸現。淨菩提心可密人故。若顯菩薩義。粗妄執斷所寄齊三乘具有之。三獸釋且隨義轉用香象喻密人。此中有三乘已下文約說文本意舉所寄齊三乘也。此中者雲此湛寂中事也。既雲無言說道。何攝密人乎。無言說無相偏真之觀門故。真言行者跂步之時。表德有相懸眼行故。不可雲依無言說道。又不可雲同共一法。寄齊只同斷證分齊迄也。   一。此中有三乘人者可顯菩薩。見文之相連此菩薩勝進到寂然界(見)。疏雲。以行者於瑜伽中湛寂之心雖已明顯然涉事時根塵識等尚當心(乃至)。發起其心修離著方便。於五種譬喻觀察無性空(文)。證寂然界顯菩薩事定。其故六無畏所寄齊菩薩故。若三乘人中菩薩密。寂然界生起菩薩何來乎。   一。問。一切外道所不能知者。內外外道不知祕密理雲事歟。若爾者湛寂之說文以小乘為本。經文不相連乎。如何。答。外道不知文可存重重不知義歟。如前離建立宗等外外道不知二乘所證湛寂理也。二乘又不得菩薩所得湛寂之理故。二乘雲內外雲外道不知也。此湛寂理約表德菩薩猶不知故。內外中又存菩薩也。湛寂理依含淺深不知人存重重故。非不取二乘所得湛寂。問。約人空理於菩薩二乘何有知不知不同乎。答。二乘得偏真之湛寂。菩薩得中道湛寂。故有不同也。   一。內外道不通菩薩義。初劫湛寂有三乘人。釋之時先約二乘釋。後約菩薩釋。是初劫通滿之義相也。故上見修無學三道釋先約小乘見修無學三道釋。次付學摩訶衍人又辨三道。後釋湛寂重之時。離建立宗等者約二乘故唯遮外道。次三獸渡河釋並內外不知釋又歎得湛寂之理之菩薩遮二乘也。故內外道者可局二乘也。宗家顯教雲內外合今文事。只外道有內外之兩種迄證文也。強非全證。所詮無量寶王文密理見。不知人尤可通顯大乘。而得此寶王菩薩或作偏真之觀門。或修同共一法行。或進登寂然界。此等之義相悉非密菩薩行相。以知無量寶王者對小乘趣寂以佛果功德涅槃四德等雲無量寶王雲事。故濟暹私記。彼愚法人不能知自所得二乘菩薩終可迴入佛大寶王之位(文)。又此中有三乘人(文)。密菩薩合二乘雲三乘例有之乎。如涅槃四乘菩薩。合密雲四乘例有之。雲三乘例未勘及。定知三乘俱顯分齊也雲事。又三獸渡河說源涅槃智度優婆塞經等之說也。故喻顯三乘。是以天台三獸渡河喻判通教三乘。何今違本說以彼菩薩雲密菩薩乎。此事難義故。先達多雲三獸菩薩顯菩薩也無量寶王密理也成上下意別之旨。一相續文說同湛寂理之時。上下忽相違事尤不應道理。故知內外兩種外道二乘外道分歎菩薩所證湛寂理雲事。   五喻體空。   疏文於五種譬喻觀察無性空(文)。今此無性空可雲體法空也乎。答。不然歟。兩方也。若雲非體法空者。凡以緣生無性之觀門為體法空。然五喻觀門專明從緣所生之義又雲無性空。無爭非拆空雲事。若又依之云爾者。釋第二劫之六喻中不舉泡沫芭蕉之三喻事雲猶帶拆法明無性空。簡唯識無境體法難解之空。定知初劫五喻拆法空也雲事。爾者如何。   答。可拆法空歟。凡體法空本性空寂之觀門也。故以諸法或為真如隨緣之所作(三論等)。或為唯識所變之法體(法相)。故其體空道理有之。而初劫觀解同小乘未及唯心談。爭許畢竟空觀乎。是以猶約偏真之理作此平等觀(文)。偏真觀門專拆法成空之故也。況所同成實拆法空乎。但至緣生無性等者。設雖緣生也可拆法空也。故成論觀苦無常等互相緣集而成拆法空故。如此成申者不可有相違(矣)。   重難雲。凡思拆體二空之差異者。聚集和合法思有實物別體。為遮此執破拆和合名拆法空。故拆法空觀前必存法體。若一一法體空破拆之作何物乎。異之名體法空事。無所殘法體悉空之名體法空。而思寂然界即空觀門者。偏真之觀故。諸法見單空者也。於法體既無所殘。何非體法空觀乎。又此寂然界菩薩當通教菩薩。三獸渡河菩薩進到寂然界故。若爾者天台藏通二教對辨時。三藏教雲拙度拆空。通教雲巧度體空。是以演密鈔謂。前劫中有通教菩薩從無性門達諸法即空此即體法空(文)。加之疏釋五喻觀門一一約緣生無性之義釋之。凡緣生無性者以能生緣空所生之法義也。此豈拆法空義乎。但至泡沫芭蕉之三喻者。彼三喻有緣生無性義者。何不為體法空之喻乎。故彼緣生無性三喻下一一皆有緣生無性辭。此三喻中殊破拆之義見芭蕉之喻也。而雲至於鄰虛亦不可得終歸不可得。無所留芭蕉之體。豈非體空乎。故合說文。無不從眾緣生緣生無性是行本不生也(文)。全無破拆之辭乎。猶帶拆法者。為顯觀門粗淺不及難解空。取帶拆法喻(為言)。直非雲拆法也。若直拆法。何雲帶乎。其上取幻焰二喻事如何。所詮寂然界判度一重法到許法空之觀。空法體之條勿論也。乍空法體猶雲非體空事其道理難思乎。但至雲成論雖許法空拆法空者。彼論雖有二空釋。定小乘半字教故實可人執分齊歟。可攝唯蘊無我句中故。例如舍利弗阿毘曇雖說二空為薩婆多部本論屬法有我無宗。次至雲談體空事可依法性緣起唯識所變道理寂然界未及此觀門爭作畢竟空觀乎者。如前雲體法空者法體空義也。何觀有空法體之分雲體法空有何相違乎。所詮真理離一切之相故。契達此無相理之時有相諸法一向空也觀解立。名偏真之觀也。例如唯識論正智證如之位判一切境相皆不現前。寂然界觀門淺近故不能出有門觀俗事。住空寂理故諸法思單空也。此觀門豈非體空乎。次對體法難解之空無性空故。可拆法空雲事不可爾。既置難解之簡別之言。體法空上非分難易乎。   答。開處處釋文。初劫智惠定二乘分齊。設寂然界雖度一重之法倒。尚可有同二乘之觀門之分也。所觀人法俱空雲成實諸宗未甚懸絕。尤准成論法空可得之也。成論既拆法空也。是豈不爾乎。至第二劫三乘徑路分。寂然界未與二乘異路。爭成體法空之觀乎。寂然觀門既或雲偏真或雲單空。若非拆空何有偏空義乎。凡成觀門事其加行位尤可觀察道理。非唯心唯識義。又非破拆聚集義。依何道理成偏空觀乎。設證真理時不見事故偏住空理。出觀後見事事諸法之時。此法空以何道理可觀之乎。若無其道理一向思空寂。或撥無因果邪見歟。或空見外道所見歟。爭以此觀可空法執乎。故知不知中道義門空法時。不依破拆義空道理難立。此破拆空非中道故。或雲即空或雲偏真也。若寂然界體空觀。以何義分簡異第二劫。可屬初劫乎。只可第二劫觀門淺深分故。乍定大乘行者齊辟支佛不置第二劫。定知觀門遙別也雲事。若非拆體。以何為觀門別乎。但至雲拆空觀不空法體者。三藏教拆空義也。成論以拆空作法空觀故。拆空觀不空法體雲事不可共許。又成論法空拆空觀故。尚雲可屬人空觀者。判成實諸宗未甚懸絕故。誰知寂然界有人空分齊。是又一箇尋也。強定法空不可致難勢。又成論法空大乘諸宗所許之也。何雲局人空乎。次雲通教菩薩事。相似分有不可雲全同。彼菩薩人空分齊也。故藏通俱斷人執時雲有拆體不同也。今斷法執故異彼歟。次五喻俱緣生無性觀雲事。眾緣和合法故。以眾緣折此法故。不可依雲從緣生。明成論拆極微之義。苦無常等互相緣集。若對理論一切皆假。意苦無常等諸緣和合生。極微故極微無實有體(為言)。次取幻焰喻事既雲聲聞經中有五喻。五喻齊非拆空觀乎。幻土木和合成一幻事。破拆土木等諸緣無所成幻事。陽焰又日光風塵等諸緣和合成法也。見日光風塵也時何陽焰乎破拆空之義皆以同也。   證寂然界。   宗家所立十住心中。以證寂然界可雲立別住心乎。答。不立別住心也。今付之思寂然界者。大乘菩薩以即空之觀門度一重之法倒。既雲漸過二乘境界故。不可攝第五住心。又初劫偏真觀解未及體法難解空。難屬第六住心。設以二乘為一種住心寂然界開可立一種住心也。依之六無畏中為法無畏十六重玄為一種阿闍梨。爾者宗家立教一旦難思。   答。自元所答申。任高祖之定判。凡立十住心事。依大日經菩提心論。而論中不開寂然界。任經論共許之所立除寂然界也。況大日經中六無畏開雖為一種之無畏。三劫文明攝二乘之旨也。其故或雲與辟支佛位齊。或述成實諸宗未甚懸絕。依之寶珠喻不立寂然界也。但至度法倒者。成實宗雖談二空。攝小教乎。漸過二乘者細論門意也。   重難雲。宗家住心之建立舉十綱攝眾毛故。聊其義異。可立別住心。從義門相順十綱內攝之也。例如淨影宗攝三論地論攝論兩宗攝法相宗。然寂然界望大乘之時望小乘之時俱難攝道理。大都先重難勢顯。若爾何不立一箇住心乎。不可屬小乘事。小乘以湛寂為至極。故疏釋湛寂雲。湛是甚深義寂是不生義。謂五根本煩惱及百六十隨煩惱等皆畢竟不生故。為寂(云云)。人執品惑此位斷盡雲事畢竟不生釋分明者歟。而釋寂然界。雖行者湛寂心明顯也(乃至)。證此寂然界時漸過二乘境界。如蓮華雖未開敷而稍出清流之上(文)。越二乘分域雲事解釋實分明也況又經說寂然界雲。彼離違順八心相續業煩惱網(文)。疏釋違世八心雲。若三乘初發道意迄至拔業煩惱根本無明種子生十二因緣名違世八心(文)。拔業煩惱第五住心也。而以之為所離。何以能離寂然界返攝所離第五乎。又大小二乘其岐大別也。故智論以一代教大分二之時以大小乘為其二。三論家立二藏教專依彼論文。故知設合小乘中二乘。又四家大乘合一菩薩藏。大小二乘合為一種住心事更不可有之乎。而寂然界大乘菩薩定。故疏釋寂然界。大乘行者了達諸蘊性空等(文)。以寂然界非定大乘行者乎。又雲。依常途解釋是一大阿僧祇劫方證如是寂然界(文)。若小乘菩薩。盡三僧祇可雲證寂然界。既雲一僧祇。豈非大乘菩薩乎。依之疏家處處判階位重數時。於餘住心雖有開合不同。以寂然界為一種位。所謂六無畏深行阿闍梨十六重玄五重不生文兼當段初劫三重說文也。又不可屬第六住心。案經疏說相約三重妄執大分三劫不同。既屬初劫粗妄執能斷寂然界不可攝第二劫為細妄執能斷人。是以疏判寂然界第二劫觀門差異雲。謂行者初劫修觀行時心沒蘊中故。五種無性空門觀法無我。然猶望圓成中道猶屬對治(乃至)。今大乘空相空相亦不可得也(文)。既寂然界屬四悉檀中對治悉檀觀門也。何屬圓成中道第一義悉檀乎。又釋初劫五喻第二劫六喻不同雲。前劫五喻有泡沫芭蕉。此中所以不論者。此三事猶帶拆法明無性空。此中幻焰等喻意明唯識無境對法難解空粗相。轉融故不論也(文)。粗相轉融不同非難一混。釋所顯寂然界觀門拆法空也(見)。法相學者設雲初心淺位也。唯識所變理懸眼可住體法空觀。拆法空是小乘遮人我觀門也。何以此觀門屬第二劫乎。   答。宗家住心安立事非私義立。專任大日經菩提心論。而經中雖開寂然界。論無之。故知約經論共許住心建立十住心雲事。加之以寂然界為一箇住心。可為一種大乘歟。而四家大乘四行菩薩三摩地。若立寂然界。四行外可何菩薩三摩地乎。況又四箇大乘是以世流布大乘教定十綱體。如寂然界大乘宗三國間何朝流布乎。故知所攝毛目非能攝大綱雲事。付其第五住心攝屬義可存申也。大都三劫配立。初劫小乘第二劫三乘第三劫一乘(見)。故疏中初劫智惠二乘共行。第二劫智慧三乘共聞(文)。共行二乘言初劫分齊不超二乘行(見)。故疏五重不生釋雲。復次若了知唯蘊無我乃至證寂然界時當約我人眾生壽者本不生故明種種法門(文)。寂然界觀門人執斷分齊也雲事釋文分明乎。又疏或雲行者未過此劫與辟支佛位齊。或成實諸宗未甚懸絕(文)。第五住心所攝雲事旁以分明也。又雲。至第二劫乃異二乘(云云)。初劫二乘同也雲事無異論者乎。但至難令出說文者。寂然界菩薩也。不可雲二乘全同。且顯三乘不同釋文也。開寂然界細論門意。屬十綱粗論門意也。以細論門釋不可備粗論難。故一本義釋。證寂然界菩薩判深利緣覺。次至雲度一重法倒故異二乘者。成實雖談二空。猶為小乘攝屬舍利弗阿毘曇雖說二空。為有部本論。其上寂然界觀門雖雲度法倒。猶可人執分齊也。其故凡法空觀門知諸法體空也。而非唯識所變義。又非法性緣起之旨。爭覺諸法體空道理乎。故知以破拆觀雖空諸法。實被遮處可人執分齊也。且五重不生釋分明者乎。彼成實宗猶釋苦無常等互相緣集若對理論一切皆假。雲空鄰虛細塵以破拆觀猶屬小乘。今寂然界觀門全同彼乎。未甚懸絕言深可思之。次以大乘不可攝小乘雲事。相攝義門不定也。以劣攝勝義。何以小無攝大義乎。或又小乘菩薩三乘相望且與大乘名歟。次至雲階位不同中以寂然界為一種位者。六無畏深行阿闍梨十六重玄三種配立同事也。以六無畏為本建立故。以寶珠譬喻統論三劫始終時不出寂然界。故知位開合未必一定雲事。   復次大乘行。   本經文。復次大乘行發無緣乘心法無我性(文)。宗家御意。今此文唯可雲局第六住心乎。答。可局第六也。兩方也。若雲局者。今此文第二劫標句也。何有所殘乎。況又大乘行文不簡第七。無緣乘義何局第六乎。法無我性之文尤可通二箇住心也。依之六無畏中法無我無畏中存他緣覺心兩種(見)。若又依之云爾者。大師以此文唯證第六住心如何。   答。可局第六也。他緣大乘心之立名專依發無緣乘心之文。何以通二箇總名為局一種別稱乎。但大乘行言實雖無簡別。約始殊標此號。如無雲天。依之菩提心論。又有眾生發大乘心(文)。簡小乘雲大乘故。尤約大乘之初教可有此簡別之稱也。次法無我性者第七住心。彼如是捨無我(文)。此豈非雲捨今法無我乎。次至立一種之無畏者。經文且雖局第六。疏家探意加釋第七也。住心之開合隨宜第二一劫如攝二箇住心也。不可有相違。   重難雲。凡案三劫配立。細論門時雖存出世七心。以三劫為表故。標結文強不可存二心簡別也。故知復次大乘行(乃至)。法無我性句總標第二劫簡異初劫。依何以故徵別說時。有他緣覺心二心說也。如是知自心性句又約三劫門總結第二劫也。知自心性言專結觀察蘊阿羅耶知自性句(見)。若爾者結文既通他緣。標句豈除覺心乎。但至雲彼如是捨無我文捨前法無我性者。甚不可然。見六無畏名字。無我無畏法無我無畏二心既別。何雲捨無我。捨法無我意得乎。定知捨初劫人無我觀觀第二劫心本不生義故彼如是捨無我心主自在等雲事。但彼言至雲可指他者。居今文段指總標句雲彼也。發無緣乘心法無我性文捨初劫人無我觀義故。指彼雲彼如是捨無我也。次至住心引證者。總標句屬前段總結句屬後段聖教常習也。何強以彼局第六為的據乎。次至雲釋無緣乘時觀察阿陀那深細識雲解了三界唯心等阿陀那深細識者指解深密經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文也。第八識含持諸法種子義法相不共談者。凡大乘諸宗通會一代立我宗故。滿字諸經何文成宗違害乎。於三論宗觀察阿陀那深細識事何無之乎。淨影義章。阿陀那翻無垢。專順第八佛性真識之義(但可見義章)。次至雲解了三界唯心者。法相五車唯識義也者。三界唯心法門大乘通滿義相也。其中約事心。相宗意約真心性宗義也。今雲無緣乘法無我性故。專約真心述三界唯心義。豈返雲相宗不共義乎。次至釋法無我性句合楞伽解深等經者。如先雲以楞伽解深密等不可雲非性宗所依。良夫正法千年中論猶以為四依論藏故。性相兩宗互為所依。若違害宗文會譯者謬也。況於大乘經。況又八識三性三無性者三無性指諸部般若說故專當三論宗義。以彼不可為法相不共法門也。故相宗成三性顯了無性隱密義。三無性法門思三論宗法門。既雲三性三無性。存兩宗旨分明也。返難者潤色者乎。又義私雲。合楞伽解深密等非總句釋。釋經如彼往昔如是修行者觀察蘊阿賴耶等文也。釋中既為欲淨除智障故隨順古昔諸菩薩修學觀蘊阿羅耶等(文)。是豈非觀察蘊阿羅耶等之釋乎。別句釋故合楞伽解深密等八識三性三無性之法相法門有何相違乎。但至相連法無我性之釋者。自以行者初劫迄於須離有離無道觀法無我性總句法無我性之釋文。為欲淨除智障以下文如彼往昔已下別句釋也。以疏釋配當經文。其旨分明也。何上下悉總句之法無我性釋意得致以三性三無性配當二箇住心了簡乎。次於第二劫中有二重標徵釋。至雲是六七各別文段也者。雖有二重義相大別也。全非相對標徵釋。如前成申總標別釋總結三段(見)。其中於別說段為示性相兩宗異。有祕密主彼如是捨無我等別標別徵等文也。前後標異事。上標簡異初劫表第二劫大乘心生起由也。下標雲覺自心本不生粗出觀門徵何以故心前後際不可得旨。委細述也。文句相對別不可雲二乘各別標也。爾者如何。   答。自本所答申任大師引證。依大日經菩提心論立十住心時。以復次大乘行以下文為第六住心證文。豈猥雜別住心乎。付中第六立名既依大乘行發無緣乘心文。若通二箇住心。豈為第六別稱乎。十住心中何住心以通餘名為一箇別名乎。以之思。設許餘文通義。於此標句可局第六旨分明也。彼第三劫所謂空性等文有八九並說義。極無自性心生一句局第九故。以不共說文為第九立名乎。但以如是知自心性文為通二心總結返以之標句可通二心義成申事甚不可然。其故疏釋彼結文之時。上述心本不生義畢。覺此心本不生即是漸入阿字門。爾時復離百六十心等塵沙上煩惱一重微細妄執名第二阿僧祇劫。故經雲知自心性是超越二劫瑜祇行也(云云)。覺心本不生雲知自心性旨分明也。何以知自心性結為通他緣乘起盡乎。結文既局第七。可雲標句定可第六也。況又初劫結文彼離違順八心相續業煩惱網是超越一劫瑜祇行文也。彼文既局證寂然界不通湛寂等。不可雲初劫總結文乎。又第三劫雖有三箇住心。總標復次真言門(乃至)。皆悉成就文唯局第十不通八九。標結起盡更不成道理者也。次阿陀那深細義可通性宗成申事不可然。凡雲諸法生起。法性緣起為性宗義以種子生為相宗義事。性相大異轍也。而阿陀那深細識者為取一切種子如瀑流經文。何為通性宗義乎。但至雲兩宗俱滿字諸經可為通依者。如撲揚大師釋會起信論雲真如緣起成諸法恐譯者誤。性宗意阿陀那識佛性真識也。受熏持種譯者誤。而以彼文為依憑。述相宗義條勿論也。加之釋總標句畢雲楞伽解深密等八識三性三無性等。釋總結句無為生死緣因生壞等之義如勝鬘寶性佛性論中廣明(云云)。既兩宗所依經論各別舉之。何上下俱雲通二箇住心乎。次彼如是捨無我料簡不可然。彼言指第二劫行者詞。何雲指上文段乎。不順如是言。若指上文段者。可雲彼捨無我也。若爾者上正有捨無我言可有此說也。故知覺心乘行者住心本不生觀時捨他緣法無我觀故雲彼如是捨無我雲事。但至雲可無我法無我別者。如是名目有通局義故。約雲人法二我。法無我只可雲無我也。如是言指後也。指後雲如是。其例多之歟。如諸經初如是我聞等。或又為顯心續生旨。第六住心行者捨初劫無我上覺心本不生時超第二劫。為覺心乘(為言)。次三無性指三論宗雲事。三無性隱密顯了事彼宗大沙汰也。故撲揚釋如雲以顯了言說三無性。三無性第三時法門故。全非三論宗。若又隱密義也。居第三時指第二時故。猶第三時法門攝屬也。以三無性直不可為三論宗也。   一。問。六無畏第五法無我無畏釋。即是無緣乘心觀察法無我性(乃至)。心王自在覺本不生得離法之扼縛。於法無我得蘇息處(文)。以心王自在等觀全為法無我。何無緣乘法無我性雲局他緣乎。答。三劫六無畏開合不同故。第五無畏第二劫。第六無畏第三劫也。故於第二劫雖有二箇心。經文且約他緣心說之也。然意廣含覺心故。疏家添心王自在等釋解之也。第六無畏第三劫故雖可有三箇住心。且約極無自性心說之也。故疏此空智生即是時極無自性心生也(矣)。然第六無畏不可雲無第八等心。釋文出沒不始於今事也。故寶珠譬喻。指第二劫一向雲他緣心。十六重深行阿闍梨。指第五無畏一向雲覺心不生阿闍梨。是等豈第二劫無覺心乘第五無畏雲無他緣乘乎。立名隱顯於焉露(矣)。   一。住心立名事大乘行發無緣乘心之文。若通二箇住心總句。不可為第六別證。以通餘住心之文不為住心立名故(云云)。此事不爾。所謂空性等文通八九經文也。而第八住心有空性無境心名。是豈以通二箇住心文非為第八別稱乎。又唯蘊無我一句中攝諸部小乘盡(云云)。諸部小乘有緣覺。若爾以通第五之文非為第四別稱乎。又宗家釋雲。如實知自心之一句有十重淺深(云云)。而為第八別稱。以通餘心文為一箇住心別稱。其例多之。如何。答。會此難雲。所謂空性等文古來有多義。一義意通二箇住心(云云)。一義雲。所謂空性乃至離眼耳鼻舌身意之文第八說文也。以極無自性心之一句為第九住心也。然所謂空性之文引第九住心事。為極無自性心之來由引之也。但先德祕釋。妙執金剛通第九證文引所謂空性等文。彼既一種金剛含二箇住心。例彼故一文含說二箇住心也。若爾可設別會通。謂住心立名約正名。空性無境等異名故。通餘住心無相違。次唯蘊無我句此一句自狹之寬有三重義。一約文聲聞見道。二就義盡聲聞三道第四住心立名是也。三又就義通二乘雲攝諸部小乘盡釋是也。其中以約見道說文為第四住心立名也。唯蘊無我義無我唯諸蘊聲聞觀門故雖通無學道。且約初為見道說文也。但此義通名約初立名故還成總句證文歟。次如實知自心雲何菩提謂如實知自心之文也。彼說初地說文也。以第八住心釋初地法明道故為第八名也。然雲通十住心釋能寄齊住心也。初地淨菩提心之無盡功德寄齊諸教顯故。所寄齊雖有地前。能寄齊初地故。為第八別名也。   三界唯心。   解了三界唯心(文)。今此唯心者真心事心中何乎。答。可通也。兩方也。若雲通者。慈恩法師依經論之文立五重唯識引花嚴三界唯心文證第二捨濫留純識。而前四重事唯識故。今此唯心尤可事心也。況又雲觀察蘊阿羅耶。蘊阿羅耶豈真理乎。若又依之云爾者。法無我性既法空理也。知自性言豈局事心乎。 答。可通真事二心也。其故知自性言通三性。依圓二性即可真事二心故。依之往往引莊嚴論三性文證阿羅耶三義。但至五重唯識判文者。第二唯識強不限事歟。正雖約心王心所兼不遮通理也。依之唯識義中釋第二唯識。雖觀事理皆不離識(文)。此豈非通事理乎。   注雲。三界唯心言雖似第二重證文。其意頗異歟。彼第二重恐濫外境捨心所變相分。今心外更雲無一法遮心外法。所遮既別也。唯心言不可全同。爰知第二劫唯識觀門望初劫心外存法雲唯心故可通五法事理雲事。  本媔部C   唯識雲。一遣虛存實識觀遍計所執唯虛妄起都無體用。應正遣空。情有理無故。觀依他圓成諸法體實二智境界。應正存有。理有情無故。二捨濫留純識雖觀事理皆不離識。然此內識有境有心。心起必託內境生故。但識言唯不言唯境(乃至)。花嚴等說三界唯心(文)。   重難雲。凡他緣乘釋專可任本宗說也。楞伽解深密八識三性三無性等釋專此意也。若爾者本宗既以三界唯心文證第二唯識。第二又事唯識也。何忽肖本宗釋義以三界唯心文雲通五法事理乎。凡思三界唯心言卷三界諸法歸心義也。性宗意談法性緣起故有。以所歸心為真心義。相宗雖有以真性為諸法體義。卷歸真性義全無之也。故心所變諸法歸能緣心可雲三界唯心故。所歸唯心可局唯事心也。是以遣相證性識雲遣相不雲相歸性也。唯心言若指真理者。背相宗義者也。但至雲觀蘊阿羅耶知自性句通三性故雲始能觀察阿陀那深細之識可通依圓二性者。以六喻觀羅耶自性故。以依他可為本也。唯識論等中以幻焰等八喻喻依他故。若於幻分假實二意(中邊論)可通依遍二性。全以幻焰等不為圓成喻也。若爾者既雲知自性如幻陽焰等。雲不通圓成事勿論也。但然阿羅耶有三種義者以幻焰等觀羅耶緣生無性義時。遍計實執所遮處圓成理顯羅耶真實性圓成真理也被證悟。故六喻觀有顯圓成理謂也。阿羅耶言無偏頗不可雲通三性。殊雲觀察蘊阿羅耶蘊言所顯顯正所觀依他也詞也。故疏諸蘊巢屈故以為名(文)。執持含藏五蘊種子故雲諸蘊巢屈也。真如理性豈有含持種子義乎。次至云云心外更無一法故非第二唯識者。凡唯識者識外不許法名也。付其所歸識重重故。所遮法又隨重重也。第一唯識遮所執依圓識體定故。心外法者可指所執實境也。第二唯識留能緣心且恐濫遍計捨心內境也。雲此境心內也。望能緣心非心故。猶雲心外也。乃至第五唯識以性為唯心故。依他諸法非真心可雲心外也。以心外言不可定唯遍計存境也。若雲心外故雲遮遍計義也者。可局第一唯識歟。以此道理何雲通五重乎。況又始能觀察阿陀那深細之識者依深密經說(見)。彼經雲。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文)。觀第八識含持種子雲始能觀察等(見)。觀第八識依他邊條勿論也。次至法無我性文者。若以彼為道理可雲唯局真心歟。既不爾。可知非固道理也。如前成觀唯識所變道理。遍計實執除本法無我理故。雲即是法無我性也。故知無緣乘心法無我性者。唯識觀心雲無緣乘心。此觀心法無我行相故。雲法無我性也。性者體性義未必真性歟。   答。依宗家御意。當段述相宗義條勿論也。三界唯心言相宗所立舉唯識觀行相故。廣可通五重唯識義也。何強局第二乎。凡唯識宗大綱以第一遣虛存實識為本。不知諸法唯識所變道理事。依封著外境也。心外實境遣虛知諸法自心所變也處。所歸自心體廣論依圓二性也。是第一唯識義也。此自心次第攝略觀入其實體時。或證知心境相對境所變非實心能變法實體也為第二唯識也。於心中於此能變心有體有用。用體所起猶非實體故。獨留實體觀唯識為第三唯識。於此實體心有心王心所。心所依心王勢力生。其體獨不立。證知自心真實本只心王也為第四唯識。此心王猶因緣生法故假有實無也。不可雲心實體。此心性所不被眾緣造作真實性。人法二執去處顯為真實心體性。是第五遣相證性唯識也。此後四重第一唯識上次第推入其實體觀故。離第一非有別觀門也。故心外更無一法釋雖似局第一唯識。三界唯心言含五重淺深無相違者也。但至雲三界唯心言卷三界諸法歸事心義故當第二唯識於真理無此義者。凡三界言呼諸法言也。見三界諸法雲心外無法雲三界唯心故。不可雲偏卷諸法歸心。設雖真性。雲諸法真實性真理也。何不雲三界唯心乎。所詮唯心唯識眼目異名也。唯識言既亙五法事理。唯心詞豈雲可局一向事心乎。次至本宗證第二唯識者。彼指花嚴所說三界唯心文也。而花嚴經無此正文歟。小島私記引新舊兩經數文。可見彼抄。花嚴說設雖說卷諸法歸心義。三界唯心言局其義不可必定。雲諸法唯識時。乍許亙五法事理。雲三界唯心時。雲可局唯事事。彼此異因不可得者歟。次知自性會釋不可然。云然阿羅耶有三種義引莊嚴論三性文證之意。知自性言三種自性也雲事勿論也。但至幻焰等喻者。如彼諸幻事譬說二種迷者。以幻事喻遍計。此幻即譬諸蘊者。以幻事喻依他。彼事無體故即得真實境者。以幻事無體喻圓成也。既引以幻事喻三性莊嚴論證之。幻等六喻喻顯三性雲事勿論也。若爾者何雲觀依他一邊乎。次至雲觀蘊阿羅耶別緣起者。廣觀阿羅耶時雲具三性義。定其體時八識心王體故。先可雲依他也。故簡異性宗約生滅一分緣起雲別緣起也。次法無我性事既雲即是名第二重觀法無我性。法無我性為所觀(見)。豈非法無我理乎。凡二無我者真理異名故。第二重所觀雲亙事理。且約勝雲觀法無我理也。是即簡異初劫人無我觀雲觀法無我性也。次阿陀那深細識依解深密經雲事不遮申處也。凡觀唯識義事依二道理也。一四分安立。二種子熏習也。此中今約種子熏習義為成唯識義依深密經文也。依種子熏習道理所觀唯識有五重不同故。以雲阿陀那深細識不可定第二唯識也。 般若方便(第二重異百條)。   問。若失般若方便(文)。今此般若方便可雲第二劫緣生中道觀也乎。答。不爾也。兩方也。若雲非中道觀者。案文相次第。以寂然界偏真觀望第二劫中道觀判勝劣釋文也。若爾者般若方便者尤可指緣生中道觀也。若於寂然界位許般若方便者。寂然智品不可有墮斷滅。以何為寂然智劣相乎。可知寂然智若不進第二劫作緣生中道觀久滯偏真觀。雲墮斷滅也。是以覺苑釋。若失般若無所得方便(文)。無所得言所顯指第二劫觀(覺)。其故疏釋第二劫觀門。今大乘不可得空空相亦不可得(文)。指彼非雲無所得乎。若又云爾者。初劫末釋寂然位。若失方便多墮二乘地證小涅槃。然以菩提心勢力還能發起悲願。從此已後三乘逕路始分(文)。彼釋全同今文。彼方便在寂然位被得。其故方便為菩提心勢力。寂然菩薩既大乘人也。何不具菩提心勢力乎。又不留湛寂既進證寂然界。是豈非具方便乎。若爾者今般若方便可在寂然位。何指第二劫乎。爾者兩方。如何。   答。自元成申意非第二劫也。凡失者翻得言也。初劫智未得第二劫之智。何雲失之乎。但至雲以偏真觀對中道觀判勝劣者。疏家判文故。自元所不遮申也。寂然智沈偏真理故。可墮斷滅智品也。然不證空異二乘事。具般若方便助故也。般若方便者無所得心也。疏奧卷所所具惠方便者是也。大乘行者跂步時住無所得觀解。是雲菩提心勢力也。然智品淺劣故。始住法體空觀拂法著相時。依觀門微劣滯偏真行相也。所存自元插無所得意樂故不墮斷滅也。是則寂然智品劣相也。第二劫智空有行解均等強不賞空故。無墮斷滅之恐。寂然界若五種無性空觀門計不具惠方便。可墮斷滅故。是非大勝劣乎。所詮答成肝要寂然界位未起第二劫觀門。何以緣生觀門扶助寂然界乎。若中道觀門既起非寂然位。何為以之不令寂然墮於斷滅之由乎。進退俱不得其理。定知般若方便直可存寂然位雲事。次至覺苑釋者。無所得方便者。設雖寂然位也。依菩提心勢力不墮斷滅。可雲無所得方便也。以無所得言不可定第二劫也。若又指第二劫。不應道理故不可依用。爾者不可有相違。   重難雲。今釋專為褒美第二劫中道觀門下寂然智釋文也。若爾者般若方便所褒美故。尤可指第二劫智(覺)。是以他緣心釋末。行者解諸蘊乃至今以如幻等門照有空不二等(文)。彼釋不依第二劫觀門者初劫分不免過(見)。今何於初劫分釋免失由乎。設於初劫雲分有其義。對第二劫時可成不免失由也。但以般若方便同初劫若失方便文事不可然。彼方便然以菩提心勢力還能發起悲願(文)。以救有有迷界悲願為方便(見)。今般若方便雲無所得方便故。彼此方便意既別。何同之乎。故知今方便可指緣生中道觀門雲事。次至失字起盡者。失退其義同也。而於退有三種退中。未得退者未得法雲退也。若爾者設未得法也。雲失何過。次第二劫智設無般若方便助。不墮斷滅雲事甚不可然。如答成。般若方便者以無所得觀心為其體。第二劫智住中道正觀鎮照有空不二。是豈雲不具無所得方便乎。何必以寂然智雲具此方便乎。依具惠方便不墮斷滅。初劫第二劫觀門更可無簡別。次至雲進退俱有難者。此釋寂然智付過故。約寂然位作此釋也。但般若方便者扶助寂然智不可意得。若遂不得第二劫中道正觀留偏真觀門。雲墮斷滅也。自元未得雲失意得故。不可有相違。既寂然位判成實諸宗未甚懸絕定小乘分齊。故知約當分智時雲可證小涅槃雲事。至第二劫乃異二乘釋。專顯此意也。又失般若方便之過名惡趣空者濫方廣道人(云云)。方廣道人覺苑判清辨論師。對清辨論師雲般若方便。尤可指法相觀門也。故初劫雲即墮於斷滅證小涅槃。異今失。定知初劫居初劫判故雲證小涅槃等。今對第二劫觀門判故雲濫方廣道人也。以彼此相對異可推彼此方便異也。或又初劫文判湛寂位也。與辟支佛位齊時名為極無言絕處者指湛寂位也。爾時心滯無為法相者當上釋雲由厭怖有為故著無為法文。若失方便者指五種無性空觀門。故知此菩薩若留湛寂位失寂然五喻觀門。證小涅槃雲事也。彼居湛寂雲失寂然觀門。是居寂然位雲失第二劫觀門。其義既全同也。以今文可准據上也。   答。案若失般若方便即墮於斷滅文意。證寂然界位未墮斷滅聞。第二劫中道觀故。設觀空。以不可得空無墮空見事。而寂然位偏真觀故。觀空時依忘有可墮空見故。雲墮於斷滅也。而依大乘行者偏真觀上具足惠方便故。雲不墮斷滅也。此惠方便第二劫觀門。可墮斷滅人直可第二劫菩薩。於初劫位爭具第二劫方便乎。故知初劫五喻觀第二劫六喻觀雖行相相似。偏真中道觀門別故顯勝劣文故。以第二劫觀不可雲般若方便也。是以下釋證寂然界位雲。行者解諸蘊唯心即是知法自性。未了如是自性時畏墮有所得故。不能盡理觀有。畏墮斷滅故不能盡理觀空。非但見有不明。亦復見空未盡。今以如幻等門照有空不二。而人法二空之相亦不當心。乃名真入法空。悟唯識性故(文)。二重觀門分界大別。何寂然智被助第二劫雲不墮斷滅乎。況又寂然位既恐墮斷滅故盡理雲不能觀空。不依第二劫觀門不墮斷滅(見)。何必失第二劫觀門雲墮斷滅乎。又於未得法可雲失成申事不可然。俱捨釋權成就異。未得今獲已得不失(文)。失不失付已得法可論之也。故知退失其意頗異歟。寂然界未得第二劫智。何於未得智雲失之乎。其上文勢所顯。寂然界位依不失般若方便。不墮斷滅聞。置不定若言專顯此意也。但至雲所墮處雲方廣道人故般若方便可第二劫者。方廣道人者大乘內空見類也。寂然界雖偏真智也。大乘人故雲可成方廣道人何失乎。所詮大乘教學教成迷空見類雲方廣道人故。學何教可有此失也。次至初劫結文者。彼上釋寂然界位畢雲行者未過此劫等故。重述寂然位也。若失方便者指寂然位所具菩提心勢力也。意雲。寂然觀門偏真觀故。墮二乘地雖可證小涅槃。依有大乘聞熏菩提心勢力朋動偏真觀上依具無所得惠方便。雲不墮二乘地也。當段文勢既全同彼也。定知般若方便者寂然界智品所具無所得方便也雲事。若望湛寂位寂然界指方便者。失字起盡如前難也(矣)。   六喻三性。   今段舉幻焰等六喻(見)。可雲以今此六喻三性俱顯之乎。答。可爾也。兩方也。若雲三性俱顯者。六喻皆是非有似有之義。唯可喻顯依他。不順遍計偏有圓成真有乎。是以唯識論中以幻等八喻唯喻依他(見)。若又依之云爾者。云然阿賴耶有三種義引莊嚴論幻喻成三性之義。無爭三性俱喻之雲事。爾者兩方。   答。三性俱可顯之也。經文知自性如幻等(文)。而自性之言通三種自性(見)。且一片令出疏文分明也。況又所引莊嚴論文如雲此幻即譬諸蘊乃至如彼諸幻事譬說二種迷者。以幻譬依遍二性分明也。如彼無體故得入第一義者。以幻事無體譬圓成第一義諦(見)。但至難勢者。取譬隨宜不定也。何必局定乎。次至唯識論文者。彼一往義門也。不可有相違故。中邊論以幻等八喻喻遍計(見)。   重難雲。經文觀察蘊阿羅耶(文)。加蘊言之起盡殊顯依他之義(見)。其故疏釋蘊言雲。諸蘊巢窟(云云)。是即第八識含持五蘊種子故非雲蘊阿羅耶乎。設於第八雖具三性之義。真理不持諸法種子。又遍計無法故更無因緣生之義。何雲蘊阿羅耶乎。且始能觀察阿陀那深細之識釋專顯此意者乎。既以六喻觀察蘊阿羅耶。可知唯局依他雲事。又至雲引莊嚴論故可通三性者。莊嚴論雖有三性之說。取譬事別也。彼論雲。離二及迷依無說無戲論三應及二淨二淨三譬顯(文)。二淨者圓成實性也。既雲三譬顯。三譬者空金水故。全非幻事乎。又雲。如彼起幻師譬說虛分別如彼諸幻事譬說二種迷(文)。此頌幻師譬依他幻事喻遍計之故。以六喻不可雲喻顯依他歟。又此幻即譬諸蘊者。全非莊嚴論文。疏家所加也。何以彼文為莊嚴論依他譬幻事之證文乎。故知引莊嚴論事取三性之義迄。幻事譬不為要歟。但至標然阿羅耶有三種義出六喻觀者。經觀察蘊阿羅耶等之文唯雖局依他。觀依他之如幻之時遍計實執自遣遍計之處圓成真性自顯故。雲有三種義也。全以幻等六喻非雲直譬三性也。六喻皆是雙辨有無明蘊阿羅耶別緣起釋深存此意也。雙辨有無者非有似有之義也。三性皆雖中道觀門也。遍計情有為表圓成真有為本故。有邊猶增。有無均等唯局依他。雙辨有無者非顯此意乎。又別緣起者。對性宗之真妄共分之緣起顯相宗生滅一分緣起雲別緣起也。若爾者別緣起之言專顯依他詞也。次至雲知自性之言可三種自性者。雲知依他之自性何過乎。故三十頌中雲依他起自性分別緣所生。唯依他與自性之名遍計圓成無自性之言乎。次中邊論。以幻事譬遍計雲事。取譬事不一准。今所引莊嚴論又以幻事譬所執(見)。然今經幻等之六喻喻顯依他。有何怪乎。次以幻事無體譬圓成雲事不可然。圓成依無體所顯法也。雲空為門故入於真性此意也。爾者無體幻事當遍計。何雲圓成之譬乎。   答。凡三性之法門法相一家大宗中宗規摸法門也。今以三劫之說橫統論諸教時。以第二劫之文顯法相一宗法門。何不盡彼宗所為規摸之三性法門乎。大意釋八識三性三無性皆是此意文可思之。但至蘊言起盡者。凡顯三性事專依唯識所變之道理也。而立唯識道理有二由。種子熏習四分安立也。其中為顯種子熏習義雲蘊阿羅耶也。此種子熏習義雖有依他上。一切諸法(依他)見唯識所變之時。心外隔歷迷(遍計)自遮顯諸法實性(圓成)之故。唯識道理立三性義自成也。故為顯為三性根源唯識轉變之義雲蘊阿羅耶也。然顯三性為所存之故。釋然阿羅耶有三種義也。若一向觀依他之邊不觀遍計圓成。釋然阿羅耶有三種義往往引莊嚴論三性文何要乎。攝義多含釋文頗似無用乎。三性中為顯依他之一邊非置蘊言。三性之法門唯識轉變之上所成之故。為顯唯識所變之義置蘊言也。次引莊嚴論事。幻事譬不為要。只為顯三性之義也雲事。甚不可爾。疏中引莊嚴論畢。彼論明觀察蘊阿羅耶知自性如幻最與此經符會(文)。以幻譬合今經事。釋文實分明也。若如難勢。今六喻唯可雲顯遍計義乎。次至雲莊嚴論如彼起幻師譬說虛分別文以幻師譬依他者。綴文實雖似見惡。見始終論文幻事譬依他之條分明也。若爾者幻事上非有似有之義。顯見幻師所起處之故舉幻師也。全取幻師體非為今譬。故長行釋。變木石等以為迷因(文)。正成迷因物在變字也。幻師能變直非迷因也。見幻師不思幻像金等之故。迷因依他故。直以幻師不譬依他之條勿論也。幻事譬遍計事實事幻也。如中邊論。所詮於幻事見幻師所現之幻事也。因緣生之義顯虛假義成故。成依他之譬也。迷人見此幻事不知幻術由思實金等。成遍計譬也。次此幻即譬諸蘊釋非莊嚴論之文雲事。設彼文雖非莊嚴論。莊嚴論意以幻事思譬虛妄分別之故。作此釋。何一向定莊嚴論幻事不喻依他乎。其上上舉莊嚴論幻事有而非有非有而有文畢。雲此幻即譬諸蘊疏家意以彼論幻事為依他之條分明也。次莊嚴論於圓成取別譬雲事。彼以圓成為二淨。二淨義以三喻顯也。三性相對非顯圓成之義邊。凡三性一法之上三重義門故。明其譬時尤於一譬顯三重義可喻顯三性也。故彼事無體故。即得真實境如是轉依故即得真實義一頌顯圓成譬也。彼真實義。疏釋真實性義。譬真實境。疏判木等實境。以幻事上木等實境譬圓成之條無異論者乎。但至雲幻事無體非圓成者。實依相宗意非幻事無體直為圓成。圓成依無體所顯也。然取譬事邊邊也。依無體以顯圓成之義邊為圓成之譬也。約譬意得。幻事無體者實事幻無也。實事幻相止時。只此幻師所起之幻像金等木等實境外自本其體無知故。木等幻事真實體知得也。故木等全非幻事外物。既幻事實體。豈不為幻譬攝屬乎。次三十頌自性之言局依他雲事不可然。遍計頌雲。此遍計所執自性無所有(文)。豈非遍計所執之自性乎。加之即依此三性立彼三無性(文)。唯識論釋。即依此前三種自性(文)。自性言不局依他之條不及異論者乎。若爾者今知自性何強簡遍計圓成乎。   三性俱真實(第二重異百條)。   所引莊嚴論文。故應知三性俱真實(文)。爾者三性各別可存真實之義乎。答。演密抄有二釋。一三性各別義。變計分別故真實也。依他因緣故真實也。圓成真實故真實也。二三性無礙義。依變當分無真實義。歸圓成故雲三性俱真實也。   難雲。付三性各別之義變計情實故雲真實歟。凡真實者簡虛辭也。變計既最劣法也。對何虛雲真實乎。立彼四重二諦時。於初重俗諦如無真諦之義。是以慈恩釋。五重唯識第一立遣虛存實識。釋觀變計所執唯虛妄起都無體用應正遣空情有理無故觀依他圓成諸法體實二智境界應正存有理有情無故。實依他法因緣生故虛假不實。因緣和合勢力不虛猶成聖智境界。故有實義。存實稱專依之。變計既體用都無也。何許真實之義乎。況又莊嚴論。求真實(文)。求圓成實可起正體智。求依他實可起後得智。求變計實更何用有乎。可知可非三性各別真實雲事。次三性無礙義難思。無礙義依花嚴三性一際中三本同之義歟。莊嚴論法相所依論藏也。何說終教之義乎。又於相宗可有三性無礙之義乎。又三性無礙故雲真實。明三性真實之時。變計依他真實可說歸圓成之義。而變計真實雲能取所取畢竟無故。依他真實雲由此起諸分別故。出變計依他當體全不見歸圓成之義乎。   答。先三性各別義。付變計實可有二義。一以凡情所執心外實境雲變計所執故。約凡情雲變計實也。此義執雖未必對虛任情實執雲實也實必可對虛。以變計增益損減之執隨執者見增益為實人。損減思虛。損減為實人增益思虛。故虛實義不定歟。或又古義雲。對理無虛雲實(云云)。一變計理無雲實也。凡所執唯虛妄起法故。尋其實體只是都無法也。故以理無為變計實體也。莊嚴論釋變計實。能取所取畢竟無故(文)。能取所取所執也。畢竟無者非顯真實義乎。若以情實為變計真實者。畢竟無釋無用者歟。次三性無礙義。凡莊嚴論者慈尊所說九部論隨一也。降下伊捨那講堂述一代教意。何強說相宗一義乎。凡四依論藏性相兩宗俱為所依者也。若爾者設雖莊嚴論也。何局性相一途之義乎。或又唯識論。問答三性同異雲。此三為異為不異耶。應說俱非。無別體故。妄執緣起真義別故(文)。既雲無別體故。可雲變計依他圓成為體歟。若爾者三性無礙之義不違相宗義歟。但密抄引花嚴抄成義。不思相宗義歟。但至雲本論不見無礙之義者。說求真實譬喻下偈雲。如彼無體故得入第一義。如彼可得故通達世諦實(文)。如彼無體故長行釋雲。譬依他分別二相亦無實體(文)。依依變無體得入第一義者。顯依變以圓成為體之義也。以譬意案之。木石等圓成也。以幻師術力變木石依他也。金等像顯變計也。迷人實思有金體。而悟人金像依術力假似金實體只木石也證悟。此時幻像金體術力所變體木石外知無其體之時。依變性歸圓成之旨分明也。   重難雲。付三性各別成申二義中。以情實為真實義不可爾。凡立法門事為轉迷開悟也。凡夫迷倒專偏依情實執也。而齊圓成實性為真實。凡夫彌可增迷見。何成轉迷指南乎。其上實言誠雖通迷悟之所見。真字專非名真理乎。又違論能取所取畢竟無故之釋乎。非述所執情實義故。次以理無為真實之義。又不可然。見理無時全非所執。何以之雲變計真實乎。凡真實者名其體不虛。變計見虛妄起之時。所執理無義顯也。以虛妄為真實事豈非成鉾楯乎。又於三性各有有無二義。依他真實約似有義(見)。雲由此起諸分別故。依非有之邊不生分別故。若爾者明三性事義門可一雙。依他真實約有。變計真實約無乎。但至畢竟無論釋者。明所執真實因示體用都無之義迄也。未必成真實之義。凡於莊嚴論釋三性真實之義時。先舉三性體後說求真實之譬喻也。當段舉三性體故不及真實之釋歟。求真實譬喻。如彼無體故得入第一義者。圓成真實。如彼可得故通達世諦實者依變真實也。正明依他變計真實時。雲世諦實故。非取理無邊。變計理無勝義諦非世諦故。次付無礙有二義。約花嚴三性一際之儀成真實義事不可然。依三本同義變計理無歸真如凝然。是即變計上勝義諦義門也。而莊嚴論依變真實約世俗諦雲事如先成。若爾何寄三本同之義成三性無礙之義為變計真實乎。又莊嚴論可成性宗所依雲事全不共許之。性宗諸師何人師引九部論立宗義乎。其上無著菩薩等察當來護法清辨諍起招請慈尊聞其說法所記也。依之立宗義祖祖相承號法相宗。三性殊一宗大經法門也。何述性宗之義乎。又抄演三性無礙之義。情有即理無緣生即無性(云云)。全依三本同義非變計理無歸圓成之義。彼釋約體同成本末同之義歟。次約相宗成體同之義事不可爾。抄釋既無礙義讓花嚴抄。何依相宗義乎。爾者旁有疑。如何。   答。先以變計情實為真實義。凡求真實偈委述三性之意。三性自性體有任為令知也。若爾者所執執情前所現實境也。尤以之可雲變計真實也。但至雲可增實執非迷方指南者。雲當情實有相現。其體都無義自顯也。其體自元真實不當情時可現故。故知變計當情實求得。自成轉迷觀門也。中論有於凡實空於聖實(文)。是變計有非雲真實乎。次至真字者。今疏上外道所計我雲真我。是豈真理乎。次變計理無為真實義。疏引論雲。離二及迷依無說無戲論故應知三性俱真實(文)。離二文釋雲。能取所取畢竟無故(文)。離二者顯變計理無義詞見。而雲故應知三性俱真實。於三性名字各顯真實義聞。豈變計約理無非雲真實乎。此文出三性體迄未及求真實釋雲事不可然。既標求真實偈所引頌也。何不示求真實義乎。故應知指勸專此意也。故初一頌求真實法說。次一頌求真實譬喻。次二頌求真實合說也。但依變真實約世俗諦故。以變計理無至雲非為真實者。如彼無體故句正明變計真實義也。空為門故入於真性義故。通達世諦實者局依他也。故釋譬虛妄分別亦爾。由此道理即得通達世諦之實(文)。既雲虛妄分別。唯局依他雲世諦實事分明也。凡彼相宗於二諦雖立四重不同。大都以圓成為勝義諦。以依他為世俗諦也。次付三性無礙義依花嚴宗義事。不可過第二重答。中邊論又九部論隨一也。而清辨釋彼論。是豈依相宗義釋乎。又天親菩薩所造十地論花嚴宗所依。法花論為天台宗所依。莊嚴論聞慈尊說無著天親師子覺所記也。天親所造論豈局相宗一義乎。次付相宗義約三性一體義所執圓成為體故。以圓成為所執真實事自元不依覺苑意。於相宗雲可有此義也。所詮三性中得真實名物圓成也。若爾者變計真實正被雲真實之處可圓成也。故彼事無體故即得真實境如是轉依故即得真實義釋。廣通三性可顯真實義。標說求真實譬喻釋顯呼正真實處頌見故。若唯雲明圓成真實者。說依變上真實文何乎。而此真實義者圓成實性也。釋雲即得真實性故。故知了變計無體之時。圓成真理顯處遍計依他尋其真實體。圓成實性外無別物悟入也。以之為三性真實義。勸如是尋入義說求真實偈也。   無體非無體(第二重異百條)。   所引頌。無體非無體(乃至)。是故說是幻(文)。爾者此文可雲顯遍計有無義乎。答。不爾歟。兩方也。若雲不爾者。上正舉三性喻之時。如彼起幻師譬說虛分別如彼諸幻事譬說二種迷(文)。既幻師喻依他幻事喻所執分明也。今幻事喻豈忽相違乎。可知以所執情有理無有而非有等雲事。若又云爾者。次下舉幻事喻法說。此幻即譬諸蘊等(文)。今幻事依他喻也雲事。不及異論者乎。爾者兩方也。   答。自元所答申非遍計喻也。凡莊嚴論文以幻事喻依變二性也。故上文。如彼無體故得入第一義如彼可得故通達世諦實(文)。長行釋此文如彼無體故文。雲此譬依他分別二相亦無實體。如彼可得故文此譬虛妄分別亦爾(文)。幻事喻通依他事既分明也。彼文展轉相承有今釋上可雲通依變二性。莊嚴論次上文有一頌。迷因無體故無迷自在行倒因無體故無倒自在轉(文)。迷因倒因者依他也。上釋。變木石等以為迷因如是虛分別依他性亦爾起種種分別為顛倒因(文)。既說依他文相承有此頌。定知舉依他譬說雲事。付中是事彼處有等二頌譬說也。莊嚴論次有二頌法說。今疏舉彼長行釋不引偈頌也。法說文明五蘊有而非有非有而有義故。依他條勿論也。若爾者彼譬說豈說遍計乎。但至雲以幻師幻事如次喻依變二性者。彼文全以幻師直非喻依他。為取幻師術力也。術力有幻事上故。猶屬幻事也。故彼處釋雲。如幻師咒術力變木石等以為迷因如是虛分別依他性亦爾(文)。以變木石等為迷因。是依他喻也。全非取幻師也。   重難雲。莊嚴論意。幻事喻通依他雲事難思。上彼事無體故即得真實境如是轉依故即得真實義(文)。彼事無體故者喻所執無體(見)。彼文明空為門故入於真性旨故。故釋法說時。諸菩薩了彼二迷無體時(云云)。二迷無體者。指所執故。而本論雖此中間有一頌。今疏略彼引是事彼處有等文意非為顯變計義乎。但至迷因無體故等一頌者。莊嚴論文依變釋文交雜隱顯義門不定也。因明所執為顯彼迷因雖舉依他。幻事喻本意所執故。今疏略彼頌專有起盡乎。況上文幻像金等為變計喻幻像言尤名變計所也。而今是事彼處有文釋謂幻像事彼處顯現。無體非無體文述像顯現故。以幻像釋之意非為遍計乎。次至如彼可得故通達世諦實文以依他喻幻事者。依他迷因故依遍計可得依他迷因義成也。意雲。於幻事有有體無體二義。知幻事無體時。只木石等體全無迷因義。成迷因事幻事有體前事也。故幻事可得迷因義立雲世諦實也。非幻事直喻虛妄分別。難者意直以幻師非喻依他。幻師所起術力為迷因故喻依他也。然術力幻師能故。屬幻師雲如彼起幻師等也。次至雲法說既依他也譬說可非所執者。自元莊嚴論意依變二性交雜明故。何文隱顯存二性義也。故法譬影略依變互顯也。然今顯文約所執故可雲所執釋也。故此幻即譬諸蘊釋文默可讀。此幻即譬諸蘊(云云)。喻遍計事可為本體也。或又上明遍計有而非有非有而有義。下說有二種光等二頌依他上明二義也。上下未必法譬二段也。故下頌說有二種光等(云云)。不用幻事喻用二光喻見。   答。自元所答成譬依他也。有而非有非有而有等而字起盡有無互顯無障礙之義也。所執情有理無故雖有有無義。有無義門各別互不融也。情有前不知理無道理。理無前不許情有之義故。二義互不融者不會而字起盡也。然依他有自本假有有故。不遮無義。無又實無無故有許假有之意。以有無二義相融故會而字起盡也。且下虛妄分別有而非有非有而有之二義既依他也。以一同文句此文雲遍計也乎。又次上迷因無體故等一頌說依他雲事既所共許也。若爾者今文豈間越彼述別義乎。釋文不釣鎖。非大過乎。其上文偏不可雲說遍計。其道理如先成。釋彼事無體故即得真實境次雲迷因無體故等。上無體專可依他無體之義(被得)。無體之言同故。但至雲二迷無體者。自元彼文局依他不申也。彼事無體故以下之文通依遍二性釋之中。迷因無體故以下文且局依他作釋也。上幻事通依遍二性之中。約依他之邊作釋雲是事彼處有等也。總一段文幻事不可雲不譬依他。既雲此幻即譬諸蘊。若一向幻事譬雲局遍計者。此釋如何消乎。又譬如強幻王令餘幻王退等文。彼可雲所執譬也乎。所治幻王雖所執也。能治強幻王不可雲所執。釋念處等諸法故。此幻即譬諸蘊之文點甚不可然。若上定遍計可雲更有譬依他之義者。可雲此幻亦譬諸蘊。文點大不契即字也。次至幻像之言者。幻像者與幻事同辭也。幻事言既不簡依他者。幻像何強局遍計乎。次幻事譬依他事。為顯成迷因之義也。直非譬依他雲事甚不可然。何義邊以幻事為依他譬。何堅雲非依他之譬乎。次說有二種光等取別譬雲事不可然。二光者何法可意得乎。論下能取所取光(云云)以能取所取雲二光(見)。若爾者二光全非譬說也。   真實性體。   謂真實性真實(文)。今此真實性者唯可局真如乎。答。不局也。兩方也。若雲不局者。依他緣生假有之法也。不可雲真實性。是以或雲如彼無體故得入第一義。或述法界與世間未曾有少異。此等釋無爭限真理雲事。若又依之云爾者。頌中三應及二淨二淨三譬顯(文)。二淨豈非理智二法乎。   答。凡於圓成實性有二門廢立。常無常門與漏無漏門也。常無常門之圓成雖限真理。漏無漏門之圓成通無漏有為智也。是以唯識論。二空所顯圓滿成就諸法體實名圓成實無漏有為離倒究竟勝用周遍亦得此名(文)。且一邊令出頌文分明乎。但至一片者。第一義之稱可通智歟。是以起信論。唯是法身智相之身第一義諦無有世諦境界(文)。次法界等者舉理顯智也。如此存申不可有相違(矣)。   重難雲。既以三重譬顯三性。無漏有為法雖有得圓成名。其體是依他也。何依他外取別譬乎。以知空金水三喻共譬真理雲事。是以唯識論真理譬大空攝論以金譬真理(見)。但至雲二淨言顯理智者。二淨者本來清淨離垢清淨也。在纏出纏真如雲二淨。有何怪乎。以二淨為理智之意。本淨真理離垢淨雲智歟。何教以理智如此判乎。於真理不可有離垢之義歟。六度經法寶自性恆清淨等一頌明本淨。無垢法寶眾德備等一頌明離垢淨(見)。此說理法寶文也。於理有二淨之條分明也。四智心品。法爾無漏種子煩惱在纏位可雲本來清淨。現行位離垢清淨也。智一向不可定離垢(或本雲。今以上義無用歟。云云)。就中莊嚴論。取三性譬時以圓成譬本等實境(見)。譬意。木石等上加術力可成迷因之相依他也。迷人見之執幻像金等所執也。悟人見之時以術力現似金相。知非實金之時得本木石等實體譬圓成也。若爾者幻像金息時所得實體可譬真理也。空為門故入於真性之義故。法說了二迷無體時得真實性義者是也。依他設雖四智心品也。尚是可屬術力分。眾緣生法故。何雲木石等實境乎。故知莊嚴論始終以理為圓成雲事。次第一義諦通智雲事不可爾。相宗意以廢詮談旨諦名第一義諦。第三證得勝義尚局理二空所顯理故。況第四乎。故慈恩釋。聖智內證體妙離言等(云云)。四智心品可屬第二道理勝義。道理勝義者四諦也。道諦無漏有為智故。又論中釋著無而棄有頌雲。如如有法(文)。如如言偏名理稱也。金光明經理法身雲唯有如如故。若莊嚴論意以無漏有為法為圓成實性。下強幻王者可譬圓成歟。以圓成實性不可譬幻事。幻事虛妄不實譬也。圓成雲諸法實性義故。   答。自元所答申莊嚴論真實性可通理智也。其故以三應為三性。依他應斷圓成應淨也。若以無漏有為四智心品屬依他者。何一向定應斷乎。凡斷者不出自性斷緣縛斷二種。自性斷者諸煩惱並煩惱相應心心所等也。緣縛斷諸餘有漏善無記心心所並色。不相應等法也。無漏法非此二斷攝。何屬應斷依他乎。定知應淨圓成中理智二法共可存雲事。又莊嚴論明三性時。不可漏無漏有為法。若不屬圓成者。置何處乎。但至以無漏有為法屬圓成者其體依他故別雲不可取空金水譬者。凡明圓成事以無為法可為本。雲有無漏有為法屬彼廢立也。若不取別譬者。圓成可除無為法乎。次唯識論以大空譬理。攝論以金譬理故。至雲空金水譬偏可顯理者。凡取譬事義邊不定也。攝論金土染淨譬以金不變譬理不變。唯識論太空譬以空無相譬理無相也。今取空金水譬意。此三喻俱具本來清淨離垢清淨二義故。譬理智二淨義也。付是本淨譬理新淨譬智事理。無在纏出纏之不同故。本來清淨之義顯也。智無漏現行在纏位無之。出纏之位有之故。有在纏出纏之不同。以離垢清淨之義為本也。或又理智共通二淨意得無相違。次至雲莊嚴論三性以木石譬圓成者。凡於莊嚴論三性說圓成時。有隱顯義多分約勝約本以理為圓成。然以三應定三性之體之時。依他既局有漏故。無漏之法依屬圓成。後後明圓成之時。設表雖約理。堨i存通智之義也。若爾者或雲如如有法或雲第一義諦。且約本意得不可有相違。或又金光明經說如如智。如如言何強局理乎。就中著無棄有之文意者。著無者遍計所執也。對之有尤可通依圓何獨局圓成乎遣虛存實識之義故。故知且約勝雖雲如如有法。廣可通依圓道理決定不可定可局理。次至第一義諦者。起信論唯是法身智相之身第一義諦無有世諦境界(文)。理智共非雲第一義諦乎。   一。問。譬如強幻王令餘幻王退等之一頌意非明漏無漏門圓成義乎。其故能治清淨法無漏有為智也。所治染法者染分依他也。既為能治所治非示依圓二性各別義乎。又唯識論釋漏無漏門圓成雲。無漏有為離倒究竟勝用周遍亦得此名(文)。能令染法盡者非離倒究竟義乎。答。此文專以無漏有為法屬依他起盡也。其故上雲此幻即譬諸蘊。定以幻事譬依他釣鎖彼文。蹈雲依他如幻之文。問諸法同如幻何一為能治一為所治有此答說。定知能治強幻王所治餘幻王俱於依他中論之雲事。其上設雖無漏有為法也。得圓成名之時。作用周遍以不虛妄義。可為圓成名。而今以幻事不實義作能所治釋。更不順圓成實性義也。   般若方便(古百條之樣)。   若失般若方便(文)。今此般若方便可雲第二劫緣生中道之觀也乎。答。爾也。兩方也。若雲中道觀者。案文起盡。初劫湛寂之觀門望第二劫付過也。故心沒蘊中(文)。若爾以證寂然智可雲般若方便也。依之上文。行者未過此劫與辟支佛位齊時名為極無言說處(湛寂位也)爾時心滯無為法相(湛寂位過失)。若失方便(五喻觀門)。多墮二乘地(文)。今此文全同彼乎。若又依之云爾者。覺苑若失般若無所得方便(文)。指緣生中道觀(見)。如何。   答。指第二劫中道之觀也。所墮之處既名惡取空濫方廣道人(文)。方廣道人者指學教成迷之大乘人辭也。是以演密釋。方廣道人者即清辨論師等也(文)。般若方便寂然界。所墮之處可湛寂二乘。何以小乘人云方廣道人乎。故知文意於法無我之觀初劫二劫相望判勝劣雲事。但至初劫釋者。彼方便又指第二劫歟。設又指寂然界。彼以寂然方便不留湛寂。今明以中道方便不留偏真之義成心續生之旨也。如此成申者不可有相違(矣)。   三性俱真實(古百條之樣)。   所引莊嚴論文。故應知三性俱真實(文)。三性各別可存真實之義乎。答。可爾也。兩方也。若雲有真實之義者。凡實必對虛。若三性悉真實。對何虛乎。可知遍計虛妄起之法故不可雲真實。但可局依圓雲事。依之慈恩大師釋遣虛存實識。觀遍計所執唯虛妄起都無體用應正遣空。情有理無故。觀依他圓成諸法體實二智境界應正存有。理有情無故(文)。若又依之云爾者。既雲俱真實。俱字所顯可通三性(見)。   答。三性齊可雲真實也。今文求真實偈也。求真實法門時。舉三性示之。爰知真實之義三性無偏頗乎。但至難勢者。偏計真實可有二義。一情實之故雲真實。對理無之虛也。猶如中論雲有於凡實也。一遍計理無即真實也。凡夫迷倒執遍計為實我實法。聖者覺理無。是則得遍計實體義也。即如中論雲空於聖實也。不可有相違(矣)。   無體非無體(古百條之樣)。   所引頌文。無體非無體(文)。今此文可顯遍計之有無之義乎。答。爾也。兩方也。若雲遍計者。凡幻事譬非有似有之義。尤可譬依他法。是以疏中。彼論明觀察蘊阿羅耶了知自性如幻最與此經符會(文)。蘊阿羅耶豈非依他乎。況又疏解今頌。此幻即譬諸蘊是故當知虛妄分別等(文)。虛妄分別依他故非遍計雲事分明也。若又依之云爾者。上以幻師幻事如次譬依他遍計畢。次第述成幻事譬。無爭以遍計情有理無雲無體非無體等雲事。爾者兩方也。   答。明遍計有無之義也。文相次第分明故。但至一邊難勢者。於幻事之喻有通別。別譬依他。如依他八喻也。通又譬遍計。今依通門也。但至此幻即譬諸蘊者。於本論此幻以下十字無之。疏家加釋也。故論舉說有二種光等一頌有虛妄分別等之長行釋。然疏元以幻喻欲顯三性故。釋此幻即譬諸蘊也。故文點可讀。此幻即譬諸蘊(為言)。不遮喻遍計也。不可有相違(矣)。 大疏百條第三重第九   三性前後說。   疏文。八識三性三無性(文)。爾者可雲三性三無性如次前後說也乎。答。淄州大師存三義釋。且依第二釋。三性前說無性後說之義可存申也。兩方也。若雲如次前後說也者。凡以三時之次第案三性三無性之前後。三無性般若皆空之義當第二時教。三性第三時中道顯了教故。無性前說三性後說。依之義燈。無性前陳三性後說(文)。若又依之云爾者。天親本頌雲即依此三性立彼三無性。護法釋論。即依此前所說三性立彼後說三種無性(文)。三性前說無性後說之義誠以分明也。   答。本自所答申三性前說無性後說也。深密經第一卷說八識。第二卷初法相品說無性。次無自性品說三無性。即以之為三性三無性。故前後之義分明歟。但至難勢者。於三無性有顯了隱密之二義歟。隱密之義全當第二時之教。然雲後說事。義燈有二釋。一雲。經辨三時非約前後。但以類相從(文)。一雲。又據漸悟一類菩薩說此三時。非望頓悟(文)。若又顯了義。第二時總說無性故說諸法皆空也。三無性三性上空義邊搜出說無性。第二時無性開會即三性上無自性義也故。三性後說無性也。如此成申不可有相違。   本堨I雲。   隱密義。唯識疏雲。總密意說三種無性(文)。顯了義義林章雲。以顯了言說三無性非空非有中道教故(文)。   重難雲。凡三無性者指第二時之般若皆空之說雲事。唯識論之文分明也。故論第九釋三無性故。佛密意說。一切法皆無自性。非性全無。說密意言顯非了義(文)。是豈非指第二時般若總說無性為三無性教乎。若爾者約三時次第。無性第二時之說也。三性第三時之說也。可無性先陳之義勿論也。但至雲慈恩釋雲以顯了言說三無性故非三無性第二時者。此義林章釋也。彼師唯識論疏雲。總密意說三種無性。非無後二性。但無計所執(文)。此釋既雲總密意說三種無性。三無性隱密之說也雲事分明也。一師釋不可成鉾楯。故知義林之釋。第二時之無性教開會第三時之三性之上無性義也成顯了之說故。雲以顯了言說三無性也。凡無性後說之義。指深密經無自性品所說三無性雲無性後說歟。若爾者於一時一會所說之經何必論前後乎。前說後說義專於說時各別之經可論之也。故義燈雲又准深密同座一經非前後說故之難專葉道理者乎。次至雲天親本頌並唯識釋依三性雲說無性故可三性前說無性後說者。凡相宗意依解深密經勝義生菩薩之問判一代依為三時教為立教之大宗。初時有教第二時空教第三時中道教也。今此三無性者示三性之上空義故當第二時之空教之條勿論也。若以是雲說三性之後。一代說教可雲有四時乎。若爾者大背如來答說判為三時。若又雲第三時之攝屬也者。三性教與無性教其旨大別也。何合為一時之教乎。又義燈加一難雲。說三性之教可為第二時。在空前故(云云)。故知解深密經無自性品雖在二性之後。意說第二時諸法空。印述此三性之上無自性之義也故。所指無性教全指第二時也。次至雲唯識論即依此前三種自性立彼後說三種無性之釋三性前無性後之旨分明也者。不可設私會通。義燈雲。此前兼二。依此論前及依經前說三自性觀生意樂。密意趣故後說無性。今此為會顯不相違也(文)。此釋意。前後者非相對之前後歟。前二有前。論前者指唯識論第八卷說三性之文。今三無性之釋第九卷故。經前者指深密經之法相品也。說三種自性之故。對無自性品雲前也。後說無性者。依勝義生菩薩之問有前說空後說無自性空義故雲後說也。故知前者若論若經對後段之文前段雲前。後說者約三時教之次第對初時之有教第二時之空教雲後說也。此釋意。思若唯識論前後說無性之後。無性第三時之說故。不可雲隱密之說。而釋觀生意樂密意趣故後說無性(云云)。既雲隱密說。又雲觀生意樂之意。無爭指第二時之空教為後說無性雲事。若爾者先說三性後說無性全非相對之前後故。不可為無性後說之證文。彼師此釋殊第二三性前說無性後說之下釋也。後說無性尤可雲指深密經無自性品所說三無性。釋指第二時空教意以唯識論文全不為三性無性前後證文也。故唯識論之文意。依前所明三性初時之有教之後說第二時之空教也可意得也。   答。本自答申處可三性前說無性後說也。付此法門淄州大師設三釋。第一無性先陳三性後說。第二三性先說無性後說。第三三性無性之前後未必一定。隨在何義無性教指空教(見)。此三義中自判。然第二勝(云云)。故知以三性前無性後之義可為證也。是以顯揚論雲。當知無性不離自性是故前說三種自性(文)。說無性事依三性故。三性先說無性後可說。道理分明也。但至雲三時次第無性有第二三性在第三者。是燈問答也。有二會釋。一雲。經辨三時非約前後但以類相從(文)。一雲。又據漸悟一類菩薩說此三時非望頓悟(文)。初釋意。深密經判一代教為三時事。未必說時次第。以法門有空中從淺至深次第為三時也。若約正說時。說三性事先有。說三無性在後也。依三性可說三無性之旨分明故。故最初說。花嚴經為第三時之教。最後說遺教經為初時之教也。不約說時之前後之條分明也。第二釋意。約漸悟一類機立三時教。約頓悟機先說三性教也。花嚴經是也。故三性前說花嚴經。無性後說第二時之般若也。次雲三無性教密意之說故。可無性前說雲事。付之有縱奪二義。縱義自元答成意以第二時般若為三無性教故。無性教隱密說也。然有三性教後雲事。如先出成義燈釋。奪義雲無性教之時第二時之隱密說也。雲三無性之時開會第二時雲三性上無性之義也故。顯了之說也。即當深密經無自性品所說三無性也。故知只雲無性教。可雲無性前陳。若雲三無性教。可雲無性後說也。次至同座一經非前後故之釋者。前於後說無性出隱密顯了之二義之中。依隱密之義同座一經之義無相違。自元深密經無性不雲無性教故。若依顯了之義設雖一經中。何不雲前後之說乎。可有說時前後之故。次本頌並唯識論會釋不可然。先經前論先者對何後乎。論先者對第九卷三無性之說指第八卷三性說雲前也。是豈非一雙前後相對乎。又經前者對深密經無自性品指法相品所說三性雲前也。是又非一雙相對乎。若爾者後說無性指第二時雲事甚不可然。但至雲密意趣故後說無性者。深密無自性品雖顯了說也。所指第二時隱密說故。雲密意趣故也。意雲。至法相品顯三性之旨畢。立歸見第二時之空教。全述此三性之上無自性之義見也。故判三無自性之詞顯了之言。所指無性教指第二時之故。或雲隱密或雲顯了。俱無相違也。次至無性教有三性之後雲可四時教難者。於無性教存申兩義中。依顯了之義。本三時教者。第三時中道教也。三性顯中道之旨三無性顯中道之旨故。全不可雲別時教。俱第三時之教攝屬有何相違乎。   一。私雲。三無性顯了義雲無性後說者。深密經無自性品所說三無性為無性後說也。對法相品所說三性雲後說也。三無性隱密義。三性前說者指花嚴經也。謂為頓悟先說花嚴三性。後為漸悟說第二時無性教故。三性前說無性後說也。此兩義中燈意以三無性隱密義為所存歟。或釋觀生意樂密意趣故後說無性。或難說三性教可為第二時。有空前故(云云)。以三無性教定空教事分明也。若此釋難詞故雲非所存。答之作二釋時尤可判非空教旨。然肯空教義設二會釋故。此師意以三無性隱密義為所存(見)。   後二無性。   付明三無性。且可雲後二無性於依圓當體直立無性之名乎。答。此事南北兩寺之異義也。然且依一義。依圓當體立無性之名可申也。兩方。若於當體雲立無性之名者。凡思依圓二性正後二智之境界。其體非全無。何直雲無性乎。定知後二無性依圓上遍計實執不相應故雲無性也雲事。是以慈恩釋。非無後二性但無計所執(文)。若又依之云爾者。對三種自性雲三種無性。三性無偏頗當體立無性稱(見)。若後二無性又遮變計。立三無性無其詮者歟。一切所執初相無性遮之故。爾者兩方也。   答。凡三性三無性相對法門也。三性既於當體立此稱。無性何遮他法乎。故知依圓之當體立無性之稱雲事。是以唯識論。假說無性非性全無(文)。若遮遍計雲無性者。是則實說也。豈雲假說乎。但至難勢者。後二無性為遮愚夫實有之執且說依圓空。雖然依圓中道法非可被遮之法。故為真實所遮者即遍計所執也。依之唯識論謂。後二無性雖體非無。而有愚夫於彼增益妄執實有我法自性。此即名為遍計所執為除此執故。佛世尊於有及無總說無性(文)。意樂為除執。立無性時直雲依圓空也。不可有相違。   堮捅部C   南寺執空。但南寺之護命僧正體空義也。北寺體空也。   問。依圓之當體有空義。當體立無性之稱歟。如何。答雲。爾也。可見覺夢抄(矣)。   重難雲。無性者空義也。遍計所執實從妄情迷執所起體用都無法故。可無性道理勿論也。依他諸法因緣生之義。雖虛假之性也假有之分非無故。後得智緣之起大悲心。圓成實性諸法至實性故。其體堅實非虛妄。依何依圓性雲空乎。若當體有可空道理雲空。此即可實說。然唯識論後二無性。俱假說無性(文)。定知於當體無空義雲事。雖無空義為遮執假雲說空。所空處定可非依圓當體。非遮所執者是何物乎。若又依圓當體無可雲空之義。為遮執雲說無自性。所無定可所執義又勿論也。若猶誣且雲為遮執非依圓之當體無假雲無者。三無性之法門可虛妄說。凡相宗意設雖方便之說也。雲無虛妄之說也。若佛說有虛妄之分。何雲無客無淨之教乎。是以唯識論定三性之體之時。我法非有空識非無(文)。我法者所執也。空識者。空圓成識依他也。定依圓二性既非無。何雲是無性乎。定知後二無性所遮自性可遍計所執雲事。但至雲遮所執始相無性盡。空一切所執立相無性故其上立後二無性可非所執者。誠後二無性所無剋其體雖所執也。初無性總遮愚夫迷執。後二無性別遮依圓上迷執故。總別義門異非重言也。所詮遮愚夫迷執之時。我法之執實凡情迷謬故雖可遮之。依圓二性聖智之境界思其體真實執著之故於依圓上別說無性法門也。是即遮學教成迷之執也。例如三論家初方言遮性實之迷第二方言遮學教成迷之執也。次至雲非體空不可雲假說若執空此即實說也何雲假說乎者。雖遮所執對執者意樂依圓思實雲汝所執依圓自性空也故。以依圓雲無性雲假說也。然彼所遮依圓當情現依圓故非實依圓雲執空也。慈恩非無後二性但無計所執之釋專顯此意也。故唯識論第九明三無性之時。依他無性釋雲。依次依他立生無性。此如幻事詫眾緣生無如妄執自然性。故假說無性。非性全無(文)。此釋既遮妄執自然之性為生無性。所遮所執非依他當體。又勝義無性釋雲。依後圓成實立勝義無性。謂即勝義由遠離前遍計所執我法性故假說無性。非性全無(文)。此又所遮無性指遍計所執之我法性(見)。直遮圓成常體不見乎。爾者如何。   答。此事法相一家大事南北兩寺異義也。南寺諸德立執空義。北寺諸德並南寺護命僧正立體空義。二義俱探法相淵源考立破首尾。爭輒定二義勝劣乎。且任北寺之傳立體空義申也。凡三無性教門以諸部般若為本。然般若之說不雲依他圓成。一切諸法說空義相也。其體非空混說空名般若隱密之教也。若遮所執說。第三時之說又爾也。遣虛存實義故。何必雲隱密之說乎。定知依體空之義為隱密之說雲事。且唯識論標雖體非無釋假說無性。約體說無性雲事無異論者乎。但至雲遍計迷情之所執故有可遮之道理依圓二智之境界也何遮之者。法門顯了隱密源此處分。難勢之所存三性教之通也。三無性本隱密說故不可遮依圓。為遣迷情且遮之。隱密之說貌也。次至雲依圓當體有可空義故雲無性不可雲假說者。依圓當體有可空義故。雖雲無性。彼空中道空非單空。而三無性之教門單空之說故雲假說也。但有可其體空義立體空雲事。所可思案也。次至雲三無性之教門可虛妄之說者。依圓當體自本有可空道理雲無性答申上。無性之說何虛妄乎。凡中道之法必其體非空非有也。非有義邊帶空義故。搜出彼空義說無性也。次至空識非無論文者。答申意依圓單空之法故。非雲說體空。中道法上探出所有空義為破愚夫實執說空時。愚夫思單空故。約此邊雲假說無性也。次至雲會初相無性遣一切所執既盡其上立後二無性無用之難有二義一約總別之義二相無性遮常凡夫迷執後二無性遮學教成迷之執故非無用者。約總別之義時。重言無用之難未被遮。別必存總中故。次後二遮學教成迷之執雲事。三無性既以三性為體。故相無性所執為體之時。設雖學教成迷之執也所執之分悉可攝相無性。立後二之無性豈非重言乎。三論三種方言例義門不等乎。次假說無性會釋不可然。執空義雲後二無性依圓體上所執空也詞也。設對執者。依圓當體直非雲空也。雲空詞本被所執。何雲假說乎。次至雲唯識論三無性釋遮所執者。釋意雲。後二無性體非無。愚夫妄執計實有相。即所執非依圓之體故。無體遍計有體依圓總遮雲說無性也。先雖體非無詞所顯遮體(被得)。若不遮體雲雖體非無何用乎。又於有及無總說無性(文)。不指依圓之當體何雲於有乎。雲有無俱遮。無爭遮有者直指空識非無之依圓二性雲事。但舉所執事。本非無依圓體。遮雲無事為遮愚夫妄執故也。於有及無言殊舉依圓之當體(見)。若三無性俱約所執。雲於有及無何二分之乎。約迷情實有之計依圓雲有。所執情計之前實有也。何於同所執相無性雲無依圓雲有乎。定知有無我法非有空識非無之義也雲事。   心王第八。   心王亦復如是(文)。可雲今此心王八識具有乎。答。可局第八也。兩方。若雲局第八者。開疏家之釋。心王猶如池水性本清淨心數淨除猶如客塵清淨(文)。若以第八雲為心王者。尤可對七轉。而對心數。無爭通八識雲事。若又依之云爾者。以水波起滅之譬顯心王常住之旨。專同楞伽經藏識海常住七識波浪轉之文。可知可局第八也。   答。可局第八識也。凡今段三論法門也。彼宗第八為佛性真識。七轉定生滅妄識。今明心王本淨之旨。專同第八佛性真識之義。故依之嘉祥大師。佛性與六七妄心和合生(文)。但至對心數者。為七轉顯妄體殊舉相應心數客塵煩惱也。如此成申不可有相違。   重難雲。心王局第八答申事不可然。凡王所相對諸教通滿之義相也。而何今雲心王第八心數舉七轉識相應之心所乎。王所相對甚不符順也。況又如池水性本清淨者顯本淨之義。心數淨除如客塵清淨者顯新淨之義(見)。本來清淨離垢清淨可一法上二義。可知通八識王所相望約其自體釋本淨之義。約心所離客塵煩惱顯新淨之義雲事。凡性宗意八識皆真妄和合也。是名具分緣起。八識皆無明本覺和合生中。本覺緣起之邊雲心王。無明緣起之邊雲心所也。釋論等專此意也。又香象終教八識同之。若爾者三論一家意何背性宗通滿之義乎。以知八識心王剋體皆本覺真識故。約真性本來清淨也。離相應心所離垢清淨也(為言)。心所通三性故一向非可雲客塵煩惱。性宗意以無明緣起之邊名心所故。三性諸心悉得客塵煩惱之稱也。起信論三細六粗盡有漏心故。雖有三性心。如名恆沙上煩惱。上心王既通八識之義分明也。躡彼心王譬海水。尤可通八識也。對之波浪豈非上心數客塵乎。故宗家釋。心數客塵息動濁之波(云云)。上心數客塵與下波浪取合作釋。波浪是八識相應心所也雲事無異論者乎。但至雲海水波浪譬同楞伽故可海水第八波浪七轉而以海水類心王故可局第八者。今釋未必依楞伽之說歟。楞伽解深密等為他緣乘別所依經。覺心乘別所依出勝鬘寶性佛性等。可知覺心乘八識義以勝鬘不染而染難可了知染而不染難可了知不思議常不思議無常之說可為的據。是即八識真妄和合具分緣起之旨也。依之釋論因緣段於八識立常無常門無常常門之二門判之。尤契勝鬘之說。何閣此義依楞伽述權門之義之說乎。但楞伽文釋論第四引之證六粗文。彼時藏識三細故全非佛性真識也。故今海水波浪之譬其意大別也。次至嘉祥釋者。誠嘉祥大師以第八為佛性真識歟。至七轉識者。或一向有屬妄之義。或有見真妄和合之義。寶窟妄盡真顯之釋與在緣常靜之釋顯此二義歟。若依在緣常靜之釋。七轉心性即本覺故。心王雲通八識有何相違乎。次至雲以心王心所無譬海水波浪之例者。以真妄類水波。諸教通滿之說也。今以八識王所即為真妄故。何雲無其例乎。但嘉祥意以第八偏定佛性真識歟。淨影釋大途同三論之義。然立三種八識。一離分八識。二共相八識。三離合八識。離分八識第八唯真七轉唯妄也。共相八識八識皆真妄和合也。釋論八識當共相八識。離合八識三性也。   答。凡案一段之大旨。為顯覺心本不生之義也。本不生者。自心性本自離生滅。隨妄緣假成生滅法也。不滯有無心無罣礙者顯此意也。有無者有為無為也。無為性隨緣成有為妄法故雲不滯有無也。顯緣起無窮之義雲心無罣礙也。是即可覺本不生道理也。此釋意先定心本性其上成妄緣起妄緣起心見入不生本源貌也。若爾者以本源之心雲心王故可有所指心王之一箇識(被得)。無爭可本源識第八識緣起心七轉雲事。以此義法說取海水波浪之譬。豈非同楞伽藏識海常住七識波浪轉之文乎。但至雲楞伽文相宗別所依經故述權門之義者。嘉祥寶窟作佛性與六七妄心和合生之釋之時。引楞伽文成其義。豈雲非性宗所依之經乎。況大乘了義經何宗是不所依乎。非性宗所依者不足言事也。次至雲釋論引楞伽藏識之文證三細故非無為者。覺心乘段任嘉祥意樂可成其義也。宗家釋南宗綱領故。釋論於楞伽述含多義之中一邊之義歟。況又釋論釋藏識海常住之文雲。現識之海性自常住(文)。性字起盡實相常住之義(見)。現識本自真妄和合體故。見彼真邊全以本覺。有雲藏識海常住。次至雲海水波浪法說上雲心王心數故波浪直可非七轉識者。本自答成意。心王第八心數七轉相應心數也。譬說海水波浪約心王故。上下影略顯七轉王所也。宗家是合釋心數客塵息動濁之波事。上下意本自可通王所故。合釋也。意波者水全體也。而成水波二事。水上風動與泥濁加二緣之時。異水波相現也。風動譬境界泥濁喻無明也。於第八真識之上無明癡闇用與境界相和合。真識緣起成七轉動慮也。此動慮體全悟入真性也。雲覺心不生也。如知波全體即水也。次至雲八識真妄和合性宗通滿之義也者。淨影大師廣勘一代經論盡八識義門之時。立三種八識。彼師而性宗師也。離分八識豈非嘉祥所立之義乎。以雲離分第八更不可雲與妄不和合之識也。故嘉祥釋。佛性與六七妄心和合生(文)。八識付真妄和合識真邊拾雲第八。妄邊雲七轉離分八識也。八識悉見真妄和合共相八識也。真妄和合性宗通滿之義也雲事全非相違也。次至雲嘉祥意於七轉識有真妄和合之義者。寶窟釋雲佛性與六七妄心故。以第八為佛性真識事既定。若爾者七轉唯約妄心事何及異義乎。但在緣常靜者。第八佛性識在七轉妄緣之中常寂靜也(為言)。此釋第八與七轉相望作非一非異之釋之時。於非一有二義之釋。何以雲在緣常靜雲七轉真妄之義也乎。次釋論並終教意。八識通存真妄和合之義雲事。本自答成意。性宗義必非雲第八為唯真七轉為唯妄。八識通有真妄和合之義。嘉祥大師意存離分八識之義。三論一宗意嘉祥所立宗義故。第七住心專以嘉祥釋為本可得其義也。次海水波浪譬事。真妄和合位所譬波浪也。於波浪之中濕性譬真動相喻妄故。海水所未成波動。以平坦水譬海水也。故疏於水者無前後際(云云)。若爾者取真妄和合中真不可雲譬海水也。起信論八識雖皆真妄和合也。雲自性清淨心因無明風動。以本覺譬海水以八識類波動也。取和合真妄譬海水波浪雲事。甚無其謂者也。次至雲王所相對義分明故心王可通八識者。如難勢。第八可雲王所相應乎。第八真識條雲三論宗義雲當段疏釋。其義既顯畢。第八既佛性真識無王所相應之義者。何必以王所相應之義為難端乎。次至雲本來清淨離垢清淨一法上二義也者。是所不遮申也。第八真識七轉妄和合故。七轉妄心息時於第八有離垢清淨之義。第八佛性真識故。本來清淨體也。故取喻之時。池水性雲本來清淨。離客塵雲離垢清淨。離客塵義若不令蒙池水者。能離物雲何物乎。於池水上喻顯本淨新淨之二義之條勿論也。豈非一法上二義乎。   心中祕密。   尚未開(乃至)。種種不思議事(文)。今此祕密不思議事者。可通如常八九住心乎。答。不爾也。兩方也。若雲不爾者。見今文勢。在第二劫之終結前生後(見)。若爾如常八九既第三劫在之。何從此以後方乃說之中除之乎。是以第三劫。法花久遠實成並花嚴詢求知識俱名祕密(云云)。今心中祕密非為顯亙八九住心之義乎。若又云爾者。心內心外相對專顯密對辨義門也。是以宗家釋中。九種心藥拂外塵而遮迷。金剛一宮開內庫而授寶(云云)。此釋豈非依今心外心中之釋乎。若爾者心中祕密唯局第十住心不可攝如常八九(覺)。   答。不可攝如常八九。存申意。專任心外心中相對。凡顯密差異源有遮情表德之二門。是即心內心外之義門也。其故無盡莊嚴已有心內具德也。對劣機直難顯此心內之具德之故。心中只雲一箇空理雲遮情有心外也。依之顯雲對治心外垢不開心內寶。此意也。故知今文對治心外之垢者約顯分齊。心中祕密事者可指密無盡莊嚴之已有雲事。但至結前生後文者。第二第三劫相望作釋即有顯密對辨意也。其故初二劫約常途釋故。明所寄齊顯條勿論也。第三劫極細妄執能越心雖有三箇住心。以真言行者為本故。標復次真言門修行菩薩等約真言行者說之。本自三劫說文明心續生次第之故。所到處依第十住心以第三劫能越心為真言行者也。疏釋續生問雲有幾心次第而得是心耶。專此意也。故細論時。於第三劫有如常八九以彼為能入之門雖可入第十住心。依以第十為本。總標先舉祕密心之故。三劫相望結前生後之時。初二劫為顯雲對治心外垢。第三劫為密雲心中祕密事也。次至法花壽量長遠等。為祕密者。彼開會法花花嚴為密心中祕密義。其故歎德文歎真言行者初地淨菩提心功德也。已歎入真言門功德竟之結前分明故。然以壽量長遠詢求知識之二事為淨菩提心功德之旨分明也。是豈如常淺略八九乎。宗家引所謂空性已下經文證如常八九也。疏釋彼文雲。已歎入真言門功德竟。復以何法入此門耶。故雲。所謂空性(云云)。如常八九能入方便也。淨菩提心所入處也。淺深其重分。何以同淨菩提心壽量長遠等之文為如常八九乎。故知有第二劫終顯密對辨故。如常八九未說之。上來中不可攝。非心中祕密已後說不可屬。故今且開之也。宗家處處釋九種為心外事。若依此釋義准八九雲心外歟。第九住心轉深轉妙皆是因之釋又此意也。   重難雲。既以今釋為結前生後之文事所共許也。若爾於第三劫生後文何有所漏乎。凡第三劫三箇住心之中雖有如常八九住心。極細能越心故。同淨菩提心攝初地功德也。舟車神通至到一處之釋專非顯此義乎。舟車不可雲能寄齊真言行者八九。以遲速為譬意顯顯密不同故。而雲至到一處不可雲不至淨菩提心。故知以壽量長遠詢求知識之花嚴法花之說同淨菩提心意。顯顯遮情極理同淨菩提心之義(覺)。故釋出過一切聲聞辟支佛地之經文。前二劫中雖雲度二乘地。雖須菩提等猶能承佛威神衍說人法俱空。而於此祕密一乘心生驚疑不知所趣。乃名直過聲聞辟支佛地也(文)。須菩提承佛威神者。般若轉教付財意也。對之雲祕密一乘。專可指法花一乘之旨分明也。若爾淨菩提心出過二乘義。以法花一乘為本非明之乎。但至雲心中祕密者指無盡莊嚴已有者。凡於祕密有事理二祕密。理祕密義顯一乘與之。一本即身義釋分明也。於今祕密含二種故。通三箇住心有何異乎。次心內心外事。顯密對辨雲心內心外事雖不遮之。相望重重故。三乘一乘相對雲心內心外事何強簡之乎。凡顯一乘緊作顯密對辨之釋之時。雖遮之。又共密義邊許之事惟多。此故頓中有顯有密者。頓成義同密。一本即身義。即身成佛義顯一乘與之。彼釋雲。理成故同。智成故異(云云)。雜問答定性闡提救療義以花嚴法花同真言(見)。故今三劫相望判之時。以同在第三劫顯密一乘合雲心中祕密有何怪乎。況又壽量長遠雲是故此事名為祕密。詢求知識雲由此因緣復名祕密。非釋合今心中祕密乎。心中祕密若局密者。以兩部大經等祕密之說可合之。何強開會花嚴法花雲名祕密乎。次至雲以所謂空性等文證如常八九故壽量長遠等事非如常者。如先成於顯一乘有二義門故。上同初地遮情明至到一處之義。下簡別遮情表德判顯密重位也。但彼時極無自性心猶同初地(見)。又空性等文釋自心等虛空性合正等覺顯現之文。是豈非淨菩提心乎。義門多端也。不可一例。次若堅今文顯密對辨意。以如常八九可攝上來中。彼顯故。然說文有後故不攝上來。強非顯密對辨之釋之條勿論。若爾者後說何除之乎。而誣為雲顯密對辨存申二途不攝之義。穿鑒之至也。凡宗家御意。三劫明十住心續生文也。在其中間結前生後時。若上來若後說何有漏住心乎。閣一乘二箇住心不釋之。有何故乎。   答。凡三劫說文三劫相望作釋故。初劫終。行者未過此劫與辟支佛位齊(乃至)。成實諸宗未甚懸絕至第二劫乃與二乘異也(云云)。是初劫第二劫相對結前生後。而初劫小乘第二劫大乘故。自成大小相對結前生後也。今又爾也。二劫三劫相望結前生後之時。第三劫密為本故自成顯密相對之釋也。第三劫以密為本事經文分明也。若約心續生次第。第三劫初先可明八九住心。而標復次真言門修行菩薩行等先歎真言行者功德。密為表之條於是顯。故第二第三劫結前生後之時自作顯密對辨之釋也。於第三劫雖有八九住心。以密為表故。遮如常八九且約真言行者。隱顯互論聖教常習也。何以漏八九為難乎。但嘆德句中雲有如常八九事甚不可爾。歎德文專對餘教經遠劫歎此教頓成也。此教諸菩薩文中豈存餘乘乎。殊所簡修方便對治之道菩薩可如常八九住心。其故於第三劫能越頓漸相對。餘教經劫所得之功德釋真言行者一念淨菩提心頓成就之由(見)。此餘乘菩薩不可雲第二劫菩薩。真言行者初地位豈可雲得第二劫功德乎。故知世間宗奉常應供養以上文偏歎真言行者雲事。但舟車神通至到一處者。實雖有淺深且約為第三劫能越齊之雲至到一處也。次至雲對須菩提等轉教付財故專可法花一乘者。淨菩提心功德超過二乘分域擬法花作釋歟。故下行者初觀空性時等文釋乃名真離二乘地也此意也。真字起盡非顯非如常一乘超二乘之分域乎。所謂此教餘教相對歎此教菩薩頓成之時。不可存顯一乘。義決定。何歎德文雲通法花一乘乎。次於祕密雲可有事理祕密事。今文雲種種不思議事。專約事祕密(見)。若存理祕密。不可雲種種。理祕密一箇空理非種種不思議事故。下花嚴法花祕密義釋合此祕密故可事祕密。若爾者以遮情無相之邊不可雲謂祕密。次至雲心內心外相望重重也者。居密宗作心內心外之釋之時。非顯密對辨證據安在乎。   尚未開此心中祕密種種不思議事(文)。今此祕密不思議事者。為通如常八九十之三心。將如何。答。此事雖難思。依一義可通三心歟。兩方也。若雲通者。祕密不思議事指無盡莊嚴藏辭也。若爾但可局第十住心。何通八九乎。是以大師釋或雲九種心藥拂外塵而遮迷。金剛一宮開內庫而授寶。或如上二宮芟薙宅中之荒穢未開地中之寶藏(云云)一道極無豈雲開心中祕密乎。若又云爾者。居第二劫之終雲從此以後方乃說之。第三劫三心悉非雲開心中祕密乎。   答。可通三心也。從此以後之釋分明故。但至難者可有二心。一八九住心理祕密同之故雲祕密不思議。依之第三劫法花久遠實成花嚴詢求知識俱雲祕密。專顯今祕密通八九事(見)。一第三劫一道極無約能寄齊故。不可有相違。   歎德總標。   復次真言門修行菩薩(乃至)。智慧方便皆悉成就(文)。今此文唯為歎第十住心之功德將如何。答。可局第十也。兩方也。若雲局第十也。今此文歎第三劫能越之德。然於第三劫能越之心有三箇住心。歎德何唯局第十乎。是以疏。即是欲明超第三劫之心。欲令見聞者信樂尊重故。先歎其功德耳(文)。若又云爾者。於第三劫雖有八九是顯行也。如何雲真言門菩薩乎。依之宗家引此文但證第十住心。   答。可局第十也。此教餘教相對歎此教菩薩勝德。而餘教菩薩即第三劫中八九之住心(見)。雖時分妄執異也所得功德齊故。依之取譬時。舟車神通至到一處(文)。此菩薩不可雲第二劫菩薩。彼留第二劫。不到第三劫。爭雲至到一處乎。況又宗家以所謂空性以下之文證如常八九。明知第三劫所明八九住心顯人故。真言門菩薩歎德可局第十雲事。如此成申御難隨被遮者歟。無過可答申。   先付雲通三箇之住心可有用意。若如常八九不可雲通。此教餘教之相對分明故。設餘教之菩薩許第二劫之菩薩。以如常八九爭雲此教之菩薩乎。又所歎今菩薩標真言門修行菩薩。又疏判直以真言為乘超入淨菩提心。真言為乘之言專簡顯行詞也。真言門修行菩薩豈如常之顯行菩薩乎。加之下明如常之八九雲行者復以何法入此門耶故雲所謂空性等。入此門者所被歎德淨菩提心門也。釋文鉤鎖分明故。何以能入之菩薩收歎所入句中乎。故設雖有第三劫能越之義。如常之八九不可攝歎德之句雲事。不可及異論也。若強如常八九雲歎德者。開會密乘之菩薩可屬歎德之句歟。設開會。所得之果開會可雲自宗之初地淨菩提心。彼因行不可開會。若因果俱開會為神通乘之人者。可第十之住心。何雲如常之八九乎。故知於如常之八九不足為論處也。故得此題可尋題意也。謂通八九歟者。如常八九歟。能寄齊八九歟可尋也。且付能寄齊八九搆通局論義。   問。本經文。復次真言門(乃至)。智慧方便皆悉成就(文)。可雲今此文通能寄齊八九乎。答。不爾也。兩方。若雲局第十者。見歎德解釋。於第三劫能越之心此教餘教相對對餘教遠劫歎此教頓成(見)。故知第三劫能寄齊八九住心簡所寄齊顯行歎之雲事。若爾設雖局八九不可雲局第十乎。是以疏中舉法花壽量長遠身雲是故此事名為祕密。又舉花嚴善哉童子詢求知識文判由此因緣復名祕密。若八九住心全不屬歎德句。釋歎德句文舉花嚴法花說何用乎。所詮今歎德歎淨菩提心也。而宗家引淨菩提心非青非黃等之說證第八住心。又以極無自性心判初地。疏家處處解釋也。既以二箇住心為淨菩提心。何今歎德之句中不攝彼乎。若又云爾者。   答。可局第十也。宗家依大日經文立十住心時。引今文為第十住心之證文故。若此文通八九。全不可成第十支證乎。況又說八九文所謂空性以下文也。疏釋彼文。行者復以何法入此門耶。故經雲。所謂空性等(文)。淨菩提心是所入也。空性等是能入也。今歎彼所入淨菩提心文也。何猥交為彼因行八九乎。但至此教餘教相對者。於彼餘教菩薩者古來有二義。一指第二劫菩薩。二指第三劫顯行八九也。難勢指顯行八九義也。設其義。一道極無所得同淨菩提心故。彼義邊且相對之也。次至雲俱第三劫能越心也者。於第三劫細論時可有三重。謂度一重。至第八住心度二重至第九住心。度第三重得淨菩提心也。故得淨菩提心位。八九有淺深故。背闇向明求上次第開十重也。若爾今所歎歎第三劫斷盡之心也。八九未斷盡故不可雲超第三劫也。次至舉法花花嚴事名祕密者。是開會彼二經所說全為淨菩提心也。如雲此經本地常身妙法蓮花最深祕處。何必以開會法花花嚴即為能寄齊一道極無也乎。次至雲以八九同淨菩提心故可攝歎德之句者。先以非青非黃等文證第八住心事。彼文淨菩提心上遮情說文也。故可為第十住心引證也。疏中解彼文。今經即不如是直約諸法令識其心(文)。一家超絕之談也(見)。故不可成寄齊如常說文。然第八住心遮情極理有同淨菩提心遮情之義邊故。證第八住心因顯顯果密因之義也。彼第八者如常第八也。何為能寄齊第八備難起盡乎。次極無自性心別可有其沙汰。疏家處處釋以極無直為真言行者初地淨菩提心故。彼非見第九第十住心淺深之邊歟。今尋淨菩提心外置八九住心雲八九歎德歟尋也。而八九直為淨菩提心之時不及尋事也。爾者如何。   一。於極細妄執可有三重雲事。問。三劫寄如常判文。十地出過待對地位也。故知極細妄執八九所斷分齊。初地所斷可別妄執雲事。故宗家釋中四妄執義(見)。彼微細妄執非顯乘所斷故。出過待對十地位可斷彼(覺)。但以初地為第三劫能越心事舉三劫斷果也。極無自性心極細妄執後半無間道。淨菩提心解脫道也故雲正超位極無也。已超位在淨菩提心故。以淨菩提心雲超第三劫之心也。若爾者於極細妄執開三重事。道理難思。如何。答。可有二會釋。一同難勢。但極細能斷心開三重事。極細妄執正障初地惑品也。而如常八九雖斷極細不得初地。猶顯極果留故。故知依有第三劫猶障淨菩提心力用不得初地也依此道理於極細妄執障顯義邊。一道極無所斷開為二重。障密義邊為一重雲三重也。然彼障密義邊真言不共所斷故微細妄執也。於第三劫障顯邊立極細名。障密邊立徵細妄執名故。極細邊二重也。問。礙顯密妄執其體別將同歟。答。可雲同可雲別也。釋論熏離俱相慈行釋可引作證。所詮於極細妄執礙情有智義邊礙理無智義邊此兩用。礙情有用以一道極無斷之。是名極細妄執。礙理無用以淨菩提心斷之。是名微細妄執也。問。宗家釋以微細妄執為佛果一障。何今雲初地斷之乎。答。彼宗家釋橫十地也。橫十地初地即極也。故為佛果障為初地所斷同事也。二於極細妄執實可有三重。初地是三妄斷盡所得位也。而一道極無所斷分滯顯果未開金剛寶藏。定知於極細妄執有未斷一分故不開之雲事。又彼不可雲別惑。疏家處處釋雲斷三妄得初地。故又立妄執事三妄外無之。何於三妄外雲有別惑乎。設又礙情有理無智作用別故雲立之者。通三妄可有此二用何必於第三劫論之乎。故知於極細妄執開三重故。說第三劫之時立三箇之住心雲事。問。以極無為極細斷盡智。故處處釋極無位直為淨菩提心乎。若爾者存極無淨菩提心二重斷惑事非違疏家處處判文乎。以極無為極細斷盡智事雲其說往往也。且經下說極無雲。於業煩惱解脫而業煩惱具依(文)。業煩惱解脫者三妄斷盡義也。而業煩惱具依者無非佛事悟也。若此位猶存餘障者。不可開無非佛事悟。若爾極無何雲不斷盡極細乎。答。以彼極無為淨菩提心事。顯顯果密因義。別途判文也。十住心面。極無為第九以淨菩提心為第十定背闇向明次第。極無淨菩提心若一物。何為二箇住心乎。但顯遮情斷密理無斷事。顯密大都義相也。若爾者遮情惑以極無可盡之。其上真言智生時可用理無斷惑也。而遮情理無惑體不可別。只於一惑障用不同也。若爾者立三妄執之時於第三劫不可立加理無惑。故知極細妄執顯智不斷盡也。而遮情極處必顯表德理故。極無心位得表德淨菩提心也。顯極密因者此意也。又釋論始覺滿佛還同本覺事。專顯此深意也。故於極無智有無間解脫二分。無間道顯分齊。判第九住心此位也解脫道密悟。判淨菩提心此意也。故以極無心約無間解脫二道有時為顯極果有時為密初門也。問。爾者顯行者更不經三密修行可開密悟乎。答。可爾。顯為方便教。方便者非直滿直證。迂迴行者名也。迂迴者所到處遲至義也。全非不至。談顯密果各別也。教相一邊也。實修實證前顯修行極可開密悟條勿論也。爰知釋尊二度成道開顯密界畔。一往教相也。實初夜成道假說也。故諸教明星出時雲成道全不立初夜成道也。若初夜成道顯後夜成道密。唯知初夜成道可不知後夜成道。而唯立後夜成道不許初夜成道。定知無再成佛義雲事。但此一段可斟酌法門也。宗家專以二度成道說備顯密界畔的據。何輒成初夜成道假說旨乎。 空性無境。   今經所謂空性離於根境無相無境界(文)。今此空性無相無境界義可通第七住心乎。答。案宗家引證不通第七也。今付之空性無境界之義專三論所談之法門也。何局第八乎。宗家釋或雲三論八不空性談義(法花開題)。或述不生覺心獨空慮絕則一心寂靜不二無相(寶鑰)。或判八不絕戲一念觀空心原空寂無相安樂(寶鑰)。況彼宗畢竟皆空為要不二無所得為極。加之今疏下文(第三卷)明三種之幻時。三者以心沒心實際中欲離有為無為界故觀此十緣生句(文)。此釋豈以空性無境之文非為第三劫之所治乎。爾者如何。   答。本自所答申任高祖之引證(矣)。三劫分齊全別也。何以第二劫覺心乘交第三劫乎。但至難勢者。空性無境等之名言實雖通三論家。可異今文意。三乘一乘之義門可各別故。次至下疏釋者。於第三劫八九相望作此釋歟。例初劫中以五喻如遮湛寂之位也(矣)。   重難雲。凡空性無境等之義。性宗通滿之義相也。何強局八九住心第七遮之乎。是以菩提心論旨陳一段專述無相空寂之義。而宗家引彼全文證第九住心。其中有大日經諸法無相謂虛空相之文。彼引證第八住心。次當知一切法空(乃至)。心源空寂文引證第七住心。是豈非於一文存三箇住心乎。彼既爾也。此文何強遮第七住心乎。凡性宗法門遮法相許依他事相以談法性空寂為大途義相。其上雖立事相全真如緣起事故。以法性為體其事相或相即或融通。是為一乘教法門。若爾偏談空性無境之義尚三論不共義勢也。豈卻遮三論令局一乘教乎。是以般若寺疏抄中判六無畏之時。第五無畏唯局他緣乘。於第六無畏存覺心已上三箇住心(見)。若爾以覺心屬第三劫之義可有之(覺)。但至宗家引證者。第三劫所為正可一乘教之條勿論也。三劫界畔尤可爾之故。然又性宗有一轍義分。故菩提心論俱屬旨陳一段。故雲今經文何忘彼義乎也。故覺心乘在第二劫終兼可攝第三劫始也。次至雲同雖雲空性無境三乘一乘其義別也者。凡一乘教倍三乘道理。事事圓融等義也。故付談事相三論一乘義別也。全於法性空寂之旨不可有其不同。被名性宗專非此道理乎。所詮花嚴天台談相即圓融。以無相法性為其體事相故。事相無隔礙即入融通也。故相即圓融道理真實所歸在法性空寂之義也。若爾於無相空寂義邊何必分一乘三乘之淺深乎。次三重幻事。是雖有別尋。以沒心實際為所治。疏正名心實際之處。空性無境等之文也。彼能治不思議幻可通八九住心以第三劫觀門為不思議幻之故。其中以極無為能治之時。第八住心為心實際觀門。第八為能治之時。心實際義可有第七也。故知空性無境等文含說七八二箇住心雲事。以第八為不思議幻見事。疏釋不思議幻雲。空即畢竟不生有即盡其性相。中即舉體皆常。以三法無定相故名為不思議幻(文)。三諦即是觀門天台規模法門故可第八住心也。次以此不思議幻為極無事疏雲。如前所說解脫一切業煩惱而業煩惱具依。即不思議之幻也(文)。解脫一切業煩惱等之文極無自性心位故。又心真實際亦復不可得故曰極無自性心生也。其證也。能治既通二箇住心。所治豈局一邊乎。又不思議幻第三劫觀門故。不可雲一道極無合為能治第二劫為所治。所治是沒心實際也。心實際在第三劫事如前成。若爾空性無境之義何雲不通第七乎。如何。   答。自元所答申任宗家引證。凡十住心心續生次第也。若空性無境等之義許通第七。於七八住心可廢續生之義乎。但至雲無相空寂之義性宗通滿之義相也者。所不遮申也。然知空寂智有三箇住心淺深雲事。豈及異論乎。若爾七八住心所證悟空寂可有淺深之條勿論也。今所明空性無境等義許第八所觀也。何又合第七觀門乎。但至菩提心論旨陳文存三箇住心者。彼非續生義為本之故。無相空寂義含說第七第九有何怪乎。今文三劫續生次第不可同彼也所詮以心本不生悟度細妄執畢。其上以空性無境觀門為極細妄執能治。其位何等乎。若強以第七住心置第三劫。覺心本不生觀門可為他緣乘乎。若不爾為第二劫能治心品何又成第三劫能治乎。故疏覺心不生文釋漸入阿字。離於根境文判皆入阿字。漸皆字所顯非示觀門有重乎。故知今無相無境等之義超心本不生觀門雲事。彼三論宗所談無相空寂旨可覺心本不生重。雖談空性。一相一寂法門尚隔事相故。以未徹空寂底雲漸入●字。事理融通觀門不滯理故。不帶空寂相之時徹無相底之故。雲皆入阿字也。既漸皆二重位其旨大別為一重觀門事。豈契文義乎。次至般若寺釋者。彼且為簡異性相兩宗一往配釋歟。次至雲一乘所倍三乘在談事相於空寂談無差異者。前既顯畢。廢事相理滯空寂相之故。事理不二宗見之。尚可雲有相也。全事之理理不滯無相之相之故。雲可雲徹底性空無相寂也。次三重幻能所治事有一箇尋故。不可及再往沙汰。大途彼文離有為無為界等之所離有為無為界可有第二劫。留無為簡有為之故。有為無為界畔全別也。故第七住心引智論有為法實相即是無為無為相者即非有為之文為住心證。滯此無為心雲沒心實際為所治之故。非空性無境等重也。而空性無境等重又雲心實際事相望重重故。望極無心雖雲心實際。不思議幻所治心實際可第二劫也。即心幻所治既初劫也。不思議幻所治豈非第二劫乎。但以即空幻於一劫中雲有能所治為例難事甚不可然。彼初劫前無能治無漏心。於同劫不論。不可有能治之義。今第三劫尤可例第二劫也。 第九證文。   以所謂空性等文大師證八九住心。爾者唯依極無自性心之一句可雲立第九住心乎。答。可爾也。兩方。若雲唯依一句者。所引既通諸文。依憑何局一句乎。設雖第九住心也。沇一心無相之極理故可雲入心實際也。是以先德初一未極為其差別(判)。可知於一文有極未極之二義故為八九之證雲事。若又依之云爾者。宗家釋中極無自性心之一句悉攝花嚴教盡(文)。限一句雲事實以分明也。   答。可局一句也。開疏家釋所謂空性(乃至)。離眼耳鼻舌身意之文判心實際之位。心實際亦復不可得故曰極無自性心生也(文)。於一種住心豈存淺深二重乎。且一片令出宗家釋一句言專顯此義也。但至一片者。為成極無自性之來由引以上文也。次心實際之義雖通諸乘。今雲轉生極無故不可攝第九也。次先德釋未極言對極無自性極字也。若爾以離眼耳鼻以上未極文雲為其別意也。不可有相違。   重難雲。所謂空性等文引證第九為由來也。正證有極無自性心一句雲事不可然。若為來由。引離有為無為界以下文可事足。何勞引諸文乎。其上無邊一切佛法依此相續生文驚覺文引證之。驚覺偏局第九不通第八。可知為來由雲非引證第九事。加之先德祕釋中以妙執金剛配當八九二箇住心。其上為問雲。問妙執金剛一道心配屬畢今又何極無心配屬乎。以所謂空性等文舉引證二箇住心。以一種金剛配屬一道極無為例證。若所謂空性等文唯局第八。何成妙執金剛通二箇住心例證乎。但至雲於一種住心不可存二重淺深。住心引證不定。第二愚童持齊心引證八心中前六重。第三嬰童心引證後二重。又於出世心第四住心引證說見修二道二重文。是等豈於一種住心非存重乎。況又沒心實際位一乘體也是則約極無因分位分齊也。以其位齊合說二箇住心也。次至極無自性一句悉攝花嚴教盡釋者。極無自性極字顯顯乘極位詞故。此一句殊為花嚴教也。然通餘文不可遮。例如雲唯蘊無我一句攝諸部小乘盡第四住心引證不局彼一句。況又空性無境等諸文通第八。局第九極無自性一句也。一句言返成通餘文起盡也。其故第九住心說文自元局極無自性心句。簡異何置一句言乎。空性無境等諸文雖說第八。彼兼通第九義。極無自性一句偏局第九句故。設一句釋也。爾者如何。   答。凡十住心背闇向明心續生次第也。若於一文合說二箇住心。何辨前後住心淺深知續生轉勝旨乎。而空性無境等諸文明心實際義極無一句轉勝旨分明也。故知二箇住心淺深有極無前後兩文雲事。且宗家極無自性一句釋分明上。疏家釋又舉極無自性十緣生句二文攝花嚴般若種種不思議事盡(云云)花嚴非雲局極無自性一句乎。但唯蘊無我句料簡不可然。於彼唯蘊無我句存總別二義。總義以我空法有義雲唯蘊無我也。是對大乘人法俱空故。小乘淺深觀悉攝此中也。若約別義。聲聞見道唯蘊無我初故。對初且見道名唯蘊無我也。彼無雲天等引可為證。最初解了最初文唯蘊無我觀專顯通後位乎。故知見道唯蘊無我見惑斷位故。約我見不可云云無我。法有我無觀最初故雲見道也。若爾者後後說修無學文唯蘊無我句。開之故。雲唯蘊無我一句中攝小乘教文也。例彼空性無境等諸文極無自性句可雲開之。而上諸文設為第九住心。不可雲極無自性教文。轉生極無釋前後二重說相分明故。次至離有為無為界等文引驚覺文者。所驚覺位第八第九事古來異義也。若為第八所驚。返答者潤色歟。但至第九引之蒙驚進心為第九故。不可有相違。次至祕釋料簡者。於花嚴有自分勝進二重。自分同第八。勝進分越第八。今為住心續生時。以勝進分為第九住心。故所同第八自分位不為第九住心也。故以有第九自分同第八義。於妙執金剛一種雖配釋八九住心。於住心引證邊全自分不為第九也。而至以所謂空性等文證二箇住心為例證。彼說第八文故。雖為來由引之。自相當自分轉勝勝進分義故。以義相順例同妙執金剛也。難勢所存一文雖合說二箇住心。存淺深於一文中思可有續生義。先德祕釋全非其義。自一乘體(第八)直轉生極無自性心故。一乘體返成極無自性自分由釋也。其故祕釋雲。問。若爾亦為極無自性乎。答。一如本淨之體空無自性畢竟無相無境界故。極無自性心生也(云云)。一如本淨體者第八住心一乘體也。空無自性等者第九自分也。一如本淨體上空無自性義故。全不成別住心也。何以之為淺深二重乎。故知一乘體若堅實。不可轉生極無心。而一乘體自元空無自性故轉生極無也(為言)。一乘體見全轉生極無被雲極無自分也。此義邊第八住心直為第九自分。強所不遮申也。然今文心續生說文故。空性等文第八說文非第九說文也。此論義可在先德祕釋料簡。   此中十喻。   以此中十喻望前十喻復成戲論(文)。爾者第三劫之十喻可雲成戲論之義也乎。答。可爾歟。兩方。若雲如講答者。第三劫十喻能斷之淨心也。何雲戲論乎。可知望此第三劫之十喻前第二劫十喻成戲論義也雲事。若又依之云爾者。案綴文之次第標此中十喻雲復成戲論。無爭第三劫十喻成戲論雲事。爾者如何。   答。可第三劫之十喻成戲論義。第三劫中於一道極無真言之三重各望後後。前前可成戲論也。極無心於業煩惱解脫而業煩惱具依者。望真言極無雲煩惱具依(疏若望後二心即是果復成種文)。今以離有為無為等之一道心望極無明成戲論義也。但至雲望前十喻者。第二劫他緣乘十喻望覺心乘准成戲論(彼如是捨無我文也)。此中十喻對極無可成戲論(為言)。依之宗家釋第八住心釋前劫菩薩作戲論此心正覺亦非真。非顯此意乎。   重難雲。見今文勢。十喻是能觀智品也。非可雲戲論。望勝智品明還成戲論之義(見)。若爾者第二劫十喻望第三劫觀門非下戲論乎。故讀文雲。此中十喻望前十喻復成戲論(云云)。若此中十喻為戲論。雲望前十喻釋不順道理。可雲例前十喻也。望者對義也。以勝十喻對望劣十喻。勝十喻還可成戲論之道理何事乎。對劣彌可顯其勝用也。加之於從所謂空性至離眼耳鼻舌身意經文古來有兩義。一唯局第八住心說文義。二通八九二心之義也。若越諸戲論之文以第八為戲論。此說文局第九歟。古來更無此義。如何。況又八九既同劫也。豈相望論能越所越乎。且背先德初一未極為其差別釋歟。又第八住心違引證此文。次第九住心為戲論雲事大難思。若爾者此文可第十說文歟。不爾者如何。第九為戲論雲越諸戲論乎。故知望第三劫空性無境等觀門第二劫十喻成戲論之故雲越諸戲論意得。尤順綴文葉道理者乎。但至標此中十喻結復成戲論者。對望此中十喻前劫十喻成戲論之義故。全非標結也。次至復字者。能觀心還成所越妄心之義也。復者還義也。次至前劫菩薩作戲論此心正覺亦非真釋者。前劫菩薩作戲論句正當今釋。次句准例釋也。例如在第二劫終取轉妙轉深釋釋九種住心轉深轉妙。次至雲望字事若以第二劫望第三劫之義可雲望此中十喻者。如此綴文疏前後釋不似通途例事多之。何強責此一處乎。彼嘉祥釋如雲會智論法身相好之文釋論明法身者望花臺遮那。丈六釋迦為法身者。遮那能望釋迦所望故。望字尤可有遮那下(聞)。而能望上安之。今又爾也。此中十喻所望前十喻能望。安所望上可雲望此中十喻。是通途綴文也。而今能望上安之。如嘉祥釋能望捨那上安望字。彼通途文章可雲望丈六釋迦也。如何。   答。自元所答成任第八住心前劫菩薩等釋。彼頌初二句全移當段釋(見)。彼釋既前劫成戲論為本成第八住心成戲論之義。豈非第三劫十喻雲戲論乎。且釋文次第望前十喻句成此中十喻成戲論由(見)。若爾者復字可亦義。但至雲准例義不准望字者。望既對義也。第二劫成戲論相對見。第三劫十喻復雲成戲論。有何相違乎。次至雲空性無相無境等文有二義者。今通八九之義也。若約第八者。前劫為戲論故。望前十喻釋下其義自顯故。且閣彼義也。故望第九觀門第八釋為戲論之一邊也。次至雲於同劫中不可論能越所越者。釋極無自性心之時。心實際亦復不可得轉生極無自性心(云云)。心實際第八心極無自性心彼遮不可得。豈非能越義乎。加之第三卷三重幻文釋第三幻。欲令離有為無為界故觀此十喻(文)。有為無為界雲第八住心之義有之。若於同劫中曾不可有能所越之義者。何有彼義乎。又第二劫覺心乘彼如是捨無我文雲遮他緣乘法無我義有之。又初劫寂然界五喻為對治湛寂心觀之(見)。同劫中能所越事更不可及疑。宗家住心立教專依此起盡也。次至極無自性心雲戲論者。第三劫為戲論事第八心為戲論分其義既成。強極無為戲論不可答歟。但成彼義於第三劫說文有淺略深祕之二門。淺略如常八九深祕初地淨菩提心也。故於第三劫雲有三箇住心也。若爾淺略前越諸戲論者或越前劫(第八)。或越第八(第九)。深祕門八九皆所越也。明真言行者淨菩提心故。次望字事束能望所望其上置望字事。文章例可有之。今大異彼。如難勢所望下能望上安望字。異嘉祥釋例。次今疏綴文不似通途者。凡疏主一時大才也。既譯場筆受。於文章不可有亂脫。若無其例者。彼義尤難信用。隨望字在處可分別能所望義。其義不定者。何以綴文定道理乎。立義分作法界名法作字人師釋迴文未盡。法界能作也。法所作也。作字可在能作下。故雲迴文未盡也。望字又可同彼。此中十喻所望。望字可安上。而安下。可雲迴文未盡歟(矣)。   八九淺深。   第三重微細百六十心煩惱業壽種除(文)。爾者八九所斷可有淺深乎。答。可爾也。兩方。若雲有淺深者。三妄雖異。於第三重妄執更無粗細分別之說。何八九所斷雲有不同乎。依之疏今文外不明斷位乎。若又依之云爾者。或雲心實際亦復不可得故曰極無自性心生也。或述轉生極無自性心一道極無既有二重(見)。所斷惑何無淺深乎。   答。可有淺深也。凡十住心背闇向明之次第也。八九之續生何無斷惑之淺深乎。但至難勢者。大三劫相望時。八九之所斷俱雖雲極細妄執。細論門之時。於其中又非無淺深。猶如初劫三種之三妄第二劫更作一。轉開明也。次至雲今文之外不明斷位者。今文專顯八九斷障之淺深也。越諸戲論之文既以第三劫十喻為戲論。是則一道心也。無爭今微細百六十心獨示極無之斷障也雲事。如此成申不可有相違。   本堨I雲。   第三重微細百六十心煩惱業壽種除(文)。爾者可雲唯明第九之住心文也。答。可爾也。兩方。若雲明第九者。此心望前二劫(文)。前二劫者何等乎。答。開宗家釋。他緣一道之二心也(文)。今付之於第三劫雲望前二劫。無爭指初二劫雲前二劫事。加之上釋等虛空經文雲第三重微細百六十心煩惱業壽種除。今業煩惱解脫同彼。若爾第三劫能斷之智何局極無乎。況又經疏之說相但三劫也。於一劫之中又開二劫事。證據何乎。又間越覺心對他緣事有何故乎。高祖解釋深義難量。如何。   答。本自所答申任高祖之定判既雲心實際亦復不可得故曰極無自性心生。心實際極無二重之條無異論者歟。而今於業煩惱解脫等文述極無心義也。若爾心實際重業煩惱未解脫無異論者乎。但至難勢者。三劫約小乘三乘一乘大途判文也。細論時於中不可遮有六劫之義。初劫既有聲緣二乘。第二劫又存他緣覺心二重。第三劫何不存一道極無之二重乎。若許有二心。判極無時何不對一道心乎。   重難雲。凡思八九住心俱一乘教同談相即圓融之旨。何於斷惑可論淺深乎。故六無畏十六重玄等釋極無自性心外全無出一道心。是則以一道屬極無別非不開乎。若斷惑有淺深者。列阿闍梨之重數之時何不開之乎。況又如雲舟車神通至到一處。是等三劫八九十三箇住心也。若斷惑有淺深者。何雲至到一處乎。定知為二箇住心事約智行不同不依斷障雲事。又第三劫文明斷惑釋此文外無之。此文不可雲局第九。或局第八或通八九兩義雖有之。無局第九義故若爾以此文何為第九簡別釋乎。但至雲有住心淺深者所斷惑障可有粗細者。十住心源一切智智差別乘故有智行不同。何不立二箇住心乎。如彼世間三種住心。無斷障不同立三箇住心。又四五住心經說三昧分異漏盡即同。三昧分異故立四五住心。漏盡即同故無斷障之不同(見)。又六七住心事為治智障。觀六喻外別覺心乘斷障說無之。更作一轉開明者對初劫釋也。故倍勝於前劫(文)。何以之雲覺心乘斷障之釋乎。次轉生極無自性釋事。空性無境等文通二箇住心故。約彼第九邊雲轉生歟。或又今經極無自性心顯乘極佛蒙驚覺進真言意也。非如常花嚴宗歟。若爾者如常八九俱可有心實際位也。何以之為八九斷惑淺深之證乎。   答。凡十住心背闇向明求上次第也。若不許斷障淺深者。何雲背闇向明乎。大師依心續生之文立十住心。前前心為基本續生後後心雲心續生也。其續生體專智慧也。若不除分分惑障者。依何增重重智明乎。許八九住心續生次第也。可有斷惑淺深事所不待言也。八九所斷俱第三劫故。約三劫者雖攝一劫。其中細論八九所斷第三劫各別也(見)。其故舉益勤修復越一劫昇住此地文。疏釋雲。復越一重極細妄執名度三大阿僧祇劫(文)。是第八住心所斷也。其故此復越一劫重釋空性無境心實際位也。其上蒙警轉生極無自性心(見)。故今第三重微細百六十心舉極無所斷。是經等虛空釋也。然住心論。等空心於此始起寂滅果果還為因者。第九心雲等空心故。此一段文雖通八九。住心引證時。等虛空無邊以下二句不引之。第九住心引之。其故無邊一切佛法第十住心也。此所依等空心也。故知等空心第九心也雲事。為第八間越故不引之也。但至雲越諸戲論文局第九說文歟者。此文通八九故。第八邊第二劫十喻為所越。第九邊第八十喻為所越。有此兩邊中。此中十喻等疏釋且釋以第八為第九所越一邊也。以前劫為所越邊。以望前十喻句顯之也。若爾第八能觀之十喻既望第九成所越戲論。此豈非顯第九斷障倍第八乎。但至雲八九俱一乘教相即圓融旨同也者此粗論門義也。粗論門時同劫同乘更不爭之。此一邊可雲斷障同也。而今斷障有淺深者細論門意也。故天台花嚴俱雖一乘也天台同教一乘攝方便教未號稱性本教。花嚴別教一乘。十十無盡主伴具足。懸越同教一乘之談。教文既有淺深者。斷惑有不同雲事。何及異義乎。次六無畏十六重玄等不開第八雲事。十六重玄六無畏十地也。六無畏又約三劫故。是粗論門非細論義。故不可成難。次舟車神通至到一處事。彼舟車有雲指第二劫之義。彼猶雲至到一處。豈於八九乎。一處者指初地也。於初地有遮情表德二分故。以顯極果同遮情義邊雲至到一處也。若如難勢者。顯密所斷又可雲無淺深。約三劫粗論門釋條無異論者也。次第三劫明斷惑文。此外無故。今文可通八九雲事不可然。經無分明斷惑之說文。此文釋等虛空文故。直非釋經文也。等虛空文可第九住心事如先成。設又並說二箇住心。不可雲無淺深。空性無境等文雖通二種住心。如釋初一未極為其差別。次二乘漏盡即同事是一箇尋也。然宗義成斷障不同義也。背闇向明次第故雲拔業煩惱株杌無明種子故。漏盡即同約正使也。若約習氣非無斷障不同故。緣覺三昧道說戲論風止。此豈非示習氣斷義乎。次六七住心事一轉開明既許第七住心。一轉者對何言乎。他緣上作一轉開明者。斷障隨可勝前也。不破闇者不可雲開明。故倍勝前劫對初劫雲事殊答者起盡也。倍勝者勝事重重言也。他緣上無重者。何雲倍勝乎(外書有倍臣雲事。可思之)。次世間三種住心事。世間三種不約無漏故雖無斷惑。第二住心以十惡為所防。第三住心約上界非無有漏智斷惑。此等皆所離妄染有淺深故。能離心品立三重也。次轉生極無自性心望第九邊雲事不可然。八九既心續生次第也。何強遮轉生之義乎。次顯乘極佛有心實際重雲事。可顯第九驚覺論義(矣)。   極無地前。   今疏中付明極無自性心且可雲今此極無自性心自宗初地之分齊也乎。答。不爾也。兩方也。若雲不爾者。疏中解極無心。若望後二心即是果復成種(文)。後二心宗家判真言門之根究竟之二心。望根究竟雲成種。非雲初地菩提心為因乎。加之六無畏中第六無畏極無心也。而疏虛空無垢菩提心(釋)。若又付之云爾者。三劫十地顯密之差別也。何以顯極無為密初地乎。   答。自元所答申非初地也。從初地即得入金剛寶藏疏家定判也。極無是顯教極位也。爭許開金剛寶藏乎。若如難勢者。以極無為密歟。若爾者九種之住心悉可密乎。若許顯乘之極位者。何置自家初地乎。是以明十六重深行阿闍梨時。極無自性阿闍梨外舉十地阿闍梨(見)。但至一邊者。以顯極果為密初門開會判文也。六無畏釋隨此意也(矣)。   極無自性心地前地上事。大都道理證文論義也。道理者。極無心是花嚴宗也。以顯教不可為密十地故今疏以大日經十地判若解金剛頂十六大菩薩生自當證知也。以如常花嚴教不可雲金剛薩埵三摩地。故又大日經說十地雲。無對無量不思議建立十心無邊智生(文)。疏釋雲。從此無有待對(文)。三劫待對如常心品十地出過待對位也。設初地既出過待對。何返為花嚴之分齊乎。又疏雲。然此經宗從初地即得入金剛寶藏(文)。金剛寶藏者無盡莊嚴藏也。即表德實相也。顯教極無心若置初地者。可許開金剛寶藏乎。又三劫十地二重說文也。故舉益勸修文為三劫十地為得益(見)。極無既第三劫也。何又攝十地乎。故見三劫說相。初歎淨菩提心功德此釋舉三劫得益第三劫行者為信樂尊重故知淨菩提心直不屬第三劫雲事。是以疏正為釋第三劫經文。然以何方便入此門耶。故次雲所謂空性(云云)。故知自所謂空性至極無自性文明入淨菩提心能入方便文也雲事。所謂空性等文通八九住心。宗家引證分明也。設又空性等文局第八。極無自性心生句一相續文故不可雲所得之果。猶可為能入方便也。設又極無心許蒙驚覺進位故顯乘極果既離。直不可雲初地。彼位未入五相觀門。何雲初地淨菩提心乎。次依文證。極無自性心有初地雲事。疏家宗家處處釋文分明也。經說述極無自性心。如是初心佛說成佛因。故於業煩惱解脫。而業煩惱具依。世間宗奉常應供養(文)。疏釋彼文雲。此心望前二劫猶如蓮花盛敷。若望後二心即是果復成種(文)。宗家釋雲。前二劫者他緣一道二心也後二心者真言門根究竟也(文)。以疏家宗家釋見。極無心為三句中因句(見)。初地為因二地已上為根八地已上為究竟者疏家定判也。定知極無心初地也雲事。又疏釋世間宗奉常應供養之文。釋若住此不思議解脫時即是真阿羅漢不著於有為無為一切世間應受廣大供養故經雲世間宗奉常應供養也畢。次舉寶珠譬喻。爾時生於佛家名置在高幢雨種種寶以此因緣故堪受世間廣大供養也(文)。是經世間宗奉常應供養文釋初地也。云爾時生於佛家故。若爾者世間宗奉常應供養文極無位故。可初地之條勿論也。又六無畏中第六無畏極無自性心也。然疏釋第六無畏雲。即是真言行者虛空無垢大菩提心(文)。虛空無垢菩提心初地位也。故疏初地菩薩得至虛空無垢菩提心(文)。依之列十六重深行位時。先以六無畏為六重第六釋於平等心中修曼陀羅行。離垢地以去各於自地觀心中修曼陀羅行。略以行位分之。既作十六重深淺不同(文)。離垢地是第二地名也雲事。諸教一同判文也。若極無自性心非初地。何以二地已上續之雲十六重乎。若以極無為地前。十六重行位何闕初地乎。又住心論第九雲。歸路五百由旬此心即都亭也(文)。第三劫五百由旬所到處判淨菩提心。又雲。是因是心望前顯教極果於後祕心初心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宜其然也(文)。此釋疏同釋因句雲若望生死中所殖善根即名為果釋也。是因者因句也。是心者極無自性心也。以極無為三句中因句事決定。因句豈雲非初地乎。又合初發心時便成正覺文。以顯乘究竟果為自宗初發心義也。初發心豈非初地乎。又第二卷疏蒙驚覺轉生極無心位。至此不思議地乃名真離二乘地也(文)。不思議地稱非指十地乎。說十地雲無對無量不思議文。疏雲出過心量不思議地故。又真離二乘地言專指初地言也。故第三劫說淨菩提心雲。出過一切聲聞辟支佛地釋提桓因等親近敬禮(文)。如此諸文以極無自性心為初地事溢眼滿耳。   付極無自性心初地義會以前道理文證等。極無心花嚴宗故。至雲不可置自宗初地者。大日經三劫十地等文明心續生之旨故。開會顯極果為真言初地也。云爾極無心不可雲非花嚴教分齊。極無自性一句攝花嚴教盡者。疏家釋文宗家定判也。然立極無自性心名字時。處處釋文屬初地位。定知心續生判自顯極果續真言義故。以為顯極花嚴為真言初地也。若不爾續生義不顯故也。以此道理處處釋文極無屬初地上。不可雲地前也。是因是心望前顯教極果於後祕心初心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宜其然也釋專顯此意也。果復成種釋又以同也。又一義雲。於初地有遮情表德二分。顯乘極無同遮情一邊故。且屬初地。實非置初地也。意雲。顯極果約遮情同義教文且判初地。然顯密事異故。實行顯人非有初地。引淨菩提心非青非黃等之文證第八住心專此意也。次至雲三劫十地二重說也者。大都雖爾也。取十地中初地屬第三劫也。故第三劫初先歎淨菩提心功德。次舉益勸修之文三劫益舉十地時。以極無自性心為所得位。是豈極無非為初地乎。故彼釋雲。轉生極無自性心雖解脫一切業煩惱而業煩惱具依此至不思議地等(文)。以極無為所得益事。疏釋分明者歟。次至歎德總句者。越第三劫雲得淨菩提心也。彼第三劫能越心極是極無心也。故知舉能越心極歎德故當極無雲事。但至出舟車神通三人者。彼舟車者雲第三劫菩薩三乘教義在之。設依一乘經劫之義雲指花嚴天台兩宗。舉第三劫能所寄齊故。淨菩提心不可雲越極無之心。次至雲所謂空性等文明能入方便者。依空性無境觀行所得極無心也(見)。極無外無所得益故。天人世間之所歸依(乃至)。釋提桓因等親近敬禮者。專明得益文(見)。彼文全說述極無自性心文也。何以極無心為能入方便雲所入果在。別乎。但至雲一相續文也者。雲轉生極無自性心故非以前重也。若爾不可依一相續文也。故知空性無境等文設通二箇住心。花嚴因分法門非極無重。故為能入之方便也。次極無驚覺事是又別尋也。所詮於極無可有三重。一雲以花嚴教屬極無時。如常花嚴教也。是淺略第九住心也。二蒙驚覺進心雲極無。驚覺花嚴極佛進真言心雲極無故。顯密中間心也。三以初地為極無事處處釋文也。是直真言初地雲極無也。此三故第九住心名極無雖配如常花嚴。或取勝進分名名自分(蒙驚進雲勝進分花嚴當分雲自分也)。或以能攝極無名所攝花嚴也。能攝密所攝顯也。故知經疏間無直以如常花嚴名極無說文也。以之思之。宗家第九住心立名能寄齊祕密趣為本。不為所寄齊當分名也。極無地前義會見初地之文者。先案極無自性立名。不應初地淨菩提心名也。真言初地自心實際大金剛輪也。何是雲無自性乎。故疏雲。未至自心實際大金剛輪際中間。更無住處果復成種展轉滋長。然亦不出●字門故。雲最上大乘句心續生之相等(云云)。心續生義專可有地前也。極無自性者。顯乘教諸乘皆無自性中居其極位故。雲極無自性也。九種住心無自性轉深轉妙皆是因者顯此意也。至自心本源開金剛寶藏位。何雲極無自性乎。故知此名字專可有顯教中雲事。若爾可地前條勿論也。但至處處釋文。為顯顯極密因之義為顯極。第九住心開會為真言初地。引顯教行者令入真言也。例花嚴迴心教二乘其體雖愚法小乘也。大乘教中菩薩齊說之時。二乘法門似大乘說也。愚法小乘人雖不信有大乘。見大乘教時說我乘故。大乘不為分外。二乘教門又勝我所悟故。成改小執入大乘方便也。例彼以顯至極為真言初地。顯人見之以真言不為分外。又其法門越本學故。成改顯情入密之方便也。極無為初地諸文皆此意也。但極無自性心文正說花嚴極果也。第三劫心未及初地故。三劫十地二重法門故。如是初心佛說成佛因故以下說以顯極為密因判之也。是則引三劫行者令入真言方便也。故宗家釋。前二劫者他緣一道之二心(文)。此註釋顯第九花嚴宗也。後二心者。真言門根究竟(云云)。此註釋取顯極為真言初地義也。次至十六重深行者。彼明曼荼羅行故。不雜顯也。第六無畏平等心者。取能寄齊密行故初地也。於六無畏有能所之寄齊。今取能寄齊密行邊雲曼荼羅行也。而第六無畏所寄齊極無自性心故。如常花嚴教也。可有地前。然能寄齊初地也。其故極無是三劫極位真言初地又三妄能越位也。彼義門齊故。以極無雲初地也。故十六重深行阿闍梨時。第六雲極無自性阿闍梨也。以第二地佛地(或等覺)十重為十六重也。古來離垢地以去文雲初地已上義在之。離垢地第二地名字事。諸經論一同之說相也。何忽今疏以初地名離垢地乎。雖先達義也恐難仰信乎(矣)。 大疏百條第三重第十。   寶珠譬喻。   統論三劫始終作寶珠譬喻(文)。為十住心具有將如何。答。可具有也。兩方也。若雲具有者。三劫六無畏述如常教相也。何攝第十住心乎。又如雲越世間三妄執出世間心生。三劫心局出世。爭入世間三種之住心乎。依之宗家以三劫之文唯引證第四以上六箇住心。若又依之云爾者。三劫六無畏開合之不同也。六無畏既通世間。三劫何局出世乎。又以第三劫標句證第十住心。若爾可通十住心(覺)。如何。   答。依文顯相局出世。搜深意可通十住心也。凡束一切之妄執收三劫。以彼能越之心為心續生。若爾設雖一毫之微善。可成三妄能越之心。何非三劫能越之攝乎。雖然經顯相三妄能越之淨心有漏無漏之二位中。約無漏三劫之說相來也。故寶珠譬喻始舉瓦礫無異喻(第一住心)。有八心朋動之說(第二三住心)。終極無心之後明生在佛家之義。十住心具在之旨誠以分明也。且一片難勢其理顯然也。但至一邊者。且約顯相之一途。如是成申者御難更無相違。無過可答申也(矣)。   此論義今題可答十住心具有條勿論也。其旨如愚草等三劫十住心寬狹事今尋至要也。故雲統論三劫始終作寶珠之譬喻故。此尋來也。故於問題可有用意也。今題三劫設局出世淨心。思譬喻十住心具有故。答。通十住心。以三劫狹難。問答所存可同故。論義可違也。故題三劫十住心具有歟可作也。譬喻雲無十住心義不可有也。雲三劫十住心具有義。宗家御意以十心三劫十地六無畏文為心續生答說。依心續生之文立十住心。然三劫說文終釋雲。此經從淺至深廣明心相。皆為開示淨菩提心本末因緣。若依常途法相不得言諸佛大祕密我今悉開衍(文)。從淺至深者。自八心最初種子心至淨菩提心也。然合心續生文。可知十心三劫可一段說文雲事。何雲以十心之文三劫外各別說也乎。又六無畏文約前三劫作差降對明(文)。開三劫為六無畏(見)。六無畏者第一善無畏以有漏心止十不善業位也。是欲界人天乘分齊故可當第二三住心。又花嚴經如雲十善業道是人天因及有頂因。善無畏可通三界天歟。次第二身無畏四念住觀門也。是雖聲聞七方便。猶有漏位非出世心也。第三無我無畏當四五住心。第四法無畏當證寂然界。此二初劫分齊也。第五無畏當第二劫。第六一切法自性平等無畏第三劫極無心也。開三劫六無畏既不局出世淨心。通有漏位。剩第一無畏二三住心見上。三劫通十住心之條勿論歟。況今文統論三劫始終取寶珠譬喻時。譬喻既通十住心。定知三劫通十住心雲事。若不爾可有法譬不齊過乎。又第二劫終上來原始要終。自發一毫善以至超度人法有無二障宗極炳著雖轉妙轉深等(文)。此居第二劫終舉初後故。可約三劫分齊(覺)。若非一具文。何攝各別文段。為諸文初後乎。一毫善八心最初種子心(見)。可知八心文三劫所攝也雲事。凡三劫者宗意無出三妄之惑。故知除微塵許妄心可三劫攝雲事。然疏雲。如八心最初種子心。離微塵許心垢時。微塵許淨心顯現(文)。最初種子豈非妄執能越心乎。凡三劫廢立。宗意頓越三妄入心真故雖無三妄漸除次位。擬諸教漸斷之位顯菩提心功德。而最初種子心既雲淨心勢力顯現。彼所除貪垢可三妄所攝義勿論也。雲開示淨菩提心本末因緣。又此意也。所詮世間八心許淨菩提心顯現。淨菩提心所離妄體可雲三劫所攝也。況又今三劫寄齊顯教僧祇時分。諸教三祇廢立。初僧祇有漏心位也。今經三劫何必局無漏乎。以此等道理三劫十住心雲其分齊等也。   重難雲。見三劫說文。以越世間三妄執出世間心生句為三劫標句。局出世淨心之條無異論者也。八心文一具說文也雲事無其理。若一相續文。因殊勝決定說文三劫說相可來。而中間隔六十心文。豈雲一相續文乎。其上八心釋以下答心相續。六十心雲此答前問中諸心相句也。三劫文釋亦是答諸心相及心殊異也。九句答說各別也。何為一具文乎。故三劫文心續生答說雲事。未必共許申也。若心續生答。最初以下答心相續義也標可被三劫文也。若爾六十心可雲心續生說文乎。有中間故。彼既不可然。定知心相續義也標局八心文不通六十心以下雲事。是以十心說文終有心續生合說。可思之。但至三劫末結釋者。取諸佛大祕密義也。非答心續生邊歟。故彼處除心續生之相句。可思之。次六無畏事既雲作差降。降字所顯顯三劫。尚降通有漏心立事歟。擬儀外跡義同故。雲約三劫等也。故結釋。三劫六無畏處眾多心相皆是擬儀外跡。顯修證深淺(文)。此意也。次至第二劫釋者。是強非舉三劫初後。因第二劫文欲作顯密對辨出。是以前所舉顯諸心也。始一毫善舉三劫始(見)。雲事。起盡何事乎。第三劫終釋又以此意也。雲菩提心本末。定三劫分齊也條理不盡事也。又心續生文見事。會釋先立顯畢。設又心續生之答說也。續生義廣三劫義狹有何相違乎。如答成。自第二住心至第九住心八箇住心雲三劫所攝歟。第一第十三劫外。何雲十住心具有乎。次離微塵許心垢者。三妄能越心也雲事。彼以有漏世善除一分心垢過非猶開會雲淨菩提心勢力也。非三劫直如取出世淨心。次最初種子心許淨菩提心。可三劫雲事。淨菩提心義廣一切心相被寄齊也。其中寄齊大小權實之出世之心為三劫說文。不可依雲淨心。次顯初僧祇有漏位也雲事。時分妄執付三劫成佛顯有顯密不同也。妄執斷三重時分斷三僧祇非可同。若同之。可雲初劫小乘經初僧祇乎。故知今經三劫說相以真言行者妄執斷寄顯乘所斷妄執說之。故非時分邊也。但至雲寶珠譬喻有十住心者。一義雲。三劫始終可讀也。始者世間三種住心。終者第十住心也。始終非雲三劫。私雲。始終者此法本末委細明義也。若爾者三劫本末具明時明三劫生起由來者。世間三種之住心在之。雲三劫究竟果。第十住心在之也。   答。三劫意廣可通十住心存申意。專依當處釋並六無畏釋也。今文既統論三劫始終作寶珠譬喻(云云)。臂喻既通十住心之條不及異論歟。若爾者法說三劫始終也。何闕十住心乎。又以雲始終不可雲三劫外。或雲始終或雲本末者。皆極其法首尾辭也。若雲始終有三劫外者。今所明還可除三劫歟。更不可有其義。事若爾者。三劫始終者三劫事可委細明義。又六無畏釋以降字為起盡雲事不可爾。差差別義。降階降義也。意開三劫中階降差別為六無畏(為言)。故抄釋階降位次悟證不同此意也。若三劫分齊別。何雲對明乎。對明者。三劫六無畏相對作差降明之義也。分齊若別。何雲對明乎。但至雲標越世間三妄執出世間心生三劫說相來故可局出世淨心者。自本約說文顯相時。付無漏心建立三劫事所不遮申也。三劫意廣設有漏世善迄一分有離過之義攝屬初劫也。若不爾者當處釋如何通乎。次心續生答說可局八心文。雲事不可爾。以下辭無所簡。續生義何局八心乎。是以宗家釋雲。善無畏三藏曰。從此已下十種住心佛答心相續義也(云云)。若局八心。豈雲十種住心乎。八心世間三種住心分齊故。若爾者心續生答說通三劫文雲事。宗家定判歟。但至雲中間隔六十心者。為明出世淨心先舉所越妄心也。例如明八心先說三十外道。三十外道非心續生體。彼初有已下答心相續句標。若爾者以有六十心不可雲非心續生答說。但至為心相答者。經意多含故兼成心相答。故為心相續之答邊讓前標句。今釋成心相答邊也。三劫亦是答諸心相及心殊異也釋又此意也。次三劫結釋非含心續生邊雲事不可爾歟。諸佛大祕密者指何物乎。是即心續生也。若爾以菩提心本末因緣合諸佛祕密文者。菩提心本末即心續生條無異論者歟。但以續生之句結八心者。於結釋有別結總結等義。彼且別結八心何過。例如釋論廣大末那隨文散說門有四段結彼初段雲已說隨文散說決疑門。次三劫三祇寄齊故可通有漏位存申意。非雲以彼三祇全同今經三劫。如顯乘三祇時分盡因行。今宗三劫雲可盡有漏無漏諸位也。凡攝一切妄執為三劫。一分有離妄義。何非三劫攝乎。於有漏心非不許離妄之義。最初種子心雲除微塵許心垢故。自本能寄齊真言行者以三妄之諸惑照寶聚門。寄齊以如常情有見離妄執也。故強不賞翫無漏心斷惑。故知其所寄齊一分有離妄之義。可通有漏無漏諸位也。次至雲不可有第一第十住心者。第一成淨心生起由漸故。可有淨心初。義有之。為心續生答證此意也。故疏雲。欲明淨心最初生起由漸先說愚童凡夫違理心(文)。可思之。又第十住心三劫所得果故猶屬三劫。況以第三劫初復次真言門修行(乃至)皆悉成就之文為第十住心證文。何雲第三劫不通第十住心乎。次至雲淨心勢力顯現者是開會之說也以種子直非為淨菩提心者。自本以開會能寄齊義可意得也。十住心淺略深祕可思之。   十地十六生。   若解金剛頂十六大菩薩生自當證知也(文)。爾者可雲以十六大生攝十地盡耶。答。可爾也。兩方也。若雲攝盡者。十地十六生數既增減。如何攝之乎。是以心要釋金剛薩埵之位。雖證薩埵正位而見惑未除(文)。見惑初地之所斷也。而雲見惑未除。無爭地前也雲事。若又依之云爾者。於十地成淺略深祕之義畢。以深祕之邊讓十六大生(見)。若非十地攝盡者。雲何雲自當證知乎。   答。可攝盡也。凡十地十六生約兩部地位也。其分齊何別乎。是以儀軌中。現世證得歡喜地後十六生成正覺(文)。對歡喜地雲十六生。其體同也雲事無異論者乎。但至難勢者。於地位有開合異事不限之。何以數多少為奇乎。是以金剛三昧經。初地菩薩如初日之月。第二地菩薩如五日月(等文)以十六分之月合十地。而以十六分之月喻十六大生。此豈非攝十地之的據乎。次見惑未除者。於金薩有本有修生二分。約本有邊故不可有相違(矣)。   重難雲。十地十六生廢立專任釋文可取其義也。菩提心論以月十六分喻十六大生時。以合宿際為金剛薩埵。以十五菩薩類初日以後十五日明(見)。若爾合宿際光不顯故喻本有也。豈以金剛薩埵非唯雲局本有乎。若許局本有者。地上修生地位故。薩埵位可有地前也。加之菩提心論。金剛薩埵為本有釋文往往也。當知法爾應住普賢大菩提心一切眾生本有薩埵(文)。此豈非金剛薩埵乎。又雲。一切有情於心質中有一分淨性眾行皆備(乃至)。十六分之一(文)。一分淨性者本有菩提心也。是類月十六分之一。十六大菩薩隨一也雲事分明也。上雲以十六分月喻十六大菩薩故。若爾者非金剛薩埵者。指何菩薩可雲一分淨性乎。其上案生起次第。合宿際為初。初日已後明日日漸加(見)。合宿際可十六大菩薩初金剛薩埵條無異論者乎。又良賁仁王疏雲。三藏所持金剛頂瑜伽經明四種地。一勝解行地(地前三十心也)。二普賢地(十地也)。三大普賢地(等覺也)。四普照曜地(佛果也)。地前位既金剛頂經所說也。十六大生何必局地上乎。又不空心要以仁王經五忍配五方。伏忍東方信忍南方(乃至)。寂滅忍中方(云云)。伏忍者地前三十心也。是配東方故。薩王愛喜之四菩薩可雲有地前也。又文殊問法身讚雲。如黑十五日而見月輪形如是勝解行影現佛形相(文)。以勝解行地喻黑月十五日月。十五日合宿際也。此位法身讚為勝解行地。菩提心論類薩埵。定知金薩有地前雲事。但雖證薩埵正位會釋所存難測。金剛薩埵通地前地上中。見惑未除者雲約地前金薩歟。爾地上金薩說文何乎。心要明十六大生次第生起。尤付地上金薩可明其生起也。何舉地前金薩閣地上金薩續王菩薩明生起乎。其上此分十六大生一向不可雲局十地。頗不足言會釋也。次至自當證知也釋者。設金薩雖有地前。餘十五菩薩地上雲自當證知。有何奇乎。次至現世證得歡喜地之儀軌文者。十六生中約證位初歡喜地故舉之。未必舉十六生初後。此明悉地文故。專約證位說之也。地前位非可雲真言行者悉地也。   答。凡今宗意以東方定發心方。以方始配發心旨疏第二十卷釋分明也。又以初地五轉之時為發心點。三句時為因句是菩提心也。金剛薩埵普賢大菩提心體可初地雲事。旁以不及異論歟。但至令出諸文者。先菩提心論料簡事以金薩雲配合宿之際事所不共許也。以後起月初之文可為金薩也。後起月初者指晦日夜後夜以後也。凡以夜屬日時。曆道宿曜道以後夜以後屬後日故。被雲後起月初也。真言家以宿曜道為本故(宿曜經不空所譯也)。尤可依此說。日日漸加者以初日以後十五夜明為能加。可知後起月初處可有所加一分明(聞)。若爾者於修生非有十六分乎。爰知於十六大菩薩各有本有修生故。本有十六生喻合宿際。修生十六生喻後月十六分明雲事。若據本有俱時圓滿之故。十六功德喻合宿一夜。修生若約次第故喻十五日漸漸明也。上或雲有一分淨性或雲如月十六分之一。非雲十六隨一。於十六大生有本有修生二分中雲本有一分也。故其一分明性但為日光奪其明相所以不現(文)。明相既通十六分。明性豈局其隨一乎。次法爾應住普賢大菩提心事。是又十六大菩薩本有總雲普賢大菩提心。又雲本有薩埵也。故攝真實經雲。三十七尊皆名普賢(文)。又雲。一切眾生所有心堅固菩提名薩埵(文)。一切眾生所有心言。豈局金薩不通餘尊乎。三十七尊住心城之故。可知真言門本覺門宗旨故。住自心本具三十七尊之三摩地雲名菩提心也。此能住菩提心可為金剛薩埵也。普賢大菩提心等者。所住體故可本有三十七尊也。次瑜伽四地中勝解行地地前三十心也雲事。凡地前位有無一箇尋也。然宗建立。地前定生死所殖善。強不為位。初地為位故。位初可初地也。凡位者清涼釋雲。聖人大寶為位(云云)。生死所殖善凡位也。何雲聖人大寶乎。又有漏微善不可雲大寶歟。故知瑜伽四地且順常途廢立歟。今十六生深祕地位故不可順常途。若解金剛頂十六大菩薩生自當證知也釋。以十六大聖合深祕十地。又十地名信解行地。是地前不立位良證也。其故信十信解行三賢也。信賢功德悉收十地故雲信解行地也。若爾十地所攝功德開立勝解行地歟。次心要以五忍配五方事。如是配當一邊不定。顯義門多端一往施設也。自本開十地功德立勝解行地存申上。伏忍即初地功德意得故。如仁王經顯相不可雲有地前。若是為定量者。以前所論金薩地前地上也。王菩薩以後為地上所共許也。如今彼義門又不一定。法門頗錯濫歟。況又以見惑未除之文為金薩地前堅證。王菩薩除見惑(見)。東方四菩薩皆在地前。於地前可斷見惑乎。次至問法身讚者。於黑月雲見月輪形。是指生死所殖之善歟。未雲金薩位故非難乎。雲勝解行地故雲當地前勝解行地者。會釋先立顯畢。次至見惑未除之釋者。付此文古來有數會通。一雲。見惑者無明同體見惑也。非常見惑(云云)。一雲。根本無明雲見惑也。釋論見一處住地為無明名故。四住地中見一處住地三界見惑也。無明名同彼邊雲見惑。頓斷四住地先德釋可引作證。此等義皆有難。先無明同體見惑者天台一家所立歟。今宗強不可依用此義。設許其義。彼見惑天台意初住斷之。今宗初地菩薩豈不斷之乎。可雲今宗初地天台初住淺近也乎。次根本無明事。根本無明佛果所斷故。以非因人所斷之義成此義歟。而今文薩埵位見惑未除之故。不能引化一切眾生故。入王菩薩三摩地雲可引化眾生也。見惑既作引化障。王菩薩位可除之條勿論也。若以佛果障雲見惑者。十六大菩薩位終不可有眾生引化義歟。又以前義難勢如前(矣)。   私一義雲。十六大菩薩從身流出聖眾故。不可有一法未滿人條既定。其上舉一邊一邊功德說次第生起時。金剛薩埵表本有功德故。以未斷惑義表其德。五祕密三摩地深示此意也。故以王菩薩四攝法顯引化眾生義時。踐前釋其生起也。是則行者同金剛薩埵位時悟見惑理無故不蒙彼繫縛。非可滿四攝之行。金剛薩埵自證圓極位王菩薩以後向下方便出利他行也。自證表未斷惑之義。見惑未除為由歎王菩薩德。餘菩薩又有此例。凡今宗詮要以住本覺為最初發心。住本覺究竟果故。初地即極道理專在此處也。所詮眾生生死執著深故。適逢知識教時有捨生死欲可求涅槃之執。顯教隨彼執情以無生死之處為涅槃。還一心本源生死永可捨道理教之。不示自心即佛旨不得即身成佛益也。真言一家挫生死當體教遮那全體也時。凡情頓難除故。猶有生佛異執。求悉地凝三密行雲地前生死所殖善。依此熏修力忽然生自心即佛之深信為初發心位。發心者於教生深固信之位故。自此前有生佛異執故。未生深固信也。此自心即佛信者。無始曠劫迷人直為佛體信故。其信徹本覺也故地前擬釋論因位始覺。初地擬還同本覺之位也。故金剛薩埵五祕密三摩地也。以欲觸愛慢為四親近。是即表迷人相也。金薩還同本覺位。自證此圓極。王菩薩以下果後之方便向化他門應用也。十六大生自元開如來功德故。以自證化他功德為十六大生位也。若爾者見惑未除者表全未斷之義也。如諸教見惑未除人云具縛。然又非常沒凡夫。故雲證薩埵正位也。五相成身初立通達心。本有菩提心也。可思之。彼通達心不可雲常沒凡夫。驚覺顯乘極佛所授法門故又不可雲修生位。喻輕霧中月輪。有修菩提心前故。祕經說愛染三摩地雲如秋八月霧微細清淨光。深義更問。薩埵愛染同體異名也(矣)。   復越一劫。   經復越一劫昇住此地(文)。所言一劫者可雲第三極細妄執也乎。答。依一義者可爾也。兩方也。若雲第三之一劫也者。三劫之說段既畢有十地文。其上雲復越一劫。以第四微細妄執非雲一劫乎。復字起盡專顯此意也。若又依之云爾者。疏解此文。復越百六十心一重細惑名度三大阿僧祇劫也(文)。既雲三劫。何雲三劫外別妄執乎。   答。可第三劫也。經文。昇住此地之益。既雲信解地。信解地即十地也。此豈非斷三妄得十地義乎。加之疏以此位為極無自性心。極無所度之妄執非第三劫何乎。且一邊令出釋文分明也。但至一邊者。上雖明十地。今舉益勸修文故。其意頗異歟。凡越第三劫。得十地。越微細妄執得佛果。明二重益也。依之宗家釋解此文。越三妄執越三阿僧祇劫是則十地究竟也(復越一切昇住此地)。過此修上上方便心斷微細妄執至佛果故經曰此四分之一度於信解(文)。此釋無異論者乎。   重難雲。三妄外立微細妄執。宗家釋分明也。上雲越三妄執下雲過此修上上方便心斷微細妄執故。若今復越一劫非第四微細妄執之說文。依何經文設斷微細妄執釋乎。且故經曰此四分之一度於信解合經微細妄執釋雲依今經文事分明者歟。況又於第三劫第三重微細百六十心煩惱業壽種除釋既畢。今又舉第三劫非重言無用乎。但以今文為一重舉益勸修事難思。三劫舉益勸修義第三劫初復次真言門修行菩薩行(乃至)。皆悉成就文明之畢。疏釋彼文。即是欲明超第三劫之心欲令見聞者信樂尊重故先歎其功德耳(文)。信樂尊重言尤舉三劫能越益(見)。何爾舉之乎。十地段畢其上雲舉益勸修。無爭局佛果雲事。但初入此信解地者。信解言通因果中。佛果信解初入故雲初入信解何過乎。故經。一切智信解地(文)。此豈今信解非顯一切智也乎。若如答成二重舉益勸修。可雲信解地與一切智。而雲標果因次第釋因果次第也者。非標釋文句雜亂乎。次舉極無自性心事。一段大旨為明佛果益也。故欲明行十地至佛果先舉因滿之極無也。故此義以地上二劫義可成也。今一段釋全同第六卷八地三昧道之文。故知行者初觀空性時等者第八地極無自性心因滿也。此上以上上方便心斷微細妄執至佛果雲復越一劫昇住此地也。昇住此地若非佛果。此四分之一者指何乎。此目近詞也。四分之一佛果鄰次不舉之者。不可雲此四分之一。故又宗家釋今一段釋也雲事所不共許也。彼釋標越世間三妄執出世間心生至是則十地究竟也。經越世間三妄執出世間心生釋也。過此修上上方便心以下當處此四分之一度於信解釋也牒文合經分明也。不可雲彼釋一向此一段釋。若爾者過此修上上方便心已下釋當此一段釋。故全非二重舉益也。次至名度三大阿僧祇也釋者。自本三妄四妄開合不同也。開佛果一障(或通十地)為四妄細論門也。若總相粗論日三妄盡諸惑故雲名度三大等也。退考微細妄執說文。非無疏釋起盡。疏釋一二三四五再數經文。由有無明故生五根本煩惱心等(文)。五根本五重再數成百六十心。彼百六十心開粗細極細三重為三妄執。故知三妄外有能生根本無明。粗論時此無明種子屬五根本別不開故。以三妄盡諸惑也。是即順常途之義也。細論日無明能生種子故別開之。名微細妄執也。故知由有無明故生五根本煩惱釋專顯四妄之義雲事。若一生度此三妄執即一生成佛者合門釋即順常途談也。抑舉益勸修初是故智者當思惟者勸何思惟乎。上文我一切諸有所說皆依此而得(文)。可令思惟彼文意也。而彼文皆依此者因根二句也。疏釋種子及生育因緣是也。而得者當究竟句。故知指彼所得之果雲是故智者當思惟也雲事。若爾者非勸初地益思惟之文(見)。   答。可第三劫答申意。專依地前三劫起盡兼依初入此信解地文也。先依地前三劫起盡者。疏家宗家處處釋並極無自性心初地見釋文等如常。若爾者行者初觀空性時等者。第八住心沒心實際位也。轉生極無自性心初地位也。故至此不思議地(文)。不思議地是十地通名也。不可局因滿故。又乃名真離二乘地(文)。上經說初地淨菩提心。出過一切聲聞辟支佛地(文)。何彼文雲因滿乎。此諸文既初地(見)。一段若明佛果益者。往往舉初地何用乎。故知明二重益條無異論者也。次初入此信解地文信解地稱通佛果歟事一箇尋也。何以未定義為下地立其義乎。設又許通佛果。信解終也。何雲初入乎。旁以不應道理乎。但祕藏記事釋二重舉益事專依當處文也。其中初重越三劫得十地故同越世間三妄執出世間心生之經文。標彼經詞作釋也。非牒詞故不可雲上下別段釋。若牒詞尤可置者字也。但十地究竟者。密教橫義故初地究竟雲十地究竟也。既雲越三妄執。重雲斷微細妄執。三妄外立微細妄執分明也。承名度三大阿僧祇劫釋何設此釋乎。次至雲三妄斷義第三劫釋既畢者。如先成。故今舉益勸修文故。經意別也。然第三劫經文正無三妄斷說。令出疏釋也。今至舉勸益修文雲復越一劫。正說越第三劫義偷顯先第三劫經文可有此說也。是即經文巧妙也。次第三劫初經文明得益雲事。彼為令見聞者信樂尊重也。未必得益故。經初安彼文。得益尤可在三劫說後也。次四妄起盡事。答者殊存四妄義。由有無明文非合四妄說之故。全非難者起盡。至一生度此三妄執之文者。得此佛惠初心既初地淨菩提心也。宗家釋分明故。若爾指彼位雲一生成佛故。雲一生成佛可初地位也。何為合四妄證乎。次是故智者當思惟等文事得益存二重上。種子及生育因緣可通地前地上也。於地前地上各存三句事。是又一段所存也。次復越一劫復字事對前二劫也。得初地益事近雖在第三劫。兼通初二劫故。以復字顯三妄齊越得初地益也。故宗家釋。越三妄執十地究竟(文)。況又如前成偷顯第三劫妄執斷義故置復字也。意可說越諸戲論復越一劫等虛空等。經文讓今文略彼句故。今置復字也。次此四分之一此字事可指昇住此地也。疏釋就前三句義中者當此字釋。三句者指信解行地觀察三心之文故。於十地三句開佛地故。雲此四分之一也。次八地三昧道事。疏自設會釋雲。付今此經宗從初地得大空三昧。如上八地三昧道者約教道法門說(云云)。疏本意可初地故。還答者潤色也。次至雲總說別說釋文逆次也者。總別二段釋順逆隨宜不定也。如彼釋論妄染熏習門釋者。總說段無明妄心境界次第也。別說段境界妄心無明次第也。是其的據也(矣)。   第九驚覺。   以蒙佛教授故轉生極無自性心(文)。爾者極無自性心蒙諸佛之教授可有起祕密心之義乎。答。可有其義也。兩方也。若雲有其義者。凡論驚覺事專可在沈空之位。是故第八住心觀空性無境故。尤可驚覺之。然極無心無此義。須驚覺何用乎。是以宗家釋驚於一道。彈指覺無為於未極(判)。若又依之云爾者。大師一處釋。法界非極蒙警忽進(文)。此豈非驚覺極無乎。   答。自本所答申可有其義也。凡諸乘雖殊。以無相一心為極理。顯家通滿義相也。何驚之不令開無盡莊嚴之已有乎。若爾者何住心悉可有驚覺之義也。依之宗家舉五處驚覺之文中。大日金剛守護之三經第九引證文也。加之儀軌一道清淨心非第九住心乎(但一義也)且一邊令出宗家釋分明也。但至一邊者。沈空之義何局第八乎。第八有驚覺事所不遮申也。   重難雲。開宗家處處釋案住心續生之義。驚覺第八一道心以進祕密心之心為第九極無自性心(見)。是以住心論第九雲。歸路五百由旬。此心即都亭。都亭非常捨。隨緣忽遷移。遷移無定處。是故無自性。諸法無自性故。去卑取尊故。有真如受熏之極唱勝義無性之祕告(文)。是釋極無自性心得名釋也之極唱極字。釋勝義無性無自性釋(見)。若爾者都亭指第八住心。以去卑取尊之位為第九(見)。既雲以趣祕密心取尊。何此上又有驚覺之義乎。況極無自性名字既超顯乘位故非雲勝義無性之祕告乎。次又驚一道於彈指覺無為於未極。等空之心於是始起。寂滅之果果還為因。是因是心望前顯教極果。於後祕心初心(文)。此釋又以第八一道無為心為所驚覺之體其上所起等空心為第九住心。此位釋於後祕心初心為三句中因句。極無心既祕密初心也。依何蒙驚乎。凡驚覺者留顯乘極理驚覺令起祕密心也。既起祕密心畢。可有知識教道。不可雲驚覺者也。以之思於第九住心往往引驚覺文。是則為顯取蒙驚進心為極無自性心之義也(被得)。又雲。又極無自性心明真如法身蒙驚覺緣力更進金剛際(文)。此釋又真如法身者。指第八住心。蒙驚覺緣力進金剛際為極無自性心(為言)。此上廣引金剛頂經驚覺之文。若以極無為所驚之體者。略真如法身之句明字可安極無上也。既極無下置明字。可知極無自性心標句也。若爾者以蒙驚覺之緣進金剛際之體名極無之條無異論者也。以此擴見。第九住心舉所驚之體何皆指第八住心也。但至雲極無自性心既如常花嚴教也住顯極果豈無驚覺乎者。十住心立教明以心續生之次第為本故顯乘人迴入密乘義為八九十三箇住心也。故於顯極雖有同教別教二種一乘。以同教一乘(天台)。定顯極理且遮別教一乘(花嚴)。驚覺顯極佛進祕密乘中間心為極無自性心也。此進心同教一乘勝。未入祕密心故。其分齊當別教一乘也。故以第九住心為如常花嚴教事更無相違也。然而極無自性得名源名蒙驚覺進心故。極無上不可雲有驚覺也。是又非宗家自由安立。金剛界儀軌雲。住於寂滅平等究竟真實之智諸佛鹹告曰汝之所證處是一道清淨金剛喻三昧及薩般若智尚未能證知勿以之為足等(云云)以金剛頂經文見。蒙驚覺之人初夜成道金剛座上佛也。是則顯乘極佛也。而驚覺彼雲一道清淨。第八住心佛(被得)。一道清淨法花所明一乘極理故。指未證之處雲金剛喻三昧及薩般若智。若偏以真言為未證之處者。唯可出薩般若智。舉金剛喻定何用乎。真言一切智智法門故。薩般若智直當真言也。無爭金剛喻定者當花嚴也。是則蒙驚進位也。此上被授五相成身祕觀。薩般若智法門直入真言位也。以此儀軌說合今疏而見。沒心實際之重金剛座上佛證一道清淨之理之位也。蒙驚覺轉生極無當金剛喻三昧。此上得十地法門開金剛寶藏授五相成身薩般若智位也。若以極無直為所驚之體者。金剛座上佛可在二佛乎。又彼極無一佛雲非一道心佛者。一道心還可雲不蒙驚乎。宗家處處釋。一道心蒙驚之段不及異論乎。彼釋不據儀軌等之說可雲大師自案立義也乎。若一道心蒙驚之條分明。守護金經等所驚佛可雲一道心佛第八住心分齊也也。但至雲五處驚覺文中引如是初心佛說成佛因故之文意以極無心為所驚之體者。彼說不似守護金經驚覺說。只挫極無說初心為驚覺迄也。此通從上位挫下位皆可雲驚覺歟。故知極無名字蒙驚進心故。又此上雖不可有驚覺之說。極無心之塈t如常花嚴教故。約彼密意釋驚覺也。若依經顯文者。從深位降淺位說迄也。   答。凡就極無自性心考疏家宗家處處釋。有三重不同。一以如常花嚴教為極無自性心。住心論寶鑰等。第九住心淺略以法藏法師所立花嚴教為極無自性心故又極無自性一句攝花嚴教盡此意也。二顯宗極佛遇驚覺之緣趣祕密心為極無自性心。今疏釋是也。又大師處處釋蒙驚覺進為第九住心也。是先德十九執金剛祕釋。妙執金剛為自分。勝進執金剛為勝進分。二種俱於極無分之故。如次證上二種也。三直以初地淨菩提心為極無。經說極無心雲如是初心佛說成佛因故疏家釋三句中因句。因句初地故。又第六無畏極無自性心也。疏釋第六無畏。即是真言行者虛空無垢菩提心(文)。又一處雲。初地菩薩得至虛空無垢菩提心(文)。極無雲初地之證文也。又十六重深行續極無雲離垢地以去。離垢地第二地也。知極無初地也雲事。廣如極無地前地上論義。故知以極無一邊不可定。若爾者蒙佛教授進心直非如常花嚴分。花嚴之極佛可為所驚之佛故。而於極無可有驚覺存申意。約如常極無也。於勝進分極無又有驚覺不存故。難勢更不可有相違。經說極無自性心之文離眼耳鼻舌身意極無自性心生一句歟。故知此極無心廣含重重義也。心實際之重見同教一乘位。極無自性心生別教一乘也。以此義邊為如常花嚴教也。又彼心實際見顯教極佛。驚覺彼趣祕密心之位雲極無自性心。故顯密中間心也。是沈心實際之位實可有同別二教一乘佛。然為顯心續生次第從顯入密之義。同教一乘佛為面蒙驚進位同別教一乘佛也。又釋此極無心為初地事。開會顯極位為密初地義也。如染淨始覺滿佛釋還同本覺。是則情有惑盡位自理無覺開也。情有惑盡邊顯極佛也。理無覺開邊密初地也。故知顯教果頭無人故。顯極佛者實真言初地菩薩也。前極無自分勝進二中開會自分邊為密乘初門也。故重重難勢強不違答者義。故無相違。   問。爾者驚覺顯乘佛者非實義歟。顯佛實密初地故。如何。答。實至極無不可有驚覺之義。驚覺義可有顯因位。驚覺極佛者分二教重位之教相顯許極果之前事也。問。爾者金剛頂經所說金剛座上成道之佛蒙驚事又非實義乎。答。爾也。彼為令顯人改顯乘真實之執方便示現也。故雜問答出即身成佛之人證之時。以一切義成就菩薩為其證。豈顯佛乎。   一。問。十九執金剛祕釋。勝進分之上有驚覺(見)。如何。答。不爾。彼釋證此遍一切處大空。其心以極無自性故。若遇驚覺因緣故起速疾神通(文)。證大空之位舉前自分也。起速疾神通正今勝進分釋也。以極無自性者自分極無也。為顯遇驚覺緣而進義以極無為由也。次即以無相理以下釋為成勝進分心趣祕密莊嚴。再從自分釋趣勝進分也。問。疏釋勝進執金剛雲。勝謂大空。大空即是遍一切處(文)。先德證此遍一切處大空者可指勝迅執金剛。何雲指前自分乎。答。是見惡釋也。先釋次第大空位蒙驚進位二重迄勿論也。祕釋大空極無自性以極無自性蒙驚進由。故隨先德釋見。疏釋大空可為起速疾神通之由也。故疏。故能起速疾神通(文)。故字非以大空為由。若爾者勝迅二字勝故迅也可意得也。若爾勝字還當前妙執金剛歟。或又此勝進之位為顯當自分極無舉成所驚大空歟。先德釋自分極無既妙執金剛也。再不可舉。故大空指妙執金剛之義佳歟。問。爾者先義違先德釋歟。答。妙執金剛為一乘體義極無自分可攝勝迅執金剛之義故。強不違也。   心相顯密。   三劫六無畏處眾多心相(文)。爾者可雲三劫六無畏直明真言行乎。答。非直明真言行也。兩方也。若雲非直明者。三劫六無畏答心相之問。心相既真言行者心相也。答之三劫六無畏何直非密行乎。依之以時分妄執為顯密之差異。三劫既約妄執。依菩薩有幾種得無畏所之問有六無畏答說。此等義相無爭直可明真言行雲事。若又依之云爾者。見三劫六無畏之說文常途顯教之義相也。既非三密之軌則。豈非顯教一心之行相乎。爾者兩方也。   答。自元所答申非直密行。今文既雲擬儀外跡明修證之深淺(文)。擬如常顯乘外跡。非雲明真言行者修行入證乎。依之六無畏之文一一舉三密之行寄齊之(見)。若密行於密行之中爭存能寄齊乎。且一邊其理顯(矣)。但至一邊者。自元經文本意欲顯真言行者心相等。然其相深密難直顯故。擬常途教相顯之也。如是存上諸難更無相違(矣)。 重難雲。問答尤可符順。心相問既許尋真言行者心相。答彼三劫六無畏豈直非顯種種心相乎。是故三劫文說初劫終結是超越瑜祇行說第二劫畢結是超越二劫瑜祇行。是豈非以初劫第二劫所說種種心相直雲瑜祇行乎。瑜祇行言又不可雲通顯。瑜伽瑜祇男聲女聲不同也。指真言宗或雲瑜伽宗或雲瑜加教。瑜伽言既局密。瑜祇行何忽通顯乎。依之釋超越一劫瑜祇行文。依常途解釋(乃至)。今祕密宗但度此一重妄執則是超越一阿僧祇劫(文)。此釋既顯密對辨以密釋為超越一劫瑜祇行。不可雲結文約密正說約顯乎。又釋第三劫。若常途諸論所明證此心時則名為佛(文)。此心者第三劫心也。若第三劫心直說顯。何事新雲常途諸論所明等乎。故知今所明真言行故寄常途對辨之雲事。又第三劫末釋雲。此經從淺至深廣明心相。皆為開示淨菩提心本末因緣。若但依常途法相。則不得言諸佛大祕密我今悉皆行也(文)。廣明心相者指三劫說文也。而釋不依常途法相上。何雲約顯心相乎。次六無畏又釋十六重深行阿闍梨時。如初無畏時於聲字觀中修曼荼羅行第二無畏於有相觀中修曼荼羅行等(云云)。六無畏皆雲曼荼羅行。豈以顯行雲曼荼羅行乎。凡大師御意以三劫說為心續生說文。若直顯行。不可雲心續生。顯行各以自宗自宗果為極不明續生後住心事。故其上依有幾心次第而得是心也問有心續生答說。至淨菩提心心次第為心續生。豈名顯行乎。且諸佛大祕密歎德句分明也。但至雲三劫六無畏諸文常途顯教義相也者。今所論三劫六無畏經文也。疏釋寄如常顯釋之處。初劫三果無學等第二劫楞伽解深密勝鬘寶性佛性論等說文是也。是等皆經所說真言行者心相幽玄難知故。且寄大小乘觀門釋之也。非謂經文直明三果無學等心。次至雲擬儀外跡等者。外跡對內證之詞也。心相之真實體淨菩提心也。淨菩提心即諸佛內證一切智智也。此體橫平等法門備無盡莊嚴本具。直指難示人故。約從淺至深之豎差別淺略行位顯內證深密橫平等菩提心故。雲擬儀外跡也。故次下明見煙相比知火性(文)。於真言行者約內證外用之譬(見)。顯密大異也。豈此類煙火乎。次至六無畏能所寄齊者。此實難思。然真機萬差故。或好意地觀門可有未必三密軌則為本人。於同行六無畏有此二類機。故作對辨也。次至雲經文本意歎真言行者心相然其相深密難直顯故擬儀常途教相顯之者。此會通所存不審也。若於真言行無似常途一心觀門者。何往往彼以義相說之乎。若於真言行有同彼義分之故雲有此說者。直雲說真言行有何過乎。   答。直不明真言行答申意。大有二道理。一一心三密顯密大差異也。是以宗家釋。翫一心利刀顯教也。揮三密金剛密藏也(文)。以一心三密定顯密宗義。何密中有不依三密行行一心觀門之機乎。若許之者。與顯機雲何別乎。二六無畏能所寄齊凡存能所寄齊事。對他教義門也。如彼終教斷惑十八門寄齊於一教中作寄齊釋。其例有之乎。殊於自宗能所寄齊宗家處處釋也。而一處於密中無作寄齊之說。局此一處爭存彼義乎。此二道理必然故。三劫六無畏說相直非密行存申也。況又六無畏能所寄齊悉雲真言行人。非顯所寄齊非真言行乎。俱密行真言行人簡異詞何用乎。又三劫疏釋舉三果無學等既寄齊顯人許之。彼釋三果學人所斷全經根境界淹留修行釋也。無學聖人所斷者。拔業煩惱株杌無明種子釋也。此等皆直解經文。全能所寄顯釋不見乎。況以拔業煩惱株杌文為第五住心立名。即是部行所行麟角所證也。觀此花葉觀四相無常住彼林落證三昧於無言等(云云)。拔業因種觀門全緣覺所行也雲事。更不及異論乎。但至三劫結文者。自元心相問約真言行者共許上。答說又真言行條勿論也。然其行位淺深直難顯故。且雲寄顯顯乘上。結文專可約本意也。若任初劫結文。以證寂然界可為瑜伽行而寂然界為常途。判經一僧祇所得之位也。同密斷一重妄執位。豈以寂然界直雲密行乎。次十六重深行事。六無畏自元有能所寄齊之故。約能寄齊密行判修曼荼羅行也。故不釋約善無畏雲約聲字觀。專顯取能寄齊密行也。不雲約身無畏雲約有相觀又此意也。次心續生事。此又為顯真言行者續生寄齊如常說也。續生非雲如常故全非難。但經文與疏釋可別雲事。若疏釋加辭有以今經說比擬餘教辭。經與疏別也可意得。既無其辭。直解經文之時以三果無學等釋之。故經說直說三果無學等觀門(被得)。次擬儀外跡事。於真言行中不可有能所寄齊雲事先既成畢。次煙火譬事取譬隨宜。以人所知顯所不知迄也。非取體用等義邊。又顯入密方便故。為聖火前相有何怪乎。次至雲於真言行無一心觀門寄如常往往所明何物乎者。疏雲顯修證深淺故。以顯觀門淺深為本。凡三密修行本覺門行體橫平等軌則故。難顯修證淺深之相故。寄一心觀門或息不善業或得人空理或得法空理等重重淺深義相顯修證深淺也。三密行上淺深難顯事表德實相為先。觀無盡莊嚴本具故。十不善業自家功德人法二執內證三昧也。依何顯觀行淺深乎。故密行以初心即極為觀門至要也。然行者修行之時非無心品轉勝。是寄如常易知淺深顯也。   一。問。心相問偏定約密事如何。答。六無畏初疏雲。既聞此教諸菩薩直乘真言門上菩薩地故問世尊此菩薩行道時有幾種得無畏處(文)。標真言門菩薩指彼雲此菩薩行道時。無爭六無畏問約真言門菩薩雲事。   一。問。具緣品初疏雲。上品既約種種心相對辨一切智心覺(文)。一切智心者淨菩提心也。種種心相直非淨菩提心(被得)。若真言行者所發淨心直可淨菩提心。何雲約種種心相乎。故知種種心相者顯行者心相也雲事。答。一切智心實雖淨菩提心也。於淨菩提心為能求心義邊為所求果義邊有此兩邊。一切智智名為所求果義邊也。諸心相為能求心義邊也。自宗意能求即所求體故。雲約種種心相對辨一切智心也。故上疏問菩提一向名志求一切智智若一切智智即菩提此中誰為能求誰為所求等。終答能求則所求也。故知顯能求一切心相事為成能求即所求一切智智也。   心相寬狹。   猶是答前心相句也(文)。可雲今此心相者九句隨一心相句也乎。答。可爾也。兩方也。若雲九句隨一者。凡三劫六無畏一雙法門也。然三劫既不局心相通殊異續生之答說。六無畏何局隨一乎。定知今心相者不限九句問中第四之句雲事。依之住心品總結文。已說淨菩提心諸心相竟(文)。彼心相既可通住心品所明諸句(見)。若又依之云爾者。前問中諸心相之言非指九句中隨一乎。爾者兩方也。   答。可九句隨一心相也。今猶是答前心相詞專對三劫亦是答諸心相之文(見)。若爾者彼心相既局一種。此心相何忽通諸句乎。但至疑難者。彼三劫六無畏說相雖似。其意頗異歟。所以三劫通染淨故。殊異義顯。六無畏局淨心故。不雲殊異答說歟。次心續生事。三劫猶以古來難義也。況彼答說通六無畏乎。   重難雲。六無畏說相異三劫雲事甚不可然。六無畏中前四無畏於初劫開之。善身二無畏直雖非初劫。初劫方便加行心故。猶是初劫攝屬也。第五無畏全第二劫也。第六無畏又第三劫事無異論者乎。是以疏解六無畏。約前三劫作差降對明也(文)。廢立不同其體全同也雲事分明者乎。若爾者三劫通殊異六無畏局心相雲事。彼此異因尤不可得者歟。又心續生文段寬狹雖及古來異義。宗家處處釋分明故。通三劫迄無異論者也。若爾者何強簡六無畏不為續生答說乎。以下言惟廣。必不可限三劫文。又三劫六無畏中間雖有十地佛果之說。以舉益勸修之文案之。十地三劫之舉益故。不可為別段之文。故別不注何答說乎。若爾者六無畏六重續生之義分明故。以下答心相續句見通六無畏有何相違乎。三劫通局事道理證文如別尋。故毛舉不遑(矣)。但至雲三劫通染淨故殊異之義分明也六無畏局淨心故不可雲殊異答者。心殊異者思淨心殊異染心之義有此了簡歟。其義大不審也。百字果品。答殊異心(云云)。然百字果品所說如來三三昧耶普現色身體也。彼豈殊異染心之義乎。定知以如來功德差別不同名殊異心。若爾者三劫六無畏淨心前後別可名殊異心。何於六無畏簡殊異之義乎。況又三劫通染淨者。有所斷妄心故歟。若爾者身無畏治四顛倒善無畏治十不善業無我無畏治人我執等。能治所治俱舉事不異三劫。何雲六無畏唯限淨心乎。   答。自元所答成可局九句隨一之心相之句也。答心相之句有三節文。六十心三劫六無畏也。六十心心相答說始故。雲此答前問中諸心相句也。彼局九句隨一雲事分明也。雲前問中故若不局隨一者。中之言何用乎。又諸心相之句無用也。總答九句。此答前問中分可事足。況六十心通九句之義更不可有之歟。次三劫雲亦是答諸心相。亦之言對六十心答心相之言也。次六無畏猶是答前心相句(文)。猶字起盡對六十心並三劫心相之辭也。若爾者至六無畏何忽心相句不局一句乎。其上以六無畏配九句之問。一一答彼問意得事。其義尤難得。若三劫六無畏其義同以雲可通殊異續生答說者。成三問答分齊也。何以此所以為可通九句之由乎。又如難勢者。三劫文通九句歟。若爾者雲亦是答諸心相不可雲及心殊異。諸心相中可攝心殊異等之故。彼心相既局一句者。此諸心相何忽兼諸句乎。但至住心品總結文者可有二意。一彼總結之句故。心相言設許通諸句。是正配屬九句答說文故可局一句也。彼此義門大異也。不可雷同。二彼諸心相可局一句也。住心品所說雖亙諸句。多分心相答說故約大都結成也。次以下答心續生之言通六無畏雲事甚不可爾。疏家釋雖見局離於斷常已上之文。宗家依心續生之文立十住心時。引三劫文證第四住心已上之故。雲通三劫之文也。六無畏全非住心引證之文之上。心續生之次第不一相續。其所以者三劫上續生六無畏可為一具心續生答說也。然續生之義三劫文綺已終合諸佛大祕密之文畢。六無畏又明別段廢立故。以下答心相續之標不可被六無畏之條勿論歟。況又六無畏行者修行昇進位得蘇息處事雲有六重也。全非顯前後續生故。不可成心續生之答也。   心法色形。   自宗意於心法可許色形乎。答。可許也。兩方也。若雲許者。以色形有無為色心差異。若心法存色形。六大雜亂色心難分乎。是以宗家一處釋。自觀我心雖無色無形(文)。釋文所顯非雲無色形乎。若又依之云爾者。菩提心論中。我見自心形如月輪(文)。法說置形字。心法非存色形乎。爾者兩方也。   答。凡心法色形事相之肝心教相之骨目也。於自宗者尤可存此義也。誠彼顯乘以心為本。以色或為所變相分或為緣起技末故。色心相別心法不存色形乎。自宗意色心自元本有常住而二不二也。故於心法可存色形也。是以五相成身觀菩提心之時全以自心為月輪形相。若心法無色形者。何有廣斂卷舒觀乎。是以經說月即是心心即是月。論釋於內心中觀日月輪。且一邊難勢其理顯。但至一片者。以慮非慮為色心體故。雖有色形何混亂乎。色法非慮色形心法緣慮色形故。其體更不可亂。次宗家釋且破執說(見)。故彼釋有我物必見之執。為除其執即作空觀(文)。非實義釋。故不可成難(矣)。   重難雲。五大色形設雖凡夫。既為眼所見境界。於心法之色形者是無見。若有色形者。依何有此不同乎。誠如御答顯乘於色心存本末義故。其體可有勝劣。自宗意色心俱居實際不可雲心法深色法淺。俱乍具色形一成可見境一隔可見境事有何故乎。況又色法隔礙有對法故。互隔礙難融通。而心法緣牆壁外事取遠方境無所隔礙。是則不具色形故也。抑自宗意以色心不二為宗極。不二一體上別色心二事依何義邊乎。全此法色形之邊雲色緣慮邊雲心具緣慮色則是二分中色法也。何彼色外於緣慮之分又存色形乎。如所立色心體全別可忘不二一心義乎。以心法雖喻月輪。全不取色形邊(見)。是以祕藏記。本來清淨潔白猶如滿月為客塵煩惱所覆弊不得明見(文)。喻清淨潔白義故非色形乎。潔白者清淨義故。但至形如月輪者。形者相也。心法清淨圓滿相如月輪(為言)。成他所知邊雲形。非色形之義也。次至月即是心等之經文者。依深祕義述空上月輪與行者自心不二相即旨。故是則別義也。今所論於色心而二門雲心法有色形歟尋也。色心不二前不及論義歟。   答。自元所答申心法可存色形也。今宗意以色以為金胎兩部。若於心法不許色形者。金剛界五佛等可廢色形乎。大日經中說淨菩提心。非青非黃(乃至)。顯色形色心不可得(文)。彼遮情說文也。自宗意遮情所遮法返表德實相存之大途宗義也。若爾者彼青黃等即可為淨菩提心體也。是以疏中釋彼文。青實相不壞故而亦非非青(文)。青實相不壞前菩提心上非存青相乎。但至雲色心不二上色形義邊為色緣慮邊為心故心法無色形者。色心不二義專心法可存色形道理也。其故既一法上色心二邊也。彼一法者可有形相歟。亦不可有形相乎。若雲無形相者。何成色法體乎。故知色形體上緣慮故。緣慮體可有色形雲事。若緣慮雲無色形者。色法所依本源心法無色相故雲翻顯乘義者。自宗意色心俱居實際故。全不存本末能所生義。何許彼義乎。若無本末義者。色為體心故可有色形條勿論也。若色心終以色形有無為差別者。色心終各別不可雲不二體。顯密俱談色心不二義。顯不二攝相歸性故。而二上不二也。自宗不二一心上色心故。不二上而二也。深可思之。但祕藏記文釋三解脫門中空解脫門故。遮情破執之文。全非宗實義。次形如月輪會釋不可然。形可形質義。綴文起盡以形字為實字。非色形者。不可為實字。以清潔義雲形者可成虛字故。不順綴文起盡也。所詮於自宗有五大之廢立有六大廢立。六大廢立。色差別為本故開為五大。心平等為本故合為識大一。若五大之配立時者可存色心五大也。若爾者彼五大者色形為體。故心五大豈無色形乎。雲五大若局色不通心者。宗源底五大為本時。豈局胎藏一邊可遮金界乎。其義更不可有。或又立一大。是深義故教相難談。委可見心月輪祕釋也。   心月輪祕釋雲(先德御釋)。夫心理離色相。色相非心理者。可知遮情遣迷之意也。非是表德顯實之義。色相有二。所謂真妄假實是也。今所絕離是遮妄假非遮真實。言妄假者一心緣起之色相諸識所變之影像。言真實者法身法爾之三色性佛性然之四曼(乃至)。色相既具萬德而一。如何不名心理。心理亦體六大而具萬種。豈有離色相。故知即色是心即性是相月外無心。心外無月。經中已說月即是心心即是月。豈非此意(文)。   沒心實際。   三者以心沒心實際中(文)。今此心實際者。約十住心時當何住心乎。答。可指第七住心也。兩方也。若雲第七住心者。心實際之義專當空性無境之第八之住心。何雲指第七乎。是以第三劫釋。心實際亦復不可得故曰極無自性心生(文)。彼文既以心實際為第八(見)。況又於業煩惱解脫等之能治文既極無也。所治之心實際尤可一道心(被得)。若又依之云爾者。以三劫能治之智為三重幻(見)。若爾者一道極無俱第三不思議幻以前劫可為所治也。爾者兩方也。   答。可指第七住心也。前以心沒法中文既居第二劫對寂然界。今心實際尤居第三劫可對第二劫也。是則明以前前十喻為後後所治之義(見)。加之欲離有為無為界(文)。全同第三劫離有為無為界之文。彼能離第八住心條不及異論歟。今文又以有為無為界為心實際。可指覺心乘事勿論者乎。但至難者。心實際言隨宜不定也。不可局執(矣)。   重難雲。心實際言可指第八住心(覺)。其故沒心實際者。沈顯乘極理之心也。顯乘極理雖第九住心。案儀軌等說相。以第八住心為顯乘極理蒙驚覺進金剛際之位為第九(見)。故儀軌彈顯乘極佛之時。汝之所證處是一道清淨(文)。一道清淨指一道無為心也。且第八住心名一道無為心專依此經文(見)。若爾者以沒心實際為所治以於業煩惱解脫等之說極無之文為能治。儀軌文見合。沒心實際第八住心雲事不及異論者乎。且以第三劫心實際亦復不可得文乍許第八。今心實際指第七住心雲事。前後相違為何故乎。今文總以第三劫為能治可雲所治第二劫也。能治不思議幻既極無自性心也。疏雲如前所說解脫一切業煩惱而業煩惱具依即不思議之幻也故。若雲不思議幻通一道心者。於業煩惱解脫等文可許通一道心乎。其義更不可有之。其故雲心實際亦復不可得故曰極無自性心生也述彼極無位雲解脫一切業煩惱等故。若今心實際雲第二劫者。彼心實際又可雲第二劫也。文勢相順彼此全同故。而彼以離有為無為界等之說第八文為心實際故雲非第二劫者。今心實際何忽相違乎。加之第二卷疏解舉益勸修之經文。行者初觀空性時(乃至)心之實際亦不可得雖解脫一切業煩惱而業煩惱具存(文)。此文又全同儀軌說也。法愛生無記心沈顯乘極理之位故當一道心。此位為所治以極無為能治。而所治雲心實際。非全同今文乎。以第八為心實際事旁以無異論者乎。但至雲於一劫中不可存能所治者。初劫十喻當寂然界五喻觀門。彼既以湛寂為所治。豈非於一劫中存能所治乎。故釋雲。一者以心沒蘊中欲對治實法故觀此十緣生句如前所說即空之幻是也(文)。心沒蘊中者湛寂位也。即空幻者指寂然界五喻觀門故。故知三重幻或前劫為所治。或於一劫中以淺位觀為所治。二例俱有之上。何以一邊為定量乎。且此中十喻望前十喻以一道心為前十喻之義有之。斯其良證也。次至雲離有為無為界同第三劫離有為無為界文故第八住心可屬能離者。大師以彼文證二箇住心。若第八住心說文。所離有為無為界可在第二劫。若為第九說文時。有為無為界返可指第八也。今約為第九引證之邊以第八屬有為無為界也。或又三劫相望之時以八九俱為能離對第二劫有為無為界。今第九為能治故。彼此意殊歟。次至雲心實際言隨宜不定也者。如先勘申。雲義理雲文勢旁以全同上。心實際言不可相違也。爾者不明如何。   答。凡案三重幻大意。於大乘觀門存三重不同也。彼三重即可約三劫觀門之條勿論也。若爾者第三重不思議幻何必局極無除一道心乎。是以釋不思議幻。今行者於一念淨心中通達如是塵沙四諦。空則畢竟不生。有則盡其性相。中則舉體皆常。以三法無定相故名為不思議幻(文)。不思議三諦專天台一宗規模之法門也。不思議既以不思議三諦義釋之。何簡一道心還為此觀門之所治乎。但至雲顯乘極理為心實際者。顯乘自元以無相寂滅為宗極故。諸宗皆談其源底之時。無非究竟寂滅。諸教絕離密藏本分故。沈何宗極理彈指驚覺可令趣密乘也。儀軌文約諸宗言之。三乘一乘極位齊可存之也。是以般若寺釋判三乘極究竟佛。沈顯乘極理佛故。極無果佛又彼位可存之條勿論也。然宗家以心續生次第判十住心時。四家大乘各為續生心品故。以極無自性心且置顯密中間以顯乘果佛為一道心也。是則明續生次第一往判文也。而今三重幻既三劫觀門故。不思議所治專可在第二劫也。但至心實際言不可相違者。可有二意。一彼雲轉生極無自性心故以第八為心實際。今三劫相望故心實際位異彼。故通途此義也。一義雲(師主御案立)。彼心實際可雲指第二劫也。以當段文勘之。心實際者留有為無為界心品也。其故簡有為著無為心雲有為無為界也。存有為無為之差別故。而離有為無為界既第八住心也。有通第九歟論。雲非第八義曾無之故。若爾者今文以有為無為界乍定沒心實際。彼文何忽以離彼之心品又雲心實際乎。故知心實際亦復不可得等者。以極無對第二劫述轉生義也。三劫相望釋文故。未必於一劫中可雲論轉生。次至舉益勸修文者。彼又行者初觀空性時者。可指第二劫也。彼文大旨明初入信解地義。彼由漸作初觀空性等之釋也。初入信解地位既釋名度三大阿僧祇故。第三劫心也。成彼所治空性觀可在第二劫也。其故初入信解地既第三劫位也。明入彼信解地由漸雲沈法愛生無記心。當第三劫所治妄執故。尤可指第二劫觀門也。前位覺後位迷故。以所治空性為第八住心。第八住心不可雲初入信解地歟。若爾者不可攝第三劫者也。而第八住心既第三劫攝之條無異論。名度三大阿僧祇劫位不可雲唯局第九之條勿論者乎。故知轉生極無者雖舉一道極無二心。且付勝舉極無顯一道心也。加之彼一段文全同第六卷八地三昧道釋文也。而彼文明以八地如幻三昧對治七地沈空義相。次下八地三昧道約教道法門。今宗從初地得大空三昧(云云)。大空三昧者即如幻三昧也。初地既能治如幻三昧也。沈空在地前雲事無異論者歟。今疏意第三劫能越心初地也。於彼中開八九十三箇住心故。大空三昧觀可通一道心。彼所治初觀空性位豈非地前第二劫乎。又八地如幻三昧約教道法門(見)。教道者即順常途義也。常途意八地以上第三劫七地已前第二劫也。第七地沈空位第二劫分齊也。彼約宗實義如幻三昧為初地時。沈空心第二劫在地前雲事實以分明也。次至一劫中能所治例者。今三重幻自元大乘觀門故不可攝初劫小乘觀門者也。若爾者所治可小乘故。於一劫中有能所治。第三劫更不可准例彼者也。次至雲以離有為無為界等文證二箇住心故為第九證文之時第八返可屬有為無為界者。此義大不可然。彼文通二箇住心雲事未治定。設許其義。能離有淺深故雖通二箇住心。第八還不可雲屬有為無為界。一文並說多法雖聖教常習也。如此以相違之義合說其例安在乎。況雖有並說義。第八彼說文本意也。奪說第八文偏為第九說文以離有為無為界文為第八能治事。更不足信用義也。   十喻體空。   於瑜伽之中。諸佛海會現前時以陽炎等十喻遮之(見)。爾者可雲遮所現之海會之體乎。答。可爾歟。兩方也。若雲遮所現之體者。凡思十緣生句之觀門。心垢對治之方便也。尤可遮行者迷執。何直空其體乎。況又所現海會即如來金剛幻之所作即事而真之境界也。何同遍計之妄境苟遮遣之乎。依之或雲離於慢著或述亦不生著。不雲遮其體乎。若又依之云爾者。十緣生句是四不生之觀門也。自他共無因之推徵直非遮其體乎。依之疏釋陽炎觀雲。行者於瑜伽中見種種殊特境界乃至諸佛界會無盡莊嚴。爾時應作此陽炎觀了知唯是假名離於慢著(文)。若有實體之法。何雲唯是假名乎。爾者兩方也。   答。可空其體也。凡行者觀心之上現普門之境界事。專有微細心垢故也。若心無一點之虛假。自心即法界曼荼之全體也。何必待感應道交之時乎。定知存本尊行者二分位。入我我入之觀心之上所感得法界加持之境界故。迷心之所現也雲事。若爾者所現之影猶可隔本地身也。既雲所現之影。其體非真有雲事更不及異求歟。且一邊之難其理顯(矣)。但至一邊者。觀體空時彌遣執之義成也。彼相宗體空執空二義俱如遮遍計所執也。如此成上者。御難自被遮者歟。無過可答申也。   堮捅部C   先德釋(真言密修行問答)。世間悉地成就三業罪垢滅時本尊眾相現前名世間悉地成就。頓越三重三妄執應得出世悉地。超三妄時淨菩提心生名得出生悉地(文)。   重難雲。既以所現海會雲如來金剛幻。金剛幻言非顯其體真實也乎。若所現像開行者妄心。何雲金剛幻乎。況又金剛表不壞之義。此幻真實不壞故非雲金剛幻乎。是以上疏。如來金剛之幻亦復如是即事而真無有終盡(文)。或雲而真或雲無有終盡。專非顯非體空之旨乎。但至雲觀心依有微細虛假所浮影像也者。自本無盡莊嚴體上有體用二分。體不對他迷自性本有位也。是即法界宮也。其作用轉他迷上故成浮觀心影像也。雖雲體用非有二物。行者觀心為緣還照自性且名作用也。若一向妄心所變其體不實。可雲變計存境歟。若爾者何釋陽炎之觀之時。轉近心地即悟加持神變種種因緣但是法界涅槃耳(云云)。近心地可雲其體空。何雲悟法界涅槃乎。定知所喻陽炎。法體法界宮所有全體故雲法界涅槃雲事。次至雲十緣生句四不生觀故可空其體者。他宗用四不生觀諸法自本定畢竟空故。此上見有法生以四不生推徵遮遣之也。是即不許法體有故也。今宗即事而真為宗故。諸法自元法然體性也。何一向遮遣之乎。故知四不生者遮外道四執之辭也。阿字本不生生故。不同僧伽執自生。不同衛世執他生。不同勤娑婆執共生。不同若提子執無因生。故今金剛幻不生體不生生故。非如外道四執(為言)。可如彼相宗以依他生遮外道四執。次至唯是假名釋者。為遮慢著且雲假名也。望法界宮之本體雲假名也。非其體空故雲假名。若所現影一向雲空者。祕藏記雲。密嚴海會現前時觀如陽炎其心如何。若思是至極也。其意留著又作慢心。譬如磨鏡時見現小影像停留時遂不成實鏡(文)。以鏡明喻行者淨心。以鏡垢穢喻行者心垢。以小影像喻海會現前。以本面喻法界宮聖眾。小影像者假鏡緣返見本面也。如此行者觀心為緣還一分見自身本具曼陀羅雲海會現前。故非其體全可空也。次相宗體空執空例證不可然。彼體空執空於後二無性有此兩義。故雖有兩義依圓二性體非空故。被空物所執其體全非空。故以彼例證成體空之義乎。抑答者體空所存所現海會妄心所變故。其體雲空也。是即妄心所變境故當變計境。此體雲空者當三無性中相無性。而體空執空兩義付後二無性有之。相例彼所存尤不審也(矣)。   答。自本所答申可空所現海會體也。十喻悉似有非真有之喻也。若存其體何雲非真有乎。彼相宗圓成真理之外立假有實無依他為事法體性。今宗不爾。擬相宗一切諸法悉圓成真理也。故不存假有實無依他也。若爾者何以非有似有喻顯圓成真有乎。故知觀心之前所浮海會相似法界宮。其體非真實事如十喻(為言)。若十喻為遮慢著雲存其體者。釋乾闥婆城喻雲。日轉高轉滅。此城但可眼見而無實有(文)。可雲日高乾闥婆城尚有乎。又釋水月喻雲。法性月輪在如如法性實際虛空中。而凡夫心水有我我所相現(文)。以我我所相喻水月。非雲密嚴海會皆我我所相乎。既以所現海會全許妄心所變。何其體非空乎。凡普門海會現事。行者觀心聊息粗強之妄心之時漸近心地故。直雖不拜法界宮。依隔彼妄心薄彼影像浮妄心上也。如空上月輪於淨水上影現。故所現海會一向非可雲妄心所作。本有海會為緣觀心上現相故。不可雲本有海會體。所現之體可屬觀心之故。觀心尚依帶迷不可留此位。故所現之相又隨可被遮也。若雲不可空其體者。直可雲拜自性會乎。若爾者何雲海會現前乎。海會現前自性會各別之條不及異義乎。若又本有海會和合觀心現故真妄和合體也。海會實體真分故不可空之。雲如雲彼起信論唯心相滅非心體滅者。今宗可談法性緣起乎。以緣起性德非為顯密差異乎。不許虛假法不許隨緣義。所現海會相非真實故其體可空義分明者歟。但至雲如來金剛幻故不可空者。金剛幻者指本有曼荼羅也。彼為緣所現之故。歸功於本雲金剛幻也。觀心所浮雖虛假也。為令本真實之體雲金剛幻也。況又廢觀心相見其體時直可法界曼荼羅。故作此釋也。凡自宗意山河大地卉木叢林悉法界宮也。然迷心所浮見迷心所變作法界宮全體。若約其體法界宮。我等凡夫直可雲拜法界宮乎。以不爾不可雲非法界宮諸法。是則於法界宮諸法變妄心相分見自所變影像名實行迷人也。若廢影像本其實體。法界曼多羅全體故雲即事而真也。此妄心所變依相宗之義可雲依他諸法。宗不許非真事法故可當遍計境也。此大異唯識論雲真非妄執所緣境故。又不可同性宗。彼法性不許事事諸法。只一箇空理也。迷心緣之變現種種相。人畜草木等相也。故依真理成事不雲真。今宗諸法直法然體妄心直緣彼為本質變自相分為所緣境也。捨自心相見其體頓可曼荼羅故雲即事而真也。次無盡莊嚴藏有體用之二分雲事所存如何。彼用者和合妄雲緣起歟。爾者如先難之。若又無盡莊嚴本性上對他義邊雲作用者。所立義又如此。是即對觀心成本質之用全不成觀心所變相。故更非難。次四不生觀事以所現影作四句推徵終成不生法故。明體空義成申也。若許所現像有者可釋自他共無因破他外道計執之由。既不爾。直所現體雲非四句生。專為成不生義也(被得)。且引中論證之。彼論顯畢竟空故。全不許所生體有乎。所詮此釋要所現海會小影也。若停小影不入普門海會故。捨小影欲令入普門海會時。何許存小影之義乎。次影像返見本面雲事。此俱捨釋像實有不成頌之時有四釋中一釋也。餘三釋許鏡中像釋也。若爾者見本面雲事非一定義歟。設又許見本面。執觀心所浮小影思鏡中實有像之意也。實見本面觀心所見。以自性會為本質故。可合彼邊也。今所論影像邊故。不可取本面方也。次體空執空相例事。雲體空不可成執空說故。以體空義例為破執說之義迄也。非雲全同彼體空義也。   悉地寬狹。   經解了成就悉地宮(文)。可雲今此悉地宮。一切真言行者悉地悉有乎。答。可悉有也。兩方。若雲悉地悉有者。即身義中舉法佛持明二種之悉地。是即可普門一門之悉地。而今成三品持明仙時。安住如是悉地宮中(文)。無爭限持明悉地不通法佛悉地雲事。況上三品俱海會現前之眾相十喻所觀之境界也。法性身隔實行之視聽。爭成所觀之境界乎。若又依之云爾者。上品悉地密嚴佛國也。豈非法佛悉地乎。   答。一切悉地可有也。分三品意可盡一切(被得)。況又十緣生句修行入證之旨要也。豈限一門之修行廢普門之軌則乎。但至難勢者。即身義持明悉地何必定一門乎。彼釋欲於此生入悉地經文。此生之言非雲一生成佛乎。若爾者尤可普門之悉地也。次法佛不可成所現之海會雲事。所現之影本自觀心之上所浮假相故。非實之法體有何相違乎。   重難雲。開法佛持明二種悉地意。依持明之功所得悉地可名持明悉地。而簡之立法佛悉地。定知不假持明之功力直開即身頓證之覺之位名法佛悉地雲事。今既成三品持明仙時觀心之上所浮海會眾相有三重不同故。以十喻遮之(見)。持明之言非彼此契當。眾相現前位尤因位行相故。不可同法佛悉地之直開內證之位(覺)。若又於佛果位雲可用十喻觀。其理不可爾。十喻觀心垢對治行故可局因位也。眾相現前者妄心上所浮境界相也。例如釋論依業識拜四十重他報身故論釋若佛果中業識本種無所有故能見所見亦復空無。法佛悉地直證入佛果之位故。不可有眾相現前分。何用十喻觀乎。以法佛悉地知佛果位事。疏第十五雲。此無上悉地以略有五種一者信二者入地三者五通四者二乘五者成佛(文)。釋成佛悉地雲。從第九地修菩提行道轉轉勝進成如來位也(文)。成如來位者因滿(見)。是即正成佛歟。此上立無上悉地故。無上悉地直指佛果(見)。是以同疏次上雲。成佛悉地者謂例菩提心也此菩提心即是第十一地成就最正覺如是悉地諸悉地諸悉地中最在其上故經雲彼悉地更無過上(文)。此無上悉地者指彼文也。而即身義以二種悉地可盡一切悉地。爾者法佛悉地當經無上悉地。持明悉地中非開因位五種悉地乎。今三品悉地因中悉地故。持明悉地分齊未及法佛悉地之故。不盡一切悉地雲事良以分明也。但至雲上品悉地密嚴佛國故可雲法佛悉地者。設雖普門悉地非無因果之不同。今密嚴佛國者。普門海會眾相現前故非法佛悉地直成佛果之位。何以雲普門悉地定法佛悉地乎。   答。於三品可盡一切悉地存申意。凡於法門作三品分別不殘一類之法門義也。而談悉地之時分三品。何於悉地有所殘乎。無爭可盡一切悉地雲事。但至雲持明言可指因位修行故悉地隨不攝果位者。凡持明者指真言行者辭也。真言行者所成悉地何強簡佛果乎。可知疏家所明六種悉地悉可攝今三品雲事。上品悉地密嚴佛國(云云)。行者開密嚴佛國覺位開發心內曼荼羅顯得無盡莊嚴之處也。不可雲因中一分契證。故菩提心論雲。若歸本即是密嚴國土(文)。是豈指因位分證位乎。但至持明言簡法佛悉地者。持明言彼此其意異也。即身義於所成悉地立持明名。而為簡異法佛悉地且因位悉地名持明悉地也。且持明言順修行故歟。今持明指能成行者直不指所成悉地。以能成行者雲三品持明仙故。今疏前後指真言行者雲持明者故。持明仙又彼意也。雲真言行者所成悉地之時。設雖無上悉地何有所殘乎。次至雲今三品悉地海會現前眾相也者。上品悉地眾相現前之位直成無上悉地也。菩提心論若歸本即是密嚴國土此意也。故疏雲。見加持身本地身也。見本地身即行者自心也(文)。開此觀時何不成無上悉地乎。次至雲十喻心垢對治觀門也。何於佛果作此觀乎者。此事一箇尋也。別可有其沙汰。然疏雲。唯有如來乃能窮此十喻達其源底(文)。又釋六句文。乃至毘盧捨那以上上智觀方能盡其源底(文)。六句者即十喻也。以十喻非雲毘盧捨那所觀乎。心垢對治者約因位一往釋也。   第三重行於我門者尚矣。然而多苦謄寫未遑板行。以故邊鄙之境初入之士無由盡看矣。豈不概乎。今數子之者於洛東智積教院歷訂數本闕疑從善。或文字之差誤倭點之錯舛者頗為改易。校正功成命工繡梓。猶有遺脫者後哲有意乎。冀宗教遐存講學日新。   寬永十年仲秋吉。 ****** No.2539 自證說法 然此自證三菩提(文)爾者於自證極位。可雲說今經乎。答。此事古來難義。末學雖難一定。且依相承一義非自證極位之說可答申也。兩方也。若雲非自證說者。凡思今經以自性法身為能說教主。以自覺境界為所說法門。此則一家不共之實義。諸教超絕之規模也。是以我乘內證智如來金言。自受法樂高祖定判。悉非顯為自證說旨乎。若又依之云爾者。思自證極位超言議境過心思域。爭有說法義乎。加之案文段起盡。住自證境無眾生蒙益義故。住神變加持三昧說今經(見)爾者兩方也。   答。自元所答申非自證說也。下經文於當來世時劣惠諸眾生為度彼等故隨順說是法(文)雖會座無實行。遠被未來機說今經故。出加持方便門可說今經雲事。其理誠分明也。且一邊令出給。文段起盡無異論者乎。但至一邊難者。凡顯密對辨時。或雲內證法門。或雲自受法樂說。是則設被未來機非緣起權門。演性德內證故也。然於自宗細論自證化他時。說法必為機施設故非自證說也不可有相違矣。   自證說大意以密定法身說。以顯判應化所說。是則密教顯可自證位所說之旨也。其故因位窮滿顯得二轉妙果名自證位。彼顯得二轉妙果者。則能證智·所證理也。是雲理智二佛。又名法身佛也。是上酬因位悲願。為他機緣所現應用名應化佛。而簡應化佛以密為法身所說事。專非顯為自證說之旨乎。此法身又名自性身。此自性身前不見迷悟之差異。十界悉住自性之位也。則胎藏四重漫荼羅顯十界自性也。此時誰為能化。誰為所化。只各各以演自內證之法門為說法。故雲各說三密。又雲自受法樂說。一一表非授他教門也。又以真言教簡雲顯隨他意說名隨自意說。設雖法身說。若有授迷人之義者。可有隨他意分也。其故雲等覺菩薩於常寂體如在羅穀。況遠被未來生死之機之時。任自證說爭可生領解乎。故為加持說潤色。兼存有相說文以有相方便說之(見)若爾者可雲隨他意說。隨自意語高斷何詮乎。又以說密之言語定如義語。如義者。稱可法體之言語也。如所說法門圓滿無盡義理。能說言語又一言語上齊顯無盡義理語名如義語。若機被機情必可知一邊。應機說可說一邊。若顯一邊不可雲如義語說。又如義說法以十界本有言語六塵所具文字為其體(宗家釋也)此說法剎說眾生說三世一時說也。一切眾生法爾常恆無不聞之時。何強遠為未來機雲說之乎。又今經定法爾常恆說。大師出三本經中。第二第三閻浮流布本也。第一法爾常恆本指正說經也。若被未來機者。說經之時可在過去。何雲法爾常恆說乎。又大師以今經判自受法樂說。是偏示無被他之義也。若為機說。既有受法樂之他。何籉捷釵菬法樂乎。又設自性身起隨機之用說法。其作用既機上轉。尤會坐可有實行機也。凡自性會與加持世界全非二處。只十界住自位不見迷邊雲自性會。又分迷悟二分起轉迷人之應用邊雲加持世界。既依自證機無益。起向機應用。加持世界何異乎。應用既乍轉機會坐雲無實行事。道理頗難思矣。難雲。見若我但住如是境界等疏釋。住自證之時遙依鑒機住如持三昧說法(見)法身位不可雲更無見機之分。又准常教。自受用有四智心品。四智又通正後二智。彼後得智見機故起利他應用也。自證位有見機之分者。何無契當此分人乎。一家意人法一致也。乍許鑒機之心。不可雲無契當此分之人。若爾者自性身上何無被他加持身乎。又今經非被機之說者。傳法聖者流傳此經。廣益未來真言機背佛本意歟。若佛意許此分。何直不說之乎。又佛具遍智。可知流傳此教益機。而不垂其說。有何故乎。又若真言機最上利根故嫌方便權門。直信知如來自證法。傳法聖者流傳此經。不可示益機之旨。可違機欲故。又經處處雲被機說文多之。自證說之學者會之。非如來直說傳法者詞也(云云)若依信受彼詞可得益者。如來大悲何說此詞。不度機乎。若真言機可信自性法門故直傳自證經。何猥傳法者加此詞乎。還背好自證機欲歟。加之傳法者傳此經之時。不可添削如來直說。如是我聞信成就句。專顯此意也。何經有如是例乎。   答。於自證之位雲可有悲智二德事。凡自證之萬德之根源也。何功德不具之乎。爾於萬德二品分。一向法自性功德。是名智。必不局心所隨一慧。二愍迷界起外用功德。是雲悲。必非局心所中無瞋善根一。此二當具緣品疏雲智方便不思議。故悲智俱約其體者。雖居自證論其作用。智向內證說自證經。悲起外用出加持世界也。契當悲體之人即自證身。故不背人法一致宗義。故自性會加持世界二分約悲智作用可分也。然智用不對他。故不異自證法體。悲用亙他故有動自證之義。例如雲真如門與其本等生滅門與其本別。但是取本等本別義准迄也。為真如門機施設邊不取也矣。 又會三密不齊難有一義(更問)次傳法聖者流傳此經雲益機事。實佛具遍智故非不鑒此分。傳法聖者解脫門所現善知識也。此即悲用出加持世界一分也。不可雲非佛作用。次至雲正說無度機之說。流傳之與他可背佛意者。自元真言機簡方便權愛法自性機也。為度此機尤可授大智所說經更不為機經也。若經文有引機之說。嫌不可信受。故以如此經。大日如來遙鑒知有可度之機故。現解脫門知識為傳法聖者傳之也。何背佛意乎。次至雲傳法者加詞者。真言機重重也。若但被無相利根之機。實可任正說。然於末代多有相劣惠之機也。彼機不雜方便言難可信受。為令從有相門悟入無相法間加傳法者詞也。又傳法者言妄不可雲添削本經。例如彼大眾上座二部經文言是異。俱為佛真說依之行者皆得聖果。莫以傳法者同譯者。況金剛薩埵龍猛等為解脫門所現知識乎。上座部結集付屬阿難結集故。不可違佛正說。大眾部人師多釋加大乘辭。是結集者加私詞歟。然而依大眾部經證聖果故不背佛意歟。故以今經可例大眾部經歟。此段廣可尋識者矣。   一。加持說大意定教主之時。宗家處處釋或雲法身或判自性身。疏以教主成就句雲本地法身。而釋說經緣起時。疏一部始終大旨。自證位無說法。出加持說法(見)又今經為未來機說之事。處處判文也。又明說經會座。取出居外朝之譬時。欲令境內信伏之行之不疑故(云云)境內信伏言專對機詞也。又當經說法時雲加持日。加持日者。延促自在之日也。不對機何有延促義乎。如此說文不可舉盡。若今經為機不說。疏家往往設虛說何用乎。故知。自性身上有自證化他之二分。以化他邊名加持身。住加持身說今經故。雲非自證位說事。教主自性身故以不成因人所見。會座無實行機。住法性大悲用被未來機故。所說為利他也。故或雲於當來世時劣慧諸眾生。或雲觀未來世諸眾生。凡說法者必被機言語名也。故十地論說者謂解釋(文)解釋者解結義也。唯佛與佛境界無結縛之人。何起解之詞乎。故對迷人之時可有說法也。是以人師說法本意令他生解(釋)既於自性身位有鑒機之心品。是許自性身所具德。三密齊等也。可有齊此心品身語二密。豈非自性身乎。若鑒機心品自性身位。此心所現身語二業。雲加持世界受用等。心深身語淺故。背三密平等之宗義乎。彼顯乘身語妄緣起之粗法故。法性源不許之。故能起大悲心有自受用位。所現色聲偏轉機情上。雲非真實佛體。今宗意法性位存色聲功德故。以雲三密平等為一家規模。故大智門三密齊居自證。大悲門三密同住加持。是非諸教超絕之謂乎。若約加持世界身。能現所現似淺深異。彼身直對實行佛故。以機情所變為應化佛。故所現色聲淺。能現大悲心不成機情所變故深。約佛意三密齊等全對機。機情隔之身語二邊為本質。變自心相分故無力。拜非法性身應化佛也。為此本質三密不可雲自證佛。向機故又不可雲應化佛。非機所變故。是豈非自性身上利他身乎。   難雲。法身說內證雲真言。他受用應化佛隨宜說定顯教。高祖處處定判也。不遑毛舉。以知。自性身說法更雲無被機之分事。又約所說法門。密雲性德輪圓法門。顯雲緣起因分法門。性德者諸法住法位名也。以緣起身不可說此法門。設雖自性身。為度機有起自證位之義。可雲緣起身故。所說法門又可有緣起分。機情既隔自證。若非緣起法門機情難及故。若如此隨他法門。不可雲自受法樂隨自法門。若雲自受法樂。自言所簡何物乎。對機根他詞也。許被機之義。不可雲自受法樂。加之本地加持約自證化他詞也。而以中台大日。或為本地法身。或雲毘盧遮那本地身。何乍見釋本地法身之文。強雲加持身乎。付中本地法身者。釋教主成就句文也。今經教主本地法身。雲非加持身事分明也。又我乘內證智者。楞伽懸記文也。指真言教雲內證智境界。誰是屬外用權門乎。內證與自證眼目異名也。定知。住自證位雲說今經事。又具緣品經。希有世尊說此諸佛自證三菩提(文)所說法門自證三菩提。能說佛又住自證事既定。又以今經說法言語為如義語。如義者義語非文言語故。離文字詮表。故不可雲以文字說言語。案實空不空空實不實論判。顯所詮外無能詮言語。能詮外無所詮義理之旨(見)若爾者以文字詮表。不可有引入眾生之義以此如義語說法雲被機事。甚背文義乎。若以加持身說定如義說法。自證極位可雲更無言說歟。凡自家意法性源底以存六大四曼三密諸法為規模。顯密差異專在此處。自證極位何無言語乎。若有言語可詮表諸法。言語能故。若爾自證加持言語可二重乎。自證外存加持言語。被機故不可雲如義語。又如義雲有淺深事。不應道理乎。   答。以內證隨宜為顯密差異事。大途義相也。顯法門一向為機情設。更非佛內證。故雲隨宜。密教全自內證法門說。授機故雲內證。所詮約所說法門。分別內證隨宜。非依能說方便。大途以此會釋可會諸文相違也。依所說法門內證也。約能說方便隨宜也。故雲自證無相違。說加持無相違矣。   次緣起性德事。先會釋顯畢。顯乘所說法門悉述無明緣起法相故雲緣起。約釋論生滅門。九相八識分齊也。設談法性無明緣起九相中。真如性雲法性。故非性德法性。真言所立六大四曼三密法。開彼本覺理內。諸法故非無明緣起雲性德。設授機根時全說本覺理內之法門。故不可雲緣起法門。說性德故自性身也。自證化他異故。雲非自證佛所說也。次以中台大日雲本地法身事。可有三會釋。一神變不改自性故。以加持身雲本地。是顯密對辨意也。顯神變應用隨染業幻所作故改自性。今加持身非機情所變。直自性本身上加持用故。雲不改自性也。今自性者指自證位也。一相望重重故。對自性可雲加持末。望加持世界雲本地身也。金剛手見條末雲推知宗本。於宗本有雲自性會之義。可引作證。一於中台大日有相待絕待二義。不流現外三院之時自證大日也。三重流現後加持大日也。故處處疏釋。以中台為自證。以外三院為加持(見)第二十卷毘盧遮那本地身之文。一徹可得意。委細如先中台自證論義料簡。如雲次雲如來是佛加持身其所住處文。顯上本地身即加持身。如來雲加持身所住處。能住豈非前本地身乎。故般若寺疏鈔。加持身者曼荼羅中台佛也(文)尤可為的據。次如義語說者。准佛身可得意。佛身既自性身。如開自證加持二重。言語亦如義語。可有自證化他二分也。遙趣機不改自性。尚雲自性身。有被機之邊說自證。故雲如義語但至雲能詮所詮一體者。密教本聲字實相故。一體之條不待言。爾又非無詮表。言語能故。所詮密機深信信解人故。以信聲字實相旨為密機。非如常教以解了為先導入佛法矣。   然此自證三菩提一段料簡。   一。自證說義自證三菩提者。自性會即當經說會之位也。下住加持三昧以下文。明受用以下三身出加持世界說法旨。釋文悉對實行機說法義相也。然此應化非從毘盧遮那等文。全同加持世界變化身說文也。以彼文非證今加持三昧乎。加之緣謝即滅機興即生者。直不對機見者。於自性身何有生滅乎。定知。雲加持世界受用以下身事。問。見文次第。大日如來若住自證位之時。眾生不蒙益故。住加持三昧說今經(見)神變加持經題尤可顯此義。簡略題號何閣正宗今經。題加持世界事乎。答。說今經事。金剛手見加持世界說法。以疑問發起為說法由來故。題加持世界事也。今經遮那正說故。雲大毘盧遮那成佛處齊教主詞也。故定說法位正在成佛坪。然釋加持世界生起由來故。雲成佛位無說法出神變加持說法也。是則約對實行之利他說法也。加持世界成說經起因故。豈非肝要乎。所詮住於自在神力以下文。以見說加持世界事為此義至要。此義勢一部疏出加持利他見文。悉可雲加持世界也。但於自性會八葉中台為自證。外三重為加持釋問(見)是則約成加持世界受用以下三身本質之義如此釋也。直非雲加持身也。此雲成本質義深可思之。勿粗食。   一。加持說義。今經自性身住加持身說故。神變加持題號專明當經說會也。神變加持鉤鎖無異論者也。凡今經雖會座無實行。為未來機說之故。說經生起尤順義理。故宗家釋此三密會中。雖無正被教因人。以未來修行之人為被教人(判)若自證說會更無被機之分。何強判有被教之人由乎。又一部始終疏釋。判自證無說法出加持為說法旨。尤閣可釋當經說法義。盡辭判加持世界說法旨。頗似無用歟。現端說經由來故。非今經正宗一段釋事足。何往往釋之乎。問。所喜見身等釋。對實行之旨分明也。又若自性會。何以加持世界變化身說文釋之乎。又緣謝即滅機興即生者。直不對機何有此義乎。自性身上何論生滅隱顯之義乎。付中五情所對悅可眾心譬說。直不對五情雲不可有生滅隱顯事。理在絕言道理也。可知加持世界事非自性會事。   答。自性會者。雖自性身說。自性大悲有鑒機之能。故遠鑒未來機說法。餘教不許法性色聲本質故。後得大悲位唯有心無色聲功德。又許色聲本質宗。不談離影像獨有本質之色聲。是則法性不許有色聲功德故也。今宗永異諸教也。一心無相之本源立三密功德。存人法二分。悲智二德為首收萬法。故大智門三密齊居自證。大悲門人法同向化他。是則自性之德故。於自性身存被未來機利他說會也。凡情隔自性故。雖不臨會座。自性用如對現座機也。若然所喜見身等釋。強不及苦勞。雲所喜見身故雲非自性會者。第三卷雲從普門方便現第三重一切眾生喜見隨類之身。可非自性會歟。以彼文可為會處處釋張本。次非從毘盧遮那等文。約利他義同隨宜轉用也。次至緣謝即滅等者。是尤可思案。雖自性身被機作用。從自證之體起故。加持門專存生滅義。從自證生滅歸自證也。然其生滅自性生滅故。常生常滅功德也。此作用遠被未來機故。契當分分機作用別別可雲有之。一機興時從自證體益之作用生。其機滅時其用隨歸自證。然自性生滅故生又不生也。滅又不滅也。以凡情生滅不可致疑難也。故次下即事而真無有終盡(文)即事而真故非實生。不生生也。無有終盡故非實滅。不滅滅也。出常情外之旨釋文分明也。何及疑殆乎。   教主成就一段料簡   一。自證說義見疏家處處釋。利他身雲加持身。自證位名本地身。既釋教主成就句雲本地法身。自證說義更不及異義歟。次雲如來是佛加持身者。如來所座也。所座名加持身。此加持身受用身也。即胎藏理佛金界住自受用義也。兩部互成能所住事一家大綱也。讀文雲。次雲如來是佛加持身。其所住處。名佛受用身(文)此加持身者。能住加所住義也。雲加持強非局加眾生之義。可有人人加持·法法加持·人法加持等重重加持義。而以自在神力以下文。因釋現加持世界。疏家處處例也。即此所住名加持處者。今自性會加持處名言。可藍加持世界住處故。為顯名同義違旨。雲即此所住名加持處也。讀點雲。即此所住名加持所也(云云)見身密之色聞語密之聲釋。對實行身語條不及異論歟。何以此文雲自性會乎。   一。加持說義教主雲本地身事。三會釋如先。其中相望不定會釋遠理。本地法身名雲名自證位事。疏家處處解釋分明也。何局此一處加持身雲本地身乎。幾度以中台雲自證之趣可會也。此會釋自與雲神變不改自性會釋泯合。次雲。如來是佛加持身者。加持身能住教主。即前本地法身也。讀文雲。次雲如來是佛加持身其所住處也。名佛受用身(云云)意雲。毘盧遮那未住五佛宮之時。自證本地法身也。住如來等五佛宮後名加持身趣說法會場故。又般若寺疏鈔雲。加持身者。曼荼羅中台佛也(云云)此釋正依憑也。於自宗般若寺釋不可放。雖醍醐一流祖師為一家間生。正得大師口決人故也。無相法身者。自證佛也。今住處法身加持力生故。能現無相法身全以一體。非眾生可蒙益之住處。自在神力不思議故。起三業化用依授眾生。其所住雲加持處也。問。既自性會何雲見身密之色聞語密之聲等乎非眾生直見聞乎。答。會座雖無實行。全為未來機現三業故。推功於未來雲見聞無過。正見聞位可指海會現前時。或以自性會化用擬儀加持世界歟。   心王毘盧遮那成自然覺等一段料簡。   一。自證說義心王毘盧遮那至一切眾會者。明自性會。從然以自在神力至故以相況。明加持世界。自證位人法不二故。教主同聞以心王心處法門身釋之。雖有佛陀菩提二義。其體不二故。以眾德到於實際義。釋持金剛者眾會也。一一皆現執金剛神者。加持世界之同聞眾也。問。今釋自性會持金剛者。文段雲執金剛。何忽雲加持世界之同聞乎。又故以相況者。可指經文。故加持世界同聞自所釋也。何雲故以相況乎。答。加持世界者。從自性會趣機作用也。自性會主伴俱可在加持世界。若爾者何雲無執金剛乎。況加持尊特身者。可名他受用。天台釋以他受用身雲尊特相海之身故。疏主本天台學者也。尤可用其名目也。次相況者實難思。今雖釋加持世界執金剛。意歸自性會執金剛歟。其故此一段釋一切持金剛者皆悉集會經文也。其中即不名一切集會也以上文。釋皆悉集會經文也。然以自在神力以下文。當一切持金剛者釋。於持金剛有淺略深祕。即執持二義也。深祕持金剛上能持此者等釋也。今譬如帝釋等文。淺略執金剛釋也。故正雖釋加持世界。意為顯自性會執金剛也。故以相況文結合經文也。故然以自在神力以下文含二心。一因自性會生起加持世界義。二擬加持世界執金剛。釋自性會持金剛義也。是攝義多含巧妙也。其中約後義結故以相況也。   一。加持說義古來義雲約菩提義即有無量無邊金剛印已上文。明自證位。約佛陀義乃至故以相況文。明自性會。付中有二段。從約佛陀義至一切眾會文。釋皆悉集會句。然以自在神力已下文。從自證法門主伴。釋現加持門教主同聞眾之義。譬如帝釋已下文。陀羅執持二義中。執金剛義取譬釋。尚當一切持金剛者釋。問。自證加持一法上二邊也。自宗意不可雲法深人淺人法一致故。若爾自證位可有人法。加持門又如此。故以佛陀菩提二義分別自證加持。道理難思。又佛陀菩提釋相對義勢。一重法門全不見能所現二重釋。然以已下釋始能所現義勢顯。又一切集會也。已上文皆悉集會釋故。一段釋既畢。其上然以自在神力等者。可知雲非自性會釋事。若彼文自性會。已上文可非自性會。然以詞顯上下別故。答。先人法分別事實難思。然法門幽玄也。人所具故。人粗現也。能具體故。以此義相順自證雲法門身。加持雲羯磨身。且從佛菩提自證之德現八葉中台藏身等之文。其證據也。次佛陀菩提相對事。為釋皆悉集會義故。強能所現義非為本。下文從心王現尊特身。從法門眷屬現執金剛身。以人法為自證加持旨顯。定知。今佛陀菩提二義雲可自證加持二義事。次至雲皆悉集會釋畢故。然以已下文可非自性會者。可有二意一一切集會已上釋。消文釋也。然以已下文依義明自證加持能所現義也。譬如已下文因所現釋執金剛義。二上段釋皆悉集會之文。下段釋一切持金剛者上執金剛邊。故然以已下之文持金剛者餘義釋也。兼明自證加持能所現義也。次然以言雲顯上下別事。上雖有持金剛者集會釋。閣彼釋對上心王毘盧遮那等自證王數釋。從彼法門身為釋現羯磨身旨置然以言也。 又一義雲(師主)文次第以然以言雲顯上下別事分明也。若自上文說加持門可然前然。若爾者唯今釋集會義故。釋自法門主伴現加持身教主同聞之義。全不見集會義。可知。雲起後之然事。若爾者上說自證可文段。此意了簡文。釋持金剛者集會義有淺略深祕二義。深祕義教主同聞眾集會義寄自證明也。見文大途如自證說義。以佛陀菩提二義不可為自證加持淺略深祕義。若堅以佛陀菩提二義為自證加持分目者。指佛陀邊不可雲由此眾德。眾德是法門故。自證位人法一體故。指持金剛者直雲眾德也。約眾德明集會義。是深祕義也。凡淺略深祕者。順常途為淺略。違常途為深祕。若依淺略義。持金剛者會合可雲集會。集會處可宮殿樓閣等。是則加持門集會儀式也。而今以實際理為集會處。以心王心所之功德法門為集會眾。是違常途故深祕義也。此深祕義自當自證位。加持門淺略義異之故。置起後之然字。正以會座教主同聞從自證法門身現。此中深祕邊集會為本釋。淺略邊持金剛為本釋。故雲譬如帝釋等。明執金剛義。有故以相況結合詞也。所詮然以已下文有二意。正為明持金剛者淺略義。雖有此釋兼明從自證法門主伴。現加持門教主同聞義也矣。   出居外朝一段料簡。   此一段說文加持說堅證文也。其故政令者為收扶萬國民於內堸磥並大臣已下官人一處會合舉面面意見。其中撰吉義時辨官記錄流行天下者也。國王譬教主。大臣官寮譬自性所成眷屬。萬國民譬實行機。以今經喻政令。故為機說條勿論也。又出居外朝譬專顯出加持門義。若自證極位說。何必雲出外朝乎。以翠帳君可譬自證極位故。又以此文不可雲加持世界。釋今經住處眷屬畢。成佛所說經何故先明住處眷屬耶之問畢。有此釋。指今經會座之條勿論也。故干栗馱鈔雲。外朝者說法處也。教命者所說法也。大臣時史者同聞眾也。聞者生信布教利益也。此中無下民無當機意也(文)如此釋雲有布教利益故。雲被機之經歟。然引慈覺教王經疏成義雲自證說歟。彼疏雲。問。諸佛說法必為利他也。今為內證眷屬說法。有何利益乎。答。是即自受法樂也。如轉輪聖王與自眷屬受大快樂。非是國內之萬民所知故(文)此疏意非利他說法(見)又彼鈔雲本有法身說內證時。有隨自隨他之二說等。隨自意說證文引今一段。既簡隨他雲隨自意。可非為機爾布教利益釋尤不符合。廣檢彼鈔可見。若自證說義會此一段。今經雖無內證說被機之義。傳法聖者為未來流傳間加利益文。故疏主釋之時。寄義於隨他法界宮釋處惟多。須任說教本意。勿拘文顯相矣。   三種日一段料簡。   一。自證說義能越與所越二重日也。能越實相日。無三際不同。常住無變易雲日。所越世間日。有三世不同。此二日中今經說時實相日也。然釋文面前二日外有如來日。如來住之說法(見)實以圓明常住日名如來日也。以能越名如來日故。而對瑜伽行者令思延促自在。鹹適眾機等者。對實行日雲如來日(見)今經說時故不可對實行。寄隨他法界宮且明之也。故第六卷疏然諸行人若深入瑜伽境界三昧時。自當了了聽聞如正說時無異。是故名為佛加持日也(文)是則海會現前對實行時分也。可知。佛加持日者非自性會說法時。為未來流轉傳法者雲如來加持日也。   一。加持說義有三種日。二種如先第三如來加持日也。是正自性會說法日也。只世間春夏秋冬時分上。離凡情所謂之前變後易三世相。即以實相常住日為圓明常住日。是則自證極位日也。以雲湛若虛空不可雲非時分。自宗意不可雲時無別體依法而立。以春夏秋冬為十七清淨句故。如來日者。自證日體上有被未來機之作用。涉入無礙一多自在也。唯寄諸德可得意。此延促自在能不對機之時難顯。故雲令瑜伽行者等。實不對機之處。自可有延促自在用也。鹹適眾機者。自性會被未來機故云爾矣。問。第六卷佛加持日者。對實行所現日也。准彼今如來日可對實行之日。   答。如來日者。佛應用加持日故。自性會加持世界遠近有不同。皆無非加持日。然彼海會現前日也。此自性會日也。莫亂彼此。所詮對實行之時。思延促自在。為世間日。為實相日。先可非實相日。預實行謂情故。又不可雲世間日。九世相入延促不思議也。豈三世隔歷日乎。既非兩邊。定知。佛加持日在二之外事。自證說學者雲。日無三種。只佛身加世間日之時。全令世間日延促自在。世間日外無其體(云云)此義不爾。世間日者以三世隔歷為其相。非隔歷何定世間日乎。初世間日上其體深見入時。有實相日。有加持日。佛身加世間日。止三世隔歷之相。令融通自在即加持日顯也。何尚強雲世間日乎。   從佛菩提自證之德等一段料簡。   疏第三雲。然以如來加持故。從佛菩提自證之德現八葉中台藏身。從金剛密印現第一重金剛手等諸內眷屬。從大悲萬行現第二重摩訶薩埵等諸大眷屬。從普門方便現第三重一切眾生喜見隨類之身(文)。   一。自證說義於自證極位有人法二。上蓮花成漫荼羅約功德法門(法)明四重圓壇畢。然以已下文約羯磨身(人)又明四重圓壇。從法門身現羯磨身者。自證人法其位等故。強不可雲從法門身現羯磨身。若論能所現。互雖有其義今且寄淺略義門。以法門幽玄羯磨粗顯之義。從四重功德雲現四重羯磨身也。加持者不必局被機之詞。有法法加持·人人加持·人法加持等義故。二物相對論其作用涉入之時。互有加持之義故。今且約人法加持義。云然以如來加持故等也。此三種加持之義中川鈔物(見)。   一。加持說義先今疏雲加持者。佛用加眾生義故。必約利他義雲加持也。故今然以如來加持故者。從上自證法門身起加持眾生之用之時。現四重聖眾故。自性會加持所現。利他之漫荼羅也。故比輪王灌頂之時。譬世間君臣等位。彼皆治萬國民官寮。如上出居外朝譬。何是為自證位乎。故經。次說修真言行法大悲胎藏生大漫荼羅王。為滿足彼諸未來世無量眾生。為救護安樂故(文)現四重壇者。生大漫荼羅釋也。雲救護安樂眾生。故為利他現事分明也。 佛法離諸相一段料簡。   佛法離諸相 法住於法位   所說無譬類 無相無為作   何故大精進 而說此有相   及與真言行 不順法然道   爾時薄伽梵 毘盧遮那佛   告執金剛手 善聽法之相   法離於分別 及一切妄想   若淨除妄想 心思諸起作   我成最正覺 究竟如虛空   凡愚所不知 邪妄執境界   時·方·相貌等 樂欲無明覆   度脫彼等故 隨順方便說   而實無時方 無作無造者   彼一切諸法 唯住於實相   復次祕密主 於當來世時   劣惠諸眾生 以癡愛自弊   唯依於有相 恆樂諸斷常   時方·所造業 善·不善諸相   妄冥樂求果 不知解此道   為度彼等故 隨順說是法   此文金剛手聞說七日作壇之漫荼羅擇地造壇真言次第起此問也。問意雲。如來自證法離諸相。諸法住法位位也。此雲法然道。而今或擇相應地。或論時方相貌。口起覺觀言說手住散動威儀。是則有為造作相。疑不順法然無相之道也。如來答之。自證位實如金剛手所問。然未來劣慧眾生。於自然法爾道不可生領解。無明癡愛覆有樂求因果之意。故於無相法然道爭生信解乎。故寄擇地造壇有相漫荼羅。以加持方便說修行漫荼羅軌則(為言)故疏雲。若我捨於方便直為眾生說如是自證之法。彼等雲何悟解而能信修乎。故偈次明設教之意。雲為度彼等故隨順方便說(文)大日經說擇地造壇之修行漫荼羅軌則。故是雲不順自證之法為劣慧設此軌則。無爭今經利他說雲非自證說事。問。設加持說義。真言教自性身直說故削方便之跡。是以上經希有世尊。說諸佛自證三菩提不思議法界超越心地(文)何今直說自證。眾生悟解無由故。雲以方便說有相漫荼羅乎。況又如雲以癡愛自弊盲冥樂求果乃至為度彼等故隨順說是法。隨他意說法也。何雲隨自意語之說乎。答。大對論顯密之時。無明緣起上建立諸法雲顯。設無為理智。顯所立皆無明緣起上所建立也。且准釋論謂之。無明不依法不二摩訶衍也。諸法真實性也。故此雲性德圓滿海。而眾生無由悟入故。不二非真俗。強開真俗八門教之。此八門所顯理猶帶真俗相故。直非不二是雲前重八法。後重又准之。一代教理雲盡三十二法門論定判也。故雲依無明緣起法門也。此無明者所化機無明也。為機施設法門即雲無明緣起也。又生滅門無明本覺和合成八識緣起。四無為本覺也。宗家以此本覺通三門釋。以生滅門緣起三十二法門緣起可得意也。故五重問答一法界三自猶雲無明之分位。是豈非五有為所攝無明乎。所詮非為破無明。三乘一乘教文更不可起。教中施設假立染淨因果諸法依無明起也。深探其至[□褸□櫨□。是真妄和合緣起也。宗家以生滅門緣起為三十二緣起。深存此旨也。今教為機說。所說法門全不二性海之上六大四漫等法門也。故雲說諸佛自證三菩提。然雲有相方便事。性德諸法以橫平等為本。此邊機情難及。故約豎差別之門教之雲有相方便也。然其豎差別法門非阿含施設法門。假立義直性德法門上。有差別平等之二義中差別義邊為面。有被機之分故且雲有相方便。故疏家處處釋或雲說自證。或雲不說自證。其辭似翻全非相違也。或又於真言機有勝惠劣慧之二機。為勝慧說無相。為劣慧說有相。供養法卷甚深無相法。劣惠所不堪為應彼等故兼存有相說(文)彼文其證也。以彼文見。今文當有相說。為勝惠說無相者。密印品所說舉手動足皆成密印。開口發聲悉是真言。意之所念即是三摩地之義也。釋當段疏。我以甚深法相直不可宣說故。以方便力寄此漫荼羅具緣支分。令初業者措心有地(文)准此釋。初心行者雲劣慧。久習行者雲勝惠歟。若爾者為引初心行者。且寄顯義可有施設分歟。然法門體性不可亂顯矣。問。自證說義此文雲何可消乎。答。經家辭也。大意段如鈔之。問。餘經有此例乎。答。可尋之。唯密教不可准顯經歟。其故顯經閻浮出現佛所說也。現座大眾悉聞之。若有異佛說之文句。生疑謗不可修行。故如來最後結集付屬阿難意在之。密教法爾常恆說。傳法聖者結集流布閻浮。法爾常恆說任如何結集之乎。故結集流布專經家辭也。加之八祖相承之大事在祖師口說。未必載經卷。以經文強不可為規模。故宗家釋祕藏奧旨不貴得文。在以心傳心者此意也。 菩提實義一段料簡。    我昔坐道場 降伏於四魔   以大勤勇聲 除眾生怖畏   是時梵天等 心喜共稱說   由此諸世間 號名大勤勇   我覺本不生 出過語言道   諸過得解脫 遠離於因緣   知空等虛空 如實相智生   已離一切闇 第一實無垢   諸趣唯想名 佛相亦復然   此第一實際 以加持力故   為度諸世間 而以文字說    以此文為自證不說堅證文。疏科雲。初二偈明成佛之外跡(從我昔坐道場至號名大勤勇)次二偈明菩提實義(從我覺本不生至第一實無垢)次二句結(諸趣唯想名佛相亦復然二句也)次一偈科釋通世諦明起教所由(自此第一實際至而以文字說)此文大綱菩提實義位無說法。是自證位也。故疏釋佛自證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及。亦不可傳授與人。智度謂之言語盡意不行處也(文)結菩提實義雲諸趣唯想名佛相亦復然。意諸趣唯想名者。第一實際位雲無眾生意也。佛相亦復然者。雲無佛意也。生佛共無依何有說法乎。說法偏在世諦門故。雲釋通世諦明起教所由。若自證位說法。何強雲世諦說法簡第一實際乎。經文意雲。第一實際自證極位無佛眾生故。雖無說法依往昔悲願起神力加持用。為度眾生故為說法(為言)一以自證說義會之。菩提實義自性會也。十界輪圓漫荼羅故。生佛共備簡妄想緣起前生佛。雲諸趣唯想名等也。若加持說義。第一實際如顯家空理。更雲無十界等歟。若爾者可背性德宗旨乎。此位無被實行之說故顯無說法也。釋通世諦等者。為度實行明出加持世界之義相也。起教者起加持世界教文也。今釋通世諦當前成佛外跡。爾彼成佛外跡者。降伏四魔義相。梵天王等稱說悉對實行(見)是則加持世界義相也。何雲自性會乎。若爾者今文立歸述前成佛外跡(見)故可非自性會(云云)。   一。加持說義。先今經釋時雲起教所由。非起此教所由。豈忽捐餘經乎。若第一實際位有文字說。而以文字說句何偏屬世諦乎。只可雲第一實際位雖有說法。實行迷人不被益故出加持世界。文相次第全不如此。若如所立義。經文尤理不盡也。但至雲無佛眾生者。可同顯宗空理者住法位。生佛非可遮之。然彼生佛橫平等功德。舉一全收。無生佛隔歷相故。對加持有相門且遮之也。次至成佛外跡雲加持世界義相。先降伏四魔事。於自性會非無其義。一家意以五字明為宗極故。大日如來說彼明之時。降伏四魔解脫六趣金剛解脫明(云云)若於自性會無降伏四魔義。遮那內證五字何強出此功德乎。次梵天稱說等自性會在梵天稱說何過。所說加持世界本身故。歸加持世界功於自性會釋處惟多。問。次下經文真言相如是常依於二諦(文)疏釋雲。諸佛說法常依二諦(云云)既依二諦俱說法旨分明也。何雲說法唯依世諦門乎。答。上雲依世諦說法。下雲說法依二諦。其意大異也。故上明說法位。佛住第一實際時無說法。出世諦門雲說法也。下所說法門有二諦也。故疏雲。以知名相即實際故。能以實際加持而作名相。乃至若能解此世諦時。自當通達第一義諦故。雲諸佛說法常依二諦也(文)釋意佛所說正在世諦門。從世諦令入第一義諦故雲依二諦也(為言)或此世諦第一義諦釋淺略深祕。若爾二諦教文各別可有之歟。即被勝劣二機有相無相之法門也。   師子深窟一段料簡。   疏雲如師子王在深窟中安住不動。有時出穴嚬申奮動。即是其身本不動。今即離其常處而動故也。佛亦如是。安住如是甚深密藏之中。若非如來加持神力。即微妙寂絕不可得示現。今乃示現無盡身口意種種形聲。遍滿法界即是諸佛奮迅也。示現如來平等莊嚴藏。此是胎藏之藏也(文)師子王在深窟中譬自證位。出穴嚬申自證說義雲加持世界。加持說義雲自性會。二義取捨入文可見。文勢大途似出居外朝釋。若爾者自性會義宜歟。此是胎藏之藏也結釋顯此意歟。其故見具緣品大悲胎藏生大曼荼羅王釋。胎藏有自證位也。今經入法界俱捨者。安住自證義也。疏釋胎藏之藏此意也。經如來奮迅平等莊嚴藏三昧者。加持三昧也。住此三昧說如來發生之偈(見)若爾者奮迅平等莊嚴三昧所說今經也。何雲加持世界乎。此中入法界俱捨。譬師子在深穴。住莊嚴三昧說法。譬出穴嚬申奮動。無爭住自證雲不說法事。   自證說學者雲無盡莊嚴藏。雲嚬申奮動。全同序分奮迅示現無盡莊嚴藏之加持世界經文。何是雲自性會乎。可知。穴內說今經事。   超八葉絕方處一段料簡。   疏第二十雲。次即入中惡字是方便也。此是毘盧遮那佛本地之身。花臺之體。超八葉絕方處。非有心之境界。唯佛與佛乃能知之。為念本誓開示大悲藏。普引眾生入佛慧故。復以加持神力普現身口意。遍滿生死中。當知此即是方便也。若離方便如來本地尚不可說。何況以示人乎。不可為諸上首等菩薩說。何況流入生死中乎(文)此文五阿中第五方便具足惡字釋也。此文加持說誠證也。其故自證位上趣說法之時有二重說(見)釋有遮表。遮表俱有二重。是即初重自性會。次重加持世界(見)當知此則是方便也以上表。若離已下遮也。此中唯佛與佛乃能知之已上文明自證位釋文分明也。自為念本誓至入佛慧故自性會。雲開示大悲藏故。何處加持世界有雲開大悲藏之文乎。為念本誓當上自在神力加持三昧之文。復以加持至遍滿生死中加持世界也。當知此即是方便也者。結釋上二重俱方便也。若自證說義。此二重文俱可雲加持世界歟。若爾者復以加持之辭為何乎。故知。開示大悲胎藏普門眾生入佛慧故者。遠為未來機雖開示大悲胎藏。未現三業入生死之中(見)普現身口意文專當加持世界之奮迅示現身無盡莊嚴藏乃至語意平等無盡莊嚴藏之文。二重釋文灼然。一重和會尤不審也。次付遮文。如來本地尚不可說何況以示人耶者。雲不可出自性會也。離方便自證位故。出自性會說如來自證之法。遠雲不可授未來機也。不可為諸上首等已下。況自性會遮加持世界也。上首菩薩等者。自性會聖眾也。故自性會同聞眾。如是上首十佛剎微塵數等持金剛眾俱(云云)生死中者。加持世界實行人也(指心鈔料簡異此義也)問。當段有二重況。後段況其謂。況自性會遮加持世界故。前段況何事乎。不可雲況。自證位方便事故。又似自證許說故。   答。尚不可說者。指自性會正說時。何況以示人耶者。指彼傳法聖者未來流傳歟。意雲。若離方便。自性會之說法不可有。況傳之未來度實行人乎(為言)又問。處處本地自證不可說(見)且指一處。當捲上如來但住自證之法即不能度人何以故此處微妙寂絕出過心量說何示人耶(文)今文何具足方便。說如來本地可示人見乎。答。於自證有說不說之兩方。住自證之位不說法。故雲不說出加持門所說非隨他之方便教。直述如來內證法門。故雲說。故具緣品經雲。希有世尊說此諸佛自證三菩提等(文)此豈非雲說自證乎。   一若依自證說義會此文。於胎藏四重漫荼羅。中台為自證。外三院為化他處處判文也。八葉或屬中台為自證處有之。或屬外院有為化他之處。所詮今文意。中台自證之位現方便跡之時。先為第一第二重菩薩現。次為第三重凡類現示此重也。開示大悲藏普引眾生入佛惠故者。明現第一第二重。所引眾生約未來機。遍滿生死中者。外金剛部六道隨類身故。雲遍滿生死中也。次遮時。第一第二重菩薩故。雲不可為諸上首等菩薩說。第三重凡類故。雲何況流入生死中也也。凡此文段尤付三重漫荼羅可明之也。見此文段次第相承。釋一部經終還三句發問答。標今就大悲漫荼羅說之。明漫荼羅上重重義門。今約五轉之阿字明之時。釋第五方便惡字之段也。若爾次第流現義相。尤於三重壇之上可分別之。故上約三句分別時。是故八葉皆是大日如來一體也。若如來但住自證之法。即不能度人。何以故。此處微妙寂絕出過心量。說何示人乎。故漸次流出漸入第一院。次至第二院。次至第三院。雖作如此流出。且不離普門之身。其八部之眾皆是普現色身之境界也(文)既現三重漫荼羅雲為度人。可知今以方便雲示現。可三重漫荼羅分齊。其中八部眾雲普現色身境界。當今普現身口意遍滿生死中之文。第一二重菩薩故雲上首菩薩也。所詮當段付三重漫荼羅可成釋義決定。不可及苦勞會通矣。   二教論二重二諦一段料簡。   二教論上雲。龍樹菩薩大智度論三十八雲。佛法中有二諦。一者世諦。二者第一義諦。為世諦故說有眾生。為第一義諦故說眾生。無所有復有二種。有知名字相。有不知名字相。喻曰。初重二諦與常談同。次二諦有八種人。為不知名字相等四人說。真諦中無佛無眾生為後四人故說。真諦中有佛有眾生(文)。   自證說義雲。初重二諦與常談同者。智度論三十八說二諦有二重釋(見)初重雲同諸教所立二諦也。謂真諦無相俗諦有相也。次二諦有八種人等者。真真二諦也。謂顯真諦與密真諦合立二諦也。說真諦中無佛無眾生者。顯真諦也。不知名字相等四人指顯人故說。真諦中有佛有眾生者。密真諦也。知名字相等四人指密人故。所詮此釋肝要。以真諦有相無相為顯密淺深也。凡真諦者法究竟真實位也。顯教意有相諸法無明緣起所作故。歸一心本源之時無明盡故。諸相悉止廓然無生。此位雲無相空理也。於此本源立六大四漫三密法相。為遮那內證法門。此雲密真諦。是不談無明緣起故也。緣起性德不同又此意也。故密教法佛自內證真諦位。有佛有眾生故可有說法也。   問。爾者以何可為俗諦乎。答。一義雲。顯所立真俗合為俗諦。以密法門為真諦。三論四重二諦准據也。自宗中無俗諦法門也。故二諦者顯密合論也。一義雲。於自宗法門有淺略深祕。以深祕為真諦。以淺略為俗諦。二諦俱有相也。又一義雲。以遮情為俗諦。以表德為真諦。爾者真諦有相。俗諦無相也(云云)加持說義。初重二諦如前。次二諦者真俗二諦也。唯顯無相真諦位說有佛有眾生。為密俗諦也。故顯真密俗也。非如常一教真俗。若於自宗建立二諦。又返如初重可真諦無相俗諦有相。謂自證位微妙寂絕。五言十心不及無相法身位為真諦。至極究竟之境界故。以加持神力為度未來機。所說種種法門為俗諦也。此有相無相者。有他緣相為有相。無他緣相為無相。若約法門實體。有相無相俱無非六大四漫。非如顯無相空理為真諦。緣起諸法無實體為俗諦。古來義如此也。   私一義雲。二重二諦者。顯密二諦也。初重無子細。次二諦者。密真俗二諦也。其中真諦無佛無眾生事。與初重無異且閣之不釋。其上無所用故。說密俗諦。顯密重位顯故殊釋之。其故開顯無相真諦。說有佛有眾生。為密俗諦。顯密淺深大顯也。次二諦有八種人等者。大論說二諦有二重說。初重顯二諦故雲與常談同。次二諦者密二諦也。約八種人云顯此二諦也。大論二重二諦建立。本為顯顯密界畔故。約顯密二人判其差異也。再喚真諦初重真諦(覺)若不爾者。未無真俗之詞。指何雲說真諦中等乎。殊所引智論文復有二種有知名字相等(云云)釋文不分明。鉤鎖初重二諦釋下之條勿論也。二段文意雲。約不知名字相等四人。前說真諦無佛無眾生。若約知名字等之四人之時。彼真諦說有佛有眾生也(為言)真俗有相無相不替初重。閣之初重真諦說有佛有眾生。顯成密俗諦之旨。顯密淺深顯。二重二諦不同自聞也。所詮安立此義事。前兩義俱難有故也自證說義。真真二諦也。諸教建立二諦時。以二種真諦為二諦。判文所不見及也。次加持說義。顯真密俗合為二諦。凡建立真俗之時。真勝俗劣事諸教大同掟也。且名字所顯尤可爾。何教立俗勝真劣二諦乎。殊更顯密合論二諦。密為真諦。顯可為俗諦也。如顯密合論三身。旁以無其謂。對初重二諦與常談同雲次二諦。無爭雲密宗所立二諦事。密二諦大日經所說分明也。指我覺本不生菩提實義雲此第一實際。是真諦也。為度諸世間而以文字說是俗諦也。故疏釋此文。釋通世諦明起教所由(文)疏釋菩提實義覺。本不生即是成佛自證之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及。亦不可傳授與人。智度謂之。言語盡竟不行處也(文)真諦無相之義分明也。加之真諦者自證法也。此自證位或雲無相法身。或雲超八葉絕方處。或雲第一實際。或雲微妙寂絕。或雲常寂之體如在羅縠。或雲佛法離諸相等。真諦無相之義。諸文披煥然。釋世諦文加持彼彼聲字。而演說之(文)聲字所詮有相說法條勿論也。又甚深無相法乃至兼存有相說之真諦。無相俗諦有相之的據也。何背此等定判。存諸教不建立之二諦乎。   性靈集第七文料簡。   性靈集七雲。壹阿本初吸性真愛無始。金蓮性我孕本覺日無終。機絕因緣。言離筌蹄。自自為自。阿獨作阿。乘烏(日也)五智騎兔(月也)四輪(四身)證金體於漫荼海會。得蓮躬於瑜祇心殿。是故五居足疲秣。十慮心滅休遊(文)以此文為加持說證據。其故自證說義意。自證之位心品為一一心。說自證之言語為如義語。無如義一一心不及之處。故一處釋雲。法佛三密漫荼四身。非九種心量所緣。一一心所緣也(文)或四種言語不及。九種心量不緣。故所絕離唯四言九心分齊也(云云)而今文既雲五居足疲十慮心滅。故有如義不說一一心不緣之處(聞)是則一一心加持三昧心品。如義語加持門說法言語也。自證位絕此言心故雲疲滅也。處處自證位或雲言語盡竟心行亦寂。或雲言語盡竟不行處等皆此意也。自證說義會雲。今雲足疲心滅之處。兩部大漫荼羅也。此既自性會座也。以自性會為自證位事。先所共許歟。若爾者何廢如義一一心乎。以知五居十慮者言總也。可雲四居九慮。若不爾者。一處釋曼荼羅四身雲四言不及九心不緣。今文騎兔四輪雲五居十慮。忽可成鉾楯乎。騎兔四輪者。漫荼羅四身故矣。依加持說義。今所釋兩部大日也。漫荼羅中台為自證。故直非自性會也。問。若爾者於自證位更無言心乎。答。住自位言心有。對他成能緣成能說言心雲如義一一心。此自證位所遮也。又問。言語詮表為用。心量緣慮為義。對所說法之時。能詮言發。對所慮境之時。能緣心生。何以能緣能詮言心自證位遮之乎。抑住自位言心何貌法乎。答。今能緣能詮言心者。被他機言心也。以法性為自。以迷為他。其旨釋論分明也。被機之時詮表義緣慮義顯也。住自位之言心非無詮表緣慮。然而聲字即實相。能詮言外無所詮法。所詮法外不見能詮言為住自證之言語。此前何強以言定詮表法物乎。又住自證心者。心即境。境即心也。且以一法上最照二義。強名能所緣。不對他之時何有實能所。此等能所法爾瑜伽故。無能所能所也。自自為自。阿獨作阿。擬常途能緣能詮勿取義矣。加持門對迷他故有能說能緣自。准常途能所可論其義也。故知。如義一一心對四言九心戲論言心。法身所用故雖無變化分別能所之相。加持三昧之用被未來機故有自他相。獨可雲有能所。自證極位以義談能所。無自他相對故不可雲能所。舉一全收之義門深思量之。   四身橫豎釋料簡。   二教論註釋雲。此四種身具橫豎二義。橫即自利。豎即利他(文)自證說義雲。自性身橫。自利受用以下三身豎。利他四種身中具橫豎二義(為言)其證文聲字義雲。法然隨緣有者。如上顯形等色。或法然所成。謂法佛依正是。大日經曰。爾時大日世尊。入於等至三昧。即時諸佛國土地平如掌。五寶間錯。八功德水芬馥盈滿。無量眾鳥。鴛鴦鵝鵠出和雅音。時華雜樹敷榮間列。無量樂器自然諧韻。其聲微妙人所樂聞。無量菩薩隨福所感宮室殿堂意生之座。如來信解願力所生。法界[示*票]幟大蓮花王出現。如來法界性身安住其中。此文現顯何義。謂有二義。一明法佛法爾身土。謂法界性身。法界[示*票]幟故。二明隨緣顯現。謂菩薩隨福所感及如來信解願力所生故○法身依正則法爾所成。故曰法然有。若謂報佛亦名大日尊。故曰信解願力所生。又雲時彼如來一切支分無障閡力。從十智力信解所生無量形色莊嚴之相。此文明報佛身土。若謂應化佛或名大日尊○大日經雲無數百千俱胝那由他劫六度等功德所資長身。此明應化佛行願身土。若謂等流身亦名大日尊。分有此義故。經雲即時出現者。此文明等流身暫現速隱○如是身及土並有法爾隨緣二義。故曰法然隨緣有(文)此文既法身身土雲法爾。報佛等身土雲隨緣(見)法爾自證橫即自利義也。隨緣加持豎即利他義也。   加持說義。四身各各具橫豎二義。橫四身自證位有四種法身故。即自證四重壇也。豎四身自性會四身也。四身皆神力加持三昧之所現故。雲隨緣有。受用以下三身有二重之隨緣。自性會加持世界也。然今四種法身橫豎二義故。不取加持世界影像身。故先德釋雲。四種法身說法有重重義。故各各橫即自利。豎即利他(文)各各言所顯。於自性身存法爾隨緣二義無異論者歟。自證說義三身唯利他者。加持世界三身歟。彼非法身。今於四種法身雲有豎橫二義故。設豎義於法身上可論之也。何約加持世界影像身乎。又若於自性會四身論之。自性會三身既隨緣身也。何以自性會雲自證極位乎。其上先德各各釋如何消之乎。但至聲字義釋者。經文四身說段各別也。初段文明自性身。其中有法爾隨緣二義。是則自性身橫豎二義也。法然所成。謂法佛依正標曰身各雖具法爾隨緣二義。自性身法爾義勝。餘三身隨緣義勝故。且隱顯互論標法然所成也。正消釋文之時。自性身身土出法爾隨緣二種也。故總結上所說依正土並通四種身。若約豎義有大小粗細。若據橫義平等等等一(文)既雲並通四種身置不定若言出橫豎二義。無爭四身各雲具豎橫二義事。況終結成雲並有法爾隨緣二義。並字起盡非顯通四身之義乎。問。以初段文明自性身法爾隨緣者。何雲若謂報佛亦名大日尊故曰信解願力所生乎。以如來信解願力所生文為報佛之說文見乎。答。故曰信解願力所生者。合從十智力信解所生之文也。非上如來信解願力所生之文。彼既釋畢。何於別段又釋之乎。私雲。上引如來信解願力所生之文畢。至下雲故曰信解願力所生。無爭雲合上所引事。設全同文句。不可雲合未引之文。況下所引無願力二字。何雲閣全同文合未引之違文乎。今隨緣文見疏釋。自性會三重曼荼羅也。故疏第十六釋此文雲。菩薩隨福所感意生之座及宮室殿堂從如來信解生其座羅列亦作三重如上大悲藏生漫荼羅布列次第也(文)又釋大蓮花王雲。此則中台八葉之華座也(文)凡此一段大日如來說四重漫荼羅圖位畢。為令大會眾親見所現漫荼羅正體。於定中現四重漫荼羅相也。處處疏釋中台為自證。三重漫荼羅為隨緣。今又如此法界性身中台身為法爾。三重曼荼羅布引眾為隨緣。是即大日如來隨緣故為法身隨緣也。成三重隨緣返成中台隨緣故。以菩薩隨福所感等之文為法身隨緣也。況又如來信解願力所生者。三重曼荼羅宮室殿堂等雲大日如來願力所生故。法身隨緣義成也。然第一第二重內。大眷屬能化身即他受用身故。以信解願力所生文又釋報佛也。正被雲信解願力所生之物宮室殿堂也。是則報佛身淨土也。依正二報可一具故。此處可有能居報身故釋報佛也。十住菩薩報身所化故。第一重第二重報身淨土可意得也。自性會何處可雲法身土。雲其法身具足四身故。自性會隨應可分配四種法身之身土也。所詮取說法身隨緣之文為報身說文也。次三身說文三身各別文處也。然大日所具三身故只如一身上三身說也矣。   阿字三重祕釋一段料簡。   不思議疏下雲。有三種。一祕密釋。二祕密中祕釋。三祕祕中祕釋。一祕密釋者。毘盧遮那佛說本不生故。二祕密中祕釋者。阿字自說本不生故。三祕祕中祕釋者。本不生理自有理智。自覺本不生故(文)自證說義。以邊邊釋俱自證位故非實淺深。第一羯磨身所說。第二第三法門身所說也。於中第二能詮字門為能說。第三所詮法門為能說。羯磨身說法順常途為淺。字門說法望人尚是所說也。是為能說故為次深。第三直所詮理為能說。故為至極也。   加持說義。初二重加持門。第三重自證位也。付初二重於自證會有四漫說法之中。第一大漫荼羅說法。第二法漫荼羅說法也。帶能說所說相故為加持門。於中淺略深祕准前義可意得。第三以所顯理直為能說。故無能所相為自證之極位。自證位無說法。以此釋為依憑矣。   祕藏記定邊無言說釋料簡。   祕藏記雲。法身有定慧二邊。以水喻之。澄淨是定。照一切色相是慧。密教所說定邊無言說。慧邊有言說。水澄淨而照色相。然願行風起波浪。波浪即作聲。是說法聲也(文)自證說義。此文為自證說證文。其故說與不說定慧二邊也。定深慧淺不可雲。只定虛凝不見法故無說法。慧普照諸法性相故說法也。若自證位無說法者。自證位可雲無慧德乎。二邊言殊顯無淺深之旨也。加持說義。願行風起波浪。以波浪喻說法聲(見)願行者必在利他門。若爾者說法雲在利他邊事。返以此文可為證。但至定慧二邊釋者。自元以法體用為自證加持。故慧作用廣照諸法時。照迷眾生之處可有說法也。定用寂靜不照法。故不見迷住自證也。慧證本不生之用。即體居自證也。故釋慧邊有言說義之時照色相。外出願行風。是則慧上自證化他二用也。爾慧邊一向不可雲說法。設自證說義。慧邊有言說者。可雲加持世界說法歟。自證位說法不可雲願行所起故。私雲。今文顯密對辨釋也。密教所說已下述密義也。上顯義也。諸教談法身定慧二邊之時。以寂照二分為定慧。此位無說法也。密教意存法身說法義故。雲慧邊有言說也。諸教所言定慧二邊為今教定邊。為自證無說法之位。水澄淨而照色相者。前定慧譬合為今定譬也。然願行風起波浪等者。為慧邊有言說重舉說法譬也。若不爾以而照色相為慧譬者。全不見言說義。照色相隨風起波浪各別義也。以而照色相不可為慧邊有言說之譬。加持說堅潤色也。但今案事也。追可思案之矣。   雜問答大日經開題釋。 雜問答雲。自證菩提過諸心地。本性不生言盡行寂。離佛加持十地菩薩尚不得知。況生死人。所以如來往昔悲願力故。住神力加持三昧。為諸眾生說祕密藏。發即心菩提。淨即心佛國。見自心正覺證自心涅槃。是故雲加持等。此其大意(文)。   帝釋梵王譬說一段料簡。   疏第二十雲。又雲。法身而有自在神變加持。此不足疑也。如瑜伽金剛頂中引數百喻。大本廣說其意雲。如帝釋所在天宮中。其地一切皆琉璃寶。外內清淨。一一天眾自居其宮室內。而見帝釋常在其宮宛然相對。何以故。以此地等一切皆妙寶所成。迭相暉映。更相引發。彼不來。此不去。亦不相和合而緣具故如此。而實無生無所有不可不信也。又如諸天在歡喜園。放逸太甚。爾時以其宿業力故。從樹葉於中有法教之音。呵彼令住正行。爾時天等即暫止放逸心念善行。然實一一樹葉中求不可得。亦不從天身中生。不自不他而成此事。又如與修羅戰時。天鼓出聲。安慰天眾。令發勇健之想。令修羅怖畏退散。而實此鼓無形無住處。但以諸天功德眾緣所成皆不可思議。況法身耶。又如大梵王在本宮中。一切天眾念欲得見者。無不皆現其前。以諸天等皆知彼清淨行。又端嚴相好第一。故煩惱貪慾等心息為生無量善願。隨分進行淨行。然梵王於本宮中不動不搖亦不作意。我當普應於彼而各各皆現其前。皆作此念。獨為我現為我說法。是等世間以少福願尚有如是不思議用。何況如來法身。而不能成就如是自在神力加持神變耶。然常途說法或雲法性。或雲法身。寂靜如空無所動。作。都不說具足如是力用。意以為。凡起神變皆是有為之心三昧之力。而不言法體如是。此其未了也(文)此文加持說堅證文(見)若自證說義。今神變加持可雲加持世界事。加持世界法身所現應用故。雲法身而有自在神變加持也。此義不然。法身上起受用變化用事。諸教大同判文也。以此分不可雲起諸教不共說。何瑜伽金剛頂以百千譬明之乎。其上然常途說法。或雲法性。或雲法身。寂靜如空無所動作。都不說具足如是力用(文)以隨染業幻應用為法身所現事。何雲常途不說乎。定知。今神變加持用直即法身用故。此位常途諸教不雲或雲法性或雲法身寂靜如空無所動作處故。可知今神變加持用自宗不共說事。況帝釋梵王等譬說意。法身外起別用不雲。直以本身釋神變加持義。若譬加持世界用。可譬法身化非身化等也。   諸佛自證三菩提一段料簡。   疏第三雲。爾時執金剛祕密主。白佛言。希有。世尊說此諸佛自證三菩提。不思議法界超越心地。乃至一切支分。皆悉出現如來之身。遍至十方還來本位中住者。即金剛手承佛神力。領解上文。先歎世尊。甚為奇特。由具大方便故。乃能說此諸佛自證三菩提。所謂自心自覺不可思議法界出過一切心地。的無所依也。如世人舉趾動足皆依於地。菩薩亦如是。依心進行故名此心為地。以心尚有所依故未名正遍知。如來已度此微細戲論。進趣都息故名超越心地也。雖究竟寂滅不可言宣。而能以種種方便道。為眾生類如本性信解。而演說法。即是領解一切智心無盡莊嚴之跡也(文)   以加持說義料簡此文者。自證三菩提超越心地處故。非實行因人境界故。如來以大方便寄漫荼羅具緣支分。為因人演說之(見)寄具緣支分所演說者。即具緣品經也。故今經說修行漫荼羅軌則非自證位。加持方便說(見)   問。此文金剛手初標領解上文。至下結成領解一切智心無盡莊嚴之跡也領解住心品如來一切智智得畢。為無量眾生示現加持世界(見)若爾方便所說加持世界法門非今經(見)何以此文為加持說證文乎。答。不可雲領解上文。大方便所說見指具緣品經條勿論也。其故先經文次說修真言行大悲胎藏生大漫荼羅王。為滿足彼諸未來世無量眾生。為救護安樂故。乃至爾時毘盧遮那世尊。本昔誓願成就無盡法界度脫無餘眾生界故(文)此文無爭說今具緣品事。雲為未來眾生事。是以疏雲大方便說。豈非種智說法之義乎。但至雲領解上文者。彼而演說法已上之文釋也。彼意雲。佛住自證三菩提。為眾生雖不可說法。以種種方便道於加持世界示現無盡身說事。大方便智所致也。是則領解住心品文也。如彼今為未來眾生請宣修行漫荼羅軌則也。未必言以今經上全同。若如難勢者。今說修行曼荼羅軌則直可雲加持世界說乎。其義不可然乎。   又一義雲。付上住心品現身說法之文有正釋復次二釋。正釋金剛手所唱加持世界身說也。復次釋金剛手預推知於具緣品可說修行曼荼羅軌則。兼雲唱舉之義有之故。疏復次此中問意發起大悲胎藏曼荼羅也(文)大悲胎藏曼荼羅者。指具緣品所說修行曼荼羅也。故今具緣品所說。次說修真言行人大悲胎藏生大漫荼羅王(文)金剛手依復次釋意。大日如來推知修行曼荼羅軌則可說。發此問之故雲領解上文也矣。    自證說法十八段第三重(終) ****** 《大正藏》第79卷No.2540 No. 2540 大疏談義第一。   六大法身。   難意。凡按今文。明六大為四曼體性之義。所遍四曼舉十界治定候。然住心論及寶鑰歸敬序。六大四曼各別歸敬時。大日四曼中舉之故。今上達法身者。可指大日事。不及異論候。依之廢立佛身事不過四種身。大日既自性法身上。旁疑難難止候。   答意。凡大日諸尊總體。六大法身事定故。不可攝所遍四曼事勿論候。是以先德祕釋證聖位禮懺二經文。四身外立法界身。被釋法界身者六大法身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住心論寶鑰等歸敬序。大日四曼中舉之故難勢聞候共。為顯六大為四曼體性之義。四曼中舉加能造六大意得。無子細事候。次廢立佛身事。不過四種法身歟聞共。先德既被立五種法身故。無不足候。   會一義意。大日諸尊總體故被成立候共。總別義門重重故。一切諸法總體雖六大。於四曼中又各有總別義。彼總為大日。別為諸尊存故。無相違候。次至先德釋者。立五種法身時。望阿□等四身大日為總體故。以總體義門同六大。且名六大法身意得者。無妨候。   至者。上達法身之法身。可大日如來歟否所論候。   成佛二利。   難意。凡成佛言廣故不可簡化他事。不及異論處候。依之宗家今經開題。雲成佛者受用身此有二種一自受用二他受用。被開自他受用之上者。不局自證義。旁難勢有道理事候。   答意。任然此自證三菩提疏家釋義處候。凡今題為明說經由來。顯四身生起文時。毘盧遮那唱自證正覺之後。出神變加持之應用。說今經之意故。成佛句指自證。化他應用偏可在神變加持之位事。勿論候。是以宗家開題釋今成佛句。判即修得始覺智身給條。旁如答成候。   假令成佛之言廣故難端聞候共。今者明四身生起故。局自證存置。無子細事候。次宗家開題釋釋成佛言之時。被開自他受用故聞候共。因受用言便一往釋意得故無相違候。   會一義意。然此自證三菩提釋。成佛言通自證化他中。約自證之邊釋生起存故。無煩候。次至宗家釋者。既受用中開自他之上者。准唯識論智殊勝中具攝三身釋。他受用雲智身意得。子細有之間敷候。   至者。題成佛句。局自證歟否所論候。   鐵塔誦傳。   難意。凡開經序按流傳之次第。自北印度之石窟採樵野人之所取傳故。龍猛菩薩鐵塔誦出之經難申候。加之第七卷經無畏三藏於金粟王之塔下。受聖加被所感見上。非鐵塔誦傳雲事。其證非一條。宗家御定判疑殆難散候。   答意。凡兩部大經八祖相承之祕訣。一宗規模之骨目故。鐵塔誦出義不可及疑事候。是以宗家釋中。此經及大日經並是龍猛菩薩南天鐵塔中所誦出候。御定判分明上難勢有之間敷候。   假令引經序備難端共。淺智之俗士不可知相承之印璽條。不及苦勞候。次第七卷經事。鐵塔誦傳本猶修行軌則不明故。重請大聖加被所感見故。無相違候。   會御定判義意。兩部大經八祖相傳之祕訣故被成候共。設大法相承雖有之。於大經者鐵塔誦出義所不見候。次宗家釋事自元疑難雖有恐。為顯一家正脈。代他門加難勢上。難被備誠證候。   至者。今經鐵塔誦出之文候御定判者。一旦不審也雲所論候。   實智俗緣。   難意。凡實智稱偏名證無相平等之理正體智事候。然今見所緣境。三世情非情等法。專是權智俗緣之義相故。疏家高斷一旦不明候。   答意。凡有二義中。一義者。性宗意如理如量二智互以事理為所緣義可有之候。依之如釋論通玄鈔雲皆能開示種種法義即根本智亦緣俗也者。實智緣俗事勿論候。   一義者。依自宗實義。成佛者毘盧遮那內證成道故。以自證智雲如實智。三世情非情等法者。六大四曼諸法各住法位為自證境界故。旁御定判無相違候。   假令實智稱。偏名證無相平等理正體智歟難勢聞候共。約權門所談意得。無子細候。   會御定判義意。初義性宗有二智互以事理為所緣義被立義候共。性宗意二智自元一體故。依事理二境開兩用為二智存候。   後一義。三世情非情等法者。六大四曼諸法各住法位為自證境界被成立候共。於成佛從本有二智故。今文顯密對辨。以自宗俗智望顯雲如實智可存置候。   至者。以如實智知過去未來等文。專權智俗緣相。全非實智證如之文勢故。疏家定判一旦不審雲所論候。   自證說法。   難意。凡今經以自性法身為能說教主。以自覺境界為所說法門。是即一家不共之實義。諸教超絕之規模故。可自證極位說事難及異論候。依此我乘內證智如來誠說自受法樂。高祖定判條。旁疑難所不止候。   答意。凡思自證位。超言議境過心思域故。有說法間敷事勿論候。是以按文段起盡候。住自證境界無眾生蒙益事故。住神變加持三昧說今經釋相候間。加持門說義分明候。且又開經文。演觀未來世諸眾生等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今經以自性法身為能說教主。以自覺境界為所說法門故難勢聞候共。總顯密對辨之時。雖或雲內證法門。或雲自受法樂說。並是異緣起教門。演性德內證故顯爾條。無子細事候。次楞伽誠說宗家高斷。併此意故無煩候。   會一義意。自證位超言議境。過心思域故被成立候共。約四言九心意得故。無相違候。次雲住加持三昧者。約加持世界。雲觀未來世等者。傳法聖者加詞故無妨候。   至者。今經自證極位說歟否所論候。   中臺自證。   難意。凡雖四重階級不同。悉如來內證境界故。不可局八葉中臺事。不及異求候。因玆按文相次第。雲但住如是境界。無眾生蒙益義故。住神力加持三昧。示種種諸趣所喜見身。說種種性慾所宜聞法之釋相。受用已下三身現加持世界姿故。能現可通四重義必然條疑難更難止候。   答意。凡四重圓壇出居外朝說聽之儀式。被未來機說會故。雖四重皆非自證之位。且就四重中分別自證加持之時。神變不改自性故。有獨一法界毘盧遮那義。中臺八葉可為自證事勿論候。是以第二十卷疏。釋如來但住自證之法即不能度人(乃至)漸次流出漸入第一院等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雖四重階級不同。悉如來內證境界故難勢聞候共。密教替餘教教主直法性身。所說性德輪圓法門故。雲內證境界候。次就示種種諸趣所喜見身釋來候共。自性會四重流現相。而非加持世界故無相違候。   會一義意。且就四重中。八葉中臺有獨一法界義故被成立候共。已對流現三重故。許獨一法界義間敷候。次至第二十卷疏者。從三重曼荼羅位。現加持世界一門知識。隨所現之跡能現自證位。雲為度人流現故。四重悉自證也意得置候。   至者。自證局中臺八葉歟否所論候。   十地菩薩。   難意。凡自宗菩薩初學位行內證法故。不可簡之事。不及異論候。因玆宗家釋三密之義。述等覺十地不能見聞故曰密候。彼既顯家十地上者。疑殆更難散候。   答意。凡於自宗十地有本有修生二門。中本有無垢十地雖無差降。修生顯得十地非無淺深條。設雖自宗十地位未斷佛果一障故。不可契自證法事勿論候。是以下疏釋諸佛自證三菩提超越心地經文。被判菩薩亦如是依心進行故。名此心為地。以心尚有所依故未名正遍知候間。旁如答成候。   假令自宗菩薩從初學位。行內證法故難端聞候共。顯密對辨時。自宗諸法雖皆內證境界。於自家細論日。因果智品不同故。以佛智內證法。關十地菩薩之義有之間敷候。次宗家釋。顯密相對義門故無相違候。   會一義意。於自宗修生顯得十地可有初後淺深條。佛果一障未斷者。難契自證法歟成立候共。自家十地菩薩初開發金剛寶藏。直入法界宮故。隔自性義無之意得置候。次至下疏釋者。彼雖一往明因果不同。道理懸異尚非其境界文故無妨候。   至者。今十地菩薩可為自宗十地歟否所論候。   三密具闕。   難意。凡三密修行入我我入之方便。即身成佛之直路故。若一捨之成佛義有間敷事。不及異論候。依之宗家釋。判若三中一闕即不能至平等之處。龍樹論顯當須具修三密行候條。旁難勢難閣候。   答意。凡真言機萬差故。上上信解機發心即到。下下劣鈍人不堪廣學條。可有行一印一言遂成佛類義勿論候。是以密嚴尊者於即身成佛出四種機中。第四目隨於一密至功行故。旁答成通候。   假令三密修行即身成佛之直路故。被搆難勢候共。約大途之義相候。次至宗家若三中一闕之高斷龍樹當須具修之論判者。依三密具足之人故。不成相違候。   會一義意。上上信解機發心即到。下下劣鈍類不堪廣學故成立聞候共。遠因依一密二密。直因可具足三密覺候。次至密嚴尊者釋者。自設問答。明正成佛一剎那時三密相應旨故。不違難勢所存候。   至者。可有依一密二密成佛類歟否之所論候。   即事而真。   難意。凡思加持世界應化候。實行因入所見故。隨染業幻影像非法身體條。非當體真實事。不及異求候。依之法說雲緣謝則滅機興則生。譬說雲若捨加持然後隱沒故。旁疑難難止候。   答意。凡即事而真者。自宗先達同直約諸法得其義見候條。可當體真實義勿論候。是以判如來金剛之幻。述無有終盡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加持世界應化身。因人所見隨染業幻影像歟難端聞候共。自宗意。應化自本法身法爾三密。本有常住四曼得意故。無子細事候。次至法說雲緣謝則滅。譬說雲若捨加持然後隱沒者。生滅約機興謝故更無妨候。   會一義意。即事而真者。同於直約諸法法門故被成立候共。迷所見當體歸真實本體教者。自宗教相故。不背直約諸法實談候。次至判如來金剛之幻述無有終盡者。是併歸自性本體義故。不敢成相違候。   至者。即事而真法門可當體真實義歟否之所論候。   住心三句。   難意。凡住心言所表。可局菩提心為因句事。不及異求候。依之第三卷疏結此品。釋已說淨菩提心諸心相竟從此以下明進修方便及悉地果生也故。旁難勢有以事候。   答意。凡依金剛手疑問。正答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方便為究竟故。通三句義勿論候。是以疏中釋住心品。雲自心發菩提(乃至)發起心方便。明五轉之旨候。然五轉三句開合不同故。旁如答申候。   假令就住心名稱御難來候共。如雲觀察三心者。三句稱三心文證分明故不成難候。次至第三卷疏結文者。今品雖明三句。以淨菩提心為宗故。約勝云爾得意。無子細事候。   會一義意。依金剛手問。正答菩提心為因等故成立聞候共。三句略答畢。徵雲何菩提。還因句發問。外根究竟問不見故。因句問答。住心一品畢見條。卻難者潤色候。次至五轉釋者。雖約五轉。雲自心發菩提即心具萬行等。專述菩提心功能故。是亦難勢依憑候。   至者。今此住心品所明。通三句歟否之所論候。 大疏談義第二。   宿善有無。   難意。凡今教以直修頓悟為一家超絕之規模故。可有不藉宿善發心成佛之一類事。不及異求處候。依此宗家釋。雲密乘頓悟初心凡夫此生證悟。金剛頂義訣。判此經所說·直入·直修·直滿直證條。旁難勢有由事候。   答意。凡一家所立。難信難解之法門。諸教超絕之祕訣故。非上上信解之機。不可信難信之法。非空空無著之智。不可入難入之門事勿論候。是以經中說無大乘宿習未曾思惟真言乘行彼不能少分見聞歡喜信受。疏家述宿殖善本神情明利故即能忍受其言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今教以直修頓悟為規模故難勢聞候共。依宿善契直修頓悟教得意故。無相違候。次證宗家釋。對四教調練故。宿善有無不得意候。義訣釋隨顯即身成佛之旨故。非簡宿善之言候。   會一義意。一家難信難解之法門故被成立候共。大途爾共今者一類頓大機。不藉宿習可有之存候。次經文並疏家判釋。約有宿善之機故無妨候。   至者。一切真言機。悉可依宿善歟否之所論候。   一生成佛。   難意。凡眾生根機萬差。成佛因緣非一故。經劫成佛類可有之事。不及異論處候。因玆攝真實經說我曾過去百千劫中修諸願海。疏家被顯經無量阿僧祇劫於一念中恆殊勝進故。旁疑滯難散候。   答意。凡今宗意。即身成佛為規模。速疾頓成為宗要事候間。於一家不可許經劫成佛類義勿論候。是以當段引大論羊馬神之三喻。以神通乘類今教。判於發意頃便至所詣。下疏於劫跛。出時分妄執二義畢。釋若一生度此三妄執即一生成佛何論時分耶並顯此意上。旁如答成候。   假令根機萬差故難端聞候共。一生內萬差得意故無妨候。次以攝真實經文。被備誠證。約結緣機候。次下疏釋者。餘乘菩薩經無量劫所修之行。自宗菩薩一念具之雲意故。無相違候。   會一義意。自宗速疾頓成為宗要故被成立候共。自元教意爾共。機根非一故。經劫隔生類可有之存候。次至於發意頃便至所詣之高判。並若一生度此三妄執等之解釋者。何約一生成佛機得意。無子細事候。   至者。真言行者發心已後。可有隔生經劫類歟否所論候。   教主真應。   難意。凡法身周遍法界體。遙超言議之域。無相寂滅理。遠隔機感之分故。說法可他受用事。不及異論樣覺候。由此疏中舉說法之起因。上明法身內證之位已。下述若我但住如是境界即諸有情不能以是蒙益(乃至)。示種種諸趣所喜見身說種種性慾所宜聞法等故。旁疑殆不止事候。   答意。凡法身說法。諸教超絕之規模。一家不共之實談候間。教主可自性法身事勿論候。是以疏家釋教主成就之句。雲薄伽梵即毘盧遮那本地法身。宗家舉兩部教主。判自性受用佛自受法樂故與自眷屬各說三密門條。旁如答成候。   假令法身周遍法界之體。遠隔機感之分故難端聞候共。所成顯家權門之所談候。次至說經之起因者。於法身有自證加持之二身中。彼文從自證位出加持門說法義相候。但諸趣所喜見身者。現四重圓壇中第四重顯爾候。   會一義意。法身說法一家不共實談故被成立候共。自性身加他受用說內證法門故。實他受用身說見候。次以疏家釋本地法身。被備的據。推功歸本釋爾存置候。次被證宗家釋。今依疏家釋。一往疑宗家高斷故。不及設會通候。   至者。今經教主自性法身歟否之所論候。   住處五佛。   難意。凡按住心論。釋今經文。以如來加持等文。配釋五佛四曼畢。言宮者顯所住處判故。所住局宮一字。如來加持等句舉能住五佛雲事。不及畢求處候。因玆祕經理趣經等經。香舉五佛為能住上。唯知之此經文可能住事必然候。   答意。凡思住字起盡。如來加持等可薄伽梵之所住義勿論候。是以疏家釋廣大金剛法界宮。述次又釋歎加持住處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住心論中釋今經文時。以如來加持等文。配釋五佛四曼。雲言宮者顯所住處故難端聞候共。自宗意者。所住宮殿等即五佛四曼體故無相違候。次至祕經理趣經等文者。文勢異今經故成難間敷候。   會一義意。以住字起盡被成義勢候共。釋言宮者顯所住處故。迴文未盡。可安宮字上條無妨候。次證疏家釋通途義故。自元不遮之候。   至者。如來加持廣大金剛法界文。但說所住歟否之所論候。   樓閣緣生。   難意。凡能住佛身既本地法身故。所住樓觀非從緣生事。不及異論處候。依之疏解今文。釋此是遍一切處身之所住處當知如是樓觀亦遍一切處也故。旁疑難難閣候。   答意。凡本地法身土雖法爾。加持身土從緣生故。於自性身土可有法爾隨緣二義事勿論候。是以宗家引經如來信解願力所生及法界標幟大蓮華王文。雲一明法佛法爾身土二明隨緣顯現。被顯自性法身土有法爾隨緣二義之旨候上。旁如答成候。   假令能住佛身釋本地法身故難勢聞候共。雖加持身。對受用等三身且雲本地故。無相違候。次遍一切處事。自性身隨緣可稱遍法界義。不及疑事候。   會一義意。於自性身土可有法爾隨緣二義被成立候共。不共許候。次宗家釋一明法佛法爾身土二明隨緣顯現。自性會二義被料簡候共。一明法佛者。指法界標幟文。二明隨緣者。指如來信解願力所生文。明加持世界報身身土存故無子細候。   至者。如來信解遊戲神變生大樓閣寶王文。從緣所生歟否之所論候。   大自在天。   難意。凡智度論文既雲亦名淨居故。可淨居天攝事不及異求處候。依之慈恩大師述其淨居上有實報土(乃至)。即色究竟天攝。淨影大師判五淨居上別更有一。以此通前色界合有二十三天故。旁疑滯難散候。 答意。凡檢智論正文。雲第四禪有八種(乃至)。過是八處有十住菩薩住處。亦名淨居號大自在天王。以第四禪定八天分齊上。自在宮非色天攝事勿論候。加之疏家所判簡智論說。被釋不獨在三界之表也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智度論既雲亦名淨居故難端聞候共。約鄰近名之得意故無相違候。次慈恩釋者。權門一途住相歟候。次至淨影釋者。以此通前色天。合有二十三天讀文點故。無子細候。   會一義意。以智論正文被成立候共。彼文約小乘意。旦雲八處存置候。次至疏釋者。三界之表文指一處文勢故。表字用上之訓者。卻可成難勢由候。   至者。今雲大自在天者。可色界攝歟否之所論候。   加持尊持   難意。凡按疏釋相。能現體雲心王毘盧遮那。是即可今經教主候。爾者所現加持身可加持世界佛身事不及異論候。依此下經文明加持世界之生起。宣毘盧遮那如來加持故奮迅示現身無盡莊嚴藏等。文勢既全同上。旁難勢難止候。   答意。凡明今經集會儀式之時。釋加持世界之奇瑞無所用故。可常經說會儀式事勿論候。是以文段姿專釋一切持金剛者皆悉集會之句見上。非加持世界事旁如答成候。   假令能現體雲心王毘盧遮那故難勢聞候共。毘盧遮那名通本地加持故。無相違候。次至下經文者。能所現重重故。望加持世界雖為能現。望自證位還為所現。無子細事候。   會一義意。明今經集會儀式之時。不可釋加持世界。被成立候共。明當經說會。因顯從自性會教主同聞。現加持世界主伴旨義。尤有由事候。次文段起盡事隨可得意候。   至者。然以自在神力已下一段。明今經說聽儀式歟否之所論候。   王所分別。   難意。凡於識雖諸宗廢立不同。以八識九識定心王事。其義既一揆上者。依轉識得智時。八識四智。第九法界智故。五佛可號心王事。不及異求候。因玆宗家釋。判五佛即心王餘尊即心數條。旁疑執難止候。   答意。凡今文教主同聞相對。判心王心數釋處候。然國無二主道理故。心王可局中臺大日義勿論候。是以次下述心王毘盧遮那成自然覺爾時一切心數無不即入金剛界中成如來內證功德差別智印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諸宗廢立。以八識九識定心王事。其義既一揆故。難端來扣。此宗意以八識九識名心王事。不遮申候。次至宗家釋者。相望不定故。五佛分得心王名得意故無不足候。   會一義意。今者教主同聞相對。教主名心王故成立聞候共。四佛四菩薩醍醐果德故。疏家處處釋八葉屬中臺。為教主旨見故。八識心王義無妨候。次至心王毘盧遮那成自然覺等疏家釋者。五佛四菩薩即一毘盧遮那故。稱心王毘盧遮那見。無子細事候。 至者。今心王可局中臺大日歟否之所論候。 信解因果。   難意。凡雲如來信解。如來言所標可果位事。不及異求處候。因此下經文。或雲諸如來印從如來信解生。或雲官室殿堂意生之座如來信解願力所生。故疑難更難閣候。   答意。凡披疏家釋。判信解者始從真正發心乃至成佛。於是中間通名信解地條。可因行義勿論候。是以釋樓閣寶王。述於一切實報所生最為第一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雲如來信解故難破來候共。以約酬因起用義。如來之信解依主釋取義候。次至下經文者。如覺苑釋。如來昔因信解願力故。今至果位酬因起用義得意故。不及苦勞候。   會一義意。就雲始從真正發心乃至成佛。於是中間通名信解地成立聞候共。通名信解言攝乃至成佛句故。無不足候。 次至實報所生最為第一釋者。今樓閣雖非實報所生。方彼實報所生顯為第一事。如雲眾星之中月天子最為第一見無子細事候。   至者。如來信解可果位歟否之所論候。   三喻顯密。   難意。凡根機萬差頓漸超行非一。故於真言行許漸修者。可有譬羊馬密人事。不及異義樣覺候。因玆考大論說候。以此三喻喻頓漸菩薩見候條。旁疑殆相殘候。   答意。凡一家意以速疾頓成為至要事候間。以羊馬漸行不可譬真言行菩薩義勿論候。是以文相鉤鎖。上明三密頓成之旨畢。引大品智論兩文。判神通相爾不應生疑此經深旨也上者。答成旨旁以分明候。   假令根機萬差。頓漸超行非一故難勢來候共。頓漸超三類於即身頓證上且開之。故無相違候。次證大論說。彼論意為顯大品所說三菩薩之頓成。為其所對舉之羊馬二喻故。不成御難之由候。   會一義意。自宗速疾頓成為至要故成立聞候共。頓漸超三類疏家所判故難被遮候。   次至神通相爾不應生疑此經深旨也之高斷者。於三類中歎頓機一類見無子細事候。   至者。今此三喻俱喻真言行菩薩歟否之所論候。 大疏談義第三。   發心即到。   難意。凡發心修行之軌則。顯密通滿之義相候。而若不須修行者。不可到所到之處事。不及異論候。依之菩提心論上舉名官財寶之二譬喻畢。釋成發菩提心修菩提行意。一切行者可須修行旨明鏡故。旁疑難難止候。   答意。凡眾生根機萬差故。一類頓大之機遇此教時。可即開悟義勿論候。是以智度論雲於發意頃便至所詣。高祖釋判發心即到上。今文分明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發心修行之軌則顯密。通滿之義相故難端聞候共。約大途之義相。雖如是言。非遮有一類機候。次菩提心論文。約通途義門釋故無子細候。   會一義意。眾生根機萬差故被成立候共。須修行中頓漸不同故。無不足候。次智論文並當段釋。顯三密頓成旨得意無妨候。但至宗家釋者。古來對句成料簡。良有以樣覺候。   至者。可有發心以後更不須修行成佛一類歟否之所論候。   菩提心體。   難意。凡疏家釋第一金剛。雲即是菩提心體。菩提心言既不簡本有修生上。不可局本有事。不及異求候。依之先德祕釋。以初五種金剛配屬五轉時。第一金剛為發心轉而配開佛知見。第二金剛為修行轉故。第一金剛通本有修生事明鏡上。開佛知見菩提心論釋雙開菩提心。雙字起盡開本有修生二種菩提心義見條。旁疑殆難散候。   答意。凡自宗本覺門宗旨故。以安住本有菩提心。可定發心位條。第一金剛局本有義勿論候。是以五相成身初通達心是本有菩提心故。觀輕霧中月輪。第二修菩提心即修生菩提心故。以明朗月輪為所觀條。第一金剛當最初發心上。可本有菩提心事。旁如答成候。   假令菩提心言通本有修生故難端聞候共。今雲菩提心體。體言局本有。起盡分明候。次就先德祕釋難勢來候共。五轉門時第一轉約本有菩提心。第二轉屬修生菩提心故。東阿行亦因釋。被顯此意候。但至雙開菩提心雙字起盡者。約金胎兩部得意故無子細候。   會一義意。自宗本覺門宗旨故。最初發心可局本有被成立候共。今金剛名虛空無垢。與處處雲得此虛空無垢菩提心文義全同故。卻雲局初地修生。局本有雲間敷候。   次儀軌文本有修生二種菩提心開觀前故。二種各別存置候。   至者。第一虛空無垢執金剛。可通本有修生歟否之所論候。   闡提定性。   難意。凡定性迴心法華誠說。闡提成佛涅槃金言故。顯教一乘盛談其義上。非一家不共談事。不及異論候。依之人師或雲二乘作佛唯在法華。或述闡提有心猶可作佛故。旁疑霧難散候。   答意。凡按釋相。上標謂持祕密神通之力。下結不共一切摩訶那羅延力故。祕密不共義勿論候。是以大師解今文。舉華嚴法華等不共之義畢。述不共義重重非一。此中不共義密不共顯之義條。旁如答成候。   假令以定性闡提救療義顯乘盛談之旨。重重難端聞候共。宗家以方經丸藥喻。顯顯密差異故。不及苦勞候。   會一義意。以當段文被成立候共。約祕密救療故無子細候。次證宗家釋。既判致遲速之異故。許自分救療義明鏡上。敢成依憑間敷候。   至者。救療定性闡提事。可自宗不共談歟否之所論候。   一門普門。   難意。凡一門普門因行既各別故。得果不可同事。不及異求候。依之疏中釋行者精勤不久成此仙身更轉方便即成毘盧遮那佛身之更轉方便言。一門果上重可修普門行道理分明條。疑難更不止處候。   答意。凡按一門諸尊候。若少分未等(一)。法未滿即不名一切集會也之人。而無非遮那己體故。契一門尊時。即可契普門果義勿論候。是以疏判然其學者隨於一法明道而得悟入即是普入一切諸總持門。如從一門見王即是普入千門萬戶上。旁如答成候。   假令一門普門因行既各別故難勢聞候共。果德融會故無相違候。次至更轉方便釋者。轉一門局執心。即成普門毘盧遮那身雲義見故。無子細事候。   會一義意。一門諸尊若少分未等一法未滿即不名一切集會也之人故被成立候共。於所同尊體者。雖實爾。關能同行者者。被封謂有異餘尊一尊之思。契一尊時隔普門微細妄執猶殘故。唯契一門存候。次然其學者等疏釋。示果德融會。勸學者觀心釋可得意候。   至者。今文顯得一門時即得普門法界義歟否之所論候。   四聖四隅。   難意。凡於曼荼羅雖有三本不同。無於第二重舉普賢慈氏觀音三菩薩。而八葉中既有其名體故。今四聖者可四隅菩薩事。不及異求上。御答更難依用候。   答意。凡可第二重菩薩存意。疏釋四菩薩雲諸菩薩大悲方便普門攝受無量眾生輔佐法王行如來事名大眷屬。與第三卷第二重釋文義全同故。第二重菩薩事勿論條如答成候。   假令就菩薩名體相違難勢聞候共。第二十卷疏釋觀音文殊彌勒已在八葉中漸出於外故。次圓中有文殊觀音等故。第二重尊雖不可除。以剎塵海滴菩薩不可舉盡。且舉三五得意置候。其上除蓋障八葉中無之故。強不成難勢處候。   會一義意。疏釋今四菩薩雲名大眷屬。與第三卷第二重釋全同故被成立候共。今於內眷屬內。菩薩約菩薩類同。准第二重雲大眷屬可得意候。   至者。今四聖者可八葉四隅菩薩歟否之所論候。   實行當機。   難意。凡疏上文雲次明群機嘉會之時所同聞法。群機嘉會可當機眾事。不及異求候。依之今文明當經現瑞加持之因由。判各引無量當機眾同入法界漫荼羅為饒益此初入法門實行諸菩薩故。旁疑滯難止候。   答意。凡三重曼荼羅聖眾。皆是從心流出眷屬。心內三點法門故。無實行因人。義勿論候。是以智度論釋此眾亦是法性身非生死人所見。宗家判從果向因之人非從因至果之人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以雲群機嘉會時難勢聞候共。約發起眾云爾無妨候。次至各引無量當機眾等文者。明加持世界事故。非今經說會更成難間敷候。   會一義意。三重曼荼羅聖眾皆是從心流出聖眾故被成立候共。從心流出聖者爾。其中可有初入當機實行一類存候。次證智論文。今由如來神力加持故。可有見色聞聲義候其所以者。疏中雲而以自在神力令一切眾生。見身密之色聞語密聲悟意密法故。無相違候。次宗家釋約從心流出人候。   至者。今經會座可有當機實行人歟否之所論候。   化身說段。   難意。凡按文段鉤鎖。上明示現之義畢。雲非從毘盧遮那身或語或意生等。是顯彼二業生不生之生故。受用身說段事難及異求候。若為化身各別說段。受用有現身無說法。變化有說法無現身上。上未明化身故。指何可雲非從等候乎。旁高祖解釋不明候。   答意。凡現瑞加持之相尤合通受用已下三身。唯有受用等流闕變化事。有其義間敷候。是以疏上云然此應化非從毘盧遮那等。依今文見條。旁如答成候。   假令以文段鉤鎖難勢來候共。上無盡莊嚴藏通三身總說得意候。次非從毘盧遮那等文。約彼總說中變化身。經雲非從毘盧遮那等。疏釋轉釋佛莊嚴藏故。旁無相違候會御定判義意。現瑞文可有三身。關變化身歟反詰候共。舉受用等流顯變化身可得意候。或又依安然意。又現執金剛已下可見變化身說段候。次疏上云然此應化故被成立候共。彼釋取受用說文轉用。為應化釋故加應化言。是可的據候。   至者。非從毘盧遮那等一段。為說變化身文事。一且不審也雲所論候。   四身廢立。   難意。凡按宗家釋。於四重壇分別四身時。以外金剛部定等流身故。第一二重菩薩可變化身事。不及異求候。依之大師護摩次第。釋金剛蓮華等為變化身。祕藏記判外金剛部龍鬼等為等流身故。難勢尤有所以樣覺候。   答意。凡三身四身開合不同候。然三身時以雜類身合變化身。四身時開等流身為別身故。九界盡可名等流身義勿論候。是以密嚴尊者釋。不動九界述情。悉目等流法身被顯故。旁如答申候。   假令以宗家釋被募義勢候共。護摩釋且約四重壇分別四身。一往廢立了簡申候。祕藏記龍鬼等之等言。等菩薩得意無不足候。   會一義意。三身四身開合不同故成立聞候共。開時外金剛部龍鬼等為等流身故。佛菩薩可為變化身義。理在絕言候。次至密嚴尊者釋者。約平等覺悟見。判悉目等流法身故。於四重壇分別四身誠證難成候。   至者。又現執金剛等文。可等流身歟否之所論候。   普賢蓮華手。   難意。凡今文於加持世界。現瑞相三身中。說等流文段故。非自性會聖眾事。不及異求處候。依之疏上牒時彼菩薩等文已。釋謂將說此平等法門故。先以自在加持感動大眾。悉現普門境界祕密莊嚴不可思議未曾有事。因彼疑問而演說之故。疑滯更難散候。   答意。凡從自證功德為利眾生現四重聖眾時。機見不及名自性會。受用以下直引當機眾號加持世界故。自性加持只任機見有無條。自性會聖眾義勿論候。是以下疏判第一重伊字三點諸內眷屬與今舉此三點釋全同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今文加持世界等流身說段故難勢聞候共。自性加持約機見有無。其位雖殊。於其身體者無二重示現故。無相違候。次疏家釋由此道理故。無子細候。   會一義意。自性加持任機見有無故被成立候共。機見不及為自性會上。直對實行受用已下非自性會道理必然候。次至三點名言同者。約神變不改自性義。雲三點得意無不足候。   至者。今三菩薩可自性會聖眾歟否之所論候。   序分得益。   難意。凡以宗家釋思經說相。引如來之日加持故身語意平等句法門文。註自性身說法候。說法既有上者。得益可有事不及異求候。依之疏中釋得益文。述若欲超昇佛地即同大日如來亦可致也故。疑尚不止處候。   答意。凡三身瑞相上有此得益故。可加持世界得益義勿論候。是以疏中牒時彼菩薩(乃至)。牙種生起文。釋謂將說此平等法門故先以自在加持感動大眾悉現普門境界祕密莊嚴不可思議未曾有事因彼疑問而演說之文鉤鎖。非今經得益旨分明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以宗家釋御難聞候共。以經家明集會儀式文。且註法身說法故。非正說法位條。疑難成間敷候。次至疏家釋者。設加持世界說密教義者雲即同大日。不足怪事候。   會一義意。三身瑞相上有此得益故。成義勢來候共。明今經起因有三身瑞相說。明今經得益有所謂初發心等得益說故。於文鉤鎖者不及疑事候。次至雲疏家釋牒得益文已。釋瑞相故者。依前成道理三身瑞相後有得益文故。牒加無子細事候。   至者。所謂初發心等文。可當經得益歟否之所論候。 大疏談義第四。   界趣輪迴。   難意。凡緣業生者。界趣輪迴業果。人執品分齊見候。爾所寄齊二乘既盡人執條。能寄齊相普間敷事。所不及異論候。依之開疏家解釋候。為有情疑愛因緣。造身口意種種虛妄不清淨業。乘如是業生六趣身判上者。疑滯更難止候。   答意。凡今宗意一念越三妄。至初地淨菩提心事候。時今所得果雲虛空無垢大菩提心故。可通後二劫事勿論候。是以下疏判第三劫。雲第三重微細百六十心煩惱業壽種除。文勢既全同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所寄齊二乘既盡人執故難端聞候共。二乘人執斷實教雖不許之。且任自教意齊智品分故。能寄齊通三劫無不足候。次至疏家釋者。人法二執俱分粗細極細三重故。界趣業果通三妄得意。無子細候。   會一義意。所得果雲虛空無垢大菩提心故被成立候共。且約過重舉分段粗苦存置故。無相違候。次證下疏。彼舉變易業壽故。不雲六趣果上。更不可成由候。   至者。今業壽種除通三妄否之所論候。   佛果開合。   難意。凡披疏家解釋候。解十地滿足句。雲乃至成菩提無行可增故。從十地中開佛地雲事。不及異求候。因此下疏判就前三句義中更開佛地為上上方便心意。於信解地三句中開佛果事明鏡故。旁疑難難止候。   答意。凡雖地位之開合不同。而有十一地十二地四十二地等判文。未見以佛果合十地之誠說上。不可攝十地事勿論候。是以宗家雜問答中。釋乃至滿足第十地位以此一行一道至於第十一地條。旁如答成候。   假令疏家解今文。判乃至成菩提無行可增故難勢聞候共。十地滿足句含因滿果滿事。如起信論如菩薩地盡句含正盡已盡置因果二位得意故。無不足候。次至下疏釋者。三句自元通佛地故。成難間敷候。   會一義意。有十一地十二地四十二地等判文。未見佛果合十地之說故被成立候共。疏家已於十地滿足經文。作而成正覺釋上。殆可雲定判候。次宗家雜問答中立十一地者。自本為明十地滿足句攝佛果。約總別義門殊雲第十一地存置故。無相違候。   至者。十地次第此生滿足經文。以佛果可攝十地歟否之所論候。   隨種種趣。   難意。凡諸佛方便利生為先。說教本意息患為主事候。然者御定判旨難信用處候。   依之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者。諸佛通戒。善惡二業非皆齊等者。性相所判候故。諸教中雖說人天乘。不說惡趣乘此意見上。御定判一旦不審候。   答意。凡今宗意以示真實相為宗趣。以即事而真為規模。性德自爾法門故。簡六趣業果間敷事勿論候。是以經中雲乃至說生摩□羅伽法。宗家判皆是自心佛之名字。御定判明鏡候。   假令諸佛方便利生為先。說教本意息患為主故假難聞候共開自心實相。惡趣業因大貪大瞋所發故。非凡夫隔礙迷。所受果體隨焦熱大焦熱猛焰。融通霍霍呼呼寒冰故。即是自心本具水火。全不作重苦候。次至經文並性相所判等者。顯家常途教相故。來不可成難候。   會御定判義意。自宗即事而真為規模故。不可簡六趣業果被成候共。雖覺悟前爾。凡夫感惡趣受重苦故。示此業因無利益樣覺候。次至今經文及宗家高斷者。果體實雖曼荼具德。凡夫隔歷之妄情前大過患故。只可授惡趣三密軌則為其因行候。   至者。雲說依惡業感惡趣法御定判。一旦不明雲所論候。   繪木法然。   難意。凡繪木等形像。依迷人不能直見法界宮真實四曼。傳法聖者課巧匠之功所令造作故。自性會有之間敷事。不及異論候。依之即身義中。引金剛頂經證四曼時。四曼各出三重。其中諸佛內證四曼及行法所成四曼。可在自性會候。住持四曼偏加持世界所用事。其理明鏡候。   答意。凡自宗一塵一法無非本具輪圓之德故。無盡莊嚴曼荼羅中。不可闕形像一法事勿論候。是以住心論歸敬六大四曼三密之時。於四曼中。上舉捏鑄刻業及威儀畢。下結成如是自他四法身法然輪圓我三密上。旁如答成候。   假令繪木形像為迷人課巧匠所令造作故。自性會有之間敷歟難端聞候共。以三密智眼加持之故。捨相見性。全法界曼荼羅條。可在自性會義。理在絕言候。次至引證金剛頂經者。彼釋既雲量同虛空。彼不離之。此不離彼等故。自性會法事不待言處候。   會一義意。一家一塵一法無非本具輪圓之法故被成立候共。對餘教談九界緣起假相唯佛界真實。顯自宗十界悉性德輪圓故。雲塵塵併法然具德候。造作假立形像真實不存候。次住心論釋。歸敬真實四曼之因為示四曼有多種。舉加住持四曼得意者。無子細事候。   至者。自性會中可有繪木等形像尊歟否之所論候。   五字能造。   難意。凡開疏家釋雲阿字門為地乃至佉字門為空故。以五字直為能造五大事。不及異論處候。依之宗家釋中。或釋六字即能造之體。或判能造阿等遍法界而相應條。旁難勢有由事候。   答意。凡於六大有法位隨緣二種中。隨緣六大四曼所攝。法位六大諸法能造之體事治定時。彼體堅濕燸動無疑了知故。自餘諸法悉可為所造義勿論候。是以大師處處釋中。以六大為能造。以四曼三世間定所造候。爾五字即四曼隨一之法曼荼羅故。旁加答成候。   假令疏家釋釋阿字門為地等故難端聞候共。約以五字為五大種子義邊意得者。不及子細候。次證宗家兩處釋。是亦如前為了因種子義邊存候。   會一義意。為能造體法位六大者。堅濕燸動無礙了知故。自餘諸法可為所造四曼被成立候共。於法位六大。色形有無事雖古來未決。今宗理理無邊法門故。可立多具六大存候。次大師處處釋。以六大為能造。以四曼三世間定所造故。四曼隨一法曼荼羅五字。可所造聞候共。於五字有能所造二分中。所造邊雖法曼荼羅。能造邊可為六大覺候。   至者。以五字可直為能造五大歟否之所論候。   四重自性。   難意。凡按金剛手疑問。見現瑞加持條末。推知一切智智宗本。問彼因起故。所唱現身說法悉可舉加持世界之瑞相事。不及異求候。依之疏中釋從大悲胎藏現韋陀梵志形等。大悲胎藏指自性會。所現梵志可指加持世界故。旁疑冰難消候。   答意。凡於金剛手疑問。有正釋復次二重中。正釋約加持世界。復次約自性會見故。非加持世界義勿論候。是以疏文雲此中間意即是發起大悲胎藏漫荼羅也上者。旁如答成候。   假令金剛手見現端加持條末。推知一切智智宗本問故難勢聞候共。問意甚深顯雖舉加持世界現端。密預推知自性土身說並舉有故無煩候。次至雲從大悲胎藏現韋陀梵志者。大悲胎藏指自證位。以自性會世天等為所現得意故。無相違候。   會一義意。就金剛手疑問。有正釋復次二重被成候共。今疏例置復次言。不述別義事惟多故。不及子細候。次大悲胎藏言可自性會聞候共。大悲胎藏曼荼羅者。指具緣品所說七日作壇曼荼羅得意故。無不足候。   至者。今四重法界圓壇可自性會歟否之所論候。   安立無量乘。   難意。凡按今無量乘。加持世界受用已下三身所說法門故。可非如義語說條。不可說密乘事。不及異論候。依之說隨種種趣種種性慾等。逗機說法相。非隨自意語說見候上。旁疑難難止候。   答意。凡今無量乘者。雲如來應供正遍知得一切智智彼得一切智智為無量眾生廣演分佈。大日如來一切智智所起法門故。非顯乘義勿論候。是以加持世流所說法門。變化身說段雲宣說真言道句法。等流身說段雲宣說真言道清淨句法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無量乘受用已下三身所說故。可非如義語難勢來候共。縱應化佛。說密者傳說法身說故。無相違候。次雲隨種種趣等。逗機說法故聞候共。大師釋顯教密教逗機證滅故。不及子細候。   會一義意。無量乘者大日如來一切智智所起故被成候共。大日如來應用條末可有隨他方便得意候。次至應化身等流身說段文者。開會說相存置故。不及苦勞候。   至者。今此無量乘可密乘歟否之所論候。   次又釋言。   難意。凡牒文既雲清淨句者故。可上清淨句異釋事。不及異論處候。依之按疏釋相。上釋開示如來清淨知見法門。簡異愛見所生不清淨法門。雲清淨句法旨。今釋述頓成教文名清淨句法由故。可異釋之難勢。良有以事候。   答意。凡上異釋者合雲復次。既雲次又故。非上異釋義勿論候。是以窺釋起盡候。雲次又釋言所謂清淨句者即是頓覺成佛神通乘也等。明頓成旨故。所謂初發心已下得益文釋事。旁如答成候。   假令牒清淨句者故御難來候共。所謂言所含疏家顯之設釋故。無相違事候。次至雲上明如來清淨知見。今釋頓成旨故者。上明說法。今釋得益故。無子細候。   會一義意。不雲復次故成立聞候共。復次與次又雖文言上下。其意同故無妨義候。次至疏明頓成旨者。於清淨句。有清淨知見義與頓成義故。重牒清淨句者述之條。自本不違難者所存候。   至者。次又釋言所謂清淨句者者。上清淨句法文果釋歟否之所論候。   更生分別。   難意。凡准下以無妄執分別故無分別亦無無分別釋。故字因由第一句總句。次二句遣粗細分別別句事。不及異求處候。依此智證大師釋判離一切句是總舉也故。旁疑執不已事候。   答意。凡上初雲離一切分別梵雲劫跛。既第一句故。次雲無分別可第二句義勿論候。是以覺苑釋述言離一切分別者遣粗分別也言無分別者遣細分別也條。旁如答成候。   假令以下以無妄執分別故之故字因由。難勢來候共。無粗分別者。其上起細分別未由生道理故。還答者起盡候。次證智證大師釋。不符順文義故不依用候。   會一義意。上離一切分別梵雲劫跛既第一句釋故成立聞候共。初次言者。分別無分別相對故。不及劬勞候。次至覺苑釋者。義解人師所判。用不可任意候。   至者。是分別之上更生分別文。釋第二句歟否之所論候。   生死所植。   難意。凡顯乘雖極果。未開金剛寶藏故。可攝生死所植善事。不及異求處候。依之下疏被釋於此真言體相不如實覺故名為生死中人故。旁疑執不已候。   答意。凡顯教極果越第三劫入自宗初地智品故。不可攝生死善義勿論候。是以住心論釋極無心。雲是因是心望前顯教極果於後祕心初心。同則名為果之位上者。旁如答成候。   假令顯乘未開金剛寶藏故難破來候共。約自乘談爾。從自宗見之。既入真言門故。無子細事候。次至於此真言體相不如實覺故釋者。約強勝不知得意故。不及苦勞候。   會一義意。顯教極果越第三劫。入自家初地故成立聞候共。遮情同分齊故。不敢成依憑候。次被證住心論釋候共。是亦或約遮情同邊。或開會釋得意故無妨候。   至者。生死所植善根中。可攝第八第九住心歟否之所論候。 大疏談義第五。   發心識體。   難意。凡粗識煩惱未斷之時。細識行解難顯故。薄地凡夫發心識體。非深細第八識事。不及異求候。依之瑜伽論。以率爾尋求等心第六識被判候。而今雲尋求菩提條。旁疑霧難散候。   答意。凡以五點五智之次第。按發心之識體候。可第八識義勿論候。是以心要釋中。顯夫修行者初發信心以表菩提心即大圓鏡智紇哩娜野心意。大圓鏡智第八識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粗識煩惱未斷時。細識行解難顯故難勢聞候共。今教直入直修直滿直證教意故。依教力勝起第八識得意。無子細事候。次證瑜伽論率爾尋求等釋。權實岐異上者。不可同彼候。   會一義意。以五點五智次第被成立候共。轉識得智之時。無漏第八故。地上行解爾。最初發心位薄地凡夫故。成由間敷候。次至心要釋者。令初心行者同五方佛位。一往釋故無相違候。   至者。真言行者最初發心之識體。可第八識歟否之所論候。   大悲為根。   難意。凡按疏釋相候。判猶如世間種子藉四大眾緣故得生根意以四大。為根之能生見候。而下疏雲大悲地界等。四大即為大悲故。大悲根能生。非大悲即根義事。不及異求候。依之第三卷疏。被顯從大悲生根候上。旁疑難難止候。   答意。凡所修萬行大悲所發行故。萬行能生之根尤可大悲義勿論候。是以經文說此等悲為根本。疏家釋以五字門為緣生大悲根。經疏文相分明條。旁如答成候。   假令以猶如世間種子藉四大眾緣等釋。被備難端候共。大悲居中。以為智門五義成所生。為萬行成能生。四大眾緣者指智門五義料簡。無相違候。但下疏釋者。大悲能生五大故。大悲之地界等依主釋得意候。次至第三卷疏者。從大悲生根隨文點故。不及子細候。   會一義意。所修萬行大悲所發故成立候共。萬行中有上求下化二用。下化行譬根。上求用喻莖葉華果故。大悲生根義無不足候。次至經文並疏家釋者。經此等悲為根本讀訓點。疏生大悲根依主隨義故無妨候。   至者。大悲為根者。可大悲即根義歟否之所論候。   顯行事度。   難意。凡今此無量度門者。真言行者所修故。顯行事六度不可有之事。不及異論候。依之宗家釋中。判開得本有六度萬行功德更不勞事六度故。疑滯猶以不散處候。   答意。凡真言行者。普門方便之行業。一切智智之諸乘故。雖顯行事六度。約行體不可簡之事勿論候。是以菩提心論。釋乃至身命而不吝惜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今雲無量度門者。真言行者所修故難勢來候共。只取所修行體。不取顯乘用心故。為真言行者所修無不足候。次證宗家釋。雲更不勞者。非遮事六度之詞故。不及劬勞候。   會一義意。真言教意普門方便之行業。一切智智之諸乘故成立聞候共。約得一切智智人者爾。因位行者所修不過瑜伽三密事理六度可得意候。次至乃至身命而不吝惜論判者。菩薩大悲雖不辭之。今無量度門中不可存之覺候。   至者。今無量度門中可有顯行事六度歟否之所論候。   方便究竟。   難意。凡按第二卷疏候。解觀察三心文。雖有長短二釋。未見局佛果之說條。通因位事不及異求候。依之疏釋第八地以去皆名方便地上者。旁疑執難止候。   答意。凡三句是因行果之次第故。究竟句可局佛果義勿論候。是以宗家釋中。判從凡位修行六度圓滿成佛故。曰以方便為究竟。成佛以後以大悲濟度眾生故。曰方便為究竟。向上向下讀文有異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以第二卷疏有長短二廢立構難端。彼釋不開佛果。單約十地分別三句之配釋故。成誠證間敷候。次至第八地以去皆名方便地釋者。依八地已上純無漏相續義。且同果位義故。引佛性論八地以上境界皆同文專此意候。   會一義意。三句因行果次第故被成候共。約通中之本旨候。次證宗家釋。彼釋總因位名方便釋相故。別途之判文候。   至者。方便究竟句。局佛果歟否之所論候。   雲何菩提。   難意。凡如實知自心者。即是一切智智果故。答所求事。不及異求處候。因玆按疏解釋候。判如實知自心即是開示如來功德寶處。顯所求果旨上者。旁疑執難止候。   答意。凡問答喻鐘谷應故可符順事候。然雲問能求答所求。問答乖角大難條。可答能求義勿論候。是以疏雲如人雖聞寶藏發意勤求若不知其所在無由進趣故。示所在令行者進趣義故。答能求旨旁如答成候。   假令如實知自心者。即一切智智果故難勢來候共。如實知自心有十重淺深故無妨候。次至開示如來功德寶處釋者。示所在者為令進趣故。答能求深旨候。   會一義意。問答類鐘谷應故成立聞候共。能求即所求事自宗本旨故。不違鐘谷應候次就如人雖聞寶藏等釋。被立道理候共。勤求心能求。寶藏所求故。無相違候。   至者。雲何菩提謂如實知自心問答。問能求答所求歟否之所論候。   初地即極(就新草子)。   難意。凡今文釋菩提心為因句。設雖自宗既立十地次位。故可有初後明昧候。爾者可初地分證成佛事。不及異論候。由此下疏解初地位云然非究竟妙覺大牟尼位故。不審更難散候。   答意。凡自家佛乘初地。本有薩埵不二內證。萬德體性候。行者昇此地證薩埵正位時。可自證圓極義勿論候。是以宗家顯自宗十地橫義。判初地與十地無高下故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設雖自宗。立十地次位故難破來候共。十地次位方便行位候。於自證智者無增減候。次至然非究竟妙覺大牟尼位釋者。彼對相好圓滿正覺故。無相違候。   會一義意。行者昇初地證薩埵正位故成立聞候共。心要中釋雖證薩埵正位而見惑未除故。難勢潤色候。次至宗家釋者。約本有無垢十地。非謂修生顯得地位可得意候。   至者。今此便成正覺可初地即極義歟否之所論候。   尋求菩提。   難意。凡前三問者尋求成覺發智候。而今答說者。唯初尋求之答說。未及第二第三答見候故。獨答第一問事。不及異論候。其上三問起由以能求自心為所求一切智智所生候。然第三答答自心即一切智者。間答俱同詞故。不成答說條。御答猶難思候。   答意。凡問詞雖重重。按其肝要候。第一疑尋求。第二疑菩提。第三疑一切智智時。答以自心為彼三種。三問悉被遮事勿論候。若如難勢。自心尋求菩提分可事足候。菩提所求故。爾者及一切智句可無用候。   假令三問尋求成覺發智難端聞候共。今答答尋求成覺等悉行者一心上義門。顯不行而行不到而到自宗深旨故。無不足候。次至雲問答俱同詞者。以同詞為答事。如長水子璿以楞嚴清淨本然雲何忽生山河大地文致問時。瑯□惠覺以同文答。言下豁然大悟。有其例事候。   會一義意。答以自心為三種者。三問悉被遮故成立聞候共。三問悉亙能所故成答間敷候。次一切智句無用雲事。第一問既亙能求所求故。自心尋求菩提答能求邊。自心一切智答所求邊故。讀自心尋求菩提及一切智。顯能求所求俱自心。答第一問義無子細候。   至者。自心尋求菩提及一切智答三問。悉答歟否之所論候。   地前信行。   難意。凡今文菩提心為因譬說故。非地前生死善事。不及異議處候。依之下疏釋初地菩薩得此虛空無垢菩提心(乃至)即是菩提心為因故。難勢更難閣候。   答意。凡於自宗可有地前行者治定故。寶藏開發以前即生諦信。可地前義勿論候。是以疏中判若不以三種祕密方便供養行門消融百六十心礦石之垢何以得此淨菩提心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今文菩提心為因譬說故難端來候共。於三句可有兼正候。正雖在地上。兼通地前子細有間敷候。次至初地菩薩得此虛空無垢菩提心釋者。本自明初地文故。依憑成間敷候。   會一義意。於自宗可有地前行故成立聞候共。自元難勢不遮其義。即生諦信淨菩提心。如說而行地上行。乃至施功不已立還地前。顯生死所植善根得意故。無不足候。次至下疏釋者。明地前行故。非菩提心為因釋者。不敢成相違候。   至者。今此信行者可喻生死所植善歟否之所論候。   無相至極。   難意。凡留無相為顯家極理。開有相定表德實相者。一家常談候間。以無相不可為極事。不及異論處候。依之六大四曼悉遮那內證境界。字印形像併性德輪圓法門故。以無相為極義。疑滯尚多端候。   答意。凡如來內證之境界。絕言語域超心行處重候條。無相至極義勿論候。是以經中依金剛手佛法離諸相法住於法位何故大精進而說此有相不順法然道問。答於當來世時劣慧諸眾生(乃至)。為度彼等故隨順說是法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留無相為顯家極理故御難來候共。有相無相重重故。雖為下機明顯乘無相。為上根說表德有相。是尚預機領解施設候。如來內證境界釋五居足斷十慮手亡故。良有以事候。次至雲六大四曼悉遮那內證境界故者。是猶言議所及故。非至極重不成難候。   會一義意。如來內證境界超言議域故成立聞候共。四言九心不及分可得意候。次至佛法離諸相等經文者。顯無盡莊嚴境界離凡夫妄計相。非四言假說相旨。有此說候。   至者。自宗意以無相可為極歟否之所論候。   犢子人執。   難意。凡思此宗計候。立五法藏時。雲三世無為外不可說藏有人故。可人執品惑事。不及異求處候。依之西明引三藏解。釋是我執故煩惱障攝。淄洲判唯有學凡作如是計故。旁疑情難解候。   答意。凡犢子計釋五眾和合有人法故。五眾和合上人法非實我義勿論候。是以慈恩大師釋乃至成佛此我常在。淄洲大師述實是法執條。旁如答成候。   假令犢子部立五法藏時。計不可說藏有人故。難勢來候共。淄洲是判今據情解妄謂為我故。無妨候。次西明釋違大乘正嫡慈恩所判故。不依用候。次至唯有學凡淄洲釋者。置或字故一往義可意得候。   會一義意。就雲五眾和合被立道理候共。彼即蘊計中計五蘊總我者。以和合計人義故。和合不成由候。次慈恩釋者。約有學凡位所執故。無子細事候。次至實是法執釋者。背三藏解釋故。此義不足信用候。   至者。犢子所計人法。可八執品煩惱歟否之所論候。 大疏談義第六。   即心之印。   難意。凡按文鉤鎖候。上雲彼言諸法實相者即是此經心之實相。開會釋畢。次所明即心之印故。可指真言教事。不及異求候。依之披出生義。釋起化城以接之。由糞除以誘之。及乎大種姓人法緣已熟。三祕密教說時方至。遂卻住自受用身。據色究竟天宮等故。以金剛頂經擬法華為說實相印。云然後為說即心之印見條。旁難勢有由事候。   答意。凡窺釋文次第。諸蘊和合中我不可得者。明小乘教。諸法從緣生都無自性者。指大乘權教。但為薄福眾生已下可顯一乘義勿論候。是以簡異即心之印。釋今經即不如是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開會釋畢雲即心之印故難端聞候共。為顯法華說相異直約諸法之旨。舉彼經得意無不足候。 次以出生義被備依憑。今即心之印當出生義由糞除誘之。直約諸法當大種姓人已下。故無相違候。   會一義意。上舉三乘教故。但為薄福已下可顯一乘。成立聞候共。上諸法從緣生位盡權實大乘存置故。不及苦勞候。次至簡異釋者。簡異漸次開實相見無子細候。   至者即心之印者。可真言教歟否所論候。   頓覺成佛。   難意。凡頓覺成佛義一乘規模之所談。實教通滿之軌則故。非不共談事。所不及異求候。因玆處胎經說魔梵釋女皆不捨身不受身。法華明龍女無垢之成道。華嚴顯睹率天子三重頓圓益善財童子一生即身旨條。旁難勢難止候。   答意。凡頓覺成佛者。即身頓證之義。直修直滿之談故。可一家不共談義勿論候。是以菩提心論述唯真言法中即身成佛。宗家引二經一論文成祕密不共之旨上。旁如答成候。   假令頓覺成佛義。實教通滿之義相故難勢聞候共。或約理性一味之談。或述初後相即之義。故無妨候。次胎經所說及龍女成道會初住分證。善財三生判果隔因故。故旁無相違候。   會一義意頓覺成佛義。直修直滿之談故成立聞候共。於一乘實教談此義故無不足事候。次至菩提心論並宗家釋者。三密五相之成佛者。餘教無之故。釋爾得意置不及子細義候。   至者頓覺成佛可一家不共之談歟否之所論候。   一乘經劫(就新草子)。   難意。凡以時分妄執。為顯密差異事候。爾一乘教定第三劫上可歷三祇事。不及異求候。依此第三劫疏釋舟車神通至到一處。專第三劫八九喻舟車見條。旁疑難難止候。   答意。凡顯一乘盛談頓成之旨候上。不可屬無量劫菩薩義勿論候。是以華嚴經說初發心時便成正覺。法華經宜須臾聞之即得究竟阿耨菩提候條。旁如答成候。   假令以時分妄執為顯密差異歟。難端聞候共。第三劫依妄執義。故不成難候。次舟車神通至到一處釋。第二劫三乘教譬舟車。第三劫能越合喻神通。故無相違候。   會一義意。顯一乘盛談頓成之旨故成立聞候共。於本宗約相即圓融談頓成義。實經劫存置候。次華嚴經初發心時便成正覺文。約圓融門雖如是說。行布門前經四十二位送三祇劫數得意候。次法華須臾聞之文謂聞經少時。故不敢成誠證候。   至者如餘遠離方便諸菩薩中。可有顯一乘菩薩歟否之所論候。   直約諸法。   一旦難意。凡直約諸法者。指非青非黃等遮情法門見候。然顯乘盛談遮情無相義上。非不共法門事。不及異求處候。依之疏中或雲如摩訶般若以無量門入諸法實相。或雲即是摩訶般若等中曆法廣明者是也。全以今經文讓般若經。故旁定判有疑事候。答意。凡今文簡諸經漸次開實相要令時義契合。雲今經則不如是。故不共說事勿論候。是以疏文雲今真言行者於初發心時直觀自心實相了如本不生故條。旁如答成候。   假令遮情無相法門顯家盛談故難端聞候共。諸經說說諸法實相。今經說相曆法令知自心實相。故懸隔處候。次讓般若經事。例曆法邊分故。不成難候。會定判義意。今文簡諸經漸次開實相要令時義契合。故被成道理候共。說相雖漸開直說異。至歷諸法了知實相。者。更無別異候。次至疏文者。法華所說為令眾生聞佛知見文。令了自心實相義故。尚以不明候。   至者直約諸法文。可今經不共說歟否所論候。   所執捨不捨。   難意。凡今宗以即事而真。為一家規摸談。以直約諸法。為餘教超絕謂事候間。所執不捨義不及異求候。依之先德釋中判不動九界迷情悉目等流法身故。旁疑殆難散候。   答意。凡佛教太旨顯密雖異。無非迷方指南故。有轉迷開悟分者。可捨所執義勿論候。是以披疏家釋候。釋此因因尚空雲何而有果文。如是緣起法中而言有因有果。即是遍計所執。墮斷常一異不入中道被顯候條。旁如答成候。   假令以即事而真直約諸法。為一家超絕規模故。難勢來候共。即事而真直約諸法者。約有體法候。次至先德釋者。自元雖迷情當體即等流法身。帶隔歷所執故。迷情不自覺知條。可捨之事理在絕言候。   會一義意雖顯密異。無非轉迷開悟指南故被成立候共。迷悟者知與不知之異。一法無所捨可得意候。次至下疏釋者。簡遍計所執。雲墮斷常一異不入中道者。即順常途之所判存置候。   至者就明法明道取毒蛇喻。然可改迷情所執歟否之所論候。   金剛寶藏。   難意。凡金剛寶藏者。名菩提心事候。爾者開發菩提心義顯乘盛談故。非自宗不共事。不及異求候。其上金剛寶藏名稱源出涅槃經候。而彼經喻涅槃佛性條。旁如答成趣。疑冰更難消候。   答意。凡一家意以無盡莊嚴為寶藏體候故。性德輪圓法門專可自宗不共談義勿論候。是以宗家釋金剛一宮開內庫授寶被判上。旁如答成候。   假令金剛寶藏者。名菩提心故難勢來候共。於菩提心有遮情表德二義中。顯乘菩提心遮情一邊故。寶藏開發義不許候。次金剛寶藏名稱源出涅槃經故聞候共。彼經權多實少經故無妨候。   會一義意。一家意以無盡莊嚴為寶藏體故被成立候共。八九住心疏家或釋至到一處。或判獲寶終無異路故。可開見寶藏道理分明候。次至宗家釋者。奪門釋存置故無子細候。   至者開發金剛寶藏者。可自宗不共談歟否之所論候。   住無為戒。   難意。凡今無為戒雲不從師得。述心之本性即是屍羅意。以淨菩提心上離諸過義邊。為防非止惡義。稱住無為戒見候條。非三摩耶戒事。不及異論處候。   依之下疏開屍羅沒栗多二種戒。屍羅為本性戒。沒栗多翻制戒。而覺苑師判今持明者戒沒栗多條。旁難勢難閣候。   答意。凡顯密戒法相分中。真言行者受持戒名三摩耶戒事候。爾今無為戒可三摩耶戒義勿論候。是以持明禁戒品疏分屍羅沒栗多二種戒。沒栗多雲有時願戒。屍羅長時所持戒被顯上。今屍羅可真言行者長時所持三摩耶戒義明鏡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雲不從師得述心之本性即是屍羅故難端聞候共。三摩耶之戒禮非如聲聞戒第三羯磨竟。七支無表初來在身中故釋爾候。次證覺苑師釋。彼定期限成就戒故。非三摩耶戒事。不及費言候。   會一義意。真言行者戒可。三摩耶戒被成立候共。籍師授戒爾。今法明道智上自然成就戒故非三摩耶戒得意候。次至持明禁戒品疏者。沒栗多翻制戒故。不局定期限戒。廣通三摩耶戒等名可存候。   至者今無為戒可三摩耶戒歟否之所論候。 自然外道。   一旦難意。凡自然本有義性宗規模之實談。一家超絕之深旨故。不可遮之事。不及異求之樣覺候。依之以非作非造自然意論判。明四法熏習幽致。依遠離因果法然具經文。證即身成佛妙理故。旁不審不散處候。   答意。凡因緣佛家大宗候。然外道不識因緣生義漫立自然而有見故。佛家遮之義勿論候。是以慈行大師判儒宗五常。道宗自然釋宗因緣候。旁如答成候。   假令自然本有義性宗規模談。一家超絕謂故難端聞候共。佛家自然不忘因緣生上之自然故。天殊地別法門候。次至非作非造自然意論判遠離因果法然具經文者。是又於甚深緣起法門上。顯法然本有義說故。與外道無因不及同日論事候。   會定判義意。因緣佛家大宗故。被成立候共。權教事理各別所談。雖專定事法眾緣所成若依性宗意有為法實相即是無為故。事相前因緣虛假不實條不成妨候。次證慈行大師釋宗因緣之所判。依通途權門意會通可申候。   至者外道自然而有道理。於佛家不遮之歟雲一旦之所論候。   續生文段。   難意。凡心續生義廣通十住心者治定候。爾若雲局離於斷常。唯世間三種住心。可漏出世淨心故。可通三劫文事。不及異論處候。因玆住心論解今文。判從此以下十種住心佛答心相續義也候條。旁御答難依用候。   答意。凡種子等十心該橫豎重重十心事候。爾十住心續生此十心文可含說義勿論候。是以疏家釋世間十心已。結乃至三乘一一地皆具十心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離於斷常已上唯世間三種住心故。難勢聞候共。顯文雖似局世間心。含說出世續生故指勸准例前文廣分別說意在玆候次至宗家釋者。十心文含十住心續生上。雲十種住心佛答心相續義也。無子細事候。   會一義意。世間十心文可含十住心續生成立候共。證十住心時。唯第二第三住心引證十心說文。出世住心不引之故。不共許申候。次至雲釋三乘一一地皆具十心者。自元不遮十心義亙世出世事。今說文可局世間存候。   至者以下言可局離於斷常以上歟否之所論候。   梵王我見。   難意。凡開經文標執著我名我有。結如是等我分。其中間所舉三十異見悉可我見候。爾出異見本祖舉梵天王上。可起我見事。不及異求處候。依此俱捨論執大自在生主或餘為世間因生世間者。必先計度彼體是常一我作者被顯故。旁疑難難止候。 答意。凡性相意十一遍使惑中除身邊二見。餘九定上緣之惑故。緣他地他界梵王。不可起我見義勿論候。是以按光師釋但緣欲界說梵王名謂為我常名為邪智被判。誠有道理事候。   假令出三十異見本祖舉梵王故難端聞候共。設雖行相似我見。可非我見道理分明者。非我見可得意候。次證俱捨論。彼論自難是何見攝。會對法者言此二非見是邪智攝故。末學不及設會通候。   會一義意。身邊二見非上緣惑故被成立候共。約多分判爾乎。一類外道緣他地為自事不可遮候。次至光法師判但緣欲界說梵王名等者。有部意定貪瞋等非上緣惑。唯識論釋下地煩惱亦緣上地故。九上緣法令約粗相一往所判可存候。   至者外道等於梵王可起我見歟否之所論候。 大疏談義第七。   觀空智慧。   難意。凡思今觀空智慧。所遮外道非有非無觀之空故。可大乘不可得空事。不及異論處候。依此釋相判以知因緣有故則離無見。以觀自性空故不生有見。明緣生無性義顯體空中道旨條。難勢更難止候。答意凡世出世之相對住心續生次第故。可對明第四唯蘊無我心義勿論候。是以經文雲應了知空離於斷常。離斷常之空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遮外道非有非無觀之空故難勢聞候共。彼外道非有非無觀者。不離斷常二見故。離斷常中道空得意無不足候。次就雲知因緣有。雲觀自性空來候共。因緣佛家大宗故。於小乘盛談因緣生事候。至自性空言者。三論宗立四種性空中。以二乘空為一種候間。不敢成難候。   會一義意。以世出世相對心續生次第成立聞候共。准以八心最初種子心直對真言作釋。成由間布候次證經文。疏釋此文雲應了知緣起之空。以他緣大乘緣生中道觀門為能破故。無煩候。   至者今此觀空智慧可唯蘊無我心歟否之所論候。   貪瞋俱起。   難意。凡按六十心。雲與善種種雜起之心。三性各別善心猶俱起故。同染污性貪瞋可並生事。不及異論候。因玆下釋釋或一時雜起或次第面生故。旁疑滯難散候。   答意。凡論一念相應心心所事。必合五義平等。貪瞋既所緣行相全別條。不俱起義勿論候。是以唯識論釋貪與瞋疑定不俱起愛憎二境必不同故。慈恩大師述染憎不俱境既不同行相亦別以相違故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雲與善種種雜起之心故難端聞候共。前後間雜起義故。俱起不得意候。次至雲或一時雜起者。六十心中約並起心品見無子細候。若不然或次第而生釋如何可消候乎。   會一義意。相應心心所必可五義平等成立聞候共。唯識論依四義明相應義。起信釋論以知相緣相同義釋相應義。故不一轍存候。次至唯識論並述記所判者。依與善種種雜起之心疏家高斷者。不許並生。權門一途性相封鹿顯行相。不明有微細相通義歟候。   至者今疏意許貪瞋俱起義歟否之所論候。   五見末惑。   難意。凡大小乘性相雖有六煩惱十隨眠之不同。俱以五見為本惑事定故。非以五見為末惑之義事。不及異論候。由此考下疏。判謂貪瞋癡見慢疑六根本煩惱條。旁疑滯難止候。   答意。凡今文意以屬見煩惱在六十心中。為再數本惑不說五見所由故。五見可再數末惑義勿論候。是以疏家釋舉初劫所度煩惱。雲五根本煩惱及百六十隨煩惱。隨煩惱中有六十心上者。五見再數末惑事。旁如答成候。   假令大小乘性相以十隨眠定本惑故難勢來候共。今宗意殊顯家所談故。不及子細料簡候。次至下疏雲謂貪瞋癡見慢疑六根本煩惱者。即順常途得意故無妨候。   會一義意。凡今文明不說五見所由。雲多在六十心中故。成立聞候共。五鈍五利成兩箇再數中。今且明五鈍故。屬見煩惱讓六十心得意無不足候。次舉初劫所度煩惱。雲五根本煩惱及百六十隨煩惱故成來候共。彼且約初劫所度人執修惑一邊見不及苦勞候。   至者今文述以五見為末惑所由歟否之所論候。   三劫地前。   難意。凡地前初劫地上二劫諸宗一同定判故。設雖自宗不可背通滿義相事。不及異論候。依此宗家釋中判越三妄執越三阿僧祇劫。是則十地究竟也。過此修上上方便斷微細妄執至佛果故故。旁疑滯難散候。   答意。凡三劫顯密寄齊之分域。十地待對出過之行位故。三劫可地前義勿論候。是以疏家釋從初地即得入金剛寶藏條。旁如答成候。   假令地前初劫地上二劫諸宗一同定判故難勢來候共。顯密縡異事。不限此一事上。不及劬勞候。次至宗家釋者。自宗橫十地故。十地究竟者。即初地究竟義故。無相違候。   會一義意。十地待對出過之行位故被成立候共。餘教時分三劫惑智相對拂心外垢。遮情分齊自宗十地雖地上經二劫。妄執三劫得內證寶表德法門故。雲出過心量無有待對。無子細事候。次判從初地即得入金剛寶藏故御答聞候共。縱地上二劫義表德內證故。雲即得入金剛寶藏無妨候。   至者三妄悉地前可斷歟否之所論候。   三種三妄。   難意。凡上所舉粗細極細三妄執。真言行者所斷候。然三種三妄斷人既各別故。不聞於粗妄中雲事。不及異論候。由此宗家釋中以四種三妄配斷人時。粗細極細三妄為真言行者所斷。今三種如次為大乘人三果無學所度故。旁疑霧難散候。   答意。凡初劫中所開三種妄執故。可開於粗妄義勿論候。是以上以粗細極細三妄為三重。而云然就第一重內。所開三種妄執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上所舉三重妄執。真言行者所度故難勢來候共。既第一重內起盡分明上。寄齊諸教開於粗妄中雲事。道理必然候。次至雜問答者配斷人時。三人所斷說文分明故。以通大小見道。且配當大乘一往釋存候。   會一義意。開於初劫三種三妄故成立聞候共。思經顯文。為顯真言行者粗妄斷位。偏約所寄齊三乘說之見條。專依斷人不同立重重妄執得意候。次至第一重內言者。上明時分妄執二義中。指時分雲第一重料簡。無子細事候。   至者今三種三妄者。於粗細極細三妄中之粗妄開之歟否之所論候。   緣覺斷習。   難意。凡開疏家釋。初劫三重三妄見修無學之所斷。學無學相對分明故。今文設雖局聲聞。不可局緣覺事。不及異論樣覺候。依之演密鈔釋專存此旨見條。旁疑難難閣候答意。凡業煩惱言前前所斷亦爾故。今所加之株杌種子可指習氣義勿論候。是以大乘同性經說緣覺十地中。雲十者習氣漸薄地。顯勝聲聞義上者。緣覺斷習義。旁如答成候。   假令初劫三種三妄學無學相對故難端來候共。聲聞舉有學。緣覺舉無學。互顯得意無妨候。次至演密鈔釋者。大師立十住心時。依今經文第五住心號拔業因種心故。義解人師所判依用不申候。   會一義意。今所加株杌種子。可緣覺所斷習氣成立聞候共。非想地第九品。二乘無學但發金剛喻定。所斷微細難斷重故名爾見。無不足事候。次以同性經習氣漸薄地被備的據候共。既雲漸薄未言斷故。拔言不符合條。斷習義者許間敷候。   至者拔業煩惱等經文可局緣覺所斷歟否之所論候。   學摩訶衍人。   難意。凡論能所寄齊事。專以密人可對顯人義治定時。今雲與小乘見道適齊。寄齊旨分明上者。可真言行者事。間不容髮處候。因玆次下雲淨菩提心少分增明。被出密乘不共名目候。條旁疑霧不散候。   答意。凡於經初劫三種三妄疏家有二重釋中。初約小乘。次學摩訶衍人以下約顯大乘見候。是則湛寂之中三乘人。同共一法行者條。可顯人義不及猶豫事候。是以宗家釋中判四種三妄時。以第二妄執配顯大乘意。偏依今文見上者。旁如會申候。   假令論寄齊事。以密人可對顯人難勢來候共。是顯同共一法人與小乘齊不墮聲聞正位之所以故。非寄齊釋得意置候。次雲淨菩提心少分增明故攻難聞候共。世間八心種子心猶顯一分淨心顯現故。無不足候。   會一義意。學摩訶衍人同共一法行者故被成立候共。於湛寂重寶雖有三乘。初劫小乘為表故。隱菩薩以二乘寄齊真言行者料簡。無子細事候。次至宗家釋者。疏中初重三妄不舉斷人故。宗家加釋。取義無妨候。   至者學摩訶衍人可真言行者歟否之所論候。   見惑寬狹。   難意。凡經唯蘊無我句含三乘見道見候。然大乘見道二障分別起俱斷之事候條。於見惑所殘有之間敷事。不及異求處候。依之疏家釋度無量見網無量言無所簡故。旁疑滯難散候。   答意。凡按學摩訶衍人候。湛寂位未及證寂然界菩薩見間。可局人執見惑義勿論候。是以經雲彼出世間心住蘊中。疏述然未度法障未名真淨菩提心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大乘見道二障分別起俱斷故難勢被運候共。法相一途所談爾。深教意不必然乎。於天台四教別圓二教意先斷界內見思惑。後斷無明見思見候條。無不足候。次至度無量見網釋者。人執見惑多差故雲無量。無子細事候。   會一義意。學摩訶衍人湛寂位未及證寂然界故被成立候共。思寂然界菩薩進第二劫。法相大乘菩薩故見道所斷不可違法相斷道事。不待言處候。次至經疏文者。明修惑留滯義雲住蘊中。判然未度法障得意。不敢成妨候。   至者學大乘人見道二執見惑悉可斷歟否之所論候。   法執當心。   難意。凡二執名字諸教一同名目候。而今既雲法執上者非人執事。不及異求處候。因玆次下雲雖不於中起諸我倒。我倒名義人執事分明故。於對彼法執者。旁疑冰難消候。   答意。凡所寄齊三果學人云淹留修行者。修惑漸斷義候。然今解法執當心重。釋故名淹留修行故。可人執修惑義勿論候。是以按釋文次第。第三重拔業煩惱根本無明種子人執事明鏡上者。前位第二重所斷人執修惑事。旁如答成候。   假令二執名字諸教一同名目故難破來候共。修惑迷事惑故稱法執事。如淨影大師見修二輪惑名人著我法著我得意置候。次至雲對我倒法執故者。見惑名我倒事。誠證在近故不及苦勞候。   會一義意。淹留修行者修惑漸斷義故成立聞候共。能寄齊大乘菩薩二地以上法執修惑漸斷義雲淹留修行得意。無子細事候。次第三重拔業煩惱等人執故成來候共。是又菩薩二障種子習氣金剛無間道斷義。寄齊小乘無學故。無不足候。   至者今法執當心可二執中法執歟否之所論候。   下地三執。   難意。凡緣覺於凡位預斷下八地惑。後入見道起無漏智斷非想地惑故。下地者可指下八地事。不及異論處候。由此覺苑法師釋稍離下之八地三妄執故故。旁御答難思候。   答意。凡下地三執者。可指前三果所度三妄候。爾彼可盡九地修惑故。下地者可聲聞地義勿論候。是以當段鉤鎖明學大乘人斷聲聞所斷九地修惑畢。進斷緣覺不共業煩惱株杌義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緣覺於凡位斷下八地惑故難勢來候共。今對緣覺不共習氣斷雲下地故。可指聲聞地義。道理必然候。次以覺苑釋備誠證。彼師無學聖人不謂緣覺段。違宗家意故不依用候。   會一義意。下地三執可指三果所度成立聞候。共對非想地惑雲下地故。三果所度即下八地惑存候。   次明緣覺不共株杌種子故被募義勢候共。所斷惑與聲聞不替。十二因緣觀門不通聲聞故。不共義無不足候。   至者今雲下地三執。可下八地惑歟否之所論候。 大疏談義第八。   兩種外道。   難意。凡雲此宗中說。此宗言所顯顯教悉可屬外道事。不及異求樣覺候。依之疏明外道所不知法。雲無量寶王是即金剛寶藏故。旁疑執難止候。   答意。凡湛寂理三乘同所證候。爾二乘不到源底故且名內外道。菩薩喻大香象王釋到其源底故。不屬外道義勿論候。是以經中歎湛寂理雲一切外道所不能知時。二乘猶得此理故應菩薩所得事。道理必然條。旁如答成候。   假令雲此宗中說故難端來候共。此宗中指外道二乘說內外兩種外道義故。無子細事候。次至稱無量寶王者。學大乘菩薩所得功德雲無量寶王。無不足義候。   會一義意。湛寂理三乘同證故成立聞候共。二乘既屬外道故。菩薩亦可然事。不足怪候。次雲一切外道所不能知時。二乘猶得此理故被立道理候共。二乘雖得此理名外道故得此理。菩薩亦可名外道。道理不待言。故卻難勢潤色候。   至者內外道中可有顯教菩薩歟否之所論候。   五喻體空。   難意。凡體法空者第二劫所觀大乘行軌則候。然寂然界觀門合論初劫。齊拔業因種故。非體法空事。不及異論候。因玆按疏釋相。或判成實諸宗未甚懸絕。或述猶帶拆法明無性空故。旁疑霧難散候。   答意。思湛寂寂然二種菩薩。相當天台所判藏通二教菩薩見候。而上湛寂菩薩釋非如實巧度故。彼拙度拆空。此寂然界巧度體空義勿論候。是以疏家釋寂然界雲從無性門達諸法即空。諸法即空言可體法空觀解義分明上者。旁如答成候。   假令寂然界合論初劫故難勢聞候共。約偏真同故無子細候。次齊拔業因種事。是亦約偏真同候。次至雲猶帶拆法明無性空者。既雲帶故非當體拆法義。不待言條無相違候。   會一義意。寂然界相當天台通教歟成立聞候共。相似分有人法俱空同成實宗上者。可藏教分齊歟候。次至疏家釋雲從無性門達諸法即空者。三藏教觀從緣無性。有人法二空談故。約彼法空雲諸法即空可得意候。   至者今觀察無性空可體法空歟否之所論候。   證寂然界。   一旦難意。凡思寂然界。雲大乘菩薩度一重法倒。雲漸過二乘境界故。不可攝第五住心。又偏真觀解故難攝第六住心條。可立一種住心道理。不及異議樣覺候。依之六無畏中為一法無畏。十六重玄為一種阿闍梨故。宗家御立教一旦不審候。   答意。只任御定判處候。凡十住心立教專依經論共許之所立見故。除寂然界義。其理勿論候。是以大日經中雖開為一種。疏釋攝二乘。或雲與辟支佛位齊。或述成實諸宗未甚懸絕故。旁御定判無不足候。   假令度一重法倒故難端來候共。成實雖談二空攝半字教候。但雲漸過二乘境界者。細論門意候。次至六無畏十六重玄為一種位者。寶珠譬喻不出之故。開合出沒不一准候。   會御定判義意。住心立教仕經論共許故成立聞候共。縱菩提心論略之。大日經中往往為一種位故。難被略事候。次至三劫釋雲與辟支佛位齊等者。為令進第二劫。且雖下雲辟支佛位齊雲未甚懸絕。又雲大乘行者雙離違順八心故。實與成實宗隔絕義得意候。   至者證寂然界不立一種住心者。一旦不審所論候。   復次大乘行。   難意。凡今此文第二劫標句上。大乘行言不簡第七。無緣乘義法無我性名不局第六故。可通二箇住心事。不及異論候。依之六無畏中法無我無畏存他緣覺心兩種見候條。旁疑殆不散處候。   答意。凡他緣大乘心立名專依發無緣乘心文故。宗家以今文證第六住心候。爾者局第六義勿論候。   是以菩提心論明第六住心。雲又有眾生發大乘心。簡小乘約大乘初教。有此簡別之稱間。旁如答申候。   假令大乘行發無緣乘心等名義無簡別故難端來候共。約始標此號事。如無雲天得意無子細候。次以六無畏中法無我無畏被備的據候共。經文雖局第六。疏家探意加釋第七。故無煩候。   會一義意。宗家以今文證第六住心故成立聞候共。總標屬前段。總結屬後段。聖教常習故不及劬勞候。次至菩提心論釋者。第六住心稱發大乘心事。自本不遮之故。不敢成相違候。   至者復次大乘行發無緣乘心者。局第六住心歟否之所論候。   三界唯心。   難意。凡按經說相。雲觀察蘊阿賴耶。蘊阿賴耶不通真理故。唯心之心可局事心事。不及異論處候。依此慈恩法師依經論文立五重唯識時。引華嚴三界唯心文證第二捨濫留純識。其前四重事唯識事治定故。旁疑網難決候。   答意。凡說觀察蘊阿賴耶知自性等。自性言是三種自性故。依圓二性真事二心義勿論候。是以疏家往往引莊嚴論三性文被證阿賴耶三義候上者。可通真事二心條。旁如答成候。   假令蘊阿賴耶局依他故難勢來候共。觀依他如幻。遍計實執除圓成真理顯雲知自性故。通真事二心基本候。次至三界唯心文證第二重唯識者。今雲心外更無一法。釋相異第二重故。可廣通真事二心存候。   會一義意。知自性言通三性故成立聞候共。據唯識論等。以幻焰等八喻喻依他故。今觀六喻知自性。依他自性可得意候。次至疏家引莊嚴論三性文者。自元觀阿賴耶顯圓成理義不遮候。   至者三界唯心文可通真事二心歟否之所論候。   般若方便。   難意。凡按文相次第。以寂然界偏真智。望第二劫中道觀。判勝劣釋文故。可指緣生中道觀事。不及異求處候。依之覺苑釋雲若失般若無所得方便。無所得言所顯指第二劫觀旨分明故。旁疑滯難散候。   答意。凡失者翻得言候。然初劫智未得第二劫之智條。可指寂然界當分之智義勿論候。是以初劫末釋寂然界位判若失方便多墮二乘地證小涅槃上者。指寂然界之智事。旁如答成候。   假令以寂然界偏真觀望第二劫中道觀釋文故疑難來候共。寂然界智沈偏真理故。可墮斷滅不墮異二乘事。具般若方便助故顯釋故。無相違候。次至覺苑釋雲無所得方便者。大乘行者跬步時住無所得觀解故。無子細事候。   會一義意。失者翻得言故成立聞候共。失退其義全同候。而於退有三種退中。未得退未得法雲退旨。俱捨釋明鏡候。次以初劫末釋雲若失方便多墮二乘地被備誠證候共。初劫雲證小涅槃。今雲濫方廣道人。彼此相對異故。初二劫方便別事。如視掌候。   至者般若方便可第二劫緣生中道觀歟否之所論候。   六喻三性。   難意。凡六喻皆是非有似有義不順遍計偏有圓成真有故可唯喻顯依他事。不及異論處候。依此唯識論中舉依他八喻。釋猶如幻事陽焰夢境鏡像光影谷響水月變化所成非有似有故。旁疑冰難解候。   答意。凡經文知自性如幻等之自性言可通三種自性故。可三性俱喻顯義勿論候。是以疏云然阿賴耶有三種義。引莊嚴論求真實偈。被顯幻事譬三性旨條。旁如答成候。   假令六喻皆是非有似有義故。疑難來候共。取喻隨宜故。或以幻事喻依遍二性。或以彼無體譬圓成第一義事。如莊嚴論譬說得意候。次至唯識論文者。彼依一往義門喻依他。如中邊論者。以八喻喻依遍二性故。不可局定候。   會一義意。就經文知自性如幻等之自性言被成立候共。依唯識頌雲依他起自性分別緣所生故。指依他雲自性。無子細事候。次至引莊嚴論者。彼論但取三性義迄。非幻事直譬三性故。成的據間敷候。   至者今六喻三性共喻顯歟否之所論候。   三性俱真實。   難意。凡實必對虛事候。然遍計虛妄起無可對虛故真實可局依圓事。不及異論候。依之慈恩大師釋遣虛存實識。雲觀遍計所執唯虛妄起都無體用。應正遣空情有理無故。觀依他圓成諸法體實二智境界。應正存有理有情無故故。旁難勢有由樣覺候。   答意。凡今文求真實偈候。而既求真實法門時所舉示三性故。無偏頗可真實義勿論候。是以莊嚴論被指勸故應知三性俱真實上者。旁如答成候。   假令遍計虛妄起法故。被構難勢候共。遍計真實可有二義候。一情實故雲真實義。一遍計理無即真實故雲真實義。依何義無子細事候。次至慈恩釋者。彼約唯識觀解。今依凡夫情實故。不成相違候。若又約理無即真實義者。相應觀解故成難間敷候。   會一義意。今文求真實偈故成來候共。舉三性顯圓成真實故不背求真實義候。次至論文雲俱真實者。今舉三性顯遍計無體。圓成真理自顯故。了真理外無別物雲三性俱真實。無不足候。   至者三性俱真實者。可三性各別存真實義歟否之所論候。   無體非無體。   難意。凡上正舉三性譬時。雲如彼起幻師譬說虛分別如彼諸幻事譬說二種迷。既幻師譬依他。幻事譬所執分明故。遍計有無義事。不及異求處候。依之釋此偈明幻事非有而有意。指所執情有理無見故。旁難勢叵止候。   答意。凡按釋相。如彼無體故文釋此譬依他分別二相亦無實體。如彼可得故文述此譬虛妄分別亦爾故。今幻事依他譬義勿論候。是以疏家判此幻即譬諸蘊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就上如彼起幻師等文難勢來候共。為取幻師術力。雖雲譬說虛分別。術力在幻事上故。尚屬幻事候。次至幻事非有而有文者。而字起盡相會依他假有實無故。還答者依憑候。   會一義意。以如彼無體故等偈長行釋成立聞候共。非幻事直譬虛妄分別。依他迷因故以依遍計可得依他迷因義顯釋爾候。次至此幻即譬諸蘊疏家解釋者。讀文點故不及劬勞候。   至者今無體非無體文顯遍計有無義歟否之所論候。   真實性體。   難意。凡依他因緣假有法故不可雲真實條。可局真如事。不及異求處候。依之莊嚴論或雲如彼無體故得入第一義。或述法界與世間未曾有少異故。旁難勢難閣候。   答意。凡於圓成實性有二門廢立中。常無常門圓成雖局真理。漏無漏門圓成通無漏有為故。不局真如義勿論候。是以唯識論判二空所顯圓滿成就諸法實性名圓成實。乃至無漏有為離倒究竟勝用周遍亦得此名上者。旁如答成候。   假令依他因緣假有法故難端聞候共。無漏有為法名圓成實性。唯識定判故不及劬勞候。次至第一義諦稱者。如起信論雲唯是法身智相之身第一義諦無有世諦境界者。不簡智事明鏡候。次法界與世間文且約真理釋得意。無子細義候。   會一義意。漏無漏門圓成通無漏有為故被成立候共。總雖有其義。於莊嚴論者。偏依常無常門圓成見候。次至唯識論勝用周遍亦得此名釋者。總有漏無漏門圓成事。不遮之故無不足候。   至者今真實性真實可局真如歟否之所論候。 大疏談義第九。   三性前後說。   難意。凡按三時之次第。三無性般若皆空義當第二時。三性第三時中道顯了教故。可無性前說三性後說事。不及異求處候。因此義燈判無性先陳三性後說故旁難勢有由樣覺候。   答意。凡深密經說相第二卷初法相品說三性。次無自性品說三無性候。然則三性三無性可前後義勿論候。是以天親本頌雲即依此三性立彼三無性。護法釋論述即依此前所說三性立彼後說三種無性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三時教次第第二時般若無性教故。難勢來候共。義燈釋經辨三時非約前後以類相從故。不及私會通候。次證義燈三義中第一釋。彼師自判然第二勝故無煩候。   會一義意。凡深密經三性前說。無性後說故成立聞候共。一時一會說故。不成說時前後之證候。次至天親本頌護法釋論者。頌雲故佛密意說。釋述說密意言顯非了義故。三無性指第二時條。無相違候。   至者三性無性前後說歟否之所論候。   後二無性。   難意。凡思依圓二性。正後二智境界其體非無故。不可於法體直立無性名事。不及異求候。依之慈恩釋判非無後二性但無計所執故旁疑滯難散候。   答意。凡三性三無性相對法門候。而三性既於當體立此稱上者。依圓當體可立無性稱義勿論候。是以唯識論被述假說無性非性全無故。旁如答成候。假令依圓二性正後二智境界故難勢來候共。後二無性依圓當體有可空義故。雖立無性稱非可被遮法故。為真實所遮者。即遍計所執條。無相違候。次至慈恩釋者。自元後二性非可被遮法。終為所遮者。計所執故被釋爾候。   會一義意。三性三無性相對法門故成立聞候共。雖依三性立三無性。遍計體用都無法。依圓諸法體實故。雲所遮者但計所執。無不足事候。次假說無性釋。執者意樂依圓思實雲依圓空稱無性故。雲假說無子細事候。   至者後二無性於當體直立無性之名歟否之所論候。   心王第八。   難意。凡按釋相。雲譬如大海波浪以從緣起故(乃至)。心王亦復如是。大海譬心王。波浪喻心所(見)。故心王可通八識事。不及異求候。因玆上釋判心王猶如池水性本清淨。心數淨除猶如客塵清淨。王所相對分明故。旁疑滯不散處候。   答意。凡今段明三論法門時。彼宗第八為佛性真識。七轉定生滅妄識故。譬海水心王可局第八義勿論候。是以嘉祥大師判佛性與六七妄心和合生等條。旁如答成候。   假令取大海波浪譬雲心王亦復如是故難勢來候共。今譬取楞伽藏識海常住七識波浪轉文意(見)。故還成潤色候。次至上釋以心王對心數者。為七轉顯妄體。殊舉相應心數客塵煩惱者。有其理事候。   會一義意。三論宗第八定佛性真識故成立聞候共。於性宗有三種識廢立中。今疏依共相八識得意。無子細事候。次至寶窟釋者。嘉祥雖依離分八識。於七轉如述在緣常靜。心王通八識義不敢成相違候。   至者今此心王可局第八歟否之所論候。   心中祕密。   難意。凡心中祕密種種不思議事者。指無盡莊嚴藏名義故。不可通如常八九事。不及異論處候。依此宗家釋中。或雲九種心藥拂外塵而遮迷。金剛一宮開內庫而授寶。或判如上二宮芟薙宅中之荒穢。未開地中之寶藏故。旁難勢難止候。   答意。凡從此以後方乃說之生後文分明故可通三心義勿論候。是以疏家引法華久遠實成。華嚴詢求知識事。被顯俱名祕密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心中祕密種種不思議事者。指無盡莊嚴藏名義故難端來候共。約理祕密得意。無子細候。次至宗家兩處釋者。彼何顯密對辨判文。今文三一乘對辨故。不成難候。   會一義意。以從此以後方乃說之生後文被備依憑候共。對治心外之垢者。約顯分齊。心中祕密者。指無盡莊嚴已有故。成顯密對辨候。次至引法華久遠實成。華嚴詢求知識等祕密因緣者。彼開會法華華嚴為密心中祕密義故。不及苦勞候。   至者今心中祕密者。可通如常八九歟否之所論候。   歎德總標。   難意。凡今文此教餘教相對歎此教菩薩勝德(見)。故歎德可局第十住心事。不及異求樣覺候。因玆取譬時。雲舟車神通至到一處。如常八九住心譬舟車事分明上者。疑執更難止候。   答意。凡今此文歎第三劫能越之德治定候。然於第三劫能越有三種住心故。歎德不局第十義勿論候。是以疏家釋即是欲明超第三劫之心。欲令見聞者信樂尊重故。先歎其功德耳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就此教餘教相對難勢。候共。第二劫第三劫三一乘對辨得意。無子細事候。次舟車神通至到一處釋者。是亦第二劫菩薩喻舟車故無煩候。   會一義意。今歎第三劫能越德故成立聞候共。第三劫真言為本。標真言門修行菩薩故。如常八九不存歎德文候。次至即是欲明超第三劫之心(乃至)。先歎其功德釋者。第三劫能越雖有三心真言為本故。疏家被判已歎入真言門功德竟條。及異議間敷事候。   至者今此歎德唯歎第十住心歟否之所論候。   空性無境。   難意。凡空性無相無境界義專三論所談法門故可通第七事。不及異求處候。由此宗家釋或雲三論八不空性談義。或述不生覺心獨空慮絕。則一心寂靜不二無相。或判八不絕戲一念觀空心源空寂無相安樂故。疑難更難止候。   答意。凡三劫分齊全別故以第二劫覺心乘不可雜第三劫義勿論候。是以宗家以今文證第八住心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空性無境等義專三論所談故御難成來共。空性無境界等名言雖同。三一乘義門各別故。今文不通第七得意候。次宗家處處釋。是亦名言同分故不及苦勞候。   會一義意。三劫分齊全別故御答聞候共。性宗有一轍義故。覺心乘在第二劫終。兼可攝第三劫始存置候。次至宗家引證者。法性空寂義可通覺心已上三種住心故。以菩提心論旨陳一段證三種住心。可為明證候。   至者空性無境等義可通第七住心歟否所論候。   第九證文。   難意。凡引證既通諸文候。設雖第九住心沈一心無相極理故。可稱心實際事。不及異論樣覺候。因玆先德釋初一未極為其差別。顯於一文有極未極二義之旨條。旁疑執難止候。   答意。凡開疏家釋。所謂空性(乃至)。離眼耳鼻舌身意文為心實際位。判心實際亦復不可得故曰極無自性心生也故。第九住心非心實際位義勿論候。是以宗家釋中。明極無自性心一句悉攝華嚴教盡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引證既通諸文故難端來扣共。為成極無自性來由。引以上文得意故。無子細候。次先德初一未極釋對極無自性之極字故。顯未極文自為第八住心義候。   會一義意。雲心實際亦復不可得故。成立聞候共。住心引證於一住心存淺深重重例有之故。不成妨候。次至宗家釋者。如雲唯蘊無我一句攝諸部小乘盡者。引證不局一句故可以例候。   至者所謂空性等文通第九住心歟否之所論候。   此中十喻。   難意。凡按綴文次第候。標此中十喻。結復成戲論故。可第三劫十喻成戲論義事。不及異求處候。因玆宗家第八住心頌。述前劫菩薩作戲論此心正覺亦非真者。移今釋意見候條。旁疑難有由事候。   答意。凡以劣智品望勝智品成戲論道理故。可顯第二劫十喻望第三劫觀門。復成戲論旨義勿論候。   是以宗家第八住心。證所謂空性離於根境無相無境界越諸戲論上者。所越可前劫事。旁如答成候。   假令標此中十喻。結復成戲論故難勢聞候共。對望此中十喻。前劫十喻成戲論義故。全非標結存候。   次至宗家第八住心頌文者。前劫菩薩句正當今釋。此心正覺句准例釋故無不足候。   會一義意。以劣智品望勝觀門。成戲論道理旨被成候共。對第九者。第八劣故不違道理候。次以宗家以越諸戲論文引證第八住心被備的據候共。對第八前劫成戲論義本自不遮故無妨候。   至者今復成戲論文第三劫十喻成戲論義歟否之所論候。   八九淺深。   難意。凡雖三妄異。於第三重妄執。更無粗細分別之說故。八九所斷不可有不同事。不及異求樣覺候。   依之窺疏家釋候。今文外不明斷位上者。旁不審不散候。   答意。凡十住心背闇向明之次第候。然八九之續生可有斷惑淺深義勿論候。是以或雲心實際亦復不可得故曰極無自性心生也。或述轉生極無自性心。一道極無既有二重見條。旁如答成候。   假令於第三重妄執無粗細分別之說故難勢來候共。大三劫相望時。雖八九所斷同名極細妄執。細論門之時。於其中有淺深得意。無子細事候。次至雲今文外無明斷位文者。下於業煩惱解脫而業煩惱具依之文。正明極無斷惑故。御難自被墮負處候。   會一義意。十住心背闇向明之次第故成立聞候共。十住心源一切智智差別乘故。有智行不同。於立二箇住心。疑殆有間敷候。次至或雲心實際亦復不可得故曰極無自性心生。或雲轉生極無自性心者。空性等文通二箇住心故。約第九邊得意置候。   至者八九住心所斷可有淺深歟否之所論候。   極無地前。   難意。凡三劫十地地前地上不同顯密差別候。然極無自性心顯教極位。地前分齊故。非自宗初地分位事。不及異論候。依此下疏釋然此經宗從初地即得入金剛寶藏故。顯教極無不可存初地條。旁疑殆不散候。   答意。凡疏下文判轉生極無自性心(乃至)。至此不思議地乃名真離二乘地也故。極無初地義勿論候。   是以第三卷雲此空智生即是時極無自性心生(乃至)。即是真言行者虛空無垢菩提心也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三劫十地地前地上不同顯密差別故御難來候共。顯教極位當真言初門故。無相違候。次至從初地即得入金剛寶藏釋者。依今經意。顯教極佛入真言初地。成真言門菩薩故。不違釋文候。   會一義意。下文雲至此不思議地故。可極無初地義成立聞候共。為顯顯極密因義。第九住心開會為真言初地得意置候。次至第三卷疏雲即是真言行者虛空無垢菩提心者。是又不替已前會通意候。   至者極無自性心可自宗初地分齊歟否之所論候。 大疏談義第十。   寶珠譬喻。   難意。凡三劫六無畏述如常教相故不可攝第十住心。又如雲越世間三妄執出世間心生。三劫心局出世故不可有世間三箇住心事。不及異求候。依之宗家以三劫文唯引證第四已上住心上者。疑滯更難散候。   答意。凡依文顯相雖局出世。搜深意東一切妄執收三劫故。雖一毫之微善可成三劫能越心義勿論候。是以寶珠譬喻始舉瓦礫無異喻。有八心萌動說。終明生在佛家義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三劫六無畏述如常。又雲出世間心生故。不可攝第十及世間心難勢來候共。約文顯相一途得意故。無相違候。次至宗家引證者。是又約顯相通。故不及苦勞候。   會一義意。探深意則可通十住心成立聞候共。今經三劫約無漏心建立事。經疏說相分明故。不依用申候。次至雲譬喻始舉瓦礫無異喻有八心萌動說。終明生在佛家義者。寶珠譬喻廣。三劫義狹得意子細有之間敷候。   至者寶珠譬喻三劫具可有十住心歟否之所論候。   十地十六生。   難意。凡十地十六生數既增減故不可以十六大生攝十地盡事。不及異求候。因玆心要釋中釋金剛薩埵位。雲雖證薩埵正位而見惑未除故。旁疑霧難散候。   答意。凡十地十六生約兩部地位故。可十地攝十六生盡義勿論候。是以三摩地儀軌顯現世證得歡喜地後十六生成正覺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十地十六生數有增減故難端聞候共。金剛三昧經以十地菩薩喻十五日月。菩提心論以十六分月喻十六大生條。地位開合不一轍故不成難候。   次至心要釋者。於金薩有本有修生二分中。今以修生准本有被明之故無相違候。   會一義意。十地十六生約兩部地位故被運義勢候共。設雖金薩在地前。餘十五菩薩地上雲金剛頂部以十六大生證知地位。無妨事候。次至三摩地儀軌文者。十六生中約證位初歡喜地故舉之。無不足義候。   至者可以十六大生攝十地盡歟否之所論候。   復越一劫。   難意。凡三劫之說段畢說十地。其上雲復越一劫故。以第四微細妄執可雲一劫。事。不及異求處候。由此宗家釋越三妄執越三阿僧祇劫。是則十地究竟也。過此修上上方便斷微細妄執至佛果故意。越三妄得十地。斷微細妄執昇佛果事分明上者。旁難勢有由樣覺候。   答意。凡按經文。指昇住此地稱信解地(見)候。然信解地十地故昇住此地可十地義勿論候。是以疏解復越一劫文。判復越百六十心一重細惑名度三大阿僧祇劫條。旁如答成候。   假令上有十地文。其次雲復越一劫故難勢來候共。雖上明十地。今舉益勸修文故。其意頗異條。依憑成間敷候。次至宗家釋者。越第三劫得初地。斷微細妄執得佛果義分明故。還明二重得益誠證候。   會一義意。信解地十地稱故成立聞候共。信解名通因果中。今佛果信解得意故。無子細事候。次至判名度三大阿僧祇劫者。三妄四妄開合不同中。今釋依合門云爾存無妨候。   至者復越一劫者。可第三劫極細妄執歟否之所論候。   第九驚覺。   難意。凡論驚覺事專可在沈空位義道理必然候。而極無心曾無沈空義故不可須驚覺事。不及異論處候。依玆宗家釋被顯驚一道於彈指覺無為於未極故。旁疑殆不散事候。   答意。凡諸乘雖殊以無相一心為極理者。顯家通滿義相故。第九住心可蒙驚覺義勿論候。是以宗家於寶鑰舉驚覺文時。大日金剛守護三經第九住心引證之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驚覺專可在沈空位故御難聞候共。元自沈空義不局第八住心得意故無相違候。次至驚一道於彈指等釋者。住心論指第九住心。判九一道無為宮故。不簡第九義分明候。   會一義意。顯家諸乘以無相一心為至極理故被成立候共。雖無相為極。第九有沈空義者不見故。無不足候。次至宗家引驚覺之三文於第九住心者。雖證第九。為顯第八為所驚進第九義料簡。無子細事候。   至者極無自性心蒙驚覺義可有之歟否之所論候。   心相顯密。   難意。凡三劫六無畏心相答說候。既問真言行者心相。答之三劫六無畏可密行事。不及異求處候。依之三劫判以妄執為今經之劫旨。六無畏因菩薩有幾種得無畏處間所答行相故。旁疑霧難散候。   答意。凡見三劫六無畏說文。說常途顯教之行相。不說瑜伽三密之軌則故。非真言行雲事勿論候。是以六無畏釋一一舉真言行者雲與此齊也。寄齊之旨分明上者。旁如答成候。   假令問真言行者之心相故御難聞候共。自元經本意雖欲顯真言行者心相。深密難直示故寄齊常途顯之者。巧妙說相候。次至雲三劫以妄執判之。六無畏答菩薩無畏處者。是亦欲明真言行者心相寄齊如常顯之旨以前會之通候。   會一義意。三劫六無畏說文偏說顯教行相不說三密軌則故成立聞候共。今所論經文說相候。疏有寄齊如常釋之處者。不遮之故無子細候。   次至六無畏釋一一舉三密行位者。隨三密行位或兼修有漏世善。或兼觀有相四念處。或兼觀陰界入等為助修故雲與此齊候。   至者今眾多心相直明真言行歟否之所論候。   心相寬狹。   難意。凡三劫六無畏一雙法門候。然三劫既不局心相。通殊異續生之答說上者。六無畏不可局隨一事。不及異求處候。因此住心品總結文結成已說淨菩提心諸心相竟故。旁難勢難閣候。   答意。凡今猶是答前心相句詞。專對三劫亦是答諸心相文(見)候。若爾彼心相既局一種故。此心相不可通諸句義勿論候。是以按三劫六無畏不同候。三劫淨心十住心轉昇殊異義分明候。六無畏唯說蘇息處不明住心轉昇義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三劫六無畏一雙法門故成義勢來共。說相雖似其意頗異故成難間敷候。次至住心品總結文者。彼總結文故雖心相言廣通諸句。今配屬九句之答說故。義門大異條。難被備依憑候。   會一義意。就猶是答前心相句詞成立聞候共。約前三劫作差降對明釋起盡其體可全同義分明上者。無子細事候。次至雲六無畏不明住心轉昇義故者。六無畏淨心前後差別可名殊異心事。不足怪處候。   至者今此心相可九句隨一心相歟否之所論候。   心法色形。   難意。凡以色形有無為色心差異事候。若心法存色形可六大雜亂色心難分條。不可有色形事。不及異論候因玆宗家一處釋判自觀我心雖無色無形故。旁難勢有由事候。   答意凡顯乘以心為本。以色或為所變相分。或為緣起枝末故。色心相分心法不存色形候。而自宗意色心居實際而二不二故。心法可存色形義勿論候。   是以經說月即是心心即是月。論演我見自心形如月輪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心法存色形者。六大可雜亂難端來責。以慮非慮為色心體故無妨候。次至雖無色無形釋者。釋三解脫門中空解脫門故。遮情破執之說非表德實義故。不及苦勞候。   會一義意。凡自宗替顯乘談。色心居實際故被成立候共。色法所依本源。心法所起末。無色相得意故。替顯乘詮聞故。不足有之間敷候。次至經文者。依深祕義別途說故。不及子細候。次論文顯心法清淨圓滿相如月輪釋料簡申候。   至者自宗意於心法可存色形歟否之所論候。   沒心實際。   難意。凡心實際之義專當空性無境第八住心義分明故非第七住心事。不及異解處候。依之疏家第三劫釋被顯心實際亦復不可得。故曰極無自性心生上者。旁難勢難止候。答意。凡前以心沒法中文既居第二劫。對初劫寂然界故。今沒心實際尤居第三劫。可對第二劫條。指第七住心義勿論候。是以今文雲欲離有為無為界。全同第三劫離有為無為界文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心實際義專當第八住心故難端聞候共。心實際言隨宜不定故非苦勞候。次至心實際亦復不可得等文者。彼亦指第二劫雲心實際得意故無相違候。   會一義意。以心沒法中文居第二劫對寂然界故被證例候共。即空幻既居初劫對同劫湛寂故。例證無不足候。次至欲離有為無為界釋者。大師以第三劫離有為無為界等文。證八九二箇住心故。為第九說文時有為無為界還指第八故。不敢成由候。   至者今心實際可指第七住心歟否之所論候。   十喻體空。   難意。凡十緣生句之觀門者。心垢對治之方便故。尤可遮行者迷執候。然不可直空其體事。不及異論處候。依之疏或雲離於慢著。或述亦不生著。不雲遮其體條。旁不審難散候。   答意。凡行者觀心之上現普門之境界事。專有微細心垢故候。若心無一點虛假。自心即法界曼荼本尊行者中間所現影像可空其體義勿論候。是以疏家釋乾闥婆城喻。判日轉高轉滅。此城但可眼見而無實有故。旁如答成候。   假令十緣生句心垢對治之方便故御難來候共。觀體空時彌遣執之義成故。無子細事候。次至或雲離於慢著。或雲亦不生著者。是亦空體故離慢著候。會一義意觀心上所現之普門境界依心垢故御答聞候共。行者觀心為緣照見自性本有海會故。不可同遍計存境候。次證乾闥婆城釋。為令離慢著譬說。雖雲非實有。法體如來金剛幻故。不生之生得意候。   至者十緣生句觀門遮所現海會體歟否之所論候。   悉地寬狹。   難意。凡即身義中舉法佛持明二種之悉地。是即可普門一門悉地候。而今雲成三品持明仙時。安住如是悉地宮中故。局持明悉地不通法佛悉地雲事。不及異義樣覺候。依之三品悉地是行者遊歷剎土。並十喻所觀境界故。旁疑網不決事候。   答意。凡分三品意為可盡一切悉地見故。不可局持明悉地義勿論候。是以按十緣生句觀門。修行入證旨要故。不可廢普門軌則條。旁如答成候。   假令就即身義舉法佛持明二種悉地被構難勢。即身義為簡異法佛悉地。且因位悉地名持明悉地。今指能成行者。不指所成悉地故。彼此釋意殊得意候。次至雲三品悉地行者遊歷剎土故者。上品悉地密嚴佛國者即是開顯心內曼荼金剛界宮義故。無相違候。   會一義意。作三品分別為可盡一切悉地故成立聞候共。於因位立五種悉地上。於持明悉地開三品事。不足怪候。次至雲十喻觀門修行入證旨要者。從初發心乃至因滿深修觀察故雲旨要。無子細事候。   至者今三品悉地宮一切悉地悉可有歟否之所論候。   大疏百條談義之草上下二冊筆記之竟。蓋便後學耳。   時貞亨紀元甲子首夏穀旦。   瑞應休隱比丘運敬七秩有乙識焉。   貞亨紀元歲次甲子初冬之月。依僧正運敞老和尚之命。附四聲清濁之星點畢。   門人慶宜。 ******   《大正藏》第79卷No.2541   No. 2541 祕密因緣管絃相成義上    根嶺沙門法住記 管絃相成應撮其要略分十門調節弄出。祕密因緣俱成門一。三大本修即離門二。一多事理俱密門三。理智兩部顯現門四。祕密一乘建立門五。所被機根差別門六。所行行位斷證門七。所得五智四身門八。說法主伴時處門九。三國事教流傅門十。   第一祕密因緣俱成門者。原夫因緣佛門綱紀。不唯三世諸佛所說。法身遮那自內所證祕密法門亦是因緣。今此因緣大分為二。法性自爾。隨緣顯現。其非諸佛所始造作。亦非天龍人非人等。法住法位六大無礙真法界藏名為法爾。非假四大真法界故。非實四大造識心故。非即識心色能造故。非空界色聲等性故。非空無為能造法故。山也·河也·草也·木也·方也·時也·人也·法也豈偏事造。亦不理性。即理而事。懸出顯網。即事而理。矧凡情乎。諸法法爾。不二不二。謂真地水火風空識鎔融無礙常瑜伽法雖離因果。總總絕故。而自爾成王數主伴。地不獨立。必緣水等。水等因緣本來亦然。互相為因。互相為緣。似如俱有。不偏親疏。正語法性自爾六大。三大本自相即不離。乃此自證三菩提境言亡慮絕。除不二心都非有心之所窺窬也。如是自證非一非多。亦分一多真用冥動。非親非疏。親疏互成。總別相待。是名隨緣。隨緣有二。法爾大悲所熏往昔大悲願力。遠照當來有相無相正所為機。謂之即質。大悲為因。未來為緣。直爾所生三無盡藏。若離質者。未來二機勇猛觀練修顯為因。大悲為緣。海會現前三身無盡莊嚴藏是也。一多法界亦是因緣。說與不說亦復因緣。往還合離悉是因緣。理教行果無非因緣。今此法會若自若他非一大事因緣何也。因緣如幻稱之金剛。海水波浪不與他共。日月光明性相自爾非因非果之因緣故。所謂因·法界緣·法界因緣所生法亦是法界也。又言妙感妙應皆不出阿字門。嗚呼阿字諸法本不生不可得矣。   第二三大本修即離門者。此中本有體相用大法住法位。本來不生。堂堂而靈。澹澹無跡。即三之一。即一之三。非三非一。非即非離。非一一心非多一心。豈夫生死人所識乎。一且豁爾自得其真。即離非失。來往亦是。修有二門。於如是境不如實知謂無明也。無明忽起三道不止。六趣如輪。謂之逆修。就無明論。緣起攝歸逆順一雙起信同趣。若約法門以言順修。向上向下義門自分。二重三重隨而不一。當分二節以悉其相。一約行者上轉修入。證不二心自剋體性。二就從他未來機欲。法門流現義次差別。初者三大雖本不離。六大法身法界之力法爾內熏。種方生根。四種曼荼加持之力悲用外發。為風為雨內外交冥。因緣相和。翼我三密功德之力。牙莖葉等三劫漸增。十地次第此生滿足。前後豎次同時橫合無明未斷。未全瑜伽。自剋而獲不二真源。則冥本覺三大宛然。復次一阿本性種子開為悲門五字。是根。無畏稟承不獨東因。大悲胎藏不失宗極。法身準繩不唯下化。法爾生成亦不自由。若中若東性修相推。或上或下智悲冥合各生五點。四曼三密無量無邊。是為牙等。全因無量進趣方便。而成究竟一長惡字。統根攝牙。非一非異。是真證果。六大法身。由非異故言心俱絕。冥會法然。尚未隨緣。以非一故自受法樂說教轉起。豈理即佛。故疏二十先具次說八葉四佛及四菩薩因行證入畢曰。次即入中惡(長聲)字是方便也。此是毘盧遮那佛本地之身華臺之體。超八葉絕方處。非有心之境。唯佛與佛乃能知之。上轉進趣以為方便。全成究竟功德海故。或稱祕妙方便無違。如實理智。如實說。默性相因果。橫豎即離。不二而二。二而不二。蓋法上轉唯跡唯本。無有即質微妙之跡。修因跡存。感果機亡。存則不即。亡則不離。生死勿論。未加持故。三劫定中及十住地多一一一感應交涉。分分顯發三無盡藏六大雖週四曼雖涉無明殘故。尚隔不融。自已剋證冥契法爾。法體不分相即不離。遍知作用無不罄盡。猶如醍醐醇淨第一。焉可更索無上妙味。唯二重足。非三重也。後者從他法門流。次待絕位分義必三重。謂機不及與遠近及。由遠及故有即質用。現近及者名為離質。不知即用則謂正說以為瑞相。或濫他家。若迷離用顯密岐混。則金剛幻為隨染幻。日月光淪陰雲橫行。終失當來進趣要路。既已分明了遠近及。則知極位懸絕機根。然雖從他必剖三重。就法體論三大不離。故灌頂一異義曰。相用入體法界寂然。寂然體中相用不泯。又曰。體性出相三密顯現。顯現相用體性亦出。是名三大不離法門。若不即門機根不及。體大絕離稱性六德。謂自推究相中六德無礙周遍容可略度。熏練年久。乃達性中實不可測性之六德。故無盡莊嚴藏軌曰。法性內五大。是堅濕煖動無礙性。獨就性德明其極處。餘色形等無有此能。非體不具。具而不及。遠近及故三密顯現。顯現體大總別相待。隨緣加持常同六大。不改自性。亦可以稱法界身者六大法身。五色五形五字五佛舉體內收以為具德。常別六大別相四曼三身三密無一不具。具德顯現三大自分。一異義文亦證此義。付眼寂然出亦不離。留意顯現入亦不即。不唯豎有表媟L著。橫亦從機隱顯無準。遠近所現加持可辨。是名三大各別法門。復次長惡雖是一字。由義別故待絕分位。出纏極絕五點圓足。形音全具。忽然不現(更問)以圓具故非理即阿。具而不見。阿獨成阿。在纏不異。無相無說。上所證疏上下相望。一文兩向。巧說無罣。夫其長惡雖全過去因行證入。是具足字如上疏中正釋成佛。談如實知六四三文。未來機緣絕不及故。說本地身超八葉。非有心之境。四阿雖具。四阿相亡為無點字。即同結前然此自證三菩提出過一切心地。遠待來機。一阿據地而立智門五義。是根。中東二因如上可思。即對未來眾生進趣因行證入定慧慈悲。五點各分。八葉為形。三劫成熟。普一差別。字門無量。三重成階。普現色身無不周應。牙莖葉等繁布重蔭。由所對此諸聲諸韻。中臺一阿點畫印現。即字門道具身加持。故下疏曰。為念本誓開。示大悲藏。普引眾生入佛慧故。是出加持之所以也。不異上曰世尊往昔大悲願故。下疏亦曰。復以加持神力現身口意。遍滿生死中。當知。此即是方便也。是加持門下轉善巧為正所明。即同上曰住於自在神力加持三昧。普為一切眾生示種種諸趣所喜見身等。上下疏文對挍雙照。彼此異因不可得故。非謂即離次第而說。因宗何為分二重岐。雖言遍滿生死中。而不必為加持世界。就如來邊。則如現座對機說法。正在即質。若約機邊。兼含離質。非現文有二重遮表。說法現身·十地生死為二況釋。豈重別乎。儻是義論一家捷徑。不得以謬通方大義。雖然下轉三重建立其證之乏。或馳胸臆。是故當須別求的證前後聯次辨上下轉。即疏第七明下轉曰。如來一一三昧門聲字實相有佛無佛。法如是故即是常。故不流。即是如來本地法身。為欲以此法身遍施眾生故。還以自在神力。加持如是法爾聲字。故此聲字即是諸佛加持之身。此加持身即能普作隨類之身。無所不在。當知。加持聲字亦復如是。如是聲字羯磨並有本地即離。三節分明。然上轉門必無即質。所即之質全本地故。故次亦曰。是故行者但一心諦緣觀此聲字。自當見佛加持身。若見加持身即見本地法身。以挍上疏曰乃至於此生中逮見無盡莊嚴加持境界。非但現前而已。若欲超昇佛地即同大日如來。亦可致也。則此加持是離質身。以下照上則彼佛地即是本地究竟大牟尼。二文比挍定無即質。以證前門唯二非三。當知。方便上下合離自證說默蘊在長惡。長惡比之白雪風調。管絃相成所由唱發。雖具舊調何事濫吹。希俟後來子期而已。如是如是舒則十界於人於法無所不至。體雖不變。聲韻從遇造化無方隱顯自在。體不變故三身即一。籍隱顯故三大分位無一不即。無一不離。真俗出想橫豎無窮。如是如是卷則真極。不二而二。二而不二。以不二故無相無說未流源泉玄而又玄。由全二故自受說法流入惹海攝萬水故。無說即說說即無說。說默猶鐘。低昂不忒。於吁惡(長)字上下方便為究竟矣。   第三一多事理俱密門者。此分二門遣法氾濫。顯密對辨。自家性相。如檀戒等名顯事度。六供為理非今所論。顯教唯理非事名理。凝然如故。一真如故。百界千如。事事無礙。未能脫出無明邊域。融事之理。終歸於空。而尚攝屬一相孤門。若三乘共。若獨菩薩。不思議乘隨他業幻。與六四三隨自性德事理俱密同日論乎。故顯密不同頌曰。顯似說一分理祕。密說事理俱密相。謂本不生中之性相。一一如如各各是是全事全理。無不性德。惟一惟多。懸出受熏。謂之顯密對辨俱密。宗義高遠由此而顯。若就自家性相而論。如是表德自有三諦。即是阿字自性本具即有即空即本不生。此之真際行者證入不二一心所照妙境。一點不改有有諸法。即若虛空無礙周遍。雖若虛空。無相即相。無說即說。常恆不變。謂絕絕中無相法身本來自爾王數主伴。重重無盡互相涉入。常常各說三祕密門。即此名曰多法界門。如斯不二一心境界離他機緣之言心故。相即無相。說即無說。無一可見。無一可聞。此之無說望後隨緣加持廣現種種身說稱之。以為一法界門。設混義門斷上下道。雖上下轉多一為旨。不妨互具一多法界。一多兩關始終一際隨其所趣為別而已。若約法門釋一多名。五字稱多。一字曰一。經疏間出一法界稱。若普若一義。或不齊。依法三宮理趣祕極題一法界sa rya法。與其之相承血脈既載於不灌鈴。詎為猶豫。對此一界。五字祕明稱之。以為多法界門。古德釋名未見聞之。準一多界即一多具。居體不闕言一多具。廣攝相用而究。事理別立稱曰一多法界。或擬性相兩宗釋之。緣亡曰一。內具曰多。雖說為多。非如相家執自有理內證多如。雖亦許一。非如性宗真如海水同一鹹味。惟一惟多。不相隔罣。是說是默。豈容情謂。非色非心。非一非多。不二不二。稱大不二。研窮斯理。朝琢夕磨。汲汲不止。真教將也。如是妙理就事熏練修行名曰一多兩傅。毘盧加持以賜金手。八祖襲承當來有據。雖然澆末時下。器淺不能雙容。分之野澤。初金後胎。初胎後金。脈胳如糸。渺汒流遠。支條漸岐。杖杖皆金。修成有驗。不可偏廢。末末自誇一任情謂。劫濁餘櫱可不痛乎。或計一多即為遮表。遮表各隔。體不全是。亦配金胎。一往就部五大為多。識大是一。理理無數。智智無邊。不惟五大識亦無邊。五大無相。而絕心量。他緣泯亡。豈識大乎。矧於東密偏金單胎。無有是處。遮表亦爾。斯一斯多。此事此理。二六時中不可暫離。可離非我真佛之道。事勝理野。理勝事史。事理彬彬。稱之軌範。見諦究竟。亦可致焉。理牙漸生。時雨不下。奚嘗甘露上乘法味。事疑頓捨。理脂不施。詎運即身成佛寶輅。寶輅在斯。法味非遠。偏失不能。雙修勤焉。其斯之謂自家佛乘事理俱密。一多亦然。於戲八祖並承蘊奧不獨如語。印璽可仰。以心傅心冷煖自知。   第四理智兩部顯現門者。奇哉婀尾羅呴欠吽最極大祕。法界體性仰之彌高。鑽之彌堅。五大是理。識大為智。本不生中自爾理智智不獨立。理不孤成。五大靈照名曰識大。識大妙質是為五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照無二。不共他家。不然何得常別中許心法色形草木了因。故知。疏主五大不減。宗家若為六大無增。是五是六不唯開合而已。是故在理理智不二。應知。在智智理不二(更問)豈離此外別存不二。自理自智六大圓具。四曼三密跳而不出。塵塵如是。法法焉不。寄之事相質多栗馱。心月心蓮法法爾住於自胸中。備具眾德。行者三業修證顯成。則此理智妙成冥會。不二而二。二而不二。雖是不二。非始不二。不二理理不二智智(更問)法佛三密歷然不泯。即自受樂自證身說。若此身說己體不動。以隨法門下轉流現。末流原本無機可逐。極位絕離寂然無聲。此之身說。此之不說。日月沈。思不思議疏。曰本不生理自有理智。自覺本不生。此中自理自智妙成。無相而相。體本具故。是理是智。自覺本如說而無說。視聽絕故。先所引疏釋字門道具足長惡說默並含符。合宗家即身義曰法佛三密等覺難見。十地何窺。以歎法佛能歎。是極而歎未極。無有是處。諸祖法輪天下同轍。自證自受法樂說法即是自證極位不說不可膠柱以操變調。此之理智本來無對。為未來機之所相待。而即互相現能所住。智照於理。理冥於智(更問)雖則不二而二顯現。兩部之名始立於此。加持法會此日方開。初捲住於自在神力加持三昧等可證之。不思議疏二重初重即質加持無盡一相。即是遠對未來無相有相二機所現法門。謂雖即阿對縛羅等。對阿(引)暗等總即為別。則是名為重重無盡總別相對曼荼羅壇。字門方具尊特莊嚴。一相總別相對圓壇。可以例他因分可說六相全捨一相重重。即質加持相貌多途難容易知。入門要津。機所待故不似極位。會座無機不同離質。離質現座有機可待。雖如正說正說岐分。若多法界微賤著貴研石隨磋輝光現故。不同流現細深粗淺。藥草歷年香氣減故。向上向下義路異轍。深淺反覆各有旨哉。而亦不違逆順因果相即圓融之大宗也。又雖證入因乳生酪。醍醐調練以重傅祕。廣澤普澍一法界門隨機應現。不必準繩。人天龍鳥縱橫無方。空水陸地昇沈無礙。又復可言。五智五理若人若法在粗在細不二冥會。並是本有。皆是修生全修全本。豈可六大中有偏頗。色心蓮月亦無優劣。雖然不妨從勝而言。本朝軌度多據金界修顯為旨職而之由。如台門旨修性各三亦不以簡修二性一。又多法界雖兩部外不立不二。體不分故而一法界不礙理智外存不二。義門別故二而不二極位不說不二而二加持說法從機待絕。義有表埵菑尷k位隨緣兩位。非同台密於兩部外立蘇悉地灌頂義也。斯之一法心田嘉穀起於理雨善資智牙。斯之多界輪王美膳成於智火能煮理味。若理若智若鹽若梅體具義別妙同妙異。樵炊士夫練磨自得。由體具故自證身說無盡海德無不圓備。例之法華居一代終決了諸法。攝末歸本為主方說本地壽量。以義別故極位無相。方出加持說其自證。似如華嚴在成道始從本垂跡流現為要。分辨因果。果即不說。因廣六相十玄緣起。是故教主眷屬時處從其一多法界有別。若多法界自性自受與自眷屬各說三密。宗家對辨故通論之。今據極處言多法界。若一法界極位混沌陰陽未分。有何言慮。機弩方發未分即分。天地方隅萬像歷然。即是即質尊特相海。寄跡摩醯首羅智處。而不獨在三界之表。實是周遍法界之身。懸出加持世界三身。何謂之混台門所立。然撿金胎現流經本。一多法界。或偏不備。凡二經王有三本別。一常恆本詮旨不別。自性即質離質恆說。機絕不及遠及近被。常常正說。恆恆現瑞。何為筆墨所以點顯。二十萬偈所言經篋厚四五尺。則是指斯。若就龍猛自開心塔。初地薩埵之所感起。然四五尺非攝恆說。藏威韞光從凡見故。尚在天竺未來支那。義同略本。略本當辨。雖出猛智二龍之手。東流經本應從時機。時中天竺護法戒賢相繼布教瑜伽識相。識相種別識性隨多。而相似我多法界門。金智三藏伏膺習學。不幾而後傅金剛頂。金剛智火上燃而熾。多界相增不違時機。譯則翻語略近相論。清辨智光一真如海宗致。泓蕩溢南天竺。無畏三藏遊泳於彼。尋源頻汲大悲胎藏。悲水就下。教風逐時。擬儀之勢蓋不得止。故取譯辭於中百論。釋語頗憑智度性相。布化雖然生處反之。真俗互資冥彰不二。是故金智有我本無有言但為利益說。無畏有說法位極致。雲所說無比類等如後當審。祖祖詎有片輪而行。只有語路順世而已。然阿鍐義曰。金剛界自受用身說法。胎藏他受用身說法。又雲。金剛界實曼荼羅。胎藏界權曼荼羅。是從現本就多分言。豈偏己他權實別乎。當知。大日經疏多分約一法界之流現故。加持相承學略可見。以古判迂而不穩故。別加私解以成自證說法文義。皆如當詳。   第五祕密一乘建立門者。偉哉鍐字即言離言體具義。次法位隨緣常同常別。橫豎自在法界塔婆以為一乘。一乘涉顯而非法身自內證法。簡雲祕密。法爾建立本自無始。雲霧中蔽日月新現。萬里越海扣青龍窟。百世護國鎮精進峰。詎有不仰鼻祖傅來不二真多摩尼珠乎。不二玄淵混混沌沌。末學短綆奚釣厥幽。非默非說。非一非多。未辨二重三重之別。雖非數量且號一乘。雖離橫豎假說為橫。即以從機法門隨豎無重立重向上向下。東湧西沒變造無方天地範圍。萬物曲成。若約行者進趣證入。則正成立多法界門。加持世界修成一門普門有相無相圓壇千品萬差種種精勤。自證行窮證不二心。此之一門。此之普門。此之一相。此之無盡。弗改四曼別相。合入一印法界。無不顯現。春花秋葉。曉月夕雪。風樹潮岸。丘鳥皇鶴。是全諸相實相印故稱之極位自證說法。毘盧心肝灌頂要領。醍醐事相。野山教相職而之由。誰敢容疑。雖然不似本有法然非一非多非默非說。自機因行所剋獲故。玄同向下從他機緣。但就自剋不言義次待絕表埵茪w。機未亡故海會心相心相跡斷入波惹海。猶嘗海波無不鹹味。全剋體性無義可別。唯二重而非三重。豈得果上更成果乎。頭上之頭。樓上之樓。後進學者如理簡辨。金剛頂宗大三法羯四印一印相即宛然自證身說。疑者鮮矣。胎藏亦有自證說法。故具緣品自證極處說法住於法位所說無譬類。轉字輪曰我一切本初號名世所依說法無等比。所指說法豈隨緣乎。第二十卷八葉方處加持世界信修行位。其所超過華臺本地為字門道具足長惡。自證說法猶指掌也。又第四曰。如來妙嚴之相法爾無減。非造作所成。如來微妙莊嚴色相雖在羅縠法爾無減。如法爾相自證言然。言相一轍。論家定判況乎。初卷曰。今者心王毘盧遮那成自然覺。爾時一切心數無不即入金剛界中。成如來內證差別智印。又第三曰。今此中妙法蓮華漫荼羅義毘盧遮那本地常心。即是華臺具體四佛四菩薩醍醐果德。如眾實俱成。而指之曰佛菩提自證之德。以望鬚蕊華葉根莖之外三重對說。炳然自爾主伴是何為乎。自證說法不言而顯。不文言說非說法者。違犯依義不依文教。其餘起盡不暇枚舉。若論對望未來機緣。法門流現義次差別。於己證法他機不及與及遠近既是三重。是故疏釋成佛曰。然此自證三菩提出過一切心地。現覺諸法本初不生。是處言語盡竟。心行亦寂。又曰。如是自證之境說者無言。觀者無見。宗家是曰五居足斷十慮手亡。他手他足絕言義跡。即合出過一切心量。十地菩薩非其境界。垂拱君王未施政令。深窟獅子何為執縛。極位不說□鏡非譬。夫其極處雖疏家列臺葉王數自爾主伴。雖宗家曰與自眷屬自受法樂各說三密。雖具無盡圓圓海德。雖存四曼三世間法。相用居體。法界寂然亡他緣故。名曰無相。廣澤襲承一法界門根嶺不說由此成立。不思議疏阿鍐似異。祕旨冥符。求師問津。如此無相對未來機。不改自性而相而說。即現八葉中胎藏身。以如義語直說自證。乃至說生摩□羅伽法之安立無量乘豈越正說。神變加持一部總稱。獨遠標別未來流通。外正說者未之有也。此經勿論。祕經亦言我本無有言但為利益說。金口真說日月麗天。兩部一雙詎不信遵。雖望他緣分辨義次。流轉極位不異上絕。方所相待自為加持。本隨位分。即離相成。高祖大師至我山家大師。大凡三百年許。一元和同陰陽相推。往還合離動靜自得。不幾保元平治時。世經緯紊紀。規矩失度。不親其親不兄其兄。劫濁亂時觸穢緇林。定缽稍傾戒珠頗缺。偏執內固。寸舌外尖。於時野山根嶺東寺諸德交起慈心難伏。權謀善巧將濟時弊。自證說默二重三重依託一邊毀被一邊。所謂相被相成者與碌碌鉛刀自誇庖廚不知他堅不足與謀。蓋夫說默分派南北推索原泉。鍐字一水澄湛寂莫可以濫觴。水水相合船筏尚難。法虎義龍風雲相為。以漱齒牙於一多流。本地常心垂拱彌高。豁虛無相化城倍遠。相被相成春蘭秋菊。我豈敢臆今案自立。野澤野根一多兼照。事教雙取同歸一源。浴身正流不汲支派。留意相成不拾半璧。鐫去鈍石鎖化礦穢。終日從事研磨而已。住少嘗讀自證說抄。泛乎未識可以適從。遇見印融抄雲醍醐傅多法界。澤承一界。疑霧忽暗。以祈決了於常所念曼殊童真。誦咒未疲不虞而眠。夢感高僧威德不凡。意謂我祖興教大師。告曰。野充體性。根柝義次。一多崑玉事教海珠。幾似通曉尚未豁然。憤憤而過二十餘年。嘗從親教無等和上。面承傅法西院祕旨。亦習報恩安祥極致。就中安祥廣涉他家。兼出義範兩種三重而不敢言是一是多。醍醐醇淨未識其味。性善苾芻幸心正嫡。為時所敬。就學三年。摩醯三目全具未授伊字三點。碩滯倍凝。後垂耳順應紀候請。辱繼根嶺左學重任於故僧正常明和上。一日談及兩種三重。和上整衲愕爾而立。遂則授與土巨丹腑。於爰始覺感夢不虛。百川流合懷山襄陵。一法多界本是海珠由事無玼知教非石。野體根義一如意寶世出世願從此成滿。婆心不私以告後進。各崇所承專心練行。溫古知新。明今達古。古今相資說默相成。猶輪似翼。不可偏闕。證入即體。相與無相法體不分二重而足。流現從他分辨不及與及義次。義必三重。體具有說。緣亡不說野根所承各據一義。毘盧法身青蓮華眼。未有褒左貶右者也。今者所言半朋自說半加持說。紛乎難辨。若加持說頭樓道理經疏諸文如何通消。況乎宗家自受法樂何為隨他加持之說。若自證說神變加持唯題現瑞不關正說。祕經等文疑永難消。謂偏徵詰鬻鉾楯者。於我不識何之所被。實有自證本地說法。亦有加持隨緣說法。一多兩道直透帝都。其理其證悉成資糧。仰冀兩部曼荼界會使懷疑客不泣多岐。誘獎便還兩祖中間三百餘年本所住處。如宗家雲自受法樂新承。迂會即質加持自他紛[で/兒]實不親密。卒聽上天無聲無臭。自受身說墮在人間。執劣潛勝。定入深底。焉得常途隨緣偏雲說法本意令他生解。猶如燕石以比宗家肝胸真多摩尼珠乎。若是論場應變一格與。亦復古判不能的證。顯密對辨豈獨自證。對顯三身廣以加持世界三身說真言道。及自性會即質加持現三無盡莊嚴寶藏。總為法身自內證法。可知。古判通中片璧。於我通別鹹皆是。是豈不美玉在於斯乎。設誇自受法樂高判概貶他緣泯亡不說。爭異刀割刀之謂乎。又如題額未嘗見有無玼通釋。私為解雲。三世常恆自證說法。常常正說恆恆現瑞流布廣略。悉皆然也。且就略本以論梗概。則以佛法離諸相法住於法位所說無比類等文。由總兼別以括一部。一部皆是自證說法。即成佛題所以通標也。若以甚深無相法。及舉足下足皆成密印等文總。則一部悉皆無不無盡總別無相加持。若除是等所餘七日作壇一相漫荼羅壇。及與一部一門圓壇。即是有相加持說法。如是無相有相曼荼神變加持題額所冠。正在正說不遮瑞相。猶貫珠鬘無瑕可指。璞玉乾鼠名涉不似。何為獨標未來流通乎。管絃相成似可以聞。臺葉王數說聽相向。汝何言之總總絕待。如石女兒得不違乎。若亦許之主伴相對有說法故加持隨然。施設混淆其罪莫大。又法玄極人法一致色心圓具。而何傅說自證法門加持羯磨。相似未免權門鎖談。謂法內潛。入則外著。寄顯自證加持流現。名為菩提佛馱二義。疏家教相權宜無方。何為玄極圓滿無缺。以混十八界別未聚後難已通。前難雲何。謂若暫廢一多法界流轉攝歸觸途皆塞。一門尊體一點不動。無不普門無盡法界。所謂從此一門得入法界。即是普入一切法界門也。無盡無盡無盡無盡無盡法界言亡慮絕無相即相。臺葉王數即因總別自爾主伴。自證說法何有疑滯。相即無相惟主惟總。無伴可對。無處可居。何言何慮有跡可逐。相與無相一體不分。似有齷齬無不吻合。若法流現以從他緣。必有表埵蚇賳q次。雖即一體相即無相為表。以彰極位不說。雖是不分無相即相無說即說對當機故。即質主伴由此顯現。待絕位分。誰敢躐等向上向下金石合離。野體根義管絃不奪。聾者不聽無如之何。異門例難勞而無功。一多法界若所稟承。根水野火尚剋不和。野舊自證權柄法佛。資糧宗家自受法樂。根新即質。鳴鼓經題。依據疏家處處起盡。吳越相隔帷謀智戰爭衡久矣。相成焉在。謂以垂教不離葛籐。文隱執見。義或未現。振古昆屯至我山家。中古碩德豈不和同。啻救時弊被他固執。固執被去一元醇妙。所以得知中性瑜公祖承廣述表德三重。不思議疏以為通依經疏墳典別配準則。憲公相繼審辨詳決無相至極。他所不若。謂其塵塵為他所緣則必有他領解行相。名之以為劣慧有相。設雖甚深無相法門尚為勝慧有施設相。法法玄淵機絕絕處決無他緣可領解相。是雲極位究竟無相。且如水大有灌濯用。有圓白相。有濕潤性。是他緣相非即水體。水體何有見可分相。六大無礙常瑜伽故一水大處備有六大色形作用。隨不相隔。又以諸法能造性故十界依正無盡無盡四曼三密無不悉具。即是法住法性自位三大不離水大體也。若人修證顯不二心。遍知作用無涯畔故乃其究竟一念之中頓能證知無盡水大。非十地境。矧生死乎。然自證滿以為機說此水大時。說隨局見即為一邊。不契水體。又擬華嚴因果二分。曰理圓言備。言生理喪。法無想相。思則亂生。今亦如是。六大四曼各各自體一具一切。雖言寂絕究竟無相。非謂極位無可說法。忘他緣故說雲佛法離諸相無相無為作云云。又復有言。法佛內證永離他緣故雲無相。然性相常住諸法宛然。又論能造五大縱雲三大不離。全如先判。奪約不即為性六德。而復以證馱度式雲不改四曼別相。合入一印大日。雖入一印無相極底。宛然不改四曼別相。如斯逮耆慇懃反覆。唯遮他緣不非體具。然又野山範日等師對顯無相絕離為極。盛譚無盡金剛寶藏表德有相不共三大。而會經佛法離諸相甚深無相法等。約離有心之境為釋。亦遣他緣不非體具。上下來往合離說默義路雖異。無不冥符。謂自證果法體圓具。相與無相非一非異。全因相故。絕他緣故。若下轉門望他機緣。絕寂待說義。次表堨L緣絕故。非一相隱自自為自。極位無相。無相為表義門自立。法體不闕新古可會。即待機故非一相現。主伴說聽宮室殿樓隨緣顯現重位自下。即質不動新古亦會。雖似水火何剋之有。管絃相成不互相奪。身相已爾。說法雲何。雖未嘗見說不相成。準理則事亦應相成。自證說法與自眷屬自受法樂自內證法。法自爾故無有他緣請求領解說法之相。不說即說說即不說。二家相成理自顯然。設言相爾說不必然。何釋論曰既絕言語。豈得有相無言。法位玄淵說法必無。加持用大本無今有。若雖非無法界語表。唯是功德非說法者表業已有。但不稱說。以立宗別頗不足言。由不逗機即言自受。自受寶藏不可闕如。若許對顯總為說法。細論豈得偏限加持。如對一心法佛三密。如辨表德不遮極位。我門弟子承加持說義學不鮮。殊為簡辨。不認相被粘膠好矣。因辨近世有欲眾水引會江漢。而朝滄海。其志可謨。其言可殛。雲如來邊自證說法。眾生邊則加持說法。此如來邊為智為悲。若大悲門普現色身。如第三卷第二十卷有證。不合汝之素意。已說橫豎之流現故還入我家即質加持。若大智門自受法樂。為辨重位。將無重位。若非重位但義邊異。正證如來一身一智未成果時差次淺深。自證加持非異處故。學密之徒誰相違越。汝義若然。徒勞而已。若隨待絕而辨重位。範日所言有何別義。況眾生邊言簡離質。尚沈其中非我即質。又有龍象並出洛西。像跡幾近此生佛家。謂約能化會自證說。就所化生同加持說。而證第九三三昧耶。以辨本地加持說法意存重位。於今經疏盛談即質加持義相土巨正統。不可尚焉。惜哉不會極位不說。四身二身兩經分辨一任龍威。非所自震。神解奇說雖可驚怪。不便通融。如後當詳。龍鬚奮動不類群獸。雲金剛界祕密心殿。四種法身俱陳斯道自證說法。不分本加。大悲胎藏加持說法。悲德所潤非本地故。阿鍐義曰。金剛界自受用身說法。胎藏界他受用身說法。雖不親聞傅說如是。如山家釋如先已會。若經意然毘盧佛心理智印璽豈有優降。殊違所承土巨極祕。將震龍威。百獸不從。亢龍有悔潛為轉計。金口梵音兩部一雙。然傅譯祖非無深淺。金智三藏全兩法界均兩部界。相承正嫡。我之大師所嗣繼處。正傅極位自證說法。無畏三藏偏一法界。唯約加持而語說法。一行承談本地無說。所以不攝附法祖也。若爾褒稱契經可好。貶抑祖師何不自痛乎。一行禪師不幸先寂。無畏三藏徒絕其嗣。本邦不續於其腑脈。是以不稱附法而已。非不傅法。法不傅也。若此三藏偏加持說。翻曰。所說無比類。說法無等比等何謂也。禪師承談本地無說。即同鼻祖足斷手亡。況乎第七第九等中往往釋雲法佛平等身口意等。豈不亦同宗家所言法佛三密等覺難見。本地王數臺葉相對八祖相承頌法然具足。薩般若心數心王過剎塵何異之有。所餘羅縠色相莊嚴入中惡等日月麗天。何有所恨覆弊太矣。八祖齊列朝朝拈香。印可灌頂傅祕之壇。殊興雲海酬承繼恩。不可以祀而祭朋黨也。可祀而祭焉加輕蔑。古人有說去就任意。但三密觀須設苦勞。蓋欲和會新古相成須先審知其之原本。謂說不說本由一多。一多亦成非一非多。本初不生原泉沽渴。支派相合未之有也。譬如有人膠漆以接已被器皿。不識全器。仰右覆左參差錯過欲不漏洩。終不能得。好相成者尚如斯爾。粘膠相被固執一偶。不惟漏洩。床頭狼藉有傷手腳。後賢思之。傍論已竟。正宗當辨。 祕密因緣管絃相成義上(畢) 祕密因緣管絃相成義下    根嶺沙門法住記    第六所被機根差別門者。上來廣述祕密理教一多說默縱橫自在。以下五門瑜伽行者因行證入方便究竟。以軌曼荼八葉中臺故。雖豎次而恆不忘四佛四菩薩醍醐果德。此中就機論因非一。三密會中雖無因人。一法未滿非今眾故。於當來世如實發心如說修行。是被教人也。總分二機。結緣正為。結緣傍機非此所論。隔生死海何謂即身。此生證悟為正機故。此正為機菩提心論通呼上根上智之人。宗祖以譬輪王種姓。勇銳進行。即身頓嗣本地毘盧法王位故。又大分曰一生二生隨機不定。雖言二生非即隔生。地前上益功德別故。或是名為大小二機。亦云正傍。名異體同。非先結緣。一生成故尚非正宗。且名為傍。即依有相。極劣慧者而非無相所被勝機。此之勝機為正為大。機器物殊所受雖別。普澍法水同一甘露極位說法總總絕絕。非機所及亦稱不說。說與不說表埵茪w。雖即此質緣對來機。絕待方成總別相待。此中有二。由望勝機重重無盡即絕而待。主主不別亦名總總。伴伴不總即為相待。主伴無限名為重重無盡總別相待曼荼。以待劣慧總總不現。而作一相主伴海會。由機勝劣隨分有無。曼荼體性非有二質。還知。由現有無二相根亦大小二別判然。機劣單信一相曼荼。根勝深仰無盡圓壇。如言有無普一可例。如言四曼三密亦爾。由有相機之所分疆有相三密加持出現。豈有別離平等三密外現手印口言方法。由無相機無構畫故全有相法無相顯現。未必謂離手契口咒別修舉足下足之行。三密本自第一實際。但逐相見身與語心。此之劣慧行有相人亦有二途。迂迴直往。迂迴跂步索寶心外。舟車漸歷五百由旬。嶮難或塞多所留滯。機是遮情。惑即過患。不可頓斷。經無數劫地地遷登。因究顯極終至自家佛乘初地五相漸修不共次斷。故蓮華部心軌曰。汝之所證處是一道清淨。金剛喻三昧及薩般若智尚未能證知。(三摩地法文義大同)以彼因滿金剛喻定。開為十地所入三昧。大空三昧初地證故自家斷證不似常途。若直往人根亦劣故發心尚微。而不精一。謂厭心外別索心寶。戒序所言厭求菩提心者是也。然異迂迴亦出結緣。一生成故不可雷同。所斷惑品開為四妄。比位發心地前分三。為粗細極寄顯三祇。地上所斷別立一箇微細妄執。為密不共。宗家釋之過此修上上方便斷微細妄執至佛果故。以合故經曰此四分之一度於信解。地前三劫比觀漸進淨六七八識之礦垢。而雖無體之一妄執。機是有相。過患斷證髣拂顯教則許其斷。地前斷之不共尚殘。惑用分十。十地漸除。究竟盡體體用都亡。三句五轉兩重因果。三劫十地二重得益。十六重玄闍梨深行。經疏說相。多依此機備演自家法相首尾。又無相中分為三種雖悉無相勝慧大器。發心識體六八九故明昧品殊頓漸不齊。時阿闍梨見機誡示。汝之自心不二寶處。豈求五百由旬外乎。闍梨言教先轉耳根。意識廣緣通內外起。小機發心尚涉於外。此三不然。表德機故緣或由外唯內發心。一一如如各各是是五百由旬無非寶處。於中第六知解非證。無相知故不同小機。比智度了攀緣斷故不似後二唯微細斷。無明無體開之地前。初二三劫漸次斷除。三妄已盡無更可斷。乃至初地所作已辨。皆經三祇方軌同轍。顯密人異惑體懸隔。認過患故芥石未足。照功德故電焰有餘。地上設教果後方便。而只為他教道而已。疏釋品題。即心頓成以證大品二箇菩薩。得不退轉證先小機。便轉法輪徵此大機大機無相所以宗主。至教不多理必應有。彼分證人。此即極機。機雖是則法本惟一故。廣論曰。分滿不二即離不謬。即八葉分不離普門。全常心滿差別印現。常滿恆分即離由機頓漸剋果。通取無謬。若但不極則罹顯綱未嘗深思十六大生。唯存即極而非不極。似脫顯獄尚繫杻械。蓮華盛敷果復成種。即密極滿二教何別。設彼未開不以實許顯極密因未甚懸絕。是故疏家對顯地上必立三句。不言即極。對辨常軌有由致乎。鄙哉末學誇自教談暗經疏旨。亦違祖訓。其祕藏記雜問答等文義著矣。可引而證。若修行者闍梨言下所發心念頓徹藏識。不具經歷三劫階位。略論是曰頓越三妄入真心。開題即釋三大僧祇越一念阿字。疏家處處況望十地直以生死所殖善根。而不別言三劫賢位。若判地前總為生死。而其三劫六無畏處擬儀外跡。非自所為。淨菩提心以上十住地即為信解中行。唯如來名究竟一切智地。故經舉益演所謂初發心乃至十地次第此生滿足。論譬十六大菩薩生。曰後起月初日日漸加至十五日圓滿無礙。豎歷五轉修無相行。故疏一曰。自心發菩提。即心具萬行。見心正等覺。證心大涅槃。發起心方便。嚴淨心佛國。從因至果以無所住而住其心。行雖無相。惑雖不共。機尚據地。漸次行故。分用十箇。十地斷之。佛地盡體。所見圓極。雖則分證。不獨常途妙觀平等初地分得。亦復不似有相劣慧漸得初地不極之人。彼機劣故多一識心分現一相莊嚴圓壇。五智三身雖無缺少。普門法界之一門故。無盡莊嚴之一相故。分證莊嚴其相尚易。此根勝故一一識心顯現重重無盡曼荼。第一實際無相圓極大牟尼位分全難辨。重重無盡雖境無窮。無相之相依地而行。尚未能免總別相待。豈可容易知分證相。地地明昧因果待絕猶如燈火隔在重紗隨去一紗火光益明。喻尚雖通一相總別。法可推察此無盡相。若極頓人最初發心深固決定徹菴摩羅。如實直知自心寶處。義決所言。直入直修直滿直證。橫具五轉發心則到。品題疏文亦證此義。又疏三曰。更無行位差別可以錯於其間。又第六曰。豈煩漸超四處方至究竟乎。次證即極地上地前漸歷四處名為漸超。不極並經地前地上。而更加語曰煩漸超。此之頓大雖乏教證。纔發心轉法輪菩薩勝迅執金剛等以為人證。四十二地階次不同皆是教道施設而已。如是總為四機差別。於中小機大中即極發心比位行不堅牢。三妄寄顯地前斷之。地上即不可準後二。後二發心已得證智心相猛利。遙離寄顯。唯斷不共五轉橫豎頓中頓漸不類前二。禪林古德嘗作四句雲。地前實證地上教道。地上實證地前教道。地前地上俱是實證。地前地上俱為教道。中性憲公年已八十。力勉苦策刪正論草。其筆削拙蓋傍人記。推徵決斷無出其右。楷定次位。淘汰機類。模範此四義門別設。於中唯有初地即極。依準初句彰不共教。與道範等總別傅異。十地菩薩生死所殖等據第二句示不共位。祖述瑜師文永安立。住心三句復越一劫等數則成立二重得益。專詳小機實修實證。廣第三句。經疏文多。末徒概談為教道謬也。發心即到獨成第四以顯速疾神通為神。又疏第六分頓漸超。須辨四句逐義配知漸漸漸頓頓漸頓頓。初三超越。如次地前地上共超各越為三。後一極頓莫論超時。轉根亦有。義準而思。上來約就有無相法。一三通計。辨四種機。若隨普別以為四機。廣如五輪九字祕釋。有無相根各有普一。二六相分合為八機。漸漸有相最下劣中亦有多修普門五字。頓頓無相或復容有主於觀音。伴八彌陀。又復容有一類樂欲種種惡趣。機萬差故經說乃至說生摩□羅伽法。疏家以釋如來名種種惡趣眾生。曰即是鬼神即是龍鳥。宗家述之地獄天堂皆是自心佛之名字。山家則判不動九界迷情悉目等流法身。既是不動亦可以言煩惱即煩惱生死即生死。多一識心修顯百界之十佛界名修生機。一一識心不移不動百界自爾為本有人。捨迷執故名遮情人以攝小機。非遣有體。不混觀門體空好矣。所執捨故捨為實義。不唯有體。不捨所執以為表德實相大機。一一白白不捨實義。所執捨不小大機別。於其法體不必別異。小大雖異。遮表雖別。設雖極頓發心即到。亦雖一類惡趣樂欲。行者究竟契證之日一切悉皆轉迷開悟。不妨廣論無執而到。不爾焉辨生佛之岐。不可認謂表德之機未令表德。固執隔罣即直以為表德實相。然亦不泯祕經所說一人障者法性大我。表德總體差別智印別功德故不捨實義。法門安立不概而止。要津學者不容易過。   第七所行行位斷證門者。略如先辨。體性未審。所修行體顯密懸隔。請來錄曰。翫一心利刀顯教也。揮三密金剛密藏也。利刀但是芟薙荒穢。荒穢芟薙利刀可捨。彼岸已到船筏何須。雖似意密去就不同。雖維摩說行於非道通達佛道。雖天台釋三道即是三德涅槃。但是無相真如理性約境妙故魔佛一如。若就智行事必可捨。我之三密金剛不然。以佛果德為行體故。佛德者何經曰。越三時如來之日加持故身語意平等句法門。越故非世。句故非絕。乘如而來即離所現。是名加持三平等句。加持之句何無依行。所依行體圓明日中湛若虛空。絕進行跡。謂之法位三平等處。故疏釋曰。第一實際妙極之境身等於語。語等於心。又第七釋法爾真言曰。以如來身語意畢竟等故法爾如是。非造作所成。又曰。如來自證法體非佛自作。非餘天人所作。法爾常恆。今此真言門祕密身口意即是法佛平等身口意。以此為本流現加持。故又次曰。而以加持神力出興於世。利益眾生。非即今經加持故乎。由加持故不動絕待。總總方為總別相待。即是如來加持之日即離所現三無盡藏也。乃至劫末結緣傍機手印口言隔歷不融亦復不出第一實際。如來金剛體不改故。修瑜伽者攀此道跡泰然不滯。次第進行。何幸若之。何悅加之。疏家明判所乘有殊。譬神通乘飛空而度。宗家取喻直服丸藥。簡讀方經對辨炳然。顯行迂拙舟車漸進。乘教分派涇渭不同。清淨法身大功德海事理金玉。一多管絃。息增非石。敬降豈瑜。其所歷位亦復如是。果上功德聖人大寶。行者立此進趣有據。此之寶位。豈與施設假立階梯同日而論。普門應現三無盡藏為所行體朝耘夕耡。一身智行四重圓壇□櫸□□□□楜□飀□□□綠□□□□□委□禈□說櫻□□□□奪□馱□驉慼慼撈瓷慼慼慼慼慼慼慼慼慼慼吽慼潭峞慼樟N露□□□禂□□□□□覭□糖□□□□□□□□□□綠□□□□餓□□□露□□□□芋撫j□□□□□□□□离□□奷□□□詖□□槔涼□餓□□□□□□离□□埤□□□□覘□□□□祤□□Z□□屆慼慼樟N葉椸□樓☆L娭□散□覬□d□□餾□□椸□枯□雜□□□□粳玲□□□楯楅禽□□□□□□D磻榕祛□□詀□□□□騶禗妗妼□□□瑳鷵吟模□楂飀□□襤妘@樓芊慼慼z□妖□□□視□□□G□□榙□襆埤□□□□□□諢播Z裀□□亮□□詡露□□□□□□首□□□E□奪□□□逆□□示□雜□□□□□j□□祤禗婘□□祜□□□□□□□魯□□輻□□□□□西□□□首驚□□雜□□□□□□妯□梁逆□姬□嫵□□□□楅□□□□□□□□□□鷺□□□□榭□□□□□G□□□騖騱觕□□j□□□觛榵唌慼慼毅蚺j□楅秸糖□□觤□q榕埤□□□□□□□□饈楈□□□□□□□□□□饅埤□□□榛□□奰□□□□□□□□禱菕慼慼慼慼慾j□楹□餡褉□□h□□□矩復□椸□□□□□□□□□□祏□糕妞□□□□□炕獢慼慼慼慼堙慼慼慼慼慼歎涴埤□□□□埤□觤□□饈楈□□埤□訪□□□□騖囊埤□□妼褽□□椸□□逆□□离觙□□囹□□□□覭□驁□察□□s驗〃薄慼慼摯f□奰□□誇□奅□□□芊慼摯e□□□p□□□□諢摩j□□□□礹□□□□駟妼□j□■m囊□h□□□□□駤□□□□□駬□□□逆□榖□□饛□□□□□□□j□騪□饈檢□□□□襏□□□□□膳□磻禂□溺□□□□□□□覆□杻□□□□駟埤□□衽□□□j□□□纂慼慼慼敵E驆□□□□驉慼慼慼慼暴捸撰插慼慼慼慼L□□□鞤艩獥□□¥V攬嫨□犖嵥□揀‥□□嫨□貨□□鞣|□晴珨蘤耙□綬唌潯╮憧_□靨□綬恁慼慼慼撲暸a□臨□‥□嶨紈□□□姥葭q□□穌¥□揧□□§□揥k徇□□□□¥□□□□□□□□□□|□珵紇f□□□徇□□句Ⅵ纖□□懣|□□□譧□獢撢V‥□□紇f□□□□□□軦□□□弤□□□□□□□耩獦籥姣|詳亡牧北□□□髯□□諍□□□□□□¥□□□麧□□麥兣□□□綬荂撙鴃慼慼慼慼撫w胤□麥□鞏□□□畤□□□□¥□襪犖髹□髧貧□§□□□□□□釤邪§擤□磥□□□□籣|髧姤譥□§□□□□|牧北¥□□□□警□¥婧喤□Ⅷ□□畤鏤□漦□胦□怤滎□¥□□籦掠滎□□□c□□□□¥大懧嶨鱣¥□邐淥愩□隉慼L□集□驤耙滿戮校緷^□□□□□兣‥□矷撰陛慼慼模陛慼慼慼慼慼呏^‥□□□兣□□處□□□姥□耬□□萣§婦□嶩□□□□麥□熒□兣|□□□□滎□氶慼慼慼慼L□迴□□@□貨□c狨□□□□□□□‥□說慼樞嚏瑩洁慼潼瞴慼吽慰^|□□襆□□狩擩□c□□□入ジ□□□¥搳慼戮怴慼憬b□鋤耦□溥□耬□莣c□卡□□□□□□§□□□□漧□楫□|□□□□□□□兣¥攦l怎滿慼慼S□□□□鋩□□¥□□踩□□蔨豤珵令□熒□¥x□□嵣|迴謙□□□□□兣□葷□□□□熒□□□|□n□□□□□尤‥□□□牧□珧□□□蔥□□韓擰貥□襣c□□淨□□耙愩□愧□□鼥□鶧□兣c□□淨□粨□□□¥□□@□□□蘆兣¥□□滵□□吽慼慝□□淨□活潯間慼撚陛慼撲c□□嵣□藎擁@□¥蝥□□兣|詳□窺f楫□□□§揥j□裝屆慼慼慼播╮慼慼樅g□晼L□□藎□耙臨□橧□擤□居秩徇□□|□□淨□□□□揀¥□鍥□芥□膩□兣¥h□攬□□鋤耙□□□愣¥意鍥磷≡□芤峞慼慼菕窖D□膦□□□□□□‥□器□瀧□□□韣‥□□怦噥□□□¥琚憎栽m□□□兣‥□□瀩急□姤熒尪¥嫨□□□□□呏^¥悅□□襪蕁□□擁□□怦兣|器滈□□菕慼慼慼潺C擁□ヤシ□□璣¥□□□□‥□鋩□衈宣搚h□c□□□襣□滎x耙臥□□迴□□滎□□□c□□噥褣¥□淦□□□□□□□□□兣c□菕撚陛慼慼甥□不急□楚暱縑L磧揩□襣¥□□□□□□□莧□□□□|□□□□耤□楫□□擒帶蕭□孥□閒D膩□□嵧貤□居□§□□□莥襩□□貥奧琚l滎屧□莣¥□詡□菕慼慼撈h‥□Y□□邐淦□ゲ‥□□□h瀩怨耤邪c□滿慼驉Y□‥□販□衈垓h□晃□擦□□邐淦□鎣|□□□□邐□□全□□貥層滎履□□¥囹□邥膣|□□犖緣‥□□噩急q□耦□□□□腹慼慼慼嬈□嶡□□逢□捸嬈□詫□□楫□□韣|嵧□□□□□□□¥□□□М熔b□淣□楫□□愩擁□貧尪□滎□□怨滿慼慼慼慼潠d怦晃滎嚴顯c§□噩怦晃滎□□穌‥□艨□□¥□□□□|□耬□莩K韌貥襣§啥搳慼撞h□膩□□□□□□滎□叟@¥□迴禳戮恣潮f窗   第八所得五智四身門者。理智一雙大亦涉修。舉勝為論以說五智。四智品名相似顯說。法界體性密不共故。以總攝別由各具智。隨四智體亦密不共。即到即極頓發勿論。次證不極分證莊嚴所現寶藏。重重一相主伴總別舉一全收。了了聽聞如正說時海會現前四重壇故。具證五智之無際智。初地圓備不偏不頗。惟是逾廣逾深明昧。豈同常途地上相乎。又本不生自有理智。五大靈知名為五智。是故稱曰五大即是五智輪。本許五大周遍不偏。豈有五智頗修得乎。學者不墮顯網好矣。若據勝言初信解地大圓鏡智方當相應。第八發心始見諦理。無盡莊嚴應顯現故。乃至七地無相行增。八地大空妙觀智明。因滿除蓋成作智熾。果滿性智無不窮盡。據勝而言尚異常途。況乎據實論其圓具。又四身者。於變化身離為等流。三身開合而已。然等流稱顯乘未唱。密教說之名體究極。如聖位經菩提心論。若為自性自受他受應化四身。唯是佛形。若合自他開應與化。通非佛形。或所變化猶如鏡像水月非實。密乘不然。八部人天鬼畜龍鳥為主為總。八葉中臺本地常心。懸異影像暫現速隱。如相家言質影雙存。則是帶質通情本也況乎性宗唯影無本。唯是隨染業幻之身。豈同日言金剛之幻。設說普現色身三昧。三昧所現忽然而隱。不一而似本地常心。我宗開說眉目可見。又復有別。顯教所說三四身相。偏而闕如。此中所說重重盡善。二教論中廣引分別聖位經說。標名列數。合兩部經夾注分判。其言雖略其意至廣。其聖位經顯密合論。兩部大經約密對說。而曰釋迦三身大日三身各各不同。應當知之。應知。三身有顯有密。加持世界他受應化開顯三身。化地前上。顯機不及一切諸佛乃至龍鳥合密法身。顯密合論。如聖位經除其所言顯之三身。於密法身開為四身。分其三身加持世界。而振三密三劫十地。唯拜離質不能直見。自性會尊。都為法身。如是密中離質即質合論四身。如大日經。二文比校各為其趣。就義廢立無有窮已。於此四身除離質三。即質法身開為三身。本地法身並為四身。待絕合論準如亦是。二教論雲自性受用佛自受法樂故各說三密。受用是金。應知。胎理唯是自性本地法身。漫荼羅中若中臺上若八葉佛為他受用。釋迦變化。餘是等流。準即質中亦辨四身。不改自性中胎顯現。則稱本地自性法身。若一心王四佛他受。若五九尊應遍知院為他受用。智火聚故餘可準知。謂之主總伴別合論四種法身。則法今疏釋教主曰薄伽梵即毘盧遮那本地法身。是能住身住所住故非即無相無說極處。又曰即與無相法身無二無別。與含違義。雖雲無別還得以知非即極處。又般若寺釋此疏曰。加持身者。曼荼羅中臺尊。此名佛加持身。當報身也。為疏能住以名所住。抄歸能住則顯能所二而不二是加持身。疏家是名佛受用身。抄家釋之雲當報身。若此報身以就自部之能所住。敵當為義。謂自性身住加持處。雖非他受自當他受。極位絕絕遠為未來所受用故證阿鍐義。若當自受似同為當。此加持身在自性士未應現機。尚似自受。能住為主。通所住三以為主總伴別四身。若依無畏被地獄軌以明胎金互相住義。胎理冥會金剛之智。相應無二為契當義。吽字義曰。理智相應故曰報。法身智身相應無二故名報。即是金胎合論四身也。上來門別雖異其義。所言並約一法界門。若多法界則不敢談法位極處為一法身。故金剛頂一切瑜祇經曰。一時薄伽梵金剛界遍照如來。以五智所成四種法身。於本有金剛界不壞金剛光明心殿中。謂住本有金剛心殿五智共成四法身故。即是行者修成顯現體具四身亦復爾也。故二教論即判之。曰橫即自利。不可異求。有身有說。金剛頂開題以述四種法身俱陳斯道。而亦不遮合此四身為一法身。即質為三。此總為一。離質為三如今經說豎即利他。釋今經亦曰此經四種法身亦具橫豎三義。文勢可知。文勢約豎彰橫具四。須照兩經可悉橫豎。如斯橫豎十地分得。佛果全證。明昧可察。第九說法主伴時處門者。在纏本有名如來藏。不言法身自證如語。法性未證非此所論。出纏方稱自證說法。說法教體通別為二。通是六塵。別則聲塵。法雖通別。義無淺深由此為本。起他剎說餘香味等常途為聲。然就對辨顯教通相。各隨風緣轉為波浪。設雖一乘無明邊域。尚判真如受熏極唱。密悉法爾自證說法。若自性相不唯法爾。亦論離質即質隨緣。現當機緣有差品故法體不動與顯不似。然法爾中六塵各各六四三法為體相用。若不離門。若不即門。一一即有各各即空事事物物即本不生。詮此三諦塵塵各各名句文身則為教體。詮旨無別。直詮法體自性如義真實語也。雖即見聞觸知所歷而未必為見聞觸知。美好生貪。臭惡起瞋。大貪大瞋大小叵辨。聲殊有濫。如顯乘說三千實相重重無盡。何為法體稱可如義乎。雖名三諦我本不生有空中義天殊地別。一異義曰。不二三諦甚深難測。雲有雲空越顯中道何況三乘小乘劣教。何況世間閭巷雜語。雖然非離世間雜語外有出世離妄之語。我教純白涅而不緇。猶蓮華性本自清淨。說默即離雖隨緣移。不改常恆說法教體。乃至今世有相印咒曲指彈舌亦復然也。如鼻祖曰非冒地難得。遇此教難也。若非大悲妙加持力。何異世間掉動戲論。冒地難得曇花非譬。若非六大達磨馱度與顯共故。教力微劣不足以藥二乘闡提。如六度經。如摩訶那羅延力執金剛然也。理智教力慈悲勝能宿殖緣闕不得止矣。得則輪王髻中明珠周給一國。何乏之有。此之教義。不唯聲塵。色等如是。六塵說法。是故聲字義作頌曰。五大皆有響十界具言語六塵悉文字。初二句者。別說聲塵。故釋之雲。五大即是聲之體。音響則用。又雲。十界所有言語皆依聲起。聲有長短屈曲。第三句通六塵教體。於中色塵本隨廣說。聲字亦爾。故略不言。然此疏中別約聲說此教諸菩薩真語為門。又第七曰。而能不離解脫。現作聲字等不遑枚舉。閻浮提人多由耳入。佛隨時宜。是名為別。若別若通。在大智門自受法樂。自證說法。以任法體全證得故。絕他機緣亦是不說。或字或句。在大悲門對未來機。總總方為總別相對。即質說法如第三卷第二十卷約如來邊橫豎流現。不間所即之絕離故。由會座中無被機故。非眾生邊加持說法。現隨機邊總別相待由機局見忽隔法位。雖隔法位尚法界宮全總作別金剛之幻。與隨染幻幻體霄壤。加持世界說段是也。謂之三種如義說法。閻浮流布黃卷赤軸雖凡執為別別相對。義則冥會全總作別。末法受持一印一言懸出無明緣起諸宗。修瑜伽者。不可不仰。其教主者。此亦有三。於中先言自證教主。性中相用宛然而嚴。相用居體。寂然亡筌。橫具四身非一可減。豎極自性無更可加。大極無極。無極大極。即多法界自爾教主也。祕經所說四種法身。宗家以判俱陳斯道。不獨金界。胎藏亦然。故二教論略注今經。以讓橫豎於祕經下。橫則自利二經玄同。矧乎今疏華葉之臺。心數之主主伴無盡。又宗家曰自性受用各說三密。即身義曰法佛三密。豎極本地二經亦同。應知。疏家釋薄伽梵毘盧遮那本地法身。意欲顯令即質加持以含豎極自性法身。不必唯謂以不改動所即本質名為本地也。若一法界應唯稱曰本地法身。豎極本故不言教主。絕機緣故雖具王數。各各周遍無畦際。故名稱無相。無別可觀亦曰總總。法爾語表有而猶無。機不及故絕待可知。即質教主無點阿字。若具足字。住五佛宮。或五大字住五智輪。若臺葉共住四重壇。如言法曼。餘三亦爾。必具能住所住相對。即質加持教主相顯。定有能圍所圍相貌。總別相對義方相彰。所以者何。不獨佛果不唯情類。一塵一法必存四方。亦有四隅。方隅是別。中央為總。由機專觀以現總主。不然自成差別智印。隨未來機樂欲差別。主伴無盡。交互相成。不可一定而執主伴。改相故伴。不移為主。以欲顯此不改之義。疏殊釋曰本地法身。非即謂為自證極處。然亦不礙兼含而說。此主此伴名為能住。自在神力所動發故如是主總伴別各各住三昧時名為住宮。因行證入即四方功。定慧慈悲是四隅德。未來機緣所以感發。不過此之八葉別德。都是神力所宅三昧功德藏故即為總德。毘盧遮那住此三昧。即是加持尊特之身。不濫加持世界別現殊特三身能所住分。故疏主顯人法涉入。釋次雲如來是佛加持身。以能住名名所住宮。以表宮殿即加持身。而亦述雲佛受用身。若自受用。如先略引被地獄軌亦成自部。若他受用。疏中往往雲尊特身。住天王宮。阿鍐義曰胎藏界他受用身說法。遠為未來所受用故非常他受。皆如上言。是以所住加持受用即是能住加持佛身。我宗現證率都婆塔五峰樓閣兩扉開閉。列祖附脈無有斷絕。大事因緣不可違越。是故次釋菩薩之身為師子座曰。上說金剛法界宮。即是如來身。次雲大樓閣寶王亦是如來身。人也法也佛也菩薩也。後哲得意亡其筌蹄。就主以標不改自性。約伴亦示總即為別。住宮即彰大悲加持。三法互相能所差別。以明此之即質加持總別相對教主法身。原觀今經住處眷屬重疊異他。豈唯標釋。標合教主以演教主微妙深致。當入文悉。不混多界絕絕能所。亦復不濫極位無相。雖即無相遠對當來萬差機故無相成相。能所相分加持義成。能所相集加持體彰。不然何盡加持體義。雖能所分其體不動。故釋之曰無相法身無二無別。應知。此中巧含本地。顯明即質加持教主。能所離合義旨深邃切請不可容易而過。必計本地。定謂加持。乘時構義鑿而讀文。偏無所住以分本加。或近人情。皆不可從。疏主所住總約大羯。即曰佛加持受用身。例經菩薩之身為師子座為釋。宗家據勝而配五佛。亦當四印。以顯未顯。文雖是別法有何隔。又疏且就有相機宜。一尊心王以為教主。不違國無二主世理。以便未來劫末童蒙。宗家深探於大祕密究竟無相無量心王。為顯祕密教宗玄淵。即曰總舉塵數德號。塵數與一亦無障罣。兩祖釋成各據一義互顯其旨。不可偏失。離質教主現機所拜。三身說段如文可知。如是即離加持之相不唯今經。兩部一轍豎則化他三身思之。言其眷屬。亦復三種。自證眷屬雖總總絕。毫葉王數自爾主伴。無相即相。相即無相。剋體不分多法界也。若一法界義次分辨。相即無相。總總絕離。無別可見。理無眷屬。無相即相。總別相對。方現別印。乃至龍鳥名曰即質加持眷屬。而尚以名自性所成。即質故爾。非直自性。主稱本地。亦云自性。其都會呼自性會場。如是眷屬亦可例知。離質與即約機現當。以為差別。其相不異。謂即離中一門·普門·一相·重重不異而異。何為以濫應身眷屬未到未滿別別相對。鹿苑說會二乘為伴。識相識性三乘各解。法華歸一未免共聞。佛華頓大獨菩薩法。而尚非自內證眷屬。惟我法身祕密神通教中。若斯自性眷屬。離質可辨權實分全。即質定判。況自證乎。不唯對明。不如實了說教主伴各具三別。三力內外熏成資發不測功能亦不顯現。三力不現一切諸尊供養行軌徒爾費功。海會現前有名無實。五種效驗業墮羅門。一生成佛說疑波旬。修瑜伽者請審詳焉。日時三種一圓明日。二加持日。三世間日。圓明平等常住日時。經祕密漫荼羅品曰。生住等諸法常恆如是生。理趣釋經春夏秋冬以攝十七清淨句法。生而不生。不生而生。謂之自證說法日時。即是極位不說日時。生執間隔名世間日。三世相推等皆如疏釋。閻浮流布教此中攝。然不唯言法界等流。如語蓮體不染淤泥。即事而真可仰而已。此之圓明及與世間彼此往來互相涉入。延促自在。是加持日。故疏釋曰。然以佛神力故令瑜伽行者於無量劫謂如食頃。或演食頃以為無量劫。延促自在鹹適眾機。無定相可得故雲如來日也。乘法性如來應時機名曰如來。即加持日。此分為二。機有當現教隨即離。時何不辨。並前圓明世間為四。上轉有三。除其即質。其處所者。不唯器界。有情智覺亦是處所。無大無小無滑無澀。無不互相為依為正。自證會場不必定辨身土之別。總總絕故雖總總絕。若橫若豎。全因總別自爾主伴。一總為主餘總相資則名為伴。身土例然。五智五大二而冥會(更問)雖是不二無以可分。為所依邊義為住處。是無能所之能所相。如他唯識論中義說法身身土。義近體遙。以望他緣絕絕離離。不動能所。即無能所。說言佛法離諸相無相無為作。即質加持有能所住。方辨身土。此有多別。一無點阿。住五佛宮。設雖一微所待四方。而為相待。況粗聚乎。不思議疏第二重雲阿字自說本不生之處所也。二具足字。住五佛宮。不改自性所待四阿。乃現五點具足之字。第一重雲毘盧遮那自說本不生之處所也。如是則約一尊心王。若五尊王則此五字。鹹是法位自然梵文。因行證入究竟功德。所待三重方為相待。若佛馱義辨初二重。分一五尊可以準則。如是普門毘盧遮那所住處者。密嚴佛國。若就一門有十方土。有修羅宮。如悉地宮。普一雖異皆是離質。亦是即質。其相無別。隨當現機土體分岐。於中果德常恆平等廣大無邊。國土以□檢□□姶□□□褽□□樂□□□□□□橖□□□□□□埤□勝婛婟□□□□j□□□□□□篿t□□□露楅□□矷摯f□□榞□粳□□□□□□椿□□□□□尥□□□匋牷慼慼慼掄|揥粥□犖□溤邪|□笲□糟□雥臐L□□□ヾL□□□□|□□髧□§□□□□□耙臥□芊撩楚慼慼   第十三國事教流傅門者。事教二相雖本無二。閻浮流布非無差別。雲何無二。謂教詮理詮旨不別。事行其理事理無二。離教無理。遣理何行。應知。本地加持法門本來法然如是而住。於鐵塔內總總絕待。雖不可分主伴授受。自然舉一則為心王。餘為心數無盡無盡。不可以混常途王數。是名本地自爾流傅總為授主。別為受伴。無盡一相普一雖異。都對未來總別方現。即質加持正說流布。別受金手代人不知。隨其不知離質布教。若金剛手為善知識授之龍猛。遊住初地感見尚在加持世界。本地遠矣。非今所談。龍猛傅之於閻浮提。浮提世間機器千差。龍智雖並其餘不敢。無畏金智雖亦能並且從時宜事教不純。一多法界亦隨偏增於中事相八祖面受一多並稟。三國系嗣。若偏非統況乎。東密所承不許片界傍義。然由無畏金智布教。一多法界互相增故。兩師來唐更受所傅多一印言。不異會受。於是疑止互資相成。謂之兩祖互相授受。應知。無畏一行兩師金胎齊承。一多不偏。然我法中是名傅持。不為付法相承祖師。先之所言非是不傅毘盧正統。正統不傅也。又有等葉不等葉傅。金智除不家家演祕。門門盡善。憚洙筆紙。又我鼻祖灌頂壇中授杵數百。鹹得兩部不似他家片界受傅。於中十口殊稱雲大。由並同受一多法界。其器是大雖各容受。後嗣無緣授或不齊。所以得知。南池源仁嘗多法味於真雅下。汲一法水於實慧流。雅一慧多無緣不傅。絕彼一多非不傅持。則正傅此雅多慧一尊崇東密並稟之祖。然至理源本覺龍象。深愍。劫末垂於彝倫初金後胎初胎後金。稱為野澤兩流本祖。豈好異途。不得止也。爾來師師雖互授受。為初為後。綱紀不改。蓋澆末人難堪實爾。八百年前人機尚敦。分一多教隨行各熟。兩祖善巧其益不少。猶由足耳終得全像。五百年來執見倍深。自讚毀他還增黑業況乎近世。迷謬柱箕。膠柱毀箕。粘箕摧柱。得全像期豈何日乎。今也至濁。自非還誘以具足耳即是全像。霍乎固執終不可拔。又傅其教乃至龍智一千年間。混一融妙金胎相成。一多相資。本來不二法界塔故一千年外像法漸移。時世較濁。性相隨分。性故執一。隨相計多。我密法中非一非多。亦一亦多。非單似單。金智中天弘金剛頂。金剛智火性自向上。所謂清上天漫荼羅。曰月曰果曰實曰心。多由多界布教為譯。不亦天然自爾之謂乎。無畏南天傅大日經。無緣悲水德惟就下。所謂濁下地漫荼羅。蓮因權色等名可例。一界為本。演義為翻。非佛天人令自由也。兩部契經雖出金口。親聞結集雖在金手。鐵塔受傅雖屬龍猛。閻浮流布隨時逐機一多或增。不必一概。金剛頂宗如義決中。大日經王十萬大本獨在天竺。此方未渡。今此三千餘頌略本無行(貞元錄十四並義淨求法高僧傅下)先渡(高宗乾封二年)不幸無翻。輸波迦羅正淨師子義(以)善無畏後齎(玄宗開元十二年)而譯(開元十九。貞元十四。宋僧傅第二。略付法傅等。云云)暗憶大本更親講授。一行受記成二十卷。謂之震旦今經流傅。本邦流布無畏三藏嘗持來。納於久米寺。我祖夢感。勇躍越海受決青龍慧果和上(如久米寺流記)並請一行疏二十卷。逐次遣疑。以張其本。疏本雖多二十調卷禪師草稿。不雜凡語。所以不須所餘本也。然至出家凡三百年。事分野澤。理啻一味。三百年外劫濁亂時。緇素飲毒宛轉於地。相被剋激本藥為毒。毒氣深入慧命殆哉。自非國手不可輒治。野山根嶺諸德交出。方為相被而欲相成。執毒日淺蘇者之多。如佛滅後二十異部譬折金杖修皆獲利。近世都鄙毒氣倍深。信手日瘦。行足月疫。相被針藥年舊無驗。誰人忙然拱手而過。我須一匙不加別法。唯減相被而要相成。欲以令保其一元氣。幾似大乘教藥盛興。二三四等終歸一乘。其他小咳如流疫者不藥若愈。莫[目*皇]悉胗。針灸相補。病藥幸敵。野根一變元陽爰調。野澤同歸一多膚潤。皮膚外盛。元氣內充。毘盧大仙無量壽命。所謂阿字本初不生。不轉肉身而獲已矣。雖然凡手叵知當不。顧恐。我病在膏盲。與仰冀野根兩祖大師加被護念。差其難差。莫使人人患傅屍病矣。天明五年乙已臘月閣筆根嶺蓮華北軒。   祕密因緣管絃相成義下(終) ****** No. 2542 讀書二十二則 昔者我宗祖遍照金剛和上。聰明睿智能綜眾藝括種智。初學習經史百家。後洞達顯密億兆之教理。若文若詩富盛唐之英華。若教若理究顯密之深奧。著二教寶鑰十住心等書乃以立一家之學矣。其為書也。文質彬彬莫往不文。義理殷殷莫適不寄。篇章句字之法莫適不法。是故我祖所述筌兔皆有雅致。不得以常人書看之。不曉華人之語法不知華人之文辭。則不能得其筌蹄。不達顯密之法門不習諸師之立義。則不能得其兔魚。故達華學而不達佛理則不可讀。達佛學而不達華文則不可讀若夫能詮所詮兩相兼者。則始知筌蹄之美與兔魚之旨矣乎。是以昔者我大師遍照和上。殊慨歎道藝之不開。卜地於東九條創置三教學校。題曰綜藝種智院。取義於世典則曰淤於藝。藝謂六藝也。取諸內典則曰初阿闍梨兼綜眾藝。所謂眾藝者。聲論因論十八明處六十四能等數方藥觀相工巧世間種種伎藝也。內外道藝是其所以兼綜而可發瞳朦助佛智也。又論曰。菩薩於五明處求法。是即大師所以立三教大學令兼綜眾藝。而又所以名於學也。乃作學校式言。招諸氏英哲諸宗大德。自顯密二教外及九經九疏三玄七略十史百家文詩書畫卜相數術音訓句讀誦習通義。堪發瞳蒙者皆令入於此。各從其所請諄諄乎教授之。乃誓曰。所顯與我同志百世成繼。嗚呼大矣我祖之顯。美矣我師之志。可謂大聖之使者真俗雙運者也。若夫後門徒繼彼志。師師伏膺弟弟積習。此風流於百世不以息。則述作論章心傳微妙。庶幾鮮矣不逢其源者歟。惜哉大師沒無幾何而此學廢焉。門葉雖益多而曾不有繼先志興絕學者。此風乃墜於地矣。道藝之不講以來。百世名德道德則雖高。其於文章也盲矣。五彩雖衝腱未嘗有能觀之。大雅雖空耳未嘗有能聞之。既無心於其結網則不知筌蹄之為用。如是而兔魚惟羨。豈可盡得乎。而不知其不可。而其講書求意也。倭訓惟賴已。其當相受授也。口傳惟認。師師執執弟弟仰仰。以為真言百世不易之風矣。嗚呼悲矣。玄風一止。祖道之不明八百餘年。於今。弊風發發滿於宇宙。雖有迴天之力其奈之何為。雖然若欲能為大師之徒者。莫先慕大師之風焉。欲能慕大師之風者。莫先明於能詮焉。能詮譬如鏡乎。所詮其猶如萬象乎。鏡不磨而淨則雖有萬象而莫由觀其章。故大師言。大仙利物。名教為基。君子濟時。文章是本也。故能空中塵中開本有之字。龜上龍上演自然之文。然則一為名始。文則教源。以名教為宗。則文章為紀綱之要也。世間出世間誰能遺此乎。故經說。阿毘跋致菩薩必須先解文章。是知文章之義大哉遠哉。文以五音不奪五彩得所立名。章因事理但明文義不暗樹號。因文詮名。唱名得義。名義已顯以覺未悟。三教於是分鏕。五乘於是並轍。此則大師勸學惟文術為先。其言慇勤。為我師徒者不從而其可乎。然後代大德曾不伏膺於此。不曉文術之為教源理纔傳受倭訓。則惟求所詮。豈不太早計哉。是所謂視印求時夜者也。夫倭與漢。好惡殊俗言語異音。不啻異音。又其用語之法。體用相變正助易所。況又彼邦其言鬱鬱乎多文。制一言為一字者幾乎四萬。非如此邦以四十五字括諸言語也。文質之殊制既如此甚矣。言文之巧多莫大於漢人。豈倭訓所能盡乎。況又屬辭之有法甚於倭雅矣。篇章句字莫適不有法加之文章體格古今不一。有古文有今文有四六有記述。有華有浮華有質有大質。有論體有序體。乃至有註釋體。又復諸家各有體。大師所好則四六浮華文也。夫四六懸異於諸體。宛如讀詩賦者。於句不少也。都不可以自餘文理求者。況可以質文推求乎。餘雖愚陋嘗幸聞讀書法。以法讀漢語書。則不假他註解而直承古人之意。甚不難之。雖生於百世之下。尚友於百世之上。從其人而遊其庭。猶如旦暮已。獨立於宇宙之表不為弊風見塵。寧可可哉。今也去大師時。以年則一千。以人則百世。可謂甚遠矣。而以其文則在此。以其語則在此。聞之以眼。視之以心。五彩燦燦言音瀏亮。可謂甚近矣。既視其文又聞其聲。將何不足而假他贅於其問為哉古人德行可敬而仰。其註解則不可賴。何以論之請誠論學運之通塞。密教東譯。一行阿闍梨撰疏。未及立教而化。我大師繼武入唐。旋踵歸朝。大顯揚密旗乃建立顯密二教十住心義。眾藝兼綜遂成一家。學運大開。其門人弟子外堂入室者蓋不少。然大師沒而弟子無紹述者何也。蓋耽即身成佛祕觀。不肯以慧學自累。況乃眾藝乎。不然何一無聞哉。獨真濟大德憂蘭桂壓秋艾師風不傳後世。爰有性靈之撰。熟見其所序。才氣高尚。文雅不讓於大師。惜哉濟公文章見於今者唯是已。豈無他作哉。蓋於後世稱大師作者中。必有濟公所作者。其文其書太似。則誰能辨之。自後天下門葉絕無能文章矣。綜藝之運於之否乎。一何無聞者哉。夫濟公沒而不啻是學不復振。又其顯密二教學寂焉莫其人。幾乎三百年。其中間豈其無人哉。雖有而猶無已。仁和寺濟暹去大師未懸遠而作私記并懸鏡抄等講習二祖寶冊。於二祖之書有抄。暹公為之嚆矢矣。其全本則雖無於今世。依古人所引觀之。文則倭語。義則鄙倍。且不知分文節章準文而求義。豈有由得本師所宅之意哉。學弊於是始起。後名德皆不曉文辭有法。惟任己情作義。惟任和訓消文。又安知足祖宗之志乎。能詮未磨。所詮豈明乎。石山觀賢德聲甚高。而所著疏抄大簡而不備。若文若義又不足以是非矣。真證實範博識高德。各作抄義贊大疏。各述自所得者。而略其所不得。既有所不得矣。則其所以為自得者。豈可皆當哉。況暗於讀書法。尚何知祖宗之微旨哉。及道範覺●二公興也。乃大振頹綱。學徒雲集顯密盛興。殊●上人文雅則雖不及大師。其德行則不多讓。好撰祕義作數百章。文則雖不足觀。其義契合矣。如道範則不然豈可同日而論哉。●公博學。蓋又通文理。如自受法樂讚。不識文字而可為乎。惟才不至已。夫才者天也。非學之所致。曉文辭惟智也。莫學而不致。以●公智絕響於大雅者。非學之責。惟天降才之不足也。雖然假令●公解釋祖宗書。庶幾有補於後蒙者乎。惜哉●公不為之也。自後二教之學益盛。及賴瑜宥快聖憲杲寶印融等。各廣述作論章。講習無息時。著述幾莫虛日矣。雖然此諸師不曉漢字。惟賴倭訓妄講讀漢文自所筆記亦惟以倭習作其文。故對漢文則不知其句讀。尚何知文字章句有法乎。況又不知章句。尚何得節文斷續不謬乎。況又不知守法義門。尚何得義理不紊乎。是故解釋皆不辨章段不論達意。是以釋一文則害立至。遂乃起論義。汲汲孜孜往復問答。諸家論章數千條。森森成林。竊觀其所論。確執皆出於己情。多不當於本文意。所以然者。此諸公暗昧於能詮。而惟賴鄙俗倭訓以求大雅所詮。豈不舛哉。其所解釋而論。皆不觀文理不訪文法不要至意洗索吹毛太越矩矣。故屈昔暢以從今屈。擊破昔合以從今合。間不達而令違。膠不合而令會。不知正理而作鄙理。誣古所無而為有。蔑古所有而誣之以右欺左。以左失右。前治則後亂。此服則彼叛。一義朝立百難夕起。於是勸天下學徒以論義學。自解釋講談至乃薦福報恩祭祀祈禱吉凶慶弔。莫適不以論義。開論場建論旗。鳴論鼓挑論戰。智鋒辨申立敵交陳。執片文隻辭而破卻全章全義。惟銳己情之邪劍不訪祖師金玉之文。戲論紛紛惟智惟爭。如是多事於論場。於今五百歲。然而不能決一義定片紙。則於祖宗之道將何裨之有。原論義之起。野山自明算。根來自賴瑜。以其時則當於戰國始。學問之風與世相變。以論為學風。亂世之間論義殊盛矣。幾乎似元使之然哉。天下將治時。論山先滅亡。天下歸至治以來。論學漸衰。然餘烈薰炙。學者知其非者鮮矣。論學之從世治亂如是。豈不怪哉。而論學之法唯足能亂義無足能治義。是故吾謂之亂世之學。豈不宜哉。夫多事於論義時。惟則有命世之質者。無遑撿三藏閱古書曉其本正其末也。惟校片紙草稿夙夜案之。以己情判斷未曾見之書。判斷未曾習之道。依一文癈百文。執一書廢萬卷。論一句半章廢無數章句。造一義廢百義。雖然以無遑辨爭。各執自是而不知其不可矣。是故雖有智士不能改其轍也。夫以論義解書者。不守句讀不尋章段不論大意不守次第。不訪作意不因能詮文。不守義門異同。惟任己智執片言隻辭縱肆斷續。使義理文理大變。其書不改而其意忽新。所謂天鬼見別人鳥明暗者也。夫以論義講書。解釋既無法。又不法於古釋法。惟以會通救釋為務。猶如塗工事膠染也夫論義者。三藏中則慧學也。龍樹天親等皆以論為任。學佛之徒不可不從焉。然日本之論義懸異於彼論法矣。彼破邪顯正。修法義治混亂。今此論義則不然。所顯則多不正。所破則虛妄。有所亂而無所治。所以然者。不知文字章句句讀。而惟倭訓倭讀。不視文而取義之所致也。學文之害莫先焉。我宗末師所編無一非論書矣。古今無註釋也。或難雲。瑜公指心十卷書抄。杲寶宥快諸抄。豈非註釋哉。何無註解乎。答曰。彼皆論義本根之書也。非註疏矣。解釋無法故。何以得為之註釋乎。其引文則可看之。其義解則不可看者也。雖然若能知正義而看古人抄。則莫往不發我。其一切諸論義亦能起我之善師也。學者若能曉文而讀書。則所詮義幾乎不蔽。所詮不蔽而法門明瞭也。法義明而作意爰明矣。作意明而講之論之。是註解之法也。亦是慧學弘教之至術也。吾今將釋高祖微言。依之依法依義依門。解釋必率古訓。不敢以私情。是以文科義解不明古德。聞者必掩耳。視者必眩目。吾自深知常人必不可與。而所以不敢已。豈有他故焉。吾惟為欲為劉氏左祖耳。神鑒儻有照。其必印吾言乎。吾不望知已於庸人久矣。雖然與我同志亦所不必祕也。後之小子若能臭此芸。知薰蕕不可不辨。而捨末取本。獨立蔽風之表。游息雅正之古訓。庶乎祖宗之了義再明矣。豈吾之幸雲已哉。 學則 宇宙之間有物而莫不有物之道矣。有事而莫不有事之道矣。有理而莫不有理之道矣。宇宙之表亦復爾。上自佛界下及二乘外道。莫不有其道矣。夫有物而無道則亂。有事而無道則亂。有理而無道則亂。物亂則不為用。事亂則失於制。理亂則感於人。是故上自天子下及農工商旅侏儒盜賊。各依其道行其術。則業必不虛矣。天子不用其道天下不治。諸侯不用其道其國不治。大夫不用其道則家不安。士不用其道則身危矣。百工不用其道則無功矣。農商不用其道則飢寒矣。盜賊不用其術則不得矣。夫擒盜者有察盜法。漁水者有羨魚法。造宮室者有用材術。作器者有作器法。如是至天文曆數卜筮書畫琴瑟奕戲。不有不依其道不以其術不知其法而能成者矣。讀古人書知古人之意亦復如是。讀書講其理者。不依其道不以其術不顧其法而欲知古人之意。豈可得哉。瑣微小枝尚有為之道有為之術。何況於讀不朽先聖先賢之心載諸典籍者乎。讀也必有道矣。察也必有術矣。講也必有法矣。苟知讀書之道。知察意之法。知講論是非之術。庶幾失者寡也乎。若夫不知斯微術。而徒讀徒察。不啻不能知造者微意。乃復使義理大亂而已。我宗中古多昧於斯道是故擾亂師道百世不治矣。余不肖幸得祕符於古人。唯恨才識淺陋不能究其道。雖然條標其大略以示之則。庶有裨於童蒙。若夫至每文每句臨察之委細。唯是心術之微妙也。非所為則矣。 條則 一。讀漢文書。必可依華人讀法。不可以倭讀究之。 一。可知篇章句字之法。不知則多失主意。 一。可知各書文體語格。三藏皆質。人師書或有花文。質文如字取義。花文可依解華文法。不可以質求。又或有同語多者有語變者。有慣語有昧語有唯知語。能察此等則不失。 一。可知其書作者時情與其志。不知則入今時今志。 一。可住作者心若讀世親書即可住世親時情及其心志。乃至讀大師書即可住大師時情及大師心志。虛我時情及我心。一住作者心。是為至要。如是則不迷惑於末書。若住我今時今心而窺窬古人意者。必陷中間邪路。終不能至其本書寶處。 一。可知意雅俗。三藏并漢土名家章疏。文雖質意則雅也。雅有多種。佛家雅但非俗執俗理俗情則已矣。或有華文。又如大師書。或有甚雅則文意皆雅也。質文近俗。俗者猶解。華文遠俗。俗者不能解。學者意有雅俗。不察則有以己俗失古人雅。中古多坐此。 一。可知外道因明內明小乘大乘一乘法門性相義門差別。不知則雖老文章及文法人。濛濛如未目狗。 一。可守義門差別。賢於此則猥論不起。中古不守此。 一。可知書體。有立教體有解釋體有義章體。有隨文科釋體有隨文說法體。有有法書有無法書。有草稿有再正。有垂訓書有一時書。有未成學書有達學書。有觀解書有廣宗書有學悟書。有難破書有論義書。如是等甚多。能知其體者。得其作者意。如守一定權衝歷詆百世則非讀書法。 一。非大聖則有誤失。雖十地菩薩在其散心則未聖。況地前凡夫人。大賢百慮則有一失。雖然西方諸菩薩釋設有其誤失不破可也。雖然千年以後菩薩雖質之可也。中華人師若有違本經本論則付其失可也。於我祖有謬則助一解可也。凡我大師以上及慈恩寺於宗意無謬則非瑕矣。如釋偏文隻辭。雖有失者無害為祖宗矣。 一。以正識正見正義為本。離明執心則住此。 一。信理及教不惑其高名。所謂依法依義不依人者也。行德雖高學不至。則敬其德不取其學。其學雖高德無稱。則敬其學不取其德。以人不廢言。以言不棄人。千古不易之通戒也。 一。可知世世學風。人之好理立言世有必不同矣。能通達世學變則始知佛學之法。 一。學典籍者不可信常人口傳相傳。凡理學不能以口傳相授者也。事業之祕訣以口傳亦傳焉。雖三藏相傳不可必信。玄應有言曰。相傳有謬不可信矣。實可為學法。 一。讀其書者必先論其世。前前典籍可為之鑑。後後書籍非之所依。同世書籍依與不依可以備考。不足微義。鑑義於前籍則所讀書不枉。屈義於末書則本書去矣。以本可斷末書可否矣。以末斷本書意則枉矣。 一。學大師書者必可知文章法。設不能知文章之法。必可知解文章之法。知此不難。又可知文字。知字不廣解五經子史及文章之書。則不能善知。然不為此遽見字彙字典字通等輒取其訓詁等。豈可當哉。設不能善知。知見文字法則無大過。 一。必可知科釋之法。常途釋之法。淺深二釋之法。科釋之法釋家所為玉條。尤要主意。雖中華名師其細小科名或有如誤解。不足以法。賢首慈恩等尤可以法已。常途釋謂地前凡夫讀佛經以世間通用文理解文述義之法也。淺略深祕二種讀書。密家不共之規矩準繩。淺略釋者隨順常途之讀書也。深祕者初地法身菩薩讀報法所說契經之法也。大不同於地前凡夫讀書解義之法。能通達此二釋則達儀軌及無畏不空及大師之意。於諸釋無疑難矣。 一。書中有繁而不明處。多是有謬。不然則強論之所也。或有義難得。有雖得而不穩。有句有格而希失格者。如是必多有誤字。否則有蛇足。否則脫文。不然則不可強解矣。 一。文簡而義明。多是正義。文煩而義昧。多是邪義。問答煩苦而不快者。必是不混義門則解文謬耳。 一。中古有文點學。其尤者論學流也。非讀書之法矣。 一。可研究不正書及不正義。不究不正義之極則不能知正義之正義不究謬妄之極則不能得不謬不妄之正解。所謂不正者正義之師。正義者又不正之師謬解者不謬之父。正解者妄解之子。所謂不善人善人之師。善人不善人之資。前車覆後車之鑑。是故必可通達不正義。 一。可勤學論義。其書憲公百條。瑜公諸愚草。及東寺野山六百年來所出諸抄集。皆唯論書。天下不正義天下之謬妄備在此中矣。勤勞於百條二十夏冬。則究其不可之極。如是旁讀諸師論義抄書。則與時知其謬妄不正。若不老論場決不能知正義不謬之解。不勤於此則不能曉俗僻混妄無法濫門虛辨戲論之倭流極弊。然讀此學此有戒於是。且讀中古書者。必住彼師志心。彼諸師者不識字亦不知字。不知漢文不知雅俗。不知辨義門治混亂。不知察篇章句字之法。察篇章句字之主意之道。不知讀書代其書作主住作主之心之道。唯但畫自心以末世以昧愚以鄙俗下劣野情。見書之識以卑賤野謙。自處窺祖書之心。恐惶恐惶戰戰慄慄。不能住其作主之心。是皆中古今愚不知禮敬之道不知讀書之法者之志心也。住此心而復住彼忿辨謗顯自是他非之執心。信自家先達之言一如信佛祖。不辨其菽癸之異同概釆用之。以會通救釋強難定以為學問之道。住此志心則妙達諸師之心。學者究其義竟。速歸本心。以正心正見正識雅致無執正讀法之道觀待於彼。於焉正邪分迷悟判。夫讀書解義者亦是三昧也。修三密行者。要住其本尊之心。雖比量作入我我入互相涉入人。皆不恐惶固謙矣。而臨祖師人心則恐惶戰慄。不欲敢與作者心涉入。自畫以末代愚昧。不敢住彼心。豈不迷哉。憚住祖心者。勿作三密觀焉。本尊者我祖所奉敬。何以凡愚住大聖之志心為。而世人知欲住佛心菩薩心。不知欲住祖師書中之心。豈不顛倒哉。夫身則有古今。不能以身住古。心則無古今。住三世一切人之心。隨應自在矣。是故捨今心即住古佛心亦可致。所以有意密行三昧也。觀念豈但無分別已。讀父觀義亦是三昧也。其書猶本尊也。書中必有作者心志。是即本尊心密也。不住其心則不可解其書。書是其人言語也。讀者心志不同作者心志。則其語不可曉矣。中古常途知其一不知其他。所以學之謬也。住本尊心者人知其至禮至敬。而住作者心則皆不知其禮敬。可謂其戾矣。遜謙失雅。之謂野固也。野而固。君子所惡。君子之人有世出世。雖異其道。其雅則同矣。佛者君子之君子。而是大聖也。我祖亦君子之薩埵也。況旁通達文雅兼并用之也。所謂佛家大丈夫者。欲讀其書議其心者。而不住大丈夫之心。豈可得哉。餘一切讀書皆如是。以此為至要。更有學法。如散說於他。恐煩不條。 右二十二則若一闕則叵讀大師之書矣。我門小子欽旃哉。 讀書二十二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