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思光思想與中國哲學世界化」學術研討會報導

 

華梵大學哲學系教授勞思光先生剛當選本年度中央研究院院士,勞先生的當選院士,對於港台兩地的哲學界而言,無人不予以肯定,這也是華梵大學的莫大光榮。稍早於去年的行政院文化獎頒獎典禮上,勞先生亦以他終生的學術成果,獲頒行政院文化獎,以表彰他的終生學術貢獻,並為此,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將為勞先生舉辦一場慶祝暨表彰的文化活動,經本校之爭取溝通協調之結果,即將於今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及二十四日舉辦一場學術研討會,主題定為「勞思光思想與中國哲學世界化」,本活動由華梵大學承辦,台灣大學及東吳大學協辦,其中二十三日的會議地點在華梵大學覺照樓,二十四日的地點在台灣大學的應用力學館國際會議廳。

 

本次學術研討會將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毓秀女士擔任開幕典禮之主持人,並邀請華梵大學、台灣大學及東吳大學校長於開幕典禮中發言致詞,隨後將由華梵大學校長主持主題演講,主題演講即由勞思光教授主講,講題為:「中國哲學之世界化問題」。這場以表彰勞思光先生終生學術成就的主題演講,應該是勞先生一生當中最重要的演講之一。

主題演講之後將展開兩天六場十三篇專題論文的學術研討會,每一篇專題論文發表都將聘請特約評論人一名擔任評論,論文發表人皆為勞思光教授熟識的當代學人,題目則涵蓋勞先生一生治學的所有範圍,分別包括:二十三日第一場:主持人:許國宏(華梵大學文學院院長),發表人:鄭宗義(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副教授),題目:「論二十世紀「中國哲學」的自我探索與定位」,評論人:謝大寧(中正大學中文系教授)﹔發表人:杜保瑞(華梵大學哲學系副教授),題目「勞思光先生道佛詮釋的方法論探究」,評論人:高柏園(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第二場主持人:鍾彩鈞(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研究員),發表人:張燦輝(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題目:「文化與文化哲學」,評論人:汪文聖(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發表人:關子尹(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題目:「希望概念的哲學反思」,評論人:陳文團(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第三場主持人:葉海煙(東吳大學哲學系教授),發表人:馮耀明(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教授),題目:「勞思光的哲學概念──一個『超升』(RAISE)的架構」,評論人:李賢中(東吳大學哲學系副教授)﹔發表人:伍至學 (華梵大學哲學系副教授),題目:「勞思光先生論儒家主體性哲學詮解」,評論人:孫善豪(政治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二十四日第四場主持人:黃俊傑(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發表人:黃慧英(香港嶺南大學哲學系副教授),題目:「人在歷史中的地位」,評論人:黃筱慧(東吳大學哲學系副教授)﹔發表人:梁美儀(香港中文大學現代語言與文化系助理教授),題目:「歷史與歷史學──從勞思光先生對歷史知識之理解到法國『新史學』」,評論人:王遠義(台灣大學歷史系副教授)﹔發表人:張善穎(德國維爾茨堡大學Universität Würzburg哲學系博士研究生/台北護理學院講師),題目:「情意我與心靈境界--從《思光詩選》一探勞思光先生的哲學生命」,評論人:林碧玲(華梵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第五場主持人:陳福濱(輔仁大學文學院院長),發表人:江大惠(香港中文大學宗教系講師),題目:「民族苦難的超越──中國與猶太民族的互相參照」,評論人:劉若韶(政治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發表人:陳振崑(元培科技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題目:「現代意義下的儒家宗教意識」,講評人:林義正(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第六場主持人:趙之振(清華大學哲研所副教授),發表人:劉國英(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副教授),題目:「勞思光先生與後現代思潮」,講評人:陳幼慧(政治大學教育學程助理教授)﹔發表人:文潔華(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副教授),題目:「從勞思光先生對批判思想的觀點反思當代女性主義哲學的一些基本問題」,評論人:甯應斌(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副教授)

第二天議程在論文發表完之後亦將舉辦一場由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研究講座劉述先教授主持的專題座談,題目為:「中國哲學研究前景」。主講人包括: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石元康教授及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研究員李明輝教授

座談會後勞思光教授本人亦將再度於閉幕典禮中致詞,為兩天的所有討論作出總結。隨後將由文建會陳毓秀主委於公務員人力中心所屬福華飯店宴請所有與會學者。

 

本次研討會亦將邀請勞先生夫人黃岱雲女士及女兒勞延韻小姐與會,代表了台灣學術界對於勞先生一家人的最高敬意。

 

本次會議將有港台兩地百餘位當代學人與會,可謂是年度哲學界學術活動之最大盛會,本校哲學系全體師生忝為會議實際執行者,皆將全力以赴,將盛會辦好。

 

本次研討會將於會後出版論文集,論文集中除所有修正過後之專題論文之外,還將包括勞先生主題演講的全文,以及座談會的完整紀錄。

 

在今天的港台學術界中,勞思光先生擁有的學術地位是少有人及的,至少在哲學學門領域中,勞思光先生是當前已被認為是哲學家級的學者,華梵大學有幸能有勞教授在校坐鎮任教,這不僅是本校之光榮,更是華梵大學推動人文研究的最有力支柱,本校師生皆深自期盼在勞先生的帶領下,將華梵大學人文研究的願景推向全國化更及世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