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釋迦牟尼》序

 

華梵大學哲學系杜保瑞

 

二○○二年十二月十六日星期一

 

《重讀釋迦牟尼》一書是當代中國大陸最重要的佛學學者之一,四川大學佛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陳兵教授的大作,本書五年前已出版大陸簡體字版,當時已是極受歡迎的著作,故而受到台灣橡樹林出版社的重視,並重印繁體字版,陳兵教授於<前言>中自述新印之作已經過大量的修改及補新,因此即以這樣的面目問世。

 

陳兵教授作者其人其書

 

陳兵教授在中國大陸的佛教研究領域中是幾位最重要的先驅者之一,相關著作尚有:《佛教禪學與東方文明》、《生與死》、《佛教氣功百問》、《道教氣功百問》等書,陳教授的著作都顯示了對於傳統中國宗教學知識的準確的理解及紮實的學力,一方面熟悉宗教修鍊方面的知識,另方面熟悉宗教學學術研究的現況,可以說他是目前中國大陸最重要的佛道兩教的宗教學者之一。

 

今本《重讀釋迦牟尼》一書之寫作風格,是以作為一般社會人士之思想性讀物為主,並非是學院內的專門著作,因此就可讀性而言,確實較有引導入門之功效,但是由於陳教授本身就是當代佛學界的重要學者,因此在廣泛的知識介紹的文字中實處處透露出掌握重點、陳述要害的學術實力。更重要的是,本書顯現出陳兵教授一生佛學學力的知識視野,他的介紹中不斷透露他的佛學造詣,不斷顯露他的宗教關懷,不斷流露他的知識性格,可以說是一位對佛學與佛教充滿了解說的熱情的當代學人的力作。本書受到台灣橡樹林出版社的青睞,以重印繁體字版與所有讀者見面,是確有因緣且實有其理。

 

本書內容在闡述釋迦牟尼思想的整體

 

本書書名定為《重讀釋迦牟尼》,因此書中所述重點就是在闡述釋迦牟尼所有思想的整體,這當然有別於其它佛學概論或佛學史的著作之重點。佛學的整體自然包括釋迦牟尼所說也包括世人所說,佛學史的整體包括釋迦牟尼的行誼也包括佛教發展的歷史。釋迦牟尼所說的佛法當然就已經是佛法的整體,但是世人所說及佛教的發展卻也仍是佛學的重要組成。本書既扣緊釋迦牟尼這一個主題,就需在所有佛經中將佛陀說法綱要精練地整體陳述,這本身就是一件極為艱難的工作。述說某個佛學觀念容易,述說某派佛教思想容易,述說某段佛教歷史容易,述說某部佛經要義容易,但是述說釋迦牟尼的整體思想確實不易,說多說少說深說淺說對說錯都決定於作者自身的見識學力。本書作者以其多年的佛學素養,以及他自己對於教理與行證的豐富知識與深厚理解,為世人整理出這樣的一部釋迦牟尼思想的著作,首先就面臨了整個佛教史、所有的中外佛教宗派、以及當代學院研究風氣的種種知識立場、研究方法、真偽史觀的辯論與挑戰,作者首先就需要對於上述問題具有自己的定見,然後才能展開複雜的章節綱要之訂定及材料編排使用的寫作工程,寫作工程中對於佛陀教義的重要環節及世人關切的重要問題再一一細述,如果不是一位學養與信仰並重,學術與宗教兼顧的學者,這樣的一部著作是難以問世的。

 

本書內容包括佛經選錄

 

本書概分八章,每章有兩種文字形式,其一為作者撰文部分,其二為佛經選錄部份。本書作者依據編訂章節陳述觀點之餘,又將相關例證的佛教經文繫編於後,這就能使讀者在閱讀主文之後,立即能有佛經原文以參對照、及深入經藏,可以說經由本書作者對於佛教經文的編排驢列,閱讀此書即是閱讀一部重新編輯的佛經整體。通常學人在學習佛教知識的過程中,常常有機會在各種二手作品中注意到極為重要的佛教觀點,但是卻苦無經典原文的對照,佛教經藏又浩如煙海,學習者實在不可能遍翻群經以求確認,現在,透過主題明晰的章節安排,透過本書作者對於各種佛教知識的分排架構,對於所有有疑問並且想要獲得經文確證的讀者而言,這時就可以輕易地找到相關經文,細細品讀,更可以自己去將這部經典全部找出來好好閱讀一翻,這一份閱讀的禮物,是對於已經有一些佛學基礎的讀者而言最為可貴的。

 

本書觀點重視大乘思想

 

歷來在中國民間所傳播的佛教思想是所謂的大乘佛學,所謂的大乘佛學即是注重自度度人的精神的佛教思想,這也是佛教傳播至中國後才受到重視開發的義理部分,同時也是一般國人長久以來共同接受的佛教思想面貌。但是在當代學術研究的認知中,大乘經典的產生是極為晚期的,由於大乘佛經的問世通常已經是釋迦牟尼佛滅度後幾百年甚至近千年的事情,因此學界若干人士即以大乘經典非是佛說,甚至非是佛教思想而批評之,這卻使得長久以來對大乘佛法深信不疑的中國佛教徒的一般信念產生疑惑。本書作者針對此一問題,提出個人的看法,主張大乘經典仍是佛說,只是說法對象非為廣大信眾,而是功夫智慧高人一等的菩薩弟子,這些少數弟子再將思想傳給少數再傳弟子,從而入山清修,故而文字集結之作流入山林,經久問世,故而出現較晚。另有一些大乘經典確實不是佛陀在世之所說,而是在天宮及其它世界之處之所說,甚至有一些經典是佛陀以外的大菩薩之所說,那麼它們還是不是如理的佛法?本書作者認為,只要是合於佛教基本思想的教義教理就是佛說,佛教是一大宗教,自有宗教奧秘,更重要的是,佛教哲學是一套極為合理的哲學理論,只要是符合理論的推演,就可以是佛教的教義教理,就可以作為宗教的知識及修行的根據。事實上,佛教所說的種種神秘知識的觀點,自有其經過實修而可被實證的確例,不能因為大乘佛經的晚出就斥之為妄,這樣的態度不僅顯現對於宗教事務的陌生與隔閡,更且是學術研究態度的草率與固執。本書作者把這樣的立場清楚明確地表明,可以說是還給廣大的中國佛教徒一個心安的理解,大乘佛教及大乘佛經就是佛所說經就是佛經,是學術界的若干學者要提升識見的高度,而不是廣大的佛教徒要排除大乘經典。在這個立場上,許多大乘佛經中的知識命題,就本書作者而言,都認為它們是與原始佛教的基本思想一致相關的,只要是能認真實行佛法教義以及能夠好學深思佛教思想的學人,就可以自己證實此點。

 

本書內容提供清楚的佛教世界觀

 

佛教作為人類一大宗教當然對於生命世界的真相有超越凡人之所見者,但是,歷來在各種不同的佛經中對於佛教的宇宙觀的陳述確是各自不一,並且,由於佛教宇宙觀確實與一般簡單談論某一天神創造世界的宗教世界觀又大不相同,因此常常導致一般讀者弄不清楚怎麼樣才能較清楚準確地述說佛教的世界觀,而不是一值停留在輪迴三世因果的簡單說法中,本書作者就特別針對佛教世界觀予以多重層次的詳盡介紹。佛教世界觀之所以難講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佛教的世界觀是基於修行者自己的修證程度而隨之變化的,修行者在境界提升的時候將經歷種種愈來愈清淨的世界,因此其實始終沒有一個固定的世界觀架構的存在,而種種世界的存在對佛教而言本身就是一件虛妄之事,修證就是要超越這些虛妄的世界而達至最清淨的境界,但是在一般眾人的生活世界中又因為個人的品格個性而生存在種種雜染不一的世界中,因此述說佛教世界觀的概念名相便極為眾多,而各種佛經中每一次對於佛教世界觀的陳述其實也就是伴隨著對於佛教修行觀念的陳述,藉由修行開顯世界,而不是經由墮落而步入輪迴。把握這樣的要點,讀者便可以在本書之中找到理解佛教世界觀的途徑,並且可以在許多地方同時讀到佛教世界觀又同時讀到佛教修行知識,例如三界的觀念、三科的觀念、五十二位的觀念等等。

 

本書對在家學佛者有極有價值的生活建議

 

佛學是智慧之學,不論在家出家皆可修習,且皆可修證至極高的成就,本書既是對於一般讀者所作,即應對於在家居士的學佛觀念交代清楚。本書作者說明佛陀在世時的一些在家眾亦有極高的修證境界,關鍵都在個人。佛法是世間法,就是說佛法是可以對我們這一個世間的所有眾人提供智慧的,使得人間世的所有眾生獲得智慧、知所進退,從而成己成人,建立理想社會。也因此本書中亦藉由佛經所記載的佛陀教法,說明佛教對世人在日常生活中及在社會體制中應有的對待態度,這些觀念,都極有助於我們處理日常生活中的男女、親人、上下間的人際關係,也能幫助我們正確地理解種種社會體制如家庭、機關、團體、政黨、國家等等的組織理念,這都是因為佛教是一個關懷世人種種生活層面的一大宗教,是一套徹底解決人生生命問題的價值哲學,因此對於世人的種種生存問題都會有正面處理的知識,而不是只管出家,不論任何人都只叫他出家學佛一途而已。綜觀佛教世界觀,任何個體生命的實質都是歷經種種生命歷程而造縛結垢的現在身,每一個生命都仍有各種角色歷程的扮演與學習、捨棄與提升的任務,因此如何就在眼前的在家生活中學習處世之道的智慧,這便是重要的學佛功課,本書作者對此一議題即有專章探討,作者識見可見一班。

 

本書對佛學是實修之學特別重視

 

由於佛教是提供世人生命智慧的宗教,因此如何實踐修行就成了佛教教義中的重要項目,實踐修行就是要在自己的生活中實踐佛教的教義,從而使自己趣向成佛者境界。本書中幾乎所有的章節都是在對於修證實踐提供知識背景及操作方法,特別是第八章談三學六度部份,但也不限於此,因為佛教教義就是教人正確智慧的行誼之學,無論從哪一套佛教知識都可以開出修證的智慧的,例如從輪迴生命觀的知識開出修證的智慧,從人生生命的形成開出修證的智慧,從孝順的觀念開出修證的智慧,從觀察緣起的世間現象開出修證的智慧,從世界的形成過程開出修證的智慧,從業力果報的觀念開出修證的智慧,可以說本書處處都是藉由知識的陳述引導讀者進行正確的生活。並且基於世界觀知識的清晰,所有的修證的知識都是理性的理解結果,而不是愚昧的迷信行為。

 

本書適合專業學者的閱讀也適合一般人士的閱讀

 

由於本書作者出身學界,深知學術界對於佛教知識的種種態度,因此本書之撰寫,雖然口語淺顯,但是對於章節安排、知識介紹、以及意見的提出,處處都是扣緊學術界研究中的重要關鍵問題提出說明,因此對於學院中學習佛教知識科系的學生學者而言,確實是一部極好的佛學論著,因為書中不僅表達了作者自己的研究觀點,更透過經典的附錄作了最直接的例證。同時本書作者立足於中國大乘佛教的佛學傳統,對於佛教觀念的掌握與陳述,也顯示了中國大乘佛學的知識立場,對於專業學習者而言,自可透過書中所陳,理解中國大乘佛學的佛陀觀念。本書對於一般讀者而言更是最佳的入門及深研的佛學著作,除了作者的佛學造詣確能清晰詳實地介紹佛教知識之外,書中引錄的佛經文字,更能幫助初學者得以直接閱讀經過挑選的重要佛經原典。閱讀經典的感受自是不同於閱讀當代人的著作,讀者在經典中吟詠的佛法氛圍是更能感動人心的,本書竟如此簡易地讓讀者這麼直接地受到佛經的洗禮,對於願意繼續深研並期找出想讀的佛經來閱讀的需求而言,自是一大滿足。佛法本是宗教的也是學術的,對於有宗教興趣的一般讀者而言,本書的材料已經足夠讓讀者認識佛教宗教知識的全貌,是可以提起即作功夫的宗教著作。至於對學術有興趣的讀者而言,本書中所陳述的佛教知識也都經過作者負責任的理論說明,自是經得起學理的論難,所有讀者皆可在書中獲取所需。

 

從人類文明及中西交流史來看,佛教在今日世界的傳播較之過去幾個世紀以來似又逐漸興盛,因此對於廣大的華人社群而言,佛教知識的取得並非難事,但是天下事又都沒有不勞而獲的,如果不是個人自己願意認真學習,世人的佛教知識也很可能是錯誤百出的,因此自己選擇一本良好的佛學著作來親近佛教知識是極有必要的。

 

本書的特色有二,第一是立足於中國大乘佛學立場的佛學介紹書籍,第二是豐富的佛經原文資料的補充。加上作者本人的豐富學養,使得本書的閱讀既能有知識的括清效用又能有修證的建議之功,既可作為學院研習的專著,又可作為智慧追求的寶典。是好書,是以筆者誠敬謹序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