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周夢蝶》

本欄收錄作者專著莊周夢蝶之部份章節

           

<養生主>

 

  <養生主>一文,其篇名中就已表達了要論述的重點,就是我們這個現實的生命應該

有怎樣的生活哲學。<養生主>這篇文章寫得比較簡單,可以說是莊子內七篇中義理最單

純的,但是從文章中所主張的觀點來看,確實仍是和莊子其它文章是一致的,因此有學者

認為<養生主>是莊子較早期的作品。

 

  <養生主>主要就是在談「養生」,「養生」是莊子思想中的一個重要的內涵,我們

從「養生」的觀念出發可以關聯到莊子哲學的整個體系。這是和先秦其它學派不同的,例

如「法家」就要從「富國強兵」的觀念談起來,「儒家」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談起

來,「墨家」從「節葬節用兼愛非攻」發表觀念,這些觀念發表的起點也就是各學派基源

的問題意識,因此我們可以發現,他們的思考方向,都是直接對準社會國家大事而來,然

而重視「養生」的莊子,卻把對「生命的惜愛」與對「生活的安排」當作理論的目標,而

不是社會國家的大勢云云。莊子主張,生命與生活是人生的大事,要以深刻的思考來面對

它,不要把它當成社會目標的附屬物,不要以社會的價值來決定生活的行止,而要以「生

活的照顧」、「生命的觀念」來作為人生活動的目的。

 

  「養生」的觀念在<養生主>文中化為許多的具體操作的智慧,如「全生保身」的生

活哲學、庖丁解牛的「養生」哲學、「委於自然」的生命觀、「安時處順」的生活哲學等

。而這些觀念的建立是直接把人的生命存在的意義放在非道德性的自然義的整體天地之間

來看的,就是在一個「齊物的胸懷」中看待自己,在一個「真人的知能」中處理自己,在

一個「逍遙的意境」中走出自己。

 

一、「全生保身」的生活哲學

 

  莊子在<養生主>文中一開頭就要求人類把思考轉向自身,而不要汲汲營營地為符應

社會的需求而消耗生命,在社會中的生存活動要有一個保守的底線,保守住生命本身的需

求,而所有的生命活動的方向則要指向「全生保身」。「全生」是以生命本身為人生活動

的目標,人生存在就應該要維護一個整全的生命,「全生」的觀念是<德充符>文中的「

全德」觀念的落實,是以「保身」為目標、以「全德」為原理,而完成在自我生命保存上

的結果。「保身」是在不得已的社會生活中讓自己不受社會非理性的傷害,所以在觀念的

廣度上,「全生」是最整體性地說,「保身」是在社會活動中說,此外莊子還說了「養親

」和「盡年」,「養親」應指「養身」,指對安危康泰上的照顧,「盡年」是「全壽而歸

之」的概念。總之當莊子把人類生存活動的目標轉向自我生命之保守護持中時,所有這些

「保身、全生、養身、盡年」的觀念便紛紛出籠,並且都將落實在追求一個「在自然齊一

整全目標下的生命哲學觀」。

 

  莊子說:我們的生命有限,因此我們的精神體力有限──「生也有涯」,因此我們應

該以深刻的智慧選擇我們生命活動的重點。現在社會上的觀念、知識、價值、理論可以說

是多得不得了,人們都依其「成心而師之」,所以有無限、無窮的社會觀念被生產製造出

來──「知也無涯」,所以如果我們跟隨著這些社會議論而奔勞一生,那就是一件浪費生

命的愚蠢事情,如果還置身在製造生產這些社會議論的行列裡而自以為是知識份子──「

已而為知者」,那可真是毫無意義地枉此一生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莊子說: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生活呢?那麼我們應該追求什麼呢?記得<逍遙遊>裡面

的宋榮子吧,「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他的氣魄是夠大了,我們就算

作不到,也應效法到不必汲汲攀附社會的價值觀念,只要我們是隨順自然的天性,想到要

做的事情那就放情做去吧。假使我們的行為有時候正好符合社會的道德標準,那麼我們要

小心,不要去霑惹社會價值的清譽──「為善無近名」,因為這一來就會與社會中的人事

紛紜產生無窮地牽扯,自己的貪念、人們的忌妒,紛紛出籠,這是我們最不需要的東西,

去之而可也。當然有時候我們的行為也會剛好觸犯人家的禁忌,這時候我們也要小心,不

要做到人家要拼命來解決我們的地步──「為惡無近刑」,我們本就對於人家的禁忌不以

為然,如果還因為行為觸犯而受到懲治,那麼我們的不甘向誰說去?只能自怨不智之極了

。所以我們的行為一定要「隨順自然」而「謹守中道」,「隨順自然」是我們「在目的上

」「不在意社會的禮俗」,使我們的心靈有自己的廣闊天地,使我們的精神遊於物外與天

地精神相往來;「謹守中道」是我們的行為「在操作上」「在意社會的禮俗」,技巧地避

開社會價值的拘索,使我們既有「精神上的逍遙自在」更有「生活上的方便自由」,這就

是「緣督以為經」,這樣就可以「保身、全生、養身、盡年」。

   

  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

  年。

 

二、「庖丁解牛」的「養生」哲學

 

  在「養生第一」的目標下,在「全生」觀念的要求下,「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

緣督以為經。」是對付社會的要點,莊子於是再以「庖丁解牛」的故事來解說這種操作技

巧的原理,原來,面對社會的生存活動,因為人心的好爭,會讓我們時刻遭逢困境,而有

損傷,然而這些社會的紛爭缺乏根本的道理,毫無必要,所以在這裡的損傷是不智的。因

此在不得已的社會生活中打滾時,我們要注意的重點便是讓自己不涉入紛爭,對於任何一

個可預見的社會衝突都事先規避,讓自己完整地保全不受無謂的損傷,這是莊子藉「庖丁

解牛」的故事所告訴我們的道理。把我們的人生比喻為庖丁手上遊刃有餘的刀,十九年而

刀刃若新發於硎,這就是一個「全生」的生命目標,我們的生命悠然地走在自然的軌跡上

,而不受社會風塵的摧殘,終盡其年仍保全德。

 

  莊子著名的「庖丁解牛」的故事是這樣說的:有一位善於殺牛的屠夫,因為他的技術

太高超了,他的殺牛就像為牛解開身上綑綁般地神乎其技,所以人人譽其為「解牛的庖丁

」。一日表演此技獻於文惠君,他站好了姿勢,全身之手肩足膝都極優美地掛搭在牛的身

上,進刀入牛,聲音騞騞,極有節奏,如桑林經首之樂聲引動,文惠君看了高興,讚技不

已,真想不到宰牛亦有神技如此。庖丁把刀放下,解說道:殺牛這件事情對我來說吸引人

的是它的道理,這是更高於技術面的層次。怎麼說呢?早先我殺牛的時候,我看的是整隻

牛,所以我是一刀刀的砍牛,三年之後,經驗多了,我要管的是牛身上的骨節筋脈,對於

整隻牛的身形,我已經毫不在意而不去注視了,至於現在的這種境界,則是完全以我觀念

所理解的奏刀之路為主,而不是睜著肉眼在查看什麼,我的感官的作用已經完全不需要,

全憑心領神會的意境來辦事,依照牛身組織上本來有的間隙,在骨節筋絡皮肉之間的空隙

中進刀遊走,那些皮肉骨節相連的小地方都沒有碰到,更何況是大骨橫陳之處,所以我的

屠牛刀幾乎沒有碰到什麼。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嚮然,奏刀

   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文惠君曰:「譆,善哉!技蓋至

   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

   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

   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

   」

 

  庖丁繼續說:至於別的屠牛師傅們,都是硬碰硬地以刀殺牛,所以技術好的,一年換

一把刀,因為他固然不砍牛骨但仍需割肉,那技術差的,一個月就換一把,因為他根本就

在砍牛骨。而我的刀已經用了十九年,殺牛也殺了數千頭,但因為從未接觸牛身故而仍如

初製一般。只要是骨節就一定有空隙,如果能夠善於領會空隙之處,那麼我的刀刃就像一

個無厚之物進入有間隙的空間,那麼可供我揮舞的空間就無限寬廣了,當然有時候會碰到

筋肉盤結的地方,難度較高,我便警凜神智,不以目視而以神行,動刀緩慢,忽然已過,

牛身已解,如塊落地。我提刀而立,環視周遭,得意不已,方才妥善收刀而藏之。

 

  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

  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閒,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閒,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

  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

  ,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

  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聽了之後,更加讚賞,並從庖丁以刀解牛之觀念中,領悟到人生於世應如何「

全生保身」的道理,原來就在於不以強力抗度社會艱難,凡事順著自然的軌跡一定迎刃而

解。這便是「養生」要養得好的道理。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三、「委於自然」的生命觀

 

四、「安時處順」的生活哲學

 

 

 

中國哲學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