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第一章

        第二篇  劉蕺山的形上思想

第一章              論

本文第一篇已討論了蕺山的功夫理論,著重在慎獨、誠意、主靜立極三套功夫理論的闡釋,及其所蘊涵的本體理論(獨體、意、人極三者),並由此三套配合著本體理論的功夫理論架構出蕺山對中庸、大學、周濂溪三套思想體系的詮釋系統。可謂已將蕺山所建立之有系統的功夫理論作了全盤的討論,然而由功夫理論出發,則必然涉及本體思想,進入了本體理論則又必須更廣泛地交待蕺山的整體形上思想,只有在蕺山整體的形上思想面貌的出現,才可謂對蕺山哲學思想的全貌有所掌握。

蕺山的功夫理論也好,本體理論也好,形上思想也好,皆是針對明儒學風的墮敗而發的,粗略言之,可歸為浮蕩、虛玄、與支離三者,因此蕺山在功夫理論上要求的慎獨、誠意、主靜等,皆是在要求謹凜身心,實實在在地作功夫,故是針對晚明儒風的浮蕩而發;而蕺山在本體理論中一再而言的實有此至善本體者,則是針對時儒談本體的虛玄之病而發,尤其表現在誠意說中對陽明後學的批評者是。至於蕺山的形上思想處處表現了會合形上形下世界的企圖,亦正如勞思光先生所言之「合一觀者,其目的則是針對晚明形上思想的駁雜支離而設,而此一在形上思想中「黜支離的努力,實又為蕺山要求實實在在作功夫時,為保證功夫的一貫性而設的,綜言之,本體理論提出至善本體的實在性,使蕺山的功夫實有所對,故可要求實作此功夫,而形上思想的合一性,使蕺山的功夫有一貫性,故可實成其功。惟其能如此地建立思想體系,才庶幾不愧蕺山於周濂溪思想中獨窺其祕,而以主靜立極為一生思想的學宗,並在中庸、大學兩部儒學經典的詮釋中發展了慎獨與誠意的理論以與主靜立極說有其共同旨趣,前後輝映,並藉掃除宋明儒學一切形上思想駁雜支離的障礙,以使其功夫理論得以一貫而順成,此正蕺山一方面為解除時儒論學之弊而發展之思想,另一方面又能為整個宋明儒學思想學說  作了最後的總檢視之成就者。

蕺山形上思想的要點既然在於「黜支離,以為功夫之一貫之保証,則其形上思想便有以下幾個特色,首先,在理氣關係上即主張理在氣中的氣化一元宇宙論,理既在氣中,則性氣關係、道器關係、心性關係等則皆將合而為一,而成為形上形下合一的世界觀。同時由於心性關係也是合一及一元氣化的宇宙論,則人心亦是一氣,如此,人心自必與天地萬物同其流行,則形成同理同體的人與天地萬物的關係。並在以上基礎中,從性言之天道本體,及從心言之心之本體又必融貫為一,而使得所有形而上的本體概念融貫為一,天、道、理、性、命及心在做為本體概念上將同為一事而已。並由此融貫的本體概念,則功夫之一貫得以保證,任何一條功夫進路皆得上通天命之性的至善本體。以下,本文即將就「一元流行的氣化宇宙論」、「形上形下合一的世界觀」、「人在形上學理論中的定位」、「形而上概念融貫的本體論分章而言之。最後再處理「形上思相中的功夫理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