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老子》實踐形上學之建立 岑朗天 □老子政治哲學與權術、兵家之辨 《老子》五千言,關於政治指導的章節不少。即使指點終極真理,也經常不忘說明掌握 了終極真理便可做個理想的統治者(「聖人」),亦可以令國家以至天下得治。根據私人統計 ,主要關於政治的章節佔《老子》全書八十一章(依王弼分章)的百分之三十五點八,如果連 一些涉及政治的章節也計算在內,則更高達百分之五十一點九──佔全書過半。這個比例說 明《老子》像先秦許多著作一樣,十分重視自覺的政治效用。目的不外乎令混亂的春秋戰國 社會,走上安定有序之途。改善人民生活,致力秩序重建,可說是先秦諸子上承周文疲弊, 戰亂頻仍的共同目標。 《老子》的政治哲學基本上屬於其整體系統中「常有欲」一路貫下來的實踐。其主張的 「無為而治」,正是前述向人向事展開的,循消極的「無為」原則行。簡言之:即以「不干 預」原則治國治民。這是基調。但面對業已紛亂的社會實況,如何「撥亂反正,有時便需要 配以積極的「無為」原則,即:「絕聖去智」,或「鎮之以無名之樸」。這種作為,是廢除 贅制,以及曉民以無私去欲的實踐工夫。從一般老百姓而言,亂世亦宜和光同塵、挫銳解紛 。能做到人人無私去欲,則統治者與老百姓亦不可以分。所謂治,均是自治;所謂主,均是 自主。「政治」是就著現實上已有對立階級而有的實踐,《老子》的政治哲學亦多是因就此 而方便指點。能把握終極真理,退則仍依既有政治形勢而有所治,不生危險;進則消融「政 治」,回到「政治」的本來──無所謂治,無所謂不治的「不治之治」。《老子》中政治哲 學基調,便是放在「退」方面;主張不干預。而配合則放在「進」方面,對前者加以適當的 補足。 由於《老子》全書討論政治的話語特多,加上裡面有很多奇怪的話頭(包括實踐的反話 、詭辭和「無為」積極義表述時的衝擊),所以令人容易覺得那是一本討論政治上陰謀詭計 ,機巧權變的書籍。早在戰國時代,韓非便以《解老》、《喻老》對《老子》作出權術和陰 謀統治的詮釋。漢代以降,視《老子》為授人以「君王南面之術」的說法,隨「黃老之學」 流行而益發鞏固,結果便成了後世其中一種定說。 一些更激進的說法,則是將所謂「權變」、「詭計」視為「兵家取勝之道」。他們把《 老子》中明顯提及兵法的章節誇大成《老子》全書的主要部分,因而認為《老子》根本便是 一部兵書。 這些講法跟以前認為《老子》消極、反文明、主張倒退回原始的觀點一樣,是在各有發 揮,而未必跟隨《老子》原文,予以全面而又細緻的考究的情況下產生的。本節正正是要經 過詳細注釋《老子》含意的理解。這種理解不是唯一的,但卻希望能產生對《老子》適合的 解釋。 □詮釋學角度與實踐形上學 詮釋學(Hermeneutics)是關於與本文(text)相關連的理解過程的理論。它固然包含對文 獻的理解(understanding)和說明(explanation),事實上亦就是研究理解和說明的學問。本 書對《老子》是在建議採取一種詮釋學角度下而得以寫成的。本書所展示的《老子》哲學體 系,以及此體系所根據的,對《老子》章句所作的注釋,便是在特定詮釋方式下產生的。這 種詮釋方式,一言以蔽之,便是當《老子》哲學是一實踐的形上學(practical metaphysics )看待,說它是實踐的,因為《老子》章句主要都是關於行為(包括主體修養及政治施為)指 導。說它是形上學,是因為實踐的標準正是形而上的終極真理,而此終極真理復亦須賴實踐 以證成。 實踐形上學表面上有一個循環,即:實踐的根據的標準須通過實踐展示或實現。《老子 》明言此標準非能由經驗知識所獲得,亦不能用固定概念以把握,那麼究竟是標準先,抑或 實先呢?傳統形上學以及因之而有的價值哲學都是標準為先,而此標準卻由思辨達至,實形 上學卻是倒過來──以實踐為先,實踐的標準雖是終極真理,但終極真理仍須通過實踐來把 握。那麼,實踐其實是以自身作為標準,《老子》實踐形上學是通過畫分兩層實踐來解決上 述的循環──借用一些哲學術語來說,實現或展示終極真理是所謂超越(得以接觸超出經驗 的形上真實)的實踐;根據真理標準而指導具體行為是所謂「內在(於經驗之中而產生出具體 行為)的實踐」。前者表現在「無為」的意義中,後者則可以「無不為」作為表述。「超越 的實踐」得以實現或展示終極真理,而抈之以指導行為,乃有「內在的實踐」。得而進一步 展示終極真理。終極真理由是變成一個與實踐尤關的實踐的真理,因而「實踐形上學」的味 道實質是「實踐」多而「形而上學」少。 形上學著重探討形而上的真實,並以此真實作為天地萬物存在的根據,發生的起源。《 老子》文句中在在透露它亦有探討這形上的根據和宇宙起源,但若照這裡的詮釋,則這形上 真實須依實踐探得,則其蓋天蓋地,堪為萬有根據的意義便可收在主體實踐上理解,變成了 價值和境界的意味大於傳統思辨的意味。站在思辨形上學的角度看,那是將形上學說得窄了 ,甚至變了樣。只不過它的確在思辨和懷疑論(以至虛無論)之外,提供了對形而上學的另一 個選擇。 最後既稱這是在詮釋學角度下展開的,對《老子》所作的特定理解和解釋,它自然不是 唯一的。傳統把《老子》當作思辨形上學,或者當它是「君王南面之術」,兵書以至其他東 西,在詮釋學角度下均有各自的位置,問題在:根據某些標準,對不同解法作比較,還是可 以分出價值高低的。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