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中國音樂與儒家 思微 有些人說中國音樂因太受政治道德的壓制而僵化 、了無生氣,這是因受害於儒家禮法觀念,中國的雅樂皆是為政治服 務,為道德服務。當然儒家是著重道德,認為道德價值為人生之最高 價值。音樂之價值亦在於表現人之道德價值,故必須是正樂,不是淫 聲。相信孔子時代,當時的確是音樂為政治服務,是政治交際的必需 品。但是如依照傳統儒家看待音樂的看法是仍然以自然而然為主,是 自然流露的才是真正有意義的音樂,人工雕琢的政治音樂非真正的音 樂。周敦頤謂誠無為,便是誠實無妄,自然而然的意思是要自然而然 的從道德本心流露出來,才是真有價值者,音樂也是一樣,是從道德 本心真正自然而然的流露的才是真正有價值意義的音樂。但若不是從 道德本心而來,縱是自然而然,但若是從人之感性性好而來,則不是 真正有意義之音樂。這些便是孔子要放的「鄭聲」。誨淫、誨盜的音 樂相信總不能稱為偉大的音樂作品吧!所以說真正好的作品不僅不要 多加拘限、不要僵化,要自然流露,但更要是由道德本心出發,所以 偉大的作品只有偉大的人格才作得出,這是儒家應有的對音樂的看法 ,而亦是合理的。所以民間音樂亦可以是雅樂、正樂。至於當時由於 政治需要而把雅樂僵化了,則是儒家異化了的問題,不是儒家本身的 理論的問題。這是儒家應用於現實世界時很難避免的問題,在現實世 界之千變萬化情況中,一條公式又怎可用得到老呢?一些以前的應用 方式也會隨時代的變遷而轉變,儒家也認為是要變的,所以周敦頤才 謂要「誠無為」。把某些規則之應用僵化便是有為,有為便會異化了 ,一異化便已不是原來的儒家了,所以音樂之發展僵化是時代的問題 ,不是儒家理論的內部問題。也可說這是人不依儒家理論而行卻偽用 儒家名號而令人到儒家有錯誤理解的結果。至於所引用到孔子的語句 ,明顯是孔子把音樂政治化了的,這是因為孔子所說是指點語、啟示 語,他是按當時時代、那個對象而作的不同指點,孔子並沒有認為世 世代代可是如他所說對某人的規則一樣而不可改變。這樣便使人對孔 子容易產生誤解。 中國音樂以口傳心授為多,西方則以樂譜為主。當然中國非沒有 樂譜,西方非沒有口傳心授,只是其所重不同。從歷史角度看可能因 為原始民族沒有足夠文字符號,故要口傳心授,先進民族已有足夠文 字符號,故不需要如此,可用樂譜傳授。但中國既有足夠文字符號系 統,又不是原始民族,何以又較不著重樂譜呢?其實音樂的傳授 (不 只音樂,很多生命的學問也是) 以口傳心授為主,文字符號只是輔助 。但中西的特點不同可見出中西之文化特點、思路的不同。何以西方 重視樂譜的記錄,而且要重視每個演奏的細節、和弦等等。根本西方 音樂重視結構性、和聲等,本來就是西方文化傳統的特點,中國音樂 注重意境,不重結構性,這是中國文化傳統。由於這兩種文化傳統之 特點不同,故其傳授方法也不同。西方文化既重視結構性、客觀性, 自然要重視分析性與客觀的紀錄,故有樂譜的詳細紀錄。中國文化重 視境界、人生實踐,故方法上不重分析而重視啟發、指點,故重視口 傳心授。這個不同點,可以用牟老師的一對概念來予以簡別,就是分 別說與非分別說。西方文化重視分析,可以說是分別說,即分解說。 其注重分解,其樂譜之分解方法故然要詳細、客觀,這個就是分別說 。但中國文化注重境界、人生實踐,其方法是指點,當然不注重樂譜 ,而是要指點,指點就是人傳人、口傳心授,這個就是非分別說。境 界與實踐本來就是有很多不能以分別說能了解的,必需以非分別說來 了解。這個非分別說不是落後,只是不是西方標準的方法而已。故西 方批評中國沒有像樣的樂譜,就是以西方標準來了解中國文化,此其 不了解中國文化的特點。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