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humanum.arts.cuhk.edu.hk/~hkshp

《人文》二OO五年七月第一三九期

本會幹事陳成斌專訪
撰文:何啟志(香港青年政策研究所行政助理)

人物介紹:
被訪者:陳成斌,香港人文哲學會幹事、美國馬里蘭州大學哲學系博士研究生、助教、暑期班導師。研究範圍包括科學哲學、心靈哲學、政治及經濟學哲學等。著作曾刊於《人文》月刊、《時代論壇》、《經濟日報》等媒體。個人網站:http://www.wam.umd.edu/~bschan 。

訪問者:何啟志,中大哲學系碩士,綽號為「博士」的香港青年政策研究所行政助理。

縮寫:
D:何啟志("Doctor" ),B:陳成斌(Benedict )。

D:你在哲學系專研英美哲學,對嗎?可以介紹一下嗎?

B:港人對於「英美哲學」一般的概念,通常都只是邏輯。較為知多一點的人,會認識奎因、羅素、波普、孔恩、洛爾斯等。但其實英美哲學在當代的發展並不只是邏輯實證和奎因等哲學學者,還有很多的研究。

  舉例,香港人最為耳熟能詳的是李天命的語理分析。語句有分「分析語句」與「綜合語句」,這是其中一點他經常提到的;但其實此分類法是有好多問題的,奎因便批評這種劃分。在奎因之後,一直有人深究這題目,由此亦引出「必然性」與「偶然性」的討論,進而是「可能世界」(possible world )、「模態邏輯」(model logic )以至於「心物問題」(mind-body problem )甚至宗教討論等問題,都得以進一步清晰。

  而當代討論「可能世界理論」,最為著名的包括魯易斯及彭定嘉等人。在港人仍然停留在李天命邏輯的時候,其實英美哲學已經一日千里了。

D:英美哲學給人的印象是破壞多、建設少,這是否事實?

B:我不覺得如此。可能是分析哲學通常的工作是「拆解」,但這工作的目的是為了清楚一個哲學問題(當我們要討論問題,至少都要知我們討論的是什麼吧),從而去解決問題。

  在此補充一點。分析只是處理哲學問的方法,而不是Goal。所以英美哲學家經常會運用邏輯分析,但通常是以處理一系列的問題(即上述「可能世界」等問題)為主,而少有人單獨把「邏輯分析」獨立地抽出來,並只討論思考方法。這是港人對英美哲學的不全面理解。

D:你近期將會在人文哲學會開課程對嗎?可以簡介這個學會嗎?

B:是的。我在零一年才入這個學會的,不過在此之前已識劉桂標等人。這個學會的人大多對哲學有濃厚趣,亦希望在港推廣哲學,學會的人都很有理念。我現在還是新人,應該是最年輕的吧。

D:之後開的課程是與英美哲學有關的嗎?

B:有兩科,包括當代英美哲學和中西宗教思想。

  現時香港民間對哲學有興趣的,通常都關注歐陸哲學。比如傅柯等。但通常要深入研究這些哲學還得要識法文、德文才可。當然,他們都很用心去學。不過相較之下,港人通英語卻少有對英美哲學有興趣,奇怪。這或許與沒有人教有關。

  因此,想開英美哲學給有興趣的人學習。

D:那麼,你覺得在港推廣英美哲學的情況樂觀嗎?

B:相信仍很難推廣。因為英美哲學除了哲學以外,通常還要懂得一些技術性的部分,比如要處理mind-body problem 要識心理學,處理道德問題也要懂一些法律和政治。而講人、生死等問題並不是主流,所以英美哲學是相當技術性的。現時港大做英美哲學的研究通常要跨學科。

  不過,雖難學習,但讀英美哲學亦有所得著。比如看美國,讀哲學的人由於經過思考的鍛鍊,在畢業後通常可轉讀法律。(美國不同香港,undergrade 係無得讀law 的,要畢業後才可。)現代英美哲學開始講「可能世界」的問題,亦可見開始覆蓋哲學上的形而上學問題,所以,英美哲學的發展潛力很大。

按:有關課程可參網址:
http://hksh.site/course/course-2005summer.html
http://hksh.site/course/course2005summer/PYC301x.htm
http://hksh.site/course/course2005summer/GYA103z.htm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