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hksh.site

《人文》二OO六年十一月第一五五期

人文論壇
天星碼頭的感情價值
方世豪

  政府堅持清拆天星碼頭,在保衛天星碼頭運動中,為甚麼可以聚集到那麼多不同背景、互不認識的香港人走在一起,阻撓清拆天星碼頭的工程?他們不是來自同一個壓力團體,而是來自不同的地區,有當大學講師,有大專學生,有文員,有社工,各種不同行業的人都有,素未謀面,那麼他們為甚麼會走在一起?原因只有一個:他們都是為了保護天星碼頭而來。他們不是天星小輪船公司的老闆、職,而是普通的乘搭小輪的小市民。為甚麼要保護天星碼頭,不讓政府清拆呢?既不是他們自己的財產,又不是他們的居所,為甚麼要那麼激烈地保衛著天星碼頭?原因也只有一個:因為他們都對天星碼頭充滿著感情。

  看到曾蔭權回應叫他們不要違反法紀的電視新聞片段,在他那冷漠的面上,我看不到有一絲一毫的感情,我很懷疑特首以前稱自己為「香港仔」的真實性。相信在香港長大的人沒有不認識天星碼頭的。我們會乘搭天星小輪到大會堂去,我們會相約朋友在天星碼頭等候。我自有識以來已知道有天星碼頭存在,少年時會隨父母在天星碼頭坐船過海到親戚家拜年,青年時會約會同學朋友一起去看電影,看展覽,看聖誕燈飾,聽音樂會。有不少情侶是以天星碼頭為第一次約會地點,有不少上班族會因為喜愛在船上被海風吹的那份數分鐘的悠然而不乘地鐵,改乘小輪。我記得我最近一次到天星碼頭是到灣仔去看書展,也是因為這份海風和悠然而放棄地鐵而乘小輪。天星碼頭位處交通樞紐,自然就成為了你我生活的一部份,因此你我總有些關於天星碼頭的回憶和經歷,這就是香港人,有感情,有經歷,有回憶的香港人。因此我看著那些保護碼頭的朋友們被人抬著走,強迫清場時,內心感到一陣不忍,為何要以那樣的手段對付那些對香港感情那麼深厚的小市民呢?難道特首小時候不曾到過天星碼頭?

  政府清拆的理由是說要建道路。為了建道路而破壞環境的事在香港已是甚為平常了,也沒有甚麼奇怪。一般情況只會影響附近居民,但天星碼頭是全港市民的回憶和感情,不是應該更加要考慮一下人民的感受,尊重一下人民的意願嗎?政府跟著又說了一些甚麼已簽了合約等藉口,即是說政府的價值觀是實用價值、經濟價值、合約交易等較香港人的感情重要,所以他們可能真的會問:感情要多少錢一斤?工程合約卻要千萬元計。

  政府官員看天星碼頭,只看到一個商業世界,沒有包括感情和敬意。傳統的中國人其實是不會這樣思考的。天星碼頭是人文世界的一部份,是有人的文化價值在其中,對它會有感情、敬意。儒家講人應有仁心,仁心是可以和人溝通,不只和人溝通,也可以和事物溝通,儒家稱為感通。人如果和事物真正有感通,仁心自然會對事物加以護持,加以尊重。中國人不是講人為萬物的主宰,人不是主人,沒有生殺主宰大權,中國人只講人為萬物之靈。靈,是通的意思,對事物有所感通,所以人心可通於萬物,護持萬物,尊敬萬物。人與物的關係是互為賓主的關係,不是由我主宰的關係。互為賓主,即是大家以禮相待,互相尊敬。中國文化中這種人與萬物的關係,不以人為自尊自大,由感通於萬物而尊敬萬物,正顯示出一種莊嚴闊大的氣象。

  儒家看待萬物,不是看成自然科學對象,不是一個在人以外的獨立客觀存在,不是客觀知識,不會看成純粹商業經濟對象,不是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人和萬物的關係,最初是一種直接感通的關係。中國以農立國,人是由自然世界養育而生,因此對自然世界有一種感恩之情。人會對天地萬物感恩,人不是要征服這個世界,也不是要求理性的了解這個世界。科學的角度就是以理性理智來了解這個世界。也不是只以經濟價值來衡量世界,不會凡事都用金錢價值來計算。中國人不取這些態度,而是取一種直接與萬物感通的態度。這種感通是有感情在其中,例如:天地,人對天地有所感恩,因為天地使到人能生活,人就生活在天地之中,人參與於天地的變化活動之中。天地與人是一種互動感通的關係。又例如:一朵花,人觀看一朵花,不是以自然科學對象來研究這花,而是看到這花,感到這花很美。這種很美的感覺便是人與花的關係,花因人而成為美的花,人因花的美而參與於這美的世界的建構。人因花的美而對花感到珍惜,這是一種人與花的感情,仿佛花也在感謝人的珍惜,是一種互動的關係。但這樣說仍是分析的,真實的情況是在人感覺美的時候,感到珍惜的時候,其實已忘了我和花的區分,不記得甚麼是我,甚麼是花,只一心一意在感覺那美的存在,珍惜美的存在。如果常常記著是有一個「我」在看,則根本不知甚麼是美了。所以人與物的感通關係,不是科學知識的主客對立關係,而是無物我之辨的關係。感通表現而成為渾然一體,這就是純粹仁心的表現。

  中國人看待萬物,是直接的感通,有直接的感情,對萬物有所感恩,有報恩之心,因此而中國的宗教意識中,有對萬物的尊敬,所以有對事物祭祀,如:祭天。也因此而對萬物有珍惜、可貴的意識,對萬物有同情仁愛的感情。人不會只求征服萬物,改造萬物,滿足人的欲望,變成純功利的利用。純功利的計算,只表示人的自我驕傲,賤視物質,以自我為主。中國人雖然說人是萬物之靈,是天地之中最好的,但人也會貴物、惜物,因為人有仁心。仁心之情通於萬物,人會用萬物養生,但也希望萬物成就其自己,不忍心可以傷害。這個「不忍」,就是仁心的表現。只有人才可以貴物、惜物,因為只有人有此仁心,只有人才有這不忍的感覺,這是人的可貴地方。人以仁心對待萬物,萬物也變成可貴,所以人會使用事物而不會輕易毀壞事物,事物也因此而促進了人的精神文化,完成人的人格,而不是用來滿足人的私欲。

  香港人對天星碼頭是有感情的,這是一種對事物的感通,不忍心加以傷害,不希望看見它被拆毀,是仁心的表現,是惜物、貴物的表現。政府官員,不知為何麻木不仁,沒有這不忍之心,只作功利的計算,只講商業經濟的規劃,輕易地決定了要拆毀天星碼頭,表現出政府高官的自我驕傲,賤視物質,漠視民意,以為長官意志就是一切,這是明顯自高自大的不仁表現。以中國人的標準看,這是失去了人之所以為人的可貴處,而淪為禽獸了。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