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hksh.site

《人文》二00七年三月第一五九期

香港的無力與可悲

  呂永基

  「國際都會」的香港,已經進入第三屆特首選舉,亦代表著香港回歸祖國已有十年。這十年間,產生了不同的社會問題,令香港走入深不可測的谷底之中。如果我們要以簡單的答案來概括香港失去目標的成因,我認為這是香港特首作風短視、欠缺全盤發展視野所致。

  第三屆特首選舉在即,亦是一次比較有競爭成分的選舉。曾蔭權以「我會做好呢份工!」作為競選口號,第一次聽到會覺得曾蔭權很有魄力,很有衝勁,很有原則,但細心思考後,便覺得這句口號隱藏著曾蔭權對特首一職所抱的負面心態。

  見工面試時,總會遇到僱主詢問面試者一條不是問題的問題:「如果我聘請你,你會如何做好這份工作?」,面試者會詳加羅列對自己有利的條件,來說服僱主,令僱主相信面試者是有能力把工作做好。但面試者在回答僱主的問題時,會否想過自己的能力範圍是否能夠把工作做好呢?或者會否問自己的意願是否接受這種心態去工作呢?

  政治本來不是一種工作,而是實踐理想的場所。從政者所作的決定,完全影響整個社會的發展,人民的生活,作為一市之長,需要平衡社會各方的利益,讓不同專長的人各司其職。從功能上言,一國之主、一市之長是擔當僱主的位置,讓人民得到所需的條件,改善社會質素,保存人民對這個地方的歸屬感。如何達到以上的目標?只有具有遠大目光的人才能勝任。

  但曾蔭權只把特首看作是一份工作,他只需要討好八百名選委,做到他們的要求,就可以得到他們的支持,如此的思維,是將民主政治嚴重扭曲,「做好呢份工」就可以得到應有的報酬與聲譽。特首作為八百名選委的工人,猶如替僱主賺取最大的利潤一樣,這是香港可悲之處。

  政治是眾人之事,政治可以影響所有人的生活模式,甚至斷送性命。歷史中經常出現暴戾橫行的君主,殺害無法計算的性命,令社會動盪不安。後來民主政治的出現,人民有權選擇管治社會的人,最終需要為自己的選擇承擔一切後果,選擇的權利是民主政治最可貴的地方。現時香港市民就是沒有了這樣的選擇權,人民的幸福就只有操弄在八百名選委之中。無力感充滿了整個香港。

  從另一個角度看,曾蔭權的口號表現了短視的目光,欠缺長遠的目標,沒有為香港未來百年的發展奠下堅實的基石。曾蔭權所謂的政綱,只是應酬市民的技倆,最終會實行嗎?只會用一些運動的形式來推行。欠缺目標,欠缺理想是香港特首的一貫作風,與新加坡的長遠發展目標成強烈的對比。我會問:香港的未來在哪裡?

  一個社會的發展,領導人的質素很重要。領導人一個人的影響力比任何一個人民都大,一個目光短視的領導人,不會帶領人民走向光明的未來。歷史告訴我們,一個不合格的領導人對社會有很壞的影響。由於知道領導人的影響重大,所以民主制度本來是要用來制衡那些太差的領導人出現。如果人民覺得領導人太差,可以用不流血的方式更換。民主未必可以選出聖賢,但起碼可以不讓太差的出現。但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欠缺理想的領導人,而我們卻不是八百選委之一,我們無法通過制度來制衡,無法避免一個差的領導人出現。

  香港人現在可能會覺得自己很無力,很可悲。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