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與牟先生二三事 張萬鴻 一 第一次見牟先生是八九年六四事件之後往聽他講課,因聽不慣他的口音,全場聽懂十不 足一,但留下了印象:己八十高齡的他仍很精壯。 二 第一次看牟先生的書是他的《中國哲學十九講》,被他講先秦諸子起源問題的條理分明 所深深吸引,後來才知道架構鮮明是牟先生哲學的特色。 三 考進研究所後,牟先生說在會客室上課,於是大家並排坐在梳化上聽課,因沒有試過, 有點惶惶,但很有親切感。 四 讀牟先生整理中國哲學的幾部鉅著,如《才性與玄理》、《佛性與般若》及《心體與性 體》等,發覺須先對各個人物的學說有一定了解,才見牟先生之精彩,因其哲思的霸氣很重 ,像要將一切捲入其義理架構之內似的。 五 牟先生知道我們組織了一個讀書組後,常罵我們不去問他問題(其實我們有去問),原來 他喜歡學生踏實地一點點的讀,從最基本的問題問起。後來有一位同學這樣做,牟先生很高 興。 六 有一次參加研究所同學婚宴,我帶同內子出席。在研究所見到牟先生,互相介紹後,牟 先生笑罵我年輕人不知禮。我當時感到大惑不解,後來才知道合宜的做法是先介紹長輩,然 後才到後輩。 七 牟先生援引康德哲學的義理間架來重構中國哲學,開出一個新局面。牟先生本人之生活 習慣亦類乎康德──有一固定之作息程序,多年以來嚴守不輟。而牟先生一生忠於哲學,慧 解秀出,足可與康德齊名。晚年仍努力翻譯康德之第三批判,幸及時完卷付梓。牟先生嘗謂 未有人能獨力翻譯出康德三大批判,雖有散譯,不過字句搬換,未能指明其要義,更不能指 出其不足處。此唯牟先生能之。 八 九三年電視台、報紙雜誌一連串的為牟先生做訪問,心裡實在高興,因牟先生乃一代哲 學大師,實不應只為學術界所認識。後來在台生病,幾危及性命,吾心悚然,覺形勢上是為 牟先生留景光似的。年來時壞時好,亦有精神壯旺時刻,料不到在四月十二日仍是離我們而 去。開拓新儒學之棒子,誰能善紹? 九 余生也晚,能得牟先生親啟,已是一場造化。匆匆記下與牟先生交往之二三事,為誌這 段因緣,亦為對牟師的一點憶念。 十 謹書二句以輓牟師:一代宗師,等身著作歸儒;哲人其萎,滿門桃李同悲。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