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讀者來函:「人生的四個層次與現實主義思維」一文概念混淆不清 卓文浩 編輯先生: 拜讀貴刊九五年一月號(第十三期)中所載無隅君的文章後,與作者有不同的意見, 故來信就教。作者的文章題為「人生的四個層次與現實主義思維」,內容是對殷海光先生 的「人生的意義」一文加以闡述、評論和引申。我雖然並不以為殷氏的文章毫無缺點,但 是,我卻並不同意無隅君對殷氏觀點所作的批評。 無隅君以為殷氏的人生分層架構有四缺點:1.「人生事實上並無這樣一種發展過程, 人一生存便要同時面對生存問題與道德問題,並無所謂先後之分」。2.「價值層是應然的 層次,而下面三層是實然的層次……這是不同質的層次,不應放在一起」。3.「不能清楚 見到人禽之辨,從四層架構中,只見人是生物之一,動物之一,而不能明顯見到人與動物 本質上之分別」。4.「將道德理想放在最高層,看起來好像是下面三層更重要、更基本似 的,突顯不出道德價值比其他條件重要的地方」。 我對上述第一點的意見是:殷氏對人生層次的區分(分為物理層、生物邏輯層、生物 文化層及價值層)容或有不夠細緻、不夠清楚之處,但是人生應該由較側重物質層(現實 層)前進到較側重精神層(理想層)的理論歷程,卻大致符合我們在人生實踐中的反省。 其實,無隅君自己在該文中也主張人要從物質層升進到精神層的。 再說第二點。人生分層的理論既然符合我們在人生實踐的反省,我看不出為甚麼「不 同質的層次,不應放在一起」﹖除非,殷氏將物質層及精神層混淆在一起(譬如說,將物 理層等同價值層),這樣的放置才是錯誤的。 至於第三點,我的看法是:殷氏的人生分層的理論,正是要明人禽之辨,因為這種理 論可見出人不單是物質層的存有,而且是精神層的存有,這與其他的動物只屬前一層次的 存有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這裡,我覺得無隅君對於一些概念的把握似不夠精確。譬如說 ,所謂人禽之辨,是指人與其他動物的本質上的不同,而不是如他所說的人與動物的本質 上的不同。又譬如說,本質是一事物之所以為該事物的特質,但我們說一事物有本質時, 並不排斥該事物與別的事物有共通之處,反之,當我們說一事物與其他事物有共通之處時 ,亦不表示該事物無本質。所以,我們說人是一動物,或人是一生物時,並不表示他沒有 與其他動物或生物不同的本質。 最後,我以為無隅君對於殷氏的第四點的批評,也是由於對一些概念(即「最基本的 、最高的、最重要的」這些概念)有混淆所致。當殷氏把價值層放在最高的層次時,並不 意指它不及其下三層重要,當然也不是相反說下面三層比這一層重要。物理層可說是人生 最基本(最底)的一層(於此可說它是人生的起點),價值層可說人生最高的一層(於此 也可說它是人生的終點),至於何者最重要,我們要視乎從何種角度看:如從終點看,當 然前者最重要,但從始點看,後者反為最重要。           讀者卓文浩 一九九五年四月十日 編輯先生: 謝謝讀者卓文浩先生對我在《人文》第十三期所刊載文章《人生的四個層次與現實主義 思維》提出的不同意見。現就卓先生的意見回應如下: 1.卓先生認為「人生應該由較側重物質層前進到較側重精神層的理論歷程,卻大致符合我們 在人生實踐中的反省。」不錯,現實人生的確是很多人都忘記了精神層的反省,只注重物質 生活,但這個現實情況並不是「理論歷程」而是「現實歷程」,我看不到人生為甚麼在「理 論歷程」上一定要先物質後精神。歷史上有人殺身成仁、捨生取義就是「先物質後精神」的 最佳反例。 2.卓先生又認為「看不出為甚麼『不同質的層次,不應放在一起』。」我也認為可以放在一 起,以對比出不同質的層次,但殷先生對人生層次的分層方式不是明顯地把人生分為不同質 的兩層,而是混淆一起成為四層,價值層也只是四層之一,更易令人混淆不清,所以我認為 不同質的層次不應如此放在一起。 3.卓先生又認為我在用「動物」、「本質」等概念時混淆不清。我承認在該文章中所用概念 有不清楚的地方,詞語用法並不嚴謹,卓先生的補充可以令這些概念更為清晰,這是我所同 意的。但我在該文主要想表達的意思是:「人是動物之一」「人是生物之一」這種生物學的 分類方式不是錯,而是不能說出人之所以為人的最重要的地方──人有道德心,人會做道德 行為,會分辨是非善惡,這種分別才是最重要的,而生物學上的分類在這一層次上便變得不 重要了。所以該文重點不在說明人與動物之共同點,而是說明人與動物的不同點。 4.卓先生認為殷先生將人生劃分四層的架構不表示下層最重要。此點其實在殷先生的文章中 並沒有明確表示。當然,殷先生是非常著重道德價值的,在他的文章中可以很明顯見到,但 他也很重視經濟生活,兩者也說成很重要。但從四層架構看,則明顯有一「先物質後精神」 的先後次序,由這種次序可引伸成為物質最重要的觀點。(殷文沒有明顯表達此意,我相信 殷先生也不願意如此說。)所以我在文中加以澄清分別,使不致產生不必要的混淆。但如要 說明人生的價值,就有必要肯定人之價值層,這就不是如卓先生所說,可從「起點」看或「 終點」看。這不是起點、終點的問題(其實我對「起點」「終點」概念所指究竟是甚麼並不 很明白)。重要的是為甚麼要作這樣的區分,前文既然要說明人價值層的重要性,當然就要 說明人不是生物性的存有那麼簡單,所以便不用卓先生「公說公有理」或「觀點與角度」的 觀點,而要偏重說明人的價值層。 無隅上 一九九五年四月十八日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