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金耀基《中國傳統社會》要旨 汪彼德 本文作者為享負盛名之社會學家,而本文突出之地方,亦是能從一個較新的角度去觀 察中國傳統社會的特點。文章所選錄的是原文有關傳統社會兩方面的剖析──中國傳統政 治體系的特點和中國人性格的特徵。 鴉片戰爭以來,因外力之侵迫和內部之腐化,國人普遍都有一種危機意識,覺得國運危 在旦夕,而為了挽救困局,所以便有多次的變法圖強。從外在的技術、制度,逐步深入至內 在學術、思想的改革。這股熱潮最後終於衍變出民國初年對傳統文化的反省和批判。而 反省和批判的結果,無論是視傳統文化為一無是處,或具永恆價值,以之為國族命脈之所寄 ,反省、批判的角度,多是從文化、哲學、價值方面立論,視野雖宏遠,但角度則較狹窄,所 以本文作者嘗試從社會學的角度重新檢拾這方面的問題。 在課文所選錄的兩節裡,第一節的內容主要是討論中國傳統政體的特點。中國歷來讀 書人在巨大王權壓力的籠罩下,對傳統政治缺乏深刻的反省和批判;雖然歷史上讀書人亦 深受儒家「治國平天下」之理想薰陶,在大多數時期,熱切關心政治,參與政治,但無可否 認,大家對於政治的理想,最高亦只不過是希望出現聖君賢相推行仁政,以達致天下大同的 局面。如果「不幸」遇上暴君奸臣,最大膽的行動也不過是如孟子所說:「君不君,則臣不 臣」,在推翻暴政後,又開始新的一輪循環,復望如堯舜等之明主出現,任用如包青天等之 清官,而何況這種民貴君輕論,在先秦後更被傳統王權所壓抑,鮮有人敢大聲提倡。所以作 者作出君主政體為中國唯一政體的結論。自從周代封建政體崩潰後,歷史上雖然有很多次 的改朝換代,但這只是人事的變遷,而非政體的變革。而又因為君主政體並沒有君主退休 或下台的機制,所以除了用暴力方式外,根本沒有其他途徑罷免君主,從這裡又可以理解為 何作者說推翻暴君只能說是合符道德,而不能說是合符法律的意思。 這種君主政體的出現和持續也和中國傳統政治思想有關。中國歷來只有民本思想,以 為國家屬於人民共有,施政要以人民之利益為依歸,而缺乏民治思想,即由人民選出代表治 理國家,而因為缺乏此後者,使到前者亦失去有力的保障,所以理論上天下雖屬人民,但事 實上君主才是天下的主人,歷史的真象是非天下為公,而是天下為家。 而這種家天下的思想便是作者所總結出的傳統政體的第三個特點--家產官僚主義。 如果國家為君主的私人財物,則所謂政府只是為皇帝負責管家的機關,而官員也變成君主 的僕從,他們只有管理皇帝這份家產之行政權,而君主才有主宰這份家產之政治權。 本文第二節的內容是分析中國人性格的特徵,而作者歸納出有五點。第一點是閉固性 人格,這點性格的形成也可以連結上文政體特點去了解。中國傳統政治因為屬於君主之私 產,所以可以說沒有公眾事務這回事,這造成國人對政治漠不關心,傾向於自我封閉在個人 或個人所在的家庭這些小圈子裡,當然作者認為這點性格也和傳統農業社會有關,這種社 會形態歷久不變,造成人沒有適應新環境的能力,所以便愈加閉縮。 第二點性格特徵是權威性人格,而這主要因權威的社會結構造成。中國社會是建立在 以父子從屬關係為基礎的框架上。在這種社會裡,人一方面是在上者,另一方面也是在下 者,而在下者必須服從在上者,所以事情的對錯往往是取決於階層的身分,而非事情本身。 如果連帶政體看,中國整國就像一個大家庭,君主便是在上者,是一家之主,而其他人便是 在下者,是君主的子民,服從君主就如同服從父親一樣,社會上每一個個體從屬於君主就如 同從屬於父親一樣,這種社會的好處是具有安定社會的功能,但壞處則是喪失個人的創造 力。 第三點性格特徵是特殊取向與人情味。中國社會是富人情味而缺乏公德心,對親人充 滿人情味,但對外人則冷漠。其實,這點是與中國社會以家族為本位有關,即作者所謂以原 級團體為主。而這也可連帶政體去看,因為正如上文所言,中國人缺乏公眾社會空間,自然 缺乏公眾意識,即現代社會所說的公民意識,對中國人而言,不相識的人對他是沒有「意義 」的。在此處作者以西方社會與中國社會相比,尤顯出兩者之不同。 重形式化和面子是中國人第四種性格特徵。中國人往往只注重事情的表面工夫,而不 注重事情的本質意義,一方面這因為中國社會非常強調外在規範,群體的行為標準無人敢 於違抗,另一方面,也因為這樣做可以保持自己的身分和地位。 最後,作者認為中國人還有融洽自然,當下即是的性格。這種性格和前四種比較,可以 說是較為正面的性格特徵。不過,隨著工業革命的改變,這點性格也已經逐漸消逝。 總結而論,全篇的主題是對中國傳統政體和人格特徵作深刻的分析,而基本論調是這 兩方面都存有很嚴重的問題:政體上是君主專制,而民族性上則是缺乏現代社會個體的獨 立、自主、開放、公眾等意識。從這可以看出,中國近代歷史的挫敗,不單因為武器、科 技、制度、學術思想等方面不如人,傳統中國為何遲遲未能現代化,其深層原因可能正是 因為傳統社會具有上述的缺陷而造成。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