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也來談「新人」事件 前一陣子,「新人」這件雕塑鬧至滿城風雨,引起了很多的論爭,最後部份的藝術界人 士還上街遊行,以示抗議。有關「新人」的討論已很多了,今次我想藉此事件看一些更基本 的問題──就是藝術和審查制度的關係。 審查制度的設立通常基於兩個理由──(一)政治理由,(二)道德理由。所謂政治理由往 往又十分複雜,一般來講,凡影響到社會穩定,引致人心惶惶或者惡意中傷政府的作品都有 可能遭到查禁或刪剪。記憶所及,「皇天后土」這部講及文革的電影就曾被禁映;另外,「 家在香港」這部電影中某些觸及九七的情節亦遭刪剪。今次「新人」事件涉及的不是政治, 而是道德,現在就讓我們談談基於甚麼道德理由可令得作品被查禁或刪改。 在市面上公開發售的色情刊物或公開上映的色情電影都要先經過審查,又或者要經過特 別處 理,例如:加封套才可在市面發售,還有禁止售予十八歲以下的人士等規則。為甚麼要 訂下這些措施呢?原因是這些色情物品會引起部份人的反感和不安,更嚴重的會造成不良的 道德風氣,甚至對某些人的道德產生很壞的後果。這就是為甚麼要對色情物品進行審查的理 由。 然而,有些從事藝術創作的人卻喜歡以藝術品不是色情物品為理由,反駁說藝術品不需 要審 查。當然,藝術品不是色情物品,藝術品本身具有審美價值,而一般色情物品例如:色情電 影, 卻沒有情節可言,一味無緣無故地暴露性器官,根本沒有審美價值。可是,這並不表示藝術 作品就不一定沒有色情的成份,例如《金瓶梅》就是了,在傳統中國社會一直是禁書,但它 本身卻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又例如畢加索很多畫裸女的作品也含有色情成份。說藝術作品一 定沒有色情成份並不符合事實。 現在的問題是,當這些含有色情成份的藝術品對觀眾產生反感和不安時,我們應否刪改 或禁制它?當然,這必須就那一件具體作品才能定奪。一般而言,不同藝術媒介的影響力是 有差別的。電影和文學對道德的影響力比較直接,雕塑和繪畫則比較小。不過,我以為如果 我們能以一種正確的態度來欣賞這類含有色情成份的藝術品時,則能發掘出它的審美價值, 相對地色情成份對道德的不良影響或帶來的不安就會減低。 今次「新人」被裁定的罪名是「不雅」,皆因暴露了男性的性器官,引來部份觀眾的不 安。正如前面所講,當觀眾能以審美的角度來欣賞這件作品,就能夠發現這件作品所具有的 審美 價值,減低道德上帶來的不安。正確的欣賞態度是能夠糾正這種不安的心態。可是, 當我們的藝術教育還是強差人意的時候,很多觀眾對這類作品產生反感是無可厚非的。部份 從 事藝術的人只是埋怨觀眾不懂得欣賞藝術,卻沒有真正體會觀眾感受到不安的事實(特別是 我們受到中國文化強調的道德,對性採取避忌的影響),況且藝術教育做得不好,身為藝術 工作者,他們本身也有一定的責任。 另外,我覺得今次論爭的最關鍵一點就是「新人」擺放在一公共的地方(註)。如果「 新人」是擺放在藝術館,這是完全沒有問題。問題是當它出現在公共空間,而又對部份觀眾 造成不安和反感,我想我們是有理由對它加以限制。因為公共空間是屬於大眾的,即使是藝 作品,也不得不顧及大眾的感受,藝術家並沒有一種在公共地方擺放作品而不受限制的特權 。 當然,審查當局所裁定的「不雅」是否就是代表了大眾的意見?──這一點還是值是討 論。可是,說歐洲的街頭也常擺放裸體雕像,並不能證明在香港的街頭擺放裸體雕像也是適 合的,人家已經擺放了很多個世紀,藝術教育又有很高的水準;反觀香港,雖說是一現代化 的社會,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還有它的影響力(前面已有提及),藝術教育又不見得有好的成 績,一般觀眾的反應是可以想像的。值得注意的還是我們社會的藝術教育水平。 註:我所說的公共空間是指諸如街道、公園和大廈的大堂等地方;至於藝術館、博物館就並 不屬於公共空間。分別就在於如果那件作品引你的不安和反感,你有自由選擇不到藝術館去 「欣賞」;然而,假如那件作品放在你每天都必經的街道,你卻要被迫「欣賞」,難道要人 繞道而行又或者閉上眼走過嗎?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