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唐君毅《與青年談中國文化》內容分析 方世豪 撰文目的 唐君毅先生此文是要說明中國文化之優點在甚麼地方。為什麼他只說優點而不說缺點呢 ?那麼我們便要了解唐先生寫此文之目的。由此文之「餘論」部份可見,唐先生是因為當時 (六十年代)之青年人見到西方近代文化之突飛猛進,而自覺到自己的國運不振,只見西方文 化之長,而全然忘了自己的文化,甚至鄙賤自己的文化,由此而有全盤西化及徹底推翻中國 文化之企圖。所以唐先生寫此文重提中國文化之精神在那裡,使我們能對中國文化之精神有 所認識,以至能重建中國人之自信,使中國人能在世界文化之林中挺立起來,以創造出中國 未來的新文化。 唐先生此文由於想重點說出中國文化之特點是甚麼,但是中國文化所包括者甚繁,故此 文寫來內容也比較博雜,牽涉範圍廣大,要把握其重心未必容易,故在這裡嘗試用較簡明的 方法把此文重點說明出來,希望能由此而更能把握中國文化之特點。 中國文化的特點 首先要說明甚麼是文化。唐先生於文章開首已作說明,這裡不贅。但我們要知道甚麼是 「文化的特點」,「文化的特點」就是在比較世界文化時,其他文化不著重,而此文化特別 著重的地方。唐先生說中國文化的特點在重人,那麼是否其他文化不重視人呢?不是,而是 中國文化特重人的精神在於人禽之辨。那麼是否其他文化不重視人禽之辨呢?不是,而是西 方文化所重視的人禽之別與中國不同。所以由此而突顯出中國文化之特點在我們所謂的「人 禽之辨」。 那麼人禽之辨是甚麼呢?中國人所謂之「人禽之辨」即是人與動物不同的地方,西方人 也講人與動物不同,但是他們說人是理性的動物、人是能造工具的動物、人是能用符號表意 的動物等,都不能說出人與動物真正不同的是甚麼。中國人說人與動物不同的地方是在人的 道德心。即唐先生所說:「在其性理即在其性情」。即是說人之性不外是人之理也不外是人 之情。人之性是一個天理,也是人情。這個情是道德之情。唐先生引用孟子的說法,人禽之 辨在人有仁義禮智,仁義禮智就是道德心活動時所表現的理,但不只是理,也是情。當你見 到一小孩子將跌落井,你自然便產生一種不忍之情,這種感情就是一道德之情。由這道德之 情,我們可說人有道德之心。有此道德之心才可作道德行為,所以人與動物不同就在於人有 此道德心,人可以作道德行為,人可以建立道德價值。這個特點就是人與動物最不同的地方 ,也就西方文化所沒有著重而中國文化特別著重的地方,所以說人禽之辨就是中國文化的特 點。 人文精神 唐先生跟著引用孟子四端之心來說明這人禽之辨,四端之心就是仁義禮智之心,重點在 這個「心」。仁義禮智是由此心所發出四個方向,其實此心不止於四個方向,在此只是舉例 言之,故此不要誤會這是禮教的規條,只是唐先生借用來舉例解釋人心特性之例子。由這些 例子中可見人心之深遠博大,分兩方面言之,縱可見人上通於父母祖先、聖賢豪傑、及一切 對人類文化有貢獻的古人,下至於一切參與文化創造的來者,橫可見於一切天地萬物之生生 不已及人與人、家與家、國與國的平等。所以人有此心,便能成為人,此心便是人之所以為 人的地方,有此心人便頂天立地於天地之間,創造出以人為主的價值文化。這就是唐先生所 說的人文精神。 確立了中國文化之人文精神這個重點之後,跟著唐先生便從四方面論述人心之表現,分 為倫理道德、文藝、宗教、哲學四方面之精神所在。 倫理道德 中國文化所說的人文精神不是空口而說,不是一抽象概念,而是一具體的生活體驗。倫 理就是人最容易體會及實踐的範圍,父子、兄弟、夫婦、君臣、朋友五倫是人最容易體會人 禽之辨的地方,人能孝、動物不能,人能悌,動物不能,但人不只能孝悌,還能夠擴充至一 個國家,以至整個民族歷史。倫理精神擴充之,從縱面說,便是慎終追遠(孝)、萬世太平之 意識,從橫面說,便是民胞物與(悌)、天下一家之觀念。 唐先生用了很多篇幅解釋五倫,而說到朋友一倫時,更說可由此而推出朋友一倫的極至 ,可以包括到學術自由及世界和平。因為當我們以對待朋友之方式對待古今之聖賢、天下之 善士時,必定會肯定學術自由,尊重每一個人的之精神文化,所以唐先生更舉出中國歷史上 許多容納不同文化的例子,證明中國文化是崇尚學術自由的。另外,又由於中國文化尊重人 ,所以必然推出「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的「天下一家」理想,當然重視世界和平,唐先生又 舉了很多例子佐證,這裡不再贅述。 文藝 至於中國的文藝精神方面,唐先生舉了很多中國藝術作品為證,證明中國藝術的特點有 二:生活化、和諧寬大。明顯地,中國藝術作品與西方不同,西方的文藝表現多重表現緊張 、激盪、強烈的掙扎、一往向上超越的精神,而中國文藝著重在寬舒廣博的氣度上表現,要 平和淡遠、飄逸灑落,沒有了西方高卓性之英雄式偉大,而為平順寬闊之聖賢式偉大,故偉 大而若平凡。這就是中國文化重視人,重視人之生活,故文藝之表現也是融和於人之一般日 常生活之中,由中國之詩歌之生活化可見一斑。又由於中國人心之與自然並不對立,人是對 天地萬物皆有情,見一朵花之摧毀也覺得不忍,這就成為了人與大自然之和諧相待,故人與 自然相對待是和諧而沒有西方人與自然之鬥爭性,所以唐先生名此寬大之意識為大地意識( 見《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以與西方之要求超越向上之崇高意識不同。由此可見中國文 藝精之重人之特點。 宗教 至於中國的宗教,沒有西方的高高在上之上帝。中國之宗教都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在祭 祀中、祭禮中,有所謂敬天即敬人、人德齊天、人天合一之說。中國宗教中之天,許多時是 與人合一,是一道德的天,故中國宗教亦與西方式之上帝向上而外是不同的,是在人與天之 關係上有不同的方向。故中國未嘗沒有宗教,只是其宗教不是一西方基督教式宗教,中國有 宗教道德意識,故孔孟儒家之道德意識已包含有宗教精神。所謂宗教,是依宗起教,以教定 宗,其成為宗教特點有二:一是足以為日常生活之軌道,二是由此而證明有一真善美的神聖 之實,使人可以不陷溺的價值之源。由此而言,中國儒家思想便足有中國式的宗教精神。中 西宗教之不同還有很多,此文限於篇幅,故只集中說明人天之不相隔這一點而言。 哲學 最後是說哲學,明顯地中國哲學是人的哲學、道德的哲學,著重人的實踐,而不似西方 的重視邏輯學、知識論,不是一外在的、抽象的學問,而是與人的實踐、人的生活、人的道 德分不開的。所以可以說中國哲學是人的哲學。就算是天道,也是由人道而認識,天也不離 開人。而在表達方法上,中國言簡而義微,多用譬喻,與西方的論證方式不同。由於中國哲 學是著重在人的實踐,故目的多在於啟發,而不是在於辯論,故以人的實踐為主,論證也成 為次要,與西方哲學的方式不同。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