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思考方法之一 梁光耀 未接觸過「思考方法」這門學科的人可能會有這樣的懷疑:「思 考也需要特別的學習和訓練嗎?我能夠提出疑問不就是正反映出我在 思考嗎?」不錯,人是有思考的能力;但不是人人都懂得如何思考。 要思考得清晰、嚴謹和合理,所憑的是掌握正確的思考原則。「思考 方法」就正是一門探討正確思考方式或原則的學問。 不過,以上的懷疑也不見得完全沒有道理,因為在「思考方法」 這門學科裡所教授的某些正確思考方式,根本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 普遍運用著的。例如演繹法或演繹推論,假若我斷言「這個班房的所 有學生都是男性」和「甲是這班的學生」,你馬上可根據我提供的信 息而推論出「甲是男性」。你事前根本就不需要學習過「思考方法」 ,也不用知道甚麼叫做演繹法,卻可做出這個正確的推論。 前提 這個班房的所有學生都是男性。 甲是這班的學生。 結論 ∴甲是男性。 然而,你對於這個推論本身的性質卻未必清楚。演繹的推論具有 「必然性」,意思是由前提可以必然地推出結論;假如前提全部是真 的話,結論也會跟著真(不可能為假),前提的真可保證結論的真。 可是,歸納的推論並沒有這種必然性,歸納的推論只有「概然性 」,例如: 前提 甲活不過二百歲。 乙活不過二百歲。 丙活不過二百歲。 : : : 結論 ∴所有人都活不過二百歲。 我們根據過往的事例(很多人都活不過二百歲而推論出(歸納出) 一通則──「所有人都活不過二百歲。」可是前提的真並不能保證結 論必然為真,我們可以想像將來的人能活過二百歲;換言之,前提真 而結論有可能為假。 如果我們能夠認識清楚這些正確思考方式的性質,我們就可以更 加自覺和善於運用這些方式去思考,繼而提高我們的思考能力。 雖然像演繹法和歸納法等的思考方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 地在運用,但卻有相當多的不正確的思考方式同時混雜其中,以致於 我們根本就不能分辨甚麼是正確的思考方式,甚麼是不正確的思考方 式。例如: 如果天下雨則地下濕。 地下濕。 ∴天下雨。 這是一個錯誤的推論,不正確的思考方式(1)。因為做成地下濕 的還可以有其他原因,比如爆水管,未必一定是天下雨。 「思考方法」除了展示那些正確的思考方式,另一個重要的工作 就是探討那些不正確的思考方式,粗鬆地講,我會把這些不正確的思 考方式名之為「謬誤」。而上面提到的演繹法和歸納法則涉及正確思 考方式的範圍。究竟「思考方法」這門學科的實際架構怎樣,它又可 以區分為甚麼部門呢? 既然「思考方法」這門學問是探討正確的思考方式,它本身還正 在發展著。但就目前情形來看,我以為李天命先生對於「思考方法」 這門學問的分類架構最有實用價值。李先生的架構是這樣的:「思考 方法」分為四大部門,分別是(一)語理分析、(二)邏輯方法、(三)科 學方法和(四)繆誤分析。 語理分析的主要功能在於釐清某個言論或問題的意思,邏輯方法 是用來考察其中的推論是否正確(這裡主要涉及演繹法),科學方法則 提供一套證立的程序來獲取有關經驗世界的知識(這裡涉及歸納法的 運用),最後的謬誤剖析是將不正確的思考方式加以歸類和分析。 一般的邏輯書或者講思考方法的書都會涉及邏輯方法、科學方法 和謬誤剖析這三個範圍;但對語理分析這部份並未予以重視。而李先 生的架構的最大特色就是將語理分析的重要性展示出來,並給予思考 方法上一個先行的位置,所謂先行的意思是指語理分析比起其他三種 思考方法更為基本。當我們面對某些問題或言論的時候,第一步要做 的工作就是語理分析。道理很簡單,如果我們連一個問題的意思還未 清楚之前,又怎能運用邏輯方法和科學方法去作進一步的處理。例如 對於「病毒是否有生命?」這個問題,首先就需要對「生命」這個關 鍵字眼作出釐清,明白了問題的意思後,才運用科學方法去判定事實 是怎樣。 語理分析這一步看似平平無奇,而它的重要性又往往遭人忽略。 如果我們能夠培養出「語理分析」的警覺性,則可以避免很多無謂的 論爭。例如傳統形上學有所謂「實體是甚麼?」的問題,有些哲學家 認為實體是精神,有些則說是物質,有些以為是「一」,有些又斷言 是「多」。經過釐清後,原來實體的意思是指萬物的根源,一個超越 經驗以外的存在。既然如此,我們自然不可能以經驗的證據作支持或 反證實體是甚麼。實體的長期論爭根本就沒有答案可言,因為問題本 身的性質已令得這個問題不可能有答案。 「語理分析」的要旨是當我們面對某些言論或問題時,首要的工 作就是對其中的關鍵字眼作出釐清,清楚明白論題或問題的意思。有 時經過釐清之後,我們會發現原來的問題根本不是問題,例如之前提 到的本體論問題「宇宙的根源是精神還是物質?」,有時經這一步後 我們可將問題歸類,簡單地可分為:概念問題,例如「何之謂『美』 ?」;價值問題,例如「同性戀是否不道德的行為?」;事實問題, 例如「地球是否環繞太陽而旋轉?」問題經過歸類之後就比較容易作 進一步的處理。原則上概念問題單憑概念分析就可解決,但事實問題 必須以經驗核證來回答。 語理分析的重要性並不難明白,但要具備分析和釐清的能力卻並 不容易。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是用語言來表達我們的意思,以語 言作為溝通的工具。可能由於我們太熟習於運用語言,自以為十分清 楚語言,但其實我們對於語言本身的性質卻不甚了解。直到我們詞不 達意的時候,被人誤會或者誤會別人的情況多了,我們才醒覺到我們 並不是那麼善於運用語言這種工具。如果我們能夠對用來表達意思的 工具──語言本身,有一個起碼的了解,我們的分析和釐清的能力自 然會提高。換言之,了解多一點有關語言本身的知識對語理分析來講 實是有幫助的(2)。 例如,在我們的語言中,有某些語辭的意思並不確定,會妨礙我 們作清晰的思考和認知的討論。通常我們會將這些語辭歸為兩大類: 「歧義」和「含混」。歧義的意思是指某個語辭有多過一個以上的意 思,並且在某個脈絡裡面容許多過一個意思的解釋,這自然會造成我 們思考上的混亂。例如我在街上碰到一位不大相熟的朋友,朋友問我 往那處去,由於匆忙的關係,我只回答:「上課去。」便道別走了。 可是「上課」在這裡是有歧義的,授課的老師會說去上課,聽課的學 生也同樣說去上課。究竟我是去授課或是聽課?意思並不清楚。也許 大家覺得這只造成日常的一些小誤會,但事實上很多政治和宗教的紛 爭都是由於歧義的字眼而來,例如「上帝」、「自由」和「真理」等 等便是。 含混的意思則指某個語辭的應用範圍並不明確,例如「朋友」, 好朋友當然是朋友,普通朋友也是朋友,而剛剛相識的也可算是朋友 。我記得當我大概十三、四歲時,母親要我幫忙做家務就總愛說:「 你年紀不小了,應該幫忙做家務。」;但當我要跟同學去旅行時,母 親又會說:「你年紀還小,遲幾年才去吧!」為甚麼母親可以這樣說 話?因為「年紀小」、「年紀大」這些語辭是含混的。 有一個謬誤是跟語辭的含混有關,就是非黑即白的謬誤。當然, 沒有人真的會由「不是黑色」就推論出是「白色」,這又是一個比喻 ,用來說明有些人由不是一個極端(不是黑色)而推論出另一個極端( 白色),而忘記了中間有很多不同的情況(紅色、黃色、紫色等等)。 例如「不是朋友,就是敵人」,這當然跟「朋友」和「敵人」這些語 辭的含混有關(3)。 <註 釋> 1.說它是不正確的思考方式的原因,是這個錯誤的推論之所以是錯是 源於它的論證形式本身就是錯。 →這個符號是表示「如果…則…」的關係。 p→q q ∴ p 而這個錯誤的論證形式又是很多未有思考方法訓練的人的「思考方式 」之一。 這個錯的論證形式是一種謬誤,我們叫它做「肯定後項的謬誤」。 2.當然,要提高語理分析能力的更有效方法,是從實際的討論當中訓 練出來,從實踐中掌握語理分析的技巧。 3.以上對「歧義」和「含混」的說明甚為簡略,旨在作一初步的引介 。詳細的解說可參考李天命的《語理分析的思考方法》一書。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