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思考方法第二講 梁光耀 「思考方法」的第一個環節是語理分析,語理分析的要旨是指出當我們面對某個言論或 者問題時,首要的工作是要弄清楚這個言論或者問題的意思,特別是對關鍵的字眼作出釐清 。正確思考的第一步就是問:「這是甚麼意思?」 很多無謂的爭論都是由於沒有先弄清楚意思所致。例如:歷來有很多人以為孟子的「性 本善」論調跟荀子的「性本惡」主張是對立的。因為一個說人的本性是善良,另一個說人的 本性是惡。然而,如果我們能夠細心地分析一下,就會發覺他們兩人所講的「性」或「本性 」並不是同一個意思;換言之,「本性」是有歧義的。孟子所講的「本性」大抵是「本質」 的意思。那麼當孟子說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時候,他的意思是人類有一種獨有的性質是其他事 物所沒有的,這就是人有向善的能力,人有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但荀子所講的「本性」顯 然並不是這個意思,荀子的「本性」是泛指人的所有性質,包括人的動物性、欲望等等。荀 子認為人的整體性質是傾向於「惡」的一面,那麼荀子的「本性」是類似於日後宋儒所講的 「氣質之性」。所以儒家要強調「教化」,就是「變化氣質」,轉化人「惡」的一面。 既然他們二人是就「本性」的不同意思而言善或惡,他們自然不會是真正的對立。甚至 乎我以為孟子心裡也許會同意荀子的講法,因為孟子曾經說過:「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君 子存之,小人去之。」意思是人跟動物並沒有很大的分別,就只有很些微的差別──向善的 能力,君子會保留並且擴而充之;小人則不理會它。這無疑承認了人跟動物有很大部份的相 似性。 由以上的例子可知,語理分析這一步對於思考來講是最重要不過了。正確思考方式的第 一步就是學懂問:「這是甚麼意思?」要提高語理分析的能力,實踐就是最佳的方法。除了 在實際的討論中鍛鍊語理分析的能力外,我想如果我們能夠對於「語言」這種用來思考的工 具有一起碼的認識,是有助於語理分析能力的提高。上一講已經指出了在我們的語言裡面, 有某類語詞例如「歧義」和「含混」是會妨礙我們作清晰的思考。現在我想介紹一個語句意 義的分類架構,根據語句的不同意義來對語句進行分類。這個分類架構有助於我們認識到當 我們說出某類句子或聽到某類句子時,究竟是表達了甚麼樣類型的意義。 首先我們可將一些有真假可言的語句歸為一類,名之為有認知意義;換言之,有認知意 義的語句就是那些稱得上是真或者假的語句。這類具有認知意義的語句又可分為兩大類── 分析句和綜合句。它們的不同是在於其真假值的判斷方法並不一樣。例如:「明天下雨或者 不下雨」是一分析句,並且是真的。我們憑甚麼知道這句話是真的?是不是要等到明天觀察 當日的天氣狀況才知道嗎?當然不是,我們單憑了解這句話的意思或者那些語辭的用法便可 決定它的真假值,並且這句話的真是必然為真;換言之,分析真句是必然為真的語句,所以 又叫做恆真句。同樣道理,分析假句就是必然為假的語句,又叫做矛盾句,例如:「明天下 雨並且不下雨。」至於綜合句的真假值則根據經驗事實去判斷,例如:「中文大學有五個足 球場。」我們要知道這句話的真假值,必須觀察事實是否如此,單憑了解這句的意思並不足 夠。 分析句 有認知意義的語句 綜合句 那些沒有真假可言的語句就是沒有認知意義的語句,例如:「不應該濫殺無辜。」這類 應然句。這句話既不是報告經驗事實的綜合句,也不是分析句,因此它並沒有真假可言,沒 有認知意義;但它並不是毫無意義,它具有規範的意義。因為說應該做甚麼或者不應該做甚 麼,是給出指導行為的規範。另外有些語句則旨在表達情感,例如:「我愛你比海更深、山 更高。」這就是情感的表達,我們可把這類語句叫做具有情感意義的語句。由此可見,應然 句和表達情感的語句雖然沒有認知意義;但並不是完全沒有意義,它們有的是非認知的意義 ,為了一清眉目,我們可將語句的意義作以下的分類: 分析句 認知意義的語句 有意義的語句 綜合句(報告事實) 語句 規範意義 非認知意義的語句 情感意義 沒有意義的語句 禮儀意義 評價意義 我們先將語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有意義的語句,另一類則是沒有意義的語句。所謂沒 有意義的語句是一些合乎文法的語句;但在其出現的脈絡裡我們卻找不到它有何種意義,例 如:「太陽吃了西風」(1)。至於有意義的語句又可再分為兩大類──有認知意義的語句和 有非認知意義的語句。有認知意義的語句是有真假可言的語句,包括分析句和報告事實的綜 合句。有非認知意義的語句這個類很大,除了以上提到的規範意義和情感意義的語句之外, 還有些是表達禮儀的語句,例如見面打招呼時說的「你好嗎?」這類打招呼或問候式的語句 旨在表達禮貌。而價值判斷的語句則有評價的意義,例如:「范寬的溪山行旅圖是一件不朽 的作品。」又或者「墮胎是不道德的。」前者是藝術的價值判斷,後者則是道德的價值判斷 。當然,非認知意義的語句還不止上列四類,目前的分類還不是一個窮盡的分類。舉個簡單 的例子來說明「窮盡」這個概念,假如現在我將人類分為男人和女人兩大類,這個分類就不 是一個窮盡的分類,因為事實上有些人,比如中性人,就不是男人,又不是女人。換言之, 一個窮盡的分類是能夠將所有分子都加以分類,一個不窮盡的分類就是有些分子並不能在這 個分類架構上佔一個位置。 除了「窮盡」這個概念外,分類時還要注意「排斥」這個概念,例如以上我將語句分成 有意義的語句和沒有意義的語句這個分類就是一個排斥的分類,是有意義的語句就不會是沒 有意義的語句,相反亦然,有意義和沒有意義這個分類是相互排斥的。但是,有認知意義和 有非認知意義這個分類就不是排斥的分類,意思是有些語句可以同時具有認知意義和非認知 意義,例如一些詩的語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既報告了某些事實狀況,也同時 抒發了某類情感。 根據語句的意義來給語句進行分類的目的,是令得我們對於使用語句來表達意思的時候 ,有一更深入的自覺性。比如我們跟別人剛相識的時候可能會說:「久仰大名。」這當然是 一些客套話,如果對方誤會,就會問:「是真還是假?」;又或者我們到殯儀館走一趟,就 會發現人死了之後個個都是「哲人其萎」、「流芳千古」;這當然不是用來報告事實的語句 ,而只是作禮儀之用而已。 當然,怎樣的語句意義分類是最妥當的並沒有一些很客觀的標準來判斷。不過,我以為 可根據實用性原則來衡量。意思是令得你最易掌握和最易明白的分類就是最受用的分類(3) 。 <註 釋> 1.嚴格來講,一句句子是否有意義是根據它所處的語文脈絡(或非語文脈絡)來決定。即使像 :「太陽吃了西風」這句表面上毫無意義的語句為例,它仍可能具有意義,假如它是出自一 本童話故事,故事中的太陽和西風都被擬人化了,那麼,「太陽吃了西風」可能就是故事的 情節。 2.粗略地講,價值判斷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實用價值判斷,例如:「這部車是一部好車 」;第二類是道德價值判斷,例如:「這個人是一個壞人」;最後一類是美或藝術的價值判 斷,例如:「這張畫美極了」。一般來說,實用價值判斷是最客觀的,道德的價值判斷可爭 議性比較大一些,而美或藝術的價值判斷則最為主觀。 3.有關語句意義的分類,進一步可參考李天命著的《語理分析的思考方法》第三篇──「兩 個基要的方法學區分」頁74-111,以及何秀煌著的《記號學導論》第二部份──語用學,頁 35-81。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