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藝術評價」淺論 梁光耀 藝術雙年展比賽又快將舉行。每次比賽結果公佈之後,都有人說比賽不公平,例如上屆就 有人指出「裝置藝術」得不到公平的對待。撇開評審制度是否公正的問題不談,我認為有 些人對藝術評價有一錯誤的看法,就是以為藝術評價是完全客觀的,就好像事實判斷一樣 客觀和明確:好的作品就是好,差的作品就是差,存在著一套評價藝術作品的客觀標準。 很多時爭論之所以沒法解決,就是由於大家都確信有這套標準,並且自以為自己的標準就 是那套客觀的標準。那麼,只要比賽結果並不符合自己的評價,就很自然認為評審標準有 問題,甚至是不公平。 然而,如果藝術評價並沒有一套客觀標準的話,那藝術價值的判斷豈不是主觀和任意的? 很多人因此就斷言藝術評價只是主觀的個人判斷而已。可是以上的推論,由藝術評價不是 客觀的去推論出藝術評價是主觀的正犯了「非黑即白」的謬誤[1]。 事實上,藝術評價是界乎客觀和主觀之間,藝術評價並不是任意和主觀,評價標準是存在 的,可是標準卻不只一套[2],根據不同的標準,我們可對同一件作品作出相異的評價。 本文正嘗試對藝術評價的問題作初步的分析和釐清,特別是指出藝術評價是主觀或是客觀 這兩種觀點的錯誤之處。 先談藝術評價是主觀或相對這種觀點[3]。如果藝術評價是主觀或任意的話,那藝術評價 這種活動豈不是毫無意義嗎?一個藝術評家跟一個門外漢的評論又有甚麼分別呢?所以「 藝術評價」這種活動是可行的話,先決的條件就指出「藝術評價是主觀」這種論點不能成 立。 現代藝術的興起,令得藝術評價不一致的現象大增,例如畢加索的畫有人說是天才的作品 ,有人卻說是連小孩也不及的塗鴉。很多人就是根據藝術評價不一致的現象來證明藝術評 價是主觀的。即使「如果藝術評價是主觀的,則會出現很多藝術評價不一致的現象」這個 論點可以成立,可是「如果藝術評價是主觀的話,則會出現很多藝術評價不一致的現象」 加上「事實上有很多藝術評價不一致現象」來推論出「藝術評價是主觀的」,這個推論顯 然是錯誤的[4]。因為造成藝術評價不一致的現象還可以有很多別的原因,例如:因藝術 修養不足而不能下合理的判斷、沒有相干的知識等等,未必是由於藝術評價本身是主觀。 我們可以更進一步指出,藝術評價並不是主觀的,因為藝術評價是有根據,是有理由支持 的。當然,我們勢必要追問究竟怎樣才算是合理的標準,甚麼才是理由呢?例如:「格爾 尼加」這張畫之所以好是因為它是畢加索所作的。以「畢加索所作」作為理由去支持這張 畫為好顯然是不可以接受。又例如:「格爾尼加」之所以好是因為它是反戰的,道德價值 可否作為評價一件作品的合理根據呢?但如果我們說:「格爾尼加」之所以好是因為黑白 灰色的運用配合主題,加強了畫面的統一,以「統一性」作為評價的理由一般都會被接受 。 進一步要追問的可能是究竟我們以甚麼標準去衡量那個評價理由是否可以成立呢?有些哲 學家認為評價理由要有普遍性。「普遍性」的意思是理由要適用於評價所有藝術作品,如 果有些理由只適用於某類作品而並不適用於另一些作品,就沒有資格成為評價標準。可是 這種講法跟我們的常識有很大的出入,例如:魏斯的畫之所以好的一個理由是其「寫實性 」很高,可是「寫實性」這個理由卻沒有普遍性,因為它並不適用於「抽象畫」,如果我 用「寫實性」去評論康丁斯基的畫就顯得不相應了。 由此可見,「理由」沒有普遍性也可以是理由。當然,這並不排斥有普遍性的理由存在。 因為理由可以有不同的層級,有些沒有普遍性,有些有普遍性,有些不但有普遍性,並且 是其他理由的基礎。哲學家Beardsely就試圖找出評價藝術作品的最基本原則,所有藝術 評價理由最終都能收歸入這些基本原則。根據Beardsely的講法,基本原則有三個,分別 是「統一性」、「複雜性」、「情感強度」。Beardsely之所以得出這三個基本原則是有 他的審美經驗論作為支持[5],但在這裡我們無法詳細介紹他的理論。 不錯,很多人都會同意作品的統一性、複雜性和情感強度是評價藝術作品的重要根據,可 是亦有很多我們認可的評價理由卻沒法在Beardsely的理論中佔一席位,例如:作者的個 人風格、作品的原創性(或創新程度)、處理物料的技巧等等。如果我們同意作品的道德價 值和認知價值跟藝術評價是相干的話,那麼,事實上我們一般用來評價藝術作品的理由( 很粗疏地講)就有「統一性」、「複雜性」、「情感強度」、「個人風格」、「原創性」 、「技巧」、「道德價值」、「認知價值」等等(當然,以上只是一個大概的分類,並沒 有窮盡了所有理由,也不排斥這些理由可以有從屬的關係)。 即使我們大家都同意以上所列的是評價藝術作品的合理根據,可是更為基本,那個稍為重 要,卻往往因人而異,例如有些人很看重「創新」這種價值,有些人則認為「表現情感」 才是藝術品的價值所在。舉個例,假使我現在寫了一張書法作品,差不多比得上王羲之的 水準,但如果你認為「創新」是最重要的評價準則的話,則會將我這張作品評價很低。可 是,如果你著眼於「統一性」、「複雜性」、「情感強度」,則可以有很高的評價。 藝術評價不一致的現象之所以很多,並不是由於藝術評價是任意的,很多時是因為大家所 側重的理由各有不同。而認為藝術評價是完全客觀的人只知道評價藝術作品有其合理的根 據,而並不了解在這些不同根據當中,並沒有一個客觀的優先次序,各人會有不同的選擇 和偏重。 這個結論可能令得那些認為藝術評價是客觀的人大為不安,彷彿藝術品沒有了高低之分, 藝術評價有很大的相對性。當然,藝術評價的一個重要功能是希望對不同的藝術作品作合 理和公正的評價,可是我以為藝術評價的更重要功能反而是指出不同的藝術作品值得欣賞 的是甚麼地方,引導和幫助我們去欣賞,最後得益的是觀眾本身。那些終日嚷著齊白石第 一還是張大千優勝的人很可能只是一種藝術名次心態在作祟,要在杜甫和李白之間強分高 下只是個人趣味的選擇而已。 註 釋 [1]「非黑即白」的謬誤是指由不是一面極端的狀況而推論出另一面的狀況,就好像由不 是黑色去推論出是白色。 [2]當然,不同標準之間還是可以比較優劣。 [3]在哲學家的專門討論中,「藝術評價是主觀」和「藝術評價是相對的」這兩種觀點是 有分別的。不過,在我們目前的討論裡面,並不需要作出區分。 [4]在邏輯上,這個推論的錯的,它犯了「肯定後項」的謬誤,其論證形式如下: 如果p則q q ────── ∴ p [5]簡單來說,Beardsely先將藝術品定義為能夠製造審美經驗的人造物,越能製造強審美 經驗的作品就越高價值,而審美經驗的基本性質就正好是「統一性」、「複雜性」、「情 感強度」。 畢加索作品「格爾尼加」的主題是反戰,作品所具有的道德價值跟藝術評價是否相干呢?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