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秀月 《論語》首篇「學而篇」第一章云: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 乎?」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即是說「學了,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它,不也高興 嗎?」[1]當然是高興,如果所學的是與我們生命成長的經驗有關的,如體諒別人、誠實 、守時等,學習過的都不忘,溫故知新,實在是很好的。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難得有朋友自遠方來,而朋友在遠方有新的生活,新的 體驗,在這次聚首大可暢談人生,互相指點,亦師亦友,這不是很快樂嗎?把以往所得的經 驗,與朋友切磋,一起鼓勵,對於以後待人處世都很有用。透過學習及朋友的支持,便 使得人的成長充實起來。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即是說「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 嗎?」[2]人不知而我不慍,其實是很難做到的。試想某人因不同觀點,而 評論我是不當的,自己會接受嗎?人是很難容納別人的意見的。何解?因為礙於面子,甚 至尊嚴,就算明知自己不當,也不接受有道理的意見。這如何解決呢?學而時習之,正如 剛才所說,透過日常生活或是以往所遇所感,不時反省,又與朋友分享感受,或看事物眼 光開闊些,這樣才培養出容納別人的胸襟,做到「人不知而不慍」,才算是懂得學習。「 學」的意思是對以往的經驗作出不斷的思考檢討,再貫注入以後的生命中,這樣才是「君子 」所為。 註 釋 [1]參閱《論語譯註》楊伯峻譯註,中華書局。 [2]同上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