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從六四到新儒家 六四民運八周年了,回想當天一眾大學生在天安門廣場上不斷與 當權者抗爭,要求爭取多一些公平、公義、自由、民主,但結果都是 未能成功,還有人犧牲了。這令我想到傳統儒者的悲劇命運,為甚麼 總是如此的下場呢?中國歷史上傳統儒者很多時都是直接參與政治運 動的,我不知道廣場上的是不是儒家人物,但當代新儒家又在哪裡呢 ? 我說過中國儒家的多次復興是對應不同的時代問題,孔孟是對應 著周文禮崩樂壞的問題,宋明儒是對應著佛老的挑戰,當代新儒家是 面對中國現代化的問題。那麼新儒家如何承當這個使命呢?儒家之所 以為儒家是要秉持儒家的理念,目的是成聖成賢。成聖成賢是生命的 修為、道德主體的體現,所以說儒家是生命的學問、實踐的哲學。傳 統儒家不是依靠理論而成立的學派,而是從實踐處指點人生的學問。 所講的道德實踐、良知呈現其實都是生命的實踐,不實踐便沒有所謂 良知。實踐的哲學是重視實踐,要求人以生命參與其中。歷史中的知 識分子與當權者抗爭,很多都是儒家身體力行的表現,當然不是每一 個儒家也是抗爭者,有些甚至是所謂忠心的維護當權者,但不論是抗 爭或維護,儒家自孔子始便與政治結上不解緣。這不是巧合,而是儒 家的特質,儒家正正就是要實踐出來,要在實際生命上表現,在生活 上參與。儒家本來就不是學術那麼簡單,儒家如果不只是個人修為而 要兼善天下的話,就必定要參與政治,孔子如是,孟子如是,王陽明 如是。今天,當代新儒家的多位大師在海內外宣講中國文化,也是因 為所持理念方向與當權者不合,所以即算是當代新儒家其實也是不脫 離政治而獨立。梁漱溟先生一生的實踐行動就是證明出他是儒家人物 。 六四民運中新儒家的角色是甚麼呢?記得當年新儒家在香港的代 表機構──新亞研究所,也有作出聲明及參與遊行支持學運,我也是 參與者之一,但回想當時所作與北京大學生所作的實在相差太遠了。 北京大學生其實更像是傳統儒家,當代新儒家自從牟宗三先生逝世後 ,宣講抗衡當權者文化的聲音似乎微弱多了,一眾新儒家已隨著現代 化而成為專門學術的學者,都在研究儒家的道德形上學是否可能,用 康德來會通儒學是否合適等專門學術題目了。新儒家由政治參與演變 至成為只是學術團體,再至專門學者,從一方面看的確是現代化了, 只有如此成為一門專科才能棲身於重視工商業分工的現代社會中。但 是從另一方面看傳統儒家的重要本質──實踐的生命哲學已慢慢消失 了。這樣的儒家又算不算是真正的儒家呢? 牟宗三先生為了防止中國知識分子悲劇的再發生,希望中國現代 化能成功,一方面呼籲知識分子不要作幫閒的清客,要有獨立自主的 思維,另外便是積極宣講爭取民主政制的建立,希望政治走上民主政 制的軌道,使能徹底解決知識分子的悲劇。他與唐君毅先生、徐復觀 先生等當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一生的際遇,誠如鄭家棟先生所言,已 從社會行動走向學院,當代儒者參與現實政治的努力和熱情日趨削弱 了。由梁漱溟先生的投身鄉村建設,到牟宗三先生的人文友會,再到 道德的形上學,牟先生去世,儒學便正式成為學院專業哲學家的學問 ,使這個時代正式成為一個鄭先生所說的「沒有聖賢的時代」。牟先 生他們沒有全身投身政治參與,而選擇與傳統儒者相同的方式──退 居學院,以一種專業化、知識化的方式進行教育,從新亞書院、人文 友會的成立可見他們的努力與抗爭,雖然他們已不如從前孔孟儒者的 直接參與,但也可算現代儒者在現代化中掙扎求存時的勉力抗爭。到 牟先生去世,上一代大師時代正式結束,年青一代儒者已順利能在學 院中擔任專業知識傳授者,加上時代背景已沒有了那種流亡感與迫切 性,使現代儒者直接、間接參與政治抗爭的力量逐漸消失,難怪被人 說成為「一個走向消解的群體」。現代儒者與傳統儒者身體力行的實 踐方向已越來越遠了。這樣又怎樣可再稱為儒家呢? 前面說過儒學多次復興都是要對應時代問題。牟先生他們已努力 面對時代問題,但現在問題仍在,現代儒者是否應該繼續努力參與, 而不是只以成為一專門學者而滿足呢?面對六四民運時大學生的熱情 與參與,知識分子在當中的指導影響,我仍可見到一些傳統儒學的影 子,請問我們那些一直宣講新儒學的人可有一絲感喟呢?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