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後九七無題之鄉 無題(三)之詩化語言 岑朗天 應承了朋友要寫一篇詩與性別的長文,遲遲未動筆,不全因為事忙 ,也基於對詩化語言的反省還未完成。 你當然可以說,反思是不斷進行,不斷深化,發展的,故此哪有完 成?你當然更可以說,詩化語言不是可以透過反思便有結果的,因 為它的存在正在反思之外,它是(某)一種獨特的「思」。 又回到老起點上,我寫下了「無題」這個字,然後拖一條尾巴,接 著就是一個題目:「詩化語言」。「無題」因而喪失了意義。不! 我 說它有了更多的意義。一個詞,在使用中將原本被認定的意義消化掉 ,它不再是自己,但其作為符體,那一個形狀,那一個聲音,那一 個在上文下理間,在論述背景前出現的被知物,卻依然存在,那麼 ,它便忽然可以是其他的意義。它不可能是任何意義(即使排除了 原本義),其意義的量不是(∞-1),(無限大減去1仍是無限大),但它可以是由原來符體出 發、聯想、引申、 轉換、挪替(displace)、反訓、暗示……而來的其他意義。用一些術 語表達,便是符徵(Signifier)與符旨(Signified)的關係變得 多樣化了,符旨自由了,符徵也取得了新的使用空間。「無題」成 了原詞的終點,但也同時是新詞的起點。 新詞=舊詞=「無題」=……=……(可以不停寫下去) 想想,詩,何嘗不似如此?詩,鬆動了語言的原有用法,原有意義 ;詩,作為語言,正是把一般的語言「詩化」了,詩,是動詞,也 是結果(名詞),詩化了語言,便有了詩化語言。 故此,「詩」其實也是「思」,這種「思」當然不會組成判斷/命 題,這種「思」不會「p→q,p,then q」這種「思」不會說「無題」便「無題」。它是「排中律/矛盾 律/同一律」到「詩」之間的中介,但同時便是「詩」。[勿忘記 講中介 須先定位,兩極取中,或是先確立兩者,然後以第三者溝通其間, 「思」/「詩」對「中介」只是借用,不是實用,所以一說成中 介,便用「非中介」(兩極之一)消化掉它。消化,「非中介」也 不成「非中介」了。(在排中律之外。)] 康德在《判斷力批判》上冊第五十三節談到「諸美術之美學價值之比 較的評估」時寫道: 「……詩實居於一切藝術之首位。詩因著給想像力以自由而擴大吾 人之心靈,……詩以『依稀彷彿』(Schein)作為遊戲,……詩所 聲言的追求只是一種遊戲。……在詩篇中,每一事皆是正直的,而 且是光明正大的。它表明:它只是想去從事於以想像力來作那使人 娛樂的遊戲,而且亦只在關於形式中去從事於一種諧和之工作。……」 (中譯依牟宗三先生)。 康德講審美,認為藝術品能提供審美者以「美」,而「美」即是引 起純愉悅(不關乎利害、道德)的審美主體對象。詩能引起審美者美 學快感,固不待言,但其他藝術形式(音樂、繪晝、雕塑)同樣也 能引起美感,詩比它們優勝的地方,正是其遊戲形式,更能 使想像力的自由活動,擴大人類心靈。康德美學的重點止於整理出 審美法則(知性之主觀合目的性原則),而不在論天才之偉大(後 來伽達瑪Gadamar便認為應將天才倒過來放在審美之上,詳《True & Method》) ,更不去討論詩(天才之產品)如何能活動人類 僵化的心靈,這工作留待海德格去發揚光大。 海德格廓清Sein與Dasein之區別時,Dasein正是以不斷的「思」作 為其存在展 示。「思」,同時在「詮釋」,同時在「追問」,是Dasein(或譯 「此在」,或譯「緣在」)緣 (沿)之開啟的動力和領域(因動力而現領域;因有領域而動力得 以有所寄託)。「思」,「詮譯」和「追問」都有媒體,即語言。海 德格曾說過,語言是存在之家園(das Haus des Seins), 能權充存在家園的語言並非邏輯語言,而正正就是詩化語言。 邏輯語言是論述/陳 述的主流模式,但並非唯一,更非源生的。對海德格而言,詩才是 就原本意義(源生)而謂的語言,用詩化語言構成的思域,即是詩 化思想之境域,寫得貼切點,便是詩/思域。在那裡,詩=思=語言= 域=境=詮釋=……(一路寫下去)。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