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祠堂、對聯、節日 秀月 筆者雖然每日都會經過祠堂,但從未注意過祠堂,直至最近重讀唐君毅先生 的《中國之祠廟與節日及其教育意義一文》[1],筆者才發現祠堂的價值。 我姑且從生活說起。秀月住在上水松柏塱。松柏塱原是一個窮鄉僻壤,在數 十年前,滿地都種了松樹及柏樹,而「塱」字下面加一個「土」字,正是指這個 地方有很多肥沃的泥土,可種植樹木及開發田地,因之而名松柏塱。今日的松柏 塱還剩下十餘株松樹。最早遷進來居住的人為松柏塱興建了數座祠堂,每逢新年 都貼上對聯: 黃氏宗祠 玉堂富貴 金屋榮華 簡氏宗祠 敦詩說禮 厚德深仁 鄺宗宗祠 宣維海雪 城溯廬江 以上的祠堂是由現居民的祖父母們共同建造的,用的材料是最簡陋的磚瓦, 並塗上漆油。直至今日,橫列築成的數座祠堂,已具體證明居民對於先人們精神 存在著一種崇敬的心。即唐先生說:「人有所崇敬,而其自己之精神,即隨此崇 敬之所往而俱往,此即成就一自己精神之向上升起,而達於超脫與高明。」[2] 唐先生曾假設的發問:其實一幀照片已可以寄託這崇敬的心,為何要建祠堂 呢?原來「人類就是願意為他所崇敬的東西,而寧勞民傷財的。」[3]筆者現在 才明白,祖先們如此辛苦的建造祠堂,原來都是為了世世代代的子孫,人們又怎 能不尊敬先人呢? 以上的對聯,有的或參照其他對聯而寫的,有的或由居民們創作的。筆者的 劉氏宗祠的對聯是這樣的:「彭城世澤 松柏家聲」,村的圍門對聯是:「芝蘭 挺秀 松柏流芳」。記得唐先生在文中更說他是特加欣賞對聯的。既然我們藉著 具體的祠堂喚起人對先人崇敬的心,那麼透過對聯,則可引發起「在精神上互相 激揚,而可同升至一精神境地」,因而形成「一種更深厚崇高的精神經驗」[4], 亦即是說後人透過對聯而抒發我們對鄉土的讚美感恩及懷想之情。 至於節日的意義。秀月最愛行山,有人或帶同花及生果行山,其實這樣行山 與拜山、掃墓一樣,為甚麼這樣行山不能引起行山之友有像重九登高時懷遠之情 呢?唐先生是這樣解釋:「具體的祭祀及禮儀之行為等,不能日日行之,乃有一 定之時間,此具體之行為又必須連於一定之空間之處所,乃有真實意義。」[5] 原來行山還得配合時間、日期及特定的儀式,這樣才可在重陽節有義意,及可致 孝子之思。 在上文中,唐先生還提及父親節及母親節,不能有二節之見[6]。我們安排 母親節先於父親節,這樣免得多數父親可能不滿母親節先於慶祝而淡忘數星期後 父親節。筆者雖然認同唐先生的觀點,但我更加認為,應同時為雙親慶祝。設立 「雙親節」而取代父親節及母親節,原則上是可行的。這樣,孝順在非雙親節便 有抽象一般之意義,到了雙親節又有具體真實之意義。唐先生在文中沒有提及父 親節及母親節是可以有具體真實之意義,又不失其抽象一般之意義,筆著猜想這 是因為在唐先生的數十年前的年代,花費金錢為父母親慶祝,對於當時節儉的社 會是非常奢侈的。 註釋 [1]請參閱《唐君毅哲學簡編(人文篇)》400至403頁,法住出版社。 [2]請參閱《唐君毅哲學簡編(人文篇)》396頁,法住出版社。 [3]請參閱《唐君毅哲學簡編(人文篇)》396至397頁,法住出版社。 [4]請參閱《唐君毅哲學簡編(人文篇)》398頁,法住出版社。 [5]請參閱《唐君毅哲學簡編(人文篇)》400頁,法住出版社。 [6]同上。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