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中國思想發展要義第一講 梁光耀作 一般來說,我們會認同孔子是中國最早的哲學家[1];因為他創 立了儒學[2],是第一個建立中國哲學理論的人。但這並不表示在孔 子之前並沒有思想存在,孔子也不是憑空地創立他的思想體系,他對 上古思想是有所繼承。儒學與上古思想不同的地方是上古思想只是一 些零散的觀念或原始的信仰,本身並未構成一個明確的思想體系;然 而,我們卻不可輕視這些觀念和信仰,它們對以後中國思想的形成和 發展竟有很重要的影響。所以,要認識中國思想的發展,就必須由這 些上古思想開始。 這些中國哲學興起以前的上古觀念,主要見於上古的經籍中。第 一個是「天」的觀念,在《詩經》的記載中,這個「天」具有至少兩 種意思,一種是「人格天」,另一種是「形上天」。所謂「人格天」 是指這個天有像人一樣的意志,主宰世間的一切並能對人間作出賞善 罰惡,至於「形上天」的觀念則指天道﹝天的法則﹞為萬物存在的最 後根據。要注意的是,中國上古這個「形上天」觀念已含有道德的意 義。《詩經》有以下的記載:「維天之命,於穆不已。於乎不顯,文 王之德之純。」 「天道」是運行不息,只有文王的德行才能比擬「天道」。由此 可見,「以德配天」的觀念已在其中。 這種「以德配天」的觀念在《書經》中表現得更為明顯。上古的 人認為君主是受天命來治理人民,但天命不常,它只保佑有德之人。 我們如何知道天命呢?那就要看人民的反應。 《書經》〈虞書•皋陶謨〉有以下的記載: 「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 天意是由民意來顯現。如果君主能夠有德行,施仁政,必為人民 擁戴;反之則會失去民心,亦即失去天命,喪失統治權。在這裡我們 可以看到以後影響儒家的「民本」思想。為君者必須以民為本,為人 民謀幸福。除了「民本」的思想外,「尊賢」的觀點亦是來自《書經 》。 在上古思想中「天」的觀念是「人格天」與「形上天」並存;但 「人格天」的地位並不顯著,它的主要作用似乎只決定政權的興廢, 而且只支持有德者。當然,上古時代的占卜亦是訴諸天意,但這個天 卻並不十分見有人格神的色彩,反而更像是宇宙的秩序,我們或可稱 之為「宇宙天」。《易經》是上古一部占卜的書[3],六十四卦所代 表的就是宇宙人生中各種可能的事態,亦即是對宇宙秩序的描述。占 卜之所以可能是它假定了天人之間有感應的關係,這種「天人感應」 的觀念對日後漢儒的影響至深。 正如前面所說,上古時代的「民本」和「尊賢」這兩個涉及政治 層面的觀念為孔孟所繼承;至於《易經》中的「宇宙秩序」和「天人 相應」的觀念則影響了日後的《易傳》和漢儒;而「形上天」的觀念 先啟發了先秦的道家思想,後則影響宋明理學的發展。 註 釋 [1]雖然有記載說孔子曾問禮於老子,但就目前所得的證據,並未得 出老子先於孔子的可能。 [2]「儒」在孔子之前是指以書管禮為職業的人。 [3]《易》可分為《易經》和《易傳》兩部份,《易經》書成於殷周 之間,是一部占卜的書;《易傳》則書成於秦漢之際中,是一部解釋 《易經》的專書。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