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後九七無題之鄉 由「游」至「遊」的考古學 岑朗天 「游」何時變成「遊」呢? 這個問題不是文字、聲韻和訓詁的問題。這個問題由關心浪人、 冒險家、英雄、聖人、至人以及心靈家鄉的人發出。它來自心靈之遊 的體驗。如果確有一種精神意義上的延擱、拖拉、漫歷以及自我實現 、尋找、拋擲生命的歷程,這個問題才有本文要處理的意義。 實情也是:當我在文章上寫下「游歷」兩個字,大部分的編輯會 將之改成「遊歷」。游樂場?寫白字了,正如我寫「泅泳」時,被人 改為「游泳」。 笑話版:由「游」到「遊」,其實是文明發展的結果啊。當你要 「下海」時,赤手空拳,無所憑依,載浮載沉下唯有「游」之一途, 但有財力有能力之後,自能造舟自載,泛「遊」湖海,輕鬆得多了。 笑話未必全無啟示。「遊」比「游」確實多了一重「隔」。縱身 下水,與魚龍同呼吸,同嬉戲。水粒子直接衝擊皮膚上的觸覺接受器 。如這是舒服,這是自在,何其直接!何其自明! 「遊」則是泛舟觀賞之樂。它比在水中安全,不要求主體懂水性 ,不要求觸覺,而讓視聽得享其成。視覺和聽覺有人認為比觸覺「高 級」,因為它們可遠距離發揮作用。一隻兔子數十公尺外便感知敵人 存在,可預先準備逃生;靠觸覺進退的阿米巴原蟲,公認是「低等生 物」。「遊」表現了距離,也表現了飛躍的可能。龍游深淵只是蛟, 躍離水面,才可飛龍在天。由水到天空,是異質的飛躍,也是超越的 常見象徵(《莊子•逍遙遊》中的魚鵬幻化是其中表表者。) 不在水中同游,乃有不受水流水力所限的悠然。「遊」離開了「 水」,打開有距離的自在感,如這是舒服,這是自在,則這種舒服自 在並不是不點自明的。有慧根有天縱,對無限體驗有機遇的人可能也 是一給提點,即可通道。但悟與不悟之間,的確有一條線在。 由「游」到「遊」,「游/遊」的超越層突出了。光是「游」, 我們未必須要達到「遊」的深度,「遊」也涵著經由「游」的「發展 」意義。 愈複雜的遊戲涉及的道具和物料也愈多(這些「物料」可以是 cyber "material"),因為「遊」戲不再是「游」戲。突出超越層的 同時,也是耽於複合自我迷失的開端。是以,在超越體驗中,乃有種 種玩弄光景、走火入魔的例子,在此不贅述了。 「游」與「遊」另一個解構方向,是「游」的「脫水」問題。 水,作為距離和超越的媒體,似乎不是偶然的。 在人類神話傳說中,「水」跟神秘和幽冥相關。五行配屬,水屬 北方,黑色,指向幽暗之符。通往地府之路,古今中外,都不乏一條 死亡河。水,隔斷人間和死亡之谷,但隔絕的同時也連接,透過洗滌 連接。不過關的被水帶走,流往無何有之鄉,過關的得到潔淨,開始 新生。施洗要用水,上帝清洗人的罪孽,其中一種方法也是水── 天降洪水,帶走所有罪人,唯有義人存活。水,是生成之始(天一生 水,在河圖中「水」是第一元素,天道化生萬物的基始階段),也是 靈魂的歸所指引。它是生與死的邊界,承載著生命之秘。 正因為此,水是乾淨的,但每每污穢,因為它滋養、洗淨萬物( 潤生),將後者不乾淨的東西帶走。水變成污水,變成邪惡滋生的場 所。所以,也有人認為水是「中性」的,能載舟,亦能覆舟。人性中 性論者也愛拿水作比喻(如《孟子•告子》篇中告子和孟子的辯論中) ,遇高是高,遇低成低,依地勢流向,決東決西,決南決北。是污是 淨,看水在甚麼地方出現,帶走甚麼,帶來甚麼。 西方早期醫學首用水液的性質、狀態去說明人的情緒內容、起落 。部分源於觀察到朔望對人情緒的影響,部分是神話思維的結果。水 由是跟瘋狂(情緒失常為其表徵)扯上關係。水的流動破壞了系統的穩 定性,水也令陸地變成島嶼,跟人心成為孤島,最終變瘋平行。「瘋 子」無法和「常人」溝通,由「水」帶來的封閉性被視為罪魁禍首。 是的,「水」便是如此奇怪地標上眾多彼此表面甚至看似相沖的 標籤。流動/開放與封閉、生與死、中性與瘋狂、幽冥和超越、玄異 和透明、潔淨(聖潔)與污穢(邪惡)……「游」從水旁,正好對應這形 形色色的對比結構,而它和「浪」(也從水旁)的關係,也在這處得以 突顯。(待續)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