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人文論壇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論香港人對新移民的態度 方世豪 香港人在內地所生子女的居留權問題引起軒然大波是必然的了, 因為自始這便是一齣政治鬧劇[1],但所引出的問題則不只政治問題 那麼簡單。 從政治層面看,政府推翻終審法院判決的意圖已昭然若揭,整件 事的開始可能是這樣的:一月二十九日香港終審法院就香港人內地子 女的居留權裁決,判港府敗訴。董特首可能不習慣法治程序,因而感 到沒有面子,由此而惱怒終審法院。董特首是商人出身,而且是中國 傳統商人的背景,辦事自然講效率,講求人情面子,要求變通。以人 情為提高辦事效率的捷徑是常用的方法。現在要求人大解釋,要犧牲 法治來解決經濟人口問題(可能是面子問題),也只是其傳統慣用手法 的延續。不過,單他一人也許並不成事,還要有很多台前幕後的人配 合才行。後來北京有法律權威對香港終審法院的判決表示不滿,認為 是終審法院「越權」和「凌駕人大」,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北上試圖說 服北京專家,但回來後的訊息是香港終審法院可能判錯。那麼北京權 威的意向與港府的意向已結合為一了,問題是如何改變當時的民意。 當時的民意是一致支持香港終審法院的判決,認為北京權威不應干預 香港的司法。港府便有意地誇大港人內地子女的數目,由原來數萬人 的估計一躍而為一百七十六萬人,而且都是低技術,低學歷,需要領 取綜緩、房屋、教育等各項福利,沒有文化的窮親戚。加上他們彷彿 轉眼便至,香港勢必陸沉,香港人聽後,那有不恐慌的?如此安排, 政府便成功地將民意拉向政府一邊,最多便是如《明報》社評般批評 政府「目標正確,手段欠佳」[2],只要修正一下方法便可,但整體 方向動機是良好,現在要做的只是解釋按甚麼準則要求人大解釋而已 。因此結論十分明顯,政府已成功將民意方向扭轉。政府的意思是只 是為了大家好,權宜方法也是必要的,方法問題可再作討論,或是修 改基本法,或是解釋基本法,結果是相同的──推翻終審法院的判決 。但後果是極其嚴重的,正如理大講師張超雄指出,除了司法獨立權 沒有了,一國兩制不能貫徹外,還造成嚴重的社會分化[3]。港人更 排斥內地人,視他們為包袱,對社會只有負面的影響,對新移民的歧 視將越來越嚴重。 可悲的是,政府之所以成功拉攏民意,是因為香港人的確是有歧 視新移民的心態,也反映出香港人的保護自我利益的價值觀。因此也 不能全怪責政府,有這樣的人民便會出現這樣的政府。要提高政府的 質素,提高人民的質素才是最重要的。教協副會長黃克廉指出,為了 未來社會發展著想,教育人民接受新移民是刻不容緩的[4]。從教育 的角度看,價值觀是需要從教育開始建立的,兒童自始便教導他們自 私、保護自我利益,便會形成一個自私的社會,人民都是自私的,這 樣的社會便很容易被一個自私的政府所利用了。 九七年小人蛇大量來港時,本地已熱烈進行討論有關內地子女的 居留權問題,當時政府估計三萬至十三萬人,今天已到了一百六十七 萬,其誇張程度已匪夷所思。但記得當時我已在本論壇指出,依中國 儒家倫理哲學的角度看,一家人的團聚當然是最符合人的道德心的要 求,也是人性中最重要的。內地人民移民香港這個問題,從儒家的道 德邏輯看,是沒有理由反對內地子女來港的。反對來港的理由只有一 個,就是影響香港人的生活質素,即所謂香港吸納移民的能力。科大 經濟系講師鄭國漢從經濟學角度指出香港是不能接納數眾多的新移民 ,估計新移民只有負面的影響[5]。他的論點是新移民是低技術、低 教育水平,投資在他們身上,是投資大而回報率低,因此新移民的影 響是負面的。他有如此結論是正常的,因為他有一個假設──人性是 自私的。這是值得原諒的。經濟學者當然是預設人是自私的,否則如 何進行經濟活動?但我想出另一個角度,就是說經濟不是唯一的標準 ,儒家正正就是提供這另一標準。儒家認為人是性善的,人會愛人, 愛自己的親人,這是人的天性,不可否認的,若認為親人較經濟重要 ,則會選擇親人。若港人以自己的同胞為重要,則會選擇同胞而甘願 分擔經濟後果。問題是現實上港人不視同胞為同胞,分化明顯存在。 故重新教育不同的價值觀是重要的。 其實,就算是經濟學者也不是一面倒支持政府控制人口的,《信 報》專欄作家易進就曾以自由經濟角度分析,認為市場會自然調節新 移民的數目,政府不宜干涉[6]。而事實上,到底新移民會為香港人 帶來的後果是好是壞都是猜測,沒有人有肯定的結論。根據應用倫理 學的原則,分析這些應用倫理問題時,可以用邏輯分析其道德原則, 但這件事在道德原則方面是一面倒支持家庭團聚的,已不用爭辯。另 一方法是以預測方式分析其結果,這樣則牽涉事實是如何發生的問題 ,我們必須根據現實的經驗來分析,看有多少經驗證據支持。根據香 港的以往經驗證據,消化來港新移民是香港成功的原因,六七十年代 的成功經驗是無法推翻的。但若硬要說現在的社會需求不同,現在只 要求高質素的移民,則還請拿出足夠的經驗證據來。 不過,香港人民的文化質素始終是決定政府和社會前進與否的最 大動力。若人民的文化質素不提升,社會出現的不合理情況就更層出 不窮。故教育的改革非常重要,但香港在此依然停滯不前,不思進取 ,實在令人擔憂。這次居港權事件所看到的香港人質素難以令人樂觀 ,民意竟可這樣被政府玩弄於股掌之上而不自知,這樣的質素,莫說 有大量新移民來港,即說沒有新移民,港人也會自我弄垮香港。請拿 出愛心與智慧。記得詩人杜甫感念同胞的心懷嗎?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 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註 釋 [1]見一九九九年五月十九日《信報》林行止專欄:「……『移民驚 魂』因此是心懷善意的政府一手導演的鬧劇。」此文更意謂「內地子 女」來港本不成問題,是政府為了扭轉民意而誇張其詞。 [2]見一九九九年五月十九日《明報》社評,標題為「目標正確,手 段欠佳,補牢迫切」。 [3]見一九九九年五月二十日《信報》,標題為「人大解釋居港權的 後遺症」,作者是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學系講師張超雄。 [4]見一九九九年五月二十二日《明報》,標題為「教育港人接受新 移民」,作者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副會長黃克廉。 [5]見一九九九年五月二十日《明報》,標題為「香港吸納移民能力 成疑」,作者是科技大學經濟系教授鄭國漢。 [6]見一九九九年五月二十日《信報》,「市場無劍」專欄,作者易 進,標題為「香港人口的保護主義」。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