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人文論壇 赴台出席學術研討會有感 劉桂標 五月二十七、二十八兩天,筆者有幸應邀往台灣出席由華梵大學主辦儒佛 會通學術研討會。是次會議中,筆者學習到不少東西,而且,還有不少深刻的感 受,故寫本文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是感受到本港普通話教育的不足。說來慚愧,筆者雖身受高級教育多 年,但普通話的水平一直都不好。雖然在新亞研究所和中大研究院中常有機會聽 到說普通話的學者的課,而且間中要說普通話和人溝通;然而,由於自小以來都 未有接受過正規的普通話訓練,加上在學習語言方面的資質不好,故聽和講方面 都欠缺水準。今次出席會議,由於完全是普通話的語言環境,更暴露出筆者這些 方面的弱點。由自己的情況而想起,本港的普通話教育實在不足,遠遠不如國內 和台灣。我以為,過往香港由於是殖民地,普通話教育不受政府重視,也無話可 說;可是,現在香港已經回歸幾年,但有關教育卻不但未見有明顯的增長,而且 有關政策更出現嚴重錯誤,當局實在難辭其咎:有關當局最近推出中小學教師語 文(包括普通話)基準試,規定所有教師,包括資深的現職教師,必須通過考 試,否則不獲聘請或續聘;這樣做,無疑將本地學生的語文水平偏低的缺失,完 全歸咎教師,而且,現職教師也被迫考試的做法也很不公平。我很希望有關當局 盡快加以檢討,謀求合理的方法以促進本港兩文三語教育的發展。 接著,說回研討會本身。華梵大學主辦儒佛學術研討會,今次已經是第四屆,然 而,參加者及提交論文的數目,明顯是一屆比一屆多,可見受歡迎和關注的程度 ,與日俱增。我以為,當中亦可見出,儒佛會通是中國哲學界所重視的哲學課題 。儒家和佛教,一直是中國哲學的主流,到今天,兩家哲學仍然舉足輕重。與西 方哲學不同,中國哲學向來較不重視對立與抗爭,而較重視融合和會通,從好處 而言,這表現出中國人素來崇尚和平的精神和兼容並包的胸襟。因此,儒佛兩家 會通問題,是中國哲學一直關心的重要課題,到今天仍未改變。 當然,中國哲學界曾經百家爭鳴,在歷史上產生過不少其他的本土的哲學派 別,如道家、墨家、法家等,甚至在近、現代更容納外國哲學的派別在本土發展 ,如印度佛教唯識宗的復興,西方馬克思主義和自由主義的傳入和壯大等,因此 ,我很同意在會議上有與會者指出,儒佛會通的議題其實可以進一步的擴大,比 方說,可以談儒釋道會通,甚至中西宗教,如佛教與基督教會通等。這些會通問 題的討論,明顯是世人,尤其是西方人一向較忽略的,其實很值得加以推廣和促 進。 個人以為,華梵大學舉辦儒會通會議,當中最值得提及的是其持平的態度和廣闊 的胸襟。該校是佛教學校,辦學宗旨上不免以弘揚佛教為重心之一,然而,四次 儒佛會通研討會中,該校都秉承了客觀中立的精神,並無偏怛一家哲學。以今屆 為例,主辦者無論在致詞和開幕演講中,都清楚表現出其兼容並包的態度。當中 ,尤其以在該校任教的勞思光教授的演講最能見出此種精神。勞教授本身的哲學 取向,眾所周知,是較認同儒家哲學的觀點的,而華梵大學的聘用,已顯出了包 容的胸襟。至於勞教授的演講,更顯出了平視百家,有容乃大的精神,實在值得 我們後輩好好學習。另外,該校的教授所發表的論文在提到儒佛比較問題時,往 往客觀持平,並沒有以狹隘的觀點表現出揚佛抑儒的傾向,這都是值得讚賞的。 最後,我想說的是關於以現代科技,尤其是電腦網絡技術配合學術研究方面的感 想。華梵大學今次會議相當成功,我以為,當中與其善用互聯網技術加以配合, 亦有很大的關係。在台灣,甚至在華語哲學界,據我所知,華梵大學哲學系是少 數建立起優良網站的有關學系,當中,尤其以在該系任教的杜保瑞教授的個人網 站──中國哲學教室,更是華語哲學界中同類網站的典範,早已馳名華語哲學界 。今次研討會,主辦單位充分利用了互聯網上技術的優點,由發佈消息、宣傳、 徵稿、收集稿件,以及最後製作發表論文的網絡版,無一不以電腦科技配合,因 此,不但消息交流極迅速,無遠弗屆、廣為人知,而且工作效率極高,節省了不 少人力資源,這些優點,我以為是在目前華語哲學界中辦同類活動時所罕見的。 據杜保瑞教授向筆者透露,該校正在為在校任教的每位教授籌建個人網頁,將各 教授的主要著作上網,既方便該校學生學習,亦方便世界各地人士參考,這個做 法非但走在時代的尖端,而且表現出寬闊無私的學術胸襟,實在令人欽佩。說到 這裡,我期望華梵大學哲學系的做法在華語哲學界中再樹立起新的典範,使其他 有關機構相繼效法,最後能促進整個華語哲學界的改革和進步。另外,我亦欲借 本文,衷心祝賀華梵大學主辦今次儒佛研討會的成功!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