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論辯證唯人主義的歷史觀── 馬克思唯物主義歷史觀批判(上) (中國)亦文 〔提要〕   本文通過份析從原始社會到現代社會的人類社會發展過程,揭示了:   1、馬克思唯物主義歷史觀的錯誤及其根源所在;   2、辯證唯人主義歷史觀的基本內容;   3、生活資料私有制的起源和消亡條件;     4、階級和階級社會的基礎、起源和消亡條件;   5、階級社會時代的理想社會形態;   6、生活和生產之間的關係;   7、暴動和革命的起因與預防;   8、人類社會形態發展與人類意識之間的關係; 〔關鍵詞〕 生活資料私有制 生活關係 個體私有制生活關係 唯人主義 階 級 剝削 社會平等 社會發展 勞動 意識 知識 科學 技術   當我們深思熟慮地考察客觀存在於我們的意識或思維之外的現實世界時,不 難發現,呈現在我們面前的萬事萬物都處於永恆的運動、變化和發展過程之中, 沒有任何東西是永遠靜止不動和不變的,一切都在流動、變化和發展,都處於不 斷地產生和滅亡、形成和消失的運動過程之中!而當我們收縮自己的考察視野和 範圍,僅僅考察我們自身──人類世界或人類的活動、歷史和社會的運動、變化 和發展過程的時候,同樣也不難發現,雖然這裡依然遵從客觀世界自然變化和發 展、形成和消亡的總體規律,但人類世界到今天為止的一切顯著與重要的變化和 發展卻都是由於人類自身有意識地改造自身所處的客觀環境的活動才得以產生出 來的,因而都是人類在認識客觀世界的基礎上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結果和產物 !因此,人類有意識的改造行為和活動也就成為人類世界變化和發展的最根本決 定因素!如果沒有這種有意識的改造行為和活動,那麼人類世界的狀況到今天為 止也只能和動物世界中的那些兄弟們相類似而不可能超出它們半步!而也正是人 類社會變化發展的這種特殊性告訴我們,人類社會必然也有其自身特殊的變化和 發展規律。而研究和探索人類社會特有的這種變化和發展規律,就是本文的目標 和任務。那麼,人類社會變化發展的特殊過程和規律又是怎樣的呢? 一、馬克思的唯物主義歷史觀 馬克思的唯物主義歷史觀,是迄今為止人類研究自身歷史和社會運動發展規律的 最高成果。列寧讚揚這一理論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果之一,而英國當代哲 學家麥克萊倫曾把它形像地比喻為:人類探索社會歷史規律的「地圖」。它關於 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基本結論就是:「一個社會即使探索到了支配它的運動的自 然規律,……它還是既不能跳過也不能用法令取消它的自然發展的各個階段;但 是它能縮短妊娠期和減輕分娩的痛苦。……我的觀點是: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同 自然的進程和自然的歷史是相似的」〔1〕。就是說,在馬克思看來,人類社會 的發展進程與自然界的發展進程相類似,都是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必 然性的過程。因此人類意識、目的、意志、行為和活動等在這個領域和過程中所 能起到的作用,最多也就是「縮短妊娠期和減輕分娩的痛苦」,「既不能跳過也 不能用法令取消它的自然發展的各個階段」,從而把人類意識(包括那些「探索 到了支配它的運動的自然規律」的正確理論和觀點在內)以及在意識指導下的行 動的影響和作用排除到了人類社會形態變化發展的進程之外!   對於這個排除了人類意識的作用的「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是一種自然歷史過 程」〔2〕的唯物主義歷史觀,在上述表述之前,馬克思還有一個更為明確和詳 細的表述:「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 志為轉移的關係,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生產關係。這 些生產關係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既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築豎立其上 並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式與之相適應的現實基礎。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 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社會的物質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 段,便同它們一直在其中活動的現存生產關係或財產關係(這只是生產關係的法 律用語)發生矛盾。……那時社會革命的時代就到來了。隨著經濟基礎的變更, 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築也或慢或快地發生變革。……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們 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係 ,在它存在的物質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裡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所以,人 類始終只提出自己能夠解決的任務,因為只要仔細考察就可以發現,任務本身, 只有在解決它的物質條件已經存在或者至少是在形成過程中的時候,才會產生。 大體說來,亞細亞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現代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可以看作是社 會經濟形態演進的幾個時代。資產階級的生產關係是社會生產過程的最後一個對 抗形式,……人類社會的史前時期就以這種社會形態而告終」〔3〕。   很顯然,在馬克思眼裡,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原動力或曰自變量,而生 產關係及以其總和為基礎的人類社會形態的發展只是生產力發展的因變量。由於 生產力作為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的指標,它的發展過程是一個水平不斷提高的持 續和自然的發展過程,因而使得作為其因變量的生產關係及人類社會形態的發展 過程也就成為一種相應的「自然歷史過程」。正如列寧所總結的,馬克思通過「 把社會關係歸結於生產關係,把生產關係歸結於生產力的高度」,得以做到了「 把社會形態的發展看作自然歷史過程」,「第一次把社會學置於科學的基礎上, 確定了作為一定生產關係總和的社會經濟形態的概念,確定了這種形態的發展是 自然歷史過程」〔4〕。   由於這一「自然歷史過程」中的一切都是「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 志為轉移的」,因而就和普通物理學所描述的機械運動一樣,人的意識和行動的 作用在這裡沒有什麼置喙的餘地,只有袖手旁觀的份,最多也就是「只有在解決 它的物質條件已經存在或者至少是在形成過程中的時候」,「始終只提出自己能 夠解決的任務」,當好「縮短妊娠期和減輕分娩的痛苦」的新社會形態的助產士 而已。   馬克思的這一唯物主義歷史觀,看起來確實科學和諧,各個組成部份搭配適 當,各司其職,配合默契,令人有賞心悅目之感!但這並不夠,它要成為反映了 人類社會的真實發展規律從而普遍適用的真理,還欠缺一個致命的前提,那就是 人類歷史的實際發展進程也必須真是如他所描述的那樣,從而證明瞭它的正確性 和真理性!   但令人遺憾的也正是這致命的一點出了問題,那就是人類社會的實際發展進 程恰恰就是不賣賬,就是不照他所描述的那樣發展!   正如大家都看到的,在後來的實踐中,都是些生產力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的國 家如蘇聯、中國、越南等先建成了「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即馬克思所謂的社會 主義生產關係,並在世界上形成了一個可與資本主義世界相抗衡的社會主義陣營 。   尤其是中國,漢、藏、納西、赫哲等民族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自然發展水 平正處在原始、奴隸、半封建半殖民地等不同自然歷史發展時期和階段,但由於 中國共產黨人「探索到了支配它的運動的自然規律」,因而通過「槍桿子裡面出 政權」,「用法令取消」了它們的奴隸、封建以及資本主義發展階段,從而使這 些民族從原始、奴隸、半封建半殖民地等不同生產力水平及生產關係的發展階段 ,同時、同步直接跳躍跨入了社會主義階段!   而世界上生產力發展水平最高的那些國家,也即按照馬克思生產力的發展高 度是人類社會形態發展的原動力的唯物史觀必然要首先進入社會主義階段的世界 上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如英、法、德、美等國家,倒是至今沒有一個實現社 會主義且絲毫沒有顯示出日薄西山的樣子!   所以,歷史以鐵的事實證明瞭馬克思以生產力的高度為人類社會形態發展原 動力的唯物主義歷史觀──更精確點講,應稱為機械唯物主義歷史觀,因為按他 這種歷史觀,人類歷史的發展成了與人的意識無關而與自然界的運動如機械運動 相類似的自然歷史過程──是不符合客觀實際從而是完全錯誤的思想和觀點。   那麼馬克思為什麼會犯這個錯誤?正確的觀點又應該是什麼樣的呢?人類歷 史事實上又是怎樣一個發展過程呢? 二、馬克思唯物主義歷史觀的錯誤根源   對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研究告訴我們:「人類歷史的起源相同,經驗相同, 進步相同」〔5〕,人類世界的各個民族都是從「既談不上有任何技術,也談不 上有任何制度」,「依靠大地的天然果實來維持自身的生存」〔6〕的原始時代 ──蒙昧時代低級階段,也即與今天的大猩猩等動物的生存、生活方式相類似的 狀態中逐步進步發展而來的,簡言之,就是從依靠天然生產而生存的時代逐步發 展而來的〔7〕!   這一事實雖然簡單,但它揭示的道理卻並不簡單,因為它告訴我們,人類到 今天為止所擁有的一切科學技術和社會制度等種種成果,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也不是原來就存在的,而是人類通過自身的努力,從「既談不上有任何技術,也 談不上有任何制度」的一無所有的原始狀態逐步發現、發明和創造出來的,是人 類通過對自身及客觀世界的觀察和對天然事物的利用、消費等耗用過程〔8〕, 逐步地從現象到本質、從簡單到複雜地認識自身和客觀世界,而後在這些通過逐 步積累達到了一定的深度和高度的認識指導下付諸行動和實踐,再逐步從低級到 高級地改造社會制度和自然界而得到的結果和成果!   所以,要研究、探索這些技術和制度的產生和發展的原因和原動力,就不能 從這些作為人類行為的產物而存在的科學技術和社會制度本身出發,不能從它們 自身去尋找自身變化發展的終極原因,而只能從它們的發明創造者人類身上去找 ,從人類發明創造這一切的需要、動機和目的那裡去尋找!   搞清楚了人類為什麼要發明創造這一切,又是怎樣發明創造的這一切,也就 是說搞清楚了人類發明創造這一切的目的和手段,自然也就搞清楚了導致這一切 變化和發展的內因和外因及其原因和動力,一切當然也就大白於天下了!   所以,人,只有人本身,而不只是人的一種活動──勞動生產活動,才是創 造和決定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根本因素,因而也才是我們研究人類社會發展史的 根本出發點!那麼,人類為什麼要發明創造這一切呢?   大家都知道的一個常識,就是作為客觀存在著的人或人類由自身的生理結構 所決定,必然會產生「獲取生活資料以維持生存和改善生活水平」的客觀需要和 目的,我們把這個直接代表著個人和人類的生存和追求、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必然性規律稱為生存規律!   很顯然,生存規律的產生,完全是「存在決定意識」的結果:作為以意識形 態存在的需要和目的──生存規律,是由有生命的人體這個客觀存在直接引發、 派生出來的直接認識,因而它雖然屬於意識範疇,卻是人類生存本能的直接表現 ,只要有生命的人體──無論是個人還是整體人類──存在一天,這個規律就必 然起作用一天!由於其客觀必然性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因而這一目的和規 律也就成為支配人的種種行為和活動從而支配人類社會變化和發展的最根本的原 因和動力!   仍由人的生理結構所決定,人類繁衍後代的問題又決定了人類另外一些有關 目的和行為,成為人類社會形態變化發展的另一原因和動力!為了後代的健康和 優秀或者說為了優化繁衍,人類在逐步認識到近親繁殖的危害之後,為避免這一 危害而隨著認識的逐步深化逐步剔除不同級次的血親婚配,從而逐步改變了自己 的生育單位──婚姻和家庭的組織結構和形式,在佔人類發展史絕大多數時間的 原始社會時期,從「談不上有任何制度」的無組織原始群婚制狀態發展出「第一 個有組織的社會形式」血婚制家族或曰血緣家族,再經歷中間組織形式伙婚制家 族或曰普那路亞家族等逐步發展出了氏族組織,「這種組織產生了第一種社會形 態,所以這種社會名副其實地稱為氏族社會」〔14〕。這些人類最原始的社會 組織形式的變化和發展的原因和動力都是來源於人類排除不同級次的近親婚配的 目的和需要!   由於這一切社會形式的變化和發展起源於「談不上有任何技術」的原始時代 ,也即人類還沒有勞動能力和技術從而無從談起勞動生產的時代,所以,這裡既 沒有什麼生產關係,也沒有什麼生產力的絲毫影響,因而這些社會組織根本不可 能是什麼「生產關係」或「生產關係的總和」,其變化發展也與物質生產力的高 度毫無聯繫,以至馬克思的唯物主義歷史觀在這裡沒有任何置喙的餘地。   這種現實使得恩格斯不得不對他們的唯物主義歷史觀做了重大修正和補充, 把馬克思的生產概念一分為二,使其成為兩種生產: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和「人 類自身的生產,即種的繁衍」〔9〕,用人類繁衍的需要來解釋這些與人工生產 活動毫無關係的人類社會的原始組織形式的形成和發展。   由於從無到有的這一切組織形式事實上就是由人類優化繁衍的需要所決定而 逐步產生和形成的,所以恩格斯的做法無疑是正確的。但是如果我們要把這些社 會組織形式歸結為某種關係從而以利於總結和表述這一切,那由它們產生的動因 和性質──優化後代從而也就是人類自身生存的優化需要所決定,這些組織形式 就只能是一種優化生存關係,而不可能是別的什麼關係,更不可能是什麼生產關 係,因為它們的產生和發展與生產無任何關係可言!   但這樣一來就產生了許多關鍵問題,這些與生產無關的優化生存關係──原 始社會關係後來是否轉化成了生產關係?物質生產力的高度從毫無影響又怎樣發 展成為人類社會形態發展的原動力?這些為了人類自身的優化繁衍而創造出來的 優化生存關係又如何變成了由物質生產力的發展高度所決定的生產關係從而成為 「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係」?如此等等。而對於這些事 關馬克思唯物主義歷史觀生死的重大關鍵問題,恩格斯並沒能給出應有的解釋和 答案!   其實,恩格斯也不可能給出應有的解釋和答案,因為這些由人類生存繁衍需 要和規律所派生出來的種種社會組織和生存關係自始至終根本就沒有變得可能, 因為產生和決定這些關係的人的生理結構、優化繁衍需要和生存規律等從來沒有 發生過改變!只是隨著人工勞動生產這個新事物從無到有地產生和發展,這種生 存關係隨之也必然會增加一些新的內容和表現形式而已,其本質不可能有任何變 化!所以,所謂的生產關係從一開始就是馬克思出於他的「生產中心論」的需要 而抽象出來的一個不符合客觀實際的錯誤概念! 由於優化後代的目的和動力的作用範圍顯然是有限度的:從無組織的原始群婚制 狀態發展到一夫一妻的專偶制之後,它的歷史使命也就完成了〔9〕,因而此後 時代的人類社會形態發展的原因和動力,就只能來自生存規律了,所以我們研究 探討的重點也仍是生存規律!   對於生存規律的重要性,恩格斯也曾明確表述了他們的觀點:「歷史破天荒 第一次被安置在它的真正基礎上;一個很明顯而以前完全被人忽略的事實,即人 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就是說首先必須勞動,然後才能爭取統治,從事政 治、宗教和哲學等等」〔10〕。所以,「必須吃喝住穿」的生存規律事實上也 是馬克思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真正出發點和基礎。   但是,「首先必須吃喝住穿」,就是說首先必須維持生活或生存,然後才能 從事勞動生產以及其他事情,因而正確的結論就應該是「必須吃喝住穿」──生 存規律就成為決定人類一切活動的基礎和原動力!但恩格斯卻沒有這樣做,而是 把生存規律和勞動劃了等號,直接從「首先必須吃喝住穿」推論出「就是說首先 必須勞動」,那麼歷史事實是否如此呢?   「勞動是由製造工具開始的」〔16〕,所以勞動──當然不包括那些如採 摘天然果實食用等猴子、猿類也有的尚未脫離純粹本能形式的動作和活動,只是 在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所掌握的知識積累到一定的高度,從而有能力製造、 利用第一種最簡單的勞動工具的時候,才能產生和存在!   人類發展史也告訴我們,人類與現代類人猿有共同的祖先,在長達約 1500 萬年的人類發展史中,只是到了距今約 300-350 萬年的更新世舊石器時代人類 才從無到有地發明出了最簡單的勞動生產工具──石器等,從而才有勞動可言! 所以,人類大約 80% 的時間都是在與現代類人猿相類似的依靠天然生產的生活 資料而生存的無勞動狀態中度過的〔11〕。而人類走上發明勞動工具和自己生 產自身所需的生活資料的道路的原因和動力,從人類的近親類人猿今天依然存在 的事實可知,外部自然條件的變化肯定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起決定作用的內因則 只能是生存規律!因為勞動的結果同時也是勞動的目的:通過自己勞動如捕魚等 獲得了本來無法獲得的生活資料從而增加了自己的食物品種和數量,打破了自然 界原有的「氣候和地域的限制」〔7〕,就是這一點的最好證明。所以,勞動, 作為一種有目的的人的活動,作為生存規律和外部自然條件──內因和外因辯證 統一作用的結果和產物,從一開始就是人類為實現獲取新的生活資料的目的而採 取的行動和手段,因而當然要處於被生存規律這個勞動目的所決定的被決定因素 地位,也因此不可能會存在與生存規律對等重要的客觀可能性!   所以,按照勞動是「人類創造物質和精神財富的活動」的定義及其所包括的 要素:「1、人本身的活動……;2、勞動對象;3、勞動資料」〔12〕,則 從「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的生存規律,並不能直接推出「就是說首先必須勞動」 的結論。就是對於現代人來說,結果也是一樣:「吃喝住穿」人人必不可免從而 對任何人都具有必然性,但勞動對任何人來說,都不具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必然性!這就是二者之間的本質區別!   如果我們如此組成兩個集合:S = {X∣X = 必須吃喝住穿的人},L = {Y ∣Y = 必須勞動的人},則集S的基數 = 地球上全體活人的個數,而集?的基數 為 0 因而是個空集。S = L,這顯然是錯誤和不可能的!就是對整體人類而言, 也只有當人工生產已發展成為人類生存的先決條件時,比如今天,人工勞動對於 人類中的部份成年人而言才具有了有條件的必然性,成為他們為了自身和子女的 生存而必須要做的事情,成為他們的謀生手段!   因此,人工勞動生產以及所謂的生產力及生產關係,作為人類發展史中約 8 0% 的時間都不存在的活動和因素,理所當然地不可能成為人類社會形態的構成 要素和變化發展的原動力,而無論它們對現代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有多麼重要 !   所以,從「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的生存規律,直接就過渡到「就 是說必須勞動」,把勞動生產當作人類生存和人類歷史的前提:「為了生活,首 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 的資料」〔13〕,把對任何人都具有無條件必然性的事物和沒有這種性質的事 物劃等號,而沒有注意到摩爾根已經指出了人類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都「既談 不上有任何技術,也談不上有任何制度」,從而沒有能力自己勞動生產生活資料 的歷史事實,忘記了自己週圍就有許多有產者正在「必須吃喝住穿」卻並沒有「 必須勞動」的社會現實,忘記了任何勞動生產都是以勞動者及勞動目的、勞動技 術的預先存在為前提,因而只能在人類的能力發展到一定高度和階段時才能產生 和存在,以至把只存在於人類一定歷史發展階段上的人工勞動等同於與人類相伴 始終的生存規律,致使至今為止只在人類歷史約 20% 的時間內存在的勞動生產 成為決定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是導致馬克思得出生產決定一切的「生產 中心論」並進一步得出物質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原動力的唯物主義歷史觀的 錯誤結論的最根本的原因!   另外,就象雞蛋、適宜的溫度與小雞的關係一樣,勞動作為人自身與外部事 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過程,即使對人的發展進化有一定的外部促進作用,充其量它 也只是個與溫度的作用類似的外因的作用,起決定性作用的內因仍是人體自身的 生理結構及由此而來的生存規律!沒有這個內因所決定、所形成的必然性,人就 沒有必要因而也就不會進行勞動活動,那麼勞動以及勞動的任何作用也都無從談 起了!所以,過份誇大勞動──人的一種活動對人類進化的作用,甚至認為是「 勞動創造了人本身」〔15〕,而不是人類在自己的一定發展階段上為了改造客 觀世界實現自己的目的而從無到有地創造出了勞動活動,那與小雞是由溫度創造 出來的謬論顯然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因而完全是顛倒內因和外因的作用及相互關 係的本末倒置的錯誤結論。   而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會犯這些常識性的錯誤,就在於他們只看到了使人 類及人類社會的變化和發展變成為現實的外部物質手段──人工生產實踐的作用 ,只看到了實現這些變化和發展的物質手段──物質生產力的變化和發展等外因 的作用,而忽略了真正決定這一切變化和發展的人類的目的和生存規律等內因的 作用,把實際上決定著這一切變化和發展的目的和內因──生存規律等人類意識 的作用排除在變化和發展的過程和動力之外,錯誤地使這些變化和發展成為「一 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係」,從而使這一切變化和發展都成 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自然也就不可能得到符合客觀實際的正確結論,不可避 免地要犯根本性、原則性的本末倒置的錯誤,也就無法解釋人類社會形態的發展 為什麼會發生與物質的東西──物質生產力的發展高度無關的那些變化和發展!   就像發電機和電動機的關係一樣,雖然機械加工對象是通過電動機驅動的機 床的運轉而完成和從圖紙變成現實的,但如果沒有發電機的電源供應和驅動,這 些電動機就都成為無電之不動機,而這些加工對象的現實化也就根本無從談起了 !對於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而言,各種使人類社會的變化和發展成為現實的科學 技術和人的勞動實踐等活動只是個電動機驅動的機床的作用,而只有人類的生存 需要和規律才是這一切運動和發展的發電機!沒有生存需要和規律的推動,人類 社會連半步也不可能前進!任何變化和發展都將成為無從談起的無源之水和幻想 ! 三、原始社會的生活關係 雖然人類起源於「既談不上有任何技術,也談不上有任何制度」,「依靠大地的 天然果實來維持自身的生存」〔6〕的無人工生產和無社會組織原始時代──蒙 昧時代低級階段,但由生存規律的必然性所決定,無論何種時代,無論人工勞動 生產存在與否,都必然要存在由生活資料歸誰所有及其獲取和分配方式、人與人 之間的相互關係等幾種因素所構成的社會經濟關係。這些客觀存在著的一定的社 會經濟關係,也就是人類一切社會形態中都必然要存在的最基本的生活關係。從 無組織的原始群到今天的現代社會,概莫能外。這些生活關係的總和,就構成了 生活在這些社會形態中的人類生存和立足的經濟基礎。人類由於優化生存和繁衍 的需要而逐步進步發展而成的社會組織形式如血緣家族、伙婚制家族、母系氏族 等,也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的社會組織形式!那麼,人類在原始時代的生活 關係又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呢?   由於人類在舊石器時代之前約佔人類發展史 80% 的時間內根本談不上有真 正意義上的勞動,基本上是依靠現成的天然食物維持生存的,沒有與生產有關的 事物存在,因而構成人類最原始的生活關係的因素,只有如下幾個:1、生活資 料所有制,2、生活資料的獲取和分配形式,3、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等。很顯然 ,這幾個因素很原始,也很簡單,並且其原理也適用於人類之外的其他動物,但 也正因此,由它們所構成的生活關係才能成為相伴人類始終和貫穿人類各種社會 形態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最基本社會關係!   在蒙昧時代初級階段,由於人類是從無組織的原始群時代出發的,所以人類 的生活方式只能和自己的同源近親現代猿群的生活方式相類似,是一種自然形成 的原始公有制的生活關係:天然生產的生活資料自然是群體公有的;獲取和分配 方式則只能是在天然生活資料的有限品種和數量的範圍內自行採食或採集分食的 各得所需方式,因而是一種品種和數量都有限的最低層次的各得所需;人與人之 間自然是一種按照自然分工各司其職和各盡其能的合作和平等關係。由於這個階 段客觀上不存在個體家庭,同時「還需要一種因素:以群的聯合力量和集體行動 來彌補個體自衛能力的不足」〔17〕,因而這種自然形成的群體公有制生活關 係顯然是適合當時客觀條件的唯一一種生活方式。以個體家庭為基礎的生活資料 私有制顯然沒有產生和存在的客觀需要和基礎,因而也沒有產生和存在的可能性 !   這種沒有階級差別,沒有乞丐和豪富,沒有必須要作的事如勞動等工作從而 也沒有不勞而獲的需要、動機和行為──盜竊搶劫、壓迫剝削等,因此也不需要 國家、警察、軍隊等上層建築,人們按自然分工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各得所需 ──雖然是生活資料的品種和數量都十分有限的最低層次的各得所需,群體(民 族)範圍內自由、平等、和平、安寧的公有制生活關係,雖然很原始,但其基準 和原則卻是現代人可求而不可得的理想方式。   這種自然形成的以生活資料公有制、各得所需的獲取和分配生活資料的方式 、各司其職和各盡其能的自然分工平等合作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等所構成的原始 公有制的生活關係,後來雖然隨著原始群體逐步縮小分化為血緣家族、伙婚制( 普那路亞)家族和母系氏族等,所適用範圍逐步縮小,但一直到母系氏族社會, 仍是一切氏族內部都通行的生活關係,所以它的生命力一直延續到人工生活資料 成為主流,作為積累的生活資料的代表的財產觀念逐步形成,父系氏族和生活資 料私有製成為客觀需要從而導致母系氏族社會崩潰為止〔18〕。   但是,無論這種原始公有制生活關係多麼美妙,多麼令現代人羨慕且可望而 不可及,卻是必然要滅亡的。因為它的起源和基礎是天然生產,受天然生產的生 活資料的地域、品種和數量的限制,就像今天的大猩猩一樣,人口數量必然極其 稀少,分佈範圍也十分有限,這樣才有可能維持下去,而這顯然與人類的生存規 律相矛盾。受生存規律的客觀必然性所驅動,人類在適當的自然環境的條件的配 合下逐步走上了增加自己生活資料的品種和數量,拓展自己的生存範圍和空間的 前進道路,從而在客觀上逐步打破了天然生產的束縛。但這樣一來,也就打破了 這種原始公有制的生活關係賴以存在的基礎從而使其同步逐漸走向滅亡!   所以,以增加自己生活資料的品種和數量、拓展自己的生存範圍和空間為直 接目的,但客觀上卻同時間接打破了天然生產的束縛並開始了自己掌握自己命運 的進程的人工生產的產生,就宣告了這種原始公有制的生活關係的末日已經開始 進入倒計時了。 四、人工生產時代   隨著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的深化和所掌握的知識、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人 類終於從無到有地發明出了勞動工具,走上了自己生產自身所需的生活資料的道 路。這是人類發展史上最具劃時代意義的一件大事!因為它宣告人類開始用人工 生產取代天然生產為自己生產生活資料,從而可以逐步結束靠天吃飯的歷史;宣 告人類終於有能力打破了天然生產的必然性束縛和開創了自己掌握自身命運的新 時代!   雖然從製造出第一件勞動工具開始,到人類完全依靠自己的勞動,生產自身 所需的全部生活資料還要走過漫長的過渡時期;雖然萬事開頭難,我們的祖先從 無到有邁出這一步,竟然耗用了人類發展史約 80% 的時間,但畢竟是萬里長征 邁出了第一步,堅冰已經打破,曙光就在前頭!   人工生產從無到有地產生,也從無到有地給人類社會帶來了一系列新事物, 從而為人類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新的外部客觀條件。   首先,它使得生活資料不再是與任何個人的行為和活動都無關的天然產物, 而成為特定個人辛苦勞動的成果,從而為個人佔有自己的勞動成果而把與自己生 存繁衍無關的其他人排除在外──形成生活資料私有制提供了外部客觀條件。所 以,只要人們產生了這種佔有的需要和目的,那麼形成生活資料私有制的外因和 內因就都具備了。 其次,隨著人工生產帶來的生活資料的非天然性和人類隨之逐步打破、遷移出原 有的地域和氣候範圍,使得人類已不再能獲得原有的天然生活資料,人工勞動則 逐步取代天然生產成為維持人類生存所需的生活資料的主要或唯一來源。事物都 是一分為二的,在人類歡呼對天然生產的勝利的同時勞動又成為人類謀生的主要 或唯一手段,從而成為一種不幹也得幹的新的負擔和桎梏!而隨著人工生產能力 的發展,人口的增加和通過遷徙「遍布於一切大陸上」〔7〕,更是把勞動作為 謀生的手段和負擔的桎梏性質釘死在人類身上,使人類歷經上百萬年而無能擺脫 !比如今天,全球六十多億人口和遍布全地球的居住分佈,已經使人工生產成為 大多數人生存的先決條件和必須要進行的活動與謀生手段!想要退回到沒有勞動 負擔束縛的天然生產時代,那隻能是白日做夢!   再之,人工生產由於是人的活動因而要由人來控制其進程,這就使得勞動者 可以通過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而增加勞動產品──生活資料的品種和數量。由於 一個人維持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生活資料的品種和數量都是有限的,因而隨著科學 技術的發展及由此而來的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最終勞動者必然能夠生產出超過維 持自身生存繁衍所需要的數量之外的剩餘生活資料──財產。而當這種剩餘生活 資料達到一定的量,就在客觀上為一部份人不勞而獲,依靠剝削而寄生的行為提 供了外部物質條件。   這些人類社會中原不存在的新事物的出現,又給人類社會帶來了些什麼東西 呢? 1、生活資料私有制   由生存規律的必然性所制約和驅動,再加上勞動作為謀生的手段而成為一種 負擔的性質,這種內因和外因的辯證統一作用的結果之一,就是必然要使勞動者 不願意讓自己的勞動成果被不相干的人白白分享和佔有,從而產生保護、佔有自 己的勞動成果尤其是剩餘產品──由積累的生活資料所組成的財產的意識、目的 和動力。而在人工生產中,男性作為自然分工形成的主要勞動力,自然也就成為 維持氏族生存所需的人工生活資料的主要獲取者從而成為對氏族的生存貢獻最大 的成員和因素,因而隨著人工生產的逐步發展,男性也就自然在客觀上逐步成為 維持氏族生存的決定性支配性因素。這些原不存在的客觀因素的形成和存在,必 然要使男性萌生出保護、佔有和支配自己的勞動成果的要求和目的。   然而由優化生存和繁衍的需要自然發展產生出來的母系氏族中的女性支配地 位和子女繼承等財產關係卻使男性居於無足輕重的地位,不能承認和肯定男性的 這種客觀存在著的支配地位和作用,從而使得男性無法保護自己的勞動成果〔2 0〕。這種情況當然不可能讓男性滿意而必然會使他們萌生變革氏族組織的要求 和目的。同時,這種阻礙勞動者發揮勞動積極性從而不能適應人工生產發展需要 的現象的出現也表明舊的母系氏族組織形式已確實不再適應歷史發展的需要而應 該被打破和改變,也必然要被打破和改變!而事情也確實如此發生了,男性居於 支配地位的父系氏族就這樣取代母系氏族而誕生了〔19〕。這樣,由優化繁衍 的需要和目的為動力而自然形成的原始公有制母系氏族就被以佔有、支配生活資 料和財產的目的和需要為動力而形成的父系氏族取而代之了。   雖然這種劃時代的變革所造成的「女性的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失敗」對於女 性並不象在階級和階級鬥爭充份發展了的社會中的變革那樣殘酷無情,「一般說 來,這似乎是一個十分自然的過渡」〔19〕,但是對原始公有制的生活關係來 說,這確是一次致命的本質變革!因為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由於「人們以財產代 表積累的生活資料而對它產生佔有的慾望」〔5〕所造成的需要和目的而引發的 人類社會組織形式的變革,它實質上改變了母系氏族公有制生活關係的性質,把 自然形成於蒙昧時代初級階段並一直延續到母系氏族社會的生活資料公有制變成 了以父親及與其生存繁衍有關的成員共同佔有的以氏族為單位的生活資料私有制 ,把以血緣為紐帶的原始公有制氏族社會轉化為以生活資料和財產為紐帶的個體 私有制氏族社會了,剩下的事情就是再進一步縮減這種個體私有性質的氏族的成 員範圍,直至它的最小單位──現代專偶制家庭了。   在父系氏族中,已不再存在母系氏族中那種建立在自然分工基礎上的人與人 之間、男女之間的平等關係,「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權柄,而妻子則被貶低,被 奴役,變成丈夫淫欲的奴隸,變成生孩子的簡單工具了」,因而這種父系氏族作 為私有制的出發點和現代家庭的萌芽,已經「以縮影的形式包含了一切後來在社 會及其國家中廣泛發展起來的對立」〔19〕,為社會進一步分裂為以私有財產 劃界而相互對立的兩大階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邁出了第一步!   所以,這次從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的變革作為人類社會從公有制走上私有制 道路的出發點,作為人類從無階級差別走上階級對立和階級鬥爭的道路的出發點 ,作為人類社會從平等走上不平等並因此在致力於社會發展的同時需要浪費精力 兼顧社會平等的畸形發展道路的出發點,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是一個極其重要的 發展里程碑,具有不同尋常的重要歷史意義!因為正是這一從生活資料公有制到 私有制的變革,在人類社會中奠定了私有制以及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的個體之間 的差別和不平等的客觀基礎,使得個體──個人、家庭、家族、氏族等無論能力 如何都必須為維持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負責,因而必須擁有自己獲取生活資料的手 段,而不用管別人的生死和生活情況如何──生活資料私有制決定了這只能是由 他們自己負責的事情,從而為進一步次第派生出不勞而獲得生活資料的手段如生 產要素私有制,盜竊搶劫、侵略掠奪、化公為私、貪污腐敗等等一系列人類社會 特有的社會不平等現象和弊病,為人剝削人、人奴役人,乞丐與豪富並存,「朱 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社會現象的次第產生和存在奠定了牢不可破的客觀基 礎!而這一切現象和情況在天然生產和生活資料公有制的條件下是根本不需要從 而也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待續﹞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