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第八十三期編輯人語   這期人文論壇請來譚寶珍以現職教師身分討論有關教育改革的問題,認為教 育改革成敗關鍵在於能否讓老師有空間作出真正的改革,因為教師才是真正的前 線工作者,不論理念如何完美,沒有老師的實踐,教育也只是空談。這其實是討 論到關於現今制度下老師的權力範圍有多大。看政府所作的教育改革趨勢,在課 程、制度方面似乎想作較大的改動,甚麼課程統整、合併科目、校本課程、廢除 預科、中學六年制、大學四年制等方面大費周章,令學生、家長、學校也無所適 從。我因有機會接觸一些關於初中中文科新課程的資料,似乎教署的方向是鼓勵 教師自己製作適合學生的課程,而不是統一標準,統一的課程進度,統一的教科 書。這其實也就是中國古訓「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這一原則當然不能反對, 但必須釋放老師的空間,讓老師有心力精神作出因材施教的教學。所以老師的空 間是改革教育成敗的關鍵,而要釋放老師的空間,必然牽涉兩大問題:1.增撥資 源,2.權力下放。但這兩個問題可說是現今教育政策下的死症,改動極難。已有 足夠的調查數據證明香港投資在教育的資源較一般歐美國家低得多。看港府大量 投資救股市而不願投資改善中小學教育,政府認為何者重要不言而喻。師生比例 從來沒有拉近,又怎樣讓老師可照顧個別差異,因材施教。校長不把權力下放給 教師,教育署依然不信任老師,要他們考語文基準試,又如何會讓老師有足夠權 力自己剪裁課程呢?香港教育問題千瘡百孔,本刊已多次討論,希望讀者能繼續 關注和給予意見。(方世豪)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