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人的心靈可等同於計算機嗎? 郭芳如(台灣東吳大學哲學系四年級)   1.前言   「我們的心靈可以等同於電腦嗎?」這是個有趣的問題。   科學日新月異,今日他可以告訴我們許多關於我們身體構造,以及這個世界 的許多訊息,可不可能有一天科學會進步到,可以製造出一個跟我們完全一樣, 會做所有我們會做的事,也跟我們有一樣的情緒呢?有些人認為人與物的差別在 於人有心靈,而物沒有,但是物理主義 (physicalism) 認為物也可以擁有跟人 一樣的心靈,然而,到底什麼是心靈呢?物理主義所形容的心靈真的就是我們所 謂的心靈嗎?   機械功能主義 (machine functionalism) 認為我們是依據某物理事物具有 什麼功能,來定義某物理事物是什麼,所以我們在考慮某樣物理事物是什麼的時 候,不需要考慮物理狀態,只需要考慮此物理事物具有什麼功能。假如有兩樣東 西,他們具有相同的功能,那麼他們就是相同的東西,所以,假如有一樣東西的 功能與心靈完全相同,那麼它就是心靈了,機械功能主義顯示出一種心靈的多樣 可實現性 (the multiple realizability) ,這是一種強烈 AI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的主張。   在本篇文章中,我想要藉由兩個部分的討論,來突顯出機械功能主義對於什 麼是心靈的理論的一些問題,第一個部分是,關於機械功能主義對於內在狀態 (internal state) 的討論,第二個部分是,關於中國房間論證 (Chinese room argument) 的提出,對於涂林測試 (Turing test) 和機械功能主義的影響。     在內在狀態的部分,我將先把機械功能主義認為什麼是內在狀態的部份 ,呈顯出來,然後再藉由對內在狀態的分析,呈顯出機械功能主義所認為可以拿 來替代心靈的內在狀態,隱含了什麼問題,最後,我將解釋為什麼我認為機械功 能主義所提出的內在狀態,會使得機械功能主義傾向於心物二元論。   在中國房間論證方面,我將先分別分析涂林測試與中國房間論證,然後再針 對涂林測試與中國房間論證的爭論點作討論,我將證明中國房間論證所提出的問 題,真的有攻擊到涂林測試,並且也對於機械功能主義造成打擊。     在文章的最後,我將提出機械功能主義在心靈的論述上的不足之處,以 及為什麼我認為心靈無法等同於一種計算的 (computational) 機械。   2、什麼是內在狀態 (internal state)   〔1〕機械功能主義對內在狀態的論述      以涂林機器 (Turing machine) 來說,所謂的內在狀態,即是指涂林機 器的機制表 (machine table) 中,所發揮的功能 (function) 。這個功能是使 某樣東西之所以被稱為某樣東西的最重要依據,以引擎為例:飛機、汽車、機車 的引擎,可能外觀都不一樣,甚至物理構造也不一樣,但是,我們都稱呼他們為 引擎,所以我們判斷一樣東西是什麼,並不是依據東西的外在物理結構,而是東 西所具備的功能,倘若引擎失去引擎所應該有的功能,則不能再被稱為引擎,頂 多祇能是廢鐵而已。所以只要可以實現引擎功能的東西,都可以稱為引擎。     我們可以將「痛」 (pain) 這個概念,視為一種組織傷害偵測器 (tissue-damage detector)。痛的產生是由於,我們遭遇到危險或傷害,而痛的 功用是讓我們採取一些行動,使自己遠離危險或傷害,所以我們也可以說,痛其 實就是一種讓人遠離傷害的功能概念。所以我們可以將痛的概念與引擎的概念類 比來看。     痛是屬於心靈的語詞,既然我們可以將痛與引擎類比起來,那麼,我們 也可以將人的心靈狀態跟機器的內在狀態類比起來,甚至,假如某一種機器,可 以實現心靈的功能,那麼我們可以說此機器的內在狀態完全等同心靈。機械功能 主義認為心靈狀態,可完全等同於一種依據輸入 (input) 輸出 (output) 和內 在狀態所構成的計算功能,根據涂林機器,我們可以發現,一台機器的確可以具 有跟心靈相同的計算功能,機制表就是計算過程的描述。所以,將心靈與一種計 算的 (computational) 機器,視為等同是可能的。     我們可以將上述的推論,簡約成以下的論證:   A:只要某樣物理事物可以實現心靈功能,某樣物理事物就可以替代心靈。   B:心靈狀態完全等同於計算功能。   C:機器可以有計算功能。   D:結論:心靈等同於計算的機器。   但是,上述的論證是有問題的,因為前提B是有問題的。心靈狀態真的可以 完全等同於計算功能嗎?例如意向性 (intentionality) ,意向性真的能完全化 約 (reductive) 為一種依據輸入輸出和內在狀態所構成的計算功能嗎? (意向 性的問題留到第四點加以說明) 這是一個有待證明的前提。具有計算功能,並不 代表就一定能取代所有的心靈狀態,所以必定要證明計算的機器可以取代心靈所 有的狀態,才能說計算的機器等同心靈,所以拿有待證明的命題,作為論證的前 提是有問題的,所以此論證是有問題的,不能由此推論出計算的機器等同於心靈 的結論。   〔2〕分析內在狀態   根據涂林機器,可以知道內在狀態就是整個機制表所描述的功能,而且此內 在狀態等同於心靈。由這個定義,可以發現機械功能主義完全就機制表來解釋功 能。但是,機械功能主義對內在狀態的討論,著重於內在狀態在物理結構的實現 方面,但是對於內在狀態本身,卻隱含著問題,所以在這裡要討論機制表與功能 本身,二者之間的關係,以及此二者與心靈的關係。     首先,先看多個機制表相對於一個功能的情況,可不可能多種機制表, 實現同樣的功能呢?不論可能或不可能,似乎都存在著問題。     假如一種功能只能由一種機制表來描述的話,那麼有好幾種機制表同樣 描述一種功能是不可能的,但是,多種不同的機制表,實現同樣的功能是可能的 。由TM1和TM2可以得到證明 (注釋A),TM1和TM2有兩種不同的機 制表,運用不同的方式計算,但是同樣都可以計算出3+2=5,所以兩種不同 的機制表是可以描述同樣功能的。而且,機械功能主義將心靈狀態等同於機制表 所描述的功能,如果依照一種功能只能由一種機制表來描述的看法,描述心靈狀 態功能的機制表也只能有一種,在有好幾個機制表都描述同樣心靈功能的情況下 ,哪一個機制表才是正確的?這個問題似乎機械功能主義無法回答。而且假如, 一種功能只能用一種機制表來描述的話,那麼,描述心靈狀態功能的機制表也只 能有一種,也就是說,每一個人的心靈狀態都是完全一樣的,但這個結論是荒謬 的,我們都知道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每一個人欲求不同的東西,有不同的 價值判斷、不同的意識內容和不同的性格,甚至身體構造也不完全一樣,怎麼可 能會是完全一樣的呢?這個問題似乎機械功能主義也無法回答。     假如機械功能主義承認每個人皆是獨特的個體,不可能用同樣一種機制 表概括所有人的心靈,也就是心靈功能,可以由多種不同的機制表來描述,每個 人都有一套不同的機制表,都是正確的,但是如此一來,每個人的心靈都要用不 同的理論來解釋,所有對於心靈的普遍解釋理論,都變成是沒有意義的,當然, 機械功能主義所提出的解釋心靈的理論,根本無法告訴我們心靈是什麼,因為它 也只不過是某一個人心靈的解釋而已,所以這個結論也是荒謬的。   由以上的討論,可以發現機械功能主義所謂的內在狀態,其實是一個有問題 的內在狀態,機械功能主義並不能對於,機制表與功能本身如何相對應的問題, 給出令人滿意的答案。所以這種有問題的內在狀態,不能充分說明心靈狀態,所 以將心靈,與機械功能主義所謂的內在狀態等同起來,是不能被認同的。   〔3〕機械功能主義傾向心物二元論   機械功能主義以實在論 (realism) 的立場,來說明內在狀態的實存,內在 狀態可以進行因果的作用,而且不能等同於外在的物理結構,如此看來,機械功 能主義的看法似乎也是一種二元論。   機械功能主義所謂的功能其實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拿引擎與痛類比的例子來 看,引擎之所以能與痛作類比,就是將引擎視為一種以功能而言的功能概念,而 機制表也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用來描述抽象的功能概念,但是,什麼是抽象概 念呢? 它與心靈概念的界線又在哪裡呢?   依據機械功能主義的定義,內在狀態即整個機制表所描述的功能,內在狀態 是實在的,所以機制表與機制表所描述的功能,也是實在的。內在狀態等同心靈 ,所以心靈是功能,但是機制表本身是什麼?若它是心靈,那內在狀態是兩個心 靈的組合,若它不是心靈,那它是什麼?倘若,再以另一個東西來說明機制表, 則會造成無限後退,除非以心靈概念來加以解釋,所以機械功能主義傾向於心物 二元論。   〔4〕結論   由以上的論述可以發現,機械功能主義有以下幾點問題:第一,機制表目前 呈現的僅為計算功能,不一定能完全呈現心靈所有的狀態﹔第二,以機制表來說 明功能,會產生機制表與功能對應上的問題﹔第三,機械功能主義沒有清楚說明 ,功能、機制表的抽象概念,與心靈概念之間的界線,使得機械功能主義之唯物 一元理念不清楚。基於以上三點,可以得出機械功能主義以機制表所描述的功能 ,來定義心靈,是不足的。     倘若,能製造出一個可以描述心靈所有功能的機制表,那麼就能完全描 述出心靈狀態了嗎?此有待下一標題討論。   3、中國房間論證 (the Chinese room argument)   〔1〕涂林測試 (Turing test)   涂林測試是機械功能主義的一個很重要的實驗,它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證明人 的心靈可以等同於電腦,或者,更精確地說,是等同儲存於電腦記憶體中的電腦 程式。   以下是涂林測試的簡要內容:假設有甲、乙、丙三個人,要來進行涂林測試 的遊戲,甲是女生,乙是男生,丙是女生,現在分別有1號和2號兩個房間,甲 進去1號房間,乙和丙進去2號房間,甲和乙或甲和丙之間,只能以電腦聯繫, 甲的工作是要透過電腦間的聯繫,猜出2號房間中,哪一台電腦是女生使用的, 也就是哪一台電腦是丙所使用的,乙的工作是要誤導甲,使甲以為自己是女生, 而丙的工作是要幫助甲猜出自己是女生。遊戲進行一個階段後,將丙換成灌有誤 導甲程式的電腦,繼續進行誤導甲的工作。   在此測試中,1號房間和2號房間只能以電腦溝通,也就是甲、乙、丙三個 人,以及替換甲的那台電腦,都只能以文字溝通,所以甲乙丙所能看見的只是經 由語法結構所展現的文字,而語法操作是產生語意內容的充分條件,所以語言的 使用者必定懂得語言的意義,涂林測試就是要說明,如果把丙換成電腦後,甲依 然會被電腦誤導,就表示電腦也同樣懂得語言的意義,會使用語言去誤導甲,電 腦與人其實差別並不大,可以執行同樣的功能,差別僅在於外在物理結構的不同 而已,其實內在狀態是可以等同的,人的心靈可以等同於電腦程式。   由涂林測試來看機械功能主義,機制表也是語法操作,如果涂林測試可以成 功的證明,語法操作是產生語意內容的充分條件,那麼,機制表也可以描述所有 的心靈狀態了。   可以將涂林測試的論證簡要寫成這樣:   A:電腦程式可以表現出語法結構   B:心靈所表現的語法結構含有語意內容   C:語法操作是產生語意內容的充分條件   D:結論:可將心靈等同於電腦程式   〔2〕中國房間論證     John R. Searl提出之中國房間論證,主要是用來反駁涂林測試之強烈 AI的主張,也就是反對將心靈完全等同於電腦程式,使得心靈可以被造出來。     以下是中國房間論證的簡要內容:假設有一個房間,此房間有兩個類似 郵箱的入口,一個是可以把一些紙條送進房間,另一個是用來輸出房間對輸入紙 條的回應。房間內有一個人,他是不懂中文的,另外,還有一本中文之語法結構 編碼書,即使房間內的那個人,不懂中文,也是可以利用那本書輸出中文的回應 。我們可以依據房間中的那個人,可以輸出中文回應,就說他真的懂中文嗎?   可以將中國房間論證簡要寫成這樣:   A:電腦程式可以表現出語法結構   B:心靈所表現的語法結構含有語意內容   C:語法操作不是產生語意內容的充分條件   D:結論:不可將心靈等同於電腦程式   〔3〕分析涂林測試與中國房間論證     首先,先看涂林測試與中國房間論證在論證上的爭論點。這兩個論證的 爭論點在於這兩個論證的前提C,涂林測試論證的前提C是「語法操作是產生語 意內容的充分條件」,而中國房間論證的前提C是「語法操作不是產生語意內容 的充分條件」。可以將爭論點改寫成這樣:假如語法操作是產生語意內容的充分 條件,那麼,也就是說,語法操作邏輯涵蘊語意內容的產生,也就是,有語法操 作而沒有產生語意內容的情形,是不可能的,而Searl正是要以中國房間論證, 證明有語法操作,而沒有產生語意內容是可能的,也就是證明了,語法操作不是 產生語意內容的充分條件。   再來,要看中國房間論證在論證上,是否反駁到了涂林測試。因為二者的爭 論點在於前提C,所以只要看有語法操作而沒有產生語意內容的情形,是否真的 可能,就可以知道Searl是否真的反駁到了涂林測試。先看語法與語意的差別, 語法指的是,字形的排列,和語言規則的結構,而語意則是指語言的意義。在中 國房間中的那個人,已經被Searl預設為不懂中文的人了,所以假設在中國房間 之外,以那個人慣用的語言,問他懂不懂中文,他如果誠實的話,必定會說不懂 ,或是以中文問他問題,他必定答不出來,一個在中國房間外,完全不懂中文的 人,怎麼可能一但進去中國房間就變得懂中文了,所以他在中國房間內之所以可 以做出中文的輸出,完全是依賴那本中文語法結構編碼書,而他對於他所輸出的 中文紙條內容,是完全不懂的。所以可以說有語法操作而沒有產生語意內容的情 形,是的確可能的,語法操作不是產生語意內容的充分條件,所以Searl在論證 上,也的確真的反駁到了涂林測試。   然而,涂林測試和中國房間論證還有一個爭論點在於,到底何謂「懂」?在 什麼情況下我們才會說一個人已經懂了?一個真能把中文運用自如的人,我們還 能說他不懂中文嗎?或者,一個完全不懂中文的人,真的能把中文運用自如嗎? 在中國房間中的那個人,在先前就已經被Searl預設為不懂中文,接下來要討論 倘若Searl不作不懂中文的預設,是否就無法反駁涂林測試了。   可以舉例來分析「懂」的意義。例如有甲和乙兩個人,兩人的關係一向不好 ,甲知道乙結婚兩年,很想要一個孩子,可是卻苦於自己沒有子宮不能生育,還 在乙生日那天跟乙說:「祝你早生貴子。」乙當場就很不高興。   由這個例子可以發現,其實甲懂自己在說什麼,乙也懂甲在說什麼,他們懂 的不僅是字面上的涵義 (祝賀的意思),還有字面背後的涵義 (諷刺的意思),但 是由「祝你早生貴子」這句話表面,完全看不出有任何諷刺的意思,「懂」其實 是一種把握到某種意義所帶來的感覺,但是這種感覺,只能確定自己有沒有,而 無法確定別人有沒有,例如上述的例子中,我們會覺得乙懂得甲在說什麼,是因 為乙當場就表現出很不高興,但是乙若不作任何反應,我們怎麼知道他懂不懂, 甚至乙如果回答甲說:「謝謝!」我們也不能確定他懂不懂,因為可能還有怨恨 的意思,也可能是寬容的表現,也可能真的不懂,所以單從語句的表面語法結構 看不出語意內容,語法操作也不是產生語意內容的充分條件,在中國房間中的那 個人即使不預設為不懂,也不能單從對中文的運用,就認定他懂中文。   〔4〕由中國房間論證看機械功能主義   由上述可以發現,一個不懂中文的人,照樣可以使用中文語法,所以語法的 使用並不是懂或不懂的充分條件,而機制表也是語法操作,所以即使機制表能描 述出心靈所有的功能,機制表還是無法完全說明心靈狀態。   4、機制表缺少了什麼     機械功能主義以機制表所描述的輸入、輸出和因果作用的功能,來說明 心靈狀態,但是,總好像缺少了什麼,此處將要討論到底它所缺乏的是什麼。   首先,先看意向性的問題,機械功能主義相信可以功能,來定義心靈所有的 狀態,當然也包括意向性。慾望是表達我們需要什麼的功能,當我們身體的能量 不夠了,我們就會有想吃東西的慾望,當我們需要水分時,我們就會有想喝水的 慾望,而情緒是一種表達我們內心好或壞感受的功能,當我們心中有不好的感受 時,我們就會以不好的情緒來表達,例如悲傷或生氣,當我們心中有好的感受時 ,我們就會以好的情緒來表達,例如喜悅。   以「want」為例,機械功能主義會認為,「want」就是當我們受到外界的某 些刺激後,產生的一些因果功能,使我們表現出我們想要什麼,在內在狀態中進 行一些因果作用,但是是什麼促使因果轉換?也就是,是什麼使得內在狀態可以 在遭受刺激之後,可以推動身體其他的組織產生行動,在這之中,好像有一種看 不見的推促力,但是什麼是真正的推促力〔motivation〕?而且「want」也不是 單純只有慾望〔desire〕,可能還有評價〔value〕的成分在裡面,慾望與評價 之間有很複雜的關係,例如我肚子餓了,所以我想吃飯,這裡單純只有慾望,而 且很像輸入與輸出的關係,但是另一種情況是,假如我生病了,在我面前有一碗 可以治病的苦藥,即使我很怕苦,但是它對我的病情有價值,所以我還是想喝它 ,慾望和評價都會使我想要,都會成為我行動的動機,但是,是什麼推促我使我 選擇慾望或評價,又是什麼使我將單純的評價產生想要?在機制表中看不到推促 力,也看不到「want」的複雜結構,這些是機制表所缺乏的,而這些正是心靈的 性質。   當有甲和乙兩個人,同時站在紅綠燈前,等待綠燈時過馬路,綠燈亮時,甲 和乙都隨即開始過馬路,但是,甲看到綠燈亮時,有一種哀傷的感覺,而乙看到 綠燈亮時卻有一種雀躍的感覺,甲和乙的輸入和輸出完全一樣,但是在當下卻有 不同的感覺,若依據機械功能主義,輸入與輸出完全一樣的情況,內在狀態應該 也完全一樣,但它卻無法說出這種因人而異的感覺,這是機制表所缺乏的心靈性 質。   那心靈的性質是什麼呢?我認為它是一種帶有感覺成分的性質,這種性質無 法用具體事物加以解釋,也是因人而異的,而且每個人只能了解和說明自己的心 靈性質,無法說明和了解他人的心靈性質,這種性質保證了個人的獨特性。   5、結論   心靈是與我們最密切相關的,它伴隨著我們的每一個思考、每一個決定和每 一件事的處理,而由上述的討論可以發現,機械功能主義無法完全解釋心靈,所 以,它作為一種解釋心靈的理論是站不住腳的。   科學日新月異,古人曾相信太陽繞著地球轉,但現在科學證明是地球繞著太 陽轉,對古人而言,太陽繞著地球轉也是科學真理,可是現在的科學發現它錯了 ,所以科學有其確定的一面,也有其不確定的一面。同樣,一個機制表也是很科 學的,他很清楚的告訴我們心靈運作的情況,但是我們也同樣無法確定,現在認 為正確的表,將來是否依然正確,而且正因為它清楚,隨著科學的日新月異,才 更在清楚的背後,蘊含著不確定性,所以完全以一個當下認為科學而無誤的表來 說明心靈,是很狹隘的。     倘若認為有一天,科學將證明心靈是可以完全具體化的,但是試圖解釋 者永遠只能充分解釋自己的心靈,卻無法充分解釋他人的,因為每個人的心靈都 是獨一無二的,心靈所蘊含的性質,保證了這種獨特性,不但使得人與人之間有 所區別,更使得人與物之間有了隔閡。正因為此種獨特性,使得心靈只能以第一 人稱來說明,只有自己最可能完全了解自己的心靈,旁觀者無法由外在的行為, 或受刺激後的反應,來充分說明心靈,心靈對於旁觀者而言,只能是個看不見內 容的黑盒子。所以,心物二元論還是可以成立的。   但是,心靈究竟是什麼呢?我想今日已經不能再以實體的觀點來看待心靈, 心靈應該是一種近似於性質的存在。大腦運作的複雜性,是有目共賭的,它可以 執行許多複雜的工作,但是儘管如此,它仍然無法取代心靈,唯一可能的是,心 靈是在大腦運作功能之上,伴隨著大腦運作而產生的一種抽象性質,而那種帶有 感覺的性質是心靈的特徵,此種特徵藉由意向性表現出來,心靈藉由意向性運作 ,與對象產生互動,由意向性指向對象,也就是說,意向性是心靈與對象溝通的 橋樑,但此對象並非單指外在對象,也包含內在對象,所謂外在對象指的是,外 在於我們的對象,例如,我想要吃蘋果,蘋果是外在於我們的對象,而內在對象 則是,內在於我們的對象,例如,我討厭我偷懶的個性,個性是內在於我們的對 象。   本文從機械功能主義開始,討論機械功能主義如何以機制表所描述的功能, 來定義心靈,使得心靈可以在任何物理結構中實現,從而由其中發現此定義的不 足之處,最後為心靈找到它的特徵,以及嘗試說明心靈的運作。   心靈作為一種性質而言,無法化約為物理結構,也無法實現在機械之上。這 種心靈功能是專屬於人的,它作為人與物的不能跨越的界線。 注 釋 A:根據機械功能主義,當涂林機器在做3+2=5的計算時,會有TM1和T M2兩種描述不同計算模式的機制表。   TM1的情形是,當列印掃描器 (Head) 在q0狀態時,掃描到被掃描帶為 1時,即在被列印帶上,列印出1並且向右移一格,如此一格一格向前推進了三 格後,列印掃描器掃描到+時,仍然列印出1,並且向右移一格,之後列印掃描 器又有兩次掃描到1,皆列印出1,並向右移一格,接下來,列印掃描器在掃描 到#時,即轉換至q1的狀態,然後列印出#,並向左移一格,此時處q1狀態 的列印掃描器,又掃描到1,但是,不是列印出1,並向右移一格,而是列印出# ,並且停止,這時就完成了3+2=5的計算。   TM2的情形是,當列印掃描器掃描到1時,即轉換至q1的狀態,並且在 被列印帶上列印出#,然後向右移一格,此時在q1狀態的列印掃描器,再掃描 到1時,即列印出1,並向右移一格,如此進行兩次後,列印掃描器將掃描到+ ,在列印出1後,列印掃描器就停止,完成了3+2=5的計算。 被掃描帶 (TM1和TM2): ##111+11## q0 Head 被列印帶 (TM1): ##11111### 被列印帶 (TM2): ###11111## TM1:        q0Q1 1  1Rq0#Halt +  1Rq0 #  #Lq1 TM2:        q0Q1 1   #Rq11Rq1 +  1Halt # (R表示向右移一格,L表示向左移一格,Halt表示停止。) 參考文獻 Kim , Jaegwon . "Mind as a Causal Structure : Causal Theoretical Functionalism ." Philosophy of Mind ( Boulder , Col. : Westview Press , 1996 ) .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