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文文庫】

男女可以都成為主體嗎?

曾瑞明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前兼任講師、香港大學哲學系博士)

男女可以都成為主體嗎

 

提要:

本文旨在說明女哲學家西蒙・波娃的重要的女性主義代表作《第二性》的主旨。本書的核心主張是「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形成的」,意謂社會將男性視為自由存在的主體,而視女性是不自由的、附屬男性的、與主體對立的外部的存在,即他者。波娃指出,要糾正歷史錯誤,讓女性成為主體,經濟獨立是關鍵。另外,思想的改變和抗爭也是必要的,女性要意識到成為主體,擺脫社會對女性的角色要求。不過,這並非說女性要男性成為他者,而是雙方都達到平等。

 

正文:

法國女哲學家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 出版於 1949年的《第二性》(Le Deuxième Sexe)是20世紀最重要的女性主義著作之一,而書名中的「第二性」本身就充滿哲學意涵。什麼是第二性?《第二性》的核心主張是「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形成的。」"One is not born, but rather becomes, a woman."。波娃指出,社會將「男性」視為標準、普遍、主體,而將女性定義為「他者」(l’Autre——即不是主體,而是相對於男性的、附屬的存在。這種視角讓女性永遠居於「第二」的位置。

 

理解波娃的女性主義,我們定必不能離開存在主義。主體和他者,也是著名存在主義者沙特運用的概念,這兩概念代表了人如何看待自己與他人,以及在世界中的位置。主體是有意識、能夠思考和選擇的。在存在主義中,主體是自由的存在,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若是他者,則被是主體所看見、定義、區別出來的「不是我」的人。他者可以是另一個人,也可以是一種對立、外部的存在。常常在權力關係中,「主體」會把某些人定義為「他者」來貶低或邊緣化他們。

 

有一些學者指出主體和他者運用於存在主義,是波娃先於沙特。在一對開放式關係的情侶,其一生就是大家都想成為主體的嘗試。但若主體和他者是一權力爭逐,會否也是一場零和遊戲?還是,男女都可以成為主體?若是如此,為何又要標榜女性主義呢?

 

我們先要明白女性作為他者的「歷史實況」。女性的價值往往被社會或男性定義,比如何謂「好妻子」、「好母親」,何謂「漂亮」,何謂「溫柔」,何謂「性感」,都是由男性定義。由男性主導的社會,會告訴女人她「應該是什麼」,而不是讓她決定自己「想成為什麼」。因是故,當女性只是他人的女兒、妻子、母親,她就再無法以自己的理想與目標去行動,也即是說,她不再自由。她的自由被性別角色綁住了,無法完全實現自我,這就是他者。古往今來,文學、電影、宗教、歷史都塑造了「理想女人」的形象。她們是要純潔、服從、為男人犧牲奉獻。這些文化神話不斷強化女性的他者地位,使她們難以掙脫。這就是女性作為他者的實況。

 

對女性主義的其中一個解讀,就是要糾正歷史錯誤,以讓女性能成為主體。女性如何成為主體?經濟獨立是女性成為主體的關鍵。過去大多數女性依賴父親或丈夫,無法自主生活,這讓她們像被擁有的存在。但是,波娃也不會是如此幼稚,認為有錢就成主體,思想上的改變和抗爭也是必要的。女性要意識到「我是我自己」,不再只是活在別人期待中的「好女人」、「好媽媽」、「溫柔體貼」的形象裡。她們亦要擺脫內化了社會對女性的角色要求,活得很壓抑那樣,她們要自由地行動與創造,這就是以主體的方式存在。

 

引申的一個問題是,女性成為主體是否代表男性要成為他者?我們要承認,每個人都有潛力成為主體,但這並不意味著男女之間的處境完全相同。她指出,在父權社會中,女性長期被當作「他者」來看待,這讓她們難以實現完全的主體性。要改變的是,其實是社會的關係,令雙方都達到平等,而非令男性去為客體,成為壓迫對象。這點可以避免我們污名他女性主義。

 

女性主義期望的是社會結構的改變,讓性別不再成為限制個人主體性和自由的因素。這點其實十分存在主義,就是每個人可以和需要為自己抉擇男人可以選擇成為家庭主夫,女性可以選擇事業優先。無論性別如何,每個人都應該能夠做出自己認為最適合的選擇。女性不應該只被期待成為母親或家庭照顧者,男性不應該被強迫成為賺錢養家的唯一責任人。男女在相同工作崗位上應該獲得同等的報酬。

 

若這樣看,女性主義並不是要求奪權,而是爭取平等。女性主義並非要求奪取男性的權力,而是要求兩性擁有同等的權利、機會與待遇。目標是平等與自主:女性主義希望消除性別不平等,並讓每個人都能自由選擇自己的生活與未來,而不被傳統性別角色所局限。這其實是平等主義者的願景。

 

然而,平等主義者卻往往忽視女性角度,平等主義強調所有人的平等,這聽起來非常合理和漂亮,但在實際情況,尤其是在性別問題上,往往容易忽略女性在長期處於不平等地位的歷史背景。平等主義者假設,男女之間的平等應該是自然的,並且每個人都應該擁有同等的機會。這種觀點強調對稱性,認為只要給男女同樣的資源和機會,問題就能得到解決。女性主義則強調,在爭取平等的同時,應該考慮到女性特有的歷史經歷與需求,男女本身並不對稱,我們應根據性別不平等的具體情況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人的平等。

 

全文完

 

前往現代人文文庫:

http://www.hksh.site/modernhumanities.html

 

※請前往人文臉書好、分享或評論:

https://www.facebook.com/modernhuman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