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 思 人 文 論 壇 http://www.insidetheweb.com/mbs.cgi/mb249918 人如是說 Tuesday, 04-Apr-2000 01:02:01 人如是說 楊友成 在如何解釋人的本質問題上,所謂“意識是物質(人腦)的屬性或機能”說表面 上看打破了唯心主義的意識是本原的存在論神話,但事實上唯物主義并沒有因此 比唯心主義多向前邁進一步。本文將徹底批判辯証唯物主義哲學的這一謬論,還 運動以存在的本質性地位,同時給予人的存在本質以合乎客觀實際的科學解答。 自古以來,人的問題就是困擾哲學與社會科學的一大難題,人們給“人”下的定 義恰如中醫給病人開出的藥方,五花八門,應有盡有。然而所有的定義用在人身 上是那么地缺乏表現力。無論是用“理性還是非理性”、“精神還是肉體”、“ 善還是惡”、“先天還是后天”等等對立屬性中的一元單獨表述還是二元兼而有 之的表述都無法得到一個圓滿的答案。人類的科學文化發展到今天已能認識的事 物小自亞原子粒子、生命遺傳的密碼子,大到几十萬光年的宇宙,而對介于這兩 者之間的中觀存在物的人類自身的認識竟如此費解,原因何在?原因就在于筆者 下面將要闡述的一種錯誤的存在觀,這種存在觀割裂了世界的統一,把統一的存 在形而上學地分割為“本體”與“屬性”兩個范疇,因此而扭曲了人的自我認識 ,導致人心目中自我形象的兩元──肉體與精神──分裂。這種錯誤的存在論就 是辨証唯物主義的物質一元論外加運動屬性論的存在觀。 在辯証唯物主義那里,“存在”是有第一性與第二性或者本體與屬性之分的。“ 物質”是第一性的存在,用“本體”規定之﹔“運動”是第二性的存在,用“屬 性”規定之。筆者認為,對統一的存在進行這種邏輯拆分所產生的理論后果,無 論如何解釋都逃不脫二元論的咎責。第一,“物質”與物質的“屬性”之划分純 粹是先驗的。屬性本是個高度抽象的,在人們還無法揭示對象的客觀聯系條件下 思辯地創造出的原始哲學范疇,所“屬”之“性”與所關聯的對象之聯系并無客 觀內容,既不能被科學地証明是“存在”也不能被証明屬于“存在”,既不能被 証明是“物質”也不能被証明屬于“物質”,因此物質與物質的屬性之分純屬主 觀臆斷。第二,既然“物質”在唯物主義那里是無所不包的、被意識所反映的一 切客觀存在,那又何須給它加上一個“屬性”規定﹔又何以“運動”只能是“存 在”的“屬性”而不是“存在”本身? 眾所周知,唯心主義的精神本原說是隨著人類科學視野的不斷開闊而越來越無處 藏身的神秘說教,其實,唯物主義的所謂物質“屬性”說和“第二性”存在說同 樣是神秘主義的托詞,和掩蓋認識上的空白點的盾牌。屬性說的宗旨在于當唯物 主義用它的干癟的物質觀無法解釋復雜的客觀現象時,或者說遇到了超出這一物 質觀所能解釋的范圍的現象時,便對其以“屬性”解釋之。如“意識是人腦的屬 性”說。事實上,這一結論的淺薄和武斷與否定客觀存在的唯心主義并無二致。 實際上暴露了唯物主義一方面要維護他所申明的一元論原則。另一方面還要千方 百計地彌補物質一元論在解釋客觀世界上的明顯的不足,為其物質一元論世界觀 拾遺補缺。但這恰恰使它陷入了二元論的泥潭。并且注定了唯物主義永遠走不出 在物質與精神、肉體與靈魂、主體與客體、自我與對象之間進行兩難選擇的困境 。人們需在什么界限和意義上認可意識,運動在運動物體中處于何種地位,成了 唯物主義永遠琢磨不透的難題。 辯証唯物主義把運動從物質分離出來以屬性相對待,也是與其辯証法的存在觀分 不開的,辯証唯物主義的宇宙觀認為客觀世界的統一形式是兩極對立的統一,運 動是對立的兩極之間的相互排斥和斗爭。辯証唯物主義以為這樣既一元論地回答 了什么是世界的不變的本體,又解釋了變的運動之所以然。然而這種對統一的解 釋純屬主觀邏輯上的一廂情愿,現實的物質世界的統一本質上是以微觀的多組成 宏觀的一為形式的,從小到原子大到宇宙的一切自然事物都是如此統一起來的。 任何統一體中,無論就參與統一的要素的數目而言,還是就構成統一的作用力的 來源和形式而言,都不僅僅是二,而是遠遠多于二,就最簡單的對立統一體原子 來說,表面上看是電子與原子核、電磁引力和旋轉離心力的對立統一。但事實上 原子是多元結構,原子核就是一個多成員和多層次的統一體﹔原子也是由多種形 式的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對電子的正電引力發源地本身還有原子核的核力,電子 的克服核引力的繞核旋轉力中還有自旋角動力。更不用說象生物那樣的元素繁雜 結構龐大的統一體了。事實上,二只能構成一條直線,連二維平面和三維空間都 組成不了,何談構成活生生的事物和世界。對立的統一既已荒謬不實,那么從這 種“統一”出發的,以對立面的斗爭和轉化為形式的運動也就同樣逃脫不了非法 的厄運。從運動的發生上看,矛盾運動并非最初的和原發的自然運動,而僅僅是 眾多自然運動形式中的特例或者運動派生,因為相互排斥和斗爭運動中的雙方自 身原本就已經是運動著的。正因為自身是運動著的實體才會發生與其他運動實體 的矛盾斗爭,否則矛盾運動決不會發生。而對立雙方自身的運動并非矛盾運動, 而是一切由物質自組織而成的統一體自身所共有的機能性運動,如機器的機械運 動、生物體及其器官的維生運動。這種運動是統一體(并非二元對立統一而是多 元協同統一)的建立在密切協作的運動元素和珠聯璧合的偶合方式基礎上的一種 多要素多層次有序協同的集合式的整體運動。細菌危害人體是矛盾運動,然而細 菌自身的生命運動則是復雜統一體的高級有序協同運動。這種運動正是沒有被辯 証唯物主義哲學給予其應有的存在地位的物質世界最基本最重要的運動,足見辯 証唯物主義哲學是丟了西瓜揀了芝麻。 此外,現代物理學已經給予“物質”這個抽象而又充滿歧義的概念以根本性的澄 清。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關系式,能量等于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可知,能是比物 質更根本更具體的本原性存在。而且根據現代物理學能夠用能量制造粒子(物理 實驗室可以用加速器制造正、反質子、中子和電子)的實驗事實,物理學家們已 經斷定:物質粒子就是被鎖閉在彎曲空間中的能量,英國物理學家保羅 戴維斯 說:“……從某種意義上說,物質是‘被鎖閉的’ 能量。如果能找到什么方法 把它釋放出來,物質就會在能量的爆炸中消失,反之,如果想辦法把能量集中起 來,就會出現物質。”因此,顯然,能就是通常人們所理解的物質的本質。而能 和運動本來是一件事情的兩個方面,能標志運動的量度,運動則是能的實現和存 在形式。這樣一來,以能和運動的本來的渾然一體取代物質與運動的所謂本體與 屬性的辨証的統一便自然地恢復了客觀世界統一的本來面目。同時也宣告了視運 動為屬性的,表面上宣稱運動與物質統一,實則徹頭徹尾的二元論的形而上學謬 論的破產。實際存在著的物質世界就是能量的實現形式,就是微觀能量子依不同 形式結合成為不同的宏觀運動統一體這樣一種宇宙能量實現的具體形式和過程, 即不同的能量產生不同的運動,不同的運動創造不同的存在對象。 一切實際存在著的自然物都是量子化的微觀運動個體相互作用的有組織化和有序 化的產物,都是由微觀的量子運動的自發契合即自組織而成的運動共同體,不同 的存在物所表現出的本質差別就是集成在這種運動共同體中的運動形式的差別。 因此,正是運動促成并顯示著存在的多樣性和多層次性,以復雜程度不同的自組 織有序統一體形式出現,并且在宇宙的時間向度上自發地形成向運動形式越來越 復雜、運動功能越來越強大的方向發展的物質系統自然進化階梯。一切自然存在 物歸根結底都是運動形式的存在,生物機體是生命運動在其中進行的有序運動自 組織,而決不是一個僅僅體現客觀實在的物質實體。電腦硬件結構只是為軟件提 供了必不可少的運動環境,沒有軟件程序在其中運行,電腦的全部硬件就是一堆 廢物。 因此,運動對世界、對存在具有原發和本體的地位,若沒有被唯物主義稱之為屬 性和第二性的運動,第一性的物也決不會實際地存在。不進行自旋運動,基本粒 子、原子、行星、恆星、星系就決不會產生和存在﹔不進行能量交換運動,一切 的生物也不會產生和存在。更何來以這些物為主體所派生出的運動?本體論意義 上的物質的先在并不等于實際的物質存在。運動被鎖閉在原始奇點中的能量宇宙 就等于存在的無,因為在那里能并沒有實現自身。只有實在的物質世界才是存在 的真實,而這樣地存在著的物質世界正是運動的全面展現。正是宇宙大爆炸的膨 脹運動帶來了建造各種物體的元素,以及由它們演化出的星系、恆星、行星、生 物乃至我們人類的諸多物質形態的現實的存在。因此,所謂物質與屬性、第一性 與第二性的划分純屬形而上學的主觀臆斷。運動決不是什么存在的“屬性”,而 就是存在本身。 人是自然地產生的信息運動存在物 運動是存在,存在所顯現出來的分化和差別也自然地就是運動的差別。因而,只 有從運動形式出發去理解和認識人,才能夠真正地認識人的存在本質。意識作為 人所獨有的,自然界最高級運動形式,事實上并不是唯物主義所理解的那種被動 地反映對象的映像模擬運動,也不是作為生命運動的功能延伸。而是自然物質系 統進化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獨立自為的高級運動形式。它是建立在低等運動形式, 包括有機化學運動,生物生理運動,高級生命運動基礎之上,由人的大腦神經系 統進行,以神經組織的電化學運動──一種高度有序的變速運動(稍后有關于這 種運動的論述)為基礎,以神經興奮和信息的傳遞、反應、加工、整合、存儲為 形式的高級信息運動。人的認知上的感覺、表象、概念、思維、意識,和心理上 的感受、體驗、情緒、情感活動、精神等等就是這種運動的丰富的表現形式。 盡管人體中的運動包含了所有進化上早期形成的運動形式,但作為體現人的本質 特征的,和作為所有這些運動為之奠基為之保障的運動則是人的思維、感性與意 識運動。對于低等生物而言沒有了機體中的生命運動便不再是生物,死的肉體不 是生命﹔而對于人而言,沒有了在大腦中進行的感性和意識的信息運動,即便是 軀體中仍然進行著生命運動(如植物人),它也依然不再是人。因而從運動存在 的觀點出發,不存在精神與物質、靈魂與肉體的分別,只存在生命運動與自我意 識運動的區別,自我意識運動只不過是比生命運動高級的并占據支配地位的運動 ──信息運動而已。 人的這種本質的運動形式是經由以下自然運動形式的進化過程而歷史地產生的。 1. 勻速運動:速度不變的或者在一個確定范圍內呈規律性變化的運動(如波動 )。這是宇宙自身的固有運動,主要表現為角動量運動(自旋與公轉),根據現 代物理學理論,准確地說應理解為在彎曲空間中的勻速“直線”運動,空間彎曲 的程度代表不同的運動能量等級。這種運動形式是一切物質實體如基本粒子,原 子、星球,星系、宇宙的共同運動形式。并且是一切變速運動的能量來源和載體 。 2. 變速運動:勻速運動個體間因相互作用力隨距離的大小不同而速度不同的, 以相互作用的成員的結合或分離為結局的相對運動。它也是導致一切物理、化學 形態變化、自組織和自組織解體的運動,其本質是由產生自勻速運動并與其方向 垂直的四種自然力──引力、電磁力以及強、弱相互作用力──分別構成的向外 界延伸的力場之間的相互作用運動。物質世界的無限多樣的自組織及它們的各自 不同的運動形式正是由這種運動所構成。它包含以下A、B兩種不同類型。 A:無序變速運動: 運動的方向和時間不確定的變速運動。這是從宇宙大爆炸開始就普遍地存在于熱 膨脹宇宙過程中的運動形式,如等離子和分子碰撞熱運動。這種變速運動既可以 使大量相互分離的物質粒子自發地自組織,也可以使已經生成的一切自組織沿熱 力學第二定律自發趨于熱平衡──使自組織解體,重新回到無組織狀態。 B:有序變速運動:這是一種在時間和方向上各元素或子系統相互協調和配合的 系統化運動。發生在物質自組織統一體內部的,由組成要素的變速運動自發偶合 、協調以至有序集合而成的運動形式。如由有機化學元素、氨基酸的無序化合運 動偶合而成的蛋白質的特異性有機化學活性運動、含氮鹼的無序運動偶合而成的 核酸的自我復制運動。有序變速運動在自然界呈現出非常復雜的形態和層次。大 致可分為以下C、D兩類。 C:低級有序變速運動:指以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能量交換為基本形式的有序變 速運動,包括從太陽核心的核聚變反應鏈運動到蛋白質,核酸、原生質等的定向 催化、復制、有機合成運動,再到單細胞及多細胞生物的生理代謝運動等一系列 物理化學運動形態。 D:高級有序變速運動:一種以與環境進行信息交換和創造性信息重組并能通過 實踐將其對象化為基本形式的一種高級有序變速運動。它是在大量特化的細胞─ ─神經元──以多通道、高度有組織的接通而構成的空間結構中運動著的電化學 信息傳遞和整合運動,整體地表現為具有高度環境信息反映能力和丰富的感性, 乃至發展成自主精神、自我意識高級層次的,純粹由信息建立起來的存在主體的 運動。其形式又包括以下E、F兩類。 E:作為生物物質能量轉化運動功能延伸的,還沒有獨立自為的不發達神經系統 的信息運動:主要表現為動物為維持生命運動而與必要外界環境信息刺激之間建 立起非常簡單的條件聯系的中樞神經系統的信息活動,如捕食,求偶,避險中的 高級中樞決策活動。 F:不再受制于物質能量轉化運動,而是凌駕于物質能量轉化運動之上的,由發 達的大腦神經系統自主進行的,在其運動中心,能夠建立起無限廣泛的關于外界 環境的信息聯系的,有著無限丰富的信息運動對象和內容以及運動強化機制,并 且發展為以自我意識為運動主體的,自始至終地支配著整個生命過程的高級信息 運動,它主要以精神、意識、心理和情感主體的形式出現。 上述運動形式分別基于從簡單到復雜的不同形態的運動系統。從簡單的原子起, 到較復雜的有機分子、蛋白質,乃至更復雜的如生物細胞、有機體、大腦神經系 統。從中不難看出,進化過程實際上就是低級運動形式不斷集成和整合成為高級 運動形式的過程,這種集成和整合不是簡單相加和堆砌,而是以高級運動蘊涵和 統轄低級運動,低級運動分別隸屬于高級運動的高度有序的形式出現的。其中, 蛋白質有機合成運動被整合到細胞生長和生殖的生命運動﹔細胞的生物運動被整 合到組織、器官和有機體的生理運動﹔神經元電化學沖動傳遞運動被整合到神經 系統的信息運動﹔低級神經反射運動被整合到大腦高級神經系統的邏輯和形象思 維的純粹信息感受和加工形式的信息運動。各種運動形式在運動系統中的從屬關 系是勻速服從變速,無序服從有序,低級有序服從高級有序。 隨著運動形式從低級向高級進化的展開,運動的自成體系和自主性便成為運動形 式主要是變速運動進化的總趨勢,運動系統個體的主體性呈現不斷增強的趨勢, 運動系統向著不斷增強自我整合、自我調控、自我激勵和強化能力的方向發展, 而其中最有效率、運動范圍最廣、自由度最大、最具多樣性、最能體現主體性的 運動不是化學運動,不是生物生理運動,也不是以生命物質信息為對象的低級神 經系統的信息運動,而是無限制地感受、創造和處理信息的系統──大腦高級神 經系統──的信息運動。 人正是處于自然運動形式進化的高級階段上的徹底完成了的信息運動統一體,即 具有完善的信息運動核心器官──高度發達的大腦(硬件)的信息運動統一體。 人與動物在大腦皮質的區別方面的有關生理學研究報告(參見《心理學的自然科 學基礎》一書,科學出版社1984年出版)指出: 人的腦皮質分成區域和區,這種局部解剖學上極其復雜分化的情況乃是原來不發 達的、基本上未分化的皮質結構長期發展的結果。低等哺乳動物只能分化出不多 的几個基本分析器區域(視、聽、皮質-動覺區域),這些區域還沒有分化成區 ,各個區域之間還沒有明顯的界限。后來,兩半球后部日益明顯地分化出分析器 核心區和外圍區。與此同時,形成交錯區。所有的靈長類都明顯分化出了這種交 錯區。兩半球前部,皮質結構分化出皮質運動區域,后來又分化出運動區和前運 動區,固有額區域的各區所占位置急劇增長。最后,類人猿分化出了几乎人所具 有的所有區﹔但是只有人才能使這些區的結構的質的分化達到其完善的程度,并 使這些區在局部解剖上形成最完善的相互關系。三級區所占有的疆域極大的增長 ,占整個皮質廣度的一半以上。與此同時,外圍區的面積也有很大增長[這是與 中心區相比較,人的中心區相對來說占不大的部位,雖然按絕對大小來說,這些 中心區與猿猴的相比是增大了]。 從生理構造上看,人的大腦的兩半球后部三級區與感知現實的最概括的最高級整 合形式相聯系,兩半球前額部位三級區與有目的的指向性活動的最高級整合形式 相關聯。借助于丰富的聯合聯系以及經過皮質下結構從機能上把不同皮質部位結 合起來的聯系,保証了大腦兩半球、后部位皮質結構的協同活動。因此,可以達 到整個高級心理過程的機能的統一。更重要的是這種高級心理過程的統一是在人 類特有的第二信號即語言中樞的參與下實現的。 作為信息運動裝置中的最高級指揮控制中心就是大腦前額葉。大量觀察表明,最 復雜的“動作核准器”同腦額葉有聯系,額葉不僅實現著綜合外界刺激的機能, 准備動作與形成計划的機能,而且還實現著考慮動作效果與監督其順利進行的機 能。。。。。。。人的額葉若與高等猿猴的額葉相比,有了無可比擬的發展。所 以,由于人的機能逐漸皮質化,人的意識活動的計划、調節與控制過程與動物調 節過程相比,更多地依賴于腦前額部。 人的大腦的這種進化意味著什么?意味著自然界進化過程中的一種全新的、更高 級的運動形式的最后形成和完善,意味著具有這種運動形式的全新的存在主體的 誕生。這種存在主體是完全以信息為對象的存在物。他所能夠接受的信息量無窮 ,能夠整合的信息量無窮。圍繞信息而進行的獲取、感受、加工和實踐是這種存 在物的特有的存在方式。 動物的感性實際上是信息活動的初級形式或原始形態。只是動物還沒有自己的第 二信號系統來把這種感性的信息活動統一起來。人是在動物的感性的信息活動基 礎上向前大大發展了的,即超越了單純維持生命存在的感性活動范疇,把整個宇 宙時空的信息形態當作其活動的對象領域,從而成為以信息活動的統一──自我 意識、精神為主體的存在物。 人大腦器官的這種構造賦予了人以丰富的感受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為信息運動的 獨立發展和奠定對整個生命運動的超越地位提供了充分的客觀條件。它使得: 首先,生命的生理運動需要的滿足必須通過神經系統的信息運動中的評價機制即 負責感受信息的感官需要來實現。正是飢餓、美味、舒適等感覺在支配著人的飲 食和起居。然而這種肉體感官的滿足在人的感性信息需要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小 。而不與物質能量相關的,純粹的信息需要,如知識、情感和精神興奮等方面需 要以及在這種信息需要支配下的創造性實踐活動則占據著人的余下需要的全部。 在物質條件充足的情況下任何信息運動個體都不會把溫飽當作自己的生存目的, 而是毫無例外地要在信息運動的深度和廣度上不斷地擴充和完善自己。實現信息 主體“自我”的充分發展。 信息運動主體的自我主體認同主要來源于以下四個方面的信息活動: 1. 感覺、感受、體驗心理層次上的自我認同。 人的來自自身的和來自外界的一切信息都由自身的唯一反饋中心──感受和體驗 中心(即大腦后部的感覺投射一級區)來反應和處理,這個中心就是 “自我” 的感性原型,“自我”的核心成分。動物就僅具有這一層次和水平上的自我。 2. 與對象關系上的自我認同。 感覺的自身唯一性把自身與它所關聯的外部事物、同類的其他個體截然區別開來 。使其感覺到“我”的存在的不可替代性,知道在同他人和環境的共同存在中有 一個唯一的“我”。 3. 高級信息活動層次上的自我認同。 信息運動主體在感性反應主體自我認同基礎上,通過自主、能動地認知、決策和 實踐,証明了自己還是一個由知識和經驗累積起來的并不斷發展和完善著的具有 巨大理性潛能的,完全由信息建構起來的“我”。 4. 社會化信息主體層次上的“自我”認同。 在社會化的存在中,由于信息運動個體相互間交往的不斷擴大和深化,信息越來 越為社會全體成員所共享、所通用和符號(即語言)化,并導致觀念化和意識形 態化,使得“自我”不可避免地被他所存在于其中的交往集合體(如民族、國家 )的共同意識和觀念所同化,“我”從而便被意識形態化和社會化,成為具有社 會精神和文化屬性的個體。 由于人是多種運動形式的統一體,信息運動對生命運動的生理上的依賴和所處環 境的信息局限以及生理上心理素質的差異決定了,對每一個體而言,只有由于接 受信息(知識)的廣度和處理的深度的不同,而在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階段會 形成不同的個人品質和不同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信息源在客觀世界原本就浩如煙 海,加之人對信息的無窮無盡、良莠混雜的創造、生存環境的因人而異、信息在 信息運動主體中的被整合的文化背景的不同等因素便成為導致的信息主體的千差 萬別的人格特質的根源之所在。但絕沒有精神的人與肉體的人,人性的人與獸性 的人的人性分野。如同一樣的電腦的硬件由于運行的軟件不同,而顯現出完全不 同的功能一樣。 無論如何,人作為信息運動存在物,不會停留在生物的生命運動的水平上。自然 進化是不會走浪費運動形式資源的無效道路的。也就是說,高級運動不會放棄自 身的運動多樣性和自由度,而去服從低級運動的需要的。善的本性與惡的本性、 人性與獸性、天使與魔鬼、理性與非理性的人性划分其實質是信息運動個體之間 發展的不平衡,和人的錯誤的自我認識,以及社會化的存在過程中的人的片面、 畸形發展給人們造成的扭曲的自我認識的結果。人類存在的歷史事實說明,信息 運動存在物并不會隨著整個物種的自然產生或者個體的誕生而立即以符合自身本 質的存在形式出現即找到“自我”的感覺和出發點的。這種本質性存在的實現對 整個物種而言,是一個隨著整個物種獲取對象世界的信息總量即關于自然界的科 學知識總量的不斷增長而逐步完成的歷史發展過程﹔而對單個信息存在物而言, 是一個在具備了上述歷史條件前提下的,隨著知識的不斷獲取、累積和消化才能 夠逐步升華和完善的人生發展過程。因此,人類發展的歷史決定性的內在機理僅 此而已,換句話,人類的歷史發展過程就是人類自我認識和自我改造的過程,而 不是歷史唯物主義所謂的自然歷史過程。 信息運動主體的自我認同和實現對人類將是一次決定性和根本性的轉折。 它將使人類最終擺脫延續至今的基于蒙昧階段的錯誤的自我認識而自發地強化起 來的以對物和他人的占有和剝奪為形式的生存悲劇。作為實現了的信息運動主體 ,人類一方面要還自己對物的“需要”的本來面目,重建符合自身本質性存在的 應有的消費方式,即滿足實際的(與生命運動和信息運動相適應的)需要而不是 滿足占有欲望的需要﹔另一方面,人與人之間將真正開始以信息運動主體的身份 建立以信息交往為核心的關系,即以情感(愛、友誼)、認知、審美和創造性實 踐活動中的信息溝通為紐帶的人與人關系。使愛的感受,自由和美的體驗,對知 識的渴望和創造欲望占據人的需要和活動的絕大部分。相應地,用于滿足生命運 動的物質需要的活動部分將占據適宜的、不斷縮小的比重。由于自然界對信息運 動主體而言已不再是滿足不斷膨脹的物質占有欲望的對象,而是在滿足人的適當 的物質需要的同時,更多地則是作為人們審美和美的創造的對象,從而帶來人與 自然的和睦相處。在這種創造性關系中,人類從自然界所得到的益處將大大多于 從單純獲取生存資料中所能得到的。 對于人類個體而言,重要意義是消除了自我認同上的二元分裂。前面已經提到, 信息運動主體的自我確立需要一個認知過程。人在沒有完成自我認識之前,其自 我認識是分裂的,表現為,一方面信息運動(自我意識活動)被看作生命運動( 肉體)的功能延伸,即當作生命運動的工具,當作獲取生存資料的智力手段﹔另 一方面卻又為揮之不去的“精神主體”的倍受壓抑而困惑和焦慮。從而在個人身 上形成精神的人與肉體的人兩種人格的分裂和對立。而長期地處于這種精神上的 內在沖突的生存狀態中又是導致身心疾患和早衰的決定性因素。 由于分裂是人們的錯誤的自我認知所造成的,是人們主觀地強迫本應處于支配地 位的高級運動服從于低級的運動而導致矛盾心理反應的結果。因此一旦主體找回 了自己在機體中的真實的身份──高級信息運動形式統一體──自我的內在人格 便自然地統一。隨著被扭曲和壓抑的主體運動形式──信息運動的解放。主體便 開始自由地認識外部世界,自由地發展自己興趣和愛好,自由地展現自己的創造 才能,自由地交往,自由地感受一切自然和人造的事物的美。 作為信息運動存在物,當其在認同了自己的這一身份之后,就將自覺地摒棄上述 在自發條件下形成的低級運動(即肉體生存)與高級運動(即精神活動)二元分 裂,甚至反客為主,任憑低級運動凌駕于高級運動之上的異化的存在方式,而將 低級的生命運動置于具有無限多樣性的高級信息運動的從屬地位。事實上如果不 是在自發階段人類的蒙昧意識對自身的束縛作用,信息運動主體的自我實現是人 的發展的合邏輯的自然結局。因為這是一種運動形式的能量與能力必然的釋放過 程。例如,盡管人類歷史上愚昧、反動的傳統觀念給科學的發展設置了重重障礙 ,但并沒有能夠阻擋住科學先驅們發現科學真理的步伐。人類的藝朮與科學發展 的歷史充分地証明了信息運動主體的自我實現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信息運動建立在無限多的信息源之上,因此它不會因為支配生命運動的信息的喪 失而停止自身的運動。信息運動的領域無限寬廣,表現形式無窮多樣,維持生命 活動的信息需要在其中只占很小的比重,且隨著運動范圍的不斷擴大而越來越小 。甚至可以設想,如果信息運動的系統──大腦──不需要消耗身體為它提供轉 換能量的話,他完全可以擺脫身體而獨立地去從事自身的運動,甚至由于它的無 可比擬的創造能力,完全可以借助于機器人和電腦而生活得很好。大腦癱瘓的植 物人就不再是人,而大腦健全而全部肢體癱瘓的人卻依然是一個完整意義的人, 二者的差別就在于信息運動機制是否完好。 信息運動主體的自我確立除了給個人帶來健全和統一的人格之外,它也是人的身 心健康方面用醫療手段不可代替的決定性的內在因素。雖然人的機體的生命運動 是不受主觀意志直接控制的,即不隨意的自主神經調節。但在整個機體中,自主 調節的生命運動并不能自己支配自己,而是只能處于為高級神經系統的信息運動 提供能量和接受隨意活動指令支配的從屬地位。因此其機能狀態要間接地受到信 息運動狀態和行為方式的強大影響,甚至能夠在極端情況下被自我意識所毀滅, 如自殺。 信息運動系統對生命運動系統的強大影響主要是通過下丘腦的神經內分泌和副交 感神經調節來實現的。下丘腦的這兩種調節功能主要作用是向養性的,為機體補 充損失了的能量和緩解機體消耗過程中所造成的紊亂,調節體內運動平衡。這一 過程在有了大腦皮質特別是高度發達的人的大腦皮質在神經中樞系統中出現以后 ,人的大腦皮質中所產生的自覺與不自覺意念對下丘腦的植物神經調節作用便猶 為明顯。無意識狀態下的好心情還是壞心情,自卑、焦慮還是自信、愉快會對機 體產生正負兩個方向的影響。正所謂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人還可以通 過有意識的積極的意念控制如排除雜念的“入靜”或“守象”,使下丘腦對機體 產生積極的激素和副交感神經調節,從而使機體從各種生命運動的沖動的緊張和 能量消耗中得到主動地恢復與滋養。所謂氣功健身正是建立在這一機理之上的。 盡管如此,所謂意念、健身也還只是現象層面的理解。對于運動主體而言,健康 的真正含義并非體現于有機體的物質實體層面,而體現于運動層面,即運動的順 暢、協調和有序。“生命在于運動”這句常言對于一般生命存在物千真萬確,然 而對信息運動存在物而言,體現本質性存在的運動就不再是生命運動,而是高于 生命運動的信息運動。表現為積極向上的意識和心理活動,良好的情緒、豁達的 人生觀和精神面貌。這種良性有序的信息運動除了充分展現了信息運動的多樣性 之外,對機體的生命運動也發生節能降耗、修養生息和抗御疾病的作用,使機體 處于強健有力的運動狀態下。以旺盛的生命力表現出來。相反地,心理狀態的失 衡,如恐懼、憂郁、焦慮等各種精神運動的消極、低沉的失調狀態正是機體抵抗 力下降,生理代謝失衡,從而破壞機體的健康的最根本原因。 可見,所謂意念對機體的作用實際上是信息運動主體自身存在多樣性和能動性的 充分發揮。它表明了信息運動主體不僅對外部世界有強大的作用力,而且對自身 機體各個基礎性的運動系統也有著有效的支配能力。并且絕不僅限于生理的意義 ,而是信息運動主體的具有高度運動控制能力的高級存在方式的充分展現。 值得注意的是,當今被經濟學界和社會學界掀得一浪高過一浪的所謂“知識經濟 ”和“信息時代”,正是人作為信息運動主體的存在本質在進入成熟歷史階段的 具體體現,正是信息運動無限多樣性和巨大潛能的充分展現。然而遺憾的是,這 一點并沒有被人們所認識或被完全曲解。人的本質性存在行為正在被人們自己當 作市場上可交換的商品和可創造財富的籌碼。這表明了,一方面人類的本質性存 在已經歷史地由人自己提上了議事日程,另一方面社會政治和世俗的傳統的愚昧 觀念和勢力給人帶來的異化卻仍在以可悲的形式延續。因此,是掙脫鎖鏈,做名 符其實的人,還是繼續以不人不獸的狀態去耗盡自身和自然界的已經極為脆弱的 生機。何去何從,現代人必須作出自己的選擇! y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