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中的M.948171170.A當前討論區:【學科】 哲學(philosophy)版主:EG photoshop zych 發信人: agony (痛苦的愛個你), 信區: philosophy 標 題: 百年中國文化哲學(2)煎熬與繁榮 發信站: 日月光華站 (Tue Jan 18 12:53:16 2000) , 轉信   中國文化哲學后50年的研究,“史”的視角與“學”的視角基本上是統一的,其價 值目標仍然是實現中國傳統文化哲學的現代化,與世界接軌﹔其價值取向是西方哲學文 化與中國哲學文化的會通,從簡單依傍馬克思主義到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轉向 ,據此可把1949─1999年的文化哲學分為前30年與后20年兩階段。   50年代初,哲學界以《聯共(布)黨史》為教材,以日丹諾夫《關于哲學研究的講 話》為重點,以文化哲學史為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辯証法與形而上學兩軍對戰的歷史 ,其階級基礎是先進與落后,革命與反革命的分野。當時中國文化哲學研究有二,一是 以侯外廬為代表從經濟基礎的演變,研究中國文化哲學發生、發展進程及其規律,完成 了《中國思想通史》(五卷六冊,1962年出齊)﹔二是由北大、人大和中國科學院哲學 所為代表對各時代哲學學派、人物進行邏輯的、理論的解釋,撰寫了《中國哲學史》( 任繼愈任主編,四冊,1962─1974年出齊)。馮友蘭自撰《中國哲學史新編》,并展開 對《周易》、孔子、老子的討論,取得了很大成就。然而,此30年的中國文化哲學的研 究受簡單化、片面化、教條化的干擾和影響,而陷入公式化、單一化而無力超越。在“ 文革”中哲學史成了“四人幫”手中的儒法斗爭史,成為他們的工具。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迎來了中國文化哲 學的春天。其研究方法、視角呈現多元化態勢,各種形式的中國文化哲學著作如雨后春 筍:(1)就整體性把握的通史類來說,有以記傳本為主,有以思潮、學派為主,有以范 疇發展為主,有以學案體為主等。(2)就專題整體性考察而言,有中國儒學史、黃老學 通論、中國文化史等。(3)就斷代而言,有先秦、兩漢、魏晉、宋明、近代、現代等哲 學文化史。(4)就個案的深入而言,几乎每個時期的重要文化哲學家,都有一部和几部 研究專著問世。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繁榮局面。之所以如此是與其研究方法多樣化相聯系 的。從方法特征上看,可分為二:一是“我注六經”,通過對文化哲學文本的解釋,以 符合文化哲學本義為宗旨,注重文化哲學演變的歷史過程﹔二是“六經注我”,凸顯解 釋者主體自我,借歷史上哲學家的文本發揮自己的思想,重文化哲學本身的建構。從多 元方式的形式上看:一是偏重于哲學家哲學屬性的確定及政治態度的影響。二是關注哲 學邏輯結構的分析。它通過范疇分析及其對哲學邏輯結構網絡中心的地位體認,深入把 握中國文化哲學內在邏輯。   80年代到90年代,文化問題空前突出起來,中國傳統文化在西方文化和現代化的挑 戰下,中國文化能否、怎樣作出回應?成為文化論爭的重要問題。中國文化的研究在所 要回應的各種現實沖突面前,激發了中國文化哲學的研究超越以往“我注六經”的模式 ,呼喚有“六經注我”型的中國文化哲學的誕生。中國文化哲學的自我定位、自我發展 被凸顯出來,中國哲學新體系建構的努力已見端倪,馮契的《智慧說三篇》和張立文的 《和合學概論───21世紀文化戰略的構想》是這個努力的嘗試,史與智、事實與思維 的融突,必將結出新的和合之果。 ※ 來源:﹒日月光華站 bbs.fudan.edu.cn﹒[FROM: 10.64.8.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