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宣王屈尊見顏

齊宣王見顏斶[i],曰:「斶前[ii]!」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悅。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對曰:「夫斶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與使斶為趨勢,不如使王為趨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貴乎?士貴乎?」對曰:「士貴耳,王者不貴。」王曰:「有說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齊,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壟五十步而樵采者[iii],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齊王頭者,封萬戶侯,賜金千鎰。』由是觀之,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宣王默默不悅。

左右皆曰:「斶來,斶來!大王據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鐘[iv],萬石虡[v]。天下之士,仁義皆來役處[vi];辯知[vii]並進,莫不來語;東西南北,莫敢不服。求萬物無不[viii]備具,而百姓[ix]無不親附。今夫士之高者,乃稱匹夫,徒步而處農畝,下則鄙野、監門、閭裡,士之賤也亦甚矣!

斶對曰:「不然。斶聞古大禹之時,諸侯萬國。何則?德厚之道,得貴士之力也。故舜起農畝,出於野鄙,而為天子。及湯之時,諸侯三千。當今之世,南面稱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觀之,非得失之策與?稍稍[x]誅滅,滅亡無族之時,欲為監門、閭裡,安可得而有乎哉?是故《易傳》不雲乎:『居上位,未得其實[xi],以喜其為名者[xii],必以驕奢為行。據慢[xiii]驕奢,則凶從之。』是故無其實而喜其名者削,無德而望其福者約[xiv],無功而受其祿者辱,禍必握[xv]。故曰:『矜功不立,虛願不至。』此皆幸樂其名,華而無其實德者也。是以堯有九佐[xvi],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湯有三輔。自古及今而能虛成名於天下者,無有。是以君王無羞亟[xvii]問,不愧下學。是故成其道德而揚功名於後世者,堯、舜、禹、湯、周文王是也。故曰:『無形者,形之君也[xviii]。無端者,事之本也。』夫上見其原,下通其流,至聖人[xix]明學,何不吉之有哉!老子曰:『雖貴,必以賤為本;雖高,必以下為基。』是以侯王稱孤、寡、不穀[xx],是其賤之本與![xxi]夫孤寡者,人之困賤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謂,豈非下人而尊貴士與?夫堯傳舜,舜傳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稱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貴也。」

宣王曰:「磋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xxii]!及今聞君子之言,乃今聞細人[xxiii]之行,願請受為弟子。且顏先生與寡人游,食必太牢[xxiv],出必乘車,妻子衣服麗都[xxv]。」

顏斶辭去曰:「夫玉生於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得尊遂[xxvi]也,然而形神不全。斶願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xxvii]。制言者王也,盡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備[xxviii]矣,願得賜歸,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則再拜而辭去也。

斶知足矣,歸反撲[xxix],則終身不辱也。(卷十一《齊四》)

 

【註釋】


[i] 顏斶:齊國隱士。

[ii] 前:到前面來。

[iii] 去:距離。柳下季:即柳下惠,姓展名禽字季,魯國賢人,居於柳下。壟:指墳墓。

[iv] 石:古代的計量單位,一百二十斤為一石。鐘:樂器。

[v] 虡:古代懸掛樂器的架子中間的木柱。

[vi] 役處:效力,供事。

[vii] 知:智,有才智的人。

[viii] 無不:原作「不」,據黃丕烈《札記》補。

[ix] 百姓:原作「百」,據黃丕烈《札記》補。

[x] 稍稍:漸漸。

[xi] 實:指居上位所應該具備的素質。

[xii] 以:而。為名:有(居上位的)名聲。

[xiii] 據慢:倨慢,傲慢無禮。

[xiv] 約:受阻。

[xv] 握:通「渥」,厚重。

[xvi] 九佐:九位輔佐堯治理國家的官員。

[xvii] 亟:數,頻繁。

[xviii] 無形者,形之君:無形可見的東西,是有形可見的東西的主宰。

[xix] 至聖人:一本作「至聖」。

[xx] 不穀:不善。用以自稱,表謙恭之意。

[xxi] 非:一本無此字,於文義為順。

[xxii] 自取病:即自取羞辱。

[xxiii] 細人:小人德行低下的人。

[xxiv] 太牢:牛、羊、豬各一頭稱一太牢。

[xxv] 麗都:華麗。

[xxvi] 尊遂:尊貴顯達。

[xxvii] 自虞:即自娛,自得其樂。

[xxviii] 言要道:即言之要道,指進言所應該遵循的規則(亦即上文的「盡忠直言」)。

[xxix] 撲:此字誤,應作「樸」或「璞」。反樸或反璞,均指捨棄富貴華麗而返歸素樸真純。

 

【點評】

士貴而王者不貴,此戰國策士所以縱橫於天下也;王貴、官貴而士不貴,此後世專制之所以殺人也。貴士而才智勃發,貴官而貪奸盛行,亦事之必至而理之固然耳。雖然,士,人也;官,位也。位因於人,則忠直之士用;人因於位,則諂媚之奸入。嗚呼!末世尊位而黜人,故士乏顏斶,而暗於宣王者指不勝屈矣。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