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庶吉士專屬翰林院時間小考

  版權所有                   版權所有

 

明庶吉士專屬翰林院時間,史書有二說:

其一為《明史•選舉志二》,稱「庶吉士之選,自洪武乙丑,擇進士為之,不專屬於翰林也。永樂二年,既授一甲三人曾棨、周述、周孟簡等官,覆命於第二甲擇文學優等楊相等五十人,及善書者湯流等十人,俱為翰林院庶吉士,庶吉士遂專屬翰林矣。」《明史•成祖紀》永樂二年、《職官二•翰林院》同。

其二說為王圻《續文獻通考》卷五四、《翰林記》卷三、《殿閣詞林記》卷十和卷二一、《詞林典故》卷二均稱「始定庶吉士止入翰林」為正統初年。北京大學教授王天有在《明代國家機構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一書中亦持此說,並舉《明史•廖莊傳》中史料佐證。按本傳:「廖莊,字安止,吉水人。宣德五年進士。八年改庶吉士,與知縣孔友諒等七人歷事六科。」

按:《續通考》諸說,蓋變例也。本年選拔庶吉士等,其過程《明實錄》記載甚詳,下文附錄可見,不具錄。

又:據《明宣宗實錄》卷一0七,與廖莊同被錄取者為:知縣孔友諒,進士胡端禎、廖莊、宋璉,教諭黃純、徐惟超、訓導婁異。其中改庶吉士者為胡、廖、宋。考三人傳記,廖莊傳見於《今獻備遺》及《獻征錄》卷三七,於選庶吉士事所言甚略。胡端禎、宋璉墓誌銘則於此言之甚詳,茲節錄如下:

楊士奇《東裡續集》卷三五《兵科給事中胡端禎墓誌銘》:

宣德五年進士。既第而歸。……八年被召至。偕至者六十餘人。上親命題,合試之文淵閣下,拔其尤,得七人,端禎與焉,改翰林庶吉士。明年,擢戶科給事中。

劉球《兩溪文集》卷二三《工科給事中宋璉墓誌銘》:

(宋璉,江西吉水人)留試浙江,遂得上春官,第進士。荷恩以歸廣所學。後復召至京,試論策詞賦,居優等,改翰林庶吉士,擢工科給事中。

兩墓誌均言「翰林庶吉士」。楊士奇為當時考選諸人的出題者,所言似不應有假。倘若有所避諱,也可表明當時庶吉士以選入翰林院者為正宗,而入六科者為「異途」也。

《雙槐歲抄》云:

宣德癸丑冬,命吏部選在外庶官有文學者六十八人,令內閣試諸廷,擇知縣孔友諒、進士廖莊等七人改庶吉士,歷事六科。是時合三科進士選二十八人,與修撰馬愉、編修林文、評事張益同進學文淵閣。庶吉士分翰林、六科兩等,惟是年為然。

亦可見是年胡、廖、宋三人之選,實非常選。而據此以斷庶吉士專屬翰林院的時間,容有可商。

附錄:《明實錄》相關年份選拔庶吉士的資料

《明太祖實錄》卷一七二 (洪武十八年三月)丙子,以第一甲賜進士及第丁顯等為翰林院修撰,第二甲賜進士出身馬京等為編修、吳文為檢討、李震為承敕郎、陳廣為中書舍人;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危瓛為衛府紀善、李鴻綱為譚府奉祠正、楊靖為吏科庶吉士、黃耕為承敕郎、蹇瑢為中書舍人、鄒仲寶為國子監助教。瑢後賜名義。其諸進士,上以其未更事俗,優待之,俾之親政於諸司,給以所出身祿米,俟其諳練政體,然後擢任之。其在翰林院承敕監等近傍衙門者,采《書經》「庶常吉士」之義,俱稱為庶吉士。其在六部及諸司者,仍稱進士。

 

《明太宗實錄》卷29  (永樂二年三月)己酉,吏部奏:授進士曾棨等官。命第一甲曾棨為翰林院修撰,周述、周蓋簡俱為編修。仍命於第二甲擇文學優等楊相等五十人及善書者湯流等十八人,俱為翰林院庶吉士,俾仍進學。擢第三甲方昶等二十人為行人司行人,余於諸司觀政

 

《明太宗實錄》卷三八  (永樂三年正月壬子)先是,上命翰林院學士兼右春坊大學士解縉等,於新進士中選質英敏者,俾就文淵閣進其學。至是……二十八人入見,上諭勉之……時庶吉士周忱自陳年少願進學,上喜曰:「有志之士也。」命增忱為二十九人。遂命司禮監月給筆墨紙,光祿給朝暮膳,禮部月給膏燭鈔人三錠,工部擇近第宅居之。

 

《明太宗實錄》卷一二六 (永樂十年三月)癸巳,命第一甲進士馬鐸為翰林院修撰,林誌、王鈺為編修;進士內原習譯書蔣禮、趙勖、徐俊、何賢、潘勤、黃裳、羅興、楊榮、張觀、王觀、馬馴、王璜、劉濬、胡讓、邵暹、米顯、方復為庶吉士,仍隸翰林院;第二甲、第三甲進土分隸刑部都察院理刑。

 

《明太宗實錄》卷二三七 (永樂十九年五月壬戌)命第一甲進士曾鶴齡為翰林院修撰,劉矩、裴綸俱為編修;第二甲、第三甲原習譯書,衛恕、陳融、溫良、姚本、張恕、萬碩、黃澍、楊鼎、王連、李學、吳得全、朱子福、王振、蔣謙、韋昭等為庶吉士,隸翰林院,余士令還鄉進學,以待用。

 

《明宣宗實錄》卷二六 (宣德二年三月辛丑)擢第一甲進士馬愉為行在翰林院修撰,杜寧、謝璉為編修;第二甲、第三甲進士江玉琳等九十六人令歸進學;邢恭為翰林院庶吉士,恭先在翰林習四夷譯書久,故特命之。

 

《明宣宗實錄》卷六四  (宣德五年三月)己巳命大學士楊士奇、楊榮、金幼孜曰:「新進士多年少,其間豈無有志於古人者。朕欲循皇祖時例,選擇優秀十數人就翰林院教育之,俾進學勵行、工於文章,以備他日之用。卿等可察其人,及選其文詞之優者以聞。」於是,士奇等選薩琦、逯端、葉錫、陳璣、林補、王振、許南傑、江淵等八人以聞。

 

《明宣宗實錄》卷一00 (宣德八年三月)己末,進土曹鼐等上表謝恩。上御左順門,召少傅楊士奇、楊榮,尚書胡濴諭曰:「今年進士及會試副傍舉人中有年少質美者,卿等選三十人,具名以聞,仍令進學。」

 

《明宣宗實錄》卷一00  (宣德八年三月戊辰)上命行在吏部改進士為庶吉土,送翰林院同薩琦等進學。賜居,給酒饌及燈油、鈔,悉如永樂中例。仍令侍讀學士王直訓督之,三月一考其文辭,以觀所進。舉人俱賜冠帶,給訓導俸,送國子監進學,以待下科會試,翰林院三月一考其文,與庶吉士同。

 

《明宣宗實錄》卷一0七 (宣德八年十一月)甲辰,命尚書蹇義、楊士奇、楊榮、郭璡、胡濴選前科進士,取其文學之優者,得徐珵、賴世隆、吳節、李紹、姜洪、虞瑛、潘洪、王玉、陳金、劉實、鄭建、方熙、何瑄十三人,義等以聞。命改為庶吉士,同薩琦等於翰林進學,凡賜給悉如例。仍命學士王直訓督,士奇、榮時加考較,務臻實效。

 

《明宣宗實錄》卷一0七  (宣德八年十一月)己酉,行在吏部尚書郭璡等曰:「在外庶官亦必有文學可取者,朕欲得其人用之,卿其為朕選擇以來。」明日,璡引六十人入奏,上命少傅楊士奇、楊榮出題試於廷中,擇其優者知縣孔友諒、進士胡端禎、廖莊、宋璉、教諭黃純、徐惟超、訓導婁異七人以聞。令吏部改進士為庶吉士,與知縣、教諭俱歷事六(科),以備用。

 

《明宣宗實錄》卷一一二 (宣德九年八月)癸酉,命行在翰林院修撰馬愉、陳詢、林震、曹鼐、編修林文、龔猗、鐘復、趙恢、大理寺左評事張益同、庶吉士薩琦、何瑄、鄭建、江淵、李紹、姜洪、徐珵、林補、賴世隆、潘洪、尹昌、黃瓚、方熙、許南傑、吳節、葉錫、王玉、劉實、虞瑛、趙智、陳金、王振、逯端、黃回祖、傅綱、蕭鎡、陳惠、陳睿三十七人,於文淵閣進學。先是,上命翰林院簡進士薩琦等於文淵閣進其文學,至是,並愉等召入左順門試之。上親第高下,賜賚有差。少詹事兼侍讀學士王直有訓勵勞,賜鈔一千貫。

 

《明英宗實錄》卷一五  (正統元年三月)戊寅,擢第一甲進士周旋為行在翰林院修撰;陳文、劉定之為編修;賜羊酒宴於本院。選進士王鑒、劉鉞、余忭、王尚文、伊侃、李震、王忠、王偉、徐珪、秦瑛、古鏞、顧睢、雷復為庶吉士,於本院讀書。命少詹事兼侍讀學士王直、少詹事兼侍講學士王英教習文章,其餘分各衙門觀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