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ject:   杜保瑞:對牟宗三宋明理學詮釋體系的方法論的反省(一)
Name:   HKSHP
Date Posted:   Apr 30, 03 - 6:31 AM
Email:   hkshp@grad.com
URL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Message:   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 http://www.arts.cuhk.edu.hk/~hkshp

對牟宗三宋明儒學詮釋體系的方法論反省(一)
撰文:杜保端
華梵大學哲學系系主任

  一、前言

  對於中國哲學的當代詮釋成果的檢討工作而言,牟宗三先生的著作當然是其
中最值得探討的對象之一,作者曾撰寫兩篇關於牟宗三先生的哲學理論的文章,
[1]焦點皆集中在儒佛會通問題的理論反省上,其中對於牟先生在儒學的詮釋體
系部分,認為還有許多觀點必須再深入地探究,而牟先生的儒學詮釋的高峰,就
在宋明儒學的三系說中,是以本文即以牟宗三先生的宋明儒學詮釋體系作為探究
的對象,並且是以方法論反省的進路進行研究,企圖藉由此一工作,對於中國哲
學的當代詮釋成果,進行反省與檢討,並嘗試提出改進的意見。

  二、方法論反省的意義

  何謂方法論反省?在我們討論這個問題之前相讓我們說明何謂方法論,方法
論是關於學術研究工作方法的理論,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它特定的工作方法,就哲
學研究言,對傳統作品進行觀點陳述及理論介紹之時,一定是在一套對於傳統作
品的詮解的抽象架構下進行對傳統作品的具體觀點的舖陳,那麼這套抽象的分析
架構就是這位作者的研究方法,對於作者所使用的這套抽象架構的本身進行理論
研究時之觀點者即是方法論哲學。通常有什麼樣的抽象分析架構則傳統作品就有
什麼樣的詮解成果,因此與其爭辯傳統作品的詮解觀點不如爭辯分析傳統作品的
研究方法,這種對於研究方法的討論及爭辯整個的就是方法論反省的工作。

  哲學理論本質上就是一套思想方法,哲學理論提出思想方法來思考問題並且
提出觀點,哲學理論作為一套套的思想方法在哲學史的發展中總是自身成為被研
究的對象,討論哲學理論中的觀點是對哲學理論內容的研究,討論哲學理論自身
所依據的思想方法是對哲學理論的方法論意義的研究,通常創造一個新的思考方
式的理論活動即是這種方法論研究的理論活動的結果,也唯有方法論的研究才有
機會自身成為一套新的哲學理論,否則只是對哲學理論的一些零星的個人觀點而
已,因為方法論的反省將整個顛覆傳統哲學理論的思考方式,當思考方式改變了
,則理論世界中的所有的問題與答案就都要重新走一遍了,當然這也就是哲學研
究中最具有挑戰性的一種研究進路了。

  三、本文討論主題即是<對牟宗三宋明儒學詮釋體系的方法論反省>

  牟宗三先生在整個中國哲學中都有他的詮釋觀點,他也就在詮釋中國哲學理
論作品的理論意義時逐步地建立了他自己的思想方法,他自己的思想方法在當代
的意義而言就是一套方法論哲學,但是將他的思想方法長久地放在中國哲學史上
看時那就是一套哲學理論了。牟先生的思想方法成為了牟先生詮釋中國學理論作
品的詮釋架構,對這一套詮釋架構的合理性研究,就是對牟先生思想的方法論反
省,這也就是本文要探究的問題。

  牟先生建立的詮釋架構是針對中國哲學理論作品的,中國哲學的理論活動有
其特定的問題意識、思維脈絡、及觀點主張,在中西哲學理論交流的進程中,構
作出具有西方哲學表現形式並且可以有中西理論交流的哲學作品中,牟先生之作
當是並世之最,然而牟先生的諸多哲學命題或哲學主張的可討論之處是極多的,
只不過牟先生所有的哲學主張都安置在他的龐大綿密的哲學理論堡壘之上,如果
不對他的哲學堡壘進行耙疏而單在某些個別命題上進行同意或不同意的爭辯,這
便算不上是哲學式地討論牟學,至少不是方法論哲學的研究進路,這樣的簡單討
論是很難動搖牟先生的觀點主張的,通常只是成為作者本人的立場宣示而已。

  當代中國哲學研究者中建構理論形成哲學體系者亦有多人,[2]然牟先生之
學亦為其中最值得討論之作,由於牟先生始終堅持儒學價值本位,又以《心體與
性體》[3]三大部及《從陸象山到劉蕺山》[4]之作論說儒學,並且在《圓善論》
[5]及《四因說演講錄》[6]等著書中又多方述說儒學價值之義理終成性,故而本
文即從牟先生對宋明儒學的詮釋體系之方法論反省作起,嘗試作出對於牟先生思
想方法的檢查,企圖從中對中國哲學作為世界哲學陣營一員的當代化學術努力進
程有所推進。

  四、本文的核心問題是牟先生的「儒學詮釋」究竟是一套「詮釋客觀世界真
相」還是「詮釋主觀價值活動」的哲學體系

  牟先生從三教哲學比較中,始終揭櫫儒學之以道德意識之創生性為圓教之圓
成之基本判準,牟先生從宋明儒學之三系說中又以儒學義理間架說明圓教之體系
圓成之終極形式意義,其中出現了許多牟先生之專有術語,諸如即存有即活動、
分別說與非分別說、自律他律之分辨、無執的存有論、逆覺體證、本體宇宙論的
縱貫縱講等等,這些術語的理論意義作者曾在它文中討論過[7],本文之作即擬
從另一個重要的哲學問題作切入之處,用以貫串整個牟先生思考方式的內在理路
,企圖從中重新說明牟先生的思考方式的方法論意義。

  這一個重要問題即是牟先生的圓善論的縱貫縱講的哲學型態之說究竟是一個
什麼樣的理論型態的問題。這個問題的著眼點即是在解析牟先生所建立的中國哲
學式的詮釋體系的方法論意義。作者所要切入的問題即是在牟先生的解釋體系究
竟是形成了一套詮釋客觀世界真相的儒學體系還是形成了一套詮釋主觀價值活動
的儒學體系。本文最終即要指出,牟先生以儒學是形上學的圓滿形式的觀點原來
是要將儒學詮釋成談論客觀世界真相的最圓滿的理論,但其成果卻是將儒學詮釋
成談論主觀價值活動的理論。

  如果哲學始終只是一套說法而已的話,那麼牟先生無疑地為儒學提出了一套
最強勢的說法,但是所有的哲學家當然都不同意自己的說法不是世界的真相,然
而牟先生的說法中卻有太多的面向使得他的理論體系總是趨向一種作為主觀價值
活動的說明系統。本文之作即將從各種牟先生論理的討論脈絡中揭露這一理論情
況。

  五、儒釋道三教必爭之問題乃在為三教價值命題尋求「形上理據」

  毫無疑問的,中國哲學中的儒釋道三學都是作為主觀價值活動的哲學理論,
是藉由哲學理論的體系性建構去言說自己所信奉的價值是真確的,並且在理論建
構的過程中也將價值追求活動的步驟方法亦一併言說入理,此即是功夫理論的出
現一直是中國哲學中特有的理論型態之義[8]。在許多當代學者的研究中也會說
明這一種主觀的價值信念的證成是要透過實踐來證成的,這即是各種形式的說中
國哲學是一種實踐哲學的說法之所以會出現的道理。但是問題仍然存在,不管中
國哲學的理論目的以及論理特質為何,中國哲學各家體系所追求的價值信念總是
必須是以某種論理形式義下的客觀真理的身分出現才是理論活動的結穴之處,也
就是說不管是依據何種形態的形上學,總要在形上學的問題意識下論說自己的價
值信念的客觀理據是形上學體系內的必然命題這樣才是各家價值理論建構的完成
。價值命題建構與實踐理論建構當然是一體兩面的理論活動,彼此相輔相成,兩
者在哲學史的進程上或各個哲學體系的內部邏輯上究竟是熟先熟後是一回事,但
是任一學派中必須要有這一部份的關於價值命題的普遍性根據的理論則是理論體
系建構的要求中的必然現象。牟先生所提出的「道德的形上學」之觀念即是為著
這一目的而作的,牟先生透過若干論證進程而以儒學是以道德意識的肯認而說明
整體存在界是依著道德目的而創生的理論體系來說明儒學價值信念的圓滿性及終
極性,牟先生即是提出一套思想方法以為三教優劣的判準,如果我們接受了牟先
生的思想方法,那麼道佛的價值即不如儒學,價值是在生命中的應然要求,那麼
所有的知識份子都應以成為儒家聖人君子為人生的標的,因此牟先生的思想方法
是中國儒釋道三學的價值信念之普遍客觀性的兵家並爭之地,是一在哲學理論上
必須面對的當代中國哲學的核心課題。

  在哲學史的發展上,儒學在宋明時期的構作即是為著回應道佛的強勢理論的
挑戰而出現的。價值命題是什麼?如何實踐?這是功夫論的問題﹔但是價值命題
本身的真理性是形上學的命題。說價值命題的實存性的證成方式是涉及經驗中的
實踐活動這是中國哲學義理特質下的一個觀點,但價值命題的真理性的證成則是
一個普遍命題的形上理據的證成的問題。當代中國哲學詮釋體系的建構所需面對
的理論問題是多層次的,牟先生的哲學系統則一次面對了這許多層次的理論問題
,並以「道德的形上學」說一次回應了這許多層次的問題。在中國哲學是一種價
值哲學的意義上他的工作無疑是成果斐然的,然而在儒釋道三學的價值命題的形
上義理的證成部份則是自有定見,牟先生為儒學構作的「道德的形上學」的方法
論解釋架構到底能不能為儒學立萬世不朽之基,首先即在於這套解釋體系中所言
說的形上學理論型態的判準本身是不是形上學理論構作的終極形式。支持儒學價
值命題的哲學工作者可以繼承並發揚牟先生「道德的形上學」的證成之路,也可
以另走一路,但是支持道佛價值命題的哲學工作者就必須在形上學理論的證成上
看出牟先生之學的缺失,這樣的研究之路才是哲學之路,也才是推進當代中國哲
學理論進程的應走之路。
(待續)

注釋:
[1] 參見拙作<試論牟宗三哲學的儒佛會通(上、下)>及<從牟宗三哲學談儒佛
會通的方法論探究>。該文已收錄於《基本哲學》專書中(北京華文出版社一九
九九年八月出版)或作者網站:<杜保瑞的中國哲學教室>
[2] 包括馮友蘭先生、方東美先生、唐君毅先生、勞思光先生、李澤厚先生都是
這樣的哲學家,參見拙作: <對方東美論中國形上學的方法論反省>該文收於
《基本哲學問題》專書中。及<對勞思光先生宋明儒學詮釋體系的方法論探究>
2000年8月25至26日,「第20次中國學國際學術大會」〔主題:東亞細亞的價值
學與中國學〕〔韓國中國學會主辦〕。
[3] 牟宗三先生著《心體與性體》台北正中書局,一九八一年十月台四版。
[4] 牟宗三先生著《從陸象山到劉蕺山》台北學生書局,一九七九年八月初版。
[5] 牟宗三先生著《圓善論》台北學生書局,一九八五年七月初版。
[6] 牟宗三先生著《四因說演講錄》台北鵝湖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九月再版。
[7] 同注一。
[8] 參見勞思光先生言:「"工夫論"是儒學特有的哲學。在西方道德哲學中,這
一部門可說是從未建立。印度的佛教教義中倒有與此類似的部份,但那裡面含有
宗教的信條,又與儒學工夫論很不同。所以,談到工夫論,我們就更進一步儒家
道德哲學的特色。」《思辯錄》台北東大圖書,一九九六年一月初版,頁四十六


Copyright (c)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