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 09/23/01 12:56:02 AM

Name: zhengkj

Email: zhengkj@china.com

Subject: 辩证唯物主义批判

IP Address: 61.135.94.218






我在网络上发表此文的目的是学术讨论。我想如果我发现了真理的话,真理在阳光下是最安全的。欢迎发表不同学术观点,如果你的意见经过辩论是正确的,我会同意你的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批判
一. 辩证唯物主义基本思想批判
1.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致命的缺陷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唯心论和费尔巴哈的朴素唯物论,建立起辩证唯物主义。其中关于实践的唯物论观点基本和现代科学发展相一致,但马克思从黑格尔那里继承下来的作为哲学基本规律的辩证法思想都是错误的,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致命的缺陷。
正如机械唯物论者将生命理解为机器,黑格尔将实体理解为生命主体特有的精神。在辩证法中,主体和实体是统一的。黑格尔的辩证法以主体为主,可以认为意识世界中的辩证思维规律就是宇宙的规律,这在理论上是自恰的。而马克思只是简单地颠倒了黑格尔辩证法中主客体的地位,仍然用辩证思维规律替代宇宙规律,这就是残留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唯心主义的幽灵!
辩证法起源于古希腊哲学综合辩论双方正反意见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后被黑格尔变成思维的规律和存在方式,并将自然界同化其中。恩格斯试图完成马克思没有完成的工作:“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只要它们被正确认识,必然是相互一致的”。( 1) 他在《自然辩证法》中却竭力用来自意识世界的辩证规律牵强附会自然科学规律,闹出众所周知的各种科学笑话。
辩证唯物主义者作出“世界永恒运动”的判断时,实际表明任何对象都将变化而背离原来的形态,这完全正确。描述普遍运动的规律时,至少要包括两个对象,其中一个对象是另一个对象的参照或者是另一个对象变化后的新对象,否则任何运动规律都无法表述。两个概念或判断的正确变化完全遵守形式逻辑规律,一个电子和一个光子之间却遵守量子力学的规律。虽然人脑也是物质构成的,但是人脑完成思维活动的物质运动规律和人思维时应遵守的思维规律是不同层次上完全不同的规律,用后者替代前者正是唯心主义的思路。
2.辩证法被滥用的原因
辩证法被滥用的原因首先源于其核心的“否定原则”。黑格尔认为:“对这一原则而言,没有东西是永恒不变的,没有东西是绝对神圣的,而且这否定原则能够冒一切事物的任何风险并承担一切事物的任何损失。”(2) 但是,“否定”概念的内涵比“变化”概念的内涵丰富,将“否定”概念哲学化等于把其比“变化”概念多出的部分内涵强加到充满了无穷变化的物质世界中。更进一步,用正题、反题和合题的简单规定将否定原则组织成辩证法模型,来解释世界的所有运动,必然导致用少数狭隘的“天条”强行规定无限复杂的自然界。在唯物辩证法中,这些“天条”就是辩证法三大规律。
辩证法被滥用还因为辩证法具有强大的推演能力。针对矛盾双方的概念内涵运用正反合辩证法,可以得到越来越具体和微观的结果,即新的概念同时包含了矛盾双方的内涵,如黑格尔《小逻辑》中的“存在论”和“本质论”。 语言特征是矛盾双方的关键修饰词不是分类词或者根本不用修饰词。对矛盾双方的概念外延运用正反合辩证法,可以得到越来越抽象和宏观的结果,即新的概念同时包含了矛盾双方的外延,如黑格尔《小逻辑》中的“概念论”。语言特征是矛盾双方的关键修饰词同时是分类词。这样一来,辩证法就可以从地下推演到天上,再从天上推演到地下。而我们所有关于自然的知识都必须用语言概念表达!不知不觉中,概念的运动就变成了自然界的运动。
3.不存在辩证的一般运动
在恩格斯之前,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都一致地服从辩证法规律的有力论证主要来自黑格尔将客体同化于主体的唯心主义的论述。恩格斯为完成马克思创立的唯物辩证法,试图在《自然辩证法》中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论述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的辩证一致性。显然,思维的辩证特性已经不用质疑,只须论证物质世界的辩证本性。恩格斯首先利用近代科学的成果说明世界的永恒运动,证明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然后分别论述了微观机械运动和宏观整体运动的辩证本性。
“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的:甚至简单的机械的位移之所以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一个地方又不在一个地方。这种矛盾的同时产生和同时解决正好就是运动。。。。。。。既然简单的机械的位移本身就已经包含着矛盾,那么更高级的运动形式,特别是有机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就更加包含着矛盾。”(3) 按照恩格斯的理解,在某个确定的时间点上处于确定的位置?处的运动质点,同时又在另一个地方,请问这个地方在哪儿呢?恩格斯永远也不能确定“另一个地方”的具体位置!
在平直的常观时空间中,两个不同位置之间距离无论再小也不是无穷小量,距离是无穷小量的两个不同的确定位置是不存在的。恩格斯的错误在于混淆层次,不自觉地将位置的微分Lim△x→0△x和非常小的位移△x等同起来。无穷小量不等于非常小的量。类似地,恩格斯的无穷层次观也犯了将非常大的量当作无穷大量的错误。恩格斯认为我们定义的数学的数量是和地球上物体的质量大小相适应的,相对于这些质量,可以将地球质量当作无穷大;进一步,相对于地球,银河系可以看作更高一级的无穷大。(4)可惜的是,康托尔严格地定义了超穷集合,建立起科学的无穷量层次观。可以从真正的无穷大量构造出更高级别的无穷大量。
在牛顿绝对时空观下,运动物体和时空间是分离的,时间和空间也是分离的,表示运动的“速度”必须用空间位置的变动加上时间的流逝“拼凑”而成,“加速度”则是外力的结果。故运动不是物质内稟的特性,因此牛顿才会求助于“第一推动力”。恩格斯试图在牛顿绝对时空观下用意识系统中内稟的矛盾概念来说明物质运动的内稟特性,必然得出这样违背科学常识的滑稽结论。
现在我们知道,相对论将时间、空间和物质完全连在一起,运动物体和同一位置处静止物体有很多不同,如运动物体质量会增加,同时观察者看到的运动物体发出的光线将发生红移或蓝移。不需要对机械运动的空间位移做滑稽含混的辩证分析来说明物质的运动本性 。
关于宏观整体运动,恩格斯写道:“所以,一切运动的基本形式都是接近和分离,收缩和膨胀,―――一句话,是吸引和排斥这一古老的两极对立。。。。。。应当明确指出:吸引和排斥在这里不是被看作所谓‘力’,而是被看作运动的简单形式。。。。。。但是,这里还留下了运动最终会停止的两种可能性:这或者是由于排斥和吸引某一天终于相互抵消;或者全部排斥最终占有了一部分物质,全部吸引占有了另一部分物质。从辩证法的观点看来,这两种可能性自始就可以不存在。原来,辩证法根据我们目前为止的自然科学实验,已经证明了:所有的两极对立都以对立的两极的相互作用为条件;两极的分离和对立,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联结中,反过来说,它们的联结,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分离中,它们的相互依存,只存在于它们的对立中。”(5)
如果对存在于“吸引”和“排斥”矛盾中的宇宙整体运动,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得到的新的整体运动的矛盾统一体,将和旧的整体运动具有完全一样的内涵规定,因为恩格斯哲学化的运动是不带任何特殊性的一般运动,是最终的原因。这样,隐蔽但确实存在的封闭圆圈产生了,形而上学的幽灵不过从恩格斯的眼前溜到他的脑后!
恩格斯忽略了表现宇宙本性的单向时间,用表达空间属性的吸引和排斥作为运动的基本形式。正是恩格斯极力反对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最早在学术上表明了单向时间的存在。所以,恩格斯以吸引和排斥作为运动的基本形式,其出发点就是错误的。
时空间的对称性通常对应着某种物理学运动守恒规律,空间平移的对称性对应动量守恒定律,时间平移的对称性对应能量守恒定律,空间反射的对称性(左右对称)对应宇称守恒。理论物理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因发现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并得到实验验证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恩格斯定义的哲学研究对象实际上属于物理学的研究范围,但恩格斯却抛开严格的数学和必需的实验,试图用主观的辩证法规律进行研究,这种做法本身就是唯心的。
一句话,恩格斯通过分析一般运动的辩证本性来证明自然规律和思维规律一样遵守辩证法的尝试是完全失败的,辩证的一般运动是不存在的。
二. 辩证唯物论基本研究对象批判
1.辩证唯物主义错误的哲学基本研究对象
辩证的一般运动正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研究对象。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传统形而上学通过研究形而上的世界本原实现这个目的。从康德开始,而后黑格尔用辩证法对传统形而上学作了有力的批判。恩格斯则进一步:“体系学在黑格尔以后就不可能有了。世界表现为一个统一的体系,即一个有联系的整体,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要认识这个体系,必须先认识整个自然界和历史,这种认识人们永远不会达到。因此,谁要建立体系,他就只好用自己的臆造来填补那无数的空白,也就是说,只好不合理地幻想,玄想。”(6)
居于唯物一元论的立场,在世界处于普遍联系的运动中的前提下,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7),也可以说是“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8)这样一来,研究普遍运动既可以达到哲学的根本目的,又避免了“先认识整个自然界和历史”。至于从属普遍运动的更具内涵的具体运动形式(9),则是各门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但是,这种具有统一规律的可分化出各种具体运动形式的哲学化普遍运动是不存在的,由上所述,自然运动并不能和思维运动统一于辩证法规律,在哲学上定义辩证的一般运动必然推出形而上学的结论。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自然科学还不能严格地研究世界的基本运动规律。随着相对论宇宙学、量子力学的诞生,现代物理学具有了这种能力,因为我们的世界是宇宙演化的一部分,万物都由微观世界的量子构成。随着现代生物学日益向微观层次进展,最终将能解释人脑运作的机制。辩证唯物主义定义的类似科学的研究对象已经变得毫无意义。
2.以整体人类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哲学
唯心主义可以从研究人的意识的角度建立基础哲学,唯物主义只能立足于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但我们仍然不能用科学替代哲学,因为各门具体科学包括新兴边缘科学都有严格的研究范围,不可能从某几门科学就得出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际上除了哥白尼日心说和爱因斯坦相对论等革命性的科学理论外,戏剧文学艺术和其它非科学的社会文化更能影响人们的世界观。而且现代科学哲学已经证明不能从科学内部确定科学和非科学的界限,著名科学哲学家库恩认为必须在历史和社会文化的层次研究科学哲学。
人类文化是人类社会不同于动物社群的根本区别,人类社会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人类文化的发展史,关于整个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能建立在包罗万象的人类文化的基础之上。用哲学的方式,从获取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研究各种人类文化是完全可能的,可以直接利用其基本结论,不必牵涉所有细节,而且各个历史时期都存在少数主导文化。毫无疑问,科学文化主导了现代社会。以整体人类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哲学,必然是不断发展的哲学。
三. 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批判
恩格斯从黑格尔哲学的不同地方抽取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作为唯物辩证法规律。由于辩证唯物主义基本思想的错误,这三大规律作为基本哲学规律必然是有问题的。
1. 质量互变规律批判
恩格斯论述质量互变规律的科学依据最为充分。但质量互变规律完全可以不依赖辩证法基本的对立统一规律。“质”和“量”本来就是哲学研究的对象。在概念的层次上,没有任何理由认为人类先形成了“质”概念,再通过黑格尔式的辩证推理得到“量”的概念。在自然哲学的层次上,恩格斯举的所有质量互变的例子,都可以作出完全与辩证法无关的哲学解释。
2. 对立统一规律批判
由于自然运动并不具有辩证的本性,所以对立统一规律作为哲学基本规律是错误的。但是某些常见的物质运动形式却可以套用对立统一规律。
第一种形式是物质系统主要由共存且斗争的矛盾组成,如阶级斗争双方。但是这种系统理论上完全可以由四个部分组成两对矛盾,两对矛盾的斗争方向完全正交,故不可约化为一组矛盾。这是常见的多维动力学系统。至于分数维的混沌动力学系统,对立统一规律更加无能为力。
我们的社会尽管存在主要矛盾,但其它矛盾并不能简单约化在主要矛盾中,只有在生死存亡的革命和全面战争中,才近似地实现两极分化。马克思注意力老停留在社会制度剧烈变动的时期,当然不能发觉其中的分别。
第二种形式是矛盾的乙方由甲方派生出来,必然依赖于甲方,并与甲方构成既相互促进又相互斗争的关系。如马克思提出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但在理论上,乙方物质化后,又可以同样派生出丙方,甲乙丙构成不可约化的三方,如函数与其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相互正交不可约化。在社会科学领域,这种情况很难见到,在自然科学领域却很常见。
故对立统一的方法可以很容易地解释很多社会现象,但却不能作为哲学基本规律。
3. 否定之否定规律批判
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之上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只适用于上面所述的形态简单的系统。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矛盾双方决定统一体的演化,具有强烈的内因决定论性质,由此导出了马克思武断的社会决定论。分数维结构的混沌系统具有无穷的非决定论的分叉演化点,否定之否定规律根本套不上。
四. 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质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最终完成了马克思开创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但恩格斯建立自然辩证法的真正基础,不过是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撰写《资本论》的成功和恩格斯对自然科学的片面和错误的理解。
“既然没有别的出路,既然无法找到光明,就只好实行反转,这种形式或那种形式的反转,从形而上学的思维到辩证法思维的反转。。。。。。有两种形态可以对现代的自然科学格外有益。第一种是希腊哲学。。。。。。辩证法的第二个形态恰好离德国的自然研究家最近。。。。。。马克思的功绩就在于。。。。。第一个把已经遗忘的辩证法方法、它和黑格尔辩证法的联系和差别提到人们面前,同时在《资本论》中把这个方法应用一种到经验科学即政治经济学的事实上去,他获得了成功。。。。。。”(10)
恩格斯反对杜林看到的时间离不开物质变化的观点,竭力为牛顿式的纯粹时间辩护(11)。能量守恒定律为矛盾的整体世界的运动找到了平衡和统一,恩格斯当然反对敢于破坏世界守恒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增原理(12)。波动通过物质媒体传播似乎完美说明了物质处于普遍联系的运动中,恩格斯自然同意电磁波和光线在宇宙空间必然通过某种物质即以太的振动来传播。(13)恩格斯认为数学基于物质直观,总喜欢将各种数学运动和物质运动直接对应,并且认为不基于物质直观的逻辑演算没有数学演算的实证可靠性,所以计算机不过是不可靠的“数学演算同纯逻辑演算的滑稽的混合”。(14)如此种种谬论,在《自然辩证法》和《反杜林论》中不可胜数。
科学基于严格的逻辑通过科学实验等手段研究特定领域内的自然对象。由于辩证唯物主义定义的研究对象更接近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加上强调实践的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混淆了哲学和科学的区别,称其哲学为科学。可惜这是伪科学,必然以哲学的力量阻碍真正科学的发展。
深受辩证唯物主义影响的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提出一度支配苏联生物学界的米丘林理论,反对这个理论的科学家都遭到流放甚至逮捕,在冬春小麦转化问题上和李森科发生争执的农业科学院院长瓦维洛夫被判处死刑。(15)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绝大部分中国科学家被打为“臭老九”。在专断的意识形态压制下,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科学的发展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综上所述,辩证唯物主义是唯心的唯物主义,是无法逃避形而上学的辩证法,是曲解科学压制科学的伪科学!
五. 辩证唯物主义实践批判
1. 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和恩格斯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建立了深具影响的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本文不准备详细讨论,但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错误,可以提供对其进行批判的思路。
简单武断的辩证法在上面对世界整体运动的讨论中堕入了形而上学的圆圈。应用在在历史唯物主义中,马克思得出简单武断的各种社会相继发展的图景,但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反思性实际上破坏了任何打算通过一系列单一绝对的因果机制来解释社会变迁的做法。”(16)马克思绝对想不到在二十世纪末,腐朽的资本主义从民主和科学中重新获得了生机,以苏联为首的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却重归资本主义!
唯心主义的幽灵不仅潜伏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里,更活跃在在共产主义实践中。恩格斯根据永恒运动的信念否定熵增原理,毛泽东则坚信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而发动“大跃进”。
2. 西方新马克思主义
由于马克思主义内在的错误,必然与现实发生各种冲突。西方新马克思主义试图从学术上寻找新的出路,大致存在两种类别的流派。第一种类别强调马克思实践观中人的能动性,利用现代心理学等学科的成果批判人性异化,如“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等。第二种类别强调实践的认识作用,将逻辑化的辩证法作为核心,企图驱除马克思主义中反科学的成分。
虽然缺乏从社会整体结构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强调人性的新马克思主义仍然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强调辩证法的新马克思主义却注定要失败,充其量发展出某种没有多少学术价值的方法论。
3. 辩证逻辑学
辩证逻辑学试图赋予辩证法在人类知识系统中最基本的逻辑的地位。
辩证逻辑最初是辩证方法论的翻版。相对于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并不纯粹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而是从思维形式与客观内容的有机结合上,来考察思维形式的变化规律。由于不存在辩证的一般运动,同时现代科学已经证明自然世界不是决定论的,所以同时由形式和内容决定的一般的辩证逻辑规律是不能确定的“规律”,因而不存在所谓的辩证逻辑。即使辩证法能结合各种领域的具体内容得出具体的规律,但这些规律将是无穷无尽的,我们仍然没有得到统一的辩证逻辑,仍然只有辩证方法论。
有一种利用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思路。任何公理体系都存在不能证明其为真的命题A,和同样不能证明其为真的反命题⌐A,将此公理体系添加上这两个命题作为新的公理,形成两个互相矛盾的公理体系。由逻辑模型论可证明以上两个公理体系都可以有数学模型,因而包含矛盾关系的辩证逻辑可以成立。但是有数学模型不等于其一定对应着物质世界的实际规律。现在科学家普遍认为宇宙空间满足非欧几何的特性,逻辑上完美自恰的欧氏几何描述的空间只是一种近似。
还有学者试图将辩证逻辑发展成与形式逻辑并列的思维规律。如同黎曼几何依靠和欧氏几何完全矛盾的“平行公设”建立起来,可以把形式逻辑中不能为真的矛盾式以某种形式包装为基本公理,建立辩证逻辑体系。黎曼几何和欧氏几何是地位平等的几何学,黎曼几何完全不依靠任何欧氏几何的定理。辩证逻辑的推导却不可能离开形式逻辑,而其公理是违反形式逻辑的。所以这种辩证逻辑体系从一开始就是完全错误的。
六. 辩证唯物主义批判的意义
人类在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却爆发了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世界大战;伟大的科学革命完全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看法,使我们有能力航行于宇宙空间,但是成千上万可以毁灭人类文明多次的核武器仍然待命发射!
正如马克思所言,每一个时代的哲学都是这个时代的灵魂。哲学只能在批判中前进,每一个时代的人都应该拿起哲学批判的武器维护人类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批判的目标就是砸烂中国人头上的思想枷锁。一切从小集体利益甚至政党利益出发阻碍批判落后思想的企图,都将以失败告终!

郑克俭
2001年3月

注释: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334页
2.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贺麟、王玖兴译,302 页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462 页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0卷611-612页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 348-349 页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0 卷 662-663页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卷484页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卷243页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 卷 354 页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四卷 286-289 页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0卷57页
1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0 卷629页
1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0卷448-449页
1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0 卷663页
15. 山田常雄等编《生物学词典》,鄂永昌等译,科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第583页、第1299页、第1322页,“米丘林理论”、“李森科”、“瓦维洛夫”词条
16. 安东尼•吉登斯 《社会的构成》 三联书店 1998年出版。第3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