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啟文對李天命「印証主義」的駁斥】 作者:S.C. (scsc@graduate.hku.hk) 關啟文博士在約三年前,曾於各大專舉辦講座。他最初似乎想找 李天命博士出來辯論,但李氏似乎沒有答應。結果關博士只有獨 自演說。(注一) 那時在大學的教徒也許對這講座還有點記憶。關博士主要是質疑 李氏在《語理分析的思考方法》中陳構的「印証原則」 (Confirmation Principle)。 本文嘗試討論有關問題。 先說「印証原則」是什麼。簡單說,印証原則認為有認知意義 (cognitive meaning)的命題(propositions)只有兩種。一種 是分析命題(analytic propositions),另一種是合成命題 (synthetic propositions)。我不想太深入,試舉例說明: 分析命題即靠命題中各字眼的定義,可以斷定該命題的真假的命題。 例如「梁燕城是黑人或不是黑人。」我們不必去考察梁燕城是否 黑人,只要知道何謂「黑人」,就能知道該句是真的(而且是必然真 的)。例如「梁燕城証明了反全能論並且他同時沒有証明反全能論。」 我們只要知道何謂「証明」之類的意義,就能知道該句是假的(而且 是必然假的)。(注二) 合成命題則描述經驗世界。我們不能只靠命題中各字眼的定義, 去斷定該命題的真假。但靠對經驗世界的間接或直接觀察, 我們理論上能斷定該命題的真假。例如「梁燕城是黑人。」我們 不單要了解「黑人」是什麼意義,我們還要去觀察,才能決定該 命題是否真。這例中,該命題是假的。「梁燕城不是黑人。」是 真的,但只是適然真理(contingent truth)。 然則純粹神學命題,既非分析命題﹐也非合成命題。所以﹐ 例如「超越的(transcendent)神存在」(注三),就是沒有認知意義的。 關博士駁斥印証原則的方法,是質疑印証原則本身,到底是分析 命題,還是合成命題。(注四)如果印証原則是分析命題,即印証 原則只是定義「認知意義」。那麼別人也有自由用別的定義。我 們大可以把純粹神學命題也納入「有認知意義」的命題集合之中。 如果印証原則是合成命題,那麼印証原則就可能是假的。印証原 則就要承擔証明。 我認為,歸納法(induction)有效﹐可以是科學假設(注五)。但印 証原則和很多其他方法學理論一樣,只是界定我們如何用語言的 概念。我們可以另行界定「認知意義」,但我們不應否定「認知 意義」在方法學這個特指的意義。 簡單說,應用印証原則其實是說「能研究的就研究,不能研究就 不必研究」。「能研究」就是理論上能判別真假。上面簡單的分 析說明只有有認知意義的命題方是理論上能判別真假的。 所以爭論神是否存在,並無價值,只會浪費時間。因為我們根本 沒有有效的方法去判別神是否存在。(注六)明白純粹神學命題無 認知意義很重要,那使我們不會浪費時間,而能面對信仰的真正 價值。 附注: 一、當時的宣傳品本來有李博士的名字﹐後來宣傳品上又注明講 者只是關博士。另外﹐有關關氏言論,我只憑記憶,個別用字 也許不同演講原文。 二、我們假定梁燕城是人,並且存在,下同。這類無關宏旨的假定 只是令討論方便一點。我們可以更詳細地表述這問題,但這 對本文來說沒必要。又,「必然」指邏輯必然。 三、這裡只指已經合理化的純粹的超越的(transcendent)神,下同。 四、嚴格說,印証原則是「一組命題」,正文中的是簡單說法。 又,本文不必糾纏於命題和陳述的分別、合成命題的種類上。 五、簡單說法。 六、見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