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法輪功--民間站點 http://www.xys.org/~ppfl/   印光大師論外道   節錄自《增廣印光法師文鈔》   ☉外道(煉丹)………………1∼59   ☉秘傳…………………………60∼65   ☉扶乩…………………………66∼70   ☉謗佛(大妄語)……………71∼78   ☉三教…………………………79∼84   ☉附錄蓮池、□益、憨山大師論三教   ☉外道(煉丹)   1.佛法唯教人止惡修善,明心見性,斷惑証真,了生脫死。一 大藏經,絕無一字教人運氣煉丹,求成仙升天,長生不老者。國初魔 民柳華陽作慧命經,盡用佛經祖語,証煉丹法。挽正作邪,以法謗法。 未開眼人,見其邪說,認為真實,正見永失。所言所修,皆破壞佛法。 而猶囂囂自得,謂吾幸遇真乘,得聞正法。所謂認賊為子,煮砂作飯, 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可不哀哉。夫煉丹一法,非無利益。只可 延年益壽,極功至于成仙升天。尚非老子真傳,況是佛法正道。孔子 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老子曰,吾有大患,為吾有身。若能領會此 語,便不被彼所迷。兼能熟閱安士全書、居士傳、平心論、稽古略等 書。則明鏡當台,妍丑自分。洪爐驗金,真偽立判。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書-57頁-與許豁然書      2.竊以釋道本源,原無二致。其末流枝派,實有天殊。佛教教 人,最初先修四念處觀。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既知身受心法,全屬幻妄。苦空無常無我不淨。則真如妙性,自可顯 現矣。道教約原初正傳,亦不以煉丹運氣,唯求長生為事。后世凡依 道教而修者,無一不以此為正宗也。佛教大無不包,細無不舉。不但 身心性命之道,發揮罄盡無余。即小而世諦中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等, 亦毫善弗遺。唯于煉丹運氣等,絕無一字言及,而且深以為戒。以一 則令人知身心為幻妄,一則令人保身心為真實耳。此所謂心,乃指隨 緣生滅之心,非本有真心也。煉丹一法,非無利益。但可延年益壽, 極而至于成仙升天。若曰了生脫死,乃屬夢話。閣下既知仙劫有數, 佛壽無量。當此高年,正宜于念佛法門,專精致力……一得往生,則 便超凡入聖,了生脫死。長侍彌陀,參隨海眾。當即徹証無生,速登 補處矣。回視成仙而為天帝所轄,殆天淵相隔矣。閣下所言夢東語錄, 及彭紹升諸說。似皆煉丹家抄錄妄行改削之文,非從原書中見也。以 煉丹家亦有以打坐為參禪者,故云念佛與參禪同,與道法少別。與道 法少別一句,的是丹家糅入。除此一句外,其上下之文,雖于義無大 謬。然亦籠統顢頇。夢東語錄,絕無此文。殆彼取其義,其實不知其 所以然者之抄錄耳。今亦不須詳辨,祈息心看夢東語錄自知矣。所引 彭二林居士語,亦與此同,而其訛更有甚焉。所云阿彌陀佛四字易念, 只要念念相續一心不亂,才能一氣循環,精氣神凝聚一處。久之成舍 利子,再久之結為菩提珠,而成佛矣。此語乃以念佛法,作煉丹法。 二林斷斷不為此語。正眼未開,援正入邪,諸多此類。慧命經,仙佛 合宗,乃其甚者。引人之語而不知其義,妄為改削,以作己法之証。 其蔑理誣人,惑世誤人之罪,非口筆所能宣也。欲圖一時之虛名,不 懼長劫之實禍,如來稱為可憐愍者……言舍利者,系梵語。此云身骨, 亦云靈骨。乃修行人戒定慧力所成,非煉精氣神所成。此殆心與道合, 心與佛合者之表相耳。非特死而燒之,其身肉骨發變為舍利。古有高 僧沐浴而得舍利者。又雪岩欽禪師剃頭,其發變成一串舍利。又有志 心念佛,口中得舍利者。又有人刻龍舒淨土文板,板中出舍利者。又 有繡佛繡經,針下得舍利者。又有死后燒之,舍利無數,門人皆得。 有一遠游未歸,及歸致祭像前,感慨悲痛,遂于像前得舍利者。長慶 閑禪師焚化之日,天大起風,煙飛三四十里。煙所到處,皆有舍利。 遂群收之,得四石余。當知舍利,乃道力所成。丹家不知所以,妄臆 是精氣神之所煉耳。以丹家見佛法中名相,不究本而著跡。故以己丹 家之事,妄為附會耳。得菩提道則成佛。未聞煉精氣神,先為舍利子, 后為菩提珠而成佛也。丹家保固色身,謂其保之及極,則可成佛。此 其一証。明眼人見之,不值一笑。丹家所謂性,所謂命,皆在色身神 識上作活計。反謂佛教止知修性,不知修命。不知彼之所從事者,皆 系佛教之所破除者。觀四念處,自可了知。慧命經,系清初魔民柳華 陽所著。彼出家為僧,而種性邪謬。故引佛經中文,一一皆以己意妄 會,以作煉丹之証。有不便者,則改其字句,而且又自為注。其意欲 人以己為千古第一高人。而一班無知無識輩,為之刻板,私相授受。 恐明眼人知之,則殃禍不淺。凡看此種書者,皆邪正不分之流。若具 眼者見之,當即付之烈火,以免瞎天下后世人之正眼。仙佛合宗,其 誣謗佛法,比慧命經為更甚。夫欲煉丹,即以己煉丹家之言論倡導即 已。何得挽正作邪,作掩耳盜鈴之計。引人之言而不依人之義,既慕 其名而反惡其實。豈非喪心病狂,求升反墜乎哉。此等本不足挂齒, 何堪詳談。但以閣下未知彼此之源雖同,彼此之流迥異。若不分辨, 則尚以丹法為負郭田,不能如庄復真之直下舍彼而取此耳。光豈好辯 哉,誠恐含糊其詞,致閣下二門皆不得其益矣。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書-75頁-復酈隱叟書      3.深信佛言,了無疑惑,方名真信。切不可以凡夫外道知見, 妄生猜度,謂淨土種種不思議勝妙庄嚴,皆屬寓言。譬喻心法,非有 實境。若有此種邪知謬見,便失往生淨土實益。其害甚大,不可不知。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書-25頁-與陳錫周書   4.又貴會提倡佛學,而推尊晉蘇先生,不遺余力。且為廣施其 道味錄,又為介紹欲學道者,求彼傳授真經妙訣,以期同登覺岸。其 心志可謂誠懇篤實,期于利人,惜未知佛法之所以然,以煉丹運氣之 長生法,當作佛法。若曰凡欲求長生者,及衛生者,則為介紹,固無 所礙。以煉丹法,大得之則可延年益壽,小得之亦可葆養色身,實為 有益于人之一法。若籠統名之為道,驅佛弟子而求得彼之真訣,則名 實大有相反者。何以故,佛法具足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毫善弗遺。 唯煉丹一法,絕不言及,且深以為戒。以佛入手先教人修四念處觀, 一觀身不淨,二觀受是苦,三觀心無常,四觀法無我,欲看破此之幻 妄身心,以期悟証本具之真心妙性也。煉丹者唯以葆養色身為事,與 佛之宗旨不合。然各修各法,隨人自取其益,故彼此不相礙。觀道味 錄晉蘇先生自敘,至以抽添火候口訣,為佛門了性了命之道,會三教 以同歸,亙萬古而不絕,離乎此道,即為外道,出乎此門,即為旁門, 此先天道脈,歷代一貫相承,自達摩初祖,移西過東,至白馬七祖, 衣缽傳于火宅等。則是借佛法名目,而傳煉丹法,且反謗毀佛法。彼 前月曾以二本寄來,光以彼自詡過深,彼豈肯以光之不才而依從之乎, 故置之不論。今見貴會提倡佛學,猶復不知彼非佛學,固不得不盡我 愚誠相告也。如以光為多事,謂光知見錯謬,未聞大道,則亦任之。 鴟守腐鼠,鳳凰決不能令其勿食也。今寄來文鈔一包共三部,祈貴會 大家看,并與周子秀居士看。如謂為是,未始非貴會之幸,如謂為非, 亦任其覆瓿代薪。從茲加工用行,以擴充晉蘇先生煉丹運氣之道,使 天下之人,同得長生,亦好。但謂此為佛法,則雖不謗佛法,亦得謗 佛法之咎。竊以貴會未能分別邪正,故致如是。既以光為法門中人, 光若仍以待晉蘇者待貴會,則光便有負于貴會之意,故多此一番絡索 也。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二-書-52頁-與大同放生會書      5.一陰一陽之謂道,世傳江慎修先生,獨居深山,做天地日月 星辰皆成,惟居而不運。及得其婢之陰氣,則能運行。西方既無女身, 安非獨陽不長乎。答,江慎修系清朝一隱君子,其于聖賢心法,天文 地理,無不通達,實世間不可多得之人。先生未曾研究佛法,而于戒 殺放生等事,頗形贊嘆。(光曾為其書作序,并先生年譜,一同流通) 此佛法中最淺近者,尚且如是。使當日有通法高人化之,當必深入法 藏,徹証自心矣。至謂做天地日月星辰皆成,而不能運動,必待其婢 之陰氣而后運動。此煉丹之下流坯,妄造謠言,欲引諸無識行邪僻事。 特借慎修做天地,証明陰陽和合為道。乃極惡不法,無倫理,無廉恥, 引人作禽獸之邪見魔話。彼無知者,認為道妙,可不哀哉。一陰一陽 之謂道,此孔子贊易之言。易以陰陽為本,故孔子作如此說。后世之 人不知道,便將陰陽二字,崖板認作陰陽。彼邪見者,又將陰陽移于 男女。所謂鸚鵡學人語,了不知人事。今不避煩瑣,略為指明。庶不 致由聖人明道之言,而無知者誤之以作永墮三途之惡業耳。一非一二 之一,乃混合無間之謂。陽,即明德。此之明德,人人具有,由其人 欲之物障蔽,致本有明德,不能顯現。若能格除人欲之物,則明德自 可顯露,是之謂明明德。陽,即明德。陰,即明明德之明。中庸所謂 誠明。誠,即明德。明,即明明德之明。誠明合一,則是明明德。則 是伏羲神農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各聖所傳之道。孔子在大學,則直 言明明德。子思在中庸,則言誠明。周易一書,乃聖人觀象喻道與教 之書,故以一陰一陽為道。后世知識淺劣,遂死認陰陽,竟至拉及男 女,竟至邪人引為誆騙無知行邪僻事之據。其誣蔑孔子,破壞易理, 疑誤后人,罪豈有極。我如此說,恐汝不信。試觀乾卦六爻之龍,自 可備知,亦不必遍研六十四卦矣。彼謂陰陽相合為道,深山中豈無陰 陽之氣,而必欲用人之陰陽乎。人之陰陽,是生兒女之本,豈天地日 月星辰之本乎。此種邪說,臭穢之極,不堪挂齒,彼猶以為道。真所 謂以人糞作旃檀,乃不識香臭之人也,哀哉。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二-書-63頁-復馮不疚居士書      6.仙佛殊宗作么合,一唯究心一固殼。長生到底有終盡,無生 畢竟無滅沒。若謂三教是一家,一家尊卑實彰灼。縱同個人一身軀, 豈可混亂頭與腳。須知生佛平等心,百千異道未徹覺。我佛釋迦大覺 尊,圓証此心獨超卓。復愍法界諸眾生,迷背此心同演若。隨機廣演 眾法門,多方解粘而去縛。或禪或教或律儀,畢竟總為者一著。若能 當念離能所,月朗中天水歸壑。倘或根鈍機未熟,當以淨土為依托。 如來徹底大悲心,深恐中下永輪落。說此不可思議法,直同阿伽陀妙 藥。生信發愿持佛名,唯求臨終生極樂。如子憶母無間斷,感應道交 難測度。蒙佛接引得往生,永謝生死苦海惡。見佛聞法悟無生,圓明 五眼絕翳膜。承佛慈力己愿輪,回入娑婆度五濁。普令無盡諸含識, 復本心源俱成佛。此是超格大丈夫,自利利他真作略。一切普攝一切 法,約即是博博即約。佛法廣大無邊際,世間毫善皆包括。唯有長生 煉丹法,絕無一言教人學。試觀天覺護法論,批判直截詞理廓。豈是 儒者偏佞佛,唯善是崇無適莫。仙佛合宗一部書,邪人毀佛妄穿鑿。 曲引佛法証丹法,鳩毒甘露貯一缽。慧命魔經亦如是,閱之令人正眼 。斯等尚非老子徒,道德體統全剝削。況復如來最上乘,何能解了 生恭恪。妄以己意巧誣謗,盲引盲眾赴火鑊。安得常有大力人,普為 斯世振木鐸。令出邪途歸覺路,各各身心得解脫。若謂吾言不足聽, 一任升天并化鶴。君看世間有智人,誰用摩尼彈黃雀。往劫若種真善 根,絕不負此一絡索。把手相牽行不得,肯否憑君自斟酌。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四-雜著-47頁-題仙佛合宗處      7.近有一種專逞口解脫者,指念佛者為腐敗待死,祈勿被此種 邪說所惑。當今之世,縱是已成正覺之古佛示現,決不另于敦倫盡分, 及注重淨土法門外,別有所提倡也。使達摩大師現于此時,亦當以仗 佛力法門而為訓導。時節因緣,實為根本。違悖時節因緣,亦如冬葛 夏裘,飢飲渴食,非唯無益,而又害之。佛教正義,完全與倫常道理, 相契相合。世有外道,多多剽竊佛教之名,而實行煉丹運氣之道,反 美其名曰三教同源。源固同也,流則異矣。若認異見者口說同源,以 為即是三教之源,則得罪于三教聖人也,大矣。今且專致力于倫常淨 土法門,將來當可左右逢源。若舍此以秘密傳授煉丹法為源,則成永 迷真源,長趨邪徑矣。宜與有宿根而未知佛法所以之信士言之,則其 益大矣。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上-20頁-復王德周書一      8.現今各地外道甚多,彼均以煉丹運氣,求成仙升天為極則事。 既皈依佛法,切不可又兼修彼法,邪正夾雜,正亦成邪。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上-21頁-復王德周書二      9.末法時世,邪魔外道,不勝其多。此韓魔子,不問彼之如何 修持,只一五教大同四字,即可知其底里。外道皆仗幻朮以欺世欺人, 一班有眼無珠者,見其神通廣大,遂以身命皈依。若真知道理之人, 當遠之不暇,尚欣羨而懷疑欲皈依乎。此即楞嚴經想陰十魔之流類。 鄉愚以能見神見鬼為希奇,而不知其為彼之邪朮以惑人也。汝于彼魔 子,尚欲問其前生,則汝已被彼吸動。黃冠云者,亦魔妄說耳。汝既 由黃冠中來,何以從初即不喜彼修煉之事。汝須知妖魔鬼怪,都有神 通(是妖通,非真神通)。愚人見其有神通,遂謂是菩薩,則入彼魔 □網中矣。既是真有神通,何以從之學者,發如此之狂。而況彼之所 說,與所立之名詞,通非佛法中所有者。彼謂彼是真佛法,乃一切外 道公共之騙人根據,說此話,即可知其是魔。佛所說法門無量,法法 皆真,善知識,隨己所知所得者提倡,只云逗機與否。若曰,我之法 真,別的通皆非真,其人不問而知其為魔。汝實心中無主,幸彼等現 出敗相,尚心疑不決。使彼學者不出敗相,汝能不拜彼為師,而欲得 彼之神通妙道乎。某師既學圓融,令人吃肉打佛,便為圓融。即令人 吃己肉打己,亦是魔力發現,況彼殺了也不肯說此(吃己肉,打己) 話乎。須知傳揚佛法之人,必須依佛禁戒,既不持戒,何以教人修持。 彼見志公、濟顛皆有吃肉之事。然志公、濟顛并未膺宏揚佛法之職, 不過遇境逢緣,特為指示佛法之不思議境界理事。而任法道之職者, 萬萬不可學也。而且彼吃了死的,會吐活的。某等吃了死的,連原樣 的一片一塊也吐不出,好妄學,而且以教人乎。住持佛法之人,若不 依佛制,即是魔類。況彼魔子是魔王眷屬,完全不是佛法乎。今之此 種,到處皆是,而無目之人,如蠅逐臭,樂不可支,亦只可隨他去了。 何以故,彼之勢盛人眾,倘按實說,不有明禍,必有暗禍,勸人亦只 可勸其可勸者耳。彼已喪心病狂,勸之必致反噬。汝若看過楞嚴經中 想陰十魔,(五陰魔境,唯想陰,最多后世魔子所行之事)則此魔子 所現景象,豈有動心懷疑之事乎。然汝亦有魔之氣分,此氣分不去, 后來亦會發生魔事。一為自是……二則我慢貢高。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上-85頁-復楊樹枝書四      10.聞城中有韓某者,大開五教大同之教,其神通廣大,能知 人宿因,又能令病人立即痊愈。汝且讓一切人得彼益,汝千萬不可想 得彼益。倘一去親近,必隨彼魔力所誘,以致失正知見,增邪知見, 反以一生能了之資用輪轉于長劫,無由出期也。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一-203頁-復寧德晉居士書八      11.然須勿學外道煉丹運氣等法,若先曾學者,當完全丟去, 方有實益。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上-89頁-復李樹棠書   12.現今邪魔外道,不勝其多,彼皆自謂最為第一,諸位莫被 此種魔子所惑。若前已經入過其門,則當舍之淨盡。切勿謂入時已發 咒,恐舍之,或致遭禍。須知舍邪皈正,何得有禍。不但無禍,尚有 功德。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上-90頁-復馮偏西鄭圓瑩書   13.現今邪魔外道甚多,切不可稍存探試之心。倘有此心,必 被彼所誘,一入其彀,必致喪心病狂。聞一大有聲名之法師,今則自 己食肉,教人食肉,且教人毀佛像,此人已大現魔相矣。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上-92頁-復沈彌生居士書   14.汝最初學之周天大道,不但不是佛法,且不是老子之法。 試觀老子道德經云,吾有大患,為吾有身。外道皆以長生不老,及成 大羅神仙為事。若成大羅神仙,則便于玉帝座下稱臣,謂為榮無以加。 不知玉帝尚在六道中,況于玉帝座下稱臣之人乎。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上-142頁-復蔡錫鼎書一      15.既皈依佛法,即當照佛法中之淨土法門修,切不可兼帶煉 丹運氣等法。此法最易得益,以其仗佛力故也。余皆仗自力,故與此 法,相隔天淵。煉丹,乃葆身葆氣之法,非了生脫死之法也。即參禪、 研教及密宗各法,亦非契機之法。法不契機,如藥不投病。唯淨土一 法,普逗上中下三根之機,若聖若凡,均當修習。切不可聞禪宗、密 宗之高超玄妙,而舍此修彼,致了生脫死,永無其日也。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上-161頁-復理聽濤書二      16.其所修持,乃外道煉丹運氣之法。彼自詡性命雙修,為得 六祖之真傳,實則但是保身之法,了無了生死之氣分,彼何知性與命 之意義哉。但世人不知正法,便無由決擇真偽,難免盲從。彼之煉丹 運氣之法,用之好,則血脈周流,身體強健。用之不如法,則氣滯不 通,其害非小。有許多人,入同善社坐工,以致成痴呆、癱瘓、身體 麻木者。皆由其法不善,以冀養身者,反以害身,可不哀哉。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上-166頁-與胡作初書   17.今之外道,遍世間皆是。以佛法深妙,人莫能知。彼遂竊 取佛法之名,而不知其義。遂以煉丹運氣保身之法,認做了生脫死之 法。且彼等既不知生死因何而有,故瞎造謠言,謂煉精化氣,煉氣化 神,煉神還虛,復合一處,為得道。實則完全是識神用事,心性真如 實際之理體,絕未夢見。尚自詡云,六祖亂傳法,法歸在家人,僧家 無有法。此語不但說之于口,而且筆之于書。以假毀真,以邪為正。 無知無識之人,遂被彼所惑。而彼外道能遍傳于世者,得力有二種法。 一則秘傳,謂一得明師真傳,不修即成。故神其說曰,老鼠聽見,老 鼠都會成。雀子聽見,雀子都會成。故其傳道時,必須在密室中,小 聲氣說,外面尚要派人巡查,恐有盜聽者。二則嚴示禁令。雖父子夫 婦之親,均不與說,說之必受天譴。故于未傳道前,先令發咒,后若 反道,則受如何之慘報。發咒以后方傳道。此后縱有知其非者,以其 懼咒神,寧死也不敢出此道外而學佛法。假使外道去秘傳而公開,普 令大家同聞,亦不令人發咒,則舉世之人,有几個肯入彼道者乎。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上-167頁-與庄慧炬書   18.韓歐之毒小,程朱之毒大。由程朱以后之理學,無不偷看 佛經,無不力辟佛法,以致成此大亂。皆由此諸先生,門戶之見致之 也……學佛之要,貴盡倫理,如是學佛,方為真佛弟子。若不盡倫理, 則為佛教罪人。佛遇父言慈,遇子言孝,世間善法,均不遺棄,唯不 許人煉丹運氣。世間外道,偷竊佛經,自造經典,反謗佛法。謂彼之 法,乃六祖所傳,和尚此后均無法,法歸他們在家人。惑世誣民,莫 此為甚。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上-214頁-復翁智奇書一      19.世人欲修淨業,苦無知法之人,率歸于煉丹運氣,以求長 生,及成大羅神仙之各種外道。剽竊佛經語句,以証己道為得佛法之 真傳。如愚人以魚目為真珠,誠可憐憫。然佛法宏曠,不與人爭。果 能力修正法,彼等自有聞風興起,改邪歸正,惠然肯來之一日。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下-98頁-阜寧合興鎮蓮社序      20.催眠是朮力,豈真有天眼通乎。真有天眼通者,豈肯為人 催眠乎。汝今既學佛,當專志學佛。現極樂國,唯心淨而念一者能之。 譬如磨鏡,磨之及極,自然發光。用朮現,則心先不淨,念亦不一, 譬如以白粉涂鏡,望其發光,不知封蔽更甚也。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下-221頁-答曲天翔問   21.慧命經,乃外道專以佛法証煉丹法,反多方毀謗佛法。以 閣下之高明,兼以極力宏揚,何為將此一書列于佛典。不但有誤閱者, 且于閣下研究佛學名譽,大有關系。明眼人觀之,必謂閣下邪正不分, 尚從事乎煉丹。且止說煉丹,尚無大害。此書全引佛經祖語,而作煉 丹之証。挽正作邪,令人莫辨。其有不能合者,則改其字句。如法華 唯有一乘法,余二則非真。彼以慧命雙修,且畫其圖于腎藏,書其二 邊,一屬慧,一屬命,謂慧命雙修,方可成道。引法華此文為証,而 改余字作除字,謂除慧命雙修,則非真矣。凡佛經所說禪教律淨密, 及六度萬行等,無不破斥。此種書,皆一班下劣無知輩,私自刊行, 私相授受,正人君子見之,則焚毀之不暇。不意閣下列入詞典,其害 有不勝言者。祈將現印之書,或用墨涂,或用刀剜。必期于不誤閱者, 亦所以保全自己見地。下次再版,當于版上削之。則一鍋美羹,不被 一鼠糞污穢矣……杭州經坊現有流通。此種流通佛經人,即佛所謂可 憐憫者。而有勢力人不去禁制。則具信心而入邪法者,因茲到處皆是 也。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一-90頁-復丁福保居士書十   22.此段系道家修煉法,不是佛法。參于指南(即《佛學指南》 ?編者注),恐疑誤人。佛法毫善弗遺,唯不許學此。要緊之至。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一-93頁-復丁福保居士書十一   23.知閣下于三教靜坐等法,各得其宗緒。但宏揚佛法,不宜 以道家煉丹運氣之事與之并存。恐彼邪見種性,援正作邪。則欲令受 益,而反為受損也……道家剽竊佛典,不解其意。妄安緣中之位,而 又欲與佛各異,名為黃中。其可笑一至于此。以閣下之博覽,尚襲道 家謬解……足見宏法參雜,有誤人處……閣下隨道家妄說所轉……道 家剽竊佛典,類多如是,當置之不論可也。若濫引之,又不別其是非, 則便為邪見人之護身符矣。煉丹家每以治病等法為希奇,作煉丹運氣 之証。而閣下不知其用處,又與系心之緣同論。則彼異道,遂謂佛法 亦運氣煉丹矣。寶志公系法身大士,普現色身,何得與弄精魂之出神 并論。此處一混,則門臼姑娘,直可與純陽呂祖覿體無二矣……回光, 亦道家著跡,而不知本體之說。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一-112頁-復丁福保居士書十八      24.玉皇經,乃道家竊取佛經之義偽造之經。汝不知是偽,故 認做成佛已竟,方為玉帝。玉帝乃忉利天王,是欲界第二天(下是四 天王天)。上還有四天。此六天為欲界……再上即無色界四天。非非 想天,乃是第四天,福壽八萬大劫,壽盡尚須墮落下界,或直墮三惡 道。故曰饒君八萬劫,終是落空亡。況玉帝在欲界第二天乎。汝見玉 皇經說得極高極深,而不知是妄人偽造之經。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一-144頁-復蔡錫鼎居士書三      25.凡皈依者,必須至誠懇切,修持淨土法門。若仍用外道煉 丹運氣等工夫,則成邪正不分。或至以邪為正,以正為邪。此種人千 萬不可令彼混入。若先曾學外道法,后知非正道,完全丟脫彼之修法 則可。否則不可。又有相信扶乩者,此種亦不可令皈依……念佛之人, 千萬不可結交此等人。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一-176頁-復王海泉居士書   26.無垢子心經注,似是而非,不可看,亦不可流通。以彼用 宗門之言句,作煉丹之表示,令未識禪家宗旨者,走入煉丹運氣一派, 其誤人壞法也大矣。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一-184頁-復陸培谷居士書   27.道院一事,汝等恐未能知其所以,彼令人做好事,及誦經 念佛,亦可取。至云三教一家(三教是一家,豈無尊卑長幼),及究 竟所重之道,皆以煉丹運氣為事。誦經念佛等事,彼實借此以聯絡人 心。彼所注重者,煉丹運氣之道。而且極其秘密,雖父子夫妻均不肯 與說。且云六祖亂傳法,以法傳與在家人,以故和尚皆無真法,真法 已歸我們。世間外道名目,雖有百千萬種,究彼所注重之真道,通是 煉丹運氣之道。煉丹運氣亦有好處,亦有壞處。運得好,則身輕體健, 延年益壽。至言成仙,則或有之。言了生死成佛,則是胡說。運得不 好,則生瘡生癤,瞎眼聾耳,亦常有之。又煉丹運氣之道,不過提腎 水,降心火。彼特神乎其詞,謂為坎離交媾,嬰兒吒女交媾。由有此 種名詞,正人則亦借此以表示其法。妄人難免節外生枝。而傳道之時, 關于密室,外設巡邏,一師一徒,密相告語。若是心存邪念,為女人 傳道,遂指坎離嬰吒交媾,為實行交媾。其初未必便是淫女,由彼種 種做作,以導其欲。又加誤認與師行淫,乃屬傳道。可憐几多無知女 人,受此污辱,而猶以為是道。直是罪大惡極耳。民十一年上海護軍 使何丰林之繼母來山……光謂彼立一女道院,外雖以三教一家為名, 實則以燒煉為事……佛法無秘傳,佛令人萬行齊修,毫善弗遺。而煉 丹運氣,乃為切戒。以宗旨與佛法相反。佛令人首先看破此身。彼令 人保護此身為真。彼尚以真得佛之正法為詞,可以悉知其謬妄也。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一-227頁-復李慰農居士書一      28.靜坐但默念佛號,切不可用煉丹運氣等工夫,此非佛法, 乃葆養身體法。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一-23挂常 闖路汕嗑郵渴槿?      29.汝皈依佛法僧三寶,欲為父母求壽,當至誠念佛,或念佛 經。何得求灶王,念灶王經。灶王乃神,去玉皇尚遠得狠。玉皇去羅 漢尚遠得狠。羅漢去佛尚遠得狠。汝真真是糊涂虫,不念佛號為父母 求壽,念灶王經,施灶王經。灶王經,乃俗流之人所偽造之經。以佛 弟子念此種偽造經,即是邪見。然汝以誠心,亦不能說無功德,乃露 水一樣。念佛功德,則如大江大海。汝不知念佛,亦可憐可憫也。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一-244頁-復玉長居士書      30.既發心皈依,須依佛法修持。凡外道之煉丹運氣等法,當 屏棄之。若猶依彼外道之法修習,則成佛教罪人。譬如國民投彼寇盜。 煉丹運氣,非無好處,乃養身之法耳。彼等謂此為佛法真傳,反謂佛 法不如彼法,是以無知之人,便認外道煉丹運氣為佛法。誤人之罪, 實超過養身之好處百千萬倍。故不得不為說破,免彼等以好心而得謗 法壞法之果也。現今人民皆在水深火熱中,當以念佛念觀音為預防之 策。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一-249頁-復羅鏗端居士書一      31.文鈔,嘉言錄,壽康寶鑒等書。凡修持保身之法,則已具 足無欠。但認真修持即可矣。至于從前所受外道之煉丹運氣法,當丟 之乾淨。須知此系保身法,非了生死法。以清心寡欲保身,有益無損。 以煉丹運氣保身,用之適宜,則可延年益壽,身體強健,用之不善, 則瞎眼聾耳,生癤生瘡。近來同善社中人,多有身麻木而心痴呆者。 切勿以有小益,而猶不肯置之也。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一-262頁-復蔣德澤居士書   32.談玄說妙,弄口頭,求神通,宜置之東洋大海外,方可親 得實益耳。況彼猶以煉丹運氣為道者乎……切勿夾雜煉丹運氣,或頂 神附鬼等,以招無知者之恭敬供養。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278頁-復周伯遒居士書十八   33.所言次子長子婦之瘋顛,亦是宿業所使。亦或被外道以汝 反彼教,役使邪鬼邪神作祟,欲汝仍崇信彼教耳。汝能不為所動,而 病者亦不為所動,則彼邪鬼邪神無奈正何,故悉得愈。外道多有此種 邪法,蠱惑無知無識之人。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367頁-復拜竹居士書三      34.世間愚人,每好自立門戶,竊取三教之語言,立一秘密不 許為人說之道。由其秘也,人莫知其內容,故皆如蒼蠅之逐臭而投之。 由其未授道前須發咒也,故致愚人死也不敢違背。世間一切外道,仗 此二法,遍布天下,莫之能滅。使彼等無此二法,則無一外道,能存 立世間也。汝等幸出迷途,歸于正道,當敦倫盡分,恪遵佛法。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368頁-復拜竹居士書五      35.汝妻既發心念佛,宜專以念佛為事。靜坐亦須心中默念, 方無弊。彼同善社之坐,恐是運氣。以凡一切外道,通以運氣煉丹為 秘訣。不肯與未入門者言,不知此系養色身法,于道無干。佛教人以 斷除煩惱習氣,明心見性。而眾生業深慧淺,未能即生得証。故大開 方便,令其信愿念佛,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也。彼之靜坐,不得 謂為禪定。禪名靜慮,以彼不知禪之名義,妄取正法之名,而心中夾 雜邪外妄想,故致著魔發狂也。(煉丹,運氣,求神通,見神見鬼, 其心慮紛紜,何嘗是靜)須知佛之教人,以力敦倫常,恪盡己分,諸 惡莫作,眾善奉行,戒殺護生,吃素念佛為事。絕無不可與人言者。 彼關門閉戶,私相傳授之道。勿道其中有別的壞處,即以煉丹運氣之 正者說,亦非了生死之道。況未必是正者乎。祈專修淨業,靜坐則息 心默念佛號。勿帶彼之工夫。則無礙矣。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402頁-復陳士牧居士書七   36.佛法中無一書名卷者。凡種種寶卷,皆外道借佛法中一事 而瞎造者,以誘惑無知之人。其所說總以煉丹運氣為本,以三教同源 為靠山。瞎拉儒佛道教經書中話,挽正作邪,以証明彼煉丹運氣之道, 為無上最尊。凡入此道者,雖有好心,皆是糊涂人。使具真正知見, 當遠離之不暇。況拜彼為師,而從之修學乎。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437頁-復易思厚居士書   37.外道各剽竊佛經中之義,而自立為宗。如取乳投水中,或 取乳投毒中,既已投水中毒中矣,何得可說是佛教之一宗乎。其不知 邪正之糊涂漢耳,何問是正見否。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451頁-復卓智立居士書三      38.既皈依佛法,當熟讀文鈔,依之而行。自不至受庸人所誤, 致求來生福報,及外道煉丹運氣,以求成仙等。汝果能領會得文鈔義, 縱百千庸僧外道,亦不能搖動汝心。且勿謂此系光所說,恐不足依據。 須知光乃取佛菩薩祖師善知識之意而說。非光自出心裁妄說也。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書-85頁-復周智茂居士書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461頁-復周智茂居士書二   39.有私相傳授之秘訣,即非佛法,即是魔王外道。彼魔王外 道之徒,動則上千上萬,皆由以私相傳受之秘訣。及欲入其門,先發 惡咒之朮。以迷惑愚夫愚婦,同陷于邪知謬見 蛘繕羈櫻 ? 出也。哀哉。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489頁-復蔡契誠居士書四      40.知佛法人,不談道經。何以故,以道經是求人天福報之法, 非了生脫死之法。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533頁-復劉元仁居士書   41.佛法中絕無秘密不傳,亦非要口傳心授之事。外道邪徒, 本無道理。以秘而不傳,誘人入彼道中。若公開不秘,則人皆知其陋 劣,便無人依從彼矣。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538頁-復唐陶熔居士書   42.末世外道充斥,縱有信心,多半歸于外道,以無正法之可 聞故也。近來交通便利,佛法經典得以流通,實為大幸。然不得既學 佛法,又修外道法,以致邪正混亂,則為害非淺。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546頁-復韓宗明張宗善二居士 書   43.當此時世,只可自守本份。其喪心病狂者,任彼所為,絕 不與彼相爭相詰。以明理人少,糊涂人多,一有爭端,若魔黨勢重, 則反增彼勢。知好歹者,勉令勿入。若不知邪正者,只可放棄。譬如 狗子吃屎,以為香美。若以臭穢阻令勿吃,必懷嗔恚,謂欲奪彼佳肴。 不唯無益,或招大禍。外道之法,秘而不傳。欲說而恐污我口,欲書 而恐污我手。但以至誠念佛念觀世音,為轉彼之法。即不能轉,豈為 彼所轉乎。外道之得以遍行全世界者,以秘密及發惡咒二種。使去此 二種,則冰消瓦散矣。光本欲略說,恐忌者降禍,姑說其大略而已。 魔徒熾甚,無法可設。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516頁-復龔宗元居士書二   44.現今之世,乃魔王外道出世之時。若宿世中未種真實善根, 有信心者,盡入魔□,以彼等群魔,皆有最希奇怪異之法子惑動人故 也。江神童,乃鬼神附體之能力,非真系生知之神童……甚么宗教大 同會,什么釋迦化身。有智識者聞之,當直下知其為顯異惑眾之魔王, 豈待問人。彼同善社老師,亦在四川。凡入會必須要出錢做功德。及 出錢,則云寄至四川,由老師調派。甚么唐煥章,甚么鄧紹云,皆系 妖魔鬼怪之流類。引一切善男信女,同陷邪見深坑。佛法那里教人煉 精氣神。無論甚么外道,離煉精氣神,便無道可說矣。若是正人修之, 亦可延年益壽。若了生死成佛,乃是說夢話。彼并不知如何是生死, 如何是佛,胡說巴道一套,以騙人家男女。倘是邪淫之徒,則便借坎 離交媾,嬰兒吒女交媾等名詞,誘諸少年婦女,悉為所污。且以此為 傳道。而無智之人,雖受彼污,猶不以為非法,以其是傳道,不同無 道之人夫婦行淫也。哀哉,世人何迷至此。靈學扶乩,乃靈鬼作用。 亦有真仙降臨,乃百千回之一二。其平常俱靈鬼冒名,斷不可以此為 實。光文鈔亦略談之。江神童之道德會,亦扶乩,故與靈學會同一臭 味。學佛人不應入此種會。而今之學佛人,有几多依佛行,知佛法者。 以故聞彼等之鬼怪奇特,遂如蟻烏合,蝦蟆逐鬧熱處跳了,可嘆孰甚。 令友王君入魔已深,喻如狗子吃屎,謂無上美味,彼并不知佛,亦無 正知正見,一向如狗子尋屎,蒼蠅逐臭,蟻子赴膻,名為學佛,實為 學魔。今之出家者,有几多知佛法者。每每亦學煉丹運氣扶乩等。指 竅之說,最為惑人之本。若遇少年女子,多被此種法子所亂,罪大惡 極。邪正不兩立,正法昌明,則邪法自可消滅,今魔種遍天下,亦眾 生同分惡業之所感也……汝且一心持戒念佛,任彼魔王外道,顯甚么 鬼本事,皆勿理會。則可不被魔徒牽入魔黨矣。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486頁-復蔡契誠居士書二      45.外道不知舍利,乃戒定慧力所致。謂為精氣神之所煉成者。 此系竊佛教之名,而絕不知佛教之義,便妄造謠言也。多分屬遷化而 得,如刻板繡經,及念佛口中得者,并汝燈花上得者,乃因精誠之極, 佛慈加被,為之示現者。又佛舍利,更為神變無方。如隋文帝未作皇 帝時,一梵僧贈舍利數粒。及登極后視之,則有許多粒(數百)。因 修五十多座寶塔。阿育王寺之舍利塔,可捧而觀。人各異見,或一人 一時,有大小高下轉變,及顏色轉變,及不轉變之不同。是不可以凡 情測度者。世人以凡情測佛法,故只得其損,不受其益也……且勿謂 念佛必無喪生殞命之者。即喪生殞命,而靈魂所趨,各不相同。固不 得以不能免劫,以為念之無益也。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三-557頁-復楊佩文居士書      46.所可惜者,邪正不分。初則誤以同善社所傳之法為佛法。 而不知其為煉丹運氣養身體,以期其延年益壽,妄冀成仙之法耳。所 言靜坐用功,皆是用運氣之功。絕無佛法氣分,妄謂此為佛法。譬如 以魚目作真珠而寶貴之,謂為奇珍。及見光文鈔,雖能老實念佛,究 竟不肯棄舍煉丹運氣之法,猶然謂此為佛法。口雖念佛,心中仍然注 重外道。而外道皆以種種境界神奇鬼怪惑人。若閣下既知佛法,盡情 棄舍先所修之煉丹法。則心中正念昭彰,如杲日當空,何有魑魅魍魎 興妖作怪之事。汝心地正大光明,彼妖魔鬼怪,自無存立之地。由閣 下以邪作正,平常妄欲得神通,得先知,故惹起魔鬼,于汝身中妄現 妖相。雖汝邪正不分,尚未全認作魔鬼之妖相為是,尚鋅刪取?熱? 做得道得通,則欲不魔死不可得也。險極險極……從此以后,將從前 所做之工夫,完全丟脫,不存一絲一毫之寶貴心。至誠懇切生信發愿, 念佛求生西方。必須身口意三業,專注于修持淨業上。汝心中既無邪 見,再加以佛名號之威德神力,彼魔鬼將逃避不暇,何敢少留而為汝 作障礙乎。其作障礙者,乃汝邪心所招……汝能全依淨土法門而修, 不復以先所期望者為是。則如主人明悟,知彼是賊,則彼自當遠去。 如其認做自己家中人,則彼便作主人,入汝之竅,令汝著魔發狂,以 致喪身殞命也。無論彼是狐是鬼,是宿世怨家,但發菩提心,持佛名 號,皆當消滅。如其不消,則天地當易位,日月當倒行者。所慮者, 汝心不依正理,仍存以前之邪知邪見。勿道印光所說者不靈,即諸佛 所說亦不靈矣。以根本既邪,正無由施故也……凡靜坐時,但心中默 念佛號。此外不加一點別的工夫,及別的念頭。久而久之,全心是佛, 全佛是心,心佛不二,心佛一如。且問甚么禪定有如此之深妙乎。甚 么工夫有如此之高尚乎。閣下能依此而修,管保業障消滅,福慧增長。 現生優入聖賢之域,臨終直登極樂之邦矣。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三-661頁-復徐紫昆居士書      47.所言某君,乃煉丹運氣之流。既云皈依三寶,固當置此種 工夫于度外。念佛之人,非不靜坐。靜坐仍是念佛。彼謂靜功有效, 蓋是說運氣有效。汝不知彼所說之靜功為何事,故令續做。若依正理, 既修淨業,當依佛教。若兼修之,則邪正夾雜,或致起諸魔事。以外 道煉丹,冀其出神,倘存此念,其害不小。若論煉丹,亦非無益。然 其宗旨,與佛法相反。佛令人將此幻妄身心看破。彼令人保守此幻妄 身心(出神,即妄心所結成之幻相)。彼既信愿念佛,當依淨土宗旨。 如其以煉丹為事,又何必冒此淨土之名乎。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三-666頁-復江有傳居士書      48.外道均假借佛法之名,然皆鄙劣不堪。若真遇佛法能了大 意者,彼豈能引誘哉。所引誘者,皆無知無識之流也。汝父用心于經 學多年,惜未遇佛法,仍被程朱所關閉。今既不以光言為謬,則已出 關而可為儒釋二聖作使者矣。外道通通以煉丹運氣為道,其所立傳道 之章程,已將其道之鄙劣,完全揭出。惜世人無知,反由此而爭先趨 入。如蠅赴膻,如蛾扑火,誠可哀憫。(所言揭出鄙劣者,即彼各守 秘傳,及六耳不傳道,并欲入彼道,先發反道遭種種惡報之愿等)此 等邪教,遍滿世界。真法既明,彼徒自無大勢力,不能昌熾矣。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三-677頁-復鄭慧洪居士書三      49.慧和之信外道,惜宿業深重,以致邪正不分,金□莫辨。 寶魚目為明珠,欲為萬世不易之寶,而不知其一文不值也。彼等所得 者,偷竊儒釋道三教之語,妄造謠言,以為道之本源,吾道得之。可 不哀哉。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三-679頁-復鄭慧洪居士書四      50.貴地有提倡五部六冊者,此系邪見人依附佛法,傳煉丹家 之法,諸位切勿陷于此中。縱昔有入者,今既學佛,當完全丟脫。倘 猶兩含糊當做佛法,則其罪非小。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三-667頁-復福州佛學社書      51.末法眾生,可憐之極。不知香臭,不知邪正。既無正法, 致一一悉入于煉丹運氣之中。而復妄造謠言,以自雄詡也。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三-675頁-復鄭慧洪居士書一   52.然彼恐未熟聞淨土法門,固宜令其生真信心,發切愿心, 決定求于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切不可帶外道煉丹運氣之 工夫,以求長生。并冀為大羅神仙等。則便可不虛此生,不虛此遇矣。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三-721頁-復朱石僧居士書一   53.凡皈依佛法之人,無論男女,必須敦倫盡分,閑邪存誠。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戒殺護生,愛惜物命。信愿念佛,求生西方。 切不可用外道煉丹運氣之工夫,以求長生,及生天為大羅神仙等。決 定發愿,求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往生西方。若信愿真切,人人皆可 往生。若得往生,則超凡入聖,了生脫死矣。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三-722頁-復朱石僧居士書二   54.皈依佛法,不可又皈依邪魔外道。當各盡各人職份……要 吃素。要念佛求生西方,不可求生天生富貴家。不可念血盆經,破血 湖,還受生,寄庫,此是偽造的。不可學外道煉丹運氣。若仍照無知 之人如是行,則西方便不能生。以一心要做富鬼,或要成仙生天,何 能得往生西方之大利益乎。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三-738頁-復袁德常居士書四   55.又有愚夫愚婦,雖有好善之心,不得真實佛法,每每以煉 丹運氣,當做佛法。雖有好心,或稍培世福,或趨入魔道,深為慨嘆。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三-801頁-宜興佛教淨業社緣起   56.外道謂精氣神煉之久久,則成舍利。宋人刻龍舒淨土文板, 及繡經,于刀下針下得舍利。及此燈花之舍利,是誰之精氣神所煉者。 應以舍利身得度者,即現舍利而為說法。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三 福保挂常 釓邐木郵康蒙嶗 ?   57.除佛法外,所有各門,皆是邪教。何但清淨門乎。各邪教, 皆以煉丹運氣為正道。以念經念佛勸善,為引人入此教之根據。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四-901頁-答善熏師問   58.(問:此間龍華先天兩教盛行,勸阻之則牢不可破,說此 教亦可生西,究竟可作助因否,如果可行,將從而學之,以為又徑之 徑。)答:汝皈依佛法,修持淨業,尚聽外道魔話,而欲學之。何不 知好歹,一至于此。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四-925頁-答俞大錫居士問   59.徐友天性純摯,惜理路不明。以凡夫知見,妄測佛智。彼 謂得丹獲神通,于人天中見母,方肯與母同生西方。此刻若以獨生, 于心有不慊然者。其意雖甚善,其事與從井救人,相去不遠。一則少 看淨土經論,一則未與淨土知識往還,故有此不通之愚見。夫古今緇 素名人,以通經念佛濟孤者何可勝數。徐君未必不聞其事……今以純 孝慕親之心,若能發弘誓愿,稱念佛名。(四弘誓愿,必須普為法界 眾生,以不發此心,乃凡夫情見,不易感通)以此功德,為親消除罪 業,增長福慧,求佛慈悲,接引往生。而心與道合,心與佛合。何待 彼與母同生,當必母先往生,彼后往生耳。須知淨土法門利益,唯佛 與佛乃能究盡。徐君何人,宜其不知,生此種不情之愚見,豈不大可 哀哉。當令彼看樂邦文類此段,又當令看淨土聖賢錄等書。則盲猜瞎 斷之臆見,便可消滅淨盡矣……閣下謂彼宿生有業,此語亦頗的確。 彼于淨土法門無宿業障,當聞斯行之。何待人勸之再三,尚以此為皮 毛,而以丹為主體乎哉。然業由心造,業隨心轉。大丈夫生于世間, 豈可任業牽縛,而一一聽命于彼乎。徐君若是個漢子,一聞此言,當 如見母墮于水火,急求有大勢力之阿彌陀佛救援。豈肯且緩緩煉丹待 成,神通具足時,方求彌陀接引乎哉。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四-1032頁-復劉觀善居士書一   ☉秘傳   60.今之各外道,無不以秘傳引動無知者入彼教中。將愿入時, 必須發誓。以后若反其教,則得如何如何之惡報。實則多多都是騙人 之法。而以發誓之故,縱有知其非者,亦不敢或有違背及與表章。甚 矣,外道秘傳發誓之法之惑人深而羈人固也。吾佛無秘傳之法,一人 如是說,萬人亦如是說。關門塞窗,外設巡邏,只許一人入內,而且 小語不令外聞,此道焉有光明正大之事。愿諸位悉知其弊,故略述之。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三-669頁-復福州佛學社書   61.若真有口傳密授之妙法,其人即是魔王外道,當遠避之不 暇,又何可欲向彼求此法乎哉。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上-48頁-復吳滄洲書二   62.若有暗地里口傳心受之妙訣,即是邪魔外道,即非佛法。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書-44頁-復永嘉某居士書五   63.淨土法門,絕無口傳心授之事。任人于經教著述中自行領 會,無不得者。蓮宗九祖,非各宗之一一親傳,乃后人擇其宏淨功深 者而稱之,實則尚不止九十也……當唐宋時,尚有傳佛心印之法。今 則只一歷代源流而已。名之為法,亦太可憐,淨宗絕無此事。來山尚 不如看書之有益。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一-16頁-復明性大師書   64.又貴地之外道甚多,無論是何種外道,均不可依彼法修持。 若學佛而仍修外道法,則成壞亂佛法,疑誤眾生之罪……門外漢,每 每不以書中所說為是,輒求口傳心授之秘法。此乃習聞外道口傳心授, 方能得道之邪說,誤認佛法亦如是。可悲可痛,切勿染此邪見。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上-145頁-復梁慧棟書   65.于佛一代教典中,唯依契理契機,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 而修。其他高深玄妙,廣大精微,契理而不契機之各法,皆作往生以 后,自行化他之根據。至于一切外道,私相授受,秘密不傳之種種邪 知謬見,自命為真得佛祖心傳之胡說巴道,又何足挂齒也哉。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下-128頁-歧路指歸序   ☉扶乩   66.扶乩多是靈鬼假冒仙佛神聖。鬼之劣者,或無此通力。其 優者則能知人心。故能借人之聰明智識而為之。紀文達謂乩多靈鬼假 托,余與兄坦然扶乩,余能詩而不能書,余扶則詩詞敏捷,書法潦草, 坦然扶則詩詞庸常,書法遒勁。所冒古人,問及集中奧竅,則云年代 久遠,不復記憶,故知非真。然此鬼之靈,但能于人現知之心,借而 為用。于識田中有,現知中無者。或此義非己所知者,便不能引以示 人。其去業盡情空之他心通,實有天淵之遠。但其氣分似之。又恐汝 等或為乩教所迷,故不得不引及而并言之……近來上海乩壇大開,其 所開示改過遷善,小輪回,小因果等,皆與世道人心有大裨益。至于 說天說佛法,直是胡說。吾等為佛弟子,不可排斥此法,以其有阻人 遷善之過。亦不可附贊此法,以其所說佛法,皆屬臆撰,恐致壞亂佛 法,疑誤眾生之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書-42頁-復永嘉某居士書四   67.乩中多系鬼靈,絕少真仙。縱是真仙,豈能超于諸佛諸祖 之上。切不梢遠 志郵可行咆潰 崛撕胃也恍擰?虼碇 嘍嘁印?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書-64頁-復永嘉某居士書七   68.此念佛法門,一代時教大乘經典,盡皆贊揚。小乘經中, 絕不提起。有不通教理者,斥為小乘。乃無知邪說,不可聽從。又乩 壇所說,多屬靈鬼依托當人之智識而作。若說世間道理,則是者尚多。 若說佛法,則非己所知,妄造謠言。如金剛直解后,所附之先天古佛 寶號,乃滅人慧命,瞎人正眼,極惡無比之魔話。以此施人,罪過無 量矣。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書-26頁-與陳錫周書   69.明末,蘇州有扶乩者,其門徒有七八人。一日,扶乩說佛 法,勸人念佛求生西方,與前之所說,絕不相同。此后又來二十多次。 末后乃說,扶乩乃鬼神作用,吾乃某人,此后不復再來,汝等不得再 扶乩。此事載西方確指中。民國初年,香港有扶乩者,言其仙為黃赤 松大仙,看病極靈。有極無生理之人,求彼仙示一方,其藥,亦隨便 說一種不關緊之東西,即可全愈。黃筱偉羨之,去學,得其法而扶, 其乩不動。別人問之,令念金剛經若干遍再扶。依之行,遂亦甚靈。 因常開示念佛法門,偉等即欲建念佛道場,云,尚須三年后辦。三年 后,彼等四五人來上海請經書,次年來皈依,遂立哆哆佛學社,以念 佛章程寄來。念佛后,觀音勢至后,加一哆哆訶菩薩。光問,何得加 此名號。彼遂敘其來歷,謂前所云黃赤松大仙,后教修淨土法門,至 末后顯本,謂是哆哆訶菩薩,且誡其永不許扶乩。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上-120頁-復江景春書一   70.佛法與外道不同。外道專事秘傳,用煉丹運氣之工夫,絕 不以敦倫盡分為事。又有扶乩降鸞,雖亦勸人為善,究屬靈鬼假冒仙 佛之名。若不明理,認做真仙真佛臨壇,則其錯大矣。非絕無一次是 真仙臨壇者,然亦千中難得一次耳。明末,覺明妙行菩薩,以乩開導 佛法,臨去令其永斷扶乩。十年前,香港哆哆佛學社,亦然。此二, 皆真菩薩,而禁止扶乩。以無甚道力之靈鬼亂說,誤人實深,故菩薩 即以扶乩,而禁絕扶乩,我文鈔中亦曾說及。若有不肯丟外道工夫, 及扶乩事業者,切勿令受皈依。以免世人謂佛法,與外道無異也。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上-162頁-復理聽濤書三   ☉謗佛(大妄語)   71.未受戒人,犯大妄語,其罪極重。受戒之人,則更加重。 如外道每謂彼等得佛法之真傳,六祖亂傳法,法歸于在家人,僧人皆 無法,彼師乃某佛某祖師一轉,說此法者,總為求名聞利養故。受戒 之人,亦有好名,或求利養,未得言得,未証言証。是人縱有修行, 以心地不真,必不得佛法之實益。而壞亂佛法,疑誤眾生之罪,不知 何年何劫,方才消滅也。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341頁-復常逢春居士書九   72.今既皈依佛法,不可又做以前之外道工夫。凡屬外道,均 守秘密,妄說彼等得六祖之真傳,彼傳道之師,乃某佛某祖師降生。 此種大妄語罪,其報甚慘。一氣不來,當直墮阿鼻地獄。以其壞亂佛 法,疑誤眾生故也。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340頁-復常逢春居士書八   73.彼世智辯聰者,以己拘墟之見,辟駁佛法,謂其害聖道而 惑世誣民,與生盲罵日,謂無光明者,了無有異。一切外道,咸皆竊 取佛經之義,以為己有。更有竊取佛法之名,以行邪法。是知佛法, 乃世出世間之道本也。猶如大海,潛行地中,其滋潤流露,則為萬川, 而萬川無一不歸大海。彼謗佛者,非謗佛也,乃自謗耳。以彼一念心 性,全體是佛,佛始如是種種說法教化,冀彼舍迷歸悟,親証自己本 具佛性而已。以佛性最為尊重,最可愛惜,故佛不惜如是之勤勞,即 不信受,亦不忍棄舍耳。使眾生不具佛性,不堪作佛,佛徒為如是施 設,則佛便是世間第一痴人,亦是世間第一大妄語人,彼天龍八部, 三乘賢聖,尚肯護衛依止乎哉。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三-序-65頁-佛遺教經解序   74.自古高僧,或古佛再來,或菩薩示現。然皆常以凡夫自居。 斷無說我是佛,是菩薩者。故楞嚴經云,我滅度后,敕諸菩薩,及阿 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終不自言我真菩薩, 真阿羅漢,泄佛密因,輕言未學。唯除命終,陰有遺付。而智者大師, 實是釋迦化身。至臨終時……尚不顯本。意欲后學勵志精修,不致得 少為足,及以凡濫聖耳。今此魔徒,妄充得道者,乃壞亂佛法,疑誤 眾生之大妄語人。此大妄語之罪,甚于五逆十惡百千萬倍。其師其徒, 當永墮阿鼻地獄,經佛剎微塵數劫,常受極苦,末由出離。何苦為一 時之虛名浮利,贗長劫之慘罰酷刑。名利惑人,一至于此。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書-33頁-與林枝芬書二   75.彼謂佛教為棄人倫,害聖道者,皆未見顏色之瞽論也。何 以言之,佛于父言慈,于子言孝,于君言仁,于臣言忠,夫唱婦隨, 兄友弟恭,舉世諦之嘉言懿行,佛經無不詳陳其宿因現果,現因后果。 其言慈孝等,則與儒教相同。其詳示三世因果處,則儒教便無聞焉。 況其斷惑証真,及圓滿菩提,歸無所得之法乎。 淙酥 炊靡病?? 詳閱而深思之,則當痛哭流涕,聲震大千世界,悲昔謗佛之罪咎也。 雖然,以言謗者其罪小,以身謗者其罪大。今之口談大乘,自命悟道。 謂我即是佛,何必更去念佛。煩惱即是菩提,何必斷煩惱。淫怒痴即 是戒定慧,何必斷淫怒痴。由是之故,出言則高于九天之上,行事則 卑入九地之下。如是之流,名為佛怨。比之不知佛法而謗者,罪深萬 倍。其曾研究佛法,非全無利益,但作未來得度之因。其以身謗法之 罪,不知經几何劫量,在三途中受諸罪苦也。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書-16頁-復鄧新安書   76.現今時值末法,法弱魔強。每有無賴之徒,混入法門。不 守清規,敗壞佛法。由是不達深理之儒士,見此游行人間造作惡業之 僧。遂謂舉世僧眾,無不如是。從茲一唱百和,誹謗沮遏。甚至毀廢 寺宇,焚燒經像。不知玉雖出于昆岡,必玉隱而石露。若不鑽鑿,則 止見其石,不見其玉。以不見玉,遂欲措以烈火,則因惡頑石而盡焚 美玉矣。昔人負荊山之世寶,尚且兩獲刖足。況負無上大涅?山實相 妙寶者,而世俗知見,何能識之,宜其頻加毀辱也。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二-書-21頁-與張連勝書   77.佛法高深,非淺見所能窺。若欲深知,必須由教而入,次 及禪宗,方可無弊。宋儒若周程張朱等,夙世固有靈根。奈最初所親 近者,皆屬直指宗師。于一席話,一公案下,仿佛領會得個虛靈不昧, 具眾理而應萬事之意義,實未徹悟自心。遂自以為得,畫地自限,不 肯前進。良由一向在義路上著腳,絕未曾真參力究也。且見宗家法法 頭頭,指歸向上。因此縱看經教,亦作宗意解會,謂佛法但止如此而 已。而因果罪福之實事實理,亦皆以指歸向上之意見領會。遂致瞞昧 自心,撥無因果。攘人之物,以為家寶。拾佛法之遺余,扶儒教之門 牆。又恐后生高推釋氏,因巧設方法,作盜鈴計。橫造謗議,陳其禍 害。關閉后生,永不能出。又恐或不死心,遂現身說法。謂吾昔求道, 亦曾旁及釋老,然皆了無所得,后反求于六經而得之,從此釋老之破 綻,一一徹見矣。夫諸子誠意正心,躬行實踐,誠足為儒門師表。但 以扶持門牆之念過重,致于最宜感佩表彰之處,反掩人之長以為短。 以己之得于人者,反謂人不我若。竟使誠意正心,躬行實踐,不能圓 滿完備,徹頭徹尾。噫,可哀也已。一乘居士,謂其入室操戈,喧賓 奪主,其言甚確。然不詳陳其故,關里人決不肯服。宜將諸子學佛得 益處,及以宗意錯會教意,因茲不信因果,不信輪回,不唯悖佛,亦 悖儒經處。及自謂求道于釋老皆不得,后于六經反得處。詳陳而明辯 之,則贓証具在。不但閉關者佩服而直下出關,縱諸子復生,亦當任 過自責,無從置喙強辯。從茲慧風掃蕩障翳盡,佛日重輝宇宙中矣。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書-8頁-與佛學報館書   78.知閣下衛道之心,極其真切。而彼欲為千古第一高人之地 獄種子,極可憐憫也。起信論之偽,非倡于梁任公。乃任公承歐陽竟 無之魔說,而據為定論,以顯己之博學,而能甄別真偽也。歐陽竟無 乃大我慢魔種。借弘法之名,以求名求利。其以楞嚴起信為偽造者, 乃欲迷無知無識之士大夫,以冀奉己為大法王也。其人借通相宗以傲 慢古今。凡台賢諸古德所說,與彼魔見不合,則斥云放屁。而一般聰 明人,以彼通相宗,群奉之以為善知識。相宗以二無我為主。彼唯懷 一我見,絕無相宗無我氣分。而魔媚之人,尚各相信,可哀也。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四-940頁-復李覲丹居士書   ☉三教   79.三教聖人,依此心性,各垂教跡,廣導群萌。由是尼山抉 誠明之奧,作修齊治平之軌。柱史說道德之經,陳長生久視之朮。大 覺世尊,稱法界性,示真如心,演背塵合覺之道,立不生不滅之宗。 雖淺深大小不同,世出世間有異。要皆不外即吾心本具之理,以發揮 演暢之。普令含識,稱性起修,即修顯性。消原無之幻妄,復本有之 天真。永出迷途,誕登覺岸而后已也。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三-序-12頁-安士全書序   80.京都白云觀方丈,道士高仁峒,設千僧齋,上堂法語。   三教由來共根源根源起處莫顢頇   一輪明月當空照萬水千江影盡圓   茲有京都白云觀方丈,護法道友,仁峒高公,稟柱下之真傳,作 玄門之領袖,踞白云之丈室,為黃冠之依歸,欲參普門,故朝第一名 山,廣結眾緣,因設千僧大齋,又以心期宏道,志在利人,敦請山僧, 升坐說法,欲使大眾咸知,教雖有三,道本無二,山僧不免煩木上座 為眾指出,(舉拄杖云)大眾看看,者個是儒耶,道耶,釋耶,若能 直下了然,管取人我相除,參學事畢,一尚了不可得,三又從何而立, 若或未了,不免葛藤一上,夫道無形相,如春在花枝,人有彼此,如 像含古鏡,雖萬像各異,而原是一鏡包涵,縱千花競秀,而本從一氣 化育,全多即一,全別即同,了此,則法法圓通,頭頭是道,從朝至 暮,動作云為,無不是老子之常道,孔子之至誠之道,與夫達磨西來,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道矣,雖然,高公是一通方作家,不妨更進一 籌,且道鏡,空花落時,腫髏瓷 韻亂蛔 錕礎# 季迷疲?   白云影里仙人現手把紅羅扇遮面   急須著眼看仙人莫看仙人手中扇   《印光法師文鈔集后編》-63頁   81.末后一段,似有致人輕蔑三教之弊。夫教會中人,孰能所 作所為超乎三教之上。孰能于三教外自立一教,以為敵抗。縱其熱心 至極,亦只遵三教聖人之意,而極力奉行而已。縱令外洋各教及回教 之不信三教者,豈其教果出于三教之外,不被三教如天如地之道理所 覆載乎。不過聖人隨方設教之跡,稍有不同耳。以愚見觀之,似宜云, 吾國聖教,大宗有三。曰儒,曰佛,曰道。儒以己立立人為懷。佛以 自覺覺他為事。道雖恬退,大體同儒。而修煉家,尤以積德累功濟世 救民為要務。今教會中人,仰體三教一視同仁,天下為公之心。發而 為老安少懷,不獨各親其親,各子其子之事。其赤誠熱心,直可以塞 天地而貫日月。倘舉國之人同發此心,同行此事,則無一人不得其所。 俾大同之世,復見今日,其利溥哉。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一-98頁-復丁福保書居士十二   82.娑婆世界,凡聖同居。聖若降臨,亦復示作凡夫。彼必于 倫常躬行,加人一等,令人可欽可佩。后或示其從迷得悟,極力修持。 或終身不示修持佛道之相,而于死后示現異跡,發人深省。儒道耶回 四教,皆有聖賢。然其所發明之理性,但只佛教中人乘天乘而已。于 自心本性,皆未能究竟發明。有不知此義者,以為皆是聖人,便謂悉 皆平等,無有高下。或者以所說未臻道源,謂非聖人者。以在彼當教, 堪為聖人故,皆為未徹之論。世之講道論德者多矣。求其將真妄源本, 生死原由,與心性之極致,生佛之同異,發揮盡致,了無隱遺者,舍 佛教則無由也。菩薩度脫眾生之誓愿,無窮無盡。隨類逐形,種種方 便而為感化。所謂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所云說法, 亦不專指口說。或以身說。或以歿后異跡說。馬玉高之媳,與昔之乞 婦畢生之躬行,直可以鎮坤維而立閨范。此舉見聞之跡所言也。至其 死后所現之相,非儒道耶回經中所有,乃佛教得于現生証果之相。惜 世之知道者少,無能發明其事。但作一種奇異事跡以傳,為可惜也。 菩薩欲化外道以入佛道,若不現外道之跡,則彼外道無由而生信仰, 以起修持也。所示之跡,非言說所能窮其方便。普門品所說,不過舉 其大概而已……各教在不分門庭一語,亦不可籠統。若混然不分,則 大小邪正,何由而辨。若究竟歸本,則不歸佛教,將何所歸。譬如大 江大河,已自寬廣淵深矣,然若不歸于海,則從來未有也。海則從有 天地以來,日日如是,納了不見其增益。大江,秋雨發時,便浩瀚汪 洋矣。汝所言死歸一轍,亦非至當。唯死是一。而生六道與証四聖, 其苦樂蓋天淵相懸。何得云一轍乎。各教隨所修而得罪福,天堂地獄 固無二。至以為一,各教不應皆有真義,此語汝尚未知各教之真,亦 不能一一平等。在彼教則為真,若在佛教則皆真之少分,不能完全皆 真,了無差殊。既完全皆真,又何必用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 為說法乎。張純一者,乃耶教之頭首……純一先信基督,后入佛教。 汝混以現身為實義,不體現身為俯垂接引,同登覺路。足見汝于道理, 尚未認明。故其所說,混而無所揀別。若執以為是,則自誤誤人不淺 矣。且祈認真改過遷善,念佛名號,久之當自發一笑。古人釋如來, 不舍穿針之福,曰如八十翁翁作舞,為教兒孫故,現身說法,亦猶是 也。汝即以現彼身為得究竟道,則與菩薩現身之義,完全相悖矣。若 如汝說,各教皆有得道者,何須菩薩又俯現彼教之身,而弘揚彼教耶。 不知菩薩之現,乃權巧方便,示與同事而引彼入于佛乘耳。汝并文皆 不明白,況義乎。而自以為已知已悉,故有此種言論。若非光點破, 恐別位知識礙于情面,含糊分疏,則汝之洞子,且難鑽出矣。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三-581頁-復馬宗道居士書一   83.儒佛之本體,固無二致。儒佛之工夫,淺而論之,亦頗相 同,深而論之,則天地懸殊。何以言之,儒以誠為本,佛以覺為宗。 誠即明德,由誠起明,因明致誠,則誠明合一,即明明德。覺有本覺, 始覺,由本覺而起始覺,由始覺以証本覺,始本合一,則成佛。本覺 即誠,始覺即明,如此說去,儒佛了無二致。閣下所謂學孔學佛,理 不外大學一章者,乃決定無疑之語,此淺而論之也。至于發揮其修証 工夫淺深次第,則本雖同,而所証所到,大有不同也。儒者能明明德, 為能如佛之三惑圓斷,二嚴悉備乎。為如証法身菩薩之分破無明,分 見佛性乎。為如聲聞緣覺之斷盡見思二惑乎。三者唯聲聞斷見思最為 卑下,然已得六通自在,故紫柏云,若能直下忘情,山壁由之直度。 初果尚七生天上,七反人間,而其道力,任運不犯殺戒,故凡所至處, 虫自離開,所謂初果耕地,虫離四寸,況二三四果乎。儒教中學者且 置,即以聖人言之,其聖人固多大權示現,則本且勿論。若據跡說, 恐未能與見思淨盡者比,況破無明証法性之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乎。即 謂明其明德,堪與破無明者比肩,然破無明者,有四十一位,為與最 初之初住比肩耶,為與最后之等覺比肩耶。即與最后之等覺燃紓 ? 于明德未明至乎其極,直待再破一分無明,方可謂為誠明合一,始本 無二耳。吾故曰,體同而發揮工夫証到不同也。世人聞同,即謂儒教 全攝佛教。聞異,即謂佛教全非儒教。不知其同而不同,不同而同之 所以然。故致紛紛諍論,各護門庭,各失佛菩薩聖人治世度人之本心 也,可不哀哉。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二-書-51頁-復湯昌宏書   84.庄子云,夏虫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井蛙不可以語 于海者,拘于墟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儒道耶回,皆 世間人天乘教。唯佛包攝各教,而為出世間了生脫死,識心達本,究 竟成佛之大教。儒教最易化,故佛法入中國二千年來,通人達士依佛 法修持者,不知凡几。而道教則每每偷竊佛經之文,改頭換面,偽造 道經,且多毀謗佛法。耶回二教徒之團結力甚大,不易轉化。然今則 西洋各國,亦大有人研究佛學,建立佛教廟宇矣。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536頁-復唐瑞岩居士書三   ☉附錄蓮池、藕益、憨山大師論三教   附錄一蓮池大師《正訛集》摘錄      1。性命雙修   道家者流,謂己為性命雙修,謂學佛為修性不修命。此訛也。彼 蓋以神為性,氣為命。使神馭氣,神凝氣結而成丹,名曰性命雙修。 以佛單言見性,不說及氣,便謂修性缺命,目為偏枯。自不知錯認性 字了也。佛所言性,至廣至大,至深至玄,奚可對氣平說。氣在性中, 如一波在滄海耳。見佛性者,盡虛空法界無不具足,何況一身之氣而 不該攝。故曰但得本不愁末,則一修一切修,又豈止二事雙修而已。 學仙如張紫陽真人,其論性命極分曉,而大尊佛法,謂佛法先性,尤 有勝焉。可謂灼有見處。又李清庵真人論內外藥,以精氣神為外藥, 元精元氣元神為內藥,而云高上之士不煉外藥便煉內藥。亦先性尤勝 之說也。世人學仙者多,其知二公之微者蓋寡,吾是以闡之。   2.佛入涅?   佛示入滅,名為涅?。人遂謂神仙長生,佛亦有死。此訛也。極 仙之壽,曰與天齊耳。天自有壞。仙將奚存。善乎白氏之言曰。言長 對短。如松柏之比槿華。特云后滅。非云不滅也。今謂涅?者,不生 不滅之大道也。雙空生死。非止不死而已。而說者謂神仙不死,佛氏 無生。不知既無有生,何從有死。惟是化緣既畢。示同凡滅。警悟眾 生。使知萬物無常,莫生貪著。而遽以佛為真死。不亦謬乎。生死河, 涅?岸,對待而言者也。請試思之。   3.黃龍洞賓   道流謂洞賓以飛劍伏黃龍禪師。此訛也。師一日升座。洞賓雜稠 人中。師以天眼燭之。遂云會中有竊法者。賓出眾,自稱云水道人。 師云云盡水干時如何。賓不能對。師代云,黃龍出現。賓怒。夜飛劍 脅師。師指劍插地不得去。明至,拔劍不起。問答數語,脫然有省, 因嗣黃龍。此載傳燈,與俗傳異。識者見之。   附錄二藕益大師《靈峰宗論》摘錄   1.壇中第四問廣答   言名同義異者。德性二字。及德性中所具廣大精微等八義。同則 同名德性及廣大等。異則儒以天命為性。修之上合于天者為德。老以 自然而然。強名曰道者為性。復歸無名無物者為德。一往判之是天乘。 亦未盡天中差別。恐不過四王忉利法門。遠自人間視之。稱為自然。 及無名無物耳。推而上之。夜摩等空居四天。亦以自然為性。以欲界 未到諸定及上品十善為德。   既德性一名。厥義各別。故所具八義。隨此皆異。儒但以洋洋發 育為廣大。乃至仰事俯育為禮如前說耳。老則以生天生地為廣大。杳 冥昏默為精微。神鬼神帝為高明。專氣致柔為中庸。長于萬古為故。 生一生二生三生萬為新。還淳返朴為厚。守雌守黑為禮。夜摩等天各 以境界倍增者為廣大。受用倍妙者為精微。不假日月為高明。十善攝 散為中庸。劫初先成為故。果報變化為新。隨順善性為厚。具善三業 為禮。   言名義俱同而歸宗異者。不論儒老。色無色定。乃至藏通別圓。 欲以至德凝道。必道問學以尊之。欲真實學問。必尊德性以道之。欲 証德性之廣大。必盡精微以致之。欲証德性之精微。必致廣大以盡之。 欲証德性之高明。必道中庸以極之。欲証德性之中庸。必極高明以道 之。欲証德性之故。必知新以溫之。欲証德性之新。必溫故以知之。 欲証德性之厚。必崇禮以敦之。欲証德性之禮。必敦厚以崇之。是名 義俱同。然如此問學。各尊其所謂德性。故儒成人間之聖。與天地參。 老成天道之聖。為萬化母。乃至藏通成三乘之聖。永超生死。別教成 圓滿報身之聖。永超方便。圓教成清淨法身之聖。方為真能盡性。是 歸宗永異。   后約跡約權揀收等者。揀之則全非。儒是世法。佛出世故。又此 云天命為性。易云太極生兩儀。并屬非因計因。不知正因緣法。見論 所攝。夫婦父子等恩愛牽連。愛論所攝。老子天法道。道法自然。是 無因論。不知正因緣法。亦見論攝。收之則儒于五乘法門。屬人乘攝。 所明五常。合于五戒。其余諸法。半合十善。尚未全同金輪王法也。 老屬天乘。未盡天中之致。已如前說。究而言之。總不及藏教之出生 死。況通別圓邪。然此直約跡約權耳。若約實約本融會者。此方聖人。 是菩薩化現。如來 埂4蠊嘍 啤7鶼惹踩 ? 恰? ? 葬法。南洲中最。三聖法化若在。如來正教亦賴以行。而列子具明孔 子贊佛之語。老子騎牛出關。欲訪大覺。既聞示寂。嘆息而返。經史 所載。彰明若此。后人不達。紛紛起諍。豈理也哉。然三聖不略說出 世教法。蓋機緣未至。不得不然。且如五天機熟。佛乃示生。而初倡 華嚴。在會聾啞。不惟須說阿含以為漸始。兼立人天戒善。以作先容。 況此地機緣。遠在千年之后。縱說出世法。誰能信之。故權智垂跡。 不得不示同凡外。然即此儒典。亦未嘗不泄妙機。后儒自莫能察。及 門亦所未窺。故孔子再嘆顏回好學。今也則亡。深顯曾子以下。皆知 跡而不知本。知權而不知實者也。   今約三聖立教本意。直謂同可。以無非為實施權故也。約三教施 設門庭。直謂異可。以儒老但說權理。又局人天。佛說權說實。皆出 世故也。約權則工夫同而到家異。謂亦同亦異可也。約實則本不壞跡。 跡不掩本。謂非同非異可也。惺谷壽禪師云。為門外人說同。否則以 為異端。為入門人說別。否則安于舊習。為升堂人說亦同亦別。以其 見理未諦。須與微細剖析。令知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為入室人說非同 非別。粗言細語。皆第一義。又何儒釋可論。斯言得之。以其次第順 于四悉檀故。然細論說法方便。則四句之中。一一皆具四悉。又貴臨 時善用。不得固執斯言為死法也。   2。儒釋宗傳竊議序   大道之在人心。古今唯此一理。非佛祖聖賢所得私也。統乎至異。 匯乎至同。非儒釋老所能局也。克實論之。道非世間。非出世間。而 以道入真。則名出世。以道入俗。則名世間。真與俗皆跡也。跡不離 道。而執跡以言道則道隱。故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又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嗚呼。今之求道于跡者。烏能下學而上 達。直明心性。迥超異同窠臼也。夫嘗試言之。道無一。安得執一以 為道。道無三。安得分三教以求道。特以真俗之跡。姑妄擬焉。則儒 與老。皆乘真以御俗。令俗不逆真者也。釋乃即俗以明真。真不混俗 者也。故儒與老主治世。而密為出世階。釋主出世。而明為世間佑。 至于內丹外丹本非老氏宗旨不足辯。然則言儒。而老與孔皆在其中矣。 言釋而禪與教皆在其中矣。故但云儒釋宗傳竊議。   附錄三憨山大師《夢游集》摘錄   1.觀老庄影響論   敘意   西域諸祖。造論以破外道之執。須善自他宗。此方從古經論諸師。 未有不善自他宗者。吾宗末學。安于孤陋。昧于同體。視為異物。不 能融通教觀。難于利俗。其有初信之士。不能深窮教典。苦于名相支 離。難于理會。至于酷嗜老庄為文章淵藪。及其言論指歸。莫不望洋 而嘆也。迨觀諸家注釋。各徇所見。難以折衷。及見口義副墨。深引 佛經。每一言有當。且謂一大藏經皆從此出。而惑者以為必當。深有 慨焉。余居海上枯坐之余。因閱楞嚴法華次。有請益老庄之旨者。遂 蔓衍及此以自決。非敢求知于真人。以為必當之論也。且慨從古原教 破敵者。發藥居多。而啟膏盲之疾者少。非不妙投。第未胗其病源耳。 是故余以唯心識觀而印決之。如摩尼圓照。五色相鮮。空谷傳聲。眾 響斯應。苟唯心識而觀諸法。則彼自不出影響間也。故以名論。   論教源   嘗觀世之百工技藝之精。而造乎妙者。不可以言傳效之者。亦不 可以言得。況大道之妙。可以口耳授受。語言文字而致哉。蓋在心悟 之妙耳。是則不獨參禪貴在妙悟。即世智辯聰治世語言。資生之業。 無有一法。不悟而得其妙者。妙則非言可及也。故吾佛聖人說法華。 則純談實相。乃至妙法。則未措一詞。但云如是而已。至若悟妙法者。 但云善說法者。治世語言。資生業等。皆順正法。而華嚴五地聖人。 善能通達世間之學。至于陰陽朮數。圖書印璽。醫方辭賦。靡不該練。 然后可以涉俗利生。故等覺大士。現十界形。應以何身何法得度。即 現何身何法而度脫之。由是觀之。佛法豈絕無世諦。而世諦豈盡非佛 法哉。由人不悟大道之妙。而自畫于內外之差耳。道豈然乎。竊觀古 今衛道藩籬者。在此。則曰彼外道耳。在彼。則曰此異端也。大而觀 之。其猶貴賤偶人。經界太虛。是非日月之光也。是皆不悟自心之妙。 而增益其戲論耳。蓋古之聖人無他。特悟心之妙者。一切言教。皆從 妙悟心中流出。應機而示淺深者也。故曰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 此法界。是故吾人不悟自心。不知聖人之心。不知聖人之心。而擬聖 人之言者。譬夫場人之欣戚。雖樂不樂。雖哀不哀。哀樂原不出于己 有也。哀樂不出于己。而以己為有者。吾于釋聖人之言者。見之。   論心法   余幼師孔不知孔。師老不知老。既壯。師佛不知佛。退而入于深 山大澤。習靜以觀心焉。由是而知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既唯心識觀。 則一切形。心之影也。一切聲。心之響也。是則一切聖人。乃影之端 者。一切言教。乃響之順者。由萬法唯心所現。故治世語言資生業等。 皆順正法。以心外無法。故法法皆真。迷者執之而不妙。若悟自心。 則法無不妙。心法俱妙。唯聖者能之。   論去取   吾佛經盡出自西域。皆從翻譯。然經之來始于漢。至西晉方大盛。 晉 朧Α6萊坡奘參 睢6 倉 健? 厝陬?墓 ? 敕鏌病? 而什得執役。然什于肇亦曰。余解不謝子。文當相揖耳。蓋肇尤善老 庄焉。然佛經皆出金口所宣。而至此方則語多不類。一經而數譯者有 之。以致淺識之疑。殊不知理實不差。文在譯人之巧拙耳。故藏經凡 出什之手者。文皆雅致。以有四哲左右焉。故法華理深辭密。曲盡其 妙。不在言。而維摩文勢宛庄語。其理自昭著。至于肇四論。則渾然 無隙。非具正法眼者。斷斷難明。故惑者非之以空宗庄老孟浪之談。 宜矣。清涼觀國師。華嚴菩薩也。至疏華嚴。每引肇論。必曰肇公。 尊之也。嘗竊論之。藉使肇見不正。則什何容在座。什眼不明。則譯 何以稱尊。若肇論不經。則觀又何容口。古今質疑頗多。而概不及此。 何哉。至觀華嚴疏。每引老庄語甚夥。則曰。取其文不取其意。圭峰 則謂二氏不能。原人宗鏡辟之尤著。然上諸師皆應身大士。建大法幢 者。何去取相左如此。嘗試論之。抑各有所主也。蓋西域之語。質直 無文。且多重復。而譯師之學不善兩方者。則文多鄙野。大為理累。 蓋中國聖人之言。除五經束于世教。此外載道之言者。唯老一書而已。 然老言古簡。深隱難明。發揮老氏之道者。唯庄一人而已。焦氏有言。 老之有庄。猶孔之有孟。斯言信之。然孔稱老氏猶龍。假孟而見庄。 豈不北面耶。閑嘗私謂。中國去聖人。即上下千古負超世之見者。去 老唯庄一人而已。載道之言廣大自在。除佛經。即諸子百氏究天人之 學者。唯庄一書而已。藉令中國無此人。萬世之下不知有真人。中國 無此書。萬世之下不知有妙論。蓋吾佛法廣大微妙。譯者險辭以濟之。 理必沉隱。如愣伽是已。是故什之所譯稱最者。以有四哲為之輔佐故 耳。觀師有言。取其文不取其意。斯言有由矣。設或此方有過老庄之 言者。肇必舍此而不顧矣。由是觀之。肇之經論用其文者。蓋肇宗法 華。所謂善說法者。世諦語言資生業等皆順正法。乃深造實相者之所 為也。圭峰少而宗鏡遠之者。孔子作春秋。假天王之令而行賞罰。二 師其操法王之權。而行褒貶歟。清涼則渾融法界。無可無不可者。故 取而不取。是各有所主也。故余以法華見觀音三十二應。則曰。應以 婆羅門身得度。即現其身而為說法。至于妙庄嚴二子。則曰。汝父信 受外道。深著婆羅門法。且二子亦悔生此邪見之家。蓋此方老庄。即 西域婆羅門類也。然此剛為現身說法。旋即斥為外道邪見。何也。蓋 在著與不著耳。由觀音圓通無礙。則不妨現身說法。由妙庄深生執著。 故為外道邪見。是以聖人教人。但破其執。不破其法。是凡執著音聲 色相者。非正見也。   論學問   余每見學者披閱經疏。忽撞引及子史之言者。如攔路虎。必驚怖 不前。及教之親習。則曰彼外家言耳。掉頭弗顧。抑嘗見士君子為庄 子語者。必引佛語為鑒。或一言有當。且曰佛一大藏。盡出于此。嗟 乎。是豈通達之謂耶。質斯二者。學佛而不通百氏。不但不知是法。 而亦不知佛法。解庄而謂盡佛經。不但不知佛意。而亦不知庄意。此 其所以難明也。故曰。自大視細者不盡。自細視大者不明。余嘗以三 事自勖曰。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知老庄。不能忘世。不參禪。不 能出世。知此。可與言學矣。      論教乘   或問。三教聖人。本來一理。是果然乎。曰。若以三界唯心。萬 法唯識而觀。不獨三教本來一理。無有一事一法。不從此心之所建立。 若以平等法界而觀。不獨三聖本來一體。無有一人一物。不是毗盧遮 那海印三昧威神所現。故曰。不壞相而緣起。染淨恆殊。不舍緣而即 真。聖凡平等。但所施設。有圓融行布。人法權實之異耳。圓融者。 一切諸法。但是一心。染淨融通。無障無礙。行布者。十界五乘五教。 理事因果淺深不同。所言十界。謂四聖六凡也。所言五教。謂小始終 頓圓也。所言五乘。謂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也。佛則最上一乘矣。然此 五乘。各有修進。因果階差。條然不紊。所言人者。即蓋載兩間。四 海之內。君長所統者是已。原其所修。以五戒為本。所言天者。即欲 界諸天。帝釋所統。原其所修。以上品十善為本。色界諸天。梵王所 統。無色界諸天。空定所持。原其所修。上品十善。以有漏禪。九次 第定為本。此二乃界內之因果也。所言聲聞所修。以四諦為本。緣覺 所修。以十二因緣為本。菩薩所修。以六度為本。此三乃界外之因果 也。佛則圓悟一心。妙契三德。攝而為一。故曰圓融。散而為五。故 曰行布。然此理趣。諸經備載。由是觀之。則五乘之法。皆是佛法。 五乘之行。皆是佛行。良由眾生根器大小不同。故聖人設教。淺深不 一。無非應機施設。所謂教不躐等之意也。由是証知。孔子。人乘之 聖也。故奉天以治人。老子。天乘之聖也。故清淨無欲。離人而入天。 聲聞緣覺。超人天之聖也。故高超三界。遠越四生。棄人天而不入。 菩薩。超二乘之聖也。出人天而入人天。故往來三界。救度四生。出 真而入俗。佛則超聖凡之聖也。故能聖能凡。在天而天。在人而人。 乃至異類分形。無往而不入。且夫能聖能凡者。豈聖凡所能哉。據實 而觀。則一切無非佛法。三教無非聖人。若人若法。統屬一心。若事 若理。無障無礙。是名為佛。試踩誆話 脅肌? 縞 弧?脅疾話? 圓融。一際平等。又何彼此之分。是非之辯哉。故曰或邊地語說四諦。 或隨俗語說四諦。蓋人天隨俗而說四諦者也。原彼二聖。豈非吾佛密 遣二人。而為佛法前導者耶。斯則人法皆權耳。良由建化門頭。不壞 因果之相。三教之學。皆防學者之心。緣淺以及深。由近以至遠。是 以孔子欲人不為虎狼禽獸之行也。故以仁義禮智援之。姑使舍惡以從 善。由物而入人。修先王之教。明賞罰之權。作春秋以明治亂之跡。 正人心。定上下。以立君臣父子之分。以定人倫之節。其法嚴。其教 切。近人情而易行。但當人欲橫流之際。故在彼汲汲猶難之。吾意中 國。非孔氏。而人不為夷狄禽獸者几希矣。雖然。孔氏之跡固然耳。 其心豈盡然耶。況彼明言之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觀其濟世之心。 豈非據菩薩乘。而說治世之法者耶。經稱儒童。良有以也。而學者不 見聖人之心。將謂其道如此而已矣。故執先王之跡以挂功名。堅固我 執。肆貪欲而為生累。至操仁義而為盜賊之資。啟攻斗之禍者。有之 矣。故老氏愍之曰。斯尊聖用智之過也。若絕聖棄智。則民利百倍。 剖斗折衡。則民不爭矣。甚矣。貪欲之害也。故曰。不見可欲。使心 不亂。故其為教也。離欲清淨。以靜定持心。不事于物。澹泊無為。 此天之行也。使人學此。離人而入于天。由其言深沉。學者難明。故 得庄子起而大發揚之。因人之固執也深。固其言之也切。至于誹堯舜。 薄湯武。非大言也。絕聖棄智之謂也。治推上古。道越羲皇。非漫談 也。甚言有為之害也。詆訾孔子。非詆孔子。詆學孔子之跡者也。且 非實言。乃破執之言也。故曰寓言十九。重言十七。訶教勸離。隳形 泯智。意使離人入天。去貪欲之累故耳。至若精研世故。曲盡人情。 破我執之牢關。去生人之大界。寓言曼衍。比事類辭。精切著明。微 妙玄通。深不可識。此其說人天法。而具無礙之辯者也。非夫現婆羅 門身。而說法者耶。何其游戲廣大之若此也。秕糠塵世。幻化死生。 解脫物累。逍遙自在。其超世之量何如哉。嘗謂五伯僭竊之余。處士 橫議。充塞仁義之途。若非孟子起而大辟之。吾意天下后世左衽矣。 當群雄吞噬之劇。舉世顛瞑。亡生于物。欲火馳而不返者眾矣。若非 此老崛起。攘臂其間。后世縱有高潔之士。將亦不知軒冕為桎梏矣。 均之濟世之功。又何如耶。然其工夫由靜定而入。其文字從三昧而出。 后人以一曲之見而窺其人。以濁亂之心而讀其書。茫然不知所歸趣。 苟不見其心而觀其言。宜乎驚怖而不入也。且彼亦曰。萬世之后而一 遇大聖。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然彼所求之大聖。非佛而又其誰 耶。若意彼為吾佛破執之前矛。斯言信之矣。世人于彼尚不入。安能 入于佛法乎。   論工夫   吾教五乘進修工夫。雖各事行不同。然其修心。皆以止觀為本。 故吾教止觀。有大乘。有小乘。有人天乘。四禪八定。九通明禪。孔 氏亦曰。知止而后有定。又曰。自誠明。此人乘止觀也。老子曰。常 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又曰。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庄 子亦曰。莫若以明。又曰。聖人不由而照之于天。又曰。人莫鑒于流 水。而鑒于止水。惟止。能止眾止也。又曰。大定持之。至若百骸九 竅。賅而存焉。吾誰與為親。又曰。咸其自取。怒者其誰耶。至若黃 帝之退居。顏子之心齋。丈人承蜩之喻。仲尼夢覺之論。此其靜定工 夫。舉皆釋形去智。離欲清淨。所謂厭下苦粗障。欣上淨妙離。冀去 人而入天。按教所明。乃舍欲界生。而生初禪者。故曰。宇泰定者。 發乎天光。此天乘止觀也。首愣嚴曰。一切世間所修心人。愛染不生。 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又曰。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是人應 時能行梵德。名為梵輔。又曰。清淨禁戒。加以明悟。是人應時能統 梵眾。為大梵王。又曰。此三勝流。一切煩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 真三摩地。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至于澄心不動。湛寂生 光。倍倍增勝。以歷二三四禪。精見現前。陶鑄無礙。以至究竟群几。 窮色性性。入無邊際。名色究竟天。此其証也。由是觀之。老氏之學。 若謂大患。莫若于有身。故滅身以歸無。勞形莫先于有智。故釋智以 淪虛。此則有似二乘。且出無佛世。觀化知無。有似獨覺。原其所宗。 虛無自然。即屬外道。觀其慈悲救世之心。人天交歸。有無雙照。又 似菩薩。蓋以權論。正所謂現婆羅門身而說法者。據實判之。乃人天 乘精修梵行。而入空定者是也。所以能濟世者。以大梵天王。為娑婆 主。統領世界。說十善法。救度眾生。據華嚴地上菩薩。為大梵王。 至其梵眾。皆實行天人。由人乘而修天行者。此其類也。無疑矣。吾 故曰。庄語純究天人之際。非孟浪之談也。   論行本   原夫即一心而現十界之像。是則四聖六凡。皆一心之影響也。豈 獨人天為然哉。究論修進階差。實自人乘而立。是知人為凡聖之本也。 故裴休有言曰。鬼神沉幽愁之苦。鳥獸懷□□之悲。修羅方嗔。諸天 耽樂。可以整心慮。趣菩提。唯人道為能耳。由是觀之。舍人道無以 立佛法。非佛法無以盡一心。是則佛法以人道為□基。人道以佛法為 究竟。故曰。菩提所緣。緣苦眾生。若無眾生。則無菩帷4酥 揭病? 所言人道者。乃君臣父子夫婦之間。民生日用之常也。假而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不識不知。無貪無競。如幻化人。是謂諸上善人。俱會一 處。即此世界。為極樂之國矣。又何庸夫聖人哉。奈何人者。因愛欲 而生。愛欲而死。其生死愛欲者。財色名食睡耳。由此五者。起貪愛 之心。構攻斗之禍。以致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先王 之賞罰。不足以禁其心。適一己無厭之欲。以結未來無量之苦。是以 吾佛愍之曰。諸苦所因。貪欲為本。若滅貪欲。無所依止。故現身三 界。與民同患。乃說離欲出苦之要道耳。且不居天上。而乃生于人間 者。正示十界因果之相。皆從人道建立也。然既處人道。不可不知人 道也。故吾佛聖人。不從空生。而以淨梵為父。摩耶為母者。示有君 親也。以耶輸為妻。示有夫婦也。以羅□為子。示有父子也。且必舍 父母而出家。非無君親也。割君親之愛也。棄國榮而不顧。示名利為 累也。擲妻子而遠之。示貪欲之害也。入深山而苦修。示離欲之行也。 先習外道。四遍處定。示離人而入天也。舍此而証正遍正覺之道者。 示人天之行不足貴也。成佛之后。入王宮而舁父棺。上忉利而為母說 法。示佛道不舍孝道也。依人間而說法。示人道易趣菩提也。假王臣 為外護。示處世不越世法也。此吾大師示現度生之楷模。垂誡后世之 弘范也。嗟乎。吾人為佛弟子。不知吾佛之心。處人間世。不知人倫 之事。與之論佛法。則籠統真如。顢頇佛性。與之論世法。則觸事面 牆。几如□昧。與之論教乘。則曰枝葉耳。不足尚也。與之言六度。 則曰。菩薩之行。非吾所敢為也。與之言四諦。則曰。彼小乘耳。不 足為也。與之言四禪八定。則曰。彼外道所習耳。何足齒也。與之言 人道。則茫不知君臣父子之分。仁義禮智之行也。嗟乎。吾人不知何 物也。然而好高慕遠。動以口耳為借資。竟不知吾佛救人出世。以離 欲之行為第一也。故曰。離欲寂靜。最為第一。以余生人道。不越人 乘。故幼師孔子。以知人欲為諸苦本。志離欲行。故少師老庄。以觀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知十界唯心之影響也。故皈命佛。   論宗趣   老氏所宗。虛無大道。即愣嚴所謂晦昧為空。八識精明之體也。 然吾人迷此妙明一心。而為第八阿賴耶識。依此而有七識為生死之根。 六識為造業之本。變起根身器界生死之相。是則十界聖凡。統皆不離 此識。但有執破染淨之異耳。以欲界凡夫。不知六塵五欲境界。唯識 所變。乃依六識分別。起貪愛心。固執不舍。造種種業。受種種苦。 所謂人欲橫流。故孔子設仁義禮智教化為堤防。使思無邪。姑舍惡而 從善。至若定名份。正上下。然其道未離分別。即所言靜定工夫。以 唯識証之。斯乃斷前六識分別邪妄之思。以祛斗諍之害。而要歸所謂 妙道者。乃以七識為指歸之地。所謂生機道原。故曰生生之謂易是也。 至若老氏以虛無為妙道。則曰谷神不死。又曰死而不亡者壽。又曰生 生者不生。且其教。以絕聖棄智。忘形去欲為行。以無為為宗極。斯 比孔則又進。觀生機深脈。破前六識分別之執。伏前七識生滅之機。 而認八識精明之體。即愣嚴所謂罔象虛無。微細精想者。以為妙道之 源耳。故曰。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其以此識乃全 體無明。觀之不透。故曰。杳杳冥冥。其中有精。以此識體。不思議 熏。不思議變。故曰。玄之又玄。而稱之曰妙道。以天地萬物。皆從 此中變現。故曰。天地之根。眾妙之門。不知其所以然而然。故庄稱 自然。且老。乃中國之人也。未見佛法。而深觀至此。可謂捷疾利根 矣。借使一見吾佛。而印決之。豈不頓証真無生耶。吾意西涉流沙。 豈無謂哉。大段此識。深隱難測。當佛未出世時。西域九十六種。以 六師為宗。其所立論。百什。至于得神通者甚多。其書又不止此。方 之老庄也。洎乎吾佛出世。靈山一會。英杰之士。皆彼六師之徒。且 其見佛。不一言而悟。如良馬見鞭影而行。豈非昔之工夫有在。但邪 執之心未忘。故今見佛。只在點化之間。以破其執耳。故佛說法原無 贅語。但就眾生所執之情。隨宜而擊破之。所謂以楔出楔者。本無實 法與人也。至于愣嚴會上。微細披剝。次第徵辯。以破因緣自然之執。 以斷凡夫外道二乘之疑。而看教者。不審乎此。但云彼西域之人耳。 此東土之人也。人有彼此。而佛性豈有二耶。且吾佛為三界之師。四 生之父。豈其說法。止為彼方之人。而此十萬里外。則絕無分耶。然 而一切眾生。皆依八識。而有生死堅固我執之情者。豈只彼方眾生有 執。而此方眾生無之耶。是則此第八識。彼外道者。或執之為冥諦。 或執之為自然。或執之為因緣。或執之為神我。即以定修心。生于梵 天。而執之為五現涅?或窮空不歸。而入無色界天。伏前七識生機不 動。進觀識性。至空無邊處。無所有處。以極非非想處。此乃界內修 心。而未離識性者。故曰。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前認識神。無量 劫來生死本。痴人認作本來人者。是也。至于界外聲聞。已滅三界見 思之惑。已斷三界生死之苦。已証無為寂滅之樂。八識名字尚不知。 而亦認為涅?。將謂究竟寧歸之地。且又親從佛教得度。猶費吾佛四 十年彈訶淘汰之功。至于法華會上。猶騁煞鷸 狻?揭孕〕碩 ? 度。雖地上菩薩。登七地矣。方舍此識。而猶異熟未空。由是觀之。 八識為生死根本。豈淺淺哉。故曰。一切世間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 上菩提。乃之別成聲聞緣覺。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皆由 不知二種根本。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 為自性者。二者無始涅?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 緣所遺者。正此之謂也。噫。老氏生人間世。出無佛世。而能窮造化 之原。深觀至此。即其精進工夫。誠不易易。但未打破生死窠堀耳。 古德嘗言。孔助于戒。以其嚴于治身。老助于定。以其精于忘我。二 聖之學。與佛相須而為用。豈徒然哉。據實而論。執孔者涉因緣。執 老者墮自然。要皆未離識性。不能究竟一心故也。佛則離心意識。故 曰。本非因緣。非自然性。方徹一心之原耳。此其世出世法之分也。 佛所破正不止此。即出世三乘。亦皆在其中。世人但見庄子。誹堯舜。 薄湯武。詆訾孔子之徒。以為驚異。若聞世尊訶斥二乘。以為焦芽敗 種。悲重菩薩。以為佛法闡提。又將何如耶。然而佛訶二乘。非訶二 乘。訶執二乘之跡者。欲其舍小趣大也。所謂庄詆孔子。非詆孔子。 詆學孔子之跡者。欲其絕聖棄智也。要皆遣情破執之謂也。若果情忘 執謝。其將把臂而游妙道之鄉矣。方且歡忻至樂之不暇。又何庸夫憒 憒哉。華嚴地上菩薩。于涂灰事火臥棘投針之儔。靡不現身其中。與 之作師長也。苟非佛法。又何令彼入佛法哉。故彼六師之執幟。非佛 不足以拔之。吾意老庄之大言。非佛法不足以証向之。信乎游戲之談。 雖老師宿學。不能自解免耳。今以唯心識觀。皆不出乎影響矣。   此論創意。蓋予居海上。時萬歷戊子冬。乞食王城。嘗與洞觀居 士夜談所及。居士大為撫掌。庚寅夏日。始命筆焉。藏之既久。向未 拈出。甲午冬。隨緣王城。擬請益于弱侯焦太史。不果。明年乙未春。 以弘法罹難。其草業已遺之海上矣。仍遣侍者往殘簡中搜得之。秋蒙 恩遣雷陽。達觀禪師。由匡廬杖策候予于江上。冬十一月。予方渡江。 晤師于旅泊庵。夜坐出此。師一讀三嘆曰。是足以祛長迷也。即命弟 子如奇。刻之以廣法施。予固止之。戊戌夏。予寓五羊時。與諸弟子 結制壘壁間。為眾演愣嚴宗旨。門人寶貴。見而嘆喜。愿竭力成之。 以卒業焉。噫。欲識佛性義。當觀時節因緣。此區區片語。誠不足為 法門重輕。創意于十年之前。而克成于十年之后。作之于東海之東。 而行之于南海之南。豈機緣偶會而然焉。道于時也。庸可強乎。然此 蓋因觀老庄而作也。故以名論。萬歷戊戌除日。憨山道人清。書于愣 伽室。   病后俗冗。近始讀大制曹溪通志。及觀老庄影響論等書。深為嘆 服。所謂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知老庄。不能忘世。不參禪。不能 出世。及孔子人乘之聖。老子天乘之聖。佛能聖能凡。能人能天之聖。 如此之類。百世不易之論也。起原再稽顙。   2。道德經解發題   1發明宗旨   老氏所宗,以虛無自然為妙道。此即楞嚴所謂分別都無,非色非 空,拘舍離等昧為冥諦者,是已。此正所云八識空昧之體也。以其此 識,最極幽深,微妙難測。非佛不足以盡之。轉此則為大圓鏡智矣。 菩薩知此,以止觀而破之,尚有分証。至若聲聞不知,則取之為涅?。 西域外道梵志不知,則執之為冥諦。此則以為虛無自然妙道也。故經 曰,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諸天外道魔 王,及魔眷屬。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佳饌。 縱經塵劫終不能得。云何二種。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 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二者無始涅?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 能生諸緣,緣所遺者。此言識精元明,即老子之妙道也。故曰杳杳冥 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由其此體至虛至大,故非色。以能生諸緣, 故非空。不知天地萬物皆從此識變現,乃謂之自然。由不思議熏,不 思議變,故謂之妙。至精不雜,故謂之真。天地壞而此體不壞,人身 滅而此性常存,故謂之常。萬物變化,皆出于此,故謂之天地之根, 眾妙之門。凡遇書中所稱真常玄妙,虛無大道等語。皆以此印証之。 則自有歸趣。不然,則茫若捕風捉影矣。故先示于此。臨文不煩重出。   2發明趣向   愚謂看老庄者,先要熟覽教乘,精透楞嚴。融會吾佛破執之論。 則不被他文字所惑。然后精修靜定。工夫純熟。用心微細。方見此老 工夫苦切。然要真真實實看得身為苦本,智為累根。自能隳形釋智。 方知此老真實受用至樂處。更須將世事一一看破,人情一一覷透。虛 懷處世。目前無有絲毫障礙。方見此老真實逍遙快活,廣大自在,儼 然一無事道人。然后不得已而應世,則不費一點氣力,端然無為而治。 觀所以教孔子之言,可知已。庄子一書,乃老子之注疏。故愚所謂老 之有庄,如孔之有孟。是知二子所言,皆真實話,非大言也。故曰吾 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而世之談二子者,全不在 自己工夫體會。只以語言文字之乎者也而擬之。故大不相及。要且學 疏狂之態者有之。而未見有以靜定工夫而入者。此其所謂知我者稀矣。 冀親二子者,當作如是觀。   3發明工夫   老子一書,向來解者例以虛無為宗。及至求其入道工夫,茫然不 知下手處。故予于首篇,將觀無觀有一觀字,為入道之要。使學者易 入。然觀照之功最大。三教聖人皆以此示人。孔子則曰知止而后有定。 又曰明明德。然知明,即了悟之意。佛言止觀。則有三乘止觀,人天 止觀,淺深之不同。若孔子,乃人乘止觀也。老子,乃天乘止觀也。 然雖三教止觀淺深不同。要其所治之病,俱以先破我執為第一步工夫。 以其世人盡以我之一字為病根。即智愚賢不肖,汲汲功名利祿之場, 圖為百世子孫之計。用盡機智,總之皆為一身之謀。如佛言諸苦所因, 貪欲為本。皆為我故。老子亦曰貴大患若身。以孔聖為名教宗主。故 對中下學人,不敢輕言破我執。唯對顏子,則曰克己。其余但言正心 誠意修身而已。然心既正,意既誠,身既修。以此施于君臣父子之間, 各盡其誠。即此是道。所謂為名教設也。至若絕聖棄智,無我之旨, 乃自受用地。亦不敢輕易舉似于人。唯引而不發。所謂若聖與仁,則 吾豈敢。又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于我,空空如也。至若 極力為人處,則曰克己。則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此四言者,肝膽畢 露。然己者我私。意者生心。必者待心。固者執心。我者我心。克者 盡絕。毋者禁絕之辭。教人盡絕此意必固我四者之病也。以聖人虛懷 游世。寂然不同。物來順應。感而遂通。用心如鏡。不將不迎。來無 所粘。去無蹤跡。身心兩忘。與物無競。此聖人之心也。世人所以不 能如聖人者。但有意必固我四者之病。故不自在。動即是苦。孔子觀 見世人病根在此。故使痛絕之。即此之教,便是佛老以無我為宗也。 且毋字便是斬截工夫。下手最毒。即如法家禁令之言。毋得者使其絕 不可有犯。一犯便罪不容赦。只是學者不知耳。至若吾佛說法,雖浩 瀚廣大。要之不出破眾生粗細我法二執而已。二執既破,便登佛地。 即三藏經文,皆是破此二執之具。所破之執,即孔子之四病,尚乃粗 執耳。世人不知,將謂別有玄妙也。若夫老子超出世人一步。故專以 破執立言。要人釋智遺形,離欲清淨。然所釋之智,乃私智,即意必 也。所遺之形,即固我也。所離之欲,即己私也。清淨則廓然無礙, 如太虛空,即孔子之大公也。是知孔老心法未嘗不符。第門庭施設, 藩衛世教,不得不而。以孔子專于經世。老子專于忘世。佛專于出世。 然究竟雖不同,其實最初一步,皆以破我執為主。工夫皆由止觀而入。   4發明體用   或曰,三教聖人教人,俱要先破我執。是則無我之體同矣。奈何 其用,有經世,忘世,出世之不同耶。答曰,體用皆同。但有淺深小 大之不同耳。假若孔子果有我,是但為一己之私,何以經世。佛老果 絕世,是為自度,又何以利生。是知由無我方能經世。由利生方見無 我。其實一也。若孔子曰,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用也。明 則誠,體也。誠則形,用也。心正意誠,體也。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 用也。老子無名,體也。無為而為,用也。孔子曰,惟天惟大,唯堯 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又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歟。且經世以堯 舜為祖。此豈有名有為者耶。由無我方視天下皆我。故曰堯舜與人同 耳。以人皆同體。所不同者,但有我私為障礙耳。由人心同此心。心 同則無形礙。故汲汲為之教化,以經濟之。此所以由無我而經世也。 老子則曰,常善教人,故無棄人。無棄人,則人皆可以為堯舜。是由 無我方能利生也。若夫一書所言為而不宰,功成不居等語。皆以無為 為經世之大用。又何嘗忘世哉。至若佛,則體包虛空。用周沙界。隨 類現身。乃曰,我于一切眾生身中成等正覺。又曰,度盡眾生方成佛 道。又曰,若能使一眾生發菩提心,寧使我身受地獄苦,亦不疲厭。 然所化眾生,豈不在世間耶。既涉世度生,非經世而何。且為一人而 不厭地獄之苦,豈非汲汲耶。若無一類而不現身,豈有一定之名耶。 列子嘗云,西方有大聖人,不言而信,無為而化。是豈有心要為耶。 是知三聖無我之體,利生之用,皆同。但用處大小不同耳。以孔子匡 持世道。姑從一身以及家國,后及天下。故化止于中國。且要人人皆 做堯舜。以所祖者堯舜也。老子因見當時人心澆薄。故思復太古。以 所祖者軒黃也。故件件說話不同尋常。因見得道大難容。故遠去流沙。 若佛則教被三千世界。至廣至大。無所揀擇矣。若子思所贊聖人,乃 曰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是知孔子體用,未嘗不大。但局于時勢耳。 正是隨機之法,故切近人情。此體用之辯也。惜乎后世學者,各束于 教。習儒者拘。習老者狂。學佛者隘。此學者之弊。皆執我之害也。 果能力破我執。則剖破藩籬,即大家矣。   5發明歸趣   愚嘗竊謂孔聖若不知老子,決不快活。若不知佛,決不奈煩。老 子若不知孔,決不口口說無為而治。若不知佛,決不能以慈悲為寶。 佛若不經世,決不在世間教化眾生。愚意孔老,即佛之化身也。后世 學佛之徒,若不知老,則直管往虛空里看將去。目前法法都是障礙。 事事不得解脫。若不知孔子,單單將佛法去涉世。決不知世道人情。 逢人便說玄妙。如賣死貓頭,一毫沒用處。故祖師亦云,說法不投機, 終是閑言語。所以華嚴經云,或邊地語說四諦。此佛說法未嘗單夸玄 妙也。然隨俗以度生。豈非孔子經世之心乎。又經云,五地聖人,涉 世度生,世間一切經書技藝醫方雜論,圖書印璽種種諸法,靡不該練。 方能隨機。故曰,世諦語言資生之業,皆順正法。故儒以仁為本。釋 以戒為本。若曰孝弟為仁之本。與佛孝名為戒。其實一也。以此觀之, 佛豈絕無經世之法乎。由孔子攘夷狄,故教獨行于中國。佛隨邊地語 說四諦,故夷狄皆從其化。此所以用有大小不同耳。是知三教聖人所 同者心,所異者跡也。以跡求心,則如蠡測海。以心融跡,則似芥含 空。心跡相忘,則萬派朝宗,百川一味。   ******錄自:智慧之光】 -------------------------------------------------------------------------------- 聲援何祚庥院士批判法輪功---民間站點,歡迎轉載站內資料。1999.6 如有相關稿件請發往ppfl@telekbir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