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學會網頁 http://hksh.site

 

淪為冷血路人,抑或育成通識專才? ——《顏氏家訓》導讀

李小杰(明愛專上學院助理教授)

 

 

摘要:
《顏氏家訓》全書共二十篇,內容廣泛,知識豐富。
除了〈序致第一〉篇外,作者從〈教子第二〉至〈終制第二十〉篇都論及以家庭為依託的人的一生,包括倫常關係、風操品格、學習文章、實際應務、養生歸心、音辭雜藝等諸多方面,而儒學的「修齊治平」的理想始終貫徹在具體的日常生活道德實踐中。
《顏氏家訓》在今日的意義,不僅僅是規範世人,振奮人心,更重要的是向世人展示家庭對道德與教育的主動承擔。
此書寫於一千多年前,難以避免有一些對今人來說不合時宜的消極內容。比如根深柢固的男尊女卑、歧視婦女的觀念,或是宣揚迷信、明哲保身的思想等。故此,閱讀《顏氏家訓》應擇善而從之。
關鍵詞:
《顏氏家訓》 顏之推 家庭教育 道德教育

  近年,頻聞善向教師提無理要求的「怪獸家長」出招1,令倍感壓力的教師百上加斤。這些家長過分保護子女,化身為「直升機父母」垂直監視子女2,比如二○一一年英國發生大風雪,部分港人父母要求政府包機護送子女回港,如此「貼身服務」,使自理能力甚低的學生更形「寶貝」。在各家庭自擁心肝寶貝的同時,又驚聞社會上出現了各種食物安全、社會心態及道德問題,譬如內地的冷血「佛山十八路人」事件3。社會上種種光怪陸離的現象背後,令人不禁發出疑問:這個社會怎麼了?塑造社會各色人等素質的教育是否出現了問題?

  重視家庭教育,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中國早在周朝便出現了「家訓」4。南北朝時,《顏氏家訓》問世,受到歷代推崇。宋代晁公武稱《顏氏家訓》:「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時俗之謬,一訓子孫。」明人傅太平在其刻印本〈序〉中說:「蓋〈序致〉至終篇,罔不折衷古今,會理道焉,是可範矣。」清人趙曦明在《抱經堂叢書.顏氏家訓.跋》中譽其為:「苟非大愚不靈,未有讀之而不知興起者。」無論是宋人「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時俗之謬」的評論,還是明人「罔不折衷古今,會理道焉,是可範矣」的讚譽,抑或是清人「未有讀之而不知興起者」的肯定,都把《顏氏家訓》的家庭教育一項放在「修齊治平」這個至高的位置,這與當代家長以「消費意識」要求學校包辦學生順利升學、建立良好操行的觀念迥然不同。《顏氏家訓》在今日的意義,不僅僅是規範世人,振奮人心,更重要的是向世人展示家庭對道德與教育的主動承擔。

 

  一、道德的荒原:以無恥對抗無恥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近年,中國崛起,處處可見大國蹤跡。不過與此同時,中國卻發生了不少顛覆中國人傳統道德倫理的現象,如不攙扶倒地老人,官二代、富二代囂張跋扈,部分人炫耀財富等。有人說這是道德最敗壞的時代,於是,不少人選擇以無恥對抗無恥,他們認為只有更無恥才能符合這個「過把癮就死」的時代。人們開始把責任歸咎於群體,越來越多人淪為「烏合之眾」5,他們採取「以無恥對抗無恥」這種軟弱的態度來對抗冷漠和釋放慾望。

  或許,我們對比顏之推所處歷史上最混亂的時代,再反省自身有沒有理由將道德的荒原完全歸咎於時代。

  顏之推身處於一個狼煙四起、兵連禍結的戰爭年代。南北朝兩百年間,中國共出現了九個王朝,分別是北朝的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南朝的宋、齊、梁、陳。臣廢君,子弒父,朝代更迭,社會動盪不安,人民流離失所。顏之推雖然身為官二代,歷經三朝,但他不但沒有以門第自居,反而勘破了時代的重重迷霧,以傳統儒學的忠、孝、仁、義和中庸之道來「提撕」子孫,教化家庭成員修身齊家。

  顏之推,字介,琅琊臨沂(今屬山東)人,出生於書香門第。西晉末年,顏之推的九世祖顏含隨琅琊王司馬睿南渡,是「中原冠帶隨晉渡江者百家」之一6。至其祖父顏見遠,因隨南齊的南康王蕭寶融出鎮荊州,舉家從金陵遷居江陵。《梁書.文學傳》稱顏見遠「博學有志行」,而且在梁武帝蕭衍代齊之後,「乃不食,發憤數日而卒」。顏之推的父親顏協,曾任湘東王蕭繹的王國常侍等職,亦有「博涉群書,工於草隸」之譽。由此可見,顏之推的家族不但世代為官,且屬僑姓高門之列。

  顏之推自幼好學,博覽群書,辭采華茂,深為梁湘東王賞識,十九歲任湘東王國左常侍。後來梁亡,顏之推仕於北齊,歷二十年,累官至黃門侍郎。公元五七七年,北齊為北周所滅,他被徵為御史上士。公元五八一年,隋滅北周,他又於隋文帝開皇年間,獲召為學士。顏之推自歎「三為亡國之人」,身仕四朝,可謂屢經世變。但他在晚年回首過去,撰寫《顏氏家訓》之時,不但沒有傳授厚黑術7,反而.重以儒家的倫理道德規範教育子孫。綜觀《顏氏家訓》全書,除了〈序致第一〉篇外,作者從〈教子第二〉至〈終制第二十〉篇都論及以家庭為依託的人的一生,包括倫常關係、風操品格、學習文章、實際應務、養生歸心、音辭雜藝等諸多方面,而儒學的「修齊治平」的理想始終貫徹在具體的日常生活道德實踐中。

  有人說中國人的傳統道德價值是建立在熟人社會下的「恥感文化」中8。恥感文化,顧名思義就是注重廉恥的一種文化心態。這種文化的特徵是非常在乎別人怎麼看、怎麼說、怎麼議論,因此人們的行為被諸多的外在社會因素和標準規範所制約和支配。儒家孔孟的思想蘊含了恥感形成的倫理道德體系,如《論語.憲問》中說:「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為政》言:「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9不論是孔子提倡以道德來引導,以禮法來約束人們,還是孟子以「羞惡之心」作為人與生俱來的特性,兩者都是儒家倫理道德體系對人所形成的約束。然而,現代社會打破了以往由大家族組成的規範社會,逐漸演變為以小家庭為單位的個人主義社會。群體社會規範湮滅,個人主義興起,都標誌.儒家文化所形成的恥感文化的坍塌。世俗的道德觀念受到衝擊,更讓「以無恥對抗無恥」這種去恥感化的文化有了生長的土壤。西方雖然也經歷了現代化的進程,但是他們仍有基督宗教這種超越的價值系統作為最後一道防火牆,然而中國由於沒有類似的基督教神聖世界,所以人們在物質主義和經濟發展面前,步步倒退,陷入道德的滑坡。

  顏之推處於政權更迭頻繁的時代,不過他沒有抱怨環境,入仕北齊後,他對自己的行為時感愧怍,於是在作品中寫到「未獲殉陵墓,獨生良足恥」10、「小臣恥其獨死,實有愧於胡顏」等句子11,顯示出內心的愧疚與沉痛。不過,顏之推沒有從此沉淪不起,反而「知恥而後勇」,在晚年把自己的經歷及思想沉澱成一本有益於子孫後代的書,成為後世榜樣。

 

  二、錯位的教育:拚爹還是拚實力?

  門閥制度自東漢開始發展,至顏之推的時期已臻頂峰,不少家族如清河崔氏、清河盧氏等不知已經傳到富幾代、官幾代。東晉南朝的門閥世族為了控制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獨霸社會往上流動的資源,於是竭力保持士庶之間的距離。大多數的世族子弟傲視一切,處處標榜自己門第的高貴與優越,不屑俗務,甚至對朝代更替也不甚留意,惟獨對自己家族的門第和利益百般維護。

  南北朝講究出身,現代人依靠父蔭,兩者同樣是拚爹的時代11。顏之推家是「中原冠帶隨晉渡江者百家」之一,屬於僑姓高門之列。不過顏之推與今天中國那些官二代、富二代的父母並不一樣,現在的父母會為兒女攢下偌大的身家,希望子孫可以一世無憂,富貴傳家;而顏之推卻反其道而行之,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特別重視對子孫後代的教育。

  當代中國教育家,言必稱歐美。甚少人知道,中國歷史上,其實並非沒有本土的教育思想,只是中國的教育思想缺乏系統的闡述,且往往散見於不同的典籍,故容易被人忽略。在《顏氏家訓》之前,雖有王僧虔的《誡子書》、三國諸葛亮的《誡子書》等,但它們均以規範道德言行為主,除了散見儒家經典的片言隻語外,真正觸及教育理論的絕無僅有。至於《顏氏家訓》則是相對較系統化的著作,它釐定及肯定了家長在孩子教育上的責任,並進行了較完整的闡述。

  中國古代的典籍,很早已開始討論胎教的重要性。《大戴禮記》:「胎教之道,書之玉板,藏之金匱,置之宗廟,以為後世戒。」胎教,顧名思義就是對未出世的胎兒實施教育。當婦女確知自己懷孕之後,中國古代胎教之法會要求婦女別處靜室,閉門而居,據說這樣才能產下聰慧、秉性正直、長相端正的嬰兒。雖然這種古代的胎教有點故弄玄虛,甚至近乎巫術,不過,近年科學研究卻證實了胎教確實有獨特的功效。現代醫學、心理學家和教育家認為,所謂對胎兒實施教育,其實是刺激胎兒的感覺器官,促使其迅速發育成熟,增進對事物反應的敏感度。胎兒在三個月時,人形已基本「塑造」成功,各器官包括大腦和神經系統已分別形成,胎兒對母親的情緒變動和外界的刺激已有反應。

  《大戴禮記.保傅》中曾這樣闡述胎教的出發點:「正其本,萬物理,失之毫釐,差之千里」。《顏氏家訓.教子第二》說:「古者,聖王有胎教之法: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斜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節之」,作者提出具體的胎教方法,可見他對早期教育的重視。平民百姓假如不能實施嚴格的胎教,亦應在孩子出生後盡早教育,因此作者又提出「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認為家長必須在嬰孩年少時便加以教誨。

  孩子出生後,該用什麼方法教導呢?顏之推提出與後世西方教育家十分相似的教育理論——「寓慈於嚴」。寓慈於嚴即寓慈愛於嚴格的教育之中,父母教子不失愛心,愛子不忘嚴教,如《顏氏家訓.教子第二》說:「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他這種寓慈於嚴的教育方法暗合現代兒童教育思想中的「恩威型」。現代育兒風格可大致分為四個類型:恩威型、專制型、縱容型和疏忽型13。大量研究指出育兒風格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學業成績有重要的影響。優秀的學生有高度.暖、嚴格管理、允許兒童心理自主、積極介入學校教育的父母14,這類父母多為恩威型父母。教育學家認為恩威型是對孩子最有利的一種教養方式,故建議父母採用,恩威並重,「寓慈於嚴」,慈嚴並重,既嚴格教導,又慈愛呵護。假如父母過度放縱孩子或過度專制,可能會把子女養成不知進退,難於適應人類叢林法則的怪獸,貽害子孫。

 

  三、多元與守一:打造通識專才

  西方的柏拉圖在兩千多年前提倡「七藝」:文法、修辭、邏輯、算術、幾何、天文及音樂,而中國的孔子大約在同一時期提出「六藝」:禮、樂、射、御、書、數。近年,各大學、中學、小學都設立通識科,原來這種教育理念源於十九世紀,目的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並且讓學生對不同的學科有所認識,能將各種知識融會貫通,最終培養出完全、完整的人格。漢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中國的文化由多元轉趨單一。惟魏晉南北朝恰好是王綱解紐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一段思想自由的時期。東漢末年以來,社會矛盾日益加深,社會秩序急劇動盪,上層的統治者已無暇鉗制人們的思想。一度在意識形態上具有支配地位的儒學,此時失去了統治地位,於是知識分子藉機跨越儒學的藩籬,在思想理論上別有發展,社會上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姿態。葛洪在《抱朴子》中稱當時士人「皆背叛禮教而從肆邪僻」15;而《顏氏家訓》也沒有專於一時一事,反能容納三教九流,描寫南北差異,其多元文化元素歷來被人看重。

  與當時一般的士大夫不同,顏之推既有才華,又注重實際,其勤奮嚴謹的治學精神非常值得後世學習。他善於觀察社會萬象,勤於積累資料,對於建康、江陵,或是鄴下、關中的所見所聞,以及南北各朝朝野士庶中的各類人物、各地風物俗尚,他都能加以筆錄整理,並且結合文獻作出準確的考證。

  《顏氏家訓》全書共二十篇,內容廣泛,知識豐富。首篇〈序致第一〉說明全書宗旨,末篇〈終制第二十〉叮囑後事、〈歸心第十六〉篇崇佛外,其餘十七篇,可分為「家庭倫理」、「品德智能」、「思想方法」、「養生處世」和「其他知識」,題材多樣。

  當中〈雜藝第十九〉篇分論書法、繪畫、射箭、卜筮、算術、醫藥、音樂、投壺、博弈、遊藝等諸多方面。作者指出當時的知識分子對琴棋書畫、醫卜星相,都必須略知一二,因為「尺牘書疏,千里面目也」,書法代表了人的臉面。身為文人雅士,必善一門樂器,以陶冶性情,「猶足以暢神情也」。此外,醫學是實用知識,可用於救急,如能微解藥性,「居家得以救急,亦為勝事」。另一方面,顏之推歷經刀光劍影,故唾棄那些裝飾性的「弱弓長箭」,反而講究實用性,「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先王所以觀德擇賢,亦濟身之急務也」。

  不過,對於這些技藝的熟練程度,顏之推另有獨特的見解,他在〈雜藝第十九〉說:「真草書跡,微須留意」,又言:「談棋亦近世雅戲,消愁釋憒,時可為之。」他認為一個合格的文人必須懂得這些技藝,但不應花太多時間,只可偶而為之,因為人的精力有限,應該學有專精。顏之推對實務非常重視,在〈涉務第十一〉中將國家大事分為六種,而一般人只能做好一種:

  「能守一職,便無愧耳。」

  范文瀾稱顏之推為「當時南北兩朝最通博最有思想的學者,經歷南北兩朝,深知南北政治、俗尚的弊病,洞悉南學北學的短長,當時所有大小知識,他幾乎都鑽研過,提出自己的見解。」16作為一本家訓,論及如此龐雜的內容,既論雜藝,又論風操和實務。顯然作者不是為了炫耀知識,而是希望提撕子孫,教導他們既要掌握知識,也要擁有相稱的節操;既要家庭和睦,也要教育好後代。他認為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並以此為起點,便是對人對己負責了。

  王利器先生高度肯定了《顏氏家訓》一書的歷史文獻價值,指出該書對研究南北諸史、《漢書》、《經典釋文》、《文心雕龍》等專門學問,有重要參考價值。他又專門指出〈音辭第十八〉一篇,「尤為治音韻學者多當措意。」顏氏輾轉多地,學風嚴謹,的確為後世留下不少珍貴資料。

  不過,此書寫於一千多年前,難以避免有一些對今人來說不合時宜的消極內容。比如根深柢固的男尊女卑、歧視婦女的觀念,或是宣揚迷信、明哲保身的思想等。顏氏後裔顏嗣慎在明萬曆刻本的跋中說:「觀者誠能擇其善者,而各教於家,則訓之為義,不特曰顏氏而已。」故此,閱讀《顏氏家訓》應擇善而從之。宋人陳振孫在《直齋書錄題解》定音:「古今家訓,以此為主。」故此,內地、港、臺和日本都對這書做了不少研究。王利器於一九五八年出版的《顏氏家訓集解》,進行了詳細的校勘、考證、辨偽、增補,匯聚了近世諸家成果,為近代的《顏氏家訓》研究奠下較好基礎。《顏氏家訓》的研究一般可分為教育思想、倫理道德、版本和文論研究四種。內地方面以研究教育及家庭倫理為主,自八十年代起至今有四十多篇,大多對顏之推的教育方法持認同意見,認為《顏氏家訓》對現代教育具有參考價值17。而臺灣研究者除了關注《顏氏家訓》的家庭倫理,還對其版本及資料耙梳作出貢獻,如周法高在一九六.年出版了《顏氏家訓匯注》,尤雅姿在九十年代發表了版本和思想方面的研究18,交通大學的呂棋昌又根據不同版本作出顏氏家族的世系表,為後人研究提供不少方便。至於日本對六朝文學素有傳統,日本漢學界比較注重《顏氏家訓》中的文學論。林木虎雄早在一九二七年在《中國詩論史》就有所論述,另有林田慎之助的《顏之推的生活與文學論》,興膳宏《六朝文學論稿》中的〈顏之推的文學論〉。而近年各大高校的碩士、博士論文也有相關的研究,不過主要是不脫以上三種套路。

 

-------------

 

註釋:

1「怪獸家長」一詞來自日本,意思是一次次對學校提出無理要求、妨礙正常學校管理的家長。香港屈穎妍著有《怪獸家長》一書,探討此現象。

2「直升機父母」是指某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的父母,就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時時刻刻監控孩子的一舉一動。

3二○一一年十月十三日,廣東佛山兩歲女童小悅悅在橫過馬路時被一輛.包車撞倒,肇事車輛逃逸。隨後開來的另一車輛再次從女童身上駛過,其後七分鐘內在女童身邊經過的十幾個路人,都對此冷眼漠視,最後只有一名拾荒阿姨陳賢妹上前施以援手,女童送院後傷重不治。有關的閉路電視視頻被上載到網絡上,引發了網友廣泛熱議,網友對於從小悅悅身邊路過的十八個人命名為「佛山十八路人」。

4中國家訓的濫觴可追溯至「周公家訓」,而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則是傳統家訓的發軔期。直至漢代,中國才出現單篇的家訓文獻,如漢代班昭的《女誡》、蔡邕的《女訓》,東漢馬援的《誡兄子嚴、敦書》、鄭玄的《誠子益恩書》、王僧虔的《誡子書》、三國諸葛亮的《誡子書》等。不過,這些家訓的篇幅都不長,往往是因事生教,一事一議,因此它們對後世的影響均無法與顏之推所撰的《顏氏家訓》相提並論。

5法國學者古斯塔夫.勒龐指出,個人一旦融入群體,他的個性便會被湮沒,群體的思想會佔據絕對的統治地位;與此同時,群體的行為也會表現出排斥異議、極端化、情緒化及低智商化等特點,進而對社會產生破壞性的影響。見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

6顏之推《觀我生賦》自注。

7厚黑術的發源始於清末民初的李宗吾,他著有《厚黑學》一書,書中提出人的臉皮要厚如城牆,心要黑如煤炭,這樣才能成為「英雄豪傑」。他以曹操、劉備、孫權、司馬懿、項羽、劉邦等人物為例,說明各人臉皮的厚薄與心的黑白如何影響他們的成敗。

8「恥感文化」是美國人類學家露絲.本尼迪克特在《菊花與刀》一書給日本文化類型下的定義,這是與西方「罪感文化」比較下概括出來的,「恥感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

9體現恥感文化的還有《論語.泰伯》:「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當中把個人的貧賤榮辱和國家興衰存亡聯繫起來,把國家的振興視為自己的責任。這種聯繫體現了士大夫的使命感和擔當精神。至於孟子則認為「羞惡之心」是人與生俱來的特性,是人之為人的依據。「無羞惡之心,非人也。」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也十分重視「恥」,他認為聖人之道就是要「博學於文」、「行己有恥」。他說:「恥之於人大矣,不恥惡衣惡食,而恥匹夫匹婦之不被其澤。」強調要把抽象的道德原則和框框轉化為具體的實踐,要使人們受其恩澤。總之,儒家把恥感與道德聯繫起來,認為恥感是成就道德理想的基本環節。

10顏之推《古意》。

11顏之推《觀我生賦》。

12內地的流行詞,指「比拚老爹」。在貧富差距越來越顯著的社會中,年青人的貧富意識也越來越明顯,年青人喜歡比拼彼此父母的經濟能力、社會地位等等。他們認為有知識、有能力,也不如有一個成功的老爸。「拚爹」這個詞語一般與富二代、窮二代這兩個詞緊密相連。

13四種類型,加上兩個緯度,定型為:恩威型(高要求、高應答),專制型(高要求、低應答),縱容型(低要求、高應答)和疏忽型(低要求、低應答)。見 Baumrind, D1991)“The influence of parenting style on adolescent competence and substance use. Journal of Early Adolescence, 11: 56-95.

14Chapel, M S, Overton, W F1998)“Development of logical reasoning in the context of parental style and test anxiety. Merrill-Palmer Quarterly , 44(2): 141-156.

15見《抱朴子.刺驕》。

16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香港:商務印書館, 2010

17周國光:〈顏之推的教育思想〉,《貴州社會科學》,1984 年第2 期;揚明:〈顏之推的家庭教育方法〉,《華夏文化》,1996 年第3 期。

18《顏氏家,訓版本研究》、《顏氏家訓倫理思想述要》等。1984年第 2期;揚明:〈顏之推的家庭教育方法〉,《華的研究,不過主要是不脫以上三種套路。

※編案:本文為李小杰教授著《顏氏家訓》一書的導論,該書是香港中華書局出版的新視野中華經典文庫其中一部,詳情可瀏覽以下網址:
http://www.chunghwabook.com.hk/9789888181896

 

回 現 代 人 文 首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