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文學會網頁 http://hksh.site

 

懇請講民主的社會賢達不要懇請學生撤離現場


劉桂標(香港人文學會會長、中文大學哲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提要:

在特首梁振英於104日向佔中負責人發出「最後通牒」後,不少講民主的社會賢達懇請學生撤離佔領現場。筆者以為,他們的請求是不適當的,他們應請求的,不是學生撤離,而是:即使警方要清場,也不應用過份的、不必要的武力行事;他們更應呼籲:政府要終極解決佔領行動種種問題,唯一正途是與學生展開真誠的、無前設條件的對話。

 

-----------

 

  昨天(104日)中午,特首梁振英發表電視講話,向佔中組織者及示威者提出兩大迫切要求,包括確保添馬艦政府總部的出入通道周一恢復暢通,讓三千名政府人員可順利上班;另一要求是不再堵塞中西區及灣仔區的道路,讓所有學校可於周一復課,否則「政府和警方有責任和決心採取一切必須的行動,恢復社會秩序」。有不少人將其說話等同對佔中的「最後通牒」,如佔中三子、學聯及學民思潮等組織者繼續堅拒讓步,警方將隨時以武力清場。

  在此之後,固然建制派權貴幫腔要求學生盡快撤離,連一些平日講民主自由的社會賢達,如前終審法院法官、大學校長、教授、醫學院院長、宗教領袖等,都開腔懇請學生為人身安全計,立即撤離金鐘、旺角、銅鑼灣等佔領現場。

  這些社會賢達,絕大多數都是我所敬重的長輩,他們一直以來為本港民主發展出力不少,他們為學生安全著想的真心,不容懷疑。然而,我卻覺得今次他們的請求,是不適當的。為什麼?理由是──

  今次由學生(學聯和學民思潮)首先發動,而之後佔中三子同時啟動的佔領行動,是非暴力的、和平理性的公民抗命,即使是犯法,但所犯的法主要是堵塞交通、非法集會等,而絕非嚴重罪行。就算警方要清場,也應用最低武力的方式進行,後者一般都不會對人造成傷害。故此,上周警方使用八十多枚的催淚彈,為許多港人強烈譴責。今次梁振英的講話,若真是對佔中領導人發出會使用武力清場的最後通牒,那麼,我們首先要呼籲的,應是政府及警方不要如上次使用過度的武力,而不應是請求學生撤離。從好處講,請求學生撤離,是避免了他們人身受到傷害,但卻帶來了更多的壞處:

  第一,他們的請求,令人覺得,只要警方威脅著要動用高度武力時,學生或其他市民就必須俯首稱臣,退避三舍;這就令人懷疑其說法與叫良好市民要害怕黑社會分子沒有很大的分別。

  第二,為期已超過一周的佔領行動可見,學生與參與的市民一直都是以和平理性的方式進行,並無使用暴力。至於近日旺角的街頭暴力,發動者其實是反佔中人士,當中甚至混入了收錢行事的黑社會分子。學生若以佔中素來標榜及訓練的方式(手繞手,不作任何反抗等)來任由警方清場(如警方真有這種將數以萬計示威人士,也可能清場行動開始後是數以十萬計的示威人士有能力抬走或拘捕的話),則絕無人身安全問題。若真有這種問題的話,則在大眾與傳媒十目所視下,政府及警方必須付上極大的代價,將為全港市民,甚至世界各國所強烈譴責。

  第三,佔領發起人目前的處境,是退無可退,因為佔領行動的目的,是要公民抗命,要以違法而受法律制裁,但願意承擔法律後果的方式來感召市民爭取真正普選。現在,以梁振英為首的特區政府,以及背後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人一味以抹黑、威嚇等方式來對待是次公民抗命,在普選問題上寸步不讓,佔領發起人現在就退走,肯定會前功盡費,也等於同港人說,港人對於專横的獨裁政權,只能順服而不能有任何反抗,只能認命禁聲,日後更難號召港人站出來爭取真正的民主自由。

  若筆者以上的分析不差,那麼,相信大家會同意以下的說法:

  各位講民主的社會賢達,在目前的佔中行動的嚴峻處境下,大家應請求的,不是學生撤離,而是:即使警方要清場,也不應用過份的、不必要的武力行事;大家更應呼籲:政府要終極解決佔領行動種種問題,唯一正途是與學生展開真誠的、無前設條件的對話。

 

後記:以上所說的,其實是預設了警方不會用到真鎗實彈等高度殺傷力武器清場,若他們真的那麼沒有人性,使用這等血腥手段的話,那麼,我完全同意講民主的社會賢達的說話,那時候學生必須以人身安全為尚。在警方發第一鎗後,學生必須第一時間舉手投降,或者在安全情況下立即離開現場,日後再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向冷血之徒追究責任。

參考資料:
特首向佔中最後通牒
https://hk.news.yahoo.com/%E7%89%B9%E9%A6%96%E5%90%91%E4%BD%94%E4%B8%AD%E6%9C%80%E5%BE%8C%E9%80%9A%E7%89%92-215019507.html

※前往本文臉書讚好、分享或評論:
https://www.facebook.com/modernhumanities/photos/a.694101234012199.1073741844.546823142073343/694101264012196

 

 

回 現 代 人 文 首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