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陳軫韓王敗兵

秦、韓戰於濁澤[1],韓氏急。公仲明[2]謂韓王曰:「與國[3]不可恃。今秦之心欲伐楚,王不如因張儀為和於秦,賂之以一名都,與之伐楚。此以一易二之計也。」韓王曰:「善。」乃儆公仲之行,將西講於秦。

楚王聞之大怒,召陳軫而告之。陳軫曰:「秦之欲伐我久矣,今又得韓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韓並兵南向,此秦所以廟祠而求[4]也。今已得之矣,楚國必伐矣。王聽臣,為之儆四境之內,選師,言救韓,令戰車滿道路;發信臣,多其車,重其幣,使信王之救己也。縱韓為不能聽我,韓必德王也,必不為雁行以來。是秦、韓不和,兵雖至,楚國不大病矣。為能聽我絕和於秦,秦必大怒,以厚怨於韓。韓得楚救,必輕秦。輕秦,其應秦必不敬。是我困秦、韓之兵,而免楚國之患也。」楚王大說,乃儆四境之內,選師,言救韓。發信臣,多其車,重其幣,謂韓王曰:「敝邑雖小,已悉起之矣。願大國遂肆意於秦,敝邑將以楚殉韓。」

韓王大說,乃止公仲。公仲曰:「不可,夫以實告我者,秦也;以虛名救我者,楚也。恃楚之虛名,輕絕強秦之敵,必為天下笑矣。且楚、韓非兄弟之國也,又非素約而謀伐秦矣。秦欲伐楚,楚因以起師言救韓,此必陳軫之謀也。且王以[5]使人報於秦矣,今弗行,是欺秦也。夫輕強秦之禍而信楚之謀臣,王必悔之矣。」韓王弗聽,遂絕和於秦。秦果大怒,興師與韓氏戰於岸門[6],楚救不至,韓氏大敗。

韓氏之兵非削弱也,民非蒙愚也,兵為秦禽,智為楚笑,過聽於陳軫,失計於韓明[7]也。(卷二十六《韓一》)

 

【註釋】


[1] 濁澤:地名。

[2] 公仲明:應作公仲朋,當時為韓相國。

[3] 與國:盟國。

[4] 廟祠而求:意指向神靈禱告想做的事情。

[5] 以:已。

[6] 岸門:今河南許昌境內。

[7] 韓明:即公仲朋。

 

【點評】

不審其實而徒聽虛詞,此兩國相交之大忌也。恃不可信之與國而與強國戰,其不至於滅家亡國者寡矣。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