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功夫理論與境界哲學

結 論:

 

  就中國哲學方法論的當代研究進程而言,本書的努力成果是還不到寫結論的時候,因為我們在

本書各章的討論中基本上只是指出了一個「由功夫理論與境界哲學為進路的基本哲學問題研究法」

,這一個工作方法的有效性需得在更多的使用經驗開展之後才得證實。此外,就前述研究方法而

言,它所引發的關於中國哲學根本型態定位的理解詮釋問題還有諸多的要點有待解明,本書作者在

此一工作進行至此之後,深覺有必要進行對於基本哲學問題的再探究之研究工程,這一個研究工程

將包括消化牟宗三先生所架構的當代中國哲學最龐大的解釋體系,一個以道德的形上學之圓教模式

所展開的對於中國哲學儒釋道三學的基本詮釋及根本定位的理論堡壘,我們基本上認為,牟先生的

哲學思維的本體論進程之思辨穿透力是當代之至極,二十世紀之中國哲學的理論建構,就思辨性的

創造力而言,牟先生應是當世之最。

 

     然而,就本書所倡說之功夫理論與境界哲學的基本哲學思路而言,我們認為在道佛哲學研究的

進程上,尚有更多的關於功夫境界的實作之學是遺漏於牟先生的哲學詮釋體系之外者,以儒學為標

竿的理論建構目標,完成於本體論的思辨架構上的圓教模式,恐將在宇宙論思維的道佛世界觀的參

照下見出另有天地之實事來,更且在功夫語言與境界語言透過宇宙論知識系統的實作之後,更將彰

顯牟宗三先生在儒學本體論的充沛信念之上之外的更大氣魄與更多奧妙出來,這是作者對於中國傳

統儒釋道三學的另有信念之根本工作態度,企望於往後的理論研究之工作進程中逐步推進,以建立

更有中國哲學實質本色的解釋模型出來,而不必再像當代中國哲學界的前輩學人們或者轉圜在西洋

哲學的問題意識與概念架構之中的工作方式,或者無視基本哲學問題的分析架構而一以中國哲學的

概念範疇為主導架構的工作方式,我們將直接就在中國哲學的義理研究之原典理解的實作解讀之

中,逐次推進關於中國哲學根本理論定位的基本哲學問題研究法之論理工程。

 

     這一個論理的工程,將建立詮釋道教、佛教的功夫哲學的哲學方法論,並對於其由功夫哲學所

進發的境界哲學之詮釋型態亦予揭露,使得展現在中國道佛哲學最精緻奧秘的功夫境界語言的哲學

義涵得以在一可描述可檢證可推演的哲學詮釋架構中被清楚地論述出來,從而參予至當代哲學理論

世界的知識角色之中,成為中國哲學下一步驟的理論建構之關鍵重鎮,此即如何讓傳統儒釋道思維

中最真實精緻的功夫境界理論部分得以以一理論體系之身分堂而皇之地進駐學院的言說世界之中,

使得學院內龐大的學術資源得在新的義理空間間架下再作推展。

 

     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哲學問題,那個時代的理論工作者必須自己去完成它,一旦時代過

去了,那些哲學問題也就不再是那麼重要了,因為時代是不等待哲學工作者的,相反地,哲學工作

者必須去追求時代精神。當代中國哲學的理論工作已經不再是去回應來自西方哲學體系架構的挑戰

與回應了,而是直接將傳統哲學的重要義理觀念以其相應且具清晰理解可能的詮釋架構給建立起

來,這就一方面是準確掌握中國哲學儒釋道幾大傳統學派的觀念脈絡之深蘊義涵,另方面是對於哲

學基本問題的反省與創造工作之持續擴深,這也就是本書對中國哲學方法論的反省首先提出功夫理

論與境界哲學的詮釋進路,以及對中國哲學的基本哲學問題之反省與重新建構的努力方向,應是當

代中國哲學研究發展的最新課題。

 

     我們認為在當代中國哲學理論建構的工作族群是過於稀少的,在有限的人力資源中務力於基本

義理開發的工作者更是鳳毛麟角,在這稀少的工作族群之間應該共同努力彼此關懷與互助合作,因

為在真正關懷中國哲學義理建構的工作者群之間必然有一共通的心靈意識,那就是要將我們這一個

民族的傳統思維中精緻珍貴的義理內涵予以清晰地揭露,一方面將其曝獻於當代中國人生活世界之

中,另方面將其深駐於這個時代的每一個人類心靈之中,提供一個深刻的世界觀出來,供應一個豐

富的心靈饗宴出來,讓每一個能夠自覺覺人的生命得在一個深化自我的永恆歷程之中,奮力地詮釋

我們這個時代與我們這一種生命,從而得以美化了人類的歷史與證實了深奧的哲學真理。

 

功夫理論與境界哲學

緒 論 :

第一章 :中國哲學的形上學研究進路

第二章 :易學進路的形上學思想研究

第三章 :氣論進路的形上學思想研究

第四章 :功夫理論與境界哲學

第五章 :孔子的境界哲學

第六章 :孟子的功夫哲學

第七章 :列子的功夫哲學

第八章 :壇經的功夫哲學

第九章 :禪宗功夫哲學的方法論檢討

第十章 :《易學哲學史》的方法論評析

第十一章:《中國禪學思想史》的方法論評析

第十二章:《中國禪宗通史》的方法論評析

結 論 :